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5804A - 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 - Google Patents

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5804A
TW202315804A TW111133065A TW111133065A TW202315804A TW 202315804 A TW202315804 A TW 202315804A TW 111133065 A TW111133065 A TW 111133065A TW 111133065 A TW111133065 A TW 111133065A TW 202315804 A TW202315804 A TW 20231580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axis
transmission
turning
moto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330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井土垣慧
湯淺浩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58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580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2Rear derailleurs electrically or fluid actuated; Control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2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ou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43/0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 B62J43/30Arrangements of batteries for providing power to equipment other than for propuls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 B62M9/1242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characterised by the linkage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4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 B62M9/1248Mechanisms for shifting laterally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biasing means, e.g. springs; Arrangements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6Chain guides; Mounting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MRIDER PROPULSION OF WHEELED VEHICLES OR SLEDGES; POWERED PROPULSION OF SLEDGES OR SINGLE-TRACK CYCLES; TRANSMISS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H VEHICLES
    • B62M9/0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04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 B62M9/06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0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 B62M9/12Transmissions characterised by use of an endless chain, belt, or the like of changeable ratio using a singl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involving different-sized wheels, e.g. rear sprocket chain wheels selectively engaged by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the chain, belt, or the like being laterally shiftable, e.g. using a rear derailleur
    • B62M9/121Rear derailleurs
    • B62M9/125Mounting the derailleur on the fr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揭示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便與障礙物接觸,亦可保護馬達總成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 本揭示之後變速器具備:基座構件,其包含第1安裝端、與具有第1迴旋部分及第2迴旋部分之第2安裝端;連桿機構;可動構件,其具有第3迴旋部分及第4迴旋部分;滑輪總成;及馬達總成,其包含離合器構造;且第1安裝端包含第1臂及第2臂;離合器構造配置於第1迴旋部分、第2迴旋部分、第3迴旋部分、及第4迴旋部分之任一者,包含第1離合器要件、與第2離合器要件;第1離合器要件具有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第2離合器要件具有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及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構成為相互卡合。

Description

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
本揭示係關於一種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
例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之後變速器藉由2根臂安裝於人力驅動車之車架。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美國專利申請公開第2018/0265169號說明書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本揭示之目的之一在於提供一種即便與障礙物接觸,亦可保護馬達總成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根據本揭示之第1態樣之後變速器為與人力驅動車之後輪軸心同軸心安裝者;且上述後變速器具備:基座構件,其包含與上述後輪軸心安裝於同軸心上之第1安裝端、與具有第1迴旋部分及第2迴旋部分之第2安裝端;連桿機構,其可迴旋地連結於上述基座構件,且包含內連桿構件、與於將上述後變速器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之安裝狀態下,配置於較上述內連桿構件更遠離上述人力驅動車之車架之位置的外連桿構件;可動構件,其可迴旋地連結於上述連桿機構,且於上述安裝狀態下,可於朝向上述人力驅動車之上述車架之方向、及遠離上述人力驅動車之上述車架之方向移動,具有第3迴旋部分及第4迴旋部分;滑輪總成,其可迴旋地連結於上述可動構件;及馬達總成,其包含馬達、驅動構造、及離合器構造;上述第1安裝端包含第1臂及第2臂;上述第1臂及上述第2臂配置為於上述後輪軸心之軸心方向上相互分開;上述內連桿構件之一端可繞第1迴旋軸心迴旋地連結於上述基座構件之上述第2安裝端之上述第1迴旋部分;上述外連桿構件之一端可繞第2迴旋軸心迴旋地連結於上述基座構件之上述第2安裝端之上述第2迴旋部分;上述第3迴旋部分可繞第3迴旋軸心迴旋地連結於上述內連桿構件之另一端;上述第4迴旋部分可繞第4迴旋軸心迴旋地連結於上述外連桿構件之另一端;上述馬達包含構成為驅動上述驅動構造之輸出軸;上述驅動構造連結於上述離合器構造;藉由以上述馬達之上述輸出軸經由上述驅動構造及上述離合器構造使上述連桿機構迴旋之方式動作,上述可動構件及上述滑輪總成對於上述基座構件相對移動;上述離合器構造配置於上述第1迴旋部分、上述第2迴旋部分、上述第3迴旋部分、及上述第4迴旋部分之任一者,且包含:第1離合器要件;及第2離合器要件,該第2離合器要件構成為於與上述第1迴旋部分、上述第2迴旋部分、上述第3迴旋部分、及上述第4迴旋部分之上述任一者對應之上述第1迴旋軸心、上述第2迴旋軸心、上述第3迴旋軸心、及上述第4迴旋軸心之任一者之迴旋軸心方向上,與上述第1離合器要件嚙合;上述第1離合器要件具有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上述第2離合器要件具有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上述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及上述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構成為相互卡合。 