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6165A - 成像透鏡系統以及相機模組 - Google Patents
成像透鏡系統以及相機模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2316165A TW202316165A TW111115252A TW111115252A TW202316165A TW 202316165 A TW202316165 A TW 202316165A TW 111115252 A TW111115252 A TW 111115252A TW 111115252 A TW111115252 A TW 111115252A TW 202316165 A TW202316165 A TW 202316165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ing
- lens system
- image
- image sensor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8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2
- 101710094840 Sirohydrochlorin ferrochelatas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101710188946 Uroporphyrinogen-III C-methyltransferase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2634 optical ima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1747 pupi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90 augment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3/0087—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with index gradien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4—Bodies collapsible, foldable or extensible, e.g. book type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0—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integrated lens units and imaging un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e.g. mobile phones or vehicl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3/00—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 G02B2003/0093—Simple or compound len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種成像透鏡系統包括自物體側依序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及第八透鏡,其中滿足0.15 < BFL/TTL且1.9毫米< BFL < 2.8毫米,其中BFL是自第八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且TTL是自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
Description
[相關申請案的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優先於在2021年9月30日在韓國智慧財產局提出申請的韓國專利申請案第10-2021-0129628號的權益,所述韓國專利申請案的全部揭露內容出於全部目的併入本案供參考。
本揭露是有關於一種成像透鏡系統以及一種可安裝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中的成像透鏡系統。
可攜式電子裝置包括用於捕捉影像或視訊的相機模組。舉例而言,相機模組可安裝於行動電話、筆記型電腦、遊戲機等中。
相機模組及成像透鏡系統的解析度可與感測器及成像平面的大小成比例。舉例而言,為實施高解析度的相機模組及成像透鏡系統,要求具有相當大的大小的感測器及成像平面。然而,由於相機模組及成像透鏡系統的大小(或長度)與感測器及成像平面的大小成比例地增加,因此可能難以將高解析度的相機模組及成像透鏡系統安裝於例如智慧型電話等減薄的電子裝置中。
以上資訊僅供作為背景資訊來幫助理解本揭露。關於以上任何內容是否可適合作為本揭露的先前技術,則未做出確定,亦未做出斷言。
提供此發明內容是為了以簡化形式介紹下文在實施方式中所進一步闡述的一系列概念。此發明內容並不旨在辨識所主張標的物的關鍵特徵或本質特徵,亦非旨在用於幫助確定所主張標的物的範圍。
在一個一般態樣中,一種成像透鏡系統包括自物體側依序設置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及第八透鏡,其中滿足0.15 < BFL/TTL且1.9毫米< BFL < 2.8毫米,其中BFL是自第八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且TTL是自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
ImgHT可大於或等於5.0毫米且小於或等於9.0毫米,其中ImgHT是成像平面的高度。
T1/ImgHT可大於0.1且小於0.2,其中T1是第一透鏡在光軸的中心處的厚度。
f1/f可大於0且小於2.0,其中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且f是成像透鏡系統的焦距。
f2/f可大於-3.5且小於0,其中f2是第二透鏡的焦距。
TTL/f可大於0.8且小於1.2。
(TTL-BFL)/2ImgHT可小於0.65,其中2ImgHT是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
f7/f可大於0且小於0.8,其中f7是第七透鏡的焦距。
SUMT/BFL可大於1.3且小於2.8,其中SUMT是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在光軸的中心中的厚度之和。
一種相機模組可包括成像透鏡系統以及影像感測器,所述影像感測器包括設置於成像透鏡系統的成像平面處的成像表面,其中影像感測器可將物體的藉由成像透鏡系統的透鏡形成於成像表面的有效成像區域上的影像轉換成電性訊號。
一種可攜式終端可包括殼體,且相機模組可設置於所述殼體中。
在另一一般態樣中,一種成像透鏡系統包括:第一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二透鏡,具有折射力;第三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四透鏡,具有折射力;第五透鏡,具有折射力;以及第六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其中滿足2.0 < DL1LP/BFL < 5.4,其中DL1LP是自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最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的距離,所述最後透鏡是最靠近成像平面的透鏡,且BFL是自最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
第四透鏡可具有負的折射力。
第五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
第四透鏡可具有凹的影像側表面。
BFL/TTL可大於0.15且小於0.40。
TTL/f可大於1.0且小於1.3。
一種相機模組可包括成像透鏡系統以及影像感測器,所述影像感測器具有設置於成像透鏡系統的成像平面處的成像表面,其中影像感測器可將物體的藉由成像透鏡系統的透鏡形成於成像表面的有效成像區域上的影像轉換成電性訊號,且其中成像透鏡系統可能能夠朝影像感測器移動且(BFLx-BFLm)/BFLx可大於0.6且小於0.8,其中BFLx是在其中成像透鏡系統被定位成最遠離影像感測器的狀態下自最靠近影像感測器的最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影像感測器的距離,且BFLm是在其中成像透鏡系統被定位成最靠近影像感測器的狀態下自最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影像感測器的距離。
在另一一般態樣中,一種相機模組包括:成像透鏡系統,包括自物體側表面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以及影像感測器,其中成像透鏡系統能夠朝影像感測器移動且滿足0.6 < (BFLx-BFLm)/BFLx < 0.8,其中BFLx是在其中成像透鏡系統被定位成最遠離影像感測器的狀態下自最靠近影像感測器的最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影像感測器的距離,且BFLm是在其中成像透鏡系統被定位成最靠近影像感測器的狀態下自最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影像感測器的距離。
成像透鏡系統可更包括朝影像感測器設置於第六透鏡的影像側上的一或多個附加透鏡,且其中BFL/TTL可大於0.15且BFL可大於1.9毫米。
一種可攜式終端可包括殼體、設置於殼體中的相機模組、以及一或多個其它相機模組。
在另一一般態樣中,一種相機模組包括:第一鏡筒,容納第二鏡筒;成像透鏡系統,設置於第二鏡筒中;以及影像感測器,設置於第一鏡筒中,且包括設置於成像透鏡系統的成像平面處的成像表面,其中第二鏡筒能夠移動成自第一鏡筒至少部分地突出,其中成像透鏡系統包括七或更多個透鏡,且其中滿足0.15 < BFL/TTL且1.9毫米< BFL,其中BFL是自最靠近影像感測器的最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且TTL是自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
所述七或更多個透鏡可包括:第一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二透鏡,具有折射力;第三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第四透鏡,具有折射力;第五透鏡,具有折射力;以及第六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其中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可自物體側依序設置。
藉由閱讀以下詳細說明、圖式及申請專利範圍,其它特徵及態樣將顯而易見。
在下文中,當參考例示性附圖詳細闡述本揭露的示例性實施例時,應注意實例不限於此。
提供以下詳細說明以幫助讀者獲得對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揭露之後,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各種改變、潤飾及等效形式將顯而易見。舉例而言,本文中所述的操作順序僅為實例,且不旨在限於本文中所述操作順序,而是如在理解本揭露之後將顯而易見,除必需以特定次序發生的操作以外,亦可有所改變。此外,為提高清晰性及簡潔性,可省略對此項技術中已知的特徵的說明。
本文中所述特徵可以不同形式實施,且不應被解釋為限於本文中所述實例。確切而言,提供本文中所述實例僅是為了示出在理解本揭露之後將顯而易見的用於實施本文中所述方法、設備及/或系統的諸多可能方式中的一些方式。
本文中,應注意,針對實例或實施例使用用語「可」(例如,關於實例或實施例可包括或實施什麼)意指存在其中包括或實施此種特徵的至少一個實例或實施例,但並非所有實例及實施例皆限於此。
在說明書通篇中,當例如層、區或基板等元件被闡述為位於另一元件「上」、「連接至」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時,所述元件可直接位於所述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所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於其間的一或多個其它元件。相比之下,當一元件被闡述為「直接位於」另一元件「上」、「直接連接至」或「直接耦合至」另一元件時,則可不存在介於其間的其它元件。
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語「及/或」包括相關聯列出項中的任一者及任意二或更多者的任意組合;同樣地,「…中的至少一者」包括相關聯列出項中的任一者及任意二或更多者的任意組合。
儘管本文中可能使用例如「第一(first)」、「第二(second)」及「第三(third)」等用語來闡述各種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然而該些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不受該些用語限制。確切而言,該些用語僅用於區分各個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因此,在不背離實例的教示內容的條件下,本文中所述實例中所提及的第一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亦可被稱為第二構件、組件、區、層或區段。
為易於說明,在本文中可使用例如「上方」、「上部」、「下方」、「下部」等空間相對性用語來闡述圖中所示的一個元件相對於另一元件的關係。此種空間相對性用語旨在除圖中所繪示定向以外亦囊括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定向。舉例而言,若翻轉圖中的裝置,則被闡述為相對於另一元件位於「上方」或「上部」的元件此時將相對於所述另一元件位於「下方」或「下部」。因此,視裝置的空間定向而定,用語「上方」同時囊括上方與下方兩種定向。所述裝置亦可以其它方式定向(例如,旋轉90度或處於其它定向),且本文中所使用的空間相對性用語將相應地加以解釋。
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僅是為了闡述各種實例,而並非用於限制本揭露。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則冠詞「一(a、an)」及「所述(the)」旨在亦包括複數形式。用語「包括(comprises)」、「包含(includes)」及「具有(has)」指明所陳述的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多個其它特徵、數目、操作、構件、元件及/或其組合的存在或添加。
由於製造技術及/或容差,圖式中所示的形狀可能發生變化。因此,本文中所闡述的實例並不限於圖式中所示的具體形狀,而是包括在製造期間發生的形狀改變。
如在獲得對本揭露的理解之後將顯而易見,本文中所述的實例的特徵可以各種方式加以組合。此外,儘管本文中所述的實例具有多種配置,然而如在獲得對本揭露的理解之後將顯而易見,其它配置亦為可能的。
本文中闡述的示例性實施例提供一種被配置成安裝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中的成像透鏡系統。
在本揭露中,第一透鏡指代最靠近物體(或對象)的透鏡,且端視透鏡系統中是否存在共六個透鏡、共七個透鏡或共八個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或第八透鏡分別指代最靠近成像平面(或影像感測器)的透鏡。在本揭露中,所有的曲率半徑(radius of curvature)、厚度、TTL(自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2ImgHT(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ImgHT(影像高度或者2ImgHT的1/2)及焦距以毫米(millimeter,mm)表示。
透鏡的厚度、透鏡之間的距離及TTL是沿透鏡的光軸的距離。另外,在對透鏡形狀的說明中,一個表面的凸的形狀意指對應表面的近軸區是凸的,且一個表面的凹的形狀意指對應表面的近軸區是凹的。因此,即使闡述了透鏡的一個表面具有凸的形狀,透鏡的邊緣部分亦可為凹的。類似地,即使透鏡的一個表面被闡述為具有凹的形狀,透鏡的邊緣部分亦可為凸的。
除了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第七透鏡或第八透鏡以外,包括成像透鏡系統的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括其它元件。
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括至少一個光闌,所述至少一個光闌設置於第一透鏡之前,或者設置於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第七透鏡或第八透鏡中的任意兩個相鄰透鏡之間,或者設置於第六透鏡、第七透鏡或第八透鏡與成像平面之間。光學成像系統可包括設置於不同位置處的二或更多個光闌。
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括影像感測器,所述影像感測器具有設置於成像透鏡系統的成像平面處的成像表面。影像感測器將物體的藉由成像透鏡系統的透鏡形成於成像表面的有效成像區域上的影像轉換成電性訊號。
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括用於阻擋紅外光的紅外阻擋濾光器(filter),在下文中被稱為濾光器。濾光器可設置於第六透鏡、第七透鏡或第八透鏡與成像平面之間。
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括至少一個反射構件,所述至少一個反射構件具有改變光學成像系統中的光學路徑的方向的反射表面。舉例而言,反射構件可為稜鏡或鏡。
舉例而言,反射構件可設置於第一透鏡的物體側上的光學路徑中、設置於第二透鏡至第六透鏡、第七透鏡或第八透鏡之中的任意兩個透鏡之間、或者設置於第六透鏡、第七透鏡或第八透鏡的影像側上。
舉例而言,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括設置於光學成像系統的物體側與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之間的光學路徑中的第一反射構件。因此,第一透鏡可為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第七透鏡或第八透鏡之中最靠近第一反射構件設置的透鏡。
此外,光學成像系統可更包括設置於第六透鏡、第七透鏡或第八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與成像平面之間的光學路徑中的第二反射構件。因此,第六透鏡、第七透鏡或第八透鏡可為第一透鏡至第六透鏡、第七透鏡或第八透鏡之中最靠近第二反射構件設置的透鏡。
本文中闡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可被配置成安裝於可攜式電子裝置中。舉例而言,成像透鏡系統可安裝於智慧型電話、筆記型電腦、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AR)裝置、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VR)裝置、可攜式遊戲機等中。然而,本揭露中闡述的使用成像透鏡系統的範圍及實例不限於上述電子裝置。舉例而言,成像透鏡系統可應用於提供狹窄安裝空間但要求高解析度成像的電子裝置。
根據本揭露的一或多個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可包括多個透鏡。舉例而言,成像透鏡系統可包括自物體側表面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及第八透鏡。然而,構成成像透鏡系統的透鏡不限於八個透鏡。舉例而言,成像透鏡系統可包括不多於六個透鏡或者不多於七個透鏡。
