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6653A - 捲筒體管理裝置 - Google Patents

捲筒體管理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6653A
TW202336653A TW111140586A TW111140586A TW202336653A TW 202336653 A TW202336653 A TW 202336653A TW 111140586 A TW111140586 A TW 111140586A TW 111140586 A TW111140586 A TW 111140586A TW 202336653 A TW202336653 A TW 20233665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mentioned
paper
remaining amount
identification cod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0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川太郎
伊藤映登
大西誠人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大王製紙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66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6653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00Storing articles, individually or in orderly arrangement, in warehouses or magazines
    • B65G1/02Storage devices
    • B65G1/04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 B65G1/137Storage devices mechanical with arrangements or automatic control means for selecting which articles are to be remov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1/00Use of pick-up or transfer devices or of manipulators for stacking or de-stack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 Controlling Rewinding, Feeding, Winding, Or Abnormalities Of Web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課題在於使用附加於捲筒體之RFID標牌,管理保存於保存區域內之捲筒體於保存區域內之位置。 於將附加有RFID標牌120之捲筒紙200保存於保存區域內時,由第1RFID讀取器193讀取識別碼,將保存位置與識別碼建立對應並記憶於資料庫160。於使用捲筒紙200時,藉由搬送機構(無人堆高機190及移送體460)搬送至特定之配置位置。由配置於配置位置之第2RFID讀取器20讀取識別碼,對照部70將應配置於配置位置之捲筒體之正確種類進行對照,輸出對照結果。判定輸出部80根據對照結果,輸出配置位置之捲筒紙200之種類是否適當。

Description

捲筒體管理裝置
本發明關於一種捲筒體管理裝置。
瓦楞紙片藉由用瓦楞機貼合瓦楞紙原紙((正面)直(平)、中心(波形)、(背面)直(平))而製造。瓦楞紙原紙形成為捲繞成捲筒狀之捲筒紙。捲筒紙於製造瓦楞紙片時,設置於瓦楞機之特定位置(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若捲筒紙入庫,則暫時保存於倉庫等之保存區域。於使用捲筒紙時,自保存區域搬出並設置於瓦楞機。使用後,於有餘量之情形時,再次保存於保存區域。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5-09631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於保存區域內保存有多個捲筒紙。先前,於自保存於保存區域內之捲筒紙中找出所需之捲筒紙,需要使用貼附於捲筒紙之識別券,特定出捲筒紙。
本發明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使用附加於捲筒體之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er:射頻辨識)標牌,管理保存於保存區域內之捲筒體於保存區域內之位置之捲筒體管理裝置。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為達成上述目的,本發明之捲筒體管理裝置之特徵在於具備:第1RFID讀取器,其於將附加有RFID標牌之長條且片狀之材料捲繞成捲筒狀之捲筒體保存於保存區域內時,自上述RFID標牌讀取特定上述捲筒體之識別碼;資訊記憶部,其將上述捲筒體之於上述保存區域內之保存位置、與上述第1RFID讀取器讀取之該捲筒體之上述識別碼建立對應並記憶;搬送機構,其將保存於上述保存區域內之上述捲筒體,自記憶於上述資訊記憶部之上述捲筒體之上述保存位置搬送至特定配置位置;第2RFID讀取器,其自配置於上述配置位置之上述捲筒體所附加之上述RFID標牌讀取上述識別碼;對照部,其取得應配置於上述配置位置之捲筒體之正確種類,將取得之上述正確種類、與由上述第2RFID讀取器讀取之與上述配置位置之上述捲筒體之上述識別碼對應之種類進行對照,輸出對照結果;及判定輸出部,其根據上述對照結果,輸出上述配置位置之捲筒體之種類是否適當。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使用附加於捲筒體之RFID標牌,管理經保存於保存區域內之捲筒體於保存區域內之位置。
