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7171A - 腸管中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促進劑、消化器官或呼吸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劑、腸管障壁功能之增強劑、及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抑制劑 - Google Patents

腸管中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促進劑、消化器官或呼吸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劑、腸管障壁功能之增強劑、及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抑制劑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7171A
TW202317171A TW111131609A TW111131609A TW202317171A TW 202317171 A TW202317171 A TW 202317171A TW 111131609 A TW111131609 A TW 111131609A TW 111131609 A TW111131609 A TW 111131609A TW 202317171 A TW202317171 A TW 20231717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roliferation
bacteria
barley
green leaves
ag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1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岡夏希
森川𤥨海
高野晃
高嶋慎一郎
神谷智康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東洋新藥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東洋新藥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東洋新藥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71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7171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7/00Cereal-derived products; Malt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7/10Cereal-derived produc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899Poaceae or Gramineae (Grass family), e.g. bamboo, corn or sugar cane
    • A61K36/8998Hordeum (barle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1/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alimentary tract or the digestive system
    • A61P1/14Prodigestives, e.g. acids, enzymes, appetite stimulants, antidyspeptics, tonics, antiflatul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yc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Onc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 Cereal-Derived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含有大麥綠葉作為有效成分的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促進劑。本發明使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有效地增殖,有助於預防或緩和呼吸器官或消化器官感染症、增強腸管障壁功能、抑制病原體增殖或發育。又,本發明之用劑可用作腐敗產物產生菌之增殖抑制劑。大麥綠葉較佳為將綠葉粉碎後乾燥粉末化而成者。另屬較佳的是,大麥綠葉為大麥嫩葉粉末,上述大麥嫩葉粉末之中值徑為5 μm以上50 μm以下,含有10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之膳食纖維,且含有5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下之不溶性膳食纖維。

Description

腸管中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促進劑、消化器官或呼吸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劑、腸管障壁功能之增強劑、及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抑制劑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腸管中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促進劑、消化器官感染症或呼吸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劑、腸管障壁功能之增強劑、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抑制劑、以及大麥綠葉於該等用劑之製造中之用途。又,本發明係關於一種促進個體之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該個體經口攝取大麥綠葉之步驟。
已知丁酸或醋酸等短鏈脂肪酸除使腸管內保持酸性,促進腸之蠕動運動或自腸管中分泌水以外,還有助於感染防禦。例如,已知丁酸為對大腸黏膜上皮細胞提供能量之非常重要之營養素,且其為不僅調節腸內功能,還調節宿主之基因表現、細胞分化、腸組織產生、免疫調節、氧化壓力降低及止瀉等各種功能之細胞介體。 腸管具備吸收所攝取之食物而將病原細菌等無用物質適當地排除之腸管障壁功能。腸管障壁功能可例舉:緊密連接等物理障壁、腸內細菌等環境障壁、抗菌肽或免疫細胞等生物障壁。認為丁酸除作為大腸黏膜上皮之主要能量源而對維持大腸之正常功能重要以外,還促進腸之黏膜上皮細胞之代謝而消耗氧,將大腸管內保持於厭氧狀態,藉此抑制病原細菌增殖。此外,丁酸增強緊密連接,或促進調節性T細胞之分化而有助於維持腸管障壁功能。又,亦已知因腸管所產生之醋酸所導致之大腸桿菌感染症之抑制效果(非專利文獻1)。 近年來,因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症(COVID-19)等之感染擴散,作為有助於預防或改善呼吸器官或消化器官感染症之免疫機制,關於丁酸生成細菌(以下,亦稱為「丁酸菌」)等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研究不斷活躍。 