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1517A - Usp5結合存活靶向嵌合(surtac)分子及其用途 - Google Patents

Usp5結合存活靶向嵌合(surtac)分子及其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1517A
TW202241517A TW111100818A TW111100818A TW202241517A TW 202241517 A TW202241517 A TW 202241517A TW 111100818 A TW111100818 A TW 111100818A TW 111100818 A TW111100818 A TW 111100818A TW 202241517 A TW202241517 A TW 202241517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p5
chimeric molecule
binding agent
formula
protei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0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衛 威廉 薛帕德
提摩太 羅賓 哈蒙德
Original Assignee
英商洛克治療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英商洛克治療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英商洛克治療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151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1517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NMICROORGANISMS OR 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PAGATING, PRESERVING, OR MAINTAINING MICROORGANISMS;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CULTURE MEDIA
    • C12N9/00Enzymes; Proenzymes; Compositions thereof;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activating, inhibiting,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enzymes
    • C12N9/14Hydrolases (3)
    • C12N9/48Hydrolases (3) acting on peptide bonds (3.4)
    • C12N9/485Exopeptidases (3.4.11-3.4.19)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4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compound
    • A61K47/545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7/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 A61K47/5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 A61K47/51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 A61K47/54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compound
    • A61K47/5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s used, e.g. carriers or inert additives; Targeting or modifying agents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chemically bound to the active ingredient, e.g. polymer-drug conjugates the non-active ingredient being a modifying agent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n organic compound the modifying agent being also a pharmacologically or therapeutically active agent, i.e. the entire conjugate being a codrug, i.e. a dimer, oligomer or polymer of pharmacologically or therapeutically active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12BIOCHEMISTRY; BEER; SPIRITS; WINE; VINEGAR; MICROBIOLOGY; ENZYMOLOGY; MUTATION OR GENETIC ENGINEERING
    • C12YENZYMES
    • C12Y304/00Hydrolases acting on peptide bonds, i.e. peptidases (3.4)
    • C12Y304/19Omega peptidases (3.4.19)
    • C12Y304/19012Ubiquitinyl hydrolase 1 (3.4.19.12)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Zoology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包括USP5結合域之嵌合分子及其用途,其用於使泛素化蛋白質去泛素化,及/或用於治療有需要之個體的疾病。此外,本發明揭示包括與目標蛋白結合域連接之USP5結合域的存活靶向嵌合(SURTAC)分子以及其用於去泛素化及治療疾病之用途。在一些情況下,該目標蛋白為泛素化蛋白質,其中結合USP5酶可以蛋白分解方式自該目標泛素化蛋白質移除泛素。

Description

USP5結合存活靶向嵌合(SURTAC)分子及其用途
本文揭示嵌合分子,其包括與去泛素化酶5 (又稱為泛素羧基端水解酶5或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5 (USP5))之結合區。在一些情況下,此等嵌合分子為雙官能性且進一步包括與泛素化蛋白質之結合區。本文揭示之雙官能性嵌合分子包含存活靶向嵌合(SURTAC)分子,其經設計以使USP5酶與目標泛素化蛋白質極為接近且藉此去泛素化及減少此等特異性目標蛋白質之細胞降解。本文揭示使用包括SURTAC之嵌合分子以增加靶向泛素化蛋白質之穩定性及/或存活期及治療疾病的方法。
活細胞內任何蛋白之濃度係藉由蛋白質合成與蛋白質降解之平衡來測定經調節之蛋白質降解係精確控制細胞內之個別蛋白質含量的關鍵。
泛素(Ub)係由76個胺基酸組成之小蛋白質,其在調節細胞中蛋白質之半衰期中至關重要。蛋白質藉由在稱為泛素化之過程中與泛素共價結合而進行轉譯後修飾。
泛素可經由三種酶之連續作用共價連接至多肽受質上之離胺酸殘基:泛素活化酶(E1);泛素結合酶(E2);及催化泛素轉移至受質的泛素連接酶(E3)。泛素含有七個離胺酸殘基(K6、K11、K27、K29、K33、K48、K63),其連同其N端甲硫胺酸(Met1)可充當二級連接點以製成具有不同結構及功能之不同聚泛素鏈。泛素化通常歸屬於靶向胞溶質蛋白以供蛋白酶體降解。相比之下,膜蛋白之泛素化可引起更細微的結果,包括調節蛋白質運輸/分選、穩定性及/或功能。
與目標結合的聚泛素鏈之類型及數目經高度調節以產生影響不同生理過程之不同信號。此變通性起因於以下事實:不僅目標可經單泛素化或聚泛素化,而且會形成不同類型的聚泛素鏈。在泛素之調節功能中,聚泛素化可標記用於蛋白酶體介導之降解的經修飾之蛋白質。靶向以供細胞中之蛋白酶體降解的蛋白質經三種或更多種泛素分子「標記」(聚泛素化)。單個泛素分子(單泛素化)之結合通常不靶向供降解之單泛素化蛋白質。蛋白質泛素化為動態雙向過程,其可藉由去泛素化(去泛素化酶,DUB)酶逆轉或調節。
蛋白酶體為藉由蛋白質水解使蛋白質降解的蛋白質複合物,該蛋白質水解係使肽鍵斷裂的化學反應。蛋白酶體形成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PS)之關鍵組件。蛋白質泛素化及後續蛋白質水解及藉由蛋白酶體之降解係調節蛋白質之半衰期中的重要機制。UPS亦在蛋白質品質控制中起作用,從而迅速識別及破壞摺疊異常的蛋白質。
全部已知Ub鏈之解析結構係獨特的,在很大程度上表明各鍵聯之形成及水解係由一組特定的結合酶及DUB催化。最近,已鑑別出新穎的Ub鏈且此等鏈包括具有異質鍵聯的不可降解「分叉」鏈。泛素化已與諸如囊腫纖維化、心律不整、癲癇及神經痛之遺傳性病症以及促進不同病毒及細菌病原體之病原性生命週期的傳染性疾病相關。
去泛素化酶(DUB)為經由泛素鏈之修正及移除而提供突出的泛素傳信的專用異肽酶。存在超過100種人類DUB,包含6個不同家族:1)泛素特異性蛋白酶(USP)家族、2)卵巢腫瘤蛋白酶(OUT)家族、3)泛素C端水解酶(UCH)家族、4) Josephin域家族(Josephin)、5)與含泛素之新穎DUB家族交互的模體(MINDY)及6) JAB1/MPN/Mov34金屬酶域家族(JAMM)。值得注意的是,與含有具有不同鍵聯偏好之不同酶集合的OTU家族形成鮮明對比,USP家族係相對混雜的,能水解所有泛素鍵聯。將鍵聯特異性的DUB純化且用於無細胞之活體外分析中。
對於去泛素化酶(DUB)在泛素化蛋白質上執行其活性,其包含至少一個催化域。催化域為與附接至目標蛋白之泛素接觸且自目標蛋白移除泛素的結構域。
去泛素化酶5,又稱為泛素羧基端水解酶5 (Uniprot ID=P45974)、異肽酶T、泛素硫酯酶5及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5 (USP5)為泛素特異性蛋白酶(USP)。USP5裂解直鏈及分支鏈多泛素聚合物,偏好裂解分支鏈聚合物。其參與未錨定之'Lys-48'連接的聚泛素分解且以較低親和力結合直鏈及'Lys-63'連接的聚泛素。已顯示,USP5之阻斷引起p53/TP53之積聚及p53/TP53轉錄活性之增加,因為積聚的未錨定之聚泛素能夠與泛素化p53/TP53競爭但不與MDM2競爭用於蛋白酶體識別。
囊腫纖維化(CF)為由編碼囊腫纖維化跨膜傳導調節蛋白(CFTR)之基因的突變所引起之體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症,該等突變導致CFTR之功能缺失。疾病發生率在高加索人群體中為2000至3000名新生兒中有1名患病,而在天然非洲人及亞洲人中非常低。
囊腫纖維化跨膜傳導調節蛋白(CFTR)基因編碼負責輔助調節各種組織中之鹽及水吸收及分泌的上皮離子通道。CFTR蛋白質為1480個胺基酸質膜蛋白質,其屬於ATP結合卡匣(ABC)轉運體之超家族。CFTR結構由以下組成:胞溶質N端接著六個跨膜螺旋、核苷酸結合域(NBD1)、調節(R)域、六個額外的跨膜螺旋、第二核苷酸結合域(NBD2)及胞溶質C端(Riordan,Annu Rev Biochem 77:701-726,2008)。跨膜螺旋形成可透過氯離子、碳酸氫根、碘離子及其他陰離子之孔隙。打開孔隙需要藉由cAMP依賴性蛋白激酶A使R域磷酸化以及結合藉由NBD1及NBD2之組裝所形成的兩個囊袋中的兩個ATP分子。
CFTR係在多種細胞類型中,且特定言之在各種器官(包括肺、胰臟、肝臟及腸道)之上皮細胞中表現的cAMP/ATP調節陰離子通道(Mall及Hartl,Eur Respir J 44:1042-1054,2014)。增加胞內cAMP含量之生理信號誘發CFTR活化。在大多數組織中,打開CFTR孔隙導致氯離子及碳酸氫根分泌。一個值得注意的例外係汗腺管道,其中CFTR介導氯離子吸收而非分泌。
在上皮細胞中,CFTR之功能正常對維持全身(包括呼吸道及消化組織)之電解質輸送至關重要。藉由CF中出現之嚴重病理性表現證實了CFTR之重要作用。在肺中,CFTR依賴性陰離子分泌之缺乏削弱了黏液纖毛清除及先天性抗微生物機制(Collawn及Matalon,Am J Physiol 307:L917-L923,2014)。因此,氣道移生有觸發嚴重發炎性反應及呼吸功能之漸進式缺失(包括慢性肺病)的抗生素抗性細菌。
除呼吸道疾病以外,CF患者通常遭受腸胃問題及胰臟功能不全。若不進行治療,則CF會導致死亡。另外,大部分患有CF之男性不育且患有CF之女性的生育力降低。相比於CF相關基因之兩個複本的嚴重作用,具有CF相關基因之單個複本的個體可展現出對由腹瀉引起之脫水的抗性增加。此異型合子優勢可解釋群體內相對高頻之CF基因。
CF患者之CFTR基因之序列分析已揭露多種致病突變(Cutting, G. R.等人(1990) Nature 346:366-369;Dean, M.等人(1990) Cell 61:863:870;Kerem, B-S等人(1989) Science 245:1073-1080;Kerem, B-S等人 (1990) Proc. Natl. Acad. Sci. USA 87:8447-8451)。迄今為止,已鑑別出超過2000個引起CF之CF基因突變,包括6類蛋白質分子缺陷(第I類:CFTR蛋白質合成之過早停止;第II類:CFTR蛋白質之有缺陷的成熟及胞內定位;第III類:CFTR孔隙之打開受損;第IV類:降低CFTR孔隙易位陰離子之能力;第V類:因為變異之RNA剪接而降低蛋白質合成;及第VI類:CFTR於質膜處之穩定性降低導致內化及降解加速)。
大部分突變具有低或極低頻率(Bobadilla等人,Hum Mutat 19:575-606, 2002)。然而,單突變F508del存在於50-90%之CF患者中。F508del,亦即NBD1內位置508處之苯丙胺酸缺失,導致CFTR蛋白質之多個缺陷(Okiyoneda等人,Nat Chem Biol 9:444-454, 2013)。首先,F508del-CFTR摺疊及穩定性嚴重受損。由NBD1之固有不穩定性及NBD1與胞溶質環4之間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此類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減少F508del-CFTR運輸至質膜(運輸缺陷)。實際上,突變CFTR保持截留於內質網(ER)中,於其中藉由泛素-蛋白酶體系統迅速降解(Lukacs及Verkman,Trends Mol Med 18:81-91,2012)。由F508del引起之第二缺陷係開放通道機率(亦即通道在打開狀態下所耗費之時間分數)減少(閘控缺陷)。此外,若藉由拯救操縱移動至質膜,則F508del-CFTR亦展示半衰期減少。由於此類缺陷,F508del突變合併了第II類、第III類及第VI類特徵。
運輸及閘控缺陷通常亦可藉由其他CF突變單獨地造成。舉例而言,定義為第II類突變的G85E、L1077P、A455E及N1303K削弱了CFTR運輸(Van Goor等人,J Cyst Fibros 13:29-36,2014)。實際上,定義為第III類突變的G551D、G1349D、G178R及G970R並不影響運輸但在很大程度上減少CFTR打開時間(Yu等人,J Cyst Fibros 11:237-245, 2012)。
儘管CF之治療有進展,但無法治癒。仍需要藉由直接以改善及恢復個體中CFTR之功能為目標來治療個體之CF。
聚(ADP-核糖)聚合酶-1 (PARP-1)已涉及多種細胞過程,諸如DNA損壞修復(DDR)、細胞凋亡及基因體穩定性。PARP-1結合DNA單股斷裂(鏈裂)且傳訊DDR過程。PARP-1之抑制劑(PARPi)結合於DNA上之PARP-1且誘導『經捕獲之』PARP-DNA複合物之累積。此導致潛在有毒的DNA鏈斷裂之累積,該等斷裂可證實對細胞具有致死性。
健康的非腫瘤細胞保留解毒此等捕獲之PARP-DNA複合物且存活的能力。利用PARPi靶向癌細胞中之合成致死性作用機制。不同於靜止的健康細胞,腫瘤細胞不能恰當地修復此等『經捕獲之』PARP-DNA複合物。因此,腫瘤細胞被DNA股斷裂缺陷擊敗並且死亡。所捕獲之PARP-DNA複合物的量似乎與PARPi腫瘤學藥物之臨床功效有關。
本發明描述嵌合分子及其用於定向蛋白質拯救(TPR)之用途,其中靶向可(1)增加蛋白質(例如但不限於CFTR)之功能突變型或摺疊異常形式的濃度以便校正摺疊、強化活性、恢復功能及/或擴增CFTR蛋白質之功能,且藉此治療CF;或可(2)增加野生型蛋白質(例如但不限於PARP)之局部濃度,以便保持PARP-DNA捕獲活性且藉此增加腫瘤細胞中之DNA損壞、細胞應力及細胞死亡。
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第一結合域之嵌合分子,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包含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5 (USP5)結合劑,其結合泛素羰基端蛋白酶5酶。在另一態樣中,一種嵌合分子包含第一結合域,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包含結合泛素羰基端蛋白酶5酶之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5 (USP5)結合劑,其中包含該USP5結合劑之該第一結合域由 (1)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
Figure 02_image003
, 其中: 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胺、CN、-NHCOR 3、NH-烷基、NH-芳基、NH-環烷基、NH-雜環烷基、NH-烷基-COOH、NH-CH 2-COOH、NO 2、烷氧基、COOH、OH或SH; X 1至X 4及X 6至X 9各自獨立地為C或N; X 5為CH或N; R 1為烷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胺、-NHCH 2COOH、-O-烷基、-NH-烷基或-CH 2-芳基;或 W 3及R 1一起形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5員至6員雜環; R 3為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 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 且 其中若X 1、X 2、X 3、X 4、X 6、X 7、X 8、X 9各自獨立地為N,則對應取代基W 1、W 2、W 4、W 3、W 13、W 14、W 16或W 15為空值。
在一相關態樣中,包含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由 (2)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
Figure 02_image005
。在又一相關態樣中,包含該USP5結合劑之該第一結合域由 (7)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
Figure 02_image007
(7)。
在另一相關態樣中,包含該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由式 (5)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
Figure 02_image009
(5),其中 W 1至W 2及W 4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胺、CN、-NHCOR 3、NH-烷基、NH-芳基、NH-環烷基、NH-雜環烷基、NH-烷基-COOH、NH-CH 2-COOH、NO 2、烷氧基、COOH、OH或SH; X 1至X 3及X 6至X 9各自獨立地為C或N; X 5為CH或N; R 3為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 W 19為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或芳基; 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CN、-NHCOR 3、NH-烷基、NH-芳基、NH-環烷基、NH-雜環烷基、NH-烷基-COOH、NH-CH 2-COOH、NO 2、烷氧基、COOH、OH及SH;或W 19及W 17一起形成雙鍵; 其中若X 1、X 2、X 3、X 6、X 7、X 8、X 9各自獨立地為N,則對應取代基W 1、W 2、W 4、W 13、W 14、W 16或W 15為空值; 且 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 在一相關態樣中,包含該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由 (8)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
Figure 02_image011
(8),或由 (9)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
Figure 02_image013
在又一相關態樣種,本文揭示一種包含第二結合域之嵌合分子,其中該第二結合域包含經設計以結合於泛素化蛋白質之目標結合劑。在又另一相關態樣中,目標結合劑包含 (a)結合於該泛素化蛋白質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 (b)結合於該泛素化蛋白質之配位體。在另一其他相關態樣中,目標結合劑直接結合於泛素化蛋白質。在另一其他相關態樣中,目標結合劑結合與泛素化蛋白質結合之中間分子。在又一其他相關態樣中,泛素化蛋白質包含CFTR (囊腫纖維化跨膜傳導調節蛋白)蛋白質或PARP (聚(ADP-核糖)聚合酶)蛋白質。在一相關態樣中,泛素化蛋白質包含蛋白激酶A (PKA)。在另一相關態樣中,包含目標結合劑之第二結合域包含由以下 A N中之任一者之結構表示:
Figure 02_image015
Figure 02_image017
Figure 02_image019
(K)。在一相關態樣中,包含該目標結合劑之第二結合域包含由以下式(L)至(N)表示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021
Figure 02_image023
在另一相關態樣中,本文揭示之嵌合分子進一步包含連接至第一結合域且經設計以將第一結合域連接至第二結合域之連接子域。在一其他相關態樣中,連接子域將第一結合域共價連接至第二結合域。在另一其他相關態樣中,連接子域將第一結合域非共價連接至第二結合域。在又一其他相關態樣中,連接子域包含 -    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結構:聚乙二醇、芳族基、烷基、烯基、磷酸烷基酯、烷基矽氧烷、環氧基、醯基鹵化物、縮水甘油基、羧酸酯、烷基胺、烷基醯胺、酸酐或其任何組合;或 -    天然或合成來源之多肽,其具有2至18個碳原子之間的鏈長。在另一其他相關態樣中,連接子由 (i) (xxiii)之結構中之任一者表示:
Figure 02_image025
Figure 02_image027
Figure 02_image029
在另一相關態樣中,本文揭示之嵌合分子由以下任一者之結構表示 嵌合分子 I
Figure 02_image031
嵌合分子 II
Figure 02_image033
嵌合分子 VII
Figure 02_image035
嵌合分子 VIII
Figure 02_image037
嵌合分子 XIII
Figure 02_image039
嵌合分子 XVI
Figure 02_image041
嵌合分子 XIX
Figure 02_image043
嵌合分子 XXII
Figure 02_image045
嵌合分子 XXV
Figure 02_image047
嵌合分子 XXVII:
Figure 02_image049
嵌合分子 III
Figure 02_image051
嵌合分子 IV
Figure 02_image053
嵌合分子 IX
Figure 02_image055
嵌合分子 X
Figure 02_image057
嵌合分子 XIV
Figure 02_image059
嵌合分子 XVII
Figure 02_image061
嵌合分子 XX
Figure 02_image063
嵌合分子 XXIII
Figure 02_image065
嵌合分子 XXVI
Figure 02_image067
嵌合分子 XXIX
Figure 02_image069
嵌合分子 V
Figure 02_image071
嵌合分子 VI
Figure 02_image073
嵌合分子 XI
Figure 02_image075
嵌合分子 XII
Figure 02_image077
嵌合分子 XV
Figure 02_image079
嵌合分子 XVIII
Figure 02_image081
嵌合分子 XXI
Figure 02_image083
嵌合分子 XXIV
Figure 02_image085
嵌合分子 XXVII
Figure 02_image087
, 嵌合分子 XXX
Figure 02_image089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揭示之嵌合分子由 2嵌合分子 1 210 中之任一者之結構表示。
在另一態樣中,一種醫藥組合物包含由 2嵌合分子 1 210中之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揭示一種用於預防或減少泛素化蛋白質之降解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使泛素化蛋白質與由 2嵌合分子 1 210中之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接觸,藉此預防或減少該泛素化蛋白質之降解。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揭示一種用於自泛素化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泛素化蛋白質與由 2嵌合分子 1 210中之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接觸,藉此自該泛素化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在本文所揭示之方法的一相關態樣中,泛素化蛋白質包含泛素蛋白酶之非天然目標。
在另一態樣中,本文揭示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之方法,其包含投與治療有效量之包含至少一個由 2嵌合分子 1 210中之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藉此治療該有需要之個體的該疾病。在一相關態樣中,該疾病包含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或肌肉萎縮。在一其他相關態樣中,該疾病包含囊腫纖維化或癌症。在又一其他相關態樣中,該投藥與至少一種額外的囊腫纖維化治療化合物或治療組合進行。在另一其他相關態樣中,至少一種額外囊腫纖維化治療性化合物係選自依伐卡托(Ivacaftor)、魯瑪卡托(Lumacaftor)、特薩卡托(Tezacaftor)、埃克斯卡托(Elexacaftor)、ABBV-2222、帕森納卡托(Posenacaftor)或勒瑟利卡托(Nesolicaftor),或其任何組合。在又另一相關態樣中,該癌症包含PARP1抑制劑抗性癌症。在又一其他相關態樣中,投藥與至少一種額外的癌症治療性化合物或治療組合進行。
交叉參考
本申請案主張2021年1月7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134,596號之權益,其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以下詳細描述中,許多具體細節經闡述以提供對包含第一結合域之嵌合分子及其用途的充分理解,該第一結合域包含結合泛素羰基端蛋白酶5酶之去泛素化酶結合劑。在其他情況下,未詳細描述熟知的方法、程序及組分,以免混淆嵌合分子及其用途之描述。 嵌合分子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一種包含第一結合域之嵌合分子,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包含結合泛素羰基端蛋白酶5酶(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5 (USP5))之去泛素化酶結合劑。如本文中所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術語「USP5結合劑」涵蓋結合泛素羰基端蛋白酶5酶之域。泛素羰基端蛋白酶5酶為提供酯、硫酯、醯胺、肽及由泛素(「Ub」) (附接至蛋白質(泛素化蛋白質)之76-殘基蛋白質)之C端Gly形成之異肽鍵之硫醇依賴性水解的去泛素化酶。
術語「嵌合分子」一般意謂所提及之分子由兩個或更多個在自然界中未一起發現於單一分子中的不同域或結構製成。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包含至少兩個域:USP5結合域及另一個域。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包含至少兩個在自然界中未一起發現於單一分子中之不同域或結構,亦即第一及第二結合域。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嵌合結構功能性結合USP5酶及目標泛素化蛋白質。在自然界中,未發現特異性地且同時結合USP5酶及如本文所描述之目標泛素化蛋白質的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嵌合分子包含至少兩個在自然界中未一起發現於單一分子中之不同域或結構,亦即第一域及連接子域。在自然界中,未發現特異地且同時結合USP5並且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連接子域的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包含至少三個在自然界中未一起發現於單一分子中之不同域或結構,亦即結合USP5酶之第一域、結合目標泛素化(Ub)蛋白質之第二域,及連接USP5結合及目標泛素化蛋白質結合域之連接子域。在自然界中,未發現特異地且同時結合USP5及目標Ub蛋白質並且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連接子域的分子。
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具有式(AA)之結構 BD1-LINKER-BD2, 式(AA)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 BD1為第一結合域,其中第一結合域包含結合USP5酶之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5 (USP5)結合劑; BD2為第二結合域,其中第二結合域包含經設計以結合於泛素化蛋白質之目標結合劑;及 LINKER為連接子域,其將第一結合域共價或非共價地連接至第二結合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BD1為USP5結合劑,例如本文所描述之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BD1包含式(1)至(9)或(1*)至(9*)之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BD2為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BD2結合於包含CFTR蛋白質之泛素化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BD2結合於包含PARP1蛋白質之泛素化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BD2結合於包含PKA蛋白質之泛素化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BD2包含由式A至N、K*、K**、B*及B**表示之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式(i)至(xxiv)之結構。
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複合物,其包含USP5蛋白質、本發明之嵌合分子及目標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蛋白為Ub-CFTR。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蛋白為Ub-PARP1。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蛋白為Ub-PKA。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泛素羰基端蛋白酶5」、「去泛素化酶5」、「異肽酶T」、「泛素硫酯酶5」、「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5」及「USP5」可互換使用,具有相同的含義及品質。在一些實施例中,USP5可選擇性地且非共價結合特異性目標泛素化蛋白質。在其他實施例中,USP5可非共價結合非天然的泛素化蛋白質目標。
熟悉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在一些實施例中,在USP5與先前未知目標之間的功能性相互作用的情況下,先前未知目標可涵蓋USP5之非天然目標,例如尚未知曉係USP5之受質的蛋白質。因此,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所結合的Ub-蛋白質可為在USP5之當前已知受質列表以外的蛋白質。其可歸因於以下事實:在某些實施例中,已提出包括USP5之去泛素化酶功能上識別泛素-泛素鍵聯而非泛素-目標蛋白鍵聯,使得具有一或多個泛素-泛素鍵聯的任何蛋白質可為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的目標蛋白。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所結合的Ub-蛋白質可與泛素蛋白酶USP5相互作用。此類Ub-蛋白質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CACNA1H (電壓依賴性T-型鈣通道次單元α-1H)、FOXM1 (叉頭框蛋白質M1)、MAF (轉錄因子Maf)、SMURF1 (E3泛素-蛋白質連接酶SMURF1)或TRIML1 (三聯模體家族類蛋白質1)。
謹慎地設計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以達成其指定活性。首先,其尺寸保持最小以使得製造簡單及優良的細胞膜滲透性。其次,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同時靶向至少兩種天然存在的細胞蛋白質,一種為泛素化蛋白質且另一種為USP5酶。為允許同時結合兩種不同的目標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具有兩個各自靶向不同目標蛋白之不同結合域。第三,為允許USP5酶執行其對泛素化蛋白質之作用,兩個結合域在空間上經配置以使USP5酶與Ub-蛋白質足夠接近。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術語「Ub-蛋白質」涵蓋與所連接的Ub分子數目無關的經泛素化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包含單個Ub分子。在一些情況下,其表示多個Ub分子,且此等Ub分子附接至目標蛋白及在具有複雜架構及理論上不確定數目的直鏈及分支鏈泛素鏈的混合物中的多個其他泛素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包括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的嵌合分子可用於中預防或減少泛素化蛋白質之降解的方法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泛素化蛋白質為USP5之已知目標。在一些實施例中,泛素化蛋白質並非USP5之已知目標。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包括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的嵌合分子可用於自泛素化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泛素化蛋白質為USP5之已知目標。在一些實施例中,泛素化蛋白質並非USP5之已知目標。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包括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的嵌合分子可用於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疾病的方法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包括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的嵌合分子可用於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疾病的方法中,其中該治療包含自與該疾病相關之蛋白質移除至少一種泛素。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包括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的嵌合分子可用於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疾病的方法中,其中該疾病係選自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待治療之疾病包含囊腫纖維化。 包含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USP5結合嵌合分子在包含去泛素化酶結合劑(「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處結合於細胞USP5 ( 1A)。
熟悉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在一些實施例中,經分離之USP5結合劑及所包含的與嵌合分子之組分相同的USP5結合劑的技術特徵可相同或類似,且在替代性實施例中可取決於所量測的特徵而不同。在一些實施例中,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用於治療疾病之方法中。因此,USP5結合劑之技術特徵差異,例如但不限於USP5之結合親和力及/或USP5結合劑對結合之USP5酶的促效/拮抗活性,可有益於嵌合分子用於治療疾病之作用。
在一些實施例中,關於USP5結合劑與目標USP5酶之間的相互作用,包含於嵌合分子之第一結合域內的USP5結合劑具有至少一個不存在於經分離之USP5結合劑中的有益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嵌合分子之第一結合域內的USP5結合劑具有至少一個與經分離之USP5結合劑相比增強的有益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嵌合分子之第一結合域內的USP5結合劑具有至少一個與經分離之USP5結合劑相比相同或類似的特徵。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嵌合分子之第一結合域內的USP5結合劑具有至少一個與經分離之USP5結合劑相比不同的特徵。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嵌合分子之第一結合域內的USP5結合劑具有與經分離之USP5結合劑相比增加的針對USP5之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嵌合分子之第一結合域內的USP5結合劑具有與經分離之USP5結合劑相比相同或類似的針對USP5之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嵌合分子之第一結合域內的USP5結合劑具有與經分離之USP5結合劑相比降低的針對USP5之結合親和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與經分離之USP5化合物相比,USP5與包含於嵌合分子之第一結合域內的USP5結合劑的結合使得USP5水解酶活性之抑制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與經分離之USP5化合物活性相比,USP5與包含於嵌合分子之第一結合域內的USP5結合劑的結合不影響USP5水解酶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與經分離之USP5化合物活性相比,USP5與包含於嵌合分子之第一結合域內的USP5結合劑的結合最低限度地抑制USP5水解酶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與經分離之USP5化合物活性相比,USP5與包含於嵌合分子之第一結合域內的USP5結合劑的結合增加USP5水解酶活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USP5結合於該第一結合域所包含之USP5結合劑。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第一結合域所包含之USP5結合劑與USP5的結合不抑制USP5酶的去泛素化活性(硫醇依賴性水解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與USP5結合至不與嵌合分子連接之USP5結合劑時的去泛素化活性相比,嵌合分子之第一結合域所包含的USP5結合劑與USP5的結合不抑制USP5酶的去泛素化活性。在某些實施例中,與USP5結合至獨立於嵌合分子之USP5結合劑時的水解活性相比,包含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與USP5的結合不降低USP5酶的去泛素化活性(硫醇依賴性水解活性)。在某些實施例中,與USP5結合至獨立於嵌合分子之USP5結合劑時的水解活性相比,包含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與USP5的結合降低USP5酶的去泛素化活性(硫醇依賴性水解活性)。
在某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一結合域內之USP5結合劑與USP5之結合親和力與USP5與USP5結合劑之分離形式(獨立於嵌合分子)的結合親和力相當。在某些實施例中,相比於USP5與USP5結合劑之分離形式(獨立於嵌合分子)的結合親和力,包含於第一結合域內之USP5結合劑與USP5之結合親和力增加。在某些實施例中,相比於USP5與USP5結合劑之分離形式(獨立於嵌合分子)的結合親和力,包含於第一結合域內之USP5結合劑與USP5之結合親和力降低。
在一些實施例中,相比於USP5與經分離之USP5結合劑的結合,USP5與包含於第一結合域內之USP5結合劑的結合改變了USP5酶的去泛素化活性(硫醇依賴性水解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相比於USP5與經分離之USP5結合劑之結合,USP5與包含於第一結合域內之USP5結合劑的結合增加了USP5酶的去泛素化活性(硫醇依賴性水解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相比於USP5與經分離之USP5結合劑的結合,USP5與包含於第一結合域內之USP5結合劑的結合降低USP5酶的去泛素化活性(硫醇依賴性水解活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域」包含小分子或其活性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域」包含肽。在一些實施例中,「域」包含多肽或其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域」包含蛋白質或其活性部分。
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可為小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小分子為有機化合物。在一個實施例中,小分子具有其最長軸在0.1 nm至10 nm之間的尺寸。在另一實施例中,小分子具有其最長軸在0.5 nm至5 nm之間的尺寸。在一個實施例中,小分子具有1道爾頓至1000道爾頓之重量。在另一實施例中,小分子具有1道爾頓至500道爾頓之重量。在另一實施例中,小分子具有1道爾頓至100道爾頓之重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小分子」可涵蓋在實驗室中製備或在自然界中發現之實質上非肽、非寡聚有機化合物。在某些實施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之小分子可涵蓋為「天然產物類」的化合物,然而,術語「小分子」不限於「天然產物類」化合物。實際上,小分子之特徵通常在於其含有若干碳-碳鍵,且具有小於1500 g/mol、小於1250 g/mol、小於1000 g/mol、小於750 g/mol、小於500 g/mol、或小於250 g/mol之分子量,但此特徵並不意欲限制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的目的。
熟悉此項技術者應認識到,第一結合域涵蓋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的離散區,且可區別地藉由如本文所揭示之物理及功能特性鑑別。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負責募集(例如,以特異性方式鑑別及結合) USP5去泛素化酶。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包含USP5去泛素化酶結合劑(「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USP5結合劑特異地識別USP5。在一些實施例中,USP5結合劑包含抗體或其片段。在一些實施例中,USP5結合劑包含特異地識別USP5之小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USP5結合劑包含USP5之配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USP5結合劑包含特異地識別USP5之小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USP5結合劑包含適體。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因為第一結合域結合細胞內部之USP5,所以其在無額外步驟的情況下結合之後非共價地連接至USP5。不受任何理論或機制束縛,假設第一結合域短暫地結合於USP5,至少持續最少的時間以允許USP5執行自如本文所描述之第二結合域所結合的泛素化蛋白質的(移除至少一個Ub分子)活性。
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與USP5之間的結合可為直接的或間接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可直接且特異性地結合於中間分子,該中間分子直接且特異性地結合於USP5。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特異性結合於中間分子,且中間分子特異性地結合於USP5。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間接但特異性地結合於USP5。在某些實施例中,在第一結合域與USP5之間可採用超過一個中間分子,其中第一結合域間接但特異性地結合於USP5。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於USP5之中間分子包含結合於USP5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於USP5之中間分子包含USP5之配位體。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於USP5之中間分子包含適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短暫地結合於USP5且在泛素化蛋白質去泛素化時與USP5解離。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短暫地結合於USP5且在自泛素化蛋白質移除一或多個泛素分子時與USP5解離。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不可逆地結合於USP5且在泛素化蛋白質去泛素化時或在自泛素化蛋白質移除Ub分子時並不與USP5解離。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結合於自第二結合域所結合之泛素化蛋白質裂解泛素的USP5。
在一個態樣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具有式(AA)之結構 BD1-LINKER-BD2, 式(AA) 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溶劑合物,其中 BD1、BD2及LINKER如上文所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BD1包含USP5結合劑,例如式(1)至(9)或(1*)至(9*)之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包含由 (1)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的USP5結合劑
Figure 02_image091
其中: 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胺、CN、-NHCOR 3、NH-烷基、NH-芳基、NH-環烷基、NH-雜環烷基、NH-烷基-COOH、NH-CH 2-COOH、NO 2、烷氧基、COOH、OH或SH; X 1至X 4及X 6至X 9各自獨立地為C或N; X 5為CH或N; R 1為烷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胺、-NHCH 2COOH、-O-烷基、-NH-烷基或-CH 2-芳基;或 W 3及R 1一起形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5員至6員雜環, R 3為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 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且 其中若X 1、X 2、X 3、X 4、X 6、X 7、X 8、X 9各自獨立地為N,則對應取代基W 1、W 2、W 4、W 3、W 13、W 14、W 16或W 15為空值。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包含由 (1*)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
Figure 02_image093
其中: W 1至W 4、W 13至W 16及R 5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W 5及W 6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或W 5及W 6一起形成側氧基; W 7及W 8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或W 7及W 8一起形成側氧基; W 9及W 10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或W 9及W 10一起形成側氧基; W 11及W 12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或W 11及W 12一起形成側氧基; X 1為N或CW 1; X 2為N或CW 2; X 3為N或CW 4; X 4為N或CW 3; X 5為N或CR 5; X 6為N或CW 13; X 7為N或CW 14; X 8為N或CW 16; X 9為N或CW 15; R 1為C 1-C 9烷基、C 2-C 9烯基、C 2-C 9炔基、C 1-C 9雜烷基、芳基、雜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NR cR d、-OR a、L R1-芳基、L R1-雜芳基、L R1-環烷基或L R1-雜環烷基,其中該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芳基、雜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或 W 3及R 1一起形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5員至6員環狀或雜環; L R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伸雜烷基; 各R a獨立地為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 1-C 6烷基(環烷基)、C 1-C 6烷基(雜環烷基)、C 1-C 6烷基(芳基)或C 1-C 6烷基(雜芳基),其中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獨立地視情況經一或多個R e取代; 各R b獨立地為氫、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 1-C 6烷基(環烷基)、C 1-C 6烷基(雜環烷基)、C 1-C 6烷基(芳基)或C 1-C 6烷基(雜芳基),其中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獨立地視情況經一或多個R e取代; R c及R d各自獨立地為氫、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 1-C 6烷基(環烷基)、C 1-C 6烷基(雜環烷基)、C 1-C 6烷基(芳基)或C 1-C 6烷基(雜芳基),其中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獨立地視情況經一或多個R e取代; 或R c及R 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一或多個R e取代之雜環烷基;及 各R e獨立地為鹵素、-CN、-OH、-OCH 3、-S(=O)CH 3、-S(=O) 2CH 3、-S(=O) 2NH 2、-S(=O) 2NHCH 3、-S(=O) 2N(CH 3) 2、-NH 2、-NHCH 3、-N(CH 3) 2、-C(=O)CH 3、-C(=O)OH、-C(=O)OCH 3、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及C 1-C 6雜烷基。
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1為CW 1。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1為N。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2為N。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2為CW 2。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3為N。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3為CW 4。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4為N。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4為CW 3。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5為N。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5為CR 5。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6為N。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6為CW 13。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7為N。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7為CW 14。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8為N。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8為CW 16。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9為N。在式(1*)之一些實施例中,X 9為CW 15
在某些實施例中,包含該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由式(2)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
Figure 02_image095
; 其中R 1為烷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胺、-NHCH 2COOH、-O-烷基、-NH-烷基或-CH 2-芳基;且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
在某些實施例中,包含該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由 (2*)之結構表示:
Figure 02_image097
, 其中 R 1為C 1-C 9烷基、C 2-C 9烯基、C 2-C 9炔基、C 1-C 9雜烷基、芳基、雜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NR cR d、-OR a、L R1-芳基、L R1-雜芳基、L R1-環烷基或L R1-雜環烷基,其中該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芳基、雜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及 L R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伸雜烷基。
在某些實施例中,包含該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由 (3)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
Figure 02_image099
(3), 其中 R 2為烷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烷基-COOH或-CH 2-COOH,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
在某些實施例中,包含該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由 (3*)之結構表示:
Figure 02_image101
其中 R 2為烷基、雜烷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烷基-COOH或-CH 2-COOH,其中該烷基、雜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 在某些實施例中,包含該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由 (4)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
Figure 02_image103
(4) 其中: 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胺、CN、-NHCOR 3、NH-烷基、NH-芳基、NH-環烷基、NH-雜環烷基、NH-烷基-COOH、NH-CH 2-COOH、NO 2、烷氧基、COOH、OH或SH; X 1至X 4及X 6至X 9各自獨立地為C或N; X 5為CH或N; R 3為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 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且 其中若X 1、X 2、X 3、X 4、X 6、X 7、X 8、X 9各自獨立地為N,則對應取代基W 1、W 2、W 4、W 3、W 13、W 14、W 16或W 15為空值。
在某些實施例中,包含該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由 (4*)之結構表示:
Figure 02_image105
,其中取代基具有如式(I*)中所定義之相同含義。
在某些實施例中,USP5結合劑由 (5)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
Figure 02_image107
(5),其中 W 1至W 2及W 4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胺、CN、-NHCOR 3、NH-烷基、NH-芳基、NH-環烷基、NH-雜環烷基、NH-烷基-COOH、NH-CH 2-COOH、NO 2、烷氧基、COOH、OH或SH; X 1至X 3及X 6至X 9各自獨立地為C或N; X 5為CH或N; R 3為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 W 19為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或芳基; 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CN、-NHCOR 3、NH-烷基、NH-芳基、NH-環烷基、NH-雜環烷基、NH-烷基-COOH、NH-CH 2-COOH、NO 2、烷氧基、COOH、OH及SH;或W 19及W 17一起形成雙鍵; 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且 其中若X 1、X 2、X 3、X 6、X 7、X 8、X 9各自獨立地為N,則對應取代基W 1、W 2、W 4、W 13、W 14、W 16或W 15為空值。
在某些實施例中,USP5結合劑由 (5*)之結構表示:
Figure 02_image109
, 其中 W 1、W 2、W 4、W 13至W 16及R 5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W 5及W 6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或W 5及W 6一起形成側氧基; W 7及W 8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或W 7及W 8一起形成側氧基; W 9及W 10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或W 9及W 10一起形成側氧基; W 11及W 12各自獨立地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或W 11及W 12一起形成側氧基; X 1為N或CW 1; X 2為N或CW 2; X 3為N或CW 4; X 5為N或CR 5; X 6為N或CW 13; X 7為N或CW 14; X 8為N或CW 16; X 9為N或CW 15; W 19為氫、鹵素、C 1-C 6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 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或W 17及W 18一起形成側氧基;或 W 19及W 17一起形成雙鍵; 各R a獨立地為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 1-C 6烷基(環烷基)、C 1-C 6烷基(雜環烷基)、C 1-C 6烷基(芳基)或C 1-C 6烷基(雜芳基),其中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獨立地視情況經一或多個R e取代; 各R b獨立地為氫、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 1-C 6烷基(環烷基)、C 1-C 6烷基(雜環烷基)、C 1-C 6烷基(芳基)或C 1-C 6烷基(雜芳基),其中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獨立地視情況經一或多個R e取代; R c及R d各自獨立地為氫、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C 1-C 6烷基(環烷基)、C 1-C 6烷基(雜環烷基)、C 1-C 6烷基(芳基)或C 1-C 6烷基(雜芳基),其中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獨立地視情況經一或多個R e取代; 或R c及R d與其所附接之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一或多個R e取代之雜環烷基;及 各R e獨立地為鹵素、-CN、-OH、-OCH 3、-S(=O)CH 3、-S(=O) 2CH 3、-S(=O) 2NH 2、-S(=O) 2NHCH 3、-S(=O) 2N(CH 3) 2、-NH 2、-NHCH 3、-N(CH 3) 2、-C(=O)CH 3、-C(=O)OH、-C(=O)OCH 3、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及C 1-C 6雜烷基。
在某些實施例中, (5*)之結構具有 (6*)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111
在某些實施例中,USP5結合劑由 (6)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
Figure 02_image113
(6), 其中
Figure 02_image115
為單鍵或雙鍵 W 1至W 2及W 4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胺、CN、-NHCOR 3、NH-烷基、NH-芳基、NH-環烷基、NH-雜環烷基、NH-烷基-COOH、NH-CH 2-COOH、NO 2、烷氧基、COOH、OH或SH; W 20為空值或氫; X 1至X 3及X 6至X 9各自獨立地為C或N; X 5為CH或N; R 3為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 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且 其中若X 1、X 2、X 3、X 6、X 7、X 8、X 9各自獨立地為N,則對應取代基W 1、W 2、W 4、W 13、W 14、W 16或W 15為空值。
在某些實施例中,USP5結合劑由 (7)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
Figure 02_image117
(7)。
在某些實施例中,USP5結合劑由 (7*)之結構表示:
Figure 02_image119
在某些實施例中,USP5結合劑由 (8)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
Figure 02_image121
(8)。
在某些實施例中,USP5結合劑由 (8*)之結構表示:
Figure 02_image123
在某些實施例中,USP5結合劑由 (9)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
Figure 02_image125
(9)。
在某些實施例中,USP5結合劑由 (9*)之結構表示:
Figure 02_image127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包含第一結合域之嵌合分子,其中該第一結合域,例如式( 1)至( 9)或(1*)至(9*)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包含結合泛素羰基端蛋白酶5酶(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5 (USP5))之去泛素化酶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式(1)」、「式(2)」、「式(3)」、「式(4)」、「式(5)」、「式(6)」及「式(7)」、「式(8)」、「式(9)」、「式(1*)」、「式(2*)」、「式(3*)」、「式(4*)」、「式(5*)」、「式(6*)」及「式(7*)」、「式(8*)」、「式(9*)」可分別包含「式(1)」、「式(2)」、「式(3)」、「式(4)」、「式(5)」、「式(6)」及「式(7)」、「式(8)」、「式(9)」、「式(1*)」、「式(2*)」、「式(3*)」、「式(4*)」、「式(5*)」、「式(6*)」及「式(7*)」、「式(8*)」、「式(9*)」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
醫藥用鹽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醫藥用鹽」係指根據IUPAC定則之藥物物質的「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醫藥用鹽為與藥物組合的呈鹽形式之非活性成分。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係指通式(1)至(9)、(1*)至(9*)之鹽或由通式涵蓋之任何其他鹽形式,其實質上對於活生物體為無毒的。典型的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包括藉由本發明之化合物與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礦物質、鹼、酸或如本文所描述之鹽反應所製備的彼等鹽。酸式鹽亦稱為酸加成鹽。在一些實施例中,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包括任何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有機或無機酸或鹼。
在一些非限制性實施例中,諸如此項技術中已知的醫藥用鹽(Stahl及Wermuth,2011,Handbook of pharmaceutical salts,第二版本) (其內容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經例示於下文中。
在一個實施例中,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酸為有機或無機酸或酸殘基。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有機或無機酸或酸殘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鹽酸、甲磺酸、磷酸、檸檬酸、乳酸、丁二酸、酒石酸、
Figure 111100818-001
酸、苯甲酸、2-(4-羥苯甲醯基)-苯甲酸、甲苯磺酸、苯磺酸、抗壞血酸、硫酸、順丁烯二酸、甲酸、丙二酸、菸鹼酸、草酸、樟腦磺酸、環己胺磺酸、2,2-二氯-乙酸、二(三級丁基)-萘磺酸、二(三級丁基)-萘二磺酸、十二基硫酸、乙烷-1,2-二磺酸、乙磺酸、反丁烯二酸、半乳糖二酸(黏液酸)、龍膽酸(gentisic acid)、葡萄糖酸、葡糖酸、甘油磷酸、氫溴酸、氫碘酸、2-羥基-乙磺酸(羥乙基磺酸)、1-羥基-2-萘甲酸、亞甲基二膦酸(雙膦酸)、偏磷酸、甲基硼酸、萘-1,5-二磺酸、萘-2-磺酸、硝酸、乳清酸、2-側氧基-戊二酸(酮戊二酸)、撲酸(pamoic acid/embonic acid)、丙酮酸、醣酸、柳酸、4-胺基-柳酸及硫氰酸。
醫藥酸式鹽形式之其他實施例可由以下酸形成:包括醋尿酸、4-乙醯胺基-苯甲酸、己二酸、胺基馬尿酸、4-胺基-柳酸、海藻酸、天冬胺酸、
Figure 111100818-001
酸、丁酸、癸酸(capric/decanoic)、己酸(caproic/hexanoic)、碳酸、樟腦酸、樟腦磺酸、辛酸(caprylic/octanoic)、環拉酸(cyclamic)、肉桂酸、2,2-二氯-乙酸、二(三級丁基)-萘磺酸、二(三級丁基)-萘二磺酸、脫氫乙酸、泛影酸(diatrizoic)、十二基硫酸、乙烷-1,2-二磺酸、依地酸、乙磺酸、2-乙基-己酸、異抗壞血酸、甲酸、反丁烯二酸、半乳糖二酸(黏液酸)、龍膽酸、葡糖庚酸、葡糖酸、葡糖醛酸、麩胺酸、戊二酸、甘油磷酸、乙醇酸、馬尿酸、氫氯酸、氫溴酸、氫碘酸、2-(4-羥苯甲醯基)-苯甲酸、2-羥基-乙磺酸(羥乙基磺酸)、1-羥基-2-萘甲酸、異丁酸、乳酸、乳糖酸、月桂酸、碘沙酸(iodoxamic)、異硬脂酸、順丁烯二酸、蘋果酸、丙二酸、杏仁酸、亞甲基二膦酸、甲磺酸、偏磷酸、甲基硼酸、肉豆蔻酸、萘-1,5-二磺酸、萘-2-磺酸、菸鹼酸、油酸、草酸、棕櫚酸、三胺五乙酸(pentetic)、丙酸(propionic/propanoic)、焦麩胺酸、、丙酮酸、磷酸、癸二酸、山梨酸、硬脂酸(十八烷酸)、辛二酸、丁二酸、硫酸、酒石酸、噻唑肟酸(thiazoximic)、硫氰酸、甲苯磺酸、三氟乙酸及十一碳烯酸(十一-10-烯酸)。各可能性代表本發明之各別實施例。
在一個實施例中,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有機或無機鹼或鹼之殘基,其選自由鹼金屬、鹼土金屬、鋁、鋅及銨組成之群。
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為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無機陽離子:鋰、鈉、鉀、鈣、鎂、鋁、鋅及銨。各可能性代表本發明之各別實施例。
在另一實施例中,醫藥學上可接受之有機胺鹽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銨、一級胺、二級胺、三級胺、四級銨化合物、胺基醇及胺糖。有機胺鹼之非限制性實例為苄胺、苄星(benzathine)、甜菜鹼、三級丁胺(特丁胺)、二甲胺乙醇(deanol)、二環己胺、二乙胺、2-二乙胺基-乙醇、二乙醇胺、乙醇胺、乙二胺、海卓胺、𠰌啉、4-(2-羥乙基)𠰌啉、1-(2-羥乙基)-吡咯啶(尹波胺(epolamine))、咪唑、N-甲基還原葡糖胺(葡甲胺)、4-苯基環己胺、哌𠯤及緩血酸胺。各可能性代表本發明之各別實施例。
根據本發明使用的「式(1)」、「式(2)」、「式(3)」、「式(4)」、「式(5)」、「式(6)」及「式(7)」、「式(8)」、「式(9)」、「式(1*)」、「式(2*)」、「式(3*)」、「式(4*)」、「式(5*)」、「式(6*)」及「式(7*)」、「式(8*)」以及「式(9*)」之化合物可以適用於預期投藥之任何形式提供。適合之形式包括醫藥學上(亦即,生理學上)可接受之鹽及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之前藥(predrug/prodrug)形式。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加成鹽之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無毒性無機及有機酸加成鹽,諸如氫氯化物、氫溴酸鹽、L-酒石酸鹽、硝酸鹽、過氯酸鹽、磷酸鹽、硫酸鹽、甲酸鹽、乙酸鹽、阿康酸鹽、抗壞血酸鹽、苯磺酸鹽、苯甲酸鹽、肉桂酸鹽、檸檬酸鹽、恩波酸鹽(embonate)、庚酸鹽、反丁烯二酸鹽、麩胺酸鹽、羥乙酸鹽、乳酸鹽、順丁烯二酸鹽、丙二酸鹽、杏仁酸鹽、甲烷磺酸鹽、萘-2-磺酸鹽、鄰苯二甲酸鹽、柳酸鹽、山梨酸鹽、硬脂酸鹽、丁二酸鹽、酒石酸鹽、甲苯對磺酸鹽及其類似物。此類鹽可藉由此項技術中所熟知且予以描述之程序形成。 包含目標結合劑之第二結合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進一步包含第二結合域,該第二結合域包含經設計以結合經泛素化蛋白質之目標結合劑( 1B)。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包含第一結合域,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包含結合USP5之去泛素化酶結合劑;及第二結合域,其包含經設計以結合泛素化蛋白質之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泛素化蛋白質之結合與該蛋白質所連接之Ub數目無關。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泛素化蛋白質之結合與該蛋白質所連接之Ub無關。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之泛素化蛋白質目標為USP5之已知目標。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之泛素化蛋白質目標包含USP5之非天然或非先前已知目標。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直接結合於泛素化蛋白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特異性結合於由一或多個泛素(「Ub」)分子泛素化的目標蛋白。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與泛素化蛋白質(「Ub-蛋白質」)目標之間的結合可為直接或間接的。間接結合可經由一個中間分子或藉由一系列中間分子或中間分子鏈進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負責募集(例如,以特異性方式鑑別及結合) Ub-蛋白質。由包含於第二結合域內之目標結合劑靶向的Ub-蛋白質可為任何Ub-蛋白質或任何限定子類別的Ub-蛋白質。在一個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內之目標結合劑特異性結合於Ub-蛋白質。在一個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內之目標結合劑包含結合於Ub-蛋白質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一個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內之目標結合劑包含結合於Ub-蛋白質之配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內之目標結合劑包含結合於Ub-蛋白質之配位體,其中該配位體包含肽。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內之目標結合劑包含結合於Ub-蛋白質之配位體,其中該配位體包含小分子。
舉例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特異性識別Ub-蛋白質之分子,諸如抗體或其片段。在替代性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由Ub-蛋白質特異性識別之分子,諸如Ub-蛋白質之配位體。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由Ub-蛋白質特異性識別之分子,諸如適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幫助Ub-蛋白質之構形摺疊或去摺疊及組裝或分解的分子伴護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校正目標Ub-蛋白質之突變形式之構形摺疊或去摺疊的分子伴護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在其泛素化之前校正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之構形摺疊或去摺疊的分子伴護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校正目標Ub-蛋白質之突變形式在蛋白質合成位點之構形摺疊或去摺疊的分子伴護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在其泛素化之前校正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在蛋白質合成位點之構形摺疊或去摺疊的分子伴護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校正目標Ub-蛋白質之突變形式在目標Ub-蛋白質之指定位點的構形摺疊或去摺疊的分子伴護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在其泛素化之前校正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在目標蛋白之指定位點的構形摺疊或去摺疊的分子伴護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合成之目標指定位點或指定位點係選自胞質液、細胞器內膜表面、細胞器外膜表面、核內膜表面、核膜外膜表面、質膜之內膜或質膜之外膜。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幫助Ub-蛋白質之組裝或分解的分子伴護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校正目標Ub-蛋白質之突變形式之組裝或分解的分子伴護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在其泛素化之前校正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之組裝或分解的分子伴護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校正目標Ub-蛋白質之突變形式在蛋白質合成位點的組裝或分解的分子伴護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在其泛素化之前校正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在蛋白質合成位點的組裝或分解的分子伴護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校正目標Ub-蛋白質之突變形式在目標Ub-蛋白質之指定位點的組裝或分解的分子伴護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在其泛素化之前校正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在目標蛋白之指定位點的組裝或分解的分子伴護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合成之目標指定位點或指定位點係選自胞質液、細胞器內膜表面、細胞器外膜表面、核內膜表面、核膜外膜表面、質膜之內膜或質膜之外膜。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結合於目標蛋白之突變形成。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結合於目標蛋白之摺疊異常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結合於目標蛋白之野生型(WT)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目標結合劑與目標Ub-蛋白質之突變形式結合時,藉由與USP5結合劑結合之USP5去泛素化使得突變蛋白之半衰期增加且藉此拯救突變蛋白之功能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目標結合劑目標Ub-蛋白質之摺疊異常形式結合時,藉由與USP5結合劑結合之USP5去泛素化使得突變蛋白之半衰期增加且藉此拯救突變蛋白之功能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目標結合劑與目標Ub-蛋白質之WT形式結合時,藉由與USP5結合劑結合之USP5去泛素化使得半衰期增加且因此增加WT蛋白質之局部濃度,藉此增強由WT蛋白質執行之治療結果。在一些實施例中,WT目標蛋白之濃度增強使得疾病療法,例如但不限於癌症療法之臨床功效增加。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目標結合劑包含分子伴護蛋白或其活性部分時,其與目標Ub-蛋白質之突變形式結合且幫助目標蛋白之構形摺疊及組裝。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蛋白在泛素化之前結合。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目標結合劑包含分子伴護蛋白或其活性部分時,其與目標蛋白在泛素化之前結合且在蛋白質合成時幫助其構形摺疊及組裝。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目標結合劑包含分子伴護蛋白或其活性部分時,其與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在泛素化之前結合且幫助目標蛋白之構形摺疊及組裝。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目標結合劑包含分子伴護蛋白或其活性部分時,其與目標蛋白在泛素化之前結合且使目標蛋白穩定。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目標結合劑包含分子伴護蛋白或其活性部分時,其與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在泛素化之前結合且幫助穩定目標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目標結合劑包含分子伴護蛋白或其活性部分時,其與目標蛋白在泛素化之前結合且藉由穩定目標蛋白而幫助其恰當的插入膜內。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目標結合劑包含分子伴護蛋白或其活性部分時,其與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在泛素化之前結合且藉由穩定目標蛋白而幫助恰當的插入膜內。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目標蛋白之活性的增強劑,其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Ub-蛋白質之結合增強或恢復該目標Ub-蛋白質之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目標蛋白之活性的增強劑其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蛋白在泛素化之前的結合增強或恢復該目標蛋白之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目標蛋白之活性的增強劑,其中目標結合劑與突變目標Ub-蛋白質之結合增強或恢復該目標Ub-蛋白質之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包含目標蛋白之活性的增強劑,其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在泛素化之前的結合增強或恢復該目標蛋白之功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Ub-蛋白質之結合增強或恢復或加強跨膜之離子轉運活性,其中目標-蛋白質包含離子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蛋白在泛素化之前的結合增強或恢復或加強跨膜之離子轉運活性,其中目標蛋白包含離子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Ub-蛋白質之結合增強跨膜之離子轉運活性,其中目標蛋白包含離子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蛋白在泛素化之前的結合增強跨膜之離子轉運活性,其中目標蛋白包含離子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Ub-蛋白質之結合恢復跨膜之離子轉運活性,其中目標蛋白包含離子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蛋白在泛素化之前的結合恢復跨膜之離子轉運活性,其中目標蛋白包含離子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Ub-蛋白質之結合加強跨膜之離子轉運活性,其中目標蛋白包含離子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蛋白在泛素化之前的結合加強跨膜之離子轉運活性,其中目標蛋白包含離子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離子轉運活性之增強包含增加跨越PM之氯離子轉運。
