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40626A - 用於多帶電粒子束的設備 - Google Patents

用於多帶電粒子束的設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40626A
TW202240626A TW111106338A TW111106338A TW202240626A TW 202240626 A TW202240626 A TW 202240626A TW 111106338 A TW111106338 A TW 111106338A TW 111106338 A TW111106338 A TW 111106338A TW 202240626 A TW202240626 A TW 20224062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ed particle
lens
beamlets
primary
array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63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95217B (zh
Inventor
任偉明
劉學東
胡學讓
仲瑋 陳
Original Assignee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filed Critical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406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406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9521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95217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 H01J37/28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Electron or ion diffraction tubes with scanning bea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045Beam blanking or chopping, i.e. arrangements for momentarily interrupting exposure to the discharg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05Electron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electrons or ions according to their energy or mas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06Electron sources; Electron gu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0Len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47Arrangements for directing or deflecting the discharge along a desired path
    • H01J37/1472Deflecting along given lines
    • H01J37/1474Scanning mea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37/00Discharge tubes with provision for introducing objects or material to be exposed to the discharge, e.g. for the purpose of examination or processing thereof
    • H01J37/02Details
    • H01J37/04Arrangements of electrodes and associated parts for generating 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e.g. electron-optical arrangement, ion-optical arrangement
    • H01J37/153Electron-optical or ion-optical arrangements for the correction of image defects, e.g. stigm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4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 H01J2237/043Beam blanking
    • H01J2237/0435Multi-aper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4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charge
    • H01J2237/049Focusing means
    • H01J2237/0492Len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06Sources
    • H01J2237/083Beam form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15Means for deflecting or directing discharge
    • H01J2237/1501Beam alignment means or procedu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153Correcting image defects, e.g. stigmators
    • H01J2237/1534Aberr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JELECTRIC DISCHARGE TUBES OR DISCHARGE LAMPS
    • H01J2237/00Discharge tubes exposing object to beam, e.g. for analysis treatment, etching, imaging
    • H01J2237/26Electron or ion microscopes
    • H01J2237/28Scanning microscopes
    • H01J2237/2803Scanning microscop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maging method
    • H01J2237/2806Secondary charged particle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Radiation (AREA)
  • Testing Or Measuring Of Semiconductors Or The Like (AREA)
