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817576B - 光学成像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光学成像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817576B CN107817576B CN201710656993.1A CN201710656993A CN107817576B CN 107817576 B CN107817576 B CN 107817576B CN 201710656993 A CN201710656993 A CN 201710656993A CN 107817576 B CN107817576 B CN 10781757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maging system
- optical imaging
- refractive power
- optic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2—Telephoto objectives, i.e. systems of the type + - in which the distance from the front vertex to the image plane is less than the equivalent focal length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4—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more than six compon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光学成像系统,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沿着从物方朝向成像面的方向顺序地设置。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分别于2016年9月12日和2016年11月28日在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第10-2016-0117304号和第10-2016-0159277号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和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出于所有目的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技术领域
下面的描述涉及一种包括七个透镜的望远光学成像系统。
背景技术
能够捕获远距离物体的图像的望远光学成像系统(telescopic optical imagingsystem)可能是相当大的。详细地说,就望远光学成像系统而言,望远光学成像系统的总长度TL与总焦距f的比(TL/f)可大于或等于1。因此,可能会难以将望远光学成像系统安装在诸如便携式终端的小型电子装置中。
发明内容
提供本发明内容以通过简化形式介绍将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的选择的构思。本发明内容既不意在确定所要求保护主题的关键特征或必要特征,也不意在用于帮助确定所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在一个总的方面,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具有正屈光力的第七透镜。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可具有沿着光轴的凸出的像方表面。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透镜可具有沿着光轴的凸出的物方表面。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三透镜可具有沿着光轴的凸出的物方表面。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四透镜可具有一侧表面沿着光轴凹入且另一侧表面沿着光轴凸出的弯月形式。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五透镜可具有沿着光轴的凹入的物方表面。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六透镜可具有沿着光轴的相对的凹入的表面。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七透镜可具有沿着光轴的相对的凸出的表面。
在另一总的方面,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从物方至成像面顺序地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至所述成像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TL与总焦距f的比(TL/f)小于1.0。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表达式BFL/f<0.15,其中,BFL表示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到成像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表达式0.1<f/(IMG HT)<2.5,其中,IMG HT是所述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表达式1.5<Nd7<1.7,其中,Nd7表示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表达式-45<f5/f<45,其中,f5表示第五透镜的焦距。所述光学成像系统可满足表达式2.0<f/EPD<2.8,其中,EPD表示入瞳直径。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透镜、第四透镜和第六透镜可均具有负屈光力。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六透镜可具有沿着光轴的凹入的物方表面。
在另一总的方面,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和沿着光轴的凸出的物方表面;第二透镜,具有沿着光轴的凹入的像方表面;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从物方至成像面顺序地设置。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一个或两个表面是非球面的。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可包括所述光学成像系统中的最凸出的点。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透镜的像方表面可包括所述光学成像系统中的最凹入的点。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三透镜可具有一侧表面凹入且另一侧表面凸出的弯月形式。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五透镜可具有凸出的像方表面。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七透镜可以是具有正屈光力的双凸面透镜或者可以是具有负屈光力的双凹面透镜。
在另一总的方面,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七透镜均具有正屈光力、沿着光轴的凸出的物方表面和沿着光轴的凸出的像方表面。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从物方至成像面顺序地设置。
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可包括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凸出的点。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透镜至第六透镜均可具有负屈光力。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二透镜的像方表面可以是凹入的且具有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最凹入的点。
通过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权利要求,其他特征和方面将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图。