在一些實施例中,離子轉運活性之恢復包含促進氯離子轉運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Ub-蛋白質之突變形式的結合增強或恢復或加強跨膜之離子轉運活性,其中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包含具有降低功能或無功能的離子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在泛素化之前的結合增強或恢復或加強跨膜之離子轉運活性,其中目標蛋白包含具有降低功能或無功能的離子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Ub-蛋白質之突變形式的結合增強跨膜之離子轉運活性,其中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包含具有降低功能或無功能的離子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在泛素化之前的結合增強跨膜之離子轉運活性,其中目標蛋白包含具有降低功能或無功能的離子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Ub-蛋白質之突變形式的結合恢復跨膜之離子轉運活性,其中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包含具有降低功能或無功能的離子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蛋白質之突變形式的結合恢復跨膜之離子轉運活性,其中目標蛋白包含具有降低功能或無功能的離子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Ub-蛋白質之突變形式的結合加強跨膜之離子轉運活性,其中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包含具有降低功能或無功能的離子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在泛素化之前的結合加強跨膜之離子轉運活性,其中目標蛋白包含具有降低功能或無功能的離子通道。
在一些實施例中,離子轉運活性之恢復包含促進氯離子轉運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活性恢復達至在目標蛋白之非突變形式中觀測到的正常水準。在一些實施例中,活性恢復達至在目標蛋白之非突變形式中觀測到的正常離子轉運水準。在一些實施例中,離子轉運活性之增強包含促進氯離子轉運增加,相比於不存在與包含包括目標蛋白結合劑之第二結合域之嵌合分子結合的活性水準。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之結合藉由增強Ub-目標蛋白之通道打開機率(或閘控)而促進氯離子轉運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離子轉運活性之增強包含增加跨越PM之氯離子轉運。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調節Ub-目標蛋白之功能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調節Ub-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的功能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調節Ub-目標蛋白之功能活性,其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Ub-蛋白質之結合增強目標Ub-蛋白質之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調節Ub-目標蛋白之功能活性,其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Ub-蛋白質之結合恢復目標Ub-蛋白質之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調節Ub-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之功能活性,其中目標結合劑與突變目標Ub-蛋白質之結合增強突變目標Ub-蛋白質之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調節Ub-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之功能活性,其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Ub-蛋白質之結合將突變目標Ub-蛋白質之功能恢復至野生型水準或接近野生型水準。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調節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在泛素化之前的功能活性,其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蛋白之結合增強突變目標蛋白之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調節目標蛋白之突變形式在泛素化之前的功能活性,其中目標結合劑與目標蛋白之結合將突變目標蛋白之功能恢復至野生型水準或接近野生型水準。
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與包含於第二域內之目標結合劑的結合使Ub-蛋白質穩定。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與包含於第二域內之目標結合劑的結合增加細胞中Ub-蛋白質之局部濃度。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Ub-蛋白質」、「目標Ub-蛋白質」及「目標蛋白」可互換使用,其作為包含於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之第二結合域內之目標結合劑的結合目標均具有相同的含義及品質。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包括「Ub」指示目標蛋白之泛素化狀態。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蛋白與包含於第二結合域內之目標結合劑的結合與泛素化狀態無關。替代地,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蛋白與包含於第二結合域內之目標結合劑的結合取決於或需要目標蛋白之泛素化。
不受任何理論或機制束縛,假設第二結合域短暫地結合於Ub-蛋白質目標,至少持續極少時間以允許第一結合域所結合之USP5移除至少一個Ub。
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直接且特異性地結合於中間分子,該中間分子直接且特異性地結合於目標Ub-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第二結合域特異性地結合於中間分子且該中間分子特異性地結合於Ub-蛋白質,所以第一結合域間接但特異性地結合於Ub-蛋白質。在替代例中,在第一結合域與Ub-蛋白質之間可採用超過一個中間分子,因此第一結合域間接但特異性地結合於Ub-蛋白質。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於Ub-蛋白質之中間分子包含結合於Ub-蛋白質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於Ub-蛋白質之中間分子包含Ub-蛋白質之配位體。在某些實施例中,結合於Ub-蛋白質之中間分子包含結合於Ub-蛋白質之適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中間分子包含結合於泛素化蛋白質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在某些實施例中,中間分子包含結合於泛素化蛋白質之配位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泛素化目標多肽為胞溶質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泛素化目標多肽為核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泛素化目標多肽為DNA結合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泛素化目標多肽定位至細胞核中之DNA損壞位點。在一些實施例中,泛素化目標多肽為膜結合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泛素化目標多肽為細胞表面多肽。在一些實施例中,泛素化目標多肽與細胞表面多肽締合。
熟悉此項技術者應認識到,第二結合域涵蓋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的離散區,且可區別地藉由如本文所揭示之物理及功能特性鑑別。
在某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可與USP5相互作用。在某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由USP5去泛素化的目標。在某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由USP5去泛素化的非天然目標。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囊腫纖維化跨膜傳導調節蛋白(CFTR)。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陰離子通道功能降低的CFTR之突變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具有極少至不具有陰離子通道功能的CFTR之突變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摺疊異常的CFTR之突變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及/或編碼該蛋白質之基因包含蛋白質產生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及/或編碼該蛋白質之基因包含蛋白質加工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及/或編碼該蛋白質之基因包含閘控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或編碼該蛋白質之基因包含傳導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聚-ADP-核糖基轉移酶1 (PARP-1)。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WT PARP-1。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去泛素化(deubiquitination/deubiquitylation)」可互換使用,具有全部相同的含義及品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F508del突變,其中CFTR蛋白質缺失單個胺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N1303K取代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I507del,其中CFTR蛋白質缺失單個胺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G551D取代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S549N取代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D1152H取代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R347P取代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R117H取代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3849+10kbC至T的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2789+5G至A的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A455E取代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G85E取代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L1077P取代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G1349D取代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G178R取代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G970R取代突變。
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引起CFTR蛋白質之摺疊異常的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引起CFTR通道形成之摺疊異常的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編碼該CFTR蛋白質之基因包含將提前終止密碼子引入mRNA中的框移、剪接或無意義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導致摺疊異常、內質網(ER)品質控制系統之過早降解及受損蛋白質生物發生(其嚴重減少達至細胞表面之CFTR分子的數目)的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削弱CFTR通道之調節的突變,引起特徵為打開機率降低的異常閘控。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藉由阻礙離子傳導孔來改變通道傳導,從而導致整體傳導減少的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不改變蛋白質之構形但藉由引入啟動子或剪接異常而改變其豐度的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藉由減少其構形穩定性及/或產生額外的內化訊號而使ER後隔室及/或質膜(PM)處之通道不穩定的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包含加速CFTR之質膜轉換及降低CFTR之頂端膜表現的突變。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該目標結合劑之第二結合域包含由式A至K表示之結構,限制條件為連接子部分或USP5結合劑部分經選擇以使得所得嵌合分子不包括過氧化物部分:
Figure 02_image129
Figure 02_image131
Figure 02_image133
Figure 02_image135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該目標結合劑之第二結合域包含由式A至K、K*、K**、B*或B**表示之結構,其中由式A至K、K*、K**、B*或B**表示之結構視情況經取代。舉例而言,式A至K、K*、K**、B*或B**之結構可視情況經一或多個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側氧基、鹵素、-CN、-NH 2、-NH(烷基)、-N(烷基) 2、-OH、-CO 2H、-CO 2烷基、-C(=O)NH 2、-C(=O)NH(烷基)、-C(=O)N(烷基) 2、-S(=O) 2NH 2、-S(=O) 2NH(烷基)、-S(=O) 2N(烷基) 2、烷基、環烷基、氟烷基、雜烷基、烷氧基、氟烷氧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硫基、烷基亞碸、芳基亞碸、烷基碸及芳基碸。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視情況選用之取代基係獨立地選自:D、鹵素、-CN、-NH 2、-NH(CH 3)、-N(CH 3) 2、-OH、-CO 2H、-CO 2(C 1-C 4烷基)、-C(=O)NH 2、-C(=O)NH(C 1-C 4烷基)、-C(=O)N(C 1-C 4烷基) 2、-S(=O) 2NH 2、-S(=O) 2NH(C 1-C 4烷基)、-S(=O) 2N(C 1-C 4烷基) 2、C 1-C 4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4氟烷基、C 1-C 4雜烷基、C 1-C 4烷氧基、C 1-C 4氟烷氧基、-SC 1-C 4烷基、-S(=O)C 1-C 4烷基及-S(=O) 2C 1-C 4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式A至K、K*、K**、B*或B**之芳基視情況經以下基團取代:鹵素、甲基、乙基、-CN、-CF 3、-OH、-OMe、-NH 2、-NO 2、-S(O) 2NH 2、-S(O) 2NHCH 3、-S(O) 2NHCH 2CH 3、-S(O) 2NHCH(CH 3) 2、-S(O) 2N(CH 3) 2及/或-S(O) 2NHC(CH 3) 3。在一些實施例中,式A至K、K*、K**、B*或B**之芳基視情況經鹵素、甲基、乙基、丙基、-CN、-CF 3、-OH、-OMe、-NH 2及-NO 2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式A至K、K*、K**、B*或B**之雜芳基視情況經以下基團取代:鹵素、甲基、乙基、-CN、-CF 3、-OH、-OMe、-NH 2、-NO 2、-S(O) 2NH 2、-S(O) 2NHCH 3、-S(O) 2NHCH 2CH 3、-S(O) 2NHCH(CH 3) 2、-S(O) 2N(CH 3) 2及/或-S(O) 2NHC(CH 3) 3。在一些實施例中,式A至K、K*、K**、B*或B**之雜芳基視情況經鹵素、甲基、乙基、丙基、-CN、-CF 3、-OH、-OMe、-NH 2及-NO 2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A至K、K*、K**、B*或B**之烷基視情況經一或多個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側氧基、鹵素、胺基、腈、硝基、羥基、鹵烷基、烷氧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雜芳基及類似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式A至K、K*、K**、B*或B**之烷基視情況經一或多個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側氧基、鹵素、-CN、-CF 3、-OH、-OMe、-NH 2、-NO 2或-C≡CH。在一些實施例中,式A至K、K*、K**、B*或B**之烷基視情況經一或多個鹵素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A至K、K*、K**、B*或B**之環烷基或雜環烷基視情況經一或多個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側氧基、鹵素、胺基、腈、硝基、羥基、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烷氧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雜芳基及類似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式A至K、K*、K**、B*或B**之環烷基或雜環烷基視情況經一或多個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側氧基、鹵素、甲基、乙基、-CN、-CF 3、-OH、-OMe、-NH 2或-NO 2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具有 (K*)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137
式(K*) A及B一起表示稠合芳族環,視情況經一或多個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基、硝基、羥基、醚、硫醇、硫醚、胺基、C 1-7烷基、C 3-20雜環基及C 5-20芳基; R x係選自H、C 1- 20烷基、C 5-20芳基、C 3-20雜環基、醯胺基、硫基醯胺基、酯、醯基及磺醯基,其中醯基、C 1-20烷基、C 5-20芳基或C 3-20雜環基視情況經一或多個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 1-20烷基、C 5-20芳基、C 3-20雜環基、鹵基、羥基、醚、硝基、氰基、醯基、羧基、酯、醯胺基、胺基、醯基醯胺基、脲基、醯氧基、硫醇、硫醚、亞碸、磺醯基、硫基醯胺基及磺醯胺基; R C1及R C2均為氫;及 R 11係選自H及鹵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具有 (K**)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139
式(K**), 其中, R 11係選自H及鹵基;及 R C3係選自H、C 1-7烷基、C 5-20芳基及C 3-20雜環基,其中C 1-7烷基、C 5-20芳基或C 3-20雜環基視情況經一或多個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C 1-20烷基、C 5-20芳基、C 3-20雜環基、鹵基、羥基、醚、硝基、氰基、醯基、羧基、酯、醯胺基、胺基、醯基醯胺基、脲基、醯氧基、硫醇、硫醚、亞碸、磺醯基、硫基醯胺基及磺醯胺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K**)之目標結合劑經由R C3連接至連接子。在一些實施例中,式(K*)之目標結合劑經由R X連接至連接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具有 (B*)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141
式(B*), 其中, 各R 2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6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10環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3員至10員雜環脂族基、羧基、醯胺基、胺基、鹵基或羥基,限制條件為至少一個R 21為連接至吡啶基環之5位或6位的視情況經取代之環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 各R 22為氫、視情況經取代之C 1-6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6環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苯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 各R 23及R 23'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視情況經取代之C 3-7環脂族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脂族基; 各R 24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及 r為1、2、3或4。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B*)之目標結合劑經由R 21連接至連接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連接至吡啶基環之5位或6位的R 21為芳基或雜芳基,各自視情況經1、2或3個R D取代;其中R D為—Z DR 29;其中各Z D獨立地為鍵結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分支鏈或直鏈C 1-6脂族鏈,其中Z D之至多兩個碳單元視情況且獨立地經以下基團置換:—CO—、—CS—、—CONR E—、—CONR ENR E—、—CO 2—、—OCO—、—NR ECO 2—、—O—、—NR ECONR E—、—OCONR E—、—NR ENR E—、—NR ECO—、—S—、—SO—、—SO 2—、—NR E—、—SO 2NR E—、—NR ESO 2—或—NR ESO 2NR E—;各R 29獨立地為R E、鹵基、—OH、—NH 2、—NO 2、—CN、—CF 3或—OCF 3;且各R E獨立地為氫、視情況經取代之C 1-8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連接至吡啶基環之5位或6位的R 1為視情況經1、2或3個R D取代之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連接至吡啶基環之5位或6位的R 1為視情況經1、2或3個R D取代之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Z D之一個碳單元經以下基團置換:—O—、—NHC(O)—、—C(O)NR E—、—SO 2—、—NHSO 2—、—NHC(O)—、—SO—、—NR ESO 2—、—SO 2NH—、—SO 2NR E—、—NH—或—C(O)O—。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連接至吡啶基環之5位或6位的R 21為環脂族基或雜環脂族基,各自視情況經1、2或3個R D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一個連接至吡啶基環之5位或6位的R 2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8環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3-C 8環烯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29獨立地為視情況經取代之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H或鹵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22為氫。
在一些實施例中,R 23及R 23'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環丙基、未經取代之環戊基或未經取代之環己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23及R 23'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未經取代之環丙基、未經取代之環戊基或未經取代之環己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24為視情況經1、2或3個—Z CR 28取代之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Z C獨立地為鍵結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分支鏈或直鏈C 1-6脂族鏈,其中Z C之至多兩個碳單元視情況且獨立地經以下基團置換:—CO—、—CS—、—CONR C—、—CONR CNR C—、—CO 2—、—OCO—、—NR CCO 2—、—O—、—NR CCONR C—、—OCONR C—、—NR CNR C—、—NR CCO—、—S—、—SO—、—SO 2—、—NR C—、—SO 2NR C—、—NR CSO 2—或—NR CSO 2NR C—;各R 28獨立地為R C、鹵基、—OH、—NH 2、—NO 2、—CN或—OCF 3;且各R C獨立地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8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R 24為視情況經1、2或3個—Z CR 28取代之芳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目標結合劑具有 (B**)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143
式(B**), 其中, R D為—Z DR 29,其中各Z D獨立地為鍵結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分支鏈或直鏈C 1-6脂族鏈,其中Z D之至多兩個碳單元視情況且獨立地經以下基團置換:—CO—、—CS—、—CONR E—、—CONR ENR E—、—CO 2—、—OCO—、—NR ECO 2—、—O—、—NR ECONR E—、—OCONR E—、—NR ENR E—、—NR ECO—、—S—、—SO—、—SO 2—、—NR E—、—SO 2NR E—、—NR ESO 2—或—NR ESO 2NR E—; R 29獨立地為R E、鹵基、—OH、—NH 2、—NO 2、—CN、—CF 3或—OCF 3; 各R E獨立地為氫、視情況經取代之C 1-8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 R 22為C 1-4脂族基、C 3-6環脂族基、苯基或雜芳基,其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或R 22為氫; R 23及R 23'與其所附接之碳原子一起形成C 3-7環脂族基或C 3-7雜環脂族基,其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1、2或3個—Z BR 27取代,其中各Z B獨立地為鍵結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分支鏈或直鏈C 1-4脂族鏈,其中Z B之至多兩個碳單元視情況且獨立地經以下基團置換:—CO—、—CS—、—CONR B—、—CONR BNR B—、—CO 2—、—OCO—、—NR BCO 2—、—O—、—NR BCONR B、—OCONR B—、—NR BNR B—、—NR BCO—、—S—、—SO—、—SO 2—、—NR B—、—SO 2NR B—、—NR BSO 2—或—NR BSO 2NR B—; 各R 27獨立地為R B、鹵基、—OH、—NH 2 —NO 2、—CN、—CF 3或—OCF 3; 各R B獨立地為氫、視情況經取代之C 1-8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 各R 24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1、2或3個—Z CR 28取代,其中各Z C獨立地為鍵結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分支鏈或直鏈C 1-6脂族鏈,其中Z C之至多兩個碳單元視情況且獨立地經以下基團置換:—CO—、—CS—、—CONR C—、—CONR CNR C—、—CO 2—、—OCO—、—NR CCO 2—、—O—、—NR CCONR C—、—OCONR C—、—NR CNR C—、—NR CCO—、—S—、—SO—、—SO 2—、—NR C—、—SO 2NR C—、—NR CSO 2—或—NR CSO 2NR C—; 各R 28獨立地為R C、鹵基、—OH、—NH 2、—NO 2、—CN、—CF 3或—OCF 3;且 各R C獨立地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8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環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雜環脂族基、視情況經取代之芳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雜芳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B**)之目標結合劑經由R D連接至連接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選自以下之小分子:依伐卡托、魯瑪卡托、特薩卡托、埃克斯卡托、ABBV-2222、帕森納卡托、勒瑟利卡托、ABBV-191、ABBV-3067、ELX-02、PTI-428、PTI-801、PTI-808、VX-121、VX-561、奧拉帕尼或MRT5005。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選自CW008、8-溴-cAMP及cAMPS-Sp或其鹽之小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小分子,該小分子包含依伐卡托。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小分子,該小分子包含魯瑪卡托。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小分子,該小分子包含特薩卡托。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小分子,該小分子包含埃克斯卡托。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小分子,該小分子包含ABBV-2222。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小分子,該小分子包含帕森納卡托。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小分子,該小分子包含勒瑟利卡托。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小分子,該小分子包含ABBV-191。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小分子,該小分子包含ABBV-3067。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小分子,該小分子包含ELX-02。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小分子,該小分子包含PTI-428。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小分子,該小分子包含PTI-801。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小分子,該小分子包含PTI-808。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小分子,該小分子包含VX-121。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小分子,該小分子包含VX-561。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小分子,該小分子包含奧拉帕尼。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於第二結合域中之目標結合劑包含小分子,該小分子包含MRT5005。蛋白激酶A (亦稱為環狀AMP-依賴性蛋白激酶或A激酶) (或PKA)為使蛋白質共價修飾有磷酸酯基團的酶。PKA之活性可藉由使細胞內環狀AMP之含量波動進行調節(因此其假訊作為環狀AMP-依賴性蛋白激酶)。因此,此酶可充當經由環狀AMP傳訊路徑起作用的多種激素之末端效應子。蛋白激酶A全酶為由兩種類型之次單元構成之雜四聚體:催化次單元及調節次單元。
在某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可與USP5相互作用。在某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由USP5去泛素化的目標。在某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由USP5去泛素化的非天然目標。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蛋白激酶A (PKA)。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PKA之突變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摺疊異常的PKA之突變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PKA之突變形式,其中該PKA蛋白質及/或編碼該蛋白質之基因包含蛋白質產生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PKA之突變形式,其中該PKA蛋白質及/或編碼該蛋白質之基因包含蛋白質加工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PKA之突變形式,其中該CFTR蛋白質及/或編碼該蛋白質之基因包含閘控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Ub-目標蛋白包含PKA之突變形式,其中該PKA蛋白質及/或編碼該蛋白質之基因包含傳導突變。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該目標結合劑之第二結合域包含由式(L)至(N)表示之結構:
Figure 02_image145
Figure 02_image147
(N) (未示出連接點)。式(L)至(N)亦可示出為:
Figure 02_image149
Figure 02_image151
(N)。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包含式(M)之結構的鹽,諸如三乙銨鹽
Figure 02_image153
(未示出連接點)。 連接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包括USP5結合劑之第一域的嵌合分子進一步包含連接至該第一結合域之連接子域( 1C)。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包括USP5結合劑之第一域及包含目標結合劑之第二結合域的嵌合分子進一步包含將該第一結合域連接至該第二結合域之連接子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至該第一結合域之連接子不影響該第一結構域之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至該第一結合域之連接子影響該第一結構域之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該第一域連接至連接子域時,第一結合域包含改變的針對USP5之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該第一域連接至連接子域時,第一結合域包含增加的針對USP5之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當該第一域連接至連接子域時,第一結合域包含降低的針對USP5之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至連接子域之第一結合域具有改變的抑制USP5之水解酶活性的能力。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至連接子域之第一結合域具有增加的抑制USP5之水解酶活性的能力。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至連接子域之第一結合域具有降低的抑制USP5之水解酶活性的能力。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至連接子域之第一結合域不抑制USP5之水解酶活性。
第一及/或第二結合域可直接地、間接地、共價地、非共價地、剛性地及/或可撓性地連接至連接子域。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域可藉由剛性共價鍵直接連接至連接子域。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域可藉由共價鍵直接連接至連接子域。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域可藉由可撓性共價鍵直接連接至連接子域。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域可藉由剛性非共價鍵直接連接至連接子域。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域可藉由非共價鍵直接連接至連接子域。在一些實施例中,結合域可藉由可撓性非共價鍵直接連接至連接子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或第二結合域可藉由共價鍵連接至連接子域,而另一結合域可藉由非共價鍵連接。
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連接子域必須具有充分可撓性以成功地將USP5及所靶向之Ub-蛋白質有效地彙集在一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足以預防過多移動及熵問題的剛性連接子。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之長度包含將USP5及所靶向之Ub-蛋白質有效地彙集在一起的長度。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之可撓性及長度的組合提供將USP5及所靶向之泛素化蛋白質有效地彙集在一起。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連接子域由此在尺寸及可撓性兩個方面應為有效的。
在一個實施例中,連接子域用以將第一結合域連接至第二結合域。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第一結合域與第二結合域之間的連接可以多種方式達成。舉例而言,該連接可為共價或非共價的。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連接子域可為第一結合域與第二結合域之間的直接共價鍵。在一個實施例中,共價鍵聯包括第一結合域與第二結合域中之原子之間的單一、雙重或三重共價鍵,其為直接地或間接地經由一系列原子及共價鍵。在一個實施例中,非共價鍵聯包括非共價分子間相互作用之全部形式,包括(但不限於)靜電相互作用、氫鍵相互作用、凡得瓦爾力(Van der Waals forces)、疏水性相互作用及親水性相互作用。
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為單個胺基酸。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肽。在某些實施例中,肽包含2至50個胺基酸。在某些實施例中,肽包含4至10個胺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肽包含4、5、6、7、8、9或10個胺基酸。在一些實施例中,肽包含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或50個胺基酸。
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小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小分子為有機化合物。在某些實施例中,小分子為合成的非天然存在之化合物。在一個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可為低分子量為至多1,000道爾頓之尺寸為10 nm或更小的小有機分子。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可為含有例如大致100個或更少胺基酸的短肽。
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經設計以將USP5酶安置於接近Ub-蛋白質。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泛素蛋白酶與泛素蛋白酶使Ub-蛋白質去泛素化所必需之Ub-蛋白質之間的鄰近度或距離將視蛋白酶/蛋白質組合而變化。
在某些實施例中,USP5至Ub-蛋白質之距離為20Å至1Å。在某些實施例中,USP5至Ub-蛋白質之距離為20 Å或更小。在某些實施例中,USP5至Ub-蛋白質之距離為15 Å或更小。在某些實施例中,USP5至Ub-蛋白質之距離為10 Å或更小。在某些實施例中,USP5至Ub-蛋白質之距離為5 Å或更小。在某些實施例中,USP5與Ub-蛋白質之間的距離使得USP5即使在兩者均未由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結合時並未使Ub-蛋白質去泛素化,但確實在兩者均由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結合時使Ub-蛋白質去泛素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為5至20個碳原子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為2至18個碳原子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為2至20個碳原子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為5至10個原子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為10至15個原子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為15至20個原子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為10至20個原子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為2個原子長、3個原子長、4個原子長、5個原子長、6個原子長、7個原子長、8個原子長、9個原子長、10個原子長、11個原子長、12個原子長、13個原子長、14個原子長、15個原子長、16個原子長、17個原子長、18個原子長、19個原子長或20個原子長。
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將容易地認識到,此項技術中通常已知的各種連接子可併入至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中。此外,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亦將認識到,雙官能蛋白質水解靶向嵌合(PROTAC)化合物中採用的各種連接子可併入至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中,例如參見WO 2016/197114、美國專利9,632,089、美國專利9,938,264等,其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聚乙二醇。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芳族基。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烷基胺。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烷基醯胺。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磷酸烷酯。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烷基矽氧烷。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環氧基。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醯基鹵化物。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縮水甘油基。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羧酸酯。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酸酐。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經至少一個羧基部分取代之C1至C18伸烷基。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可衍生自經至少一個羧基部分取代之C1至C18伸烷基。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可衍生具有2至18個碳原子之鏈長的自天然或合成來源之胺基酸(多肽),或該胺基酸之醯基鹵化物。此類胺基酸之非限制性實例為18-胺基十八酸及18-胺基硬脂酸。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具有2至18個碳原子之鏈長的天然或合成來源之胺基酸(多肽),或該胺基酸之醯基鹵化物。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具有2、3、4、5、6、7、8、9、10、11、12、13、14、15、16、17或18個碳原子之鏈長的天然或合成來源之胺基酸(多肽),或該胺基酸之醯基鹵化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C1至C18伸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此連接子可衍生自二鹵基伸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C1伸烷基、C2伸烷基、C3伸烷基、C4伸烷基、C5伸烷基、C6伸烷基、C7伸烷基、C8伸烷基、C9伸烷基、C10伸烷基、C11伸烷基、C12伸烷基、C13伸烷基、C14伸烷基、C15伸烷基、C16伸烷基、C17伸烷基或C18伸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為衍生自4,4-聯苯酚、二苯甲酸、二苯甲酸鹵化物、二苯甲酸磺酸酯、對苯二甲酸、對苯二甲酸鹵化物及對苯二甲酸磺酸酯之非限制性實例的芳族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可包含視情況經取代之(聚)乙二醇,其具有1至約100個乙二醇單元、約1至約50個乙二醇單元、1至約25個乙二醇單元、約1至10個乙二醇單元、1至約8個乙二醇單元及1至6個乙二醇單元、2至4個乙二醇單元;或視情況經取代之烷基,其穿插有視情況經取代之O、N、S、P或Si原子。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子經芳基、苯基、苯甲基、烷基、伸烷基或雜環基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諸如聚乙二醇、芳族基、烷基、烯基、磷酸烷基酯、烷基矽氧烷、環氧基、醯基鹵化物、縮水甘油基、羧酸酯、烷基胺、烷基醯胺、酮、酸酐或其組合之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有包含聚乙二醇之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有包含芳族基之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有包含烷基之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有包含烯基之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有包含磷酸烷基酯之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有包含烷基醯胺之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有包含烷基及醯胺基之至少一個基團的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有包含烷基及胺及醯胺基之至少一個基團的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有包含烷基矽氧烷之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有包含環氧基之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有包含醯基鹵化物之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有包含縮水甘油基之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有包含羧酸酯之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有包含酸酐之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可包含以下由 (i)(xxiii)表示之連接域中之一者:
Figure 02_image155
Figure 02_image157
Figure 02_image159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包含由式(xxiv)表示之連接子域,其連接第一結合域及第二結合域, - LK 1-LK 2-LK 3- LK 4-LK 5- 式(xxiv) 其中, LK 1、LK 2、LK 3、LK 4及LK 5中之每一者獨立地選自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雜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2-C 24伸烯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2-C 24伸炔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CH 2CH 2O) p-、-(OCH 2CH 2) p-、-O-、-S-、-S(=O)-、-S(=O) 2-、-S(=O)(=NR LK)-、-C(=O)-、-C(=O)O-、-OC(=O)-、-C(=O)C(=O)-、-C(=O)NR LK-、-NR LKC(=O)-、-OC(=O)NR LK-、-NR LKC(=O)O-、-NR LKC(=O)NR LK-、-C(=O)NR LKC(=O)-、-S(=O) 2NR LK-、-NR LKS(=O) 2-、-NR LK-、-N(OR LK)-及一鍵; 各R LK獨立地為H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6烷基;且 p為選自1至20之整數。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1連接至第一結合域且LK 5連接至第二結合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1為-O-。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1為-(CH 2CH 2O) p-或-(OCH 2CH 2) p-。在一些實施例中,LK 1為-(CH 2CH 2O) p-。在一些實施例中,LK 1為-(OCH 2CH 2) p-。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1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1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12伸雜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1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雜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2-C 24伸烯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2-C 24伸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1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18伸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1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9-C 24伸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2。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3。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4。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5。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6。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7。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8。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9。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10。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2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2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12伸雜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2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雜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2-C 24伸烯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2-C 24伸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2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18伸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2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9-C 24伸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2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12伸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2
Figure 02_image161
Figure 02_image163
Figure 02_image165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2
Figure 02_image167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2視情況經一或多個側氧基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LK 2為鍵結。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2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2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2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2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5員或6員單環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2為哌𠯤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2為O-、-S-、-S(=O)-、-S(=O) 2-、-S(=O)(=NR LK)-、-C(=O)-、-C(=N-OR LK)-、-C(=O)O-、-OC(=O)-、-C(=O)C(=O)-、-C(=O)NR LK-、-NR LKC(=O)-、-OC(=O)NR LK-、-NR LKC(=O)O-、-NR LKC(=O)NR LK-、-C(=O)NR LKC(=O)-、-S(=O) 2NR LK-、-NR LKS(=O) 2-或-NR LK-。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3為鍵結。在一些實施例中,LK 3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環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芳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3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3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3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5員或6員單環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3為哌𠯤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3
Figure 02_image169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3為O-、-S-、-S(=O)-、-S(=O) 2-、-S(=O)(=NR LK)-、-C(=O)-、-C(=N-OR LK)-、-C(=O)O-、-OC(=O)-、-C(=O)C(=O)-、-C(=O)NR LK-、-NR LKC(=O)-、-OC(=O)NR LK-、-NR LKC(=O)O-、-NR LKC(=O)NR LK-、-C(=O)NR LKC(=O)-、-S(=O) 2NR LK-、-NR LKS(=O) 2-或-NR LK-。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3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雜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2-C 24伸烯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2-C 24伸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3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18伸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3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9-C 24伸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3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12伸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3視情況經一或多個側氧基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4為鍵結。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4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雜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2-C 24伸烯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2-C 24伸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4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18伸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4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9-C 24伸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4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12伸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4
Figure 02_image171
Figure 02_image173
Figure 02_image175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4
Figure 02_image177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4視情況經一或多個側氧基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4為O-、-S-、-S(=O)-、-S(=O) 2-、-S(=O)(=NR LK)-、-C(=O)-、-C(=N-OR LK)-、-C(=O)O-、-OC(=O)-、-C(=O)C(=O)-、-C(=O)NR LK-、-NR LKC(=O)-、-OC(=O)NR LK-、-NR LKC(=O)O-、-NR LKC(=O)NR LK-、-C(=O)NR LKC(=O)-、-S(=O) 2NR LK-、-NR LKS(=O) 2-或-NR LK-。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4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雜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2-C 24伸烯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2-C 24伸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4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4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12伸雜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5為鍵結。在一些實施例中,LK 5為O-、-S-、-S(=O)-、-S(=O) 2-、-S(=O)(=NR LK)-、-C(=O)-、-C(=N-OR LK)-、-C(=O)O-、-OC(=O)-、-C(=O)C(=O)-、-C(=O)NR LK-、-NR LKC(=O)-、-OC(=O)NR LK-、-NR LKC(=O)O-、-NR LKC(=O)NR LK-、-C(=O)NR LKC(=O)-、-S(=O) 2NR LK-、-NR LKS(=O) 2-或-NR LK-。在一些實施例中,LK 5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雜烷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2-C 24伸烯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2-C 24伸炔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1、LK 2、LK 3、LK 4及LK 5中之每一者獨立地經一或多個個別地且獨立地選自以下之額外基團取代:D、側氧基、鹵素、-CN、-NH 2、-NH(烷基)、-N(烷基) 2、-OH-CO 2H、-CO 2烷基、-C(=O)NH 2、-C(=O)NH(烷基)、-C(=O)N(烷基) 2、-S(=O) 2NH 2、-S(=O) 2NH(烷基)、-S(=O) 2N(烷基) 2、烷基、環烷基、氟烷基、雜烷基、烷氧基、氟烷氧基、雜環烷基、芳基、雜芳基、芳氧基、烷硫基、芳硫基、烷基亞碸、芳基亞碸、烷基碸及芳基碸。在一些其他實施例中,視情況選用之取代基係獨立地選自:D、鹵素、-CN、-NH 2、-NH(CH 3)、-N(CH 3) 2、-OH、-CO 2H、-CO 2(C 1-C 4烷基)、-C(=O)NH 2、-C(=O)NH(C 1-C 4烷基)、-C(=O)N(C 1-C 4烷基) 2、-S(=O) 2NH 2、-S(=O) 2NH(C 1-C 4烷基)、-S(=O) 2N(C 1-C 4烷基) 2、C 1-C 4烷基、C 3-C 6環烷基、C 1-C 4氟烷基、C 1-C 4雜烷基、C 1-C 4烷氧基、C 1-C 4氟烷氧基、-SC 1-C 4烷基、-S(=O)C 1-C 4烷基及-S(=O) 2C 1-C 4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K 1、LK 2、LK 3、LK 4及LK 5中之每一者獨立地經一或多個個別地且獨立地選自以下之額外基團取代:D、側氧基、鹵素、-CN、-NH 2、-NH(烷基)、-N(烷基) 2、-OH、-CO 2H、C 1-C 6烷基、C 1-C 6氟烷基、C 1-C 6雜烷基或C 1-C 6烷氧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1為-(CH 2CH 2O) p-或-(OCH 2CH 2) p-且LK 2、LK 3、LK 4及LK 5中之每一者為鍵結。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5。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4。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3。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6。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7。在一些實施例中,p為2至10。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1為-O-、LK 2為C 1-C 6伸烷基。LK 3
Figure 02_image179
,LK 4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烷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雜烷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1為-O-,LK 2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烷基,且LK 3、LK 4及LK 5中之每一者為鍵結。
在一些實施例中,LK 1及LK 2中之每一者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烷基或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24伸雜烷基,且LK 3、LK 4及LK 5中之每一者為鍵結。
在一些實施例中,R LK獨立地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R LK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C 1-C 6烷基,例如C 1-C 3烷基,包括甲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xxiv)之連接子域係選自:
Figure 02_image181
Figure 02_image183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為或包含
Figure 02_image185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為或包含
Figure 02_image187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為或包含
Figure 02_image189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為或包含
Figure 02_image191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為或包含
Figure 02_image193
。在一些實施例中,-O-連接至第一結合域且伸乙基連接至第二結合域。在一些實施例中,-O-連接至第二結合域且伸乙基連接至第一結合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xxiv)之連接子域係選自
Figure 02_image195
,其中k為0至25,k1為0至10,且k2為0至10。在一些實施例中,式(xxiv)之連接子域包含
Figure 02_image197
Figure 02_image199
之結構,其中k為0至25,k1為0至10且k2為0至10。在一些實施例中,式(xxiv)之連接子域包含
Figure 02_image201
,其中k為0至25,k1為0至10且k2為0至10。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2。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3。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4。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5。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6。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7。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8。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9。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10。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11。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12。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13。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14。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15。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16。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17。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18。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19。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20。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21。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22。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23。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24。在一些實施例中,k為25。在一些實施例中,k1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k1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k1為2。在一些實施例中,k1為3。在一些實施例中,k1為4。在一些實施例中,k1為5。在一些實施例中,k1為6。在一些實施例中,k1為7。在一些實施例中,k1為8。在一些實施例中,k1為9。在一些實施例中,k1為10。在一些實施例中,k2為0。在一些實施例中,k2為1。在一些實施例中,k2為2。在一些實施例中,k2為3。在一些實施例中,k2為4。在一些實施例中,k2為5。在一些實施例中,k2為6。在一些實施例中,k2為7。在一些實施例中,k2為8。在一些實施例中,k2為9。在一些實施例中,k2為10。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
Figure 02_image203
之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
Figure 02_image205
之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式(AA)之嵌合分子包含式( i)至( xxiv)之連接子。在一些實施例中,式(AA)之嵌合分子包含式( xxiv)之連接子。
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單元中之每一者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具有2至50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鏈、具有2至50個碳原子之磷酸烷基酯鏈、具有2至50個碳原子之烷基醚鏈(例如,具有各種長度之PEG、PPG)、烷基醯胺、烷基胺或其任何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視情況經取代之(聚)乙二醇,其具有8個乙二醇單元。在額外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視情況經取代之(聚)乙二醇,其具有11個乙二醇單元。在額外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視情況經取代之(聚)乙二醇,其具有14個乙二醇單元。在額外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視情況經取代之(聚)乙二醇,其具有17個乙二醇單元。
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可為不對稱的。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可為對稱的。
連接子連接至結合域之化學物質包括但不限於酯、醯胺、胺、醯肼、硫醇、碸、亞碸、醚、羥胺、雜環、乙炔、烷基及烯烴。 SURTAC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包含:包含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包含經設計以結合於Ub-蛋白質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及將第一結合域與第二結合域連接之連接子域( 1D)。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以下之嵌合分子稱為存活靶向嵌合(「SURTAC」)分子:包含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包含經設計以結合於Ub-蛋白質之目標結合劑之第二結合域,及將第一結合域與第二結合域連接之連接子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包含:包含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包含經設計以結合於Ub-CFTR蛋白質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及將第一結合域與第二結合域連接之連接子域。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包含:包含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包含經設計以結合於Ub-CFTR蛋白質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及將第一結合域與第二結合域連接之連接子域,其中該Ub-CFTR蛋白質包含野生型CFTR或突變CFTR。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包含:包含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包含經設計以結合於Ub-CFTR蛋白質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及將第一結合域與第二結合域連接之連接子域,其中該CFTR蛋白質摺疊異常。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包含:包含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包含經設計以結合於Ub-CFTR蛋白質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及將第一結合域與第二結合域連接之連接子域,其中該CFTR蛋白質經正確摺疊。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包含:包含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包含經設計以結合於Ub-CFTR蛋白質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及將第一結合域與第二結合域連接之連接子域,其中該CFTR蛋白質小於全長CFTR。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包含:包含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包含經設計以結合於Ub-PARP-1蛋白質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及將第一結合域與第二結合域連接之連接子域。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包含:包含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包含經設計以結合於Ub-PARP-1蛋白質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及將第一結合域與第二結合域連接之連接子域,其中該Ub-PARP-1蛋白質包含WT PARP-1。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包含:包含USP5結合劑之第一結合域、包含經設計以結合於Ub-PKA蛋白質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及將第一結合域與第二結合域連接之連接子域。
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及第二結合域在空間上經配置以使USP5及Ub-蛋白質充分接近以允許USP5使所結合之Ub-蛋白質去泛素化。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之去泛素化增加該蛋白質之半衰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及第二結合域在空間上經配置以使USP5及Ub-CFTR蛋白質充分接近以允許USP5使所結合之Ub-CFTR去泛素化。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之去泛素化增加該CFTR之半衰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結合域及第二結合域在空間上經配置以使USP5及Ub-PARP-1充分接近以允許USP5使所結合之Ub-PARP-1去泛素化。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之去泛素化增加該PARP-1之半衰期。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之去泛素化增加細胞核中該PARP-1之局部濃度。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之去泛素化增加結合至DNA之該PARP-1的量。
