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9018A - 輔助肢體循環系統 - Google Patents

輔助肢體循環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9018A
TW202319018A TW110141907A TW110141907A TW202319018A TW 202319018 A TW202319018 A TW 202319018A TW 110141907 A TW110141907 A TW 110141907A TW 110141907 A TW110141907 A TW 110141907A TW 202319018 A TW202319018 A TW 202319018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latory system
limb
ultra
auxiliary
i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1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9559B (zh
Inventor
洪惠泰
陳寶全
Original Assignee
鑫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鑫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鑫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41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809559B/zh
Publication of TW2023190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90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9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9559B/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Massaging Device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 Percussion Or Vibration Massage (AREA)

Abstract

一種超靜音之輔助肢體循環系統,主要設計一種使用低噪音的輔助循環系統,配合心電圖ECG控制吸、放時序,以達到「逆膊」的效果;在吸、放的過程中因為沒有高壓氣閥的開閉聲而大幅地降低惱人的噪音;另外,因為擠壓的過程是繫帶的收束及放鬆,消除了人體施用時的震動不適感,得到更佳的醫療品質。

Description

超靜音之輔助肢體循環系統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超靜音之輔助肢體循環系統;尤指一種配合心電圖設備進行按摩及擠壓人體四肢末端,使四肢靜脈血液在特定時間能快速回流至心臟之輔助肢體循環系統。
在醫療技術中,對於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尤其需要血液的能量供給,一旦供應至心臟之能量受到限制,則將立即危及病人的復健狀態,因此在醫療上即設有輔助肢體循環系統;一般簡稱為EECP療法(即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 Pulsation)是一種非侵入性且安全的治療,主要是藉由電腦控制治療時裹在人體下肢和臀部的氣囊加壓帶;在心臟循環週期的舒張期,下肢的氣囊加壓帶會同步施以外部壓力,由小腿往大腿的順序開始施壓;即可將肢末的血液推向心臟的冠狀動脈血管;主要是在人體的四肢末端,包覆有氣囊加壓帶,該氣囊加壓帶接設有充氣裝置及電子偵測系統,藉由電子儀器偵測選定在心臟收縮期前,利用充氣裝置將空氣囊袋充氣(膨脹),以便對人體末端的施以擠壓的動作,而促進肢體末端的血液快速送回心臟,再予以放鬆囊袋,以使人體末端的血液依照自身的心跳時間,推送血液協助全身的循環,如此週而復始持續動作。整個療程在門診進行,每日一小時,持續35小時,約6-7週可完成。
請參看第9圖所示,上方的三張(由左而右)照片是在醫院一位75歲老先生的治療記錄;而下方是一位82歲老太太的治療記錄,最左邊照片是最初的情況,最右邊是5週後的狀況,都只做5週就間斷了,專業醫師的建議,完整而最佳的療程是6-7週,可是實際醫療記錄上,一般病人只要稍好一點就堅持不再做了,以致病情時有反復不斷無法痊癒,一般對於有此如此好的治療,為何不完成整個療程呢?答案竟是:因為噪音及震動令病人在施作時極不舒服而造成這種療法無法持續,實為遺憾。
