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8760A - 框架、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 - Google Patents

框架、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8760A
TW202338760A TW111142543A TW111142543A TW202338760A TW 202338760 A TW202338760 A TW 202338760A TW 111142543 A TW111142543 A TW 111142543A TW 111142543 A TW111142543 A TW 111142543A TW 202338760 A TW202338760 A TW 20233876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portion
display device
back frame
display
fram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2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川茂之
野村豊
小川光雄
三浦友也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集團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集團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集團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87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876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4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is selected from a number of characters arranged one beside the other, e.g. on a common carrier plat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能容易地移動的框架、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 本發明的框架,具備背框架、基座部、移動構件。背框架可保持被配置成矩陣狀的複數個顯示單元。基座部支承背框架。移動構件促使基座部沿著地板面移動。

Description

框架、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
本發明關於:框架、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
傳統上,已知一種藉由將複數個顯示單元配置成矩陣狀,而構成一個顯示畫面之大畫面的顯示裝置(以下,也稱為電視牆(video wall))。該電視牆,譬如藉由將複數個顯示單元排列組合於框架而構成(譬如,請參考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6-218201號公報
[發明欲解決之問題]
本發明提出一種:能容易地移動的框架、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 [解決問題之手段]
根據本發明,提供一種框架。框架具備:背框架、基座部、移動構件。背框架可保持被配置成矩陣狀的複數個顯示單元。基座部支承前述背框架。移動構件促使前述基座部沿著地板面移動。
以下,參考圖面說明本發明的各實施形態。本發明並不侷限於以下所揭示的實施形態。此外,各實施形態,能在處理內容不會產生矛盾的範圍內,適當地進行組合。此外,在以下的各實施形態中,對相同的部分標示相同的圖號,且省略了重複的說明。
此外,以下所示的實施形態中,雖有採用所謂「一定(恆定)」、「正交」、「垂直」或者「平行」之表現的場合,但這些表現,不必是嚴格的「一定(恆定)」、「正交」、「垂直」或者「平行」。亦即,上述的各表現,容許譬如製造精度、設置精度等的偏差。
傳統上,已知一種藉由將複數個顯示單元配置成矩陣狀,而構成一個顯示畫面之大畫面的顯示裝置(以下,也稱為電視牆(video wall))。
這樣的電視牆,譬如用於街頭的廣告展示、展覽會、運動設施等對觀看者的資訊提供。此外,該電視牆,譬如藉由將複數個顯示單元排列組合於框架而構成。
另外,在上述的傳統技術中,當將大畫面的電視牆組裝於某位置後,欲將其移動至其它位置的場合中,「容易移動」的這點非常困難。
有鑑於此,期待能克服上述的問題點,而易於移動大畫面的電視牆之技術的實現。
[電視牆及顯示系統] 首先,參考圖1及圖2說明實施形態之電視牆1及顯示系統S的構造。圖1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1之概要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
實施形態的電視牆1,為顯示裝置的其中一例,也被稱為多重顯示器(multi‐display)或拼接顯示器(tiling display)等。實施形態的電視牆1,譬如為橫向寬度5m左右、縱深2m左右、高度3m左右,重量為3t左右。
