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23766A - 三維量測系統及其校正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三維量測系統及其校正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23766A
TW202323766A TW110146320A TW110146320A TW202323766A TW 202323766 A TW202323766 A TW 202323766A TW 110146320 A TW110146320 A TW 110146320A TW 110146320 A TW110146320 A TW 110146320A TW 202323766 A TW202323766 A TW 20232376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hase
data
plane
calibration
process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6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13095B (zh
Inventor
李哲睿
黃暐翔
高彩齡
李俊毅
Original Assignee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filed Critical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Priority to TW1101463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13095B/zh
Priority to CN202210285541.8A priority patent/CN116255929A/zh
Priority to US17/744,451 priority patent/US20230184541A1/en
Publication of TW20232376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2376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1309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13095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 G01B11/25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by projecting a pattern, e.g. one or more lines, moiré fringes on the object
    • G01B11/2518Projection by scanning of the object
    • G01B11/2527Projection by scanning of the object with phase change by in-plane movement of the patern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 G01B11/25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by projecting a pattern, e.g. one or more lines, moiré fringes on the objec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 G01B11/25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by projecting a pattern, e.g. one or more lines, moiré fringes on the object
    • G01B11/2504Calibration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11/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 G01B11/24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 G01B11/25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opt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contours or curvatures by projecting a pattern, e.g. one or more lines, moiré fringes on the object
    • G01B11/2518Projection by scanning of the obje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AREA)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With Unspecified Measu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一種三維量測系統之校正方法,包括:投影裝置投射結構光至參考物件,其中參考物件包括第一校正平面及第二校正平面,攝像裝置拍攝參考物件以取得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在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中,處理器執行解碼運算以取得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的多個相位資料,處理器依據這些相位資料運算對應於第一校正平面的第一相位及對應於第二校正平面的第二相位,處理器計算第一相位及第二相位之間的平面相位差,並依據平面相位差及第二校正平面相對於第一校正平面的高度執行運算,以取得一相位高度轉換係數。

