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6362A - 芳香族聚合物的氫化方法和氫化的嵌段共聚物及其應用 - Google Patents

芳香族聚合物的氫化方法和氫化的嵌段共聚物及其應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6362A
TW202246362A TW111118550A TW111118550A TW202246362A TW 202246362 A TW202246362 A TW 202246362A TW 111118550 A TW111118550 A TW 111118550A TW 111118550 A TW111118550 A TW 111118550A TW 202246362 A TW202246362 A TW 20224636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block
conjugated diene
weight
monovinylarene
hydrogenatio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18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陳建軍
賀小進
高念
紀玉國
吳寧
杜周
郝建國
Original Assignee
大陸商中國石油化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大陸商中國石油化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大陸商中國石油化工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6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6362A/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38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noble metals
    • B01J23/54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noble metals combined with metals, oxides or hydroxid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J23/02 - B01J23/36
    • B01J23/56Platinum group metals
    • B01J23/63Platinum group metals with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8/00Chemical modification by after-treatment
    • C08F8/04Reduction, e.g. hydrogen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002Mixed oxides other than spinels, e.g. perovski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38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noble metals
    • B01J23/54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noble metals combined with metals, oxides or hydroxid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J23/02 - B01J23/36
    • B01J23/56Platinum group metals
    • B01J23/58Platinum group metals with alkali- or alkaline earth met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38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noble metals
    • B01J23/54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noble metals combined with metals, oxides or hydroxid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J23/02 - B01J23/36
    • B01J23/56Platinum group metals
    • B01J23/62Platinum group metals with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germanium, tin or l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3/00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 B01J23/38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noble metals
    • B01J23/54Catalysts comprising metals or metal oxides or hydroxide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B01J21/00 of noble metals combined with metals, oxides or hydroxid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1J23/02 - B01J23/36
    • B01J23/56Platinum group metals
    • B01J23/62Platinum group metals with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germanium, tin or lead
    • B01J23/622Platinum group metals with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germanium, tin or lead with germanium, tin or lead
    • B01J23/626Platinum group metals with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germanium, tin or lead with germanium, tin or lead with ti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01J35/61Surface area
    • B01J35/615100-500 m2/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5/0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B01J35/60Catalysts, in general,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or physical properti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urface properties or porosity
    • B01J35/64Pore diameter
    • B01J35/6472-50 n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7/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activation of catalysts
    • B01J37/02Impregnation, coating or precipitation
    • B01J37/0201Impregnation
    • B01J37/0205Impregnation in several ste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37/00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preparing catalysts; Processes, in general, for activation of catalysts
    • B01J37/02Impregnation, coating or precipitation
    • B01J37/0201Impregnation
    • B01J37/0207Pretreatment of the suppor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97/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 C08F297/02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anionic type
    • C08F297/04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successively polymerising different monomer systems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ionic or coordination type without deactivating the intermediate polymer using a catalyst of the anionic type polymerising vinyl 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1/00Catalysts comprising the elements, oxides, or hydroxides of magnesium, boron, aluminium, carbon, silicon, titanium, zirconium, or hafnium
    • B01J21/02Boron or aluminium; Oxides or hydroxides thereof
    • B01J21/04Alumina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523/00Constitutive chemical elements of heterogeneous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Graft Or Block Polymers (AREA)
  •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芳香族聚合物的氫化方法,該方法包括在氫化催化劑存在下,將芳香族聚合物與氫化試劑接觸,將芳香族聚合物中的至少部分芳環氫化,所述氫化催化劑含有載體以及負載在所述載體上的鉑元素、第IVA族元素和稀土金屬元素,所述載體爲氧化鋁。本發明還提供了氫化的嵌段共聚物、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和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本發明的氫化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將芳香族聚合物中的芳環氫化,獲得較高的芳環氫化度,而且對聚合物的結構影響小,氫化反應前後芳香族聚合物的分子鏈基本未發生降解。本發明的氫化嵌段共聚物不僅加氫度高,而且具有高透光率、低霧度以及優異的衝擊韌性。

Description

芳香族聚合物的氫化方法和氫化的嵌段共聚物及其應用
本發明涉及一種芳香族聚合物的氫化方法,本發明還涉及氫化的嵌段共聚物、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和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及其應用。
通用的不飽和高分子材料通常含有不飽和的雙鍵(如苯環雙鍵、二烯烴雙鍵等),其耐熱、耐紫外、耐黃變性能不佳,對不飽和聚合物進行加氫是一種快捷且有效的提高性能的途徑。
聚苯乙烯是目前應用最爲廣泛的熱塑性塑料,具有耐水、耐腐蝕、透明度高、易著色、易加工成型等諸多優點,被廣泛應用於電子通訊、模具、食品包裝和日用品等各大領域。對聚苯乙烯中苯環雙鍵加氫後,得到全飽和的聚環己基乙烯(PVCH)。與聚苯乙烯(PS)相比,全飽和的PVCH的玻璃化轉變溫度明顯提高,可以從105℃左右提高至147℃,同時耐熱、耐紫外光等性能也得到明顯改善,同時保持了PS的高透光率,但是聚苯乙烯加氫後韌性不够,較易發生斷裂。另外一種透明單乙烯基芳烴聚合物爲丁苯樹脂,爲苯乙烯含量較高的苯乙烯-丁二烯嵌段共聚物。爲了改善丁苯樹脂的韌性,研究人員開發出了高透明抗衝擊丁苯樹脂,其兼有高透明性和耐衝擊性。但是,由於丁苯樹脂中含有大量的丁二烯不飽和雙鍵,其在室外使用時耐熱、耐紫外、耐黃變性能不佳。
對於聚合物中的共軛二烯烴不飽和雙鍵的氫化可以採用均相的鎳、鈷系催化劑體系或茂金屬催化劑體系。而對於芳環中的不飽和雙鍵的氫化,比二烯烴雙鍵氫化更困難,通常採用非均相催化劑,同時需要高溫、高壓等苛刻工藝條件。
如Elias H G和Etter O(Glass Temperature of Hydrogenated Polystyrene, Journal of Macromolecular Science-Chemistry, 1967, 1(5): 943-953)採用雷尼Ni催化劑,在200-270℃、210-260atm壓力下,對聚苯乙烯進行加氫,反應24小時,加氫度可以達到42-100%,但是聚合物發生嚴重降解。又如Gehlsen等(MD Gehlsen, Weimann P A, Bates F S, et al.,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vinylcyclohexane) Derivatives,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 1995, 33(10): 1527-1536)採用Pd/BaSO 4爲催化劑,在140℃,35atm壓力下,對聚苯乙烯環己烷溶液加氫,催化劑/聚合物質量比爲2.5/1,反應12小時,得到全加氫PVCH,聚合物有部分斷鏈降解(Tg=140℃)。周宏勇等(周宏勇等,磁性奈米釕催化劑的製備及對聚苯乙烯催化加氫的催化性能, 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2011,27(011):73-76)將金屬Ru負載到磁性奈米載體上,製備得到磁性奈米催化劑,並將其用於聚苯乙烯的氫化反應。反應溫度爲120℃以上,氫氣壓力爲8MPa、反應時間爲5h時,聚苯乙烯的氫化度可達到90%以上,但加氫後聚苯乙烯發生了降解,産生苯、甲苯、環己烷和甲基環己烷等小分子。
爲解决聚合物加氫過程中聚合物易於發生降解的問題,US5700878公開了一種氫化芳香族聚合物的方法,包括:在以二氧化矽爲載體的金屬氫化催化劑存在下,使芳香族聚合物與氫化劑相接觸,使至少80%芳香族聚合物被氫化,所述金屬氫化催化劑中,二氧化矽的表面積至少爲10米 2/克,孔尺寸分布達到用汞孔率計測定時至少有98%的孔體積是由孔徑大於600埃的孔所確定的,用氮解吸法測定時孔徑小於600埃的孔的用汞孔率計測定時孔體積低於總孔體積的2%。但是,該方法採用的氫化催化劑中的貴金屬的負載量較大,並且催化劑用量也較大,因此成本較高。此外,從該專利說明書記載的實施例的實驗數據來看,採用其公開的方法對聚苯乙烯和聚α-甲基苯乙烯進行氫化反應後得到的氫化聚合物分子量相比於未氫化的聚合物仍有較爲明顯的下降,表明氫化反應導致聚合物發生降解。
因此,基於高透明的單乙烯基芳烴聚合物的加氫,仍然需要解决催化劑的加氫活性不高、加氫産物易降解、以及加氫産物無法兼顧抗衝擊韌性和耐熱性等問題。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芳香族聚合物的氫化方法,該方法不僅能將芳香族聚合物中的芳環氫化,而且能有效地抑制氫化過程中聚合物分子鏈的降解。
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氫化的嵌段共聚物,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僅具有較高的芳環氫化度和共軛二烯烴氫化度,而且能在透明性和衝擊韌性之間獲得良好的平衡。
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芳香族聚合物的氫化方法,所述芳香族聚合物含有芳環,該方法包括在氫化催化劑存在下,將芳香族聚合物與氫化試劑接觸,將芳香族聚合物中的至少部分芳環氫化,得到氫化芳香族聚合物,
所述氫化催化劑含有載體以及負載在所述載體上的鉑元素、第IVA族元素和稀土金屬元素,所述載體爲氧化鋁,所述氫化催化劑中,所述第IVA族元素與鉑元素的莫耳比爲不高於10。
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由本發明第一個方面所述的方法製備的氫化芳香族聚合物。
根據本發明的第三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氫化的嵌段共聚物,所述嵌段共聚物含有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和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所述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中,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中的芳環的加氫度爲98莫耳%以上,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中的不飽和雙鍵的加氫度爲99莫耳%以上,其中,該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缺口衝擊强度爲20-30kJ/m 2,斷裂伸長率爲200-400%,透光率爲88-92%,霧度爲1-5。
根據本發明的第四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其中,所述五嵌段共聚物爲具有式II所示的結構的五嵌段共聚物:
S51-(S52/B51)-B52-(S53/B53)-S54     (式II)
式II中,S51嵌段和S54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
S52/B51嵌段和S53/B53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
B52嵌段爲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
所述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中,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中的芳環的加氫度爲98莫耳%以上,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中的不飽和雙鍵的加氫度爲99莫耳%以上。
根據本發明的第五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其中,所述嵌段共聚物爲具有式III所示的結構的七嵌段共聚物:
S71-(S72/B71)-B72-(S73/B73)-B74-(S75/B75)-S76     (式III)
式III中,S71嵌段和S76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
S72/B71嵌段、S73/B73嵌段和S75/B75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
B72嵌段和B74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
所述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中,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中的芳環的加氫度爲98莫耳%以上,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中的不飽和雙鍵的加氫度爲99莫耳%以上。
根據本發明的第六個方面,本發明提供了本發明第三個方面所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第四個方面所述的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或者第五個方面所述的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在製備包裝材料或者光電子産品中的應用。
根據本發明的芳香族聚合物的氫化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將芳香族聚合物中的芳環氫化,獲得較高的芳環氫化度;而且對聚合物的結構影響小,氫化反應前後芳香族聚合物的分子鏈基本未發生降解。
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以及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的氫化度高(氫化度接近100%),不僅具有高透光率和低霧度的特點,而且具有優異的衝擊韌性和耐熱性能,能在抗衝擊韌性和耐熱性之間獲得較好的平衡。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以及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在包裝材料(特別是醫療衛生領域的包裝材料)以及在製作光電産品材料(特別是光電産品的攝像頭、顯示屏等材料)等應用領域具有良好的商業化前景。
以下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應當理解的是,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於說明和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制本發明。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範圍的端點和任何值都不限於該精確的範圍或值,這些範圍或值應當理解爲包含接近這些範圍或值的值。對於數值範圍來說,各個範圍的端點值之間、各個範圍的端點值和單獨的點值之間,以及單獨的點值之間可以彼此組合而得到一個或多個新的數值範圍,這些數值範圍應被視爲在本文中具體公開。
本發明中,術語“單乙烯基芳烴”是指芳環上的一個氫被乙烯基取代形成的化合物,例如:所述單乙烯基芳烴可以爲選自式I所示的化合物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Figure 02_image001
(式I)
