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5520A - 擬餌 - Google Patents

擬餌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5520A
TW202315520A TW111123811A TW111123811A TW202315520A TW 202315520 A TW202315520 A TW 202315520A TW 111123811 A TW111123811 A TW 111123811A TW 111123811 A TW111123811 A TW 111123811A TW 202315520 A TW202315520 A TW 20231552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bait
aforementioned
gravity
rotational mo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38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中道理介
北山剛史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島野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5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552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01K85/1811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flexible or with flexible appendages, e.g., wo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85/00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 A01K85/1837Artificial bait for fishing weighted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Marine Sciences & Fisheri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僅靠基本構成構件(例如主體部、錨部),就可以將後部下降於水底附近的擬餌。 本發明是一種擬餌(1),其具備:主體部(2),朝前後方向延伸;以及錨部(3),在前述主體部(2)之前方下部往下方突出,與前述主體部(2)安裝成一體,以比重更大於前述主體部(2)的材料來構成,前述錨部(3),具有:第一接地點(Lf)、以及設置於比前述第一接地點(Lf)更後方的重心。

Description

擬餌
本發明為擬餌,例如在釣章魚時使用的假餌,且是有關於釣章魚用餌木(餌木)的發明。
以往,如非專利文獻1所記載般的釣章魚用餌木(以下,簡略記載為「餌木」)已被使用。非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餌木,於細長的主體部的前方下部設置錨部,且設置有用於將章魚鉤在主體部的後端的吊鉤部。連結於釣竿的釣線安裝於主體部的前端。
從章魚的習性,可得知有若在海底附近的餌木成為吊鉤部擡起的姿勢,則因章魚在主體部的下方抱住錨部,導致無法將章魚鉤在吊鉤部的例子。從此見解,可以瞭解在海底附近的餌木,將後部(有吊鉤部的那一方)下降的姿勢者,章魚容易覆蓋於包含吊鉤部的餌木上,其結果,容易將章魚鉤在吊鉤部。
