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4796A - 包括顏色轉換材料及光提取結構之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包括顏色轉換材料及光提取結構之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4796A
TW202324796A TW111142134A TW111142134A TW202324796A TW 202324796 A TW202324796 A TW 202324796A TW 111142134 A TW111142134 A TW 111142134A TW 111142134 A TW111142134 A TW 111142134A TW 202324796 A TW202324796 A TW 20232479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light
light extraction
photons
lay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421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布萊恩 金
胡莫 安東尼亞迪斯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納諾西斯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納諾西斯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納諾西斯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47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479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7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the elements being in intimate contact with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or integrated with parts other tha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1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e.g. binder
    • H01L33/502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8Optical field-shap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83Periodic patterns for optical field-shaping in or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or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 e.g. photonic bandgap struct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33/00Details relating to devices covered by the group H01L33/00 but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subgroups
    • H01L2933/0091Scattering means in or on the semiconductor body or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6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01L33/30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33/32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ntaining nitroge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4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s, e.g. passivation layer or anti-reflective coating
    • H01L33/46Reflective coating, e.g. dielectric Bragg reflect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Led Device Packages (AREA)
  • Luminescent Composition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發光裝置,其包含發光二極體,其經結構設計成發射藍色或紫外輻射入射光子;顏色轉換材料,其定位於該發光二極體上方,且經結構設計成吸收藉由該發光二極體發射之該等入射光子且產生具有峰值波長比該等入射光子之峰值波長更長之轉換光子;及至少一個光提取特徵,其定位在該發光二極體與該顏色轉換材料之間。

Description

包括顏色轉換材料及光提取結構之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本公開係關於發光裝置,且特別係關於在具有顏色轉換材料及光提取結構之光學腔中形成之發光二極體及其製造方法。
發光裝置用於電子顯示器,諸如膝上型電腦及電視機中液晶顯示器之背光。發光裝置包含發光二極體(LED)及經結構設計成發光之各種其他類型之電子裝置。
對於發光裝置,諸如發光二極體(LED),發射波長藉由LED主動區之能隙與取決於尺寸之量子限制效應一起判定。通常,主動區包含一或多個塊狀半導體層或量子井(QW)。對於基於III族氮化物之LED裝置,諸如基於GaN之裝置,主動區(例如,塊狀半導體層或QW井層)材料可為三元的,具有諸如In xGa 1-xN之組成,其中0<x<1。
此等III族氮化物材料之能隙取決於在主動區中併入之In的量。更高的銦併入產生更小的能隙,且因此產生更長的發射光波長。如本文中使用,術語「波長」指LED之峰值發射波長。應暸解,半導體LED之典型發射光譜係以峰值波長為中心之窄頻帶波長。
實施例發光裝置包含發光二極體,其經結構設計成發射藍色或紫外輻射入射光子;顏色轉換材料,其定位於該發光二極體上方,且經結構設計成吸收藉由該發光二極體發射之該等入射光子且產生具有峰值波長比該等入射光子之峰值波長更長之轉換光子;及至少一個光提取特徵,其定位在該發光二極體與該顏色轉換材料之間。
