TW202406540A - 類黃酮化合物在對抗蛇毒誘發的毒性上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類黃酮化合物在對抗蛇毒誘發的毒性上的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6540A
TW202406540A TW112121093A TW112121093A TW202406540A TW 202406540 A TW202406540 A TW 202406540A TW 112121093 A TW112121093 A TW 112121093A TW 112121093 A TW112121093 A TW 112121093A TW 202406540 A TW202406540 A TW 2024065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enom
snake venom
group
cobra
naj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210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7014B (zh
Inventor
吳文桂
黃禮堃
林宜瑾
Original Assignee
聯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清華大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聯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國立清華大學 filed Critical 聯亞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65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65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70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701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35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e.g. methanthel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35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e.g. methantheline 
    • A61K31/3533,4-Dihydrobenzopyrans, e.g. chroman, catech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42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 A61K31/7048Compounds having saccharide radicals and heterocyclic rings having oxy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leucoglucosan, hesperidin, erythromycin, nystatin, digitoxin or digox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9/00General protective or antinoxious agents
    • A61P39/02Antidot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Toxic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異鼠李素(isorhamnetin)與槲皮素(quercetin)這兩種類黃酮化合物可被用來對抗蛇毒誘發的毒性。

Description

類黃酮化合物在對抗蛇毒誘發的毒性上的用途
本發明是有關於使用異鼠李素(isorhamnetin)與槲皮素(quercetin)這兩種類黃酮化合物來對抗蛇毒誘發的毒性。
