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8868A - 磁性組件 - Google Patents

磁性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8868A
TW202338868A TW111110685A TW111110685A TW202338868A TW 202338868 A TW202338868 A TW 202338868A TW 111110685 A TW111110685 A TW 111110685A TW 111110685 A TW111110685 A TW 111110685A TW 202338868 A TW202338868 A TW 20233886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ic core
magnetic
cylinder
air gap
air gap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06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皓德
趙娌丘
柳霈穎
Original Assignee
音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音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音律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11106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338868A/zh
Priority to CN202210445274.6A priority patent/CN116825499A/zh
Priority to CN202220978774.1U priority patent/CN217114067U/zh
Priority to US17/849,693 priority patent/US20230307170A1/en
Priority to EP22185907.7A priority patent/EP4250318A1/en
Priority to JP2022142617A priority patent/JP2023140258A/ja
Publication of TW2023388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886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 H01F3/14Constrictions; Gaps, e.g. air-gap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34Special mean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unwanted electric or magnetic effects, e.g. no-load losses, reactive currents, harmonics, oscillations, leakage fiel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1Printed elements for providing electric connections to or between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15Via connections; Lands around holes or via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4Stacked arrangements of plana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01F2027/2809Printed windings on stacked lay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04Printed windings
    • H01F2027/2819Planar transformers with printed windings, e.g. surrounded by two cores and to be mounted on printed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4Assemblies of printed circuits
    • H05K2201/041Stacked PCBs, i.e. having neither an empty space nor mounted components in betwee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09Shape and layout
    • H05K2201/09209Shape and layout details of conductors
    • H05K2201/095Conductive through-holes or vias