由於USP5結合劑及Ub-蛋白質結合劑之尺寸及體積不同,在設計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的一個特定實施例時要解決第一結合域、第二結合域及連接子域相對於彼此之相對定向。一般而言,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且特定言之此等三個域之相對定向經設計以允許由第一結合域結合之USP5使由第二結合域結合之Ub-蛋白質去泛素化。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嵌合分子經設計以特異性地結合各種細胞蛋白質,例如USP5酶及Ub-目標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結合於包含胞內蛋白質之Ub-目標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結合於包含核蛋白質之Ub-目標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結合於部分在胞內且部分嵌入膜(例如質膜(「PM」))內的Ub-蛋白質,其中接近的Ub-蛋白質為胞內的。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內嵌質膜於的受體蛋白質或孔隙蛋白質,其在一些實施例中可具有剛好暴露於細胞之(PM之)胞溶質側面上或PM之胞溶質側面上及胞外的蛋白質表面。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嵌合分子結合至Ub-蛋白質。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嵌合分子結合至USP5。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嵌合分子同時結合至Ub-蛋白質及USP5。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嵌合分子在重疊時間結合至Ub-蛋白質及USP5兩者,同時不需要Ub-蛋白質結合時間與USP5結合時間一致。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嵌合分子結合至Ub-蛋白質、USP5、或Ub-蛋白質及USP5兩者。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進入細胞,結合Ub-蛋白質及USP5。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進入細胞,且首先結合Ub-蛋白質且接著結合USP5。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進入細胞,且首先結合USP5且接著結合Ub-蛋白質。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進入細胞,結合Ub-CFTR及USP5。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進入細胞,且首先結合CFTR且接著結合USP5。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進入細胞,且首先結合USP5且接著結合CFTR。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進入細胞,結合Ub-PARP-1及USP5。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進入細胞,且首先結合PARP-1且接著結合USP5。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進入細胞,且首先結合USP5且接著結合PARP-1。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在第二結合位點結合Ub-蛋白質,且在第一結合位點結合之USP5使Ub-蛋白質去泛素化。在一些實施例中,去泛素化使得Ub-蛋白質之穩定性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去泛素化使得Ub-蛋白質之半衰期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去泛素化使得Ub-蛋白質之局部濃度增加。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Ub-蛋白質包含CFTR時,嵌合分子增強CFTR之功能性,其中其可增強CFTR至PM之運輸。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增強CFTR至膜之運輸且甚至增強CFTR在PM中之恰當內化及摺疊。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校正CFTR至PM之運輸以確保更多CFTR通道達至外部細胞表面。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校正CFTR至PM之運輸以確保PM處之功能性CFTR通道。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校正CFTR至PM之運輸以增加PM處之功能性CFTR通道的數目。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增加PM處之功能性CFTR通道的量。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有助於激活PM處之CFTR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激活PM處之CFTR功能,其中CFTR通道功能,例如陰離子轉運增強。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激活PM處之CFTR,恢復CFTR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加強PM處之CFTR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加強PM處之CFTR功能,其中CFTR通道功能,例如陰離子轉運增強。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加強PM處之CFTR且恢復CFTR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恢復PM處之正確CFTR功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在第二結合位點處結合Ub-CFTR且第一結合位點處所結合之USP5使Ub-蛋白質去泛素化。在一些實施例中,去泛素化使得Ub-蛋白質之穩定性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去泛素化使得Ub-蛋白質之半衰期增加。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Ub-蛋白質包含PARP-1時,嵌合分子增強PARP-1之功能性,其中PARP-1保留其藉由DNA之捕獲活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當Ub-蛋白質包含PARP-1時,嵌合分子增強PARP-1之功能性,其中細胞核中PARP-1之量增加使腫瘤細胞中之DNA損壞、細胞應力及細胞死亡增加。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具有雙重功能及(1) USP5使Ub-蛋白質去泛素化,從而使得穩定性增加、半衰期增加或該兩者,及(2)目標結合劑影響Ub-蛋白質之功能性,例如但不限於增強可用Ub-蛋白質或其用於治療性治療之去泛素化形式的量、改善該Ub-蛋白質之摺疊、校正該Ub-蛋白質之摺疊、增強Ub-蛋白質之活性、幫助正確地靶向細胞內之Ub-蛋白質、加強Ub-蛋白質之活性及/或增強Ub-蛋白質之運輸。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具有雙重功能及(1) USP5使Ub-CFTR蛋白質去泛素化,從而使得穩定性增加、半衰期增加或該兩者及(2)目標結合劑影響Ub-CFTR之功能性,例如但不限於增強CFTR至PM之運輸、增強CFTR至膜之運輸及增強CFTR在PM中之恰當內化及摺疊、校正CFTR至PM之運輸以確保更多CFTR通道達至外部細胞表面、校正CFTR至PM之運輸以確保PM處之功能性CFTR通道、校正CFTR至PM之運輸一確保更朵CFTR通道達至外部細胞表面、校正CFTR至PM之運輸以確保PM處之功能性CFTR通道增加、PM處之功能性CFTR通道之數目增加、PM處之功能性CFTR通道的量增加、有助於激活PM處之CFTR功能、增強CFTR通道功能(例如陰離子轉運)、藉由CFTR加強離子跨越PM之轉運、恢復PM處之CFTR功能、恢復及增強PM處之CFTR功能。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雙功能結合USP5酶及Ub-目標蛋白,其中所結合之USP5使所結合之Ub-蛋白質去泛素化,從而使得所靶向Ub-蛋白質之半衰期增加或局部濃度增加或該兩者。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雙功能結合USP5酶及Ub-CFTR目標蛋白,其中所結合之USP5使所結合之Ub-CFTR去泛素化,從而使得Ub-CFTR目標之半衰期增加或局部濃度增加或該兩者。在一些實施例中,CFTR之半衰期增加術的質膜處之CFTR的功能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雙功能結合USP5酶及Ub-PARP1目標蛋白,其中所結合之USP5使所結合之Ub-PARP1去泛素化,從而使得Ub-PARP1目標之半衰期增加或局部濃度增加或該兩者。在一些實施例中,PARP-1之量增加使得DNA上捕獲之PARP-1增加,及腫瘤細胞中之DNA損壞增加、細胞應力增加及細胞死亡增加。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具有雙功能及(1)USP5使Ub-PKA蛋白質去泛素化,從而使得半衰期增加及局部濃度增加或該兩者,其中PKA之量增加充當成骨分化中cAMP/PKA/CREB路徑之活化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可用於治療骨骼相關之疾病,諸如成骨不全(OI)。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可用於促進成骨。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可用於治療與PKA相關之疾病或病況。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在去泛素化期間及/或之後不抑制Ub-蛋白質之活性及/或USP5之活性。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在去泛素化期間及之後不抑制Ub-蛋白質之活性。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在去泛素化期間及之後不抑制USP5之活性。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在去泛素化期間及之後不抑制Ub-蛋白質之活性及USP5之活性。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在去泛素化期間及/或之後不抑制Ub-CFTR之活性及/或USP5之活性。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在泛素化期間及之後不抑制Ub-CFTR之活性。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在去泛素化期間及之後不抑制Ub-CFTR之活性及USP5之活性。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在去泛素化期間及/或之後不抑制Ub-PARP-1之活性及/或USP5之活性。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在去泛素化期間及之後不抑制Ub-PARP-1之活性。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在去泛素化期間及之後不抑制Ub-PARP-1之活性及USP5之活性。
在某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可使USP5及Ub-蛋白質(例如但不限於Ub-CFTR及/或Ub-PARP-1)處於功能範圍內,與其對USP5活性或Ub-蛋白質活性(例如Ub-CFTR及/或Ub-PARP-1活性)之作用無關。在某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可經置換,同時USP5現將處於適當位置以自Ub-蛋白質裂解Ub分子。因此,使用嵌合分子將有效地維持或增加Ub-蛋白質(例如但不限於Ub-CFTR及/或Ub-PARP-1)之預期半衰期。
熟悉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去泛素化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仍包含一或多個Ub分子,其中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SURTAC分子接觸之後的Ub分子數目比與SURTC分子接觸之前的Ub分子數目更少。在其他實施例中,去泛素化蛋白質可不包含Ub分子。因此,在某些實施例中,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Ub-目標」涵蓋具有至少一個Ub分子之目標,而在其他實施例中,該術語涵蓋與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結合之前的Ub分子數目相比,具有更少或不具有Ub分子之去泛素化目標。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被動地擴散跨過細胞膜。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被動地擴散跨過PM。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被動地擴散跨過核膜。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不靶向任何特定細胞群體。然而,混雜的細胞進入可能在活體內存在問題,尤其在全身性投藥期間。因此,在另一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可進一步包含第三結合域,其特異性地靶向由限定之細胞群體呈現之抗原。第三結合域可包含特異性識別細胞呈現抗原之分子,諸如抗體或其片段。在替代例中,第三結合域可包含由細胞呈現抗原特異性識別之分子,諸如細胞呈現抗原之配位體。在替代例中第三結合域可包含由細胞呈現抗原特異性識別之分子,諸如適體。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因為第三結合域結合在細胞外部之細胞呈現抗原,所以其不需要額外步驟的情況下在結合之後並未共價連接至細胞呈現抗原。
不受任何理論或機制束縛,假設第三結合域短暫地結合於細胞呈現抗原,至少持續極少時間以允許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結合至細胞呈現抗原,進而進入細胞。
在另一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穿透膜(例如PM)之固有能力可藉由進一步包含細胞穿透標籤強化。因此,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可進一步包含細胞穿透標籤,其增加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的細胞或膜穿透傾向。不受任何理論或機制束縛,假設細胞穿透標籤與細胞之膜短暫地相互作用,至少持續極少時間以允許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進入細胞。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多種細胞穿透標籤已經為已知的,諸如每年鑑別出更多的細胞穿透肽(CPP)。細胞穿透標籤,諸如細胞穿透肽(CPP)可為促進細胞攝入/攝取各種分子的短肽。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可經由化學鍵聯(經由共價鍵結)或經由非共價相互作用與CPP締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泛素化目標多肽為胞溶質。在一些實施例中,泛素化目標多肽為膜結合多肽。
由於本文提供之嵌合分子為合成的,亦即未在自然界中發現,所以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可藉由例如蛋白質合成及有機化學之領域中已知的任何方法來產生。因此,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可在活體外產生。當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可完全或部分地由胺基酸製成,例如可為肽或蛋白質時,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可藉由編碼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的核酸序列(諸如mRNA、單股DNA (ssDNA)及雙股DNA (dsDNA))來產生。
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本文所提供之分子可結合其目標,對其目標執行作用,且接著釋放其目標。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短暫地結合於Ub-蛋白質,例如但不限於Ub-CFTR及/或PARP-1,且在藉由USP5自Ub-蛋白質(例如但不限於Ub-CFTR及/或PARP-1)移除一或多個泛素分子之後自該蛋白質解離。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識別僅在其泛素化狀態下之Ub-蛋白質,例如但不限於Ub-CFTR及/或PARP-1且並不識別在其去泛素化狀態下的相同蛋白質(例如,當全部或一些泛素分子自Ub-蛋白質 (例如但不限於Ub-CFTR及/或PARP-1)移除時)。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識別Ub-蛋白質,例如但不限於Ub-CFTR及/或PARP-1,與其泛素化狀態無關。
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短暫地結合於Ub-蛋白質,例如但不限於Ub-PKA且在藉由USP5自Ub-蛋白質(例如但不限於Ub-CFTR、PKA及/或PARP-1)移除一或多個泛素分子之後自該蛋白質解離。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識別僅在其泛素化狀態下之Ub-蛋白質,例如但不限於Ub-PKA且並不識別在其去泛素化狀態下的相同蛋白質(例如,當全部或一些泛素分子自Ub-蛋白質 (例如但不限於Ub-CFTR、PKA及/或PARP-1)移除時)。在某些實施例中,第二結合域識別Ub-蛋白質,例如但不限於Ub-PKA,與其泛素化狀態無關。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之嵌合分子經設計以使任何Ub-蛋白質非常接近於USP5,使得去泛素化酶可自Ub-蛋白質移除一或多個泛素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包含Ub-CFTR。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包含Ub-PARP-1。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包含Ub-PKA。在某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攜載單泛素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在結合於上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後攜載單泛素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攜載聚泛素鏈。在某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在結合於上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之後攜載聚泛素鏈。在某些實施例中,聚泛素鏈包含至少2個泛素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聚泛素鏈包含至少4個泛素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聚泛素鏈包含至少6個泛素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聚泛素鏈包含至少8個泛素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聚泛素鏈包含至少10個泛素分子。
在某些實施例中,聚泛素鏈包含2至50個泛素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聚泛素鏈包含4至45個泛素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聚泛素鏈包含6至40個泛素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聚泛素鏈包含8至35個泛素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聚泛素鏈包含10至30個泛素分子。
在另一實施例中,由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結合之Ub-蛋白質可為USP5之非天然目標。例如尚未已知為USP5之受質的蛋白質。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之雙重結合活性使得一或多個泛素分子自USP5蛋白質實質裂解。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之雙重結合活性使得一或多個泛素分子自尚未已知為USP5受質的Ub-蛋白質裂解。
在一些實施例中,裂解包含Ub-Ub鍵之裂解。在一些實施例中,裂解包含Ub-蛋白質鍵之裂解。在一些實施例中,裂解包含比Ub-蛋白質鍵之裂解更強的Ub-Ub鍵之裂解。
在一個實施例中,自蛋白質受質移除一或多個泛素可為部分的,亦即蛋白質自本文所提供之具有比其所結合之Ub鏈更短的Ub鏈的嵌合分子脫離。在另一實施例中,一或多個泛素之移除可為完全的,亦即蛋白質自本文提供之不含任何Ub分子的嵌合分子脫離。在任一情況下,所產生的部分或完全去泛素化蛋白質經歷UPS相關蛋白質降解之傾向在未消除時顯著降低。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的USP5結合劑,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2)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3)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4)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5)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6)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8)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9)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2*)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3*)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4*)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5*)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6*)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下 ( 1* )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熟悉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嵌合分子可包含例如由 (1) 至式 (9)中之任一者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N)中之任一者表示的目標結合劑。熟悉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嵌合分子可包含例如由 ( 1* ) 至式 (9*)中之任一者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N)中之任一者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2)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2)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3)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3)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4)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4)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5)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5)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6)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6)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B)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C)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D)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E)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F)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G)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H)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I)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M)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2)(3)(4)(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2*)(3*)(4*) (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2)(3)(4)(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B)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2*)(3*)(4*) (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B)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2)(3)(4)(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C)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2*)(3*)(4*) (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C)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2)(3)(4)(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D)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2*)(3*)(4*) (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D)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2)(3)(4)(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E)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2*)(3*)(4*) (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E)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2)(3)(4)(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F)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2*)(3*)(4*) (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F)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2)(3)(4)(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G)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2*)(3*)(4*) (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G)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2)(3)(4)(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H)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2*)(3*)(4*) (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H)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2)(3)(4)(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I)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2*)(3*)(4*) (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I)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2)(3)(4)(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2*)(3*)(4*) (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2)(3)(4)(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2*)(3*)(4*) (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2)(3)(4)(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2*)(3*)(4*) (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2)(3)(4)(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M)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2*)(3*)(4*) (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M)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 (2)(3)(4)(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1*)(2*)(3*)(4*) (5*)(6*)(7*)(8*)(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B)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C)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D)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E)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F)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G)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H)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I)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M)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B)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C)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D)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E)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F)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G)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H)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I)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M)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B)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C)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D)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E)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F)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G)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H)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I)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M)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B)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C)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D)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E)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F)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G)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H)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I)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M)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8*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B)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C)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D)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E)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F)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G)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H)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I)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M)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B)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C)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D)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E)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F)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G)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H)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I)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M)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嵌合分子,其包含由 ( 9*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之嵌合分子由 1中提供的嵌合分子 I XXX之結構表示。左側行提供嵌合分子編號(#),右側行提供基於所鑑別出之目標結合劑域分組的嵌合分子結構。
1 一般嵌合分子
# 目標結合劑 A H ( 依伐卡托 )
I
Figure 02_image207
II
Figure 02_image209
III
Figure 02_image211
IV
Figure 02_image213
V
Figure 02_image215
VI
Figure 02_image217
目標結合劑 B I ( 魯瑪卡托 )
VII
Figure 02_image219
VIII
Figure 02_image221
IX
Figure 02_image223
X
Figure 02_image225
XI
Figure 02_image227
XII
Figure 02_image229
目標結合劑 C ( 特薩卡托 )
XIII
Figure 02_image231
XIV
Figure 02_image233
XV
Figure 02_image235
目標結合劑 D ( 埃克斯卡托 )
XVI
Figure 02_image237
XVII
Figure 02_image239
XVIII
Figure 02_image241
目標結合劑 E (ABBV-2222)
XIX
Figure 02_image243
XX
Figure 02_image245
XXI
Figure 02_image247
目標結合劑 F ( 帕森納卡托 )
XXII
Figure 02_image249
XXIII
Figure 02_image251
XXIV
Figure 02_image253
目標結合劑 G ( 勒瑟利卡托 )
XXV
Figure 02_image255
XXVI
Figure 02_image257
XXVII
Figure 02_image259
目標結合劑 K ( 奧拉帕尼 )
XXVIII
Figure 02_image261
XXIX
Figure 02_image263
XXX
Figure 02_image265
在一些實施例中,表1之嵌合分子之連接子域可包含以下連接域中之任一者,如由式( i)至( xxiii)表示:
Figure 02_image267
Figure 02_image269
Figure 02_image271
。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域包含式(xxiv)之結構。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具有
Figure 02_image273
之結構,其中LINKER為本文所描述之連接子域,例如式(xxiv)之連接子域,其中第二結合域視情況經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具有
Figure 02_image275
之結構,其中LINKER為本文所描述之連接子域,例如式(xxiv)之連接子域,其中第二結合域視情況經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具有
Figure 02_image277
之結構,其中LINKER為本文所描述之連接子域,例如式(xxiv)之連接子域,其中第二結合域視情況經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具有
Figure 02_image279
之結構,其中LINKER為本文所描述之連接子域,例如式(xxiv)之連接子域,其中第二結合域視情況經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具有
Figure 02_image281
之結構,其中LINKER為本文所描述之連接子域,例如式(xxiv)之連接子域,其中第二結合域視情況經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具有
Figure 02_image283
之結構,其中LINKER為本文所描述之連接子域,例如式(xxiv)之連接子域,其中第二結合域視情況經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具有
Figure 02_image285
之結構,其中LINKER為本文所描述之連接子域,例如式(xxiv)之連接子域,其中第二結合域視情況經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具有
Figure 02_image287
之結構,其中LINKER為本文所描述之連接子域,例如式(xxiv)之連接子域,其中第二結合域視情況經取代。
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單元中之每一者獨立地為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具有2至50個碳原子之直鏈或分支鏈烷基鏈、具有2至50個碳原子之磷酸烷基酯鏈、具有2至50個碳原子之烷基醚鏈(例如,具有各種長度之PEG、PPG)、烷基醯胺、烷基胺或其任何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視情況經取代之(聚)乙二醇,其具有8個乙二醇單元。在額外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視情況經取代之(聚)乙二醇,其具有11個乙二醇單元。在額外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視情況經取代之(聚)乙二醇,其具有14個乙二醇單元。在額外實施例中,連接子包含視情況經取代之(聚)乙二醇,其具有17個乙二醇單元。
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可為不對稱的。在某些實施例中,連接子可為對稱的。
連接子連接至結合域之化學物質包括但不限於酯、醯胺、胺、醯肼、硫醇、碸、亞碸、醚、羥胺、雜環、乙炔、烷基及烯烴。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之嵌合分子由表2中之 嵌合分子 1 210之結構中之任一者表示: 2 嵌合分子
Figure 02_image289
Figure 02_image291
Figure 02_image293
Figure 02_image295
Figure 02_image297
Figure 02_image299
Figure 02_image301
Figure 02_image303
Figure 02_image305
Figure 02_image307
Figure 02_image309
Figure 02_image311
Figure 02_image313
Figure 02_image315
Figure 02_image317
Figure 02_image319
Figure 02_image321
Figure 02_image323
Figure 02_image325
Figure 02_image327
Figure 02_image329
Figure 02_image331
Figure 02_image332
Figure 02_image334
Figure 02_image336
Figure 02_image338
Figure 02_image340
Figure 02_image342
Figure 02_image344
Figure 02_image346
Figure 02_image348
Figure 02_image350
Figure 02_image352
Figure 02_image354
Figure 02_image356
Figure 02_image358
Figure 02_image360
Figure 02_image362
Figure 02_image364
Figure 02_image366
Figure 02_image368
Figure 02_image370
Figure 02_image372
Figure 02_image374
Figure 02_image376
Figure 02_image378
Figure 02_image380
Figure 02_image382
Figure 02_image384
Figure 02_image386
在一些實施例中,由表2所揭示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之域順序為目標結合劑域-連接子域-USP5結合劑域。在其他實施例中,由表2所揭示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之域順序為USP5結合劑域-連接子域-目標結合劑域。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基於本文所提供之揭示內容,哪些域為USP5結合劑域、連接子域及目標結合劑域,與完整嵌合結構之定向無關。 化學定義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1)之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胺、CN、-NHCOR 3、NH-烷基、NH-芳基、NH-環烷基、NH-雜環烷基、NH-烷基-COOH、NH-CH 2-COOH、NO 2、烷氧基、COOH、OH或SH,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在另一實施例中,W 3及R 1一起形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5員至6員雜環。在另一實施例中,其中若X 1、X 2、X 3、X 4、X 6、X 7、X 8、X 9各自獨立地為N,則對應取代基W 1、W 2、W 4、W 3、W 13、W 14、W 16或W 15為空值。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4)之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胺、CN、-NHCOR 3、NH-烷基、NH-芳基、NH-環烷基、NH-雜環烷基、NH-烷基-COOH、NH-CH 2-COOH、NO 2、烷氧基、COOH、OH或SH,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在另一實施例中,其中若X 1、X 2、X 3、X 4、X 6、X 7、X 8、X 9各自獨立地為N,則對應取代基W 1、W 2、W 4、W 3、W 13、W 14、W 16或W 15為空值。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5)或(6)之W 1至W 2及W 4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胺、CN、-NHCOR 3、NH-烷基、NH-芳基、NH-環烷基、NH-雜環烷基、NH-烷基-COOH、NH-CH 2-COOH、NO 2、烷氧基、COOH、OH或SH,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在另一實施例中,其中若X 1、X 2、X 3、X 6、X 7、X 8、X 9各自獨立地為N,則對應取代基W 1、W 2、W 4、W 13、W 14、W 16或W 15為空值。
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氫。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氫。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鹵化物。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烷基。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環烷基。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雜環烷基。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芳基。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胺。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CN。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NHCOR 3。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NH-烷基。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NH-芳基。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NH-環烷基。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NH-雜環烷基。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NH-烷基-COOH。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NH-CH 2-COOH。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NO 2。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烷氧基。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COOH。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OH。在一個實施例中,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SH。
在一些實施例中,R 3為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CN、-NHCOR 3、NH-烷基、NH-芳基、NH-環烷基、NH-雜環烷基、NH-烷基-COOH、NH-CH 2-COOH、NO 2、烷氧基、COOH、OH及SH。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氫。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鹵化物。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烷基。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環烷基。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雜環烷基。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芳基。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CN。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NHCOR 3。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NH-烷基。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NH-芳基。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NH-環烷基。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NH-雜環烷基。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NH-烷基-COOH。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NH-CH 2-COOH。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NO 2。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烷氧基。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COOH。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OH。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為SH。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5)之W 19為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或芳基。 在另一實施例中,式(5)之W 19及W 17一起形成雙鍵。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6)之W 20為空值或氫。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1)或(4)之X 1至X 4及X 6至X 9各自獨立地為C或N。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5)或(6)之X 1至X 3及X 6至X 9各自獨立地為C或N。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1)、(4)、(5)或(6)之X 5為CH或N。
在一些實施例中,式(1)或(2)之R 1為烷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胺、-NHCH 2COOH、-O-烷基、-NH-烷基、或-CH 2-芳基,且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每一者表示本發明之各別實施例。
在一些實施例中,R 2為烷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烷基-COOH或-CH 2-COOH,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
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1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S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鹵素。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CN。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NO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NR cR d(例如,胺基、NH-烷基或N(烷基)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或-C(=O)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C 1-C 6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C 1-C 6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C 1-C 6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C 2-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環烷基(例如,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雜環烷基(例如,5員或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為雜芳基。
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2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SH。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鹵素。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CN。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NO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NR cR d(例如,胺基、NH-烷基或N(烷基)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或-C(=O)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C 1-C 6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C 1-C 6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C 1-C 6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C 2-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環烷基(例如,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雜環烷基(例如,5員或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2為雜芳基。
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4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SH。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鹵素。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CN。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NO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NR cR d(例如,胺基、NH-烷基或N(烷基)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或-C(=O)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C 1-C 6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C 1-C 6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C 1-C 6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C 2-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環烷基(例如,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雜環烷基(例如,5員或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4為雜芳基。
在式(1*)、(4*)、(1)或(4)之一些實施例中,W 3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SH。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鹵素。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CN。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NO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NR cR d(例如,胺基、NH-烷基或N(烷基)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或-C(=O)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C 1-C 6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C 1-C 6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C 1-C 6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C 2-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環烷基(例如,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雜環烷基(例如,5員或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3為雜芳基。
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3及R 1一起形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5員至6員環狀或雜環。在一些實施例中,W 3及R 1一起形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5員至6員雜環。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為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含有1至3個氮及0至1個氧。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含有2個氮。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經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為6員環。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為5員環。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為完全飽和的。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為部分飽和的。在一些實施例中,5員至6員環狀或雜環經1至5個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側氧基、-CN、-NO 2、-OH、-OR a、-OC(=O)R a、-OC(=O)OR b、-OC(=O)NR cR d、-SH、-SR a、-S(=O)R a、-S(=O) 2R a、-S(=O) 2NR cR d、-NR cR d、-NR bC(=O)NR cR d、-NR bC(=O)R a、-NR bC(=O)OR b、-NR bS(=O) 2R a、-C(=O)R a、-C(=O)OR b、-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獨立地視情況經一或多個R e取代,且其中R e、R a、R b、R c及R d具有如式(I*)中所定義之相同含義。在一些實施例中,5員至6員環狀或雜環經1至5個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側氧基、-CN、-NO 2、-OH、-OR a、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及C 1-C 6胺烷基,其中各烷基獨立地視情況經一或多個R e取代,且R e係選自鹵素、-OH及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5員至6員環狀或雜環經側氧基及-CH 2-COOH取代。
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S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鹵素。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CN。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NO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NR cR d(例如,胺基、NH-烷基或N(烷基)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或-C(=O)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C 1-C 6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C 1-C 6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C 1-C 6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C 2-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環烷基(例如,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雜環烷基(例如,5員或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3為雜芳基。
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S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鹵素。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CN。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NO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NR cR d(例如,胺基、NH-烷基或N(烷基)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或-C(=O)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C 1-C 6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C 1-C 6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C 1-C 6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C 2-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環烷基(例如,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雜環烷基(例如,5員或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4為雜芳基。
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S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鹵素。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CN。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NO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NR cR d(例如,胺基、NH-烷基或N(烷基)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或-C(=O)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C 1-C 6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C 1-C 6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C 1-C 6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C 2-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環烷基(例如,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雜環烷基(例如,5員或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5為雜芳基。
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S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鹵素。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CN。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NO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NR cR d(例如,胺基、NH-烷基或N(烷基)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或-C(=O)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C 1-C 6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C 1-C 6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C 1-C 6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C 2-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環烷基(例如,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雜環烷基(例如,5員或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6為雜芳基。
在式(1*)、(4*)、(5*)、(6*)之一些實施例中,R 5為H或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5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R 5為甲基。
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5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SH。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鹵素。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CN。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NO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NR cR d(例如,胺基、NH-烷基或N(烷基)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或-C(=O)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C 1-C 6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C 1-C 6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C 1-C 6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C 2-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環烷基(例如,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雜環烷基(例如,5員或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5為雜芳基。
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6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SH。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鹵素。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CN。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NO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NR cR d(例如,胺基、NH-烷基或N(烷基)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NH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或-C(=O)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C 1-C 6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C 1-C 6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C 1-C 6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C 2-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環烷基(例如,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雜環烷基(例如,5員或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6為雜芳基。
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7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7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SH。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鹵素。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CN。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NO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NR cR d(例如,胺基、NH-烷基或N(烷基)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或-C(=O)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C 1-C 6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C 1-C 6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C 1-C 6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C 2-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環烷基(例如,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雜環烷基(例如,5員或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7為雜芳基。
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8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7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SH。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鹵素。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CN。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NO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NR cR d(例如,胺基、NH-烷基或N(烷基)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或-C(=O)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C 1-C 6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C 1-C 6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C 1-C 6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C 2-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環烷基(例如,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雜環烷基(例如,5員或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8為雜芳基。
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9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7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SH。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鹵素。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CN。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NO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NR cR d(例如,胺基、NH-烷基或N(烷基)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或-C(=O)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C 1-C 3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甲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乙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丙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C 1-C 6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C 1-C 3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C 1-C 6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C 1-C 3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C 1-C 6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C 2-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環烷基(例如,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雜環烷基(例如,5員或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9為雜芳基。
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7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S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鹵素。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CN。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NO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NR cR d(例如,胺基、NH-烷基或N(烷基)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或-C(=O)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C 1-C 6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C 1-C 6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C 1-C 6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C 2-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環烷基(例如,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雜環烷基(例如,5員或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0為雜芳基。
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7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S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鹵素。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CN。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NO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NR cR d(例如,胺基、NH-烷基或N(烷基)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或-C(=O)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C 1-C 6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C 1-C 6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C 1-C 6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C 2-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環烷基(例如,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雜環烷基(例如,5員或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1為雜芳基。
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7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S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鹵素。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CN。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NO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NR cR d(例如,胺基、NH-烷基或N(烷基)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或-C(=O)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C 1-C 6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C 1-C 6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C 1-C 6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C 2-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環烷基(例如,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雜環烷基(例如,5員或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2為雜芳基。
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5及W 6一起形成側氧基。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7及W 8一起形成側氧基。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9及W 10一起形成側氧基。在式(1*)、(4*)、(5*)、(6*)、(1)、(4)、(5)或(6)之一些實施例中,W 11及W 12一起形成側氧基。
在式(5)或(5*)之一些實施例中,W 19為氫、鹵素、C 1-C 6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9為氫。在一些實施例中,W 19為C 1-C 6烷基。
在式(5)、(6*)或(5*)之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S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鹵素。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CN。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NO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NR cR d(例如,胺基、NH-烷基或N(烷基) 2)。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或-C(=O)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COO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C 1-C 6鹵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C 1-C 6羥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C 1-C 6胺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C 2-C 6烯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C 2-C 6炔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環烷基(例如,C 3-C 6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雜環烷基(例如,5員或6員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8為雜芳基。
在式(5)、(6*)或(5*)之一些實施例中,W 17為氫、鹵素、-CN、-NO 2、-OH、-SH、-OR a、、-NR cR d、-C(=O)R b、-C(=O)OR b、-OC(=O)R b、-NR bC(=O)R a、-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在一些實施例中,W 17為H。在一些實施例中,W 17為C 1-C 6烷基。
在式(5)或(5*)之一些實施例中,W 17及W 18一起形成側氧基。
在式(5)或(5*)之一些實施例中,W 19及W 17一起形成雙鍵。
在式(1)、(1*)、(2)或(2*)之一些實施例中,R 1為C 1-C 9烷基、C 2-C 9烯基、C 2-C 9炔基、C 1-C 9雜烷基、芳基、雜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NR cR d、-OR a、L R1-芳基、L R1-雜芳基、L R1-環烷基或L R1-雜環烷基,其中該烷基、雜烷基、烯基、炔基、芳基、雜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R 1為NR cR d。在一些實施例中,R 1為-OR a。在一些實施例中,R 1為L R1-芳基、L R1-雜芳基、L R1-環烷基或L R1-雜環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1為OH。在一些實施例中,R 1為-NHCH 2COOH。
在式(1)、(1*)、(2)或(2*)之一些實施例中,W 3及R 1一起形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5員至6員環狀或雜環。
