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402305A - 癌症治療之免疫增強 - Google Patents

癌症治療之免疫增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402305A
TW202402305A TW112112531A TW112112531A TW202402305A TW 202402305 A TW202402305 A TW 202402305A TW 112112531 A TW112112531 A TW 112112531A TW 112112531 A TW112112531 A TW 112112531A TW 202402305 A TW202402305 A TW 20240230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ancer
dsdna
nanoparticles
inhibitor
dn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25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賽維爾 安格拉
西恩 阿爾瑪
佩德羅 塞哈斯
索尼婭 格丹
阿里 納維
余秀云
張瑞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星火治療公司
巴塞羅那雷塞卡基金會診所-生物醫學研究所 奧古斯特 皮 蘇尼爾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星火治療公司, 巴塞羅那雷塞卡基金會診所-生物醫學研究所 奧古斯特 皮 蘇尼爾 filed Critical 美商星火治療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4023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402305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48Preparations in capsules, e.g. of gelatin, of chocolate
    • A61K9/50Microcapsules having a gas, liquid or semi-solid filling; Solid microparticles or pellets surrounded by a distinct coating layer, e.g. coated microspheres, coated drug crystals
    • A61K9/51Nanocapsules; Nanoparticles
    • A61K9/5107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5123Organic compounds, e.g. fats, suga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88Compounds having three or more nucleosides or nucleotides
    • A61K31/713Double-stranded nucleic acids or oligonucleot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39/39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munostimulating additives, e.g. chemical adjuva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A61P35/02Antineoplastic agents specific for leukem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27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B7 molecules, e.g. CD80, CD86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15/00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DNA or RNA concerning genetic engineering, vectors, e.g. plasmids, or their isolation, 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Use of hosts therefor
    • C12N15/09Recombinant DNA-technology
    • C12N15/87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proces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co-transformation
    • C12N15/88Introduction of foreign genetic material using proces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co-transformation using microencapsulation, e.g. using amphiphile liposome vesic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8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raising an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a target which is not the antigen used for immunisation
    • A61K2039/58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raising an immune response against a target which is not the antigen used for immunisation wherein the target is canc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80Vaccine for a specifically defined cancer
    • A61K2039/86Lu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Zoolog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ano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Onc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特點在於使用用於雙股DNA (dsDNA)之奈米粒子的方法。該等奈米粒子能夠胞內遞送該dsDNA,其中該dsDNA可刺激先天性免疫反應。該等所提供之方法可用於治療癌症,且可與具有抗癌活性之不同類型治療劑及與癌症疫苗組合使用。

Description

癌症治療之免疫增強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增強免疫反應之方法及治療癌症之方法。所提供之方法可例如與具有抗癌活性之不同類型之治療劑及與癌症疫苗組合使用。
癌症係由異常細胞之不受控分裂引起且可在全身發展。一旦在特定部位形成,癌症即可能夠擴散至身體其他部分。兩種普遍類型之癌症為諸如白血病、淋巴瘤及多發性骨髓瘤之血癌;以及影響身體器官或組織之實性瘤。(參見例如,超文字傳送協定://www.cancer.org/treatment/understanding-your-diagnosis/what-is-cancer.html)。
腫瘤之一般特徵為具有不受控增殖之突變細胞,該等突變細胞與免疫細胞、內皮細胞及間葉細胞以及其胞外基質聚集在一起,從而形成腫瘤免疫微環境。基於微環境,腫瘤之特徵可為熱或冷的。與冷腫瘤相比,熱腫瘤之特徵在於(i)在腫瘤內及侵襲性邊緣處之T細胞浸潤更高及(ii)促發炎細胞介素水平更高。與冷腫瘤相比,熱腫瘤對免疫檢查點阻斷更有反應。(Galon及Bruni (2019) Nature Reviews 18: 197-217)。
可基於各種CD3+淋巴球群體之定量利用I0 (冷)至I4 (熱)之免疫評分對腫瘤類型進行分層。(Pagès等人, (2018) Lancet 391 2128-2139;以及Galon及Bruni (2019) Nat. Rev. Drug Discov. 18: 197-218)。
論述涉及將冷腫瘤轉化為熱腫瘤之可能方式之癌症治療的參考文獻包括:Liu及Sun (2021) Theranostics; 11(11):5365-5386;及Liang等人, (2020), Sci. Adv. 6:eabc3646 2020年8月28日)。
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使用用於遞送雙股DNA (dsDNA)之奈米粒子的方法。奈米粒子能夠胞內遞送dsDNA,其中dsDNA可刺激先天性免疫反應。所描述之方法之用途包括癌症治療。
因此,本發明之第一態樣描述一種治療個體中之癌症的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a)包含dsDNA之奈米粒子;及(b)癌症疫苗或癌症治療劑。在一實施例中,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之dsDNA區。
癌症疫苗提供免疫反應所針對之抗原。可使用各種不同癌症疫苗,包括直接提供諸如腫瘤相關抗原或腫瘤特異性抗原之抗原及編碼多肽腫瘤相關抗原或腫瘤特異性抗原之核酸的癌症疫苗。
癌症治療劑提供具有針對癌症之活性及/或增強針對癌症之宿主免疫反應的化合物。所提及的化合物或藥劑並未限制化合物之大小或複雜性。化合物及藥劑之實例包括小分子及較大分子,諸如抗體及其他蛋白質。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描述一種治療個體中之癌症的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包含dsDNA之奈米粒子。在不同實施例中,癌症為肺癌、黑色素瘤、白血病或肝癌;及/或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之dsDNA區。
另一態樣描述一種治療個體中之癌症的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 a)包含雙股DNA (dsDNA)之奈米粒子,其中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之雙股區;及 b)檢查點抑制劑; 其中(i)癌症對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具有抗性,(ii)個體之前已在缺乏dsDNA-奈米粒子治療之情況下經歷過以檢查點抑制劑進行治療,(iii)個體在缺乏dsDNA-奈米粒子之情況下對先前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無反應或對先前治療之反應水平降低,及/或(iv)該癌症係基於CD3+及CD8+淋巴球群體之定量分層為I3或I4。
另一態樣係關於一種包含雙股DNA (dsDNA)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該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之雙股區,且該dsDNA為非編碼的或缺少可操作地連接至編碼個體中之表現之區域的啟動子。
額外態樣係關於包含dsDNA之奈米粒子,其係用於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中;及包含dsDNA之奈米粒子之用途,其係用於製備藥物,較佳用於本文所描述之方法。在一實施例中,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之dsDNA區。
本發明之其他特徵及優點係自本文所提供之額外描述(包括不同實例)顯而易見。所提供之實施例說明適用於實施本發明之不同組分及方法。此類實例並不限制所主張之本發明。基於本發明,熟習此項技術者可鑑別且使用適用於實踐本發明之其他組分及方法。
本發明之特徵在於使用用於遞送dsDNA之奈米粒子的方法。如下文實例中所說明,dsDNA可抑制不同癌症,包括肺癌、黑色素瘤、肝癌及白血病。儘管不希望受任何理論束縛,但奈米粒子促進dsDNA之胞內遞送,其中dsDNA刺激胞溶質感測cGAS/STING及/或發炎體路徑之先天性免疫反應以提供免疫反應。下文所提供之實例包括說明遞送dsDNA之奈米粒子對細胞介素、腫瘤尺寸及/或存活率之作用的實例。所使用之模型包括肝癌、肺癌、白血病、黑色素瘤及對檢查點抑制劑具有抗性之黑色素瘤。與STING促效劑ADU-S100相比,dsDNA-LNP誘導IL-18及IFNγ,係指藉由dsDNA-LNP進行之發炎體路徑(IL-18)之活化可有助於誘導IFNγ產生。在對檢查點具有抗性之黑色素瘤研究中,抗PDL1抗體對腫瘤生長無作用,而在使用dsDNA-LNP+抗PDL1抗體之情況下發現協同作用。
用於治療癌症之方法可涉及具有抗癌活性之一或多種額外治療劑。特定藥劑可例如直接靶向癌症及/或可例如為免疫調節劑,諸如檢查點抑制劑。
所提及的「dsDNA」提供形成一或多個雙股DNA區之一或多種聚核苷酸。dsDNA區可由單一聚核苷酸或兩種不同聚核苷酸形成。dsDNA可含有經修飾之核苷酸,例如糖修飾(例如,2'-甲氧基乙基(2'-MOE)、2'-氟或(2'-F)、鎖核酸(LNA)、經約束之乙基(cEt)及三環-DNA (tc-DNA))、鹼基修飾(例如,經C7修飾之去氮-腺嘌呤(例如甲基、Cl或F)、經C7修飾之去氮-鳥苷(例如甲基、Cl或F)、經C5修飾之胞嘧啶(例如甲基、F或Cl)及經C5修飾之尿苷(例如甲基、F或Cl)),及/或主鏈修飾(例如,硫代磷酸酯(Rp及/或Rs)、硫代-胺基磷酸酯、二胺基磷酸酯𠰌啉基寡核苷酸(PMO)及肽-核酸(PNA))。經修飾之核苷酸的實例提供於例如Adachi等人, (2021) Biomedicines 9, 550;Shen及Corey (2018) Nucleic Acid Research 46: 4, 1584-1600;及Duffy等人, (2020) 18:112;其各者特此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所提及的「聚核苷酸」提供由天然存在之核苷酸及/或經修飾之核苷酸製成的核酸聚合物。核苷酸可含有糖修飾(例如,2'-甲氧基乙基(2'-MOE)、2'-氟或(2'-F)、鎖核酸(LNA)、經約束之乙基(cEt)及三環-DNA (tc-DNA))、鹼基修飾(例如,經C7修飾之去氮-腺嘌呤(例如甲基、Cl或F)、經C7修飾之去氮-鳥苷(例如甲基、Cl或F)、經C5修飾之胞嘧啶(例如甲基、F或Cl)及經C5修飾之尿苷(例如甲基、F或Cl)),及/或主鏈修飾(例如,硫代磷酸酯(Rp及/或Rs)、硫代-胺基磷酸酯、二胺基磷酸酯𠰌啉基寡核苷酸(PMO)及肽-核酸(PNA))。
dsDNA包含dsDNA區且亦可包含額外區域。額外區域之實例包括單股區、RNA區、經修飾之RNA區、經修飾之DNA區及不為核苷酸之區域。在某些實施例中,dsDNA包含連續聚核苷酸股,其提供具有dsDNA區之結構(例如髮夾環)或包含兩個聚核苷酸股,其中兩個股之全部或部分區域形成dsDNA區。在不同實施例中,dsDNA為微型環、奈米質體、開放式線性雙螺旋DNA或封閉端線性雙螺旋DNA (CELiD/ceDNA/狗骨狀(doggybone) DNA)。
可使用不同技術(包括核苷酸聚合物之酶產生及/或化學修飾)來產生dsDNA。用於產生核酸之技術的實例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且包括例如:Kosuri等人, (2014) Nat. Methods. 11(5):499-507;Ducani等人, (2013) Nat. Methods 10, 647-652;Ducani等人, (2014) Nucleic Acids Research, 第42卷, 第16期;及Sandahl等人, (2021) Nat. Commun. 12, 2760。
在某些實施例中,核苷酸修飾並不顯著降低dsDNA刺激先天性免疫反應之能力。在不同實施例中,如藉由如下文實例中所提供之IFN-β、IL-6及/或IL-1β所量測,與對應之未經修飾之dsDNA相比,dsDNA能夠刺激至少50%、至少65%、至少75%、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100%之先天性免疫反應。