蛇毒(snake venom)是一種主要含有數十種蛇毒蛋白質(包括毒素與酵素)的混合物,依據毒性主要可分為會抑制凝血作用的出血性蛇毒(hemotoxic venom)[例如龜殼花(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等原矛頭蝮屬物種( Protobothropsspp .)的蛇毒],以及會造成神經麻痺的神經性蛇毒(neurotoxic venom)[例如黃金眼鏡蛇( Naja nivea)、中華眼鏡蛇( Naja atra)等眼鏡蛇屬物種( Najaspp .)的蛇毒],而這兩者皆可能會導致患者死亡。在臨床治療上,醫護人員需要依據蛇毒的種類來選擇對應的抗蛇毒血清且盡快對患者注射來進行急救。然而,患者的送醫時間、蛇毒種類的判斷以及抗蛇毒血清的保存等方面皆是臨床上常面臨的問題。因此,本領域的相關研究人員皆致力於開發可以及時處理且具廣效性的抗蛇毒方式。
異鼠李素(isorhamnetin)與槲皮素(quercetin)皆是存在於藥用植物[諸如沙棘( Hippophae rhamnoidesL.)]中的類黃酮化合物(flavonoid compound),目前已知具有抗-腫瘤(anti-tumor)、抗-脂肪生成(anti-adipogenesis)以及治療腸炎(enteritis)等效用。
就申請人所知,迄今尚無任何文獻或專利前案曾經揭示異鼠李素與槲皮素可被用來對抗蛇毒誘發的毒性。
發明概要
在本發明中,申請人經實驗而意外地發現到:異鼠李素(isorhamnetin)與槲皮素(quercetin)這兩種類黃酮化合物(flavonoid compound)能對抗多種不同蛇毒(snake venom)所引起的死亡同時還能改善組織壞死,而具有類似結構的芹菜素(apigenin)不僅不具有此效用反而還會加速死亡。因此,異鼠李素與槲皮素被預期具有發展成為對抗蛇毒誘發的毒性(snake venom-induced toxicity)的醫藥品之高潛力。
於是,在第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類黃酮化合物供應用於製備一用來對抗蛇毒誘發的毒性之醫藥品的用途,其中該類黃酮化合物是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的群組:異鼠李素、槲皮素,以及它們的組合。
在第二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一種用來對抗蛇毒誘發的毒性的方法,其包括對一有此需要的個體投予一如上所述的醫藥品。
發明的詳細說明
要被瞭解的是:若有任何一件前案刊物在此被引述,該前案刊物不構成一個下述承認:在台灣或任何其他國家之中,該前案刊物形成本技藝中的常見一般知識之一部分。
為了這本說明書之目的,將被清楚地瞭解的是:文字“包含有(comprising)”意指“包含但不限於”,以及文字“包括(comprises)”具有一對應的意義。
除非另外有所定義,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所有技術性與科學術語具有熟悉本發明所屬技藝的人士所共同瞭解的意義。一熟悉本技藝者會認知到許多與那些被描述於本文中者相似或等效的方法和材料,它們可被用於實施本發明。當然,本發明決不受到所描述的方法和材料之限制。
本發明提供一種類黃酮化合物(flavonoid compound)供應用於製備一用來對抗蛇毒誘發的毒性(snake venom-induced toxicity)之醫藥品的用途,其中該類黃酮化合物可以是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的群組:異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quercetin),以及它們的組合。在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具體例中,該類黃酮化合物是異鼠李素。在本發明的另一個較佳具體例中,該類黃酮化合物是槲皮素。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蛇毒誘發的毒性”與“蛇毒素作用(snake envenomation)”可被交替地使用,並且意欲涵蓋各種習知會被蛇毒所誘發的毒性,這包括,但不限於:神經毒性(neurotoxicity)、血液毒性(hemotoxicity)、血管毒性(vasculotoxicity)、心臟毒性(cardiotoxicity)、肌肉毒性(myotoxicity),以及細胞毒性(cytotoxicity)。
