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88709B - 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和医护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和医护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888709B
CN107888709B CN201711426357.6A CN201711426357A CN107888709B CN 107888709 B CN107888709 B CN 107888709B CN 201711426357 A CN201711426357 A CN 201711426357A CN 107888709 B CN107888709 B CN 1078887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herboard
processor
communication link
data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42635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7888709A (zh
Inventor
李志�
邵华钢
邱劼
方凯
史太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Kye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Kye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Kye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Kye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42635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8887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78887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87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78887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8887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06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ile transfer, e.g.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50Network services
    • H04L67/60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 H04L67/61Scheduling or organising the servicing of application requests, e.g. requests for application data transmissions using the analysis and optimisation of the required network resources taking into account QoS or priority requir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一种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和医护通信系统,所述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包括:第一主板,包括第一处理器,第一处理器上至少运行有第一操作系统;第二主板,包括第二处理器,第二处理器上运行有第二操作系统,第二主板上集成有至少一个物联网通信模块,物联网通信模块用于读取物联网设备中的医患数据;其中,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之间通过预设的第一通信链路进行通信;第二主板适于对接收到的医患数据的属性值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在多个互相独立的通信链路中选择目标通信链路,以将医患数据通过目标通信链路上传至服务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保证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将医患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时的数据传输可靠性。

Description

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和医护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和医护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便携式移动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经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近年来,在医疗领域,随着互联网(Internet)、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以及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涌现及日渐成熟,数字化医院的概念开始在医疗领域中应用。医生或护士可以使用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例如平板电脑,对病人信息进行管理,或者对医生或护士对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进行监督和评定;病人还可以在病床上使用安装有医护软件的移动医疗终端上与护士或医生进行病情沟通等等。
在现有技术中,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可以通过内部的物联网通信模块从外部的物联网设备中读取医患数据,所述医患数据可以是表征有病人信息的诊断数据(例如生命体征数据)和/或医生、护士对病人的治疗、护理过程携带的信息数据。进一步地,所述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可以将所述医患数据上传至服务器进行数据统计以及分析。那么,在将所述医患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时,如何保证所述医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将医患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时的数据传输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所述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包括:第一主板,包括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上至少运行有第一操作系统;第二主板,包括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上运行有第二操作系统,所述第二主板上集成有至少一个物联网通信模块,所述物联网通信模块用于读取物联网设备中的医患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之间通过预设的第一通信链路进行通信;所述第二主板适于对接收到的所述医患数据的属性值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在多个互相独立的通信链路中选择目标通信链路,以将所述医患数据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上传至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医患数据的属性值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数据来源,数据大小,数据类型。
可选地,响应于所述医患数据的数据来源和/或数据类型指示所述医患数据具有紧急程度标识,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基于第一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响应于所述医患数据的数据来源和/或数据类型指示所述医患数据具有非紧急程度标识,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基于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为非网络通信协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为网络通信协议。
可选地,所述非网络通信协议为以下通信协议中的一种:串口通信协议、并口通信协议、USB通信协议,和/或,所述网络通信协议为有线网络通信协议或无线网络通信协议。
可选地,响应于所述医患数据的数据大小大于等于预设值,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基于网络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可选地,所述第二主板根据所述识别结果在独立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二通信链路,以及按顺序耦接的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第一主板和独立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三通信链路所形成的通信链路中选择所述目标通信链路。