根據一個態樣的成像透鏡系統可被配置使得自最後透鏡至成像平面的距離BFL被形成為具有顯著的大小。舉例而言,在本揭露中闡述的光學系統中,自作為最後透鏡的第八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BFL可大於1.9毫米且小於2.8毫米。
另外,BFL可被配置成與成像透鏡系統的長度(自作為最前透鏡的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TTL)具有預定關係。舉例而言,BFL/TTL可大於0.15。
根據本揭露的另一態樣的成像透鏡系統可包括多個透鏡。舉例而言,成像透鏡系統可包括自物體側表面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及第八透鏡。
根據另一態樣的成像透鏡系統可包括具有預定折射力的透鏡。舉例而言,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可包括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一透鏡及具有正的折射力的第三透鏡。
在根據本態樣的成像透鏡系統中,自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的距離可被形成為具有相當大的大小。舉例而言,自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第八透鏡的影像側表面的距離D18可顯著地大於自第八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BFL。詳細而言,D18/BFL可大於2.0且小於4.2。
根據本揭露的另一態樣的成像透鏡系統可包括自物體側表面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及第八透鏡。此外,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中的一或多者。
25 < V1-V2 < 45
-10 < V1-V3 < 25
25 < V1-V4 < 50
-10 < V1-V5 < 25
0 < f1/f < 2.0
-3.5 < f2/f < 0
1.5 < f3/f
-100 < f4/f < 300
f5/f < 150
-10 < f6/f < 10
0 < f7/f
f8/f < 0
TTL/f < 1.5
-1.0 < f1/f2 < 0
-2.0 < f2/f3 < 0
BFL/f < 0.4
D12/f < 0.3
TTL/2ImgHT < 0.8
(TTL-BLF)/2ImgHT < 0.65
0.15 < BFL/TTL
在以上條件表達式中,V1是第一透鏡的阿貝數(Abbe number),V2是第二透鏡的阿貝數,V3是第三透鏡的阿貝數,V4是第四透鏡的阿貝數,V5是第五透鏡的阿貝數,f是成像透鏡系統的焦距,f1是第一透鏡的焦距,f2是第二透鏡的焦距,f3是第三透鏡的焦距,f4是第四透鏡的焦距,f5是第五透鏡的焦距,f6是第六透鏡的焦距,f7是第七透鏡的焦距,f8是第八透鏡的焦距,TTL是自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BFL是自第八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D12是自第一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第二透鏡的物體側表面的距離,且2ImgHT是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
成像透鏡系統可以更有限的形式滿足上述條件表達式中的一些條件表達式,如下所示。
1.5 < f3/f < 50
10 < f5/f < 150
0 < f7/f < 0.8
-1.0 < f8/f < 0
0.8 < TTL/f < 1.3
0.19 < BFL/f < 0.40
0 < D12/f < 0.3
0.6 < TTL/2ImgHT < 0.8
0.4 < (TTL-BLF)/2ImgHT < 0.62
0.15 < BFL/TTL < 0.4
根據本揭露另一態樣的成像透鏡系統可包括自物體側表面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及第八透鏡且可滿足以下條件表達式中的一或多者。
5.0毫米≦ ImgHT ≦ 9.0毫米
0.1 < T1/ImgHT < 0.2
0.2 < BFL/ImgHT < 0.5
2.0 < DL1LP/BFL < 4.2
0.6 < EPD/ImgHT < 0.8
1.3 < EPD/BFL < 3.2
1.1 < SUMT/SUMD < 2.3
1.3 < SUMT/BFL < 3.0
0.7 < SUMD/BFL < 2.6
在上述條件表達式中,ImgHT是影像高度(成像平面的高度),T1是第一透鏡在光軸的中心處的的厚度,DL1LP是自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最後透鏡(最靠近成像平面的透鏡)的影像側表面的距離,EPD是入射光瞳(entrance pupil)的直徑,SUMT是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的厚度之和,且SUMD是透鏡之間的空氣隙(air gap)(即,第一透鏡與第二透鏡之間的空氣隙、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的空氣隙、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的空氣隙、第四透鏡與第五透鏡之間的空氣隙、第五透鏡與第六透鏡之間的空氣隙、第六透鏡與第七透鏡之間的空氣隙、及第七透鏡與第八透鏡之間的空氣隙)之和。作為參考,透鏡之間的空氣隙是自設置於前部(物體側表面)的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設置於後部(影像側表面)的透鏡的物體側表面的距離。
成像透鏡系統可以更有限的形式滿足上述條件表達式中的一些條件表達式,如下所示。
0.62 < EPD/ImgHT < 0.72
1.6 < EPD/BFL < 2.6
1.4 < SUMT/SUMD < 2.0
1.6 < SUMT/BFL < 2.4
1.0 < SUMD/BFL < 2.0
根據上述態樣的成像透鏡系統可包括具有以下特性的一或多個透鏡。舉例而言,根據第一態樣的成像透鏡系統可包括根據以下特性的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中的一者。作為另一實例,根據第二態樣的成像透鏡系統可包括根據以下特性的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中的二或更多者。然而,根據上述態樣的成像透鏡系統不必包括根據以下特性的透鏡。
在下文中,對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的特性進行闡述。
第一透鏡具有折射力。舉例而言,第一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一透鏡包括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第一透鏡可由具有高透光率及優異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舉例而言,第一透鏡可由塑膠材料或玻璃材料形成。第一透鏡可被配置成具有預定折射率。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的折射率可小於1.6。作為實例,第一透鏡的折射率可大於1.52且小於1.57。第一透鏡可具有預定的阿貝數。舉例而言,第一透鏡的阿貝數可小於60。作為實例,第一透鏡的阿貝數可大於53且小於58。
第二透鏡具有折射力。第二透鏡包括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第二透鏡可由具有高透光率及優異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舉例而言,第二透鏡可由塑膠材料或玻璃材料形成。第二透鏡可被配置成具有預定折射率。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的折射率可大於1.6。作為實例,第二透鏡的折射率可大於1.63且小於1.69。第二透鏡可具有預定的阿貝數。舉例而言,第二透鏡的阿貝數可小於30。作為實例,第二透鏡的阿貝數可大於18且小於24。
第三透鏡具有折射力。舉例而言,第三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三透鏡包括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第三透鏡可由具有高透光率及優異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舉例而言,第三透鏡可由塑膠材料或玻璃材料形成。第三透鏡可被配置成具有預定折射率。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的折射率可小於1.6。作為實例,第三透鏡的折射率可大於1.52且小於1.57。第三透鏡可具有預定的阿貝數。舉例而言,第三透鏡的阿貝數可小於60。作為實例,第三透鏡的阿貝數可大於53且小於58。
第四透鏡具有折射力。第四透鏡的一側可為凹的。舉例而言,第四透鏡可具有凹的影像側表面。第四透鏡包括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四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第四透鏡可由具有高透光率及優異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舉例而言,第四透鏡可由塑膠材料或玻璃材料形成。第四透鏡可被配置成具有預定折射率。舉例而言,第四透鏡的折射率可大於1.6。作為實例,第四透鏡的折射率可大於1.60且小於1.69。第四透鏡可具有預定的阿貝數。舉例而言,第四透鏡的阿貝數可小於30。作為實例,第四透鏡的阿貝數可大於20且小於27。
第五透鏡具有折射力。舉例而言,第五透鏡可具有正的折射力。第五透鏡包括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五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第五透鏡可由具有高透光率及優異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舉例而言,第五透鏡可由塑膠材料或玻璃材料形成。第五透鏡可被配置成具有預定折射率。舉例而言,第五透鏡的折射率可小於1.6。作為實例,第五透鏡的折射率可大於1.52且小於1.57。第五透鏡可具有預定的阿貝數。舉例而言,第五透鏡的阿貝數可小於60。作為實例,第五透鏡的阿貝數可大於53且小於58。
第六透鏡具有折射力。舉例而言,第六透鏡可具有負的折射力。第六透鏡包括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六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第六透鏡的一個或兩個表面可具有拐點(inflection point)。舉例而言,第六透鏡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可形成有拐點。另外,在第六透鏡的一個或兩個表面上,可一起形成凹的形狀與凸的形狀。舉例而言,第六透鏡的光軸部分在物體側表面上可為凸的,且光軸的週邊部分在第六透鏡的物體側表面上可為凹的。作為另一實例,光軸部分在第六透鏡的影像側表面上可為凹的,且光軸的週邊部分在第六透鏡的影像側表面上可為凸的。第六透鏡可由具有高透光率及優異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舉例而言,第六透鏡可由塑膠材料或玻璃材料形成。第六透鏡可被配置成具有預定折射率。舉例而言,第六透鏡的折射率可小於1.6。作為實例,第六透鏡的折射率可大於1.54且小於1.59。第六透鏡可具有預定的阿貝數。舉例而言,第六透鏡的阿貝數可小於40。作為實例,第六透鏡的阿貝數可大於30且小於40。
第七透鏡具有折射力。第七透鏡包括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七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第七透鏡的一個或兩個表面上可形成有拐點。舉例而言,第七透鏡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可形成有拐點。另外,在第七透鏡的一個或兩個表面上,可一起形成凹的形狀與凸的形狀。舉例而言,第七透鏡的光軸部分在物體側表面上可為凸的,且光軸的週邊部分在第七透鏡的物體側表面上可為凹的。作為另一實例,光軸部分在第七透鏡的影像側表面上可為凹的,且光軸的週邊部分在第七透鏡的影像側表面上可為凸的。第七透鏡可由具有高透光率及優異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舉例而言,第七透鏡可由塑膠材料或玻璃材料形成。第七透鏡可被配置成具有預定折射率。舉例而言,第七透鏡的折射率可小於1.6。作為實例,第七透鏡的折射率可大於1.52且小於1.57。第七透鏡可具有預定的阿貝數。舉例而言,第七透鏡的阿貝數可小於60。作為實例,第七透鏡的阿貝數可大於53且小於58。
第八透鏡具有折射力。第八透鏡包括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舉例而言,第八透鏡的兩個表面可為非球面的。第八透鏡的一個或兩個表面上可形成有拐點。舉例而言,第八透鏡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可形成有拐點。另外,在第八透鏡的一個或兩個表面上,可形成凹的形狀及凸的形狀。舉例而言,第八透鏡的光軸部分在物體側表面上可為凸的,且光軸的週邊部分在第八透鏡的物體側表面上可為凹的。作為另一實例,光軸部分在第八透鏡的物體側表面上可為凹的,且光軸的週邊部分在第八透鏡的物體側表面上可為凸的。作為另一實例,光軸部分在第八透鏡的影像側表面上可為凹的,且光軸的週邊部分在第八透鏡的影像側表面上可為凸的。第八透鏡可由具有高透光率及優異可處理性的材料形成。舉例而言,第八透鏡可由塑膠材料或玻璃材料形成。第八透鏡可被配置成具有預定折射率。舉例而言,第八透鏡的折射率可小於1.6。作為實例,第八透鏡的折射率可大於1.52且小於1.57。第八透鏡可具有預定的阿貝數。舉例而言,第八透鏡的阿貝數可小於60。作為實例,第八透鏡的阿貝數可大於53且小於58。
如上所述,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可包括球面表面或非球面表面。當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包括非球面表面時,對應透鏡的非球面表面可由方程式1表達。
在方程式1中,c是對應透鏡的曲率半徑的倒數,k是圓錐常數,r是自非球面表面上的特定點至光軸的距離,A至H及J是非球面常數,且Z(或垂度(SAG))是自非球面表面上的特定點至對應非球面表面在光軸方向上的頂點的高度。
根據上述示例性實施例中的一或多者或者上述形式的的成像透鏡系統可更包括塞(stopper)及濾光器。作為實例,所述成像透鏡系統可更包括設置於第二透鏡與第三透鏡之間或設置於第三透鏡與第四透鏡之間的光闌。作為另一實例,所述成像透鏡系統可更包括設置於第八透鏡與成像平面之間的濾光器。光闌可被配置成調節在成像平面的方向上入射的光量,且濾光器可被配置成阻擋特定波長的光。作為參考,本文中所述的濾光器被配置成阻擋紅外光,但藉由濾光器阻擋的波長的光不限於紅外光。
根據本揭露的相機模組可包括根據上述態樣的成像透鏡系統中的一或多者。作為實例,相機模組可包括根據一個態樣的成像透鏡系統。作為另一實例,相機模組可包括根據一個態樣的成像透鏡系統及根據另一態樣的成像透鏡系統兩者。
根據一個形式的相機模組可被配置成大小可變的。詳言之,自相機模組的最前點(例如,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影像感測器的距離CL可根據相機模組的操作狀態而變化。舉例而言,相機模組的操作狀態下的CL可大於相機模組的非操作狀態下的CL。
根據另一態樣的相機模組可包括能夠改變相機模組的大小的成像透鏡系統。舉例而言,相機模組可包括含有自物體側表面依序排列的第一透鏡至第八透鏡的成像透鏡系統。另外,相機模組可包括被配置成將入射於成像透鏡系統中的光學訊號轉換成電性訊號的影像感測器。
相機模組可被配置成將成像透鏡系統朝影像感測器移動。舉例而言,相機模組可將成像透鏡系統朝影像感測器移動以進行焦距調節或焦距放大率調節(focus magnification adjustment),且將成像透鏡系統朝影像感測器側移動以減小相機模組的大小。成像透鏡系統根據後者的移動位移可大於成像透鏡系統根據前者的移動位移。詳細而言,成像透鏡系統根據後者的移動位移可由以下條件表達式表達。
0.6 < (BFLx-BFLm)/BFLx < 0.8
在以上條件表達式中,BFLx可為在其中成像透鏡系統被定位成最遠離影像感測器的狀態下自最後透鏡(在包括八個透鏡的成像透鏡系統的情形中的第八透鏡及在包括六個透鏡的成像透鏡系統的情形中的第六透鏡)的影像側表面的距離,且BFLm是在其中成像透鏡系統被定位成最靠近影像感測器的狀態下自最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影像感測器的距離。
作為參考,在上文中闡述了構成相機模組的成像透鏡系統包括八個透鏡,但構成成像透鏡系統的透鏡的數目不限於八個透鏡。舉例而言,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相機模組可包括由六個透鏡或七個透鏡構成的成像透鏡系統。
根據另一形式的相機模組可滿足上述條件表達式0.6 < (BFLx-BFLm)/BFLx < 0.8以有利於以減薄的形式進行安裝且進一步滿足用於達成高解析度的其它條件。舉例而言,相機模組可包括具有顯著的大小的影像感測器以有利於實施高解析度。詳言之,可實質上形成於影像感測器中的影像高度(成像表面的高度)可為5.0毫米至9.0毫米。
在下文中,參照圖1至圖5對相機模組的實例進行闡述。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相機模組20可安裝於如圖1中所示的可攜式終端1000上。詳言之,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相機模組20可與另一種類型的相機模組10一起安裝於可攜式終端1000的一個表面上。然而,上面可安裝相機模組20的目標物不限於可攜式終端。
可攜式終端1000可包括殼體1002。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相機模組20可安裝於可攜式終端1000(圖2及圖3)的殼體1002中。
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相機模組20可被配置成實施預定的視角(angle of view)。舉例而言,相機模組20的視角可較其它相機模組10的視角寬。詳言之,根據示例性實施例的相機模組20可被配置成捕捉位於短距離中的對象的影像,同時具有較相機模組10的解析度高的解析度。
相機模組20可包括成像透鏡系統22、第一鏡筒24、第二鏡筒26及影像感測器IS。然而,相機模組20的配置不限於上述組件。舉例而言,相機模組20可更包括用於驅動第一鏡筒26的驅動單元。
相機模組20可被配置使得光軸方向上的長度CL是可變的。舉例而言,相機模組20在光軸方向上的長度可自圖2中所示的狀態減小至圖3中所示的狀態。相反地,相機模組20在光軸方向上的長度可自圖3中所示的狀態延伸至圖2中所示的狀態。相機模組20在光軸方向上的可變長度通常可與自最後透鏡至影像感測器IS的距離成比例。詳言之,針對成像透鏡系統22的後焦距(rear focal length)或自相機模組20的操作狀態(或影像捕捉狀態)下的最後透鏡至影像感測器IS的距離BFLx,自相機模組的操作狀態(或影像捕捉狀態)下的最後透鏡至影像感測器IS的距離BFLx與自相機模組20的非操作狀態下的最後透鏡至影像感測器IS的距離BFLm之差(BFLx-BFLm)可具有以下數字關係。
0.6 < (BFLx-BFLm)/BFLx < 0.8
相機模組20可包括成像透鏡系統22。舉例而言,相機模組20可包括含有八個透鏡的成像透鏡系統22。然而,成像透鏡系統22的配置不限於八個透鏡。舉例而言,成像透鏡系統22可包括六個透鏡或七個透鏡。