根據第1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包含離合器構造,故藉由解除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與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之卡合,即便後變速器與障礙物接觸,亦可保護馬達總成。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1態樣之第2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馬達總成配置於上述外連桿構件、及上述內連桿構件之任一者。 根據第2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馬達總成配置於外連桿構件、及內連桿構件之任一者,故可小型化。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2態樣之第3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馬達總成配置於上述內連桿構件。 根據第3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馬達總成配置於內連桿構件,故即便障礙物接觸於後變速器,衝擊亦難以傳遞至馬達總成。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3態樣之第4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馬達總成構成為使上述基座構件之上述第2安裝端之上述第1迴旋部分繞上述第1迴旋軸心迴旋。 根據第4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馬達總成使第1迴旋部分繞第1迴旋軸心迴旋,故可於可動構件側確保配置其他零件之空間。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4態樣之第5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離合器構造配置於上述第1迴旋部分。 根據第5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離合器構造配置於第1迴旋部分,故即便障礙物接觸於後變速器,衝擊亦難以傳遞至馬達總成。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3態樣之第6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馬達總成構成為使上述可動構件之上述第3迴旋部分繞上述第3迴旋軸心迴旋。 根據第6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馬達總成使第3迴旋部分繞第3迴旋軸心迴旋,故可於基座構件側確保配置其他零件之空間。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4態樣之第7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離合器構造配置於第3迴旋部分。 根據第7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離合器構造配置於第3迴旋部分,故即便障礙物接觸於後變速器,衝擊亦難以傳遞至馬達總成。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2態樣之第8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馬達總成配置於上述外連桿構件。 根據第8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馬達總成配置於外連桿構件,故可將內連桿構件小型化,設計之自由度提高。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8態樣之第9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馬達總成構成為使上述基座構件之上述第2安裝端之上述第2迴旋部分繞上述第2迴旋軸心迴旋。 根據第9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馬達總成使第2迴旋部分繞第2迴旋軸心迴旋,故可於可動構件側確保配置其他零件之空間。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9態樣之第10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離合器構造配置於上述第2迴旋部分。 根據第10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離合器構造配置於第2迴旋部分,故可將內連桿構件設為小型,而設計之自由提高。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8態樣之第11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馬達總成構成為使上述可動構件之上述第4迴旋部分繞上述第4迴旋軸心迴旋。 根據第11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馬達總成使第4迴旋部分繞第4迴旋軸心迴旋,故可於基座構件側確保配置其他零件之空間。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11態樣之第12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離合器構造配置於上述第4迴旋部分。 根據第12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離合器構造配置於第4迴旋部分,故可於基座構件側確保配置其他零件之空間。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1至第12態樣中之任一者之第13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離合器構造包含彈推構件,該彈推構件適於對上述迴旋軸心方向賦予彈推力作為上述離合器構造之特定阻力,以使上述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與上述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卡合。 根據第13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藉由彈推構件以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與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卡合之方式彈推,故即便變速器與障礙物接觸,衝擊亦難以傳遞至馬達總成。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13態樣之第14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第1離合器要件具有於與上述第1迴旋軸心、上述第2迴旋軸心、上述第3迴旋軸心、及上述第4迴旋軸心之上述任一者之迴旋徑向延伸之複數個齒輪齒,上述複數個齒輪齒構成為與上述驅動構造卡合,上述彈推構件配置於上述第1離合器要件之彈推部,上述彈推部、與上述第1卡合輪廓於上述迴旋軸心方向上朝向相反方向。 根據第14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彈推部、與第1卡合輪廓於迴旋軸心方向上朝向相反方向,故即便變速器與障礙物接觸,衝擊亦難以傳遞至馬達總成。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2至第12態樣中之任一者之第15態樣之後變速器中,進而具備構成為配置於上述外連桿構件、及上述內連桿構件之上述任一者之馬達托架,上述馬達配置於上述馬達托架。 根據第15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馬達配置於馬達托架,故可將馬達較佳地安裝於外連桿構件、及內連桿構件。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15態樣之第16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馬達托架具有至少1個接收空間,且上述馬達配置於上述至少1個接收空間。 根據第16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馬達配置於馬達托架之至少1個接收空間,故可將馬達較佳地安裝於外連桿構件、及內連桿構件。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1至第16態樣之任一者之第17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基座構件包含構成為調整上述後變速器相對於上述人力驅動車之上述車架之角度位置的角度位置調整構造。 