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8402A - 多層結構體、封裝零件及光半導體裝置 - Google Patents

多層結構體、封裝零件及光半導體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8402A
TW202328402A TW111148446A TW111148446A TW202328402A TW 202328402 A TW202328402 A TW 202328402A TW 111148446 A TW111148446 A TW 111148446A TW 111148446 A TW111148446 A TW 111148446A TW 202328402 A TW202328402 A TW 20232840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skeleton
optical semiconductor
multilayer structure
fil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84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福永隆博
二神友洋
大村義秀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松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松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松下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8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840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28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 H01L23/29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e.g. carb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3/00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 state devices
    • H01L23/28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 H01L23/31Encapsulations, e.g. encapsulating layers, coatings, e.g. for protection characterised by the arrangement o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62Arrangements for conducting electric current to or from the semiconductor body, e.g. lead-frames, wire-bonds or solder bal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miconductor Lasers (AREA)
  • Formation Of Insulating Films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Abstract

一種電路基板,具備:第1金屬(11),其具有第1標準電極電位;第2金屬(12),其係積層於第1金屬(11)之上表面,且具有大於第1標準電極電位的第2標準電極電位;及被膜(15),其係被覆第2金屬(12)之上表面,且包含機能性有機分子。機能性有機分子具有第1分子骨架(A1),該第1分子骨架(A1)包含:第1鍵結部(21),其係氧化數為負之硫原子與碳原子鍵結而成者;及第2鍵結部(22),其係氧化數為負之氮原子與碳原子鍵結而成者。第1分子骨架(A1)在被膜(15)中具有互變異構性,其在氮原子具有與氫原子之鍵結的第1結構(24)及硫原子具有與氫原子之鍵結的第2結構(23)之間相互進行異構化。

Description

多層結構體、封裝零件及光半導體裝置
本發明涉及多層結構體、使用多層結構體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及光半導體裝置,且特別涉及抑制光半導體裝置在長期使用時之劣化的技術。
習知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中,係於被外圍樹脂包圍之區域(以下亦稱「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的最表層(亦即,搭載光半導體元件之凹部的底面)形成有例如銀被膜作為反射被膜。該區域能使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之外側有效率地反射光而發揮提升發光效率的功能。
此外,本說明書中,係將發光元件及受光元件等光半導體稱為光半導體元件,將用以搭載光半導體元件之封裝零件本身稱為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且將搭載有光半導體元件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整體(含括光半導體元件與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者)稱為光半導體裝置。
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之銀被膜的層構成多為於銅或銅合金上形成銀鍍敷(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然而,此種層構成之銀鍍敷會因光半導體裝置長期使用所致之發熱的影響,使基底金屬的銅擴散至銀鍍敷表面,造成銀鍍敷表面變色成銅色而有招致反射率降低的問題。
另一方面,關於防止該不良情況之方法,有下述方法:於銅或銅合金上部施行鎳鍍敷作為防止銅擴散之障壁層,並於其上部施行用以防止鎳鍍敷中之硫系光澤劑擴散的鈀鍍敷,再於其上部施行銀鍍敷(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
圖1係顯示習知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50之構成的剖面圖,該習知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50係使用鎳及鈀作為防止銅擴散的障壁層。
圖1中,在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50中,構成引線框架之電路基板54例如係於由銅或銅合金51構成之金屬基材的大致整面依序積層有由鎳鍍敷52a及鈀鍍敷52b構成之基底鍍敷、以及由銀或銀合金53構成之反射層。在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50的內部空間中,係在對預定之光半導體元件進行晶粒接合及銲線接合後,充填密封樹脂。
為這種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之層構成之情況時,可防止光半導體裝置因長期熱歷程所致之基底銅擴散至銀被膜表面而造成反射率降低。
然而,在長期驅動光半導體裝置時,從光半導體元件發出之光會被照射至作為反光件(亦即反射體)發揮功能之外圍樹脂中所含之白色顏料的氧化鈦,激發氧化鈦而展現光觸媒作用,從而產生之活性氧(具體而言為過氧化物陰離子)會使銀變成氧化銀而黑色化,因而發生光半導體裝置之壽命更短的問題。
關於上述活性氧造成銀黑色化之對策,專利文獻3提出了一種技術,該技術係於銀基底形成標準電極電位較銀更大之金屬與標準電極電位較銀更小之金屬,藉此抑制下述兩者:因基底銅之擴散所致之銀鍍敷變色而造成反射被膜的反射率降低、與長期間驅動而誘發之外圍樹脂中之氧化鈦進行光觸媒作用所生成之活性氧造成之黑色化。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3-17196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特開2007-258514號公報 專利文獻3:國際公開第2019/082480號
發明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關於光半導體裝置等中有以下課題。
當為如專利文獻3中揭示之包含作為多層結構體的電路基板及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之層構成之銀被膜的金屬被膜時,可藉由標準電極電位較銀更小之金屬進行之犧牲腐蝕效果來抑制活性氧造成之銀黑色化。但,在使光半導體裝置較以往更長期驅動、及/或使其以更高輸出驅動而產生大量活性氧之情況等,因標準電極電位較銀更小之金屬被完全氧化,而犧牲腐蝕效果降低,從而發生抑制活性氧造成之銀黑色化的效果降低之新問題。
又,以使用表面被銀覆蓋之電路基板及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等的電子零件來說,因保管環境而會在長期保管時曝露於微量存在於大氣中之活性氧(例如過氧化物陰離子、羥基自由基、過氧化氫及二氧化氯等)中,造成銀表面慢慢氧化變成黑色,而發生因反射率降低招致發光效率降低的問題。又,即便在表面被銀以外之金屬覆蓋的電路基板及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等中,表面之金屬也會因活性氧而氧化,發生表面之金屬變色、變質及脆化等劣化,而使用電路基板及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等的電子零件無法發揮使用初期的性能,從而有時會無法作動。
本發明是有鑑於以上各課題而作成者,提供多層結構體、封裝零件及光半導體裝置,該等可有效抑制光半導體裝置等電子零件因長期驅動而誘發之活性氧及存在於大氣中之活性氧所致之表面金屬劣化造成電子零件短壽命化。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本發明一態樣之多層結構體,具備:第1金屬,其具有第1標準電極電位;第2金屬,其係積層於前述第1金屬之上表面,且具有大於前述第1標準電極電位的第2標準電極電位;及被膜,其係被覆前述第2金屬之上表面,且包含機能性有機分子;且前述機能性有機分子具有第1分子骨架,該第1分子骨架包含:第1鍵結部,其係氧化數為負之硫原子與碳原子鍵結而成者;及第2鍵結部,其係氧化數為負之氮原子與碳原子鍵結而成者;前述第1分子骨架在前述被膜中具有互變異構性,其在前述氮原子具有與氫原子之鍵結的第1結構及前述硫原子具有與氫原子之鍵結的第2結構之間,藉由氫原子之加成及脫離相互進行異構化。
本發明一態樣之封裝零件,係用以搭載光半導體元件者,其具備:電路基板;及壁部,其係形成於前述電路基板上,且包圍前述電路基板上搭載前述光半導體元件之區域的外周,且該壁部包含白色顏料;且前述電路基板係上述多層結構體。
本發明一態樣之光半導體裝置,具備:光半導體元件;及上述封裝零件,其係用以搭載前述光半導體元件。
發明效果 藉由本發明一態樣之多層結構體、封裝零件及光半導體裝置,可有效抑制光半導體裝置等電子零件因長期驅動而誘發之活性氧及存在於大氣中之活性氧所致之表面金屬劣化造成電子零件之性能降低。
以下,一邊參照所附圖式一邊說明本發明各實施形態。此外,理所當然本發明不限於該等實施形態,可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範圍的範圍內適當變更來實施。亦即,以下說明之實施形態皆表示本發明之一具體例。以下實施形態中所示數值、形狀、材料、構成要素、構成要素之配置位置及連接形態、步驟、步驟順序等為一例,其旨趣不在限定本發明。又,以下實施形態之構成要素中,關於未記載於獨立請求項的構成要素係作為任意構成要素來說明。又,各圖為示意圖,非嚴格予以圖示者。例如,各圖為了便於觀看各層之層構成,有時會誇大顯示厚度方向的長度。各圖中,對於實質上相同之構成係賦予相同符號,並省略或簡化重複說明。
