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5758A - 齒列矯正牙套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齒列矯正牙套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5758A
TW202345758A TW111118394A TW111118394A TW202345758A TW 202345758 A TW202345758 A TW 202345758A TW 111118394 A TW111118394 A TW 111118394A TW 111118394 A TW111118394 A TW 111118394A TW 202345758 A TW202345758 A TW 20234575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ooth
hard
dental
customized
fixing par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8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30228B (zh
Inventor
黃奇卿
Original Assignee
黃奇卿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黃奇卿 filed Critical 黃奇卿
Priority to TW1111183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30228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45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5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302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30228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Tools And Instruments Or Auxiliary Dent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一種齒列矯正牙套,其用以矯正牙科病人的病患上齒列或病患下齒列,該齒列矯正牙套包括有一硬式上齒套部、一硬式下齒套部及一軟式齒套部,該一硬式上齒套部包括有多個凹入狀的客製化上牙位及至少一推扺凸塊,該推抵凸塊位於該客製化上牙位的側壁上,該硬式下齒套部包括有多個凹入狀的客製化下牙位;該軟式齒套部包覆該硬式上齒套部、硬式下齒套部的外側;藉此,該齒列矯正牙套可用以移動或轉動個別歪斜、偏斜的牙齒,以進行矯正治療。

Description

齒列矯正牙套及其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牙科的齒列矯正牙套,特別是關於一種可以咬合誘導、肌肉功能矯治、鼻呼吸訓練、輔助睡眠、降低打鼾狀況,並且可以幫助牙齒排列、整修齒槽骨形態,使歪斜、錯位的牙齒可以進行矯正的齒列矯正牙套。
許多人打鼾、口呼吸或睡眠中斷的問題;許多人有口呼吸或舌位過低的問題,由於口呼吸容易造成呼吸道過敏、低舌位、舌體肥大、腺様體與扁桃體腫大,進而造成的舌頭功能異常、吞燕障礙、牙周病牙齒排列異常、骨頭生長畸形與鼻中膈彎曲等問題,該問題亦會影響睡眠品質及身體健康。
造成打鼾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原因是由於睡眠時原先固定及撐開咽喉部的肌肉鬆弛,使口腔內之肌肉向後退,舌位過低,進而造成呼吸道變得狹窄;呼吸道變窄,使吸入的空氣風速變強,引起鬆弛的軟顎、懸雍垂、舌頭和扁桃體產生震動,進而發出聲響。
除了打鼾、口呼吸及睡眠呼吸中止症之外,很多病人同時也 具有牙齒歪斜、錯位、咬合不正、咬合不對位…等牙科問題,這些問題通常會透過齒列矯正的治療來使牙科病人的多顆牙齒逐漸位移、旋轉,而調整至正確的咬合位置,達到安格氏分類法(Angle's Classification)的Class I齒位關係,且讓上下顎骨頭逐漸位移至中心位置(Centric Relation,CR)的對應關係上。要達到牙齒移位、牙齒轉動的矯正效果,一般需耗時2~3年左右,這不僅消耗牙科病人的時間,甚至可能因為耗時過久,病人還有可能放棄矯正的治療
傳統上,欲達到上述打鼾、口呼吸、睡眠呼吸中止症的改善,以及牙齒歪斜、咬合不對位的齒列矯正,通常需要透過不同的兩個科別進行症狀治療。由於得不到根本的治療,這樣對病人來說,治療的時間被延長了,治療成本也提高了,非常不理想。
因此,要如何讓打鼾、口呼吸、睡眠呼吸中止症及牙齒歪斜、咬合不對位的齒列矯正,在一次牙科治療里達到兩者的醫療效果,還兼顧了矯正治療的時間成本,這是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努力的目標。
本發明主要目的是降低或消除因呼吸造成的打鼾及睡眠呼吸中止症,並讓睡眠中止症患者或嚴重打鼾患者進行”呼吸訓練”,恢復鼻呼吸功能,用以改善其打鼾的症狀,消除打鼾的聲響及頻率,提昇其睡眠品質。
本發明另一目的在讓牙科病患於兼顧矯正時效性的前提下,可以進行骨頭整形、齒列矯正、咬合矯正,並逐漸調整齒列,使其位 移至安格氏分類法(Angle's Classification)的Class I齒位關係,且讓上下顎齒列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矯正效果,依中心位置(Centric Relation,CR)的對應關係排列,同時還可以改善上下顎正常生長咬合的穩定性。
本發明再一目的在於,讓矯正的牙套具有上下顎固位的功能,從而使牙科病患上下顎齒列的咬合能夠對準尖窩關係(Cusp & fossa)。