Description

三維量測系統及其校正方法
本發明關於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特別是一種三維量測系統及其校正方法。
在工業製造的高精度檢測中,經常會採用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因其具有非接觸、量測精度高等優點,故可被應用在例如半導體量測、工業產品品質檢測或工件三維量測等領域。
為了兼顧產品的生產效率及品質,可在產線上配置三維量測系統對產品進行即時檢測。由於產品類型繁多,為了確保檢測的精確度,需要針對不同類型的產品對三維量測系統進行校正。然而,現有的校正方式是將三維量測系統送回實驗室或原廠進行校正。在校正時,需要使用到高精密微調平台以及特殊標準件,且習知的方法大多採用修改設備伽馬值或查表方法來修正系統誤差,整個校正流程複雜、耗時而且不便。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出一種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及其校正方法。本發明的三維量測系統拍攝具有第一校正平面及第二校正平面的參考物件以產生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並依據相位誤差模型對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中的相位資料進行相位補償,再依據補償後的相位資料運算出相位高度轉換係數。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三維量測系統之校正方法,包括:一投影裝置投射一結構光至一參考物件,其中該參考物件包括一第一校正平面及一第二校正平面;一攝像裝置拍攝該參考物件以取得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一處理器依據該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執行解碼運算,以取得該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的多個相位資料;該處理器依據該些相位資料運算對應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一第一相位及對應於該第二校正平面的一第二相位;以及該處理器計算該第一相位與該第二相位之間的一平面相位差,並依據該平面相位差及該第二校正平面相對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高度執行運算,以取得一相位高度轉換係數。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一種一種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所述系統包括:一參考物件,包括一第一校正平面及一第二校正平面一投影裝置,用於投射一結構光至該參考物件;一攝像裝置,用於拍攝該參考物件以取得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以及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該攝像裝置及該投影裝置,該處理器經配置以執行:依據該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執行解碼運算,以取得該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的多個相位資料;依據該些相位資料運算對應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一第一相位及對應於該第二校正平面的一第二相位;以及計算該第一相位與該第二相位之間的一平面相位差,並依據該平面相位差及該第二校正平面相對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高度執行運算,以取得一相位高度轉換係數。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出一種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高度量測方法及產生相位高度轉換係數的方法。本發明只需拍攝單一階高塊的參考物件影像,利用其中的相位資訊即可產生後續校正時所需的相位高度轉換係數。相位高度轉換係數的產生既快速又適用於全畫面。無論階高塊的擺放在哪個位置,應用本發明所產生的相位高度轉換係數皆具有穩定性。此外,本發明提出的相位誤差模型可對三維量測系統進行自適應相位補償,降低相位誤差,提升三維點雲模型建立時的精準度。
以上之關於本揭露內容之說明及以下之實施方式之說明係用以示範與解釋本發明之精神與原理,並且提供本發明之專利申請範圍更進一步之解釋。
以下在實施方式中詳細敘述本發明之詳細特徵以及特點,其內容足以使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了解本發明之技術內容並據以實施,且根據本說明書所揭露之內容、申請專利範圍及圖式,任何熟習相關技藝者可輕易地理解本發明相關之構想及特點。以下之實施例係進一步詳細說明本發明之觀點,但非以任何觀點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的方塊示意圖,此系統適用於量測目標物件40的高度,其中目標物件40設置於參考面60。如圖1所示,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100包括投影裝置10、攝像裝置20以及處理器30。投影裝置10用於投射結構光SL至目標物件40。攝像裝置20用於拍攝目標物件40以產生目標影像,攝像裝置20的視野(field of view,FOV)F須包含參考面60及目標物件40,攝像裝置20的拍攝角度可依據目標物件40的位置和尺寸適應性調整。本實施例的參考面60為平面,然而在其他實施方式中,參考面也可以是非均勻高度的表面或曲面,不以本實施例的平面為限。
一般而言,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的原理是通過投射結構光SL(如紋理影像、相位條紋或光柵影像)到目標物件40的表面,再採集目標物件40表面反射的紋理資訊,然後以三角幾何計算出目標物件40表面的高度資訊,其中透過相位高度轉換係數k,即可藉由目標影像中的相位資訊計算出高度資訊,如下方式一所示。
