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3864A - 光重導向膜、偏光板以及含該偏光板之顯示器 - Google Patents

光重導向膜、偏光板以及含該偏光板之顯示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3864A
TW202323864A TW110144782A TW110144782A TW202323864A TW 202323864 A TW202323864 A TW 202323864A TW 110144782 A TW110144782 A TW 110144782A TW 110144782 A TW110144782 A TW 110144782A TW 202323864 A TW202323864 A TW 20232386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ayer
redirecting film
light redirecting
strip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4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7505B (zh
Inventor
洪群泰
陳煜達
鄭旭呈
吳孟杰
沈俊男
黃國榮
Original Assignee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4478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7505B/zh
Priority to US17/706,755 priority patent/US11747667B2/en
Publication of TW2023238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386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75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750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4Diffusing, scattering, diffracting elements
    • G02F1/133507Films for enhancing the luminanc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4Prisms
    • G02B5/045Prism array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02B5/1866Transmission grat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tructure, e.g. step profile, contours of substrate or grooves, pitch variations, materia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AREA)
  • Diffracting Gratings Or Hologram Optical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重導向膜、具有該光重導向膜之偏光板以及包含該偏光板之顯示器,該光重導向膜包括一光重分配層及一導光層配置於該光重分配層上。此光重導向膜之光重分配層包含複數個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且間隔配置的條狀微稜鏡以及設置於該些相鄰條狀微稜鏡之間隔底部之複數個繞射光柵,其中該每一條狀微稜鏡具有至少一側為導光斜面,每一間隔底部具有至少一組繞射光柵,且該導光層與該些條狀微稜鏡以及複數個繞射光柵相接。此光重導向膜設置於顯示器之顯示側時可改善顯示器側視角失光問題,並使不同視角下的亮度分佈較均勻。

Description

光重導向膜、偏光板以及含該偏光板之顯示器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光重導向膜、具有該光重導向膜之偏光板以及包含該偏光板之顯示器。該光重導向膜可均化顯示器各視角之亮度差異,避免產生過度視角依附性問題。
