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3851A - 細金屬線之雷射誘導正向轉移印刷 - Google Patents

細金屬線之雷射誘導正向轉移印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3851A
TW202243851A TW110124567A TW110124567A TW202243851A TW 202243851 A TW202243851 A TW 202243851A TW 110124567 A TW110124567 A TW 110124567A TW 110124567 A TW110124567 A TW 110124567A TW 202243851 A TW202243851 A TW 20224385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droplets
metal
laser
hardened
laser bea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45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夏羅納 柯漢
奧佛 福格
茲維 寇特勒
Original Assignee
以色列商奧寶科技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以色列商奧寶科技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以色列商奧寶科技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38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385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4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using spraying techniques to apply the conductive material, e.g. vapour evapora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16Printed circuits incorporating 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e.g. printed resistor, capacitor, inductor
    • H05K1/167Printed circuits incorporating printed electric components, e.g. printed resistor, capacitor, inductor incorporating printed re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 H05K3/1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 H05K3/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in which conductive material is applied to the insulating support in such a manner as to form the desired conductive pattern by bonding of conductive powder, i.e. metallic powde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10Using electric, magnetic and electromagnetic fields; Using laser light
    • H05K2203/107Using laser ligh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nufacturing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3/00
    • H05K2203/13Moulding and encapsulation; Deposition techniques; Protective layers
    • H05K2203/1333Deposition techniques, e.g. coating
    • H05K2203/1344Spraying small metal particles or droplets of molten met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nufacturing Of Printed Wir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用於電路製造之方法,其包含界定待形成於一電路基板上之一導電跡線之一軌跡。藉由雷射誘導正向轉移(LIFT)之一程序來使一金屬之熔融液滴自接近該電路基板之一施體基板射出至該界定軌跡上,藉此該等液滴沿該界定軌跡之一長度黏附至該電路基板且在其上硬化。在該等液滴硬化之後,以足夠能量導引一雷射射束朝向該界定軌跡以引起該等硬化液滴中之該金屬熔融且聚結至沿該界定軌跡之該長度延伸之一塊體層中。

Description

細金屬線之雷射誘導正向轉移印刷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電子裝置之製造,且特定言之,本發明係關於用於將導電線印刷於一基板上之方法及系統。
在雷射直接寫入(LDW)技術中,使用一雷射射束來產生一圖案化表面,其具有藉由受控材料剝蝕或沈積之空間解析三維結構。雷射誘導正向轉移(LIFT)係可應用於將微圖案沈積於一表面上之一LDW技術。
