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9283A - 用於人力車輛之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用於人力車輛之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9283A
TW202319283A TW111131095A TW111131095A TW202319283A TW 202319283 A TW202319283 A TW 202319283A TW 111131095 A TW111131095 A TW 111131095A TW 111131095 A TW111131095 A TW 111131095A TW 202319283 A TW202319283 A TW 202319283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
pivot axis
operating device
base member
bas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10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坂憲太朗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9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9283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62K23/06Lev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50/00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on cycles not provided for in main groups B62J1/00 - B62J45/00
    • B62J50/20Information-providing devices
    • B62J50/21Information-providing devices intend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o rider or passeng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025/003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gear indicating means, e.g. a displ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其包含一基座結構、一第一開關單元、及一第二開關單元。該基座結構界定一安裝軸。該第一開關單元包含一第一開關基座構件、一第一開關、及一第一點。該第一點沿著平行於一第一樞轉軸的第一方向最靠近該安裝軸。該第二開關單元包含一第二開關基座構件、一第二開關、及一第二點。該第二點沿著平行於一第二樞轉軸的第二方向最靠近該安裝軸。一第二最小距離較長於一第一最小距離。一第三最小距離較長於一第四最小距離。

Description

用於人力車輛之操作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用於人力車輛之操作裝置。
人力車輛包括一設置成操作受動操作單元的操作單元。該操作單元包含一設置成接受使用者輸入的開關。該操作單元更包括一設置成接受附加使用者輸入的附加開關。為了提高該操作單元的易用性,較佳在人力車輛的管狀部件周圍有效配置一開關單元和一附加開關單元。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一態樣,一種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包含一基座結構、一第一開關單元及一第二開關單元。該基座結構界定一安裝軸並設置成安裝到人力車輛的管狀部件。該第一開關單元包含一第一開關基座構件、一第一開關及一第一點。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設置成耦接到該基座結構。該第一開關安裝到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該第一點沿著平行於該第一樞轉軸的第一方向最靠近該安裝軸。該第二開關單元包含一第二開關基座構件、一第二開關及一第二點。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設置成耦接到該基座結構。該第二開關安裝到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該第二點沿著平行於該第二樞轉軸的第二方向最靠近該安裝軸。從該安裝軸看過去,一第一最小距離界定於該第一樞轉軸與該安裝軸之間。從該安裝軸看過去,一第二最小距離界定於該第二樞轉軸與該安裝軸之間。該第二最小距離較長於該第一最小距離。從該安裝軸看過去,一第三最小距離界定於第一參考平面與該安裝軸之間。該第一參考平面垂直於該第一樞轉軸並且包括該第一點。從該安裝軸看過去,一第四最小距離界定於第二參考平面與該安裝軸之間。該第二參考平面垂直於該第二樞轉軸並且包括該第二點。該第三最小距離較長於該第四最小距離。
運用根據該第一態樣的該操作裝置,藉由滿足該第一最小距離和該第二最小距離之間的關係及該第三最小距離和該第四最小距離之間的關係,可有效將該第一開關單元和該第二開關單元配置在人力車輛的管狀部件周圍。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二態樣,設置根據該第一態樣的該操作裝置,使得從該安裝軸看過去,該第二樞轉軸沿著該第一樞轉軸延伸。
運用根據該第二態樣的該操作裝置,可採取該第一開關單元的定向與該第二開關單元的定向相同或相似之方式,配置該第一開關單元和該第二開關單元。因此,可更有效將該第一開關單元和該第二開關單元配置在人力車輛的管狀部件周圍。
根據本發明一的第三態樣,設置根據該第一或第二態樣的該操作裝置,使得從該安裝軸看過去,該第二樞轉軸與該第一樞轉軸平行。
運用根據該第三態樣的該操作裝置,可採取該第一開關單元的定向與該第二開關單元的定向相同之方式,配置該第一開關單元和該第二開關單元。因此,可更有效將該第一開關單元和該第二開關單元配置在人力車輛的管狀部件周圍。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四態樣,根據該第一至第三態樣之任一者的該操作裝置更包括一第一耦接結構及一第二耦接結構。該第一耦接結構設置成將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耦接到該基座結構,使得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的位置可相對於該基座結構繞該第一樞轉軸調整。該第二耦接結構設置成將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耦接到該基座結構,使得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的位置可相對於該基座結構繞該第二樞轉軸調整。
運用根據該第四態樣的該操作裝置,可根據使用者的喜好,調整該第一開關單元的位置及/或該第二開關單元的位置。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五態樣,設置根據該第一至第四態樣之任一者的該操作裝置,使得該第一開關單元具有一第一寬度及一第一中心平面。該第一寬度沿著該第一樞轉軸界定。該第一中心平面界定成平分該第一寬度並且垂直於該第一樞轉軸。該第二開關單元具有一第二寬度及一第二中心平面。該第二寬度沿著該第二樞轉軸界定。該第二中心平面界定成平分該第二寬度並且垂直於該第二樞轉軸。該第二中心平面偏離該第一中心平面。
運用根據該第五態樣的該操作裝置,該第一中心平面與該第二中心平面之間的位置關係可提供使用者觸及該第一開關單元與該第二開關單元的空間。因此,可提高該第一開關單元和該第二開關單元的易用性。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六態樣,設置據該第五態樣的該操作裝置,使得該第二中心平面配置於該第一中心平面與該第二中心平面之間。
運用根據該第六態樣的該操作裝置,能夠可靠改善該第一開關單元和該第二開關單元的易用性。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七態樣,設置根據該第一至第六態樣之任一者的該操作裝置,使得該第二樞轉軸在平行於該安裝軸的一安裝軸方向上從該第一樞轉軸偏移。
運用根據該第七態樣的該操作裝置,該第一樞轉軸與該第二樞轉軸之間的位置關係可提供使用者觸及該第一開關單元與該第二開關單元的空間。因此,可提高該第一開關單元和該第二開關單元的易用性。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八態樣,設置根據該第七態樣的該操作裝置,使得該基座結構包括一安裝開口,在該基座結構安裝到該管狀部件的安裝狀態下,該管狀部件將延伸穿過該安裝開口。該第一樞轉軸在該安裝軸方向上比該第二樞轉軸更靠近該安裝開口。
運用根據該第八態樣的該操作裝置,該第一樞轉軸、該第二樞轉軸、與該安裝開口之間的位置關係,能夠可靠提供使用者觸及該第一開關單元與該第二開關單元的空間。因此,能夠可靠提高該第一開關單元和該第二開關單元的易用性。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九態樣,設置根據該第一至第八態樣之任一者的該操作裝置,使得該第一樞轉軸與該安裝軸不平行。該第二樞轉軸與該安裝軸不平行。
運用根據該第九態樣的該操作裝置,相較於該第一樞轉軸和該第二樞轉軸之至少一者與該安裝軸平行的情況,可提高該第一開關單元和該第二開關單元的配置靈活性。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十態樣,設置根據該第九態樣的該操作裝置,使得該第一樞轉軸沿著與該安裝軸平行的參考平面延伸。該第二樞轉軸沿著該參考平面延伸。
運用根據該第十態樣的該操作裝置,能夠可靠改善該第一開關單元和該第二開關單元的配置靈活性。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十一態樣,設置根據第一至第十態樣之任一者的該操作裝置,使得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的形狀與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的形狀一致。
運用根據該第十一態樣的該操作裝置,可降低該操作裝置的製造成本。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十二態樣,設置根據第一至第十一態樣之任一者的該操作裝置,使得該第二開關的形狀與該第一開關的形狀一致。
運用根據該第十二態樣的該操作裝置,可降低該操作裝置的製造成本。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十三態樣,設置根據第一至第十二態樣之任一者的該操作裝置,使得該第二開關單元的形狀與該第一開關單元的形狀一致。
運用根據該第十三態樣的該操作裝置,可降低該操作裝置的製造成本。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十四態樣,設置根據第一至第十三態樣之任一者的該操作裝置,使得該第一耦接結構設置成將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耦接到該基座結構,使得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的位置可相對於該基座結構圍繞該第一樞轉軸進行段式調整。