如圖4及圖5中所示,成像透鏡系統22可包括第一透鏡L1、第二透鏡L2、第三透鏡L3、第四透鏡L4、第五透鏡L5、第六透鏡L6、第七透鏡L7及第八透鏡L8。然而,成像透鏡系統22的配置不限於八個透鏡。舉例而言,成像透鏡系統22可包括少於八個透鏡。作為實例,成像透鏡系統22可包括六個透鏡。另外,成像透鏡系統22可更包括濾光器IF。
第一透鏡L1至第八透鏡L8可在光軸方向上依序設置。舉例而言,第二透鏡L2可設置於第一透鏡L1的影像側表面上,且第三透鏡L3可設置於第二透鏡L2的影像側表面上。因此,在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22中,除了濾光器IF或影像感測器IS以外,沒有光學元件設置於作為最後透鏡的第八透鏡L8的影像側表面上。第一透鏡L1至第八透鏡L8被配置成對特定位置中的入射光進行成像。舉例而言,由第一透鏡L1至第八透鏡L8折射的光可在影像感測器IS中所形成的成像平面IP上進行成像。
成像透鏡系統22可被配置成具有充足的空間以在光軸方向上移動。詳言之,成像透鏡系統22可被配置成具有實質上的後焦距(即,自第八透鏡L8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平面IP的距離:BFL)。舉例而言,成像透鏡系統22的BFL可大於1.9毫米且小於2.8毫米。成像透鏡系統22的BFL可與成像透鏡系統22的長度成比例地增大或減小。舉例而言,成像透鏡系統22的BFL與成像透鏡系統22的長度(TTL:自第一透鏡L1的物體側表面至成像平面IP的距離)的比率(BFL/TTL)可大於0.15。
成像透鏡系統22的BFL可被用作在成像平面IP的方向上避開第一透鏡L1至第八透鏡L8的空間。舉例而言,第一透鏡L1至第八透鏡L8可在朝成像平面IP的方向上移動對應於BFL的大小。作為參考,成像透鏡系統22的BFL可為與相機模組20的BFLx實質上相同的大小。然而,BFL與BFLx不必形成為具有相同的大小。舉例而言,當成像平面IP形成於影像感測器IS的內側時,BFL可大於BFLx。
成像透鏡系統22可被配置成達成高解析度。舉例而言,成像透鏡系統22可被配置成形成具有相當大的大小的成像平面IP。舉例而言,成像平面IP的影像高度可為5.0毫米至9.0毫米。
相機模組20的長度可藉由多個鏡筒24及26而變化。舉例而言,相機模組20的長度CL可藉由在光軸方向上驅動容納於第一鏡筒24中的第二鏡筒26而變化。
第一鏡筒24可被配置成接收第二鏡筒26及影像感測器IS。另外,第一鏡筒24可進一步容納用於驅動第二鏡筒26的驅動單元。然而,第一鏡筒24中容納的組件不限於第二鏡筒26、影像感測器IS及驅動單元。
第二鏡筒26可設置於第一鏡筒24中且可被配置成容納成像透鏡系統22。第二鏡筒26可被配置成在光軸方向上移動。舉例而言,第二鏡筒26在容納成像透鏡系統22的狀態下可朝物體移動或朝影像感測器IS移動。第二鏡筒26可根據移動方向自第一鏡筒24部分地送出或完全地送入第一鏡筒24的內部。舉例而言,當第二鏡筒26朝物體移動時,第二鏡筒26可被送出至第一鏡筒24的外側,且當第二鏡筒26朝影像感測器IS移動時,第二鏡筒26可被送入至第一鏡筒24的內部。
驅動單元(未示出)可被配置成在光軸方向上移動第二鏡筒26。舉例而言,驅動單元可藉由驅動磁鐵及驅動線圈(driving coil)在光軸方向上移動第二鏡筒26。然而,驅動單元的組件不限於驅動磁鐵及驅動線圈。
如上所述配置的相機模組20可以高解析度捕捉影像。舉例而言,相機模組20可藉由在成像透鏡系統22與影像感測器IS之間形成充足的距離及空間而能夠使用大型影像感測器IS。另外,相機模組20可被配置成有利於減薄。舉例而言,相機模組20的大小可藉由如上所述使長度CL在光軸方向上變化而減小。因此,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相機模組20可容易地安裝於小且薄的電子裝置中。
在下文中,參照圖式對能夠使相機模組更薄的成像透鏡系統的具體示例性實施例進行闡述。
首先,參照圖6對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進行闡述。
成像透鏡系統100包括第一透鏡110、第二透鏡120、第三透鏡130、第四透鏡140、第五透鏡150、第六透鏡160、第七透鏡170及第八透鏡180。
第一透鏡11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二透鏡1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三透鏡13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四透鏡14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五透鏡15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第六透鏡16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六透鏡16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七透鏡17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七透鏡17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八透鏡18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八透鏡18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
成像透鏡系統100可更包括光闌ST(未示出)、濾光器IF及成像平面IP。舉例而言,光闌ST可設置於第二透鏡120與第三透鏡130之間或者第三透鏡130與第四透鏡140之間。濾光器IF可設置於第八透鏡180與成像平面IP之間。作為參考,若需要,則可省略光闌ST及濾光器IF。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自第一透鏡110至第八透鏡180入射的光所成像的位置中。舉例而言,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相機模組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上或者形成於影像感測器IS的內側。
如上所述配置的成像透鏡系統100可表現出圖7中所示形式的像差特性。表1及表2示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透鏡特性及非球面值。
表1
表面編號 | 備註 | 曲率半徑 | 厚度/距離 | 折射率 | 阿貝數 |
S1 | 第一透鏡 | 3.234 | 1.202 | 1.546 | 56.0 |
S2 | 26.650 | 0.040 | |||
S3 | 第二透鏡 | 9.269 | 0.285 | 1.644 | 23.5 |
S4 | 4.164 | 0.451 | |||
S5 | 第三透鏡 | 13.849 | 0.505 | 1.537 | 55.7 |
S6 | 94.750 | 0.331 | |||
S7 | 第四透鏡 | 418.688 | 0.564 | 1.644 | 23.5 |
S8 | 98.526 | 0.737 | |||
S9 | 第五透鏡 | -33.561 | 0.431 | 1.546 | 56.0 |
S10 | -26.310 | 0.385 | |||
S11 | 第六透鏡 | 14.163 | 0.452 | 1.570 | 37.4 |
S12 | 4.607 | 0.174 | |||
S13 | 第七透鏡 | 2.377 | 0.550 | 1.546 | 56.0 |
S14 | 21.284 | 0.604 | |||
S15 | 第八透鏡 | 39.157 | 0.520 | 1.537 | 55.7 |
S16 | 2.755 | 1.583 | |||
S17 | 濾光器 | 0.210 | 1.518 | 64.2 | |
S18 | 0.375 | ||||
S19 | 成像平面 | 0.015 |
表2
表面編號 | S1 | S2 | S3 | S4 | S5 | S6 | S7 | S8 |
K | -1.14.E+00 | 9.54.E+01 | 9.96.E+00 | 7.11.E-01 | 4.69.E+01 | 9.50.E+01 | 6.57.E+01 | -7.31.E+01 |
A | 6.96.E-03 | -2.82.E-02 | -3.42.E-02 | -1.06.E-02 | 2.13.E-02 | -2.90.E-03 | -3.10.E-02 | 2.42.E-03 |
B | -8.61.E-03 | 1.39.E-01 | 1.41.E-01 | 3.64.E-02 | -1.16.E-01 | 1.77.E-02 | 1.09.E-01 | -6.27.E-02 |
C | 1.38.E-02 | -3.53.E-01 | -3.80.E-01 | -1.43.E-01 | 3.57.E-01 | -1.33.E-01 | -4.37.E-01 | 1.60.E-01 |
D | -1.33.E-02 | 5.46.E-01 | 6.16.E-01 | 3.14.E-01 | -7.22.E-01 | 4.12.E-01 | 1.06.E+00 | -2.73.E-01 |
E | 8.44.E-03 | -5.66.E-01 | -6.65.E-01 | -4.59.E-01 | 9.87.E-01 | -7.84.E-01 | -1.72.E+00 | 3.14.E-01 |
F | -3.69.E-03 | 4.13.E-01 | 5.05.E-01 | 4.71.E-01 | -9.47.E-01 | 9.96.E-01 | 1.95.E+00 | -2.54.E-01 |
G | 1.15.E-03 | -2.18.E-01 | -2.78.E-01 | -3.48.E-01 | 6.53.E-01 | -8.81.E-01 | -1.58.E+00 | 1.47.E-01 |
H | -2.58.E-04 | 8.40.E-02 | 1.11.E-01 | 1.87.E-01 | -3.29.E-01 | 5.53.E-01 | 9.27.E-01 | -6.19.E-02 |
J | 4.20.E-05 | -2.37.E-02 | -3.27.E-02 | -7.30.E-02 | 1.21.E-01 | -2.48.E-01 | -3.94.E-01 | 1.90.E-02 |
表面編號 | S9 | S10 | S11 | S12 | S13 | S14 | S15 | S16 |
K | -6.86.E+01 | 7.01.E+01 | 1.81.E+01 | -2.79.E+01 | -1.10.E+01 | 1.65.E+01 | 5.11.E+01 | -1.01.E+01 |
A | 4.57.E-04 | 1.80.E-02 | 7.06.E-03 | -5.37.E-02 | 4.11.E-02 | 5.53.E-02 | -8.35.E-02 | -5.15.E-02 |
B | 1.10.E-02 | -2.38.E-02 | 3.08.E-03 | 2.03.E-02 | -6.25.E-02 | -4.40.E-02 | 2.99.E-02 | 2.01.E-02 |
C | -5.81.E-02 | -7.44.E-03 | -1.42.E-02 | -2.89.E-04 | 4.57.E-02 | 2.34.E-02 | -7.42.E-03 | -5.86.E-03 |
D | 9.56.E-02 | 3.15.E-02 | 1.31.E-02 | -4.99.E-03 | -2.38.E-02 | -9.87.E-03 | 1.81.E-03 | 1.29.E-03 |
E | -9.51.E-02 | -3.49.E-02 | -7.60.E-03 | 3.22.E-03 | 8.49.E-03 | 3.08.E-03 | -3.94.E-04 | -2.18.E-04 |
F | 6.47.E-02 | 2.39.E-02 | 3.10.E-03 | -1.13.E-03 | -2.12.E-03 | -6.95.E-04 | 6.36.E-05 | 2.78.E-05 |
G | -3.15.E-02 | -1.13.E-02 | -9.26.E-04 | 2.56.E-04 | 3.77.E-04 | 1.14.E-04 | -7.24.E-06 | -2.66.E-06 |
H | 1.12.E-02 | 3.81.E-03 | 2.04.E-04 | -3.96.E-05 | -4.86.E-05 | -1.36.E-05 | 5.83.E-07 | 1.88.E-07 |
J | -2.91.E-03 | -9.18.E-04 | -3.31.E-05 | 4.27.E-06 | 4.53.E-06 | 1.19.E-06 | -3.33.E-08 | -9.79.E-09 |
參照圖8對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進行闡述。
成像透鏡系統200包括第一透鏡210、第二透鏡220、第三透鏡230、第四透鏡240、第五透鏡250、第六透鏡260、第七透鏡270及第八透鏡280。
第一透鏡21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二透鏡2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三透鏡23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四透鏡24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五透鏡25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第六透鏡26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六透鏡26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七透鏡27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七透鏡27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八透鏡28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八透鏡28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
成像透鏡系統200可更包括光闌ST(未示出)、濾光器IF及成像平面IP。舉例而言,光闌ST可設置於第二透鏡220與第三透鏡230之間或者第三透鏡230與第四透鏡240之間。濾光器IF可設置於第八透鏡280與成像平面IP之間。作為參考,若需要,則可省略光闌ST及濾光器IF。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自第一透鏡210至第八透鏡280入射的光所成像的位置中。舉例而言,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相機模組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上或者形成於影像感測器IS的內側。
如上所述配置的成像透鏡系統200可表現出圖9中所示形式的像差特性。表3及表4示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透鏡特性及非球面值。
表3
表面編號 | 備註 | 曲率半徑 | 厚度/距離 | 折射率 | 阿貝數 |
S1 | 第一透鏡 | 3.272 | 1.384 | 1.546 | 56.0 |
S2 | 31.991 | 0.040 | |||
S3 | 第二透鏡 | 13.662 | 0.320 | 1.640 | 24.0 |
S4 | 5.116 | 0.503 | |||
S5 | 第三透鏡 | 15.962 | 0.429 | 1.546 | 56.0 |
S6 | 38.028 | 0.282 | |||
S7 | 第四透鏡 | 97.020 | 0.665 | 1.619 | 25.9 |
S8 | 54.421 | 0.507 | |||
S9 | 第五透鏡 | -32.107 | 0.505 | 1.546 | 56.0 |
S10 | -26.876 | 0.312 | |||
S11 | 第六透鏡 | 35.562 | 0.504 | 1.570 | 37.4 |
S12 | 4.330 | 0.221 | |||
S13 | 第七透鏡 | 2.186 | 0.825 | 1.546 | 56.0 |
S14 | 18.397 | 0.661 | |||
S15 | 第八透鏡 | -38.991 | 0.520 | 1.537 | 55.7 |
S16 | 3.608 | 1.550 | |||
S17 | 濾光器 | 0.210 | 1.518 | 64.2 | |
S18 | 0.375 | ||||
S19 | 成像平面 | 0.015 |
表4
表面編號 | S1 | S2 | S3 | S4 | S5 | S6 | S7 | S8 |
K | -1.02.E+00 | 7.01.E+01 | 1.47.E+01 | 1.56.E+00 | 4.76.E+01 | 9.50.E+01 | 6.57.E+01 | 6.94.E+01 |
A | 7.79.E-03 | -3.36.E-02 | -3.70.E-02 | -4.33.E-03 | -4.02.E-03 | -9.50.E-03 | -1.59.E-02 | 3.49.E-03 |
B | -1.53.E-02 | 7.58.E-02 | 6.63.E-02 | -3.16.E-02 | -1.19.E-02 | 8.50.E-03 | 4.13.E-02 | -5.58.E-02 |
C | 3.37.E-02 | -1.26.E-01 | -9.46.E-02 | 1.45.E-01 | 3.01.E-02 | -5.43.E-02 | -2.02.E-01 | 1.58.E-01 |
D | -4.64.E-02 | 1.51.E-01 | 8.90.E-02 | -3.67.E-01 | -8.70.E-02 | 1.20.E-01 | 5.23.E-01 | -2.90.E-01 |
E | 4.30.E-02 | -1.31.E-01 | -4.88.E-02 | 5.96.E-01 | 1.74.E-01 | -1.68.E-01 | -8.70.E-01 | 3.56.E-01 |
F | -2.80.E-02 | 8.33.E-02 | 8.10.E-03 | -6.62.E-01 | -2.33.E-01 | 1.62.E-01 | 9.92.E-01 | -3.03.E-01 |
G | 1.31.E-02 | -3.95.E-02 | 9.63.E-03 | 5.20.E-01 | 2.15.E-01 | -1.13.E-01 | -8.01.E-01 | 1.84.E-01 |
H | -4.46.E-03 | 1.39.E-02 | -9.16.E-03 | -2.94.E-01 | -1.39.E-01 | 5.83.E-02 | 4.65.E-01 | -8.07.E-02 |
J | 1.10.E-03 | -3.62.E-03 | 4.19.E-03 | 1.20.E-01 | 6.42.E-02 | -2.21.E-02 | -1.95.E-01 | 2.56.E-02 |
表面編號 | S9 | S10 | S11 | S12 | S13 | S14 | S15 | S16 |
K | -5.88.E+01 | 7.01.E+01 | 1.81.E+01 | -4.65.E+01 | -8.05.E+00 | 1.65.E+01 | 5.11.E+01 | -1.16.E+01 |
A | -2.01.E-03 | -6.52.E-03 | -7.02.E-02 | -1.21.E-01 | -9.46.E-03 | 6.02.E-02 | -3.68.E-02 | -3.64.E-02 |
B | 1.19.E-02 | 2.36.E-02 | 1.13.E-01 | 8.79.E-02 | -1.03.E-02 | -4.69.E-02 | 3.37.E-03 | 8.87.E-03 |
C | -3.96.E-02 | -3.36.E-02 | -1.18.E-01 | -4.60.E-02 | 7.89.E-03 | 2.07.E-02 | 1.82.E-03 | -1.52.E-03 |
D | 5.48.E-02 | 2.36.E-02 | 9.48.E-02 | 1.83.E-02 | -4.08.E-03 | -6.64.E-03 | -6.97.E-04 | 1.96.E-04 |
