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9617A - 可固定裝置及固定其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可固定裝置及固定其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9617A
TW202319617A TW111130457A TW111130457A TW202319617A TW 202319617 A TW202319617 A TW 202319617A TW 111130457 A TW111130457 A TW 111130457A TW 111130457 A TW111130457 A TW 111130457A TW 202319617 A TW202319617 A TW 2023196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protrusion
protrusions
plates
sedi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045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尼可拉斯 塔托斯
喬治 塔托斯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海岸保護控股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海岸保護控股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海岸保護控股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96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961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2Stream regulation, e.g. breaking up subaqueous rock, cleaning the beds of waterways, directing the water flow
    • E02B3/023Removing sedi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043Artificial seaweed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70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 A01K61/73Artificial fishing banks or reefs assembled of compon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00Equipment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general hydraulic engineering, e.g. protection of constructions against ice-strai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041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using active mechanical means, e.g. fluidizing or pumpi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CARE OF BIRDS, FISHES, INSECTS;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1/0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 A01K61/50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 A01K61/54Culture of aquatic animals of shellfish of bivalves, e.g. oysters or musse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17/00Artificial islands mounted on piles or like supports, e.g. platforms on raisable legs or offshore constructions; Construction methods therefor
    • E02B17/0017Means for protecting offshore construc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06Moles; Piers; Quays; Quay walls; Groynes; Breakwaters ; Wave dissipating walls; Quay equipment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裝置,其包括:一螺旋錐;一實質上可撓性軸件,其在該軸件之一第一端處經可操作地附接至該螺旋錐;及一或多個突部,其等自該軸件延伸於該軸件之該第一端與該軸件之一第二端之間。亦揭示使用該裝置之方法。

Description

可固定裝置及固定其之方法
由材料及沉積物之水力沖刷引起之侵蝕對硬結構(諸如橋樑、水下支撐件、管線、纜索)以及生態區(諸如沼澤、濕地及/或沼澤區)、三角洲、海灘、海岸、屏障島、河流環境、海岸社區及低窪城市具有顯著影響。
此外,愈來愈強大的風暴潮正在剝奪及/或侵蝕海岸線,從而對取決於其等海灘經濟之海岸社區之生活品質及經濟活動造成影響。歸因於海岸及沙丘損失,脆弱的社區經歷更頻繁的洪水災害及海水滲透。
增加之風暴潮氾濫已導致更大基礎設施損壞及生命損失。
此外,有價值的濕地棲息地正在因索草、沼澤禾草及其他植物物種之邊緣侵蝕而退化,歸因於商業及休閒兩者的漁業之崩潰而導致棲息地喪失及經濟損失。
通常,剛性結構用於防止及/或減少沖刷量,但此等剛性結構具有許多缺點,包括其等總體上無效、傾向於具有促進或重定向其他地方沖刷之意外後果、對生態系統之破壞(包含阻礙物種移動),以及其等重量使運輸及安裝/移除變得困難。此等傳統「硬」海灘侵蝕控制(諸如碼頭、丁壩、海堤、防波堤等)係無效的且已淡出人們視線。
沙子換填(被業界稱為「海灘養護」)係當前對海灘沙子流失之一回應,但此策略具有許多負面缺點,包含養護係(a)昂貴的;(b)在海灘在重新補沙期間不可供公眾使用時,引起海灘關閉且其伴隨經濟損失;(c)適當品質換填沙子愈來愈難獲得;(d)換填沙粒具有與現有的自然形成之沙子不同的大小、形狀、組合物或色彩,從而導致負面生態後果;(e)添加之沙子不如自然形成之沙子穩定且因此其加速侵蝕,從而導致不斷需要重新補沙;及(f)海灘養護離岸沙子採挖破壞採挖位置處之海洋生物,並在部署沙子之地點及時間破壞海岸生物。此負面且大幅度地改變海灘生態、礁石及離岸棲息地以及商業和休閒捕魚。
所期望的是克服此等缺點且更容易以最少工具及成本進行運輸、安裝、重新定位及/或移除之一裝置。本發明之實施例提供解決以上需求之裝置及方法。
此外,所期望的是防止風暴潮滲透至低窪城市、社區及脆弱地區中(此需要被抑制以限制對基礎設施之損壞並防止生命損失)。本發明之裝置可用於吸收及破壞波浪能量,充當對滲透波浪之一限制力。本發明之裝置可以多種方式安裝(包含扭矩驅動至沉積物層中、用螺栓連接至硬基底中、螺合至板中、焊接、插入至套筒中、附接至臨時結構等)以產生對風暴潮及海浪滲透之一靈活限制屏障。
此外,所期望的是用以減輕濕地及海岸線之邊緣侵蝕之裝置及方法。
此外,所期望的是用以在薄層放置種植項目期間保護脆弱的幼苗種植之裝置及方法。本發明之裝置及方法可包含各種拖纜及/或捕食者誘餌以阻止放牧新的幼苗種植。
此外,所期望的是用以在海灘養護期間保護已添加至海岸線之沉積物,直至其可透過自然過程之壓實而實質上穩定化之裝置及方法。
此外,所期望的是用以積聚及保持沉積物並藉由以一較高或預定水流速之一位置變化來釋放沉積物以增加及/或影響沉積物導流項目之沉積物負荷的裝置和方法。
此外,所期望的是用以在一經判定區域中積聚及保持沉積物並藉由以一更高或更快的水流速之一位置變化來釋放沉積物以容許待沖走之沉積物通過意欲保持無沉積物之一區域的裝置和方法。
此外,所期望的是用以防止沉積物沖刷及/或在海床、河流、湖泊或海底積聚沉積物之方法及裝置。
此外,所期望的是能夠影響水力定向流動(諸如藉由引發不等的水流壓力)之裝置及方法。裝置及方法可引起不等的水流壓力,藉此引起水流流向較小壓力或阻力之區域,從而產生水柱之混合。
此外,所期望的是用以視需要捕獲、保持及積聚風積沙或沉積物以促進沙丘或土丘之形成的裝置及方法。此等方法及裝置可具有不同高度,且可形成具有不同形狀及大小之實質上圓形土丘狀結構,且被單獨或以陣列部署以產生所要長度及/或輪廓及形態。
此外,所期望的是用以保護不穩定的沙子(新施加或其他方式)免受風蝕之裝置及方法。
此外,所期望的是能夠積聚風積沙以形成沙丘之裝置。一旦沉積物已積聚,便可藉由解除扭矩重新定位及/或向上或向側面調整此等裝置,此繼而容許額外積累新的沉積物,從而導致對沙丘之高度及形狀進行微妙控制。
此外,所期望的是用以捕獲、保持及積聚流入盆地之水載沉積物以用於濕地、扇形沼澤或陸地創造之目的之裝置及方法。
此外,所期望的是可作為一吸收性防波堤場以少量或大量部署以依類似於一「人工濕地」之一方式起作用以藉由水動力能量吸收來減少風暴潮的裝置。
此外,所期望的是一種易於部署及可重新部署之裝置,其創造可用作為游動及靜止物種提供育兒棲息地、捕食者避難所等之人工礁石狀棲息地的壁龕、小屋或袋狀件。
此外,所期望的是能夠藉由捕獲來自流入大型水體之小溪、溪流及河流之沉積物徑流來降低此等較大水體中之濁度的一裝置。歸因於進入海洋、大海、聲音等之水載沉積物增加而增加之濁度對動植物群有負面影響。
此外,所期望的是相對容易安裝及移除之裝置,其可用作供野生牡蠣具足面盤幼蟲附著之一有吸引力的培養基及棲息地。此等裝置可被驅動至野生牡蠣自由游動幼蟲所處且相對豐富的水域中之河口及海洋沉積物中。一旦牡蠣幼蟲附著至此牡蠣幼蟲聚集/棲息裝置上,該裝置可保持於適當位置,直至牡蠣卵在突部上良好地建立,且接著整個裝置被移除並重新定位至可將其重新驅動至環境中之另一地方。此第二位置可在其中需要牡蠣存在及/或牡蠣礁石以進行商業牡蠣生產、水過濾、清潔、濁度降低、污染修復、創造以牡蠣為基礎之生態系統、在所收集之牡蠣產卵時播種新的野生牡蠣群體,及/或波浪及浪湧緩解目的之一區域中。
此外,所期望的是包含可相對容易及牢固地附接至一鬆散沉積物形態懸崖壁以保持自然形成之沉積物或手動填充有沉積物及/或植物生長培養基之小屋、壁龕及/或袋狀件的裝置。該裝置之結構可提供結構穩定化,以容許在此沉積物培養基上之營養生長,繼而植物群將根系送至現有懸崖壁,用於以減輕及/或防止侵蝕、山崩及/或滑坡之一方式鎖定和/或結合現有沉積物基質。在植被穩定化之後,可移除裝置並重用以固定另一區域。或者,此等裝置可由生物塑膠、可生物降解塑膠、菌絲體塑膠或任何其他可降解材料製成,以允許框架結構分解,同時可在新位置處重用線圈。可將多個裝置驅動至懸崖峭壁,以形成一小屋格子。完成之設施將經漿液噴草。發芽之植物群將根系送至鬆散的沉積物中,以與基質結合。
此外,所期望的是可相對容易安裝、移除及/或重新定位之相對輕量且便攜的防波堤裝置。傳統防波堤係經設計以耐受波浪力同時影響波浪軌跡之固定的岩石、石頭、混凝土或類似重型材料。所揭示裝置可為實質上中空的且可由含有孔之任何合適材料組成,且因此內部腔可至少部分填充水。該裝置可包含容許至少一個螺旋錐裝置穿過該裝置之至少一個垂直隧道孔。線圈頂部上之一凸緣可大於隧道孔直徑,從而維持螺旋錐裝置及防波堤裝置之組態。一可加扭矩頭部可附接至該凸緣,以容許線圈被加扭矩並被驅動至水體之床中以進行安裝,使得防波堤裝置可隨時間保持實質上固定。
此外,所期望的是具有一或多個水平軸件之一裝置,該裝置可在另一軸件上垂直移動,使得在水高度改變時,該一或多個水平軸件可保持於安裝裝置之一水面上。此等一或多個水平軸件可減少安裝裝置之水之波浪能量及/或水流能量。
此外,所期望的是替換突部,其等可自一軸件移除,且當一第一替換突部或一最初安裝之突部磨損及/或破損及/或歸因於與環境之互動而未按預期運作時可用其他替換突部替換。
此等替換突部可由實質上可撓性之任何合適材料(諸如一編織材料)形成。
此外,所期望的是含有及/或塗佈有生物群引誘劑材料(諸如含鈣材料、含碳酸鹽材料或含碳酸鈣材料)之浮動平台。此等浮動平台可錨定至一水體之床,且若包含兩個或更多個浮動平台,則其等可彼此連接。浮動平台可為有浮力的,使得其等浮動於水柱內,以在波浪能量穿過水柱時影響波浪能量。此等浮動礁石可為貝類(諸如貽貝及牡蠣)提供平台,此繼而為魚類及其他物種提供生計農業或食物,從而重新建立自然物種平衡。
此外,所期望的是包含可透過來自使裝置之一部分移動之風及/或水之動能影響產生電力之一電流產生機構(諸如摩擦電裝置(TENGS))之一裝置。
