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4440A - 用於監測物聯網(IoT)生物識別獲取系統之即時狀態之裝置及系統 - Google Patents

用於監測物聯網(IoT)生物識別獲取系統之即時狀態之裝置及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4440A
TW202324440A TW111119955A TW111119955A TW202324440A TW 202324440 A TW202324440 A TW 202324440A TW 111119955 A TW111119955 A TW 111119955A TW 111119955 A TW111119955 A TW 111119955A TW 202324440 A TW202324440 A TW 20232444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ot
monitoring
devices
iot device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99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Md 雪德曼 沙痘伯 喬卓里
瑞米 雷薩
大衛 L 杜洛克
李察 艾倫 羅賓斯
詹姆斯 M 凱利
華倫 S 吉福德
昆德 Md 諾羅 亞法薩
M 坦及德 哈桑 東莫依
瓦希德 Md 雷伊德 彬
Md 艾斯夫 阿里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治療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治療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治療服務有限責任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244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444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7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remote oper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4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e.g. scheduling maintenance or upgrad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3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local oper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 Arrang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Measured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物聯網(IoT)方法、系統及裝置,其等用於判定健康監測自動化生物識別資料獲取裝置、其等連接至之網路及其他經連接電裝置被正確供電,在使用正常功率位準,能夠經由各種通信網路傳送其等之結果,且可即時或在延時基礎上向人及/或系統通知此等狀況之任一者之一故障。使用可符合HIPAA之授權規則控制與此等故障相關的使用者通信。

Description

用於監測物聯網(IoT)生物識別獲取系統之即時狀態之裝置及系統
插入式插座及插入至入墻式電插座中之排插長期以來一直用於增加可用電插座之數目,提供對歸因於電力突波引起之電過載的保護,或歸因於電力故障而使短期電池備份可用。隨著所謂之「智慧型插頭」之出現,新的網際網路連接之插入式插座及排插可量測自連接至其等之電器汲取之電量,報告電力使用,及/或執行可由使用者設定之有限功能。此等功能可包含在一預設時間或在特定條件下接通或關斷一電器之電力(例如,當智慧型插頭感測到一電器進入低功率模式時,可關斷該電器之電力)。智慧型插頭插入至一電力插座中,且電器或其他裝置插入至智慧型插頭中。對電器或裝置之電力之控制及監測透過插頭發生,從而將電器變換成可遠距離控制或監測之一「智慧型裝置」。智慧型插頭可與「智慧型家居」控制系統連接,且可由使用者經由一智慧型電話或其他線上連接進行控制。
許多人具有針對健康及獨立的各種持續進行之照護及支援需求。愈來愈多的網際網路連接裝置正變得可用於監測健康及其他狀況,以既報告狀態又收集資料進行分析。例如,一睡眠墊可在人上床或下床時警示,且可收集資料以分析睡眠品質。一些裝置通知失禁事件。其他裝置量測心率及血氧。智慧型手錶可監測愈來愈多種類的活動及狀況。除了此等監測裝置之外,其他裝置(諸如心律調節器)亦可提供對生命至關重要的功能且可報告狀態及問題(例如,直接透過區域Wi-Fi,或藉由透過其他智慧型裝置間接連結至網際網路)。網際網路裝置可在一開放迴路或閉合迴路系統中互動。一開放迴路控制系統(亦被稱為一無反饋系統)完全基於輸入起作用;輸出對控制動作無影響。一閉合迴路控制系統查看當前輸出且將其更改至所要條件;亦被稱為一回饋系統,此等系統中之控制動作係基於輸出。
IoT (「物聯網」)係指可嵌入有感測器、軟體及其他技術以用於經由網際網路與其他裝置及系統連接及交換資料之裝置及其他實體物件的一網路。一IoT生態系統併入有使用嵌入式系統(諸如處理器、感測器及通信硬體)來收集、發送及作用於其等自其等環境獲取之資料的網路啟用之智慧型裝置。IoT裝置藉由連接至其中將資料發送至雲端進行分析或在本端進行分析之一IoT閘道器或其他邊緣裝置來共用其等收集之感測器資料。有時,此等裝置與其他相關裝置通信且作用於其等自彼此獲得之資訊。該等裝置在無需人類干預的情況下完成大部分工作,儘管人們可與裝置互動(例如,設置其等,給予其等指令或存取資料)。此等裝置需要來自一電插座或一電池之電力。為與一系統或其他裝置連接,一IoT環境中之一裝置需要至網際網路、一伺服器或蜂巢式服務之連接,以便運作及通信。但,若拉出插入電插座中之電線會發生什麼?若電力發生故障會發生什麼?若區域Wi-Fi或伺服器系統發生故障會發生什麼?若網際網路或蜂窩塔發生故障會發生什麼?當前裝置不具有足夠的故障保險(fail-safe)機制且缺乏連接性及對什麼仍在工作之感知的端至端混合。
醫療領域中之現有IoT或「智慧型」裝置具有顯著缺點。即使依靠其等自身電池電力之裝置(諸如智慧型手錶及心律調節器)亦依靠區域Wi-Fi及網際網路或蜂巢式連接進行通信。若此等裝置正提供重要的生命支援,則即時通知係必不可少的。即使由裝置提供之支援及監測在切斷情況下不立即危及生命,人們仍需要以不同程度之緊迫性知道,來自彼等裝置之警示及信號未被發送且資料未被收集以供分析。即使相對簡單的裝置(諸如冰箱)亦可將藥物及食物維持於臨界溫度,且空氣調節器可能對健康及舒適至關重要。使此問題更加複雜的是,許多現有警報系統僅依靠一種通信模式。
網路安全亦係IoT裝置之一主要挑戰。部署可服務多年而無修改的裝置使其等易遭致威脅技術之持續進步的影響。智慧型插頭之廣泛範圍之通信需求意謂其等需要靈活的通信系統。由於智慧型插頭具有有限的運算資源,因此其等在其等可採用之安全措施方面受到限制。
