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3491A -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以及程式 - Google Patents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以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3491A
TW202333491A TW111145800A TW111145800A TW202333491A TW 202333491 A TW202333491 A TW 202333491A TW 111145800 A TW111145800 A TW 111145800A TW 111145800 A TW111145800 A TW 111145800A TW 202333491 A TW202333491 A TW 20233349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viewing position
user
sou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rocess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58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奧村享輔
吉田和史
本地秀考
北原蒼士
箱谷光信
増田裕輔
名倉智宏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索尼集團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索尼集團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索尼集團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34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349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31Generation of visual interfaces for content selection or interaction;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rende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3Processing of content or additional data, e.g. demultiplexing additional data from a digital video stream; Elementary client operations, e.g. monitoring of home network or synchronising decoder's clock; Client middleware
    • H04N21/442Monitoring of processes or resources, e.g. detecting the failure of a recording device, monitoring the downstream bandwidth, the number of times a movie has been viewed, the storage space available from the internal hard dis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57Control of contrast or brightnes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SSTEREOPHONIC SYSTEMS 
    • H04S7/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arrangements, e.g. balanc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Television Receiver Circuits (AREA)

Abstract

[課題] 能夠以相應於使用者之觀賞位置的適切的畫質或音質,來提供映像或聲音。 [解決手段] 具備:控制部,係基於從攝像裝置所取得的關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資訊,而將顯示部的畫質及揚聲器的音質之中的至少一方的調整量加以決定、控制。在觀賞位置已被變更的情況下,將畫質調整成,相應於變更後之觀賞位置的亮度。係進行如下調整:變更後的觀賞位置,是較變更前的觀賞位置還遠的情況下,則將顯示部的彩度予以提高,在變得較近的情況下,則將彩度予以降低。本技術係可適用於例如電視受像機。

Description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以及程式
本技術有關於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以及程式,是有關於例如,會隨應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來調整畫質或音質的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以及程式。
電視受像機的高畫質化、高音質化正逐日進步。在專利文獻1中係提出,在數位視訊攝影機設有外測感測器模式,藉由數位視訊攝影機,來控制電視受像機的畫質或音質。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 日本特開2009-88626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來自電視受像機的映像或聲音,係有可能隨著使用者的觀賞位置而不同。為了電視受像機的更進一步的高畫質化、高音質化,無論從哪個位置進行觀賞都能以最佳的畫質或音質來提供映像或聲音,是被人們所期望。
本技術係有鑑於此種狀況而研發,目的在於能夠以相應於使用者之觀賞位置的畫質或音質來提供影像或聲音。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技術之一側面的資訊處理裝置,係為一種資訊處理裝置,其係具備:控制部,係基於從攝像裝置所取得的關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資訊,而將顯示部的畫質及揚聲器的音質之中的至少一方的調整量加以決定、控制。
本技術之一側面的資訊處理方法,係為一種資訊處理方法,其係由資訊處理裝置:基於從攝像裝置所取得的關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資訊,而將顯示部的畫質及揚聲器的音質之中的至少一方的調整量加以決定;使用前記調整量來控制前記顯示部及前記揚聲器。
本技術之一側面的程式,係為一種程式,係用以令電腦執行包含以下步驟之處理:基於從攝像裝置所取得的關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資訊,而將顯示部的畫質及揚聲器的音質之中的至少一方的調整量加以決定;使用前記調整量來控制前記顯示部及前記揚聲器。
於本技術之一側面的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以及程式中,基於從攝像裝置所被取得的關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資訊,顯示部的畫質及揚聲器的音質之中的至少一方的調整量會被決定、控制。
此外,資訊處理裝置,係可為獨立的裝置,亦可為構成1個裝置的內部區塊。
此外,程式係可透過傳輸媒體而傳輸,或可記錄在記錄媒體中來提供之。
以下,說明用以實施本技術的形態(以下稱作實施形態)。
<電視受像機的外觀之構成例> 圖1係為適用了本技術的作為資訊處理裝置的電視受像機11之一實施形態中的外觀之構成例的圖示。
此外雖然這裡舉出電視受像機11為例來做說明,但本技術係可是用於將影像及聲音之中的至少一方予以輸出的裝置,例如亦可適用於顯示器或音樂再生裝置等。這些裝置,如後述,是作為將來自攝像裝置12的資訊進行處理的資訊處理裝置而發揮機能,並作為基於已處理之資訊來控制映像或聲音之輸出的控制裝置而發揮機能。
圖1所示的電視受像機11,係具備顯示部13、左揚聲器14、右揚聲器15、及感測器16。在電視受像機11的圖中上側,係被配置有攝像裝置12。
電視受像機11的顯示部13,係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顯示器等所構成,是含有會顯示出影像(映像)之顯示器的構成。左揚聲器14,係將例如立體聲播送之聲音之中的來自於左側的聲音予以輸出,右揚聲器15,係將例如立體聲播送之聲音之中的來自於右側的聲音予以輸出。
此外,左揚聲器14與右揚聲器15亦可以畫面振動揚聲器的方式而被構成。此情況下,電視受像機11,係藉由使顯示部13振動,而可將對應於左揚聲器14與右揚聲器15的複數聲道之聲音予以輸出。又,揚聲器的聲道數係不限定於左右的2聲道,左揚聲器14與右揚聲器15之各者亦可由複數個聲道所構成。