根據第17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藉由角度位置調整構造,可防止後變速器自車架過度突出,故後變速器不易與障礙物接觸。根據第17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安裝於車架之臂為2根且包含角度位置調整構造,故可將後變速器高剛性化,且可容易地調整後變速器相對於車架之姿勢。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17態樣之第18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角度位置調整構造包含具有第1螺紋部之螺栓構件、與具有與上述第1螺紋部螺合之第2螺紋部之調整開口。 根據第18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角度位置調整構造包含具有第1螺紋部之螺栓構件、及具有與第1螺紋部螺合之第2螺紋部之調整開口,故可對後變速器相對於車架之姿勢進行微調整。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1至第18態樣之任一者之第19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第1臂及上述第2臂構成為於上述安裝狀態下,於上述後輪軸心之上述軸心方向上之上述第1臂與上述第2臂之間,配置上述人力驅動車之上述車架。 根據第19態樣之後變速器,由於安裝於車架之臂為2根,車架於後輪軸心之軸心方向上配置於第1臂與第2臂之間,故可將後變速器高剛性化,且可防止後變速器自車架過度突出。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1至第19態樣中之任一者之第20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滑輪總成包含:內導板及外導板之至少1者;導輪,其構成為與上述人力驅動車之鏈條卡合,且於導輪軸心之周圍,可旋轉地安裝於上述內導板及上述外導板之上述至少1者;及張力輪,其構成為與上述鏈條卡合,且於遠離上述導輪軸心之張力輪軸心之周圍,可旋轉地安裝於上述內導板及上述外導板之上述至少1者;由自上述導輪軸心至上述張力輪軸心定義之滑輪距離為70 mm以上。 根據第20態樣之後變速器,可應用於變速段數較多,且廣範圍之鏈輪。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20態樣之第21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滑輪距離為120 mm以下。 根據第21態樣之後變速器,可確保對地間隙。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20或第21態樣之任一者之第22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後變速器可應用於包含13個以上之鏈輪之多後鏈輪總成。 根據第22態樣之後變速器,可應用於變速段數較多,且光範圍之鏈輪。
於根據本揭示之第20至第22態樣之任一者之第23態樣之後變速器中,上述導輪構成為將上述鏈條引導至總齒數為9個以下之鏈輪。 根據第23態樣之後變速器,可應用於變速段數較多,且廣範圍之鏈輪。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揭示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即便後變速器與障礙物接觸,亦可保護馬達總成。
<第1實施形態> 參考圖1至圖14,對第1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20進行說明。人力驅動車為具有至少1個車輪,且至少可藉由人力驅動力驅動之載具。人力驅動車包含例如山地自行車、公路自行車、城市自行車、貨運自行車、手搖自行車、及臥式自行車等各種種類之自行車。人力驅動車具有之車輪之數量無限定。人力驅動車例如亦包含單輪車及具有2輪以上之車輪之載具。人力驅動車不限定於可僅藉由人力驅動力驅動之載具。人力驅動車不僅包含人力驅動力,亦包含將電動馬達之驅動力用於推進之電動自行車(E-bike:Electric bike)。電動自行車包含藉由電動馬達輔助推進之電動輔助自行車。以下,於實施形態中,將人力驅動車作為自行車進行說明。
於本說明書中,顯示以下方向之用語「前(front)」、「後(rear)」、「前方」、「後方」、「左」、「右」、「橫」、「上方」、及「下方」、以及任意之顯示其他類似方向之用語意指於人力驅動車之基準位置(例如,鞍座或座位上),以朝向手把之騎行者為基準而決定之該等方向。
人力驅動車具備曲柄、前輪、後輪、及車體。車體包含車架10。曲柄包含可相對於車架10旋轉之曲柄軸、及分別設置於曲柄軸之軸向之端部之曲柄臂。於曲柄臂連結踏板。後輪藉由曲柄旋轉而驅動。後輪支持於車架10。曲柄與後輪藉由驅動機構連結。驅動機構包含鏈輪12、及鏈條14。鏈輪12為後鏈輪。驅動機構包含複數個鏈輪12。複數個鏈輪12構成多後鏈輪總成16。驅動機構進而包含連結於曲柄軸之前鏈輪。前鏈輪以1個或複數個構成。鏈條14將前鏈輪之旋轉力傳遞至鏈輪12。
人力驅動車包含後變速器20。後變速器20構成為可變更後輪之旋轉速度相對於曲柄之旋轉速度之比率即變速比。後變速器20可變更經由鏈條14連動旋轉之前鏈輪與鏈輪12之旋轉速度之比率即變速比。例如,後變速器20可應用於包含13個以上之鏈輪12之多後鏈輪總成16。例如,後變速器20可應用於包含15個以下之鏈輪12之多後鏈輪總成16。
例如,導輪48構成為將鏈條14引導至總齒數為9個以下之鏈輪12。例如,多後鏈輪總成16之最小之鏈輪12之總齒數為9個以下。例如,多後鏈輪總成16之最小之鏈輪12之總齒數為8個以上。後變速器20將鏈條14自多後鏈輪總成16中包含之1個鏈輪12改繞至其他鏈輪12。
後變速器20與人力驅動車之後輪軸心RC同軸心地安裝。後變速器20具備基座構件22、連桿機構24、可動構件26、滑輪總成28、及馬達總成30。基座構件22包含第1安裝端22A及第2安裝端22B。第1安裝端22A安裝於與後輪軸心RC同軸心上。第2安裝端22B具有第1迴旋部分22C、及第2迴旋部分22D。
連桿機構24可迴旋地連結於基座構件22。連桿機構24包含內連桿構件32與外連桿構件34。外連桿構件34於後變速器20安裝於人力驅動車之安裝狀態下,配置於較內連桿構件32更遠離人力驅動車之車架10之位置。
可動構件26可迴旋地連結於連桿機構24。可動構件26可於安裝狀態下,於朝向人力驅動車之車架10之方向、及遠離人力驅動車之車架10之方向移動。可動構件26具有第3迴旋部分26A、及第4迴旋部分26B。滑輪總成28可迴旋地連結於可動構件26。馬達總成30配置於外連桿構件34、及內連桿構件32之任一者。馬達總成30包含馬達36、及驅動構造38。
第1安裝端22A包含第1臂40及第2臂42。第1臂40及第2臂42配置為於後輪軸心RC之軸心方向X1上相互分開。內連桿構件32之一端32A可繞第1迴旋軸心PA1迴旋地連結於基座構件22之第2安裝端22B之第1迴旋部分22C。外連桿構件34之一端34A可繞第2迴旋軸心PA2迴旋地連結於基座構件22之第2安裝端22B之第2迴旋部分22D。第3迴旋部分26A可繞第3迴旋軸心PA3迴旋地連結於內連桿構件32之另一端32B。第4迴旋部分26B可繞第4迴旋軸心PA4迴旋地連結於外連桿構件34之另一端34B。
例如,馬達36之輸出軸36A安裝於驅動構造38。驅動構造38構成為驅動第1迴旋部分22C、第2迴旋部分22D、第3迴旋部分26A、及第4迴旋部分26B之任一者,以使連桿機構24迴旋。藉由連桿機構24之迴旋,可動構件26、及滑輪總成28對於基座構件22相對移動。
例如,第1迴旋部分22C為軸構件。第1迴旋部分22C以貫通內連桿構件32之一端32A、與基座構件22之方式設置於基座構件22。例如,第1迴旋部分22C可相對於內連桿構件32旋轉,且無法相對於基座構件22旋轉。第1迴旋部分22C亦可為無法相對於內連桿構件32旋轉,且可相對於基座構件22旋轉。例如,第2迴旋部分22D為軸構件。第2迴旋部分22D以貫通外連桿構件34之一端34A、與基座構件22之方式,設置於基座構件22。例如,第2迴旋部分22D可相對於外連桿構件34旋轉,且無法相對於基座構件22旋轉。第2迴旋部分22D亦可為無法相對於外連桿構件34旋轉,且可相對於基座構件22旋轉。
例如,第3迴旋部分26A為軸構件。第3迴旋部分26A以貫通內連桿構件32之另一端32B與可動構件26之方式,設置於可動構件26。例如,第3迴旋部分26A可相對於內連桿構件32旋轉,且無法相對於可動構件26旋轉。第3迴旋部分26A亦可為無法相對於內連桿構件32旋轉,且可相對於可動構件26旋轉。例如,第4迴旋部分26B為軸構件。第4迴旋部分26B以貫通外連桿構件34之另一端34B與可動構件26之方式,設置於可動構件26。例如,第4迴旋部分26B可相對於外連桿構件34旋轉,且無法相對於可動構件26旋轉。第4迴旋部分26B亦可為無法相對於外連桿構件34旋轉,且可相對於可動構件26旋轉。
例如,滑輪總成28包含內導板44及外導板46之至少1者、導輪48、及張力輪50。導輪48構成為與人力驅動車之鏈條14卡合,且於導輪軸心GC之周圍,可旋轉地安裝於內導板44及外導板46之至少1者。張力輪50構成為與鏈條14卡合,且於遠離導輪軸心GC之張力輪軸心TC之周圍,可旋轉地安裝於內導板44及外導板46之至少1者。
例如,滑輪總成28之由自導輪軸心GC至張力輪軸心TC定義之滑輪距離PD為70 mm以上。例如,滑輪距離PD為80 mm以上。例如,滑輪距離PD為85 mm以上。例如,滑輪距離PD為90 mm以上。例如,滑輪距離PD為95 mm以上。例如,滑輪距離PD為98 mm以上。例如,滑輪距離PD為100 mm以上。例如,滑輪距離PD為120 mm以下。例如,滑輪距離PD為115 mm以下。例如,滑輪距離PD為110 mm以下。導輪48構成為引導鏈條14。張力輪50構成為維持鏈條14之張力。