「奈米粒子」係指可囊封dsDNA或與dsDNA締合且促進dsDNA遞送至細胞之小型非病毒粒子。奈米粒子之實例包括脂質奈米粒子(LNP)、聚合物奈米粒子、脂質聚合物奈米粒子(LPNP)、蛋白質及基於肽之奈米粒子、DNA樹枝狀聚合物及基於DNA之奈米載體、碳奈米管、微粒、微膠囊、無機奈米粒子、肽籠奈米粒子以及胞外體。奈米粒子之尺寸在約10 nm至約1000 nm範圍內。在不同實施例中,奈米粒子為約50 nm至約500 nm,或約50 nm至約200 nm。
所提及的「個體」係指哺乳動物,包括人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諸如猿、長臂猿、大猩猩、黑猩猩、紅毛猩猩、短尾猿;家畜,諸如狗及貓;農畜,諸如家禽及鴨、馬、牛、山羊、綿羊及豬;以及實驗動物,諸如小鼠、大鼠、兔及天竺鼠。較佳之個體為人類個體。
DNA載體含有可操作地連接至一或多個調節元件之轉殖基因,該一或多種調節元件提供來自轉殖基因之RNA表現。所產生之RNA自身可為功能性的或可編碼蛋白質。一種類型之調節元件為啟動子,其結合RNA聚合酶及啟動轉錄所必需之轉錄因子。當編碼蛋白質時,所產生之RNA序列亦將在編碼序列末端編碼終止序列。
術語「可操作地連接」係指兩個或更多個核酸區段在單個核酸上之締合,其中一個核酸區段之功能受其他核酸區段影響。
所提及的「轉殖基因」係指在不考慮聚核苷酸序列之來源的情況下能夠表現至RNA的DNA區域。轉殖基因一般為較長長度核酸之部分,其中核酸含有至少一個區域,轉殖基因在自然界中通常與該區域不相關。
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規定,否則單數形式「一(a)」、「一(an)」及「該(the)」包括複數個參考物。
如本文中所使用,在多個所列要素之間的連接性術語「及/或」應理解為涵蓋個別及組合選項兩者。舉例而言,在兩個要素係由「及/或」連接時,第一選項係指第一選項在無第二選項之情況下的適用性,第二選項係指第二選項在無第一選項之情況下的適用性,且第三選項係指第一選項及第二選項在一起的適用性。選項中之任一者應理解為屬於含義內,且因此滿足術語「及/或」之要求。選項中之多於一者的並行適用性亦應理解為屬於術語「及/或」之含義內。
除非所使用之上下文以其他方式明確地指示,否則術語「或」及「及」與「及/或」具有相同含義。
所提及的後接不同成員或實例之術語(諸如「包括」、「例如(for example)」、「例如( e.g.)」、「諸如」)為開放式描述,其中所列成員或實例為說明性的且可提供或使用其他成員或實例。
術語「多肽」、「蛋白質」及「肽」在不考慮功能之情況下可互換地使用以指胺基酸序列。多肽及肽含有至少兩個胺基酸,而蛋白質含有至少約50個胺基酸。所提供之胺基酸包括天然存在之胺基酸及經修飾之胺基酸(諸如由細胞修飾所提供之胺基酸)。
所提及的相對於一個要素或一組要素而使用之「包含(comprise)」及變化形式(諸如「包含(comprises)」及「包含(comprising)」)為開放式的,且不排除其他未列舉之要素或方法步驟。諸如「包括」、「含有」及「由……表徵」之術語與包含同義。在本文所描述之不同態樣及實施例中,所提及的諸如「包含」之開放式術語可經術語「組成」或「基本上由……組成」置換。
所提及的「由……組成」排除所列申請專利範圍要素中未規定之任何要素、步驟或成分,其中此類要素、步驟或成分與所主張之本發明相關。
所提及的「基本上由……組成」將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限於規定材料或步驟及實質上不影響所主張之本發明之基礎及新穎特徵的材料或步驟中。
術語「約」係指在基礎參數之10%以內(亦即,加或減10%)的值。舉例而言,「約1:10」包括1.1:10.1或0.9:9.9,且「約5小時」包括4.5小時或5.5小時。在一連串值開頭之術語「約」以10%修飾值中之各者。
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地指示,否則所有數值或數值範圍包括此類範圍內之整數及範圍內之值或整數的分數。因此,為了說明,所提及的減少95%或更多包括95%、96%、97%、98%、99%、100%,以及95.1%、95.2%、95.3%、95.4%、95.5%等,96.1%、96.2%、96.3%、96.4%、96.5%及諸如此類;所提及的數值範圍,諸如「1至4」包括2、3,以及1.1、1.2、1.3、1.4及諸如此類;所提及的「1至4週」包括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或28天。
所提及的多於(大於)或小於之整數分別包括大於或小於參考數值之數值。因此,舉例而言,所提及的超過2包括3、4、5、6、7、8、9、10、11、12、13、14、15;且投與「兩次或更多次」包括2、3、4、5、6、7、8、9、10、11、12、13、14、15或更多次。
在先前技術及整個本說明書中引用或描述各種參考文獻,包括文章及專利公開案。此等參考文獻中之各者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就所揭示或主張之任何發明而言,不承認參考文獻中之任一者為先前技術。在一些情況下,指示特定參考文獻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來突顯併入。
本文中所提供之定義(包括本申請案之本部分及其他部分中之定義)適用於本申請案通篇。
除非另外規定,否則本文中所使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具有與一般熟習本發明所屬之此項技術者通常所理解相同之含義。
本說明書已分成各種部分及段落,且提供各種實施例。此等分離不應視為一個段落或部分或實施例之主旨與另一段落或部分或實施例之主旨無關聯。所提供之描述具有廣泛應用且涵蓋可考慮之各種部分、段落及句子的所有組合。任何實施例之論述僅意謂為例示性的,且並不意欲表明本發明之範疇(包括申請專利範圍(除非申請專利範圍中另外提供))限於此等實例。
本文中使用肯定的語言描述本發明之多個實施例來大體揭示本發明。特定言之,本發明亦包括其中完全或部分地排除諸如物質或材料、方法步驟及條件、方案或程序之特定標的物之實施例。舉例而言,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排除材料及/或方法步驟。因此,即使本文中未就本發明不包括之內容而言來大體表述本發明,但本文中仍揭示了本發明中未明確排除之態樣。 I. 奈米粒子
可使用各種不同之奈米粒子,包括脂質奈米粒子(LNP)、聚合物奈米粒子、脂質聚合物奈米粒子(LPNP)、蛋白質及基於肽之奈米粒子、DNA樹枝狀聚合物及基於DNA之奈米載體、碳奈米管、微粒、微膠囊、無機奈米粒子、肽籠奈米粒子以及胞外體。(參見例如,Riley及Vermerris Nanomaterials (2017) 201, 7, 94;Thomas等人, Molecules (2019), 24, 3744;Bochicchio等人, (2021), 13, 198;Munagala等人, Cancer Letters (2021), 505, 58;Fu等人, (2020) NanoImpact 20, 100261;及Neshat等人(2020) Current Opin. Biotechnol. 66:1-10)。
視需要,奈米粒子可使用例如識別靶細胞受體之靶向配位體來靶向細胞類型。靶向配位體之實例包括碳水化合物(例如,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及半乳甘露聚糖)、內源性配位體(例如,葉酸及運鐵蛋白)、抗體(例如,抗HER2抗體及hD1)及蛋白質/肽(例如,RGD、表皮生長因子及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肽。(例如,Teo等人,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2016), 98, 41)。
本申請案係關於使用奈米粒子來遞送dsDNA。在不同實施例中,奈米粒子可遞送額外治療化合物;在不同奈米粒子中提供一或多種額外化合物;且在與dsDNA相同之奈米粒子中提供一或多種額外化合物。所提及的化合物包括小分子及大分子(例如治療蛋白及抗體)。
不同奈米粒子之產生及核酸及其他化合物之併入為此項技術中所熟知,且在整個第I部分之論述中由不同公開案例示。說明核酸併入諸如LPNP及LNP之特定奈米粒子中之公開案的實例包括Teo等人,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2016) 98, 41;Bochicchio等人, Pharmaceutics (2021) 13, 198;Mahzabin及Das, IJPSR (2021) 12(1), 65;及Teixeira等人, (2017) Prog. Lipid Res.10月;68:1-11 (其各者特此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可影響小分子併入奈米粒子中之因素包括疏水性及可電離部分之存在。(參見例如,Nii及Ishi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2005) 298, 198;及Chen等人, 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 (2018) 286, 46)。 I. A. 基於脂質之遞送系統
基於脂質之遞送系統包括使用脂質作為組分。基於脂質之遞送系統之實例包括脂質體、脂質奈米粒子、微胞及胞外囊泡。在某些實施例中,脂質奈米粒子包含一或多種內部有序之脂質結構,其與例如包含完整脂質雙層及水性核之脂質體相反。
「脂質奈米粒子」或「LNP」係指適用於遞送核酸分子且具有奈米級尺寸的基於脂質之囊泡。在不同實施例中,奈米粒子為約10 nm至約1000 nm、約50 nm至約500 nm或約50 nm至約200 nm。
DNA帶負電。因此,對於LNP而言,包含諸如(例如)胺基脂質之陽離子型脂質可為有益的。例示性胺基脂質描述於美國專利第9,352,042號、第9,220,683號、第9,186,325號、第9,139,554號、第9,126,966號、第9,018,187號、第8,999,351號、第8,722,082號、第8,642,076號、第8,569,256號、第8,466,122號及第7,745,651號以及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6/0213785號、第2016/0199485號、第2015/0265708號、第2014/0288146號、第2013/0123338號、第2013/0116307號、第2013/0064894號、第2012/0172411號及第2010/0117125號中,其皆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在某些實施例中,LNP包含胺基脂質,諸如WO2013/063468中所描述之胺基脂質中之任一者,該文獻特此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術語「陽離子型脂質」及「胺基脂質」在本文中可互換地使用以包括具有一個、兩個、三個或更多個脂肪酸或脂肪烷基鏈及pH可滴定胺基(例如,烷胺基或二烷胺基)之脂質及其鹽。陽離子型脂質通常在低於陽離子型脂質之pKa的pH下質子化(亦即帶正電)且在高於pKa的pH下為實質上中性的。陽離子型脂質亦可為可滴定陽離子型脂質。在某些實施例中,陽離子型脂質包含可質子化三級胺(例如,pH可滴定)基團;C18烷基鏈,其中各烷基鏈可獨立地具有一或多個雙鍵、一或多個參鍵;及頭基與烷基鏈之間的醚鍵、酯鍵或縮酮鍵。
陽離子型脂質可包括1,2-二亞油氧基-N,N-二甲基胺基丙烷(DLinDMA)、1,2-二亞麻氧基-N,N-二甲基胺基丙烷(DLenDMA)、1,2-二-γ-亞麻氧基-N,N-二甲基胺基丙烷(γ-DLenDMA)、2,2-二亞油基-4-(2-二甲胺基乙基)-[1,3]-二氧雜環戊烷(DLin-K-C2-DMA,亦稱為DLin-C2K-DMA、XTC2及C2K)、2,2-二亞油基-4-二甲胺基甲基-[1,3]-二氧雜環戊烷(DLin-K-DMA)、二亞油醯基甲基-3-二甲胺基丙酸酯(DLin-M-C2-DMA,亦稱為MC2)、4-(二甲胺基)丁酸(6Z,9Z,28Z,31 Z)-三十七烷-6,9,28,31-四烯-19-基酯(DLin-M-C3-DMA,亦稱為MC3)、其鹽及其混合物。其他陽離子型脂質亦包括1,2-二硬脂基氧基-N,N-二甲基-3-胺基丙烷(DSDMA)、1,2-二油烯基氧基-N,N-二甲基-3-胺基丙烷(DODMA)、2,2-二亞油基-4-(3-二甲胺基丙基)-[1,3]-二氧雜環戊烷(DLin-K-C3-DMA)、2,2-二亞油基-4-(3-二甲胺基丁基)-[1,3]-二氧雜環戊烷(DLin-K-C4-DMA)、DLen-C2K-DMA、γ-DLen-C2K-DMA及(DLin-MP-DMA)  (亦稱為1-B11)。
又其他陽離子型脂質包括2,2-二亞油基-5-二甲胺基甲基-[1,3]-二㗁烷(DLin-K6-DMA)、2,2-二亞油基-4-N-甲基哌𠯤并-[1,3]-二氧雜環戊烷(DLin-K-MPZ)、1,2-二亞油基胺甲醯基氧基-3-二甲胺基丙烷(DLin-C-DAP)、1,2-二亞油氧基-3-(二甲胺基)乙醯氧基丙烷(DLin-DAC)、1,2-二亞油基氧基-3-(N-𠰌啉基)丙烷(DLin-MA)、1,2-二亞油醯基-3-二甲胺基丙烷(DLinDAP)、1,2-二亞油基硫基-3-二甲胺基丙烷(DLin-S-DMA)、1-亞油醯基-2-亞油氧基-3-二甲胺基丙烷(DLin-2-DMAP)、1,2-二亞油氧基-3-三甲胺基丙烷氯鹽(DLin-TMA.Cl)、1,2-二亞油醯基-3-三甲胺基丙烷氯鹽(DLin-TAP.Cl)、1,2-二亞油氧基-3-(N-甲基哌𠯤基)丙烷(DLin-MPZ)、3-(N,N-二亞油基胺基)-1,2-丙二醇(DLinAP)、3-(N,N-二油烯基胺基)-1,2-丙烷二醇(DOAP)、1,2-二亞油基側氧基-3-(2-N,N-二甲胺基)乙氧基丙烷(DLin-EG-DMA)、N,N-二油基-N,N-二甲基銨氯化物(DODAC)、N-(1-(2,3-二油烯基氧基)丙基)-N,N,N-三甲銨氯化物(DOTMA)、N,N-二硬脂醯基-N,N-二甲基銨溴化物(DDAB)、N-(1-(2,3-二油醯氧基)丙基)-N,N,N-三甲銨氯化物(DOTAP)、3-(N-(N',N'-二甲胺基乙烷)-胺甲醯基)膽固醇(DC-Chol)、N-(1,2-二肉豆蔻基氧基丙-3-基)-N,N-二甲基-N-羥乙基銨溴化物(DMRIE)、2,3-二油烯基氧基-N-[2(精胺-甲醯胺基)乙基]-N,N-二甲基-1-丙銨三氟乙酸鹽(DOSPA)、二(十八烷基)醯胺基甘胺醯基精胺(DOGS)、3-二甲胺基-2-(膽甾-5-烯-3-β-氧基丁-4-氧基)-1-(順,順-9,12-十八碳二烯氧基)丙烷(CLinDMA)、2-[5'-(膽甾-5-烯-3-β-氧基)-3'-氧雜戊烯氧基)-3-二甲基-1-(順,順-9',1-2'-十八碳二烯氧基)丙烷(CpLinDMA)、N,N-二甲基-3,4-二油烯基氧基苯甲胺(DMOBA)、1,2-N,N'-二油烯基胺甲醯基-3-二甲胺基丙烷(DOcarbDAP)、1,2-N,N'-二亞油基胺甲醯基-3-二甲胺基丙烷(DLincarbDAP)、地塞米松-精胺(dexamethasone-sperimine;DS)及二取代精胺(D2S)或其混合物。
可使用多種市售陽離子型脂質製劑,諸如LIPOFECTIN® (包括DOTMA及DOPE,可購自GIBCO/BRL)及LIPOFECTAMINE® (包含DOSPA及DOPE,可購自GIBCO/BRL)。
可使用之額外可電離脂質包括C12-200、306Oi10、MC3、CKK-E12、脂質5、脂質9、ATX-002、ATX-003及Merck-32。美國專利公開案第2017/0367988號描述Merck-32。
在其他實施例中,陽離子型脂質可以約10莫耳%比率之LNP至約85莫耳%比率之LNP,或約50莫耳%比率之LNP至約75莫耳%比率之LNP的量存在。
LNP可包含中性脂質。中性脂質可包含在生理pH下以不帶電或中性兩性離子形式存在之脂質物種。此類脂質包括二醯基磷脂醯膽鹼、二醯基磷脂醯乙醇胺、腦醯胺、鞘磷脂、二氫鞘磷脂、腦磷脂及腦苷脂。通常藉由包括粒徑及穩定性之考量來引導中性脂質之選擇。在某些實施例中,中性脂質組分可為具有兩個醯基之脂質(例如,二醯基磷脂醯膽鹼及二醯基磷脂醯乙醇胺)。
具有不同鏈長及飽和度之各種醯基鏈基團的脂質為可用的或可經分離或合成的。在某些實施例中,可使用含有飽和脂肪酸且碳鏈長度在C14至C22範圍內的脂質。在某些實施例中,使用具有單或二不飽和脂肪酸且碳鏈長度在C14至C22範圍內的脂質。另外,可使用具有飽和及不飽和脂肪酸鏈之混合物的脂質。例示性中性脂質包括1,2-二油醯基-sn-甘油-3-磷脂醯基-乙醇胺(DOPE)、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DSPC)、1-軟脂醯基-2-油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POPC)或磷脂醯膽鹼。中性脂質亦可包含鞘磷脂、二氫鞘磷脂或具有其他頭基(head group)之磷脂(諸如絲胺酸及肌醇)。