在以下的說明中,所謂左、右係假設為,如圖2所示的從使用者(觀賞者)觀看電視受像機11時的左右。以位於電視受像機11之中央的使用者M來說,在使用者M面朝電視受像機11之方向時,使用者M的左手所位於的一側係為左,使用者M的右手所位於的一側係為右。
圖2中,使用者L,係為位於左側的使用者,使用者R,係為位於右側的使用者。於以下的說明中,例如,在記載為使用者是位於右側的情況,係如圖2的使用者R所示,是表示位於從電視受像機11之中央偏右側的意思。
使用者正在觀賞電視受像機11的情況下,左揚聲器14,係為欲送往使用者之左耳側的聲音所被輸出的揚聲器,是被設置在電視受像機11的左側。右揚聲器15,係為欲送往使用者之右耳側的聲音所被輸出的揚聲器,是被設置在電視受像機11的右側。
感測器16,係為被配置在電視受像機11之下側的感測器,係為例如測知明亮度的照度感測器或亮度感測器。
電視受像機11上,係被連接有攝像裝置12。攝像裝置12,係亦可為被內藏於電視受像機11的構成,亦可作為對電視受像機11自由裝卸的外部裝置而被設置。在攝像裝置12是被構成為對電視受像機11自由裝卸的情況下,電視受像機11與攝像裝置12係可為藉由例如USB (Universal Serial Bus)而被連接的構成。此處是舉出,攝像裝置12係透過USB等之所定之纜線而與電視受像機11連接的情況為例,而繼續說明。
<電視受像機11之構成例> 圖3係為電視受像機11之內部構成例的圖示。
電視受像機11係被設計成含有:顯示部13、左揚聲器14、右揚聲器15、感測器16、控制部31、及資訊取得部32的構成。電視受像機11上,係被連接有攝像裝置12。此外,圖3中係圖示以下的說明所需要的機能,身為電視受像機11所具備的其他機能,例如選台器、透過網際網路而與其他裝置進行通訊的通訊部等係未記載,但身為電視受像機11的機能則是具有的。
控制部31,係具備影像控制部41和聲音控制部42。影像控制部41,係將顯示部13中所被顯示之影像(映像)的明亮度或色彩的濃淡度(亮度或彩度),加以控制。聲音控制部42,係將從左揚聲器14與右揚聲器15所分別被輸出之聲音的音量或延遲量等,加以控制。
資訊取得部32,係將從攝像裝置12所被供給之資訊加以取得,並具有將已被取得之資訊供給至控制部31的機能,是被設計成例如含有進行USB連接所致之資料之授受的介面的構成。
<攝像裝置之處理> 參照圖4所示的流程圖,說明攝像裝置12之處理。攝像裝置12,係為攝影機,具有以所定之間隔拍攝影像,或拍攝動態影像的機能,藉由將所拍攝到的影像進行解析,以執行圖4所示的流程圖之處理。
於步驟S11中,攝像裝置12係判定,在所拍攝到的影像內,是否有照到使用者(觀賞者)。攝像裝置12係例如,與電視受像機11連動,在電視受像機11的電源被開啟時,以所定之間隔,拍攝影像。攝像裝置12,係將所拍攝到的影像進行解析,判定影像內是否有照到使用者(觀賞者)。
於步驟S11中,在已被判定為在所被拍攝到的影像中有照到使用者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往步驟S12前進。
於步驟S12中,會偵測到使用者為止之距離(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作為攝像裝置12,也可使用會偵測到使用者為止之距離的測距感測器。
於步驟S13中,判定使用者的觀賞位置是否有被變更。為了判定使用者的觀賞位置是否有被變更,攝像裝置12係具有可以記憶1個以上之影像資料(畫格)的記憶部。攝像裝置12,係將記憶部中所被記憶之從影像所被偵測出來的使用者的位置,與從已被拍攝之影像所被偵測出來的使用者的位置,進行比較,以偵測使用者的觀賞位置是否有移動。
使用者的觀賞位置是否有被變更之偵測係亦可為,偵測使用者的身體部分或頭部,並偵測身體部分或頭部的位置之移動,在使用者的觀賞位置是移動了所定之距離以上的情況下,判定為使用者的觀賞位置已被變更。
亦可為,偵測使用者的臉部之朝向,並偵測臉部之朝向是否改變,並持續判定臉部是否正在朝著電視受像機11之方向。
如後述,在使用者的觀賞位置已被變更的情況下,會被調整成適合於移動後之觀賞位置的畫質或音質。為了進行如此調整所需之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移動是只要能夠偵測的精度即可。
如後述,雖然使用者是位於可觀賞的位置,但判定為沒有正在觀賞等情況下,則例如將顯示部13之亮度予以降低之處理,換言之,用來降低消耗電力所需之處理,會被進行。為了進行如此處理而偵測使用者的臉部之朝向,以能夠判定並未朝向電視受像機11側,換言之沒有正在觀賞的精度來偵測使用者的觀賞位置,此情況下,亦可還偵測臉部的朝向。
此外此處是舉出畫質與聲音之雙方都被調整的情況為例來繼續說明,但在調整畫質與聲音之其中至少一方的情況下,仍可適用本技術。又,畫質或聲音之調整,係藉由將相應於觀賞位置的畫質或聲音的相關之調整量加以決定,而被進行。
於步驟S13中,在已被判定為使用者的觀賞位置已被變更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往步驟S14前進。於步驟S14中,判定使用者是否在移動目的地之觀賞位置上,開始觀賞。
步驟S14中的判定係為,已被判定為觀賞位置已被變更,且判定為從該變更目的地之觀賞位置起沒有移動的時間,是否經過了所定之時間,藉由如此判定而被進行。為了進行此種判定,亦可為,在所定之時間經過時拍攝影像,並偵測使用者的觀賞位置,判定該所被偵測到的觀賞位置是否有變化。
如上述,在使用者的觀賞位置已被變更的情況下,調整成適合於移動目的地之觀賞位置的畫質或音質的處理,會被執行。假設,若在已被判定為使用者的觀賞位置有移動之後就立刻變更畫質或音質的情況,例如,使用者為了拿取附近的某物而移動了一下子,就再度回到原本的位置上時,如果伴隨著該移動,就調整畫質或音質,則有可能發生如此的調整被頻繁進行的這類狀況。
為了將此種畫質或音質被頻繁調整的這類狀況之發生予以排除,並在判定為使用者改變了觀賞位置的情況下,才會進行調整,而執行步驟S14之處理。
於步驟S14中,在已被判定為,使用者係有長達所定之時間未從移動目的地之觀賞位置進行移動,並且是被判定為在移動目的地之觀賞位置上開始了觀賞之狀況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往步驟S15前進。
於步驟S15中,從攝像裝置12往電視受像機11側,會輸出資訊。作為所被輸出的資訊,係至少含有關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資訊。作為關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資訊係含有:電視受像機11與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間的距離、或以電視受像機11之中央為0度時的觀賞位置之角度等。
作為從攝像裝置12所被輸出的資訊,亦可還包含有步驟S11、步驟S13、步驟S14、步驟S16(後述)之判定結果。
此外,此處雖然是假設,於步驟S14中,在已被判定為使用者變更了觀賞位置的情況下會輸出資訊來做說明,換言之,是舉出了若未被判定為使用者變更了觀賞位置,則資訊就不被輸出的情況為例來做說明,但從攝像裝置12的資訊之輸出的時序,係亦可為如此的時序以外。
例如,來自攝像裝置12的資訊,係亦可無關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變更,而是以所定之間隔,被輸出至電視受像機11側。
另一方面,於步驟S14中,在已被判定為在移動目的地之觀賞位置上並未開始觀賞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回到步驟S11,重複其以後之處理。
另一方面,於步驟S13中,在已被判定為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並未變更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回到步驟S11,重複其以後之處理。
另一方面,於步驟S11中,在已被判定為畫面內未照到使用者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往步驟S16前進。
於步驟S16中,會判定未照到的狀態是否持續了所定之時間。步驟S16之判定,係在已被判定為使用者沒有正在觀賞的情況下,為了在電視受像機11側執行降低消耗電力之處理,而被進行。
例如,使用者離開觀賞位置,移動到攝像裝置12所拍攝之範圍外的這類情況下,則判定為使用者沒有正在觀賞。又,使用者的臉部之朝向未朝著電視受像機11側的狀況是已經發生長達所定之時間的這類情況下,也被判定為使用者沒有正在觀賞。
作為用來進行如此判定所需之一例,於步驟S16中,會判定在所被拍攝到的影像中未照到使用者的狀態是否經過了所定之時間。該判定中亦可還包含有,在所被拍攝到的影像中有照到的使用者的臉部之朝向,處於非電視受像機11側之朝向的狀態,是否持續了所定之時間的判定。
於步驟S16中,在已被判定為在所被拍攝到的影像中未照到使用者的狀態是已經經過了所定之時間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往步驟S15前進。此情況下,於步驟S15中,至少包含有已被判定為使用者是處於並非正在觀賞之狀態的此一資訊的資訊,會從攝像裝置12被輸出至電視受像機11。作為已被判定為使用者是處於並非正在觀賞之狀態的此一資訊,亦可為表示使用者的觀賞位置是在攝像範圍外的資訊。
如此,攝像裝置12中的處理係被進行,從攝像裝置12,關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資訊、或關於使用者的觀賞狀況之資訊,就會對電視受像機11而被輸出。