E | -4.93.E-02 | -1.21.E-02 | -6.05.E-02 | -5.52.E-03 | 1.49.E-03 | 1.61.E-03 | 1.23.E-04 | -2.19.E-05 |
F | 3.09.E-02 | 5.39.E-03 | 2.99.E-02 | 1.21.E-03 | -4.03.E-04 | -2.98.E-04 | -1.33.E-05 | 2.52.E-06 |
G | -1.38.E-02 | -2.12.E-03 | -1.11.E-02 | -1.86.E-04 | 8.12.E-05 | 4.26.E-05 | 9.28.E-07 | -2.81.E-07 |
H | 4.32.E-03 | 6.78.E-04 | 3.09.E-03 | 1.98.E-05 | -1.23.E-05 | -4.69.E-06 | -4.12.E-08 | 2.51.E-08 |
J | -9.46.E-04 | -1.64.E-04 | -6.28.E-04 | -1.45.E-06 | 1.39.E-06 | 3.93.E-07 | 1.02.E-09 | -1.62.E-09 |
參照圖10對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進行闡述。
成像透鏡系統300包括第一透鏡310、第二透鏡320、第三透鏡330、第四透鏡340、第五透鏡350、第六透鏡360、第七透鏡370及第八透鏡380。
第一透鏡31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二透鏡3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三透鏡33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第四透鏡34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第五透鏡35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第六透鏡36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六透鏡36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七透鏡37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七透鏡37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八透鏡38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八透鏡38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
成像透鏡系統300可更包括光闌ST(未示出)、濾光器IF及成像平面IP。舉例而言,光闌ST可設置於第二透鏡320與第三透鏡330之間或者第三透鏡330與第四透鏡340之間。濾光器IF可設置於第八透鏡380與成像平面IP之間。作為參考,若需要,則可省略光闌ST及濾光器IF。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自第一透鏡310至第八透鏡380入射的光所成像的位置中。舉例而言,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相機模組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上或者形成於影像感測器IS的內側。
如上所述配置的成像透鏡系統300可表現出圖11中所示形式的像差特性。表3及表4示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透鏡特性及非球面值。
表5
表面編號 | 備註 | 曲率半徑 | 厚度/距離 | 折射率 | 阿貝數 |
S1 | 第一透鏡 | 3.097 | 1.288 | 1.546 | 56.0 |
S2 | 19.112 | 0.051 | |||
S3 | 第二透鏡 | 9.490 | 0.262 | 1.667 | 20.4 |
S4 | 4.801 | 0.601 | |||
S5 | 第三透鏡 | 282.791 | 0.357 | 1.546 | 56.0 |
S6 | -100.545 | 0.308 | |||
S7 | 第四透鏡 | -22.449 | 0.668 | 1.644 | 23.5 |
S8 | -26.446 | 0.531 | |||
S9 | 第五透鏡 | -49.355 | 0.360 | 1.546 | 56.0 |
S10 | -45.091 | 0.313 | |||
S11 | 第六透鏡 | 23.391 | 0.435 | 1.570 | 37.4 |
S12 | 3.836 | 0.288 | |||
S13 | 第七透鏡 | 1.971 | 0.574 | 1.546 | 56.0 |
S14 | 17.886 | 0.660 | |||
S15 | 第八透鏡 | -35.693 | 0.481 | 1.546 | 56.0 |
S16 | 3.410 | 2.050 | |||
S17 | 濾光器 | 0.210 | 1.518 | 64.2 | |
S18 | 0.385 | ||||
S19 | 成像平面 | 0.005 |
表6
表面編號 | S1 | S2 | S3 | S4 | S5 | S6 | S7 | S8 |
K | -9.54.E-01 | 4.25.E+01 | 1.35.E+01 | 2.15.E+00 | 4.76.E+01 | 9.50.E+01 | 6.57.E+01 | 7.56.E+01 |
A | 2.93.E-03 | -7.15.E-03 | -1.16.E-02 | -5.53.E-03 | -1.17.E-02 | -1.17.E-02 | -9.53.E-03 | -3.93.E-03 |
B | 5.14.E-03 | 3.18.E-03 | 2.22.E-03 | -4.93.E-03 | 2.09.E-03 | -8.59.E-03 | 2.56.E-03 | -5.20.E-03 |
C | -1.06.E-02 | -6.83.E-03 | -5.40.E-03 | 2.45.E-02 | -9.72.E-03 | 1.42.E-02 | -3.94.E-02 | -3.18.E-03 |
D | 1.55.E-02 | 1.18.E-02 | 1.24.E-02 | -7.26.E-02 | 4.97.E-03 | -2.73.E-02 | 1.14.E-01 | 1.51.E-02 |
E | -1.55.E-02 | -1.18.E-02 | -1.40.E-02 | 1.44.E-01 | 2.73.E-02 | 3.89.E-02 | -2.05.E-01 | -2.33.E-02 |
F | 1.11.E-02 | 7.57.E-03 | 1.00.E-02 | -1.93.E-01 | -7.35.E-02 | -3.86.E-02 | 2.48.E-01 | 2.19.E-02 |
G | -5.72.E-03 | -3.25.E-03 | -4.85.E-03 | 1.81.E-01 | 9.69.E-02 | 2.69.E-02 | -2.12.E-01 | -1.41.E-02 |
H | 2.15.E-03 | 9.17.E-04 | 1.60.E-03 | -1.21.E-01 | -8.07.E-02 | -1.31.E-02 | 1.30.E-01 | 6.54.E-03 |
J | -5.91.E-04 | -1.52.E-04 | -3.41.E-04 | 5.81.E-02 | 4.53.E-02 | 4.29.E-03 | -5.74.E-02 | -2.19.E-03 |
表面編號 | S9 | S10 | S11 | S12 | S13 | S14 | S15 | S16 |
K | 9.13.E+01 | 7.01.E+01 | 1.81.E+01 | -5.13.E+01 | -6.81.E+00 | 1.65.E+01 | 5.11.E+01 | -1.22.E+01 |
A | 2.09.E-02 | 3.38.E-02 | -7.61.E-02 | -1.45.E-01 | -8.36.E-03 | 6.19.E-02 | -5.33.E-02 | -4.17.E-02 |
B | -3.89.E-02 | -3.18.E-02 | 1.24.E-01 | 1.20.E-01 | -2.24.E-03 | -4.32.E-02 | 1.45.E-02 | 1.33.E-02 |
C | 2.32.E-02 | 4.48.E-03 | -1.27.E-01 | -7.64.E-02 | -3.65.E-04 | 1.61.E-02 | -3.14.E-03 | -3.33.E-03 |
D | -9.34.E-03 | 4.07.E-03 | 8.90.E-02 | 3.88.E-02 | 4.11.E-04 | -4.09.E-03 | 8.88.E-04 | 6.76.E-04 |
E | 4.21.E-03 | -1.64.E-03 | -4.58.E-02 | -1.55.E-02 | -1.94.E-04 | 6.57.E-04 | -2.24.E-04 | -1.11.E-04 |
F | -2.59.E-03 | -7.09.E-04 | 1.75.E-02 | 4.81.E-03 | 5.78.E-05 | -5.07.E-05 | 3.99.E-05 | 1.43.E-05 |
G | 1.39.E-03 | 8.65.E-04 | -4.98.E-03 | -1.14.E-03 | -1.21.E-05 | -3.17.E-06 | -4.91.E-06 | -1.44.E-06 |
H | -5.18.E-04 | -3.80.E-04 | 1.05.E-03 | 2.05.E-04 | 1.90.E-06 | 1.40.E-06 | 4.28.E-07 | 1.10.E-07 |
J | 1.30.E-04 | 9.84.E-05 | -1.63.E-04 | -2.73.E-05 | -2.28.E-07 | -1.91.E-07 | -2.66.E-08 | -6.20.E-09 |
參照圖12對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進行闡述。
成像透鏡系統400包括第一透鏡410、第二透鏡420、第三透鏡430、第四透鏡440、第五透鏡450、第六透鏡460、第七透鏡470及第八透鏡480。
第一透鏡41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二透鏡4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三透鏡43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四透鏡44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五透鏡45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第六透鏡46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六透鏡46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七透鏡47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七透鏡47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八透鏡48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八透鏡48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
成像透鏡系統400可更包括光闌ST(未示出)、濾光器IF及成像平面IP。舉例而言,光闌ST可設置於第二透鏡420與第三透鏡430之間或者第三透鏡430與第四透鏡440之間。濾光器IF可設置於第八透鏡480與成像平面IP之間。作為參考,若需要,則可省略光闌ST及濾光器IF。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自第一透鏡410至第八透鏡480入射的光所成像的位置中。舉例而言,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相機模組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上或者形成於影像感測器IS的內側。
如上所述配置的成像透鏡系統400可表現出圖13中所示形式的像差特性。表7及表8示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透鏡特性及非球面值。
表7
表面編號 | 備註 | 曲率半徑 | 厚度/距離 | 折射率 | 阿貝數 |
S1 | 第一透鏡 | 3.227 | 1.352 | 1.546 | 56.0 |
S2 | 26.723 | 0.041 | |||
S3 | 第二透鏡 | 11.928 | 0.348 | 1.640 | 24.0 |
S4 | 4.882 | 0.514 | |||
S5 | 第三透鏡 | 16.384 | 0.459 | 1.546 | 56.0 |
S6 | 92.044 | 0.288 | |||
S7 | 第四透鏡 | -127.916 | 0.664 | 1.619 | 25.9 |
S8 | 63.557 | 0.438 | |||
S9 | 第五透鏡 | -34.181 | 0.515 | 1.546 | 56.0 |
S10 | -26.277 | 0.300 | |||
S11 | 第六透鏡 | 39.904 | 0.663 | 1.570 | 37.4 |
S12 | 5.570 | 0.238 | |||
S13 | 第七透鏡 | 2.473 | 0.679 | 1.546 | 56.0 |
S14 | 18.533 | 0.719 | |||
S15 | 第八透鏡 | -40.989 | 0.702 | 1.537 | 55.7 |
S16 | 3.478 | 1.341 | |||
S17 | 濾光器 | 0.210 | 1.518 | 64.2 | |
S18 | 0.375 | ||||
S19 | 成像平面 | 0.015 |
表8
表面編號 | S1 | S2 | S3 | S4 | S5 | S6 | S7 | S8 |
K | -1.02.E+00 | 6.60.E+01 | 1.48.E+01 | 1.72.E+00 | 4.76.E+01 | 9.50.E+01 | 6.57.E+01 | 9.60.E+01 |
A | 1.19.E-03 | -1.19.E-02 | -2.71.E-03 | 1.13.E-02 | -6.69.E-03 | -3.00.E-02 | -3.84.E-03 | 3.63.E-03 |
B | 9.10.E-03 | -1.20.E-02 | -9.29.E-02 | -1.20.E-01 | -2.22.E-02 | 1.05.E-01 | -5.90.E-02 | -5.08.E-02 |
C | -1.64.E-02 | 3.94.E-02 | 2.59.E-01 | 3.62.E-01 | 8.42.E-02 | -3.76.E-01 | 1.89.E-01 | 1.22.E-01 |
D | 1.98.E-02 | -3.78.E-02 | -4.05.E-01 | -6.82.E-01 | -2.21.E-01 | 8.38.E-01 | -4.17.E-01 | -1.99.E-01 |
E | -1.67.E-02 | 1.24.E-02 | 4.28.E-01 | 8.78.E-01 | 3.92.E-01 | -1.26.E+00 | 6.38.E-01 | 2.20.E-01 |
F | 1.01.E-02 | 8.14.E-03 | -3.24.E-01 | -8.02.E-01 | -4.85.E-01 | 1.33.E+00 | -6.94.E-01 | -1.70.E-01 |
G | -4.45.E-03 | -1.18.E-02 | 1.80.E-01 | 5.31.E-01 | 4.24.E-01 | -1.00.E+00 | 5.46.E-01 | 9.41.E-02 |
H | 1.45.E-03 | 6.92.E-03 | -7.38.E-02 | -2.57.E-01 | -2.66.E-01 | 5.50.E-01 | -3.13.E-01 | -3.77.E-02 |
J | -3.44.E-04 | -2.49.E-03 | 2.23.E-02 | 9.07.E-02 | 1.20.E-01 | -2.19.E-01 | 1.31.E-01 | 1.09.E-02 |
表面編號 | S9 | S10 | S11 | S12 | S13 | S14 | S15 | S16 |
K | -6.07.E+01 | 7.01.E+01 | 1.81.E+01 | -4.68.E+01 | -7.67.E+00 | 1.65.E+01 | 5.11.E+01 | -9.80.E+00 |
A | -4.48.E-04 | -4.54.E-03 | -6.42.E-02 | -1.24.E-01 | -1.71.E-02 | 5.33.E-02 | -3.08.E-02 | -2.76.E-02 |
B | 1.95.E-02 | 7.37.E-03 | 8.57.E-02 | 9.55.E-02 | 4.23.E-03 | -3.60.E-02 | 2.96.E-03 | 6.02.E-03 |
C | -6.44.E-02 | 8.26.E-03 | -7.00.E-02 | -5.56.E-02 | -2.19.E-03 | 1.34.E-02 | 8.92.E-04 | -9.74.E-04 |
D | 9.62.E-02 | -3.33.E-02 | 3.95.E-02 | 2.60.E-02 | 3.96.E-04 | -3.76.E-03 | -3.02.E-04 | 1.25.E-04 |
E | -9.61.E-02 | 3.65.E-02 | -1.72.E-02 | -9.76.E-03 | -3.24.E-05 | 7.95.E-04 | 4.41.E-05 | -1.28.E-05 |
F | 6.85.E-02 | -2.28.E-02 | 5.95.E-03 | 2.87.E-03 | 1.45.E-05 | -1.25.E-04 | -3.79.E-06 | 1.04.E-06 |
G | -3.53.E-02 | 9.38.E-03 | -1.65.E-03 | -6.47.E-04 | -8.95.E-06 | 1.44.E-05 | 1.91.E-07 | -6.89.E-08 |
H | 1.32.E-02 | -2.67.E-03 | 3.67.E-04 | 1.10.E-04 | 2.64.E-06 | -1.20.E-06 | -3.92.E-09 | 3.79.E-09 |
J | -3.60.E-03 | 5.34.E-04 | -6.38.E-05 | -1.38.E-05 | -4.47.E-07 | 6.93.E-08 | -1.55.E-10 | -1.68.E-10 |
參照圖14對根據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進行闡述。
成像透鏡系統500包括第一透鏡510、第二透鏡520、第三透鏡530、第四透鏡540、第五透鏡550、第六透鏡560、第七透鏡570及第八透鏡580。
第一透鏡51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二透鏡5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三透鏡53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第四透鏡54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五透鏡55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第六透鏡56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六透鏡56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七透鏡57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七透鏡57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八透鏡58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八透鏡58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