為了解決上述及其他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齒列矯正牙套,其用以矯正牙科病人的病患上齒列或病患下齒列,該齒列矯正牙套包括有一硬式上齒套部、一硬式下齒套部及一軟式齒套部。該一硬式上齒套部包括有多個凹入狀的客製化上牙位及至少一推扺凸塊,多個客製化上牙位可活動地套設該病患上齒列,該推抵凸塊位於該客製化上牙位的側壁上;該硬式下齒套部包括有多個凹入狀的客製化下牙位,多個客製化下牙位可活動地套設該病患下齒列;該軟式齒套部包括有一承接部、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三固定部及一第四固定部,該第一固定部位於該硬式上齒套部外側,該第二固定部位於該硬式下齒套部外側,該第三固定部位於該硬式上齒套部內側,該第四固定部位於該硬式下齒套部內側,該第一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位於該承接部的上半部,該第二固定部及第四固定部位於該承接部的下半部。
為了解決上述及其他問題,本發明提供另一種齒列矯正牙套,其用以矯正牙科病人的病患上齒列或病患下齒列,該齒列矯正牙套包括有一硬式上齒套部、一硬式下齒套部及一軟式齒套部。該硬式上齒套部包括有多個凹入狀的客製化上牙位,多個客製化上牙位可活動地套設該病患上齒列;該硬式下齒套部包括有多個凹入狀的客製化下牙位及至少一推 扺凸塊,多個客製化下牙位可活動地套設該病患下齒列,該推抵凸塊位於該客製化下牙位的側壁上;該軟式齒套部包括有一承接部、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三固定部及一第四固定部,該第一固定部位於該硬式上齒套部外側,該第二固定部位於該硬式下齒套部外側,該第三固定部位於該硬式上齒套部內側,該第四固定部位於該硬式下齒套部內側,該第一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位於該承接部的上半部,該第二固定部及第四固定部位於該承接部的下半部。
為了解決上述及其他問題,本發明提供再一種齒列矯正牙套,其用以矯正牙科病人的病患上齒列或病患下齒列,該齒列矯正牙套包括有一硬式上齒套部、一硬式下齒套部及一軟式齒套部。該硬式上齒套部包括有多個凹入狀的客製化上牙位及至少一推扺凸塊,多個客製化上牙位可活動地套設該病患上齒列,該推抵凸塊位於該客製化上牙位的側壁上;該硬式下齒套部包括有多個凹入狀的客製化下牙位及至少一推扺凸塊,多個客製化下牙位可活動地套設該病患下齒列,該推抵凸塊位於該客製化下牙位的側壁上;該軟式齒套部包括有一承接部、一第一固定部、一第二固定部、一第三固定部及一第四固定部,該第一固定部位於該硬式上齒套部外側,該第二固定部位於該硬式下齒套部外側,該第三固定部位於該硬式上齒套部內側,該第四固定部位於該硬式下齒套部內側,該第一固定部及第三固定部位於該承接部的上半部,該第二固定部及第四固定部位於該承接部的下半部。
如上所述的齒列矯正牙套,其中,該推抵凸塊設置於該客製化上牙位靠近外側的側壁上,或設置於該客製化下牙位靠近外側的側壁上。
如上所述的齒列矯正牙套,其中,該推抵凸塊設置於該客製化上牙位靠近內側的側壁上,或設置於該客製化下牙位靠近內側的側壁上。
如上所述的齒列矯正牙套,其中,該推抵凸塊鄰靠該承接部;在進一步實施例中,該推抵凸塊位於該客製化上牙位上鄰靠該承接部方向上的三分之一的側壁上,或者位於該客製化下牙位上鄰靠該承接部方向上的三分之一的側壁上。
為了解決上述及其他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齒列矯正牙套的製造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透過一牙科軟體取得一牙科病人口腔輪廓的3D空間信息(步驟T01);在該牙科軟體內形成並顯示一對應該口腔輪廓的數位化輪廓(步驟T02);在該數位化輪廓的至少一數位化牙齒上設置一數位化凹狀結構(步驟T03);透過該數位化輪廓,輸出並得到一包括有實體凹陷部的實體上牙模或實體下牙模(步驟T04);將一塑膠膜片鄰靠該實體上牙模或該實體下牙模(步驟T05);塑形該塑膠膜片,使該塑膠膜片變形而貼附於該實體上牙模或該實體下牙模(步驟T06);形成一對應該實體上牙模的硬式上齒套部,或一對應該實體下牙模的硬式下齒套部(步驟T07);將該硬式上齒套部及該實體上牙模放入一上模具的上模穴之內,或將該硬式下齒套部及該實體下牙模放入一下模具的下模穴之內(步驟T08);封閉該上模具或該下模具(步驟T09);將矽膠灌入該上模穴或該下模穴之內(步驟T10);矽膠硬化後,取出該硬式上齒套部、實體上牙模及硬化的矽膠;或者取出該硬式下齒套部、實體下牙模及硬化的矽膠(步驟T11);將該實體上牙模與該硬式上齒套部分離,或將該實體下牙模與該硬式下齒套部分離(步驟T12)。
如上所述的齒列矯正牙套的製造方法,其中,該數位化凹狀結構設置於該數位化牙齒的預計矯正移動方向的相反側。
如上所述的齒列矯正牙套的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T06係採用先加熱後加壓來塑形,或者採用直接加壓塑形。
如上所述的齒列矯正牙套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該步驟T07之後,選擇性地修飾該硬式上齒套部的外周邊輪廓或該硬式下齒套部的外周邊輪廓。
如上所述的齒列矯正牙套的製造方法,其中,該數位化凹狀結構遠離該數位化牙齒的牙根的方向上設置;在進一步實施例中,該數位化凹狀結構設置於該數位化牙齒末端三分之一處。
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之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之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者。為使能更進一步瞭解本發明的特徵及技術內容,請參閱以下有關本發明的詳細說明與附圖,然而所附圖式僅提供參考與說明用,並非用來對本發明加以限制。
1:齒列矯正牙套
15:軟式齒套部
151:第一固定部
152:第二固定部
153:第三固定部
154:第四固定部
155:承接部
156:舌抵部
17:硬式上齒套部
172:客製化上牙位
175、185:推扺凸塊
18:硬式下齒套部
