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301024A - 清潔光罩的表面的方法與系統 - Google Patents

清潔光罩的表面的方法與系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301024A
TW202301024A TW110128970A TW110128970A TW202301024A TW 202301024 A TW202301024 A TW 202301024A TW 110128970 A TW110128970 A TW 110128970A TW 110128970 A TW110128970 A TW 110128970A TW 202301024 A TW202301024 A TW 20230102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ticle
exposure device
mask
light source
photomas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89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807381B (zh
Inventor
廖啟宏
施柏銘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3010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3010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8073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807381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8Construction of apparatus, e.g. environment aspects, hygiene aspects or materials
    • G03F7/70908Hygiene, e.g. preventing apparatus pollution, mitigating effect of pollution or removing pollutants from apparatu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691Handling of masks or workpieces
    • G03F7/70733Handling masks and workpieces, e.g. exchange of workpiece or mask, transport of workpiece or mask
    • G03F7/70741Handling masks outside exposure position, e.g. reticle librari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8CLEANING
    • B08BCLEANING IN GENERAL; PREVENTION OF FOULING IN GENERAL
    • B08B7/00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08B7/0035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by radiant energy, e.g. UV, laser, light beam or the like
    • B08B7/0057Cleaning by methods not provided for in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a single group in this subclass by radiant energy, e.g. UV, laser, light beam or the like by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1/00Originals for 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masks, photo-masks, reticles; Mask blanks or pellicles therefor;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68Preparation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3F1/20 - G03F1/50
    • G03F1/82Auxiliary processes, e.g. cleaning or inspec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00Photomechanical, e.g. photolithographic,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printing surfaces; Materials therefor, e.g. comprising photoresists;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7/70Microphotolithographic exposure; Apparatus therefor
    • G03F7/708Construction of apparatus, e.g. environment aspects, hygiene aspects or materials
    • G03F7/70908Hygiene, e.g. preventing apparatus pollution, mitigating effect of pollution or removing pollutants from apparatus
    • G03F7/70925Cleaning, i.e. actively freeing apparatus from pollutants, e.g. using plasma clean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xposure Of Semiconductors, Excluding Electron Or Ion Beam Exposure (AREA)
  • Exposure And Positioning Against Photoresist Photosensitive Materials (AREA)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 Cleaning Or Drying Semiconductors (AREA)
  • Preparing Plates And Mask In Photomechanical Process (AREA)

Abstract

一種清潔光罩的表面的方法,包括:從光罩庫擷取光罩且將光罩轉移至第一曝光裝置。在第一曝光裝置中以極紫外輻射在預定照射時間照射光罩的表面來清潔光罩的表面。在清潔光罩的表面之後,將光罩轉移至用於微影操作的第二曝光裝置。

Description

減少汙染物分解對遮罩缺陷的影響
在積體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設計期間,在基板上產生積體電路的多個圖案,用於積體電路製程的不同步驟。可透過將遮罩(mask)的多個佈局圖案投影(例如成像)在晶圓的光阻層上來產生所述多個圖案。微影製程將遮罩的所述多個佈局圖案轉移至晶圓的光阻層,使得蝕刻、佈植或其他步驟僅施加於晶圓的多個預定義區域。一般而言,當不使用光罩(reticles)時,在真空條件下將光罩(例如遮罩)儲存在光罩庫中。