式I中,R 1爲C 6-C 2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其具體實例可以包括但不限於:苯基、鄰甲苯基、間甲苯基、對甲苯基、鄰乙苯基、間乙苯基、對乙苯基、鄰叔丁基苯基、間叔丁基苯基、對叔丁基苯基、對十二烷基苯基、2,4-二正丁基苯基、對正丙基苯基和2,4-二乙基苯基。
優選地,所述單乙烯基芳烴爲選自由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4-叔丁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3,5-二乙基苯乙烯、3,5-二正丁基苯乙烯、4-正丙基苯乙烯和4-十二烷基苯乙烯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更優選地,所述單乙烯基芳烴爲選自由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本發明中,術語“共軛二烯烴”是指分子結構中含有共軛雙鍵(即,-C=C-C=C-)的不飽和鏈烴,可以爲本領域常用的各種共軛二烯烴,沒有特別限定。例如:所述共軛二烯烴可以爲選自由C 4-C 8的共軛二烯烴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優選地,所述共軛二烯烴爲選自由丁二烯、異戊二烯、1,3-戊二烯、1,3-己二烯和2,3-二甲基丁二烯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更優選地,所述共軛二烯烴爲丁二烯、異戊二烯或其組合。
本發明中,“衍生自××××的結構單元”是指該結構單元是由該單體(即,××××)經加成聚合而形成的結構單元,例如: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結構單元是指由單乙烯基芳烴經加成聚合而形成的結構單元。
本發明中,術語“側基含量”是指共聚物中,以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含有烯鍵式側基(即,側基含有C=C鍵)的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結構單元的含量。具體地,在共軛二烯烴爲丁二烯時,烯鍵式側基是指丁二烯以1,2-聚合的方式形成的結構單元(即,
Figure 02_image003
)中的側基(表示爲1,2-PB);在共軛二烯烴爲異戊二烯時,烯鍵式側基是指異戊二烯以1,2-聚合的方式和/或以3,4-聚合的方式形成的結構單元中的側基(1,2-聚合方式形成的側基表示爲1,2-IP,3,4-聚合方式形成的側基表示爲3,4-IP)。本發明中,聚合物的側基含量採用核磁共振氫譜法測定。
本發明中,術語“苯乙烯非嵌段”(也可以表示爲“St非嵌段”)是指無規共聚段中衍生自苯乙烯的苯乙烯結構單元的含量。本發明中,聚合物的苯乙烯非嵌段的含量採用核磁共振氫譜法測定。
本發明中,術語“端嵌段”是指位於聚合物分子鏈的兩個末端的嵌段,也可以稱爲“末端嵌段”;術語“內嵌段”是指與端嵌段直接鍵合的嵌段,即端嵌段和內嵌段通過各自的一個末端原子以共價鍵的形式連接在一起。
本發明中,術語“均聚段”是指該嵌段中的結構單元基本來自於同一種單體,本發明中,均聚段中至少99重量%以上的結構單元來自於同一種單體。本發明中,術語“無規共聚段”是指該嵌段中結構單元來自於兩種以上單體,並且不同種類的結構單元之間爲無規分布。
本發明中,術語“鍵合”是指兩個嵌段通過各自的末端原子以共價鍵的形式連接在一起。
本發明中,術語“氫化”與術語“加氫”具有相同的含義,是指碳碳不飽和鍵被氫化,所述碳碳不飽和鍵包括芳環中的不飽和鍵,也包括非芳環中的碳碳不飽和鍵,如非芳環中的碳碳雙鍵。本發明中,術語“氫化度”與術語“加氫度”具有相同的含義,是指加氫後的聚合物中的碳碳不飽和鍵的含量與加氫前的聚合物中的碳碳不飽和鍵的含量的變化率,可以採用下式計算得到:
氫化度=(1-加氫後的聚合物中的碳碳不飽和鍵的莫耳含量/加氫前的聚合物中的碳碳不飽和鍵的莫耳含量)×100%。
術語“芳環的氫化度”是指加氫後的聚合物中來自於芳環的碳碳不飽和鍵的含量與加氫前的聚合物中來自於芳環的碳碳不飽和鍵的含量的變化率,可以採用下式計算得到:
芳環的氫化度=(1-加氫後的聚合物中來自於芳環的碳碳不飽和鍵的莫耳含量/加氫前的聚合物中來自於芳環的碳碳不飽和鍵的莫耳含量)×100%。
術語“共軛二烯烴的氫化度”是指加氫後的聚合物中來自於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中的碳碳不飽和雙鍵的含量與加氫前的聚合物中來自於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中的碳碳不飽和雙鍵的含量的變化率,可以採用下式計算得到:
共軛二烯烴的氫化度=(1-加氫後的聚合物中來自於共軛二烯烴的碳碳不飽和雙鍵的莫耳含量/加氫前的聚合物中來自於共軛二烯烴的碳碳不飽和雙鍵的莫耳含量)×100%。
本發明中,聚合物的數均分子量(M n)、重均分子量(M w)和分子量分布指數(M w/M n)以單分散聚苯乙烯作爲標準物,採用凝膠滲透色譜法測定,以g/mol計。
本發明中,在沒有特別說明的情况下,所述壓力均爲表壓。
本發明中,術語“至少一種”表示一種或兩種以上。本發明中,術語“可選”表示非必要,可以理解爲“包括或不包括”,“含或不含”。 1 、芳香族聚合物
本發明中,芳香族聚合物含有芳環,是指含有具有芳環的結構單元的聚合物,所述芳環的典型實例爲苯環。所述芳香族聚合物中的芳環來自於含有芳環的芳香族單體的芳香族結構單元。所述具有芳環的結構單元的典型實例可以包括但不限於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
以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的總量爲基準,所述芳香族聚合物中衍生自含有芳環的芳香族單體的芳香族結構單元的含量可以爲40重量%以上,優選爲50重量%以上,更優選爲70重量%以上。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以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的總量爲基準,所述芳香族聚合物中芳香族結構單元的含量爲65-85重量%,例如: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或者85重量%。
所述芳香族聚合物可以僅含有芳香族結構單元,也可以含有芳香族結構單元以及不具有芳環的非芳香族結構單元,所述非芳香族結構單元可以選自含有不飽和鍵的結構單元以及不含不飽和鍵的結構單元,所述非芳香族結構單元的典型實例包括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
在所述芳香族聚合物含有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時,以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的總量爲基準,所述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不高於60重量%,例如可以爲5-60重量%。更優選地,以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的總量爲基準,所述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含量爲不高於50重量%,例如可以爲10-50重量%。進一步優選地,以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的總量爲基準,所述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含量爲15-35重量%,例如: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或者35重量%。所述共軛二烯烴優選爲丁二烯和/或異戊二烯。在所述芳香族聚合物含有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時,以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側基含量優選爲40-60重量%,例如: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或者60重量%。
在所述芳香族聚合物含有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時,芳香族結構單元與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在聚合物分子鏈中的排列順序可以根據氫化的芳香族聚合物的具體使用要求進行選擇,可以爲無規、嵌段或者接枝。
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爲嵌段共聚物,含有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結構單元和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結構單元,其中,所述芳香族聚合物含有至少兩個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即,基本由單乙烯基芳烴聚合形成的均聚段)、至少一個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即,基本由共軛二烯烴聚合形成的均聚段)和至少兩個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即,由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無規共聚形成的無規共聚段),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的兩個端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與所述端嵌段直接鍵合的嵌段爲內嵌段,所述內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在所述嵌段共聚物含有至少三個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和至少兩個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時,所述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與所述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間隔排列,所述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的兩個端基各自與一個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直接鍵合。
在該優選的實施方式中,以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的總量爲基準,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結構單元的含量可以爲40-95重量%,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結構單元的含量可以爲5-60重量%。以芳香族聚合物中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所述無規共聚段中的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結構單元的含量可以爲15-20重量%,優選爲17-18.5重量%。在該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芳香族聚合物中,以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側基含量可以爲40-60重量%。
在該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以及所述無規共聚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可以爲相同,也可以爲不同。優選地,所述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含有一個第一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和至少一個第二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所述第一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中的結構單元衍生自第一共軛二烯烴,所述第二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中的結構單元衍生自第二共軛二烯烴,所述第一共軛二烯烴與所述第二共軛二烯烴不同。更優選地,所述第一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與一個內嵌段直接鍵合,所述第一共軛二烯烴爲異戊二烯,所述第二共軛二烯烴以及所述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爲丁二烯。以該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0.5-10重量%,更優選爲1-5重量%,進一步優選爲2-4重量%;衍生自丁二烯的丁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5-40重量%,更優選爲10-35重量%,進一步優選爲15-30重量%。
在一種更爲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爲具有式II所示的結構的五嵌段共聚物:
S51-(S52/B51)-B52-(S53/B53)-S54          (式II)
式II中,S51嵌段和S54嵌段爲端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S52/B51嵌段和S53/B53嵌段爲內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B52嵌段爲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
式II所示的五嵌段共聚物中,S51嵌段、S52/B51嵌段、S53/B53嵌段、以及S54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分別表示爲S51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52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53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和S54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可以爲相同,也可以爲不同,各自可以爲選自由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優選地,S51嵌段、S52/B51嵌段、S53/B53嵌段、以及S54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相同,均爲衍生自苯乙烯的苯乙烯結構單元。式II中,在S51嵌段、S52/B51嵌段、S53/B53嵌段、以及S54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均爲衍生自苯乙烯的苯乙烯結構單元時,以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苯乙烯非嵌段的含量優選爲15-20重量%,更優選爲17-18.5重量%。
式II所示的五嵌段共聚物中,B52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52共軛二烯烴,S52/B51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51共軛二烯烴,S53/B53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53共軛二烯烴,所述B52共軛二烯烴、所述B51共軛二烯烴和所述B53共軛二烯烴可以爲相同,也可以爲不同,各自可以爲選自由丁二烯、異戊二烯、1,3-戊二烯、1,3-己二烯和2,3-二甲基丁二烯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優選地,所述B52共軛二烯烴不同於所述B51共軛二烯烴和所述B53共軛二烯烴,所述B51共軛二烯烴與所述B53共軛二烯烴優選爲相同。
更優選地,所述B52共軛二烯烴爲異戊二烯,所述B51共軛二烯烴和所述B53共軛二烯烴爲丁二烯。以所述五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0.5-10重量%,更優選爲1-5重量%,進一步優選爲2-4重量%;衍生自丁二烯的丁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5-40重量%,更優選爲10-35重量%,進一步優選爲15-30重量%。以所述五嵌段共聚物中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含有乙烯基側基的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即,側基含量)優選爲50-60重量%,更優選爲50-57重量%。以所述五嵌段共聚物中衍生自丁二烯的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含有乙烯基側基的丁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即,側基含量)優選爲40-60重量%,更優選爲45-55重量%。
以式II所示的五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40-95重量%,更優選爲50-90重量%,進一步優選爲65-85重量%;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5-60重量%,更優選爲10-50重量%,進一步優選爲15-35重量%。所述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包括S51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54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52/B51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以及S53/B53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所述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包括S52/B51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B52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以及S53/B53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
式II所示的五嵌段共聚物中,S5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0.5萬至5萬,S52/B5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2萬至5萬,S53/B53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2萬至5萬,B52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0.2萬至2萬。式II所示的芳香族聚合物中,S5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與S54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優選爲1:2-10,更優選爲1:2-6。式II所示的五嵌段共聚物中,S52/B5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與S53/B53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優選爲1:0.9-1.25。
式II所示的五嵌段共聚物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5萬至22萬,更優選爲8萬至20萬。式II所示的五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數(M w/M n)優選爲1.05-1.2。
在另一種更爲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爲具有式III所示的結構的七嵌段共聚物:
S71-(S72/B71)-B72-(S73/B73)-B74-(S75/B75)-S76       (式III)
式III中,S71嵌段和S76嵌段爲端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S72/B71嵌段、S73/B73嵌段和S75/B75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其中,S72/B71嵌段和S75/B75嵌段爲內嵌段;B72嵌段和B74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
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S71嵌段、S72/B71嵌段、S73/B73嵌段、S75/B75嵌段以及S76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分別表示爲S71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72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73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75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可以爲相同,也可以爲不同,各自可以爲選自由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優選地,S71嵌段、S72/B71嵌段、S73/B73嵌段、S75/B75嵌段以及S76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相同,均爲衍生自苯乙烯的苯乙烯結構單元。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在S71嵌段、S72/B71嵌段、S73/B73嵌段、S75/B75嵌段以及S76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均爲衍生自苯乙烯的苯乙烯結構單元時,以七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苯乙烯非嵌段的含量優選爲15-20重量%,更優選爲17-18.5重量%。