此外,此處雖然假設圖4所示的處理是在攝像裝置12側中被進行來做說明,但亦可設計成,圖4所示之處理的全部或一部之處理,是在電視受像機11側被執行的構成。例如,亦可從攝像裝置12往電視受像機11,係會供給已被拍攝之影像的影像資料,而在電視受像機11側,將所被供給的影像進行解析,並進行使用者的觀賞位置或觀賞狀況等之判定。
<電視受像機之處理> 參照圖5的流程圖,說明電視受像機11之處理。
於步驟S31中,電視受像機11的資訊取得部32,係將從攝像裝置12所被輸出之資訊,加以取得。例如,資訊取得部32,係在攝像裝置12側,已被判定為使用者的觀賞位置或觀賞狀況有所變化的情況下,會從攝像裝置12輸出資訊的情況,則在如此的時序上,將來自攝像裝置12的資訊加以取得。
資訊取得部32,係在攝像裝置12側,是以所定之間隔而輸出資訊之構成的情況下,則是每次經過所定之間隔,就將來自攝像裝置12的資訊加以取得。已被資訊取得部32所取得的來自攝像裝置12之資訊,係被供給至控制部31。
於步驟S32中,控制部31係判定,使用者的觀賞位置是否有變化。在來自攝像裝置12的資訊中是含有,表示使用者的觀賞位置是否有變化之資訊的情況下,則該資訊會被參照而進行判定。在被設計成,只有在使用者的觀賞位置有變化時,才會從攝像裝置12輸出資訊之構成的情況下,則步驟S32之處理係可省略。
於步驟S32中,在已被判定為使用者的觀賞位置沒有變化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回到步驟S31,重複其以後之處理。另一方面,於步驟S32中,在已被判定為使用者的觀賞位置有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往步驟S33前進。
於步驟S33中,使用者是否處於並非正在觀賞之狀態,會被判定。此判定也是,在來自攝像裝置12的資訊中是含有,表示使用者是否處於並非正在觀賞之狀態的資訊的情況下,則該資訊會被參照而進行判定。在被設計成,只有在使用者的觀賞狀況有變化時,才會從攝像裝置12輸出資訊之構成的情況下,則步驟S33之處理也可省略。
於步驟S33中,在已被判定為使用者非處於並非正在觀賞之狀態,換言之,使用者是處於正在觀賞之狀態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往步驟S34前進。
於步驟S34中,相應於觀賞位置的畫質之調整,此處是進行關於影像的明亮度與色彩的濃淡度(亮度與彩度)之調整。影像控制部41,係在使用者變更了觀賞位置的情況下,進行適合於變更目的地之觀賞位置的畫質設定。關於這點,參照圖6而加以說明。
於時刻t1上,使用者係在從電視受像機11遠離距離L1的位置上,正在進行觀賞。於時刻t2上,使用者係在從電視受像機11遠離距離L2的位置上,改變觀賞位置,在該位置上開始了觀賞。假設距離L1是短於距離L2。亦即,舉出使用者係在從時刻t1變成時刻t2時,將觀賞位置變更成從電視受像機11遠離之位置的情況為例,來做說明。
時刻t1之時,電視受像機11的影像控制部41,係為了以對於正在距離L1的地方進行觀賞的使用者而言為最佳的畫質來提供影像(映像),而將明亮度(亮度)與色彩的濃淡度(彩度)予以調整,將顯示部13中所被顯示之影像的顯示予以控制。於時刻t2上,使用者的觀賞位置是朝從電視受像機11遠離之方向做變化的情況下,影像控制部41,係為了以對於正在距離L2的地方進行觀賞的使用者而言為最佳的畫質來提供影像(映像),而進行將明亮度變更成較亮的設定(提高亮度的設定),將色彩的濃淡度變更成較濃的設定(提高彩度的設定)之調整,以該調整後的設定值,將顯示部13中所被顯示之影像的顯示予以控制。
在觀賞位置為較近的情況下,為了不讓使用者感到刺眼,明亮度係被設定成較暗。在觀賞位置為較遠的情況下,明亮度係被設定成較亮。由於一旦畫面變亮,色彩就會看起來像是變淡,因此將色彩的濃淡度設成較濃。如此,就可隨應於觀賞位置,亦即從電視受像機11起算之距離,來調整畫面的明亮度與色彩的濃淡度,藉此就可提供對使用者而言易於觀賞的畫質良好的影像。
為了進行如此的明亮度與色彩的濃淡度之調整,電視受像機11的影像控制部41係例如,保持著如圖7所示的表格,並因應需要而進行參照,藉此以進行明亮度或色彩的濃淡度之調整。
參照圖7所示的表格101,表格101係被設成,距離、明亮度、及色彩的濃淡度是被建立關連的表格。圖7所示的表格101中,作為距離是被寫入了“1.0”、“2.0”、“3.0”、“4.0”這些數值。
對於圖7的A所示的表格101的距離“1.0”,作為明亮度係有“10”被建立關連,作為色彩的濃淡度係有“50”被建立關連。對於距離“2.0”,作為明亮度係有“20”被建立關連,作為色彩的濃淡度係有“51”被建立關連。對於距離“3.0”,作為明亮度係有“30”被建立關連,作為色彩的濃淡度係有“52”被建立關連。對於距離“4.0”,作為明亮度係有“40”被建立關連,作為色彩的濃淡度係有“53”被建立關連。
數值係為一例,並非表示限定的記載。於以下所示的其他表格中也是同樣如此,數值係為一例,並非表示限定。
在圖7的A所示的例子中,明亮度之數值越大則表示設成越明亮的顯示(將亮度提高),色彩的濃淡度之數值越大則表示要進行色彩變得越濃的設定。
例如,觀賞位置是從電視受像機11遠離了1.0m的情況下,影像控制部41,係將明亮度設定成10,將色彩的濃淡度設定成50,而控制顯示部13。在已被判定為,觀賞位置是從1.0m變化成3.0m的情況下,影像控制部41,係將明亮度從10變更成30,將色彩的濃淡度從50變更成53,而開始顯示部13之控制。
亦即此情況下,觀賞距離變得越遠,則明亮度係從10被變更成30藉此以控制成會被較亮地顯示,色彩的濃淡度係從50被變更成53藉此以被控制成會被較濃地顯示。
例如,將明亮度從10變更成30時,亦可進行從10一口氣變更成30的控制,亦可進行從10緩緩地變成30,例如,每次將值增加1而進行控制。
基於如此觀賞位置(距離)、明亮度、色彩的濃淡度是具有1對1之關係而被設定的表格101,影像控制部41係將顯示部13之顯示予以控制。
圖7的B中圖示了其他表格101之構成。對於圖7的B所示的表格101的距離“1.0”,作為明亮度係有“0.8”被建立關連,作為色彩的濃淡度係有“0.9”被建立關連。對於距離“2.0”,作為明亮度係有“1.0”被建立關連,作為色彩的濃淡度係有“1.0”被建立關連。對於距離“3.0”,作為明亮度係有“1.2”被建立關連,作為色彩的濃淡度係有“1.1”被建立關連。對於距離“4.0”,作為明亮度係有“1.4”被建立關連,作為色彩的濃淡度係有“1.2”被建立關連。
明亮度或色彩的濃淡度之欄中所被記載的數值,係為對基準值的乘算率。作為基準值,係可為預先設定的值。作為預先設定的值,亦可為使用者所設定的值。於圖7的B所示的表格101中,距離為2m之情況的明亮度或色彩的濃淡度,是作為基準值而被使用的例子。觀賞位置為2.0m時,係對基準值(使用者所設定的設定值)乘算1.0,因此就結果而言係變成使用基準值。
例如,觀賞位置,是從電視受像機11遠離1.0m的情況下,影像控制部41係將明亮度設定成以“基準值×0.8”所被算出的值,將色彩的濃淡度設定成以“基準值×0.9”所被算出的值,而控制顯示部13。在已被判定為觀賞位置是從1.0m變化成3.0m的情況下,影像控制部41係將明亮度設定成以“基準值×1.2”所被算出的值,將色彩的濃淡度變更成以“基準值×1.1”所被算出的值,而開始顯示部13之控制。
如此例所示,將明亮度從“基準值×0.8”(令其=值A)變更成“基準值×1.1”(令其=值B)時,亦可進行從值A一口氣變更成值B的控制,亦可從值A起緩緩地往值B,例如每次將乘算率增加0.05地,一面進行與基準值之乘算而一面進行控制。
在圖7的B所示的表格101的例子中,雖然展示了對基準值進行乘算的值是被記載的例子,但亦可為記載了要對基準值進行加算的值的表格。雖然未圖示,但例如,與距離1.0建立關連的明亮度為“-10”的情況下,觀賞位置為1.0之時,係明亮度之值係被設定成,以“基準值+ (-10)”所被算出的值。例如,與距離3.0建立關連的明亮度為“10”的情況下,觀賞位置為3.0之時,係明亮度之值係被設定成,以“基準值+10”所被算出的值。
這裡所示的表格101係為一例,亦可準備其他表格,而被參照之構成。此處雖然說明了,表格101係被保持、參照,藉此,明亮度與色彩的濃淡度之值係被分別設定,但亦可藉由將表格101予以保持、參照以外之方法,而將明亮度或色彩的濃淡度之各者的值加以設定。例如,亦可為使用含有距離的演算式而將值予以算出的這類機制。
此外,雖然這裡舉出明亮度與色彩的濃淡度都被調整的情況為例來做說明,但亦可構成為,僅明亮度與色彩的濃淡度之其中任一方會被調整。又,亦可構成為,明亮度與色彩的濃淡度以外之涉及畫質的調整也會被進行。
如此,根據觀賞位置,對使用者而言為最佳的明亮度或色彩的濃淡度之影像會被顯示於顯示部13的控制,係被進行。在觀賞位置已被變更的情況下,係隨應於該變更,以會成為對使用者而言為最佳的明亮度或色彩的濃淡度之影像的方式,將明亮度或色彩的濃淡度這類涉及畫質的值進行調整,因此無論使用者的觀賞位置在哪,都可提供對使用者而言為最佳之畫質的影像。
<關於與感測器之共存> 在電視受像機11是具備有感測器16(圖1、圖2)的情況下,亦可也使用來自感測器16之資訊來設定明亮度。感測器16係為例如偵測電視受像機11前之明亮度,換言之,是用來測知電視受像機11所被設置之場所的環境光的感測器。可以構成為,具有隨應於已被感測器16所測知的環境光之強度(明亮度),來控制電視受像機11的顯示部13中的顯示之明亮度的機能。
例如可以構成為,已被感測器16所測知的明亮度是較亮的情況下,則將顯示部13的顯示變得較亮,若是較暗的情況,則將顯示部13的顯示變得較暗,進行如此控制。在設計成,藉由從感測器16所得到的資訊,來控制此種顯示部13之顯示之構成的情況下,從感測器16所得到的資訊(以下適宜記作感測器資訊)所致之調整、和從攝像裝置12所得到的資訊(以下適宜記作攝影機資訊)所致之調整,亦可整合起來而被進行。
例如可設計成,將基於感測器資訊而被設定的值,基於攝影機資訊而予以調整的構成。或是可設計成,將基於攝影機資訊而被設定的值,基於感測器資訊而予以調整的構成。
