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9297A - 光感測裝置 - Google Patents

光感測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9297A
TW202249297A TW111118424A TW111118424A TW202249297A TW 202249297 A TW202249297 A TW 202249297A TW 111118424 A TW111118424 A TW 111118424A TW 111118424 A TW111118424 A TW 111118424A TW 202249297 A TW202249297 A TW 20224929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doped
sensing device
doping concentration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84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彥儒
陳建宇
那允中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光程研創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光程研創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光程研創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92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929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24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1/035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31/035272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emiconductor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characterised by at least one potential 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46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 e.g. photoresistors
    • H01L31/1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 e.g. photoresistor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e.g. phototransistors
    • H01L31/101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H01L31/102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characterised by only one potential barrier
    • H01L31/107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characterised by only one potential barrier the potential barrier working in avalanche mode, e.g. avalanche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 e.g. photoresistors
    • H01L31/1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 e.g. photoresistor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e.g. phototransistors
    • H01L31/101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H01L31/102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characterised by only one potential barrier
    • H01L31/107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characterised by only one potential barrier the potential barrier working in avalanche mode, e.g. avalanche photodiodes
    • H01L31/1075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characterised by only one potential barrier the potential barrier working in avalanche mode, e.g. avalanche photodiodes in which the active layers, e.g. absorption or multiplication layers, form an heterostructure, e.g. SAM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8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 e.g. photoresistors
    • H01L31/1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in which radiation controls flow of current through the device, e.g. photoresistors characterised by potential barriers, e.g. phototransistors