以下,對本發明之捲筒體管理裝置之實施形態,參照圖式進行說明。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捲筒紙200之餘量管理系統300(參照後述之圖9)、包含捲筒紙200之判定裝置60(於保存區域內之捲筒紙200之保存加上餘量管理系統300及判定裝置60,亦稱為「捲筒體管理裝置」)之捲筒紙200之管理系統之模式圖。圖2係顯示成為圖1之捲筒紙200之管理系統管理之對象之捲筒紙200之立體圖,圖3係顯示圖1所示之捲筒紙200系統之全部動作之流程圖。
圖示之捲筒紙200(捲筒體之一例)之管理系統具備條碼讀取器130、RFID標籤發行機140、伺服器150(管理裝置之一例)、庫存管理用RFID讀取器180、餘量檢測裝置10及判定裝置60。
捲筒紙200,作為一例,係將為了製造瓦楞紙片而設置於瓦楞機並使用之長條片狀之瓦楞紙原紙202(參照圖2)捲繞成捲筒狀者。
捲筒紙200,如圖2所示,於直徑方向之中心部,藉由被稱為紙管之管狀芯形成於軸向延伸之中空之空洞201,於該空洞201之軸向之兩端分別設置圓筒狀之補強筒203(金屬板)。補強筒203例如由金屬材料形成,為了於後述之瓦楞機400之支軸插入時(所謂夾持),防止空洞201之周圍之瓦楞紙原紙202變形而設置。
條碼讀取器130光學地讀取記載於條碼標籤110之條碼,參照與該條碼對應且記憶於條碼讀取器130之瓦楞紙原紙202之規格(瓦楞紙原紙202之厚度、長度、紙之種類等)相關之資訊(規格資訊),將參照之規格資訊輸出至外部。
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捲筒紙200新入庫(初次入庫)時(圖3之流程圖之步驟1(S1)中為”是(YES)”),讀取貼附於捲筒紙200之條碼標籤110之條碼(圖3之S2),將與該條碼對應之規格資訊輸出至RFID標籤發行機140。
另,與條碼對應之瓦楞紙原紙202之規格資訊,亦可不記憶於條碼讀取器130自身,而自伺服器150等之外部取得。
RFID標籤發行機140發行RFID標籤120(RFID標牌),該RFID標籤120具有記憶與自條碼讀取器130輸入之條碼對應之識別碼(ID:Identity)之IC晶片(圖3之S3)。由RFID標籤發行機140發行之RFID標籤120,藉由作業者之手手動、或藉由機器人自動地貼附於入庫之捲筒紙200。貼附有RFID標籤120之捲筒紙200被移送至特定保存區域進行保存。
另,RFID標籤120之發行及貼附亦可於捲筒紙200之製造階段進行。
(RFID標籤) 圖4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RFID標籤120(捲筒體管理用RFID標牌)之一例之圖。RFID標籤120使用UHF(Ultra High Frequency:超高頻)帶之頻率(例如920 MHz)與RFID讀取器進行信號之收發,以電波方式收發信號。
RFID標籤120具備基材層121、具有天線部122及IC晶片123之插入物124、接著層125及紙層126。
基材層121由絕緣性之樹脂製薄膜形成。具體而言,例如係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聚丙烯(PP)、聚乙烯(PE)等之樹脂製薄膜單獨,或該等樹脂製薄膜複數個積層而成之多層薄膜等。基材層121具有設置有天線部及IC晶片123之本體部121A、與經由彎折部121B設置於端部之定位部121C。
天線部122係用於收發信號之平面天線,設置於基材層121之本體部121A上,由金屬薄膜形成。作為金屬薄膜之材料,例如可適當舉出鋁(Al)製之片材(鋁片材),但並不限定於此。例如,藉由於包含PET薄膜之基材層121上,以乾式層壓等貼附鋁片材,可形成天線部122。天線部122不配置於基材層121之彎折部121B及定位部121C。因此,彎折部121B容易折彎,因不會產生對於金屬之彎折之復原力而不易剝離。
天線部122為矩形狀,具有第1區域122a、第2區域122b、第3區域122c、插槽部122d、及迴路部122e。第1區域122a係存在於基材層121之靠近彎折部121B之位置之區域。第2區域122b係將第1區域122a與第3區域122c連接之區域,沿長度方向延伸。第3區域122c之長度方向之尺寸短於第1區域122a。插槽部122d沿第2區域122b延伸。迴路部122e具有連接IC晶片123之一對臂部122f、122f,由一對臂部122f、122f及IC晶片123形成為環狀。自第1區域122a延伸之第1區域122a以外之區域(第2區域122b、第3區域122c、包含插槽部122d及迴路部122e之IC晶片123經連接之區域)亦稱為剩餘區域。
IC晶片123於迴路部122e之一對臂部122f、122f中與天線部122電性連接,記憶特定捲筒體之識別碼等之各種資訊。又,於IC晶片123搭載特定演算處理功能等,基於自天線部122輸入之信號所包含之命令執行演算處理,並將該處理結果輸出至天線部122。天線部122向RFID讀取器發送包含自IC晶片123輸入之處理結果之信號。
接著層125設置於基材層121之天線部及設置有IC晶片123之面之背面。接著層125於接著前由剝離紙(未圖示)保護,於使用時將剝離紙剝離,使接著層125露出而使用。