隨著顯示器往更大尺寸的趨勢發展,尤其是大型電視或拼接顯示牆等應用,即使使用者位於正視角觀看該些顯示器,對於大尺寸顯示器的邊緣畫面仍可發現其對比、亮度等表現與中央畫面不一致,更遑論當使用者位於側視角觀看時,隨著整體側向亮度不足之主因,所造成之色彩偏差、飽和度降低的情況將更為嚴重。雖然現今顯示器,不論是被動發光之液晶顯示器(LCD),或可主動發光之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OLED display)、小間距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small-pitch LED display)、次毫米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mini LED display)、微米發光二極體顯示器 (micro LED display)等電激發光顯示器,於各視角皆已具備極佳的對比特性,使得使用者於各視角範圍皆可觀看到顯示影像,然而,所謂對比值實為亮態影像與暗態黑畫面之比值,對於顯示器於側視角所具之對比值,如在液晶顯示器中,往往因為側視角光線已大幅衰退,暗態之漏光亦變得極低方具有一定對比值。又如在電激發光顯示器中,則因為本身暗態不發光,故對比值亦較高,但並不代表使用者實際所能感受亮態影像之均勻度與畫質。故現在使用者並不僅僅滿足於側視角可觀看到顯示影像但實際影像亮度微弱之最低要求,而期望所觀看到的顯示影像在各視角皆有一致均勻的影像光線與畫質。此外,現行顯示器不論被動發光型或主動發光型顯示器,皆普遍採用電激發光體作為影像光源,例如採用發光二極體(LED)背光源之液晶顯示器,或自發光的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因電激發光體屬於單點亮度極高之點光源,需要良好的導光以形成均勻無閃爍感的整體顯示畫面。請配合參看圖1A,圖1A為以一般液晶顯示器為例,於水平視角之亮態光線分佈圖。由圖譜中明顯可見由液晶顯示器所發出之光線強度隨著視角增加而大幅下降,此因液晶顯示器屬非主動發光顯示器且顯示面板之像素光穿透度較低,為了增加背光強度與效率,在發光二極體背光模組中往往必須採用增亮膜、聚光稜鏡片等結構增亮,但此些方式往往僅可提升正視亮度峰值,且背光源所發出之光線通過顯示面板時,受限於該些像素之開口率,還會再隨著視角增加進一步衰減。此外,對於以本身發光體直接作為顯示畫素的電激發光顯示器,因顯示側缺乏擴散片、導光板等背光模組中的光學結構膜,亦容易於較大側視角觀看時產生失光及光線分佈不均問題,難以形成各視角亮度接近之理想面光源。因此,側視所觀看的影像皆無法具備如同正視所觀看的較佳影像品質,而特別容易因失光亮度不足導致影像具有較低的對比或異常的色彩表現。
此外,由圖1A之圖譜,亦可知習知一般顯示器亮度的分佈特性,其在正視角範圍(例如±30∘視角內)的強度較高,側視角範圍(例如 ±30∘視角以外)的強度則大幅下降,此並不符合理想的亮度常態分佈,且亮度對視角光譜具有較大的切線斜率變化,習知技術中以加強背光源正視入射強度的方式增加光譜曲線之半高寬(FWHM),但無法改變顯示器亮度的整體分佈特性,故以習知半高寬(FWHM)觀察各視角亮度分佈是否均勻且廣的方式並不具代表性。
請再一併參看圖1B,另建議以能實際反映正視角與側視角亮度作為評價方式,例如分別以顯示器垂直視角之最大亮度的75%以上代表正視角範圍,最大亮度為40%以上時代表側視角範圍,當正視角範圍不過度降低限縮,側視角範圍則可延伸增加,使亮度對視角光譜之切線斜率變化較小而緩而呈現較理想的常態分佈曲線,則該顯示器之亮度於各視角的均勻度呈現較佳,人眼觀看時可感受較均勻的亮度。
習知改善顯示器側視角畫質的方式中,例如台灣專利TWI645218揭露以一具有雙層光柵表面之光重導向膜,改善液晶顯示器廣視角時出現畫面泛白(color washout)或灰階反轉(gray-scale inversion)現象。然而,經實際測試,該光重導向膜雖具有改善畫面泛白與灰階反轉現象之效果,但雙層光柵結構對於光線亮度之減損較多,而實測下光柵結構因繞射效應主要仍以零階繞射與一階繞射強度相對較高,雖然加強性干涉對光線偏折效率較折射或散射佳,其所影響角度仍屬於在正視角範圍內,對於提升側視亮度之增益幅度有限。又例如台灣專利TWI731590揭露一液晶顯示器包含具有條狀微稜鏡層之色彩改善膜以改善側視角色偏及飽和度降低問題,然而,在不使微稜鏡過度折射造成顯示解析度下降的前提下,僅依靠條狀微稜鏡層之導光角度仍不足,故其仍無法解決側視角失光及光線分佈不均問題。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重導向膜應用於顯示器之出光側,可使顯示器於側視角範圍內提升亮度表現,在接近正視範圍內則未過度犧牲亮度造成正視角範圍縮減。而可在不影響原本顯示器正視亮度視感下,改變顯示器光線亮度分佈型態,延伸側視角範圍並提高各角度所觀看的影像光線品質與均勻度。
本發明揭露一種光重導向膜,其包括一光重分配層,其具有複數個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且間隔配置的條狀微稜鏡以及設置於該些相鄰條狀微稜鏡之間隔底部的繞射光柵,其中每一該條狀微稜鏡具有至少一側為導光斜面,且每一間隔底部具有至少一組繞射光柵;以及一導光層,配置於該光重分配層上,並與該些條狀微稜鏡以及該些繞射光柵相接。