在以下的圖面中,為了使位置關係明確,而定義了彼此正交的X軸方向、Y軸方向、Z軸方向,將X軸方向定義為顯示單元2的左右方向,將Y軸方向定義為顯示單元2的縱深方向,將Z軸方向定義為垂直向上的方向。
如圖1所示,電視牆1具備複數個顯示單元2、框架3。顯示單元2,是包含「藉由電氣性控制而顯示影像」之顯示面板的單元(模組)。顯示單元2具有:顯示面板,其包含像素陣列(Pixel array)部;迴路單元,設有用來驅動像素陣列部的迴路和電源等。
圖1所示的構造為其中一例,顯示單元2的數量、形狀及配置等,並不侷限於此。此外,雖然圖面中未顯示,相鄰的顯示單元2,其側面(顯示單元2彼此的對向面)的形狀亦可構成相互嵌合,而形成連結。
在顯示單元2的顯示面板所含有的像素陣列部,舉例來說,複數個像素配置成矩陣(matrix)狀。在1個像素內,配置有譬如發出紅(R)、綠(G)、藍(B)之3原色的光的發光元件。作為該發光元件,譬如可列舉出發光二極體(LED)。
顯示面板,譬如是安裝有LED的玻璃環氧樹脂基板(glass epoxy board)。該像素陣列部,根據「從顯示控制裝置9(請參考圖2)所輸入的影像訊號」而脈衝驅動各像素,藉此調整各LED的亮度而顯示影像。顯示單元2的顯示面板,也可以是液晶面板或有機電激發光(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面板等。
實施形態的電視牆1具備:顯示單元群7,其將複數個顯示單元2排列並配置成矩陣狀,而構成一個顯示畫面。
框架3,是用來支承複數個顯示單元2的結構體。框架3具備:背框架4、基座部5、複數個腳輪6。腳輪6為移動構件的其中一例。
背框架4,在複數個顯示單元2(亦即,顯示單元群7)的背面側設成平板狀,用來支承該複數個顯示單元2。在將複數個顯示單元2堆疊成多層而形成電視牆1的場合中,由於僅利用各個顯示單元2的剛性難以大型化,因此採用構成壁狀的背框架4。
該背框架4,最好是採用輕量且散熱性佳的材料,譬如單純的鋁(Al)或含有鋁的合金等。
基座部5,譬如是沿著地板面設置的矩形板狀,用來支承背框架4。基座部5,譬如支承「背框架4中,支承複數個顯示單元2的那一個面」之相反側的面的下端部,並支承成:豎立設置的背框架4及顯示單元群7可維持所期待的角度而不會傾倒。
複數個腳輪6,使基座部5沿著地板面移動。複數個腳輪6,譬如分別設在矩形的基座部5之底部的四個角落。對於該腳輪6的細節,將於稍後描述。
在此,在實施形態中,藉由將複數個腳輪6設在基座部5的底部,能容易地使框架3移動。因此,根據實施形態,能容易地使大畫面的電視牆1移動。
此外,在實施形態中,在被配置於四個角落的腳輪6的外側,亦可配置圖面中未顯示的蓋構件。如此一來,當使本身為重物的電視牆1移動時,可抑制作業者的腳被腳輪6所夾入的情形。因此,根據實施形態,可提高令電視牆1移動時的安全性。
在本發明中,被配置於基座部5,而使電視牆1整體可移動的移動構件,並不侷限於腳輪,也可以是其它的移動構件(譬如,履帶(caterpillar))。
圖2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顯示系統S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塊狀圖。如圖2所示,實施形態的顯示系統S具備:電視牆1、視訊伺服器(video server)8、顯示控制裝置9、操作終端10。
視訊伺服器8保存各種影像資料。視訊伺服器8所保存的影像資料,可以是動態影像、也可以是靜止影像。
顯示控制裝置9,將「從視訊伺服器8取得的影像資料」分割,並分別朝設於電視牆1的複數個顯示單元2-1~2-n分配。複數個顯示單元2-1-~2-n,分別顯示基於分割影像資料的分割影像。
然後,藉由複數個顯示單元2-1-~2-n所各自顯示之分割影像的集合,而在電視牆1形成「基於影像資料」的全體影像。
操作終端10,譬如為PC(Personal Computer),用來操作顯示控制裝置9。 操作終端10,譬如指定顯示於電視牆1的影像資料,並由顯示控制裝置9從視訊伺服器8取得。
在本發明中,從操作終端10發送至顯示控制裝置9的影像資料,亦可由電視牆1顯示。
[電視牆的細節] 首先,參考圖3~圖8說明實施形態之電視牆1的細節。圖3及圖4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1之動作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
如圖3及圖4所示,實施形態的框架3,更進一步具備:使背框架4相對於基座部5形成傾斜的傾斜機構(圖面中未顯示)。該傾斜機構,譬如具有軸支部及千斤頂。
該軸支部,將背框架4支承成可相對於基座部5轉動。此外,千斤頂構成可自由伸縮,並架設於背框架4的背面與基座部5的上表面之間。
接著,圖3所示之背框架4的豎立設置狀態,可藉由傾斜機構之千斤頂的伸長而實現。此外,圖4所示之背框架4的傾斜狀態,可藉由傾斜機構之千斤頂的縮回而實現。該傾斜機構,譬如可使背框架4朝後方最大傾斜30度。
如此一來,藉由使背框架4構成可傾斜,可降低電視牆1的高度。因此,根據實施形態,即使是搬送時存在高度限制之場所(譬如,電梯等)的場合,也能毫無問題地搬送。
因此,根據實施形態,能更容易地使大畫面的電視牆1移動。
此外,在實施形態中,藉由控制傾斜機構之千斤頂的伸縮狀態,可控制背框架4(亦即,顯示單元群7)對地板面的傾斜角。
圖5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1之動作的其中一例的俯視圖。如圖5所示,實施形態的框架3,更進一步具備:使背框架4相對於基座部5朝左右方向(X軸方向)移動的第1移動機構(圖面中未顯示)。