EECP技術已經成熟數十年,但推廣期間一直無法大量應用造福人群,主要是造成病人在實施此類治療會產生痛苦,但主要歸咎於原因,乃是該醫療器材在設計上有問題,存在有如下缺點:一是治療時使用「氣囊加壓帶」接設有氣壓推進的「充氣裝置」設計,故實施時會產生的高頻氣閥噪音,這讓病人無法忍受至完整的治療;二是使用了空氣囊袋來加壓,故束縛在肢上的空氣囊袋在充氣至洩氣時,厚度也會由最高降到最低,而被氣囊加壓帶承載的肢體也會隨充氣及洩時的高度差,而變得起起伏伏,造成使用者的肢體產生長時間的連續上、下震動而有許多的不適;第三是施用本療法時,需採用特殊的治療床,即需要有個高壓儲氣槽,因此床體積較大,笨重,價高而使這醫療法一直無法普及,實是一種遺憾。
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發明一種超靜音之輔助肢體循環系統,主要設計一種使用低噪音的輔助循環系統,配合心電圖ECG控制吸、放時序,以達到「逆膊」的效果;在吸、放的過程中因為沒有高壓氣閥的開 閉聲而大幅地降低惱人的噪音;另外,因為擠壓肢體的過程是以繫帶的收束及放鬆,不是外部提供高壓氣體進入囊袋充氣或洩氣,故能大幅降低習用結構會使人體因囊袋充氣而被快速抬起、放下的震動,因此本發明不但避免了噪音的困擾,消除了人體施用時的震動不適感,得到更佳的醫療品質;且相關設備得以減化,降低成本,以使EECP療法能更廣為使用,提昇醫療的水準;然為達到上述的目的,本發明可以下列的方式來達成:
設一監控中心,用以監控人體的心跳資訊,包括有一心電圖放大器、濾波放大器、心電圖設備及中央處理單元,該中央處理單元接收心電波動訊息,並計算時間後下達指令予輔助循環系統對肢體末端進行輔助心血的推動;至少一組輔助循環系統,係設於該人體的肢體末端上;該輔助循環系統至少包含有三組的加壓構件及動力組件;每一加壓構件係設有一固定件,該固定件一端連設有繫帶,另端則設有一穿置件,並使該繫帶以外側端穿過穿置件而出;設一拉桿組件,該拉桿組件的一端部與繫帶接合,而另一端部則供動力組件所驅動;在該固定件與該繫帶間形成有一容納肢體空間;該容納肢體空間係供人體的肢體末端穿置其中,並使繫帶環設於該肢體末端的外圍;該三組動力組件係分別對應於三組動力組件,並能傳達動力於拉桿組件的末端,並能拉動及收回該拉桿組件,並牽動該相連的繫帶,而將該容納肢體空間收束或鬆開,對容納肢體空間內的肢體末端進行擠壓,而促進肢體末端血液送回人體的心臟。
據此,由監控中心調控輔助循環系統,使患者被繫帶擠壓血液,而促進肢體末端血液送回人體的心臟。
本發明之另一目的,在使該加壓構件的繫帶上設有壓力偵 測器,以使繫帶的擠壓血液更為安全。
本發明之再一目的,在使該加壓構件的繫帶內側面配設有軟墊,甚至在內部充填有氣體或液體,使病人在使用更為舒適。
1:監控中心
11:心電圖放大器
12:濾波放大器
13:心電圖設備
14:中央處理單元
2:輔助循環系統
2A:加壓構件
21:拉桿組件
211:端部
212:端部
22:彈力件
23:固定件
231:穿置件
24:繫帶
241:扣合部
25:容納肢體空間
2B:動力組件
26:電磁設備
27:液壓缸
28:微馬達
281:減速轉向齒輪組
30:人體
31:肢體末端
31’:肢體末端
第1圖係本發明之系統實施例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搭配第一種輔助循環系統的整體結構組合示意圖。
第3-1圖係本發明第一種輔助循環系統之單一加壓構件分解圖。
第3-2圖係本發明第二種輔助循環系統之單一加壓構件分解圖。
第3-3圖係本發明第三種輔助循環系統之單一加壓構件分解圖。
第4圖係本發明輔助循環系統之單一加壓構件組合及動作示意圖。
第5圖係本發明施用在人體之位置示意圖。
第6圖係本發明施用在人體之動作示意圖1。
第7圖係本發明施用在人體之動作示意圖2。
第8圖係本發明施用在人體之動作示意圖3。
第9圖係在醫學上實施EECP時,成效照片對比圖。
請參看第1圖所示,為本發明超靜音之輔助肢體循環系統,至少包含有:
一監控中心1,用以監控人體30的心跳資訊,依序包括有一心電圖放大器11、濾波放大器12、心電圖設備13(即Electrocardiography,簡稱ECG)及 中央處理單元14,該中央處理單元14接收心電波動訊息,並計算時間後下達指令予輔助循環系統2對肢體末端31,31’進行輔助心血的推動。
請參看第1、2圖所示,至少設有一組輔助循環系統2,係設於該人體30的肢體末端31,31’上;為使說明更為清楚而詳實,在第1圖中所示施用在人體30左、右肢體末端31,31’上的二套輔助循環系統2,分別以正向、反向二個不同的角度來繪製,目的在便於了解本案的輔助循環系統2作動的情形,並非實際使用時須以一正一反方向設置,同理,第5、6、7、8圖亦是如此目的來繪製,以下將不再贅述。