在LIFT中,雷射光子提供將少量材料自一施體膜彈射朝向一受體基板之驅動力。雷射射束通常與塗覆至一非吸收載體基板上之施體膜之內側相互作用。換言之,入射雷射射束在光子由膜之內表面吸收之前傳播通過透明載體基板。在高於一特定能量臨限值處,材料自施體膜射出朝向受體基板之表面。鑑於施體膜及雷射射束脈衝參數之一適當選擇,雷射脈衝引起施體材料之熔融液滴自膜射出,且接著落在受體基板上及於其上硬化。
LIFT系統特別(但不排他性地)用於印刷導電金屬液滴及跡線用於電子電路製造。例如,美國專利9,925,797中描述此類之一LIFT系統,該專利之揭示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此專利描述印刷設備,其包含一施體供應總成,施體供應總成經組態以提供具有對置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及一施體膜之一透明施體基板,施體膜形成於第二表面上以將施體膜定位成接近一受體基板上之一目標區域。一光學總成經組態以依一預定空間圖案同時導引雷射輻射之多個輸出射束穿過施體基板之第一表面且撞擊於施體膜上以誘導材料自施體膜射出至相應受體基板上以藉此將預定圖案寫入至受體基板之目標區域上。
LIFT印刷亦可用於修復印刷電路跡線中之缺陷。例如,韓國專利公開申請案KR20150070028中描述用於此目的之系統及方法,該案之揭示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另外,LIFT系統可用於將嵌入電阻器直接印刷至一基板上。例如,PCT國際公開案WO 2019/138404 (該案之揭示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描述用於製造一電裝置之一方法,其包含識別一電路基板上之一軌跡,具有一指定電阻之一電阻器在該電路基板上形成於軌跡之第一端點與第二端點之間。將具有對置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及形成於第二表面上之包括一電阻材料之一施體膜之一透明施體基板定位成接近電路基板上之經識別軌跡,其中第二表面面向電路基板。導引雷射輻射之脈衝撞擊施體膜以誘導電阻材料之液滴自施體膜射出至電路基板上之沿軌跡之個別相鄰位置處,其中相鄰位置之間的一間距經選擇以形成具有第一端點與第二端點之間的指定電阻之一電路跡線。
下文將描述之本發明之實施例提供用於基於LIFT來在一基板上製造金屬跡線之新穎方法及系統及由此等方法產生之電路。
因此,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電路製造之方法,其包含界定待形成於一電路基板上之一導電跡線之一軌跡。藉由雷射誘導正向轉移(LIFT)之一程序來使一金屬之液滴自接近該電路基板之一施體基板射出至該界定軌跡上,藉此該等液滴沿該界定軌跡之一長度黏附至該電路基板且在其上硬化。在該等液滴硬化之後,以足夠能量導引一雷射射束朝向該界定軌跡以引起該等硬化液滴中之該金屬熔融且聚結至沿該界定軌跡之該長度延伸之一塊體層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施體基板係透明的且具有對置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且包含該金屬之一施體膜安置於該第二表面上,使得該施體膜接近該界定軌跡,且使該等熔融液滴射出包含導引雷射輻射之脈衝穿過該施體基板之該第一表面且撞擊該施體膜以誘導自該施體膜射出至該金屬之該等熔融液滴之該界定軌跡上。
在一實施例中,在該LIFT程序中導引雷射輻射之該等脈衝及導引該雷射射束朝向該界定軌跡包含使用具有一可變脈衝持續時間之一單一雷射來使該等熔融液滴射出及使該等硬化液滴中之該金屬熔融。
替代地或另外,該施體膜包含一第一金屬,且包含一第二金屬之一黏附膜安置於該施體基板上之該施體膜上,使得該第二金屬形成該第一金屬之該等熔融液滴上之一外層,且該外層在該等熔融液滴衝擊該電路基板之後即黏附至該電路基板。在一揭示實施例中,該第一金屬包含銅,且該第二金屬係選自由鈦、錫、鉍及其等之合金組成之一群組。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該等熔融液滴射出且導引該雷射射束朝向該界定軌跡包含使該等熔融液滴之一第一層射出至該電路基板上且導引該雷射射束熔融該第一層中之該等硬化液滴以形成該導電跡線之一下層及使該等熔融液滴之至少一第二層射出至該下層上且導引該雷射射束熔融該至少第二層中之該等硬化液滴以完成該導電跡線。
在一實施例中,導引該雷射射束包含使用該雷射射束來將足夠能量施加於該等硬化液滴以熔融該導電跡線中之該等硬化液滴之整個體積。替代地,導引該雷射射束包含使用該雷射射束來將足夠能量施加於該等硬化液滴以僅熔融該等硬化液滴之一外層且不熔融沿該界定軌跡之該長度之該等硬化液滴之整個體積。該外層通常形成一保護表層,其在該導電跡線內圍封該等硬化液滴之該體積。
在所揭示之實施例中,導引該雷射射束包含導引雷射能量之一脈衝序列沿該界定軌跡之該長度撞擊該等硬化液滴。在一些此等實施例中,該等脈衝之各者具有小於10 μs且可不大於1 μs之一脈衝持續時間。替代地或另外,導引該一或多個脈衝包含沿該軌跡掃描該雷射射束,使得該等脈衝之各者具有與該序列中之一先前脈衝之一預定重疊。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該等熔融液滴射出包含將該等液滴沈積於該電路基板上呈沿該界定軌跡之該長度延伸之一單一列,藉此藉由熔融該單一列來形成該導電跡線。在一此實施例中,各液滴與該單一列中之一先前液滴重疊不超過該液滴之一直徑之50%。
在進一步實施例中,界定該軌跡包含識別該電路基板上之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之間的一間隙,且使該等熔融液滴射出包含沈積該等熔融液滴以填充該間隙。在一實施例中,該第一端子及該第二端子包含一第一金屬,且該等液滴包含具有不同於該第一金屬之一組成之一第二金屬,且導引該雷射射束包含熔融該第一金屬及該第二金屬以形成該第一端子及該第二端子處之異質金屬鍵。替代地,識別該間隙包含偵測已形成於該電路基板上之一電路跡線中之一缺陷,且藉由沈積該等熔融液滴且接著導引該雷射射束熔融該等硬化液滴來修復該缺陷。