紙層126隔著天線部122及IC晶片123,設置於自本體部121A至定位部121C為止之基材層121上。藉由紙層126,RFID標籤120可印出文字。於本實施形態中,可於位於本體部121A之紙層126、與位於定位部121C之紙層126之各者,用文字印出用於識別捲筒紙200之識別資訊或捲筒紙200之種類。因位於本體部121A之紙層126之可印字區域大,故主要成為於貼附於捲筒紙200之前供參照之部分。相對於此,位於定位部121C之紙層126之可印字區域小,如後述般,主要成為於貼附於捲筒紙200之後供參照之部分(參照圖5)。另,於圖4中,為了圖示天線部122及IC晶片123,以透過之狀態圖示紙層126。
圖5係顯示於捲筒紙200貼附RFID標籤120之狀態之圖。如圖5所示,RFID標籤120將基材層121之彎折部121B定位於管狀芯之端面(更具體而言,補強筒203(金屬板)之端面)與空洞201之邊界部分,將定位部121C貼附於管狀芯之端面(補強筒203之端面),且於空洞201內貼附基材層121之本體部121A。藉由如此貼附,RFID標籤120之天線部122之一部分(於本例中為第1區域122a之至少一部分)重疊接觸於補強筒203(金屬板),且IC晶片123未配置於補強筒203(金屬板)上。即,RFID標籤120與金屬製之補強筒203(金屬板)電性連接,藉由利用補強筒203(金屬板)作為天線之一部分,調整頻率特性。又,因補強筒203(金屬板)與天線部122之第1區域122a電性連接,故即使因夾持而使第1區域122a部分破損,亦不會妨礙與RFID讀取器之通信。又,因IC晶片123未配置於補強筒203(金屬板)上,故IC晶片123不會因夾持而破損。因此,不易產生因IC晶片123之破損而引起之通信異常。進而,如圖5所示,因於管狀芯之端面(補強筒203之端面)貼附有RFID標籤120之定位部121C,故於位於定位部121C上之紙層126印出之識別資訊之目視變得容易。
圖6A及圖6B係於捲筒紙200貼附RFID標籤120之情形時之通信距離之測定結果。使用Voyantic公司製之RFID標牌、標籤性能檢查裝置「Tagformance」進行測定。圖6A及圖6B之圖表之橫軸係頻率[MHz],縱軸係通信距離(Theoretical read range forward:理論順向讀距)[m]。圖6A係自貼附有RFID標籤120之捲筒紙200之端面側(鏡面)測定之測定結果,圖6B係自貼附有RFID標籤120之捲筒紙200之側面側(主體面)測定之測定結果。於圖6A及圖6B均係實線為如上述般於補強筒203(金屬板)貼附RFID標籤120之情形時之測定結果,虛線作為比較例,係於不具有補強筒之管狀芯貼附RFID標籤120之情形時之測定結果。如圖6A及圖6B所示,可知本實施形態之RFID標籤120藉由貼附於補強筒203(金屬板),於測定之全部頻率下之通信距離延長。
RFID標籤發行機140將於發行之RFID標籤120之IC晶片123記憶之識別碼、與自條碼或外部取得之瓦楞紙原紙202之規格資訊輸出至伺服器150。
管理裝置之一例之伺服器150具備資料庫160(資訊記憶部)與更新部170。資料庫160將自RFID標籤發行機140輸入之識別碼(ID)、與瓦楞紙原紙202之規格資訊或庫存資訊等之各種資訊建立對應並記憶,更新部170將上述已入庫之捲筒紙200之識別碼與規格資訊建立對應並登錄至資料庫160(圖3中之S4)。
(於保存區域內之管理) 於本實施形態中,捲筒紙200藉由圖7所示之無人堆高機190移送至保存區域。無人堆高機190具有映射機構191,預先映射保存區域內,製作保存區域映像並記憶於映像資訊記憶部192。又,無人堆高機190具有RFID讀取器193(第1RFID讀取器),於移送捲筒紙200並保存於保存區域內時,自RFID標籤120讀取特定捲筒紙200之識別碼,將捲筒紙200於保存區域內之保存位置、與RFID讀取器193讀取之該捲筒紙200之識別碼建立對應並自輸出部194輸出至伺服器150,更新資料庫160(圖3中之S5)。
另,上述無人堆高機190僅為一例,捲筒紙200之移送當然亦可使用有人之堆高機等之其他搬送裝置進行。又,搬送裝置自身亦可不記憶保存區域內之映像,而可預先於伺服器150記憶保存區域內之映像,取得其並利用。又,搬送裝置自身亦可不具有RFID讀取器,而由與搬送裝置同行之作業者攜帶行動之RFID讀取器,於保存時讀取RFID標籤120。又,亦可於保存區域之出入口設置閘門類型之RFID讀取器,進行捲筒紙200之進出庫管理。於該情形時,將預定之保存位置與捲筒紙200之識別資訊建立對應並自輸出部194輸出至伺服器150,更新資料庫160,藉此亦可省略無人堆高機之RFID讀取器。
(資料庫) 圖8係顯示具體之資料庫160之一例之圖。具體之資料庫160之一例如圖8所示,作為規格資訊之一例之紙種類、初次入庫日、最終使用日、餘量(剩餘之長度)及作為庫存資訊之一例之保存區域及保存位置,係對應於識別碼者。另,資料庫160之具體內容並不限定於圖8所示之例。
更新部170將記憶於資料庫160之瓦楞紙原紙202之規格資訊中之長度,改寫為自後述之餘量檢測裝置10輸出之捲筒紙200中之瓦楞紙原紙202之餘量,或改寫庫存資訊,更新資訊。
資料庫160之庫存資訊之更新,於藉由後述之庫存管理用RFID讀取器180讀取庫存於保存區域之捲筒紙200之RFID標籤120,並於伺服器150查詢時(圖3中之S6)被更新(圖3中之S7)。
(RFID讀取器) 庫存管理用之RFID讀取器180自於入庫且庫存於倉庫等之保存區域之多個捲筒紙200(例如捲筒紙210、220、…、280)之各者貼附之RFID標籤120讀取識別碼,與伺服器150之資料庫160進行對照等,供用於捲筒紙200之有無等之庫存資訊之管理(資料庫中之保存區域之登錄、更新)。
RFID讀取器180可對RFID標籤120非接觸地讀取記憶於RFID標籤120之識別碼等之資訊,因此無需如條碼讀取器般接近保存於倉庫中之各個捲筒紙200。
即,可大致同時地一次讀取於某程度範圍之空間存在之複數個RFID標籤120之識別碼。某程度範圍係於RFID讀取器180與RFID標籤120之間可相互通信之距離之範圍,於某程度範圍內,RFID讀取器180可非接觸地讀取記憶於RFID標籤120之識別碼等之資訊。