在提供中性脂質之其他實施例中,中性脂質可以約0.1重量%之脂質奈米粒子至約99重量%之LNP,或約5重量%之LNP至約15重量%之LNP(例如約1%、約2%、約3%、約4%、約5%、約6%、約7%、約8%、約9%、約10%、約15%、約20%、約25%、約30%、約35%、約40%、約45%、約50%、約55%、60%、約65%、約70%、約75%、約80%、約85%、約90%、約95%或約99%)之量存在。
LNP可與諸如固醇及聚乙二醇之額外組分組合。固醇可賦予LNP流動性。如本文中所使用,「固醇」係指植物(植物固醇)或動物(動物固醇)來源之天然存在的固醇以及非天然存在之合成固醇,其特徵是皆在類固醇A-環之3-位置處存在羥基。適合之固醇包括習知用於脂質體、脂質囊泡或脂質粒子製劑之領域的固醇,最普遍者為膽固醇。植物固醇包括菜油固醇、植固醇及豆固醇。固醇亦包括經固醇修飾之脂質,諸如美國專利申請案公開案2011/0177156中所描述之脂質。在提供固醇之不同實施例中,固醇係以約1重量%之LNP至約80重量%之LNP或約10重量%之LNP至約25重量%之LNP的量存在。
聚乙二醇(PEG)為具有兩個末端羥基之乙烯PEG重複單元的線性水溶性聚合物。PEG係以其分子量分類;例如PEG 2000具有約2,000道爾頓(dalton)之平均分子量,且PEG 5000具有約5,000道爾頓之平均分子量。PEG可商購自Sigma Chemical Co.及其他公司,且包括單甲氧基聚乙二醇(MePEG-OH)、單甲氧基聚乙二醇-丁二酸酯(MePEG-S)、單甲氧基聚乙二醇-丁二酸丁二醯亞胺酯(MePEG-S-NHS)、單甲氧基聚乙二醇-胺(MePEG-NH2)、單甲氧基聚乙二醇-三氟乙磺酸酯(MePEG-TRES)及單甲氧基聚乙二醇-咪唑基-羰基(MePEG-IM)。
在關於PEG之某些實施例中,PEG具有約550至約10,000道爾頓之平均分子量且視情況經烷基、烷氧基、醯基或芳基取代。在其他實施例中,PEG可在末端羥基位置處經甲基取代。在其他實施例中,PEG可具有約750至約5,000道爾頓、或約1,000至約5,000道爾頓、或約1,500至約3,000道爾頓、或約2,000道爾頓或約750道爾頓之平均分子量。
經PEG修飾之脂質包括美國專利第8,936,942號及第7,803,397號中所描述之PEG-二烷氧基丙基結合物(PEG-DAA)。經PEG修飾之脂質(或脂質-聚氧化乙烯結合物)可具有各種「錨定」脂質部分以將PEG部分固定至脂質囊泡之表面。適合之經PEG修飾之脂質的實例包括經PEG修飾之磷脂醯乙醇胺及磷脂酸、美國專利第5,820,873號中所描述之PEG-腦醯胺結合物(例如,PEG-CerC14或PEG-CerC20)、經PEG修飾之二烷基胺及經PEG修飾之1,2-二醯基氧基丙-3-胺。在某些實施例中,經PEG修飾之脂質可為經PEG修飾之二醯基甘油及二烷基甘油。在某些實施例中,PEG可呈約0.1重量%之LNP至約50重量%之LNP或約5重量%之LNP至約15重量%之LNP的量。
在有關LNP尺寸之其他實施例中,在囊封之前,LN可具有在約10 nm至500 nm、或約50 nm至約200 nm、或75 nm至約125 nm範圍內的尺寸。
在有關LNP之某些實施例中,LNP係由Billingsley等人, Nano Lett. 2020, 20, 1578或Billingsley等人, International Patent Publication No. WO 2021/077066 (其兩者特此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描述。Billingsley等人,及WO2021/077066描述含有錨定脂質之PEG、膽固醇、磷脂及可電離脂質之LNP。在某些實施例中,LNP含有C14-4多胺核及/或具有約70 nm之粒徑。C14-4具有以下結構。
在某些實施例中,LNP係由美國專利第10,493,031號、美國專利第10,682,374號或第WO2021/077066號(其各者特此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所描述之陽離子型脂質或脂肽製成。在某些實施例中,LNP含有陽離子型脂質、基於膽固醇之脂質及/或一或多種經PEG修飾之脂質。在某些實施例中,LNP含有cKK-E12 (Dong等人, PNAS (2014) 111(11), 3955):
在某些實施例中,LNP包含經修飾形式之cKK-E12 (在本文中稱為「bCKK-E12」),其具有以下結構:
在某些實施例中,LNP包含經Sabnis等人, Molecular Therapy 2018, 26:6, 1509-1519 (特此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所描述之脂質1、2、3、4、5、6、7、8、9或10。在某些實施例中,LNP包含Sabnis等人中所描述之脂質5、8、9、10或11。
Sabnis等人之脂質5具有以下結構:
Sabnis等人之脂質9具有以下結構:
可使用之額外脂質包括由以下所描述之脂質:Roces等人, Pharmaceutics, 2020, 12,1095;Jayaraman等人, Angew. Chem. Int. Ed., 2012, 51, 8529-8533;Maier等人, www.moleculartherapy.org, 2013, 第21卷, 第8期, 1570-1578;Liu等人, Adv. Mater. 2019, 31, 1902575,例如BAMEA-O16B;Cheng等人, Adv. Mater., 2018, 30, 1805308,例如5A2-SC8;Hajj及Ball, Small, 2019 15, 1805097,例如306Oi10;Du等人, U.S. Paten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No. 2016/0376224;及Tanaka等人, Adv. Funct. Mater., 2020, 30, 1910575;其各者特此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某些實施例中,LNP包含莫耳%之以下組分:約20%至65%之一或多種陽離子型脂質、約1%至約50%之一或多種磷脂脂質、約0.1%至10%之一或多種PEG結合脂質及約0%至約70%之膽固醇;約20%至50%之一或多種陽離子型脂質、約5%至約20%之一或多種磷脂脂質、約0.1%至5%之一或多種PEG結合脂質及約20%至約60%之膽固醇;在額外實施例中,磷脂脂質為中性脂質;且磷脂脂質為DOPE或DSPC。
在某些實施例中,按莫耳%計,LNP包含以下組分、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1) cKK-E12 (進一步描述於上文及Dong等人, PNAS (2014) 111(11), 3955中),約35%;C14-PEG2000,約2.5%;膽固醇,約46.5%;及DOPE,約16%;或(2)脂質9 (脂質9進一步描述於上文及Sabnis等人, (2018) Molecular Therapy 26:6, 1509-1519中),約50%;C14-PEG2000,約1.5%;膽固醇,約38.5%;及DSPC,約10%。
在某些實施例中,按莫耳%計,LNP包含以下組分、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bCKK-E12,約35%;C14-PEG2000,約2.5%;膽固醇,約46.5%;及二油醯基磷脂醯乙醇胺(DOPE),約16%。
額外態樣及實施例包括: 1.      一種包含雙股DNA (dsDNA)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該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之雙股區,且該dsDNA為非編碼的或缺少可操作地連接至編碼該個體中之表現之區域的啟動子。 2.      如1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按莫耳%計,該脂質奈米粒子包含約20%至約65%之一或多種陽離子型脂質、約1%至約50%之一或多種磷脂、約0.1%至約10%之一或多種PEG結合脂質及約0%至約70%之膽固醇。 3.      如1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按莫耳%計,該脂質奈米粒子包含約20%至約50%之一或多種陽離子型脂質、約5%至約20%之一或多種磷脂、約0.1%至約5%之一或多種PEG結合脂質及約20%至約60%之膽固醇。 4.      如2或3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該磷脂脂質為1,2-二油醯基-sn-甘油-3-磷脂醯基-乙醇胺或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 5.    如1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該脂質奈米粒子按莫耳%計包含以下組分(1) cKK-E12,約35%;C14-PEG2000,約2.5%;膽固醇,約46.5%;及1,2-二油醯基-sn-甘油-3-磷脂醯基-乙醇胺(DOPE),約16%;或(2)脂質9,約50%;C14-PEG2000,約1.5%;膽固醇,約38.5%;及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DSPC),約10%。 6.      如1至5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該dsDNA區之長度為至少200個鹼基對。 7.      如1至6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該dsDNA未經修飾。 8.      如1至7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該dsDNA為線性或環狀的。 9.      如技術方案1至7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該dsDN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微型環、質體、開放式線性雙螺旋DNA及封閉端線性雙螺旋DNA。 10.   如1至7中任一項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該dsDNA區係由聚核苷酸之兩個區域提供且該聚核苷酸包含環區。 I.B. 基於聚合物之奈米粒子
可藉由各種不同之天然及合成材料製備基於聚合物之遞送系統。DNA及其他化合物可截留於聚合物奈米粒子之聚合物基質中或可吸附或結合至奈米粒子之表面上。用於核酸遞送之常用聚合物之實例包括聚(乳酸-共-乙醇酸) (PLGA)、聚乳酸(PLA)、聚(乙烯亞胺) (PEI)及PEI衍生物、聚葡萄胺糖、樹枝狀聚合物、聚酸酐、聚己內酯、聚甲基丙烯酸酯、聚-L-離胺酸、普魯蘭(pullulan)、聚葡萄糖及玻尿酸、聚-b-胺基酯。(Thomas等人, (2019) Molecules 24, 3744)。
基於聚合物之奈米粒子可具有不同尺寸,範圍為約1 nm至約1000 nm、約10 nm至約500 nm、約50 nm至約200 nm、約100 nm至約150 nm及約150 nm或更小。 I.C. 脂質聚合物奈米粒子
脂質聚合物奈米粒子為提供脂質組分及聚合物組分兩者之雜合奈米粒子,且因此可視為LNP或LPNP。LPNP組態可提供外部聚合物及內部脂質或外部脂質及內部聚合物。兩種不同類型之材料的存在有助於設計奈米粒子以使得組分可延遲釋放。可考慮所遞送之材料來選擇不同脂質及聚合物組分。(例如,參見Teo等人, Advanced Drug Delivery Reviews (2016) 98, 41;Bochicchio等人, Pharmaceutics (2021) 13, 198;Mahzabin及Das, IJPSR (2021) 12(1), 65;及Teixeira等人, (2017) Prog. Lipid Res. 10月;68:1-11)。 I.D. 蛋白質及基於肽之奈米粒子
蛋白質及基於肽之系統可使用各種不同之蛋白質及肽。蛋白質之實例包括明膠及彈性蛋白。基於肽之系統可使用例如CPP。
CPP為潛在地能夠進行胞內滲透以遞送治療性分子的短肽(6至30個胺基酸殘基)。大部分CPP主要由精胺酸及離胺酸殘基組成,使其成為陽離子型及親水性的,但CPP亦可為兩親媒性、陰離子型或疏水性的。CPP可衍生自天然生物分子(例如Tat、HIV-1蛋白)或藉由合成方法獲得(例如聚-L-離胺酸、聚精胺酸) (Singh等人, Drug Deliv. 2018;25(1):1996-2006)。CPP之實例包括陽離子型CPP (高度帶正電),諸如Tat肽、穿膜肽、魚精蛋白、聚-L-離胺酸及聚精胺酸;兩親媒性CPP (由不同來源構築之嵌合或融合肽,同時含有帶正電及帶負電胺基酸序列),諸如轉運蛋白、VT5、牛抗菌肽-7 (Bac7)、富含脯胺酸之肽(PPR)、SAP (VRLPPP) 3、TP10、pep-1及MPG;親膜CPP (同時展現疏水性及兩親媒性之性質兩者,且包含大芳族殘基及小殘基兩者),諸如H625、SPIONs-PEG-CPP及NPs;以及疏水性CPP (僅含有非極性模體或殘基),諸如SG3、PFVYLI、pep-7及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
蛋白質及肽奈米粒子可以不同尺寸提供,例如範圍為約1 nm至約1000 nm、約10 nm至約500 nm、約50 nm至約200 nm、約100 nm至約150 nm或約150 nm或更小。 I.E. 肽籠奈米粒子
基於肽籠之遞送系統可由能夠組裝成籠樣結構之蛋白質材料產生,該籠樣結構形成受限之內部環境。肽籠可包含自組裝以形成蛋白質籠(例如具有內部空腔之結構,其為溶劑可自然進入的或可藉由改變溶劑濃度、pH或平衡比率而製成)之蛋白質殼體。蛋白質籠之單體可為天然存在之形式或變異體形式,包括胺基酸取代、插入及缺失(例如片段)。
可組裝不同類型之蛋白質「殼體」且使其負載有不同類型之材料。可使用病毒外殼蛋白(例如來自豇豆褪綠斑駁病毒(Cowpea Chlorotic Mottle Virus)蛋白質外殼),以及非病毒蛋白(例如美國專利第6,180,389號及第6,984,386號、美國專利申請案20040028694及美國專利申請案20090035389,其各者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來產生蛋白質籠。
衍生自非病毒蛋白之蛋白質籠之實例包括:真核或原核衍生之鐵蛋白及缺鐵鐵蛋白,諸如12及24次單元鐵蛋白;及熱休克蛋白(HSP),諸如形成內部核心空間之24次單元熱休克蛋白類、詹氏甲烷球菌( Methanococcus jannaschii)之小HSP、大腸桿菌( E. coli)之十二聚體Dsp HSP;及MrgA蛋白。
蛋白質籠可具有不同核心尺寸,諸如範圍為約1 nm至約1000 nm、約10 nm至約500 nm、約50 nm至約200 nm、約100 nm至約150 nm或約150 nm或更小。 I.F. 胞外體
胞外體為用於遞送各種運載物之小生物膜囊泡,包括小分子、肽、蛋白質及核酸。胞外體之尺寸通常在約30 nm至100 nm範圍內且可被細胞吸收並遞送其運載物。運載物可與胞外體表面結構締合或可囊封於胞外體雙層內。
可對促進運載物遞送及細胞靶向之胞外體進行各種修飾。用於促進運載物遞送之修飾包括與運載物締合之結構,諸如蛋白質骨架及聚合物。用於細胞靶向之修飾包括靶向配位體及修飾表面電荷。描述用於遞送不同運載物之胞外體之產生、修飾及使用的公開案包括Munagala等人, Cancer Letters (2021), 505, 58;Fu等人, (2020) NanoImpact 20, 100261;及Dooley等人, (2021) Molecular Therapy 29(5), 1729 (其各者特此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II. 癌症治療及治療劑
dsDNA之奈米粒子投與可用以治療或增強各種不同癌症之治療。癌症係由可造成實體腫塊(腫瘤)增加或存在於血液中之異常不受控之細胞生長引起。癌症之實例包括以下所提供之癌症:超文字傳送協定://www.cancer.gov/types。在某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實性瘤。