用於在海底附近將餌木的後部下降的簡單解決方案,是將具有重量的追加構件安裝於主體部的後部。可設想例如,將如非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板狀的葉片、或位於吊鉤部的基端部的蓋狀構件,安裝於主體部的後部。藉由安裝如此般具有重量的構件,可以在海中容易實現「尾部向下」的姿勢。
但是,在此使用追加構件的手法中存在不良點。首先關於功能方面,由於葉片沉下時受到海水的阻力,造成餌木的沉下速度降低。另外,葉片受到海水的阻力,餌木朝釣魚者非預期方向漂流所導致的釣線互纏(與其他釣魚者的釣線纏繞在一起的情況)增加。另外,葉片被釣魚者自身的釣線纏住的纏線增加。接著,關於餌木的製造方面,零件數量增加導致的資材成本上昇,另外,還有組裝時的交貨時間或檢查基準不符合的增加所致之組裝成本上昇。 [先前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GLOBERIDE, Inc.、「KAITEKI FUNE TAKOEGI SS」、網際網路、<https://www.daiwa.com/ jp/fishing/item/terminal_tackle/fune_te/kaiteki_fune_ takoegiSS/index.html>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因此,本發明的課題,在於提供僅靠基本構成構件(例如主體部、錨部),就可以將後部下降於水底附近的擬餌。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本發明是一種擬餌,其具備:主體部,朝前後方向延伸;以及錨部,在前述主體部之前方下部往下方突出,與前述主體部安裝成一體,以比重更大於前述主體部的材料來構成,前述錨部,具有:第一接地點、以及設置於比前述第一接地點更後方的重心。
依據此構成,藉由錨部的重心設置於比第一接地點更後方,可使擬餌的後部接觸水底。
另外,進一步可以具有安裝於前述主體部的後部的吊鉤部,前述吊鉤部具有第二接地點。
依據此構成,擬餌的後部的接觸水底,以具有吊鉤部的第二接地點來形成。
另外,還可以前述擬餌構成為靠著前述第一接地點和前述第二接地點的兩點來接地。
依據此構成,由於以兩點接地故接觸水底狀態穩定。
另外,可以進一步具有安裝於前述主體部的前部,且將釣線予以連接的環眼。
依據此構成,可以將釣線簡單地連接。
另外,還可以前述重心位於比前述擬餌的浮心更前方。
依據此構成,可阻止擬餌的前部在水中的漂起。另外,由於擬餌的後部容易某種程度浮起,因而容易藉由釣魚者的操作移動擬餌。另外,容易浮起,相對地因為可以將在水中的慣性矩縮小,所以容易使擬餌移動。
另外,還可以通過前述第一接地點且在朝前述主體部的寬度方向延伸的軸產生的轉動力矩,是在藉由重力使前述主體部的後部沉下的方向產生的第一轉動力矩、以及在藉由浮力使前述主體部的後部漂浮的方向產生的第二轉動力矩的兩個力矩差分,以前述第一轉動力矩大於前述第二轉動力矩的方式形成前述錨部。
依據此構成,因為以第一轉動力矩大於第二轉動力矩的方式形成錨部,所以可以確實地實現「尾部向下」的姿勢。
另外,還可以前述第一轉動力矩和前述第二轉動力矩的關係,為以下的關係。 l 1mgcosθ 1-l 2ρVgcosθ 2>0 l 1mgcosθ 1…前述第一轉動力矩;l 2ρVgcosθ 2…前述第二轉動力矩; l 1…將前述第一接地點和擬餌整體的重心連結之線段的長度;m…擬餌整體的質量;g…重力加速度;θ 1…相對於水底,將前述第一接地點和餌木整體的重心連結之線所成的角度;l 2…將前述第一接地點和擬餌整體的浮心連結之線段的長度;ρ…擬餌使用場所之水的密度;V…擬餌整體的體積;θ 2…相對於水底,將前述第一接地點和餌木整體的浮心連結之線所成的角度
依據此構成,藉由前述式的關係,可以確實地實現「尾部向下」的姿勢。
另外,還可以前述主體部,具有:光可透過內部的透過部、以及設置於內部的空洞,進一步具備:第一彈簧,設置於前述空洞內;以及擺動部,以面向前述透過部的方式相對於前述主體部可擺動地設置於前述空洞內,前述第一彈簧,具有:連接於前述主體部的其中一端、以及連接於前述擺動部的另一端。
