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7338A - 影像感測器 - Google Patents

影像感測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7338A
TW202327338A TW111147907A TW111147907A TW202327338A TW 202327338 A TW202327338 A TW 202327338A TW 111147907 A TW111147907 A TW 111147907A TW 111147907 A TW111147907 A TW 111147907A TW 202327338 A TW202327338 A TW 20232733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pattern
conductive layer
pixel
image sen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7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元奭
Original Assignee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南韓商三星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73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7338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3Special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elements, address-lines or gate-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4Assemblies, i.e. Hybrid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03Special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elements, address-lines or gate-electrodes
    • H01L27/14605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pixel elements, e.g. smaller pixel elements in the center of the imager compared to pixel elements at the peripher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5Optical elements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the device
    • H01L27/14627Micro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Pixel isolation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36Interconnect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43Photodiode arrays; MOS imagers
    • H01L27/14645Colour imag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65Imagers using a photoconductor lay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85Process for coatings or optic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83Processes or apparatus peculiar to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of these devices or parts thereof
    • H01L27/1469Assemblies, i.e. hybrid integ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4Back illuminated imager structur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olid State Image Pick-Up Element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關於一種影像感測器及/或其製造方法。影像感測器可包含:基底,包含第一表面、與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以及基底中的多個單元像素區;像素限定圖案;以及微透鏡。多個單元像素區中的每一者可包含光電轉換層。像素限定圖案可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穿過基底以便限定單元像素區中的每一者。微透鏡可位於基底的第二表面上且對應於單元像素區。像素限定圖案可包含第一導電層及與第一導電層間隔開的第二導電層。

Description

影像感測器
本揭露關於一種影像感測器及/或其製造方法。
影像感測裝置為將光學資訊轉換成電信號的半導體元件。影像感測裝置可包含電荷耦接裝置(charge-coupled device;CCD)影像感測裝置及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CMOS)影像感測裝置。
CMOS影像感測器可縮寫為CMOS影像感測器(CMOS image sensor;CIS)。CIS可包含以二維方式安置的多個像素。像素中的每一者可包含例如光二極體(photodiode;PD)。光二極體可用於將至其上的入射光轉化成電信號。
近來,隨著電腦行業及通信行業的發展,對具有改良效能的小型化影像感測裝置的需求在諸如數位攝影機、攝錄影機、智慧型手機、遊戲裝置、安全攝影機、醫療微攝影機以及機器人的各種領域中正在增加。因此,對影像感測裝置中的高度縮放及高度整合式半導體元件的研究正在進行中。半導體元件的圖案可具有精細寬度且可彼此間隔開精細間距。
本揭露的態樣關於一種具有改良效能及/或可靠性的影像感測器。
本揭露的另一態樣關於一種用於製造具有改良效能及/或可靠性的影像感測器的方法。
本揭露中的實施例的態樣及特徵不限於上文所論述的態樣及特徵。本揭露中的實施例的未提及的其他態樣及特徵可基於以下描述理解,且可基於根據本揭露的實施例更清楚地理解。此外,將容易理解的是,根據本揭露的目的、效應以及優勢可使用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繪示的構件及其組合來實現。
根據本揭露的實例實施例,一種影像感測器可包含:基底,包含彼此相對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基底包含基底中的多個單元像素區,所述多個單元像素區中的每一者包含光電轉換層;像素限定圖案,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穿過基底,所述像素限定圖案限定多個單元像素區中的每一者;以及微透鏡,位於基底的第二表面上且對應於多個單元像素區。像素限定圖案可包含第一導電層及與第一導電層間隔開的第二導電層。
根據本揭露的實例實施例,一種影像感測器可包含:基底,包含第一區、第二區、第一表面以及與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所述基底包含基底中的多個單元像素區,所述多個單元像素區中的每一者包含光電轉換層;像素限定圖案,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穿過基底,所述像素限定圖案限定多個單元像素區中的每一者,所述像素限定圖案包含在第一方向上彼此對準的第一限定圖案及第二限定圖案;微透鏡,在基底的第一區中位於基底的第二表面上,所述微透鏡對應於多個單元像素區;第一襯墊圖案,在基底的第二區中位於基底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襯墊圖案電連接至第一限定圖案;以及第二襯墊圖案,在基底的第二區中位於基底的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襯墊圖案電連接至第二限定圖案。第二限定圖案可與基底接觸。
根據本揭露的實例實施例,一種影像感測器可包含基底、延伸穿過基底的像素限定圖案、微透鏡、第一襯墊圖案以及第二襯墊圖案。基底可包含第一區、第二區、第一表面、與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第一溝渠以及第二溝渠。基底可包含基底中的多個單元像素區,且多個單元像素區中的每一者可包含光電轉換層。基底的第二區可包含基底中的虛設單元像素區。虛設單元像素區可包含接地區域且可不含光電轉換層。像素限定圖案可延伸穿過基底。像素限定圖案可限定多個單元像素區中的每一者及虛設單元像素區。像素限定圖案可包含第一溝渠中的第一限定圖案及第二溝渠中的第二限定圖案。第一限定圖案可包含內襯膜及內襯膜上的第一導電層。內襯膜可沿著第一溝渠的側壁及第一溝渠的底部表面安置且安置於所述側壁及所述底部表面上。第二限定圖案可包含第二導電層。微透鏡可在基底的第一區中位於基底的第二表面上。微透鏡可對應於多個單元像素區。第一襯墊圖案可在基底的第二區中位於基底的第二表面上。第一襯墊圖案可連接至第一導電層。第二襯墊圖案可在基底的第二區中位於基底的第二表面上。第二襯墊圖案可電連接至第二導電層。影像感測器可經組態以經由第一襯墊圖案將第一電壓施加至第一導電層。影像感測器可經組態以經由第二襯墊圖案將第二電壓施加至第二導電層。影像感測器可經組態以將第二電壓施加至虛設單元像素區的接地區域。
根據本揭露的實例實施例,一種用於製造影像感測器的方法可包含:設置具有彼此相對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基底;藉由自基底的第一表面開始蝕刻基底的第一區而在基底中形成第一溝渠;在第一溝渠中形成第一限定圖案;藉由自基底的第二表面開始蝕刻基底的第二區而在基底中形成第二溝渠,所述第二溝渠暴露第一限定圖案;以及在第二溝渠中形成第二限定圖案。第一限定圖案可包含第一導電層。第二限定圖案可包含與第一導電層間隔開的第二導電層。影像感測器可經組態以將第一電壓施加至第一導電層。影像感測器可經組態以將第二電壓施加至第二導電層。第二電壓可不同於第一電壓。
在下文中,將參考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的隨附圖式更詳細地描述本揭露。參考圖1至圖16,將描述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
圖1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實例方塊圖。
參考圖1,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可包含第一半導體晶片100及第二半導體晶片200。第一半導體晶片100及第二半導體晶片200可安置為在平面圖中彼此重疊。第一半導體晶片100及第二半導體晶片200可在垂直方向上堆疊。
替代地,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可更包含第三半導體晶片。在一個實例中,第三半導體晶片可包含記憶胞陣列。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第一半導體晶片至第三半導體晶片可在垂直方向上依序堆疊。