依據本發明,該蛇毒可以是出血性蛇毒(hemotoxic venom)。較佳地,該出血性蛇毒是原矛頭蝮屬物種( Protobothropsspp .)的蛇毒,這包括,但不限於:角原矛頭蝮( Protobothrops cornutus)、琉球原矛頭蝮( Protobothrops elegans)、黃綠原矛頭蝮( Protobothrops flavoviridis)、喜山原矛頭蝮( Protobothrops himalayanus)、菜花原矛頭蝮( Protobothrops jerdonii)、翁桂原矛頭蝮( Protobothrops kelomohy)、莽山原矛頭蝮( Protobothrops mangshanensis)、茂蘭原矛頭蝮( Protobothrops maolanensis)、三棘原矛頭蝮( Protobothrops sieversorum)、寶島原矛頭蝮( Protobothrops tokarensis)、越北原矛頭蝮( Protobothrops trungkhanhensis)、鄉城原矛頭蝮( Protobothrops xiangchengensis)以及龜殼花(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的蛇毒。在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具體例中,該出血性蛇毒是龜殼花蛇毒。
依據本發明,該蛇毒可以是神經性蛇毒(neurotoxic venom)。較佳地,該神經性蛇毒是眼鏡蛇屬物種( Najaspp .)的蛇毒,這包括,但不限於:喙眼鏡蛇( Naja annulifera)、阿拉伯眼鏡蛇( Naja arabica)、阿氏射毒眼鏡蛇( Naja ashei)、埃及眼鏡蛇( Naja haje)、孟加拉眼鏡蛇( Naja kaouthia)、馬里眼鏡蛇( Naja katiensis)、緬甸眼鏡蛇( Naja mandalayensis)、森林眼鏡蛇( Naja melanoleuca)、莫三比克射毒眼鏡蛇( Naja mossambica)、 Naja nana、斑馬射毒眼鏡蛇( Naja nigricincta)、努比亞射毒眼鏡蛇( Naja nubiae)、中亞眼鏡蛇( Naja oxiana)、紅頸射毒眼鏡蛇( Naja pallida)、菲律賓眼鏡蛇( Naja philippinensis)、安達曼眼鏡蛇( Naja sagittifera)、( Naja samarensis)、薩馬眼鏡蛇( Naja savannula)、塞內加爾眼鏡蛇( Naja senegalensis)、中南半島射毒眼鏡蛇( Naja siamensis)、南洋眼鏡蛇( Naja sputatrix)、 Naja subfulva、蘇門答臘射毒眼鏡蛇( Naja sumatrana)、黃金眼鏡蛇( Naja nivea)、中華眼鏡蛇( Naja atra)、黑頸眼鏡蛇( Naja nigricolis)以及印度眼鏡蛇( Naja naja)的蛇毒。在本發明的一個較佳具體例中,該神經性蛇毒是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的群組:黃金眼鏡蛇蛇毒、中華眼鏡蛇蛇毒、黑頸眼鏡蛇蛇毒、印度眼鏡蛇蛇毒,以及它們的組合。
依據本發明,該醫藥品可呈一供非經腸道投藥(parenteral administration)、口服投藥(oral administration)或局部投藥(topical administration)的劑型(dosage form)。
依據本發明,該醫藥品可進一步包含有一被廣泛地使用於藥物製造技術之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carrier)。例如,該藥學上可接受的載劑可包含一或多種選自於下列的試劑:溶劑(solvent)、緩衝液(buffer)、乳化劑(emulsifier)、懸浮劑(suspending agent)、分解劑(decomposer)、崩解劑(disintegrating agent)、分散劑(dispersing agent)、黏結劑(binding agent)、賦形劑(excipient)、安定劑(stabilizing agent)、螯合劑(chelating agent)、稀釋劑(diluent)、膠凝劑(gelling agent)、防腐劑(preservative)、潤濕劑(wetting agent)、潤滑劑(lubricant)、吸收延遲劑(absorption delaying agent)、脂質體(liposome)以及類似之物。有關這些試劑的選用與數量是落在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的專業素養與例行技術範疇內。
