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13042A - 包含PKCβ抑制劑之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包含PKCβ抑制劑之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13042A
TW202313042A TW111121438A TW111121438A TW202313042A TW 202313042 A TW202313042 A TW 202313042A TW 111121438 A TW111121438 A TW 111121438A TW 111121438 A TW111121438 A TW 111121438A TW 202313042 A TW202313042 A TW 20231304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imethyl
pharmaceutically acceptable
acceptable salt
tetrahydropyrrolo
methylpyrimid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21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麥可 奈斯曼
凱 張
凱 歐姆斯特德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明塞特製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明塞特製藥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明塞特製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130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1304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 A61K31/49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as a ring hetero atom, e.g. guanethidine or rifamycins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two or more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atoms, e.g. piperazine or tetrazines
    • A61K31/505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 A61K31/506Pyrimidines; Hydrogenated pyrimidines, e.g. trimethoprim not condensed and containing further heterocyclic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004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2009Inorgan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004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2013Organic compounds, e.g. phospholipids, fa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004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2013Organic compounds, e.g. phospholipids, fats
    • A61K9/2018Sugars, or sugar alcohols, e.g. lactose, mannitol; Derivatives thereof, e.g. polysorb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004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2022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9/2027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e.g. polyvinyl pyrrolidone, poly(meth)acrylat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20Pills, tablets, discs, rods
    • A61K9/2004Excipients; Inactive ingredients
    • A61K9/2022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9/205Polysaccharides, e.g. alginate, gums; Cyclodextrin
    • A61K9/2054Cellulose; Cellulose derivatives, e.g. hydroxypropyl methylcellulos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在一些方面中係關於使用蛋白激酶抑制劑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及水合物的方法,以及包含蛋白激酶抑制劑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及水合物的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呈顆粒形式之修飾釋放醫藥調配物,其在一些實施例中呈錠劑、膠囊或微粒形式使用,以在至少8至12小時之時間段內緩慢釋放該蛋白激酶抑制劑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或水合物。本發明之該等組合物適用於治療PKCβ相關病症。

Description

包含PKCβ抑制劑之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在治療學及醫學領域中存在對組合物及使用該等組合物以供有效治療癌症之方法的需求。
本發明在一些實施例中係關於使用蛋白激酶抑制劑化合物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及水合物的方法,以及包含蛋白激酶抑制劑化合物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及水合物的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係關於較佳呈顆粒形式之修飾釋放或延續釋放醫藥調配物,其係以錠劑、膠囊或微粒形式使用,以在至少8至12小時之時間段內緩慢釋放該蛋白激酶抑制劑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或水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等修飾釋放或延續釋放醫藥調配物含有立即釋放調配物以及延續釋放調配物兩者。在其他實施例中,該等修飾釋放醫藥調配物僅包含該延續釋放調配物。本發明亦係關於一種用於製備該等延續釋放調配物之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蛋白激酶抑制劑化合物為蛋白激酶C β抑制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蛋白激酶抑制劑化合物為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化合物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或水合物。
本發明之組合物適用於治療例如:癌症,諸如包括CLL或SLL之β細胞惡性病;自體免疫病症,諸如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症、發炎性腸病、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或腦炎;或炎症,諸如由發炎性腸病、克羅恩氏病或潰瘍性結腸炎引起之炎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1,500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 ng/mL。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兩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12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1,500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 ng/mL。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三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8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1,500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 ng/mL。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1,500至2,499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至499 ng/mL。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兩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12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1,500至2,499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至499 ng/mL。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三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12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1,500至2,499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至499 ng/mL。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2,000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 ng/mL。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2,499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 ng/mL。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2,000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 ng/mL。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2,499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 ng/mL。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Cmin不小於350 ng/mL。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兩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12小時時段內Cmin不小於350 ng/mL。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三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8小時時段內Cmin不小於350 ng/mL。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1,500 ng/mL。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兩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12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1,500 ng/mL。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三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8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1,500 ng/mL。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2,000 ng/mL。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兩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12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2,000 ng/mL。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三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8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2,000 ng/mL。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2,499 ng/mL。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兩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12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2,499 ng/mL。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三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8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2,499 ng/mL。
在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產生極少2級副作用,或產生極少或無2級副作用,在該治療過程中未消退至<=1級副作用。
在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時間段內該治療提供80%至100%之PKC β抑制。
本文亦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PKCβ抑制劑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抑制PKCβ信號傳導。在其他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每天兩次或每天三次經口投與PKCβ抑制劑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時段內抑制PKCβ信號傳導。在一些實施例中,該PKCβ抑制劑為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在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由PKCβ信號傳導介導之疾病或病症為自體免疫疾病或病症,或為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癌症為血液惡性病。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血液惡性病為套細胞淋巴瘤、瓦爾登斯特倫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邊緣區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DLBCL、ABC-DLBCL、急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A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小淋巴球性淋巴瘤(SLL),或慢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CLL)。
在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投與BCL-2抑制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BCL-2抑制劑為維奈托克(venetoclax)。
在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投與BTK抑制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該BTK抑制劑為依魯替尼(ibrutinib)。
在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之一些實施例中,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係以腸溶包衣劑型投與。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21年6月9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63/208,946號之權益,其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參考文獻併入
本說明書中所提及之所有公開案及專利申請案均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其引用程度如同將各個別公開案或專利申請案特定地且個別地指示為以引用之方式併入一般。
雖然本文已展示及描述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明白,此等實施例僅藉助於實例提供。在不脫離本發明之情況下,熟習此項技術者現將想到大量變體、變化及取代。應瞭解,本文所描述之本發明實施例之各種替代方案均可用於實踐本發明。預期以下申請專利範圍限定本發明之範疇,且因而涵蓋此等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之範疇內的方法及結構。 定義
為了清楚及一致起見,將在整個此專利文件中使用以下定義。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抑制劑」係指與蛋白激酶(例如,PKCβ)相互作用且不活化蛋白激酶的部分,且可藉此引發該酶之生理學或藥理學反應特性。
術語「需要治療」及當涉及治療時之術語「有需要」可互換使用且係指由照護者(例如,在人類之情況下為醫師、護士、執業護師等;在包括非人類哺乳動物之動物的情況下為獸醫)作出的個體或動物需要或將受益於治療之判斷。除包括個體或動物由於可由本發明化合物治療之疾病、病況或病症而生病或將生病的知識之外,此判斷係基於照護者之專業知識領域中之多種因素而作出。因此,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以防護性或預防性方式使用;或本發明之化合物可用於緩解、抑制或改善疾病、病況或病症。
術語「個體」係指任何動物,包括哺乳動物,較佳為小鼠、大鼠、其他嚙齒動物、兔、狗、貓、豬、牛、綿羊、馬或靈長類動物,且最佳為人類。
術語「調節(modulate/modulating)」係指特定活性、功能或分子之量、質量、反應或效果的增加或減少。
術語「組合物」係指化合物,包括(但不限於)本發明化合物之鹽、溶劑合物及水合物,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組分。
術語「醫藥組合物」係指包含至少一種活性成分之組合物,該活性成分諸如如本文中所描述之化合物;包括(但不限於)本發明化合物之鹽、溶劑合物及水合物,藉此組合物適合於研究在哺乳動物(例如(但不限於)人類)中之指定、有效結果。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瞭解及理解適合基於技術人員之需要判定活性成分是否具有所需有效結果的技術。
術語「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 (可亦稱為「羥丙甲纖維素」)係指甲基纖維素之丙二醇醚。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可以不同程度的黏度獲得。作為一實例,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可為在20℃下以約2%之量存在於水中時黏度為約2300 mPA秒至約3800 mPA秒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作為一實例,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可為Methocel™ K4M Premium CR。作為一實例,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可為在20℃下以約2%之量存在於水中時黏度為約75 mPA秒至約120 mPA秒的羥丙基甲基纖維素。作為一實例,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可為Methocel™ K100 Premium LVCR。作為另一實例,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可為Methocel™ K100M。
術語「Eudragit®」係指靶向藥物釋放包衣聚合物之家族。此等聚合物允許將藥物調配為腸溶性、保護性或持續釋放型調配物以防止藥物分解,直至其已到達在腸胃(GI)道中具有足夠pH之區域。一旦藥物到達其胃腸道(亦即,十二指腸、胃)之目標區域,其將自聚合物基質釋放且經吸收。靶向藥物釋放通常用於防止藥物在pH對於吸收不足夠之區域中溶解,或幫助將胃腸道刺激降至最低。Eudragit® RLPO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及三甲基銨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氯化物之共聚物,其中比率為1:2:0.2。共聚物為不溶的,具有高滲透性及pH依賴性溶脹性,從而使得其為持續釋放型錠劑調配物之良好候選物。