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B72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72共軛二烯烴,S72/B71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71共軛二烯烴,S73/B73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73共軛二烯烴,B74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74共軛二烯烴,S75/B75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75共軛二烯烴,所述B72共軛二烯烴、所述B71共軛二烯烴、所述B73共軛二烯烴、所述B74共軛二烯烴以及所述B75共軛二烯烴可以爲相同,也可以爲不同,各自可以爲選自由丁二烯、異戊二烯、1,3-戊二烯、1,3-己二烯和2,3-二甲基丁二烯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優選地,所述B72共軛二烯烴不同於所述B71共軛二烯烴、所述B73共軛二烯烴、所述B74共軛二烯烴和所述B75共軛二烯烴,所述B71共軛二烯烴、所述B73共軛二烯烴、所述B74共軛二烯烴和所述B75共軛二烯烴優選爲相同。
更優選地,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所述B72共軛二烯烴爲異戊二烯,所述B71共軛二烯烴、所述B73共軛二烯烴、所述B74共軛二烯烴和所述B75共軛二烯烴爲丁二烯。以七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0.5-10重量%,更優選爲1-5重量%,進一步優選爲2-4重量%;衍生自丁二烯的丁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5-40重量%,更優選爲10-35重量%,進一步優選爲15-30重量%。進一步優選地,以芳香族聚合物中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含有乙烯基側基的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40-60重量%,更優選爲45-55重量%;以芳香族聚合物中衍生自丁二烯的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含有乙烯基側基的丁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40-60重量%,更優選爲45-55重量%。
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以芳香族聚合物的總量爲基準,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40-95重量%,更優選爲50-90重量%,進一步優選爲65-85重量%;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5-60重量%,更優選爲10-50重量%,進一步優選爲15-35重量%。所述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包括S71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76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72/B71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73/B73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以及S75/B75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所述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包括S72/B71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B72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S73/B73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B74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以及S75/B75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
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S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0.5萬至5萬,S72/B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2萬至5萬,B72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0.2萬至2萬,S73/B73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0.5萬至5萬,B74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0.2萬至2萬,S75/B75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0.5萬至5萬,S76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1萬至5萬。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S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與S76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優選爲1:1.5-5,更優選爲1.6-3。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S72/B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S73/B73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和S75/B75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優選爲1:1-1.2:1-1.25。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B72嵌段的數均分子量與B74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優選爲1:0.9-1.2。
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所述七嵌段共聚物的數均分子量(M n)優選爲5萬至20萬,更優選爲12萬至19萬。所述七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數(M w/M n)優選爲1.05-1.2。
所述芳香族聚合物可以採用常規方法製備。
在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爲嵌段共聚物時,可以採用陰離子聚合方法,通過順序投加單體製備。具體地,可以在陰離子聚合條件下,在含有有機鋰引發劑和可選的極性調節劑的溶液中,順序投加聚合單體,得到所述嵌段共聚物。
所述有機鋰引發劑可以爲陰離子聚合領域常用的各種能够引發所述聚合單體進行聚合的有機鋰引發劑。所述有機鋰引發劑優選爲有機單鋰化合物,更優選爲式IV所示的化合物,
R 2Li         (式IV)
式IV中,R 2爲C 1-C 10的烷基,如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正丁基、仲丁基、異丁基、叔丁基、正戊基、異戊基、叔戊基、新戊基、己基(包括己基的各種異構體)、庚基(包括庚基的各種異構體)、辛基(包括辛基的各種異構體)、壬基(包括壬基的各種異構體)、或者癸基(包括癸基的各種異構體)。
所述有機鋰引發劑的具體實例可以包括但不限於:乙基鋰、正丙基鋰、異丙基鋰、正丁基鋰、仲丁基鋰、叔丁基鋰和異丁基鋰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優選地,所述有機鋰引發劑爲選自由正丁基鋰、仲丁基鋰、異丁基鋰和叔丁基鋰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更優選地,所述有機鋰引發劑爲正丁基鋰。
所述有機鋰引發劑的用量可以根據嵌段共聚物的首嵌段(即,作爲起始的端嵌段)的預期分子量確定。一般地,相對於1g用於形成首嵌段的單體,所述有機鋰引發劑的用量可以爲0.03-0.2mmol(毫莫耳),優選爲0.04-0.15mmol。
所述極性調節劑可以爲分子結構中含有氧原子、氮原子、硫原子或磷原子的化合物。所述極性調節劑優選爲選自由乙醚、二丁醚、四氫呋喃、乙二醇二甲醚、二甘醇二甲醚、二氧六環、冠醚、四氫糠基乙基醚、三乙胺、四甲基乙二胺、六甲基磷醯三胺、叔丁醇鉀、叔戊醇鉀、月桂醇鉀、烷基苯磺酸鉀和烷基苯磺酸鈉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所述極性調節劑的用量可以根據具體的聚合條件進行適當的選擇。一般地,所述極性調節劑與所述有機鋰引發劑的莫耳比可以爲0.1-40:1,優選爲0.2-20:1,所述有機鋰引發劑以鋰元素計。
所述嵌段共聚物優選採用溶液聚合,本發明對於溶液聚合採用的溶劑的種類沒有特別限定,所述溶劑可以爲溶液聚合中常用的溶劑,只要所述溶劑在聚合反應條件下呈液態,並且爲惰性(即,不參與聚合反應,也不與反應得到的聚合物發生反應)即可。優選地,所述溶劑爲選自由環己烷、甲基環己烷、正己烷、環辛烷、環庚烷、丙酮、正丁酮、十氫萘和四氫呋喃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所述溶劑的用量可以根據聚合單體的量進行選擇。一般地,所述溶劑的用量使得單體濃度在5-40重量%的範圍內。
在製備嵌段共聚物時,單體的投加順序根據預期的嵌段共聚物中各嵌段的序列結構而定。以前文所述的五嵌段共聚物爲例,所述五嵌段共聚物可以採用包括以下步驟的方法製備:
(5-1)在陰離子聚合條件下,在至少一種溶劑的存在下,將S51單乙烯基芳烴與有機鋰引發劑和極性調節劑接觸,進行均聚反應,形成含有S51嵌段的反應混合物;
(5-2)在陰離子聚合條件下,向含有S51嵌段的反應混合物中添加S52單乙烯基芳烴和B51共軛二烯烴,進行無規共聚反應,得到含有S51嵌段和S52/B51嵌段的反應混合物;
(5-3)在陰離子聚合條件下,向含有S51嵌段和S52/B51的反應混合物中添加B52共軛二烯烴,進行均聚反應,得到含有S51嵌段、S52/B51嵌段和B52嵌段的反應混合物;
(5-4)在陰離子聚合條件下,向含有S51嵌段、S52/B51嵌段和B52嵌段的反應混合物中添加S53單乙烯基芳烴和B53共軛二烯烴,進行無規共聚反應,得到含有S51嵌段、S52/B51嵌段、B52嵌段和S53/B53嵌段的反應混合物;
(5-5)在陰離子聚合條件下,向含有S51嵌段、S52/B51嵌段、B52嵌段和S53/B53嵌段的反應混合物中添加S54單乙烯基芳烴,進行均聚反應,得到含有所述五嵌段共聚物的反應混合物。
所述聚合反應可以在常規陰離子聚合反應條件下進行。一般地,各步聚合反應的溫度可以爲40-90℃。各步聚合反應的溫度可以爲相同,也可以爲不同。優選地,各步聚合反應的溫度爲相同,即在同一溫度下進行各步聚合反應。根據本發明的製備方法,各步聚合反應的持續時間以能使得在該步驟中投加的單體全部或基本全部反應爲准,各步聚合反應中單體的轉化率通常爲99%以上。一般地,各步聚合反應的持續時間可以爲0.5-1.2小時。
在最後一步聚合反應完成後,可以添加至少一種終止劑,以終止活性鏈。所述終止劑可以爲陰離子聚合領域中常用的各種能够使活性鏈終止的物質,例如可以爲選自由水、醇和酸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所述終止劑優選爲選自由異丙醇、甲醇和水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本發明對所述聚合終止劑的用量沒有特別限定,只要聚合終止劑的量足以使活性中心失活即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可以根據陰離子聚合引發劑的用量來確定聚合終止劑的用量。
可以採用常規方法對得到的反應混合物進行純化分離,從而得到所述嵌段共聚物。具體地,可以將得到的反應混合物進行離心分離、過濾、傾析或者熱水凝聚從而得到嵌段共聚物;也可以將得到的混合物進行汽提,以脫除其中的溶劑,從而得到嵌段共聚物。
本領域技術人員瞭解的是,前文所述的七嵌段共聚物可以在所述五嵌段共聚物的製備方法的基礎上,增加依次進行的一個無規共聚反應步驟和一個均聚反應步驟即可製備得到,本文不再針對七嵌段共聚物的具體製備方法進行詳細說明。
所述芳香族聚合物可以含有一種或兩種以上助劑。所述助劑可以包括防老劑。本發明對於所述防老劑的類型沒有特別限定,可以爲本領域常規的各種防老劑。例如,所述防老劑可以爲酚類和/或胺類防老劑。具體地,所述防老劑可以爲選自由4,6-二辛基硫代甲基鄰甲酚、四[3-(3,5-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亞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3-(3,5-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2,6-二叔丁基對甲酚、叔丁基鄰苯二酚和2,2’-亞甲基-雙(4-甲基-6-叔丁基苯酚)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在將四[3-(3,5-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與亞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混合使用時,亞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的含量優選不高於50重量%;在將3-(3,5-二叔丁基-4-羥基苯基)丙酸十八烷基酯和亞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組合使用時,亞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的含量優選不高於50重量%。所述防老劑的用量可以爲本領域的常規用量。如,以100重量份芳香族聚合物爲基準,所述防老劑的用量可以爲0.005-2重量份,優選爲0.1-1重量份。 2 、氫化方法
根據本發明的芳香族聚合物的氫化方法,包括在氫化催化劑存在下,將芳香族聚合物與氫化試劑接觸,將芳香族聚合物中的至少部分芳環氫化,得到氫化芳香族聚合物。
所述氫化催化劑含有載體以及負載在所述載體上的鉑元素、第IVA族元素和稀土金屬元素,所述載體爲氧化鋁。
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所述第IVA族元素與鉑元素的莫耳比爲不高於10,優選爲不高於8。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所述第IVA族元素與所述鉑元素的莫耳比爲不低於1。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所述第IVA族元素與所述鉑元素的莫耳比爲3-7:1,例如:3: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或者7:1。所述第IVA族元素可以爲選自由碳(C)、矽(Si)、鍺(Ge)、錫(Sn)和鉛(Pb)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元素,優選爲選自Si、Ge和Sn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元素。在一種特別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第IVA族元素爲Sn。
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所述稀土金屬元素與所述鉑元素的莫耳比優選爲1-6:1,例如可以爲1: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1、3.1: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或者6:1。優選地,以元素計,所述稀土金屬元素與所述鉑元素的莫耳比爲1.5-5:1。所述稀土金屬元素可以爲選自由La、Ce、Pr、Nd、Sm、Eu、Gd、Tb、Dy、Ho、Er、Tm、Yb和Lu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元素,優選爲選自由La、Ce和Pr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元素,更優選爲La、Ce或其組合。在一種特別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稀土金屬元素爲Ce。
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氫化催化劑還含有鹼金屬元素和鹼土金屬元素。所述鹼金屬元素可以爲選自由鋰(Li)、鈉(Na)、鉀(K)、銣(Rb)和銫(Cs)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元素,優選爲選自由Li、Na和K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元素,更優選爲K。所述鹼土金屬元素可以爲選自由鈹(Be)、鎂(Mg)、鈣(Ca)、鍶(Sr)和鋇(Ba)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元素,優選爲Mg、Ca或其組合,更優選爲Mg。在該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鹼金屬元素和鉑元素的莫耳比優選爲7-20:1,例如可以爲7:1、7.5:1、8:1、8.5:1、9:1、9.5:1、10:1、10.5:1、11:1、11.5:1、12:1、12.5:1、13:1、13.5:1、14:1、14.5:1、15:1、15.5:1、16:1、16.5:1、17:1、17.5:1、18:1、18.5:1、19:1、19.5:1或者20:1。在該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鹼土金屬元素和鉑元素的莫耳比優選爲10-35:1,例如可以爲10:1、10.5:1、11:1、11.5:1、12:1、12.5:1、13:1、13.5:1、14:1、14.5:1、15:1、15.5:1、16:1、16.5:1、17:1、17.5:1、18:1、18.5:1、19:1、19.5:1、20:1、20.5:1、21:1、21.5:1、22:1、22.5:1、23:1、23.5:1、24:1、24.5:1、25:1、25.5:1、26:1、26.5:1、27:1、27.5:1、28:1、28.5:1、29:1、29.5:1、30:1、30.5:1、31:1、31.5:1、32:1、32.5:1、33:1、33.5:1、34:1、34.5:1、或者35:1。
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氫化催化劑還含有第IVB族金屬元素、鹵族元素或其組合。所述第IVB族金屬元素可以爲鈦(Ti)、鋯(Zr)或其組合,優選爲Zr。所述鹵族元素可以爲選自由氟(F)、氯(Cl)、溴(Br)和碘(I)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元素,優選爲Cl。在該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所述第IVB族金屬元素與所述鉑元素的莫耳比優選爲2-10:1,例如:2:1、2.5:1、3:1、3.5:1、4:1、4.5:1、5:1、5.5:1、6:1、6.5:1、7:1、7.5:1、8:1、8.5:1、9:1、9.5:1或者10:1。在該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所述第IVB族金屬元素與所述鉑元素的莫耳比優選爲4-6:1。在該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所述鹵族元素與所述鉑元素的莫耳比優選爲2-8:1,例如:2:1、2.5:1、3:1、3.5:1、4:1、4.5:1、5:1、5.5:1、6:1、6.5:1、7:1、7.5:1或者8:1。在該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所述鹵族元素與所述鉑元素的莫耳比更優選爲4-6:1。
在一種特別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氫化催化劑中,所述氫化催化劑含有鉑元素、第IVA族元素、第IVB族金屬元素、稀土金屬元素、鹵族元素、鹼金屬元素和鹼土金屬元素,所述第IVA族元素爲Sn,所述第IVB族金屬元素爲Zr,所述稀土金屬元素爲Ce,所述鹵族元素爲Cl,所述鹼金屬元素爲K,所述鹼土金屬元素爲Mg。
以所述氫化催化劑的總量爲基準,鉑元素的含量可以爲0.1-0.8重量%,例如可以爲:0.1重量%、0.2重量%、0.3重量%、0.4重量%、0.5重量%、0.6重量%、0.7重量%或者0.8重量%,所述鉑元素以元素計。優選地,以所述氫化催化劑的總量爲基準,鉑元素的含量爲0.2-0.8重量%,所述鉑元素以元素計。
所述氫化催化劑中,所述氧化鋁優選爲γ-氧化鋁。
所述氫化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優選爲100-400m 2/g,更優選爲200-350m 2/g,進一步優選爲250-320m 2/g。所述氫化催化劑的平均孔徑優選爲5-40nm,更優選爲10-20nm,進一步優選爲15-20nm。
所述氫化催化劑可以通過將催化劑中的各組分負載在載體上,可選地進行焙燒而得到,可以採用常規方法將催化劑中的各組分負載在載體上,例如:通過液相方法,將催化劑中的各組分負載在載體上,所述液相方法的具體實例可以包括但不限於浸漬法、噴淋法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
可以通過兩個以上負載步驟將氫化催化劑中的各組分負載在載體上,也可以將氫化催化劑中的各組分同時負載在載體上。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通過兩個以上負載步驟將氫化催化劑中的各組分負載在載體上。在該優選的實施方式中,優選先將稀土金屬元素負載在載體上,然後,將鉑元素和第IVA族元素負載在載體上。在所述氫化催化劑含有第IVB族金屬元素、鹵族元素或其組合時,優選將第IVB族金屬元素、鹵族元素或其組合與鉑元素和第IVA族元素同時負載在載體上。在所述氫化催化劑含有鹼金屬元素和鹼土金屬元素時,優選在負載鉑元素和第IVA族元素之前,將鹼金屬元素和鹼土金屬元素負載在含有稀土金屬元素的載體上。
在採用液相方法負載催化劑中的各組分時,負載完成後可以將載體進行乾燥從而脫除負載在載體上的液相,所述乾燥的溫度可以爲50-200℃,優選爲80-150℃;所述乾燥的持續時間可以爲1-10小時,優選爲2-8小時。所述乾燥可以在常壓(即,1標準大氣壓)下進行,也可以在降低壓力的條件下進行。所述乾燥可以在氧化性氣氛(例如:空氣氣氛)中進行,也可以在非活性氣氛(例如:氮氣、氬氣和氦氣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組合形成的氣氛)中進行。
