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9730A - 通信裝置及通信方法 - Google Patents

通信裝置及通信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9730A
TW202329730A TW111122672A TW111122672A TW202329730A TW 202329730 A TW202329730 A TW 202329730A TW 111122672 A TW111122672 A TW 111122672A TW 111122672 A TW111122672 A TW 111122672A TW 202329730 A TW202329730 A TW 2023297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source
signal
aforementioned
transmission
time slo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26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本哲矢
鈴木秀俊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松下電器(美國)知識產權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松下電器(美國)知識產權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松下電器(美國)知識產權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9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973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8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repeating transmission, e.g. Verdan syste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ime-Division Multiplex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Abstract

通信裝置係具備:控制電路,係決定在要分配給信號之傳送之時間區域資源內之複數個區間中之第一區間中之前述信號之編碼資料的讀取位置,其中前述讀取位置之決定係根據不受限於比第一區間更前之第二區間中之編碼資料之讀取結果的資源量而為者;及傳送電路,係根據讀取位置而傳送信號。

Description

通信裝置及通信方法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通信裝置及通信方法。
近年來,在無線服務的擴張和多樣化的背景下,Internet of Things(IoT)(物聯網)之飛躍性的發展受到期待,而行動(mobile)通信的運用除了智慧手機(smartphone)等資訊終端機外,亦已擴大至汽車、住宅、家電或產業用機器之類的所有領域。為了支應服務的多樣化,除了系統容量的增加外,針對連接器件(device)數的增加或低延遲性之類的各種要件,有行動通信系統之性能和功能的大幅提升之需求。第五代移動通信系統(5G: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係具有大容量和超高速(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增強型行動寬頻))、多數機器間連接(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大規模機器類通信))及超高可靠性和低延遲(URLLC: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的特徵,且可運用此等特徵而依據各式各樣的需求靈活地提供無線通信。
在屬於國際標準化團體的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行動通訊合作計畫)(3GPP)中,已進行了New Radio(NR)(新無線)的規格化作為5G無線介面(interface)的一種。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3GPP TS38.104 V15.14.0, “NR Base Staion(BS)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Release 15),”June 2021.
非專利文獻2:3GPP TSG RAN Meeting #90e, RP-202928, “New WID on NR coverage enhancements,”China Telecom, December 2020.
非專利文獻3:3GPP TS38.211 V16.6.0, “NR Physical channels and modulation(Release 16),”June 2021.
非專利文獻4:3GPP TS38.212 V16.6.0, “NR Multiptexing and channel coding(Release 16),”June 2021.
非專利文獻5:3GPP TS38.213 V16.0.0, “NR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or control(Release 16),”June 2021.
非專利文獻6:3GPP TS38.214 V16.6.0, “NR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s for data(Release 16),”June 2021.
非專利文獻7:3GPP TS38.331 V16.5.0, “NR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protocol specification(Release 16)”, June 2021.
非專利文獻8:3GPP TSG RAN WG1 #105-e, R1-2106251, ”Final FL summary of TB processing over multi-slot PUSCH(AT 8.8.1.2), ”Moderator(Nokia, Nokia Shanghai Bell), MAY 2021.
非專利文獻9:3GPP TSG RAN WG1 #104-bis-e, R1-2104686, “TB processing over mluti-slot PUSCH,”Qualcomm Incorporated, May 2021.
非專利文獻10:3GPP TSG RAN WG1 #105-e, R1-2104242, “Discussion on TB processing over multi-slot PUSCH, Huawei, HiSilicon, May 2021.
然而,針對使上行鏈路中之通信效率提升的方法尚有檢討餘地。
本揭示之非限定的實施例,係有助於可提升上行鏈路中之通信效率之通信裝置及通信方法的提供。
本揭示之一實施例的通信裝置係具備:控制電路,係決定在要分配給信號之傳送之時間區域資源內的複數個區間中之第一區間中之前述信號之編碼資料的讀取位置,其中前述讀取位置的決定係根據不受限於比前述第一區間更前之第二區間中之前述編碼資料之讀取結果的資源量而為者;及傳送電路,係根據前述讀取位置而傳送前述信號。
另外,此等總括性或具體的態樣係可藉由系統、裝置、方法、積體電路、電腦程式(computer program)或記錄媒體來實現,亦可藉由系統、裝置、方法、積體電路、電腦程式和記錄媒體之任意的組合來實現。
依據本揭示的一實施例,可提升上行鏈路中的通信效率。
本揭示之一實施例之更進一步的優點和功效,將可依據說明書和圖式而更臻明瞭。該等優點及/或功效係藉由數個實施型態及說明書和圖式所記載的特徵而分別提供,但未必要提供所有以獲得一個或一個以上之相同的特徵。
100:基地局
101,205:控制部
102:上位控制信號產生部
103: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產生部
104,206:編碼部
105,207:調變部
106,208:信號分配部
107,209:傳送部
108,201:接收部
109,202:抽出部
110,203:解調部
111,204:解碼部
200:終端機
圖1係顯示構成Transport Block(傳輸塊)processing over Multi-Slot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TBoMS,多時槽物理上行鏈路享通道傳輸塊)之時間區域資源之一例的圖。
圖2係顯示使用源於Option1之Rate matching(速率匹配)之TBoMS之一例的圖。
圖3係顯示使用源於Option2之Rate matching之TBoMS之一例的圖。
圖4係顯示使用源於Option3之Rate matching之TBoMS之一例的圖。
圖5係顯示源於應用了可變Redundancy Version(RV)位置之Option2之Rate matching之TBoMS之一例的圖。
圖6係顯示基地局之一部分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7係顯示終端機之一部分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8係顯示基地局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9係顯示終端機之構成例的方塊圖。
圖10係顯示終端機之傳送動作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1係顯示實施型態1之使用Rate matching之TBoMS之一例的圖。
圖12係顯示實施型態1之使用Rate matching之TBoMS之一例的圖。
圖13係顯示實施型態2之使用Rate matching之TBoMS之一例的圖。
圖14係顯示Special slot(特別時槽)之一例的圖。
圖15係顯示構成TBoMS之時間區域資源之一例的圖。
圖16係顯示RV欄位(field)的值、和RV位置之關連建立之一例的圖。
圖17係3GPP NR系統之例示之架構(architecture)的圖。
圖18係顯示NG-RAN和5GC之間之功能分離的概略圖。
圖19係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無線資源控制)連接之建置(setup)/再設定之程序的序列圖。
圖20係顯示大容量˙高速通信(eMBB: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多數同時連接機器型通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及高可靠性˙超低延遲通信(URLLC: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之利用情境(scenario)的概略圖。
圖21係顯示供非漫遊情境(roaming scenario)用之例示之5G系統架構的方塊圖。
以下參照圖式詳細地說明本揭示的實施型態。
在NR中,除了例如以蜂巢式通信為導向所使用之主要為700MHz至3.5GHz頻帶之6GHz以下之頻帶(例如,亦稱為Frequency Range 1(FR1))外,還 可運用可確保廣頻帶之28GHz或39GHz頻帶的毫米波(例如亦稱為FR2)(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1)。此外,例如,在FR1中,有可能使用比在3.5GHz頻帶的Long Term Evolution(LET)(長期演進技術)或3G(3rd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中所使用之頻帶更高的頻帶。頻帶愈高,則電波傳遞損失易愈大,電波的接收品質愈易劣化。因此,在NR中,係例如當使用比LTE或3G更高的頻帶時,確保與LTE或3G的無線存取技術(RAT:Radio Access Technology)同程度的通信範圍(或覆蓋率(coverage))。換言之,期望要確保適當的通信品質。例如,在Release 17(例如表示為「Rel.17」)中,已檢討了改善NR中之覆蓋率的方法(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2)。
在NR中,例如,終端機(例如亦稱為User Equipment(UE)(用戶設備))係依照藉由在來自基地局(例如亦稱為gNB)的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例如亦稱為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中所傳送的物理層(層1)的下行鏈路控制信號(例如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鏈路控制資訊)及對應層3之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的至少一者所指示的資源分配而傳送接收資料(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3至7)。
在上行鏈路中,例如,終端機係依照來自基地局的資源分配(例如Grant或UL grant)而傳送上行鏈路資料通道(例如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於DCI和RRC之至少一者中所含的資源分配資訊中,例如亦可包含有關於傳送PUSCH之時間區域資源的資訊。例如,在關於時間區域資源的資訊中,係可包含有關於從終端機接收到PDCCH之時槽至傳送PUSCH為止的時間點(例如slot offset(時槽偏移))的資訊(例如K2)、時槽內之PUSCH的前頭符號(symbol)位置,或傳送PUSCH之符號數的資訊。
在NR的上行鏈路傳送中,係支援傳送複數次相同資訊的方法(亦稱為Repetiton,反覆法)。例如,在Release 15(例如表示為「Rel.15」)中,係規定被稱為「PUSCH repetition Type A」之時槽單位的Repetition,在Release 16(例如表示為「Rel.16」)中,係規定被稱為「PUSCH repetition Type B」之可在一時槽內傳送複數個PUSCH的Repetition。例如,藉由PUSCH repetition Type B,可實現比PUSCH repetition Type A更低的延遲。
在PUSCH repetition Type A中,係例如跨越連續的複數個時槽應用同一時間資源分配。在PUSCH repetition Type A中,基地局係例如對於終端機通知時槽內的時間資源分配和重複時槽數。在此,重複時槽數係可為例如根據連續的時槽而計數的值。
在PUSCH repetition Type B中,基地局係可例如對於終端機通知相對於第一次(初次)PUSCH傳送的時間區域資源和重複數。在第二次之後之PUSCH傳送的時間區域資源分配中,係可例如分配和前一個PUSCH傳送連續的符號而且相同符號數。
在PUSCH repetition Type A中,所通知的重複時槽數係根據連續的時槽而計數的值,故實際傳送PUSCH的時槽數,有時會比所通知的重複時槽數更少。
因此,在Rel.17中,已檢討了一種例如將重複時槽數設定為根據可在PUSCH傳送上使用之上行鏈路時槽而計數的值,以作為PUSCH repetition Type A的功能擴張。
