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754272B - 自行車操作裝置 - Google Patents

自行車操作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754272B
TWI754272B TW109114540A TW109114540A TWI754272B TW I754272 B TWI754272 B TW I754272B TW 109114540 A TW109114540 A TW 109114540A TW 109114540 A TW109114540 A TW 109114540A TW I754272 B TWI754272 B TW I754272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perating device
bicycle
hydraulic unit
wireless communicator
bicycle oper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1454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2041419A (zh
Inventor
小松厚志
西野高史
中島岳彦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5/135,469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407121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5/247,952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10414463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0414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0414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54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5427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23/00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 B62K23/02Rider-operated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control operations, e.g. levers, grips hand actuat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62L3/023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acting on fluid pressure 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LBRAK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L3/00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62L3/02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 B62L3/026Brake-actuating mechanisms; Arrangements thereof for control by a hand lever actuation by a turning handle or handleb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25/00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 B62M25/08Actuators for gearing speed-change mechanis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with electrical or fluid transmitting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底座構件包括待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的第一端、以及與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操作構件被繞第一樞轉軸線可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液壓單元被耦接於操作構件,以回應於操作構件的操作而操作自行車組件。電開關待由來自使用者的輸入操作所啟動。無線通訊器被電連接於電開關,以回應於輸入操作而將訊號無線地傳輸至額外組件。電力供應器被電連接於無線通訊器,以將電力供應至無線通訊器。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在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安裝狀態下被設置在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的下方。

Description

自行車操作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自行車操作裝置。
自行車活動正變為漸增更受歡迎的娛樂形式及交通方式。此外,自行車活動對於業餘人士及專業人士兩者已經變為非常受歡迎的競賽運動。不論是自行車被使用於娛樂、交通或競賽,自行車工業持續地改善自行車的各種不同組件。已經被廣泛地再設計的一個自行車組件是自行車操作裝置。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底座構件、操作構件、液壓單元、電開關、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底座構件包括待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的第一端、以及與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操作構件被繞第一樞轉軸線可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液壓單元被耦接於操作構件,以回應於操作構件的操作而操作自行車組件。 電開關待由來自使用者的輸入操作所啟動。無線通訊器被電連接於電開關,以回應於輸入操作而將訊號無線地傳輸至額外組件。電力供應器被電連接於無線通訊器,以將電力供應至無線通訊器。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在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安裝狀態下在從與第一樞轉軸線平行的第一方向觀看時被設置在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的下方。
利用根據第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在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安裝狀態下被配置在上下方向上。因此,底座構件及操作構件中的至少一個的內部空間被有效地運用。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底座構件、操作構件、液壓單元、電開關、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底座構件包括待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的第一端、以及與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操作構件被繞第一樞轉軸線可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操作構件在從與第一樞轉軸線平行的第一方向觀看時具有最遠離第一樞轉軸線的自由端。液壓單元被操作性地耦接於操作構件,以回應於操作構件的操作而操作自行車組件。電開關待由來自使用者的輸入操作所啟動。無線通訊器被電連接於電開關,以回應於輸入操作而將訊號無線地傳輸至額外組件。電力供應器被電連接於無線通訊器,以將電力供應至無線通訊器。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在從第一方向觀看時相較 於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成更接近操作構件的自由端。
利用根據第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被配置在與第一方向垂直的垂直方向上。因此,底座構件及操作構件中的至少一個的內部空間被有效地運用。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方面,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底座構件、操作構件、液壓單元、電開關、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底座構件包括待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的第一端、以及與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操作構件被繞第一樞轉軸線可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操作構件在從與第一樞轉軸線平行的第一方向觀看時具有最遠離第一樞轉軸線的自由端。液壓單元被耦接於操作構件,以回應於操作構件的操作而操作自行車組件。液壓單元具有液壓單元中心軸線。液壓單元中心軸線界定下側及上側。下側在從第一方向觀看時包括操作構件的自由端。上側在從第一方向觀看時相對於液壓單元中心軸線係與該下側相反。電開關待由來自使用者的輸入操作所啟動。無線通訊器被電連接於電開關,以回應於輸入操作而將訊號無線地傳輸至額外組件。電力供應器被電連接於無線通訊器,以將電力供應至無線通訊器。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在上側。
利用根據第三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無線 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相對於液壓單元中心軸線被設置在上側。因此,底座構件及操作構件中的至少一個的內部空間被有效地運用。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在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安裝狀態下在從上方觀看時與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重疊。
利用根據第四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在第一方向上被對準。因此,底座構件及操作構件中的至少一個的內部空間被有效地運用。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另包含待被耦接於自行車車把的安裝鉗夾。安裝鉗夾具有環狀形狀。環狀形狀具有鉗夾中心軸線。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在從與鉗夾中心軸線平行的把手切線方向觀看時與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重疊。
利用根據第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在第一方向上被對準。因此,底座構件及操作構件中的至少一個的內部空間被有效地運用。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五方面中任一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液壓單元具有液壓單元中心軸線。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在從與第一樞 轉軸線及液壓單元中心軸線垂直的液壓單元基礎垂直方向觀看時與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重疊。