成像透鏡系統500可更包括光闌ST(未示出)、濾光器IF及成像平面IP。舉例而言,光闌ST可設置於第二透鏡520與第三透鏡530之間或者第三透鏡530與第四透鏡540之間。濾光器IF可設置於第八透鏡580與成像平面IP之間。作為參考,若需要,則可省略光闌ST及濾光器IF。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自第一透鏡510至第八透鏡580入射的光所成像的位置中。舉例而言,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相機模組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上或者形成於影像感測器IS的內側。
如上所述配置的成像透鏡系統500可表現出圖15中所示形式的像差特性。表9及表10示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透鏡特性及非球面值。
表9
表面編號 | 備註 | 曲率半徑 | 厚度/距離 | 折射率 | 阿貝數 |
S1 | 第一透鏡 | 3.390 | 1.300 | 1.546 | 56.0 |
S2 | 31.463 | 0.040 | |||
S3 | 第二透鏡 | 9.048 | 0.345 | 1.656 | 21.5 |
S4 | 4.472 | 0.703 | |||
S5 | 第三透鏡 | -46.133 | 0.419 | 1.546 | 56.0 |
S6 | -21.588 | 0.153 | |||
S7 | 第四透鏡 | 24.794 | 0.543 | 1.667 | 20.4 |
S8 | 27.878 | 0.929 | |||
S9 | 第五透鏡 | -78.317 | 0.400 | 1.546 | 56.0 |
S10 | -30.771 | 0.302 | |||
S11 | 第六透鏡 | 14.560 | 0.420 | 1.570 | 37.4 |
S12 | 3.330 | 0.203 | |||
S13 | 第七透鏡 | 2.045 | 0.520 | 1.546 | 56.0 |
S14 | 19.464 | 0.742 | |||
S15 | 第八透鏡 | 39.967 | 0.520 | 1.537 | 55.7 |
S16 | 2.943 | 1.590 | |||
S17 | 濾光器 | 0.210 | 1.518 | 64.2 | |
S18 | 0.375 | ||||
S19 | 成像平面 | 0.015 |
表10
表面編號 | S1 | S2 | S3 | S4 | S5 | S6 | S7 | S8 |
K | -9.97.E-01 | 9.56.E+01 | 8.37.E+00 | 8.41.E-01 | 4.55.E+00 | 9.50.E+01 | 6.57.E+01 | -8.91.E+01 |
A | 2.84.E-03 | -1.24.E-02 | -2.14.E-02 | -1.10.E-02 | -3.68.E-05 | -5.11.E-03 | -2.08.E-02 | -1.29.E-02 |
B | 1.44.E-03 | 2.00.E-02 | 2.24.E-02 | 6.09.E-03 | -4.75.E-03 | -1.73.E-02 | -7.79.E-03 | -6.45.E-03 |
C | -2.29.E-03 | -2.27.E-02 | -2.83.E-02 | -1.39.E-02 | 1.17.E-02 | 6.31.E-02 | 3.09.E-02 | 1.46.E-02 |
D | 2.96.E-03 | 1.97.E-02 | 3.33.E-02 | 3.54.E-02 | -2.72.E-02 | -1.45.E-01 | -7.28.E-02 | -2.21.E-02 |
E | -2.71.E-03 | -1.29.E-02 | -3.19.E-02 | -6.08.E-02 | 4.25.E-02 | 2.24.E-01 | 1.14.E-01 | 2.29.E-02 |
F | 1.77.E-03 | 6.30.E-03 | 2.34.E-02 | 6.99.E-02 | -4.61.E-02 | -2.42.E-01 | -1.24.E-01 | -1.70.E-02 |
G | -8.29.E-04 | -2.26.E-03 | -1.28.E-02 | -5.56.E-02 | 3.56.E-02 | 1.87.E-01 | 9.72.E-02 | 9.10.E-03 |
H | 2.79.E-04 | 5.86.E-04 | 5.14.E-03 | 3.12.E-02 | -1.98.E-02 | -1.04.E-01 | -5.50.E-02 | -3.56.E-03 |
J | -6.73.E-05 | -1.08.E-04 | -1.51.E-03 | -1.24.E-02 | 7.94.E-03 | 4.19.E-02 | 2.25.E-02 | 1.01.E-03 |
表面編號 | S9 | S10 | S11 | S12 | S13 | S14 | S15 | S16 |
K | 9.60.E+01 | 7.01.E+01 | 1.81.E+01 | -2.66.E+01 | -7.92.E+00 | 1.65.E+01 | 5.11.E+01 | -1.07.E+01 |
A | 8.89.E-03 | 3.95.E-02 | -6.13.E-04 | -6.34.E-02 | 3.03.E-02 | 6.00.E-02 | -7.01.E-02 | -4.04.E-02 |
B | -1.84.E-02 | -4.46.E-02 | 1.78.E-02 | 2.96.E-02 | -3.47.E-02 | -3.15.E-02 | 2.42.E-02 | 1.39.E-02 |
C | 2.73.E-03 | 1.88.E-02 | -2.03.E-02 | -2.11.E-03 | 2.10.E-02 | 7.39.E-03 | -7.74.E-03 | -4.00.E-03 |
D | 9.32.E-03 | -3.15.E-03 | 1.21.E-02 | -5.59.E-03 | -9.86.E-03 | -2.35.E-04 | 2.43.E-03 | 9.71.E-04 |
E | -1.11.E-02 | -2.18.E-03 | -5.19.E-03 | 3.62.E-03 | 3.34.E-03 | -4.50.E-04 | -5.56.E-04 | -1.86.E-04 |
F | 7.23.E-03 | 2.37.E-03 | 1.74.E-03 | -1.21.E-03 | -8.11.E-04 | 1.65.E-04 | 8.62.E-05 | 2.66.E-05 |
G | -3.21.E-03 | -1.22.E-03 | -4.52.E-04 | 2.58.E-04 | 1.41.E-04 | -3.21.E-05 | -9.20.E-06 | -2.75.E-06 |
H | 1.02.E-03 | 4.07.E-04 | 8.76.E-05 | -3.75.E-05 | -1.77.E-05 | 4.04.E-06 | 6.93.E-07 | 2.06.E-07 |
J | -2.35.E-04 | -9.27.E-05 | -1.23.E-05 | 3.80.E-06 | 1.57.E-06 | -3.48.E-07 | -3.72.E-08 | -1.11.E-08 |
參照圖16對根據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進行闡述。
成像透鏡系統600包括第一透鏡610、第二透鏡620、第三透鏡630、第四透鏡640、第五透鏡650、第六透鏡660、第七透鏡670及第八透鏡680。
第一透鏡61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二透鏡6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三透鏡63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四透鏡64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第五透鏡65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第六透鏡66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六透鏡66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七透鏡67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七透鏡67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八透鏡68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八透鏡68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
成像透鏡系統600可更包括光闌ST(未示出)、濾光器IF及成像平面IP。舉例而言,光闌ST可設置於第二透鏡620與第三透鏡630之間或者第三透鏡630與第四透鏡640之間。濾光器IF可設置於第八透鏡680與成像平面IP之間。作為參考,若需要,則可省略光闌ST及濾光器IF。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自第一透鏡610至第八透鏡680入射的光所成像的位置中。舉例而言,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相機模組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上或者形成於影像感測器IS的內側。
如上所述配置的成像透鏡系統600可表現出圖17中所示形式的像差特性。表11及表12示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透鏡特性及非球面值。
表11
表面編號 | 備註 | 曲率半徑 | 厚度/距離 | 折射率 | 阿貝數 |
S1 | 第一透鏡 | 2.957 | 1.223 | 1.546 | 56.0 |
S2 | 18.307 | 0.066 | |||
S3 | 第二透鏡 | 9.009 | 0.250 | 1.667 | 20.4 |
S4 | 4.531 | 0.569 | |||
S5 | 第三透鏡 | 59.645 | 0.335 | 1.546 | 56.0 |
S6 | 84.387 | 0.282 | |||
S7 | 第四透鏡 | -31.496 | 0.623 | 1.644 | 23.5 |
S8 | -30.604 | 0.500 | |||
S9 | 第五透鏡 | -54.898 | 0.343 | 1.546 | 56.0 |
S10 | -38.968 | 0.298 | |||
S11 | 第六透鏡 | 23.468 | 0.414 | 1.570 | 37.4 |
S12 | 3.636 | 0.286 | |||
S13 | 第七透鏡 | 1.892 | 0.551 | 1.546 | 56.0 |
S14 | 17.196 | 0.633 | |||
S15 | 第八透鏡 | -34.440 | 0.458 | 1.546 | 56.0 |
S16 | 3.321 | 1.943 | |||
S17 | 濾光器 | 0.210 | 1.518 | 64.2 | |
S18 | 0.379 | ||||
S19 | 成像平面 | 0.011 |
表12
表面編號 | S1 | S2 | S3 | S4 | S5 | S6 | S7 | S8 |
K | -9.62.E-01 | 4.27.E+01 | 1.35.E+01 | 2.17.E+00 | 4.76.E+01 | 9.50.E+01 | 6.57.E+01 | 7.19.E+01 |
A | 3.22.E-03 | -8.24.E-03 | -1.38.E-02 | -7.29.E-03 | -1.30.E-02 | -1.17.E-02 | -9.47.E-03 | -3.65.E-03 |
B | 7.15.E-03 | 4.30.E-03 | 1.94.E-03 | -3.77.E-03 | 1.11.E-03 | -1.70.E-02 | -2.14.E-03 | -1.18.E-02 |
C | -1.64.E-02 | -9.46.E-03 | -1.07.E-03 | 2.34.E-02 | -1.06.E-02 | 4.06.E-02 | -3.90.E-02 | 9.90.E-03 |
D | 2.59.E-02 | 1.83.E-02 | 3.96.E-03 | -7.52.E-02 | 3.89.E-03 | -9.65.E-02 | 1.42.E-01 | -2.37.E-03 |
E | -2.81.E-02 | -2.21.E-02 | -2.20.E-03 | 1.65.E-01 | 4.77.E-02 | 1.67.E-01 | -2.98.E-01 | -7.79.E-03 |
F | 2.15.E-02 | 1.82.E-02 | -2.50.E-03 | -2.45.E-01 | -1.34.E-01 | -2.06.E-01 | 4.11.E-01 | 1.27.E-02 |
G | -1.19.E-02 | -1.07.E-02 | 5.05.E-03 | 2.56.E-01 | 1.93.E-01 | 1.83.E-01 | -3.93.E-01 | -1.07.E-02 |
H | 4.79.E-03 | 4.65.E-03 | -4.20.E-03 | -1.91.E-01 | -1.78.E-01 | -1.19.E-01 | 2.68.E-01 | 6.04.E-03 |
J | -1.40.E-03 | -1.48.E-03 | 2.15.E-03 | 1.03.E-01 | 1.11.E-01 | 5.60.E-02 | -1.31.E-01 | -2.39.E-03 |
表面編號 | S9 | S10 | S11 | S12 | S13 | S14 | S15 | S16 |
K | 9.60.E+01 | 7.01.E+01 | 1.81.E+01 | -4.91.E+01 | -6.65.E+00 | 1.65.E+01 | 5.11.E+01 | -1.25.E+01 |
A | 2.58.E-02 | 4.33.E-02 | -8.70.E-02 | -1.63.E-01 | -9.08.E-03 | 6.91.E-02 | -5.93.E-02 | -4.63.E-02 |
B | -5.67.E-02 | -5.34.E-02 | 1.52.E-01 | 1.45.E-01 | -2.71.E-03 | -5.27.E-02 | 1.64.E-02 | 1.53.E-02 |
C | 4.70.E-02 | 3.16.E-02 | -1.73.E-01 | -9.93.E-02 | -5.26.E-04 | 2.19.E-02 | -3.10.E-03 | -3.87.E-03 |
D | -3.25.E-02 | -2.61.E-02 | 1.39.E-01 | 5.41.E-02 | 5.74.E-04 | -6.40.E-03 | 8.10.E-04 | 7.74.E-04 |
E | 2.22.E-02 | 2.62.E-02 | -8.36.E-02 | -2.32.E-02 | -2.66.E-04 | 1.28.E-03 | -2.20.E-04 | -1.26.E-04 |
F | -1.37.E-02 | -2.01.E-02 | 3.84.E-02 | 7.74.E-03 | 7.71.E-05 | -1.65.E-04 | 4.34.E-05 | 1.68.E-05 |
G | 6.64.E-03 | 1.07.E-02 | -1.34.E-02 | -1.99.E-03 | -1.55.E-05 | 1.07.E-05 | -5.90.E-06 | -1.82.E-06 |
H | -2.38.E-03 | -3.95.E-03 | 3.54.E-03 | 3.88.E-04 | 2.38.E-06 | 3.67.E-07 | 5.65.E-07 | 1.55.E-07 |
J | 6.14.E-04 | 1.03.E-03 | -6.97.E-04 | -5.67.E-05 | -2.90.E-07 | -1.63.E-07 | -3.85.E-08 | -1.00.E-08 |
參照圖18對根據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進行闡述。
成像透鏡系統700包括第一透鏡710、第二透鏡720、第三透鏡730、第四透鏡740、第五透鏡750、第六透鏡760、第七透鏡770及第八透鏡780。
第一透鏡71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二透鏡7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三透鏡73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四透鏡74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第五透鏡75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第六透鏡76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六透鏡76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七透鏡77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七透鏡77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八透鏡78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八透鏡78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
成像透鏡系統700可更包括光闌ST(未示出)、濾光器IF及成像平面IP。舉例而言,光闌ST可設置於第二透鏡720與第三透鏡730之間或者第三透鏡730與第四透鏡740之間。濾光器IF可設置於第八透鏡780與成像平面IP之間。作為參考,若需要,則可省略光闌ST及濾光器IF。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自第一透鏡710至第八透鏡780入射的光所成像的位置中。舉例而言,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相機模組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上或者形成於影像感測器IS的內側。
如上所述配置的成像透鏡系統700可表現出圖19中所示形式的像差特性。表13及表14示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透鏡特性及非球面值。
表13
表面編號 | 備註 | 曲率半徑 | 厚度/距離 | 折射率 | 阿貝數 |
S1 | 第一透鏡 | 2.600 | 1.086 | 1.546 | 56.0 |
S2 | 16.006 | 0.041 | |||
S3 | 第二透鏡 | 7.963 | 0.220 | 1.667 | 20.4 |
S4 | 4.028 | 0.498 | |||
S5 | 第三透鏡 | 49.979 | 0.337 | 1.546 | 56.0 |
S6 | 182.365 | 0.258 | |||
S7 | 第四透鏡 | -19.428 | 0.519 | 1.644 | 23.5 |
S8 | -21.775 | 0.407 | |||
S9 | 第五透鏡 | -44.628 | 0.300 | 1.546 | 56.0 |
S10 | -37.450 | 0.244 | |||
S11 | 第六透鏡 | 20.725 | 0.408 | 1.570 | 37.4 |
S12 | 3.034 | 0.238 | |||
S13 | 第七透鏡 | 1.604 | 0.482 | 1.546 | 56.0 |
S14 | 14.933 | 0.553 | |||
S15 | 第八透鏡 | -30.175 | 0.403 | 1.546 | 56.0 |
S16 | 2.899 | 1.632 | |||
S17 | 濾光器 | 0.210 | 1.518 | 64.2 | |
S18 | 0.385 | ||||
S19 | 成像平面 | 0.005 |
表14
表面編號 | S1 | S2 | S3 | S4 | S5 | S6 | S7 | S8 |