此外,所期望的是附接至橋樑地基、河流或海洋結構基腳、渦輪機及鑽井平台等以減輕水動力沖刷之裝置。此等裝置將藉由撓曲、產生摩擦、產生混亂水流及破壞水流來吸收水動力能量。
此外,所期望的是可由一船舶或駁船部署以防止導致海床下面之管線及纜索出土之水動力沖刷之裝置。吸收性突部用於積聚沉積物及減輕侵蝕。由船舶或駁船部署之具有尖底及穩定化凸緣之此等裝置沉入海底且被動地嵌入以減輕沖刷出土並防止此等導管破裂。
本發明係針對一種裝置,其包括:一螺旋錐;一實質上可撓性或非可撓性的軸件,其在該軸件之一第一端處可操作地附接至該螺旋錐;及一或多個可撓性或非可撓性的突部,其等自該軸件延伸於該軸件之該第一端與該軸件之一第二端之間。
本文中所揭示之方法及裝置可針對許多不同用途及結果來實施及操作。在此章節中,論述一些可能影響之一論述。
水動力水流之修改及控制:
本發明之裝置可產生水力調變。 1.   本發明之裝置可安裝至沙子、泥漿、土壤、河床、河岸、海灘、海岸線、海底或其他地面基底中或之上。 i.       本發明之裝置可藉由施加扭矩(諸如至一頂部螺栓帽)而驅動至基底中,此將扭矩通過裝置之軸件傳輸至具有一尖底尖端之一線圈。裝置之扭轉引起線圈以一螺旋錐方式進入基底,此可固定裝置。 ii.       本發明之裝置亦可藉由至樁、柱、底座、基腳、地基、岩層、防波堤、混凝土路堤或其他類型之結構支撐件(其等自身藉由其他典型方式固定到預期基底)之各種類型之機械附接而安裝至基底。 iii.       本發明之裝置可附接至一加重底座,部署於水面處,且沉入河床或湖床、海床或海底,並藉由該加重底座及穩定化凸緣而保持於適當位置 1.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撓性動態部件附接至一加重且尖角的底座。此等可藉由從一船舶或駁船落入至水中而部署至一所要區域上。 2.   加重之尖角總成將沉入水床或海底,自行錨定並相應地起作用。 3.   尖角形狀容許穿透至沉積物中,而凸緣用於穩定化總成。 4.   一旦經部署,此等裝置將起作用以防止沖刷經錨定結構支撐件(包含鑽井平台及風力渦輪機塔架)。又藉由積聚及藉由減少沉積物被侵蝕兩者來防止埋藏式基礎設施、管道或纜索之出土。 2.   本發明之裝置起作用以影響及調變水流且可引起水頭損失、能量吸收、中斷、偏轉、減速、阻礙、阻塞、波浪減少、紊流、混亂水流動力學、水流調變及/或摩擦損失。 3.   本發明之裝置可以足夠多的數目部署以建立陣列或分組,其中一個別裝置之效應係由整個群組放大、倍增及/或協同增加。 4.   本發明之裝置可以一人工濕地之一方式起作用,以吸收波浪及風暴潮能量。
水波、風暴潮、潮汐力及水流之修改及控制: 1.   攜載沉積物之水流之減慢或中斷導致沉積物從懸浮液掉落。沉積物從水懸浮液掉落導致淤積物堆積及沉積物層之積聚。 i.       本發明之裝置可積聚沉積物以增加沼澤或海岸棲息地之標高。 ii.       本發明之裝置可積聚沉積物以捕獲海灘海岸線處之沙子。 iii.       本發明之裝置可積聚沉積物並防止水下埋藏式管線及纜索之沖刷出土及/或水下結構支撐件之底蝕。 iv.       本發明之裝置可針對沉積物導流項目積聚、保持及隨後釋放沉積物。 v.       本發明之裝置可定向調變水流流動。 2.   波浪能量之減少導致海灘及沉積物沖刷減少。
河流過程之修改及控制: 1.   本發明之裝置可起作用以在緩慢河流(低水位)水流速期間積聚、捕獲(trap/capture)及/或固定沉積物淤積。 i.       本發明之裝置可在緩慢及低水流速期間被動地定向於一直立垂直位置中。在此直立位置階段期間,穿孔擋板捕獲、積聚及保持沉積物。 1     垂直位置促進沉積並捕獲及保持沉積物。 2.   本發明之裝置可起作用以藉由歸因於擋板上之增加之水壓被動地傾斜至一水平位置而以一快速河流(高水位)流速釋放經固定之沉積物。釋放點可藉由修改桶/天線彈簧屈曲臨限值來調節。 i. 本發明之裝置可在高而快速河流期間傾斜。 ii.      增加之水流引起擋板上之橫向壓力,從而使彈簧屈曲且引起裝置之傾斜。此產生自垂直至水平之一定向變化。 iii.    本發明之裝置在定向於一水平位置中時不再積聚或保持沉積物。經積聚之沉積物現自由地由高而快速河流沖走。 1.  當河流水位高且後續水流流動快速時,出現水平位置。 2.  水平位置將儲存之沉積物釋放至快速水流中 3.   本發明之裝置可起作用以控制河流過程以容許對沉積物淤積及移動進行工程控制。此控制對於沉積物導流項目有利的。 i. 本發明之裝置可在低/緩慢河流不符合導流水閘打開條件時收集及儲存沉積物,且當高/快速河流結果指定水閘打開以容許沉積物被沖入內部時釋放沉積物。 ii.   此導致可用於流入水閘並到達具有造陸沉積物之預期洪水盆地之沉積物負荷之一增加之淨增益。 4.   本發明之裝置可經部署以在河流低/緩慢時在期望沒有沉積物淤積之一區域的上游捕獲及保持河流沉積物。當河流高/快速/強到足以將沉積物沖過期望沒有淤積沉積物堆積之區域時,裝置將傾斜至水平位置並釋放捕獲之沉積物。 i. 此功能可用於幫助保持下游船運通道免受沉積物積聚並減少採挖需求。 5.   本發明之裝置可起作用以促進河流水柱之混合及/或藉由重定向現有水流(無論是向上、向下或側至側)來影響水流。 i. 裝置產生壓力變動以影響水流之方向。 ii.   裝置可向上或向下引導水流以控制水柱之混合及容許關於水柱濁度、鹽度、生物群、氧氣水平、病原體存活率、污染、總固體及溶解固體之濃度、水流速度等之影響。 1.  控制河流水柱之混合之能力容許對恢復、修復及/或沉積物導流項目進行微妙的工程控制。 iii.  影響向上或向下水流流動之裝置功能可促進沉積物淤積或促進沉積物疏散。 1.  裝置可強有力地向下引導河流流動以引起沉積物由河流疏散及移除。 2.  裝置可強有力地向上引導疏散之河流沉積物以引起沉積物由河流移除運輸。 3.  裝置可向下引導河流以影響在一規定區域中之淤積。
防止沉積物沖刷及/或在河床或河底上積聚沉積物: 1.  本發明之裝置可具有鰭片,該等鰭片對水流具有一水平或部分水平平面。水平平面用於產生一擺動效應,因為水流之微小波動引起鰭片快速上升及下降。可產生諧振點,此將進一步增加此等鰭片之移動。鰭片之垂直移動進一步吸收能量並在水流中產生渦流,從而破壞穩定的流動。此破壞降低結構沖刷能力。
藉由引發不等的水流壓力對水力定向流動之影響: 1.   本發明之裝置可具有擁有不等尺寸寬度之鰭片。該等鰭片經配置以產生自小至大或自大至小之一梯度。 2.   引起不等的水流壓力引起水流流向較小壓力或阻力之區域,從而產生水柱之混合 3.   水柱之混合 4.   鰭片可經設計以形成一或若干層級之錐體。 5.   跨一錐體之對角平面之水流引起方向改變。
本發明亦可針對一種安裝一裝置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使一基底之一上表面與該裝置之一第一端接觸,其中該裝置包括:一螺旋錐;一實質上可撓性軸件,其在該軸件之一第一端處可操作地附接至該螺旋錐;及一或多個突部,其等自該軸件延伸於該軸件之該第一端與該軸件之一第二端之間;及對該螺旋錐施加一扭矩。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本申請案主張來自2021年8月13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3/232,759號的優先權權利及來自2022年2月7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第63/307,220號的優先權權利,該等案之全部內容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本文中之論述及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中,術語「約」指示所列出之值可略微改變,只要該改變不導致程序或裝置之不符合。例如,對於一些元件,術語「約」可係指±0.1%之一變動,對於其他元件,術語「約」可係指±1%或±10%或其中之任何點之一變動。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實質上」或「實質」係一廣義術語且以其普通含義使用,包含但不限於在很大程度上但不一定完全係經指定,當用於一否定含義以指完全或幾乎完全缺乏一動作、特性、性質、狀態、結構、物項或結果時,此同樣適用。例如,「實質上」平坦之一表面意謂完全平坦或幾乎平坦使得效應與完全平坦的情況下相同。
如本文中所使用,諸如「一(a/an)」及「該」之術語並非意欲僅指一單數實體而是包含其一特定實例可用於說明之一般類別。
如本文中所使用,以單數定義之術語意欲包含以複數定義之彼等術語且反之亦然。
說明書中對「一項實施例」、「某些實施例」、「一些實施例」或「一實施例」之引用指示所描述之該(等)實施例可包含一特定特徵或特性,但每項實施例可能不一定包含該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此外,此等片語不一定指相同實施例。此外,當結合一實施例描述一特定特徵、結構或特性時,認為在熟習此項技術者之知識範圍內結合其他實施例(無論是否明確描述)來影響此特徵、結構或特性。
出於下文描述之目的,術語「上」、「下」、「右」、「左」、「垂直」、「水平」、「頂部」、「底部」及其衍生詞應與本發明有關,如其在圖式中定向時。術語「上覆」、「在...頂部」、「定位於...上」或「定位於...頂部」意謂一第一元件存在於一第二元件上,其中中介元件介接於該第一元件與該第二元件之間。術語「直接接觸」或「附接至」意謂一第一元件及一第二元件經連接,在該兩個元件之介面處沒有任何中間元件。
本文中對任何數字範圍之引用明確包含由該範圍所涵蓋之各數值(包含分數及整數)。為進行說明,本文中對「至少50」或「至少約50」之一範圍之引用包含50、51、52、53、54、55、56、57、58、59、60等及分數50.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等。在進一步說明中,本文中對「小於50」或「小於約50」之一範圍之引用包含整數49、48、47、46、45、44、43、42、41、40等及分數49.9、49.8、49.7、49.6、49.5、49.4、49.3、49.2、49.1、49.0等。
本發明係針對如圖1中所見之一裝置100。裝置100包括可為任何合適長度(諸如自1英吋至約50英呎)之一螺旋錐102。儘管在圖1之實施例中,螺旋錐102經展示為在一順時針方向上螺旋纏繞,但在其他實施例中,螺旋錐102可在逆時針方向上螺旋纏繞。
螺旋錐之一第一端104可實質上鈍的或實質上尖的,且經組態以接觸一基底,且在如下文所描述接收一旋轉力時,穿透至該基底之一上表面中。在穿透基底時,隨著透過螺旋錐之第一端104施加持續旋轉力,裝置100被進一步牽拉至基底中直至螺旋錐102之至少一部分在基底內。
在螺旋錐102之任何部分處亦可包含一選用止擋以停止或減少螺旋錐102之旋轉進程及/或對裝置100提供穩定性。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基底」可為至少在某種程度上能夠移位以容許螺旋錐102穿透基底一合適距離之任何人造及/或自然生成之物質,諸如但不限於沙子、礫石、泥土、泥漿、黏土及其等之組合。
基底之上表面可在水下,其中水為鹽水及/或淡水。在其他實施例中,基底之上表面可部分在水下,及/或取決於潮汐部分在水之外等。在其他實施例中,上表面或整個基底可在水面上。
螺旋錐102之橫截面大小可為任何合適大小,諸如橫跨約1/16”至約30”。此外,螺旋錐102之橫截面形狀可為任何合適形狀,諸如一圓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橢圓形、五邊形、星形、十字六邊形或更多側之多邊形,或一不規則形狀。
螺旋錐102可係由任何合適材料(諸如塑膠、玻璃、陶瓷、(若干)金屬、碳基材料、彈性體、橡膠及其等之組合)形成,且可為剛性的、實質上剛性的、可撓性的,或實質上可撓性的。此外,如相較於螺旋錐102之其他部分,螺旋錐102之不同部分可係由不同材料形成及/或可具有不同可撓性。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剛性」或其任何衍生詞係以其普通含義使用之一廣義術語,且係指通常在對其施加壓力之後避免實質變形及/或維持非常接近其原始形式之一材料的撓曲剛度。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可撓性」或其任何衍生詞係一廣義術語,且可指實質上可變形且能夠在施加一力時彎曲、未彎曲、膨脹、收縮、摺疊、展開,或以其他方式實質上變形或引起改變形狀之一材料。該材料可具有任何合適可撓性,諸如具有約0.1 GPa至約10,000 GPa、約0.1 GPa至約1,000 GPa、約0.1 GPa至約100 GPa、約1 GPa至約50 GPa、約10 GPa至約25 GPa等之一可撓性因數,且在力停止之後實質上或完全恢復其原始形狀。
螺旋錐102可具有任何合適直徑,諸如具有在約1/2”至約60”之間之一外徑110。又,螺旋錐102可具有在螺旋錐102之相鄰軸向對準部分之間的任何合適節距108,諸如在½”至約60”之間之一節距。
