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8043A - 雙面黏著片、積層體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雙面黏著片、積層體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8043A
TW202338043A TW112105859A TW112105859A TW202338043A TW 202338043 A TW202338043 A TW 202338043A TW 112105859 A TW112105859 A TW 112105859A TW 112105859 A TW112105859 A TW 112105859A TW 202338043 A TW202338043 A TW 20233804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dhesive sheet
double
sided adhesive
adherend
less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2105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真之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王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02413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73384B1/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22024131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7173383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王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王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8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804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7/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synthetic res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4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12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using interposed adhesives or interposed materials with bonding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1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halogen, nitrogen, sulfur or oxygen atoms in addition to the carboxy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3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 adhesive composition
    • C09J7/38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SA]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雙面黏著片,其於構成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包括金屬導電部的情況下,當將光學構件彼此貼合時,可抑制金屬導電部的離子遷移,且可抑制由濕熱環境及紫外線引起的電阻值變化。一種雙面黏著片、積層體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所述雙面黏著片用於將均為構成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的第一被接著體與第二被接著體貼合,且所述雙面黏著片中,第一被接著體及第二被接著體中的至少一者具有導電部,硫含量為50 mg/kg以下,波長380 nm下的分光透過率為30%以下,水蒸氣透過率為400 g/m 2/24h以下,或者吸水率為1.0%以下。

Description

雙面黏著片、積層體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雙面黏著片、積層體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於各種領域中,廣泛使用液晶顯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顯示裝置或觸控面板等輸入裝置。作為觸控面板的方式,有電阻膜型、靜電電容型等,但主要採用靜電電容型。於該些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製造等中,於貼合光學構件的用途中使用透明的黏著片,於顯示裝置與輸入裝置的貼合中亦使用透明的黏著片。
於智慧型手機等小型的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中,就透明性等的觀點而言,於位於畫面部分的網狀電極感測器(透明導電薄膜)中大多使用氧化銦錫(Indium Tin Oxide,ITO)等金屬氧化物。近年來,於筆記型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等具有10英吋以上的大型畫面的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情況下,若為ITO,則導電性不足,感度降低而有可能引起誤動作,因此使用包括銀或銅等金屬的導電部的電極感測器部。
於構成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包括金屬導電部的情況下,若使用先前的透明的黏著片,則有時產生問題。 例如,於將配線寬度為數μm的網狀電極感測器設為金屬導電部的情況下,有時產生如下問題:僅是腐蝕就會產生電阻值上升,感測器感度降低。 另外,畫面的邊框部的引出配線有時使用金屬,但於伴隨著觸控面板的窄邊框化而將引出配線的配線間距離設為10 μm左右的情況下,有時產生如下問題:產生金屬的離子遷移。若產生離子遷移,則於正極處,電極溶解而斷線,或於負極處,因正極成分的析出而形成枝晶,從而產生短路。特別是,正極側壓倒性地容易引起離子遷移,負極側不易引起離子遷移。於對離子遷移進行評價的情況下,與串聯配線相比,較佳為利用並聯配線進行評價,特佳為對陽極側進行評價。
相對於此,已知有可有效地防止/抑制離子遷移的黏著片。例如,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一種黏著性組成物,其形成用於將至少在貼合側的面具有階差的第一顯示體結構構件與第二顯示體結構構件貼合的黏著劑,且所述黏著性組成物中,第一顯示體結構構件及/或第二顯示體結構構件至少在貼合側的面具有電極,黏著性組成物含有(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A)、具有巰基的矽烷偶合劑(B)及活性能量線硬化性成分(C)。
另一方面,關於防止作為金屬氧化物的ITO腐蝕的方法,於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一種黏著劑組成物,其用於貼合導電膜,且含有丙烯酸系聚合物(A)與交聯劑(B),所述丙烯酸系聚合物(A)是使包含50重量%以上的(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0.5重量%~10重量%的具有羥基的單體(a-2)及0.1重量%~5重量%的含氮單體(a-3)的單體共聚而獲得的實質上不具有酸性基且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萬以上且未滿40萬的丙烯酸系聚合物,所述(甲基)丙烯酸烷基酯(a-1)中,其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萬的均聚物藉由杯式法(cup method)進行測定而得的40℃、90%RH下的水蒸氣透過率為500 g/m 2‧天(day)以下。
另外,於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一種導電片,其具有:支撐體;及導電部,配置於支撐體上且包含含有金屬銀及明膠的導電性細線,且所述導電片中,於支撐體上的導電性細線間實質上不含明膠,且導電性細線中的金屬銀的體積A與明膠的體積B的體積比(A/B)為0.3~10.0。進而,於專利文獻3中亦記載有一種觸控面板,其包括:所述結構的導電片;以及透明黏著層,配置於導電片的導電部側上,且所述觸控面板中,透明黏著層中所含的黏著劑的酸價為100 mgKOH/g以下,黏著劑的吸水率為1.0%以下。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7-01437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13-047296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專利特開2014-209332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於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藉由使用具有巰基的矽烷偶合劑而可抑制離子遷移,但本發明人進行了研究,結果可知,有時因(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種類或調配比等黏著性組成物的組成而導致離子遷移的抑制變得不充分。進而,作為使用具有巰基(硫醇基)的鏈轉移劑或矽烷偶合劑時等於黏著片中含有硫成分時的新的課題,本發明人發現產生起因於金屬導電部的腐蝕的電阻值上升,並特別發現顯著產生由濕熱環境或紫外線引起的電阻值變化。 於專利文獻2中,關於防止ITO腐蝕的方法,僅關注了藉由使用實質上不含有酸成分的黏著劑來防止由酸引起的腐蝕,且僅關注了水蒸氣透過率與耐濕熱穩定性的關係。 於專利文獻3中,對於抑制由腐蝕引起的電阻值變化,未進行研究,且特別是對於由濕熱環境及紫外線所導致的金屬導電部的腐蝕引起的電阻值變化,完全未進行暗示。另外,於專利文獻3中記載有使用有機巰基化合物等遷移防止劑來實現導電部中的金屬銀的穩定化,且對於抑制硫含量,未進行暗示。