運用根據該第十四態樣的該操作裝置,能夠可靠改善該第一開關單元的易用性。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十五態樣,設置根據第一至第十四態樣之任一者的該操作裝置,使得該第二耦接結構設置成將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耦接到該基座結構,使得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的位置可相對於該基座結構圍繞該第二樞轉軸進行段式調整。
運用根據該第十五態樣的該操作裝置,能夠可靠改善該第二開關單元的易用性。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十六態樣,設置根據該第一至第十五態樣之任一者的該操作裝置,使得該第一開關單元包括一第一可動構件。該第一可動構件繞該第一樞轉軸以樞轉式耦接到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該第一可動構件可隨著該第一使用者輸入而繞該第一樞轉軸相對於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樞轉。
運用根據該第十六態樣的該操作裝置,可保護該第一開關。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十七態樣,設置根據該第一至第十六態樣之任一者的該操作裝置,使得該第二開關單元包括一第二可動構件。該第二可動構件繞該第二樞轉軸以樞轉式耦接到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該第二可動構件可隨著該第二使用者輸入而繞該第二樞轉軸相對於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樞轉。
運用根據該第十七態樣的該操作裝置,可保護該第一開關。
根據本發明的一第十八態樣,根據該第一至第十七態樣之任一者的該操作裝置更包含一第三開關單元,其設置成隨著一第三使用者輸入而致動。該第三開關單元在與該第一開關單元的位置和該第二開關單元的位置不同之位置處安裝到該基座結構。
運用根據該第十八態樣的該操作裝置,可增加使用該第一開關單元、該第二開關單元、及該第三開關單元操作的操作裝置總數。
現將參考附圖來說明(多個)具體實施例,其中各個圖式中的相同參考編號表示對應的或相同的元件。
如圖1所示,一人力車輛2包括根據具體實施例的一操作裝置10。人力車輛2包括一電裝置BC1、一電裝置BC2及一管狀部件2A。操作裝置10設置成安裝到人力車輛2的管狀部件2A。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管狀部件2A包括一車手把。然而,管狀部件2A可包括人力車輛2的其他部件。
在本發明中,人力車輛是以動力行駛的載具,該動力至少包括乘坐該人力車輛的使用者(亦即騎士)之人力驅動。人力車輛包括登山車、公路車、城市車、載貨車、手搖車、臥式車等各種自行車。再者,該人力車輛包括一電動自行車(E-bike)。電動自行車包括一電動輔助自行車,其設置成利用電動馬達輔助載具的推進。然而,該人力車輛的車輪總數並不限於兩個。例如,人力車輛包括具有一車輪或三或多個車輪的載具。尤其是,人力車輛不包括僅使用內燃機作為動力的載具。通常,輕型公路載具(包括不需要公共道路駕駛執照的載具)被假定為人力車輛。
操作裝置10設置成電連接到電裝置BC1。在本具體實施例中,操作裝置10設置成經由無線通訊通道連接到電裝置BC1。操作裝置10設置成無線連接到電裝置BC1。
操作裝置10設置成電連接到電裝置BC2。在本具體實施例中,操作裝置10設置成經由有線通訊通道連接到電裝置BC2。操作裝置10設置成經由電纜線4連接到電裝置BC2。
該電裝置BC1和BC2的多個範例包括一附加或衛星操作裝置、一可調式座椅柱、一避震器、一變速裝置、一煞車裝置、一照明裝置、一顯示裝置、一自行車碼錶、一智慧型手機、一平板電腦及一個人電腦。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電裝置BC1包括一變速裝置,諸如變速器。該電裝置BC2包括一衛星操作裝置。然而,該電裝置BC1和BC2並不受限於前述裝置。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操作裝置10為一右手側操作/控制裝置,其設置成由騎士的右手操作以致動該電裝置BC1或其他裝置。然而,操作裝置10的結構可適用於左手側操作裝置。
在本申請案中,以下方向用語「前」、「後」、「往前」、「往後」、「左」、「右」、「橫向」、「往上」和「往下」以及其他任何類似方向用語代表根據使用者(例如,騎士)坐在人力車輛2內該使用者標準位置上(例如,在該座墊或座椅上),面向車手把或龍頭所決定之方向。因此,用於描述操作裝置10的這些用語應該以配備操作裝置10的人力車輛2於水平表面上正常騎乘位置時來解釋。
如圖1所示,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包含一基座結構12。基座結構12設置成安裝到人力車輛2。基座結構12設置成安裝到人力車輛2的管狀部件2A。
基座結構12界定一安裝軸MA。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基座結構12包括一安裝開口12A,在基座結構12安裝到管狀部件2A的安裝狀態下,管狀部件2A通過該開口延伸。安裝開口12A具備該安裝軸MA。在該安裝狀態中,該安裝軸MA沿管狀部件2A的縱向中心軸2B延伸。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可從基座結構12省略安裝開口12A。
基座結構12包括一安裝本體14及一基座本體16。安裝本體14設置成將基座本體16耦接到人力車輛2的管狀部件2A。安裝本體14包括安裝開口12A。安裝本體14包括一夾具18。夾具18包括安裝開口12A並界定該安裝軸MA。在本具體實施例中,安裝本體14與基座本體16整合為一體成形構件。然而,如圖17所示,若需要及/或想要,安裝本體14可為一與基座本體16分離的構件。在圖17中,安裝本體14用諸如螺絲這類緊固件,固定到基座本體16。再者,若需要及/或想要,安裝本體14可包括夾具18以外的結構。例如,安裝本體14可設置成將基座本體16耦接到一附加操作裝置,該裝置安裝到人力車輛2的管狀部件2A。在此一具體實施例中,安裝本體14設置成將基座本體16耦接到該附加操作裝置,使得基座本體16的位置相對於管狀部件2A在沿安裝軸MA界定的軸向方向及/或在相對於安裝軸MA的圓周方向上可調整。例如,安裝本體14可具有圖18內例示的結構。在圖18中,安裝本體14用諸如螺絲緊固件而固定到基座本體16。圖18例示的安裝本體14設置成將基座本體16耦接到該附加操作裝置,使得基座本體16的位置相對於管狀部件2A在沿安裝軸MA界定的軸向方向D41及/或在相對於安裝軸MA的圓周方向D42上可調整。在圖18中,安裝本體14為一與基座本體16分開的構件。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在圖18中,安裝本體14可與基座本體16整合為一體成形構件。
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包含一第一開關單元SW1。該第一開關單元SW1設置成隨著該第一使用者輸入U1而致動。該第一開關單元SW1設置成耦接到基座結構12。該第一開關單元SW1設置成耦接到基座本體16。
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包含一第二開關單元SW2。該第二開關單元SW2設置成隨著該第二使用者輸入U2而致動。該第二開關單元SW2設置成耦接到基座結構12。該第二開關單元SW2設置成耦接到基座本體16。
如圖2所示,該第一開關單元SW1包含一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設置成耦接到基座結構12。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設置成耦接到基座本體16。
該第二開關單元SW2包含一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設置成耦接到基座結構12。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設置成耦接到基座本體16。
人力車輛2的操作裝置10包含一第一耦接結構28。第一耦接結構28設置成將該第一開關單元SW1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該第一開關單元SW1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一第一樞轉軸A1調整。第一耦接結構28設置成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一樞轉軸A1調整。
操作裝置10更包含一第二耦接結構30。第二耦接結構30設置成將該第二開關單元SW2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該第二開關單元SW2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一第二樞轉軸A2調整。第二耦接結構30設置成將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二樞轉軸A2調整。
如圖3所示,第一耦接結構28設置成將該第一開關單元SW1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該第一開關單元SW1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一第一樞轉軸A1,在一第一末端位置P11與一第一相對末端位置P12之間調整。第一耦接結構28設置成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一樞轉軸A1,在一第一末端位置P11與一第一相對末端位置P12之間調整。在圖3中,該第一開關單元SW1和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設置在第一末端位置P11與第一相對末端位置P12之間繞該第一樞轉軸A1的第一中間位置P13處。
第二耦接結構30設置成將該第二開關單元SW2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該第二開關單元SW2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一第二樞轉軸A2,在一第二末端位置P21與一第二相對末端位置P22之間調整。第二耦接結構30設置成將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二樞轉軸A2,在一第二末端位置P21與一第二相對末端位置P22之間調整。在圖3中,該第二開關單元SW2和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設置在第二末端位置P21與第二相對末端位置P22之間繞該第二樞軸線A2的第二中間位置P23處。
如圖4所示,該第一開關單元SW1包含一第一開關31。第一開關31設置成隨著該第一使用者輸入U1而致動。第一開關3安裝到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包括一第一附接凹部24A。第一開關31設置在第一附接凹部24A內。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開關31包括一按鈕開關。然而,第一開關31可包括其他類型開關。
該第一開關單元SW1包含一第一可動構件32。第一可動構件32繞該第一樞轉軸A1以樞轉式耦接到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第一可動構件32可隨著該第一使用者輸入U1而繞該第一樞轉軸A1相對於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樞轉。第一可動構件32可繞該第一樞轉軸A1以樞轉式耦接到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使得第一可動構件32隨著該第一使用者輸入U1而致動第一開關31。