  • Electron Beam Exposure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用於在一多射束設備中觀測一樣本之系統及方法。一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可包括:一偏轉器,其經組態以形成一帶電粒子源之一虛擬影像;及一轉移透鏡,其經組態以在一影像平面上形成該帶電粒子源之一真實影像。該影像平面可形成為至少靠近一射束分離器,該射束分離器經組態以分離由該帶電粒子源產生之初級帶電粒子與由該初級帶電粒子與一樣本之交互作用而產生之次級帶電粒子。該影像平面可形成於該射束分離器之一偏轉平面處。該多射束設備可包括一帶電粒子分散補償器以補償該射束分離器之分散。該影像平面可形成為在該轉移透鏡與該帶電粒子分散補償器之間比該射束分離器更靠近於該轉移透鏡。

Description

用於多帶電粒子束的設備
本文所提供之實施例揭示一種多射束設備,諸如利用一或多個電子束之電子顯微術設備,且更特定言之,一種具有減少的射束分散之多射束電子顯微鏡(諸如藉由減少庫侖(Coulomb)交互作用效應或藉由使用轉移透鏡)以及其他。
在積體電路(IC)之製造製程中,未完成或已完成電路組件經檢測以確保其根據設計而製造且無缺陷。可採用利用光學顯微鏡或帶電粒子(例如電子)束顯微鏡(諸如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之檢測系統。隨著IC組件之實體大小繼續縮小,缺陷偵測之準確度及良率變得愈來愈重要。多個帶電粒子束可用於增加檢測處理量;然而,藉此,設備之成像解析度可受損,使得檢測工具不適於其所需用途。
具有降至小於一奈米解析度之帶電粒子(例如電子)束顯微鏡(諸如掃描電子顯微鏡(SEM)或透射電子顯微鏡(TEM))充當用於檢測具有低於100奈米之特徵大小之IC組件的可行工具。在SEM工具中,具有相對高能量之初級電子束經減速以相對低的導降能量導降至樣本上且經聚焦以在該樣本上形成探測光點。由於初級電子之此經聚焦探測光點,將自表面產生次級電子。藉由掃描樣本表面上方之探測光點以及收集次級電子,圖案檢測工具可獲得樣本表面之影像。
在單或多射束檢測工具內之光學組件(諸如射束分離器、透鏡、射束偏轉器等)可將分散引入用於檢測之射束中。舉例而言,初級電子束可沿光軸產生,而用於收集次級電子之偵測器離軸置放。在包含多個初級射束或多個次級射束之檢測系統中,射束分離器可用於自初級射束中分離次級電子束且將次級射束導向離軸偵測器。因為射束分離器可包含用於使用電磁來偏轉電子之磁偏轉器,所以射束分離器可在穿過其之射束中產生分散。分散可減小用於重建構經檢測樣本表面之影像之解析度以及其他效應。
本發明之實施例可提供一種帶電粒子光學系統,該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可包括:偏轉器,其經組態以形成帶電粒子源之虛擬影像;及轉移透鏡,其經組態以在影像平面上形成帶電粒子源之真實影像。影像平面可形成為至少靠近射束分離器,該射束分離器經組態以分離由帶電粒子源產生之初級帶電粒子與由初級帶電粒子與樣本之交互作用產生之次級帶電粒子。該影像平面可形成於該射束分離器之一偏轉平面處。粒子光學系統可適用於減小射束分離器之分散影響。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提供一種帶電粒子光學系統,該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包括:第一偏轉器陣列,其經組態以偏轉由帶電粒子源產生之初級帶電粒子束之複數個細射束;第一透鏡,其經組態以聚焦複數個細射束以在影像平面上形成帶電粒子源之複數個影像;以及物鏡,其經組態以將複數個影像投影至樣本上且在樣本上形成複數個探測光點。第一偏轉器陣列可包括影像形成元件陣列。第一透鏡可包括轉移透鏡。
在一些實施例中,亦可提供在第一偏轉器陣列上方且經組態以限制複數個探測光點之電流的第一孔徑陣列。第一孔徑陣列可包括射束限制孔徑陣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亦可提供在帶電粒子源與第一孔徑陣列之間且經組態以聚焦初級帶電粒子束之第二透鏡。第二透鏡可包括聚光透鏡。第二透鏡可包括可移動透鏡或反旋轉透鏡。
在一些實施例中,亦可提供經組態以補償複數個探測光點之像差之補償器陣列。補償器陣列可包括像差補償器陣列、像散補償器陣列或場彎曲陣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亦可提供在第二透鏡上方、靠近於帶電粒子源且經組態以切斷不用於複數個細射束中之初級帶電粒子束之周邊部分的主孔徑。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亦提供第二孔徑陣列。第二孔徑陣列可在主孔徑與第一孔徑陣列之間且經組態以切斷不用於複數個細射束中之初級帶電粒子束之部分。第二孔徑陣列可包括前細射束形成機構,該前細射束形成機構可包括庫侖孔徑陣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亦可提供經組態以偏轉待正入射至第一孔徑陣列上之複數個細射束的第二偏轉器陣列。第二偏轉器陣列可包括前細射束彎曲偏轉器陣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提供一種帶電粒子光學系統,該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包括:第一偏轉器,其經組態以偏轉由帶電粒子源產生之帶電粒子束之細射束;及第一透鏡,其經組態以聚焦細射束以在射束分離器之區域內於影像平面上形成帶電粒子源之影像,該射束分離器經組態以分離細射束與回應於與樣本交互作用之細射束的帶電粒子而自樣本產生之次級帶電粒子。第一偏轉器可為影像形成元件陣列之一部分。第一透鏡可為轉移透鏡。
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提供一種在樣本上形成複數個探測光點之方法,該方法包括:偏轉由帶電粒子源產生之射束之複數個細射束;經由透鏡聚焦複數個細射束以在影像平面上形成帶電粒子源之複數個影像;以及將複數個影像投影至樣本上以在樣本上形成複數個探測光點。透鏡可為轉移透鏡。
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可提供一種多射束設備,該多射束設備可包括第一透鏡,其經組態以聚焦複數個細射束以在形成為比帶電粒子分離器更靠近於第一透鏡之影像平面上形成帶電粒子源之複數個影像,該帶電粒子分離器經組態以分離複數個細射束之初級帶電粒子與自樣本發射之次級帶電粒子。設備可進一步包括經組態以將複數個影像投影至樣本上且於其上形成複數個探測光點之物鏡。
在一些實施例中,多射束設備可包括第一偏轉器陣列,其經組態以使初級帶電粒子束之複數個細射束中之至少一者自主光軸徑向朝外偏轉且入射於第一透鏡上,且其中影像平面形成為垂直於初級帶電粒子束之主光軸且在第一透鏡與帶電粒子分離器之間。設備可進一步包括安置於帶電粒子源與第一透鏡之間且經組態以聚焦初級帶電粒子束之第二透鏡。設備亦可包含帶電粒子分散補償器,其經組態以補償由帶電粒子分離器及第一孔徑陣列所引起的分散,該第一孔徑陣列安置於第一偏轉器陣列與帶電粒子源之間且經組態以限制複數個細射束之探測電流。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二透鏡可為安置於垂直於初級帶電粒子束之主光軸的主平面上之可移動透鏡。第二透鏡可包含聚光透鏡。多射束設備可進一步包括:孔徑板,其安置於帶電粒子源與第二透鏡之間且經組態以阻斷初級帶電粒子束之周邊部分;及第二孔徑陣列,其安置於孔徑板與第二透鏡之間且經組態以自初級帶電粒子束產生複數個細射束。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透鏡可包含轉移透鏡。轉移透鏡可為可調節透鏡,其經組態以藉由調節所形成影像平面之位置來調節複數個細射束之放大率且在第一透鏡與帶電粒子分離器之間形成影像平面。
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可提供一種多射束設備,該多射束設備可包括經組態以偏轉初級帶電粒子束之複數個細射束之第一偏轉器陣列,其中第一偏轉器陣列經組態以準直待大體上平行於初級帶電粒子束之主光軸的複數個細射束中之至少一者。多射束設備可進一步包括:第一透鏡,其經組態以聚焦複數個細射束以在形成為比帶電粒子分離器更靠近於第一透鏡形成之影像平面上形成帶電粒子源之複數個影像,該帶電粒子分離器經組態以分離複數個細射束之初級帶電粒子與自樣本發射之次級帶電粒子;及第二透鏡,其經組態以將複數個影像投影至樣本上且於其上形成複數個探測光點。