此外,在Re.15和Rel.16(例如亦表示為「Rel.15/16」)中,例如資料大小或傳輸區塊大小(TBS:Transport Block Size)係不受限於Repetition的有無, 而是根據時槽單位的資源量、或Repetition中要分配給初次之PUSCH傳送的資源量(例如Repetition中要分配給前頭時槽之PUSCH傳送的資源量)來決定(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6)。另外,資源量係可例如藉由符號數或資源元素(RE:Resource Element)數來表示。此外,TBS有時被記載為TB大小。
另一方面,在Rel..17中,已檢討了一種方法,其係當使用複數個時槽傳送PUSCH時,對於從時槽單位或Repetition中要分配給初次之PUSCH傳送之資源量算出的TBS,乘上比1大的定標(scaling)係數來決定TBS。將經由此方法而決定之TBS的TB在複數個時槽中進行傳送的PUSCH傳送,亦稱為「TB processing over multi-slot PUSCH(TBoMS)」或「TBoMS傳送」。
在TBoMS中,係檢討了例如以與PUSCH repetition Type A相同之方式,跨越複數個時槽分配相同時間資源。此外,檢討了用以決定使用於TBoMS之時槽數的參數,係例如要包含在設定關於傳送PUSCH之時間區域資源之資訊之RRC的資訊要素(IE:Information Element)中。
例如,設定關於傳送PUSCH之時間區域資源之資訊之RRC的資訊要素,係可為「PUSCH-TimeDomainResourceAllocation IE」(參照非專利文獻8)。在PUSCH-TimeDomainResourceAllocation中,係可包含例如關於從接收到PUSCH之時槽至傳送PUSCH為止之時間點(例如時槽偏移)的資訊、時槽內之PUSCH前頭符號位置、傳送PUSCH的符號數或關於TBoMS之時槽數的參數。例如,可設定此等複數個參數之組合的候補(例如稱為「TDRA List」或「TDRA table」)。終端機係可例如使用要分配所對應之PUSCH之DCI或RRC的數位元,而從複數個參數的組合候補之中,選擇一個對於終端機實際使用之PUSCH傳送之參數的組合。
此外,在TBoMS中,係檢討了至少在時間分割雙工(TDD:Time Division Duplex)中使用非連續的時槽而進行TBoMS傳送。此外,被分配於TBoMS之時間區域資源(例如時槽)中之藉由一個或連續的複數個時槽所構成的區間(群組),有時被稱為「TOT:Transmission Occasion for TBoMS」(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8)。要分配給TBoMS的時間區域資源係可藉由一個或複數個TOT來構成。
圖1係顯示要分配給TBoMS的時槽數為4個時槽,且要分配給構成TOT之連續的時槽數為2時槽時之TBoMS之時間區域資源之例的圖。在圖1中,要分配給TBoMS的時間區域資源係由二個TOT(合計四個時槽)所構成。
「關於使用了Circular Buffer(循環緩衝器)的Rate matching」
在NR中,係例如於再送控制中使用Circular Buffer。Circular Buffer係儲存有編碼器輸出(例如包含系統性位元(systematic bit)和奇偶位元(parity bit)的編碼資料或編碼位元)的記憶體,且在Circular Buffer中從規定的讀取開始位置(RV:Redundancy Version,冗餘版本)讀取符合分配資源量之位元數的編碼器輸出。依據分配資源量而從Circular Buffer中之規定的RV讀取編碼位元的動作亦稱為「Rate matching」。
在Rel.15/16中,係例如於Circular Buffer內規定4個RV位置。在Rel.15/16中,於Circular Buffer中規定的RV位置係不受限於分配量而為固定的位置。例如,在TBoMS中,作為將對於藉由上述之方法所產生之TB之編碼位元映射(mapping)於複數個時槽的方法,可列舉下列三種方法(Option 1、Option 2和Option 3)。
<Option 1>
Option 1係將要分配給TBoMS的時間區域資源(例如亦稱為「TBoMS資源」)設定為Rate matching之單位的方法。
例如,Option 1係從規定的RV位置讀取符合使用於TBoMS之傳送之時槽(例如複數個時槽,或是一個或複數個TOT)之資源量之位元數的編碼位元,且將所讀取的編碼位元映射至涵蓋複數個時槽之TBoMS資源的方法。在Option 1中,例如使用於編碼位元之讀取的RV位置為單獨的位置。
圖2係顯示使用Option 1之Rate matching之TBoMS之一例的圖。在圖2中,作為一例,在TBoMS資源中,係包含二個由二個時槽所構成的TOT(例如合計為四個時槽)。在圖2所示之例中,終端機係可從Circular Buffer之規定的RV位置(亦有表示為RV=0,或RV0的情形)讀取符合要分配給TBoMS之四個時槽之資源量的位元數,且將所讀取的編碼位元數映射至涵蓋四個時槽的TBoMS資源。
在Option 1中,係例如從單獨的RV位置依序讀取符合TBoMS資源量之位元數的編碼位元,故極有可能會將在TBoMS資源中儲存於Circular Buffer中的所有編碼位元都進行傳送,因此具有可充分地獲得編碼增益,且獲得優異之解碼性能的優點。
另一方面,在Option 1中,係例如當Rate matching的單位為要分配給TBoMS的時間資源時,在符合分配資源量之位元數的算出和位元交錯(bit interleave)的處理中,考慮要分配給TBoMS的複數個時槽。如此,由於在Option 1中,可根據複數個時槽的資源量而開始Rate matching處理,故終端機中的處理延遲易於增大。例如,當使用如圖2所示之非連續的時槽而傳送TBoMS時,終端機中之處理延遲的影響可能變得更為顯著。
此外,例如,當TBoMS傳送的時間區域資源,與對於傳送上行鏈路控制資訊(例如UCI:Uplink control Channel)的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例如PUS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的傳送資源衝突時,終端機可將UCI多工地傳送至TBoMS。此時,在Option 1中,由於終端機係例如考慮於分配給TBoMS之末尾之時槽被多工化的UCI而開始Rate matching處理,故處理延遲易於增大。
此外,例如當TBoMS傳送的時間區域資源與經由上行鏈路傳送取消通知(例如UL CI:Uplink Link Cancellation Indication)所指示的資源衝突時,或TBoMS傳送的時間區域資源與高優先順位之上行鏈路傳送的分配衝突時,終端機中的處理延遲亦同樣地易於增大。
另外,例如,亦可將衝突處理的單位,從時槽置換為要分配給TBoMS的時間區域資源。此時,例如可進行衝突處理的時槽(例如稱為基準時槽)係被設定為要分配給TBoMS之前頭的時槽,故有可能在終端機處理時間線(time line)上產生限制。
<Option 2>
Option 2係將時槽設定為Rate matching之單位的方法。
例如,Option 2係從規定的RV位置讀取與要分配給使用於TBoMS之傳送之各時槽之PUSCH傳送之資源量符合之位元數的編碼位元,且將所讀取的編碼位元個別地映射至時槽內之資源的方法。在Option 2中,例如使用於編碼位元之讀取的RV位置可以不同。換言之,在Option 2中,係可於時槽中個別地設定(例如變更)RV位置。
圖3係顯示使用Option 2之Rate matching之TBoMS之一例的圖。在圖3中,作為一例,於TBoMS資源中,係包含有二個由二個時槽所構成的TOT(例如合計為四個時槽)。在圖3所示之例中,終端機係可在要分配給TBoMS的四個時槽各者中,從設定於該時槽之Circular Buffer之規定的RV位置(例如RV=0(RV0)、RV=2(RV2)、RV=3(RV3)、和RV=1(RV1)的任一者)讀取符合該時槽之資源量的位元數,且將所讀取的編碼位元數映射至時槽內的資源。
在Option 2中,例如,終端機亦可不根據複數個時槽的資源量而開始Rate matching處理,其能夠進行時槽單位的處理。因此,在Option 2中,例如在使對於非連續時槽的支援或對於衝突處理的處理容易進行的觀點上具有功效,且可抑制終端機中之處理延遲的增大。此外,在Option 2中,例如在衝突處理中能夠進行時槽單位的處理,而能夠進行衝突處理的時槽(例如基準時槽)係可設定為可能會發生衝突的時槽,故在終端機處理時間線(time line)上不會發生限制。
另一方面,在Option 2中,例如圖3所示,當要從如Rel.15/16之既有的四個RV位置讀取編碼位元時,在TBoMS傳送中不易傳送所有的編碼位元。例如,編碼率愈高,則被讀取的編碼位元數愈少,極有可能在TBoMS中無法傳送所有的編碼位元。因此,在Option 2中,不易獲得編碼增益,解碼性能易於降低。
<Option 3>
Option 3係將TOT設定為Rate matching之單位的方法。
例如,Option 3係從規定的RV位置讀取符合TBoMS中之TOT之資源量之位元數的編碼位元,且將所讀取的編碼位元予以個別地映射於TOT內之 資源的方法。在Option 3中,例如,使用於編碼位元之讀取的RV位置可以不同。換言之,在Option 3中,係可於TOT個別地設定(例如變更)RV位置。
圖4係顯示使用Option 3之Rate matching之TBoMS之一例的圖。在圖4中,作為一例,於TBoMS資源中,係包含有二個由二個時槽所構成的TOT(例如合計四個時槽)。在圖4所示之例中,終端機係可在要分配給TBoMS的二個TOT各者中,從設定於該TOT之Circular Buffer之規定的RV位置(例如RV=0(RV0)和RV=2(RV2)的任一者)讀取符合該TOT(例如二時槽)之資源量的位元數,且將所讀取的編碼位元數映射至TOT內的資源。
在Option 3中,例如,由於Rate matching的單位比Option 1更短,故可減輕終端機中之處理延遲的影響。此外,在Option 3中,例如,可比Option 2更為抑制因為更多(例如所有)編碼位元未被傳送所導致之解碼性能的降低。
另一方面,在Option 3中,例如圖4所示,當TOT藉由複數個時槽構成時,與Option 3同樣地,由於在對於衝突處理的處置中考慮複數個時槽,故相較Option 2,處理延遲易於增大,此外,可能在終端機處理時間線上產生限制。
以上說明了Option 1、Option 2和Option 3。
在Rel.15/16中,例如,於Circular Buffer內規定四個RV位置(例如RV0、RV1、RV2和RV3),且Circular Buffer中的RV位置係不受限於分配資源量而為固定的位置。當使用Rel.15/16所規定之既有的RV位置而應用Option 1、Option 2和Option 3時,如上所述,在解碼性能、處理延遲或衝突處理的複雜性之間具有取捨(trade off)的關係。
例如,作為維持Option 2中之時槽單位的處理,而且抑制解碼性能之降低的方法,可列舉將RV位置設定為可變的方法(例如參照非專利文獻9和非專利文獻10)。
圖5係顯示對於Option 2應用可變之RV位置(例如亦稱為「continuous RV(連續RV)」或「floating RV(浮動RV)」)之Rate matching方法之一例的圖。如圖5所示,在應用了可變之RV位置的Option 2中,終端機係例如可從可變RV位置讀取與要分配給各時槽之PUSCH傳送之資源量符合之位元數的編碼位元,且將所讀取的編碼位元個別地映射於時槽內的資源。
在此,終端機係可保持在各時槽中所讀取之編碼位元數,且根據要保持的編碼位元數,而決定在下一個時槽中要讀取編碼位元之際的RV位置。例如,構成TOT之第n個時槽中之RV位置(例如Circular Buffer上之讀取開始位元位置)sn係藉由下式(1)來給定。
s n =l n-1+1 (1)
在此,Ln-1係顯示在第(n-1)個時槽中所讀取之編碼位元之Circular Buffer上之最後的位元位置。亦即,第n個時槽的RV位置sn係可設定於在第(n-1)個時槽中所讀取之編碼位元之nCircular Buffer上之最後之位元位置的下一個位元位置。
在應用了可變RV位置的Option 2中,例如,即使當要進行時槽單位之Rate matching時,終端機亦易於傳送Circular Buffer上之連續的位元列,可抑制在Option 2中所說明之解碼性能的降低。此外,在應用了可變RV位置的Option 2中,由於Rate matching的單位可為時槽,故與Option 2同樣地可維持時槽單位的 處理,且相較於Option 1或Option 3,具有可實現處理延遲的減輕和衝突處理之簡易化的優點。
在此,例如,在應用了固定之RV位置的Option 2中,由於RV位置為固定,故終端機若獲得關於要分配給應用Rate matching之時槽之PUSCH傳送之資源量的資訊,則可不受限於在比該時槽更前的時槽中所讀取的編碼位元數而開始Rate matching處理。換言之,在應用了固定之RV位置的Option 2中,係可於要分配給TBoMS的複數個時槽各者中,不待前一個時槽之Rate matching處理即可開始Rate matching處理。
另一方面,在應用了可變RV位置的Option 2中,於要分配給TBoMS的複數個時槽中讀取編碼位元之際的RV位置(Circular Buffer上之讀取開始位元位置),係取決於前一個時槽之Rate matching處理結果(例如所讀取之編碼位元數或最後的位元位置)。因此,在應用了可變RV位置的Option 2中,終端機係於特別指定比應用Rate matching之時槽更前的時槽中所讀取的編碼位元數之後,開始該時槽的Rate matching處理。換言之,於特別指定比應用Rate matching之時槽更前的時槽中所讀取的編碼位元數之前,該時槽的Rate matching處理不會開始。
如此,在應用了可變RV位置的Option 2中,相較於應用了固定RV位置的Option 2,終端機中的處理延遲易於增大。
此外,例如,在比應用Rate matching的時槽更前的時槽中,有可能會有下列情形:TBoMS的時間區域資源與相對於傳送UCI之PUSCH的傳送資源衝突,而使UCI於PUSCH資源被多工化;TBoMS的時間區域資源與由UL CI所 指示的資源衝突,而使PUSCH被廢棄(drop);或TBoMS的時間區域資源與高優先順位之上行鏈路傳送的分配衝突,而使PUSCH被廢棄的情形。
此等情形下,在應用了可變RV位置的Option 2中,於某時槽中讀取編碼位元之際的RV位置(例如Circular Buffer上的讀取開始位置),可能受到比該時槽更前的時槽中之UCI之多工結果、因為UL CI所致之PUSCH傳送的廢棄廢棄或因為高優先順位之上行鏈路傳送之分配所導致之PUSCH傳送之廢棄的影響。此係例如提示從Circular Buffer讀取編碼位元之際的RV位置,除取決於要分配對應之TBoMS的DCI之外,還取決於要分配對應被多工化之UCI之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例如PDSCH:Physical Downlin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鏈路共享通道)的DCI、傳送UL CI的DCI或要分配高優先順位之上行鏈路的DCI。
例如,當在終端機發生此等DCI的誤檢測時,於基地局和終端機之間,可能會在從Circular Buffer讀取編碼位元之際的RV位置產生不一致。因此,當在終端機發生此等DCI的誤檢測時,解碼性能可能會大幅降低,或者,在基地局中雖亦有可能進行考慮在終端機之DCI之誤檢測之盲解碼(blind decryption)之類的處理,但在此時,基地局的解碼處理有可能變得複雜化。
在本揭示之非限定的一實施例中,係針對在TBoMS中抑制處理延遲的增大,而且相對於DCI的誤檢測具有穩健性的上行鏈路信號的傳送方法進行說明。