如圖5所示,第一開關31包括一開關電路31A、一按鈕31B、一基座31C、一外殼31D及一電線31E。開關電路31A和基座31C設置於外殼31D內。開關電路31A包括一可移動接點31F和一靜止接點31G。靜止接點31G設置於基座31C上。可移動接點31F可彈性變形,並設置於基座31C上。可移動接點31F可與靜止接點31G接觸。按鈕31B為可移動式附接到基座31C。按鈕31B設置成將該第一使用者輸入U1傳輸到開關電路31A的可移動接點31F。按鈕31B可隨著該第一使用者輸入U1而相對於基座31C移動。可移動接點31F和靜止接點31G使用電線31E電連接。
在按鈕31B未接收該第一使用者輸入U1的狀態下,可移動接點31F不與靜止接點31G接觸。當按鈕31B將該第一使用者輸入U1傳遞到可移動接點31F時,可移動接點31F彈性變形以與靜止接點31G接觸。因此,該第一使用者輸入U1具有使可移動接點31F與靜止接點31G接觸,以接通第一開關31所需之力。
第一開關31設置在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與第一可動構件32之間。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和第一可動構件32界定在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和第一可動構件32之間的第一空間S1。第一開關31設置在第一空間S1內。
第一可動構件32可相對於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繞著一第一坐落位置P31與一第一操作位置P32之間的該第一樞轉軸A1移動。第一可動構件32隨著該第一使用者輸入U1而繞該第一樞轉軸A1,從該第一坐落位置P31朝向該第一操作位置P32樞轉。
在本申請案當中,如本說明書使用的用語「坐落位置」指出在該使用者未操作一可動部件的狀態下,該可動部件(諸如第一可動構件32)仍舊維持靜止的位置。如本說明書使用的用語「操作位置」指出該可動部件已經由騎士操作來執行該自行車部件操作的位置。
第一可動構件32包括一第一表面32A。第一表面32A可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接觸。在第一可動構件32位於該第一坐落位置P31的第一坐落狀態下,第一表面32A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接觸。
該第一開關單元SW1包括一第一偏轉構件33和一第一開關支撐件34。第一開關支撐件34附接到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以支撐第一開關31。第一開關支撐件34設置在第一附接凹部24A內。第一開關31設置在第一開關支撐件34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之間。第一偏轉構件33設置在第一開關支撐件34與第一可動構件32之間,以將第一可動構件32朝第一坐落位置P31偏轉。在第一可動構件32位於該第一坐落位置P31的第一坐落狀態下,藉由第一偏轉構件33的偏轉力,推動第一表面32A抵住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和第一可動構件32之每一者由非金屬材料製成。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由諸如合成樹脂的樹脂材料製成。第一可動構件32由諸如合成樹脂的樹脂材料製成。然而,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和第一可動構件32可由前述材料以外的材料製成。
操作裝置10更包含一第一插銷35。第一插銷35設置成繞該第一樞轉軸A1,以樞轉式將第一可動構件32耦接到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第一插銷35界定該第一樞轉軸A1。如此,第一插銷35可亦稱為一第一樞轉插銷35。
如圖4所示,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包括一第一孔24B。如圖2和圖4所示,第一可動構件32包括第一樞轉孔32B和32C。第一插銷35延伸通過第一孔24B和第一樞轉孔32B和32C。
如圖6所示,基座結構12包括一第一基座引導面36。在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的位置可繞第一樞轉軸A1相對於基座結構12調整之第一可調狀態下,第一基座引導面36設置成繞該第一樞轉軸A1相對於基座結構12引導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
第一基座引導面36繞該第一樞轉軸A1周向延伸。第一基座引導面36包括一第一凹面36A。第一凹面36A界定一第一凹陷處36B,其中至少部分設置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係部分設置在第一凹陷處36B內。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可整個設置在第一凹陷處36B內。
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包括一第一引導面38。第一基座引導面36和第一引導面38都設置成相互接觸,以在第一可調狀態下繞該第一樞轉軸A1相對於基座結構12引導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第一引導面38繞該第一樞轉軸A1周向延伸。
第一引導面38包括一第一凸面38A。第一凸面38A相對於該第一樞轉軸A1徑向面向外。第一凹面36A和第一凸面38A都設置成相互接觸,以在第一可調狀態下繞該第一樞轉軸A1相對於基座結構12引導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
如圖5所示,第一耦接結構28包括一第一耦接構件40。第一耦接構件40設置成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耦接到基座結構12,以在第一鎖定狀態和第一可調狀態之間改變第一耦接結構28的狀態。在第一鎖定狀態下,第一耦接結構28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緊固在基座結構12上,以限制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相對基座結構12移動。在第一可調狀態下,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一樞轉軸A1調整。例如,如果第一耦接構件40已鎖緊,則第一耦接結構28處於第一鎖定狀態。如果第一耦接構件40已鬆開,則第一耦接結構28處於第一可調狀態。
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包括一第一基座本體42和一第一已耦接構件44。第一已耦接構件44具有一第一螺紋孔44A。第一耦接構件40包括第一外螺紋40A。第一外螺紋40A設置成螺紋接合第一螺紋孔44A。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已耦接構件44與第一基座本體42整合為一體成形構件。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一已耦接構件44可為一與第一基座本體42分開的構件。
第一耦接構件40可繞第一調整旋轉軸線RA1相對於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旋轉。該第一調整旋轉軸線RA1與該第一樞轉軸A1交叉。
基座結構12包括一第一耦接開口46。第一耦接構件40延伸通過第一耦接開口46。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耦接開口46包括繞該第一樞轉軸A1周向延伸的一細長開口。然而,第一耦接開口46可具有其他形狀。
基座結構12包括一第一接受表面48。在第一鎖定狀態下,第一耦接構件40可與第一接受表面48接觸。第一接受表面48繞該第一樞轉軸A1周向延伸。第一耦接構件40包括一第一螺絲50與一第一墊圈52。第一螺絲50包括第一外螺紋40A。第一螺絲50包括一第一螺絲本體50A與一第一頭部50B。第一螺絲本體50A包括第一外螺紋40A。第一頭部50B設置於第一螺絲本體50A的末端處。第一墊圈52設置於第一頭部50B與第一接受表面48之間,第一墊圈52可與第一接受表面48接觸。例如,如果第一螺絲50已鎖緊,則第一耦接結構28處於第一鎖定狀態。如果第一螺絲50已鬆開,則第一耦接結構28處於第一可調狀態。
第一耦接構件40設置成拉動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以在第一鎖定狀態下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固定到基座結構12。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一耦接構件40可設置成推動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以在第一鎖定狀態下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固定到基座結構12。
如圖6所示,第一耦接結構28設置成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一樞轉軸A1進行非段或段式調整。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耦接結構28設置成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一樞轉軸A1進行段式調整。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一耦接結構28可設置成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一樞轉軸A1進行非段式調整。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耦接結構28包括一第一接合部件54及一第一附加接合部件56。第一接合部件54設置於基座結構12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之一者處。第一附加接合部件56設置於基座結構12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另一者處。第一接合部件54和第一附加接合部件56都設置成相互接合,以在第一鎖定狀態下繞該第一樞轉軸A1相對於基座結構12定位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接合部件54設置於基座結構12處。第一附加接合部件56設置於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處。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一接合部件54可設置於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處。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一附加接合部件56可設置於基座結構12處。
如圖7所示,第一接合部件54包括一第一突起部54A。第一突起部54A相對於該第一樞轉軸A1從第一基座引導面36徑向向內突出。第一附加接合部件56包括複數個第一附加突起部56A和一第一接合凹部56B。第一接合凹部56B設置於第一引導面38處。複數個第一附加突起部56A設置於第一接合凹部56B內。第一突起部54A設置成設置在複數個第一附加突起部56A的兩相鄰突起部之間,以在第一鎖定狀態下繞該第一樞轉軸A1相對於基座結構12定位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