    • H01L31/101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H01L31/112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characterised by field-effect operation, e.g. junction field-effect phototransisto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ght Receiving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光感測裝置。光感測裝置包括一基板、一或多個受該基板支撐之像素,其中一或多個像素各包括一吸收區、一電場控制區、一第一接觸區、一第二接觸區及一載子限制區。電場控制區及第一接觸區摻雜有一屬於第一傳導類型之摻雜物。第二接觸區摻雜有一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之摻雜物。載子限制區包括一第一屏障區及一通道區,其中第一屏障區摻雜有一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之摻雜物,且具有一第一摻雜濃度峰值,其中,通道區為本質或摻雜有一屬於該第二傳導類型之摻雜物,且具有一低於第一摻雜濃度峰值之第二摻雜濃度峰值。

Description

光感測裝置
本申請案係關於一感測器,且詳言之,係關於一光學感測器。
感測器應用廣泛,例如智慧型手機、機器人裝置、自動駕駛車輛、近接感測、生物特徵感測、影像感測器、高速光學接收器、資料通訊、直接/間接飛行時間(TOF)測距、或成像感測器、醫療裝置等等,也用於物體辨識、影像增強、材料辨識及其他相關應用。
通過以下說明或經由實施本發明實施例將可得知並理解本申請實施例的各種態樣及優點。
本發明之一種範例態樣係一光感測裝置。所述光感測裝置可包括由第一材料所構成且具有第一表面之基板。該光感測裝置可再包括一或多個受基板所支撐之像素,所述一或多個像素各包括吸收區、電場控制區、第一接觸區、第二接觸區、及載子限制區。吸收區受基板支撐且是由第二材料構成,吸收區可接收光學訊號並響應光學訊號之接收而生成光載子。電場控制區形成於基板中,其中該電場控制區摻雜有第一傳導類型之摻雜物。第一接觸區形成於基板中,用於收集第一類型光載子,其中第一接觸區係電性耦接於電場控制區且摻雜有屬於第一傳導類型之摻雜物。第二接觸區電性耦接於吸收區,用於收集第二類型光載子,其中第二接觸區摻雜有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之摻雜物。載子限制區形成於基板中,位於吸收區與電場控制區之間,且載子限制區包括第一屏障區及通道區,第一屏障區摻雜有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之摻雜物且具有第一摻雜濃度峰值,該通道區為本質(intrinsic)或摻雜有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且具有第二摻雜濃度峰值之摻雜物,其第二摻雜濃度峰值低於第一屏障區之第一摻雜濃度峰值。其中吸收區、電場控制區、及載子限制區係沿基板之第一表面形成,該通道區形成於第一屏障區與基板之第一表面之間。
在某些實施例中,吸收區係完全嵌入於基板中,且吸收區之距離與厚度的比率介於0.5與1.2之間,其中,所述距離是自基板第一表面測量至第一屏障區之第一摻雜濃度峰值所在之處。
在某些實施例中,載子限制區還包括一第二屏障區,第二屏障區摻雜有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且具有第三摻雜濃度峰值之摻雜物,其第三摻雜濃度峰值高於通道區之第二摻雜濃度峰值,該通道區形成於第一屏障區與第二屏障區之間。
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可再包括一形成於載子限制區與第一接觸區間之保護區,該保護區摻雜有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之摻雜物且可用於防止第一類型光載子觸及基板之第一表面。
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可再包括反向摻雜區,該反向摻雜區包圍至少一部份之載子限制區,且摻雜有屬於第一傳導類型之摻雜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可再包括一形成於吸收區與載子限制區間之載子抽取區,其中該載子抽取區摻雜有屬於第一傳導類型之摻雜物且可自吸收區抽取第一類型光載子。
在某些實施例中,反向摻雜區之摻雜濃度峰值介於載子抽取區之摻雜濃度峰值與電場控制區之摻雜濃度峰值之間,且電場控制區之摻雜濃度峰值高於反向摻雜區之摻雜濃度峰值。
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可再包括一或多個形成於載子限制區中之第三接觸區,該一或多個第三接觸區摻雜有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之摻雜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可再包括反向摻雜區,其中該反向摻雜區包圍至少一部份之載子限制區,且摻雜有屬於第一傳導類型之摻雜物,且可用於減少載子限制區與第二接觸區間之漏電流。
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可再包括一形成於吸收區與載子限制區間之載子抽取區,其中該載子抽取區摻雜有屬於第一傳導類型之摻雜物且可自吸收區抽取第一類型光載子。
在某些實施例中,反向摻雜區之摻雜濃度峰值介於載子抽取區之摻雜濃度峰值與電場控制區之摻雜濃度峰值之間,且電場控制區之摻雜濃度峰值高於反向摻雜區之摻雜濃度峰值。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一或多個第三接觸區包括二或多個第三接觸區,且光感測裝置可再包括二或多個第三電極,每一個第三電極電性耦接於個別的第三接觸區,其中,該二或多個第三電極可在載子限制區上施加一恆定電壓,且兩個所述第三電極之間的間距與吸收區寬度之比率不小於0.5。
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可再包括一耦接於第一接觸區之第一電極、及一耦接於第二接觸區之第二電極,當一崩潰電壓或高於崩潰電壓的電壓施加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時,通道區作用為一擊穿區,且載子限制區與電場控制區間之區域作用為一崩潰區,因而使得光感測裝置作用為一雪崩式光感電晶體或一單光子雪崩式光感電晶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吸收區摻雜有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之摻雜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吸收區具有一梯度摻雜分佈。
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可再包括一耦接於第一接觸區之第一電極及一耦接於第二接觸區之第二電極,當一崩潰電壓或高於崩潰電壓的電壓施加於第一電極與第二電極之間時,通道區作用為一擊穿區,且電場控制區與載子限制區間之區域作用為一崩潰區,因而使得光感測裝置作用為一雪崩式光電二極體或一單光子雪崩式二極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基板摻雜有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之摻雜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可再包括一介於二相鄰像素之隔離結構。