利用根據第六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在第一方向上被對準。因此,底座構件及操作構件中的至少一個的內部空間被有效地運用。
根據本發明的第七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液壓單元包含缸筒孔、以及被可移動地提供在缸筒孔中的活塞。
利用根據第七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液壓單元在活塞的可移動方向上具有縱向形狀。由於缸筒孔及活塞的至少一部分在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安裝狀態下被設置在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的下方,底座構件及操作構件中的至少一個的內部空間進一步被有效地運用。
根據本發明的第八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六方面中任一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液壓單元包含缸筒孔、被可移動地提供在缸筒孔中的活塞、以及被連接於缸筒孔的貯槽。
利用根據第八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缸筒孔、活塞及貯槽需要大的體積。由於缸筒孔、活塞及貯槽的至少一部分在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安裝狀態下被設置在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的下方,底座構件及操作構件中的至少一個的內部空間進一步被有效地運用。
根據本發明的第九方面,根據第三及第六方面、及依附於第三方面的第四及第五方面中任一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液壓單元包含缸筒孔及活塞。缸筒孔具有界定液壓單元中心軸線的中心軸線。活塞被可移動地提供在缸筒孔中。活塞被建構成在液壓單元中心軸線延伸的方向上移動。
利用根據第九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液壓單元沿液壓單元中心軸線具有縱向形狀。由於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相對於液壓單元中心軸線被設置在上側,底座構件及操作構件中的至少一個的內部空間進一步被有效地運用。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九方面中任一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在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觀看時被設置在第一樞轉軸線的下方。
利用根據第十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底座構件及操作構件中的至少一個的上部空間被大部分地牢固。因此,底座構件及操作構件中的至少一個的內部空間進一步被有效地運用。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一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方面中任一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在底座構件內。
利用根據第十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液壓單元需要大的體積。因此,有可能使操作構件薄扁。因 此,使用者能容易地操作操作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二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方面中任一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在操作構件處。
利用根據第十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液壓單元需要大的體積。因此,有可能使底座構件薄扁。因此,使用者能容易地抓握底座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三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無線通訊器被設置在操作構件處。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在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安裝狀態下被設置在電力供應器的下方。
利用根據第十三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無線通訊器被設置在操作構件處,這相對地接近額外組件。因此,無線通訊效能被改善。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四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另包含被可移動地安裝於底座構件的額外操作構件。無線通訊器被設置在額外操作構件處。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在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安裝狀態下被設置在電力供應器的下方。
利用根據第十四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無線通訊器被設置在額外操作構件處,這相對地接近額外組件。因此,無線通訊效能被改善。此外,使用者能藉由移動額外操作構件而操作額外操作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五方面,根據第十四方面 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額外操作構件被可移動地耦接於操作構件。
利用根據第十五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使用者能藉由類似於操作構件的操作之操作而操作額外操作構件。因此,額外操作構件的操作性被提升。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六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五方面中任一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待被安裝在具有橫截中心平面的自行車上。底座構件包括第一側向表面及第二側向表面。無線通訊器在第一方向上被設置在第一側向表面與第二側向表面之間。第一側向表面在第一方向上相較於第二側向表面更接近無線通訊器。第一側向表面在第一方向上相較於第二側向表面被設置成更接近橫截中心平面。
利用根據第十六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無線通訊器被設置成靠近面向橫截中心平面的第一側向表面。因此,無線通訊器不會經常由使用者的手所干擾。因此,無線通訊效能被改善。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七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六方面中任一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底座構件在第一端處包括安裝表面。安裝表面具有對應於下沉式車把的彎曲形狀。
利用根據第十七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有可能將自行車操作裝置穩固地固定於下沉式車把。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八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 七方面中任一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底座構件包括被配置在第一端與第二端之間的抓握部分。
利用根據第十八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抓握部分允許使用者容易地操作操作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十九方面,根據第一至第十八方面中任一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底座構件在第二端處包括鞍橋部分。
利用根據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鞍橋部分允許使用者在騎自行車期間倚靠在底座構件上。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方面,根據第十九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電力供應器及電開關中的至少一個被配置在鞍橋部分處。
利用根據第二十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使用者能容易地操作電開關。此外,電開關有可能在電開關被操作時產生電力,以將電力供應至電開關。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一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二十方面中任一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以致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被配置在底座構件處。
利用根據第二十一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被設置在操作構件上的裝置的數目能被降低。因此,有可能使操作裝置薄扁。因此,使用者能容易地操作操作構件。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十二方面,根據第一至第二十一方面中任一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另包含第一樞轉軸 桿,其將操作構件繞第一樞轉軸線可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操作構件包括被連接於第一樞轉軸桿的近端部分、以及在環繞第一樞轉軸線的徑向方向上與近端部分相反的遠端部分。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成相較於距離遠端部分更接近近端部分。
利用根據第二十二方面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無線通訊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成靠近近端部分。因此,操作構件的操作部分使用者接觸且靠近遠端部分的操作部分能做成薄扁。因此,使用者能容易地操作操作構件。
2:車把
4:彎曲部件
10:自行車操作裝置
11:左控制裝置
12:底座構件
12A:第一端
12B:第二端
12G:抓握部分
12P:鞍橋部分
14:操作構件
14A:近端部分
14B:遠端部分
14FE:自由端
15:第一偏移構件
16:安裝表面
17:罩覆件
18:安裝鉗夾
20:第一樞轉軸桿
22:液壓單元
24:缸筒孔
25:液壓缸筒
26:活塞
28:活塞偏移構件
30:連接桿
31:頂端
32:貯槽
34:額外操作構件
34a:穿孔
36:腔室
38:第一側壁
40:第二側壁
41:接收部分
42:樞轉銷
44:第二偏移構件
46:操作構件致動表面
110:自行車操作裝置
114:操作構件
122:液壓單元
124:缸筒孔
134:額外操作構件
135:旋轉機構
142:樞轉銷
210:自行車操作裝置
A1:第一樞轉軸線
A2:第二樞轉軸線
A3:第三樞轉軸線
A4:第四樞轉軸線
B:自行車
BC1:自行車組件
BC2:額外組件
BH1:電池固持件
BT1:電池
C1:液壓軟管
C2:纜線
CA1:電容器
CC1:通訊控制器
CCA:鉗夾中心軸線
CP:橫截中心平面
CP2:橫截中心平面
D1:第一方向
Dd:向下方向
Df:向前方向
Dl:向左方向
DL:縱向方向
Dra:徑向方向
Dre:向後方向
Dri:向右方向
Du:向上方向
DW:側向方向
EG1:電能產生元件
HCA:液壓單元中心軸線
HTD:把手切線方向
HVD:液壓單元基礎垂直方向
INF1:通報裝置
LS:下側
LS1:第一側向表面
LS2:第二側向表面
M1:記憶體
MD1:第一可移動方向
MD2:第二可移動方向
MD3:第三可移動方向
MD4:第四可移動方向