第一半導體晶片100可包含像素陣列10。第二半導體晶片200可包含邏輯電路20及類比數位轉換器(Analog Digital Converter;ADC)25。像素陣列10可產生與進入像素陣列10的光的量成比例的電荷。此外,像素陣列10可將光學信號轉換成電信號,亦即,在控制電路20的控制下的類比信號。像素陣列10可將類比信號輸出至ADC 25。ADC 25可將類比信號轉換為數位信號。ADC 25可基於數位信號提供資料。
儘管未繪示,但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可更包含第二半導體晶片200中的記憶胞陣列。記憶胞陣列可基於數位信號將資料儲存於其中。
資料可為在訊框基礎上產生的影像資料。可基於ADC 25的解析度判定資料的位元數目。可基於由影像感測器支援的高動態範圍(High Dynamic Range;HDR)判定資料的位元數目。此外,資料的位元可更包含指示資料產生位置的至少一個擴充位元、關於資料的資訊以及類似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半導體晶片200可更包含處理自像素陣列10輸出的資料的內置式處理器,諸如影像信號處理器(image signal processor;ISP)、數字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或類似者。處理器可降低影像資料的雜訊,校正影像,或執行與自像素陣列10輸出的影像相關的後續操作。
圖2為示出圖1的像素陣列、邏輯電路以及ADC的方塊圖。
參考圖2,像素陣列10可實施於第一半導體晶片100中。邏輯電路(圖1中的20)可實施於第二半導體晶片200中。
像素陣列10可將至其上的入射光轉換成電信號。像素陣列10可包含沿列方向及行方向以矩陣形式配置的單元像素區。像素陣列10可在邏輯電路20的控制下操作。具體而言,邏輯電路20可控制包含於像素陣列10中的多個電晶體。
邏輯電路20可有效地自像素陣列10接收資料且產生影像訊框。舉例而言,邏輯電路20可使用其中同時感測所有單元像素區的全域快門方案、調整同時感測所有單元像素區的曝光時間的顫動快門方案,以及在列基礎上控制單元像素區的滾動快門或經寫碼滾動快門方案。邏輯電路20可包含列驅動器21、時序控制器以及ADC 25。
列驅動器21可在時序控制器22的控制下在列基礎上控制像素陣列10。列驅動器21可基於列位址自像素陣列10的列當中選擇至少一個列。列驅動器21可對列位址進行解碼,且可連接至選擇電晶體AX、重設電晶體RX以及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X。像素陣列10可基於諸如像素選擇信號、重設信號以及自列驅動器21接收到的電荷轉移信號的多個驅動信號而操作。
ADC 25可經由行線COL連接至像素陣列10。ADC 25可經由行線COL將自像素陣列10接收到的類比信號轉換成數位信號。可基於行線COL的數目及沿一個列配置的單元像素區的數目判定ADC 25的數目。ADC 25的數目可為至少一個。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舉例而言,ADC 25可包含參考信號產生器REF、比較器CMP、計數器CNT以及緩衝器BUF。參考信號產生器REF可產生具有特定斜率的斜坡信號,且提供斜坡信號作為比較器的參考信號。比較器CMP可將參考信號產生器REF的類比信號及斜坡信號彼此進行比較,且可基於有效信號分量輸出具有各別轉變時間的比較信號。計數器CNT可執行計數操作以產生計數信號且可將計數信號提供至緩衝器BUF。緩衝器BUF可包含分別連接至行線COL的鎖存器電路,且可回應於在行基礎上的比較信號的轉變而鎖存自計數器CNT輸出的計數信號,且可輸出經鎖存計數信號作為資料。
在一些實施例中,邏輯電路20可更包含相關雙重取樣(correlated double sampling;CDS)電路,其獲得表示單元像素區中的每一者的重設狀態的參考電壓與表示對應於入射光的信號分量的輸出電壓之間的差以執行相關雙重取樣,且輸出對應於有效信號分量的類比取樣信號。相關雙重取樣電路可連接至行線COL。
時序控制器22可控制列驅動器21及ADC 25中的每一者的操作時序。時序控制器22可將時序信號及控制信號提供至列驅動器21及ADC 25中的每一者。更具體而言,時序控制器22可控制ADC 25。ADC 25可在時序控制器22的控制下將資料提供至邏輯電路20。此外,時序控制器22可更包含將請求、命令或位址提供至邏輯電路20以使得ADC 25的資料儲存於記憶胞陣列中的電路。
圖3為示出圖1的像素陣列的單元像素區的電路圖。為了參考,圖3可基於構成像素陣列的單元像素區中的每一者的4T結構。
參考圖3,像素陣列可包含光電轉換層PD1及光電轉換層PD2、轉移電晶體TX、浮動擴散區域FD、重設電晶體RX、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X以及選擇電晶體AX。
光電轉換層PD1及光電轉換層PD2可產生與自外部入射至其上的光的量成比例的電荷。光電轉換層PD1及光電轉換層PD2中的每一者可體現為光二極體,其包含n型雜質區域及p型雜質區域。光電轉換層PD1及光電轉換層PD2中的每一者可耦接至將在光電轉換層PD1及光電轉換層PD2中的每一者中產生且累積的電荷傳輸至浮動擴散區域FD的各轉移電晶體TX。浮動擴散區域FD可指將電荷轉換成電壓的區域。由於浮動擴散區域FD具有寄生電容,因此電荷可以累積方式儲存於浮動擴散區域FD中。
各轉移電晶體TX的一端可連接至光電轉換層PD1及光電轉換層PD2中的每一者,而各轉移電晶體TX的另一端可連接至浮動擴散區域FD。轉移電晶體TX可體現為基於所要及/或替代預定義偏壓(例如,轉移信號)操作的電晶體。轉移信號可經由轉移閘極TG1及轉移閘極TG2中的每一者施加至其上。亦即,各轉移電晶體TX可基於轉移信號中的每一者將自光電轉換層PD1及光電轉換層PD2中的每一者產生的電荷傳輸至浮動擴散區域FD。
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X可在自光電轉換層PD1及光電轉換層PD2接收電荷時放大浮動擴散區域FD的電位的改變,且將經放大改變輸出至輸出線V OUT。當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X接通時,可將所要及/或替代預定義電位,例如提供至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X的汲極的電源電壓V DD遞送至選擇電晶體AX的汲極區域。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X的源極隨耦器閘極SF可連接至浮動擴散區域FD。
選擇電晶體AX可選擇待在列基礎上讀取的單元像素區。選擇電晶體AX可體現為由施加所要及/或替代預定義偏壓(例如,列選擇信號)的選擇線驅動的電晶體。列選擇信號可經由選擇閘極SEL施加至其上。
重設電晶體RX可週期性地重設浮動擴散區域FD。重設電晶體RX可體現為由施加所要及/或替代預定義偏壓(例如,重設信號)的重設線驅動的電晶體。重設信號可經由重設閘極RG施加至其上。當基於重設信號接通重設電晶體RX時,可將所要及/或替代預定義電位,例如提供至重設電晶體RX的汲極的電源電壓V DD轉移至浮動擴散區域FD。
在圖3中,示出其中光電轉換層PD1及光電轉換層PD2以電氣方式共用一個浮動擴散區域FD的結構。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舉例而言,一個單元像素區可包含光電轉換層PD1及光電轉換層PD2、浮動擴散區域FD以及四個電晶體TX、電晶體RX、電晶體AX以及電晶體SX中的一者,且重設電晶體RX、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X或選擇電晶體AX可由相鄰單元像素區共用。另外,以電氣方式共用一個浮動擴散區域FD的光電轉換層PD1及光電轉換層PD2的數目不限於此。因此,可改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整合。
不同於如所繪示的實例,由於單元像素區的大小變得更小,因此光電轉換層PD及轉移電晶體TX可形成於一個半導體晶片中,而重設電晶體RX、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X以及選擇電晶體AX可形成於另一半導體晶片中。半導體晶片可彼此對準以構成單元像素區。
圖4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實例平面圖。圖5為沿圖4的線A-A截取的橫截面圖。
參考圖4及圖5,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可包含第一半導體晶片100及第二半導體晶片200。第一半導體晶片100可充當感測器晶片,而第二半導體晶片200可充當邏輯晶片。
第一半導體晶片100可包含光接收區域APS、光阻擋區域OB以及襯墊區域PAD。在光接收區域APS及光阻擋區域OB中,多個單元像素區PX可以二維方式,例如以矩陣形式配置。單元像素區PX可以矩陣形式配置於平面中,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跨越所述平面延伸。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可彼此相交。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可實質上彼此垂直。第三方向D3可實質上垂直於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
在光接收區域APS中,可配置接收光且產生主動信號的主動像素。藉由阻擋光產生光學黑色信號的光學黑色像素可配置於光阻擋區域OB中。光阻擋區域OB可例如沿著光接收區域APS的周邊安置。然而,此僅為實例。在一些實施例中,虛設單元像素區DPX可配置於光阻擋區域OB中。虛設單元像素區DPX可指並不產生主動信號的像素的區域。
襯墊區域PAD可圍繞光阻擋區域OB安置。襯墊區域PAD可鄰近於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邊緣安置。然而,此僅為實例。襯墊區域PAD可經組態以連接至外部裝置及類似者以在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與外部裝置之間傳輸/接收電信號。舉例而言,第三襯墊圖案455可安置於襯墊區域PAD的第一基底110上。第三襯墊圖案455可連接至外部裝置等。
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可包含第一基底110、像素限定圖案120、表面絕緣膜150、第一彩色濾光片170、柵格圖案160、微透鏡180、第二基底210、第一襯墊圖案365、第二襯墊圖案355以及第三襯墊圖案455。
第一基底110可體現為半導體基底。舉例而言,第一基底110可由塊體矽或絕緣體上矽(silicon-on-insulator;SOI)製成。第一基底110可為矽基底,或可由除矽以外的材料製成,例如矽鍺、銻化銦、鉛碲化合物、砷化銦、磷化銦、砷化鎵或銻化鎵。替代地,第一基底110可包含基礎基底及形成於基礎基底上的磊晶層。
第一基底110可包含彼此相對的第一表面110a及第二表面110b。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基底110的第二表面110b可為光入射於其上的光接收表面。亦即,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可體現為背側照明(backside-illuminated;BSI)影像感測器。
多個單元像素區PX可形成於第一基底110中以及光接收區域APS及光阻擋區域OB中。各單元像素區PX可包含光電轉換層PD。不包含光電轉換層PD的虛設單元像素區DPX可包含於第一基底110中以及光阻擋區域OB中。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自虛設單元像素區DPX產生的信號可用作之後移除製程雜訊的資訊。