例如,在本揭示之非限定之一實施例中,係可藉由在TBoMS中,將可變RV位置應用於時槽單位之Rate matching處理來抑制解碼性能的降低。此外,在本揭示之非限定之一實施例中,TBoMS之各時槽中之可變RV位置(Circular Buffer上之讀取開始位元位置),係可根據從不受限於該時槽之前之時槽中之Rate matching處理結果的資源(例如,被稱為「參照資源(reference resource usage)」)所算出的編碼位元數來決定。藉此,即可抑制終端機中之處理延遲的增大,而且即使當發生在終端機之DCI的誤檢測時亦可抑制解碼性能的降低,而且避免基地局之解碼處理的複雜化。
(實施型態1)
[通信系統的概要]
本揭示之各實施型態的通信系統係具備基地局100及終端機200。
圖6係顯示本揭示之一實施例之基地局100(例如對應於通信裝置)之一部分之構成例的方塊圖。在圖6所示的基地局100中,控制部101(例如對應於控制電路)係決定要分配給信號(例如PUSCH)之傳送之時間區域資源(例如TBoMS資源或TOT內的資源)內之複數個區間(例如時槽)中之在第一區間之信號之編碼資料的讀取位置(例如RV位置),其中前述讀取位置的決定係根據不受限於比第一區間更前之第二區間中之編碼資料之讀取結果(例如Rate matching結果)的資源量(例如參照資源)而為者。接收部108(例如對應於接收電路)係根據讀取位置而接收信號。
圖7係顯示本揭示之一實施例之終端機200(例如對應於通信裝置)之一部分之構成例的方塊圖。在圖7所示的終端機200中,控制部205(例如對應於控制電路)係決定在要分配給信號之傳送之時間區域資源內之複數個區間中之第一區間之信號之編碼資料的讀取位置,其中前述讀取位置的決定係根據不受限於比第一區間更前之第二區間中之編碼資料之讀取結果的資源量而為者。傳送部209(例如對應於傳送電路)係根據讀取位置而傳送信號。
[基地局的構成]
圖8係顯示實施型態1之基地局100之構成例的方塊圖。在圖8中,基地局100係具備控制部101、上位控制信號產生部102、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產生部103、編碼部104、調變部105、信號分配部106、傳送部107、接收部108、抽出部109、解調部110、及解碼部111。
控制部101係例如決定關於對於終端機200之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例如PUSCH)之接收的資訊及關於上行鏈路資料信號(例如PUSCH)之傳送的資訊,且將所決定的資訊輸出至上位控制信號產生部102。在關於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之接收的資訊和關於上行鏈路資料信號之傳送的資訊中,例如可包含關於時間區域資源分配的資訊(例如關於TDRA表單的資訊)或關於TBoMS的資訊(例如關於傳送時槽數的資訊)。
此外,控制部101係例如決定關於下行鏈路資料信號、上位控制信號或用以傳送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下行鏈路信號的資訊(例如編碼、調變方式(MCS: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和無線資源分配),且將所決定的資訊輸出至編碼部104、調變部105和信號分配部106。此外,控制部101係例如將關於下行鏈路信號(例如資料信號或上位控制信號)的資訊輸出至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產生部103。
此外,控制部101係例如決定關於終端機200中之上行鏈路資料信號(例如PUSCH)之傳送的資訊(例如MCS和無線資源分配)。控制部101係例如將關於所決定之上行鏈路資料信號的資訊,輸出至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產生部103、抽出部109、解調部110及解碼部111。此外,控制部101係例如可根據後述的方法,而決定TBoMS中的TBS及TBoMS中所含的複數個時槽之RV位置的至少一者,且將所決定的資訊輸出至解碼部111。
上位控制信號產生部102係例如根據從控制部101輸入的資訊而產生上位層控制信號位元列,且將上位層控制信號位元列輸出至編碼部104。
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產生部103係例如根據從控制部101輸入的資訊而產生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例如DCI)位元列,且將所產生的DCI位元列輸出至編碼部104。另外,控制資訊亦有向複數個終端機傳送的情形。
編碼部104係例如根據從控制部101輸入的資訊而將下行鏈路資料(例如DL資料信號)、從上位控制信號產生部102輸入的位元列或從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產生部103輸入的DCI位元列予以編碼。編碼部104係將編碼位元列輸出至調變部105。
調變部105係例如根據從控制部101輸入的資訊而將從編碼部104輸入的編碼位元列予以調變,且將調變後的信號(例如符號列)輸出至信號分配部106。
信號分配部106係例如根據從控制部101輸入之顯示無線資源的資訊而將從調變部105輸入的符號列(例如包含下行鏈路資料信號或控制信號)映射至無線資源。信號分配部106係將被映射過信號之下行鏈路的信號輸出至傳送部107。
傳送部107係例如對於從信號分配部106輸入的信號,例如進行正交頻率分割多工(OFDM)之類的傳送波形生成處理。此外,傳送部107係例如當附加cyclic prefix(循環前標)(CP)之OFDM傳送時對於信號進行逆高速傅立葉轉換(IFFT:Inverse Fast Fourier Transform)處理,且對於IFFT後的信號附加CP。此外,傳送部107係例如對於信號進行D/A轉換或升頻轉換(upconvert)之類的RF處理,且將無線信號經由天線傳送至終端機200。
接收部108係例如對於經由天線接收之來自終端機200的上行鏈路信號,進行降頻轉換(downconvert)或A/D轉換之類的RF處理。此外,接收部108係當OFDM傳送的情形下,例如對於接收信號進行高速傅立葉轉換(FFT:Fast Fourier Transform)處理,且將所獲得的頻率區域信號輸出至抽出部109。
抽出部109係例如根據從控制部101輸入的資訊,從自接收部108輸入的接收信號,抽出傳送有上行鏈路資料信號(例如PUSCH)的無線資源部分,且將所抽出的無線資源部分輸出至解調部110。
解調部110係例如根據從控制部101輸入的資訊,將從抽出部109輸入的上行鏈路資料信號(例如PUSCH)予以解調。解調部110係例如將解調結果輸出至解碼部111。
解碼部111係例如根據從控制部101輸入的資訊及從解調部110輸入的解調結果,而進行上行鏈路資料信號(例如PUSCH)的錯誤訂正解碼,以獲得解碼後的接收位元系列(例如UL資料信號)。
[終端機的構成]
圖9係顯示本揭示之一實施例之終端機200之構成例的方塊圖。例如,在圖9中,終端機200係具有接收部201、抽出部202、解調部203、解碼部204、控制部205、編碼部206、調變部207、信號分配部208及傳送部209。
接收部201係例如經由天線接收來自基地局100的下行鏈路信號(例如下行鏈路資料信號或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且對於無線接收信號進行降頻轉換或A/D轉換之類的RF處理,以獲得接收信號(基頻帶(baseband)信號)。此外,接收部201係當接收OFDM信號時,對於接收信號進行FFT處理,將接收信號轉換為頻率區域。接收部201係將接收信號輸出至抽出部202。
抽出部202係例如從控制部205輸入之關於下行鏈路控制資訊之無線資源的資訊,而從自接收部201輸入的接收信號,抽出可能包含下行鏈路控制資訊的無線資源部分且輸出至解調部203。此外,抽出部202係根據關於從控制部205輸入之資料信號之無線資源的資訊,而抽出包含有下行鏈路資料的無線資源部分,且輸出至解調部203。
解調部203係例如根據從控制部205輸入的資訊,而將從抽出部202輸入的信號(例如PDCCH或PDSCH)予以解調,且將解調結果予以輸出至解碼部204。
解碼部204係例如根據從控制部205輸入的資訊,使用從解調部203輸入的解調結果,而進行PDCCH或PDSCH的錯誤訂正解碼,以獲得例如下行鏈路接收信號、上位層控制信號或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解碼部204係將上位層控制信號和下行鏈路控制資訊輸出至控制部205,且輸出下行鏈路接收信號。此外,解碼部204亦可根據下行鏈路接收資料的解碼結果而產生響應信號(例如ACK/NACK)。
控制部205係例如根據從解碼部204輸入的信號(例如上位層控制信號或下行鏈路控制信號),而決定對於PDSCH接收及PUSCH傳送之至少一者的無線資源。控制部205係將所決定的資訊例如輸出至抽出部202、解調部203、編碼部206、調變部207及信號分配部208。
此外,控制部205係例如依據後述的方法,決定TBoMS中之TBS、及TBoMS中所含之複數個時槽之RV位置的至少一者,且將所決定的資訊輸出至編碼部206、調變部207及信號分配部208。
編碼部206係例如根據從控制部205輸入的資訊而將上行鏈路資料信號進行錯誤訂正解碼。編碼部206係將編碼位元列輸出至調變部207。
調變部207係例如根據從控制部205輸入的資訊,而將從編碼部206輸入的編碼位元列予以調變,且將調變後的信號(符號列)輸出至信號分配部208。
信號分配部208係例如根據從控制部205輸入的資訊,而將從調變部207輸入的信號映射至無線資源。信號分配部208係例如將被映射過信號的上行鏈路信號輸出至傳送部209。
傳送部209係對於從信號分配部208輸入的信號,例如進行OFDM之類的傳送信號波形生成。此外,傳送部209係例如當使用CP的OFDM傳送的情形下,對於信號進行IFFT處理,且將CP附加於IFFT後的信號。或者,傳送部209係可當產生單載波(sigle carrier)波形時,例如於調變部207的後段或信號分配部208的前段追加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DFT)部(未圖示)。此外,傳送部209係例如對於傳送信號進行D/A轉換和升頻轉換之類的RF處理,且將無線信號經由天線傳送至基地局100。
[基地局100及終端機200的動作例]
茲說明具有以上之構成之基地局100及終端機200的動作例。
圖10係顯示終端機200中關於TBoMS傳送之動作之一例的流程圖。
<S101>
在圖10中,終端機200係從基地局100接收關於TBoMS進行之PUSCH傳送的指示(例如關於TBoMS傳送的資源分配資訊)。
<S102>
終端機200係例如決定資源或資源量(以下亦稱為「參照資源」),該資源或資源量係用於決定TBoMS中所含之複數個時槽各者中的RV位置(Circular Buffer中之讀取開始位元位置)。
參照資源係例如可為不受限於比進行Rate matching之時槽更前的時槽中之編碼資料之Rate matching結果(讀取結果)的資源量。換言之,參照資源係可為不考慮在時槽間可能變動的要因而決定的資源。作為一例,參照資源係可為不受限於UCI之多工之有無的資源量。或者,參照資源係可為例如不受限於動態的SFI通知(dynamic SFI)、UL CI或是否起因於高優先順位之上行鏈路傳送的分配而廢棄了PUSCH傳送的資源量。
例如,參照資源亦可為在TOT內之前頭時槽中要分配給PUSCH傳送的資源量(例如RE數)。作為一例,參照資源之資源量(例如稱為「參照資源量」)NRE係可根據下式(2)或式(3)來算出。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23-1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23-2
在式(2)中,時槽內之RE數的上限值係例如設定為156。另外,時槽內之RE數的上限值亦可不限定為156而為其他值。
在式(2)和式(3)中,nPRB係要分配給TBoMS傳送的資源塊(例如PRB:Physical Resource Block)數。此外,在式(2)和式(3)中,N'RE係例如可藉由下列式(4)來算出。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23-3
在此,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24-4
:每資源塊的副載波(subcarrier)數(例如12)。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24-5
:要分配給TOT內之前頭之時槽之PUSCH傳送的OFDM符號數。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24-6
:要分配給TOT內之前頭之時槽之PUSCH傳送的DMRS的RE數。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24-7
:藉由RRC通知終端機200的負擔(overhead)係數。
例如,要分配給TOT內之前頭時槽之PUSCH傳送的OFDM符號數,係可藉由關於時間區域資源分配(TDRA)的符號長度(Symbol Length)的資訊來通知終端機200。
<S103>
終端機200係例如決定(例如算出)對應於參照資源的編碼位元數(以下亦稱為「參照編碼位元數」)。
對應於參照資源的參照編碼位元數Nref亦可例如使用經由式(2)或式(3)所算出的參照資源量NRE,而根據下列式(5)來算出。
N ref =N RE Q m .υ (5)
在此,
Qm:調變多值數。
υ:MIMO層數。
<S104>
終端機200係例如根據參照編碼位元數、TBoMS(或TOT)中所含之各時槽的時槽索引(index)(例如「n」)而決定各時槽中的RV位置(例如可變RV位置)。
終端機200係例如可將TOT內之前頭時槽中的RV位置(Circular Buffer上之讀取開始位元位置),設定為Rel.15/16所規定之既有的RV位置(例如RV0、RV1、RV2、RV3的任一者)。
此外,終端機200係例如可根據參照編碼位元數Nref和TOT內之該時槽的時槽索引n,來決定比TOT內之前頭更後之時槽中的RV位置。例如,構成TOT的第n個時槽(例如時槽索引n)中的RV位置Sn係可藉由下列式(6)來給定。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25-8
在此,NRVx係在TOT內之前頭時槽中所使用的RV位置(例如由RV0、RV1、RV2或RV3所規定的位元位置)。
如此,終端機200係根據對應於參照資源之參照編碼位元數Nref和該時槽的索引,來決定各時槽的RV位置。換言之,終端機200係不受限於比該時槽更前的時槽中的Rate matching結果而決定各時槽的RV位置。
<S105>
終端機200亦可根據所決定的RV位置,而在各時槽中進行Rate matching。例如,終端機200係從對於各時槽所決定的RV位置(可變RV位置)讀取對應於參照資源之參照編碼位元數(例如符合要分配給TOT內之前頭時槽之PUSCH傳送之資源量的位元數),且將所讀取的編碼位元映射至各時槽的PUSCH資源。
<S106>
終端機200係例如藉由TBoMS而傳送PUSCH。
綜上已說明了終端機200中關於TBoMS傳送之動作的一例。
如此,在本實施型態中,終端機200係例如不受限於比該時槽更前的時槽之Rate matching結果而唯一地決定TOT內之各時槽的RV位置(例如Circular Buffer上之讀取開始位元位置)。
圖11係顯示本實施型態之使用Rate matching之TBoMS之一例的圖。在圖11中,作為一例,TBoMS中所含的時槽數為四個時槽,TOT數為一個(例如時槽數4)。
如圖11所示,終端機200係例如可將TOT內之前頭之時槽中的RV位置(Circular Buffer上的讀取開始位元位置)s0設定為Rel.15/16所規定之既有的RV位置(在圖11中為RV0)。
此外,在圖11中,終端機200係例如可將在TOT內之前頭的時槽中要分配給PUSCH的資源設定為參照資源。如上所述,參照資源係例如可為不受限於UCI多工之有無的資源量。再者,終端機200係例如可依據式(6),根據參照資源(例如參照編碼位元數Nref)、及TOT內之時槽索引n(例如n=1、2、3的任一者)來決定第n個時槽中的RV位置s1、s2及s3