術語「乙基纖維素」係指乙基纖維素之聚合物。Ethocel™產物為批准用於全球醫藥應用且用於修飾釋放固體劑量調配物之水不溶性聚合物。Ethocel™為無色、無臭、無味及無熱量的。Ethocel™已在醫藥行業中用作錠劑包衣、控釋包衣、微膠囊化及掩味。
術語「Carbopol®」係指聚丙烯酸聚合物之家族。Carbopol®聚合物通常為高分子量、交聯聚丙烯酸聚合物。Carbopol® 71G NF聚合物經設計以用於口服固體劑量應用中。Carbopol 71G NF聚合物為聚丙烯酸均聚物之自由流動顆粒形式。視藥物特性及共同賦形劑而定,用於在由直接壓縮製造之錠劑中實現修飾釋放特徵的典型使用含量為10-30 wt%。
術語「羥丙基纖維素」(HPC)係指纖維素之丙二醇醚。HPC為由纖維素及環氧丙烷形成之非離子型水溶性纖維素醚。其將於水性及極性有機溶劑中之溶解性、熱塑性及表面活動性與其他水溶性纖維素聚合物之稠化及穩定化特性組合。Klucel™ HF Pharma為黏度範圍為1,500-3,000 cps之高分子量(1,150,000)醫藥級羥丙基纖維素。Klucel™ HXF Pharma為細粒大小之Klucel™ HF Pharma。
術語「Methocel™纖維素醚」係指甲基纖維素及羥丙基甲基纖維素之共聚物之家族。Methocel™纖維素醚為水溶性聚合物。Methocel™聚合物涵蓋甲基纖維素及羥丙基甲基纖維素(羥丙甲纖維素),其各自可以不同等級、物理形式及廣泛範圍之黏度獲得。其使得調配者能夠針對錠劑包衣、造粒、控釋、擠壓、模製及針對液體調配物之受控制黏度製造可靠的調配物。Methocel™ E (羥丙甲纖維素2910 USP)及K (羥丙甲纖維素2208,USP)為基質調配物中最常使用之等級。USP碼係基於纖維素之取代。前兩位數字表示平均甲氧基取代%且後兩位數字表示平均羥丙基取代%。HPMC為高度親水性的,與水接觸迅速水合。由於羥丙基為親水性的且甲氧基為疏水性的,羥丙基與甲氧基含量之比率影響藥物釋放。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固化組合物」係指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化合物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及水合物、固化在一起之第一賦形劑及第二賦形劑。
術語「治療有效量」係指引發由研究人員、獸醫、醫生或其他臨床醫師或照護者或由個體所探尋的組織、系統、動物、個體或人類中之生物學或醫學反應的活性化合物或藥劑之量,該反應包括以下中之一或多者: (1)預防疾病,例如預防可能易患疾病、病況或病症但尚未經歷或顯示疾病之病變或症狀的個體之疾病、病況或病症; (2)抑制疾病,例如抑制正經歷或顯示疾病、病況或病症之病變或症狀的個體之疾病、病況或病症(亦即,遏制病變及/或症狀之進一步發展);及 (3)改善疾病,例如改善正經歷或顯示疾病、病況或病症之病變或症狀的個體之疾病、病況或病症(亦即,逆轉病變及/或症狀)。
術語「等效於...之量」,隨後陳述化合物A之量(諸如0.01 mg化合物A)係指等效於化合物A之所陳述量的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化合物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及水合物之量。
當指代存在於組合物中之組分(諸如化合物A或諸如賦形劑)之量時,術語「重量%」係指呈組合物之重量%形式的該組分之量。
關於化合物,術語「釋放速率」(在本文中亦稱為「溶解速率」)係指在指定時段內在水性介質中釋放的該化合物之量之百分比。作為一實例,陳述「作為釋放速率(a)的化合物在水性介質中的以重量計之釋放速率,其中(a)約15重量%至約35重量%化合物在前兩個小時內釋放」意謂在前兩個小時內釋放的化合物之重量百分比為化合物之初始量的約15重量%至約35重量%。關於化合物,術語「釋放曲線」(在本文中亦稱為「溶解曲線」)係指展示隨時間推移在水性介質中釋放的該化合物之量之百分比的繪圖。水性介質可為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水性介質。 蛋白激酶抑制劑
作為激酶抑制劑之化合物具有提供治療有效的預期將對治療激酶相關病況或病症(諸如癌症及其他增殖性病症)具有有益及經改良醫藥特性之醫藥組合物的潛能。
本文論述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且在本文中稱作化合物A或MS-553。化合物A先前已描述於WO 2008/096260及相關專利及專利申請案,例如US 8,183,255及美國專利申請案14/506,470中,其中之每一者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
Figure 02_image001
化合物A 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
藉由化合物A進行之蛋白激酶C (PKC)抑制之概述提供於表A中。已描述用於此等測定之方法(Grant等人 2010, Eur. J. Pharmacol. 627:16-25)。化合物A為習知PKC酶之強效、ATP競爭性及可逆的抑制劑,其中對於重組PKC β,K i= 5.3 nM,且對於重組PKC α,K i= 10.4 nM。其亦為新穎同功型PKC θ之強效抑制劑,其中IC 50= 25.6 nM。此外,其證實習知同功型PKC γ之一些效能,其中IC 50= 57.5 nM。此外,其證實對習知、新穎及非典型PKC同功型之其他成員的高度選擇性,如由針對此等同功型之較低效能所展示(表A)。化合物A不顯著抑制PKC δ。 A
活體外分析 IC 50(nM) Ki (nM)
人類PKC α    10.4
人類PKC βII    5.3
人類PKC α 2.3   
人類PKC βI 8.1   
人類PKC βII 7.6   
人類PKC θ 25.6   
人類PKC γ 57.5   
人類PKC μ 314   
人類PKC ε 808   
人類PKC δ > 1000   
人類PKC η > 1000   
人類PKC ι > 1000   
人類PKC ζ > 1000   
人類PRKCN (PKD3) 131   
pSHP2 (PKCβ細胞分析) 9.8   
介白素-8釋放 39   
作為PKC之選擇性抑制劑,化合物A適用於治療其中已證實PKC經由抑制PKCβ信號傳導在病變,諸如癌症、免疫病症及炎症中起作用的病況。然而,BTK抑制劑之臨床測試證實,B細胞受體(BCR)對NFκB信號傳導路徑之接近100%抑制對於腫瘤學適應症且尤其B細胞介導之疾病中之功效至關重要。因此,研發化合物A作為此類疾病及病症之有用療法的重要態樣為研發經設計以保持路徑之100%抑制(例如,經由PKCβ信號傳導之100%抑制),同時保持C max值儘可能低以限制可能的不良事件的修飾釋放或延續釋放調配物。
本文提供經研發以控制化合物A之釋放的化合物A之修飾釋放(MR)調配物。修飾釋放允許血漿藥物濃度保持處於足夠高之水準,以抑制PKCβ信號傳導持續比在瞬時或立即釋放(IR)調配物情況下可能的時間段更長的時間段。MR調配物允許給藥以便維持治療藥物濃度,同時亦避免產生不良事件之較高藥物濃度。
如實例1中所示,來自對來自患有CLL或SLL之患者的全血樣品執行之PKCβ信號傳導分析的生物標記資料表明500-600 ng/mL範圍內的化合物A於血漿中之濃度完全抑止PKCβ信號傳導。保持較高抑制水準之能力在CLL及試圖破壞經由B細胞受體(BCR)信號傳導至NFκB信號傳導路徑的其他腫瘤學病況中非常重要。實例1中所提供之彼等研究外的其他研究已展示在低至350-499 ng/mL之C min水準下令人滿意的功效。
另外,化合物A之臨床試驗資料展示當化合物與食物一起服用時,約2000 ng/mL之血漿C max值為良好耐受的。此外,食物對化合物A之PK曲線不具有顯著影響。其他臨床試驗研究已展示,約1500-2499 ng/mL之長期Cmax的耐受性更好且提供持久反應。此等最近臨床試驗研究出乎意料地展示,對於化合物A,持久治療之主要安全性問題為持久的2級耐受性,諸如噁心、腹瀉及體重減輕,而非嚴重副作用(亦即,3級或4級副作用)。
對於腫瘤學適應症,尤其B細胞介導之疾病(其中BTK抑制劑之臨床測試已證實路徑之接近100%抑制對功效至關重要),維持至少350-499 ng/mL之C min血漿值及至多1500-2499 ng/mL之C max的修飾釋放調配物在功效與耐受性之間提供優良平衡。具有此等特性之調配物允許一日一次或一天兩次給與藥物化合物。
來自患有CLL之患者之人類臨床試驗的最近結果已提供對提供良好功效及最小副作用之治療方案的見解。服用長期較低劑量的患有CLL之患者已在約350 ng/mL至約499 ng/mL之給藥之間維持具有Cmin之反應。另外,已出人意料地發現,對於使用化合物A進行治療之CLL患者的治療限制性副作用為持久的2級噁心、腹瀉及體重減輕,而非如通常觀測到之3級或4級副作用。當化合物A之Cmax濃度不超過約1,500 ng/mL至約2,499 ng/mL時,使此等持久的2級副作用降到最低。
關於化合物A之藥物動力學,已出現兩種關鍵發現。首先,化合物在250 mg BID及更高之劑量下具有Cmax及AUC之大比例及超比例增加。此種大增加似乎與2級不良事件,諸如GI相關副作用:噁心、腹瀉及體重減輕之增加相關。第二特徵為Cmax及AUC之超劑量比例增加之特徵在於藥物濃度之快速增加,隨後為快速的初始清除階段且接著為較慢清除階段,兩者似乎與劑量無關。對在較高劑量下Cmax之超比例增加之一個解釋係由於腸道中之高藥物濃度而使腸道中流出轉運體飽和。在大鼠藥物分佈研究中,化合物A之腸濃度達至血漿濃度的8倍。亦已發現化合物A為P-醣蛋白(一種在腸中豐富的流出轉運體)之抑制劑。因此,吾等發現修飾釋放調配物尤其適用於降低腸道中之最大藥物濃度及快速初始吸收尖峰,產生更弱之Cmax及降低之AUC,始終在較低總劑量下維持較高穀值。較低Cmax及AUC保留功效且降低2級AE並且增加耐受性及治療持續時間。 修飾釋放調配物
對於患者及臨床醫師兩者,顯著的優點在於藥物經調配以使得其可以在所需的經延長時間段內均勻地釋放藥物的最小數目之每日劑量投與。較佳地,此將為每天兩次或每天一次經口投與。已研發出各種技術以用於包括包含具有塗層之含藥物顆粒的醫藥製劑及包含其中分散有藥物,諸如包埋至樹脂材料之剛性晶格中之連續基質的醫藥製劑之目的。
各種賦形劑、基質及調配物已用於實現原料藥之修飾釋放。如本文中所揭示,可使用三種主要方法調配化合物A以延長原料藥之釋放曲線: (1) 具有侵蝕控制之疏水性基質錠劑; (2) 具有擴散控制之親水性基質錠劑;及 (3) 控釋包衣技術。
藉由使用此類修飾釋放調配物,在至少8-12小時且至多24小時內保持有效血漿含量。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有效血漿含量為約350-499 ng/mL。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有效血漿含量為至少300 ng/mL。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有效血漿含量為至少350 ng/mL。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有效血漿含量為至少400 ng/mL。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有效血漿含量為約450 ng/mL。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有效血漿含量為350-400 ng/mL。在一些實施例中,有效血漿含量保持至少8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有效血漿含量保持至少10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有效血漿含量保持至少12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有效血漿含量保持至少18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有效血漿含量保持至多24小時。
在一些實施例中,修飾釋放調配物為腸溶包衣劑型。腸溶衣調配物防止胃中之快速釋放且提供腸道中之逐步釋放。 1. 具有侵蝕控制之疏水性基質錠劑
本文提供其中將化合物A與疏水性聚合物混合之疏水性基質錠劑。此引起延續釋放,此係因為藥物(化合物A)在溶解之後將必須藉由經由疏水性聚合物內之通道擴散而釋放。在此等醫藥製劑中,塗層或基質包含在水性體液中不溶或幾乎不可溶的物質,且藥物(例如化合物A)之釋放係藉助於該塗層或基質對藥物經由此擴散的抗性控制。此類醫藥製劑之特徵在於將用於製造基質之顆粒製造為儘可能可最低限度地崩解。藥物自此類醫藥製劑之釋放係藉由藥物濃度梯度驅動,該藥物濃度由水藉由擴散滲透至調配物中所引起。在此釋放模式中,在釋放之後續階段,釋放速率由菲克定律(Fick's law)描述,亦即釋放速率由於濃度梯度之降低及擴散距離之增加而降低。
在本文中所提供之一些實施例中,如美國專利案第3,458,622號中所描述來調配化合物A,其揭示一種用於在至多約8小時之延長時段內投與藥劑的控釋型錠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延長釋放化合物A之壓縮錠劑由在核中含有化合物A之錠劑製成,該核由聚合乙烯基吡咯啶酮(較佳聚乙烯吡咯啶酮(PVP))及羧基乙烯基親水性聚合物(親水膠體)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由兩種聚合物質形成之此核材料藉由在水或胃液之作用下形成複合物提供控釋效果。 2. 具有擴散控制之親水性基質錠劑
本文亦提供親水性基質錠劑,其中化合物A與溶解/分散藥物之膠凝劑混合。藥物(例如化合物A)通常分散於聚合物內且接著藉由進行擴散而釋放。擴散系統釋放速率係視藥物溶解通過聚合物屏障之速率而定。然而,為使得藥物在此裝置中延續釋放,藥物在基質內之溶解速率高於其釋放速率。此等調配物具有相對較低成本及廣泛的法規接受性。所使用之聚合物可分為以下類別:纖維素衍生物、非纖維素天然物及丙烯酸聚合物。
在本文中所提供之一些實施例中,如美國專利案第4,140,755號中所描述來調配化合物A,其揭示持續釋放型錠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持續釋放型錠劑含有化合物A與一或多種親水性親水膠體(諸如黏度為4000 cps之羥丙基甲基纖維素)之均質混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親水膠體在體溫下與胃液接觸時在錠劑之表面上形成持續膠狀混合物,從而使得錠劑擴大且獲得小於1之容積密度。在一些實施例中,自在胃液中保持漂浮的膠狀混合物之表面緩慢釋放化合物A。
在本文中所提供之其他實施例中,如美國專利案第4,259,314號中所描述來調配化合物A,其揭示一種受控制長效乾燥醫藥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受控制長效乾燥醫藥組合物包括由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 (在2%水溶液中在20℃下黏度為50至4000 cp)及羥丙基纖維素(HPC) (對於2%水溶液在25℃下黏度為4000至6500 cp)之混合物形成的乾燥載劑。
在本文中所提供之一些實施例中,將聚合物併入錠劑調配物內。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暴露於水性介質時,聚合物之存在使得錠劑快速膠凝及膨脹;且藥物(例如化合物A)在經由錠劑之凝膠層擴散且在凝膠層進一步進入錠劑中時錠劑潰蝕時而逐漸釋放。在一些實施例中,不溶性藥物(例如化合物A)之釋放係主要經由錠劑潰蝕介導。
在一些實施例中,藥物(例如化合物A)自基質錠劑調配物之釋放速率視以下而定: a.  聚合物自身之類型; b.  聚合物之特定級別; c.  所使用之聚合物含量; d.  藥物(例如化合物A)之溶解度; e.  錠劑賦形劑(可溶的相較於不溶的)及其含量之選擇; f.   錠劑大小; g.  錠劑形狀; 及 h.  其組合。
常見親水性聚合物包括例如PolyOx™ N60K、Carbopol® 71G、Methocel™ K100 LV及其類似者。 3. 具有控釋包衣之錠劑
本文亦提供其中錠劑覆蓋有減緩溶解包衣之基質錠劑。錠劑將在包衣溶解時緩慢釋放藥物(例如化合物A)。此類溶解系統常用於具有較高至中等水溶解度之化合物。代替擴散,藥物釋放視包衣之溶解度及厚度而定。由於此機制,溶解將為本文中藥物釋放之速率限制因素。
溶解錠劑系統可基於藥物(例如化合物A)所位於之位置而分為稱作儲集器裝置及基質裝置之子類別。在儲集器裝置系統中,如本文中所揭示,包衣用將緩慢溶解(如上文所描述)之適當材料覆蓋藥物。替代地,本文亦提供在基質中具有化合物A且緩慢溶解基質而非包衣之基質錠劑。
在本文中所提供之一些實施例中,如美國專利案第4,252,786號中所描述來調配化合物A。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含有化合物A之不溶性溶脹型延遲釋放基質或核上採用由疏水性及親水性聚合物之組合形成之可破裂的、相對水不溶性、水可滲透的膜。在一些實施例中,核包括聚乙烯吡咯啶酮及羧基乙烯基親水性聚合物之摻合物。
在本文中所提供之其他實施例中,如美國專利第4,309,404號及第4,248,857號中所描述來調配化合物A,其揭示具有緩慢釋放包衣之緩慢釋放型錠劑調配物。在一些實施例中,緩慢釋放錠劑由以下形成:含有化合物A (31-53%)、羧基聚亞甲基(7-14.5%)、氧化鋅(0-3%)、硬脂酸(4.5-10%)及甘露醇(3-30%)之核材料;包圍核之密封包衣;以及包圍密封包衣之糖衣。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調配物在投與之第一個小時之後的約12小時內提供含核藥物(例如化合物A)之實質上零級釋放。因此,僅在第一個小時內在藥物(例如化合物A)釋放之初始激增之後獲得零級釋放。 4. 控釋錠劑組合
在本文中所提供之其他實施例中,如美國專利案第4,610,870號中所描述來調配化合物A,其揭示一種接近活性藥物之零級釋放之控釋型醫藥調配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控釋醫藥調配物為包衣錠劑,其含有自其中化合物A在受控制時長內緩慢釋放的核部分。核亦包括一或多種在2%溶液中在20℃下黏度在約10,000至約200,000厘泊之範圍內的親水膠體膠凝劑(諸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及/或甲基纖維素)、一或多種不可溶脹的黏合劑及/或蠟黏合劑(其中化合物A及/或親水膠體膠凝劑為不可壓縮的)、一或多種惰性填充劑或賦形劑、一或多種潤滑劑以及視情況選用之一或多種抗黏劑(諸如二氧化物及水)。
在本文中所提供之其他實施例中,如美國專利案第4,309,405號中所描述來調配化合物A,其揭示一種類似於上文所描述之美國專利案第4,304,404號中所揭示的持續釋放型錠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核含有20至70%化合物A、30至72%之水溶性聚合物(諸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或羥丙基纖維素)及水不溶性聚合物(單獨或與羧基聚亞甲基、羥丙基纖維素及其類似者摻合之乙基纖維素)之混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調配物在投與之第一個小時之後的約12小時內提供含核藥物(例如化合物A)之實質上零級釋放。因此,僅在第一個小時內在藥物(例如化合物A)釋放之初始激增之後獲得零級釋放。 5. 化合物 A 錠劑調配物
本文提供能夠在8小時至至少12小時時段內接近化合物A之零級或偽零級釋放的化合物A之修飾釋放調配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釋放係歷經至少8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釋放係歷經至少12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釋放係歷經至少12小時。
本發明之修飾釋放醫藥調配物在未包覆控釋基質錠劑之錠劑核或包覆有控釋包衣系統之錠劑核內包含5%至70%之化合物A。
含有控釋聚合物系統之親水性、疏水性或組合的基質錠劑亦可含有至少一種用於錠劑調配物之黏合劑、填充劑、助滑劑及潤滑劑,但不含有任何崩解劑以便避免在攝入時減弱機械強度。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用於錠劑調配物之黏合劑、填充劑、助滑劑及潤滑劑係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1)纖維素(諸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之醚、(2)纖維素之酯、(3)乙酸纖維素、(4)乙基纖維素、(5)聚乙酸乙烯酯、(6)基於丙烯酸乙酯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之中性共聚物、(7)丙烯酸及甲基丙烯酸酯與四級銨基團之共聚物、(8) pH不敏感的胺基甲基丙烯酸共聚物、(9)聚環氧乙烷、(10)聚乙烯吡咯啶酮、(11)天然來源(諸如三仙膠及刺槐豆膠)之多醣、(12)聚乙二醇、(13)聚丙二醇、(14)蓖麻油、(15)三乙酸甘油酯、(16)檸檬酸三丁酯、(17)檸檬酸三乙酯、(18)檸檬酸乙醯酯三-正丁酯、(19)鄰苯二甲酸二乙酯、(20)癸二酸二丁酯、(21)乙醯化單甘油酯及雙甘油酯以及其混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調配物由5%至70%之化合物A於含有一或多種親水性控釋聚合物之親水性基質錠劑中之混合物構成,該等親水性控釋聚合物包括(但不限於)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或HPMC (諸如Methocel™,各種分子量)、羥丙基纖維素或HPC (諸如Klucel™,具有各種分子量)、聚環氧乙烷(諸如PolyOx™)、可溶聚乙烯吡咯啶酮或Povidon (諸如各種等級之Kollidone®)、交聯聚丙烯酸聚合物(Carbopol®)或其他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量為10%至50%。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量為35%至45%。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量為約5%、約10%、約15%、約20%、約25%、約30%、約35%、約40%、約45%、約50%、約55%、約60%、約65%或約70%。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量為約40%。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調配物由5%至70%之化合物A於含有一或多種水不溶性控釋聚合物之疏水性基質錠劑中之混合物構成,此類包括(但不限於)乙基纖維素(諸如Ethocel™)、乙酸琥珀酸羥丙甲纖維素、乙酸纖維素、乙酸丙酸纖維素、Eudogrit®及天然蠟或其他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量為10%至50%。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量為35%至45%。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量為約5%、約10%、約15%、約20%、約25%、約30%、約35%、約40%、約45%、約50%、約55%、約60%、約65%或約70%。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量為約40%。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調配物由5%至70%之化合物A於含有親水性及疏水性聚合物之組合的單一基質中之混合物構成。在一些實施例中,親水性控釋聚合物為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或HPMC (諸如Methocel™,各種分子量)、羥丙基纖維素或HPC (諸如Klucel™,具有各種分子量)、聚環氧乙烷(諸如PolyOx™)、可溶聚乙烯吡咯啶酮或Povidon (諸如各種等級之Kollidone®)、交聯聚丙烯酸聚合物(Carbopol®)或其他者。在一些實施例中,疏水性控釋聚合物為乙基纖維素(諸如Ethocel™)、乙酸琥珀酸羥丙甲纖維素、乙酸纖維素、乙酸丙酸纖維素、Eudogrit®及天然蠟或其他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量為10%至50%。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量為35%至45%。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量為約5%、約10%、約15%、約20%、約25%、約30%、約35%、約40%、約45%、約50%、約55%、約60%、約65%或約70%。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量為約40%。