依據此構成,可以藉由在空洞內擺動的擺動部,使章魚等的抓捕對象生物注意到擬餌。
另外,還可以進一步具備設置於前述空洞內的第二彈簧,前述第二彈簧,具有:連接於前述主體部的其中一端、以及連接於前述擺動部的另一端。
依據此構成,藉由第一彈簧和第二彈簧連接於擺動部,容易實現擺動狀態。
另外,還可以前述擺動部具有朝前述擺動部的厚度方向貫穿的貫穿孔,前述主體部具有限制部,該限制部係插入前述貫穿孔用來限制前述擺動部的擺動範圍。
依據此構成,藉由貫穿孔和限制部的組合,可以適當地限制擺動狀態。 [發明的效果]
依據本發明,藉由錨部的重心設置於比第一接地點更後方,可使擬餌的後部接觸水底。因此,僅靠基本構成構件(例如主體部、錨部),就可以將後部下降於海底附近。
接著,關於本發明,作為擬餌的一個實施方式,採用釣章魚用餌木1(以下,簡略記載為「餌木」)來進行說明。此外,下述之前後及上下的表現,是在圖2所示的狀態(接觸水底狀態)下。將圖示左方作為前方,將圖示右方作為後方。此外,如圖2所示般,餌木1以前後2處來下沉接觸於水平的水底B的情況下,在前後方向以1/2的位置作為中央,且以此為基準來決定前後。
本實施方式的餌木1是模仿魚(小魚)的形狀,主要具備主體部2、錨部3、以及吊鉤部4,且各部成為一體。前述的三個構件是餌木1的基本構成構件。但,吊鉤部4為例如拆卸式的情況下,也有吊鉤部4不包含於基本構成構件的情形。本實施方式的餌木1,除了錨部3,基本上與以往為相同構造。
主體部2,是從相當於前方的頭部的部分,至相當於後方的尾部的部分,形成為朝前後方向延伸之細長形狀的部分。主體部2形成為前後端部縮小的大致紡錘形,且以側面視在前後方向緩緩彎曲成大致S形。主體部2的外周面形成為彎曲面。主體部2可以由不透明素材來形成。另外,如下述般將擺動部22等設置於內部的空洞25的情況下,可以由透明素材來形成。由透明素材來形成的情況下,可以主體部2的整體是透明的,也可以藉著形成為部分透明,形成可透光的透過部24。本實施方式的主體部2,除了擺動部22等的內裝零件為樹脂製。但未限定於此,可以例如是木製,或由比重更小於錨部3的金屬(例如鋁等的輕金屬)形成。
以環狀的環眼21突出的方式安裝於主體部2之前端部,可以將釣線通過此環眼21。釣線連結於釣竿或繞線器,釣魚者可以經由釣線拉動餌木1等進行操作。
可以在主體部2的內部形成空洞25(具有空間)。如圖5所示般,可以將例如藉由前後藉由第一彈簧221和第二彈簧222支撐而成為可擺動的擺動部22,面朝透過部24來設置在此空洞25內。就擺動部22而言,可以使用能反射光線的薄片,例如具有光澤的金屬板。第一彈簧221具有其中一端和另一端,其中一端(圖示左端)連接於主體部2,另一端(圖示右端)連接於擺動部22。第二彈簧222具有其中一端和另一端,其中一端(圖示右端)連接於主體部2,另一端(圖示左端)連接於擺動部22。此外,也可以不設置第二彈簧222,僅靠第一彈簧221來支撐擺動部22。另外,擺動部22具有朝厚度方向貫穿的貫穿孔223。在本實施方式中形成有設置於擺動部22後部的縱長之長圓形的孔。對應於此,主體部2具有往空洞25突出且朝水平方向延伸的棒狀的限制部26。限制部26,插入貫穿孔223用來限制擺動部22的擺動範圍。藉著限制部26抵接到貫穿孔223的周緣,擺動部22的擺動受到限制。另外,在本實施方式中,於擺動部22的前方,設置可以在主體部2之空洞25內移動的複數滾珠23。滾珠23至少外周面有著色,面朝透過部24。可以藉由釣魚者的操作來搖晃餌木1,藉此使擺動部22在餌木1的內部擺動,或藉著使滾珠23在餌木1的內部移動,使章魚注意到餌木1。另外,雖未圖示,但也可以在主體部2的表面安裝模仿魚鰭之流蘇狀的物體。