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可提供一種使用多射束設備觀測樣本之方法。方法可包含:使用第一透鏡聚焦複數個細射束以在形成為比帶電粒子分離器更靠近於第一透鏡形成之影像平面上形成帶電粒子源之複數個影像,該帶電粒子分離器經組態以分離複數個細射束之初級帶電粒子與自樣本發射之次級帶電粒子;及使用物鏡將複數個影像投影至樣本上且於其上形成複數個探測光點。
本發明之例示性優點及效應將自結合隨附圖式之以下描述中變得顯而易見,其中藉助於說明及實例闡述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
現將詳細參考例示性實施例,在隨附圖式中說明該等例示性實施例之實例。以下描述參考隨附圖式,其中除非另外表示,否則不同圖式中之相同編號表示相同或類似元件。闡述於例示性實施例之以下描述中之實施方式並不表示符合本發明的所有實施方式。實情為,其僅為符合關於如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列舉的本發明之態樣之系統、設備及方法之實例。舉例而言,儘管一些實施例在使用電子束之上下文中描述,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可類似地應用其他類型之帶電粒子束。此外,可使用其他成像系統,諸如光學成像、光偵測、x射線偵測等。出於清楚起見,圖式中之組件之相對尺寸可經放大。
電子器件由形成於稱為基板之矽塊上之電路構成。諸多電路可一起形成於同一矽塊上且稱作積體電路或IC。此等電路之大小已顯著地減小,使得該等電路中之更多電路可適配於基板上。舉例而言,智慧型手機中之IC晶片可與拇指甲一樣小且仍可包括超過20億個電晶體,各電晶體之大小小於人類毛髮之大小的1/1000。
製造此等極小IC為複雜、耗時且昂貴之製程,通常涉及數百個個別步驟。甚至一個步驟中之錯誤可能導致成品IC中之缺陷,該等缺陷使得成品IC為無用的。因此,製造製程之一個目標為避免此類缺陷以使在此製程中製造之功能性IC的數目最大化,亦即改良製程之總良率。
提高良率之一個組分為監視晶片製造製程,以確保其生產足夠數目個功能性積體電路。監視製程之一種方式為在電路形成之不同階段處檢測晶片電路結構。可使用SEM執行檢測。SEM可用於實際上將此等極小結構成像,從而獲取結構之「圖像」。影像可用於判定結構是否適當地形成,且結構亦是否形成於適當位置中。若結構為有缺陷的,則可調節製程,使得缺陷不大可能再現。
在一些檢測工具中,由帶電粒子源產生之初級射束可沿光軸行進、撞擊樣本,且次級射束可沿光軸由樣本產生。射束分離器可設置於光軸上以將次級射束轉向至偵測器。因此,初級射束可在到達樣本之前首先穿過射束分離器。可遇到之若干問題中之一者為初級射束可在行進穿過射束分離器時經歷分散,使得在樣本上之所得射束點可偏離所需形狀,諸如藉由大小增大。此可劣化成像解析度。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可減小或消除此分散之效應。舉例而言,可提供經組態以在靠近射束分離器之影像平面上形成帶電粒子源之影像的轉移透鏡。根據一些實施例,諸如藉由增大形成於樣本上之探測光點之大小,射束可穿過射束分離器而無需降低在樣本上之帶電粒子源之最終影像之品質。因此,可改良成像解析度。
除減少射束分散之外,轉移透鏡可適用於進一步改良成像解析度,例如藉由減小初級帶電粒子束之放大率以在樣本上產生較小探測光點。儘管靠近射束分離器形成中間影像平面可減少射束分散,但放大率可能不足夠小而無法達成高解析度。對比地,比射束分離器更靠近於轉移透鏡形成中間影像平面可減小初級帶電粒子束之放大率,但可導致射束分散增加。在致力於藉由比帶電粒子分離器更靠近於轉移透鏡形成影像平面來增強成像解析度,射束分散可惡化,從而導致成像解析度損失。因此,期望解決方案可為減小初級帶電粒子束之放大率同時減少射束分散,從而達成成像解析度之總體增強。
在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中,多射束設備可包括一透鏡,其經組態以聚焦多個細射束以在中間影像平面上形成帶電粒子源之複數個影像。中間影像平面可形成為遠離帶電粒子分離器,從而能夠減小初級帶電粒子束之放大率以產生較小探測光點。設備可進一步包含帶電粒子分散補償器,用於補償由於遠離帶電粒子分離器而形成影像平面所造成之細射束分散。本發明之一些實施例可允許減小初級射束之放大率同時減輕射束分散以增強總體成像解析度。
在不限制本發明之範疇的情況下,實施例之描述及圖式可例示性地稱作使用電子束。然而,實施例未用於將本發明限制於特定帶電粒子。舉例而言,用於射束形成之系統及方法可適用於光子、x射線及離子等。此外,術語「射束」可指代初級電子束、初級電子細射束、次級電子束或次級電子細射束以及其他。
如本文中所使用,除非另外特定陳述,否則術語「或」涵蓋所有可能組合,除非不可行。舉例而言,若陳述組件可包括A或B,則除非另外特定陳述或不可行,否則組件可包括A或B,或A及B。作為第二實例,若陳述組件可包括A、B或C,則除非另外特定陳述或不可行,否則組件可包括A或B或C,或A及B,或A及C,或B及C,或A及B及C。
現參看圖1,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例示性電子束檢測(EBI)系統10。如圖1中所展示,EBI系統10包括主腔室11、裝載/鎖定腔室20、電子束工具100及設備前端模組(EFEM) 30。電子束工具100位於主腔室11內。
EFEM 30包括第一裝載埠30a及第二裝載埠30b。EFEM 30可包括額外裝載埠。第一裝載埠30a及第二裝載埠30b可例如收納含有待檢測之晶圓(例如半導體晶圓或由其他材料製成之晶圓)或樣本(晶圓及樣本在下文中被統稱為「晶圓」)的晶圓前開式單元匣(FOUP)。EFEM 30中之一或多個機器人臂(未示出)可將晶圓運輸至裝載/鎖定腔室20。
裝載/鎖定腔室20連接至裝載/鎖定真空泵系統(未示出),其移除裝載/鎖定腔室20中之氣體分子以達至低於大氣壓力之第一壓力。在達至第一壓力之後,一或多個機器人臂(未示出)可將晶圓自裝載/鎖定腔室20運輸至主腔室11。主腔室11連接至主腔室真空泵系統(未示出),其移除主腔室11中之氣體分子以達至低於第一壓力之第二壓力。在達至第二壓力之後,晶圓經受電子束工具100之檢測。電子束工具100可為單射束系統或多射束系統。控制器19以電子方式連接至電子束工具100。雖然控制器19在圖1中展示為在包括主腔室11、裝載/鎖定腔室20及EFEM 30之結構外部,但應瞭解,控制器19可為結構之部分。
雖然本發明提供容納電子束檢測系統之主腔室11之實例,但應注意,本發明之態樣在其最廣泛意義上而言不限於容納電子束檢測系統之腔室。更確切而言,應瞭解,亦可將前述原理應用於在第二壓力下操作之其他工具。
圖2A說明可為圖1之EBI系統之部分之例示性電子束工具100A。電子束工具100A (在本文中亦稱作「設備100A」)包含電子源101、槍孔徑板171、聚光透鏡110、源轉換單元120、初級投影光學系統130、次級成像系統150及電子偵測器件140M。初級投影光學系統130可包含物鏡131。具有樣本表面7之樣本1可設置於可移動載物台(未示出)上。電子偵測器件140M可包含複數個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射束分離器160及偏轉掃描單元132可置放於初級投影光學系統130內部。
電子源101、槍孔徑板171、聚光透鏡110、源轉換單元120、射束分離器160、偏轉掃描單元132及初級投影光學系統130可與設備100A之主光軸100_1對準。次級成像系統150及電子偵測器件140M可與設備100A之副光軸150_1對準。
電子源101可包含陰極(未示出)及萃取器及/或陽極(未示出),其中在操作期間,電子源101經組態以自陰極發射初級電子,且藉由萃取器及/或陽極萃取及/或加速初級電子以形成初級電子束102,該初級電子束形成初級射束交越(虛擬或真實) 101s。初級電子束102可經觀測為自初級射束交越101s發射。