在製備所述氫化催化劑時,負載完成後,可以進行焙燒,也可以不進行焙燒,優選進行焙燒。所述焙燒可以在常規條件下進行。具體地,所述焙燒的溫度可以爲400-650℃,優選爲400-600℃;所述焙燒的持續時間可以爲1-10小時,優選爲2-8小時。所述焙燒優選在氧化性氣氛中進行,如在空氣氣氛中進行。
所述氫化催化劑優選採用包括以下步驟的方法製備:
(a)將含有稀土金屬元素前驅體的溶液與載體接觸,得到第二載體,脫除第二載體中的至少部分溶劑,得到第一中間載體;
(b)可選地,將所述第一中間載體與含有鹼金屬元素前驅體和鹼土金屬元素前驅體的溶液接觸,得到第三載體,脫除第三載體中的至少部分溶劑,得到第二中間載體;
(c)將所述第一中間載體或者第二中間載體與含有鉑前驅體、第IVA族元素前驅體、可選的第IVB族金屬元素前驅體、以及可選的鹵族元素前驅體的溶液接觸,得到第四載體,脫除第四載體中的至少部分溶劑,得到第三中間載體;
(d)將所述第三中間載體進行焙燒。
本發明對步驟(a)、步驟(b)和步驟(c)中所述的前驅體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以各自獨立地爲上述組分的可溶性化合物,例如可溶性鹽。術語“可溶性”是指直接溶於溶劑(例如水),或者在助溶劑存在下溶於溶劑(例如水)。具體地,所述鉑元素前驅體優選爲氯鉑酸;所述IVA族元素前驅體可以爲第IVA元素的氯化物和/或硝酸鹽,優選爲氯化亞錫、氯化錫或其組合;所述第IVB族金屬元素前驅體可以爲第IVB元素的氯化物、硝酸鹽或其組合,優選爲硝酸鋯、硝酸氧鋯或其組合,所述稀土金屬元素前驅體可以爲稀土金屬的氯化物、稀土金屬硝酸鹽或其組合。所述鹼金屬元素前驅體可以爲鹼金屬的氯化物、鹼金屬的硝酸鹽或其組合。所述鹼土金屬元素前驅體可以爲鹼土金屬的氯化物、鹼土金屬的硝酸鹽或其組合。所述鹵族元素前驅體爲含鹵素化合物,如可以爲選自由HCl、HBr、HI和HF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
本發明對於步驟(a)、步驟(b)和步驟(c)中所述溶液的濃度沒有特別的限定,可以根據載體的吸水率以及各組分的目標含量確定。
步驟(a)、步驟(b)和步驟(c)中所述溶液的溶劑各自獨立地爲選自由水、鹽酸和有機溶劑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所述有機溶劑優選爲醇,其優選實例可以包括但不限於由乙醇、異丙醇和丁醇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優選情况下,步驟(a)和步驟(b)中所述溶液的溶劑爲水。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步驟(c)中所述溶液的溶劑爲乙醇。採用該優選實施方式,有利於催化劑組分均勻分散,穩定催化劑活性。在一種更爲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步驟(c)中所述溶液的溶劑爲鹽酸和乙醇的混合溶液,其中,鹽酸與乙醇的體積比優選爲1:1-5。採用該更爲優選的實施方式,更有利於催化劑組分均勻分散,穩定催化劑活性。
所述氫化催化劑在用於氫化反應前,將所述氫化催化劑進行還原。所述還原在含氫氣氛中進行,更優選在氫氣氣氛中進行。所述還原的溫度優選爲400-550℃。所述還原的持續時間優選爲1-10小時。所述還原可以在氫化反應器之外進行,也可以在氫化反應器內原位進行。優選地,將氫化催化劑於氫化反應器內原位進行還原。
採用傳統的非均相粉末催化劑進行加氫反應,由於催化劑催化活性低,通常催化劑的用量爲聚合物重量的100-800%。根據本發明的氫化方法採用的催化劑具有高反應活性,可以明顯降低氫化催化劑的用量。根據本發明的氫化方法,相對於100重量份芳香族聚合物,所述氫化催化劑的用量可以爲1-20重量份,優選爲2-10重量份,更優選爲2.5-5重量份。
根據本發明的方法,在至少一種溶劑的存在下,將芳香族聚合物與氫化催化劑接觸。所述溶劑可以爲既能溶解芳香族聚合物,也能溶解加氫反應生成的氫化芳香族聚合物的溶劑。所述溶劑的具體實例可以包括但不限於選自由環己烷、甲基環己烷、正己烷、環辛烷、環庚烷、丙酮、正丁酮、十氫萘和四氫呋喃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
採用傳統的非均相粉末催化劑進行加氫反應,由於催化劑催化活性低,對聚合物溶液濃度有限制,聚合物溶液濃度過高導致加氫效率低,通常聚合物溶液濃度在5重量%以下。本發明採用的氫化催化劑具有高反應活性,能够在較高的聚合物濃度下進行反應。根據本發明的氫化方法,所述溶劑的用量使得到的聚合物的濃度能達到20重量%,優選使得所述聚合物的濃度爲5-15重量%。
根據本發明的氫化方法,氫化反應的溫度可以爲50-200℃,優選爲120-180℃,更優選爲120-150℃。
根據本發明的氫化方法,氫化試劑可以爲常用的氫化試劑。在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氫化試劑爲氫氣。在採用氫氣作爲氫化試劑時,所述氫氣的壓力可以爲0.1-10MPa,優選爲0.5-5MPa,所述壓力爲表壓。
根據本發明的氫化方法,氫化催化劑可以循環使用。一般地,在氫化反應完成後,可以將氫化反應混合物進行固液分離,回收氫化催化劑,回收的氫化催化劑可以循環用於氫化反應,優選在將回收的氫化催化劑循環用於氫化反應之前,依次進行洗滌和乾燥。
根據本發明的氫化方法,芳環的氫化度高。根據本發明的氫化方法,所述芳環的氫化度可以爲95莫耳%以上,優選爲97莫耳%以上,更優選爲98莫耳%以上,進一步優選爲99莫耳%以上,更進一步優選爲100莫耳%。根據本發明的氫化方法,在所述芳香族聚合物含有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時,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氫化度可以爲97莫耳%以上,優選爲99莫耳%以上,更優選爲100莫耳%。
根據本發明的氫化方法,芳香族聚合物在氫化反應過程中的降解少。根據本發明的氫化方法,將作爲氫化反應原料的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的數均分子量定義爲M n1,將作爲氫化反應産物的所述氫化芳香族聚合物的數均分子量定義爲M n2,將[(M n1 - M n2)/ M n1] × 100%定義爲降解率,所述降解率爲不高於2.5%,優選爲不高於1.5%,更優選爲不高於1%,進一步優選爲不高於0.5%,更進一步優選爲不高於0.3%,特別優選爲不高於0.1%。 3 、氫化的嵌段共聚物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氫化的嵌段共聚物,所述嵌段共聚物含有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和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所述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爲將所述嵌段共聚物進行加氫形成的,所述氫化的嵌段共聚物含有氫化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和氫化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所述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中,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中的芳環的氫化度爲98莫耳%以上,優選爲99莫耳%以上,更優選爲100莫耳%,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中的不飽和雙鍵的氫化度爲99莫耳%以上,優選爲99.5莫耳%以上,更優選爲100莫耳%。
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所述嵌段共聚物含有至少兩個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至少一個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和至少兩個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所述嵌段共聚物的兩個端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與所述端嵌段直接鍵合的嵌段爲內嵌段,所述內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在所述嵌段共聚物含有至少三個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和至少兩個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時,所述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與所述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間隔排列,所述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的兩個端基各自與一個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直接鍵合。
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以所述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結構單元的含量可以爲40-95重量%,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結構單元的含量可以爲5-60重量%,優選爲不高於50重量%,例如可以爲10-50重量%,更優選爲15-35重量%,例如: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或者35重量%。以嵌段共聚物中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所述無規共聚段中的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結構單元的含量可以爲15-20重量%,優選爲17-18.5重量%。所述嵌段共聚物中,以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側基含量可以爲40-60重量%。
在該優選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以及所述無規共聚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可以爲相同,也可以爲不同。優選地,所述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含有一個第一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和至少一個第二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所述第一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中的結構單元衍生自第一共軛二烯烴,所述第二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中的結構單元衍生自第二共軛二烯烴,所述第一共軛二烯烴與所述第二共軛二烯烴不同。更優選地,所述第一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與一個內嵌段直接鍵合,所述第一共軛二烯烴爲異戊二烯,所述第二共軛二烯烴以及所述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爲丁二烯。以該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0.5-10重量%,更優選爲1-5重量%,進一步優選爲2-4重量%;衍生自丁二烯的丁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5-40重量%,更優選爲10-35重量%,進一步優選爲15-30重量%。
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該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缺口衝擊强度爲20-30kJ/m 2,優選爲21-25kJ/m 2。該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斷裂伸長率爲200-400%,優選爲250-380%,更優選爲260-350%。該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透光率爲88-92%,優選爲90-92%。該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霧度爲1-5,優選爲1-2。根據本發明的嵌段共聚物,該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維卡軟化點爲110-150℃,優選爲115-130℃。
本發明中,缺口衝擊强度爲根據ISO179-1-2000中規定的方法測定的簡支梁缺口衝擊强度,採用擺錘式衝擊試驗機Ceast Resil Impactor6957測試得到,採用的樣條尺寸爲80mm×10mm×4mm,缺口剩餘寬度尺寸爲8±0.2mm;斷裂伸長率根據ASTM D638-03中規定的方法,採用材料拉力試驗機INSTRON 5567測試得到,採用的樣條尺寸爲170mm×10mm×4mm;透光率和霧度根據ASTM D1033-2007中規定的方法,採用EEL57D型霧度儀測試得到。本發明中,維卡軟化點採用Instron-HV6M型維卡軟化點溫度測定儀測試得到,升溫速率爲50℃/h,負荷爲50N。
本發明還提供了一種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所述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是將所述五嵌段共聚物進行氫化形成的,其中,所述五嵌段共聚物爲具有式II所示的結構的五嵌段共聚物:
S51-(S52/B51)-B52-(S53/B53)-S54     (式II)
式II中,S51嵌段和S54嵌段爲端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S52/B51嵌段和S53/B53嵌段爲內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B52嵌段爲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
式II所示的五嵌段共聚物中,S51嵌段、S52/B51嵌段、S53/B53嵌段、以及S54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分別表示爲S51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52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53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和S54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可以爲相同,也可以爲不同,各自可以爲選自由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優選地,S51嵌段、S52/B51嵌段、S53/B53嵌段、以及S54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相同,均爲衍生自苯乙烯的苯乙烯結構單元。式II中,在S51嵌段、S52/B51嵌段、S53/B53嵌段、以及S54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均爲衍生自苯乙烯的苯乙烯結構單元時,以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苯乙烯非嵌段的含量優選爲15-20重量%,更優選爲17-18.5重量%。
式II所示的五嵌段共聚物中,B52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52共軛二烯烴,S52/B51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51共軛二烯烴,S53/B53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53共軛二烯烴,所述B52共軛二烯烴、所述B51共軛二烯烴和所述B53共軛二烯烴可以爲相同,也可以爲不同,各自可以爲選自由丁二烯、異戊二烯、1,3-戊二烯、1,3-己二烯和2,3-二甲基丁二烯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優選地,所述B52共軛二烯烴不同於所述B51共軛二烯烴和所述B53共軛二烯烴,所述B51共軛二烯烴與所述B53共軛二烯烴優選爲相同。
更優選地,所述B52共軛二烯烴爲異戊二烯,所述B51共軛二烯烴和所述B53共軛二烯烴爲丁二烯。以所述五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0.5-10重量%,更優選爲1-5重量%,進一步優選爲2-4重量%;衍生自丁二烯的丁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5-40重量%,更優選爲10-35重量%,進一步優選爲15-30重量%。以所述五嵌段共聚物中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含有乙烯基側基的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即,側基含量)優選爲50-60重量%,更優選爲50-57重量%。以所述五嵌段共聚物中衍生自丁二烯的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含有乙烯基側基的丁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即,側基含量)優選爲40-60重量%,更優選爲45-55重量%。
以式II所示的五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40-95重量%,更優選爲50-90重量%,進一步優選爲65-85重量%;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5-60重量%,更優選爲10-50重量%,進一步優選爲15-35重量%。所述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包括S51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54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52/B51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以及S53/B53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所述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包括S52/B51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B52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以及S53/B53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
式II所示的五嵌段共聚物中,S5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0.5萬至5萬,S52/B5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2萬至5萬,S53/B53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2萬至5萬,B52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0.2萬至2萬。式II所示的芳香族聚合物中,S5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與S54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優選爲1:2-10,更優選爲1:2-6。式II所示的五嵌段共聚物中,S52/B5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與S53/B53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優選爲1:0.9-1.25。
式II所示的五嵌段共聚物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5萬至22萬,更優選爲8萬至20萬。式II所示的五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數(M w/M n)優選爲1.05-1.2。
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中,所述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含有氫化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和氫化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所述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中,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中的芳環的氫化度爲98莫耳%以上,優選爲99莫耳%以上,更優選爲100莫耳%,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中的不飽和雙鍵的氫化度爲99莫耳%以上,優選爲99.5莫耳%以上,更優選爲100莫耳%。
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該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缺口衝擊强度爲20-30kJ/m 2,優選爲21-25kJ/m 2。該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斷裂伸長率爲200-400%,優選爲250-380%,更優選爲260-350%。該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透光率爲88-92%,優選爲90-92%。該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霧度爲1-5,優選爲1-2。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該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的維卡軟化點爲110-150℃,優選爲115-130℃。
本發明又提供了一種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其中,所述七嵌段共聚物爲具有式III所示的結構的七嵌段共聚物:
S71-(S72/B71)-B72-(S73/B73)-B74-(S75/B75)-S76     (式III)