例如,一般而言,多後鏈輪總成包含12個以下之鏈輪。於多後鏈輪總成16包含13個以上之鏈輪12之情形時,最小之鏈輪12之最大徑、與最大之鏈輪12之最大徑之差,大於包含12個以下之鏈輪之多後鏈輪總成之最小之鏈輪之最大徑、與最大之鏈輪之最大徑之差。
於多後鏈輪總成16包含13個以上之鏈輪12之情形時,於鏈條14卡合於最小之鏈輪12之情形時,需藉由後變速器20、及滑輪總成28捲繞之鏈條14之長度較設置於具備包含12個以下之鏈輪之多後鏈輪總成之人力驅動車之鏈條長。因此,於包含13個以上之鏈輪12之多後鏈輪總成16中,為了捲繞鏈條14,較佳為滑輪距離PD較用於包含12個以下之鏈輪之多後鏈輪總成之後變速器長。
由於本實施形態之滑輪距離PD為70 mm以上,故可較佳地捲繞繞掛於包含13個以上之鏈輪12之多後鏈輪總成16之鏈條14。
例如,馬達總成30配置於基座構件22。例如,馬達總成30構成為使基座構件22之第2安裝端22B之第1迴旋部分22C繞第1迴旋軸心PA1迴旋。例如,藉由馬達總成30使第1迴旋部分22C繞第1迴旋軸心PA1迴旋,後變速器20將鏈條14自多後鏈輪總成16中包含之1個鏈輪12改繞至其他鏈輪12。
例如,馬達總成30進而包含離合器構造56。馬達36包含以驅動驅動構造38之方式構成之輸出軸36A。驅動構造38連結於離合器構造56。藉由以馬達36之輸出軸36A經由驅動構造38及離合器構造56使連桿機構24迴旋之方式動作,可動構件26及滑輪總成28對於基座構件22相對移動。離合器構造56配置於第1迴旋部分22C、第2迴旋部分22D、第3迴旋部分26A、及第4迴旋部分26B之任一者。
例如,離合器構造56包含第1離合器要件58、及第2離合器要件60。第2離合器要件60構成為,於第1迴旋軸心PA1、第2迴旋軸心PA2、第3迴旋軸心PA3、及第4迴旋軸心PA4之任一者之迴旋軸心方向X3上,與第1離合器要件58嚙合。第1迴旋軸心PA1、第2迴旋軸心PA2、第3迴旋軸心PA3、及第4迴旋軸心PA4之任一者與第1迴旋部分22C、第2迴旋部分22D、第3迴旋部分26A、及第4迴旋部分26B之任一者對應。第1迴旋軸心PA1與第1迴旋部分22C對應。第2迴旋軸心PA2與第2迴旋部分22D對應。第3迴旋軸心PA3與第3迴旋部分26A對應。第4迴旋軸心PA4與第4迴旋部分26B對應。
例如,第1離合器要件58具有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58A。第2離合器要件60具有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60A。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58A、及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60A構成為相互卡合。例如,離合器構造56配置於第1迴旋部分22C。
例如,離合器構造56配置於第1迴旋部分22C、第2迴旋部分22D、第3迴旋部分26A、及第4迴旋部分26B之任一者。離合器構造56包含第1離合器要件58、及第2離合器要件60。第2離合器要件60構成為於第1迴旋軸心PA1、第2迴旋軸心PA2、第3迴旋軸心PA3、及第4迴旋軸心PA4之任一者之迴旋軸心方向X3上,與第1離合器要件58嚙合。第1迴旋軸心PA1、第2迴旋軸心PA2、第3迴旋軸心PA3、及第4迴旋軸心PA4之任一者與第1迴旋部分22C、第2迴旋部分22D、第3迴旋部分26A、及第4迴旋部分26B之任一者對應。
例如,第1離合器要件58具有至少1個第1卡合齒58B。第2離合器要件60具有至少1個第2卡合齒60B。至少1個第1卡合齒58B、與至少1個第2卡合齒60B構成為分別相互卡合。例如,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58A包含至少1個第1卡合齒58B。例如,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60A包含至少1個第2卡合齒60B。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58A可包含具有凹凸之摩擦面。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60A可包含具有凹凸之摩擦面。
例如,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58A包含2個以上之第1卡合輪廓58A。例如,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60A包含2個以上之第2卡合輪廓60A。例如,至少1個第1卡合齒58B包含2個以上之第1卡合齒58B。例如,至少1個第2卡合齒60B包含2個以上之第2卡合齒60B。
例如,離合器構造56包含第1軸構件22E及第2軸構件22F。例如,第1軸構件22E及第2軸構件22F設置於第1迴旋部分22C、第2迴旋部分22D、第3迴旋部分26A、及第4迴旋部分26B中設置有離合器構造56之1者。於離合器構造56設置於第1迴旋部分22C之情形時,第1軸構件22E及第2軸構件22F設置於第1迴旋部分22C。例如,第1軸構件22E及第2軸構件22F可與第1迴旋部分22C一體形成。第1軸構件22E、與第2軸構件22F相互獨立地形成。例如,第1軸構件22E之軸向、與第2軸構件22F之軸向實質上一致。例如,第1軸構件22E之軸向之端部與第2軸構件22F之軸向之端部結合。
例如,第1離合器要件58具有圓筒形狀。例如,第2離合器要件60具有圓筒形狀。例如,第1離合器要件58設置於第1軸構件22E。第1離合器要件58設置於第1軸構件22E之外周部。例如,第1離合器要件58可相對於第1軸構件22E旋轉地設置於第1軸構件22E。第2離合器要件60設置於第2軸構件22F之外周部。第2離合器要件60無法相對於第2軸構件22F旋轉地設置於第2軸構件22F。例如,第2離合器要件60與第2軸構件22F一體形成。例如,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58A設置於第1離合器要件58中與第2離合器要件60對向之面。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60A設置於第2離合器要件60中與第1離合器要件58對向之面。
例如,離合器構造56包含彈推構件62,該彈推構件62適於朝迴旋軸心方向X3賦予彈推力作為離合器構造56之特定阻力,以使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60A與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58A卡合。彈推構件62例如包含至少1個盤形彈簧。彈推構件62例如可包含線圈彈簧、及彈簧墊圈。例如,彈推構件62包含4個盤形彈簧。
例如,第1離合器要件58具有於第1迴旋軸心PA1、第2迴旋軸心PA2、第3迴旋軸心PA3、及第4迴旋軸心PA4之任一者之迴旋徑向X2延伸之複數個齒輪齒58C。複數個齒輪齒58C構成為卡合於驅動構造38。彈推構件62配置於第1離合器要件58之彈推部64。彈推部64、與第1卡合輪廓58A於迴旋軸心方向X3上朝向相反方向。例如,彈推構件62構成為接觸於第1離合器要件58中與第2離合器要件60對向之面為相反側之面。彈推構件62將第1離合器要件58朝向第2離合器要件60彈推。
例如,後變速器20進而具備馬達托架36B。馬達36配置於馬達托架36B。例如,馬達托架36B配置於基座構件22。馬達托架36B與基座構件22獨立形成,並安裝於基座構件22。馬達托架36B亦可與基座構件22一體形成。馬達托架36B可設置於基座構件22之內部,亦可設置於基座構件22之外表面。
例如,馬達托架36B具有至少1個接收空間P1。馬達36配置於至少1個接收空間P1。例如,接收空間P1以依循馬達36之形狀之方式構成。例如,馬達托架36B沿馬達36之軸向延伸。例如,馬達36之輸出軸36A之端部配置於馬達托架36B之外部。例如,馬達托架36B具有供配置馬達36之輸出軸36A之凹部。
例如,驅動構造38為減速機。驅動構造38將馬達36之旋轉減速並輸出。例如,驅動構造38包含複數個齒輪。驅動構造38可包含皮帶輪及皮帶。例如,驅動構造38包含第1齒輪38A、第2齒輪38B、及蝸桿軸38C。例如,第1齒輪38A設置於馬達36之輸出軸36A。例如,第1齒輪38A安裝於馬達36之輸出軸36A之端部。例如,第1齒輪38A、與第2齒輪38B相互嚙合。例如,第2齒輪38B、與蝸桿軸38C具有相同之旋轉軸心。例如,第2齒輪38B、及蝸桿軸38C之旋轉軸心垂直於第1迴旋軸心PA1。
於馬達36之輸出軸36A旋轉時,按第1齒輪38A、第2齒輪38B、蝸桿軸38C、離合器構造56、及第1迴旋部分22C之順序傳遞馬達36之旋轉力。第1迴旋部分22C藉由馬達36之旋轉力而迴旋,藉此連桿機構24繞第1迴旋部分22C迴旋,故可動構件26及滑輪總成28對於基座構件22移動。
例如,於未對後變速器20施加較特定外力大之外力,或未對驅動構造38施加較特定旋轉力大之馬達36之旋轉力之通常狀態下,第1卡合輪廓58A、與第2卡合輪廓60A不進行相對移動而相互嚙合。於對後變速器20施加較特定外力大之外力,或對驅動構造38施加較特定旋轉力大之馬達36之旋轉力之情形時,第1卡合輪廓58A與第2卡合輪廓60A朝相互分開之方向相對移動。因此,解除第1卡合輪廓58A與第2卡合輪廓60A之卡合。解除第1卡合輪廓58A與第2卡合輪廓60A之卡合後,因第1離合器要件58對於第2離合器要件60及第2軸構件22F相對旋轉,故第2軸構件22F之旋轉力不傳遞至馬達總成30。若恢復至未對後變速器20施加較特定外力大之外力,或未對驅動構造38施加較特定旋轉力大之馬達36之旋轉力之狀態,則第1卡合輪廓58A與第2卡合輪廓60A再次相互嚙合。
例如,後變速器20進而具備電池安裝部分52。驅動構造38構成為使連桿機構24迴旋,以使可動構件26、及滑輪總成28對於基座構件22相對移動。電池安裝部分52以於電池安裝部分52安裝至少1個電池54之方式,設置於外連桿構件34、及內連桿構件32之至少1者。