式一:
Figure 02_image001
假設參考面60位於
Figure 02_image003
平面上,則
Figure 02_image005
代表位於座標
Figure 02_image007
的高度,P代表結構光SL的週期長度,d代表投影裝置10與攝像裝置20之間的距離,L代表攝像裝置20與參考面60之間的距離,k代表相位高度轉換係數,
Figure 02_image009
代表目標物件40與參考面60在坐標
Figure 02_image007
的相位差(phase-shift)。一般而言,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100的校正是透過更新相位高度轉換係數k來實現,而本發明則是提出一種快速產生相位高度轉換係數k的方法,以及利用相位高度轉換係數k計算出物件高度的方法及其系統。
如圖1所示,處理器30電性連接投影裝置10及攝像裝置20,藉此控制投影裝置10發出結構光SL及控制攝像裝置20拍攝目標影像。處理器30經配置以執行指令,例如依據目標影像執行多個第一指令以計算目標物件40的高度,這些第一指令對應的流程如圖2所示。
圖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方法的流程圖,步驟S1是「依據目標影像取得多個目標相位資料」,步驟S2是「依據誤差相位模型補償目標相位資料」,步驟S3是「取得基本相位資料」,步驟S4是「依據基本相位資料及目標相位資料計算相位差」,且步驟S5是「依據相位差及相位高度轉換係數計算目標物件的高度」。
圖3A是目標影像I1的一個範例。在步驟S1中,處理器30可產生多條掃瞄線,其中一條是圖3A所示的掃瞄線L1,其通過參考面60及目標物件40。處理器30從掃瞄線L1上取得步驟S1所述的多個目標相位資料。依據這些目標相位資料可繪示出圖3B所示的絕對相位圖,其中橫軸代表X方向的座標,縱軸代表相位,且單位為弳度(radian)。
在步驟S1之後,也就是在處理器30依據目標影像I1取得目標相位資料之後執行步驟S2。在步驟S2中,處理器30依據一相位誤差模型補償這些目標相位資料。相位誤差模型可反映量測到的目標相位與理想相位之間的誤差值,此相位誤差模型需在步驟S2之前預先被建立,至於建立方式則於後文敘述。另外,在一實施例中,步驟S2亦可被省略,而從步驟S1直接移至步驟S3。
在步驟S2之後,也就是在處理器30依據相位誤差模型補償目標相位資料之後執行步驟S3。在步驟S3的一實施例中,處理器30取得預先儲存的基本相位資料。詳言之,在目標物件40尚未被放置在參考面60時,攝像裝置20事先拍攝參考面60以產生參考面影像,處理器30依據此參考面影像執行解碼運算,以取得參考面影像的多個相位資料,處理器30再以誤差校正模型補償參考面影像的相位資料以產生基本相位資料。因此,在步驟S3中,處理器30可取得事先產生的基本相位資料。在步驟S3的另一實施例中,也可以按照上述流程拍攝參考面60以即時產生最新的基本相位資料,本發明對此不予限制。
步驟S4是「依據基本相位資料及目標相位資料計算相位差」,詳言之,將基本相位資料中的多筆相位資料及目標相位資料中的多筆資料,依據相同的像素座標進行相減,藉此得到多筆相位差資料,繪製如圖3C的示意圖。依據相位差的大小,圖3C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座標0~900及座標1600~2500對應於參考影像I1中不存在目標物件40的區域,座標900~1600對應於參考影像I1中存在目標物件40的區域。
在步驟S5中,處理器30計算相位差
Figure 02_image011
與相位高度轉換係數k相乘的積作為目標物件的高度
Figure 02_image013
,如式一及圖3C所示。依據步驟S1~S5的流程,處理器30可計算出目標影像I1中每個點的高度,從而依據這些高度資訊建立目標物件40的點雲模型。
關於步驟S2所述相位誤差模型的建立方式,詳言之,處理器30經配置以執行指令,例如執行多個第二指令以產生相位誤差模型,這些第二指令對應的流程如圖4所示。
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建立相位誤差模型的流程圖,步驟P1為「投射結構光至誤差校正平面」,步驟P2為「拍攝誤差校正平面以產生誤差校正平面影像」,步驟P3為「執行解碼運算以取得誤差校正平面的多個相位資料」,步驟P4為「取得多個相位資料中位於誤差校正直線的多個建模資料」,步驟P5為「對建模資料進行線性擬合以產生多個理想相位資料」,步驟P6為「依據建模資料及理想相位資料計算多個相位誤差資料」,且步驟P7為「依據相位誤差資料建立相位誤差模型」。
在步驟P1及步驟P2中,執行第二指令的處理器30分別控制投影裝置10及攝像裝置20進行對應的操作。在步驟P1中,結構光為週期性結構光,且該結構光的相位沿一延展方向遞增。
圖5A是誤差校正平面影像I2的一範例,圖5B是建模資料的一範例。在步驟P3的一實施例中,處理器30依據誤差校正平面影像I2執行解碼運算以取得誤差校正平面的多個相位資料。在步驟P4中,處理器30依據誤差校正平面影像I2中平行於延展方向的一誤差校正直線,取得誤差校正平面影像I2的多個相位資料中位於誤差校正直線的多個建模相位資料。處理器30在圖5A所示的誤差校正平面影像I2中產生一掃瞄線L2(誤差校正直線),此掃瞄線L2(誤差校正直線)須通過誤差校正平面42,且具有如圖5B所示的斜率特性:在此掃瞄線L2上,多個建模資料的相位分布方向為遞增(相當於平行於結構光相位的延展方向)。換言之,當一筆建模資料的像素座標增加時,其相位值也會增加。整體而言,步驟P3是:在誤差校正平面影像I2中,處理器30依據相位分布方向遞增的一直線(掃瞄線L2,即誤差校正直線)取得多個建模資料。
由於誤差校正平面42為一個平整、沒有高度變化的平面,理論上,此誤差校正平面42對應的相位資料應該呈現線性遞增。然而,投影裝置10或攝像裝置20的中的硬體元件可能導致量測時的誤差,使得誤差校正平面42對應的相位資料不會呈現完美的線性遞增。因此,在步驟P5中,處理器30進行線性擬合,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器30例如採用最小平方法(least squares method)依據建模資料產生出理想相位資料,圖5C是採用最小平方法產生的理想相位資料的一範例,其中具有微幅上下震動的曲線C1為建模資料,直線C2為理想相位資料。補充說明的是,本實施例的誤差校正平面42與步驟S1~S7中的參考面60為相同平面,然而在其他實施方式中,誤差校正平面42與步驟S1~S7中的參考面60也可以是不同的平面。