丁酸菌係一種對氧化壓力非常敏感之細菌,其遍佈於健康人類之腸內菌群,生成丁酸作為膳食纖維之厭氧性細菌醱酵之最終產物。認為腸管內丁酸菌之減少會導致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或增加重症化風險(非專利文獻2~4)。認為丁酸為對炎症之重要保護分子,減輕因病毒感染等所導致之菌群失調(非專利文獻2)。又,於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之腸內菌群之組成中觀察到新型冠狀病毒依賴性之變化,羅氏菌(Roseburia)屬、糞桿菌(Faecalibacterium)屬、糞球菌(Coprococcus)屬等丁酸菌減少,認為由此導致新型冠狀病毒症狀惡化(非專利文獻3)。又,已知罹患呼吸器官感染症之人與未罹患呼吸器官感染症之人相比,作為主要丁酸菌之普拉梭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腸羅斯氏菌(Roseburia intestinalis)減少(非專利文獻4)。丁酸激活抗原特異性之CD8陽性T細胞,確認到增強抗病毒能力、抑制死亡率、減輕由感染所導致之症狀(非專利文獻5)。進而,關於出現流鼻涕或咽喉痛等症狀之病毒性呼吸器官感染症之發病風險,據說腸內丁酸菌較少者比腸內丁酸菌較多時高5倍(非專利文獻6、7)。
進而,認為丁酸菌或醋酸菌等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與口腔免疫功能或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之增加有關(非專利文獻8、9)。
又,已知藉由抑制吲哚產生菌增殖而具有改善腸內環境、增強腸管障壁功能等優點。
另一方面,已知大麥綠葉具有活性氧去除作用等各種生理活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06-321735號公報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日本食品微生物學會雜誌,Jpn. J. Food Microbiol., 36(1) p32-35, 2019 [非專利文獻2] "New Insights Into the Physiopathology of COVID-19: SARS-CoV-2-Associated Gastrointestinal Illness" Frontiers in Medicine 2021 vol.8 Published online 2021 Feb 18,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med.2021.640073/full,2021年8月3日檢索 [非專利文獻3] "Analysis of the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COVID-19 patient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the inflammatory factor IL-18. Med Microecol. (2020) Vol.5", https://www.researchgate.net/ publication/347130206_Analysis_of_the_intestinal_microbiota_in_ COVID-19_patients_and_its_correlation_with_the_inflammatory_ factor_IL-18/fulltext/5fddbd7e299bf1408822c631/Analysis-of-the-intestinal-microbiota-in-COVID-19-patients-and-its-correlation-with-the-inflammatory-factor-IL-18.pdf? origin=publication_detail,2021年8月3日檢索 [非專利文獻4] Gastroenterology. 2020; 159(3): 944-955. [非專利文獻5] Immunity. 2018; 48(5): 992-1005. [非專利文獻6] kaigo_postseven,https://www.news-postseven.com/kaigo/ 79333,2021年8月3日檢索 [非專利文獻7] Blood. 2018; 131(26): 2978-2986. [非專利文獻8] Gut Microbial Metabolites Fuel Host Antibody Responses,Cell Host Microbe. 2016 Aug 10; 20(2): 202-214. Published online 2016 Jul 28,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 PMC4982788/,2021年9月19日檢索 [非專利文獻9] The Salivary IgA Flow Rate Is Increased by High Concentrations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in the Cecum of Rats Ingesting Fructooligosaccharides,Nutrients 2016, 8(8), 500,Published: 17 August 2016,https://www.mdpi.com/2072-6643/8/8/500,2021年9月19日檢索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根據以上內容,就預防或緩和感染症、增強腸管障壁功能、抑制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觀點而言,期望一種可使棲息於腸內之丁酸菌或醋酸菌即短鏈脂肪酸產生菌有效地增殖,且可安全攝取之成分。 又,期望一種可有效地抑制吲哚等腐敗產物產生菌之增殖,且可安全攝取之成分。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人等在對大麥綠葉所具有之功能進行研究之過程中發現大麥綠葉可使羅氏菌屬細菌、糞桿菌屬細菌、糞球菌屬細菌等丁酸菌或帕拉普氏菌(Paraprevotella)屬細菌等醋酸菌在人等哺乳類之腸內有效地增殖,可有助於預防或緩和病毒性呼吸器官感染症等感染症、增強腸管障壁功能、抑制病原體增殖或發育,從而完成本發明。又,本發明人亦發現,大麥綠葉可有效地抑制作為吲哚產生菌之厭氧棍狀菌(Anaerotruncus)之增殖,減少腸內腐敗產物之產生。