依據本發明,該醫藥品可利用熟習此技藝者所詳知的技術而被製造成一適合於非經腸道投藥的劑型[包括注射品(injection),例如,無菌的水性溶液(sterile aqueous solution)或分散液(dispersion)],且以肌肉內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或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的途徑來投藥。
依據本發明,該醫藥品可利用熟習此技藝者所詳知的技術而被製造成一適合於口服投藥的劑型,這包括,但不限於:無菌的粉末、錠劑(tablet)、片劑(troche)、口含錠(lozenge)、丸劑(pellet)、膠囊(capsule)、分散性粉末(dispersible powder)或細顆粒(granule)、溶液、懸浮液(suspension)、乳劑(emulsion)、糖漿(syrup)、酏劑(elixir)、濃漿(slurry)以及類似之物。
依據本發明,該醫藥品亦可利用熟習此技藝者所詳知的技術而被製造成一適合於局部地施用於皮膚上的外部製劑(external preparation),這包括,但不限於:乳劑(emulsion)、凝膠(gel)、軟膏(ointment)、乳霜(cream)、貼片(patch)、擦劑(liniment)、粉末(powder)、氣溶膠(aerosol)、噴霧(spray)、乳液(lotion)、乳漿(serum)、糊劑(paste)、泡沫(foam)、滴劑(drop)、懸浮液(suspension)、油膏(salve)以及繃帶(bandage)。
依據本發明,該外部製劑是藉由將本發明的醫藥品與一為熟習此項技藝者所詳知的基底(base)相混合而被製備。
依據本發明,該基底可包含有一或多種選自於下列的添加劑(additives):水、醇(alcohols)、甘醇(glycol)、碳氫化合物(hydrocarbons)[諸如石油膠(petroleum jelly)以及白凡士林(white petrolatum)]、蠟(wax)[諸如石蠟(paraffin)以及黃蠟(yellow wax)]、保存劑(preserving agents)、抗氧化劑(antioxidants)、界面活性劑(surfactants)、吸收增強劑(absorption enhancers)、安定劑(stabilizing agents)、膠凝劑(gelling agents)[諸如卡波普 ®941 (carbopol ®941)、微結晶纖維素(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以及羧基甲基纖維素(carboxymethylcellulose)]、活性劑(active agents)、保濕劑(humectants)、氣味吸收劑(odor absorbers)、香料(fragrances)、pH調整劑(pH adjusting agents)、螯合劑(chelating agents)、乳化劑(emulsifiers)、閉塞劑(occlusive agents)、軟化劑(emollients)、增稠劑(thickeners)、助溶劑(solubilizing agents)、滲透增強劑(penetration enhancers)、抗刺激劑(anti-irritants)、著色劑(colorants)以及推進劑(propellants)等。有關這些添加劑的選用與數量是落在熟習此項技術之人士的專業素養與例行技術範疇內。
本發明亦提供一種用來對抗蛇毒誘發的毒性的方法,其包括對一有此需要的個體投予一如上所述的醫藥品。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投予(administering)”以及“投藥(administration)”可被交換地使用,並且意指藉由任何合適的途徑來對一個體導入(introducing)、提供(providing)或遞送(delivering)一預定的活性成分以執行其預期的效用。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個體(subject)”意指任何感興趣的哺乳類動物,諸如人(humans)、猴子(monkeys)、牛(cows)、綿羊(sheep)、馬(horses)、豬(pigs)、山羊(goats)、狗(dogs)、貓(cats)、小鼠(mice)以及大鼠(rats)。