在其他實施例中,本發明之調配物由含有5%至70%之化合物A的包覆有溶解改質包衣系統之立即釋放錠劑核構成。在一些實施例中,溶解改質系統含有成孔劑,其佔水不溶性包衣材料之5重量%至30重量%,以便控制化合物A之釋放速率。在其他實施例中,溶解改質系統為其中雷射或其他方法用於在依賴於滲透以驅動藥物釋放之包衣錠劑中產生孔洞的實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量為10%至50%。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量為35%至45%。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量為約5%、約10%、約15%、約20%、約25%、約30%、約35%、約40%、約45%、約50%、約55%、約60%、約65%或約70%。在一些實施例中,化合物A之量為約40%。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A之修飾釋放調配物較佳在24小時時段內釋放超過70%之藥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在12小時時段內釋放超過70%之化合物A。在一些實施例中,在8小時時段內釋放超過70%之化合物A。在一些實施例中,在6小時時段內釋放超過70%之化合物A。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向哺乳動物空腹投與之後,化合物A在藥物動力學曲線中之C max為不超過2499 ng/mL。在一些實施例中,C max不超過2000 ng/mL。在一些實施例中,C max不超過3500 ng/mL。在一些實施例中,C max不超過3000 ng/mL。在一些實施例中,C max不超過2000 ng/mL。在一些實施例中,C max不超過1500 ng/mL。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向哺乳動物空腹投與之後,化合物A在藥物動力學曲線中之C min不超過499 ng/mL。在一些實施例中,C min不超過400 ng/mL。在一些實施例中,C min不超過350 ng/mL。在一些實施例中,C min不超過350-499 ng/mL。在一些實施例中,C min為約350至約499 ng/mL。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向哺乳動物空腹投與之後化合物A之血漿濃度維持在350 ng/mL與2000 ng/mL之間,超過8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血漿濃度保持超過10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血漿濃度保持超過12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血漿濃度保持超過18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血漿濃度保持超過24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一天兩次給藥維持血漿濃度。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一天一次給藥維持血漿濃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向哺乳動物空腹投與之後化合物A之血漿濃度維持在350 ng/mL與1500 ng/mL之間,超過8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血漿濃度保持超過10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血漿濃度保持超過12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血漿濃度保持超過18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血漿濃度保持超過24小時。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一天兩次給藥維持血漿濃度。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一天一次給藥維持血漿濃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向哺乳動物經口投與本文所揭示之組合物,且修飾的醫藥調配物實現8至至少12小時藥物釋放。在一些實施例中,修飾的醫藥調配物實現8至至少18小時藥物釋放。在一些實施例中,修飾的醫藥調配物實現至少8小時藥物釋放。在一些實施例中,修飾的醫藥調配物實現至少10小時藥物釋放。在一些實施例中,修飾的醫藥調配物實現至少12小時藥物釋放。在一些實施例中,修飾的醫藥調配物實現至少18小時藥物釋放。在一些實施例中,修飾的醫藥調配物實現至少24小時藥物釋放。 製造製程
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直徑為約1/4至約1/3吋之圓形橫截面。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直徑為約1/4吋之圓形橫截面。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直徑為約1/3吋之圓形橫截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直徑為約6.35 mm至約8.46 mm之圓形橫截面。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直徑為約6.35 mm之圓形橫截面。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直徑為約8.46 mm之圓形橫截面。
在一些實施例中,口服形式具有含量均勻度(例如,對於化合物A)。在一些實施例中,含量均勻度係如藉由國際藥典(International Pharmacopoeia;IP)、英國藥典(British Pharmacopoeia;BP)、美國藥典(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USP)或歐洲藥典(Ph. Eur.)中之含量均勻度測試所量測,該等藥典各自以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口服形式具有小於或小於約10%、9%、8%、7%、6%、5%、4%、3%、2%、1%或0.5%含量的相對標準差。在一些實施例中,口服形式不具有處於例如75-125%、80-125%、85-120%、85-115%、90-120%、90-110%或95-105%含量之範圍外的值。在一些實施例中,口服形式不具有小於或小於約85%、90%、95%、96%、97%、98%、99%或99.5%含量。在一些實施例中,口服形式不具有超過或超過約100.5%、101%、102%、103%、104%、105%、110%、115%、120%或125%含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約5 kp至約9 kp之硬度。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約6 kp至約8 kp之硬度。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約7 kp之硬度。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約8 kp至約12 kp之硬度。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約12 kp至約18 kp之硬度。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約14 kp至約16 kp之硬度。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約15 kp之硬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約100 mg至約599 mg之核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約100 mg至約200 mg之核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約200 mg至約300 mg之核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約250 mg之核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約300 mg至約400 mg之核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約350 mg之核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約400 mg至約500 mg之核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約450 mg之核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約500 mg至約599 mg之核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具有約550 mg之核重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的化合物A之量為約5重量%至約70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的化合物A之量為約10重量%至約50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的化合物A之量為約35重量%至約45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的化合物A之量為約5重量%、約10重量%、約15重量%、約20重量%、約25重量%、約30重量%、約35重量%、約40重量%、約45重量%、約50重量%、約55重量%、約60重量%、約65重量%或約70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的化合物A之量為約40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的化合物A之量為約39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的化合物A之量為約39.6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的化合物A之量為約42.4%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的化合物A之量為約35.7%重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錠劑的化合物A之量為約37.5%重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藉由包含以下之方法製備:固化包含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化合物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及水合物、第一賦形劑及第二賦形劑之混合物,以形成組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賦形劑係選自親水性控釋聚合物,諸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或HPMC (諸如Methocel™,各種分子量)、羥丙基纖維素或HPC (諸如Klucel™,具有各種分子量)、聚環氧乙烷(諸如PolyOx™)、可溶聚乙烯吡咯啶酮或Povidon (諸如各種等級之Kollidone®)、交聯聚丙烯酸聚合物(Carbopol®)或其他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賦形劑係選自羥丙基纖維素或HPC (諸如Klucel™ HXF或EXF)、交聯聚丙烯酸聚合物(諸如Carbopol® 71G NF)或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或HPMC (諸如Methocel™ K100M)。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賦形劑係選自疏水性控釋聚合物,諸如乙基纖維素(諸如Ethocel™)、乙酸琥珀酸羥丙甲纖維素、乙酸纖維素、乙酸丙酸纖維素、Eudogrit®及天然蠟或其他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賦形劑係選自Eudogrit® (諸如Eudogrit® RLPO)或乙基纖維素(諸如,Ethocel™ 10 cp)。
在其他實施例中,第一賦形劑係選自親水性控釋聚合物,諸如羥丙基甲基纖維素或HPMC (諸如Methocel™,各種分子量)、羥丙基纖維素或HPC (諸如Klucel™,具有各種分子量)、聚環氧乙烷(諸如PolyOx™)、可溶聚乙烯吡咯啶酮或Povidon (諸如各種等級之Kollidone®)、交聯聚丙烯酸聚合物(Carbopol®)或其他者;且第二賦形劑係選自疏水性控釋聚合物,諸如乙基纖維素(諸如Ethocel™)、乙酸琥珀酸羥丙甲纖維素、乙酸纖維素、乙酸丙酸纖維素、Eudogrit®及天然蠟或其他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釋放速率為利用USP設備1 (籃子)以100 rpm在pH為6.8之500 mL水性介質中在37℃ ± 0.5℃之溫度下量測的釋放速率。在一些實施例中,釋放速率為利用USP設備1 (籃子)以100 rpm在pH為6.8之900 mL水性介質中在37℃ ± 0.5℃之溫度下量測的釋放速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釋放速率為利用USP設備1 (籃子)以100 rpm在500 mL水性介質中在37℃ ± 0.5℃之溫度下量測的釋放速率,該水性介質包含濃度為0.05 M之磷酸鈉。在一些實施例中,釋放速率為利用USP設備1 (籃子)以100 rpm在900 mL水性介質中在37℃ ± 0.5℃之溫度下量測的釋放速率,該水性介質包含濃度為0.05 M之磷酸鈉。
USP設備1 (籃子)描述於例如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Convention, 2012年2月1日, 第<711>章(「Dissolution」)中,其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參見http://www.usp.org/sites/default/files/usp_pdf/EN/USPNF/revisions/m99470-gc_711.pdf。USP設備1 (籃子)總成由以下組成:容器,其可經覆蓋、由玻璃或其他惰性透明材料製成;馬達;金屬驅動軸;及圓柱形籃子。材料不應吸收所測試樣本、與所測試樣本反應或干擾所測試樣本。容器部分地浸沒於具有任何便利大小的適合水浴中或藉由適合裝置(諸如加熱夾套)來加熱。水浴或加熱裝置允許在測試期間容器內側之溫度保持於37 ± 0.5℃,且保持浴流恆定、平穩運動。總成之部分(包括總成所處之環境)均不提供超出因平穩旋轉攪拌元件所致以外的明顯運動、攪動或振動。允許在測試期間對樣本及攪拌元件進行觀察之設備為較佳的。容器為圓柱形的,具有半球形底部且具有以下尺寸及容量中之一者:對於1 L之標示容量,高度為160 mm至210 mm且其內徑為98 mm至106 mm;對於2 L之標示容量,高度為280 mm至300 mm且其內徑為98 mm至106 mm;且對於4 L之標示容量,高度為280 mm至300 mm且其內徑為145 mm至155 mm。其側面在頂部處具有凸緣。適配之蓋板可用於延緩蒸發。若使用蓋板,則其提供足夠的開口以允許溫度計之預備插入及標本之抽取。軸件經安置以使得其軸在任何點處距離容器之豎軸不超過2 mm,且平穩地旋轉而無可能影響結果之明顯擺動。葉片之豎直中心線穿過軸件之軸以使得葉片之底部與軸件之底部齊平。在測試期間保持葉片之底部與容器之內側底部之間的25 ± 2 mm之距離。金屬或具適合惰性之剛性葉片及軸件包含單個實體。可使用適合的兩部分可拆卸設計,其限制條件為總成在測試期間保持緊密接合。
使用速度調節裝置,其允許選擇軸件旋轉速度且將其保持處於±4%內之指定速率。攪拌元件之軸件及籃子組件由316型不鏽鋼或其他惰性材料製造。可使用具有約0.0001吋(2.5 µm)厚之鍍金層的籃子。在各測試開始時將劑量單元置放於乾燥籃子中。容器之內側底部與籃子之底部之間的距離在測試期間保持處於25 ±2 mm。
USP設備2 (漿式設備)描述於例如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Convention, 2012年2月1日, 第<711>章(「Dissolution」)中,其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參見http://www.usp.org/sites/default/files/usp_pdf/EN/USPNF/revisions/m99470-gc_711.pdf。除了使用由葉片及軸件形成之槳葉作為攪拌元件之外,使用來自設備1之總成。軸件經安置以使得其軸在任何點處距離容器之豎軸不超過2 mm且平穩地旋轉而無可能影響結果之明顯擺動。葉片之豎直中心線穿過軸件之軸以使得葉片之底部與軸件之底部齊平。在測試期間保持葉片之底部與容器之內側底部之間的25±2 mm之距離。金屬或具適合惰性之剛性葉片及軸件包含單個實體。可使用適合的兩部分可拆卸設計,其限制條件為總成在測試期間保持緊密接合。槳葉片及軸件可塗佈有適合的包衣以便使其具惰性。在開始旋轉葉片之前,使劑量單元沈降至容器底部。可將非反應性材料之鬆散小片(諸如不超過幾匝之螺旋線)附接至將以其他方式漂浮之劑量單元。可使用其他經驗證之沈降片裝置。
在將水或具有pH小於6.8之指定速率介質指定為介質的情況下,相同介質可與添加經純化之胃蛋白酶一起使用,產生每1000 mL 750,000單位或更小之活性。對於pH為6.8或更大的介質,可添加胰酶以產生每1000 mL不超過1750 USP單位之蛋白酶活性。
可使用熟習此項技術者熟知之技術將本文中所提供之化合物或組合物調配為醫藥組合物。適合的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除本文中提及之載劑外)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例如,參見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第20版, 2000,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編者:Gennaro等人)。
本文所描述之某些化合物可為不對稱的(例如具有一或多個立體中心)。除非另外指示,否則所有立體異構體,諸如對映異構體及非對映異構體為所需的。含有經不對稱取代之碳原子的本發明之化合物可以光學活性或外消旋形式分離。如何自光學活性起始物質製備光學活性形式之方法為此項技術中已知,諸如藉由解析外消旋混合物或藉由立體選擇性合成。
化合物之外消旋混合物之解析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眾多方法中之任一者進行。一個實例方法包括使用光學活性、鹽形成有機酸之「對掌性解析酸」的分步再結晶(例如非對映異構鹽解析)。用於分步再結晶方法之適合解析劑為例如光學活性酸,諸如酒石酸之D及L形式、二乙醯基酒石酸、二苯甲醯基酒石酸、杏仁酸、蘋果酸、乳酸,或各種光學活性樟腦磺酸(諸如β-樟腦磺酸)。適用於分步結晶方法之其他解析劑包括β-甲基苯甲胺(例如S及R形式,或非對映異構純形式)、2-苯基甘胺醇、降麻黃鹼(norephedrine)、麻黃鹼(ephedrine)、N-甲基麻黃鹼、環己基乙胺、1,2-二胺基環己烷及其類似者之立體異構純形式。
外消旋混合物之解析亦可藉由裝填有光學活性解析劑(例如二硝基苯甲醯基苯基甘胺酸)之管柱溶離來進行。適合的溶離溶劑組合物可藉由熟習此項技術者來確定。
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亦可包括存在於中間物或最終化合物中之原子之所有同位素。同位素包括原子數相同但質量數不同之該等原子。舉例而言,氫之同位素包括氚及氘。
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亦可包括互變異構形式,諸如酮-烯醇互變異構體。互變異構形式可處於平衡狀態或藉由適當取代而在空間上鎖定為一種形式。
應瞭解,為清楚起見,在各別實施例中所描述的本文所揭示之某些特徵亦可以組合提供於單一實施例中。相反地,為簡潔起見,在單一實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種特徵亦可各別地或以任何適合子組合提供。 治療之指示及方法
本文所揭示之組合物適用於治療與蛋白激酶活性(例如,PKCβ)之調節相關的疾病及病症且改善其症狀。因此,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係關於一種藉由使蛋白激酶與如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中任一項之組合物接觸來調節PKCβ之活性的方法。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蛋白激酶(例如,PKCβ)介導之病症的方法,其包含向有需要之個體投與如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中任一項之組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如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用於藉由療法治療人體或動物體之方法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如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用於調節蛋白激酶(例如,PKCβ)之活性的方法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如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用於抑制PKCβ之方法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如本文中所描述之實施例中任一項之組合物,其用於治療PKCβ介導之病症的方法中。
本文所揭示之組合物適用於治療與蛋白激酶(例如,PKCβ)活性之調節相關的其他疾病及病症且改善其症狀,在不限制之情況下,此等包括以下: 1. 癌症 血液惡性病
血液惡性病為影響血液及淋巴系統之癌症。癌症可始於造血組織(例如,骨髓)中或始於免疫系統之細胞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血液惡性病為白血病、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 lymphoma)或多發性骨髓瘤。血液惡性病可起始於淋巴組織(例如,淋巴瘤)或骨髓(例如,白血病及骨髓瘤)中,且皆涉及淋巴球或白血球之不受控生長。