請參看第1圖所示,該輔助循環系統2至少包含有三組的加壓構件2A及動力組件2B;請配合參看第1、2、3-1、4圖所示,每一加壓構件2A係設有一固定件23,該固定件23以一板形體且略具彈性為最佳,該固定件23一端連設有繫帶24,另端則設有一穿置件231,並使該繫帶24以外側端穿過穿置件231而出;設一拉桿組件21,該拉桿組件21的一端部211與繫帶24接合,而另一端部212則供動力組件2B所驅動;在該固定件23與該繫帶24間形成有一容納肢體空間25;該容納肢體空間25即是如第1、5圖所示,供人體30的肢體末端31,31’穿過,並使繫帶24環設於該肢體末端31,31’的外圍,並可受拉桿組件21的拉引而將該容納肢體空間25收束或鬆開。
該動力組件2B有三種不同的實施例,均為提供適當的低噪音動力為主,實施方式可為第3-1圖的電磁設備26、第3-2圖的液壓缸27、第3-3圖的微馬達28的其中之一;首先,為使說明方便,以下先以電磁設備26為實施例說明結構及動作。
請參看第1、2、3-1、4圖所示,該動力組件2B以電磁設備26 為實施例,該電磁設備26與拉桿組件21之間設有一彈力件22,可提供該拉桿組件21的回彈力。
請配合參看第2、3-1、4圖所示,上述固定件23上的穿置件231可為一貫穿孔(如本圖所示),也能以一環狀扣(圖中未示)來等效取代;該繫帶24設有扣合部241以與拉桿組件21的端部211相扣合,以使拉桿組件21受電磁設備26所拉引時,(如第3-1、4圖所示)能將繫帶24拉緊而使容納肢體空間25被收束,反之,則被彈力件22所推回,而使容納肢體空間25被放鬆;該繫帶24為求使用舒適,可在內側面配設有軟墊,也可在內部充填有氣體或液體(圖中未示)。
本發明在使用時,如第1、5圖所示,以監控中心1監控人體30的心跳資訊,並且連接二輔助循環系統2分別設於肢體末端31,31’;如第2、3-1、5圖所示,該輔助循環系統2以三組動力組件2B(例如:電磁設備26)分別控制一加壓構件2A,該每一加壓構件2A併列以繫帶24環設於肢體末端31,31’並與固定件23扣合;則如第1、6、7、8圖所示,當肢體末端31,31’最下緣的加壓構件2A及動力組件2B受監控中心1指示而開始啟動,由電磁設備26帶動固定件23將繫帶24抽拉,而使血液如箭頭所示被擠壓往心臟方向(參看第6圖),接著再將鄰近靠近心臟側的另一加壓構件2A及動力組件2B啟動(參看第7圖),亦由電磁設備26帶動固定件23將繫帶24抽拉,持續使血液如箭頭所示被擠壓往心臟方向,(參看第1、8圖)再接著將鄰近最靠近心臟側的另一加壓構件2A及動力組件2B啟動,由電磁設備26帶動固定件23將繫帶24抽拉,持續使血液如箭頭所示被擠壓往心臟方向,而此時原先肢體末端31,31’最下緣的動力組件2B反向作動,使該最下方的電磁設備26回 彈,則加壓構件2A即可放鬆,此即是該電磁設備26接設有三個以上的加壓構件2A時,除了是依序由人體30的肢體末端31,31’往心臟的方向,順序開始施壓,但每次加壓僅有相鄰的二個加壓構件2A(參看第8圖),其他未啟動的加壓構件2A則為放鬆狀態,以節省能源;如此依序循環加壓,在病人心臟循環週期的舒張期,開始施以外部壓力,由小腿往大腿的順序開始施壓以幫助血液的循環。
本發明為說明,僅採用三個,實際使用時,可依需要而使用多個,比如:四個、五個不等,但每次應至少保持有二個以上進行加壓,能將血液送回人體的心臟;施用時不限在腿部,手部亦可輔助使用。
請參看第1、2、3-1、4圖所示,本發明可外加壓力偵測器於每一加壓構件2A的繫帶24上,當壓力時能提出警示供醫療人員參是否繼續,但此為習用技術,僅供敘明,但不贅述。
本發明第3-1圖所示的動力組件2B為電磁設備26,惟在使用時尚可採用如第3-2圖所示,以液壓缸27來作為實施例;又如第3-3圖所示,可以微馬達28配合減速轉向齒輪組281為動力,用以推動本發明的加壓構件2A中的拉桿組件21,效果十分優良。
由於本發明採用了超靜音的設計,在加壓構件吸、放的過程中因為沒有高壓氣閥的開閉聲,而大幅地降低惱人的噪音,為病人提供較佳的施術環境;另外,因為擠壓的過程是繫帶的收束及放鬆,一改習用由外部提供高壓氣體衝入空氣囊袋,因此本發明更能大幅降低人體因囊袋充氣時被快速抬起、放下的震動現象;同時亦減輕了習用的醫療床的笨重設計,節省成本,而使醫療水準提昇。
本發明所述的結構,僅是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用以限定本創作實施之範圍;故當熟悉此技藝所作出等效或輕易的變化者,在不脫離本創作之精神與範圍下所作之均等變化與修飾,例如:大致改變元件之形狀或尺寸,或使用不同數目的加壓構件及類似的相關零件,或使用雷同的材質等,或者運用本發明使用在任何循環系統上來治療,或用於促進循環之按摩為特徵者,皆應涵蓋於本發明之特徵內。
1:監控中心
11:心電圖放大器
12:濾波放大器
13:心電圖設備
14:中央處理單元
2:輔助循環系統
2A:加壓構件
2B:動力組件
30:人體
31:肢體末端
31’:肢體末端