又,本說明書中,表示要素間之關係性的用語、及表示要素形狀的用語、以及數值範圍非為表示僅嚴格意義的表現,而是還包含實質上同等之範圍、例如數%左右之差異的表現。
又,在本說明書中,「上方」及「下方」的用語非指絕對空間知覺中之上方向(鉛直上方)及下方向(鉛直下方),而是作為根據積層構成之積層順序以相對位置關係予以規定之用語來使用。具體而言,係將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用於光半導體裝置時的發光或受光側作為「上方」。此外,「上方」及「下方」等用語僅係為了指定構件間之相互配置而使用,非意欲限定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在使用時的態樣。又,「上方」及「下方」之用語不僅應用於2個構成要素彼此隔著間隔配置且2個構成要素之間存在另一構成要素的情況,還應用於2個構成要素彼此密著配置而2個構成要素相接之情況。
(實施形態)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之具備電路基板的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及使用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之光半導體裝置進行說明。
[1.構成] 首先,使用圖2A至圖2D,針對本實施形態之具備電路基板的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之構成進行說明。圖2A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之構成的剖面圖。圖2B係圖2A之區域IIb的放大圖。圖2C係圖2B之區域IIc的放大圖。圖2D係用以說明機能性有機分子17中之第1分子骨架A1的互變異構性的圖。此外,本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係適於搭載光半導體元件之封裝零件,而所搭載之元件不限於光半導體元件,亦可為一般半導體元件。亦即,本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為亦可稱為「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之封裝零件的一例。又,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以整體來說具有長方體狀結構,且形成有用以搭載光半導體元件之凹部。
本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例如係藉由下述方式構成:將由銅、鐵、鎳或包含其等之至少二種的合金構成之金屬基材藉由壓製或蝕刻等成型技術加工成所期望之形狀,並施行預定表面處理及含白色顏料之外圍樹脂之樹脂成形。更詳細而言,如圖2A所示,本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係用以搭載光半導體元件者,其具備:電路基板18,其係構成引線框架;及外圍樹脂19,其係形成於電路基板18上,包圍電路基板18上搭載光半導體元件之區域(具體而言為圖2A及圖2B所示之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20)的外周。電路基板18為多層結構體之一例。外圍樹脂19係含白色顏料之壁部之一例。
如圖2A至圖2C所示,電路基板18具備基材10與形成於基材10上之複合膜16,且該複合膜16具有多層結構。複合膜16具有:金屬膜14,其係形成於基材10上且具有多層結構;與被膜15,其係被覆金屬膜14之上表面,且包含機能性有機分子17。此外,關於圖2A以及後述圖3、圖4及圖8所示之放大前的複合膜16,係省略了複合膜16之多層結構的圖示。
多層結構之金屬膜14包含:第1金屬11,其係積層於基材10上,且具有第1標準電極電位;第2金屬12,其係積層於第1金屬11之上表面,且具有大於第1標準電極電位之第2標準電極電位;及第3金屬13,其係形成於第1金屬11之上表面的一部分,且具有大於第1標準電極電位及第2標準電極電位之第3標準電極電位。被膜15係被覆第2金屬12之上表面。
圖2A所示之例中,複合膜16係形成成覆蓋基材10整個表面。又,圖2B中係顯示形成於基材10之上表面的複合膜16之積層結構,惟例如形成於基材10之下表面及側面全部面上的複合膜16亦具有與圖2B所示結構相同的積層結構。第1金屬11例如係形成於基材10整個表面上。第3金屬13係形成於第1金屬11之與基材10側相反側全部面(亦即外側面)各自之一部分上。第2金屬12係形成成覆蓋第1金屬11及第3金屬13全部露出面。第1金屬11之露出面例如為第1金屬11之與基材10側相反側的面(亦即外側面)中未形成第3金屬13的面。第3金屬13之露出面例如為第3金屬13之第1金屬11側之面以外的面。被膜15係被覆住例如第2金屬12之與第1金屬11側相反側的面(亦即外側面)全部。
又,電路基板18係以一對相隔間隔(在圖2A中,間隔於左右)之電路基板構成。一對電路基板18係配置於同一平面上且具有相同積層結構。
本實施形態之構成中,例如搭載半導體元件或光半導體元件(未圖示)之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20中,係於電路基板18中之金屬膜14的最表面形成有用以提升光反射率之銀或含銀之合金鍍敷層,前述銀或含銀之合金係第2金屬12之一例。
更具體之例方面,如圖2B所示,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20中,構成引線框架之電路基板18係於以作為金屬基材之一例的銅或銅合金構成之基材10之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作為抑制銅擴散用障壁層之第1金屬11之一例的鎳或鎳合金,並於第1金屬11之上表面積層有作為反射層之第2金屬12之一例的銀或銀合金。第2金屬12表面的一部分係隔著被膜15形成有碗狀外圍樹脂19作為壁部,該碗狀外圍樹脂19係構成用以朝外部(圖2A等上方)反射所搭載之光半導體元件射出之光的反光件(亦即反射體)。
並且,第3金屬13係在積層方向上形成於第1金屬11與第2金屬12之間。又,第1金屬11亦可形成於作為壁部之外圍樹脂19的下方。
以下,針對本實施形態之具備電路基板18的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之各構成要素進行詳細說明。
[1-1.基材] 基材10係構成引線框架之金屬基材。基材10例如為具有導電性之銅或銅合金基材。此外,作為基材10之一例的銅或銅合金基材其上表面亦可施行有銅打底鍍敷或銅鍍敷。又,基材10除了銅或銅合金基材外,亦可使用鐵、鐵鎳合金、不鏽鋼材或鋁材作為金屬基材。基材10之標準電極電位例如小於第2標準電極電位。
又,基材10亦可使用絕緣性基材。絕緣性基材可使用例如玻璃環氧樹脂、陶瓷、石英、玻璃或透光性樹脂等。
[1-2.第1金屬] 第1金屬11係構成抑制金屬從基材10擴散之抑制金屬擴散用障壁層。第1金屬11係與基材10表面相接且亦作為與基材10之密著性提升層發揮功能。第1金屬11係具有第1標準電極電位的金屬。第1金屬11例如係以鎳或鎳合金構成之鍍敷層。藉此,即使長期間驅動光半導體裝置,因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20之第2金屬12(例如銀或銀合金)之基底中存在第1金屬11,故即便基材10為銅或銅合金之情況下,仍可抑制銅或銅合金大量擴散至第2金屬12表面(亦即反射被膜)造成反射率降低。尤其,鎳或鎳合金可有效抑制基材10之金屬擴散。
第1金屬11之厚度例如為0.05µm以上且10µm以下,亦可為0.2µm以上且1.0µm以下。藉由第1金屬11之厚度為0.05µm以上,可有效抑制作為基材之銅或銅合金等金屬擴散。又,藉由第1金屬11之厚度為10µm以下,即使在施加有彎曲應力之情況下亦不易產生裂痕。
此外,第1金屬11不限於以鎳或鎳合金構成之例,亦可以鈦、鉻、鋅或鋁等構成,可依基材10之種類選擇作使用。第1金屬11亦可為例如與基材10不同之金屬,具體而言亦可為銅或銅合金以外且較銅或銅合金更不易擴散至第2金屬12的金屬。
又,電路基板18亦可不具備基材10且電路基板18中之基材10的區域被第1金屬11所佔。此時,第1金屬11亦可以上述基材10之金屬基材構成。
[1-3.第2金屬] 第2金屬12係構成用以反射入射至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20之光的反射層。第2金屬12係積層於第1金屬11之上表面。第2金屬12係第1金屬11之與基材10相反側的面中未形成第3金屬13之區域相接。第2金屬12係具有第2標準電極電位的金屬,該第2標準電極電位大於第1標準電極電位且小於第3標準電極電位。第2金屬12例如係以銀或銀合金構成之鍍敷層。藉此,可構成具有高反射率且電傳導性亦優異之反射層。
第2金屬12之一例的銀或銀合金鍍敷層不僅具有作為光反射部(亦即反射被膜)之功能,亦可具有作為可用以與所搭載之光半導體元件連接之晶粒接合、銲線接合、倒裝晶片接合或焊接之配線的功能。第2金屬12之厚度例如為0.001µm以上且6µm以下,亦可為0.05µm以上且3µm以下。藉由第2金屬12之厚度為0.001µm以上,光便不易透射第2金屬12,而反射率會提升。又,藉由第2金屬12之厚度為6µm以下,以標準電極電位大之貴金屬的銀等構成之第2金屬12的使用量會減少,而可降低製造成本。
又,尤其在重視提升銲線接合性的情況下,在形成第3金屬13時,第2金屬12之厚度亦可為0.01µm以上且0.2µm以下。藉此,金或銅等銲線接合金屬在超音波接合時,金屬線會變得容易衝破第2金屬12,而不僅可接合第2金屬12(例如銀),還可同時與第1金屬11(例如鎳)及第3金屬13(例如鈀)接合,故可獲得接合強度(拉力強度)增加的效果。並且,藉由可將銀等第2金屬12之使用量抑制地較少,還能節省貴金屬之資源。
因光半導體裝置之長期驅動產生之「熱」與「光」、及「作為反光件發揮功能之外圍樹脂19中之白色顏料的氧化鈦」進行之光觸媒作用的影響,存在於大氣中的氧會變成活性氧(具體上為過氧化物陰離子),而該活性氧會使第2金屬12之一例的銀變成氧化銀而黑色化,造成光半導體裝置之壽命變短,而藉由第2金屬12(例如銀或銀合金)與第1金屬11(例如鎳或鎳合金)直接接觸,可抑制上述問題。具體而言,標準電極電位小於第2金屬12(例如銀或銀合金)之第1金屬11(例如鎳或鎳合金)係與第2金屬12接觸。因此,透射第2金屬12之活性氧會與第1金屬11反應,而藉由第1金屬11之腐蝕進行之犧牲腐蝕效果,能抑制第2金屬12之一例的銀黑色化。效果之詳情將於後述。此外,還可抑制黑色化以外之第2金屬12因氧化而劣化。
[1-4.第3金屬] 第3金屬13係構成從第2金屬12吸引電子之電子吸引層。第3金屬13係形成於第1金屬11之上表面的一部分及第2金屬12之下表面的一部分。第3金屬13係與第1金屬11及第2金屬12相接。第3金屬13係具有第3標準電極電位的金屬,該第3標準電極電位大於第1標準電極電位且大於第2標準電極電位。第3金屬13為例如以金、金合金或含鉑族元素之金屬構成之鍍敷層。含鉑族元素的金屬例如為鈀、鈀合金、鉑、鉑合金、銠、銠合金、釕或釕合金,該等中亦可為鈀、鈀合金、鉑或鉑合金。
第3金屬13之一例的鈀或鈀合金鍍敷層,因鈀金屬與銀金屬及鎳金屬之親和性佳,故亦可作為與第2金屬12之一例的銀鍍敷層及第1金屬11之一例的鎳鍍敷層之密著性提升層發揮功能。
又,因光半導體裝置之長期驅動產生之「熱」與「光」、及「作為反光件發揮功能之外圍樹脂19中之白色顏料的氧化鈦」進行之光觸媒作用的影響,存在於大氣中的氧會變成活性氧(具體上為過氧化物陰離子),而該活性氧會使銀變成氧化銀而黑色化等,造成光半導體裝置之壽命變短,而藉由第3金屬13存在,可抑制上述問題。具體而言,係發揮以下功能:具有第3標準電極電位之第3金屬13(例如鈀或鈀合金)會吸引過多進入具有第2標準電極電位之第2金屬12(例如為銀或銀合金)的電子,傳送至第1金屬11(例如鎳或鎳合金)。因此,會形成以下電子循環:第1金屬11因犧牲腐蝕作用而對第2金屬12供予電子時所產生之第2金屬12中過多的電子會透過第3金屬13返回至第1金屬11。藉此,能抑制第2金屬12之一例的銀因活性氧而黑色化,抑制反射率降低,同時還可抑制第1金屬11之犧牲腐蝕效果使第1金屬11氧化。效果之詳情將於後述。