本發明所欲解決的課題在於提供一種雙面黏著片,其於構成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包括金屬導電部的情況下,當將光學構件彼此貼合時,可抑制金屬導電部的離子遷移,且可抑制由濕熱環境及紫外線引起的電阻值變化。 [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的具體結構及較佳結構如以下所述。
[1] 一種雙面黏著片,用於將均為構成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的第一被接著體與第二被接著體貼合,且所述雙面黏著片中, 第一被接著體及第二被接著體中的至少一者具有金屬導電部, 硫含量為50 mg/kg以下, 波長380 nm下的分光透過率為30%以下, 水蒸氣透過率為400 g/m 2/24h以下,或者吸水率為1.0%以下。 [2] 如[1]所述的雙面黏著片,其中,第一被接著體為觸控面板, 第二被接著體為圖像顯示裝置或蓋材。 [3] 如[1]或[2]所述的雙面黏著片,其中,總光線透過率為90%~100%,霧度值未滿1%且由國際照明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CIE)1976L*a*b*表色系規定的色度b*為-1~1。 [4] 如[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面黏著片,其中,雙面黏著片具有黏著劑層, 黏著劑層的凝膠分率為40%~90%。 [5] 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面黏著片,其中,雙面黏著片具有黏著劑層, 黏著劑層包含如下基底聚合物,即含有源自具有碳數8~18的分支鏈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70質量%~98質量%、與源自含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1質量%~20質量%的基底聚合物。 [6] 一種積層體,包括: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面黏著片;以及 第一被接著體及第二被接著體,配置於雙面黏著片的兩表面且均為構成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且所述積層體中, 第一被接著體及第二被接著體中的至少一者具有金屬導電部。 [7] 如[6]所述的積層體,其中,第一被接著體為觸控面板, 第二被接著體為圖像顯示裝置或蓋材, 觸控面板及圖像顯示裝置或蓋材中的至少一者包含如下透明導電薄膜,即具有網狀導電部及與網狀導電部連結的引出配線的透明導電薄膜。 [8] 如[6]或[7]所述的積層體,其中,導電部包含銀或銅。 [9] 一種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於使如[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面黏著片與均為構成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的第一被接著體及第二被接著體各自的其中一表面接觸的狀態下,進行加壓的步驟, 第一被接著體及第二被接著體中的至少一者具有金屬導電部。 [發明的效果]
藉由本發明,可提供一種雙面黏著片,其於構成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包括金屬導電部的情況下,當將光學構件彼此貼合時,可抑制金屬導電部的離子遷移,且可抑制由濕熱環境及紫外線引起的電阻值變化。
以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以下記載的結構要件的說明有時基於具代表性的實施方式或具體例來進行,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此種實施方式。
[雙面黏著片] 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用於將均為構成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的第一被接著體與第二被接著體貼合,且所述雙面黏著片中,第一被接著體及第二被接著體中的至少一者具有金屬導電部,硫含量為50 mg/kg以下,波長380 nm下的分光透過率為30%以下,水蒸氣透過率為400 g/m 2/24h以下,或者吸水率為1.0%以下。 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藉由所述結構,於構成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包括金屬導電部的情況下,當將光學構件彼此貼合時,可抑制金屬導電部的離子遷移,且可抑制由濕熱環境及紫外線引起的電阻值變化。
於本實施方式中,藉由將黏著片的硫含量設為特定範圍以下,進而將波長380 nm下的分光透過率亦設為特定範圍以下,將水蒸氣透過率或吸水率設為特定範圍以下,可抑制金屬導電部的離子遷移,且可抑制由濕熱環境及紫外線引起的電阻值變化。先前,於黏著片的技術領域中,已知有:使用具有巰基(含有硫的基)的矽烷偶合劑來抑制離子遷移(除專利文獻1以外的日本專利特開2017-014378號公報、日本專利特開2020-114914號公報、日本專利6170202號等)或使用含硫的有機鹽(日本專利特開2021-504750號公報)來形成交聯結構而抑制腐蝕的方法。相對於此,將硫含量設為特定範圍以下的本實施方式基於在黏著片的技術領域中與先前完全不同的見解而解決了所述課題。
以下,對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的較佳形態進行說明。
<雙面黏著片的特性> (水蒸氣透過率) 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中,雙面黏著片的水蒸氣透過率為400 g/m 2/24h以下。雙面黏著片的水蒸氣透過率較佳為300 g/m 2/24h以下,更佳為200 g/m 2/24h以下。就於將雙面黏著片用於包括金屬導電部的光學構件時容易抑制遷移的觀點而言,水蒸氣透過率較佳為所述範圍。較佳為僅後述的黏著劑層的水蒸氣透過率為所述範圍。
(吸水率) 於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雙面黏著片的吸水率為1.0%以下。雙面黏著片的吸水率較佳為0.7%以下,更佳為0.6%以下。就於將雙面黏著片用於包括金屬導電部的光學構件時容易抑制遷移的觀點而言,吸水率較佳為所述範圍。較佳為僅後述的黏著劑層的吸水率為所述範圍。
(硫含量) 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的硫含量為50 mg/kg以下。雙面黏著片的硫含量較佳為40 mg/kg以下,更佳為30 mg/kg以下。雙面黏著片的硫含量較佳為0 mg/kg,即較佳為檢測極限以下。就於將雙面黏著片用於包括金屬導電部的光學構件時容易抑制由濕熱環境引起的電阻值變化的觀點而言,硫含量較佳為所述範圍。先前,基本上未關注銀等金屬的導電部的電阻值上升,但作為課題,本發明人發現於利用雙面黏著片貼合具有銅或銀等金屬的導電部的光學構件時,容易產生由濕熱條件引起的電阻值變化。較佳為僅後述的黏著劑層的硫含量為所述範圍。 作為將雙面黏著片的硫含量設為所述範圍以下的方法,並無特別限制。例如可列舉:於在合成基底聚合物時使用鏈轉移劑的情況下,使用硫系以外的鏈轉移劑、或使用不含有硫的添加劑、或減少含有硫的添加劑的含量等。具體而言,可列舉:於在基底聚合物的聚合時使用鏈轉移劑的情形時,使用2,4-二苯基-4-甲基-1-戊烯等不含有硫醇的鏈轉移劑或使用作為添加劑的巰基系以外的矽烷偶合劑、或減少巰基系矽烷偶合劑的含量等。
(380 nm透過率) 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於波長380 nm下的分光透過率為30%以下。雙面黏著片於波長380 nm下的分光透過率較佳為25%以下,更佳為20%以下。就於將雙面黏著片用於包括金屬導電部的光學構件時容易抑制由紫外線(ultraviolet,UV)處理引起的電阻值變化的觀點而言,分光透過率較佳為所述範圍。先前,未關注因UV光而產生電阻值變化,但作為課題,本發明人發現於利用雙面黏著片貼合具有銅或銀等金屬的導電部的光學構件時,因UV光而容易產生電阻值變化。較佳為僅後述的黏著劑層的分光透過率為所述範圍。 雙面黏著片於波長380 nm下的分光透過率較佳為0%以上,就色度b*值的觀點而言,更佳為10%以上。
(色度b*值) 於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中,23℃、相對濕度50%的環境下的由CIE1976L*a*b*表色系規定的色度b*值較佳為-1~1,較佳為超過-1且未滿1,更佳為超過-0.5且未滿0.5。若b*值為所述範圍,則可滿足於將雙面黏著片用於光學構件時所要求的透明性或圖像顯示裝置的色彩再現性。
(總光線透過率) 於雙面黏著片中,可將23℃、相對濕度50%的環境下的總光線透過率(依據日本工業標準(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s,JIS)K 7361-1:1997進行測定而得的值)設為80%。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的總光線透過率較佳為90%~100%。若總光線透過率為所述範圍內,則透明性高,適合於光學用途。