依據本發明,該醫藥品的投藥劑量與投藥次數會視下列因素而變化:要被改善的疾病之嚴重性,投藥途徑,以及要被改善的個體之體重、年齡、身體狀況與反應。一般而言,該醫藥品可呈單一劑量或是分成數個劑量的形式而被口服地、局部地或非經腸道地投藥。 較佳實施例之詳細說明
本發明將就下面的實施例來做進一步說明,但應瞭解的是,該等實施例僅是供例示說明用,而不應被解釋為本發明的實施上的限制。 實施例 一般實驗材料: 1. 實驗動物:
在下面實施例中所使用的ICR小鼠(5週大,體重約為10-15 g)是購自於樂斯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的實驗動物個別地被飼養於一個光照與黑暗各為12小時、室溫維持在24℃以及相對濕度維持在65%的動物房中,而且水分與飼料被充分地供給。有關實驗動物的一切實驗程序是由國立清華大學的實驗動物照護及使用委員會(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 and Use Committees in the National Tsing Hua University)所認可來進行。 2. 類黃酮化合物 (flavonoid compound)
在下面實施例中所使用的3種類黃酮化合物[亦即異鼠李素(isorhamnetin)、槲皮素(quercetin)以及芹菜素(apigenin)]皆是購自於Sigma-Aldrich。 實施例 1. 類黃酮化合物 在對抗蛇毒所引起的死亡上的效用評估 實驗材料: 1. 蛇毒 (snake venom)
在本實施例中所使用之不同種類與物種的蛇毒及其對於ICR小鼠的LD 50被整理於下面表1中。 表1.   蛇毒的種類、所屬物種與來源
種類 所屬物種 來源 LD 50(µg/g)
出血性蛇毒(hemotoxic venom) 龜殼花(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 世界蛇王教育農場 (台南) 2.2
神經性蛇毒(neurotoxic venom) 中華眼鏡蛇( Naja atra) 0.5
黃金眼鏡蛇( Naja nivea) Latoxan 1.11
黑頸眼鏡蛇( Naja nigricolis) 0.9
印度眼鏡蛇( Naja naja) 0.45
實驗方法與結果: A 類黃酮化合物 在預防出血性蛇毒所誘發的毒性上的效用:
首先,將ICR小鼠隨機地分成1個病理對照組以及3個實驗組(亦即1個異鼠李素組、1個槲皮素組以及1個芹菜素組)(每組n=7),接著,將異鼠李素、槲皮素以及芹菜素分別與龜殼花蛇毒以1:20的體積比進行混合並於37℃下進行培育歷時30分鐘,繼而藉由皮內注射(intradermal injection)的方式分別注射至對應的實驗組小鼠中,而使得異鼠李素、槲皮素與芹菜素以及龜殼花蛇毒的劑量如下面表2所示。至於病理對照組小鼠則僅被注射以相同劑量的龜殼花蛇毒。 表2.   各個實驗組的注射劑量
組別 蛇毒 類黃酮化合物
異鼠李素組 2.5×LD 50/隻 龜殼花蛇毒 50 nmole/隻的異鼠李素
槲皮素組 50 nmole/隻的槲皮素
芹菜素組 50 nmole/隻的芹菜素
之後,每小時紀錄各組小鼠的存活數目,直到蛇毒注射之後的第10小時。各組小鼠的存活率(%)是藉由將所得到的存活數目代入下列公式(1)而被計算出: 公式 (1) A (B/7) × 100%其中:A=存活率(%) B=各組在注射後每小時的存活數目
圖1顯示各組小鼠在注射以龜殼花蛇毒後的存活率隨著時間的變化。從圖1可見,病理對照組小鼠的存活率在第1小時會急遽地降低,並且在第5小時已降至0%,芹菜素組小鼠的存活率甚至在第2小時已降至0%,而槲皮素組小鼠的存活率在第2小時則有25%並且維持至第10小時皆不再降低,異鼠李素組小鼠的存活率在第2小時仍高達70%以上並在第10小時仍維持在55%以上。這個實驗結果顯示:槲皮素以及異鼠李素皆能夠有效地減少出血性蛇毒所引起的死亡並延長存活時間,而具有類似結構的芹菜素不僅不具有此效用反而還會加速死亡。 B 異鼠李素在 預防神經性蛇毒所誘發的毒性上的效用
依據上面第A項的實驗結果,申請人進一步評估異鼠李素在對抗神經性蛇毒上的效用,首先,將ICR小鼠隨機地分成1個病理對照組以及1個實驗組(每組n=7),接著,將異鼠李素與黑頸眼鏡蛇蛇毒以1:20的體積比進行混合並於37℃下進行培育歷時30分鐘,繼而藉由皮內注射的方式注射至實驗組小鼠中,而使得異鼠李素以及黑頸眼鏡蛇蛇毒的劑量如下面表3所示。至於病理對照組小鼠則僅被注射以相同劑量的黑頸眼鏡蛇蛇毒。 表3.   實驗組的注射劑量
組別 蛇毒 類黃酮化合物
實驗組 2.5×LD 50/隻 黑頸眼鏡蛇蛇毒 50 nmole/隻的異鼠李素
之後,每小時紀錄各組小鼠的存活數目,直到蛇毒注射之後的第14小時。各組小鼠的存活率(%)是藉由將所得到的存活數目代入上面公式(1)而被計算出。