第一附加突起部56A的尖端設置成相對於該第一樞轉軸A1從第一引導面38徑向向內。第一附加突起部56A的徑向長度比第一突起部54A的徑向長度短。因此,在第一耦接構件40(例如,第一螺絲50)鬆開的第一可調狀態下,第一突起部54A可在第一接合凹部56B內移動,而無需裝配在複數個第一附加突起部56A的相鄰兩者之間。
第一接合部件54的結構並不受限於前述結構。第一附加接合部件56的結構並不受限於前述結構。若需要及/或所要,可從第一耦接結構28中省略第一接合部件54和第一附加接合部件56。在可從第一耦接結構28中省略第一接合部件54和第一附加接合部件56的情況下,第一耦接結構28設置成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一樞轉軸A1進行非段式調整。
第一耦接結構28包括一第一止動面58A與一第一相對止動面58B。第一止動面58A與第一相對止動面58B相隔。第一止動面58A可與第一接合部件54的第一突起部54A接觸。第一相對止動面58B可與第一接合部件54的第一突起部54A接觸。第一附加接合部件56的複數個第一附加突起部56A設置在第一止動面58A與第一相對止動面58B之間。第一止動面58A和第一相對止動面58B界定第一接合凹部56B。
第一止動面58A界定該第一末端位置P11(參見例如圖3)。在第一接合部件54的第一突起部54A與第一止動面58A接觸的狀態下,第一開關單元SW1和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設置在第一末端位置P11(參見例如圖3)。
第一相對止動面58B界定該第一相對末端位置P12(參見例如圖3)。在第一接合部件54的第一突起部54A與第一相對止動面58B接觸的狀態下,第一開關單元SW1和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設置在第一相對末端位置P12(參見例如圖3)。
如圖8所示,基座結構12包括複數個第一基座引導面36。第一基座引導面36在平行於該第一樞轉軸A1的第一方向D1上彼此隔開。第一耦接結構28包括複數個第一接合部件54。第一接合部件54在該第一方向D1內彼此分隔。第一基座引導面36的總數並不受限於該例示的具體實施例。第一接合部件54的總數並不受限於該例示的具體實施例。
如圖9所示,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包括複數個第一引導面38。第一引導面38在該第一方向D1內彼此分隔。第一耦接結構28包括複數個第一附加接合部件56。第一附加接合部件56在該第一方向D1內彼此分隔。第一引導面38的總數並不受限於該例示的具體實施例。第一附加接合部件56的總數並不受限於該例示的具體實施例。
如圖4所示,該第二開關單元SW2包括一第二開關61。第二開關61設置成隨著第二使用者輸入U2而致動。第二開關61安裝到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包括一第二附接凹部26A。第二開關61設置在第二附接凹部26A內。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二開關61包括一按鈕開關。然而,第二開關61可包括其他類型開關。
該第二開關單元SW2包含一第二可動構件62。第二可動構件62繞該第二樞轉軸A2以樞轉式耦接到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第二可動構件62可隨著該第二使用者輸入U2而繞該第二樞轉軸A2相對於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樞轉。第二可動構件62可繞該第二樞轉軸A2以樞轉式耦接到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使得第二可動構件62隨著該第二使用者輸入U2而致動第二開關。
如圖10所示,第二開關61包括一開關電路61A、一按鈕61B、一基座61C、一外殼61D和一電線61E。開關電路61A和基座61C設置於外殼61D內。開關電路61A包括一可移動接點61F和一靜止接點61G。靜止接點61G設置於基座61C上。可移動接點61F可彈性變形,並設置於基座61C上。可移動接點61F可與靜止接點61G接觸。按鈕61B以可移動式附接到基座61C。按鈕61B設置成將該第二使用者輸入U2傳輸到開關電路61A的可移動接點61F。按鈕61B可隨著該第二使用者輸入U2而相對於基座61C移動。可移動接點61F和靜止接點61G使用電線61E電連接。
在按鈕61B未接收該第二使用者輸入U2的狀態下,可移動接點61F不與靜止接點61G接觸。當按鈕61B將該第二使用者輸入U2傳遞到可移動接點61F時,可移動接點61F彈性變形以與靜止接點61G接觸。因此,該第二使用者輸入U2具有使可移動接點61F與靜止接點61G接觸,以接通第二開關61所需之力。
第二開關61設置在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與第二可動構件62之間。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和第二可動構件62界定在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和第二可動構件62之間的第二空間S2。第二開關61設置在第二空間S2內。
第二可動構件62可相對於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繞著一第二坐落位置P41與一第二操作位置P42之間的該第二樞轉軸A2移動。第二可動構件62隨著該第二使用者輸入U2而繞該第二樞轉軸A2,從該第二坐落位置P41朝向該第二操作位置P42樞轉。
第二可動構件62包括一第二表面62A。第二表面62A可與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接觸。在第二可動構件62位於該第二坐落位置P41的第二坐落狀態下,第二表面62A與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接觸。
該第二開關單元SW2包括一第二偏轉構件63和一第二開關支撐件64。第二開關支撐件64附接到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以支撐第二開關61。第二開關支撐件64設置在第二附接凹部26A內。第二開關61設置在第二開關支撐件64與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之間。第二偏轉構件63設置在第二開關支撐件64與第二可動構件62之間,以使第二可動構件62偏轉朝向第二坐落位置P41。在第二可動構件62位於該第二坐落位置P41的第二坐落狀態下,藉由第二偏轉構件63的偏轉力,抵住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以推動第二表面62A。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和第二可動構件62之每一者由非金屬材料製成。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由諸如合成樹脂的樹脂材料製成。第二可動構件62由諸如合成樹脂的樹脂材料製成。然而,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和第二可動構件62可由前述材料以外的材料製成。
操作裝置10更包含一第二插銷65。第二插銷65設置成繞該第二樞轉軸A2,以樞轉式將第二可動構件62耦接到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第二插銷65界定該第二樞轉軸A2。如此,第二插銷65可亦稱為一第二樞轉插銷65。
如圖4所示,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包括一第二孔26B。如圖2和圖4所示,第二可動構件62包括第二樞轉孔62B和62C。第二插銷65延伸通過第二孔26B和第二樞轉孔62B和62C。
如圖11所示,基座結構12包括一第二基座引導面66。在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的位置可繞第二樞轉軸A2相對於基座結構12調整之第二可調狀態下,第二基座引導面66設置成繞該第二樞轉軸A2相對於基座結構12引導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
第二基座引導面66繞該第二樞轉軸A2周向延伸。第二基座引導面66包括一第二凹面66A。第二凹面66A界定一第二凹陷處66B,其中至少部分設置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部分設置在第二凹陷處66B內。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可整個設置在第二凹陷處66B內。
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包括一第二引導面68。第二基座引導面66和第二引導面68設置成相互接觸,以在第二可調狀態下繞該第二樞轉軸A2相對於基座結構12引導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第二引導面68繞該第二樞轉軸A2周向延伸。
第二引導面68包括一第二凸面68A。第二凸面68A相對於該第二樞轉軸A2徑向面向外。第二凹面66A和第二凸面68A設置成相互接觸,以在第二可調狀態下繞該第二樞轉軸A2相對於基座結構12引導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
如圖10所示,第二耦接結構30包括一第二耦接構件70。第二耦接構件70設置成將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耦接到基座結構12,以在第二鎖定狀態和第二可調狀態之間改變第二耦接結構30的狀態。在第二鎖定狀態下,第二耦接結構30將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緊固到基座結構12上,以限制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相對基座結構12移動。在第二可調狀態下,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二樞轉軸A2調整。例如,如果第二耦接構件70已鎖緊,則第二耦接結構30處於第二鎖定狀態。如果第二耦接構件70已鬆開,則第二耦接結構30處於第二可調狀態。
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包括一第二基座本體72和一第二已耦接構件74。第二已耦接構件74具有一第二螺紋孔74A。第二耦接構件70包括第二外螺紋70A。第二外螺紋70A設置成螺紋接合第二螺紋孔74A。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二已耦接構件74與第二基座本體72整合為一體成形構件。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二已耦接構件74可為一與第二基座本體72分開的構件。
第二耦接構件70可繞第二調整旋轉軸線RA2相對於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旋轉。該第二調整旋轉軸線RA2與該第二樞轉軸A2交叉。
基座結構12包括一第二耦接開口76。第二耦接構件70延伸通過第二耦接開口76。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二耦接開口76包括繞該第二樞轉軸A2周向延伸的細長開口。然而,第二耦接開口76可具有其他形狀。