進一步實施例發光裝置包含藉由腔壁界定之光學腔;發光二極體,其定位於該光學腔中,且經結構設計成發射藍色或紫外輻射入射光子;顏色轉換材料,其定位於該發光二極體上方,且經結構設計成吸收藉由該發光二極體發射之該等入射光子,且產生具有峰值波長比該等入射光子之峰值波長更長之轉換光子;定位於該腔壁上方之反射材料及定位於金屬材料上方之透明材料。
諸如直視顯示器之顯示裝置可由有序的像素陣列形成。各像素可包含一組在各自峰值波長處發光之子像素。舉例而言,像素可包含紅色子像素、綠色子像素及藍色子像素。各子像素可包含一或多個發射特定波長之光之發光二極體。習知之配置為在各像素內具有紅色、綠色及藍色(RGB)子像素。各像素可藉由背板電路驅動,使得可在顯示器上為各像素展示色域內之任何顏色組合。顯示面板可藉由將LED子像素焊接至或以其他方式電連接至定位於背板上之接合墊的程序形成。接合墊可藉由背板電路及其他驅動電子器件電驅動。
各種實施例提供發光裝置,經結構設計成使用垂直腔結構中之光子泵浦量子點自較短波長激發源產生高效率紅色、綠色、藍色及/或其他顏色像素化光。具有長度及寬度小於100微米(諸如5至20微米)之實施例微米級發光二極體(微型LED)可用於顯示裝置中。此新興技術藉由在顯示裝置之各像素位置處使用個別的LED來提供最終的黑位準。此外,各像素可經結構設計成產生單一顏色的光。其上可附接個別LED之背板可包含具有薄膜電晶體(TFT)結構、矽CMOS或可經結構設計成獨立向各LED施加電壓或電流之其他驅動電路之基板(例如,塑膠、玻璃、半導體等)。舉例而言,背板可包含在玻璃或塑膠基板上之TFT,或在塊狀矽基板上或在絕緣體上矽(SOI)基板上之塊狀矽電晶體(例如,CMOS結構設計中之電晶體)。儘管在下文之實施例中描述微型LED,但請注意,亦可使用其他類型之LED(例如,奈米線或其他奈米結構LED)或具有尺寸(例如,寬度及長度)大於100微米之大型LED來代替或補充微型LED。
在一些實施例中,各微型LED之尺寸可小於特定顯示裝置(諸如直視顯示裝置或另一顯示裝置)中使用之像素之間距。舉例而言,300 ppi顯示器可具有間距約為85微米之像素,而用於此顯示器之典型微型LED可具有約20微米之寬度。歸因於與GaN晶體結構之銦摻雜相關聯之困難,包含銦摻雜GaN材料之微型LED(即,發射取決於GaN之銦摻雜之顏色的LED)可隨LED尺寸的減小(例如,尺寸小於10微米)而遭受效率及均勻度之降低。因此,歸因於降低的銦摻雜,在其等主動區中利用更高銦含量之更長峰值波長發射III族氮化物之微型LED(例如,紅色LED)可具有不足的效率及均勻度。
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可包含基於LED之光子發射器,該LED具有未摻雜GaN主動區(例如,具有GaN發光主動層之微型LED)或低銦摻雜的InGaN主動區(例如,具有低銦含量之InGaN發光主動層之微型LED),該LED與光子泵浦顏色轉換材料耦合。此等LED可為發紫外(UV)輻射或發藍光之微型LED,在UV輻射或藍色光譜區中具有峰值發射波長(例如,370 nm至460 nm,諸如390 nm至420 nm,舉例而言,400 nm至410 nm)。如本文中使用,藍色光譜區包含人類觀察者所感知之藍色及紫色。
在一個實施例中,顏色轉換材料可包含量子點。量子點可經結構設計成吸收藉由基於GaN之LED產生之光子,且取決於量子點之性質(例如,量子點尺寸及材料組成)產生各種顏色的光。此等結構避免與小GaN結構之銦摻雜相關聯之問題。替代地,顏色轉換材料可包括無機磷光體或有機染料。
在適用於增強現實(AR)顯示器(例如,智慧眼鏡)及其他應用之尺寸範圍(即,小於10微米之尺寸)中,使用未摻雜的GaN或低銦摻雜的GaN LED主動區及光子泵浦量子點來產生各種顏色,可跨微型LED陣列提供具有更好均勻度之顯示裝置。此等陣列亦可比具有基於相對高的銦摻雜GaN之彩色LED(例如,紅色LED比藍色LED含有更高量之銦)之系統表現出更高的效率。可達成提高的效率及均勻度,因為量子點可用高度均勻之尺寸及材料組成來製造。此等均勻量子點具有對應的均勻(即,窄線寬)發射性質。
隨著像素間距及微型LED尺寸之減小,微型LED發出之光之提取可能越來越具有挑戰性。所揭示之實施例提供藉由量子點產生之光子(例如,沿著特定方向)之改良光學提取,同時藉由避免光子損失至吸收表面來維持高效率。所揭示之系統亦可防止或減少泵浦光子逸出裝置,藉此確保給定微型LED發射之顏色之純度。此可藉由形成反射性之光學腔壁來實現,包含光提取材料層,且包含其他光提取結構,諸如微透鏡、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DBR)、紋理或波紋狀界面等,如下文更詳細描述。
圖1A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可用於形成發光裝置陣列之中間結構100a的垂直橫截面視圖。中間結構100a可包含形成在基板104上之複數個微型LED 102。如上文描述,微型LED 102可包含在UV輻射或藍色光譜區中具有峰值發射波長之微型LED(例如,發射UV或藍光之微型LED,亦稱為UV或藍光LED)。此等LED可包含未摻雜的GaN主動區,其經結構設計成發射紫外(UV)光子及/或藍色光譜範圍光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微型LED 102可具有至少一個電極103,該電極103定位於LED之頂部且背離基板104。電極103可包括陽極或陰極電極。在一個實施例中,微型LED 102可包括垂直LED,其中第二電極(為了明確起見未展示)定位在基板104與微型LED 102之底部之間。在另一實施例中,微型LED可包括橫向LED,其中電極兩者定位於LED之相同側(例如,在LED之頂側或底側)。
基板104可為具有電路(例如,TFT及/或CMOS電路)之背板,電路經結構設計成經由電極(包含電極103)向微型LED 102提供電壓及電流,藉此控制微型LED 102之發光。背板可為用於驅動LED之主動或被動基質背板基板。如本文中使用,「背板基板」指經結構設計成在其上附接多個裝置之任何基板。在一個實施例中,背板可包含基板,基板包含矽、玻璃、塑膠及/或至少其他可為附接至其上之裝置提供結構支撐之材料。在一個實施例中,背板基板可為被動背板基板,其中存在包含金屬化線之金屬互連結構(未展示),舉例而言,在交叉格柵中,且不存在用於各LED之專屬主動裝置(例如,TFT)。在另一實施例中,背板基板可為主動背板基板,其包含作為導線之交叉格柵之金屬互連結構,且進一步包含在導線之交叉格柵之一或多個交叉點處用於各LED的專屬主動裝置(例如,CMOS電晶體或TFT)。
圖1B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可用於形成發光裝置陣列之進一步中間結構100b的垂直橫截面視圖。中間結構100b可包含形成在微型LED 102上方之複數個光學腔106。各光學腔可藉由腔壁108界定。光學腔106可使用具有適合機械性質之反射材料來建構,以形成具有相對薄之腔壁108之高縱橫比腔(例如,直徑為5微米或更小,諸如1微米至2微米,且高度為10微米或更大,諸如20微米至30微米)。腔壁108可具有小於10微米之厚度,諸如0.5微米至5微米,包含1微米至2微米。腔壁108可形成絕緣基質。