即,本發明如下所示。 [1]一種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促進劑,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2]如[1]中所記載之用劑,其中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包含選自丁酸菌及醋酸菌中之至少一種。 [3]一種腸內丁酸菌之增殖促進劑,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4]如[3]中所記載之用劑,其中丁酸菌包含選自糞球菌屬細菌、厭氧菌(Anaerostipes)屬細菌、羅氏菌屬細菌及糞桿菌屬細菌中之至少一種。 [5]一種腸內醋酸菌之增殖促進劑,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6]如[5]中所記載之用劑,其中醋酸菌包含帕拉普氏菌屬細菌。 [7]一種消化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劑,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8]一種呼吸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劑,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9]一種病毒性呼吸器官或消化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劑,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10]一種腸管障壁功能之增強劑,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11]一種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抑制劑,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12]一種腐敗產物產生菌之增殖抑制劑,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13]如[12]中所記載之用劑,其中腐敗產物產生菌包含吲哚產生菌。 [14]一種吲哚產生菌之增殖抑制劑,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15]如[14]中所記載之用劑,其中吲哚產生菌包含厭氧棍狀菌屬細菌。 [16]一種用於幫助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增殖之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17]一種用於幫助腸內丁酸菌增殖之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18]一種用於幫助腸內醋酸菌增殖之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19]一種用於幫助預防或緩和消化器官感染症之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20]一種用於幫助預防或緩和呼吸器官感染症之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21]一種用於幫助預防或緩和病毒性呼吸器官或消化器官感染症之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22]一種用於幫助增強腸管障壁功能之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23]一種用於幫助抑制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24]一種用於幫助抑制腐敗產物產生菌之增殖之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25]一種用於幫助抑制吲哚產生菌之增殖之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 [26]一種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且顯示有助於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 [27]一種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且顯示有助於腸內丁酸菌之增殖。 [28]一種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且顯示有助於腸內醋酸菌之增殖。 [29]一種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且顯示有助於預防或緩和消化器官感染症。 [30]一種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且顯示有助於預防或緩和呼吸器官感染症。 [31]一種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且顯示有助於預防或緩和病毒性呼吸器官或消化器官感染症。 [32]一種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且顯示有助於腸管障壁功能之增強。 [33]一種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且顯示有助於抑制病原體之增殖或發育。 [34]一種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且顯示有助於抑制腐敗產物產生菌之增殖。 [35]一種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且顯示有助於抑制吲哚產生菌之增殖。 [36]一種組合物,其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且顯示選自由「使(大腸等之)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增殖」、「有助於(大腸等之)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幫助(大腸等之)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增殖」、「使腸內丁酸菌增殖」、「有助於腸內丁酸菌增殖」、「幫助腸內丁酸菌增殖」、「使(大腸等之)腸內丁酸菌增殖」、「有助於(大腸等之)腸內丁酸菌之增殖」、「幫助(大腸等之)腸內丁酸菌增殖」、「使(大腸等之)腸內醋酸菌增殖」、「有助於(大腸等之)腸內醋酸菌之增殖」、「幫助(大腸等之)腸內醋酸菌增殖」、「藉由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來改善腸內環境」、「藉由短鏈脂肪酸產生菌有助於改善腸內環境」、「藉由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幫助改善腸內環境」、「維持正常免疫功能」、「有助於維持正常免疫功能」、「幫助維持正常免疫功能」、「維持正常黏膜免疫功能」、「有助於維持正常黏膜免疫功能」、「幫助維持正常黏膜免疫功能」、「維持正常口腔免疫功能」、「有助於維持正常口腔免疫功能」、「幫助維持正常口腔免疫功能」、「維持正常口腔黏膜免疫功能」、「有助於維持正常口腔黏膜免疫功能」、「幫助維持正常口腔黏膜免疫功能」、「增強腸管障壁功能」、「有助於增強腸管障壁功能」、「幫助增強腸管障壁功能」、「維持腸管障壁功能」、「有助於維持腸管障壁功能」、「幫助維持腸管障壁功能」、「增強腸障壁功能」、「有助於增強腸障壁功能」、「幫助增強腸障壁功能」、「維持腸障壁功能」、「有助於維持腸障壁功能」、「幫助維持腸障壁功能」、「增強身體障壁功能」、「有助於增強身體障壁功能」、「幫助增強身體障壁功能」、「維持身體障壁功能」、「有助於維持身體障壁功能」、「幫助維持身體障壁功能」、「預防或緩和呼吸器官感染症」、「有助於預防或緩和呼吸器官感染症」、「幫助預防或緩和呼吸器官感染症」、「預防或緩和消化器官感染症」、「有助於預防或緩和消化器官感染症」、「幫助預防或緩和消化器官感染症」、「預防或緩和病毒感染」、「有助於預防或緩和病毒感染」、「幫助預防或緩和病毒感染」、「預防或緩和病原體感染」、「有助於預防或緩和病原體感染」、「幫助預防或緩和病原體感染」、「抑制病原體增殖或發育」、「有助於抑制病原體增殖或發育」、「幫助抑制病原體增殖或發育」、「抑制腐敗產物產生菌之增殖」、「有助於抑制腐敗產物產生菌之增殖」及「幫助抑制腐敗產物產生菌之增殖」所組成之群中之一種以上之功能。 [37]一種大麥綠葉之用途,其用於製造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促進劑。 [38]如[37]中所記載之大麥綠葉之用途,其中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包含選自丁酸菌及醋酸菌中之至少一種。 [39]一種大麥綠葉之用途,其用於製造消化器官或呼吸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劑。 [40]一種大麥綠葉之用途,其用於製造腸管障壁功能之增強劑。 [41]一種大麥綠葉之用途,其用於製造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抑制劑。 [42]一種大麥綠葉之用途,其用於製造腐敗產物產生菌之增殖抑制劑。 [43]如[42]中所記載之用途,其中腐敗產物產生菌為吲哚產生菌。 [44]如[37]至[43]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用途,其中大麥綠葉為將綠葉粉碎後乾燥粉末化而成者。 [45]如[37]至[44]中任一項所記載之用途,其中大麥綠葉為大麥嫩葉粉末,上述大麥嫩葉粉末之中值徑為5 μm以上50 μm以下,含有10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之膳食纖維,且含有5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下之不溶性膳食纖維。 [46]一種促進個體之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之方法,其包括使該個體經口攝取大麥綠葉之步驟。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使腸內丁酸菌或醋酸菌有效地增殖,可實現病毒性呼吸器官感染症等呼吸器官感染症、病毒性消化器官感染症等消化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腸管障壁功能之增強、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抑制。又,根據本發明,可有效地抑制吲哚產生菌之增殖,減少腸內腐敗產物之產生。
以下,亦將「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促進劑」、「消化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劑」、「呼吸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劑」、「腸管障壁功能之增強劑」、「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抑制劑」及「腐敗產物產生菌之增殖抑制劑」統稱為「本發明之用劑」。 本發明之用劑之特徵在於:含有大麥綠葉。本發明之用劑係使用大麥綠葉所製造者。 本發明之用劑可使腸內丁酸產生菌(以下,亦稱為「丁酸菌」)或醋酸產生菌(以下,亦稱為「醋酸菌」)等短鏈脂肪酸產生菌有效地增殖,藉由日常連續經口攝取,可謀求病毒性呼吸器官感染症等呼吸器官感染症或病毒性消化器官感染症等消化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腸管障壁功能之增強、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抑制。 於本發明中,腸內丁酸菌增殖較佳為促進大腸管腔內丁酸菌之增殖,腸內醋酸菌增殖較佳為促進大腸管腔內丁酸菌之增殖。
本發明中之呼吸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為包括如下情況之概念:由於促進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而改善呼吸器官感染症之症狀,或者症狀不出現,或症狀即便出現亦極輕。關於呼吸器官感染症,除可例舉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或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以外,還可例舉伴隨該等之鼻涕、鼻塞、咽喉痛、咳嗽、關節痛、腹痛、全身發熱、疲憊感、寒戰、腹瀉、噁心、嘔吐等。 又,呼吸器官感染症有病毒性呼吸器官感染症及細菌性呼吸器官感染症,病毒性呼吸器官感染症可例舉因病毒感染所導致之上述各種症狀。作為致病病毒,已知有冠狀病毒、流感病毒、RS(Respiratory Syncytial,呼吸道融合)病毒、腺病毒、諾羅病毒等。作為細菌性呼吸器官感染症,已知有由肺炎鏈球菌所導致之肺炎。
本發明中之消化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為包括如下情況之概念:由於促進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而改善消化器官感染症之症狀,或者症狀不出現,或症狀即便出現亦極輕。作為消化器官感染症之例,可例舉腸胃炎,作為症狀,可例舉腹痛、腹瀉、嘔吐等胃腸障礙或發熱等。作為腸內感染症之原因,已知有沙門氏桿菌、葡萄球菌、腸炎弧菌、志賀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曲狀桿菌、產氣夾膜梭菌、仙人掌桿菌、諾羅病毒(SRSV)、輪狀病毒。又,已知冠狀病毒亦會引起腹瀉症狀等腸胃炎症狀。
本發明中之腸管障壁功能之增強係指由於促進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而強化排除腸管中病原細菌或病原病毒之功能。作為腸管障壁功能強化之例,例如可例舉:藉由丁酸菌所生成之丁酸,而向大腸細胞供給能量,促進代謝,將大腸上皮黏膜等大腸功能保持正常,以及藉由丁酸生成等而抑制病原細菌之增殖,或藉由丁酸菌所生成之丁酸,而增強緊密連接,或促進調節性T細胞之分化而有助於維持腸管障壁功能等功能。又,亦可例舉藉由醋酸菌所生成之醋酸,而防止大腸桿菌等之感染之功能。
作為本發明中之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抑制劑,可例舉:由於促進腸內丁酸菌或醋酸菌之增殖,而抑制病原體之增殖或發育。關於病原體,於呼吸器官中,病毒性病原體可例舉因病毒感染所導致之上述各種症狀。作為致病病毒,已知有冠狀病毒、流感病毒、RS病毒、腺病毒等。作為細菌性病原體,可例舉肺炎鏈球菌等。又,於消化器官中,可例舉:沙門氏桿菌、葡萄球菌、腸炎弧菌、志賀桿菌、病原性大腸桿菌、曲狀桿菌、產氣夾膜梭菌、仙人掌桿菌、諾羅病毒(SRSV)、輪狀病毒、冠狀病毒等。
腐敗產物可謂為糞便惡臭之原因,已知作為表示腸內環境惡化之指標。作為腐敗產物,可例舉吲哚或糞臭素等,較佳為吲哚。作為吲哚產生菌,可例舉厭氧棍狀菌屬細菌、大腸桿菌。
(短鏈脂肪酸產生菌) 所謂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係指於腸內產生丁酸或醋酸等短鏈脂肪酸之細菌。於本發明中,短鏈脂肪酸不包含乳酸。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中之丁酸菌為產生丁酸之細菌,具體而言,可例舉:糞球菌屬細菌(於本說明書中,有時簡稱為「糞球菌」)、Marvinbryantia屬細菌(有時簡稱為「Marvinbryantia」)、厭氧菌屬細菌(有時簡稱為「厭氧菌」)、羅氏菌屬細菌(有時簡稱為「羅氏菌」)、糞桿菌屬細菌(有時簡稱為「糞桿菌」)等。又,作為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中之醋酸菌,可例舉帕拉普氏菌屬細菌(有時簡稱為「帕拉普氏菌」)等。 作為本發明之用劑之增殖對象之短鏈脂肪酸產生菌較佳為丁酸菌或醋酸菌,就期待對呼吸器官或消化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改善較高之效果或期待對腸管障壁功能之增強較高之效果之方面而言,特佳為丁酸菌。於丁酸菌之情形時,就藉由本發明之用劑促進人之丁酸菌之增殖之效果較高之方面而言,作為增殖對象之丁酸菌較佳為包含選自糞球菌屬細菌、厭氧菌屬細菌、羅氏菌屬細菌及糞桿菌屬細菌中之至少一種,特佳為包含選自羅氏菌屬細菌及糞桿菌屬細菌中之至少一種。又,就實現防止或緩和因新型冠狀病毒等病毒感染所導致之腸內菌群之變化,改善呼吸器官或消化器官等之症狀或預防症狀惡化之方面而言,包含選自糞球菌屬細菌、羅氏菌屬細菌及糞桿菌屬細菌中之至少一種亦較佳。