基座結構12包括一第二接受表面78。在第二鎖定狀態下,第二耦接構件70可與第二接受表面78接觸。第二接受表面78繞該第二樞轉軸A2周向延伸。第二耦接構件70包括一第二螺絲80與一第二墊圈82。第二螺絲80包括第二外螺紋70A。第二螺絲80包括一第二螺絲本體80A與一第二頭部80B。第二螺絲本體80A包括第二外螺紋70A。第二頭部80B設置於第二螺絲本體80A的末端處。第二墊圈82設置於第二頭部80B與第二接受表面78之間,第二墊圈82可與第二接受表面78接觸。例如,如果第二螺絲80已鎖緊,則第二耦接結構30處於第二鎖定狀態。如果第二螺絲80已鬆開,則第二耦接結構30處於第二可調狀態。
第二耦接構件70設置成拉動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以在第二鎖定狀態下將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緊固到基座結構12。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二耦接構件70可設置成推動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以在第二鎖定狀態下將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緊固到基座結構12。
如圖11所示,第二耦接結構30設置成將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二樞轉軸A2進行非段或段式調整。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二耦接結構30設置成將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二樞轉軸A2進行段式調整。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二耦接結構30可設置成將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二樞轉軸A2進行非段式調整。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二耦接結構30包括一第二接合部件84及一第二附加接合部件86。第二接合部件84設置於基座結構12與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之一者處。第二附加接合部件86設置於基座結構12與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另一者處。第二接合部件84和第二附加接合部件86設置成相互接合,以在第二鎖定狀態下繞該第二樞轉軸A2相對於基座結構12定位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二接合部件84設置於基座結構12處。第二附加接合部件86設置於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處。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二接合部件84可設置於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處。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二附加接合部件86可設置於基座結構12處。
如圖12所示,第二接合部件84包括一第二突起部84A。第二突起部84A相對於該第二樞轉軸A2從第二基座引導面66徑向向內突出。第二附加接合部件86包括複數個第二附加突起部86A和一第二接合凹部86B。第二接合凹部86B設置於第二引導面68處。複數個第二附加突起部86A設置於第二接合凹部86B內。第二突起部84A設置成設置在複數個第二附加突起部86A的兩相鄰突起部之間,以在第二鎖定狀態下繞該第二樞轉軸A2相對於基座結構12定位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
第二附加突起部86A的尖端設置成相對於該第二樞轉軸A2從第二引導面68徑向向內。第二附加突起部86A的徑向長度比第二突起部84A的徑向長度短。因此,在第二耦接構件70(例如,第二螺絲80)鬆開的第二可調狀態下,第二突起部84A可在第二接合凹部86B內移動,而無需裝配在複數個第二附加突起部86A的相鄰兩者之間。
第二接合部件84的結構並不受限於前述結構。第二附加接合部件86的結構並不受限於前述結構。若需要及/或所要,可從第二耦接結構30中省略第二接合部件84和第二附加接合部件86。在可從第二耦接結構30中省略第二接合部件84和第二附加接合部件86的情況下,第二耦接結構30設置成將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二樞轉軸A2進行非段式調整。
第二耦接結構30包括一第二止動面88A與一第二相對止動面88B。第二止動面88A與第二相對止動面88B相隔。第二止動面88A可與第二接合部件84的第二突起部84A接觸。第二相對止動面88B可與第二接合部件84的第二突起部84A接觸。第二附加接合部件86的複數個第二附加突起部86A設置在第二止動面88A與第二相對止動面88B之間。第二止動面88A和第二相對止動面88B界定第二接合凹部86B。
第二止動面88A界定該第二末端位置P21(參見例如圖3)。在第二接合部件84的第二突起部84A與第二止動面88A接觸的狀態下,第二開關單元SW2和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設置在第二末端位置P21(參見例如圖3)。
第二相對止動面88B界定該第二相對末端位置P22(參見例如圖3)。在第二接合部件84的第二突起部84A與第二相對止動面88B接觸的狀態下,第二開關單元SW2和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設置在第二相對末端位置P22(參見例如圖3)。
如圖8所示,基座結構12包括複數個第二基座引導面66。第二基座引導面66在平行於該第二樞轉軸A2的第二方向D2上彼此隔開。第二耦接結構30包括複數個第二接合部件84,第二接合部件84在該第二方向D2內彼此分隔。第二基座引導面66的總數並不受限於該例示的具體實施例。第二接合部件84的總數並不受限於該例示的具體實施例。
圖9可用來描述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因為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的形狀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的形狀相同。如圖9所示,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包括複數個第二引導面68。第二引導面68在該第二方向D2內彼此分隔。第二耦接結構30包括複數個第二附加接合部件86。第二附加接合部件86在該第二方向D2內彼此分隔。第二引導面68的總數並不受限於該例示的具體實施例。第二附加接合部件86的總數並不受限於該例示的具體實施例。
如圖13所示,操作裝置10更包含一第一位置指示器90。第一位置指示器90設置成指示該第一開關單元SW1相對於基座結構12的位置。第一位置指示器90設置於至少基座結構12與第一開關單元SW1之一者處。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位置指示器90設置於基座結構12和第一開關單元SW1。第一位置指示器90包括一第一基座指示器92與一第一指示器94。第一基座指示器92設置於基座結構12。第一指示器94設置於第一開關單元SW1。第一指示器94設置於第一可動構件32。第一位置指示器90設置成使用第一基座指示器92和第一指示器94之間的相對位置,來指示該第一開關單元SW1相對於基座結構12的位置。第一基座指示器92包括繞該第一樞轉軸A1在周向上彼此隔開的複數個指示器92A。第一位置指示器90設置成使用第一指示器94與複數個指示器92A之間的位置關係,來指示該第一開關單元SW1相對於基座結構12的位置。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一指示器94可包括複數個指示器。第一位置指示器90的結構不限於第一基座指示器92和第一指示器94。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二位置指示器100設置於基座結構12和第二開關單元SW2。第二位置指示器100包括一第二基座指示器102與一第二指示器104。第二基座指示器102設置於基座結構12。第二指示器104設置於第二開關單元SW2。第二指示器104設置於第二可動構件62。第二位置指示器100設置成使用第二基座指示器102和第二指示器104之間的相對位置,來指示該第二開關單元SW2相對於基座結構12的位置。第二基座指示器102包括繞該第二樞轉軸A2在周向上彼此隔開的複數個指示器102A。第二位置指示器100設置成使用第二指示器104與複數個指示器102A之間的位置關係,來指示該第二開關單元SW2相對於基座結構12的位置。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二指示器104可包括複數個指示器。第二位置指示器100的結構不限於第二基座指示器102和第二指示器104。
如圖14所示,第一樞轉軸A1不平行於該安裝軸MA。該第一樞轉軸A1沿著不平行於該安裝軸MA的參考平面RP延伸。該第一樞轉軸A1沿著垂直於該安裝軸MA的參考平面RP延伸。該第二樞轉軸A2與該安裝軸MA不平行。該第二樞轉軸A2沿著該參考平面RP延伸。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參考平面RP與該安裝軸MA垂直。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該參考平面RP可不與該安裝軸MA垂直。該參考平面RP可界定於圖14所示位置以外的位置。
如圖15所示,從該安裝軸MA看過去,該第二樞轉軸A2沿該第一樞轉軸A1延伸。從該安裝軸MA看過去,該第二樞轉軸A2與該第一樞轉軸A1平行。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從該安裝軸MA看過去,該第二樞轉軸A2可與該第一樞轉軸A1不平行。
如圖14所示,該第二樞轉軸A2在平行於該安裝軸MA的安裝軸方向D3上偏離該第一樞轉軸A1。該第一樞轉軸A1在該安裝軸方向D3上比該第二樞轉軸A2更靠近安裝開口12A。
如圖14和圖15所示,該第二樞轉軸A2與該第一樞轉軸A1不垂直。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二樞轉軸A2與該第一樞轉軸A1平行。然而,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該第二樞轉軸A2可與該第一樞轉軸A1不平行。
如圖1所示,第一可動構件32包括一第一表面32A。第二可動構件62包括一第二表面62A。如圖14和圖15所示,該第一表面32A與該第一樞轉軸A1不平行。第二表面62A與該第二樞轉軸A2不平行。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第一表面32A與該第一樞轉軸A1垂直。第二表面62A與該第二樞轉軸A2垂直。然而,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表面32A可與該第一樞轉軸A1不垂直。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二表面62A可與該第二樞轉軸A2不垂直。
如圖14所示,該第一開關單元SW1包含一第一點PT1。該第一點PT1沿著與該第一樞轉軸A1平行的該第一方向D1更靠近該安裝軸MA。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一開關單元SW1包含沿該第一方向D1更靠近該安裝軸MA的複數個第一點PT1。由於第一表面32A垂直於該第一樞轉軸A1,因此複數個第一點PT1設置於第一表面32A上。然而,取決於該第一開關單元SW1的形狀,第一開關單元SW1可僅包括一第一點PT1。第一點PT1的位置不限於圖14所示的位置。第一點PT1的位置可根據至少該第一開關單元SW1的形狀和該第一開關單元SW1的擺向之一者而變化。