可選擇與熱蒸發處理步驟及基於溶劑之流體沈積及蒸發兩者相容之基質材料。一種此基質材料為氧化鋁,儘管可使用二氧化矽、二氧化鈦或其他絕緣金屬氧化物材料。通常用於製造微型機電(MEMS)裝置之各種材料可用於形成藉由電絕緣材料(例如,氧化鋁)製成之腔壁108界定之光學腔106。此等材料具有相對高的折射率,且適用於形成具有高縱橫比之結構。可在定位於基板104上之微型LED 102陣列上生長或沈積此基質材料層(圖1B中未展示),且可使用諸如蝕刻及其他微加工方法之技術在材料中產生光學腔106。圖2A係具有藉由腔壁108界定之複數個圓柱形光學腔106之基質200a的俯視透視圖。圖2B係具有藉由腔壁108界定之複數個六邊形光學腔106之基質200b的俯視透視圖。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向微型LED 102之陽極或陰極電極103施加電壓,藉此形成蝕刻偏壓之一側。舉例而言,若基質200a或200b(即,腔壁108)包括氧化鋁,則多孔氧化鋁接著可藉由陽極氧化形成。在此實施例中,鋁金屬層可沈積在微型LED 102上方,且接著經電化學陽極化,以形成具有藉由陽極氧化鋁腔壁108界定之光學腔(即,孔)106之多孔陽極氧化鋁基質。含有鋁層之基板104可放置在酸電解質(例如,草酸、鉻酸、硫酸及/或磷酸)中,且可向微型LED 102之電極103及/或外部電極施加電壓,以形成含有藉由氧化鋁腔壁108界定之光學腔(即,孔)106之多孔陽極氧化鋁基質。光學腔106可在陽極氧化鋁基質中配置成六邊形陣列。
圖1C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可用於形成發光裝置陣列之進一步中間結構100c的垂直橫截面視圖。中間結構100c可包含光提取材料層110及形成在微型LED 102陣列上方之光學腔106中之顏色轉換材料(112a、112b、112c、112d)。光提取材料層110之折射率可低於形成腔壁108之材料的折射率。舉例而言,光提取材料層110可具有小於1.7之折射率,諸如對於氧化鋁腔壁108為1.3至1.5。光提取材料層110之較低折射率可引起泵浦光子(即,由微型LED 102產生之光子)自腔壁108反射,而非被腔壁108吸收或透射穿過腔壁108。此反射防止光子損失,且藉此提高裝置之量子效率。
各種聚合物材料可用作光提取材料層110。一種此聚合物為Jet-144(即,噴墨相容聚合物),其折射率為1.44且可使用噴墨系統沈積至光學腔106中。腔壁108之厚度可經結構設計成盡可能厚,以增加未自腔壁108反射之光子被吸收(即,消失)之機率,使得其等不穿透至鄰近腔中。
可使用各種技術沈積光提取材料層110,包含噴墨、真空、壓力及/或重力沈積。沈積後,舉例而言,聚合物可藉由暴露於紫外(UV)輻射而交聯。在其他實施例中,溶解聚合物之溶劑可藉由蒸發抽出,在各腔中留下殘餘的交聯聚合物作為光提取材料層110。在各種實施例中,光提取材料層110可形成為具有各種厚度,且可含有或可不含有額外光散射材料,諸如ZrO 2、TiO 2或SiO 2奈米或微米珠、紋理或波紋狀界面等,如下文更詳細描述。光提取材料層110可部分填充光學腔106,使得空腔空間可保持在各腔中之光提取材料層110之頂部上方。
接著,可在光提取材料層110(例如,見圖1C)上方之光學腔106(例如,見圖1B)中形成顏色轉換材料(112a、112b、112c、112d)。顏色轉換材料(112a、112b、112c、112d)可包含對應於各種不同顏色之量子點。在此實例中,顏色轉換材料(112a、112b、112c、112d)可包含複數個第一量子點112a、複數個第二量子點112b、複數個第三量子點112c及複數個第四量子點112d,其等經結構設計成將UV泵浦光子轉換成分別具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顏色之光子。第二及第三顏色可包括綠色光譜範圍中之不同峰值波長。替代地,可僅使用三種量子點顏色。
量子點可各形成為具有1 nm至10 nm直徑之奈米晶體,諸如化合物半導體材料之2 nm至8 nm之奈米晶體,諸如III-V族半導體材料(例如,磷化銦,如美國專利第9,884,763 B1號中描述,該案之全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II-VI族半導體材料(例如,ZnSe、ZnS、ZnTe、CdS、CdSe等,核殼量子點,如美國專利申請案US 2017/0250322 A1中描述,該案之全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及/或I-III-VI族半導體材料(例如,AgInGaS/AgGaS核殼量子點,如美國專利第10,927,294 B2號中描述,該案之全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量子點可取決於其等直徑發射不同顏色的光(例如,紅色、綠色或藍色)。更大的點發射更長波長的光,而更小的點發射更短波長的光。量子點可懸浮在折射率與光提取材料層110之折射率不同(例如,更高)之材料(例如,諸如聚醯亞胺之聚合物)中。舉例而言,聚醯亞胺材料之折射率可為1.6至1.75,諸如約1.7。
對應於各種顏色之量子點可選擇性地沈積在各自腔中。舉例而言,可藉由在基質材料中蝕刻第一通孔來形成第一腔。接著可將對應於第一顏色之第一量子點引入第一腔中,且接著可在第一量子點上方形成保護材料層。接著可重複該程序以形成第二腔、第三腔等,且將第二量子點、第三量子點等分別引入各自腔中。
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在除複數個第一腔以外之全部腔上方沈積光阻。接著,可將經結構設計成產生第一顏色(例如,紅色)之第一層量子點沈積至對應於具有第一顏色之子像素的複數個第一腔中。其中懸浮第一量子點之聚合物接著可藉由蒸發或藉由暴露於UV光而交聯。接著可對其他光學腔重複該程序,以分別沈積經結構設計成產生其他顏色光(例如,綠色及藍色)之量子點。
替代地,顏色轉換材料(112a、112b、112c、112d)可包括無機磷光體或有機染料。選用的有機平面化層可形成在顏色轉換材料上方。顏色轉換材料及選用的有機平面化層可部分填充光學腔106。
圖1D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發光裝置陣列100d之垂直橫截面視圖。如所展示,陣列100d可包含形成在光學腔106中及/或上方之顏色選擇器114。顏色選擇器114可包含彩色濾光器陣列及/或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在一個實施例中,顏色選擇器114可形成在光學腔中,且可延伸至腔壁108之頂部,使得光學腔106完全被上文之材料填充。
顏色轉換材料(112a、112b、112c、112d)可經結構設計成吸收泵浦光子118,且將其等轉換為發射的轉換光子(例如,可見光,諸如紅光、綠光或藍光)120。在一些實施例中,顏色轉換材料(112a、112b、112c、112d)可能不夠厚及/或密度不足,以將全部泵浦光子118完全轉換成轉換光子120。因此,形成在顏色轉換材料(112a、112b、112c、112d)上方之顏色選擇器114吸收及/或反射未被顏色轉換材料(112a、112b、112c、112d)轉換之全部或部分泵浦光子118,而不吸收及/或反射藉由顏色轉換材料發射之轉換光子120。
微型LED 102之各者可經結構設計成發射具有共同波長或在目標波長範圍內之泵浦光子118。舉例而言,基於GaN之微型LED 102可發射具有波長為400 nm至410 nm之泵浦光子118,諸如約405 nm(即,在電磁光譜之藍色或近UV部分中)。微型LED 102可表現出高度的均勻度且可表現出高效率。然而,此等微型LED 102之波長之微小變動可不容易被眼睛看到。此外,泵浦光子118通過顏色轉換材料(112a、112b、112c、112d)之任何洩漏可引起轉換光子120之顏色純度的最小降低。