例如,可對基於感測器資訊而被設定的值A,將基於攝影機資訊而被設定的值B進行乘算或加算等等所定之演算,來設定明亮度或色彩的濃淡度之控制值。
又例如,可對基於攝影機資訊而被設定的值C,將基於感測器資訊而被設定的值D進行乘算或加算等等所定之演算,來設定明亮度或色彩的濃淡度之控制值。
或者,亦可在基於感測器資訊的明亮度之控制,與基於攝影機資訊的明亮度之控制之中,何者要優先進行的此種設定。
此外,使用如此的感測器資訊與攝影機資訊來設定關於顯示部13之明亮度或色彩的濃淡度的設定值的情況下,參照圖7所說明的表格101係亦可保持有:僅用攝影機資訊來將設定值進行設定之情況的表格101、和使用感測器資訊與攝影機資訊來將設定值進行設定之情況的表格101。
在使用來自感測器16的感測器資訊、與來自攝像裝置12的攝影機資訊來進行處理的情況,或使用來自攝像裝置12的攝影機資訊來進行處理的情況下,亦可偵測對電視受像機11的顯示部13的映入反射之狀態,而執行用來降低映入反射所致之影響。
亦可藉由攝像裝置12,而取得電視受像機11所被設置之場所的資訊,例如,照明的位置或明亮度、壁紙的顏色等之資訊(關於來自牆壁之反射光的資訊),藉由解析這些資訊資訊,以偵測週邊光或週邊物的往顯示部13的映入反射程度,並設定用來減輕映入反射所需之明亮度或色彩的濃淡度等。
例如,在顯示部13上將有週邊物或週邊光之映入反射的部分變得比其他部分還明亮、或將色彩變得較濃,進行如此的顯示控制。又,電視受像機11所被設置之場所的資訊係亦可從例如智慧型手機等攝像裝置12以外之攝像裝置而被取得,亦可也使用來自智慧型手機等之資訊而被取得等等。
<關於設定畫面> 亦可設計成,作為調整明亮度或色彩的濃淡度的模式係被準備有:僅使用感測器資訊來進行設定的模式、使用感測器資訊與攝影機資訊來進行設定的模式、僅使用攝影機資訊來進行設定的模式等之模式,而可由使用者來選擇所望之模式的構成。選擇係例如,藉由將如圖8所示的畫面提示給使用者,而被進行。
圖8係為,被顯示於顯示部13,並可選擇、設定是否進行使用到攝影機資訊之處理的畫面例。在顯示部13之圖中右側所被顯示的設定畫面121之上部係被顯示有“Auto adjust with cam”,表示這是可以用來設定,是否基於來自攝像裝置12的攝影機資訊而自動地(不須勞煩使用者的手)進行畫質之調整的選單畫面。
“Auto adjust Picture & Sound”此一項目名與用來開啟或關閉設定的開關,係被顯示。“Auto adjust Picture & Sound”此一項目係為,用來一併設定是否進行基於攝影機資訊的明亮度或色彩的濃淡度、後述的聲音之調整的項目。此項目中的開關一旦被開啟,就會被設定成,基於來自攝像裝置12的攝影機資訊來進行畫質音質之調整的模式。在被設計成,此項目被開啟,就也會使用感測器資訊來進行調整之構成的情況下,則會被設定成使用感測器資訊與攝影機資訊之雙方的資訊來進行調整的模式。
在“Auto adjust Picture & Sound”此一項目以下係被設有:“Brightness & Color”、“Sound Balance & Delay”、“Voice zoom”這些項目。這3個項目係作為,即使於已被設定成基於攝影機資訊來進行調整的情況下,仍可用來選擇是否個別地進行調整所需之項目而被準備。
“Brightness & Color”此一項目係為,用來設定是否進行基於攝影機資訊的明亮度或色彩的濃淡度之調整的項目。此項目中的開關,係在“Auto adjust Picture & Sound”此一項目被開啟時,基本上就會被開啟,但在使用者不希望明亮度或色彩的濃淡度之調整時,則可藉由使用者而被設定成關閉。
如後述,基於攝影機資訊,換言之,基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也會進行聲音之調整。作為聲音之調整,係為適合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的,從左揚聲器14所被輸出之聲音的音量與從右揚聲器15所被輸出之聲音的音量之調整、聲音抵達使用者為止的左右之時間差之調整、使得人聲能夠聽得清楚的機能,此處記載為語音加強(Voice Zoom)之機能的相關調整,係被進行。
“Sound Balance & Delay”此一項目係為,用來設定是否基於攝影機資訊,而進行聲音的左右之平衡與延遲量之調整的項目。在希望不要進行適合觀賞位置的聲音的左右之平衡與延遲量之調整的情況下,此項目的開關係被關閉。
“Voice Zoom”此一項目係為,用來設定是否基於攝影機資訊來進行強調人聲的語音處理的項目。在希望不要進行適合觀賞位置的強調人聲的語音處理的情況下,此項目的開關係被關閉。又,不要進行強調人聲的語音處理(Voice Zoom機能)的此一設定,係於其他設定畫面中藉由使用者而已被設定的情況下,則此項目係被設定成關閉。
在如此的設定畫面121的圖中左側,係被顯示有狀態顯示畫面123。狀態顯示畫面123,此處係舉出,與設定畫面121在同時序上被顯示的例子來繼續說明,但亦可在不同的時序上被顯示。
例如,亦可設計成,使用者係可操作遙控器(未圖示)而令狀態顯示畫面123被顯示的構成,而在使用者在所望的時序上被顯示。例如,在觀賞位置有所變化,畫質或音質已被調整時,為了讓使用者認知此事,亦可使狀態顯示畫面123被顯示長達一所定之時間。
狀態顯示畫面123係為,在此畫面被顯示的時點上,將關於正被攝像裝置12所偵測到之狀態的資訊、或基於該資訊而已被設定之設定值(調整值)等予以顯示的畫面。在圖8所示的狀態顯示畫面123之上側係被顯示有,表示已被攝像裝置12所偵測到的使用者之位置的影像。
在圖8所示的例子中,係偵測到2位使用者,代表各個使用者的點係被顯示2個。此影像係由:代表電視受像機11的橫棒、代表攝像裝置12所拍攝之範圍(偵測範圍)的扇形狀的線、代表使用者的點所構成。
說明在使用者被偵測到複數位的情況下,配合哪位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來進行上述及以下說明的調整。
可構成為,在使用者被偵測到複數位的情況下,不進行畫質或音質之調整。或在使用者被偵測到複數位的情況下,從已被偵測到的複數人的觀賞位置算出重心,將該重心當作複數位使用者的假想的觀賞位置來進行畫質或音質之調整。
或者,在使用者被偵測到複數位的情況下,將已被偵測到的複數人之中的1人,例如離電視受像機11最近的使用者或最遠的使用者加以選擇,針對該所選擇的使用者進行調整。
對於藉由這些之任一方法或此處所未例示之其他方法而被設定的1個觀賞位置,進行畫質或音質之調整。於狀態顯示畫面123中,亦可顯示出藉由如此的方法所被設定的1個觀賞位置。例如,在扇形狀的線內,亦可以和代表使用者的點不同的顏色或形狀,來顯示觀賞位置。
狀態顯示畫面123的下半部係被顯示有“Picture Quality”、“Voice Emphasis”、“Sound Balance”這3個項目。這些項目中係被顯示有,狀態顯示畫面123所被顯示之時點上所被設定的設定值,換言之係為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上所被設定的設定值的相關資訊。
“Picture Quality”,係為關於畫質的調整之設定狀態的顯示項目,藉由線段上的點之位置,以讓人可以理解的方式顯示出已被設定成何種程度之明亮度或色彩的濃淡度,在該線段之右側係顯示有設定值或代表設定值的階段,例如以5階段來表示的情況下,在調整之強度較強的情況則為5,在調整之強度較弱的情況則為1,此種代表階段的數值,係被顯示。
“Voice Emphasis”,係為關於Voice Zoom機能的調整之設定狀態的顯示項目,藉由線段上的點之位置,以讓人可以理解的方式顯示出已被設定成何種程度之強度,在該線段之右側係被顯示有,表示設定值或代表設定值之階段的數值。
“Sound Balance”,係為關於聲音的左右之平衡的調整之設定狀態的顯示項目,在線段上之一方係被顯示有代表左側的L,他方係被顯示有代表右側的R,藉由線段上的點之位置,以讓人可以理解的方式顯示出往左右之哪一側是以何種強度而被做了設定,在該線段之右側係被顯示有,表示設定值或代表設定值之階段的數值。
藉由顯示出如此的狀態顯示畫面123,使用者係可用視覺方式來認知,不必麻煩使用者的手,就已經自動地被設定在自己的觀賞位置上為最佳的畫質或音質(已經調整成在自己的觀賞位置為最佳的畫質或音質)的這件事情。
參照圖5所說明的流程圖之處理,係於如圖8所示的設定畫面121中,被設定成要進行畫質或聲音之調整的情況下,會被進行。
是否進行畫質或聲音之調整的設定,係於如圖9所示的畫面中也能進行。圖9所示的設定畫面131係為,在觀賞中,一旦電視受像機11的遙控器(未圖示)的所定之按鈕被操作,就會被顯示於顯示部13的設定畫面131,係被構成為,可較圖8所示的設定畫面121更為簡易地進行各種設定的畫面。
圖9所示的設定畫面131中係被顯示有:“Settings”、“Auto adjust picture & sound”、“Picture Mode”、“Brightness”、“Sound Settings”這些項目。這些項目之中,“Auto adjust picture & sound”此一項目,係為是否調整成相應於觀賞位置的畫質或音質的設定項目,是被夠成為可選擇要設定(ON)或不設定(OFF)。
“Auto adjust picture & sound”此一項目被設定成“ON”的情況下,就會進行參照圖5所說明的流程圖之處理。
“Auto adjust picture & sound”此一項目被設定成“ON”的情況下,亦可如圖10所示,在設定明亮度的“Brightness”此一項目上,係會被顯示“Auto”,而進行用來讓使用者認知會基於來自攝像裝置12的攝影機資訊來進行明亮度之控制這件事情所需之顯示。會進行該“Auto”之顯示的項目,係亦可被設成無法選擇(無法設定)的項目,而為表示無法選擇的顯示,例如亦可進行變成灰色的顯示。
藉由如此的設定畫面131,而被設定成要進行畫質或音質之調整的情況下,就會執行參照圖5所說明的流程圖之處理。