(霧度值) 於雙面黏著片中,可將23℃、相對濕度50%的環境下的霧度值設為0%以上且2%以下。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的霧度值更佳為0%以上且未滿1%。若霧度值為所述範圍內,則可滿足於將雙面黏著片用於光學構件時所要求的透明性,適合於光學用途。
<雙面黏著片的結構> 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可包含黏著劑層與其他層,較佳為僅包含黏著劑層。作為其他層,可列舉支撐體、剝離片等。 圖1是表示帶剝離片的雙面黏著片的結構的一例的剖面圖。圖1所示的雙面黏著片1於黏著劑層11的兩表面具有剝離片(12a、12b)。再者,圖1的雙面黏著片為無載體型的單層黏著片,且是雙面黏著片。
<支撐體> 作為支撐體,例如可列舉: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丙烯酸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醚醚酮、三乙醯纖維素等塑膠薄膜;防反射薄膜、電磁波屏蔽薄膜等光學薄膜等。
<剝離片> 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較佳為具有黏著劑層,黏著劑層的表面較佳為由剝離片覆蓋。即,本實施方式可為帶剝離片的雙面黏著片。
作為剝離片,可列舉:具有剝離片用基材與設置於該剝離片用基材的單面的剝離劑層的剝離性積層片、或者作為低極性基材的聚乙烯薄膜或聚丙烯薄膜等聚烯烴薄膜。 於剝離性積層片中的剝離片用基材中可使用紙類、高分子薄膜。作為構成剝離劑層的剝離劑,例如可使用通用的加成型或縮合型的矽酮系剝離劑或含長鏈烷基的化合物。特別是,可較佳地使用反應性高的加成型矽酮系剝離劑。 作為矽酮系剝離劑,具體而言,可列舉:東麗道康寧矽酮(Toray Dow Corning Silicone)公司製造的BY24-4527、SD-7220等或信越化學工業(股)製造的KS-3600、KS-774、X62-2600等。另外,較佳為於矽酮系剝離劑中含有具有SiO 2單元與(CH 3) 3SiO 1/2單元或CH 2=CH(CH 3)SiO 1/2單元的有機矽化合物即矽酮樹脂。作為矽酮樹脂的具體例,可列舉:東麗道康寧矽酮(Toray Dow Corning Silicone)公司製造的BY24-843、SD-7292、SHR-1404等或信越化學工業(股)製造的KS-3800、X92-183等。
於圖1所示的剝離片12中,為了容易剝離,較佳為使剝離片12a與剝離片12b的剝離性不同。即,若自其中一者的剝離性與自另一者的剝離性不同,則容易僅先剝離剝離性高的剝離片12。於該情況下,只要根據貼合方法或貼合順序來調整作為剝離片12的剝離片12a與剝離片12b的剝離性即可。
<黏著劑層> 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較佳為包括黏著劑層。 黏著劑層的厚度可根據用途來適當設定,並無特別限定。通常,黏著劑層的厚度較佳為10 μm以上且500 μm以下的範圍內,更佳為20 μm以上且450 μm以下,進而佳為30 μm以上且450 μm以下,尤佳為40 μm以上且400 μm以下,進而尤佳為40 μm以上且350 μm以下,特佳為40 μm以上且300 μm以下。藉由將黏著劑層的厚度設為所述範圍內,可充分地確保凹凸追隨性,進而可提高耐久性。另外,藉由將黏著劑層的厚度設為所述範圍內,容易製造雙面黏著片。
(凝膠分率) 黏著劑層的凝膠分率較佳為40質量%以上,更佳為60質量%以上,進而佳為65質量%以上。另外,黏著劑層的凝膠分率較佳為90質量%以下。就容易減低水蒸氣透過率或吸水率的觀點而言,較佳為將凝膠分率設為下限值以上。藉由將凝膠分率設為上限值以下,可提高黏著力。
黏著劑層的組成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包含基底聚合物(A)。黏著劑層較佳為包含作為任意添加劑的交聯劑(B)、矽烷偶合劑(C)、紫外線吸收劑(D),較佳為更包含溶劑(E)。
(基底聚合物(A)) 基底聚合物(A)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具有源自(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基底聚合物(A)較佳為具有不使顯示裝置的視認性降低的程度的透明性。再者,於本說明書中,「單元」為構成聚合物的重複單元(單量體單元)。 基底聚合物(A)較佳為含有源自非交聯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a1)及源自具有交聯性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量體的單元(a2)。
較佳為源自非交聯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a1)及源自具有交聯性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量體的單元(a2)中的至少一者為源自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例如,於源自非交聯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a1)為源自非交聯性丙烯酸酯的單元的情況下,源自具有交聯性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量體的單元(a2)較佳為源自具有交聯性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量體的單元。 或者,於源自具有交聯性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量體的單元(a2)為源自丙烯酸單量體的單元的情況下,源自非交聯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a1)較佳為源自非交聯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為50質量%以上。
-源自非交聯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a1)- 源自非交聯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a1)較佳為源自具有碳數8~18的分支鏈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作為此種(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可列舉:(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甲基)丙烯酸異壬酯等。該些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其中,作為非交聯性(甲基)丙烯酸酯單元(a1),較佳為使用(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此處,於源自具有交聯性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量體的單元(a2)為源自丙烯酸單量體的單元的情況下,源自非交聯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a1)較佳為源自非交聯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於該情況下,源自非交聯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a1)較佳為源自具有碳數8~18的分支鏈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更佳為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Ethyl Hexyl Methacrylate,2EHMA)。
源自非交聯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a1)所具有的分支烷基的碳數只要是8~18即可,較佳為8以上且10以下。藉由將分支烷基的碳數設為所述範圍內,可容易控制基底聚合物(A)的聚合度,從而獲得加工性優異的黏著劑組成物。
相對於基底聚合物(A)的總質量,基底聚合物(A)中的源自非交聯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a1)的含量較佳為70質量%以上,更佳為75質量%以上,進而佳為80質量%以上。另外,單元(a1)的含量較佳為95質量%以下,更佳為90質量%以下。就控制水蒸氣透過率或吸濕性的觀點而言,單元(a1)的含量較佳為所述範圍的下限值以上,就控制黏著性能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所述範圍的上限值以下。
-源自具有交聯性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量體的單元(a2)- 作為源自具有交聯性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量體的單元(a2),可列舉:含羥基(Hydroxy)的單量體單元、含胺基的單量體單元、含縮水甘油基的單量體單元、含羧基的單量體單元等。該些單量體單元可為一種,亦可為兩種以上。 含羥基的單量體單元為源自含羥基的單量體的重複單元。作為含羥基的單量體,例如可列舉:(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甲基)丙烯酸4-羥基丁酯、(甲基)丙烯酸2-羥基丙酯等含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單(二乙二醇)等(甲基)丙烯酸[(單、二或聚)烷二醇];(甲基)丙烯酸單己內酯等(甲基)丙烯酸內酯。此處,於源自非交聯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a1)為源自非交聯性丙烯酸酯的單元的情況下,源自具有交聯性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量體的單元(a2)較佳為源自具有交聯性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量體的單元。於該情況下,含羥基的單量體較佳為含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單、二或聚)烷二醇]、甲基丙烯酸內酯,更佳為含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特佳為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2-Hydroxy Ethyl Methacrylate,2HEMA)。 含胺基的單量體單元例如可列舉源自(甲基)丙烯醯胺、烯丙基胺等含胺基的單量體的重複單元。 含縮水甘油基的單量體單元可列舉源自(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等含縮水甘油基的單量體的重複單元。 含羧基的單量體單元可列舉丙烯酸、甲基丙烯酸。