在式(1*)或(2*)之一些實施例中,L R1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伸烷基或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3伸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 R1為C 1-C 3伸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L R1為C 1-C 2伸雜烷基。 在式(3*)之一些實施例中,R 2為烷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烷基-COOH或-CH 2-COOH,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R 2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2為視情況經取代之C 1-C 6雜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R 2經1至5個選自以下之取代基取代:鹵素、側氧基、-CN、-NO 2、-OH、-OR a、-OC(=O)R a、-OC(=O)OR b、-OC(=O)NR cR d、-SH、-SR a、-S(=O)R a、-S(=O) 2R a、-S(=O) 2NR cR d、-NR cR d、-NR bC(=O)NR cR d、-NR bC(=O)R a、-NR bC(=O)OR b、-NR bS(=O) 2R a、-C(=O)R a、-C(=O)OR b、-C(=O)NR cR d、C 1-C 6烷基、C 1-C 6鹵烷基、C 1-C 6羥烷基、C 1-C 6胺烷基、C 1-C 6雜烷基、C 2-C 6烯基、C 2-C 6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或雜芳基,其中各烷基、烯基、炔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及雜芳基獨立地視情況經一或多個R e取代,且其中R e、R a、R b、R c及R d具有如式(I*)中所定義之相同含義。在一些實施例中,R 2為C 1-C 6烷基-COOH。
如本文中所使用,除非另外說明,否則術語「烷基」可為含有至多約30個碳之任何直鏈或分支鏈烷基。在各種實施例中,烷基包括C 1-C 5碳。在一些實施例中,烷基包括C 1-C 6碳。在一些實施例中,烷基包括C 1-C 8碳。在一些實施例中,烷基包括C 1-C 10碳。在一些實施例中,烷基為C 1-C 12碳。在一些實施例中,烷基為C 1-C 20碳。在一些實施例中,分支鏈烷基為經具有1至5個碳之烷基側鏈取代之烷基。在各種實施例中烷基可未經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烷基可以經取代。
烷基可為單一取代基,或其可為較大取代基之組分,諸如在烷氧基、烷氧基烷基、鹵烷基、芳基烷基、烷胺基、二烷胺基、烷基醯胺基、烷基脲中等。較佳烷基為甲基、乙基及丙基,且因此為鹵甲基、二鹵甲基、三鹵甲基、鹵乙基、二鹵乙基、三鹵乙基、鹵丙基、二鹵丙基、三鹵丙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芳基甲基、芳基乙基、芳基丙基、甲胺基、乙胺基、丙胺基、二甲胺基、二乙胺基、甲醯胺基、乙醯胺基、丙醯胺基、鹵甲基醯胺基、鹵乙基醯胺基、鹵丙基醯胺基、甲基-脲、乙基-脲、丙基-脲。在一些實施例中,烷基為C 1-C 10烷基、C 1-C 9烷基、C 1-C 8烷基、C 1-C 7烷基、C 1-C 6烷基、C 1-C 5烷基、C 1-C 4烷基、C 1-C 3烷基、C 1-C 2烷基或C 1烷基。烷基之其他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甲基、乙基、正丙基、異丙基、2-甲基-1-丙基、2-甲基-2-丙基、2-甲基-1-丁基、3-甲基-1-丁基、2-甲基-3-丁基、2,2-二甲基-1-丙基、2-甲基-1-戊基、3-甲基-1-戊基、4-甲基-1-戊基、2-甲基-2-戊基、3-甲基-2-戊基、4-甲基-2-戊基、2,2-二甲基-1-丁基、3,3-二甲基-1-丁基、2-乙基-1-丁基、正丁基、異丁基、二級丁基、三級丁基、正戊基、異戊基、新戊基、三級戊基及己基,以及更長的烷基,諸如庚基、辛基及其類似基團。如本文中所使用,「伸烷基」為二價烷基。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芳基」係指直接結合至另一基團且可經取代或未經取代的任何芳族環。芳基可為單一取代基,或芳基可為較大取代基之組分,諸如在芳基烷基、芳胺基、芳基醯胺基等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術語芳基亦包括雜芳基。例示性芳基包括但不限於苯基、甲苯基、二甲苯基、呋喃基、萘基、吡啶基、嘧啶基、嗒𠯤基、吡𠯤基、三𠯤基、噻唑基、㗁唑基、異㗁唑基、吡唑基、咪唑基、噻吩-基、吡咯基、吲哚基、苯基甲基、苯基乙基、苯胺基、苯基醯胺基、3-甲基-4H-1,2,4-三唑基、㗁二唑基、5-甲基-1,2,4-㗁二唑基、異噻唑基、噻二唑基、三唑基等。
在各種實施例中,「環烷基」或「碳環」基團係指包含碳原子作為環原子之環結構,其可為飽和或不飽和、經取代或未經取代、單一或稠合的。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烷基為3員至10員環。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烷基為3員至12員環。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烷基為6員環。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烷基為5員至7員環。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烷基為3員至8員環。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烷基環可稠合至另一飽和或不飽和環烷基或雜環3員至8員環。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烷基環為飽和環。在一些實施例中,環烷基環為不飽和環。環烷基之非限制實例包含環己基、環己烯基、環丙基、環丙烯基、環戊基、環戊烯基、環戊二烯基、環丁基、環丁烯基、環辛基、環辛二烯基(COD)、環辛烷(COE)等。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烷氧基」係指經如上文所定義之烷基取代的醚基。烷氧基係指直鏈及分支鏈烷氧基兩者。烷氧基之非限制性實例為甲氧基、乙氧基、丙氧基、異丙氧基、三級丁氧基。
在各種實施例中,「雜環」、「雜環烷基」或「雜環」基團或環係指包含除碳原子以外的硫、氧、氮或其任何組合作為環之部分的環結構。在各種實施例中,「雜芳環」係指包含除碳原子之外的硫、氧、氮或其任何組合作為環之部分的芳族環結構。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或雜芳環為3員至10員環。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或雜芳環為3員至12員環。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或雜芳環為6員環。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或雜芳環為5員至7員環。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或雜芳環為3員至8員環。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或雜芳環可稠合至另一飽和或不飽和環烷基或雜環3員至8員環。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為飽和環。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環為不飽和環。雜環或雜芳族環系統之非限制實例包含吡啶、哌啶、𠰌啉、哌𠯤、噻吩、吡咯、苯并二氧雜環戊烯、苯并呋喃-2(3H)-酮、苯并[d][1,3]二氧雜環戊烯、吲哚、㗁唑、異㗁唑、咪唑及1-甲基咪唑、呋喃、三唑、嘧啶、吡𠯤、氧環丁烷(1-氧環丁烷或2-氧環丁烷)、萘、四氫噻吩1,1-二氧化物、噻唑、苯并咪唑、哌啶、1-甲基哌啶異喹啉、1,3-二氫異苯并呋喃、苯并呋喃、3-甲基-4H-1,2,4-三唑、㗁二唑基、5-甲基-1,2,4-㗁二唑、吡唑、異噻唑、噻二唑、四氫呋喃、㗁唑酮、㗁唑啶酮、噻唑酮、異噻唑啉酮、異㗁唑啶酮、咪唑啶酮、二氫吡唑酮、2H-吡咯-2-酮、呋喃酮、噻吩酮、噻𠮿1,1-二氧化物、三唑并嘧啶、6,7-二氫-5H-吡唑并[5,1-b][1,3]㗁𠯤或吲哚。雜環烷基之其他實例包括但不限於吖
Figure 111100818-002
基、吖呾基、二氧雜環戊烷基、噻吩基[1,3]二噻烷基、十氫異喹啉基、咪唑啉基、咪唑啶基、異噻唑啶基、異㗁唑啶基、𠰌啉基、八氫吲哚基、八氫異吲哚基、2-側氧基哌𠯤基、2-側氧基哌啶基、2-側氧基吡咯啶基、㗁唑啶基、哌啶基、哌𠯤基、4-哌啶酮基、吡咯啶基、吡唑啶基、
Figure 111100818-003
啶基、噻唑啶基、四氫呋喃基、三噻烷基、四氫哌喃基、硫𠰌啉基、噻𠰌啉基、1-側氧基-硫𠰌啉基、1,1-二側氧基-硫𠰌啉基、1,3-二氫異苯并呋喃-1-基、3-側氧基-1,3-二氫異苯并呋喃-1-基、甲基-2-側氧基-1,3-二氧雜環戊烯-4-基及2-側氧基-1,3-二氧雜環戊烯-4-基。
術語「雜芳基」係指環中含有至少一個雜原子的5員至14員環的芳環系統。可包括在芳族環中之適合雜原子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氧、硫、磷及氮。雜芳基環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吡啶基、吡咯基、㗁唑基、吲哚基、異吲哚基、嘌呤基、呋喃基、噻吩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噻吩基、咔唑基、咪唑基、噻唑基、異㗁唑基、吡唑基、異噻唑基、喹啉基、異喹啉基、嗒𠯤基、嘧啶基、吡唑基等。其他實例包括(但不限於)氮呯基、吖啶基、苯并咪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吲哚基、苯并二氧雜環戊烯基、苯并呋喃基、苯并㗁唑基、苯并噻唑基、苯并噻二唑基、苯并[b][1,4]二氧呯基、1,4-苯并二㗁烷基、苯并萘并呋喃基、苯并㗁唑基、苯并二氧雜環戊烯基、苯并二氧雜環己烯基、苯并哌喃基、苯并哌喃酮基、苯并呋喃基、苯并呋喃酮基、苯并噻吩基(benzothienyl/benzothiophenyl)、苯并三唑基、苯并[4,6]咪唑并[1,2-a]吡啶基、咔唑基、㖕啉基、二苯并呋喃基、二苯并噻吩基、呋喃基、呋喃酮基、異噻唑基、咪唑基、吲唑基、吲哚基、吲唑基、異吲哚基、吲哚啉基、異吲哚啉基、異喹啉基、吲
Figure 111100818-004
基、異㗁唑基、㖠啶基、㗁二唑基、2-側氧基氮呯基、㗁唑基、環氧乙烷基、1-氧離子基吡啶基、1-氧離子基嘧啶基、1-氧離子基吡𠯤基、1-氧離子基嗒𠯤基、1-苯基-1H-吡咯基、啡𠯤基、啡噻𠯤基、啡㗁𠯤基、呔𠯤基、喋啶基、嘌呤基、吡咯基、吡唑基、吡啶基、吡𠯤基、嘧啶基、嗒𠯤基、喹唑啉基、喹喏啉基、喹啉基、
Figure 111100818-003
啶基、異喹啉基、四氫喹啉基、噻唑基、噻二唑基、三唑基、四唑基、三𠯤基及噻吩基(thiophenyl) (亦即,噻吩基(thienyl))。雜芳基可未經取代或可用碳原子經一或多個基團取代,諸如鹵素、烷基、芳基、羥基、烷氧基、芳氧基、烷基芳氧基、雜芳基氧基、側氧基、環烷基、苯基、雜芳基、雜環基、萘基、胺基、醯胺基、烷胺基、芳胺基、雜芳胺基、二烷胺基、二芳胺基、烷基芳基胺基、烷基雜芳基胺基、芳基雜芳基胺基、醯基、醯氧基、硝基、羧基、胺甲醯基、甲醯胺、氰基、磺醯基、磺醯基胺基、亞碸基、亞磺醯胺基、硫醇基、烷硫基、芳硫基、烷磺醯基、-OCN、-SCN、-N═C═O、-NCS、-NO、-N 3、-OP(═O)(OR *) 2、-P(═O)(OR *) 2、-P(═O)(O ) 2、-P(═O)(OH) 2、-P(O)(OR *)(O )、-C(═O)R *、-C(═O)X、-C(S)R *、-C(S)OR *、-C(O)SR *、-C(S)SR *、-C(S)NR * 2或-C(═NR *)NR * 2基團,其中各R *獨立地為H、烷基、芳基、芳烷基、雜環或保護基或前藥部分。任何取代基可未經取代或進一步經此等前述取代基中之任一者取代。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鹵素」或「鹵基」或「鹵化物」係指-Cl、-Br、-F或-I基團。
「烯基」係指具有一或多個碳-碳雙鍵之視情況經取代之直鏈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分支鏈烴單價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烯基具有二至約十個碳原子或二至約六個碳原子。基團可繞雙鍵呈順式或反式構形,且應理解為包括兩種異構體。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乙烯基(-CH=CH 2)、1-丙烯基(-CH 2CH=CH 2)、異丙烯基[-C(CH 3)=CH 2]、丁烯基、1,3-丁二烯基及其類似基團。不論其何時出現在本文中時,諸如「C 2-C 6烯基」之數值範圍意謂烯基可由2個碳原子、3個碳原子、4個碳原子、5個碳原子或6個碳原子組成,但本發明定義亦涵蓋術語「烯基」之存在,其中未指定數值範圍。在一些實施例中,烯基為C 2-C 10烯基、C 2-C 9烯基、C 2-C 8烯基、C 2-C 7烯基、C 2-C 6烯基、C 2-C 5烯基、C 2-C 4烯基、C 2-C 3烯基或C 2烯基。除非本說明書中另外特定陳述,否則烯基視情況例如經以下取代:側氧基、鹵素、胺基、腈、硝基、羥基、鹵烷基、烷氧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雜芳基及其類似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烯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CN、-CF 3、-OH、-OMe、-NH 2或-NO 2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烯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CN、-CF 3、-OH或-OMe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烯基視情況經鹵素取代。
「炔基」係指具有一或多個碳-碳參鍵之視情況經取代之直鏈或視情況經取代之分支鏈烴單價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炔基具有二至約十個碳原子,更佳二至約六個碳原子。實例包括(但不限於)乙炔基、2-丙炔基、2-丁炔基、1,3-丁二炔基及其類似基團。不論其何時出現在本文中時,諸如「C 2-C 6炔基」之數值範圍意謂炔基可由2個碳原子、3個碳原子、4個碳原子、5個碳原子或6個碳原子組成,但本發明定義亦涵蓋術語「炔基」之存在,其中未指定數值範圍。在一些實施例中,炔基為C 2-C 10炔基、C 2-C 9炔基、C 2-C 8炔基、C 2-C 7炔基、C 2-C 6炔基、C 2-C 5炔基、C 2-C 4炔基、C 2-C 3炔基或C 2炔基。除非本說明書中另外特定陳述,否則炔基視情況例如經側氧基、鹵素、胺基、腈、硝基、羥基、鹵烷基、烷氧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雜芳基及其類似基團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炔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CN、-CF 3、-OH、-OMe、-NH 2或-NO 2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炔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CN、-CF 3、-OH或-OMe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炔基視情況經鹵素取代。
「胺基烷基」係指經一或多個胺取代之如上文所定義之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烷基經一個胺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烷基經一個、兩個或三個胺取代。羥基烷基包括例如胺基甲基、胺基乙基、胺基丙基、胺基丁基或胺基戊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羥基烷基為胺基甲基。
「鹵烷基」係指經一或多個鹵素取代之如上文所定義之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烷基經一個、兩個或三個鹵素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烷基經一個、二個、三個、四個、五個或六個鹵素取代。鹵烷基可包括例如碘烷基、溴烷基、氯烷基及氟烷基。舉例而言,「氟烷基」係指經一或多個如上文所定義之氟基取代的如上文所定義之烷基,例如三氟甲基、二氟甲基、氟甲基、2,2,2-三氟乙基、1-氟甲基-2-氟乙基及其類似基團。在一些實施例中,氟烷基之烷基部分視情況經取代。
「雜烷基」係指其中烷基之一或多個骨架原子係選自除碳外之原子,例如氧、氮(例如-NH-、-N(烷基)-)、硫或其組合的烷基。雜烷基在雜烷基之碳原子處附接至分子之其餘部分。在一個態樣中,雜烷基為C 1-C 6雜烷基,其中雜烷基包含1至6個碳原子及一或多個除碳以外之原子,例如氧、氮(例如,-NH-、-N(烷基)-)、硫或其組合,其中雜烷基在雜烷基之碳原子處附接至分子之其餘部分。此類雜烷基之實例為了讓-CH 2OCH 3、-CH 2CH 2OCH 3、-CH 2CH 2OCH 2CH 2OCH 3或-CH(CH 3)OCH 3。除非本說明書中另外特定說明,否則雜烷基視情況經例如側氧基、鹵素、胺基、腈、硝基、羥基、烷基、烯基、炔基、鹵烷基、烷氧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雜芳基及類似基團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烷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甲基、乙基、-CN、-CF 3、-OH、-OMe、-NH 2或-NO 2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烷基視情況經側氧基、鹵素、甲基、乙基、-CN、-CF 3、-OH或-OMe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雜烷基視情況經鹵素取代。如本文中所使用,「伸雜烷基」係指二價雜烷基。
「羥基烷基」係指經一或多個羥基取代之如上文所定義之烷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烷基經一個羥基取代。在一些實施例中,烷基經一個、兩個或三個羥基取代。羥基烷基包括例如羥甲基、羥乙基、羥丙基、羥丁基或羥戊基。在一些實施例中,羥基烷基為羥甲基。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化學術語/基團(例如,烷基、芳基、雜芳基、環烷基、胺基、烷氧基等)稱為經取代時,取代基之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以下:F、Cl、Br、I、OH、SH、C 1-C 5直鏈或分支鏈烷基、芳基(例如,苯基)、雜芳基(例如,吡啶(2-吡啶、3-吡啶及4-吡啶)、環烷基(例如,環丙基)、雜環、烷氧基、CF 3、苯基、鹵苯基、(苯甲氧基)苯基、CN、NO 2、鹵烷基、羰基、醯胺基、烷基醯胺基、二烷基醯胺基、CO 2H、羧基、硫基、硫代烷基、C 1-C 5直鏈或分支鏈鹵烷氧基、CF 3、苯基、(苯甲氧基)苯基、-CH 2CN、NH 2、NH-烷基、N(烷基) 2、-OC(O)CF 3、-OCH 2Ph、-NHCO-烷基、-C(O)Ph、C(O)O-烷基、C(O)H、側氧基(亦即,=O)、-C(O)NH 2或其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如上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之異構體。在某些實施例中,術語「異構體」包括但不限於立體異構物(包括光學異構體及類似物)、結構性異構體及類似物、構形異構體及類似物,及其類似物。在一個實施例中,異構體為立體異構體。在另一實施例中,異構體為光學異構體。
某些嵌合分子可以特定幾何或立體異構形式存在。本文所描述之實施例涵蓋所有此類嵌合分子,包括其順式及反式異構體、 R-鏡像異構體及 S-鏡像異構體、非鏡像異構體、外消旋混合物及其他混合物。額外不對稱碳原子可存在於諸如烷基之取代基中。所有此類異構體以及其混合物包含於本文所揭示之實施例中。
在某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可含有至少一個對掌性中心。因此,用於本文中所描述之方法中之嵌合分子可以光學活性或外消旋形式存在且以光學活性或外消旋形式分離。嵌合分子可進一步以立體異構體形式(其亦可為光學活性異構體(例如,鏡像異構體,諸如(R)或(S))),以鏡像異構性增濃混合物、外消旋混合物形式,或以單一鏡像異構體、非鏡像異構體混合物或任何其他立體異構體形式存在,包括(但不限於): (R)(R)(R)(S)(S)(S)(S)(R)(R)(R)(R)(R)(R)(S)(R)(S)(R)(S)(R)(R)(R)(S)(S)(S)(R)(S)(S)(S)(R)(S)(S)(S)立體異構體。一些嵌合分子亦可展現出多晶形式。應理解,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可涵蓋任何外消旋、光學活性、多晶型或立體異構形式或其混合物,該等形式具有適用於治療本文所描述之各種疾病的特性。亦應理解,對掌性及/或光活性可影響嵌合分子之生物活性。
此項技術中已熟知如何製備光活性形式(例如藉由用再結晶技術解析外消旋形式、藉由自光活性起始材料合成、藉由對掌性合成或藉由使用對掌性固定相進行層析分離)。
在某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亦可以含有實質上等量之立體異構體的外消旋混合物形式存在。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可使用已知程序製備或以其他方式分離,以獲得實質上不含其對應立體異構體之立體異構體(亦即,實質上純的)。實質上純的意欲立體異構體為至少約95%純、更佳地至少約98%純、最佳地至少約99%純。
嵌合分子亦可呈水合物形式,其意謂化合物進一步包括化學計量或非化學計量之量的藉由非共價分子間力結合之水。
如本文中所使用,當一些化學官能基(例如,烷基或芳基)稱為「經取代」時,在本文中定義一或多個取代係可能的。
嵌合分子可以一或多種可能的互變異構體形式存在,且視條件而定,可能將一些或所有互變異構體分離成個別及不同實體。應理解,本文涵蓋所有可能的互變異構體,包括所有額外的烯醇及酮互變異構體及/或異構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式(1)至(9)衍生物」或「式(A)至(K)衍生物」係指向對應式中添加任何官能基或自對應式中移除任何官能基。非限制性實例為酮、胺、醯胺、醇、酯、醚、烷烴、烯烴、炔烴、烷基鹵化物、硫醇、醛或其任何組合。類似含義可應用於式(I*)至(9*)、(K*)、(K**)、(B*)或(B**)。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以其經同位素標記之形式存在。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包括藉由投與此類經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來治療疾病的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方法包括藉由以醫藥組合物形式投與此類同位素標記化合物來治療疾病的方法。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包括經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其與本文所列舉之化合物相同,但其中一或多個原子經原子質量或質量數不同於自然界中通常所發現的原子質量或質量數的原子置換。可併入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或其溶劑合物或立體異構體中之同位素之實例包括氫、碳、氮、氧、磷、硫、氟及氯之同位素,分別諸如 2H、 3H、 13C、 14C、 15N、 18O、 17O、 31P、 32P、 35S、 18F及 36Cl。含有前述同位素及/或其他原子之其他同位素的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及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或立體異構體在本發明之範疇內。某些經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例如併入有諸如 3H及 14C之放射性同位素的彼等化合物適用於藥物及/或受質組織分佈分析。氚化(亦即 3H)及碳-14 (亦即 14C)同位素因其製備簡易性及可偵測性而引人注目。此外,用諸如氘(亦即 2H)之重同位素取代產生某些由較大代謝穩定性產生之治療優勢,例如活體內半衰期增加或劑量需求下降。在一些實施例中,同位素標記之化合物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溶劑合物或立體異構體藉由任何適合的方法製備。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化合物藉由其他方式標記,包括但不限於使用發色團或螢光部分、生物發光標記或化學發光標記。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中之 2H原子之豐度針對 1H原子中之一些或全部而富集。合成含氘化合物之方法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且僅藉助於非限制性實例包括以下合成方法。
經氘取代之化合物係使用諸如以下中所述之各種方法合成:Dean, Dennis C.編. Recent Advances in th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Radiolabeled Compounds for Drug Discovery and Development. [In: Curr., Pharm. Des., 2000; 6(10)] 2000, 110 pp;George W.; Varma, Rajender S.  The Synthesis of Radiolabeled Compounds via Organometallic Intermediates, Tetrahedron, 1989, 45(21), 6601-21;及Evans, E. Anthony.  Synthesis of radiolabeled compounds, J. Radioanal. Chem., 1981, 64(1-2), 9-32。
氘化起始物質可容易地獲得,且經歷本文所述之合成方法以提供含氘化合物之合成。大量含氘試劑及架構基塊可購自化學供應商,諸如Aldrich Chemical Co.。
適用於親核取代反應之氘轉移試劑(諸如碘甲烷-d 3(CD 3I))係現成的,且可用以在親核取代反應條件下將經氘取代之碳原子轉移至反應受質。氘轉移試劑(諸如氘化鋰鋁(LiAlD 4))用以在還原條件下將氘轉移至反應受質。氘氣及鈀催化劑可用於還原不飽和碳-碳鍵及執行芳基碳-鹵素鍵之還原取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含有一個氘原子。在另一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含有兩個氘原子。在另一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含有三個氘原子。在另一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含有四個氘原子。在另一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含有五個氘原子。在另一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含有六個氘原子。在另一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含有超過六個氘原子。在另一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化合物完全經氘原子取代,且不含有非可交換的 1H氫原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其中氘化合成架構基塊用作起始物質之合成方法來測定氘併入之含量。
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可以一或多種可能的互變異構體形式存在且視條件而定,可能將一些或所有互變異構體分離成個別及不同實體。應理解,本文涵蓋所有可能的互變異構體,包括所有額外的烯醇及酮互變異構體及/或異構體。 合成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製備嵌合分子之製程(製程1),其包含以下步驟: (i)            連接分子活化 (ii)          使第一結合域與經活化連接分子之一個官能基偶合;及 (iii)         使第二結合域與經活化連接分子之第二官能基偶合。
在一個實施例中,製程1之兩個步驟(ii)-(iii)均在步驟(i)之後進行。在另一實施例中,在步驟(iii)之前進行步驟(ii)。在另一實施例中,在步驟(iii)之後進行步驟(ii)。
在另一實施例中,製程1之步驟(ii)包含選自式(1)至(9)或其衍生物之USP5結合劑與(步驟(i)或步驟(iii)之)活化連接子之一個官能基之間的偶合反應。在另一實施例中,步驟(iii)包含選自(A)至(K)或其衍生物之目標結合劑與(步驟(i)或步驟(ii)之)活化連接子之第二官能基之間的偶合反應。
在某些實施例中,步驟(i)可由流程1表示:
流程1:連接子活化
Figure 02_image388
其中, X 10為-CH 2-或-O-; LG為脫離基,選自鹵化物、OTs、OMs及OTf;及 n為1與10之間的整數。
在另一實施例中,步驟(i)之連接分子活化藉由使連接子(9)與Ts-Hal、Ms-Hal或Tf-Hal反應製備,其中Hal為鹵化物。
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i)之連接子僅在一端活化。在另一實施例中,在步驟(ii)之後,連接至第一結合域之連接子在步驟(iii)之前經活化。在另一實施例中,在步驟(iii)之後,連接至第二結合域之連接子在步驟(ii)之前視情況活化。
在某些實施例中,製程1之步驟(ii)可由流程2A至2B表示:
流程2A至2B:經活化連接分子與第一結合域之偶合(11a-11b):
Figure 02_image390
Figure 02_image392
其中 X 10為-CH 2-或-O-; LG為脫離基,選自鹵化物、OTs、OMs及OTf; n為1與10之間的整數; Alk為烷基;及 X 1至X 9及W 1至W 19如上文所描述。
在某些實施例中,步驟(ii)或(iii)包含在(10)與第一或第二結合域之間的反應之後進行的另一子步驟,亦即修飾連接子之部分脫離基(LG) (在未與結合域反應之末端),以便提供與各別地第二或第一結合域的更佳偶合。在一個實施例中,步驟(ii)之子步驟之實例由流程3A至3B表示:
流程3A至3B:經活化連接分子與第一結合域之反應之後的LG修飾:
Figure 02_image394
其中 X 10為-CH 2-或-O-; n為1與10之間的整數; Alk為烷基;及 X 1至X 9及W 1至W 19如上文所描述。
在某些實施例中,經由此項技術中用於將-OTs基團轉化為-NH 2基團的任何已知方法進行(12a-1)至(13a)或(12b-1)至(13b)之轉化。在一個實施例中,該轉化藉由「施陶丁格反應(Staudinger reaction)」,亦即藉由使(12a-1)或(12b-1)與NaN 3且接著與PPh 3反應來執行。
在某些實施例中,式(10)由以下表示:
Figure 02_image396
10-1;
Figure 02_image398
10-2;
Figure 02_image400
10-3;
Figure 02_image402
10-4;
Figure 02_image404
10-5;或
Figure 02_image406
10-6。
在某些實施例中,式(11a)由以下表示:
Figure 02_image408
在某些實施例中,式(11b)由以下表示:
Figure 02_image410
在某些實施例中,式(12a-1)由以下表示:
Figure 02_image412
;或
Figure 02_image414
在某些實施例中,式(13a)由以下表示:
Figure 02_image416
;或
Figure 02_image418
在某些實施例中,式(12b-1)由以下表示:
Figure 02_image420
Figure 02_image422
在某些實施例中,式(13b)由以下表示:
Figure 02_image424
Figure 02_image426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製備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之製程(製程2),其包含以下步驟: (i)            使第一結合域與連接分子之一個末端偶合;及 (ii)          使第二結合域與連接分子之第二末端偶合。
在另一實施例中,在步驟(ii)之前進行製程2之步驟(i)。在另一實施例中,在步驟(ii)之後進行步驟(i)。在另一實施例中,步驟(i)包含選自式(1)至(9)或其衍生物之USP5結合劑與本文所提供之連接子的一個官能基或一個末端之間的偶合反應。在另一實施例中,步驟(ii)包含選自(A)至(K)或其衍生物之目標結合劑與本文所提供之連接子之第二官能基或第二末端之間的偶合反應。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分子視情況在偶合反應(i)之前活化。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分子視情況在偶合反應(ii)之前活化。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分子視情況在偶合反應(iii)之前活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經由此項技術中用於偶合醇及經脫離基取代之碳的任何已知方法進行製程1之步驟(ii)及(iii)以及製程2之步驟(i)及(ii)的偶合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經由此項技術中用於偶合酸及胺基之任何已知方法來進行製程1之步驟(ii)及(iii)以及製程2之步驟(i)及(ii)的偶合反應。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製程1之步驟(ii)或(iii)或製程2之步驟(i)或(ii)的第一偶合反應之後,連接子之另一端經胺取代。
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子之具有脫離基之另一端經胺置換。在另一實施例中,連接子之具有脫離基之另一端能夠藉由此項技術中已知之任何方法將OTs (脫離基)置換(轉化)為胺。
在一個實施例中,根據實例2至65製備本文所提供之組合物。 組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中之任一者。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中之任一者的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中之任一者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在一個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包含本文所描述之一或多種嵌合分子與其他化學組分(諸如生理學上(醫藥學上)適合之載劑及賦形劑的製劑。
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及載劑為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且已充分地描述於各種公開案中,包括例如A.加圖索(1995)「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第19版,Lippincott,Williams,& Wilkins formulations。醫藥組合物之目的為促進向生物體投與化合物。在某些實施例中,醫藥組合物提供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之醫藥劑型。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括USP5結合劑。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之USP5結合劑。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I)(XXX)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2嵌合分子 (1) (210)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2)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3)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4)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5)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6)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2)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3)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4)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5)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6)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 (2)(3)(4)(5)(6)(7)(8)(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 (2)(3)(4)(5)(6)(7)(8)(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B)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 (2)(3)(4)(5)(6)(7)(8)(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C)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 (2)(3)(4)(5)(6)(7)(8)(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D)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 (2)(3)(4)(5)(6)(7)(8)(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E)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 (2)(3)(4)(5)(6)(7)(8)(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F)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 (2)(3)(4)(5)(6)(7)(8)(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G)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 (2)(3)(4)(5)(6)(7)(8)(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H)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 (2)(3)(4)(5)(6)(7)(8)(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I)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 (2)(3)(4)(5)(6)(7)(8)(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 (2)(3)(4)(5)(6)(7)(8)(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2*)(3*)(4*)(5*)(6*)(7*)(8*)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2*)(3*)(4*)(5*)(6*)(7*)(8*)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B)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2*)(3*)(4*)(5*)(6*)(7*)(8*)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C)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2*)(3*)(4*)(5*)(6*)(7*)(8*)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D)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2*)(3*)(4*)(5*)(6*)(7*)(8*)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E)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2*)(3*)(4*)(5*)(6*)(7*)(8*)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F)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2*)(3*)(4*)(5*)(6*)(7*)(8*)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G)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2*)(3*)(4*)(5*)(6*)(7*)(8*)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H)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2*)(3*)(4*)(5*)(6*)(7*)(8*)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I)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2*)(3*)(4*)(5*)(6*)(7*)(8*)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2*)(3*)(4*)(5*)(6*)(7*)(8*)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2*)(3*)(4*)(5*)(6*)(7*)(8*)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2*)(3*)(4*)(5*)(6*)(7*)(8*)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M)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2*)(3*)(4*)(5*)(6*)(7*)(8*)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B)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C)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D)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E)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F)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G)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H)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I)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M)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B)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C)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D)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E)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F)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G)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H)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I)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M)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 7* )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B)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C)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D)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E)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F)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G)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H)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 I )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M)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B)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C)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D)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E)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F)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G)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H)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I)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M)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B)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C)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D)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E)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F)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G)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H)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I)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M)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B)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C)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D)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E)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F)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G)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H)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I)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L)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M)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I)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II)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III)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IV)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V)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VI)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VII)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 VIII )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 IX )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I)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II)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III)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IV)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V)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VI)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VII)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VIII)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IX)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X)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XI)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XII)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XIII)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XIV)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XV)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XVI)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XVII)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XVIII)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XIX)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XX)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2嵌合分子 1 210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可向個體提供包含一或多種嵌合分子之以上組合物及額外活性劑以達成與用各種藥劑本身治療相比改善的治療效果。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一或多種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進一步包含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在另一實施例中,額外活性劑包含化學治療劑或本文所揭示之額外嵌合分子。在另一實施例中,額外活性劑包含免疫調節劑或本文所揭示之額外嵌合分子。在某些實施例中,額外活性劑包含PARP1抑制劑。在一些實施例中,PARP1抑制劑包含已知的PARP1抑制劑,例如但不限於維利帕尼(Veliparp) (ABT-888)、盧卡帕尼(Rucaparib) (Rubraca;AG-014699)、奧拉帕尼(Lynparza;AZD-2281)、尼拉帕尼(Niraparib)(Zejula;MK-4827)或他拉唑帕尼(Talazoparib) (BMN-673)。
在另一實施例中,額外活性劑包含CF治療劑或本文所揭示之額外嵌合分子。在另一實施例中,額外活性劑包含PARP1抑制劑、抗癌治療劑或本文所揭示之額外嵌合分子或其任何組合。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包含USP5結合劑之嵌合分子,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囊腫纖維化治療化合物或治療。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嵌合分子,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囊腫纖維化治療化合物或治療。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的嵌合分子,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囊腫纖維化治療化合物或治療。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包含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嵌合分子,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囊腫纖維化治療化合物或治療。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包含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的嵌合分子,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囊腫纖維化治療化合物或治療。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I) (XXX)之結構表示之嵌合分子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囊腫纖維化治療化合物或治療。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本文 2中提供之 嵌合分子 1 210之結構中任一者表示之嵌合分子,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囊腫纖維化治療化合物或治療。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的囊腫纖維化(「CF」)治療性化合物係選自依伐卡托、魯瑪卡托、特薩卡托、埃克斯卡托、ABBV-2222、帕森納卡托或勒瑟利卡托,或其任何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的囊腫纖維化治療化合物係選自依伐卡托、魯瑪卡托、特薩卡托、埃克斯卡托、ABBV-2222、帕森納卡托、勒瑟利卡托、ABBV-191、ABBV-3067、ELX-02、PTI-428、PTI-801、PTI-808、VX-121、VX-561或MRT5005。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的囊腫纖維化治療化合物包含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已知的囊腫纖維化治療化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的CF治療化合物包含於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相同的組合物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的CF治療化合物包含於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不同的組合物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組合物包含超過一種嵌合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的嵌合分子包含於與第一嵌合分子相同的組合物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的嵌合分子包含於與另一嵌合分子不同的組合物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包含一或多種嵌合分子及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之組合物包含兩種組合物,其中一種嵌合分子包含於一種組合物中且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或額外嵌合分子包含於不同的組合物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包含多種活性劑(包括一或多種嵌合分子及/或額外CF治療劑)之組合物,每種活性劑係在各別組合物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包含多種活性劑(包括一或多種嵌合分子及/或額外CF治療劑)之組合物,活性劑包含於多種組合物中,其中治療劑可單獨地包含於組合物中,或可與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包含於組合物中。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包含USP5結合劑之嵌合分子,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PARP1抑制劑及/或癌症治療化合物或治療。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嵌合分子,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PARP1抑制劑及/或癌症治療化合物或治療。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之目標結合劑的嵌合分子,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PARP1抑制劑及/或癌症治療化合物或治療。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包含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嵌合分子,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PARP1抑制劑及/或癌症治療化合物或治療。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包含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之目標結合劑的嵌合分子,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PARP1抑制劑及/或癌症治療化合物或治療。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 嵌合分子 (XXVIIIXXX)之結構表示之嵌合分子,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PARP1抑制劑及/或癌症治療化合物或治療。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由本文 2中提供之 嵌合分子 136 142 197 210之結構中任一者表示的嵌合分子,以及至少一種額外的PARP1抑制劑及/或癌症治療化合物或治療。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PARP1抑制劑係選自維利帕尼(ABT-888)、盧卡帕尼(Rubraca;AG-014699)、奧拉帕尼(Lynparza;AZD-2281)、尼拉帕尼(Zejula;MK-4827)或他拉唑帕尼(BMN-673)。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PARP1抑制劑包含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任何已知PARP1抑制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PARP1抑制劑包含於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相同的組合物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PARP1抑制劑包含於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不同的組合物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包含多種活性劑(包括一或多種嵌合分子及/或額外PARP1抑制劑或癌症治療劑或其組合)之組合物,每一種活性劑係在各別組合物中。在一些實施例中,對於包含多種活性劑(包括一或多種嵌合分子及/或額外PARP1抑制劑或抗癌劑或其組合)之組合物,活性劑包含於多種組合物中,其中治療劑可單獨地包含於組合物中,或可與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包含於組合物中。
在一些實施例中,具有適當生理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的組合物可調配成呈固體、半固體、液體或氣體形式之製劑,諸如錠劑、膠囊、散劑、粒劑、軟膏、溶液、栓劑、注射劑、吸入劑、凝膠、微球粒及氣溶膠。另外,其他醫藥活性成分及/或適合之賦形劑(諸如鹽類、緩衝液及穩定劑)可(但不必需)存在於組合物內。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與具有所有相同品質及含義的術語「生理學載劑」、「生理學上可接受之載劑」、「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稀釋劑」或「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互換使用。
醫藥組合物可呈固體或液體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為微粒,使得組合物例如呈錠劑或散劑形式。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可為液體,其中組合物為例如口服油、可注射液體或適用於例如吸入投藥之氣溶膠。當意欲用於經口投藥時,醫藥組合物較佳呈固體或液體形式,其中半固體、半液體、懸浮液及凝膠形式包括在本文視為固體或液體之形式內。
作為用於經口投藥之固體組合物,醫藥組合物可調配成散劑、顆粒、壓縮錠劑、丸劑、膠囊、口嚼錠、粉片或其類似物。該固體組合物將通常含有一或多種惰性稀釋劑或可食用的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另外,可存在以下中之一或多者:黏合劑,諸如羧基甲基纖維素、乙基纖維素、微晶纖維素、黃蓍膠或明膠;賦形劑,諸如澱粉、乳糖或糊精;崩解劑,諸如海藻酸、海藻酸鈉、澱粉羥基乙酸鈉、玉米澱粉及其類似物;潤滑劑,諸如硬脂酸鎂或Sterotex;滑動劑,諸如膠態二氧化矽;甜味劑,諸如蔗糖或糖精;調味劑,諸如胡椒薄荷、水楊酸甲酯或柑橘調味劑;及著色劑。當醫藥組合物呈膠囊形式,例如明膠膠囊時,其可含有除以上類型之材料以外的液體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諸如聚乙二醇或油。
醫藥組合物可呈液體形式,例如酏劑、糖漿、溶液、乳液或懸浮液。舉兩個例子而言,液體可用於經口投藥或用於藉由注射遞送。當意欲用於經口投藥時,較佳組合物亦含有除本發明之化合物之外的甜味劑、防腐劑、染料/著色劑及香味增強劑中之一或多者。在意欲藉由注射投藥之組合物中,可包括界面活性劑、防腐劑、濕潤劑、分散劑、懸浮劑、緩衝劑、穩定劑及等張劑中之一或多者。
液體醫藥組合物,無論其為溶液、懸浮液或其他類似形式,均可包括以下佐劑中之一或多者:無菌稀釋劑,諸如注射用水,生理鹽水溶液,較佳生理鹽水,林格氏溶液(Ringer's solution),等張氯化鈉,不揮發性油,諸如可充當溶劑或懸浮介質之合成單酸甘油酯或二酸甘油酯,聚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或其他溶劑;抗細菌劑,諸如苯甲醇或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或亞硫酸氫鈉;螯合劑,諸如乙二胺四乙酸;緩衝劑,諸如乙酸鹽、檸檬酸鹽或磷酸鹽;及張力調節劑,諸如氯化鈉或右旋糖。非經腸製劑可封裝於由玻璃或塑膠製成之安瓿、拋棄式注射器或多劑量小瓶中。生理鹽水係較佳佐劑。可注射醫藥組合物較佳地為無菌的。
意欲用於非經腸或經口投藥之液體醫藥組合物應含有一定量的如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以使得將獲得適合劑量。
醫藥組合物可意欲用於局部投藥,在此情況下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可適當地包含溶液、乳液、軟膏或凝膠基質。舉例而言,基質可包含以下中之一或多者:石蠟脂、羊毛蠟、聚乙二醇、蜂蠟、礦物油、稀釋劑(諸如水及醇)及乳化劑及穩定劑。增稠劑可存在於用於局部投藥之醫藥組合物中。若意欲用於經皮投藥,則組合物可包括經皮貼片或離子電滲療法(iontophoresis)裝置。醫藥組合物可意欲用於以例如栓劑形式經直腸投藥,該栓劑將在直腸中熔融且釋放藥物。用於經直腸投藥之組合物可含有油性基質作為適合之無刺激性賦形劑。此類基質包括(但不限於)羊毛蠟、可可脂及聚乙二醇。
醫藥組合物可包括各種材料,該等材料調節固體或液體劑量單元之物理形式。舉例而言,組合物可包括圍繞活性成分形成包覆殼層之材料。形成包覆殼層之材料通常為惰性的,且可選自例如糖、蟲膠及其他腸溶包覆劑。替代地,活性成分(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可包覆於明膠膠囊中。呈固體或液體形式之醫藥組合物可包括結合至如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且藉此幫助傳遞化合物之試劑。可起此能力作用之適合試劑包括單株或多株抗體、一或多種蛋白質或脂質體。醫藥組合物可基本上由可以氣霧劑形式投與之劑量單元組成。術語氣溶膠用於表示介於膠態性質之彼等系統至由加壓封裝組成之系統範圍內的多種系統。遞送可藉由液化或壓縮氣體或藉由分配活性成分的適合之泵系統進行。氣溶膠可以單相、雙相或三相系統形式遞送以遞送活性成分。氣霧劑之遞送包括必需容器、活化劑、閥門、次容器及其類似物,其在一起可形成套組。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在不進行過度實驗的情況下即可確定較佳氣霧劑。
醫藥組合物可藉由醫藥技術中熟知之方法製備。舉例而言,意欲藉由注射投與之醫藥組合物可藉由組合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及視情況選用的鹽、緩衝液及/或穩定劑中之一或多者的組合物與無菌蒸餾水以形成溶液來製備。可添加界面活性劑以促進形成均勻溶液或懸浮液。界面活性劑為化合物,其與嵌合分子組合物非共價相互作用以便促進嵌合分子在含水傳遞系統中溶解或均勻懸浮。
組合物可以治療有效量投與,其將視包括以下之各種因素而變化:所採用之嵌合分子化合物之活性;嵌合分子化合物之代謝穩定性及作用時長;患者之年齡、體重、一般健康狀況、性別及飲食;投藥模式及時間;排泄速率;藥物組合;特定過敏性或呼吸道病症或病狀之嚴重程度;及進行療法之個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可為液體、半液體或固體。用於非經腸、皮內、皮下或局部施用之溶液或懸浮液可包括例如無菌稀釋劑(諸如水)、生理鹽水溶液、不揮發性油、聚乙二醇、丙三醇、丙二醇或其他合成溶劑;抗微生物劑(諸如苯甲醇及對羥基苯甲酸甲酯、苯酚或甲酚、汞劑、氯丁醇、對羥基苯甲酸甲酯及對羥基苯甲酸丙酯、硫柳汞、苯紮氯銨及苄索氯銨);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及亞硫酸氫鈉;甲硫胺酸、硫代硫酸鈉、鉑、過氧化氫酶、檸檬酸、半胱胺酸、硫代甘油、硫代乙醇酸、硫代山梨糖醇、丁基化羥基大茴香醚、丁基化羥基甲苯及/或沒食子酸丙酯)及螯合劑(諸如乙二胺四乙酸(EDTA));緩衝液(諸如乙酸鹽、檸檬酸鹽及磷酸鹽)。若靜脈內投與,則適合的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包括生理鹽水或磷酸鹽緩衝鹽水(PBS),及含有增稠劑及增溶劑,諸如葡萄糖、聚乙二醇、聚丙二醇及其混合物之溶液。
包含如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化合物的組合物可用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製備,該等載劑保護嵌合分子化合物或其前驅藥以避免自身體快速消除,諸如延時釋放調配物或包衣。此類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包括控制釋放調配物,諸如(但不限於)植入物及微膠囊化遞送系統,及生物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聚合物,諸如乙烯乙酸乙烯酯、聚酸酐、聚乙醇酸、聚原酸酯、聚乳酸及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已知之其他載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術語「醫藥組合物」及「組合物」可在本文中互換使用,具有所有相同含義及品質。 使用方法
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之設計及結構能夠使其在治療性治療中用作活性劑。在單獨使用時,作為一線療法,本文提供之嵌合分子能夠在USP5與目標Ub-蛋白質之間形成蛋白質複合物,其使得Ub-蛋白質所攜載之泛素分子數目減少。如本文通常所揭示,歸因於對細胞蛋白質發揮之複雜的泛素化作用,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可用於影響細胞蛋白質及過程。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一種用於預防或減少Ub-蛋白質之降解的方法,其包含使Ub-蛋白質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一種用於預防或減少與疾病相關之Ub-蛋白質降解的方法,其包含使Ub-蛋白質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一種用於預防或減少與疾病相關之Ub-蛋白質降解的方法,其包含使Ub-蛋白質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接觸,其中該疾病係選自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包含對其他已知療法具有抗性之癌症,例如但不限於PARP1抑制劑療法。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包含BRCA突變相關之癌症或具有任何受損之DNA修復路徑(諸如同源重組、非同源末端接合或單股斷裂修復或雙股斷裂)的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包含乳癌、三陰性乳癌、卵巢癌、黑素瘤、非小細胞肺癌、前列腺癌、輸卵管癌、子宮內膜癌、骨肉瘤、惡性間皮瘤、睪丸癌、頭頸癌、淋巴瘤、胃癌、大腸癌、胰臟癌或神經膠質母細胞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一種用於預防或減少Ub-蛋白質之降解的方法,其包含使Ub-CFTR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一種用於預防或減少Ub-PARP1之降解的方法,其包含使Ub-PARP1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接觸。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蛋白質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蛋白質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蛋白質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蛋白質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蛋白質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蛋白質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蛋白質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蛋白質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由 嵌合分子 (I) (XXX)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蛋白質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由本文表2中提供之 嵌合分子 1 210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CFTR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CFTR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CFTR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CFTR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CFTR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CFTR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CFTR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CFTR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CFTR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CFTR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CFTR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CFTR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CFTR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CFTR與由 嵌合分子 (I) (XXVII)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CFTR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CFTR與由本文表2中提供之 嵌合分子 1 135143 196 210之結構中之任一者表示的嵌合分子接觸。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PARP1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PARP1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PARP1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PARP1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PARP1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PARP1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PARP1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PARP1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PARP1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PARP1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PARP1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PARP1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PARP1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PARP1與由 嵌合分子 (XXVIII) (XXX)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PARP1之降解的方法包含使Ub-PARP1與由本文表2中提供之 嵌合分子 136142197210之結構中之任一者表示的嵌合分子接觸。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一種用於自Ub-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之方法,其包含使Ub-蛋白質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一種用於自Ub-CFTR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其包含使Ub-CFTR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一種用於自Ub-PARP1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其包含使Ub-PARP1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接觸。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1*)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由 嵌合分子 (I) (XXX)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由本文表2中提供之 嵌合分子 1 210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接觸。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CFTR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CFTR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CFTR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CFTR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CFTR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CFTR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CFTR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CFTR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CFTR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CFTR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A)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CFTR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CFTR與由 嵌合分子 (I) (XXVII)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CFTR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CFTR與由 嵌合分子 1 135143196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接觸。
在一些實施例中,泛素化程度影響細胞中所關注蛋白質之半衰期,例如但不限於CFTR之半衰期。在一些實施例中,泛素化程度影響細胞中所關注蛋白質之降解,例如但不限於CFTR之降解。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PARP1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PARP1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PARP1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PARP1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PARP1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PARP1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PARP1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PARP1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PARP1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PARP1與嵌合分子接觸,該嵌合分子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PARP1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PARP1與由 嵌合分子 (XXVIII) (XXX)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自Ub-PARP1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的方法包含使Ub-PARP1與由 嵌合分子 136142197210中任一者之任一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接觸。
在一些實施例中,泛素化程度影響細胞中所關注蛋白質之半衰期,例如但不限於PARP1之半衰期。在一些實施例中,泛素化程度影響細胞中所關注蛋白質之降解,例如但不限於PARP1之降解。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USP5之天然目標。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USP5之非天然目標。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受體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PM孔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離子通道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陰離子通道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氯離子通道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CFTR。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CFTR之突變形式。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摺疊異常之CFTR。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錯誤靶向之CFTR。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與野生型CFTR相比活性降低之CFTR。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核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參與DNA修復之蛋白質。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酶。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DNA結合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PARP1。在一些實施例中,所關注蛋白質包含WT PARP1。
本文提供之嵌合分子之一個應用的非限制性實例為經泛素化之所關注蛋白質的去泛素化(例如,自蛋白質移除全部或一些泛素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移除全部或一些泛素分子維持或增加所關注蛋白質之半衰期。在一些實施例中,移除全部或一些泛素分子減少所關注蛋白質之降解。在一些實施例中,維持或增加所關注蛋白質之半衰期向罹患疾病或病狀之個體提供益處。在一些實施例中,減少所關注蛋白質之降解增加蛋白質的半衰期。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防所關注蛋白質之降解增加蛋白質的半衰期。在一些實施例中,減少所關注蛋白質之降解維持蛋白質的半衰期。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防所關注蛋白質之降解維持蛋白質的半衰期。在一些實施例中,移除全部或一些泛素分子增加所關注蛋白質之局部濃度。在一些實施例中,減少所關注蛋白質之降解為罹患疾病或病狀之個體提供益處。在某些實施例中,益處可包括維持蛋白質通道或藉由蛋白質執行功能。在某些實施例中,益處可包括癌細胞或腫瘤細胞中之DNA修復及細胞死亡減少,或癌細胞或腫瘤細胞中之DNA股斷裂增加。在某些實施例中,益處可包括所關注蛋白質之功能無變化。