可选地,所述第二主板适于在将所述医患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前,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第二通信链路和第三通信链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性进行验证。
可选地,响应于所述第二主板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链路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的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第二主板验证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是所述服务器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二主板的第一心跳信号向所述第二主板发送的。
可选地,响应于所述第二主板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的通道确认信号,所述第二主板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所述通道确认信号是所述服务器在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之后向所述第二主板发送的。
可选地,响应于所述服务器经由所述第三通信链路接收到所述第一主板的第二心跳信号,所述服务器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所述第二心跳信号是所述第一主板根据来自于所述服务器的问询信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的。
可选地,响应于所述第一主板经由所述第三通信链路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的第二反馈信号,所述第一主板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所述第二反馈信号是所述服务器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一主板的第二心跳信号向所述第一主板发送的。
可选地,响应于所述第一主板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失效,所述第一主板发送第三数据通道失效报警信号至所述第二主板并由所述第二主板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传输至所述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二主板验证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失效,所述第二主板发送第二数据通道失效报警信号至所述第一主板并由所述第一主板经由所述第三通信链路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可选地,响应于所述第二主板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接收到所述第一主板的第三心跳信号,或者,响应于所述第二主板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接收到所述第一主板的第三反馈信号,所述第二主板验证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所述第三反馈信号是所述第一主板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二主板的第四心跳信号向所述第一主板发送的。
可选地,所述第一主板适于对其运行数据的属性值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将所述运行数据基于网络通信协议或非网络通信协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可选地,所述第一主板还包括:第一看门狗模块,其清零端耦接所述第二处理器,其输出端直接或者间接地耦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复位端,响应于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在其计数值溢出前未收到来自所述第二处理器的第一清零信号,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发送第一复位信号至所述第二处理器的复位端;第二主板还包括:第二看门狗模块,其清零端耦接所述第一处理器,其输出端直接或者间接地耦接所述第一处理器的复位端,响应于所述第二看门狗模块在其计数值溢出前未收到来自所述第一处理器的第二清零信号,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发送第二复位信号至所述第一处理器的复位端。
可选地,所述第一主板还包括:第三看门狗模块,其清零端耦接所述第一处理器,其输出端直接或者间接地耦接所述第一处理器的复位端,响应于所述第三看门狗模块在其计数值溢出前未收到来自所述第一处理器的第三清零信号,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发送第三复位信号至所述第一处理器的复位端。
可选地,第二主板还包括:第四看门狗模块,其清零端耦接所述第二处理器,其输出端直接或者间接地耦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复位端,响应于所述第四看门狗模块在其计数值溢出前未收到来自所述第二处理器的第四清零信号,所述第四看门狗模块发送第四复位信号至所述第二处理器的复位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医护通信系统,所述医护通信系统包括上述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和服务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通过所述第二主板,对接收到的所述医患数据的属性值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在多个互相独立的通信链路中选择目标通信链路,以将所述医患数据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上传至服务器,例如可依据所述医患数据的紧急重要程度和/或数据大小进行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将医患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时的数据传输可靠性,还可以均衡通信链路资源并保证数据传输效率。
进一步而言,响应于所述医患数据的数据来源和/或数据类型指示所述医患数据具有紧急程度标识,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基于第一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响应于所述医患数据的数据来源和/或数据类型指示所述医患数据具有非紧急程度标识,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基于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也即根据所述医患数据的紧急/重要程度不同,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基于不同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也即对所述医患数据按照其紧急/重要程度进行独立地数据传输,以使得紧急/重要程度更高的医患数据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可以被优先考虑,以更好地维护医护工作的有序性。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为非网络通信协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为网络通信协议。由于所述医患数据具有紧急程度标识,基于非网络通信协议上传至服务器可以避免网络环境影响带来的不稳定性带来的数据传输延迟甚至丢失,因此,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选择可以保证紧急/重要程度较高的医患数据的数据传输可靠性;进一步地,由于所述医患数据具有非紧急程度标识,紧急/重要程度较低,将其基于网络通信协议并行上传至服务器可以有效利用网络传输的高数据带宽的优势,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以加快医疗护理进程。
进一步而言,响应于所述医患数据的数据大小大于等于预设值,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基于网络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所述医患数据较大时,将其基于网络通信协议并行上传至服务器可以有效利用网络传输的高数据带宽的优势,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以加快医疗护理进程。