各單元像素區PX可包含光電轉換層PD、浮動擴散區域FD以及轉移電晶體TX。光電轉換層PD可形成於第一基底110中以及光接收區域APS及光阻擋區域OB中的每一者中。光電轉換層PD可產生與自外部入射至其上的光的量成比例的電荷。光電轉換層PD可將其中所產生且所累積的電荷傳輸至浮動擴散區域FD。
浮動擴散區域FD可形成於第一基底110中以及光接收區域APS及光阻擋區域OB中的每一者中。浮動擴散區域FD可形成於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中。可將傳輸至浮動擴散區域FD的電荷施加至圖3中的源極隨耦器閘極SF。
轉移電晶體TX可嵌入於第一基底110中。轉移電晶體TX的一端可連接至光電轉換層PD,而轉移電晶體TX的另一端可連接至浮動擴散區域FD。轉移電晶體TX可將自光電轉換層PD產生的電荷傳輸至浮動擴散區域FD。
轉移電晶體TX可包含轉移閘極、閘極絕緣膜以及閘極間隔件。轉移閘極可包含嵌入於第一基底110中的一部分。閘極絕緣膜可安置於轉移閘極與第一基底110之間。閘極間隔件可安置於轉移閘極的兩個相對側壁中的每一者上。
像素限定圖案120可形成於第一基底110中。像素限定圖案120可藉由在藉由圖案化第一基底110形成的深溝渠中填充絕緣材料而形成。像素限定圖案120可在第三方向D3上延伸穿過第一基底110。舉例而言,像素限定圖案120可自第一表面110a延伸至第二表面110b。像素限定圖案120可體現為前部深溝渠隔離(front deep trench isolation;FDTI)。
像素限定圖案120可限定多個單元像素區PX中的每一者及虛設單元像素區DPX。像素限定圖案120可在平面圖中以柵格方式配置以使多個單元像素區PX與虛設單元像素區DPX彼此間隔開。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提供元件隔離圖案105。元件隔離圖案105可安置於第一基底110內。舉例而言,元件隔離圖案105可接納於凹陷第一基底110的一部分的溝渠中。溝渠可自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凹陷。元件隔離圖案105可體現為淺溝渠隔離(shallow trench isolation;STI)膜。元件隔離圖案105可限定主動區域(圖6A中的ACT)中的每一者。
元件隔離圖案105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可隨著圖案105自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朝向其第二表面110b延伸而逐漸減小。元件隔離圖案105可在第二方向D2或第一方向D1上與像素限定圖案120重疊。像素限定圖案120可在第三方向D3上延伸穿過元件隔離圖案105。元件隔離圖案105可包含絕緣材料。元件隔離圖案105可包含例如氮化矽、氧化矽以及氮氧化矽中的至少一者。
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可更包含第一線絕緣膜131、第一線絕緣膜132、第一線絕緣膜133、第一線絕緣膜134以及第一線絕緣膜135。第一線絕緣膜131、第一線絕緣膜132、第一線絕緣膜133、第一線絕緣膜134以及第一線絕緣膜135可形成於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上。舉例而言,第一線絕緣膜131、第一線絕緣膜132、第一線絕緣膜133、第一線絕緣膜134以及第一線絕緣膜135可覆蓋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第一基底110及第一線絕緣膜131、第一線絕緣膜132、第一線絕緣膜133、第一線絕緣膜134以及第一線絕緣膜135可構成第一半導體晶片100。在圖5中,示出第一線絕緣膜131、第一線絕緣膜132、第一線絕緣膜133、第一線絕緣膜134以及第一線絕緣膜135的數目為五。然而,本揭露不限於此。第一線絕緣膜131、第一線絕緣膜132、第一線絕緣膜133、第一線絕緣膜134以及第一線絕緣膜135的數目僅為實例。
第一線絕緣膜131、第一線絕緣膜132、第一線絕緣膜133、第一線絕緣膜134以及第一線絕緣膜135中的每一者可包含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以及具有比氧化矽的介電常數更低的介電常數的低介電常數(低k)材料中的至少一者。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多個第一接觸件141及第一接觸件143以及多個第一線圖案142、第一線圖案144、第一線圖案145、第一線圖案146以及第一線圖案147可安置於第一線絕緣膜131、第一線絕緣膜132、第一線絕緣膜133、第一線絕緣膜134以及第一線絕緣膜135中。多個第一接觸件141及第一接觸件143可將浮動擴散區域FD電連接至多個第一線圖案142、第一線圖案144、第一線圖案145、第一線圖案146以及第一線圖案147。多個第一線圖案142、第一線圖案144、第一線圖案145、第一線圖案146以及第一線圖案147中的一些可連接至第一連接結構360。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第一接觸件141及第一接觸件143以及第一線圖案142、第一線圖案144、第一線圖案145、第一線圖案146、第一線圖案147中的每一者可包含例如鎢(W)、銅(Cu)、鋁(Al)、金(Au)、銀(Ag)以及其合金中的至少一者。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第二基底210可由塊體矽或絕緣體上矽(SOI)製成。第二基底210可體現為矽基底,或可由除矽以外的材料製成,例如矽鍺、銻化銦、碲化鉛化合物、砷化銦、磷化銦、砷化鎵或銻化鎵。替代地,第二基底210可包含基礎基底及形成於基礎基底上的磊晶層。
第二基底210可包含上部表面及底部表面。第二基底210的上部表面可為面向第一半導體晶片100的面。第二基底210的底部表面可為與第二基底210的上部表面相對的面。
多個電晶體TR可形成於第二基底210的上部表面上。電晶體TR可為例如邏輯電路。電晶體TR可控制轉移電晶體TX、重設電晶體(圖3的RX)、選擇電晶體(圖3的AX)以及源極隨耦器電晶體(圖3的SX)。
第二線絕緣膜230可形成於第二基底210上。舉例而言,第二線絕緣膜230可覆蓋第二基底210的上部表面。第二基底210及第二線絕緣膜230可構成第二半導體晶片200。第二線絕緣膜230可包含例如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以及具有比氧化矽的介電常數更低的介電常數的低介電常數(低k)材料中的至少一者。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多個第二線圖案241及第二線圖案242可安置於第二線絕緣膜230中。多個第二線圖案241及第二線圖案242可分別連接至電晶體TR,且可連接至第一半導體晶片100的浮動擴散區域FD。多個第二線圖案241及第二線圖案242中的一些可連接至第一連接結構360。此外,多個第二線圖案241及第二線圖案242中的另一些可連接至第三連接結構450。然而,本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第二線圖案241及第二線圖案242中的每一者可包含例如鎢(W)、銅(Cu)、鋁(Al)、金(Au)、銀(Ag)以及其合金中的至少一者。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表面絕緣膜150可形成於第一基底110的第二表面110b上。表面絕緣膜150可沿著第一基底110的第二表面110b延伸。在一些實施例中,表面絕緣膜150的至少一部分可接觸像素限定圖案120。
表面絕緣膜150可包含絕緣材料。舉例而言,表面絕緣膜150可包含氧化矽、氮化矽、氮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鉿以及其組合中的至少一者。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表面絕緣膜150充當抗反射膜以限制及/或防止入射於第一基底110上的光的反射,藉此改良光電轉換層PD的光接收。此外,表面絕緣膜150充當平坦化膜,使得稍後將描述的第一彩色濾光片170及微透鏡180可在均勻垂直水平高度處形成。
第一彩色濾光片170可形成於表面絕緣膜150上以及光接收區域APS中。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彩色濾光片170可安置為對應於各單元像素區PX。舉例而言,多個第一彩色濾光片170可以二維方式,例如以矩陣形式配置。
第一彩色濾光片170可包含基於單元像素區PX的各種彩色濾光片。舉例而言,第一彩色濾光片170可以拜耳(Bayer)圖案配置,包含紅色濾光片、綠色濾光片以及藍色濾光片。然而,此僅為實例。第一彩色濾光片170可包含黃色濾光片、紫紅色濾光片以及青藍色濾光片,且可更包含白色濾光片。
柵格圖案160可形成於表面絕緣膜150上。柵格圖案160可在平面圖中以柵格形狀形成,且可插入於多個第一彩色濾光片170之間。
柵格圖案160可包含具有比矽(Si)的折射率更低的折射率的低折射率材料。舉例而言,柵格圖案160可包含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鉭以及其組合中的至少一者。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包含低折射率材料的柵格圖案160可折射或反射傾斜地入射至影像感測器的光以改良影像感測器的品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保護膜165可形成於表面絕緣膜150及柵格圖案160上。第一保護膜165可插入於表面絕緣膜150與第一彩色濾光片170之間以及柵格圖案160與第一彩色濾光片170之間。舉例而言,第一保護膜165可沿著表面絕緣膜150的上部表面以及柵格圖案160的側面及上部表面的輪廓延伸。
第一保護膜165可包含例如氧化鋁。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第一保護膜165可限制及/或防止對表面絕緣膜150及柵格圖案160的損壞。
微透鏡180可形成於第一彩色濾光片170上。微透鏡180可安置為對應於各單元像素區PX。舉例而言,微透鏡180可在平面圖中以二維方式,例如以矩陣形式配置。
微透鏡180具有凸面形狀,且可具有所要及/或替代預定義的曲率半徑。因此,微透鏡180可使光聚集以入射於光電轉換層PD上。微透鏡180可包含例如透光樹脂。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保護膜185可形成於微透鏡180上。第二保護膜185可沿著微透鏡180的表面延伸。第二保護膜185可包含例如無機氧化物膜。舉例而言,第二保護膜185可包含氧化矽、氧化鈦、氧化鋯、氧化鉿以及其組合中的至少一者。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保護膜185可包含低溫氧化物(low-temperature oxide;LTO)。
第二保護膜185可保護微透鏡180免受外部影響。舉例而言,第二保護膜185可包含無機氧化物膜以保護包含有機材料的微透鏡180。此外,第二保護膜185可改良微透鏡180的光聚集能力。舉例而言,第二保護膜185可填充微透鏡180之間的空間以減少到達微透鏡180之間的空間的入射光的反射、折射以及散射。
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可更包含第一連接結構360、第二連接結構350以及第三連接結構450。
第一連接結構360可形成於光阻擋區域OB中。第一連接結構360可限制及/或防止光入射至光阻擋區域OB。第一連接結構360可形成於表面絕緣膜150上以及光阻擋區域OB中。第一連接結構360可與像素限定圖案120接觸。第一連接結構360可與像素限定圖案120的第一限定圖案(圖7中的121)接觸。