182:客製化下牙位
31:上模具
32:下模具
33:上模穴
51:實體上牙模
52:實體下牙模
53:實體上牙對應部
54:實體下牙對應部
55:實體凹陷部
61:牙科軟體
62:數位化輪廓
63:數位化牙齒
64:數位化凹狀結構
68:牙根
70:塑膠膜片
91:病患上齒列
92:病患下齒列
93:病患上牙齒
94:病患下牙齒
InS:內側
34:下模穴
39:注入口
OutS:外側
D1:末端
U1:預計矯正移動方向
圖1所繪示為本發明齒列矯正牙套的製造方法流程圖。
圖2所繪示為一牙科病人口腔內的病患上齒列及多顆病患上牙齒的示意圖。
圖3所繪示為一牙科軟體內顯示該數位化輪廓、數位化牙齒及數位化凹狀結構的示意圖。
圖4所繪示為包括有一實體凹陷部的實體上牙模示意圖。
圖5A、圖5B所繪示為一塑膠膜片鄰靠該實體上牙模而塑形的示意圖。
圖6所繪示為塑形後的硬式上齒套部、實體上牙模的輪廓對應示意圖。
圖7所繪示為塑形後硬式上齒套部、實體上牙模、硬式下齒套部、實體下牙模之互相對應的剖面示意圖。
圖8所繪示為該硬式上齒套部結合該實體上牙模,該硬式下齒套部結合該實體下牙模的剖面示意圖。
圖9A所繪示為該硬式上齒套部、實體上牙模、硬式下齒套部、實體下牙模放入一上模具、下模具的立體圖。
圖9B所繪示為該硬式上齒套部、實體上牙模、硬式下齒套部、實體下牙模放入一上模具、下模具的剖面圖。
圖10所繪示為該上模具、下模具封閉、合模示意圖。
圖11所繪示為矽膠灌入上模穴、下模穴之內的示意圖。
圖12所繪示為矽膠硬化後取出該硬式上齒套部、實體上牙模、硬式下齒套部、實體下牙模的示意圖。
圖13A所繪示為製作完成的齒列矯正牙套的剖面圖。
圖13B所繪示為製作完成的齒列矯正牙套的前視圖。
圖13C所繪示為製作完成的齒列矯正牙套的立體圖及局部放大圖。
圖14所繪示為牙科病人利用該齒列矯正牙套進行牙齒矯正 的示意圖。
圖15所繪示為牙科軟體內顯示該數位化輪廓、數位化牙齒及數位化凹狀結構的上視圖。
圖16所繪示為第二實施例里透過該牙科軟體來調整、設置該數位化凹狀結構的示意圖。
圖17所繪示為第二實施例里輸出得到的實體上牙模及實體凹陷部的示意圖。
圖18所繪示為第二實施例里透過該實體上牙模而塑形得到的硬式上齒套部的示意圖。
圖19所繪示為第二實施例的齒列矯正牙套示意圖。
《第一實施例》
齒顎矯正治療是一種很特殊的口腔治療,其目的在於透過牙科的治療手段來達到「牙齒矯正」、「牙齒整形」、「齒列矯正」的技術效果,使牙科病患的上下顎齒列都能擁有漂亮、整齊、美觀的牙弓輪廓。為了達到上述功能,本發明提供一齒列矯正牙套1及其製造方法,請參閱圖1,圖1所繪示為本發明齒列矯正牙套的製造方法流程圖。如圖1所示,首先,透過一牙科軟體61取得一牙科病人口腔輪廓的3D空間信息(步驟T01),該牙科病人口腔輪廓的取得,較佳是對牙科病人進行口內咬模、口內印模或口內掃描等方式,以取得口腔內牙齦、牙齒的輪廓。如圖2所示,該牙科病人口腔內包括有一病患上齒列91及一病患下齒列92(請同時參閱圖14),該病患 上齒列91包括有多顆病患上牙齒93,該病患下齒列92當然也包括有多顆病患下牙齒94。其中,該病患上齒列91的其中一顆甚至更多顆的病患上牙齒93有錯位、偏位、歪斜、差排、逆位、咬合不正、咬合不對位等狀況,需要進行牙齒矯正;在圖2里,該待矯正的病患上牙齒93為犬齒,在其他實施例里,該待矯正的病患上牙齒93當然也可以是門齒或臼齒。
請參閱圖3,圖3所繪示為一牙科軟體內顯示該數位化輪廓、數位化牙齒及數位化凹狀結構的示意圖。然後,如圖3所示,透過該牙科軟體61,即可形成並顯示一對應該病患口腔輪廓的數位化輪廓62(步驟T02);亦即,該病患上齒列91或該病患下齒列92的每一顆牙齒的任何凹凸輪廓,都會被如實地掃描、讀取至該牙科軟體61內顯示出來。再來,在該牙科軟體61的數位化輪廓62的至少一數位化牙齒63上設置一數位化凹狀結構64(步驟T03)。在此,設置該數位化凹狀結構64的數位化牙齒63,即是對應該牙科病人的待矯正牙齒;沒有數位化凹狀結構64的數位化牙齒63,即是對應牙科病人的正常牙齒。從圖3的放大圖即可看出,牙科病人待矯正的牙齒(即犬齒)歪斜或偏位嚴重,其位置太偏向齒列的內側(InS),因此其矯正的方向需要將該歪斜、偏位的那顆數位化牙齒63推向外側(OutS)的方向,故,需要在該數位化牙齒63的內側(InS)側壁上設置一數位化凹狀結構64,亦即,該數位化凹狀結構64應設置於該數位化牙齒63的預計矯正移動方向(U1)的相反側。在此,該外側(OutS)係指,朝向病患口腔的外面,亦即朝向或指向頰側方向(Buccal side)、唇側方向(Labial side)或臉側方向(Facial side)。該內側(InS)係指,朝向病患舌頭或口內的方向,亦即朝向、指向舌側方向(Lingual side)。
接下來,透過該牙科軟體61的數位化輪廓62,即可輸出並得到一包括有實體凹陷部55的實體上牙模51或實體下牙模52(步驟T04,同時參閱圖4),且該實體凹陷部55是位於該實體上牙對應部53的內側(InS)側壁上,或是位於該實體下牙對應部54的內側(InS)側壁上。其輸出並得到該實體上牙模51、實體下牙模52的方式,較佳是透過3D列印(3D Printing)方式而得到,當然也可以是透過傳統翻模、堆模製造等方式。如圖4所示,該輸出得到的實體上牙模51包括有對應該數位化牙齒63、數位化凹狀結構64的多個實體上牙對應部53,該些實體上牙對應部53就會與病人的多顆病患上牙齒93相吻合。相同道理,輸出得到的實體下牙模52也會包括有對應該數位化牙齒63、數位化凹狀結構64的多個實體下牙對應部54(繪示於圖7),使該些實體下牙對應部54與病人的多顆病患下牙齒94相吻合。如此一來,該牙科病人口腔內的病患上齒列91、病患下齒列92及其周邊牙齦的外形輪廓,就會與該實體上牙模51、實體下牙模52的外形輪廓相同,所以,後續的牙齒修復(Dental restoration)、假牙製造、矯正外形設計等一系列牙科技工所或牙科實驗室的工作,就可以以該實體上牙模51、實體下牙模52來當作牙科工作模(Dental working model),並且透過該實體上牙模51、實體下牙模52來實施後面的牙套或假牙設計,而不用要求牙科病人現場提供真實的牙齒。
