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41435A - 半導體記憶體裝置 - Google Patents

半導體記憶體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41435A
TW202341435A TW112112947A TW112112947A TW202341435A TW 202341435 A TW202341435 A TW 202341435A TW 112112947 A TW112112947 A TW 112112947A TW 112112947 A TW112112947 A TW 112112947A TW 202341435 A TW202341435 A TW 20234143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torage
contact
storage contact
bit line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129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範書
金成吉
盧知訓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414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41435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48Data lines or contacts therefor
    • H10B12/485Bit line contac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31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having a storage electrode stacked over the transistor
    • H10B12/315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having a storage electrode stacked over the transistor with the capacitor higher than a bit li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48Data lines or contacts therefor
    • H10B12/482Bit lines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CSTATIC STORES
    • G11C11/0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 G11C11/2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 G11C11/34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 G11C11/40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ransistors
    • G11C11/401Digital sto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particular electric or magnetic storage elements; Storage elements therefor using electric elements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using transistors forming cells needing refreshing or charge regeneration, i.e. dynamic cells
    • G11C11/4063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addressing, decoding, driving, writing, sensing or timing
    • G11C11/407Auxiliary circuits, e.g. for addressing, decoding, driving, writing, sensing or timing for memory cells of the field-effect type
    • G11C11/409Read-write [R-W] circuits 
    • G11C11/4097Bit-line organisation, e.g. bit-line layout, folded bit lin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0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10B12/03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the capacitor extending over the transistor
    • H10B12/0335Mak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ransistor and the capacitor, e.g. plug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30DRAM devices comprising one-transistor -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48Data lines or contacts therefor
    • H10B12/488Word lin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50Peripheral circuit region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包含:基底,包含由元件隔離層界定的主動區域;位元線,在基底上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儲存觸點,位於位元線的兩側中的各者上且連接至主動區域;儲存墊,位於儲存觸點上且連接至儲存觸點;以及資訊儲存部分,位於儲存墊上且連接至儲存墊,其中儲存觸點包含下部儲存觸點及下部儲存觸點上的上部儲存觸點,下部儲存觸點的至少一部分位於基底中,下部儲存觸點的整個上部表面與上部儲存觸點的整個下部表面接觸,且下部儲存觸點及上部儲存觸點中的各者包含半導體材料。

Description

半導體記憶體裝置
相關申請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22年4月7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22-0043319號的優先權及自所述申請案發生的所有權益,所述申請案的內容以全文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揭露是關於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及/或其製造方法,且更特定言之,是關於具有彼此交叉的多個線路及內埋觸點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及/或其製造方法。
隨著半導體元件愈來愈高度整合,個別電路圖案變得更小型化,以便在同一區域上實施更多半導體元件。亦即,隨著半導體元件的整合程度增加,半導體元件的組件的設計規則減小。
在高度按比例縮放的半導體元件中,形成多條線路(wiring line)及插入於所述線路之間的多個內埋觸點BC的製程變得愈來愈複雜且困難。