螺旋錐102之一第二端106在軸件之一第一端122處經可操作地附接至一軸件120。在一些實施例中,螺旋錐102及軸件120係由一單件材料形成。在其他實施例中,螺旋錐102及軸件120係以任何合適方式接合在一起/可操作地附接,諸如透過機械耦合(例如,焊接、耦合、一支架、用螺栓連接、透過一單獨彈性元件之連接等)及/或黏合劑。此外,螺旋錐102及軸件120可在螺旋錐102之螺旋扭轉部的端部之間的任何部分處彼此經可操作地附接。螺旋錐102可經組態以容許沉積物之一中心壓實塊(plug)在螺旋錐102自身之結構內保持完整,其中沉積物之該壓實塊具有至周圍沉積物場之(若干)連接。
視需要,具有任何合適形狀及大小之一實質上平面圓盤124可靠近軸件120之第一端圍繞或部分圍繞軸件120。
又視需要,可充當一止擋且可對裝置100提供一穩定化力之一棒狀形狀之一圓盤或(若干)其他突部可自軸件120之第一端附近延伸。此選用圓盤或(若干)其他突部亦可限制向下傳輸至線圈之側至側移動。
視需要,可首先藉由一螺旋鑽柱挖掘機製造一導向孔,該螺旋鑽柱挖掘機將開始裝置100之初始分級以在地表以下開始,從而容許螺旋錐102更深穿透。導向孔亦可充當一穩定化托架以在裝置100被加扭矩時固持裝置100。
軸件120之橫截面大小可為任何合適大小,諸如橫跨約1/16”至約10”。此外,軸件120之橫截面形狀可為任何合適形狀,諸如一圓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橢圓形、五邊形、星形、十字六邊形或更多側之多邊形,或一不規則形狀。
軸件120可由任何合適材料(諸如塑膠、玻璃、陶瓷、(若干)金屬、碳基材料、彈性體、橡膠、繩索、纜索、細線、金屬絲、細繩、鏈條、絞合線、加撚之梅森線、合成纖維、釣魚線、劍麻、椰子纖維及其等之組合)形成,且可為剛性的、實質上剛性的、可撓性的或實質上可撓性的。
此外,如相較於軸件120之其他部分,軸件120之不同部分可由不同材料形成及/或可具有不同可撓性。明確言之,軸件120沿著其在軸件之第一端122與軸件之一第二端126之間的長度之一或多個部分可為可撓性的或實質上可撓性的。又,軸件120沿著其在軸件之第一端122與軸件之第二端126之間的整個長度可為可撓性的或實質上可撓性的。
此外,軸件120之可撓性可吸收來自波浪及/或流水及/或風之力,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力用於減小抵靠其中放置裝置100之基底之力且可減小一沖刷影響。此外,裝置100可減小波浪及風暴潮之總功率及行進距離。此外,在一些實施例中,軸件120之可撓性可藉由減慢水流而引起沉積物從水及/或風懸浮液中掉落,從而限制波浪及/或其他移動水之行進距離及內陸滲透。
如圖1中可見,一或多個突部128自軸件120延伸於軸件之第一端122與軸件之第二端120之間。在此實施例中,展示複數個突部128,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包含一個突部、兩個或更多個,諸如自一個至約10,000或更多個突部之間的任何數目個突部。一或多個突部128可用於增加紊流,諸如藉由裝置100周圍之水中之水頭損失、摩擦損失及/或混亂水流等,此可阻礙水流經過及/或通過裝置100及/或吸收來自波浪及/或流水及/或風之力,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力用於減小抵靠其中放置裝置100之基底之力。一或多個突部128亦可用於減慢水流經過及/或通過裝置100,使得較慢水可更容易引起任何合適沉積物及/或沙粒從懸浮液掉落。在此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突部128開始遠離軸件120上之螺旋錐102一定距離,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突部128之最低者可與螺旋錐102接觸或靠近螺旋錐102,使得在一或多個突部128之最低者與螺旋錐102之間,很少或無軸件120可見。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突部128之各者可以任何合適方式可操作地附接至軸件120,諸如透過一固定、機械耦合(例如,焊接、耦合、支架、用螺栓連接、緊密配合、鬆散連接、透過一單獨彈性元件之連接等),及/或一鬆散配合及/或在一或兩個方向上自由旋轉之能力,及/或黏合劑。
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突部128可經組態為彎曲,使得力不同地作用於一或多個突部128之不同部分上。此外,一或多個突部128可經組態使得其等僅在圍繞軸件120之一順時針方向及一逆時針方向之一者上產生扭矩,且可被阻止在其等經組態以旋轉之另一方向上旋轉。若一或多個突部128經組態以僅在與螺旋錐102之螺旋組態相反之一方向上旋轉(使得防止一或多個突部128在與螺旋錐102之螺旋組態相同之方向上旋轉),則在接收實質上垂直於一或多個突部128之一表面之一力(諸如來自一波浪或一水流或類似者之一力)時,一或多個突部128可充當螺旋錐102之一螺旋驅動力。
一或多個突部128可為任何合適大小及形狀且可在軸件之第一端122與軸件之第二端126之間間隔開任何合適長度。此外,一或多個突部可在圍繞軸件120之圓周之任何合適位置處間隔。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突部128之一或多者可歸因於自傳入波浪及/或水流及傳出波浪及/或水流兩者產生之一能量轉移而在一組態中在一或多個方向上及/或平面中彎曲以在一或多個突部128之各者之一側上吸收更多力。此曲率可引起在軸件120及隨後螺旋錐102上產生旋轉壓力。
一或多個突部128可由一單件材料形成,或一或多個突部128可由耦合在一起之兩件或更多件材料形成。如相較於其他突部128,一或多個突部128可全部由相同材料或不同材料形成。一或多個突部128可由任何合適材料形成,諸如塑膠、玻璃、陶瓷、(若干)金屬、碳基材料、彈性體、橡膠、繩索、纜索、細線、金屬絲、細繩、鏈條、絞合線、加撚之梅森線、合成纖維、釣魚線、劍麻、椰子纖維及其等之組合)形成,且可為剛性的、實質上剛性的、可撓性的或實質上可撓性的。
在一項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突部128可為剛毛狀的且自軸件120延伸約¼”至約60”。在又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突部128可為一網狀材料或任何其他穿孔材料。
在其他實施例(諸如圖1及圖2中所展示之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突部128可包含自一內部中心支撐件132 (展示於圖3A中)延伸之一或多個板130。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個突部128可包含一個、兩個、四個或更多個板,多達約100個塊。一或多個板130 (包含中心支撐件132)可由一單件材料形成或一或多個板130及中心支撐件132可由可操作地連接之兩件或更多件材料形成。
一或多個突部128之一更詳細視圖在圖2中可見。一或多個突部128可具有在軸件之第一端122與軸件之第二端126之間的任何合適高度(諸如約¼”至約12”),且自軸件120延伸約¼”至約60”。一或多個突部128之一些或全部可包含靠近其中心之一圓頂部分,軸件120在該圓頂部分處穿過一或多個突部128以引起一或多個突部128彼此間隔開一定距離。
視需要,板130可具有在深度方向上穿過板130之一或多個通孔109。裝置100之所有板130可包含通孔109,裝置100之一些板130可包含通孔109,或裝置100之板130皆不可包含通孔。通孔可為任何合適數目(諸如一至100),且可為任何合適大小(諸如約1/16”至約10”)。此外,通孔109可定位於各板130之任何合適位置及圖案內。
在軸件之第二端126上,可包含一選用加扭矩機構134。加扭矩機構134可為經組態以將扭矩傳輸至軸件120之任何結構,諸如一螺栓頭(如圖2中所展示)、一把手等。此加扭矩機構134可以任何合適方式操作地附接至軸件之第二端126且可防止一或多個突部128自軸件120移出。加扭矩機構134亦可將一扭矩傳輸至螺旋錐102以自基底安裝或移除螺旋錐102。
一或多個突部128之一更詳細視圖在圖3A中可見。圖3A係不具有其他元件之單獨一或多個突部128之一者之一視圖。如此實施例中可見,包含四個板130且其等圍繞中心支撐件132接合。中心支撐件132經設定尺寸以圍繞軸件120之周邊延伸。
圖3B中展示一或多個突部128之另一實施例。一或多個突部128之此實施例包含一圓頂133,當相鄰突部128配置於軸件120上時,圓頂133可在相鄰突部128之間產生一分離空間。此圓頂133可為任何合適高度,使得可實質上維持相鄰突部128之間的任何合適距離且此圓頂133可由添加材料形成(以任何合適方式可操作地連接至中心支撐件132),或圓頂133可與中心支撐件132之一表面形成為一單件材料。
裝置100之實施例可視需要包含可操作地附接至軸件之第二端126之一延伸軸件135。此延伸軸件135可包含一旗標137,或可使裝置100更容易看到之任何其他合適標記元件。
圖5中展示一裝置之另一實施例(裝置200)。
圖5中所展示之元件相當於圖1之元件,其中此實施例中之第一位數字為2,而非在裝置100實施例中之1。例如,裝置100之螺旋錐102在形成及組成上相當於裝置200實施例之螺旋錐202。因此,在裝置200與裝置100之間最後兩個數字相同之所有元件符號在形成及組成上係相當的或相同的。
在裝置200中,包含一或多個板230 (在此實施例中,無通孔)之一突部228沿著一上軸件220B之一長度延伸。上軸件220B包含一第一端226B,其中上軸件220B之一第一端226B可操作地連接至一桶形彈簧221,其中桶形彈簧221連接至一下軸件220A之一第二端226A。下軸件220A之一第一端222A可操作地連接至一實質上平面圓盤224或直接連接至螺旋錐202之一部分。此桶形彈簧221可為任何合適大小,具有任何合適彈簧常數,由任何合適材料(諸如塑膠、玻璃、陶瓷、(若干)金屬、碳基材料、彈性體、橡膠及其等之組合)形成。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桶形彈簧」可指任何材料之任何彈性元件及/或任何材料之具有一彈簧常數或其他彈性性質之任何裝置,包含但不限於一扭力彈簧、拉伸彈簧、壓縮彈簧及桶形彈簧。術語「桶形彈簧」亦可指纏繞線圈之一實質上圓柱形配置,其中該實質上圓柱形配置具有沿著實質上圓柱形元件之長度之線圈之一個實質上相同直徑,或兩個或更多個直徑。「桶形彈簧」可為非伸縮式的或可為伸縮式的,此容許較小線圈在壓縮/拉伸期間向下或向上擠壓以定位於較大線圈內。
桶形彈簧221可替代性地進一步垂直,使得一或多個板230在下軸件220A上且一或多個板230在上軸件220B上。
桶形彈簧221對裝置200提供超出上軸件220B及/或下軸件220A之可撓性之可撓性。
包含桶形彈簧221之裝置200之一更詳細視圖在圖6中可見。如可見,桶形彈簧221在其上端處可操作地附接至上軸件220B之第一端222B,且在其下端處可操作地附接至一下軸件220A之第二端226A。除了包含於裝置200中之外,桶形彈簧221可包含於本發明之任何實施例中,在任何合適位置中。
裝置200之另一放大視圖係在圖7中展示,圖7繪示螺旋錐202及在一或多個點處可操作地附接至螺旋錐202之實質上平面圓盤224。螺旋錐202可視需要在連接點203處可操作地附接至自身,替代性地,螺旋錐202之部分僅在連接點203處接觸。圖8提供裝置200之另一放大視圖,其中見到實質上平面圓盤224。在此實施例以及本申請案之任何其他實施例中,實質上平面圓盤224可為任何合適形狀,諸如圖8中所見之一矩形形狀。在此實施例中,實質上平面圓盤224在實質上平面圓盤224之各相對端處可操作地附接至螺旋錐。
圖9A至圖9D中展示一裝置之另一實施例(裝置300)。
圖9A至圖9D中所展示之元件相當於圖1及圖5之元件,其中此實施例中之第一位數字為3,而非在裝置100實施例中之1或裝置200實施例中之2。例如,裝置100之螺旋錐102在形成及組成上相當於裝置300實施例之螺旋錐302。因此,在裝置300、裝置200及裝置100之間最後兩個數字相同之所有元件符號在形成及組成上係相當的或相同的。
在圖9A之裝置300中,包含複數個突部,其中一第一、較大直徑之突部328A設置於一第二、較小直徑之突部328B上方。在此實施例中,如相較於突部328B,突部328A離螺旋錐302更遠,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具有一較大直徑之突部可比一較小直徑之突部更靠近螺旋錐302。延伸軸件335可包含一旗標337,或可使裝置300更容易看到之任何其他合適標記元件。螺旋錐之一第一端304可實質上鈍的或實質上尖的,且經組態以接觸一基底,且在如下文所描述接收一旋轉力時,穿透至該基底之一上表面中。在穿透基底時,隨著透過螺旋錐之第一端304施加持續旋轉力,裝置300被進一步牽拉至基底中直至螺旋錐302之至少一部分在基底內。
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包含以任何合適圖案沿著軸件320之長度之三個或更多不同直徑之突部。
在圖9B之裝置300中,包含複數個突部,其中一突部328C為最小直徑,且隨著突部進一步遠離實質上平面圓盤324,其等直徑增加至最大直徑突部(突部328D)。此直徑增加對於各額外突部可為一恆定的、逐步增加,及/或對於各額外突部可為一可變增加。