描述一種用於持續監測醫療及其他裝置插入至電力中,使用正常功率位準,且能夠經由各種通信網路傳送其等結果的經改良方法、系統及IoT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經改良方法、系統及裝置可即時向人及系統通知此等狀況之任一者之一故障。又本文中描述一種用於偵測失禁並持續監測失禁監測裝置在操作中之經改良方法、系統及IoT失禁監測裝置。該經改良失禁監測方法、系統及裝置可向人及系統通知偵測系統之操作狀態中之一問題。
本申請案係關於對在電腦網路領域中具體出現之問題之解決方案及係關於解決此等問題之電腦網路功能性之特定改良。本發明改良跨多個網路及安全領域之資訊(包含受保護之健康資訊)之獲取及傳輸。至少執行報告醫療或其他機器及裝置具有電力,同時亦報告IoT裝置自身之電力及通信能力之功能之IoT系統及裝置在健康資訊技術之領域中既不是常規的、易於理解的,亦不是習知的,如該術語在HITECH (用於經濟及臨床健康之健康資訊技術)法案中定義。
為了對醫療機器及其他裝置之改良監測,將待監測之裝置插入至一「IoT裝置」或本發明之IoT裝置中。IoT裝置偵測被監測裝置被插入且具有一正常電力消耗。IoT裝置與使用與被監測裝置相同的一或多個通信網路之一監測系統交換一頻繁、週期性訊息串流(例如,每1秒、2秒、3秒、4秒、5秒、6秒、8秒、10秒或15秒)。此等訊息充當一「失能開關(dead-man switch)」,使得由監測系統立即偵測到訊息之任何未到達。此等訊息亦可傳達被監測裝置或通信網路之任何狀態變化,並同步狀態。IoT裝置可依一雙向信號起作用。若IoT裝置未獲得自一「本基地(home base)」返回之通知,則其可自身採取某一行動。若IoT裝置判定本基地無法連接回它,則其可通知(例如)走廊中之工作人員檢查人。IoT裝置可使用若干不同通信網路來改良其與一監測系統通信之能力。IoT裝置可具有一內部電源,因此其可在其電力插座發生一電力故障的情況下發送訊息。
偵測失禁之裝置可警示照護者注意需要幫助之患者之失禁發作,此有助於患者健康及舒適。然而,先前技術失禁監測裝置及系統具有若干問題。當前失禁系統在偵測到失禁時在偵測水分之傳感器附近觸發一響亮警報。來自警報之響亮聲音對居住在同一設施中之其他個體造成干擾。又,若先前技術失禁監測系統之任何部分被停用,則系統無法警示照護者注意系統故障或一失禁事件。相比之下,所揭示之失禁監測裝置(IMD)可監測及經由網際網路/網路發送一信號,該信號可警示實體上不在正在監測失禁之房間中之照護者,且因此可通知問題而不會在附近引起干擾。本發明之IMD在一回饋迴路上既檢查失禁,又檢查系統在正常地工作。本發明之IMD與患者一起存在於房間中,且以一安全方式連接於房間外。裝置具有用於水分感測墊之一插頭。若墊偵測到水分,則其關閉跨網路發送一訊息之一中繼裝置。裝置檢查用於水分偵測之一重複迴路。若裝置未自墊獲得登入,則其通知頻道未回應。
IoT裝置及IMD經設計以在監測中具有多個冗餘,以確保裝置在操作中且連接至系統。因此,例如,對於連接至本發明之一IoT裝置之一電器或醫療裝置,該IoT裝置正監測電力使用且傳達該電器或醫療裝置在正常運作,但系統亦監測IoT裝置在正常通信,且額外程序在進一步監測至IoT裝置之系統連接係起作用的且在通信;此等額外程序自身可被監測以確保連接性等。IMD經類似地設計具有多層冗餘監測。
對於IoT裝置及IMD兩者,若由於任何原因不滿足正常狀況,或若出現特定狀況,則系統可向人及其他系統通知存在一變化及該變化之性質。通知系統提供一組靈活的方法以使用(例如)文字訊息傳遞、電子郵件、傳呼器、語音電話及直接電腦介面警示人及其他系統,以確保接收到通知。通知亦可取決於諸如被通知之緊迫性之因素,例如,使用者可能不希望被通知少於一分鐘的電力中斷。
對關於健康及相關狀況之個人健康資訊(「PHI」)之存取受到1996年健康保險隱私及責任法案(「HIPAA」)、2009年美國復甦及再投資法案(「ARRA」)及用於經濟及臨床健康之健康資訊技術法案(「HITECH」)及使提供支援及服務(包含分析及審查文件)變得複雜之其他州及聯邦法規(統稱為「HIPAA類型法規」)嚴格規定。
由於被監測之裝置可涉及健康資料之收集及/或使用,因此一裝置未如預期般運作的事實可為受HIPAA類型法規保護的PHI。因此,通知系統可包含滿足HIPAA類型法規之安全通信協定,其中通知係透過系統基於如美國專利第8,281,370號中所描述之角色及個案量(caseload)發送給使用者。如由美國專利第8,281,370號中之參考文獻911所展示,資料可儲存於系統之儲存陣列中。對資訊之存取係基於(若干)個案量及經定義之存取角色(參見圖27)。文件可包含如美國專利第8,281,370號中所論述(包含但不限於,第5欄第21行至第7欄第32行之論述)之關於個案量、追蹤、儲存及標記之資訊。如美國專利第8,281,370號中所論述,個案量係定義一使用者可存取什麼個體或程式的特定資訊集。超角色被稱為一使用者為存取系統內之一特定應用程式所需之特權。文件可包含美國專利第8,281,370號中所論述(包含但不限於,第4欄第64行至第5欄第60行及第12欄第62行至第15欄第3行的論述)之關於個案量及超角色之資訊。可存在不受HIPAA類型法規約束的其他類型之受保護健康資訊。
通知系統使用各種不同通信機制,使得即使存在大範圍的電力故障或網際網路故障(諸如大風暴),通知亦具有許多選項來進行。所聯繫之人或系統將確認其等已接收到一通知,因此通知系統可決定其何時已完成通知目標。通知可包含聲音、燈光、叮噹聲等。
監測系統可為一實體系統、一基於雲端之運算系統或在智慧型裝置或電腦上運行之應用程式。此亦實現使用者之直接監測,或作為整體監測系統之組件。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本申請案主張於2021年5月27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193,747號之優先權,該案之全部揭示內容及教示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申請案亦係待審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750,388號之一部分接續申請案,該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750,388號係作為申請案第15/197,120號於2016年6月29日申請且於2020年3月10日發佈之美國專利第10,586,290號之接續申請案,該美國專利第10,586,290號主張於2015年6月29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2/186,193號之權利,且係於2012年11月13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675,440號之一部分接續申請案,該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675,440號係作為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600,388號於2012年8月31日申請且於2013年12月24日發佈之美國專利第8,615,790號之一部分接續申請案,該美國專利第8,615,790號係作為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600,402號於2012年8月31日申請且於2013年12月17日發佈之美國專利第8,613,