在一個實施例中,包含彩色濾光器陣列之顏色選擇器114可包含嵌入有機聚合物中之有機染料。染料可經結構設計成吸收泵浦光子118之UV輻射,但不吸收轉換光子之藍光、綠光或紅光。視情況,不同的染料可施加在彩色子像素之各者(例如,紅色、綠色及藍色子像素)上方。舉例而言,經結構設計成主要透射紅光之第一染料濾光器材料可施加至紅色子像素,經結構設計成主要透射綠光之第二染料濾光器材料可施加至綠色子像素,且經結構設計成主要透射藍光之第三染料濾光器材料可施加至藍色子像素。彩色濾光器可使用進一步的微影程序形成。在各種實施例中,接著可將薄膜密封(TFE)層或層堆疊施加在彩色濾光器材料上方,以提供防止空氣或水分進入顏色轉換材料之量子點層之保護。在一個實施例中,TFE可包括藉由聚合物層分開之兩個氮化矽層之三層堆疊。
在替代實施例中,顏色選擇器114可包含形成在顏色轉換材料(112a、112b、112c、112d)上方之DBR。DBR可經結構設計成將透射穿過顏色轉換材料之泵浦光子118作為反射光子122(例如,UV或深藍色光子)反射回光學腔106中,且容許轉換光子120透射出光學腔106。DBR可形成為具有不同折射率之材料之交替多層堆疊(未展示)。舉例而言,DBR可形成為在TiO 2(n=2.5)與SiO 2(n=1.5)之間交替之N層的堆疊,其中N為2或更大。在其他實施例中,具有各自折射率之各種其他材料可用於建構DBR。
其中DBR包含TiO 2及SiO 2且N=2之實施例在405 nm之中心波長下可具有164 nm之頻寬及84%之最大反射率R。DBR堆疊包含更大量的層(即,N>2)之實施例可具有增加的反射率。因而, UV泵浦光子118穿過DBR之機率可降低。自DBR反射回光學腔106中之UV光子122可循環通過顏色轉換材料(112a、112b、112c、112d),且藉此可具有經轉換為具有目標波長(例如,綠色、藍色或紅色)之轉換光子120之增加的機率。以此方式,最初未被顏色轉換材料(112a、112b、112c、112d)吸收之任何UV反射光子122可最終被吸收及轉換成具有目標發射波長之轉換光子120。此程序有時被稱為 「光子再循環」,可提高裝置之量子效率。
若微型LED 102包括發射更短波長藍光之LED,則DRB 114可接著阻擋微型LED 102之更短波長藍光(即,泵浦光子118),但透射自顏色轉換材料之藍色量子點發射之更長波長轉換光子120。替代地,在發藍光子像素上方可省略DBR 114。
DBR可藉由在全部子像素上方沈積(例如,藉由蒸發)多層堆疊(未展示)來形成。因而,DBR可提供額外的保護,防止水分及氧氣進入量子點層。更高的N值可進一步改良DBR反射率及防潮與防氧性能兩者,導致改良整個系統之效能及耐用性。
在各種額外實施例中,其他材料可用於裝置之各種組件。舉例而言,DBR可包含各具有各自折射率之廣範圍材料,舉例而言,氮化物(TiN、AlN、TiN等)、多晶矽等。一些實施例可包含多層量子點、多個DBR結構等。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省略上文描述之光提取材料層110,或可使用多個光提取材料層110。藉由使用更有效的DBR 114,可減小顏色轉換材料(112a、112b、112c、112d)之層厚度及密度。在進一步實施例中,光學腔106可以各種方式形成。舉例而言,光學腔106可形成在分開的基質層中,該基質層在光學腔106形成後,可接著附接至微型LED 102之陣列。進一步實施例亦可包含光準直元件,以減輕歸因於橫向光子傳播而可以其他方式發生的效能降低。
圖1E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發光裝置之進一步陣列100e的垂直橫截面視圖。如所展示,發光裝置陣列100e包含形成在光學腔106上方之微透鏡124。各微透鏡124可有助於改良自各微型LED結構之光提取,且可藉此改良陣列100e之效率。一般而言,隨著像素間距及微型LED尺寸之減小,提取藉由微型LED發射之光可越來越具有挑戰性。在此方面,顏色轉換材料(112a、112b、112c、112d)可被選擇為足夠厚,以將全部泵浦光子118轉換成轉換光子120,各具有特定顏色。與子像素之橫向尺寸比較,顏色轉換材料(112a、112b、112c、112d)之厚度可非常大。在此結構中,光子可擴散地而非彈道地移出微型LED子像素。此擴散移動之光子可擴散至鄰近的子像素,潛在地引起光學串擾。
所揭示之實施例提供藉由量子點產生之光子(例如,沿特定方向)之改良的光學提取,同時藉由避免光子損失至吸收表面來維持高效率。如上文描述,此可藉由形成包含反射性腔壁108之基質結構來實現,包含光提取材料層110,及/或包含顏色選擇器114,諸如DBR。
將量子點用作微型LED顯示器之顏色轉換材料(112a、112b、112c、112d)可包含以非常小的特徵尺寸沈積及圖案化緻密量子點層。為了在量子點層中達成泵浦光子118(例如,見圖1D及圖1E)之充分吸收,可使用縱橫比大於1:1的子像素。此等子像素亦可藉由由不透明基質材料形成之腔壁108分開,以防止顯示器中之顏色串擾(即,來自一個微型LED之光子傳播至鄰近子像素中)。
各種實施例包含基質,諸如基質200a或200b(例如,見圖2A及圖2B),此可容許自各子像素更好地提取光且可減輕光子顏色串擾。使用基質作為樣板且循序地打開對應不同顏色子像素之通孔,容許量子點油墨之沈積及固化,而不依賴於高解析度之可光圖案化樹脂配方。其他實施例可使用其他技術來製造LED結構。
圖3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中間結構300之垂直橫截面視圖,繪示形成在基板104上之微型LED 102之輻射圖案。微型LED 102可經結構設計成發射朗伯輻射圖案。在此方面,發射之輻射強度(即,每單位時間每單位面積之光子數目)隨相對於垂直於發射表面之方向之發射角的餘弦而變化。圖3中之各種箭頭各具有與箭頭方向上發射之輻射強度成比例之長度。舉例而言,以θ角發射之輻射可具有藉由
Figure 02_image001
給定之強度,其中
Figure 02_image003
係垂直於表面發射之強度。圓圈308展示自微型LED 102之頂部表面發射之輻射的連續角餘弦相依性。如所展示,發射強度在垂直於頂部表面之方向上最大,且遠離垂直於表面之方向減小,且平行於表面為零(即,自平行於頂部表面之頂部表面之發射為零)。
圖4係根據比較實施例之發光裝置之比較陣列400的垂直橫截面視圖。發光裝置陣列400可包含形成在藉由腔壁108界定之複數個腔中之複數個LED 102a。LED 102a可耦合至基板(例如,背板)104,基板104可包含經結構設計成控制LED 102a之電路。各腔可包含顏色轉換材料112。
發光裝置陣列400可類似於上文參考圖1C描述之中間結構100c。然而,相比中間結構100c,發光裝置陣列400不包含光提取材料層110。在此比較實施例中,可為具有大的頂部發射表面選擇LED 102a,以擴大在LED 102a與顏色轉換材料之間之接觸面積。此大的接觸面積可改良在發射的光子與顏色轉換材料之間之耦合。然而,LED 102a之更大面積增加子像素尺寸且增加裝置成本。
在本發明之實施例中,更小的微型LED 102可與光提取材料層110及各種光提取特徵結合使用,如下文參考圖5至圖7C更詳細地描述。更小的微型LED 102減小各子像素之尺寸且降低裝置之成本。