例如,電池安裝部分52設置於內連桿構件32。例如,電池安裝部分52設置於內連桿構件32中之第3迴旋部分26A之附近。例如,後變速器20進而具備至少1個電池54。至少1個電池54構成為安裝於電池安裝部分52。例如,至少1個電池54包含二次電池。例如,至少1個電池54包含鈕扣電池。
例如,至少1個電池54構成為可拆除地安裝於電池安裝部分52。後變速器20進而具備電池托架52A。電池托架52A構成為配置於電池安裝部分52。至少1個電池54配置於電池托架52A。
例如,電池托架52A具有至少1個接收空間P2。至少1個電池54配置於至少1個接收空間P2。例如,接收空間P2以依循至少1個電池54之形狀之方式構成。例如,電池托架52A與內連桿構件32獨立形成,並可拆除地安裝於內連桿構件32。電池托架52A亦可與內連桿構件32一體形成。電池托架52A可設置於內連桿構件32之內部,亦可設置於內連桿構件32之外表面。電池托架52A亦可能裝卸地設置於內連桿構件32。
例如,馬達36構成為自至少1個電池54供給電力。例如,至少1個電池54經由電纜或無線通信裝置與馬達36可通信地連接。例如,至少1個電池54可藉由例如電力線通信(PLC;Power Line Communication)、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區域網路)、或UART(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通用非同步收發/傳輸器)與馬達36通信。馬達36亦可構成為自至少1個電池54以外之電池供給電力。
後變速器20可具備控制部。例如,控制部設置於基座構件22或內連桿構件32。例如,控制部控制馬達36。例如,控制部控制電池54對馬達36供給電力。控制部包含執行預設之控制程式之運算處理裝置。控制部中包含之運算處理裝置例如包含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或MPU(Micro Processing Unit:微處理單元)。控制部中包含之運算處理裝置可設置於相互遠離之複數個場所。
例如,運算處理裝置之一部分可設置於人力驅動車,運算處理裝置之另一部分可設置於連接於網際網路之伺服器。於將運算處理裝置設置於相互遠離之複數個場所之情形時,運算處理裝置之各部分經由無線通信裝置相互可通信地連接。控制部可包含1個或複數個微電腦。較佳為控制部進而包含記憶部。記憶部中記憶控制程式及用於控制處理之資訊。記憶部例如包含非揮發性記憶體及揮發性記憶體。非揮發性記憶體例如包含ROM(Read-Only Memory:唯讀記憶體)、EPROM(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電子可抹除可程式化唯讀記憶體)、及快閃記憶體之至少1者。揮發性記憶體例如包含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
例如,基座構件22包含構成為調整後變速器20相對於人力驅動車之車架10之角度位置之角度位置調整構造66。角度位置調整構造66構成為可藉由使第1臂40及第2臂42於後輪軸心RC之周圍旋轉,而調節後變速器20相對於車架10之角度位置。角度位置調整構造66藉由調節基座構件22相對於車架10之角度位置,而調節後變速器20之角度位置。
例如,角度位置調整構造66包含具有第1螺紋部68A之螺栓構件68、及具有與第1螺紋部68A螺合之第2螺紋部70A之調整開口70。第1螺紋部68A例如包含公螺紋。第2螺紋部70A例如包含母螺紋。藉由使螺栓構件68旋轉,而變更第1螺紋部68A與第2螺紋部70A之相對位置。於螺栓構件68之頭部68B,設置用以使螺栓構件68旋轉之構造。例如,用以使螺栓構件68旋轉之構造為用以插入十字螺絲刀或一字螺絲刀之孔、或用以插入六角扳手之孔。
於安裝後變速器20之車架10之後方端部,形成抵接面10A。抵接面10A例如構成為一部分突出。藉由螺栓構件68之端部接觸於抵接面10A,而變更及決定後變速器20相對於車架10之角度位置。螺栓構件68所接觸之抵接面10A構成為較連結後輪軸心RC與前輪軸心之線,突出至人力驅動車之更下側。螺栓構件68之與抵接面10A抵接之端部亦可由金屬以外之材料構成。例如,與抵接面10A抵接之螺栓構件68之端部由樹脂或彈性體構成。
例如,第1臂40及第2臂42構成為於安裝狀態下,於後輪軸心RC之軸心方向X1上之第1臂40與第2臂42之間,配置人力驅動車之車架10。後輪軸心RC之軸心方向X1與人力驅動車之左右方向一致。第1臂40於後變速器20安裝於人力驅動車之狀態下,具有供後輪軸心RC於同軸心上貫通之第1安裝開口40A。第2臂42於後變速器20安裝於人力驅動車之狀態下,具有供後輪軸心RC於同軸心上貫通之第2安裝開口42A。車架10具有供後輪軸心RC於同軸心上貫通之車架開口部10B。
角度位置調整構造66配置於連接於第1臂40與第2臂42之臂連接部72。角度位置調整構造66於軸心方向X1上配置於第1臂40、與第2臂42之間。角度位置調整構造66於軸心方向X1上設置於第1安裝開口40A與第2安裝開口42A之間。角度位置調整構造66於後輪軸心RC之徑向上設置於第1安裝開口40A與第2安裝端22B之間。角度位置調整構造66於後輪軸心RC之徑向上設置於第2安裝開口42A與第2安裝端22B之間。例如,第1臂40及第2臂42與基座構件22一體形成。例如,第1臂40及第2臂42亦可與基座構件22獨立形成。
例如,第2臂42於安裝狀態下,配置於較第1臂40更靠人力驅動車之軸心中心面P之附近。人力驅動車之軸心中心面P為沿著中心軸之面,且該中心軸沿人力驅動車之前後方向。人力驅動車之軸心中心面P與後輪軸心RC之軸心方向X1正交。
例如,後變速器20進而具備緊固構件74。緊固構件74構成為將基座構件22之第1安裝端22A安裝於人力驅動車之車架10。於安裝狀態下,緊固構件74之緊固中心軸心FC與後輪軸心RC位於同軸心上。例如,緊固構件74具有筒狀部76、及相對於緊固中心軸心FC朝徑向突出之徑向突出部78。徑向突出部78相對於緊固中心軸心FC,自緊固構件74之筒狀部76之一軸端76A朝徑向外側延伸。
例如,基座構件22之第1臂40具有構成為供緊固構件74之筒狀部76貫通之第1安裝開口40A。第1安裝開口40A設置成於安裝狀態下,供後輪軸心RC於與第1安裝開口40A同軸心上貫通。基座構件22之第1臂40相對於安裝狀態下之後輪軸心RC,於第1安裝開口40A之周圍具有第1最小徑向厚度H1。
例如,基座構件22之第2臂42具有構成為供緊固構件74之筒狀部76至少局部貫通之第2安裝開口42A。第2安裝開口42A設置成於安裝狀態下,供後輪軸心RC於與第2安裝開口42A同軸心上貫通。第2臂42相對於安裝狀態下之後輪軸心RC,於第2安裝開口42A之周圍具有第2最小徑向厚度H2。
例如,於安裝狀態下,第2臂42配置於較第1臂40更靠近人力驅動車之軸心中心面P之位置。例如,於安裝狀態下,於後輪軸心RC之軸心方向X1上,於車架10、與緊固構件74之徑向突出部78之間配置第1臂40。
第1最小徑向厚度H1為構成第1安裝開口40A之第1臂40中最薄之部分之厚度。第2最小徑向厚度H2為構成第2安裝開口42A之第2臂42中最薄之部分之厚度。
例如,第1最小徑向厚度H1、及第2最小徑向厚度H2之至少1者為2 mm以上。例如,第1最小徑向厚度H1、及第2最小徑向厚度H2之兩者為2 mm以上。例如,第1最小徑向厚度H1、及第2最小徑向厚度H2之至少1者為2.5 mm以上。例如,第1最小徑向厚度H1、及第2最小徑向厚度H2之兩者為2.5 mm以上。例如,第1最小徑向厚度H1、及第2最小徑向厚度H2為10 mm以下。
於後輪輪轂軸80與基座構件22之間之接觸面、及緊固構件74與基座構件22之間之接觸面之至少1者形成滑動部S。滑動部S例如形成於後輪輪轂軸80與第2臂42之間之接觸面、及第2臂42與筒狀部76之間之接觸面之至少1者。
例如,滑動部S以於軸心方向X1上,成為0.2 mm以上之厚度之方式形成。例如,滑動部S由與構成緊固構件74、後輪輪轂軸80、及基座構件22之材料不同之材料構成。例如,滑動部S由低摩擦性及耐磨耗性優異之材料構成。例如,構成滑動部S之材料為樹脂。例如,構成滑動部S之材料為氟樹脂。氟樹脂例如為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或全氟烷氧基烷烴(perfluoroalkoxyalkane)。
滑動部S使滑動性提高。滑動部S可藉由對緊固構件74、後輪輪轂軸80、及基座構件22各者之接觸面之表面處理而形成。例如,滑動部S之表面處理藉由以氧化被膜覆蓋接觸面之氧化鋁處理、及氟樹脂加工之至少1者構成。氟樹脂加工包含氟樹脂之塗裝、及貼附。
第1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於後輪輪轂軸80與基座構件22之間、及緊固構件74與基座構件22之間之至少1者形成滑動部S。於形成滑動部S之部分,抑制後輪輪轂軸80與基座構件22之間、及緊固構件74與基座構件22之間之至少1者之磨耗。
<第2實施形態> 參考圖15至圖18,對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進行說明。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除後變速器20中之馬達總成30及馬達托架36B之配置不同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同樣。於第2實施形態中,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標註與第1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馬達總成30配置於外連桿構件34、及內連桿構件32之任一者。本實施形態之馬達托架36B構成為配置於外連桿構件34、及內連桿構件32之任一者。
於圖15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1例、及圖16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2例中,馬達總成30配置於內連桿構件32。於圖15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1例、及圖16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2例中,馬達托架36B構成為配置於內連桿構件32。