相對於基底聚合物(A)的總質量,基底聚合物(A)中的源自具有交聯性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量體的單元(a2)(較佳為含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較佳為1.0質量%以上,更佳為5.0質量%以上,特佳為10.0質量%以上。另外,單元(a2)的含量較佳為30質量%以下,更佳為20質量%以下,特佳為15質量%以下。就抑制濕熱環境下的電阻值上升或控制凝膠分率的觀點而言,單元(a2)的含量較佳為所述範圍的下限值以上,就控制水蒸氣透過率或吸濕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所述範圍的上限值以下。於源自具有交聯性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量體的單元(a2)中,就抑制濕熱環境下的電阻值上升或控制凝膠分率的觀點而言,含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含量較佳為所述範圍的下限值以上,就控制水蒸氣透過率或吸濕性的觀點而言,較佳為所述範圍的上限值以下。
-其他單量體單元- 基底聚合物(A)視需要亦可具有除源自非交聯性(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a1)及具有交聯性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量體單元(a2)以外的其他單量體單元。作為其他單量體單元,可列舉碳數為4以下或碳數為10以上的(甲基)丙烯酸酯單元。具體而言,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異丁酯、(甲基)丙烯酸正癸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酯等。另外,作為其他(甲基)丙烯酸酯單元,可包含具有碳數為5以上且9以下的直鏈烷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單元。具體而言,可列舉:(甲基)丙烯酸正戊酯、(甲基)丙烯酸正己酯、(甲基)丙烯酸正庚酯、(甲基)丙烯酸正辛酯、(甲基)丙烯酸正壬酯等。進而,作為其他(甲基)丙烯酸酯單元,可列舉:(甲基)丙烯酸環己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等具有環狀基的(甲基)丙烯酸酯單元、或(甲基)丙烯腈、乙酸乙烯酯、苯乙烯、氯乙烯、乙烯吡咯啶酮、乙烯吡啶等。基底聚合物(A)中的其他單量體單元的含量較佳為20質量%以下,更佳為10質量%以下,特佳為5質量%以下。
-基底聚合物(A)的物性- 基底聚合物(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較佳為10萬以上且200萬以下,更佳為30萬以上且150萬以下。藉由將重量平均分子量設為所述範圍內,可維持黏著片的半硬化狀態,且可確保充分的凹凸追隨性。再者,基底聚合物(A)的重量平均分子量為經交聯劑交聯前的值。重量平均分子量是藉由凝膠滲透層析法(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GPC)進行測定,並以聚苯乙烯基準求出的值。作為基底聚合物(A),可使用市售者,亦可使用藉由公知的方法而合成者。
-基底聚合物(A)的含量- 相對於黏著劑組成物的總質量,基底聚合物(A)的含量較佳為75質量%以上,更佳為80質量%以上,進而佳為85質量%以上。另外,基底聚合物(A)的含量較佳為98質量%以下,更佳為95質量%以下,進而佳為90質量%以下。
(交聯劑(B)) 交聯劑(B)為藉由熱而與基底聚合物(A)反應的交聯劑。作為交聯劑(B),例如可考慮與基底聚合物(A)所具有的交聯性官能基的反應性而自異氰酸酯化合物、環氧化合物、噁唑啉化合物、氮丙啶化合物、金屬螯合物化合物、丁基化三聚氰胺化合物等公知的交聯劑中適當選擇。例如,於包含羥基作為交聯性官能基的情況下,可根據羥基的反應性來使用異氰酸酯化合物。就可使源自具有交聯性官能基的(甲基)丙烯酸單量體的單元(a2)容易交聯的觀點而言,較佳為使用異氰酸酯化合物、環氧化合物。
作為異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舉:甲苯二異氰酸酯、伸二甲苯基二異氰酸酯、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異佛爾酮二異氰酸酯等。 作為環氧化合物,例如可列舉: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聚丙二醇二縮水甘油醚、甘油二縮水甘油醚、新戊二醇二縮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縮水甘油醚、四縮水甘油基二甲苯二胺、1,3-雙(N,N-二縮水甘油基胺基甲基)環己烷、三羥甲基丙烷聚縮水甘油醚、二丙三醇聚縮水甘油醚、聚丙三醇聚縮水甘油醚、山梨糖醇聚縮水甘油醚等。
作為異氰酸酯化合物等交聯劑(B),可使用市售品。作為市售品的例子,可列舉塔克奈特(Takenate)D-110N(異氰酸酯系化合物、三井化學公司製造)等。
作為交聯劑(B),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黏著劑組成物中的交聯劑(B)的含量可根據所期望的接著物性等來適當選擇,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基底聚合物(A)100質量份,可設為0.01質量份以上且5質量份以下,且可設為0.10質量份以上且3質量份以下。 另外,相對於黏著劑組成物的總質量,交聯劑(B)的含量可設為0.01質量%以上且5.0質量%以下,且可設為0.02質量%以上且2.0質量%以下。
(矽烷偶合劑(C)) 作為矽烷偶合劑,例如可使用含反應性官能基的矽烷偶合劑。例如可列舉:巰基系矽烷偶合劑、(甲基)丙烯酸系矽烷偶合劑、異氰酸酯系矽烷偶合劑、環氧系矽烷偶合劑、胺基系矽烷偶合劑等。作為巰基系矽烷偶合劑,可列舉巰基烷氧基矽烷化合物(例如,巰基取代烷氧基寡聚物等)等,但如後述般需要注意含量。作為其他含反應性官能基的矽烷偶合劑,可列舉日本專利特開2020-114914號公報的[0094]~[0096]中記載者,該公報以參照的形式併入至本說明書中。 該些中,就減低雙面黏著片的硫含量的觀點而言,較佳為(甲基)丙烯酸系矽烷偶合劑、異氰酸酯系矽烷偶合劑、環氧系矽烷偶合劑、胺基系矽烷偶合劑,更佳為環氧系矽烷偶合劑。
作為矽烷偶合劑,可使用市售品。作為市售品的例子,可列舉環氧系矽烷偶合劑(KBM403、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巰基系矽烷偶合劑(X-41-1810、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等。
於在雙面黏著片中包含矽烷偶合劑的情況下,相對於基底聚合物(A)100質量份,矽烷偶合劑的含量較佳為設為1質量份以下,更佳為設為0.5質量份以下。就減低雙面黏著片的硫含量的觀點而言,相對於基底聚合物(A)100質量份,巰基系矽烷偶合劑的含量較佳為設為0.06質量份以下,更佳為設為0.04質量份以下。
(紫外線吸收劑(D)) 紫外線吸收劑可自於紫外區域中具有最大吸收波長者中選擇。特佳為使用於波長350 nm以上中具有最大吸收波長的紫外線吸收劑。作為於波長350 nm以上中具有最大吸收波長的紫外線吸收劑,例如可列舉苯並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或苯並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另外,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可列舉下述通式(1)或通式(2)所表示的化合物。
[化1] 通式(1)
於上式中,R 1表示氫原子、鹵素原子、碳數1~4的烷氧基、硝基或氰基,R 2表示氫原子或碳數1~8的烷基,R 3表示烷基系結構體。
[化2] 通式(2)
於上式中,R 4、R 5及R 6為氫原子、羥基、烷基系結構體或鹵素原子,且R 4、R 5及R 6不會全部為氫原子。再者,所謂烷基系結構體是包含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基、或者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烷氧基等以烷基為主的取代基的概念。
紫外線吸收劑較佳為含有至少一種於23℃下為油狀或液狀的化合物。其中,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可特佳地使用如下紫外線吸收劑,即藉由在基本骨架的芳香環中導入分子量大的烷基而提高相容性且於23℃下顯示油狀或液狀的紫外線吸收劑。此處,所謂於23℃下顯示油狀或液狀,是指即便無稀釋溶劑,僅紫外線吸收劑亦具有流動性的狀態。
作為紫外線吸收劑,可使用市售品。作為市售品的例子,可列舉日本巴斯夫(BASF)(股)公司製造的三嗪系紫外線吸收劑(帝奴彬(Tinuvin)477)、苯並三唑系紫外線吸收劑(帝奴彬(Tinuvin)384-2、帝奴彬(Tinuvin)PS)等。