P1:出口埠
P2:出口埠
P3:出口埠
P11:靜置位置
P12:操作位置
P21:靜置位置
P22:操作位置
PR1:處理器
PS1:電力供應器
RC1:整流電路
S1:第一內部空間
S1A:第一內部空間
S1B:第一內部空間
S2:第二內部空間
S3:第三內部空間
S3A:第三內部空間
S3B:第三內部空間
S4:第四內部空間
S4A:第四內部空間
S4B:第四內部空間
S5:第五內部空間
S6:第六內部空間
SG1:第一控制訊號
SG2:第二控制訊號
SW1:第一電開關
SW2:第二電開關
US:上側
WC1:無線通訊器
VIII:線
藉由參照以下詳細說明並結合隨附圖式來考量,本發明的更完整瞭解及其許多伴隨優點隨著變得被更佳地知曉而將會被容易地獲得。
圖1是設有根據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把手的左側視圖。
圖2是圖1中所繪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上視圖。
圖3是圖1中所繪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部分立體圖。
圖4是圖1中所繪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剖面圖。
圖5是圖1中所繪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部 分後視圖。
圖6是圖1中所繪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示意方塊圖。
圖7顯示圖1中所繪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中放置電開關、無線通訊器、通報裝置、通訊控制器及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個的其他可能位置。
圖8是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範例沿圖7的線VIII-VIII所取的剖面圖。
圖9是圖8中所繪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範例的上視圖。
圖10是設有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把手的左側視圖。
圖11是圖10中所繪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剖面圖。
圖12是設有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自行車把手的左側視圖。
圖13是圖12中所繪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剖面圖。
現在將參照隨附圖式來描述實施例,其中相同元件符號在遍及各種不同圖中標示對應或相等元件。
第一實施例
先參照圖1及圖2,根據一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2。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自行車車把2例如是下沉式車把。自行車車把2能被稱為下沉式車把2。如果有需要及/或想要的話,車把2能具有異於下沉式車把的形狀。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2,以作為被建構成由騎士的右手所操作之右控制裝置。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結構能被應用於被建構成由騎士的左手所操作之左控制裝置(圖2中的11)。如果有需要及/或想要的話,自行車操作裝置10能被安裝於異於下沉式車把的自行車車把。
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操作性地耦接於像是液壓自行車制動器的液壓自行車組件BC1。在此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經由液壓軟管C1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液壓自行車組件BC1。在此實施例中,液壓自行車組件BC1能被簡單地稱為自行車組件BC1。
此外,自行車操作裝置10經由無線通訊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額外組件BC2。額外組件BC2包括像是電換檔裝置、電懸吊器及電座桿之電自行車組件。額外組件BC2可另包括控制器,以控制這樣的電自行車組件。額外組件BC2可另包括數位裝置(例如,碼表、行動電話或音樂撥放器)。額外組件BC2亦能稱為電自行車組件BC2。在此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經由無線通訊而被操作性地連接於作為額外組件BC2的電換檔裝置。電自行車組件BC2亦能稱為電換檔裝置BC2。電換 檔裝置BC2的範例包括撥鏈器及內變速輪轂。
在本申請案中,以下方向性用語“前”、“後”、“向前”、“向後”、“左”、“右”、“橫截”、“向上”及“向下”、以及任何其他類似方向性用語是指基於坐在自行車B(圖2)的座墊上且面向車把2的使用者(例如,騎士)所決定的那些方向。因此,被運用來描述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這些用語應相對於在水平表面上於直立騎乘位置所使用之配備有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自行車B來解釋。在圖1及圖2中,Df、Dre、Dl、Dri、Du及Dd分別指出前或向前方向、向後方向、向左方向、向右方向、向上方向及向下方向。前或向前方向Df及向後方向Dre能被集合地稱為縱向方向DL。向左方向Dl及向右方向Dri能被集合地稱為側向方向DW。更確切地,如圖2中所見,自行車具有在縱向方向DL上延伸的橫截中心平面CP。橫截中心平面CP在自行車車把2的中央延伸。因此,右控制裝置10相對於橫截中心平面CP被設置在右側。左控制裝置11相對於橫截中心平面CP被設置在左側。亦即,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建構成被安裝在具有橫截中心平面CP的自行車B上。
如圖1中所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底座構件12及操作構件14。底座構件12包括待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2的第一端12A、以及與第一端12A相反的第二端12B。第一端12A被建構成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被耦接於自行車車把2。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 安裝狀態意指自行車操作裝置10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2之狀態。如圖3中所見,下沉式車把2包括彎曲部件4。底座構件12在第一端12A處包括安裝表面16。安裝表面16具有對應於下沉式車把2的彎曲形狀。確切地,安裝表面16具有對應於自行車車把2的彎曲部件4的外周表面之彎曲形狀。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另包含待被耦接於自行車車把2的安裝鉗夾18。安裝鉗夾18具有環狀形狀。此環狀形狀具有鉗夾中心軸線CCA。
如圖1及圖3中所見,底座構件12包括被配置在第一端12A與第二端12B之間的抓握部分12G。抓握部分12G被建構成由使用者所抓握。亦即,底座構件12在第一端12A與第二端12B之間具有可抓握的形狀。底座構件12在第二端12B處包括鞍橋部分12P。鞍橋部分12P從抓握部分12G斜向地向上延伸。鞍橋部分12P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被設置在高於第一端12A的最高位置之位置處。
如圖1及圖4中所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包括罩覆件17。罩覆件17被建構成至少部分地罩覆底座構件12。例如,罩覆件17係由像是橡膠的非金屬材料所製成,且底座構件12係由金屬材料所製成。如果有需要及/或想要的話,底座構件12能由非金屬材料所製成。如果有需要及/或想要的話,罩覆件17能被從自行車操作裝置10省略。
在此實施例中,操作構件14例如是制動器操 作構件。如圖1中所見,操作構件14被繞第一樞轉軸線A1可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12。確切地,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另包含第一樞轉軸桿20,其將操作構件14繞第一樞轉軸線A1可樞轉地耦接至底座構件12。第一樞轉軸桿20界定第一樞轉軸線A1。第一樞轉軸桿20由底座構件12所支撐。第一樞轉軸桿20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被配置在鞍橋部分12P的下方。
在此實施例中,操作構件14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從底座構件12向下地延伸。操作構件14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繞第一樞轉軸線A1在第一可移動方向MD1上旋轉。在此實施例中,第一可移動方向MD1是繞第一樞轉軸線A1所界定的周圍方向。操作構件14可相對於底座構件12在靜置位置P11與操作位置P12之間旋轉。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另包含第一偏移構件15,以將操作構件14朝向靜置位置P11偏移。
在本申請案中,在此所使用的用語“靜置位置”是指像是操作構件14的可移動部件在可移動部件未由使用者所操作的狀態下維持靜止不動之位置。在此所使用的用語“操作位置”是指可移動部件已由使用者所操作來施行自行車組件的操作之位置。
如圖4中所見,操作構件14包括近端部分14A及遠端部分14B。近端部分14A被連接於第一樞轉軸桿20。亦即,近端部分14A被可樞轉地耦接於底座構件12。遠端部分14B在環繞第一樞轉軸線A1的徑向方向 Dra上係與近端部分14A相反。操作構件14在從與第一樞轉軸線A1平行的第一方向D1觀看時具有最遠離第一樞轉軸線A1的自由端14FE。
如圖4中所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液壓單元22。液壓單元22被耦接於操作構件14,以回應於操作構件14的操作而操作自行車組件BC1。
液壓單元22包含缸筒孔24及活塞26。在此實施例中,缸筒孔24由被提供於底座構件12中的液壓缸筒25所界定,且液壓缸筒25是與底座構件12不同的構件。亦即,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在底座構件12內。然而,缸筒孔24可被定成底座構件12中的孔之形狀。缸筒孔24具有界定液壓單元中心軸線的中心軸線HCA。亦即,液壓單元22具有液壓單元中心軸線HCA。活塞26被可移動地提供在缸筒孔24中。活塞26被建構成在液壓單元中心軸線HCA延伸的方向MD2(第二可移動方向MD2)上移動。在此實施例中,液壓單元中心軸線HCA界定下側LS及上側US。下側LS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包括操作構件14的自由端14FE。上側US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對於液壓單元中心軸線HCA係與下側LS相反。
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缸筒孔24及活塞26中的至少一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第一樞轉軸線A1被至少部分地設置成更接近第一端12A。更確切地,整個的缸筒孔24及整個的活塞26中的至少一個在從 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第一樞轉軸線A1被設置成更接近第一端12A。液壓單元22的出口埠P1相較於活塞26更接近第一端12A。
此外,液壓單元22可包含活塞偏移構件28,其被提供於缸筒孔24中,以偏移活塞26。活塞26經由連接桿30而被操作性地耦接於操作構件14。活塞偏移構件28被建構成經由活塞26及連接桿30而將操作構件14朝向靜置位置P11偏移。
液壓單元22包含被連接於缸筒孔24的貯槽32。在此實施例中,貯槽32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上側US。然而,貯槽32可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下側LS。貯槽32被建構成與缸筒孔24流體連通。缸筒孔24被建構成經由液壓軟管C1而與液壓自行車組件BC1流體連通。當操作構件14相對於底座構件12被繞第一樞轉軸線A1朝向操作位置P12樞轉時,液壓壓力經由液壓軟管C1而被施加於液壓自行車組件BC1,以致動液壓自行車組件BC1。在此實施例中,液壓軟管C1並非液壓單元22的一部分。
