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31844A - 導電特徵及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導電特徵及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31844A
TW202331844A TW111114236A TW111114236A TW202331844A TW 202331844 A TW202331844 A TW 202331844A TW 111114236 A TW111114236 A TW 111114236A TW 111114236 A TW111114236 A TW 111114236A TW 202331844 A TW202331844 A TW 20233184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word line
reducing agent
nucleation
pos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42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7445B (zh
Inventor
廖哲賢
張裕彰
Original Assignee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7/578,87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1676861B1/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7/578,67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1842925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318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318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74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7445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des Of Semiconductors (AREA)
  • Internal Circuitry In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 Devices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Superconductor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申請案揭露一種導電特徵和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該製備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底;在基底中形成一凹槽;共形地在凹槽中形成一第一成核層;對第一成核層執行一後處理;以及在第一成核層上形成一第一塊狀層以填充凹槽。第一成核層和第一塊狀層配置成一導電特徵。第一成核層和第一塊狀層包括鎢。後處理包括含硼烷的還原劑。

Description

導電特徵及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
本申請案主張美國第17/578,679及17/578,875號專利申請案之優先權(即最早優先權日為「2022年1月19日」),其內容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揭露關於一種導電特徵的製備方法和一種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特別是關於一種包括後處理的導電特徵的製備方法和一種包括後處理的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
半導體元件用於各種電子應用,如個人電腦、行動電話、數位相機和其他電子裝置。半導體元件的尺寸正在不斷縮小,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計算能力的需求。然而,在縮小尺寸的過程中出現各種問題,並且這種問題仍不斷增加。因此,在實現提高品質、產量、性能和可靠性以及降低複雜性方面仍然存在挑戰。
上文之「先前技術」說明僅係提供背景技術,並未承認上文之「先前技術」說明揭示本揭露之標的,不構成本揭露之先前技術,且上文之「先前技術」之任何說明均不應作為本案之任一部分。
本揭露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的導電特徵的製備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底;在該基底中形成一凹槽;共形地在該凹槽中形成一第一成核層;對該第一成核層執行一後處理;以及在該第一成核層上形成一第一塊狀層以填充該凹槽。該第一成核層和該第一塊狀層配置成該導電特徵。該第一成核層和該第一塊狀層包括鎢。該後處理包括一含硼烷還原劑。
本揭露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底;在該基底中形成一字元線溝槽;共形地在該字元線溝槽中形成一第一絕緣層,並共形地在該第一絕緣層上形成一第一阻障層;共形地在該第一阻障層上形成一第一成核層;對該第一成核層執行一後處理,其中該後處理包括一含二硼烷還原劑。在該第一成核層上形成一第一塊狀層,其中該第一成核層和該第一塊狀層配置成一第一導電層;以及執行一平坦化製程,將該第一絕緣層、該第一阻障層和該第一導電層分別和相應地變成一字元線絕緣層、一字元線阻障層和一字元線導電層,其中該字元線絕緣層、該字元線阻障層和該字元線導電層配置成一字元線結構。該第一成核層和該第一塊狀層包括鎢。
本揭露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底;在該基底中形成一字元線溝槽;共形地在該字元線溝槽中形成一第一絕緣層,並共形地在該第一絕緣層上形成一第一阻障層;共形地在該第一阻障層上形成一第一成核層;對該第一成核層執行一後處理,其中該後處理包括一含二硼烷還原劑和一含鎢前趨物;在該第一成核層上形成一第一塊狀層,其中該第一成核層和該第一塊狀層配置成一第一導電層;以及執行一平坦化製程,將該第一絕緣層、該第一阻障層和該第一導電層分別和相應地變成一字元線絕緣層、一字元線阻障層和一字元線導電層,其中該字元線絕緣層、該字元線阻障層和該字元線導電層配置成一字元線結構。該第一成核層和該第一塊狀層包括鎢。
由於本揭露的半導體元件製備方法的設計,字元線導電層可以藉由對字元線導電層的成核部分採用後處理,使鎢具有更大的晶粒尺寸和更好的電阻率。此外,藉由使用由無定形矽化鎢形成的字元線間隔層,可以改善字元線導電層的電阻率,以避免字元線阻障層的不良柱狀晶粒結構效應。
上文已相當廣泛地概述本揭露之技術特徵及優點,俾使下文之本揭露詳細描述得以獲得較佳瞭解。構成本揭露之申請專利範圍標的之其它技術特徵及優點將描述於下文。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瞭解,可相當容易地利用下文揭示之概念與特定實施例可作為修改或設計其它結構或製程而實現與本揭露相同之目的。本揭露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亦應瞭解,這類等效建構無法脫離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揭露的精神和範圍。