<音場、定位之調整> 回到參照圖5所示的流程圖的關於電視受像機11的處理之說明。於步驟S34中,相應於觀賞位置的影像的明亮度、色彩的濃淡度,是藉由如上記的處理而被調整。
於步驟S35中,相應於觀賞位置的聲音的音場、定位這類調整音質的處理,係被執行。作為聲音的音場、定位之調整,係會進行聲音的左右之平衡之調整、和聲音的延遲量之設定。關於這點,參照圖11而加以說明。
於時刻t11上,使用者係在從電視受像機11的略中央之位置,正在進行觀賞。時刻t11上的觀賞位置係為,從使用者到左揚聲器14為止之距離是距離L11,到右揚聲器15為止之距離是距離L12之位置,距離L11與距離L12係為大略相同的距離。
於時刻t12上,使用者係在從電視受像機11的中央偏右側的上,正在進行觀賞。時刻t12上的觀賞位置係為,從使用者到左揚聲器14為止之距離是距離L21,到右揚聲器15為止之距離是距離L22之位置,距離L21是較距離L22還要長的距離。
於時刻t11上的觀賞位置上,由於距離L11與距離L12是相同距離,因此藉由將左揚聲器14之音量與右揚聲器15之音量設成相同音量,對使用者而言,來自電視受像機11之聲音係為無異樣感地聽起來很自然的狀態。
於時刻t12上的觀賞位置上,由於距離L21是較距離L22還遠,因此若把左揚聲器14之音量與右揚聲器15之音量設成相同音量,則來自左揚聲器14之聲音聽起來會小於右揚聲器15之聲音,而且還有可能聽起來有延遲,因此來自電視受像機11之聲音會帶有異樣感而變成聽起來不自然的狀態。
如此隨著觀賞位置,被提供至使用者的聲音之音量或抵達時間上,會在左右之間產生差異,而可能會對使用者造成異樣感。於是,調整成適合於使用者之觀賞位置的音量或抵達時間,而可對使用者提供沒有異樣感的自然的聲音。
在如時刻t12之狀況的情況下,來自左揚聲器14之聲音,係有可能聽起來比來自右揚聲器15之聲音還小聲,因此將從右揚聲器15所被輸出之聲音的音量降低,使得在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上,來自左揚聲器14之聲音與來自右揚聲器15之聲音聽起來會是相同程度般地,進行平衡之調整。
此外,此處雖然假設,來自左揚聲器14之聲音,係有可能聽起來較來自右揚聲器15之聲音還小聲的情況,而將從右揚聲器15所被輸出之聲音的音量予以降低而繼續進行說明,但亦可藉由將從左揚聲器14所被輸出之聲音的音量予以提高而進行調整。
來自左揚聲器14之聲音與來自右揚聲器15之聲音的大小發生差異的這類情況下,藉由將來自有可能聽起來較大聲側之揚聲器的聲音的音量變小或將來自有可能聽起來較小聲側之揚聲器的聲音的音量變大,以進行來自左右之揚聲器的音量之調整。
在如時刻t12之狀況的情況下,來自左揚聲器14之聲音,係有可能較來自右揚聲器15之聲音還晚抵達使用者,因此配合從左揚聲器14所被輸出之聲音之抵達,而使來自右揚聲器15之聲音抵達的方式,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上使來自右揚聲器15之聲音被延遲,讓來自左揚聲器14之聲音與來自右揚聲器15之聲音會在同時刻抵達使用者,會進行如此的延遲量之調整。
平衡之調整係可例如,如圖12所示般地劃分領域,根據觀賞位置位於哪個領域,而被進行。在圖12所示的例子中,係將電視受像機11之中央的角度60度之範圍內的領域,視為中央領域201。將中央領域201之左側的領域,且為攝像裝置12之攝像範圍內的領域,視為左領域202。將中央領域201之右側的領域,且為攝像裝置12之攝像範圍內的領域,視為右領域203。存在於左右的攝像裝置12之攝像範圍外的領域,視為範圍外領域204。
在觀賞位置是位於中央領域201的情況下,則不進行左右之平衡之調整。在觀賞位置是位於左領域202的情況下,則藉由將從左揚聲器14所被輸出之聲音的音量降低1,以進行左右之平衡之調整。在觀賞位置是位於右領域203的情況下,則藉由將從右揚聲器15所被輸出之聲音的音量降低1,以進行左右之平衡之調整。
所謂將音量降低1,係和使用者操作音量按鈕並將音量降低1時相同地降低1的意思。使用者操作遙控器等而降低音量時,通常是將來自左揚聲器14與右揚聲器15之雙方揚聲器的音量同等地降低1,但在此處的處理係為,僅將來自左揚聲器14或右揚聲器15之一方之揚聲器的音量予以降低。
此外,此處雖然記載為只降低1,但被降低的音量係不限於1,亦可為2等。在圖12中,雖然舉出分成中央領域201、左領域202、及右領域203的情況為例來做說明,但亦可劃分成更細緻的領域,來進行平衡之調整。
在觀賞位置是位於範圍外領域204的情況下,則使用觀賞位置移動到範圍外領域204之前的觀賞位置上所被設定的設定值。
平衡之調整,係在已被使用者設定成要使用來自攝像裝置12的攝影機資訊進行調整的情況下會被進行的這點,係和上述的畫質之調整相同。例如,如圖9所示的設定畫面中,藉由使用者而被變更成不進行調整之設定的情況下,則是以被變更前之時點上所設定之設定值來進行調整。
延遲量之調整係可例如,如圖13所示般地將領域劃分成網目狀,根據觀賞位置位於哪個領域,而被進行。圖13所示的例子中係圖示了,劃分成5×5個的25個領域的情況。於圖13所示的例子中,在1領域內,係位置資訊與延遲量係被分別寫入。圖中,塗滿斜線的三角形之領域,係表示攝像裝置12的攝像範圍外之領域,是相當於圖12所示的範圍外領域204。
例如,位於電視受像機11前之中央的領域中係被寫入了“0.0/0”的位置資訊與“0sample”的延遲量。“0.0/0”的位置資訊之中,/前面的數值係表示縱方向(圖中上下方向)之座標,是表示從電視受像機11到觀賞位置為止之距離。/後面的數值係表示橫方向(圖中左右方向)之座標,是以電視受像機11的中央為0,以1領域為單位,從中央每偏離一格就增加1的數值,來做表示。
例如,“1.0/0”的位置資訊與“0sample”的延遲量所被寫入的領域係表示,觀賞位置是從電視受像機11遠離1m的位置,在橫方向上是未從電視受像機11的中央偏離開來的位置,在觀賞位置是位於該領域中的情況下,延遲量係為0sample。在圖13所示的例子中,從電視受像機11遠離的方向,亦即縱方向,/之後的數值為0的領域中,延遲量係為0,而不進行延遲量之調整。
例如,“1.0/1”的位置資訊與“20sample”的延遲量所被寫入的領域係表示,觀賞位置是從電視受像機11遠離1m的位置,在橫方向上從電視受像機11的中央偏離了1領域的位置,在觀賞位置是位於該領域中的情況下,延遲量係為20sample。觀賞位置是往電視受像機11的左揚聲器14側偏移的情況下,從左揚聲器14所被輸出之聲音,係被延遲20sample而被輸出,觀賞位置是往電視受像機11的右揚聲器15側偏移的情況下,從右揚聲器15所被輸出之聲音,係被延遲20sample而被輸出,來進行調整。
例如,“1.0/2”的位置資訊與“40sample”的延遲量所被寫入的領域係表示,觀賞位置是從電視受像機11遠離1m的位置,在橫方向上從電視受像機11的中央偏離了2領域的位置,在觀賞位置是位於該領域中的情況下,延遲量係為40sample。
具有該“1.0/2”的位置資訊的領域,係相當於範圍外領域204,如後述,係為不進行延遲量之調整的領域,但若假設要進行延遲量之調整的情況,則在觀賞位置是往電視受像機11的左揚聲器14側偏移的情況下,從左揚聲器14所被輸出之聲音,係被延遲40sample延遲而被輸出。又,觀賞位置是往電視受像機11的右揚聲器15側偏移的情況下,從右揚聲器154所被輸出之聲音,係被延遲40sample延遲而被輸出,會進行如此調整。
如此,以使得從電視受像機11的中央對橫方向的偏移越大,延遲量就越大的方式,進行延遲量之調整。
亦可構成為,將如圖13所示的表,聲音控制部42(圖3)係當作表格而加以保持,適宜加以參照來進行延遲量之調整。或者亦可構成為,聲音控制部42(圖3),係將所定之演算式加以保持,適宜使用該演算式進行演算以進行延遲量之調整。
圖13所示的數值係為一例,並非表示限定的記載。和上記的平衡之調整同樣地,在觀賞位置是位於攝像裝置12之攝像範圍外的情況下,則使用觀賞位置移動到範圍外之前的觀賞位置上所被調整的設定值。延遲量之調整也是,係在已被使用者設定成要使用來自攝像裝置12的攝影機資訊進行調整的情況下會被進行的這點,係和上述的畫質之調整相同。例如,如圖9所示的設定畫面中,藉由使用者而被變更成不進行調整之設定的情況下,則是以被變更前之時點上所設定之設定值來進行調整。
如此的聲音之調整被執行的情況下,當觀賞位置已被變更時,從觀賞位置被變更之前的時點上所被設定的設定值往之後的時點上所被設定的設定值,亦可進行將值緩緩地變化的此種控制,亦可進行一口氣就被變更的此種控制。
<發話強調之調整> 回到參照圖5所示的流程圖的關於電視受像機11的處理之說明。於步驟S35中,相應於觀賞位置的來自左右之揚聲器的聲音之平衡的調整、與延遲量之調整,係藉由如上記的處理而被進行。
於步驟S36中,係進行相應於觀賞位置的關於聽感的調整。所謂關於聽感的調整,係在參照圖8所示的設定畫面121的說明中,作為Voice Zoom之機能所說明之機能所相關的調整。所謂Voice Zoom之機能,係將所被發話的聲音較其他聲音更為強調,讓發話內容變得容易聽見的機能。此外,此處,雖然舉出使發話內容變得容易聽見的機能的情況為例來做說明,但亦可將發話以外之聲音較其他聲音更加強調等,變成反映出使用者之喜好的聽感,可對這類調整來適用本技術。
聲音控制部42(圖3)係例如,將如圖14所示的表格251加以保持,並因應需要而進行參照,以調整Voice Zoom之機能所相關之設定值。表格251,係為將觀賞位置與Voice Zoom之調整值建立關連的表格。
觀賞位置“0m~1.5m”係與“0”之調整值建立關連,觀賞位置“1.5m~2.5m”係與“2”之調整值建立關連。觀賞位置“2.5m~3.5m”係與“3”之調整值建立關連,觀賞位置“3.5m~4.5m”係與“4”之調整值建立關連。
如此,觀賞位置從電視受像機11距離越遠,調整值就會越大的表格251係被參照,來進行Voice Zoom之機能所致之發話強調的調整。
表格251中所被記載的調整值係為,對於在Voice Zoom之機能被開啟的情況下會被使用的已被預先設定之設定值,作為進行加算或乘算的值而被使用的值。