054號之一部分接續申請案,該美國專利第8,613,054號係作為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1/604,577號於2006年11月27日申請且於2012年10月2日發佈之美國專利第8,281,370號之分案,各案之全部揭示內容及教示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本申請案亦係待審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811,429號之一部分接續申請案,該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6/811,429號係作為申請案第15/636,826號於2017年6月29日申請且於2020年4月14日發佈之美國專利第10,622,103號之一接續申請案,該美國專利第10,622,103號係上文所描述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3/675,440號之一部分接續申請案,各案之揭示內容及教示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所揭示之發明係關於電腦網路領域中具體出現之問題之解決方案及係關於解決此等問題之電腦網路功能性之特定改良。至少執行監測及報告醫療或其他機器及裝置具有電力,且亦可報告監測IoT裝置自身之電力及通信能力,且可控制使用如美國專利第8,281,370號及上文所描述之角色及/或個案量存取該資訊之功能之IoT系統及裝置在健康資訊技術之領域中既不是常規的、易於理解的,亦不是習知的,如該術語在HITECH法案中定義。
本發明描述用於判定救生及生命監測裝置插入至電力中,在使用正常功率位準,能夠經由各種通信網路傳送其等結果,且可立即向人及系統通知此等狀況之任一者之一故障的方法、系統及裝置。
本發明者識別出難以偵測醫療監測及健康照護裝置之電力喪失的問題,特別是在使用者不在醫療設備附近且看不到或聽不到機器停止工作的情形下。本發明者設計可監測醫療裝置之電力喪失及狀態並報告其發現的一IoT裝置。IoT裝置係一醫療裝置與其電源之間的一中介者。IoT裝置被插入至一電源或電力連接器中,且醫療裝置被插入至IoT裝置中(諸如藉由一USB或其他電連接)。IoT裝置藉由硬接線或一遠端連接(諸如藉由至一區域Wi-fi網路之藍牙連接)連接至一網路。IoT裝置監測自電源流動至電器或醫療裝置之電流且判定電器或醫療裝置是否正汲取電力。接著,IoT裝置可提供被監測之裝置之狀態的定期更新。IoT裝置可具有表明其最初正在運作之一信號,諸如(a)在IoT裝置連接至電力時變成紅色且(b)在IoT裝置連接至Wi-fi時變成綠色的一燈。由IoT裝置執行之監測係透過系統(例如,藉由一網際網路網路應用程式)監測。若發生一故障或喪失Wi-fi連接,則IoT裝置將停止發送訊息,且在一預定時間長度之後,若系統未接收到訊息,則系統將提供IoT裝置通信已被中斷之一警示。
圖1係所主張之裝置如何在系統內通信之一般示意圖。對於一IoT裝置之實例,將該IoT裝置插入至一電插座中且將待監測之裝置插入至IoT裝置中,在此之後,開始操作(101)。在此實施例中,IoT裝置首先確認其連接至諸如Wi-Fi之一通信網路(102),且若否,則組態Wi-Fi (103)。一旦IoT裝置已確認通信連接,其接下來確認連接至其之裝置係一經授權裝置(即,佈建或分配給一患者或個體之一裝置) (104),且若否,則請求授權(105)。網路連接及裝置授權可(例如)藉由亦可連接至IoT裝置之一智慧型電話或其他網路連接裝置初始化。IoT裝置接著繼續進行以執行資料排程(106)及週期性地自連接至IoT裝置之感測器收集(107)及發送(108)資料且根據OTA排程器(109)週期性地確認(110)韌體係最新之功能。OTA係容許IoT裝置硬體中之韌體增加功能性,修復協定中之錯誤,使系統更有效及通常對IoT裝置提供更新及/或改良的空中(Over the Air)系統。伺服器側發送具有新的程式化指令之一訊息(111)且在接收到指令之後,IoT裝置使用新的軟體重啟(101)。
根據本發明之IoT裝置及失禁監測裝置(IMD)經設計以在監測中具有多個冗餘,以確保裝置在操作中且連接至系統。因此,例如,對於連接至本發明之一IoT裝置之一電器或醫療裝置,該IoT裝置正監測電力使用且傳達該電器或醫療裝置在正常運作。另外,系統正監測IoT裝置在正常通信,且額外程序在進一步監測至IoT裝置之系統連接係起作用的且在通信;此等額外程序自身可被監測以確保連接性等。IMD類似地經設計具有多層冗餘監測。IoT裝置及IMD可整合至常規地檢查伺服器上之裝置/系統在運作之一冗餘伺服器中。此冗餘伺服器自身可由冗餘伺服器之一第二複本監測,該第二複本繼而可由一第三伺服器監測。取決於應用之需要,可視需要在儘可能多的層級上實行此遞迴冗餘。例如,在逐心跳基礎上監測一急重症照護心臟病患者之心律之一系統可組態有多個冗餘層級,此係因為即使量測系統中之一短暫故障亦可為一生死攸關的問題。
在根據本發明之一IoT裝置中,待監測之裝置被插入至IoT裝置中,該IoT裝置自身被插入至一電源中。IoT裝置藉由感測在被監測裝置汲取電力時之電流使用來偵測被監測裝置被插入且具有一正常電力消耗。IoT裝置連接至一Wi-Fi或其他網路。IoT裝置與使用與被監測裝置相同的一或多個通信網路之一監測系統交換頻繁的、週期性訊息串流(例如,每5秒)。此等訊息充當一「失能開關」,使得監測系統立即偵測到訊息之任何未到達。此等訊息亦可傳達被監測裝置或通信網路之任何狀態變化,並同步狀態。IoT裝置可使用若干不同通信網路來改良其與一監測系統通信之能力。IoT裝置可具有一內部電源,因此其可在其電力插座發生一電力故障的情況下發送訊息。
如圖2中所描繪,在本發明之一IoT裝置(200)中,一例示性智慧型USB裝置及其主要組件之主要硬體組件包含:(1)具有天線之一Wi-Fi啟用之微控制器;(2)電流流動之一感測器;(3)一USB連接器;(4)一LED指示燈;及(5)一或多個電阻器。圖2係一IoT裝置中之電及電子組件之操作設計及互連之一示意圖。在圖2中,智慧型插頭裝置(203)之主處理單元具有一內建式Wi-Fi晶片及天線。INA 219電流感測模組(201)係用於量測至連接至IoT裝置之輸出端子(204)之裝置之電流流動。模組(201)使用I2C協定與微控制器(203)通信。模組(201)之SCL及SDA接針分別直接連接至MCU單元之D1及D2接針,且由微控制器單元之3.3 v端子供電。一個USB A母型連接器(204)係用於對需要被監測之裝置提供電力。使用一USB A母型連接器,使得透過一USB A公型連接器獲得供電之任何裝置可連接至此IoT裝置。一USB A公型連接器(207)係與一延長導線一起使用以為IoT裝置供電。IoT裝置及被監測之裝置兩者將透過此連接器獲得供電。一RGB LED指示燈(202)經由三個2.2 k暫存器(205)連接至MCU之3個數位輸出接針。RGB LED指示IoT裝置之不同模式。一個觸覺按鈕(206)係用於開啟Wi-Fi組態入口網站(portal)或按需出廠重置。一10 k電阻器(208)係用於在MCU之數位接針4處構建一上拉開關。