在圖9C之裝置300中,包含複數個突部,其中一突部328C為最小直徑,且隨著突部更靠近實質上平面圓盤324,其等直徑增加至最大直徑突部(突部328D)。此直徑增加對於各額外突部可為一恆定的、逐步增加,及/或對於各額外突部可為一可變增加。
在圖9D之裝置300中,存在三組軸件及突部325。各組軸件及突部325可與本發明之任何其他裝置相同或相似。在圖9D中,展示三組軸件及突部325,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一個、兩個、四個或更多個軸件及突部325可操作地附接至實質上平面圓盤。又,軸件及突部325組之各者在圖9D中展示為具有相同尺寸,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各組軸件及突部325可具有與所有其他組軸件及突部325相同之尺寸,或各組軸件及突部325可具有如相較於所有其他組軸件及突部325不同之尺寸。
圖10中展示一裝置之另一實施例(裝置400)。圖10中所展示之元件相當於圖1及、圖5及圖9之元件,其中此實施例中之第一位數字為4,而非在裝置100實施例中之1、裝置200實施例中之2或裝置300實施例中之3。例如,裝置100之螺旋錐102在形成及組成上相當於裝置400實施例之螺旋錐402。因此,在裝置400、裝置300、裝置200及裝置100之間最後兩個數字相同之所有元件符號在形成及組成上係相當的或相同的。
圖10係裝置400之一放大視圖。在此實施例中,一突部428由一板固持件401及一或多個板430組成。下文更詳細展示之板固持件401經組態以圍繞一軸件420之一部分、大部分或全部延伸。板固持件401可圍繞軸件420在兩個方向上旋轉,僅圍繞一個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或板固持件401可固定至軸件420。軸件420可操作地附接至實質上平面圓盤424。此外,在此實施例中,各板固持件401可經定向以自板固持件401上方偏移,使得來自板固持件401之各層之一或多個板430未對準。
如相較於板固持件401自身,板固持件401將一或多個板430之各者維持於一固定位置中。在此實施例中,板固持件401經展示為圍繞板固持件401之圓周以實質上均勻間隔維持六個板430。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或多個板之各者可圍繞板固持件401之圓周處於任何間隔。又,在其他實施例中,板固持件401可維持一個板、兩個板、三個板、四個板、五個板、七個板或更多。板固持件401在圖11中更詳細展示。板固持件401包含一軸件腔405,軸件腔405容許板固持件401使軸件420穿過軸件腔405並維持板固持件401之位置。板固持件401亦具有至少一個板通道407,在此實施例中,諸如六個個別板通道407。至少一個板通道407之各者以及板固持件401自身經設定尺寸以便在板通道407內容納一板430之一部分。板430之該部分可操作地附接至板通道407,使得在裝置400之操作期間維持板430。
圖12及圖13A至圖13D中展示突部428之另兩個視圖。圖12係突部428之一視圖,其中板固持件410包含六個板430,一個板在各板通道407中。在圖12之實施例中,各板430包含複數個通孔432。在圖13A之實施例中,展示突部428之另一視圖,其中板固持件401包含六個板430,一個板在各板通道407中。在圖13A之實施例中,各板430不包含任何通孔。
在圖13B之實施例中,各板430’扭曲成一螺旋形或扭轉組態。在圖13B之實施例中,各板430’沿著實質上平行於板固持件401之軸件腔405之一軸扭曲。在圖13B之實施例中,各板430’不包含任何通孔,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板430’之一或多者可包含(若干)通孔。
在圖13C之實施例中,各板430’’係具有附接至板固持件401之一主分支431之一分形結構,其中各主分支431具有一或多個子分支431’,其中彼等子分支431’具有一或多個次子分支431’’。熟習此項技術者理解,對於各板430’’,進一步分支係可能的。在圖13C之實施例中,各板430’’不包含任何通孔,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板430’’之一或多者可包含(若干)通孔。
在圖13D之實施例中,各板430’’’係在一曲線組態中,其中任何合適曲率半徑對於各板430’’’之任何部分可能的。在圖13D之實施例中,各板430’’’彎曲至實質上平行於板固持件401之軸件腔405之一軸之各側。在圖13D之實施例中,各板430’’’不包含任何通孔,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板430’’’之一或多者可包含(若干)通孔。
各板固持件401可為任何合適尺寸,因此,軸件腔405可為任何合適大小及形狀以容納任何合適大小及形狀之軸件420。此外,各板固持件401可為任何合適尺寸,因此,可修改板固持件401之一高度及板通道407之尺寸以容納任何合適厚度及寬度之任何板430。
在圖13E之實施例中,各板430’’’’扭曲成一螺旋形或扭轉組態。在圖13E之實施例中,各板430’’’’沿著實質上平行於板固持件401之軸件腔405之一軸扭曲。在圖13E之實施例中,各板430’’’’包含任何通孔,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板430’’’’之一或多者可包含(若干)通孔。
各板430’’’’包含實質上垂直於軸件之軸之一實質上平坦部分431。實質上平坦部分431可在水圍繞實質上平坦部分431經過時調變水能。替代性地或除了調變水能之外,在水經過實質上平坦部分431時,板430’’’’可歸因於與水之接觸而向上及/或向下撓曲及/或振動。
圖14中展示一裝置之另一實施例(裝置500)。
圖14中所展示之元件相當於圖1、圖5、圖9及圖10之元件,其中此實施例中之第一位數字為5,而非在裝置100實施例中之1、裝置200實施例中之2、裝置300實施例中之3或裝置400實施例中之4。例如,裝置100之螺旋錐102在形成及組成上相當於裝置500實施例之螺旋錐502。因此,在裝置500、裝置400、裝置300、裝置200及裝置100之間最後兩個數字相同之所有元件符號在形成及組成上係相當的或相同的。
在圖14中,自一軸件520之一第二端526之一角度展示裝置500。在此實施例中,軸件520自第二端526延伸且可操作地附接至實質上平面圓盤524。
在此實施例中,展示複數個突部528,其中各板530自一板固持件延伸。
圖15係自螺旋錐502之第二端526垂直上方之角度之裝置500之一俯視圖。圖16係自螺旋錐502之底部垂直下方之角度之裝置500之一仰視圖。
圖17中所展示之元件相當於圖1、圖5、圖9、圖10及圖14之元件,其中此實施例中之第一位數字為6,而非在裝置100實施例中之1、裝置200實施例中之2、裝置300實施例中之3、裝置400實施例中之4或裝置500實施例中之5。例如,裝置100之突部128在形成及組成上相當於裝置600實施例之突部628。因此,在裝置600、裝置500、裝置400、裝置300、裝置200及裝置100之間最後兩個數字相同之所有元件符號在形成及組成上係相當的或相同的。
在此實施例中,一繩子639可操作地附接至裝置600之一軸件620。繩子639可操作地附接以便圍繞軸件620順時針旋轉,圍繞軸件620逆時針旋轉,圍繞軸件620順時針及逆時針兩者旋轉,或固定至軸件620而不旋轉。在此實施例中,展示兩根繩子639,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根繩子、三根繩子或更多根繩子可散佈於沿著軸件620之任何合適位置處。
各繩子639可由任何合成及/或天然材料形成,且可為一單段材料或編結及/或接合在一起之多段材料。例如,各繩子639可由一或多段可撓性或實質上非可撓性材料形成,諸如人造及/或天然材料,諸如但不限於,繩索、纜索、細線、金屬絲、細繩、鏈條、絞合線、加撚之梅森線、合成纖維、釣魚線、劍麻、椰子纖維及其等之組合。
各繩子639可自軸件620延伸一預定距離,其中各繩子639與其他繩子實質上相同長度,及/或各繩子與其他繩子不同長度。在軸件620之端上,可包含一選用加扭矩機構634。加扭矩機構634可具有相似於顯示於圖2之加扭矩機構134之組態。
圖18中所展示之元件相當於圖1、圖5、圖9、圖10、圖14及圖17之元件,其中此實施例中之第一位數字為7,而非在裝置100實施例中之1、裝置200實施例中之2、裝置300實施例中之3、裝置400實施例中之4、裝置500實施例中之5或裝置600實施例中之6。例如,裝置100之螺旋錐102在形成及組成上相當於裝置700實施例之螺旋錐702。因此,在裝置700、裝置600、裝置500、裝置400、裝置300、裝置200及裝置100之間最後兩個數字相同之所有元件符號在形成及組成上係相當的或相同的。
在圖18之實施例中,複數根繩子739充當自軸件720延伸之突部。在此實施例中,存在沿著軸件720之實質上整個長度延伸之若干垂直層,但在其他實施例中,複數根繩子739可沿著軸件720之一部分延伸,軸件720之其他部分不具有突部,或類似於圖1至圖17之突部之突部。
此外,各繩子739可自軸件720延伸一預定距離,其中各繩子739與其他繩子實質上相同長度,及/或各繩子與其他繩子不同長度。在軸件720之端上,可包含一選用加扭矩機構734。加扭矩機構734可具有相似於顯示於圖2之加扭矩機構134之組態。在此實施例中,軸件720自端726延伸且可操作地附接至實質上平面圓盤724。軸件720可操作地連接至一桶形彈簧721。桶形彈簧721可具有相似於顯示於圖5、6之桶形彈簧221之組態。
在此實施例中,複數根繩子739之各者可操作地附接至裝置700之一軸件720(在圖19中更仔細地顯示)。複數根繩子739之各者可操作地附接以便圍繞軸件720順時針旋轉,圍繞軸件720逆時針旋轉,圍繞軸件720順時針及逆時針兩者旋轉,或固定至軸件720而不旋轉。
圖19中展示裝置700之一放大視圖。在圖19中,可見複數根繩子之各者附接至一繩子固持件701。在此實施例中,繩子固持件701具有可操作地附接至其之六根繩子739,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各繩子固持件701可具有一根繩子、兩根繩子、三根繩子、四根繩子、五根繩子、七根繩子或更多。此外,複數根繩子739之各層係由附接至繩子固持件701之彼等繩子產生,在圖19中可觀看到繩子固持件701之約十七「層」。
圖20中所展示之元件相當於圖1、圖5、圖9、圖10、圖14、圖17及圖18之元件,其中此實施例中之第一位數字為8,而非在裝置100實施例中之1、裝置200實施例中之2、裝置300實施例中之3、裝置400實施例中之4、裝置500實施例中之5、裝置600實施例中之6或裝置700實施例中之7。例如,裝置100之板130在形成及組成上相當於裝置800實施例之板830。因此,在裝置800、裝置700、裝置600、裝置500、裝置400、裝置300、裝置200及裝置100之間最後兩個數字相同之所有元件符號在形成及組成上係相當的或相同的。
在圖20之實施例中,裝置800之複數個突部可操作地附接至一結構軸件861,而非複數個突部828用一螺旋錐或其他錨定機構固定至一軸件。此結構軸件861可為在水體上方支撐一結構之任何裝置。在此實施例中,作為一實例,一公路橋樑863係由結構軸件861支撐。儘管未展示,但結構軸件861經組態以完全淹沒或部分淹沒於水體(諸如溪流、河流、小溪、河道、湖泊或任何海洋、池塘、湖泊等之任何部分)內。作為一實例,水體之水位可處於由虛線859A、859B、859C或相鄰結構軸件861之任何其他部分表示之任何水位。
結構軸件861可為任何合適橫截面形狀,諸如一圓形、三角形、矩形、正方形、橢圓形、五邊形、星形、十字六邊形或更多側之多邊形,或一不規則形狀。板固持件801可為一對應形狀,其中各板固持件801能夠固定至垂直地在其上方及/或下方之一板固持件801。此外,各板固持件801可圍繞結構軸件861順時針旋轉,圍繞結構軸件861逆時針旋轉,圍繞結構軸件861順時針及逆時針兩者旋轉,或固定至結構軸件861而不旋轉。在圖20之實施例中,可見七個板固持件801,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一個、兩個、三個、四個、五個、六個、八個或更多板固持件801可放置於結構軸件861之各個部分上。
圖21中展示圖20之一放大視圖。在圖21中,板固持件801之各者經組態以固持二十四個板830。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各板固持件801可經組態以固持一個與二十三個板之間,或二十五個板或更多。
圖22中展示圖21之一俯視圖,其中為闡釋目的移除結構軸件861。如圖22中可見,各板830在一板通道807處可操作地附接至板固持件801,在此實施例中,其中一軸件腔805以一實質上圓形橫截面展示。
圖23中所展示之元件相當於圖1、圖5、圖9、圖10、圖14、圖17、圖18及圖20之元件,其中此實施例中之第一位數字為9,而非在裝置100實施例中之1、裝置200實施例中之2、裝置300實施例中之3、裝置400實施例中之4、裝置500實施例中之5、裝置600實施例中之6、裝置700實施例中之7或裝置800實施例中之8。例如,裝置100之螺旋錐102在形成及組成上相當於裝置900實施例之螺旋錐902。因此,在裝置900、裝置800、裝置700、裝置600、裝置500、裝置400、裝置300、裝置200及裝置100之間最後兩個數字相同之所有元件符號在形成及組成上係相當的或相同的。