以下的揭露提供了許多不同的實施例或例子,以實施所提供標的的不同特徵。以下描述之構件與安排的特定例子,以簡化本揭露。當然,這些僅僅是例子而不是用以限制本揭露。例如,在說明中,第一特徵形成在第二特徵之上方或之上,這可能包含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以直接接觸的方式形成的實施例,這也可以包含額外特徵可能形成在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之間的實施例,這使得第一特徵與第二特徵可能沒有直接接觸。此外,本揭露可能會在各種例子中重複參考數字及/或文字。此重複是為了簡明與清晰的目的,但本身並非用以指定所討論的各種實施例及/或架構之間的關係。
再者,在此可能會使用空間相對用語,例如「底下(beneath)」、「下方(below)」、「較低(lower)」、「上方(above)」、「較高(upper)」等等,以方便說明如圖式所繪示之一元件或一特徵與另一(另一些)元件或特徵之關係。這些空間上相對的用語除了涵蓋在圖式中所繪示的方向,也欲涵蓋裝置在使用或操作中不同的方向。設備可能以不同方式定位(例如旋轉90度或在其他方位上),而在此所使用的空間上相對的描述同樣也可以有相對應的解釋。再者,「由...所製成(being made of)」之用語可解讀為「包含(comprising)」或「由...組成(consisting of)」的意思。在本揭露中,「A、B與C之一」之用語解讀為「A、B和/或C」(即A,B,C,A及B,A及C,B及C,或A、B及C),且除非另有說明,否則不解讀為來自A的一種元件、來自B的一種元件以及來自C的一種元件。
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reticles)儲存在光罩庫(reticle library)中,且將光罩庫保持在真空條件下以避免在光罩上沉積顆粒(particles)與碳氫化合物汙染物(hydrocarbon contamination)。然而,當在微影製程期間使用光罩時,顆粒與碳氫化合物汙染物可能會累積(build up)在光罩上。顆粒與碳氫化合物汙染物可能會損害在晶圓的光阻層上產生的圖案中的臨界尺寸(critical dimension,CD)均勻性(uniformity)。在一些實施例中,從光罩庫擷取光罩之後,以溶劑清潔光罩表面的顆粒與碳氫化合物汙染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在將光罩儲存於光罩庫之前,以溶劑清潔光罩表面的顆粒與碳氫化合物汙染物。如果在儲存光罩之前清潔光罩,以溶劑清潔光罩可能會在光罩庫中引入其他顆粒。如果在從光罩庫擷取光罩之後清潔光罩,以溶劑清潔光罩可能會在微影系統的曝光裝置中引入其他顆粒。此外,以溶劑清潔光罩可能會導致微影製程的長時間延遲。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係離線(offline)清潔的。從光罩庫擷取光罩,清潔擷取到的光罩,並將光罩再次儲存到光罩庫中。
當從光罩庫擷取光罩且光罩用於微影製程時,顆粒和/或碳氫化合物汙染物可能會累積在遮罩上,這可能會使遮罩劣化(degrade)且可能會導致晶圓的臨界尺寸(critical dimension,CD)的不均勻。因此,希望能在執行微影製程之前清潔光罩。在一些實施例中,微影系統包括兩個曝光裝置。兩個曝光裝置之一者用於將光罩投影在晶圓的光阻層上,以圖案化晶圓。兩個曝光裝置之另一者具有單獨的輻射源(例如極紫外(extreme ultraviolet,EUV)輻射源),兩個曝光裝置之另一者用於照射(irradiating)光罩的表面層。在一些實施例中,照射的能量用於分解沉積在光罩的表面層上的顆粒或碳氫化合物汙染物層。此外,光罩的表面層受到的照射越多,顆粒或碳氫化合物汙染物層分解的越多。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為反射光罩(reflective reticle),長時間照射光罩的表面層不僅會造成微影製程之延遲,額外的照射還可能會損壞光罩的各層。光罩的各層(例如反射光罩的反射層) 之損壞可能會損壞臨界尺寸(critical dimension,CD)的均勻性。因此,希望照射光罩的表面層以減少或消除光罩的表面層上的顆粒與碳氫化合物汙染物對光罩的表面層的影響,同時又不損壞光罩的結構(例如反射結構)。因此,希望在損壞光罩結構之前照射光罩的表面層以得到臨界尺寸的均勻性(critical dimension uniformity,CDU)的最佳改善。
第1圖為在半導體基板上產生光阻圖案的製程流程150。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第8圖的控制系統800和/或第10A圖至第10B圖的電腦系統1000來執行製程流程150。於光阻塗佈操作102,光阻材料的光阻層設置(例如塗佈)在基板(例如工件的晶圓)的頂面上。如第5B圖所示,光阻層15設置在半導體基板10上。於施加後烘烤(post application bake,PAB)操作104執行施加後烘烤(PAB),且烘烤包含光阻層15的半導體基板10以在光阻材料中驅出(drive out)溶劑且固化半導體基板10的頂部上的光阻層15。
在本揭露的實施例中,「遮罩(mask)」、「光遮罩(photomask)」、「光罩(reticle)」之用語可互換使用。此外,「阻劑(resist)」、「光阻(photo resist)」之用語可互換使用。於遮罩擷取操作105,從光罩庫擷取光罩。於第2圖的敘述中更詳細地描述遮罩擷取操作105。藉由遮罩載入(mask load)與曝光操作108將所擷取的光罩載入至曝光裝置,於第4圖中描述之。遮罩載入與曝光操作108還使用輻射源的光化輻射將遮罩投影至半導體基板10的光阻層15上。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來自極紫外(EUV)光源的極紫外(EUV)輻射將遮罩上的佈局圖案投影至光阻層15上,以在半導體基板10上產生光阻層15中的光阻圖案。於曝光後烘烤(post exposure bake,PEB)操作110,在晶圓上執行曝光後烘烤(PEB),其中在暴露於光化輻射之後以及在顯影操作112中的顯影之前,進一步地烘烤光阻層。藉由向光阻層15施加顯影劑溶液,以顯影光阻層的光阻材料。對於正型(positive tone)光阻材料,於顯影操作112,藉由施加顯影劑溶液來顯影暴露區域,接著移除顯影區域且剩餘區域產生光阻層15的光阻圖案。對於負型(negative tone)光阻材料,於顯影操作112,藉由施加顯影劑溶液來顯影未暴露區域,隨後移除顯影區域且剩餘區域產生光阻層15的光阻圖案。遮罩於第5A圖中描述之。
第2圖為用於在不同位置之間轉移光罩的快速交換裝置(rapid exchange device,RED)200。快速交換裝置(RED)200在光罩庫202、第一曝光裝置212及第二曝光裝置214之間轉移光罩。快速交換裝置(RED)200包括具有機械手臂的機器人裝置206。機械手臂包括第一可動區段204與第二可動區段208。第二可動區段208圍繞第一樞軸點205旋轉。第一可動區段204圍繞機器人裝置206內的第二樞軸點(圖未示)旋轉,且第一可動區段204還移動第一樞軸點與第二可動區段。機器人裝置206可使第一可動區段204與第二可動區段208圍繞各自的樞軸點旋轉,以將機械手臂延伸至光罩庫202、第一曝光裝置212或第二曝光裝置214。在一些實施例中,將機器人裝置206、光罩庫202、第一曝光裝置212及第二曝光裝置214保持在真空環境下。
快速交換裝置(RED)200還包括快速交換裝置(RED)控制器240,快速交換裝置(RED)控制器240耦接至光罩庫202、機器人裝置206、第一曝光裝置212及第二曝光裝置214。在一些實施例中,快速交換裝置(RED)控制器240命令機器人裝置206以從光罩庫202擷取光罩且將光罩載入至第一曝光裝置212或第二曝光裝置214。在一些實施例中,快速交換裝置(RED)控制器240命令機器人裝置206以從第一曝光裝置212或第二曝光裝置214擷取光罩且將光罩載入至其他曝光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快速交換裝置(RED)控制器240命令光罩庫202以釋放要擷取的光罩之一。在一些實施例中,快速交換裝置(RED)控制器240命令機器人裝置206以在第一曝光裝置212或第二曝光裝置214的遮罩台(mask table)上載入光罩。第一曝光裝置212與第二曝光裝置214於第4圖、第5B圖與第7A圖中描述之。