該第1移動機構,譬如採以下方式構成:在設於上述的傾斜機構的軸支部,相對於朝左右方向延伸的軸,使軸承可沿著軸方向(亦即,朝左右方向)移動。
該第1移動機構,譬如可使背框架4相對於基座部5朝左右方向最大移動30mm。
如此一來,藉由使背框架4構成可相對於基座部5朝左右方向移動,當排列複數個電視牆1而形成1個電視牆群100(請參考圖9)時,可精準地定位「相鄰的顯示單元群7」。
這是由於:在藉由腳輪6使重量物的電視牆1移動的同時,並將相鄰的顯示單元群7彼此予以定位的場合中,非常難執行誤差±1mm以下之精密的定位。
圖6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1之動作的其中一例的俯視圖。如圖6所示,實施形態的框架3,更進一步具備:使基座部5相對於腳輪6朝縱深方向(Y軸方向)移動的第2移動機構(圖面中未顯示)。
該第2移動機構,譬如可使基座部5相對於腳輪6朝縱深方向最大移動10mm。
如此一來,藉由使基座部5構成可相對於腳輪6朝縱深方向移動,當排列複數個電視牆1而形成1個電視牆群100(請參考圖9)時,可精準地定位「相鄰的顯示單元群7」。
圖7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腳輪6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圖8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腳輪6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俯視圖。
如圖7及圖8所示,實施形態的腳輪6,也可以是6輪的腳輪。該所謂「6輪的腳輪」為下述的腳輪:6個腳輪23,透過六角形的基座板22,與「在基座部5的角落部與該基座部5連接的1根軸21」連接成一體。
軸21譬如從基座部5的底部朝下方延伸。此外,軸21的下端部,在基座板22的中央部將相關的基座板22支承成可轉動。亦即,基座板22可相對於軸21轉動。
6個腳輪23,分別被配置於六角形之基座板22的底面的角落部附近。此外,腳輪23的軸23a被支承成可相對於基座板22轉動。基座板22的形狀並不侷限於六角形,也可以是圓形等。
在實施形態中,藉由使腳輪6形成6輪的腳輪,可使直接連接於基座部5的軸21,分散成6個軸23a。藉此,即使作業者使電視牆1(請參考圖1)朝哪一個方向移動,也會有方向與「所期望的方向」一致的腳輪。
因此,根據實施形態,荷重僅作用於「其方向與所期望的方向一致的腳輪」,由於其它的腳輪形成滑移轉向(skid-steer),故能使電視牆1隨之朝所期望的方向移動。
此外,在實施形態中,於腳輪6設有升降機構24。該升降機構24,具有千斤頂24a及握把24b,轉動握把24b而促使千斤頂24a動作,藉此使基座部5相對於腳輪6形成升降(亦即,使基座部5相對於地板面形成升降)。
該升降機構24,譬如可使基座部5相對於腳輪6朝上下方向最大移動10mm。
如此一來,藉由使基座部5構成可相對於腳輪6朝上下方向移動,當排列複數個電視牆1而形成1個電視牆群100(請參考圖9)時,可精準地定位「相鄰的顯示單元群7」。
[電視牆群] 接著,參考圖9~圖14說明實施形態之電視牆群100的概要及設置步驟。圖9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群100之概要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電視牆群100,為顯示裝置的另一例。
如圖9所示,實施形態的電視牆群100,是排列複數台(譬如2台)朝向相同方向的電視牆1所構成。此外,在電視牆群100中,由於複數個顯示單元群7形成一體化,故能實現比1台電視牆1更大畫面的顯示裝置。
在以下的說明中,為了易於理解,將電視牆群100的其中一個(圖面中的左側)電視牆1稱為「電視牆1A」,另將另一個(圖面中的右側)電視牆1稱為「電視牆1B」。
圖10~圖13為用來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群100之設置步驟的圖。
如圖10所示,首先,作業者將第1台電視牆1A搬入至所期望的設置位置(步驟S01)。該步驟S01的步驟,如圖4所示,是在已使背框架4相對於基座部5形成傾斜的狀態下執行。
接著,作業者藉由使第1移動機構動作,而使背框架4在「從第2台電視牆1B的設置位置分離」的方向上,朝水平方向移動(步驟S02)。
接著,作業者如圖11所示,將第2台電視牆1B搬入至所期望的設置位置(步驟S03)。該設置位置,是鄰接於電視牆1A的位置。
在該步驟S03的步驟中,作業者亦可使第2台電視牆1B的背框架4,朝「從第1台電視牆1A分離」的方向移動,同時將電視牆1B搬入。
接著,作業者如圖12所示,分別對電視牆1之顯示面(亦即,顯示單元群7)的高度、縱深及傾角進行調整(步驟S04),以使鄰接之電視牆1的顯示面彼此的高度、縱深及傾角一致。
該步驟S04的步驟,藉由分別使電視牆1的升降機構24(請參考圖7)、第2移動機構及傾斜機構動作而執行,所容許的誤差譬如為±0.3mm以下。
該步驟S04的步驟,是使其中一個電視牆1A的顯示單元群7從另一個電視牆1B的顯示單元群7分離後執行。藉此,可抑制:步驟S04的步驟期間,顯示單元群7彼此撞擊,致使顯示單元2(請參考圖1)破損。
接著,作業者如圖13所示,使至少其中一個電視牆(圖面中的電視牆1A)的背框架4朝橫向滑動(步驟S05),以使鄰接的電視牆1之顯示面彼此的水平位置一致。
該步驟S05的步驟,藉由使電視牆1的第1移動機構動作而執行,所容許的誤差譬如為±0.3mm以下。