    • H05K2201/09618Via fence, i.e. one-dimensional array of via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一種磁性組件,包括一第一磁芯、一第二磁芯、至少一電路板以及多個柱體。第二磁芯與第一磁芯相互組裝而定義出一內部空間。電路板配置於內部空間中。電路板具有彼此分離的多個貫孔。柱體位於內部空間中,且分別對應穿過電路板的貫孔,而在柱體彼此之間或柱體與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至少其中一者之間形成多個氣隙。

Description

磁性組件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磁性組件,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薄型化的磁性組件。
現今的電子產品經常使用各式的磁性組件,例如變壓器、電感元件等,以藉由電磁感應原理滿足所需的電路設計。現有的磁性元件是利用在二個磁芯的中心柱之間形成的單一氣隙,來避免磁飽和。然而,單一氣隙若間距過大,則會造成較高的磁損,而導致能量耗損增加。再者,目前具氣隙的磁性元件需使用繞線組,其中線圈繞設於繞線架,而繞線架固定於二個磁芯之間,因而無法有效地達到輕薄化。為了因應電器設備的薄型化,磁性元件及內部使用的繞線組亦須朝薄型化的趨勢發展,以降低電器設備的整體體積。因此,如何在提高效率且降低的磁損及漏電感的同時,還能薄型化磁性組件,已成為本領域亟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本發明提供一種磁性組件,其具有高效率、低漏電感及低磁損的優點,且可滿足薄型化的需求。
本發明的一種磁性組件,其包括:一第一磁芯、一第二磁芯、至少一電路板以及多個柱體。第二磁芯與第一磁芯相互組裝而定義出一內部空間。電路板配置於內部空間中,其中電路板具有彼此分離的多個貫孔。柱體位於內部空間中,且分別對應穿過電路板的貫孔,而在柱體彼此之間或柱體與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至少其中一者之間形成多個氣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柱體具有相同的高度,且配置於第一磁芯上。柱體與第二磁芯形成相同間距的氣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柱體具有相同的高度,且配置於第二磁芯上。柱體與第一磁芯形成相同間距的氣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柱體具有相同的高度,且氣隙包括多個第一氣隙以及多個第二氣隙。柱體與第一磁芯形成相同間距的第一氣隙,而柱體與第二磁芯形成相同間距的第二氣隙,且第一氣隙的間距與第二氣隙的間距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柱體具有相同的高度,且氣隙包括多個第一氣隙以及多個第二氣隙。柱體與第一磁芯形成相同間距的第一氣隙,而柱體與第二磁芯形成相同間距的第二氣隙,且第一氣隙的間距不同於第二氣隙的間距。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柱體包括多個第一柱體與多個第二柱體。第一柱體配置於第一磁芯上,而第二柱體配置於第二磁芯上,且第一柱體對應第二柱體而形成相同間距的氣隙。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柱體具有相同的高度,且柱體包括至少一第一柱體與至少一第二柱體。氣隙包括至少一第一氣隙以及至少一第二氣隙。第一柱體配置於第一磁芯上,而第二柱體配置於第二磁芯上。第一柱體與第二磁芯形成第一氣隙,而第二柱體與第一磁芯形成第二氣隙,且第一氣隙的間距與第二氣隙的間距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柱體與第一磁芯一體成形,而第二柱體與第二磁芯一體成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柱體包括至少一第一柱體與至少一第二柱體,且第一柱體的高度不同於第二柱體的高度。氣隙包括至少一第一氣隙以及至少一第二氣隙。第一柱體與第二柱體其中的一者配置於第一磁芯上,而第一柱體與第二柱體其中的另一者配置於第二磁芯上。第一柱體與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其中的一者形成第一氣隙,而第二柱體與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其中的另一者形成第二氣隙,且第一氣隙的間距不同於第二氣隙的間距。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柱體與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其中的一者一體成形,而第二柱體與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其中的另一者一體成形。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磁芯與第二磁芯其中的一者呈現一平板狀,而第一磁芯與第二磁芯其中的另一者呈現一凹槽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第一磁芯與第二磁芯分別呈現凹槽狀。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磁性組件更包括多個連接件。電路板的周圍更具有多個連接孔,且連接件分別對應穿過連接孔。