在本發明光重導向膜之一實施例中,該光重分配層具有一第一折射率n1,該導光層具有一第二折射率n2,該第一折射率n1與該第二折射率n2係介於1.4至1.7,且n1與n2的差值不小於0.05。
在本發明光重導向膜之另一實施例中,該光重分配層的每一該些條狀微稜鏡之底部最大寬度係介於3μm至 15μm之間。
在本發明光重導向膜之另一實施例中,該光重分配層之每一該些條狀微稜鏡之高度係介於5μm至 15μm之間。
在本發明光重導向膜之另一實施例中,該光重分配層之該些相鄰條狀微稜鏡之底部間隔寬度係介於3μm至15μm之間。
在本發明光重導向膜之另一實施例中,該光重分配層之該些條狀微稜鏡之頂部係為平面、尖角或弧形。
在本發明光重導向膜之另一實施例中,該光重分配層之該些條狀微稜鏡之每一導光斜面於垂直該第一方向之截面上與該光重導向膜膜面之法線方向成一夾角 θ,且該夾角 θ係不小於5°,且不大於15°。
在本發明光重導向膜之另一實施例中,該設置於相鄰條狀微稜鏡之間隔底部的繞射光柵之週期係介於0.5μm至3.0μm之間。
在本發明光重導向膜之另一實施例中,該設置於相鄰條狀微稜鏡之間隔底部的每一繞射光柵之高度係介於0.4μm至1.0μm之間。
在本發明光重導向膜之另一實施例中,更包括一功能層形成於該光重導向膜之出光側表面,其中該功能層可選自由硬塗層、抗反射層、以及抗眩層所構成群組的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本發明又一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偏光板,該偏光板包含一具有一吸收軸之偏光層以及前述之光重導向膜,該光重導向膜設置於該偏光層之一側,該光重導向膜可設置於該偏光層之出光側或入光側,其中該光重導向膜包含一光重分配層及導光層,且該光重分配層之條狀微稜鏡延伸的第一方向與該偏光層之吸收軸相交於介於90°±25°之間的角度。
本發明另一實施態樣為提供一種顯示器,該顯示器包含一顯示面板,以及上述之偏光板做為顯示側偏光板,其中,該顯示器正規化後之最大亮度75%之視角延伸比值>1.0,且於最大亮度40%之視角延伸比值>1.3。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該顯示器亮度正規化後之最大亮度隨視角變化光譜之最大切線斜率絕對值小於4.0x10 -2
上述發明內容旨在提供本揭示內容的簡化摘要,以使閱讀者對本揭示內容具備基本的理解。此發明內容並非本揭示內容的完整概述,且其用意並非在指出本發明實施例的重要/關鍵元件或界定本發明的範圍。在參閱下文實施方式後,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當可輕易瞭解本發明之基本精神以及本發明所採用之技術手段與實施態樣。
為了使本發明揭示內容的敘述更加詳盡與完備,下文針對了本發明的實施態樣與具體實施例提出了說明性的描述;但這並非實施或運用本發明具體實施例的唯一形式。以下所揭露的各實施例,在有益的情形下可相互組合或取代,也可在一實施例中附加其他的實施例,而無須進一步的記載或說明。
在以下描述中,將詳細敘述許多特定細節以使讀者能夠充分理解以下的實施例。然而,可在無此等特定細節之情況下實踐本發明之實施例。在其他情況下,為簡化圖式,熟知的結構與裝置僅示意性地繪示於圖中。
首先,參照圖2A以及圖2B,圖2A所繪示的是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所揭示的光重導向膜的立體透視圖,圖2B所繪示的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態樣所揭示的光重導向膜沿垂直Y軸方向截面的剖視圖。本發明之光重導向膜10包括一光重分配層20,其具有複數個沿一第一方向D1延伸且間隔配置的條狀微稜鏡21以及設置於該些相鄰條狀微稜鏡21之間隔底部的繞射光柵22,其中,該每一條狀微稜鏡21具有至少一側為導光斜面21a,且其每一間隔底部具有至少一組繞射光柵22;以及一導光層30,配置於該光重分配層20上,並與該些條狀微稜鏡21以及繞射光柵22相接。
在本發明光重導向膜的較佳實施例中,該些條狀微稜鏡21之底部最大寬度W1係介於3μm至15μm之間,高度H1係介於5μm至 15μm之間,相鄰條狀微稜鏡21之底部間隔寬度W2係介於3μm至15μm之間。在本發明光重導向膜的實施例中,該些條狀微稜鏡21之高度H1係以可提供經過繞射光柵22偏折後之光線斜向入射通過即可,而條狀微稜鏡21之底部最大寬度W1與相鄰之該些條狀微稜鏡21之底部間隔寬度W2則可依照實際應用的顯示器所需之側向光源強度進行導光比例調控。