在使用本文提供之嵌合分子使經泛素化的所關注蛋白質去泛素化(例如,自蛋白質移除全部或一些泛素分子)之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在活體內進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之應用的非限制性實例包含用於自Ub-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之方法,其包含使Ub-蛋白質與包含第一結合域、第二結合域及連接子域的存活靶向嵌合(SURTAC)分子接觸,其中:第一結合域經設計以結合於可自結合至第二域之Ub-蛋白質裂解Ub的USP5;第二結合域經設計以結合於Ub-蛋白質,且連接子域經設計以將第一結合域連接至第二結合域;藉此自Ub-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本文所揭示之方法中,Ub-蛋白質包含Ub-CFTR。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本文所揭示之方法中,Ub-蛋白質包含Ub-PARP1。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本文所揭示之方法中,Ub-蛋白質包含Ub-PKA。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預防或減少Ub-蛋白質之降解的方法,或用於自Ub-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Ub分子之方法進一步提供用於以下之方法:改善該Ub-蛋白質之摺疊、校正該Ub-蛋白質之摺疊、增強Ub-蛋白質之活性、加強Ub-蛋白質之活性、幫助正確地靶向細胞內之Ub-蛋白質,及/或增強Ub-蛋白質之運輸。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包含Ub-CFTR。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包含Ub-PARP。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包含Ub-PKA。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之應用的非限制性實例包含用於自Ub-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泛素分子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在活體內進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之應用的非限制性實例包含用於預防或減少Ub-蛋白質之降解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使Ub-蛋白質與包含第一結合域、第二結合域及連接子域的存活靶向嵌合(SURTAC)分子接觸,其中:第一結合域經設計以結合可自結合至第二結合域之Ub-蛋白質裂解泛素的USP5;第二結合域經設計以結合Ub-蛋白質,且連接子域經設計以將第一結合域連接至第二結合域;藉此預防、減少或減輕Ub-蛋白質之降解。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之應用的非限制性實例包含用於預防或減少Ub-蛋白質之降解的方法,其中該方法在活體內進行。
包括SURTAC分子及其組分的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已在上文中詳細描述。在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之使用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包含CFTR。在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之使用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包含PARP。在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之使用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包含PKA。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一種用於預防或減少Ub-PKA之降解的方法,其包含使Ub-PKA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一種用於預防或減少Ub-PKA之降解的方法,其包含使Ub-PKA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一種用於治療成骨不全之方法,其包含使Ub-PKA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一種用於促進骨生成之方法,其包含使Ub-PKA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接觸。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包含投與包含第二結合域之嵌合分子,其中第二結合域為諸如式(L)至(N)之PKA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之使用方法包含使用嵌合分子調節泛素化蛋白質(例如但不限於CFTR)之活性的方法,該方法包含使泛素化蛋白質與包含第一結合域、第二結合域及連接子域之嵌合分子接觸,其中: 第一結合域經設計以結合於USP5; 第二結合域經設計以結合於目標蛋白,且 連接子域經設計以將第一結合域連接至第二結合域; 藉此調節泛素化蛋白質之活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之使用方法包含用於調節泛素化蛋白質(例如但不限於CFTR)之細胞位置的用途,該方法包含使泛素化蛋白質與包含第一結合域、第二結合域及連接子域之嵌合分子接觸,其中: 第一結合域經設計以結合於USP5; 第二結合域經設計以結合於目標蛋白,且 連接子域經設計以將第一結合域連接至第二結合域;藉此調節泛素化蛋白質之細胞位置。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之使用方法包含使用嵌合分子改變泛素化蛋白質(例如但不限於PARP1)之功能活性,其中該WT DNA修復活性經改變以增加癌細胞或腫瘤細胞中之DNA股斷裂,該方法包含使泛素化蛋白質與包含第一結合域、第二結合域及連接子域之嵌合分子接觸,其中: 第一結合域經設計以結合於USP5; 第二結合域經設計以結合於目標蛋白,且 連接子域經設計以將第一結合域連接至第二結合域; 藉此改變泛素化蛋白質之功能活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之使用方法包含用於增強特定細胞位置內之泛素化蛋白質(例如但不限於細胞核中及/或細胞核中結合至DNA的PARP1)之濃度的用途,該方法包含使泛素化蛋白質與包含第一結合域、第二結合域及連接子域之嵌合分子接觸,其中: 第一結合域經設計以結合於USP5; 第二結合域經設計以結合於目標蛋白,且 連接子域經設計以將第一結合域連接至第二結合域;藉此增強細胞核中及/或與DNA締合之泛素化蛋白質的濃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之使用方法包含用於調節泛素化蛋白質與另一蛋白質之相互作用的用途,該方法包含使泛素化蛋白質與包含第一結合域、第二結合域及連接子域之嵌合分子接觸,其中: 第一結合域經設計以結合於USP5; 第二結合域經設計以結合於目標蛋白,且 連接子域經設計以將第一結合域連接至第二結合域;藉此調節泛素化蛋白質與其他蛋白質之相互作用。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之使用方法包含用於調節泛素化蛋白質與DNA之相互作用(例如但不限於增加細胞中結合至DNA之去泛素化蛋白質的量)的用途,該方法包含使泛素化蛋白質與包含第一結合域、第二結合域及連接子域之嵌合分子接觸,其中: 第一結合域經設計以結合於USP5; 第二結合域經設計以結合於目標蛋白,且 連接子域經設計以將第一結合域連接至第二結合域;藉此調節泛素化蛋白質與DNA之相互作用。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包含癌細胞或腫瘤細胞。熟悉此項技術者將瞭解,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去泛素化蛋白質為PARP1或類似蛋白質時,雖然去泛素化蛋白質之量在靜止/非癌細胞/非腫瘤細胞及腫瘤細胞/癌細胞兩者中增加,但靜止/非癌細胞/非腫瘤細胞仍保持解毒DNA結合之PARP1蛋白質及存活的能力,而癌細胞或腫瘤細胞卻不能。在一些實施例中,靶向USP5及PARP1之SURTAC分子的使用方法導致癌細胞及腫瘤細胞之細胞毒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之使用方法包含自Ub-蛋白質移除至少一個Ub及調節Ub-蛋白質之活性、調節Ub-蛋白質之細胞位置、調節Ub-蛋白質與另一蛋白質之相互作用、增強細胞中之Ub-蛋白質之局部濃度,或其任何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包含CFTR。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包含CFTR或PARP1。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包含CFTR或PARP1。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包含PKA。
本文提供之嵌合分子之一個應用的非限制性實例為因摺疊異常而泛素化之蛋白質的去泛素化。當細胞檢測道摺疊異常之蛋白質時,細胞通常會標記此等蛋白質以供降解。當細胞不區分非功能摺疊異常之蛋白質與部分功能性摺疊異常之蛋白質時,部分功能摺疊異常之蛋白質的泛素化及因此降解為某些疾病(諸如CF)之標誌。因此,藉由本文提供之嵌合分子對摺疊異常但仍具功能性的蛋白質(例如但不限於CFTR)之特定補救在對抗由摺疊異常之蛋白質引起之疾病或病狀(例如但不限於CF)中係有益的。
本文提供之嵌合分子之另一個應用的非限制性實例為WT蛋白質之去泛素化以便增加WT蛋白質之局部濃度,藉此WT蛋白質之量增加會導致有效分裂細胞(例如癌細胞及腫瘤細胞)之細胞毒性。因此,藉由增加WT PARP1之局部濃度且藉此增加PARP1捕獲於DNA上及DNA股斷裂之相關增加來對癌細胞及腫瘤細胞進行特異性細胞毒性靶向可例如藉由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對UB-WT PARP1之靶向去泛素化而發生,其中影響在對抗諸如癌症之疾病或病狀中係有益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一種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的方法,其包含投與治療有效量的包含本文所揭示之至少一種嵌合分子的醫藥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治療疾病之方法中,該疾病包含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或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本文所揭示之方法治療的疾病包含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本文所揭示之方法治療的疾病包含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本文所揭示之方法治療的疾病包含貧血症。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本文所揭示之方法治療的疾病包含代謝症候群。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本文所揭示之方法治療的疾病包含自體免疫。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本文所揭示之方法治療的疾病包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本文所揭示之方法治療的疾病包含感染。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本文所揭示之方法治療的疾病包含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治療之疾病包含囊腫纖維化(CF)。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所治療之疾病包含CF時,本文揭示之SURTAC分子之投藥與至少一種額外的CF治療化合物或治療組合進行。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所治療之疾病包含癌症時,該癌症為PARP1抑制劑抗性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所治療之疾病包含癌症時,本文揭示之SURTAC分子之投藥與至少一種額外的癌症治療化合物或治療組合進行。
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所治療之疾病包含CF時,SURTAC分子包含結合CFTR之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所治療之疾病包含癌症時,SURTAC分子包含結合PARP1之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所治療之疾病包含癌症時,SURTAC分子包含結合其他PARP蛋白質(例如PARP1)之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當所治療之疾病包含癌症時,SURTAC分子包含結合其他PARP蛋白質(例如PKA)之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的方法包含投與嵌合分子,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的方法包含投與嵌合分子,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其中該疾病包含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或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包含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的方法包含投與嵌合分子,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的方法包含投與嵌合分子,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 1* )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其中該疾病包含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或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包含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包含對PARP抑制劑療法具有抗性之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包含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包含貧血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包含代謝症候群。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包含自體免疫。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包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包含感染。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包含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包含囊腫纖維化(CF)。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例如但不限於治療CF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A)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例如但不限於治療CF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A)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例如但不限於治療CF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由 (7)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A)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例如但不限於治療CF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由 (8)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A)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例如但不限於治療CF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由 (9)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A)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例如但不限於治療CF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由 ( 1* ) ( 9*)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A)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之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該疾病包含囊腫纖維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治療個體之疾病之方法包含治療患有CF之個體,其中該方法包含投與嵌合分子,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治療個體之疾病之方法包含治療患有CF之個體,其中該方法包含投與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A)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治療個體之疾病之方法包含治療患有CF之個體,其中該方法包含投與由 (7)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A)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治療個體之疾病之方法包含治療患有CF之個體,其中該方法包含投與由 (8)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A)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治療個體之疾病之方法包含治療患有CF之個體,其中該方法包含投與由 (9)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A) (J)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例如但不限於治療CF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由 嵌合分子 (I) (XXVII)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之嵌合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例如但不限於治療CF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由本文提供之表2之 嵌合分子 1 135143 196之結構中之任一者表示的嵌合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例如但不限於治療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例如但不限於治療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例如但不限於治療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由 (7)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例如但不限於治療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由 (8)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例如但不限於治療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由 (9)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之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該疾病包含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例如但不限於治療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由 ( 1* ) (9*)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癌症對PARP1抑制劑治療劑具有抗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例如骨骼相關疾病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由 (1*) (9*)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L) (N)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某些實施例中,該疾病為成骨不全。
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治療個體之疾病之方法包含治療患有癌症之個體,其中該方法包含投與嵌合分子,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治療個體之疾病之方法包含治療患有癌症之個體,其中該方法包含投與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治療個體之疾病之方法包含治療患有癌症之個體,其中該方法包含投與嵌合分子,該嵌合分子包含由下 ( 1* )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USP5結合劑,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治療個體之疾病之方法包含治療患有癌症之個體,其中該方法包含投與由下 ( 1* )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治療個體之疾病之方法包含治療患有癌症之個體,其中該方法包含投與由 (7)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治療個體之疾病之方法包含治療患有癌症之個體,其中該方法包含投與由 (8)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治療個體之疾病之方法包含治療患有癌症之個體,其中該方法包含投與由 (9)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例如但不限於治療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由 嵌合分子 (XXVIII) (XXX)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用於治療有需要個體之疾病,例如但不限於治療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投與由本文提供之表2的 嵌合分子 136142197210之結構中的任一者表示的嵌合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疾病之方法,其中該疾病係選自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且該方法包含投與由下 (1)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如上文詳細描述)及額外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一種用於治療個體之疾病之方法,其中該疾病係選自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且該方法包含投與由下 ( 1* )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如上文詳細描述)及額外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治療之疾病包含囊腫纖維化,該方法包含投與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額外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治療之疾病包含囊腫纖維化,該方法包含投與由下 (1*) (9*)中之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額外治療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嵌合分子治療疾病之方法影響細胞中所關注蛋白質之半衰期。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嵌合分子治療疾病之方法改善該Ub-蛋白質之摺疊、校正該Ub-蛋白質之摺疊、增強Ub-蛋白質之活性、加強Ub-蛋白質之活性、幫助正確地靶向細胞內之Ub-蛋白質,及/或增強Ub-蛋白質之運輸。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嵌合分子治療疾病之方法影響細胞中所關注蛋白質之半衰期,且改善該Ub-蛋白質之摺疊、校正該Ub-蛋白質之摺疊、加強Ub-蛋白質之活性、增強Ub-蛋白質之活性、幫助正確地靶向細胞內之Ub-蛋白質,及/或增強Ub-蛋白質之運輸,或其任何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嵌合分子治療疾病之方法影響細胞中所關注蛋白質之局部濃度。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與疾病相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不存在Ub-蛋白質與疾病相關聯。在一些實施例中,Ub-蛋白質與選自以下之疾病相關聯: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使用嵌合分子治療疾病之方法,其中該疾病包含CF,該使用方法影響細胞中CFTR之半衰期。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使用嵌合分子治療疾病(其中該疾病包含CF)之方法改善該Ub-CFTR之摺疊、校正該Ub-CFTR之摺疊、加強Ub-CFTR之活性、增強藉由Ub-CFTR跨過PM之離子轉運、幫助正確地靶向細胞內之Ub-CFTR,及/或增強Ub-CFTR之運輸。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嵌合分子治療疾病(其中該疾病包含CF)之方法影響細胞中CFTR之半衰期,且改善該Ub-CFTR之摺疊、校正該Ub-CFTR之摺疊、增強Ub-CFTR之活性、加強藉由Ub-CFTR目標跨過PM之離子轉運、幫助正確地靶向細胞內之Ub-CFTR,及/或增強Ub-CFTR之運輸,或其任何組合。
在一些實施例中,一種使用嵌合分子治療疾病之方法,其中該疾病包含癌症,該使用方法影響細胞核中PARP1之局部濃度。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嵌合分子治療疾病(其中該疾病包含癌症)之方法增加結合至DNA之PARP1的量。在一些實施例中,使用嵌合分子治療疾病(其中該疾病包含癌症)之方法增加結合至DNA之PARP1的量且藉此增加DNA股斷裂之數目,藉此產生細胞之細胞毒性。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包含癌細胞或腫瘤細胞。
在本文所描述之使用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進一步包含結合於目標細胞上呈現之抗原的第三結合域。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特異性靶向細胞上或特定細胞群上呈現之抗原的第三結合域允許將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遞送至預定細胞,例如但不限於肺或胃腸細胞,其中CFTR之功能在CF中可降低或突變。在另一實施例中,第三結合域將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特異性靶向癌細胞或腫瘤細胞。
在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之使用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進一步包含細胞穿透標籤。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增加嵌合分子進入細胞的細胞穿透標籤允許將嵌合分子高效遞送至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細胞穿透標籤包含細胞穿透肽(CPP)。在一些實施例中,CPP包含促進各種分子之細胞攝入/攝取的短肽。在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之使用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經由化學鍵聯(經由共價鍵結)或經由非共價相互作用與CPP締合。
在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之使用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該使用方法恢復已受到損傷(例如但不限於突變CFTR蛋白質之表現)之細胞的正常細胞功能。在嵌合分子之使用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部分地恢復已受損傷(例如但不限於突變CFTR蛋白質之表現)之細胞的正常細胞功能。
在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之使用方法的某些實施例中,該使用方法活化細胞(其包含癌細胞或腫瘤細胞)中對細胞具有細胞毒性的所靶向之Ub-蛋白質的功能,例如但不限於藉由使Ub-PARP1去泛素化增加Ub-PARP1蛋白質之局部細胞濃度。在嵌合分子之使用方法的一些實施例中,該方法維持細胞中之正常PARP1 DNA結合功能,當PARP1過量時會導致捕獲於DNA上之PARP1增加及DNA中之單股斷裂增加,且最終導致細胞死亡。 投藥
如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或包含嵌合分子之醫藥組合物的投藥可藉由多種不同途徑來達成,包括經口、非經腸、經鼻、靜脈內、皮內、皮下或局部。在一些實施例中,投藥模式視待治療或預防之病狀性質而定。在一些實施例中,投藥之後減輕、抑制、預防或延遲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或肌肉萎縮之進展的量視為有效的。在一些實施例中,投藥之後減輕、抑制、預防或延遲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或肌肉萎縮之症狀進展的量視為有效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投藥之後減輕、抑制、預防或延遲CF進展的量視為有效的。在一些實施例中,投藥之後減輕、抑制、預防或延遲CF之症狀進展的量視為有效的。
在一些實施例中,投藥之後減輕、抑制、預防或延遲癌症進展的量視為有效的。在一些實施例中,投藥之後增加癌細胞之細胞毒性的量視為有效的。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方法投與嵌合分子以治療個體之疾病。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方法投與嵌合分子以治療個體之疾病,其中該疾病包含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或肌肉萎縮。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方法投與嵌合分子以治療個體之疾病,其中該疾病為囊腫纖維化。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方法投與嵌合分子以治療個體之疾病,其中該疾病為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向需要治療疾病之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該疾病選自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向需要治療CF之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向需要治療癌症之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方法投與嵌合分子以及額外療法以治療個體之疾病。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方法投與嵌合分子以及額外療法以治療個體之疾病,其中該疾病包含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或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向需要治療CF之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及額外治療劑或其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向需要治療癌症之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及額外治療劑或其組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療法為在疾病之護理標準中使用的療法。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療法為在疾病之護理標準中使用的療法,該疾病選自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或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療法為在治療CF之護理標準中使用的療法。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治療劑為在疾病之護理標準中使用的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治療劑為在CF之護理標準中使用的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療法為在治療癌症之護理標準中使用的療法。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治療劑為在疾病之護理標準中使用的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治療劑為為癌症之護理標準中使用的治療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改善或增強或加強與疾病相關的蛋白質之活性的治療活性分子,該疾病選自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治療之疾病包含囊腫纖維化。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治療劑,該治療劑能夠影響細胞中Ub-蛋白質之半衰期,及改善該Ub-蛋白質之摺疊、校正該Ub-蛋白質之摺疊、增強Ub-泛素化之活性、幫助正確地靶向細胞內之Ub-蛋白質,及/或增強Ub-蛋白質之運輸,或其任何組合,其中該蛋白質與選自以下之疾病相關: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治療之疾病包含囊腫纖維化。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能夠影響細胞中Ub-蛋白質之半衰期的治療劑,其中該蛋白質與選自以下之疾病相關: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治療之疾病包含囊腫纖維化。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能夠改善Ub-蛋白質之摺疊的治療劑,其中該蛋白質與選自以下之疾病相關: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能夠校正Ub-蛋白質之摺疊的治療劑,其中該蛋白質與選自以下之疾病相關: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能夠增強Ub-蛋白質之活性的治療劑,其中該蛋白質與選自以下之疾病相關: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能夠加強Ub-蛋白質之活性的治療劑,其中該蛋白質與選自以下之疾病相關: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能夠幫助正確地靶向細胞內之Ub-蛋白質的治療劑,其中該蛋白質與選自以下之疾病相關: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能夠增強Ub-蛋白質之運輸的治療劑,其中該蛋白質與選自以下之疾病相關: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能夠影響細胞中WT Ub-蛋白質之局部濃度的治療劑,其中該蛋白質與選自以下之疾病相關: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治療之疾病包含癌症。
在一些實施例中,改善或增強或加強細胞中Ub-蛋白質之活性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20%、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或100%,其中該蛋白質與選自以下之疾病相關: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改善或增強或加強CFTR之活性的治療活性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治療劑,該治療劑能夠影響細胞中Ub-CFTR之半衰期及改善該Ub-CFTR之摺疊、校正該Ub-CFTR之摺疊、增強Ub-CFTR之活性、幫助正確地靶向細胞內之Ub-CFTR,及/或增強Ub-CFTR之運輸,或其任何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能夠影響細胞中Ub-CFTR之半衰期的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能夠改善該Ub-CFTR之摺疊的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能夠校正該Ub-CFTR之摺疊的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能夠增強Ub-CFTR之活性的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能夠增強Ub-CFTR之活性的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能夠幫助正確地靶向細胞內之Ub-CFTR的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能夠增強Ub-CFTR之運輸的治療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改善或增強或加強細胞中Ub-CFTR之活性至少1%、至少2%、至少3%、至少4%、至少5%、至少6%、至少7%、至少8%、至少9%、至少10%、至少20%、至少30%、至少40%、至少50%、至少60%、至少70%、至少80%、至少90%或100%。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治療活性分子,該治療活性分子增強細胞核中PARP1之局部濃度、增加結合至DNA之PARP1分子的量、增加單股DNA斷裂及增加癌細胞或腫瘤細胞之細胞毒性。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提供一種治療疾病之方法,其中該方法包含投與本文所描述之醫藥組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能夠治療CF之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投藥包含投與能夠治療癌症之治療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投與之治療劑包含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投與之治療劑包含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投與之治療劑包含由下 (1) 至式 (8)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A)(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投與之治療劑包含由 (7)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A)(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投與之治療劑包含由 (8)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A)(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投與之治療劑包含由 (9)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及由 (A)(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投與之治療劑包含由以下 嵌合分子 (I) (XXX)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投與之治療劑包含由 2之以下 嵌合分子 1 210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的嵌合分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與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之嵌合化合物組合投與,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與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之嵌合化合物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組合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與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之嵌合化合物組合投與,如上文詳細描述。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與由下 ( 1* )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之嵌合化合物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組合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與由下 (7)之結構表示之嵌合化合物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組合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與由 (8)之結構表示之嵌合化合物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組合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與由 (9)之結構表示之嵌合化合物及由 (A) (K)之結構表示的目標結合劑組合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與由以下 嵌合分子 (I) (XXX)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之嵌合化合物組合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與由 2之以下 嵌合分子 1 210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之嵌合化合物組合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包含如本文所揭示之額外嵌合分子。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係選自依伐卡托、魯瑪卡托、特薩卡托、埃克斯卡托、ABBV-2222、帕森納卡托、勒瑟利卡托、ABBV-191、ABBV-3067、ELX-02、PTI-428、PTI-801、PTI-808、VX-121、VX-561或MRT5005或其任何組合。在一些實施例中,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係選自維利帕尼(ABT-888)、盧卡帕尼(Rubraca;AG-014699)、奧拉帕尼(Lynparza;AZD-2281)、尼拉帕尼(Zejula;MK-4827)或他拉唑帕尼(BMN-673)。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包含組合物,該組合物包含至少一種額外治療劑或其醫藥用鹽。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藥劑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或其醫藥用鹽之投藥並行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藥劑係在投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或其醫藥用鹽之前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藥劑係在投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或其醫藥用鹽之後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額外藥劑係獨立於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或其醫藥用鹽之投藥進行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投與後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疾病的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的量視為有效量。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投與後治療疾病的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的量視為有效量,該疾病選自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投與後治療CF之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的量視為有效量。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投與後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疾病的嵌合分子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量視為有效量,該嵌合分子包含包括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第一結合域;包含包括由 (1) 至式 (9) 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第一結合域及包含由 (A) (K)之結構表示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包含包括由 (7)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第一結合域及包含由 (A) (K)之結構表示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包含包括由 (8)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第一結合域及包含由 (A) (K)之結構表示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包含包括由 (9)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第一結合域及包含由 (A) (K)之結構表示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 嵌合分子 (I) (XXX)中之任一者;或 2嵌合分子 1 210中之任一者。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係選自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投與後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CF的嵌合分子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的量視為有效量,該嵌合分子包含包括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第一結合域;包含包括由 (1) 至式 (9) 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第一結合域及包含由 (A) (K)之結構表示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包含包括由 (7)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第一結合域及包含由 (A) (K)之結構表示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包含包括由 (8)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第一結合域及包含由 (A) (K)之結構表示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包含包括由 (9)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第一結合域及包含由 (A) (K)之結構表示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或 嵌合分子 (I) (XXX)中之任一者;或 2嵌合分子 1 210中之任一者。
熟悉此項技術者將認識到,「有效量」(或「治療有效量」)可涵蓋在進行治療時足以影響益處或所希望臨床結果的量,以治療患有包含以下之疾病的個體: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有效量」(或「治療有效量」)可涵蓋在治療有需要之個體的CF時足以影響益處或所希望臨床結果的量。
嵌合分子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如本文中詳細揭示)或其醫藥組合物可以以治療有效量(劑量)投與,該嵌合分子包含包括由下 (1) 至式 (9)中任一者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第一結合域;包含包括由 (1) 至式 (9) 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第一結合域及包含由 (A) (K)之結構表示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包含包括由 (7)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第一結合域及包含由 (A) (K)之結構表示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包含包括由 (8)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第一結合域及包含由 (A) (K)之結構表示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包含包括由 (9)之結構表示之USP5結合劑的第一結合域及包含由 (A) (K)之結構表示之目標結合劑的第二結合域; 嵌合分子 (I) (XXX)中之任一者;或 2嵌合分子 1 210中之任一者。
治療有效量之確定完全在熟習此項技術者之能力範圍內。對於本文所揭示之方法中使用的任何製劑,治療有效量或劑量可最初由活體外分析估算。舉例而言,劑量可在動物模型中進行調配且此資訊可用以更準確地確定適用於人類之劑量。
如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毒性及治療功效可藉由活體外、細胞培養物或實驗動物中之標準醫藥程序來確定。由此等活體外及細胞培養物分析及動物研究獲得之資料可用於調配適用於人類之劑量範圍。劑量可視所用劑型及所用投藥途徑而變化。確切調配物、投藥途徑及劑量可由個別醫師鑒於患者之病狀選擇。[參見例如,Fingl等人, (1975)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第1章, 第1頁]。
待投與之組合物的量當然將視所治療之個體、病痛之嚴重程度、投藥方式、處方醫生之判斷等而定。
有效量可以一或多次劑量投與個體。就治療而言,有效量為足以治療個體之疾病的量,其中該疾病包含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有效量為足以增強或改善細胞中與疾病相關之蛋白質之功能性的量。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為CF。在一些實施例中,有效量為足以增強或改善細胞中CFTR之功能性的量。有效量一般由醫師基於病例確定且熟習此項技術者之技能範圍內。當確定達到有效量之適當劑量時,通常考慮若干因素。此等因素包括個體之年齡、性別及重量、所治療之病狀、病狀之嚴重程度及待投與之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形式及有效濃度。
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可藉由多種不同途徑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係經口、靜脈內、腹膜內或皮下投與。
對於口服製劑,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可單獨或與適當添加劑組合使用以製成錠劑、散劑、粒劑或膠囊,例如利用習知添加劑,諸如乳糖、甘露醇、玉米澱粉或馬鈴薯澱粉;利用結合劑,諸如結晶纖維素、纖維素衍生物、阿拉伯膠、玉米澱粉或明膠;利用崩解劑,諸如玉米澱粉、馬鈴薯澱粉或羧甲基纖維素鈉;利用潤滑劑,諸如滑石或硬脂酸鎂;且視需要利用稀釋劑、緩衝劑、濕潤劑、保存劑及調味劑。
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可藉由將其溶解、懸浮或乳化於水性或非水性溶劑中而調配成注射用製劑,該溶劑諸如蔬菜或其他類似油、合成脂族酸甘油酯、高碳數脂族酸或丙二醇之酯;且視需要利用習知添加劑,諸如增溶劑、等張劑、懸浮劑、乳化劑、穩定劑及保存劑。
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可以氣溶膠調配物形式用於經由吸入投與。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或如本文中詳細揭示之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本文所揭示之其醫藥組合物可調配成加壓可接受之推進劑,諸如二氯二氟甲烷、丙烷、氮及類似者。
此外,如本文中詳細揭示之嵌合分子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醫藥組合物可藉由與多種基質(諸如乳化基質或水可溶性基質)混合而製成栓劑。如本文中詳細揭示之嵌合分子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醫藥組合物可經由栓劑經直腸投與。栓劑可包括媒劑,諸如可可脂、碳蠟及聚乙二醇,其在體溫下熔融但在室溫下固化。
可提供用於經口或直腸投與之單位劑型,諸如糖漿、酏劑及懸浮液,其中各劑量單位,例如一茶匙量(teaspoonful)、一湯匙量(tablespoonful)、錠劑或栓劑含有預定量的含有一或多種活性劑之組合物。類似地,用於注射或靜脈內投與之單位劑型可於組合物中包含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所述組合物為在無菌水、無菌生理鹽水或另一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中的溶液。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單位劑型」係指適用作人類及動物個體之單位劑量的物理離散單位,各單位含有預定量之活性劑以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稀釋劑、載劑或媒劑,該預定量經計算為足以產生所希望功效的量。活性劑之規格視所用特定化合物、欲達成之功效及與宿主中之各化合物相關的藥力學而定。
其他投藥模式亦將適用於治療有需要之個體的疾病。在一些實施例中,疾病包含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治療之疾病包含囊腫纖維化。在一些實施例中,其他投藥模式可用於治療CF。舉例而言,如本文中詳細揭示之嵌合分子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醫藥組合物可調配成栓劑,及在一些情況下調配成氣溶膠及鼻內組合物。對於栓劑,媒劑組合物將包括傳統的結合劑及載劑,諸如聚烷二醇或三酸甘油酯。此栓劑可由含有約0.5%至約10% (w/w)或約1%至約2%範圍內之活性成分的混合物形成。
鼻內調配物將通常包括不會對鼻黏膜造成刺激亦不明顯地干擾纖毛功能的媒劑。諸如水、鹽水溶液之稀釋劑或其他已知物質可與本發明嵌合分子、其組合物及其調配物一起使用。經鼻調配物亦可含有防腐劑,諸如(但不限於)氯丁醇及氯化苯甲烴銨。可存在界面活性劑來增強由鼻黏膜對嵌合分子或其組合物之吸收。
如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或如本文中詳細揭示之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醫藥組合物可以可注射劑形式投與。典型地,可注射組合物經製備為液體溶液或懸浮液;亦可製備適合於在注射前溶解或懸浮於液體媒劑中之固體形式。製劑亦可乳化,或如本文中詳細揭示之嵌合分子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或其醫藥組合物可囊封於脂質體媒劑中。
適合之賦形劑媒劑為例如水、鹽水、右旋糖、甘油、乙醇或類似者,及其組合。另外視需要,媒劑可含有少量輔助物質,諸如濕潤劑或乳化劑或pH緩衝劑。製備此類劑型之實際方法為已知的,或對於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為顯而易知的。參見例如Remington's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Mack Publishing Company, Easton, Pennsylvania, 第17版 1985;Remington: 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A.R. Gennaro, (2000)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待投與之組合物或調配物將在任何情況下含有足夠在進行治療之個體中達成所希望狀態的藥劑量。
公眾易於使用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賦形劑,諸如媒劑、佐劑、載劑及稀釋劑。此外,公眾易於使用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輔助物質,諸如pH調整劑及緩衝劑、張力調節劑、穩定劑、濕潤劑及其類似物。
熟悉此項技術者將瞭解,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地指示,否則單數形式「一(a/an)」及「該(the)」包括複數個參考物。舉例而言,術語「一藥劑」或「至少一藥劑」可包括複數種藥劑,包括其混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包含治療性治療且「預防」包含防治性或預防性措施,其中目的為預防或減輕如上文所描述之針對性病理學病狀或病症。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可包括直接影響包含以下之疾病或與該疾病相關之病症: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或肌肉萎縮。在某些實施例中,治療可包括直接影響CF或與CF相關之症狀。在一些實施例中,「預防」尤其涵蓋延遲症狀發作、預防疾病復發、降低復發事件之數目或頻率、增加症狀發作之間的潛伏期,或其組合。
熟悉此項技術者將瞭解,術語「治療」可涵蓋試圖更改待治療之個體之疾病病程的臨床干預,且可進行以預防或在臨床病理學過程期間進行。治療之治療作用包括(但不限於)預防疾病之發生或復發、緩解症狀、減輕疾病之任何直接或間接病理性結果、預防癌轉移、降低疾病進展速率、改善或緩和疾病狀態,及緩解或改善預後。藉由預防疾病之進展,治療可預防患病或經診斷個體或疑似患有疾病之個體(例如具有與疾病相關之突變蛋白(例如但不限於突變CFTR)但尚未顯示任何症狀的個體)的疾病惡化。在一些實施例中,用於治療之投藥可預防處於疾病風險下或疑似患有該疾病之個體(例如但不限於具有與疾病相關之突變蛋白(例如但不限於突變CFTR)但未顯示疾病症狀的個體)的疾病或疾病症狀之發作。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治療方法延遲疾病之至少一種症狀發作,該疾病包含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治療方法延遲CF之至少一種症狀的發作。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治療方法逆轉現有疾病之病程,例如包含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及肌肉萎縮的疾病。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治療方法逆轉現有疾病之病程。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治療方法逆轉現有CF之病程。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治療方法治療CF且逆轉現有CF之病程。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治療方法逆轉現有之病程。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治療方法治療癌症且逆轉現有癌症之病程。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治療方法預防或減輕癌症之癌轉移。
熟悉此項技術者將瞭解,術語「個體」可涵蓋脊椎動物,在一些實施例中係指哺乳動物,且在一些實施例中係指人類。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為年齡在新生兒與21歲之間的人類兒童。在一些實施例中,個體為人類成年人。
熟悉此項技術者將瞭解,術語「有效量」可涵蓋足以具有治療效果之量。在一些實施例中,「有效量」為足以治療有需要之個體的疾病或其症狀、減輕或抑制疾病之進展、改善或減緩疾病、減少或抑制疾病之擴散或其任何組合的量。
在本申請案通篇,本文所揭示之各種實施例可以範圍型式呈現。應理解,範圍格式中之描述僅為了方便及簡潔起見且不應視為對本發明之範疇的不靈活限制。因此,範圍之描述應視為已特定揭示所有可能之子範圍以及彼範圍內之個別數值。例如,對諸如1至6之範圍的描述應視為已特定揭示子範圍,諸如1至3、1至4、1至5、2至4、2至6、3至6等,以及彼範圍內之個別數值,例如1、2、3、4、5及6。不管範圍之廣度如何,此均適用。
每當在本文中指示數值範圍時,該數值範圍意欲包括所指示範圍內之任何引用數字(分數或整數)。片語「在第一指示數字與第二指示數字之間的範圍變化/範圍」及「第一指示數字至第二指示數字之範圍變化/範圍」在本文中互換使用且意謂包括第一及第二指示數字以及其間的所有分數及整數數字。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術語「結合域」,如同「第一結合域」及「第二結合域」通常係指特異性靶向各別分子或由各別分子特異性識別的分子部分。第一結合域可特異性靶向USP5 (亦即,自蛋白質及其他分子裂解泛素之蛋白酶,亦即將最終自所關注蛋白質移除一或多個泛素分子的酶),或由USP5特異性識別。第二結合域可特異性靶向泛素化蛋白質,亦即,將最終自其中移除一或多個泛素分子的所關注蛋白質,或由泛素化蛋白質特異性識別。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術語「連接子」或「連接域」通常係指鍵聯、連接、締合或以其他方式與複數種其他分子相互作用的分子部分。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之連接子域將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的第一結合域連接或鍵聯至第二結合域。
術語「抗體(antibody/antibodies)」在本文中以廣泛意義使用且包括多株抗體及單株抗體兩者。除完整或「完全」免疫球蛋白分子之外,術語「抗體」中亦包括彼等免疫球蛋白分子之片段(例如,CDR、Fv、Fab及Fc片段)或聚合物,及免疫球蛋白分子之人類化型式。抗體亦可使用熟知的方法產生。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之第二結合域可為結合泛素化蛋白質或其泛素化蛋白質結合片段的抗體。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抗體」進一步包括Fab,該片段含有抗體分子之單價抗原結合片段,可藉由用酶木瓜蛋白酶消化全抗體以得到完整輕鏈及一條重鏈之一部分來產生;Fab',可藉由用胃蛋白酶處理全抗體,接著還原以得到完整輕鏈及重鏈之一部分而獲得的抗體分子之片段,每個抗體分子獲得兩個Fab'片段;(Fab')2,可藉由用酶胃蛋白酶處理全抗體而無後續還原而獲得的抗體片段,F(ab')2為兩個Fab'片段藉由兩個二硫鍵結合在一起的二聚物。Fv,含有輕鏈可變區及重鏈可變區且表現為兩條鏈之基因工程改造片段;及單鏈抗體(「SCA」),含有輕鏈可變區及重鏈可變區之基因工程改造分子,其中可變區藉由適合多肽連接子連接成基因融合單鏈分子。
在一個實施例中,Fv片段包含VH及VL鏈之締合。此締合可為非共價的,如Inbar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69:2659-62, 1972中所描述。替代地,可變鏈可藉由分子間雙硫鍵連接或藉由諸如戊二醛之化學物質交聯。替代地,Fv片段包含藉由肽連接子連接的VH及VL鏈。
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抗體」進一步包括編碼一或多個互補決定區(CDR)之肽。在一個實施例中,CDR肽(「最小識別單位」)可藉由構築編碼所關注之抗體的CDR的基因而獲得。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肽」包括天然肽(降解產物、以合成方式合成之肽或重組肽)及肽模擬物(通常為以合成方式合成之肽),諸如類肽及半類肽(其為肽類似物),其可具有例如使得肽在體內時更穩定或更能夠穿透至細菌細胞中的修飾。此類修飾包括但不限於N端修飾、C端修飾、肽鍵修飾,包括但不限於CH 2-NH、CH 2-S、CH 2-S=O、O=C-NH、CH 2-O、CH 2-CH 2、S=C-NH、CH=CH、-C(O)-O、-CO-(O)-、-C(O)-CH 2-、-C(O)-CH 2-、-CH(OH)-CH 2-或CF=CH、反轉醯胺鍵、或CF=CH、主鏈修飾及殘基修飾。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胺基酸(amino acid/amino acids)」應理解包括20種天然存在之胺基酸;通常經活體內轉譯後修飾之彼等胺基酸,包括例如羥基脯胺酸、磷酸絲胺酸及磷酸蘇胺酸;及其他非尋常胺基酸,包括但不限於2-胺基己二酸、羥基離胺酸、異鎖鏈素、正纈胺酸、正白胺酸及鳥胺酸。此外,術語「胺基酸」包括D-胺基酸及L-胺基酸兩者。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術語「配位體」通常係指與另一生物分子形成複合物的物質,諸如小分子。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之第二結合域可包含結合泛素化蛋白質在配位體,且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之第一結合域可包含結合USP5之配位體。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術語「泛素化蛋白質」通常係指最終將自其中移除一或多個泛素分子的所關注蛋白質。如熟習此項技術者將理解,「泛素化蛋白質」可攜載單個泛素分子、多個泛素分子、單泛素鏈、多個泛素鏈、線性泛素鏈、分支泛素鏈或其任何組合。在一個實施例中,本文所提供之嵌合分子之第二結合域可結合於泛素化蛋白質,亦即共價連接至至少一個泛素分子之蛋白質。
應理解,如本文中所使用之術語「調節」通常係指屬性之任何變化。舉例而言,「調節泛素化蛋白質之活性」可意謂增加或降低泛素化蛋白質之活性,「調節泛素化蛋白質之細胞位置」意謂改變泛素化蛋白質於細胞內之位置,且「調節泛素化蛋白質與另一蛋白質之相互作用」可意謂增加或降低泛素化蛋白質與不同蛋白質之間的蛋白質-蛋白質相互作用。
熟習此項技術者應理解,詞組「預防、減少或改善蛋白質降解」係指完全停止蛋白質降解、減少每時間單位降解之蛋白質數目,或降低蛋白質降解之速率。 實例 實例1:一般材料及方法
縮寫
aq. - 水性
Bn - 苯甲基
Boc - 三級丁氧基羰基
Cbz - 苯甲氧基羰基
DDQ - 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
DIEA - N,N-二異丙基乙胺
DMAP - 4-(二甲胺基)吡啶
DMF - N,N-二甲基甲醯胺
EDCI - N-(3-二甲基胺基丙基)-N′-乙基碳化二亞胺鹽酸鹽
ESI+ - 電噴霧電離質譜陽離子模式
HATU - 3-氧化六氟磷酸1-[雙(二甲基胺基)亞甲基]-1H-1,2,3-三唑并[4,5-b]吡啶鎓
HPLC - 高效液相層析
HOBt - 1-羥基苯并三唑
MTBE - 甲基三級丁基醚
NMR - 核磁共振
Pd 2(dba) 3- 參(二苯亞甲基丙酮)二鈀(0)
Pd(dppf)Cl 2.CH 2Cl 2- [1,1′-雙(二苯基膦基)二茂鐵]二氯鈀(II)與二氯甲烷之複合物
prep - 製備型
R f- 滯留因子
SiO 2-用於管柱層析之矽膠
TBS - 三級丁基二甲基矽基
Ts - 甲苯磺醯基
TFA - 三氟乙酸
THF - 四氫呋喃
TLC - 薄層層析
Xantphos - 4,5-雙(二苯膦基)-9,9-二甲基二苯并哌喃
w/w - 重量/重量
層析法
在Shimadzu LC-20AP儀器上使用針對各化合物列舉之管柱進行製備型高效液相層析(prep-HPLC)。在Biotage Isolera Prime上使用Welch Ultimate XB-C18 20-40 μm管柱進行逆相純化。急驟管柱層析使用矽膠(粒度0.15-0.30 mm)。在Waters Prep SFC 150 Mgm系統上進行超臨界流體層析(SFC)。
NMR 光譜法
在室溫下在Bruker AVANCE NEO儀器400 MHz ( 1H)及376 MHz ( 19F)上記錄表徵化合物之NMR光譜。在CDCl 3(δH=7.26)、甲醇- d 4 (δH=3.31)及DMSO-d 6(δH=2.50)中使用殘餘溶劑峰以ppm報導化學位移(δ)。偶合常數(J)以赫茲(Hz)給出。資料報導如下:化學位移,多重性(s:單峰,d:雙重峰,t:三重峰,q:四重峰,br:寬峰,m:多重峰)、偶合常數及積分。 1H光譜中可缺少可交換質子。
試劑及條件
除非給定合成,否則試劑及起始物質係獲自商業來源。石油醚係指石油醚60-90。
化合物名稱
IUPAC名稱用於新穎化合物且在來自PerkinElmer之ChemDraw Ultra 12.0.2.1076或Scilligence Electronic Lab Notebook Version 5.1.2.38660中產生。其他化合物,尤其商業試劑使用由ChemDraw Ultra產生之名稱或通常在線上資料庫及目錄中發現之名稱。 實例2:(4-((4-(4-((胺基-烷基癸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基)甘胺酸三級丁酯之製備展現如下
Figure 02_image428
實例3:(4-((4-(4-(2-(2-胺基-聚乙二醇-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基)甘胺酸三級丁酯之製備展現如下
Figure 02_image430
Figure 02_image431
Figure 02_image432
實例 4 2-(7-((4-(4-(2-(2- 胺基 - 聚乙二醇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唑啉 -3(2H)- ) 乙酸三級丁酯之製備展現如下
Figure 02_image434
Figure 02_image435
Figure 02_image436
Figure 02_image437
實例 5 2-(7-((4-(4-(2-(2- 胺基 - 聚乙二醇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喹唑啉 -3(4H)- ) 乙酸三級丁酯之合成展現如下
Figure 02_image439
實例6:1-苯甲基-N-(5-苯甲氧基-2-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4-側氧基-喹啉-3-甲醯胺
碳酸 2- -4-( 三級丁基 ) 苯酯甲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41
向20℃下的2-溴-4-三級丁基-苯酚(70 g,305 mmol)及DMAP (1.87 g,15.28 mmol)於二氯甲烷(350 mL)中之冷卻溶液中逐滴添加0至5℃的三乙胺(85.1 mL,611 mmol),接著逐滴添加0至5℃的氯甲酸甲酯(31.3 mL,404 mmol)。使反應物升溫且在20℃下攪拌1 h。將混合物緩慢傾入水(600 mL)中,且保留有機層,同時用二氯甲烷(3 × 350 mL)萃取水層。合併之有機層用1 M鹽酸(2×200 mL)洗滌且將有機層用飽和鹽水(3 × 350 mL)洗滌。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得到呈淡黃色油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70 g (78%)。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7.60 (d, J= 2.4 Hz, 1H), 7.34 (dd, J= 2.0 Hz; J= 8.4 Hz 1H), 7.15 (d, J= 8.4 Hz, 1H), 3.94 (s, 3H), 1.32 (s, 9H). m/z: [ESI+] 289 (M+2H) +, (C 12H 15BrO 3)。
碳酸 (2- -4- 三級丁基 -5- 硝基 - 苯基 ) 甲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43
在20至25℃下向濃硫酸(185 mL)中逐份添加碳酸2-溴-4-(三級丁基)苯酯甲酯(80 g,279 mmol)。將所得混合物冷卻至0℃,且在0至5℃下逐份添加硝酸鉀(42.9 g,424 mmol)。將反應物在25℃下攪拌2 h,緩慢傾入冰水(300 mL)中且用二氯甲烷(2×20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藉由管柱層析(SiO 2,石油醚/乙酸乙酯50:1至40:1,R f0.45,石油醚/乙酸乙酯8:1)純化殘餘物,得到呈淡黃色油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70 g (74%)。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7.78 (s, 1H), 7.28 (s, 1H), 3.90 (s, 3H), 1.41 (s, 9H). m/z: [ESI+] 332 (M+H) +, (C 12H 14BrNO 5)。
2- -4- 三級丁基 -5- 硝基苯酚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45
在0至5℃下向碳酸(2-溴-4-三級丁基-5-硝基-苯基)甲酯(70 g,207 mmol)於二氯甲烷(400 mL)中之冷卻溶液中添加5.4 M甲醇鈉/甲醇(65.2 mL)。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2 h,在0℃下緩慢傾入1 M鹽酸(440 mL)中,且用二氯甲烷(2 × 400 mL)萃取。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藉由管柱層析(SiO 2,石油醚/乙酸乙酯80:1至60:1,R f0.3,石油醚/乙酸乙酯5:1)純化殘餘物,得到呈淡黃色油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55 g (97%)。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62 (s, 1H), 7.00 (s, 1H), 5.74 (s, 1H), 1.37 (s, 9H)。
1- 苯甲氧基 -2- -4- 三級丁基 -5- 硝基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47
在20℃下向2-溴-4-三級丁基-5-硝基苯酚(55 g,200 mmol)於DMF (5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55.4 g,401 mmol)及苯甲基溴(26.2 mL,220 mmol)。將反應物在20℃下攪拌1.5 h,傾入水(1.5 L)中且用乙酸乙酯(2 × 50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3×1 L)洗滌,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藉由管柱層析(SiO 2,石油醚/乙酸乙酯80:1至50:1,TLC:石油醚/乙酸乙酯5:1 R f0.55)純化殘餘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63 g (86%)。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7.80 (s, 1H) 7.51 (s, 1H), 7.47-7.33 (m, 5H), 5.24 (s, 2H), 1.30 (s, 9H)。
5- 苯甲氧基 -4- -2- 三級丁基 - 苯胺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49
在50℃至70℃下,向1-苯甲氧基-2-溴-4-三級丁基-5-硝基苯(63 g,173 mmol)及氯化銨(74 g,1.38 mol)於THF (200 mL)、水(70 mL)及乙醇(200 mL)中之溶液中逐份添加鐵粉(29 g,519 mmol)。將混合物在80℃下攪拌2 h,冷卻,且經由Celite ®過濾,用乙酸乙酯(3 × 30 mL)洗滌濾餅。將濾液傾入水(500 mL)中且用乙酸乙酯(3×10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在真空中濃縮,得到呈綠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48 g (82%)。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7.46-7.38 (m, 4H), 7.34 (dd, J=5.2, 7.2 Hz 1H), 7.09 (s, 1H), 6.53 (s, 5H), 5.04 (s, 2H), 4.98 (s, 2H), 1.28 (s, 9H). m/z: [ESI+] 334 (M+H) +, (C 17H 20BrNO)。
N-(5- 苯甲氧基 -4- -2- 三級丁基 - 苯基 )-4- 側氧基 -1H- 喹啉 -3- 甲醯胺 (L1-6) 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51
向4-側氧基-1H-喹啉-3-甲酸(25.9 g,137 mmol)及氯化銨(74 g,1.38 mol)於DMF (44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HATU (64.5 g,170 mmol)及DIEA (36.4 mL,209 mmol)。將混合物在25℃下攪拌30 min,添加5-苯甲氧基-4-溴-2-三級丁基-苯胺(44 g,131 mmol)且在70℃下持續攪拌4 h。將混合物冷卻至25℃,傾入水(1 L)中且過濾,用水(3 × 10 mL)洗滌濾餅。將濾液在真空中濃縮且藉由管柱層析(SiO 2,石油醚/乙酸乙酯4:1至1:1.5,TLC:乙酸乙酯 R f0.6)純化殘餘物,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63.4 g (9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12.9 (s, 1H), 12.1 (S, 1H), 8.91 (s, 1H), 8.33 (d, J=5.2 Hz, 1H), 7.84-7.75 (m, 2H), 7.68 (s, 1H), 7.55-7.49 (m, 4H), 7.43-7.40 (m, 2H), 7.36-7.32 (m, 1H), 5.13 (s, 2H), 1.42 (s, 9H). m/z: [ESI+] 507 (M+2H) +, (C 27H 25BrN 2O 3)。
1- 苯甲基 -N-(5- 苯甲氧基 -4- -2- 三級丁基 - 苯基 )-4- 側氧基 - 喹啉 -3- 甲醯胺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53
向N-(5-苯甲氧基-4-溴-2-三級丁基-苯基)-4-側氧基-1H-喹啉-3-甲醯胺(43 g,84.0 mmol)於DMF (43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23.2 g,168 mmol)及苯甲基溴(14.4 g,84.0 mmol)。將混合物在25℃下攪拌4 h,傾入水(1.5 L)中,且過濾。濾餅用水(3 × 10 mL)洗滌,在真空中濃縮濾液,且用乙酸乙酯(150 mL)濕磨殘餘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34 g (68%)。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12.00 (s, 1H), 9.27 (s, 1H), 8.43 (d, J= 8.0 Hz, 1H), 7.83-7.77 (m, 2H), 7.71 (s, 1H), 7.57-7.49 (m, 4H), 7.43-7.27 (m, 8H), 5.85 (s, 2H), 5.14 (s, 2H), 1.43 (s, 9H). m/z: [ESI+] 595 (M+H) +, (C 34H 31BrN 2O 3)。
1- 苯甲基 -N-(5- 苯甲氧基 -2- 三級丁基 -4- 羥基 - 苯基 )-4- 側氧基 - 喹啉 -3- 甲醯胺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55
在氮氣氛圍下向1-苯甲基-N-(5-苯甲氧基-4-溴-2-三級丁基-苯基)-4-側氧基-喹啉-3-甲醯胺(4 g,6.68 mmol)於二㗁烷(20 mL)及水(26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二-三級丁基-[2-(2,4,6-三異丙基苯基)苯基]膦(255 mg,0.6 mmol)及氫氧化鉀(7.49 g,134 mmol)。添加Pd 2(dba) 3(183 mg,0.2 mmol),且將混合物在145℃下攪拌16 h。再重複反應三次且將四個批次合併以用於處理。將混合物冷卻至25℃,傾入水(200 mL)中,用1 M鹽酸(30 mL)調節至pH 5至6,且用乙酸乙酯(3×10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藉由管柱層析(SiO 2,二氯甲烷/乙酸乙酯8:1,TLC:石油醚/乙酸乙酯2:1 R f0.45)純化殘餘物,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7.7 g (53%)。m/z: [ESI+] 533 (M+H) +, (C 34H 32BrN 2O 4)。 實例7:3-[2,4-二-三級丁基-5-羥基-苯基)胺甲醯基]-4-側氧基-喹啉-1-甲酸三級丁酯
碳酸 5- 胺基 -2,4- - 三級丁基苯酯甲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57
在25℃下向碳酸2,4-二-三級丁基-5-硝苯酯甲酯(45 g,145 mmol)於THF (200 mL)、水(80 mL)及乙醇(2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氯化銨(62.3 g,1.16 mol)。將反應物升溫至50℃且緩慢添加鐵粉(24.4 g,436 mmol)。將反應物在80℃下攪拌5 h,使其冷卻至25℃,且過濾。濾餅用乙酸乙酯(3 × 30 mL)洗滌。將水(100 mL)添加至濾液中,且用乙酸乙酯(3×300 mL)萃取混合物。合併之有機相經無水MgSO 4乾燥,過濾,且在45℃下在真空中濃縮,得到呈綠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38 g (79%)。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7.04 (s, 1H), 6.37 (s, 1H), 4.80 (s, 2H), 3.82 (s, 3H), 1.32 (s, 9H), 1.22 (s, 9H). m/z: [ESI+] 280.1 (M+H) +, (C 16H 25NO 3)。
碳酸鹽 2,4- - 三級丁基 -5-(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酯 甲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59
在25℃下向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酸(23.5 g,121 mmol)於DMF (4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HATU (57.2 g,150 mmol)及DIEA (23.91 g,185 mmol)。將反應物攪拌20 min且添加碳酸5-胺基-2,4-二-三級丁基苯酯甲酯(38 g,116 mmol)。將反應物在70℃下攪拌2 h,使其冷卻至25℃且傾入水(100 mL)中。過濾混合物,且將濾液在真空中濃縮。用石油醚/乙酸乙酯3:1 (80 mL)濕磨殘餘物,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40 g (67%)。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12.00 (s, 1H), 8.88-8.85 (m, 1H), 8.35-8.33 (m, 1H), 7.82-7.79 (m, 1H), 7.76-7.74 (m, 1H), 7.59 (s, 1H), 7.54-7.52 (m, 1H), 7.39 (s, 1H), 4.80 (s, 1H), 3.85-3.79 (m, 3H), 1.46 (s, 9H), 1.32 (s, 9H). m/z: [ESI+] 785.2 (M+H) +, (C 20H 30N 2O 5)。