基於上述,在本發明的磁性組件的設計中,多個柱體會分別對應穿過電路板的貫孔,而在柱體彼此之間或柱體與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至少其中一者之間形成多個氣隙。藉此,可提高本發明的磁性組件的工作效率,而具有高效率、低磁損及低漏感的優勢。
為了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及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詳細說明如下。
圖1A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磁性組件的立體示意圖。圖1B是圖1A的磁性組件的爆炸示意圖。圖1C是圖1A的磁性組件沿線A-A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A、圖1B及圖1C,在本實施例中,磁性組件100a包括一第一磁芯110a、一第二磁芯120a、至少一電路板130(示意地繪示多個電路板130)以及多個柱體140a。第二磁芯120a與第一磁芯110a相互組裝而定義出一內部空間S1。電路板130彼此對應堆疊且配置於內部空間S1中。每一電路板130具有彼此分離的多個貫孔132,且電路板130的貫孔132彼此對應設置。柱體140a位於內部空間S1中,且分別對應穿過電路板130的貫孔132,而在柱體140a彼此之間或柱體140a與第一磁芯110a及第二磁芯120a至少其中一者之間形成多個氣隙A1。
詳細來說,在本實施例中,第一磁芯110a與第二磁芯120a其中的一者呈現一平板狀,而第一磁芯110a與第二磁芯120a其中的另一者呈現一凹槽狀。於此,第一磁芯102呈現平板狀,而第二磁芯104呈現凹槽狀,且第二磁芯120a與第一磁芯110a相互組裝而定義出類似U字型的內部空間S1,但不以此為限。第一磁芯110a及第二磁芯120a的材質例如是鐵氧體、矽鋼片或鐵鎳合金,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再者,電路板130例如是印刷電路板,其中這些電路板130之間彼此直接接觸且相互堆疊在一起。於此,這些電路板130具有相同的大小尺寸,但不以此為限,只要這些電路板130上的貫孔132能彼此對應即可。特別是,本實施例的柱體140a具有相同的高度,且配置於第一磁芯110a上,其中柱體140a分別對應穿過電路板130的貫孔132,而在柱體140a與第二磁芯120a之間形成相同間距的氣隙A1。於此,柱體140a的材質例如是鐵氧體、矽鋼片或鐵鎳合金,但本發明亦不限於此。於一些實施例中,柱體140a的材質可與第一磁芯110a及第二磁芯120a的材質相同或者是不同,於此並不加以限制。
須說明的是,如圖1B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每一電路板130上的貫孔132的形狀為正方形,而柱體140a的形狀為立方體,但不以為為限。於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貫孔132的形狀可為圓形或其他適當的形狀,而柱體140a的形狀可為圓柱體或其他適當的形狀;或者是,貫孔132的形狀與柱體140a的形狀不相互對應,例如是貫孔132的形狀為正方形,而柱體140a的形狀為圓柱體,此仍屬於本發明所欲保護的範圍。再者,於此電路板130上的貫孔132呈矩陣排列,但不以此為限。於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電路板130上的貫孔132可呈規則排列或不規則排列,只要柱體140a的個數與貫孔132的個數相同且呈對應設置,皆屬於本發明所欲保護的範圍。此外,柱體140a可透過黏性材料(未示出)或其他適當的方式固定於電路板130的貫孔132中。
此外,請再同時請參考圖1A及1B,本實施例的磁性組件100a還包括多個連接件150,而每一電路板130的周圍更具有多個連接孔134。每一電路板130的連接孔134之間彼此對應設置,且連接件150分別對應穿過連接孔134。此處,連接件150與連接孔134皆位在第一磁芯110a與第二磁芯120a的外部,電路板130可透過連接件150而與外部電路電性連接。
一般來說,由於氣隙漏磁的磁通在磁芯橫截面上相當於以氣隙的間隙為直邊的半圓形或弓形,因此隨著氣隙高度的增加,漏磁磁通的橫截面積呈平方倍數增加,對於實際的立體空間來說是呈立方倍數增加。因此,本實施例透過多個柱體140a來形成單一間距的多個氣隙A1,除了可防止磁飽和的效果外,亦可大大降低與分散漏磁耗損,降低擴散磁通,而使磁性組件100a具有低漏電感與低磁損,進而提高工作效率。
簡言之,本實施透過柱體140a對應穿過電路板130的貫孔132來取代現有技術中的繞線組,除了可使磁性組件100a具有薄型化的優勢外,亦具有方便組裝的優勢。此外,多個柱體140a來形成單一間距的多個氣隙A1,除了可防止磁飽和的效果外,亦可使磁性組件100a具有高效率、低磁損及低漏感等優勢。
在此必須說明的是,下述實施例沿用前述實施例的元件標號與部分內容,其中採用相同的標號來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並且省略了相同技術內容的說明。關於省略部分的說明可參考前述實施例,下述實施例不再重複贅述。
圖2A是依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C及圖2A,本實施例的磁性組件100b與上述實施例的磁性組件100a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柱體140b配置於第二磁芯120a上,且柱體140b與第一磁芯110a形成相同間距的氣隙A2。