进一步而言,响应于所述医患数据的数据大小小于所述预设值,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基于非网络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所述医患数据较小时,对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数据带宽要求较小,不会对基于非网络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目标通信链路造成压力,在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可均衡通信链路资源。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二主板适于在将所述医患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前,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第二通信链路和第三通信链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性进行验证,以进一步地提高将医患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时的数据传输可靠性。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主板还包括第一看门狗模块,第二主板还包括第二看门狗模块。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用于实时监控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运行状态,所述第二看门狗模块用于实时监控所述第一处理器的运行状态;当某一个或两个处理器运行故障(例如程度跑飞)时,用于实时监控其的看门狗模块发送复位信号对其重启,以维持所述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的运行稳定性。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主板还可以包括第三看门狗模块,用于实时监控所述第一处理器的运行状态,当所述第一处理器运行故障(例如程度跑飞)时,所述第三看门狗模块对其重启,尤其是当所述第二看门狗模块失效或者所述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之间的通信中断时,所述第三看门狗模块的设置可以提高对所述第一处理器运行状态监控的可靠性。
进一步而言,第二主板还可以包括第四看门狗模块,用于实时监控所述第二处理器的运行状态,当所述第二处理器运行故障(例如程度跑飞)时,所述第四看门狗模块对其重启,尤其是当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失效或者所述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之间的通信中断时,所述第四看门狗模块的设置可以提高对所述第二处理器运行状态监控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的数据流向示意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医护通信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在现有技术中,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可以通过内部的物联网通信模块从外部的物联网设备中读取医患数据。所述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可以将所述医患数据上传至服务器进行数据统计以及分析。在将所述医患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时,如何保证所述医患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通过对医患数据的属性值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在多个互相独立的通信链路中选择目标通信链路,以将所述医患数据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上传至服务器,可以保证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将医患数据上传至服务器时的数据传输可靠性。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有益效果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的数据流向示意性图。
一并参见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100,其可以包括第一主板10和第二主板20。其中,所述第一主板10包括第一处理器101,所述第一处理器101上至少运行有第一操作系统;所述第二主板20包括第二处理器201,所述第二处理器201上运行有第二操作系统,所述第二主板20上集成有至少一个物联网通信模块202,所述物联网通信模块202用于读取物联网设备1中的医患数据Data;其中,所述第一主板10和第二主板20之间通过预设的第一通信链路Link1进行通信。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操作系统可以为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所述第二操作系统可以为实时(Real-time,简称RT)操作系统,但不限于此,二者可以是任意适当的操作系统,例如可以选自安卓、RT、Windows、苹果操作系统(iPhone System,简称IOS)以及黑莓(Blackberry)操作系统等等。优选地,所述第二操作系统的运行功耗低于所述第一操作系统。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处理器101上至少运行有第一操作系统表示的是所述第一处理器101上可以运行有至少一个操作系统;如果所述第一处理器101上运行的操作系统为多个,则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处理器101可以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中进行切换,其他操作系统的进程可以作为后台程序运行。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主板是集成有处理器、存储器、接口以及插槽等多个部件的印制电路板组件(Printed Circuit Board Assembly,简称PCBA)。为了简化,此处对所述第一主板10和第二主板20不再一一展开介绍。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所述第一主板10和第二主板20上处理器的数量不进行特殊限定。优选地,所述第二主板20上可以包括有多个所述第二处理器201,每个第二处理器201上运行有所述第二操作系统,所述第二主板20上集成有至少一个物联网通信模块202,每个第二处理器201可以与对应的至少一个物联网通信模块202耦接,所述物联网通信模块202用于读取物联网设备1中的医患数据Data;其中,所述第一主板10和第二主板20之间通过预设的第一通信链路Link1进行通信。为了简化,以下将以所述第一主板10和第二主板20上处理器的数量为一个为例进行说明。
由于所述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100中两个主板上的处理器独立运行,因此,在其中一块主板出现故障或操作系统崩溃时,另一块主板依然可以维持正常运行,可以有效地提高所述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100运行的鲁棒性。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所述物联网通信模块202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模块,蓝牙模块,Wi-Fi模块,ZigBee模块。相应地,所述物联网设备1可以为扫描枪、输液报警器、婴儿防盗手环、扫描枪或医生、护士胸牌(内部具有电子标签)、体征信息采集设备以及电子腕带等能够通过相应的通信协议被所述物联网通信模块202所识别的任何适当的外部设备。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可以为任意适当的通信链路,例如其可以基于串口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具体地,可以遵从RS232、RS499、RS423、RS422或RS485等接口标准规范和总线标准规范;所述第一主板10和第二主板20上分别设置有串行通信接口,简称串行接口(Serial Interface)或串口,但不限于此,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还可以基于其他任意适当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例如并行通信协议、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简称USB)通信协议等。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可以基于单一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还可以由不同的通信接口耦接,并分别基于不同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本实施例不进行特殊限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板20适于对接收到的所述医患数据Data的属性值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在多个互相独立的通信链路中选择目标通信链路,以将所述医患数据Data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上传至服务器。为了简化,图1仅示出所述第二主板20在独立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的第二通信链路,以及按顺序耦接的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第一主板10和独立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三通信链路所形成的通信链路中选择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这一实施方式。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主板20与所述服务器之间可以配置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互相独立的通信链路,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优选地,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不同。例如,它们可以基于串口通信协议、并行通信协议、USB通信协议、以太网通信协议、无线通信协议等等。此外,各个互相独立的通信链路可以基于单一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还可以由不同的通信接口耦接,并分别基于不同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本实施例不进行特殊限制。