第3圖為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之在半導體基板上產生光阻圖案的製程流程300。製程流程300包括第1圖的製程流程150的光阻塗佈操作102、施加後烘烤(PAB)操作104、曝光後烘烤(PEB)操作110與顯影操作112。此外,製程流程300包括由第2圖的快速交換裝置(RED)200執行的遮罩擷取操作105。於遮罩擷取操作105,第2圖的快速交換裝置(RED)控制器240命令機器人裝置206與光罩庫202。回應於來自快速交換裝置(RED)控制器240的命令,光罩庫202釋放光罩且機器人裝置206的機械手臂延伸入光罩庫202以擷取經釋放的光罩。製程流程300還包括遮罩載入(mask load)與清潔操作106。於遮罩載入(mask load)與清潔操作106,快速交換裝置(RED)控制器240命令機器人裝置206以在第一曝光裝置212中載入經釋放的光罩。此外,在第一曝光裝置212中載入光罩之後,快速交換裝置(RED)控制器240命令第一曝光裝置212的輻射源(例如極紫外(EUV)光源)以輻射源的輻射在一預定時間量中照射光罩的表面,以清潔光罩的表面的。在一些實施例中,輻射源為極紫外(EUV)光源或具有合適波長的其他光源,其可分解碳氫化合物汙染物層與顆粒。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的表面為輻射進入光罩之反射光罩的表面區。在一些實施例中,作為清潔操作的至少一部份且照射光罩的表面,在虛置(dummy)晶圓上投影光罩的佈局圖案。並且,於遮罩載入(mask load)與曝光操作108,於第一曝光裝置212中載入的光罩轉移至第二曝光裝置214,且第二曝光裝置214的輻射源將光罩的佈局圖案投影在基板的光阻層(例如第5B圖的基板10的光阻層15)上以產生光阻圖案。
第4圖為用於在晶圓上產生光阻圖案的曝光裝置400的示意圖。與第二曝光裝置214一致的曝光裝置400示出以來自輻射源100(例如極紫外(EUV)輻射源)的輻射輻射29的圖案化光束來曝光塗佈有光阻的基板。在一些實施例中,曝光裝置400為積體電路微影工具,例如步進器(stepper)、掃描器(scanner)、步進及掃描系統(step and scan system)、直接寫入系統(direct write system)、使用接觸和/或接近遮罩(contact and/or proximity mask)的裝置等,積體電路微影工具例如提供光學系統的一或多個光學元件205a、205b,而以極紫外(EUV)光輻射的光束來照射圖案化光學元件(例如光罩,例如反射遮罩205c),以產生光學系統的圖案化光束以及一或多個縮小(reduction)投影光學元件205d、205e,上述光學系統用於將上述圖案化光束投影至目標半導體基板210上。目標半導體基板210與第5B圖的半導體基板一致。在一些實施例中,與第5B圖的光阻層15一致的光阻層設置在目標半導體基板210上。可提供機械組件(未示出)以在目標半導體基板210與圖案化光學元件(例如反射遮罩205c)之間產生受控制的相對運動。藉由受控制的相對運動,圖案化基板的不同晶粒(dice)。在一些實施例中,曝光裝置400為極紫外微影(EUV lithography,EUVL)曝光裝置。如進一步所示,第4圖的極紫外微影(EUVL)曝光裝置還包括極紫外(EUV)輻射源100以照射目標半導體基板210。在一些實施例中,因為氣體分子會吸收極紫外(EUV)光,所以用於極紫外(EUV)微影圖案化的微影系統處於真空環境以避免極紫外(EUV)強度損失。在一些實施例中,以曝光裝置400內的壓力感測器408來感測曝光裝置400內的壓力,且曝光裝置400內的壓力受控於耦接至曝光裝置400的真空壓力控制器406。在一些實施例中,反射遮罩205c與以下關於第5A圖所描述的光罩80一致。在一些實施例中,真空壓力控制器406包含於第2圖的快速交換裝置(RED)控制器240之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半導體基板210為虛置(dummy)晶圓且曝光裝置400與第一曝光裝置212一致。如同關於第2圖所描述的,從光罩庫200所擷取的光罩作為反射遮罩205c載入至曝光裝置40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4圖的半導體基板210為虛置(dummy)晶圓且於預定時間量以輻射源100的輻射照射反射遮罩205c以清潔光罩表面的顆粒和/或碳氫化合物汙染物。
第5A圖至第5B圖為反射光罩結構80的剖視圖以及將反射光罩結構80投影在曝光裝置中的半導體裝置34上。第5A圖示出反射光罩結構80(例如反射遮罩)的剖視圖500。如上所述,「遮罩(mask)」、「光遮罩(photomask)」、「光罩(reticle)」之用語可互換使用。反射光罩結構80與第4圖的反射遮罩205c一致,且反射光罩結構80用於第4圖的曝光結構400中。如第5A圖所示,反射光罩結構80包含基板30,基板30具有適合的結構,例如低溫膨脹材料或熔融石英。在各種示例中,材料包含摻雜二氧化矽(SiO 2)的二氧化鈦(TiO 2)或具有低溫膨脹特性的其他適合材料。遮罩包括沉積在基板30上的多個反射層(ML)35。多個反射層(ML)35包括多個薄膜對(薄膜37與薄膜39),例如鉬-矽(molybdenum-silicon,Mo/Si)薄膜對(例如在每個薄膜對中,在矽層之上或之下的鉬層)。或者,多個反射層(ML)35可包括鉬-鈹(molybdenum-beryllium,Mo/Be)薄膜對,或可配置為高度反射極紫外(EUV)光的其他適合材料。遮罩也可包括設置在反射層(ML)上之用於保護的覆蓋層40,例如釕(ruthenium,Ru)。遮罩還包括沉積在反射層(ML)上的吸收層45,例如鉭氮化硼(tantalum boron nitride,TaBN)層。圖案化吸收層45以定義用於積體電路的層之佈局圖案55。或者,其他反射層可沉積在反射層(ML)上,且圖案化其他反射層以定義積體電路的層,從而形成極紫外(EUV)相移遮罩。
第5B圖示出將設置在半導體裝置上的光阻層暴露於輻射。第5B圖是與第4圖一致之用於將反射遮罩投影到基板上的簡化圖。第5A圖也示出包含光阻層15的半導體裝置34,光阻層15設置在半導體基板10上,且半導體基板10與第4圖的半導體基板210一致。第5B圖還示出源自極紫外(EUV)光源(例如第4圖的極紫外(EUV)光源)的輻射束50。輻射束50被引導至光罩80,例如反射光遮罩,其中,從反射光遮罩80反射的反射束50’入射在半導體裝置34的光阻層15上。反射束50’的入射角為角度A,其相對於垂直於半導體基板10的頂面的線302定義。在一些實施例中,與第4圖的半導體基板210一致的半導體基板10安裝於載台560,載台560耦接至載台控制器565且受控於載台控制器565,載台控制器565用於移動半導體裝置34且用於暴露半導體裝置34的不同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所述的,第5B圖的曝光配置550為部分的第4圖的曝光裝置400。
第6圖為設置在半導體基板10上的光阻圖案的檢查系統600。第6圖示出載台660上的半導體裝置34且載台660耦接至載台控制器665且受控於載台控制器665。如同關於第2圖所描述的,在於第一曝光裝置212處清潔光罩後,光罩作為反射光罩205c而載入到曝光裝置400。在一些實施例中,第4圖的半導體基板210為第5B圖的半導體裝置34,且以輻射源100的輻射束照射反射遮罩205c以將反射遮罩205c的佈局圖案投影到半導體裝置34的光阻層15上,以產生光阻層15中的光阻圖案。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曝光之前,於施加後烘烤(PAB)操作104烘烤包含光阻層15的基板10,以驅出光阻材料中的溶劑且固化光阻層15。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曝光之後,在光阻層15上執行曝光後烘烤(PEB)操作110。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曝光後烘烤(PEB)操作110之後,施加顯影操作112至光阻層15以產生光阻層15中的光阻圖案。