相對於基底聚合物(A)100質量份,紫外線吸收劑的含量較佳為0.1質量份~8.0質量份,更佳為0.5質量份~4.0質量份,特佳為1.0質量份~3.0質量份。所述紫外線吸收劑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於併用兩種以上的情況下,較佳為合計質量為所述範圍內。
(溶劑(E)) 黏著劑組成物亦可更含有溶劑(E)。溶劑(E)是為了提高黏著劑組成物的塗敷適應性而使用。 作為此種溶劑(E),例如可列舉:己烷、庚烷、辛烷、甲苯、二甲苯、乙基苯、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等烴類;二氯甲烷、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二氯丙烷等鹵化烴類;甲醇、乙醇、丙醇、異丙醇、丁醇、異丁醇、二丙酮醇等醇類;二乙醚、二異丙醚、二噁烷、四氫呋喃等醚類;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異丁基酮、異佛爾酮、環己酮等酮類;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異丁酯、乙酸戊酯、丁酸乙酯等酯類;乙二醇單甲醚、乙二醇單乙醚、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丙二醇單甲醚、丙二醇單乙醚、丙二醇單甲醚乙酸酯等多元醇及其衍生物。
溶劑(E)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黏著劑組成物中,溶劑(E)的含量並無特別限定,相對於基底聚合物(A)100質量份,可設為25質量份以上且500質量份以下,且可設為30質量份以上且400質量份以下。 另外,相對於黏著劑組成物的總質量,溶劑(E)的含量可設為10質量%以上且90質量%以下,且可設為20質量%以上且80質量%以下。
(其他成分) 黏著劑組成物亦可於不損及本發明的效果的範圍內含有所述以外的其他成分。作為其他成分,視需要可自作為黏著劑用的添加劑而公知的成分、例如塑化劑、單量體、聚合起始劑、抗氧化劑、金屬腐蝕防止劑、黏著賦予劑、受阻胺系化合物等光穩定劑等中選擇。 作為塑化劑,可使用無官能性丙烯酸聚合物。 作為抗氧化劑,可列舉:酚系抗氧化劑、胺系抗氧化劑、內酯系抗氧化劑、磷系抗氧化劑、硫系抗氧化劑等。該些抗氧化劑可單獨使用一種,亦可併用兩種以上。 作為金屬腐蝕防止劑,可列舉苯並三唑系樹脂。 作為黏著賦予劑,例如可列舉:松香系樹脂、萜烯系樹脂、萜烯酚系樹脂、香豆酮-茚(coumarone-indene)系樹脂、苯乙烯系樹脂、二甲苯系樹脂、酚系樹脂、石油樹脂、甲基丙烯酸系樹脂等。
<雙面黏著片的製造方法> 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的製造方法並無特別限制。 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的製造步驟較佳為包括在剝離片上塗敷黏著劑組成物來形成塗膜的步驟。
以下,針對在剝離片上塗敷黏著劑組成物來形成塗膜的步驟,代表性地進行說明。 藉由加熱塗膜,基底聚合物(A)及交聯劑(B)進行反應而形成半硬化物(黏著片)。為了將黏著劑組成物製成半硬化狀態,可實施如下老化處理,即於塗敷後,去除溶劑,然後於一定溫度下將黏著片靜置一定期間的老化處理。老化處理例如可於23℃下靜置7天來進行。
形成黏著片的黏著劑組成物的塗敷可使用公知的塗敷裝置來實施。作為塗敷裝置,例如可列舉:刮板塗佈機、氣刀塗佈機、輥塗機、棒塗機、凹版塗佈機、微型凹版塗佈機、棒式刮板塗佈機、唇塗佈機、模塗機、簾式塗佈機等。 另外,塗膜的加熱可使用加熱爐、紅外線燈等公知的加熱裝置來實施。
(黏著片的使用方法) 於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的使用方法中,藉由將黏著片的輕剝離側的剝離片剝離,並使黏著劑層與第一被接著體表面接觸來進行貼合,繼而,將重剝離側的剝離片剝離,並使與第一被接著體側相反的一面的黏著劑層接觸於第二被接著體。於黏著片為具備後硬化性的半硬化黏著片的情況下,可於該狀態下照射活性能量線來使黏著劑層完全硬化。
[積層體] 本實施方式的積層體包括:所述雙面黏著片;以及第一被接著體及第二被接著體,配置於雙面黏著片的兩表面且均為構成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且所述積層體中,第一被接著體及第二被接著體中的至少一者具有金屬導電部。
第一被接著體及第二被接著體較佳為構成如下圖像顯示裝置,即具有搭載有帶蓋材的觸控面板的液晶模組的圖像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本實施方式的積層體較佳為具有構成如下圖像顯示裝置,即具有搭載有帶蓋材的觸控面板的液晶模組的圖像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蓋材是配備於觸控面板的與圖像顯示裝置相反的一側的構件。作為蓋材,可列舉蓋玻璃或樹脂製的蓋透鏡(cover lens)。
本實施方式的積層體較佳為可經過如下步驟而獲得:藉由使雙面黏著片的黏著劑層與被接著體表面接觸,並於該狀態下使用高壓釜等進行加壓、加溫、脫泡來提高密接性的步驟。本實施方式的積層體中,亦可於使雙面黏著片的黏著劑層與被接著體表面接觸後,不使黏著劑層完全硬化。
圖2是表示將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21貼合於第一被接著體22與第二被接著體24而成的積層體20的結構的一例的剖面圖。如圖2所示,第一被接著體22與第二被接著體24可具有成為階差部的導電部(27a、27b、27c、27d)。於圖2中,第一被接著體22具有導電部(27a、27b),第二被接著體24具有導電部(27c、27d)。再者,導電部(27a、27b、27c、27d)的厚度通常為5 μm以上且60 μm以下。如上所述,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21亦可貼合於具有階差部的構件,較佳為可追隨於由階差部產生的凹凸。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被接著體及第二被接著體為配置於雙面黏著片的兩表面且均為構成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另外,第一被接著體及第二被接著體中的至少一者具有金屬導電部。 作為光學構件,可列舉觸控面板或圖像顯示裝置等光學製品中的各結構構件。作為觸控面板的結構構件,例如可列舉:於透明樹脂薄膜設置有網狀金屬膜或金屬引繞配線的金屬薄膜、於玻璃板的表面設置有網狀金屬膜或金屬引繞配線的金屬玻璃、於透明樹脂薄膜設置有ITO膜的ITO薄膜、於玻璃板的表面設置有ITO膜的ITO玻璃、於該些透明樹脂薄膜上塗佈導電性聚合物而成的透明導電性薄膜、硬塗薄膜、耐指紋性薄膜等。作為圖像顯示裝置的結構構件,例如可列舉液晶顯示裝置中所使用的抗反射薄膜、配向薄膜、偏光薄膜、相位差薄膜、亮度提高薄膜等。 作為該些構件中所使用的材料,可列舉:玻璃、聚碳酸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環烯烴聚合物、三乙醯纖維素、聚醯亞胺、醯化纖維素等。
於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為雙面黏著片的情況下,可用於兩個被接著體的貼合。於該情況下,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可用於觸控面板的內部中金屬薄膜彼此的貼合、金屬薄膜與金屬玻璃的貼合、金屬薄膜與ITO薄膜的貼合、ITO薄膜與金屬玻璃的貼合、觸控面板的金屬薄膜與液晶面板的貼合、蓋材與金屬薄膜的貼合等。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特佳為用於蓋材與金屬薄膜的貼合,更佳為用於蓋材與觸控面板的金屬薄膜的貼合。
於本實施方式中,第一被接著體較佳為觸控面板,第二被接著體較佳為圖像顯示裝置或蓋材(較佳為蓋玻璃)。另外,更佳為觸控面板及圖像顯示裝置或蓋材中的至少一者包含如下透明導電薄膜,即具有網狀導電部及與網狀導電部連結的引出配線的透明導電薄膜。特佳為蓋材包含如下透明導電薄膜,即具有網狀導電部及與網狀導電部連結的引出配線的透明導電薄膜。
於本實施方式中,金屬導電部較佳為包含銅、銀、鐵、錫、鋅、鎳、鉬、鉻、鎢、鉛及含有選自該些中的兩種以上的金屬的合金,更佳為包含銅、銅合金、銀、銀合金,特佳為包含銀或銀合金。作為包含銀的導電部,較佳為由包含鹵化銀的材料製造者。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最適合應用於包括如下導電性細線,即日本專利特開2014-209332號公報的[0006]~[0160]中記載的由包含鹵化銀的感光性材料進行曝光、顯影而製造的包含銀的導電性細線的被接著體。作為銀合金,例如可較佳地列舉於銀中添加鈀及銅而成的合金等。未氧化的金屬與ITO等金屬氧化物相比,離子化傾向高,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即便於該情況下,亦可抑制離子遷移。其結果,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與經微細化、窄間距化的電極或配線接觸時,亦可防止電極或配線的斷線或短路。
[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本實施方式的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於使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與均為構成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的第一被接著體及第二被接著體各自的其中一表面接觸的狀態下,進行加熱及加壓中的至少一者的步驟,第一被接著體及第二被接著體中的至少一者具有金屬導電部。 於使本實施方式的雙面黏著片與第一被接著體及第二被接著體各自的其中一表面接觸的狀態下進行加壓的步驟並無特別限制。較佳為藉由加壓步驟來進行脫泡,或於加壓步驟之前或之後進而進行脫泡步驟。另外,較佳為於加熱的同時進行加壓步驟,或於加壓步驟之前或之後進而進行加熱步驟。例如,較佳為包括如下步驟:藉由使雙面黏著片與第一被接著體及/或第二被接著體的表面接觸,於該狀態下使用高壓釜等進行加壓、加溫、脫泡或者於該狀態下進行加壓及真空脫泡來提高密接性的步驟。 [實施例]