作为一个非限制性的例子,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医患数据Data的属性值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数据来源,数据大小,数据类型。
在日常的医护工作中,所述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100所接收到的医患数据Data是来自于各种各样的物联网设备1的。各个物联网设备1的功能各异,例如,扫描枪可用以扫描与医护患相关的图像信息和/或文字信息,输液报警器用以监测患者的输液过程是否存在异常,婴儿防盗手环用以警报婴儿远离甚至丢失,体征信息采集设备用以采集患者体征信息(例如体温、血氧、心跳、血糖、体重等),医护人员胸牌用以录入其身份信息以进行签到,电子腕带用以对医护人员定位或辅助其签到,等等。
从设备功能上看,某些特定设备发送的医患数据Data的重要程度是较高的,其表征出的信息较为紧急。例如,输液报警器和婴儿防盗手环发送的医患数据Data务必需要上传至服务器进行优先处理,在上传时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至关重要,其关系到患者和婴儿的安危;再例如,若接收到的所述医患数据Data为其他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图未示)所发送,用于警报其供电线和/或通信线缆物理性断开,为了能够上报至服务器进行优先处理以挽回损失,在上传该医患数据Data时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同样至关重要。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二主板20上的第二处理器201适于对接收到的医患数据Data的紧急/重要程度进行判断,判断依据可以是通过编程的方式在第二处理器201中进行设置,也可以是在服务器30上进行设置再发送至所述第二处理器201的。
举例而言,所述第二处理器201可以首先识别所述医患数据Data的数据来源,其中,所述医患数据Data中可以携带有对应的物联网设备1的设备ID;所述第二处理器201还可以从所述医患数据Data的数据类型中进行进一步判断,其中,所述数据类型可以根据携带所述医患数据Data的电信号的电参数或进行区分。例如,所述医患数据Data的数据类型可以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心跳信号(携带有设备ID、工作电压、剩余电量等设备状态),采集结果(例如生命体征数据),工作状态反馈信号(用以指示所述物联网设备正在执行何种任务,例如所述物联网设备的工作模式以及在执行任务时的进程进度等),警报信号(用以警报采集结果异常或其他设备异常)等。
从紧急/重要程度上看,所述心跳信号、工作状态反馈信号以及未和所述警报信号一并发送的采集结果的重要程度略低,所述第二处理器201可以在对应的医患数据Data上加入非紧急程度标识或识别为该数据具有非紧急程度标识;而所述警报信号以及与所述警报信号一并发送的采集结果的数据紧急/重要程度高,所述第二处理器201可以在该数据上加入紧急程度标识或识别为该医患数据Data具有紧急程度标识,将其优先上传至服务器30,并在选择所述目标通信链路时,尤其要考虑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当所述第二处理器201在所述医患数据Data中加入非紧急程度标识/紧急程度标识时,服务器30将对所述标识进行记录。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处理器201还可以对所述医患数据Data的数据大小进行判断,可以通过第二处理器201的运行程序中数据长度获取模块进行判断。例如,文件格式为图片或视频等的医患数据Data的数据大小一般较大,文件格式为文本的医患数据Data的数据大小一般较小。优选地,对所述医患数据Data数据大小的判断是在判断其具有非紧急程度标识后进行的。也即如果该医患数据Data的紧急/重要程度较高,无论其数据大小,均按照可靠性较高的通信链路进行数据传输。
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响应于所述医患数据Data的数据来源和/或数据类型指示所述医患数据Data具有紧急程度标识,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基于第一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响应于所述医患数据Data的数据来源和/或数据类型指示所述医患数据Data具有非紧急程度标识,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基于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进一步而言,根据所述医患数据Data的紧急/重要程度不同,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基于不同的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也即对所述医患数据Data按照其紧急/重要程度进行独立地数据传输,以使得紧急/重要程度更高的医患数据Data的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可以被优先考虑,以更好地维护医护工作的有序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为非网络通信协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为网络通信协议。由于所述医患数据Data具有紧急程度标识,基于非网络通信协议上传至服务器30可以避免网络环境影响带来的不稳定性带来的数据传输延迟甚至丢失,因此,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选择可以保证紧急/重要程度较高的医患数据Data的数据传输可靠性。进一步地,由于所述医患数据Data具有非紧急程度标识,紧急/重要程度较低,将其基于网络通信协议并行上传至服务器30可以有效利用网络传输的高数据带宽的优势,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以加快医疗护理进程。
在具体实施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通信协议可以为串口通信协议,但不限于此,例如,其还可以为并行通信协议、USB通信协议等;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为有线网络通信(例如以太网)协议或无线网络通信协议,但不限于此。
在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中,响应于所述医患数据Data的数据大小大于等于预设值,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基于网络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所述医患数据Data较大时,将其基于网络通信协议并行上传至服务器30可以有效利用网络传输的高数据带宽的优势,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以加快医疗护理进程。
可选地,响应于所述医患数据Data的数据大小小于所述预设值,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基于非网络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所述医患数据Data较小时,对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数据带宽要求较小,不会对基于非网络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的目标通信链路造成压力,在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的同时,可均衡通信链路资源。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100通过所述第二主板20,对接收到的所述医患数据Data的属性值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在多个互相独立的通信链路中选择目标通信链路,以将所述医患数据Data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上传至服务器30,例如可依据所述医患数据Data的紧急重要程度和/或数据大小进行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选择,可以有效地提高将医患数据Data上传至服务器30时的数据传输可靠性,还可以均衡通信链路资源并保证数据传输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的论述仅为示例,本实施例方案还可以根据所述医患数据Data的属性值的更多信息对所述目标通信链路进行选择,此处不再一一举例。