再來,請參閱圖5A、圖5B,圖5A、圖5B所繪示為一塑膠膜片鄰靠該實體上牙模而塑形的示意圖。如圖5A所示,將一塑膠膜片70鄰靠該實體上牙模51或該實體下牙模52(步驟T05),然後,塑形該塑膠膜片70,使該塑膠膜片70變形而貼附於該實體上牙模51或該實體下牙模52(步驟 T06);在此,該塑膠膜片70塑形的方法可以是採用先加熱後加壓來塑形,或者採用直接加壓塑形。先加熱後加壓的塑形方式,目的是讓該塑膠膜片70受熱後軟化,增加該塑膠膜片70的可塑性、延展性,因此該手段具有塑形效果較佳的優點,可以使該塑膠膜片70幾乎完全緊密貼合該實體上牙模51或該實體下牙模52。如圖5B所示,該塑膠膜片70塑形成功之後,即可變形並緊密貼附於該實體上牙模51(或該實體下牙模52)之上。
請參閱圖6,圖6所繪示為塑形後的硬式上齒套部、實體上牙模的輪廓對應示意圖。如圖6所示,此時再將該塑形、變形後的塑膠膜片70與該實體上牙模51分離,則,貼附在該實體上牙模51上的塑膠膜片70即可形成一對應該實體上牙模51輪廓的硬式上齒套部17。相同的道理,貼附在該實體下牙模52的塑膠膜片70,也可形成一對應該實體下牙模52輪廓的硬式下齒套部18(步驟T07)。請再同時參閱圖7、圖8;如圖7、圖8所示,該塑膠膜片70塑形完成後,其成型的硬式上齒套部17即可與該實體上牙對應部53的輪廓相吻合,進而可與該實體上牙模51互相對應並套設。此外,因為該實體上牙模51的實體上牙對應部53上包括有一凹入的實體凹陷部55,所以在完成該塑膠膜片70的塑形後,該硬式上齒套部17即可在其客製化上牙位172的側壁上形成一推扺凸塊175。同樣的,其成型的硬式下齒套部18即可與該實體下牙對應部54的輪廓相吻合,進而可與該實體下牙模52互相對應並套設。因為該實體下牙模52的實體下牙對應部54上也包括有一凹入的實體凹陷部55,所以在完成該塑膠膜片70的塑形後,該硬式下齒套部18也會在其客製化下牙位182的側壁上形成一推扺凸塊185。在進一步實施例中,還可以視需求而選擇性地透過剪刀來修剪、修飾該硬式上齒套部17的 外周邊輪廓或該硬式下齒套部18的外周邊輪廓,使該硬式上齒套部17、硬式下齒套部18的外緣輪廓更接近病患口腔內的真實輪廓。
請參閱圖9A、圖9B,圖9A所繪示為該硬式上齒套部、實體上牙模、硬式下齒套部、實體下牙模放入一上模具、下模具的立體圖,圖9B所繪示為該硬式上齒套部、實體上牙模、硬式下齒套部、實體下牙模放入一上模具、下模具的剖面圖。再來,如圖9A、圖9B所示,將該硬式上齒套部17及該實體上牙模51放入一上模具31的上模穴33之內,並將該硬式下齒套部18及該實體下牙模52放入一下模具32的下模穴34之內(步驟T08);然後上下合模,如圖10所示,封閉該上模具31與該下模具32(步驟T09)。接下來,如圖11所示,將矽膠由一注入口39灌入該上模穴33或該下模穴34之內(步驟T10),使該矽膠填充、灌滿該上模穴33或該下模穴34的空間。其中,該上模具31的上模穴33為一經過設計所預留下來的空間,其目的是用以容設該結合而互相套設的硬式上齒套部17及實體上牙模51。相同的道理,該下模具32的下模穴34也是一經過設計所預留下來的空間,其目的是用以容設該結合而互相套設的硬式下齒套部18及實體下牙模52。該上模穴33、下模穴34的空間輪廓及形狀,會直接地決定最終該齒列矯正牙套1的長相及構形,因此其上模穴33、下模穴34的空間設計,需考慮牙科病人的現階段年紀、顱部、顳顎部的未來生長曲線,才能合理地預測后續每顆牙齒的3D空間位置,其牽涉了顱面結構學、顳顎部結構學及生理解剖學…等多重考慮;如此,才能給該牙科病患提供最佳的牙弓矯正與咬合矯正。如此一來,將矽膠灌入該上模穴33、下模穴34內之後,該矽膠即可覆蓋、包覆於該硬式上齒套部17、硬式下齒套部18的周邊。等矽膠硬化後,取出該硬 式上齒套部17、實體上牙模51、硬式下齒套部18、實體下牙模52及硬化的矽膠(步驟T11),完成脫模的步驟。如圖12所示,該硬化的矽膠即可成形為一軟式齒套部15,其中,該軟式齒套部15包括有一承接部155、一第一固定部151、一第二固定部152、一第三固定部153及一第四固定部154,該第一固定部151位於該硬式上齒套部17外側(OutS),該第二固定部152位於該硬式下齒套部18外側(OutS),該第三固定部153位於該硬式上齒套部17內側(InS),該第四固定部154位於該硬式下齒套部18內側(InS),該第一固定部151及第三固定部153位於該承接部155的上半部,該第二固定部152及第四固定部154位於該承接部155的下半部。
接下來,將該實體上牙模51與該硬式上齒套部17分離,並將該實體下牙模52與該硬式下齒套部18分離(步驟T12)。分離之後,如圖13A、圖13B、圖13C所示,即可形成一用以矯正牙科病人的病患上齒列91、病患下齒列92的齒列矯正牙套1。該齒列矯正牙套1由該硬式上齒套部17、硬式下齒套部18及軟式齒套部15所組成。在此,硬化後的矽膠形成的軟式齒套部15,因為材質特性的關係,該軟式齒套部15會與該硬式上齒套部17、硬式下齒套部18緊密且牢固的結合,不會脫落、搖晃或分離。該硬式上齒套部17包括有多個凹入狀的客製化上牙位172及至少一推扺凸塊175,多個客製化上牙位172可活動地套設該病患上齒列91,該推抵凸塊175位於該客製化上牙位172內側(InS)的側壁上。該推抵凸塊175的目的,是用以加強矯正的效果,強化牙齒推擠的力道,因此,該推抵凸塊175可視需求而分別在需要矯正的一個客製化上牙位172之內設置;亦即,每一硬式上齒套部17可以在個別的客製化上牙位172內選擇性地設置一推抵凸塊175。同樣的,該硬 式下齒套部18也包括有多個凹入狀的客製化下牙位182及至少一推扺凸塊185,多個客製化下牙位182可活動地套設該病患下齒列92,該推抵凸塊185位於該客製化下牙位182內側(InS)的側壁上。每一硬式下齒套部18也可以分別在個別的客製化下牙位182內選擇性地設置一個推抵凸塊185。此外,本發明的製造方法,是在步驟T03的數位化輪廓62、數位化牙齒63上設置數位化凹狀結構64(如圖3所示),因此依照該數位化輪廓62輸出的實體上牙模51、實體下牙模52也就會包括有相對應的實體凹陷部55(如圖4所示);再來,如步驟T07,貼附於該實體上牙模51、實體下牙模52而形成的硬式上齒套部17、硬式下齒套部18,其客製化上牙位172、客製化下牙位182的側壁上則因此而可以形成了突出於該牙位空間的推抵凸塊175、185(如圖6、圖7所示)。