在一揭示實施例中,該軌跡具有一預定寬度,且導引該雷射射束包含僅熔融已沈積於該電路基板上之該軌跡之該預定寬度內之該等硬化液滴,其中該方法包含在導引該雷射射束之後施加一蝕刻程序以移除沈積於該電路基板上之該軌跡之該預定寬度外之該等硬化液滴。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亦提供用於在一電路基板上製造一導電跡線之設備。該設備包含一沈積模組,其經組態以藉由雷射誘導正向轉移(LIFT)之一程序來使一金屬之熔融液滴自接近該電路基板之一施體基板射出至該導電跡線之一界定軌跡上,藉此該等液滴沿該界定軌跡之一長度黏附至該電路基板且在其上硬化。一雷射模組經組態以使用足夠能量來導引一雷射射束朝向該界定軌跡以引起該等硬化液滴中之該金屬熔融且聚結至沿該界定軌跡之該長度延伸之一塊體層中。
將自結合圖式之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以下詳細描述更完全理解本發明,在附圖中: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20年12月28日申請且被讓與美國申請案第63/130854號之臨時專利申請案之優先權,該案之揭示內容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概述
LIFT程序能夠以高精確度及速度將導電跡線及其他電路組件印刷於電路基板上。然而,歸因於LIFT程序之性質,所得跡線由對應於射出至基板上之硬化液滴之金屬顆粒之一聚合組成。此等顆粒通常由一薄氧化層覆蓋及分離,且可存在散置於顆粒之間的空隙及氣穴。與使用更習知方法所沈積之固體金屬跡線相比,此等現象傾向於提高電阻且損及電路跡線之機械完整性。
本文中所描述之本發明之實施例藉由將受控雷射熔融之一階段添加於沈積程序中來解決此等問題。在此等實施例中,在界定待形成於一電路基板上之一導電跡線之軌跡之後,施加一LIFT程序以使一金屬之熔融液滴自接近電路基板之一施體基板射出至界定軌跡上。(「軌跡」通常包括延伸於兩個端點(例如基板上之一對金屬端子)之間的具有一指定寬度之一線;但可類似地界定及製造沿其他形狀之軌跡延伸之跡線)。液滴沿跡線之軌跡之長度黏附於電路基板且在其上硬化,但在此階段中仍保持其分離顆粒結構。
因此,在液滴硬化之後,以足夠能量導引一雷射射束朝向跡線之軌跡以引起硬化液滴中之金屬熔融且聚結至沿界定軌跡之長度延伸之一塊體層中。術語「聚結」及「塊體層」在本發明之內文及申請專利範圍中用於係指其中比熔融之前的硬化液滴之間的邊界明顯減小邊界之大小及分散之一層。例如,在一些實施例中,在LIFT沈積之後但在雷射熔融之前的存在於硬化液滴之間的邊界之至少50%在雷射熔融之後在顯微鏡檢測下不再明顯。
在所揭示之實施例中,脈送雷射射束,且沿軌跡之長度施加雷射能量之一脈衝序列。使用脈衝輻射有利地使所得熱局部集中於跡線之金屬內且藉由將熱自跡線傳導至電路基板來最小化熱損耗及可能損壞。取決於跡線之厚度及寬度,脈衝持續時間可小於10 μs或甚至針對窄跡線小於1 μs。例如,在一實施例中,金屬液滴可沈積於電路基板上呈沿界定軌跡之長度延伸之一單一列,具有液滴之間的一預定重疊。接著,以10 μs或甚至更小之一寬度施加雷射脈衝以引起硬化液滴熔融且聚結至一電路跡線中。
由本發明之實施例提供之受控雷射熔融程序可應用於跡線中之硬化液滴之整個體積(特別在跡線較薄時,如在上述實例中)。替代地,雷射熔融可僅應用於硬化液滴之一外層以因此形成一保護「表層(skin)」,其圍封跡線之剩餘體積。無論何種情況,受控雷射熔融程序提高所得跡線之機械及電兩種完整性。在一些情況中,熔融程序亦提高跡線至基板之黏附性及其承受後續蝕刻步驟之能力。本發明亦可應用於軌跡之端處,其中LIFT印刷電路跡線與電路基板上之既有端子接觸以因此強化跡線與端子之間的電及機械連接。當端子及液滴包括不同金屬組成時,此類受控雷射熔融可用於形成異質金屬鍵。 系統描述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用於將一導電跡線22印刷於一基板24上之一系統20之示意性側視圖。基板24可包括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適合種類之電路基板,諸如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半導體、陶瓷、金屬、有機物及其他介電基板。基板24可為剛性或撓性的;且除其他者外,本文中所描述之技術尤其特別地適合於將電路跡線及其他導電結構印刷於無法容忍通常用於印刷電路製造中之熱及腐蝕性化學物質之易損基板上。在印刷程序期間,使基板24保持於一適合安裝座(例如一可調安裝座(諸如一平移台50))上。
系統20包括一雷射模組26,其包含一或多個雷射及用於導引一或若干適當雷射射束朝向基板24之適合光學器件。在所描繪之實施例中,雷射模組26包含一LIFT雷射28及一熔融雷射30兩者。為簡單起見,在此宛如雷射係單獨單元(其係雷射模組26之一可能實施方案)般描述此等雷射之功能及性質。替代地,發射具有一可變脈衝持續時間之短、高能脈衝之一單一雷射可執行LIFT雷射28及熔融雷射30兩者之功能。雷射28及30發射在適合波長處之可見光、紫外線及/或紅外線範圍內且具有適合時間脈衝長度及焦點品質之光學輻射用於執行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如下文描述將進一步詳細說明。
控制電路系統52自主或在一人類操作者之控制下控制雷射模組26及系統20之其他元件之操作。為評估印刷程序及使印刷程序與基板24上之特徵對準,包括一或多個光學感測器之一檢測模組54可併入於系統20中以擷取基板之影像且將影像資料傳至控制電路系統52用於分析。控制電路系統52通常包括程式化於軟體中以實施本文中所描述之功能之一通用電腦處理器及與系統20之其他組件通信且控制系統20之其他組件之適合介面。替代地或另外,控制電路系統52之至少一些功能可由可硬佈線或可程式化之一數位信號處理器(DSP)或硬體邏輯組件實施。
LIFT雷射28在控制電路系統52之控制下朝向一施體總成36發射具有通常約1 ns之脈衝持續時間之短脈衝。施體總成36充當一沈積模組,其藉由LIFT雷射28驅動之一LIFT程序來使一金屬之熔融液滴42射出至導電跡線22之界定軌跡上。施體總成36包括一施體基板38,其通常包括塗覆於接近電路基板24之側上之一透明材料之一薄撓性片及包括一指定金屬或金屬組合之一施體膜40。(施體膜可包含諸如一黏附膜之子層,如下文中將參考圖3來描述。)替代地,施體基板38可包括一剛性或半剛性材料。一射束偏轉器32 (諸如一旋轉鏡及/或一聲光裝置)及聚焦光學器件34根據由控制電路系統52判定之一空間圖案來將來自LIFT雷射28之輻射脈衝導引至穿過施體基板38之上表面且因此撞擊下表面上之施體膜40。