圖2B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C及圖2B,本實施例的磁性組件100c與上述實施例的磁性組件100a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柱體140c與第一磁芯110c一體成形,且柱體140c與第二磁芯120a之間形成相同間距的氣隙A3。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柱體140c與第一磁芯110c具有相同的材質。透過一體成形的柱體140c與第一磁芯110c,可提高柱體140c與電路板130之間的組裝良率,以避免柱體140c從電路板130上脫落。
圖2C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2A及圖2C,本實施例的磁性組件100d與上述實施例的磁性組件100b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柱體140d與第二磁芯120d一體成形,且柱體140d與第一磁芯110a之間形成相同間距的氣隙A4。也就是說,本實施例的柱體140d與第二磁芯120d具有相同的材質。透過一體成形的柱體140d與第二磁芯120d,可提高柱體140d與電路板130之間的組裝良率,以避免柱體140d從電路板130上脫落。
圖2D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1C及圖2D,本實施例的磁性組件100e與上述實施例的磁性組件100a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氣隙包括多個第一氣隙A51以及多個第二氣隙A52。柱體140e與第一磁芯110a形成相同間距的第一氣隙A51,且柱體140e與第二磁芯120a形成相同間距的第二氣隙A52,而第一氣隙A51的間距與第二氣隙A52的間距相同。此處,柱體140e被固定在電路板130的貫孔132中而不接觸第一磁芯110a以及第二磁芯120a。也就是說,本實施例透過多個柱體140e來形成相同間距的第一氣隙A51與第二氣隙A52,除了可防止磁飽和的效果外,亦可使磁性組件100e具有高效率、薄型化、易組裝、製程生產效率高、低磁損及低漏感等優勢。
圖2E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2D及圖2E,本實施例的磁性組件100f與上述實施例的磁性組件100e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柱體140f與第一磁芯110a形成的第一氣隙A61的間距不同於柱體140f與第二磁芯120a形成的第二氣隙A62的間距。此處,柱體140f相對靠近第二磁芯120a,而使第一氣隙A61的間距大於第二氣隙A62的間距。也就是說,本實施例透過多個柱體140f來形成不同間距的第一氣隙A61與第二氣隙A62,除了可防止磁飽和的效果外,亦可使磁性組件100f具有高效率、薄型化、易組裝、製程生產效率高、低磁損及低漏感等優勢。
圖3A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爆炸示意圖。圖3B是圖3A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請先同時參考圖1B與圖3A,本實施例的磁性組件200a與上述實施例的磁性組件100a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第一磁芯210a與第二磁芯220a皆分別呈現一凹槽狀,且柱體包括多個第一柱體242a與多個第二柱體244a。詳細來說,請同時參考圖3A與圖3B,第一磁芯210a與第二磁芯220a相互組裝而定義出內部空間S2,而對應堆疊在一起的電路板230、第一柱體242a以及第二柱體244a皆位於內容空間S2中。電路板230的連接孔234位於第一磁芯210a與第二磁芯220a外,且連接件250分別對應穿過連接孔234,而使電路板230可與外部電路電性連接。更進一步來說,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柱體242a配置於第一磁芯210a上,且第一柱體242a與第一磁芯210a一體成形。第二柱體244a配置於第二磁芯220a上,且第二柱體244a與第二磁芯220a一體成形。第一柱體242a的數量對應於第二柱體244a的數量,且第一柱體242a對應第二柱體244a而形成相同間距的氣隙B1。因此,本實施例的磁性組件200a具有高效率、薄型化、易組裝、製程生產效率高、低磁損及低漏感等優勢。
圖3C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請先同時參考圖3B與圖3C,本實施例的磁性組件200b與上述實施例的磁性組件200a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柱體242b配置於第一磁芯210b上,且第一柱體242b與第一磁芯210b為各自獨立的構件。第二柱體244b配置於第二磁芯220b上,且第二柱體244b與第二磁芯220b為各自獨立的構件。第一柱體242b對應第二柱體244b而形成相同間距的氣隙B2。