接著,當水平位置成為容許誤差以下時,在垂直位置、縱深位置及傾角皆為容許誤差以下的場合中,視為「鄰接的顯示單元群7彼此形成一體化」,電視牆群100(請參考圖9)的設置作業完成。
另外,當水平位置成為容許誤差以下時,在垂直位置、縱深位置及傾角的其中任一個為容許誤差以下的場合中,為了再度調整垂直位置、縱深位置及傾角,作業者使其中一個背框架4從另一個背框架4分離。然後,作業者從圖12所示的步驟S04的步驟再度實施。
接著,反覆實施步驟S04及步驟S05的步驟,並在垂直位置、縱深位置及傾角全部成為容許誤差以下的場合中,電視牆群100的設置作業完成。
圖14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群100之設置步驟的處理順序的流程圖。如圖14所示,首先,作業者將第1台電視牆1A搬入至所期望的設置位置(步驟S101)。
接著,作業者藉由使第1移動機構動作,而使第1台電視牆1A的背框架4朝「從第2台電視牆1B的設置位置分離」的方向移動(步驟S102)。然後,作業者將第2台電視牆1B搬入至所期望的設置位置(步驟S103)。
接著,作業者分別對電視牆1之顯示面的高度、縱深及傾角進行調整(步驟S104)。然後,作業者使第1台電視牆1A的背框架4,朝接近第2台電視牆1B的方向移動(步驟S105)。
接著,作業者判定鄰接的顯示單元群7是否彼此對齊(步驟S106)。然後,在判定為鄰接的顯示單元群7已彼此對齊的場合(步驟S106,Yes),視為「鄰接的顯示單元群7彼此已形成一體化」(步驟S107),作業者結束一連串的設置作業。
另外,在判定為鄰接的顯示單元群7並未彼此對齊的場合(步驟S106,No),作業者使第1台電視牆1A的背框架4,朝從第2台電視牆1B分離的方向移動(步驟S108)。然後,回到步驟S104的處理。
[效果] 實施形態的框架3具備:背框架4、基座部5、移動構件(腳輪6)。背框架4可保持被配置成矩陣狀的複數個顯示單元2。基座部5支承背框架4。移動構件(腳輪6),使基座部5沿著地板面移動。
藉此,能容易地使大畫面的電視牆1移動。
此外,實施形態的框架3,更進一步具備:使背框架4相對於基座部5形成傾斜的傾斜機構。
藉此,能更容易地使大畫面的電視牆1移動。
此外,在實施形態的框架3中,移動構件是配置於:在俯視視角中呈現矩形之基座部5的至少四個角落的複數個腳輪6。
藉此,能容易地使大畫面的電視牆1移動。
此外,在實施形態的框架3中,腳輪6是6輪的腳輪。
藉此,能使電視牆1逕直地朝所期望的方向移動。
此外,實施形態的框架3,更進一步具備:使基座部5相對於腳輪6形成升降的升降機構24。
藉此,可使鄰接的顯示單元群7彼此精準地對齊。
此外,實施形態的框架3,更進一步具備:被配置於腳輪6之外側的蓋構件。
藉此,可提高令電視牆1移動時的安全性。
此外,實施形態的框架3,更進一步具備:使背框架4相對於基座部5朝複數個顯示單元2之左右方向移動的第1機構。
藉此,可使鄰接的顯示單元群7彼此精準地對齊。
此外,實施形態的框架3,更進一步具備:使基座部5相對於移動構件(腳輪6)朝複數個顯示單元2之縱深方向移動的第2機構。
藉此,可使鄰接的顯示單元群7彼此精準地對齊。
此外,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電視牆1)具備:背框架4、複數個顯示單元2、基座部5、移動構件(腳輪6)。複數個顯示單元2由背框架4所保持,並配置成矩陣狀。基座部5支承背框架4。移動構件(腳輪6),使基座部5沿著地板面移動。
藉此,能容易地使大畫面的電視牆1移動。
此外,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電視牆群100),是排列並配置複數台顯示裝置(電視牆1)。
藉此,能實現比1台電視牆1更大畫面的顯示裝置。
此外,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電視牆群100)的設置方法,包含:搬入步驟(步驟S101、S103)、排列步驟(步驟S103)、對齊步驟(步驟S104)、形成一體化的步驟(步驟S105~S107)。搬入步驟(步驟S101、S103),將複數台上述的顯示裝置(電視牆1A、電視牆1B)搬入至設置位置。排列步驟(步驟S103),為了使複數個顯示單元2彼此靠近,而排列複數台顯示裝置(電視牆1A、電視牆1B)。對齊步驟(步驟S104),在複數個顯示單元2已彼此靠近的狀態下,使複數個顯示單元2的高度、縱深及傾角形成一致。形成一體化的步驟(步驟S105~S107),使複數個顯示單元2的至少其中一個相對於基座部5朝橫向滑動,而使複數個顯示單元2形成一體化。
藉此,能將「比1台電視牆1更大畫面的顯示裝置」設置於所期望的位置。
此外,在實施形態之顯示裝置(電視牆群100)的設置方法中,搬入步驟,使「被設在顯示裝置,促使背框架4相對於基座部5形成傾斜的傾斜機構」動作,而在背框架4相對於基座部5已形成傾斜的狀態下執行。
藉此,即使在搬送時存在高度限制的場合中,也能毫無問題地設置「比1台電視牆1更大畫面的顯示裝置」。
此外,在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電視牆群100)的設置方法中,對齊步驟(步驟S104),促使傾斜機構動作後執行。
藉此,可使鄰接的顯示單元群7彼此精準地對齊。
此外,在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電視牆群100)的設置方法中,對齊步驟(步驟S104),使「被設在顯示裝置(電視牆1),促使基座部5相對於移動構件(腳輪6)形成升降的升降機構24」動作後執行。
藉此,可使鄰接的顯示單元群7彼此精準地對齊。