图2是示出图1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的一组曲线图。
图3是列出图1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非球面特性的表格。
图4是根据第二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图。
图5是示出图4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的一组曲线图。
图6是列出图4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非球面特性的表格。
图7是根据第三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图。
图8是示出图7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的一组曲线图。
图9是列出图7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非球面特性的表格。
图10是根据第四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示图。
图11是示出图10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像差曲线的一组曲线图。
图12是列出图10中所示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非球面特性的表格。
图13是根据示例的包括安装于其中的光学成像系统的便携式终端的后视图。
图14是图13中所示的便携式终端沿着I-I′线截取的剖视图。
在所有的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中,相同的标号在适用的情况下指示相同的元件。附图可不按照比例,并且为了清楚、说明及方便起见,可夸大附图中元件的相对尺寸、比例和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如下参照附图对示例进行描述。示例提供一种能够捕获远距离物体的图像并且安装在小型终端中的光学成像系统。然而,本公开可以以许多不同形式例示,并且不应解释为局限于在此阐述的具体实施例。更确切地说,提供这些实施例,以使本公开将是彻底的和完整的,并将在理解本申请后充分地传达本公开的范围。
在整个说明书中,将被理解的是,当诸如层、区域或晶圆(基板)的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其他元件。相比之下,当元件被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另一元件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它们之间的元件或层。如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所列项的一项或更多项的任何以及全部组合。
尽管可在这里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个组件、区域或部分,但是这些组件、区域或部分不受这些术语限制。确切地说,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区域或部分与另一个组件、区域或部分相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这里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组件、区域或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组件、区域或部分。
除非上下文中另外清楚地指明,否则单数形式也意于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列举存在所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由于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可出现附图中所示的形状的变化。因此,在此描述的示例不限于附图中所示的特定形状,而是包括在制造期间出现的形状上的改变。
在此描述的示例的特征可按照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各种方式进行组合。此外,尽管在此描述的示例具有各种构造,但是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是,其他构造也是可行的。
根据示例,第一透镜指的是最接近其图像被捕捉的物或被摄体的透镜。第七透镜指的是最接近成像面或图像传感器的透镜。在本说明书中,以毫米(mm)为单位表示曲率半径、厚度、从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成像面的距离(TL)、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IMGHT)和透镜的焦距中的全部。本领域技术人员将领会的是,可使用其他测量单位。此外,在实施例中,以毫米(mm)为单位表示从第一透镜的第一表面到图像传感器的光轴距离(OAL)、光阑与图像传感器之间在光轴上的距离(SL)、图像高度(IMG HT,image height)和透镜的后焦距(BFL)、光学系统的总焦距以及每个透镜的焦距。此外,透镜的厚度、透镜之间的间距、OAL、TL和SL是基于透镜的光轴测量的距离。
在透镜的形式的描述中,透镜的一个表面凸出意味着相应表面的光轴部分凸出,而透镜的一个表面凹入意味着相应表面的光轴部分凹入。因此,在透镜的表面被描述为凸出的构造中,透镜的所述表面的边缘部分可凹入。按照与上述情况相同的方式,即使在透镜的表面被描述为凹入的构造中,透镜的所述表面的边缘部分也可凸出。换言之,透镜的近轴区域可凸出,而透镜的近轴区域之外的其余部分可凸出、凹入或平坦。此外,透镜的近轴区域可凹入,而透镜的近轴区域之外的其余部分可凸出、凹入或平坦。此外,在实施例中,透镜的厚度和曲率半径相对于相应透镜的光轴进行测量。
根据说明性的示例,描述光学系统的实施例包括具有屈光力的七个透镜。然而,在实现下面所描述的各种结果和效果时,光学系统中透镜的数量可改变,例如,可在两个透镜至七个透镜之间改变。此外,尽管每个透镜被描述为具有特定的屈光力,但是所述透镜中的至少一个可采用不同屈光力以实现期望的结果。
光学成像系统包括七个透镜。例如,光学成像系统可包括从物方起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
第一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第一透镜具有至少一个凸出的表面。在实施例中,第一透镜具有凸出的物方表面。
第一透镜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一透镜的两个表面都是非球面的。第一透镜可使用具有相对高程度的光透射率和优良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在示例中,第一透镜使用塑料材料形成。然而,第一透镜的材料不限于塑料材料。在另一示例中,第一透镜可使用玻璃材料形成。第一透镜具有相对低的折射率。例如,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小于1.6。
第二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二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二透镜具有凸出的表面。在实施例中,第二透镜可具有凸出的物方表面。
第二透镜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二透镜具有非球面的物方表面。第二透镜可使用具有相对高程度的光透射率和优良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在示例中,第二透镜使用塑料材料形成。然而,第二透镜的材料不限于塑料。在另一示例中,第二透镜可使用玻璃材料形成。第二透镜具有比第一透镜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例如,第二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65。
第三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三透镜具有一个表面凹入且另一表面凸出的弯月形式。在实施例中,第三透镜具有物方表面凸出且像方表面凹入的形式,或者具有物方表面凹入且像方表面凸出的形式。
第三透镜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三透镜具有非球面的像方表面。第三透镜可使用具有相对高程度的光透射率和优良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在示例中,第三透镜使用塑料材料形成。然而,第三透镜的材料不限于塑料。在另一示例中,第三透镜可使用玻璃材料形成。第三透镜具有与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基本相似的折射率。详细地说,第三透镜的折射率小于1.6。