另,某程度範圍根據RFID讀取器180與RFID標籤120之規格或空間之狀況(被牆壁隔開之空間、或未被壁隔開之開放空間、及貼附有RFID標籤120之捲筒紙200彼此之配置之疏密狀況等)而變化。因此,使用RFID標籤120之庫存管理可大幅減少倉庫中之捲筒紙200之庫存管理所需之工夫。
(搬送機構) 保存於保存區域之捲筒紙200,係藉由包含無人堆高機190、及沿後述之圖12所示之搬送路徑450前進之板狀之移送體460之搬送機構,被搬送至特定配置位置。
配置位置意指製造瓦楞紙片之瓦楞機400中之設置捲筒紙200之設置位置(於後述之例中,具體而言為特定位置410、420、430)、或設置位置之前之待機位置(於後述之例中,具體而言為待機位置411)。於本實施形態中,因存在設置位置(特定位置410、420、430)及待機位置(待機位置411),故捲筒紙200首先被搬送至待機位置411,隨後被搬送至特定位置410、420、430。
基於伺服器150所具有之生產計畫(後述),當指定使用之捲筒紙200時,伺服器150基於資料庫160特定被指定之捲筒紙200之保存位置,並指示無人堆高機190搬出。接收到指示之無人堆高機190將該捲筒紙200運出,並運送至移送體460。且,由移送體460移送至特定配置位置。
(餘量檢測裝置、餘量管理系統) 圖9係顯示餘量檢測裝置10之構成之方塊圖,圖10係顯示使用設置於特定位置410、420、430(設置位置)之捲筒紙200來製造瓦楞紙片之瓦楞機400(處理裝置之一例)之一部分之模式圖。
餘量檢測裝置10如圖9所示,具有RFID讀取器20、感測器30及輸出部40。剩餘量檢測裝置10例如如圖10所示,配置於自捲筒紙200解捲瓦楞紙原紙202來製造瓦楞紙片之瓦楞機400中之、設置捲筒紙200之特定位置410、420、430附近。餘量檢測裝置10與瓦楞機400分開構成。
捲筒紙200在特定位置410之設置,係如後述之圖12所示,於形成於地板之沿經由待機位置411延伸至特定位置410之輸送路徑450前進之板狀之移送體460上載置捲筒紙200,並使載置捲筒紙200之移送體460沿搬送路徑450前進至特定位置410,藉此將捲筒紙200設置於特定位置410。捲筒紙200在其他特定位置420、430之設置亦同樣。
配置於特定位置410、420、430附近之範圍,與上述RFID讀取器180之情形同樣,雖根據RFID讀取器20與RFID標籤120之規格或空間之狀況而變化,但為可讀取配置於各特定位置410、420、430之各個捲筒紙200之RFID標籤120之範圍。
即,配置於特定位置410附近之RFID讀取器20,係預先調整發送之電波之朝向與電場之強度,與配置於特定位置410之捲筒紙200之RFID標籤120相互通信,設定為可讀取所記憶之識別碼等之資訊。
藉由同樣之設定,配置於特定位置420附近之RFID讀取器20可讀取配置於特定位置420之捲筒紙200之RFID標籤120之識別碼等之資訊,配置於特定位置430附近之RFID讀取器20可讀取配置於特定位置430之捲筒紙200之RFID標籤120之識別碼等之資訊。
感測器30非接觸地檢測配置於特定位置410之捲筒紙200之瓦楞紙原紙202之餘量(剩餘之長度)。感測器30例如對捲筒紙200照射雷射光,檢測捲筒紙200之直徑或半徑。感測器30亦具備基於檢測出之直徑或半徑計算瓦楞紙原紙202之餘量之演算部。
感測器30之演算部,具體而言,基於檢測出之直徑或半徑、與瓦楞紙原紙202之厚度計算餘量。因瓦楞紙原紙202之厚度由捲筒紙200之規格規定,故演算部可預先記憶,亦可藉由餘量檢測裝置10具備之輸出部40與伺服器150相互通信,取得於伺服器150具備之資料庫160記憶之捲筒紙200之規格資訊。
感測器30只要為檢測捲筒紙200之瓦楞紙原紙202之餘量者即可,並非限定於使用雷射光檢測捲筒紙200之直徑或半徑者。因此,可用雷射光以外之方法檢測捲筒紙200之直徑或半徑,亦可檢測與捲筒紙200之直徑或半徑不同之物理量。
作為檢測與捲筒紙200之直徑或半徑不同之物理量者,例如為瓦楞機400之運轉中之來自捲筒紙200之瓦楞紙原紙202之每小時之轉速(旋轉速度)。因瓦楞機400以恆定速度製造瓦楞紙片,故解捲捲筒紙200並抽出瓦楞紙原紙202之速度恆定。
因抽出瓦楞紙原紙202而旋轉之捲筒紙200之旋轉速度,由捲筒紙200之直徑或半徑限定。即,捲筒紙200之旋轉速度隨著直徑或半徑之縮小而加快。因此,感測器30藉由檢測捲筒紙200之旋轉速度,可以與製造瓦楞紙片之恆定速度(瓦楞紙原紙之抽出速度)之關係,對捲筒紙200之瓦楞紙原紙202檢測餘量。
另,因製造瓦楞紙片之恆定速度(瓦楞紙原紙之抽出速度),於使瓦楞機運轉時可預先取得,故感測器30之演算部預先記憶即可。
輸出部40輸出作為由RFID讀取器20讀取之捲筒紙200之識別碼、與由感測器30檢測出之瓦楞紙原紙202之餘量建立對應之資訊。
將自輸出部40輸出之捲筒紙200之識別碼、與瓦楞紙原紙202之餘量建立對應之資訊輸入至伺服器150(圖3中之S8)。伺服器150之更新部170基於建立對應之資訊,特定出記憶於資料庫160之資訊中、與輸入之捲筒紙200之識別碼對應之捲筒紙200,將與該捲筒紙200之識別碼對應之規格資訊之餘量改寫為輸入之瓦楞紙原紙202之餘量(更新;圖3中之S9)。使用後,有餘量之捲筒紙200藉由無人堆高機190送回至保存區域。
以上,如詳細說明般,本實施形態之捲筒紙200之餘量檢測裝置10如以下般構成。即,本實施形態之捲筒體(捲筒紙200)之餘量檢測裝置(餘量檢測裝置10)具備:RFID讀取器(RFID讀取器20),其自長條且片狀之材料(瓦楞紙原紙202)捲繞成捲筒狀之捲筒體(捲筒紙200)所附加之、記憶有特定上述捲筒體之識別碼之RFID標牌(RFID標籤120),非接觸地讀取上述識別碼;感測器(感測器30),其非接觸地檢測上述材料之餘量或使用量;及輸出部(輸出部40),其將由上述RFID讀取器讀取之上述識別碼、與由上述感測器檢測出之上述材料之餘量建立對應,或將由上述RFID讀取器讀取之上述識別碼、與由上述感測器檢測出之上述使用量建立對應,輸出至記憶每一捲筒體之材料之餘量之管理裝置(伺服器150)。且,餘量檢測裝置10配置於自上述捲筒體解捲上述材料並使用之處理裝置(瓦楞機400)中之配置上述捲筒體之特定位置(特定位置410、420、430)附近。