第6圖也示出掃描成像裝置635,其產生用於掃描光阻層15的頂面之聚焦束619且產生光阻層15的頂面處的光阻圖案的影像。此外,第6圖示出產生均勻束617的掃描成像裝置635與透鏡634,均勻束617用於成像光阻層15的頂面且產生光阻層15的頂面上的光阻圖案的影像。此外,掃描成像裝置635耦接至包含影像處理單元633的分析器模組630以接收且處理光阻層15的頂面的經產生的影像。在一些實施例中,檢查光阻層15的頂面上的光阻圖案之經產生的影像。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析器模組630的影像處理單元633在光阻層15的頂面的經產生的影像上執行一或多個影像處理和/或影像辨識演算法,且決定在光阻層15中產生的光阻圖案的臨界尺寸(critical dimension,CD)量測。在一些實施例中,聚焦束619與均勻束617為光束。在一些實施例中,聚焦束619為電子束。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前所述,半導體裝置34放置於載台660上且載台660的載台控制器665相對於掃描成像裝置635移動半導體裝置34。在一些實施例中,載台控制器665協調掃描成像裝置635以及放置在載台660上的半導體裝置34的移動,且載台控制器665使掃描成像裝置635能夠在半導體裝置34的不同位置處捕捉設置在半導體裝置34上的光阻層15的經顯影的光阻圖案的一或多個影像。
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析器模組630或分析器模組630的影像處理單元633也決定光阻層15的經顯影的光阻圖案的臨界尺寸均勻性(CD uniformity,CDU)。如果臨界尺寸均勻性(CDU)滿足預定標準,例如如果臨界尺寸均勻性(CDU)優於百分之一,則分析器模組630決定從光罩的表面清潔的顆粒和/或碳氫化合物汙染物的預定時間量是足夠的,例如是可接受的。然而,如果臨界尺寸均勻性(CDU)不滿足預定標準,則分析器模組630決定從光罩的表面清潔的顆粒和/或碳氫化合物汙染物的預定時間量是不足的,例如是不可接受的,且應增加預定時間量。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析器模組逐漸增加預定時間量,例如,預定時間量以例如約2%至約10%之間的幅度逐步增加。在增加預定時間量的各步之後,測量臨界尺寸均勻性(CDU)且如果臨界尺寸均勻性(CDU)滿足預定標準,則不繼續增加預定時間量且將預定時間量確定為臨界尺寸均勻性(CDU)滿足預定標準的時間量。在一些實施例中,預定時間量取決於遮罩的佈局圖案的細節以及遮罩的佈局圖案中是否存在特定形狀或特徵。
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析器模組630決定從光罩的表面清潔的顆粒和/或碳氫化合物汙染物的預定時間量是可接受的,然而,預定時間量可多於滿足預定標準的時間。 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析器模組630逐漸減少預定時間量,例如,預定時間量以例如約2%至約10%之間的幅度逐步減少。在減少預定時間量的各步之後,測量臨界尺寸均勻性(CDU),當在該步之臨界尺寸均勻性(CDU)不滿足預定標準時,不繼續減少預定時間量且將預定時間量確定為導致臨界尺寸均勻性(CDU)不滿足預定標準的立即減少之前的時間量。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決定的預定時間量以預定百分比(例如在大約0.5%到大約1.5%之間)增加,以增加可靠性。
第7A圖至第7F圖為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之用於測量來自反射光罩的反射投影光的曝光裝置。第7A圖至第7F圖相似於示出以輻射束50照射反射光罩80的第5圖。光源705與第4圖的輻射源100一致,且反射光罩80與第4圖的反射遮罩205c一致。然而,與曝光裝置400相反,反射束50’不引導至基板但與曝光裝置212一致,反射束50’引導至光偵測器系統710以偵測來自反射光罩80的投影影像,例如經投影的佈局圖案。經偵測的影像被傳送到用於分析的分析器模組630。與第5B圖一致,反射束50’的入射角為角度A,其相對於垂直於表面706的線302定義。
如第7A圖、第7B圖、第7C圖所示,顆粒702位於光罩(輻射束50進入的光罩80)的表面706上。顆粒702可能會在微影期間劣化投影影像且可能會影響臨界尺寸(critical dimension,CD)均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光源705為極紫外(EUV)光源且光源705以極紫外(EUV)輻射照射顆粒702以使顆粒702分解。如同第7A圖至第7B圖的進展以及第7B圖至第7C圖的進展所示,粒子702分解並變小。在一些實施例中,以輻射束50照射光罩80並由影像偵測器系統於預定時間量持續捕捉光罩80的投影影像,使得顆粒702不影響臨界尺寸均勻性(CD uniformity,CDU)且臨界尺寸均勻性(CDU)滿足閥值臨界尺寸均勻性(CDU)。
如第7D圖至第7E圖所示,在光罩(輻射束50進入的光罩80)的表面706上沉積包含碳氫化合物汙染物的汙染物層704。汙染物層704可能會劣化微影期間的投影影像且可能會影響臨界尺寸(CD)均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以極紫外(EUV)輻射照射汙染物層704以使汙染物層704分解。如同第7D圖至第7E圖的進展,汙染物層704被分解且變薄。在一些實施例中,以輻射束50照射光罩80並由影像偵測器系統於預定時間量持續捕捉光罩80的投影影像,使得汙染物層704不影響臨界尺寸均勻性(CD uniformity,CDU),且在3奈米半導體節點的3奈米製程中,臨界尺寸均勻性(CDU)保持在大約1%至2%的閥值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影像偵測器系統710所捕捉的光罩80的投影影像另外由影像偵測器系統710連續地掃描。掃描提供光罩80的整個投影影像在不同時間實例的偵測點。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80的掃描投影影像提供整個投影影像的時間變化以及投影影像在特定時間實例的空間變化。第7F圖示出了光罩80的經捕捉的投影影像的一個特定點在座標732上的強度在時間座標734上的時間變化。如第7F圖所示,特定點的反射強度隨時間增加,直到強度曲線在水平S1處飽和且不再進一步增加的時間T1。曲線738表示在特定點處存在顆粒或存在碳氫化合物污染,且由輻射束50在特定點上的照射使顆粒分解並增加反射光強度。在一些實施例中,時間T1是清潔光罩80的表面706所需的預定時間量,且進一步照射光罩80不會改善反射光強度。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曲線738在預定時間內飽和且曲線738在預定時間內的增加小於閥值時,例如,曲線738在5秒內的增加小於百分之一,停止清潔且到達時間T1。在一些實施例中,時間T1介於約50秒至約100秒之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曲線738是針對光罩80的表面上的多個點構建的,時間T1是針對多個點的測量,且最終T1被確定為所測量的時間T1s的最大值。
第8圖為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之控制系統800用於清潔光罩且用於在半導體基板上投影經清潔的光罩的佈局圖案。控制系統800包含彼此耦接的分析器模組830與主控制器840。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系統800包含第6圖的載台控制器665、第7A圖的影像偵測器系統710、第2圖的快速交換裝置(RED)控制器240、第6圖的掃描成像裝置635、以及第4圖的真空壓力控制器406。在一些實施例中,主控制器840控制且耦接至載台控制器665、影像偵測器系統710、快速交換裝置(RED)控制器240、掃描成像裝置635、以及真空壓力控制器406。在一些實施例中,主控制器840直接地耦接至掃描成像裝置635,或者是,主控制器840透過分析器模組830耦接至掃描成像裝置635。