圖4A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3C及圖4A,本實施例的磁性組件200c與上述實施例的磁性組件200b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在本實施例中,第一柱體242c的個數不同於第二柱體244c的個數。舉例來說,本實施例的第一柱體242c示意地繪示一個,而第二柱體244c示意地繪示二個,但不以此為限。第一柱體242c配置於第一磁芯210c上,且第一柱體242c與第二磁芯220c形成至少一第一氣隙B31(示意地繪示一個第一氣隙B31)。第二柱體244c配置於第二磁芯220c上,且第二柱體244c與第一磁芯210c形成至少一第二氣隙B32(示意地繪示二個第二氣隙B32)。於此,第一氣隙B31的間距與第二氣隙B32的間距相同。詳細來說,本實施例的第一柱體242c與第二柱體244c呈交錯的設置,而使第一柱體242c於第二磁芯220c的正投影不重疊於第二柱體244c。也就是說,本實施例透過第一柱體242c、第二柱體244c來形成相同間距的第一氣隙B31與第二氣隙B32,除了可防止磁飽和的效果外,亦可使磁性組件200c具有高效率、薄型化、易組裝、製程生產效率高、低磁損及低漏感等優勢。
圖4B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4A及圖4B,本實施例的磁性組件200d與上述實施例的磁性組件200c,兩者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第一柱體242d與第一磁芯210d一體成形,而第二柱體244d與第二磁芯220d一體成形。第一柱體242d與第二磁芯220d形成第一氣隙B41,而第二柱體244d與第一磁芯210d形成第二氣隙B42,且第一氣隙B41的間距與第二氣隙B42的間距相同。
圖4C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4A及圖4C,本實施例的磁性組件200e與上述實施例的磁性組件200c,兩者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第一柱體242e的高度H1大於第二柱體244e的高度H2,而使第一氣隙B51的間距不同於第二氣隙B52的間距。詳細來說,第一柱體242e與第二磁芯220e形成第一氣隙B51,而第二柱體244e與第一磁芯210e形成第二氣隙B52,且第一氣隙B51的間距小於第二氣隙B52的間距。也就是說,本實施例透過第一柱體242e、第二柱體244e來形成不同間距的第一氣隙B51與第二氣隙B52,除了可防止磁飽和的效果外,亦可使磁性組件200e具有高效率、薄型化、易組裝、製程生產效率高、低磁損及低漏感等優勢。
圖4D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請同時參考圖4B及圖4D,本實施例的磁性組件200f與上述實施例的磁性組件200d相似,兩者的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第一柱體242f的高度H3大於第二柱體244f的高度H4,而使第一氣隙B61的間距不同於第二氣隙B62的間距。詳細來說,第一柱體242f與第二磁芯220f形成第一氣隙B61,而第二柱體244f與第一磁芯210f形成第二氣隙B62,且第一氣隙B61的間距小於第二氣隙B62的間距。也就是說,本實施例透過第一柱體242f、第二柱體244f來形成不同間距的第一氣隙B61與第二氣隙B62,除了可防止磁飽和的效果外,亦可使磁性組件200f具有高效率、薄型化、易組裝、製程生產效率高、低磁損及低漏感等優勢。
綜上所述,在本發明的磁性組件的設計中,多個柱體會分別對應穿過電路板的貫孔,而在柱體彼此之間或柱體與第一磁芯及第二磁芯至少其中一者之間形成多個氣隙。藉此,可提高本發明的磁性組件的工作效率,而具有高效率、低磁損及低漏感的優勢。此外,透過彼此堆疊的電路板來取代現有的繞線組,可達到薄型化的效果,而使本發明的磁性組件滿足現今對電器設備的薄型化需求。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a、100b、100c、100d、100e、100f、200a、200b、200c、200d、200e、200f:磁性組件 110a、110c、210a、210b、210c、210d、210e、210f:第一磁芯 120a、120d、220a、220b、220c、220d、220e、220f:第二磁芯 130、230:電路板 132、232:貫孔 134、234:連接孔 140a、140b、140c、140d、140e、140f:柱體 242a、242b、242c、242d、242e、242f:第一柱體 244a、244b、244c、244d、244e、244f:第二柱體 150、250:連接件 A1、A2、A3、A4、B1、B2:氣隙 A51、A61、B31、B41、B51、B61:第一氣隙 A52、A62、B32、B42、B52、B62:第二氣隙 H、H1、H2、H3、H4:高度 S1、S2:內部空間