例如,藉由使用者而被設定了將Voice Zoom之機能予以開啟的情況下則被設定成會使用設定值A,在進一步被設定成要進行觀賞位置所致之調整時,與觀賞位置建立關連的調整值,係從表格251被讀出,會對設定值A進行加算、或乘算等,基於所定之演算式而進行演算,其演算結果會被當成用來執行相應於觀賞位置的Voice Zoom之機能所需之設定值而被使用。
表格251中所被記載的調整值,係亦可為被設定來作為Voice Zoom之機能的值本身。例如,藉由使用者而被設定成要開啟Voice Zoom之機能,並且被設定成要進行觀賞位置所致之調整的情況下,與觀賞位置建立關連的值係被從表格251讀出,作為用來實現Voice Zoom之機能所需之設定值而被使用。
一旦使用者的觀賞位置從電視受像機11遠離開來,聲音就會衰減,Voice Zoom之機能所致之發話強調(聲音強調處理)之效果就有可能變差,但藉由進行如上記的相應於觀賞位置之調整,就可無論使用者的觀賞位置在哪,都能獲得Voice Zoom之機能所致之效果。
亦可構成為,只會進行Voice Zoom之機能所致之聲音強調處理與音量調整之其中一方,亦可構成為雙方都會進行。例如,在觀賞距離已經達到所定之距離以上的情況下,亦可不是進行Voice Zoom之機能所致之聲音強調處理,而是調整音量。如果只藉由Voice Zoom之機能來調整聽感則有可能變成過剩的聲音,但在觀賞距離已經達到所定之距離以上的情況下,藉由調整音量,就可變成自然的聽感。
圖14所示的數值係為一例,並非表示限定的記載。和上記的畫質之調整同樣地,在觀賞位置是位於攝像裝置12之攝像範圍外的情況下,則使用觀賞位置移動到範圍外之前的觀賞位置上所被調整的調整後的設定值。關於Voice Zoom之機能的調整也是,係在已被使用者設定成要使用來自攝像裝置12的攝影機資訊進行調整的情況下會被進行的這點,係和上述的畫質之調整相同。例如,如圖9所示的設定畫面中,藉由使用者而被變更成不進行調整之設定的情況下,則是以被變更前之時點上所設定之設定值來進行調整。
如此的Voice Zoom之機能之調整被執行的情況下,當觀賞位置已被變更時,從觀賞位置被變更之前的時點上所被設定的設定值往之後的時點上所被設定的設定值,亦可進行將值緩緩地變化的此種控制,亦可進行一口氣就被變更的此種控制。
回到參照圖5所示的流程圖的說明。
於步驟S34中,一旦相應於觀賞位置的畫質之調整被進行,基於該調整的畫質之控制,就被影像控制部41所開始。於步驟S35中,一旦相應於觀賞位置的音場或定位之調整被進行,基於該調整的音質之控制,就被聲音控制部42所開始。於步驟S36中,一旦相應於觀賞位置的Voice Zoom之機能(發話強調)之調整被進行,則基於該調整的發話強調之控制,係被聲音控制部42所開始。
如此,在使用者的觀賞位置有變更的情況下,以適合於變更後的觀賞位置的畫質或音質,來提供影像或聲音的處理,就被執行。
<攝影機省電模式之處理> 另一方面,於步驟S33中,在已被判定為使用者並非正在觀賞之狀態的情況下,則處理係往步驟S37前進。於步驟S37中,進行降低消耗電力的設定(適宜記載為攝影機省電模式)。
在被判定為使用者是處於並非正在觀賞電視受像機11之狀態的情況下,藉由降低顯示部13之亮度而變暗,以進入降低消耗電力的攝影機省電模式。
會被判定為使用者是處於並非正在觀賞電視受像機11之狀態係為:使用者從電視受像機11的前面開始移動而變成未被攝像裝置12所拍攝的狀態的情況、或使用者的視線從電視受像機11移開的情況等。
在判定為使用者是處於並非正在觀賞電視受像機11之狀態的狀態是持續一定時間的情況下,就會降低顯示部13之亮度,進入攝影機省電模式。進入至攝影機省電模式後,被判定為使用者是處於並非正在觀賞電視受像機11之狀態的狀態又再持續一定時間的情況下,則亦可關閉顯示部13之顯示(消去畫面)。
在判定為使用者並未正在觀賞電視受像機11的狀態又再持續一定時間的情況下,則亦可關閉電視受像機11的電源。
又,亦可設計成,在被判定為一定時間未觀賞之狀態的情況下,不經過省電模式,就直接消去畫面的構成、或直接關閉電源的構成。
攝影機省電模式之時,影像控制部41,係進行將顯示部13之亮度予以降低的顯示之控制,聲音控制部42係進行維持了進入攝影機省電模式之前之狀態的控制。或者,聲音控制部42,係亦可進行將聲音關小的這類控制。
在攝影機省電模式之時,被判定為使用者繼續觀賞的情況下,攝影機省電模式係被解除,顯示部13之明亮度係回到原本。
使用者變更頻道或音量、或切換輸入等等的所定之操作,是已經在所定之時間中都未被進行的情況,將電視受像機11的電源予以關閉的機能,此處稱作無操作電源關閉機能,有的電視受像機11是具有如此機能。
具有如此的無操作電源關閉機能的電視受像機11,且藉由使用者而被設定了要執行無操作電源關閉機能的情況下,當無操作的時間,經過了所被設定的時間時,若依據無操作電源關閉機能,則電源會被關閉,但在藉由攝像裝置12而被判定為使用者是處於正在觀賞之狀態時,例如,當有拍攝到使用者時,則亦可進行不要關閉電源的此種控制。
如上述,藉由攝像裝置12來拍攝使用者,判定使用者是否處於正在觀賞電視受像機11之狀態。使用該判定之判定結果,而可判定為使用者是正在觀賞電視受像機11的情況下,則亦可控制成不要進行無操作電源關閉機能所致之電源關閉。
亦可構成為,備有可藉由使用者來使電視受像機11的消耗電力被降低的模式,以下記載為使用者設定省電模式的模式。例如使用者設定消耗電力模式是被設定成「強」的情況下,則藉由設成總是降低顯示部13之亮度的狀態進行顯示,就可降低消耗電力。又例如,使用者設定消耗電力模式是被設定成「弱」的情況下,顯示部13之亮度,雖然會較被設定成「強」的情況還高,但藉由設成較通常還要降低的狀態之值,就可降低消耗電力。
如此的使用者設定省電模式被設定成「強」的情況下,係被構成為,使用者側無法進行是否使用使用到來自攝像裝置12的攝影機資訊的攝影機省電模式之機能的設定之變更。
使用者設定省電模式被設定成「強」的情況下,顯示部13之亮度係變成降低的狀態。此狀態係為,和攝影機省電模式,亦即上記的例子中,將顯示部13之明亮度變暗的狀態相同的狀態。因此,使用者設定省電模式被設定成「強」的情況下,即使開啟攝影機省電模式,也得不到其效果,因此攝影機省電模式之機能的開啟、關閉係被設定成無法變更。
使用者設定省電模式被設定成「弱」或「關」的情況下,藉由攝影機省電模式而使顯示部13之明亮度被降低的期間,使用者設定省電模式之設定值係被固定成「強」,變成不會受理使用者所致之變更的狀態。在被判定為使用者繼續觀賞,攝影機省電模式被解除,顯示部13之明亮度恢復到原本之明亮度的情況,則使用者設定消耗電力模式之設定,係會回到使用者所設定的設定(強、弱、或關之狀態)。
此外,攝影機省電模式為「關」的情況下,使用者設定省電模式中的設定值,係不會隨著攝影機省電模式而變化。
於步驟S37(圖5)中,係進行如此的降低消耗電力的設定。
電視受像機11,係如參照圖5所示的流程圖所說明,根據來自攝像裝置12的攝影機資訊,使用者是處於正在觀賞之狀態的情況下,則進行適切的調整,以將相應於使用者之觀賞位置的畫質或音質,提供給使用者。又,電視受像機11,係根據來自攝像裝置12的攝影機資訊,而偵測到使用者並非正在觀賞之狀態的情況下,則進行會使電視受像機11的消耗電力降低的這類處理。
若依據本技術,則可以相應於使用者之觀賞位置的最佳的畫質來提供影像,並以最佳的音質來提供聲音。若依據本技術,則可隨應於使用者的觀賞狀態而使消耗電力被降低。
<關於記錄媒體> 上述一連串處理,係可藉由硬體來執行,也可藉由軟體來執行。在以軟體來執行一連串之處理時,構成該軟體的程式,係可安裝至電腦。此處,電腦係包含:被組裝在專用硬體中的電腦,或藉由安裝各種程式而可執行各種機能的例如通用之個人電腦等。
圖15係以程式來執行上述一連串處理的電腦的硬體之構成例的區塊圖。於電腦中,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1001、ROM(Read Only Memory)1002、RAM(Random Access Memory)1003,係藉由匯流排1004而被彼此連接。在匯流排1004上係還連接有輸出入介面1005。輸出入介面1005上係連接有:輸入部1006、輸出部1007、記憶部1008、通訊部1009、及驅動機1010。
輸入部1006,係由鍵盤、滑鼠、麥克風等所成。輸出部1007係由顯示器、揚聲器等所成。記憶部1008,係由硬碟或非揮發性記憶體等所成。通訊部1009係由網路介面等所成。驅動機1010係將磁碟、光碟、光磁碟、或半導體記憶體等之可移除式媒體1011,予以驅動。
在如以上構成的電腦中,藉由CPU1001而例如將記憶部1008中所記憶之程式透過輸出入介面1005及匯流排1004,而載入至RAM1003裡並加以執行,就可進行上述一連串處理。
電腦(CPU1001)所執行的程式,係可記錄在例如封裝媒體等之可移除式媒體1011中而提供。又,程式係可透過區域網路、網際網路、數位衛星播送這類有線或無線的傳輸媒體而提供。
在電腦中,程式係藉由將可移除式媒體1011裝著至驅動機1010,就可透過輸出入介面1005,安裝至記憶部1008。又,程式係可透過有線或無線之傳輸媒體,以通訊部1009接收之,安裝至記憶部1008。除此以外,程式係可事前安裝在ROM1002或記憶部1008中。
此外,電腦所執行的程式,係可為依照本說明書所說明之順序而在時間序列上進行處理的程式,也可平行地,或呼叫進行時等必要之時序上進行處理的程式。
於本說明書中,所謂的系統,係指由複數裝置所構成之裝置全體。
此外,本說明書中所記載之效果僅為例示並非限定,亦可還有其他效果。
此外,本技術的實施形態係不限定於上述實施形態,在不脫離本技術主旨的範圍內可做各種變更。