舉例而言,暴露第一限定圖案121的第四溝渠t4可形成於第一基底110及表面絕緣膜150中以及光阻擋區域OB中。第一連接結構360可形成於第四溝渠t4中,且可接觸光阻擋區域OB中的第一限定圖案121。第一連接結構360可沿著第四溝渠t4的側壁及底部表面的輪廓延伸。
第一連接結構360可電連接至第一限定圖案121。舉例而言,第一連接結構360可電連接至第一限定圖案121的第一導電層(圖7的121F)。第一連接結構360可包含例如依序堆疊的鈦(Ti)膜、氮化鈦(TiN)膜以及鎢(W)膜。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連接結構360上,可形成第一襯墊圖案365。第一襯墊圖案365可填充第四溝渠t4的第一連接結構360並未填充的剩餘部分。第一電壓可經由第一襯墊圖案365施加至像素限定圖案120的第一限定圖案121。舉例而言,第一電壓可經由第一襯墊圖案365及包含導電材料的第一連接結構360施加至第一導電層(圖7的121F)。第一電壓可為負電壓。因此,歸因於ESD等產生的電荷可經由第一限定圖案121放電至第一襯墊圖案365,使得可有效地限制及/或防止ESD擦傷缺陷。
第一襯墊圖案365可包含例如鎢(W)、銅(Cu)、鋁(Al)、金(Au)、銀(Ag)以及其合金中的至少一者。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第二連接結構350可形成於光阻擋區域OB中。第二連接結構350可限制及/或防止光入射至光阻擋區域OB。第二連接結構350可形成於表面絕緣膜150上以及光阻擋區域OB中。第二連接結構350可與像素限定圖案120接觸。第二連接結構350可與像素限定圖案120的第二限定圖案(圖7中的122)接觸。第二連接結構350可與像素限定圖案120的第二導電層接觸。第二限定圖案可指第二導電層。
舉例而言,暴露第二限定圖案122的第三溝渠t3可形成於第一基底110及表面絕緣膜150中以及光阻擋區域OB中。第二連接結構350可形成於第三溝渠t3中以便接觸光阻擋區域OB中的第二限定圖案122。第二連接結構350可沿著第三溝渠t3的側壁及底部表面的輪廓延伸。
第二連接結構350可電連接至第二限定圖案122。舉例而言,第二連接結構350可電連接至第二限定圖案122的第二導電層。第二連接結構350可包含例如依序堆疊的鈦(Ti)膜、氮化鈦(TiN)膜以及鎢(W)膜。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二連接結構350上,可形成第二襯墊圖案355。第二襯墊圖案355可填充第三溝渠t3的第二連接結構350並未填充的剩餘部分。第二電壓可經由第二襯墊圖案355及包含導電材料的第二連接結構350施加至像素限定圖案120的第二限定圖案122。舉例而言,第二電壓可經由第二襯墊圖案355及第二連接結構350施加至第二導電層122。第二電壓可為井偏壓電壓。
第二襯墊圖案355可包含例如鎢(W)、銅(Cu)、鋁(Al)、金(Au)、銀(Ag)以及其合金中的至少一者。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五溝渠t5可形成於第一基底110中以及光阻擋區域OB中。第五溝渠t5可暴露第一半導體晶片100的第一線圖案145及第一線圖案146中的每一者的一部分。第五溝渠t5可暴露第二半導體晶片200的第二線圖案242的一部分。第一連接結構360可形成於第五溝渠t5中以便將第一線圖案145及第一線圖案146連接至第二線圖案242。第一連接結構360可沿著第五溝渠t5的側壁及底部表面延伸。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連接結構360上,可形成第一填充絕緣膜370。第一填充絕緣膜370可填充第五溝渠t5的第一連接結構360並未填充的剩餘部分。第一填充絕緣膜370可包含例如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鉭以及其組合中的至少一者。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封蓋圖案375可形成於第一填充絕緣膜370上。第一封蓋圖案375可包含矽類絕緣材料(例如,氮化矽、氧化矽以及氮氧化矽)及高介電材料(例如,氧化鉿及氧化鋁)。第一封蓋圖案375可包含與封蓋膜121C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彩色濾光片170c可形成於第一連接結構360及第二連接結構350上。舉例而言,第二彩色濾光片170c可形成為覆蓋光阻擋區域OB中的第一保護膜165的一部分。第二彩色濾光片170c可包含例如藍色濾光片。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保護膜380可形成於第二彩色濾光片170c上。舉例而言,第三保護膜380可形成為覆蓋光阻擋區域OB中的第一保護膜165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保護膜185可沿著第三保護膜380的表面延伸。第三保護膜380可包含例如透光樹脂。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三保護膜380可含有與微透鏡18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第三連接結構450可形成於襯墊區域PAD中。第三連接結構450可形成於表面絕緣膜150上以及襯墊區域PAD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六溝渠t6可形成於第一基底110中以及襯墊區域PAD中。第三連接結構450可填充第六溝渠t6的一部分。第三連接結構450可沿著第六溝渠t6的側壁及底部表面形成。
暴露第二線圖案242的第七溝渠t7可形成於第二半導體晶片200中以及襯墊區域PAD中。第三連接結構450可填充第七溝渠t7的一部分。第三連接結構450可沿著第七溝渠t7的側壁及底部表面形成。
第三連接結構450可形成於第七溝渠t7中以便接觸第二線圖案242的一部分。第三連接結構450可將第二線圖案242的一部分電連接至第三襯墊圖案455。第三連接結構450可包含例如依序堆疊的鈦(Ti)膜、氮化鈦(TiN)膜以及鎢(W)膜。
在第三連接結構450上,可形成第三襯墊圖案455。第三襯墊圖案455可填充第六溝渠t6的第三連接結構450並未填充的剩餘部分。第三襯墊圖案455可包含例如鎢(W)、銅(Cu)、鋁(Al)、金(Au)、銀(Ag)以及其合金中的至少一者。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暴露第三襯墊圖案455的一部分。舉例而言,可形成部分暴露第三襯墊圖案455的暴露開口。因此,第三襯墊圖案455可經組態以連接至外部裝置及類似者以便在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與外部裝置之間傳輸/接收電信號。
第二填充絕緣膜470可形成於第三連接結構450上。第二填充絕緣膜470可填充第七溝渠t7的第三連接結構450並未填充的剩餘部分。第二填充絕緣膜470可包含例如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鉭以及其組合中的至少一者。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封蓋圖案475可形成於第二填充絕緣膜470上。第二封蓋圖案475可包含矽類絕緣材料(例如,氮化矽、氧化矽以及氮氧化矽)及高介電材料(例如,氧化鉿及氧化鋁)。第二封蓋圖案475可包含與封蓋膜121C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保護膜480可形成於第三連接結構450上以及襯墊區域PAD中。舉例而言,第四保護膜480可形成為覆蓋襯墊區域PAD中的第一保護膜165的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保護膜185可沿著第四保護膜480的表面延伸。第四保護膜480可包含例如透光樹脂。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四保護膜480可包含與微透鏡180的材料相同的材料。
圖6A及圖6B為圖4的P區域的放大圖。圖7為沿圖6A的線B-B截取的橫截面圖。在下文中,參考圖6A至圖7,將更詳細地描述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
參考圖6A至圖7,元件隔離圖案105可限定主動區域ACT中的每一者。
在平面圖中,主動區域ACT中的每一者可具有在第二方向D2上延伸的線形狀。然而,主動區域ACT中的每一者的形狀不限於圖6A及圖6B中所繪示的形狀,且可不同地修改。浮動擴散區域FD、轉移電晶體TX以及選擇電晶體AX、重設電晶體RX及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X可安置於主動區域ACT上。轉移電晶體TX可包含轉移閘極TG。
在圖6A中,浮動擴散區域FD可安置於轉移電晶體TX的一側上。浮動擴散區域FD可具有與第一基底110的導電性類型相反的導電性類型。舉例而言,n型雜質可摻雜於浮動擴散區域FD中。在圖6B中,浮動擴散區域FD可包圍轉移電晶體TX的轉移閘極TG。
在一些實施例中,單元像素區PX的一部分可含有選擇電晶體AX及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X。選擇電晶體AX可包含選擇閘極SEL,且源極隨耦器電晶體SX可包含源極隨耦器閘極SF。單元像素區PX的另一部分可含有重設電晶體RX。重設電晶體RX可包含重設閘極RG。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且可修改包含於單元像素區PX中的電晶體的配置及數目。
在一些實施例中,像素限定圖案120可限定單元像素區PX中的每一者。舉例而言,像素限定圖案120可安置於鄰近單元像素區PX之間。在平面圖中,像素限定圖案120可具有柵格結構。在平面圖中,像素限定圖案120可包圍單元像素區PX中的每一者的全部。像素限定圖案120可配置於在第一方向D1及第二方向D2上延伸的柵格結構中。
在橫截面圖中,像素限定圖案120可在第三方向D3上延伸穿過第一基底110。像素限定圖案120可自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延伸至其第二表面110b。像素限定圖案120可體現為深溝渠隔離(deep trench isolation;DTI)膜。像素限定圖案120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可隨著圖案120自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朝向其第二表面110b延伸而逐漸減小。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像素限定圖案120可包含第一限定圖案121及第二限定圖案122。第一限定圖案121可安置於第一溝渠t1中。第二限定圖案122可安置於第二溝渠t2中。第一溝渠t1及第二溝渠t2可在第三方向D3上彼此對準。亦即,第一限定圖案121及第二限定圖案122可在第三方向D3上彼此對準。
第一限定圖案121可包含內襯膜121L、第一導電層121F以及封蓋膜121C。內襯膜121L可沿著第一溝渠t1的側壁及底部表面安置且安置於所述側壁及所述底部表面上。在本揭露中,第一溝渠t1的底部表面定義為面向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面。第一導電層121F可安置於內襯膜121L上。封蓋層121C可安置於第一導電層121F上。