本揭露的一些態樣提供能夠改良可靠性及效能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
本揭露的一些態樣亦提供用於製造能夠改良可靠性及效能的半導體裝置的方法。
然而,本揭露的態樣不限於本文中所闡述的態樣。藉由參考下文給出的本揭露的詳細描述,本揭露的上述及其他態樣對於本揭露涉及的所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而言將變得更顯而易見。
根據本揭露的態樣,一種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包含:基底,包含由元件隔離層界定的主動區域;位元線,在基底上在第一方向上延伸;儲存觸點,位於位元線的兩側中的各者上且連接至主動區域;儲存墊,位於儲存觸點上且連接至儲存觸點;以及資訊儲存部分,位於儲存墊上且連接至儲存墊,其中儲存觸點包含下部儲存觸點及下部儲存觸點上的上部儲存觸點,下部儲存觸點的至少一部分位於基底中,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的整體與上部儲存觸點的下部表面的整體接觸,且下部儲存觸點及上部儲存觸點中的各者包含半導體材料。
根據本揭露的另一態樣,一種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包含:基底,包含由元件隔離層界定的主動區域;位元線結構,位於基底上包含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位元線及位於位元線的側壁上的位元線間隔件;儲存觸點,安置於位元線結構的兩側中的各者上且連接至主動區域;儲存墊,形成於儲存觸點上且連接至儲存觸點;以及資訊儲存部分,形成於儲存墊上且連接至儲存墊,其中儲存觸點包含下部儲存觸點及下部儲存觸點上的上部儲存觸點,下部儲存觸點的至少一部分位於基底中,位元線間隔件不沿著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延伸,且下部儲存觸點及上部儲存觸點中的各者包含半導體材料。
根據本揭露內容的再一態樣,一種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包含:基底,包含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由元件隔離層界定的主動區域,主動區域包含第一部分及界定於第一部分的兩側上的第二部分;字元線,位於基底及元件隔離層中,字元線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且橫跨主動區域的第一部分與主動區域的第二部分;位元線,在第三方向上延伸且連接至主動區域的第一部分,位於基底及元件隔離層上;儲存觸點,位於位元線的兩側中的各者上且連接至主動區域的第二部分;儲存墊,形成於儲存觸點上且連接至儲存觸點;接觸矽化物層,位於儲存觸點與儲存墊之間;以及電容器,形成於儲存墊上且連接至儲存墊,其中儲存觸點包含下部儲存觸點及下部儲存觸點上的上部儲存觸點,且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的整體與上部儲存觸點的下部表面的整體接觸。
圖1為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的示意性佈局。圖2為僅示出圖1的字元線及主動區域的佈局。圖3為沿著圖1的線A-A截取的實例橫截面視圖。圖4為沿著圖1的線B-B截取的實例橫截面視圖。圖5及圖6為圖3的部分P的放大視圖。圖7為示意性地示出沿著圖3的掃描線的雜質濃度的視圖。
在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的圖式中,示出了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但本揭露不限於此。
參考圖1及圖2,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可包含多個主動區域ACT。
單元主動區域ACT可由形成於基底(圖3中的基底100)中的單元元件隔離層105界定。由於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的設計規則減少,因此單元主動區域ACT可如所示出以對角線或斜線的條形狀安置。舉例而言,單元主動區域ACT可在第三方向DR3上延伸。
可安置橫跨單元主動區域ACT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的多個閘極電極。多個閘極電極可彼此平行地延伸。多個閘極電極可為例如多個字元線WL。字元線WL可以相等間隔安置。可根據設計規則判定字元線WL的寬度或字元線WL之間的間隔。
各單元主動區域ACT可藉由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的兩個字元線WL劃分成三個部分。單元主動區域ACT可包含儲存連接部分103b及位元線連接部分103a。位元線連接部分103a可定位於單元主動區域ACT的中心部分處,且儲存連接部分103b可定位於單元主動區域ACT的端部分處。
舉例而言,位元線連接部分103a可為連接至位元線BL的區域,且儲存連接部分103b可為連接至資訊儲存部分(圖3中的資訊儲存部分190)的區域。換言之,位元線連接部分103a可對應於共汲極區域,且儲存連接部分103b可對應於源極區域。各字元線WL及其鄰近的位元線連接部分103a及儲存連接部分103b可構成電晶體。
在與字元線WL正交的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的多個位元線BL可安置於字元線WL上。多個位元線BL可彼此平行地延伸。位元線BL可以相等間隔安置。可根據設計規則判定位元線BL的寬度或位元線BL之間的間隔。
第四方向DR4可與第一方向DR1、第二方向DR2以及第三方向DR3正交。第四方向DR4可為基底100的厚度方向。
根據一些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可包含形成於單元主動區域ACT上的各種觸點配置。各種觸點配置可包含例如直接觸點DC、內埋觸點BC以及著陸墊LP。
此處,直接觸點DC可指將單元主動區域ACT電連接至位元線BL的觸點。內埋觸點BC可指將單元主動區域ACT連接至電容器的下部電極(圖3中的下部電極191)的觸點。歸因於配置結構,內埋觸點BC與單元主動區域ACT之間的接觸區域可能較小。因此,可引入導電著陸墊LP以增加與單元主動區域ACT的接觸區域及與電容器的下部電極(圖3中的下部電極191)的接觸區域。
著陸墊LP可安置於單元主動區域ACT與內埋觸點BC之間,且亦可安置於內埋觸點BC與電容器的下部電極(圖6及圖9中的下部電極191)之間。在根據一些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中,著陸墊LP可安置於內埋觸點BC與電容器的下部電極(圖3中的下部電極191)之間。藉由經由引入著陸墊LP來增加接觸區域,可減小單元主動區域ACT與電容器的下部電極之間的接觸電阻。
直接觸點DC可連接至位元線連接部分103a。內埋觸點BC可連接至儲存連接部分103b。由於內埋觸點BC安置於單元主動區域ACT的兩個端部分處,因此著陸墊LP可鄰近於單元主動區域ACT的兩端安置且與內埋觸點BC部分地重疊。換言之,內埋觸點BC可經形成為與彼此鄰近的字元線WL之間及彼此鄰近的位元線BL之間的單元主動區域ACT及單元元件隔離層(圖3及圖4中的單元元件隔離層105)重疊。
字元線WL可形成於內埋於基底100中的結構中。字元線WL可橫跨單元主動區域ACT安置於直接觸點DC之間或內埋觸點BC之間。如所示出,兩個字元線WL可橫跨一個單元主動區域ACT安置。隨著單元主動區域ACT沿著第三方向DR3延伸,字線WL可具有關於單元主動區域ACT的小於90度的角。
直接觸點DC與內埋觸點BC可對稱地安置。因此,直接觸點DC及內埋觸點BC可沿著第一方向DR1及第二方向DR2安置於一條直線上。同時,不同於直接觸點DC及內埋觸點BC,著陸墊LP可以Z字形形狀安置於位元線BL延伸的第二方向DR2上。另外,著陸墊LP可安置成在字元線WL延伸的第一方向DR1上與各位元線BL的同一側部分重疊。
舉例而言,第一線的著陸墊LP中的各者可與對應位元線BL的左側重疊,且第二線的著陸墊LP中的各者可與對應位元線BL的右側重疊。
參考圖1至圖7,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可包含多個單元閘極結構110、多個位元線結構140ST、多個儲存觸點120、多個位元線觸點146以及資訊儲存部分190。