下面的揭露內容提供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實例,用於實現所提供主題的不同特徵。為了簡化本揭露內容,下面描述元件和安排的具體例子。當然,這些只是例子,並不旨在具限制性。例如,在接下來的描述中,第一特徵在第二特徵上的形成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徵直接接觸的實施例,也可以包括在第一和第二特徵之間形成附加特徵的實施例,這樣第一和第二特徵可以不直接接觸。此外,本揭露內容可能會在各實施例中重複參考數字和/或字母。這種重複是為了簡單明瞭,其本身並不決定所討論的各種實施例和/或配置之間的關係。
此外,空間相對用語,如"下"、"下面"、"下方"、"上"、"上方”等,為了便於描述,在此可用於描述一個元素或特徵與圖中所示的另一個(些)元素或特徵的關係。空間上的相對用語旨在包括元件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向,以及圖中描述的方向。該元件可以有其他方向(旋轉90度或其他方向),這裡使用的空間相對描述詞也同樣可以相應地解釋。
除非上下文另有說明,本文在提到方向、佈局、位置、形狀、大小、數量或其他措施時,使用的用語如”相同"、"相等"、"平面"或"共面",不一定是指完全相同的方向、佈局、位置、形狀、大小、數量或其他措施,而是指在可能發生的、例如由於製造過程而發生的可接受的變化範圍內,包括幾乎相同的方向、佈局、位置、形狀、大小、數量或其他措施。用語"實質上"在這裡可以用來反映這一含義。例如,被描述為"實質上相同"、"實質上相等"或"實質上平面"的項目可以是完全相同、相等或平面的,也可以是相同、相等或平面的,在可接受的變化範圍內,例如由於製造過程而可能發生的變化。
在本揭露內容中,半導體元件一般是指利用半導體特性而能發揮作用的元件,光電元件、發光顯示元件、半導體電路和電子元件都包括在半導體元件的範疇內。
應該指出的是,在本揭露的描述中,上方(或之上)對應於方向Z的箭頭方向,下方(或之下)對應於方向Z的箭頭的相反方向。
應該注意的是,用語"以形成"、"被形成"和"形成"可以是指並包括創建、構建、圖案化、植入或沉積元素、摻雜劑或材料的任何方法。形成方法的例子可包括但不限於原子層沉積、化學氣相沉積、物理氣相沉積、濺鍍、共濺鍍、旋塗、擴散、沉積、生長、植入、微影、乾蝕刻和濕蝕刻。
應該注意的是,在本揭露內容的描述中,這裡指出的功能或步驟可能以不同於圖中指出的順序發生。例如,連續顯示的兩個數位事實上可能實質上上是同時執行的,或者有時可能以相反的循序執行,這取決於所涉及的功能或步驟。
圖1是流程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1A的製備方法10。圖2是俯視示意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1A的部分製備流程。圖3是橫截面示意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1A沿圖2中A-A'線拍攝的部分製備流程。
參照圖1至圖3,在步驟S11,可以提供基底101,可以在基底101中形成隔離層103以定義主動區AA。
參照圖2和圖3,基底101可以包括一含矽材料。基底101的含矽材料的適用例示可以包括但不限於矽、矽鍺、碳摻雜矽鍺、碳化矽鍺、碳摻雜矽、碳化矽及其多層。儘管矽是晶圓製備中主要使用的半導體材料,但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採用替代的半導體材料做為附加層,例如,但不限於鍺、砷化鎵、氮化鎵、矽鍺、碲化鎘、硒化鋅、鍺錫等。
可以執行一系列的沉積製程,以在基底101上沉積墊氧化物層(未示出)和墊氮化層(未示出)。可以執行微影製程,藉由在墊氮化物層上形成遮罩層(未示出)來定義隔離層103的位置。在微影製程之後,可以執行蝕刻製程,例如非等向性的乾蝕刻製程,以形成沿著墊氮化物層和墊氧化物層穿透並延伸到基底101的溝槽(未示出)。一種絕緣材料可以被沉積到溝槽中。隨後可以執行平坦化製程,如化學機械研磨,以去除多餘的填充材料,直到基底101的頂部表面曝露,因此形成隔離層103。隔離層103的頂面和基底101的頂面可以實質上共面。絕緣材料可以是,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silicon oxynitride)、氧氮化矽(silicon nitride oxide)或摻氟的矽酸鹽。
應該指出的是,在本揭露的描述中,氮氧化矽是指含有矽、氮和氧的物質,其中氧的比例大於氮的比例。氧氮化矽是指含有矽、氧和氮的物質,其中氮的比例大於氧的比例。
參照圖2和圖3,被隔離層103包圍的基底101的部分可稱為主動區AA。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區AA可以在俯視視角下沿X方向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主動區AA可以在俯視視角中沿Y方向延伸(未顯示)。在一些實施例中,活動區域AA可以沿著與X方向和Y方向各自傾斜的方向延伸(未顯示)。
應該注意的是,主動區AA可以包括基底101的一部分和基底101該部分之上的空間。將元件描述為配置在主動區AA上是指該元件配置在基底101該部分的頂面。將元件描述為配置在主動區AA中是指元件配置在基底101該部分中;但是,元件的頂面可以與基底101該部分的頂面齊平。將元件描述為配置在主動區AA之上是指該元件配置在基底101該部分的頂面之上。
圖4是俯視示意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1A的部分製備流程。圖5至圖8是橫截面示意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1A沿圖4中A-A’線拍攝的部分製備流程
參照圖1、圖4和圖5,在步驟S13,可以在基底101中形成複數個字元線溝槽501。
參照圖4和圖5,複數個字元線溝槽501可以在基底101和隔離層103中形成。複數個字元線溝槽501可以藉由使用在基底101和隔離層103上形成的遮罩圖案(為清晰起見未示出)做為蝕刻遮罩的蝕刻製程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字元線溝槽501可以具有沿Y方向延伸並穿越主動區AA的線條形狀。例如,活動區域AA可以與兩個字元線溝槽501相交。活動區域AA可以被兩個字元線溝槽501分成三個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字元線溝槽501的長寬比可以是至少10:1、至少15:1、至少20:1、至少25:1或至少30:1。
參照圖1、圖6和圖7,在步驟S15,第一絕緣層310可以共形地形成在複數個字元線溝槽501中,並且第一阻障層320可以共形地形成在第一絕緣層310上。