該第二開關單元SW2包含一第二點PT2。該第二點PT2沿著與該第二樞轉軸A2平行的第二方向D2更靠近該安裝軸MA。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二開關單元SW2包含沿該第二方向D2更靠近該安裝軸MA的複數個第二點PT2。由於第二表面62A垂直於該第二樞轉軸A2,因此複數個第二點PT2設置於第二表面62A上。然而,取決於該第二開關單元SW2的形狀,第二開關單元SW2可僅包括一第二點PT2。第二點PT2的位置不限於圖14所示的位置。第二點PT2的位置可根據該第二開關單元SW2的形狀和該第二開關單元SW2的擺向之至少一者而變化。
如圖15所示,從該安裝軸MA看過去,一第一最小距離MD1界定於該第一樞轉軸A1與該安裝軸MA之間。從該安裝軸MA看過去,一第二最小距離MD2界定於該第二樞轉軸A2與該安裝軸MA之間。該第二最小距離MD2較長於該第一最小距離MD1。然而,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該第二最小距離MD2可較短於或等於該第一最小距離MD1。
如圖14所示,從該安裝軸MA看過去,一第三最小距離MD3界定於該第一參考平面RP1與該安裝軸MA之間。該第一參考平面RP1與該第一樞轉軸A1垂直並且包括該第一點PT1。該等複數個第一點PT1設置於該第一參考平面RP1上。
從該安裝軸MA看過去,一第四最小距離MD4界定於第二參考平面RP2與該安裝軸MA之間。該第二參考平面RP2與該第二樞轉軸A2垂直並且包括該第二點PT2。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三最小距離MD3較長於該第四最小距離MD4。然而,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該第三最小距離MD3可較短於或等於該第四最小距離MD4。
如圖14所示,該第一開關單元SW1具有一第一寬度W1和一第一中心平面CP1。該第一寬度W1沿著該第一樞轉軸A1界定。該第一寬度W1界定於與該第一樞轉軸A1平行的該第一方向D1內。該第一中心平面CP1界定成平分該第一寬度W1並且垂直於該第一樞轉軸A1。
該第二開關單元SW2具有一第二寬度W2及一第二中心平面CP2。該第二寬度W2沿著該第二樞轉軸A2界定。該第二寬度W2界定於與該第二樞轉軸A2平行的該第二方向D2內。該第二中心平面CP2界定成平分該第二寬度W2並且垂直於該第二樞轉軸A2。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二中心平面CP2偏離該第一中心平面CP1。該第二中心平面CP2設置於該第一中心平面CP1與該安裝軸MA之間。該第二中心平面CP2與該第一參考平面RP1重合。然而,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該第二中心平面CP2可偏離該第一參考平面RP1。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該第二中心平面CP2可與該第一中心平面CP1重合。如果需要及/或想要,第一中心平面CP1可設置於該第二中心平面CP2與該安裝軸MA之間。
如圖13所示,操作裝置10更包含一第三開關單元SW3。該第三開關單元SW3設置成隨著一第三使用者輸入U3而致動。該第三開關單元SW3在與該第一開關單元SW1的位置和該第二開關單元SW2的位置不同之位置處安裝到基座結構12。
該第三開關單元SW3包括一第三開關111和一第三可動構件112。第三可動構件112可移動式耦接到基座結構12。第三開關111設置成隨著該第三使用者輸入U3而致動。第三可動構件112繞著一第三樞轉軸A3以樞轉式耦接到基座結構12。第三可動構件112可隨著該第一使用者輸入U1而繞該第三樞轉軸A3相對於基座結構12樞轉。第三可動構件112可繞該第三樞轉軸A3以樞轉式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第三可動構件112隨著該第三使用者輸入U3而致動第三開關111。
操作裝置10包括一電組件EC。該電組件EC耦接到基座結構12。該電組件EC以可分離式耦接到基座結構12。該電組件EC包括一殼體EC1。該殼體EC1使用諸如螺絲的緊固件EC2(參見例如圖3)以可分離式耦接到基座結構12。然而,如果需要及/或想要,該電組件EC能夠可不分離式耦接到基座結構12,或該殼體EC1可與基座結構12一體成形。
如圖16所示,該電組件EC包括一控制器CR、一無線通訊器WC1、一有線通訊器WC2、一通知單元114、一連接埠116及一電源支架118。該控制器CR電連接到該無線通訊器WC1、該有線通訊器WC2、該通知單元114、該連接埠116、該電源支架118、該第一開關單元SW1、該第二開關單元SW2及該第三開關單元SW3。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電組件EC包括該無線通訊器WC1和該有線通訊器WC2。然而,如果需要及/或想要,可從該電組件EC省略該無線通訊器WC1和有線通訊器WC2之一者。
該控制器CR包括一硬體處理器CR1、一硬體記憶體CR2、一電路板CR3和一系統匯流排CR4。該硬體處理器CR1和該硬體記憶體CR2都電固接在電路板CR3上,例如,該硬體處理器CR1包括一中央處理單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及一記憶體控制器。該硬體處理器CR1用該電路板CR3和該系統匯流排CR4,電連接到該硬體記憶體CR2。每一該無線通訊器WC1和該有線通訊器WC2都用該電路板CR3和該系統匯流排CR4電連接到該硬體處理器CR1和該硬體記憶體CR2。
該硬體記憶體CR2包括一唯讀記憶體(ROM)和一隨機存取記憶體(RAM)。該硬體記憶體CR2包括儲存區,每一儲存區在該ROM和該RAM內具有一位址。該硬體處理器CR1設置成控制該硬體記憶體CR2將資料儲存在該硬體記憶體CR2的該等儲存區內,並從該硬體記憶體CR2的該等儲存區內讀取資料。該硬體記憶體CR2(例如該ROM)儲存一程式,該程式讀入該硬體處理器CR1,並藉此執行該控制器CR的組態及/或演算法。該結構及/或組態不限於前述結構及/或配置。該控制器CR也稱為控制器電路或電路CR。該硬體處理器CR1也稱為一硬體處理器電路或電路CR1。該硬體記憶體CR2也稱為硬體記憶體電路或電路CR2。
該無線通訊器WC1、該有線通訊器WC2及通知單元114電安裝到電路板CR3上。連接埠116設置成可拆卸式連接到一電纜。該無線通訊器WC1、該有線通訊器WC2及通知單元114經由該電路板CR3和該系統匯流排CR4電連接到該硬體處理器CR1和該硬體記憶體CR2。連接埠116、電源支架118、該第一開關單元SW1及該第二開關單元SW2電連接到系統匯流排CR4。連接埠116、電源支架118、該第一開關單元SW1及該第二開關單元SW2經由該電路板CR3和該系統匯流排CR4電連接到該硬體處理器CR1和該硬體記憶體CR2。
該無線通訊器WC1設置成經由一無線通訊通道與其他無線通訊器通訊。該有線通訊器WC2設置成經由一有線通訊通道與其他有線通訊器通訊。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無線通訊器WC1設置成經由一無線通訊通道與該電裝置BC1的一無線通訊器通訊。該有線通訊器WC2設置成經由該有線通訊通道與該電裝置BC2的該有線通訊器通訊。無線通訊器WC1也稱為無線通訊電路或電路WC1。有線通訊器WC2也稱為有線通訊電路或電路WC2。
該無線通訊器WC1包括一信號傳輸電路或電路系統、一信號接收電路或電路系統、及一天線。如此,該無線通訊器WC1也稱為無線通訊器電路或電路系統WC1。
該無線通訊器WC1設置成使用預定的無線通信協定,將數位信號疊加在載波上,然後以無線方式發射信號。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無線通訊器WC1設置成使用一加密金鑰的加密信號來產生已加密的無線信號。
該無線通訊器WC1設置成經由該天線接受無線信號。在本具體實施例中,無線通訊器WC1設置成解碼該等無線信號,以識別從該電裝置BC1及/或BC2的其他無線通訊器發送之信號。該無線通訊器WC1設置成使用該加密金鑰將該無線信號解密。
該控制器CR設置成隨著該第一使用者輸入U1、該第二使用者輸入U2及/或其他資訊而控制其他裝置。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控制器CR設置成控制該無線通訊器WC1,以將一控制信號CS1及/或CS2發送到該電裝置BC1。在該電裝置BC2包括一操作裝置的情況下,該控制器CR設置成控制該無線通訊器WC1和該有線通訊器WC2,以將該控制信號CS1及/或CS2發送到該電裝置BC1及/或BC2。在電裝置BC2包括衛星操作裝置的情況下,控制器CR設置成控制有線通訊器WC2,以接收來自電裝置BC2的信號,並設置成控制無線通訊器WC1以發送控制信號到電裝置BC1或其他電裝置。在本具體實施例中,該第一使用者輸入U1和該控制信號CS1指示電裝置BC1升檔。該第二使用者輸入U2和該控制信號CS2指示電裝置BC1降檔。然而,該第一和第二使用者輸入U1和U2及控制信號CS1和CS2可用於操作其他裝置。
該控制器CR設置成偵測連接埠116與有線通訊結構WS的一電纜線間之連線。如果該控制器CR偵測到連接埠116與連接到電裝置BC2的電纜線4間之連線,則該控制器CR設置成控制該有線通訊器WC2與電裝置BC2通訊。在電裝置BC2包括附加操作裝置諸如衛星操作裝置(例如,衛星開關)的情況下,該控制器CR設置成基於從電裝置BC2或其他組件經由電纜線4和連接埠116傳輸的控制信號來控制其他組件,諸如電裝置BC1。在電裝置BC2包括操作組件的情況下,該控制器CR設置成經由連接埠116和電纜線4向操作組件傳輸控制信號。
該有線通訊結構WS電連接到一共用電源PS1,諸如電池。該共用電源PS1設置成在該有線通訊結構WS的電纜線4連接到連接埠116的狀態下,經由該有線通訊結構WS和連接埠116供電給該電組件EC。如果該共用電源PS1經由該有線通訊結構WS和連接埠116供電給該電組件EC,則該控制器CR、該無線通訊器WC1、該有線通訊器WC2及通知單元114則由共用電源PS1供電。
在本具體實施例中,有線通訊器WC2設置成使用電力線通訊(PLC)技術與其他有線通訊器通訊。該PLC技術用於在電裝置之間通訊。該PLC在導體上承載資料,而該導體也同時用於傳輸電力或將電力分配到該電裝置。然而,有線通訊器WC2可設置成在沒有PLC的情況下與其他有線通訊器通訊。
在設置成更新韌體的裝置已電連接到連接埠116之情況下,控制器CR設置成經由連接埠116更新儲存在硬體記憶體CR2中之韌體。
電源支架118設置成固定一電源PS2,諸如電池。電源支架118設置成可移動式固定該電源PS2。該電源PS2設置成在該共用電源PS1未經由該有線通訊結構WS和連接埠116電連接到該電組件EC的情況下,經由電源支架118供電給該控制器CR、該無線通訊器WC1、該有線通訊器WC2、通知單元114。
通知單元114設置成將操作裝置10的狀態通知該使用者。操作裝置10的狀態範例包括無線通訊器WC1的通訊狀態、有線通訊器WC2的通訊狀態、共用電源PS1的剩餘電量、電源PS2的剩餘電量及無線通訊器WC1的配對狀態。通知單元114的範例包括一發光裝置,諸如發光二極體(LED,Light Emitting Diode)和揚聲器。在本具體實施例中,通知單元114包括設置成將來自LED的光傳輸到該殼體EC1外部之光傳輸構件(例如,透明構件)。通知單元114的LED電安裝在該電路板CR3上。通知單元114的光傳輸構件設置於該殼體EC1。通知單元114的光傳輸構件設置於該殼體EC1的下表面。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通知單元114可設置在操作裝置10的其他部分。例如,若需要及/或想要,通知單元114的光傳輸構件可設置在操作裝置10的上表面、下表面、前表面、後表面、左表面和右表面之至少一者處。若需要及/或想要,可從操作裝置10省略通知單元114。