在步驟P6的一實施例中,對於每一像素座標,處理器30計算理想相位及實際相位的差值作為一筆相位誤差資料,圖5D是採用上述方式產生的相位誤差資料的一範例。
在步驟P7的一實施例中,處理器30依據多個相位誤差資料執行傅立葉分析及低通濾波以建立相位誤差模型。圖5E是採用上述方式建立的相位誤差模型的一範例,此相位誤差模型可在步驟S2中用於補償目標相位資料。
在一實施例中,在上述步驟P1~P7的流程中,更包括水平校準的步驟。詳言之,處理器30依據相位資料運算對應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第一相位及對應於第二校正平面的第二相位更包括:處理器30依據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中通過該第一校正平面及該第二校正平面的參考直線,取得這些相位資料中位於參考直線的多個參考相位資料;處理器從這些參考相位資料中取得至少一組相位資料,其中該至少一組相位資料包括這些參考相位資料中的至少二者,且該至少一組相位資料對應於第一校正平面或第二校正平面; 處理器30依據該至少一組相位資料對這些相位資料進行水平校準;以及處理器30依據執行水平校準後的這些參考相位資料運算對應於第一校正平面的第一相位,以及對應於第二校正平面的第二相位。
關於步驟S5所述相位高度轉換係數k的產生方式,詳言之,處理器30經配置以執行指令,例如執行多個第三指令以產生相位高度轉換係數k,這些第三指令對應的流程如圖6所示。圖6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三維量測系統之校正方法的流程圖,此方法用於產生相位高度轉換係數k,步驟U1是「投射結構光至參考物件」,步驟U2是「拍攝參考物件以產生參考物件影像」,步驟U3是「依據參考物件影像取得多個相位原始資料」,步驟U4是「依據相位誤差模型補償相位原始資料」,步驟U5是「對相位原始資料進行水平校準」,且步驟U6是「依據這些相位原始資料計算相位差及相位高度轉換係數」。
在步驟U1及步驟U2中,執行第三指令的處理器30分別控制投影裝置10及攝像裝置20進行對應的操作。圖7是參考物件50的一個範例,在步驟U1中,參考物件50包括第一校正平面及第二校正平面,在一實施例中,參考物件50包括階高塊52及基板54,且階高塊52設置於基板54上,第一校正平面是階高塊52的上表面(頂面),第二校正平面是基板54的上表面(頂面)。在步驟U2中,攝像裝置20拍攝參考物件50以取得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本發明不限制參考物件影像的數量。在一實施例中,同一個結構光圖案可以有不同相位呈現。因此在步驟U1至U2中,投影裝置10可投射不同相位的結構光,攝像裝置20再逐一取像。
在一實施例中,階高塊52及基板54的多個屬性可依據需求做調整,這些屬性包括:階高塊52的上表面尺寸(可用X 52、Y 52來表示)、階高塊52相對於基板54的高度差Z 52、階高塊52的數量、階高塊52設置在基板54上的位置以及基板54的上表面尺寸(可用X 54、Y 54來表示)。
關於階高塊52的上表面尺寸X 52、Y 52,在步驟U2的參考物件影像的一實施例中,階高塊52的上表面的長度X 52和寬度Y 52都至少為20個像素。然而本發明不以上述數值為限,實務上,可根據多個參數(如攝影機的焦距、參考物件影像的解析度)適應性調整攝像裝置20的鏡頭與階高塊52之間的距離及拍攝角度,讓參考物件影像中的階高塊52的上表面尺寸X 52、Y 52超過預設值。
關於階高塊52相對於基板54的高度差Z 52,其數值取決於三維量測系統100所需的Z軸量測精度。在一實施例中,高度差Z 52是量測精度的10倍以上,舉例來說,若精度是1微米(micrometer,μm),則高度差Z 52必須大於或等於10微米。
關於階高塊52的數量,圖8是具有兩個階高塊521、522的參考物件50’的範例。如圖8所示,階高塊521的上表面尺寸小於階高塊522的上表面尺寸,階高塊521設置在階高塊522上,階高塊522設置在基板54’上。換個角度而言,兩個階高塊521、522組成一個二階的階高塊52’,因此階高塊52相對於基板54具有兩種高度差Z 521、Z 522。本發明並不限制階高塊的數量(或階數),在不會大幅影響校正速度的前提下,愈多數量(階數)的階高塊可以增加校正精度。
關於階高塊52設置在基板54上的位置,本發明並無特別限制。
關於基板54的上表面尺寸X 54、Y 54請參考圖7。詳言之,處理器30可在參考物件影像找到對應於基板54的影像區塊。在一實施例中,此影像區塊的尺寸至少為參考物件影像的尺寸的
Figure 02_image015
。換言之,基板54的長度及寬度至少為三維量測系統100的視野F的
Figure 02_image015
。然而本發明不以上述數值為限,也不限制基板54的形狀必須為矩形。
在步驟U3中,處理器30依據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執行解碼運算以取得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的多個相位原始資料,其方式基本上類似於處理器30在步驟P3中依據誤差校正平面影像I2取得多個建模資料的方式,在此不重複敘述。
在步驟U4中,處理器30使用在步驟P7中建立的相位誤差模型補償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的多個相位原始資料,換言之,步驟P7需在步驟U4前執行完成。在一實施例中,可省略步驟U4,而從步驟U3直接移至步驟U5。
在步驟U5中,處理器30對相位原始資料進行水平校準的方式,基本上類似於處理器30在步驟S3中對目標相位資料進行水平校準的方式,在此不重複敘述。
在步驟U6中,處理器30依據(校正後且水平校準後的)相位原始資料運算對應於第一校正平面的第一相位及對應於第二校正平面的第二相位。在一實施例中,處理器30依據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中通過第一校正平面及第二校正平面的一參考直線,取得這些相位原始資料中位於參考直線的多個參考相位資料。處理器依據這些參考相位資料運算對應於第一校正平面的第一相位,以及對應於第二校正平面的第二相位。在實作上,上述的參考直線,其概念類似於圖3A所示的通過誤差校正平面42及目標物件40的掃瞄線L1。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相位為第一校正平面的多個參考相位資料的平均值,第二相位為第二校正平面的多個參考相位資料的平均值。