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樞轉軸線A1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上側US。因此,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第一樞轉軸線A1的下方。確切地,整個的缸筒孔24、整個的活塞26及整個的貯槽32中的至少一個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 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第一樞轉軸線A1的下方。更確切地,整個的缸筒孔24、整個的活塞26及整個的貯槽32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第一樞轉軸線A1的下方。
此外,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在從與第一樞轉軸線A1平行的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第一樞轉軸線A1被設置成更接近第一端12A。確切地,缸筒孔24、活塞26及貯槽32中的至少一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第一樞轉軸線A1被至少部分地設置成更接近第一端12A。更確切地,整個的缸筒孔24、整個的活塞26及整個的貯槽32中的至少一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第一樞轉軸線A1被設置成更接近第一端12A。
如圖1、圖4及圖5中所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另包含被可移動地安裝於底座構件12的額外操作構件34。額外操作構件34被建構成接收來自使用者的輸入操作。亦即,額外操作構件34被建構成由使用者所操作。額外操作構件34可相對於操作構件14移動。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額外操作構件34被可移動地耦接於操作構件14。額外操作構件34被繞與第一樞轉軸線A1不平行的第二樞轉軸線A2可樞轉地安裝在操作構件14上。如圖5中所見,額外操作構件34可相對於操作構件14繞第二樞轉軸線A2在第三可移動方向MD3旋轉。在此實施例中,第三可移動方向MD3是被界定成繞第二樞轉軸線A2的周圍方向。額外操作構件34可相對於操作構件14在靜置位置 P21與操作位置P22之間旋轉。
額外操作構件34例如包含樹脂材料。額外操作構件34能選擇地包括額外於樹脂材料的碳纖維或其他強化材料。換言之,額外操作構件34能由碳纖維強化塑膠等所製成。然而,如果有需要及/或想要的話,額外操作構件34能由其他材料所製成。
如圖1、圖4及圖5中所見,操作構件14包括額外操作構件34被至少部分地提供於內的腔室36。腔室36在近端部分14A與遠端部分14B之間延伸。額外操作構件34被設置在近端部分14A與遠端部分14B之間。如圖5中所見,操作構件14包括彼此隔開之第一側壁38及第二側壁40。第一側壁38及第二側壁40在近端部分14A與遠端部分14B之間延伸。腔室36被界定成在第一側壁38與第二側壁40之間。額外操作構件34被至少部分地提供在第一側壁38與第二側壁40之間。
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括樞轉銷42及第二偏移構件44。樞轉銷42界定第二樞轉軸線A2。樞轉銷42被牢固於操作構件14。額外操作構件34經由樞轉銷42而被可樞轉地安裝於操作構件14。第二偏移構件44被建構成將額外操作構件34朝向第一側壁38偏移。第一側壁38被建構成將額外操作構件34定位在靜置位置P21處。
如圖1、圖4及圖5中所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待由來自使用者的輸入操作所啟動之電開關。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括第一電開關 SW1及第二電開關SW2。然而,如果有需要及/或想要的話,第一電開關SW1及第二電開關SW2中的一個能被從自行車操作裝置10省略。第一電開關SW1及第二電開關SW2亦能分別被稱為電開關SW1及電開關SW2。如圖4中所見,電開關SW1被設置在底座構件12的鞍橋部分12P處的第一內部空間S1中。亦即,電開關SW1被設置在鞍橋部分12P處。電開關SW2被設置在額外操作構件34的第二內部空間S2中。因此,電開關SW1被設置在底座構件12處,且電開關SW2被設置在額外操作構件34處。
從另一觀點,電開關SW1被設置在上側US,且電開關SW2被設置在下側LS。電開關SW1被設置成相較於距離遠端部分14B更接近近端部分14A,且電開關SW2被設置成相較於距離近端部分14A更接近遠端部分14B。然而,第一電開關SW1及第二電開關SW2可被設置在與鞍橋部分12P及額外操作構件34不同的位置處。其他可能位置在此實施例的修改中被描述。
電開關SW1及SW2被建構成由使用者所操作。確切地,如圖4中所見,第一電開關SW1的按鈕或切換構件從底座構件12突出。使用者能藉由按壓第一電開關SW1的按鈕或是移動第一電開關SW1的切換構件而操作第一電開關SW1。按壓第一電開關SW1的按鈕或是移動第一電開關SW1的切換構件能被稱為第一輸入操作。第一電開關SW1被建構成接收來自使用者的第一輸 入操作,以回應於第一輸入操作而產生第一控制訊號SG1。
關於第二電開關SW2,如圖1及圖5中所見,操作構件14包括被提供在第二側壁40上的接收部分41。接收部分41從第二側壁40延伸。如圖1中所見,電開關SW2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與接受部分41重疊。如圖5中所見,第二電開關SW2的按鈕從額外操作構件34突出。亦即,電開關SW2被設置成在第一方向D1上面向接收部分41。
如圖5中所見,當額外操作構件34由使用者朝向第二側壁40所按壓時,額外操作構件34相對於操作構件14繞第二樞轉軸線A2朝向操作位置P22樞轉。額外操作構件34相對於操作構件14的這樣樞轉移動能被稱為第二輸入操作。電開關SW2被建構成回應於第二輸入操作而由操作構件14的接收部分41所啟動。第二電開關SW2被建構成接收來自使用者的第二輸入操作,以回應於第二輸入操作而產生第二控制訊號SG2。
如圖1及圖4中所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無線通訊器WC1。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單一個無線通訊器WC1。然而,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包含複數個無線通訊器。無線通訊器WC1被設置在額外操作構件34處。確切地,無線通訊器WC1被設置在額外操作構件34的第二內部空間S2中。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無線通訊器WC1被設置在額外操作構件34 中,但無線通訊器WC1可被設置在額外操作構件34上。此外,無線通訊器WC1被設置成相較於距離近端部分14A更接近遠端部分14B。然而,無線通訊器WC1可被設置在與額外操作構件34不同的位置處。其他可能位置在此實施例的修改中被描述。
無線通訊器WC1被電連接於電開關SW1,以回應於輸入操作(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第一輸入操作)而將訊號(例如,第一控制訊號SG1)無線地傳輸至額外組件BC2。無線通訊器WC1被電連接於電開關SW2,以回應於輸入操作(例如,以上所描述的第二輸入操作)而將訊號(例如,第二控制訊號SG2)無線地傳輸至額外組件BC2。
此外,無線通訊器WC1可接收來自額外組件BC2之將被轉傳至以下所描述的通報裝置的關於額外組件狀態(例如,通訊狀態及目前檔位狀態)的訊號。
無線通訊器WC1可包括方向性無線天線(未示出),以在其他方向以外的確切方向上更強地輸出無線訊號。亦即,無線通訊器WC1回應於輸入操作而被建構成將方向性訊號無線地傳輸至額外組件BC2。然而,如果有需要及/或想要的話,無線通訊器WC1能被建構成無線地傳輸不具有方向性特點的訊號。
如圖1及圖4中所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另包含通報裝置INF1。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另包含單一個通報裝置INF1。然而,自行車操 作裝置10可包含複數個通報裝置。此外,通報裝置INF1可被省略。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通報裝置INF1被設置在額外操作構件34處。確切地,通報裝置INF1被設置在額外操作裝置34的第二內部空間S2中。然而,通報裝置INF1可被設置在額外操作構件34上。此外,通報裝置INF1可被設置在與額外操作構件34不同的位置處。其他可能位置在此實施例的修改中被描述。
通報裝置INF1可被建構成將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狀態通報給使用者。替代地或額外地,通報裝置INF1可被建構成將自行車操作裝置10與額外組件BC2之間的配對模式通報給使用者。此外,通報裝置INF1可被建構成通報像是目前檔位的其他資訊。如圖1中所見,通報裝置INF1被從額外操作構件34上所提供的穿孔34a露出,且通報裝置INF1包括發光二極體(LED),發光二極體被建構成根據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狀態及配對模式等而通過穿孔34a發射光線。無線通訊器WC1、電開關SW2及通報裝置INF1可例如被提供在於第二內部空間S2中被牢固於額外操作構件34之基板(未示出)上。
如圖1及圖4中所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另包含通訊控制器CC1。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另包含單一個通訊控制器CC1。然而,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包含複數個通訊控制器。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通訊控制器CC1被設置在鞍橋部分12P處。然而,通訊控制器CC1可被設置在與鞍橋部分12P不同的位置 處。其他可能位置在此實施例的修改中被描述。
通訊控制器CC1被建構成控制無線通訊器WC1,以回應於對電開關SW1(SW2)的輸入操作而將訊號SG1(SG2)無線地傳輸至額外組件BC2。例如,通訊控制器CC1被電連接於第一電開關SW1、第二電開關SW2、無線通訊器WC1及通報裝置INF1中的每一個。電開關SW1及SW2經由通訊控制器CC1而被電連接於無線通訊器WC1。
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當第一電開關SW1回應於來自使用者的第一輸入操作而被啟動時,通訊控制器CC1控制無線通訊器WC1,以將第一控制訊號SG1無線地傳輸至額外組件BC2。確切地,通訊控制器CC1被建構成偵測第一電開關SW1的啟動。然後,通訊控制器CC1被建構成回應於電開關SW1的啟動而產生第一控制訊號SG1。無線通訊器WC1被建構成使用預定的無線通訊協定而將第一控制訊號SG1疊加在載波上來產生無線訊號。
當電開關SW2回應於來自使用者的第二輸入操作而被啟動時,通訊控制器CC1控制無線通訊器WC1,以將第二控制訊號SG2無線地傳輸至額外組件BC2。確切地,通訊控制器CC1被建構成偵測第二電開關SW2的啟動。然後,通訊控制器CC1被建構成回應於第二電開關SW2的啟動而產生第二控制訊號SG2。無線通訊器WC1被建構成使用預定的無線通訊協定而將第二控 制訊號SG2疊加在載波上來產生無線訊號。
如圖6中所見,通訊控制器CC1構成微電腦,且包括處理器PR1及記憶體M1。處理器PR1包括中央處理單元(CPU)。記憶體M1包括唯讀記憶體(ROM)及隨機存取記憶體(RAM)。例如,被儲存在記憶體M1中的程式被讀入處理器PR1中,藉此通訊控制器CC1的功能被施行。
第一電開關SW1可為功能開關。通訊控制器CC1被建構成在功能開關SW1由使用者所操作時進入初始設定及/或編程用的設定模式。