第3金屬13之厚度例如為0.0002µm以上且0.06µm以下,亦可為0.001µm以上且0.01µm以下。
第1金屬11上若存在第3金屬13,則第1金屬11在高溫加熱時,便能抑制透過第2金屬的氧造成第1金屬11表面氧化,而能提高第1金屬11與第2金屬12之耐熱密著性,故適宜。然而,第3金屬13一旦完全覆蓋第1金屬11,第1金屬11就不會與第2金屬12直接接觸,故無法發揮利用第1金屬11進行之犧牲腐蝕效果。因此,在本實施形態中,第3金屬13未完全覆蓋第1金屬11,僅覆蓋一部分。亦即,係於第1金屬11之上表面的一部分形成有第3金屬13。第3金屬13之俯視形狀無特別限制,例如為條紋狀、點狀、格子狀或組合該等形狀2種以上的形狀。第1金屬11與第3金屬13之界面的面積例如大於0且小於第1金屬11與第2金屬12之界面的面積。
[1-5.含機能性有機分子之被膜] 含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被膜15例如係一藉由機能性有機分子17自組織化而形成於第2金屬12之上表面的有機被膜。被膜15例如係在第2金屬12之上表面以分子鏈朝相同方向配列之機能性有機分子17構成。
如圖2C所示,機能性有機分子17具有第1分子骨架A1、主鏈部B1及第2分子骨架C1。機能性有機分子17係第1分子骨架A1、主鏈部B1及第2分子骨架C1按順序鍵結而構成。第1分子骨架A1例如係鍵結(例如共價鍵結)於主鏈部B1之一端側。又,第2分子骨架C1係鍵結(例如共價鍵結)於主鏈部B1之另一端側。
此外,機能性有機分子17不限於圖2C所示之例,若為至少具有第1分子骨架A1之有機分子即可。例如,機能性有機分子17可為僅以第1分子骨架A1構成之有機分子,可為第1分子骨架A1與主鏈部B1鍵結而構成之有機分子,亦可為第1分子骨架A1與第2分子骨架C1鍵結而構成之有機分子。機能性有機分子17係使用各種有機合成手法合成。以下,說明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各構成要素的詳情。
[1-5-1.第1分子骨架A1] 第1分子骨架A1係一機能部,其係以包含一種以上呈現與金屬之結合性的官能基之化合物、化學結構體或衍生物構成。如圖2D所示,第1分子骨架A1包含1組以上第1鍵結部21與第2鍵結部22。第1鍵結部21係氧化數為負之硫原子與碳原子鍵結(具體上為共價鍵結)而成之鍵結結構。第2鍵結部22係氧化數為負之氮原子與碳原子鍵結(具體上為共價鍵結)而成之鍵結結構。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及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各自具有非共用電子對。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與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例如係鍵結於相同碳原子上。亦即,第1鍵結部21與第2鍵結部22例如係共用1個碳原子。
又,如圖2D所示,第1分子骨架A1在被膜15中具有互變異構性,其在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具有與氫原子之鍵結(具體上為共價鍵結)的第1結構24及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具有與氫原子之鍵結(具體上為共價鍵結)的第2結構23之間,藉由氫原子之加成及脫離相互進行異構化。具體上,第1結構24係對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加成氫原子,而鍵結於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的氫原子脫離,藉此異構化成第2結構23。又,第2結構23係鍵結於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的氫原子脫離,而氫原子加成至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藉此異構化成第1結構24。
又,例如在第1結構24中,氫原子未鍵結於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而在第2結構23中,氫原子未鍵結於第2鍵結部中之氮原子。
第1結構24例如包含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與碳原子雙鍵結而成之結構(例如硫羰基)、及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與碳原子單鍵結而成之結構(例如二級胺)。第2結構23包含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與碳原子單鍵結而成之結構(例如硫醇基)、及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與碳原子雙鍵結而成之結構(例如亞胺基)。
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例如係不隔著其他原子而配置於第2金屬12上。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例如具有與第2金屬12之配位鍵結等與第2金屬12之相互作用。
第1結構24中,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其氧化數為負且電子密度高,故具有親核性,容易在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與碳原子之間引發電子移動,氫原子(質子)便容易被加成至硫原子。因此,氫原子會鍵結於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上,異構化成第2結構23。
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的氧化數例如為-2。藉此,可構成可容易具有互變異構性之第1分子骨架A1。
另一方面,在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的氧化數為0以上時,例如硫原子與氧原子或是氯原子或氟原子等鹵素原子鍵結時等,硫原子的電子密度會變低,而難以在第1結構24與第2結構23之間異構化,故不理想。
第2結構23中,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其氧化數為負且電子密度高,故具有親核性,容易在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與碳原子之間引發電子移動,而容易被加成氫原子(質子)。
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的氧化數例如為-3。藉此,可構成可容易具有互變異構性之第1分子骨架A1。
另一方面,氮原子的氧化數為0以上時,例如氮原子與氧原子鍵結時等,氮原子的電子密度會變低,而難以在第1結構24與第2結構23之間異構化,故不理想。
如上述,藉由第1鍵結部21與第2鍵結部22存在於第1分子骨架A1之分子結構內,在第2金屬12上,π電子可透過碳原子在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與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之間移動。進而,氫原子可對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脫離及加成、或氫原子可對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脫離及加成。因此,第1分子骨架A1便可變成具有互變異構性之結構體。
對於第1分子骨架A1,係要求例如對金屬材料之高親和性、利用氫鍵結或配位鍵結等之鍵結的金屬結合性、及具有上述互變異構性之特性。若為具有該等特性者,第1分子骨架A1可為包含一種以上官能基之化合物、化學結構體或衍生物中之任一者。
第1分子骨架A1例如包含含氮雜環,該含氮雜環具有氮原子與碳原子鍵結而成之第1鍵結部21及氮原子與碳原子鍵結而成之第2鍵結部22。含氮雜環包含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作為構成含氮雜環之氮原子。如此一來,藉由第1分子骨架A1包含含氮雜環,可提高機能性有機分子17彼此之親和性,變得容易配列在第2金屬12上,因此可構成穩定性高的被膜15。
含氮雜環可列舉例如:咪唑骨架、苯并咪唑骨架、三唑骨架、四唑骨架、噻唑骨架、苯并噻唑骨架、噻二唑骨架、㗁唑骨架、苯并㗁唑骨架、㗁二唑骨架、吡啶骨架、嘧啶骨架、吡𠯤骨架、嗒𠯤骨架、三𠯤骨架及嘌呤骨架等。
又,第1分子骨架A1亦可分別包含有第1鍵結部21與第2鍵結部22各2個以上。藉此,機能性有機分子17藉由第1鍵結部21之硫原子而更牢固地與第2金屬12鍵結,從而提升被膜15之熱穩定性。
在此,係以第1結構24之分子骨架為例,說明第1分子骨架A1之詳細的分子結構。
如圖2D所示,第1分子骨架A1中之第1結構24包含例如含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的硫羰基。該硫羰基在成為第2結構23時會轉換成硫醇基。又,如圖2D所示,第1分子骨架A1中之第1結構24包含含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的二級胺。該二級胺在成為第2結構23時會轉換成醯亞胺基。藉由該等結構,在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上鍵結有氫原子之狀態下,硫羰基之硫原子會配位於金或銀等可成為1價以上陽離子之金屬原子、或是鎳(Ni)或銅(Cu)等上,而第1分子骨架A1會被第2金屬12披覆。又,二級胺可捕捉活性氧,然後將被捕捉之活性氧去活性化。第1分子骨架A1之效果的詳情將於後述。被膜15例如至少包含第1分子骨架A1為第1結構24之狀態的機能性有機分子17。
更具體而言,第1結構24係以例如下述(i)與(ii)構成:(i)選自於由含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的咪唑骨架、苯并咪唑骨架、三唑骨架、四唑骨架、噻唑骨架、苯并噻唑骨架、噻二唑骨架、㗁唑骨架、苯并㗁唑骨架、㗁二唑骨架、吡啶骨架、吡𠯤骨架、嗒𠯤骨架、嘧啶骨架、三𠯤骨架、嘌呤骨架及其等之衍生物所構成群組中之一種以上;以及,(ii)含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的硫羰基。藉此,對金屬原子具有氫鍵結性及配位鍵結性,而成為在金屬表面上具有互變異構性之第1分子骨架A1。又,在第1結構24中,(i)之含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的二級胺會變得容易捕捉活性氧。
第1分子骨架A1中之第1結構24的具體結構可舉例如以下結構式所示之結構。
包含咪唑骨架及硫羰基之第1結構24例如為下述結構式(1)所示之分子結構。
[化學式1]
包含苯并咪唑骨架及硫羰基之第1結構24例如為下述結構式(2)所示之分子結構。
[化學式2]
包含三唑骨架及硫羰基之第1結構24例如為下述結構式(3)所示之分子結構。
[化學式3]
包含四唑骨架及硫羰基之第1結構24例如為下述結構式(4)所示之分子結構。
[化學式4]
包含噻唑骨架及硫羰基之第1結構24例如為下述結構式(5)所示之分子結構。
[化學式5]
包含苯并噻唑骨架及硫羰基之第1結構24例如為下述結構式(6)所示之分子結構。
[化學式6]
包含噻𠯤骨架及硫羰基之第1結構24例如為下述結構式(7)所示之分子結構。
[化學式7]
包含㗁唑骨架及硫羰基之第1結構24例如為下述結構式(8)所示之分子結構。
[化學式8]
包含苯并㗁唑骨架及硫羰基之第1結構24例如為下述結構式(9)所示之分子結構。
[化學式9]
包含㗁二唑骨架及硫羰基之第1結構24例如為下述結構式(10)所示之分子結構。
[化學式10]