第四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四透镜具有一个表面凹入且另一表面凸出的弯月形式。在实施例中,第四透镜具有物方表面凸出且像方表面凹入的形式,或者具有物方表面凹入且像方表面凸出的形式。
第四透镜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四透镜的两个表面都是非球面的。第四透镜可使用具有相对高程度的光透射率和优良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在示例中,第四透镜使用塑料材料形成。然而,第四透镜的材料不限于塑料。在另一示例中,第四透镜可使用玻璃材料形成。第四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透镜的折射率。
第五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五透镜具有凹入的表面。在实施例中,第五透镜具有凹入的物方表面。
第五透镜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五透镜的两个表面都是非球面的。第五透镜可使用具有相对高程度的光透射率和优良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在示例中,第五透镜使用塑料材料形成。然而,第五透镜的材料不限于塑料。在另一示例中,第五透镜可使用玻璃材料形成。第五透镜具有比第一透镜的折射率高的折射率。在实施例中,第五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6。
第六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六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第六透镜可具有凹入的表面。例如,第六透镜具有凹入的物方表面。第六透镜可具有拐点。在示例中,第六透镜包括形成在相对的表面上的一个或更多个拐点。
第六透镜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六透镜的两个表面都是非球面的。第六透镜可使用具有相对高程度的光透射率和优良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在示例中,第六透镜使用塑料材料形成。然而,第六透镜的材料不限于塑料。在另一示例中,第六透镜可使用玻璃材料形成。第六透镜具有与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基本相似的折射率。在实施例中,第六透镜的折射率小于1.6。
第七透镜具有屈光力。例如,第七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或负屈光力。第七透镜可具有基本以对称方式形成的相对的表面。例如,第七透镜可具有相对的凸出的表面或相对的凹入的表面。第七透镜可包括拐点。在实施例中,第七透镜包括形成在相对的表面上的一个或更多个拐点。
第七透镜可具有非球面表面。例如,第七透镜的两个表面都是非球面的。第七透镜可使用具有相对高程度的光透射率和优良可加工性的材料形成。在示例中,第七透镜使用塑料材料形成。然而,第七透镜的材料不限于塑料。在另一示例中,第七透镜可使用玻璃材料形成。第七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透镜的折射率。在实施例中,第七透镜的折射率大于1.53。
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的非球面表面可利用式1表示。
【式1】
在式1中,c表示透镜的曲率半径的倒数,K表示圆锥常数,r表示从透镜的非球面表面上的某点到光轴的距离。另外,A到H及J表示非球面系数,Z(或SAG)表示透镜的非球面表面上的距所述光轴的距离为r处的某点和与所述透镜的所述非球面表面的顶点相交的切平面之间的距离。
光学成像系统还包括滤光器、图像传感器和光阑。滤光器设置在第七透镜和图像传感器之间。滤光器可阻挡部分波长的可见光,以产生清晰的图像。例如,滤光器阻挡红外波长的光。
图像传感器形成成像面。例如,图像传感器的表面可形成成像面。光阑被设置为调节入射在透镜上的光量。详细地,光阑可介于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之间或者介于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之间。
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面的条件式:
[条件式1]0.7<TL/f<1.0
[条件式2]BFL/f<0.15
[条件式3]0.1<f/(IMG HT)<2.5
[条件式4]1.5<Nd7<1.7
[条件式5]-45<f5/f<45
[条件式6]2.0<f/EPD<2.8
在条件式中,TL表示从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到成像面的距离,f表示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BFL表示从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到成像面的距离,且IMG HT表示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Nd7表示第七透镜的折射率,f5表示第五透镜的焦距,且EPD表示入瞳直径。
提供条件式1用于光学成像系统的小型化。详细地,在光学成像系统在条件式1的上限值以上的情况下,可能难以使光学成像系统小型化,从而可能难以将光学成像系统安装在便携式终端中。在光学成像系统在条件式1的下限值以下的情况下,可能难以制造光学成像系统。
提供条件式2用于将光学成像系统安装在便携式终端中。详细地,在条件式2的上限值以上的光学成像系统容易制造,但光学成像系统的分辨率会相对低。
条件式3是用于保持望远特性以及相对高的分辨率的参数比。详细地,在条件式3的上限以上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具有优良的望远特性,但可能难以实现相对高的分辨率。在条件式3的下限以下的光学成像系统可实现相对宽的视场,但会具有相对差的望远特性。
提供条件式4作为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七透镜的参数。详细地,由于满足条件式4的数值范围的第七透镜具有相对低的阿贝数(小于或等于26),因此便于像散、纵向色像差以及放大的色像差的校正。
提供条件式5作为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系统的第五透镜的参数比。详细地,在第五透镜在条件式5的数值范围之外时,第五透镜会增大像差,使得难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光学系统。提供条件式6作为高分辨率光学成像系统的F数的数值范围。
在光学成像系统中,具有相对高程度的正屈光力的透镜可被设置为与物相邻。详细地,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透镜具有最高程度的正屈光力。在光学成像系统中,具有相对高程度的负屈光力的透镜可被设置为基本与成像面相邻。在实施例中,第六透镜具有最高程度的负屈光力。然而,在第七透镜具有负屈光力的情况下,第二透镜可具有最高程度的负屈光力。
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相对高程度的屈光力(焦距的倒数值)的透镜可分布在物方和像方中。例如,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一透镜和第七透镜可具有相对高程度的屈光力,同时第三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可具有相对低程度的屈光力。
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一透镜可具有包括系统的最凸出的点的表面。详细地,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包括最凸出的点。光学成像系统中的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可基本具有系统的最凹入的点的表面。在实施例中,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的像方表面包括最凹入的点。