在某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係形成於基板的第一表面上。
在某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係形成於基板的第二表面上,其中該第二表面與第一表面位於相反側。
本申請案主張之申請權益係基於2021年5月20日所提出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190,827號,該案之整體內容經引用併入本文。
在此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等詞用來描述各種元件、構件、區域、層和/或區段,這些元件、構件、區域、層和/或區段不應受限於這些用詞。這些用詞只是用來將一個元件、構件、區域、層和/或區段與另一個元件、構件、區域、層和/或區段區分。除非上下文有明確指出,否則譬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等詞在此處的使用並不是暗示順序或次序。「光偵測」、「光感測」、「光線偵測」、「光線感測」和其他類似用詞可以互換使用。
除非另有指定,否則例如「上方」、「頂部」、和「底部」等等空間描述用語是以圖中顯示的方向為準。必須理解的是,在此使用的空間描述用語僅用於說明的目的,本發明所描述的結構的實際實施可以採用任何方向或方式在空間上配置,只要所做的配置不脫離本發明實施例的優點即可。
如本文所使用,「本質(intrinsic)」一語表示所述半導體材料並未刻意加入摻雜物。
圖1A至圖3D描繪光感測裝置100a、100b、100c、200a、200d、300a、300c、300d。
圖1A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光感測裝置100a之剖視圖。光感測裝置100a包括一基板20。基板20係由第一材料(例如Si)所構成,且具有第一表面21、以及一或多個像素(例如,參考圖3D中的300d1、300d2)受基板20支撐。每一像素包括一吸收區10,吸收區10係受基板20支撐且係由第二材料(例如Ge)構成。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材料之能帶隙大於第二材料之能帶隙。吸收區10可接收一光學訊號並響應光學訊號之接收而生成多個光載子。在某些實施例中,吸收區10包括一第一表面11、一與第一表面11位於相反側之第二表面12、及一或多個介於第一表面11與第二表面12間之側表面13。光感測裝置100a還包括一形成於基板20中之電場控制區40,其中該電場控制區40摻雜有屬於第一傳導類型(例如n型)之摻雜物。光感測裝置100a還包括一形成於基板20中之第一接觸區201,用於收集第一類型的多個光載子(例如電子),其中該第一接觸區201係電性耦接於電場控制區40且摻雜有屬於第一傳導類型(例如n型)之摻雜物。光感測裝置100a還包括一第二接觸區108,其係電性耦接於吸收區10,用於收集一第二類型(例如電洞)的多個光載子,其中第二接觸區108摻雜有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例如p型)之摻雜物。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接觸區108是形成在吸收區10中。光感測裝置100a還包括一載子限制區50,其係形成於基板20中且位於吸收區10與電場控制區40之間,其中,該載子限制區50包括一第一屏障區51及一通道區52,該第一屏障區51摻雜有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例如p型)之摻雜物,且具有第一摻雜濃度峰值(例如,不小於1 x 10 15cm -3,如介於1 x 10 16cm- 3與5 x 10 18cm -3之間),且通道區52為本質或摻雜有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且具有第二摻雜濃度峰值(例如p型)之摻雜物,其第二摻雜濃度峰值(例如,不大於1 x 10 17cm -3)低於第一屏障區51之第一摻雜濃度峰值。吸收區10、電場控制區40、及載子限制區50係沿基板20之第一表面21形成,其中該通道區52是形成在第一屏障區51與基板20之第一表面21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載子限制區50的電位為浮動的。
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接觸區201之摻雜物具有摻雜濃度峰值(例如,不小於1 x 10 18cm -3,如介於1 x 10 18cm -3與1 x 10 20cm -3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電場控制區40的摻雜物之摻雜濃度峰值不超過第一接觸區201之摻雜濃度峰值,例如,電場控制區40之摻雜濃度峰值可不大於1 x 10 19cm -3,如介於5 x 10 17cm -3與5 x 10 18cm -3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接觸區108之摻雜物具有一摻雜濃度峰值(例如不小於1 x 10 18cm -3,如介於1 x 10 18cm -3與1 x 10 20cm -3之間)。
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屏障區51之摻雜物可擴散進入通道區52。據此,即使通道區52為本質的,通道區52仍可稍微摻雜第一屏障區51之摻雜物,但其摻雜濃度低於第一屏障區51之第一摻雜濃度峰值。
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100a還包括一第一電極30,其係電性耦接於第一接觸區201,且可用於電性連接於一外部電源(例如,一供應可變的反向偏壓之電壓節點)。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100a還包括一第二電極60,其係電性耦接於第二接觸區108,且可用於電性連接於一外部電源(例如地端)。
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100a可於施加一反向偏壓於第一電極30與第二電極60間,且反向偏壓到達崩潰電壓或是高於崩潰電壓之情況下運作。此時通道區52作用為一擊穿(punch-through)區,因為位於通道區52與吸收區10間之空乏區產生的電場可使第一類型載子(例如電子)能夠自吸收區10抽取至通道區52。由於第一屏障區51之摻雜濃度峰值高於通道區52之摻雜濃度峰值,第一屏障區51作用為第一類型載子(例如電子)之載子屏障。位於電場控制區40與載子限制區50間之區域則作用為一擊穿區,用於倍增第一類型載子。由於載子倍增區係形成於基板20中,且構成基板20之第一材料之能帶隙大於第二材料之能帶隙,因此可降低暗電流。據此,所述光感測裝置100a可作用為一雪崩式光電二極體或一單光子雪崩式光電二極體,其沿晶圓表面形成之暗電流較少。
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100a可應用於一直接TOF系統。例如,可將單光子雪崩式二極體產生一正訊號(例如,所接收光子之閾值數量)之時序與光源生成雷射脈衝之時序相較,藉此判定目標物體之深度資訊。