於圖15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1例中,馬達總成30配置於內連桿構件32中之第1迴旋部分22C側。於圖15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1例中,例如,馬達總成30構成為使基座構件22之第2安裝端22B之第1迴旋部分22C繞第1迴旋軸心PA1迴旋。
於圖16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2例中,馬達總成30配置於內連桿構件32中之第3迴旋部分26A側。於圖16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2例中,馬達托架36B構成為配置於內連桿構件32中之第3迴旋部分26A側。於圖16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2例中,例如,馬達總成30構成為使可動構件26之第3迴旋部分26A繞第3迴旋軸心PA3迴旋。
於圖17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3例、及圖18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4例中,馬達總成30配置於外連桿構件34。於圖17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3例、及圖18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4例中,馬達托架36B構成為配置於外連桿構件34。
於圖17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3例中,馬達總成30配置於外連桿構件34中之第2迴旋部分22D側。於圖17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3例中,馬達托架36B配置於外連桿構件34中之第2迴旋部分22D側。於圖17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3例中,例如,馬達總成30構成為使基座構件22之第2安裝端22B之第2迴旋部分22D繞第2迴旋軸心PA2迴旋。
於圖18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4例中,馬達總成30配置於外連桿構件34之第4迴旋部分26B側。於圖18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4例中,馬達托架36B配置於外連桿構件34之第4迴旋部分26B側。於圖18所示之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4例中,例如,馬達總成30構成為使可動構件26之第4迴旋部分26B繞第4迴旋軸心PA4迴旋。
於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中,藉由第1臂40、及第2臂42,第1安裝端22A之強度提高,故即便為崎嶇之路面,將馬達36配置於連桿機構24之後變速器20之變速動作亦穩定。
<第3實施形態> 參考圖19至圖21,對第3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進行說明。第3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除後變速器20中之離合器構造56之配置不同以外,與第1實施形態、或第2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同樣。於第3實施形態中,關於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標註與第1實施形態、及第2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離合器構造56構成為配置於第2迴旋部分22D、第3迴旋部分26A、及第4迴旋部分26B之任一者。
於圖19所示之第3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1例中,離合器構造56配置於第2迴旋部分22D。於離合器構造56配置於第2迴旋部分22D,且後變速器20具備馬達總成30之情形時,例如,馬達總成30構成為使可動構件26之第2迴旋部分22D繞第2迴旋軸心PA2迴旋。於離合器構造56配置於第2迴旋部分22D,且後變速器20具備馬達總成30之情形時,例如,馬達總成30配置於外連桿構件34及基座構件22之至少1者。
於圖20所示之第3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2例中,離合器構造56配置於第3迴旋部分26A。於離合器構造56配置於第3迴旋部分26A,且後變速器20具備馬達總成30之情形時,例如,馬達總成30構成為使可動構件26之第3迴旋部分26A繞第3迴旋軸心PA3迴旋。於離合器構造56配置於第3迴旋部分26A,且後變速器20具備馬達總成30之情形時,例如,馬達總成30配置於內連桿構件32及可動構件26之至少1者。
於圖21所示之第3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第3例中,離合器構造56配置於第4迴旋部分26B。於離合器構造56配置於第4迴旋部分26B,且後變速器20具備馬達總成30之情形時,例如,馬達總成30構成為使可動構件26之第4迴旋部分26B繞第4迴旋軸心PA4迴旋。於離合器構造56配置於第4迴旋部分26B,且後變速器20具備馬達總成30之情形時,例如,馬達總成30配置於外連桿構件34及可動構件26之至少1者。
於第3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中,藉由第1臂40、及第2臂42,第1安裝端22A之強度提高。藉由於第2迴旋軸心PA2至第4迴旋軸心PA4之任一者配置離合器構造56,即便於崎嶇之路面上亦可實現動作穩定之後變速器20之小型化。
於第3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中,將重物即離合器構造56配置於連桿機構24。第3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藉由於第2迴旋軸心PA2至第4迴旋軸心PA4之任一者配置離合器構造56,而可實現穩定之變速動作。
<第4實施形態> 參考圖22及圖23,對第4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進行說明。第4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除後變速器20中之電池安裝部分52之配置不同以外,與第1至第3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之任一者同樣。於第4實施形態中,關於與第1至第3實施形態共通之構成,標註與第1至第3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並省略重複之說明。
本實施形態之電池安裝部分52設置於外連桿構件34。 於圖22所示之第1例中,電池安裝部分52設置於外連桿構件34中之第2迴旋部分22D側。於後變速器20除電池安裝部分52外,還包含馬達總成30、及離合器構造56之至少1者之情形時,馬達總成30、及離合器構造56之至少1者以不干涉電池安裝部分52之方式,例如設置於外連桿構件34中之第2迴旋部分22D側以外處。
於圖23所示之第2例中,電池安裝部分52設置於外連桿構件34中之第4迴旋部分26B之附近。於後變速器20除電池安裝部分52外,還包含馬達總成30、及離合器構造56之至少1者之情形時,馬達總成30、及離合器構造56之至少1者以不干涉電池安裝部分52之方式,例如設置於外連桿構件34中之第4迴旋部分26B側以外處。
於第4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中,電池54配置於連桿機構24。於第4實施形態之後變速器20中,藉由第1臂40、及第2臂42,第1安裝端22A之強度提高。因此,即便為崎嶇之路面,後變速器20之變速動作亦穩定。
<變化例> 關於各實施形態之說明為依據本揭示之後變速器可採取之形態之例示,未意欲限制其形態。依據本揭示之後變速器例如可採取以下所示之實施形態之變化例、及組合互不矛盾之至少2個變化例之形態。於以下變化例中,關於與各實施形態之形態共通之部分,標註與實施形態相同之符號並省略其說明。
·於第1實施形態、第3實施形態、及第4實施形態中,馬達總成30之至少一部分可配置於基座構件22。於馬達總成30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基座構件22之情形時,例如,馬達托架36B構成為配置於基座構件22。例如,於馬達總成30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基座構件22之情形時,馬達總成30中之其他部分可配置於連桿機構24。例如,於馬達36配置於基座構件22之情形時,驅動構造38可配置於連桿機構24。例如,於驅動構造38配置於基座構件22之情形時,馬達36可配置於連桿機構24。例如,於馬達總成30之至少一部分配置於基座構件22之情形時,馬達總成30可構成為使基座構件22之第2安裝端22B之第1迴旋部分22C繞第1迴旋軸心PA1迴旋,亦可構成為使基座構件22之第2安裝端22B之第2迴旋部分22D繞第2迴旋軸心PA2迴旋。