包含吡啶骨架及硫羰基之第1結構24例如為下述結構式(11-1)至(11-3)中之任一者所示之分子結構。
[化學式11]
包含嘧啶骨架及硫羰基之第1結構24例如為下述結構式(12-1)至(12-7)中之任一者所示之分子結構。
[化學式12]
包含吡𠯤骨架及硫羰基之第1結構24例如為下述結構式(13-1)及(13-2)中之任一者所示之分子結構。
[化學式13]
包含嗒𠯤骨架及硫羰基之第1結構24例如為下述結構式(14-1)至(14-3)中之任一者所示之分子結構。
[化學式14]
包含三𠯤骨架及硫羰基之第1結構24例如為下述結構式(15-1)至(15-6)中之任一者所示之分子結構。
[化學式15]
包含嘌呤骨架及硫羰基之第1結構24例如為下述結構式(16-1)至(16-12)中之任一者所示之分子結構。
[化學式16]
又,第1結構24亦可為上述結構式所例示之分子結構被至少1個取代基取代之分子結構。
第1分子骨架A1之合成可利用以下方法等,例如:將羰基之氧原子取代成硫原子之方法、變換含氮雜環之取代基之方法、使用含硫原子及氮原子之鏈狀分子的環化反應之方法。又,第1分子骨架A1中亦可使用嘧啶二硫酮及三𠯤二硫酮等含包含含氮雜環及硫羰基之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等市售之化合物。
[1-5-2.主鏈部B1] 主鏈部B1包含例如選自於由亞甲基鏈、矽氧烷鏈、甘醇鏈、芳基骨架、并苯骨架及其等之衍生物所構成群組中之一種以上。藉由機能性有機分子17具有主鏈部B1,容易透過主鏈部B1之相互作用形成機能性有機分子17呈高密度配列之被膜15。
主鏈部B1例如為一般之亞甲基系有機分子及其類型種(包含亞甲基鏈、矽氧烷鏈及甘醇鏈中之一種以上的化合物、化學結構體或衍生物)等。
藉由主鏈部B1包含亞甲基鏈,亞甲基鏈可在分子間互相締合而以超分子方式形成烴鏈之緻密的碳鏈,因此可提升被膜15之穩定性。又,藉由主鏈部B1包含亞甲基鏈,可較迅速形成被膜15。
又,主鏈部B1包含矽氧烷鏈時,可形成耐熱性及耐候性優異的被膜15。因此,例如在半導體元件等之安裝步驟中,即使被膜15暴露在較高溫環境下之情況下,仍能發揮抑制被膜15本身之變質及損傷的效果。
又,當主鏈部B1包含甘醇鏈時,可簡單溶解於水等極性溶劑中,因此在形成被膜15方面具有優點。
此外,當銲線接合時之加熱條件被設定成較高溫之情況等時,宜更提升使用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被膜15的耐熱性。此時,主鏈部B1亦可更包含選自於由羥基(hydroxyl group)、羰基、硫羰基、一級胺、二級胺、三級胺、醚、硫化物、芳香族化合物所構成群組中之一種以上極性基。藉此,可提升被膜15之耐熱性。
尤其,該極性基亦可使用醯胺基(例如以酮與二級胺構成)、芳香族醯胺基(例如以酮、二級胺及芳香族環構成)、芳香族醯亞胺基(例如以酮、三級胺及芳香族環構成者)或其等之組合。
若使用包含所述極性基之主鏈部B1,在被膜15中鄰接之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主鏈部B1彼此之間便會產生強力之相互鍵結作用(氫鍵結或利用倫敦分散力所得之堆積效果),藉此被膜15會被強化。亦即,即便在高溫環境下仍能穩定維持被膜15,因此可提升被膜15之耐熱性。
又,主鏈部B1亦可為包含選自於由芳基骨架(例如苯基、聯苯、聯三苯、四聯苯、五聯苯、六聯苯)、并苯骨架(例如萘、蒽、稠四苯、稠五苯)、芘骨架、菲骨架、茀骨架或其等之衍生物所構成群組中之一種以上的化合物、化學結構體或衍生物中之任一者)等的芳香族化合物。
主鏈部B1包含芳基骨架時,芳香族環之數量愈增加,在主鏈部B1彼此之間愈能發揮強力之互相鍵結作用(利用倫敦分散力所得之π-π堆積效果),並且因為機能性有機分子17本身的熔點變高,而能顯著提升被膜15之熱穩定性。
又,主鏈部B1包含并苯骨架時,芳香族環的數量愈增加,愈能發揮較芳基骨架更強固之主鏈部B1彼此之間的相互鍵結作用。藉此,可大幅減少被膜15之腐蝕性氣體及水分的透過性。並且,并苯骨架其隨著芳香族環的數量增加,共軛系會變大,從而光之吸收光譜會位移至長波長側。藉此,可利用并苯骨架的光吸收效果(具體而言為紫外線截止效果),抑制銀等於短波長區域(紫外區域)具有光吸收的金屬變質(例如生成氧化銀造成黑色化等)。該效果會在并苯骨架中顯著展現,惟芳基骨架亦具有相同效果。
並且,當主鏈部B1包含芘骨架、菲骨架或茀骨架時,除了芳香族環彼此之相互鍵結作用及紫外線截止效果,還能強力發揮將該光能利用於螢光或磷光發光的效果。
[1-5-3.第2分子骨架C1] 為了提升與光半導體元件及密封樹脂等之密著性,對於第2分子骨架C1係要求樹脂硬化性或對光硬化性樹脂之樹脂硬化性或樹脂硬化促進性。第2分子骨架C1若具有該性能,便亦可為包含一種以上官能基的化合物、化學結構體或衍生物中之任一構成。
第2分子骨架C1中可列舉例如與特定分子鍵結之抗體、以及包含下述化合物中之一種以上的化合物、化學結構體或衍生物之任一者等:具有羥基之化合物、具有羧酸之化合物、具有酸酐之化合物、具有一級胺之化合物、具有二級胺之化合物、具有三級胺之化合物、具有四級銨鹽之化合物、具有醯胺基之化合物、具有乙烯基之化合物、具有醯亞胺基之化合物、具有醯肼基之化合物、具有亞胺基之化合物、具有脒基之化合物、具有咪唑基之化合物、具有三唑之化合物、具有四唑之化合物。又,第2分子骨架C1例如為包含選自於由羥基、羧酸、酸酐、一級胺、二級胺、三級胺、醯胺基及乙烯基所構成群組中之一種以上的化合物、化學結構體或衍生物中之任一者。若於第2分子骨架C1中使用該等化合物或其衍生物等,在第2分子骨架C1與硬化樹脂接觸時會產生鍵結或硬化反應,第2分子骨架C1與該硬化樹脂便會鍵結。因此,可提升電路基板18與以硬化樹脂構成之密封樹脂的密著性。
[1-5-4.機能性有機分子之具體例] 針對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具體例進行說明。此外,以下具體例為一例,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分子結構不受以下具體例所限。
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第1具體例可舉下述結構式(17)所示之化合物。結構式(17)中係顯示第1分子骨架A1為第1結構24之狀態。
[化學式17]
結構式(17)所示之第1分子骨架A1(第1結構24)係以嘧啶骨架及2個硫羰基構成之嘧啶二硫酮。結構式(17)所示之主鏈部B1係芳基骨架(具體而言為聯苯)及亞甲基鏈按順序鍵結而構成。結構式(17)所示之第2分子骨架C1係以羥基構成。
在結構式(17)所示之例中,第1結構24包含2個第1鍵結部21及2個第2鍵結部22。因此,第1具體例中之第1分子骨架A1會在第1結構24(上述結構式(17))、2個硫羰基轉換成硫醇基之第2結構23(上述結構式(17A))、以及其中一硫羰基轉換成硫醇基之第2結構23(上述結構式(17B)及上述結構式(17C))之間進行異構化。
又,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第2具體例可舉下述結構式(18)所示之化合物。結構式(18)中係顯示第1分子骨架A1為第1結構24之狀態。
[化學式18]
結構式(18)所示之第1分子骨架A1(第1結構24)係以三𠯤骨架及2個硫羰基構成之三𠯤二硫酮。結構式(18)所示之主鏈部B1係二級胺、并苯骨架(具體而言為萘)及芳基骨架(具體而言為苯基)從第1分子骨架A1側按順序鍵結而構成。結構式(18)所示之第2分子骨架C1係以羥基構成。
第2具體例中之第1分子骨架A1會在第1結構24(上述結構式(18))與2個硫羰基轉換成硫醇基之第2結構23(上述結構式(18A))之間進行異構化。此外,雖未展現結構式,但結構式(18)所示之第1結構24係與第1具體例同樣地,亦會異構化成其中一硫羰基轉換成硫醇基之第2結構23。其在以下說明之第3具體例至第5具體例中亦同。
又,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第3具體例可舉下述結構式(19)所示之化合物。結構式(19)中係顯示第1分子骨架A1為第1結構24之狀態。
[化學式19]
結構式(19)所示之第1分子骨架A1(第1結構24)係以嘧啶骨架及2個硫羰基構成之嘧啶二硫酮。結構式(19)所示之主鏈部B1係芳基骨架(具體而言為聯三苯)、醚、亞甲基鏈、醚、并苯骨架(具體而言為萘)、醚及亞甲基鏈從第1分子骨架A1側按順序鍵結而構成。結構式(19)所示之第2分子骨架C1係以羥基構成。
第3具體例中之第1分子骨架A1會在第1結構24(上述結構式(19))與2個硫羰基轉換成硫醇基之第2結構23(上述結構式(19A))之間進行異構化。
又,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第4具體例可舉下述結構式(20)所示之化合物。結構式(20)中係顯示第1分子骨架A1為第1結構24之狀態。
[化學式20]
結構式(20)所示之第1分子骨架A1(第1結構24)係以三𠯤骨架及2個硫羰基構成之三𠯤二硫酮。結構式(20)所示之主鏈部B1係三級胺、亞甲基鏈及芳基骨架(具體而言為苯基)從第1分子骨架A1側按順序鍵結而構成。結構式(20)所示之第2分子骨架C1係以乙烯基構成。
第4具體例中之第1分子骨架A1會在第1結構24(上述結構式(20))與2個硫羰基轉換成硫醇基之第2結構23(上述結構式(20A))之間進行異構化。
又,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第5具體例可舉下述結構式(21)所示之化合物。結構式(21)中係顯示第1分子骨架A1為第1結構24之狀態。第5具體例中之機能性有機分子17不具有主鏈部B1,而係以第1分子骨架A1與第2分子骨架C1構成。
[化學式21]
結構式(21)所示之第1分子骨架A1(第1結構24)係以三𠯤骨架及2個硫羰基構成之三𠯤二硫酮。結構式(21)所示之第2分子骨架C1係以三級胺及2個乙烯基構成。
第5具體例中之第1分子骨架A1會在第1結構24(上述結構式(21))與2個硫羰基轉換成硫醇基之第2結構23(上述結構式(21A))之間進行異構化。
藉由機能性有機分子17為上述第1至第5具體例中之任一例,可有效提升被膜15之性能。 此外,機能性有機分子17亦可為上述各具體例之分子結構被至少1個取代基取代之衍生物。又,上述各具體例之主鏈部B1中之芳香族環的數量及/或亞甲基鏈的碳數亦可變更。
[1-6.外圍樹脂] 如圖2A所示,外圍樹脂19係構成反射件,其係將從搭載於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20之光半導體元件射出之光朝外部(圖2A等之上方)反射。外圍樹脂19,例如碗狀壁部,係以俯視呈矩形狀包圍搭載光半導體元件之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20。外圍樹脂19包含基底樹脂及白色顏料。
白色顏料例如為氧化鈦(TiO 2)。藉此,可提高利用外圍樹脂19所帶來之光的反射率。白色顏料亦可為氧化鋅(ZnO)、硫酸鋇(BaSO 4)、氧化矽(SiO 2)、氧化鋯(ZrO 2)、氧化鋁(Al 2O 3)及氮化鋁(AlN)等氧化鈦以外的白色顏料。
基底樹脂可列舉PPA(聚對苯二甲醯胺)、LCP(液晶聚合物)、PCT(聚對苯二甲酸環己烷二甲酯)、UP(不飽和聚酯)及PP(聚丙烯)等之熱塑性樹脂、以及環氧樹脂、聚矽氧樹脂、聚醯亞胺樹脂及丙烯酸樹脂等熱硬化性樹脂。
[2.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之特徵] 接著,針對依以上方式構成之本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的特徵進行詳細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例如可作為設於光半導體裝置之封裝零件來使用。藉由於光半導體裝置使用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可有效抑制光半導體裝置之性能降低。尤其,可有效抑制光半導體裝置之高輸出驅動及/或長期驅動而誘發之活性氧及存在於大氣中之活性氧造成金屬膜14劣化所致之光半導體裝置短壽命化。
圖3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40之構成的剖面圖。
如圖3所示,光半導體裝置40具備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光半導體元件31及密封樹脂32。光半導體裝置40例如係以焊料34接合於安裝基板33來使用。