參照圖6,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絕緣層310可以藉由熱氧化製程形成。例如,第一絕緣層310可以藉由氧化字元線溝槽501的表面而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絕緣層310可以藉由沉積製程形成,例如化學氣相沉積或原子層沉積。第一絕緣層310可以包括高K(介常數)材料、氧化物、氮化物、氮氧化物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沉積一襯墊多晶矽層之後,第一絕緣層310可以藉由自由基氧化襯墊多晶矽層而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形成襯墊氮化矽層之後,第一絕緣層310可以藉由自由基氧化襯墊氮化矽層而形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高K材料可以包括含鉿材料。該含鉿材料可以是,例如,氧化鉿、氧化矽鉿、氮氧化矽鉿,或其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高k材料可以是,例如,氧化鑭、氧化鑭鋁、氧化鋯、氧化鋯矽、氮氧化鋯矽、氧化鋁或其組合。其他高K材料可以選擇性地用於高K材料。
參照圖7,第一阻障層320可以共形地形成在第一絕緣層310上和字元線溝槽501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阻障層320可以藉由例如原子層沉積形成。第一阻障層320可以防止第一導電層330中的金屬離子(將在後面說明)擴散到基底101中,並可以改善第一絕緣層310和第一導電層330之間的黏合力。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阻障層320可以由例如氮化鈦形成。第一阻障層320可以包括柱狀晶粒結構。
圖9是圖表,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還原劑脈衝和後處理的間隔時間。圖10是圖表,例示本揭露另一個實施例之還原劑脈衝和後處理的間隔時間。縱軸代表氣體流速,橫軸代表時間。圖11和圖12是橫截面示意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1A沿圖4中A-A’線拍攝的部分製備流程。
參照圖1和圖8至圖11,在步驟S17,可以共形地在第一阻障層320上形成第一成核層331,對第一成核層331執行後處理,並在第一成核層331上形成第一塊狀層333,其中第一成核層331和第一塊狀層333共同配置成第一導電層330。
參照圖8,第一成核層331和第一塊狀層333可以包括鎢。鎢在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類型的積體電路元件的閘極和字元線及位元線中可能特別有用,因為它在隨後的高溫製程中具有熱穩定性,製程溫度可能達到900℃或以上。此外,鎢是一種高折射率的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而且電阻率也較低。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成核層331可以是薄的共形層,用以促進隨後在其上形成塊狀材料(即第一塊狀層333)。與底層的第一阻障層320的共形可能是支撐高品質沉積的關鍵。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成核層331可以藉由脈衝成核層方法形成。
在脈衝成核層方法中,反應物(例如,還原劑或前趨物)的脈衝可以按順序注入並從反應腔室中吹驅(purge),通常藉由反應物之間吹驅氣體脈衝。第一個反應物可以被吸附在基底上(例如,第一阻障層320),可與下一個反應物進行反應。製程以循環方式重覆,直到達到所需厚度。應該注意的是,脈衝成核層方法通常可以藉由其較高的操作壓力範圍(大於1托)和較高的每個循環生長速度(大於每個循環1個單層膜的生長)來區別於原子層沉積。脈衝成核層方法期間的腔室壓力可以從約1托到約400托。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第一成核層331的反應物可以是,例如,含矽還原劑和含鎢前趨物。第一阻障層320最初可曝露於含矽的還原劑,然後曝露於含鎢的前趨物,以形成第一成核層331。對含矽還原劑和含鎢前趨物的曝露可定義為一個循環,並可重覆進行,直到達到第一成核層331的所需厚度。
經發現矽烷和相關化合物能很好地吸附在金屬氮化物表面,如在一些積體電路應用中做為阻障層材料的氮化鈦和氮化鎢。任何合適的矽烷或矽烷衍生物都可做為含矽還原劑,包括矽烷的有機衍生物。一般認知,矽烷以自我限制的方式吸附在基底表面,在名義上形成矽烷物種的單層。因此,吸附物種的數量在很大程度上與矽烷的用量無關。
在一些實施例中,曝露於含矽還原劑期間的基底溫度可在約200℃和約475℃之間、約300℃和約400℃之間、或約300℃。在一些實施例中,曝露於含矽還原劑期間的腔室壓力可在約1托和約350托之間,或固定在40托左右。曝露時間(或脈衝時間)可部分取決於劑量和腔室條件而變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阻障層320被曝露,直到表面被至少一個飽和的矽烷物種充分而均勻地覆蓋。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單獨提供含矽的還原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含矽還原劑與載氣,如氬氣或氬氫混合物一起提供。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旦第一阻障層320被矽烷物種充分覆蓋,含矽還原劑的流動就可以停止。可以執行吹驅製程以清除第一阻障層320表面附近的殘留氣體反應物。吹驅製程可以用載氣執行,如氬氣、氫氣、氮氣或氦氣。
在一些實施例中,含鎢前趨物可包括六氟化鎢、六氯化鎢或六羰基鎢。在一些實施例中,含鎢前趨物可以包括不含氟的有機金屬化合物,如MDNOW(甲基環戊二烯-二羰基亞硝醯鎢)和EDNOW(乙基環戊二烯-二羰基亞硝醯鎢)。在一些實施例中,含鎢前趨物可以在稀釋氣體中提供,伴隨著例如氬氣、氮氣、氫氣或其組合的氣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曝露於含鎢前趨物期間的基底溫度可在約200℃和約475℃之間、約300℃和約400℃之間、或約300℃。在一些實施例中,曝露於含鎢前趨物期間的腔室壓力可在約1托和約350托之間。含鎢前趨物的劑量和基底曝露時間(或脈衝時間)將根據許多因素而變化。通常,可以執行曝露直到吸附的矽烷物種藉由與含鎢前趨物的反應而被充分消耗,以產生第一成核層331。此後,含鎢前趨物的流動可以停止,用載氣如氬氣、氫氣、氮氣或氦氣執行吹驅製程。
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第一成核層331的反應物可以是,例如,含硼烷還原劑和含鎢前趨物。第一阻障層320可以首先曝露於含硼烷還原劑,然後曝露於含鎢前趨物,以形成第一成核層331。對含硼烷還原劑和含鎢前趨物的曝露可定義為一個循環,並可重覆進行,直到達到第一成核層331的所需厚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含硼烷還原劑可以是,例如,硼烷、二硼烷、三硼烷或含氫的鹵化硼(例如,BF3,BCl3)。含鎢前趨物可以是與上述含鎢前趨物相似的材料,其描述在此不再重覆。在一些實施例中,含硼烷還原劑可以在稀釋氣體中提供,伴隨氬氣、氮氣、氫氣、矽烷或其組合等氣體。例如,二硼烷可由一稀釋源提供(例如,5%的二硼烷和95%的氮氣)。在一些實施例中,曝露於含硼烷還原劑期間的基底溫度可在約200℃和約475℃之間、約300℃和約400℃之間、或約300℃。在一些實施例中,曝露於含硼烷還原劑期間的腔室壓力可在約1托和約350托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旦含硼烷還原劑沉積到足夠的厚度,含硼烷還原劑的流動就可以停止。可以用載氣如氬氣、氫氣、氮氣或氦氣進行吹驅。