各雷射脈衝誘導金屬之一或多個熔融液滴42自施體膜40射出至基板24上。雷射脈衝(通常具有奈秒範圍內之脈衝持續時間)之持續時間及能量及施體膜40之厚度可經選擇使得各雷射脈衝引起一單一熔融液滴42以準確方向性及高速自施體膜射出朝向電路基板。上文所提及之美國專利9,925,797中描述此類LIFT操作之進一步細節。在所描繪之實例中,液滴42黏附至基板且在其上硬化以因此界定硬化液滴44之一線。各液滴將一定量之金屬材料添加至線。控制電路系統52根據線22之所要厚度來設定待沈積之液滴之數目及連續液滴之間的間距。因此,為產生一非常薄線,液滴42可經沈積具有連續液滴之間的僅部分重疊,使得線22之寬度及高度將大致等於一單一液滴44之寬度及高度。可使用此方法來產生具有低至微米範圍之寬度之非常薄線。替代地,液滴44之較厚聚合可用於產生較寬較深線。
在沈積液滴44之後,熔融雷射30以足夠能量照射液滴之線以引起金屬熔融,使得液滴沿線22一起融化至一塊體材料中。一射束偏轉器46 (諸如一掃描鏡及/或一聲光裝置)及聚焦光學器件48將來自熔融雷射30之輻射導引至撞擊目標線。熔融雷射30之射束能量及其他參數經選擇以熔融液滴44中之金屬同時最小化對基板24及周圍結構之熱損壞。射束可具有足夠能量以熔融線之整個體積或僅熔融體積之一部分(例如融化液滴之一厚體積之一外表層且未必熔融整個體積)。
在一些實施例中,熔融雷射30發射雷射能量之一脈衝序列而非一CW射束以確保熔融步驟之熱效應經良好局部化,具有對基板24及周圍結構之最小影響。使用短脈衝亦有益於防止金屬液滴聚結成球,使得跡線維持所要形狀。光學器件48將射束聚焦至以小至不足以熔融相鄰結構之一射束直徑撞擊目標線。為此,射束直徑可小於線寬度。然而,射束直徑大至足以熔融已由液滴44覆蓋之跡線之軌跡之整個區域。射束偏轉器46沿跡線22之軌跡掃描熔融雷射30之射束,使得各脈衝具有與序列中之一先前脈衝之一預定重疊。掃描速率經調整使得沿整個跡線均勻施加適當熱劑量。
由熔融雷射30輸出之脈衝之脈衝持續時間通常小於100 μs;且為了熔融細特徵,脈衝甚至更短,例如小於10 μs。取決於液滴之組成及所要熔融深度,各脈衝之持續時間甚至可小於1 μs。脈衝能量通常在0.1 μJ至100 μJ之範圍內,其取決於材料及跡線尺寸。使用短密集雷射脈衝有益於減少傳熱至基板24且減少熔融程序期間之金屬氧化以使可在周圍大氣條件下實施程序。使用短雷射脈衝亦有利地減小液滴中之金屬聚結成單獨球且喪失跡線22之所要形狀特性之傾向。序列中之脈衝之間的時間可長至足以使來自先前脈衝之熱消散,使得熱累積不會變成一問題。
為了能夠針對不同跡線尺寸及熔融深度來調整脈衝持續時間,熔融雷射30可包括(例如)一適合光纖雷射或高功率二極體雷射。若雷射具有低至奈秒範圍之脈衝持續時間之一足夠寬調整範圍,則其亦可充當LIFT雷射28。
以下圖及隨附描述呈現可結合受控雷射熔融應用於金屬跡線之LIFT印刷之數個技術。為清楚及具體起見,下文中將參考系統20之元件來描述此等技術。然而,此等技術絕不受限於圖1中所展示之特定系統組態;且熟習技術者應在解讀本發明之後明白,本發明之原理可替代地應用於具有必要能力之其他系統。所有此等替代實施方案被視為在本發明之範疇內。 印刷具有不同寬度及厚度之金屬線
圖2A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由LIFT雷射28印刷於電路基板24上之金屬液滴44之一線之一顯微鏡照片。液滴44之直徑係約1 μm且印刷成沿跡線22之軌跡之長度延伸之一單一列,其中序列中之連續液滴之間的一重疊係液滴直徑之約50%。替代地,當期望一非常窄跡線時,連續液滴之間的重疊甚至可小於50%。
圖2B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由熔融雷射30雷射熔融之後的跡線22之一顯微鏡照片。一重疊雷射脈衝序列已掃描液滴44以引起其聚結成具有約1 μm之一線寬之此圖中所展示之整體跡線22。用於達成此類均勻金屬跡線之最佳雷射脈衝參數取決於所涉及之材料及幾何尺寸,其可在各情況中藉由運算及經驗試誤來最佳化。
圖3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施體總成36之一示意性截面圖,其繪示熔融液滴42在雷射照射下自施體膜40射出。此實施例旨在解決液滴44與基板24之間的較差黏附性之問題,且可尤其發生於印刷非常細跡線及印刷於諸如玻璃之平滑基板上時。
為解決此問題,施體膜40包括覆於施體基板38上之一主金屬施體膜60上之一黏附膜62。例如,假定膜60包括銅(其係一良好導體但無法良好黏附至介電基板),則黏附膜62可包括比銅更快氧化之另一金屬,諸如鈦、錫、鉍或此等金屬之合金。一中間層64亦視情況沈積於施體基板38與主金屬施體膜60之間以增強施體膜至施體基板之黏附性且減少雷射能量在基板/膜界面處反射。在本實施例中,主金屬施體膜之厚度通常介於50 nm至700 nm之間,而黏附膜較薄,例如厚度介於50 nm至200 nm之間。
如圖3中所展示,當一雷射脈衝照射施體膜40時,黏附膜62中之金屬形成液滴42上之一外層以包圍來自膜60之主金屬。此外層在熔融液滴撞擊電路基板之後即黏附至電路基板24。由於噴印程序之速度,外層不會在液滴飛行時實質上混合至液滴42之金屬核心中。然而,作為此方法之一替代,施體膜40可包括具有增強黏附性質之一合金。另外或替代地,基板之表面可在LIFT噴印之前經粗糙化或否則經製備以提高黏附性。
圖4A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界定一電路跡線之在一LIFT程序中沈積於基板24上之金屬液滴44之一聚合之一示意性截面圖。在此實施例中,跡線比圖2A/圖2B中所展示之實例更寬且更深。
圖4B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藉由完全雷射熔融圖4A中所展示之金屬液滴44之聚合所形成之一電路跡線70之一示意性截面圖。在此情況中,熔融雷射30將足夠能量施加於硬化液滴44以熔融跡線70中之硬化液滴之整個體積。此方法有益於最大化機械完整性及導熱性且最小化跡線之電阻,但其應小心施加以避免損壞電路基板24及周圍結構。在一實施例(圖中未展示)中,射束偏轉器46在一入射角範圍內將來自熔融雷射30之射束導引至撞擊液滴44之體積以達成更均勻熔融。