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第三透镜可具有与第六透镜的折射率基本相似的折射率。例如,在第三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1.55的情况下,第六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1.55。在第三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65的情况下,第六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65。按照与以上描述的情况相似的方式,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第四透镜可具有与第七透镜的折射率基本相似的折射率。例如,在第四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1.55的情况下,第七透镜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1.55。在第四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64的情况下,第七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1.64。
形成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的焦距可从预定范围内选择。在示例中,第一透镜的焦距从2.2mm至2.8mm的范围内选择,第二透镜的焦距从-7.0mm至-3.0mm的范围内选择,第四透镜的焦距从-16mm至-5.0mm的范围内选择,第六透镜的焦距从-28mm至-3.0mm的范围内选择。
在光学成像系统中,透镜的有效直径可不同。作为示例,第一透镜的有效直径大于第二透镜的有效直径。第二透镜的有效直径可大于第三透镜的有效直径。在实施例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直径大于或基本相似于第四透镜的有效直径。在另一示例中,第五透镜的有效直径大于第四透镜的有效直径且小于第六透镜的有效直径。第六透镜的有效直径可大于第五透镜的有效直径且小于第七透镜的有效直径。
在光学成像系统中,透镜的厚度可不同。详细地,在第一透镜至第七透镜中,第一透镜最厚,同时第四透镜或第五透镜可最薄。奇数的透镜可基本厚于与其相邻地设置的透镜。例如,第一透镜厚于第二透镜,而第三透镜厚于第二透镜和第四透镜。
光学成像系统中的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不同。透镜之间的距离可沿着远离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的方向逐渐减小。例如,在光学成像系统中,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之间的距离或者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之间的距离可长于其他透镜之间的距离。与该构造相似,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之间的距离或第七透镜和成像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其他透镜之间的距离。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各个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根据第一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光学成像系统100包括第一透镜110、第二透镜120、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第五透镜150、第六透镜160和第七透镜170。
第一透镜110具有正屈光力和相对的凸出的表面。第二透镜120具有负屈光力、凸出的物方表面和凹入的像方表面。第三透镜130具有负屈光力、凸出的物方表面和凹入的像方表面。第四透镜140具有负屈光力、凹入的物方表面和凸出的像方表面。
第五透镜150具有负屈光力、凹入的物方表面和凸出的像方表面。第六透镜160具有负屈光力和相对的凹入的表面。此外,第六透镜160包括形成在相对的表面上的拐点。第七透镜170具有正屈光力和相对的凸出的表面。此外,第七透镜170包括形成在相对的表面上的拐点。
在上述构造中,第一透镜110具有最高程度的正屈光力,同时第六透镜160具有最高程度的负屈光力。在上述示例中,第一透镜110的物方表面比其他透镜的表面更凸出,同时第二透镜120的像方表面比其他透镜的表面更凹入。在上述构造中,第一透镜110的近轴区域形成为厚于其他透镜的近轴区域。第四透镜140的近轴区域形成为薄于其他透镜的近轴区域。在上述示例中,第五透镜150和第六透镜160之间的距离长于其他相邻透镜之间的距离。第一透镜110和第二透镜120之间的距离可短于其他相邻透镜之间的距离。
光学成像系统100还包括滤光器180、图像传感器190和光阑ST。滤光器180介于第七透镜170和图像传感器190之间,同时光阑ST介于第三透镜130和第四透镜140之间。
在光学成像系统100中,第一透镜110和第六透镜160可具有比其他透镜的屈光力更高程度的屈光力。按照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方式,第三透镜130、第四透镜140和第五透镜150可具有比其他透镜的屈光力更低程度的屈光力。
在光学成像系统100中,第一透镜110的折射率、第三透镜130的折射率和第六透镜160的折射率可小于或等于1.55。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透镜110的折射率与第三透镜130的折射率基本相同。在光学成像系统100中,第二透镜120的折射率、第四透镜140的折射率、第五透镜的150的折射率和第七透镜170的折射率可高于或等于1.64。在这种情况下,第四透镜140的折射率可与第五透镜150的折射率基本相同。在光学成像系统100中,第二透镜120可基本具有最高的折射率,同时第一透镜110可基本具有最低的折射率。
在光学成像系统100中的透镜的有效直径可沿朝向光阑ST的方向逐渐减小。例如,与光阑ST相邻地设置的第三透镜130或第四透镜140的有效直径可小于与其相邻的透镜的有效直径。按照与上述情况一致的方式,远离光阑ST设置的透镜可具有相对大的有效直径。例如,被设置为距离光阑ST最远的第七透镜170可具有最大的有效直径。
具有上述构造的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如图2中的曲线图所示的像差特性。图3列出了根据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非球面特性。表1列出了根据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特性。
【表1】
将参照图4描述根据第二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光学成像系统200包括第一透镜210、第二透镜220、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第五透镜250、第六透镜260和第七透镜270。
第一透镜210具有正屈光力和相对的凸出的表面。第二透镜220具有负屈光力、凸出的物方表面和凹入的像方表面。第三透镜230具有负屈光力、凸出的物方表面和凹入的像方表面。第四透镜240具有负屈光力、凹入的物方表面和凸出的像方表面。
第五透镜250具有负屈光力、凹入的物方表面和凸出的像方表面。第六透镜260具有负屈光力和相对的凹入的表面。此外,第六透镜260包括形成在相对的表面上的拐点。第七透镜270具有正屈光力和相对的凸出的表面。此外,第七透镜270包括形成在相对的表面上的拐点。
在上述构造中,第一透镜210具有最高程度的正屈光力,同时第六透镜260具有最高程度的负屈光力。在上述示例中,第一透镜210的物方表面比其他透镜的表面更凸出,同时第三透镜230的像方表面比其他透镜的表面更凹入。在上述构造中,第一透镜210的近轴区域形成为厚于其他透镜的近轴区域。第四透镜240的近轴区域形成为薄于其他透镜的近轴区域。在上述示例中,第五透镜250和第六透镜260之间的距离长于其他相邻透镜之间的距离。第一透镜210和第二透镜220之间的距离可短于其他相邻透镜之间的距离。
光学成像系统200还包括滤光器280、图像传感器290和光阑ST。滤光器280介于第七透镜270和图像传感器290之间,同时光阑ST介于第三透镜230和第四透镜240之间。
在光学成像系统200中,第一透镜210和第六透镜260可具有比其他透镜的屈光力更高程度的屈光力。按照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方式,第三透镜230、第四透镜240和第五透镜250可具有比其他透镜的屈光力更低程度的屈光力。
在光学成像系统200中,第一透镜210的折射率、第三透镜230的折射率和第六透镜260的折射率可小于或等于1.55。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透镜210的折射率与第三透镜230的折射率基本相同。在光学成像系统200中,第二透镜220的折射率、第四透镜240的折射率、第五透镜的250的折射率和第七透镜270的折射率可高于或等于1.64。在这种情况下,第四透镜240的折射率可与第五透镜250的折射率基本相同。在光学成像系统200中,第二透镜220可基本具有最高的折射率,同时第一透镜210可基本具有最低的折射率。