在此,例如,如圖11(a)所示,在前頭時槽中無UCI多工時之前頭時槽中之讀取編碼位元之Circular Buffer上之最後的位元位置,如圖11(b)所示,可以和在前頭時槽中具有UCI多工時之前頭時槽中之讀取編碼位元之Circular Buffer上之最後的位元位置不同。
相對於此,如上所述,在圖11中,終端機200係TOT內之前頭時槽中之PUSCH的分配資源,其係根據不受限於UCI多工的參照資源,而決定比前頭時槽更後之時槽的RV位置。因此,如圖11(a)和圖11(b)所示,即使前頭時槽中之讀取編碼位元之Circular Buffer上之最後的位元位置(換言之Rate matching結果) 不同時,終端機200亦不受限於UCI多工的有無而唯一地決定比前頭時槽更後之時槽中的RV位置s1、s2及s3
因此,終端機200係例如不待前一個時槽之Rate matching的處理結果即可開始各時槽的Rate matching處理,因此可抑制終端機200中之處理延遲的增大。
此外,例如,在根據式(1)之RV位置的決定方法中,前一個時槽中之讀取編碼位元之Circular Buffer上之最後的位元位置Ln-1係可依PUSCH資源內之UCI多工的有無而不同。相對於此,在根據式(6)之RV位置的決定方法中,各時槽的RV位置係根據不受限於UCI多工的參照資源,且不受到UCI多工之有無的影響來決定。因此,在本實施型態中,例如,各時槽的RV位置係不受限於要分配對應於多工地傳送之UCI之PDSCH的DCI。因此,終端機200係可進行相對於該DCI的誤檢測具有穩健性的PUSCH傳送。
另外,在本實施型態中,終端機200係例如可在能夠使用於TBoMS的上行鏈路時槽中,依據PUSCH廢棄(dropping)規範而決定是否要實際傳送各時槽的PUSCH。
終端機200係可例如針對決定為實際不傳送PUSCH(廢棄PUSCH傳送)的時槽,亦作為構成TOT的時槽進行計數。換言之,TOT內的時槽索引n,係可不受限於PUSCH傳送之廢棄的有無,而附在構成TOT之時槽的各者上。
例如,在PUSCH廢棄規範中,當PUSCH傳送之時槽內的時間資源分配與藉由動態SFI通知(dynamic SFI)所設定的下行鏈路符號衝突時,當PUSCH傳送之時槽內之時間資源分配與由UL CI所指示的資源衝突時,或當PUSCH傳送之時槽內的時間資源分配與高優先順位之上行鏈路傳送的分配衝突時,終端機 200係可在發生衝突的時槽中,決定PUSCH的非傳送(例如PUSCH傳送的廢棄)。在本實施型態中,例如,終端機200亦可將不傳送PUSCH的時槽(PUSCH傳送被廢棄的時槽)作為構成TOT的時槽進行計數。
圖12係顯示本實施型態中之使用Rate matching之TBoMS之一例的圖。在圖12中,作為一例,TBoMS中所含的時槽數為4個時槽,TOT數為一個(例如時槽數4)。如圖12所示,終端機200係可例如當決定TOT內之第三個時槽中之PUSCH傳送的廢棄時,對於包含第三個時槽之TOT內的四個時槽,設定n=0至3的時槽索引。換言之,終端機200係對於PUSCH傳送被廢棄的第三個時槽,亦作為構成TOT的時槽進行計數。
終端機200係藉由上述的方法,決定TOT內的前頭時槽和構成TOT之第n個時槽(例如n係1以上的整數)之各者中的RV位置(Circular Buffer上之讀取開始位元位置)。
另外,終端機200係例如可藉由將編碼處理後的傳送單純地設為RF關斷(off)來安裝將PUSCH傳送予以廢棄的處理。例如,在圖12之例中,終端機200亦可在n=2的時槽中執行RF關斷。
此外,基地局100係可例如以與終端機200相同之方式,根據參照資源(例如TOT內之前頭時槽的分配資源),而決定終端機200之TBoMS中之各時槽的RV位置,且根據所決定的RV位置來進行從終端機200進行TBoMS傳送之信號的接收處理。
綜上已說明了基地局100和終端機200的動作例。
依據本實施型態,基地局100和終端機200係例如將要分配給TBoMS之時間區域資源內之各時槽中之某個時槽中的RV位置,根據不受限於比該時槽更前的時槽中之Rate matching結果的參照資源來決定。
藉此,依據本實施型態,在TBoMS中,即可應用可變RV位置於時槽單位的Rate matching處理上,故可與上述之Option 2同樣地提升解碼性能。此外,依據本實施型態,在TBoMS中,藉由時槽單位的Rate matching處理,可抑制終端機200中之處理延遲的增大。
此外,在本實施型態中,各時槽的RV位置(Circular Buffer上的讀取開始位元位置),不會因為動態之SFI通知(dynamic SFI)、UL CI或高優先順位之上行鏈路傳送之分配的有無而受到影響。因此,在本實施型態中,各時槽的RV位置,不會受限於動態的SFI通知(dynamic SFI)、UL CI或對應於高優先順位之上行鏈路傳送之分配的DCI。因此,本實施型態之RV位置的決定方法,係相對於DCI的誤檢測具有穩健性。
此外,例如,由於不受限於DCI之誤檢測的有無而設定RV位置,故在基地局100與終端機200之間中從Circular Buffer讀取編碼位元之際之RV位置的不一致不易產生。因此,例如,在基地局100中,可以不進行考慮終端機200中之DCI之誤檢測的解碼處理。因此,依據本實施型態,可抑制基地局100中之解碼處理的複雜化。
綜上,依據本實施型態,可提升上行鏈路中的通信效率。
(實施型態2)
本實施型態的基地局和終端機的構成係可與實施型態1的基地局100和終端機200的構成相同。
在本實施型態中,終端機200係可例如在能夠使用於TBoMS的上行鏈路時槽中,與實施型態1同樣地依據PUSCH廢棄規範,決定是否要實際傳送各時槽的PUSCH。
此外,在本實施型態中,例如,終端機200係未將決定為不傳送PUSCH(廢棄PUSCH傳送)的時槽,作為構成TOT的時槽進行計數。換言之,TOT內的時槽索引n,係可附在構成TOT的時槽中之與PUSCH傳送被廢棄之時槽不同的時槽,例如附在進行PUSCH傳送之時槽的各者上。
圖13係顯示本實施型態之使用Rate matching之TBoMS之一例的圖。在圖13中,作為一例,TBoMS中所含的時槽數為4個時槽,TOT數為1個(例如時槽數4)。如圖13所示,終端機200係可例如當決定TOT內之第三個時槽中之PUSCH傳送的廢棄時,對於與第三個時槽不同之TOT內的其他三個時槽,設定n=0至2的時槽索引。換言之,終端機200係未針對PUSCH傳送被廢棄的第三個時槽,作為構成TOT的時槽進行計數。
終端機200係可例如根據對應於參照資源之參照編碼位元數Nref和TOT內之該時槽索引n,來決定TBoMS之各時槽中的可變RV位置(Circular Buffer上的讀取開始位元位置)。另外,如上所述,時槽索引n係TOT內之時槽中之除了PUSCH傳送被廢棄之時槽以外之實際傳送PUSCH之時槽的索引。
此外,參照資源係可例如為與實施型態1同樣地,不受限於比進行Rate matching之時槽更前之時槽中之編碼資料之Rate matching結果(讀取結果)的資源量。例如,參照資源係可為不受限於UCI之多工之有無的資源量。或者,參照資源係可為例如不受限於動態的SFI通知(dynamic SFI)、UL CI或是否起因於高優先順位之上行鏈路傳送的分配而廢棄了PUSCH傳送的資源量。
例如,參照資源亦可為在TOT內的前頭時槽中要分配給PUSCH傳送的資源量(RE數)。例如,根據參照資源所算出的參照編碼位元數Nref,係可依據式(5)來決定。
終端機200係例如在TOT內的第n個時槽中,從根據參照編碼位元數Nref和TOT內的時槽索引n而給定的RV位置Sn,讀取與要分配給該時槽之PUSCH傳送之資源量符合之位元數的編碼位元,且將所讀取的編碼位元映射至第n個時槽內之PUSCH資源。例如,TOT內之第n個PUSCH傳送(例如時槽索引n)中的RV位置Sn係可藉由下列式(7)來給定。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31-9
在此,NRVx係在TOT內之前頭PUSCH傳送中使用的RV位置(例如由RV0、RV1、RV2或RV3所規定的位元位置)。
例如,在圖13所示之例中,終端機200係可例如將TOT內之前頭之PUSCH傳送(例如n=0的時槽)中的RV位置(Circular Buffer上的讀取開始位元位置)s0,設定為Rel.15/16所規定之既有的RV位置(在圖13中為RV0)。
此外,在圖13中,終端機200係例如可將在TOT內之前頭的PUSCH傳送中要分配給PUSCH的資源設定為參照資源。參照資源係可與實施型態1同樣地,例如為不受限於UCI多工的資源量。再者,終端機200係例如可依據式(7),根據參照資源(例如參照編碼位元數Nref)和TOT內的時槽索引n(例如n=1、2的任一者),而決定第n個時槽中的RV位置s1和s2
依據本實施型態,與實施型態1同樣地,由於在TBoMS中,可將可變RV位置應用於時槽單位之Rate matching處理上,故可與上述之Option 2同樣地提升解碼性能,而且可抑制終端機200中之處理延遲的增大。此外,在本實施型 態中,各時槽的RV位置不會因為動態的SFI通知(dynamic SFI)、ULCI或高優先順位之上行鏈路傳送之分配的有無而受到影響,不受限於與該等對應的DCI,故與實施型態1同樣地,RV位置的決定方法相對於DCI的誤檢測具有穩健性。此外,例如,由於不受限於DCI之誤檢測的有無而設定RV位置,故在基地局100與終端機200之間中從Circular Buffer讀取編碼位元之際之RV位置的不一致不易產生,而且,在基地局100中,可以不進行考慮終端機200中之DCI之誤檢測的解碼處理。因此,可抑制基地局100中之解碼處理的複雜化。
此外,在本實施型態中,終端機200係根據對應於參照資源量之參照編碼位元數和與TOT(或TBoMS)內之複數個時槽中之PUSCH傳送被廢棄之時槽不同之時槽中的時槽索引來決定RV位置。藉此,即使當在TOT內之至少一個時槽中未傳送PUSCH(PUSCH傳送被廢棄)時,也可在TOT內之要傳送PUSCH的複數個時槽中,連續地讀取儲存於Circular Buffer中的編碼位元,故可防止解碼性能的劣化。
例如,圖12係顯示在實施型態1中第三個時槽之PUSCH傳送被廢棄之例的圖,圖13係顯示在實施型態2中第三個時槽之PUSCH傳送被廢棄之例的圖。例如,在圖12中,由於第三個時槽的PUSCH傳送被廢棄,故終端機200不會傳送從RV位置s2讀取的編碼位元。相對於此,例如,在圖13中,即使當第三個時槽的PUSCH傳送被廢棄時,終端機200仍會在第四個時槽的PUSCH傳送中,傳送從RV位置s2讀取的編碼位元。如此,依據本實施型態,儲存於Circular Buffer中的編碼位元,係藉由TBoMS傳送被毫無遺漏地傳送,故可防止解碼性能的劣化。
(實施型態3)
本實施型態之基地局和終端機的構成,係可與實施型態1之基地局100和終端機200的構成相同。
在TBoMS中,為了有效率地使用上行鏈路資源,乃檢討了一種即使當要分配之時槽內之PUSCH資源(例如符號)中之至少一個符號(symbol)為無法使用於PUSCH傳送的符號,亦仍當可使用於PUSCH傳送的符號有包含一定數的情形下,使該時槽中之PUSCH的傳送能夠進行的傳送方法。
在此,要分配之時槽內之PUSCH資源中之至少一個符號為無法使用於PUSCH傳送的符號,且將可使用於PUSCH傳送的符號有包含一定數的時槽稱為「Special slot」。
圖14係顯示假設時槽內之PUSCH前頭符號位置S=0、傳送PUSCH的符號數L=14,且設定TBoMS時槽數,且於連續的時槽(例如時槽#0、#1、#2和#3)的一部分中包含有Special slot(例如時槽#1)時之例的圖。在圖14中,「U」所示的部分係表示PUSCH實際被傳送的PUSCH資源(符號)。此外,在圖14中,「D」所示的部分係表示下行鏈路信號被傳送的資源,「F」所示的部分,係表示下行鏈路信號和上行鏈路信號的雙方可進行傳送的資源(例如彈性符號(flexible symbol))。
此外,以下為了便於說明,將非為Special slot的時槽稱為「普通時槽」。普通時槽係例如圖14所示之時槽#0、#2和#3可為構成時槽內的符號能夠使用於PUSCH傳送之符號的時槽。
例如,藉由終端機200使用Special slot中所含的上行鏈路符號而傳送PUSCH,可期待提升上行鏈路資源的使用效率,且可改善PUSCH之覆蓋性能。
在本實施型態中,係說明例如依據TOT內的前頭時槽是否為Special slot,而使參照資源之決定方法(例如算出方法)不同的情形。
以下說明關於參照資源之算出方法的三種方法。
<方法1>
在方法1中,參照資源係例如可為對於要分配給TOT內之前頭時槽之PUSCH傳送的資源量(例如RE數),乘上比1大的定標係數(例如表示為「K」)而得出的值。另外,使用在參照資源之算出之要分配給TOT內之前頭時槽之PUSCH傳送的資源,係可為不考慮UCI多工的資源。
在此,定標係數K係可依據TOT內之前頭時槽是否為Special slot而不同。例如,當TOT內之前頭時槽非為Special slot時(為普通時槽時),可設定為K=1。另一方面,例如,當TOT內的前頭時槽為Special slot時,可設定為K>1。
例如,參照資源量NRE係可藉由下式(8)所示的方法來算出。
N RE =KN RE,0 (8)
在此,NRE,0係顯示要分配給由式(2)或式(3)所給定之TOT內之前頭時槽之PUSCH傳送的資源量(例如RE數)。
依據方法1,即使當TOT內之前頭時槽為Special slot時,亦可將與普通時槽相同程度的資源量設定為參照資源量。
另外,定標係數K亦可不與非參照資源量NRE,0相乘,而是與根據參照資源所算出之編碼位元數(參照編碼位元數)Nref相乘。
<方法2>
在方法1中,例如,成為算出參照資源量之基準的時槽,係不受限於TOT之前頭時槽是否為Special slot而為TOT內的前頭時槽。在方法2中,例如,成為算出參照資源量之基準的時槽,係可為TOT內之最初的普通時槽。
例如,當TOT內之前頭時槽為普通時槽時,成為算出參照資源量之基準的時槽可為前頭時槽。另一方面,當TOT內之前頭時槽為Special slot時,成為算出參照資源量之基準的時槽,係可為與TOT內之前頭時槽不同的普通時槽(例如最初的普通時槽)。
依據方法2,終端機200係可不受限於TOT內之Special slot的設定,而以普通時槽為基準來算出參照資源量。因此,依據方法2,例如,如方法1所示,可不依據TOT內的前頭時槽是否為Special slot來調整定標係數,而可使終端機200的處理簡化。
<方法3>
例如,在TBoMS中,作為關於時間區域資源分配之資訊的通知方法之一,亦有將關於時槽內之PUSCH之前頭符號位置和傳送PUSCH之符號數的資訊(例如SLIV:Start symbol and allocation Length Indicator Value,起始符號及分配長度指標值)對於終端機200通知複數個的方法。
通知複數個SLIV的方法,例如可列舉個別通知TBoMS內之各時槽之SLIV的方法,或在普通時槽和Special slot間通知不同之SLIV的方法。
在方法3中,當以此方式藉由對於終端機200之時間區域資源分配相關之資訊(例如亦稱為TDMA entry)通知複數個SLIV時,成為算出參照資源量之基準的時槽,係可設定為已通知複數個SLIV中之最大之符號長度(L)的時槽。
例如,在方法3中,當在普通時槽和Special slot間通知不同的SLIV時,終端機200係可將被通知對應於普通時槽之SLIV之時槽的資源設定為參照資源。
綜上已說明了關於參照資源之算出方法的三種方法。
另外,在本實施型態中,終端機200係可與實施型態1同樣地根據式(6)來決定TOT內之第n個時槽的RV位置(Circular Buffer上的讀取開始位元位置),且可與實施型態2同樣地根據式(7)來決定。
依據本實施型態,即使當在TOT內混合存在有普通時槽和Special slot,決定各時槽之RV位置之際所使用的參數亦為對應於參照資源之參照編碼位元數和時槽索引的二個參數,故具有可使終端機200之處理簡化的優點。
另外,在本實施型態中,時槽索引n的設定係可與實施型態1相同,亦可與實施型態2相同。
(實施型態4)
本實施型態之基地局和終端機的構成,係可與實施型態1的基地局100和終端機200的構成相同。
例如,在TBoMS中,為了提升上行鏈路資源的使用效率,如圖l5所示,可能會有要允許要分配給TBoMS之時槽內之PUSCH資源在TOT內之各時槽中為不同之情形的情況。