(大麥綠葉) 本實施方式以大麥綠葉作為有效成分。大麥(Hordeum vulgare L.)為原產於中亞地區,屬於禾本科之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根據穗形,大致分為二稜大麥或六稜大麥等。該大麥中富含作為水溶性膳食纖維之大麥β-葡聚糖或不溶性膳食纖維。用於本發明之用劑之大麥綠葉所使用之大麥品種只要通常可獲得即可,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二稜大麥或六稜大麥等任一品種之大麥綠葉。於本說明書中,「綠葉」可包含綠葉及莖。
綠葉可於任一收穫時期收穫,並無特別限定,例如較佳為於成熟期前即分蘖開始期至始穗前期收穫。亦將於分蘖開始期至始穗前期所收穫之大麥之綠葉稱為大麥嫩葉。具體而言,根據品種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較佳為自高度為10 cm以上、較佳為10~90 cm左右、特佳為20~80 cm左右、尤佳為30~70 cm左右之大麥收穫綠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綠葉較佳為在收穫後立即進行粉末化。於收穫後至粉末化為止需要時間之情形時,為了防止綠葉變質,較佳為藉由低溫儲藏等本領域技術人員通常使用之儲藏方法進行儲藏。
作為本發明所使用之大麥綠葉,可使用由大麥綠葉所獲得之各種加工物。例如,可使用大麥綠葉粉末,亦可使用大麥綠葉之醱酵物,就本發明之效果特別優異之觀點而言,特佳為使用大麥綠葉粉末。所謂大麥綠葉粉末意指對大麥之綠葉進行加工後乾燥粉末化而成者。作為大麥綠葉粉末,例如可例舉將綠葉粉碎後乾燥粉末化而成者(綠葉之粉碎粉)或對綠葉之榨汁進行乾燥粉末化而成者(綠葉之榨汁粉)、對綠葉之萃取物進行乾燥粉末化而成者(綠葉之萃取物粉)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作為本發明之大麥綠葉粉末,就本發明之效果特別優異之觀點而言,特佳為使用大麥綠葉之粉碎粉。
作為大麥綠葉之粉碎粉,可使用在進行粉末化時,除進行了粉碎處理以外,還進行了各種處理者。作為此種處理,例如可例舉乾燥處理、汆燙處理、殺菌處理、碎片處理等,但並不限定於該等。
例如,藉由將乾燥處理及粉碎處理組合,可使綠葉乾燥粉末化。乾燥處理及粉碎處理可同時進行,或亦可先進行任一者,較佳為先進行乾燥處理後再進行粉碎處理。對綠葉進行乾燥粉末化時,進而視需要可組合進行選自汆燙處理、殺菌處理等處理中之一種或兩種以上之處理。又,進行粉碎處理之次數並無特別限定,可以進行粗粉碎處理後,進行粉碎得更細之微粉碎處理等方式,實施1次或2次以上之處理。
汆燙處理為用於將綠葉之綠色保持鮮豔之處理,作為汆燙處理之方法,可例舉熱水處理或蒸煮處理等。
作為熱水處理,例如可例舉:利用70~100℃、較佳為80~100℃之熱水,將綠葉處理60~240秒、較佳為90~180秒之方法等。又,較佳為在熱水處理時,使用碳酸鎂等碳酸鹽或碳酸氫鈉等碳酸氫鹽,藉由將碳酸氫鹽溶解於熱水中,可使綠葉之綠色更加鮮豔。
作為蒸煮處理,較佳為間歇性蒸煮處理,即於常壓或加壓下,重複進行藉由水蒸氣蒸煮綠葉之處理及使綠葉冷卻之處理。於間歇性蒸煮處理中,藉由水蒸氣進行蒸煮之處理例如進行20~40秒,較佳為進行30秒。蒸煮處理後之冷卻處理較佳為立即進行,其方法並無特別限定,可使用於冷水中之浸漬、冷藏、利用冷風所進行之冷卻、利用溫風所進行之氣化冷卻、組合溫風及冷風之氣化冷卻等。其中,較佳為組合溫風及冷風之氣化冷卻。此種冷卻處理以綠葉之容器內溫度較佳為成為60℃以下、更佳為成為50℃以下、進而較佳為成為40℃以下之方式進行。又,為了製造富含維生素、礦物質、葉綠素等營養成分之綠葉粉末,較佳為將間歇性蒸煮處理重複2~5次。
殺菌處理為本領域技術人員通常已知之殺菌處理即可,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為使用溫度、壓力、電磁波、藥劑等以物理方式或化學方式殺滅微生物之處理。
於對乾燥處理及粉碎處理追加進行汆燙處理之情形時,汆燙處理較佳為在乾燥處理之前進行。又,於對乾燥處理及粉碎處理追加進行殺菌處理之情形時,殺菌處理較佳為在乾燥處理之後、或粉碎處理之前或之後進行。
乾燥處理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例舉:以綠葉之水分含量成為10質量%以下、較佳為成為5質量%以下之方式進行乾燥之處理。乾燥處理例如可藉由熱風乾燥、高壓蒸氣乾燥、電磁波乾燥等本領域技術人員所公知之任意方法來進行。利用加熱所進行之乾燥例如可於40℃~140℃、較佳為80~130℃下以綠葉不會因加溫而變色之溫度及時間來進行。乾燥處理可為冷凍乾燥處理,但就本發明之效果特別優異之觀點而言,較佳為利用加熱所進行之乾燥處理。
作為大麥綠葉之榨汁粉,例如可使用:藉由將綠葉之榨汁進行低溫濃縮後濃縮固形物成分,將該濃縮液進行冷凍乾燥或噴霧乾燥而獲得者。
為了提高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增殖效果或腐敗產物產生菌增殖抑制效果,於使用大麥綠葉粉末作為大麥綠葉之情形時,特佳為具有以下之任一構成。
本發明所使用之大麥綠葉粉末之中值徑較佳為5 μm以上50 μm以下,更佳為8 μm以上30 μm以下。
中值徑意指粉體之粒度分佈之累積50%之粒徑,具體而言,使用作為雷射繞射散射光式粒度分佈測定裝置之清新企業公司製造之LMS-300或LMS-350所測得之粒度分佈之累積50%(×50)之粒徑。 關於大麥綠葉為具有上述中值徑之大麥綠葉粉末,除大麥綠葉為具有該中值徑之大麥綠葉粉末本身之情形以外,還包括為具有該中值徑之粉末之造粒物之情形。
又,就可進一步享有本發明之效果之方面而言,本發明所使用之大麥綠葉較佳為包含10質量%以上之膳食纖維,更佳為包含20質量%以上之膳食纖維,進而較佳為包含30質量%以上之膳食纖維。其上限例如可為80質量%。此處所謂之膳食纖維係不溶性膳食纖維與水溶性膳食纖維之合計量。 膳食纖維之量係利用酶-重量法來測定。
又,就可進一步享有本發明之效果之方面而言,本發明所使用之大麥綠葉較佳為包含5質量%以上之不溶性膳食纖維,更佳為包含10質量%以上之不溶性膳食纖維,進而較佳為包含20質量%以上之不溶性膳食纖維。其上限例如可為70質量%。 不溶性膳食纖維之量係利用酶-重量變更法來測定。
為了使膳食纖維量或不溶性膳食纖維量處於上述範圍,於大麥綠葉之製造方法中,不進行榨汁或萃取,而將大麥綠葉進行粉碎,藉此製備大麥綠葉粉末即可。
(本發明之用劑) 本發明之用劑例如可用作醫藥品(包含準藥品)、或特定保健用食品、營養功能食品、功能性顯示食品等由特定機構確認顯示功效之功能性食品等所謂之健康食品等。