在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主板20根据所述识别结果在独立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的第二通信链路,以及按顺序耦接的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第一主板10和独立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三通信链路所形成的通信链路中选择所述目标通信链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和第二通信链路可以基于串口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所述第三通信链路可以基于以太网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所述医患数据Data可以基于一协议转换模块(图未示)将基于串口通信协议传输的数据转换为基于以太网通信协议传输的数据,但不限于此。
优选地,所述第二主板20适于在将所述医患数据Data上传至所述服务器30前,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第二通信链路Link2和第三通信链路Link3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性进行验证,以进一步地提高将医患数据Data上传至服务器30时的数据传输可靠性。优选地,仅对所述目标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性进行验证。
在具体实施中,优选地,所述第二主板20可通过以下方式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第二通信链路Link2和第三通信链路Link3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性进行验证。
响应于所述第二主板20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链路Link2接收到所述服务器30的第一反馈信号FB1,所述第二主板20验证所述第二通信链路Link2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所述第一反馈信号FB1是所述服务器30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二主板20的第一心跳信号HB1向所述第二主板20发送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心跳信号HB1表示的是所述第二主板20所述服务器30发送的一个数据包,在所述服务器30确定收到所述数据包后,其向所述第二主板20发送所述第一反馈信号FB1(例如也是一个数据包),以确定收到所述第一心跳信号HB1进行应答。
响应于所述第二主板20接收到所述服务器30的通道确认信号CH3Ack,所述第二主板20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所述通道确认信号CH3Ack是所述服务器30在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之后向所述第二主板20发送的,也即所述第二主板20不直接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性,而是由所述服务器30代为验证。
响应于所述服务器30经由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接收到所述第一主板10的第二心跳信号HB2,所述服务器30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此外,所述服务器30还可以验证所述第一主板10的处理器运行正常,所述第二心跳信号HB2是所述第一主板10根据来自于所述服务器30的问询信号Ask向所述服务器30发送的,也即在所述服务器30向所述第一主板10发送所述问询信号Ask之后,所述第一主板10确认成功接收到所述问询信号Ask时发送所述第二心跳信号HB2至所述服务器30。可选地,所述服务器30在接收到所述第一主板10的第二心跳信号HB2后对所述第一主板10进行应答。
响应于所述第一主板10经由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接收到所述服务器30的第二反馈信号FB2,所述第一主板10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所述第二反馈信号FB2是所述服务器30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一主板10的第二心跳信号HB2向所述第一主板10发送的。也即在所述服务器30对所述第一主板10的第二心跳信号HB2进行应答后,所述第一主板10可以依此对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性进行验证。同理,所述第一主板10也可以通过向所述服务器30问询所述第二通信链路Link2的数据传输通道是否有效,具体可以参见所述第二主板20如何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性的更多信息。
响应于所述第一主板10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的数据传输通道失效,所述第一主板10可以发送第三数据通道失效报警信号(图未示)至所述第二主板20并由所述第二主板20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链路Link2传输至所述服务器30,但不限于此,例如,所述第一主板10还可以通过其他设备(图未示,例如其他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中转,将所述第三数据通道失效报警信号传输至所述服务器30,由所述服务器30对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的数据传输通道失效进行处理;响应于所述第二主板20验证所述第二通信链路Link2的数据传输通道失效,所述第二主板20可以发送第二数据通道失效报警信号(图未示)至所述第一主板10并由上述第一主板10经由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传输至所述服务器30,但不限于此,例如,所述第二主板20还可以通过其他设备中转,将所述第二数据通道失效报警信号传输至所述服务器30,由所述服务器30对所述第二通信链路Link2的数据传输通道失效进行处理。
响应于所述第二主板20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接收到所述第一主板10的第三心跳信号HB3,或者,响应于所述第二主板20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接收到所述第一主板10的第三反馈信号FB3,所述第二主板20验证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所述第三反馈信号FB3是所述第一主板10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二主板20的第四心跳信号HB4向所述第一主板10发送的。同理,所述第一主板10也可以基于数据传输的对称性,通过上述方式对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性进行验证,此处不予赘述。
在本发明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板10适于对其运行数据RunData的属性值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将所述运行数据RunData基于网络(例如以太网或无线网络)通信协议或非网络通信协议(例如串口通信协议或USB通信协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30。其中,所述运行数据RunData可以包括医护人员和/或患者在所述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100进行操作的数据,还可以包括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进行传输的所述医患数据Data。
进一步而言,所述第一主板10如何根据所述运行数据RunData的属性值对将其上传至所述服务器30的目标通信链路进行选择可以参见前文对所述第二主板20对所述医患数据Data的属性值的识别和判断的相关描述,此处不予赘述。
一般而言,所述运行数据RunData的数据量较大,因此,在常规状况下,所述运行数据RunData可以经由普通数据传输通道(例如经由无线网络)进行所述运行数据RunData的上传,以提高数据传输效率,然而,在紧急状况下,例如网络通信方式中断或不稳定,可以经由紧急数据传输通道(例如经由串口或USB)进行所述运行数据RunData的上传,以保证数据传输可靠性。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种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一并参见图1和图3,其中,为了简化,图3省略了图1中的物联网通信模块202、物联网设备1、第一通信链路Link1、第二通信链路Link2、第三通信链路Link3以及服务器30。图3所示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200与图1所示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100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基本一致,其主要区别在于,所述第一主板10还包括第一看门狗模块40,第二主板20还包括第二看门狗模块5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40的清零端耦接所述第二处理器201,其输出端直接或者间接地耦接所述第二处理器201的复位端,响应于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40在其计数值溢出前未收到来自所述第二处理器201的第一清零信号(图未示),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40发送第一复位信号(图未示)至所述第二处理器201的复位端;所述第二看门狗模块50的清零端耦接所述第一处理器101,其输出端直接或者间接地耦接所述第一处理器101的复位端,响应于所述第二看门狗模块50在其计数值溢出前未收到来自所述第一处理器101的第二清零信号(图未示),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40发送第二复位信号(图未示)至所述第一处理器101的复位端。