在某些實施例中,載子限制區50整體可阻擋第一類型光載子(例如電子)而使其無法直接流向第一接觸區201。當反向偏壓到達崩潰電壓時,通道區52作用為一擊穿(punch-through)區,供第一類型光載子(例如電子)通過,此時第一屏障區51仍繼續阻擋第一類型光載子(例如電子)。
載子限制區50形成於基板20中,且位於吸收區10與電場控制區40之間,因此,當光感測裝置100a施加一低於崩潰電壓的電壓時,載子限制區50可阻擋第一類型光載子(例如電子)而使其無法直接流向第一接觸區201,如此可降低光感測裝置100a在崩潰前生成之暗電流。
載子限制區50包括一第一屏障區51及一通道區52,且第一屏障區51之第一摻雜濃度峰值高於通道區52之摻雜濃度,因此,當光感測裝置100a在相當於或高於崩潰電壓之反向偏壓下運作時,第一類型光載子(例如電子)可流經通道區52,但仍受第一屏障區51阻擋。據此,第一類型光載子(例如電子)可被限制於一特定通道,而後移動進入位於電場控制區40與載子限制區50間電場較強之區域。亦即,此區域作用為一崩潰區,能夠在接收由吸收區10經碰撞電離(impact ionization)所生成之第一類型光載子時,產生一或多個額外電荷載子,啟動雪崩倍增之連鎖反應。因此使得光感測裝置100a獲得增益。
在某些實施例中,吸收區10係完全嵌入於基板20,距離d2與吸收區10之厚度t1比率介於0.5與1.2之間,其中,距離d2係指介於基板20之第一表面21與第一屏障區51之第一摻雜濃度峰值所在位置之間的距離。藉由適當設計吸收區10之距離d2與厚度t1比率,可降低光感測裝置100a崩潰前產生之暗電流,且可以更高效率限制第一類型光載子(例如電子)流入電場較強之區域,以提高光感測裝置100a之增益。
圖1B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光感測裝置100b之剖視圖。在此係以相同之參考標號及名稱表示與上述相同之元件。光感測裝置100b類似於上述光感測裝置100a,然具有下述之差異。參照圖1B,載子限制區50還包括一第二屏障區53,其摻雜第二傳導類型(例如p型)之摻雜物,且其具有一第三摻雜濃度峰值(例如,不小於1 x 10 15cm -3,如介於1 x 10 16cm -3與5 x 10 18cm -3之間)高於通道區52之第二摻雜濃度峰值,其中通道區52係形成於第一屏障區51與第二屏障區53之間。第二屏障區53之功能類似於第一屏障區51,用以控制載子流動於載子限制區50內,還可預防載子觸及基板20之第一表面21。
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屏障區53之摻雜物可擴散入通道區52。據此,即使通道區52為本質,通道區52仍可略受第二屏障區53之摻雜物所摻雜,但其摻雜濃度低於第二屏障區53之第三摻雜濃度峰值。
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100b還包括一形成在載子限制區50與第一接觸區201間之保護區70,其中,該保護區70摻雜有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例如p型)之摻雜物,且可預防崩潰時之高電場觸及基板20之第一表面21,同時阻擋第一類型光載子(例如電子)觸及第一表面21,藉此避免表面破裂或因基板20之第一表面21上之缺陷而產生之表面洩漏,從而改善光感測裝置100b性能。
在某些實施例中,保護區70摻雜有一摻雜濃度峰值,其不小於1 x 10 15cm -3,如介於1 x 10 16cm -3與5 x 10 18cm -3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保護區70與第二屏障區53可在同一製程步驟中形成,例如同一佈植(implantation)步驟。在某些實施例中,吸收區10、電場控制區40、保護區70、及載子限制區50係沿基板20之第一表面21形成。
圖1C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光感測裝置100c之剖視圖。在此係以相同之參考標號及名稱表示與上述相同之元件。光感測裝置100c類似於上述光感測裝置100a,然具有下述之差異。在某些實施例中,吸收區10係形成於基板20上方。在某些實施例中,吸收區10係部分嵌入於基板20。
圖2A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光感測裝置200a之頂視圖。圖2B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沿圖2A中A-A’線段所描繪之剖視圖。圖2C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沿圖2A中B-B’線段所描繪之剖視圖。在此係以相同之參考標號及名稱表示與上述相同之元件。光感測裝置100c類似於上述光感測裝置100a,然具有下述之差異。
參照圖2A及圖2C,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200a還包括一或多個形成於載子限制區50中之第三接觸區202,其中該一或多個第三接觸區202摻雜有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例如p型)之摻雜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三接觸區202之摻雜物具有摻雜濃度峰值(例如,不小於1 x 10 18cm -3,如介於1 x 10 18cm -3與1 x 10 20cm -3之間)。
參照圖2A及圖2C,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200a還包括二或多個形成於載子限制區50中之第三接觸區202,且光感測裝置200a還包括二或多個第三電極80,各自電性耦接於相應的第三接觸區202,其中,該二或多個第三電極80可配置在載子限制區50上用以施加恆定電壓。
藉由第三電極80及第三接觸區202之設置,可控制施加於載子限制區50之電壓。因此可進一步控制光感測裝置200a之崩潰電壓。
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200a作用為一雪崩式光感電晶體或一單光子雪崩式光感電晶體。同理,參照圖2B,位於電場控制區40與載子限制區50間之電場較強區域作用為崩潰區,能夠在接收由吸收區10經碰撞電離而產生之第一類型光載子時倍增電荷載子,啟動雪崩倍增之連鎖反應。如此可使得光感測裝置2001獲得增益。
參照圖2C,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三接觸區202係形成於第二屏障區53中。
參照圖2C,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光感測裝置200a還包括電性耦接於第一屏障區51及第二屏障區53之傳導區54,其中所述通道區52受第一屏障區51、第二屏障區53及傳導區54所包圍。
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傳導區54摻雜有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例如p型)之摻雜物,且其具有之第四摻雜濃度峰值高於通道區52之第二摻雜濃度峰值。傳導區54可將第一屏障區51連接至第二屏障區53,且亦可將第一類型光載子(例如電子)限制在基板20之預設區域內。