錨部3在主體部2之前方下部往下方突出,並安裝於主體部2而成為一體。藉著錨部3之上部的局部嵌入於主體部2,錨部3與主體部2成為一體化。錨部3插入於主體部2之前方下部形成的凹部後,以銷(圖5所示)固定。錨部3也可以是無法從主體部2拆卸,或是可拆卸。錨部3以比重更大於主體部2的材料來構成。錨部3的材質,只要是能使餌木1整體相對於海水沉下之比重的物質則可不拘,金屬的話,可以例舉鉛或鎢等的重金屬。另外,也可以是樹脂與金屬、或異種金屬的複合材料。使用複合材料的情況下,由於錨部3的整體具有均勻的密度,容易計算重心位置故較佳,但未限定於此,也可以錨部3由隨著部位而不同的材質來形成(參照圖4(c))。另外,也可以將表面以樹脂層覆蓋。錨部3,具有:作為後述的第一接地點的前方接地點Lf、以及設置於比前方接地點Lf更後方的重心。
本實施方式的錨部3,形成為如圖4(a)所示般的形狀。錨部3之中從主體部2突出之部分的形狀,是在側面視中,圓角的大致三角形,頂點部分偏倚錨部3之前方的形狀。另外,在底面視中,關於寬度尺寸為後方較小,前方較大的形狀。
錨部3設置於主體部2其中一處。換言之,錨部3唯一設置於主體部2之前方下部。在本實施方式的餌木1之主體部2中,除了此錨部3,不設置以調整前後的重量平衡為目的部分。因此,由於沒有伴隨使用前述的追加構件的手法而產生不良之處的餘地,因而較為有利。另外,由於不使用追加構件,因而能夠不增加餌木1整體的質量。而且,不增加因採用本實施方式所導致之與質量成比例的材料費。儘管如此,仍可以將餌木1的水中姿勢引導成期望的姿勢。有關於藉由本實施方式的錨部3,可以將餌木1成為「尾部向下」的姿勢的理由,之後敘述。
錨部3的重心位於比餌木1整體的浮心Pf更前方。藉著成為此關係,可阻止餌木1的頭部(前部)在水中的漂起。另外,由於可以藉著使浮力作用於比錨部3的重心更後方,餌木1的後部容易成為某種程度(以「尾部向下」為前提的同時)浮起,因而容易藉由釣魚者的操作來移動餌木1。此外,此活動的程度,藉著將葉片等附加於後部,能使水的阻力產生而進行控制。另外,容易浮起,相對地因為可以將在水中的慣性矩縮小,所以使後部比環眼21更容易移動。
吊鉤部4,在主體部2的後部,安裝成往後方延伸。吊鉤部4設置成針尖在接觸水底姿勢位於上方且朝向前方。本實施方式的吊鉤部4由3根的針所成,但針的數量可施以各種變更。在吊鉤部4,於針的部分的下方所添加的棒狀部分的前端,是在接觸水底時接地於海底的後方接地點Lb。此外,吊鉤部4形成為可拆卸於主體部2,在販售時也可以是主體部2未安裝於吊鉤部4的狀態。
關於本實施方式的餌木1在水中(海中)的姿勢,則展示下沉接觸於水平的水底(海底)B的狀態來進行說明。如圖2所示般,餌木1於水底B以前後2處(2點)來接觸水底。因為以2點接觸水底,所以餌木1的接觸水底狀態穩定。如此般接觸水底的情況下的錨部3之以接地點(以黑點圖示)作為第一接地點的前方接地點Lf,以主體部2或吊鉤部4(在本實施方式中為吊鉤部4)之接地點(以黑點圖示)作為第二接地點的後方接地點Lb。在餌木1沉下時,位於錨部3的前方接地點Lf先接地,然後位於吊鉤部4的後方接地點Lb接地。以前方接地點Lf作為基準,以作為在餌木1整體之中比前方接地點Lf更接觸水底狀態的後方部分藉由重力Fg下降的第一轉動力矩的下轉矩(圖3之順時針旋轉的力矩),比作為前述後方部分藉由浮力Ff上昇的第二轉動力矩的上轉矩(圖3之逆時針旋轉的力矩)更大的方式,形成錨部3。
換言之,通過前方接地點Lf且在朝主體部2的寬度方向延伸的軸所產生的轉動力矩,是在藉由重力使主體部2的後部沉下的方向產生的下轉矩、以及在藉由浮力使主體部2的後部漂浮的方向產生的上轉矩的兩個轉矩差分,以前述下轉矩大於前述上轉矩的方式形成錨部3。
具體來說,前述下轉矩和前述上轉矩的關係,成為以下關係。 l 1mgcosθ 1-l 2ρVgcosθ 2>0 l 1mgcosθ 1…下轉矩(第一轉動力矩)、l 2ρVgcosθ 2…上轉矩(第二轉動力矩)、l 1…將前述第一接地點Lf和擬餌整體的重心Pg連結之線段的長度、m…餌木1整體的質量、g…重力加速度、θ 1…相對於海底B,將前方接地點Lf和餌木1整體的重心Pg連結之線所成的銳角側的角度(參照圖3)、l 2…將前述第一接地點Lf和擬餌整體的浮心Pf連結之線段的長度、ρ…餌木1的使用場所之水(海水)的密度(想定值為1.025)、V…餌木1整體的體積、θ 2…相對於水底,將前述前方接地點Lf和餌木1整體的浮心Pf連結之線所成的銳角側的角度(參照圖3)