圖5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包含光提取材料層110之發光裝置陣列500的垂直橫截面視圖。發光裝置陣列500可包含形成在藉由腔壁108界定之複數個腔內之複數個微型LED 102。微型LED 102可耦合至基板(例如,背板)104,基板104可包含經結構設計成控制微型LED 102之電路。各腔可包含顏色轉換材料112及光提取材料層110。腔壁108可包含傾斜表面402,此可改良腔壁108之反射特徵。傾斜表面402可包括反射表面(例如,金屬表面,諸如鋁表面)。
光提取材料層110可選擇為高折射率材料,其可用作藉由微型LED發射之光子之波導。光提取材料層之波導效應可用於擴散發射光子之角分布,藉此使光子分布更均勻。如上文描述,發射光子之均勻分布可比不存在光提取材料層110時更有效地耦合至顏色轉換材料112。
可選擇光提取材料層110,使其折射率接近微型LED 102之折射率。在各種實施例中,微型LED可包含GaN,其具有自約2.4至2.5之範圍內之折射率。因而,光提取材料層110可選擇為具有類似的折射率(或更廣之範圍,諸如自約1.5至約2.5),使得自微型LED發射之光子可耦合至光提取材料層110之波導模式。為光提取材料層110選擇之材料可進一步選擇為透明的且具有小的消光係數(即,避免吸收光子)。在各種實施例中,各種透明聚合物樹脂可用於光提取材料層110。
在各種額外實施例中,光提取材料層110可為具有高折射率基質之複合材料,該基質具有光提取及散射特徵。舉例而言,基質可包含環氧樹脂或UV可固化聚合物,且光提取及散射特徵可包含分散貫穿基質之複數個散射粒子。散射粒子可包含具有高折射率之材料,諸如TiO 2、ZrO 2或AlN,且粒子可形成為奈米粒子(例如,具有1奈米至1微米之直徑)。其他實施例可包含其他材料及其他尺寸之粒子。與奈米粒子互動之光子可經歷多次散射,此可隨機化光子之空間分布。如上文描述,更均勻之光子分布可導致顏色轉換材料112更有效率地轉換光子。可選擇各種透明聚合物黏結劑或樹脂與高指數奈米粒子組合用於基質,以形成光提取材料層110。
然而,在光提取材料層110與顏色轉換材料112之間之折射率差可導致在光提取材料層110與顏色轉換材料112之間之耦合的降低。在此方面,歸因於在光提取材料層110與顏色轉換材料112之間之折射率差而產生之全內反射,部分光子可在光提取材料層110中被捕獲。以大於臨界角(取決於折射率差)之角入射在光提取材料層110與顏色轉換材料112之間之界面上的光子可被內反射,且因此可在光提取材料層110內被捕獲。為了解決此問題,在進一步實施例中可包含各種光提取特徵以改良在光提取材料層110與顏色轉換材料112之間之耦合,如下文參考圖6A至圖7C更詳細描述。
圖6A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包含光提取材料層110及光提取特徵602之發光裝置之進一步陣列600a的垂直橫截面視圖。發光裝置陣列600a可包含形成在藉由腔壁108界定之複數個腔內之複數個微型LED 102。微型LED 102可耦合至可包含經結構設計成控制微型LED 102之電路之基板104。各腔可包含顏色轉換材料112及光提取材料層110。腔壁108可包含傾斜表面402,此可改良腔壁108之反射特徵。光提取材料層110可經選擇為高折射率材料,其可用作藉由微型LED發射之光子之波導,如上文描述。
光提取特徵602可藉由在沈積顏色轉換材料112之前粗糙化光提取材料層110之頂部表面來形成。因此,在光提取材料層110與顏色轉換材料112之間之界面被粗糙化,以包含在界面中包括峰及谷之特徵602。入射於光提取特徵602上之光子更可能自光提取材料層110透射至顏色轉換材料112。在此方面,不太可能滿足全內反射(即,相對於垂直於界面之方向以大於臨界角之角度入射之光子)之標準,因為光提取特徵602呈現相對於垂直於在光提取材料層110與顏色轉換材料112之間之界面的方向具有角度範圍之複數個表面。因而,光提取特徵602之存在可增加光子自光提取材料層110至顏色轉換材料112之透射。以此方式,可提高光提取效率。
圖6B及圖6C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發光裝置之進一步陣列(600b、600c)的垂直橫截面視圖,各陣列包含光提取材料層110及光提取特徵(604、606)。發光裝置陣列(600b、600c)可各包含形成在藉由腔壁108界定之複數個腔內之複數個微型LED 102。微型LED 102可耦合至可包含經結構設計成控制微型LED 102之電路之基板104。各腔可包含顏色轉換材料112及光提取材料層110。腔壁108可包含傾斜表面402,此可改良腔壁108之反射特徵。光提取材料層110可選擇為高折射率材料,其可用作藉由微型LED發射之光子之波導,如上文描述。
陣列(600b、600c)中之光提取特徵(604、606)可包含形成在光提取材料層110上之波紋狀結構。舉例而言,光提取特徵(604、606)可各形成奈米級光子晶體。陣列600b之光提取特徵604可藉由圖案化光提取材料層110之表面以形成奈米級特徵之週期性陣列來形成。各種圖案化技術,諸如奈米壓印微影,可用於產生陣列600b之光提取特徵604。光提取特徵604可包括蝕刻或壓印至光提取材料層110之頂部表面中之城垛形突起及凹入的週期性(即,規則)陣列。
陣列600c之光提取特徵606可藉由在光提取材料層110上方沈積第二材料且圖案化第二材料以形成光提取特徵606來形成。第二材料可選擇為具有與光提取材料層110之折射率不同之折射率。舉例而言,第二材料可選擇為具有介於光提取材料層110與顏色轉換材料112之間之折射率。藉此,光提取特徵606之存在可用於減少在光提取材料層110與顏色轉換材料112之間之折射率的不連續性。各種圖案化技術,諸如奈米壓印微影,可用於產生陣列600c之光提取特徵606。光提取特徵606可包括在光提取材料層110之頂部表面上方形成之城垛形突起及凹入的週期性(即,規則)陣列。
由光提取特徵(604、606)之空間變動引起之折射率的週期性變動可改變光提取材料層110中之光學模式與顏色轉換材料112中之光學模式之耦合。以此方式,光提取特徵(604、606)之存在可增加光子自光提取材料層110至顏色轉換材料112之透射,且可藉此增加光提取效率。
在額外實施例中,各種額外幾何形狀可用於形成光提取特徵,如下文參考圖7A至圖7C更詳細地描述。圖7A至圖7C展示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發光裝置陣列之各種視圖,其中各子像素被分成複數個子單元。在此方面,圖7A係發光裝置之第一陣列700a之垂直橫截面視圖,圖7B係發光裝置之第二陣列700b之垂直橫截面視圖,且圖7C係發光裝置之第三陣列700c之俯視圖。在陣列(700a、700b、700c)之各者中,可在光提取材料層110上方形成複數個分隔結構608。然而,與延伸穿過光提取材料層110且可形成顯示裝置之各子像素之邊界的腔壁108不同,分隔結構608定位於各子像素中之光提取材料層110之頂部表面上方,且可藉由腔壁108圍繞。子像素可包括發光裝置之單色(例如,紅色、綠色或藍色)發射區,而像素可包括數個子像素(例如,三個或四個像素,諸如紅色子像素、綠色子像素及藍色子像素)。分隔結構608可包括金屬(例如,鋁)、金屬氧化物(例如,氧化鋁)或聚合物材料。