本揭露之光重導向膜10以具不同折射率之可固化樹脂形成光重分配層20及導光層30,在光重分配層20與導光層30界面中,因具有較強繞射效應且使進入的光線進行第一次分光的繞射光柵22,而繞射光柵22的分光效果與光柵週期、高度等相關,並不因光線路徑先經過高折射率之樹脂層再經低折射率之樹脂層、或先經過低折射率之樹脂層再經高折射率之樹脂層而產生大幅變化,但二者間需具有折射率差異。因此,光重分配層的第一折射率n1可選擇大於或小於該導光層的第二折射率n2。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該第一折射率n1及第二折射率n2為介於1.4至1.7之間,且第一折射率n1與第二折射率n2的差值不小於0.05且不大於0.3即可。
參看圖3,圖3為習知僅具有條狀微稜鏡層41之色彩改善膜40之導光效果示意圖。習知色彩改善膜40為藉由條狀微稜鏡層41與填平層42之折射率差及複數個條狀微稜鏡411之導光斜面411a,使入射條狀微稜鏡層41之光線L產生偏折以改善側視角色偏問題。然而,由於當光線L正視入射時僅在通過該些導光斜面411a時方產生偏折,故在顯示器朝薄型化發展的趨勢下,僅能依靠增加導光斜面411a與膜面法線夾角 θ,來改變可通過該些導光斜面411a之光線佔比;或藉由增加條狀微稜鏡層41與填平層42之折射率差以增大光線入射後偏折程度。但特殊的極高折射率或極低折射率光學材料又難以獲得,因此,無法大幅導光至側視角以改善側視角範圍與正視角範圍間的亮度分佈差異。
圖4為本發明之光重導向膜10之導光效果示意圖。在一實施例中,光重導向膜10之光重分配層20為設置於光線L之入光側,導光層30則為出光側。該光重分配層20除了包含複數個條狀微稜鏡21,還有設置於該些相鄰條狀微稜鏡21之間隔底部之複數個繞射光柵22。該些繞射光柵22可在不增加光重導向膜10整體厚度前提下,使入射之光線L除了直接通過該些導光斜面21a外,原本通過間隔底部平坦處未偏折之光線L還可先行繞射產生偏折後,再於導光層30中斜向入射該些導光斜面21a,以在不增加光重導向膜10整體厚度下增加導光光徑,並再次經過相鄰之導光斜面21a與繞射光柵22多次折射、繞射或反射至更大角度,使得光線強度隨側向視角之偏折次數自然遞減,而可降低側視角範圍與正視角範圍間的亮度分佈差異,達到較強側向導光及均化效果。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該光重導向膜10的條狀微稜鏡21之頂部並不限定為平面、尖角或弧形,以不使顯示器之亮態畫面產生閃爍感即可。在本發明之一較佳實施例中,該光重導向膜10的條狀微稜鏡21之頂部為平面。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該光重導向膜10的條狀微稜鏡21之每一導光斜面21a於垂直該第一方向D1之截面上與該光重導向膜10膜面之法線方向成一夾角 θ,且該夾角 θ較佳係不小於5°,用於提供足夠之導光入射面以接收來自通過該些繞射光柵22後之光線,且不大於15°,以兼具基本線性之導光效果。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該光重導向膜10的條狀微稜鏡21可視不同顯示面板的像素排列方式、像素尺寸、整體需求或產品設計需求等而使底部最大寬度W1、高度H1、底部間隔寬度W2與夾角 θ各自獨立設定為全部相同或部分相同,因此,相鄰之該些導光斜面21a可為對稱或不對稱。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光重導向膜10的繞射光柵22之週期P較佳係介於0.5μm至3.0μm之間。該每一繞射光柵22之高度H2係介於0.4μm至1.0μm之間。當該些繞射光柵22之週期P與高度H2小於條狀微稜鏡21之寬度與高度時,可產生相對更多之繞射效應而不致影響影像解析度。且,該些繞射光柵22尺寸未低於可見光的波長,因此,亦不會產生次波長效應,影響可見光於繞射光柵22界面之反射與穿透程度,以及因繞射效應的不連續性造成預期外的設計變數。
參看圖5,在本發明光重導向膜的另一實施態樣中,光重導向膜11進一步更包括一功能層50,形成於該光重導向膜11之導光層30表面,其中該功能層50可依顯示器的實際需求選用硬塗層、抗反射層、抗眩層或其組合。在本發明之一較佳實例中,該功能層50為導光層30之第二可固化樹脂成型過程時所用之基材並依需求在表面適當附加其他表面處理功能。在本發明之另一實例中,該功能層50可為光重導向膜11外側之保護層。
參看圖6,在本發明又一實施態樣中,揭露一種整合型偏光板60,該整合型偏光板60包含一具有一吸收軸70a之偏光層70,以及上述之光重導向膜10設置於該偏光層70之一側,該光重導向膜10可設置於偏光層70之出光側或入光側。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光重導向膜10設置於該偏光層70之出光側,其中光重分配層20的條狀微稜鏡21與繞射光柵22之延伸第一方向D1(Y軸方向)與該偏光層70之吸收軸70a相交於一角度介於90°±25°之間,以提升水平側視角之亮度,及各水平向視角之亮度均化效果。在一較佳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光重導向膜10設置於該偏光層70之出光側,在本發明整合偏光板的一實施例中,該偏光層70亦可作為視以第一可固化樹脂成型形成光重分配層20時的基材,而光重導向膜10則可作為該偏光層70之保護層。