本發明之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促進劑含有大麥綠葉,就用於使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增殖、預防或緩和(改善)消化器官感染症、預防或緩和(改善)呼吸器官感染症、增強腸管障壁功能、抑制病原體增殖或發育、抑制腐敗產物產生菌增殖之方面而言,其製品可與其他製品區分即可,並無特別限制,例如,於本發明之製品之本體、包裝、說明書、宣傳物(廣告媒體)之任一者顯示了腸內丁酸菌或醋酸菌之增殖之功能者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又,即便為一般食品,提示用途而製造販賣者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例如,以表示腸內丁酸菌或醋酸菌之增殖促進之論文等作為功能性之科學根據,以大麥綠葉或源自大麥綠葉之成分(膳食纖維等)作為功能性相關成分之功能性顯示食品,且申報顯示腸內丁酸菌或醋酸菌之增殖或因丁酸菌或醋酸菌之增殖而達成之效果的功能性顯示食品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以表示腸內丁酸菌或醋酸菌之增殖促進之論文等作為功能性之科學根據,以大麥綠葉或源自大麥綠葉之成分(膳食纖維等)作為功能性相關成分之功能性顯示食品,且申報顯示呼吸器官感染症或消化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改善)、腸管障壁功能增強、或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抑制、腐敗產物產生菌增殖抑制的功能性顯示食品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又,例如,以表示丁酸菌增殖之論文等作為功能性之科學根據,以大麥綠葉或源自大麥綠葉之成分作為功能性相關成分之功能性顯示食品,且申報顯示與免疫功能之維持及/或提昇相關之功能性的功能性顯示食品亦包含於本發明之範圍內。
具體而言,可例示:於所謂之健康食品中,顯示出「使(大腸等之)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增殖」、「有助於(大腸等之)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幫助(大腸等之)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增殖」、「使腸內丁酸菌增殖」、「有助於腸內丁酸菌之增殖」、「幫助腸內丁酸菌增殖」、「使(大)腸內丁酸菌增殖」、「有助於(大腸等之)腸內丁酸菌之增殖」、「幫助(大腸等之)腸內丁酸菌增殖」、「使(大腸等之)腸內醋酸菌增殖」、「有助於(大腸等之)腸內醋酸菌之增殖」、「幫助(大腸等之)腸內醋酸菌增殖」、「藉由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來改善腸內環境」、「藉由短鏈脂肪酸產生菌有助於改善腸內環境」、「藉由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幫助改善腸內環境」、「維持正常免疫功能」、「有助於維持正常免疫功能」、「幫助維持正常免疫功能」、「維持正常黏膜免疫功能」、「有助於維持正常黏膜免疫功能」、「幫助維持正常黏膜免疫功能」、「維持正常口腔免疫功能」、「有助於維持正常口腔免疫功能」、「幫助維持正常口腔免疫功能」、「維持正常口腔黏膜免疫功能」、「有助於維持正常口腔黏膜免疫功能」、「幫助維持正常口腔黏膜免疫功能」、「增強腸管障壁功能」、「有助於增強腸管障壁功能」、「幫助增強腸管障壁功能」、「維持腸管障壁功能」、「有助於維持腸管障壁功能」、「幫助維持腸管障壁功能」、「增強腸障壁功能」、「有助於增強腸障壁功能」、「幫助增強腸障壁功能」、「維持腸障壁功能」、「有助於維持腸障壁功能」、「幫助維持腸障壁功能」、「增強身體障壁功能」、「有助於增強身體障壁功能」、「幫助增強身體障壁功能」、「維持身體障壁功能」、「有助於維持身體障壁功能」、「幫助維持身體障壁功能」、「預防或緩和呼吸器官感染症」、「有助於預防或緩和呼吸器官感染症」、「幫助預防或緩和呼吸器官感染症」、「預防或緩和消化器官感染症」、「有助於預防或緩和消化器官感染症」、「幫助預防或緩和消化器官感染症」、「預防或緩和病毒感染」、「有助於預防或緩和病毒感染」、「幫助預防或緩和病毒感染」、「預防或緩和病原體感染」、「有助於預防或緩和病原體感染」、「幫助預防或緩和病原體感染」、「抑制病原體增殖或發育」、「有助於抑制病原體增殖或發育」、「幫助抑制病原體增殖或發育」、「抑制腐敗產物產生菌之增殖」、「有助於抑制腐敗產物產生菌之增殖」、「幫助抑制腐敗產物產生菌之增殖」等者。
作為本發明之用劑之形態,例如可例舉:錠狀、膠囊狀、粉末狀、液狀、粒狀、棒狀、板狀、塊狀、固形狀、丸狀、漿狀、乳霜狀、囊片狀、凝膠狀、咀嚼錠狀、條狀等。亦可為冰淇淋、果凍、曲奇、蛋糕、巧克力、PET瓶飲料等形態。該等中,較佳為錠狀、膠囊狀、粉末狀、丸狀、咀嚼錠狀之形態,特佳為粉末狀。於本發明中,粉末狀包括為顆粒狀之情形及為並非顆粒(即,未經造粒)之粉末狀之情形之兩者。
於將本發明之用劑製成錠狀、丸狀、咀嚼錠狀之情形時,較佳為添加賦形劑、潤滑劑、助滑劑之任一種以上。藉此,成形性得以提高,所製造之用劑之保存穩定性得以提昇。特別是,藉由使用賦形劑及潤滑劑,可進一步提高保存穩定性。
作為本發明之用劑中之大麥綠葉之含量,於發揮其效果之範圍內適當地含有即可。例如,較佳為於本發明之用劑中含有以乾燥質量換算為0.01~100質量%之大麥綠葉,更佳為含有0.1~100質量%,進而較佳為含有1~100質量%。
作為本發明之用劑中之源自大麥綠葉之膳食纖維之含量,於發揮其效果之範圍內適當地含有即可。例如,較佳為於本發明之用劑中含有以乾燥質量換算為0.01~80質量%之源自大麥綠葉之膳食纖維,更佳為含有0.1~75質量%,進而較佳為含有1~70質量%。
本發明中之大麥綠葉之攝取量並無特別限定,就更有效地享有其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增殖促進效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以大麥綠葉之攝取量成為成人每1天0.25 g以上之方式進行攝取,更佳為以大麥綠葉之攝取量成為成人每1天0.5 g以上之方式進行攝取,進而較佳為以大麥綠葉之攝取量成為成人每1天1.0 g以上之方式進行攝取。其上限例如較佳為30 g,更佳為20 g,特佳為10 g。
又,本發明中之源自大麥綠葉之膳食纖維之攝取量並無特別限定,就更有效地享有其效果之方面而言,較佳為以源自大麥綠葉之膳食纖維之攝取量成為成人每1天0.125 g以上之方式進行攝取,更佳為以源自大麥綠葉之膳食纖維之攝取量成為成人每1天0.25 g以上之方式進行攝取,進而較佳為以源自大麥綠葉之膳食纖維之攝取量成為成人每1天0.5 g以上之方式進行攝取。其上限例如較佳為15 g,更佳為10 g,特佳為5 g。
本發明之用劑以大麥綠葉或源自大麥綠葉之膳食纖維之1天之攝取量成為上述攝取量之方式適當地設計即可,可為1次攝取上述攝取量之態樣,亦可為分複數次攝取上述攝取量之態樣。即,例如可於1個容器中或分為2~4個容器收容1天的量。
本發明之用劑較佳為應用於人等哺乳類,特佳為以人為對象。其原因在於,藉由應用於人,於人之腸內,本發明之用劑特別有效地促進羅氏菌、糞桿菌、糞球菌、厭氧菌等對丁酸產生有效之丁酸菌增殖。又,可使帕拉普氏菌等醋酸菌有效地增殖。因此,於本發明中,由於因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或防止其減少等而使丁酸或醋酸於腸內增加,可有助於預防或緩和消化器官感染症或呼吸器官感染症、增強腸管障壁功能、抑制病原體增殖或發育。又,本發明之用劑於人等哺乳類之腸內可有效地抑制作為吲哚產生菌之厭氧棍狀菌之增殖,減少腸內腐敗產物之產生。
本發明之用劑視需要可添加除大麥綠葉以外之其他成分並藉由公知之方法來製造。
本發明提供一種促進個體之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之方法,該方法包括使該個體經口攝取大麥綠葉之步驟。於本發明中,藉由促進個體之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可實現個體之消化器官或呼吸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個體之腸管障壁功能之增強、個體之腸中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抑制、或個體之腸中腐敗產物產生菌之增殖之抑制。個體宜為人、貓、狗等哺乳類,較佳為人。於該等方法中,較佳為連續2週以上攝取大麥綠葉,更佳為連續3週以上攝取大麥綠葉,進而較佳為連續4週以上攝取大麥綠葉。於連續2週以上攝取大麥綠葉之情形時,可每天攝取,亦可有不攝取之日,1週攝取2天以上即可,更佳為1週攝取3天以上。 [實施例]