惡性淋巴瘤為主要存在於淋巴組織內之細胞之贅生性轉型。兩種惡性淋巴瘤為霍奇金氏淋巴瘤及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兩種類型之淋巴瘤浸潤網狀內皮組織。然而,其不同之處為贅生性細胞來源、疾病部位、全身性症狀之存在,及對治療之反應。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為主要來源於B細胞之一種不同惡性病。NHL可在與淋巴系統相關之任何器官,諸如脾臟、淋巴結或扁桃體中發展且可發生在任何年齡。NHL常常標記為淋巴結增大、發熱及體重減輕。NHL歸類為B細胞或T細胞NHL。雖然化學療法可誘導大部分惰性淋巴瘤之緩解,但很少治癒且大部分患者最終會復發,從而需要另一療法。
B細胞NHL之非限制性清單包括伯基特氏淋巴瘤(Burkitt's lymphoma) (例如,地方性伯基特氏淋巴瘤及偶發性伯基特氏淋巴瘤)、皮膚B細胞淋巴瘤、皮膚邊緣區淋巴瘤(MZL)、瀰漫性大細胞淋巴瘤(DLBCL)、瀰漫性混合小細胞及大細胞淋巴瘤、瀰漫性小裂細胞、瀰漫性小淋巴球性淋巴瘤、結外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濾泡性小裂細胞(1級)、濾泡性混合小裂細胞及大細胞(2級)、濾泡性大細胞(3級)、血管內大B細胞淋巴瘤、血管內淋巴瘤病、大細胞免疫母細胞性淋巴瘤、大細胞淋巴瘤(LCL)、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MALT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MCL)、免疫母細胞性大細胞淋巴瘤、前驅體B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套細胞淋巴瘤、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CLL)/小淋巴球性淋巴瘤(SLL)、結外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黏膜相關之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縱隔大B細胞淋巴瘤、結內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脾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原發性縱隔B細胞淋巴瘤、淋巴漿細胞性淋巴瘤、毛細胞白血病、瓦爾登斯特倫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及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CNS)淋巴瘤。其他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涵蓋在本發明之範疇內且為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咸瞭解。
一些患者在最初治療血液惡性病之後實現緩解(病徵及症狀消失)。然而,其他患者甚至在強化治療之後仍具有殘餘癌細胞。
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患有在治療性治療之後復發的血液惡性病。在一些實施例中,血液惡性病對治療性治療具有抗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血液惡性病對治療性治療具有原發性抗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血液惡性病對治療性治療具有繼發性或獲得性抗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血液惡性病對用BTK抑制劑進行治療具有原發性抗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血液惡性病對用依魯替尼進行治療具有原發性抗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血液惡性病對用BTK抑制劑進行治療具有獲得性抗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血液惡性病對用依魯替尼進行治療具有獲得性抗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用BTK抑制劑治療血液惡性病不適用或在其他方面禁忌。在一些實施例中,用依魯替尼治療血液惡性病不適用或在其他方面禁忌。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包含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化合物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修飾釋放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包含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化合物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修飾釋放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包含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化合物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非立即釋放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進一步包含投與BTK抑制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進一步包含投與依魯替尼。 DLBCL
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係西方國家最常見的攻擊性淋巴瘤亞型,佔新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病例之約30%。基因測試已展示存在不同DLBCL亞型。此等亞型似乎對治療具有不同前景(預後)及反應。可區分出至少3種DLBCL之分子亞型:生發中心B細胞樣(GCB) DLBCL、活化B細胞樣(ABC) DLBCL及原發性縱隔B細胞淋巴瘤(PMBL)。DLBCL可影響任何年齡群,但主要在老年人(平均年齡為60多歲)中發生。
DLBCL之ABC亞型(ABC-DLBCL)佔總DLBCL診斷之約30%。其被視為DLBCL分子亞型中最少可治癒亞型且因此,與患有其他DLCBL類型之個體相比,診斷患有ABC-DLBCL之患者通常顯示顯著降低之存活率。ABC-DLBCL最常與使生發中心主調節子BCL6失調之染色體易位及使編碼漿細胞分化所需之轉錄抑制因子的PRDM1基因不活化的突變相關。
ABC-DLBCL之發病機制中一尤其相關之信號傳導路徑為藉由核因子(NF)-κB轉錄複合物介導之信號傳導路徑。NF-κB家族包含5個成員(p50、p52、p65、c-rel及RelB),其形成均二聚體及雜二聚體且充當轉錄因子以介導多種增殖、細胞凋亡、發炎性及免疫反應且對於正常B細胞發育及存活至關重要。NF-κB由真核細胞廣泛用作控制細胞增殖及細胞存活之基因的調節因子。因此,許多不同類型之人類腫瘤已誤調節NF-κB:亦即,NF-κB為組成性活性的。活性NF-κB開啟保持細胞增殖且保護細胞免於將以其他方式引起細胞經由細胞凋亡而死亡之病況的基因之表現。
ABC DLBCL對NF-kB之依賴性視由CARD11、BCL10及MALT1 (CBM複合物)組成的IkB激酶上游之信號傳導路徑而定。干擾CBM路徑壓製ABC DLBCL細胞中之NF-kB信號傳導且誘導細胞凋亡。NF-kB路徑之組成性活性的分子基礎為當前研究之主題,但ABC DLBCL之基因體的一些體細胞改變清楚地激發此路徑。舉例而言,DLBCL中CARD11之捲曲螺旋域之體細胞突變致使此信號傳導骨架蛋白能夠自發地使與MALT1及BCL10之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成核,從而引起IKK活性及NF-kB活化。B細胞受體信號傳導路徑之組成性活性與具有野生型CARD11之ABC DLBCL中NF-kB之活化相關,且此與B細胞受體次單元CD79A及CD79B之細胞質尾部內的突變相關。信號傳導轉接子MYD88中之致癌活化突變活化NF-kB且與B細胞受體信號傳導協同維持ABC DLBCL細胞存活。另外,在ABC DLBCL中幾乎完全發生NF-kB路徑之負調控子A20之不活化突變。
實際上,近來已在超過50%之ABC-DLBCL患者中鑑別出影響NF-κB信號傳導路徑之多個組分的基因改變,其中此等病變促進組成性NF-κB活化,藉此有助於淋巴瘤生長。此等包括CARD11之突變(約10%病例),CARD11為一種淋巴球特異性細胞質骨架蛋白,其與MALT1及BCL10一起形成BCR信號體,BCR信號體將來自抗原受體之信號轉送至NF-κB活化之下游介體。甚至更大部分之病例(約30%)攜帶使陰性NF-κB調節子A20不活化之雙對偶基因病變。此外,已在ABC-DLBCL腫瘤樣品中觀測到高表現量之NF-κB目標基因。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DLBCL的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包含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化合物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修飾釋放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DLBCL為ABC-DLBCL。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進一步包含投與BTK抑制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進一步包含投與依魯替尼。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進一步包含投與依魯替尼、來那度胺(lenalidomide)及CD20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進一步包含投與來那度胺及CD20抗體。 濾泡性淋巴瘤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濾泡性淋巴瘤」係指將淋巴瘤細胞叢集至結節或濾泡中的若干類型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中之任一者。使用術語濾泡性,因為該等細胞往往在淋巴結中生長成圓形或結節狀圖案。患有此淋巴瘤之人之平均年齡為約60。濾泡性淋巴瘤(一種B細胞淋巴瘤)為NHL之最常見惰性(緩慢生長)形式,佔所有NHL之約20%至30%。 CLL/SLL
慢性淋巴球性白血病及小淋巴球性淋巴瘤(CLL/SLL)通常視為表現略微不同之相同疾病。癌細胞聚集之位置決定其稱作CLL抑或SLL。當癌細胞主要存在於淋巴結中時,其稱作SLL。SLL佔所有淋巴瘤之約5%至10%。當大多數癌細胞在血流及骨髓中時,其稱作CLL。
CLL及SLL兩者均為緩慢生長之疾病,但常見得多之CLL往往生長更慢。CLL及SLL之治療方式相同。通常認為其用標準治療不可治癒,但視該疾病之階段及生長速率而定,大部分患者存活超過10年。隨時間推移,此等緩慢生長之淋巴瘤偶爾可能轉型為淋巴瘤之更具攻擊性類型。
慢性淋巴性白血病(CLL)為最常見類型之白血病。CLL為通常展現B細胞受體(BCR)信號傳導路徑之異常活化的純系B細胞之淋巴惡性病。
小淋巴球性白血病(SLL)極類似於上文所描述之CLL且亦為B細胞癌症。在SLL中,異常淋巴球主要影響淋巴結。然而,在CLL中,異常細胞主要影響血液及骨髓。脾臟在兩種病況中均可受影響。SLL佔非霍奇金淋巴瘤之所有病例的約1/25。其可發生在青年至老年之任何時間,但很少發生在50歲以下。認為SLL為一種惰性淋巴瘤。此意謂疾病進展極緩慢,且患者往往在診斷之後存活許多年。然而,大部分患者經診斷患有晚期疾病,且雖然SLL對多種化學療法藥物反應良好,但通常認為其不可治癒。雖然一些癌症往往更常發生在一種性別或另一性別中,但由SLL引起之病例及死亡在男性與女性之間均分。診斷時之平均年齡為60歲。
雖然SLL為惰性的,但其持續地進展。此疾病之常見模式為對放射療法及/或化學療法之高反應率之一,具有疾病緩解之時段。此後在數月或數年後不可避免地復發。再治療再次引起反應,但疾病將再次復發。此意謂雖然SLL之短期預後非常良好,但隨時間推移,許多患者出現復發性疾病之致命併發症。考慮通常經診斷患有CLL及SLL之個體的年齡,在此項技術中需要具有不妨礙患者之生活品質之最少副作用的該疾病之單一及有效治療。本發明實現此項技術中之此長期需要。 套細胞淋巴瘤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套細胞淋巴瘤」係指由圍繞正常生發中心濾泡之套區內之CD5陽性抗原初始前生發中心B細胞引起的B細胞淋巴瘤亞型。MCL細胞通常由於DNA中t(11:14)染色體易位而過度表現週期素D1。男性最常受影響。患者之平均年齡為60歲出頭。當確診時,淋巴瘤通常為廣泛分佈的,涉及淋巴結、骨髓且極常涉及脾臟。套細胞淋巴瘤不為生長非常快速之淋巴瘤,但難以治療。 邊緣區 B 細胞淋巴瘤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係指一組涉及邊緣區(在濾泡套區外之絮狀區)中之淋巴組織的相關B細胞贅瘤。邊緣區淋巴瘤佔淋巴瘤之約5%至10%。此等淋巴瘤中之細胞在顯微鏡下看起來很小。存在3種主要類型之邊緣區淋巴瘤,包括結外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結內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及脾邊緣區淋巴瘤。 MALT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黏膜相關之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係指邊緣區淋巴瘤之結外表現。大部分MALT淋巴瘤為低級的,但少數最初表現為中級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或自低級形式進化。大多數MALT淋巴瘤發生在胃中,且大約70%之胃MALT淋巴瘤與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相關。已鑑別出若干細胞遺傳學異常,最常見的為三體性3或t(11;18)。許多此等其他MALT淋巴瘤亦與細菌或病毒感染有關。患有MALT淋巴瘤之患者之平均年齡為約60。 結內邊緣區 B 細胞淋巴瘤
術語「結內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係指主要在淋巴結中發現之惰性B細胞淋巴瘤。該疾病很少見且僅僅佔所有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之1%。最常在老年患者中診斷出該疾病,其中女性比男性更易患病。該疾病歸類為邊緣區淋巴瘤,此係因為突變發生在B細胞邊緣區中。由於其限制在淋巴結中,因此此疾病亦歸類為結內。 脾邊緣區 B 細胞淋巴瘤
術語「脾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係指併入世界衛生組織分類(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中之特定低級小B細胞淋巴瘤。特徵性特徵為脾腫大、具有絨毛形態之中度淋巴球增多、各種器官(尤其骨髓)受累之竇樣腔內(intrasinusodial)模式以及相對惰性過程。在少數患者中觀測到母細胞形式及攻擊性行為增加之腫瘤進展。分子及細胞遺傳學研究已展示異質結果,此可能係因為缺乏標準化之診斷標準。 伯基特淋巴瘤
術語「伯基特淋巴瘤」係指通常影響兒童的一種類型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其為高度攻擊類型之B細胞淋巴瘤,常常始於且涉及淋巴結以外之身體部位。儘管其具有快速生長性,但伯基特氏淋巴瘤常常可用現代密集療法治癒。存在兩種廣泛類型之伯基特氏淋巴瘤:偶發性與地方性變種。
地方性伯基特氏淋巴瘤:該疾病涉及兒童比成年人多得多,且在95%病例中,與埃-巴二氏病毒(Epstein Barr Virus;EBV)感染有關。其主要發生在赤道非洲,其中所有兒童癌症中約一半為伯基特氏淋巴瘤。典型地,其涉及顎骨的機率較高,此為在偶發性伯基特氏中少見之相當獨特特徵。其通常亦涉及腹部。
偶發性伯基特氏淋巴瘤:影響世界其餘部分,包括歐洲及美洲之伯基特氏淋巴瘤類型為偶發性類型。在此,其亦主要為兒童中之疾病。埃-巴二氏病毒(EBV)之間的關聯不如地方性變種強,但在五分之一患者中存在EBV感染之直接證據。超過淋巴結受累,在超過90%之兒童中腹部特別受影響。骨髓受累比在偶發性變種中更常見。 瓦爾登斯特倫巨球蛋白血症
術語「瓦爾登斯特倫巨球蛋白血症」(亦稱為淋巴漿細胞性淋巴瘤)為涉及稱為淋巴球之白血球之亞型的癌症。其特徵在於終末分化之B淋巴球的不受控純系增殖。淋巴瘤細胞之特徵亦在於形成稱為免疫球蛋白M (IgM)之抗體。IgM抗體在血液中大量循環,且引起血液之液體部分變稠,如糖漿。此可導致流至許多器官之血流減少,此可引起視力問題(因為眼球後部之血管中之循環差)及由大腦內血流缺少所引起之神經問題(諸如頭痛、眩暈及意識模糊)。其他症狀可包括感覺疲倦及虛弱以及容易出血之傾向。潛在病因尚未完全瞭解,但已鑑別出許多風險因子,包括染色體6上之基因座6p21.3。具有自體抗體之自體免疫疾病之個人病史的人中出現WM之風險增加2倍至3倍,且與肝炎、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及立克次體病(rickettsiosis)相關之風險尤其升高。 多發性骨髓瘤
多發性骨髓瘤為稱為漿細胞之白血球之癌症。一種類型之B細胞(漿細胞)為在人類及其他脊椎動物中負責產生抗體的免疫系統之關鍵部分。其在骨髓中產生且經由淋巴系統輸送。當漿細胞變得具有癌性且生長失控時,其可產生稱為漿細胞瘤之腫瘤。此等腫瘤通常在骨頭中形成,但其亦極少地存在於其他組織中。當漿細胞瘤開始於其他組織(諸如肺或其他器官)中時,其稱為髓外漿細胞瘤。僅具有單一漿細胞腫瘤之個體具有獨立性(或孤立性)漿細胞瘤。具有超過一種漿細胞瘤之個體具有多發性骨髓瘤。 白血病
白血病為血液或骨髓之癌症,其特徵在於血細胞,通常白血球(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異常增加。白血病為涵蓋一系列疾病之廣義術語。第一劃分係在其急性與慢性形式之間:(i)急性白血病之特徵在於不成熟血細胞之快速增加。此聚集使得骨髓無法產生健康血細胞。由於惡性細胞之快速進展及積聚,隨後溢出至血流中且擴散至身體之其他器官中,因此急性白血病需要即時治療。白血病之急性形式為兒童中白血病之最常見形式;(ii)慢性白血病係藉由相對成熟但仍異常的白血球之過量堆積進行區分。通常花費數月或數年來進展,細胞係以比正常細胞高得多之速率產生,從而在血液中產生許多異常白血球。慢性白血病大部分發生在老年人中,但理論上可發生在任何年齡組中。另外,疾病根據受影響之血細胞種類進行細分。此拆分將白血病劃分成淋巴母細胞性或淋巴球性白血病及骨髓或骨髓性白血病:(i)淋巴母細胞性或淋巴球性白血病,癌性改變發生在通常繼續形成淋巴球的一種類型之骨髓細胞中,該等淋巴球為對抗感染之免疫系統細胞;(ii)骨髓或骨髓性白血病,癌性改變發生在通常繼續形成紅血球、一些其他類型之白細胞及血小板的一種類型之骨髓細胞中。
在此等主要類別內,存在若干子類別,包括(但不限於)急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A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及慢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CLL)。 AML
急性骨髓白血病(AML) (亦稱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骨髓母細胞性白血病、急性顆粒細胞性白血病或急性非淋巴球性白血病)為血液及骨髓癌症之快速生長形式。儘管總體而言AML為相對罕見的疾病,但其為影響成年人之最常見急性白血病。當骨髓開始形成母細胞(尚未完全成熟之細胞)時,出現AML。此等母細胞通常發展至白血球中。然而,在AML中,此等細胞不會發展且無法避免感染。在AML中,骨髓亦可形成異常紅血球及血小板。此等異常細胞之數目快速增加,且異常(白血病)細胞開始排擠身體需要之正常白血球、紅血球及血小板。
區分AML與白血病之其他主要形式的一個主要因素在於其具有八個不同亞型,該等亞型係基於發展出白血病之細胞。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之類型包括:骨髓母細胞性(M0) - 基於特殊分析;骨髓母細胞性(M1) - 不成熟;骨髓母細胞性(M2) - 成熟;前髓細胞性(M3);骨髓單核球性(M4);單核球性(M5);紅白血病(M6);及巨核細胞性(M7)。活體外研究展示,骨髓間質基質細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BM-MSC)使AML母細胞免於自發性及化學療法誘導之細胞凋亡(A.M. Abdul-Azizm等人 Cancer Res (2017) 77(2): 303-311)。Abdul-Azizm等人報導,巨噬細胞抑制因子(MIF)誘導之基質PKCβ/IL8為人類AML中此基質載體之基本特徵。該等作者證實,PKCβ之藥理學抑制抑制了BM-MSC中之MIF誘導之IL8誘導。此等結果展示,AML母細胞與BM-MSC之間存在雙向的促存活機制,且此機制由PKCβ之抑制阻斷。
Bcl2為與B細胞淋巴瘤中常見之t(14,18)易位相關的細胞致癌基因產物。然而,單獨的Bcl2表現量並非總是與經診斷患有AML之患者之不良預後有關。Bcl2之磷酸化狀態可影響Bcl2活性。PKCα及胞外信號相關激酶(ERK)已鑑別為促進存活之Bcl2激酶。亦已證明,Bcl2在接近一半的所測試之患者AML母細胞中磷酸化。此外,Bcl2始終在具有經活化之PKCα及ERK的AML母細胞中進行磷酸化,但在缺少兩種活化激酶之細胞中從不磷酸化。與母細胞表現未磷酸化Bcl2之患者相比,母細胞表現磷酸化Bcl2的AML患者展現出更短的總存活期(尤其當PKCα具活性時)。與不具有磷酸化PKC之患者相比,具有活性PKCα的AML患者之存活期更短,且似乎在PKCα及BCL2進行磷酸化之患者中最短。BCL2及PKCα活化上調之患者通常顯示最差的臨床結果。已展示,PKC抑制劑恩紮妥林(enzastaurin)促進AML衍生之細胞株以及衍生自具有新診斷或復發性AML之患者之母細胞的細胞凋亡。此效應並非由於PKCβ之抑制所致,而是實際上與PKCα抑制相關。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AML的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包含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化合物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修飾釋放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方法進一步包含投與BLC2抑制劑。
已證實,PKCβ抑制可在骨髓惡性病以及PKCα中起重要作用。Li等人(Leukemia & Lymphoma (2011), 52(7):1312-1320)展示,在人類CML細胞株K562中上調PKCβ信號傳導且PKCβ之抑制以時間依賴性及劑量依賴性方式抑制了K562細胞增殖。由於PKCβ抑制劑(新穎的雙吲哚順丁烯二醯亞胺衍生物WK234)經由抑制PKCβ信號路徑而減慢細胞增殖且誘導細胞凋亡,因此抑制PKCβ可能為用於治療CML之有前景的方法。此外,Dufies等人(Oncotarget 2011; 2: 874 - 885)提供AXL上調引起CML細胞對伊馬替尼(imatinib)之抗性且作為伊馬替尼抗性之標誌的支援證據。該等作者證明此AXL上調需要PKCα及PKCβ兩者。因此,對PKCα及PKCβ兩者之抑制可能為用於治療患有抗伊馬替尼CML之患者的可能機制。