在光学成像系统200中的透镜的有效直径可沿朝向光阑ST的方向逐渐减小。例如,与光阑ST相邻地设置的第四透镜240的有效直径小于与其相邻的透镜的有效直径。按照与上述实施例一致的方式,远离光阑ST设置的透镜可具有相对大的有效直径。例如,被设置为距离光阑ST最远的第七透镜270可具有最大的有效直径。
具有上述构造的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如图5中的曲线图所示的像差特性。图6列出了根据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非球面特性。表2列出了根据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特性。
【表2】
将参照图7描述根据第三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光学成像系统300包括第一透镜310、第二透镜320、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第五透镜350、第六透镜360和第七透镜370。
第一透镜310具有正屈光力和相对的凸出的表面。第二透镜320具有负屈光力、凸出的物方表面和凹入的像方表面。第三透镜330具有负屈光力、凸出的物方表面和凹入的像方表面。第四透镜340具有负屈光力、凸出的物方表面和凹入的像方表面。
第五透镜350具有负屈光力、凹入的物方表面和凸出的像方表面。第六透镜360具有负屈光力和相对的凹入的表面。此外,第六透镜360包括形成在相对的表面上的拐点。第七透镜370具有正屈光力和相对的凸出的表面。此外,第七透镜370包括形成在相对的表面上的拐点。
在上述构造中,第一透镜310具有最高程度的正屈光力,同时第六透镜360具有最高程度的负屈光力。在上述示例中,第一透镜310的物方表面比其他透镜的表面更凸出,同时第二透镜320的像方表面比其他透镜的表面更凹入。在上述构造中,第一透镜310的近轴区域形成为厚于其他透镜的近轴区域。第五透镜350的近轴区域形成为薄于其他透镜的近轴区域。在上述示例中,第五透镜350和第六透镜360之间的距离长于其他相邻透镜之间的距离。第一透镜310和第二透镜320之间的距离以及第六透镜360和第七透镜370之间的距离可短于其他相邻透镜之间的距离。
光学成像系统300还包括滤光器380、图像传感器390和光阑ST。滤光器380介于第七透镜370和图像传感器390之间,同时光阑ST介于第三透镜330和第四透镜340之间。
在光学成像系统300中,第一透镜310和第六透镜360可具有比其他透镜的屈光力更高程度的屈光力。按照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方式,第三透镜330、第四透镜340和第五透镜350可具有比其他透镜的屈光力更低程度的屈光力。
在光学成像系统300中,第一透镜310的折射率、第三透镜330的折射率和第六透镜360的折射率可小于或等于1.55。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透镜310的折射率与第三透镜330的折射率基本相同。在光学成像系统300中,第二透镜320的折射率、第四透镜340的折射率、第五透镜的350的折射率和第七透镜370的折射率可高于或等于1.64。在这种情况下,第四透镜340的折射率可与第五透镜350的折射率基本相同。在光学成像系统300中,第二透镜320可基本具有最高的折射率,同时第一透镜310可基本具有最低的折射率。
在光学成像系统300中的透镜的有效直径可沿朝向光阑ST的方向逐渐减小。例如,与光阑ST相邻地设置的第四透镜340的有效直径小于与其相邻的透镜的有效直径。与基于上述的构造相似,远离光阑ST设置的透镜具有相对大的有效直径。例如,被设置为距离光阑ST最远的第七透镜370可具有最大的有效直径。
具有上述构造的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如图8中的曲线图所示的像差特性。图9列出了根据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非球面特性。表3列出了根据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特性。
【表3】
将参照图10描述根据第四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光学成像系统400包括第一透镜410、第二透镜420、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第五透镜450、第六透镜460和第七透镜470。
第一透镜410具有正屈光力和相对的凸出的表面。第二透镜420具有负屈光力、凸出的物方表面和凹入的像方表面。第三透镜430具有正屈光力、凹入的物方表面和凸出的像方表面。第四透镜440具有负屈光力、凸出的物方表面和凹入的像方表面。
第五透镜450具有正屈光力、凹入的物方表面和凸出的像方表面。第六透镜460具有负屈光力、凹入的物方表面和凸出的像方表面。此外,第六透镜460包括形成在相对的表面上的拐点。第七透镜470具有负屈光力和相对的凹入的表面。此外,第七透镜470包括形成在相对的表面上的拐点。
在上述构造中,第一透镜410具有最高程度的正屈光力,同时第二透镜420具有最高程度的负屈光力。在上述示例中,第一透镜410的物方表面比其他透镜的表面更凸出,同时第二透镜420的像方表面比其他透镜的表面更凹入。在上述构造中,第一透镜410的近轴区域形成为厚于其他透镜的近轴区域。第五透镜450的近轴区域可形成为薄于其他透镜的近轴区域。在上述示例中,第四透镜440和第五透镜450之间的距离长于其他相邻透镜之间的距离。第六透镜460和第七透镜470之间的距离或者第七透镜470和滤光器之间的距离可短于其他相邻透镜之间的距离。
光学成像系统400还包括滤光器480、图像传感器490和光阑ST。滤光器480介于第七透镜470和图像传感器490之间,同时光阑ST介于第二透镜420和第三透镜430之间。
在光学成像系统400中,第一透镜410可具有比其他透镜的屈光力更高程度的屈光力。按照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方式,第三透镜430、第四透镜440和第五透镜450可具有相对低程度的屈光力。
在光学成像系统400中,第一透镜410的折射率、第四透镜440的折射率和第七透镜470的折射率可小于或等于1.55。在这种情况下,第一透镜410的折射率与第四透镜440的折射率基本相同。在光学成像系统400中,第二透镜420的折射率、第三透镜430的折射率、第五透镜的450的折射率和第六透镜460的折射率可高于或等于1.65。在这种情况下,第三透镜430的折射率、第五透镜450的折射率和第六透镜460的折射率基本相同。在光学成像系统400中,第二透镜420可基本具有最高的折射率,同时第一透镜410可基本具有最低的折射率。在光学成像系统400中,第四透镜440和第五透镜450中的一个透镜可具有大于或等于1.6的折射率,且另一透镜可具有小于或等于1.6的折射率。具有上述构造的第四透镜440和第五透镜450提高了像差改善的效果
在光学成像系统400中的透镜的有效直径可沿朝向光阑ST的方向逐渐减小。例如,与光阑ST相邻地设置的第三透镜430的有效直径小于与其相邻的透镜的有效直径。按照与上述的构造一致的方式,远离光阑ST设置的透镜具有相对大的有效直径。例如,被设置为距离光阑ST最远的第七透镜470可具有最大的有效直径。
具有上述构造的光学成像系统具有如图11中的曲线图所示的像差特性。图12列出了根据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非球面特性。表4列出了根据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透镜特性。
【表4】
表5示出了根据第一示例至第四示例的光学成像系统的条件式的值。
【表5】
以下,将参照图13和图14描述根据示例的包括安装于其中的光学成像系统的便携式终端。便携式终端10包括多个相机模块20和30。第一相机模块20包括被构造为捕获在近距离处的被摄体的图像的第一光学成像系统101。第二相机模块30包括被构造为捕获远距离被摄体的图像的第二光学成像系统100、200、300或400。
第一光学成像系统101包括多个透镜。例如,第一光学成像系统101包括四个或更多个透镜。第一光学成像系统101被构造为捕获在近距离处的物体的图像。详细地说,第一光学成像系统101具有50°或更大的相对宽的视场,同时其比值(TL/f)可高于或等于1.0。
第二光学成像系统100、200、300和400包括多个透镜。例如,第二光学成像系统100、200、300和400包括七个透镜。第二光学成像系统100、200、300和400可设置为根据上述第一示例至第四示例中的光学成像系统中的一个光学成像系统。第二光学成像系统100、200、300和400可被构造为捕获远距离物体的图像。详细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100、200、300和400具有40°或更小的视场,同时其比值(TL/f)低于1.0。