光半導體元件31例如係進行晶粒接合及銲線接合而搭載於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之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20。搭載光半導體元件31之方法無特別限制,例如光半導體元件31亦可經倒裝晶片安裝於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20上。光半導體元件31例如為LED(Light 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晶片等之發光元件。此外,發光元件射出之光不限於可見光,亦可射出紫外線或紅外線等不可見光。
密封樹脂32係充填於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之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20上被外圍樹脂19包圍的內部空間中,以密封光半導體元件31。
光半導體裝置40例如因長期驅動產生之「熱」與「光」、及「作為反光件發揮功能之外圍樹脂19中之白色顏料的氧化鈦」進行之光觸媒作用的影響,存在於大氣中的氧會變成活性氧(具體而言為過氧化物陰離子),而該活性氧會使第2金屬12之一例的銀變成氧化銀而黑色化。又,依照光半導體元件31發出之光的波長,存在於大氣中的氧還會因「光」及「熱」變成活性氧。又,依光半導體裝置40之保管環境,在長期保管時會因曝露於微量存在於大氣中之活性氧(例如過氧化物陰離子、羥基自由基、過氧化氫及二氧化氯等)中,造成第2金屬12之一例的銀慢慢氧化而黑色化。如此一來,在光半導體裝置40中若發生第2金屬12因活性氧而變色,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20之反射率會降低,從而發光效率會降低。因此,光半導體裝置40會短壽命化。又,因為第2金屬12之變色以外的劣化,有時光半導體裝置40會不作動,造成光半導體裝置40短壽命化。本實施形態中,藉由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用於光半導體裝置40,可抑制上述光半導體裝置40短壽命化。
[2-1.金屬膜之特徵] 如使用圖2B所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具備金屬膜14,該金屬膜14具有在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20中第1金屬11、第2金屬12及第3金屬13相接觸之結構。首先,針對利用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具備金屬膜14來抑制光半導體裝置40短壽命化之特徵進行說明。
圖4係用以說明抑制使用本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的光半導體裝置40短壽命化的圖。此外,本圖中亦針對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之使用狀態,顯示了具備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與搭載於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之光半導體元件31的光半導體裝置40。圖4(a)係以焊料34接合於安裝基板33之光半導體裝置40的剖面圖。圖4(b)至(g)係說明在圖4(a)之區域IV中第2金屬12之一例的銀生成氧化銀受限制之機制的圖。
本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的電路基板18中,第1金屬11、第2金屬12及第3金屬13的標準電極電位(分別為「第1標準電極電位」、「第2標準電極電位」、「第3標準電極電位」)的關係為第1標準電極電位<第2標準電極電位<第3標準電極電位。光半導體裝置40例如因長期驅動產生之「熱」與「光」、及「作為反光件發揮功能之外圍樹脂19中之白色顏料的氧化鈦」進行之光觸媒作用的影響,存在於大氣中的氧會變成活性氧(具體上為過氧化物陰離子)(圖4(b)至(d))。針對因該活性氧使銀變成氧化銀而黑色化造成光半導體裝置40之壽命變短的課題,本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中,標準電極電位小於第2金屬12(在本實施形態中為銀或銀合金)的第1金屬11(在本實施形態中為鎳或鎳合金)係與第2金屬12接觸,因此能藉由透過第2金屬12之活性氧與第1金屬11反應及腐蝕所進行之犧牲腐蝕效果來抑制銀氧化(圖4(e))。亦即,當利用鎳的犧牲腐蝕(圖4(e)),使鎳因過氧化物陰離子而氧化時,電子會從該鎳流至銀(圖4(f))。因此,銀會被流至銀的電子保護,而抑制銀氧化成氧化銀(Ag 2O)。
又,如圖4(g)所示,係發揮以下功能:具有第3標準電極電位之第3金屬13(在本實施形態中為鈀或鈀合金)會吸引過多進入具有第2標準電極電位之第2金屬12的電子,傳送至第1金屬11。因此,會形成第1金屬11因犧牲腐蝕作用而對第2金屬12供予電子時所產生之銀中過多的電子會透過第3金屬13返回至第1金屬11之電子循環,藉由該電子循環能抑制第1金屬11之犧牲腐蝕效果造成第1金屬11氧化,同時還能抑制第2金屬12之一例的銀因活性氧而黑色化(生成氧化銀),而能抑制反射率降低。
又,除了活性氧之去活性化效果,金屬膜14還可抑制基材10之金屬擴散。具體上,構成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20之反射被膜的第2金屬12(在本實施形態中為銀或銀合金)之基底中存在第1金屬11。因此,即使長時間驅動光半導體裝置40,仍能阻礙構成基材10之金屬(例如銅)大量擴散至第2金屬12表面,而可抑制第2金屬12之反射率降低。
[2-2.被膜之特徵] 又,在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中,還可利用形成有被覆金屬膜14之被膜15,抑制光半導體裝置40的短壽命化。具體而言,被膜15所含之機能性有機分子17會將活性氧去活性化。又,藉由被膜15形成於金屬膜14上,可提高機能性有機分子17將活性氧去活性化之功能。使用圖5及圖6來詳細說明被膜15之特徵。
圖5係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第1分子骨架A1進行活性氧的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圖。圖6係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被膜15及金屬膜14進行活性氧的去活性化的圖。
如上述,被膜15所含之機能性有機分子17具有第1分子骨架A1,該第1分子骨架A1具有互變異構性,其係在第1結構24與第2結構23之間進行異構化。
具體上,如圖5(a)所示,在第1分子骨架A1中之第1結構24中,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係與碳原子雙鍵結,而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係與碳原子單鍵結。又,在第1結構24中,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係與氫原子鍵結。而在第1結構24中,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未與氫原子鍵結。以下,為了區別,有時會將第1結構24中之第1鍵結部21稱為第1鍵結部21a,且將第1結構24中之第2鍵結部22稱為第2鍵結部22a。又,有時將第2結構23中之第1鍵結部21稱為第1鍵結部21b,且將第2結構23中之第2鍵結部22稱為第2鍵結部22b。
圖5(a)所示之第1結構24係如圖5(a)、(b)、(c)及(d)之順序所示,在第1鍵結部21a及第2鍵結部22a中,引發電子(e -)的移動與氫原子(H)的移動,而鍵結於第2鍵結部22a中之氮原子的氫原子會從該氮原子脫離並加成至第1鍵結部21a中之硫原子上,藉此異構化成第2結構23。又,如圖5(d)所示,藉由電子的移動,在第2結構23中會成為下述狀態:第1鍵結部21b中之硫原子與碳原子單鍵結,而第2鍵結部22b中之氮原子與碳原子雙鍵結。又,第1鍵結部21b中之硫原子係與氫原子鍵結。第2鍵結部22b中之氮原子未與氫原子鍵結。
又與其相反,圖5(d)所示之第2結構23係如圖5(d)、(e)、(f)及(a)之順序所示,在第1鍵結部21b及第2鍵結部22b中,引發電子的移動與氫原子的移動,而鍵結於第1鍵結部21b中之硫原子的氫原子會從該硫原子脫離並加成至第2鍵結部22b中之氮原子上,藉此異構化成第1結構24。又,如圖5(a)所示,藉由電子的移動,在第1結構24中會成為下述狀態:第1鍵結部21a中之硫原子與碳原子雙鍵結,而第2鍵結部22a中之氮原子與碳原子單鍵結。如此一來,第1結構24與第2結構23可相互異構化,從而第1分子骨架A1具有互變異構性。此外,在圖5所示之例中,在異構化時,氫原子會因分子內之反應而脫離並且脫離後之氫原子會加成,亦即在分子內氫原子已差排,但氫原子亦可藉由與其他分子或離子等之反應來加成及脫離。
該第1分子骨架A1之互變異構性進行之反應會在第2金屬12上以可逆變化方式發生,從而對於活性氧會使第2金屬12劣化而造成光半導體裝置40之壽命變短的之課題,展現將活性氧去活性化之效果。
具體上,如圖5(a)、(g)、(h)、(i)、(j)及(d)以及下述反應式(22)所示,活性氧會被捕捉而被去活性化。首先,如圖5(a)及(g)所示,在機能性有機分子17中之第1分子骨架A1之第2鍵結部22a中之氮原子與鍵結於該氮原子之氫原子之間,亦如下述反應式(22)所示,活性氧(・O 2 -)被捕捉。接著,如圖5(h)、(i)、(j)及(d)所示,活性氧中之電子會透過第1鍵結部21中之碳原子及硫原子流動至第2金屬12藉此進行活性氧的自由基清除作用,而活性氧會被去活性化。然後,被捕捉之活性氧會變成去活性化後之氧而脫離、造成電子移動,藉此第1分子骨架A1會變成圖5(d)所示之第2結構23。並且,藉由第1分子骨架A1之互變異構性,如上述會按圖5(d)、(e)、(f)及(a)所示之順序進行反應,回復成第1結構24。若使用該機制,便可不停再生捕捉活性氧之第1結構24,故活性氧之去活性化功能不易降低。
[化學式22]
藉此,能抑制第2金屬12之一例的銀因活性氧而黑色化,而能有效抑制光半導體裝置40之反射率降低。
又,所述活性氧不僅對第2金屬12、還會對外圍樹脂19引發由活性氧進行之自由基鏈反應。藉此,會促進外圍樹脂19分解,對外圍樹脂19之黃變及劣化造成影響,引發光半導體裝置40之光束降低同時引發壽命降低。藉由第2金屬12及被膜15存在在外圍樹脂19附近(例如外圍樹脂19之下方及外圍樹脂19再俯視下之周圍),活性氧(・O 2 -)會被機能性有機分子17捕捉,而活性氧會被去活性化,還可抑制外圍樹脂19之黃變及劣化。結果可延長光半導體裝置40之壽命。
並且,如圖6所示,包含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被膜15係形成於多層結構之金屬膜14上。如圖5所說明,在多層結構之金屬膜14內,藉由標準電極電位進行之犧牲腐蝕及電子循環,第2金屬12表面會處於不易氧化之狀態。因此,被膜15從活性氧接收電子並將電子傳送至第2金屬12時,第2金屬12表面之表面電阻不易變高,而電子可迅速往第2金屬12移動。而加上在多層結構之金屬膜14內之電子移動及電子循環,金屬膜14會穩定化。例如,會進行下述電子循環:從被膜15傳送至第2金屬12的電子會被第3金屬13吸引而從第3金屬13傳送至第1金屬11,藉由該電子循環能抑制第1金屬11之犧牲腐蝕效果造成第1金屬11氧化。又,因從被膜15傳送至第2金屬12的電子會被第3金屬13吸引,故容易將被膜15從活性氧接收之電子傳送至第2金屬12。藉此,可更提升抑制活性氧造成第2金屬12氧化所致之黑色化的效果。
接著,針對為了使第1分子骨架A1具有互變異構性而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的存在形態。圖7係用以比較第2金屬12上之硫原子的存在形態的圖。