·如圖24所示,馬達總成30可配置於可動構件26。於馬達總成30配置於可動構件26之情形時,例如,馬達總成30構成為使可動構件26之第3迴旋部分26A繞第3迴旋軸心PA3迴旋。於馬達總成30配置於可動構件26之情形時,例如,馬達總成30構成為使可動構件26之第4迴旋部分26B繞第4迴旋軸心PA4迴旋。
·如圖25所示,電池安裝部分52可設置於內連桿構件32中之第1迴旋部分22C側。於後變速器20除電池安裝部分52外,還包含馬達總成30、及離合器構造56之至少1者之情形時,馬達總成30、及離合器構造56之至少1者以不干涉電池安裝部分52之方式,例如設置於內連桿構件32中之第1迴旋部分22C側以外處。
·可動構件26包含旋轉軸,且於旋轉軸之旋轉軸心周圍,可包含配置於可動構件26之減震器構造。例如,旋轉軸安裝於滑輪總成28,且可繞旋轉軸之旋轉軸心旋轉地連結於可動構件26。例如,減震器構造於與朝向人力驅動車之後方之方向對應之旋轉方向上,提供摩擦阻力。藉由減震器構造之摩擦,可抑制可動構件26向與朝向人力驅動車之後方之方向對應之旋轉方向之旋轉。
·驅動構造38可包含磁鐵與磁性感測器。於驅動構造38包含磁鐵與磁性感測器之情形時,例如,磁性感測器設置於基座構件22之外殼,磁鐵設置於第1迴旋部分22C中與磁性感測器對應之位置。由於在第1迴旋部分22C迴旋時,磁性感測器相對於磁鐵相對地旋轉,故藉由磁性感測器檢測磁鐵之相對位置之變動,而檢測滑輪總成28之相對位置。
·可自後變速器20,省略電池安裝部分52。該情形時,馬達36可構成為由自後變速器20之外部供給之電力驅動。
·可自後變速器20,省略離合器構造56。該情形時,馬達36與第1迴旋部分22C、第2迴旋部分22D、第3迴旋部分26A、及第4迴旋部分26B之任一者始終連結。
本說明書中使用之「至少1者」之表現意指期望之選項之「1個以上」。作為一例,本說明書中使用之「至少1者」之表現係若選項之數量為2個,則意指「僅1個選項」或「2個選項之兩者」。作為另一例,本說明書中使用之「至少1者」之表現意係若選項之數量為3個以上則意指「僅1個選項」或「2個以上之任意之選項之組合」。
10:車架 10A:抵接面 10B:車架開口部 12:鏈輪 14:鏈條 16:多後鏈輪總成 20:後變速器 22:基座構件 22A:第1安裝端 22B:第2安裝端 22C:第1迴旋部分 22D:第2迴旋部分 22E:第1軸構件 22F:第2軸構件 24:連桿機構 26:可動構件 26A:第3迴旋部分 26B:第4迴旋部分 28:滑輪總成 30:馬達總成 32:內連桿構件 32A:內連桿構件之一端 32B:內連桿構件之另一端 34:外連桿構件 34A:外連桿構件之一端 34B:外連桿構件之另一端 36:馬達 36A:輸出軸 36B:馬達托架 38:驅動構造 38A:第1齒輪 38B:第2齒輪 38C:蝸桿軸 40:第1臂 40A:第1安裝開口 42:第2臂 42A:第2安裝開口 44:內導板 46:外導板 48:導輪 50:張力輪 52:電池安裝部分 52A:電池托架 54:電池 56:離合器構造 58:第1離合器要件 58A: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 58B:第1卡合齒 58C:複數個齒輪齒 60:第2離合器要件 60A: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 60B:第2卡合齒 62:彈推構件 64:彈推部 66:角度位置調整構造 68:螺栓構件 68A:第1螺紋部 68B:頭部 70:調整開口 70A:第2螺紋部 72:臂連接部 74:緊固構件 76:筒狀部 76A:一軸端 78:徑向突出部 80:後輪輪轂軸 FC:緊固中心軸心 GC:導輪軸心 H1:第1最小徑向厚度 H2:第2最小徑向厚度 P:軸心中心面 P1:接收空間 P2:接收空間 PA1:第1迴旋軸心 PA2:第2迴旋軸心 PA3:第3迴旋軸心 PA4:第4迴旋軸心 PD:滑輪距離 RC:後輪軸心 S:滑動部 TC:張力輪軸心 X1:軸心方向 X2:迴旋徑向 X3:迴旋軸心方向
圖1係顯示包含第1實施形態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之人力驅動車之後輪車軸之周邊的前視圖。 圖2係顯示包含圖1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之人力驅動車之後輪車軸之周邊之俯視圖。 圖3係圖1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之前視圖。 圖4係圖3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之放大圖。 圖5係圖4之馬達及馬達托架之分解立體圖。 圖6係圖4之電池、電池安裝部分、及電池托架之分解立體圖。 圖7係圖4之離合器構造之立體圖。 圖8係圖7之離合器構造之分解立體圖。 圖9係圖7之離合器構造之第1離合器要件及第2離合器要件之分解立體圖。 圖10係顯示圖2之人力驅動車之車架之後端部分之圖。 圖11係顯示圖2之基座構件中之角度位置調整構造之位置之立體圖。 圖12係顯示圖2之基座構件中之角度位置調整構造之位置之後視圖。 圖13係沿圖2之後輪軸心之後輪之車軸、車架、及臂之剖視圖。 圖14係圖13之臂之周邊之局部放大圖。 圖15係第2實施形態之第1例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之前視圖。 圖16係第2實施形態之第2例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之前視圖。 圖17係第2實施形態之第3例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之前視圖。 圖18係第2實施形態之第4例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之前視圖。 圖19係第3實施形態之第1例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之前視圖。 圖20係第3實施形態之第2例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之前視圖。 圖21係第3實施形態之第3例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之前視圖。 圖22係第4實施形態之第1例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之前視圖。 圖23係第4實施形態之第2例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之前視圖。 圖24係第1變化例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之前視圖。 圖25係第2變化例之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之前視圖。
20:後變速器
22:基座構件
22C:第1迴旋部分
22D:第2迴旋部分
24:連桿機構
26:可動構件
26A:第3迴旋部分
26B:第4迴旋部分
30:馬達總成
32:內連桿構件
32A:內連桿構件之一端
32B:內連桿構件之另一端
34:外連桿構件
34A:外連桿構件之一端
34B:外連桿構件之另一端
36:馬達
36A:輸出軸
44:內導板
46:外導板
48:導輪
52:電池安裝部分
56:離合器構造
PA1:第1迴旋軸心
PA2:第2迴旋軸心
PA3:第3迴旋軸心
PA4:第4迴旋軸心

Claims (23)

  1. 一種後變速器,其與人力驅動車之後輪軸心同軸心地安裝;且 上述後變速器具備: 基座構件,其包含與上述後輪軸心安裝於同軸心上之第1安裝端、與具有第1迴旋部分及第2迴旋部分之第2安裝端; 連桿機構,其可迴旋地連結於上述基座構件,包含內連桿構件、與於將上述後變速器安裝於上述人力驅動車之安裝狀態下,配置於較上述內連桿構件更遠離上述人力驅動車之車架之位置的外連桿構件; 可動構件,其可迴旋地連結於上述連桿機構,於上述安裝狀態下,可於朝向上述人力驅動車之上述車架之方向、及遠離上述人力驅動車之上述車架之方向移動,且具有第3迴旋部分及第4迴旋部分; 滑輪總成,其可迴旋地連結於上述可動構件;及 馬達總成,其包含馬達、驅動構造、及離合器構造;且 上述第1安裝端包含第1臂及第2臂; 上述第1臂及上述第2臂配置為於上述後輪軸心之軸心方向上相互分開; 上述內連桿構件之一端可繞第1迴旋軸心迴旋地連結於上述基座構件之上述第2安裝端之上述第1迴旋部分; 上述外連桿構件之一端可繞第2迴旋軸心迴旋地連結於上述基座構件之上述第2安裝端之上述第2迴旋部分; 上述第3迴旋部分可繞第3迴旋軸心迴旋地連結於上述內連桿構件之另一端; 上述第4迴旋部分可繞第4迴旋軸心迴旋地連結於上述外連桿構件之另一端; 上述馬達包含構成為驅動上述驅動構造之輸出軸; 上述驅動構造連結於上述離合器構造; 藉由以上述馬達之上述輸出軸經由上述驅動構造及上述離合器構造使上述連桿機構迴旋之方式動作,上述可動構件及上述滑輪總成對於上述基座構件相對移動; 上述離合器構造 配置於上述第1迴旋部分、上述第2迴旋部分、上述第3迴旋部分、及上述第4迴旋部分之任一者,且包含: 第1離合器要件;及第2離合器要件,其構成為於與上述第1迴旋部分、上述第2迴旋部分、上述第3迴旋部分、及上述第4迴旋部分之上述任一者對應之上述第1迴旋軸心、上述第2迴旋軸心、上述第3迴旋軸心、及上述第4迴旋軸心之任一者之迴旋軸心方向上,與上述第1離合器要件嚙合;且 上述第1離合器要件具有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 上述第2離合器要件具有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 上述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及上述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構成為相互卡合。