又揭示用於偵測失禁之一經改良裝置。如圖3中所描繪,在根據本發明之一失禁監測裝置(IMD) (300)中,本發明IMD之主要硬體組件可包含:(1)一Wi-Fi啟用之微控制器;(2)用以感測失禁事件之一床墊;(3)一立體聲插孔插座;(4)一LED指示燈;及(5)一或多個電阻器。圖3係一IMD中之電及電子組件之操作設計及互連之一示意圖。智慧型插頭裝置之主處理單元(303)具有一內建式Wi-Fi晶片及天線。一床墊連接器(例如,一立體聲插孔插座(301))係用於插入失禁偵測墊。此插座(301)使2個其端子(NC及COM)短路且在連接墊時充當一開關。COM端子連接至MCU單元之3.3 v接針,且NC端子係用一10 k歐姆電阻器(308)下拉至GND且同時連接至MCU之一數位接針。用MCU單元數位接針2偵測連接狀態。命名為BODY之端子連接至MCU單元之一類比接針(A0)且下拉至GND以避免雜訊。自類比接針,藉由量測BODY與COM端子之間的連續性來偵測失禁。一RGB LED指示燈(302)經由三個2.2 k電阻器(305)連接至MCU之3個數位輸出接針,且係用於指示IoT裝置之不同模式。一個觸覺按鈕(306)係用於開啟組態入口網站或按需出廠重置。一10 k電阻器(307)係用於在MCU之數位接針4處構建一上拉開關。一USB公型連接器(304)係與一延長導線一起使用以為IoT裝置供電。
圖4概述IoT裝置(200)或IMD (300) (智慧型模組401)、伺服器(402)及使用者介面(403)之間的例示性互動。IoT裝置(「智慧型模組」)連接至一雲端伺服器,例如,甲骨文(OCI)、微軟、谷歌、亞馬遜、IBM或其他雲端伺服器之一雲端伺服器。使用者介面(諸如一電腦或智慧型電話應用程式)亦連接至雲端伺服器且因此伺服器連接IoT裝置與使用者。IoT裝置向伺服器發送一鑑認請求,該伺服器接受或拒絕該請求。若鑑認請求被拒絕,則不容許IoT裝置進一步存取系統。若IoT裝置經鑑認,則IoT裝置連接至系統。IoT裝置將感測器資料發送至伺服器,該伺服器確認接收資料或在未接收到資料時提供一警示。IoT裝置週期性地向伺服器發送一韌體更新必要性檢查請求,該伺服器檢查IoT韌體是否係最新的且傳訊裝置是否需要請求一韌體更新。若IoT裝置需要一更新,則IoT裝置將向伺服器發出請求。
圖4進一步展示一使用者如何連接至系統。首先,使用者向伺服器發送一註冊請求,該請求被接受或拒絕。若註冊失敗,則拒絕使用者介面存取伺服器。若使用者介面註冊請求係成功的,則使用者可登入系統。若登入係成功的,則使用者可尋求將一裝置指派給使用者。若指派係成功的,則使用者與IoT裝置通信。使用者或使用者介面可自系統或IoT裝置發送針對資料之請求,且可相應地接收資料及其他所要通知。
本文中所揭示之IoT裝置及IMD兩者配備有一通知系統。若出於任何原因不滿足正常條件,則系統可向人及其他系統通知存在一變化及該變化之性質。通知系統提供一組靈活的方法以使用(例如)文字訊息傳遞、電子郵件、傳呼器、語音電話及直接電腦介面警示人及其他系統,以確保接收到通知。通知亦可取決於諸如被通知之緊迫性之因素,例如,使用者可能不希望被通知少於一分鐘的電力中斷。
由於被監測之裝置可涉及健康資料,因此一裝置未如預期般運作的事實可為受保護健康資訊。因此,通知系統可包含HIPAA安全通信協定,其中通知係透過系統基於如美國專利第8,281,370號中所描述之角色及個案量發送給使用者,該案之全部揭示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
通知系統使用各種不同通信機制,使得即使存在大範圍的電力故障或網際網路故障(諸如大風暴),通知亦具有許多選項來進行。所聯繫之人或系統將確認其等已接收到一通知,因此通知系統可決定其何時已完成通知目標。
圖5至圖6繪示一例示性伺服器側結構,其包含涵蓋用於發送資料之一應用程式設計介面(502)及用於監測被發送之資料之一應用程式設計介面(503)之一網路應用程式(501),以及用於資料之儲存及擷取之一資料庫(504)。IoT裝置(200)及失禁監測裝置(300)可用於監測狀態;另外,所揭示裝置(601)亦由系統(603)監測及顯示,此係因為該系統正量測裝置之健康及運作,且雲端(602)正監測IoT裝置的狀態。若一IoT裝置或IMD斷開連接,則雲端系統未獲得來自裝置之回饋且向使用者通知缺少回饋/系統錯誤。
圖7係展示與具有一顯示器之監測系統之一IoT裝置通信的一螢幕截圖(701)。監測系統包含連接至IoT裝置且展示裝置(此處,一「智慧型USB」)在操作中之一應用程式。監測系統可為一實體系統、一基於雲端之運算系統,或在智慧型裝置或電腦上運行之應用程式。此亦實現使用者之直接監測,或作為整體監測系統之組件。即使依靠其等自身電池電力之裝置(諸如智慧型手錶及心律調節器)亦依靠區域Wi-Fi及網際網路或蜂巢式網際網路進行通信。使IoT裝置監測彼等通信系統對於知道彼等裝置可藉由通信執行其等功能係必要的。若此等裝置正提供重要的生命支援,則立即通知係必不可少的。即使由裝置提供之支援及監測不立即危及生命,人們仍需要以不同程度之緊迫性知道,來自彼等裝置之警示及信號未被發送且資料未被收集以供分析。即使相對簡單的裝置(諸如冰箱)亦可將藥物及食物維持於臨界溫度,且空氣調節器可能對健康及舒適至關重要。許多現有警報系統僅依靠一種通信模式,因此使用許多不同模式之IoT裝置係其等之上之一增加優勢。
圖8至圖10繪示一裝置韌體至伺服器通信架構之一實施例。
圖8繪示一裝置授權及使用者指派架構之一實施例。每個IoT裝置(803-1、803-2、803-3、…803-N)發佈一IoT訊息(由裝置ID及一些其他資訊(若需要)組成之一唯一訊息,例如,裝置ID+Auth狀態)至代理(broker)伺服器(802)中之一鑑認主題(例如,IoT/SP/Auth),且應用程式伺服器(801)訂閱該鑑認主題。一主題係在一發佈/訂閱訊息中發佈之資訊之主體。一訊息主題提供廣播事件通知之一機制,及容許系統組件連接至主題以便發送及接收彼等訊息之端點。一代理係使應用程式、系統及服務能夠彼此通信且交換資訊之一程式。所提及之IoT訊息經加密;因此,應用程式伺服器(801)將藉由一解密演算法自訊息提取裝置ID及其他資訊。每當應用程式伺服器(801)發現一新的裝置ID時,其就將藉由在伺服器(801)中搜尋庫存清單來驗證ID。若ID已在庫存中列出,則應用程式伺服器(801)將等待最終使用者將其等在所揭示裝置上寫入或列印之裝置ID放入對應使用者介面(804)。當兩個裝置ID (一個來自庫存且另一個來自使用者輸入)匹配時,裝置ID被視為經鑑認。為向IoT裝置(803)確認裝置ID經鑑認,應用程式伺服器(801)將向代理(802)中之另一主題(例如,Server/SP/Auth)發佈一新訊息且IoT裝置(803)將獲得此訊息作為其等對同一主題的先前訂閱。一旦每個IoT裝置自訊息提取其等自身裝置ID,其就將開始其他任務(例如,資料發送、空中更新等)。
圖9繪示一資料發送架構之一實施例。在完成授權及鑑認程序之後,IoT裝置(903-1、903-2、903-3、…903-N)開始資料發送程序。每個使用者鑑認之裝置將資料發佈至代理(902)中之一經定義主題(例如,IoT/SP/Data)且應用程式伺服器(901)將由於對同一主題的先前訂閱而獲得該資料。資料係以一資料互換格式(諸如JavaScript物件表示法(JSON)/字串格式)發送。整個資料發送程序遵循一加密-解密演算法。此等IoT裝置發佈至代理(902)之同一主題。
圖10繪示一韌體更新架構之一實施例。韌體更新程序係遵循OTA (空中)更新程序。具有管理角色之使用者具備一特定使用者介面(1001),使用者可在其中將韌體檔案上傳至應用程式伺服器(1005)。應用程式伺服器(1005)將韌體檔案保存至韌體儲存器/資料庫(1002)。在成功完成韌體檔案保存程序之後,應用程式伺服器(1005)向一訊息傳遞協定代理,諸如MQTT (訊息傳遞佇列遙測輸送)代理(1006)中之一特定主題發佈一訊息(針對新韌體之一通知)。在MQTT代理(1006)中之同一主題之先前訂閱上,IoT裝置(1003)接收新韌體之通知訊息。此通知觸發針對一FOTA (空中韌體)機制之HTTPS請求。