在與急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ALL)有關之研究中,Saba等人(Leukemia & Lymphoma, 2011; 52(5): 877-886)發現,PKCβ抑制劑治療引起所有五個受測試ALL細胞株之生存率的劑量依賴性降低。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白血病的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包含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化合物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修飾釋放組合物,其中白血病係選自急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A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或慢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CLL)。 T 細胞淋巴瘤
T細胞淋巴瘤佔美國非霍奇金淋巴瘤之少於15%。存在多種類型之T細胞淋巴瘤,但其皆為極其罕見的。 前驅體 T 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 / 白血病
前驅體T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白血病佔所有淋巴瘤之約1%。視受累的骨髓之量而定,可考慮淋巴瘤或白血病(白血病具有更多的骨髓受累)。癌細胞為小至中等大小的不成熟T細胞。
前驅體T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通常開始於形成許多T細胞之胸腺中。患者最常為青少年,其中男性比女性更常受影響。前驅體T淋巴母細胞性淋巴瘤係快速生長的,但在癌症尚未擴散至骨髓中之情況下,化學療法治療後之預後較好。此疾病之淋巴瘤形式通常以與白血病形式相同之方式進行治療。 周邊 T 細胞淋巴瘤
周邊T細胞淋巴瘤(PTCL)係在成熟白血球中形成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之不常見及攻擊性類型。PTCL通常影響年齡為60多歲及更大之人群,且通常男性中確診的略多於女性中。
皮膚T細胞淋巴瘤(蕈樣黴菌病、西澤里症候群(Sezary syndrome)及其他者)開始於皮膚中。皮膚淋巴瘤佔所有淋巴瘤之約5%。
成人T細胞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淋巴瘤通常由稱為HTLV-1之病毒感染引起。此疾病在美國中少見,且更常見於日本、加勒比海及非洲部分地方中,其中HTLV-1病毒更常見。存在4種亞型:和緩性、慢性、急性及淋巴瘤。
和緩性亞型在血液中具有異常的T細胞,但血液中淋巴球之數目不增加。此淋巴瘤可涉及皮膚或肺,但不涉及其他組織。和緩性類型生長緩慢且具有良好預後。
慢性亞型亦生長緩慢且具有良好預後。其血液中之總淋巴球及T細胞增加。其可涉及皮膚、肺、淋巴結、肝臟及/或脾臟,但不涉及其他組織。
急性亞型類似於急性白血病。其具有較高淋巴球及T細胞計數,通常伴隨有淋巴結、肝臟及脾臟之腫大。淋巴瘤亦可涉及皮膚及其他器官。患者常常出現發熱、盜汗及/或體重減輕以及某些異常的血液測試結果。
淋巴瘤亞型比慢性及和緩性類型生長得更快速,但沒有急性類型快。其具有腫大的淋巴結,但血液中之淋巴球不增加,且T細胞計數不高。
血管免疫母細胞性T細胞淋巴瘤(AITL)佔所有NHL病例之1-2%,且通常遵循攻擊性過程。AITL更常見於老年人中。AITL往往涉及淋巴結以及脾臟或肝臟,此可導致其腫大。患者通常出現發熱、體重減輕及皮疹,且常常產生感染。此淋巴瘤通常進展快速。治療通常起初有效,但淋巴瘤往往會復發。
結外鼻部自然殺手/T細胞淋巴瘤係通常涉及上呼吸道(諸如鼻子及咽喉上部)之罕見淋巴瘤,但其亦可侵入皮膚及消化道。此淋巴瘤之細胞在某些方面類似於正常自然殺手(NK)細胞。NK細胞為比T細胞及B細胞可更快對感染作出反應之淋巴球。結外鼻部NK/T細胞淋巴瘤通常更常見於亞洲及拉丁美洲,且與埃-巴二氏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相關。
腸病相關之腸道T細胞淋巴瘤(EATL):EATL為出現在腸道內膜中之淋巴瘤。此淋巴瘤最常見於空腸(小腸之第二部分)中,但亦可出現在小腸及結腸中之其他處。EATL通常影響腸道中超過一個位置,且亦可擴散至鄰近之淋巴結。其會導致腸道阻塞或穿孔。此淋巴瘤存在兩種亞型。
I型EATL發生在患有稱為麩質敏感性腸病(亦稱為乳糜瀉、脂肪痢或口炎性腹瀉)之疾病的人群中。口炎性腹瀉係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其中麩質(小麥粉中之主要蛋白質)使身體產生攻擊腸道內膜及身體之其他部分的抗體。此淋巴瘤在男性中比女性中更常見,且往往發生在60多歲及70多歲之人群中。對麩質不耐受但不患有口炎性腹瀉之人群似乎患此類型之淋巴瘤之風險不會增加。II型EATL與口炎性腹瀉無關且比I型更少見。
多形性大細胞淋巴瘤(ALCL)為一種罕見的T細胞淋巴瘤,其佔所有成人淋巴瘤病例之約3%。ALCL更普遍出現在兒童中。ALCL通常開始於淋巴結中且亦可擴散至皮膚。此類型之淋巴瘤往往快速生長,但許多患有此淋巴瘤之人群利用攻擊性化學療法得到治癒。
ALCL之兩種主要形式為原發性皮膚性(其僅影響皮膚)及全身性。全身性ALCL基於存在或不存在多形性淋巴瘤激酶(ALK)而劃分成亞型。ALK陽性ALCL往往發生在較年輕患者中,且往往比ALK陰型具有更好的預後。
未另外規定的周邊T細胞淋巴瘤為PTCL之最常見類型,且係給與不易歸於上述群組中之任一者中的T細胞淋巴瘤之名稱。其佔所有T細胞淋巴瘤之約一半。大部分診斷患有此疾病之人群為60多歲。此淋巴瘤通常具有結節受累,但亦可涉及諸如肝臟、骨髓、胃腸道及皮膚之結外位點。作為一群組,此等淋巴瘤往往分佈廣泛且快速生長。一些患者對化學療法反應良好,但長期存活並不常見。 尤文氏肉瘤 (Ewing's Sarcoma)
尤文氏肉瘤為在骨骼中或在骨骼周圍之組織(軟組織) (通常為腿部、骨盆、肋部、手臂或脊柱)中生長的癌性腫瘤。尤文氏肉瘤可擴散至肺、骨骼及骨髓。尤文氏肉瘤為第二最常見的兒童骨腫瘤,但其極罕見。尤文氏肉瘤為高度轉移性腫瘤,其中約25%之患者在診斷時表現出癌轉移。所有尤文氏肉瘤腫瘤中之約一半出現在年齡介於10歲與20歲之間的兒童及青少年中。儘管並不常見,但尤文氏肉瘤可作為第二癌症出現,尤其係在用放射療法治療之患者中。
尤文氏肉瘤中之最常見易位(存在於約90%病例中)經由將 EWSR1基因與 FLI1基因融合而產生異常轉錄因子。與其他腫瘤類型相比,PKCβ被認為係藉由原發性尤文氏腫瘤中之EWSR1-FLI1調節之目標。已證明PKCβ對於尤文氏肉瘤活體外腫瘤細胞存活及活體內腫瘤發展至關重要。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描述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尤文氏肉瘤的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包含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化合物A)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修飾釋放組合物。 2. 自體免疫疾病及發炎性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及發炎性疾病為多種由諸如B及T細胞之後天性免疫以及包括單核球及巨噬細胞之先天性免疫細胞的失調介導之疾病。廣泛範圍之研究已表明,PKC同功異型物在調節此等後天性及先天性免疫細胞之功能中起重要作用。在B細胞受體(BCR)路徑中需要PKCβ,其控制B細胞之活化、功能及增殖。PKCα及PKCθ在T細胞受體(TCR)、NFAT及T細胞之AP-1信號傳導轉導中必不可少(Trends in Immunology 2011年8月, 32 (8) 358-363)。另外,PKCβ在單核球之黏附功能及分化(J Immunol 2021; 206:181-192, J. Cell. Physiol 2010; 226: 122-131)、巨噬細胞之吞噬作用、細胞介素釋放及移動(PNAS 2016年9月13日;113(37):E5434-43; Immunology 2004 112 44-53)中起關鍵作用。此等研究支援用於治療一系列自體免疫疾病及發炎性疾病之PKCβ、PKCα及PKCθ之選擇性PKC抑制劑的研發。以下為此類疾病之非詳盡實例。 狼瘡
狼瘡為在免疫系統攻擊宿主組織及器官時出現之慢性發炎疾病。由狼瘡引起之炎症可影響許多不同身體系統,包括關節、皮膚、腎、血細胞、大腦、心臟及肺。狼瘡可能難以診斷,此係因為其病徵及症狀通常模擬其他病痛之彼等病徵及症狀。狼瘡之大部分獨特病徵為類似於蝴蝶在兩頰上展開之翅膀的面部皮疹且在許多但並非所有狼瘡病例中出現。一些個體天生具有患上狼瘡之傾向,其可由感染、某些藥物或甚至陽光觸發。當前可利用的治療可幫助控制症狀。患有狼瘡之大部分個體患有特徵在於稱為紅腫之事件的輕度疾病,在此期間病徵及症狀增加,接著減少或甚至完全消失持續一段時間。狼瘡之病徵及症狀視哪些身體系統受疾病影響而定。最常見的病徵及症狀包括疲勞及發熱、關節疼痛、僵硬及腫脹、覆蓋頰及鼻樑的面部上之蝶形皮疹、伴隨日曬出現或惡化之皮膚病變、在暴露於寒冷時或在應激時段期間變為白色或藍色之手指及腳趾(雷諾氏現象(Raynaud's phenomenon))、呼吸短促、胸部疼痛、乾眼、頭痛、意識模糊及記憶喪失。
原始狼瘡疑似由遺傳及環境原因之組合所引起。似乎具有狼瘡之遺傳傾向之個體可在其與可觸發狼瘡之環境因素形成接觸時患上該疾病。一些潛在觸發子包括陽光,因為暴露於日光可引起狼瘡皮膚病變或觸發易感個體之內部反應;及感染事件,因為具有感染可引發狼瘡或引起復發。狼瘡可能由某些類型之抗癲癇藥物、血壓藥物及抗生素觸發。患有藥物誘導之狼瘡的個體通常發現其症狀在其終止服用藥物時消失。
全身性紅斑狼瘡(SLE)為自體反應性T細胞及B細胞對疾病之病理生理學起關鍵作用的重度疾病(Wahren-Herlenius及Dörner 2013, Lancet. 382:819-31;Murphy等人, 2013, Lancet. 31;382:809-)。基因剔除PKCβ基因預防小鼠中SLE之發展(Oleksyn D等人, 2013, Arthritis Rheum 65:1022-31)。此研究支援研發用於自體免疫疾病的PKCα、β及θ之選擇性抑制劑。
狼瘡性腎炎為自體免疫T及B細胞為關鍵發病機制因素的SLE之最常見併發症中之一者。在臨床前研究中,PKCα、PKCβ及PKCθ之選擇性抑制劑引起狼瘡之MRL/lpr小鼠模型中之腎功能及病理學的顯著改善,支援此類PKC抑制劑在狼瘡性腎炎中之研發。 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為描述一組產生腫脹且毀壞眼球組織之發炎性疾病的泛稱。使用術語「葡萄膜炎」,因為疾病通常影響稱為葡萄膜的眼球之一部分。儘管如此,葡萄膜炎不限於葡萄膜。此等疾病亦影響晶狀體、視網膜、視神經及玻璃體,從而產生降低的視力或失明。葡萄膜炎之常見症狀包括視力下降、疼痛、光敏度及漂浮物增加。
葡萄膜為含有大量眼球血管之眼球之中間層。此為發炎細胞可進入眼球之一種方式。位於鞏膜、眼球之白色外覆層與眼球之內部層(稱為視網膜)之間,葡萄膜由虹膜、睫狀體及脈絡膜組成。葡萄膜炎藉由主要引起晶狀體、視網膜、視神經及玻璃體之問題而破壞視力。藉由在眼中發生處歸類的葡萄膜炎之特定類型包括前葡萄膜炎、中間葡萄膜炎、後葡萄膜炎及全葡萄膜炎葡萄膜炎。
葡萄膜炎主要由眼球內部之發炎反應引起。引起葡萄膜炎之例示性發炎反應包括來自人體自身免疫系統之攻擊、在眼球內或身體之其他部分中出現的感染或腫瘤、眼球擦傷及可穿透眼球之毒素。
葡萄膜炎之診斷可包括徹底檢查及對患者完整病史之記錄。可進行實驗室測試以排除感染或自體免疫病症。通常對患有中間葡萄膜炎(稱為睫狀體扁平部炎)之子群的患者執行中樞神經系統評估,以判定其是否患有通常與睫狀體扁平部炎相關之多發性硬化症。所使用之例示性眼球檢查包括量測患者之視力是否已降低之視力表或視力測試;眼底檢查,其中用滴眼劑擴張瞳孔且接著用稱為檢眼鏡之儀器顯示燈光通過,以非侵入性地檢驗眼球之背部、內部部分、眼部壓力之量測;及非侵入性地檢測大部分眼球的裂隙燈檢查。
葡萄膜炎治療主要試圖消除炎症、緩解疼痛、預防進一步的組織損害且恢復任何視力喪失。治療視患者顯示之葡萄膜炎之類型而定。一些(諸如在眼球周圍或眼球內部使用皮質類固醇滴眼劑及注射劑)可排他性地靶向眼球,而其他治療(藉由口腔服用之此類免疫抑制劑)可在疾病出現在兩個眼球中,特定言之兩個眼球之背部中時使用。
類固醇抗炎藥物亦通常被開處方、作為滴眼劑服用、作為丸劑吞服、注入於眼球周圍或眼球中、輸注至血液靜脈內,或經由以手術方式植入眼球內部之膠囊釋放至眼球中。為了避免由長期使用類固醇引起之非所需副作用,若出現患者需要中等或高劑量之口服類固醇超過3個月,則通常開始使用其他藥劑。
通常使用之其他免疫抑制劑包括諸如甲胺喋呤、黴酚酸酯、硫唑嘌呤及環孢黴素之藥物。在一些情況下,使用生物反應調節劑(BRM)或生物製劑,諸如阿達木單抗(adalimumab)、英利昔單抗(infliximab)、達利珠單抗(daclizumab)、阿巴西普(abatacept)及利妥昔單抗(rituximab)。此等藥物靶向免疫系統之特定元素。此等藥物中之一些可增加患有癌症之風險。
治療亦可視患者患有的葡萄膜炎之特定類型而定。例如採用擴張瞳孔以防止虹膜及睫狀體中之肌肉痙攣的滴眼劑或採用含有類固醇(諸如普賴松(prednisone))的滴眼劑以減少炎症來治療前葡萄膜炎。通常用眼球周圍之注射劑、由口腔給與之藥物或在某些情況下以手術方式植入眼球內部之延時釋放膠囊來治療中間葡萄膜炎、後葡萄膜炎及全葡萄膜炎。 腦炎
免疫系統之主要作用為識別且對抗感染。但由於功能不全,免疫系統之一些組件可替代地與引起自體免疫疾病之天然蛋白質反應。當此反應抵抗大腦中之蛋白質時,其被稱為自體免疫腦炎(AE)且為其中免疫系統攻擊大腦,從而損害功能的嚴重醫學病況。自體免疫腦炎愈來愈識別為腦炎症候群之重要且潛在可逆的非感染性病因。已描述多種自體免疫腦炎,包括抗LGI1腦炎(先前被稱為抗電壓閘控鉀通道「抗VGKC」抗體腦炎)及抗N-甲基-D-天冬胺酸受體(抗NMDAR)腦炎。
NMDA受體抗體腦炎為引起精神病學特徵、意識模糊、運動障礙後之記憶喪失及癲癇、意識喪失以及血壓、心跳速率及溫度變化的自體免疫疾病。疾病可對抑制免疫系統且移除潛在腫瘤(若發現)的各種療法反應良好,但改善通常為緩慢的。在患有NMDA受體抗體相關之腦炎之患者中發現的症狀及病徵可為獨特的且促使許多臨床醫師需要NMDA受體抗體測試來診斷此病況。疾病主要影響年輕人,其中約30%之病例在18歲以下。女性通常比男性更加受影響。一旦患者已診斷患有NMDA受體抗體腦炎,則通常尋找潛在的腫瘤。儘管極少男性偵測到腫瘤,但最近報導表明20與57%之間的女性可患有潛在的腫瘤。女性中發現之最常見腫瘤稱為卵巢畸胎瘤。此為非癌性腫瘤,但認為其刺激NMDA受體抗體之產生。
若存在,則治療由免疫療法及腫瘤移除組成。免疫療法使用藥物來抑制免疫系統。此等包括類固醇、免疫球蛋白及血漿交換療法。另外,一些患者用抑制免疫系統之其他藥物(諸如環磷醯胺及利妥昔單抗)進行治療。
當抗體靶向大腦中之電壓閘控鉀通道複合物時,其引起『電壓閘控鉀通道-複合物抗體相關的邊緣腦炎』(VGKC-LE)。男性患抗LG1抗體腦炎之頻率大約為女性的兩倍。最初,家庭成員通常注意到其相對變得健忘、昏昏欲睡及孤僻。患者亦可產生情緒障礙(如抑鬱症)或奇怪的想法及行為。另外,頻繁地發生癲癇。當患者昏厥超過幾秒時,此等可呈現短暫『缺席(absences)』之形式(亦稱為『顳葉癲癇(temporal lobe epilepsy)』),或可令觀察者極不安的全面手臂及腿部抽動(亦稱為全身性癲癇)。最後,患者可出現短暫的面部及手臂抽動,亦稱為面部與臂的癲癇(faciobrachial seizure)。最後的症狀為VGKC抗體之重要特徵及高度暗示。
最近發現VGKC抗體實際上不靶向鉀通道。其靶向稱為LGI1及更不常見的CASPR2之蛋白質,該等蛋白質緊密地與大腦中之三氟硼酸鉀通道相關。因此,各種報導、診斷測試及醫生現在使用術語VGKC、VGKC-複合物、LGI1及/或CASPR2抗體。在實踐中,此等抗體之間通常存在極小差異,但此為目前正在積極研究的領域,此可改變吾等在未來診斷此疾病的方式。
VGKC-LE可藉由使用免疫抑止抑制引起炎症之免疫反應進行治療,然而,無單組藥物經論證優於其他藥物且正在進行對新的或最佳治療的研究。儘管如此,大部分臨床醫師選擇使用免疫抑止與口服或靜脈內劑量之類固醇靜脈內免疫球蛋白及/或血漿交換療法。
自體免疫腦炎亦可藉由在使用術語「感染後腦炎」之情況下的感染觸發。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ADEM)為感染後腦炎。疾病通常伴隨輕度病毒感染,諸如引起兒童期之皮疹或免疫接種的彼等病毒感染。通常在觸發感染與腦炎發展之間存在數天至兩至三週之延遲。ADEM佔所有已知腦炎病例之約10%。ADEM通常影響兒童且在兒童期皮疹、疹病、其他病毒感染或免疫接種之後開始。在症狀浮現之前,通常存在數天至兩至三週之潛伏期。尚不充分地瞭解該疾病且使用各種術語來描述其,此等術語包括病毒後、感染後或副感染。疾病通常以不太特定之症狀開始,諸如發熱、頭痛、落枕、嘔吐及食慾不振。此等緊隨其後的係意識之減退,其中患者可能變得神志不清且偶爾昏迷。可偵測到之神經特徵包括視力退化、手臂及腿笨拙、一側癱瘓及癲癇。此等症狀之持續時間不同。一些病例持續幾週至一個月,而其他致命病例在若干天內具有快速進展性過程。
普遍認為致病生物體不可自患有ADEM之患者之大腦分離。疾病與先前感染或免疫接種之相關性表明免疫過程。涉及量測抗腦抗體及對特定腦抗原之細胞免疫反應的詳細實驗室研究表明此等患者針對其自身腦成分出現過敏反應且此為『自體免疫反應』。
治療之理想形式為一旦作出診斷就應制定且在早期給與時具有更多益處的免疫調節。然而,可能難以快速作出診斷。高劑量之類固醇可通常引起症狀之快速消退,具有優良預後。 類風濕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RA)為其中人體之免疫系統攻擊關節及額外器官(諸如皮膚、眼睛、肺及血管)的慢性自體免疫病症。在一些情況下,RA之症狀包括疼痛、關節之腫脹及/或僵硬、類風濕性結節、低紅血球以及肺及心臟周圍之炎症。
在一些情況下,將RA進一步分類為類風濕因子陽性(血清反應呈陽性) RA、類風濕因子陰性(血清反應呈陰性) RA及幼年型RA (或幼年特發性關節炎)。類風濕因子(RF)為針對IgG之Fc區的自體抗體。在一些情況下,類風濕因子包含一或多種免疫球蛋白同型,諸如IgA、IgG、IgM、IgE或IgD。在一些情況下,類風濕因子亦包括冷凝球蛋白(在低於正常體溫之溫度下沈澱之抗體)。是否存在類風濕因子(亦即,血清反應呈陽性或血清反應呈陰性)用作評估RA之存在及進展的診斷工具之部分。幼年型RA影響16歲以下之兒童,其中炎症持續時間持續超過6週。
在一些實施例中,Th17及Th1兩者均牽涉RA之產生及進展。舉例而言,藉由Th17細胞過度表現IL-17引起滑膜炎症、軟骨破壞及骨侵蝕。此外,IL-17觸發人類滑膜細胞產生IL-6、IL-8 GM-CSF及PGE2,且觸發人類周邊血液巨噬細胞中TNF-α、IL-1β、IL-12、基質溶素、IL-10及IL-1R拮抗劑之產生。在一些情況下,亦觀測到Th17細胞共表現周邊血液中之Th1細胞介素IFN-γ,從而表明Th17細胞之可塑性產生Th1細胞。(Nistala等人, 「Th17 plasticity in human autoimmune arthritis is driven by the inflammatory environment」, PNAS 107(33):14751-14756 (2010))。
在一些情況下,PKC (例如PKC-θ)已牽涉引起Th-1依賴性反應。實際上,PKC-θ-缺失型小鼠展現mBSA誘導之關節炎及膠原蛋白誘導之關節炎(CIA)小鼠模型兩者之疾病嚴重程度降低、PKC-θ-缺失型T細胞回應於Ag之增殖能力降低及IL-2含量降低、T-bet表現減弱以及IFN-γ及IL-4含量降低。此外,PKC-θ缺乏與疾病峰值之前及期間T細胞增殖、Th1/Th2細胞分化及T細胞活化之降低相關。(Healy等人, 「PKC-θ-deficient mice are protected from Th1-dependent antigen-induced arthritis」, J Immunol 177:1886-1893 (2006))。
在一些實施例中,RA之治療包括改善疾病的抗風濕藥物(DMARD),諸如甲胺喋呤、羥基氯奎(hydroxychloroquine)、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來氟米特(leflunomide)、阿巴西普或阿那白滯素(anakinra);生物製劑,諸如腫瘤壞死因子α阻斷劑(例如英利昔單抗)、介白素1阻斷劑(例如阿那白滯素)、單株抗體(例如利妥昔單抗、托西利單抗(tocilizumab))、T細胞共刺激阻斷劑(例如阿巴西普);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COX-2抑制劑(例如塞內昔布(celecoxib));糖皮質激素;或手術。 多發性硬化症
多發性硬化症(MS) (亦稱為播散性硬化症或播散性腦脊髓炎)為其中神經元之髓鞘或圍繞且隔絕大腦及脊髓中之神經纖維之脂肪鞘損壞的髓鞘脫失病(demyelinating disease)。在一些情況下,MS之症狀包括身體之一或多個部分麻木或無力、視力之部分或完全喪失、長期複視、發麻或疼痛、萊爾米特病徵(Lhermitte sign)、顫抖、言語不清、疲勞、眩暈及減弱的腸道及膀胱功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存在與MS相關之若干表型或病程。在一些情況下,此等包括復發緩解型(RR)、繼發性進展型(SPMS)、原發性進展型(PPMS)、進展性復發型、臨床上分離症候群(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CIS)及放射學上分離症候群(radiologically isolated syndrome;RIS)。在一些情況下,復發緩解型亞型以臨床上分離症候群(CIS)開始。CIS為髓鞘脫失之發作暗示但並不滿足MS之標準。繼發性進展型(SP) MS之特徵在於不具有明確緩和時段之急性攻擊之間的進展性神經衰減。在一些情況下,約65%患有復發緩解型MS之彼等患者進展至SPMS。原發性進展型(PP) MS之特徵在於不具有或具有偶發性及少量緩解及改善的自發病之失能之進展。進展性復發型MS之特徵在於伴隨明顯重疊發作之穩定神經衰減。
在一些實施例中,B細胞及T細胞兩者在MS之產生及進展中起作用。舉例而言,促炎性細胞介素(諸如Th1細胞介素IFNγ)之失調引起血腦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之破壞(Compston, A.及Coles, A. 「Multiple sclerosis」, Lancet 372:1502-1517 (2008))。此外,利用Th17細胞分泌IL-17及IL-22藉由破壞內皮緊密接合及藉由與內皮相互作用來增加BBB之滲透性,以允許進一步募集CD4+子組(Hoglund, R.A.及Maghazachi, A.A. 「Multiple sclerosis and the role of immune cells」, World J. Exp Med. 4(3):27-37 (2014))。因此,促炎性細胞介素之存在引起補體沈積及圍繞血管周間隙及腦實質之組織的調理素化、造成髓鞘脫失的微神經膠質細胞及巨噬細胞之局部活化以及神經元細胞死亡(Prineas, J.W.及Graham, J.S. 「Multiple sclerosis: capping of surface immunoglobulin G on macrophages engaged in myelin breakdown.」 Ann Neurol. 10:149-158 (1981))。在一些情況下,B細胞進一步有助於MS經由抗原呈現之病變、細胞相互作用及/或自漿細胞產生免疫球蛋白(Hestvik, A.L. 「The double-edged sword of autoimmunity: lessons from multiple sclerosis」, Toxins 2:856-877 (2010))。