此外,另外3種神經性蛇毒(包括黃金眼鏡蛇蛇毒、印度眼鏡蛇蛇毒以及中華眼鏡蛇蛇毒)亦被拿來進行相同的試驗,不同之處在於:黑頸眼鏡蛇蛇毒分別被替換為該等神經性蛇毒。
圖2至圖5分別顯示各組小鼠在注射以黑頸眼鏡蛇、黃金眼鏡蛇、印度眼鏡蛇以及中華眼鏡蛇蛇毒後的存活率隨著時間的變化。從圖2可見,病理對照組小鼠的存活率在第4小時已降低至30%,而實驗組小鼠的存活率在第14小時仍維持在100%。從圖3可見,病理對照組小鼠的存活率在第5小時已降低至20%以下並在第10小時降至0%,而實驗組小鼠的存活率在第10小時則高達65%以上並在第14小時仍維持在45%以上。從圖4可見,病理對照組小鼠的存活率在第1小時已降至0%,而實驗組小鼠的存活率在第1小時則高達65%以上並在第14小時仍維持在30%以上。從圖5可見,病理對照組小鼠的存活率在第2小時已降至0%,而實驗組小鼠的存活率在第2小時則高達75%以上並在第14小時仍維持在50%以上。
這些實驗結果表示:異鼠李素能夠有效地減少神經性蛇毒所引起的死亡並延長存活時間。 C 異鼠李素在 緩解神經性蛇毒所誘發的毒性上的效用:
為了模擬毒蛇咬傷後的急救情形,本實驗是藉由將黃金眼鏡蛇蛇毒與異鼠李素間隔地注射而不預先混合來進行。首先,將ICR小鼠隨機地分成1個病理對照組以及1個實驗組(每組n=7),接著,藉由皮內注射的方式對各組小鼠注射黃金眼鏡蛇蛇毒(劑量為2.5×LD 50/隻),而在蛇毒注射之後的第30分鐘再藉由皮內注射的方式對實驗組小鼠注射異鼠李素(劑量為50 nmole/隻)。
之後,每小時紀錄各組小鼠的存活數目,直到蛇毒注射之後的第48小時。各組小鼠的存活率(%)是藉由將所得到的存活數目代入上面公式(1)而被計算出。
圖6顯示各組小鼠注射以黃金眼鏡蛇蛇毒後的存活率隨著時間的變化。從圖6可見,病理對照組小鼠的存活率在第5小時已降至0,而實驗組小鼠的存活率還在40%以上,並且在第12至28小時之間仍維持在20%以上,甚至有部分小鼠存活至第48小時。這個實驗結果顯示:異鼠李素在蛇毒中毒後投藥亦可有效地減少蛇毒所引起的死亡並延長存活時間。 實施例 2. 類黃酮化合物 在改善蛇毒蛋白質誘發的皮膚潰瘍 (skin ulceration) 上的效用評估
為了探討異鼠李素及其衍生物在改善蛇毒蛋白質誘發的皮膚潰瘍上的影響,申請人使用一只含有43 kD以上的蛇毒蛋白質以及會造成組織壞死(tissue necrosis)的心臟毒素(cardiotoxins, CTXs)的蛇毒蛋白質混合物來進行試驗,以避免其他作用的毒素使小鼠快速死亡而無法進行觀察。 實驗材料: 1. 蛇毒蛋白質混合物的製備:
首先,參考SC Sue et al., (2001), Biochemistry, 40, 12782-12794中所述的方法從中華眼鏡蛇蛇毒中分離出心臟毒素。另外,將中華眼鏡蛇蛇毒溶解於一含有50 mM磷酸鹽以及150 mM氯化鈉的緩衝液(pH 6.4)中,並藉由使用Superdex-75管柱(GE Healthcare Life Sciences)的凝膠過濾層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來收取含有分子量為43 kD以上的蛇毒蛋白質之分離部分。之後,將心臟毒素與43 kD以上的蛇毒蛋白質進行混合,藉此而得到蛇毒蛋白質混合物(濃度分別為0.5 mg/mL與0.025 mg/mL)。 實驗方法與結果: A 、類黃酮化合物的皮內注射在預防蛇毒蛋白質誘發的皮膚潰瘍上的效用:
首先,將ICR小鼠隨機地分成1個病理對照組以及2個實驗組(亦即1個異鼠李素組與1個槲皮素組)(每組n=7),接著,將異鼠李素以及槲皮素分別與蛇毒蛋白質混合物以1:20的體積比進行混合並於37℃下進行培育歷時30分鐘,繼而藉由皮內注射的方式將所得到的培育產物注射至實驗組小鼠中,而使得異鼠李素、槲皮素以及蛇毒蛋白質混合物的劑量如下面表4所示。至於病理對照組小鼠則僅被注射以相同劑量的蛇毒蛋白質混合物。 表4.   各個實驗組的注射劑量
組別 蛇毒蛋白質 類黃酮化合物
異鼠李素組 0.1 mL/隻 蛇毒蛋白質混合物 50 nmole/隻的異鼠李素
槲皮素組 50 nmole/隻的槲皮素
在蛇毒蛋白質注射之後的第24小時,拍攝各組小鼠的皮膚潰瘍情形並使用ImageJ軟體來分析皮膚潰瘍面積。
圖7顯示異鼠李素與槲皮素的皮內注射對於蛇毒蛋白質誘發的皮膚潰瘍的影響。從圖7可見,與病理對照組相較之下,異鼠李素組與槲皮素組小鼠的潰瘍面積皆有顯著的減低,其中又以異鼠李素組的減低幅度最為顯著。 B 異鼠李 素的局部施用在治療蛇毒蛋白質誘發的皮膚潰瘍上的效用:
為了評估在毒蛇咬傷後隨即進行異鼠李素的局部施用是否亦能獲致相似的療效,將3.1 mg異鼠李素添加至45℃下融化的1 mL凡士林中進行混合以製得異鼠李素軟膏。