式III中,S71嵌段和S76嵌段爲端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S72/B71嵌段、S73/B73嵌段和S75/B75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其中,S72/B71嵌段和S75/B75嵌段爲內嵌段;B72嵌段和B74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
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S71嵌段、S72/B71嵌段、S73/B73嵌段、S75/B75嵌段以及S76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分別表示爲S71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72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73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75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可以爲相同,也可以爲不同,各自可以爲選自由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優選地,S71嵌段、S72/B71嵌段、S73/B73嵌段、S75/B75嵌段以及S76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相同,均爲衍生自苯乙烯的苯乙烯結構單元。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在S71嵌段、S72/B71嵌段、S73/B73嵌段、S75/B75嵌段以及S76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均爲衍生自苯乙烯的苯乙烯結構單元時,以七嵌段共聚物中苯乙烯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苯乙烯非嵌段的含量優選爲15-20重量%,更優選爲17-18.5重量%。
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B72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72共軛二烯烴,S72/B71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71共軛二烯烴,S73/B73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73共軛二烯烴,B74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74共軛二烯烴,S75/B75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75共軛二烯烴,所述B72共軛二烯烴、所述B71共軛二烯烴、所述B73共軛二烯烴、所述B74共軛二烯烴以及所述B75共軛二烯烴可以爲相同,也可以爲不同,各自可以爲選自由丁二烯、異戊二烯、1,3-戊二烯、1,3-己二烯和2,3-二甲基丁二烯組成的組中的至少一種。優選地,所述B72共軛二烯烴不同於所述B71共軛二烯烴、所述B73共軛二烯烴、所述B74共軛二烯烴和所述B75共軛二烯烴,所述B71共軛二烯烴、所述B73共軛二烯烴、所述B74共軛二烯烴和所述B75共軛二烯烴優選爲相同。
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更優選地,所述B72共軛二烯烴爲異戊二烯,所述B71共軛二烯烴、所述B73共軛二烯烴、所述B74共軛二烯烴和所述B75共軛二烯烴爲丁二烯。以七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0.5-10重量%,更優選爲1-5重量%,進一步優選爲2-4重量%;衍生自丁二烯的丁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5-40重量%,更優選爲10-35重量%,進一步優選爲15-30重量%。進一步優選地,以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含有乙烯基側基的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40-60重量%,更優選爲45-55重量%;以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衍生自丁二烯的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含有乙烯基側基的丁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40-60重量%,更優選爲45-55重量%。
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以七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40-95重量%,更優選爲50-90重量%,進一步優選爲65-85重量%;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5-60重量%,更優選爲10-50重量%,進一步優選爲15-35重量%。所述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包括S71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76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72/B71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S73/B73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以及S75/B75嵌段中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所述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包括S72/B71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B72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S73/B73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B74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以及S75/B75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
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S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0.5萬至5萬,S72/B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2萬至5萬,B72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0.2萬至2萬,S73/B73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0.5萬至5萬,B74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0.2萬至2萬,S75/B75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0.5萬至5萬,S76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1萬至5萬。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S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與S76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優選爲1:1.5-5,更優選爲1.6-3。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S72/B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S73/B73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和S75/B75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優選爲1:1-1.2:1-1.25。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B72嵌段的數均分子量與B74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優選爲1:0.9-1.2。
在式III所示的七嵌段共聚物中,所述七嵌段共聚物的數均分子量優選爲5萬至20萬,更優選爲12萬至19萬。所述七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指數(M w/M n)優選爲1.05-1.2。
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中,所述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含有氫化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和氫化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所述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中,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中的芳環的氫化度爲98莫耳%以上,優選爲99莫耳%以上,更優選爲99.5莫耳%,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中的不飽和雙鍵的氫化度爲99莫耳%以上,優選爲99.5莫耳%以上,更優選爲100莫耳%。
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該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的缺口衝擊强度爲20-30kJ/m 2,優選爲21-25kJ/m 2。該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的斷裂伸長率爲200-400%,優選爲250-350%,更優選爲260-320%。該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的透光率爲88-92%,優選爲90-92%。該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的霧度爲1-5,優選爲1-2。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該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的維卡軟化點爲110-150℃,優選爲120-140℃。
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和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可以採用的本發明的氫化方法,將相應的嵌段共聚物進行氫化而得到。
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和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適用於製備包裝材料或者光電子産品。
以下結合實施例說明本發明,但並不因此限制本發明的範圍。
以下實施例和對比例中,涉及到的性能參數通過如下方法測試得到:
(1)聚合物的加氫度以及微觀結構
採用核磁共振氫譜( 1H-NMR)確定, 1H-NMR測試在BRUKER生産的AVANCEDRX400MHz型核磁共振儀上進行,採用的溶劑爲氘代氯仿,在常溫下將樣品配成濃度爲1-2重量%的溶液,以四甲基矽烷作爲內標,其中,核磁共振儀的工作頻率爲400.13MHz,譜寬爲8012.82Hz,數據點爲32K,脉衝角爲30°,脉衝寬度爲6μs,脉衝延遲爲5s,採樣次數爲64次。
(2)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指數(M w/M n
採用美國Waters公司的alliance-2690型凝膠滲透色譜儀測定,色譜柱爲PL公司Mixed-C型,5μm填料,溶劑爲色譜純四氫呋喃(THF),以窄分布聚苯乙烯爲標樣,將聚合物樣品配製成質量濃度爲1mg/mL的溶液,進樣量爲100.00μL,流速爲1mL/min,測試溫度爲40.0℃。
(3)透光率和霧度
按照ASTM D1033-2007中規定的方法,採用EEL57D型霧度儀測定。
(4)簡支梁缺口衝擊强度
按照ISO179-1-2000中規定的方法,採用擺錘式衝擊試驗機Ceast Resil Impactor6957測定,採用的樣條尺寸爲80mm×10mm×4mm,缺口剩餘寬度尺寸爲8±0.2mm。
(5)拉伸斷裂伸長率
按照ASTM D638-03中規定的方法,採用材料拉力試驗機INSTRON 5567測定,採用的樣條尺寸爲170mm×10mm×4mm。
(6)維卡軟化點
採用Instron-HV6M型維卡軟化點溫度測定儀測定,升溫速率爲50℃/h,負荷爲50N。
(7)氫化催化劑組成
採用日本理學ZSX PrimuslV型X-射線螢光光譜儀測定氫化催化劑的組成。
(8)氫化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和平均孔徑
採用N 2吸附方法在購自美國麥克公司的ASAP 2020型物理吸附儀上測定氫化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和平均孔徑。
以下製備制中,在無特別說明的情况下,涉及到的各前驅體的用量和各前驅體溶液的濃度均根據氫化催化劑的重量和氫化催化劑中各元素的含量確定。以下製備制中,在無特別說明的情况下,製備的氫化催化劑的重量均爲10g。以下製備例中,在無特別說明的情况下,使用的γ-氧化鋁載體的比表面積爲350m 2/g,平均孔徑爲20nm。
製備例1-7用於製備氫化催化劑。
製備例1
本製備例用於製備具有表1所示組成的氫化催化劑。
(1)採用硝酸鈰溶液等體積浸漬γ-氧化鋁載體,將浸漬後的載體在120℃空氣氣氛中乾燥8小時,得到含有鈰元素的氧化鋁載體;
(2)採用含有硝酸鉀和硝酸鎂的溶液等體積浸漬步驟(1)得到的含有鈰元素的氧化鋁載體,將浸漬後的載體在120℃空氣氣氛中乾燥8小時,得到負載有鈰元素、鉀元素和鎂元素的催化劑中間體;
(3)採用含有氯鉑酸、氯化錫和氯化鋯的鹽酸乙醇溶液(鹽酸與無水乙醇體積比爲1:2)等體積浸漬步驟(2)得到的催化劑中間體,在載體負載上鉑元素、錫元素和鋯元素,將浸漬後的載體在120℃空氣氣氛中乾燥8小時,然後在600℃空氣氣氛中焙燒6小時,得到氫化催化劑。該氫化催化劑的比表面積爲300m 2/g,平均孔徑爲17.6nm。
製備例2
本製備例用於製備具有表1所示組成的氫化催化劑。
採用與製備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氫化催化劑,不同的是,改變前驅體的用量,得到具有不同組成的氫化催化劑。該氫化催化劑的比表面積爲295m 2/g,平均孔徑爲18.2nm。
製備例3
本製備例用於製備具有表1所示組成的氫化催化劑。
採用與製備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氫化催化劑,不同的是,改變前驅體的用量,得到具有不同組成的氫化催化劑。該氫化催化劑的比表面積爲290m 2/g,平均孔徑爲18.5nm。
製備例4
本製備例用於製備具有表1所示組成的氫化催化劑。
採用與製備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氫化催化劑,不同的是,不進行步驟(2),直接將步驟(1)製備的含有鈰元素的氧化鋁載體用於步驟(3),用含有氯鉑酸、氯化錫和氯化鋯的鹽酸乙醇溶液等體積浸漬,並調節前驅體的用量,得到氫化催化劑。該氫化催化劑的比表面積爲280m 2/g,平均孔徑爲18.7nm。
製備例5
本製備例用於製備具有表1所示組成的氫化催化劑。
採用與製備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氫化催化劑,不同的是,改變前驅體的用量,得到具有不同組成的氫化催化劑。該氫化催化劑的比表面積爲280m 2/g,平均孔徑爲18.9nm。
製備對比例1(非本發明)
將製備例1的步驟(1)採用的γ-氧化鋁載體在與製備例1步驟(3)相同的條件下採用硝酸鎳溶液進行等體積浸漬,將浸漬後的載體在120℃空氣氣氛中乾燥8小時,得到負載有鎳元素的催化劑,以催化劑的總量爲基準,以元素計,催化劑中鎳的含量爲10重量%。
製備對比例2(非本發明)
本製備對比例用於製備具有表1所示組成的催化劑。
採用與製備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氫化催化劑,不同的是,改變前驅體的用量,得到具有不同組成的氫化催化劑。該氫化催化劑的比表面積爲230m 2/g,平均孔徑爲18.2nm。
製備對比例3(非本發明)
本製備對比例用於製備具有表1所示組成的催化劑。
採用與製備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氫化催化劑,不同的是,步驟(3)採用的浸漬液中不含氯化錫,得到的氫化催化劑的比表面積爲230m 2/g,平均孔徑爲18.3nm。
製備例6
本製備例用於製備具有表1所示組成的催化劑。
採用與製備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氫化催化劑,不同的是,步驟(3)採用的浸漬液中不含HCl,HCl用等體積的無水乙醇代替,得到的氫化催化劑的比表面積爲280m 2/g,平均孔徑爲18.2nm。
製備例7
本製備例用於製備具有表1所示組成的催化劑。
採用與製備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氫化催化劑,不同的是,步驟(3)採用的浸漬液中不含氯化鋯,得到的氫化催化劑的比表面積爲280m 2/g,平均孔徑爲18.3nm。 表1
編號 元素含量/重量%
Pt Sn Zr Ce K Mg Cl
製備例1 0.5 1.5 1 1 1 1 0.4
製備例2 0.4 0.8 0.5 0.5 1.5 1.5 0.4
製備例3 0.3 1.2 1 1 1 1 0.3
製備例4 0.5 1.5 1 1 0 0 0.4
製備例5 0.7 0.7 1 1 1 1 0.3
製備對比例2 0.5 3.5 1 1 1 1 0.4
製備對比例3 0.5 0 1 1 1 1 0.4
製備例6 0.5 1.5 1 1 1 1 0
製備例7 0.5 1.5 0 1 1 1 0.4
注:以氫化催化劑的總量爲基準,以元素計。
實施例1-19用於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
(1)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1-1)在2L不銹鋼攪拌釜中,加入800g環己烷、60mg四氫糠基乙基醚(ETE)和38g苯乙烯,將溫度升高至50℃,加入1.6mmol正丁基鋰引發劑,在50℃聚合30分鐘得到苯乙烯均聚物,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2)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30g丁二烯和22g苯乙烯,反應40分鐘,使丁二烯和苯乙烯進行無規共聚,丁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3)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6g異戊二烯,反應40分鐘,異戊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4)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30g丁二烯和22g苯乙烯,反應30分鐘,使丁二烯和苯乙烯進行無規共聚,丁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5)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92g苯乙烯,繼續反應30分鐘,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6)向攪拌釜中加入0.25g異丙醇,在50℃進行終止反應,得到嵌段共聚物;向得到的膠液中加入防老劑1076,防老劑1076的加入量爲各步反應投加的單體的總重量的1重量%,混合10分鐘後,得到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將膠液中嵌段共聚物的濃度調整爲10重量%,其中,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參數如表2所示,該嵌段共聚物的結構爲:S51-S52/B51-B52-S53/B53-S54,其中,S51、S52、S53和S54均爲衍生自苯乙烯的結構單元,B51和B53均爲衍生自丁二烯的結構單元,B52爲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結構單元。
(2)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將製備例1製備的氫化催化劑進行還原,得到還原催化劑,將還原催化劑用於加氫反應,其中,還原在氫氣氣氛中進行,還原的溫度爲450℃,還原的持續時間爲2小時。
在0.5L帶攪拌的高壓反應釜中,加入200g步驟(1)製備的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和1g還原後的氫化催化劑進行加氫反應,反應溫度爲150℃,氫氣壓力爲3MPa,反應時間爲1h,攪拌轉速爲800rpm。
加氫反應結束後,將加氫反應産物進行離心分離,得到含有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反應混合物,將反應混合物過濾分離出氫化催化劑,並將分離出的氫化催化劑用正己烷洗並真空乾燥後,循環用於加氫反應,經測定,所述氫化催化劑循環使用5次後,其加氫活性衰减率在2%以內(以第一次使用時的加氫活性爲基準)。收集過濾得到的液相並除去溶劑,得到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該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2