在圖23之實施例中,展示一突部928,其中突部928包含四個板930。在圖25中展示一透視圖用於板930之進一步視圖。在此實施例中,突部928包含四個板930,但在其他實施例中,突部928可包含一個板、兩個板、三個板、五個板或更多。
在圖23中所展示之裝置900之組態中,歸因於(i)一水位925在突部928之表面上足夠高(遠離實質上平面圓盤924)以引起突部928具有足夠浮力;(ii)水位925處之水以或低於一速度臨限值移動;及/或(iii)桶形彈簧921之力足以將突部928維持於圖23中所展示之組態中,突部928係在一浮動組態中。在此實施例中,突部928可沿著一上軸件920B之一長度之至少大部分可操作地附接/連接,其中上軸件920B可操作地附接至一桶形彈簧921。桶形彈簧921亦可操作地附接至下軸件920A,下軸件220A可操作地附接至實質上平面圓盤924。實質上平面圓盤924繼而可操作地連接至螺旋錐902。
在此實施例中,各板930彼此附接以形成突部928,其中四個板之間的空間含有自桶形彈簧921朝向一第一端926B延伸之上軸件920B。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板固持件可包含一軸件腔及板通道以將各板可操作地附接至該板固持件。
在此實施例中,各板930包含一通孔區域931及一實心區域929。通孔區域931之大小、通孔自身之大小及通孔自身之圖案可經修改以適應一特定環境條件或裝置900之使用之一特定所要結果之任何合適結果。
在此實施例中,突部928可操作地附接至軸件920B。突部928可操作地附接以便圍繞軸件920B順時針旋轉,圍繞軸件920B逆時針旋轉,圍繞軸件920B順時針及逆時針兩者旋轉,或固定至軸件920B而不旋轉。
在圖23之通常在水移動低於一速度臨限值時發生之浮動組態中,裝置900接觸水及該水中之沉積物,且裝置900用於阻止水中之沉積物,從而引起裝置900附近之沉積增加。
圖24中展示圖23之裝置900之一放大視圖。如圖24中所見,通孔932在通孔區域931中配置成一圖案。
圖25提供在浮動組態中之裝置900之一透視圖,其中未展示一水位。如圖25中可見,四個板930之各者實質上垂直於一相鄰板930,但在其他實施例中,板之間的角度及板930之數目可增加或減少。
圖26係在一非浮動組態中之裝置900之一視圖。在此視圖中,歸因於(i)一水位925在突部928之表面上足夠低(朝向實質上平面圓盤924)以引起突部928不具有足夠浮力;(ii)裝置900周圍之水高於一速度臨限值移動;及/或(iii)桶形彈簧921之力不足以將突部928維持於圖23中所展示之組態中,突部928係在一非浮動組態中。
如圖26中可見,桶形彈簧921已延伸且上軸件920B實質上垂直於下軸件920A。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在上軸件920B與下軸件920A之間形成任何合適角度。在任何水或流動情況期間上軸件920B與下軸件920A之間的角度可藉由對(i)突部928之浮力及/或(ii)桶形彈簧921之彈簧力之控制來客製化。
圖27中展示在非浮動組態中之突部928之一側視圖。
圖28中所展示之元件相當於圖1、圖5、圖9、圖10、圖14、圖17、圖18、圖20及圖23之元件,其中此實施例中之第一位數字為10,而非在裝置100實施例中之1、裝置200實施例中之2、裝置300實施例中之3、裝置400實施例中之4、裝置500實施例中之5、裝置600實施例中之6、裝置700實施例中之7、裝置800實施例中之8或裝置900實施例中之9。例如,裝置100之突部128在形成及組成上相當於裝置1000實施例之突部1028。因此,在裝置1000、裝置900、裝置800、裝置700、裝置600、裝置500、裝置400、裝置300、裝置200及裝置100之間最後兩個數字相同之所有元件符號在形成及組成上係相當的或相同的。
圖28中展示裝置1000。儘管未見到,但突部1028經可操作地連接至一軸件,其中該軸件經可操作地連接至一實質上平面底座1054。實質上平面底座1054繼而經可操作地附接至一錨1056。在一些實施例中,實質上平面底座1054及錨1056係一單一單體式結構。在此實施例中,錨1056經展示為實質上圓錐形,但在其他實施例中,錨1056可為任何合適形狀。突部1028包含多個板1030。板1030可具有相似於顯示於圖23-27之板930之組態。
裝置1000經組態為待放置於水體之一下表面上,其中錨1056經組態以穿透該下表面之一部分並實質上維持裝置在下表面上的位置。實質上平面底座1054經組態以藉由接觸下表面之部分來實質上維持裝置1000的定向。
圖29中所展示之元件相當於圖1、圖5、圖9、圖10、圖14、圖17、圖18、圖20、圖23及圖28之元件,其中此實施例中之第一位數字為11,而非在裝置100實施例中之1、裝置200實施例中之2、裝置300實施例中之3、裝置400實施例中之4、裝置500實施例中之5、裝置600實施例中之6、裝置700實施例中之7、裝置800實施例中之8、裝置900實施例中之9或裝置1000實施例中之10。例如,裝置1100之軸件1120在形成及組成上相當於裝置100實施例之軸件120。因此,在裝置1000、裝置900、裝置800、裝置700、裝置600、裝置500、裝置400、裝置300、裝置200及裝置100之間,最後兩個數字相同之所有元件符號在形成及組成上係相當的或相同的。
圖29中展示裝置1100。突部1128可操作地連接至一軸件1120,其中該軸件可操作地連接至一實質上平面底座1154。實質上平面底座1154繼而可操作地附接至一錨1156。在一些實施例中,實質上平面底座1154及錨1156係一單一單體式結構。在此實施例中,錨1156經展示為實質上圓錐形,但在其他實施例中,錨1156可為任何合適形狀。
在裝置1100之此實施例中,三個圓錐形突部1128可操作地附接至軸件1120。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包含一個圓錐形突部、兩個圓錐形突部、四個圓錐形突部或更多,且其等可垂直向上及/或垂直向下呈錐形。
裝置1100經組態為放置於水體之一下表面上,其中錨1156經組態以穿透該下表面之一部分並實質上維持裝置在下表面上之位置。實質上平面底座1154經組態以藉由接觸下表面之部分來實質上維持裝置1100之定向。
裝置1100經組態為自一船隻掉落至相對較深水中,在此處其將擱置於地板上,由錨1156實質上固持於適當位置。在此實施例中,圓錐形突部1128用於向下(及/或向上)引導水流,以便影響對裝置1100正下方及附近之沉積物之沖刷。在此實施例中,實質上平面底座1154具有可經組態以重新引導水流以接達裝置1100正下方之沉積物之若干開口。
圖30中所展示之元件相當於圖1、圖5、圖9、圖10、圖14、圖17、圖18、圖20、圖23、圖28及圖29之元件,其中此實施例中之第一位數字為12,而非在裝置100實施例中之1、裝置200實施例中之2、裝置300實施例中之3、裝置400實施例中之4、裝置500實施例中之5、裝置600實施例中之6、裝置700實施例中之7、裝置800實施例中之8、裝置900實施例中之9、裝置1000實施例中之10或裝置1100實施例中之11。例如,裝置1200之一或多個突部1228在形成及組成上相當於裝置100實施例之一或多個突部128。因此,在裝置1100、裝置1000、裝置900、裝置800、裝置700、裝置600、裝置500、裝置400、裝置300、裝置200及裝置100之間最後兩個數字相同之所有元件符號在形成及組成上係相當的或相同的。
圖30中展示裝置1200。突部1228可操作地連接至一軸件1220,其中該軸件可操作地連接至一實質上平面底座/錨1256。在一些實施例中,實質上平面底座/錨1256係一單一單體式結構。在此實施例中,實質上平面底座/錨1256經展示為具有穿透一基底1271之至少一部分之一實質上圓錐形截面,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實質上平面底座/錨1256可為任何合適形狀。基底1271可為任何海床、河床、湖底或海底。
在裝置1200之此實施例中,複數個突部1228可操作地附接至軸件1220。在此實施例中,軸件1220可為實質上可撓性的且可由任何合適可撓性材料(諸如繩索、纜索、細線、金屬絲、細繩、鏈條、絞合線、加撚之梅森線、合成纖維、釣魚線)形成。
裝置1200經組態為放置於水體之一下表面上,其中實質上平面底座/錨1256經組態以穿透該下表面之一部分並實質上維持裝置在下表面上之位置。軸件1220之一端在一實質上平面底座/錨連接點1269處可操作地連接至實質上平面底座/錨1256。軸件1220之另一端在一浮子連接點1273處連接至一浮子1265。
浮子1265經組態以維持軸件1220之至少一部分遠離基底1271一定距離。在一些實施例中,浮子1265可在水柱中,與基底1271相距一定距離,但其自身仍在水下。在其他實施例中,諸如圖30中所展示,浮子可全部或部分高於一水位1267。
浮子1265可為任何合適材料(諸如發泡體、塑膠、木材、橡膠、玻璃、金屬、其等之組合等)及構造(諸如實心、中空、部分實心、部分中空),使得浮子1265具有足夠浮力以維持軸件1220之至少一部分遠離基底1271一定距離。
裝置1200經組態為自一船隻掉落,或由一人或機器人放置於相對較淺水中,在此處其將擱置於地板上,由實質上平面底座/錨1265實質上固持於適當位置。
圖31至圖33中所展示之元件相當於圖1、圖5、圖9、圖10、圖14、圖17、圖18、圖20、圖23、圖28、圖29及圖30之元件,其中此實施例中之第一位數字為13,而非在裝置100實施例中之1、裝置200實施例中之2、裝置300實施例中之3、裝置400實施例中之4、裝置500實施例中之5、裝置600實施例中之6、裝置700實施例中之7、裝置800實施例中之8、裝置900實施例中之9、裝置1000實施例中之10、裝置1100實施例中之11或裝置1200實施例中之12。例如,裝置1300之螺旋錐1302在形成及組成上相當於裝置100實施例之螺旋錐102。因此,在裝置1200、裝置1100、裝置1000、裝置900、裝置800、裝置700、裝置600、裝置500、裝置400、裝置300、裝置200及裝置100之間最後兩個數字相同之所有元件符號在形成及組成上係相當的或相同的。
圖31中展示裝置1300。突部1328可操作地連接至一軸件1320,其中該軸件1320可操作地連接至一實質上平面圓盤1324 (或在一些實施例中,直接可操作地連接至螺旋錐1302)。在裝置1300之此實施例中,複數個突部1328可操作地附接至軸件1320。
此等複數個突部1328可藉由任何合適間隔機構或結構在軸件1320上彼此間隔開。又,突部1328之數目可為任何合適值,諸如1、2、3、4、5、6、7、8、9、10、15、20或更多。螺旋錐1302經組態以在一旋轉力時穿透至一基底之一上表面中,使得軸件1320部分或全部在水下。突部1328之細節係在圖32及圖33中展示。
如圖32中可見,突部1328包含四個板1330。在此實施例中,突部1328包含四個板1330,但在其他實施例中,突部1328可包含一個板、兩個板、三個板、五個板或更多。儘管未展示,但各板1330可包含一或多個通孔。
各突部1328可與其他突部1328相同形狀,或其等可彼此不同,舉例而言,諸如裝置100實施例之突部128。各突部1328可為實質上凹的,如圖31及圖32中所展示,各突部1328可為實質上平坦的,或各突部1328可為實質上凸的。
各突部1328包含經組態以圍繞軸件1320延伸之一軸件腔1305。軸件腔1305可自身組態或結合另一機構組態,以容許突部1328圍繞軸件1320在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兩者上之旋轉,圍繞軸件1320僅在順時針方向上之旋轉,圍繞軸件1320僅在逆時針方向上之旋轉,或經固定使得突部1328不圍繞軸件1320旋轉。
突部1328之任何部分可至少部分嵌入,至少部分由經組態以吸引生物群(諸如但不限於,浮游生物、游動物種及/或底棲物種)之一引誘劑材料形成及/或至少部分塗佈有該引誘劑材料。底棲物種可包含軟體動物門之動物,諸如但不限於雙殼類動物,其包含但不限於蛤蜊、牡蠣鳥蛤、貽貝及扇貝。引誘劑材料可為任何合適材料,諸如含鈣材料、含碳酸鹽材料及含碳酸鈣材料。突部1328之任何部分亦可包含凹槽及/或凹痕及/或一粗糙化表面,其等之任何及所有者可充當增加生物群附著及/或固持至突部1328上之能力之一方式。
板1330 (若突部1328包含兩個或更多個板1330)藉由一選用板間隙1311彼此橫向間隔開。各板可包含一或多個選用突部1313,其等可定位於任何維度,且在板1330之一上表面及/或板1330之一下表面上可為任何形狀。
圖33中展示一俯視圖用於板1330之進一步視圖。如圖33中可見。
圖34及圖35中所展示之元件相當於圖1、圖5、圖9、圖10、圖14、圖17、圖18、圖20、圖23、圖28、圖29、圖30及圖31至圖33之元件,其中此實施例中之第一位數字為14,而非在裝置100實施例中之1、裝置200實施例中之2、裝置300實施例中之3、裝置400實施例中之4、裝置500實施例中之5、裝置600實施例中之6、裝置700實施例中之7、裝置800實施例中之8、裝置900實施例中之9、裝置1000實施例中之10、裝置1100實施例中之11、裝置1200實施例中之12或裝置1300實施例中之13。例如,裝置1400之螺旋錐1402在形成及組成上相當於裝置100實施例之螺旋錐102。因此,在裝置1300、裝置1200、裝置1100、裝置1000、裝置900、裝置800、裝置700、裝置600、裝置500、裝置400、裝置300、裝置200及裝置100之間最後兩個數字相同之所有元件符號在形成及組成上係相當的或相同的。