接著,將ICR小鼠隨機地分成1個病理對照組以及1個實驗組(每組n=7),繼而藉由皮內注射的方式對各組小鼠注射蛇毒蛋白質混合物(劑量為0.1 mL/隻),並隨即將異鼠李素軟膏塗抹於實驗組小鼠的注射處(劑量為:每1平方公分的面積施用以0.2 g的軟膏,1天1次),至於病理對照組則被塗抹相同劑量的凡士林。在蛇毒蛋白質注射之後的第24小時,拍攝各組小鼠的皮膚潰瘍情形並使用ImageJ軟體來分析皮膚潰瘍面積。
圖8顯示異鼠李素的局部施用對於蛇毒蛋白質誘發的皮膚潰瘍的影響。從圖8可見,與病理對照組相較之下,實驗組小鼠的潰瘍面積有顯著的減低。
此外,申請人有進一步分析異鼠李素以及槲皮素在使蛇毒蛋白質誘發的皮膚潰瘍之面積減低至50%的有效劑量(亦即ED 50),而實驗結果顯示:異鼠李素與槲皮素的皮內注射之ED 50分別為0.2 mM與1.2 mM,異鼠李素的局部施用之ED 50為0.6 mM。
這些實驗結果表示:異鼠李素與槲皮素在不同的投藥途徑下皆能夠有效地降低蛇毒蛋白質誘發的組織壞死。
綜合以上的實驗結果可知,異鼠李素與槲皮素不僅能對抗蛇毒引起的死亡還能改善組織壞死,因而被預期可供用於對抗蛇毒或蛇毒素作用(snake envenomation)。
於本說明書中被引述之所有專利和文獻以其整體被併入本案作為參考資料。若有所衝突時,本案詳細說明(包含界定在內)將佔上風。
雖然本發明已參考上述特定的具體例被描述,明顯地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圍和精神之下可作出很多的修改和變化。因此意欲的是,本發明僅受如隨文檢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示者之限制。
本發明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徵與優點,在參照以下的詳細說明與較佳實施例和隨文檢附的圖式後,將變得明顯,其中: 圖1顯示實施例1中各組小鼠在注射以龜殼花蛇毒後的存活率隨著時間的變化; 圖2顯示實施例1中各組小鼠在注射以黑頸眼鏡蛇蛇毒後的存活率隨著時間的變化; 圖3顯示實施例1中各組小鼠在注射以黃金眼鏡蛇蛇毒後的存活率隨著時間的變化; 圖4顯示實施例1中各組小鼠在注射以印度眼鏡蛇蛇毒後的存活率隨著時間的變化; 圖5顯示實施例1中各組小鼠在注射以中華眼鏡蛇蛇毒後的存活率隨著時間的變化; 圖6顯示實施例1中各組小鼠在注射以黃金眼鏡蛇蛇毒後的存活率隨著時間的變化; 圖7顯示異鼠李素與槲皮素的皮內注射對於蛇毒蛋白質誘發的皮膚潰瘍的影響;以及 圖8顯示異鼠李素的局部施用對於蛇毒蛋白質誘發的皮膚潰瘍的影響。

Claims (8)

  1. 一種類黃酮化合物(flavonoid compound)供應用於製備一用來對抗蛇毒誘發的毒性(snake venom-induced toxicity)之醫藥品的用途,其中該類黃酮化合物是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的群組:異鼠李素、槲皮素,以及它們的組合。
  2. 如請求項1的用途,其中該蛇毒是出血性蛇毒(hemotoxic venom)。
  3. 如請求項2的用途,其中該出血性蛇毒是原矛頭蝮屬物種( Protobothropsspp .)的蛇毒。
  4. 如請求項3的用途,其中該出血性蛇毒是龜殼花(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蛇毒。
  5. 如請求項1的用途,其中該蛇毒是神經性蛇毒(neurotoxic venom)。
  6. 如請求項5的用途,其中該神經性蛇毒是眼鏡蛇屬物種( Najaspp .)的蛇毒。
  7. 如請求項6的用途,其中該神經性蛇毒是選自於由下列所構成的群組:黃金眼鏡蛇( Naja nivea)蛇毒、中華眼鏡蛇( Naja atra)蛇毒、黑頸眼鏡蛇( Naja nigricolis)蛇毒、印度眼鏡蛇( Naja naja)蛇毒,以及它們的組合。
  8. 如請求項1的用途,其中該醫藥品是呈一供非經腸道投藥、口服投藥或局部投藥的劑型。
TW112121093A 2022-08-11 2023-06-06 類黃酮化合物在對抗蛇毒誘發的毒性上的用途 TWI83701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97147P 2022-08-11 2022-08-11
US63/397,147 2022-08-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6540A true TW202406540A (zh) 2024-02-16