藉由該構成,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餘量檢測裝置10,可獨自地取得捲繞成捲筒紙200之瓦楞紙原紙202之餘量,因此無需改造瓦楞機400等自瓦楞機400取得餘量。
因此,本實施形態之餘量檢測裝置10可不依存於瓦楞機400,自動地取得並管理捲筒紙200中之瓦楞紙原紙之餘量。
又,本實施形態之餘量檢測裝置10中之感測器30,因對於捲筒紙200非接觸地檢測餘量,故並無如接觸於捲筒紙200而檢測餘量之感測器般之對於捲筒紙200之接觸電阻,不會對瓦楞機400之運轉造成影響。
另,感測器30亦可接觸於捲筒紙200。即,感測器30例如若為接觸於瓦楞紙原紙202之從動捲筒型之物,則根據從動捲筒之周長與轉速,檢測瓦楞紙原紙202之抽出長度(=周長×轉速;使用量)。
又,本實施形態之餘量檢測裝置10與記憶資料庫160之伺服器150,構成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捲筒紙200之餘量管理系統300(參照圖9)。即,本實施形態之捲筒體之餘量管理系統(餘量管理系統300)具備:管理裝置(伺服器150),其記憶資料庫(資料庫160),該資料庫(資料庫160)將附加於捲筒體(捲筒紙200)之RFID標牌(RFID標籤120)所記憶之特定上述捲筒體之識別碼、與上述捲筒體中之上述材料(瓦楞紙原紙202)之餘量建立對應;與本發明之餘量檢測裝置(餘量檢測裝置10),上述管理裝置具備更新部(更新部170),該更新部(更新部170)將上述資料庫中之與上述識別碼之捲筒體建立對應之上述材料之餘量改寫為自上述餘量檢測裝置輸入之餘量、或改寫為自記憶於上述資料庫之上述材料之餘量減去自上述餘量檢測裝置輸出之使用量而獲得之餘量。
藉由該構成,根據本實施形態之餘量管理系統300,可獨自地取得捲繞成捲筒紙200之瓦楞紙原紙202之餘量,因此無需改造瓦楞機400等自瓦楞機400取得餘量。
因此,本實施形態之餘量管理系統300可不依存於瓦楞機400,而自動地取得並管理捲筒紙200中之瓦楞紙原紙之餘量,可降低捲筒紙之庫存管理之勞力或成本。
另,上述之說明係對捲筒紙200設置於瓦楞機400之特定位置410時之餘量檢測裝置10之說明,但對於設置於其他特定位置420、430之捲筒紙200之、其他餘量檢測裝置10亦可以同樣之構成發揮同樣之作用。
又,本實施形態之餘量檢測裝置10為配置於瓦楞機400之特定位置410等之附近者,但本發明之捲筒體之餘量檢測裝置及餘量管理系統之餘量檢測裝置並非限定於配置於瓦楞機400之特定位置410等之附近者。
即,本發明之捲筒紙之餘量檢測裝置及餘量管理系統之餘量檢測裝置,亦可為於瓦楞機400之特定位置410等之附近配置感測器30及RFID讀取器20,於遠離特定位置410等之位置配置輸出部40,感測器30及RFID讀取器20與輸出部40藉由無線連接之構成。
又,根據具有本實施形態之餘量檢測裝置10、與記憶資料庫160之伺服器150之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餘量管理系統300,可獨自地取得捲繞成捲筒紙200之瓦楞紙原紙202之餘量,因此無需改造瓦楞機400等自瓦楞機400取得餘量。
本實施形態之餘量檢測裝置10中之感測器30為檢測瓦楞紙原紙202之餘量者,但作為感測器30檢測之物理量,並不限定於上述之捲筒紙200之半徑或直徑、或捲筒紙200之旋轉速度。即,感測器30亦可為檢測來自捲筒紙200之瓦楞紙原紙202由瓦楞機400使用掉之長度(使用量)者。
於該情形時,感測器30只要檢測藉由瓦楞機400抽出之瓦楞紙原紙202之抽出長度即可。於捲筒紙200設置於瓦楞機400之特定位置410之前之階段之瓦楞紙原紙202之餘量(初始值),記憶於資料庫160。
因此,感測器30藉由檢測瓦楞紙原紙202之由瓦楞機400之使用量,根據自資料庫160取得之餘量(初始值)減去使用量之演算,結果,感測器30可取得瓦楞紙原紙202之餘量。
另,於瓦楞機400當前為具備顯示設置於特定位置410而使用之捲筒紙200中之瓦楞紙原紙202之餘量或使用量之監視器者時,拍攝顯示於該監視器之餘量或使用量,將拍攝獲得之餘量或使用量之圖像藉由圖像辨識處理作為數值資料取得之相機裝置,亦可作為感測器30應用。即,感測器30只要為取得設置於特定位置410、420、430之捲筒紙200之瓦楞紙原紙202之餘量者,即可為任意者。因此,於可改造瓦楞機400之情形時,亦可以自瓦楞機400之控制裝置直接輸出捲筒紙200之餘量或使用量之資訊之方式進行改造,取得餘量或使用量之資訊並更新資料庫160。
(判定裝置) 圖11係顯示捲筒紙之判定裝置60之構成之方塊圖,圖12係模式性顯示判定裝置60配置於預備捲筒紙220(200)附近之狀態之圖,該預備捲筒紙220(200)配置於與設置於瓦楞機之特定位置410之捲筒紙210(200)相同之搬送路徑450上之待機位置411。
判定裝置60係捲筒體之判定裝置之一實施形態,如圖11所示,具備RFID讀取器20(第2RFID讀取器)、對照部70及判定輸出部80。判定裝置60例如如圖12所示,配置於預備捲筒紙220附近,該預備捲筒紙220配置於與設置於瓦楞機之特定位置410而使用之捲筒紙210相同之搬送路徑450上之待機位置411。
載置於移送體460、配置於待機位置411之捲筒紙220,係當前於瓦楞機400使用之捲筒紙210中之瓦楞紙原紙202無餘量時使用之預備捲筒紙。當設置於特定位置410之捲筒紙210無餘量時,設置於待機位置411之捲筒紙220於載置於移送體460之狀態下,沿搬送路徑450前進至特定位置410,代替捲筒紙210設置於特定位置410。且,設置於特定位置410之捲筒紙220由瓦楞機400供用於瓦楞紙片之製造。