Claims (10)

  1. 一種超靜音之輔助肢體循環系統,至少包含有:
    一監控中心,用以監控人體的心跳資訊,包括有一心電圖放大器、濾波放大器、心電圖設備及中央處理單元,該中央處理單元接收心電波動訊息,並計算時間後下達指令予輔助循環系統對肢體末端進行輔助心血的推動;
    至少一組輔助循環系統,係設於該人體的肢體末端上;該輔助循環系統至少包含有三組的加壓構件及動力組件;每一加壓構件係設有一固定件,該固定件一端連設有繫帶,另端則設有一穿置件,並使該繫帶以外側端穿過穿置件而出;設一拉桿組件,該拉桿組件的一端部與繫帶接合,而另一端部則供動力組件所驅動;在該固定件與該繫帶間形成有一容納肢體空間;該容納肢體空間係供人體的肢體末端穿置其中,並使繫帶環設於該肢體末端的外圍;該三組動力組件係分別對應於三組動力組件,並能傳達動力於拉桿組件的末端,並能拉動及收回該拉桿組件,並牽動該相連的繫帶,而將該容納肢體空間收束或鬆開,對容納肢體空間內的肢體末端進行擠壓,而促進肢體末端血液送回人體的心臟。
  2.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超靜音之輔助肢體循環系統,該輔助循環系統至少包含有四組以上的加壓構件及動力組件。
  3.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超靜音之輔助肢體循環系統,該加壓構件的固定件上之穿置件為貫穿孔。
  4.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超靜音之輔助肢體循環系統,該加壓構件的固 定件上之穿置件為環狀扣。
  5.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超靜音之輔助肢體循環系統,該加壓構件的繫帶上設有壓力偵測器。
  6.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超靜音之輔助肢體循環系統,該繫帶內側面設有軟墊。
  7.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超靜音之輔助肢體循環系統,該加壓構件將繫帶拉引收縮容納肢體空間,是由人體的肢體末端往心臟的方向,順序開始施壓,且每次僅有相鄰的二個加壓構件呈收束,其他的加壓構件為放鬆狀態。
  8.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超靜音之輔助肢體循環系統,該動力組件是電磁設備、液壓缸的其中之一。
  9.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超靜音之輔助肢體循環系統,該動力組件是微馬達配合減速轉向齒輪組。
  10. 根據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超靜音之輔助肢體循環系統,該加壓構件內的固定件為板形體且具有彈性。
TW110141907A 2021-11-10 2021-11-10 輔助肢體循環系統 TWI8095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1907A TWI809559B (zh) 2021-11-10 2021-11-10 輔助肢體循環系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41907A TWI809559B (zh) 2021-11-10 2021-11-10 輔助肢體循環系統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9018A true TW202319018A (zh) 2023-05-16
TWI809559B TWI809559B (zh) 2023-07-21