內襯膜121L可包含具有比第一基底110的折射率更低的折射率的氧化物膜。舉例而言,內襯膜121L可包含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鉭以及其組合中的至少一者。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具有比第一基底110的折射率更低的折射率的內襯膜121L可折射或反射傾斜地入射至光電轉換層PD的光。此外,內襯膜121L可限制及/或防止由於入射光而在特定單元像素區PX中產生的光電電荷隨機漂移且移動至與其鄰近的單元像素區PX。亦即,內襯膜121L可改良光電轉換層PD的光接收以改良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品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121F可包含導電材料。舉例而言,第一導電層121F可包含但不限於多晶矽(多晶Si)。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負電壓施加至包含導電材料的第一導電層121F。因此,可有效地限制及/或防止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靜電放電(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擦傷缺陷。就此而言,ESD擦傷缺陷是指由ESD等產生的電荷積聚在基底的表面(例如,第二表面110b)上,導致影像上的擦傷狀污漬的現象。
在一些實施例中,封蓋膜121C可包含絕緣材料。舉例而言,封蓋層121C可包含矽類絕緣材料(例如,氮化矽、氧化矽以及氮氧化矽)及高介電材料(例如,氧化鉿及氧化鋁)。封蓋膜121C可包含與第一封蓋圖案375及第二封蓋圖案475中的每一者的材料相同的材料。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第二限定圖案122可安置於第二溝渠t2中。第二限定圖案122可包含第二導電層。在一個實例中,第二限定圖案122可由第二導電層組成。第二限定圖案122可與第一基底110接觸。第二導電層122可與第一基底110接觸。在下文中,第二限定圖案122稱為第二導電層122。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層122可為單層。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層122的上部表面122US可與第一基底110的第二表面110b共平面。
第二導電層122可包含導電材料。第二導電層122可包含例如多晶矽(多晶Si)或摻雜有砷(As)、磷(P)或碳(C)的矽。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第一導電層121F及第二導電層122可包含相同材料。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構成第二導電層122的材料可不同於構成第一導電層121F的材料。在此情況下,構成第二導電層122的材料及構成第一導電層121F的材料可具有相對於彼此的蝕刻選擇性。當構成第二導電層122的材料不同於構成第一導電層121F的材料時,第一導電層121F可包含多晶矽,而第二導電層122可包含金屬材料。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將第二電壓施加至包含導電材料的第二導電層122。第二電壓可為井偏壓電壓。當將井偏壓電壓施加至第二導電層122時,單獨接地區域可不安置於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上。接地電壓可經由第二導電層122施加至第一基底110。第二導電層122與第一基底110接觸,使得在將第二電壓施加至第二導電層122時,可將第二電壓施加至第一基底110。因此,可製造具有改良整合的影像感測器。
第一導電層121F與第二導電層122可彼此間隔開。第一導電層121F與第二導電層122可在第三方向D3上彼此間隔開。第一導電層121F與第二導電層122可彼此電絕緣。包含絕緣材料的內襯膜121L可安置於第一導電層121F與第二導電層122之間。可分別將不同電壓施加至第一導電層121F及第二導電層122。舉例而言,第一電壓可施加至第一導電層121F,而第二電壓可施加至第二導電層122。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121F包含上部表面121F_US。第一導電層121F的上部表面121F_US可面向第一基底110的第二表面110b。光電轉換層PD包含上部表面PD_US。光電轉換層PD的上部表面PD_US可面向第一基底110的第二表面110b。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121F的上部表面121F_US基於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垂直水平高度高於光電轉換層PD的上部表面PD_US基於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垂直水平高度。因此,第一導電層121F可在第二方向D2上與光電轉換層PD的全部重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121F的垂直長度可大於第二導電層122的垂直長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導電層121F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W1可小於第二導電層122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W2。由於第一導電層121F安置於兩個相對內襯膜121L之間,且第二導電層122為填充第二溝渠t2的單層,因此第一導電層121F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W1可小於第二導電層122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W2。
圖8為圖4的Q區域的放大圖。圖9為沿圖8中的線C-C截取的橫截面圖。為便於描述,以下描述是基於其與使用圖6A至圖7描述的彼等的差異。
參考圖4、圖8以及圖9,在光接收區域APS中,單元像素區PX可包含第一像素區PR1及第二像素區PR2。
第一像素區PR1及第二像素區PR2可彼此鄰近且可彼此間隔開。第一像素區PR1可與使用圖6A至圖7描述的單元像素區PX相同。
第二像素區PR2可包含第一子像素SP1及第二子像素SP2。第一子像素SP1及第二子像素SP2可彼此鄰近。在圖8中,第一子像素SP1及第二子像素SP2繪示為在第二方向D2上彼此對準。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第二像素區PR2可包含接地區域GND。亦即,第一子像素SP1及第二子像素SP2中的每一者可包含其像素區域中的接地區域GND。相反,第一像素區PR1可不包含接地區域GND。
在第一子像素SP1及第二子像素SP2中的每一者中,接地區域GND可安置於轉移電晶體TX的一側上。不同於示出,接地區域GND可形成於除轉移電晶體TX的一側上的區域以外的第一子像素SP1及第二子像素SP2中的每一者中的區域中。
在圖9中,接地區域GND可安置於元件隔離圖案105的相對部分之間。亦即,在第一子像素SP1及第二子像素SP2中的每一者中,元件隔離圖案105可限定接地區域GND。
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可更包含連接至接地區域GND的第一接地接觸件CT1。第一接地接觸件CT1可連接至接地區域GND,且可將第二電壓施加至接地區域GND。第二電壓可為例如井偏壓電壓。亦即,施加至接地區域GND的電壓與施加至第二導電層122的電壓可彼此相同。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子像素SP1及第二子像素SP2可共用微透鏡180。亦即,一個微透鏡180可覆蓋第一子像素SP1及第二子像素SP2。第一子像素SP1及第二子像素SP2共用微透鏡180,使得分別自第一子像素SP1及第二子像素SP2產生的信號可用作邏輯晶片的影像信號處理器(ISP)中的用於自動聚焦的資訊。
圖10為沿圖4的線D-D截取的橫截面圖。為便於描述,以下描述是基於其與使用圖4及圖5描述的彼等的差異。
參考圖10,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可包含第一襯墊圖案365及第二襯墊圖案355。
第一襯墊圖案365可填充第四溝渠t4的一部分。第一襯墊圖案365可連接至第一限定圖案121的第一導電層121F。第一襯墊圖案365可電連接至第一限定圖案121的第一導電層121F。因此,第一電壓可經由第一襯墊圖案365施加至第一導電層121F。第一電壓可為例如負電壓。
第二襯墊圖案355可填充第三溝渠t3的一部分。第二襯墊圖案355可連接至第二導電層122。第二襯墊圖案355可電連接至第二導電層122。因此,第二電壓可經由第二襯墊圖案355施加至第二導電層122。第二電壓可不同於第一電壓。第二電壓可為例如井偏壓電壓。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襯墊圖案365的在第三方向D3上的深度可大於第二襯墊圖案355的在第三方向D3上的深度。舉例而言,第一襯墊圖案365可包含底部表面365BS。第一襯墊圖案365的底部表面365BS可面向第一基底110的第二表面110b。第二襯墊圖案355可包含底部表面355BS。第二襯墊圖案355的底部表面355BS可面向第一基底110的第二表面110b。
第一襯墊圖案365的底部表面365BS基於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垂直水平高度可低於第二襯墊圖案355的底部表面355BS基於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垂直水平高度。亦即,第一襯墊圖案365的底部表面365BS可比第二襯墊圖案355的底部表面355BS更靠近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此外,第一襯墊圖案365可包含並不在第二方向D2上與第二襯墊圖案355重疊的一部分。由於第一襯墊圖案365連接至第一導電層121F,第二襯墊圖案355連接至第二導電層122,且第一導電層121F及第二導電層122在第三方向D3上彼此間隔開,因此第一襯墊圖案365的底部表面365BS基於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垂直水平高度可低於第二襯墊圖案355的底部表面355BS基於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垂直水平高度。
圖11為沿圖4的線E-E截取的橫截面圖。為便於描述,以下描述是基於其與使用圖4及圖5描述的彼等的差異。
參考圖11,在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中,虛設單元像素區DPX可包含接地區域GND。
在虛設單元像素區DPX中,接地區域GND可安置於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中。接地區域GND可安置於元件隔離圖案105的相對部分之間。井偏壓電壓可施加至接地區域GND。舉例而言,可提供連接至接地區域GND的第二接地接觸件CT2。井偏壓電壓可經由第二接地接觸件CT2施加至接地區域GND。施加至虛設單元像素區DPX的接地區域GND的電壓與施加至第二導電層122的電壓可彼此相同。
圖12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實例橫截面圖。為便於描述,以下描述是基於其與使用圖6A至圖7描述的彼等的差異。
參考圖12,像素限定圖案120可安置於第一溝渠t1及第二溝渠t2中。像素限定圖案120可包含第一限定圖案121及第二限定圖案122。第一限定圖案121可填充第一溝渠t1,且第二限定圖案122可填充第二溝渠t2。第二限定圖案122可指第二導電層。