如所展示,在第一陣列700a中,分隔結構608之高度可約等於周圍顏色轉換材料112之高度,而在第二陣列700b中,分隔結構608之高度可小於顏色轉換材料112。如圖7C中展示,分隔結構608可形成為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之第一複數個平行結構(例如,在圖7C中自左至右展示)及沿第二方向延伸之第二複數個平行結構(例如,在圖7C中自上至下展示)的週期性格柵。因此,各子像素可被分成四個或更多個區(例如,子單元),諸如9至12個區,舉例而言。
分隔結構608可選擇為具有不同於光提取材料層110及顏色轉換材料112之折射率的折射率。舉例而言,分隔結構608可選擇為具有小於光提取材料層110之折射率且大於顏色轉換材料112之折射率的折射率。以此方式,分隔結構608可用作將光子耦合出光提取材料層110且耦合至顏色轉換材料112中之波導。
分隔結構608之各者藉此將顏色轉換材料112分成複數個分開的區。在此實施例中,分隔結構608具有錐狀形狀,且因此將顏色轉換材料112分成複數個錐狀區,各錐狀區可用作薄且長之錐狀光源。相對於對應厚而短之光源,此薄而長之錐狀光源可具有增加的耦合效率。如上文描述,藉由選擇圍繞各分隔結構608之材料(即,顏色轉換材料112)之折射率低於分隔結構608之折射率,可增強此現象。
在各種實施例中,微型LED 102可包括有機發光二極體(OLED)。此等OLED可具有非常薄之主動層,且因而,各OLED可基本上用作二維結構(即,在平行於圖7A及圖7B中之基板104之頂部表面的平面中)。此等OLED之效率可幾乎恆定,與發射區域之尺寸(例如,圖3中頂部發射表面之尺寸)無關。然而,在組合微型LED 102及顏色轉換材料112之顯示系統中,歸因於裝置厚度,光提取效率可取決於光源之形狀。在各種實施例中,各微型LED 102之厚度可約為幾微米(例如,小於20微米),且光提取效率可取決於發射角(例如,見圖3)、用於分隔結構608之材料類型及圍繞分隔結構608之材料(例如,顏色轉換材料112)之折射率而變化。
如上所述,薄而長之錐狀光源(例如,藉由分隔結構608分開之顏色轉換材料112之錐狀區)之光提取效率可大於厚而短之光源(例如,無分隔結構608之顏色轉換材料112)。如圖7A至圖7C中展示,舉例而言,可藉由將各像素分成數個子單元來形成具有薄錐狀顏色轉換材料112之光源。如圖7C中展示,單個子像素可分成12個子單元。其他實施例可包含將子像素分成子單元之各種其他劃分。此外,在其他實施例中,各子單元可藉由具有各種橫截面形狀之結構界定,諸如圓形、正方形、多邊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狀。其他實施例可包含具有許多不同形狀(例如,圓形、正方形、多邊形或其他不規則形狀)之子單元。
藉由以給定的子像素尺寸產生多個子單元,可產生複數個窄而長之光源。光提取效率可不僅取決於形狀,而且取決於圍繞分隔結構608之各者之側壁之密封材料的折射率。因此,如上文描述,藉由將顏色轉換材料112結構設計成具有比分隔結構608及光提取材料層110更低之折射率,可提高光提取效率。
圖8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發光裝置之進一步陣列800的垂直橫截面視圖,其中腔壁108可經結構設計成包含反射材料。發光裝置陣列800可包含形成在藉由腔壁108界定之複數個腔內之複數個微型LED 102。微型LED 102可耦合至可包含經結構設計成控制微型LED 102之電路之基板104。各腔可包含顏色轉換材料112。
如上文描述,在其他實施例中,腔壁108可包含傾斜表面402,此可改良腔壁108之反射特徵。此外,腔壁108可包含反射材料。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腔壁108可藉由金屬材料802覆蓋。在進一步實施例中,如圖8中展示,在金屬材料802上方可形成透明材料804。反射材料可藉由將光子反射回顏色轉換材料112來提高光提取效率。
圖9A係光子撞擊在其表面上具有金屬材料(即,金屬反射器)802之反射腔壁108之反射圖案的垂直橫截面視圖。圖9B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光子撞擊反射腔壁108之反射圖案的垂直橫截面視圖,反射腔壁108具有形成在圖8之區9B中之金屬材料(即,金屬反射器)802上方的透明材料804。顏色轉換材料112可包含複數個斷續顏色轉換目標902(例如,量子點)。複數個斷續顏色轉換目標902之各者可在全部方向上輻射轉換光子。一些輻射光子904可撞擊金屬材料802且可反射回顏色轉換材料112。其他光子906可藉由斷續顏色轉換目標902以此角發射,使得光子906不撞擊金屬材料802,且藉此在無反射之情況下離開顏色轉換材料112。
金屬反射器(例如,金屬材料802)可在照明應用及光學組件中使用。金屬材料802通常具有相當高之反射率,鋁反射器之反射率超過85%,銀之反射率超過90%。然而,在具有相對高折射率之材料(例如,顏色轉換材料112)內傳播之光子可不容易被提取,且可在離開材料之前經歷多次反射。對於各反射,光子可被吸收有特定機率,因為金屬材料802未完全反射。以此方式,反射率隨各反射呈指數減小。因而,如圖9A中展示,塗覆腔壁108之金屬材料802之有效反射率可顯著低於金屬材料802在空氣中的反射率。如參考圖9B更詳細地描述,可藉由用引起部分入射光子基本上無損失地經歷全內反射之透明材料(例如,DBR等)覆蓋金屬材料802來增加反射率。
如圖8及圖9B中展示,金屬材料802可用透明材料804塗覆。透明材料804可選擇為低折射率材料、全內反射器(TIR)、全向反射器(ODR)或DBR。相對於垂直於腔壁108之方向以較小角入射之光子908可被金屬材料802反射。以更大角入射之其他光子910可被透明材料804反射而不與金屬材料802互動。在此方面,以等於或大於臨界角之角度入射之光子910可經歷來自透明材料804的全內反射。因此,此等光子910不經歷在缺少透明材料804之情況下其等將以其他方式經歷之指數衰減。以此方式,可減少歸因於自金屬材料802之反射而經受衰減之部分反射光子。因而,腔壁108之總反射率可增加。
全內反射之效率可經結構設計成接近100%。因此,即使光子經歷多次全內反射,光子之損失(即,衰減)可忽略不計。與光子相關聯之電場之邊界條件規定電場穿透至在透明材料804內之特定深度。在透明材料804內,電場係振幅隨距透明材料804之表面之距離呈指數減小之漸逝波。為了防止被金屬材料802吸收,透明材料804可選擇為具有大於穿透深度之厚度。舉例而言,在特定實施例中,透明材料804可選擇為具有約1微米或更大之厚度,諸如1微米至10微米,以避免光子吸收。
如上所述,透明材料804可形成為DBR。在此方面,DBR可形成為具有交替折射率之複數個層。藉由適當選擇交替層之折射率,DBR可建構成具有高反射率,且當放置在金屬材料802上時,可形成具有比單獨的單個金屬層顯著更高之反射率之反射結構。在實例實施例中,DBR可包含TiO 2及SiO 2之交替層。此外,可最佳化交替層之數目及個別層之厚度,以在對應微型LED 102之中心波長之波長處達成高反射率。以此方式,DBR可經結構設計成反射藉由微型LED 102發射之UV輻射及/或藍光。因而,DBR可增加反射光子被顏色轉換材料112轉換成更長波長光子之機率。各種材料可用於建構透明材料804,包含各種介電材料、聚合物、樹脂等,具有各種折射率。
在圖8中展示之實施例中,可省略光提取材料層110。在圖10中展示之另一實施例中,光提取材料層110與上文描述之透明材料804組合使用。圖10係發光裝置之進一步陣列1000之垂直橫截面視圖,該陣列含有光提取材料層110及定位於腔壁108上之金屬材料802上方之透明材料804兩者。