(1)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1-1)在2升不銹鋼攪拌釜中,加入800g環己烷、60mg ETE和19g苯乙烯,將溫度升高至50℃,加入2.4mmol正丁基鋰引發劑,在50℃聚合30分鐘得到苯乙烯均聚物,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2)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30g丁二烯和22g苯乙烯,反應40分鐘,使丁二烯和苯乙烯進行無規共聚,丁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3)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6g異戊二烯,反應40分鐘,異戊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4)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30g丁二烯和22g苯乙烯,反應30分鐘,使丁二烯和苯乙烯進行無規共聚,丁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5)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111g苯乙烯,繼續反應30分鐘,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6)向攪拌釜中加入0.25g異丙醇,在50℃進行終止反應,得到嵌段共聚物;向得到的膠液中加入防老劑1076,防老劑1076的加入量爲各步反應投加的單體的總重量的1重量%,混合10分鐘後,得到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將膠液中嵌段共聚物的濃度調整爲10重量%,其中,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參數如表2所示,該嵌段共聚物的結構爲:S51-S52/B51-B52-S53/B53-S54,其中,S51、S52、S53和S54均爲衍生自苯乙烯的結構單元,B51和B53均爲衍生自丁二烯的結構單元,B52爲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結構單元。
(2)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採用實施例2步驟(1)製備的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3
(1)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1-1)在2升不銹鋼攪拌釜中,加入800g環己烷、50mg ETE和38g苯乙烯,將溫度升高至50℃,加入2.4mmol正丁基鋰引發劑,在50℃聚合30分鐘得到苯乙烯均聚物,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2)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30g丁二烯和22g苯乙烯,反應40分鐘,使丁二烯和苯乙烯進行無規共聚,丁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3)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6g異戊二烯,反應40分鐘,異戊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4)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30g丁二烯和22g苯乙烯,反應30分鐘,使丁二烯和苯乙烯進行無規共聚,丁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5)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111g苯乙烯,繼續反應30分鐘,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6)向攪拌釜中加入0.25g異丙醇,在50℃進行終止反應,得到嵌段共聚物;向得到的膠液中加入防老劑1076,防老劑1076的加入量爲各步反應投加的單體的總重量的1重量%,混合10分鐘後,得到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將膠液中嵌段共聚物的濃度調整爲10重量%,其中,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參數如表2所示,該嵌段共聚物的結構爲:S51-S52/B51-B52-S53/B53-S54,其中,S51、S52、S53和S54均爲衍生自苯乙烯的結構單元,B51和B53均爲衍生自丁二烯的結構單元,B52爲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結構單元。
(2)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採用實施例3步驟(1)製備的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4
(1)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步驟(1-1)、步驟(1-2)和步驟(1-4)中的苯乙烯分別用等重量的2-乙烯基甲苯(2-EMB)代替,步驟(1-5)中的苯乙烯用等重量的α-甲基苯乙烯(AMS)代替,製備得到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參數如表2所示,該嵌段共聚物的結構爲:S51-S52/B51-B52-S53/B53-S54,其中,S51、S52和S53均爲衍生自2-乙烯基甲苯的結構單元,S54爲衍生自α-甲基苯乙烯的結構單元,B51和B53均爲衍生自丁二烯的結構單元,B52爲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結構單元。
(2)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採用實施例4步驟(1)製備的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5
(1)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步驟(1-2)和步驟(1-4)中的丁二烯分別用等重量的異戊二烯代替,製備得到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參數如表2所示,該嵌段共聚物的結構爲:S51-S52/B51-B52-S53/B53-S54,其中,S51、S52、S53和S54均爲衍生自苯乙烯的結構單元,B51、B53和B52均爲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結構單元。
(2)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採用實施例5步驟(1)製備的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對比實施例1(非本發明)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嵌段共聚物,並將嵌段共聚物進行加氫反應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步驟(2)中,氫化催化劑用等重量製備對比例1製備的負載有鎳元素的催化劑代替,負載有鎳元素的氫化催化劑的還原條件爲:在氫氣氣氛下,將含有鎳的催化劑前體在500℃下還原6h,得到還原後的氫化催化劑,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對比實施例2(非本發明)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嵌段共聚物,並將嵌段共聚物進行加氫反應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步驟(2)中,氫化催化劑用等重量製備對比例2製備的氫化催化劑代替,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對比實施例3(非本發明)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嵌段共聚物,並將嵌段共聚物進行加氫反應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步驟(2)中,氫化催化劑用等重量製備對比例3製備的氫化催化劑代替,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6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嵌段共聚物,並將嵌段共聚物進行加氫反應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步驟(2)中,氫化催化劑用等重量製備例6製備的氫化催化劑代替,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7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嵌段共聚物,並將嵌段共聚物進行加氫反應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步驟(2)中,氫化催化劑用等重量製備例7製備的氫化催化劑代替,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8
(1)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1-1)在2升不銹鋼攪拌釜中,加入800g環己烷、100mg四氫呋喃(THF)和38g苯乙烯,將溫度升高至50℃,加入2.4mmol正丁基鋰引發劑,在50℃聚合30分鐘得到苯乙烯均聚物,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2)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30g丁二烯,反應40分鐘,丁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3)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22g苯乙烯,反應40分鐘,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4)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30g丁二烯,反應30分鐘,丁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5)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92g苯乙烯,繼續反應30分鐘,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6)向攪拌釜中加入0.25g異丙醇,在50℃進行終止反應,得到嵌段共聚物;向得到的膠液中加入防老劑1076,防老劑1076的加入量爲各步反應投加的單體的總重量的1重量%,混合10分鐘後,得到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將膠液中嵌段共聚物的濃度調整爲10重量%,其中,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參數如表2所示。
(2)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採用實施例8步驟(1)製備的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9
(1)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1-1)在2升不銹鋼攪拌釜中,加入800g環己烷、100mg四氫呋喃(THF)和38g苯乙烯,將溫度升高至50℃,加入2.4mmol正丁基鋰引發劑,在50℃聚合30分鐘得到苯乙烯均聚物,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2)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30g丁二烯,反應40分鐘,丁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3)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30g丁二烯和22g苯乙烯,反應40分鐘,使丁二烯和苯乙烯進行無規共聚,丁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4)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92g苯乙烯,繼續反應30分鐘,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5)最後,向攪拌釜中加入0.25g異丙醇,在50℃進行終止反應,得到嵌段共聚物;向得到的膠液中加入防老劑1076,防老劑1076的加入量爲各步反應投加的單體的總重量的1重量%,混合10分鐘後,得到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將膠液中嵌段共聚物的濃度調整爲10重量%,其中,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參數如表2所示。
(2)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採用實施例9步驟(1)製備的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10
(1)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1-1)在2L不銹鋼攪拌釜中,加入800g環己烷、60mg四氫糠基乙基醚(ETE)和30g異戊二烯,將溫度升高至50℃,加入1.6mmol正丁基鋰引發劑,在50℃聚合30分鐘得到異戊二烯均聚物,異戊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2)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30g丁二烯和22g苯乙烯,反應40分鐘,使丁二烯和苯乙烯進行無規共聚,丁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3)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6g異戊二烯,反應40分鐘,異戊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4)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30g丁二烯和22g苯乙烯,反應30分鐘,使丁二烯和苯乙烯進行無規共聚,丁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5)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92g苯乙烯,繼續反應30分鐘,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6)最後,向攪拌釜中加入0.25g異丙醇,在50℃進行終止反應,得到嵌段共聚物;向得到的膠液中加入防老劑1076,防老劑1076的加入量爲各步反應投加的單體的總重量的1重量%,混合10分鐘後,得到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將膠液中嵌段共聚物的濃度調整爲10重量%,其中,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參數如表2所示。
(2)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採用實施例10步驟(1)製備的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11
(1)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1-1)在2L不銹鋼攪拌釜中,加入800g環己烷、60mg乙基四氫糠基醚(ETE)和38g苯乙烯,將溫度升高至50℃,加入1.6mmol正丁基鋰引發劑,在50℃聚合30分鐘得到苯乙烯均聚物,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2)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30g丁二烯和22g苯乙烯,反應40分鐘,使丁二烯和苯乙烯進行無規共聚,丁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3)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20g苯乙烯,反應40分鐘,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4)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30g丁二烯和22g苯乙烯,反應30分鐘,使丁二烯和苯乙烯進行無規共聚,丁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5)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92g苯乙烯,繼續反應30分鐘,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6)向攪拌釜中加入0.25g異丙醇,在50℃進行終止反應,得到嵌段共聚物;向得到的膠液中加入防老劑1076,防老劑1076的加入量爲各步反應投加的單體的總重量的1重量%,混合10分鐘後,得到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將膠液中嵌段共聚物的濃度調整爲10重量%,其中,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參數如表2所示。
(2)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採用實施例11步驟(1)製備的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12
(1)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1-1)在2L不銹鋼攪拌釜中,加入800g環己烷、60mg四氫糠基乙基醚(ETE)和38g苯乙烯,將溫度升高至50℃,加入1.6mmol正丁基鋰引發劑,在50℃聚合30分鐘得到苯乙烯均聚物,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2)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6g異戊二烯,反應40分鐘,異戊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3)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30g丁二烯和22g苯乙烯,反應40分鐘,使丁二烯和苯乙烯進行無規共聚,丁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4)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30g丁二烯和22g苯乙烯,反應30分鐘,使丁二烯和苯乙烯進行無規共聚,丁二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5)保持攪拌釜的溫度爲50℃,向攪拌釜中加入92g苯乙烯,繼續反應30分鐘,苯乙烯的轉化率爲99%以上;
(1-6)向攪拌釜中加入0.25g異丙醇,在50℃進行終止反應,得到嵌段共聚物;向得到的膠液中加入防老劑1076,防老劑1076的加入量爲各步反應投加的單體的總重量的1重量%,混合10分鐘後,得到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將膠液中嵌段共聚物的濃度調整爲10重量%,其中,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參數如表2所示。
(2)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採用實施例12步驟(1)製備的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13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嵌段共聚物,並將嵌段共聚物進行加氫反應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步驟(2)中氫化催化劑用等重量的製備例2製備的氫化催化劑代替,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14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嵌段共聚物,並將嵌段共聚物進行加氫反應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步驟(2)中氫化催化劑用等重量的製備例3製備的氫化催化劑代替,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15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嵌段共聚物,並將嵌段共聚物進行加氫反應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步驟(2)中氫化催化劑用等重量的製備例4製備的氫化催化劑代替,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16
採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法製備嵌段共聚物,並將嵌段共聚物進行加氫反應製備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不同的是,步驟(2)中氫化催化劑用等重量的製備例5製備的氫化催化劑代替,製備得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17
(1)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採用與實施例1相似的方法製備七嵌段共聚物,該七嵌段共聚物的結構爲S71-(S72/B71)-B72-(S73/B73)-B74-(S75/B75)-S76,其中,S71嵌段和S76嵌段爲苯乙烯的均聚段,S72/B71嵌段、S73/B73嵌段和S75/B75嵌段爲苯乙烯與丁二烯的無規共聚段,B72嵌段爲異戊二烯的均聚段,B74爲丁二烯的均聚段。
經測定,以七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苯乙烯結構單元的含量爲75.2重量%,丁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爲22.3重量%,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爲2.5重量%,苯乙烯非嵌段的含量爲18.1重量%;以七嵌段共聚物中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側基含量爲48.4重量%;以七嵌段共聚物中丁二烯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1,2-PB結構單元的含量爲48.2重量%;以七嵌段共聚物中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3,4-IP結構單元的含量爲50.1重量%,未檢測到1,2-IP結構單元;