如圖2至圖14所示,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的形狀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的形狀相同。第二開關61的形狀與第一開關31的形狀相同。該第二開關單元SW2的形狀與該第一開關單元SW1的形狀相同。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該第二開關單元SW2的形狀可與該第一開關單元SW1的形狀不同。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二開關61的形狀與該第一開關31的形狀不同。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的形狀可與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的形狀不同。
在前述具體實施例及修改中,如圖5所示,第一基座本體42與第一已耦接構件44整合為一體成形構件。不過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一基座本體42可為一與第一已耦接構件44分開的構件。例如,第一基座本體42可移動耦接到第一已耦接構件44。在此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基座本體42在基座坐落位置與基座操作位置之間繞該第一樞轉軸A1,以樞轉式耦接到第一已耦接構件44。第一引導面38和複數個第一附加接合部件56設置在第一已耦接構件44上。第一耦接結構28可包括一基座偏轉構件,該基座偏轉構件設置成相對於第一已耦接構件44朝該基座坐落位置偏轉第一基座本體42。該基座偏轉構件的偏轉力量小於第一偏轉構件33的偏轉力量。第一基座本體42隨著該第一使用者輸入U1而相對於第一已耦接構件44樞轉,而不致動第一開關31。當第一基座本體42到達該基座操作位置時致動第一開關31,且第一可動構件32隨著該第一使用者輸入U1而移動來按壓第一開關31。相同修改可應用於第二開關單元SW2。
在前述具體實施例和修改中,如圖7所示,第一耦接結構28設置成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一樞轉軸A1進行段式調整。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一耦接結構28可設置成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耦接到基座結構12,使得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的位置可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一樞轉軸A1非段式調整。在此一具體實施例中,例如圖7中所示的複數個第一附加突起部56A可從第一耦接結構28中省略,以使得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的位置能夠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一樞轉軸A1非段式調整。再者,第一突起部54A和第一接合凹部56B可從第一耦接結構28中省略,使得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的位置能夠相對於基座結構12繞該第一樞轉軸A1非段式調整。相同的修改可應用於圖12所示的第二耦接結構30。
在前述具體實施例和修改中,如圖6所示,基座結構12包括第一基座引導面36,並且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包括第一引導面38。然而,若需要及/或想要,第一基座引導面36和第一引導面38可從基座結構12和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中省略。在此一具體實施例中,第一插銷35可繞該第一樞轉軸A1,將第一開關基座構件24樞轉耦接到基座結構12。相同修改可應用於第二開關基座構件26。
在本發明當中,本說明書中使用的「包含」及其變化為開放式用語,其指定所陳述的特徵件、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存在,但是不排除其他未陳述特徵件、元件、組件、整數及/或步驟存在。此概念也適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文字,例如「具有」、「包括」及其變化等用語。
以單數型態使用「構件」、「區段」、「部分」、「部件」、「元件」及「結構」等詞時,可具有單數部件與複數個部件的雙重用意。
諸如本說明書引述「第一」、「第二」的順序編號僅為識別,並不具有其他意義,例如特定順序等等。再者,例如序詞「第一元件」本身並未暗示「第二元件」存在,並且序詞「第二元件」本身並未暗示「第一元件」存在。
如本說明書所使用,「配對」用詞可涵蓋彼此具有不同形狀或結構的元件配對組態,加上彼此具有相同形狀或結構的元件配對組態。
在本說明書中,「一」(或一種)、「一或多個」及「至少一者」可交換使用。
本發明中使用的詞語「至少一者」表示期望選擇的「一或多者」。針對一範例,如果其選擇的數量是二,則本發明中使用的片語「至少一者」意指「僅一單個選擇」或「兩選擇中的兩者」。針對其他範例,如果其選擇的數量等於或三個以上,則本發明中使用的詞語「至少一者」意指「僅一單個選擇」或「等於或兩個以上選擇的任意組合」。例如,詞語「A和B之至少一者」涵蓋(1)僅A、(2)僅B、和(3)A和B兩者。詞語「A、B和C之至少一者」涵蓋(1)僅A、(2)僅B、(3)僅C、(4)A和B兩者、(5)B和C兩者、(6)A和C兩者、及(7)A、B和C全有。換句話說,在本發明中,詞語「A和B之至少一者」並未意指「A之至少一者和B之至少一者」。
最後,程度用語,諸如本說明書使用的「大體上」、「大約」及「近似」表示合理的修改用語偏移量,使得結果未顯著改變。本申請案中所描述的所有數值可解釋為包括諸如「大體上」、「大約」及「近似」的用語。
很明顯,鑑於前述可有本發明的多種修改與變化。因此瞭解到在文後申請專利範圍的範疇之下,可用本說明書特定說明以外的實例來實踐本發明。
2:人力車輛 2A:管狀部件 2B:縱向中心軸 4:電纜線 10:操作裝置 12:基座結構 12A:安裝開口 14:安裝本體 16:基座本體 18:夾具 24:第一開關基座構件 24A:第一附接凹部 24B:第一孔 26:第二開關基座構件 26A:第二附接凹部 26B:第二孔 28:第一耦接結構 30:第二耦接結構 31:第一開關 31A:開關電路 31B:按鈕 31C:基座 31D:外殼 31E:電線 31F:可移動接點 31G:靜止接點 32:第一可動構件 32A:第一表面 32B,32C:第一樞轉孔 33:第一偏轉構件 34:第一開關支撐件 35:第一插銷(第一樞轉插銷) 36:第一基座引導面 36A:第一凹面 36B:第一凹陷處 38:第一引導面 38A:第一凸面 40:第一耦接構件 40A:第一外螺紋 42:第一基座本體 44:第一已耦接構件 44A:第一螺紋孔 46:第一耦接開口 48:第一接受表面 50:第一螺絲 50A:第一螺絲本體 50B:第一頭部 52:第一墊圈 54:第一接合部件 54A:第一突起部 56:第一附加接合部件 56A:第一附加突起部 56B:第一接合凹部 58A:第一止動面 58B:第一相對止動面 61:第二開關 61A:開關電路 61B:按鈕 61C:基座 61D:外殼 61E:電線 61F:可移動接點 61G:靜止接點 62:第二可動構件 62A:第二表面 62B,62C:第二樞轉孔 63:第二偏轉構件 64:第二開關支撐件 65:第二插銷(第二樞轉插銷) 66:第二基座引導面 66A:第二凹面 66B:第二凹陷處 68:第二引導面 68A:第二凸面 70:第二耦接構件 70A:第二外螺紋 72:第二基座本體 74:第二已耦接構件 74A:第二螺紋孔 76:第二耦接開口 78:第二接受表面 80:第二螺絲 80A:第二螺絲本體 80B:第二頭部 82:第二墊圈 84:第二接合部件 84A:第二突起部 86:第二附加接合部件 86A:第二附加突起部 86B:第二接合凹部 88A:第二止動面 88B:第二相對止動面 90:第一位置指示器 92:第一基座指示器 92A:指示器 94:第一指示器 100:第二位置指示器 102:第二基座指示器 102A:指示器 104:第二指示器 111:第三開關 112:第三可動構件 114:通知單元 116:連接埠 118:電源支架 A1:第一樞轉軸 A2:第二樞轉軸 BC1,BC2:電裝置 CP1:第一中心平面 CP2:第二中心平面 CR:控制器 CR1:硬體處理器 CR2:硬體記憶體 CR3:電路板 CR4:系統匯流排 CS1,CS2:控制信號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安裝軸方向 EC:電組件 EC1:殼體 EC2:緊固件 MA:安裝軸 MD1:第一最小距離 MD2:第二最小距離 MD3:第三最小距離 MD4:第四最小距離 P11:第一末端位置 P12:第一相對末端位置 P13:第一中間位置 P21:第二末端位置 P22:第二相對末端位置 P23:第二中間位置 P31:第一坐落位置 P32:第一操作位置 P41:第二坐落位置 P42:第二操作位置 PS1:共用電源 PS2:電源 PT1:第一點 PT2:第二點 RA1:第一調整旋轉軸線 RA2:第二調整旋轉軸線 RP:參考平面 RP1:第一參考平面 RP2:第二參考平面 S1:第一空間 S2:第二空間 SW1:第一開關單元 SW2:第二開關單元 SW3:第三開關單元 U1:第一使用者輸入 U2:第二使用者輸入 U3:第三使用者輸入 W1:第一寬度 W2:第二寬度 WC1:無線通訊器 WC2:有線通訊器 WS:有線通訊結構
參考下列實施方式並考慮附圖,將更佳瞭解本發明的更完整評價及其許多附加優點。
圖1為包括根據一具體實施例之操作裝置的人力車輛之部分透視圖。
圖2為圖1所例示該操作裝置的透視圖。
圖3為圖1所例示該操作裝置的俯視圖。
圖4為圖1所例示該操作裝置的分解透視圖。
圖5為沿著圖14的V-V線條之該操作裝置的第一開關單元之剖面圖。
圖6為沿著圖14的VI-VI線條之該操作裝置的第一開關單元之剖面圖。
圖7為圖6所例示該操作裝置的第一開關單元之放大部分剖面圖。
圖8為圖1所例示省略了該第一開關單元和該第二開關單元的該操作裝置之透視圖。
圖9為圖1所例示該操作裝置的第一或第二開關單元的第一或第二開關基座構件之透視圖。
圖10為沿著圖14中X-X線條之該操作裝置的第一開關單元之剖面圖。
圖11為沿著圖14中XI-XI線條之該操作裝置的第一開關單元的剖面圖。
圖12為圖11所例示該操作裝置的第一開關單元之放大部分剖面圖。
圖13為圖1所例示該操作裝置的仰視圖。
圖14為圖1所例示該操作裝置的側視圖。
圖15為圖1所例示該操作裝置的側視圖。
圖16為圖1所例示該人力車輛的示意方塊圖。
圖17為圖1所例示該操作裝置的基座結構之透視圖(修改版)。
圖18為圖1所例示該操作裝置的基座結構之透視圖(修改版)。
2:人力車輛
2A:管狀部件
2B:縱向中心軸
4:電纜線
10:操作裝置
12:基座結構
12A:安裝開口
14:安裝本體
16:基座本體
18:夾具
31E:電線
32:第一可動構件
32A:第一表面
61E:電線
62:第二可動構件
62A:第二表面
A1:第一樞轉軸
A2:第二樞轉軸
BC1,BC2:電裝置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安裝軸方向
MA:安裝軸
PS1:共用電源
SW1:第一開關單元
SW2:第二開關單元
SW3:第三開關單元
U1:第一使用者輸入
U2:第二使用者輸入

Claims (18)