第一光学成像系统101以及第二光学成像系统100、200、300或400可具有基本相同的尺寸。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光学成像系统101的总长度L1与第二光学成像系统100、200、300或400的总长度L2基本相同。可选地,第一光学成像系统101的总长度L1与第二光学成像系统100、200、300或400的总长度L2的比(L1/L2)为0.8至1.0。进一步可选地,第二光学成像系统100、200、300或400的总长度L2与便携式终端10的厚度h的比(L2/h)可小于或等于0.8。
如上所述,根据示例,提供一种能够捕获远距离物体的图像同时安装在小尺寸终端中的光学成像系统。虽然本公开包括具体示例,但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内容之后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离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可对这些示例作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这里所描述的示例将被理解为仅是描述性的含义,而非限制的目的。每个示例中的特征或方面的描述将被理解为可适用于其他示例中的类似的特征或方面。如果以不同的顺序执行所描述的技术,和/或如果按照不同的方式组合和/或通过其他组件或它们的等同物替换或增补所描述的系统、架构、装置或电路中的组件,则可获得合适的结果。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不由具体实施方式来限定,而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并且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的范围之内的全部变型将被理解为包含于本公开中。
Claims (17)
1.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从物方至成像面顺序地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所述第四透镜和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且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正屈光力,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面的表达式:
BFL/f<0.15
其中,BFL表示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到所述成像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f表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总共有具有屈光力的七个透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沿着光轴的凸出的像方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沿着光轴的凸出的物方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沿着光轴的凸出的物方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四透镜具有一侧表面沿着光轴凹入且另一侧表面沿着光轴凸出的弯月形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沿着光轴的凹入的物方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六透镜具有沿着光轴的相对的凹入的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七透镜具有沿着光轴的相对的凸出的表面。
9.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从物方至成像面顺序地设置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和第七透镜,其中,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至所述成像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TL与总焦距f的比TL/f小于1.0,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并且所述第四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面的表达式:
BFL/f<0.15
其中,BFL表示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到所述成像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总共有具有屈光力的七个透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面的表达式:
0.1<f/(IMG HT)<2.5
其中,IMG HT是所述成像面的对角线长度的一半。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面的表达式:
1.5<Nd7<1.7
其中,Nd7表示所述第七透镜的折射率。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面的表达式:
-45<f5/f<45
其中,f5表示第五透镜的焦距。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面的表达式:
2.0<f/EPD<2.8
其中,EPD表示入瞳直径。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第二透镜和第六透镜均具有负屈光力。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第六透镜具有沿着光轴的凹入的物方表面。
16.一种光学成像系统,包括:
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沿着光轴的凸出的物方表面和沿着光轴的凸出的像方表面;
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及
第七透镜,具有正屈光力,沿着光轴的凸出的物方表面和沿着光轴的凸出的像方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至所述第七透镜从物方至成像面顺序地设置,并且所述第五透镜具有负屈光力,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满足下面的表达式:
BFL/f<0.15
其中,BFL表示从所述第七透镜的像方表面到所述成像面的在光轴上的距离,f表示所述光学成像系统的总焦距,
其中,所述光学成像系统总共有具有屈光力的七个透镜。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学成像系统,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方表面包括所述光学成像系统中的最凸出的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161776.1A CN112946862B (zh) | 2016-09-12 | 2017-08-03 | 光学成像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KR10-2016-0117304 | 2016-09-12 | ||
KR20160117304 | 2016-09-12 | ||
KR1020160159277A KR20180029815A (ko) | 2016-09-12 | 2016-11-28 | 촬상 광학계 |
KR10-2016-0159277 | 2016-11-28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61776.1A Division CN112946862B (zh) | 2016-09-12 | 2017-08-03 | 光学成像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817576A CN107817576A (zh) | 2018-03-20 |
CN107817576B true CN107817576B (zh) | 2021-03-02 |
Family
ID=6155984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61776.1A Active CN112946862B (zh) | 2016-09-12 | 2017-08-03 | 光学成像系统 |