其中,S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2.5萬,S72/B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3.1萬,B72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0.4萬,S73/B73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3.3萬,B74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0.6萬,S75/B75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3.6萬,S76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4.3萬。
(2)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將製備例1製備的氫化催化劑進行還原,得到還原催化劑,將還原催化劑用於加氫反應,其中,還原在氫氣氣氛中進行,還原的溫度爲450℃,還原的持續時間爲10小時。
在0.5L帶攪拌的高壓反應釜中,加入200g步驟(1)製備的含有七嵌段共聚物的膠液和0.5g還原後的氫化催化劑進行加氫反應,反應溫度爲150℃,氫氣壓力爲3MPa,反應時間爲2h,攪拌轉速爲600rpm。
加氫反應結束後,將加氫反應産物進行離心分離,得到含有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的反應混合物,將反應混合物過濾分離出氫化催化劑,將分離出的氫化催化劑用正己烷洗並真空乾燥後,循環用於加氫反應。收集過濾得到的液相並除去溶劑,得到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該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參數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18
(1)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採用與實施例1相似的方法製備七嵌段共聚物,該七嵌段共聚物的結構爲:S71-(S72/B71)-B72-(S73/B73)-B74-(S75/B75)-S76,其中,S71嵌段和S76嵌段爲苯乙烯的均聚段,S72/B71嵌段、S73/B73嵌段和S75/B75嵌段爲苯乙烯與丁二烯的無規共聚段,B72嵌段爲異戊二烯的均聚段,B74爲丁二烯的均聚段。
經測定,以七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苯乙烯結構單元的含量爲80.5重量%,丁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爲16.7重量%,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爲2.8重量%,苯乙烯非嵌段的含量爲17.5重量%;以七嵌段共聚物中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側基含量爲46.1重量%;以七嵌段共聚物中丁二烯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1,2-PB結構單元的含量爲45.6重量%;以七嵌段共聚物中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3,4-IP結構單元的含量爲48.5重量%,未檢測到1,2-IP結構單元;
其中,S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1.6萬,S72/B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2.3萬,B72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0.38萬,S73/B73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2.5萬,B74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0.36萬,S75/B75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2.6萬,S76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4.5萬。
(2)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的製備
將製備例1製備的氫化催化劑進行還原,得到還原催化劑,將還原催化劑用於加氫反應,其中,還原在氫氣氣氛中進行,還原的溫度爲450℃,還原的持續時間爲10小時。
在0.5L帶攪拌的高壓反應釜中,加入200g步驟(1)製備的含有嵌段共聚物的膠液和0.5g還原後的氫化催化劑進行加氫反應,反應溫度爲150℃,氫氣壓力爲3MPa,反應時間爲2h,攪拌轉速爲600rpm。
加氫反應結束後,將加氫反應産物進行離心分離,得到含有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的反應混合物,將反應混合物過濾分離出氫化催化劑,將分離出的氫化催化劑用正己烷洗滌並真空乾燥後,循環用於加氫反應。收集過濾得到的液相並除去溶劑,得到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該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的結構參數和性能參數在表3中列出。
實施例19
(1)聚苯乙烯的製備
在2L不銹鋼攪拌釜中,加入800g環己烷和200g苯乙烯,將溫度升高至50℃,加入1.6mmol正丁基鋰引發劑,在50℃聚合50分鐘得到聚苯乙烯。
(2)氫化聚苯乙烯的製備
將製備例1製備的氫化催化劑進行還原,得到還原催化劑,將還原催化劑用於加氫反應,其中,還原在氫氣氣氛中進行,還原的溫度爲450℃,還原的持續時間爲2小時。
在0.5L帶攪拌的高壓反應釜中,加入200g步驟(1)製備的含有聚苯乙烯的膠液和1g還原後的氫化催化劑進行加氫反應,反應溫度爲150℃,氫氣壓力爲3MPa,反應時間爲1h,攪拌轉速爲800rpm。
加氫反應結束後,將加氫反應産物進行離心分離,得到含有氫化的聚苯乙烯的反應混合物,將反應混合物過濾分離出氫化催化劑,並將分離出的氫化催化劑用正己烷洗並真空乾燥後,循環用於加氫反應,經測定,所述氫化催化劑循環使用5次後,其加氫活性衰减率在2%以內(以第一次使用時的加氫活性爲基準)。收集過濾得到的液相並除去溶劑,得到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聚苯乙烯,該氫化的聚苯乙烯的結構參數在表3中列出。
從表3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出,根據本發明的芳香族聚合物的氫化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將芳香族聚合物氫化,獲得高的加氫度(氫化度達到95mol%以上,在優選情况下,加氫度可以爲接近100mol%),而且加氫反應前後,聚合物的分子量基本沒有降低,表明在加氫反應過程中,聚合物基本沒有發生分子鏈的降解。
根據本發明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透光率高且霧度低,在保證材料透明性的同時,還具有優異的衝擊强度,適用於包裝材料(特別是醫療衛生領域的包裝材料)以及光電産品材料(特別是光電産品的攝像頭、顯示屏等材料)等領域。
以上詳細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並不限於此。在本發明的技術構思範圍內,可以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進行多種簡單變型,包括各個技術特徵以任何其它的合適方式進行組合,這些簡單變型和組合同樣應當視爲本發明所公開的內容,均屬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Figure 02_image005
表2 注1:實施例8製備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爲S-B-S-B-S,實施例9製備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爲S-B-S/B-S,實施例10製備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爲I-S/B-I-S/B-S,實施例11製備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爲S-S/B-S-S/B-S,實施例12製備的嵌段共聚物的結構爲S-I-S/B-S/B-S,其中,B表示丁二烯均聚段,S表示苯乙烯均聚段,I表示異戊二烯均聚段,S/B表示苯乙烯和丁二烯的無規共聚段; 注2:苯乙烯結構單元含量、丁二烯結構單元含量以及異戊二烯結構單元含量是以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 注3:側基含量是以嵌段共聚物中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1,2-PB含量是以嵌段共聚物中丁二烯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3,4-IP含量是以嵌段共聚物中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St非嵌段的含量是以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
Figure 02_image007
表3 注:透光率/%(3mm)表示平均厚度爲3mm的氫化單乙烯基芳烴聚合物樣片的光綫透過率。降解率=[(加氫前數均分子量-加氫後數均分子量)/加氫前數均分子量] × 100%

Claims (31)

  1. 一種芳香族聚合物的氫化方法,所述芳香族聚合物含有芳環,該方法包括在氫化催化劑存在下,將芳香族聚合物與氫化試劑接觸,將芳香族聚合物中的至少部分芳環氫化,得到氫化芳香族聚合物,所述氫化催化劑含有載體以及負載在所述載體上的鉑元素、第IVA族元素和稀土金屬元素,所述載體爲氧化鋁,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所述第IVA族元素與所述鉑元素的莫耳比爲不高於10。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氫化方法,其中,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所述第IVA族元素與所述鉑元素的莫耳比爲不高於8;優選地,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所述第IVA族元素與所述鉑元素的莫耳比爲不低於1;更優選地,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所述第IVA族元素與所述鉑元素的莫耳比爲3-7:1;優選地,所述第IVA族元素爲錫。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氫化方法,其中,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所述稀土金屬元素與所述鉑元素的莫耳比爲1-6:1,優選爲1.5-5:1;優選地,所述稀土金屬元素爲鈰。
  4. 如請求項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方法,其中,所述氫化催化劑還含有鹼金屬元素和鹼土金屬元素;優選地,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所述鹼金屬元素和所述鉑元素的莫耳比爲7-20:1;優選地,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所述鹼土金屬元素和所述鉑元素的莫耳比爲10-35:1;優選地,所述鹼金屬元素爲鉀;優選地,所述鹼土金屬元素爲鎂。
  5. 如請求項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方法,其中,所述氫化催化劑還含有第IVB族金屬元素、鹵族元素或其組合;優選地,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所述第IVB族金屬元素與所述鉑元素的莫耳比爲2-10:1,優選爲4-6:1;優選地,所述氫化催化劑中,以元素計,所述鹵族元素與所述鉑元素的莫耳比爲2-8:1,優選爲4-6:1;優選地,所述第IVB族金屬元素爲鋯;優選地,所述鹵族元素爲氯。
  6. 如請求項1-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方法,其中,以所述氫化催化劑的總量爲基準,所述鉑元素的含量爲0.1-0.8重量%,優選爲0.2-0.8重量%。
  7. 如請求項1-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方法,其中,所述氧化鋁爲γ-氧化鋁;優選地,所述氫化催化劑的比表面積爲100-400m 2/g,優選爲200-350m 2/g;所述氫化催化劑的平均孔徑爲5-40nm,優選爲10-20nm。
  8. 如請求項1-7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方法,其中,以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的總量爲基準,所述芳香族聚合物中衍生自含有芳環的芳香族單體的芳香族結構單元的含量爲40重量%以上,優選爲50重量%以上,更優選爲70重量%以上;優選地,以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的總量爲基準,所述芳香族聚合物中芳香族結構單元的含量爲65-85重量%;優選地,所述芳香族結構單元爲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所述單乙烯基芳烴爲選自由式I所示的化合物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Figure 03_image001
    (式I) 式I中,R 1爲C 6-C 2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優選地,所述單乙烯基芳烴爲選自由苯乙烯、乙烯基甲苯、α-甲基苯乙烯、4-叔丁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3,5-二乙基苯乙烯、3,5-二正丁基苯乙烯、4-正丙基苯乙烯和4-十二烷基苯乙烯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更優選地,所述單乙烯基芳烴爲選自由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9. 如請求項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方法,其中,所述芳香族聚合物含有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優選地,以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的總量爲基準,所述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含量爲不高於60重量%;更優選地,以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的總量爲基準,所述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含量爲10-50重量%;進一步優選地,以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的總量爲基準,所述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含量爲15-35重量%;優選地,所述共軛二烯烴爲丁二烯、異戊二烯或其組合;優選地,所述芳香族聚合物中,所述共軛二烯烴的氫化度爲97莫耳%以上,優選爲99莫耳%以上。
  10. 如請求項1-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方法,其中,所述芳香族聚合物含有至少兩個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至少一個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和至少兩個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的兩個端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與所述端嵌段直接鍵合的嵌段爲內嵌段,所述內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優選地,以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的總量爲基準,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的含量爲40-95重量%,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含量爲5-60重量%,所述無規共聚段中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的含量爲15-20重量%;優選地,所述芳香族聚合物中,以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側基含量爲40-60重量%。
  11. 如請求項1-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方法,其中,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爲選自由具有式II所示的結構的五嵌段共聚物和具有式III所示的結構的七嵌段共聚物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S51-(S52/B51)-B52-(S53/B53)-S54     (式II)式II中,S51嵌段和S54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S52/B51嵌段和S53/B53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B52嵌段爲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優選地,B52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爲異戊二烯,B51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和B53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爲丁二烯;優選地,S5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0.5萬至5萬,S5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與S54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爲1:2-10;S52/B5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2萬至5萬,S52/B5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與S53/B53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爲1:0.9-1.25;B52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0.2萬至2萬;S71-(S72/B71)-B72-(S73/B73)-B74-(S75/B75)-S76     (式III)式III中,S71嵌段和S76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S72/B71嵌段、S73/B73嵌段和S75/B75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B72嵌段和B74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優選地,B72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爲異戊二烯,B71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B73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和B75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爲丁二烯;優選地,S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0.5萬至5萬,S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與S76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爲1:1.5-5;S72/B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2萬至5萬,S72/B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S73/B73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和S75/B75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爲1:1-1.2:1-1.25;B72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0.2萬至2萬,B72嵌段的數均分子量與B74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爲1:0.9-1.2。
  12. 如請求項1-11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方法,其中,所述接觸的溫度爲50-200℃,優選爲120-150℃;優選地,相對於100重量份芳香族聚合物,所述氫化催化劑的用量爲1-20重量份,優選爲2-10重量份,更優選爲2.5-5重量份。
  13. 如請求項1-1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方法,其中,所述氫化試劑爲氫氣;優選地,所述氫氣的壓力爲0.1-10MPa,優選爲0.5-5MPa,所述壓力爲表壓。
  14. 如請求項1-1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方法,其中,所述芳環的氫化度爲95莫耳%以上,優選爲97莫耳%以上,更優選爲98莫耳%以上,進一步優選爲99莫耳%以上,更優選爲100莫耳%;優選地,所述芳香族聚合物的數均分子量爲M n1,所述氫化芳香族聚合物的數均分子量爲M n2,將[(M n1 - M n2)/ M n1] × 100%定義爲降解率,所述降解率爲不高於2.5%,優選爲不高於1.5%,更優選爲不高於1%,進一步優選爲不高於0.5%,更進一步優選爲不高於0.3%,特別優選爲不高於0.1%。