在接觸到含硼烷還原劑後,中間的半導體元件可以再接觸到含鎢的前驅體。該製程與曝露於含矽還原劑後曝露於含鎢前趨物的製程類似,在此不再重覆描述。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形成第一成核層331之前,可利用接觸含硼烷還原劑和含鎢前趨物對第一阻障層320執行預處理。預處理可以包括二硼烷。
在一些實施例中,例示性資料表明,基於二硼烷的第一成核層331可以在形成第一成核層331的初始階段產生具有更大晶粒尺寸的鎢。相反,基於矽烷的第一成核層331在形成第一成核層331的初始階段可能會產生晶粒尺寸較小的鎢。也就是說,沉積在基於矽烷的第一成核層331上的第一塊狀層333可能有較少或沒有缺陷,如縫隙和空隙。
或者,第一成核層331可以依次曝露在含矽還原劑、含鎢前趨物、含硼烷還原劑和含鎢前趨物中形成。曝露的四個步驟可定義為一個循環。整個四步的循環可以重覆進行,以形成具有所需厚度的第一成核層331。在該製程的一個變化中,循環的前兩個步驟(依次曝露於含矽還原劑和含鎢前趨物)可以在與含硼烷還原劑接觸之前重覆一個或多個時間。在另一種變化中,循環的最後兩個步驟(依次曝露於含硼烷還原劑和含鎢前趨物)可以在前兩個步驟完成後重覆一次或多次。
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第一成核層331的反應物可以是,例如,含鍺還原劑和含鎢前趨物。第一阻障層320可以首先曝露於含鍺還原劑,然後曝露於含鎢前趨物,以形成第一成核層331。在一些實施例中,含鍺還原劑可以是鍺,如Ge nH n+4、Ge nH n+6、Ge nH n+8和Ge nH m,其中n是1至10的整數,且n是與m不同的整數。也可以使用其他含鍺化合物,例如,烷基鍺、烷基鍺、氨基鍺、碳鍺和鹵代鍺。含鎢前趨物可以是與上述含鎢前趨物相似的材料,其描述在此不再重覆。
形成第一成核層331的例示性製程可以說明如下。
首先,圖7所示的中間半導體元件可以曝露在氫氣環境中的含鍺還原劑的脈衝下,以在第一阻障層320上形成鍺層。在一些實施例中,氫氣與含鍺還原劑的比例可以是約10:1、約50:1、約70:1、或約100:1。氫氣的存在可以減少每個循環沉積的厚度,以及減少沉積的第一塊狀層333的電阻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一種或多種額外的還原劑的脈衝,如含硼或含矽的還原劑的脈衝。額外的還原劑可以按順序或與含鍺還原劑同時進行脈衝。在一些實施例中,脈衝之間的間隔時間停頓可在0.5秒和5秒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含鍺還原劑的脈衝可以是可選的,可以只使用含硼或含矽還原劑的脈衝。
在一些實施例中,脈衝的持續時間(或脈衝時間)可在約0.25秒和約30秒之間、約0.25秒和約5秒之間、或約0.5秒和約3秒之間。該脈衝可足以使第一阻障層320的表面飽和或過飽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載氣,如氬氣、氦氣或氮氣。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執行可選的吹驅製程,以吹驅仍處於氣相中的、沒有吸附在第一阻障層320表面的過量的含鍺還原劑。吹驅製程可以藉由在固定壓力下流動一惰性氣體來進行,因此降低腔室的壓力,並在開始另一次氣體曝露之前對腔室重新加壓。
接下來,中間的半導體元件可以曝露在含鎢前趨物的脈衝中。含鎢前趨物與沉積的鍺層反應,形成元素鎢。在一些實施例中,脈衝的持續時間(或脈衝時間)可在約0.25秒和約30秒之間、約0.25秒和約5秒之間、或約0.5秒和約3秒之間。該脈衝可足以與第一阻障層320表面上鍺吸附在該表面上的反應性位點發生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脈衝之間的間隔時間停頓可在約0.5秒約5秒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使用載氣,如氬氣、氦氣或氮氣。在一些實施例中,對含鎢前趨物的曝露可以在氫氣環境中執行。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以執行一個可選的吹驅製程,以吹驅仍處於氣相中的、未與吸附在第一阻障層320表面的鍺反應的多餘的含鎢前趨物。吹驅製程可以藉由在固定壓力下流動一惰性氣體來進行,因此降低腔室的壓力,並在開始另一次氣體曝露之前重新加壓腔室。
最後,可以重覆曝露於含鍺還原劑和含鎢前趨物的脈衝,直到在第一阻障層320的表面沉積出所需厚度的第一成核層331。對含鍺還原劑和含鎢前趨物的脈衝的每次重覆曝露可稱為一個循環。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觸含鍺還原劑和含鎢前趨物的脈衝的順序可以顛倒,如含鎢前趨物首先被脈衝。
參照圖9,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形成第一成核層331之後,可以對第一成核層331執行後處理。在後處理期間,在第一成核層331上形成第一塊狀層333之前,第一成核層331可以接觸到一個或多個還原劑脈衝。曝露在還原劑脈衝下可以提高包括第一成核層331和第一塊狀層333的整體結構的電阻率。
參照圖9,第一成核層331可以曝露在多個還原劑脈衝中,脈衝之間有間隔時間。在間隔時間內,沒有還原劑流向第一成核層331。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原劑可以是二硼烷,儘管可以使用其他還原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脈衝期間還原劑的流速在約100標準立方釐米/分鐘(sccm)和500 sccm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還原劑脈衝的脈衝時間(或脈衝持續時間)可在約0.5秒和約5秒之間,或約1秒和2秒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原劑脈衝的數量可在2和8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後處理的製程壓力可在約2托和約100托之間,或約20托和約40托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原劑可以在稀釋氣體中提供,伴隨氬氣、氮氣、氫氣、矽烷或其組合等氣體。例如,二硼烷可以從一稀釋源中提供(例如,5%的二硼烷和95%的氮氣)。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還原劑脈衝和後處理的間隔時間內,惰性氣體/氫氣混合物可以連續流向第一成核層331。在一些實施例中,惰性氣體可以是氬氣。相反,在後處理的間隔時間內,除了連續流動的惰性氣體/氫氣混合物或其他背景氣體外,沒有其他氣體流向後處理,即在還原劑脈衝的間隔時間內沒有間隔的脈衝操作。
在一些實施例中,圖8所示的中間半導體元件可被預熱到約375℃和約415℃之間,或約395℃,以便在後處理之前穩定下來。在一些實施例中,後處理後的中間半導體元件可被加熱到約375℃和約415℃之間,或約395℃。曝露後處理前的預熱製程和後處理後的熱處理可增強薄膜的附著力,並改善薄層電阻的不均勻性百分比。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成核層331可在後處理後曝露於另外的含鎢前趨物,以在第一成核層331上沉積第一塊狀層333之前形成第一成核層331的另外一部分。可以使用任何合適的含鎢前趨物。例如,含鎢前趨物可包括六氟化鎢、六氯化鎢或六羰基鎢。含鎢前趨物可以在伴隨氬氣、氮氣、氫氣或其組合等氣體的稀釋氣體中提供。