第1分子骨架A1可在第1結構24與第2結構23之間進行異構化之情況(圖7(A1-a)),係利用X射線光電子光譜法(XPS: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且例如以單色化Al Kα(1486.6eV)為X射線源,確認到以光電子掠出角45°所得之XPS光譜的結合能在S2p中為160.9~162.9eV、例如為161.9eV之波峰,在N1s中為396.5~400.5eV、例如為398.5eV之波峰,在Ag3d中為366.2~370.2、例如為368.2eV之波峰。
當檢測出所述XPS光譜之波峰時,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與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係以電子密度高之狀態存在。並且,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係以第1結構24中之二級胺(-NH-C-)或第2結構23中之亞胺基(-N=C-)之氮原子的形式存在。又,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係不隔著其他原子而配置於第2金屬12上,例如硫原子係藉由非共用電子對配位鍵結於銀等之第2金屬12上,且在第2金屬12上以第1結構24中之硫羰基(>C=S…Ag)或第2結構23中之硫醇基(-SH…Ag)的硫原子存在。藉由檢測出上述XPS光譜之波峰,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可謂非為無法變成具有互變異構性之結構體的金屬硫化物(-S-Metal,例如-S-Ag)或二硫化物(-S-S-)的硫原子。亦即,可確認第1分子骨架A1為氫原子可在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與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之間移動之具有互變異構性的結構體。在此情況下,如上述,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會接收活性氧的電子,並可將電子傳送至第2金屬12,從而可獲得將活性氧去活性化之效果(自由基清除能)。
相對於第2金屬12上全部硫原子,這種具有烯醇互變異構性之第1結構24及第2結構23各自之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合計的存在比率(原子百分比:at%),例如為40at%以上且100at%以下,亦可為80at%以上且100at%以下。藉此,變得更容易獲得將活性氧去活性化之效果。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合計具體上係第1結構24中之硫羰基(>C=S…Ag)的硫原子與第2結構23中之硫醇基(-SH…Ag)的硫原子的合計。
又,第1結構24及第2結構23之存在亦可藉由紅外線吸收光譜(IR光譜)及拉曼光譜等確認。
另一方面,如氧化數為正之情況,當為包含電子密度低的硫原子或氮原子之結構時,例如如圖7(A1-c)所示之結構26、27或28所示,以硫氧化物(-SO x)的硫原子來說,係檢測出XPS光譜之結合能在S2p中為164.2~170.8eV之源自硫氧化物(-SO x)的波峰。又,例如以未圖示之氮氧化物(-NO x)的氮原子來說,係檢測出XPS光譜之結合能在N1s中為403.1~408.1eV之源自氮氧化物(-NO x)之波峰。為包含鍵結於所述第2金屬12之硫氧化物等的結構體時,無法異構化而不具有互變異構性。因此,被膜15中若包含所述結構體,將活性氧去活性化之效果(自由基清除能)便會降低。因此,這種結構體在被膜15中宜少。
相對於第2金屬12上全部硫原子,這種電子密度低的硫氧化物(SO x)的硫原子的存在比率(原子百分比:at%),例如為0at%以上且60at%以下,亦可為0at%以上且20at%以下。藉此,變得更容易獲得將活性氧去活性化之效果。
並且,如圖7(A1-b)所示之結構25所示,即使硫原子或氮原子之電子密度高,而硫原子以金屬硫化物(-S-Metal,例如-S-Ag)之形式存在時,仍能檢測出XPS光譜之結合能在S2p中為159.9~11.9eV、例如為160.9eV之源自金屬硫化物(-S-Metal,例如-S-Ag)的波峰。為包含與所述第2金屬12之金屬硫化物的結構體的情況時,硫原子係與第2金屬12共價鍵結或離子鍵結,因此難以異構化而具有互變異構性。因此,被膜15中若包含所述結構體,將活性氧去活性化之效果(自由基清除能)便會降低。因此,這種結構體在被膜15中宜少。
相對於第2金屬12上全部硫原子,這種金屬硫化物(-S-Metal)的硫原子的存在比率(原子百分比:at%),例如為0at%以上且60at%以下,亦可為0at%以上且20at%以下。藉此,變得更容易獲得將活性氧去活性化之效果。
[2-3.總結] 如以上所說明,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係具備電路基板18之封裝零件。電路基板18具備:第1金屬11、積層於第1金屬11之上表面的第2金屬12及被覆第2金屬12之上表面且包含機能性有機分子17的被膜15。機能性有機分子17具有第1分子骨架A1,該第1分子骨架A1包含:第1鍵結部21,其係氧化數為負之硫原子與碳原子鍵結而成者;及第2鍵結部22,其係氧化數為負之氮原子與碳原子鍵結而成者。第1分子骨架A1具有互變異構性,其係在被膜15中在第1結構24與第2結構23之間相互進行異構化。
藉此,在第1結構24中,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係與氫原子鍵結,且可在該鍵結之間捕捉活性氧。又,所捕捉之活性氧的電子會通過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傳送至第2金屬12。藉此,可將活性氧去活性化。又,藉由第1分子骨架A1之互變異構性,可使所捕捉之活性氧脫離,異構化成第2結構23,並且可再回復成第1結構24。又,藉由存在標準電極電位小於第2金屬12的第1金屬11,利用第1金屬11之犧牲腐蝕效果,第2金屬12便不易氧化,而第2金屬12之表面電阻不易變大。因此,被第1分子骨架A1捕捉之活性氧的電子會變得容易傳送至第2金屬12,而可提高利用第1分子骨架A1將活性氧去活性化的效果。因此,藉由被膜15,可有效將因使光半導體裝置40長期驅動等而產生之活性氧去活性化。
又,電路基板18更具備第3金屬13,該第3金屬13係形成於第1金屬11之上表面的一部分且形成於第1金屬11與第2金屬12之間。
藉此,標準電極電位大於第2金屬12之第3金屬13會吸引在第1金屬11被活性氧犧牲腐蝕時流至第2金屬12之電子,並傳送至第1金屬11抑制第1金屬11氧化。因此,可提高第1金屬11之犧牲腐蝕效果。又,第3金屬13還會吸引從第1分子骨架A1所捕捉之活性氧傳送至第2金屬12的電子。因此,被第1分子骨架A1捕捉之活性氧的電子會變得容易傳送至第2金屬12,而可提高利用第1分子骨架A1將活性氧去活性化的效果。因此,藉由被膜15,可更有效將因使光半導體裝置40長期驅動等而產生之活性氧去活性化。
並且,電路基板18更具備基材10,且第1金屬11係形成於基材10上。
藉此,即便於基材10使用易加工且熱傳導性及電傳導性優異之銅或銅合金等容易對同族元素之金及銀擴散的金屬來作為電路基板18之引線框架之情況下,仍可藉由第1金屬11抑制基材10之金屬擴散至第2金屬12,而可抑制第2金屬12之反射率降低。又,藉由抑制基材10之金屬擴散,擴散至第2金屬12之基材10的金屬會氧化,而第2金屬12中之表面電阻變得不易變大。因此,被第1分子骨架A1捕捉之活性氧的電子會變得容易傳送至第2金屬12,而可提高利用第1分子骨架A1將活性氧去活性化的效果。
藉由上述各構成,若利用本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便能抑制活性氧造成第2金屬12氧化等劣化,而可抑制光半導體裝置40短壽命化。例如,即使長時間驅動光半導體裝置40,也不會損及反射率高之原本的銀特性,而能發揮可獲得對光半導體裝置40而言充分之發光亮度的效果。又,例如藉由提升抑制銀鍍敷氧化之功能,即使將銀鍍敷薄膜化至較以往更薄仍可獲得良好之安裝特性,因此可節省使用於光半導體裝置40之貴金屬材料的資源。
[3.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之製造方法] 接下來,針對本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與其整體之製造步驟一同具體說明。
圖8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之製造步驟的圖。圖9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中之複合膜16之製造步驟的圖。圖9係放大圖8(b)中之區域IX來顯示複合膜16之製造步驟。圖9(e)相當於圖8(b)中之區域IX的放大圖。
首先,如圖8所示,準備基材10之一例的銅或銅合金基材(基材之準備步驟;圖8(a))。接下來,於基材10表面之至少一部分形成複合膜16(複合膜之形成步驟;圖8(b))。例如,於基材10之至少上表面形成複合膜16之積層結構。圖8所示之例中,係於基材10整面形成有複合膜16之積層結構。
詳細而言,如圖9所示,於基材10表面之至少一部分形成鎳或鎳合金鍍敷層作為第1金屬11(第1金屬之形成步驟;圖9(b))。接著,於第1金屬11之上表面的一部分形成第3金屬13之一例的鈀或鈀合金鍍敷(第3金屬之形成步驟;圖9(c))。並於第1金屬11上形成第2金屬12之一例的銀或銀合金鍍敷,覆蓋第1金屬11及第3金屬13各自之露出面的至少一部分(第2金屬之形成步驟;圖9(d))。藉此,形成金屬膜14。
並於第2金屬12之上表面的一部分或整面,藉由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自組織化形成含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被膜15(含機能性有機分子之被膜之形成步驟;圖9(e))。歷經所述步驟而於基材10上形成複合膜16。此外,已使用圖9來說明形成基材10之上方側的複合膜16,惟關於基材10之側方側及下方側亦可與上方側同樣地形成複合膜16。
再次參照圖8,接下來於複合膜16表面之一部分形成含白色顏料之外圍樹脂19(外圍樹脂之形成步驟;圖8(c))。外圍樹脂19例如係形成於複合膜16中之被膜15表面之一部分。複合膜16中,當第2金屬12之上表面有一部分未形成有被膜15之區域時,外圍樹脂19亦可形成於該區域之第2金屬12之上表面。
此外,複合膜16亦可不具備有第3金屬13。圖10係顯示本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之其他複合膜16a之製造步驟的圖。圖10中係放大顯示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中與圖9相同之區域。如圖10所示,當形成不具備第3金屬13且具備第1金屬11、第2金屬12及被膜15之複合膜16a時,係省略第3金屬之製造步驟,並在第1金屬之製造步驟(圖10(b))後立即進行第2金屬之製造步驟(圖10(c))。圖10(c)所示之第2金屬之製造步驟中,係於第1金屬11上之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第2金屬12之一例的銀或銀合金鍍敷。藉此,形成金屬膜14a。然後,進行含機能性有機分子之被膜之形成步驟(圖10(d))。歷經所述步驟而於基材10上形成複合膜16a。即使為具備所述複合膜16a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因於第2金屬12上形成有含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被膜15,故可展現抑制上述光半導體裝置40短壽命化的效果。
以下,針對第1金屬之形成步驟、第2金屬之形成步驟、第3金屬之形成步驟、含機能性有機分子之被膜之形成步驟及外圍樹脂之形成步驟進行詳細說明。
[3-1.第1金屬之形成步驟] 如圖9(b)及圖10(b)所示,在第1金屬之形成步驟中,係對在基材之準備步驟中所準備之基材10之一例的銅或銅合金基材表面之至少一部分,施行例如鎳或鎳合金鍍敷作為第1金屬11。本實施形態中,係於基材10之上表面整面形成第1金屬11。