基底100可為矽基底或絕緣層上矽(silicon-on-insulator;SOI)。不同於此,基底100可包含矽鍺、絕緣體上矽鍺(silicon germanium on insulator;SGOI)、銻化銦、鉛碲化合物、砷化銦、磷化銦、砷化鎵或銻化鎵,但不限於此。
單元元件隔離層105可形成於基底100中。單元元件隔離層105可具有具備良好元件隔離特性的淺溝渠隔離(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結構。單元元件隔離層105可界定記憶體單元區域中的單元主動區域ACT。
由單元元件隔離層105界定的單元主動區域ACT可具有包含短軸及長軸的長島狀形狀,如圖1及圖2中所示出。單元主動區域ACT可具有傾斜形狀以相對於形成於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中的字元線WL具有小於90度的角。另外,單元主動區域ACT可具有傾斜形狀以相對於形成於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上的位元線BL具有小於90度的角。
單元元件隔離層105可包含例如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氧化矽層、氮化矽層或氮氧化矽層,但不限於此。
單元元件隔離層105經示出為形成為單個絕緣層,但此僅為解釋方便起見且本揭露內不必限於此。單元元件隔離層105可根據單元主動區域ACT彼此之間的間隔距離而形成為單一絕緣層或多個絕緣層。
在圖3中,單元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105US及基底100的上部表面經示出為處於同一平面上,但此僅出於方便解釋起見且本揭露不限於此。出於製造製程的原因,圖3中所示出的單元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105US的高度層級可不同於圖4中所示出的單元元件隔離層105的上部表面的高度層級。在下文中,將描述如圖3中所示出的橫截面視圖中所示出的單元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105US為圖4中所示出的單元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
單元閘極結構110形成於基底100及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中。單元閘極結構110可橫跨單元元件隔離層105及由單元元件隔離層105界定的單元主動區域ACT形成。
單元閘極結構110形成於基底100及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中。單元閘極結構110可包含單元閘極溝渠115、單元閘極絕緣層111、單元閘極電極112、單元閘極封蓋圖案113以及單元閘極封蓋導電層114。
此處,單元閘極電極112可對應於字元線WL。舉例而言,單元閘極電極112可為圖1的字元線WL。不同於所示出,單元閘極結構110可不包含單元閘極封蓋導電層114。
儘管未示出,但單元閘極溝渠115可在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中相對較深,而在單元主動區域ACT中相對較淺。字元線WL的底表面可為彎曲的。亦即,單元閘極溝渠115在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中的深度可大於單元閘極溝渠115在單元主動區域ACT中的深度。
單元閘極絕緣層111可沿著單元閘極溝渠115的側壁及底表面延伸。單元閘極絕緣層111可沿著單元閘極溝渠115的至少一部分的輪廓延伸。
單元閘極絕緣層111可包含例如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介電常數高於氧化矽的介電常數的高k材料。高k材料可包含例如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氮化硼、氧化鉿、氧化鉿矽、氧化鉿鋁、氧化鑭、氧化鑭鋁、氧化鋯、氧化鋯矽、氧化鉭、氧化鈦、氧化鋇鍶鈦、氧化鋇鈦、氧化鍶鈦、氧化釔、氧化鋁、氧化鉛鈧鉭、鈮酸鉛鋅,或其組合。
單元閘極電極112可安置於單元閘極絕緣層111上。單元閘極電極112可填充單元閘極溝渠115的一部分。單元閘極封蓋導電層114可沿著單元閘極電極112的上部表面延伸。
單元閘極電極112可包含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金屬、金屬合金、導電金屬氮化物、導電金屬碳氮化物、導電金屬碳化物、金屬矽化物、摻雜半導體材料、導電金屬氮氧化物或導電金屬氧化物。單元閘極電極112可包含例如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TiN、TaC、TaN、TiSiN、TaSiN、TaTiN、TiAlN、TaAlN、WN、Ru、TiAl、TiAlC-N、TiAlC、TiC、TaCN、W、Al、Cu、Co、Ti、Ta、Ni、Pt、Ni-Pt、Nb、NbN、NbC、Mo、MoN、MoC、WC、Rh、Pd、Ir、Ag、Au、Zn、V、RuTiN、TiSi、TaSi、NiSi、CoSi、IrOx、RuOx,或其組合,但不限於此。
單元閘極封蓋導電層114可包含例如多晶矽、多晶矽-鍺、非晶矽或非晶矽-鍺中的一者,但不限於此。
單元閘極封蓋圖案113可安置於單元閘極電極112及單元閘極封蓋導電層114上。單元閘極封蓋圖案113可填充在形成單元閘極電極112及單元閘極封蓋導電層114之後剩餘的單元閘極溝渠115。單元閘極絕緣層111經示出為沿著單元閘極封蓋圖案113的側壁延伸,但不限於此。
單元閘極封蓋圖案113可包含例如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氮化矽(SiN)、氮氧化矽(SiON)、氧化矽(SiO 2)、碳氮化矽(SiCN)、碳氮氧化矽(SiOCN),或其組合。
在圖4中,單元閘極封蓋圖案113的上部表面經示出為與單元元件隔離層105的上部表面處於相同的平面上,但不限於此。
儘管未示出,但雜質摻雜區域可形成於單元閘極結構110的至少一側上。雜質摻雜區域可為電晶體的源極/汲極區域。雜質摻雜區域可形成於圖2的儲存連接部分103b及位元線連接部分103a中。
在圖2中,當包含各字元線WL及與其鄰近的位元線連接部分103a及儲存連接部分103b的電晶體為n通道金屬氧化物半導體(n-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NMOS)時,儲存連接部分103b及位元線連接部分103a可包含摻雜n型雜質中的至少一者,例如,磷(P)、砷(As)、銻(Sb)或鉍(Bi)。當包含各字元線WL及其鄰近的位元線連接部分103a及儲存連接部分103b的電晶體為p通道金屬氧化物半導體(p-channel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PMOS)時,儲存連接部分103b及位元線連接部分103a可包含摻雜p型雜質,例如硼(B)。
位元線結構140ST可包含單元導電線140、單元線封蓋層144以及位元線間隔件150。
單元導電線140可安置於基底100及其中形成單元閘極結構110的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上。單元導電線140可與單元元件隔離層105及由單元元件隔離層105界定的單元主動區域ACT相交。單元導電線140可形成為與單元閘極結構110相交。此處,單元導電線140可對應於位元線BL。舉例而言,單元導電線140可為圖1的位元線BL。
單元導電線140可包含例如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摻雜有雜質的半導體材料、導電矽化物化合物、導電金屬氮化物、二維(two-dimensional;2D)材料、金屬或金屬合金。在根據一些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中,2D材料可為金屬材料及/或半導體材料。2D材料可包含二維同素異形體或二維化合物,且可包含例如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石墨烯、二硫化鉬(MoS 2)、二硒化鉬(MoSe 2)、二硒化鎢(WSe 2)或二硫化鎢(WS 2),但不限於此。亦即,由於上述2D材料僅作為實例列出,因此可包含於本揭露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中的2D材料不受上述材料限制。