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是,看门狗模块是一定时器模块,其输出端(也称定时输出端)可以连接到电路(例如处理器)的复位端,电路(例如处理器)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对定时器模块清零(俗称“喂狗”),因此电路(例如处理器)正常工作时,定时器模块总不能溢出,也就不能产生复位信号。如果电路(例如处理器)出现故障,不在定时周期内“喂狗”,就使得定时器模块溢出产生复位信号发送至电路(例如处理器)的复位端,使其重启。为了简化,图3未标示出看门狗模块和处理器的具体端口以及清零信号、复位信号,仅采用双向箭头示出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40用于实时监控所述第二处理器201的运行状态,所述第二看门狗模块50用于实时监控所述第一处理器101的运行状态;当某一个或两个处理器运行故障(例如程度跑飞)时,用于实时监控其的看门狗模块发送复位信号对其重启,以维持所述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200的运行稳定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清零信号和第二清零信号可以基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进行传输,但不限于此,二者也可以基于其他独立于第一通信链路Link1的其他方式进行传输。当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失效时,还可以完成对处理器的“喂狗”和发送复位信号,从而继续实现互相监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处理器101和第二处理器201之间可以互相发送心跳信号(参见图2中的第三心跳信号HB3和第四心跳信号HB4),优选地,所述第一清零信号可以携带于所述第四心跳信号HB4,所述第二清零信号可以携带于所述第三心跳信号HB3),但不限于此,所述清零信号和心跳信号可以是互相独立,并在不同实际进行传输的信号。
在具体实施中,第一看门狗模块40和第二看门狗模块50可以是软件计数器模块也可以是硬件计数器模块。优选地,是硬件计数器模块。
优选地,第一看门狗模块40和第二看门狗模块50外置于第一处理器101和第二处理器201。一般来说,所述第一处理器101和第二处理器201中会内置看门狗模块,内置的看门狗模块本身可以进行自身处理器的监控。然而,相较于采用本身内置的看门狗模块进行运行情况自监控,可能出现的处理器运行故障时影响其内置的看门狗模块稳定性的情况,采用外置的看门狗模块可提高对处理器运行状态监控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40和第二看门狗模块50的数量不进行特殊限定。优选地,在所述第二主板20上可以包括有多个所述第二处理器201时,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40的数量为多个,与各个第二处理器201一一对应。
具体地,各个第一看门狗模块40的清零端耦接所述第二处理器201,各个第一看门狗模块40的输出端直接或者间接地耦接对应的第二处理器201的复位端,响应于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40在其计数值溢出前未收到来自对应的第二处理器201的第一清零信号(图未示),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40发送第一复位信号(图未示)至对应的第二处理器201的复位端。
在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40的数量为多个时,其工作原理与其数量为一个的情况类似,此处不予赘述。在所述第一主板10上包括有多个所述第一处理器101时,相应地,所述第二看门狗模块50的数量为多个,此处不再一一展开介绍。
优选地,所述第一主板10还可以包括第三看门狗模块60,其清零端耦接所述第一处理器101,其输出端直接或者间接地耦接所述第一处理器101的复位端,响应于所述第三看门狗模块60在其计数值溢出前未收到来自所述第一处理器101的第三清零信号(图未示),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40发送第三复位信号(图未示)至所述第一处理器101的复位端。也即所述第三看门狗模块60用于实时监控所述第一处理器101的运行状态,当所述第一处理器101运行故障(例如程度跑飞)时,所述第三看门狗模块60对其重启,尤其是当所述第二看门狗模块50失效或者所述第一主板10和第二主板20之间的通信中断时,所述第三看门狗模块60的设置可以提高对所述第一处理器101运行状态监控的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主板20还可以包括第四看门狗模块70,其清零端耦接所述第二处理器201,其输出端直接或者间接地耦接所述第二处理器201的复位端,响应于所述第四看门狗模块70在其计数值溢出前未收到来自所述第二处理器201的第四清零信号(图未示),所述第四看门狗模块70发送第四复位信号(图未示)至所述第二处理器201的复位端。也即所述第四看门狗模块70用于实时监控所述第二处理器201的运行状态,当所述第二处理器201运行故障(例如程度跑飞)时,所述第四看门狗模块70对其重启,尤其是当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40失效或者所述第一主板10和第二主板20之间的通信中断时,所述第四看门狗模块70的设置可以提高对所述第二处理器201运行状态监控的可靠性。
在具体实施中,第三看门狗模块60和第四看门狗模块70可以是软件计数器也可以是硬件计数器,可以是处理器外置的也可以是内置的看门狗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和第三看门狗模可以是独立的两个看门狗模块,也可以是集成在一起的一个看门狗模块;同理,第二看门狗模块60和第四看门狗模块70可以是独立的两个看门狗模块,也可以是集成在一起的一个看门狗模块。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对所述第三看门狗模块60和第四看门狗模块70的数量不进行特殊限定。例如,在所述第一主板10上包括有多个所述第一处理器101时,所述第三看门狗模块60的数量为多个,与各个第一处理器101一一对应;在所述第二主板20上包括有多个所述第二处理器201时,所述第四看门狗模块70的数量为多个,与各个第二处理器201一一对应。
关于数量为多个的第三看门狗模块60和第四看门狗模块70分别与各个第一处理器101和第二处理器201的连接情况请参见前文对数量为多个的第一看门狗模块40的相关描述,此处不再一一展开介绍。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医护通信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医护通信系统1000,所述医护通信系统1000可以包括图1至图3中任一个示出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图4仅标示出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100)和服务器30。所述服务器30适于对所述运行数据RunData和/或医患数据Data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可选地,所述医护通信系统1000还可以包括图1或图2示出的物联网设备1。
一并参见图1至图4,在出现上述各个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失效(以下简称失效)或处理器运行故障(以下简称故障)时,所述医护通信系统1000可以采用以下应对措施:
若所述第二主板20验证所述第二通信链路Link2失效,可在第二处理器201上重启所述第二通信链路Link2对应的程序模块(例如串口程序模块),若依旧失效,可发送所述第二数据通道失效报警信号,向所述服务器30进行报警,以查看所述第二通信链路Link2的通信线缆是否中断。
在所述第二通信链路Link2有效的情况下,若所述第二主板20通过所述服务器30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失效,可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通知所述第一主板10重启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对应的程序模块(例如以太网程序模块);若依旧失效,所述第二主板20可通过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通知所述第一主板10发送所述第三数据通道失效报警信号,向所述服务器30进行报警,以查看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的通信线缆是否中断;若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失效是由所述第一处理器101故障引起,所述第二看门狗模块50或第三看门狗模块60会对其重启;若上述措施均未奏效,所述第二主板20可以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链路Link2通知服务器30,由所述服务器30下发命令至医护人员,对所述第一主板10的硬件部件尤其是第一处理器101进行检查。
若所述第二主板20验证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失效,可直接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对应的程序模块(例如串口程序模块)进行重启;若依旧失效,查看是否可以通过服务器30向所述第一主板10发送指令,以使得第一主板10重启其对应的程序模块;若依旧失效,则可以通过服务器30对所述第一处理器101进行重启;若依旧失效,所述第二主板20可发送第一数据通道失效报警信号(图未示),向所述服务器30进行报警,以查看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的通信线缆是否中断。