[3-2.第3金屬之形成步驟] 如圖9(c)所示,在第3金屬之形成步驟中,係對第1金屬11之上表面的一部分施行例如鈀或鈀合金鍍敷作為第3金屬13。藉此,於欲於後形成之第2金屬12與已形成之第1金屬11之間配置第3金屬13。
[3-3.第2金屬之形成步驟] 如圖9(d)所示,在用以製造金屬膜14之第2金屬的形成步驟中,係對在第1金屬之形成步驟中所準備之第1金屬11之一例的鎳或鎳合金基材表面之一部分,施行例如銀鍍敷或銀合金鍍敷作為第2金屬12。本實施形態中,係以覆蓋第1金屬之形成步驟及第3金屬之形成步驟中所準備之第1金屬11及第3金屬13各自之露出面之至少一部分之方式,形成第2金屬12。藉此,可獲得多層結構之金屬膜14。
又,如圖10(c)所示,在用以製造金屬膜14a之第2金屬之形成步驟中,係對在第1金屬之形成步驟中所準備之第1金屬11之一例的鎳或鎳合金基材表面之至少一部分,施行例如銀鍍敷或銀合金鍍敷作為第2金屬12。本實施形態中,係於第1金屬11之上表面整面形成第2金屬12。藉此,可獲得多層結構之金屬膜14a。
藉由設置第2金屬12,不僅能提升反射率,還能發揮提升晶粒接合、銲線接合、倒裝晶片接合或焊接性的效果。
[3-4.含機能性有機分子之被膜之形成步驟] 使用圖11及圖12來詳細說明含機能性有機分子之被膜之形成步驟(圖9(e)及圖10(d))。圖11係本實施形態之含機能性有機分子之被膜之形成步驟的流程圖。圖12係用以說明本實施形態之含機能性有機分子之被膜之形成步驟的圖。
如圖11所示,含機能性有機分子之被膜之形成步驟包含:分散液子步驟,其亦稱為分散液製作步驟(S11);成膜子步驟,其亦稱為浸漬步驟(S12);及洗淨子步驟,其亦稱為洗淨步驟(S13);並按順序進行該等子步驟。
[3-4-1.分散液調整子步驟] 在此,係針對使用機能性有機分子17形成由機能性有機分子17構成之被膜15的情況。
如圖12(a)所示,在分散液調整子步驟中,係使機能性有機分子17分散於預定溶劑而製作分散液D。溶劑可利用有機溶劑及水中之至少任一者。將水用於溶劑時,為了獲得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分散性,亦可視需求添加陰離子系、陽離子系或非離子系界面活性劑。此外,為了使機能性有機分子17穩定化,亦可添加硼酸系、磷酸系或有機酸系等pH緩衝劑以及抗氧化劑。
又,為了提升將被膜15中之活性氧去活性化之能力,亦可使機能性有機分子17之分散液D的pH與機能性有機分子17中第1分子骨架A1中之第1鍵結部21的酸解離常數pKa為同等以下。
藉由使用所述pH之分散液D,會成為第1分子骨架A1中之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或第2鍵結部22中之氮原子上加成有氫原子(質子)的狀態,而不易形成第2金屬12與第1鍵結部中之硫原子的共價鍵或離子鍵,從而第1鍵結部21中之硫原子容易配位鍵結於第2金屬12。藉此,第1分子骨架A1可在第2金屬12上成為具有互變異構性之結構體,而可獲得將活性氧去活性化之自由基消除能。
另一方面,亦可使用pH高於機能性有機分子17中之第1分子骨架A1中之第1鍵結部21之酸解離常數pka的分散液D,於第2金屬12上形成機能性有機分子17,但第1分子骨架A1在第2金屬12上變成無法成為具有互變異構性之結構體的金屬硫化物(-S-Metal,例如-S-Ag)之比率容易變多。
[3-4-2.成膜子步驟] 接著,如圖12(b)所示,在成膜子步驟中,係使形成於基材10上之多層結構的金屬膜14之預定表面浸漬於在分散液子調整步驟中製作之分散液D中。在分散液D中,各機能性有機分子17係處於具有較高之吉布斯自由能的能階,且每個單分子係藉由對斥力方向之相互作用進行隨機運動(所謂布朗運動)。因此,當將形成於基材10上之多層結構的金屬膜14浸漬於分散液D中時,在微觀上機能性有機分子17會利用第1分子骨架A1與多層結構之金屬膜14鍵結,而移動至更穩定之狀態。
關於往該穩定狀態之移動,如於圖12(b)放大所示意顯示,在巨觀上各機能性有機分子17各自係在使第1分子骨架鍵結於多層結構之金屬膜14表面、並使主鏈部B1及第2分子骨架C1依序排列之狀態下互相穩定化,形成作為單分子膜之自組織化形態。
若以以上原理形成自組織化膜,再從分散液拉起,便可獲得在多層結構之金屬膜14上形成有由機能性有機分子構成之被膜15的結構體即複合膜16。
此外,在圖12(b)中,係例示於多層結構之金屬膜14整個表面形成被膜15之情況,但例如亦可預先將具有預定形狀之開口部的圖案遮罩配設於多層結構之金屬膜14表面,並僅於與該開口部對應之多層結構的金屬膜14表面部分形成被膜15。
又,雖例示了利用分散液之浸漬法,但被膜15之形成方法不受此限。例如,亦可使用噴附等其他方法來形成相同之被膜15。
又,在成膜子步驟中,亦可為了使金屬膜14表面活性化一邊進行陰極電解一邊成膜。又,亦可在成膜子步驟中藉由陽極電解將機能性有機分子17電性成膜。
[3-4-3.洗淨子步驟] 在成膜子步驟中,對於從分散液D中所得之複合膜16,係以有機溶劑及水中之至少任一者作為洗淨介質,為了去除多餘的機能性有機分子17而進行洗淨處理。在第1分子骨架A1中未直接鍵結於多層結構之金屬膜14的機能性有機分子17,由於無法將所捕捉之活性氧的電子傳送至第2金屬12,故藉由進行子洗淨步驟,去除未與多層結構之金屬膜14鍵結的機能性有機分子17,可提高利用被膜15將活性氧去活性化的效果。
歷經以上子步驟,含機能性有機分子之被膜之形成步驟便結束。此外,在上述子步驟之說明中係顯示於金屬膜14表面形成被膜15之例,但亦可藉由相同的子步驟於金屬膜14a之表面形成被膜15。
[3-5.外圍樹脂之形成步驟] 在外圍樹脂之形成步驟中,如圖8(c)所示,係於複合膜16表面之一部分以包圍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20之外周之方式形成外圍樹脂19。藉由設置外圍樹脂19,能發揮以下功能:將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20與銲線接合區域絕緣,及作為從發光元件發出之光的反光件。
藉由歷經以上各步驟,製造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
此外,關於光半導體裝置40,可藉由以下方式製造:將光半導體元件31晶粒接合於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之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20,並將光半導體元件31與電路基板18銲線接合後,以密封樹脂32充填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之被外圍樹脂19包圍之內部空間。
(其他實施形態) 以上係根據實施形態說明本發明之電路基板、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光半導體裝置及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之製造方法,惟本發明不受該實施形態所限。在不脫離本發明主旨之前提下,本發明範圍內亦包含熟知此項技藝之人士將可思及的各種變形實施於本實施形態者、以及將實施形態之一部分的構成要素加以組合而構築出之其他形態。
例如,上述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為具備一對相隔間隔之電路基板18之構成,但不受該構成所限。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亦可為具備1個電路基板18或3個以上電路基板18之構成。
又,於上述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上係搭載有LED晶片作為光半導體元件31,但不受此限。光半導體元件31亦可為受光元件。又,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中亦可混合存在有發光元件與受光元件並搭載作為複數個光半導體元件31。
又,上述實施形態之電路基板18係用於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但不受此限。電路基板18亦可作為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30以外之電子零件用多層結構體使用。例如,這種多層結構體亦可用於感測器構件。藉此,可抑制感測器構件在長期保管或洗淨等時感測器構件劣化,而可抑制感測器構件之分子辨識性能降低等。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有效作為用於電子零件之電路基板(多層結構體)及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尤其適於可抑制光半導體裝置在長期驅動時之發光效率降低的電路基板(多層結構體)及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
10:基材 11:第1金屬 12:第2金屬 13:第3金屬 14,14a:金屬膜 15:被膜 16,16a:複合膜 17:機能性有機分子 18:電路基板 19:外圍樹脂 20:光半導體元件搭載區域 21,21a,21b:第1鍵結部 22,22a,22b:第2鍵結部 23:第2結構 24:第1結構 25~28:結構式 30: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 31:光半導體元件 32:密封樹脂 33:安裝基板 34:焊料 40:光半導體裝置 50:習知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 51:銅或銅合金 52a:鎳鍍敷 52b:鈀鍍敷 53:銀或銀合金 54:電路基板 A1:第1分子骨架 B1:主鏈部 C1:第2分子骨架 D:分散液 IIb,IIc,IV,IX:區域 S11:分散液製作步驟 S12:浸漬步驟 S13:洗淨步驟
圖1係顯示習知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之構成的剖面圖。 圖2A係顯示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之構成的剖面圖。 圖2B係圖2A之區域IIb的放大圖。 圖2C係圖2B之區域IIc的放大圖。 圖2D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機能性有機分子中之第1分子骨架的互變異構性的圖。 圖3係顯示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之構成的剖面圖。 圖4係用以說明抑制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短壽命化的圖。 圖5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機能性有機分子之第1分子骨架進行活性氧的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圖。 圖6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被膜及金屬膜進行活性氧的去活性化的圖。 圖7係用以比較第2金屬上之硫原子的存在形態的圖。 圖8係顯示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之製造步驟的圖。 圖9係顯示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中之複合膜之製造步驟的圖。 圖10係顯示實施形態之光半導體裝置用封裝零件之其他複合膜之製造步驟的圖。 圖11係實施形態之含機能性有機分子之被膜之形成步驟的流程圖。 圖12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含機能性有機分子之被膜之形成步驟的圖。
11:第1金屬
12:第2金屬
13:第3金屬
14:金屬膜
15:被膜
21:第1鍵結部
22:第2鍵結部
23:第2結構
24:第1結構
A1:第1分子骨架

Claims (18)