TWI837014B TWI837014B (zh) 2024-03-21

Family

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4032710A1 (en) 2024-02-15
US20240050398A1 (en) 2024-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71492C2 (ru) Композиции, содержащие берберин или его аналоги для лечения кожных заболеваний, связанных с розацеа или с покраснением лица
DE60112431T2 (de) Verwendung von biguanidederivat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vernarbungsfördernden medikaments
EP2563370B1 (de) Verwendung einer phospholipid und glycyrrhizinsäure enthaltenden zusammensetzung zur entfernung von subkutanen fettansammlungen durch subkutane lipolyse
US6165515A (en) Method for treatment of osteoporosis
CN1951410A (zh) 含药用人参的脑细胞或神经细胞保护剂
US6267962B1 (en)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treatment using peat derivatives
AU2007280625B2 (en) Use of escin
CN105285986A (zh) 含有栗子皮提取物的健康食品或药学组合物
CN1838885A (zh) 治疗皮肤的疮和损害的方法
EP2762137A1 (en) Use of myricetin or derivatives thereof as a cathepsin k inhibitor
EP3817750A1 (en) Cannabidiol combination compositions
EP2765869B1 (en) Egg preparation with regenerating, analgesic and/or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TWI837014B (zh) 類黃酮化合物在對抗蛇毒誘發的毒性上的用途
DE60125955T2 (de) Bioaktive fraktion von eurycoma longifolia
TW202406540A (zh) 類黃酮化合物在對抗蛇毒誘發的毒性上的用途
JP2019178170A (ja) 抗微生物作用を備えた組成物の製造のためのパチョリ抽出物の使用
Siben et al. Studying efficiency of the method of treating nematodoses in sheep
CN110339169A (zh) 包覆维生素d和维生素k的纳米囊泡制剂及其应用
EP3868373B1 (en) Use of a cannabinoid composi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urodermatitis
US20160296574A1 (en) Ephedra alata extract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10004778B1 (en) Method of making an Ajwa date-based treatment for snake envenomation
Siddiqui et al. Pharma Research
KR101709732B1 (ko) 데옥시시코닌을 포함하는 상처 또는 흉터 치료를 위한 조성물
KR20230047689A (ko) 탈모 방지 또는 발모 촉진 활성을 갖는 펩타이드와 이의 용도
TW202138002A (zh) A型肉毒桿菌毒素複合物、其配製劑和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