關於前述關係之重心Pg及浮心Pf,作為餌木1整體(全構成構件)之重心Pg及浮心Pf。但是,為了將計算予以簡略,所以也可以將大多不易影響的局部構成構件的質量及體積無視,或已經將各構成構件的重心及浮心分開計算後,藉著評價各自起作用的轉動力矩的大小來判斷。
通常,錨部3的比重大於主體部2的比重。另外,藉由主體部2產生的浮力,比由錨部3產生的浮力更大。至於,本實施方式的餌木1整體的質量為35g,其中錨部3的質量為23g。換言之,餌木1的質量之中,錨部3占了大部分(在本實施方式中2/3)。在如此般的通常的餌木1中,在接觸水底狀態(圖2)下,如果錨部3自身的重心位於比前方接地點Lf(更詳細而言,是通過前方接地點Lf的垂線)更後方,即可實現前述「尾部向下」的姿勢。因此,也可以省略根據前述計算式的細微(嚴密之)設計,僅靠錨部3的設計來形成餌木1。換言之,可以將滿足錨部3的重心位於比前方接地點Lf更後方的條件,作為簡易的設計條件。此時,後方接地點Lb也可以不列入考慮。
此外,在此,雖說明了餌木1下沉接觸於水平的水底(海底)B的情況,但即使是傾斜的水底B也為相同。在此情況下,以傾斜的水底B作為基準,可以使餌木1的後部不從水底B浮起。
如上述般,在本實施方式的餌木1中,不使用追加構件,僅靠基本構成構件(主體部2、錨部3、吊鉤部4(也有不包含吊鉤部4的情形)),就可以將後部下降於海底附近。因此,不會像使用追加構件的手法般,產生功能面、製造面上的不良點。
以上,雖針對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進行說明,但本發明並非被限定於前述實施方式,在未偏離本發明主旨之範圍可進行各種的變更。
例如,雖在前述實施方式中,作為擬餌的一個實施方式,採用釣章魚用餌木1來說明,但只要是接地於水底使用的擬餌的話,也可以是以其他生物為抓捕對象的擬餌。作為其他生物之中合適的一例,可列舉如鰈等以水底(海底)附近作為主要棲息區域的水生生物。對於章魚以外的抓捕對象生物,藉著將擬餌(餌木)1成為「尾部向下」的姿勢,例如,從位於擬餌(餌木)1上方的抓捕對象生物,相較於非「尾部向下」的姿勢(大致垂直的姿勢等)可以看起來較大,可以期待使抓捕對象生物進行咬住擬餌(餌木)1的行動。另外,雖在前述實施方式中,針對將餌木1在海洋使用的情況進行說明,但可以在例如鹹水湖或半鹹水湖等,具有章魚棲息可能性的水域廣泛使用。此外,抓捕對象生物為章魚以外的水生生物的情況下,即使淡水也可使用。另外,屬於餌木1的基本構成構件的主體部2、錨部3、吊鉤部4的各個形狀,不限於前述實施方式的例子,只要是配合釣起章魚等的抓捕對象生物的目地之形狀的話可做各種變更。另外,也可以與蟲等其他假餌一體地使用。
另外,在前述實施方式中,雖有關於主體部2為與以往的形態同樣的形態,但也可以藉由主體部2自身的形狀的變更,或與錨部3的構成變更的併用,以調整餌木1整體的重心Pg及浮心Pf的位置。
另外,關於錨部3,將前述實施方式以外的構成例示於圖4(b)(c)。變形例1的圖4(b)所示的錨部3,是以底面視之寬度的大小關係與前述實施方式(圖4(a))相反。換言之,在底面視中,關於寬度尺寸為後方較大,前方較小的形狀。此構成中,寬度尺寸在後方越大,相對地越容易使錨部3自身之重心Pg的位置位於後方。另外,變形例2亦即圖4(c)所示的錨部3,是將相對較高比重的材料配置於錨部3的後方部分(以網點所圖示的部分)的後方部31、以及將相對較低比重的材料配置於錨部3的前方部分的前方部32,成為一體化的構成。在此構成中,因為高比重的材料位於後方,所以容易使錨部3自身的重心位置位於後方。
另外,前述實施方式之相對於海底B的重心Pg、浮心Pf的角度θ1、θ2,雖如圖3所示般以銳角側的角度來評價,但也可憑藉鈍角側的角度來進行評價。其中,在以鈍角側的角度來評價的情況下,重力所致之下轉矩和浮力所致之上轉矩的各自之正負成為相反。
另外,關於現有例,有關於以葉片作為錨而發揮功能的情形則做了否定的說明。但是,即使是本發明所涉及的餌木1,並非調整前後的重量平衡為目的,能夠以對於在水中降下中的餌木1的動作加以變化為目的而設置葉片。