以下,列舉實施例與比較例來更具體地說明本發明的特徵。以下的實施例中所示的材料、使用量、比例、處理內容、處理程序等只要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則可適當變更。因此,本發明的範圍不應由以下所示的具體例來限定地進行解釋。
[合成例] <交聯性(甲基)丙烯酸共聚物A-1的合成> 針對將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MA)、丙烯酸2-羥基乙酯(2-Hydroxy Ethyl Acrylate,2HEA)以質量比計成為85:15的方式調配而成的單體,於作為聚合溶媒的乙酸乙酯中,於偶氮雙異丁腈(Azobisisobutyronitrile,AIBN)的存在下加熱至60℃並進行聚合。藉此,獲得固體成分濃度為50質量%、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5萬的交聯性(甲基)丙烯酸共聚物(A-1)的溶液(a-1)。
<交聯性(甲基)丙烯酸共聚物A-2的合成> 針對將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2HEMA)以質量比計成為85:15的方式調配而成的單體,於作為聚合溶媒的乙酸乙酯中,於偶氮雙異丁腈(AIBN)的存在下加熱至60℃並進行聚合。藉此,獲得固體成分濃度為50質量%、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8萬的交聯性(甲基)丙烯酸共聚物(A-2)的溶液(a-2)。
<交聯性(甲基)丙烯酸共聚物A-3的合成> 針對將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MA)、丙烯酸2-羥基乙酯(2HEA)以質量比計成為95:5的方式調配而成的單體,於作為聚合溶媒的乙酸乙酯中,於偶氮雙異丁腈(AIBN)的存在下加熱至60℃並進行聚合。藉此,獲得固體成分濃度為50質量%、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4萬的交聯性(甲基)丙烯酸共聚物(A-3)的溶液(a-3)。
<交聯性(甲基)丙烯酸共聚物A-4的合成> 針對將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A)、甲基丙烯酸2-羥基乙酯(2HEMA)以質量比計成為95:5的方式調配而成的單體,於作為聚合溶媒的乙酸乙酯中,於偶氮雙異丁腈(AIBN)的存在下加熱至60℃並進行聚合。藉此,獲得固體成分濃度為50質量%、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6萬的交聯性(甲基)丙烯酸共聚物(A-4)的溶液(a-4)。
<交聯性(甲基)丙烯酸共聚物A-5的合成> 針對將甲基丙烯酸2-乙基己酯(2EHMA)、丙烯酸2-羥基乙酯(2HEA)以質量比計成為70:30的方式調配而成的單體,於作為聚合溶媒的乙酸乙酯中,於偶氮雙異丁腈(AIBN)的存在下加熱至60℃並進行聚合。藉此,獲得固體成分濃度為50質量%、重量平均分子量為45萬的交聯性(甲基)丙烯酸共聚物(A-5)的溶液(a-5)。
<交聯性(甲基)丙烯酸共聚物A-6的合成> 針對將丙烯酸丁酯(butyl acrylate,BA)、丙烯酸2-羥基乙酯(2HEA)以質量比計成為85:15的方式調配而成的單體,於作為聚合溶媒的乙酸乙酯中,於偶氮雙異丁腈(AIBN)的存在下加熱至60℃並進行聚合。藉此,獲得固體成分濃度為50質量%、重量平均分子量為50萬的交聯性(甲基)丙烯酸共聚物(A-6)的溶液(a-6)。
<重量平均分子量> 交聯性(甲基)丙烯酸共聚物(A)及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B)的重量平均分子量是利用以下的方法並使用凝膠滲透層析儀(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GPC)進行測定。GPC的測定條件如以下所述。 ‧溶媒:四氫呋喃 ‧管柱:Shodex KF801、KF803L、KF800L、KF800D(將昭和電工(股)製造的四根連接使用) ‧管柱溫度:40℃ ‧試樣濃度:0.5質量% ‧檢測器:RI-2031plus(JASCO製造) ‧泵:RI-2080plus(JASCO製造) ‧流量(流速):0.8 ml/min ‧注入量:10 μl ‧校正曲線:使用基於標準聚苯乙烯Shodex standard 聚苯乙烯(昭和電工(股)製造)Mw=1320~2,500,000的10個樣品所得的校正曲線。
[實施例1] <黏著劑組成物的調整> 將相對於丙烯酸共聚物(A-1)的溶液(a-1)100質量份而包含0.1質量份的作為交聯劑的異氰酸酯系化合物(D-110N、三井化學公司製造)、0.02質量份的環氧系矽烷偶合劑(KBM403、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1.2質量份的紫外線吸收劑(帝奴彬(Tinuvin)384-2、巴斯夫(BASF)公司製造)的原料以該原料的濃度成為45質量%的方式加入至乙酸乙酯中,並進行攪拌,藉此製備黏著劑組成物。
<雙面黏著片的製作> 利用敷料器將如上所述般製備的黏著劑組成物以乾燥後的塗敷厚度成為50 μm的方式均勻地塗敷於具有利用矽酮系剝離劑進行處理後的剝離劑層的厚度為50 μm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第一剝離片、王子艾富特(F-Tex)公司製造、50RL-07(2))的表面而形成塗膜。利用空氣循環式恆溫烘箱使所述塗膜於80℃下乾燥3分鐘,藉此於第一剝離片的表面形成黏著劑層(實施例1的雙面黏著片)。
<帶剝離片的黏著片的製作> 繼而,於該黏著劑層的表面貼合剝離力與第一剝離片不同的厚度為38 μm的第二剝離片(王子艾富特(F-Tex)公司製造、38RL-07(L)),於23℃、相對濕度50%的條件下養護14天。藉此,獲得具有黏著劑層(黏著片)被有剝離力差的一對剝離片夾持的第一剝離片/黏著劑層/第二剝離片這一結構的帶剝離片的黏著片。
[實施例2] 將丙烯酸共聚物(A-1)的溶液(a-1)變更為丙烯酸共聚物(A-2)的溶液(a-2),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程序而獲得帶剝離片的黏著片。
[實施例3] 將丙烯酸共聚物(A-1)的溶液(a-1)變更為丙烯酸共聚物(A-2)的溶液(a-2),自環氧系矽烷偶合劑(KBM403、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變更為巰基系矽烷偶合劑(X-41-1810、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程序而獲得帶剝離片的黏著片。
[實施例4] 將丙烯酸共聚物(A-3)的溶液(a-3)變更為丙烯酸共聚物(A-4)的溶液(a-4),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3相同的程序而獲得帶剝離片的黏著片。
[實施例5] 將丙烯酸共聚物(A-1)的溶液(a-1)變更為丙烯酸共聚物(A-5)的溶液(a-5),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程序而獲得帶剝離片的黏著片。
[實施例6] 將作為交聯劑的異氰酸酯系化合物(D-110N、三井化學公司製造)的添加量自0.1質量份變更為0.04質量份,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程序而獲得帶剝離片的黏著片。
[比較例1] 將巰基系矽烷偶合劑(X-41-1810、信越化學工業公司製造)的添加量自0.02質量份變更為0.04質量份,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3相同的程序而獲得帶剝離片的黏著片。
[比較例2] 除不添加紫外線吸收劑(帝奴彬(Tinuvin)384-2、巴斯夫(BASF)公司製造)1.2質量份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程序而獲得帶剝離片的黏著片。
[比較例3] 將丙烯酸共聚物(A-1)的溶液(a-1)變更為丙烯酸共聚物(A-6)的溶液(a-6),除此以外,藉由與實施例1相同的程序而獲得帶剝離片的黏著片。
[雙面黏著片的特性] 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獲得的雙面黏著片的各特性是藉由以下的程序來測定。將所獲得的結果記載於下述表1中。
<水蒸氣透過率> 將實施例、比較例中所製作的厚度為50 μm的帶剝離片的黏著片的輕剝離側的隔膜(separator)剝離,並使用手動輥(hand roller)貼附於不織布片(乃皮瓦衣普(nepi wipe)、妮飄(Nepia)公司製造)。繼而,以再次剝離了實施例、比較例中所製作的厚度為50 μm的黏著片的輕剝離側的隔膜的雙面黏著片的黏著面彼此貼合的方式貼合於剝離了經不織布片內襯的黏著片的重剝離側的隔膜的黏著面,製作黏著劑層厚度為100 μm的經不織布片內襯的不織布片/黏著劑層(厚度100 μm)/重剝離隔膜這一結構的樣品片。繼而,於放入有蒸餾水50 ml的開口部直徑為2.5 cm的玻璃瓶上,以將所述樣品片的重剝離側隔膜剝離,使黏著劑面來到瓶側的方式,利用該樣品片覆蓋瓶的開口部並加蓋。進而,於覆蓋瓶的開口部的樣品片的邊緣部,使用密封膠帶以注意不會黏於開口部並利用樣品片將玻璃瓶完全密封的方式進行固定。以不使瓶傾斜的方式設置於設定為40℃、20%RH的烘箱中(換言之,以不使水與樣品接觸的方式)處理24小時。藉由對該處理前後的重量進行測定來求出水減少的重量,並藉由計算來求出g/m 2/24h的水蒸氣透過率。
<吸水率> 僅將實施例、比較例中所製作的厚度為50 μm的雙面黏著片的黏著層重疊,將厚度設為約5 mm的黏著層切成5 cm×5 cm見方,製作吸水率評價用樣品。繼而,將該吸水率評價用樣品載置於預先秤量了重量的玻璃製的培養皿中,於105℃的乾燥爐中處理5小時後,自乾燥爐中取出,連同培養皿一起迅速秤量重量,減去預先秤量的培養皿的重量,藉此測定吸水率評價用樣品的絕對乾燥重量。繼而,將評價用樣品連同培養皿一起放入至85℃、95%RH的恆溫恆濕層中處理24小時後,取出(此時,於評價用樣品或培養皿上附著有水滴的情況下,進行擦拭),連同培養皿一起迅速秤量重量,與求出絕對乾燥重量時同樣地減去培養皿的重量來測定吸水後的吸水率評價用樣品的重量。藉由下述式1來求出吸水率。 (吸水率)=(吸水後的吸水率評價用樣品重量)/(絕對乾燥的吸水率評價用樣品重量)×100···式1