N-(2,4- - 三級丁基 -5- 羥苯基 )-4- 側氧基 -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61
在0至5℃下向碳酸2,4-二-三級丁基-5-(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酯甲酯(40 g,77.8 mmol)於二氯甲烷(460 mL)中之冷卻溶液中添加5.4 M甲醇鈉/甲醇(24.5 mL)。將反應物在25℃下攪拌1 h且冷卻至0℃。添加1 M鹽酸(168 mL)且在0℃下持續及20 min。用二氯甲烷(3×200 mL)萃取混合物。有機相用鹽水(3×200 mL)洗滌,經無水Mg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用二氯甲烷(50 mL)濕磨殘餘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5 g (7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12.90 (d, J=6.4 Hz, 1H), 11.8 (s, 1H), 9.19 (s, 1H), 8.86 (d, J=6.8 Hz, 1H), 8.33 (d, J=7.6 Hz, 1H), 7.83-7.79 (m, 2H), 7.77-7.75(m, 1H), 7.17 (s, 1H), 7.11 (s, 1H), 1.38-1.36 (m, 18H). m/z: [ESI+] 393.0 (M-57) +(C 24H 28N 2O 3)。
3-[(2,4- - 三級丁基 -5- 羥基 - 苯基 ) 胺甲醯基 ]-4- 側氧基 - 喹啉 -1- 甲酸 三級丁基 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63
在25℃下向N-(2,4-二-三級丁基-5-羥苯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25 g,63.7 mmol)於二氯甲烷(25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三乙胺(12.9 g,127 mmol)及二碳酸二三級丁酯(15.3 g,70.1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25℃下攪拌2 h,傾入水(500 mL)中且用二氯甲烷(2 × 500 mL)萃取。有機相用鹽水(1 L)洗滌,經Mg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殘餘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10:1 (64 mL)濕磨,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6 g (78%)。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11.50 (s, 1H), 9.55 (s, 1H), 8.59-8.53 (m, 2H), 7.77-7.73 (m, 1H), 7.55-7.51 (m, 1H), 7.27-7.25 (m, 1H), 7.09 (s, 1H), 6.90 (s, 1H), 1.70 (s, 9H), 1.46 (s, 9H), 1.32 (s, 9H). m/z: [ESI+] 493.4 (M+H) +(C 29H 36N 2O 5)。 實例8:(S)-N-((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6-(3-羥基-1H-吡唑-1-基)-2-(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菸鹼醯胺
2,4- 二甲基 -4- 硝基 - 戊酸甲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65
在20℃下在氮氣下向2-硝基丙烷(240 g,2.69 mol)於THF (720 mL)中之溶液添加DBU (205 g,1.35 mol)。將混合物加熱至50℃,逐滴添加2-甲基丙-2-烯酸甲酯(297 g,2.96 mol)且持續攪拌24 h。使反應混合物冷卻至25℃且溶解於MTBE (1.50 L)及水(500 mL)中。用1 M鹽酸(2 L)將其調節至pH 2且用MTBE (2 × 1 L)萃取。有機萃取物經無水Mg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藉由管柱層析(SiO 2,石油醚/乙酸乙酯0:1至10:1,TLC:石油醚/乙酸乙酯5:1,R f0.5)純化殘餘物,得到呈黃色油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496 g (96%)。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3.67 (s, 3H), 2.50-2.42 (m, 2H), 2.05-2.02 (m, 1H), 1.58 (s, 3H), 1.53 (s, 3H), 1.18 (d, J= 6.8 Hz, 3H). m/z: [ESI+] 143.0 (M-NO 2) +, (C 8H 15O 4N)。
3,5,5- 三甲基吡咯啶 -2- 酮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467
在25℃下在氮氣下向Raney-Ni (21 g)於乙醇(2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2,4-二甲基-4-硝基-戊酸甲酯(75 g,390 mmol)。將懸浮液脫氣且用氫吹掃三次且在60℃下在氫氛圍(36 psi)下攪拌24 h。重複反應,且將兩個批次合併以用於處理。合併之反應混合物經由Celite ®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將殘餘物傾入水(500 mL)中,且用乙酸乙酯(6 × 500 mL)萃取。經合併之有機萃取物經無水MgSO 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濾液。殘餘物用正庚烷(100 mL)濕磨,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72.6 g (73%)。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6.53 (s, 1H), 2.63-2.55 (m, 1H), 2.17-2.12 (m, 1H), 1.56-1.51 (m, 1H), 1.29 (s, 3H), 1.24 (s, 3H), 1.19 (d, J= 7.2 Hz, 3H)。
2,2,4- 三甲基吡咯啶 鹽酸鹽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69
在20至30℃下在氮氣下將氫化鋰鋁(17.9 g,472 mmol)添加至THF (300 mL)中。在25-30℃下將3,5,5-三甲基吡咯啶-2-酮(30 g,236 mmol)於THF (300 mL)中之溶液逐滴添加混合物中。將混合物在60℃下攪拌16 h。將混合物冷卻,且在0至10℃下逐滴添加水(18 mL)。在0至10℃下逐滴添加乙酸乙酯(180 mL)。在10℃下添加無水MgSO 4(300 g)。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30 min且藉由過濾移除固體。在15至30℃下將鹽酸(25 mL,259 mmol,37%w/w)添加至濾液中。將混合物攪拌30 min且在真空中濃縮。將殘餘物與甲苯(2×300 mL)一起共蒸發且用乙酸乙酯(70 mL)濕磨,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30 g (8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9.39 (br s, 1H), 9.25 (br s, 1H), 3.33-3.30 (m, 1H), 2.75-2.72 (m, 1H), 2.47-2.44 (m, 1H), 1.98-1.93 (m, 1H), 1.40 (s, 3H), 1.40-1.34 (m, 1H), 1.30 (s, 3H), 1.04 (t, J= 6.8 Hz, 3H). m/z: [ESI+] 114.2 (M+H) +, (C 7H 15N·HCl)。
6-(3- 苯甲氧基吡唑 -1- )-2- - 吡啶 -3- 甲酸 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71
向6-(3-苯甲氧基吡唑-1-基)-2-氯-吡啶-3-甲酸乙酯(90 g,251 mmol)及氫氧化鈉(12.1 g,301 mmol)於乙醇(450 mL)、THF (180 mL)及水(18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氫氧化鈉(12.1 g,300 mmol)。將反應物在25℃下攪拌16 h,在減壓下移除溶劑且將混合物傾入水(1.5 L)中。用1 M鹽酸(500 mL)將水溶液調節至pH 3至4。藉由過濾收集沈澱物,將其溶解於乙酸乙酯(2 L)中且經MgSO 4乾燥。在減壓下濃縮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56 g (61%)。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8.44 (d, J= 4.0 Hz, 1H), 8.42 (d, J= 12 Hz, 1H), 7.78 (d, J= 8.0 Hz, 1H), 7.51 (d, J= 8.0 Hz, 2H), 7.43-7.34 (m, 3H), 6.25 (d, J= 4.0 Hz, 1H), 5.32 (s, 2H). m/z: [ESI+] 329.9 (M+H) +, (C 16H 12ClN 3O 3)。
6-(3- 苯甲氧基吡唑 -1- )-2- -N-(1,3- 二甲基吡唑 -4- ) 磺醯基 - 吡啶 -3- 甲醯胺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73
向6-(3-苯甲氧基吡唑-1-基)-2-氯-吡啶-3-甲酸(56 g,154 mmol)於THF (6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CDI (32.5 g,201 mmol)。將反應物在25℃下攪拌0.5 h,添加1,3-二甲基吡唑-4-磺醯胺(29.7 g,170 mmol)及DBU (34.9 mL,231 mmol),且持續攪拌0.5 h。將反應混合物傾入水(1.5 L)中且用檸檬酸(600 mL)調節至pH 3至4。將混合物用乙酸乙酯(3×300 mL)萃取,用鹽水(300 mL)洗滌,且經MgSO 4乾燥。在減壓下濃縮濾液,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70 g (78%)。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8.43 (d, J= 4.0 Hz, 1H), 8.40 (s, 1H), 8.11 (d, J= 8.0 Hz, 1H), 7.74 (d, J= 8.0 Hz, 1H), 7.51 (d, J= 4.0 Hz, 1H), 7.43-7.36 (m, 4H), 6.25 - 6.23 (m, 1H), 5.32 (s, 2H) 3.84 (s, 3H), 2.36 (s, 3H). m/z: [ESI+] 486.9 (M+H) +, (C 21H 19ClN 6O 4S)。
(S)-6-(3-( 苯甲氧基 )-1H- 吡唑 -1- )-N-((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 磺醯基 )-2-(2,2,4- 三甲基吡咯啶 -1- ) 菸鹼醯胺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75
向6-(3-苯甲氧基吡唑-1-基)-2-氯-N-(1,3-二甲基吡唑-4-基)磺醯基-吡啶-3-甲醯胺(20.6 g,41.8 mmol)於DMSO (200 mL)及二乙氧基乙烷(5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2,2,4-三甲基吡咯啶鹽酸鹽(25 g,0.17 mol)及碳酸鉀(28.9 g,0.21 mol)。將混合物在室溫下攪拌16h,傾入水(1.0 L)中,且用1 M鹽酸(500 mL)調節至pH 3至4。藉由過濾收集沈澱物且將其溶解於乙酸乙酯(2.0 L)中。溶液經Na 2SO 4乾燥。將混合物真空濃縮且藉由SFC (管柱:Daicel CHIRALPAK IG 250 mm ×50 mm 10 µm移動相:[溶劑A:0.1%氨水,溶劑B:甲醇];用70% B運行梯度,梯度:70%-70% B,在5.4 min內,重複37次,總共200 min,在100% B下保持10 min)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0 g (76%)。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2.34 (s, 1H), 8.35 (s, 1H), 8.21 (d, J= 4.0 Hz, 1H), 7.74 (d, J= 8.0 Hz, 1H), 7.49 (d, J= 8.0 Hz, 2H), 7.42-7.34 (m, 3H), 6.94 (d, J= 8.0 Hz, 1H), 6.15 (d, J= 4.0 Hz, 1H), 5.29 (s, 2H), 3.80 (s, 3H), 2.60-2.55 (m, 1H), 2.47-2.42 (m, 1H), 2.33 (s, 3H), 2.22-2.14 (m, 1H), 1.89-1.85 (m, 1H), 1.54 (d, J= 12.0 Hz, 6H), 1.45-1.38 (m, 1H), 0.81(d, J= 4.0 Hz, 3H). m/z: [ESI+] 564.1 (M+H) +, (C 28H 33N 7O 4S)。
(S)-N-((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 磺醯基 )-6-(3- 羥基 -1H- 吡唑 -1- )-2-(2,2,4- 三甲基吡咯啶 -1- ) 菸鹼醯胺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77
向(S)-6-(3-(苯甲氧基)-1H-吡唑-1-基)-N-((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2-(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菸鹼醯胺(6 g,10.3 mmol)於甲醇(6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鈀/碳(1g,10% w/w)。將混合物在真空下脫氣,用氫(15 psi)吹掃三次且在25℃下在氫氛圍(15 psi)下攪拌16 h。經由Celite®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5.6 g (粗物質)。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2.30 (br s, 1H), 10.50 (s, 1H), 8.32 (s, 1H), 8.11 (d, J= 2.8 Hz, 1H), 7.68 (d, J= 8.0 Hz, 1H), 6.82 (d, J= 8.0 Hz, 1H), 5.90 (d, J= 2.8 Hz, 1H), 3.80 (s, 3H), 2.60-2.57 (m, 1H), 2.32 (s, 3H), 2.22-2.20 (m, 1H), 1.89-1.85 (m, 1H), 1.55 (d, J= 11.2 Hz, 6H), 1.42 (t, J= 12.0 Hz, 1H), 0.82 (d, J= 6.0 Hz, 3H). m/z: [ESI+] 474.0 (M+H) +, (C 21H 27N 7O 4S)。 實例9:10-(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0-側氧基癸酸之合成 10-(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0-側氧基癸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79
向10-(三級丁氧基)-10-側氧基癸酸(4 g,15.5 mmol)及HATU (6.73 g,17.7 mmol)於DMF (54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IEA (3.85 mL,22.1 mmol)。將反應物在25℃下攪拌15 min,添加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5.4 g,14.8 mmol),且繼續攪拌1 h。將反應混合物傾入水(50 mL)中且且用乙酸乙酯(3 × 70 mL)萃取。所產生的有機萃取物用鹽水(200 mL)洗滌,經MgSO 4乾燥,且在真空中移除溶劑,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8.95 g。m/z: [ESI+] 607.0 (M+H) +, (C 33H 41FN 4O 5)。
10-(4-(2- -5-((4- 側氧基 -3,4- 二氫呔 𠯤 -1- ) 甲基 ) 苯甲醯基 ) 𠯤 -1- )-10- 側氧基癸酸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81
向10-(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0-側氧基癸酸三級丁酯(8.95 g,14.7 mmol)於二氯甲烷(9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TFA (8.74 mL)。將混合物在25℃下攪拌16 h,傾入水(50 mL)中且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30 mL)調節至pH 6至7。混合物用二氯甲烷(2 × 120 mL)萃取。將萃取物合併,用鹽水(200 mL)洗滌且經MgSO 4乾燥。在真空中移除溶劑,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9.6 g。m/z: [ESI+] 551.0 (M+H) +, (C 29H 33FN 4O 5)。 實例10:N-(2-氯乙基)-10-(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0-側氧基癸醯胺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83
向10-(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0-側氧基癸酸(5.95 g,10.8 mmol)於DMF (6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HOBt (1.61 g,11.9 mmol)、EDCI (2.28 g,11.9 mmol)及DIEA (4.14 mL,23.7 mmol)。將反應物在25℃下攪拌15 min且添加2-氯乙胺鹽酸鹽(1.50 g,12.9 mmol)。將混合物在25℃下攪拌2 h,傾入水(180 mL)中,且用乙酸乙酯(4 × 180 mL)萃取。所得有機萃取物經MgSO 4乾燥,在真空中移除溶劑且藉由prep-HPLC (管柱:內徑57mm × H235mm,Welch Ultimate XB-C18 20-40 μm;120 Å;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用5% B運行梯度,梯度:5%-42%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殘餘物,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9.6 g (40%)。m/z: [ESI+] 612.1 (M+H) +, (C 31H 37ClFN 5O 4)。 實例11:12-(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2-側氧基十二烷酸之合成 12-(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2-側氧基十二烷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85
向12-三級丁氧基-12-側氧基-十二烷酸(3 g,10.5 mmol)於DMF (36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IEA (2.61 mL,14.9 mmol)及HATU (4.55 g,12.0 mmol)。將混合物在25℃下攪拌30 min,添加4-[[4-氟-3-(哌𠯤-1-羰基)苯基]甲基]-2H-呔𠯤-1-酮(3.66 g,9.98 mmol),且繼續攪拌1 h。混合物用水(60 mL)稀釋且用乙酸乙酯(3 × 80 mL)萃取。經合併之有機萃取物用鹽水(250 mL)洗滌,經Mg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移除溶劑,得到呈黃色油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6.33 g (粗物質)。m/z: [ESI+] 635.2 (M+H) +, (C 36H 47FN 4O 5)。
12-(4-(2- -5-((4- 側氧基 -3,4- 二氫呔 𠯤 -1- ) 甲基 ) 苯甲醯基 ) 𠯤 -1- )-12- 側氧基十二烷 酸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87
將12-(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2-側氧基十二烷酸三級丁酯(6.33 g,9.97 mmol)及TFA (5.91 mL)於二氯甲烷(65 mL)中之溶液在25℃下攪拌16 h。將混合物傾入水(80 mL)中且用飽和碳酸氫鈉水溶液(15 mL)調節至pH 6至7。混合物用二氯甲烷(2 × 10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200 mL)洗滌,經Mg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移除溶劑,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5.77 g (粗物質)。m/z: [ESI+] 579.1 (M+H) +, (C 32H 39FN 4O 5)。 實例12:N-(2-氯乙基)-12-(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2-側氧基十二醯胺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89
在25℃下向12-(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2-側氧基十二烷酸(5.77 g,9.97 mmol)及HOBt (1.48 g,11.0 mmol)於DMF (6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EDCI (2.10 g,11.0 mmol)及DIEA (3.82 mL,21.9 mmol)。將混合物攪拌15 min,添加2-氯乙胺鹽酸鹽(1.39 g,12.0 mmol),且繼續攪拌2 h。將混合物傾入水(300 mL)中且且用乙酸乙酯(4 × 150 mL)萃取。經合併之有機萃取物用鹽水(3× 500 mL)洗滌,經Mg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移除溶劑,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5 g (79%)。m/z: [ESI+] 640.1 (M+H) +, (C 32H 39FN 4O 5)。 實例13:2-(4-((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4-(4-( 苯甲氧基 ) 苯基 )-5,6- 二氫吡啶 -1(2H)- 甲酸 三級丁 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91
在20℃下在氮氣下向4-(4,4,5,5-四甲基-1,3,2-二氧硼㖦-2-基)-3,6-二氫-2H-吡啶-1-甲酸三級丁酯(864 g,2.74 mol)於二㗁烷(6 L)及水(60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630 g,4.76 mol)、1-苯甲氧基-4-溴-苯(280 g,1.06 mol)及Pd(dppf)Cl 2.CH 2Cl 2(93.1 g,114 mmol)。將混合物在80℃下攪拌4 h,使其冷卻,傾入水(500 mL)中,且用乙酸乙酯(2 × 1 L)萃取。將合併之萃取物經無水MgSO 4乾燥,過濾且在減壓下濃縮。藉由管柱層析(SiO 2,石油醚/乙酸乙酯50:1)純化殘餘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528 g (58%)。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31-7.45 (m, 7H), 6.94-6.97 (m, 2H), 5.95 (s, 1H), 5.08 (s, 2H), 4.06-4.07 (m, 2H), 3.62-3.65 (m, 2H), 2.51 (s, 2H), 1.51 (s, 9H). m/z: [ESI+] 310.3 (M-55) +, (C 23H 27NO 3)。
4-(4-( 苯甲氧基 ) 苯基 )-1,2,3,6- 四氫吡啶鹽酸鹽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93
向4-(4-(苯甲氧基)苯基)-5,6-二氫吡啶-1(2H)-甲酸三級丁酯(528 g,1.44 mol)於乙酸乙酯(2.64 L)中之溶液中添加4 M HCl/乙酸乙酯(1.50 L)。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10 h且在減壓下濃縮。殘餘物用乙酸乙酯(250 mL)濕磨,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430 g (99%)。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9.42 (s, 2H), 7.32-7.45 (m, 7H), 7.00-7.02 (m, 2H), 6.08 (s, 1H), 5.12 (s, 2H), 3.69 (s, 2H), 2.65 (s, 2H). m/z: [ESI+] 266.0 (M+H) +, (C 18H 19NO)。
4-((4-(4-( 苯甲氧基 ) 苯基 )-5,6- 二氫吡啶 -1(2H)- ) 磺醯基 ) 苯甲酸 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95
向4-(氯磺醯基)苯甲酸甲酯(187.8 g,800 mmol)於二氯甲烷(2.1 L)中之溶液中添加4-(4-(苯甲氧基)苯基)-1,2,3,6-四氫吡啶鹽酸鹽(210 g,696 mmol),接著添加三乙胺(176 g,1.74 mol)。將反應物在20℃下攪拌1 h。將混合物傾入水(4 L)中,且用二氯甲烷(3×1 L)萃取。合併之有機相用鹽水(3 L)洗滌,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用乙酸乙酯(1 L)濕磨,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300 g (81%)。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8.18-8.16 (m, 2H), 7.97-7.96 (m, 2H), 7.41-7.30 (m, 7H), 7.28-6.94 (m, 2H), 5.98 (s, 1H), 5.09 (s, 2H), 3.89 (s, 3H), 3.71-3.70 (m, 2H), 3.25 (d, J= 4.0 Hz, 2H), 2.52 (s, 2H)。
4-((4-(4-( 苯甲氧基 ) 苯基 )-5,6- 二氫吡啶 -1(2H)- ) 磺醯基 ) 苯甲酸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497
向4-((4-(4-(苯甲氧基)苯基)-5,6-二氫吡啶-1(2H)-基)磺醯基)苯甲酸甲酯(300 g,647 mmol)於水(1.5 L)及THF (1.5 L)中之溶液中添加單水合氫氧化鋰(54.3 g,1.29 mol)。將混合物在70℃下攪拌1 h且在減壓下濃縮。將混合物水溶液傾入水(1 L)中,用1 M鹽酸(250 mL)調節至pH 2且過濾。在減壓下濃縮濾液。將殘餘物用乙酸乙酯(300 mL)濕磨,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20 g。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13.90-13.00 (m, 1H), 8.18-8.14 (m, 2H), 7.94-7.92 (m, 2H), 7.45-7.28 (m, 7H), 6.96-6.94 (m, 2H), 5.98-5.97 (m, 1H), 5.09-5.08 (m, 2H), 3.70-3.69 (m, 2H), 3.27-3.24 (m, 2H), 2.52 (s, 2H)。
2-(4-((4-(4-( 苯甲氧基 ) 苯基 )-5,6- 二氫吡啶 -1(2H)-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499
向4-((4-(4-(苯甲氧基)苯基)-5,6-二氫吡啶-1(2H)-基)磺醯基)苯甲酸(160 g,356 mmol)於DMF (1.6 L)中之溶液中添加EDCI (75.1 g,392 mmol)、HOBt (52.9 g,392 mmol)及DIEA (68.2 mL,392 mmol),接著添加2-胺基乙酸三級丁酯(56 g,427 mmol)。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2 h,傾入水(6 L)中,且用乙酸乙酯(3 × 3 L)萃取。粗產物用乙酸乙酯(200 mL)濕磨,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20 g (60%)。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9.14-9.09 (m, 1H), 8.10-8.06 (m, 2H), 7.93-7.91 (m, 2H), 7.43-7.27 (m, 7H), 6.96-6.94 (m, 2H), 5.98 (m, 1H), 5.08-5.07 (m, 2H), 3.94-3.91 (m, 2H), 3.70-3.69 (m, 2H), 2.50 (m, 2H), 1.42 (s, 9H)。
2-(4-((4-(4- 羥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01
向2-(4-((4-(4-(苯甲氧基)苯基)-5,6-二氫吡啶-1(2H)-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120 g,213 mmol)於DMF (200 mL)及甲醇(800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鈀/碳(30 g,10% w/w)。將混合物在真空下脫氣,用氫(15 psi)吹掃三次且在50℃下在氫氛圍(15 psi)下攪拌30 h。經由Celite ®過濾,且濃縮濾液,得到粗產物,該粗產物用乙酸乙酯(150 mL)濕磨,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83 g (76%)。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9.16-9.11 (m, 2H), 8.11-8.09 (m, 2H), 7.89-7.87 (m, 2H), 6.97-6.94 (m, 2H), 6.66-6.64 (m, 2H), 3.95-3.93 (m, 2H), 3.79-3.76 (m, 2H), 2.36-2.28 (m, 3H) 1.77-1.74 (m, 3H), 1.63-1.57 (m, 2H),1.43 (s, 9H). m/z: [ESI+] 419.4 (M-55) +(C 31H 34N 2O 6S)。 實例14: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合成
2-(7- -4- 側氧基喹唑啉 -3(4H)- ) 乙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03
向2-(7-溴-4-側氧基-喹唑啉-3-基)乙酸三級丁酯(346 g,1.01 mol)於DMF (2.40 L)中之溶液中添加2-溴乙酸三級丁酯(189 mL,1.28 mol)及碳酸鉀(147 g,1.07 mol)。將混合物在25℃下攪拌2 h且傾入水(7 L)中。藉由過濾收集固體且將其在真空中乾燥,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346 g (95%)。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8.40 (s, 1H), 8.08 (d, J= 8.0 Hz, 1H), 7.93 (s, 1H), 7.75-7.73 (m, 1H), 4.71(s, 2H), 1.42 (s, 9H). m/z: [ESI+] 340.2 (M+H) +(C 11H 9BrNO 2)。
2-(7-( 苯甲硫基 )-4- 側氧基喹唑啉 -3(4H)- ) 乙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05
向2-(7-溴-4-側氧基喹唑啉-3(4H)-基)乙酸三級丁酯(346 g,1.01 mol)於二㗁烷(3.40 L)中之溶液中添加Pd 2(dba) 3(46.43 g,50.7 mmol)、苯甲基硫醇(136 mL,1.16 mol)、Xantphos (58.67 g,101 mmol)及DIEA (265 mL,1.52 mol)。將混合物在100℃下在氮氣下攪拌2 h。將反應混合物傾入水(6 L)中且用乙酸乙酯(3 × 4 L)萃取。粗產物用乙酸乙酯(100 mL)濕磨,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430 g (78%)。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8.33 (s, 1H), 8.00 (d, J= 8.0 Hz, 1H), 7.55-7.46 (m, 1H), 7.45-7.44 (m, 3H), 7.35-7.34 (m, 2H), 7.31-7.25 (m, 1H), 4.68 (s, 2H), 4.44 (s, 2H), 1.41 (s, 9H). m/z: [ESI+] 383.0 (M+H) +(C 18H 16N 2O 3S)。
2-(7-( 氯磺醯基 )-4- 側氧基喹唑啉 -3(4H)- ) 乙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07
在25℃下向2-(7-(苯甲硫基)-4-側氧基喹唑啉-3(4H)-基)乙酸三級丁酯(380 g,695 mmol)於乙酸(260 mL)及乙腈(3.4 L)中之溶液中添加1,3-二氯-5,5-二甲基-咪唑啶-2,4-二酮(411 g,2.09 mol)。將混合物冷卻,在0℃下添加水(189 mL)且在0℃下持續攪拌1 h。將其傾入水(4 L)中,且用二氯甲烷(3 × 2 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1 L)洗滌,乾燥且過濾。在真空下濃縮濾液,且殘餘物用乙酸乙酯/石油醚10:1 (1 L)濕磨,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34 g (83%)。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8.63 (s, 1H), 8.15 (d, J= 8.0 Hz, 1H), 7.88(s, 1H), 7.80-7.77 (m, 1H), 4.74 (s, 2H), 1.42 (s, 9H). m/z: [ESI+] 359.0 (M+H) +(C 14H 15ClN 2O 5S)。
2-(7-((4-(4-( 苯甲氧基 ) 苯基 )-5,6- 二氫吡啶 -1(2H)- ) 磺醯基 )-4- 側氧基喹唑啉 -3(4H)- ) 乙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09
向2-(7-(氯磺醯基)-4-側氧基喹唑啉-3(4H)-基)乙酸三級丁酯(193.6 g,540 mmol)於二氯甲烷(2.2 L)中之溶液中添加4-(4-(苯甲氧基)苯基)-1,2,3,6-四氫吡啶鹽酸鹽(141.61 g,469 mmol)及三乙胺(163 mL,1.17 mol)。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1 h。將反應混合物傾入水(500 mL)中,且用二氯甲烷(3 × 2 L)萃取。合併之有機相用鹽水(300 mL)洗滌,乾燥,過濾,且濃縮。殘餘物藉由管柱層析(SiO 2,石油醚/乙酸乙酯50:1至30:1)純化且用乙酸乙酯(1 L)濕磨,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80 g (64%)。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8.50 (s, 1H), 8.37 (m, 1H), 8.04 (m, 1H), 7.92 (m, 1H), 7.43-7.26 (m, 6H), 6.94 (m, 2H), 5.98(s, 1H), 5.08(s, 2H), 4.75(s, 2H), 3.77 (m, 2H), 3.33 (s, 2H), 2.50 (s, 2H), 1.43 (s, 9H). m/z: [ESI+] 588.1 (M+H) +(C 32H 33N 3O 6S)。
2-(7-((4-(4- 羥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1,2- 二氫喹唑啉 -3(4H)- ) 乙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11
向2-(7-((4-(4-(苯甲氧基)苯基)-5,6-二氫吡啶-1(2H)-基)磺醯基)-4-側氧基喹唑啉-3(4H)-基)乙酸三級丁酯(180 g,301 mmol)於DMF (900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甲醇(1.8 L)。向混合物中添加鈀/碳(90 g,10% w/w)、氫氧化鈀/碳(90 g,20% w/w)。將混合物在真空下脫氣,用氫(15 psi)吹掃三次且在50℃下在氫氛圍(15 psi)下攪拌25 h。經由Celite ®過濾,且在真空下濃縮濾液,得到殘餘物,該殘餘物用乙酸乙酯(100 mL)濕磨,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98.2 g (63%)。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9.16 (s, 1H), 7.86 (m, 1H), 7.28-7.14 (m, 1H), 7.14-7.03 (m, 1H), 7.01-6.98 (m, 1H), 6.95-6.68 (m, 2H), 4.75 (s, 2H), 4.14 (s, 2H), 3.71 (m, 2H), 2.41-2.35 (m, 2H), 1.77 (m, 2H), 1.62 (m, 2H), 1.40 (s, 9H). m/z: [ESI+] 588.1 (M+H) +(C 25H 31N 3O 6S)。
2-(7-((4-(4-((( 苯甲氧基 ) 羰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1,2- 二氫喹唑啉 -3(4H)- ) 乙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13
至2-(7-((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1,2-二氫喹唑啉-3(4H)-基)乙酸三級丁酯(86.2 g,166 mmol)及碳酸鉀(34.4 g,249 mmol)於THF (425 mL)及水(425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氯甲酸苯甲酯(30.7 mL,216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25℃下攪拌4 h,傾入水(1.5 L)中,且用二氯甲烷(3×1 L)萃取。合併之有機相用鹽水(300 mL)洗滌,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5:1 (100 mL)濕磨,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08 g (99%)。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7.87 (m, 1H), 7.44 (m, 5H), 7.40 (m, 3H), 7.28-7.16 (m, 3H), 7.13-7.03 (m, 1H), 5.25 (s, 2H), 4.76 (s, 2H), 4.15 (s, 2H), 3.74 (m, 2H), 2.57-2.44 (m, 1H), 2.40 (m, 2H), 1.77 (m, 2H), 1.62 (m, 2H), 1.40 (s, 9H). m/z: [ESI+] 580.0 (M-55) +(C 33H 37N 3O 8S)。
7-((4-(4-((( 苯甲氧基 ) 羰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15
向2-(7-((4-(4-(((苯甲氧基)羰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1,2-二氫喹唑啉-3(4H)-基)乙酸三級丁酯(108 g,164 mmol)於THF (1.1 L)中之溶液中添加三乙胺(34.3 mL,246 mmol)、二碳酸二三級丁酯(75.5 mL,329 mmol)及DMAP (2.01 g,16.4 mmol)。將混合物在50℃下攪拌2 h,傾入水(2.5 L)中,且用二氯甲烷(3×1 L)萃取。合併之有機相用鹽水(300 mL)洗滌,經Na 2SO 4乾燥,過濾且濃縮。粗產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5:1 (100 mL)濕磨,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16 g (93%)。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8.21 (m, 1H), 8.07 (s, 1H), 7.62 (m, 1H), 7.43-7.38 (m, 5H), 7.18-7.10 (m, 4H), 5.27 (s, 2H), 5.21 (s, 2H), 4.29 (s, 2H), 3.97 (m, 2H), 2.45 (m, 2H), 1.88 (m, 4H), 1.51 (s, 9H), 1.49 (s, 9H). m/z: [ESI+] 680.1 (M+H) +(C 38H 45N 3O 10S)。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7-((4-(4- 羥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合成
Figure 02_image517
至7-((4-(4-(((苯甲氧基)羰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16 g,152 mmol)於甲醇(1.2 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鈀/碳(12 g,10% w/w)。將混合物在真空下脫氣,用氫(15 psi)吹掃三次且在25℃下在氫氛圍(15 psi)攪拌2 h。經由Celite ®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得到粗產物,該粗產物用乙酸乙酯(100 mL)濕磨,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85 g (90%)。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9.19 (s, 1H), 8.09 (m, 1H), 7.99 (s, 1H), 7.62 (m, 1H), 6.96 (m, 2H), 6.66 (m, 2H), 5.21 (s, 2H), 4.30(s, 2H), 3.77 (m, 2H), 2.50-2.36 (m, 3H), 1.77-1.64 (m, 2H), 1.62-1.55 (m, 2H), 1.50 (s, 9H), 1.42 (s, 9H). m/z: [ESI+] 490.2 (M-110) +(C 30H 39N 3O 8S)。 實例15:2-(4-((4-(4-(2-胺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
2-(4-((4-(4-(2-((( 苯甲氧基 ) 羰基 ) 胺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19
向2-(4-((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1.5 g,2.87 mmol)於DMF (6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2-溴乙基)胺基甲酸苯甲酯(1.48 g,5.74 mmol)及碳酸鉀(793 mg,5.74 mmol)。將反應物在50℃下攪拌23 h,傾入水(50 mL)中且用乙酸乙酯(3×40 mL)萃取。所的有機萃取物經MgSO 4乾燥,且在真空中移除溶劑。藉由製備型HPLC (管柱:內徑57mm ×H235mm,Welch Ultimate XB-C18 20-40 μm;120 Å;移動相:[溶劑A:0.05%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22% B運行梯度,梯度:22%-62%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殘餘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3 g (68%)。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7.98 (d, J= 8.4 Hz, 2H), 7.87 (d, J= 8.4 Hz, 2H), 7.37-7.36 (m, 4H), 7.06 (d, J= 8.4 Hz, 2H), 6.82 (d, J= 8.8 Hz, 2H), 6.71-6.69 (m, 1H), 5.20 (s, 1H), 5.11 (s, 2H), 4.17 (d, J= 5.2Hz, 2H), 4.03-4.01 (m, 2H), 3.97-3.94 (m, 2H), 3.62-3.58 (m, 2H), 2.38-2.33 (m, 3H), 1.82-1.77 (m, 4H), 1.53 (s, 9H). m/z: [ESI+] 652.4 (M+H) +, (C 34H 41N 3O 8S)。
2-(4-((4-(4-(2- 胺基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21
向2-(4-((4-(4-(2-(((苯甲氧基)羰基)胺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1.30 g,1.94 mmol)於甲醇(3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鈀/碳(200 mg,10% w/w)。將混合物在真空下脫氣,用氫(15 psi)吹掃三次且在25℃下在氫氛圍(15 psi)下攪拌23 h。經由Celite ®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獲得呈黃色油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510 mg (88%)。m/z: [ESI+] 540.4 (M+Na) +, (C 26H 35N 3O 6S)。 實例16:2-(4-((4-(4-(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
Figure 02_image523
向4-甲基苯磺酸2-[2-(對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酯(4.05 g,9.77 mmol)及2-(4-((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2.5 g,4.88 mmol)於DMF (2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1.35 g,9.77 mmol)。將混合物在70℃下攪拌5 h且過濾,且藉由prep-HPLC (管柱:內徑57mm × H235mm,Welch Ultimate XB-C18 20-40 μm;120 Å;移動相:[溶劑A:水,溶劑B:乙腈];以15% B運行梯度,梯度:15%-55%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45 g (41%)。m/z: [ESI+] 717.1 (M+H) +. (C 35H 44N2O 10S 2)。 實例17:2-(4-((4-(4-(2-(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
Figure 02_image525
向4-甲基苯磺酸2-[2-[2-(對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酯(4.48 g,9.77 mmol)於DMF (2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2-(4-((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2.5 g,4.88 mmol)及碳酸鉀(1.35 g,9.77 mmol)。將混合物在70℃下攪拌10 h,傾入水(100 mL)中且用乙酸乙酯(3×100 mL)萃取。有機萃取物合併,經MgSO 4乾燥且過濾。在真空中蒸發濾液且藉由prep-HPLC (管柱:內徑57mm×H235mm,Welch Ultimate XB-C18 20-40 μm;120 Å;移動相:[溶劑A:水,溶劑B:乙腈];以16% B運行梯度,梯度:16%-56%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殘餘物,得到呈棕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34g (36%)。m/z: [ESI+] 762.3 (M+H) +. (C 37H 48O 11N 2S 2)。 實例18:2-(4-((4-(4-(2-(2-(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酯
Figure 02_image527
向4-甲基苯磺酸2-[2-[2-[2-(對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酯(4.91 g,9.77 mmol)於DMF (2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2-(4-((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2.5 g,4.88 mmol)及碳酸鉀(1.35 g,9.77 mmol)。將混合物在70℃下攪拌5 h,傾入水(150 mL)中且用乙酸乙酯(3×50 mL)萃取。經合併之有機萃取物用鹽水(4 × 80 mL)洗滌,經MgSO 4乾燥且過濾。在真空中濃縮濾液且藉由prep-HPLC (管柱:內徑57mm×H235mm,Welch Ultimate XB-C18 20-40 μm;120 Å;移動相:[溶劑A:水,溶劑B:乙腈];以15% B運行梯度,梯度:15%-55%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殘餘物,得到呈棕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37 g (34%)。m/z: [ESI+] 805.2 (M+H) +. (C 39H 52O 12N 2S 2)。 實例19:2-(4-((4-(4-((14-(甲苯磺醯基氧基)-3,6,9,12-四氧雜十四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酯
Figure 02_image529
向4-甲基苯磺酸2-[2-[2-[2-[2-(對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酯(8.54 g,15.6 mmol)於DMF (4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2-(4-((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4 g,7.81 mmol)及碳酸鉀(2.16 g,15.6 mmol)。將混合物在70℃下攪拌10 h,傾入水(150 mL)中且用乙酸乙酯(3×50 mL)萃取。經合併之有機萃取物用鹽水(4 × 80 mL)洗滌,經MgSO 4乾燥且過濾。在真空中濃縮濾液且藉由prep-HPLC (管柱:內徑57mm×H235mm,Welch Ultimate XB-C18 20-40 μm;120 Å;移動相:[溶劑A:水,溶劑B:乙腈];以23% B運行梯度,梯度:23%-63%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殘餘物,得到呈棕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60 g (24%)。m/z: [ESI+] 849.1 (M+H) +. (C 41H 56N 4O 13S 2)。 實例20:2-(4-((4-(4-((17-((1-(5-(((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胺甲醯基)-6-(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吡啶-2-基)-1H-吡唑-3-基)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七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S)-三級丁酯
Figure 02_image531
向4-甲基苯磺酸2-[2-[2-[2-[2-[2-(對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酯(9.23 g,15.6 mmol)於DMF (4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2-(4-((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4 g,7.81 mmol)及碳酸鉀(2.16 g,15.6 mmol)。將混合物在70℃下攪拌10 h,傾入水(100 mL)中且用乙酸乙酯(3×50 mL)萃取。經合併之有機萃取物用鹽水(4 × 80 mL)洗滌,經MgSO 4乾燥且過濾。在真空中蒸發濾液且藉由prep-HPLC (管柱:內徑57mm×H235mm,Welch Ultimate XB-C18 20-40 μm;120 Å;移動相:[溶劑A:水,溶劑B:乙腈];以22% B運行梯度,梯度:22%-62%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殘餘物,得到呈棕色油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60 g (21%)。m/z: [ESI+] 893.1 (M+H) +. (C 43H 60N 2O 14S 2)。 實例21:2-(4-((4-(4-((20-(甲苯磺醯基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
Figure 02_image533
向4-甲基苯磺酸2-[2-[2-[2-[2-[2-[2-(對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酯(7.48 g,11.7 mmol)於DMF (3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2-(4-((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3 g,5.86 mmol)及碳酸鉀(1.62 g,11.7 mmol)。將混合物在70℃下攪拌10 h,傾入水(200 mL)中且用乙酸乙酯(3×50 mL)萃取。經合併之有機萃取物用鹽水(4 × 100 mL)洗滌,經MgSO 4乾燥且過濾。在真空中蒸發濾液且藉由prep-HPLC (管柱:內徑57mm×H235mm,Welch Ultimate XB-C18 20-40 μm;120 Å;移動相:[溶劑A:水,溶劑B:乙腈];以10% B運行梯度,梯度:10%-5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殘餘物,得到呈黃色油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56 g (28%)。m/z: [ESI+] 937.1 (M+H) +, (C 45H 64N 2O 15S 2)。 實例22: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
Figure 02_image535
向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5 g,8.09 mmol)於乙腈(5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4-甲基苯磺酸2-[2-(對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酯(6.71 g,16.1 mmol)。將反應物在70℃下攪拌18 h。將反應物冷卻25℃,傾入水(100 mL)中,且用乙酸乙酯(2 × 100 mL)萃取。所得有機層經合併且經MgSO 4乾燥,且在45℃下在真空中移除溶劑。藉由prep-HPLC (管柱:內徑57mm×H235mm,Welch Ultimate XB-C18 20-40 μm;120 Å;移動相:[溶劑A:水,溶劑B:乙腈];以20% B運行梯度,梯度:20%-6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混合物,得到呈棕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4 g (57%)。m/z: [ESI+] 844.4 (M+H) +, (C 41H 53N 3S 2O 12)。 實例23: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2-(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酯
Figure 02_image537
向4-甲基苯磺酸2-[2-[2-(對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酯(7.42 g,16.2 mmol)於乙腈(5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4.47 g,32.4 mmol)及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5 g,8.09 mmol)。將混合物在70℃下攪拌16 h,過濾,且藉由prep-HPLC (管柱:內徑57 mm×H235 mm,Welch Ultimate XB-C18 20-40 µm;120 Å;移動相:[溶劑A:水,溶劑B:乙腈]);以19% B運行梯度,梯度:19%-69%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棕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4.3 mg (59%) m/z: [ESI+] 888.5 (M+H) +, (C 43H 57N 3S 2O 13)。 實例24: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2-(2-(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
Figure 02_image539
向4-甲基苯磺酸2-[2-[2-[2-(對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酯(8.14 g,16.2 mmol)於乙腈(5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4.47 g,32.4 mmol)及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5 g,8.09 mmol)。將混合物在70℃下攪拌16 h,過濾,且藉由prep-HPLC (管柱:內徑57 mm×H235 mm,Welch Ultimate XB-C18 20-40 µm;120 Å;移動相:[溶劑A:水,溶劑B:乙腈]);以24% B運行梯度,梯度:24%-64%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棕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4.3 g (56%) m/z: [ESI+] 932.4 (M+H) +, (C 45H 61N 3S 2O 14)。 實例25: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14-(甲苯磺醯基氧基)-3,6,9,12-四氧雜十四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
Figure 02_image541
向4-甲基苯磺酸2-[2-[2-[2-[2-(對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酯(7.27 g,13.3 mmol)於乙腈(4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3.68 g,26.6 mmol)及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4 g,6.65 mmol)。將混合物在70℃下攪拌16 h,過濾,且藉由prep-HPLC (管柱:內徑57 mm×H235 mm,Welch Ultimate XB-C18 20-40 µm;120 Å;移動相:[溶劑A:0.1%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28% B運行梯度,梯度:28%-68%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3.2 g (48%)。m/z: [ESI+] 864.1 (M-110) +, (C 47H 65N 3S 2O 15)。 實例26: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17-(甲苯磺醯基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七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
Figure 02_image543
向4-甲基苯磺酸2-[2-[2-[2-[2-[2-(對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酯(7.85 g,13.3 mmol)於乙腈(4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4.11 g,6.65 mmol)及碳酸鉀(3.68 g,26.6 mmol)。將混合物在70℃下攪拌16 h,過濾,且藉由prep-HPLC (管柱:內徑57 mm×H235 mm,Welch Ultimate XB-C18 20-40 µm;120 Å;移動相:[溶劑A:水,溶劑B:乙腈]);以18% B運行梯度,梯度:18%-68%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無色膠狀物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3.7 g (53%)。m/z: [ESI+] 908.1 (M-110) +, (C 49H 69N 3O 16S 2)。 實例27: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20-(甲苯磺醯基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
Figure 02_image545
向4-甲基苯磺酸2-[2-[2-[2-[2-[2-[2-(對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酯(8.22 g,13.0 mmol)於乙腈(4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3.58 g,25.9 mmol)及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4 g,6.47 mmol)。將混合物在70℃下攪拌16 h,過濾,且藉由prep-HPLC (管柱:內徑57 mm×H235 mm,Welch Ultimate XB-C18 20-40 µm;120 Å;移動相:[溶劑A:水,溶劑B:乙腈]);以19% B運行梯度,梯度:19%-69%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棕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4 g (58%)。m/z: [ESI+] 908.2 (M-155) +, (C 51H 73N 3O 17S 2)。 實例28:1-(4-(1-((4-((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胺甲醯基)苯基)磺醯基)哌啶-4-基)苯氧基)-3,6,9,12-四氧雜十五烷-15-酸
1-( 甲苯磺醯基氧基 )-3,6,9,12- 四氧雜十五烷 -15- 酸甲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47
在25℃下向3-[2-[2-[2-(2-羥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甲酯(0.95 g,3.39 mmol)於THF (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三乙胺(943 µL,6.78 mmol)。在0至10℃下添加4-甲基苯磺醯氯(711 mg,3.73 mmol)於THF (5 mL)中之溶液,且將混合物在25℃下攪拌10 h。將混合物真空濃縮且藉由管柱層析法(SiO 2,二氯甲烷/甲醇50:1至10:1)純化殘餘物,得到呈無色油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1 g (75%). m/z: [ESI+] 435.5 (M+H) +, (C 19H 30O 9S)。 1-(4-(1-((4-((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 胺甲醯基 ) 苯基 ) 磺醯基 ) 哌啶 -4- ) 苯氧基 )-3,6,9,12- 四氧雜十五烷 -15- 酸甲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49
向2-(4-((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539 mg,1.05 mmol)於DMF (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甲苯磺醯基氧基)-3,6,9,12-四氧雜十五烷-15-酸甲酯(595 mg,1.37 mmol)及碳酸鉀(291 mg,2.11 mmol)。將混合物在50℃下攪拌16 h。將混合物冷卻至25℃,傾入水(30 mL)中且用乙酸乙酯(2 × 100 mL)萃取。有機萃取物經Mg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移除混合物之溶劑,得到呈黃色油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930 mg。m/z: [ESI+] 737.2 (M+H) +, (C 36H 52N 2O 12S)。
1-(4-(1-((4-((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 胺甲醯基 ) 苯基 ) 磺醯基 ) 哌啶 -4- ) 苯氧基 )-3,6,9,12- 四氧雜十五烷 -15- 酸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51
向1-(4-(1-((4-((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胺甲醯基)苯基)磺醯基)哌啶-4-基)苯氧基)-3,6,9,12-四氧雜十五烷-15-酸甲酯(930 mg,1.26 mmol)於THF (9 mL)及水(9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 M單水合氫氧化鋰水溶液(2.52 mL)。將反應物在25℃下攪拌0.5 h,用1 M鹽酸(5 mL)調節至pH 5,且用乙酸乙酯(3 × 20 mL)萃取。所得有機萃取物用鹽水(10 mL)洗滌且經MgSO 4乾燥。在減壓下濃縮混合物,得到呈無色油狀之粗產物。
產量680 mg。m/z: [ESI+] 723.5 (M+H) +, (C 35H 50N 2O 12S)。 實例29:1-(4-(1-((4-((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胺甲醯基)苯基)磺醯基)哌啶-4-基)苯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八烷-18-酸
1-( 甲苯磺醯基氧基 )-3,6,9,12,15- 五氧雜十八烷 -18- 甲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53
在25℃下向3-[2-[2-[2-[2-(2-羥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甲酯(550 mg,1.70 mmol)於THF (2.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三乙胺(343 mg,3.39 mmol)。添加4-甲基苯磺醯氯(356 mg,1.87 mmol)於THF (2.5 mL)中之溶液,且將混合物在25℃下攪拌10 h。在真空中移除溶劑,且藉由管柱層析法(SiO 2,二氯甲烷/甲醇50:1至5:1)純化殘餘物,得到呈無色油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360 mg (43%)。m/z: [ESI+] 479.0 (M+H) +, (C 21H 34O 10S)。
1-(4-(1-((4-((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 胺甲醯基 ) 苯基 ) 磺醯基 ) 哌啶 -4- ) 苯氧基 )-3,6,9,12,15- 五氧雜十八烷 -18- 甲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55
向2-(4-((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432 mg,0.84 mmol)及1-(甲苯磺醯基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八烷-18-酸甲酯(582 mg,1.22 mmol)於DMF (4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233 mg,1.69 mmol)。將混合物在50℃下攪拌16 h。將混合物傾入水(20 mL)中且用乙酸乙酯(2 × 50 mL)萃取。有機層經合併,用鹽水(2 × 30 mL)洗滌且經MgSO 4乾燥。過濾且在真空中蒸發溶劑,得到標題化合物。
產量696 mg (粗物質)。m/z: [ESI+] 781.1 (M+H) +, (C 38H 56N 2O 13S)。
1-(4-(1-((4-((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 胺甲醯基 ) 苯基 ) 磺醯基 ) 哌啶 -4- ) 苯氧基 )-3,6,9,12,15- 五氧雜十八烷 -18- 酸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57
向1-(4-(1-((4-((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胺甲醯基)苯基)磺醯基)哌啶-4-基)苯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八烷-18-酸甲酯(696 mg,0.89 mmol)於THF (7 mL)及水(7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 M單水合氫氧化鋰水溶液( 1.78 mL)。將混合物在25℃下攪拌1 h,傾入水(10 mL)中且用1 M鹽酸水溶液(0.30 mL)調節至pH 5至6。混合物用乙酸乙酯(2 × 20 mL)萃取。有機萃取物經合併且經MgSO 4乾燥。過濾且蒸發濾液,得到呈黃色油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700 mg (42%)。m/z: [ESI+] 756.1 (M+H) +, (C 37H 54N 2O 13S)。 實例30:1-(4-(1-((4-((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胺甲醯基)苯基)磺醯基)哌啶-4-基)苯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一烷-21-酸
合成 1-( 甲苯磺醯基氧基 )-3,6,9,12,15- 五氧雜十八烷 -18- 酸甲酯
Figure 02_image559
在25℃向3-[2-[2-[2-[2-[2-(2-羥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丙酸甲酯(1.64 g,4.45 mmol)於THF (8 mL)中之溶液中添加三乙胺(1.24 mL,8.90 mmol)。將混合物冷卻且在0至10℃下在攪拌下添加4-甲基苯磺醯氯(934 mg,4.90 mmol)於THF (8 mL)中之溶液。將混合物在25℃下攪拌36 h。將混合物濃縮且藉由管柱層析法(SiO 2,二氯甲烷/甲醇50:1至5:1)純化,得到呈無色油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360 mg (43%)。m/z: [ESI+] 479.0 (M+H) +, (C 21H 34O 10S)。
1-(4-(1-((4-((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 胺甲醯基 ) 苯基 ) 磺醯基 ) 哌啶 -4- ) 苯氧基 )-3,6,9,12,15,18- 六氧雜二十一烷 -21- 酸甲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61
向2-(4-((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0.20 g,0.39 mmol)及1-(甲苯磺醯基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八烷-18-酸甲酯(616 mg,1.17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108 mg,0.78 mmol)。將混合物在70℃下攪拌16 h且過濾。藉由prep-HPLC (管柱:YMC-Triart C18 250×50 mm×7 µm;移動相:[溶劑A:0.05%氨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49% B運行梯度,梯度:49%-79%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無色油狀物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50 mg (76%)。m/z: [ESI+] 825.7 (M+H) +, (C 40H 60N 2O 14S)。
1-(4-(1-((4-((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 胺甲醯基 ) 苯基 ) 磺醯基 ) 哌啶 -4- ) 苯氧基 )-3,6,9,12,15,18- 六氧雜二十一烷 -21- 酸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63
向1-(4-(1-((4-((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胺甲醯基)苯基)磺醯基)哌啶-4-基)苯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一烷-21-酸甲酯(250 mg,0.30 mmol)及THF (6 mL)及水(6 mL)之溶液中添加1 M單水合氫氧化鋰水溶液(593 µL)。將混合物在15℃下攪拌1h且在真空中移除溶劑。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36% B運行梯度,梯度:36%-66%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殘餘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00 mg (38%)。m/z: [ESI+] 811.1 (M+H) +, (C 39H 58N 2O 14S)。
實例 31 2-(7-((4-(4- 羥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喹唑啉 -3(4H)- ) 乙酸三級丁酯
Figure 02_image565
向2-(7-((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1,2-二氫喹唑啉-3(4H)-基)乙酸三級丁酯(41 g,81.7 mmol)於乙酸乙酯(4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DDQ (27.8 g,123 mmol)。將混合物在25℃下攪拌1 h。藉由過濾收集固體,用THF (100 mL)洗滌且在真空中乾燥,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6 g (61%)。 1H NMR(400 MHz, DMSO- d 6 ) : δ 9.16 (s, 1H), 8.51 (s, 1H), 8.40 (d, J= 8.4 Hz, 1H), 7.99 (s, 1H), 7.87 (d, J= 8.4 Hz, 1H), 6.95 (d, J= 7.6 Hz, 2H), 6.64 (d, J= 8.0 Hz, 2H), 4.76 (s, 2H), 3.82 (d, J= 11.2 Hz, 2H) 2.37 (t, J= 12.0 Hz, 3H), 1.78-1.75 (m, 2H), 1.64-1.55 (m, 2H), 1.40 (s, 9H). m/z: (ESI+) 500.0 (M+H) +, (C 25H 29N 3O 6S)。 實例 32 2-(4- 側氧基 -7-((4-(4-(2-(2-( 甲苯磺醯基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喹唑啉 -3(4H)- ) 乙酸三級丁酯
Figure 02_image567
向2-(7-((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喹唑啉-3(4H)-基)乙酸三級丁酯(1.5 g,3 mmol)及氧基雙(乙烷-2,1-二基)雙(4-甲基苯磺酸酯) (3.73 g,9 mmol)於DMF (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1.24 g,9 mmol)。將混合物在70℃下攪拌40 h且過濾。藉由Prep-HPLC (管柱:Phenomenex Luna C18 250×50 mm×15 µm;移動相:[溶劑A:水(10 mM碳酸氫銨),溶劑B:乙腈];以40% B運行梯度,梯度:40%-90% B,在25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525 mg (22%)。m/z: (ESI+) 742.2 (M+H) +, (C 36H 43N 3O 10S 2)。
實例 33 2-(4- 側氧基 -7-((4-(4-(2-(2-(2-( 甲苯磺醯基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喹唑啉 -3(4H)- ) 乙酸三級丁酯
Figure 02_image569
向2-(7-((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喹唑啉-3(4H)-基)乙酸三級丁酯(1.5 g,3 mmol)及(乙烷-1,2-二基雙(氧基))雙(乙烷-2,1-二基)雙(4-甲基苯磺酸酯) (4.13 g,9 mmol)於DMF (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1.24 g,9 mmol)。將混合物在70℃下攪拌40 h且過濾。藉由Prep-HPLC (管柱:Phenomenex Luna C18 250×50 mm×15 µm;移動相:[溶劑A:水(10 mM碳酸氫銨),溶劑B:乙腈];以40% B運行梯度,梯度:40%-80% B,在23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560 mg (23%)。m/z: (ESI+) 786.3 (M+H) +, (C 38H 47N 3O 11S 2)。 實例 34 2-(4- 側氧基 -7-((4-(4-(2-(2-(2-(2-( 甲苯磺醯基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喹唑啉 -3(4H)- ) 乙酸三級丁酯
2-(7-((4-(4-(2-(2-(2-(2- 羥基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喹唑啉 -3(4H)- ) 乙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71
向2-(7-((4-(4-羥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喹唑啉-3(4H)-基)乙酸三級丁酯(1.5 g,3 mmol)於DMF (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830 mg,6 mmol)及4-甲基苯磺酸2-(2-(2-(2-羥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酯(2.09 g,6 mmol)。將反應物在70℃下攪拌12 h且冷卻至室溫。將混合物傾入水(80 mL)中且用乙酸乙酯(2 × 100 mL)萃取。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3 × 80 mL)洗滌,經無水MgSO 4乾燥且在真空中移除溶劑,得到呈淡黃色油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3 g (91%)。m/z: [ESI+] 676.3 (M+H) +, (C 33H 45N 3SO 10)。
2-(4- 側氧基 -7-((4-(4-(2-(2-(2-(2-( 甲苯磺醯基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喹唑啉 -3(4H)- ) 乙酸三級丁酯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573
向2-(7-((4-(4-(2-(2-(2-(2-羥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喹唑啉-3(4H)-基)乙酸三級丁酯(3 g,2.73 mmol)於THF (3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4-甲基苯磺醯氯(1.3 g,6.83 mmol)及TEA (1.52 mL,10.9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12 h。在真空中移除溶劑,且藉由prep-HPLC (管柱:Phenomenex Luna C18 250×50 mm×15 µm;移動相:[溶劑A:水(10 mM碳酸氫銨),溶劑B:乙腈];以45% B運行梯度,梯度:45%-75% B,在20 min下,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殘餘物,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1 g (48%)。m/z: [ESI+] 830.3 (M+H) +, (C 40H 51N 3S 2O 12)。 實例35:2-(7-((4-(4-(2-(2-(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1,2-二氫喹唑啉-3(4H)-基)乙酸(嵌合分子34)之合成
7-((4-(4-(2-(2-(4-(1- 苯甲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 苯甲氧基 )-5-( 三級丁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基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575
向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211 mg,0.24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苯甲基-N-(5-苯甲氧基-2-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4-側氧基-喹啉-3-甲醯胺(120 mg,0.22 mmol)及碳酸鉀(61 mg,0.44 mmol)且將混合物在50℃下攪拌32 h。添加乙腈(1 mL)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70% B運行梯度,梯度:70%-10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混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77 mg (66%) m/z: [ESI+] 1204.2 (M+H) +, (C 68H 77N 5O 13S)。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7-((4-(4-(2-(2-(5-( 三級丁基 )-2- 羥基 -4-(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基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577
向鈀/碳(20 mg,10% w/w)、氫氧化鈀/碳(20 mg,20% w/w)於甲醇(10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7-((4-(4-(2-(2-(4-(1-苯甲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苯甲氧基)-5-(三級丁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77 mg,0.15 mmol)。將混合物在真空下脫氣,用氫(15 psi)吹掃三次且在50℃下在氫氛圍(15 psi)下攪拌16 h。經由Celite ®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獲得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24 mg (82%), (C 54H 65N 5O 13S)。
2-(7-((4-(4-(2-(2-(5-( 三級丁基 ) -2- 羥基 - 4-(4- 側氧基 -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1,2- 二氫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34) 合成
Figure 02_image579