在第一組癌症中,癌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急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ALL);急性骨髓白血病(AML);腎上腺皮質癌;艾滋病相關癌症(卡波西氏肉瘤(Kaposi sarcoma));艾滋病相關淋巴瘤;原發性CNS淋巴瘤;肛門癌;星形細胞瘤;非典型畸胎樣/橫紋肌瘤;中樞神經系統癌;皮膚之基底細胞瘤;膽管癌;膀胱癌;骨癌(例如尤文氏肉瘤(Ewing Sarcoma)及骨肉瘤以及惡性纖維組織細胞瘤);腦瘤;乳癌;支氣管腫瘤(肺癌);伯基特氏淋巴瘤(Burkitt lymphoma);類癌瘤(胃腸道);心臟(心)腫瘤;神經管母細胞瘤及其他CNS胚胎腫瘤;生殖細胞腫瘤,兒童期(腦癌);宮頸癌;膽管癌瘤;脊索瘤(骨癌);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慢性骨髓增生性腫瘤;大腸直腸癌;顱咽管瘤(腦癌);淋巴瘤(例如蕈狀肉芽腫及塞紮里症候群(Sézary Syndrome));乳腺管原位癌(DCIS);子宮內膜癌(子宮癌);室管膜瘤(腦癌);食道癌;敏感性神經母細胞瘤(頭頸癌);顱外生殖細胞腫瘤;性腺外生殖細胞腫瘤;眼癌(例如眼內黑色素瘤及視網膜母細胞瘤);輸卵管癌;膽囊癌;胃(胃)癌(gastric (stomach) cancer);胃腸道類癌瘤;胃腸道基質瘤;生殖細胞腫瘤(例如兒童期顱外生殖細胞腫瘤、性腺外生殖細胞腫瘤、卵巢生殖細胞腫瘤、睪丸癌及妊娠期滋養細胞疾病);毛細胞白血病;頭頸癌;肝細胞(肝)癌;何傑金氏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下咽癌(頭頸癌);眼內黑色素瘤;胰島細胞瘤,胰臟神經內分泌腫瘤;卡波西氏肉瘤;腎(腎細胞)癌;蘭格漢氏細胞組織細胞增多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喉癌(頭頸癌);白血病;唇及口腔癌(頭頸癌);肺癌(非小細胞、小細胞、胸膜肺母細胞瘤及氣管支氣管腫瘤);黑色素瘤;梅克爾細胞癌(Merkel cell carcinoma) (皮膚癌);間皮瘤;轉移癌;伴有隱匿性原發性之轉移性鱗狀頸癌(頭頸癌);伴有nut基因改變之中線束癌;口腔癌(頭頸癌);多發性內分泌瘤症候群;多發性骨髓瘤/漿細胞贅瘤;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骨髓發育不良/骨髓增生性腫瘤;骨髓性白血病,慢性(CML);骨髓增生性腫瘤;鼻腔及鼻竇癌(頭頸癌);鼻咽癌(頭頸癌);神經母細胞瘤;非小細胞肺癌;口部癌、唇及口腔癌以及口咽癌(頭頸癌);骨肉瘤及未分化多形態肉瘤;卵巢癌;胰臟癌;乳頭狀瘤症;副神經節瘤;副鼻鼻竇及鼻腔癌(頭頸癌);副甲狀腺癌;陰莖癌;咽癌(頭頸癌);嗜鉻細胞瘤;垂體腫瘤;漿細胞贅瘤/多發性骨髓瘤;胸膜肺母細胞瘤(肺癌);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CNS)淋巴瘤;原發性腹膜癌;前列腺癌;直腸癌;視網膜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兒童期(軟組織肉瘤);唾液腺癌(頭頸癌);肉瘤;兒童期橫紋肌肉瘤(軟組織肉瘤);兒童期脈管腫瘤(軟組織肉瘤);軟組織肉瘤;子宮肉瘤;皮膚癌;小細胞肺癌;小腸癌;軟組織肉瘤;伴有隱匿性原發性之鱗狀頸癌,轉移性(頭頸癌);胃(胃)癌(stomach (gastric) cancer);t細胞淋巴瘤;睪丸癌;咽喉癌(頭頸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胸腺瘤及胸腺癌;甲狀腺癌;氣管支氣管腫瘤(肺癌);腎盂及尿管之移行細胞癌(腎癌);尿管及腎盂,移行細胞癌(腎癌);尿道癌;子宮癌,子宮內膜;子宮肉瘤;陰道癌;脈管腫瘤;及外陰癌。
在第二組癌症中,癌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肛門癌、膀胱癌、骨癌、腦瘤、乳癌、宮頸癌、大腸及直腸癌、子宮內膜癌、食道癌、胃腸道基質瘤、妊娠期滋養細胞疾病、頭頸癌、何傑金氏淋巴瘤、卡波西氏肉瘤、腎癌、白血病、肝癌、肺癌、惡性間皮瘤、黑色素瘤、多中心卡斯特曼氏病(multicentric Castleman disease)、多發性骨髓瘤及其他漿細胞贅瘤、骨髓增生性腫瘤、神經母細胞瘤、非何傑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胰臟癌、陰莖癌、嗜鉻細胞瘤、副神經節瘤、前列腺癌、視網膜母細胞瘤、橫紋肌肉瘤、皮膚癌、軟組織肉瘤、體內任何位置之實性瘤、胃(胃)癌(stomach (gastric) cancer)、睪丸癌、甲狀腺癌、陰道癌及外陰癌。用於治療此等不同癌症之經批准之FDA藥物可經由超文字傳送協定://www.cancer.gov/types://www.cancer.gov/about-cancer/treatment/drugs/cancer-type (特此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獲得。
在第三組癌症中,癌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膀胱癌、乳癌、大腸及直腸癌、子宮內膜癌、腎癌、白血病、肝癌、肺癌、黑色素瘤、非何傑金氏淋巴瘤、胰臟癌、前列腺癌及甲狀腺癌。
在第四組癌症中,癌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膀胱癌、乳癌、大腸及直腸癌、子宮內膜癌、腎癌、肝癌、肺癌、黑色素瘤、胰臟癌、前列腺癌及甲狀腺癌。
在第五組癌症中,癌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肝癌、肺癌及黑色素瘤。
各種治療可用於治療癌症,包括小分子、蛋白質、抗體、包含抗原結合區之抗體片段、抗原結合蛋白、奈米抗體、抗體/奈米抗體(包括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及不可知或阻斷抗體)、多特異性抗體、多特異性抗原結合蛋白及核酸。核酸治療可包括提供編碼癌症抗原、治療蛋白、抗體、包含抗原結合區之抗體片段、抗原結合蛋白、奈米抗體、多特異性抗體、多特異性抗原結合蛋白或靶向癌細胞或癌細胞組分之功能性核酸的轉殖基因;及寡去氧核苷酸或寡核苷酸(ODN),諸如含有CpG之ODN。靶向癌細胞核酸之功能性核酸之實例包括短髮銷RNA (shRNA)、短小干擾RNA (siRNA)、微小RNA (miRNA)、RNAi、核糖核酸酶、反義RNA、成簇規則間隔短回文重複序列(CRISPR)/Cas9構築體、鋅指核酸酶(ZFN)及/或轉錄活化子樣效應物核酸酶(TALEN)。含有CpG之ODN的實例提供於Hanag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2012) 7: 2181-2195;及Hanag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 (2017) 12: 515-531中。
可用於癌症治療中之包含抗原結合區之抗體片段、抗原結合蛋白、奈米抗體、多特異性抗體(例如雙特異性)、多特異性抗原結合蛋白的實例提供於例如Yang等人, Front Oncol. (2020) 10:1182及You等人, Vaccines (2021), 9, 724 (兩者皆特此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所提及的抗原結合區係指能夠結合至抗原之抗體可變區。
表1提供用於治療黑色素瘤、肺癌及肝癌之經批准之FDA藥物(治療劑)的實例。此類藥物可與如本文所提供之包含dsDNA之奈米粒子組合使用。用於不同適應症之額外癌症治療劑為此項技術及開發中已知的。
1
癌症類型 經FDA批准之藥物
黑色素瘤 阿地白介素(Aldesleukin)、貝美替尼(Binimetinib)、Braftovi® (恩拉非尼(Encorafenib))、考比替尼反丁烯二酸鹽(Cobimetinib Fumarate)、Cotellic® (考比替尼反丁烯二酸鹽)、達拉非尼甲磺酸鹽(Dabrafenib Mesylate)、達卡巴嗪(Dacarbazine)、恩拉非尼、IL-2 (阿地白介素)、Imlygic (塔里穆尼拉赫帕雷普韋克(Talimogene Laherparepvec))、介白素-2 (阿地白介素)、Intron A (重組干擾素α-2b)、伊匹木單抗(Ipilimumab)、Keytruda® (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Mekinist® (曲美替尼二甲亞碸(Trametinib Dimethyl Sulfoxide))、Mektovi® (貝美替尼)、納武單抗(Nivolumab)、Opdivo® (納武單抗)、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 (Peginterferon Alfa-2b)、PEG-Intron (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帕博利珠單抗、Proleukin® (阿地白介素)、重組干擾素α-2b、Sylatron® (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Tafinlar® (達拉非尼甲磺酸鹽)、塔里穆尼拉赫帕雷普韋克、曲美替尼二甲亞碸、維羅非尼(Vemurafenib)、Yervoy® (伊匹木單抗)及Zelboraf® (維羅非尼)。
非小細胞肺癌 阿布拉生(Abraxane) (經紫杉醇白蛋白穩定之奈米粒子調配物)、阿法替尼二順丁烯二酸鹽(Afatinib Dimaleate)、阿飛尼妥(Afinitor) (依維莫司(Everolimus))、阿飛尼妥地斯佩斯(Afinitor Disperz) (依維莫司)、安聖莎(Alecensa) (阿來替尼(Alectinib))、阿來替尼、愛甯達(Alimta) (培美曲塞二鈉(Pemetrexed Disodium))、阿倫布瑞(Alunbrig) (布加替尼(Brigatinib))、埃萬妥單抗-vmjw (Amivantamab-vmjw)、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阿瓦斯汀(Avastin) (貝伐珠單抗(Bevacizumab))、貝伐珠單抗、布加替尼、卡馬替尼鹽酸鹽(Capmatinib Hydrochloride)、西米普利單抗-rwlc (Cemiplimab-rwlc)、塞利替尼(Ceritinib)、克卓替尼(Crizotinib)、絲蘭紮(Cyramza) (雷莫蘆單抗(Ramucirumab))、達拉非尼甲磺酸鹽、達可替尼(Dacomitinib)、多西他賽(Docetaxel)、多柔比星鹽酸鹽(Doxorubicin Hydrochloride)、德瓦魯單抗(Durvalumab)、恩曲替尼(Entrectinib)、厄洛替尼鹽酸鹽(Erlotinib Hydrochloride)、依維莫司、Exkivity® (莫泊替尼丁二酸鹽(Mobocertinib Succinate))、Gavreto® (普拉替尼(Pralsetinib))、Gefitinib®、Gilotrif® (阿法替尼二順丁烯二酸鹽)、吉西他濱鹽酸鹽(Gemcitabine Hydrochloride)、Gemzar® (吉西他濱鹽酸鹽)、Imfinzi® (德瓦魯單抗)、Infugem® (吉西他濱鹽酸鹽)、伊匹木單抗、Iressa® (吉非替尼(Gefitinib))、Keytruda® (帕博利珠單抗)、Libtayo® (西米普利單抗-rwlc)、Lorbrena® (勞拉替尼(Lorlatinib))、勞拉替尼、Lumakras® (索托拉西布(Sotorasib))、Mekinist® (曲美替尼二甲亞碸)、甲胺喋呤鈉(Methotrexate Sodium)、莫泊替尼丁二酸鹽(Mobocertinib Succinate)、Mvasi® (貝伐珠單抗)、耐昔妥珠單抗(Necitumumab)、納武單抗、Opdivo® (納武單抗)、奧希替尼甲磺酸鹽(Osimertinib Mesylate)、紫杉醇、經紫杉醇白蛋白穩定之奈米粒子調配物、帕博利珠單抗、培美曲塞二鈉、Portrazza® (耐昔妥珠單抗)、普拉替尼、雷莫蘆單抗、Retevmo® (塞爾帕替尼(Selpercatinib))、Rozlytrek® (恩曲替尼)、Rybrevant® (埃萬妥單抗-vmjw (Amivantamab-vmjw))、塞爾帕替尼、索托拉西布(Sotorasib)、Tabrecta® (卡馬替尼鹽酸鹽)、Tafinlar® (達拉非尼甲磺酸鹽)、Tagrisso® (奧希替尼甲磺酸鹽)、Tarceva® (厄洛替尼鹽酸鹽)、Taxotere® (多西他賽)、Tecentriq® (阿特珠單抗)、Tepmetko® (特潑替尼鹽酸鹽(Tepotinib Hydrochloride))、特潑替尼鹽酸鹽、曲美替尼二甲亞碸、Trexall® (甲胺喋呤鈉)、Vizimpro® (達可替尼)、長春瑞濱酒石酸鹽(Vinorelbine Tartrate)、Xalkori® (克卓替尼)、Yervoy® (伊匹木單抗)、Zirabev® (貝伐珠單抗)、Zykadia® (塞利替尼(Ceritinib));卡鉑-紫杉醇(Carboplatin-Taxol)及吉西他濱-順鉑(Gemcitabine-cisplatin)
小細胞肺癌 Afinitor® (依維莫司)、阿特珠單抗、多柔比星鹽酸鹽、德瓦魯單抗、Etopophos® (依託泊苷磷酸鹽(Etoposide Phosphate))、依託泊苷、依託泊苷磷酸鹽、依維莫司、Hycamtin® (拓朴替康鹽酸鹽(Topotecan Hydrochloride))、Imfinzi® (德瓦魯單抗)、蘆比替定(Lurbinectedin)、甲胺喋呤鈉、納武單抗、Opdivo® (納武單抗)、Tecentriq® (阿特珠單抗)、拓朴替康鹽酸鹽、Trexall® (甲胺喋呤鈉)及Zepzelca® (蘆比替定)
肝癌 阿特珠單抗、Avastin® (貝伐珠單抗)、貝伐珠單抗、Cabometyx® (卡博替尼-S-蘋果酸鹽(Cabozantinib-S-Malate))、卡博替尼-S-蘋果酸鹽、Cyramza® (雷莫蘆單抗)、英非替尼磷酸鹽(Infigratinib Phosphate)、Keytruda® (帕博利珠單抗)、樂伐替尼甲磺酸鹽(Lenvatinib Mesylate)、Lenvima® (樂伐替尼甲磺酸鹽)、Nexavar® (索拉非尼甲苯磺酸鹽(Sorafenib Tosylate))、納武單抗、Opdivo® (納武單抗)、Pemazyre® (培米替尼(Pemigatinib))、帕博利珠單抗、培米替尼、雷莫蘆單抗、瑞戈非尼(Regorafenib)、索拉非尼甲苯磺酸鹽、Stivarga® (瑞戈非尼)、Tecentriq® (阿特珠單抗)及Truseltiq® (英非替尼磷酸鹽)
免疫調節劑對調節免疫系統之路徑起作用且可用於治療包括不同類型癌症之不同疾病。一種類型之免疫調節劑為檢查點抑制劑。某些蛋白質可在免疫檢查點處起作用以減少宿主免疫反應。檢查點抑制劑阻斷此類蛋白質減少免疫反應之能力。各種不同之檢查點抑制劑處於開發中且經FDA批准。經FDA批准之檢查點抑制劑之實例提供於表2中。
2
抗體 標靶 批准包括
阿特珠單抗(Tecentriq®) PD-L1 患有膀胱癌、乳癌、肝癌、肺癌及黑色素瘤之患者之亞組
阿維魯單抗(Avelumab) (Bavencio®) PD-L1 患有膀胱癌、腎癌及梅克爾細胞癌(一種類型之皮膚癌)之患者之亞組
西米普利單抗(Libtayo®) PD-1 患有皮膚鱗狀細胞癌瘤、基底細胞癌瘤及肺癌之患者之亞組
多塔利單抗(Dostarlimab) (Jemperli) PD-1 患有子宮(子宮內膜)癌之患者之亞組
德瓦魯單抗(Imfinzi™) PD-L1 患有膀胱癌及肺癌之患者之亞組
伊匹木單抗(Yervoy®) CTLA-4 患有黑色素瘤、間皮瘤、肝癌及肺癌之患者之亞組
納武單抗(Opdivo®) PD-1 患有膀胱癌、大腸直腸癌、食道癌、胃癌、頭頸癌、腎癌、肝癌、肺癌、淋巴瘤、黑色素瘤及間皮瘤之患者之亞組
帕博利珠單抗(Keytruda®) PD-1 患有膀胱癌、乳癌、宮頸癌、大腸直腸癌、皮膚鱗狀細胞癌瘤、食道癌、頭頸癌、腎癌、肝癌、肺癌、淋巴瘤、黑色素瘤、梅克爾細胞癌及胃癌;及存在有某些基因突變(MSI-H、dMMR或TMB-H)之任何類型之癌症之患者的亞組
額外檢查點抑制劑及適應症正經歷臨床試驗。(參見例如,Darvin等人, 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2018) 50:165,其特此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某些實施例中,檢查點抑制劑,較佳表2中所列之抑制劑係用於治療癌症。在其他實施例中,癌症係基於Pagès等人, (2018) Lancet 391: 2128-2139 (特此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中所描述之CD3+及CD8+淋巴球群體之定量分層為I3或I4。
在有關檢查點抑制劑之額外實施例中,檢查點抑制劑為靶向計劃性細胞死亡1受體(PD-1)或計劃性細胞死亡受體配位體1 (PD-L1)之抗體;癌症為在至少1%、至少5%、至少10%、至少20%、至少25%或至少50%之腫瘤細胞上具有PD-L1表現之腫瘤;及/或檢查點抑制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阿特珠單抗、阿維魯單抗、西米普利單抗、多塔利單抗、德瓦魯單抗、納武單抗及帕博利珠單抗。