<硫含量> 將實施例、比較例中所製作的厚度為50 μm的帶剝離片的黏著片以5 cm×5 cm切成3片。繼而,將各帶剝離片的黏著片的輕剝離側隔膜及重剝離側的隔膜剝離,僅採取黏著劑層並測定重量後,放入至分解容器中,加入硝酸5 ml與過氧化氫0.2 ml,使用微波分解系統(CEM公司製造的MARS5)進行加壓酸分解。分解結束後,作為測定資料,將各水準的3片的分解溶液混合並定量為20 ml後,使用電感耦合電漿(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ICP)發光分光分析裝置(ICP-OES 理學(Rigaku)公司製造的CIROS120)來定量硫成分,換算為每1 kg雙面黏著片的硫量(mg)而作為硫含量。
<380 nm透過率> 將實施例、比較例中所製作的厚度為50 μm的帶剝離片的黏著片裁切成50 mm×50 mm,將輕剝離側的隔膜剝離,使用手動輥以不使空氣進入的方式貼合於載玻片(松浪硝子公司製造、S9112)。繼而,將重剝離側的隔膜剝離,製作玻璃/黏著劑層這一結構的評價用樣品。使用自記分光光度計(型號:UV-3100PC、島津製作所公司製造)來測定評價用樣品於波長380 nm下的分光透過率。
<凝膠分率> 將實施例、比較例中所製作的50 μm的帶剝離片的黏著片切成10 cm×10 cm。繼而,將各帶剝離片的黏著片的輕剝離側隔膜及重剝離側的隔膜剝離,僅秤量0.1 g的黏著劑層(雙面黏著片)後,採取至樣品瓶中,加入乙酸乙酯30 ml並加溫至40℃,同時振盪24小時。其後,利用150目不鏽鋼製金屬網過濾分離該樣品瓶的內容物,於100℃下將金屬網上的殘留物乾燥3小時而測定乾燥質量(g)。根據所獲得的乾燥質量並藉由下述式2來求出凝膠分率。 凝膠分率(質量%)=(乾燥質量/雙面黏著片的採取質量)×100···式2
[雙面黏著片的評價] 各實施例及比較例中所獲得的帶剝離片的黏著片的各評價是藉由以下的程序來進行。將所獲得的結果中除總光線透過率及霧度值以外的結果記載於下述表1中。
<離子遷移抑制> (評價用導電薄膜的製作) 於經易接著處理的厚度為100 μm的PET薄膜(東洋紡公司製造的科斯莫夏恩(Cosmoshine)A4360)上,藉由絲網印刷法,使用銀膏(東洋化工(TOYO CHEM)公司製造的RAFS059),以如圖3般的包括引出配線部的兩條配線分別呈直線狀且平行的方式進行圖案印刷。其後,於135℃下進行30分鐘加熱處理,使銀膏硬化,藉此獲得如圖3般的包括銀配線的評價用導電薄膜。兩條配線寬度分別為40 μm,配線間距離為15 μm。
(評價用樣品的製作) 將實施例、比較例中所製作的帶剝離片的黏著片的輕剝離側的隔膜剝離,利用手動輥將黏著劑面貼合於100 μm的PET薄膜(東洋紡公司製造的科斯莫夏恩(Cosmoshine)A4360)上,獲得PET薄膜/黏著劑層/重剝離側隔膜這一結構的積層薄膜。繼而,自該積層薄膜剝離重剝離側的隔膜,如圖4般貼合於所述製作的評價用導電薄膜的配線上,於30℃、0.5 MPa的條件下進行30分鐘高壓釜處理後,於23℃、相對濕度50%(RH)的條件下放置24小時,製作評價用樣品。
(離子遷移抑制效果的評價) 於評價用樣品上形成如圖5般的實施配線(並聯配線)後的電路結構。於施加直流電(Direct Current,DC)15 V電壓的同時,於85℃、95%RH下處理240小時來進行離子遷移的試驗。利用光學顯微鏡來觀察如上所述般處理後的評價用樣品的黏著劑層(雙面黏著片)的貼合部分的配線間,基於以下所示的評價基準來評價離子遷移抑制效果。再者,於任一實施例及比較例的樣品中,均未發生產生浮起、剝離、氣泡等。 A:於配線間完全觀察不到枝晶的形成或黃色(或橙色)的滲出般的變色。 B:於配線間稍微觀察到黃色(或橙色)的滲出般的變色。 C:於配線間觀察到枝晶的形成或黃色(或橙色)的滲出般的變色。
<電阻值上升> (電阻值評價用導電薄膜的製作) 於經易接著處理的厚度為100 μm的PET薄膜(東洋紡公司製造的科斯莫夏恩(Cosmoshine)A4360)上,藉由絲網印刷法,使用銀膏(東洋化工(TOYO CHEM)公司製造的RAFS059)來印刷如圖6般的於兩端具有測定用電極部(四角部)的網狀圖案。其後,於135℃下進行30分鐘加熱處理,使銀膏硬化,藉此獲得如圖6般的包括銀配線的電阻值評價用導電薄膜。網圖案的間距為500 μm,線寬度為15 μm。
(電阻值評價用樣品的製作) 將實施例、比較例中所製作的帶剝離片的黏著片的輕剝離側的隔膜剝離,利用手動輥將黏著劑面貼合於100 μm的PET薄膜(東洋紡公司製造的科斯莫夏恩(Cosmoshine)A4360)上,獲得PET薄膜/黏著劑層/重剝離側隔膜這一結構的積層薄膜。繼而,自該積層薄膜剝離重剝離側的隔膜,如圖7般貼合於所述製作的電阻值評價用導電薄膜的配線上,於30℃、0.5 MPa的條件下進行30分鐘高壓釜處理後,於23℃、50%RH的條件下放置24小時,製作電阻值評價用樣品。
(85℃、95%處理時的電阻值上升) 使用測試儀來測定處於電阻值評價用樣品的導電部兩端的測定用電極部間的初期電阻值。其後,於85℃、95%RH下處理240小時後,再次使用測試儀來測定電極間的電阻值。使用如上所述般測定的n=3的處理前後的電阻值的平均值,並利用下述式3的計算式來求出電阻值上升率,基於以下所示的評價基準來評價電阻值上升。再者,於任一實施例及比較例的電阻值評價用樣品中,均未發生產生浮起、剝離、氣泡等。 (電阻值上升率)=(85℃、95%處理後的電阻值)/(初期電阻值)···式3 A:電阻值上升率未滿1.0。 B:電阻值上升率為1.0以上且未滿1.05。 C:電阻值上升率為1.05以上。
(UV處理時的電阻值上升) 代替於85℃、95%RH下處理100小時而使用氙超級耐候試驗器(Xenon Super Weather meter)(須賀(suga)試驗機公司製造的超級氙耐候試驗器(Super Xenon Weather meter)SX75)以70 W/m 2、黑色面板溫度65℃處理100小時,除此以外,與「85℃、95%處理時的電阻值上升」同樣地進行,利用下述式4的計算式來求出電阻值上升率,並基於以下所示的評價基準來評價電阻值上升。再者,於任一實施例及比較例的電阻值評價用樣品中,均未發生產生浮起、剝離、氣泡等。 (電阻值上升率)=(UV處理後的電阻值)/(初期電阻值)···式4 A:電阻值上升率未滿1.0。 B:電阻值上升率為1.0以上且未滿1.05。 C:電阻值上升率為1.05以上。
<色度b*值> 與「380 nm透過率」的測定中所製作的評價用樣品同樣地進行,製作玻璃/黏著劑層這一結構的評價用樣品,依據JIS Z8781-4:2013來測定CIE1976L*a*b*表色系中的b*。
<總光線透過率及霧度值> 與「380 nm透過率」的測定中所製作的評價用樣品同樣地進行,製作玻璃/黏著劑層這一結構的評價用樣品,依據JIS K 7361-1來測定所獲得的樣品的總光線透過率。另外,依據JIS K 7136來測定所獲得的樣品的霧度值。該些測定進行3次,將平均值設為各測定值。於測定中使用積分球式光線透過率測定裝置(日本電色工業公司製造、NDH-5000)。 其結果,實施例、比較例中所製作的雙面黏著片於23℃、相對濕度50%的環境下的總光線透過率均為90%~100%,於23℃、相對濕度50%的環境下的霧度值均未滿1%。
[表1]
   實施例1 實施例2 實施例3 實施例4 實施例5 實施例6 比較例1 比較例2 比較例3
黏著劑組成物 具有碳數8~18的分支鏈的(甲基)丙烯酸酯[質量%] 2EHMA 2EHA 2EHMA 2EHA 2EHMA 2EHMA 2EHMA 2EHMA -
85% 85% 95% 95% 70% 85% 95% 85% -
其他(甲基)丙烯酸酯[質量%] - - - - - - - - BA
- - - - - - - - 85%
含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質量%] 2HEA 2HEMA 2HEA 2HEMA 2HEA 2HEA 2HEA 2HEA 2HEA
15% 15% 5% 5% 30% 15% 5% 15% 15%
水蒸氣透過率 g/m 2/24hr 156 183 124 132 390 310 154 160 520
吸水率 % 0.6 0.6 0.5 0.5 0.9 0.8 0.5 0.6 1.5
硫含量 mg/kg 檢測極限以下 檢測極限以下 34 34 檢測極限以下 檢測極限以下 60 檢測極限以下 檢測極限以下
380 nm透過率 % 19 19 19 19 19 19 19 86 19
凝膠分率 % 64 62 63 59 63 30 54 55 65
離子遷移抑制 A A A A B B A A C
電阻值上升 濕熱處理(85℃ 95%) A A B B A A C A A
UV照射 B B B B B B C C B
色度b*值 0.3 0.3 0.3 0.3 0.3 0.3 0.3 0.1 0.3
根據所述表1而可知,本發明的雙面黏著片於構成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包括金屬導電部的情況下,當將光學構件彼此貼合時,可抑制金屬導電部的離子遷移,且可抑制由濕熱環境及紫外線引起的電阻值變化。 比較例1中,雙面黏著片的硫含量超出本發明所規定的範圍,由濕熱環境及紫外線引起的電阻值變化大。 比較例2中,雙面黏著片於波長380 nm下的分光透過率超出本發明所規定的範圍,由紫外線處理引起的電阻值變化大。 比較例3中,雙面黏著片的水蒸氣透過率及吸水率超出本發明所規定的範圍,於將光學構件彼此貼合時,顯著產生導電部的離子遷移。
1:帶剝離片的雙面黏著片 11:雙面黏著片(黏著劑層) 12a、12b:剝離片 20:積層體 21:雙面黏著片(黏著劑層) 22:第一被接著體 24:第二被接著體 27a、27b、27c、27d:導電部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雙面黏著片的結構剖面的一例的概略圖。 圖2是表示本發明的積層體的結構剖面的一例的剖面圖。 圖3是表示包括銀配線的評價用導電薄膜的結構的概略圖。 圖4是表示離子遷移抑制的評價用樣品的結構的概略圖。 圖5是表示離子遷移抑制的評價中使用的電路結構的概略圖。 圖6是表示包括銀配線的電阻值評價用導電薄膜的結構的概略圖。 圖7是表示電阻值評價用樣品的結構的概略圖。
1:帶剝離片的雙面黏著片
11:雙面黏著片(黏著劑層)
12a、12b:剝離片

Claims (9)