向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2-(2-(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24 mg,0.12 mmol)中添加TFA (0.6 mL)。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0.5 h,添加乙腈(1 mL),且用25%氨水(1 mL)調節至pH 7至8。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42% B運行梯度,梯度:42%-72%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混合物,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77 mg (70%)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8.87 (s, 1H), 8.42 (d, J= 8.0 Hz, 1H), 7.93 (d, J= 8.4 Hz, 1H), 7.83-7.79 (m, 1H), 7.67 (d, J= 8.0 Hz, 1H), 7.57-7.52 (m, 1H), 7.17 (d, J= 1.6 Hz, 1H), 7.12-7.09 (m, 1H), 7.05-7.04 (m, 3H), 6.93 (s, 1H), 6.84 (d, J= 8.8 Hz, 2H), 4.82 (s, 2H), 4.29 (s, 2H), 4.21-4.15 (m, 2H), 4.11-4.05 (m, 2H), 3.93-3.91 (m, 4H), 3.90-3.82 (m, 2H), 2.48-2.42 (m, 3H), 1.79 (d, J= 10.8 Hz, 2H), 1.74-1.64 (m, 2H), 1.41 (s, 9H). m/z: [ESI+] 868.2 (M+H) +, (C 45H 49N 5O 11S)。 實例36:2-(7-((4-(4-(2-(2-(2-(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1,2-二氫喹唑啉-3(4H)-基)乙酸(嵌合分子35)
7-((4-(4-(2-(2-(2-(4-(1- 苯甲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 苯甲氧基 )-5-( 三級丁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581
向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2-(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酯(201 mg,0.22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苯甲基-N-(5-苯甲氧基-2-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4-側氧基-喹啉-3-甲醯胺(110 mg,0.2mmol)及碳酸鉀(56.2 mg,0.4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16 h,過濾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70% B運行梯度,梯度:70%-10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94 mg (76%) m/z: [ESI+] 1249.4 (M+H) +, (C 70H 81N 5O 14S)。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 -7-((4-(4-(2-(2-(2-(5-( 三級丁基 ) -2- 羥基 - 4-(4- 側氧基 -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合成
Figure 02_image583
在氮氣下向7-((4-(4-(2-(2-(2-(4-(1-苯甲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苯甲氧基)-5-(三級丁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99 mg,0.16 mmol)於甲醇(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鈀/碳(25 mg,10% w/w)及氫氧化鈀/碳(25 mg,20% w/w)。將混合物在真空下脫氣,用氫(15 psi)吹掃三次且在50℃下在氫氛圍(15 psi)下攪拌16 h。經由Celite ®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43 mg (83%)。
2-(7-((4-(4-(2-(2-(2-(5-( 三級丁基 ) -2- 羥基 - 4-(4- 側氧基 -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1,2- 二氫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35) 合成
Figure 02_image585
將TFA (0.7 mL,9.45 mmol)添加至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2-(2-(2-(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43 mg,0.13 mmol)中。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0.5 h,用乙腈(1 mL)稀釋,用氨水(1 mL)調節至pH 7至8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45% B運行梯度,梯度:45%-75%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39 mg (30%)。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8.87 (s, 1H), 8.42 (d, J= 8.0 Hz, 1H), 7.92 (d, J= 8.0 Hz, 1H), 7.83-7.79 (m, 1H), 7.67 (d, J= 8.0 Hz, 1H), 7.57-7.52 (m, 1H), 7.17 (d, J= 1.6 Hz, 1H), 7.12-7.09 (m, 1H), 7.05-7.03 (m, 3H), 6.97 (s, 1H), 6.81 (d, J= 8.8 Hz, 2H), 4.82 (s, 2H), 4.28 (s, 2H), 4.17-4.15 (m, 2H), 4.06-4.05 (m, 2H), 3.86-3.81 (m, 6H), 3.74 (s, 4H), 2.46-2.39 (m, 3H), 1.79 (d, J= 10.8 Hz, 2H), 1.71-1.65 (m, 2H), 1.41 (s, 9H). m/z: [ESI+] 912.2 (M+H) +, (C 47H 53N 5O 12S)。 實例37:2-(7-((4-(4-(2-(2-(2-(2-(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1,2-二氫喹唑啉-3(4H)-基)乙酸(嵌合分子36)
7-((4-(4-(2-(2-(2-(2-(4-(1- 苯甲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 苯甲氧基 )-5-( 三級丁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587
向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2-(2-(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211 mg,0.22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苯甲基-N-(5-苯甲氧基-2-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4-側氧基-喹啉-3-甲醯胺(110 mg,0.2 mmol)及碳酸鉀(56 mg,0.41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16 h,過濾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70% B運行梯度,梯度:70%-10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86 mg (70%) m/z: [ESI+] 1293.4 (M+H) +, (C 72H 85N 5O 15S)。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7-((4-(4-(2-(2-(2-(2-(5-( 三級丁基 )-2- 羥基 -4-(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合成
Figure 02_image589
在氮氣下向7-((4-(4-(2-(2-(2-(2-(4-(1-苯甲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苯甲氧基)-5-(三級丁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86 mg,0.14 mmol)於甲醇(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鈀/碳(20 mg,10% w/w)及氫氧化鈀/碳(20 mg,20% w/w)將混合物在真空下脫氣,用氫(15 psi)吹掃三次且在50℃下在氫氛圍(15 psi)下攪拌16 h。經由Celite ®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53 mg (95%), (C 58H 73N 5O 15S)。
2-(7-((4-(4-(2-(2-(2-(2-(5-( 三級丁基 )-2- 羥基 -4-(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1,2- 二氫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36) 合成
Figure 02_image591
將TFA (0.1 mL,0.14 mmol)添加至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2-(2-(2-(2-(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53 mg,0.14 mmol)中。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0.5 h,用乙腈(1 mL)稀釋,且用氨水(1 mL)調節至pH 7至8。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35% B運行梯度,梯度:35%-65%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混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0 mg (14%)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8.88 (s, 1H), 8.42 (dd, J= 7.6 Hz, 1H), 7.92 (d, J= 8.0 Hz, 1H), 7.83-7.79 (m, 1H), 7.67 (d, J= 8.0 Hz, 1H), 7.57-7.52 (m, 1H), 7.17 (d, J= 1.6 Hz, 1H), 7.12-7.09 (m, 1H), 7.05-7.03 (m, 3H), 6.97 (s, 1H), 6.80 (d, J= 8.8 Hz, 2H), 4.82 (s, 2H), 4.28 (s, 2H), 4.18-4.16 (m, 2H), 4.06-4.04 (m, 2H), 3.85-3.81 (m, 6H), 3.71-3.67 (m, 8H), 2.45-2.38 (m, 3H), 1.78 (d, J= 11.2 Hz, 2H), 1.70-1.63 (m, 2H), 1.41 (s, 9H). m/z: [ESI+] 956.2 (M+H) +, (C 49H 57N 5O 13S)。 實例38:2-(7-((4-(4-((14-(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3,6,9,12-四氧雜十四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1,2-二氫喹唑啉-3(4H)-基)乙酸(嵌合分子37)
7-((4-(4-((14-(4-(1- 苯甲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 苯甲氧基 )-5-( 三級丁基 ) 苯氧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593
向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14-(甲苯磺醯基氧基)-3,6,9,12-四氧雜十四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221 mg,0.22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苯甲基-N-(5-苯甲氧基-2-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4-側氧基-喹啉-3-甲醯胺(110 mg,0.2 mmol)及碳酸鉀(56.2 mg,0.41 mmol)。接著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16 h,過濾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70% B運行梯度,梯度:70%-10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79 mg (65%) m/z: [ESI+] 1337.4 (M+H) +, (C 74H 89N 5O 16S)。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7-((4-(4-((14-(5-( 三級丁基 )-2- 羥基 -4-(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合成
Figure 02_image595
在氮氣下向7-((4-(4-((14-(4-(1-苯甲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苯甲氧基)-5-(三級丁基)苯氧基)-3,6,9,12-四氧雜十四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79 mg,0.13 mmol)於甲醇(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鈀/碳(20 mg,10% w/w)及氫氧化鈀/碳(20 mg,20% w/w)。將混合物在真空下脫氣,用氫(15 psi)吹掃三次且在50℃下在氫氛圍(15 psi)下攪拌16 h。經由Celite ®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40 mg (90%), (C 60H 77N 5O 16S)。
2-(7-((4-(4-((14-(5-( 三級丁基 ) -2- 羥基 - 4-(4- 側氧基 -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1,2- 二氫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37) 合成
Figure 02_image597
將TFA (0.5 mL)及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14-(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3,6,9,12-四氧雜十四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40 mg,0.12 mmol)之混合物在20℃下攪拌0.5 h。將混合物用乙腈(1 mL)稀釋,用氨水(1 mL)調節至pH 7至8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35% B運行梯度,梯度:35%-65%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32 mg (25%)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8.87 (s, 1H), 8.42 (d, J= 7.6 Hz, 1H), 7.92 (d, J= 8.4 Hz, 1H), 7.83-7.79 (m, 1H), 7.67 (d, J= 8.0 Hz, 1H), 7.57-7.52 (m, 1H), 7.17 (d, J= 1.6 Hz, 1H), 7.12-7.09 (m, 1H), 7.05-7.03 (m, 3H), 6.97 (s, 1H), 6.80 (d, J= 8.8 Hz, 2H), 4.82 (s, 2H), 4.28 (s, 2H), 4.18-4.16 (m, 2H), 4.06-4.04 (m, 2H), 3.86-3.78 (m, 6H), 3.73-3.65 (m, 8H), 3.63-3.60 (m, 4H), 2.47-2.38 (m, 3H), 1.79 (d, J= 11.2 Hz, 2H), 1.70-1.63 (m, 2H), 1.41 (s, 9H). m/z: [ESI+] 1000.2 (M+H) +, (C 51H 61N 5O 14S)。 實例39:2-(7-((4-(4-((17-(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七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1,2-二氫喹唑啉-3(4H)-基)乙酸(嵌合分子38)
7-((4-(4-((17-(4-(1- 苯甲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 苯甲氧基 )-5-( 三級丁基 ) 苯氧基 )-3,6,9,12,15- 五氧雜十七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599
向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17-(甲苯磺醯基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七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211 mg,0.2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苯甲基-N-(5-苯甲氧基-2-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4-側氧基-喹啉-3-甲醯胺(100 mg,0.19 mmol)及碳酸鉀(51 mg,0.37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16 h,過濾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70% B運行梯度,梯度:70%-10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11 mg (82%) m/z: [ESI+] 1380.5 (M+H) +, (C 76H 93N 5O 17S)。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 -7-((4-(4-((17-(5-( 三級丁基 )-2- 羥基 - 4-(4- 側氧基 -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3,6,9,12,15- 五氧雜十七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合成
Figure 02_image601
在氮氣下向7-((4-(4-((17-(4-(1-苯甲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苯甲氧基)-5-(三級丁基)苯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七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211 mg,0.15 mmol)於甲醇(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鈀/碳(25 mg,10% w/w)及氫氧化鈀/碳(25 mg,10% w/w)。將混合物在真空下脫氣,用氫(15 psi)吹掃三次且在50℃下在氫氛圍(15 psi)下攪拌16 h。經由Celite ®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27 mg (69%)
2-(7-((4-(4-((17-(5-( 三級丁基 )-2- 羥基 - 4-(4- 側氧基 -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3,6,9,12,15- 五氧雜十七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1,2- 二氫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38) 合成
Figure 02_image603
將TFA (0.6 mL,8.10 mmol)添加至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17-(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七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27 mg,0.11 mmol)中。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0.5 h,用乙腈(1 mL)稀釋且用氨水(1 mL)調節至pH 7至8。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10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44% B運行梯度,梯度:44%-74%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混合物,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7 mg (14%)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8.87 (s, 1H), 8.42 (d, J= 7.6 Hz, 1H), 7.93 (d, J= 8.0 Hz, 1H), 7.83-7.79 (m, 1H), 7.68 (d, J= 8.0 Hz, 1H), 7.57-7.52 (m, 1H), 7.17 (d, J= 1.6 Hz, 1H), 7.12-7.09 (m, 1H), 7.05-7.03 (m, 3H), 6.97 (s, 1H), 6.81 (d, J= 8.4 Hz, 2H), 4.82 (s, 2H), 4.28 (s, 2H), 4.18-4.16 (m, 2H), 4.06-4.04 (m, 2H), 3.86-3.78 (m, 6H), 3.73-3.70 (m, 2H), 3.68-3.66 (m, 4H), 3.64-3.60 (m, 10H), 2.48-2.40 (m, 3H), 1.80 (d, J= 11.2 Hz, 2H), 1.72-1.65 (m, 2H), 1.42 (s, 9H). m/z: [ESI+] 1044.3 (M+H) +, (C 53H 65N 5O 15S)。 實例40:2-(7-((4-(4-((20-(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1,2-二氫喹唑啉-3(4H)-基)乙酸(嵌合分子39)
7-((4-(4-((20-(4-(1- 苯甲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 苯甲氧基 )-5-( 三級丁基 ) 苯氧基 )-3,6,9,12,15,18- 六氧雜二十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05
向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20-(甲苯磺醯基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219 mg,0.21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苯甲基-N-(5-苯甲氧基-2-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4-側氧基-喹啉-3-甲醯胺(100 mg,0.19 mmol)及碳酸鉀(51 mg,0.37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16 h,過濾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70% B運行梯度,梯度:70%-10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85 mg (70%) m/z: [ESI+] 1424.5(M+H) +, (C 78H 97N 5O 18S)。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7-((4-(4-((20-(5-( 三級丁基 )-2- 羥基 -4-(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3,6,9,12,15,18- 六氧雜二十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合成
Figure 02_image607
在氮氣下向7-((4-(4-((20-(4-(1-苯甲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苯甲氧基)-5-(三級丁基)苯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85 mg,0.13 mmol)於甲醇(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鈀/碳(20 mg,10% w/w)及氫氧化鈀/碳(20 mg,20% w/w)。將混合物在真空下脫氣,用氫(15 psi)吹掃三次且在50℃下在氫氛圍(15 psi)下攪拌16 h。經由Celite ®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42 mg (87%)。
2-(7-((4-(4-((20-(5-( 三級丁基 )-2- 羥基 -4-(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3,6,9,12,15,18- 六氧雜二十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1,2- 二氫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39) 合成
Figure 02_image609
將TFA (0.69 mL,9.28 mmol)添加至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20-(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42 mg,0.11 mmol)中。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0.5 h,用乙腈(1 mL)稀釋且用氨水(1 mL)調節至pH 7至8。藉由Prep-HPLC (管柱:Phenomenex Luna C18 150×25 mm×10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40% B運行梯度,梯度:40%-7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混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65 mg (52%)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8.87 (s, 1H), 8.42 (d, J= 7.6 Hz, 1H), 7.93 (d, J= 8.0 Hz, 1H), 7.83-7.79 (m, 1H), 7.68 (d, J= 8.0 Hz, 1H), 7.57-7.52 (m, 1H), 7.17 (d, J= 1.6 Hz, 1H), 7.12-7.09 (m, 1H), 7.05-7.03 (m, 3H), 6.97 (s, 1H), 6.81 (d, J= 8.4 Hz, 2H), 4.82 (s, 2H), 4.28 (s, 2H), 4.18-4.16 (m, 2H), 4.06-4.04 (m, 2H), 3.86-3.78 (m, 6H), 3.73-3.70 (m, 2H), 3.68-3.66 (m, 4H), 3.64-3.60 (m, 14H), 2.48-2.37 (m, 3H), 1.80 (d, J= 11.2 Hz, 2H), 1.72-1.65 (m, 2H), 1.42 (s, 9H). m/z: [ESI+] 1088.3 (M+H) +, (C 55H 69N 5O 16S)。 實例41:2-(4-((4-(4-((14-(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3,6,9,12-四氧雜十四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嵌合分子1)
2-(4-((4-(4-((14-(4-(1- 苯甲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 苯甲氧基 )-5-( 三級丁基 ) 苯氧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11
向2-(4-((4-(4-((14-(甲苯磺醯基氧基)-3,6,9,12-四氧雜十四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酯(402 mg,0.45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苯甲基-N-(5-苯甲氧基-2-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4-側氧基-喹啉-3-甲醯胺(200 mg,0.38 mmol)及碳酸鉀(103 mg,0.75 mmol)。將混合物在50℃下攪拌16 h且過濾。在真空中濃縮濾液且藉由prep-HPLC (管柱:YMC-Triart C18 250×50 mm× 7 μm;移動相:[溶劑A:水(10 mM碳酸氫銨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70% B運行梯度,梯度:70%-100%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殘餘物,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300 mg (65%) m/z: [ESI+] 1209.4 (M+H) +, (C 68H 80N 4O 14S)。
2-(4-((4-(4-((14-(5-( 三級丁基 )-2- 羥基 -4-(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合成
Figure 02_image613
向2-(4-((4-(4-((14-(4-(1-苯甲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苯甲氧基)-5-(三級丁基)苯氧基)-3,6,9,12-四氧雜十四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300 mg,0.25 mmol)於甲醇(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鈀/碳(30 mg,10% w/w)及氫氧化鈀/碳(15 mg,20% w/w)。將混合物在真空下脫氣,用氫(15 psi)吹掃三次且在75℃下在氫氛圍(15 psi)下攪拌2 h。經由Celite ®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得到呈淡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43 mg (92%) m/z: [ESI+] 1029.3 (M+H) +, (C 54H 68N 4O 14S)。
2-(4-((4-(4-((14-(5-( 三級丁基 ) -2- 羥基 - 4-(4- 側氧基 -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 嵌合分子 1) 合成
Figure 02_image615
將2-(4-((4-(4-((14-(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3,6,9,12-四氧雜十四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243 mg,0.23 mmol)於TFA (1.2 mL)中之溶液在20℃下攪拌1 h。添加甲醇(2 mL)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35% B運行梯度,梯度:35%-65%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混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1 mg (9%)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 8.86 (s, 1H), 8.42(d, J= 8.0 Hz, 1H), 8.05 (d, J= 8.0 Hz, 2H), 7.88-7.86 (m, 2H), 7.81-7.79 (m, 1H), 7.67 (d, J= 8.4 Hz, 1H), 7.54 (t, J= 8.0 Hz, 1H), 7.02-6.96 (m, 3H), 6.81 (s, 1H), 6.80 (d, J= 8.4 Hz, 2H), 4.17-4.14 (m, 2H), 4.12 (s, 2H), 4.05-4.02 (m, 2H), 3.88 (s, 1H), 3.85-3.83 (m, 3H), 3.80 -3.77 (m, 2H), 3.70-3.69 (m, 2H), 3.68-3.63 (m, 10H), 2.40-2.35 (m, 3H), 1.81-1.78 (m, 2H), 1.71-1.61 (m, 2H), 1.41 (s, 9H). m/z: [ESI+] 973.2 (M+H) +, (C 50H 60N 4O 14S)。 實例42:2-(4-((4-(4-(2-(2-(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嵌合分子28)
2-(4-((4-(4-(2-(2-(4-(1- 苯甲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 苯甲氧基 )-5-( 三級丁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合成
Figure 02_image617
向2-(4-((4-(4-(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211 mg,0.29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苯甲基-N-(5-苯甲氧基-2-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4-側氧基-喹啉-3-甲醯胺(130 mg,0.24 mmol)及碳酸鉀(67 mg,0.49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32 h且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藉由prep-HPLC (管柱:YMC-Triart C18 250×50 mm×7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66% B運行梯度,梯度:66%-96%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殘餘物,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86 mg (63%). m/z: [ESI+] 1077.6 (M+H) +, (C 62H 68N 4O 11S)。
2-(4-((4-(4-(2-(2-(5-( 三級丁基 )-2- 羥基 -4-(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合成
Figure 02_image619
向2-(4-((4-(4-(2-(2-(4-(1-苯甲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苯甲氧基)-5-(三級丁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186 mg,0.15 mmol)於甲醇(6 mL)中之溶液中添加鈀/碳(37 mg,10% w/w)及氫氧化鈀/碳(18 mg,20% w/w)。將混合物在真空下脫氣,用氫(15 psi)吹掃三次,在65℃下在氫氛圍(15 psi)下攪拌10 h且經由Celite®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37 mg (92%)。m/z: [ESI+] 897.5 (M+H) +, (C 48H 56N 4O 11S)。
2-(4-((4-(4-(2-(2-(5-( 三級丁基 ) -2- 羥基 - 4-(4- 側氧基 -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 嵌合分子 28) 合成
Figure 02_image621
將2-(4-((4-(4-(2-(2-(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137 mg,0.14 mmol)於TFA (0.65 mL)中之溶液在20℃下攪拌1 h。添加乙腈(2 mL)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40% B運行梯度,梯度:40%-7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混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83 mg (69%)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 8.87 (s, 1H), 8.42(d, J= 7.2 Hz, 1H), 8.06 (d, J= 8.4 Hz, 2H), 7.89-7.87 (m, 2H), 7.81-7.79 (m, 1H), 7.67 (d, J= 8.0 Hz, 1H), 7.56 (t, J= 7.2 Hz, 1H), 7.07-7.04 (m, 3H), 6.92 (s, 1H), 6.83 (d, J= 8.4 Hz, 2H), 4.22-4.20 (m, 2H), 4.19-4.10 (m, 4H), 3.92-3.89 (m, 6H), 2.43-2.37 (m, 3H), 1.84-1.81 (m, 2H), 1.75-1.68 (m, 2H), 1.40 (s, 9H). m/z: [ESI+] 841.1 (M+H) +, (C 44H 48N 4O 11S)。 實例43:2-(4-((4-(4-((17-(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七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嵌合分子2)
2-(4-((4-(4-((17-(4-(1- 苯甲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 苯甲氧基 )-5-( 三級丁基 ) 苯氧基 )-3,6,9,12,15- 五氧雜十七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23
向2-(4-((4-(4-((17-((1-(5-(((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胺甲醯基)-6-(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吡啶-2-基)-1H-吡唑-3-基)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七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S)-三級丁酯(477 mg,0.52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苯甲基-N-(5-苯甲氧基-2-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4-側氧基-喹啉-3-甲醯胺(230 mg,0.43 mmol)及碳酸鉀(119 mg,0.86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16 h。過濾混合物且藉由prep-HPLC (管柱:YMC-Triart C18 250×50 mm× 7 μm;移動相:[溶劑A:水(10 mM碳酸氫銨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70% B運行梯度,梯度:70%-100% B,在2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產量331 mg (60%) m/z: [ESI+] 1253.4 (M+H) +, (C 70H 84N 4O 15S)。
2-(4-((4-(4-((17-(5-( 三級丁基 )-2- 羥基 -4-(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3,6,9,12,15- 五氧雜十七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合成
Figure 02_image625
向2-(4-((4-(4-((17-(4-(1-苯甲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苯甲氧基)-5-(三級丁基)苯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七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331 mg,0.26 mmol)於甲醇(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鈀/碳(40 mg,10% w/w)及氫氧化鈀/碳(32 mg,20% w/w)。將混合物在真空下脫氣,用氫(15 psi)吹掃三次且在75℃下在氫氛圍(15 psi)下攪拌2 h。經由Celite ®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得到呈淡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50 mg (85%) m/z: [ESI+] 1073.3 (M+H) +, (C 56H 72N 4O 15S)。
2-(4-((4-(4-((17-(5-( 三級丁基 )-2- 羥基 -4-(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3,6,9,12,15- 五氧雜十七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 嵌合分子 2) 合成
Figure 02_image627
將TFA (1.1 mL)添加至2-(4-((4 - ( 4 - ((17-(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七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250 mg,0.22 mmol)中。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1 h,用DMF (3 mL)稀釋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35% B運行梯度,梯度:35%-65%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05 mg (46%)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 8.86 (s, 1H), 8.42 (d, J= 8.0 Hz, 1H), 8.06 (d, J= 8.4 Hz, 2H), 7.88-7.86 (m, 2H), 7.81-7.79 (m, 1H), 7.67 (d, J= 8.0 Hz, 1H), 7.56 (t, J= 7.2 Hz, 1H), 7.04-7.02 (m, 3H), 6.96 (s, 1H), 6.81 (d, J= 8.8 Hz, 2H), 4.17-4.15 (m, 2H), 4.13 (s, 2H), 4.05-4.03 (m, 2H), 3.89 (s, 1H), 3.85-3.83 (m, 3H), 3.80 -3.77 (m, 2H), 3.72-3.70 (m, 2H), 3.68-3.65 (m, 4H), 3.64 -3.61 (m, 10H), 2.42-2.36 (m, 3H), 1.82-1.79 (m, 2H), 1.69-1.65 (m, 2H), 1.41 (s, 9H). m/z: [ESI+] 1017.3 (M+H) +, (C 52H 64N 4O 15S)。 實例44:2-(4-((4-(4-(2-(2-(2-(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嵌合分子29)
2-(4-((4-(4-(2-(2-(2-(4-(1- 苯甲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 苯甲氧基 )-5-( 三級丁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合成
Figure 02_image629
向2-(4-((4-(4-(2-(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223 mg,0.29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苯甲基-N-(5-苯甲氧基-2-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4-側氧基-喹啉-3-甲醯胺(130 mg,0.24 mmol)及碳酸鉀(68 mg,0.49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32 h。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66% B運行梯度,梯度:66%-96%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直接純化混合物,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90 mg (64%)。m/z: [ESI+] 1121.7 (M+H) +, (C 64H 72N 4O 12S)。
2-(4-((4-(4-(2-(2-(2-(5-( 三級丁基 ) -2- 羥基 - 4-(4- 側氧基 -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合成
Figure 02_image631
向2-(4-((4-(4-(2-(2-(2-(4-(1-苯甲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苯甲氧基)-5-(三級丁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190 mg,0.16 mmol)於甲醇(6 mL)中之溶液中添加鈀/碳(38 mg,10% w/w)及氫氧化鈀/碳(19 mg,20% w/w)。將混合物在真空下脫氣,用氫(15 psi)吹掃三次且在65℃下在氫氛圍(15 psi)下攪拌10 h。經由Celite ®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59 mg (粗物質)。m/z: [ESI+] 941.5 (M+H) +, (C 50H 60N 4O 12S)。
2-(4-((4-(4-(2-(2-(2-(5-( 三級丁基 ) -2- 羥基 - 4-(4- 側氧基 -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 嵌合分子 29) 合成
Figure 02_image633
將2-(4-((4-(4-(2-(2-(2-(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酯(159 mg,0.17 mmol)於TFA (0.8 mL)中之溶液在20℃下攪拌1 h。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40% B運行梯度,梯度:40%-7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直接純化混合物,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47 mg (30%)。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 8.87 (s, 1H), 8.42 (d, J= 8.4 Hz, 1H), 8.06 (d, J= 8.4 Hz, 2H), 7.87-7.85 (m, 2H), 7.81-7.80 (m, 1H), 7.67 (d, J= 8.4 Hz, 1H), 7.56 (t, J= 7.2 Hz, 1H), 7.05-7.02 (m, 3H), 6.94 (s, 1H), 6.83-6.79 (m, 2H), 4.17-4.15 (m, 2H), 4.12 (s, 2H), 4.07-4.04 (m, 2H), 3.87-3.85 (m, 4H), 3.83-3.81 (m, 2H), 3.75-3.74 (m, 4H), 2.43-2.37 (m, 3H), 1.84-1.81 (m, 2H), 1.75-1.68 (m, 2H), 1.40 (s, 9H). m/z: [ESI+] 885.1 (M+H) +, (C 46H 52N 4O 12S)。 實例45:2-(4-((4-(4-((20-(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嵌合分子3)
2-(4-((4-(4-((20-(4-(1- 苯甲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 苯甲氧基 )-5-( 三級丁基 ) 苯氧基 )-3,6,9,12,15,18- 六氧雜二十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35
向2-(4-((4-(4-((20-(甲苯磺醯基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361 mg,0.37 mmol)於DMF (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苯甲基-N-(5-苯甲氧基-2-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4-側氧基-喹啉-3-甲醯胺(165 mg,0.31 mmol)及碳酸鉀(86 mg,0.62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16 h。過濾混合物且藉由prep-HPLC (管柱:YMC-Triart C18 250×50 mm× 7 μm;移動相:[溶劑A:水(10 mM碳酸氫銨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70% B運行梯度,梯度:70%-10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86 mg (71%) m/z: [ESI+] 1297.5 (M+H) +, (C 72H 88N 4O 16S)。
2-(4-((4-(4-((20-(5-( 三級丁基 )-2- 羥基 -4-(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3,6,9,12,15,18- 六氧雜二十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合成
Figure 02_image637
向2-(4-((4-(4-((20-(4-(1-苯甲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苯甲氧基)-5-(三級丁基)苯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286 mg,0.22 mmol)於甲醇(1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鈀/碳(30 mg,10% w/w)及氫氧化鈀/碳(15 mg,20% w/w)。將混合物在真空下脫氣,用氫(15 psi)吹掃三次且在75℃下在氫氛圍(15 psi)下攪拌2 h。經由Celite ®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得到呈淡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42 mg (93%) m/z: [ESI+] 1117.4 (M+H) +, (C 58H 76N 4O 16S)。
2-(4-((4-(4-((20-(5-( 三級丁基 )-2- 羥基 - 4-(4- 側氧基 -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3,6,9,12,15,18- 六氧雜二十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 嵌合分子 3) 合成
Figure 02_image639
將TFA (1.1 mL)添加至2-(4-((4-(4-((20-(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250 mg,0.22 mmol)中。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1 h。將混合物用DMF (3 mL)稀釋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35% B運行梯度,梯度:35%-65%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混合物,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05 mg (46%)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 8.87 (s, 1H), 8.42 (d, J= 8.0 Hz, 1H), 8.06 (d, J= 8.4 Hz, 2H), 7.89-7.87 (m, 2H), 7.81-7.79 (m, 1H), 7.67 (d, J= 8.0 Hz, 1H), 7.54 (t, J= 8.0 Hz, 1H), 7.05-7.02 (m, 3H), 6.96 (s, 1H), 6.81 (d, J= 8.4 Hz, 2H), 4.18-4.15 (m, 2H), 4.13 (s, 2H), 4.06-4.03 (m, 2H), 3.90 (s, 1H), 3.86-3.84 (m, 3H), 3.80 -3.77 (m, 2H), 3.73-3.70 (m, 2H), 3.67-3.65 (m, 4H), 3.63-3.60 (m, 14H), 2.43-2.34 (m, 3H), 1.83-1.79 (m, 2H), 1.73-1.63 (m, 2H), 1.42 (s, 9H). m/z: [ESI+] 1061.3 (M+H) +, (C 54H 68N 4O 16S)。 實例46:2-(4-((4-(4-(2-(2-(2-(2-(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嵌合分子30)
2-(4-((4-(4-(2-(2-(2-(2-(4-(1- 苯甲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 苯甲氧基 )-5-( 三級丁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41
向2-(4-((4-(4-(2-(2-(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酯(218 mg,0.27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1-苯甲基-N-(5-苯甲氧基-2-三級丁基-4-羥基-苯基)-4-側氧基-喹啉-3-甲醯胺(120 mg,0.23 mmol)及碳酸鉀(62 mg,0.45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32 h。使混合物冷卻且過濾,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66% B運行梯度,梯度:66%-96%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17 mg (78%)。m/z: [ESI+] 1165.7 (M+H) +, (C 66H 76N 4O 13S)。
2-(4-((4-(4-(2-(2-(2-(2-(5-( 三級丁基 ) -2- 羥基 - 4-(4- 側氧基 -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合成
Figure 02_image643
向2-(4-((4-(4-(2-(2-(2-(2-(4-(1-苯甲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苯甲氧基)-5-(三級丁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217 mg,0.18 mmol)於甲醇(7 mL)中之溶液中添加鈀/碳(43 mg,10% w/w)及氫氧化鈀/碳(21 mg,20%純度)。將混合物在真空下脫氣,用氫吹掃三次且在65℃下在氫氛圍(15 psi)下攪拌3 h。經由Celite ®過濾,且在真空中濃縮濾液,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39 mg (76%)。m/z: [ESI+] 985.5 (M+H) +, (C 52H 64N 4O 13S)。
2-(4-((4-(4-(2-(2-(2-(2-(5-( 三級丁基 ) -2- 羥基 - 4-(4- 側氧基 -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 嵌合分子 30) 合成
Figure 02_image645
將2-(4-((4-(4-(2-(2-(2-(2-(5-(三級丁基)-2-羥基-4-(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139 mg,0.13 mmol)於TFA (0.65 mL)中之溶液在20℃下攪拌1 h且藉由製備型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25 mm×5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40% B運行梯度,梯度:40%-7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直接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58 mg (46%)。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 8.87 (s, 1H), 8.43 (d, J= 8.0 Hz, 1H), 8.06 (d, J= 8.4 Hz, 2H), 7.87-7.85 (m, 2H), 7.82-7.80 (m, 1H), 7.67 (d, J= 8.4 Hz, 1H), 7.57-7.53 (m, 1H), 7.03-7.01 (m, 3H), 6.95 (s, 1H), 6.80-6.78 (m, 2H), 4.15-4.12 (m, 4H), 4.04-4.01 (m, 2H), 3.87-3.81 (m, 4H), 3.82-3.80 (m, 2H), 3.71-3.67 (m, 8H), 2.38-2.32 (m, 3H), 1.80-1.77 (m, 2H), 1.70-1.64 (m, 2H), 1.40 (s, 9H). m/z: [ESI+] 929.2 (M+H) +, (C 48H 56N 4O 13S)。 實例47:2-(7-((4-(4-(2-(2-(2,4-二-三級丁基-5-(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1,2-二氫喹唑啉-3(4H)-基)乙酸(嵌合分子46)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7-((4-(4-(2-(2-(5-(1-( 三級丁氧基羰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4- - 三級丁基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47
向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59 mg,0.19 mmol)於DMF (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3-[(2,4-二-三級丁基-5-羥基-苯基)胺甲醯基]-4-側氧基-喹啉-1-甲酸三級丁酯(90 mg,0.19 mmol)及碳酸鉀(52 mg,0.38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16 h。添加DMF (1 mL),且使用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70% B運行梯度,梯度:70%-10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混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13 mg (51%)。m/z: [ESI+] 1164.8 (M+H) +, (C 63H 81N 5O 14S)。
2-(7-((4-(4-(2-(2-(2,4- - 三級丁基 -5-(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1,2- 二氫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46) 合成
Figure 02_image649
將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2-(2-(5-(1-(三級丁氧基羰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4-二-三級丁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13 mg,0.096 mmol)於TFA (0.3 mL)中之溶液在20℃下攪拌30 min。添加乙腈(1 mL)。用三乙胺(0.6 mL)將混合物調節至pH 7至8。使用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53% B運行梯度,梯度:53%-83%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61 mg (68%)。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 8.93 (s, 1H), 8.45 (d, J= 7.2 Hz, 1H), 7.96-7.90 (m, 2H), 7.86-7.84 (m, 1H), 7.58-7.54 (m, 1H), 7.28 (s, 1H), 7.16 (s, 1H), 7.10 (d, J= 9.6 Hz, 1H), 6.94 (d, J= 8.4 Hz, 2H), 6.71 (d, J= 8.4 Hz, 1H), 6.54 (s, 1H), 6.47-6.44 (m, 2H), 4.83 (s, 2H), 4.66-4.65 (m, 2H), 4.29 (m, 2H), 4.01-3.98 (m, 2H), 3.98-3.92 (m, 2H), 3.75-3.73 (m, 2H), 3.72-3.71 (m, 2H), 2.43-2.34 (m, 3H), 1.77-1.74 (m, 2H), 1.66 -1.60 (m, 2H), 1.40 (s, 18H). m/z: [ESI+] 908.6 (M+H) +, (C 49H 57N 5O 10S)。 實例48:2-(7-((4-(4-(2-(2-(2-(2,4-二-三級丁基-5-(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1,2-二氫喹唑啉-3(4H)-基)乙酸(嵌合分子47)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7-((4-(4-(2-(2-(2-(5-(1-( 三級丁氧基羰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4- - 三級丁基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51
向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2-(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酯(158 mg,0.18 mmol)於DMF (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3-[(2,4-二-三級丁基-5-羥基-苯基)胺甲醯基]-4-側氧基-喹啉-1-甲酸三級丁酯(85 mg,0.18 mmol)及碳酸鉀(49 mg,0.36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16 h,使其冷卻,且過濾。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70% B運行梯度,梯度:70%-10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98 mg (45%)。m/z: [ESI+] 1208.8 (M+H) +, (C 65H 85N 5O 15S)。
合成 2-(7-((4-(4-(2-(2-(2-(2,4- - 三級丁基 -5-(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1,2- 二氫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47)
Figure 02_image653
將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2-(2-(2-(5-(1-(三級丁氧基羰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4-二-三級丁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98 mg,0.081 mmol)於TFA (0.3 mL)中之溶液在20℃下攪拌30 min。用三乙胺(0.6 mL)將混合物調節至pH 7至8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53% B運行梯度,梯度:53%-83%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59 mg (75%)。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 8.96 (s, 1H), 8.49 (d, J= 7.2 Hz, 1H), 7.96-7.90 (m, 2H), 7.86-7.82 (m, 1H), 7.58-7.56 (m, 1H), 7.30 (s, 1H), 7.17 (s, 1H), 7.11 (d, J= 9.6 Hz, 1H), 6.98 (d, J= 8.4 Hz, 2H), 6.90 (s, 1H), 6.71 (d, J= 8.4 Hz, 2H), 4.83 (s, 2H), 4.82 (s, 2H), 4.66-4.64 (m, 2H), 4.29 (m, 2H), 3.93-3.89 (m, 2H), 3.88-3.87 (m, 4H), 3.63-3.58 (m, 6H), 2.47-2.37 (m, 3H), 1.79-1.76 (m, 2H), 1.67-1.63 (m, 2H), 1.40 (s, 18H). m/z: [ESI+] 952.6 (M+H) +, (C 51H 61N 5O 11S)。 實例49:2-(7-((4-(4-(2-(2-(2-(2-(2,4-二-三級丁基-5-(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1,2-二氫喹唑啉-3(4H)-基)乙酸(嵌合分子48)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7-((4-(4-(2-(2-(2-(2-(5-(1-( 三級丁氧基羰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4- - 三級丁基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55
向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2-(2-(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66 mg,018 mmol)於DMF (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3-[(2,4-二-三級丁基-5-羥基-苯基)胺甲醯基]-4-側氧基-喹啉-1-甲酸三級丁酯(85 mg,0.18 mmol)及碳酸鉀(49 mg,0.36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16 h。使混合物冷卻,過濾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70% B運行梯度,梯度:70%-10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00 mg (44%)。m/z: [ESI+] 1252.9 (M+H) +, (C 67H 89N 5O 16S)。
2-(7-((4-(4-(2-(2-(2-(2-(2,4- - 三級丁基 -5-(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1,2- 二氫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48) 合成
Figure 02_image657
將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2-(2-(2-(2-(5-(1-(三級丁氧基羰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4-二-三級丁基苯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00 mg,0.08 mmol)於TFA (0.3 mL)中之溶液在20℃下攪拌30 min。用三乙胺(0.6 mL)將混合物調節至pH 7至8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53% B運行梯度,梯度:53%-83%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52 mg (64%)。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 8.96 (s, 1H), 8.47 (d, J= 7.2 Hz, 1H), 7.95-7.89 (m, 1H), 7.87-7.84 (m, 2H), 7.57-7.55 (m, 1H), 7.30 (s, 1H), 7.17 (s, 1H), 7.12 (d, J= 9.6 Hz, 1H), 6.98 (d, J= 8.4 Hz, 2H), 6.91 (s, 1H), 6.71 (d, J= 8.4 Hz, 2H), 4.83 (s, 2H), 4.65-4.64 (m, 2H), 4.27 (s, 2H), 3.96-3.95 (m, 2H), 3.89-3.87 (m, 2H), 3.70-3.68 (m, 2H), 3.66-3.64 (m, 2H) 3.58-3.53 (m, 8H), 2.47-2.37 (m, 3H), 1.79-1.76 (m, 2H), 1.67-1.63 (m, 2H), 1.40 (s, 18H). m/z: [ESI+] 996.32 (M+H) +, (C 53H 65N 5O 12S)。 實例50:2-(7-((4-(4-((14-(2,4-二-三級丁基-5-(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3,6,9,12-四氧雜十四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1,2-二氫喹唑啉-3(4H)-基)乙酸(嵌合分子49)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7-((4-(4-((14-(5-(1-( 三級丁氧基羰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4- - 三級丁基苯氧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59
向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14-(甲苯磺醯基氧基)-3,6,9,12-四氧雜十四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64 mg,0.17 mmol)於DMF (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3-[(2,4-二-三級丁基-5-羥基-苯基)胺甲醯基]-4-側氧基-喹啉-1-甲酸三級丁酯(80 mg,0.17 mmol)及碳酸鉀(46 mg,0.34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16 h。使混合物冷卻,過濾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70% B運行梯度,梯度:70%-10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00 mg (46%)。m/z: [ESI+] 1297.0 (M+H) +, (C 69H 93N 5O 17S)。
2-(7-((4-(4-((14-(2,4- - 三級丁基 -5-(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3,6,9,12- 四氧雜十四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1,2- 二氫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49) 合成
Figure 02_image661
將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14-(5-(1-(三級丁氧基羰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4-二-三級丁基苯氧基)-3,6,9,12-四氧雜十四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00 mg,0.77 mmol)於TFA (0.3 mL)中之溶液在20℃下攪拌30 min,用三乙胺(0.6 mL)調節至pH 7至8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25 mm×5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57% B運行梯度,梯度:57%-87%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52 mg (63%)。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 8.95 (s, 1H), 8.50-8.48 (m, 1H), 7.96-7.90 (m, 3H), 7.87-7.85 (m, 1H), 7.57 (s, 1H), 7.30 (s, 1H), 7.18 (d, J= 8.0 Hz, 1H), 7.13-7.01 (m, 2H), 6.93 (s, 1H), 6.77-6.75 (m, 2H), 4.82 (s, 2H), 4.66-4.63 (m, 2H), 4.29 (s, 2H), 3.99 - 3.90 (m, 2H), 3.90-3.73 (m, 2H), 3.59-3.55 (m, 2H), 3.54-3.52 (m, 2H), 3.52-3.51 (m, 2H), 3.48 (s, 4H), 3.31 (s, 6H), 2.48-2.37 (m, 3H), 1.79-1.70 (m, 2H), 1.69-1.63 (m, 2H), 1.41 (d, J= 8.0 Hz, 18H). m/z: [ESI+] 1040.3 (M+H) +, (C 55H 69N 5O 13S)。 實例51:2-(7-((4-(4-((17-(2,4-二-三級丁基-5-(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七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1,2-二氫喹唑啉-3(4H)-基)乙酸(嵌合分子50)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7-((4-(4-((17-(5-(1-( 三級丁氧基羰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4- - 三級丁基苯氧基 )-3,6,9,12,15- 五氧雜十七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63
向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17-(甲苯磺醯基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七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71 mg,0.17 mmol)於DMF (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3-[(2,4-二-三級丁基-5-羥基-苯基)胺甲醯基]-4-側氧基-喹啉-1-甲酸三級丁酯(80 mg,0.17 mmol)及碳酸鉀(46 mg,0.34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16 h且過濾,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70% B運行梯度,梯度:70%-10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02 mg (45%)。m/z: [ESI+] 1341.0 (M+H) +, (C 71H 97N 5O 18S)。
2-(7-((4-(4-((17-(2,4- - 三級丁基 -5-(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3,6,9,12,15- 五氧雜十七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1,2- 二氫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50) 合成
Figure 02_image665
將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17-(5-(1-(三級丁氧基羰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4-二-三級丁基苯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七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02 mg,0.076 mmol)於TFA (0.3 mL)中之溶液在20℃下攪拌30 min,用乙腈(1 mL)稀釋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25 mm×5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53% B運行梯度,梯度:53%-83%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64 mg (76%)。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 8.96 (s, 1H), 8.51-8.49(m, 1H), 7.96-7.94 (m, 2H), 7.87-7.85 (m, 1H), 7.60-7.56 (m, 1H), 7.30 (s, 1H), 7.18 (s, 1H), 7.12 (d, J= 8.4 Hz, 1H), 7.02 (d, J= 8.4 Hz, 2H), 6.93 (s, 1H), 6.79-6.77 (m, 2H), 4.82 (s, 2H), 4.66-4.63 (m, 2H), 4.29 (s, 2H), 3.99-3.73 (m, 2H), 3.59-3.57 (m, 2H), 3.56-3.55 (m, 2H), 3.54-3.52 (m, 2H), 3.52-3.50 (m, 2H), 3.49-3.47 (m, 10H), 3.46 (s, 4H), 2.48-2.40 (m, 3H), 1.81-1.78 (m, 2H), 1.70-1.64 (m, 2H), 1.42 (s, 9H), 1.40 (s, 9H). m/z: [ESI+] 1084.3 (M+H) +, (C 57H 73N 5O 14S)。 實例52:2-(7-((4-(4-((20-(2,4-二-三級丁基-5-(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苯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1,2-二氫喹唑啉-3(4H)-基)乙酸(嵌合分子51)
3-(2-( 三級丁氧基 )-2- 側氧基乙基 )-7-((4-(4-((20-(5-(1-( 三級丁氧基羰基 )-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2,4- - 三級丁基苯氧基 )-3,6,9,12,15,18- 六氧雜二十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3,4- 二氫喹唑啉 -1(2H)- 甲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67
向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4-側氧基-7-((4-(4-((20-(甲苯磺醯基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167 mg,0.16 mmol)於DMF (1.5 mL)中之溶液中添加3-[(2,4-二-三級丁基-5-羥基-苯基)胺甲醯基]-4-側氧基-喹啉-1-甲酸三級丁酯(75 mg,016 mmol)及碳酸鉀(44 mg,0.32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攪拌16 h且過濾,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70% B運行梯度,梯度:70%-10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95 mg (44%)。m/z: [ESI+] 1386.0 (M+H) +, (C 73H 101N 5O 19S)。
2-(7-((4-(4-((20-(2,4- - 三級丁基 -5-(4- 側氧基 -1,4- 二氫喹啉 -3- 甲醯胺基 ) 苯氧基 )-3,6,9,12,15,18- 六氧雜二十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 -1,2- 二氫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51) 合成
Figure 02_image669
將3-(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7-((4-(4-((20-(5-(1-(三級丁氧基羰基)-4-側氧基-1,4-二氫喹啉-3-甲醯胺基)-2,4-二-三級丁基苯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3,4-二氫喹唑啉-1(2H)-甲酸三級丁酯(95 mg,0.069 mmol)於TFA (0.3 mL)中之溶液在20℃下攪拌30 min,用乙腈(1 mL)稀釋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5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53% B運行梯度,梯度:53%-83%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灰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49 mg (62%)。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 8.97 (s, 1H), 8.51-8.49(m, 1H), 7.96- 7.94 (m, 2H), 7.93-7.92 (m, 1H), 7.58 (d, J= 8.0 Hz, 1H), 7.30 (s, 1H), 7.19 (s, 1H), 7.18 (d, J= 8.0 Hz, 1H), 7.13-7.01 (m, 2H), 6.93 (s, 1H), 6.78 (m, 2H), 4.81 (s, 2H), 4.68 (m, 2H), 4.28 (s, 2H), 4.03 (m, 2H), 3.92-3.63 (m, 2H), 3.58 (m, 2H), 3.56-3.55 (m, 2H), 3.53 (m, 2H), 3.51 (m, 14H), 3.45-3.31 (s, 4H), 2.48-2.40 (m, 3H), 1.81-1.78 (m, 2H), 1.71-1.64 (m, 2H), 1.42 (s, 9H), 1.40 (s, 9H). m/z: [ESI+] 1128.4 (M+H) +, (C 59H 77N 5O 15S)。 實例53:(S)-2-(4-((4-(4-(2-(2-((1-(5-(((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胺甲醯基)-6-(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吡啶-2-基)-1H-吡唑-3-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嵌合中間物88)
2-(4-((4-(4-(2-(2-((1-(5-(((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 磺醯基 ) 胺甲醯基 )-6-(2,2,4- 三甲基吡咯啶 -1- ) 吡啶 -2- )-1H- 吡唑 -3- ) 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S)- 三級丁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71
向2-(4-((4-(4-(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94 mg,0.13 mmol)於DMF (1 mL)中之溶液中添加(S)-N-((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6-(3-羥基-1H-吡唑-1-基)-2-(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菸鹼醯胺(80 mg,0.13 mmol)。將混合物在50℃下攪拌12 h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56% B運行梯度,梯度:56%-86%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直接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00 mg (63%)。m/z: [ESI+] 1018.2 (M+H) +, (C 49H 63N 9S 2O 11)。