圖11至圖16係一IoT裝置之進一步實施例中之電及電子組件之操作設計及互連的示意圖。
圖11展示一啟動模式切換示意圖,其中一單輸入-單輸出開關,諸如一SPST (單極單投)觸覺開關(1101)已連接至MCU (微控制器單元)之啟用(EN)接針以藉由將EN接針(參見圖14)下拉至接地位準來增加RESET功能性。10 K歐姆電阻器(1102)充當觸覺開關之下拉電阻器。100 nF陶瓷電容器(1103)對任何切換雜訊頻率進行濾波。連接至接針IO34  (參見圖14)之SPST觸覺開關(1104)係用於啟動Wi-Fi組態模式或藉由將接針下拉至接地位準來將裝置出廠重置。
圖12展示用於將輸入電壓轉換為3V3伏特(3V3_OUT,參見圖13及圖14)以安全地使MCU通電之一3V3電壓轉換示意圖。22 uF極化電容器(1201)經連接以穩定化及最小化輸入電壓波動。100 nF陶瓷電容器(1202)對任何輸入雜訊頻率進行濾波。3V3固定線性電壓調節器(1203)係用於上調至15 V至3.3 V之一最大輸入電壓。100 nF陶瓷電容器(1204)對任何輸出雜訊頻率進行濾波。22 uF極化電容器(1205)經連接以穩定化及最小化輸出電壓波動。
圖13展示一電流感測示意圖,其中計算由連接至裝置之負載所消耗之電流。10 K歐姆上拉電阻器(1301)將串列資料(SDA)接針拉至3V3電壓位準。10 K歐姆上拉電阻器(1302)將串列時鐘(SCL)接針拉至3V3電壓位準。0.1歐姆分路電阻器(1303)在輸入與輸出之間串聯連接,且連接至IC之VIN+及VIN-接針以量測跨其之電壓。INA219BIDR (1304)係具有內建式12位元ADC之電流感測IC,其量測分路電壓且計算電流。100 nF陶瓷電容器(1305)係跨IC之VS電力接針連接以消除輸入雜訊。
圖14展示一MCU與Wi-Fi、藍牙(BT)及低功耗藍牙(BLE)之整合作為一IoT裝置之部分。此實例係一ESP32 SETUP示意圖,其中一Wi-Fi+BT+BLE MCU模組,諸如ESP32-Wroom-32E (1403)作為整個系統之主處理單元工作。10 K歐姆電阻器(1401)連接至MCU之啟用(EN)接針以將其上拉至3V3電壓位準。100 nF陶瓷電容器(1402)經連接以減小任何切換雜訊。ESP32-Wroom-32E (1403),即Wi-Fi及BLE啟用之強大的MCU作為主處理單元工作且連接板中之所有所需IC,且包含系統韌體。跨接線配置(1404)將IO0接針下拉至接地位準以用於啟動模式。接針(1405)經連接以存取串列資料傳送(TXD0)及資料接收(RXD0)接針。10 K歐姆下拉電阻器(1406)經連接以按照跨接線配置將IO0接針下拉。100 nF陶瓷電容器(1407)係跨電力接針(3V3)及接地連接以消除輸入雜訊。
圖15展示一LED狀態指示器示意圖,其中連接至MCU之一共陰極RGB LED指示程式之狀態。100歐姆限流電阻器(1501)連接至紅色LED接針(RED)及MCU之IO4接針(參見圖14)。1 K歐姆限流電阻器(1502)連接至藍色LED接針(BLU)及MCU之IO25接針(參見圖14)。1 K歐姆限流電阻器(1503)連接至綠色LED接針(GRN)及MCU之IO4接針(參見圖14)。
圖16展示包含輸入及輸出配置之一USB In USB Out示意圖,其中連接電源及負載(參見圖13)。半導體二極體,諸如PMEG3020肖特基二極體(1601)係跨輸入接針串聯連接以保護電路免受反極性影響,且電壓降非常低。22 uF極化電容器(1602)經連接以減小電壓漣波且穩定化輸出電壓。
本發明之IoT裝置描述並達成用於確保被監測裝置可正確運作之特定目標,包含(例如)裝置所使用之通信頻道之電力使用及可用性;用於立即報告任何異常狀況之方法,包含向適當使用者通知情形。因此,收集及傳送非常特定的資料,從而簡化設計並改良安全性。
IoT裝置可在幾秒內提供裝置與特定正常電力使用範圍之任何偏差的快速通知,此完全不同於不頻繁的、廣泛的能量使用監測。另外,IoT裝置監測被監測裝置所需之通信頻道以確保其可傳送其結果。IoT裝置亦立即通知任何異常狀況。本發明亦提供跨多個網路及安全域之受保護健康資訊之獲取及傳輸。
為判定一裝置正使用電力,IoT裝置係由監測系統告知被監測裝置之特定電力使用特性,或觀察及特性化所插入之單個裝置之功率位準,以判定裝置是否正常運作。
與可經程式化以關斷裝置以節約能量之先前技術智慧型插頭相比,IoT裝置經設計以保持裝置運作(電力及通信兩者),且在發生任何問題時立即傳訊。過去,使用一智慧型插頭之主要動機之一係減小電器開啟時之能量損耗,且此係佔用偵測之特徵存在之處。先前技術裝置在不需要時關斷電器。此備用電力斷路器(killer)模式將在不需要時關斷裝置以消除在備用模式中使用之電力。然而,IoT裝置經設計以保持裝置運作且在其等不運作時通知,此係因為IoT裝置不接通或關斷裝置,但其在一裝置不運作時發送警示,使得一使用者知道該裝置未按應有的方式運作。
針對電壓突波及尖峰以及裝置過熱之熱保護及過載保護係至關重要的。一些IoT系統可偵測一單個裝置(例如,一智慧型恆溫器)已離線。本發明之IoT裝置唯一地(a)容許監測連接至其之任何事物,(b)容許連接多個裝置,及(c)容許由雲端伺服器主動地監測連接至其之任何事物。IoT裝置基於特定被監測裝置之經指定功率位準偵測裝置之異常電力使用,而不僅僅一般過載。且IoT裝置立即報告任何異常狀況。IoT裝置被告知特定功率位準,或特性化所插入之單個裝置之正常操作之功率位準,以判定裝置是否正常運作,而非藉由被告知其在哪個房間來試圖猜測裝置之特性。標稱操作電壓;偵測超出經指定範圍之任何事物並發送一警示。 IoT裝置及IMD之進一步設計及實施方案
IoT裝置經設計以監測由被監測之裝置使用之通信(例如,Wi-Fi、網際網路、蜂巢式網際網路及SMS)之健康。IoT裝置可非常有效地使用此等媒體,此係因為其發送之週期性訊息非常短,且此等訊息可適應非常繁忙的系統。其他智慧型插頭不具有(例如)裝置之雲端監測。此處,IoT裝置與雲端監測以一閉合迴路耦合。IoT裝置亦可使用多個通信媒體及路徑來確保傳送狀態的能力。藉由使監測系統使用諸如輪詢之一協定來管理擁塞,可進一步減少擁塞。憑藉IoT裝置之一網路,可使用本文描述之短程方法,或其他方法(諸如電力線通信)係可用的。若此等本端方法出於任何原因而不可用,則被監測之頻道亦可用於通信。
網路安全係網際網路連接之裝置之一主要挑戰。部署可服務多年而無修改的裝置使其等易遭致威脅技術之持續進步的影響。智慧型插頭之廣泛範圍之通信需求意謂其等需要靈活的通信系統。由於智慧型插頭具有有限的運算資源,因此其等在其等可採用之安全措施方面受到限制。本發明之IoT裝置係針對非常特定的目標而設計,使用非常有限訊息,僅發送至監測系統。因此,其等可使用一非常安全的通信協定,此係因為通信類型如此受限。用於其他目的之任何通信(諸如一使用者輸入一裝置之功率位準)係透過監測系統引導,該監測系統可使用更複雜的保護且可針對新的威脅不斷更新。類似地,即使對於IoT裝置之一區域網路,通信亦非常簡單,僅將訊息轉送至監測系統及接收來自監測系統之訊息,因此其等可在長的部署期內安全。本發明之IoT裝置亦監測被監測之IoT實體資產之實體安全性,且若監測患者/個體之實體裝置被盜或自其實體位置移除,則警示系統。