此外,在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電視牆群100)的設置方法中,對齊步驟(步驟S104),使「被設在顯示裝置,促使基座部5相對於移動構件朝複數個顯示單元2之縱深方向移動的第2移動機構」動作後執行。
藉此,可使鄰接的顯示單元群7彼此精準地對齊。
此外,在實施形態的顯示裝置(電視牆群100)的設置方法中,形成一體化的步驟,使「被設在顯示裝置,促使背框架4相對於基座部5朝複數個顯示單元2之左右方向移動的第1移動機構」動作後執行。
藉此,可使鄰接的顯示單元群7彼此精準地對齊。
以上,雖然說明了本發明的實施形態,但本發明的技術性範圍並不侷限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發明要旨的範圍內,能有各式各樣的變更。此外,亦可將不同的實施形態及變形例的構成要件予以設當地組合。
舉例來說,雖然在上述的實施形態中,展示了由2台電視牆1構成電視牆群100的例子,但本發明並不侷限於該例,亦可由3台以上的電視牆1構成電視牆群100。
此外,本案說明書所記載的效果僅為範例,本發明並不侷限於此,也可以有其它的效果。
本發明也可以採用以下的構造。 (1) 一種框架,具備: 背框架,可保持被配置成矩陣狀的複數個顯示單元; 基座部,支承前述背框架; 移動構件,促使前述基座部沿著地板面移動。 (2) 如前述(1)所記載的框架,其中更進一步具備:使前述背框架相對於前述基座部形成傾斜的傾斜機構。 (3) 如前述(1)或(2)所記載的框架,其中前述移動構件是配置於「在俯視視角中呈現矩形之前述基座部的至少四個角落」的複數個腳輪。 (4) 如前述(3)所記載的框架,其中前述腳輪是6輪的腳輪。 (5) 如前述(3)或(4)所記載的框架,其中更進一步具備:使前述基座部相對於前述腳輪形成升降的升降機構。 (6) 如前述(3)~(5)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的框架,其中更進一步具備:被配置於前述腳輪之外側的蓋構件。 (7) 如前述(1)~(6)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的框架,其中更進一步具備:使前述背框架相對於前述基座部朝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之左右方向移動的第1機構。 (8) 如前述(1)~(7)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的框架,其中更進一步具備:使前述基座部相對於前述移動構件朝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之縱深方向移動的第2機構。 (9) 一種顯示裝置,具備: 背框架; 複數個顯示單元,由前述背框架所保持,並配置成矩陣狀; 基座部,支承前述背框架; 移動構件,促使前述基座部沿著地板面移動。 (10) 如前述(9)所記載的顯示裝置,其中更進一步具備:使前述背框架相對於前述基座部形成傾斜的傾斜機構。 (11) 如前述(9)或(10)所記載的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移動構件是配置於「在俯視視角中呈現矩形之前述基座部的至少四個角落」的複數個腳輪。 (12) 如前述(11)所記載的顯示裝置,其中前述腳輪是6輪的腳輪。 (13) 如前述(11)或(12)所記載的顯示裝置,其中更進一步具備:使前述基座部相對於前述腳輪形成升降的升降機構。 (14) 如前述(11)~(13)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顯示裝置,其中更進一步具備:被配置於前述腳輪之外側的蓋構件。 (15) 如前述(9)~(14)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顯示裝置,其中更進一步具備:使前述背框架相對於前述基座部朝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之左右方向移動的第1機構。 (16) 如前述(9)~(15)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顯示裝置,其中更進一步具備:使前述基座部相對於前述移動構件朝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之縱深方向移動的第2機構。 (17) 如前述(9)~(16)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的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顯示裝置,排列複數台所配置。 (18) 一種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包含: 將複數台顯示裝置搬入至設置位置的步驟,該顯示裝置具備:背框架;複數個顯示單元,被前述背框架所保持,並配置成矩陣狀;基座部,支承前述背框架;移動構件,使前述基座部沿著地板面移動; 排列步驟,為了使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彼此靠近,而排列複數的前述顯示裝置; 對齊步驟,在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已彼此靠近的狀態下,使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的高度、縱深及傾角形成一致; 形成一體化的步驟,使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的至少其中一個相對於前述基座部朝橫向滑動,而使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形成一體化。 (19) 如前述(18)所記載之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其中前述搬入步驟,是使「被設在前述顯示裝置,促使前述背框架相對於前述基座部形成傾斜的傾斜機構」動作,而促使前述背框架相對於前述基座部已形成傾斜的狀態下執行。 (20) 如前述(19)所記載之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其中前述對齊步驟,是促使傾斜機構動作後執行。 (21) 如前述(18)~(20)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其中前述對齊步驟,是使「被設在前述顯示裝置,使前述基座部相對於前述移動構件形成升降」的升降機構動作後執行。 (22) 如前述(18)~(21)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其中前述對齊步驟,是使「被設在前述顯示裝置,使前述基座部相對於前述移動構件朝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之縱深方向移動」的第2移動機構動作後執行。 (23) 如前述(18)~(22)之其中任一項所記載之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其中前述形成一體化的步驟,是使「被設在前述顯示裝置,使前述背框架相對於前述基座部朝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之左右方向移動」的第1移動機構動作後執行。
1:電視牆(顯示裝置的其中一例) 2:顯示單元 3:框架 4:背框架 5:基座部 6:腳輪(移動構件的其中一例) 7:顯示單元群 24:升降機構 100:電視牆群(顯示裝置的其中一例)
[圖1]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之概要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 [圖2]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顯示系統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塊狀圖。 [圖3]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之動作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 [圖4]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之動作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 [圖5]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之動作的其中一例的俯視圖。 [圖6]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之動作的其中一例的俯視圖。 [圖7]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腳輪(caster)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 [圖8]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腳輪(caster)之構造的其中一例的俯視圖。 [圖9]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群之概要的其中一例的立體圖。 [圖10]為用來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群之設置步驟的圖。 [圖11]為用來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群之設置步驟的圖。 [圖12]為用來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群之設置步驟的圖。 [圖13]為用來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群之設置步驟的圖。 [圖14]為顯示本發明之實施形態的電視牆群之設置步驟的處理順序的流程圖。
1:電視牆(顯示裝置的其中一例)
2:顯示單元
3:框架
4:背框架
5:基座部
6:腳輪(移動構件的其中一例)
7:顯示單元群

Claims (16)

  1. 一種框架,具備: 背框架,可保持被配置成矩陣狀的複數個顯示單元; 基座部,支承前述背框架; 移動構件,促使前述基座部沿著地板面移動。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框架,其中更進一步具備:使前述背框架相對於前述基座部形成傾斜的傾斜機構。