K | -9.61.E-01 | 4.22.E+01 | 1.35.E+01 | 2.12.E+00 | 4.76.E+01 | 9.50.E+01 | 6.57.E+01 | 8.43.E+01 |
A | 5.06.E-03 | -1.25.E-02 | -1.97.E-02 | -9.75.E-03 | -1.95.E-02 | -2.00.E-02 | -1.74.E-02 | -8.27.E-03 |
B | 1.12.E-02 | 8.76.E-03 | 4.52.E-03 | -1.01.E-02 | 3.48.E-03 | -1.42.E-02 | 2.11.E-02 | -1.16.E-03 |
C | -3.18.E-02 | -2.13.E-02 | -1.78.E-03 | 7.59.E-02 | -3.64.E-02 | 8.85.E-03 | -2.15.E-01 | -5.86.E-02 |
D | 6.38.E-02 | 4.47.E-02 | -5.68.E-03 | -3.14.E-01 | 8.13.E-02 | 9.02.E-03 | 8.21.E-01 | 1.93.E-01 |
E | -8.85.E-02 | -5.75.E-02 | 4.39.E-02 | 8.59.E-01 | -4.78.E-02 | -4.77.E-02 | -2.01.E+00 | -3.59.E-01 |
F | 8.73.E-02 | 4.85.E-02 | -9.82.E-02 | -1.60.E+00 | -1.76.E-01 | 9.27.E-02 | 3.35.E+00 | 4.41.E-01 |
G | -6.23.E-02 | -2.77.E-02 | 1.25.E-01 | 2.09.E+00 | 5.32.E-01 | -1.12.E-01 | -3.97.E+00 | -3.83.E-01 |
H | 3.24.E-02 | 1.04.E-02 | -1.05.E-01 | -1.96.E+00 | -7.53.E-01 | 9.54.E-02 | 3.39.E+00 | 2.42.E-01 |
J | -1.23.E-02 | -2.20.E-03 | 6.13.E-02 | 1.33.E+00 | 6.66.E-01 | -6.03.E-02 | -2.10.E+00 | -1.11.E-01 |
表面編號 | S9 | S10 | S11 | S12 | S13 | S14 | S15 | S16 |
K | 9.60.E+01 | 7.01.E+01 | 1.81.E+01 | -4.75.E+01 | -6.73.E+00 | 1.65.E+01 | 5.11.E+01 | -1.20.E+01 |
A | 3.67.E-02 | 5.75.E-02 | -1.32.E-01 | -2.43.E-01 | -1.40.E-02 | 1.06.E-01 | -8.75.E-02 | -6.99.E-02 |
B | -9.30.E-02 | -7.66.E-02 | 3.10.E-01 | 2.77.E-01 | -5.15.E-03 | -1.09.E-01 | 3.04.E-02 | 3.12.E-02 |
C | 5.72.E-02 | 2.13.E-02 | -4.67.E-01 | -2.39.E-01 | -1.65.E-03 | 6.13.E-02 | -6.53.E-03 | -1.07.E-02 |
D | 1.86.E-02 | -4.25.E-03 | 4.95.E-01 | 1.60.E-01 | 2.32.E-03 | -2.43.E-02 | 2.00.E-03 | 2.93.E-03 |
E | -7.22.E-02 | 3.22.E-02 | -3.95.E-01 | -8.41.E-02 | -1.51.E-03 | 6.72.E-03 | -7.34.E-04 | -6.64.E-04 |
F | 8.01.E-02 | -5.42.E-02 | 2.40.E-01 | 3.43.E-02 | 6.27.E-04 | -1.25.E-03 | 1.98.E-04 | 1.24.E-04 |
G | -5.75.E-02 | 4.62.E-02 | -1.12.E-01 | -1.08.E-02 | -1.82.E-04 | 1.43.E-04 | -3.64.E-05 | -1.83.E-05 |
H | 2.97.E-02 | -2.46.E-02 | 3.93.E-02 | 2.59.E-03 | 3.92.E-05 | -5.73.E-06 | 4.64.E-06 | 2.09.E-06 |
J | -1.13.E-02 | 8.83.E-03 | -1.03.E-02 | -4.67.E-04 | -6.41.E-06 | -1.04.E-06 | -4.19.E-07 | -1.78.E-07 |
參照圖20對根據第八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進行闡述。
成像透鏡系統800包括第一透鏡810、第二透鏡820、第三透鏡830、第四透鏡840、第五透鏡850、第六透鏡860、第七透鏡870及第八透鏡880。
第一透鏡81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二透鏡8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三透鏡83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第四透鏡84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第五透鏡85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第六透鏡86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六透鏡86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七透鏡87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七透鏡87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八透鏡88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八透鏡88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
成像透鏡系統800可更包括光闌ST(未示出)、濾光器IF及成像平面IP。舉例而言,光闌ST可設置於第二透鏡820與第三透鏡830之間或者第三透鏡830與第四透鏡840之間。濾光器IF可設置於第八透鏡880與成像平面IP之間。作為參考,若需要,則可省略光闌ST及濾光器IF。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自第一透鏡810至第八透鏡880入射的光所成像的位置中。舉例而言,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相機模組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上或者形成於影像感測器IS的內側。
如上所述配置的成像透鏡系統800可表現出圖21中所示形式的像差特性。表15及表16示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透鏡特性及非球面值。
表15
表面編號 | 備註 | 曲率半徑 | 厚度/距離 | 折射率 | 阿貝數 |
S1 | 第一透鏡 | 3.919 | 1.576 | 1.546 | 56.0 |
S2 | 22.548 | 0.136 | |||
S3 | 第二透鏡 | 11.579 | 0.300 | 1.677 | 19.2 |
S4 | 6.282 | 0.788 | |||
S5 | 第三透鏡 | -227.038 | 0.426 | 1.546 | 56.0 |
S6 | -129.645 | 0.318 | |||
S7 | 第四透鏡 | -32.433 | 0.928 | 1.644 | 23.5 |
S8 | -46.851 | 0.589 | |||
S9 | 第五透鏡 | -34.667 | 0.557 | 1.546 | 56.0 |
S10 | -26.972 | 0.272 | |||
S11 | 第六透鏡 | 34.051 | 0.510 | 1.570 | 37.4 |
S12 | 3.904 | 0.341 | |||
S13 | 第七透鏡 | 2.152 | 0.602 | 1.546 | 56.0 |
S14 | 31.846 | 0.616 | |||
S15 | 第八透鏡 | -40.935 | 0.550 | 1.546 | 56.0 |
S16 | 4.139 | 3.555 | |||
S17 | 濾光器 | 0.210 | 1.518 | 64.2 | |
S18 | 0.375 | ||||
S19 | 成像平面 | 0.015 |
表16
表面編號 | S1 | S2 | S3 | S4 | S5 | S6 | S7 | S8 |
K | -9.95.E-01 | 4.22.E+01 | 1.34.E+01 | 1.93.E+00 | 4.76.E+01 | 9.50.E+01 | 6.57.E+01 | 7.23.E+01 |
A | 5.64.E-03 | -3.77.E-03 | -6.50.E-03 | -3.42.E-03 | -5.19.E-03 | -4.29.E-03 | -6.71.E-03 | 1.04.E-03 |
B | -5.69.E-03 | 2.28.E-04 | 3.44.E-04 | -5.42.E-04 | -3.18.E-03 | -8.06.E-03 | 2.21.E-03 | -1.75.E-02 |
C | 5.33.E-03 | 1.31.E-03 | 1.40.E-03 | -1.86.E-04 | 3.48.E-03 | 1.11.E-02 | 1.39.E-03 | 2.76.E-02 |
D | -3.09.E-03 | -1.92.E-03 | -1.97.E-03 | 3.16.E-03 | -3.45.E-03 | -1.31.E-02 | -1.61.E-02 | -2.91.E-02 |
E | 1.20.E-03 | 1.69.E-03 | 1.95.E-03 | -5.48.E-03 | 2.37.E-03 | 1.12.E-02 | 2.88.E-02 | 2.12.E-02 |
F | -3.24.E-04 | -1.02.E-03 | -1.35.E-03 | 5.31.E-03 | -9.04.E-04 | -6.94.E-03 | -2.81.E-02 | -1.10.E-02 |
G | 6.43.E-05 | 4.28.E-04 | 6.58.E-04 | -3.38.E-03 | 3.50.E-05 | 3.14.E-03 | 1.76.E-02 | 4.11.E-03 |
H | -9.92.E-06 | -1.28.E-04 | -2.26.E-04 | 1.49.E-03 | 1.61.E-04 | -1.04.E-03 | -7.53.E-03 | -1.12.E-03 |
J | 1.28.E-06 | 2.71.E-05 | 5.47.E-05 | -4.67.E-04 | -9.51.E-05 | 2.51.E-04 | 2.25.E-03 | 2.20.E-04 |
表面編號 | S9 | S10 | S11 | S12 | S13 | S14 | S15 | S16 |
K | 7.15.E+01 | 7.01.E+01 | 1.81.E+01 | -4.99.E+01 | -7.45.E+00 | 1.65.E+01 | 5.11.E+01 | -1.49.E+01 |
A | 7.53.E-03 | 2.83.E-02 | -6.20.E-02 | -1.04.E-01 | -2.12.E-03 | 4.17.E-02 | -4.17.E-02 | -2.97.E-02 |
B | -1.58.E-02 | -3.64.E-02 | 7.91.E-02 | 6.22.E-02 | -1.09.E-02 | -3.09.E-02 | 1.27.E-02 | 9.71.E-03 |
C | 2.79.E-03 | 3.63.E-02 | -6.14.E-02 | -2.52.E-02 | 8.18.E-03 | 1.58.E-02 | -2.59.E-03 | -2.53.E-03 |
D | 7.62.E-03 | -3.01.E-02 | 3.52.E-02 | 7.74.E-03 | -3.38.E-03 | -5.83.E-03 | 3.86.E-04 | 4.88.E-04 |
E | -9.15.E-03 | 1.75.E-02 | -1.58.E-02 | -1.92.E-03 | 7.78.E-04 | 1.47.E-03 | -4.10.E-05 | -6.90.E-05 |
F | 5.70.E-03 | -7.14.E-03 | 5.49.E-03 | 3.84.E-04 | -9.97.E-05 | -2.56.E-04 | 3.11.E-06 | 7.17.E-06 |
G | -2.32.E-03 | 2.10.E-03 | -1.44.E-03 | -6.00.E-05 | 5.15.E-06 | 3.18.E-05 | -1.73.E-07 | -5.51.E-07 |
H | 6.56.E-04 | -4.50.E-04 | 2.83.E-04 | 6.99.E-06 | 4.36.E-07 | -2.85.E-06 | 7.29.E-09 | 3.13.E-08 |
J | -1.31.E-04 | 7.03.E-05 | -4.09.E-05 | -5.89.E-07 | -1.03.E-07 | 1.85.E-07 | -2.47.E-10 | -1.31.E-09 |
參照圖22對根據第九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進行闡述。
成像透鏡系統900包括第一透鏡910、第二透鏡920、第三透鏡930、第四透鏡940、第五透鏡950、第六透鏡960、第七透鏡970及第八透鏡980。
第一透鏡91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二透鏡9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三透鏡93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第四透鏡94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第五透鏡95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六透鏡96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六透鏡96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七透鏡97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七透鏡97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八透鏡98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八透鏡98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
成像透鏡系統900可更包括光闌ST(未示出)、濾光器IF及成像平面IP。舉例而言,光闌ST可設置於第二透鏡920與第三透鏡930之間或者第三透鏡930與第四透鏡940之間。濾光器IF可設置於第八透鏡980與成像平面IP之間。作為參考,若需要,則可省略光闌ST及濾光器IF。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自第一透鏡910至第八透鏡980入射的光所成像的位置中。舉例而言,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相機模組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上或者形成於影像感測器IS的內側。
如上所述配置的成像透鏡系統900可表現出圖23中所示形式的像差特性。表17及表18示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透鏡特性及非球面值。
表17
表面編號 | 備註 | 曲率半徑 | 厚度/距離 | 折射率 | 阿貝數 |
S1 | 第一透鏡 | 3.207 | 1.358 | 1.546 | 56.0 |
S2 | 17.451 | 0.088 | |||
S3 | 第二透鏡 | 9.468 | 0.356 | 1.677 | 19.2 |
S4 | 5.182 | 0.619 | |||
S5 | 第三透鏡 | -350.628 | 0.407 | 1.546 | 56.0 |
S6 | -38.218 | 0.304 | |||
S7 | 第四透鏡 | -17.518 | 0.518 | 1.667 | 20.4 |
S8 | -22.972 | 0.253 | |||
S9 | 第五透鏡 | 93.681 | 0.364 | 1.546 | 56.0 |
S10 | 358.647 | 0.501 | |||
S11 | 第六透鏡 | 37.077 | 0.486 | 1.570 | 37.4 |
S12 | 6.600 | 0.316 | |||
S13 | 第七透鏡 | 2.641 | 0.737 | 1.546 | 56.0 |
S14 | 19.442 | 0.968 | |||
S15 | 第八透鏡 | -47.262 | 0.583 | 1.537 | 55.7 |
S16 | 3.346 | 1.058 | |||
S17 | 濾光器 | 0.210 | 1.518 | 64.2 | |
S18 | 0.376 | ||||
S19 | 成像平面 | 0.014 |
表18
表面編號 | S1 | S2 | S3 | S4 | S5 | S6 | S7 | S8 |
K | -9.56.E-01 | 4.06.E+01 | 1.37.E+01 | 2.50.E+00 | 4.76.E+01 | 9.50.E+01 | 6.57.E+01 | 5.28.E+01 |
A | 3.28.E-03 | -1.11.E-02 | -1.74.E-02 | -9.28.E-03 | -9.55.E-03 | -8.65.E-03 | -5.39.E-03 | 9.18.E-03 |
B | 2.94.E-03 | 5.61.E-03 | 7.05.E-03 | 6.03.E-03 | -1.10.E-03 | -8.73.E-03 | -1.49.E-02 | -2.95.E-02 |
C | -6.81.E-03 | 3.21.E-03 | 7.56.E-03 | -1.26.E-02 | 3.62.E-03 | 1.29.E-02 | 2.63.E-02 | 3.08.E-02 |
D | 1.06.E-02 | -1.27.E-02 | -2.60.E-02 | 4.08.E-02 | -1.99.E-02 | -2.16.E-02 | -6.42.E-02 | -3.39.E-02 |
E | -1.09.E-02 | 1.80.E-02 | 4.11.E-02 | -8.68.E-02 | 5.62.E-02 | 3.33.E-02 | 1.27.E-01 | 3.62.E-02 |
F | 7.74.E-03 | -1.63.E-02 | -4.27.E-02 | 1.21.E-01 | -9.44.E-02 | -4.11.E-02 | -1.74.E-01 | -3.04.E-02 |
G | -3.90.E-03 | 1.03.E-02 | 3.11.E-02 | -1.15.E-01 | 1.04.E-01 | 3.77.E-02 | 1.66.E-01 | 1.86.E-02 |
H | 1.41.E-03 | -4.64.E-03 | -1.62.E-02 | 7.72.E-02 | -7.81.E-02 | -2.51.E-02 | -1.11.E-01 | -8.15.E-03 |
J | -3.68.E-04 | 1.50.E-03 | 6.07.E-03 | -3.65.E-02 | 4.12.E-02 | 1.20.E-02 | 5.32.E-02 | 2.57.E-03 |
表面編號 | S9 | S10 | S11 | S12 | S13 | S14 | S15 | S16 |
K | 9.60.E+01 | 7.01.E+01 | 1.81.E+01 | -6.58.E+01 | -7.13.E+00 | 1.65.E+01 | 5.11.E+01 | -8.14.E+00 |