再參看圖7,本發明另一實施態樣揭露一種顯示器100,該顯示器100之包含一顯示面板80,以及上述實施例之整合偏光板60做為顯示側偏光板。該顯示器100之正規化後之最大亮度75%之視角延伸比值>1.0,且於最大亮度40%之視角延伸比值>1.3。在本文中,最大亮度75%正視角範圍(VW75)為指顯示器100經亮度正規化後,相對於垂直視角最大亮度,亮度為75%以上所涵蓋之視角範圍,最大亮度40%側視角範圍(VW40)為相對於垂直視角最大亮度,亮度為40%以上所涵蓋之側視角範圍。習知未包含光重導向膜10之顯示器的原始75%正視角範圍與原始40%側視角範圍分別以VW75 origin與VW40 origin表示。視角延伸比值則為具有光重導向膜10之本發明顯示器100相對未包含光重導向膜10之習知顯示器的原始視角比值。在本發明之顯示器100中,當顯示面板80之影像光線垂直入射光重導向膜10後,光線有效率地側向傳導延伸正視角及側視角範圍,亦即使75%正視角範圍之視角延伸比值大於1.0 (VW75/VW75 origin>1.0),且40%側視角範圍之視角延伸比值大於1.3 (VW40/VW40 origin>1.3),而未減損或限縮正視角的亮度。
本發明揭示之光重導向膜可用於多種顯示面板而不受限於面板的發光機制,顯示面板藉由搭配光重導向膜可改善顯示器之亮態影像光線分佈,尤其是對於正視角與側視角最大亮度L255階調之差異較大或亮度隨視角衰減變化較快的顯示面板。
在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中,該顯示器100之亮度正規化後之最大亮度隨視角變化光譜之最大切線斜率絕對值小於4.0x10 -2,當切線斜率絕對值較小時,代表亮度隨視角變化較和緩,而不易被人眼所察覺而影響視感。
本揭露之光重導向膜10的條狀微稜鏡21與繞射光柵22之製造方式與形成順序並無限制。在本發明一實施例中,可藉由模具、雕刻滾輪等,先壓印具有第一折射率n1的第一可固化樹脂(未繪示),以形成沿同一方向延伸的複數個條狀微稜鏡21以及複數個繞射光柵22,經固化形成光重分配層20後,再將具有一第二折射率n2的第二可固化樹脂(未繪示)填充於該光重分配層20表面並使平坦化以形成該導光層30。在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中,亦可藉由反向結構的模具、雕刻滾輪等,先對用於作為導光層30具有第二折射率n2的第二可固化樹脂(未繪示)進行壓印,以形成反向對應的沿同一方向延伸的條狀微稜鏡21以及複數個繞射光柵22,經固化後再將具有一第一折射率n1的第一可固化樹脂(未繪示)填充於該導光層30之壓印表面並使平坦化以形成該光重分配層20。以使光重分配層20與導光層30相接觸之界面具有該些條狀微稜鏡21以及繞射光柵22之微結構即可。其中,第一可固化樹脂及第二可固化樹脂可為光可固化樹脂或熱可固化樹脂,例如為壓克力樹脂、矽利康樹脂、聚氨酯樹脂、環氧樹脂或其組合。
本揭露之光重導向膜10的條狀微稜鏡21與繞射光柵22之製造方法亦可在一基材上塗佈具有第一折射率n1的第一可固化樹脂,再藉由模具、雕刻滾輪等壓印以形成沿同一方向延伸的複數個條狀微稜鏡21以及複數個繞射光柵22,經固化形成光重分配層20後,再將具有第二折射率n2的第二可固化樹脂覆蓋並平坦化該光重分配層20表面以形成該導光層30。在本發明又一實施例中,亦可藉由反向結構的模具、雕刻滾輪等,先對用於作為導光層30具有第二折射率n2的第二可固化樹脂塗佈於一基材上後進行壓印,以形成反向對應的沿同一方向延伸的條狀微稜鏡21以及複數個繞射光柵22,經固化後再將具有一第一折射率n1的第一可固化樹脂(未繪示)填充於該導光層30之壓印表面並使平坦化以形成該光重分配層20。在完成光重分配層20及導光層30製作後,可保留基材或去除該基材。在採用基材進行光重導向膜製作的實施例中,該基材可採用此技術領域常用的透明基材,如聚乙烯對苯二甲酸酯膜(PET)、三醋酸纖維素膜(TA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PMMA)等。
下述實施例係用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但本發明並不受其限制。
實施例
實施例1、實施例2及實施例3
實施例1至實施例3揭示不同的光重導向膜,其中各實施例光重導向膜的光重分配層之條狀微稜鏡與繞射光柵之尺寸、材料折射率及導光斜面角度列示於表1。將各實施例之光重導向膜採用外貼的方式以光重分配層側貼附於相同的偏光層上,並排除空氣層界面的影響,以形成整合型偏光板,其中光重分配層的條狀微稜鏡延伸之第一方向與該偏光層之吸收軸夾角皆為105°。
比較例
比較例1
比較例1僅採用相同於實施例1至3使用之偏光層但不層疊任何條狀微稜鏡或繞射光柵等導光結構之偏光板。