源轉換單元120可包含影像形成元件陣列(圖2A中未示出)及射束限制孔徑陣列(圖2A中未示出)。影像形成元件陣列可包含複數個微偏轉器及/或微透鏡,其可影響初級電子束102之複數個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102_3且形成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複數個平行影像(虛擬或真實的),一個平行影像係關於初級細射束102_1、201_2、102_3中之各者。射束限制孔徑陣列可經組態以限制個別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直徑。圖2A展示三個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作為一實例,且應瞭解,源轉換單元120可經組態以形成任何數目之初級細射束。舉例而言,源轉換單元120可經組態以形成3×3初級細射束陣列。源轉換單元120可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補償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像差的像差補償器陣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像差補償器陣列可包括具有微透鏡之場彎曲補償器陣列,該等微透鏡經組態以分別補償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場彎曲像差。在一些實施例中,像差補償器陣列可包括具有微像散校正器之像散補償器陣列,該等微像散校正器分別經組態以補償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散光像差。在一些實施例中,影像形成元件陣列、場彎曲補償器陣列及像散補償器陣列可分別包含多層微偏轉器、微透鏡及微像散校正器。多層陣列之實例進一步描述於全文併入本文中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62/567,134號中。
聚光透鏡110經組態以聚焦初級電子束102。聚光透鏡110可進一步經組態以藉由改變聚光透鏡110之聚焦倍率來調節源轉換單元120下游的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電流。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可由此具有可由聚光透鏡110改變之聚焦狀態。或者,可藉由更改射束限制孔徑陣列內之對應於個別初級細射束的射束限制孔徑之徑向大小來改變電流。因此,細射束之電流可在沿細射束之軌道的不同位置處不同。細射束電流可經調節使得在樣本表面上之細射束之電流(例如探測光點電流)經設定為所需量。
聚光透鏡110可為可移動聚光透鏡,其可經組態以使得其第一主平面之位置為可移動的。可移動聚光透鏡可經組態為磁性的或靜電的,或電磁的(例如複合物)。可移動聚光透鏡進一步描述於美國專利第9,922,799號及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17/0025243中,該兩者皆以全文併入本文中。在一些實施例中,聚光透鏡可為反旋轉透鏡,其可保持離軸細射束之旋轉角不變同時改變細射束之電流。在一些實施例中,聚光透鏡110可為可移動反旋轉聚光透鏡,其涉及具有可移動第一主平面之反旋轉透鏡。反旋轉或可移動反旋轉聚光透鏡進一步描述於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之國際申請案第PCT/EP2017/084429號中。
物鏡131可經組態以將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聚焦至樣本1上以用於檢測,且在當前實施例中,可在表面7上形成三個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在操作中,槍孔徑板171經組態以阻擋初級電子束102之周邊電子以減小庫侖效應。庫侖效應可放大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102_3之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中之各者的大小,且因此使檢測解析度劣化。
射束分離器160可例如為韋恩(Wien)濾波器,其包含產生靜電偶極子場E1及磁偶極子場B1之靜電偏轉器。射束分離器160可利用勞侖茲(Lorentz)力來影響穿過其之電子。射束分離器160可經激活以產生靜電偶極子場E1及磁偶極子場B1。在操作中,射束分離器160可經組態以由靜電偶極子場E1對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個別電子施加靜電力。靜電力與由射束分離器160之磁偶極子場B1對個別電子施加之磁力的量值相等但方向相反。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可大體上筆直穿過射束分離器160。
在操作中,偏轉掃描單元132經組態以使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偏轉以橫越表面7之區段中之個別掃描區域掃描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回應於在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處由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照明樣本1,次級電子自樣本1顯現且形成在操作中自樣本1發射之三個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中之各者通常包含具有不同能量之電子,該等電子包括次級電子(具有≤ 50eV之電子能量)及反向散射電子(具有在50 eV與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導降能量之間的電子能量)。射束分離器160經組態以使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朝向次級成像系統150偏轉。次級成像系統150隨後將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聚焦至電子偵測器件140M之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上。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經配置以偵測相對應之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且產生可傳送至信號處理單元(未示出)以例如建構樣本1之相對應的經掃描區域之影像的相對應之信號。
如上文所論述,射束分離器160可為包括諸如韋恩濾波器之磁性偏轉器的偏轉器件。偏轉器件可使穿過其之電子偏轉。電子之偏轉方向及偏轉角取決於電子之移動方向及能量(其可由例如速度表示)。因此,在不同於次級或反向散射電子之方向上移動之初級電子可與次級或反向散射電子不同。因此,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可允許大體上筆直穿過射束分離器160,而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遠離光軸100_1偏轉。然而,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本身可包含處於不同能量位準之電子。因此,穿過射束分離器160之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電子可能未必完全筆直穿過且可實際上以偏轉角偏轉。因此,各細射束中之電子之偏轉角可為不同的,由此造成待產生於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中之各者中的分散。舉例而言,圖2A展示具有標稱能量V 0及能量散佈ΔV之初級細射束中之各者的分散。初級細射束中之各者可經歷分散使得細射束分散至對應於能量V 0之細射束部分、對應於能量V 0+ ΔV/2之細射束部分及對應於能量V 0- ΔV/2之細射束部分。
諸如藉由使得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在關於分散方向之方向(例如圖2A中之徑向方向)上放大,分散可影響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以形成樣本1上之探測光點,該等探測光點偏離所需形狀。因此,分散可使得探測光點形成為例如具有長方形形狀。由射束分離器160所引起之分散可使成像解析度劣化。