在一些情況下,T細胞活化需要與MHC-肽複合物進行T細胞受體(TCR)相互作用,同時進行共刺激分子(諸如CD28)之接合。在一些情況下,PKC-θ與引起T細胞活化、增殖及細胞介素產生之TCR特異性及CD28特異性信號相關。實際上,研究展示,PKC-θ對實驗性過敏性腦脊髓炎(EAE) (MS之小鼠模型)中Ag特異性Th1細胞之產生係重要的(Salek-Ardakani等人, 「Protein kinase Cθ controls Th1 cells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J Immunol 175:7635-7641 (2005))。
PKC θ參與調節Th1及Th2類型反應兩者。舉例而言,在MS的MOG誘導之EAE模型(基於Th1之模型)中,保護PKC θ缺失之小鼠免於疾病發展。此外,觀測到Th-1細胞介素(諸如IL-2及IFNγ)在不存在PKC θ之情況下減少。(Anderson等人, 「Mice deficient in PKC theta demonstrate impaired in vivoT cell activation and protection from T cell-medi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s」, Autoimmunity, 39(6): 469-478 (2006))
PKC-θ參與調節對自體免疫疾病之發展所必要的多個T細胞功能。PKC-θ消融引起Th1細胞介素IFNγ但並非IL-2或IL-4之產生減少及T細胞效應子細胞介素IL-17之產生減少。PKC-θ消融進一步未能回應於TCR活化而上調LFA-1表現,此引起T細胞經內皮黏附,且在一些情況下,LFA-1上調參與誘導EAE。(Tan等人, 「Resistance to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and impaired IL-17 production in protein kinase C {theta}-deficient mice」, J. Immunol. 176: 2872-2879 (2006))。
PKC-θ對EAE中Ag特異性Th1細胞之產生及存留係重要的。PKC-θ缺乏影響小鼠對MOG之周邊T細胞反應,導致CNS組織中之發炎細胞減少及Th1細胞介素產生之降低,從而引起經延遲EAE發作及最少疾病臨床症狀。(Salek-Ardakani等人, 「Protein kinase C{theta} controls Th1 cells in 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 J. Immunol. 175: 7635-7641 (2005))。
PKCα亦在T細胞之免疫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舉例而言,其在T細胞之免疫反應中與PKCθ協作(Gruber等人, 「PKC theta cooperates with PKC alpha in alloimmune responses of T cells in vivo」, Molecular Immunology 46 2071-2079 (2009))。PKCα選擇性地上調Th17細胞免疫反應,且PKCα基因剔除小鼠對活體內EAE之誘導具有抗性。(Meisel等人, 「The kinase PKCα selectively upregulates interleukin-17A during Th17 cell immune responses」, Immunity 38, 41–52 (2013))。 發炎性腸病
發炎性腸病(IBD)為一組消化道之發炎病況。在一些情況下,將IBD進一步分類為克羅恩氏病、潰瘍性結腸炎、膠原性結腸炎、淋巴球性結腸炎、改道性結腸炎、貝賽特氏病(Behçet's disease)及不確定型結腸炎。
克羅恩氏病(亦稱為克羅恩氏症候群或區域性腸炎)為影響胃腸道之IBD。克羅恩氏病之症狀包括腹痛、腹瀉、發熱及體重減輕。額外併發症包括貧血、皮膚皮疹、關節炎、眼球炎症及疲倦。儘管確切原因為未知的,但在一些情況下,環境因素、免疫及細菌因素以及遺傳傾向性之組合已牽涉此疾病之發展。在一些情況下,治療包括抗生素、5-胺基柳酸(5-ASA)藥物、皮質類固醇(諸如普賴松)、免疫調節劑(諸如硫唑嘌呤及甲胺喋呤)、生物製劑(諸如英利昔單抗、阿達木單抗、賽妥珠單抗(certolizumab)及那他珠單抗(natalizumab))及手術。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或潰瘍性結腸炎(Colitis ulcerosa))為在結腸中引起炎症及潰爛的IBD之一種形式。潰瘍性結腸炎之症狀包括在一些情況下與血液及黏液混合的腹瀉、體重減輕、腹痛及貧血。在一些情況下,治療包括5-胺基柳酸(5-ASA)藥物(諸如柳氮磺胺吡啶及美沙拉嗪(mesalazine))、皮質類固醇(諸如普賴松)、免疫抑止性藥物(諸如硫唑嘌呤)及生物製劑(諸如英利昔單抗、阿達木單抗及戈利木單抗(golimumab))。 視神經炎
視神經炎為視神經之炎症。將其進一步分類為視神經乳頭炎及眼球後神經炎。視神經乳頭炎之特徵在於視神經頭之炎症,且眼球後神經炎之特徵在於神經後部之炎症。在一些情況下,多發性硬化症為視神經炎之最常見病因中之一者。額外病因包括感染(例如,梅毒、萊姆病(Lyme disease)、帶狀疱疹)、自體免疫病症(例如,狼瘡、神經系統結節病、視神經脊髓炎)、發炎性腸病、藥物誘導(例如,氯胺苯醇(chloramphenicol)、乙胺丁醇、異菸肼、鏈黴素、奎寧(quinine)、青黴胺、胺基水楊酸、啡噻嗪(phenothiazine)、苯基丁氮酮)、脈管炎、B12缺乏症及糖尿病。視神經炎之症狀包括突然模糊或模糊的視力、與眼球運動相關之疼痛、減弱的色覺及減弱的深度感。在一些情況下,治療包括皮質類固醇。 視神經脊髓炎
視神經脊髓炎(亦稱為德維奇氏病(Devic's disease)、德維奇氏症候群(Devic's syndrome)或NMO)為與視神經(視神經炎)及脊髓(脊髓炎)之同時存在的炎症及髓鞘脫失相關的B細胞介導之疾病。在一些情況下,症狀包括視力喪失、眼球內之疼痛感覺、感覺障礙、無力、手臂及腿之麻木及/或癱瘓以及膀胱及腸道控制之喪失。在疾病過程中,衍生自周邊B細胞之自體抗體NMO-IgG靶向CNS星形膠質細胞水通道蛋白4 (AQP4),從而引起補體活化及炎症。在一些情況下,發炎性病變類似於多發性硬化症(MS)之病變;然而其與其血管周分佈中之MS不同。存在視神經脊髓炎之兩種變體,即引起個人之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視神經及脊髓之星形膠質細胞的AQP4+ NMO及其中病因未知的AQP4-NMO。
在一些實施例中,視神經脊髓炎屬於被稱為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病症(NMOSD)之一系列類似疾病。在一些情況下,屬於NMOSD之額外疾病包含標準德維奇氏病、有限形式之德維奇氏疾病、亞洲視脊髓MS、與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相關之縱向廣泛性脊髓炎或視神經炎、視神經炎或NMO-IgG陰性NMO。 休格連氏症候群 (Sj ӧ gren's Syndrome)
休格連氏症候群為其中外分泌腺體,諸如唾液腺及淚腺由白血球(leukocyte/white blood cell)毀壞的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在一些情況下,皮膚及諸如腎、血管、肺、肝、膽系統、胰臟、周邊神經系統及大腦之器官亦受影響。在一些情況下,將休格連氏症候群歸類為原發性或繼發性休格連氏症候群。症狀包括口腔乾燥(亦即,乾燥的口腔)、乾眼症(亦即,乾燥的眼睛)、關節疼痛、腫脹的唾液腺、皮膚皮疹或乾燥的皮膚、陰道乾燥、持久的乾咳及長期疲勞。在一些情況下,治療包括擬副交感神經促效劑(諸如西維美林(cevimeline)及匹魯卡品(pilocarpine))、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免疫抑制劑(諸如甲胺喋呤、羥基氯奎)或手術。 牛皮癬
牛皮癬為特徵在於異常皮膚之區域的自體免疫疾病。在一些情況下,將牛皮癬進一步分類為斑塊型、點狀型、反轉型、膿皰型及紅皮症型。斑塊型牛皮癬或尋常型牛皮癬佔總病例之約90%。其特徵在於頂部具有白色皮屑的紅色斑點之存在。在一些情況下,斑塊型牛皮癬出現在前臂、小腿、肚臍及頭皮區域處。點狀型牛皮癬之特徵在於水滴形病變。膿皰型牛皮癬之特徵在於較小非感染性膿填充之水皰。反轉型牛皮癬之特徵在於皮膚褶皺區域中之紅色斑點。紅皮症型牛皮癬之特徵在於整個身體中之皮疹且在一些情況下進一步發展成牛皮癬之亞型。在一些情況下,與關節之炎症組合的牛皮癬為術語牛皮癬性關節炎。在一些實施例中,牛皮癬之治療包括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免疫抑制劑,諸如甲胺喋呤;反丁烯二酸酯,諸如反丁烯二酸二甲酯;生物製劑,諸如英利昔單抗、阿達木單抗、戈利木單抗及聚乙二醇化賽妥珠單抗(certolizumab pegol);類視黃素;維生素D3乳膏;或光療法,諸如紫外光。 全身性硬皮病
全身性硬皮病(亦稱為全身性硬化症或SSc)為特徵在於皮膚、血管及內臟之硬化或固化以及關節及肌肉之炎症的結締組織疾病。在一些情況下,將全身性硬皮病進一步分類為侷限性皮膚硬皮病(lcSSc)、瀰漫性皮膚硬皮病(dcSSc)及全身性硬化之無皮膚硬化的硬皮病(systemic sclerosis sine scleroderma) (ssSSc)。侷限性皮膚硬皮病影響面部、手及腳,且特徵在於鈣質沈著、雷諾氏現象(Raynaud phenomenon)、食道功能不全、肢端皮膚硬化及毛細管擴張。瀰漫性皮膚硬皮病影響整個身體之表皮且在一些情況下進展至諸如腎、心臟、肺及胃腸道之內臟器官。全身性硬化之無皮膚硬化的硬皮病之特徵在於在沒有出現皮膚硬化之情況下的器官纖維化。在一些情況下,治療包括鈣離子通道阻斷劑、前列腺素、他達拉非(tadalafil)、波生坦(bosentan)、皮質類固醇及免疫抑制劑。 僵直性脊椎炎
僵直性脊椎炎(亦稱為貝德萊氏病(Bekhterev's disease)、馬里耶-斯特魯佩爾病(Marie-Strümpell disease)或AS)為中軸骨之慢性發炎疾病。僵直性脊椎炎主要影響骨盆之脊關節及骶髂關節,儘管在一些情況下亦涉及周邊關節及非關節結構。在一些情況下,僵直性脊椎炎之特徵在於椎間盤之纖維環之外部纖維之骨化,且在重度病例中伴隨脊椎之完全融合。僵直性脊椎炎之症狀包括下背及髖部之疼痛及僵硬、脊柱行動性及胸腔擴張之逐步喪失、前屈受限、側屈受限及腰椎延伸。在一些情況下,治療包括非類固醇抗炎藥(NSAID),諸如布洛芬(ibuprofen)、苯基丁氮酮(phenylbutazone)、雙氯芬酸(diclofenac)、吲哚美辛(indomethacin)、萘普生(naproxen)及COX-2抑制劑;類鴉片鎮痛劑、改善疾病的抗風濕藥物(DMARD),諸如柳氮磺胺吡啶;腫瘤壞死因子-α阻斷劑,諸如依那西普、英利昔單抗、戈利木單抗及阿達木單抗;抗介白素-6抑制劑,諸如托西利單抗及利妥昔單抗。 自體免疫肝炎
自體免疫肝炎(AIH)或類狼瘡肝炎之特徵在於肝之慢性炎症。在一些情況下,症狀包括疲勞、肌肉疼痛、發燒、黃疸及右上部腹痛。在一些情況下,將自體免疫肝炎進一步分類為四種亞型:陽性抗核抗體(ANA)及抗平滑肌抗體(SMA),其特徵在於升高的免疫球蛋白G;陽性肝/腎臟微粒體抗體(LKM-1、LKM-2或LKM-3);對抗可溶肝抗原之陽性抗體;及沒有偵測到自體抗體。在一些情況下,治療包括糖皮質激素,諸如布地奈德(budesonide)及普賴松;及免疫抑制劑,諸如硫唑嘌呤、黴酚酸酯、環孢素(cyclosporin)、他克莫司(tacrolimus)、甲胺喋呤及其類似者。
PKC-θ調節NKT細胞之活化而誘發肝炎。舉例而言,PKC-θ缺失之小鼠對刀豆球蛋白A (concanavalin A) (ConA)誘發之肝炎具有抗性且ConA所誘發產生諸如IFNγ、IL-6及TNFα之細胞介素(其介導引起肝損傷之炎症)在PKC-θ缺失型小鼠中較低。(Fang等人, 「Ameliorated ConA-induced hepatitis in the absence of PKC-theta」, PLoS ONE, 7(2): e31174 (2012))。 同種異體病況 器官移植排斥
器官移植排斥在移植組織被宿主之免疫系統排斥時出現。在一些情況下,移植器官包括諸如心臟、肺、腎、肝、胃、胰臟或腸道之實體器官,或來源於諸如皮膚、心瓣、靜脈或角膜之實體器官的組織。在一些情況下,器官移植排斥之特徵在於超急性排斥、急性排斥及慢性排斥。超急性排斥在移植組織由於血管形成損害而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被排斥時出現。急性排斥在移植之後的前六個月內出現且進一步包含急性細胞排斥及體液排斥。慢性排斥在移植之六個月之後出現。
在一些情況下,移植之同種異體反應性在供體-宿主人類白血球抗原(HLA)之錯配出現時產生,從而引起後續B細胞及T細胞介導之反應。舉例而言,在B細胞介導之反應中,同種異體HLA抗原藉由B細胞內化且隨後處理成肽以在II類HLA分子上呈遞。藉由CD4+ T細胞對II類HLA呈遞的源自HLA之抗原決定基的識別引起B細胞活化及IgM至IgG同型轉換。因此,產生了識別同種異體HLA分子的供體特異性IgG HLA同種抗體,從而引起移植器官之排斥。在T細胞介導之反應中,同種異體反應性T細胞直接識別完整的同種異體HLA分子或藉由調節B細胞活化及IgG同型轉換參與間接識別。
在一些情況下,PKC (例如PKC-θ、PKC-α)涉及活化T細胞之存活。實際上,一個研究顯示,將同種異體細胞注射至PKC-θ缺失型小鼠中與WT小鼠相比引起T細胞反應降低且同種異體反應性T細胞在PKC-θ不存在下經歷細胞凋亡。(Sun, Z. 「Intervention of PKC-θ as an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3(225):1-9 (2012);Anderson等人,「Mice deficient in PKC theta demonstrate impaired in vivo T cell activation and protection from T cell-medi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s」, Autoimmunity 39:469-478 (2006);Manicassamy等人, 「Protein kinase C-{theta}-mediated signals Enhance CD4+ T cell survival by up-regulating Bcl-xL」, J. Immunol. 176:6709-6716 (2006))。第二項研究顯示PKC-θ/PKC-α缺乏之組合引起累加的T細胞反應缺陷(Gruber等人, 「PKCθ cooperates with PKCα in alloimmune responses of T cells in vivo」, Molecular Immunology 46:2071-2079 (2009))。
在一些實施例中,有幾種用於急性排斥之不同治療選項。例示性治療選項包括皮質類固醇,諸如普賴蘇穠(prednisolone)及氫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鈣調神經磷酸酶(calcineurin)抑制劑,諸如環孢素及他克莫司;抗增殖藥,諸如硫唑嘌呤及黴酚酸;mTOR抑制劑,諸如西羅莫司(sirolimus)及依維莫司(everolimus);生物製劑,諸如單株抗IL-2Rα受體抗體(例如巴利昔單抗、達利珠單抗)、多株抗T細胞抗體(例如抗胸腺細胞球蛋白及抗淋巴球球蛋白),及單株抗CD20抗體(例如利妥昔單抗)。對於超急性排斥,唯一的治療選項為移除組織,且對於慢性排斥,提出再移植作為較佳選項。
PKC-θ增強T細胞存活且促進原生T細胞分化成發炎性Th17細胞。此外,調節PKC-θ活性變換發炎性效應T細胞與抑制性Treg之間的比率,以控制引起自體免疫及同種異體移植排斥的T細胞介導之免疫反應。實際上,PKC-θ缺失型小鼠對若干Th2及Th17依賴性自體免疫疾病之發生具有抗性且在引起移植同種異體移植物及移植物抗宿主病之排斥所需的異體免疫反應中有缺陷。(Sun, Z. 「Intervention of PKC-θ as an immunosuppressive regiment」, Frontiers in Immunology, 3(225):1-9 (2012)) 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為同種異體幹細胞移植之後的併發症,且特徵在於T細胞介導的次要組織相容性抗原之識別,隨後器官特異性血管增殖、細胞介素釋放及對正常組織的直接細胞介導之攻擊。在一些情況下,幹細胞獲自骨髓、周邊血液或臍帶血。在一些情況下,有兩種類型之GvHD:急性或猛爆形式之GvHD (aGvHD)及慢性形式之GvHD (cGvHD)。急性GvHD出現在移植之最前100天內,而慢性GvHD出現在100天時段之後。在一些情況下,GvHD之治療包括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諸如環孢黴素及他克莫司;mTOR抑制劑,諸如西羅莫司;及抗增生劑,諸如甲胺喋呤、環磷醯胺及黴酚酸酯。
PKC-θ在降低T細胞活化所需的總信號傳導臨限值中起重要作用。因此,PKC-θ之不存在藉由低含量及低親和力TCR促效劑選擇性地損害T細胞活化。因此,在同種異體環境中,PKC-θ之抑制可防止GVHD誘導,同時維持在BM移植之後對病毒感染作出反應且誘導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果的能力。(Valenzuela等人, 「PKCθ is required for alloreactivity and GVHD but not for immune responses toward leukemia and infection in mice」,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119(12): 3774-3786 (2009))。 3. 炎症
PKCβ亦在炎症(如上文章節中所指示)中起作用,諸如由發炎性腸病引起之炎症為克羅恩氏病、潰瘍性結腸炎、膠原性結腸炎、淋巴球性結腸炎、改道性結腸炎、貝賽特氏病或不確定型結腸炎。 給藥
當使用本發明之組合物時,劑量可在廣泛界限內變化且按照慣例並且為醫師所已知,在各個別案例中針對個體病況對其進行定製。舉例而言,其視待治療之疾病之性質及嚴重程度而定、視患者之病況而定、視所採用之化合物而定或視急性或慢性疾病狀態是否經治療或進行防治而定或視除如本文中所揭示之醫藥組合物以外是否投與其他活性化合物而定。可在一天期間投與多個劑量,尤其在認為需要相對較大量時,例如2、3或4次劑量。視個體而定且如患者之醫師或照護者認為適當,可能需要向上或向下偏離本文所描述之劑量。
用於治療所需的活性成分或其活性鹽或衍生物之量將不僅隨著選擇之特定鹽變化且亦隨著投藥途徑、所治療之病況之性質以及患者之年齡及狀況變化且最終將由巡診醫師或臨床醫師酌情處理。一般而言,熟習此項技術者理解如何將在模型系統(通常為動物模型)中獲得之活體內資料外推至另一模型(諸如人類)中。在某些情況下,此等外推可僅基於動物模型相較於另一動物模型(諸如哺乳動物,較佳為人類)的重量,然而,更通常地,此等外推並非簡單地基於重量,而是結合多種因素。代表性因素包括患者之類型、年齡、體重、性別、飲食及醫學病況;疾病之嚴重程度;投藥途徑;藥理學考慮因素,諸如所採用之特定化合物之活性、功效、藥物動力學及毒理學概況;是否利用藥物遞送系統;對急性或慢性疾病狀態是否正在進行治療或防治;或除本發明之化合物以外是否投與其他活性化合物且作為藥物組合之部分。根據如上文所引用之多種因素選擇用本發明之化合物及/或組合物治療疾病病況之給藥方案。因此,所採用之實際給藥方案可廣泛地變化且因此可偏離較佳給藥方案,且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在此等典型範圍外之劑量及給藥方案可經測試且適當時,可用於本發明之方法中。
所需劑量可能宜以單一劑量或以適當間隔投與之分次劑量(例如,每天兩次、三次、四次或更多次子劑量)呈遞。子劑量自身可進一步劃分成例如多個離散之鬆散間隔投藥。日劑量可劃分為若干部分(例如,2部分、3部分或4部分)投藥,尤其在認為投與相對較大量適當時。適當時,視個體行為而定,可能需要向上或向下偏離所指示之日劑量。
藥物製劑較佳呈單位劑型。在此類形式中,將製劑細分成含有適量活性組分之單位劑量。單位劑型可為封裝製劑,該封裝含有離散量之製劑。 組合療法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PKCβ抑制劑係與至少一種額外藥劑組合投與。PKCβ抑制劑及額外藥劑之投與可藉由相同或不同投藥途徑同時或依序進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開始投與PKCβ抑制劑之前向患者投與至少一種額外藥劑。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藥劑係在開始投與PKCβ抑制劑之前投與至少一週、或至少兩週、或至少三週、或至少一個月、或至少兩個月或至少三個月。
針對特定藥劑所採用的特定投藥途徑之適用性將視藥劑自身(例如,其是否可經口或局部投與而不會在進入血流之前分解)及進行治療之個體而定。額外藥劑或成分之特定投藥途徑為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
可基於所使用之特定藥劑、進行治療之個體、疾病之嚴重程度及階段以及同時向患者投與的至少一種PKCβ抑制劑及任何視情況選用之額外已知藥劑的量來判定所投與的額外藥劑之量。當與至少一種PKCβ抑制劑組合使用時,至少一種額外藥劑可例如以醫師諮詢台(Physicians' Desk Reference;PDR)中所指示或如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以其他方式測定之彼等量使用。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藥劑之劑量在與至少一種PKCβ抑制劑組合使用時降低。在一些實施例中,不降低劑量。
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包括一種產生用於「組合療法」之醫藥組合物的方法,其包含將至少一種PKCβ抑制劑與如本文中所描述之至少一種額外藥劑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摻合在一起。
在一些情況下,本文所描述之方法進一步包含與至少一種額外腫瘤學治療劑之組合療法。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腫瘤學治療劑係選自SYK抑制劑、雙重SYK-JAK抑制劑、PI3K抑制劑、JAK-STAT抑制劑、BCL2抑制劑、免疫調節劑、抗體-藥物結合物、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D-1抑制劑、TIM-3抑制劑、CTLA-4抑制劑、溴域抑制劑、EZH2抑制劑、HDAC抑制劑或IDH2抑制劑。 BTK 抑制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腫瘤學治療劑為BTK抑制劑。
布魯東氏酪胺酸激酶(Bruton's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劑依魯替尼為FDA批准的靶向B細胞惡性病之抗癌藥物。目前一些臨床發展階段中之其他BTK抑制劑包括(但不限於):ONO/GS-4059 (Ono Phamaceuticals/Gilead Sciences)、AVL-292/CC-292/斯比布魯替尼(spebrutinib) (Celgene Corporation)、BGB-3111 (BeiGene)及ACP-196/阿卡拉布魯替尼(acalabrutinib) (Acerta Pharma)、M7583 (EMD Serono/Merck KGaA)、MSC2364447C (EMD Serono/Merck KGaA)、BIIB068 (Biogen)、AC0058TA (ACEA Biosciences)及DTRMWXHS-12 (Zhejiang DTRM Biopharma)。 水合物及溶劑合物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水合物」意謂進一步包括化學計量或非化學計量之量的藉由非共價分子間力結合之水的化合物或其鹽。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溶劑合物」意謂進一步包括化學計量或非化學計量之量的藉由非共價分子間力結合之溶劑的化合物或其鹽。較佳溶劑為揮發性、無毒性及/或就以痕量向人類投與而言可接受的。