處理器30計算第一相位及第二相位之間的平面相位差,然後依據平面相位差及第二校正平面相對於第一校正平面的高度執行運算,以取得相位高度轉換係數k,其中計算相位差的方式類似於步驟S4。請參考圖9,其為階高塊52的相位差
Figure 02_image017
的示意圖。相位差
Figure 02_image017
關聯於第一相位B1及第二相位B2,第一相位B1關聯於多個相位資料中對應於基板54的相位資料,第二相位B2關聯於多個相位資料中對應於階高塊52的多個相位資料,且相位高度轉換係數k關聯於階高塊52的高度Z 52及相位差
Figure 02_image017
在一實施例中,相位差為
Figure 02_image017
第一相位B1及第二相位B2的差值,即
Figure 02_image019
在一實施例中,第一相位B1為對應於基板54的多個相位資料的平均值,對應於基板54的多個相位資料例如座標0~900的相位資料及座標1600~2500的相位資料。第二相位B2為對應於階高塊52的多個相位資料的平均值,對應於階高塊52的多個相位資料例如座標900~1600的相位資料。
在一實施例中,相位高度轉換係數k為第二校正平面相對於第一校正平面的高度除以平面相位差的商值。在一實施例中,相位高度轉換係數k為階高塊52的高度Z 52除以相位差
Figure 02_image017
的商值,即
Figure 02_image021
。在計算出相位高度轉換係數k之後,可在圖2的步驟S5中使用,藉此計算出目標物件40的高度。
在圖6所示的流程中,為說明相位誤差模型的功效,請參考圖10,其為階高塊位於不同位置的高度誤差熱圖在補償前後的對照圖,圖10中高度誤差的單位為微米(micrometer,μm),而圖11A~圖11C則是相位誤差資料在補償前後的一範例。
圖10以俯視圖呈現補償前後的基板54,基板54中的方格代表可設置階高塊52的多個位置。當階高塊52設置在基板54上的位置52a、52b、52c時,其補償前後的相位圖的範例分別如圖11A、圖11B、圖11C所示。從圖10中的二個高度誤差熱圖可知:在步驟S2或步驟U4使用相位誤差模型補償之前,若階高塊52設置在基板54的角落時,則最終計算出的目標物件40的高度具有較大的量測誤差;而在步驟S2或步驟U4使用相位誤差模型補償之後,無論階高塊52設置在基板54的何處,最終計算出的目標物件40的高度誤差都一致,這代表本發明一實施例產生的相位高度轉換係數k適用於攝像裝置20可拍攝到的全部視野F。
請參考圖1及圖7。在一實施例中,本發明提出一種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所述系統包括:參考物件50、投影裝置10、攝像裝置20以及處理器30。參考物件50包括第一校正平面(如階高塊52的上表面)及第二校正平面(如基板54的上表面)。投影裝置10用於投射結構光SL至參考物件50。攝像裝置20用於拍攝參考物件50以取得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處理器30電性連接攝像裝置20及投影裝置10,處理器30經配置以執行:依據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執行解碼運算,以取得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的多個相位資料,依據這些相位資料運算對應於第一校正平面的第一相位及對應於第二校正平面的第二相位;以及計算第一相位與第二相位之間的平面相位差,並依據平面相位差及第二校正平面相對於第一校正平面的高度執行運算,以取得相位高度轉換係數k。
綜上所述,本發明提出一種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高度量測方法及產生相位高度轉換係數的方法。本發明只需拍攝單一階高塊的參考物件影像,利用其中的相位資訊即可產生後續校正時所需的相位高度轉換係數。相位高度轉換係數的產生既快速又適用於全畫面。無論階高塊的擺放在哪個位置,應用本發明所產生的相位高度轉換係數皆具有穩定性。此外,本發明提出的相位誤差模型可對三維量測系統進行自適應相位補償,降低相位誤差,提升三維點雲模型建立時的精準度。
雖然本發明以前述之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內,所為之更動與潤飾,均屬本發明之專利保護範圍。關於本發明所界定之保護範圍請參考所附之申請專利範圍。
100:三維量測系統 10:投影裝置 20:攝像裝置 30:處理器 40:目標物件 42:誤差校正平面 52,52’,521,522:階高塊 52a,52b,52c:階高塊設置位置 54,54’:基板 60:參考面 50,50’:參考物件 60:參考面 A1,A2:相位平均值 B1:第一相位 B2:第二相位 C1:建模資料 C2:理想相位資料 F:視野 I1:目標影像 I2:誤差校正平面影像 L1,L2:掃瞄線 SL:結構光 S1~S5,P1~P7,U1~U6:步驟 X 52,Y 52:階高塊的上表面尺寸 X 54,Y 54:基板的上表面尺寸 Z 52,Z 521,Z 522:階高塊相對於基板的高度差
Figure 02_image011
,
Figure 02_image017
:相位差
圖1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的方塊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方法的流程圖; 圖3A是目標影像的範例; 圖3B是絕對相位圖的範例; 圖3C是目標物件的相位差圖的一範例; 圖4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建立相位誤差模型的流程圖; 圖5A是誤差校正平面影像的一範例; 圖5B是建模資料的一範例; 圖5C是理想相位資料的一範例; 圖5D是相位誤差資料的一範例; 圖5E是相位誤差模型的一範例; 圖6是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產生相位高度轉換係數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7是參考物件的一範例; 圖8是參考物件的另一範例; 圖9是參考物件的相位差圖的一範例; 圖10是階高塊位於不同位置的高度誤差熱圖在補償前後的對照圖;以及 圖11A~圖11C是相位誤差資料在補償前後的一範例。