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析器模組830包含第6圖的分析器模組630,或者是,分析器模組830與第6圖的分析器模組630一致。在一些實施例中,主控制器840透過分析器模組830命令掃瞄系統635捕捉在半導體基板上的光阻圖案的影像且確定(例如測量)設置在半導體基板上的光阻圖案的臨界尺寸均勻性(CDU)。如上所述,分析器模組830基於所測量的臨界尺寸均勻性(CDU)來確定光罩的表面是否被清潔。在一些實施例中,主控制器840命令載台控制器665移動載台660以捕捉設置在半導體基板上之不同位置處的光阻圖案的一或多個影像。在一些實施例中,主控制器840命令真空壓力控制器406保持第一曝光裝置212與第二曝光裝置214內部的真空環境並保持光罩庫202內部的真空環境。在一些實施例中,主控制器840命令快速交換裝置(RED)控制器240在第一曝光裝置212中清潔光罩的表面,並將清潔後的光罩載入到第二曝光裝置214,並將光罩的佈局圖案投影到基板的光阻層上。在一些實施例中,主控制器840命令影像偵測器系統710在光罩的清潔期間從光罩捕捉反射影像並將所捕捉的反射影像傳輸到用於分析的分析器模組830。
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析器模組830包括資料探勘模組818、機器學習模組816、以及神經網路模組814。如前所述,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析器模組830包括影像處理單元633,且影像處理單元633包括資料探勘模組818、機器學習模組816、以及神經網路模組814。在一些實施例中,資料探勘模組818、機器學習模組816或神經網路模組814連續地掃描所捕捉的反射影像、確定對應於來自光罩的不同位置的反射光的資料、分析數據、且即時地確定資料的變化以確定光罩的表面何時清除顆粒和/或碳氫化合物污染物。
第9圖為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之用於清潔光罩且用於在半導體基板上投影經清潔的光罩的佈局圖案之示例製程900的流程圖。製程900或製程900的一部分可由第2圖的系統執行。在一些實施例中,製程900或製程900的一部分由以下參照第10A圖與第10B圖所描述的電腦系統1000執行和/或控制。在一些實施例中,製程900或製程900的一部分由上述的第8圖的系統800執行。製程900包括操作S910,其從光罩庫中擷取光罩庫中的光罩並將該光罩轉移到第一曝光裝置。如第2圖所示,機器人裝置206的機械臂從光罩庫202中擷取光罩。在擷取光罩之後,機械臂將光罩轉移到第一曝光裝置212。
於操作S920,在第一曝光裝置中以極紫外(EUV)輻射源的極紫外(EUV)輻射在預定時間量照射光罩的表面來清潔光罩的表面。如第7A圖至第7C圖所示,在第一曝光裝置212中清潔光罩80的表面的顆粒702。如第7D圖與第7E圖所示,清潔光罩80的表面的碳氫化合物污染物704。
於操作S930,在清潔之後,將光罩從第一曝光裝置轉移至用於微影操作的第二曝光裝置。如第2圖所示,在清潔光罩之後,將光罩從第一曝光裝置212轉移至第二曝光裝置214。藉由機器人裝置206的機械手臂來轉移光罩。於第二曝光裝置中使用光罩的佈局圖案來執行微影操作。
於操作S940,於第二曝光裝置中將光罩的佈局圖案投影至晶圓的光阻層上。如第4圖或第5B圖所示,將各個反射遮罩205c或80的佈局圖案投影至各自半導體基板210或10的光阻層上。
第10A圖至第10B圖為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之用於清潔光罩且用於在半導體基板上投影經清潔的光罩的佈局圖案之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電腦系統1000來執行第8圖的模組的功能,其包含主控制器840、分析器模組830或630、載台控制器665、快速交換裝置(RED)控制器240、真空壓力控制器406、以及分析器模組630的影像處理單元633。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電腦系統1000來執行第9圖的製程900。
第10A圖為執行用於清潔光罩以及投影經清潔的光罩的佈局圖案的裝置的功能之電腦系統的示意圖。上述實施例的全部或部分製程、方法和/或操作可以使用電腦硬體與在其上執行的電腦程式來實現。在第10A圖中,電腦系統1000配備有電腦1001,電腦1001包括光碟唯讀記憶體(例如,CD-ROM或DVD-ROM)驅動器1005與磁碟驅動器1006、鍵盤1002、滑鼠1003以及螢幕顯示器1004。
第10B圖為示出電腦系統1000的內部配置的示意圖。在第10B圖中,除了光碟驅動器1005與磁碟驅動器1006之外,電腦1001還具有一個或多個處理器,例如:微處理單元(micro processing unit,MPU)1011、唯讀記憶體(read only memory,ROM)1012、隨機存取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y,RAM)1013、硬碟1014以及匯流排1015。唯讀記憶體(ROM)1012儲存諸如啟動(boot up)程式之類的程式。隨機存取存儲器(RAM) 1013連接到微處理單元(MPU)1011,隨機存取存儲器(RAM)1013暫存應用程式的命令且提供暫存區。硬碟1014儲存應用程式、系統程式和資料。匯流排1015連接微處理單元(MPU)1011、唯讀記憶體(ROM)1012、等等。應注意的是,電腦1001可包括用於提供連接到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LAN)的網路卡(圖未示)。
用於使電腦系統1000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的清潔光罩與投影經清潔後的光罩的佈局圖案的功能的程式可儲存在光碟1021或磁碟1022且傳輸至硬碟1014,上述之光碟1021或磁碟1022插入至光碟驅動器1005或磁碟驅動器1006。或者,上述程式可通過網路(圖未示)傳輸到電腦1001且儲存在硬碟1014中。在執行時,程式載入到隨機存取存儲器(RAM)1013中。上述程式可從光碟1021或磁碟1022載入,上述程式也可直接從網路載入。上述程式不一定必須包括例如操作系統(operating system,OS)或第三方程式來使電腦901執行上述實施例中用於清潔光罩與投影經清潔後的光罩的佈局圖案的控制系統的功能。上述程式可只包括一個命令部分,以在受控模式下調用(call)適當的功能(模組)並獲得想要的結果。
本揭露的一個態樣涉及一種方法,包括:從光罩庫擷取光罩;將光罩轉移至第一曝光裝置;在第一曝光裝置中以第一極紫外輻射在預定照射時間照射光罩的表面來清潔光罩的表面;及在清潔光罩的表面之後,將光罩轉移至用於微影操作的第二曝光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括:將第一曝光裝置、第二曝光裝置與光罩庫保持在真空環境下。在一些實施例中,光罩係從光罩庫所擷取,且藉由快速交換裝置的機械手臂來將光罩轉移至第一曝光裝置;所述方法更包括:藉由快速交換裝置的機械手臂來將光罩從第一曝光裝置轉移至第二曝光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括:藉由第二極紫外輻射將光罩的佈局圖案投影至晶圓的光阻層上;及顯影光阻層以在晶圓上產生光阻圖案。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極紫外輻射係由第一極紫外光源所產生,第二極紫外輻射係由不同於第一極紫外光源的第二極紫外光源所產生。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括:對晶圓的表面進行成像以在晶圓上產生光阻圖案的影像;分析光阻圖案的影像以決定光阻圖案的臨界尺寸均勻性;及如果臨界尺寸均勻性不滿足閥值臨界尺寸均勻性,則增加預定照射時間。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括:重複進行清潔光罩的表面、將光罩的佈局圖案投影至晶圓的光阻層上、顯影光阻層、對晶圓的表面進行成像、分析光阻圖案的影像、以及增加照射時間,直到臨界尺寸均勻性滿足閥值臨界尺寸均勻性;及將預定照射時間調整為對應閥值臨界尺寸均勻性的照射時間。