圖4C係根據本發明之一替代實施例之藉由部分雷射熔融圖4A中所展示之金屬液滴44之聚合所形成之一電路跡線之一示意性截面圖。在此情況中,熔融雷射30將足夠能量施加於硬化液滴以僅熔融硬化液滴之一外層,且不熔融沿跡線之長度之硬化液滴之整個體積。此外層形成一保護表層72,其在導電跡線內圍封硬化液滴44之體積。表層72增強跡線之機械及電完整性及其抗蝕刻性及抗腐蝕性。此方法需要投入小得多之雷射能量,因此可提高程序處理量,同時相對於跡線之體積之完全熔融減小損壞基板24及跡線變形之風險。在一實施例中,將用於熔融程序中之雷射射束聚焦至小於跡線之寬度之一點大小且使其掃描跡線之表面直至覆蓋整個區域。
下表列出可用於各種尺寸之LIFT沈積金屬跡線之受控雷射熔融中之程序參數之實例。在此等實例中,液滴44包括銅,且基板24上之液滴之聚合具有圖4A中所展示之一般形式。可根據所要熔融深度(其可在自約1 μm (如圖4C)至跡線之全厚度(如圖4B)之範圍內)來選擇在各情況中施加於沿跡線之各位置之熔融雷射脈衝之數目。 表I——受控雷射熔融之實例
跡線寬度 雷射波長 脈衝重複率 雷射點大小 脈衝寬度 脈衝節距 脈衝能量
20-40 µm 近紅外線 20 kHz 20 µm 250 ns 0.5-2 µm 15-30 µJ
20-40 µm 近紅外線 40 kHz 20 µm 1-2 µs 0.5-2 µm 20-40 µJ
7-12 µm 近紅外線 20 kHz 20 µm 0.5-2 µs 0.5 µm 12-25 µJ
20 µm 可見光(532 nm) 20 kHz 20 µm 600 ns 1 µm 30-45 µJ
5-10 µm 近紅外線 20 kHz 7 µm 0.5-2 µs 0.5 µm 5-10 µJ
上述實例繪示由本發明提供之可控參數之廣泛適用性及範圍,尤其在形成難以或無法由其他技術製造之穩定窄跡線時。可根據熔融深度來選擇脈衝寬度,且可在需要一厚跡線之完全熔融時執行多個LIFT/熔融循環。脈衝節距及重複率亦可影響熱分佈且因此影響熔融深度。雷射點大小一般經選擇以大致匹配跡線之寬度。當雷射點在寬於跡線之一區域上延伸時,雷射波長亦可經選擇使得雷射能量由跡線良好吸收但不由基板吸收以藉此最小化對基板之損壞。 電路元件之製造及修復
返回參考圖1,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中跡線22待印刷之軌跡包括電路基板上之一對端子之間的一間隙。例如,控制電路系統52可藉由分析由檢測模組54擷取之電路基板24之影像來識別此一間隙。接著,控制電路系統52指示雷射模組26使熔融液滴42自施體膜40射出至基板24上以填充間隙。在一些實施例中,因此識別之間隙可歸因於一缺陷,諸如在電路基板24上偵測到之一變形或開放電路跡線。在此情況中,在填充間隙之前,可(例如)使用上文所提及之韓國專利公開申請案KR20150070028中所描述之雷射剝蝕來清潔及製備缺陷跡線及下伏基板。此製備可包含對相鄰於間隙之電路跡線之端塑形以形成將黏附液滴42之明確界定端子。接著,藉由將熔融液滴42沈積於端子之間的間隙中且接著將熔融雷射30之射束導引至熔融硬化液滴44來修復缺陷。
在其他實施例中,含有間隙之電路跡線(例如)藉由光微影技術來有意形成於電路基板24上。此等間隙接著可藉由LIFT印刷由不同於電路跡線之一材料(例如一電阻材料(諸如NiCr))填充。圖7中所繪示之此程序可用於產生諸如電阻器及應變儀之電路組件。
圖5A至圖5C係展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填充一電路跡線中之一間隙82之一程序中之階段的示意性截面圖。圖5A展示由一LIFT程序沈積於一電路跡線80中之一間隙82中之硬化金屬液滴44之一聚合。在此情況中,假定間隙82係歸因於跡線80之初始製造中之一缺陷而產生。間隙82之邊緣已經方形處理以產生明確界定之端子,其包含間隙之邊緣處之一階梯形狀。此類預處理能夠將液滴44均勻沈積於間隙中且實現液滴與端子之間的良好電接觸。在此實例中,已在一單一LIFT沈積步驟中沈積液滴44以填充間隙82之整個深度。
圖5B繪示將一雷射熔融程序施加於液滴44之聚合。來自熔融雷射30之一脈衝射束84經聚焦至聚合液滴之外表面上且跨間隙82掃描,如由一箭頭86所指示。
圖5C展示由圖5B之雷射熔融程序形成之電路跡線80。液滴44之一上層88已熔融且接合至跡線80之金屬以形成覆蓋下伏硬化液滴44之一表層。層88之深度由雷射射束84之強度及掃描圖案判定。
圖6A至圖6D係展示根據本發明之另一實施例之填充電路跡線80中之一間隙之一程序之階段的示意性截面圖。圖6A繪示將一雷射熔融程序施加於由一LIFT程序沈積於電路跡線80中之間隙中之金屬液滴90之一聚合。在此情況中,施加一分層方法,使得液滴90無法填充間隙之整個深度而是在電路基板上形成一第一層。雷射射束84跨間隙掃描以熔融此第一層中之硬化液滴。
圖6B展示由圖6A中之雷射熔融程序形成之部分電路跡線。在此實例中,液滴90之整個深度已由雷射射束84熔融以在電路跡線80之間隙內形成導電跡線之一下層92。
圖6C繪示藉由掃描射束84來將雷射熔融程序施加於金屬液滴94之一進一步聚合。由LIFT程序將液滴94沈積於下層92上,且接著使雷射射束84掃描液滴94之此添加聚合以熔融硬化液滴。
圖6D展示由圖6C之雷射熔融程序形成之全電路跡線。圖6C之受控雷射熔融程序已在下層92上形成導電跡線之一上層96以填充跡線80中之間隙且因此完成跡線。此分層方法用於確保跡線完全熔融且穿過其整個深度聚結至一塊體材料中,同時減少散熱至跡線80及基板24中(且因此緩解可能的熱損壞)。儘管圖6A至圖6D為簡單起見而僅展示兩層程序,但本發明之原理亦可應用於產生三個或更多個層,其取決於所需跡線厚度。
圖7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由一LIFT程序印刷之一異質電路跡線之一示意性截面圖。在此實施例中,跡線80包括例如銅之一第一金屬,其經蝕刻或剝蝕以界定端子100。施體膜40包括具有不同於第一金屬之組成之一不同金屬,例如NiCr。LIFT雷射28經操作以將NiCr之液滴沈積至端子100之間的間隙中。接著,熔融雷射30操作以不僅引起NiCr液滴熔融且聚結至一跡線102中,且亦引起熔融端子100之至少一上層以形成端子處之異質金屬鍵104。此等鍵104用於以低電阻及高機械強度產生金屬間接觸。如早先所提及,跡線102可充當(例如)一嵌入電阻器或應變儀。