S1~S5:步驟

Claims (20)

  1. 一種三維量測系統之校正方法,包括: 一投影裝置投射一結構光至一參考物件,其中該參考物件包括一第一校正平面及一第二校正平面; 一攝像裝置拍攝該參考物件以取得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 一處理器依據該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執行解碼運算,以取得該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的多個相位資料; 該處理器依據該些相位資料運算對應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一第一相位及對應於該第二校正平面的一第二相位;以及 該處理器計算該第一相位與該第二相位之間的一平面相位差,並依據該平面相位差及該第二校正平面相對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高度執行運算,以取得一相位高度轉換係數。
  2. 如請求項1所述三維量測系統之校正方法,其中該處理器依據該些相位資料運算對應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該第一相位及對應於該第二校正平面的該第二相位更包括: 該處理器依據該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中通過該第一校正平面及該第二校正平面的一參考直線,取得該些相位資料中位於該參考直線的多個參考相位資料;以及 該處理器依據該些參考相位資料運算對應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該第一相位,以及對應於該第二校正平面的該第二相位。
  3. 如請求項1所述三維量測系統之校正方法,其中該處理器依據該些相位資料運算對應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該第一相位及對應於該第二校正平面的該第二相位更包括: 該處理器依據該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中通過該第一校正平面及該第二校正平面的一參考直線,取得該些相位資料中位於該參考直線的多個參考相位資料; 該處理器從該些參考相位資料中取得至少一組相位資料,其中該至少一組相位資料包括該些參考相位資料中的至少二者,且該至少一組相位資料對應於該第一校正平面或該第二校正平面; 該處理器依據該至少一組相位資料對該些相位資料進行水平校準;以及 該處理器依據執行水平校準後的該些參考相位資料運算對應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該第一相位,以及對應於該第二校正平面的該第二相位。
  4. 如請求項1所述三維量測系統之校正方法,其中該結構光為週期性結構光,且該結構光的相位沿一延展方向遞增,該校正方法更包括: 該投影裝置投射該結構光至一誤差校正平面; 該攝像裝置拍攝該誤差校正平面以產生一誤差校正平面影像; 該處理器依據該誤差校正平面影像執行解碼運算,以取得該誤差校正平面影像的多個相位資料; 該處理器依據該誤差校正平面影像中平行於該延展方向的一誤差校正直線,取得該誤差校正平面影像的多個相位資料中位於該誤差校正直線的多個建模相位資料; 該處理器對該些建模相位資料進行一線性擬合以產生多個理想相位資料; 該處理器依據該些建模相位資料及該些理想相位資料計算多個相位誤差資料;以及 該處理器依據該些相位誤差資料建立一相位誤差模型。
  5. 如請求項1所述三維量測系統之校正方法,其中該參考物件包括一基板及設置於該基板上的一階高塊,且該第一校正平面為該基板的頂面,該第二校正平面為該階高塊的頂面。
  6. 如請求項2所述三維量測系統之校正方法,其中 該第一相位為該第一校正平面的該些參考相位資料的平均值; 該第二相位為該第二校正平面的該些參考相位資料的平均值;以及 該相位高度轉換係數為該第二校正平面相對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高度除以該平面相位差的商值。
  7. 如請求項3所述三維量測系統之校正方法,其中該處理器依據該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執行解碼運算以取得該些相位資料包括: 該處理器依據該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執行解碼運算,以產生數個相位原始資料;以及 該處理器依據該相位誤差模型對該些相位原始資料執行相位補償,以取得該參考物件影像的該些相位資料。
  8. 如請求項3所述三維量測系統之校正方法,其中該線性擬合為最小平方法。
  9. 如請求項3所述三維量測系統之校正方法,其中該處理器依據該些相位誤差資料建立該相位誤差模型包括: 該處理器依據該些相位誤差資料執行傅立葉分析及低通濾波以建立該相位誤差模型。
  10. 如請求項5所述三維量測系統之校正方法,其中該參考物件影像中具有對應於該基板的一影像區塊,且該影像區塊的尺寸至少為該參考物件影像的尺寸的2/3。
  11. 一種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所述系統包括: 一參考物件,包括一第一校正平面及一第二校正平面; 一投影裝置,用於投射一結構光至該參考物件; 一攝像裝置,用於拍攝該參考物件以取得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以及 一處理器,電性連接該攝像裝置及該投影裝置,該處理器經配置以執行: 依據該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執行解碼運算,以取得該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的多個相位資料; 依據該些相位資料運算對應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一第一相位及對應於該第二校正平面的一第二相位;以及 計算該第一相位與該第二相位之間的一平面相位差,並依據該平面相位差及該第二校正平面相對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高度執行運算,以取得一相位高度轉換係數。