  1. 一種用於人力車輛的操作裝置,該裝置包含: 一基座結構,其界定一安裝軸並設置成安裝到該人力車輛的一管狀部件; 一第一開關單元,其包含: 一第一開關基座構件,其設置成耦接到該基座結構; 一第一開關,其安裝到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及 一第一點,其沿著平行於該第一樞轉軸的一第一方向而最靠近該安裝軸;及 一第二開關單元,其包含: 一第二開關基座構件,其設置成耦接到該基座結構; 一第二開關,其安裝到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及 一第二點,其沿著平行於該第二樞轉軸的一第二方向而最靠近該安裝軸; 一第一最小距離,從該安裝軸看過去,其界定於該第一樞轉軸與該安裝軸之間; 一第二最小距離,從該安裝軸看過去,其界定於該第二樞轉軸與該安裝軸之間,該第二最小距離較長於該第一最小距離; 一第三最小距離,從該安裝軸看過去,其界定於一第一參考平面與該安裝軸之間,該第一參考平面與該第一樞轉軸垂直並包括該第一點; 一第四最小距離,從該安裝軸看過去,其界定於一第二參考平面與該安裝軸之間,該第二參考平面與該第二樞轉軸垂直並包括該第二點,該第三最小距離較長於該第四最小距離。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作裝置,其中: 從該安裝軸看過去,該第二樞轉軸沿該第一樞轉軸延伸。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作裝置,其中: 從該安裝軸看過去,該第二樞轉軸與該第一樞轉軸平行。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作裝置,其更包含 一第一耦接結構,其設置成將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耦接到該基座結構,使得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的位置可相對於該基座結構繞該第一樞轉軸調整;及 一第二耦接結構,其設置成將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耦接到該基座結構,使得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的位置可相對於該基座結構繞該第二樞轉軸調整。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開關單元具有 一第一寬度,其沿著該第一樞轉軸界定;及 一第一中心平面,其界定成平分該第一寬度並且垂直於該第一樞轉軸, 該第二開關單元具有 一第二寬度,其沿著該第二樞轉軸界定;及 一第二中心平面,其界定成平分該第二寬度並且垂直於該第二樞轉軸,及 該第二中心平面偏離該第一中心平面。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二中心平面設置於該第一中心平面與該安裝軸之間。
  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二樞轉軸在平行於該安裝軸的安裝軸方向上偏離該第一樞轉軸。
  8. 如請求項7所述之操作裝置,其中: 該基座結構包括一安裝開口,在該基座結構安裝到該管狀部件的一安裝狀態下,該管狀部件通過該安裝開口延伸;及 該第一樞轉軸在該安裝軸方向上比該第二樞轉軸更靠近該安裝開口。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樞轉軸與該安裝軸不平行;及 該第二樞轉軸與該安裝軸不平行。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樞轉軸沿著垂直於該安裝軸的一參考平面延伸;及 該第二樞轉軸沿著該參考平面延伸。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的形狀與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的形狀相同。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二開關的形狀與該第一開關的形狀相同。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二開關單元的形狀與該第一開關單元的形狀相同。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耦接結構設置成將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耦接到該基座結構,使得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的位置可相對於該基座結構繞該第一樞轉軸進行段式調整。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二耦接結構設置成將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耦接到該基座結構,使得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的位置可相對於該基座結構繞該第二樞轉軸進行段式調整。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一開關單元包括一第一可動構件;及 該第一可動構件繞該第一樞轉軸以樞轉式耦接到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該第一可動構件可隨著該第一使用者輸入而繞該第一樞轉軸相對於該第一開關基座構件樞轉。
  17.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作裝置,其中: 該第二開關單元包括一第二可動構件;及 該第二可動構件繞該第二樞轉軸以樞轉式耦接到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該第二可動構件可隨著該第二使用者輸入而繞該第二樞轉軸相對於該第二開關基座構件樞轉。
  1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操作裝置,其更包含 一第三開關單元,其設置成隨著一第三使用者輸入而致動,其中 該第三開關單元在與該第一開關單元的位置和該第二開關單元的位置不同之位置處安裝到該基座結構。
TW111131095A 2021-09-13 2022-08-18 用於人力車輛之操作裝置 TW202319283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473,984 US11780529B2 (en) 2021-09-13 2021-09-13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7/473,984 2021-09-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9283A true TW202319283A (zh) 2023-05-16

Family

ID=852847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1095A TW202319283A (zh) 2021-09-13 2022-08-18 用於人力車輛之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80529B2 (zh)
CN (1) CN115806014A (zh)
DE (1) DE102022119463A1 (zh)
TW (1) TW202319283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37741C5 (de) 2004-08-04 2019-07-11 Sram Deutschland Gmbh Triggerschalter zur Betätigung eines Getriebes an einem Fahrrad
US9145183B2 (en) * 2012-11-16 2015-09-29 Shimano Inc. Adjustable bicycle electric control device
US9326412B2 (en) * 2012-11-16 2016-04-26 Shimano Inc. Bicycle electric control device
US9079629B2 (en) * 2012-11-28 2015-07-14 Shimano Inc. Bicycle electric control device with adjustable switch unit
US9174697B2 (en) * 2013-10-07 2015-11-03 Shimano Inc.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JP2019064356A (ja) * 2017-09-29 2019-04-25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操作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806014A (zh) 2023-03-17
US11780529B2 (en) 2023-10-10
DE102022119463A1 (de) 2023-03-16
US20230080156A1 (en) 2023-03-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4272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11691689B2 (en) Front two-wheel leaning vehicle
US20130032425A1 (en) Bicycle transmission device
US20210284272A1 (en) Leaning vehicle
TW202319283A (zh) 用於人力車輛之操作裝置
TW202237460A (zh) 用於人力車輛之操作裝置
JP3254818B2 (ja) 電動式自動二輪車のスロットル開度検出装置
TW202311108A (zh) 用於人力驅動車之操作裝置
TWI712538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202246114A (zh) 用於人力驅動車之操作裝置
TWI826447B (zh) 用於包括自行車在內的推進式車輛的組件
TW202243950A (zh)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裝置
TW202237459A (zh) 用於人力車輛之操作裝置
TW202342323A (zh) 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
JP4762634B2 (ja) 電動式小型車両
TW202208227A (zh) 人力車輛之操作裝置
TW202400474A (zh) 用於人力驅動車之切換單元及操作裝置
US11390356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device and electric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TW202243955A (zh) 用於人力驅動車之開關單元
TW201930144A (zh) 人力驅動車用操作裝置
WO2017006243A1 (en) Accelerator for a motor vehicle with a steering handlebar and motor vehicle comprising said accelerator
TW202323114A (zh)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操作裝置
US20210339818A1 (en)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TW202339512A (zh)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電子裝置及操作裝置
TW202342328A (zh) 用於人力車輛的撥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