甚至當跡線及端子包括相同金屬時,熔融雷射30之操作依類似方式用於形成跡線與端子之間的同質金屬鍵。如就異質鍵而言,此等金屬鍵增強機械強度及抗蝕刻性及抗腐蝕性且減小電阻。
下表列出可用於與圖7中所展示之銅電路跡線界接之LIFT沈積NiCr跡線之受控雷射熔融之程序參數之實例: 表II——NICR跡線之受控雷射熔融之實例
跡線寬度 雷射波長 脈衝重複率 雷射點大小 脈衝寬度 脈衝節距 脈衝能量
10 µm 可見光(532 nm) 1000 Hz 20 µm 600 ns 0.5-1 µm 20-40 µJ
10 µm 可見光(532 nm) 1000 Hz 20 µm 600 ns 10 µm 50-75 µJ
圖8A至圖8E係根據本發明之一替代實施例之展示修復電路跡線中之一間隙112之一基於LIFT之程序中之連續步驟之基板24上之一電路跡線110之示意性俯視圖。圖8A展示引發LIFT程序之前的間隙112。在此情況中,如由圖8B中所展示,液滴114由LIFT程序沈積於寬於間隙112之一區域上。此類沈積圖案將(例如)在LIFT雷射28發射具有較高峰值功率之較短脈衝(例如在皮秒範圍內)使得各脈衝引起諸多亞微米液滴射出朝向基板24時產生。此方案中之操作之有利點在硬化液滴較小且可更好地黏附至基板,但液滴射出之方向性較不準確。
為減小由液滴114覆蓋之區域之寬度,熔融雷射30經施加以僅熔融已沈積於基板24上之跡線之軌跡之預定寬度內之硬化液滴。因此,如圖8C中所展示,一跡線區域116熔融且聚結以形成一固體跡線,其接合至電路跡線110。為增大LIFT沈積跡線之厚度,可重複LIFT步驟以將液滴118之一或多個額外層沈積於間隙112之區域上,如圖8D中所展示。在各此步驟之後,重複圖8C之受控雷射熔融步驟以使額外液滴在跡線區域116內(但不在其外部)熔融及聚結。
在跡線區域116中之金屬達到所要深度之後,將一蝕刻程序施加於電路基板24以移除沈積於電路基板上之跡線區域116外部之硬化液滴。例如,可使用此項技術中已知之化學蝕刻或電化蝕刻之方法來實施此步驟,因為區域116外部之單獨液滴具有相對於其體積之大表面積且因此更易受蝕刻程序影響。替代地,可藉由雷射剝蝕來移除硬化液滴。圖8E中展示蝕刻步驟之後的潔淨跡線。
應瞭解,上述實施例係依舉例方式列舉,且本發明不受限於上文中已特定展示及描述之內容。確切言之,本發明之範疇包含上述各種特徵之組合及子組合兩者及熟習技術者將在閱讀上文描述之後明白且先前技術中未揭示之其變動及修改。
20:系統 22:導電跡線 24:基板 26:雷射模組 28:雷射誘導正向轉移(LIFT)雷射 30:熔融雷射 32:射束偏轉器 34:聚焦光學器件 36:施體總成 38:施體基板 40:施體膜 42:熔融液滴 44:硬化液滴 46:射束偏轉器 48:聚焦光學器件 50:平移台 52:控制電路系統 54:檢測模組 60:施體膜 62:黏附膜 64:中間層 70:電路跡線 72:保護表層 80:電路跡線 82:間隙 84:雷射射束 86:箭頭 88:上層 90:金屬液滴 92:下層 94:金屬液滴 96:上層 100:端子 102:跡線 104:異質金屬鍵 110:電路跡線 112:間隙 114:液滴 116:跡線區域 118:液滴
圖1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用於將導電跡線印刷於一基板上之一系統之示意性側視圖; 圖2A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印刷於一基板上之金屬液滴之一線之一顯微鏡照片; 圖2B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雷射熔融之後的圖2A之線之一顯微鏡照片; 圖3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一施體膜之一示意性截面圖,其繪示一熔融液滴在雷射照射下自膜射出; 圖4A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界定一電路跡線之一LIFT程序中之沈積於一基板上之金屬液滴之一聚合之一示意性截面圖; 圖4B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藉由圖4A之金屬液滴之聚合之完全雷射熔融所形成之一電路跡線之一示意性截面圖; 圖4C係根據本發明之一替代實施例之藉由圖4A之金屬液滴之聚合之部分雷射熔融所形成之一電路跡線之一示意性截面圖; 圖5A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由一LIFT程序沈積於一電路跡線中之一間隙中之金屬液滴之一聚合之一示意性截面圖; 圖5B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將一雷射熔融程序施加於聚合的圖5A之聚合一示意性截面圖; 圖5C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由圖5B之雷射熔融程序形成之一電路跡線之一示意性截面圖; 圖6A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將一雷射熔融程序施加於由一LIFT程序沈積於一電路跡線中之一間隙中之金屬液滴之一聚合的一示意性截面圖; 圖6B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由圖6A之雷射熔融程序形成之一部分電路跡線之一示意性截面圖; 圖6C係繪示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將一雷射熔融程序施加於由一LIFT程序沈積於圖6B之部分電路跡線上之金屬液滴之一聚合的一示意性截面圖; 圖6D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由圖6C之雷射熔融程序形成之一完全電路跡線之一示意性截面圖; 圖7係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之由一LIFT程序印刷之一異質電路跡線之一示意性截面圖;及 圖8A、圖8B、圖8C、圖8D及圖8E係根據本發明之一替代實施例之一基板上之一電路跡線之示意性俯視圖,其展示修復電路跡線中之一間隙之一基於LIFT之程序之連續步驟。
20:系統
22:導電跡線
24:基板
26:雷射模組
28:雷射誘導正向轉移(LIFT)雷射
30:熔融雷射