單元導電線140示出為單層,但其僅出於方便解釋起見,且本揭露不限於此。亦即,不同於所示出,單元導電線140可包含多個導電層,導電材料堆疊於所述多個導電層上。
單元線封蓋層144可安置於單元導電線140上。單元線封蓋層144可沿著單元導電線140的上部表面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單元線封蓋層144可包含例如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氮化矽層、氮氧化矽、碳氮化矽或碳氮氧化矽。
在根據一些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中,單元線封蓋層144可包含氮化矽層。單元線封蓋層144經示出為單層,但不限於此。
位元線間隔件150可安置於單元導電線140及單元線封蓋層144的側壁上。位元線間隔件150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
位元線間隔件150經示出為單層,但其僅出於方便解釋起見且本揭露不限於此。亦即,不同於所示出,位元線間隔件150亦可具有多層結構。位元線間隔件150可包含例如以下各者中的一者:氧化矽層、氮化矽層、氮氧化矽層(SiON)、碳氮氧化矽層(SiOCN)、空氣,或其組合,但不限於此。
單元絕緣層130可形成於基底100及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上。舉例而言,單元絕緣層130可形成於上面未形成位元線觸點146及儲存觸點120的基底100上及單元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105US上。單元絕緣層130亦可安置於基底100與單元導電線140之間以及單元元件隔離層105與單元導電線140之間。
單元絕緣層130可為單層,但如所示出,單元絕緣層130亦可為包含第一單元絕緣層131及第二單元絕緣層132的多個層。舉例而言,第一單元絕緣層131可包含氧化矽層,且第二單元絕緣層132可包含氮化矽層,但本揭露不限於此。不同於所示出,單元絕緣層130可為包含氧化矽層、氮化矽層以及氧化矽層的三層,但不限於此。
位元線觸點146可形成於單元導電線140與基底100之間。單元導電線140可安置於位元線觸點146上。
位元線觸點146可形成於單元主動區域ACT的位元線連接部分103a與單元導電線140之間。位元線觸點146可將單元導電線140與基底100彼此電連接。位元線觸點146可連接至位元線連接部分103a。
位元線觸點146可包含連接至單元導電線140的上部表面。位元線觸點146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寬度示出為隨著距位元線觸點146的上部表面的距離增加而恆定,但此僅為方便解釋起見,且本揭露不限於此。
位元線觸點146可對應於直接觸點DC。位元線觸點146可包含例如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摻雜有雜質的半導體材料、導電金屬矽化物、導電金屬氮化物、導電金屬氧化物、金屬或金屬合金。
在其上位元線觸點146的單元導電線140的一部分中,位元線間隔件150可形成於基底100及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上。位元線間隔件150可安置於單元導電線140、單元線封蓋層144以及位元線觸點146的側壁上。
在其上未形成位元線觸點146的單元導電線140的剩餘部分中,位元線間隔件150可安置於單元絕緣層130上。位元線間隔件150可安置於單元導電線140及單元線封蓋層144的側壁上。
柵欄圖案170可安置於基底100及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上。柵欄圖案170可形成為與形成於基底100及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中的單元閘極結構110重疊。
柵欄圖案170可安置於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的位元線結構140ST之間。柵欄圖案170可包含例如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其組合。
儲存觸點120可安置於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鄰近的單元導電線140之間。儲存觸點120可安置於單元導電線140的兩側中的各者上。舉例而言,儲存觸點120可安置於位元線結構140ST之間。儲存觸點120可安置於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鄰近的柵欄圖案170之間。
儲存觸點120可在彼此鄰近的單元導電線140之間與基底100及單元元件隔離層105重疊。儲存觸點120可連接至單元主動區域ACT。舉例而言,儲存觸點120可連接至儲存連接部分103b。此處,儲存觸點120可對應於圖1的內埋觸點BC。
儲存觸點120包含下部儲存觸點121及上部儲存觸點122。下部儲存觸點121直接連接至上部儲存觸點122。
下部儲存觸點121直接連接至基底100。下部儲存觸點121連接至儲存連接部分103b。下部儲存觸點121的至少一部分安置於基底100中。
下部儲存觸點121安置於儲存觸點凹槽120R中。下部儲存觸點121可填充整個儲存觸點凹槽120R。
在圖3中,儲存觸點凹槽120R可由基底100、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以及位元線間隔件150界定。由於儲存觸點凹槽120R的一部分由位元線間隔件150界定,因此下部儲存觸點121可安置於位元線間隔件150上。下部儲存觸點121與基底100、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以及位元線間隔件150接觸。
在根據一些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中,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可為平坦表面。此處,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可具有如圖中3所示出的橫截面視圖中所示出的形狀。
在根據一些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中,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可高於或等於單元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105US。
在圖5中,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可與單元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105US處於同一平面上。基於位元線間隔件150的最下部部分,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可定位於與單元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105US相同的高度處。
在圖6中,基於位元線間隔件150的最下部部分,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可高於單元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105US。
上部儲存觸點122安置於下部儲存觸點121上。上部儲存觸點122直接連接至下部儲存觸點121。
上部儲存觸點的下部表面122BS連接至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儲存觸點120包含介面120_IF,上部儲存觸點的下部表面122BS及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連接於所述介面處。