  15. 一種由請求項1-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方法製備的氫化芳香族聚合物。
  16. 一種氫化的嵌段共聚物,所述嵌段共聚物含有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和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所述氫化的嵌段共聚物中,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中的芳環的加氫度爲98莫耳%以上,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中的不飽和雙鍵的加氫度爲99莫耳%以上,其特徵在於,該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缺口衝擊强度爲20-30kJ/m 2,斷裂伸長率爲200-400%,透光率爲88-92%,霧度爲1-5。
  17. 如請求項16所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其中,該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維卡軟化點爲110-150℃。
  18. 如請求項16或17所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其中,所述嵌段共聚物含有至少兩個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至少一個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和至少兩個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所述嵌段共聚物的兩個端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與所述端嵌段直接鍵合的嵌段爲內嵌段,所述內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
  19. 如請求項16-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其中,以所述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的含量爲40-95重量%,衍生自共軛二烯烴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含量爲5-60重量%,所述無規共聚段中的衍生自單乙烯基芳烴的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的含量爲15-20重量%;優選地,所述嵌段共聚物中,以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側基含量爲40-60重量%。
  20. 如請求項16-1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其中,所述嵌段共聚物含有至少三個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和至少兩個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所述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與所述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間隔排列。
  21. 如請求項16-20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其中,所述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含有一個第一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和至少一個第二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所述第一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中的結構單元衍生自第一共軛二烯烴,所述第二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中的結構單元衍生自第二共軛二烯烴,所述第一共軛二烯烴與所述第二共軛二烯烴不同。
  22. 如請求項16-21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其中,所述第一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與一個內嵌段直接鍵合,所述第一共軛二烯烴爲異戊二烯,所述第二共軛二烯烴以及所述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爲丁二烯;優選地,以所述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0.5-10重量%,衍生自丁二烯的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5-40重量%。
  23. 一種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其中,所述五嵌段共聚物爲具有式II所示的結構的五嵌段共聚物:S51-(S52/B51)-B52-(S53/B53)-S54     (式II)式II中,S51嵌段和S54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S52/B51嵌段和S53/B53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B52嵌段爲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所述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中,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中的芳環的氫化度爲98莫耳%以上,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中的不飽和雙鍵的氫化度爲99莫耳%以上。
  24. 如請求項23所述的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其中,B52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52共軛二烯烴,S52/B51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51共軛二烯烴,S53/B53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53共軛二烯烴,所述B52共軛二烯烴爲異戊二烯,所述B51共軛二烯烴和所述B53共軛二烯烴爲丁二烯;優選地,以所述五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爲5-20重量%,衍生自丁二烯的丁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5-40重量%;優選地,以所述五嵌段共聚物中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含有乙烯基側基的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爲50-60重量%;以所述五嵌段共聚物中衍生自丁二烯的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含有乙烯基側基的丁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爲40-60重量%。
  25. 如請求項23或24所述的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其中,所述單乙烯基芳烴爲選自由式I所示的化合物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Figure 03_image001
    (式I) 式I中,R 1爲C 6-C 2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優選地,所述單乙烯基芳烴爲選自由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26. 如請求項23-2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其中,S5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0.5萬至5萬,S5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與S54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爲1:2-10;S52/B5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2萬至5萬,S52/B5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與S53/B53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爲1:0.9-1.25,B52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0.2萬至2萬;優選地,該氫化的嵌段共聚物的數均分子量爲5萬至22萬。
  27. 一種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其中,所述七嵌段共聚物爲具有式III所示的結構的七嵌段共聚物:S71-(S72/B71)-B72-(S73/B73)-B74-(S75/B75)-S76     (式III)式III中,S71嵌段和S76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的均聚段,S72/B71嵌段、S73/B73嵌段和S75/B75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單乙烯基芳烴和共軛二烯烴的無規共聚段,B72嵌段和B74嵌段各自獨立地爲共軛二烯烴的均聚段;所述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中,單乙烯基芳烴結構單元中的芳環的氫化度爲98莫耳%以上,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中的不飽和雙鍵的氫化度爲99莫耳%以上。
  28. 如請求項27所述的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其中,B72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72共軛二烯烴,S72/B71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71共軛二烯烴,S73/B73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73共軛二烯烴,S75/B75嵌段中的共軛二烯烴結構單元衍生自B75共軛二烯烴,所述B72共軛二烯烴爲異戊二烯,所述B71共軛二烯烴、所述B73共軛二烯烴和所述B75共軛二烯烴爲丁二烯;優選地,以所述七嵌段共聚物的總量爲基準,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爲0.5-10重量%,衍生自丁二烯的丁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優選爲5-40重量%;優選地,以所述七嵌段共聚物中衍生自異戊二烯的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含有乙烯基側基的異戊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爲40-60重量%;以所述七嵌段共聚物中衍生自丁二烯的丁二烯結構單元的總量爲基準,含有乙烯基側基的丁二烯結構單元的含量爲40-60重量%。
  29. 如請求項27或28所述的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其中,所述單乙烯基芳烴爲選自由式I所示的化合物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Figure 03_image001
    (式I) 式I中,R 1爲C 6-C 20的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優選地,所述單乙烯基芳烴爲選自由苯乙烯、2-甲基苯乙烯、4-甲基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組成的組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30. 如請求項27-29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其中,S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0.5萬至5萬,S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與S76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爲1:1.5-5,S72/B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2萬至5萬,S72/B71嵌段的數均分子量、S73/B73嵌段的數均分子量和S75/B75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爲1:1-1.2:1-1.25,B72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爲0.2萬至2萬,B72嵌段的數均分子量與B74嵌段的數均分子量的比值爲1:0.9-1.2;優選地,該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的數均分子量爲5萬至20萬。
  31. 一種由請求項16-22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的嵌段共聚物、請求項23-2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的五嵌段共聚物、或者請求項27-30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氫化的七嵌段共聚物在製備包裝材料或者光電子産品中的應用。
TW111118550A 2021-05-19 2022-05-18 芳香族聚合物的氫化方法和氫化的嵌段共聚物及其應用 TW20224636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60968 2021-05-19
CN202110560968.X 2021-05-19
CN202210527534.4A CN115368524A (zh) 2021-05-19 2022-05-13 芳族聚合物的氢化方法和氢化的嵌段共聚物及其应用
CN202210527534.4 2022-05-1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6362A true TW202246362A (zh) 2022-12-01

Family

ID=840603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18550A TW202246362A (zh) 2021-05-19 2022-05-18 芳香族聚合物的氫化方法和氫化的嵌段共聚物及其應用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EP (1) EP4324857A1 (zh)
JP (1) JP2024518442A (zh)
KR (1) KR20230167126A (zh)
CN (1) CN115368524A (zh)
AU (1) AU2022275829A1 (zh)
BR (1) BR112023023924A2 (zh)
CA (1) CA3220302A1 (zh)
TW (1) TW202246362A (zh)
WO (1) WO202224257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612422A (en) 1995-05-04 1997-03-18 The Dow Chemical Company Process for hydrogenating aromatic polymers
JP4063407B2 (ja) * 1998-06-10 2008-03-19 旭化成ケミカルズ株式会社 ブロックコポリマー水素化方法
CN1163521C (zh) * 2000-06-07 2004-08-25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共轭二烯烃聚合物加氢方法及其应用
BR0116685A (pt) * 2000-12-13 2004-03-02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Copolìmeros em bloco hidrogenados tendo tamanhos variáveis de blocos aromáticos de vinila hidrogenados
CN1844178B (zh) * 2005-04-08 2012-02-29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烃嵌段聚合物选择氢化的方法
WO2009079044A2 (en) * 2007-12-13 2009-06-25 Dow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Lanthanum promoted on hydrophilic silica supported platinum-rhenium hydrogenation catalysts and their preparation
CN111087496B (zh) * 2018-10-24 2023-01-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氢化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087560B (zh) * 2018-10-24 2023-01-0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氢化嵌段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4518442A (ja) 2024-05-01
CN115368524A (zh) 2022-11-22
BR112023023924A2 (pt) 2024-01-30
EP4324857A1 (en) 2024-02-21
WO2022242571A1 (zh) 2022-11-24
KR20230167126A (ko) 2023-12-07
CA3220302A1 (en) 2022-11-24
AU2022275829A1 (en) 2023-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45328C2 (ru) Новые гидрированные блок-сополимерные композиции
JPS6035923B2 (ja) 分板状ブロック共重合物の製法
US7449518B2 (en) High temperature block copolymers and process for making same
EP2415846A1 (en) Adhesive composition for labels
EP1169359B1 (en) Hydrogenated block copolymers
CN109181813B (zh) 一种用于润滑油的星形黏度指数改进剂及其制备方法
US9193893B2 (en) Block copolymer composition for hot melt adhesive
EP1333042B1 (en) Star block copolymer and preparing method thereof
JPS6035922B2 (ja) 分板状ブロック共重合物の製法
KR20040032488A (ko) 3원 블록 공중합체 및 제조방법
US6426390B1 (en) Hydrogenated block copolymer compositions
JPS62101618A (ja) 透明な耐衝撃性ブロツク重合物及びその製法
TW202246362A (zh) 芳香族聚合物的氫化方法和氫化的嵌段共聚物及其應用
TWI415681B (zh) 觸媒系統及選擇性氫化製程
EP2259934B1 (en) Novel miktopolymer compositions
CN109836547A (zh) 一种氢化五嵌段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US8153727B2 (en) Block copolymer, resin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ame,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resin composition
KR20210068516A (ko) 적어도 하나의 폴리(알파-메틸스티렌) 블록을 포함하는 열가소성 엘라스토머의 합성 방법
EP1834970B1 (en) A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olefin-polyvinylaromatic-block copolymers
GB2307238A (en) Improved cyclic conjugated diene polymer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JP7400717B2 (ja) ブロック共重合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ブロック共重合体水素化物、重合体組成物、並びに、成形体
JP2809943B2 (ja) シート状物成型用組成物
TW201730314A (zh) 嵌段共聚物組成物及黏著劑組成物
WO2020021912A1 (ja) 共重合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共重合体水素化物の製造方法、共重合体組成物、重合体組成物、並びに成形体
CN117186326A (zh) 一种苯乙烯-共轭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及其偶合物复合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