RFID讀取器20僅與配置於待機位置411之捲筒紙220之RFID標籤120相互通信,讀取所記憶之識別碼等之資訊,但不與配置於特定位置410之捲筒紙210之RFID標籤120相互通信,無法讀取於捲筒紙210之RFID標籤120所記憶之識別碼等之資訊。
對照部70與伺服器150相互通信,自伺服器150所具有之生產計畫取得應配置於特定位置410之捲筒紙200之正確規格(瓦楞紙原紙202之紙之種類等)。
另,伺服器150所具有之生產計畫係於藉由瓦楞機400進行製造瓦楞紙片之生產之管理的生產管理系統制定之生產計畫。生產計畫包含與由瓦楞機400製造瓦楞紙片之生產計畫對應所需之捲筒紙200之正確規格。
對照部70於伺服器150之資料庫160,査詢RFID讀取器20所讀取之待機位置411之捲筒紙220之RFID標籤120所記憶之識別碼。且,對照部70將自資料庫160取得之與捲筒紙220之識別碼對應之規格資訊、與自伺服器150具有之生產計畫取得之正確規格進行對照,將捲筒紙220之規格是否適當之對照結果輸出至判定輸出部80。於本實施形態中,規格是否適當之對照結果係捲筒紙220之規格與應設置於瓦楞機400之特定位置410之正確規格是否一致之對照結果。另,規格資訊係瓦楞紙原紙202之厚度、長度、紙之種類等之資訊,但無需全部對照,亦可僅對照其中種類之資訊。
判定輸出部80例如係顯示裝置,根據自對照部70輸入之設置於待機位置411之捲筒紙220之規格與應設置於瓦楞機400之特定位置410之正確規格是否一致之對照結果,顯示(輸出)判定。
具體而言,於接收到捲筒紙220之規格與正確規格一致之對照結果之輸入時,判定輸出部80顯示判定「正確」。另一方面,於接收到捲筒紙220之規格與正確規格不一致之結果之輸入時,判定輸出部80顯示判定「錯誤」。
判定輸出部80於顯示判定「錯誤」時,為了使周圍之作業者知曉設置於待機位置411之捲筒紙220係錯誤之規格,使判定「錯誤」之顯示引人注目。具體而言,判定輸出部80以對於作業者容易注目之顏色顯示判定「錯誤」之顯示,或使其閃爍。
又,判定輸出部80亦可代替使顯示引人注目,或與使顯示引人注目併用,產生警報音,報知作業者。
且,當於待機位置411待機之捲筒紙220之判定為「錯誤」時,判定輸出部以不使移送體460自待機位置411自動搬送至特定位置410之方式,將指示信號輸出至移送體460,並維持捲筒紙220停止於待機位置411之狀態。
另一方面,於捲筒紙220之判定為「正確」時,判定輸出部80於特定位置410之捲筒紙210無餘量時,向移送體460輸出容許待機位置411之預備捲筒紙220自動搬送至特定位置410之指示信號。
另,於本實施形態中,於待機位置411配置判定裝置60,但於不存在待機位置之例之情形時,當然亦可於設置位置(特定位置410、420、430)配置判定裝置60。
以上,如詳細說明般,捲筒紙之判定裝置60如以下般構成。即,捲筒體(捲筒紙)之判定裝置60具備:RFID讀取器(RFID讀取器20),其自配置於特定位置(特定位置410)前之待機位置(待機位置411)所配置之長條且片狀之材料(瓦楞紙原紙202)捲繞成捲筒狀之捲筒體(捲筒紙200)之RFID標牌(RFID標籤120),讀取於上述RFID標牌中記憶之識別碼;對照部(對照部70),其取得應配置於上述特定位置之捲筒體之正確規格,將取得之上述正確規格、與由上述RFID讀取器讀取之上述待機位置之上述捲筒體之上述識別碼所對應之規格進行對照,輸出對照結果;及判定輸出部(判定輸出部80),其根據上述對照結果,輸出上述待機位置之捲筒體之規格是否正確之判定。
藉由該構成,根據捲筒紙之判定裝置60,可就作為配置於特定位置410且於瓦楞機400使用之捲筒紙210之預備捲筒紙而配置於待機位置411之捲筒紙220,於捲筒紙220實際設置於特定位置410之前之階段,自動判定是否為預備捲筒紙之正確規格。
且,根據該對照結果,於判定捲筒紙220為錯誤規格者時,以手動操作等使停止於待機位置411之狀態之捲筒紙220自待機位置411退避,將正確規格之捲筒紙200重新配置於待機位置411即可。
藉此,與錯誤規格之捲筒紙220實際配置於特定位置410,並於該時點注意到規格錯誤之情形相比,可提高瓦楞機400之運轉效率。
即,於錯誤規格之捲筒紙220配置於特定位置410,並於該時點注意到規格錯誤之情形時,會產生用於使捲筒紙220自特定位置410退避,並將正確規格之捲筒紙重新配置於特定位置410之多餘步驟。因此,與未產生該種多餘步驟之情形相比,停止瓦楞機400之時間變長,而降低了瓦楞機400之運轉效率。
但,因判定裝置60可於錯誤規格之捲筒紙220配置於特定位置410之前之待機位置411中判定規格之錯誤,故於使用配置於特定位置410之捲筒紙210,而瓦楞機400運轉之期間中,可將錯誤規格之捲筒紙220更換為正確規格之捲筒紙,不會延長瓦楞機400停止之時間,而不會降低瓦楞機400之運轉效率。
又,因判定裝置60非為自瓦楞機400取得與瓦楞機400之製造所使用之瓦楞紙原紙202之規格相關之資訊者,故無需改造瓦楞機400。
即,判定裝置60可不依存於瓦楞機400,自動判定配置於待機位置411之捲筒紙220中之瓦楞紙原紙202之規格。
判定裝置60係判定輸出部80自身輸出判定之顯示或聲音者,但本發明之判定裝置亦可為判定輸出部將判定輸出至以無線等連接之外部之監視器等,並於該監視器顯示判定或產生警報音。
圖13係顯示以無線或有線與各判定裝置60連接,並於監視器90(顯示裝置)一覽顯示關於配置於全部待機位置411、421、431之預備捲筒紙220之「正確」或「錯誤」之判定之畫面之顯示一例之圖。
例如如圖10所示,於特定位置410配置使用中之2個捲筒紙200、200,亦於特定位置420配置使用中之2個捲筒紙200、200,又於特定位置430配置使用中之2個捲筒紙200、200之瓦楞機400中,於各特定位置410、420、430分別與使用中之捲筒紙200對應,於待機位置411、421、431各配置2個預備捲筒紙220。