如圖1、圖4及圖6中所見,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電力供應器PS1。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單一個電力供應器PS1。然而,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可包含複數個電力供應器。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電力供應器PS1被設置在鞍橋部分12P處。換言之,電力供應器PS1被設置在上側US。此外,電力供應器PS1被設置在底座構件12處。電力供應器PS1被設置成相較於距離遠端部分14B更接近近端部分14A。因此,電力供應器PS1及電開關SW1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在鞍橋部分12P處。電力供應器PS1及電開關SW1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在上側US。電力供應器PS1及電開關SW1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在底座構件12處。電力供應器PS1及電開關SW1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成相較於距離遠端部分14B更接近近端部分14A。無線通訊器WC1及電力供應 器PS1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在鞍橋部分12P處。無線通訊器W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在上側US。無線通訊器W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在底座構件12處。無線通訊器W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成相較於距離遠端部分14B更接近近端部分14A。
此外,電力供應器PS1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第一樞轉軸線A1被設置成更接近第二端12B。亦即,無線通訊器W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在從與第一樞轉軸線A1平行的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第一樞轉軸線A1被設置成更接近第二端12B。換言之,電力供應器PS1在從第一方向觀看時相較於液壓單元22被設置成更接近第二端12B。亦即,無線通訊器W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在從與第一樞轉軸線A1平行的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液壓單元22被設置成更接近第二端12B。
相反地,缸筒孔24及活塞26中的至少一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無線通訊器W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被至少部分地配置成更接近第一端12A。缸筒孔24、活塞26及貯槽32中的至少一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無線通訊器W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被至少部分地配置成更接近第一端12A。更確切地,整個的缸筒孔24及整個的活塞26中的至少一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無線通訊器WC1 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成更接近第一端12A。整個的缸筒孔24、整個的活塞26及整個的貯槽32中的至少一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無線通訊器W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成更接近第一端12A。然而,電力供應器PS1可被設置在與鞍橋部分12P不同的位置處。其他可能位置在此實施例的修改中被描述。
此外,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與第一樞轉軸線A1平行的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無線通訊器W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的下方。確切地,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被設置在電力供應器PS1的下方。更確切地,整個的缸筒孔24、整個的活塞26及整個的貯槽32中的至少一個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電力供應器PS1的下方。再確切地,整個的缸筒孔24、整個的活塞26及整個的貯槽32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電力供應器PS1的下方。
換言之,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無線通訊器W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成更接近操作構件14的自由端14FE。確切地,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電力供應器PS1被設置成更接近自由端 14FE。更確切地,整個的缸筒孔24、整個的活塞26及整個的貯槽32中的至少一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電力供應器PS1被設置成更接近自由端14FE。再確切地,整個的缸筒孔24、整個的活塞26及整個的貯槽32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電力供應器PS1被設置成更接近自由端14FE。
電力供應器PS1被電連接於無線通訊器WC1,以將電力供應至無線通訊器WC1。自行車操作裝置10另包含在無線通訊器WC1與電力供應器PS1之間電連接的纜線C2。纜線C2從無線通訊器WC1沿操作構件14及/或額外操作構件34延伸至電力供應器PS1。此外,電力供應器PS1被電連接於電開關SW1及SW2、通訊控制器CC1、及通報裝置INF1,以將電力供應至電開關SW1及SW2、通訊控制器CC1、及通報裝置INF1。
如圖6中所見,電力供應器PS1包括電能產生元件EG1。此外,電力供應器PS1可另包括整流電路RC1。此外,電力供應器PS1可另包括電容器CA1。電力供應器PS1可包括電池BT1及電池固持件BH1。電池BT1被安裝在電池固持件BH1中。電池BT1的範例包括像是鋰二氧化錳電池的一次電池、以及像是鋰離子電池的二次電池。在此實施例中,電池BT1是一次鈕扣電池。
電能產生元件EG1能包括壓電元件。電能產生元件EG1使用壓電元件的壓力及/或震動而產生電能(例如,交流電流)。例如,壓電元件可被附接於第一電 開關SW1,且電能產生元件EG1使用由第一電開關SW1的按壓所造成的壓力及/或震動而產生電能。替代地或額外地,壓電元件可被附接於底座構件12及操作構件14中的至少一個,且電能產生元件EG1使用底座構件12及操作構件14中的至少一個的壓力及/或震動(其由操作構件14相對於底座構件12的移動所造成)而產生電能。此外,替代地或額外地,壓電元件可被附接於操作構件14、額外操作構件34及第二電開關SW2中的至少一個。電能產生元件EG1使用操作構件14、額外操作構件34及第二電開關SW2中的至少一個的壓力及/或震動(其由額外操作構件34相對於操作構件14的移動所造成)而產生電能。剩餘的由電能產生元件EG1所產生的電能能被充電至電容器CA1。
整流電路RC1被連接於電能產生元件EG1,以將由電能產生元件EG1所產生的電能整流。由於電能產生元件EG1及整流電路RC1在電子領域中已經廣為所知,為了簡潔起見,它們將不會在此被詳細地描述及/或繪示。
第一實施例的修改
如以上所描述,電開關SW1及SW2、無線通訊器WC1、通報裝置INF1、通訊控制器C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可被設置在與以上實施例中所述的位置不同之位置。圖7顯示電開關SW1及SW2、無線通訊 器WC1、通報裝置INF1、通訊控制器C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的至少一個可被設置之可能位置。
如圖7中所見,底座構件12包括至少第一內部空間S1及第三內部空間S3。第三內部空間S3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抓握部分12G處在液壓單元22的上面。操作構件14包括第四內部空間S4、第五內部空間S5及第六內部空間S6。第四內部空間S4被設置成靠近近端部分14A。第五內部空間S5被設置在接收部分41處。第六內部空間S6被設置成靠近遠端部分14B。確切地,第四內部空間S4被設置成相較於距離遠端部分14B更接近近端部分14A。第五內部空間S5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與額外操作構件34所包括的第二內部空間S2重疊。第六內部空間S6相較於距離近端部分14A更接近遠端部分14B。
第一內部空間S1、第三內部空間S3及第四內部空間S4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份的上方。亦即,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份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第三內部空間S3及第四內部空間S4中的每一個的下方。第一內部空間S1、第三內部空間S3及第四內部空間S4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份被設置成更遠離操作構件14的自由端14FE。亦即,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份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第一內部空間S1、第三內部空間S3及第四內部空間S4 中的每一個被設置成更接近操作構件14的自由端14FE。第一內部空間S1、第三內部空間S3及第四內部空間S4被設置在上側US。
相反地,第二內部空間S2、第五內部空間S5及第六內部空間S6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整個的液壓單元22的下方。第二內部空間S2、第五內部空間S5及第六內部空間S6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成更接近操作構件14的自由端14FE。第二內部空間S2、第五內部空間S5及第六內部空間S6被設置在下側LS。
在圖7中所繪示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0中,無線通訊器W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第三內部空間S3、第四內部空間S4中的至少一個中。在至少一個電力供應器(例如,電力供應器PS1)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第三內部空間S3及第四內部空間S4中的至少一個中之案例中,如第一實施例中所描述,任何無線通訊器(例如,無線通訊器WC1)可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至第六內部空間S6中的任一個中。此外,在至少一個無線通訊器(例如,無線通訊器WC1)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第三內部空間S3及第四內部空間S4中的至少一個中之案例中,任何電力供應器(例如,電力供應器PS1)可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至第六內部空間S6中的任一個中。亦即,在至少 一個電力供應器(例如,電力供應器PS1)被設置在第三內部空間S3之案例中,如圖7中所繪示,貯槽32被設置成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與第一樞轉軸線A1平行的第一方向D1觀看時位於電力供應器PS1與缸筒孔24之間。
在無線通訊器WC1被設置在底座構件12處(例如,在第一內部空間S1中、或在第三內部空間S3中)之案例中,無線通訊器WC1較佳地被設置成面朝向橫截中心平面CP2(參圖2)。圖8及圖9繪示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範例,其中無線通訊器WC1被設置在第三內部空間S3中。確切地,圖8是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範例沿圖7的線VIII-VIII所取的剖面圖。圖9是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範例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從上方所見的上視圖。在圖8及圖9中,電力供應器PS1亦被設置在第三內部空間S3中,但電力供應器PS1可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第二內部空間S2及第四內部空間S4至第六內部空間S6中的一個中。