圖34中展示裝置1400。在此實施例中,一突部1428經組態以固定至一相對鬆散的沉積物形態(諸如一懸崖面)。突部1428可包含一或多個突部單元1443,其中各突部單元具有一突部孔隙1445。在此實施例中,展示許多突部單元1443,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在一個突部1428中可包含任何合適圖案及大小之更少或更多突部單元1443。此外,各突部單元1443經展示為一六邊形形狀,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各突部單元1443可與其他突部單元1443相同形狀,或與其他突部單元1443不同形狀,其中各突部單元1443為任何合適多邊形,彎曲及/或不規則形狀。
裝置1400亦包含在軸件1420之一端處之一固定凸緣1441,其中固定凸緣1441包含可將旋轉自固定凸緣1441轉變至螺旋錐1402之一可加扭矩元件(諸如一螺栓頭)。裝置1400可安裝至形態中,直至突部1428之一底表面接觸形態之至少一部分。
視需要,一使用者可用另一形態及/或植被(包含種子)填充一或多個突部孔隙1445。由於各突部孔隙1445係敞開的,因此任何植被之根部可進入現有形態。
突部1428可由任何合適材料(諸如塑膠、玻璃、陶瓷、(若干)金屬、碳基材料、彈性體、橡膠及其等之組合)形成。突部1428之合適材料可為可生物降解材料,使得螺旋錐1402可被移除且突部1428可隨時間保持於經安裝之形態中。
儘管在此實施例中僅展示一個裝置1400,但可安裝沿著各裝置1400之突部1428之周邊之任何部分相鄰及/或彼此碰觸之若干裝置1400。
圖35中展示裝置1400之一側視圖。在其他實施例中,突部1428可具有一凹形狀、一凸形狀或一不規則形狀。
圖36及圖37中所展示之元件相當於圖1、圖5、圖9、圖10、圖14、圖17、圖18、圖20、圖23、圖28、圖29、圖30、圖31至圖33及圖34至圖35之元件,其中此實施例中之第一位數字為15,而非在裝置100實施例中之1、裝置200實施例中之2、裝置300實施例中之3、裝置400實施例中之4、裝置500實施例中之5、裝置600實施例中之6、裝置700實施例中之7、裝置800實施例中之8、裝置900實施例中之9、裝置1000實施例中之10、裝置1100實施例中之11、裝置1200實施例中之12、裝置1300實施例中之13或裝置1400實施例中之14。例如,裝置1500之螺旋錐1502在形成及組成上相當於裝置100實施例之螺旋錐102。因此,在裝置1400、裝置1300、裝置1200、裝置1100、裝置1000、裝置900、裝置800、裝置700、裝置600、裝置500、裝置400、裝置300、裝置200及裝置100之間最後兩個數字相同之所有元件符號在形成及組成上係相當的或相同的。
圖36中展示在一未組裝狀態中之裝置1500。在此實施例中,一突部1528經組態為固定至一水體床及/或一經暴露沙子/沉積物/顆粒/泥漿/土壤表面。突部1528可為實心的、部分實心的或實質上中空的。在此實施例中,突部1528經展示呈一截錐體形狀,但在其他實施例中,突部1528可為任何合適多邊形、彎曲及/或不規則形狀,及任何合適大小。
突部1528包含至少一個螺旋錐隧道1547,但在其他實施例中,突部1528可包含兩個或更多個螺旋錐隧道1547,使得兩個或更多個螺旋錐1502可與突部1528一起使用以將突部1528固定於所要位置中。
裝置1500亦包含在軸件1520之一端處之一固定凸緣1541,其中固定凸緣1541包含可將旋轉自固定凸緣1541轉變至螺旋錐1502之一可加扭矩元件(諸如一螺栓頭)。裝置1500可安裝至形態中,使得螺旋錐1502穿過螺旋錐隧道1547,固定凸緣1541接觸突部1528之一上表面,且直至突部1528之一底表面接觸水體床之表面或經暴露沙子/沉積物/顆粒/泥漿/土壤表面之至少一部分。
突部1528可包含經組態以容許水/沙子/沉積物/顆粒/泥漿/土壤進入突部1528之一內部腔之一或多個突部填充孔1549。
突部1528可經組態為,當未填充有水及/或沙子/沉積物/顆粒/泥漿/土壤時重量相對較輕且對於一人類使用者而言為手動便攜的。
圖36中展示在一經組裝狀態中之裝置1500,其中螺旋錐1502穿過螺旋錐隧道1547,且固定凸緣1541接觸突部1528之一上表面。
圖38及圖39中所展示之元件相當於圖1、圖5、圖9、圖10、圖14、圖17、圖18、圖20、圖23、圖28、圖29、圖30、圖31至圖33、圖34至圖35及圖36至圖37之元件,其中此實施例中之第一位數字為16,而非在裝置100實施例中之1、裝置200實施例中之2、裝置300實施例中之3、裝置400實施例中之4、裝置500實施例中之5、裝置600實施例中之6、裝置700實施例中之7、裝置800實施例中之8、裝置900實施例中之9、裝置1000實施例中之10、裝置1100實施例中之11、裝置1200實施例中之12、裝置1300實施例中之13、裝置1400實施例中之14或裝置1500實施例中之15。例如,裝置1600之螺旋錐1602在形成及組成上相當於裝置100實施例之螺旋錐102。因此,在裝置1500、裝置1400、裝置1300、裝置1200、裝置1100、裝置1000、裝置900、裝置800、裝置700、裝置600、裝置500、裝置400、裝置300、裝置200及裝置100之間最後兩個數字相同之所有元件符號在形成及組成上係相當的或相同的。
圖38中展示裝置1600之一透視圖。在此實施例中,一水平軸件1620’’透過一軸件連接器1651附接至一垂直軸件1620’。軸件連接器1651經組態以取決於裝置1600之浮力及裝置1600放置於其中之水之高度而在垂直軸件1620’上垂直上下滑動。在一些實施例中,裝置1600可經設計具有一足夠浮力使得水平軸件1620’’保持於一變化之水位,或在一變化之水位之幾英吋或幾英呎內。
在此實施例中,軸件連接器1651附接至四個水平軸件1620’’,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軸件連接器1651可附接至一個、兩個、三個、五個或更多個水平軸件1620’’。水平軸件1620’’可用於減少裝置1600安裝於其中之水之波浪能量及/或水流能量。
各水平軸件1620’’可包含一突部1628,突部1628可固定至水平軸件1620’’,圍繞水平軸件1620’’僅順時針旋轉,圍繞水平軸件1620’’僅逆時針旋轉,或圍繞水平軸件1620’’順時針及逆時針兩者旋轉。各突部1628可為如本文中提及之任何其他突部之任何合適結構及大小,且包含或不包含如本文中提及之任何其他突部之通孔。
圖39之側視圖中展示裝置1600之另一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包含一水平軸件浮子1653。此水平軸件浮子1653可操作地連接至水平軸件1620’’及/或軸件連接器1651之一或多者。水平軸件浮子1653可為有浮力之任何合適結構、形狀、大小及材料。
圖40至圖43中展示突部之兩個額外實施例。圖40至圖43之突部經設計為可自一軸件移除及/或放置於一軸件上,若任何突部磨損及/或斷裂及/或歸因於與環境之互動而未按預期運作則自身被替換或替換原始安裝之突部。
圖40及圖41中展示一替換突部1728R1之一項實施例。在此實施例中,展示四個板1730,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包含一個、兩個、三個、五個或更多個板1730。板1730可為實質上可撓性的且形成具有足以圍繞本發明之任何裝置之一軸件延伸之直徑/圓周之一軸件腔1705。
如圖41中所見,一板延伸部1730’沿著一相鄰板1730延伸一距離,且由一連接機構1755附接。連接機構1755係能夠維持板延伸部1730’相對於相鄰板1730之位置之任何結構,諸如一扣件機構、一緊固件、一棘輪機構、一夾具機構、一拉鏈機構、一束線帶機構、黏合劑等。
替換突部1728R1可由任何合適材料(諸如塑膠、玻璃、陶瓷、(若干)金屬、碳基材料、彈性體、橡膠、編織材料(諸如耐綸)及其等之組合)形成。
圖42及圖43中展示一替換突部1728R2之一第二實施例。圖42之突部1728R2係可摺疊以沿著4個不同板1730’’與其自身接觸之一段材料。在板接縫1757處彼此接觸之材料部分可透過任何合適方式(諸如藉由黏合劑、縫合、釘合等)彼此附接。
連接機構1755係能夠維持板1730’’相對於彼此之位置之任何結構,諸如一扣件機構、一緊固件、一棘輪機構、一夾具機構、一拉鏈機構、一束線帶機構、黏合劑等。
替換突部1728R2可由任何合適材料(諸如塑膠、玻璃、陶瓷、(若干)金屬、碳基材料、彈性體、橡膠、編織材料(諸如耐綸)及其等之組合)形成。
板1730’’可為實質上可撓性的且形成具有足以圍繞本發明之任何裝置之一軸件延伸之直徑/圓周之一軸件腔1705。
圖44中展示裝置1800。裝置1800包含一實質上平面底座/錨1856。在一些實施例中,實質上平面底座/錨1856係一單一單體式結構。在此實施例中,實質上平面底座/錨1856經展示為具有可穿透一基底之至少一部分之一實質上圓錐形截面,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實質上平面底座/錨1856可為任何合適形狀。基底可為任何海床、河床、湖底或海底。
在裝置1800之此實施例中,三個突部1828可操作地附接至三個軸件1820。在此實施例中,展示三個突部1828,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包含一個、兩個、四個或更多個突部1828。
在此實施例中,展示三個軸件1820,但在其他實施例中,可包含一個、兩個、四個或更多個軸件1820。軸件1820可為實質上可撓性的且可由任何合適可撓性材料(諸如繩索、纜索、細線、金屬絲、細繩、鏈條、絞合線、加撚之梅森線、合成纖維、釣魚線)形成。
裝置1800經組態為放置於水體之一下表面上,其中實質上平面底座/錨1856經組態以穿透該下表面之一部分並實質上維持裝置在下表面上之位置。各突部1828具有足夠浮力,以便至少部分保持於水柱中。各突部1828可為任何合適材料(諸如發泡體、塑膠、木材、橡膠、玻璃、金屬、其等之組合等)及構造(諸如實心、中空、部分實心、部分中空),使得突部1828具有足夠浮力以維持軸件1820之至少一部分遠離錨1856一定距離。
圖45中展示裝置1800之一垂直橫截面。如在此實施例中可見,各突部1828包含產生浮力之一中空部分。
圖46中展示一軸件*20。軸件*20可為本發明中之任何軸件或任何軸件之一部分。在此實施例中,軸件*20包含一電力產生元件75。在此實施例中,電力產生元件75可為一摩擦電奈米發電機(TENG)元件。在此實施例中,繪示一電荷產生層75A及一電荷收集層75B,存在諸如一電荷捕獲層及一電荷儲存層之其他組件但未繪示。然而,在其他實施例中,電力產生元件75可為能夠將機械移動轉換成電荷之任何結構(諸如一壓電元件)。
另外,包含亦可包含一電力儲存裝置(諸如一電池)之軸件*20。替代性地,軸件*20可電連接至導線及/或一或多個其他軸件*20以在遠離各軸件*20一定距離處傳輸所收集之電力。
在使用中,軸件*20將在相當長時間內經受許多環境力(諸如波浪、潮汐、水流及/或風力)。因此,在使用期間,軸件*20之電力產生元件75可接收此等實體力並將其等轉換成電荷。
圖47中展示軸件*20之一俯視圖。
圖48中展示一軸件**20。軸件**20可為本發明中之任何軸件或任何軸件之一部分。在此實施例中,軸件**20係實質上中空的,且至少部分填充有可延伸軸件**20之至少一部分之股線77。在此實施例中,繪示七根股線77,但在其他實施例中,一根、兩根、三根、四根、五根、六根、八根或更多根股線77可在軸件**20內,其中各股線77為相同橫截面形狀或一不同形狀,包含任何多邊形、彎曲或不規則形狀。
各股線77可與任何其他股線77相同材料,或一不同材料(諸如塑膠、玻璃、陶瓷、(若干)金屬、碳基材料、彈性體、橡膠、繩索、纜索、細線、金屬絲、細繩、鏈條、絞合線、加撚之梅森線、合成纖維、釣魚線、劍麻、椰子纖維及其等之組合),且可為剛性的、實質上剛性的、可撓性的或實質上可撓性的。
股線77可包含於軸件**20中以取決於環境條件及操作目標來修改軸件*20之可撓性及/或剛度。
在下文(若干)實例中進一步描述本發明。 實例 1
在三月之18天內,進行受控測試以判定及量測本發明之裝置對一自然系統中之沉積物吸積之影響。為進行此測試,在四天之基礎資料量測之後安裝類似於圖1之裝置之一個裝置。此裝置包含一螺旋錐及軸件,與沿著該軸件定位之20個突部且各突部包含6個板。6個板之各者高度約1英吋且長度約6英吋,其中6個板之各者包含六個通孔。各突部圍繞軸件延伸,其中各突部經組態以在順時針方向及逆時針方向兩者上自由旋轉。
在第1天,選擇形成根據潮汐週期性地反轉其流動的一流動河流之一部分之一濕地區段。所選部分係與紐約長島大南灣之一部分連通之一潮汐河流之一部分。專門選擇此濕地/河流之一實質上平坦區段。特定言之,在濕地/河流中之裝置之實施位置在退潮期間經暴露,且在漲潮期間被淹沒約20英吋。在安裝裝置之位置處,濕地/河流係約8英呎寬。