下部儲存觸點的整個上部表面121US與上部儲存觸點的整個下部表面122BS接觸。
換言之,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寬度W11與上部儲存觸點的下部表面122BS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寬度W12相同。另外,儲存觸點的介面120_IF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寬度W13與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寬度W11相同。儲存觸點的介面120_IF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寬度W13與上部儲存觸點的下部表面122BS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寬度W12相同。
位元線間隔件150不覆蓋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亦即,下部儲存觸點的整個上部表面121US由上部儲存觸點122覆蓋。
位元線間隔件150不沿著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延伸。位元線間隔件150不包含跨越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的一部分。下部儲存觸點的整個上部表面121US不與位元線間隔件150接觸。
下部儲存觸點121包含半導體材料。下部儲存觸點121包含使用磊晶生長方法形成的半導體磊晶圖案。
上部儲存觸點122包含半導體材料。上部儲存觸點122可包含多晶半導體材料、非晶態半導體材料或單晶半導體材料中的一者。
作為實例,下部儲存觸點121可包含未摻雜半導體材料。上部儲存觸點122可包含n型雜質。此處,「未摻雜半導體材料」是指不包含有意注入或摻雜雜質的半導體材料。亦即,當半導體材料生長時,未摻雜半導體材料是指其中n型雜質或n型雜質未有意注入至半導體層中的半導體材料。然而,未摻雜半導體材料可包含已自鄰近層擴散的雜質。
作為另一實例,下部儲存觸點121及上部儲存觸點122中的各者可包含n型雜質。上部儲存觸點122中的n型雜質的濃度(/立方公分)大於下部儲存觸點121中的n型雜質的濃度(/立方公分)。
儲存觸點120可更包含雜質堆積區域120_IPR。雜質堆積區域120_IPR形成於儲存觸點120中。
雜質堆積區域120_IPR可接近上部儲存觸點122與下部儲存觸點121之間的介面120_IF形成。雜質堆積區域120_IPR可沿著儲存觸點的介面120_IF形成。
雜質堆積區域120_IPR可為其中相較於儲存觸點120的其他區域堆積更多堆積雜質的區域。雜質堆積區域120_IPR可為其中堆積了堆積雜質的區域。
圖7不意謂除雜質堆疊區域120_IPR以外的儲存觸點120的區域不包含堆疊雜質。堆積雜質可包含例如碳或氮中的至少一者,但不限於此。
在此情況下,堆積於雜質堆積區域120_IPR中的堆積雜質可包含例如碳或氮中的至少一者。
在圖7中,堆積雜質可在儲存觸點的介面120_IF處快速增加。另外,下部儲存觸點121中的堆積雜質的濃度可隨著距儲存觸點的介面120_IF的距離增加而逐漸減小。
下部儲存觸點121與上部儲存觸點122之間的邊界示出為突出的,但本揭露不限於此。不同於所示出,下部儲存觸點121與上部儲存觸點122之間的邊界可能不突出。
然而,由於雜質堆積區域120_IPR可經由組分分析識別,因此下部儲存觸點121與上部儲存觸點122之間的介面120_IF可經由雜質堆積區域120_IPR識別。
儲存墊160可形成於儲存觸點120上。儲存墊160可電連接至儲存觸點120。儲存墊160可連接至單元主動區域ACT的儲存連接部分103b。此處,儲存墊160可對應於著陸墊LP。
儲存墊160可與位元線結構140ST的上部表面的一部分重疊。儲存墊160可包含例如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導電金屬氮化物、導電金屬碳化物、金屬或金屬合金。
接觸矽化物層161安置於儲存墊160與儲存觸點120之間。接觸矽化物層161可包含金屬矽化物化合物。
襯墊隔離絕緣層180可形成於儲存墊160及位元線結構140ST上。舉例而言,襯墊隔離絕緣層180可安置於單元線封蓋層144上。襯墊隔離絕緣層180可界定儲存墊160。襯墊隔離絕緣層180不覆蓋儲存墊的上部表面160US。舉例而言,基於基底100的上部表面,儲存墊的上部表面160US的高度可與襯墊隔離絕緣層180的上部表面的高度相同。
襯墊隔離絕緣層180可包含絕緣材料,且可將多個儲存墊160彼此電隔離。舉例而言,襯墊隔離絕緣層180可包含例如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氧化矽層、氮化矽層、氮氧化矽層、碳氮氧化矽層或碳氮化矽層。
蝕刻終止層165可安置於儲存墊的上部表面160US及襯墊隔離絕緣層180的上部表面上。蝕刻終止層165可包含例如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氮化矽(SiN)、碳氮化矽(SiCN)、碳氮氧化矽(SiOCN)、碳氧化矽(SiOC)或氮化矽硼(SiBN)。
資訊儲存部分190可安置於儲存墊160上。資訊儲存部分190電連接至儲存墊160。資訊儲存部分190的一部分可安置於蝕刻終止層165中。
資訊儲存部分190可包含例如電容器,但不限於此。資訊儲存部分190包含下部電極191、電容器介電層192以及上部電極193。舉例而言,上部電極193可為具有板形狀的板狀上部電極。
下部電極191可安置於儲存墊160上。舉例而言,下部電極191可具有柱形狀。
電容器介電層192形成於下部電極191上。電容器介電層192可沿著下部電極191的輪廓形成。上部電極193形成於電容器介電層192上。上部電極193可包圍下部電極191的外部側壁。上部電極193示出為單層,但此僅出於方便解釋起見,且本揭露不限於此。
下部電極191及上部電極193中的各者可包含例如摻雜半導體材料、導電金屬氮化物(例如,氮化鈦、氮化鉭、氮化鈮或氮化鎢)、金屬(例如,釕、銥、鈦或鉭)、導電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銥或氧化鈮)以及類似物,但不限於此。
電容器介電層192可包含例如以下各者中的一者: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高k材料,或其組合,但不限於此。在根據一些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中,電容器介電層192可包含其中氧化鋯、氧化鋁或氧化鋯依序堆疊的堆疊層結構。在根據一些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中,電容器介電層192可包含含有鉿(Hf)的介電層。在根據一些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中,電容器介電層192可具有鐵電材料層及順電材料層的堆疊層結構。
圖8為用於描述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的視圖。圖9為用於描述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的視圖。圖10為用於描述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的視圖。圖11為用於描述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的視圖。出於方便解釋起見,將主要描述與參考圖1至圖7描述的點不同的點。
參考圖8,在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中,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可在橫截面視圖為傾斜平面。
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可為朝向位元線觸點146向下傾斜的傾斜表面。