參照圖10,另外,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成核層331可以交替曝露在多個還原劑脈衝中,脈衝之間有間隔時間。在間隔時間內,沒有還原劑流向第一成核層331。在一些實施例中,還原劑如二硼烷和含鎢前趨物可以交替地流向(或引入)第一成核層331。
在一些實施例中,二硼烷的流速可在約100 sccm和約500 sccm之間,或約300 sccm。在一些實施例中,含鎢前趨物可以包括,例如,六氟化鎢、六氯化鎢或六羰基鎢。含鎢前趨物的流速可以在約100 sccm和約500 sccm之間,或者約100 sccm。在一些實施例中,脈衝時間(或脈衝持續時間)可在約0.5秒和5秒之間,或約1秒和2秒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每個脈衝之間的間隔時間可在約2秒和約5秒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脈衝的數量可以在2和8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腔室壓力可在約2托和約100托之間,或約20托和約40托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脈衝時間應足夠短,以確保沒有或實質上沒有鎢沉積。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後處理期間施加到第一成核層331的含鎢前趨物的量可以少於在形成第一成核層331期間施加到第一阻障層320的含鎢前趨物的量。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後處理期間施加到第一成核層331的含鎢前趨物的脈衝時間可以小於在形成第一成核層331期間施加到第一阻障層320的含鎢前趨物的脈衝時間。
在特定實施例中,還原劑和含鎢前趨物的脈衝可以短至少於1秒。在一個例子中,二硼烷(B 2H 6)可被脈衝1秒,之後1秒的吹驅,接著1秒的六氟化鎢(WF 6)脈衝,然後2.5秒的吹驅。然後將這個循環重覆四次。
不受特定理論的限制,相信在二硼烷脈衝之間引入六氟化鎢脈衝可能有助於從第一成核層331的表面清除未反應的二硼烷,否則它將促進微剝落的發生。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執行後處理約10秒和約50秒之間,或約10秒和約30秒之間。較長的後處理時間(或持續時間)可能會誘發二硼烷的分解,這對沉積的第一塊狀層333的電阻率有不利影響。
參照圖11,第一塊狀層333可以形成在第一成核層331上,並完全填充字元線溝槽501。第一塊狀層333和第一成核層331共同配置成第一導電層330。第一塊狀層333可以藉由例如物理氣相沉積、原子層沉積、分子層沉積、化學氣相沉積、原位(in-situ)自由基輔助沉積、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沉積、分子束磊晶、濺鍍、電鍍、蒸鍍、離子束沉積、電子束沉積、鐳射輔助沉積、化學溶液沉積,或其任何組合形成。
例如,使用化學氣相沉積法沉積第一塊狀層333可包括將含鎢前趨物和共反應劑(例如還原劑)流向(或引入)包括第一成核層331的中間半導體元件。例示的製程壓力可在約10托和約500托之間。例示的基底溫度可在約250℃和約495℃之間。含鎢的前趨物可以是,例如,六氟化鎢,氯化鎢,或六羰基鎢。還原劑可以是,例如,氫氣、矽烷、二矽烷、肼、二硼烷或鍺烷。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塊狀層333的鎢的晶粒尺寸可以大於30奈米、大於50奈米、大於70奈米、大於80奈米、大於85奈米、或大於87奈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塊狀層333可以包括α相鎢。
藉由對第一成核層331採用後處理,沉積的第一導電層330可以具有更大的晶粒尺寸和更好的電阻率的鎢。
應當指出,上述在字元線溝槽501中形成第一導電層330和對第一成核層331執行後處理的程序僅用於說明目的。要形成和處理的物件(例如,具有字元線溝槽501的基底101)不受限制。例如,待形成和處理的物件可以是一塊狀半導塊狀、一塊狀介電質層、一阻障層或一薄絕緣膜。待形成和處理的物件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一凹槽。凹槽可以是指具有凹入輪廓的結構。凹入輪廓可以有一個狹窄的底部(也稱為封閉端或內部),朝向一個寬大的開口。凹槽可與溝、槽、開口、通孔或任何表示在要形成的物體中向內形成的空間的適用用語互換使用。第一導電層330更可經處理以形成例如閘電極、字元線、位元線、接觸點、金屬線、通孔或半導體元件中其他適用的導電元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形成第一導電層330之前,可以共形地在凹槽中形成一底層。該底層可以是一阻障層或一黏附層。底層的非限制性例示包括介電質層和導電層,例如,矽氧化物、矽氮化物、矽碳化物、金屬氧化物、金屬氮化物、金屬碳化物和金屬層。在一些實施例中,底層可以是氮化鈦、金屬鈦、氮化鎢、鋁化鈦、氧化鈦,或其組合。
圖13是俯視示意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1A的部分製備流程。圖14是橫截面示意圖,例示本揭露的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1A沿圖13中A-A'線拍攝的部分製備流程。
參照圖1和圖12至圖14,在步驟S19,可藉由對第一絕緣層310、第一阻障層320和第一導電層執行平坦化,在複數個字元線溝槽501中形成複數個字元線結構200。
參照圖12,可以執行平坦化製程,例如化學機械研磨,直到基底101的頂面和隔離層103的頂面曝露。在平坦化製程之後,第一絕緣層310可以在字元線溝槽501中變成字元線絕緣層210,第一阻障層320可以在字元線溝槽501中變成字元線隔離層220,第一導電層330可以在字元線溝槽501中變成字元線導電層230。每個字元線導電層230包括成核部分231和塊狀部分233。成核部分231來自於第一成核層331,而塊狀部分233則來自於第一塊狀層333。
為了簡明、清晰和方便描述,只描述一個字元線絕緣層210,一個字元線阻障層220和一個字元線導電層230。
參照圖13和圖14,可以執行蝕刻製程,例如非等向性的乾蝕刻製程,以凹陷字元線絕緣層210、字元線阻障層220和字元線導電層230。一種絕緣材料可以被填充到凹槽中。隨後,可以執行平坦化製程,例如化學機械研磨,直到基底101的頂面和隔離層103的頂面曝露,以去除多餘的材料,為後續製程步驟提供一個實質上平整的表面,並同時形成字元線封蓋層240。絕緣材料可以包括,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或氧氮化矽。字元線絕緣層210、字元線阻障層220、字元線導電層230和字元線封蓋層240共同配置成字元線結構200。
圖15是俯視示意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1A的部分製備流程。圖16是橫截面示意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沿圖15中的A-A'線拍攝的部分製備流程。
參照圖1、圖15和圖16,在步驟S21,可以在主動區AA中形成複數個雜質區域105。