  2. 如請求項1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馬達總成配置於上述外連桿構件、及上述內連桿構件之任一者。
  3. 如請求項2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馬達總成配置於上述內連桿構件。
  4. 如請求項3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馬達總成構成為使上述基座構件之上述第2安裝端之上述第1迴旋部分繞上述第1迴旋軸心迴旋。
  5. 如請求項4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離合器構造配置於上述第1迴旋部分。
  6. 如請求項3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馬達總成構成為使上述可動構件之上述第3迴旋部分繞上述第3迴旋軸心迴旋。
  7. 如請求項4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離合器構造配置於第3迴旋部分。
  8. 如請求項2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馬達總成配置於上述外連桿構件。
  9. 如請求項8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馬達總成構成為使上述基座構件之上述第2安裝端之上述第2迴旋部分繞上述第2迴旋軸心迴旋。
  10. 如請求項9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離合器構造配置於上述第2迴旋部分。
  11. 如請求項8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馬達總成構成為使上述可動構件之上述第4迴旋部分繞上述第4迴旋軸心迴旋。
  12. 如請求項11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離合器構造配置於上述第4迴旋部分。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離合器構造包含彈推構件,該彈推構件適於朝上述迴旋軸心方向賦予彈推力作為上述離合器構造之特定阻力,以使上述至少1個第2卡合輪廓與上述至少1個第1卡合輪廓卡合。
  14. 如請求項13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第1離合器要件具有於上述第1迴旋軸心、上述第2迴旋軸心、上述第3迴旋軸心、及上述第4迴旋軸心之上述任一者之迴旋徑向延伸之複數個齒輪齒; 上述複數個齒輪齒構成為與上述驅動構造卡合; 上述彈推構件配置於上述第1離合器要件之彈推部; 上述彈推部、與上述第1卡合輪廓於上述迴旋軸心方向上朝向相反方向。
  15. 如請求項2至12中任一項之後變速器,其進而具備: 馬達托架,其構成為配置於上述外連桿構件、及上述內連桿構件之上述任一者;且 上述馬達配置於上述馬達托架。
  16. 如請求項15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馬達托架具有至少1個接收空間; 上述馬達配置於上述至少1個接收空間。
  17.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基座構件包含構成為調整上述後變速器相對於上述人力驅動車之上述車架之角度位置的角度位置調整構造。
  18. 如請求項17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角度位置調整構造包含具有第1螺紋部之螺栓構件、及具有與上述第1螺紋部螺合之第2螺紋部之調整開口。
  19.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第1臂及上述第2臂構成為於上述安裝狀態下,於上述後輪軸心之上述軸心方向上之上述第1臂與上述第2臂之間,配置上述人力驅動車之上述車架。
  20.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滑輪總成包含: 內導板及外導板之至少1者; 導輪,其構成為與上述人力驅動車之鏈條卡合,且於導輪軸心之周圍,可旋轉地安裝於上述內導板及上述外導板之上述至少1者;及 張力輪,其構成為與上述鏈條卡合,且於遠離上述導輪軸心之張力輪軸心之周圍,可旋轉地安裝於上述內導板及上述外導板之上述至少1者;且 由自上述導輪軸心至上述張力輪軸心定義之滑輪距離為70 mm以上。
  21. 如請求項20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滑輪距離為120 mm以下。
  22. 如請求項20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後變速器可應用於包含13個以上之鏈輪之多後鏈輪總成。
  23. 如請求項20之後變速器,其中 上述導輪構成為將上述鏈條引導至總齒數為9個以下之鏈輪。
TW111133065A 2021-10-12 2022-09-01 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 TW20231580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67636A JP2023057889A (ja) 2021-10-12 2021-10-12 人力駆動車用のリアディレイラ
JP2021-167636 2021-10-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5804A true TW202315804A (zh) 2023-04-16

Family

ID=857054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33065A TW202315804A (zh) 2021-10-12 2022-09-01 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57889A (zh)
DE (1) DE102022123408A1 (zh)
TW (1) TW202315804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8001253A1 (de) 2017-03-20 2018-09-20 Sram Deutschland Gmbh Hinteres Schaltwerk zur koaxialen Montag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22123408A1 (de) 2023-04-13
JP2023057889A (ja) 2023-04-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458085B2 (ja) 自転車の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用のセンサ保持器及びセンサ組立体並びにスプロケット組立体
US8056915B2 (en) Stepping scooter
US8807254B2 (en) Wheel with an electrical unit
US8646561B2 (en) Assembling structure for wheel and hub of electric bicycle
US11440346B2 (en) Hub assembly and drive train
TW202227320A (zh) 後撥鏈器
US11697473B2 (en) Bicycle rear derailleur
JP2020124971A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バッテリ保持装置
JP6618263B2 (ja) 自転車用のセンサアセンブリ、ドライブユニットおよび自転車
US8882130B2 (en) Bicycle drive assembly
JP7525270B2 (ja) 人力駆動車用変速システム
CA2252654A1 (en) Two-wheel drive bicycle
JP7210154B2 (ja) 人力駆動車の回転装置
TW202315804A (zh) 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
TW202315803A (zh) 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
TW202315805A (zh) 人力驅動車用後變速器
US6155127A (en) Chainless drive mechanism
US11767080B1 (en) Rear sprocket assembly
JP6105322B2 (ja) 鞍乗り型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動力伝達装置
JP7406986B2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クラッチ機構および人力駆動車用のクラッチシステム
CN114684315B (zh) 用于人力车辆的花鼓
JP7431022B2 (ja) 人力駆動車用のドライブユニット
US20220314692A1 (en) Hub for human-powered vehicle
TW202402615A (zh) 用於人力驅動車之輪轂總成
TW202210354A (zh) 人力驅動車用曲柄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