此外,本技術係亦可採取如以下之構成。 (1)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 具備:控制部,係基於從攝像裝置所取得的關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資訊,而將顯示部的畫質及揚聲器的音質之中的至少一方的調整量加以決定、控制。 (2)如前記(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在前記觀賞位置已被變更的情況下,將前記畫質調整成,相應於變更後之前記觀賞位置的亮度。 (3)如前記(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變更後的前記觀賞位置,是較變更前的前記觀賞位置還遠的情況下,則將前記顯示部的前記亮度予以提高,在變得較近的情況下,則進行將前記亮度予以降低之調整。 (4)如前記(1)至(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在前記觀賞位置已被變更的情況下,將前記畫質調整成,相應於變更後之前記觀賞位置的彩度。 (5)如前記(4)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係進行如下調整:變更後的前記觀賞位置,是較變更前的前記觀賞位置還遠的情況下,則將前記顯示部的前記彩度予以提高,在變得較近的情況下,則將前記彩度予以降低。 (6)如前記(1)至(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在前記觀賞位置已被變更的情況下,進行相應於變更後之前記觀賞位置的來自左右之前記揚聲器之聲音的關於平衡之調整。 (7)如前記(6)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前記來自左右之前記揚聲器之聲音的平衡之調整係為:將從前記使用者與前記揚聲器之距離為較短之一方的前記揚聲器所被輸出之聲音的音量予以降低之調整,或將從前記使用者與前記揚聲器之距離為較長之一方的前記揚聲器所被輸出之聲音的音量予以提高之調整。 (8)如前記(1)至(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在前記觀賞位置已被變更的情況下,進行相應於變更後之前記觀賞位置的來自左右之前記揚聲器之聲音的關於延遲量之調整。 (9)如前記(8)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前記來自左右之前記揚聲器之聲音的延遲量之調整係為,使得從前記使用者與前記揚聲器之距離為較短之一方的前記揚聲器所被輸出之聲音被延遲之調整。 (10)如前記(1)至(9)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將關於強調發話的語音處理的值,隨應於前記觀賞位置而予以調整,並以調整後之值,來控制前記語音處理。 (11)如前記(1)至(10)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在偵測到前記使用者並未正在觀賞之狀態的情況下,進行將前記顯示部的亮度予以降低之調整。 (12)如前記(1)至(11)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在偵測到前記使用者移動到前記攝像裝置所致之攝像範圍外的情況下,進行前記顯示部的亮度予以降低之調整。 (13)如前記(1)至(12)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將含有已被前記攝像裝置所偵測到的前記使用者的前記觀賞位置、與前記調整量之至少一方的畫面,顯示於前記顯示部。 (14)如前記(1)至(13)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還具備:測知環境光的感測器; 使用:以已被使用前記感測器所測知的前記環境光之強度為基礎的前記畫質之調整、和以來自前記攝像裝置的前記資訊為基礎的前記畫質之調整之其中一方或雙方,來進行前記畫質之調整。 (15)如前記(1)至(14)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前記攝像裝置,係被構成為可自由裝卸。 (16)如前記(1)至(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在偵測到複數個使用者的情況下,進行使得前記複數個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重心會成為最佳的前記畫質及前記音質之調整。 (17)如前記(1)至(15)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在偵測到複數個使用者的情況下,進行使得在前記複數個使用者之中,對於離前記資訊處理裝置最近之觀賞位置的使用者而言會成為最佳的前記畫質及前記音質之調整。 (18)如前記(1)至(17)之任一項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從前記攝像裝置所取得的資訊,來進行對應於週邊光或週邊物往前記顯示部之映入反射的畫質之調整。 (19)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 由資訊處理裝置: 基於從攝像裝置所取得的關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資訊,而將顯示部的畫質及揚聲器的音質之中的至少一方的調整量加以決定; 使用前記調整量來控制前記顯示部及前記揚聲器。 (20)一種程式,係用以令電腦執行包含以下步驟之處理: 基於從攝像裝置所取得的關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資訊,而將顯示部的畫質及揚聲器的音質之中的至少一方的調整量加以決定; 使用前記調整量來控制前記顯示部及前記揚聲器。
11:電視受像機 12:攝像裝置 13:顯示部 14:左揚聲器 15:右揚聲器 16:感測器 22:距離 31:控制部 32:資訊取得部 41:影像控制部 42:聲音控制部 101:表格 121:設定畫面 123:狀態顯示畫面 131:設定畫面 201:中央領域 202:左領域 203:右領域 204:範圍外領域 251:表格 1001:CPU 1002:ROM 1003:RAM 1004:匯流排 1005:輸出入介面 1006:輸入部 1007:輸出部 1008:記憶部 1009:通訊部 1010:驅動機 1011:可移除式媒體
[圖1]適用了本技術的電視受像機之一實施形態中的外觀之構成例的圖示。 [圖2]相對於電視受像機的位置的說明圖。 [圖3]電視受像機的機能區塊圖。 [圖4]攝像裝置之處理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5]電視受像機之處理的說明用流程圖。 [圖6]伴隨觀賞位置之變更的畫質之調整的說明圖。 [圖7]關於畫質之調整的表格例的圖示。 [圖8]設定畫面之一例的圖示。 [圖9]設定畫面之一例的圖示。 [圖10]設定畫面之一例的圖示。 [圖11]觀賞位置所致之聲音之調整的說明圖。 [圖12]聲音的平衡調整的說明圖。 [圖13]聲音的延遲量的說明圖。 [圖14]發話強調之調整的說明圖。 [圖15]個人電腦之構成例的圖示。
11:電視受像機

Claims (20)

  1. 一種資訊處理裝置,係 具備:控制部,係基於從攝像裝置所取得的關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資訊,而將顯示部的畫質及揚聲器的音質之中的至少一方的調整量加以決定、控制。
  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在前記觀賞位置已被變更的情況下,將前記畫質調整成,相應於變更後之前記觀賞位置的亮度。
  3. 如請求項2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變更後的前記觀賞位置,是較變更前的前記觀賞位置還遠的情況下,則將前記顯示部的前記亮度予以提高,在變得較近的情況下,則進行將前記亮度予以降低之調整。
  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在前記觀賞位置已被變更的情況下,將前記畫質調整成,相應於變更後之前記觀賞位置的彩度。
  5. 如請求項4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係進行如下調整:變更後的前記觀賞位置,是較變更前的前記觀賞位置還遠的情況下,則將前記顯示部的前記彩度予以提高,在變得較近的情況下,則將前記彩度予以降低。
  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在前記觀賞位置已被變更的情況下,進行相應於變更後之前記觀賞位置的來自左右之前記揚聲器之聲音的關於平衡之調整。
  7. 如請求項6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前記來自左右之前記揚聲器之聲音的平衡之調整係為:將從前記使用者與前記揚聲器之距離為較短之一方的前記揚聲器所被輸出之聲音的音量予以降低之調整,或將從前記使用者與前記揚聲器之距離為較長之一方的前記揚聲器所被輸出之聲音的音量予以提高之調整。
  8.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在前記觀賞位置已被變更的情況下,進行相應於變更後之前記觀賞位置的來自左右之前記揚聲器之聲音的關於延遲量之調整。
  9. 如請求項8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前記來自左右之前記揚聲器之聲音的延遲量之調整係為,使得從前記使用者與前記揚聲器之距離為較短之一方的前記揚聲器所被輸出之聲音被延遲之調整。