儲存觸點凹槽120R可包含由基底100界定的第一部分以及由單元元件隔離層105及位元線間隔件150界定的第二部分。與儲存觸點凹槽120R的第一部分重疊的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在第四方向DR4上的高度高於在第四方向DR4上與儲存觸點凹槽120R的第二部分重疊的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
參考圖9,在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中,上部儲存觸點122可更包含接縫圖案122_SE。
在多個儲存觸點120中的一些中,上部儲存觸點122可包含接縫圖案122_SE。在多個儲存觸點120的剩餘部分中,上部儲存觸點122不包含接縫圖案122_SE。
不同於所示出,在各儲存觸點120中,上部儲存觸點122可包含接縫圖案122_SE。
參考圖10,在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中,下部電極191可具有圓柱形形狀。
下部電極191可包含沿著儲存墊的上部表面160US延伸的底部部分及在第四方向DR4上自底部部分延伸的側壁部分。
參考圖11,在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中,儲存觸點120可安置於基底100及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上。
儲存觸點120可安置於單元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105US上。儲存觸點的下部表面120BS可安置於單元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105US上。儲存觸點的下部表面120BS可為下部儲存墊121的下部表面。下部儲存墊121可與單元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105US接觸。在根據一些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中,整個下部儲存墊121可安置於基底100的上部表面上。
基於單元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105US,下部儲存墊的上部表面121US可低於位元線觸點的上部表面146US。基於單元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105US,下部儲存墊的上部表面121US可低於單元導電線的下部表面140BS。
接觸隔離結構145ST可隔離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鄰近的下部儲存觸點121。儘管未示出,但接觸隔離結構145ST可在第二方向DR2上隔離彼此鄰近的下部儲存觸點121。接觸隔離結構145ST覆蓋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
接觸隔離結構145ST可包含接觸隔離圖案145及上部單元絕緣層135。上部單元絕緣層135可安置於接觸隔離圖案145上。
當下部儲存觸點121包含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間隔開的第一下部儲存觸點及第二下部儲存觸點時,接觸隔離圖案145可在第一方向DR1上將第一下部儲存觸點與第二下部儲存觸點彼此隔離。儘管未示出,但接觸隔離圖案145可在第二方向DR2上隔離彼此鄰近的下部儲存觸點121。
下部儲存觸點的整個上部表面121US可不與上部儲存觸點的整個下部表面122BS接觸。換言之,下部儲存觸點121與上部儲存觸點122之間的介面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寬度可小於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寬度。下部儲存觸點121與上部儲存觸點122之間的介面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寬度可小於上部儲存觸點的下部表面122BS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寬度。
位元線間隔件150可安置於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上。
上部單元絕緣層135覆蓋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121US。當下部儲存觸點121包含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間隔開的第一下部儲存觸點及第二下部儲存觸點時,上部單元絕緣層135可覆蓋第一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及第二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
上部單元絕緣層的上部表面135US可位於與位元線觸點的上部表面146US相同的平面上。亦即,基於單元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105US,上部單元絕緣層的上部表面135US的高度可與位元線觸點的上部表面146US的高度相同。
接觸隔離圖案145及上部單元絕緣層135可安置於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鄰近的位元線觸點146之間。單元導電線140可安置於接觸隔離結構145ST的上部表面上。單元導電線140可安置於上部單元絕緣層的上部表面135US上。接觸隔離結構145ST的上部表面可為上部單元絕緣層的上部表面135US。接觸隔離結構145ST的上部表面可位於與單元導電線的下部表面140BS相同的平面上。
接觸隔離圖案145可包含例如以下各者中的至少一者:氮化矽(SiN)、氮氧化矽(SiON)、氧化矽(SiO 2)、碳氮化矽(SiCN)、碳氮氧化矽(SiOCN),或其組合。上部單元絕緣層135可為單層,但如所示出,上部單元絕緣層135可為包含第一上部單元絕緣層136及第二上部單元絕緣層137的多層。舉例而言,第一上部單元絕緣層136可包含氧化矽層,且第二上部單元絕緣層137可包含氮化矽層,但本揭露不限於此。上部單元絕緣層135在第一方向DR1上的寬度示出為隨距基底100的距離增加而減小,但本揭露不限於此。
圖12至圖22為用於描述根據實例實施例的製造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的方法的中間步驟視圖。在製造方法的描述當中,將簡要地描述或省略與參考圖1至圖11所描述的內容重疊的內容。
參考圖12,單元元件隔離層105可形成於基底100中。
基底100可包含由單元元件隔離層105界定的單元主動區域ACT。單元主動區域ACT可具有在第三方向DR3上延伸的條形狀。
將使用沿著圖12的線A-A及線B-B取得的橫截面視圖描述後續製造製程。
參考圖13及圖14,單元閘極電極112形成於基底100及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中。
單元閘極電極112可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變長。單元閘極電極112可在第二方向DR2上彼此間隔開。
舉例而言,在第一方向DR1上延伸的單元閘極結構110形成於基底100及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中。單元閘極結構110可包含單元閘極溝渠115、單元閘極絕緣層111、單元閘極電極112、單元閘極封蓋圖案113以及單元閘極封蓋導電層114。
單元閘極電極112與單元主動區域(圖12中的單元主動區域ACT)相交。藉由單元閘極電極112,單元主動區域ACT可劃分成位元線連接部分103a及儲存連接部分103b。
單元主動區域ACT包含定位於單元主動區域ACT的中心部分處的位元線連接部分103a及定位於單元主動區域ACT的端部分處的儲存連接部分103b。
隨後,單元導電線140形成於基底100及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上。