以下,例舉實施例進一步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發明之範圍並不限定於該實施例。以下,於無特別說明之情形時,「%」表示質量%,「份」表示質量份。
[大麥綠葉粉末之製造] 作為原料,使用於分蘖開始期至始穗前之期間以高度約為30 cm收割之大麥之地上部(葉及莖)。進行預處理,即對其進行水洗,去除所附著之泥等,切割為5~10 cm左右之大小。將經預處理之莖及葉利用90~100℃之沸水汆燙處理90秒~120秒,僅處理1次,其後,利用冷水進行冷卻。繼而,將所獲得之莖及葉於乾燥機中利用80℃~130℃之溫風乾燥20分鐘~180分鐘,直至水分量成為5質量%以下為止。將乾燥過之莖葉粗粉碎處理至約1 mm之大小。對所獲得之大麥之莖及葉使用噴磨粉碎機於上述範圍內調整供給條件、噴出壓力來進行微粉碎處理,製造水分量5質量%以下之大麥綠葉粉末(粉碎粉)。
(膳食纖維量) 藉由食品標示基準附件(營養素等之分析方法等)中所記載之酶-重量法(酵素-重量法)進行分析。
(臨床試驗) 試驗設計:隨機安慰劑對照雙盲試驗平行組間比較法 對象:健康成年男女(分析對象者55人(男性12人、女性43人),20歲以上且未達65歲) 試驗方法:將受驗者分為2組,讓他們攝取作為實施例1之受驗食品及作為比較例1之對照食品之任一者4週,對攝取前及試驗過程中持續攝取4週後之糞便中之腸內細菌之佔有率。 再者,檢查2週以內攝取過整腸劑或緩瀉劑(包括瀉劑)等常用藥或抗生素之人等被認為不適合本試驗之人被排除在受驗者之外。又,試驗過程中要求控制攝取含有乳酸菌、雙叉乳酸桿菌、納豆菌等生菌類之食品、強化了寡醣、膳食纖維之食品、有助於改善便秘之健康食品類及含有大量糖醇之食品。 作為實施例1之受驗食品使用向上述所製造之大麥綠葉粉末(膳食纖維量為47.1質量%、中值徑約為20 μm、不溶性膳食纖維為20~70質量%)中混合麥芽糖,進行造粒而成之粉末飲料。中值徑係使用粒度分佈儀LMS-300(清新企業公司製造),將分散介質設為乙醇、折射率設為1.330-0.00 i、形狀係數設為1.000來測定。作為比較例1之對照食品使用不含大麥綠葉粉末,對麥芽糖使用著色劑及著香劑並以外觀與受驗食品無法區別之方式製備之粉末飲料。算出受驗食品中所包含之源自大麥綠葉之膳食纖維每1天攝取標準量為0.7 g。 攝取方法:將試驗食品溶解於適量之水或熱水中,使各受驗者每天攝取1天攝取標準量。 所回收之糞便在DNA(Deoxyribonucleic Acid,去氧核糖核酸)提取之前冷凍保存。進而,於冷藏條件下進行粉碎。自經粉碎之檢體中利用QuickGene-810系統及QuickGene DNA組織套組(KURABO)提取DNA。 以下,按照Illumina股份有限公司所提供之操作說明即「16S Metagenomic Sequencing Library Preparation」。 將所獲得之細菌DNA作為模板進行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鏈反應)(第1次)。PCR區域設為16S rDNA之V3及V4,引子及PCR條件參照上述操作說明。PCR後,利用電泳確認PCR擴增成功與否。使用NucleoFast 96 (TaKaRa)對可確認PCR擴增之檢體進行純化。 依據上述操作說明進行PCR(第2次)。PCR產物之總量為40 μL。 引子及PCR條件參照上述操作說明。使用PCR產物全部量,並使用SequalPrep標準化板套組(Life Technologies)進行PCR產物之純化。 每1板回收10 μL之各PCR產物(960 μL/板),於1.5 mL之微管內充分混合,進行二等分(480 μL/管),向各管中添加900 μL之AMPure XP珠粒溶液(BECKMAN COULTER公司)並充分混合。靜置2分鐘後,使用磁架吸附結合有DNA之珠粒。廢棄上清液後,利用80質量%乙醇洗浄2次後,利用50 μL/板之Tris緩衝液溶出DNA。使用KAPA Library定量套組(NIPPON Genetics)確認最終DNA濃度。 關於DNA濃度製備為4 nM之樣品,使用相對於樣品量為1/3量之0.4 N NaOH水溶液,於室溫下靜置5分鐘改性後,藉由MiSeq試劑套組v3 600循環(Illumina)及Miseq獲取基因序列。 所獲取之基因資訊之分析係於Linux(註冊商標)環境下使用Qiime(Quantitative Insights Into Microbial Ecology,微生物生態學定量分析)來進行。首先,藉由Fast Length Adjustment of Short reads(FLASH,短讀之快速長度調整)(http://www.cbcb.umd.edu/ software/flash,2022年8月2日檢索)將雙端所獲取之序列於最大失配比0.4之條件連結。繼而,使用split_libraries_fastq.py(http://qiime.org/ scripts/split_libraries.html,2022年8月2日檢索)進行所連結之序列之特性檢查。其後,執行USEARCH(http://www.drive5.com/usearch/,2022年8月2日檢索),進行序列之聚類及菌株鑑定。再者,同源性為97%以上。 菌株鑑定之資料庫使用Greengenes資料庫13_8(http://qiime.org/home_static/dataFiles.html,2022年8月2日檢索)。 將上述分析結果表示為屬級之菌佔有率(%)。將結果示於表1。
[表1]
菌屬    攝取前 攝取4週後 變化值
羅氏菌(%) 實施例1 1.98 3.26 1.29
比較例1 2.11 2.06 -0.05
糞桿菌(%) 實施例1 5.58 6.95 1.37
比較例1 8.33 6.85 -1.48
厭氧菌(%) 實施例1 0.28 0.37 0.1
比較例1 0.17 0.18 0.01
糞球菌(%) 實施例1 1.34 1.61 0.28
比較例1 1.29 1.32 0.03
帕拉普氏菌(%) 實施例1 0.06 0.22 0.16
比較例1 0.22 0.13 -0.08
厭氧棍狀菌(%) 實施例1 0.18 0.08 -0.11
比較例1 0.07 0.1 0.03
如表1所示,於相對於攝取前之變化值中,實施例1之受驗食品組與比較例1之對照食品組相比,作為丁酸菌之羅氏菌、糞桿菌、厭氧菌及糞球菌、以及作為醋酸菌之帕拉普氏菌顯示出較高值。又,實施例1之受驗食品組與比較例1之對照食品組相比,作為吲哚產生菌之厭氧棍狀菌顯示出較低值。 [產業上之可利用性]
本發明之用劑於人等哺乳類之腸內可使羅氏菌、糞桿菌及糞球菌等丁酸菌或帕拉普氏菌等醋酸菌有效地增殖,可有助於預防或緩和病毒性呼吸器官或消化器官感染症等呼吸器官或消化器官感染症、增強腸管障壁功能、抑制病原體增殖或發育。又,本發明之用劑於人等哺乳類之腸內可有效地抑制作為吲哚產生菌之厭氧棍狀菌之增殖,從而連帶減少腸內腐敗產物之產生。

Claims (10)

  1. 一種大麥綠葉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腸內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促進劑。
  2. 如請求項1之大麥綠葉之用途,其中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包含選自丁酸菌及醋酸菌中之至少一種。
  3. 一種大麥綠葉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消化器官或呼吸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劑。