  12. 如請求項11所述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其中該處理器經配置以執行依據該些相位資料運算對應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該第一相位及對應於該第二校正平面的該第二相位更包括: 該處理器依據該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中通過該第一校正平面及該第二校正平面的一參考直線,取得該些相位資料中位於該參考直線的多個參考相位資料;以及 該處理器依據該些參考相位資料運算對應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該第一相位,以及對應於該第二校正平面的該第二相位。
  13. 如請求項11所述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其中該處理器經配置以依據該些相位資料運算對應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該第一相位及對應於該第二校正平面的該第二相位更包括: 該處理器依據該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中通過該第一校正平面及該第二校正平面的一參考直線,取得該些相位資料中位於該參考直線的多個參考相位資料; 該處理器從該些參考相位資料中取得至少一組相位資料,其中該至少一組相位資料包括該些參考相位資料中的至少二者,且該至少一組相位資料對應於該第一校正平面或該第二校正平面; 該處理器依據該至少一組相位資料對該些相位資料進行水平校準;以及 該處理器依據執行水平校準後的該些參考相位資料運算對應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該第一相位,以及對應於該第二校正平面的該第二相位。
  14. 如請求項11所述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其中該結構光為週期性結構光,且該結構光的相位沿一延展方向遞增; 該投影裝置更用於投射該結構光至一誤差校正平面; 該攝像裝置更用於拍攝該誤差校正平面以產生一誤差校正平面影像;以及 該處理器經配置還執行: 依據該誤差校正平面影像執行解碼運算,以取得該誤差校正平面影像的多個相位資料; 依據該誤差校正平面影像中平行於該延展方向的一誤差校正直線,取得該誤差校正平面影像的多個相位資料中位於該誤差校正直線的多個建模相位資料; 對該些建模相位資料進行一線性擬合以產生多個理想相位資料; 依據該些建模相位資料及該些理想相位資料計算多個相位誤差資料;以及 依據該些相位誤差資料建立一相位誤差模型。
  15. 如請求項11所述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其中該參考物件包括一基板及設置於該基板上的一階高塊,且該第一校正平面為該基板的頂面,該第二校正平面為該階高塊的頂面。
  16. 如請求項12所述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其中 該處理器運算該第一校正平面的該些參考相位資料的平均值以取得該第一相位; 該處理器運算該第二校正平面的該些參考相位資料的平均值,以取得該第二相位;以及 該處理器運算該第二校正平面相對於該第一校正平面的高度除以該平面相位差的商值,以取得該相位高度轉換係數。
  17. 如請求項13所述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其中該處理器經配置以執行依據該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執行解碼運算以取得該些相位資料包括: 該處理器依據該至少一參考物件影像執行解碼運算,以產生數個相位原始資料;以及 該處理器依據該相位誤差模型對該些相位原始資料執行相位補償,以取得該參考物件影像的該些相位資料。
  18. 如請求項13所述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其中該處理器經配置以執行的線性擬合為最小平方法。
  19. 如請求項13所述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其中該處理器經配置以執行依據該些相位誤差資料建立該相位誤差模型包括: 該處理器依據該些相位誤差資料執行傅立葉分析及低通濾波以建立該相位誤差模型。
  20. 如請求項17所述基於相位移的三維量測系統,其中該參考物件影像中具有對應於該基板的一影像區塊,且該影像區塊的尺寸至少為該參考物件影像的尺寸的2/3。
TW110146320A 2021-12-10 2021-12-10 三維量測系統及其校正方法 TWI81309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6320A TWI813095B (zh) 2021-12-10 2021-12-10 三維量測系統及其校正方法
CN202210285541.8A CN116255929A (zh) 2021-12-10 2022-03-22 三维测量系统及其校正方法
US17/744,451 US20230184541A1 (en) 2021-12-10 2022-05-13 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system and calibration method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6320A TWI813095B (zh) 2021-12-10 2021-12-10 三維量測系統及其校正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23766A true TW202323766A (zh) 2023-06-16
TWI813095B TWI813095B (zh) 2023-08-21

Family

ID=86678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6320A TWI813095B (zh) 2021-12-10 2021-12-10 三維量測系統及其校正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84541A1 (zh)
CN (1) CN116255929A (zh)