單元導電線140可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得較長。單元導電線140可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間隔開。
舉例而言,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的位元線結構140ST形成於基底100及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中。位元線結構140ST可包含單元導電線140、單元線封蓋層144以及位元線間隔件150。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鄰近的位元線結構140ST可藉由位元線間隔件150的一部分彼此連接。
當形成位元線結構140ST時,亦形成位元線觸點146。
參考圖15及圖16,儲存觸點凹槽120R形成於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鄰近的單元導電線140之間。
儲存觸點凹槽120R可藉由使用位元線結構140ST作為蝕刻遮罩來形成。儲存觸點凹槽120R可藉由移除基底100及單元元件隔離層105形成。當形成儲存觸點凹槽120R時,移除位元線間隔件150的一部分。
儲存觸點凹槽120R可由基底100、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以及位元線間隔件150界定。
在圖16中,在形成儲存觸點凹槽120R的蝕刻製程期間,移除基底100、單元元件隔離層105以及單元閘極封蓋圖案113的部分。因此,圖16的單元元件隔離層105的上部表面低於圖15的單元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105US。形成於位元線結構140ST之間的儲存觸點凹槽120R可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
參考圖17及圖18,下部接觸層121P形成於在第一方向DR1上彼此鄰近的位元線結構140ST之間。
下部接觸層121P是使用磊晶生長方法形成。下部接觸層121P可填充儲存觸點凹槽120R。下部接觸層121P沿著位元線結構140ST在第二方向DR2上延伸。
舉例而言,下部接觸層的上部表面121P_US可高於或等於單元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105US。
作為實例,下部接觸層121P可由未摻雜半導體材料製成。作為另一實例,下部接觸層121P可由摻雜有n型雜質的半導體材料製成。
藉由利用磊晶生長方法形成下部接觸層121P,連接至單元主動區域(圖12中的單元主動區域ACT)的一部分中未產生空隙。此外,由於可調整下部接觸層121P中包含的雜質的濃度,因此可均一地維持接面深度。
參考圖19及圖20,上部接觸層122P形成於下部接觸層121P上。
上部接觸層122P沿著下部接觸層的上部表面121P_US形成。上部接觸層122P與下部接觸層121P接觸。上部接觸層122P可經由沈積製程形成。上部接觸層122P包含n型雜質。
上部接觸層122P經示出為覆蓋位元線結構140ST的上部表面,但不限於此。
參考圖21及圖22,儲存觸點120藉由圖案化上部接觸層122P及下部接觸層121P而形成。
使用柵欄圖案170圖案化上部接觸層122P及下部接觸層121P。儲存觸點120連接至單元主動區域ACT的儲存連接部分103b。儲存觸點120包含下部儲存觸點121及上部儲存觸點122。
接著,移除上部儲存觸點122的一部分,使得儲存觸點120的上部表面可低於位元線結構140ST的上部表面。
在圖3及圖4中,儲存墊160形成於儲存觸點120上。另外,資訊儲存部分190形成於儲存墊160上。資訊儲存部分190可為電容器。
綜上所述,所屬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應瞭解,在實質上不背離本發明概念的原理的情況下,可對所揭露實例實施例進行許多變化及修改。因此,本發明概念的所揭露實例實施例僅用於一般及描述性意義,且並非出於限制性目的。
100:基底 103a:位元線連接部分 103b:儲存連接部分 105:單元元件隔離層 105US、121P_US、121US、135US、146US、160US:上部表面 110:單元閘極結構 111:單元閘極絕緣層 112:單元閘極電極 113:單元閘極封蓋圖案 114:單元閘極封蓋導電層 115:單元閘極溝渠 120:儲存觸點 120_IF:介面 120_IPR:雜質堆積區域 120R:儲存觸點凹槽 121:下部儲存觸點 121P:下部接觸層 122:上部儲存觸點 122BS、140BS:下部表面 122P:上部接觸層 122_SE:接縫圖案 130:單元絕緣層 131:第一單元絕緣層 132:第二單元絕緣層 135:上部單元絕緣層 136:第一上部單元絕緣層 137:第二上部單元絕緣層 140:單元導電線 140ST:位元線結構 144:單元線封蓋層 145:接觸隔離圖案 146:位元線觸點 150:位元線間隔件 160:儲存墊 161:接觸矽化物層 165:蝕刻終止層 170:柵欄圖案 180:襯墊隔離絕緣層 190:資訊儲存部分 191:下部電極 192:電容器介電層 193:上部電極 A-A、B-B:線 ACT:主動區域 BC:內埋觸點 BL:位元線 DC:直接觸點 DR1:第一方向 DR2:第二方向 DR3:第三方向 DR4:第四方向 LP:著陸墊 P:部分 W11、W12、W13:寬度 WL:字元線
本揭露的上述及其他態樣及特徵藉由參考附圖而詳細描述其一些實例實施例將變得更顯而易見,在附圖中: 圖1為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的示意性佈局。 圖2為僅示出圖1的字元線及主動區域的佈局。 圖3為沿著圖1的線A-A截取的實例橫截面視圖。 圖4為沿著圖1的線B-B截取的實例橫截面視圖。 圖5及圖6為圖3的部分P的放大視圖。 圖7為示意性地示出沿著圖3的掃描線的雜質濃度的視圖。 圖8為用於描述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的視圖。 圖9為用於描述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的視圖。 圖10為用於描述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的視圖。 圖11為用於描述根據實例實施例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的視圖。 圖12至圖22為用於描述根據實例實施例的製造半導體記憶體裝置的方法的中間步驟視圖。
100:基底
103a:位元線連接部分
103b:儲存連接部分
105:單元元件隔離層
105US、121US、160US:上部表面
120:儲存觸點
120R:儲存觸點凹槽
121:下部儲存觸點
122:上部儲存觸點
122BS:下部表面
130:單元絕緣層
131:第一單元絕緣層
132:第二單元絕緣層
140:單元導電線
140ST:位元線結構
144:單元線封蓋層
146:位元線觸點
150:位元線間隔件
160:儲存墊
161:接觸矽化物層
165:蝕刻終止層
180:襯墊隔離絕緣層
190:資訊儲存部分
191:下部電極
192:電容器介電層
193:上部電極
A-A:線
DR1:第一方向
DR2:第二方向
DR4:第四方向
P:部分

Claims (10)