本揭露的另一個態樣涉及一種方法,包括:在第一曝光裝置中以第一極紫外光源的極紫外輻射在照射時間照射光罩的表面來清潔光罩的表面;在清潔光罩的表面之後,將光罩從第一曝光裝置轉移至用於微影操作的第二曝光裝置;及使用第二極紫外光源的極紫外輻射在第二曝光裝置中將光罩的佈局圖案投影至晶圓的光阻層上。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括:將光罩的佈局圖案投影至晶圓的光阻層上之後,顯影光阻層以在晶圓上產生光阻圖案。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光罩為反射光罩,所述方法更包括:在第一曝光裝置處以極紫外光束照射光罩的整個表面來清潔光罩的表面;從光罩的整個表面將反射光聚焦至影像偵測器上以產生偵測反射影像;在照射時間之期間監控偵測反射影像;及當在特定時間量中偵測反射影像的每個點的增加低於閥值時,則停止清潔光罩的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括:藉由連續地取樣影像偵測器的偵測反射影像來連續地掃描光罩的整個表面,以在清潔光罩的表面之期間在第一曝光裝置處產生偵測掃描訊號,其中每次的偵測掃描訊號對應至光罩的表面上的位置;在照射時間之期間監控每個位置的偵測掃描訊號;及當在特定時間量中每個位置的偵測掃描訊號的增加低於閥值時,則停止清潔光罩的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括:藉由圖案辨識演算法、資料探勘演算法及神經網路演算法之其中一者來分析偵測掃描訊號以決定需要清潔之光罩的表面的複數個對應位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曝光裝置的第一極紫外光源產生13.5奈米的極紫外輻射。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方法更包括:將第一曝光裝置與第二曝光裝置保持在真空環境下。
本揭露的又一個態樣涉及一種系統,包括:主控制器、耦接至主控制器的分析器模組、具有可延伸機械手臂的快速交換裝置、第一曝光裝置與第二曝光裝置。第一曝光裝置包括第一光罩載台與第一極紫外光源。第一光罩載台用以固持光罩。第二曝光裝置包括第二光罩載台、第二極紫外光源、載台與光學系統。載台用以固持晶圓。主控制器用以命令第一極紫外光源開啟,第一極紫外光源開啟以由第一極紫外光源照射極紫外輻射,且第一極紫外光源開啟以在第一曝光裝置的第一光罩載台中以第一極紫外光源的極紫外輻射在預定照射時間照射光罩的表面來清潔光罩的表面。在清潔光罩的表面之後,主控制器用以命令快速交換裝置藉由可延伸機械手臂將光罩從第一曝光裝置轉移至用於微影操作的第二曝光裝置的第二光罩載台。將光罩從第一曝光裝置轉移至第二曝光裝置的第二光罩載台之後,主控制器用以命令第二極紫外光源開啟,第二極紫外光源開啟以由第二極紫外光源照射極紫外輻射,且第二極紫外光源開啟以透過光學系統將光罩的佈局投影至晶圓的光阻層上。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系統更包括顯影系統,用以在將光罩的佈局投影至晶圓的光阻層上之後顯影光阻層且用以在晶圓上產生光阻圖案。在一些實施例中,上述第二曝光裝置還包括成像裝置,安裝於載台之上,其中,回應於來自主控制器的命令,成像裝置用以在晶圓的表面上擷取經顯影後的光阻圖案的影像且用以將所擷取的影像傳輸到分析器模組;其中分析器模組用以決定在晶圓上的光阻圖案的臨界尺寸均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系統更包括光罩庫與壓力控制器,光罩庫用以固持複數個光罩,壓力控制器耦接至主控制器,壓力控制器用以在真空環境下保持第一曝光裝置、第二曝光裝置與光罩庫的壓力。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系統更包括光罩庫,其中以極紫外輻射照射光罩的表面之前,主控制器用以傳送命令至快速交換裝置以從光罩庫擷取光罩且用以將光罩轉移至第一曝光裝置。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極紫外光源與第二極紫外光源具有13.5奈米的波長。
如上述實施例所述,藉由極紫外(EUV)輻射來分解沉積在光罩的表面上的顆粒以及分解沉積在光罩的表面上的碳氫化合物層,以清潔光罩的表面。不以溶劑而藉由使用極紫外(EUV)輻射來清潔光罩的表面上的顆粒與碳氫化合物層。
以上概述了數個實施例的特徵,因此熟習此技藝者可以更了解本揭露的態樣。熟習此技藝者應了解到,其可輕易地把本揭露當作基礎來設計或修改其他的製程與結構,藉此實現和在此所介紹的這些實施例相同的目標及/或達到相同的優點。熟習此技藝者也應可明白,這些等效的建構並未脫離本揭露的精神與範圍,並且他們可以在不脫離本揭露精神與範圍的前提下做各種的改變、替換與變動。
10:半導體基板 15:光阻層 29:輻射 30:基板 34:半導體裝置 35:反射層 37,39:薄膜 40:覆蓋層 45:吸收層 50:輻射束 50’:反射束 55:佈局圖案 80:光罩 100:輻射源 102:光阻塗佈操作 104:施加後烘烤(PAB)操作 105:遮罩擷取操作 106:遮罩載入與清潔操作 108:遮罩載入與曝光操作 110:曝光後烘烤(PEB)操作 112:顯影操作 150,300:製程流程 200:快速交換裝置(RED) 202:光罩庫 204:第一可動區段 205:第一樞軸點 205a,205b:光學元件 205c:反射遮罩 205d,205e:縮小投影光學元件 206:機器人裝置 208:第二可動區段 210:目標半導體基板 212:第一曝光裝置 214:第二曝光裝置 240:快速交換裝置(RED)控制器 302:線 400:曝光裝置 406:真空壓力控制器 408:壓力感測器 500:剖視圖 550:曝光配置 560,660:載台 565,665:載台控制器 600:檢查系統 617:均勻束 619:聚焦束 630,830:分析器模組 633:影像處理單元 634:透鏡 635:掃描成像裝置 702:顆粒 704:汙染物層 705:光源 706:表面 710:影像偵測器系統 732:座標 734:時間座標 738:曲線 800:控制系統 814:神經網路模組 816:機器學習模組 818:資料探勘模組 840:主控制器 900:製程 1000:電腦系統 1001:電腦 1002:鍵盤 1003:滑鼠 1004:螢幕顯示器 1005:光碟驅動器 1006:磁碟驅動器 1011:微處理單元 1012:唯讀記憶體 1013:隨機存取記憶體 1014:硬碟 1015:匯流排 1021:光碟 1022:磁碟 A:角度 S1:水平 S910,S920,S930,S940:操作 T1:時間
結合附圖,根據以下詳細描述可以最好地理解本揭示內容的各態樣。注意,根據行業中的標準實務,各種特徵未按比例繪製。實際上,為了討論清楚起見,各種特徵的尺寸可任意增加或減小。 第1圖為在半導體基板上產生光阻圖案的製程流程。 第2圖為用於在不同位置之間轉移光罩的快速交換裝置。 第3圖為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之在半導體基板上產生光阻圖案的製程流程。 第4圖為用於在晶圓上產生光阻圖案的曝光裝置的示意圖。 第5A圖至第5B圖為反射光罩結構的剖視圖以及將反射光罩結構投影在曝光裝置中的半導體裝置上。 第6圖為設置在半導體基板上的光阻圖案的檢查系統。 第7A圖至第7F圖為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之用於測量來自反射光罩的反射投影光的曝光裝置。 第8圖為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之控制系統用於清潔光罩且用於在半導體基板上投影經清潔的光罩的佈局圖案。 第9圖為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之用於清潔光罩且用於在半導體基板上投影經清潔的光罩的佈局圖案之示例製程的流程圖。 第10A圖至第10B圖為根據本揭露的一些實施例之用於清潔光罩且用於在半導體基板上投影經清潔的光罩的佈局圖案之裝置。
國內寄存資訊(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102:光阻塗佈操作
104:施加後烘烤(PAB)操作
105:遮罩擷取操作
108:曝光操作
110:曝光後烘烤(PEB)操作
112:顯影操作
150:製程流程

Claims (20)