請參閱圖14,圖14所繪示為牙科病人利用該齒列矯正牙套進行牙齒矯正的示意圖。如圖14所示,當牙科病人配戴本發明的齒列矯正牙套1時,即可讓該牙科病人的病患上齒列91、病患下齒列92咬合該齒列矯正牙套1,使病人的病患上齒列91套設於該硬式上齒套部17的多個客製化上牙位172內,病人的病患下齒列92則套設於該硬式下齒套部18的多個客製化下牙位182內。此時,如圖14的放大圖所示,該病患上牙齒93的牙齒末端D1需要被矯正,需要被推擠朝向該外側(OutS)的方向;此時,該硬式上齒套部17的推抵凸塊175即可達到推擠效果強化、矯正效果極大化的技術效果。
為了達到較佳的矯正強化效果,該硬式上齒套部17、硬式下齒套部18的推抵凸塊175、185較佳是鄰靠該承接部155設置。亦即,該推抵凸塊175位於該客製化上牙位172鄰靠該承接部155方向上的三分之一的側 壁上,或者,該推抵凸塊185位於該客製化下牙位182鄰靠該承接部155方向上的三分之一的側壁上。也就是說,如圖14放大圖所示,該硬式上齒套部17的推扺凸塊175較佳是設置於該病患上牙齒93的牙齒末端D1周邊;該硬式下齒套部18的推扺凸塊185較佳是設置於該病患下牙齒94的牙齒末端D1周邊。而為了得到該等結構,在步驟T03調整該數位化凹狀結構64的設置位置時,該數位化凹狀結構64就應該以遠離該數位化牙齒63的牙根68的方向上設置,亦即該數位化凹狀結構64設置於該數位化牙齒63末端D1三分之一處(同時參閱圖3)。如此一來,該推抵凸塊175、185就可以因為設置位置的調整、改變,從而收到更好的牙齒推擠、矯正效果,也進一步地縮短牙齒移位的矯正、矯治的時間。
更進一步說,在前述圖2至圖14的第一實施例里,該牙科病人的某一顆病患上牙齒93太偏向內側(InS)了,本發明的齒列矯正牙套1就可以幫助病患進行牙齒矯正,讓該病人的病患上牙齒93移動朝向外側(OutS),亦即該預計矯正的方向為朝向外側(OutS)。此時,如圖14放大圖所示,該牙科病人待矯正的牙齒需要被推擠朝向外側(OutS),則該硬式上齒套部17的推扺凸塊175就被設計、設置於該客製化上牙位172靠近內側(InS)的側壁上。相同道理,該病患下牙齒94的牙齒末端D1需要被推擠朝向該外側(OutS)的方向,則該硬式下齒套部18的推扺凸塊185就被設計、設置於該客製化下牙位182靠近內側(InS)的側壁上。請同時參閱圖3與圖15,為了讓該病患的牙齒朝向外側(OutS)移動,那就要在該牙科軟體61里將該數位化凹狀結構64設置於該數位化牙齒63的內側(InS)(即,預計矯正移動方向U1的相反側);如此一來,即可在步驟T07之後得到一個推抵凸塊175位於該客製化上牙位 172內側(InS)側壁的硬式上齒套部17,或是一個推抵凸塊185位於該客製化下牙位182內側(InS)側壁的硬式下齒套部18(如圖6、圖7所示)。
在此,本發明齒列矯正牙套1的硬式上齒套部17、硬式下齒套部18較佳是使用聚氨酯材質所製造的牙科、醫學塑料。當進行矯正時,將該齒列矯正牙套1配戴在牙科病人口腔內,因為該硬式上齒套部17、硬式下齒套部18的結構薄而有彈性,可以服貼在病人的病患上齒列91或病患下齒列92,所以不會與口腔牙齦摩擦而造成不適感。通常,該硬式上齒套部17及該硬式下齒套部18通常為透明材質,故坊間俗稱「隱形牙套」。該硬式上齒套部17、硬式下齒套部18的功用,在於其上的客製化上牙位172、客製化下牙位182的輪廓是與病人口腔內的多顆病患上牙齒93、病患下牙齒94的輪廓相同(此即「客製化」即Customized之意),因此每一客製化上牙位172、客製化下牙位182均可以容置並套設其相對應的病患上牙齒93、病患下牙齒94,所以,再透過硬式材質所帶來的機械強度,壓迫該病患上齒列91或病患下齒列92里差排、錯位、逆位、歪斜的個別某幾顆牙齒,或者是進行該病患上齒列91或病患下齒列92的牙弓擴張,即可使該些排列不正的牙齒受迫而移位或轉動,最終進入正確的齒位上。
此外,牙科病人配戴了本發明的齒列矯正牙套1,除了上述的移動牙齒、齒列擴弓之外,還可以調整病人上下顎的相對位置,使病人的病患上齒列91、病患下齒列92能夠滿足安格氏分類法(Angle's Classification)的Class I的第一類咬合齒位關係上,且讓之後牙科病人的上下顎骨頭位移至中心位置(Centric Relation,CR)的對應關係上,用以改善上下顎咬合的穩定性。如此一來,本發明可以讓最終完成的齒列矯正牙 套1具有上下顎齒列的固位的功能,從而使牙科病人的上下牙在咬合時能夠對準尖窩關係(Cusp & fossa)。
在此特別說明,安格氏分類法乃是依據口腔內的病患上齒列91、病患下齒列92的前後相對關係,來將其對咬關係(Occlusion)分為三類,其中,第一類咬合為Class I Neutrocclusion,其呈現正常的水平覆咬關,上排門齒約略咬在下排門齒的前方1~3mm範圍內。第二類咬合為Class II Distocclusion,呈現上排門齒咬在下排門齒的太過前方,導致過量水平覆咬(Excess Overjet)現象,或者是上排門齒牙冠代償性內縮,導致骨性暴牙現象。第三類咬合為Class III Mesiocclusion,呈現下排門齒咬在上排門齒的前方,導致負向水平覆咬或錯咬(Negative Overjet/Anterior Crossbite),造成下顎前突(俗稱”戽斗”)或上顎後縮的症狀。牙齒的中心咬合位(Centric Occlusion,CO)關係,是病患上牙齒93、病患下牙齒94咬合最密合的位置,亦即上下牙齒咬到最大牙齒咬合面的位置;中心位置(Centric Relation,CR)關係,即顎關節的關節頭,其在關節窩的正中間,是最安定的位置。一般而言,安定理想的咬合位置是中心咬合位(CO)與中心位置(CR)相差0.5~1mm。而本發明的齒列矯正牙套1,是預計讓牙科病患針對安格氏分類法中Class II、Class III的第二類、第三類咬合不良(Malocclusion)的牙科病患,來對他的齒列咬合及牙齒位置進行調整,使該牙科病人的病患上齒列91、病患下齒列92被調整、矯正而趨向Class I的第一類咬合位置。
此外,如圖14所示,該齒列矯正牙套1的軟式齒套部15還包括有一舌抵部156,該舌抵部156朝向內側(InS)(即舌頭的方向)的高度逐漸降低,如此一來,當牙科病人咬住該齒列矯正牙套1並讓口腔內的舌頭置 放於該舌抵部156之上,即可藉由提高該舌頭的高度位置,來使咽喉部的肌肉放鬆,進而打開呼吸道,用以避免呼吸道阻塞,降低或消除打鼾及舌位過低造成的「口呼吸(Mouth Breathing)狀況」。透過該舌抵部156的設置,本發明齒列矯正牙套1的軟式齒套部15還可以讓睡眠中止症患者或嚴重打鼾患者進行”呼吸訓練”,用以改善其打鼾的症狀,消除打鼾的聲響及頻率,提昇其睡眠品質。