  1. 一種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包括: 基底,包含由元件隔離層界定的主動區域; 位元線,在所述基底上在第一方向上延伸; 儲存觸點,位於所述位元線的兩側中的各者上且連接至所述主動區域; 儲存墊,位於所述儲存觸點上且連接至所述儲存觸點;以及 資訊儲存部分,位於所述儲存墊上且連接至所述儲存墊, 其中所述儲存觸點包含下部儲存觸點及所述下部儲存觸點上的上部儲存觸點, 所述下部儲存觸點的至少一部分位於所述基底中, 所述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的整體與所述上部儲存觸點的下部表面的整體接觸,且 所述下部儲存觸點及所述上部儲存觸點中的各者包含半導體材料。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其中: 所述下部儲存觸點的所述上部表面在第二方向上的寬度與所述上部儲存觸點的所述下部表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寬度相同,且 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其中所述下部儲存觸點的所述上部表面高於或等於所述元件隔離層的上部表面。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其中所述上部儲存觸點中的n型雜質的濃度大於所述下部儲存觸點中的n型雜質的濃度。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其中: 所述上部儲存觸點包含n型雜質,且 所述下部儲存觸點包含未摻雜半導體材料。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其中所述儲存觸點更包含雜質堆積區域,其中雜質沿著所述上部儲存觸點與所述下部儲存觸點之間的介面堆積。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其中所述雜質包含碳及氮中的至少一者。
  8. 一種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包括: 基底,包含由元件隔離層界定的主動區域; 位元線結構,位於所述基底上包含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的位元線及安置於所述位元線的側壁上的位元線間隔件; 儲存觸點,位於所述位元線結構的兩側中的各者上且連接至所述主動區域; 儲存墊,位於所述儲存觸點上且連接至所述儲存觸點;以及 資訊儲存部分,位於所述儲存墊上且連接至所述儲存墊, 其中所述儲存觸點包含下部儲存觸點及所述下部儲存觸點上的上部儲存觸點, 所述下部儲存觸點的至少一部分位於所述基底中, 所述位元線間隔件不沿著所述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延伸,且 所述下部儲存觸點及所述上部儲存觸點中的各者包含半導體材料。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其中: 所述下部儲存觸點的所述上部表面在第二方向上的寬度與所述上部儲存觸點的下部表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寬度相同,且 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於所述第一方向。
  10. 一種半導體記憶體裝置,包括: 基底,包含在第一方向上延伸且由元件隔離層界定的主動區域,所述主動區域包含第一部分及界定於所述第一部分的兩側上的第二部分; 字元線,位於所述基底及所述元件隔離層中,所述字元線在第二方向上延伸且橫跨所述主動區域的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主動區域的所述第二部分; 位元線,位於所述基底及所述元件隔離層上,所述位元線在第三方向上延伸且連接至所述主動區域的所述第一部分; 儲存觸點,位於所述位元線的兩側中的各者上且連接至所述主動區域的所述第二部分; 儲存墊,位於所述儲存觸點上且連接至所述儲存觸點; 接觸矽化物層,位於所述儲存觸點與所述儲存墊之間;以及 電容器,位於所述儲存墊上且連接至所述儲存墊, 其中所述儲存觸點包含下部儲存觸點及所述下部儲存觸點上的上部儲存觸點,且 所述下部儲存觸點的上部表面的整體與所述上部儲存觸點的下部表面的整體接觸。
TW112112947A 2022-04-07 2023-04-06 半導體記憶體裝置 TW20234143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2-0043319 2022-04-07
KR1020220043319A KR20230144266A (ko) 2022-04-07 2022-04-07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41435A true TW202341435A (zh) 2023-10-16

Family

ID=882391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12947A TW202341435A (zh) 2022-04-07 2023-04-06 半導體記憶體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8963A1 (zh)
KR (1) KR20230144266A (zh)
CN (1) CN116896881A (zh)
TW (1) TW202341435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144266A (ko) 2023-10-16
US20230328963A1 (en) 2023-10-12
CN116896881A (zh) 2023-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4538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220148366A (ko) 반도체 소자
US11955516B2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783765B (zh) 半導體記憶體裝置
US11805639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s
KR20230016875A (ko) 반도체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TW202341435A (zh) 半導體記憶體裝置
US20230328967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230180458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240121944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TWI836976B (zh) 半導體記憶體裝置
US20230134099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US20230005926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40023306A1 (en)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240121945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240050249A (ko)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EP4307856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s
KR20240025974A (ko)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20230148126A1 (en)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240050242A (ko)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230014794A (ko)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제조 방법
TW202410392A (zh) 半導體記憶體裝置
TW202416812A (zh) 半導體記憶體裝置
KR20240010162A (ko) 반도체 메모리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CN117881182A (zh) 半导体存储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