Family

ID=873788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1907A TWI809559B (zh) 2021-11-10 2021-11-10 輔助肢體循環系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809559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32903B (zh) * 2017-02-13 2018-08-21 長庚大學 Control method of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system
CN111840018B (zh) * 2020-06-24 2022-07-12 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5g的体外反搏装置、体外反搏控制方法
CN112472554A (zh) * 2020-12-07 2021-03-12 温晓玲 一种具有体外反搏功能的按摩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09559B (zh) 2023-07-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10254B2 (ja) 能動的加圧/減圧による心臓補助/維持装置及び方法
US8287474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noninvasively increasing whole body blood flow and noninvasive physical exercise of limbs from the outside and from within the limb to treat diseases throughout the body
EP2485700B1 (en) Devices for functional revascularization by alternating pressure
USRE42958E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non-invasively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US6620116B2 (en)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unit
US5487722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terposed abdominal counterpulsation CPR
EP0934048B1 (en) Cardiac/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pparatus
US20200297574A1 (en)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system
JP2019509146A (ja) 創傷治癒を促進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JP2014507983A (ja) 身体の動脈拍動波形を変化させるための装置及び方法
WO2012156994A2 (en) A 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 device and an integrated resuscitation system thereof
US8142372B2 (en) External 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 for treatment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TWI809559B (zh) 輔助肢體循環系統
US20080242916A1 (en) Eecp Device and an Image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JP2876303B2 (ja) 血行促進装置
US20220387248A1 (en) External counterpulsation device
CN114404247A (zh) 一种心血管疾病辅助康复理疗装置
JPS6311159A (ja) 外部誘動博動及び胸郭外心臓マツサ−ジ組合装置及び使用方法
CN215961061U (zh) 穿戴式心肺复苏机
US2009004848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ing circulation and treating erectile dysfunction
CN213608121U (zh) 一种急诊科医疗心肺复苏装置
CN210991348U (zh) 一种心血管外科手术后护理舒缓装置
TWI753579B (zh) 高效能體外反搏系統與使用該系統的治療方法
CN117180080A (zh) 基于双下肢辅助循环的糖尿病足治疗康复装置及控制系统
Kostka et al. THE MAGNABOOT FOOT RESCUE: ANew APPROACH TO COMPRESSION THERA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