所揭示系統可監測一遠端IoT生物識別資料獲取裝置之功能狀態,該遠端IoT生物識別資料獲取裝置諸如血糖監測器、血壓袖帶、溫度監測器、心率監測器、健康監測手錶、睡眠墊、脈衝血氧計、常開或常閉中繼器、體重秤、相機及其他類型之醫療監測裝置,諸如可識別患者位置、呼吸、心率並將資訊中繼給臨床醫師之一生命徵象監測器。先前技術監測系統(諸如Oxehealth監測系統)無法跨系統攜載資訊且因此不具有冗餘監測。Oxehealth裝置可發送訊息但無法知道所發送之訊息是否被接收。其他先前技術監測系統(諸如Withings)具有一僅接收模式,且因此此等系統無法區分不存在來自被監測之裝置之報告是否意謂裝置離線或不存在待報告之資料。憑藉此等先前技術裝置及系統,若一裝置未發送資料,則系統無法告知是否存在斷開連接或其他問題。此等裝置僅在存在資料的情況下起作用,且若不存在資料則不起作用。例如,若用於有摔倒風險的一人之一先前技術睡眠墊未插電或喪失連接,則被監測之人可能摔倒或下床且未通知任何人。本發明之IoT裝置藉由在睡眠墊未運作或正常通信時提供通知來解決此問題,使得可校正問題以確保在一事件(諸如從床上摔倒)發生時一使用者將被通知。
本發明包含用於監測各種IoT裝置與可自此等裝置擷取資料串流並將資料串流儲存於專有(或其他)資料庫(其等可符合或可不符合HIPAA類型法規)中之基於雲端或內部部署(on-premises)之運算系統之間的連接性的一系統。此藉由內建多個監測及報告層來發生。例如,進行監測之裝置自身正被監測且雲端自身正被監測。
本發明包含用於佈建來自一或多個製造商之IoT裝置之一系統,以使IoT裝置與個體相關聯且以可容易且快速地存取之一格式維持此資訊,使得當遇到指示一裝置之使用者處於需要醫療照顧之一狀態之一系列偶發事件時,該資訊可被傳送至相關人員或機構(例如,一健康照護專業人員、醫務辦公室及類似者)。一識別號或代碼經指派給一患者或服務一患者之裝置集合。如上文所論述,此可與個案量類型之安全性相關。
本發明包含一種用於佈建來自一或多個製造商之IoT裝置之系統,以使IoT裝置與個別使用者相關聯且以可容易且快速地存取之一格式維持此資訊,使得當遇到指示裝置處於需要醫療照顧之一狀態之一系列偶發事件時,該資訊可被傳送至相關人員或機構(例如,一操作支援人員或技術支援部門)。一識別號或代碼係基於患者指派而與特定使用者相關聯。
本發明包含一種系統,其在與以上技術結合時,提供一生物個體(例如,人、動物)狀況之變化之即時警示,諸如當一失禁墊偵測到水分,一ECG監測裝置偵測到一異常心率或心律時。
本發明包含一種系統,其在與以上技術結合時,提供裝置狀況之變化之即時警示,諸如當一裝置意外斷電時。
本發明包含一種系統,其在與以上技術結合時,經由文字訊息、電子郵件、電話或其他提供將裝置與維持資料庫之(若干)電腦系統連接之網路之狀態變化的即時警示。
本發明包含一種系統,其在與以上技術結合時,經由電子郵件或一(若干)網頁上之概述或一螢幕上之一顯示提供預指定事件(例如,一患者之體脂肪量超過一臨限值)之一非即時紀錄。當一些機器(如一心臟監測器或睡眠墊)離線時,一使用者將希望即時知道。對於其他機器量測值(諸如血壓讀數),可不需要即時量測,但可收集及儲存此等量測值以及裝置狀態(例如,儲存一血壓裝置未取得一經規定血壓讀數之資訊,而且亦儲存血壓裝置正運作)。
本發明包含一種可經由一網路更新以併入新功能性,修復軟體及韌體錯誤及最佳化現有功能性之系統。此係因為插座功能性之變化可直接下載至插座。
本發明之實施例包含: 1. 一種用於監測一遠端物聯網(IoT)生物識別資料獲取裝置之功能狀態的系統,該遠端物聯網(IoT)生物識別資料獲取裝置諸如一失禁監測器、血糖監測器、心率監測器、血壓袖帶、溫度監測器、運動手錶、睡眠墊、脈衝血氧計、常開或常閉中繼器、體重秤、相機及其他醫療監測裝置。 2. 一種用於監測各種IoT裝置與自此等裝置擷取資料串流並將資料串流儲存於專有(或其他)資料庫(其等可符合或可不符合HIPAA類型法規)中之基於雲端或內部部署之運算系統之間的連接性的系統。 3. 一種用於佈建來自一或多個製造商之IoT裝置之系統,以使IoT裝置與個別使用者相關聯且以可容易且快速地存取之一格式維持此資訊,使得當遇到指示一裝置之使用者處於需要醫療照顧之一狀態之一系列偶發事件時,該資訊可被傳送至相關人員或機構(諸如一醫療照護專業人員、醫務辦公室或其他)。 4. 一種用於佈建來自一或多個製造商之IoT裝置之系統,以使IoT裝置與個別使用者相關聯且以可容易且快速地存取之一格式維持此資訊,使得當遇到指示裝置處於需要醫療照顧之一狀態之一系列偶發事件時,該資訊可被傳送至相關人員或機構(例如,一操作支援人員或技術支援部門)。 5. 一種系統,其在與以上技術結合時,提供一生物個體(例如,人、動物)狀況之變化之即時警示,諸如當一失禁墊偵測到水分,一ECG監測裝置偵測到一異常心率或心律時。 6. 一種系統,其在與以上技術結合時,提供裝置狀況之變化之即時警示,諸如當一裝置意外斷電時。 7. 一種系統,其經由文字訊息、電子郵件、電話呼叫或其他提供將裝置與維持資料庫之(若干)電腦系統連接之網路之狀態變化的即時警示。 8. 一種系統,其經由電子郵件或一(若干)網頁上之概述或一螢幕上之一顯示提供預指定事件(例如,一患者之體脂肪量超過一臨限值)之一非即時紀錄。 9. 一種可經由一網路更新以併入新功能性,修復軟體及韌體錯誤及最佳化現有功能性之系統。
101:步驟 102:步驟 103:步驟 104:步驟 105:步驟 106:步驟 107:步驟 108:步驟 109:OTA排程器 110:步驟 111:步驟 200:物聯網(IoT)裝置 201:電流感測模組/模組 202:RGB LED指示燈 203:智慧型插頭裝置/微控制器 204:輸出端子/USB A母型連接器 205:暫存器 206:觸覺按鈕 207:USB A公型連接器 208:10 k電阻器 219:INA 300:失禁監測裝置(IMD) 301:立體聲插孔插座/插座 302:RGB LED指示燈 303:主處理單元 304:USB公型連接器 305:2.2 k電阻器 306:觸覺按鈕 307:10 k電阻器 308:10 k歐姆電阻器 401:智慧型模組 402:伺服器 403:使用者介面 501:網路應用程式 502:應用程式設計介面 503:應用程式設計介面 504:資料庫 601:裝置 602:雲端 603:系統 701:螢幕截圖 801:應用程式伺服器/伺服器 802:代理伺服器/代理 803:物聯網(IoT)裝置 803-1至803-N:物聯網(IoT)裝置 804:使用者介面 901:應用程式伺服器 902:代理 903-1至903-N:物聯網(IoT)裝置 1001:使用者介面 1002:韌體儲存器/資料庫 1003:物聯網(IoT)裝置 1005:應用程式伺服器 1006:訊息傳遞佇列遙測輸送(MQTT)代理 1101:單極單投(SPST)觸覺開關 1102:10 K歐姆電阻器 1103:100 nF陶瓷電容器 1104:單極單投(SPST)觸覺開關 1201:22 uF極化電容器 1202:100 nF陶瓷電容器 1203:3V3固定線性電壓調節器 1204:100 nF陶瓷電容器 1205:22 uF極化電容器 1301:10 K歐姆上拉電阻器 1302:10 K歐姆上拉電阻器 1303:0.1歐姆分路電阻器 1304:INA219BIDR 1305:100 nF陶瓷電容器 1401:10 K歐姆電阻器 1402:100 nF陶瓷電容器 1403:ESP32-Wroom-32E 1404:跨接線配置 1405:接針 1406:10 K歐姆下拉電阻器 1407:100 nF陶瓷電容器 1501:100歐姆限流電阻器 1502:1 K歐姆限流電阻器 1503:1 K歐姆限流電阻器 1601:PMEG3020肖特基二極體 1602:22 uF極化電容器
圖1係所揭示IoT裝置及失禁裝置如何操作之一圖解。
圖2係展示電及電子組件之互連之一例示性IoT裝置之一示意圖。
圖3係展示電及電子組件之互連之一例示性失禁監測裝置之一示意圖。
圖4係在IoT裝置或IMD、伺服器與使用者介面之間的例示性互動之一圖式。
圖5係伺服器側結構之一圖式。
圖6係一基於雲端之伺服器側結構之一圖式。
圖7係展示識別由IoT裝置監測之機器之電力使用之至監測系統之一IoT裝置通信的一螢幕截圖。