  4. 一種大麥綠葉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腸管障壁功能之增強劑。
  5. 一種大麥綠葉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抑制劑。
  6. 一種大麥綠葉之用途,其係用於製造腐敗產物產生菌之增殖抑制劑。
  7. 如請求項6之用途,其中腐敗產物產生菌為吲哚產生菌。
  8. 如請求項1或2之用途,其中大麥綠葉為將綠葉粉碎後乾燥粉末化而成者。
  9. 如請求項1或2之用途,其中大麥綠葉為大麥嫩葉粉末,上述大麥嫩葉粉末之中值徑為5 μm以上50 μm以下,含有10質量%以上80質量%以下之膳食纖維,且含有5質量%以上70質量%以下之不溶性膳食纖維。
  10. 如請求項1或2之用途,其中使個體經口攝取大麥綠葉。
TW111131609A 2021-09-30 2022-08-23 腸管中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促進劑、消化器官或呼吸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劑、腸管障壁功能之增強劑、及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抑制劑 TW20231717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1893 2021-09-30
JP2021161893A JP2023051312A (ja) 2021-09-30 2021-09-30 腸管における短鎖脂肪酸産生菌の増殖促進剤、消化器又は呼吸器感染症の予防又は緩和剤、腸管バリア機能の増強剤、及び、病原体の増殖又は発育の抑制剤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7171A true TW202317171A (zh) 2023-05-01

Family

ID=857822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1609A TW202317171A (zh) 2021-09-30 2022-08-23 腸管中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促進劑、消化器官或呼吸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劑、腸管障壁功能之增強劑、及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抑制劑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51312A (zh)
TW (1) TW202317171A (zh)
WO (1) WO202305377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3484B2 (ja) * 2015-08-19 2022-06-30 株式会社東洋新薬 整腸剤
JP2021035346A (ja) * 2019-08-30 2021-03-04 国立大学法人神戸大学 整腸用組成物、善玉菌の培養方法、並びに飲食品、医薬部外品、又は医薬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51312A (ja) 2023-04-11
WO2023053772A1 (ja) 2023-04-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u et al. Bacillus coagulans and its applications in medicine
Nordström et al. Lactiplantibacillus plantarum 299v (LP299V®): Three decades of research
JP6204908B2 (ja) 健康補助食品
Majeed et al. Cranberry seed fibre: a promising prebiotic fibre and its fermentation by the probiotic Bacillus coagulans MTCC 5856
NZ732197A (en) Gold kiwifruit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for
KR101992537B1 (ko) 신규한 락토바실러스 사케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성물
JP2015127340A (ja) 腸内細菌叢構成比率調整剤
WO2010123037A1 (ja) 腸内細菌叢構成比率調整剤
JP6573639B2 (ja) 腸内細菌数抑制剤、食品、及び医薬品
EP3261723B1 (en) Probiotic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strains for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JP2010077039A (ja) 免疫賦活剤または抗アレルギー剤
WO2024121103A1 (en) Probiotics for treating and/or preventing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 pylory colonization
US20220193155A1 (en) Microbial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greater tolerability and prolonged shelf life
Suresh Oral microbial shift induced by probiotic Bacillus coagualans along with its clinical perspectives
KR101088004B1 (ko) 발효된 한약재를 이용한 정장용 조성물
KR101905322B1 (ko) 유산균을 포함하는 면역 증강용 조성물
TW202317171A (zh) 腸管中短鏈脂肪酸產生菌之增殖促進劑、消化器官或呼吸器官感染症之預防或緩和劑、腸管障壁功能之增強劑、及病原體增殖或發育之抑制劑
TW201822649A (zh) 腸內菌叢改善用組成物
EP2365817A1 (en) Treatment
Sankova et al. Current drug targets for gut microbiota biocorrection during the SARS-CoV-2 pandemic: A systematic review
WO2018062354A1 (ja) 卵殻膜含有粉末を含む腸内フローラ改善剤および腸内フローラ改善用組成物
KR101376629B1 (ko) 신규한 락토바실러스 아리조넨시스 bcnu 9200 균주 및 이를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생균제 조성물
KR102685688B1 (ko) 유산균 수정과의 제조방법 및 이에 따라 제조된 유산균 수정과
KR20240145457A (ko) 바실러스 코아귤란스 균주, 이의 조성물 및 사용 방법
Subhashree Development of plant base probiotic nutritional supplement to enhance gut probiotic microfl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