若所述第二主板20验证所述第一通信链路Link1和第三通信链路Link3均失效,可直接发送报警信号至所述服务器30,由所述服务器下发命令至医护人员,对相关的通信链路和第一处理器101均进行检查。
同理,所述第一主板10也可以通过上述方式对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的失效进行响应,此处不再赘述。
除了主板可以进行上述验证,所述服务器30也可以根据所述第一主板10和第二主板20发送的心跳信号对二者的运行情况以及第二通信链路Link2和第三通信链路Link3进行监测。若服务器30在一定时间内未收到来自所述第一主板10的心跳信号(相应的看门狗模块失效),可通过所述第三通信链路Link3对所述第一主板10重启,或者由所述第二主板20使得所述第一主板10重启;若未奏效,下发命令至医护人员,对所有的通信链路和处理器均进行检查。同理,若服务器30在一定时间内未收到来自所述第二主板20的心跳信号,采用上述应对措施。同理,若所述服务器30在一定时间内未收到来自所述第一主板10和第二主板20的心跳信号,服务器30可以同时对所述第一主板10和第二主板20进行重启,否则下发命令至医护人员,对所有的通信链路和处理器均进行检查。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包括:
第一主板,包括第一处理器,所述第一处理器上至少运行有第一操作系统;
第二主板,包括第二处理器,所述第二处理器上运行有第二操作系统,所述第二主板上集成有至少一个物联网通信模块,所述物联网通信模块用于读取物联网设备中的医患数据;
其中,所述第一主板和第二主板之间通过预设的第一通信链路进行通信;
所述第二主板适于对接收到的所述医患数据的属性值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在多个互相独立的通信链路中选择目标通信链路,以将所述医患数据通过所述目标通信链路上传至服务器;
其中,所述医患数据的属性值包括以下一种或多种:数据来源,数据大小,数据类型;
所述第二主板根据所述识别结果在独立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第二通信链路,以及按顺序耦接的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第一主板和独立于所述第一通信链路和第二通信链路的第三通信链路所形成的通信链路中选择所述目标通信链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医患数据的数据来源和/或数据类型指示所述医患数据具有紧急程度标识,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基于第一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响应于所述医患数据的数据来源和/或数据类型指示所述医患数据具有非紧急程度标识,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基于不同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的第二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信协议为非网络通信协议,所述第二通信协议为网络通信协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网络通信协议为以下通信协议中的一种:串口通信协议、并口通信协议、USB通信协议,和/或,所述网络通信协议为有线网络通信协议或无线网络通信协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医患数据的数据大小大于等于预设值,所述目标通信链路基于网络通信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板适于在将所述医患数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前,对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第二通信链路和第三通信链路中的一个或多个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性进行验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主板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链路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的第一反馈信号,所述第二主板验证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所述第一反馈信号是所述服务器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二主板的第一心跳信号向所述第二主板发送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主板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的通道确认信号,所述第二主板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所述通道确认信号是所述服务器在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之后向所述第二主板发送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服务器经由所述第三通信链路接收到所述第一主板的第二心跳信号,所述服务器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所述第二心跳信号是所述第一主板根据来自于所述服务器的问询信号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主板经由所述第三通信链路接收到所述服务器的第二反馈信号,所述第一主板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所述第二反馈信号是所述服务器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一主板的第二心跳信号向所述第一主板发送的。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第一主板验证所述第三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失效,所述第一主板发送第三数据通道失效报警信号至所述第二主板并由所述第二主板经由所述第二通信链路传输至所述服务器;响应于所述第二主板验证所述第二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失效,所述第二主板发送第二数据通道失效报警信号至所述第一主板并由所述第一主板经由所述第三通信链路传输至所述服务器。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其特征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主板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接收到所述第一主板的第三心跳信号,或者,响应于所述第二主板经由所述第一通信链路接收到所述第一主板的第三反馈信号,所述第二主板验证所述第一通信链路的数据传输通道有效,所述第三反馈信号是所述第一主板根据来自于所述第二主板的第四心跳信号向所述第一主板发送的。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板适于对其运行数据的属性值进行识别,并根据识别结果将所述运行数据基于网络通信协议或非网络通信协议上传至所述服务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板还包括:第一看门狗模块,其清零端耦接所述第二处理器,其输出端直接或者间接地耦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复位端,响应于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在其计数值溢出前未收到来自所述第二处理器的第一清零信号,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发送第一复位信号至所述第二处理器的复位端;
第二主板还包括:第二看门狗模块,其清零端耦接所述第一处理器,其输出端直接或者间接地耦接所述第一处理器的复位端,响应于所述第二看门狗模块在其计数值溢出前未收到来自所述第一处理器的第二清零信号,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发送第二复位信号至所述第一处理器的复位端。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板还包括:第三看门狗模块,其清零端耦接所述第一处理器,其输出端直接或者间接地耦接所述第一处理器的复位端,响应于所述第三看门狗模块在其计数值溢出前未收到来自所述第一处理器的第三清零信号,所述第一看门狗模块发送第三复位信号至所述第一处理器的复位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其特征在于,第二主板还包括:第四看门狗模块,其清零端耦接所述第二处理器,其输出端直接或者间接地耦接所述第二处理器的复位端,响应于所述第四看门狗模块在其计数值溢出前未收到来自所述第二处理器的第四清零信号,所述第四看门狗模块发送第四复位信号至所述第二处理器的复位端。
17.一种医护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6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和服务器。