  10.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將關於強調發話的語音處理的值,隨應於前記觀賞位置而予以調整,並以調整後之值,來控制前記語音處理。
  11.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在偵測到前記使用者並未正在觀賞之狀態的情況下,進行將前記顯示部的亮度予以降低之調整。
  12.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在偵測到前記使用者移動到前記攝像裝置所致之攝像範圍外的情況下,進行前記顯示部的亮度予以降低之調整。
  13.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將含有已被前記攝像裝置所偵測到的前記使用者的前記觀賞位置、與前記調整量之至少一方的畫面,顯示於前記顯示部。
  14.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還具備:測知環境光的感測器; 使用:以已被使用前記感測器所測知的前記環境光之強度為基礎的前記畫質之調整、和以來自前記攝像裝置的前記資訊為基礎的前記畫質之調整之其中一方或雙方,來進行前記畫質之調整。
  15.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前記攝像裝置,係被構成為可自由裝卸。
  16.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在偵測到複數個使用者的情況下,進行使得前記複數個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重心會成為最佳的前記畫質及前記音質之調整。
  17.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在偵測到複數個使用者的情況下,進行使得在前記複數個使用者之中,對於離前記資訊處理裝置最近之觀賞位置的使用者而言會成為最佳的前記畫質及前記音質之調整。
  18. 如請求項1所記載之資訊處理裝置,其中, 前記控制部,係基於從前記攝像裝置所取得的資訊,來進行對應於週邊光或週邊物往前記顯示部之映入反射的畫質之調整。
  19. 一種資訊處理方法,係 由資訊處理裝置: 基於從攝像裝置所取得的關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資訊,而將顯示部的畫質及揚聲器的音質之中的至少一方的調整量加以決定; 使用前記調整量來控制前記顯示部及前記揚聲器。
  20. 一種程式,係用以令電腦執行包含以下步驟之處理: 基於從攝像裝置所取得的關於使用者的觀賞位置之資訊,而將顯示部的畫質及揚聲器的音質之中的至少一方的調整量加以決定; 使用前記調整量來控制前記顯示部及前記揚聲器。
TW111145800A 2021-12-28 2022-11-30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以及程式 TW2023334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214484 2021-12-28
JP2021-214484 2021-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3491A true TW202333491A (zh) 2023-08-16

Family

ID=869987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5800A TW202333491A (zh) 2021-12-28 2022-11-30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以及程式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33491A (zh)
WO (1) WO202312751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52109A (ja) * 1998-11-11 2000-05-3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テレビ受像機
JP4225307B2 (ja) * 2005-09-13 2009-02-18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テレビジョン受信装置
JP5658867B2 (ja) * 2009-05-15 2015-01-28 グローバルマイク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音場制御装置
JP5568929B2 (ja) * 2009-09-15 2014-08-13 ソニー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制御方法
JP5583531B2 (ja) * 2010-09-10 2014-09-03 日立コンシューマエレクトロニクス株式会社 映像表示装置
JP2013097298A (ja) * 2011-11-04 2013-05-20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表示装置
JP2016080762A (ja) * 2014-10-10 2016-05-1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画像表示装置、光量センサ、画像表示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133775B (zh) * 2017-09-28 2021-06-08 株式会社索思未来 音响信号处理装置以及音响信号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27514A1 (ja)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29758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image color in image projector
US8130235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automatically adjusting a display experiencing varying lighting conditions
KR20160121782A (ko) Hdr 디스플레이 장치, hdr 디스플레이 장치에서 이미지 밝기를 감쇠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JP5124050B1 (ja) 映像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受信装置
US10235967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US8922673B2 (en) Color correction of digital color image
TWI408960B (zh) 圖像顯示裝置
TWI432012B (zh) 調整立體眼鏡所接收之周遭環境亮度的方法、立體眼鏡與裝置
JP4786799B2 (ja) 信号処理装置
JP2004287420A (ja) 表示方法、表示制御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10122609A (ja) 表示制御装置及び表示制御方法
TW201316318A (zh) 電子裝置及其顯示幕亮度的調整方法
KR20140083741A (ko) 디스플레이 방법 및 장치
JPWO2008059637A1 (ja) 画像表示装置及び画像表示方法
RU2006124844A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отображения и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им
KR20200086064A (ko) 신호 처리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영상표시장치
JP2010507888A5 (zh)
JP2010118881A (ja) カラーマネージメントモジュール、カラーマネージメント装置、集積回路、表示装置
JP5145669B2 (ja) 携帯信号処理装置及びウエアラブルディスプレイ
TW202333491A (zh) 資訊處理裝置、資訊處理方法、以及程式
JP5136600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JP2010250140A (ja) 映像信号処理装置及び映像信号処理プログラム
JP4789592B2 (ja) 視聴環境制御装置及び視聴環境制御方法
US20200169688A1 (en) Video/audio reproduction device, video/audio reproduction method, and recording medium
JP2013097298A (ja) 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