提供對所揭示之實施例之先前描述使一般技術者能夠製造或使用所揭示之實施例。對此等實施例之各種修改對於一般技術者而言將係顯而易見的,且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之情況下,本文界定之一般原理可應用於其他實施例。因此,本發明不旨在限制於本文展示之實施例,而係符合與下列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本文所揭示之原理及新穎特徵一致之最廣範疇。
9B:區 100a,100b,100c:中間結構 100d,100e:發光裝置陣列 102:微型LED 102a:發光二極體(LED) 103:電極 104:基板 106:光學腔 108:腔壁 110:光提取材料層 112,112a,112b,112c,112d:顏色轉換材料 114:顏色選擇器/布拉格反射器(DBR) 118:泵浦光子 120:轉換光子 122:反射光子 124:微透鏡 200a,200b:基質 300:中間結構 308:圓圈 400:發光裝置陣列 402:傾斜表面 500:發光裝置陣列 600a,600b,600c:發光裝置陣列 602,604,606:光提取特徵 608:分隔結構 700a:第一陣列 700b:第二陣列 700c:第三陣列 800:發光裝置陣列 802:金屬材料 804:透明材料 902:顏色轉換目標 904:輻射光子 906,908,910:光子 1000:發光裝置陣列
圖1A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可用於形成發光裝置陣列之中間結構的垂直橫截面視圖。
圖1B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可用於形成發光裝置陣列之進一步中間結構的垂直橫截面視圖。
圖1C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可用於形成發光裝置陣列之進一步中間結構的垂直橫截面視圖。
圖1D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發光裝置陣列之垂直橫截面視圖。
圖1E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發光裝置之進一步陣列之垂直橫截面視圖。
圖2A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其中形成具有複數個通孔之第一圖案化基質之俯視透視圖。
圖2B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其中形成具有複數個通孔之第二圖案化基質之俯視透視圖。
圖3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發射朗伯(Lambertian)輻射圖案之微型LED的垂直橫截面視圖。
圖4係根據比較實施例之發光裝置之比較陣列的垂直橫截面視圖。
圖5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包含光提取材料層之發光裝置之進一步陣列的垂直橫截面視圖。
圖6A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包含光提取材料層及光提取特徵之發光裝置之進一步陣列的垂直橫截面視圖。
圖6B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包含光提取材料層及光提取特徵之發光裝置之進一步陣列的垂直橫截面視圖。
圖6C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包含光提取材料層及光提取特徵之發光裝置之進一步陣列的垂直橫截面視圖。
圖7A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發光裝置陣列之垂直橫截面視圖,其中各像素被分成複數個子單元。
圖7B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發光裝置之進一步陣列的垂直橫截面視圖,其中各像素被分成複數個子單元。
圖7C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發光裝置陣列之俯視圖,其中各像素被分成複數個子單元。
圖8及圖10係根據各種實施例之發光裝置之進一步陣列的垂直橫截面視圖,其中腔壁可經結構設計成包含反射材料。
圖9A係根據各種實施例,光子撞擊具有金屬反射器之反射腔壁之反射圖案的垂直橫截面視圖。
圖9B係根據各種實施例,光子撞擊具有形成在金屬反射器上方之透明材料之反射腔壁之反射圖案的垂直橫截面視圖。
100e:發光裝置陣列
102:微型LED
104:基板
110:光提取材料層
112a:顏色轉換材料
114:顏色選擇器/布拉格反射器(DBR)
118:泵浦光子
120:轉換光子
122:反射光子
124:微透鏡

Claims (20)

  1. 一種發光裝置,其包括: 發光二極體,其經結構設計成發射藍色或紫外輻射入射光子; 顏色轉換材料,其定位於該發光二極體上方,且經結構設計成吸收藉由該發光二極體發射之該等入射光子,且產生具有峰值波長比該等入射光子之峰值波長更長之轉換光子;及 至少一個光提取特徵,其定位在該發光二極體與該顏色轉換材料之間。
  2. 如請求項1之發光裝置,其進一步包括藉由腔壁界定之光學腔,其中該發光二極體定位於該光學腔中。
  3. 如請求項2之發光裝置,其中該至少一個光提取特徵包括定位在該發光二極體與該顏色轉換材料之間之該光學腔中的第一光提取材料層。
  4. 如請求項3之發光裝置,其中: 該發光二極體包括III族氮化物主動區;且 該第一光提取材料層包括在自約1.5至約2.5之範圍內之第一折射率。
  5. 如請求項3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光提取材料層包括光提取特徵,該等光提取特徵包括在該第一光提取材料層與該顏色轉換材料之間之粗糙界面。
  6. 如請求項3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光提取材料層包括光提取特徵,該等光提取特徵包括奈米級特徵之週期性陣列,該等奈米級特徵包括將該第一光提取材料層之光學模式與該顏色轉換材料之光學模式耦合的奈米級光子晶體。
  7. 如請求項3之發光裝置,其進一步包括第二光提取材料層,該第二光提取材料層包括定位於該第一光提取材料層上方之波紋狀高度輪廓。
  8. 如請求項7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二光提取材料層包括不同於該第一光提取材料層之第一折射率之第二折射率。
  9. 如請求項3之發光裝置,其進一步包括形成在該第一光提取材料層上方之複數個分隔結構,該等分隔結構將該光學腔分成複數個子單元,其中該顏色轉換材料形成在該複數個子單元內。
  10. 如請求項9之發光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分隔結構之各者包括錐狀形狀。
  11. 如請求項3之發光裝置,其中該第一光提取材料層包括分散在基質中之複數個光散射奈米粒子。
  12. 如請求項11之發光裝置,其中該複數個光散射奈米粒子包括TiO 2、ZrO 2或AlN奈米粒子,且該基質包括環氧樹脂或UV可固化聚合物。