CN201711426357.6A 2017-12-25 2017-12-25 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和医护通信系统 Active CN1078887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6357.6A CN107888709B (zh) 2017-12-25 2017-12-25 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和医护通信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426357.6A CN107888709B (zh) 2017-12-25 2017-12-25 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和医护通信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8709A CN107888709A (zh) 2018-04-06
CN107888709B true CN107888709B (zh) 2020-10-27

Family

ID=61772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426357.6A Active CN107888709B (zh) 2017-12-25 2017-12-25 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和医护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8887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09263A (zh) * 2019-11-11 2020-02-18 龙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物联网通信方法、物联网通信系统和物联网设备
CN113398375A (zh) * 2021-06-10 2021-09-17 深圳云净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医疗设备物联网系统及平台
CN114750774B (zh) * 2021-12-20 2023-01-13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全监测方法和汽车
CN117389749B (zh) * 2023-12-12 2024-03-26 深圳市吉方工控有限公司 基于双主板的任务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0950A (zh) * 2011-05-18 2012-1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接口终端邻居拓扑发现、协作通信方法和多接口终端
CN102960006A (zh) * 2012-08-31 2013-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管理控制系统
CN104811357A (zh) * 2014-01-26 2015-07-29 广东夏野日用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系统
CN107026893A (zh) * 2012-05-24 2017-08-08 德卡产品有限公司 用于在监控客户机与基部之间的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7231488A (zh) * 2017-07-05 2017-10-03 上海京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医护便携式移动终端及医护通信系统
CN107481372A (zh) * 2017-08-16 2017-12-15 广州甩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双冗余智能储物装置、双冗余物联网储物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7508753A (zh) * 2017-08-21 2017-12-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物联网网关的实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90950A (zh) * 2011-05-18 2012-11-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多接口终端邻居拓扑发现、协作通信方法和多接口终端
CN107026893A (zh) * 2012-05-24 2017-08-08 德卡产品有限公司 用于在监控客户机与基部之间的通信的方法和系统
CN102960006A (zh) * 2012-08-31 2013-03-0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物联网信息的处理方法、装置和管理控制系统
CN104811357A (zh) * 2014-01-26 2015-07-29 广东夏野日用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系统
CN107231488A (zh) * 2017-07-05 2017-10-03 上海京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医护便携式移动终端及医护通信系统
CN107481372A (zh) * 2017-08-16 2017-12-15 广州甩手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双冗余智能储物装置、双冗余物联网储物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CN107508753A (zh) * 2017-08-21 2017-12-22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物联网网关的实现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888709A (zh) 2018-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888709B (zh) 便携式移动医疗终端和医护通信系统
EP2853962B1 (en)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pan-tilt apparatus, pan-tilt apparatus, camera and control system for pan-tilt apparatus
CN112099412B (zh) 一种微控制单元的安全冗余架构
US10691562B2 (en) Management node failover for high reliability systems
CN109032867A (zh) 一种故障诊断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528234A (zh) 用于多路服务器系统的带外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12068963B (zh) 一种嵌入式系统分布式调度系统
EP3062463A1 (en) Out-of-band network port status detection
US20230274829A1 (en) Method for operating a system and a system
CN102255766A (zh) 服务器系统
JP2011145208A (ja) 基板
US20190019399A1 (en) Devices, processes and computer programs for an alarm server, for an alarm source and for an alarm generator, alarm system
US10958550B2 (en) Disruptionless message capturing within an industrial control system
CN103440218A (zh) 基于usb-hid协议的can总线监控方法
CN104363141B (zh) 一种基于处理器系统的fpga验证方法及系统
US9861543B2 (en) Datalogger in hospital or care bed
CN115705267A (zh) 监控采集设备、基于监控采集设备的主备切换方法及系统
CN108030982B (zh) 医疗设备状态识别方法及装置
US20220301074A1 (en) Device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Real-time Status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Biometric Acquisition Systems
EP4042444B1 (en) Providing a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patient monitoring data from a plurality of patient monitors
CN111949477B (zh) 一种大型设备的管理方案
CN210724804U (zh) 一种数据监控装置及系统
WO2022251708A2 (en) Device and system for monitoring the real-time status of internet of things (iot) biometric acquisition systems
EP4052272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assifying and managing medical application disconnects
US11521739B2 (en) Method for including redundancy in communicating an alert condition from an implanted system to an external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