第二溝渠t2可自第一基底110的第二表面110b凹陷。亦即,第二溝渠t2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可隨著溝渠t2自第一基底110的第二表面110b朝向其第一表面110a延伸而逐漸減小。第一溝渠t1可自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凹陷。亦即,第一溝渠t1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可隨著溝渠t1自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朝向其第二表面110b延伸而逐漸減小。
像素限定圖案120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可隨著圖案120自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朝向其第二表面110b延伸而逐漸減小且接著逐漸增大。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第一溝渠t1與第二溝渠t2之間的邊界處,第一溝渠t1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可與第二溝渠t2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相同。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圖13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實例橫截面圖。為便於描述,以下描述是基於其與使用圖6A至圖7以及圖12描述的彼等的差異。
參考圖13,在第一溝渠t1與第二溝渠t2之間的邊界處,第一溝渠t1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與第二溝渠t2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可彼此不同。
舉例而言,在第一溝渠t1與第二溝渠t2之間的邊界處,第一溝渠t1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可大於第二溝渠t2的在第二方向D2上的寬度。當在形成第一限定圖案121之後形成第二溝渠t2的製程中第一溝渠t1及第二溝渠t2彼此未對準時,可產生此結構。
圖14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實例橫截面圖。為便於描述,以下描述是基於其與使用圖6A至圖7以及圖12描述的彼等的差異。
參考圖14,第二導電層122的一部分可在第二方向D2上與第一限定圖案121重疊。
在形成第一限定圖案121之後形成第二溝渠t2的製程中,第一溝渠t1及第二溝渠t2可不彼此對準。在此情況下,第二溝渠t2的一部分可在第二方向D2上與第一限定圖案121重疊。當第二導電層122填充第二溝渠t2時,第一限定圖案121與第二導電層122可在第二方向D2上部分地彼此重疊。
圖15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實例橫截面圖。為便於描述,以下描述是基於其與使用圖6A至圖7描述的彼等的差異。
參考圖15,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第二導電層122可不為單層。
第二導電層122可包含例如第一部分122_1及第二部分122_2。第二導電層122的第一部分122_1可安置於第二溝渠t2的內側壁上。第二導電層122的第二部分122_2可安置於第二導電層122的第一部分122_1的相對部分之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導電層122的第一部分122_1可包含導電材料。舉例而言,第二導電層122的第一部分122_1可包含氮化鈦(TiN)。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第二導電層122的第二部分122_2可包含導電材料。舉例而言,第二導電層122的第二部分122_2可包含多晶矽(多晶Si)。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圖16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實例橫截面圖。為便於描述,以下描述是基於其與使用圖6A至圖7描述的彼等的差異。
參考圖16,第一導電層121F的上部表面121F_US基於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垂直水平高度可低於光電轉換層PD的上部表面PD_US基於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垂直水平高度。亦即,第一導電層121F的一部分可不在第二方向D2上與光電轉換層PD重疊。
在下文中,將參考圖17至圖31描述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製造影像感測器的方法。
圖17至圖24繪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示出用於製造影像感測器的方法的中間操作的結構。為了參考,參考圖17至圖24製造的影像感測器可為例如圖7的影像感測器。
參考圖17,可提供包含彼此相對的第一表面110a及第三面110c的第一基底110。
元件隔離圖案105可形成於第一基底110中。首先,可藉由使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一部分凹陷而形成溝渠。元件隔離圖案105可形成於溝渠中。元件隔離圖案105可限定主動區域中的每一者。
參考圖18,第一罩幕膜MASK1可形成於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上。第一罩幕膜MASK1可具有大致指定預溝渠pt的位置的開口。第一罩幕膜MASK1可由光阻膜、非晶碳層(Amorphous Carbon Layer;ACL)、旋塗硬罩幕(Spin on Hardmask;SOH)以及旋塗碳(Spin on Carbon;SOC)及氮化矽膜中的至少一者組成。
隨後,可使用第一罩幕膜MASK1作為蝕刻罩幕來形成預溝渠pt。預溝渠pt可延伸穿過元件隔離圖案105。
參考圖19,可形成預第二導電層122p。預第二導電層122p可填充預溝渠pt。預第二導電層122p可覆蓋第一罩幕膜MASK1的全部。預第二導電層122p可包含導電材料。舉例而言,預第二導電層122p可包含多晶矽。
參考圖20,可藉由蝕刻預第二導電層122p而形成第二導電層122。第二導電層122可指第二限定圖案。可藉由蝕刻預第二導電層122p而形成第一溝渠t1及第二溝渠t2。具體而言,第二導電層122可經由回蝕製程形成。第二導電層122可填充第二溝渠t2。第一溝渠t1可暴露第二導電層122。
由於第一罩幕膜MASK1安置於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上,因此可在形成第二導電層122的製程中使對第一基底110的損壞最小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預第二導電層122p的材料可具有相對於構成第一基底110的材料的蝕刻選擇性。舉例而言,當預第二導電層122p為摻雜有砷(As)、磷(P)或碳(C)的矽時,預第二導電層122p可具有相對於包含矽的第一基底110的蝕刻選擇性。在此情況下,可形成第二導電層122而不損壞第一基底110。
參考圖21,可沿著第一溝渠t1的側壁及底部表面且在所述側壁及所述底部表面上形成預內襯膜121Lp。在本揭露中,第一溝渠t1的底部表面定義為面向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的面。預第一導電層121Fp可形成於預內襯膜121Lp上。
預內襯膜121Lp可沿著第一罩幕膜MASK1的上部表面且在所述上部表面上延伸。預內襯膜121Lp可包含絕緣材料。舉例而言,預內襯膜121Lp可包含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鉭以及其組合中的至少一者。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預第一導電層121Fp可包含導電材料。舉例而言,預第一導電層121Fp可包含多晶矽。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參考圖22,可藉由蝕刻預第一導電層121Fp的一部分而形成第一導電層121F。第一導電層121F可經由回蝕製程形成。
參考圖23,可形成像素限定圖案120。像素限定圖案120可包含第一限定圖案121及第二導電層122。
首先,可在第一導電層121F上形成預封蓋膜(未繪示)。接著,可移除預封蓋膜的一部分、預內襯膜121Lp的一部分以及第一罩幕膜MASK1以形成內襯膜121L及封蓋膜121C。可移除預封蓋膜的一部分、預內襯膜121Lp的一部分以及第一罩幕膜MASK1,使得可暴露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
參考圖24,可藉由移除第一基底110的一部分而暴露第二導電層122。
第一基底110可以開始方式自第一基底110的第三側110c移除。可移除第一基底110的一部分以形成第二表面110b。第一基底110的第二表面110b可暴露第二導電層122。第二導電層122的一面可與第一基底110的第二表面110b共面。
圖25至圖31繪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示出用於製造影像感測器的方法的中間操作的結構。為了參考,參考圖25至圖31製造的影像感測器可為例如圖12中所繪示的影像感測器。
參考圖25,可提供包含彼此相對的第一表面110a及第二表面110b的第一基底110。
元件隔離圖案105可形成於第一基底110中。首先,可在第一基底110中形成其中一部分自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凹陷的溝渠。元件隔離圖案105可形成於溝渠中。元件隔離圖案105可限定主動區域中的每一者。
參考圖26,第二罩幕膜MASK2可形成於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上。第二罩幕膜MASK2可具有大致指定第一溝渠t1的位置的開口。第二罩幕膜MASK2可由光阻膜、非晶碳層(ACL)、旋塗硬罩幕(SOH)、旋塗碳(SOC)以及氮化矽膜中的至少一者組成。
隨後,可使用第二罩幕膜MASK2作為蝕刻罩幕來形成第一溝渠t1。第一溝渠t1可延伸穿過元件隔離圖案105。
參考圖27,可沿著第一溝渠t1的側壁及底部表面形成預內襯膜121Lp。預第一導電層121Fp可形成於預內襯膜121Lp上。
預內襯膜121Lp可沿著第二罩幕膜MASK2的上部表面且在所述上部表面上延伸。預內襯膜121Lp可包含絕緣材料。舉例而言,預內襯膜121Lp可包含氧化矽、氧化鋁、氧化鉭以及其組合中的至少一者。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預第一導電層121Fp可包含導電材料。舉例而言,預第一導電層121Fp可包含多晶矽。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參考圖28,可形成第一限定圖案121。第一限定圖案121可包含內襯膜121L、第一導電層121F以及封蓋膜121C。
首先,可藉由蝕刻預第一導電層121Fp的一部分而形成第一導電層121F。第一導電層121F可經由回蝕製程形成。隨後,可在第一導電層121F上形成預封蓋膜(未繪示)。接著,可移除預封蓋膜的一部分、預內襯膜121Lp的一部分以及第二罩幕膜MASK2以形成內襯膜121L及封蓋膜121C。可移除預封蓋膜的一部分、預內襯膜121Lp的一部分以及第二罩幕膜MASK2,使得可暴露第一基底110的第一表面110a。