如圖8及圖9中所見,第一方向D1是雙向的方向,其包括第一單向方向Dl(例如,向左方向Dl)及第二單向方向Dri(例如,向右方向Dri)。第二單向方向Dri是第一單向方向Dl的相反方向。底座構件12包括第一側向表面LS1及第二側向表面LS2。第一側向表面LS1面朝向第一單向方向Dl。第二側向表面LS2面朝向第二單向方向Dri。第一側向表面LS1相較於第二側向表 面LS2在第一方向D1上更接近橫截中心平面CP。較佳地,無線通訊器WC1在第一方向D1上被設置在第一側向表面LS1與第二側向表面LS2之間。第一側向表面LS1相較於第二側向表面LS2在第一方向D1上更接近無線通訊器WC1。
此外,如圖7至圖9中所見,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上方觀看時與無線通訊器W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重疊。類似地,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在從與鉗夾中心軸線CCA平行的把手切線方向HTD觀看時與無線通訊器W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重疊。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在從與第一樞轉軸線A1及液壓單元中心軸線HCA垂直的液壓單元基礎垂直方向HVD觀看時與無線通訊器W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重疊。因此,有可能使底座構件12及操作構件14中的至少一個在第一方向D1成薄扁的。因此,使用者能容易地抓握底座構件12及操作構件14中的至少一個。
在無線通訊器WC1被設置在操作構件14處之案例中,無線通訊器WC1較佳地被設置在第六內部空間S6中,因為第六內部空間S6相較於第四及第五內部空間S4及S5更接近額外組件BC2,以改善無線通訊效能。在此案例中,如以上所描述,至少一個電力供應器(例如,電力供應器PS1)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第三內部空間S3及第四內部空間S4中的至少一個中,使得液壓 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安裝狀態下被設置在電力供應器PS1的下方。
通訊控制器CC1可被設置在與第一內部空間S1不同的內部空間(S2至S6中的一個)中。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複數個通訊控制器之案例中,複數個通訊控制器可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至第六內部空間S6中的至少一個中。此外,複數個通訊控制器中的至少一個(例如,通訊控制器CC1)可被整合於無線通訊器WC1中而成單一個單元。
電開關SW1及SW2中的至少一個可被設置在與第一及第二內部空間S1及S2不同的內部空間S3至S6中的至少一個中。例如,電開關SW2可被設置在接受部分41的第五內部空間S5(取代第二內部空間S2)中。在此案例中,電開關SW2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與額外操作構件34重疊。第二電開關SW2的按鈕從接收部分41突出。亦即,電開關SW2被設置成在第一方向D1上面向額外操作構件34。在此結構中,電開關SW2被建構成回應於以上所描述的第二輸入操作而由額外操作構件34所啟動。
此外,在電力供應器PS1產生由電開關SW1及SW2中的至少一個的按壓所造成的電能之案例中,電開關SW1及SW2中的至少一個可較佳地被整合於電力供應器PS1中。替代地,電開關SW1及SW2中的至少一個可較佳地被設置在設置電力供應器PS1的內部空間中。
通報裝置INF1被安裝於底座構件12、操作構件14及額外操作構件34中的一個。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通報裝置INF1被安裝於額外操作構件34中。通訊裝置INF1如果有需要及/或想要的話亦能被安裝於底座構件12及操作構件14中的一個。通報裝置INF1可被設置在與第二內部空間S2不同的內部空間(S1、S3至S6中的一個)中。此外,通報裝置INF1可被設置在與自行車操作裝置10不同之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2的設備(例如,碼表)中。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包含複數個通報裝置之案例中,複數個通報裝置可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至第六內部空間S6中的至少一個中。
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結構被應用於圖2中所示的左控制裝置11之案例中,左控制裝置11具有與自行車操作裝置10的構造實質相同的構造,除了它們是彼此的鏡像,而為了簡潔起見,它們將不會在此被詳細地描述及/或繪示。
第二實施例
根據第二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110將參照圖10及圖11在以下被描述。自行車操作裝置110具有與自行車操作裝置10相同的組態,除了液壓單元22的位置、底座構件12中的第三內部空間S3A的形狀、第一內部空間S1A與液壓單元22之間的位置關係、第三內部空間S3A與液壓單元22之間的位置關係、第四內部空間 S4A與液壓單元22之間的位置關係。因此,具有與第一實施例的元件實質相同功能之元件將在此相同地編號,且為了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被再次詳細地描述及/或繪示。
在第二實施例中,液壓單元22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底座構件12中在鞍橋部分12P的下方。液壓單元22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操作構件14的上面。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第一樞轉軸線A1的上方。確切地,整個的缸筒孔24、整個的活塞26及整個的貯槽32中的至少一個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第一樞轉軸線A1的上方。更確切地,整個的缸筒孔24、整個的活塞26及整個的貯槽32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第一樞轉軸線A1的上方。
此外,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在從與第一樞轉軸線A1平行的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第一樞轉軸線A1被設置成更接近第二端12B。確切地,缸筒孔24、活塞26及貯槽32中的至少一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第一樞轉軸線A1被至少部分地設置成更接近第二端12B。更確切地,整個的缸筒孔24、整個的活塞26及整個的貯槽32的至少一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 相較於第一樞轉軸線A1被設置成更接近第二端12B。液壓單元22的出口埠P2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活塞26更接近第二端12B。
第一內部空間S1A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的上面。亦即,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A的下方。第三內部空間S3A被定成語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三內部空間S3不同的形狀,使得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在第三內部空間S3A的下方。第四內部空間S4A在自行車操作裝置1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整個的液壓單元22的下方。
因此,第一內部空間S1A及第三內部空間S3A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成更遠離操作構件14的自由端14FE。亦即,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第一內部空間S1A及第三內部空間S3A中的每一個被設置成更接近操作構件14的自由端14FE。此外,第四內部空間S4A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液壓單元22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成更接近操作構件14的自由端14FE。第一內部空間S1A及第三內部空間S3A被設置在上側US。相反地,第四內部空間S4A被設置在下側LS。
因此,在第二實施例中,無線通訊器W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A 及第三內部空間S3A中的至少一個中。在至少一個電力供應器(例如,電力供應器PS1)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A及第三內部空間S3A中的至少一個中之案例中,任何無線通訊器(例如,無線通訊器WC1)可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A至第六內部空間S6中的任一個中。相反地,在至少一個無線通訊器(例如,無線通訊器WC1)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A及第三內部空間S3A中的至少一個中之案例中,任何電力供應器(例如,電力供應器PS1)可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A至第六內部空間S6中的任一個中。其他特徵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特徵相同。
第三實施例
根據第三實施例的自行車操作裝置210將參照圖12及圖13在以下被描述。自行車操作裝置210具有與自行車操作裝置10相同的組態,除了液壓單元122、第一樞轉軸桿20的位置、樞轉銷142、操作構件114、額外操作構件134、底座構件12中的第三內部空間S3B的形狀、操作構件114中的第四內部空間S4B的形狀、第一內部空間S1B與液壓單元122之間的位置關係、及第三內部空間S3B與液壓單元122之間的位置關係。因此,具有與以上實施例的元件實質相同功能之元件將在此相同地編號,且為了簡潔起見,將不會在此被再次詳細地描述及/或繪示。
如圖12及圖13中所見,第三實施例中的自 行車操作裝置210包括操作構件114,操作構件114包括液壓單元122。在此實施例中,第一樞轉軸線A1(第一樞轉軸桿20)在自行車操作裝置2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配置在操作構件114的前面部分處。第一樞轉軸線A1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距離鞍橋部分12P被配置成更接近第二端12B。如圖13中所見,液壓單元122包含缸筒孔124及活塞26。液壓單元122包含被連接於缸筒孔124的貯槽32。如圖13中所見,缸筒孔124被定成操作構件114中的孔之形狀。然而,缸筒孔124可由液壓缸筒所界定,此液壓缸筒被提供在操作構件114中且為與操作構件114不同的構件。此外,貯槽32可被整合於缸筒孔124中。
液壓單元122在自行車操作裝置2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第一樞轉軸桿20的後方。亦即,液壓單元122的至少一部分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第一樞轉軸線A1被設置成更接近第一端12A。確切地,整個的液壓單元122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第一樞轉軸線A1被設置成更接近第一端12A。第一樞轉軸線A1相較於液壓單元122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成更接近第二端12B。
液壓單元122的至少一部分在自行車操作裝置2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第一樞轉軸線A1的上方。確切地,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連接桿30的一部分在自行車操作裝置210的安裝狀態下 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第一樞轉軸線A1的上方。然而,液壓單元122的另一部分可被設置在第一樞轉軸線A1的上方。