因此,配置與預備捲筒紙之各者對應之判定裝置60,各判定裝置60之判定輸出部80可如圖13所示,於以無線或有線與各判定裝置60連接之外部之監視器90,一覽顯示關於配置於該等全部之待機位置411、421、413之預備捲筒紙220(合計6個)之「正確」或「錯誤」之判定。外部之監視器90亦可經由伺服器150,與各判定裝置60連接。另,外部之監視器90與判定裝置60分開,但亦可為構成判定裝置60之構成要件之一部分。
如此,藉由向1個監視器90一覽輸出複數個預備捲筒紙220之判定,可由1個監視器90統一確認複數個預備捲筒紙220之判定,與來回確認各個判定裝置60之判定相比,可減少確認之勞力。
另,上述之說明以判定裝置60係與餘量檢測裝置10分開之構成為前提進行說明,但亦可為於餘量檢測裝置10組入判定裝置60之構成。於該情形時,判定裝置60之RFID讀取器20與餘量檢測裝置10之RFID讀取器20可由1個RFID讀取器20共用。
以上,雖對本發明之實施形態具體地進行了說明,但本發明並不限定於該等實施形態,當然可於本發明之技術性思想之範圍內進行變更。
本實施形態之捲筒紙200之管理系統,作為捲筒體,應用長條且片狀之瓦楞紙原紙202捲繞成捲筒狀之捲筒紙200,作為處理裝置,應用自捲筒紙200解捲瓦楞紙原紙202而使用之瓦楞機400。
但,本發明之捲筒紙200之管理系統並不限於瓦楞紙原紙,對使用將片狀且長條之材料(紙、布、樹脂、金屬)捲成捲筒狀之捲筒體,且進行不限定於瓦楞機之製造等之處理之處理裝置,亦可應用。
10:餘量檢測裝置 20:RFID讀取器 30:感測器 40:輸出部 60:判定裝置 70:對照部 80:判定輸出部 90:監視器 110:條碼標籤 120:RFID標籤 121:基材層 121A:本體部 121B:彎曲部 121C:定位部 122:天線部 122a:第1區域 122b:第2區域 122c:第3區域 122d:插槽部 122e:迴路部 122f:臂部 123:IC晶片 124:插入物 125:接著層 126:紙層 130:條碼讀取器 140:RFID標籤發行機 150:伺服器 160:資料庫 170:更新部 180:RFID讀取器(庫存管理用) 190:無人堆高機 191:映射機構 192:映像資訊記憶部 193:RFID讀取器(無人堆高機) 200, 210, 220, 230, 240, 250, 260, 270, 280:捲筒紙 201:空洞 202:瓦楞紙原紙 203:補強筒(金屬板) 300:餘量管理系統 400:瓦楞機 410, 420, 430:特定位置 411, 421, 431:待機位置 450:搬送路徑 460:移送體 S1~S9:步驟
圖1係顯示本發明之一實施形態之捲筒紙之餘量管理系統及包含捲筒紙之判定裝置之捲筒紙管理系統之模式圖。 圖2係顯示成為圖1之捲筒紙之管理系統管理之對象之捲筒紙之圖。 圖3係顯示圖1所示之捲筒紙之管理系統之全部動作之流程圖。 圖4係顯示RFID標籤(捲筒體管理用RFID標牌)之一例之圖。 圖5係顯示於捲筒紙貼附RFID標籤之狀態之圖。 圖6A係於捲筒紙貼附RFID標籤之情形時之通信距離之測定結果。 圖6B係於捲筒紙貼附RFID標籤之情形時之通信距離之測定結果。 圖7係顯示無人堆高機之構成之圖。 圖8係顯示具體之資料庫之一例之圖。 圖9係顯示餘量檢測裝置之構成之方塊圖。 圖10係顯示使用設置於特定位置之捲筒紙製造瓦楞紙片之瓦楞機(處理裝置之一例)之一部分之模式圖。 圖11係顯示實施形態之捲筒紙之判定裝置之構成之方塊圖。 圖12係模式性顯示判定裝置接近預備捲筒紙配置之狀態之圖,該預備捲筒紙配置於與設置於瓦楞機之特定位置之捲筒紙相同之搬送路徑上之待機位置。 圖13係顯示以無線或有線連接各判定裝置,並於監視器一覽顯示關於配置於全部待機位置之預備捲筒紙之「正確」或「錯誤」之判定之一例之圖。
10:餘量檢測裝置
60:判定裝置
110:條碼標籤
120:RFID標籤
130:條碼讀取器
140:RFID標籤發行機
150:伺服器
160:資料庫
170:更新部
180:RFID讀取器(庫存管理用)
193:RFID讀取器(無人堆高機)
200,210,220,230,240,250,260,270,280:捲筒紙

Claims (5)

  1. 一種捲筒體管理裝置,其包含: 第1RFID讀取器,其於將附加有RFID標牌之長條且片狀之材料捲繞成捲筒狀之捲筒體保存於保存區域內時,自上述RFID標牌讀取特定上述捲筒體之識別碼; 資訊記憶部,其將上述捲筒體之於上述保存區域內之保存位置、與上述第1RFID讀取器讀取之該捲筒體之上述識別碼建立對應並記憶; 搬送機構,其將保存於上述保存區域內之上述捲筒體,自上述資訊記憶部所記憶之上述捲筒體之上述保存位置,搬送至特定配置位置; 第2RFID讀取器,其自配置於上述配置位置之上述捲筒體所附加之上述RFID標牌,讀取上述識別碼; 對照部,其取得應配置於上述配置位置之捲筒體之正確種類,將取得之上述正確種類、與由上述第2RFID讀取器讀取之與上述配置位置之上述捲筒體之上述識別碼對應之種類進行對照,輸出對照結果;及 判定輸出部,其根據上述對照結果,輸出上述配置位置之捲筒體之種類是否適當。
  2. 如請求項1之捲筒體管理裝置,其進而包含: 映射機構,其預先映射上述保存區域內,製作保存區域映像;且 上述保存位置資訊係顯示上述保存區域映像上之位置之資訊。
  3. 如請求項1之捲筒體管理裝置,其中 上述配置位置係自上述捲筒體解捲上述材料並使用之處理裝置中之設置位置,或為上述設置位置之前之待機位置。
  4. 如請求項3之捲筒體管理裝置,其中 上述捲筒體係將作為上述材料之瓦楞紙原紙捲繞成捲筒狀之捲筒紙;且 上述處理裝置係使用上述瓦楞紙原紙製造瓦楞紙片之瓦楞機。
  5. 如請求項1之捲筒體管理裝置,其進而包含: 餘量取得部,其取得上述材料之餘量或使用量;且 上述資訊記憶部將上述餘量取得部取得之上述材料之餘量或使用量、與上述第2RFID讀取器讀取之該捲筒體之上述識別碼建立對應並記憶。
TW111140586A 2022-03-01 2022-10-26 捲筒體管理裝置 TW20233665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31236 2022-03-01