  13. 如請求項3之發光裝置,其進一步包括在該腔壁上方形成之反射材料及在該反射材料上方形成之透明材料。
  14. 如請求項13之發光裝置,其中該透明材料係經結構設計成引起相對於垂直於該透明材料之表面之方向以大於臨界角之角度入射之光子的全內反射。
  15. 如請求項13之發光裝置,其中: 該透明材料之厚度大於與反射光子相關聯之漸逝場之穿透深度;且 該反射材料包括形成在該腔壁上方之金屬材料。
  16. 如請求項13之發光裝置,其中該透明材料包括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
  17. 一種發光裝置,其包括: 藉由腔壁界定之光學腔; 發光二極體,其定位於該光學腔中,且經結構設計成發射藍色或紫外輻射入射光子; 顏色轉換材料,其定位於該發光二極體上方,且經結構設計成吸收藉由該發光二極體發射之該等入射光子,且產生具有峰值波長比該等入射光子之峰值波長更長之轉換光子; 定位於該腔壁上方之反射材料;及 定位於該反射材料上方之透明材料。
  18. 如請求項17之發光裝置,其中該透明材料係經結構設計成引起相對於垂直於該透明材料之表面之方向以大於臨界角之角度入射之光子的全內反射。
  19. 如請求項17之發光裝置,其中: 該透明材料之厚度大於與反射光子相關聯之漸逝場之穿透深度;且 該反射材料包括形成在該腔壁上方之金屬材料。
  20. 如請求項17之發光裝置,其中該透明材料包括分布式布拉格反射器。
TW111142134A 2021-11-12 2022-11-04 包括顏色轉換材料及光提取結構之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TW20232479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78571P 2021-11-12 2021-11-12
US63/278,571 2021-11-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4796A true TW202324796A (zh) 2023-06-16

Family

ID=863241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42134A TW202324796A (zh) 2021-11-12 2022-11-04 包括顏色轉換材料及光提取結構之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55079A1 (zh)
TW (1) TW202324796A (zh)
WO (1) WO202308627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82416A (ja) * 2012-10-18 2014-05-08 Sharp Corp 発光装置
WO2015156227A1 (ja) * 2014-04-08 2015-10-15 Nsマテ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波長変換部材、成形体、波長変換装置、シート部材、発光装置、導光装置、並びに表示装置
KR20170082900A (ko) * 2016-01-07 2017-07-17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발광 소자 패키지
KR102617962B1 (ko) * 2018-10-02 2023-12-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발광소자
GB2593698B (en) * 2020-03-30 2022-12-07 Plessey Semiconductors Ltd Monolithic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86274A1 (en) 2023-05-19
US20230155079A1 (en) 2023-05-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00133B2 (ja) 発光積層構造体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ディスプレイ素子
US11935912B2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having commonly connected LED sub-units
JP7359537B2 (ja) 高解像度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US10431719B2 (en) Display with color conversion
TWI750387B (zh) 光電元件
EP3007240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package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CN113380842A (zh) 图像显示元件
KR20220104006A (ko) 초고밀도 양자점 색 변환기
CN112750862B (zh) 色彩转换结构、显示装置及色彩转换结构的制备方法
EP3951905B1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EP4008026A1 (en) Light emitting diode with improved colour purity
TWI779644B (zh) 微型發光二極體裝置的增強色彩轉換及校準
CN114582854A (zh) 图像显示元件
WO2021004090A1 (zh) 色彩转换组件、显示面板及制作方法
TW202332085A (zh) 包括量子點顏色轉換材料的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CN112599705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TW202324796A (zh) 包括顏色轉換材料及光提取結構之發光裝置及其製造方法
WO2021166785A1 (ja) 発光素子、発光素子アレイ及び表示装置
KR20240096860A (ko) 색상 변환 재료와 광 추출 구조를 포함하는 발광 디바이스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13206207A (zh) 发光装置
US20230378404A1 (en) Light emitting device with improved radiation distribution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JP2013026067A (ja) 表示装置
WO2023195239A1 (ja) 表示装置
WO2023216744A1 (zh) 一种显示装置
WO2023189384A1 (ja) 発光デバイス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