藉此,本發明的齒列矯正牙套1,即可具有生長誘導(Eruption Guide)與咬合誘導(Occlusion Guide)的功能,可以分階段的方式推擠、移動或旋轉個別牙齒,讓生長中的牙齒都能調整至正確的牙位,並利用該硬式上齒套部17、硬式下齒套部18來同時引導骨頭正常的生長。
《第二實施例》
本發明用以製造該齒列矯正牙套1的製造方法,還有其他實施例。請參閱圖16,圖16所繪示為第二實施例里透過該牙科軟體來調整、設置該數位化凹狀結構的示意圖。如圖16所示,牙科病人待矯正的牙齒(在此繪示為大臼齒)歪斜或偏位嚴重,其位置太偏向齒列的外側(OutS),因此其矯正的方向需要將該歪斜、偏位的牙齒推向內側(InS);故在步驟T03時,需要在該數位化牙齒63的外側(OutS)側壁上設置該數位化凹狀結構64,亦即,該數位化凹狀結構64應設置於該數位化牙齒63的預計矯正移動方向(U1)的相反側。然後,透過該牙科軟體61的數位化輪廓62,即可輸出並得到一個在大臼齒位置的外側(OutS)側壁上包括有一實體凹陷部55的實體上牙模51或實體下牙模52(步驟T04,同時參閱圖17)。再來,透過步驟T05、步驟T06之後,即可塑形得到如圖18所示的一硬式上齒套部17(或硬式下齒套部 18),該硬式上齒套部17的外形輪廓與該實體上牙模51的多顆實體上牙對應部53的輪廓相吻合。最後,再透過步驟T08~T12,將該硬式上齒套部17、硬式下齒套部18製作成本發明第二實施例的齒列矯正牙套1,即如圖19所示,該齒列矯正牙套1的硬式上齒套部17,在其客製化上牙位172的外側(OutS)側壁上形成了一推扺凸塊175,而該位於外側(OutS)側壁的推扺凸塊175即可推擠該客製化上牙位172內的病患上牙齒93(同時參照圖14),使該病患上牙齒93朝向該病患上齒列91的內側(InS)移動,達到牙齒推擠、矯正強化的技術效果,並縮短矯正時間。相同的道理,該推扺凸塊185也可以形成於該硬式下齒套部18的客製化下牙位182的外側(OutS)側壁上,用以強化病患下牙齒94的牙齒推擠、矯正強化的技術效果。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齒列矯正牙套1的推扺凸塊175可以僅設置於該硬式上齒套部17的客製化上牙位172側壁上,而該硬式下齒套部18的客製化下牙位182則不設置推扺凸塊185;或者是,該推扺凸塊185僅設置於該硬式下齒套部18的客製化下牙位182側壁上,而該硬式上齒套部17的客製化上牙位172則不設置推扺凸塊175。甚至也可以是,該硬式上齒套部17在多個客製化上牙位172設置了多個推扺凸塊175;或者是,該硬式下齒套部18在多個客製化下牙位182設置了多個推扺凸塊185。也就是說,本發明齒列矯正牙套1的推扺凸塊175、185,可以由牙醫師視矯正速度、矯正時間的要求,而調整其位置及設置的數量。
藉此,本發明製造方法所得之齒列矯正牙套1,有硬式上齒套部17、硬式下齒套部18的「隱形牙套」可用來矯治上顎齒列、下顎齒列里呈現差排、錯位、逆位、歪斜…等狀況,也可以進行上下顎齒列的牙弓 擴張,使該些排列不正的牙齒受迫而移位或轉動,最終讓該病患上齒列91、病患下齒列92呈現出整齊的圓弧狀牙弓,並使每顆牙齒依順序排列整齊、左右對正。其中,該硬式上齒套部17、硬式下齒套部18的推扺凸塊175、185目的就是在強化牙齒矯正、推擠的效果,縮短矯正所需的時間。此外,本發明以生長曲線為基礎,該齒列矯正牙套1可依各人的年紀、牙齒條件狀況而客製化訂做;如果牙科病患在換牙期,則本發明的齒列矯正牙套1具有幫助骨頭生長與幫助牙齒排列的功能,可以避免日後因為骨頭生長畸形而需要手術矯治,或是因為咬合異位而需要拔牙矯正。另,該齒列矯正牙套1使用了硬式上齒套部17、硬式下齒套部18來做為支架,因為其材質較硬,所以矯正或推擠牙齒的力度較大,其整體結構較不易被牙齒咬破、磨損,且牙科病患的矯正時間也可以縮短。該齒列矯正牙套1的軟式齒套部15的功效則在於,可以矯正上顎齒列及下顎齒列的咬合,使上顎齒列、下顎齒列能夠滿足安格氏分類法(Angle's Classification)的Class I的第一類咬合齒位關係上,且讓之後牙科病患的上下顎骨頭位移至中心位置(Centric Relation,CR)的對應關係上,用以改善上下顎咬合的穩定性。還有,該軟式齒套部15還可以治療口呼吸症狀(Mouth Breathing)、改善睡眠中止症及睡覺打鼾,讓患者進行”呼吸訓練”,用以改善其打鼾的症狀,消除打鼾的聲響及頻率,提昇其睡眠品質。故,本發明藉由上述「隱形牙套」的硬式上齒套部17、硬式下齒套部18,以及橡膠、矽膠等軟式材質的軟式齒套部15,其軟硬結合,用以將上述症狀的治療、矯正功能結合在一項結構里,具有龐大的牙科應用潛力。
本發明以實施例說明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所主張 之專利權利範圍。其專利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同領域而定。凡本領域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專利精神或範圍內,所作之更動或潤飾,均屬於本發明所揭示精神下所完成之等效改變或設計,且應包含在下述之申請專利範圍內。
步驟T01~步驟T12

Claims (13)

  1. 一種齒列矯正牙套(1),用以矯正牙科病人的病患上齒列(91)或病患下齒列(92),該齒列矯正牙套(1)包括:
    一硬式上齒套部(17),包括有多個凹入狀的客製化上牙位(172)及至少一推扺凸塊(175),多個客製化上牙位(172)可活動地套設該病患上齒列(91),該推抵凸塊(175)位於該客製化上牙位(172)的側壁上;
    一硬式下齒套部(18),包括有多個凹入狀的客製化下牙位(182),多個客製化下牙位(182)可活動地套設該病患下齒列(92);及
    一軟式齒套部(15),包括有一承接部(155)、一第一固定部(151)、一第二固定部(152)、一第三固定部(153)及一第四固定部(154),該第一固定部(151)位於該硬式上齒套部(17)外側(OutS),該第二固定部(152)位於該硬式下齒套部(18)外側(OutS),該第三固定部(153)位於該硬式上齒套部(17)內側(InS),該第四固定部(154)位於該硬式下齒套部(18)內側(InS),該第一固定部(151)及第三固定部(153)位於該承接部(155)的上半部,該第二固定部(152)及第四固定部(154)位於該承接部(155)的下半部。