比較例2及比較例3
比較例2及比較例3同樣採用與實施例相同的外貼方式及與該偏光層之吸收軸夾角,將如圖3例示之具有條狀微稜鏡的色彩改善膜疊層在相同於實施例之偏光層上。比較例2及3的色彩改善膜之條狀微稜鏡之尺寸、折射率及導光斜面角度示於表1。
比較例4
比較例4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外貼方式將具有繞射光柵結構的光學膜疊層於相同於實施例之偏光層上。 表1
Figure 02_image001
將上述實施例1至3及比較例2至4製得之整合型偏光板與比較例1之偏光板以黏著層外貼於液晶顯示面板(廠牌型號為: AUO, VP229DA)上,並以面板量測儀器Autronic Melchers GmbH Mechanics, ConoScope 80 分別量測偏光層之吸收軸方向之亮態L255階調之最大亮度對視角變化,並將正規化後的光譜示於圖8,測試結果數值示於表2。 表2
Figure 02_image003
由表2的測試結果數據可明顯看出,比較例2及3使用僅具有條狀微稜鏡光學膜之整合型偏光板,與比較例4使用僅具有繞射光柵光學膜之整合型偏光板,相對於比較例1使用不具任何導光結構的偏光板,在液晶顯示器上皆難以同時達到提升側視角之涵蓋角度範圍與降低亮度曲線最大斜率之功效。尤其在僅具有條狀微稜鏡結構的比較例3中,即使已大幅提升條狀微稜鏡之高度,增加其導光斜面接收側向導光能力,但其於亮度40%以上之側視角涵蓋範圍仍有其極限,僅可達到78∘,且雖然還可降低亮度隨視角的變化曲線之最大斜率,但亮度75%以上之正視角涵蓋範圍已有些微程度下降,難以期望可藉由一再增加結構厚度提升側向導光效果。對於僅具繞射光柵結構的比較例4,雖然其不影響正視角範圍,但對於將光線大幅繞射至側視角的效果亦不佳。從表2之量測值與圖8的最大亮度隨視角變化光譜來看,將不具任何導光結構膜的比較例1作為對照,分別以其最大亮度40%代表原始40%側視角範圍(VW40 origin)與最大亮度75%代表原始75%正視角範圍(VW75 origin),實施例1至實施例3相對皆可有效延伸擴展視角,尤其在最大亮度40%以上之側視角涵蓋範圍(VW40)提升效率極佳,40%視角延伸比值VW40/VW40 origin皆為1.3以上,對於最大亮度75%以上的正視角範圍(VW75)則75%視角延伸比值VW75/ VW75 origin依然大於1.0而優於原始的視角,而不會限縮原始正視角範圍,僅將垂直視角最大亮度L255階調之峰值降低並有效導光均勻分配至側視角,故亮度隨視角的變化光譜之最大切線斜率皆可維持較低小於4.0x10 -2,使顯示器之亮態光譜接近理想的常態分佈曲線。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習此技藝者,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各種之更動與潤飾,因此本發明之保護範圍當視後附之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11:光重導向膜 100:顯示器 20:光重分配層 21、411:條狀微稜鏡 21a、411a:導光斜面 22:繞射光柵 30:導光層 40:色彩改善膜 41:條狀微稜鏡層 42:填平層 50:功能層 60:偏光板 70:偏光層 70a:吸收軸 80:顯示面板 W1:寬度 W2:底部間隔寬度 H1、H2:高度 θ:夾角 P:週期 D1:第一方向 L:光線
圖1A、圖1B所繪示的是液晶顯示器於水平視角之亮態光線分佈圖。
圖2A所繪示的是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態樣所揭示的光重導向膜的立體透視圖。
圖2B所繪示的是根據本發明一實施態樣所揭示的光重導向膜之剖視圖。
圖3為習知僅具有條狀微稜鏡層之色彩改善膜之導光效果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一實施例之光重導向膜之導光效果示意圖
圖5所繪示的是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態樣所揭示的光重導向膜之示意圖。
圖6所繪示的是根據本發明又一實施態樣所揭示的偏光板之示意圖。
圖7所繪示的是根據本發明另一實施態樣所揭示的顯示器之示意圖。
圖8所繪示的是量測最大亮度隨視角變化之正規化後的光譜。
10:光重導向膜
20:光重分配層
21:條狀微稜鏡
22:繞射光柵
30:導光層
D1:第一方向

Claims (13)