在第1天,將四根碼尺(被稱為1、2、3及4)各推入濕地/河流之基底中約12英吋。碼尺1鄰近於所安裝安裝之未來位置放置,碼尺2、3及4在圖49中所展示之位置中安裝於上游及下游兩者。
接著在未安裝本發明之裝置之情況下在接下來4天內收集沉積物吸積資料。在4天之後,將所揭示裝置安裝於鄰近於碼尺1之一位置中。在安裝裝置之後,在總共18天內收集每日量測值,其中各量測在退潮條件下進行。此等量測資料係在圖50中展示。
如圖50中可見,對於鄰近所揭示裝置之位置(碼尺1),在幾天內量測沉積物深度之一顯著增加,且在安裝所揭示裝置之持續時間內實質上維持且略微增加經增加之水平。
本發明之所描述實施例及實例意欲為闡釋性而非限制性,且非意欲表示本發明之每項實施例或實例。雖然已展示、描述及指出如應用於本發明之各項特定實施例之本發明之基本新穎特徵,但亦將理解,在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之情況下,熟習此項技術者可進行所繪示之裝置之形式及細節以及其等操作之各種省略、替換及改變。例如,以實質上相同方式執行實質上相同功能以達成相同結果之彼等元件及/或方法步驟之所有組合明確意欲本發明之範疇內。此外,應認識到,結合本發明之任何所揭示形式或實施例展示及/或描述之結構及/或元件及/或方法步驟可作為設計選擇之一般事項併入於任何其他所揭示或描述或建議之形式或實施例中。此外,可在不脫離如以下發明申請專利範圍中在字面上及在法律認可之等效物上闡述之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的情況下進行各種修改及變動。
*20:軸件 **20:軸件 75:電力產生元件 75A:電荷產生層 75B:電荷收集層 77:股線 100:裝置 102:螺旋錐 104:螺旋錐之第一端 106:螺旋錐之第二端 108:節距 109:通孔 110:外徑 120:軸件 122:軸件之第一端 124:實質上平面圓盤 126:軸件之第二端 128:突部 130:板 132:中心支撐件 133:圓頂 134:加扭矩機構 135:延伸軸件 137:旗標 200:裝置 202:螺旋錐 203:連接點 220A:下軸件 220B:上軸件 221:桶形彈簧 222A:下軸件之第一端 222B:上軸件之第一端 224:實質上平面圓盤 226A:下軸件之第二端 226B:上軸件之第一端 228:突部 230:板 300:裝置 302:螺旋錐 304:螺旋錐之第一端 320:軸件 324:實質上平面圓盤 328A:突部 328B:突部 328C:突部 328D:突部 335:延伸軸件 337:旗標 400:裝置 401:板固持件 402:螺旋錐 405:軸件腔 407:板通道 420:軸件 428:突部 430:板 430’:板 430’’:板 430’’’:板 430’’’’:板 431:主分支/實質上平坦部分 431’:子分支 431’’:次子分支 432:通孔 500:裝置 502:螺旋錐 520:軸件 524:實質上平面圓盤 526:第二端 528:突部 530:板 600:裝置 620:軸件 628:突部 634:加扭矩機構 639:繩子 700:裝置 701:繩子固持件 702:螺旋錐 720:軸件 721:桶形彈簧 724:平面圓盤 734:加扭矩機構 739:繩子 800:裝置 801:板固持件 805:腔 807:板通道 828:突部 830:板 859A:虛線 859B:虛線 859C:虛線 861:結構軸件 863:公路橋樑 900:裝置 902:螺旋錐 920A:下軸件 920B:上軸件 921:桶形彈簧 924:實質上平面圓盤 925:水位 926B:第一端 928:突部 929:實心區域 930:板 931:通孔區域 932:通孔 1000:裝置 1028:突部 1030:板 1054:實質上平面底座 1056:錨 1100:裝置 1120:軸件 1128:突部 1154:實質上平面底座 1156:錨 1200:裝置 1220:軸件 1228:突部 1256:實質上平面底座/錨 1265:浮子 1267:水位 1269:實質上平面底座/錨連接點 1271:基底 1273:浮子連接點 1300:裝置 1302:螺旋錐 1305:軸件腔 1311:選用板間隙 1313:選用突部 1320:軸件 1324:實質上平面圓盤 1328:突部 1330:板 1400:裝置 1402:螺旋錐 1420:軸件 1428:突部 1441:固定凸緣 1443:突部單元 1445:突部孔隙 1500:裝置 1502:螺旋錐 1520:軸件 1528:突部 1541:固定凸緣 1547:螺旋錐隧道 1549:突部填充孔 1600:裝置 1602:螺旋錐 1620’:垂直軸件 1620’’:水平軸件 1628:突部 1651:軸件連接器 1653:水平軸件浮子 1705:軸件腔 1728R1:替換突部 1728R2:替換突部 1730:板 1730’:板延伸部 1730’’:板 1755:連接機構 1757:板接縫 1800:裝置 1820:軸件 1828:突部 1856:實質上平面底座/錨
將參考以下圖式更佳理解本發明,以下圖式經提供為闡釋本申請案之某些實施例,而並不意欲限制本發明之範疇。
圖1係本發明之裝置之一項實施例之一平面圖。
圖2係本發明之裝置之一項實施例之一透視圖。
圖3A係本發明之裝置之一突部之一實施例之一視圖。
圖3B係本發明之裝置之一突部之一實施例之一視圖。
圖4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5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6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7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部分之一視圖。
圖8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部分之一視圖。
圖9A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9B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9C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9D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10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部分之一視圖。
圖1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板固持件之一視圖。
圖12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突部之一視圖。
圖13A至圖13E係本發明之實施例之突部之視圖。
圖14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透視圖。
圖15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俯視圖。
圖16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仰視圖。
圖17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部分之一視圖。
圖18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19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部分之一視圖。
圖20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透視圖。
圖2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透視圖。
圖22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俯視圖。
圖23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24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部分之一視圖。
圖25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透視圖。
圖26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透視圖。
圖27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側視圖。
圖28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29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前視圖。
圖30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側視圖。
圖3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突部之一透視圖。
圖32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突部之一俯視圖。
圖33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側視圖。
圖34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透視圖。
圖35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側視圖。
圖36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透視圖。
圖37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透視圖。
圖38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透視圖。
圖39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側視圖。
圖40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俯視圖。
圖41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放大透視圖。
圖42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透視圖。
圖43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放大俯視圖。
圖44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側視圖。
圖45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橫截面側視圖。
圖46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軸件之一放大透視水平橫截面。
圖47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軸件之一放大俯視水平橫截面。
圖48係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軸件之一放大俯視水平橫截面。
圖49係繪示經安裝之實驗元件之大致地理及大致位置之一地理表示。
圖50係隨時間之沉積物水平之一圖形表示。
100:裝置
102:螺旋錐
104:螺旋錐之第一端
106:螺旋錐之第二端
108:節距
110:外徑
120:軸件
122:軸件之第一端
124:實質上平面圓盤
126:軸件之第二端
128:突部
130:板

Claims (20)

  1. 一種裝置,其包括: 一螺旋錐; 一實質上可撓性軸件,其在該軸件之一第一端處經可操作地附接至該螺旋錐;及 一或多個突部,其等自該軸件延伸於該軸件之該第一端與該軸件之一第二端之間。
  2.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突部包括一中心支撐件,其中該中心支撐件經可操作地連接至一或多個板,或者該中心支撐件與該一或多個板係由一單件材料形成。
  3. 如請求項2之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板包括穿過該一或多個板之一或多個通孔。
  4. 如請求項2之裝置,其中該中心支撐件包括自該中心支撐件之一實質上平坦表面延伸之一圓頂。
  5.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軸件包括一上軸件及一下軸件,其中該裝置進一步包括將該上軸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下軸件之一桶形彈簧。