TW (1) TWI813095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57929B2 (en) * 2001-12-18 2009-07-07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phase measurements
TWI546518B (zh) * 2012-04-20 2016-08-21 德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三維量測系統與三維量測方法
US9947118B2 (en) * 2014-05-28 2018-04-17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lhi Non-interferometric phase measurement
US10418407B2 (en) * 2015-11-06 2019-09-17 Artilux, Inc. High-speed light sensing apparatus III
JP6279013B2 (ja) * 2016-05-26 2018-02-14 Ckd株式会社 三次元計測装置
CN108627974A (zh) * 2017-03-15 2018-10-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光扫描系统
JP7028623B2 (ja) * 2017-12-07 2022-03-02 Ckd株式会社 三次元計測装置
NL2021852A (en) * 2018-08-01 2018-11-09 Asml Netherlands Bv Metrolog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characteristic of one or more structures on a substrate
JP7030079B2 (ja) * 2019-06-12 2022-03-04 Ckd株式会社 三次元計測装置及び三次元計測方法
EP3786661A1 (en) * 2019-08-27 2021-03-03 Imec VZW A phase difference measurement device for optical phased array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13095B (zh) 2023-08-21
US20230184541A1 (en) 2023-06-15
CN116255929A (zh) 2023-06-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10637B (zh) 对三维测量系统的校准进行更新
JP6041513B2 (ja)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処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JP5029618B2 (ja) パターン投影法による3次元形状計測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0207614B (zh) 一种基于双远心相机匹配的高分辨高精度测量系统及方法
CN107610183B (zh) 一种条纹投影相位高度转换映射模型的标定方法
JP5375201B2 (ja) 三次元形状測定方法及び三次元形状測定装置
Yang et al. Flexible digital projector calibration method based on per-pixel distortion measurement and correction
CN109029618B (zh) 单目视觉包装箱体积测量方法
Wang et al. Predistorting projected fringes for high-accuracy 3-D phase mapping in fringe projection profilometry
CN114199160B (zh) 基于二值编码光栅散焦投影的电路板元器件几何检测方法
JP2011155412A (ja) 投影システムおよび投影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歪み修正方法
JP2012013592A (ja) 3次元形状測定機の校正方法及び3次元形状測定機
TWI813095B (zh) 三維量測系統及其校正方法
Yang et al. Projector calibration method based on stereo vision system
Marrugo et al. Hybrid calibra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3D measurement accuracy of structured light systems
CN115482276A (zh) 一种基于相移偏折测量系统的高精度标定方法
Cui et al. A flexible and rapid micro-adjustment algorithm for structured light 3D measurement system with camera–projector
JP2006330772A (ja) 撮影画像における歪曲収差補正方法
JP2011188180A (ja) 擬似大型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CN114739321B (zh) 一种用于光栅精密测量的结构光条纹校正方法
CN113686264B (zh) 一种基于极线几何的三维测量方法及系统
CN112927305B (zh) 一种基于远心度补偿的几何尺寸精密测量方法
JP2008170280A (ja) 形状測定装置及び形状測定方法
Vargas et 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pixel-wise calibration methods for structured light systems
CN116878382A (zh) 一种基于结构光的远距离高速形面测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