A | 2.94.E-02 | 1.65.E-02 | -4.96.E-02 | -9.68.E-02 | -2.96.E-03 | 4.18.E-02 | -3.98.E-02 | -3.21.E-02 |
B | -3.52.E-02 | -7.11.E-03 | 5.68.E-02 | 6.26.E-02 | -4.31.E-03 | -2.09.E-02 | 8.72.E-03 | 8.48.E-03 |
C | 8.44.E-03 | -1.52.E-02 | -4.64.E-02 | -3.52.E-02 | 2.50.E-03 | 6.29.E-03 | -1.56.E-03 | -1.93.E-03 |
D | 5.54.E-03 | 1.81.E-02 | 2.94.E-02 | 1.76.E-02 | -1.38.E-03 | -1.61.E-03 | 3.46.E-04 | 3.58.E-04 |
E | -5.81.E-03 | -1.15.E-02 | -1.48.E-02 | -7.24.E-03 | 4.82.E-04 | 3.46.E-04 | -6.55.E-05 | -5.04.E-05 |
F | 2.83.E-03 | 5.25.E-03 | 5.83.E-03 | 2.32.E-03 | -1.10.E-04 | -5.88.E-05 | 8.57.E-06 | 5.22.E-06 |
G | -9.74.E-04 | -1.85.E-03 | -1.75.E-03 | -5.55.E-04 | 1.72.E-05 | 7.65.E-06 | -7.65.E-07 | -3.95.E-07 |
H | 2.65.E-04 | 5.11.E-04 | 3.94.E-04 | 9.70.E-05 | -1.87.E-06 | -7.49.E-07 | 4.75.E-08 | 2.18.E-08 |
J | -5.83.E-05 | -1.08.E-04 | -6.55.E-05 | -1.22.E-05 | 1.44.E-07 | 5.47.E-08 | -2.09.E-09 | -8.69.E-10 |
參照圖24對根據第十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進行闡述。
成像透鏡系統1001包括第一透鏡1010、第二透鏡1020、第三透鏡1030、第四透鏡1040、第五透鏡1050、及第六透鏡1060。
第一透鏡101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二透鏡102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三透鏡103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四透鏡104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第四透鏡104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五透鏡1050具有正的折射力且具有凸的物體側表面及凸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五透鏡105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第六透鏡1060具有負的折射力且具有凹的物體側表面及凹的影像側表面。另外,第六透鏡1060的物體側表面及影像側表面上形成有拐點。
成像透鏡系統1001可更包括光闌ST(未示出)、濾光器IF及成像平面IP。舉例而言,光闌ST可設置於第二透鏡1020與第三透鏡1030之間或者第三透鏡1030與第四透鏡1040之間。濾光器IF可設置於第六透鏡1060與成像平面IP之間。作為參考,若需要,則可省略光闌ST及濾光器IF。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自第一透鏡1010至第六透鏡1060入射的光所成像的位置中。舉例而言,成像平面IP可形成於相機模組的影像感測器IS的一個表面上或者形成於影像感測器IS的內側。
如上所述配置的成像透鏡系統1001可表現出圖25中所示形式的像差特性。表19及表20示出根據本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透鏡特性及非球面值。
表19
表面編號 | 備註 | 曲率半徑 | 厚度/距離 | 折射率 | 阿貝數 |
S1 | 第一透鏡 | 4.065 | 1.467 | 1.546 | 56.1 |
S2 | 15.731 | 0.393 | |||
S3 | 第二透鏡 | 14.364 | 0.409 | 1.678 | 19.2 |
S4 | 7.069 | 1.070 | |||
S5 | 第三透鏡 | 33.558 | 0.651 | 1.570 | 37.4 |
S6 | 105.829 | 0.882 | |||
S7 | 第四透鏡 | 6.052 | 0.493 | 1.678 | 19.2 |
S8 | 5.375 | 0.817 | |||
S9 | 第五透鏡 | 17.197 | 1.510 | 1.546 | 56.1 |
S10 | -4.799 | 1.477 | |||
S11 | 第六透鏡 | -6.493 | 0.735 | 1.546 | 56.1 |
S12 | 6.216 | 11.166 | |||
S13 | 濾光器 | 0.369 | 1.518 | 64.2 | |
S14 | -9.699 | ||||
S15 | 成像平面 | 0.026 |
表20
表面編號 | S1 | S2 | S3 | S4 | S5 | S6 |
K | -1.03.E+00 | -1.20.E+01 | 2.23.E+01 | 4.16.E+00 | 9.13.E+01 | -7.93.E+01 |
A | 1.23.E-03 | -4.57.E-03 | -1.11.E-02 | -9.54.E-03 | -1.07.E-02 | -1.01.E-02 |
B | 8.44.E-04 | 3.06.E-03 | 5.77.E-03 | 7.25.E-03 | 4.38.E-03 | 1.01.E-03 |
C | -4.68.E-04 | -2.01.E-03 | -3.75.E-03 | -5.65.E-03 | -4.01.E-03 | 5.54.E-05 |
D | 1.86.E-04 | 8.97.E-04 | 2.03.E-03 | 3.41.E-03 | 2.33.E-03 | -2.52.E-04 |
E | -4.99.E-05 | -2.56.E-04 | -7.20.E-04 | -1.31.E-03 | -8.96.E-04 | 1.09.E-04 |
F | 8.90.E-06 | 4.64.E-05 | 1.61.E-04 | 3.15.E-04 | 2.19.E-04 | -2.51.E-05 |
G | -1.01.E-06 | -5.15.E-06 | -2.18.E-05 | -4.56.E-05 | -3.25.E-05 | 3.44.E-06 |
H | 6.56.E-08 | 3.22.E-07 | 1.64.E-06 | 3.64.E-06 | 2.64.E-06 | -2.67.E-07 |
J | -1.86.E-09 | -8.67.E-09 | -5.31.E-08 | -1.23.E-07 | -8.89.E-08 | 9.14.E-09 |
表面編號 | S7 | S8 | S9 | S10 | S11 | S12 |
K | -2.89.E+01 | -1.64.E+01 | -1.17.E+01 | -2.16.E+00 | -8.60.E+00 | -3.21.E-01 |
A | -4.54.E-03 | -7.65.E-03 | -9.69.E-04 | 4.45.E-03 | -6.38.E-03 | -9.67.E-03 |
B | -8.21.E-04 | 2.23.E-04 | -2.77.E-04 | -5.04.E-04 | 1.79.E-04 | 7.39.E-04 |
C | 5.18.E-04 | 2.04.E-04 | 6.49.E-05 | 3.26.E-05 | 5.62.E-06 | -5.05.E-05 |
D | -1.36.E-04 | -6.25.E-05 | -6.87.E-06 | 7.48.E-07 | 6.40.E-07 | 2.55.E-06 |
E | 1.96.E-05 | 8.64.E-06 | 3.72.E-07 | -1.04.E-07 | -9.45.E-08 | -9.06.E-08 |
F | -1.65.E-06 | -6.51.E-07 | -5.95.E-09 | -5.39.E-09 | 4.30.E-09 | 2.17.E-09 |
G | 7.97.E-08 | 2.70.E-08 | -4.55.E-10 | 7.10.E-10 | -9.76.E-11 | -3.31.E-11 |
H | -1.99.E-09 | -5.59.E-10 | 2.47.E-11 | -2.32.E-11 | 1.13.E-12 | 2.91.E-13 |
J | 1.93.E-11 | 4.25.E-12 | -3.52.E-13 | 2.55.E-13 | -5.38.E-15 | -1.14.E-15 |
本文中所述的實例性成像透鏡系統可包括以下特徵。舉例而言,成像透鏡系統的焦距是7毫米至12毫米,成像透鏡系統的TTL是8.0毫米至13.0毫米,第一透鏡的焦距是5.0毫米至9.0毫米,且第二透鏡的焦距是-22毫米至-10毫米,第三透鏡的焦距是28毫米至600毫米,第四透鏡的焦距是-300毫米至2000毫米,第五透鏡的焦距是80毫米至1000毫米,第六透鏡的焦距是-14.0毫米至-5.0毫米,第七透鏡的焦距是3.0毫米至6.0毫米,且第八透鏡的焦距是-8.0毫米至-3.0毫米。
表21至表26是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至第八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光學特性值及條件表達式值。
表21
備註 | 第一示例性實施例 | 第二示例性實施例 | 第三示例性實施例 | 第四示例性實施例 | 第五示例性實施例 |
f1 | 6.6229 | 6.5654 | 6.5853 | 6.5908 | 6.8482 |
f2 | -12.0030 | -12.9752 | -14.9109 | -13.1736 | -13.9002 |
f3 | 30.1617 | 50.0600 | 135.9451 | 36.4419 | 73.8936 |
f4 | -200.2009 | -201.5306 | -246.7688 | -68.5367 | 314.1510 |
f5 | 218.5422 | 292.2685 | 928.5065 | 203.5326 | 92.5928 |
f6 | -12.1918 | -8.7033 | -8.1157 | -11.4395 | -7.6803 |
f7 | 4.8525 | 4.4655 | 4.0079 | 5.1509 | 4.1442 |
f8 | -5.5511 | -6.1278 | -5.6780 | -5.9420 | -5.9498 |
TTL | 9.4150 | 9.8252 | 9.8250 | 9.8620 | 9.7300 |
BFL | 2.1833 | 2.1500 | 2.6504 | 1.9411 | 2.1904 |
BFLx | 2.1833 | 2.1500 | 2.6504 | 1.9411 | 2.1904 |
BFLm | 0.6000 | 0.6000 | 0.6000 | 0.6000 | 0.6000 |
f | 8.1546 | 8.4780 | 8.8400 | 8.4607 | 8.4012 |
f數 | 1.7500 | 1.7811 | 1.9632 | 1.8008 | 1.6902 |
ImgHT | 7.1450 | 7.1450 | 7.1450 | 7.1450 | 7.1450 |
HFOV | 40.4966 | 39.4386 | 38.2454 | 39.5079 | 39.4990 |
表22
備註 | 第六示例性實施例 | 第七示例性實施例 | 第八示例性實施例 | 第九示例性實施例 | 第十示例性實施例 |
f1 | 6.2849 | 5.5305 | 8.4399 | 6.9634 | 9.6144 |
f2 | -13.9854 | -12.5094 | -20.7604 | -17.4984 | -21.0166 |
f3 | 370.9377 | 126.0281 | 552.8804 | 78.5540 | 85.8765 |
f4 | 1317.6348 | -306.4859 | -167.8726 | -115.0961 | -100.4271 |
f5 | 244.1881 | 420.4005 | 217.0955 | 232.2172 | 7.0433 |
f6 | -7.6079 | -6.2904 | -7.7851 | -14.1699 | -5.7004 |
f7 | 3.8463 | 3.2518 | 4.1978 | 5.5136 | - |
f8 | -5.5266 | -4.8255 | -6.8581 | -5.8006 | - |
TTL | 9.3750 | 8.2250 | 12.6630 | 9.5151 | 11.7649 |
BFL | 2.5430 | 2.2317 | 4.1547 | 1.6576 | 1.8611 |
BFLx | 2.5430 | 2.2317 | 4.1547 | 1.6576 | 1.8611 |
BFLm | 0.6000 | 0.6000 | 0.6000 | 0.6000 | 0.6000 |
f | 8.4263 | 7.3572 | 11.5802 | 8.0522 | 9.6773 |
f數 | 1.9597 | 1.9512 | 1.9869 | 1.7318 | 1.6900 |
ImgHT | 6.8060 | 6.0000 | 8.3660 | 7.3500 | 8.1660 |
HFOV | 38.2018 | 38.4869 | 35.1285 | 41.6915 | 39.6250 |
表23
條件表達式 | 第一示例性實施例 | 第二示例性實施例 | 第三示例性實施例 | 第四示例性實施例 | 第五示例性實施例 |
V1-V2 | 32.499 | 32.031 | 35.613 | 32.031 | 34.454 |
V1-V3 | 0.255 | 0 | 0 | 0 | 0 |
V1-V4 | 32.499 | 30.054 | 32.499 | 30.054 | 35.613 |
V1-V5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0.000 |
f3/f | 3.699 | 5.905 | 15.378 | 4.307 | 8.796 |
f4/f | -24.551 | -23.771 | -27.915 | -8.101 | 37.393 |
f5/f | 26.800 | 34.474 | 105.035 | 24.056 | 11.021 |
f6/f | -1.495 | -1.027 | -0.918 | -1.352 | -0.914 |
f7/f | 0.595 | 0.527 | 0.453 | 0.609 | 0.493 |
f8/f | -0.681 | -0.723 | -0.642 | -0.702 | -0.708 |
TTL/f | 1.155 | 1.159 | 1.111 | 1.166 | 1.158 |
f1/f2 | -0.552 | -0.506 | -0.442 | -0.500 | -0.493 |
f2/f3 | -0.398 | -0.259 | -0.110 | -0.361 | -0.188 |
BFL/f | 0.268 | 0.254 | 0.300 | 0.229 | 0.261 |
D12/f | 0.005 | 0.005 | 0.006 | 0.005 | 0.005 |
TTL/2ImgHT | 0.659 | 0.688 | 0.688 | 0.690 | 0.681 |
(TTL-BFL)/2ImgHT | 0.506 | 0.537 | 0.502 | 0.554 | 0.528 |
BFL/TTL | 0.232 | 0.219 | 0.270 | 0.197 | 0.225 |
表24
條件表達式 | 第六示例性實施例 | 第七示例性實施例 | 第八示例性實施例 | 第九示例性實施例 | 第十示例性實施例 |
V1-V2 | 35.613 | 35.613 | 36.752 | 36.7521 | 36.8679 |
V1-V3 | 0 | 0 | 0 | 0 | 18.7567 |
V1-V4 | 32.499 | 32.499 | 32.499 | 35.6132 | 36.8679 |
V1-V5 | 0.000 | 0.000 | 0.000 | 0 | 0 |
f3/f | 44.021 | 17.130 | 47.744 | 9.7556 | 8.8740 |
f4/f | 156.371 | -41.658 | -14.497 | -14.2938 | -10.3776 |
f5/f | 28.979 | 57.142 | 18.747 | 28.8390 | 0.7278 |
f6/f | -0.903 | -0.855 | -0.672 | -1.7598 | -0.5890 |
f7/f | 0.456 | 0.442 | 0.363 | 0.6847 | 0 |
f8/f | -0.656 | -0.656 | -0.592 | -0.7204 | 0 |
TTL/f | 1.113 | 1.118 | 1.094 | 1.1817 | 1.2157 |
f1/f2 | -0.449 | -0.442 | -0.407 | -0.3979 | -0.4575 |
f2/f3 | -0.038 | -0.099 | -0.038 | -0.2228 | -0.2447 |
BFL/f | 0.302 | 0.303 | 0.359 | 0.2059 | 0.1923 |
D12/f | 0.008 | 0.006 | 0.012 | 0.0109 | 0.0406 |
TTL/2ImgHT | 0.689 | 0.685 | 0.757 | 0.6473 | 0.7204 |
(TTL-BFL)/2ImgHT | 0.502 | 0.499 | 0.509 | 0.5345 | 0.6064 |
BFL/TTL | 0.271 | 0.271 | 0.328 | 0.1742 | 0.1582 |
表25
條件表達式 | 第一示例性實施例 | 第二示例性實施例 | 第三示例性實施例 | 第四示例性實施例 | 第五示例性實施例 |
ImgHT | 7.1450 | 7.1450 | 7.1450 | 7.1450 | 7.1450 |
T1/ImgHT | 0.1683 | 0.1936 | 0.1802 | 0.1892 | 0.1819 |
BFL/ImgHT | 0.3056 | 0.3009 | 0.3709 | 0.2717 | 0.3066 |
D18/BFL | 3.3122 | 3.5699 | 2.7070 | 4.0805 | 3.4422 |
EPD/ImgHT | 0.6522 | 0.6662 | 0.6302 | 0.6576 | 0.6957 |
EPD/BFL | 2.1343 | 2.2139 | 1.6990 | 2.4204 | 2.2693 |
SUMT/SUMD | 1.6559 | 2.0400 | 1.6083 | 2.1203 | 1.4541 |
SUMT/BFL | 2.0651 | 2.3956 | 1.6691 | 2.7728 | 2.0396 |
SUMD/BFL | 1.2471 | 1.1743 | 1.0378 | 1.3078 | 1.4026 |
表26
條件表達式 | 第六示例性實施例 | 第七示例性實施例 | 第八示例性實施例 | 第九示例性實施例 | 第十示例性實施例 |
ImgHT | 6.8060 | 6.0000 | 8.3660 | 7.3500 | 8.1660 |
T1/ImgHT | 0.1797 | 0.1809 | 0.1884 | 0.1847 | 0.1796 |
BFL/ImgHT | 0.3736 | 0.3719 | 0.4966 | 0.2255 | 0.2279 |
DL1LP/BFL | 2.6865 | 2.6856 | 2.0479 | 4.7402 | 6.3214 |
EPD/ImgHT | 0.6318 | 0.6284 | 0.6967 | 0.6326 | 0.7012 |
EPD/BFL | 1.6908 | 1.6896 | 1.4028 | 2.8049 | 3.0768 |
SUMT/SUMD | 1.5932 | 1.6773 | 1.7805 | 1.5772 | 1.1351 |
SUMT/BFL | 1.6506 | 1.6825 | 1.3114 | 2.9009 | 2.8290 |
SUMD/BFL | 1.0360 | 1.0031 | 0.7365 | 1.8393 | 2.4924 |