圖8係一裝置授權及使用者指派架構之一實施例之一圖式。
圖9係一資料發送架構之一實施例之一圖式。
圖10係一韌體更新架構之一實施例之一圖式。
圖11係展示電及電子組件之互連之一例示性IoT裝置之一示意圖之一第一部分。
圖12係展示電及電子組件之互連之一例示性IoT裝置之一示意圖之一第二部分。
圖13係展示電及電子組件之互連之一例示性IoT裝置之一示意圖之一第三部分。
圖14係展示電及電子組件之互連之一例示性IoT裝置之一示意圖之一第四部分。
圖15係展示電及電子組件之互連之一例示性IoT裝置之一示意圖之一第五部分。
圖16係展示電及電子組件之互連之一例示性IoT裝置之一示意圖之一第六部分。
101:步驟
102:步驟
103:步驟
104:步驟
105:步驟
106:步驟
107:步驟
108:步驟
109:OTA排程器
110:步驟
111:步驟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監測一電裝置之狀態且與一監測裝置通信之物聯網裝置,其包括: 一處理器,其具有一記憶體, 一無線電信頻道,其耦合至該處理器, 一插座,其用於連接至該電裝置,及 一電流感測裝置,其耦合至該插座及該處理器, 其中該處理器經組態以: 接收來自該電流感測裝置之一電流感測信號, 基於該電流感測信號判定該經附接電裝置之一狀態,及 基於該狀態傳輸一週期性信號以在該無線電信頻道上傳輸至該監測裝置。
  2.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 該信號係指示該電裝置是否正汲取電力之一狀態信號。
  3.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進一步包括: 用於展示該無線通信頻道連接至該監測裝置之一指示器。
  4.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進一步包括: 用於展示該IoT連接至電力之一指示器。
  5.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 該插座係一USB連接器。
  6.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 該插座係一USB連接器。
  7.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 該插座係一立體聲插孔插座。
  8.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 該無線通信頻道係一通信網路。
  9.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 該無線通信頻道係Wi-Fi、藍牙、低功耗藍牙(BLE)及蜂巢式網際網路之一者。
  10. 一種用於安全地操作一物聯網(IoT)裝置以供一使用者監測用於向受照護之一個體提供照護之一電裝置之狀態的方法,其包括: 提供具有一處理器、一記憶體及一顯示器之一監測裝置, 將該使用者之存取資料檔、與該使用者相關聯之一或多個個案量及一或多個角色儲存於該監測裝置之該記憶體中, 提供一IoT裝置,其具有 一處理器,其具有一記憶體, 一無線電信頻道,其耦合至該處理器, 一插座,其用於連接至該經附接電裝置,及 一電流感測裝置,其耦合至該插座及該處理器, 將該電裝置連接至該IoT裝置, 藉由該IoT裝置偵測至該電裝置之該連接, 藉由該IoT裝置之電流感測器偵測該電裝置是否正汲取電力, 藉由該IoT裝置之無線通信頻道將一週期性狀態信號發送至該監測裝置, 藉由該監測裝置接收該週期性狀態信號, 藉由該監測裝置判定該週期性狀態信號是否已被中斷, 藉由該監測裝置判定該使用者是否經授權以存取與該個體有關之資訊,其中該判定係至少部分基於與該使用者相關聯之該存取資料檔、該一或多個個案量及該一或多個角色以及與該等個體有關之資訊之類型, 向該經授權使用者提供與用於向受照護之該個體提供照護之該電裝置相關聯之該週期性狀態信號已被中斷的一警示。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 該資訊係個人健康資訊。
  12.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 使用者存取授權之該判定係符合HIPAA的。
  13.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 該電裝置係一生物識別資料獲取裝置。
  1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 該生物識別資料獲取裝置係一失禁監測器、一血糖監測器、一心率監測器、一血壓袖帶、一溫度監測器、一運動手錶、一睡眠墊、一脈衝血氧計、一常開或常閉中繼器、一體重秤及一相機之一者。
  15.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 該電裝置係一生命支援裝置。
  16.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 該電裝置係一冰箱及一空氣調節器之一者。
  17.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將該狀態信號儲存於該監測裝置之一資料庫中。
  18. 如請求項17之方法,其中: 該狀態信號在該資料庫中之該儲存係符合HIPAA的。
  19. 一種安全地操作用於監測一電裝置之狀態之一物聯網(IoT)裝置之方法,其包括: 提供一IoT裝置,其具有 一處理器,其具有一記憶體, 一無線電信頻道,其耦合至該處理器, 一插座,其用於連接至一電裝置,及 一電流感測裝置,其耦合至該插座及該處理器, 提供具有一記憶體之一應用程式伺服器, 提供一代理伺服器, 經由該IoT裝置之該無線通信頻道將含有該IoT裝置之身份之一訊息發送至該代理伺服器中之一第一鑑認主題, 藉由該應用程式伺服器訂閱該鑑認主題, 藉由該應用程式伺服器驗證該裝置身份儲存於該應用程式伺服器之該記憶體內, 藉由該應用程式伺服器將一訊息發送至該代理伺服器中之一第二主題, 經由該無線通信頻道將該訊息發送至該IoT裝置, 藉由該IoT裝置經由該無線通信頻道將由該IoT裝置收集之資料發送至該應用程式伺服器。
  20. 如請求項2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 藉由該IoT裝置訂閱該代理伺服器上之一第三主題, 提供一使用者介面, 經由該使用者介面將一韌體檔案上傳至該應用程式伺服器, 將該韌體檔案保存於該應用程式伺服器之該記憶體中, 藉由該應用程式伺服器將一韌體通知訊息發佈至該代理伺服器上之該第三主題, 藉由訂閱該第三主題之該IoT裝置接收該韌體通知訊息。
TW111119955A 2021-05-27 2022-05-27 用於監測物聯網(IoT)生物識別獲取系統之即時狀態之裝置及系統 TW2023244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93747P 2021-05-27 2021-05-27
US63/193,747 2021-05-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4440A true TW202324440A (zh) 2023-06-16

Family