參照圖15和圖16,可以使用字元線結構200做為遮罩來執行n型雜質植入製程,以形成主動區AA中的複數個雜質區105。n型雜質植入製程可以添加對本徵半導體貢獻自由電子的雜質。在含矽的基底中,n型摻雜物,即雜質的例子包括但不限於銻、砷或磷。在一些實施例中,複數個雜質區105的摻雜物濃度可以是約1E19原子/cm^3至約1E21/cm^3。複數個雜質區105可以分別和相應地在字元線結構200之間和字元線結構200與隔離層103之間形成。複數個雜質區105可以與位元線和電容電性耦合。
圖17至圖19是橫截面示意圖,例示本揭露另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1B的製備流程。
在特定實施例中,第一阻障層320可以是具有柱狀晶粒結構的氮化鈦。氮化鈦的柱狀晶粒結構可能對形成第一導電層330期間的晶粒形成產生不利影響。一般來說,受氮化鈦柱狀晶粒結構影響的第一導電層330的鎢的晶粒尺寸可以小於30奈米。因此,受氮化鈦柱狀晶粒結構影響的第一導電層330的電阻率可能更差。
參照圖17,可以用類似於圖2至圖7中說明的程序來製備一中間半導體元件。第二導電層350可以用脈衝成核層方法在第一阻障層320上形成。第二導電層350可以包括無定形的矽化鎢。第二導電層350的厚度T1可以大於約4.1奈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層350的厚度T1可以大於約4.3奈米、大於約4.6奈米、或大於約5.2奈米。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層350的厚度T1可以在約4.3奈米和約4.6奈米之間。
參照圖17,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層350可包括第二成核層351和第二塊狀層353。第二成核層351可以共形地形成在第一阻障層320上。隨後,第二塊狀層353可以共形地形成在第二成核層351上。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成核層351和第二塊狀層353可以由矽化鎢形成。詳細地說,反應氣體(例如六氟化鎢)、惰性載氣(例如氬氣、氮氣和氦氣)以及所需的矽源氣體可在預混室中結合,然後流過包括第一阻障層320的中間半導體元件。矽源氣體最初可以是矽烷。該氣體混合物可用於形成第二成核層351。在形成第二成核層351之後,可以切換矽源氣體,並且可以使用二氯矽烷做為矽源氣體來沉積第二塊狀層353。矽源氣體的切換可以突然或逐漸執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惰性載體氣體的流速可以是矽源氣體(矽烷或二氯矽烷)流速的5至10倍。在一些實施例中,矽源氣體(矽烷或二氯矽烷)的流速又可以是反應物氣體流速的約50至100倍。在一些實施例中,矽烷的流速可以是每分鐘約400標準立方釐米(sccm)。反應氣體的流速可以是約4 sccm。惰性載氣的流速可以是約2800 sccm。
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第二成核層351的製程溫度可低於500℃。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第二成核層351的製程溫度可以是約450℃。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第二成核層351的製程溫度可以是約400℃或低於400℃。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第二成核層351的製程溫度可在約250℃和約400℃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塊狀層353可在與形成第二成核層351的製程溫度相同的溫度下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第二成核層351的製程持續時間可在約1秒和約25秒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形成第二成核層351的基底溫度可在約200℃和約500℃之間。
由於第二成核層351的存在,第二塊狀層353可以使用在沒有任何電漿增強技術幫助的製程來沉積。因此,形成第二導電層350的設備要求可能更容易,形成第二導電層350的成本可能更為降低。
參照圖18,第一成核層331可以共形地形成在第二塊狀層353上,而第一塊狀層333可以在第一成核層331上形成,其程序類似於圖8至圖11中說明的程序,其描述在此不再重覆。
由於包括無定形矽化鎢的第二導電層350的存在,可以減少或避免源於氮化鈦柱狀晶粒結構的不利影響。因此,第一導電層330的電阻率可以得到改善。
參照圖19,字元線封蓋層240可以用類似於圖13和圖14中說明的程序形成,其描述在此不再重覆。第二導電層350可以藉由平坦化製程在字元線溝槽501中變成字元線中間層250。每個字元線中間層250可以包括成核部分251和塊狀部分253。成核部分251可以從第二成核層351中產生。塊狀部分253可以來自第二塊狀層353。
本揭露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的導電特徵的製備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底;在該基底中形成一凹槽;共形地在該凹槽中形成一第一成核層;對該第一成核層執行一後處理;以及在該第一成核層上形成一第一塊狀層以填充該凹槽。該第一成核層和該第一塊狀層配置成該導電特徵。該第一成核層和該第一塊狀層包括鎢。該後處理包括一含硼烷還原劑。
本揭露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底;在該基底中形成一字元線溝槽;共形地在該字元線溝槽中形成一第一絕緣層,並共形地在該第一絕緣層上形成一第一阻障層;共形地在該第一阻障層上形成一第一成核層;對該第一成核層執行一後處理,其中該後處理包括一含二硼烷還原劑。在該第一成核層上形成一第一塊狀層,其中該第一成核層和該第一塊狀層配置成一第一導電層;以及執行一平坦化製程,將該第一絕緣層、該第一阻障層和該第一導電層分別和相應地變成一字元線絕緣層、一字元線阻障層和一字元線導電層,其中該字元線絕緣層、該字元線阻障層和該字元線導電層配置成一字元線結構。該第一成核層和該第一塊狀層包括鎢。
本揭露的另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包括:提供一基底;在該基底中形成一字元線溝槽;共形地在該字元線溝槽中形成一第一絕緣層,並共形地在該第一絕緣層上形成一第一阻障層;共形地在該第一阻障層上形成一第一成核層;對該第一成核層執行一後處理,其中該後處理包括一含二硼烷還原劑和一含鎢前趨物;在該第一成核層上形成一第一塊狀層,其中該第一成核層和該第一塊狀層配置成一第一導電層;以及執行一平坦化製程,將該第一絕緣層、該第一阻障層和該第一導電層分別和相應地變成一字元線絕緣層、一字元線阻障層和一字元線導電層,其中該字元線絕緣層、該字元線阻障層和該字元線導電層配置成一字元線結構。該第一成核層和該第一塊狀層包括鎢。
由於本揭露的半導體元件製備方法的設計,字元線導電層可以藉由對字元線導電層的成核部分採用後處理,使鎢具有更大的晶粒尺寸和更好的電阻率。此外,藉由使用由無定形矽化鎢形成的字元線間隔層,可以改善字元線導電層的電阻率,以避免字元線阻障層的不良柱狀晶粒結構效應。。
雖然已詳述本揭露及其優點,然而應理解可以進行其他變化、取代與替代而不脫離揭露專利範圍所界定之本揭露的精神與範圍。例如,可用不同的方法實施上述的許多製程,並且以其他製程或其組合替代上述的許多製程。
再者,本揭露案的範圍並不受限於說明書中所述之製程、機械、製造、物質組成物、手段、方法與步驟之特定實施例。該技藝之技術人士可自本揭露的揭示內容理解以根據本揭露而使用與本文所述之對應實施例具有相同功能或是達到實質上相同結果之現存或是未來發展之製程、機械、製造、物質組成物、手段、方法、或步驟。據此,此等製程、機械、製造、物質組成物、手段、方法、或步驟係包括於本揭露案之揭露專利範圍內。