  3.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框架,其中前述移動構件為複數個腳輪,該複數個腳輪被配置於:在俯視視角中呈現矩形之前述基座部的至少四個角落。
  4. 如請求項3所記載的框架,其中前述腳輪是6輪的腳輪。
  5. 如請求項3所記載的框架,其中更進一步具備:使前述基座部相對於前述腳輪升降的升降機構。
  6. 如請求項3所記載的框架,其中更進一步具備:被配置於前述腳輪之外側的蓋構件。
  7.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框架,其中更進一步具備:使前述背框架相對於前述基座部朝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之左右方向移動的第1移動機構。
  8. 如請求項1所記載的框架,其中更進一步具備:使前述基座部相對於前述移動構件朝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之縱深方向移動的第2移動機構。
  9. 一種顯示裝置,具備: 背框架; 複數個顯示單元,由前述背框架所保持,並配置成矩陣狀; 基座部,支承前述背框架; 移動構件,促使前述基座部沿著地板面移動。
  10. 如請求項9所記載的顯示裝置,其中前述顯示裝置,係排列複數台所配置。
  11. 一種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包含: 搬入步驟,將複數台顯示裝置搬入至設置位置,該顯示裝置具備:背框架;複數個顯示單元,被前述背框架所保持,並配置成矩陣狀;基座部,支承前述背框架;移動構件,使前述基座部沿著地板面移動; 排列步驟,為了使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彼此靠近,而排列複數的前述顯示裝置; 對齊步驟,在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已彼此靠近的狀態下,使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的高度、縱深及傾角形成一致; 形成一體化的步驟,使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的至少其中一個相對於前述基座部朝橫向滑動,而使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形成一體化。
  12.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其中前述搬入步驟,是使被設在前述顯示裝置,用來促使前述背框架相對於前述基座部形成傾斜的傾斜機構動作,而使前述背框架相對於前述基座部已形成傾斜的狀態下執行。
  13. 如請求項12所記載之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其中前述對齊步驟,是促使傾斜機構動作後執行。
  14.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其中前述對齊步驟,是使被設在前述顯示裝置,用來促使前述基座部相對於前述移動構件形成升降的升降機構動作後執行。
  15.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其中前述對齊步驟,是使被設在前述顯示裝置,用來促使前述基座部相對於前述移動構件朝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之縱深方向移動的第2移動機構動作後執行。
  16. 如請求項11所記載之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其中前述形成一體化的步驟,是使被設在前述顯示裝置,用來促使前述背框架相對於前述基座部朝前述複數個顯示單元之左右方向移動的第1移動機構動作後執行。
TW111142543A 2021-12-07 2022-11-08 框架、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 TW20233876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98697 2021-12-07
JP2021-198697 2021-12-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8760A true TW202338760A (zh) 2023-10-01

Family

ID=867303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2543A TW202338760A (zh) 2021-12-07 2022-11-08 框架、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38760A (zh)
WO (1) WO202310614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30251A (ja) * 1994-02-18 1995-08-29 Fujitsu General Ltd 平面ディスプレイの据付装置
US6175342B1 (en) * 1996-04-15 2001-01-16 Aadco, Inc. Enhanced modular message board