在本實施型態中,終端機200係例如可根據成為基準的PUSCH符號數(例如表示為「Lref」)來算出參照資源。成為基準之PUSCH符號數(符號數的基準值)Lref係例如可為構成時槽的符號數(Lref=14),亦可為其他值。
此外,終端機200亦可例如根據對應於參照資源的參照編碼位元數Nref、TOT內之時槽索引n和使用於各時槽之實際之PUSCH傳送之符號數與成為基準之PUSCH符號數的比率(例如表示為「γ」),來決定TBoMS之各時槽中的可變RV位置(Circular Buffer上的讀取開始位元位置)。
另外,在本實施型態中,時槽索引n的設定係可與實施型態1相同,亦可與實施型態2相同。
此外,參照資源係可為不受限於比進行Rate matching之時槽更前的時槽中之編碼資料之Rate matching結果(讀取結果)的資源量。例如,參照資源係可為不受限於UCI之多工之有無的資源量。或者,參照資源亦可為例如不受限於動態的SFI通知(dynamic SFI)、UL CI或是否起因於高優先順位之上行鏈路傳送的分配而廢棄了PUSCH傳送的資源量。
例如,參照資源係可為要分配給成為基準之PUSCH符號數(例如Lref=14)之PUSCH傳送的資源量(例如RE數)。作為一例,參照資源量NRE係可根據下式(9)或式(10)來算出。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37-10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37-11
在式(9)中,時槽內之RE數的上限值係例如設定為156。另外,時槽內之RE數的上限值亦可不限定於156而為其他值。
在式(9)和式(10)中,nPRB係要分配給TBoMS傳送的資源塊數(例如PRB數)。此外,在式(9)和式(10)中,N'RE係可例如根據下式(11)來算出。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37-12
在此,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38-13
:每資源塊的副載波數(例如12)。
L ref :成為基準之PUSCH符號數(例如14)。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38-14
:要分配給TOT內之前頭之時槽之PUSCH傳送之DMRS的RE數。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38-15
:藉由RRC通知終端機200的執行時間係數。
此外,對應於參照資源的參照編碼位元數Nref係可使用藉由式(9)或式(10)所算出的參照資源量NRE,根據下式(12)來算出。
N ref =N RE Q m .υ (12)
在此,
Qm:調變多值數。
υ:MIMO層數。
此外,使用於各時槽之實際之PUSCH傳送的符號數與成為基準之PUSCH符號數的比率γ係由第n個時槽之實際的PUSCH符號數Ln與成為基準之PUSCH符號數Lref的比率Ln/Lref來給定。例如,在圖15所示之例中,當Lref=14時,可設定為γ0=L0/Lref=14/14=1,γ1=L1/Lref=4/14=2/7,且可設定為γ2=L2/Lref=12/14=6/7。
終端機200係例如在TOT內的第n個時槽中,從由對應於參照資源的參照編碼位元數Nref、TOT內的時槽索引n和比率γ所給定的RV位置Sn,讀取符合要分配給該時槽之PUSCH傳送之資源量的編碼位元,且將所讀取的編碼位元映射至第n個時槽內的PUSCH資源。
例如,構成TOT之第n個時槽中的RV位置Sn,係可由下式(13)來給定。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39-16
在此,NRVx係在TOT內之前頭時槽中使用的RV位置(例如由RV0、RV1、RV2或RV3所規定的位元位置)。
依據本實施型態,終端機200係根據在各時槽中使用於PUSCH傳送的符號數與成為基準之PUSCH符號數的比率γ,來決定TOT內之複數個時槽之各者中的RV位置。藉由比率γ的使用,可依據要分配給各時槽之PUSCH傳送的資源量(亦即成為基準之PUSCH符號數與各時槽之PUSCH符號數的比率)而調整對應於參照資源的參照編碼位元數Nref,故可提升在各時槽之Rate matching的精確度,且可提升解碼性能。
(實施型態5)
本實施型態之基地局和終端機的構成,係可與實施型態1的基地局100和終端機200的構成相同。
在本實施型態中,係與實施型態4同樣地,如圖15所示,係針對允許要分配給TBoMS之時槽內之PUSCH資源在TOT內之各時槽中為不同時的情形的情況進行說明。
例如,在實施型態1至4中,係針對設定對於TOT內之複數個時槽的參照資源,且根據參照資源而決定TOT內之複數個時槽各者之RV位置的方法進行了說明。
在本實施型態中,例如,係針對將參照資源個別地設定於TOT內的複數個時槽,且根據TOT內之複數個時槽各者的參照資源而決定各時槽之RV位置的方法進行說明。
例如,終端機200係可根據基於該時槽的參照資源所算出的參照編碼位元數(例如表示為「NRE,n」)和TOT內之時槽索引n來決定TBoMS之第n個時槽中的可變RV位置(Circular Buffer上的讀取開始位元位置)。
另外,在本實施型態中,時槽索引n的設定係可與實施型態1相同,亦可與實施型態2相同。
例如,TOT內之第n個時槽中的參照資源係可為要分配給第n個時槽中不考慮UCI多工之PUSCH傳送的資源量(例如RE數)。作為一例,TOT內之第n個時槽中的參照資源量NRE,n,係可根據下式(14)或式(15)來算出。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0-17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0-18
在式(14)中,時槽內之RE數的上限值係例如設定為156。另外,時槽內之RE數的上限值亦可不限定為156而為其他值。
在式(14)和式(15)中,nPRB係要分配給TBoMS傳送的資源塊數(例如PRB數)。此外,在式(14)和式(15)中,N'RE係例如可根據下式(16)來算出。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0-19
在此,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0-20
:每資源塊的副載波(subcarrier)數(例如12)。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0-21
:要分配給TOT內之第n個時槽之PUSCH傳送的OFDM符號數。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0-22
:要分配給TOT內之第n個時槽之PUSCH傳送的DMRS的RE數。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0-23
:藉由RRC通知終端機200的負擔係數。
此外,在TOT內的第n個時槽中,對應於參照資源的參照編碼位元數Nref(n)係例如可使用藉由式(14)或式(15)所算出的參照資源量NRE,n,根據下式(17)來算出。
N ref (n)=N REn Q m .υ (17)
在此,
Q m :調變多值數。
υ:MIMO層數。
終端機200係例如在TOT內的第n個時槽中,從對應於第n個時槽之參照資源的參照編碼位元數Nref(n)和藉由TOT內之時槽索引n所給定的RV位置Sn,讀取符合要分配給該時槽之PUSCH傳送之資源量的編碼位元,且將所讀取的編碼位元映射至第n個時槽內之PUSCH資源。
例如,構成TOT之第n個時槽中的RV位置Sn,係可用下式(18)來給定。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1-24
在此,NRVx係在TOT內之前頭時槽中使用的RV位置(例如由RV0、RV1、RV2或RV3所規定的位元位置)。
依據本實施型態,終端機200係將參照資源個別地設定於TOT內的複數個時槽。藉由參照資源的個別設定,終端機200係例如可依據要分配給各時槽之PUSCH傳送的資源量(亦即要分配給各時槽之PUSCH傳送的資源量)而將編碼位元映射至時槽內的資源,故可提升在各時槽之Rate matching的精確度,且可提升解碼性能。
在本實施型態中,由於參照資源個別地設定於各時槽,故例如亦可依據時槽間之DMRS之設定的不同,而使參照資源(或參照編碼位元數)在時槽間不同,因此相較於實施型態4(使用成為基準之PUSCH符號數與各時槽之實際之PUSCH符號數之比率的方法),可更進一步提升Rate matching的精確度。
此外,依據本實施型態,例如,決定各時槽之RV位置之際所使用的參數,係對應於不受限於UCI多工之各時槽之參照資源的參照編碼位元數、和時槽索引的二個參數,故具有可使終端機200之處理簡化的優點。
(實施型態6)
本實施型態之基地局和終端機的構成,係可與實施型態1的基地局100和終端機200的構成相同。
綜上所述,要分配給TBoMS的時間區域資源,係可藉由複數個TOT來構成。在本實施型態中,當要分配給TBoMS的時間區域資源藉由複數個TOT構成時,各TOT之前頭時槽的RV位置(Circular Buffer上的讀取開始位元位置),係可藉由下列的任一種方法來決定。
<方法1>
在方法1中,TOT內之前頭時槽中的RV位置(Circular Buffer上的讀取開始位元位置),係可為規定的RV位置(例如由RV0、RV1、RV2或RV3所規定之Circular Buffer上的讀取開始位元位置)。
例如,終端機200係可例如根據DCI中所含的RV欄位,來決定要應用於在TBoMS之各TOT之前頭時槽進行傳送之PUSCH的RV位置。例如,當藉由包含二位元之RV欄位的DCI格式來排程TBoMS的傳送時,亦可如圖16所示,設定要應用於第m個TOT之前頭時槽的RV。
例如,在圖16中,當二位元的RV欄位顯示「2」時,終端機200係可從TBoMS內之前頭的TOT,依序將前頭時槽中的RV位置設定為RV2、RV3、RV1、RV0。至於圖16所示之RV欄位的其他值亦可同樣地設定RV。另外,應用在複數個TOT各者之前頭時槽的RV位置,不限定於圖16所示之例。
依據方法1,由於將TBoMS內之複數個TOT各者中之前頭時槽的RV位置設定為規定的RV位置,故可使終端機200的處理簡化。此外,例如,如圖16所示,複數個TOT各者中之前頭時槽的RV位置,被設定為Circular Buffer內之規定的全部RV位置,而易於傳送儲存於Circular Buffer中的所有編碼位元,可提升解碼性能。
<方法2>
在方法2中,TOT內之前頭時槽中的RV位置(Circular Buffer上的讀取開始位元位置),係可設定為可變。例如,TOT內之前頭時槽的RV位置係可根據參照資源(例如參照編碼位元數)來決定。
例如,第m個TOT之前頭時槽(例如n=0)中的RV位置Sm,0係可用下式(19)來給定。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3-25
在此,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3-26
:在前頭TOT內之前頭時槽中使用的RV位置(例如由RV0、RV1、RV2 或RV3所規定的位元位置)。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3-27
:TOT中所含的時槽數。
N ref :參照編碼位元數。
另外,式(19)係各TOT中所含的時槽數相同時之例。
當各TOT中所含的時槽數被個別地設定時(例如當有可能不同的情形),第m個TOT之前頭時槽中的RV位置Sm,0係可藉由下式(20)來給定。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4-28
在此,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4-29
:第m個TOT中所含的時槽數。
依據方法2,由於TBoMS內之複數個TOT各者中之前頭時槽的RV位置可依據各TOT內的資源量(例如參照資源)設定為可變,故可連續地讀取儲存於Circular Buffer中的編碼位元,因此可提升解碼性能。
綜上已說明了本揭示之一實施例的各實施型態。
(變形例1)
在TBoMS中,例如,可藉由以下的方法來算出TBS。
TBS係可對於從要分配給TOT內之前頭時槽之PUSCH傳送的資源量(例如符號數或RE數)算出的TBS,乘上比1大的定標係數來決定。例如,要分配給前頭時槽之PUSCH傳送的資源量(RE數)NRE係可根據下式(21)來算出。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4-30
在式(21)中,時槽內之RE數的上限值係例如設定為156。另外,時槽內之RE數的上限值亦可不限定為156而為其他值。
在式(21)中,nPRB係要分配給PUSCH傳送的資源塊(例如PRB)數。此外,在式(21)中,N'RE係例如可根據下式(22)來算出。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4-31
在此,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4-32
:每資源塊的副載波(subcarrier)數(例如12)。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5-33
:要分配給前頭時槽之PUSCH傳送的OFDM符號數。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5-34
:要分配給前頭時槽之PUSCH傳送的DMRS的RE數。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5-35
:藉由RRC通知終端機200的負擔係數。
例如,要分配給前頭時槽之PUSCH傳送的OFDM符號數係可藉由關於時間區域資源分配(TDRA)的符號長度(Symbol Length)的資訊來通知終端機200。
TB大小Ninfo係可使用要分配給藉由式(21)所算出之前頭時槽之PUSCH傳送的參照資源量NRE,例如根據下式(23)來算出。
N info =N RE RQ m .υ.K (23)
在此,
R:編碼率。
Qm:調變多值數。
υ:MIMO層數。
K:比1大的定標係數。
終端機200係例如可在對應於決定TOT內之各時槽之RV位置之際之參照資源量之參照編碼位元數(Nref)的算出中,使用PUSCH傳送中之使用於TBS之算出的值。例如,上述之各實施型態中之參照資源量(例如參照編碼位元數)的算出,係可挪用TBS算出中之式(21)的NRE和式(22)之N'RE的至少一者。
藉由將用於TBS之算出的值挪用於參照資源的算出,即可降低終端機200中之處理量或記憶體的使用量。
綜上,已說明了變形例。
另外,在本揭示之非限定的一實施例中,參照資源係不限定於根據TOT內之前頭的時槽或TOT內之最初之普通時槽中的資源所設定的情形,亦可根據TOT內之任一時槽的資源來設定。
此外,在本揭示之非限定的一實施例中,雖已說明了應用了可變RV位置之Option 2(時槽單位的Rate matching)的處理,但不限定於此,亦可例如進行應用了可變RV位置之Option 3(TOT單位的Rate matching)的處理。此時,例如,上述之各實施型態中之時槽單位的處理和與時槽獨立或共通的參數,亦可改讀為TOT單位的處理和與TOT為獨立或共通的參數。
此外,在本揭示之非限定的一實施例中,亦可將TOT設作為一個TBoMS傳送(Single TBoMS)的單位。此外,亦可應用傳送複數個TBoMS傳送單位之TBoMS的重複傳送(Repetition)。此時,例如,亦可將上述之實施例中的TOT改讀為一個TBoMS傳送(Single TBoMS)的單位。
此外,在本揭示之非限定的一實施例中,參照編碼位元數亦可為扣除了LDPC符號之Filler位元後的位元數。例如,在上述的式(18)中,當構成TOT的第i個時槽中包含有Filler位元時,構成TOT之第n個時槽的RV位置Sn係可藉由下式(24)來給定。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6-36