參考圖29,第三罩幕膜MASK3可形成於第一基底110的第二表面110b上。第三罩幕膜MASK3可具有大致指定第二溝渠t2的位置的開口。第三罩幕膜MASK3可由光阻膜、非晶碳層(ACL)、旋塗硬罩幕(SOH)、旋塗碳(SOC)以及氮化矽膜中的至少一者組成。
隨後,可使用第三罩幕膜MASK3作為蝕刻罩幕來形成第二溝渠t2。第二溝渠t2可暴露第一限定圖案121。
參考圖30,可形成填充第二溝渠t2的預第二導電層122p。預第二導電層122p可覆蓋第三罩幕膜MASK3的全部。預第二導電層122p可包含導電材料。舉例而言,預第二導電層122p可包含多晶矽。然而,本揭露的發明概念不限於此。
參考圖31,可藉由移除預第二導電層122p的一部分而形成第二導電層122。可形成第二導電層122,使得可形成像素限定圖案120。像素限定圖案120可包含第一限定圖案121及第二限定圖案122。第二限定圖案122可指第二導電層。
隨後,可移除第三罩幕膜MASK3。
在上文所論述的一或多個實例實施例中,電源電路系統,例如第一半導體晶片100及/或第二半導體晶片200中的電源電路系統及/或連接至第一半導體晶片100及/或第二半導體晶片200的外部電源(例如,電池)中的電源電路系統,可經由第一襯墊圖案355將第一電壓施加至第一導電層121F,經由第二襯墊圖案365將第二電壓(例如,井偏壓電壓)施加至第二導電層122,及/或經由接地接觸件(例如,第一接地接觸件CT1)將第二電壓(例如,井偏壓電壓、接地電壓)施加至接地區域GND。
上文所揭露的元件中的一或多者可包含處理電路系統或實施於處理電路系統中,諸如包含邏輯電路的硬體、諸如執行軟體的處理器的硬體/軟體組合,或其組合。舉例而言,處理電路系統更具體而言可包含但不限於中央處理單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算術邏輯單元(arithmetic logic unit;ALU)、數位信號處理器、微電腦、場可程式化閘陣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晶片上系統(System-on-Chip;SoC)、可程式化邏輯單元、微處理器、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等。
綜上所述,所屬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將瞭解,在實質上不脫離本揭露的原理的情況下,可對所呈現實施例進行許多變化及修改。因此,本揭露的所揭露的所呈現實施例僅以一般及描述性意義使用,而非出於限制目的。
10:像素陣列 20:邏輯電路 21:列驅動器 22:時序控制器 25:類比數位轉換器 100:第一半導體晶片 105:元件隔離圖案 110:第一基底 110a:第一表面 110b:第二表面 110c:第三面 120:像素限定圖案 121:第一限定圖案 121C:封蓋膜 121F:第一導電層 121Fp:預第一導電層 121F_US、122US、PD_US:上部表面 121L:內襯膜 121Lp:預內襯膜 122:第二限定圖案/第二導電層 122p:預第二導電層 122_1:第一部分 122_2:第二部分 131、132、133、134、135:第一線絕緣膜 141、143:第一接觸件 142、144、145、146、147:第一線圖案 150:表面絕緣膜 160:柵格圖案 165:第一保護膜 170:第一彩色濾光片 170c:第二彩色濾光片 180:微透鏡 185:第二保護膜 200:第二半導體晶片 210:第二基底 230:第二線絕緣膜 241、242:第二線圖案 350:第二連接結構 355:第二襯墊圖案 355BS、365BS:底部表面 360:第一連接結構 365:第一襯墊圖案 370:第一填充絕緣膜 375:第一封蓋圖案 380:第三保護膜 450:第三連接結構 455:第三襯墊圖案 470:第二填充絕緣膜 475:第二封蓋圖案 480:第四保護膜 ACT:主動區域 APS:光接收區域 AX:選擇電晶體 A-A、B-B、C-C、D-D、E-E:線 BUF:緩衝器 CMP:比較器 CNT:計數器 COL:行線 CT1:第一接地接觸件 CT2:第二接地接觸件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PX:虛設單元像素區 FD:浮動擴散區域 GND:接地區域 MASK1:第一罩幕膜 MASK2:第二罩幕膜 MASK3:第三罩幕膜 OB:光阻擋區域 P:區域 PAD:襯墊區域 PD、PD1、PD2:光電轉換層 PR1:第一像素區 PR2:第二像素區 pt:預溝渠 PX:單元像素區 Q:區域 REF:參考信號產生器 RG:重設閘極 RX:重設電晶體 SEL:選擇閘極 SF:源極隨耦器閘極 SP1:第一子像素 SP2:第二子像素 SX:源極隨耦器電晶體 t1:第一溝渠 t2:第二溝渠 t3:第三溝渠 t4:第四溝渠 t5:第五溝渠 t6:第六溝渠 t7:第七溝渠 TG:轉移閘極 TR:電晶體 TX:轉移電晶體 V DD:電源電壓 V OUT:輸出線 W1、W2:寬度
本揭露的實施例的上述及其他態樣及特徵將藉由參考隨附圖式詳細描述其實例實施例而變得更加顯而易見,在隨附圖式中: 圖1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實例方塊圖。 圖2為示出圖1的像素陣列、邏輯電路以及ADC的方塊圖。 圖3為示出圖1的像素陣列的單元像素區的電路圖。 圖4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實例平面圖。 圖5為沿圖4的線A-A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6A及圖6B為圖4的P區域的放大圖。 圖7為沿圖6A的線B-B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8為圖4的Q區域的放大圖。 圖9為沿圖8中的線C-C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10為沿圖4的線D-D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11為沿圖4的線E-E截取的橫截面圖。 圖12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實例橫截面圖。 圖13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實例橫截面圖。 圖14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實例橫截面圖。 圖15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實例橫截面圖。 圖16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影像感測器的實例橫截面圖。 圖17至圖24繪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示出用於製造影像感測器的方法的中間操作的結構。 圖25至圖31繪示根據一些實施例的用於示出用於製造影像感測器的方法的中間操作的結構。
100:第一半導體晶片
105:元件隔離圖案
110:第一基底
110a:第一表面
110b:第二表面
120:像素限定圖案
131、132、133、134、135:第一線絕緣膜
141、143:第一接觸件
142、144、145、146、147:第一線圖案
150:表面絕緣膜
160:柵格圖案
165:第一保護膜
170:第一彩色濾光片
170c:第二彩色濾光片
180:微透鏡
185:第二保護膜
200:第二半導體晶片
210:第二基底
230:第二線絕緣膜
241、242:第二線圖案
350:第二連接結構
355:第二襯墊圖案
360:第一連接結構
365:第一襯墊圖案
370:第一填充絕緣膜
375:第一封蓋圖案
380:第三保護膜
450:第三連接結構
455:第三襯墊圖案
470:第二填充絕緣膜
475:第二封蓋圖案
480:第四保護膜
APS:光接收區域
A-A:線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PX:虛設單元像素區
FD:浮動擴散區域
OB:光阻擋區域
PAD:襯墊區域
PD:光電轉換層
PX:單元像素區
t3:第三溝渠
t4:第四溝渠
t5:第五溝渠
t6:第六溝渠
t7:第七溝渠
TR:電晶體
TX:轉移電晶體

Claims (20)

  1. 一種影像感測器,包括: 基底,包含彼此相對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基底包含在所述基底中的多個單元像素區,所述多個單元像素區中的每一者包含光電轉換層; 像素限定圖案,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穿過所述基底,所述像素限定圖案限定所述多個單元像素區中的每一者;以及 微透鏡,位於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表面上且對應於所述多個單元像素區, 其中所述像素限定圖案包含第一導電層及與所述第一導電層間隔開的第二導電層。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影像感測器,其中 所述影像感測器經組態以將第一電壓施加至所述第一導電層, 所述影像感測器經組態以將第二電壓施加至所述第二導電層,以及 所述第一電壓不同於所述第二電壓。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影像感測器,其中 所述多個單元像素區包含第一像素區及第二像素區, 所述第一像素區不包含接地區域, 所述第二像素區包含接地區域,以及 所述影像感測器經組態以使用自所述第二像素區產生的信號作為用於自動聚焦的資訊。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影像感測器,其中 所述第二像素區包含彼此鄰近的第一子像素及第二子像素, 所述第一子像素及所述第二子像素中的每一者包含所述接地區域,以及 所述第一子像素及所述第二子像素共用所述微透鏡。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影像感測器,其中所述第二導電層的上部表面與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表面共面。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影像感測器,其中 所述第一導電層的在第二方向上的寬度小於所述第二導電層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寬度,以及 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影像感測器,其中 所述基底包含第一溝渠及第二溝渠, 所述像素限定圖案包含在所述第一溝渠中的第一限定圖案及在所述第二溝渠中的第二限定圖案, 所述第一限定圖案包含內襯膜及所述內襯膜上的所述第一導電層, 所述內襯膜沿著所述第一溝渠的側壁及所述第一溝渠的底部表面安置且安置於所述側壁及所述底部表面上,以及 所述第二限定圖案包含所述第二導電層。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影像感測器,其中所述第二導電層為單層。
  9. 如請求項7所述的影像感測器,其中 所述第二導電層包含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 所述第二導電層的所述第一部分沿著所述第二溝渠的側壁安置且安置於所述側壁上,以及 所述第二導電層的所述第二部分由所述第二導電層的所述第一部分包圍。