  1. 一種方法,包括: 從一光罩庫擷取一光罩; 將該光罩轉移至一第一曝光裝置; 在該第一曝光裝置中以一第一極紫外輻射在一預定照射時間照射該光罩的一表面來清潔該光罩的該表面;及 在清潔該光罩的該表面之後,將該光罩轉移至用於微影操作的一第二曝光裝置。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更包括: 將該第一曝光裝置、該第二曝光裝置與該光罩庫保持在一真空環境下。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光罩係從該光罩庫所擷取,且藉由一快速交換裝置的一機械手臂來將該光罩轉移至該第一曝光裝置;及 該方法更包括:藉由該快速交換裝置的該機械手臂來將該光罩從該第一曝光裝置轉移至該第二曝光裝置。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方法,更包括: 藉由一第二極紫外輻射將該光罩的一佈局圖案投影至一晶圓的一光阻層上;及 顯影該光阻層以在該晶圓上產生一光阻圖案。
  5.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極紫外輻射係由一第一極紫外光源所產生,其中該第二極紫外輻射係由不同於該第一極紫外光源的一第二極紫外光源所產生。
  6. 如請求項4所述之方法,更包括: 對該晶圓的一表面進行成像以在該晶圓上產生該光阻圖案的一影像; 分析該光阻圖案的該影像以決定該光阻圖案的一臨界尺寸均勻性;及 如果該臨界尺寸均勻性不滿足一閥值臨界尺寸均勻性,則增加該預定照射時間。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方法,更包括: 重複進行清潔該光罩的該表面、將該光罩的該佈局圖案投影至該晶圓的該光阻層上、顯影該光阻層、對該晶圓的該表面進行成像、分析該光阻圖案的該影像、以及增加一照射時間,直到該臨界尺寸均勻性滿足該閥值臨界尺寸均勻性;及 將該預定照射時間調整為對應該閥值臨界尺寸均勻性的該照射時間。
  8. 一種方法,包括: 在一第一曝光裝置中以一第一極紫外光源的一極紫外輻射在一照射時間照射一光罩的一表面來清潔該光罩的該表面; 在清潔該光罩的該表面之後,將該光罩從該第一曝光裝置轉移至用於微影操作的一第二曝光裝置;及 使用一第二極紫外光源的一極紫外輻射在該第二曝光裝置中將該光罩的一佈局圖案投影至一晶圓的一光阻層上。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更包括: 將該光罩的該佈局圖案投影至該晶圓的該光阻層上之後,顯影該光阻層以在該晶圓上產生一光阻圖案。
  10.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光罩為一反射光罩,該方法更包括: 在該第一曝光裝置處以一極紫外光束照射該光罩的一整個表面來清潔該光罩的該表面; 從該光罩的該整個表面將一反射光聚焦至一影像偵測器上以產生一偵測反射影像; 在該照射時間之期間監控該偵測反射影像;及 當在一特定時間量中該偵測反射影像的每個點的一增加低於一閥值時,則停止清潔該光罩的該表面。
  11.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光罩為一反射光罩,該方法更包括: 藉由連續地取樣一影像偵測器的一偵測反射影像來連續地掃描該光罩的一整個表面,以在清潔該光罩的該表面之期間在該第一曝光裝置處產生一偵測掃描訊號,其中每次的該偵測掃描訊號對應至該光罩的該表面上的一位置; 在該照射時間之期間監控每個該位置的該偵測掃描訊號;及 當在一特定時間量中每個該位置的該偵測掃描訊號的一增加低於一閥值時,則停止清潔該光罩的該表面。
  12. 如請求項11所述之方法,更包括: 藉由一圖案辨識演算法、一資料探勘演算法及一神經網路演算法之其中一者來分析該偵測掃描訊號以決定需要清潔之該光罩的該表面的複數個對應位置。
  13.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其中該第一曝光裝置的該第一極紫外光源產生13.5奈米的該極紫外輻射。
  14. 如請求項8所述之方法,更包括: 將該第一曝光裝置與該第二曝光裝置保持在一真空環境下。
  15. 一種系統,包括: 一主控制器; 一分析器模組,耦接至該主控制器; 一快速交換裝置,具有一可延伸機械手臂; 一第一曝光裝置,包括: 一第一光罩載台,用以固持一光罩;及 一第一極紫外光源; 一第二曝光裝置,包括: 一第二光罩載台; 一第二極紫外光源; 一載台,用以固持一晶圓;及 一光學系統; 其中,該主控制器用以命令該第一極紫外光源開啟,該第一極紫外光源開啟以由該第一極紫外光源照射一極紫外輻射,且該第一極紫外光源開啟以在該第一曝光裝置的該第一光罩載台中以該第一極紫外光源的該極紫外輻射在一預定照射時間照射該光罩的一表面來清潔該光罩的該表面; 其中,在清潔該光罩的該表面之後,該主控制器用以命令該快速交換裝置藉由該可延伸機械手臂將該光罩從該第一曝光裝置轉移至用於微影操作的該第二曝光裝置的該第二光罩載台; 其中,將該光罩從該第一曝光裝置轉移至該第二曝光裝置的該第二光罩載台之後,該主控制器用以命令該第二極紫外光源開啟,該第二極紫外光源開啟以由該第二極紫外光源照射一極紫外輻射,且該第二極紫外光源開啟以透過該光學系統將該光罩的一佈局投影至一晶圓的一光阻層上。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系統,更包括: 一顯影系統,用以在將該光罩的該佈局投影至該晶圓的該光阻層上之後顯影該光阻層且用以在該晶圓上產生一光阻圖案。
  17.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二曝光裝置還包括: 一成像裝置,安裝於該載台之上,其中,回應於來自該主控制器的一命令,該成像裝置用以在該晶圓的該表面上擷取經顯影後的該光阻圖案的一影像且用以將所擷取的該影像傳輸到該分析器模組; 其中該分析器模組用以決定在該晶圓上的該光阻圖案的一臨界尺寸均勻性。
  18. 如請求項16所述之系統,更包括: 一光罩庫,用以固持複數個光罩;及 一壓力控制器,耦接至該主控制器,其中該壓力控制器用以在一真空環境下保持該第一曝光裝置、該第二曝光裝置與該光罩庫的一壓力。
  19.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系統,更包括: 一光罩庫,其中以該極紫外輻射照射該光罩的該表面之前,該主控制器用以傳送一命令至該快速交換裝置以從該光罩庫擷取該光罩且用以將該光罩轉移至該第一曝光裝置。
  20.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系統,其中該第一極紫外光源與該第二極紫外光源具有13.5奈米的波長。
TW110128970A 2021-06-25 2021-08-05 清潔光罩的表面的方法與系統 TWI8073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7/358,776 2021-06-25
US17/358,776 US11687012B2 (en) 2021-06-25 2021-06-25 Reduce mask defect impact by contamination decompos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301024A true TW202301024A (zh) 2023-01-01
TWI807381B TWI807381B (zh) 2023-07-01

Family

ID=83696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8970A TWI807381B (zh) 2021-06-25 2021-08-05 清潔光罩的表面的方法與系統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687012B2 (zh)
CN (1) CN115248534A (zh)
TW (1) TWI8073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1120747A1 (de) * 2021-08-10 2023-02-16 Carl Zeiss Sms Ltd. Verfahren zur Entfernung eines Partikels von einem Maskensystem