CN201710656993.1A Active CN107817576B (zh) | 2016-09-12 | 2017-08-03 | 光学成像系统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161776.1A Active CN112946862B (zh) | 2016-09-12 | 2017-08-03 | 光学成像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5) | US10185127B2 (zh) |
CN (2) | CN11294686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185127B2 (en) | 2016-09-12 | 2019-01-22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
KR101956704B1 (ko) * | 2016-12-20 | 2019-03-11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CN110119021A (zh) * | 2016-12-30 | 2019-08-13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镜片组 |
TWI640811B (zh) | 2017-06-16 | 2018-11-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像系統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617834B (zh) * | 2017-09-18 | 2018-03-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攝影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651565B (zh) * | 2018-02-22 | 2019-02-21 | Largan Precision Co.,Ltd. | 成像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656377B (zh) | 2018-03-28 | 2019-04-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取像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CN108490587B (zh) * | 2018-05-28 | 2023-06-09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 |
CN113848630B (zh) * | 2018-05-29 | 2023-08-04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15980982A (zh) | 2018-05-29 | 2023-04-18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成像系统 |
KR20190135895A (ko) * | 2018-05-29 | 2019-12-09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CN114460722A (zh) | 2018-05-29 | 2022-05-10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成像系统 |
CN114859518A (zh) * | 2018-05-29 | 2022-08-05 |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 光学成像系统 |
KR20200007219A (ko) | 2018-07-12 | 2020-01-22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CN109254385B (zh) * | 2018-10-30 | 2024-05-03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CN109445073B (zh) * | 2018-12-26 | 2024-07-12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系统 |
KR20200098047A (ko) | 2019-02-11 | 2020-08-20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US11644642B2 (en) * | 2019-02-21 | 2023-05-09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
CN109975956B (zh) * | 2019-05-08 | 2024-04-02 |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透镜组 |
CN110908073A (zh) * | 2019-11-14 | 2020-03-24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WO2021142621A1 (zh) * | 2020-01-14 | 2021-07-22 | 天津欧菲光电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电子装置及驾驶装置 |
JP7416636B2 (ja) * | 2020-01-28 | 2024-01-17 | 東京晨美光学電子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CN112987247A (zh) * | 2020-11-26 | 2021-06-18 | 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 光学成像镜头 |
KR102620532B1 (ko) | 2020-12-23 | 2024-01-03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77654A (ja) * | 1993-09-07 | 1995-03-20 | Canon Inc | ズームレンズ |
CN102077128A (zh) * | 2008-06-24 | 2011-05-25 |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 成像光学系统以及具有该成像光学系统的电子摄像装置 |
CN204065534U (zh) * | 2014-01-10 | 2014-12-31 | 株式会社光学逻辑 | 摄像镜头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34727B2 (ja) * | 1976-09-02 | 1985-08-10 | 旭光学工業株式会社 | 大口径広角写真レンズ |
JP3102040B2 (ja) * | 1991-01-23 | 2000-10-23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オートフォーカスカメラ用内焦望遠レンズ |
JPH09159911A (ja) * | 1995-12-07 | 1997-06-20 | Canon Inc |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式の望遠レンズ |
JP2001318309A (ja) * | 2000-05-12 | 2001-11-16 | Canon Inc | 撮影レンズ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
JP4624581B2 (ja) * | 2001-03-15 | 2011-02-02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インナーフォーカス式レンズ |
JP5578946B2 (ja) * | 2010-06-02 | 2014-08-2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光学系及びそれを有する光学機器 |
JP5666489B2 (ja) * | 2011-02-10 | 2015-02-12 | 株式会社シグマ | 結像光学系 |
TWI414841B (zh) | 2011-02-18 | 2013-11-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廣視角光學系統 |
JP5827142B2 (ja) * | 2012-01-31 | 2015-12-02 | 株式会社シグマ | 結像光学系 |
TWI570467B (zh) * | 2012-07-06 | 2017-02-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光學影像拾取系統組 |