應理解,當參考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時使用片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及水合物」或片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或水合物」時,其包涵化合物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溶劑合物及/或水合物、化合物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以及化合物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溶劑合物及/或水合物。亦應理解,當參考本文所描述之鹽時使用片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溶劑合物及水合物」或片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溶劑合物或水合物」時,其涵蓋此類鹽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溶劑合物及/或水合物。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顯而易見本文所描述之組合物可包含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溶劑合物或水合物作為活性組分。此外,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及其鹽之各種水合物及溶劑合物將可用作製造醫藥組合物中之中間物。製造及鑑別適合的水合物及溶劑合物之典型程序(除本文所提及的彼等程序外)為此項技術者所熟知;參見例如載於Polymorphism in Pharmaceutical Solids, Harry G. Britain編, 第95卷, Marcel Dekker, Inc, New York, 1999的K.J. Guillory的「Generation of Polymorphs, Hydrates, Solvates, and Amorphous Solids」之第202-209頁。因此,本發明之一個態樣係關於投與包含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之水合物及溶劑合物及/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之醫藥組合物的方法,該組合物可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方法分離及表徵,該等方法諸如熱解重量分析(TGA)、TGA-質譜、TGA-紅外線光譜法、粉末X射線繞射(XRPD)、卡爾費雪滴定法(Karl Fisher titration)、高解析度X射線繞射及其類似者。存在若干提供用於在常規基礎上鑑別溶劑合物及水合物之快速及有效服務的商業實體。提供此等服務之例示性公司包括Wilmington PharmaTech (Wilmington, DE)、Avantium Technologies (Amsterdam)及Aptuit (Greenwich, CT)。 其他效用
尤其基於本發明之綜述,所揭示組合物之其他用途對熟習此項技術者將變得顯而易見。
如將認識到,本發明方法之步驟無需執行任何特定次數或以任何特定次序執行。本發明之額外目標、優勢及新穎特徵將在熟習此項技術者檢驗本發明之以下實例時變得顯而易見,該等實例意欲為說明性的且並不意欲為限制性的。 實例
本文所揭示之醫藥組合物及其製備進一步由以下實例說明。然而,提供以下實例以進一步限定本發明,而非將本發明限制於此等實例之細節。根據CS ChemDraw Ultra版本7.0.1、AutoNom版本2.2、CS ChemDraw Ultra版本9.0.7或CS ChemDraw Ultra版本12.0命名本文上述及下述之化合物。在某些情況下,使用通用名稱且應理解,此等通用名將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認可的。 實例 1. PKC β 信號傳導分析
先前工作證實用佛波醇肉豆蔻酸(phorbol myristic acid;PMA)及離子黴素刺激刺激了PKCβ。此已顯示引起PAI-1 mRNA結合蛋白SERBP1的PKCβ介導之磷酸化( 3O'Brien (2014) Cancer Res 73, 3195-3195)。為監測PKCβ介導之信號傳導,使用Alexa-647標籤抗磷酸_SERBP1抗體進行生物標記標記物分析。 樣品獲取
簡言之,將來自各患者之全血樣本吸入檸檬酸鈉收集管中。樣品將連夜運送至流式細胞測量術實驗室以進行處理及測試。
將針對每個供體之各治療條件準備複製品。將針對各供體、未經刺激及經PMA及離子黴素刺激之樣品準備以下條件。將全血200 µL置放於適當大小之冷凍小瓶中。樣品將如表1中所描述進行處理且在37℃、5.0% CO2下培育25-30分鐘。 1 刺激
條件 刺激劑 複本數
未經刺激 0 2
PMA + 離子黴素 PMA 200 nM (4.94 µL之8.1 µM*) + 1 µg/mL離子黴素(2µL^) 2
*藉由添加1 µL之8.1 mM (5 mg/mL)及999 µL RPMI 1640培養基(含有10% FBS)來製備PMA 8.1 µM ^藉由添加20 µL之1 mg/ml及180 µL RPMI 1640培養基(含有10% FBS)來製備之100 µg/mL離子黴素
在刺激之後,將添加2 mL 1× BD FACSLyse,接著渦動且在暗處在ART下培育12-15分鐘。樣品將立即儲存在-80℃下直至測試。
來自各個體之樣品將在所有時間點分批處理且包括正常人類對照未經刺激及經刺激之樣品。所有樣品將經處理且以單重態(singlet)形式收集。
將藉由將樣品置放在37℃水或珠粒浴液中來解凍冷凍樣品。樣品將轉移至管中且在制動器打開之情況下在環境室溫(ART)下在1700 rpm下離心5分鐘。樣品將傾析且用1 mL染色緩衝液(FBS)洗滌兩次。將樣品再懸浮於200 µL染色緩衝液(FBS)中且將添加適當體積之螢光染料結合之單株表面抗體(表2)。 2 表面抗體組全血
FITC PE AF647 PECy7 APCCy7 V421 V510
HLADR (5µL) CD86 (5µL) - CD20 (5µL) CD19 (5µL) CD45 (5µL) CD3 (5µL)
樣品將手動混合且在暗處在ART下培育15-20分鐘。樣品將用1 mL染色緩衝液(FBS)洗滌兩次。在洗滌之後,200 µL固定/滲透緩衝液(Fix/Perm buffer)將添加至各樣品中,接著渦動且在暗處在2-8℃下培育30-35分鐘。樣品將用1 ml 1×滲透緩衝液(Permeabilization Buffer/Perm Buffer)洗滌兩次。將添加100 µL之1×滲透緩衝液及適當體積之pSERBP1 AF647(記載於研究文書工作中)且在暗處在2-8℃下培育30-35分鐘。樣品將用1 mL 1×滲透緩衝液洗滌兩次。將樣品再懸浮於125 µL 1×染色緩衝液FBS中以在流式細胞儀上進行採集。 流式細胞儀校準
對於流式細胞儀,將在測試之每天藉由根據SOP運行BD細胞計數器設置及循軌珠粒及Spherotech Ultra Rainbow珠粒執行常規流體學及校準檢查。亦將在初始儀器時進行解決一個螢光信號可能溢出至另一螢光信號中的螢光補償。可視需要在使用FACSDiva™軟體(版本6.1.3或更高)進行資料收集之後執行額外電子補償。 對樣品之採集及分析
將使用評估兩種散射參數及至多八個顏色螢光通道之BD FACSCantoII™來執行流式細胞測量術資料採集。將使用BD FACSDiva™軟體(版本6.1.3或更高)採集資料。將採集樣品以藉由基於CD45相較於側面散射之電子閘控將所關注細胞與周邊血液中之其他細胞類型進行區分。儀器將經設置以收集50,000個CD45+淋巴球事件。將生成雙重組合細胞圖及/或直方圖,以說明細胞部分之LL (-/-)、LR (+/-)、UL (-/+)、UR (+/+)及/或間隔閘。流式細胞圖將經列印且用研究黏合劑保持。
將報導各群體(CD45、CD3、CD19及CD20)之AF647通道之中值螢光強度。亦將報導CD3+、CD3-CD19+、CD3-CD20+、CD3-CD19+HLADR+CD86+及CD3-CD20+HLADR+CD86+之相對%資料。將藉由Microsoft Excel分析資料以獲得描述性統計;亦即,平均值、SD及CV%。 3 閘控策略
細胞圖 / 直方圖 X Y 閘通 群體
細胞圖1 FSC SSC 無閘 P1 = 總細胞
細胞圖2 CD45 V421 SSC P1 P2 = 淋巴球
細胞圖3 CD3 V510 SSC P2 P3 = CD3+ 細胞
細胞圖4 CD3 V510 CD19 APCCy7 P2 P4 = CD3-CD19+細胞
細胞圖5 CD3 V510 CD20 PECy7 P2 P5 = CD3-CD20+細胞
細胞圖6 HLADR FITC CD86 PE P4 象限標記
細胞圖7 HLADR FITC CD86 PE P5 象限標記
直方圖1 pSERBP1 AF647 計數 P2 MFI AF647
直方圖2 pSERBP1 AF647 計數 P3 MFI AF647
直方圖3 pSERBP1 AF647 計數 P4 MFI AF647
直方圖4 pSERBP1 AF647 計數 P5 MFI AF647
資料分析
分析流式細胞測量術資料以測定在PMA/離子黴素刺激之後SERBP1磷酸化之量。所報導資料為CD19+pSERBP1+群體,標準化為對應時間點各患者自身未經刺激之樣品或在暴露於化合物A之前自個體收集的未經刺激之樣品。
來自對來自患有CLL或SLL之患者的全血樣品執行之PKCβ信號傳導分析的生物標記資料表明在500-600 ng/mL範圍內的血漿中化合物A之濃度完全抑止PKCβ信號傳導。 4. PMA 刺激之後相較於化合物 A 藥物濃度抑制 β 細胞中之 PKC β 信號傳導
患者數目 劑量(mg BID) PMA 平均刺激 [ 無藥物] 第8 天給藥後3h 峰值之平均刺激 峰值刺激之抑制% 化合物A 血漿濃度(ng/mL)
N = 1 100 119% 96% 122% 587
N = 3 200 171% 100% 102% 837
N = 3 250 239% 102% 98% 1310
患者數目 劑量(mg BID) PMA 平均刺激 [ 無藥物] 第8 天給藥前最低的平均刺激(C min) 最低刺激之抑制% (C min) 化合物A 血漿濃度(ng/mL)
N = 1 100 119% 109% 51% 186
N = 3 200 171% 121% 70% 295
N = 3 250 239% 104% 97% 542
圖7展示此實例之個體患者資料。 實例 2 製備含有修飾釋放組合物之錠劑
修飾釋放組合物之期望特徵為穩定的釋放曲線,亦即其中藥物之釋放速率並不實質上隨時間推移而變化。舉例而言,期望特徵為釋放速率在藥物儲存之時間段期間並不實質上變化。因此,在獲得化合物A之釋放速率將隨時間推移而穩定的組合物的目標下,測試賦形劑之各種組合。
適合組合物之一實例為呈錠劑形式之組合物。不同劑量之化合物A的修飾釋放錠劑之實例展示於表5A-C中。 5A
成分 % (w/w) 毫克 / 錠劑 % (w/w) 毫克 / 錠劑 % (w/w) 毫克 / 錠劑
化合物A 37.5 300.0 36 200.2 30 150
羥丙基纖維素(HPC-Klucel EXF) 4.0 32.0 5 27.8 4 20
PolyOx N60K 25.0 200.0 25 139.0 25 125
甘露醇(Mannogem XL SD) 16.3 130.0 16.5 91.7 18.65 93.25
磷酸二鈣(Emcompress) 16.3 130.0 16.5 91.7 21.35 106.75
硬脂酸鎂 1.0 8.0 1 5.6 1 5
總計 100 800.0 100 556.0 100 500
5B
成分 % (w/w) 毫克 / 錠劑 % (w/w) 毫克 / 錠劑 % (w/w) 毫克 / 錠劑
化合物A 37.5 300.0 36 200.2 30 150
羥丙基纖維素(HPC-Klucel EXF) 4.0 32.0 5 27.8 4 20
Methocel K100 LV 20.0 160.0 25 139.0 25 125
甘露醇(Mannogem XL SD) 18.8 150.0 16.5 91.7 18.65 93.25
磷酸二鈣(Emcompress) 18.8 150.0 16.5 91.7 21.35 106.75
硬脂酸鎂 1.0 8.0 1 5.6 1 5
總計 100 800.0 100 556.0 100 500
5C
成分 % (w/w) 毫克 / 錠劑 % (w/w) 毫克 / 錠劑 % (w/w) 毫克 / 錠劑
化合物A 37.5 300.0 36 200.2 30 150
羥丙基纖維素(HPC-Klucel EXF) 4.0 32.0 5 27.8 4 20
Carbopol 71G 20.0 160.0 25 139.0 25 125
甘露醇(Mannogem XL SD) 18.8 150.0 16.5 91.7 18.65 93.25
磷酸二鈣(Emcompress) 18.8 150.0 16.5 91.7 21.35 106.75
硬脂酸鎂 1.0 8.0 1 5.6 1 5
總計 100 800.0 100 556.0 100 500
錠劑之各種組分的供應商及等級展示於表6中。 6
組分 製造商 供應商等級
PolyOx DuPont N60K
Methocel K100 LV DuPont Methocel K4M Premium CR
羥丙基纖維素(HPC) Ashland Klucel EXF
磷酸二鈣 JRS Pharma Emcompress
甘露醇 SPI Pharma Mannogem XL SD
Carbopol Lubrizol 71G
硬脂酸鎂 Mallinckrodt Hyqual 5712 (植物來源)
實例 3. 製備修飾釋放錠劑
用於製備修飾釋放錠劑之例示性程序係如下。
如下製備顆粒。將甘露醇、化合物A、羥丙基纖維素(Kluel EXF)及控釋聚合物(PolyOx、Methocel或Carbopol)稱重且經由20目篩分。將所篩分粉末添加至適當大小的摻合器中。將混合物摻合15分鐘。經由30號篩網篩分硬脂酸鎂且將其添加至摻合器中。將混合物摻合3分鐘。
使用適當大小的工具壓縮最終摻合物以製成化合物A之持續釋放錠劑。處理步驟之方塊流程圖展示於流程1中。
修飾釋放錠劑之製劑之實例係如下: (a) 實例 3-1:藉由直接摻合及壓縮來製備化合物A 300 mg與37.5% PolyOx N60K之0.5 kg摻合物。以800-mg目標錠劑大小及15-kP目標硬度壓縮八十種錠劑且測定釋放曲線。與立即釋放錠劑相比,測定錠劑之釋放速率。 (b) 實例 3-2:藉由直接摻合及壓縮製備0.5 kg批量的具有20% Methocel K100LV之化合物A粉末摻合物。以800-mg目標錠劑大小及15-kP硬度壓縮八十種錠劑且測定釋放曲線。將錠劑之釋放速率與在時間點<6小時處且在時間點≥6小時處的修飾釋放膠囊進行比較。 (c) 實例 3-3:藉由摻合及壓縮製備0.5 kg批量的具有20% Carbopol 71G之化合物A粉末摻合物。以800-mg目標錠劑大小及15-kP硬度壓縮八十種錠劑且測定釋放曲線。將錠劑之釋放速率與修飾釋放膠囊進行比較。 (d) 使用0.3071"×0.7087"長橢圓形工具壓縮三種摻合物中之每一者。 實例 4 製備含有含 Eudrigit® 之修飾釋放組合物的錠劑。
含有Eudrigit®之修飾釋放錠劑之一實例展示於表7中。 7
材料 毫克/ 錠劑 w/w %
化合物A 300 39.0
Eudragit® RLPO 100 13.0
HPC (Klucel® EXF) 55 7.1
甘露醇 50 6.5
磷酸二鈣(Emcompress®) NF 100 13.0
硬脂酸鎂NF 9 1.2
總計 614 100.0
實例 5 製備含有含 Ethocel™ 之修飾釋放組合物的錠劑。
含有Ethocel™之修飾釋放錠劑之一實例展示於表8中。 8
材料 毫克/ 錠劑 w/w %
化合物A 300 39.0
Ethocel™ 10 cp 100 13.0
HPC (Klucel® EXF) 55 7.1
甘露醇 50 6.5
磷酸二鈣(Emcompress®) NF 100 13.0
硬脂酸鎂NF 9 1.2
總計 614 100.0
實例 6 製備含有含 Carbopol® 之修飾釋放組合物的錠劑。
含有Carbopol®之修飾釋放錠劑之一實例展示於表9中。 9
材料 毫克/ 錠劑 w/w %
化合物A 300 39.6
Carbopol® 71G NF 110 14.5
HPC (Klucel® EXF) 57 7.5
甘露醇 120 15.9
磷酸二鈣(Emcompress®) NF 150 19.8
硬脂酸鎂NF 10 1.3
總計 747 100.0
實例 7 製備含有含 HPC (HXF 級別 ) 之修飾釋放組合物的錠劑。
含有HPC (HXF級別)之修飾釋放錠劑之一實例展示於表10中。 10
材料 毫克/ 錠劑 w/w %
化合物A 300 39.6
HPC (Klucel™ HXF) 120 15.9
HPC (Klucel™ EXF) 57 7.5
甘露醇 120 15.9
磷酸二鈣(Emcompress®) NF 150 19.8
硬脂酸鎂NF 10 1.3
總計 757 100.0
實例 8 製備含有含 HPMC (Methocel™) 之修飾釋放組合物的錠劑。
含有HPMC (Methocel™)之修飾釋放錠劑之實例展示於表11A至表11D中。 11A 實例 8-1
材料 毫克/ 錠劑 w/w %
化合物A 300 39.0
Methocel™ K100M 125 16.2
HPC (Klucel™ EXF) 55 7.1
甘露醇 160 20.8
磷酸二鈣(Emcompress®) NF 120 15.6
硬脂酸鎂NF 10 1.3
總計 770 100.0
11B 實例 8-2
材料 毫克/ 錠劑 w/w %
化合物A 200 28.57
羥丙甲纖維素2208 USP (Methocel™ K100 LV CR) 140 20.00
甘露醇 351 50.18
硬脂酸鎂NF 9 1.25
總計 700 100.0
11C 實例 8-3
材料 毫克/ 錠劑 w/w %
化合物A 200 28.57
羥丙甲纖維素2208 USP (Methocel™ K100 LV CR) 105 15.00
羥丙甲纖維素2910 USP (Methocel™ E5 LV) 35 5.00
甘露醇 351 50.18
硬脂酸鎂NF 9 1.25
總計 700 100.0
11D 實例 8-4
材料 毫克/ 錠劑 w/w %
化合物A 200 28.57
羥丙甲纖維素2208 USP (Methocel™ K100 LV CR) 105 20.00
甘露醇 211 30.14
Starch 351 20.00
硬脂酸鎂NF 9 1.25
總計 700 100.0
實例 9 製備含有含 Carbopol® Ethocel™ 之修飾釋放組合物的錠劑。
在一些錠劑中,結合使用親水性及疏水性聚合物以便謹慎地控制藥物釋放。
含有Carbopol及Ethocel™之修飾釋放錠劑之一實例展示於表12中。 12
材料 毫克/ 錠劑 w/w %
化合物A 300 39.6
Carbopol® 71G NF 70 9.2
Ethocel™ 60 7.9
HPC (Klucel™ EXF) 67 8.9
甘露醇 220 29.1
硬脂酸鎂NF 10 1.3
總計 727 100.0
實例 10 製備含有包覆有控釋包衣之立即釋放錠劑核心的錠劑。
聚乙酸乙烯酯(PVAc,MW 450,000)為疏水性聚合物。PVAc為不溶的且並不如同其他延續釋放聚合物(諸如三仙膠、瓜爾豆膠或刺槐豆膠)及羥基烷基化或羧基烷基化纖維素賦形劑般強有力地溶脹。PVAc可以30%分散液形式獲得,該分散液由作為成孔劑之2.7%聚維酮K30及作為穩定劑/濕潤劑之0.3%月桂基硫酸鈉(SLS)組成。聚維酮在自不溶性PVAc膜釋放藥物分子中起重要作用且SLS提供在包衣期間散佈聚合物之優點,因此產生均質膜。另外,PVAc之自密封特性亦對防止即刻釋放且避免任何劑量轉儲至關重要(Ensslin等人, 2009)。
包覆有控釋包衣之立即釋放錠劑核之一實例展示於表13中。 13
材料 毫克/ 錠劑 w/w %
化合物A 300 42.4
HPC (Klucel™ HXF) 75 10.6
微晶纖維素 300 42.4
硬脂酸鎂NF 10 1.4
核小計 685 96.9
PVAc包衣(2.7%聚維酮K30及0.3% SLS)* 22 3.1
總包衣錠劑重量 707 100
*噴塗30% (w/w分散液) 實例 11 製備含有包覆有控釋包衣之親水性基質的錠劑。
含有包覆有控釋包衣之親水性基質之錠劑的實例展示於表14A至表14C中。表14B (實例 11-2)展示含有親水性基質之錠劑之一實例,該親水性基質在實例 8 -2之錠劑上以6%重量增加包覆有控釋包衣。表14C (實例 11-3)展示含有親水性基質之錠劑之一實例,該親水性基質在實例 8 -3之錠劑上以6%重量增加包覆有控釋包衣。 14A 實例 11-1
材料 毫克/ 錠劑 w/w %
化合物A 300 35.7
HPC (Klucel™ EXF) 65 7.7
Carbopol® 71G NF 70 8.3
甘露醇 120 14.3
MCC 250 29.8
硬脂酸鎂NF 10 1.2
核小計 815 97.0
Ethocel™包衣(含有15% HPC成孔劑) 25 3.0
總計 840 100.0
14B 實例 11-2
材料 毫克/ 錠劑 w/w %
化合物A 200 26.95%
羥丙甲纖維素2208 USP (Methocel™ K100 LV CR) 140 18.87%
甘露醇 351 28.44%
硬脂酸鎂NF 9 18.87%
小計 700 94.3%
Surelease®乙基纖維素包衣(含有5% HPMC成孔劑) 42 6.0
總計 742 100.0
14C 實例 11-3
材料 毫克/ 錠劑 w/w %
化合物A 200 26.95%
羥丙甲纖維素2208 USP (Methocel™ K100 LV CR) 105 18.87%
羥丙甲纖維素2910 USP (Methocel™ E5 LV) 35 28.44%
甘露醇 351 18.87%
硬脂酸鎂NF 9 1.21%
核小計 700 94.3%
Surelease®乙基纖維素包衣(含有5% HPMC成孔劑) 42 6.0
總計 742 100.0
實例 12 活體外溶解。
根據如美國藥典(U. S. Pharmacopoeia)中發現的標準化溶解測試程序描述醫藥調配物之釋放速率,其中少於50%之藥物在量測之1小時內釋放且不少於70%之藥物係以目標性給藥週期,諸如8至至少12小時時段釋放。
使用USP設備II (槳葉)進行活體外藥物釋放,其中在50 rpm下,使500 mL溶解介質保持處於37±1℃持續12 h。前2小時使用0.1N HCl (pH 1.2)作為溶解介質,隨後接下來10 h使用pH 7.2磷酸鹽緩衝液。分別以0.5、2、4、8、12、18及24 h時間間隔抽取樣品。接著使用樣品之過濾部分,以分光光度法(UV/Vis)測定溶解藥物之量。藉由計算屬於來自各調配物之六種錠劑的藥物釋放之平均累積%來獲得以任何時間間隔釋放之藥物。
所選實例之溶解概況列於 15中。 15 所選實例之溶解概況
時間( 小時) 實例8-2 實例8-3 實例8-4 實例11-2 實例11-3
1 32 37 13 1 0
3 63 75 30 12 3
6 89 92 45 37 17
9 96 96 56 55 38
12 97 97 64 68 60
18 NA NA 75 83 86
24 NA NA 82 89 90
實例 13 製備且表徵含有親水性聚合物基質之 300 mg 濃度錠劑 錠劑製備
根據提供於表15中之調配物,使用描述於流程1中之通用製造程序以各自500 g之規模製備三個試驗。簡言之,製造製程涉及簡單的直接摻合及壓縮製程。
如上文在實例3中所描述,使用25% PolyOx™ N60 K製備實例 13-1;使用20% Methocel™ K100 LV製備實例 13-2;且使用20% Carbopol® 71G製備實例 13-3 16
成分 實例13-1 實例13-2 實例13-3
毫克/ 錠劑 w/w % 毫克/ 錠劑 w/w % 毫克/ 錠劑 w/w %
化合物A 300.0 37.5 300.0 37.5 300.0 37.5
HPC (Klucel™ EXF) 32.0 4.0 32.0 4.0 32.0 4.0
PolyOx™ N60K 200.0 25.0            
Methocel™ K100 LV       160.0 20.0      
Carbopol® 71G             160.0 20.0
甘露醇 130.0 16.3 150.0 18.8 150.0 18.8
磷酸二鈣 130.0 16.3 150.0 18.8 150.0 18.8
硬脂酸鎂 8.0 1.0 8.0 1.0 8.0 1.0
總計 800.0 100.0 800.0 100.0 800.0 100.0
流程 1.