dsDNA之奈米粒子遞送可與各種不同類型之癌症疫苗組合使用。不同類型之癌症疫苗之實例包括基於肽之疫苗、DNA及RNA疫苗,以及全細胞疫苗。(Stephens等人, (2021)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21)第12卷,論文696791;Paston等人,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21)第12卷,論文627932;及Lopes等人, (2019) J. Exp. Clin. Cancer Res. (2019) 38, 146;其各者特此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基於肽之疫苗通常使用腫瘤特異性或腫瘤相關抗原以產生靶向癌症之免疫反應。腫瘤抗原之實例包括MAGE、NY-ESO-1、GAGE、BAGE、KRAS、p53、NRAS、BCR-ABL移位、ETV6、NPM/ALK、ALK、EBV、LMP-1/LMP-2A、HPV E6/E7、HTLV-1、Tax、Melan-A/Mart-1、gp100、酪胺酸酶、PSA、CEA、HER2、hTERT、精胺酸酶-1、存活素(Survivin)、MUC1、WT1及週期蛋白B。各種不同之基於肽之疫苗處於不同之開發階段,包括臨床試驗。(Stephens等人, (2021)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21)第12卷,論文696791及Paston等人,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2021)第12卷,論文627932,兩者皆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DNA及RNA疫苗可用於在宿主中表現疫苗抗原。各種不同之核酸疫苗處於不同之開發階段,包括臨床試驗。(參見,Lopes等人, (2019) J. Exp. Clin. Cancer Res. 38, 146 (2019),其特此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某些實施例中,疫苗為(1)基於肽之疫苗、(2) DNA疫苗或(3) RNA疫苗:提供一或多種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此類抗原:MAGE、NY-ESO-1、GAGE、BAGE、KRAS、p53、NRAS、BCR-ABL移位、ETV6、NPM/ALK、ALK、EBV、LMP-1/LMP-2A、HPV E6/E7、HTLV-1、Tax、Melan-A/Mart-1、gp100、酪胺酸酶、PSA、CEA、HER2、hTERT、精胺酸酶-1、存活素、MUC1、WT1及週期蛋白B。
癌症疫苗可進一步與包括小分子及檢查點抑制劑之額外抗癌劑組合。在某些實施例中,dsDNA之奈米粒子遞送係與癌症疫苗以及來自上文表1之一或多種治療劑及/或來自上文表2之一或多種檢查點抑制劑組合使用。
在某些實施例中,治療涉及包含dsDNA之奈米粒子以及檢查點抑制劑之組合使用,其中:(i)該癌症對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具有抗性,(ii)個體之前已在缺乏dsDNA-奈米粒子治療之情況下經歷過以檢查點抑制劑進行治療,(iii)該個體在缺乏dsDNA-奈米粒子之情況下對先前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無反應或對先前治療之反應水平降低,及/或(iv)該癌症係基於CD3+及CD8+淋巴球群體之定量分層為I3或I4。在某些實施例中,檢查點抑制劑及包含dsDNA之奈米粒子係同時投與;在約15分鐘內、在約30分鐘內、在約60分鐘內、在約2小時內、在約4小時內、在約6小時內、在約12小時內、在約一天內、在約2天內、在約3天內、在約4天內、在約5天內、在約一週內或在約2週內投與。
可基於癌症類型、癌症分析及/或用檢查點抑制劑進行之初始治療來評估對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具有抗性之癌症。舉例而言,如下文實例中所說明,使用黑色素瘤動物模型時,檢查點抑制劑(由抗PD-L1抗體例示)對腫瘤生長無作用,而在用dsDNA-奈米粒子(由dsDNA-LNP例示)及檢查點抑制劑(由抗PD-L1抗體例示)之情況下發現協同作用。
所提及該癌症「對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導具有抗性」係指對一或多種檢查點抑制劑具有抗性,該一或多種檢查點抑制劑可為與藉由該方法所投與之檢查點抑制劑不同的檢查點抑制劑。在缺乏dsDNA-奈米粒子之情況下,對一或多種檢查點抑制劑具有抗性之能力使得通常對檢查點抑制劑之治療具有抗性之可能性增加。在某些實施例中,抗性係針對與dsDNA-奈米粒子組合投與之檢查點抑制劑相同的檢查點抑制劑。在某些實施例中,檢查點抑制劑係如表2中所提供及/或添加額外治療劑(例如,如表1中所提供)。
所提及的個體「之前已在缺乏dsDNA-奈米粒子治療之情況下經歷過以檢查點抑制劑進行之治療」係指涉及一或多種檢查點抑制劑之先前治療,該一或多種檢查點抑制劑可為與藉由該方法所投與之檢查點抑制劑不同的檢查點抑制劑。修改治療以包括dsDNA-奈米粒子與檢查點抑制劑之組合可能是適用的,例如在用檢查點抑制劑進行之初始治療無效、不如預期有效及/或有效性降低之情況下。在某些實施例中,方法使用與隨後與dsDNA-奈米粒子組合投與之檢查點抑制劑相同的檢查點抑制劑。在某些實施例中,在缺乏dsDNA-奈米粒子治療之情況下,用檢查點抑制劑進行之先前治療持續至多4年、至多3年、至多2年、至多1年、至多6個月、至多5個月、至多4個月、至多3個月、至多2個月或至多一個月。在某一實施例中,檢查點抑制劑係如表2中所提供及/或添加額外治療劑(例如,如表1中所提供)。 III. 醫藥組合物
可基於所投與之化合物及投與途徑來選擇適合之醫藥組合物。醫藥組合物含有一或多種活性組分以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所提及的「醫藥學」或「醫藥學上可接受」係指適用於投藥及/或儲存之無毒性分子實體。醫藥組合物可包含超過一種治療活性劑。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之實例包括無毒(以所使用之量)固體、半固體或液體填充劑、稀釋劑、囊封材料或調配物。關於對小分子、疫苗、蛋白質及抗體之調配物的指導可見於例如Remington (2020)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第23版;D'Amico等人, (2021) Drug Deliv. and Transl. Res. 11, 353-372;以及Strickley及Lambert (2021)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110: 2590-2608中。
醫藥組合物之形式、投藥途徑、劑量及方案視待治療之病況,諸如疾病之嚴重程度、患者之年齡、體重及性別而定。醫藥組合物可經調配以用於不同投藥模式,諸如用於局部、經口、鼻內、非經腸、眼內、靜脈內、肌內或皮下投藥。
在一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含有能夠注射至個體中之調配物。可注射調配物組分之實例包括等張、無菌、鹽水溶液(例如,磷酸單鈉或磷酸二鈉、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鈣或氯化鎂及此類鹽之混合物)、緩衝鹽水、糖(例如,右旋糖)及注射用水。醫藥組合物包括乾燥(例如冷凍乾燥)組合物,其視情況而定在添加滅菌水或生理鹽水後,允許可注射溶液復原。用於投藥之劑量可根據各種參數,諸如投藥模式、相關病理學及治療持續時間進行調適。
其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形式包括用於經口投與之錠劑或其他固體,包括定時釋放膠囊。 IV. 投藥及治療
可基於所選擇之化合物、醫藥組合物及所治療之適應症來選擇投藥途徑及治療方案。投藥途徑包括局部、經口、鼻內、非經腸、眼內、靜脈內、肌內及皮下投藥。關於對小分子、疫苗、蛋白質及抗體之調配物及投藥的指導可見於例如Remington (2020)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第23版;D'Amico等人, (2021) Drug Deliv. and Transl. Res. 11, 353-372;以及Strickley及Lambert (2021)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110: 2590-2608中。舉例而言,額外指導可見於經批准之治療劑(例如參見上文表1及表2)的產品插頁中。
較佳劑量提供實現可偵測作用之有效量。通常,小分子將以0.0001與10毫克/公斤或0.001至1毫克/公斤體重之間的劑量投與。通常,大型化合物(諸如抗體及多肽)可在約10奈克/公斤直至約100毫克/公斤體重,或約1毫克/公斤/天至10毫克/公斤/天之範圍內變化。
dsDNA之有效劑量足以在宿主免疫系統中提供可偵測作用且應增強疫苗接種或治療。通常,dsDNA將以0.0001毫克/公斤至2毫克/公斤之範圍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dsDNA將以0.0001至0.001毫克/公斤、0.001至0.01毫克/公斤、0.01至0.1毫克/公斤或0.1至2毫克/公斤之範圍投與。
所提及的「治療(treatment)」或「治療(treat)」係指對患有疾病或病症之患者的預防性治療及治療性治療兩者。預防性治療提供減少之感染疾病或病症之可能性或降低疾病或病症之潛在嚴重程度。治療性治療提供在至少一種與疾病或病症相關之症狀或病因方面具有臨床意義之改善。
治療癌症之方法能夠減少癌症擴散、減少癌細胞數目、減少病變、降低復發率及/或抑制癌症生長。
術語「改善(ameliorate)」及「改善(amelioration)」係指疾病或病症症狀或潛在細胞反應中之可偵測或可量測之改善。可偵測或可量測之改善包括疾病或病症、或由疾病或病症引起或與疾病或病症相關之併發症之出現率、頻率、嚴重程度、進展或持續時間的主觀或客觀減輕、減少、抑制、遏制、限制或控制,或疾病或病症之症狀或潛在病因或結果之改善,或疾病或病症之逆轉。
術語「有效量」及「充足量」為獲得所需作用所必需之量。治療有效量可單次或多次劑量提供以實現治療性或預防性作用。
有效量可單獨或與另一治療劑、化合物、組合物、治療、方案或治療方案組合投與。量可例如基於個體之需要、所治療之疾病或病症的類型、狀態及嚴重程度或副作用按比例增加。
可一起或分別投與一或多種治療劑及包含dsDNA之奈米粒子。在某些實施例中,治療劑及包含dsDNA之奈米粒子係同時投與;在約15分鐘內、在約30分鐘內、在約60分鐘內、在約2小時內、在約4小時內、在約6小時內、在約12小時內、在約一天內、在約2天內、在約3天內、在約4天內、在約5天內、在約一週內或在約2週內投與。在某些實施例中,一或多種所投與之治療劑係選自上文第I部分中之治療劑;為癌症疫苗;為檢查點抑制劑;及/或係選自表1或表2。
在一些情況下,在同時投與時,組合物可包含(i)包含DNA之奈米粒子及(ii)一或多種治療劑兩者;或(i)包含DNA之奈米粒子及(ii)一或多種治療劑可以單獨組合物形式提供。 V . 套組
本文進一步提供一種套組,其在單獨容器中提供至少:(a)有效量之包含dsDNA之奈米粒子;及(b)有效量之抗癌治療劑或疫苗。套組組分進一步描述於例如上文第I至V部分中。套組亦可提供具有根據本文所描述之方法投與之說明書的標籤。 VI. 額外態樣及實施例
額外態樣及實施例包括:
第一態樣描述一種治療個體中之癌症的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a)包含dsDNA之奈米粒子及(b)癌症疫苗或癌症治療劑。較佳地,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之dsDNA區。
實施例1進一步描述第一態樣,其中癌症係如上文第II部分中之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組癌症中所提供;或癌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膀胱癌、乳癌、大腸及直腸癌、子宮內膜癌、腎癌、白血病、肝癌、肺癌、黑色素瘤、非何傑金氏淋巴瘤、胰臟癌、前列腺癌及甲狀腺癌。在其他實施例中,癌症為急性骨髓瘤白血病;癌症為肝癌;癌症為黑色素瘤;或癌症為肺癌。
實施例2進一步描述第一態樣及實施例1,其中癌症為腫瘤。
第二態樣描述一種治療個體中之肺癌、黑色素瘤或肝癌之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包含dsDNA之奈米粒子。較佳地,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之dsDNA區。
實施例3進一步描述第一及第二態樣以及實施例1及2,其中方法包含向個體投與癌症疫苗。
所提及的一特定實施例包括提及其中所提供之其他實施例。舉例而言,在第二實施例中提及第一實施例提供對第一實施例中所提供之所有實施例之參考,包括其中所提供之其他實施例。
實施例4進一步描述第一及第二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3中之任一項,其中方法包含投與癌症治療劑。可投與超過一種類型之治療劑。
實施例5進一步描述第一及第二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4中之任一項,其中治療劑係選自表1中所列之治療劑之群及/或為檢查點抑制劑。
實施例6進一步描述第一及第二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5中之任一項,其中治療劑為選自以下之檢查點抑制劑:阿特珠單抗、阿維魯單抗、西米普利單抗、多塔利單抗、德瓦魯單抗、納武單抗、伊匹木單抗及帕博利珠單抗;及/或檢查點抑制劑為抗PD-L1抗體或抗PD-1抗體。
實施例7進一步描述第一及第二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6中之任一項,其中投與至少兩種不同治療劑。在其他實施例中,治療劑中之一者為檢查點抑制劑且治療劑中之一者係選自表2中所列之治療劑。
實施例7進一步描述第一及第二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6中之任一項,其中疫苗及/或治療劑係與包含dsDNA之奈米粒子同時或大約同時投與。
第三態樣描述一種治療個體中之癌症的方法,其包含向該個體投與: a) 包含雙股DNA (dsDNA)之奈米粒子,其中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之雙股區;及 b) 檢查點抑制劑; 其中(i)癌症對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具有抗性,(ii)個體之前已在缺乏dsDNA-奈米粒子治療之情況下經歷過以用檢查點抑制劑進行治療,(iii)個體在缺乏dsDNA-奈米粒子之情況下對先前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無反應或對先前治療之反應水平降低,及/或(iv)該癌症係基於CD3+及CD8+淋巴球群體之定量分層為I3或I4。
實施例8進一步描述第三態樣,其中癌症為黑色素瘤。在另一實施例中,亦投與用於治療黑色素瘤之表1化合物。
實施例9進一步描述第三態樣及實施例8,其中癌症對個體中之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具有抗性。在另一實施例中,癌症對PD-L1抑制劑或PD-1抑制劑具有抗性。
實施例10進一步描述第三態樣以及實施例8及9,其中所投與之檢查點抑制劑為PD-L1抑制劑或PD-1抑制劑。
實施例11進一步描述第三態樣以及實施例8及9,其中所投與之檢查點抑制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阿特珠單抗、阿維魯單抗、西米普利單抗、多塔利單抗、德瓦魯單抗、納武單抗、伊匹木單抗及帕博利珠單抗。
實施例12進一步描述第三態樣,其中個體對先前治療無反應或對先前治療之反應水平降低。在另一實施例中,個體先前已經歷用PD-L1抑制劑或PD-1抑制劑進行之先前治療。
實施例13進一步描述第三態樣,其中個體對先前治療無反應或對先前治療之反應水平降低。在另一實施例中,個體先前已經歷用PD-L1抑制劑或PD-1抑制劑進行之先前治療。
實施例14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2及13,其中所投與之檢查點抑制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阿特珠單抗、阿維魯單抗、西米普利單抗、多塔利單抗、德瓦魯單抗、納武單抗、伊匹木單抗及帕博利珠單抗。
實施例15進一步描述第三態樣及實施例8至13中之任一項,其中投與至少兩種不同治療劑。在其他實施例中,治療劑中之一者為檢查點抑制劑且治療劑中之一者係選自表2中所列之治療劑。