在此,
τ(i)係第i個時槽中的Filler位元數。
此外,在本揭示之非限定的一實施例中,RV位置的算出可利用以Circular Buffer大小或Circular Buffer長度Ncb為模的Modulo演算來給定。例如,在 上述的式(18)中,構成TOT之第n個時槽中的RV位置Sn,係可藉由下式(25)來給定。
Figure 111122672-A0202-12-0047-37
此外,在本揭示之非限定的一實施例中,在能夠使用於PUSCH傳送的PUSCH資源中,不限定為包含有上行鏈路符號(U),亦可包含有彈性符號(F)。
此外,在本揭示之非限定的一實施例中,雖已說明了TBoMS傳送作為使用了複數個時槽之PUSCH傳送之例,但使用了複數個時槽的PUSCH傳送不限定於TBoMS傳送,亦可為其他傳送方法。此外,使用了複數個時槽的傳送,不限定於PUSCH的傳送,亦可為其他通道或信號的傳送。
在本揭示之非限定的一實施例中,例如,進行資料之傳送的通信裝置,不限定於終端機200,亦可為基地局100。同樣地,進行資料之接收的通信裝置,不限定於基地局100,亦可為終端機200。換言之,各實施型態或各變形例,不限定於應用於上行鏈路傳送,亦可應用於下行鏈路傳送或側鏈路(side link)傳送的任一者。
本揭示之非限定的一實施例中的實施型態、變形例和各實施型態中的方法,係可進行切換,亦可使通信方法(形態)或通道/信號的種類個別地不同。
此外,本揭示之非限定的一實施例中所使用之資訊要素的名稱或資訊要素中所設定之參數的名稱係為一例,亦可為其他名稱。此外,各實施型態或各變形例中所例示之構成TBoMS之時槽數、構成TOT的時槽數、TBoMS中所含之TOT的數量、時槽內的符號數、TOT內的時槽類別(例如「D」、「U」或「F」)的設定、RV位置之規定數之類之參數的值係為一例,亦可為其他值。
此外,上述之各實施型態中之「…部」的標記,亦可置換為「…電路(circuitry)」、「…器件(device)」、「…單元(unit)」、或「…模組(module)」之類的其他標記。
(補充)
顯示終端機200是否支援上述之各實施型態和各變形例所示的功能、動作或處理的資訊,亦可例如作為終端機200的能力(capatility)資訊或能力參數,從終端機200傳送至(或通知)基地局100。
能力資訊係可包含個別顯示終端機200是否支援上述之各實施型態和各變形例所示之功能、動作或處理之至少一者的資訊要素(IE)。或者,能力資訊係可包含顯示終端機200是否支援上述之各實施型態和各變形例所示之功能、動作或處理之任何二個以上組合的資訊要素。
基地局100係可例如根據從終端機200接收的能力資訊,來判斷(或決定或設想)能力資訊之傳送來源終端機200所支援(或不支援)的功能、動作或處理。基地局100係可實施符合基於能力資訊之判斷結果的動作、處理或控制。例如,基地局100係可根據從終端機200接收的能力資訊來控制TBoMS傳送。
另外,所謂終端機200不支援上述之各實施型態和各變形例所示之功能、動作或處理的一部分,亦可改讀為在終端機200中該種一部分的功能、動作或處理受到限制。例如,亦可將關於該種限制的資訊或要求通知基地局100。
關於終端機200之能力或限制的資訊,係例如可在規格中定義,亦可在基地局100中與已知的資訊或要傳送至基地局100的資訊建立關連而隱含地(implicit)通知基地局100。
(控制信號)
在本揭示中,關於本揭示的下行控制信號(資訊),係可為由物理層的PDCCH所傳送的信號(資訊),亦可為由上位層之MAC CE(Control Element,控制元素)或RRC所傳送的信號(資訊)。此外,下行控制信號係可設為預先規定的信號(資訊)。
關於本揭示的上行控制信號(資訊)係可為由物理PUCCH所傳送的信號(資訊),亦可為由上位層之MAC CE或RRC所傳送的信號(資訊)。此外,上行控制信號係可設為預先規定的信號(資訊)。此外,上行控制信號亦可置換為UCI(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1st stage SCI(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2nd stage SCI。
(基地局)
在本揭示中,基地局係可為TRP(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傳送接收點)、cluster head(叢集頭)、存取點(access point)、RRH(Remote Radio Head,遙控無線頭端設備)、eNodeB(eNB)、gNodeB(gNB)、BS(Base Station)、BTS(Base Transceiver Station,基地收發站)、母機、閘道(gateway)等。此外,在側鏈路通信中,終端機可擔任基地局的任務。基地局亦可為中繼上位節點與終端機之通信的中繼裝置。此外,基地局亦可為路側器。
(上行鏈路/下行鏈路/側鏈路)
本揭示係可應用於上行鏈路、下行鏈路、側鏈路的任一者。例如,可將本揭示應用於上行鏈路的PUSCH、PUCCH、PRACH、下行鏈路的PDSCH、PDCCH、PBCH、側鏈路的PSSCH(Physical Sidelink Shared Channel)、PSCCH(Physical 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BCH(Physical Sidelink Broadcast Channel)。
另外,PDCCH、PDSCH、PUSCH、PUCCH係下行鏈路控制通道、下行鏈路資料通道、上行鏈路資料通道、上行鏈路控制通道的一例。PSCCH、 PSSCH係側鏈路控制通道、側鏈路資料通道的一例。PBCH和PSBCH係通報(廣播)通道、PRACH係隨機存取通道的一例。
(資料通道/控制通道)
本揭示係可應用於資料通道和控制通道的任一者。例如,本揭示的通道亦可置換為資料通道的PDSCH、PUSCH、PSSCH、控制通道的PDCCH、PUCCH、PBCH、PSCCH、PSBCH。
(參照信號)
在本揭示中,參照信號在基地局和終端機的雙方為已知的信號,有時被稱為RS(reference signal)或前導(pilot)信號。參照信號係可為DMRS、CSI-RS(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通道狀態資訊)-Reference Signal)、TRS(Tracking Reference Signal)、PTRS(Phase Tracking(相位追蹤)Reference Signal)、CRS(Cell-specific(單元特性)Reference Signal)、SRS(Sounding(音測)Reference Signal)的任一者。
(時間間隔)
在本揭示中,時間資源的單位不限定於時槽和符號的一者或組合,亦可為例如訊框(frame)、超級訊框(super frame)、副訊框(sub frame)、時槽、時間槽(time slot)、副時槽、迷你時槽、或符號、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頻分多工)符號、SC-FDMA(Singale Carrier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單載波分頻多工存取)符號之類的時間資源單位,亦可為其他時間資源單位。此外,一個時槽中所含的符號數,不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型態中所例示的符號數,亦可為其他符號數。
(頻率帶域)
本揭示亦可應用於執照頻段(licenced band)、免執照頻段(unlicenced band)的任一者。
(通信)
本揭示亦可應用於基地局與終端機之間的通信(Uu鏈路通信)、終端機與終端機之間的通信(Sidelink通信)、V2X(Vehicle to Everything,車聯網)之通信的任一者。例如,本揭示的通道亦可置換為PSCCH、PSSCH、PSFCH(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物理側鏈路反饋通道)、PSBCH、PDCCH、PUCCH、PDSCH、PUSCH、PBCH。
此外,本揭示亦可應用於地面的網路、衛星或高度偽衛星(HAPS)之地面以外的網路(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非地面網路)的任一者。此外,本揭示亦可應用於單元尺寸較大的網路、超寬頻傳送網路等之傳送延遲比符號長度或時槽長度大的地面網路。
(天線埠(antenna port))
天線埠係指由一支或複數支物理天線所構成之邏輯的天線(天線群組)。亦即,天線埠未必指一支物理天線,亦可指由複數支天線所構成的陣列天線等。例如,天線埠並未規定要由幾支物理天線構成,而被規定作為終端機可傳送參照信號(Reference Signal)的最小單位。此外,天線埠有時亦被規定作為將預編碼向量(Precoding vector)之加權進行乘法運算的最小單位。
<5G NR之系統架構和協定堆疊(protocol stack)>
3GPP係朝向包含在至100GHz為止之頻率範圍動作之新無線存取技術(NR)之開發的第五代行動電話技術(簡稱為「5G」)的下一次發布而持續作業著。5G規 格的初版係在2017年尾完成,由此,已可轉換至遵照5G NR規格的終端機(例如智慧手機)的試作和商用發展上。
例如,整體而言,系統架構係假設整體具備gNB的NG-RAN(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次世代無線存取網路)。gNB係提供NG無線存取之用戶平面(user plane)(SDAP/PDCP/RLC/MAC/PHY)和控制平面(RRC)之協定之UE側的終端機。gNB係藉由Xn介面而彼此連接。此外,gNB係藉由次世代(NG)介面而連接於NGC(Next Generation Core,次世代核心),更具體而言,係藉由NG-C介面而連接於AM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存取和行動管理功能)(例如進行AMF之具體指定的核心實體(core entity)),此外,藉由NG-U介面連接於UPF(User Plane Function,用戶平面功能)(例如進行UPF之具體指定的核心實體)。圖17係顯示NG-RAN架構(例如參照3GPP TS 38.300 v15.6.0、section 4)。
NR之用戶平面的協定堆疊(例如參照3GPP TS 38.300、section 4.4.1),係包含在gNB中於網路側形成終端的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Protocol(封包資料收斂協定))(參照TS 38.300的第6.4節)副層、RLC(Radio Link Control(無線鏈路控制(參照TS 38.300的第6.3節))副層及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體存取控制)(參照TS 38.300的第6.2節)副層。此外,新的存取層(AS:Access Stratum)之副層(SDAP:Service Data Adaptaion Protocol,服務資料調適協定)被導入於PDCP之上(例如參照3GPP TS 38.300的第6.5節)。此外,定義了控制平面的協定堆疊供NR之用(例如參照TS 38.300、section 4.4.2)。層2之功能的概要記載於TS 38.300的第六節中。PDCP副層、RLC副層及MAC副層的功能,已分別列舉於TS 38.300的第6.4節、第6.3節、和第6.2節中。RRC層的功能,已列舉於TS 38.300的第七節中。
例如,Medium-Access-Control層係處理包含邏輯通道(Logical Channel)的多工化,和要處理各種參數集(numerology)的排程及排程相關的各種功能。
例如,物理層(PHY)係負責編碼、PHYHARQ處理、調變、多天線處理及對於適當之物理性時間-頻率資源之信號之映射的任務。此外,物理層係處理對於物理通道之傳輸通道的映射。物理層係以傳輸通道的形態對於MAC層提供服務。物理通道係對應於使用於特定之傳輸通道之傳送的時間頻率資源的集合,各傳輸通道係映射至對應的物理通道。例如,物理通道係具有PRACH(Physical Random Access Channel,物理隨機存取通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鏈路共享通道)、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鏈路控制通道)作為上行物理通道,且具有PDSCH(Physical Downlin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鏈路共享通道、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下行鏈路控制通道)、PBCH(Physical Broadcast Channel,物理廣播通道)作為下行物理通道。
NR的使用案例(use case)/展開情境,在資料速率(data rate)、等待時間(latency)、及覆蓋率的觀點上可能包含具有各種要件的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增強型行動寬頻)、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高可靠低延遲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MTC)(大規模機器類通信)。例如,eMBB係被期待支援IMT-Advanced所提供之資料速率之三倍左右之高峰資料速率(peak data rate)(在下行鏈路中為20Gbps和在上行鏈路中為10Gbps)及實效(user-experienced,使用者體驗)資料速率。另一方面,當為URLLC的情形下,針對超低等待時間(latency)(關於用戶平面的等待時間,UL和 DL分別為0.5ms)和高可靠性(在1ms內為1-10-5)被賦予了更嚴格的要件。最後,在mMTC中,較佳為可要求在高連接密度(都市環境中為裝置1,000,000台/km2)、在惡劣環境下的廣覆蓋率,及供低價格之裝置用之壽命極長的電池(15年)。
因此,適用於一個使用案例之OFDM的參數集(例如副載波間隔、OFDM符號長度、循環前標(CP:cyclic prefix)長度、每排程區間的符號數)會有在其他使用案例為無效的情形。例如,在低等待時間的服務中,較佳為可要求符號長度比mMTC的服務更短(因此,副載波間隔較大)及/或每排程區間(亦稱為TTI)符號數比mMTC的服務較少。再者,在通道之延遲開展較大的展開情境中,較佳為可要求CP長度比延遲開展較短的情境更長。副載波間隔係可依據狀況最佳化以維持同樣的CP負擔。NR所支援之副載波間隔的值,係可為1個以上。對應此點,目前,已考慮了15kHz、30kHz、60kHz的副載波間隔。符號長度Tu和副載波間隔△f係可藉由公式△f=1/Tu而直接建立關係。與LTE系統同樣地,可使用用語「資源元素(Resource element)」以意指相對於1個OFDM/SC-FDMA符號之長度的由一個副載波所構成之最小的資源單位。
在新無線系統5G-NR中,關於各參數集和各載波,副載波和OFDM符號數的資源網格(grid)被定義為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各者。資源網格的各元素係被稱為資源元素,其根據頻率區域之頻率索引和時間區域的符號位置來具體指定(參照3GPP TS 38.211 v15.6.0)。
<5G NR中之NG-RAN與5GC之間的功能分離>
圖18係顯示NG-RAN與5GC之間的功能分離。NG-RAN的邏輯節點係gNB或ng-eNB。5GC係具有邏輯節點AMF、UPF、和SMF。
例如,gNB和ng-eNB係集結下列主要的功能:
-無線載體控制(Radio Bearer Control)、無線許可控制(Radio Admission Control)、連接移動性控制(Connection Mobility Control)、上行鏈路和下行鏈路之兩方中之資源對於UE的動態分配(排程)等無線資源管理(Radio Resource Management)的功能;