圖2D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光感測裝置200d之頂視圖。圖2E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沿圖2D中A-A’線段繪製之剖視圖。圖2D中沿B-B’線段繪製之剖視圖與圖2C相仿。在此係以相同之參考標號及名稱表示與上述相同之元件。參照圖2D至圖2E,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200d還包括一反向摻雜區90,其係包圍至少一部分載子限制區50或部分重疊於載子限制區50,其中反向摻雜區90摻雜有屬於第一傳導類型(例如n型)之摻雜物。反向摻雜區90有助於降低第三接觸區202與第二接觸區108間之漏電流。
在某些實施例中,反向摻雜區90可包圍或重疊於整個載子限制區50。
在某些實施例中,反向摻雜區90之摻雜濃度峰值低於電場控制區40之摻雜濃度峰值。例如,反向摻雜區90之摻雜濃度峰值可不小於5 x 10 15cm -3,如介於1 x 10 16cm -3與1 x 10 18cm -3之間。
參照圖2D至圖2E,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200d還包括形成於吸收區10與載子限制區50間之載子抽取區100,其中,該載子抽取區100摻雜有屬於該第一傳導類型(例如n型)之摻雜物,且可自吸收區10抽取第一類型光載子(例如電子)。如此,當光感測裝置200d操作於崩潰電壓或高於崩潰電壓時,更多第一類型光載子(例如電子)可以被引入崩潰區。
在某些實施例中,載子抽取區100之摻雜濃度峰值不小於1 x 10 15cm -3,例如介於5 x 10 15cm -3與5 x 10 17cm -3之間。
在某些實施例中,反向摻雜區90之摻雜濃度峰值係介於載子抽取區100之摻雜濃度峰值與電場控制區40之摻雜濃度峰值之間,且電場控制區40之摻雜濃度峰值高於反向摻雜區90之摻雜濃度峰值。
圖3A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光感測裝置300a之頂視圖。圖3B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沿圖2A中A-A’線段描繪之剖視圖。在此係以相同之參考標號及名稱表示與上述相同之元件。參照圖3A至圖3B,在某些實施例中,光感測裝置300a還包括位於二相鄰像素300d1、300d2(參考圖3D)間之隔離結構110。
在某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110係形成於基板20之第一表面21上。在某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110自基板20之第一表面21延伸進入第一表面21之預設深度(如圖3B所示)。在某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110穿透基板20之第一表面21與第二表面22。在某些實施例中,由光感測裝置剖視圖觀之,隔離結構110是位於吸收區10之相反兩側。在某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110之形狀可為環形。在某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110可包括兩個分離區域,分別位於吸收區10之相反兩側。
參照圖3A,在某些實施例中,兩個第三電極80間距離d1與吸收區10寬度w1之比率不小於0.5。
藉由適當設計兩個第三電極80間距離d1與吸收區10寬度w1之比率,可使電場更均勻地分布於第二接觸區108與第一接觸區201之間,因而提升光感測裝置300a運作時之倍增效果。
在某些實施例中,沿圖3A中B-B’線段繪製之剖視圖與圖2C相仿,不同之處在於隔離結構110係設置於二或多個第三電極80之相反兩側。
圖3C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圖3A中沿A-A’線段之剖視圖。在此係以相同之參考標號及名稱表示與上述相同之元件。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光感測裝置300c之隔離結構110係形成於基板20之第二表面22上,第二表面22位於第一表面21的相反側。在某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110自基板20的第二表面22延伸進入一預設深度。
圖3D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光感測裝置300d之頂視圖。在此係以相同之參考標號及名稱表示與上述相同之元件。光感測裝置300d包括兩個像素300d1、300d2。在某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110係填有介電材料或絕緣材料之溝槽,用作二相鄰像素300d1、300d2之間的一高電阻區域,以防止電流跨越隔離結構110並改善相鄰像素300d1、300d2間之電性絕緣。介電材料或絕緣材料可包括,但不限於包括SiO 2之氧化物材料、包括Si 3N 4之氮化物材料、或包括無晶矽、多晶矽、晶體矽、磊晶矽之矽材料。
在某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110為受一傳導類型(例如p型或n型)摻雜物所摻雜之摻雜區域。隔離結構110經摻雜後可產生能帶隙偏移導致之位能障(bandgap offset-induced potential energy barrier),而可防止電流通過隔離結構110,改善相鄰像素300d1、300d2間之電性絕緣。在某些實施例中,隔離結構110包括與基板20不同之半導體材料。在基板20與隔離結構110間之兩種半導體材料交界處所產生之能帶隙偏移導致之位能障(bandgap offset-induced potential energy barrier)可防止電流通過隔離結構110並改善相鄰像素300d1、300d2間之電性絕緣。
應知於本發明中所提及之元件可以任何方式及任何數量結合以產生更多實施例。例如,光感測裝置200a、200d之吸收區10可位於基板20之第一表面21上方,如圖1C所示。於另一實例中,光感測裝置100a、100b亦可包括圖3A及圖3B所描繪之反向摻雜區90及/或載子抽取區100。