實施例16進一步描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15中之任一項,其中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50個鹼基對之dsDNA區。在其他實施例中:(1)dsDNA區之長度為至少1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2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25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3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4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5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6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7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8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9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10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11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12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13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1400個鹼基對或長度為至少15,000個鹼基對;及/或具有(1)中所提及之尺寸中之任兩者之間的尺寸範圍。
實施例17進一步描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16中之任一項,其中dsDNA含有6個或更少之CpG、5個或更少之CpG、4個或更少之CpG、3個或更少之CpG、2個CpG、1個或更少之CpG或零個CpG。
實施例18進一步描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17中之任一項,其中dsDNA區及其他核苷酸(若存在)為天然存在及/或經修飾的。在其他實施例中,如藉由如下文實例中所提供之IFN-β、IL-6及/或IL-1β所量測,與對應之未經修飾之dsDNA相比,dsDNA經修飾且刺激至少50%、至少65%、至少75%、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100%之先天性免疫反應。
實施例19進一步描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18中之任一項,其中構成dsDNA區之核苷酸及其他核苷酸(若存在)為未經修飾的或含有一或多種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經修飾之核苷酸:2'-甲氧基乙基(2'-MOE)、2'-氟或(2'-F)、鎖核酸(LNA)、經約束之乙基(cEt)、三環-DNA (tc-DNA)、經C7修飾之去氮-腺嘌呤(甲基、Cl或F)、經C7修飾之去氮-鳥苷(甲基、Cl或F)、經C5修飾之胞嘧啶(甲基、F或Cl)及經C5修飾之尿苷(甲基、F或Cl),及/或主鏈修飾(硫代磷酸酯(Rp及/或Rs)、硫代-胺基磷酸酯、二胺基磷酸酯𠰌啉基寡核苷酸(PMO)及肽-核酸(PNA))。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個修飾為硫代磷酸酯(Rp及/或Rs)。在其他實施例中,如藉由如下文實例中所提供之IFN-β、IL-6及/或IL-1β所量測,與對應之未經修飾之dsDNA相比,dsDNA經修飾且刺激至少50%、至少65%、至少75%、至少85%、至少90%或至少100%之先天性免疫反應。
實施例19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7及18,其中不超過95%、不超過85%、不超過75%、不超過65%、不超過55%、不超過45%、不超過35%、不超過30%、不超過25%、不超過20%、不超過15%、不超過10%、不超過5%或0%之核苷酸經修飾。
實施例20進一步描述實施例17至19,其中dsDNA及/或dsDNA區(1)長度為至少5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1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2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25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3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4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5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6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7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8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9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10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11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12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1300個鹼基對、長度為至少1400個鹼基對或長度為至少15,000個鹼基對;及/或具有(1)中所提及之尺寸中之任兩者之間的尺寸範圍;其中不超過95%、不超過85%、不超過75%、不超過65%、不超過55%、不超過45%、不超過35%、不超過30%、不超過25%、不超過20%、不超過15%、不超過10%、不超過5%或0%之dsDNA區經修飾;其中其餘核苷酸(若存在)可與(1)中之dsDNA區具有相同百分比之修飾或不同百分比之修飾。在其他實施例中,不超過95%、不超過85%、不超過75%、不超過65%、不超過55%、不超過45%、不超過35%、不超過30%、不超過25%、不超過20%、不超過15%、不超過10%、不超過5%或0%之(1)中之dsDNA區外部的核苷酸(若存在)經修飾。
實施例21進一步描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20中之任一項,其中dsDNA區係由兩個單獨之聚核苷酸或單個聚核苷酸之兩個區域形成。
實施例22進一步描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21中之任一項,其中dsDNA為線性或環狀的。在其他實施例中,dsDN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微型環、質體、開放式線性雙螺旋DNA及封閉端線性雙螺旋DNA。
實施例23進一步描述第一及第二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22中之任一項,其中dsDNA為非編碼的,缺少偶聯至用於在所治療之個體(例如哺乳動物或人類細胞)中表現之編碼區的啟動子及/或不為包含轉殖基因之DNA載體。所提及的「非編碼」係指dsDNA不編碼個體中之基因(表現基因產物)。
實施例24進一步描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23中之任一項,其中奈米粒子為脂質奈米粒子、聚合物奈米粒子、脂質聚合物奈米粒子(LPNP)、蛋白質及基於肽之奈米粒子、DNA樹枝狀聚合物或基於DNA之奈米載體、碳奈米管、微粒、微膠囊、無機奈米粒子或肽籠奈米粒子;奈米粒子為LNP或LPNP;或奈米粒子為LNP,且按莫耳%計,LNP包含以下組分、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1) cKK-E12,約35%;C14-PEG2000,約2.5%;膽固醇,約46.5%;及DOPE,約16%;(2)脂質9,約50%;C14-PEG2000,約1.5%;膽固醇,約38.5%;及DSPC,約10%;或(3) bCKK-E12,約35%;C14-PEG2000,約2.5%;膽固醇,約46.5%;及二油醯基磷脂醯乙醇胺(DOPE),約16%。
實施例25進一步描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23中之任一項,其中奈米粒子包含莫耳%之以下組分:約20%至約65%之一或多種陽離子型脂質、約1%至約50%之一或多種磷脂、約0.1%至約10%之一或多種PEG結合脂質及約0%至約70%之膽固醇;或約20%至約50%之一或多種陽離子型脂質、約5%至約20%之一或多種磷脂、約0.1%至約5%之一或多種PEG結合脂質及約20%至約60%之膽固醇;在額外實施例中,磷脂脂質為中性脂質;且磷脂脂質為DOPE或DSPC。
實施例26進一步描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25中之任一項,其中方法誘導T細胞反應。在另一實施例中,T細胞反應為Th1或Th2反應。
實施例27進一步描述第一、第二及第三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25中之任一項,其中個體為人類個體。
第四態樣描述包含dsDNA之奈米粒子,其係用於第一、第二及第三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27中之任一項之方法中。較佳地,其中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之雙股區。
第五態樣描述包含dsDNA之奈米粒子之用途,其係用於製備藥物。在不同實施例中,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之雙股區;及/或藥物係用於第一及第二態樣以及實施例1至27中之任一項之方法中。 實例
下文提供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之不同特徵的實例及用於實踐本發明之方法。所提供之實例並不限制所主張之本發明。 實例 1 黑色素瘤癌症模型中之抗腫瘤作用
根據表3,在皮下植入(s.c.)有1×10 6個B16-F10細胞之小鼠中評估dsDNA奈米粒子遞送抑制黑色素瘤之能力。
3
小組編號 小鼠 -6 治療 劑量 n 0 3 6
植入 0h +4h
1 C57BL/6J (雌性) B16F10 (s.c.) 20%葡萄糖/PBS - 7 i.t. 抽血 i.t. i.t.
2 非編碼DNA-LNP 1 µg 7 i.t. 抽血 i.t. i.t.
3 10 µg 7 i.t. 抽血 i.t. i.t.
4 10 µg 7 i.t. 抽血 - -
5 10 µg 7 i.v. 抽血 i.v. i.v.
6 ADU-S100 10 µg 7 i.t. 抽血 i.t. i.t.
治療係由進行一至三次100 µL腫瘤內(i.t.)或靜脈內(i.v.)投與提供。「DNA-LNP 1 µg×3」係指腫瘤內注射1 µg DNA-LNP三次(第0天、第3天、第6天)。DNA係由不含CpG之質體提供,該質體在哺乳動物細胞中不提供基因表現。質體係由大約5.1 kb dsDNA構成。ADU-S100為STING促效劑(InvivoGen)。LNP組合物(按莫耳%計)為:脂質9,50% (脂質9進一步描述於上文第I.A.部分及Sabnis等人, (2018) Molecular Therapy 26:6, 1509-1519中);C14-PEG2000,1.5%;膽固醇,38.5%;及二硬脂醯基磷脂醯膽鹼(DSPC),10%。
每三天觀測小鼠(n=7)且在最大腫瘤達到3000 mm 3時處死。DNA-LNP 10 µg×1中之兩隻小鼠在存在顯著腫瘤生長之前的第8天及第11天瀕死並將其處死。此等兩隻小鼠未包括於資料中。
圖1繪示植入有B16-F10 (黑色素瘤模型)細胞且經DNA-LNP或ADU-S100治療之小鼠的體重變化。
圖2繪示植入有B16-F10且經DNA-LNP或ADU-S100治療之小鼠中之腫瘤生長。統計學差異係由* (P值<0.05)、** (P值<0.01)表示。DNA-LNP對皮下植入之B16-F10腫瘤發揮局部作用且對B16-F10顯示全身性作用。 實例 2 肺癌模型中之抗腫瘤作用
根據表4,在靜脈內植入有1×10 5個B16-F10細胞之小鼠中評估奈米粒子dsDNA遞送抑制肺癌之能力。
4
小組編號 小鼠 -5 治療 劑量 n 0 3 6
植入 0h +4h
1 C57BL/6J (雌性) B16F10 (i.v.) 20%葡萄糖/PBS - 8 i.v. 抽血 i.v. i.v.
2 非編碼DNA-LNP 1 µg 8 i.v. 抽血 i.v. i.v.
3 10 µg 8 i.v. 抽血 i.v. i.v.
4 8 i.v. 抽血 - -
5 ADU-S100 50 µg 8 i.v. 抽血 i.v. i.v.
投藥係由靜脈內投與100 µL之ADU-S100或DNA-LNP提供,進行一至三次。「DNA-LNP 1 µg×3」係指靜脈內注射1 µg DNA-LNP三次(第0天、第3天、第6天)。DNA-LNP為實例1中所描述。各組開始於8隻小鼠。在植入後的18天,第13天處死小鼠。圖3繪示植入有B16-F10 (肺部癌轉移模型)且經DNA-LNP治療之小鼠的體重變化。圖4A、圖4B及圖4C繪示植入有B16-F10且經DNA-LNP或ADU-S100治療之小鼠中之血清細胞介素。在第一劑量後的4小時收集血清。圖4A展示IFN-β,圖4B展示IL-6,且圖4C展示IL-1β。
圖5A及圖5B繪示植入有B16-F10且經DNA-LNP或ADU-S100治療之小鼠中之肺重量及腫瘤結節數目。在腫瘤注射後的18天(其對應於治療開始後的13天)量測肺重量及腫瘤結節數目。 實例 3 肝癌模型中之抗腫瘤作用
在小鼠肝細胞癌(HCC)模型中評估奈米粒子dsDNA遞送抑制肝癌之能力。藉由經由流體動力注射(HDI)投與致癌基因載體組來誘導HCC。致癌基因載體組含有表現原致癌基因 cMET之轉殖基因的質體及表現 CTNNB1之轉殖基因的質體。(參見,Subleski等人, (2015), J Hepatol, 63(5):1181-1189;Tward等人, (2007), PNAS 104(37): 14771-14776)。
C57BL/6小鼠(4至7隻小鼠/組)在第-22天注射pT3對照物或致癌基因載體組且在第0天開始治療。pT3對照物含有4 µg pT3-Glu、40 µg pT3-空及4.4 µg HSB2。致癌基因載體組含有4 µg pT3-Glu、40 µg pT3-空、4.4 µg HSB2、20 µg pT3-N90-βcat (Addgene #31785)及20 µg pT3-EF1a-cMET (Addgene #31784)。用DNA-LNP低劑量(1 µg)、DNA-LNP高劑量(10 µg)或對照物進行治療。pT3-空為空的載體質體對照物。HSB2為編碼睡美人轉位酶(Sleeping Beauty Transposase)之質體。pT3-N90-βcat為編碼 CTNNB1致癌基因之質體。pT3-EF1a- cMET為編碼 cMET致癌基因之質體。pT3-Glu為編碼高斯螢光素酶( Gaussialuciferase)報導子之質體,其用作腫瘤生長之代表。DNA-LNP為實例1中所描述。
圖6繪示肝臟模型中由於投與DNA-LNP而增加之存活率。未經治療之小鼠的平均存活期為HDI後的10週。**係指藉由對數秩曼特爾-考克斯(Mantel-Cox)檢定所測定之P值<0.01。
圖7A、圖7B、圖7C及圖7D繪示DNA-LNP誘導如藉由致癌基因終點表現所量測之抗腫瘤功效的能力。DNA-LNP為實例1中所描述。圖7A展示在第12天(D12)藉由RT-PCR所量測之β-鏈蛋白mRNA之相對含量。圖7B展示在終點藉由qRT-PCR所量測之β-鏈蛋白mRNA之相對含量。圖7C展示在第12天(D12)藉由RT-PCR所量測之cMET mRNA之相對含量。圖7D展示在終點藉由RT-PCR所量測之cMET mRNA之相對含量。 實例 4 兩側黑色素瘤癌症模型中之抗腫瘤作用
根據表5,在一側腹部(局部側腹)皮下植入有2×10 5個B16-F10細胞且另一側腹部(遠端側腹)植入有1×10 5個B16-F10細胞之小鼠中評估dsDNA奈米粒子遞送抑制黑色素瘤之能力。
5
小組編號 小鼠 -8 治療 n 劑量 0 3 6
植入 0h +4h
1 C57BL/6J (雌性) B16F10 (s.c.) 2×10 5(局部) 1×10 5(遠端) PBS/葡萄糖 8 - i.t. 抽血 i.t. i.t.
2 非編碼質體-LNP 8 0.1 µg i.t. 抽血 i.t. i.t.
3 8 1 µg i.t. 抽血 i.t. i.t.
4 8 10 µg i.t. 抽血 i.t. i.t.
5 mIL-18質體-LNP 8 0.1 µg i.t. 抽血 i.t. i.t.
6 8 1 µg i.t. 抽血 i.t. i.t.
7 8 10 µg i.t. 抽血 i.t. i.t.