1:擬餌、餌木 2:主體部 22:擺動部 221:第一彈簧 222:第二彈簧 223:貫穿孔 24:透過部 25:空洞 26:限制部 3:錨部 4:吊鉤部 B:水底、海底 Ff:浮力 Fg:重力 Lf:第一接地點、前方接地點 Lb:第二接地點、後方接地點 Pf:餌木整體的浮心 Pg:餌木整體的重心
[圖1]是從前上方觀看作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所涉及的擬餌的釣章魚用餌木的立體圖。 [圖2]是示意性表示前述餌木下沉接觸於水平的水底之狀態的側視圖。 [圖3]是表示前述餌木在圖2的姿勢下之前方接地點和重心、浮心的關係的主要部分擴大側視圖。 [圖4]是將錨部的形狀於上段以側面視表示,於下段以底面視表示,(a)是本實施方式的例子、(b)是表示變形例1,(c)是表示變形例2。 [圖5]是表示餌木的內部構造的一例,將主體部的這一側部分省略圖示且從上方觀看的立體圖。
1:擬餌、餌木
2:主體部
21:環眼
3:錨部
4:吊鉤部
B:水底、海底
Lf:第一接地點、前方接地點
Lb:第二接地點、後方接地點

Claims (10)

  1. 一種擬餌,具備: 主體部,朝前後方向延伸;以及 錨部,在前述主體部之前方下部往下方突出,與前述主體部安裝成一體,以比重更大於前述主體部的材料來構成, 前述錨部,具有:第一接地點、以及設置於比前述第一接地點更後方的重心。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擬餌,其中, 進一步具有安裝於前述主體部的後部的吊鉤部, 前述吊鉤部具有第二接地點。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擬餌,其中, 前述擬餌構成為靠著前述第一接地點和前述第二接地點的兩點來接地。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的擬餌,其中, 進一步具有安裝於前述主體部的前部,且將釣線予以連接的環眼。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擬餌,其中, 前述重心位於比前述擬餌的浮心更前方。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所述的擬餌,其中, 通過前述第一接地點且在朝前述主體部的寬度方向延伸的軸產生的轉動力矩,是在藉由重力使前述主體部的後部沉下的方向產生的第一轉動力矩、以及在藉由浮力使前述主體部的後部漂浮的方向產生的第二轉動力矩的兩個力矩差分,以前述第一轉動力矩大於前述第二轉動力矩的方式形成前述錨部。
  7. 如請求項6所述的擬餌,其中, 前述第一轉動力矩和前述第二轉動力矩的關係,為以下的關係。 l 1mgcosθ 1-l 2ρVgcosθ 2>0 l 1mgcosθ 1…前述第一轉動力矩;l 2ρVgcosθ 2…前述第二轉動力矩; l 1…將前述第一接地點和擬餌整體的重心連結之線段的長度;m…擬餌整體的質量;g…重力加速度;θ 1…相對於水底,將前述第一接地點和餌木整體的重心連結之線所成的角度;l 2…將前述第一接地點和擬餌整體的浮心連結之線段的長度;ρ…擬餌使用場所之水的密度;V…擬餌整體的體積;θ 2…相對於水底,將前述第一接地點和餌木整體的浮心連結之線所成的角度。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擬餌,其中, 前述主體部,具有:光可透過內部的透過部、以及設置於內部的空洞, 進一步具備:第一彈簧,設置於前述空洞內;以及 擺動部,以面向前述透過部的方式相對於前述主體部可擺動地設置於前述空洞內, 前述第一彈簧,具有:連接於前述主體部的其中一端、以及連接於前述擺動部的另一端。
  9. 如請求項8所述的擬餌,其中, 進一步具備設置於前述空洞內的第二彈簧, 前述第二彈簧,具有:連接於前述主體部的其中一端、以及連接於前述擺動部的另一端。