根據本發明,在此所述任一實施例中之吸收區10摻雜有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例如p型)之摻雜物。吸收區10之摻雜濃度峰值可為介於1 x 10 17cm -3至1 x 10 19cm -3之間,可進一步降低光感測裝置,例如100a、100b、100c、200a、200d、300a、300c、300d,之暗電流。在某些實施例中,吸收區10具有一梯度摻雜分佈。例如,梯度摻雜分佈可自吸收區10第一表面11或自第二接觸區108向吸收區10之第二表面12漸變。在某些實施例中,梯度摻雜分佈可為逐漸減少/增加或以階梯式減少/增加,取決於載子之移動方向。在某些實施例中,梯度摻雜分佈之濃度係自吸收區10之第一表面11或吸收區10之第二接觸區108向吸收區10之第二表面12漸減/漸增,此取決於載子移動方向。在某些實施例中,梯度摻雜分佈之濃度係自吸收區10之第一表面11或自吸收區10之第二接觸區108的中心向第二表面12或吸收區10之一或多個側表面13徑向地逐漸減少/增加,取決於載子移動方向。例如,若第二接觸區108為p型,電子在吸收區10中實質上沿著第一表面11至第二表面12之方向移動。吸收區10中摻雜物(例如硼)之摻雜濃度梯度分佈自吸收區10之第一表面11或自吸收區10之第二接觸區108向吸收區10之第二表面12漸減。在某些實施例中,摻雜濃度梯度分佈係自吸收區10之第一表面11或吸收區10之第二接觸區108的邊緣向吸收區10之側表面13逐漸橫向減少/增加,取決於載子移動方向。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接觸區108係形成於基板20中,且與吸收區10接觸,因而可收集第二類型光載子。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電極60係位於基板20之第一表面21上方,且電性耦接於第二接觸區108。
在某些實施例中,基板20摻雜有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例如p型)之摻雜物。在某些實施例中,基板20之背景摻雜濃度不小於1 x 10 15cm -3。在某些實施例中,通道區52可具有與基板20相同之背景摻雜濃度。
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材料包括或構成自半導體材料。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材料包括或構成自半導體材料。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材料包括或構成自三五族半導體材料。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材料包括或構成自三五族半導體材料。三五族半導體材料可包括但不限於GaAs/AlAs、InP/InGaAs、GaSb/InAs、或InSb。例如,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材料包括或構成自InGaAs,且第一材料包括或構成自InP。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材料包括或構成自包括四族元素之半導體材料,所述四族元素,例如Ge、Si、或Sn。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材料包括或構成自Si xGe ySn 1-x-y,其中0≦x≦1,0≦y≦1,0≦x+y≦1。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材料包括或構成自Ge 1-aSn a,其中0≦a≦0.1。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材料包括或構成自Ge xSi 1-x,其中0≦x≦1。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材料包括或構成自Si xGe ySn 1-x-y,其中0≦x≦1,0≦y≦1,0≦x+y≦1。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材料包括或構成自Ge 1-aSn a,其中0≦a≦0.1。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材料包括或構成自Ge xSi 1-x,其中0≦x≦1。例如,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材料包括或構成自Ge,且第一材料包括或構成自Si。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光感測裝置例如100a、100b、100c、200a、200d、300a、300c、300d還包括位於像素上方之光學元件(圖未示)。在某些實施例中,本發明之光感測裝置例如100a、100b、100c、200a、200d、300a、300c、300d還包括分別設於N個像素上之N個光學元件(圖未示)。所述光學元件匯集進入之光學訊號,使其進入吸收區10。在某些實施例中,所述光學元件包括鏡片。
在某些實施例中,p型摻雜物包括三族元素。在某些實施例中,p型摻雜物為硼。在某些實施例中,n型摻雜物包括五族元素。在某些實施例中,n型摻雜物為磷。
於本發明中,吸收區10可吸收光子,所述光子在不可見波長範圍中的波長峰值等於或大於700 nm,例如 850 nm、940 nm、1050 nm、1064 nm、1310 nm、1350 nm、或1550 nm、或任何適當的波長範圍。在某些實施例中,吸收區10接收光學訊號並將光學訊號轉換為電子訊號。吸收區10可為任何適合形狀,例如,但不限於,圓柱、矩形稜柱。
於本發明中,吸收區10之厚度取決於待偵測光子波長及吸收區10材質。在某些實施例中,若吸收區10包括鍺,且用於吸收波長等於或大於800 nm之光子,則吸收區10之厚度等於或大於0.1 μm。在某些實施例中,若吸收區10包括鍺,且用於吸收波長介於700 nm與2000 nm間之光子,則吸收區10之厚度介於0.1 μm與2.5 μm之間。在某些實施例中,吸收區10之厚度介於1 μm與2.5 μm之間,以達成較高之量子效率。在某些實施例中,吸收區10可利用毯覆式磊晶(blanket epitaxy)、選擇性磊晶(selective epitaxy)或其他適用技術生長而成。
於本發明中,電極一詞可包括金屬或合金。例如,第一電極30、第二電極60、第三電極80包括Al、Cu、W、Ti、Ta-TaN-Cu疊層、或Ti-TiN-W疊層。
使用于此且未另外定義,「實質上」及「大約」等術語是用於描述及敘述小變化。當與一事件或情況結合使用時,這些術語可涵蓋事件或情況精確發生的情況、以及非常接近地情況。例如,當結合於一數值使用時,術語可涵蓋一變化範圍小於或等於數值之±10%,如小於或等於±5%、小於或等於±4%、小於或等於±3%、小於或等於±2%、小於或等於±1%、小於或等於±0.5%、小於或等於±0.1%、或小於或等於±0.05%。
雖然以上是針對優選實施例來舉例說明本申請,但應理解這些優選實施例並不對本申請構成限制。相反的,本申請應涵蓋各種修改及類似安排和流程,且因此所附權利要求的範圍應符合最廣義的解釋,而能包含所有修改及類似安排和流程。
100a,100b,100c,200a,200d,300a,300c,300d:光感測裝置 300d1,300d2:像素 10:吸收區 108:第二接觸區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13:側表面 20:基板 201:第一接觸區 202:第三接觸區 21:第一表面 22:第二表面 30:第一電極 40:電場控制區 50:載子限制區 51:第一屏障區 52:通道區 53:第二屏障區 54:傳導區 60:第二電極 70:保護區 80:第三電極 90:反向摻雜區 100:載子抽取區 110:隔離結構 t1:厚度 d1,d2:距離 w1:寬度