-資料的IP頭標壓縮、加密、和安全性保護;
-當無法從UE所提供的資訊決定對於AMF的路由(routing)時之UE之附接時之AMF的選擇;
-朝向UPF之用戶平面資料的路由;
-朝向AMF之控制平面資訊的路由;
-連接的設置和解除;
-分頁訊息(Paging message)的排程和傳送;
-系統通報資訊(AMF或運用管理維護功能(OAM:Operation Admission Maintenance)為發送源)的排程和傳送;
-供移動性和排程用的測量和測量報告的設定;
-上行鏈路中傳輸埠等級的封包標記(packet marking);
-對話(Session)管理;
-網路切片(Network Slicing)的支援;
-對於QoS流量的管理和資料無線載體的匹配;
-RRC_INACTIVE狀態之UE的支援;
-NAS訊息的發送功能;
-無線存取網路的共享;
-雙連接性(Dual connectivity);
-NR和E-UTRA之緊密的合作。
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係主管(host)以下主要的功能。
-使Non-Access Stratum(非存取層)(NAS)訊令(Signaling)形成終端的功能;
-NAS訊令的安全性;
-Access Stratum(存取層)(AS)的安全性控制;
-供在3GPP之存取網路間之移動性用的核心網路(CN:Core Network)節點間訊令;
-到達空轉模式(idle mode)之UE的可能性(包含分頁之再傳送的控制和執行);
-登錄區域的管理;
-系統內移動性和系統間移動性的支援;
-存取認證;
-包含漫遊權限之檢查的存取承認;
-移動性管理控制(加入和政策);
-網路切片的支援;
-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對話管理功能)的選擇。
再者,用戶平面功能(UPF)係主管以下主要的功能。
-供intra-RAT移動性/inter-RAT移動性(可應用的情形)用的定錨點;
-供與資料網路之相互連接用的外部PDU(Protocol Data Unit,協定資料單元)對話點;
-封包的路由和轉送;
-封包檢查和用戶平面部分之政策規則強制執行(Policy rule enforcement);
-流量(traffic)使用量的報告;
-用以支援對於資料網路之訊務流之路由的上行鏈路分類(uplink classifier);
-用以支援多宿主PDU對話(Multi-homed PDU session)的分支點(Branching Point);
-對於用戶平面的QoS處理(例如封包過濾、閘控(gating)、UL/DL率控制(UL/DL rate enforcement);
-上行鏈路訊務的驗證(SDF之對於QoS流的映射);
-下行鏈路封包之緩衝和下行鏈路資料通知的觸發功能。
最後,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係主管以下主要的功能。
-對話管理;
-對於UE之IP位址的分配和管理;
-UPF的選擇和控制;
-用以對於適當的目的地路由訊務的用戶平面功能(UPF)中之訊務操縱(traffic steering)的設定功能;
-控制部份之政策的強制和QoS;
-下行鏈路資料的通知。
<RRC連接之設置和再設定的程序>
圖19係顯示NAS部分之UE從RRC_IDLE轉移至RRC_CONNECTED之際之UE、gNB及AMF(5GC實體)之間之數個收授(參照TS 38.300 v15.6.0)。
RRC係使用於UE和gNB之設定的上位層的訊令(協定)。藉由此轉移,AMF係準備UE上下文資料(context data)(此係例如包含PDU對話上下文、安全性密鑰、UE無線性能(UERadio Capability)、UE安全性性能(UE Security Capabilities)等),且與初期上下文設置要求(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一同傳送至gNB。再者,gNB係與UE一同將AS安全性設為啟用(active)。此係藉由由gNB將SecurityModeCommand訊息傳送至UE,且由UE以SecurityModeComplete訊息回應gNB來進行。之後,gNB係將RRCReconfiguration訊息傳送至UE,且由gNB接收來自相對於此之UE的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藉此進行用以設置Signaling Radio Bearer 2(SRB2)和Data Radio Bearer(DRB)的再設定。關於只有訊令的連接,由於未設置SRB2和DRB,故省略關於RRCReconfiguration的步驟。最後,gNB係以初期上下文設置回應(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通知AMF設置程序已完成。
因此,在本揭示中,係提供一種5th Generation Core(5GC)的實體(例如AMF、SMF等),該5th Generation Core(5GC)的實體係具備:控制電路,係於動作時建立與gNodeB的Next Generation(NG)連接;及傳送部,係於以設置gNodeB與用戶機器(UE:User Equipment)之間的訊令無線載體之方式動作時,經由NG連接而將初期上下文設置訊息傳送至gNodeB。具體而言,gNodeB係將包含資源分配設定資訊要素(IE:Information Element)的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訊令經由訊令無線載體傳送至UE。再者,UE係根據資源分配設定而進行上行鏈路中之傳送或下行鏈路中的接收。
<2020年之後之IMT的利用情境>
圖20係顯示供NR用的數個使用案例。在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new radio(3GPP NR)中,係檢討了藉由IMT-2020設想支援各種服務和應用程式的三個使用案例。供大容量、高速通信(eMBB:enhanced mobile-broadband)用之第一階段之規格的策劃已結束。在目前和未來的作業中,除了繼續擴充eMBB的支援外, 還包含供高可靠性˙超低延遲通信(URLLC,ultra-reliable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s)和多數同時連接機器類通信(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的標準化。圖20係顯示2020年之後之IMT之設想上的數個利用情境之例(例如參照ITU-R M.2083圖2)。
在URLLC的使用案例中,具有關於傳輸量(through put)、等待時間(延遲)和可用性之性能的嚴格要件。URLLC的使用案例係被設想作為實現工業生產製程或製造步驟之無線控制、遠端醫療手術、智慧網格(smart grid)中之輸配電的自動化、交通安全等之今後用以實現此等應用程式的要素技術之一。URLLC的超高可靠性係藉由具體指定符合由TR 38.913所設定之要件的技術來支援。在release15中之NR URLLC中,係包含了作為目標之用戶平面之等待時間於UL(上行鏈路)為0.5ms、於DL(下行鏈路)為0.5ms作為重要的要件。對於一次之封包傳送之整體之URLLC的要件,當用戶平面的等待時間為1ms時,相對於32位元組(byte)的封包大小,塊錯誤率(BLER:block error rate)為1E-5。
在物理層的觀點上,可靠性係可採用許多方法來提升。以提升目前之可靠性的餘地來說,係包含定義URLLC用之個別的CQI表、更精簡的DCI格式、PDCCH的重複等。然而,此餘地會隨著NR(關於NR URLLC的重要要件)更穩定以及更被開發,為了實現超高可靠性而更為擴增。在release15中之NR URLLC之具體的使用案例中,係包含實境擴張/虛擬實境(AR/VR)、e-健康、e-安全及任務關鍵性(mission critical)應用程式。
此外,NR URLLC設為目標的技術強化,係在於等待時間的改善和可靠性的提升。在用以改善等待時間的技術強化中,係包含可設定的參數集、以靈活的映射所形成之非時槽基礎的排程、(被設定有)Grant Free(無允諾)之(允 諾之)上行鏈路、資料通道中之時槽位準的重複及在下行鏈路的搶佔(pre-emption)。所謂搶佔係指停止資源已被分配的傳送,該已被分配的資源被使用於比之後所要求之更低的等待時間/更高的優先順位之要件的其他傳送。因此,已許可的傳送,係被之後的傳送取代。搶佔係可與具體的服務形態無關地應用。例如,服務形態A(URLLC)的傳送,亦可被服務形態B(eMBB等)的傳送取代。關於提升可靠性的技術強化,係包含供1E-5之目標BLER用的專用CQI/MCS表。
mMTC(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之使用案例的特徵,典型上為將不易受到延遲之影響之較少量之資料進行傳送的連接裝置的數量極多。裝置被要求要低價格及電池壽命極長。從NR的觀點而言,利用極狹窄的頻帶寬度部分,從UE來看為可使電力節約而且使電池長壽命化的解決方法之一。
綜上所述,預測NR中提升可靠性的餘地(scope)會變得更廣。對於所有案例之重要要件之一,亦即例如關於URLLC和mMTC的重要要件即為高可靠性或超高可靠性。數個機制係可從無線的觀點和網路的觀點來提升可靠性。總而言之,存在有可能有助於可靠性提升的二個至三個重要的區域。在此等區域中,具有關於精簡的控制通道資訊、資料通道/控制通道的重複和頻率區域、時間區域及/或空間區域的多樣性(diversity)。此等區域係可不受限於特定的通信情境而一般地應用於可靠性提升。
關於NR URLLC係設想了如工廠自動化、運送業和電力之分配之要件更為嚴格之更進一步的使用案例。所謂嚴格的要件,係高可靠性(10-6等級為止的可靠性)、高可用性、256位元為止的封包大小、數μs左右為止的時刻同步(time synchronizaiton)(依據使用案例,根據將值設為頻率範圍和0.5ms至1ms左右 之短的等待時間(例如在作為目標之用戶平面之0.5ms的等待時間)而設為1μs或數μs)。
再者,關於NR URLLC,從物理層的觀點而言,可能具有數個技術強化。在此等技術強化中,具有關於精簡之DCI之PDCCH(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的強化、PDCCH的重複、PDCCH之監控的增加。此外,UCI(Uplink control Channel)的強化,關係到enhanced 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動重複要求)和CSI反饋的強化。此外,可能會有關係到迷你時槽等級之跳躍之PUSCH的強化及再傳送/重複的強化。用語「迷你時槽」係指包含比時槽更少數之符號之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傳輸時間間隔)(TTI)(時槽係具備14個符號)。
<QoS控制>
5G之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務品質)模型係基於QoS流,其支援被要求經保障之流位元率(flow bit rate)的QoS流(GBR:Guaranteed Bit Rate QoS流),以及不要求經保證之流位元率的QoS流(非GBR QoS流)。因此,在NAS等級中,QoS流量係PDU對話中之最微細之粒度之QoS的區分。QoS流係經由NG-U介面藉由在膠囊化標頭(encapsulation header)中搬運的QoS流ID(QFI:QoS Flow ID)而於PDU對話內被具體指定。
關於各UE,5GC係建立一個以上的PDU對話。關於各UE,係配合PDU對話,NG-RAN係例如參照圖19如上方所示建立至少一個Data Radio Bearers(資料無線載體)(DRB)。此外,可在之後設定該PDU對話之對於QoS流量之追加的DRB(要何時設定係視NG-RAN而定)。NG-RAN係將屬於各種PDU對話的封包映射至各種DRB。UE和5GC中之NAS等級封包過濾器係將UL封包和DL 封包及QoS流建立關連,相對於此,UE和NG-RAN中之AS等級映射規則,係將UL QoS流、DL QoS流和DRB建立關連。
圖21係顯示5G NR之非漫遊參照架構(non-roaming reference architecture)(參照TS 23.501 v16.1.0、段落4.23)。Application Function(AF)(例如圖20所例示之主管5G之服務的外部應用程式伺服器)係為了提供服務而與3GPP核心網路進行收授。例如,為了支援會對於訊務的路由造成影響的應用程式,對於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NEF,網路曝光功能)進行存取,或為了政策控制(例如QoS控制)而與政策架構(policy framework)進行收授(參照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政策控制功能)。根據操作者的配備,被認為由操作者所信賴的Application Function(應用程式功能)係可與相關的Network Function直接進行收授。未被操作者允許直接對於Network Function進行存取的Application Function,係藉由經由NEF而使用對於外部的解放架構而與相關的Network Function進行交換。
圖21係更顯示5G架構之更進一步的功能單位,亦即Network Slice Selection Function(網路切片選擇功能)(NSSF)、Network Repository Function(網路貯藏功能)(NRF)、Unified Data Management(統一資料管理)(UDM)、Authentication Server Function(驗證伺服器功能)(AUSF)、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存取和移動性管理功能)(AMF)、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對話管理功能)(SMF)及Data Network(資料網路)(DN,例如操作者的服務、網際網路存取或第三方的服務)。核心網路的功能和應用程式服務的所有或一部分,亦可在雲端計算環境中展開而且動作。
因此,在本揭示中,係提供一種應用程式伺服器(例如5G架構的AF),係具備:傳送部,係為了建立包含符合QoS要件之gNodeB與UE之間之無線載體的PDU對話,於動作時,將包含對於URLLC服務、eMMB服務和mMTC服務的至少一者之QoS要件的要求傳送至5GC之功能(例如NEF、AMF、SMF、PCF、UPF等)的至少一者;及控制電路,係於動作時,使用所建立的PDU對話而進行服務。
本揭示係可用軟體、硬體或與硬體協同作業的軟體來實現。在上述實施型態的說明中所使用的各功能塊,係部分或整體地以屬於積體電路的LSI來實現,上述實施型態中所說明的各製程,係可部分或整體地藉由一個LSI或LSI的組合來控制。LSI係可由各個晶片來構成,亦可由一個晶片構成包含功能塊的一部分或全部。LSI係可具備資料的輸入和輸出。LSI亦有依積體度的不同被稱為IC、系統LSI、超級LSI、ultra LSI(超大規模積體電路)。
積體電路化的方法不限定於LSI,亦可用專用電路、通用處理器或專用處理器來實現。此外,亦可於製造LSI後,利用可進行編程的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閘陣列)或可將LSI內部之電路單元之連接或設定重新構成的可重組處理器(reconfigurable processor)。本揭示能夠以數位處理或類比處理的形式實現。
再者,若藉由半導體技術的進步或衍生的其他技術而出現將LSI替換之積體電路化的技術,當然可使用該技術進行功能塊的積體化。就可能性而言,亦有可能應用於生化技術等。