US20230375949A1 (en) * 2022-05-23 2023-11-23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Methods of cleaning a lithography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95087A (ko) * 2000-03-30 2001-11-03 시마무라 테루오 노광장치, 노광방법 및 디바이스의 제조방법
JP3628939B2 (ja) * 2000-06-27 2005-03-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露光方法及び露光装置
US6924492B2 (en) 2000-12-22 2005-08-02 Asml Netherlands B.V. Lithographic apparatus,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ed thereby
TW511139B (en) 2001-12-28 2002-11-21 United Microelectronics Corp Apparatus for on-line cleaning a wafer chuck with laser
US6829035B2 (en) * 2002-11-12 2004-12-07 Applied Materials Israel, Ltd. Advanced mask cleaning and handling
SG135934A1 (en) * 2002-12-20 2007-10-29 Asml Netherlands Bv Lithographic apparatus,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device manufactured thereby
US7477358B2 (en) * 2004-09-28 2009-01-13 Nikon Corporation EUV reticle handling system and method
JP2006114650A (ja) * 2004-10-14 2006-04-27 Canon Inc 露光装置、走査露光装置、デバイス製造方法、原版のクリーニング方法、および原版
JP2007027419A (ja) * 2005-07-15 2007-02-01 Canon Inc 露光装置
US7605343B2 (en) 2006-05-24 2009-10-20 Electro Scientific Industries, Inc. Micromachining with short-pulsed, solid-state UV laser
KR100817066B1 (ko) * 2006-10-11 2008-03-2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기판 노광 및 광학요소 세정을 인시츄로 수행할 수 있는극자외선 노광장치 및 그에 구비된 광학요소의 세정방법
JP2008147314A (ja) * 2006-12-07 2008-06-26 Canon Inc 洗浄装置及び方法、洗浄装置を有する露光装置
US10953441B2 (en) 2013-03-15 2021-03-23 Kl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leaning optical surfaces of an extreme ultraviolet optical system
DE102015204521A1 (de) 2015-03-12 2016-10-27 Carl Zeiss Smt Gmbh Reinigungsvorrichtung für ein EUV-Lithographiesystem, EUV-Lithographiesystem damit und Reinigungsverfahren
US9885952B2 (en) 2015-07-29 2018-02-06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Systems and methods of EUV mask clean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80665A1 (en) 2023-09-07
CN115248534A (zh) 2022-10-28
US20220413400A1 (en) 2022-12-29
TWI807381B (zh) 2023-07-01
US11687012B2 (en) 2023-06-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79175B1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reticle inspection and defect review using aerial imaging
JP4579927B2 (ja) 浸漬リソグラフィのための除去可能なペリクル
US20230280665A1 (en) Reduce mask defect impact by contamination decompose
JP3249374B2 (ja) エネルギー感光フォトレジスト材中に導入された近距離場イメージ潜像によってプロセスが制御されるデバイス製造プロセス
US9552963B2 (en) Charged particle beam wri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herefor
TWI833664B (zh) 用於產生消除雜訊模型之裝置及方法
JP3412898B2 (ja) 反射型マスクの作製方法と作製装置、これによる反射型マスクを用いた露光装置と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TW202105056A (zh) 隨機光罩缺陷處置
US20230384693A1 (en) Enhancing lithography operation for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JP2023538380A (ja) 露光パターンを測定するための計測方法および関連する計測装置
KR20230044214A (ko) 입자 검사 시스템의 처리량 개선을 위한 이중 스캐닝 광학 기계식 구성체
JP2024016068A (ja) Euvマスクのパターン検査装置及びeuvマスクのパターン検査方法
US11429027B2 (en) Photolithography method and apparatus
TWI792538B (zh) 微影方法、微影製程與微影系統
TWI832125B (zh) 半導體電路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製造系統
JP2019200277A (ja) Euvマスク検査装置及びeuvマスク検査方法
US11614691B2 (en) High throughput and high position accurate method for particle inspection of mask pods
JP2020518786A (ja) 複数イメージ粒子検出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US20220365438A1 (en) Photolithography method and apparatus
TW202303127A (zh) 缺陷檢查裝置、缺陷檢查方法及空白光罩之製造方法
JP2004266300A (ja) 反射型マスク
JP2024506526A (ja) 汚染物質検出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JP2003151902A (ja) 露光装置とこれによる半導体デバイス
CN117616319A (zh) 用于在量测系统中使用的光学元件
JP2005072259A (ja) 基板処理装置及びエラー処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