此外,分散可影響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以在電子偵測器件140M上形成更大光點。分散可使次級電子收集效率劣化且促使串擾。
現參看圖2B,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投影系統之一部分之例示性組態。圖2B之投影系統可形成初級投影光學系統130之一部分。圖2B僅展示與主光軸100_1對準之中心細射束102_1。細射束102_1可聚焦至中間影像平面2上。亦即,可在影像平面2中形成具有聚焦光點之細射束102_1。影像平面2位於射束分離器160之偏轉平面160_2上方。沿主光軸100_1行進之具有不同能量之細射束102_1的電子可在離開射束分離器160之後分散。因此,電子可具有在影像平面2上之虛擬徑向移位3。亦即,電子可經觀測為自虛擬位置發射,該虛擬位置自影像平面2上之初始位置位移徑向移位3。徑向方向與主光軸100_1正交。由於徑向移位3,影像平面2上之聚焦光點經觀測為放大。因此,可擴大形成於樣本1上之射束點102S。此外,雖然圖2B僅展示中心細射束,但此效應可甚至更大程度上影響離軸細射束。離軸細射束可以一角度穿過射束分離器,且因此可經由射束分離器行進更大距離且經受磁性及電場之更多影響,由此擴大分散。
當影像平面2接近偏轉平面160_2時,徑向移位3可減小。若影像平面2與偏轉平面160_2一致,則徑向移位3可變為零或接近於或大體上為零,如圖2C中所展示。因此,與射束分離器160不存在或未激活時相比,細射束光點102S可經形成為相同或幾乎相同。
射束分離器160可表示為在其中心處具有偏轉平面160_2,但應瞭解,偏轉可發生在除直接處於偏轉平面160_2以外之位置的電子上。舉例而言,韋恩濾波器可包含電極及磁極片,其經配置為在一定距離內平行於主光軸100_1延伸,使得電及磁場產生於區域上方。因此,電子可在到達電及磁場之開始後開始經受偏轉且可持續經受偏轉直至離開場。在一些實施例中,由射束分離器所引起之偏轉可由可位於射束分離器之中心平面處的偏轉平面粗略估計。偏轉平面可在對應於電或磁場之分佈之中心的位置處與射束分離器相交。在一些實施例中,偏轉平面可位於形成射束分離器之結構之幾何中心處。
如圖2B及圖2C中所展示之細射束102_1可經形成,使得該細射束藉由例如提供在射束分離器160上方之透鏡而在影像平面2中產生影像。可提供透鏡或透鏡陣列以聚焦初級射束或細射束。
圖3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可適用於減少分散之設備200A。設備200A可用作圖1之電子束工具100。如圖3中所展示,電子源101、槍孔徑板171之主開口、聚光透鏡110、源轉換單元120及物鏡131與設備之主光軸200_1對準。電子源101產生沿主光軸200_1且具有源極交越(虛擬或真實) 101s之初級電子束102。
聚光透鏡110可聚焦初級電子束102以減少發散或變為沿主光軸200_1之平行射束。亦即,在一些實施例中,聚光透鏡110可將初級電子束102聚焦為平行射束。聚光透鏡110可經組態以形成待垂直入射至源轉換單元120上之初級電子束102。源轉換單元120之實例可發現於美國專利第9,691,586號、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17/0025243號及國際申請案第PCT/EP2017/084429號中,該等申請案皆以全文引用方式併入。
在源轉換單元120中,可提供偏轉器使得初級電子束102之三個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分別偏轉。因此,偏轉細射束可形成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虛擬影像。可使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例如朝向或向外或圍繞主光軸200_1旋轉偏轉。
初級投影系統130包括轉移透鏡133及物鏡131。轉移透鏡133與主光軸200_1對準,且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為固定透鏡,且在其他實施例中可為可移動透鏡。轉移透鏡133位於源轉換單元120與射束分離器160之間。轉移透鏡133將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虛擬影像投影至影像平面2上。影像平面2可為中間真實影像平面。轉移透鏡133可聚焦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以在影像平面2上形成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複數個中間真實影像102_1i、102_2i及102_3i。舉例而言,轉移透鏡133可經組態以聚焦穿過其之射束中之各者使得經聚焦之光點形成於影像平面2上。
影像平面2可在射束分離器160之區域中。轉移透鏡133及射束分離器160可經配置或經調節,使得影像平面2以適當方式定位。舉例而言,射束分離器160可經配置,使得其偏轉平面160_2靠近於影像平面2或與該影像平面重合。轉移透鏡133及其聚焦倍率設定可經配置使得影像平面2靠近於偏轉平面160_2或與該偏轉平面重合。轉移透鏡133亦可經組態以使得影像平面2距轉移透鏡133一特定距離。轉移透鏡133可經組態以使得影像平面2在其中心處(例如在沿主光軸200_1之射束分離器160之中心點處)垂直地與射束分離器160相交。
轉移透鏡133可例如為靜電的、磁性的或電磁的複合透鏡。由透鏡產生之磁或靜電場可藉由調節透鏡之電子激發(例如改變透鏡之聚焦倍率)而變化。因此,透鏡可經組態以藉由調節激發來形成距透鏡一特定距離的影像平面。
在圖3中,初級投影光學系統130內之細射束之路徑可僅為示意性的。舉例而言,如圖3中所展示,在物鏡131與轉移透鏡133之間的在點線中之細射束之圖示可指示細射束進入與離開光學元件(諸如初級投影光學系統130)之間的相對應關係。亦即,細射束之軌跡可不同於在圖3中之初級投影光學系統130內所展示之軌跡。細射束之相對位置可隨光學元件之組態及操作模式而改變。
初級投影光學系統130之轉移透鏡133及物鏡131可經組態以協作在樣本1上形成射束點。物鏡131將三個偏轉細射束聚焦至樣本1之表面7上,且因此於其上產生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三個影像102_1S、102_2S及102_3S以充當探測光點。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可自來自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樣本1發射。射束分離器160可將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導向次級光學系統150。
現參看圖4A,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例示性多射束設備211A。在圖4A中,X軸對應於徑向方向且Z軸對應於沿設備211A之主光軸211_1之方向。設備211A可用作圖1之電子束工具100。
在設備211A中,自帶電粒子源101之初級射束交越101s發射之初級電子束102可由聚光透鏡110M準直且垂直入射至源轉換單元120上。源轉換單元120可具有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及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可包含射束限制孔徑121_1、121_2及121_3。射束限制孔徑121_1、121_2及121_3可限制初級電子束102之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大小。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可包含影像形成偏轉器122_1、122_2及122_3。偏轉器122_1、122_2及122_3可偏轉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以形成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虛擬影像。在一些實施例中,更遠離主光軸211_1之偏轉器可更大程度地偏轉細射束。此外,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可包含多層,且偏轉器122_1、122_2及122_3可提供於分離層中。偏轉器122_1、122_2及122_3可彼此獨立地單獨經控制。在一些實施例中,偏轉器可經控制以調節形成於樣本1上之探測光點之間距。