32:射束偏轉器
34:聚焦光學器件
36:施體總成
38:施體基板
40:施體膜
42:熔融液滴
44:硬化液滴
46:射束偏轉器
48:聚焦光學器件
50:平移台
52:控制電路系統
54:檢測模組

Claims (27)

  1. 一種用於電路製造之方法,其包括: 界定待形成於一電路基板上之一導電跡線之一軌跡; 藉由雷射誘導正向轉移(LIFT)之一程序來使一金屬之熔融液滴自接近該電路基板之一施體基板射出至該界定軌跡上,藉此該等液滴沿該界定軌跡之一長度黏附至該電路基板且在其上硬化;及 在該等液滴硬化之後,以足夠能量導引一雷射射束朝向該界定軌跡以引起該等硬化液滴中之該金屬熔融且聚結至沿該界定軌跡之該長度延伸之一塊體層中。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施體基板係透明的且具有對置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且包括該金屬之一施體膜安置於該第二表面上,使得該施體膜接近該界定軌跡,且 其中使該等熔融液滴射出包括導引雷射輻射之脈衝穿過該施體基板之該第一表面且撞擊該施體膜以誘導自該施體膜射出至該金屬之該等熔融液滴之該界定軌跡上。
  3.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在該LIFT程序中導引雷射輻射之該等脈衝及導引該雷射射束朝向該界定軌跡包括使用具有一可變脈衝持續時間之一單一雷射來使該等熔融液滴射出且使該等硬化液滴中之該金屬熔融。
  4. 如請求項2之方法,其中該施體膜包括一第一金屬,且其中包括一第二金屬之一黏附膜安置於該施體基板上之該施體膜上,使得該第二金屬形成該第一金屬之該等熔融液滴上之一外層,且該外層在該等熔融液滴衝擊該電路基板之後即黏附至該電路基板。
  5. 如請求項4之方法,其中該第一金屬包括銅,且其中該第二金屬係選自由鈦、錫、鉍及其等之合金組成之一群組。
  6.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使該等熔融液滴射出且導引該雷射射束朝向該界定軌跡包括: 使該等熔融液滴之一第一層射出至該電路基板上且導引該雷射射束熔融該第一層中之該等硬化液滴以形成該導電跡線之一下層;及 使該等熔融液滴之至少一第二層射出至該下層上且導引該雷射射束熔融該至少第二層中之該等硬化液滴以完成該導電跡線。
  7.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導引該雷射射束包括使用該雷射射束來將足夠能量施加於該等硬化液滴以熔融該導電跡線中之該等硬化液滴之整個體積。
  8.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導引該雷射射束包括使用該雷射射束來將足夠能量施加於該等硬化液滴以僅熔融該等硬化液滴之一外層且不熔融沿該界定軌跡之該長度之該等硬化液滴之整個體積。
  9.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導引該雷射射束包括導引雷射能量之一脈衝序列沿該界定軌跡之該長度撞擊該等硬化液滴。
  10.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該等脈衝之各者具有小於10 μs之一脈衝持續時間。
  11. 如請求項9之方法,其中導引該一或多個脈衝包括沿該軌跡掃描該雷射射束,使得該等脈衝之各者具有與該序列中之一先前脈衝之一預定重疊。
  1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使該等熔融液滴射出包括將該等液滴沈積於該電路基板上呈沿該界定軌跡之該長度延伸之一單一列,藉此藉由熔融該單一列來形成該導電跡線,其中該等液滴之各者與該單一列中之一先前液滴重疊不超過該液滴之一直徑之50%。
  13.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界定該軌跡包括識別該電路基板上之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之間的一間隙,且其中使該等熔融液滴射出包括沈積該等熔融液滴以填充該間隙。
  14.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該第一端子及該第二端子包括一第一金屬,且該等液滴包括具有不同於該第一金屬之一組成之一第二金屬,且其中導引該雷射射束包括熔融該第一金屬及該第二金屬以形成該第一端子及該第二端子處之異質金屬鍵。
  15. 如請求項13之方法,其中識別該間隙包括偵測已形成於該電路基板上之一電路跡線中之一缺陷,且其中藉由沈積該等熔融液滴且接著導引該雷射射束熔融該等硬化液滴來修復該缺陷。
  16. 一種用於在一電路基板上製造一導電跡線之設備,該設備包括: 一沈積模組,其經組態以藉由雷射誘導正向轉移(LIFT)之一程序來使一金屬之熔融液滴自接近該電路基板之一施體基板射出至該導電跡線之一界定軌跡上,藉此該等液滴沿該界定軌跡之一長度黏附至該電路基板且在其上硬化;及 一雷射模組,其經組態以使用足夠能量來導引一雷射射束朝向該界定軌跡以引起該等硬化液滴中之該金屬熔融且聚結至沿該界定軌跡之該長度延伸之一塊體層中。
  17. 如請求項16之設備,其中該施體基板係透明的且具有對置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且包括該金屬之一施體膜安置於該第二表面上,使得該施體膜接近該界定軌跡,且 其中該雷射模組經組態以導引雷射輻射之脈衝穿過該施體基板之該第一表面且撞擊該施體膜以誘導自該施體膜射出至該金屬之該等熔融液滴之該界定軌跡上。
  18. 如請求項17之設備,其中該雷射模組包括具有一可變脈衝持續時間之一單一雷射,其用於導引該LIFT程序中之雷射輻射之該等脈衝及導引該雷射射束熔融該等硬化液滴中之該金屬。
  19. 如請求項16之設備,其中該沈積模組及該雷射模組經組態以使該等熔融液滴之一第一層射出至該電路基板上且導引該雷射射束熔融該第一層中之該等硬化液滴以形成該導電跡線之一下層且使該等熔融液滴之至少一第二層射出至該下層上且導引該雷射射束熔融該至少第二層中之該等硬化液滴以完成該導電跡線。
  20. 如請求項16之設備,其中該雷射模組經組態以使用該雷射射束來將足夠能量施加於該等硬化液滴以熔融該導電跡線中之該等硬化液滴之整個體積。