JP2022031236A JP2023127437A (ja) 2022-03-01 2022-03-01 ロール体管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6653A true TW202336653A (zh) 2023-09-16

Family

ID=878836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0586A TW202336653A (zh) 2022-03-01 2022-10-26 捲筒體管理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127437A (zh)
TW (1) TW202336653A (zh)
WO (1) WO202316678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151979B2 (en) * 2002-11-26 2006-12-19 International Paper Company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cking inventory
JPWO2019167206A1 (ja) * 2018-02-28 2021-02-04 三菱重工機械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原紙ロール管理システム及び原紙ロール管理方法
JP7086673B2 (ja) * 2018-03-29 2022-06-20 サトー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情報処理装置の消耗品の管理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27437A (ja) 2023-09-13
WO2023166785A1 (ja) 2023-09-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25676B2 (en) Container for including at least a RFID tag,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a RFID tag, management server for managing production information of a RFID tag, and management system for managing production information of a RFID tag
US7206010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roviding a media located on a spool and/or a cartridge where the media includes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ttached thereto
US6814329B2 (en) Production managing method for photo film production
CN100579352C (zh) 电子电路零部件的供应方法、供应系统、和安装系统
CN101488196B (zh) 安全标签和制造标签的方法
KR20060135938A (ko) 다층 관형 구조체용 식별 소자
US20090055014A1 (en) Logistics System for Managing At Least a Warehouse of a Printing Company that Operates at Least One Printing Press
TW202336653A (zh) 捲筒體管理裝置
JP2009001348A (ja) 巻芯及び巻芯を用いたシート状物巻体とそれらの管理方法
JP2001261191A (ja) 情報記憶可能な不良位置指示テープを用いた不良情報付加装置と不良情報書換え装置および不良位置指示テープ
WO2008004256A1 (en) Method and installation for producing spools of web like material with vacuum desposition
JP2023127438A (ja) ロール体管理用rfidタグ
CN212638700U (zh) 一种自动化存储传送系统
WO2019167206A1 (ja) 原紙ロール管理システム及び原紙ロール管理方法
JP6026496B2 (ja) 段ボール製造装置用の原紙計測システム
CN109087406A (zh) 一种rfid标签模切检测一体机
JP2022185969A (ja) ロール体の判定装置
JP2024514186A (ja) 一時的識別ラベルを備えたタイヤ
JP2022185968A (ja) ロール体の残量検出装置及びロール体の残量管理システム
JP4671168B2 (ja) 無線タグ情報管理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JP2023039872A (ja) 原紙管理用タグおよび原紙管理システム
JP4666206B2 (ja) 無線タグ情報管理システム
JP2002373316A (ja) Icを装着した芯材
CN114953764A (zh) 一种偏光膜缺点汇整标记系统
CN212708448U (zh) 一种全自动热固胶贴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