  1. 一種多層結構體,具備: 第1金屬,其具有第1標準電極電位; 第2金屬,其係積層於前述第1金屬之上表面,且具有大於前述第1標準電極電位的第2標準電極電位;及 被膜,其係被覆前述第2金屬之上表面,且包含機能性有機分子;且 前述機能性有機分子具有第1分子骨架,該第1分子骨架包含:第1鍵結部,其係氧化數為負之硫原子與碳原子鍵結而成者;及第2鍵結部,其係氧化數為負之氮原子與碳原子鍵結而成者; 前述第1分子骨架在前述被膜中具有互變異構性,其在前述氮原子具有與氫原子之鍵結的第1結構及前述硫原子具有與氫原子之鍵結的第2結構之間,藉由氫原子之加成及脫離相互進行異構化。
  2. 如請求項1之多層結構體,其更具備第3金屬,該第3金屬係形成於前述第1金屬之上表面的一部分,且具有大於前述第1標準電極電位及第2標準電極電位的第3標準電極電位; 前述第3金屬係在積層方向上形成於前述第1金屬與前述第2金屬之間。
  3. 如請求項2之多層結構體,其中前述第3金屬係以金、金合金或含鉑族元素的金屬構成。
  4. 如請求項3之多層結構體,其中前述第3金屬係以前述含鉑族元素的金屬構成;且 前述含鉑族元素的金屬為鈀、鈀合金、鉑或鉑合金。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多層結構體,其中前述第1金屬係以鎳或鎳合金構成。
  6.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多層結構體,其中前述第2金屬係以銀或銀合金構成。
  7.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多層結構體,其中前述硫原子之氧化數為-2。
  8.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多層結構體,其中前述第1結構包含含前述硫原子之硫羰基。
  9.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多層結構體,其中前述氮原子之氧化數為-3。
  10.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多層結構體,其中前述第1結構包含含前述氮原子之二級胺。
  11.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多層結構體,其中前述第1分子骨架包含含前述氮原子之含氮雜環。
  12.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多層結構體,其中前述第1結構係以下述(i)與(ii)構成:(i)選自於由含前述氮原子之咪唑骨架、苯并咪唑骨架、三唑骨架、四唑骨架、噻唑骨架、苯并噻唑骨架、噻二唑骨架、㗁唑骨架、苯并㗁唑骨架、㗁二唑骨架、吡啶骨架、嘧啶骨架、吡𠯤骨架、嗒𠯤骨架、三𠯤骨架、嘌呤骨架及其等之衍生物所構成群組中之一種以上;以及,(ii)含前述硫原子之硫羰基。
  13.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多層結構體,其中前述機能性有機分子更具有主鏈部;且 前述第1分子骨架係鍵結於前述主鏈部; 前述主鏈部包含選自於由亞甲基鏈、矽氧烷鏈、甘醇鏈、芳基骨架、并苯骨架及其等之衍生物所構成群組中之一種以上。
  14.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多層結構體,其中前述機能性有機分子更具有第2分子骨架,該第2分子骨架具有樹脂硬化性或樹脂硬化促進性;且 前述第2分子骨架包含選自於由羥基、羧酸、酸酐、一級胺、二級胺、三級胺、醯胺基及乙烯基所構成群組中之一種以上。
  1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多層結構體,其更具備基材;且 前述第1金屬係形成於前述基材上。
  16. 一種封裝零件,係用以搭載光半導體元件者,其具備: 電路基板;及 壁部,其係形成於前述電路基板上,且包圍前述電路基板上搭載前述光半導體元件之區域的外周,且該壁部包含白色顏料;且 前述電路基板係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多層結構體。
  17. 如請求項16之封裝零件,其中前述白色顏料係以氧化鈦構成。
  18. 一種光半導體裝置,具備: 光半導體元件;及 如請求項16或17之封裝零件,其係用以搭載前述光半導體元件。
TW111148446A 2022-01-13 2022-12-16 多層結構體、封裝零件及光半導體裝置 TW2023284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03772 2022-01-13
JP2022-003772 2022-01-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8402A true TW202328402A (zh) 2023-07-16

Family

ID=872789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8446A TW202328402A (zh) 2022-01-13 2022-12-16 多層結構體、封裝零件及光半導體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28402A (zh)
WO (1) WO202313597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717167B2 (ja) * 1998-11-02 2011-07-06 株式会社クラレ 金属材料用接着性組成物
JP2011228589A (ja) * 2010-04-22 2011-11-10 Panasonic Corp 光半導体装置用部品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JP2014214986A (ja) * 2013-04-26 2014-11-1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太陽熱発電用ミラー及びそれを具備した太陽熱発電用反射装置
JP2017057339A (ja) * 2015-09-18 2017-03-23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透光性ガスバリア組成物及び硫化防止層、並びに前記硫化防止層を備える光半導体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35972A1 (ja) 2023-07-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45594B2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9960325B2 (en) Lead, wiring member, package part, metal part provided with resin and resin-sealed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same
KR101867106B1 (ko) Led용 수지 부착 리드 프레임, 반도체 장치, 반도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led용 수지 부착 리드 프레임의 제조 방법
JP4758976B2 (ja) 半導体発光素子搭載用リードフレ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発光装置
US8629549B2 (en) Carrier body for a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carrier body
JP2011228589A (ja) 光半導体装置用部品ならびにその製造方法
US20080083973A1 (en) Lead frame for an optical semiconductor device, optical semiconductor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these
JP5519282B2 (ja) 樹脂付金属部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樹脂付金属部品
US20200313049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package
JP5413137B2 (ja) 発光装置および発光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7266562A (ja) 配線部材、樹脂付金属部品及び樹脂封止半導体装置、並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12089830A (ja) 発光装置
JPWO2010038451A1 (ja) 光半導体装置用パッケージ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半導体装置、並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09076948A (ja) 光半導体装置用リードフレーム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半導体装置、並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TW202328402A (zh) 多層結構體、封裝零件及光半導體裝置
TW201214799A (en) Carrier for an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 opto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carri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carrier for an optoelectronic component
JP2010206034A (ja) 光半導体装置用リードフレーム,光半導体装置用パッケージ,光半導体装置,光半導体装置用リードフレームの製造方法,光半導体装置用パッケージ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半導体装置の製造方法
JP7148792B2 (ja) 光半導体装置用金属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半導体装置
US8110904B2 (en) Lead frame for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of the same
JP2012138441A (ja) Led用基板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装置
WO2021106781A1 (ja) 光半導体装置用金属構造の製造方法、パッケージ、及びポリアリルアミン重合体を含む溶液
JP7148793B2 (ja) 光半導体装置用金属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半導体装置
JP6472596B2 (ja) 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0153632A (ja) リード、配線部材、パッケージ部品、樹脂付金属部品及び樹脂封止半導体装置、並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JP2010199234A (ja) 光半導体装置用パッケージとこれを用いた光半導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