聚光透鏡110M可經組態為可移動的,用於調節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電流。可移動聚光透鏡110M可在位置P1處具有主平面110M_2,且可沿設備之主光軸211_1移動。舉例而言,主平面110M_2可自位置P1移動至更遠離電子源101之位置P2,且因此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電流可減小。主平面110M_2可更靠近電子源101移動使得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電流可增加。另外,可藉由改變射束限制孔徑121_1、121_2及121_3之大小而改變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電流。當改變細射束之電流時,初級電子束102可保持為平行射束。
轉移透鏡133聚焦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以將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虛擬影像投影至影像平面2上,以形成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真實影像102_1i、102_2i及102_3i。物鏡131將影像102_1i、102_2i及102_3i投影至樣本1上,以在樣本1之表面7上形成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偏轉器122_1、122_2及122_3可偏轉細射束,使得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彼此間隔開一預定量。
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之居中定位偏轉器可與設備211A之主光軸211_1對準。因此,在一些實施例中,中心偏轉器可經組態以使細射束102_1之軌跡保持筆直。在一些實施例中,可省略中心偏轉器。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初級電子源101可能未必與源轉換單元120之中心對準。此外,應理解,雖然圖4A展示設備211A之側視圖,其中細射束102_1在主光軸211_1上,但當自不同側觀察時,細射束102_1可離開主光軸211_1。亦即,在一些實施例中,所有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可離軸。離軸組件可相對於主光軸211_1偏移。
可基於一或多個準則而設定經偏轉細射束之偏轉角。如圖4A中所展示,偏轉器122_2及122_3可徑向朝外或遠離主光軸211_1偏轉離軸細射束。在一些實施例中,偏轉器122_2及122_3可徑向朝內或朝向主光軸211_1偏轉離軸細射束。細射束之偏轉角可經設定以使得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垂直導降於樣本1上。可藉由調節穿過透鏡之細射束之路徑來減小由諸如物鏡131之透鏡所致之影像的離軸像差。因此,由偏轉器122_2及122_3產生之離軸細射束102_2及102_3之偏轉角可經設定以使得探測光點102_2S及102_3S具有小像差。細射束可經偏轉從而穿過或靠近於物鏡131之前焦點以減小離軸探測光點102_2S及102_3S之像差。在一些實施例中,偏轉器可經設定以使得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垂直導降於樣本1上,而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具有小像差。轉移透鏡133及物鏡131之配置可經組態以聚焦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而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可經組態為使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以偏轉角偏轉,使得其穿過或靠近於物鏡131之前焦點。
一個細射束可包含處於不同能量位準之電子。因為影像平面2處於射束分離器160之偏轉平面160_2,所以在離開射束分離器160之後,處於不同能量位準之電子以不同角度偏轉,但影像平面2上之徑向移位3 (如在圖2B中)大體上為零。經偏轉電子可由物鏡131重新聚焦以在樣本1上形成探測光點而不受分散影響。
回應於在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處由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照明,次級電子SE自樣本1顯現且由射束分離器160朝向次級成像系統偏轉。
如圖4A中所展示,轉移透鏡133可經組態以使得影像平面2處於偏轉平面160_2。然而,在一些實施例中,影像平面2不必處於射束分離器160之偏轉平面160_2。影像平面2可位於偏轉平面160_2上方或下方。在一些實施例中,由於在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上之射束分離器160之分散,轉移透鏡133可經組態以確保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大小相對增加20%以內。
如圖2B中所展示,隨著影像平面2與偏轉平面160_2之間的距離增大,徑向移位3增大。因此,探測光點102S之大小增加。在一些實施例中,選擇影像平面2與偏轉平面160_2之間的距離使得相比於非分散大小(例如當射束分離器160關閉時),探測光點之大小增加小於20%。當非分散光點大小為10 nm時,受分散影響之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大小可限制於例如12 nm內。因此,轉移透鏡133可經組態成使得影像平面2在處於或靠近於射束分離器160之區域中。由轉移透鏡133形成之影像平面2可沿主光軸211_1 (Z方向)方向定位於射束分離器160之邊緣內,或可位於之射束分離器160外。
在一些半導體製造製程中,定向由分散小於20%所致之射束點之大小增加可充分用於成像待檢測圖案之最小特徵大小。舉例而言,藉由7 nm節點技術,探測光點尺寸增加小於或等於20%可足以確保足夠的解析度以成像圖案中之最小對象。可適當設定用於其他製程之其他臨限值,諸如用於14 nm、10 nm及5 nm技術以及其他。
經組態以在至少靠近射束分離器160之偏轉平面160_2之影像平面2上形成帶電粒子源101之影像的轉移透鏡可包括轉移透鏡133,該轉移透鏡經組態以在偏轉平面160_2處形成影像平面2或自射束分離器160之偏轉平面160_2偏移一特定量。自偏轉平面160_2之影像平面2之偏移量可對應於例如相對於非分散大小之射束點之大小增加限於20%之此量。
現參看圖4B,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例示性多射束設備212A。相比於圖中4A所展示之設備211A之實施例,設備212A亦包括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及像差補償器陣列122-2。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可包含庫侖孔徑陣列。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之中心孔徑及像差補償器陣列122-2之中心偏轉器可與設備212A之主光軸212_1對準。