1A:半導體元件 1B:半導體元件 10:製備方法 101:基底 103:隔離層 105:雜質區域 200:字元線結構 210:字元線絕緣層 220:字元線隔離層 230:字元線導電層 231:成核部分 233:塊狀部分 240:字元線封蓋層 250:字元線間隔層 251:成核部分 253:塊狀部分 310:第一絕緣層 320:第一阻障層 330:第一導電層 331:第一成核層 333:第一塊狀層 350:第二導電層 351:第二成核層 353:第二塊狀層 501:字元線溝槽 AA:主動區 A-A':線 S11:步驟 S13:步驟 S15:步驟 S17:步驟 S19:步驟 S21:步驟 T1:厚度 X:方向 Y:方向 Z:方向
參閱實施方式與申請專利範圍合併考量圖式時,可得以更全面了解本申請案之揭示內容,圖式中相同的元件符號係指相同的元件。 圖1是流程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 圖2是俯視示意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的部分製備流程。 圖3是橫截面示意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1A沿圖2中A-A'線拍攝的部分製備流程。 圖4是俯視示意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的部分製備流程 圖5至圖8是橫截面示意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沿圖4中A-A’線拍攝的部分製備流程。 圖9是圖表,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還原劑脈衝和後處理的間隔時間。 圖10是圖表,例示本揭露另一個實施例之還原劑脈衝和後處理的間隔時間。 圖11和圖12是橫截面示意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沿圖4中A-A’線拍攝的部分製備流程。 圖13是俯視示意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的部分製備流程 圖14是橫截面示意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沿圖13中A-A’線拍攝的部分製備流程。 圖15是俯視示意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的部分製備流程 圖16是橫截面示意圖,例示本揭露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沿圖15中A-A’線拍攝的部分製備流程。 圖17至圖19是橫截面示意圖,例示本揭露另一個實施例之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流程。
1A:半導體元件
101:基底
103:隔離層
105:雜質區域
200:字元線結構
210:字元線絕緣層
220:字元線隔離層
230:字元線導電層
231:成核部分
233:塊狀部分
240:字元線封蓋層
501:字元線溝槽
AA:主動區
A-A':線
Z:方向

Claims (18)

  1. 一種導電特徵的製備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底; 在該基底中形成一凹槽; 共形地在該凹槽中形成一第一成核層; 對該第一成核層執行一後處理;以及 在該第一成核層上形成一第一塊狀層以填充該凹槽; 其中該第一成核層和該第一塊狀層配置成該導電特徵; 其中該第一成核層和該第一塊狀層包括鎢; 其中該後處理包括一含硼烷還原劑。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含硼烷還原劑包括硼烷或二硼烷。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共形地在該凹槽中形成該第一成核層包括: 將該凹槽曝露於一含矽或硼烷還原劑;以及 將該凹槽曝露於一含鎢前趨物。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後處理的含硼烷還原劑的流速在每分鐘約100標準立方釐米和每分鐘約500標準立方釐米之間。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後處理的製程壓力在約2托和約100托之間。
  6. 如請求項5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後處理的含硼烷還原劑是與氬氣、氮氣、氫氣、矽烷或其組合一起提供。
  7. 一種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包括: 提供一基底; 在該基底中形成一字元線溝槽; 共形地在該字元線溝槽中形成一第一絕緣層,並共形地在該第一絕緣層上形成一第一阻障層; 共形地在該第一阻障層上形成一第一成核層; 對該第一成核層執行一後處理,其中該後處理包括一含二硼烷還原劑; 在該第一成核層上形成一第一塊狀層,其中該第一成核層和該第一塊狀層配置成一第一導電層;以及 執行一平坦化製程,將該第一絕緣層、該第一阻障層和該第一導電層分別和相應地變成一字元線絕緣層、一字元線阻障層和一字元線導電層,其中該字元線絕緣層、該字元線阻障層和該字元線導電層配置成一字元線結構; 其中該第一成核層和該第一塊狀層包括鎢。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對該第一成核層執行該後處理包括: 將該第一成核層曝露於一還原劑的脈衝中,脈衝之間有一間隔時間。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在該間隔時間內沒有執行間隔脈衝。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還原劑的流速在每分鐘約100標準立方釐米和每分鐘約500標準立方釐米之間。
  11. 如請求項10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後處理是在約2托和約100托之間的製程壓力下執行。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後處理的該還原劑是與氬氣、氮氣、氫氣、矽烷或其組合一起提供。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還原劑的其中一個脈衝的脈衝時間在約0.5秒和約5秒之間。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還原劑的其中一個脈衝的脈衝時間在約1秒和約2秒之間。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製備方法,其中該還原劑的脈衝數在2和8之間。
  16. 如請求項15所述的製備方法,更包括在對該第一成核層執行該後處理之前執行一預熱製程; 其中該預熱製程的製程溫度在約375℃和約415℃之間。
  17. 如請求項15所述的製備方法,更包括在對該第一成核層執行該後處理之後執行一熱處理; 其中該熱處理的製程溫度在約375℃和約415℃之間。
  18. 如請求項7所述的製備方法,更包括在該字元線導電層和該字元線阻障層之間形成一字元線間隔層; 其中該字元線間隔層包括無定形的矽化鎢。