本揭示係可在具有通信功能的所有種類的裝置、器件、系統(統稱為通信裝置)中實施。通信裝置係可包含無線傳送接收機(transceiver)和處理/控 制電路。無線傳送接收機係可包含接收部、傳送部,或將該等以功能的形式予以包含。無線傳送接收機(傳送部、接收部),係可包含RF(Radio Frequency,無線射頻)模組和一個或複數個天線。RF模組係可包含放大器、RF調變器/解調器或類似該等者。作為通信裝置之非限定之例,可列舉電話(行動電話、智慧型手機等)、平板(tablet)、個人電腦(PC)(膝上型(laptop)、桌上型(desktop)、筆記型(notebook)等)、攝像機(camera)(數位靜態/視訊攝影機(video camera)等)、數位播放器(digital player)(數位音音訊(audio)/視訊播放器等)、可穿戴的器件(穿戴式攝影機(wearable camera)、智慧手錶(smart watch)、追蹤器件(tracking device)等)、遊戲機(game console)、數位書閱讀器(digital book reader)、遠端健康(telehealth)、遠端醫療(telemedicines)(遠端健康照顧、藥物處方)器件、附帶通信功能的乘坐物或移動運輸機關(汽車、飛機、船等)及上述之各種裝置的組合。
通信裝置不限定於可搬運或可移動者,亦包含無法搬運或固定的所有種類的裝置、器件、系統,例如智慧家庭器件(smart home device)(家電機器、照明機器、智慧電錶或測量機器、控制面板等)、自動販賣機、其他可能存在於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網)網路上的所有「物(things)」。
通信除蜂巢式系統、無線LAN系統、通信衛星系統等所進行的資料通信外,還包含由該等組合而成的資料通信等。
此外,通信裝置中,亦包含與本揭示所記載之執行通信功能之通信器件連接或連結的控制器或感測器等器件。例如,會產生包含執行通信裝置之通信功能之通信器件所使用之控制信號或資料信號的控制器或感測器。
此外,通信裝置係包含與上述之非限定的各種裝置進行通信或控制此等各種裝置的基礎設施設備,例如基地局、存取點、其他各種裝置、器件、系統。
本揭示之一實施例的通信裝置係具備:控制電路,係決定在要分配給信號之傳送之時間區域資源內的複數個區間中之第一區間中之前述信號之編碼資料的讀取位置,其中前述讀取位置的決定係根據不受限於比前述第一區間更前之第二區間中之前述編碼資料之讀取結果的資源量而為者;及傳送電路,係根據前述讀取位置而傳送前述信號。
在本揭示的一實施例中,前述資源量為不受限於上行控制資訊之多工之有無的資源量。
在本揭示的一實施例中,前述資源量為不受限於前述信號的傳送是否已被廢棄的資源量。
在本揭示的一實施例中,前述控制電路係根據對應於前述資源量的編碼位元數和前述複數個區間中之前述第一區間的索引而決定前述讀取位置。
在本揭示的一實施例中,前述控制電路係根據對應於前述資源量的編碼位元數和前述複數個區間中之與前述信號之傳送被廢棄之區間不同的區間中之前述第一區間的索引,而決定前述讀取位置。
在本揭示的一實施例中,前述控制電路係因應前述時間區域資源之前頭的區間是否為特別時槽,而使前述資源量的決定方法不同。
在本揭示的一實施例中,前述控制電路係根據在前述複數個區間之各者中使用於前述信號之傳送的符號數和關於符號數之基準值的比率,而決定前述複數個區間之各者中的前述讀取位置。
在本揭示的一實施例中,前述控制電路係將前述資源量個別地設定於前述複數個區間。
在本揭示的一實施例中,前述時間區域資源係至少包含一個由一個或連續的複數個區間所構成的群組,且前述群組內之前頭之區間中的前述讀取位置係規定的位置。
在本揭示的一實施例中,前述時間區域資源係至少包含一個由一個或連續的複數個區間所構成的群組,且前述群組內之前頭之區間中的前述讀取位置係根據前述資源量而決定。
在本揭示的一實施例中,前述控制電路係在前述資源量的算出中,使用已用於前述信號之傳輸塊大小之算出的值。
本揭示之一實施例的通信裝置係具備:控制電路,係決定在要分配給信號之傳送之時間區域資源內的複數個區間中之第一區間中之前述信號之編碼資料的讀取位置,其中前述讀取位置的決定係根據不受限於比前述第一區間更前之第二區間中之前述編碼資料之讀取結果的資源量而為者;及傳送電路,係根據前述讀取位置而傳送前述信號。
在本揭示之一實施例的通信方法中,係由通信裝置決定在要分配給信號之傳送之時間區域資源內之複數個區間中之第一區間中之前述信號之編碼資料的讀取位置,其中前述讀取位置的決定係根據不受限於比前述第一區間 更前之第二區間中之編碼資料之讀取結果的資源量而為者,且由前述通信裝置根據前述讀取位置而傳送前述信號。
在本揭示之一實施例的通信方法中,係由通信裝置決定在要分配給信號之傳送之時間區域資源內之複數個區間中之第一區間中之前述信號之編碼資料的讀取位置,其中前述讀取位置的決定係根據不受限於比第一區間更前之第二區間中之前述編碼資料之讀取結果的資源量而為者,且由前述通信裝置根據前述讀取位置而接收前述信號。
2021年8月2日申請之特願2021-126687之日本申請中所含的說明書、圖式和摘要的揭示內容均援引於本案中。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揭示的一實施例對於無線通信系統極為有用。
200:終端機
201:接收部
202:抽出部
203:解調部
204:解碼部
205:控制部
206:編碼部
207:調變部
208:信號分配部
209:傳送部

Claims (14)

  1. 一種通信裝置,係具備:
    控制電路,係決定在要分配給信號之傳送之時間區域資源內的複數個區間中之第一區間中之前述信號之編碼資料的讀取位置,其中前述讀取位置的決定係根據不受限於比前述第一區間更前之第二區間中之前述編碼資料之讀取結果的資源量而為者;及
    傳送電路,係根據前述讀取位置而傳送前述信號。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信裝置,其中,前述資源量為不受限於上行控制資訊之多工之有無的資源量。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信裝置,其中,前述資源量為不受限於前述信號的傳送是否已被廢棄的資源量。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信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電路係根據對應於前述資源量的編碼位元數、和前述複數個區間中之前述第一區間的索引而決定前述讀取位置。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信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電路係根據對應於前述資源量的編碼位元數和前述複數個區間中之與前述信號之傳送被廢棄之區間不同的區間中之前述第一區間的索引,而決定前述讀取位置。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信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電路係因應前述時間區域資源之前頭的區間是否為特別時槽,而使前述資源量的決定方法不同。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信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電路係根據在前述複數個區間之各者中使用於前述信號之傳送的符號數和關於符號數之基準值的比率,而決定前述複數個區間之各者中的前述讀取位置。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信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電路係將前述資源量個別地設定於前述複數個區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信裝置,其中,前述時間區域資源係至少包含一個由一個或連續的複數個區間所構成的群組,且前述群組內之前頭之區間中的前述讀取位置係規定的位置。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信裝置,其中,前述時間區域資源係至少包含一個由一個或連續的複數個區間所構成的群組,且前述群組內之前頭之區間中的前述讀取位置係根據前述資源量而決定。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通信裝置,其中,前述控制電路係在前述資源量的算出中,使用已用於前述信號之傳輸塊大小之算出的值。
  12. 一種通信裝置,係具備:
    控制電路,係決定在要分配給信號之傳送之時間區域資源內的複數個區間中之第一區間中之前述信號之編碼資料的讀取位置,其中前述讀取位置的決定係根據不受限於比前述第一區間更前之第二區間中之前述編碼資料之讀取結果的資源量而為者;及
    傳送電路,係根據前述讀取位置而傳送前述信號。
  13. 一種通信方法,係由通信裝置決定在要分配給信號之傳送之時間區域資源內之複數個區間中之第一區間中之前述信號之編碼資料的讀取位置,其中前述讀取位置的決定係根據不受限於比前述第一區間更前之第二區間中之前述編碼資料之讀取結果的資源量而為者,且由前述通信裝置根據前述讀取位置而傳送前述信號。
  14. 一種通信方法,係由通信裝置決定在要分配給信號之傳送之時間區域資源內之複數個區間中之第一區間中之前述信號之編碼資料的讀取位置,其中前述讀取位置的決定係根據不受限於比前述第一區間更前之第二區間中之前述編碼資料之讀取結果的資源量而為者,且由前述通信裝置根據前述讀取位置而接收前述信號。
TW111122672A 2021-08-02 2022-06-17 通信裝置及通信方法 TW2023297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26687 2021-08-02
JP2021126687 2021-08-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9730A true TW202329730A (zh) 2023-07-16

Family

ID=85155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2672A TW202329730A (zh) 2021-08-02 2022-06-17 通信裝置及通信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20240042599A (zh)
CN (1) CN117678207A (zh)
TW (1) TW202329730A (zh)
WO (1) WO202301319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121218B2 (en) * 2007-05-29 2012-02-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pping symbols to resources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21126687A (ja) 2020-02-14 2021-09-0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実装基板の製造装置および実装基板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23013191A1 (zh) 2023-02-09
WO2023013191A1 (ja) 2023-02-09
CN117678207A (zh) 2024-03-08
KR20240042599A (ko) 202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67352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scheduling node
US20220132530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US20220256557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dci for v2x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CN115428558A (zh) 移动台、基站、接收方法及发送方法
US20230171802A1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US20230057436A1 (e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es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s for utilization of reserved resource
CN114503638A (zh) 基站、终端、发送方法及接收方法
TW202329730A (zh) 通信裝置及通信方法
WO2022239289A1 (ja) 通信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203938A1 (ja) 端末、基地局、通信方法及び集積回路
WO2022030069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013217A1 (ja)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WO2024029157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181557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22195952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EP4099598A1 (en) User equipment, scheduling node,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node
WO2022079955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24034198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WO2023181556A1 (ja) 端末、基地局及び通信方法
EP4160966A1 (en) User equipment, scheduling node, method for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scheduling node
WO2022215299A1 (ja) 基地局、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KR20230163421A (ko) 단말, 기지국 및 통신 방법
KR20240041920A (ko) 사이드링크 신호를 위한 하나 이상의 추가 동작 윈도를 할당하는 통신 장치 및 통신 방법
JP2024520661A (ja) ユーザ機器、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ノード、ユーザ機器の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ノードのための方法
WO2023132786A2 (en) Advance indication of resource se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