  10. 如請求項7所述的影像感測器,其中 在所述第一溝渠與所述第二溝渠之間的邊界處,所述第一溝渠的在第二方向上的寬度大於所述第二溝渠的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寬度,以及 所述第二方向與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11. 一種影像感測器,包括: 基底,包含第一區、第二區、第一表面以及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所述基底包含在所述基底中的多個單元像素區,所述多個單元像素區中的每一者包含光電轉換層; 像素限定圖案,在第一方向上延伸穿過所述基底,所述像素限定圖案限定所述多個單元像素區中的每一者,所述像素限定圖案包含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彼此對準的第一限定圖案及第二限定圖案; 微透鏡,在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一區中位於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微透鏡對應於所述多個單元像素區; 第一襯墊圖案,在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區中位於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襯墊圖案電連接至所述第一限定圖案;以及 第二襯墊圖案,在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區中位於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襯墊圖案電連接至所述第二限定圖案, 其中所述第二限定圖案與所述基底接觸。
  12.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影像感測器,其中 所述影像感測器經組態以經由所述第一襯墊圖案將第一電壓施加至所述第一限定圖案, 所述影像感測器經組態以經由所述第二襯墊圖案將第二電壓施加至所述第二限定圖案,以及 所述第二電壓不同於所述第一電壓。
  13.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影像感測器,其中 所述第一限定圖案包含連接至所述第一襯墊圖案的第一導電層,以及 所述第二限定圖案包含與所述第一導電層電絕緣且連接至所述第二襯墊圖案的第二導電層。
  14.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影像感測器,更包括: 接觸件,位於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一表面上,其中 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區包含虛設單元像素區, 所述虛設單元像素區包含接地區域且不含所述光電轉換層, 所述接觸件連接至所述接地區域, 所述影像感測器經組態以經由所述接觸件將井偏壓電壓施加至所述接地區域。
  15.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影像感測器,其中 所述第一襯墊圖案的底部表面基於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一表面的垂直水平高度低於所述第二襯墊圖案的底部表面基於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一表面的垂直水平高度。
  16. 如請求項11所述的影像感測器,其中 所述第一區中的所述多個單元像素區包含第一像素區及第二像素區, 所述第一像素區不包含接地區域, 所述第二像素區包含所述接地區域,以及 所述影像感測器經組態以使用自所述第二像素區產生的信號作為用於自動聚焦的資訊。
  17. 一種影像感測器,包括: 基底,包含第一區、第二區、第一表面、與所述第一表面相對的第二表面、第一溝渠以及第二溝渠, 所述基底包含在所述基底中的多個單元像素區,所述多個單元像素區中的每一者包含光電轉換層, 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區包含在所述基底中的虛設單元像素區, 所述虛設單元像素區包含接地區域且不含所述光電轉換層; 像素限定圖案,延伸穿過所述基底,所述像素限定圖案限定所述多個單元像素區中的每一者及所述虛設單元像素區, 所述像素限定圖案包含在所述第一溝渠中的第一限定圖案及在所述第二溝渠中的第二限定圖案, 所述第一限定圖案包含內襯膜及所述內襯膜上的第一導電層, 所述內襯膜沿著所述第一溝渠的側壁及所述第一溝渠的底部表面安置且安置於所述側壁及所述底部表面上, 所述第二限定圖案包含第二導電層; 微透鏡,在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一區中位於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微透鏡對應於所述多個單元像素區; 第一襯墊圖案,在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區中位於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一襯墊圖案電連接至所述第一導電層;以及 第二襯墊圖案,在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區中位於所述基底的所述第二表面上,所述第二襯墊圖案電連接至所述第二導電層,其中 所述影像感測器經組態以經由所述第一襯墊圖案將第一電壓施加至所述第一導電層, 所述影像感測器經組態以經由所述第二襯墊圖案將第二電壓施加至所述第二導電層,以及 所述影像感測器經組態以將所述第二電壓施加至所述虛設單元像素區的所述接地區域。
  18.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影像感測器,其中所述第一電壓為負電壓,且所述第二電壓為井偏壓電壓。
  19. 如請求項17所述的影像感測器,其中 所述第一區中的所述多個單元像素區包含第一像素區及第二像素區, 所述第一像素區不含所述接地區域, 所述第二像素區包含所述接地區域,以及 所述影像感測器經組態以使用自所述第二像素區產生的信號作為用於自動聚焦的資訊。
  20. 如請求項19所述的影像感測器,其中 所述第二像素區包含彼此鄰近的第一子像素及第二子像素, 所述第一子像素及所述第二子像素中的每一者包含所述接地區域,以及 所述第一子像素及所述第二子像素彼此共用所述微透鏡。
TW111147907A 2021-12-20 2022-12-14 影像感測器 TW2023273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21-0182305 2021-12-20
KR1020210182305A KR20230093563A (ko) 2021-12-20 2021-12-20 이미지 센서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7338A true TW202327338A (zh) 2023-07-01

Family

ID=84785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7907A TW202327338A (zh) 2021-12-20 2022-12-14 影像感測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97740A1 (zh)
EP (1) EP4199093A1 (zh)
JP (1) JP2023091754A (zh)
KR (1) KR20230093563A (zh)
CN (1) CN116314218A (zh)
TW (1) TW20232733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45170B1 (ko) * 2015-12-09 2023-06-1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2421726B1 (ko) * 2017-09-25 2022-07-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
KR102599049B1 (ko) * 2018-11-06 2023-11-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
KR20210148541A (ko) * 2020-05-29 2021-1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199093A1 (en) 2023-06-21
JP2023091754A (ja) 2023-06-30
US20230197740A1 (en) 2023-06-22
KR20230093563A (ko) 2023-06-27
CN116314218A (zh) 2023-06-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90022A1 (en) Image sensors
US11322536B2 (en)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KR20200105197A (ko) 이미지 센서
US10068937B2 (en)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US11670661B2 (en)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same
US11412166B2 (en) Image sensor including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layer with plural regions that extend under pixel transistors
US20220293649A1 (en)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9978787B1 (en)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TW202327338A (zh) 影像感測器
US20230076351A1 (en) Image sensor
US20240072089A1 (en) Image sensor
US20230411422A1 (en) Image sensor
US20230057857A1 (en) Image sensor including a light blocking film
US20240006435A1 (en)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image sensor
EP4177952B1 (en) Image sensor
US20230187463A1 (en) Image sensor substrate and image sensor including the same
US11929381B2 (en) Image sensor and a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230326945A1 (en) Image sensor
US20230005971A1 (en) Image sensor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US20240170522A1 (en) Image sensors
US20240038809A1 (en) Image sensors
US20230378206A1 (en) Image sensor
US20220344384A1 (en) Image sensor
KR20180081957A (ko) 이미지 센서, 이미지 센서 제조 방법
KR20230033963A (ko)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