在第三實施例中,底座構件12在第一內部空間S1B的下面包括操作構件致動表面46。當操作構件114被操作以從靜置位置P11朝向操作位置P12移動時,操作構件致動表面46將連接桿30的頂端31推動朝向操作構件114的遠端部分14B。液壓單元122的出口埠P3相較於活塞26被設置成更接近操作構件114的遠端部分14B。
在所繪示的實施例中,額外操作構件134被可移動地耦接於底座構件12。額外操作構件134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並未與操作構件114重疊。因此,操作構件114並未包括接收部分41及第五內部空間S5。
如圖13中所見,額外操作構件134經由旋轉機構135而被可樞轉地安裝於底座構件12。額外操作構件134可繞與第一樞轉軸線A1平行的第三樞轉軸線A3旋轉。額外操作構件134可繞第三樞轉軸線A3在第四可移動方向MD4旋轉,以順應操作構件114的樞轉。在此實施例中,第四可移動方向MD4是繞第三樞轉軸線A3所界定的周圍方向。自行車操作裝置210包括界定第三樞轉軸線A3的樞轉銷142。樞轉銷142被牢固於旋轉機構135。額外操作構件134經由樞轉銷142而被可樞轉地安裝於旋轉機構135。
旋轉機構135被繞與第一樞轉軸線A1不平行的第四樞轉軸線A4可樞轉地安裝於底座構件12。因此,額外操作構件134可繞第四樞轉軸線A4旋轉。旋轉機構135可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額外操作構件34及電開關SW2所構成且如圖5中所繪示的結構相同的結構。在旋轉機構135可具有與第一實施例中的額外操作構件34及電開關SW2所構成的結構相同的結構之案例中,旋轉機構135中的電開關SW2被電連接於無線通訊器WC1。替代地,旋轉機構135可具有傳統換檔單元所具有的旋轉結構。例如,旋轉機構135可具有可繞第四樞轉軸線A4旋轉之齒輪、將齒輪的旋轉角度定位之閂扣、以及偵測齒輪的旋轉角度之旋轉感測器。旋轉機構135可另包括像是第二偏移構件44的偏移構件,以將額外操作構件134朝向確切位置(例如,靜置位置或原始位置)偏移。
當額外操作構件134由使用者實質沿與第三樞轉軸線A3平行的第一方向D1所推動時,額外操作構件134相對於底座構件12繞第四樞轉軸線A4朝向圖中未示出的操作位置樞轉。額外操作構件134相對於底座構件12的這樣樞轉移動能被稱為第二輸入操作。旋轉機構135被建構成接收來自使用者的第二輸入操作,以回應於第二輸入操作而產生第二控制訊號SG2。
如圖13中所見,第一內部空間S1B在自行車操作裝置210的安裝狀態下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被設置在液壓單元122的至少一部分的上面。亦即,液壓單元 122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B的下方。第三內部空間S3B被定成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三內部空間S3不同的形狀,使得液壓單元122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在第三內部空間S3B的下方。第四內部空間S4B被定成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第四內部空間S4不同的形狀,使得液壓單元122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在第四內部空間S4B的下方。第四內部空間S4B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液壓單元122被設置成更接近第一樞轉軸線A1。第四內部空間S4B被設置成相較於距離遠端部分14B更接近近端部分14A。
因此,第一內部空間S1B、第三內部空間S3B及第四內部空間S4B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液壓單元122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成更遠離操作構件114的自由端14FE。亦即,液壓單元122的至少一部分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第一內部空間S1B、第三內部空間S3B及第四內部空間S4B中的每一個被設置成更接近操作構件114的自由端14FE。此外,第二內部空間S2及第六內部空間S6在從第一方向D1觀看時相較於液壓單元122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成更接近操作構件114的自由端14FE。
因此,在第三實施例中,無線通訊器WC1及電力供應器PS1中的至少一個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B、第三內部空間S3B及第四內部空間S4B中的至少一個中。在至少一個電力供應器(例如,電力供應器PS1) 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B、第三內部空間S3B及第四內部空間S4B中的至少一個中之案例中,任何無線通訊器(例如,無線通訊器WC1)可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B至第四內部空間S4B及第六內部空間S6中的任一個中。相反地,在至少一個無線通訊器(例如,無線通訊器WC1)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B、第三內部空間S3B及第四內部空間S4B中的至少一個中之案例中,任何電力供應器(例如,電力供應器PS1)可被設置在第一內部空間S1B至第四內部空間S4B及第六內部空間S6中的任一個中。其他特徵與第一實施例中的特徵相同。
對於自行車領域的技術人士從本揭示將會明瞭的是,以上實施例彼此能被至少部分地結合。
在本申請案中,在此所使用的用語“包含”及其衍生字旨在作為界定所述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數、及/或步驟的出現之開放式用語,但未排除其他未陳述的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體、及/或步驟的出現。此概念亦應用於具有類似意義的字,例如用語“具有”、“包括”及其衍生字。
用語“構件”、“區段”、“部分”、“部件”、“元件”、“本體”及“結構”在以單數型使用時能具有單一個部件或複數個部件的雙重意義。
在此所使用來描述裝置的組件、區段或部分之用語“被建構”包括被構建及/或編程來施行所想要的功能之硬體及/或軟體。所想要的功能能由硬體、軟體、或 硬體和軟體的組合所施行。
像是本申請案中所記載的“第一”及“第二”的序數用語僅為辨別用語,但不具有例如特定順序等的任何其他意義。此外,例如,用語“第一元件”本身不影射“第二元件”的存在,且用語“第二元件”本身不影射“第一元件”的存在。
最後,像是在此所使用的“實質地”、“大約”及“近似地”的程度用語意指所修飾用語的合理變異量,使得最終結果不會顯著地改變。
明顯地,鑑於以上教示,本發明的許多修改及變型是可能的。因此,要知曉的是,在隨附申請專利範圍的範圍內,本發明可用在此所確切描述以外的方式來施行。
2:車把
10:自行車操作裝置
12:底座構件
12A:第一端
12B:第二端
12G:抓握部分
12P:鞍橋部分
14:操作構件
14A:近端部分
14B:遠端部分
14FE:自由端
15:第一偏移構件
17:罩覆件
20:第一樞轉軸桿
22:液壓單元
24:缸筒孔
25:液壓缸筒
26:活塞
28:活塞偏移構件
30:連接桿
32:貯槽
34:額外操作構件
36:腔室
38:第一側壁
41:接收部分
A1:第一樞轉軸線
A2:第二樞轉軸線
BC1:自行車組件
BC2:額外組件
C1:液壓軟管
C2:纜線
CC1:通訊控制器
CCA:鉗夾中心軸線
D1:第一方向
Dra:徑向方向
HCA:液壓單元中心軸線
INF1:通報裝置
LS:下側
MD1:第一可移動方向
MD2:第二可移動方向
P1:出口埠
P11:靜置位置
P12:操作位置
PS1:電力供應器
S1:第一內部空間
S2:第二內部空間
SG1:第一控制訊號
SG2:第二控制訊號
SW1:第一電開關
SW2:第二電開關
US:上側
WC1:無線通訊器

Claims (17)

  1.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
    底座構件,包括
    供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的第一端,及
    與該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
    操作構件,其以可繞樞轉軸線樞轉的方式被耦接於該底座構件;
    液壓單元,其被耦接於該操作構件,以回應於該操作構件的操作而操作自行車組件,該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成在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安裝狀態下在從與該樞轉軸線平行的第一方向觀看時比該樞轉軸線更接近該第一端;
    電開關,其供來自使用者的輸入操作所啟動;
    無線通訊器,其被電連接於該電開關,以回應於該輸入操作而將訊號無線地傳輸至額外組件;及
    電力供應器,其被電連接於該無線通訊器,以將電力供應至該無線通訊器,其中
    該液壓單元在從該樞轉軸線的垂直方向觀看時與該無線通訊器及該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者重疊。
  2. 一種自行車操作裝置,包含:
    底座構件,包括
    供被安裝於自行車車把的第一端,及
    與該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
    操作構件,其以可繞樞轉軸線樞轉的方式被耦接於該 底座構件;
    電開關,其供來自使用者的輸入操作所啟動;
    無線通訊器,其被電連接於該電開關,以回應於該輸入操作而將訊號無線地傳輸至額外組件;及
    電力供應器,其被電連接於該無線通訊器,以將電力供應至該無線通訊器,
    液壓單元,其被耦接於該操作構件,以回應於該操作構件的操作而操作自行車組件,該液壓單元包括缸筒孔及貯槽,其中
    該貯槽被設置成在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的安裝狀態下在從與該樞轉軸線平行的第一方向觀看時位於該電力供應器與該缸筒孔之間。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在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該安裝狀態下在從上方觀看時與該無線通訊器及該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者重疊。
  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
    安裝鉗夾,其供被耦接於該自行車車把,該安裝鉗夾具有環狀形狀,該環狀形狀具有鉗夾中心軸線,其中
    該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在從與該鉗夾中心軸線平行的把手切線方向觀看時與該無線通訊器及該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者重疊。
  5.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液壓單元具有液壓單元中心軸線,且
    該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在從與該樞轉軸線及該液壓單元中心軸線垂直的液壓單元基礎垂直方向觀看時與該無線通訊器及該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者重疊。
  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在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該安裝狀態下在從該第一方向觀看時被設置在該樞轉軸線的下方。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被設置在該底座構件內。
  8.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無線通訊器被設置在該操作構件處,且
    該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在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該安裝狀態下被設置在該電力供應器的下方。
  9.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
    額外操作構件,其被可移動地安裝於該底座構件,其中
    該無線通訊器被設置在該額外操作構件處,且