  2. 一種齒列矯正牙套(1),用以矯正牙科病人的病患上齒列(91)或病患下齒列(92),該齒列矯正牙套(1)包括:
    一硬式上齒套部(17),包括有多個凹入狀的客製化上牙位(172),多個客製化上牙位(172)可活動地套設該病患上齒列(91);
    一硬式下齒套部(18),包括有多個凹入狀的客製化下牙位(182)及至少一推扺凸塊(185),多個客製化下牙位(182)可活動地套設該病患下齒列(92),該推抵凸塊(185)位於該客製化下牙位(182)的側壁上;及
    一軟式齒套部(15),包括有一承接部(155)、一第一固定部(151)、一第二固定部(152)、一第三固定部(153)及一第四固定部(154),該第一固定部 (151)位於該硬式上齒套部(17)外側(OutS),該第二固定部(152)位於該硬式下齒套部(18)外側(OutS),該第三固定部(153)位於該硬式上齒套部(17)內側(InS),該第四固定部(154)位於該硬式下齒套部(18)內側(InS),該第一固定部(151)及第三固定部(153)位於該承接部(155)的上半部,該第二固定部(152)及第四固定部(154)位於該承接部(155)的下半部。
  3. 一種齒列矯正牙套(1),用以矯正牙科病人的病患上齒列(91)或病患下齒列(92),該齒列矯正牙套(1)包括:
    一硬式上齒套部(17),包括有多個凹入狀的客製化上牙位(172)及至少一推扺凸塊(175),多個客製化上牙位(172)可活動地套設該病患上齒列(91),該推抵凸塊(175)位於該客製化上牙位(172)的側壁上;
    一硬式下齒套部(18),包括有多個凹入狀的客製化下牙位(182)及至少一推扺凸塊(185),多個客製化下牙位(182)可活動地套設該病患下齒列(92),該推抵凸塊(185)位於該客製化下牙位(182)的側壁上;及
    一軟式齒套部(15),包括有一承接部(155)、一第一固定部(151)、一第二固定部(152)、一第三固定部(153)及一第四固定部(154),該第一固定部(151)位於該硬式上齒套部(17)外側(OutS),該第二固定部(152)位於該硬式下齒套部(18)外側(OutS),該第三固定部(153)位於該硬式上齒套部(17)內側(InS),該第四固定部(154)位於該硬式下齒套部(18)內側(InS),該第一固定部(151)及第三固定部(153)位於該承接部(155)的上半部,該第二固定部(152)及第四固定部(154)位於該承接部(155)的下半部。
  4. 如請求項1~3之中所述的其中一齒列矯正牙套(1),其中,該推抵凸塊(175、185)設置於該客製化上牙位(172)靠近外側(OutS)的側壁上,或設置於該客製化下牙位(182)靠近外側(OutS)的側壁上。
  5. 如請求項1~3之中所述的其中一齒列矯正牙套(1),其中, 該推抵凸塊(175、185)設置於該客製化上牙位(172)靠近內側(InS)的側壁上,或設置於該客製化下牙位(182)靠近內側(InS)的側壁上。
  6. 如請求項1~3之中所述的其中一齒列矯正牙套(1),其中,該推抵凸塊(175、185)鄰靠該承接部(155)。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齒列矯正牙套(1),其中,該推抵凸塊(175、185)位於該客製化上牙位(172)上鄰靠該承接部(155)方向上的三分之一的側壁上,或者位於該客製化下牙位(182)上鄰靠該承接部(155)方向上的三分之一的側壁上。
  8. 一種齒列矯正牙套(1)的製造方法,其包括有下列步驟:
    步驟T01:透過一牙科軟體(61)取得一牙科病人口腔輪廓的3D空間信息;
    步驟T02:在該牙科軟體(61)內形成並顯示一對應該口腔輪廓的數位化輪廓(62);
    步驟T03:在該數位化輪廓(62)的至少一數位化牙齒(63)上設置一數位化凹狀結構(64);
    步驟T04:透過該數位化輪廓(62),輸出並得到一包括有實體凹陷部(55)的實體上牙模(51)或實體下牙模(52);
    步驟T05:將一塑膠膜片(70)鄰靠該實體上牙模(51)或該實體下牙模(52);
    步驟T06:塑形該塑膠膜片(70),使該塑膠膜片(70)變形而貼附於該實體上牙模(51)或該實體下牙模(52);
    步驟T07:形成一對應該實體上牙模(51)的硬式上齒套部(17),或一對應該實體下牙模(52)的硬式下齒套部(18);
    步驟T08:將該硬式上齒套部(17)及該實體上牙模(51)放入一上模具(31) 的上模穴(33)之內,或將該硬式下齒套部(18)及該實體下牙模(52)放入一下模具(32)的下模穴(34)之內;
    步驟T09:封閉該上模具(31)或該下模具(32);
    步驟T10:將矽膠灌入該上模穴(33)或該下模穴(34)之內;
    步驟T11:矽膠硬化後,取出該硬式上齒套部(17)、實體上牙模(51)及硬化的矽膠;或者取出該硬式下齒套部(18)、實體下牙模(52)及硬化的矽膠;
    步驟T12:將該實體上牙模(51)與該硬式上齒套部(17)分離,或將該實體下牙模(52)與該硬式下齒套部(18)分離。
  9. 如請求項8所述齒列矯正牙套(1)的製造方法,其中,該數位化凹狀結構(64)設置於該數位化牙齒(63)的預計矯正移動方向的相反側。
  10. 如請求項8所述齒列矯正牙套(1)的製造方法,其中,該步驟T06係採用先加熱後加壓來塑形,或者採用直接加壓塑形。
  11. 如請求項8所述齒列矯正牙套(1)的製造方法,其中,在該步驟T07之後,選擇性地修飾該硬式上齒套部(17)的外周邊輪廓或該硬式下齒套部(18)的外周邊輪廓。
  12. 如請求項8所述齒列矯正牙套(1)的製造方法,其中,該數位化凹狀結構(64)遠離該數位化牙齒(63)的牙根(68)的方向上設置。
  13. 如請求項12所述齒列矯正牙套(1)的製造方法,其中,該數位化凹狀結構(64)設置於該數位化牙齒(63)末端(D1)三分之一處。