8 ADU-S100 8 10 µg i.t. 抽血 i.t. i.t.
在平均腫瘤體積達到93 mm 3時開始,且在第0天、第3天及第6天進行治療三次。治療係由對接種有2×10 5個B16-F10細胞之局部側腹進行指定劑量之DNA-LNP的100 µL腫瘤內投與提供。非編碼質體為實例1中所描述之DNA。mIL18質體為含有CpG之鼠類IL-18細胞介素(mIL-18)的編碼及表現質體。非編碼質體及mIL-18質體分別含有大約5.1 kb及1.5 kb之dsDNA。ADU-S100為STING促效劑(InvivoGen)。LNP組合物(按莫耳%計):脂質9,50%;C14-PEG2000,1.5%;膽固醇,38.5%及二硬脂醯基磷脂醯膽鹼(DSPC),10%。
每三天觀測小鼠(n=8)。在存在顯著腫瘤生長之前的第4天發現非編碼質體-LNP 1 µg小組中之兩隻小鼠及mIL-18質體-LNP 1 µg小組中之一隻小鼠死亡。此等小鼠不包括於資料中。
圖8展示遠端(其中腫瘤未接受DNA-LNP注射之側腹)及局部(其中腫瘤注射有10 µg之指定治療的側腹)腫瘤之小鼠中之腫瘤生長(按體積計)。統計學差異係由** (P值<0.01)、*** (P值<0.001)及**** (P值<0.0001)表示。不考慮DNA之長度或轉殖基因表現卡匣之存在,DNA-LNP對局部及遠端皮下B16-F10腫瘤發揮抗腫瘤作用。當在治療後至多九天內評估腫瘤尺寸時,與對照組相比,較低劑量之DNA-LNP (0.1 µg及1 µg)在保護方面未顯示統計學差異。 實例 5 急性骨髓白血病模型中之抗腫瘤作用
在急性骨髓白血病(AML)之小鼠模型中評估奈米粒子dsDNA遞送抑制白血病之能力。藉由用1×10 6個C1498細胞靜脈內(i.v.)注射C57BL/6小鼠來建立AML模型。(參見Zhang等人, Blood 2009; 114 (8): 1545-1552及Curran等人, 2016, Cell Reports 15, 2357-2366)。
在腫瘤細胞注射後的三天,治療(媒劑、DNA-LNP (10 µg)、ADU-S100 (50 µg))係由進行三次(第0天、第3天、第6天) 100 μL i.v.投與提供。媒劑係由20%葡萄糖/PBS溶液製成。LNP組合物(按莫耳%計)為脂質9,約50% (脂質9進一步描述於上文第I.A.部分及Sabnis等人, (2018) Molecular Therapy 26:6, 1509-1519中);C14-PEG2000,約1.5%;膽固醇,約38.5%;及二硬脂醯基磷脂醯膽鹼(DSPC),約10%。ADU-S100為STING促效劑(MedChemExpress)。DNA係由大約5.1 kb之不含CpG之質體提供,該質體在哺乳動物細胞中不提供基因表現。
在第一劑量後的4小時收集血清以用於細胞介素/趨化介素分析。每天觀測小鼠(n=8)之異常且當動物達到人道終點時單獨處死。
圖9展示在投與DNA-LNP或ADU-S100之情況下AML模型中之存活率增加。
表6提供關於在AML模型中給藥DNA-LNP或ADU-S100後4小時的血清細胞介素水平之資料。與STING促效劑ADU-S100相比,DNA-LNP誘導IL-18及IFNγ。此表示藉由DNA-LNP進行之發炎體路徑(IL-18)之活化可誘導IFNγ產生。
6
媒劑 DNA-LNP 10 μg ADU-S100 50 μg
血清水平(pg/mL)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IFNα 21 0 10835 981 1775 419
IFNβ 40 0 4685 2048 2819 475
IFNγ 5 0 2703 1156 7 4
IL-6 27 0 5680 2399 2617 440
GROα 8 0 474 296 134 81
MCP-1 60 0 6334 3422 5571 2086
MIP-1β 5 0 705 423 640 204
TNFα 14 0 433 219 732 262
IL-18 150 0 6617 4451 150 0
實例 6 AML 模型中之存活作用
在實例5中所描述之AML小鼠模型中評估奈米粒子dsDNA遞送抑制白血病之能力。在腫瘤細胞注射後的三天,媒劑、LNP (如在5 µg DNA-LNP中所使用之相同LNP量)、DNA-LNP (1 µg)、DNA-LNP (5 µg)之投與係由進行三次(第0天、第3天、第6天) 100 μL i.v.提供。每天觀測小鼠(n=8)之異常且當動物達到人道終點時單獨處死。對於CD8耗乏,200 μg之抗CD8α (BioXCell,InVivoMAb殖株2.43)係由進行四次(第-2天、第1天、第4天、第7天) 100 μL腹膜內(i.p.)投與提供。媒劑、LNP及DNA係如實例5中所提供。
圖10繪示由於DNA-LNP投與,AML模型中之DNA劑量依賴性增加之存活率。LNP係指「空」LNP (不含DNA)。 實施例 7 AML 模型中之 CD8 介導作用
DNA-LNP在AML模型中誘導CD8介導之劑量依賴性抗腫瘤反應。在腫瘤細胞注射後的一天,腹膜內投與200 μg之抗CD8四次,每次相隔三天(d-2、d1、d4、d7)。在腫瘤細胞注射後的三天,靜脈內投與DNA-LNP三次,每次相隔三天(d0、d3、d6)。
圖11繪示在耗乏CD8+細胞後經DNA-LNP給藥之AML模型之存活率。在d-2、d1、d4及d7時腹膜內投與200 μg之抗CD8。DNA耗乏引起存活率降低,顯示DNA-LNP在小鼠AML模型中誘導CD8介導之抗腫瘤反應。 實例 8 經修飾之 LNP DNA AML 模型中之作用
使用兩種不同LNP (LNP及LNP2)及兩種不同DNA (DNA及DNA2)測試奈米粒子dsDNA在AML模型中誘導抗腫瘤作用之能力。以實例5中所描述來產生AML模型。媒劑、DNA及LNP係如實例5中所提供。LNP2係由以下構成:bCKK-E12,約35%;C14-PEG2000,約2.5%;膽固醇,約46.5%;及二油醯基磷脂醯乙醇胺(DOPE),約16%。DNA2為大約1.3 kb之含有16個CpG的質體,且在哺乳動物細胞中不提供基因表現。
在腫瘤細胞注射後的三天,治療(媒劑、DNA-LNP (5 µg)、DNA-LNP2 (5 µg))係由進行三次(第0天、第3天、第6天) 100 μL i.v.投與提供。在第一劑量後的4小時收集血清以用於細胞介素/趨化介素分析。每天觀測小鼠(n=8)之異常且當動物達到人道終點時單獨處死。
圖12繪示在投與5 μg之DNA-LNP或DNA-LNP2 (不同LNP)後AML模型中增加之存活率。
圖13繪示在投與5 μg之DNA-LNP或DNA2-LNP (不同DNA)後AML模型中增加之存活率。
表7提供關於在AML模型中給藥5 μg之DNA-LNP、DNA-LNP2或DNA2-LNP後4小時的血清細胞介素水平之資料。
7
媒劑 DNA-LNP DNA2-LNP DNA-LNP2
血清水平(pg/mL)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平均值 SD
IFNα 11 6 2314 442 1511 340 1912 272
IFNβ 9 0 543 115 238 68 444 82
IFNγ 1 0 631 144 138 83 583 114
IL-6 6 0 1509 408 709 344 1682 377
GROα 9 4 552 232 111 43 175 43
MCP-1 12 0 1173 334 897 313 782 158
MIP-1β 1 0 60 15 63 24 53 17
TNFα 3 0 102 31 56 15 75 17
IL-18 30 0 363 75 150 61 467 170
實例 9 肺模型中之 CD8 細胞浸潤
藉由用1×10 5個B16-F10細胞靜脈內注射C57BL/6小鼠來建立黑色素瘤肺部癌轉移模型。在腫瘤細胞注射後的5天,治療係由進行三次(第0天、第3天、第6天) 100 μL i.v.投與提供。在第13天處死小鼠(n=8),且對肺進行福馬林固定石蠟包埋(FFPE)以用於CD8α之免疫組織化學(IHC)。
圖14繪示自小鼠分離之肺中之CD8+細胞的數目,該等小鼠具有B16-F10 (肺部癌轉移模型)且經DNA-LNP或ADU-S100治療。在腫瘤細胞注射後的5天開始,進行靜脈內治療三次,每次相隔三天。在腫瘤細胞注射後的18天收集肺組織且進行FFPE以用於CD8之IHC。在DNA-LNP治療後,經肺部癌轉移之B16-F10腫瘤中之CD8+細胞數目增加。 實例 10 側腹模型中之腫瘤浸潤淋巴球
藉由用2.5×10 5個B16-F10細胞皮下(s.c.)注射C57BL/6小鼠來建立側腹黑色素瘤模型。在腫瘤細胞注射後的十三天,治療係由50 μL腫瘤內(i.t.)投與提供,該投與進行兩次,每次相隔三天(第0天、第3天)。在第7天處死小鼠(n=8),且收集腫瘤以用於使用流式細胞分析技術進行之免疫細胞分析。媒劑及DNA-LNP組合物係如實例5中所提供。以1 µg或5 µg之劑量投與DNA-LNP。
圖15A、圖15B、圖15C及圖15D繪示以在CD45+細胞、CD8+ T細胞、NK細胞及CD4:CD8 T細胞比率方面所量測,在B16-F10黑色素瘤模型中由於投與DNA-LNP所引起之腫瘤浸潤淋巴球(TIL)的劑量依賴性增加。
圖16A、圖16B、圖16C及圖16D繪示在B16-F10側腹黑色素瘤模型中由於投與DNA-LNP所引起之CD8 +T細胞及NK細胞上之活化標記物的劑量依賴性增加。
實例 11 黑色素瘤模型中之免疫細胞耗乏
藉由用2×10 5個B16-F10細胞皮下(s.c.)注射C57BL/6小鼠來建立側腹黑色素瘤模型。在腫瘤細胞注射後的六天,腹膜內給藥200 μg之抗體(IgG、抗CD8、抗NK1.1)四次,每次相隔三天(d-2、d1、d4、d7)。在腫瘤細胞注射後的八天,腫瘤內投與10 μg之DNA-LNP或媒劑三次,每次相隔三天(d0、d3、d6)。當腫瘤尺寸達至3000 mm 3時,處死小鼠。DNA-LNP及媒劑為實例5中所描述。
圖17A及圖17B繪示在耗乏CD8+細胞或NK細胞後,經DNA-LNP給藥之B16-F10黑色素瘤模型之存活率。用IgG同型治療「媒劑」組及「DNA-LNP」組。投與DNA-LNP增加負載有黑色素瘤之小鼠的存活率。在耗乏CD8之小鼠中抗腫瘤作用減弱。
實例 12 在黑色素瘤模型中與抗 PD-L1 之協同作用
如實例11中所描述,使用B16-F10腫瘤建立側腹黑色素瘤模型。B16-F10腫瘤對抗PD-L1治療具有抗性。在腫瘤細胞注射後的九天,250 μg之抗PD-L1 (BioXCell,InVivoMAb殖株10F.9G2)係由進行三次(第0天、第3天、第6天)100 μL i.p.投與提供。媒劑及DNA-LNP (1 µg或5 µg)係描述於實例5中,且亦在第0天、第3天、第6天進行i.t.投與。當腫瘤尺寸達至3000 mm 3時,處死小鼠。
結果說明dsDNA (提供於LNP中)使黑色素瘤抗性腫瘤對檢查點抑制劑(由抗PD-L1抗體例示)敏感之能力,其提供協同抗腫瘤作用。圖18A及18B繪示檢查點抑制劑抑制腫瘤生長之無效性、DNA-LNP抑制腫瘤生長之能力及來自DNA-LNP與抗PD-L1抗體之組合的協同作用。圖19A及19B繪示檢查點抑制劑增加存活率之無效性、DNA-LNP增加存活率之能力及來自DNA-LNP與抗PD-L1抗體之組合的協同作用。
實例 13 低劑量 DNA-LNP 在肝癌模型中之抗腫瘤作用
如實例3中所描述,建立HCC之肝癌模型。在HCC誘導後的三週,投與(媒劑、LNP (1 µg DNA-LNP之等效劑量)、DNA-LNP (0.2 µg)、DNA-LNP (1 µg))係由在第0週進行一次i.v.投與提供。用DNA-LNP (0.2 µg)治療一個組三次,每次相隔一週(第0週、第1週、第2週)。在給藥後的一天量測動物體重。每週收集血清且分析螢光素酶活性。
結果說明DNA-LNP在無較大體重減輕之情況下在小鼠HCC模型中誘導抗腫瘤作用之能力。圖20繪示在由降低之血清螢光素酶活性所示之DNA-LNP投與後減少之腫瘤生長。圖21繪示DNA-LNP而非「空」LNP (不含DNA)增加存活率之能力。圖22繪示在給藥後的一天,0.2 µg之DNA-LNP未誘導體重減輕。
在整個申請案中已描述本發明之多個不同態樣及實施例。然而,熟習此項技術者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可對本發明作出各種改變及修改以使其適應各種用途及條件。
圖1繪示植入有B16-F10 (黑色素瘤模型)且經DNA-LNP治療之小鼠的體重變化。DNA-LNP係指含有dsDNA之脂質奈米粒子(LNP)。ADU-S100為干擾素基因刺激蛋白(STING)促效劑。
圖2繪示植入有B16-F10且經DNA-LNP治療之小鼠中之腫瘤生長。在第17天,與葡萄糖/PBS相比,p值具有t檢定顯著性:*係指P值<0.05,**係指P值<0.01。
圖3繪示植入有B16-F10 (肺癌模型)且經DNA-LNP治療之小鼠的體重變化。
圖4A、圖4B及圖4C繪示植入有B16-F10且經DNA-LNP治療之小鼠中之血清細胞介素。圖4A展示IFN-β,圖4B展示IL-6,且圖4C展示IL-1β。
圖5A及圖5B繪示植入有B16-F10且經DNA-LNP治療之小鼠的肺重量及腫瘤結節數目。所提及的「CR」係指完全反應數目(腫瘤結節)。在第3組中,八隻小鼠中之一隻具有完全反應。在其他組中,沒有小鼠具有完全反應。
圖6繪示肝細胞癌(HCC)之小鼠模型中之存活率增加。藉由向小鼠投與表現原致癌基因 MET之轉殖基因的質體及表現 CTNNB1之轉殖基因的質體來誘導HCC。 MET編碼受體蛋白激酶Met (MET)。 CTNNB1編碼β-鏈蛋白。對於高劑量DNA-LNP,120天後的存活率百分比為100%。對於低劑量DNA-LNP,120天後的存活率百分比為80%。**係指藉由對數秩檢定所測定之P值<0.01。
圖7A、圖7B、圖7C及圖7D繪示DNA-LNP誘導如藉由肝癌模型中之致癌基因終點表現所量測之抗腫瘤功效的能力。藉由向小鼠投與表現原致癌基因 cMET之轉殖基因的質體及表現β-鏈蛋白之質體來誘導肝癌。圖7A展示在第12天(D12)藉由RT-PCT所量測之β-鏈蛋白mRNA之相對含量。圖7B展示在終點藉由RT-PCT所量測之β-鏈蛋白mRNA之相對含量。圖7C展示在第12天(D12)藉由RT-PCT所量測之cMET之相對含量。圖7D展示在終點藉由RT-PCT所量測之cMET mRNA之相對含量。在圖7A、圖7B、圖7C及圖7D中,y軸ΔΔCt係指所量測之mRNA含量相對於內部管家基因(Actinb)且相對於Met+Cat媒劑組標準化。
圖8為繪示小鼠中之腫瘤生長的圖,該等小鼠之兩側腹部皮下植入有B16-F10細胞且在一側腹部用DNA-LNP或ADU-S100治療。局部腫瘤係指經注射治療之腫瘤。遠端腫瘤係指另一側腹部未經治療之腫瘤。非編碼質體及小鼠IL-18 (mIL-18)質體分別為具有不同長度、不具有及具有轉殖基因表現卡匣之dsDNA。在第9天,與PBS/葡萄糖(陰性對照)組相比,p值具有t檢定顯著性:**係指P值<0.01,***係指P值<0.001,****係指P值<0.0001。
圖9為展示投與DNA-LNP或ADU-S100之後AML模型小鼠之存活率的圖。與媒劑相比,p值具有對數秩檢定:**係指P<0.01;****係指P值<0.0001。
圖10為展示投與DNA-LNP之後AML模型小鼠之存活率的圖。LNP係指「空」LNP (不含DNA)。與媒劑相比,p值具有對數秩檢定:***係指P值<0.001;****係指P值<0.0001。
圖11繪示投與DNA-LNP之後具有經耗乏之CD8+細胞之AML模型小鼠的存活率。在d-2、d1、d4及d7時腹膜內投與200 μg之抗CD8。***係指與媒劑相比,藉由對數秩檢定所測定之P值<0.001。
圖12為展示投與5 μg DNA-LNP或投與DNA-LNP2之後AML模型小鼠之存活率的圖。LNP及LNP2提供不同脂質奈米粒子組合物。***係指與媒劑相比,藉由對數秩檢定所測定之P值<0.001。
圖13為展示投與DNA-LNP或DNA2-LNP之後AML模型小鼠之存活率增加的圖。DNA-LNP及DNA2-LNP提供不同的DNA。與媒劑相比,p值具有對數秩檢定:***係指P值<0.001;****係指P值<0.0001。
圖14繪示自小鼠分離之肺中之CD8+細胞的數目,該等小鼠具有B16-F10 (肺部癌轉移模型)且經DNA-LNP或ADU-S100治療。在腫瘤細胞注射後的5天開始,進行靜脈內投與三次,每次相隔三天。在腫瘤細胞注射後的18天收集肺組織且用福馬林固定石蠟包埋(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FFPE)以用於CD8之免疫組織化學(IHC)。人工地以盲法方式標註區域。**係指藉由t檢定所測定之P值<0.01。
圖15A、圖15B、圖15C及圖15D繪示如在CD45+細胞、CD8+ T細胞、NK細胞中所量測,在B16-F10黑色素瘤模型中由於投與DNA-LNP所引起之腫瘤浸潤淋巴球(TIL)的劑量依賴性增加及CD4:CD8 T細胞比率。p值具有t檢定顯著性:*係指P值<0.05;**係指P值<0.01;***係指P值<0.01。
圖16A、圖16B、圖16C及圖16D繪示在B16-F10黑色素瘤模型中由於投與DNA-LNP所引起之CD8 +T細胞及NK細胞上之活化標記物的劑量依賴性增加。p值具有t檢定顯著性:*係指P值<0.05;**係指P值<0.01;***係指P值<0.01;****係指P值<0.0001。
圖17A及圖17B繪示在耗乏CD8+細胞或NK細胞後,經DNA-LNP給藥之B16-F10黑色素瘤模型之存活率。用IgG同型治療「媒劑」組及「DNA-LNP」組。在d-2、d1、d4、d7時給藥200 μg之抗體。在d0、d3、d6時給藥10 μg之DNA-LNP。*係指藉由對數秩檢定所測定之P值<0.05。
圖18A及圖18B繪示植入有B16-F10且經抗PD-L1抗體、DNA-LNP或抗PD-L1抗體及DNA-LNP之組合治療的小鼠中之腫瘤生長。以1 µg (圖18A)或5 µg (圖18B)給藥DNA-LNP。在d0、d3、d6時對小鼠給藥。**係指在d9時藉由t檢定所測定之P值<0.01。
圖19A及圖19B繪示DNA-LNP及抗PD-L1對B16-F10黑色素瘤模型之存活率的組合作用。在d0、d3、d6時給藥抗體或DNA-LNP。與媒劑相比,p值具有對數秩檢定:*係指P<0.05;**係指P值<0.01。
圖20A至圖20E繪示如藉由血清中之螢光素酶活性所量測,投與DNA-LNP後HCC小鼠模型中之腫瘤生長。LNP係指「空」LNP (不含DNA)。圖20A繪示使用媒劑之結果。圖20B繪示使用LNP之結果。圖20C繪示使用DNA-LNP (1 µg)之結果。圖20D繪示使用DNA-LNP (0.2 µg)之結果。圖20E繪示使用DNA-LNP (0.2 μg×3)三次,每次相隔一週之結果。
圖21繪示投與DNA-LNP或「空」LNP (不含DNA)之後HCC小鼠模型之存活率。*係指與經「空」LNP給藥之小組相比,藉由對數秩檢定所測定之P值<0.05。
圖22繪示投與DNA-LNP或「空」LNP (不含DNA)後HCC小鼠模型之體重變化。

Claims (59)

  1. 一種治療個體中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 a)包含雙股DNA (dsDNA)之奈米粒子,其中該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之雙股區;及 b)癌症疫苗或癌症治療劑; 其中該dsDNA為非編碼的或缺少可操作地連接至編碼該個體中之表現之編碼區的啟動子,且該奈米粒子為脂質奈米粒子。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癌症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膀胱癌、乳癌、大腸及直腸癌、子宮內膜癌、腎癌、白血病、肝癌、肺癌、黑色素瘤、非何傑金氏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胰臟癌、前列腺癌及甲狀腺癌。