以下詳細說明連同附圖將使讀者更輕易領會並理解以上態樣及本申請 之諸多優點,於附圖中: 圖1A-1C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一光感測裝置之剖視圖。 圖2A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一光感測裝置之頂視圖。 圖2B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圖2A中沿A-A’線段之剖視圖。 圖2C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圖2A中沿B-B’線段之剖視圖。 圖2D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一光感測裝置之頂視圖。 圖2E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圖2D中沿A-A’線段之剖視圖。 圖3A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一光感測裝置之頂視圖。 圖3B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圖3A中沿A-A’線段之剖視圖。 圖3C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圖3A中沿A-A’線段之剖視圖。 圖3D係依據某些實施例描繪一光感測裝置之頂視圖。
100a:光感測裝置
10:吸收區
108:第二接觸區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13:側表面
20:基板
201:第一接觸區
21:第一表面
22:第二表面
30:第一電極
40:電場控制區
50:載子限制區
51:第一屏障區
52:通道區
60:第二電極
t1:厚度
d2:距離

Claims (20)

  1. 一種光感測裝置,其包含: 一基板,由一第一材料所構成且具有一第一表面;及 一或多個像素,受該基板所支撐,其中,該一或多個像素各包含: 一吸收區,受該基板所支撐且由一第二材料所構成,該吸收區可接收一光學訊號並響應該光學訊號之接收而生成多個光載子; 一電場控制區,形成於該基板中,其中,該電場控制區摻雜有一屬於第一傳導類型之摻雜物; 一第一接觸區,形成於該基板中,用於收集一第一類型的多個光載子,其中,該第一接觸區係電性耦接於該電場控制區且摻雜有該屬於第一傳導類型之摻雜物; 一第二接觸區,電性耦接於該吸收區,用於收集一第二類型的多個光載子,其中,該第二接觸區摻雜有一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之摻雜物;及 一載子限制區,形成於該基板中且位於該吸收區與該電場控制區之間,其中該載子限制區包含一第一屏障區及一通道區,其中該第一屏障區摻雜有一屬於該第二傳導類型之摻雜物且具有一第一摻雜濃度峰值,且其中該通道區為本質或摻雜有該屬於第二傳導類型之摻雜物且具有一低於該第一屏障區之第一摻雜濃度峰值之第二摻雜濃度峰值, 其中,該吸收區、該電場控制區及該載子限制區係沿該基板之該第一表面形成,且 其中,該通道區係形成於該第一屏障區與該基板之該第一表面之間。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感測裝置,其中,該吸收區係完全嵌入於該基板,且該吸收區之一距離與一厚度之一比率係介於0.5與1.2之間,其中該距離係自該基板之該第一表面量測至一位置,該位置為該第一屏障區中之第一摻雜濃度峰值所在之處。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感測裝置,其中,該載子限制區還包含一第二屏障區,該第二屏障區摻雜有一屬於該第二傳導類型之摻雜物,且該載子限制區具有一第三摻雜濃度峰值,該第三摻雜濃度峰值高於該通道區之該第二摻雜濃度峰值,其中該通道區係形成於該第一屏障區與該第二屏障區之間。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感測裝置,還包含一形成於該載子限制區與該第一接觸區之間的保護區,其中該保護區摻雜有一屬於該第二傳導類型之摻雜物且可防止該第一類型的多個光載子觸及該基板之第一表面。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感測裝置,還包含一反向摻雜區,其中,該反摻雜區包圍至少一部分之該載子限制區,且該反向摻雜區摻雜有一屬於該第一傳導類型之摻雜物。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光感測裝置,還包含一形成於該吸收區與該載子限制區間之載子抽取區,其中該載子抽取區摻雜有一屬於該第一傳導類型之摻雜物且可自該吸收區抽取該第一類型的多個光載子。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光感測裝置,其中,該反向摻雜區之一摻雜濃度峰值係介於該載子抽取區之摻雜濃度峰值與該電場控制區之摻雜濃度峰值之間,且其中,該電場控制區之摻雜濃度峰值高於該反向摻雜區之摻雜濃度峰值。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感測裝置,其中,還包含一或多個形成於該載子限制區內之第三接觸區,其中,該一或多個第三接觸區摻雜有一屬於該第二傳導類型之摻雜物。
  9.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光感測裝置,還包含一反向摻雜區,其中,該反向摻雜區包圍至少一部分之該載子限制區,該反向摻雜區摻雜有一屬於該第一傳導類型之摻雜物且可減少該載子限制區與該第二接觸區間之漏電流。
  10. 如請求項9所述之光感測裝置,還包含一形成於該吸收區與該載子限制區間之載子抽取區,其中,該載子抽取區摻雜有一屬於該第一傳導類型之摻雜物且可自該吸收區抽取該第一類型的多個光載子。
  11. 如請求項10所述之光感測裝置,其中,該反向摻雜區之摻雜濃度峰值介於該載子抽取區之摻雜濃度峰值與該電場控制區之摻雜濃度峰值之間,其中,該電場控制區之摻雜濃度峰值高於該反向摻雜區之摻雜濃度峰值。
  12.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光感測裝置,其中,該一或多個第三接觸區包括二或多個第三接觸區,且該光感測裝置還包含二或多個各電性耦接於一所述個別第三接觸區之第三電極,其中,該二或多個第三電極可在該載子限制區上施加一恆定電壓,且其中,兩個所述第三電極間之一距離與該吸收區之一寬度間之一比率不小於0.5。
  13. 如請求項8所述之光感測裝置,還包含一耦接於該第一接觸區之第一電極及一耦接於該第二接觸區之第二電極,其中,當一崩潰電壓或一高於崩潰電壓的電壓施加於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間時,該通道區作用為一擊穿區,且一位於該載子限制區與該電場控制區間之區域作用為一崩潰區,因而使得該光感測裝置作用為一雪崩式光感電晶體或一單光子雪崩式光感電晶體。
  14.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感測裝置,其中,該吸收區摻雜有一屬於該第二傳導類型之摻雜物。
  15. 如請求項14所述之光感測裝置,其中,該吸收區具有一梯度摻雜分佈。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感測裝置,還包含一耦接於該第一接觸區之第一電極及一耦接於該第二接觸區之第二電極,其中,當一崩潰電壓或更高電壓施加於該第一電極與該第二電極之間時,該通道區作用為一擊穿區且一位於該電場控制區與該載子限制區間之區域作用為一崩潰區,因而使得該光感測裝置作用為一雪崩式光電二極體或一單光子雪崩式二極體。