    該液壓單元的至少一部分在該自行車操作裝置的該安裝狀態下被設置在該電力供應器的下方。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額外操作構件被可移動地耦接於該操作構件。
  11.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自行車操作裝置被建構成供被安裝在具有橫截中心平面的自行車上,
    該底座構件包括第一側向表面及第二側向表面,該無線通訊器在該第一方向上被設置在該第一側向表面與該第二側向表面之間,該第一側向表面在該第一方向上比該第二側向表面更接近該無線通訊器,且
    該第一側向表面被設置成在該第一方向上比該第二側向表面更接近該橫截中心平面。
  12.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底座構件在該第一端處包括安裝表面,該安裝表面具有對應於下沉式車把的彎曲形狀。
  1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底座構件包括被配置在該第一端與該第二端之間的抓握部分。
  14.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 置,其中
    該底座構件在該第二端處包括鞍橋部分。
  15. 如請求項14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電力供應器及該電開關中的至少一者被配置在該鞍橋部分處。
  16.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其中
    該無線通訊器及該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者被配置在該底座構件處。
  17.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自行車操作裝置,還包含:
    樞轉軸桿,其將該操作構件繞該樞轉軸線可樞轉地耦接於該底座構件,其中
    該操作構件包括被連接於該樞轉軸桿的近端部分、以及在環繞該樞轉軸線的徑向方向上與該近端部分相反的遠端部分,且
    該無線通訊器及該電力供應器中的至少一者被設置成比接近該遠端部分更接近該近端部分。
TW109114540A 2016-04-21 2017-04-07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7542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135,469 US10407121B2 (en) 2016-04-21 2016-04-21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5/135,469 2016-04-21
US15/247,952 2016-08-26
US15/247,952 US10414463B2 (en) 2016-08-26 2016-08-26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041419A TW202041419A (zh) 2020-11-16
TWI754272B true TWI754272B (zh) 2022-02-01

Family

ID=60021126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14540A TWI754272B (zh) 2016-04-21 2017-04-07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106111738A TWI694033B (zh) 2016-04-21 2017-04-07 自行車操作裝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6111738A TWI694033B (zh) 2016-04-21 2017-04-07 自行車操作裝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107303934B (zh)
DE (1) DE102017002789A1 (zh)
TW (2) TWI7542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894578B2 (en) 2018-01-11 2021-01-19 Sram, Llc Electronic shift control device for a bicycle derailleur
JP7015210B2 (ja) * 2018-05-23 2022-02-15 株式会社シマノ ブレーキ操作装置およびブレーキシステム
TWI667169B (zh) * 2018-07-25 2019-08-01 彥豪金屬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之煞車把手
US11554834B2 (en) * 2019-07-29 2023-01-17 Shimano Inc. Operating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407473B2 (en) * 2019-07-29 2022-08-09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and assist driving system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548586B2 (en) 2019-11-13 2023-01-10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472510B2 (en) 2019-11-13 2022-10-18 Shimano Inc. Electric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425472B2 (en) 2019-11-13 2022-08-23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390356B2 (en) 2020-05-01 2022-07-19 Shimano Inc. Electric connector device and electric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897573B2 (en) 2020-08-26 2024-02-13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11597466B2 (en) 2020-08-26 2023-03-07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US20220306231A1 (en) * 2021-03-25 2022-09-29 Shimano Inc. Operating device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11110A1 (ja) * 2007-07-14 2009-01-22 Kouji Uno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操作装置
CN102874374A (zh) * 2011-07-12 2013-01-1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换挡操作装置
US20140102237A1 (en) * 2012-10-11 2014-04-17 Sram, Llc Electronic shif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TW201529404A (zh) * 2014-01-21 2015-08-01 Shimano Kk 自行車控制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101183U (zh) * 1977-01-19 1978-08-15
US7760078B2 (en) * 2008-06-20 2010-07-20 Shimano Inc. Wireless bicycle communication device
JP5758324B2 (ja) * 2012-02-24 2015-08-05 日信工業株式会社 液圧マスタシリンダのリザーバ
JP3182209U (ja) * 2012-12-26 2013-03-14 株式会社シマノ 自転車用制御装置
US20150284049A1 (en) * 2014-04-04 2015-10-08 Sram, Llc Control assembly for a wireless electromechanical bicycle shifting system
TWI634039B (zh) * 2014-04-09 2018-09-01 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9120522B1 (en) * 2014-05-21 2015-09-01 Shimano Inc. Bicycle hydraulic operating device and bicycle hydraulic device assembly
TWM504770U (zh) * 2014-08-27 2015-07-11 Shimano Kk 自行車的油壓操作系統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011110A1 (ja) * 2007-07-14 2009-01-22 Kouji Uno 自転車用ブレーキ操作装置
CN102874374A (zh) * 2011-07-12 2013-01-16 株式会社岛野 自行车换挡操作装置
US20140102237A1 (en) * 2012-10-11 2014-04-17 Sram, Llc Electronic shifting systems and methods
TW201529404A (zh) * 2014-01-21 2015-08-01 Shimano Kk 自行車控制裝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38145A (zh) 2017-11-01
CN107303934B (zh) 2019-08-16
TW202041419A (zh) 2020-11-16
CN107303934A (zh) 2017-10-31
TWI694033B (zh) 2020-05-21
DE102017002789A1 (de) 2017-10-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54272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11208174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696354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10696352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TWI704084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708703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11724768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TWI708704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10363992B2 (en) Electric bicycle component
TWI708702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690451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US11027709B2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US20180057105A1 (en) Bicycle operating device
TWI689440B (zh) 自行車用車把尾端
TWI751498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634039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I712538B (zh) 自行車操作裝置
TW202339512A (zh)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電子裝置及操作裝置
TW202340018A (zh) 用於人力交通工具之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