圖1A是根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磁性組件的立體示意圖。 圖1B是圖1A的磁性組件的爆炸示意圖。 圖1C是圖1A的磁性組件沿線A-A的剖面示意圖。 圖2A是依據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2B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2C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2D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2E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3A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爆炸示意圖。 圖3B是圖3A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3C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4A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4B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4C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圖4D是依據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的磁性組件的剖面示意圖。
100a:磁性組件
110a:第一磁芯
120a:第二磁芯
130:電路板
132:貫孔
140a:柱體
A1:氣隙
H:高度
S1:內部空間

Claims (13)

  1. 一種磁性組件,包括: 一第一磁芯; 一第二磁芯,與該第一磁芯相互組裝而定義出一內部空間; 至少一電路板,配置於該內部空間中,其中該至少一電路板具有彼此分離的多個貫孔;以及 多個柱體,位於該內部空間中,且分別對應穿過該至少一電路板的該些貫孔,而在該些柱體彼此之間或該些柱體與該第一磁芯及該第二磁芯至少其中一者之間形成多個氣隙。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磁性組件,其中該些柱體具有相同的高度,且配置於該第一磁芯上,該些柱體與該第二磁芯形成相同間距的該些氣隙。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磁性組件,其中該些柱體具有相同的高度,且配置於該第二磁芯上,該些柱體與該第一磁芯形成相同間距的該些氣隙。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磁性組件,其中該些柱體具有相同的高度,且該些氣隙包括多個第一氣隙以及多個第二氣隙,該些柱體與該第一磁芯形成相同間距的該些第一氣隙,而該些柱體與該第二磁芯形成相同間距的該些第二氣隙,且該些第一氣隙的間距與該些第二氣隙的間距相同。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磁性組件,其中該些柱體具有相同的高度,且該些氣隙包括多個第一氣隙以及多個第二氣隙,該些柱體與該第一磁芯形成相同間距的該些第一氣隙,而該些柱體與該第二磁芯形成相同間距的該些第二氣隙,且該些第一氣隙的間距不同於該些第二氣隙的間距。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磁性組件,其中該些柱體包括多個第一柱體與多個第二柱體,該些第一柱體配置於該第一磁芯上,而該些第二柱體配置於該第二磁芯上,且該些第一柱體對應該些第二柱體而形成間距相同該些氣隙。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磁性組件,其中該些柱體具有相同的高度,該些柱體包括至少一第一柱體與至少一第二柱體,該些氣隙包括至少一第一氣隙以及至少一第二氣隙,該至少一第一柱體配置於該第一磁芯上,該至少一第二柱體配置於該第二磁芯上,且該第一柱體與該第二磁芯形成該至少一第一氣隙,而該至少一第二柱體與該第一磁芯形成該至少一第二氣隙,且該至少一第一氣隙的間距與該至少一第二氣隙的間距相同。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磁性組件,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柱體與該第一磁芯一體成形,而該至少一第二柱體與該第二磁芯一體成形。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磁性組件,其中該些柱體包括至少一第一柱體與至少一第二柱體,該至少一第一柱體的高度不同於該至少一第二柱體的高度,該些氣隙包括至少一第一氣隙以及至少一第二氣隙,該至少一第一柱體與該至少一第二柱體其中的一者配置於該第一磁芯上,而該至少一第一柱體與該至少一第二柱體其中的另一者配置於該第二磁芯上,該至少一第一柱體與該第一磁芯及該第二磁芯其中的一者形成該至少一第一氣隙,該至少一第二柱體與該第一磁芯及該第二磁芯其中的另一者形成該至少一第二氣隙,且該至少一第一氣隙的間距不同於該至少一第二氣隙的間距。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磁性組件,其中該至少一第一柱體與該第一磁芯及該第二磁芯其中的一者一體成形,而該至少一第二柱體與該第一磁芯及該第二磁芯其中的另一者一體成形。
  11. 如請求項1所述的磁性組件,其中該第一磁芯與該第二磁芯其中的一者呈現一平板狀,而該第一磁芯與該第二磁芯其中的另一者呈現一凹槽狀。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磁性組件,其中該第一磁芯與該第二磁芯分別呈現一凹槽狀。
  1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磁性組件,更包括: 多個連接件,該至少一電路板的周圍更具有多個連接孔,其中該些連接件分別對應穿過該些連接孔。