  17.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感測裝置,其中,該基板摻雜有一屬於該第二傳導類型之摻雜物。
  18. 如請求項1所述之光感測裝置,還包含一介於二相鄰像素間之隔離結構。
  19.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光感測裝置,其中,該隔離結構係形成於該基板之該第一表面上。
  20. 如請求項18所述之光感測裝置,其中,該隔離結構係形成於該基板之一第二表面上,該第二表面係位於該第一表面的相反側。
TW111118424A 2021-05-20 2022-05-17 光感測裝置 TW20224929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90827P 2021-05-20 2021-05-20
US63/190,827 2021-05-20
US17/743,005 US20220376125A1 (en) 2021-05-20 2022-05-12 Optical-sensing apparatus
US17/743,005 2022-05-1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9297A true TW202249297A (zh) 2022-12-16

Family

ID=841029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8424A TW202249297A (zh) 2021-05-20 2022-05-17 光感測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376125A1 (zh)
TW (1) TW202249297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833605B1 (ko) * 2007-01-30 2008-05-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씨모스 이미지 센서 및 그 제조 방법
ITUB20169957A1 (it) * 2016-01-13 2017-07-13 Lfoundry Srl Metodo per fabbricare sensori nir cmos perfezionati
KR102662585B1 (ko) * 2017-01-09 2024-04-3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미지 센서
JP7212062B2 (ja) * 2018-04-08 2023-01-24 アーティラックス・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光検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376125A1 (en) 2022-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72995B2 (en) Avalanche diode along with vertical PN juncti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field
US8476730B2 (en) Geiger-mode photodiode with integrated and JFET-effect-adjustable quenching resistor, photodiode array, and corresponding manufacturing method
US10217889B2 (en) Clamped avalanche photodiode
JP6090060B2 (ja) シングルフォトンアバランシェダイオード
JP2019134167A (ja) 多数電流によって補助される放射線検出器デバイス
CN111684610B (zh) 单光子雪崩二极管和用于操作单光子雪崩二极管的方法
EP3399552B1 (en) Coplanar electrode photodiode arr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JP2017005276A (ja) シングルフォトンアバランシェダイオード
US11574942B2 (en) Semiconductor device with low dark noise
EP2446483A1 (en) Low-level signal detection by semiconductor avalanche amplification
US9111830B1 (en) Perforated blocking layer for enhanced broad band response in a focal plane array
KR20190127677A (ko) 변조된 이미지 캡처를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JP6517380B2 (ja) 表面荷電抑制を有するPiNダイオード構造
KR20170037938A (ko) 이미지 센서의 단위 화소 및 그 수광 소자
CN211150577U (zh) 光电二极管以及半导体结构
US20210343762A1 (en) Visible-to-Longwave Infrared Single Photon Avalanche Photodetector on Silicon
KR102373389B1 (ko) Cmos 센서용 게이트-제어 전하 변조 디바이스
JP7370323B2 (ja) 電離放射線及び電離粒子の集積センサ
TW202249297A (zh) 光感測裝置
EP3863055B1 (en) Opto-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junction field-effect transistor structure and image sensor including the opto-electronic device
US20240186432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deep-junction low-gain avalanche detectors and associated semiconductor substrates
KR102682692B1 (ko) 애벌란치 포토다이오드 어레이
TWI846526B (zh) 光學感測器及光學系統
CN116845121A (zh) 光电转换器件、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20210129718A (ko) 애벌란치 포토다이오드 어레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