  1. 一種光重導向膜,其包括: 一光重分配層,具有複數個沿一第一方向延伸且間隔配置的條狀微稜鏡以及複數個設置於該些相鄰條狀微稜鏡之間隔底部的繞射光柵,其中,每一該些條狀微稜鏡具有至少一側為導光斜面,且每一間隔底部具有至少一組繞射光柵;以及 一導光層,配置於該光重分配層上,並與該些條狀微稜鏡以及該些繞射光柵相接。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重導向膜,其中該光重分配層具有一第一折射率n1,該導光層具有一第二折射率n2,該第一折射率n1與該第二折射率n2係介於1.4至1.7,且n1與n2的差值不小於0.05。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重導向膜,其中該光重分配層的每一該些條狀微稜鏡之底部最大寬度係介於3μm至 15μm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重導向膜,其中該光重分配層的每一該些條狀微稜鏡之高度係介於5μm至 15μm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重導向膜,其中該光重分配層的該些相鄰條狀微稜鏡之底部間隔寬度係介於3μm至15μm之間。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重導向膜,其中該光重分配層的該些條狀微稜鏡之頂部係為平面、尖角或弧形。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重導向膜,其中該光重分配層的該些條狀微稜鏡之每一導光斜面於垂直該第一方向之截面上與該光重導向膜膜面之法線方向成一夾角 θ,且該夾角 θ係不小於5°,且不大於15°。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重導向膜,其中該光重分配層的該些繞射光柵之週期係介於0.5μm至3.0μm之間。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重導向膜,其中該光重分配層的每一該些繞射光柵之高度係介於0.4μm至1.0μm之間。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光重導向膜,更包括一功能層形成於該光重導向膜之該出光側表面,其中該功能層可選自由硬塗層、抗反射層、以及抗眩層所構成群組的其中之一或其組合。
  11. 一種偏光板,其包含一具有一吸收軸之偏光層以及一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10任一項所述之光重導向膜,其中該光重導向膜設置於該偏光層之一側,且該光重導向膜包含一光重分配層及導光層,且該光重分配層之該些條狀微稜鏡延伸的第一方向與該偏光層之吸收軸相交於一角度介於90°±25°之間。
  12. 一種顯示器,包含一顯示面板以及一如請求項11所述之偏光板,其中該顯示器亮度正規化後之最大亮度75%之視角延伸比值>1.0,且於最大亮度40%之視角延伸比值>1.3。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顯示器,該正規化後之最大亮度隨視角變化光譜之最大切線斜率絕對值小於4.0x10 -2
TW110144782A 2021-12-01 2021-12-01 光重導向膜、偏光板以及含該偏光板之顯示器 TWI8075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4782A TWI807505B (zh) 2021-12-01 2021-12-01 光重導向膜、偏光板以及含該偏光板之顯示器
US17/706,755 US11747667B2 (en) 2021-12-01 2022-03-29 Light redirecting film, a polarizer and a display comprising the sam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4782A TWI807505B (zh) 2021-12-01 2021-12-01 光重導向膜、偏光板以及含該偏光板之顯示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3864A true TW202323864A (zh) 2023-06-16
TWI807505B TWI807505B (zh) 2023-07-01

Family

ID=86499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4782A TWI807505B (zh) 2021-12-01 2021-12-01 光重導向膜、偏光板以及含該偏光板之顯示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747667B2 (zh)
TW (1) TWI8075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81837B (zh) * 2021-12-01 2022-10-21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顯示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63593B2 (en) * 2013-11-13 2018-01-09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aylighting film