TW111110685A 2022-03-22 2022-03-22 磁性組件 TW2023388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0685A TW202338868A (zh) 2022-03-22 2022-03-22 磁性組件
CN202210445274.6A CN116825499A (zh) 2022-03-22 2022-04-26 磁性组件
CN202220978774.1U CN217114067U (zh) 2022-03-22 2022-04-26 磁性组件
US17/849,693 US20230307170A1 (en) 2022-03-22 2022-06-26 Magnetic assembly
EP22185907.7A EP4250318A1 (en) 2022-03-22 2022-07-20 Magnetic assembly
JP2022142617A JP2023140258A (ja) 2022-03-22 2022-09-08 磁気アセンブ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1110685A TW202338868A (zh) 2022-03-22 2022-03-22 磁性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8868A true TW202338868A (zh) 2023-10-01

Family

ID=82584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0685A TW202338868A (zh) 2022-03-22 2022-03-22 磁性組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07170A1 (zh)
EP (1) EP4250318A1 (zh)
JP (1) JP2023140258A (zh)
CN (2) CN116825499A (zh)
TW (1) TW20233886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74474B2 (en) * 2016-05-13 2018-09-11 Enphase Energy, Inc. Matrix planar transformer
KR101838227B1 (ko) * 2016-07-14 2018-03-13 이주열 공통 권선 평면 트랜스포머
CN109390131B (zh) * 2017-08-02 2023-12-29 Abb瑞士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磁性组件及组装其的方法
JP6734328B2 (ja) * 2018-08-06 2020-08-05 株式会社京三製作所 リアクトル
CN114203414A (zh) * 2020-09-17 2022-03-18 群光电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变压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07170A1 (en) 2023-09-28
EP4250318A1 (en) 2023-09-27
JP2023140258A (ja) 2023-10-04
CN116825499A (zh) 2023-09-29
CN217114067U (zh) 2022-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95470B2 (en) Asymmetrical planar transformer having controllable leakage inductance
US20100253465A1 (en) Compact electromagnetic component and multilayer winding thereof
CN102893345A (zh) 微型功率电感器及其制造方法
KR20080042923A (ko) 코일장치, 복합 코일장치 및 트랜스 장치
US20150302968A1 (en) Magnetic element with multiple air gaps
TW201301315A (zh) 磁性元件
JP2012015426A (ja) トロイダルコイル
CN111477425A (zh) 一种可实现微小化的引脚内嵌外露式电感元件
CN101699584B (zh) 一种电子变压器
TW202338868A (zh) 磁性組件
TWI435348B (zh) 磁性元件
TWM630710U (zh) 磁性組件
WO2018012760A1 (ko) 공통 권선 평면 트랜스포머
TWI459417B (zh) 變壓器結構
TWI575542B (zh) Detachable transformer
JP2014132602A (ja) チョークコイル
CN107610913A (zh) 磁性元件、金属环状绕组及其制备方法
CN201946404U (zh) 一种用于pc电源的电感器
KR101664092B1 (ko) 코일 조립형 트랜스포머
JP2001297924A (ja) トランス
CN103943332A (zh) 一种多绕组输出平面变压器的绕组设计方法
CN201611605U (zh) 一种电子变压器
TWI831319B (zh) 變壓器
KR102500111B1 (ko) 평판형 변압기
KR20190014727A (ko) 듀얼 코어 평면 트랜스포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