Figure 02_image004
物理表徵
化合物A表示37.5%之調配物且由於製造製程涉及簡單的直接摻合及壓縮製程,起始化合物A之物理特徵對最終摻合物自身具有顯著影響。化合物A具有相對粗糙的粒度分佈及中等流動特徵。在與賦形劑摻合之後,通常改良實例 13-1(PolyOx N60K)及實例 13-3(Carbopol 71G)之流動特徵。[不同於作為顆粒且自由流動的PolyOx N60K及Carbopol 71G,Methocel K100 LV為通常具有較差流動特徵之細粉。]然而,儘管實例 13-2(Methocel K100 LV)之流動特徵較差,但所有調配物在製錠期間均良好壓縮。
三種調配物之物理錠劑特徵之概述提供於表17及表18中。 17 粒度分佈
測試 化合物A 實例13-125% PolyOx™ N60K 實例13-220% Methocel™ K100 LV 實例13-320% Carbopol® 71G
容積密度 0.431 g/mL 0.467 g/mL 0.451 g/mL 0.467 g/mL
敲緊密度 0.758 g/mL 0.633 g/mL 0.758 g/mL 0.658 g/mL
卡爾指數(Carr's Index) 43.14% 26.22% 40.50% 29.03%
豪斯納比率(Hausner Ratio) 1.76 1.36 1.68 1.41
US 篩孔大小 保留 %
20 6.4 0.0 0.0 0.0
30 19.2 6.0 6.8 6.0
40 14.6 7.6 7.2 6.8
60 35.8 17.6 14.8 26.2
80 12.8 19.6 20.4 20.8
100 4.8 14.4 9.6 14.0
120 2.0 6.8 6.0 4.8
170 4.0 15.6 15.6 14.8
200 1.0 6.8 9.6 4.0
230 0.0 1.6 2.4 0.8
盤(Pan) 0.0 4.0 6.0 1.2
18 物理錠劑特徵
實例13-125% PolyOx™ N60K 實例13-220% Methocel™ K100 LV 實例13-320% Carbopol® 71G
外觀 白色至灰白色,平面,雙凸面,0.3071"×0.7087"囊片 白色至灰白色,平面,雙凸面,0.3071"×0.7087"囊片 白色至灰白色,平面,雙凸面,0.3071"×0.7087"囊片
重量(mg)
最大值 805.9 809.8 810.9
最小值 796.2 784.3 792.3
平均值 (10 種錠劑 ) 801.20 797.23 800.27
% RSD 0.41 1.2 0.73
厚度(mm)
最大值 6.53 6.76 6.64
最小值 6.50 6.62 6.60
平均值 6.51 6.69 6.62
硬度(kp)
最大值 16.0 17.0 17.1
最小值 14.2 11.3 14.4
平均值 14.97 13.81 15.44
脆度
脆度 % 0.11 0.22 0.12
針對試驗中之每一者使用大約15 kp之目標錠劑硬度。未遇到黏著或撿料問題且所得錠劑不具有缺陷。錠劑脆度結果極好。
三種調配物中之任一者均未偵測到黏著或穿孔成膜。對於實例 13-1(PolyOx™ N60K)及實例 13-3(Carpopol® 71G),觀測到良好流動及均勻重量及硬度。對於實例 13-2(Methocel™ K100 LV),觀測到具有一些重量波動及可變硬度的較好流動。 溶解測試
提供調配物中之每一者之樣品以用於溶解測試。
藉由USP設備1 (籃子)測定的三種調配物之溶解結果產生比預期慢得多的溶解曲線,特定言之對於含有Carbopol® 71G之實例13-3,在18小時內僅釋放33%之藥物。含有Methocel™ K100LV之實例13-2產生在18小時內釋放大約60%藥物的相對線性曲線。儘管含有PolyOx™ N60K之實例13-1亦在18小時內釋放60%藥物,但此聚合物在所測試之所有時間點處具有顯著高度可變性(% RSD),而其他兩種聚合物產生更加一致的結果。
然而,籃子可能不能提供與基質錠劑之足夠流體動力相互作用且籃子之細網材料可潛在地經自錠劑沖蝕之凝膠材料阻塞。因此,使用USP設備2 (槳葉)以75 RPM在含有Carbopol® 71G及Methocel™ K100LV之錠劑上重複溶解測試。
與初始結果相比,在6小時之後,對於兩種聚合物,使用USP設備2 (槳葉)而非設備1生成之溶解結果產生更快的釋放曲線。然而,在含有20% Carbopol 71G (實例13-3)之調配物的情況下,結果在18小時時間點處顯著增加,從而表明錠劑基質可由於所涉及之流體動力增加而破裂開。
三種調配物之溶解結果之概述提供於表19中。 19
調配物 實例13-125% PolyOx™ N60K 實例13-220% Methocel™ K100 LV 實例13-320% Carbopol® 71G
USP設備 籃子 籃子 槳葉 籃子 槳葉
時間( 小時) 溶解%/ (%RSD)
0 0 0 0 0 0
1 3.3/(21.6) 11.6/(5.0) 12.1/(7.1) 2.5/(4.4) 2.3/(3.0)
3 8.2/(18.0) 22.3/(3.4) 24.5/(6.6) 6.4/(2.4) 6.8/(2.3)
6 18.2/(17.7) 34.8/(2.6) 40.1/(2.9) 12.3/(1.6) 14.8/(2.1)
8 25.7/(16.8) 41.2/(2.6) 48.9/(1.6) 16.4/(0.7) 21.2/(2.4)
12 39.9/(15.2) 50.6/(3.0) 64.0/(0.4) 24.2/(1.7) 38.1/(3.2)
18 58.1/(13.6) 60.3/(3.6) 80.1/(0.5) 32.8/(1.7) 91.1/(5.0)
無窮大 61.3 63.8 83.8 34.9 98.0
實例 14 小規模製備含有低含量親水性聚合物基質之 300 mg 濃度錠劑
為了加速在實例13中觀測到之溶解速率,用所使用的低含量聚合物調配新錠劑。根據表20中之調配物製備四種初始小試驗(50 g)摻合物。隨著聚合物含量降低,可溶填充劑(甘露醇)之含量增加,因此使劑量之淨重保持不變。較高含量之可溶填充劑可進一步促進釋放速率。 20
成分 實例14-1 實例14-2 實例14-3 實例14-4  
毫克/ 錠劑 w/w % 毫克/ 錠劑 w/w % 毫克/ 錠劑 w/w % 毫克/ 錠劑 w/w %
化合物A 300.0 37.5 300.0 37.5 300.0 37.5 300.0 37.5
HPC (Klucel™ EXF) 32.0 4.0 32.0 4.0 32.0 4.0 32.0 4.0
Methocel™ K100 LV 120.0 15.0 80.0 10.0            
Carbopol® 71G             100.0 12.5 80.0 10.0
甘露醇 190.0 23.8 230.0 28.8 210.0 26.3 230.0 28.8
磷酸二鈣 150.0 18.8 150.0 18.8 150.0 18.8 150.0 18.8
硬脂酸鎂 8.0 1.0 8.0 1.0 8.0 1.0 8.0 1.0
總計 800.0 100.0 800.0 100.0 800.0 100.0 800.0 100.0
使用MTCM-1液壓機手動地壓縮來自此等摻合物中之每一者的錠劑樣品且使用設備2 (槳葉)以75 RPM將其置放於裝配有含有900 ml水之容器的溶解設備中以供歷經8小時物理觀測錠劑。
隨時間推移,含有10%含量之聚合物的錠劑展示錠劑之穩定及逐步侵蝕。含有Carbopol® 71G (實例14-4)之錠劑實際上在6小時時開始破碎成較大片段且在8小時更充分破碎。
基於此等觀測結果,基於實例 14-2(10% Methocel™ K100 LV)及 14-4(10% Carbopol® 71G)之調配物製備化合物A錠劑之兩種較大調配物。 實例 15 製備且表徵含有 10% 親水性聚合物基質之 300 mg 濃度錠劑 錠劑製備
根據提供於表19中之調配物,使用描述於流程1 (實例13)中之通用製造程序以各自550 g之規模製備兩個試驗。簡言之,製造製程涉及簡單的直接摻合及壓縮製程。
使用10% Carbopol® 71G製備實例 15-1;且使用10% Methocel™ K100 LV製備實例 15-2 21
成分 實例15-1 實例15-2
毫克/ 錠劑 w/w % 毫克/ 錠劑 w/w %
化合物A 300.0 37.5 300.0 37.5
HPC (Klucel™ EXF) 32.0 4.0 32.0 4.0
Methocel™ K100 LV       80.0 10.0
Carbopol® 71G 80.0 10.0      
甘露醇 230.0 28.8 230.0 28.8
磷酸二鈣 150.0 18.8 150.0 18.8
硬脂酸鎂 8.0 1.0 8.0 1.0
總計: 800.0 100.0 800.0 100.0
物理表徵
實例 15-2(10% Methocel™ K100 LV)之流動特徵比實例 13-2(20% Methocel™ K100 LV)明顯更佳。然而,Carbopol® 71G實例(實例15-1)在此較低聚合物含量下仍保持較好流動特徵及相對粗略的粒度分佈。
在Manesty Betapress上以42 rpm之速度成功地壓縮兩個實例。
三種調配物之物理錠劑特徵之概述提供於表22及表23中。 22 粒度分佈
測試 化合物A 實例15-110% Carbopol® 71G 實例15-210% Methocel™ K100 LV
容積密度 0.431 g/mL 0.500 g/mL 0.485 g/mL
敲緊密度 0.758 g/mL 0.658 g/mL 0.677 g/mL
卡爾指數 43.14% 24.01% 28.36%
豪斯納比率 1.76 1.32 1.40
US 篩孔大小 保留 %
20 6.4 0.4 0.8
30 19.2 15.2 8.4
40 14.6 9.6 7.2
60 35.8 28.4 11.4
80 12.8 20.8 15.2
100 4.8 7.6 14.4
120 2.0 3.6 8.0
170 4.0 8.8 16.0
200 1.0 3.2 8.0
230 0.0 0.0 2.4
0.0 1.6 6.8
23 物理錠劑特徵
實例15-110% Carbopol® 71G 實例15-210% Methocel™ K100 LV
外觀 白色至灰白色,平面,雙凸面,0.3071"×0.7087"囊片 白色至灰白色,平面,雙凸面,0.3071"×0.7087"囊片
重量(mg)
最大值 803.9 807.1
最小值 795.6 784.5
平均值 (10 種錠劑 ) 799.38 794.10
% RSD 0.34 0.84
厚度(mm)
最大值 6.47 6.52
最小值 6.44 6.49
平均值 6.45 6.50
硬度(kp)
最大值 15.9 16.0
最小值 14.0 12.0
平均值 15.04 13.81
脆度
脆度% 0.14 0.20
針對試驗中之每一者使用大約15 kp之目標錠劑硬度。未遇到黏著或撿料問題且所得錠劑不具有缺陷。錠劑脆度結果極好。
任一調配物均未偵測到黏著或穿孔成膜。對於實例 15-1(Carpopol® 71G),觀測到良好流動及均勻重量及硬度。對於實例 15-2(Methocel™ K100 LV),觀測到具有一些重量波動及可變硬度的較好流動。 溶解測試
提供調配物中之每一者之樣品以供如實例13中所描述使用USP設備2 (槳葉)進行溶解測試。
實例 15-2(10% Methocel™ K100 LV)展示在已釋放95.4%藥物時維持化合物A之釋放持續至多18小時的溶解曲線。此明顯比含有20% Methocel™ K100 LV (實例 13-2)之先前試驗更快。
相比之下,當與含有20% Carbopol® 71G (實例 13-3)之試驗相比時,實例 15-1(10% Carbopol® 71G)之溶解曲線展示在早期時間點釋放速率僅適當增加。如同實例13-3,釋放在12小時時間點處顯著地增加,從而指示基質可能已破裂。
兩種調配物之溶解結果之概述提供於表24中。 24
調配物 實例15-110% Carbopol® 71G 實例15-110% Methocel™ K100 LV
USP設備 槳葉 槳葉
時間( 小時) 溶解%/(%RSD)
0 0 0
1 3.8/(1.9) 33.4/(8.4)
3 10.2/(0.6) 57.5/(6.4)
6 18.9/(2.0) 71.9/(4.1)
8 24.6/(2.3) 78.3/(3.3)
12 47.5/(14.8) 87.4/(2.1)
18 83.8/(5.9) 95.4/(1.0)
無窮大 93.7 97.1
儘管化合物A之釋放速率在低聚合物濃度下(特定言之在具有Methocel™ K100 LV之情況下)得到改善,通常認為10%聚合物含量非常低,以獲得18小時之持續釋放時段,因此此結果為出人意料及未預期的。在進一步研究化合物A之溶解度特徵後,化合物A之溶解度實際上在pH 7 (在24小時之後,1.04 mg/ml)下非常低,其接近於用於此研究之溶解介質(pH 6.8磷酸鉀緩衝液)之溶解度。由於其在此pH下之低溶解度,化合物A基質錠劑釋放將主要受限於凝膠基質之侵蝕而非擴散及侵蝕兩者。其次,900 ml緩衝液中300 mg濃度化合物A的所需沈降條件最多將為微不足道的。另外,化合物A可與親水性聚合物協同地相互作用,從而產生比將通常藉由用於此等特定聚合物之含量獲得的更強的基質。 總之,此等結果表明Methocel™ K100 LV產生更合乎需要的化合物A之溶解曲線。 結論
含有300 mg化合物A之持續釋放錠劑調配物為可用的。極低含量之Methocel™ K100 LV (10%)產生18小時之持續釋放曲線且在此研究中研究之三種親水性聚合物中,Methocel™ K100 LV產生最合乎需要的持續釋放劑量曲線。另外,槳葉設備(相較於籃子設備)之使用較佳用於評估基於持續釋放基質之表。 實例 16 臨床試驗 - 藥物動力學比較研究。
單劑量及多劑量相對生物利用度研究之目標為在單劑量及多劑量投與化合物A之後評估修飾釋放調配物之PK且證實等效性暴露及其他PK參數(例如C min)。
採用隨機分組、開放標記、雙向互換型研究。將一組個體分開,且一半暴露於一天兩次給與(BID給藥)之化合物且一半給與含化合物之ER調配物,通常為經由向接受其BID的患者單次給藥給與的兩倍量。
另外,視情況採用2期研究設計,其中各期包含單劑量階段,其後為使用相同調配物之多劑量階段。將個體隨機分組以接受ER或立即釋放(IR)錠劑。接著以互換型方式將個體切換至其他組。
對於ER治療,在第1天單一劑量之ER調配物(例如,600 mg ER錠劑)之後為自第3天至第7天QD給藥ER調配物錠劑。IR治療係由在研究之第1天相隔大約12小時投與的2劑含化合物A之IR 300-mg錠劑,隨後在第3天至第7天BID給藥IR調配物錠劑(相隔12小時)組成。使此研究之多劑量階段在兩種(ER及IR)治療中進行足夠長時間,以使得血漿值達到穩態(對於IR化合物A為約5天)。在互換之前,觀測到72小時之清除期。
在研究之單一劑量階段(第1天)期間,自在給藥前(0小時)及給藥後0.5、1、2、3、4、6、9、12、24、36及48小時接受ER調配物的個體收集樣品。對於IR治療,亦在晚上給藥後0.5、1、2、3、4、6及9小時收集血液樣品。
在研究之多劑量階段期間,在給藥前至給藥後24小時以類似於單一劑量研究中所使用之方式收集血液樣品。為了確定穩態及C min值,在多劑量階段之第3天、第4天及第5天上午收集給藥前血液樣品。
使用針對化合物特定研發的典型血漿處理及分析方法(LC/MS-MS)進行化合物A之分析。使用出於該目的研發之軟體完成對化合物A之PK行為之分析(例如,WinNonlin, Certara USA, Inc., Princeton, NJ, USA)。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認識到,可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之情況下對本文中所闡述之說明性實例進行各種修改、添加及取代且因此視為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圖1A及圖1B展示化合物A抑制PKCβ及下游目標之磷酸化。證實了用化合物A處理之原代CLL細胞中BCR信號傳導之抑制。在圖1A中,代表性免疫墨點展示利用化合物A減少PKCβ及其下游目標之磷酸化。在圖1B中,使用Alphaview SA軟體對免疫墨點進行定量(pPKCβ:n=5,pERK:n=4,pIκBα:n=5,pGSK3β:n=5)且結果報導為與媒劑對照相比表現之倍數變化。
圖2展示藉由用化合物A處理之原代CLL細胞抑制促炎性細胞介素表現。在存在或不存在抗IgM接合之情況下,用5 μM化合物A處理原代CLL細胞24小時。藉由ELISA量測CCL3及CCL4分泌。
圖3A及圖3B展示化合物A用WT及C481S BTK降低原代CLL細胞之活化。觀測到在依魯替尼(ibrutinib)之前及之後用化合物A處理的原代CLL細胞之活化。將低溫保藏之基線樣品及來自經依魯替尼治療之患者(n=2)的復發後樣品解凍且用至多10 μM化合物A處理並用3.2 μM CpG刺激。在48小時時藉由流式細胞測量術量測CD86 (圖3A)及HLA-DR (圖3B)表現。報導平均螢光強度(MFI)。誤差桿表示標準差。
圖4展示化合物A對健康T細胞之影響。健康供體T細胞用1 μm化合物A (n=9)處理且用10 μg培養盤結合的抗CD3及1 μg可溶抗CD28刺激24小時。藉由ELISA量測TNFα表現。
圖5展示化合物A抑制活體內PKCβ功能且抑制活體內SERBP1之磷酸化。磷流分析用於量測SERBP1 (PKCβ之新穎受質)之磷酸化。在適當時間點處自接受化合物A作為1期研究之部分的CLL患者獲取全血樣品,且將其連夜運送並處理以供次日測試。全血用PMA+離子黴素(ionomycin)刺激,細胞經滲透,且量測SERBP1磷酸化之量。所報導資料為CD19+pSERBP1+群體,在對應時間點處標準化為各患者之自身未經刺激之樣品。
圖6展示化合物A生物活性之概述。
圖7展示給藥有化合物A之患者的PK/PD資料相關表,且量化在PMA刺激之後相較於化合物A藥物濃度之SERBP1磷酸化的增加。
Figure 111121438-A0101-11-0002-1

Claims (33)

  1.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1,500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 ng/mL。
  2.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兩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12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1,500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 ng/mL。
  3.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三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8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1,500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 ng/mL。
  4.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1,500至2,499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至499 ng/mL。
  5.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兩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12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1,500至2,499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至499 ng/mL。
  6.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三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12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1,500至2,499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至499 ng/mL。
  7.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2,000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 ng/mL。
  8.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2,499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 ng/mL。
  9.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2,000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 ng/mL。
  10.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血漿Cmax不超過2,499 ng/mL且血漿Cmin不小於350 ng/mL。
  11.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Cmin不小於350 ng/mL。
  12.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兩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12小時時段內Cmin不小於350 ng/mL。
  13.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三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8小時時段內Cmin不小於350 ng/mL。
  14.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1,500 ng/mL。
  15.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兩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12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1,500 ng/mL。
  16.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三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8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1,500 ng/mL。
  17.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2,000 ng/mL。
  18.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兩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12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2,000 ng/mL。
  19.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三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8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2,000 ng/mL。
  20.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2,499 ng/mL。
  21.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兩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12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2,499 ng/mL。
  22.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三次經口投與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8小時時段內Cmax不超過2,499 ng/mL。
  23. 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治療產生極少2級副作用,或產生極少或無2級副作用,在該治療過程中未消退至<=1級副作用。
  24. 如請求項1至2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時間段內該治療提供80%至100%之PKC β抑制。
  25.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經口投與PKCβ抑制劑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24小時時段內抑制PKCβ信號傳導。
  26.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血液惡性病的方法,其包含每天一次、每天兩次或每天三次經口投與PKCβ抑制劑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其中在口服劑型投與之間的整個時段內抑制PKCβ信號傳導。
  27. 如請求項25或26之方法,其中該PKCβ抑制劑為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28. 如請求項1至2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血液惡性病為套細胞淋巴瘤、瓦爾登斯特倫氏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om's Macroglobulinemia)、邊緣區淋巴瘤、濾泡性淋巴瘤、DLBCL、ABC-DLBCL、急性淋巴母細胞性白血病(ALL)、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小淋巴球性淋巴瘤(SLL),或慢性淋巴母細胞白血病(CLL)。
  29. 如請求項1至2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投與BCL-2抑制劑。
  30. 如請求項29之方法,其中該BCL-2抑制劑為維奈托克(venetoclax)。
  31. 如請求項1至2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進一步包含投與BTK抑制劑。
  32. 如請求項31之方法,其中該BTK抑制劑為依魯替尼(ibrutinib)。
  33. 如請求項1至3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5-{[(2S,5R)-2,5-二甲基-4-(四氫-2H-哌喃-4-基甲基)哌𠯤-1-基]羰基}-N-(5-氟-2-甲基嘧啶-4-基)-6,6-二甲基-1,4,5,6-四氫吡咯并[3,4-c]吡唑-3-胺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係以腸溶包衣劑型投與。
TW111121438A 2021-06-09 2022-06-09 包含PKCβ抑制劑之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TW20231304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208946P 2021-06-09 2021-06-09
US63/208,946 2021-06-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13042A true TW202313042A (zh) 2023-04-01

Family

ID=84425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21438A TW202313042A (zh) 2021-06-09 2022-06-09 包含PKCβ抑制劑之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TW (1) TW202313042A (zh)
WO (1) WO202226121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6260A1 (en) * 2007-02-07 2008-08-14 Pfizer Inc. 3-amino-pyrrolo[3,4-c] pyrazole- 5 (1h, 4h, 6h) carbaldehyde derivatives as pkc inhibitors
KR102451223B1 (ko) * 2014-05-23 2022-10-05 밍사이트 파마슈티칼스, 인크. 자가면역 질환의 치료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61214A1 (en) 2022-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60495B (zh) 对癌症病人给药mTOR抑制剂
KR101475167B1 (ko) 복합 항암 요법
TWI655946B (zh) 自體免疫疾病之治療
EA038370B1 (ru) Способы лечения рассеянного склероза
US20190307712A1 (en) Calcium lactate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of use
US20230099852A1 (en) Treatment of autoimmune disease
CN116635074A (zh) 用于治疗pik3ca突变癌症的组合疗法
CN115429805A (zh) 一种抗flt3-itd耐药突变型急性髓系白血病药物
US20200147116A1 (en) Use of Paeoniflorin-6'-O-benzenesulfonate in treatment of Sjögren's syndrome
US20210069194A1 (en) Combination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TW202313042A (zh) 包含PKCβ抑制劑之組合物及其製備方法
US20230028918A1 (en) Compositions comprising pkc-beta inhibitors and processe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CA3094104A1 (en) Methods of determining dosing of a therapeutic agent based on measured levels of a metabolite
TW202317125A (zh) 治療癌症之方法
CN105916515A (zh) 药物组合
US20240058351A1 (en) A pi3k-delta inhibitor for use in treatment regimens
TWI841481B (zh) 乳酸鈣組成物及使用方法
CN117042778A (zh) 用于治疗方案的PI3K-δ抑制剂
CA3170021A1 (en) Use of pyrido[1,2-a]pyrimidinone compound in treating lymphoma
CN116801864A (zh) 巩膜变薄治疗用滴眼剂及巩膜变薄治疗剂的筛选方法
CN111568905A (zh) 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
Deb Formulation Develop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Extended Release Pellets filled in Hard Gelatin Capsules Comtaining an Antimuscarinic Agent
CN104740608A (zh) 可溶性ctla4分子用于制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