ID=842303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9955A TW202324440A (zh) 2021-05-27 2022-05-27 用於監測物聯網(IoT)生物識別獲取系統之即時狀態之裝置及系統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24440A (zh)
WO (1) WO2022251708A2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804916A2 (en) * 2004-09-24 2007-07-11 Roger Lee Heath Resuscitation and life support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US9866953B2 (en) * 2014-01-08 2018-01-09 CliniCloud Inc. Electronic stethoscope
KR102311817B1 (ko) * 2015-02-26 2021-10-1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 장치 및 전자 장치의 전원관리 방법
WO2017023386A2 (en) * 2015-05-08 2017-02-09 YC Wellness, Inc. Integration platform and application interfaces for remote data management and security
US10187773B1 (en) * 2015-07-25 2019-01-22 Gary M. Zalewski Wireless coded communication (WCC) devices with power harvesting power sources for monitoring state data of objects
US10209281B2 (en) * 2015-12-07 2019-02-19 Google Llc Monitoring power status
US10732690B2 (en) * 2018-05-17 2020-08-04 Arm Ip Limited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state transition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51708A2 (en) 2022-12-01
WO2022251708A4 (en) 2023-03-09
WO2022251708A3 (en) 2022-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64410B2 (en) Medical systems and methods
US8154413B2 (en)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caregiver performance
US8653965B1 (en) Human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9965946B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a patient health network
US6336900B1 (en) Home hub for reporting patient health parameters
US20070180140A1 (en) Physiological alarm notification system
US20070106124A1 (en) Safety check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and memory medium for memorizing program therefor
CN103842942A (zh) 传送患者监测系统上的主要报警通知的系统和方法
KR20180106583A (ko) 노약자 관리 디바이스 및 노약자 관리 시스템
CN107888709B (zh) 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和医护通信系统
WO2022227549A1 (zh) 用于家电设备的安全监控方法及装置、家电设备
US11138861B2 (en) Easily customizable inhabitant behavioral routines in a location monitoring and action system
CN109074855B (zh) 终端装置、信息处理系统
TW202324440A (zh) 用於監測物聯網(IoT)生物識別獲取系統之即時狀態之裝置及系統
US20220301074A1 (en) Device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Real-time Status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Biometric Acquisition Systems
JP2013069067A (ja) 医療機器の稼働監視システム
WO2020003715A1 (ja) レポート出力プログラム、レポート出力方法およびレポート出力装置
US2011002117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tting User Data Received by an Authorized Approver
US20230140188A1 (en) Providing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patient monitoring data
Yoshikawa et al. Empirical study of medical IoT for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diseases at home
US9380474B2 (en) Network monitoring for active medical device alarms
US20240079127A1 (en) Providing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patient monitoring data from a plurality of patient monitors
US20200258625A1 (en) Server-neutral network architecture
Yoshikawa et al. Secure Buddy System in Highly Managed Medical IoT for Patients with Intractable Diseases
WO2020003705A1 (ja) 制御プログラム、報告書出力方法、および報告書出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