(S)-2-(4-((4-(4-(2-(2-((1-(5-(((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 磺醯基 ) 胺甲醯基 )-6-(2,2,4- 三甲基吡咯啶 -1- ) 吡啶 -2- )-1H- 吡唑 -3- ) 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 嵌合分子 88) 合成
Figure 02_image673
將2-(4-((4-(4-(2-(2-((1-(5-(((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胺甲醯基)-6-(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吡啶-2-基)-1H-吡唑-3-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S)-三級丁酯(100 mg,0.092 mmol)於TFA (2 mL)中之溶液在25℃下攪拌1 h。混合物用乙腈(1 mL)稀釋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44% B運行梯度,梯度:44%-74%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45 mg (57%)。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12.71-12.63 (m, 1H), 12.33 (s, 1H), 9.14-9.11 (m, 1H), 8.37 (s, 1H), 8.19 (d, J= 2.8 Hz, 1H), 8.11 (d, J= 8.8 Hz, 2H), 7.88 (d, J= 8.4 Hz, 2H), 7.73 (d, J= 8.4 Hz, 1H), 7.06 (d, J= 8.8 Hz, 2H), 6.91-6.82 (m, 3H), 6.11 (d, J= 2.8 Hz, 1H), 4.34-4.32 (m, 2H), 4.07-4.04 (m, 2H), 3.96 (d, J= 6.0 Hz, 2H), 3.82-3.76 (m, 9H), 2.43-2.39 (m, 3H), 2.32-2.29 (m, 5H), 2.23-2.12 (m, 1H), 1.89-1.85 (m, 1H), 1.78-1.75 (m, 2H), 1.65-1.59 (m, 2H), 1.56-1.53 (m, 6H), 1.45-1.38 (m, 1H), 0.81 (d, J= 6.0 Hz, 3H). m/z: [ESI+] 962.4 (M+H) +, (C 45H 55N 9S 2O 11)。 實例54:(S)-2-(4-((4-(4-((20-((1-(5-(((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胺甲醯基)-6-(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吡啶-2-基)-1H-吡唑-3-基)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嵌合分子18)
2-(4-((4-(4-((20-((1-(5-(((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 磺醯基 ) 胺甲醯基 )-6-(2,2,4- 三甲基吡咯啶 -1- ) 吡啶 -2- )-1H- 吡唑 -3- ) 氧基 )-3,6,9,12,15,18- 六氧雜二十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S)- 三級丁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75
向(S)-N-((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6-(3-羥基-1H-吡唑-1-基)-2-(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菸鹼醯胺(100 mg,0.21 mmol)及2-(4-((4-(4-((20-(甲苯磺醯基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198 mg,0.21 mmol)於DMF (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58 mg,0.42 mmol)。將混合物在50℃下攪拌16 h,過濾且濃縮濾液。藉由Prep-HPLC (管柱:Phenomenex Luna C18 150 × 25 mm×10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57% B運行梯度,梯度:57%-87%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殘餘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50 mg (56%)。m/z: [ESI+] 1238.5 (M+H) +, (C 59H 83O 16N 9S 2)。
(S)-2-(4-((4-(4-((20-((1-(5-(((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 磺醯基 ) 胺甲醯基 )-6-(2,2,4- 三甲基吡咯啶 -1- ) 吡啶 -2- )-1H- 吡唑 -3- ) 氧基 )-3,6,9,12,15,18- 六氧雜二十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 嵌合分子 18) 合成
Figure 02_image677
將TFA (0.5 mL,6.25 mmol)添加至2-(4-((4-(4-((20-((1-(5-(((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胺甲醯基)-6-(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吡啶-2-基)-1H-吡唑-3-基)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S)-三級丁酯(0.15 g,0.12 mmol)中。將混合物在25℃下攪拌10 min,用DMF (2 mL)稀釋且藉由prep-HPLC (管柱:Phenomenex Luna C18 150×25 mm×10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45% B運行梯度,梯度:45%-75%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94 mg (66%)。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 12.33 (s, 1H), 9.12 (t, J= 6.0 Hz, 1H), 8.36 (s, 1H), 8.18 (d, J= 2.8 Hz, 1H), 8.11 (d, J= 8.8 Hz, 2H), 7.88 (d, J= 8.4 Hz, 2H), 7.69 (d, J= 8.0 Hz, 1H), 7.06 (d, J= 8.8 Hz, 2H), 6.87 (d, J= 8.0 Hz, 1H), 6.82 (d, J= 8.4 Hz, 2H), 6.11 (d, J= 6.8 Hz, 1H), 4.31-4.29 (m, 2H), 4.02-4.00 (m, 2H), 3.97 (d, J= 6.0 Hz, 2H), 3.79 (s, 3H), 3.76-3.71 (m, 4H), 3.70-3.68 (m, 2H), 3.65-3.63 (m, 2H), 3.62-3.58 (m, 6H), 3.57-3.51 (m, 12H), 2.55-2.52 (m, 2H), 2.45-2.41 (m, 2H), 2.33-2.28 (m, 3H), 2.20-2.13 (m, 3H), 1.88-1.84 (m, 1H), 1.78-1.75 (m, 2H), 1.63-1.61 (m, 3H), 1.59-1.53 (m, 3H), 1.40 (t, J= 8.0 Hz, 1H), 0.81 (d, J= 6.4 Hz, 3H). m/z: [ESI+] 1182.4 (M+H) +, (C 55H 75N 9S 2O 16)。 實例55 (S)-2-(4-((4-(4-(2-(2-(2-(2-((1-(5-(((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胺甲醯基)-6-(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吡啶-2-基)-1H-吡唑-3-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嵌合分子90)
2-(4-((4-(4-(2-(2-(2-(2-((1-(5-(((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 磺醯基 ) 胺甲醯基 )-6-(2,2,4- 三甲基吡咯啶 -1- ) 吡啶 -2- )-1H- 吡唑 -3- ) 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S)- 三級丁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79
向(S)-N-((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6-(3-羥基-1H-吡唑-1-基)-2-(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菸鹼醯胺(80 mg,0.13 mmol)及2-(4-((4-(4-(2-(2-(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酯(106 mg,0.13 mmol)於DMF (1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碳酸鉀(36 mg,0.26 mmol)。將混合物在50℃下攪拌12 h,使其冷卻且過濾。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53% B運行梯度,梯度:53%-83%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00 mg (62%)。m/z: [ESI+] 1106.3 (M+H) +, (C 53H 71N 9S 2O 13)。
(S)-2-(4-((4-(4-(2-(2-(2-(2-((1-(5-(((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 磺醯基 ) 胺甲醯基 ) -6-(2,2,4- 三甲基吡咯啶 -1- ) 吡啶 -2- )- 1H- 吡唑 -3- ) 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 嵌合分子 90) 合成
Figure 02_image681
將2-(4-((4-(4-(2-(2-(2-(2-((1-(5-(((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胺甲醯基)-6-(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吡啶-2-基)-1H-吡唑-3-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S)-三級丁酯(100 mg,0.082 mmol)於TFA (2 mL)中之溶液在25℃下攪拌1 h。混合物用乙腈(1 mL)稀釋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43% B運行梯度,梯度:43%-73%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51 mg (59%)。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2.71-12.65 (m, 1H), 12.33 (s, 1H), 9.14-9.11 (m, 1H), 8.37 (s, 1H), 8.19 (d, J= 2.8 Hz, 1H), 8.11 (d, J= 8.8 Hz, 2H), 7.88 (d, J= 8.4 Hz, 2H), 7.72 (d, J= 8.4 Hz, 1H), 7.05 (d, J= 8.8 Hz, 2H), 6.90 (d, J= 8.0 Hz, 1H), 6.81 (d, J= 8.8 Hz, 2H), 6.11 (d, J= 2.4 Hz, 1H), 4.31-4.29 (m, 2H), 4.02-3.96 (m, 4H), 3.80-3.68 (m, 9H), 3.57-3.50 (m, 8H), 2.43-2.39 (m, 2H), 2.34-2.28 (m, 6H), 2.22-2.14 (m, 1H), 1.89-1.85 (m, 1H), 1.78-1.75 (m, 2H), 1.64-1.58 (m, 2H), 1.55-1.52 (m, 6H), 1.44-1.38 (m, 1H), 0.81 (d, J= 6.4 Hz, 3H). m/z: [ESI+] 1050.2 (M+H) +, (C 49H 63N 9S 2O 13)。 實例56:2-(4-((4-(4-(2-(10-(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0-側氧基癸醯胺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嵌合分子136)
2-(4-((4-(4-(2-(10-(4-(2- -5-((4- 側氧基 -3,4- 二氫呔 𠯤 -1- ) 甲基 ) 苯甲醯基 ) 𠯤 -1- )-10- 側氧基癸醯胺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83
在20℃下向10-[4-[2-氟-5-[(4-側氧基-3H-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0-側氧基-癸酸(100 mg,0.17 mmol)於DMF (1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HATU (79 mg,0.21 mmol)及DIEA (34 mg,0.26 mmol)。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10 min,添加2-(4-((4-(4-(2-胺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102 mg,0.17 mmol),且繼續攪拌1 h。藉由Prep-HPLC (管柱:Phenomenex Luna C18 150×25mm×10 µm;移動相:[溶劑A:0.225%甲酸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44% B運行梯度,梯度:44%-74%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混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50 mg (26.7%)。m/z: [ESI+] 1050.8 (M+H) +, (C 56H 68FN 7O 10S)。
2-(4-((4-(4-(2-(10-(4-(2- -5-((4- 側氧基 -3,4- 二氫呔 𠯤 -1- ) 甲基 ) 苯甲醯基 ) 𠯤 -1- )-10- 側氧基癸醯胺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 嵌合分子 136) 合成
Figure 02_image685
將TFA (1 mL)添加至2-(4-((4-(4-(2-(10-(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0-側氧基癸醯胺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50 mg,0.05 mmol)中。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0.5 h,用乙腈(2 mL)稀釋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31% B運行梯度,梯度:31%-61%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5 mg (54%)。 1H NMR(400 MHz, DMSO- d 6): δ 12.7(s, 2H), 9.15-9.13 (m, 1H), 8.28-8.27 (m, 1H), 8.27-8.26 (m, 2H), 8.26-8.13 (m, 2H), 8.13-8.11 (m, 4H), 7.27-7.26 (m, 1H), 7.26-7.24 (m, 1H), 7.26-7.23 (m, 1H), 7.09-7.07 (m, 2H), 6.84-6.82 (m, 2H), 4.33 (s, 2H), 3.98-3.96 (m, 2H), 3.96-3.93 (m, 2H), 3.92-3.90 (m, 2H), 3.80-3.77 (m, 8H), 3.17-3.14 (m, 2H), 2.43-2.29 (m, 2H), 2.29-2.08 (m, 2H), 2.08-2.04 (m, 2H), 1.79-1.76 (m, 2H), 1.76-1.64 (m, 2H), 1.64-1.48 (m, 4H), 1.22-1.15 (m, 9H). 19F NMR (376 MHz, DMSO- d 6) δ 119.75 (s). m/z: [ESI+] 994.2 (M+H) +, (C 52H 60FN 7O 10S)。 實例57:2-(4-((4-(4-(2-(12-(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2-側氧基十二醯胺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嵌合分子137)
2-(4-((4-(4-(2-(12-(4-(2- -5-((4- 側氧基 -3,4- 二氫呔 𠯤 -1- ) 甲基 ) 苯甲醯基 ) 𠯤 -1- )-12- 側氧基十二醯胺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87
在20℃下向12-(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2-側氧基十二烷酸(100 mg,0.17 mmol)於DMF (1 mL)中之混合物中添加HATU (79 mg,0.21 mmol)及DIEA (33.5 mg,0.26 mmol)。將混合物攪拌10 min,添加2-(4-((4-(4-(2-胺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0.10 g,0.17 mmol)且繼續攪拌2 h。在真空中移除溶劑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44% B運行梯度,梯度:44%-74%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殘餘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06 mg (87%)。m/z: [ESI+] 1078.5 (M+H) +, (C 58H 72FN 7O 10S)
2-(4-((4-(4-(2-(12-(4-(2- -5-((4- 側氧基 -3,4- 二氫呔 𠯤 -1- ) 甲基 ) 苯甲醯基 ) 𠯤 -1- )-12- 側氧基十二醯胺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 嵌合分子 137) 合成
Figure 02_image689
將2-(4-((4-(4-(2-(12-(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2-側氧基十二醯胺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80 mg,0.06 mmol)於TFA (1 mL)中之溶液在20℃下攪拌0.5 h。混合物用乙腈(1 mL)稀釋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36% B運行梯度,梯度:36%-66%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1 mg (17%)。 1H NMR(400 MHz, DMSO- d 6 ): δ 12.70-12.60 (m, 1H), 9.14-9.13 (m, 1H), 8.26-8.25 (m, 1H), 8.13-8.11 (m, 2H), 7.99-7.98 (m, 2H), 7.90-7.83 (m, 4H), 7.24-7.09 (m, 2H), 7.09-7.07 (m, 1H), 7.07-6.84 (m, 21H), 6.84-6.82 (m, 2H), 4.33 (s, 2H), 3.98-3.96 (m, 2H), 3.96-3.93 (m, 2H), 3.92-3.90 (m, 2H), 3.79-3.77 (m, 8H), 3.17-3.14 (m, 2H), 2.43-2.29 (m, 2H), 2.29-2.08 (m, 2H), 2.08-2.04 (m, 2H), 1.79-1.76 (m, 2H), 1.76-1.64 (m, 2H), 1.63-1.47 (m, 4H), 1.46-1.21 (m, 13H). 19F NMR (376 MHz, DMSO- d 6): δ 119.74 (s). m/z: [ESI+] 1022.3 (M+H) +, (C 54H 64FN 7O 10S)。 實例58:2-(4-((4-(4-(2-((2-(10-(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0-側氧基癸醯胺基)乙基)胺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嵌合分子138)
2-(4-((4-(4-(2-((2-(10-(4-(2- -5-((4- 側氧基 -3,4- 二氫呔 𠯤 -1- ) 甲基 ) 苯甲醯基 ) 𠯤 -1- )-10- 側氧基癸醯胺基 ) 乙基 ) 胺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91
在氮氣氛圍下向N-(2-氯乙基)-10-(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0-側氧基癸醯胺(284 mg,0.46 mmol)及2-(4-((4-(4-(2-胺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200 mg,0.39 mmol)於乙腈(60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碘化鉀(128 mg,0.77 mmol)。將反應物在70℃下攪拌3 h。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且藉由prep-HPLC (管柱:YMC-Triart C18 250×50 mm×7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34% B運行梯度,梯度:34%-64%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殘餘物。
產量230 mg (50%)。m/z: [ESI+] 1093.4 (M+H) +, (C 58H 73FN 8O 10S)。
2-(4-((4-(4-(2-((2-(10-(4-(2- -5-((4- 側氧基 -3,4- 二氫呔 𠯤 -1- ) 甲基 ) 苯甲醯基 ) 𠯤 -1- )-10- 側氧基癸醯胺基 ) 乙基 ) 胺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 嵌合分子 138) 合成
Figure 02_image693
將2-(4-((4-(4-(2-((2-(10-(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0-側氧基癸醯胺基)乙基)胺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400 mg,0.32 mmol)於TFA (1 mL)中之溶液在25℃下攪拌0.5 h。反應混合物用乙腈(1 mL)稀釋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20% B運行梯度,梯度:20%-5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79 mg (24%)。 1H NMR(400 MHz, 甲醇- d 4 ): δ 8.38 (d, J=7.6 Hz, 1H), 8.09 (d, J=8.4 Hz, 2H), 8.08-7.95 (m, 1H), 7.92-7.84 (m, 4H), 7.51-7.38 (m, 1H), 7.38-7.18 (m, 1H), 7.18-7.11 (m, 3H), 6.90-6.87 (m, 2H), 4.40 (s, 2H), 4.18-4.14 (m, 2H), 3.90 (s, 2H), 3.76-3.75 (m, 2H), 3.75-3.73 (m, 9H), 3.73-3.57 (m, 4H), 3.42-3.41 (m, 1H), 2.66-2.63 (m, 2H), 2.44-2.43 (m, 4H), 2.43-2.42 (m, 1H), 1.86-1.83 (m, 2H), 1.73-1.69 (m, 4H), 1.69-1.59 (m, 2H), 1.57-1.31 (m, 8H)。 19F NMR (376 MHz, 甲醇- d 4 ): δ -120.71 (s). m/z: [ESI+] 1037.3 (M+H) +, (C 54H 65FN 8O 10S)。 實例59:2-(4-((4-(4-(2-((2-(12-(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2-側氧基十二醯胺基)乙基)胺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嵌合分子139)
2-(4-((4-(4-(2-((2-(12-(4-(2- -5-((4- 側氧基 -3,4- 二氫呔 𠯤 -1- ) 甲基 ) 苯甲醯基 ) 𠯤 -1- )-12- 側氧基十二醯胺基 ) 乙基 ) 胺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95
向N-(2-氯乙基)-12-(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2-側氧基十二醯胺(297 mg,0.46 mmol)及2-(4-((4-(4-(2-胺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200 mg,0.39 mmol)於乙腈(2 mL)中之溶液中添加碘化鉀(128 mg,0.77 mmol)。將混合物在70℃下攪拌3 h,過濾且在真空中移除溶劑。藉由prep-HPLC (管柱:YMC-Triart C18 250×50 mm×7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37% B運行梯度,梯度:37%-67%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殘餘物,得到呈淡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06 mg (87%)。m/z: [ESI+] 819.3 (M+H) +, (C 45H 67N 5O 7Si)
2-(4-((4-(4-(2-((2-(12-(4-(2- -5-((4- 側氧基 -3,4- 二氫呔 𠯤 -1- ) 甲基 ) 苯甲醯基 ) 𠯤 -1- )-12- 側氧基十二醯胺基 ) 乙基 ) 胺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 嵌合分子 139) 合成
Figure 02_image697
將2-(4-((4-(4-(2-((2-(12-(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2-側氧基十二醯胺基)乙基)胺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245 mg,0.17 mmol)於TFA (12.7 µL)中之溶液在15℃下攪拌10 min。混合物用乙腈(1 mL)稀釋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17% B運行梯度,梯度:17%-47%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53 mg (30%)。 1H NMR (400 MHz, 甲醇- d 4 ): δ 8.36 (d, J=7.6 Hz, 1H), 8.07 (d, J=8.0 Hz, 2H), 7.94-7.91 (m, 1H), 7.91-7.88 (m, 4H), 7.51-7.49 (m, 1H), 7.18-7.16 (m, 1H), 7.16-7.10 (m, 3H), 6.90-6.85 (m, 2H), 4.38 (s, 2H), 4.17-4.14 (m, 4H), 4.13-3.90 (m, 2H), 3.90-3.73 (m, 9H), 3.73-3.71 (m, 4H), 3.55-3.33 (m, 1H), 2.63-2.61 (m, 2H), 2.45-2.39 (m, 5H), 1.85-1.82 (m, 2H), 1.72-1.66 (m, 7H), 1.33-1.26 (m, 11H)。 19F NMR (376 MHz, 甲醇- d 4 ): δ -120.76 (s). m/z: [ESI+] 1065.6 (M+H) +, (C 56H 69FN 8O 10S)。 實例60:2-(4-((4-(4-((15-(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5-側氧基-3,6,9,12-四氧雜十五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嵌合分子140)
2-(4-((4-(4-((-15-(4-(2- -5-((4- 側氧基 -3,4- 二氫呔 𠯤 -1- ) 甲基 ) 苯甲醯基 ) 𠯤 -1- )-15- 側氧基 -3,6,9,12- 四氧雜十五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699
向1-(4-(1-((4-((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胺甲醯基)苯基)磺醯基)哌啶-4-基)苯氧基)-3,6,9,12-四氧雜十五烷-15-酸(680 mg,0.94 mmol)於DMF (4 mL)中之溶液中添加HATU (429 mg,1.13 mmol)及DIEA (182 mg,1.41 mmol)。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30 min,添加4-[[4-氟-3-(哌𠯤-1-羰基)苯基]甲基]-2H-呔𠯤-1-酮(379 mg,1.03 mmol)。且繼續攪拌2 h。藉由prep-HPLC (管柱:YMC-Triart C18 250×50 mm×7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47% B運行梯度,梯度:47%-76%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反應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360 mg。m/z: [ESI+] 1071.3 (M+H) +, (C 55H 67FN 6O 13S)。
2-(4-((4-(4-((15-(4-(2- -5-((4- 側氧基 -3,4- 二氫呔 𠯤 -1- ) 甲基 ) 苯甲醯基 ) 𠯤 -1- )-15- 側氧基 -3,6,9,12- 四氧雜十五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 嵌合分子 140) 合成
Figure 02_image701
向2-(4-((4-(4-((15-(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5-側氧基-3,6,9,12-四氧雜十五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360 mg,0.33 mmol)中添加TFA (0.5 mL)。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0.5 h且添加乙腈(1 mL)。藉由Prep-HPLC (管柱:Phenomenex Luna C18 150×25 mm×10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27% B運行梯度,梯度:27%-57%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69 mg (50%)。 1H NMR(400 MHz, 甲醇- d 4 ): δ 8.36 (d, J= 8.0 Hz, 1H), 8.08 (d, J= 8.0 Hz, 2H), 7.96-7.80 (m, 5H), 7.50-7.47 (m, 1H), 7.36 (d, J= 1.6 Hz, 1H), 7.15 (t, J= 8.0 Hz, 1H), 7.04 (d, J= 8.0 Hz, 2H), 6.81 (d, J= 8.0 Hz, 2H), 4.37 (s, 2H), 4.13 (s, 2H), 4.08-4.01 (m, 2H), 3.90 (d, J= 12.0 Hz, 2H), 3.81-3.75 (m, 3H), 3.73-3.65 (m, 5H), 3.65-3.56 (m, 8H), 3.54 (s, 2H), 3.53-3.47 (m, 4H), 3.27-3.18 (m, 2H), 2.71-2.59 (m, 2H), 2.47-2.35 (m, 3H), 1.85-1.78 (m, 2H), 1.74-1.63 (m, 2H)。 19F NMR (376 MHz, 甲醇- d 4 ): δ -120.68 (s) m/z: [ESI+] 1015.2 (M+H) +, (C 51H 59FN 6O 13S)。 實例61:2-(4-((4-(4-((18-(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8-側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八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嵌合分子141)
2-(4-((4-(4-((18-(4-(2- -5-((4- 側氧基 -3,4- 二氫呔 𠯤 -1- ) 甲基 ) 苯甲醯基 ) 𠯤 -1- )-18- 側氧基 -3,6,9,12,15- 五氧雜十八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703
向1-(4-(1-((4-((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胺甲醯基)苯基)磺醯基)哌啶-4-基)苯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八烷-18-酸(700 mg,0.37 mmol)於DMF (4 mL)中之溶液中添加HATU (170 mg,0.45 mmol)及DIPEA (72 mg,0.56 mmol)。將混合物在20℃下攪拌10 min,添加4-[[4-氟-3-(哌𠯤-1-羰基)苯基]甲基]-2H-呔𠯤-1-酮(150 mg,0.41 mmol)且繼續攪拌1 h。藉由prep-HPLC (管柱:YMC-Triart C18 250×50 mm×7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45% B運行梯度,梯度:45%-75%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混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50 mg (37%)。m/z: [ESI+] 530.3 (M/2+H) +, (C 57H 71FN 6O 14S)。
2-(4-((4-(4-((18-(4-(2- -5-((4- 側氧基 -3,4- 二氫呔 𠯤 -1- ) 甲基 ) 苯甲醯基 ) 𠯤 -1- )-18- 側氧基 -3,6,9,12,15- 五氧雜十八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 嵌合分子 141) 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705
將2-(4-((4-(4-((18-(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18-側氧基-3,6,9,12,15-五氧雜十八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280 mg,0.25 mmol)於TFA (1 mL)中之溶液在20℃下攪拌0.5 h。添加乙腈(1 mL)且藉由Prep-HPLC (管柱:Phenomenex Luna C18 150×25 mm×10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27% B運行梯度,梯度:27%-57%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混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00 mg (37%)。 1H NMR(400 MHz, 甲醇- d 4 ): δ 8.36 (d, J= 7.6 Hz, 1H), 8.07 (d, J=8.4 Hz, 2H), 7.95-7.82 (m, 5H), 7.51-7.49 (m, 1H), 7.45-7.36 (m, 1H), 7.17-7.13 (m, 1H), 7.04 (d, J=7.6 Hz, 2H), 6.81 (d, J= 6.8 Hz, 2H), 4.37 (s, 2H), 4.13 (s, 2H), 4.01-4.06 (m, 2H), 3.80 (m, 2H), 3.78-3.70 (m, 3H), 3.65-3.31 (m, 25H), 2.68-2.62 (m, 2H), 2.44-2.39 (m, 3H), 1.84-1.80 (m, 2H), 1.71-1.67 (m, 2H)。 19F NMR (376 MHz, 甲醇- d 4 ): δ -120.87 (s) m/z: [ESI+] 1059.2 (M+H) +, (C 53H 53FN 6O 14S)。 實例62:2-(4-((4-(4-((21-(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21-側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一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嵌合分子142)
2-(4-((4-(4-((21-(4-(2- -5-((4- 側氧基 -3,4- 二氫呔 𠯤 -1- ) 甲基 ) 苯甲醯基 ) 𠯤 -1- )-21- 側氧基 -3,6,9,12,15,18- 六氧雜二十一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三級丁 酯之 合成
Figure 02_image707
向1-(4-(1-((4-((2-(三級丁氧基)-2-側氧基乙基)胺甲醯基)苯基)磺醯基)哌啶-4-基)苯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一烷-21-酸(100 mg,0.11 mmol)於DMF (1 mL)中之溶液中添加HATU (51 mg,0.14 mmol)及DIEA (22 mg,0.17 mmol)。將混合物在25℃下攪拌15 min,添加4-[[4-氟-3-(哌𠯤-1-羰基)苯基]甲基]-2H-呔𠯤-1-酮(43 mg,0.12 mmol)且繼續攪拌2 h。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39% B運行梯度,梯度:39%-69%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混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00 mg (66%)。m/z: [ESI+] 1158.6 (M+H) +, (C 59H 75FN 6O 15S)
2-(4-((4-(4-((21-(4-(2- -5-((4- 側氧基 -3,4- 二氫呔 𠯤 -1- ) 甲基 ) 苯甲醯基 ) 𠯤 -1- )-21- 側氧基 -3,6,9,12,15,18- 六氧雜二十一烷基 ) 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 苯甲醯胺基 ) 乙酸 ( 嵌合分子 142) 之合成
Figure 02_image709
將2-(4-((4-(4-((21-(4-(2-氟-5-((4-側氧基-3,4-二氫呔𠯤-1-基)甲基)苯甲醯基)哌𠯤-1-基)-21-側氧基-3,6,9,12,15,18-六氧雜二十一烷基)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苯甲醯胺基)乙酸三級丁酯(100 mg,0.74 mmol)及TFA (0.2 mL)之混合物在25℃下攪拌1h。添加乙腈(1 mL),且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5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29% B運行梯度,梯度:29%-59%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直接純化混合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24 mg (30%)。 1H NMR(400 MHz, 甲醇- d 4 ): δ 8.36 (d, J= 7.6 Hz, 1H), 7.93-7.81 (m, 2H), 7.65 (s, 5H), 7.52 (s, 2H), 7.49 (s, 1H), 7.28 (d, J= 8.4 Hz, 2H), 7.17-7.14 (m, 2H), 7.05 - 6.99 (m, 2H), 4.38 (s, 2H), 4.17-4.15 (m, 2H), 3.85 (s, 2H), 3.70-3.31 (m, 32H), 2.70-2.63 (m, 2H), 2.46-2.42 (m, 2H), 1.84-1.68 (m, 4H)。 19F NMR (376 MHz, 甲醇- d 4 ): δ -120.9 (s). m/z: [ESI+] 1103.3 (M+H) +, (C 55H 67FN 6O 15S)。 實例 63 (S)-2-(7-((4-(4-(2-(2-((1-(5-(((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 磺醯基 ) 胺甲醯基 ) -6-(2,2,4- 三甲基吡咯啶 -1- ) 吡啶 -2- )- 1H- 吡唑 -3- ) 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161)
2-(7-((4-(4-(2-(2-((1-(5-(((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 磺醯基 ) 胺甲醯基 )-6-(2,2,4- 三甲基吡咯啶 -1- ) 吡啶 -2- )-1H- 吡唑 -3- ) 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喹唑啉 -3(4H)- ) 乙酸 (S)- 三級丁 合成
Figure 02_image711
向2-(4-側氧基-7-((4-(4-(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喹唑啉-3(4H)-基)乙酸三級丁酯(200 mg,0.27 mmol)於DMF (3mL)中之溶液中添加(S)-N-((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6-(3-羥基-1H-吡唑-1-基)-2-(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菸鹼醯胺(128 mg,0.27 mmol)及碳酸鉀(74 mg,0.54 mmol)。將混合物在50℃下攪拌18 h且藉由過濾移除固體。藉由Prep-HPLC (管柱:Phenomenex Luna C18 150×25 mm×10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60% B運行梯度,梯度:60%-90%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淡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45 mg (16%)。m/z: (ESI+) 1043.4 (M+H) +, (C 50H 62N 10O 11S 2)。
(S)-2-(7-((4-(4-(2-(2-((1-(5-(((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 磺醯基 ) 胺甲醯基 ) -6-(2,2,4- 三甲基吡咯啶 -1- ) 吡啶 -2- )- 1H- 吡唑 -3- ) 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161) 合成
Figure 02_image713
將TFA (0.8 mL)添加至2-(7-((4-(4-(2-(2-((1-(5-(((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胺甲醯基)-6-(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吡啶-2-基)-1H-吡唑-3-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喹唑啉-3(4H)-基)乙酸(S)-三級丁酯(45 mg,0.04 mmol)中。將混合物在25℃下攪拌30 min。在真空中移除TFA,接著製備型HPLC (管柱:Phenomenex Luna C18 150×25 mm×10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48% B運行梯度,梯度:48%-78%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42 mg (99%)。1H NMR(400 MHz, DMSO- d 6 ): δ 13.40 (s, 1H), 12.30 (s, 1H), 8.52 (s, 1H), 8.41-8.36 (m, 2H), 8.19-8.17 (m, 1H), 7.99 (d, J= 1.6 Hz, 1H), 7.91-7.90 (m, 1H), 7.72 (d, J= 8.0 Hz, 1H), 7.05 (d, J = 8.4 Hz, 2H), 6.90-6.89 (m, 1H), 6.87 (d, J= 6.8 Hz, 2H), 6.11 (d, J= 6.8 Hz, 1H), 4.82 (s, 2H), 4.33 (t, J= 4.4 Hz, 2H), 4.03 (t, J= 4.8 Hz, 2H), 3.83-3.78 (m, 7H), 3.77-3.76 (m, 2H), 2.56-2.55 (m, 1H), 2.50-2.49 (m, 3H), 2.48-2.41 (m, 1H), 2.42 (s, 3H), 2.32-2.31 (m, 1H), 1.78-1.77 (m, 1H), 1.76-1.75 (m, 2H), 1.62-1.55 (m, 2H), 1.54-1.52 (m, 6H), 1.49-1.41 (m, 1H), 0.82 (t, J=10.8 Hz, 3H). m/z: (ESI+) 987.4 (M+H) +, (C 46H 54N 10O 11S 2)。 實例 64 (S)-2-(7-((4-(4-(2-(2-(2-((1-(5-(((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 磺醯基 ) 胺甲醯基 )-6-(2,2,4- 三甲基吡咯啶 -1- ) 吡啶 -2- )-1H- 吡唑 -3- ) 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162)
2-(7-((4-(4-(2-(2-(2-((1-(5-(((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 磺醯基 ) 胺甲醯基 )-6-(2,2,4- 三甲基吡咯啶 -1- ) 吡啶 -2- )-1H- 吡唑 -3- ) 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喹唑啉 -3(4H)- ) 乙酸 (S)- 三級丁 合成
Figure 02_image715
向2-(4-側氧基-7-((4-(4-(2-(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喹唑啉-3(4H)-基)乙酸三級丁酯(200 mg,0.25 mmol)於DMF (3mL)中之溶液中添加(S)-N-((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6-(3-羥基-1H-吡唑-1-基)-2-(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菸鹼醯胺(121 mg,0.025 mmol)及碳酸鉀(70 mg,0.051 mmol)。將混合物在50℃下攪拌18 h且過濾。藉由Prep-HPLC (管柱:Phenomenex Luna C18 150×25 mm×10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59% B運行梯度,梯度:59%-89%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濾液,得到呈淡黃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65 mg (23%)。m/z: (ESI+) 1087.5 (M+H)+, (C 52H 66N 10O 12S 2)。
(S)-2-(7-((4-(4-(2-(2-(2-((1-(5-(((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 磺醯基 ) 胺甲醯基 )-6-(2,2,4- 三甲基吡咯啶 -1- ) 吡啶 -2- )-1H- 吡唑 -3- ) 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162) 合成
Figure 02_image717
將TFA (0.96 mL)添加至2-(7-((4-(4-(2-(2-(2-((1-(5-(((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胺甲醯基)-6-(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吡啶-2-基)-1H-吡唑-3-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喹唑啉-3(4H)-基)乙酸(S)-三級丁酯(65 mg,0.057 mmol)中。將混合物在25℃下攪拌30 min且在真空中濃縮。藉由Prep-HPLC (管柱:Phenomenex Luna C18 150×25 mm×10 µ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52% B運行梯度,梯度:52%-82%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殘餘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42 mg (70%)。 1H NMR(400 MHz, DMSO- d 6 ): δ 13.40 (s, 1H), 12.30 (s, 1H), 8.53 (s, 1H), 8.42-8.37 (m, 2H), 8.20-8.19 (m, 1H), 8.00 (d, J= 1.6 Hz, 1H), 7.91-7.90 (m, 1H), 7.73 (d, J= 8.0 Hz, 1H), 7.05 (d, J= 8.8 Hz, 2H), 6.91-6.89 (m, 1H), 6.82 (d, J= 6.8 Hz, 2H), 6.11 (d, J= 2.8 Hz, 1H), 4.79 (s, 2H), 4.31 (t, J= 4.4 Hz, 2H), 4.00 (t, J= 4.8 Hz, 2H), 3.81-3.76 (m, 5H), 3.75-3.72 (m, 4H), 3.71-3.60 (m, 4H), 2.57-2.55 (m, 1H), 2.50-2.49 (m, 3H), 2.43-2.41 (m, 1H), 2.41 (s, 3H), 2.35-2.32 (m, 1H), 1.79-1.76 (m, 1H), 1.76-1.75 (m, 2H), 1.62-1.55 (m, 2H), 1.54-1.53 (m, 6H), 1.49-1.42 (m, 1H), 0.81 (t, J= 9.0 Hz, 3H). m/z: (ESI+) 1031.3 (M+H) +, (C 48H 58N 10O 12S 2)。 實例 65 (S)-2-(7-((4-(4-(2-(2-(2-(2-((1-(5-(((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 磺醯基 ) 胺甲醯基 )-6-(2,2,4- 三甲基吡咯啶 -1- ) 吡啶 -2- )-1H- 吡唑 -3- ) 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163)
2-(7-((4-(4-(2-(2-(2-(2-((1-(5-(((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 磺醯基 ) 胺甲醯基 )-6-(2,2,4- 三甲基吡咯啶 -1- ) 吡啶 -2- )-1H- 吡唑 -3- ) 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喹唑啉 -3(4H)- ) 乙酸 (S)- 三級丁 合成
Figure 02_image719
向(S)-N-((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6-(3-羥基-1H-吡唑-1-基)-2-(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菸鹼醯胺(120 mg,0.25 mmol)於DMF (1 mL)中之溶液中添加2-(4-側氧基-7-((4-(4-(2-(2-(2-(2-(甲苯磺醯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喹唑啉-3(4H)-基)乙酸三級丁酯(210 mg,0.25 mmol)及碳酸鉀(70 mg,0.51 mmol)。將反應物在50℃下攪拌12 h。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150 × 25 mm× 10 μm;移動相:[溶劑A:水(10 mM碳酸氫銨),溶劑B:乙腈];以33% B運行梯度,梯度:33%-63% B,在2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粗產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65 mg (56%)。m/z: [ESI+] 1132.3 (M+H) +, (C 54H 70N 10S 2O 13)。
(S)-2-(7-((4-(4-(2-(2-(2-(2-((1-(5-(((1,3- 二甲基 -1H- 吡唑 -4- ) 磺醯基 ) 胺甲醯基 )-6-(2,2,4- 三甲基吡咯啶 -1- ) 吡啶 -2- )-1H- 吡唑 -3- ) 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乙氧基 ) 苯基 ) 哌啶 -1- ) 磺醯基 )-4- 側氧基喹唑啉 -3(4H)- ) 乙酸 ( 嵌合分子 163) 合成
Figure 02_image721
將TFA (2 mL)添加至2-(7-((4-(4-(2-(2-(2-(2-((1-(5-(((1,3-二甲基-1H-吡唑-4-基)磺醯基)胺甲醯基)-6-(2,2,4-三甲基吡咯啶-1-基)吡啶-2-基)-1H-吡唑-3-基)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乙氧基)苯基)哌啶-1-基)磺醯基)-4-側氧基喹唑啉-3(4H)-基)乙酸(S)-三級丁酯(165 mg,0.14 mmol)中。將混合物在25℃下攪拌30 min且在真空中濃縮。藉由prep-HPLC (管柱:Welch Xtimate C18 150 × 25 mm× 10 μm;移動相:[溶劑A:0.05% HCl水溶液,溶劑B:乙腈];以45% B運行梯度,梯度:45%-75% B,在10 min內,在95% B下保持5 min)純化殘餘物,得到呈白色固體狀之標題化合物。
產量121 mg (77%)。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13.40-13.30 (m, 1H), 12.30 (s, 1H), 8.53 (s, 1H), 8.41-8.37 (m, 2H), 8.19 (d, J= 2.8 Hz, 1H), 7.99 (s, 1H), 7.89-7.87 (m, 1H), 7.73-7.71 (m, 1H), 7.04 (d, J= 4.4 Hz, 2H), 6.91-6.89 (m, 1H), 6.82-6.80 (m, 2H), 6.11 (d, J= 2.8 Hz, 1H), 4.79 (s, 2H), 4.31-4.29 (m, 2H), 4.02-3.99 (m, 2H), 3.80-3.70 (m, 8H), 3.69-3.55 (m, 9H), 2.54-2.53 (m, 1H), 2.41-2.33 (m, 4H), 2.32 (s, 3H), 2.18-2.09 (m, 1H), 1.75-1.62 (m, 1H), 1.61-1.60 (m, 2H), 1.58-1.48 (m, 8H), 2.43-2.38 (m, 1H), 0.81 (d, J= 6.0 Hz, 3H). m/z: [ESI+] 1075.1 (M+H) +, (C 50H 62N 10S 2O 13)。 實例66:SURTAC拯救CFTR突變蛋白質
目標:本文所描述之SURTAC效應依賴於SURTAC分子(亦即,本文所描述之USP5結合嵌合分子)與目標蛋白(例如但不限於CFTR或PARP1)及DUB (亦即USP5酶)之一致結合,由此使其極為接近且有效地增加針對DUB之目標的局部濃度。由於目標蛋白經泛素化,SURTAC-結合之DUB將更能夠更容易地定位、結合及移除目標之泛素分子( 2)。結合於目標及DUB蛋白質兩者之SURTAC誘導經由近距離驅動之泛素受質識別及後續泛素鏈裂解增加而增強之去泛素化反應。
DUB及目標蛋白上之SURTAC的結合位點的物理位置將影響SURTAC活性之量值及性質,但目標或DUB蛋白質之任何區中發生的一致可逆結合將促進共定位及增加去泛素化事件之機率。
此等泛素分子之移除將使得目標蛋白不大可能進行細胞過程,其滅活或破壞目標蛋白。去泛素化目標蛋白將有效地具有增加之半衰期。在本文提供之實例中,SURTAC效應已直接量測為細胞中蛋白質量之增加或間接地量測為直接歸因於目標蛋白功能之細胞現象的增加。
方法:
如上文所描述產生SURTAC嵌合分子。在至少一個基於生物細胞之分析中測試總共358個USP5結合SURTAC嵌合分子(未展示所有資料)。合成及測試之USP5結合SURTAC包含由一些連接子連接的可變目標結合端及USP5-DUB結合端。具有相同的目標及DUB結合端但不同連接子之USP5結合SURTAC之間的分析差異活性解釋為特定活性SURTAC系列內之結構活性關係(SAR)。在USP5結合SURTAC視為具有活性時,藉由比較分離之SURTAC之目標結合『端』的活性與完整USP5結合SURTAC分子之活性將其如此歸類。
下文報導之資料係基於由18個SURTAC分子(參見下表3)產生的活性,該等分子已展示積極地影響細胞背景下的目標蛋白之量或目標蛋白活性。觀測到的任何及全部效應歸結於SURTSC效應。本文中亦包括一些結構上相關之化合物所產生的分析資料,其提供支持活性SURTAC分子之觀測結果的直接SAR資訊。
CFTR 導引之 SURTAC 分析
用於測試SURTAC分子對突變del508CFTR離子通道之表現及膜定位之影響的分析為PathHunter® del508 CFTR-膜運輸分析(Eurofins DiscoverX Corporation,(Fremont,CA,USA))。此分析量測運輸至細胞膜的del508CFTR之量及測試化合物(如本文所揭示之嵌合分子)的作用。此分析中之值經報導為所觀測的與所關注SURTAC內所包括之標準CFTR結合化合物相比之運輸百分比。
PathHunter® del508 CFTR分析係基於酶片段互補(EFC)技術,且在Eurofins DiscoverX Corporation(Fremont,CA,USA)進行。該分析系統由分成兩種失活組分之β-半乳糖(β-gal)酶、酶供體肽(ED或ProLink™ (PK))及酶受體(EA)組成。當結合在一起時,ED與EA互補形成活性β-gal複合物。在添加受質的情況下,活性β-gal催化化學發光產物之形成(量測為RLU或相對發光單位)。對於PathHunter® CFTR-ΔF508分析,EA經由PM標籤定位於質膜,且CFTR離子通道之N端部分用ED Prolink (PK)標記。圖3A展示用於CFTR靶向配位體之分析的示意圖。圖3B展示標準CFTR靶向藥物魯瑪卡托之濃度增加使del 508CFTR之可偵測細胞表面含量增加,如藉由相對光單位(RLU)所量測。
分析設計 醫藥伴護蛋白運輸 (EA- ) 方法
細胞處理及化合物添加:根據標準程序自冷凍儲備液擴增PathHunter®細胞株。將細胞以20 μL總體積接種於白壁384孔微量盤中,且在測試之前在37℃下培育隔夜。將5 μL之5×樣本添加至細胞中且在37℃下培育16小時,接著在室溫下培育3小時。
訊號偵測及資料分析:經由單次添加30 μL PathHunter®急驟偵測試劑混合液,接著在室溫下培育一小時來產生分析訊號。在訊號產生之後藉由用於化學發光訊號偵測之PerkinElmer Envision™儀器讀取微量盤。使用CBIS資料分析套件(ChemInnovation, CA)分析化合物活性。
以下化合物用作DUB結合對照。
Figure 02_image723
結果:
在PathHunter® del508 CFTR-膜運輸分析中,將USP5結合SURTAC化合物以10 µM培育24小時。del508CFTR之膜運輸展示為所偵測的與未處理細胞相比之百分比。所報導SURTAC中之CFTR配位體為依伐卡托。已知此化合物會增強膜處的del508CFTR蛋白質及使其去穩定。在單獨用此化合物處理後,可見膜處的蛋白質減少約40%。所選SURTAC化合物嵌合分子34、嵌合分子35、嵌合分子36及嵌合分子38拯救了此膜運輸中之缺陷以及明顯地增加膜處的del508CFTR之量,遠遠高於未處理對照中可見的含量( 4)。
下表3展示依伐卡托-USP5結合SURTAC之彙總,其展示在PathHunter® del508 CFTR-膜運輸分析中的一些功效。
3 依伐卡托 -USP5 結合 SURTAC 功效
嵌合分子 # 10uM SURTAC 下,所偵測之高於對照含量的膜結合 del508CFTR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1 +
28 +++
2 +++
29 -
3 ++
30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依伐卡托 ---
以下呈現表3相對量測之圖例:
符號 與未處理訊號之平均值相比的運輸增加 (100% ,具有 5% 之標準差 )
- < 1個標準差
+ > 1個標準差
++ > 2個標準差
+++ > 3個標準差
此等嵌合SURTAC分子提供細胞質膜處del508CFTR之量增加的效應被視為經由結合USP5 DUB酶之SURTAC效應,進而以逆轉由依伐卡托誘導之蛋白質預期減少及增加細胞膜處del508CFTR之量的方式拯救及穩定突變目標CFTR蛋白質。
總結:此處呈現之結果顯示USP5結合SURTAC分子拯救突變CFTR蛋白質之有效性,其中所拯救之蛋白質展示細胞表面處之存在增加。 實例67:增加細胞核中之PARP1的SURTAC功能性
目標:諸如奧拉帕尼之PARP1抑制劑結合於DNA上之PARP1且誘導『所捕獲』PARP-DNA複合物之累積。此導致潛在毒性DNA股斷裂之累積。在一些腫瘤細胞類型中,一系列核心腫瘤驅動因子突變使細胞在基因上易受所捕獲PARP-DNA複合物影響。此等腫瘤不能恰當地修復此等所捕獲之PARP-DNA複合物且腫瘤細胞被DNA缺陷(亦即單股及雙股斷裂)擊敗並且死亡。所捕獲之PARP-DNA複合物之量與PARP抑制劑藥物之臨床功效相關。
此研究之目標為測定USP5結合SURTAC增加細胞核中之PARP1的量,且藉此增加所捕獲之PARP-DNA複合物之量的功效。工作假設包含PARP目標結合劑(例如但不限於奧拉帕尼)之SURTAC藥物將藉由使PARP1去泛素化且藉此經由蛋白質水解機制減少其自細胞之移除而增加細胞核中之PARP1的量,亦即,使用USP5結合SURTAC將增加PARP1分子之半衰期。DNA上捕獲之PARP1過量將提供增加的細胞毒性作用。因此,本文所描述之USP5結合SURTAC將在治療癌症中具有臨床效用。此可尤其如此,其中在細胞可通常由於腫瘤中缺乏PARP酶而為PARP抑制劑不敏感的環境中,USP5結合SURTAC會擴增PARP1抑制作用。 基於PARP捕獲劑(諸如奧拉帕尼)之SURTAC藥物進行以下操作
此實例檢查基於PARP捕獲劑(諸如奧拉帕尼)之SURTAC藥物進行以下操作:
(1)以類似於奧拉帕尼之方式接合PARP1,亦即皆抑制催化活性且在此操作中亦用以增加藥物-PARP及DNA之捕獲複合物中DNA上之PARP1駐留的持續時間。
(2)藉由使PARP1去泛素化及經由蛋白質水解機制減少其移除增加細胞核中的PARP1之量。
(3)繼續誘導PARP之去泛素化,同時將其捕獲於DNA上且因此藉由抑制泛素依賴性DNA修復過程而減少此等複合物之分解。此將增加有毒PARP複合物之數目及壽命,該等複合物接著經轉化成DNA損壞,諸如DNA雙股斷裂。
(4)由於核上的過量DNA應力,使得與單獨奧拉帕尼相比,細胞生長更緩慢或死亡更迅速。
選擇用於SURTAC分析之細胞株為骨肉瘤細胞株U2OS。此細胞株對奧拉帕尼不具有基因敏感性,但將展示奧拉帕尼誘導之DNA損壞的生物標記標誌。有意選擇對PARP1抑制劑之不敏感性以展示在無任何誘導之細胞死亡機制的干擾下,化合物對具有奧拉帕尼誘導之DNA損壞的PARP1的機制生物標記作用。另外,藉由SURTAC之中靶效應誘導的任何額外細胞毒性效應在對奧拉帕尼不敏感之細胞株中更易於進行區分。
本文所呈現之資料係基於使用七(7)種不同的包含臨床上使用之PARP抑制劑奧拉帕尼之USP5結合SURTAC分子的實驗結果。結果展示USP5-SURTAC積極地影響細胞背景中目標PARP1蛋白質之量及目標蛋白活性。全部化合物類似於奧拉帕尼結合且抑制PARP1,且其中一些已展示積極地影響細胞核中目標PARP1蛋白質之量。此等效應中之任一者及全部歸因於SURTAC效應。
以下結果亦包括一些結構上相關之化合物產生的分析資料,其提供支持活性SURTAC分子之觀測結果的直接SAR資訊。7種SURTAC分子皆係基於臨床上使用之PARP抑制劑奧拉帕尼。此等化合物可在理論上接合任何由奧拉帕尼靶向之PARP酶且誘導對其的SURTAC效應,但基於現有文獻,其將主要為PARP1或PARP2 (參見圖1,Carney等人,Nat Commun 9,176(2018))。亦可經由其他臨床上使用之PARP抑制劑或正在開發的臨床前PARP抑制劑中之任一者利用治療性SURTAC活性之原理。
方法:
PARP 分析材料及方法
PARP1化學發光分析套組(384孔) (目錄#80569)係購自BPS Bioscience (San Diego, CA, USA);奧拉帕尼(CAS編號# 763113-22-0)係購自MedChemExpress (Monmouth Junction, NJ, USA);10 × PBS (目錄# 11666789001)係購自Roche (Basel, Switzerland);Tween-20 (目錄# P1379)係購自Sigma (St. Louis, MO, USA)。讀取器為來自PerkinElmer (Waltham, MA, USA)之Envision 2105。
PARP1 抑制劑 IC 50 測定
根據製造商之說明書,將BPS (目錄#80569)之商業套組用於PARP1生物化學分析。簡言之,該分析係基於三個步驟,包括塗佈、核糖基化反應及偵測。首先,在4℃下用1×組蛋白塗佈分析盤隔夜,接著用100 μL之PBST緩衝液(含有0.05% Tween-20之1×PBS)洗滌三次且使用100 μL之阻斷緩衝液3阻斷。其次,將主反應混合物與以3倍稀釋之9個劑量的化合物稀釋液一起添加至各孔中。藉由向各孔中添加10 μL之經稀釋PARP1酶,或10 μL之用於空白對照的1×緩衝液來引發反應。將培養盤在室溫下培育1小時且如上文所描述洗滌三次。第三,將1×鏈黴抗生物素蛋白-HRP添加至各孔中且將培養盤在室溫下培育30分鐘。如上文所描述將培養盤洗滌三次,之後在Envision 2105上使用ELISA ECL偵測套組進行讀取。
用於資料分析之等式描述如下:
抑制百分比= (AVG 0% 抑制–訊號) / (AVG 0% 抑制- AVG 100% 抑制) * 100%
IC 50測定(IDBS,XLfit):模式205:擬合 = (A + ((B-A) / (1 + ((C/x)^D))))
A:底部;B:頂部;C:IC 50;D:希爾斜率(Hillslope)
Z-因子= 1 - 3 * (SD 0% 抑制+ SD 100% 抑制) / (AVG 0% 抑制- AVG 100% 抑制)
免疫螢光染色及影像分析
對於核PARP1定量,將U2OS細胞以8000個/孔接種於96孔盤中隔夜。在化合物處理後24小時之後,將細胞在室溫(RT)下用4%多聚甲醛固定溶液(Beyotime P0099-100ml)固定15 min,用DPBS洗滌三次且接著用含0.25% (v/v) Triton X-100 (T8787-50ML,Sigma)之DPBS滲透15min。三次額外洗滌之後,細胞在室溫下用3% (w/v) BSA (Beyotime,ST023-200g)的含有0.5% Tween-20 (P1379,Sigma)的DPBS (阻斷緩衝液)阻斷1小時。接著將細胞在4℃下與含抗PARP之初級抗體(HPA045168-100UL,Sigma)的阻斷緩衝液一起培育隔夜。接著將細胞用DPBS洗滌三次,每次3 min,接著在室溫下與含Alexa Fluor 568-結合之小鼠(A21124,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或Alexa Fluor 488結合之兔二次抗體(A11008,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及2.5 μg/ml DAPI (62248,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的阻斷緩衝液一起培育1h。細胞最後用DPBS洗滌三次,且在成像之前最後將100 μl PBS添加至各孔中。使用共焦定量影像細胞計數器CQ1 (Yokogawa)將培養盤成像且使用由製造商提供之軟體分析核訊號。
此分析直接量測細胞核中PARP之量。
結果:
已測試SURTAC化合物對PARP1酶活性以及U2OS細胞中之細胞環境中的核PARP1酶之量的影響。預期SURTAC分子將以類似於親本配位體奧拉帕尼之方式與PARP1相互作用。若存在SURTAC效應,將預期表現為PARP1蛋白質拯救,如藉由歸因於泛素化而降解之PARP之量降低,導致在經處理之細胞核中所偵測的PARP1酶之量的增加所示。
PARP 活體外酶抑制分析:
根據上文所描述之方法,在PARP1酶活性之活體外分析中測試全部化合物之效價。對於PARP1,各SURTAC使活體外酶IC 50值返回在1至10 nM範圍內,與針對奧拉帕尼返回之值(2至4 nM)相當,其在分析中作為標準與SURTAC分子一起運行。
5展示如上文所描述,當在PARP IF分析中以3 µM測試時,化合物136至142之SURTAC效應。為分析SURTAC效應,化合物效應始終經標準化且顯示為單獨奧拉帕尼之效應的比率。因此,奧拉帕尼值展示為『1倍』反應。測試各化合物n=6與奧拉帕尼對照n=12。誤差桿具有1個標準差,高於誤差桿之值及1尾t測試之p值比較測試樣本集與適當的培養盤奧拉帕尼對照。
PARP 核免疫螢光 (IF) 分析
此分析經由如方法部分中所描述之共焦定量影像細胞計數法直接量測細胞核中PARP之量。在存在奧拉帕尼或SURTAC的情況下所偵測的PARP1之量的量測係在96孔盤格式中與U2OS骨肉瘤細胞一起培育24小時之後進行。對於資料分析,將每個實驗六個重複孔與含有相同濃度之奧拉帕尼的12個重複孔對照進行比較。用SURTAC分子處理前及處理後的細胞核中之PARP1酶的量的明顯增加指示此等化合物之SURTAC效應。
表4概述一系列7種SURTAC在3 µM下之此等分析中獲得的資料。活性之截止值(在可能的情況下)係基於奧拉帕尼對照之標準差,且指示以至少95%機率位於預期對照值之外的值。
4 USP5-SURTAC 展示 PARP1 之核存在增加
Locki ID 3uM IF 比率 相對於奧拉帕尼對照之 3 uM P (n=6,6 1 T 測試 )
136 - -
137 + +
138 - -
139 ++ ++
140 - -
141 ++ ++
142 + -
符號 IF比率量測值 P值
- < 1.14倍 > 0.05
+ > 1.14倍 < 0.05
++ > 1.28倍 < 0.01
總結:USP5結合SURTAC嵌合分子展示SURTAC活性,從而誘導U2OS細胞之細胞核中PARP1蛋白質之顯著增加。
儘管已在本文中說明及描述USP5結合嵌合分子之某些特徵,但一般熟習此項技術者現將想到多種修改、替代、變化及等效物。因此,應理解隨附申請專利範圍意欲涵蓋屬於本文所揭示之USP5結合嵌合分子及其用途之真實精神範圍內的全部此類修改及變化。
關於本文揭示之嵌合分子的主題被特別地指出且在本說明書之結論部分清楚地主張。然而,關於操作的組織及方法以及其對象、特徵以及優點兩方面的嵌合分子可以藉由在與隨附圖式一起閱讀時參考以下詳細描述來最佳地瞭解,在此等隨附圖式中:
1A1B1C 1D表示本文所描述之嵌合分子之實施例。 1A呈現包含USP5結合劑域之嵌合分子。 1B呈現包含USP5結合劑域及目標結合劑域之嵌合分子。 1C呈現包含USP5結合劑域-連接子域之嵌合分子。 1D呈現包含USP5結合劑域-連接子域-目標結合劑域之嵌合分子。
2呈現展示SURTAC活性之原理的示意圖。
3A 3B呈現PathHunter® del508 CFTR分析之分析設計及對照結果。 3A展示功能上在細胞內的正在量測之物,而 3B展示使用已知CFTR-結合劑魯瑪卡托(VX-809)之結果。
4呈現與依伐卡托及未處理細胞相比時,位於細胞膜之del508CFTR在存在SURTAC分子的情況下增加。值為在單獨場合執行之雙重實驗的平均值。誤差桿具有1個標準差。
5呈現在存在SURTAC化合物的情況下細胞核中之核PARP1酶的量。SURTAC化合物之每個值顯示為在對照奧拉帕尼(Olaparib)處理之細胞中量測的核PARP1的比率。針對各SURTAC執行六次重複且針對各奧拉帕尼對照執行六次重複。誤差桿具有1個標準差。在各桿上方展示的數值為雙尾t測試p值,其指示SURTAC處理對照相對於匹配之奧拉帕尼處理對照的差異顯著性。
應瞭解,為說明之簡單及清晰起見,圖式中所展示之元件未必按比例繪製。舉例而言,為清楚起見,可相對於其他元件放大一些元件之尺寸。
Figure 111100818-A0101-11-0002-1

Claims (30)

  1. 一種包含第一結合域之嵌合分子,其中該第一結合域包含結合泛素羰基端蛋白酶5酶之泛素特異性加工蛋白酶5 (USP5)結合劑,其中包含該USP5結合劑之該第一結合域由 (1)之結構或其醫藥學上可接受之鹽表示
    Figure 03_image001
    其中: W 1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胺、CN、-NHCOR 3、NH-烷基、NH-芳基、NH-環烷基、NH-雜環烷基、NH-烷基-COOH、NH-CH 2-COOH、NO 2、烷氧基、COOH、OH或SH; X 1至X 4及X 6至X 9各自獨立地為C或N; X 5為CH或N R 1為烷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胺、-NHCH 2COOH、-O-烷基、-NH-烷基或-CH 2-芳基;或W 3及R 1一起形成經取代或未經取代之5員至6員雜環, R 3為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 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且 其中若X 1、X 2、X 3、X 4、X 6、X 7、X 8、X 9各自獨立地為N,則對應取代基W 1、W 2、W 4、W 3、W 13、W 14、W 16或W 15為空值。
  2. 如請求項1之嵌合分子,其中包含該USP5結合劑之該第一結合域由 (2)之結構表示:
    Figure 03_image726
    其中R 1為烷基、芳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胺、-NHCH 2COOH、-O-烷基、-NH-烷基或-CH 2-芳基;且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
  3. 如請求項1之嵌合分子,其中包含該USP5結合劑之該第一結合域由 (7)之結構表示:
    Figure 03_image728
    (7)。
  4. 如請求項1之嵌合分子,其中包含該USP5結合劑之該第一結合域由 (5)之結構表示:
    Figure 03_image730
    其中 W 1至W 2及W 4至W 16各自獨立地為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胺、CN、-NHCOR 3、NH-烷基、NH-芳基、NH-環烷基、NH-雜環烷基、NH-烷基-COOH、NH-CH 2-COOH、NO 2、烷氧基、COOH、OH或SH; X 1至X 3及X 6至X 9各自獨立地為C或N; X 5為CH或N R 3為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 W 19為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或芳基; W 17及W 18各自獨立地選自氫、鹵化物、烷基、環烷基、雜環烷基、芳基、CN、-NHCOR 3、NH-烷基、NH-芳基、NH-環烷基、NH-雜環烷基、NH-烷基-COOH、NH-CH 2-COOH、NO 2、烷氧基、COOH、OH及SH;或W 19及W 17一起形成雙鍵; 其中若X 1、X 2、X 3、X 6、X 7、X 8、X 9各自獨立地為N,則對應取代基W 1、W 2、W 4、W 13、W 14、W 16或W 15為空值; 且 其中該烷基、芳基、環烷基或雜環烷基中之每一者視情況經取代。
  5. 如請求項1之嵌合分子,其中包含該USP5結合劑之該第一結合域由 (8)之結構表示:
    Figure 03_image732
    (8),或由 (9)之結構表示;
    Figure 03_image734
  6. 如請求項1之嵌合分子,其進一步包含第二結合域,其中該第二結合域包含經設計以結合於泛素化蛋白質之目標結合劑。
  7. 如請求項6之嵌合分子,其中該目標結合劑包含 (a)結合於該泛素化蛋白質之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 (b)結合於該泛素化蛋白質之配位體。
  8. 如請求項6之嵌合分子,其中該目標結合劑直接結合於該泛素化蛋白質。
  9. 如請求項6之嵌合分子,其中該目標結合劑結合與該泛素化蛋白質結合之中間分子。
  10. 如請求項6之嵌合分子,其中該泛素化蛋白質包含CFTR (囊腫纖維化跨膜傳導調節蛋白)蛋白質或PARP (聚(ADP-核糖)聚合酶)蛋白質。
  11. 如請求項6之嵌合分子,其中包含該目標結合劑之該第二結合域包含由 A N中之任一者表示的結構:
    Figure 03_image736
    Figure 03_image738
    Figure 03_image740
    Figure 03_image742
  12. 如請求項6之嵌合分子,其進一步包含連接至該第一結合域且經設計以將該第一結合域連接至該第二結合域之連接子域。
  13. 如請求項12之嵌合分子,其中該連接子域將該第一結合域共價連接至該第二結合域。
  14. 如請求項12之嵌合分子,其中該連接子域將該第一結合域非共價連接至該第二結合域。
  15. 如請求項12之嵌合分子,其中該連接子域包含 (a)    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結構:聚乙二醇、芳族基、烷基、烯基、磷酸烷基酯、烷基矽氧烷、環氧基、醯基鹵化物、縮水甘油基、羧酸酯、烷基胺、烷基醯胺、酸酐或其任何組合;或 (b)    天然或合成來源之多肽,其具有2至18個碳原子之間的鏈長。
  16. 如請求項12之嵌合分子,其中該連接子由式 (i) (xxiii)之結構中之任一者表示:
    Figure 03_image744
    Figure 03_image746
    Figure 03_image748
  17. 如請求項1之嵌合分子,其由以下任一者之結構表示: 嵌合分子 I
    Figure 03_image750
    嵌合分子 II
    Figure 03_image752
    嵌合分子 VII
    Figure 03_image754
    嵌合分子 VIII
    Figure 03_image756
    嵌合分子 XIII
    Figure 03_image758
    嵌合分子 XVI
    Figure 03_image760
    嵌合分子 XIX
    Figure 03_image762
    嵌合分子 XXII
    Figure 03_image764
    嵌合分子 XXV
    Figure 03_image766
    嵌合分子 XXVII
    Figure 03_image768
    嵌合分子 III
    Figure 03_image770
    嵌合分子 IV
    Figure 03_image772
    嵌合分子 IX
    Figure 03_image774
    嵌合分子 X
    Figure 03_image776
    嵌合分子 XIV
    Figure 03_image778
    嵌合分子 XVII
    Figure 03_image780
    嵌合分子 XX
    Figure 03_image782
    嵌合分子 XXIII
    Figure 03_image784
    嵌合分子 XXVI
    Figure 03_image786
    嵌合分子 XXIX
    Figure 03_image788
    嵌合分子 V
    Figure 03_image790
    嵌合分子 VI
    Figure 03_image792
    嵌合分子 XI
    Figure 03_image794
    嵌合分子 XII
    Figure 03_image796
    嵌合分子 XV
    Figure 03_image798
    嵌合分子 XVIII
    Figure 03_image800
    嵌合分子 XXI
    Figure 03_image802
    嵌合分子 XXIV
    Figure 03_image804
    嵌合分子 XXVII
    Figure 03_image806
    嵌合分子 XXX
    Figure 03_image808
  18. 如請求項1之嵌合分子,其由 2嵌合分子 1 210中之任一者之結構表示。
  19.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嵌合分子及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
  20. 一種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嵌合分子的用途,其用於製備用於預防或減少泛素化蛋白質活體內降解的藥劑。
  21. 一種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嵌合分子的用途,其用於製備用於自泛素化蛋白質活體內移除至少一種泛素分子的藥劑。
  22. 如請求項20之用途,其中該泛素化蛋白質包含該泛素蛋白酶之非天然目標。
  23. 如請求項21之用途,其中該泛素化蛋白質包含該泛素蛋白酶之非天然目標。
  24. 一種如請求項19之醫藥組合物的用途,其用於製備用於治療性治療疾病的藥劑。
  25. 如請求項24之用途,其中該疾病包含癌症、神經退化性疾病或病症、貧血症、代謝症候群、自體免疫、發炎性疾病或病症、感染、囊腫纖維化、成骨不全或肌肉萎縮。
  26. 如請求項25之用途,其中該疾病包含囊腫纖維化或癌症。
  27. 如請求項26之用途,其中當該疾病為囊腫纖維化時,該治療性治療與至少一種額外囊腫纖維化治療性化合物或治療組合進行。
  28. 如請求項27之用途,其中該至少一種額外囊腫纖維化治療性化合物係選自依伐卡托(Ivacaftor)、魯瑪卡托(Lumacaftor)、特薩卡托(Tezacaftor)、埃克斯卡托(Elexacaftor)、ABBV-2222、帕森納卡托(Posenacaftor)或勒瑟利卡托(Nesolicaftor),或其任何組合。
  29. 如請求項26之用途,其中當該疾病為癌症時,該癌症包含PARP1抑制劑抗性癌症。
  30. 如請求項26之用途,其中當該疾病為癌症時,該藥劑與至少一種額外癌症治療性化合物或治療組合使用。
TW111100818A 2021-01-07 2022-01-07 Usp5結合存活靶向嵌合(surtac)分子及其用途 TW20224151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163134596P 2021-01-07 2021-01-07
US63/134,596 2021-01-0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1517A true TW202241517A (zh) 2022-11-01

Family

ID=80001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0818A TW202241517A (zh) 2021-01-07 2022-01-07 Usp5結合存活靶向嵌合(surtac)分子及其用途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AR (1) AR124585A1 (zh)
TW (1) TW202241517A (zh)
WO (1) WO202214882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2078559A2 (en) 2010-12-07 2012-06-14 Yale University Small-molecule hydrophobic tagging of fusion proteins and induced degradation of same
EP3302482A4 (en) 2015-06-05 2018-12-19 Arvinas, Inc. Tank-binding kinase-1 protac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CN108366992A (zh) 2015-11-02 2018-08-03 耶鲁大学 蛋白水解靶向嵌合体化合物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US20220160890A1 (en) * 2019-02-21 2022-05-26 Locki Therapeutics Limited Survival-targeting chimeric (surtac) molecule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48822A1 (en) 2022-07-14
AR124585A1 (es) 2023-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75338B1 (ko) Oga 억제제로서의 n-[4-플루오로-5-[[(2s,4s)-2-메틸-4-[(5-메틸-1,2,4-옥사디아졸-3-일)메톡시]-1-피페리딜]메틸]티아졸-2-일]아세트아미드
KR101896599B1 (ko) 브로모도메인 억제제로서 유용한 테트라하이드로퀴놀린 유도체
JP6059228B2 (ja) ユビキチン特異的プロテアーゼ7の選択的かつ可逆的な阻害剤
CN107922425B (zh) 制备parp抑制剂、结晶形式的方法及其用途
JP6005524B2 (ja) ユビキチン特異的プロテアーゼ7の選択的阻害剤として有用なアミドアクリジン誘導体
KR20210098960A (ko) Helios의 소분자 분해제 및 사용 방법
TW201625620A (zh) 作為蛋白去乙醯酶抑制劑及雙蛋白去乙醯酶蛋白激酶抑制劑之雜環氧肟酸及其使用方法
US11014902B2 (en) MYC G-quadruplex stabilizing small molecules and their use
CN107266461B (zh) 一种烷氧基二苯并吖庚因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医药用途
CA3172987A1 (en) Small molecule inhibitors of oncogenic chd1l with preclinical activity against colorectal cancer
US20220041577A1 (en) Heterocyclic Compound as CDK-HDAC Double-Channel Inhibitor
CA3174266A1 (en) Grk2 inhibitors and uses thereof
TW202241517A (zh) Usp5結合存活靶向嵌合(surtac)分子及其用途
WO2021238007A1 (zh) 可诱导prc2蛋白复合物核心亚基降解的双功能化合物和药物组合物及应用
KR20080031287A (ko) 시스테인 프로테아제 억제제로서의 2-시아노-피리미딘 및-트리아진
TW202235077A (zh) Usp7結合存活靶向嵌合(surtac)分子及其用途
CN114805375B (zh) 一种n-苯基烷氧基二苯并吖庚因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医药用途
TW202035406A (zh) 作為cdk-hdac雙通路抑制劑的雜環化合物
CN116589464A (zh) 嘧啶并环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NZ754849B2 (en) N-[4-fluoro-5-[[(2s,4s)-2-methyl-4-[(5-methyl-1,2,4-oxadiazol-3-yl)methoxy]-1-piperidyl]methyl]thiazol-2-yl]acetamide as oga inhibi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