  1. 一種雙面黏著片,用於將均為構成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的第一被接著體與第二被接著體貼合,且所述雙面黏著片中, 所述第一被接著體及所述第二被接著體中的至少一者具有金屬導電部, 硫含量為50 mg/kg以下, 波長380 nm下的分光透過率為30%以下, 水蒸氣透過率為400 g/m 2/24h以下,或者吸水率為1.0%以下。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面黏著片,其中,所述第一被接著體為觸控面板, 所述第二被接著體為圖像顯示裝置或蓋材。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面黏著片,其中,總光線透過率為90%~100%,霧度值未滿1%且由國際照明委員會1976L*a*b*表色系規定的色度b*為-1~1。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面黏著片,其中,所述雙面黏著片具有黏著劑層, 所述黏著劑層的凝膠分率為40%~90%。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雙面黏著片,其中,所述雙面黏著片具有黏著劑層, 所述黏著劑層包含如下基底聚合物,即含有源自具有碳數8~18的分支鏈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70質量%~98質量%、與源自含羥基的(甲基)丙烯酸酯的單元1質量%~20質量%的基底聚合物。
  6. 一種積層體,包括: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面黏著片;以及 第一被接著體及第二被接著體,配置於所述雙面黏著片的兩表面且均為構成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且所述積層體中, 所述第一被接著體及所述第二被接著體中的至少一者具有金屬導電部。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積層體,其中,所述第一被接著體為觸控面板, 所述第二被接著體為圖像顯示裝置或蓋材, 所述觸控面板及所述圖像顯示裝置或所述蓋材中的至少一者包含如下透明導電薄膜,即具有網狀導電部及與網狀導電部連結的引出配線的透明導電薄膜。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積層體,其中,所述導電部包含銀或銅。
  9. 一種積層體的製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於使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雙面黏著片與均為構成搭載有觸控面板的顯示裝置的光學構件的第一被接著體及第二被接著體各自的其中一表面接觸的狀態下,進行加壓的步驟, 所述第一被接著體及所述第二被接著體中的至少一者具有金屬導電部。
TW112105859A 2022-02-18 2023-02-17 雙面黏著片、積層體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TW20233804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24132 2022-02-18
JP2022024132A JP7173384B1 (ja) 2022-02-18 2022-02-18 両面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22-024131 2022-02-18
JP2022024131A JP7173383B1 (ja) 2022-02-18 2022-02-18 両面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8043A true TW202338043A (zh) 2023-10-01

Family

ID=875782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2105859A TW202338043A (zh) 2022-02-18 2023-02-17 雙面黏著片、積層體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38043A (zh)
WO (1) WO202315787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660564B1 (ko) * 2009-11-24 2016-09-27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도전 시트, 도전 시트의 사용 방법 및 정전용량 방식 터치 패널
JP5593175B2 (ja) * 2010-09-09 2014-09-17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封止用粘着シート、電子デバイス、及び有機デバイス
JP6565487B2 (ja) * 2014-08-27 2019-08-28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及び粘着シート
JP2018083896A (ja) * 2016-11-24 2018-05-31 綜研化学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
JP6856394B2 (ja) * 2017-02-03 2021-04-0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表面保護フィルム、及び、光学部材
US20210122947A1 (en) * 2018-03-29 2021-04-29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Adhesive sheet, conductive member-layered product using same,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JP2020186308A (ja) * 2019-05-14 2020-11-19 王子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JP2022156356A (ja) * 2021-03-31 2022-10-14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粘着シート、繰り返し屈曲積層部材および繰り返し屈曲デバイス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57875A1 (ja) 2023-08-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824992B (zh) 雙面附黏著劑層之偏光薄膜及影像顯示裝置
JP7173383B1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2023121122A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TW201805312A (zh) 黏著劑組成物及黏著片
JP6969481B2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WO2020230774A1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TW201803954A (zh) 黏著片及積層體
JP2017200975A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TW202016247A (zh) 黏著片、積層體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TW202338043A (zh) 雙面黏著片、積層體及積層體的製造方法
JP2019038947A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JP2019116547A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JP2019116548A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JP2021059617A (ja) 粘着シート
JP2024046445A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WO2019004107A1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および積層体
JP7285367B1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JP2024046444A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積層体および積層体の製造方法
JP7318834B1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JP7346822B2 (ja) 粘着シート、剥離シート付き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JP7306561B1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WO2024142943A1 (ja) 両面粘着シート、積層体及び表示装置
JP7059762B2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JP6593248B2 (ja) 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
JP7013793B2 (ja)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シート及び積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