  6.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突部包含一或多個第一突部及一或多個第二突部,其中該一或多個第一突部之一直徑小於該一或多個第二突部之一直徑。
  7. 如請求項2之裝置,其中該中心支撐件係可操作地連接至該一或多個板之一板固持件,且其中該板固持件包括一軸件腔及至少一個板通道。
  8. 如請求項7之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板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組:沿著實質上平行於該軸件腔之一軸扭轉之一或多個板;包括一主分支及一或多個子分支之一或多個板;曲線的及彎曲至實質上平行於該軸件腔之該軸之各側之一或多個板;及沿著實質上平行於該軸件腔之一軸扭轉且包括實質上垂直於該軸件腔之該軸之一實質上平坦部分的一或多個板。
  9.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軸件包括一上軸件及一下軸件,其中該裝置進一步包括將該上軸件可操作地連接至該下軸件之一桶形彈簧,且其中該一或多個突部包括沿著該上軸件之一長度之至少大部分經可操作地連接之一單個突部。
  10. 如請求項9之裝置,其中該一個突部包括一通孔區域及一實心區域。
  11.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突部包括鈣。
  12. 如請求項11之裝置,其中該鈣包括碳酸鈣。
  13.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突部包括一個突部,其中該一個突部包括一或多個突部單元及一或多個突部孔隙。
  14.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突部包括一個突部,其中該一個突部包括一中空腔及至少一個螺旋錐隧道。
  15. 如請求項1之裝置,進一步包括藉由一軸件連接器經可滑動地連接至該實質上可撓性軸件之至少一個水平軸件,其中該一或多個突部自該至少一個水平軸件延伸於該至少一個水平軸件之一第一端與該至少一個水平軸件之一第二端之間。
  16. 如請求項15之裝置,進一步包括經可操作地附接至該軸件連接器之一水平軸件浮子。
  17. 如請求項1之裝置,其中該實質上可撓性軸件之至少一部分係一中空部分。
  18. 如請求項17之裝置,其中該中空部分包括一電力產生元件。
  19. 如請求項17之裝置,其中該中空部分包括延伸該實質上可撓性軸件之一長度之至少一部分的一或多根股線。
  20. 一種裝置,其包括: 一錨; 一實質上可撓性軸件,其在該軸件之一第一端處經可操作地附接至該錨;及 一或多個突部,其等自該軸件延伸於該軸件之該第一端與該軸件之一第二端之間。
TW111130457A 2021-08-13 2022-08-12 可固定裝置及固定其之方法 TW2023196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32759P 2021-08-13 2021-08-13
US63/232,759 2021-08-13
US202263307220P 2022-02-07 2022-02-07
US63/307,220 2022-02-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9617A true TW202319617A (zh) 2023-05-16

Family

ID=85177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0457A TW202319617A (zh) 2021-08-13 2022-08-12 可固定裝置及固定其之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51607A1 (zh)
KR (1) KR20240042504A (zh)
AU (1) AU2022326504A1 (zh)
CA (1) CA3228671A1 (zh)
TW (1) TW202319617A (zh)
WO (1) WO202301892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31799A (en) * 1956-01-24 Shore protective devices
US2319170A (en) * 1941-07-05 1943-05-11 Toner Royal Oyster spat collector
GB798426A (en) * 1956-03-22 1958-07-23 Kenneth Douglas Montrose Improvements in and relating to mooring and tethering devices
US3846990A (en) * 1972-06-28 1974-11-12 Ritchie W Floating wave barrier
US4727672A (en) * 1986-07-08 1988-03-01 Loren G. Hill Artificial structure for attracting fish
CA2095049A1 (en) * 1993-04-26 1994-10-27 Grayson Kramer Corkscrew marine anchor
US5526774A (en) * 1995-01-04 1996-06-18 Swindall, Jr.; Russell M. Resilient pet stake with swivel eyelet
US5700108A (en) * 1995-06-07 1997-12-23 Bishop; Robert J. Dynamic reef, method of use, and shoreline erosion control system employing same
NO310901B1 (no) * 1999-02-26 2001-09-17 Sverre Meisingset Kunstig rev
US20040168649A1 (en) * 2003-01-27 2004-09-02 Cedars, Ltd. Artificial reef
US7828493B1 (en) * 2008-12-05 2010-11-09 Charles Brignac Artificial reef structure
US8640651B2 (en) * 2009-09-24 2014-02-04 David W. Ewald Artificial fish habitat employing fish hiding units
US8312832B1 (en) * 2010-03-08 2012-11-20 Alan Camp Boat anchoring system
US8647014B2 (en) * 2010-06-02 2014-02-11 Murtech, Inc. Buoy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inimizing beach erosion and other applications for attenuating water surface activity
GB201206197D0 (en) * 2012-04-05 2012-05-23 Greenstick Energy Ltd A mooring device
NL2009233C2 (nl) * 2012-07-26 2014-01-28 Herman Jan Jongejan Schroef, schroefdeel en werkwijze hiervoor.
US8814469B2 (en) * 2012-12-10 2014-08-26 Murtech, Inc. Articulated bed-mounted finned-spar-buoy designed for current energy absorption and dissipation
US9681645B2 (en) * 2014-10-14 2017-06-20 Matthew E Marsden Structure for attracting and accumulating aquatic organisms
US9992988B2 (en) * 2016-02-21 2018-06-12 David Davenport Fish attracting assembly
EP3508717A4 (en) * 2016-08-09 2020-04-15 Manuel Muñoz Saiz FLUID CURRENT ENERGY CAPTURE SYSTEM
CN112219026B (zh) * 2018-04-27 2022-05-13 顺从能源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利用流体流的能量来发电或泵送流体的设备、方法和系统
US10975537B1 (en) * 2019-07-22 2021-04-13 Marco Escandell Wave-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051607A1 (en) 2023-02-16
AU2022326504A1 (en) 2024-02-29
CA3228671A1 (en) 2023-02-16
KR20240042504A (ko) 2024-04-02
WO2023018921A1 (en) 202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710057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uilding up beaches and protecting shorelines
US11492771B2 (en) Erosion control apparatus
US8511936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astline remediation, energy generation, and vegetation support
Safari A short review of submerged breakwaters
US3564853A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erosion on seashores
US20220178100A1 (en) Breakwater
Winterwerp et al. A sustainable solution for massive coastal erosion in Central Java
KR100513270B1 (ko) 하천 생태 보호용 물고기 집
CN104429911A (zh) 一种自动升降式藻床系统及其人工藻场构建方法
US9279223B2 (en) Sand retention system
US20230051607A1 (en) Secur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curing the same
Halide et al. Designing bamboo wave attenuators for mangrove plantations
JP3382602B2 (ja) 河床および護岸部材とその施行方法
CN107938592A (zh) 一种直线型城市河道的生态改造结构
KR100451983B1 (ko) 자연식생형 유수천변구조
KR200413124Y1 (ko) 수중 구조물 세굴(洗掘) 방지용 헥사포드
KR102264637B1 (ko) 바이오 폴리머 피복 다공성 골재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블록 존치형 수변사면 침식방지 구조체 및 그 시공방법
US20170268191A1 (en) Modular shell reef for erosion abatement
RU2569828C1 (ru) Способ возведения прибрежного крепления из фашин биопозитивной конструкции
KR200228786Y1 (ko) 자연부식성의 침식방지용 호안부재
US6827525B2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building up land in a water-covered or water-surrounded area
KR20190025118A (ko) 중량체와 결합되는 잠제(潛堤)형 해양침식방지 개비온
CN102613116A (zh) 一种用于保护海岛的人工低潮高地装置
US20220225596A1 (en) Artificial mangrove
JP3290166B2 (ja) 魚礁の構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