TWI649586B (zh) * 2017-07-20 2019-02-01 Benq Materials Corporation 光重導向膜及其製造方法
TWI731590B (zh) * 2020-02-18 2021-06-21 明基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液晶顯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47667B2 (en) 2023-09-05
US20230168533A1 (en) 2023-06-01
TWI807505B (zh) 2023-07-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43810B2 (en) Unilateral backlight, multiview display, and method employing slanted diffraction gratings
KR101372849B1 (ko) 콜리메이팅 도광판, 확산 유닛 및 이를 채용한 디스플레이장치
CN104246590B (zh) 液晶显示设备
US9063264B2 (en) Simplified edge-lit backlight system
KR101640719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JP2011118393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カラーシフト低減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TW201317673A (zh) 透明顯示器
KR101001247B1 (ko) Lcd 백라이트 유닛용 집광 필름 및 이를 이용한 lcd백라이트 유닛
JP2012145944A (ja) 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用カラーシフト低減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具備する液晶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18205414A (ja) 光学構造体、表示装置
KR101208022B1 (ko) 컬러시프트 저감 광학필름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액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11320662B2 (en) Light deflection film and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383486B2 (en) Films for display covers and display devices comprising the same
TWI781837B (zh) 顯示器
TWI807505B (zh) 光重導向膜、偏光板以及含該偏光板之顯示器
US2021025550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KR20090068859A (ko) 선격자 편광자를 구비한 편광 도광판 및 액정 디스플레이패널
KR101640715B1 (ko) 액정표시장치용 모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표시장치
WO2018043618A1 (ja) 偏光解消素子
US8303127B2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n optical compound layer
CN113467125A (zh) 液晶显示器
CN116360148A (zh) 光重导向膜、偏光板以及含该偏光板的显示器
CN116360146A (zh) 显示器
JP2013200971A (ja) 導光板、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および表示装置
CN219695596U (zh) 一种内嵌式防窥增亮膜及lcd背光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