  10. 如請求項8或9所述的擬餌,其中, 前述擺動部具有朝前述擺動部的厚度方向貫穿的貫穿孔, 前述主體部具有限制部,該限制部係插入前述貫穿孔用來限制前述擺動部的擺動範圍。
TW111123811A 2021-09-02 2022-06-27 擬餌 TW2023155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43339A JP2023036343A (ja) 2021-09-02 2021-09-02 ルアー
JP2021-143339 2021-09-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5520A true TW202315520A (zh) 2023-04-16

Family

ID=853501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3811A TW202315520A (zh) 2021-09-02 2022-06-27 擬餌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36343A (zh)
KR (1) KR20230034130A (zh)
CN (1) CN115735865A (zh)
TW (1) TW202315520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34130A (ko) 2023-03-09
JP2023036343A (ja) 2023-03-14
CN115735865A (zh) 2023-03-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04237B2 (en) Rubber or soft plastic fishing spoon lure
US7743549B2 (en) Jig fishing lure
US20050246940A1 (en) Fishing lure for sinking presentation
US4223469A (en) Fishing lure
US20140250763A1 (en) Articulated Fishing Lure
JP2002541830A (ja) 釣り擬似餌
US20100180488A1 (en) Weedless fishing lure containing multiple hooks
US3808726A (en) Spinner lure rig
US6243982B1 (en) Spinner for spinning lures
US20180153147A1 (en) Fishing lure
US5189825A (en) Weighted wobbling lure
US20120066955A1 (en) Fishing Lure Having Fully Rotatable Shank
TW202315520A (zh) 擬餌
US6044583A (en) Spinning aerial fishing lure
JP5672404B1 (ja) ルアー
US20150366178A1 (en) Fishing lure with lights
WO2011135736A1 (ja) 釣用ルアー
US8484885B2 (en) Fishing lure
JP4707773B1 (ja) 釣用ルアー
JP3777462B2 (ja) ルアー
US20140196353A1 (en) Fishing lure with blade arrangement
JP7189608B2 (ja) ルアー
JPH09308411A (ja) ルアー用釣針および釣針用浮き
US20240164357A1 (en) Dying bait fish lure
JP5841746B2 (ja) ルア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