  21. 如請求項16之設備,其中該雷射模組經組態以使用該雷射射束來將足夠能量施加於該等硬化液滴以僅熔融該等硬化液滴之一外層且不熔融沿該界定軌跡之該長度之該等硬化液滴之整個體積。
  22. 如請求項21之設備,其中該雷射模組經組態以導引雷射能量之一脈衝序列沿該界定軌跡之該長度撞擊該等硬化液滴。
  23. 如請求項22之設備,其中該等脈衝之各者具有小於10 μs之一脈衝持續時間。
  24. 如請求項22之設備,其中該雷射模組經組態以沿該軌跡掃描該雷射射束,使得該等脈衝之各者具有與該序列中之一先前脈衝之一預定重疊,其中該等液滴之各者與該單一列中之一先前液滴重疊不超過該液滴之一直徑之50%。
  25. 如請求項16之設備,其中該沈積模組經組態以將該等液滴沈積於該電路基板上呈沿該界定軌跡之該長度延伸之一單一列,其中該導電跡線由該單一列形成。
  26. 如請求項16之設備,其包括控制電路系統,該控制電路系統經組態以識別該電路基板上之第一端子與第二端子之間的一間隙且控制該沈積模組沈積該等熔融液滴以填充該間隙。
  27. 如請求項26之設備,其中該第一端子及該第二端子包括一第一金屬,且該等液滴包括具有不同於該第一金屬之一組成之一第二金屬,且其中該雷射模組經組態以導引該雷射射束熔融該第一金屬及該第二金屬以形成該第一端子及該第二端子處之異質金屬鍵。
TW110124567A 2020-12-28 2021-07-05 細金屬線之雷射誘導正向轉移印刷 TW2022438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130854P 2020-12-28 2020-12-28
US63/130,854 2020-12-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3851A true TW202243851A (zh) 2022-11-16

Family

ID=82260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4567A TW202243851A (zh) 2020-12-28 2021-07-05 細金屬線之雷射誘導正向轉移印刷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422402A1 (zh)
JP (1) JP2024501009A (zh)
KR (1) KR20230125780A (zh)
CN (1) CN116529047A (zh)
TW (1) TW202243851A (zh)
WO (1) WO202214460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82970B2 (en) * 2003-07-16 2010-03-23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Maskless nanofabrication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JP4715147B2 (ja) * 2004-09-28 2011-07-0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導電膜の形成方法
US10661370B2 (en) * 2015-09-21 2020-05-26 Siemens Energy, Inc. Formation and repair of 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 alloys by alloy melting with oxide injection
CN108349120B (zh) * 2015-11-22 2020-06-23 奥博泰克有限公司 打印的三维结构的表面性质控制
CN111684550A (zh) * 2018-01-11 2020-09-18 奥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嵌入式电阻的直接印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422402A1 (en) 2023-12-28
CN116529047A (zh) 2023-08-01
WO2022144608A1 (en) 2022-07-07
KR20230125780A (ko) 2023-08-29
JP2024501009A (ja) 2024-0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30614B2 (ja) プリント回路配線の修復
US11271119B2 (en) LIFT printing of conductive traces onto a semiconductor substrate
US1025250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ward deposition of material onto a substrate using burst ultrafast laser pulse energy
JP2017528902A (ja) レーザ誘起前方転写法による3d構造印刷
CN110637354B (zh) 于未事先图样化的基板上电器互连的电路元件
US20130164506A1 (en) Apparatus for the selective separation of two layers of material using an ultrashort pulse source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TW202243851A (zh) 細金屬線之雷射誘導正向轉移印刷
JP2023550161A (ja) はんだバンプの修復
CN111684550A (zh) 嵌入式电阻的直接印刷
JP7411829B2 (ja) 高分解能ソルダリング
TW202202257A (zh) 錫膏之雷射列印
TW201701741A (zh) 基板製造方法及雷射加工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