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可具有複數個預修整孔徑(例如庫侖孔徑陣列)。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可設置為在可移動聚光透鏡110M上方且靠近於電子源101。在圖4B中,三個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分別穿過三個預修整孔徑,且切斷初級電子束102之剩餘部分中之大部分。亦即,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可修整來自不形成三個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初級電子束102的諸多或大部分電子。在初級電子束102進入源轉換單元120之前,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可切斷電子,該等電子將最終不用於形成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以此方式,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之庫侖效應可大程度減小。槍孔徑板171可設置為靠近於電子源101以在初期切斷電子,而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亦可經設置以進一步切斷圍繞複數個細射束之電子。
當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極為貼近帶電粒子源101置放時,達成所需細射束大小或形狀所需之預修整孔徑之大小可能太小而無法製造。在此情況下,可將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置放為距源110一定距離,以有助於可製造大小或預修整孔徑之大小,且槍孔徑板171可經使用且位於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上方,以在初期切斷電子以減小庫侖效應。為了更有效地切斷將不為細射束之部分的電子,選擇預修整孔徑之大小以有助於設定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所需電流。較小大小用於較小電流,且較大大小用於較大電流。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可在垂直於主光軸212_1之方向上移動,使得具有所需大小之預修整孔徑可移動以切斷初級電子束102從而獲得所需電流。舉例而言,電動機可與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耦接且經組態以在X-Y平面中移動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 (其中Y軸處於圖4B之頁面的平面中/外)。在提供槍孔徑板171及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兩者之此情況下,當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正移動時,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上方之槍孔徑板171可使帶電粒子源101在電子發射中保持穩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可置放於可移動聚光透鏡110M下方。更靠近於帶電粒子源101置放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可更有效地減小庫侖效應。在一些實施例中,當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能夠定位為充分靠近於帶電粒子源101同時仍為可製造的時,可省略槍孔徑板171。
影像平面2為物鏡131之對象平面,且物鏡131之特徵可保持恆定。亦即,在一些實施例中,當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 (且因此,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電流改變時,物鏡131之特徵不必改變。舉例而言,當改變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電流時,可固定物鏡激發。
源轉換單元120可具有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1及像差補償器陣列122-2。設備212A之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1可與如圖4A中所展示之設備211A之射束限制陣列122相同。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1可包含影像形成微偏轉器122_1d、122_2d及122_3d之陣列,其可經設定以使得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垂直導降於樣本1上或使得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具有小像差。像差補償器陣列122-2可包含經組態以補償像差之像差補償器122_1c、122_2c及122_3c之陣列。舉例而言,像差補償器陣列122-2可補償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場彎曲像差或散光像差。源轉換單元120之影像形成微偏轉器可經組態以向外或朝內或甚至圍繞主光軸212_1旋轉偏轉細射束。
現參看圖4C,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例示性多射束設備213A。相比於圖4B中所展示之設備212A之實施例,設備213A包括可置換例如在設備212A之實施例中之轉移透鏡133的可移動轉移透鏡133M。可移動轉移透鏡133M可與設備213A之主光軸213_1對準。
可移動轉移透鏡133M可在位置M1處具有主平面133M_2,且可沿設備之主光軸213_1移動。舉例而言,主平面133M_2可自位置M1移動至更遠離源轉換單元120之位置M2。調節可移動轉移透鏡133M之位置可影響形成於影像平面2中之影像102_1i、102_2i及102_3i的位置,由此改變在樣本1上之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間距。當主平面133M_2更遠離源轉換單元120移動時,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間距增加。影像形成微偏轉器122_1d、122_2d及122_3d可偏轉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以使得細射束垂直導降於樣本1上或具有小像差。
在一些實施例中,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間距可相同或可彼此不同。當藉由調節透鏡而改變間距且所有細射束穿過該透鏡時,可一起控制間距。舉例而言,當移動透鏡之主平面(諸如主平面133M_2)時或當移動影像平面2時,可一起控制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間距。
現參看圖4D,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例示性多射束設備214A。在圖4D中,X軸對應於徑向方向且Z軸對應於沿多射束設備214A之主光軸214_1之方向。多射束設備214A可用作圖1之電子束工具100。