JP6144973B2 (ja) * | 2013-06-21 | 2017-06-07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JP6167348B2 (ja) * | 2013-09-11 | 2017-07-26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TWI510804B (zh) * | 2014-08-01 | 2015-12-0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取像用光學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507723B (zh) * | 2014-08-01 | 2015-11-11 |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 攝像光學透鏡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JP6376561B2 (ja) * | 2014-10-29 | 2018-08-22 |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 撮像レンズ |
KR101719878B1 (ko) * | 2014-12-10 | 2017-03-24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렌즈 모듈 |
TWI531815B (zh) | 2014-12-30 | 2016-05-0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像光學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TWI553341B (zh) * | 2015-08-11 | 2016-10-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影像擷取鏡片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US9841586B2 (en) * | 2015-08-31 | 2017-12-12 |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 Single focal length lens system, interchangeable lens apparatus, and camera system |
KR101859383B1 (ko) * | 2015-10-19 | 2018-05-18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CN110412746B (zh) * | 2016-02-04 | 2021-09-28 |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摄像用光学镜头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TWI595261B (zh) * | 2016-02-04 | 2017-08-11 |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攝像用光學鏡頭組、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
KR20180029815A (ko) * | 2016-09-12 | 2018-03-21 |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 촬상 광학계 |
US10185127B2 (en) | 2016-09-12 | 2019-01-22 | Samsung Electro-Mechanics Co., Ltd. | Optical imaging system |
-
2017
- 2017-05-15 US US15/594,686 patent/US10185127B2/en active Active
- 2017-08-03 CN CN202110161776.1A patent/CN112946862B/zh active Active
- 2017-08-03 CN CN201710656993.1A patent/CN107817576B/zh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2-13 US US16/218,688 patent/US10698184B2/en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6-03 US US16/891,279 patent/US11567300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12-22 US US18/087,256 patent/US11906709B2/en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1-03 US US18/403,037 patent/US20240142754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77654A (ja) * | 1993-09-07 | 1995-03-20 | Canon Inc | ズームレンズ |
CN102077128A (zh) * | 2008-06-24 | 2011-05-25 | 奥林巴斯映像株式会社 | 成像光学系统以及具有该成像光学系统的电子摄像装置 |
CN204065534U (zh) * | 2014-01-10 | 2014-12-31 | 株式会社光学逻辑 | 摄像镜头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946862A (zh) | 2021-06-11 |
US20180074298A1 (en) | 2018-03-15 |
US20190113718A1 (en) | 2019-04-18 |
US10185127B2 (en) | 2019-01-22 |
US20200292794A1 (en) | 2020-09-17 |
CN107817576A (zh) | 2018-03-20 |
US20240142754A1 (en) | 2024-05-02 |
US11567300B2 (en) | 2023-01-31 |
CN112946862B (zh) | 2022-11-15 |
US11906709B2 (en) | 2024-02-20 |
US20230139385A1 (en) | 2023-05-04 |
US10698184B2 (en) | 2020-06-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817576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8121058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8241199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2882197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2882196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7817594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2987253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8254855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0927925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8241200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2666681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3848631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3900231B (zh) | 光学成像系统及多模块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7703611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8241201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4624865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14859520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