TW111118394A 2022-05-17 2022-05-17 齒列矯正牙套及其製造方法 TWI8302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8394A TWI830228B (zh) 2022-05-17 2022-05-17 齒列矯正牙套及其製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8394A TWI830228B (zh) 2022-05-17 2022-05-17 齒列矯正牙套及其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5758A true TW202345758A (zh) 2023-12-01
TWI830228B TWI830228B (zh) 2024-01-21

Family

ID=900394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8394A TWI830228B (zh) 2022-05-17 2022-05-17 齒列矯正牙套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30228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417781A (zh) * 2012-11-02 2014-05-16 zhen-wen Zeng 用於矯正牙齒的定位調整裝置
TWM606088U (zh) * 2019-11-05 2021-01-01 勘德股份有限公司 隱形齒列矯正器
CN215273462U (zh) * 2020-04-14 2021-12-24 黄奇卿 齿列矫正套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30228B (zh) 2024-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04213B2 (en) Anterior guidance package, kit, and constructing method thereof
TWI763289B (zh) 齒列矯正牙套及其製造方法
EP1323393A1 (en) Mouthpiece for orthodontic treatment and device for orthodontic treatment using the mouthpiece
US11833008B1 (en) Dental appliance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and holding the position of a user's jaw to a relaxed position of the jaw
CN106691608A (zh) 用于矫治牙合干扰的壳状牙科器械
US10799322B2 (en) Oral anterior guidance packages, systems, and components
CN111497248B (zh) 一种用于下颌骨异常重定位的矫治器制备方法
CN110464490A (zh) 一种排牙器、排牙套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15458810U (zh) 齿列矫正牙套
US11839568B2 (en) Orthodontic applian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102008333B1 (ko) 치아주위근육 정상 중립대 형성을 위한 개인 맞춤형 맹출유도와 골격교정용 마우스피스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7270396U (zh) 用于矫治牙合干扰的壳状牙科器械
TWM618026U (zh) 牙齒矯治器、牙科器械、牙齒矯治套組和牙齒矯治系統
CN117379200A (zh) 以上颌咬合结构引导下颌生长重建的早期矫治器制作方法
TWI830228B (zh) 齒列矯正牙套及其製造方法
WO2021170101A1 (zh) 牙齿矫治器、牙科器械、牙齿矫治套组和牙齿矫治系统以及牙齿矫治器的设计方法和制备方法
TWI805958B (zh) 對齒列進行步進式矯正的硬質隱形牙套組之製法
RU2565842C1 (ru) Индивидуальный трейнер-моноблок для лечения дисфункции височно-нижнечелюстного сустава
CN117084810A (zh) 齿列矫正牙套及其制造方法
TWI814548B (zh) 牙齒矯正裝置
CN113749797B (zh) 一种非均匀厚度的隐形矫治器及其设计方法
US20210015658A1 (en) Oral appliances, packages, systems, and components
RU2246282C1 (ru) Способ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альвеолярного отростка с искусственными зубами при полном отсутствии верхней челюсти
Ahmed et al. 2012 American Board of Pediatric Dentistry College of Diplomates annual meeting: the role of pediatric dentists in the presurgical treatment of infants with cleft lip/cleft palate utilizing nasoalveolar molding
RU2683895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капы на нижнюю челюст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