綜上所述,成像透鏡系統可安裝於薄的可攜式電子裝置中。
儘管以上已示出及闡述了具體示例性實施例,然而在理解本揭露內容之後將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背離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精神及範圍的情況下,可在該些實例中作出形式及細節上的各種改變。本文中所闡述的實例應被視為僅為闡述性的,而非用於限制目的。對每一實例中的特徵或態樣的說明應被視為適用於其它實例中的相似特徵或態樣。若所闡述的技術被以不同的次序執行,及/或若所闡述的系統、架構、裝置或電路中的組件被以不同的方式組合及/或被其它組件或其等效物替換或補充,亦可達成適合的結果。因此,本揭露的範圍不由詳細說明界定,而是由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界定,且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範圍的範圍內的所有變型均應被解釋為包括於本揭露中。
10、20:相機模組
22、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1:成像透鏡系統
24:第一鏡筒/鏡筒
26:第二鏡筒/鏡筒
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1010、L1:第一透鏡
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0、1020、L2:第二透鏡
130、230、330、430、530、630、730、830、930、1030、L3:第三透鏡
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0、1040、L4:第四透鏡
150、250、350、450、550、650、750、850、950、1050、L5:第五透鏡
160、260、360、460、560、660、760、860、960、1060、L6:第六透鏡
170、270、370、470、570、670、770、870、970、L7:第七透鏡
180、280、380、480、580、680、780、880、980、L8:第八透鏡
1000:可攜式終端
1002:殼體
BFL、BFLm、BFLx、TTL:距離
CL:長度
IF:濾光器
IP:成像平面
IS:影像感測器
圖1是根據一或多個示例性實施例的配備有相機模組的可攜式終端的立體圖。
圖2及圖3是圖1中所示可攜式終端的剖視圖。
圖4及圖5是圖2及圖3中所示成像透鏡系統的放大圖。
圖6是根據第一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配置圖。
圖7是圖6中所示成像透鏡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8是根據第二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配置圖。
圖9是圖8中所示成像透鏡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10是根據第三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配置圖。
圖11是圖10中所示成像透鏡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12是根據第四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配置圖。
圖13是圖12中所示成像透鏡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14是根據第五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配置圖。
圖15是圖14中所示成像透鏡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16是根據第六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配置圖。
圖17是圖16中所示成像透鏡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18是根據第七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配置圖。
圖19是圖18中所示成像透鏡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20是根據第八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配置圖。
圖21是圖20中所示成像透鏡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22是根據第九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配置圖。
圖23是圖22中所示成像透鏡系統的像差曲線。
圖24是根據第十示例性實施例的成像透鏡系統的配置圖。
圖25是圖24中所示成像透鏡系統的像差曲線。
在所有圖式及詳細說明通篇中,相同的參考編號指代相同的元件。圖式可能並非按比例繪製,且為清晰、例示及方便起見,可誇大圖式中的元件的相對大小、比例及繪示。
22:成像透鏡系統
L1:第一透鏡
L2:第二透鏡
L3:第三透鏡
L4:第四透鏡
L5:第五透鏡
L6:第六透鏡
L7:第七透鏡
L8:第八透鏡
BFL、BFLx、TTL:距離
IF:濾光器
IP:成像平面
IS:影像感測器
Claims (24)
- 一種成像透鏡系統,包括: 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第六透鏡、第七透鏡及第八透鏡,自物體側依序設置, 其中滿足0.15 < BFL/TTL且1.9毫米< BFL < 2.8毫米,其中BFL是自所述第八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成像平面的距離且TTL是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 滿足5.0毫米≦ ImgHT ≦ 9.0毫米,其中ImgHT是所述成像平面的高度。
- 如請求項2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 滿足0.1 < T1/ImgHT < 0.2,其中T1是所述第一透鏡在光軸的所述中心處的厚度。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 滿足0 < f1/f < 2.0,其中f1是所述第一透鏡的焦距且f是所述成像透鏡系統的焦距。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 滿足-3.5 < f2/f < 0,其中f2是所述第二透鏡的焦距且f是所述成像透鏡系統的焦距。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 滿足0.8 < TTL/f < 1.2,其中f是所述成像透鏡系統的焦距。
- 如請求項2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 滿足(TTL-BFL)/2ImgHT < 0.65,其中2ImgHT是所述成像平面的對角線長度。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 滿足0 < f7/f < 0.8,其中f7是所述第七透鏡的焦距且f是所述成像透鏡系統的焦距。
-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 滿足1.3 < SUMT/BFL < 2.8,其中SUMT是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八透鏡在所述光軸的所述中心中的厚度之和。
- 一種相機模組,包括: 如請求項1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以及 影像感測器,包括設置於所述成像透鏡系統的所述成像平面處的成像表面, 其中所述影像感測器將物體的藉由所述成像透鏡系統的所述透鏡形成於所述成像表面的有效成像區域上的影像轉換成電性訊號。
- 一種可攜式終端,包括: 殼體;以及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相機模組,設置於所述殼體中。
- 一種成像透鏡系統,包括: 第一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 第二透鏡,具有折射力; 第三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 第四透鏡,具有折射力; 第五透鏡,具有折射力;以及 第六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 其中滿足2.0 < DL1LP/BFL < 5.4,其中DL1LP是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最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的距離,所述最後透鏡是最靠近成像平面的透鏡,且BFL是自所述最後透鏡的所述影像側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
-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所述第四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
-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所述第五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
-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所述第四透鏡具有凹的影像側表面。
-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 滿足0.15 < BFL/TTL < 0.40,其中TTL是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
-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其中 滿足1.0 < TTL/f < 1.3,其中TTL是自所述第一透鏡的所述物體側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且f是所述成像透鏡系統的焦距。
- 一種相機模組,包括: 如請求項12所述的成像透鏡系統;以及 影像感測器,包括設置於所述成像透鏡系統的所述成像平面處的成像表面, 其中所述影像感測器將物體的藉由所述成像透鏡系統的所述透鏡形成於所述成像表面的有效成像區域上的影像轉換成電性訊號,且 其中所述成像透鏡系統能夠朝所述影像感測器移動且滿足0.6 < (BFLx-BFLm)/BFLx < 0.8,其中BFLx是在其中所述成像透鏡系統被定位成最遠離所述影像感測器的狀態下自最靠近所述影像感測器的最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所述影像感測器的距離,且BFLm是在其中所述成像透鏡系統被定位成最靠近所述影像感測器的狀態下自所述最後透鏡的所述影像側表面至所述影像感測器的距離。
- 一種可攜式終端,包括: 殼體;以及 如請求項18所述的相機模組,設置於所述殼體中。
- 一種相機模組,包括: 成像透鏡系統,包括第一透鏡、第二透鏡、第三透鏡、第四透鏡、第五透鏡及第六透鏡,自物體側表面依序排列;以及 影像感測器, 其中所述成像透鏡系統能夠朝所述影像感測器移動且滿足0.6 < (BFLx-BFLm)/BFLx < 0.8,其中BFLx是在其中所述成像透鏡系統被定位成最遠離所述影像感測器的狀態下自最靠近所述影像感測器的最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所述影像感測器的距離,且BFLm是在其中所述成像透鏡系統被定位成最靠近所述影像感測器的狀態下自所述最後透鏡的所述影像側表面至所述影像感測器的距離。
- 如請求項20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成像透鏡系統更包括朝所述影像感測器設置於所述第六透鏡的影像側上的一或多個附加透鏡,且 其中滿足0.15 < BFL/TTL且1.9毫米< BFL,其中BFL是自所述最後透鏡的所述影像側表面至所述影像感測器的成像平面的距離且TTL是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
- 一種可攜式終端,包括: 殼體; 如請求項20所述的相機模組,設置於所述殼體中;以及 一或多個其它相機模組。
- 一種相機模組,包括: 第一鏡筒,容納第二鏡筒; 成像透鏡系統,設置於所述第二鏡筒中;以及 影像感測器,設置於所述第一鏡筒中,且包括設置於所述成像透鏡系統的所述成像平面處的成像表面, 其中所述第二鏡筒能夠移動成自所述第一鏡筒至少部分地突出, 其中所述成像透鏡系統包括七或更多個透鏡,且 其中滿足0.15 < BFL/TTL且1.9毫米< BFL,其中BFL是自最靠近所述影像感測器的所述最後透鏡的影像側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且TTL是自所述第一透鏡的物體側表面至所述成像平面的距離。
- 如請求項23所述的相機模組,其中所述七或更多個透鏡包括: 第一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 第二透鏡,具有折射力; 第三透鏡,具有正的折射力; 第四透鏡,具有折射力; 第五透鏡,具有折射力;以及 第六透鏡,具有負的折射力,且 其中所述第一透鏡至所述第六透鏡自物體側依序設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21-0129628 | 2021-09-30 | ||
KR1020210129628A KR20230046530A (ko) | 2021-09-30 | 2021-09-30 | 촬상 광학계 및 카메라 모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2316165A true TW202316165A (zh) | 2023-04-16 |
TWI830207B TWI830207B (zh) | 2024-01-21 |
Family
ID=8577074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1115252A TWI830207B (zh) | 2021-09-30 | 2022-04-21 | 成像透鏡系統以及相機模組 |
TW112150295A TWI844500B (zh) | 2021-09-30 | 2022-04-21 | 成像透鏡系統、相機模組以及可攜式終端 |
TW111204096U TWM637854U (zh) | 2021-09-30 | 2022-04-21 | 成像透鏡系統、相機模組以及可攜式終端裝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12150295A TWI844500B (zh) | 2021-09-30 | 2022-04-21 | 成像透鏡系統、相機模組以及可攜式終端 |
TW111204096U TWM637854U (zh) | 2021-09-30 | 2022-04-21 | 成像透鏡系統、相機模組以及可攜式終端裝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119848A1 (zh) |
KR (1) | KR20230046530A (zh) |
CN (2) | CN115903177A (zh) |
TW (3) | TWI830207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61882A (zh) * | 2017-12-29 | 2023-01-03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
2021
- 2021-09-30 KR KR1020210129628A patent/KR20230046530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2
- 2022-04-15 US US17/721,617 patent/US20230119848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4-21 TW TW111115252A patent/TWI830207B/zh active
- 2022-04-21 TW TW112150295A patent/TWI844500B/zh active
- 2022-04-21 TW TW111204096U patent/TWM637854U/zh unknown
- 2022-06-27 CN CN202210735066.XA patent/CN115903177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6-27 CN CN202221623416.5U patent/CN218866201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866201U (zh) | 2023-04-14 |
TWI844500B (zh) | 2024-06-01 |
TWI830207B (zh) | 2024-01-21 |
TW202417917A (zh) | 2024-05-01 |
US20230119848A1 (en) | 2023-04-20 |
TWM637854U (zh) | 2023-02-21 |
KR20230046530A (ko) | 2023-04-06 |
CN115903177A (zh) | 2023-04-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17667B (zh) | 摄像镜头 | |
CN107817576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211653283U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TWI789015B (zh) | 成像透鏡組及攝像模組 | |
TWI776385B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CN114415331B (zh) | 相机模块及包括相机模块的电子设备 | |
TWI806471B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CN108241201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1913278A (zh) | 一种光学镜头、摄像模组以及终端 | |
TWI838733B (zh) | 光學系統 | |
TWI805241B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M630709U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I830207B (zh) | 成像透鏡系統以及相機模組 | |
TW202334676A (zh) | 相機模組以及可攜式終端 | |
TWI810080B (zh) | 成像透鏡系統及電子裝置 | |
TWI806445B (zh) | 成像透鏡系統 | |
TW202433126A (zh) | 成像透鏡系統以及可攜式終端 | |
CN114994870A (zh) | 成像透镜系统、相机模块和便携式终端 | |
TWI821866B (zh) | 成像透鏡系統 | |
CN219737880U (zh) | 成像透镜系统 | |
TWM634060U (zh) | 光學成像系統及電子裝置 | |
TWM636280U (zh) | 透鏡組合以及包括其之相機模組 | |
TWM634897U (zh) | 光學成像系統 | |
TWM636332U (zh) | 光學成像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