  3.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腫瘤。
  4. 一種治療個體中白血病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包含雙股DNA (dsDNA)之奈米粒子,其中該dsDNA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
  5.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使用癌症疫苗或癌症治療劑。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投與該疫苗。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投與該治療劑。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治療劑為檢查點抑制劑。
  9. 如請求項8之方法,其中該檢查點抑制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阿特珠單抗(atezolizumab)、阿維魯單抗(avelumab)、西米普利單抗(cemiplimab)、多塔利單抗(dostarlimab)、德瓦魯單抗(durvalumab)、納武單抗(nivolumab)、伊匹木單抗(ipilimumab)及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
  10. 如請求項8或9之方法,其中該檢查點抑制劑為抗PD-L1抗體或抗PD-1抗體。
  11. 一種治療個體中黑色素瘤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 a) 包含雙股DNA (dsDNA)之奈米粒子,其中該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之雙股區;及 b) 檢查點抑制劑。
  12.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該個體為人類。
  13.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黑色素瘤在該個體中對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具有抗性。
  14. 如請求項12之方法,其中該黑色素瘤對PD-L1抑制劑或PD-1抑制劑具有抗性。
  15. 如請求項11至1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所投與之檢查點抑制劑為PD-L1抑制劑或PD-1抑制劑。
  16. 如請求項11至1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所投與之檢查點抑制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阿特珠單抗、阿維魯單抗、西米普利單抗、多塔利單抗、德瓦魯單抗、納武單抗、伊匹木單抗及帕博利珠單抗。
  17.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之前已在缺乏dsDNA-LNP之情況下經歷過以檢查點抑制劑進行先前治療。
  18.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該個體對該先前治療無反應或對該先前治療之反應水平降低。
  19. 如請求項11之方法,其中該先前治療檢查點抑制劑為PD-L1抑制劑或PD-1抑制劑。
  20. 如請求項17至1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所投與之檢查點抑制劑為PD-L1抑制劑或PD-1抑制劑。
  21. 如請求項17至1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所投與之檢查點抑制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阿特珠單抗、阿維魯單抗、西米普利單抗、多塔利單抗、德瓦魯單抗、納武單抗、伊匹木單抗及帕博利珠單抗。
  22. 一種治療個體中癌症之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 a)包含雙股DNA (dsDNA)之奈米粒子,其中該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之雙股區;及 b)檢查點抑制劑; 其中(i)該癌症對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具有抗性,(ii)該個體之前已在缺乏dsDNA-奈米粒子治療之情況下經歷過以檢查點抑制劑進行治療,(iii)該個體在缺乏dsDNA-奈米粒子之情況下對先前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無反應或對該先前治療之反應水平降低;及/或(iv)該癌症係基於CD3+及CD8+淋巴球群體之定量係分層為I3或I4。
  23. 如請求項22之方法,其中該個體為人類。
  24. 如請求項22之方法,其中該癌症在該個體中對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具有抗性。
  25. 如請求項23之方法,其中該癌症對PD-L1抑制劑或PD-1抑制劑具有抗性。
  26. 如請求項22至2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所投與之檢查點抑制劑為PD-L1抑制劑或PD-1抑制劑。
  27. 如請求項22至2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所投與之檢查點抑制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阿特珠單抗、阿維魯單抗、西米普利單抗、多塔利單抗、德瓦魯單抗、納武單抗、伊匹木單抗及帕博利珠單抗。
  28. 如請求項22之方法,其中該個體之前已在缺乏dsDNA-奈米粒子之情況下經歷過以檢查點抑制劑進行先前治療。
  29.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該個體對該先前治療無反應或對該先前治療之反應水平降低。
  30. 如請求項28之方法,其中該患者之前已經歷過用PD-L1抑制劑或PD-1抑制劑進行先前治療。
  31. 如請求項29之方法,其中該患者之前已經歷過用PD-L1抑制劑或PD-1抑制劑進行先前治療。
  32. 如請求項28至3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所投與之檢查點抑制劑為PD-L1抑制劑或PD-1抑制劑。
  33. 如請求項28至3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所投與之檢查點抑制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阿特珠單抗、阿維魯單抗、西米普利單抗、多塔利單抗、德瓦魯單抗、納武單抗、伊匹木單抗及帕博利珠單抗。
  34. 如請求項1至3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至少兩種不同治療劑係經投與。
  35. 如請求項34之方法,其中該等兩種不同治療劑包含選自表1之第一治療劑及選自阿特珠單抗、阿維魯單抗、西米普利單抗、多塔利單抗、德瓦魯單抗、納武單抗、伊匹木單抗及帕博利珠單抗之第二治療劑。
  36. 如請求項1至3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疫苗及/或治療劑係與該dsDNA同時或大約同時投與。
  37. 如請求項1至3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dsDNA區長度為至少50個鹼基對。
  38. 如請求項37之方法,其中該dsDNA區長度為至少200個鹼基對。
  39. 如請求項1至3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dsDNA未經修飾。
  40. 如請求項1至3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dsDNA為線性或環狀的。
  41. 如請求項1至3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dsDNA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微型環、質體、開放式線性雙螺旋DNA及封閉端線性雙螺旋DNA。
  42. 如請求項1至3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dsDNA區係由聚核苷酸之兩個區域提供且該聚核苷酸包含環區。
  43. 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dsDNA為非編碼的或缺少可操作地連接至用於在該個體中表現之編碼區的啟動子。
  44. 如請求項11至4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奈米粒子為脂質奈米粒子或脂質聚合物奈米粒子。
  45. 如請求項1至4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奈米粒子包含以莫耳%計之以下組分:約20%至65%之一或多種陽離子型脂質、約1%至約50%之一或多種磷脂、約0.1%至10%之一或多種PEG結合脂質及約0%至約70%之膽固醇。
  46. 如請求項1至4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奈米粒子包含以莫耳%計之以下組分:約20%至50%之一或多種陽離子型脂質、約5%至約20%之一或多種磷脂、約0.1%至5%之一或多種PEG結合脂質及約20%至約60%之膽固醇。
  47. 如請求項45或46之方法,其中該磷脂脂質為1,2-二油醯基-sn-甘油-3-磷脂醯基-乙醇胺或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
  48. 如請求項45之方法,其中按莫耳%計,該奈米粒子包含以下組分(1) cKK-E12,約35%;C14-PEG2000,約2.5%;膽固醇,約46.5%;及1,2-二油醯基-sn-甘油-3-磷脂醯基-乙醇胺(DOPE),約16%;或(2)脂質9,約50%;C14-PEG2000,約1.5%;膽固醇、約38.5%;及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DSPC),約10%。
  4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奈米粒子包含以莫耳%計之以下組分:約20%至約50%之一或多種陽離子型脂質、約5%至約20%之一或多種磷脂、約0.1%至約5%之一或多種PEG結合脂質及約20%至約60%之膽固醇。
  50.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奈米粒子包含以莫耳%計之以下組分:約20%至65%之一或多種陽離子型脂質、約1%至約50%之一或多種磷脂、約0.1%至約10%之一或多種PEG結合脂質及約0%至約70%之膽固醇。
  51. 如請求項49或50之方法,其中該磷脂脂質為1,2-二油醯基-sn-甘油-3-磷脂醯基-乙醇胺或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
  5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按莫耳%計,該奈米粒子包含以下組分(1) cKK-E12,約35%;C14-PEG2000,約2.5%;膽固醇,約46.5%;及1,2-二油醯基-sn-甘油-3-磷脂醯基-乙醇胺(DOPE),約16%;或(2)脂質9,約50%;C14-PEG2000,約1.5%;膽固醇、約38.5%;及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DSPC),約10%。
  53. 如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個體為人類。
  54. 一種包含dsDNA之奈米粒子,其係用於如請求項1至53中任一項之方法中,其中該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之雙股區。
  55. 一種包含dsDNA之奈米粒子用於製備藥物的用途,較佳用於如請求項1至53中任一項之方法中,其中該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之雙股區。
  56. 一種包含雙股DNA (dsDNA)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該dsDNA包含長度為至少45個鹼基對之雙股區,且該dsDNA為非編碼的或缺少可操作地連接至用於在該個體中表現之編碼區的啟動子。
  57. 如請求項56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按莫耳%計,該脂質奈米粒子包含約20%至約65%之一或多種陽離子型脂質、約1%至約50%之一或多種磷脂、約0.1%至約10%之一或多種PEG結合脂質及約0%至約70%之膽固醇。
  58. 如請求項56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按莫耳%計,該脂質奈米粒子包含約20%至約50%之一或多種陽離子型脂質、約5%至約20%之一或多種磷脂、約0.1%至約5%之一或多種PEG結合脂質及約20%至約60%之膽固醇。
  59. 如請求項57或58之脂質奈米粒子,其中該磷脂脂質為1,2-二油醯基-sn-甘油-3-磷脂醯基-乙醇胺或1,2-二硬脂醯基-sn-甘油-3-磷酸膽鹼。
TW112112531A 2022-04-04 2023-03-31 癌症治療之免疫增強 TW2024023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263362449P 2022-04-04 2022-04-04
US63/362,449 2022-04-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402305A true TW202402305A (zh) 2024-01-16

Family

ID=88243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2531A TW202402305A (zh) 2022-04-04 2023-03-31 癌症治療之免疫增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AR (1) AR128959A1 (zh)
TW (1) TW202402305A (zh)
WO (1) WO202319618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34796A1 (en) * 2005-07-26 2007-06-14 Sangamo Biosciences, Inc. Targeted integ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exogenous nucleic acid sequences
WO2020168005A1 (en) * 2019-02-12 2020-08-20 Exicure, Inc. Combined spherical nucleic acid and checkpoint inhibitor for antitumor therapy
CA3155074A1 (en) * 2019-10-18 2021-04-22 The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Lipid and lipid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 for drug deliver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96188A1 (en) 2023-10-12
AR128959A1 (es) 2024-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2511977A (ja) KRASバリアントmRNA分子
JP5697988B2 (ja) 干渉rnaを使用したポロ様キナーゼ発現のサイレンシング方法
US8846631B2 (en) MicroRNA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JP2022519557A (ja) 脂質ナノ粒子の調製方法
JP2020532528A (ja) 脂質ナノ粒子の生成方法
WO2018126084A1 (en) Branched peg molecules and related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JP2018529738A (ja) メッセンジャーリボ核酸薬物の治療投与のための方法
CN105142614A (zh) 用于配制阴离子试剂的方法
JP2012531469A5 (zh)
US20240115730A1 (en) Tissue-specific nucleic acid delivery by 1,2-dioleoyl-3-trimethylammonium-propane (dotap) lipid nanoparticles
US20240197636A1 (en) Tissue-specific nucleic acid delivery by mixed cationic lipid particles
TW202402305A (zh) 癌症治療之免疫增強
JP2024534066A (ja) 脂質ナノ粒子製剤
US20230190653A1 (en) Method for reducing off-target uptake or accumulation of agents
WO2022097634A1 (ja) 血管新生依存性疾患治療に使用される医薬用組成物
TW202404614A (zh) 免疫增強及感染性疾病之治療
WO2023048572A1 (en) Targeted lipid nanoparticle formulations
Keyvani et al. Insight into RNA-based Therapies for Ovarian Cancer
WO2012098692A1 (ja) 標的遺伝子の発現を抑制する組成物
WO2011007795A1 (ja) 標的遺伝子の発現を抑制する組成物
CN118308350A (zh) cGAS-STING通路激动剂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