JP5028796B2 (ja) * 2005-12-15 2012-09-19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部支持機構、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システム
JP2011221428A (ja) * 2010-04-14 2011-11-04 Victor Co Of Japan Ltd 表示物用スタンド、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TW201604770A (zh) * 2014-07-22 2016-02-01 建碁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設備及顯示設備的控制方法
JP5931136B2 (ja) * 2014-08-05 2016-06-08 兵庫ベンダ工業株式会社 パネル支持装置および大型パネル設置装置
US20170003925A1 (en) * 2015-07-01 2017-01-05 ACASS Systems LLC Modular Interlocking Display System
JP2021157019A (ja) * 2020-03-26 2021-10-07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6149A1 (ja) 2023-06-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281227B1 (en) Pixel structur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JP6573635B2 (ja) 有機発光ダイオードアレイ基板、その製造方法、及び関連表示装置
US8801357B2 (en) System for removing a display unit from a multi panel display
EP3203519B1 (en) Array substrat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array substrate using a mask plate and display device
EP3203523A1 (en) Pixel structure and display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11222797B2 (en) LED transfer device comprising mask and LED transferring method using the same
KR102262217B1 (ko) 이형의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및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088212B2 (en) OLED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isplay apparatus
KR20100051357A (ko) 멀티 디스플레이 장치
WO2019084932A1 (zh) 像素阵列、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KR102583782B1 (ko) 일정하지 않은 형상의 화소들을 구비한 비정형 평판 표시장치
KR101424050B1 (ko) 무빙 디스플레이장치
EP3360163A1 (en) Pixel structur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US20200058245A1 (en) Pixel unit, display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isplay substrate
KR101182375B1 (ko) 패널 자세 조절장치 및 이를 갖는 패널 부착장치
US6892014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a fiber optic faceplate
TW202338760A (zh) 框架、顯示裝置及顯示裝置的設置方法
JP2005129505A (ja) 発光表示装置及びその画素レイアウト形成方法
KR20150066032A (ko) 스토커 장치
JP2019095785A (ja) 表示装置
WO2024007548A1 (zh)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KR102541836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9513080U (zh) 映射装置
KR102544445B1 (ko)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설치 시스템 및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설치방법
KR20230090944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