TW111114236A 2022-01-19 2022-04-14 導電特徵及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 TWI81744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578,875 US11676861B1 (en) 2022-01-19 2022-01-19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7/578,679 US11842925B2 (en) 2022-01-19 2022-01-19 Method for fabricating conductive featur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7/578,875 2022-01-19
US17/578,679 2022-01-1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31844A true TW202331844A (zh) 2023-08-01
TWI817445B TWI817445B (zh) 2023-10-01

Family

ID=8855900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4236A TWI817445B (zh) 2022-01-19 2022-04-14 導電特徵及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
TW111114237A TWI825674B (zh) 2022-01-19 2022-04-14 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4237A TWI825674B (zh) 2022-01-19 2022-04-14 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2) TWI81744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595470B2 (en) * 2014-05-09 2017-03-14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Methods of preparing tungsten and tungsten nitride thin films using tungsten chloride precursor
US9953984B2 (en) * 2015-02-11 2018-04-24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Tungsten for wordline applications
US10573522B2 (en) * 2016-08-16 2020-02-25 Lam Research Corporation Method for preventing line bending during metal fill proces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5674B (zh) 2023-12-11
TW202331936A (zh) 2023-08-01
TWI817445B (zh) 2023-10-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075403A1 (en) Low resistivity films containing molybdenum
KR20190024823A (ko) 기판의 유전체 표면 상에 몰리브덴 금속막을 증착하는 방법 및 이와 관련된 반도체 소자 구조
JP5903504B2 (ja) コンフォーマル金属ケイ化物フィルムを形成する方法
JP5334400B2 (ja) 相変化層の表面処理工程を含む相変化メモリ素子の製造方法
US20230223300A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conductive layer stack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gate contact
TWI825674B (zh) 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
US11842925B2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conductive feature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US11676861B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TWI803278B (zh) 具有閘極接觸點的半導體元件
US11876051B2 (en) Conductive layer stack and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a gate contact
TWI817900B (zh) 具有複合接觸結構的半導體元件
TW202108815A (zh) 用於藉由循環沉積製程將氮化鉬膜沉積於基板表面上之方法及包括氮化鉬膜之相關半導體裝置結構
TWI841176B (zh) 具有輔助層的半導體元件及其製備方法
US20230399738A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composite contact structure
US20230402388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composite contact structure
TWI841442B (zh) 具有多孔層的半導體元件
US20240030133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porous dielectric layers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240178287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energy-removable laye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240021665A1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assistant laye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I833658B (zh) 具有封蓋層的半導體元件
TW202410410A (zh) 具有輔助層的半導體元件的製備方法
KR101046757B1 (ko) 반도체소자의 캐패시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ARKLES et al. Category Archives: ALD Source Materials
KR20090110405A (ko) Ge-Sb-Te 화합물 박막 형성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