在設備214A中,自電子源101之初級射束交越101s發射之初級電子束102可由聚光透鏡110M準直以垂直入射至源轉換單元120上。源轉換單元120可具有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及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可包含射束限制孔徑121_1、121_2及121_3。射束限制孔徑121_1、121_2及121_3可經組態以限制初級電子束102之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大小。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可包含影像形成偏轉器122_1、122_2及122_3。偏轉器122_1、122_2及122_3可偏轉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以形成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虛擬影像。在一些實施例中,更遠離主光軸211_1之偏轉器可更大程度地偏轉細射束。此外,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可包含多層,且偏轉器122_1、122_2及122_3可提供於分離層(未說明)中。偏轉器122_1、122_2及122_3可彼此獨立地單獨經控制。在一些實施例中,偏轉器可經控制以調節形成於樣本1上之探測光點之間距。
如圖4D中所展示,多射束設備214A可包含經組態以修整初級電子束102之周邊電子之槍孔徑板171。由於初級電子束102之發散,過於靠近於電子源101置放槍孔徑板171可能不會有效地縮減入射於聚光透鏡110M上之初級電子束102之橫截面。另外,槍孔徑板171上之來自電子源101之殘渣或粒子的沈積可不合需要地減小孔徑大小。離電子源101過遠置放槍孔徑板171可藉由修整亦為不期望之初級電子束102的較大部分導致射束電流減少。因此,槍孔徑板171可置放在遠離電子源101之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理想距離處。
與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組合,聚光透鏡110M可經組態以調節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電流。在一些實施例中,可調節聚光透鏡110M可具有可沿多射束設備214A之主光軸214_1移動之主平面110M_2。舉例而言,主平面110M_2可更遠離電子源101移動以減少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電流,且主平面110M_2可更靠近電子源101移動以增加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電流。與調節主平面110M_2之位置組合,改變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之孔徑之大小可改變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電流。細射束之電流可在細射束穿過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之孔徑之後改變。當改變細射束之電流時,初級電子束102可保持為平行射束。
轉移透鏡133可經組態以聚焦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以將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虛擬影像投影至中間影像平面2上,從而形成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真實影像102_1i、102_2i及102_3i。如圖4D中所展示,轉移透鏡133可經組態以使得中間影像平面2形成為比射束分離器160之偏轉平面160_2更靠近於轉移透鏡133。中間影像平面2之位置可沿主光軸214_1調節以調節初級電子束102或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放大率。在本發明之內容背景中,「更靠近」係指對象之實體接近,無論現實或虛擬。舉例而言,若影像平面2比射束分離器160更靠近於轉移透鏡133,則其意謂沿主光軸214_1自影像平面2至轉移透鏡133之豎直距離小於自影像平面2至射束分離器160之豎直距離。影像平面2與轉移透鏡133之間的豎直距離可經量測為影像平面2與轉移透鏡133之中心軸線之間的沿主光軸214_1之距離。影像平面2與射束分離器160之間的豎直距離可經量測為影像平面2與射束分離器160之偏轉平面160_2之間的沿主光軸214_1之距離。
在一些實施例中,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小放大率可為合乎需要的。舉例而言,由初級射束交越101s產生之較小探測光點(例如102_1S、102_2S及102_3S)可導致增強的影像解析度。可基於探測光點之大小與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大小之比率來判定放大率。
在一些實施例中,放大率可稱為物鏡131之焦距與聚光透鏡110M之焦距之比率。可需要物鏡131之短焦距及聚光透鏡110M之長焦距以獲得小的放大率使得探測光點為較小的,導致增強的解析度。
在多射束設備214A中,放大率可基於物鏡131與樣本1之間的距離與中間影像平面2與物鏡131之間的距離之比率而判定。增大中間影像平面2與物鏡131之間的距離可進一步減小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放大率。
轉移透鏡133可例如為靜電的、磁性的或電磁的複合透鏡。可藉由改變透鏡之電子激發或藉由改變轉移透鏡133之實體位置(在圖4D中未說明)或兩者來調節轉移透鏡133之焦距或聚焦倍率。因此,如圖4D中所說明,轉移透鏡133可經組態以形成距透鏡一特定距離之影像平面2,以將放大率改變為適當所需的。
多射束設備214A可包含分離初級帶電粒子之射束分離器160,該等初級帶電粒子在與初級帶電粒子交互作用時自樣本1發射之次級或反向散射電子入射於樣本1上。在一些實施例中,射束分離器可置放於物鏡131與轉移透鏡133之間使得射束分離器160更靠近於物鏡131,從而允許用於待置放次級成像系統150之充足空間。
現參看圖4E,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例示性多射束設備215A。相比於圖4D中所展示之多射束設備214A之實施例,多射束設備215A包括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可包含庫侖孔徑陣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可具有複數個預修整孔徑(例如庫侖孔徑陣列)。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可設置為在可移動聚光透鏡110M上方且靠近於電子源101。在圖4E中,初級電子束102穿過三個預修整孔徑,且修整初級電子束102之剩餘部分中之大部分。亦即,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可修整來自不形成三個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初級電子束102之諸多或大部分電子,以減小在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上方之庫侖效應。複數個預修整孔徑之形狀及大小可經調節以最大化庫侖效應之減小。
在一些實施例中,槍孔徑板171可設置為靠近於電子源101以在初期切斷電子,而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亦可經設置以進一步切斷圍繞複數個細射束之電子。在一些實施例中,可使用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而無需槍孔徑板171。此可允許較簡單之行設計、較低維護成本或經縮減之工具停用時間。
現參看圖4F,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例示性多射束設備216A。除圖4D中所展示之多射束設備214A之實施例外,多射束設備216A包括射束分散補償器161。
射束分散補償器161可經組態以補償由射束分離器160所引起之電子束之分散(如在本發明中先前所論述)。射束分散補償器161可置放於射束分離器160與轉移透鏡133之間。射束分散補償器161可表示為在其中心處具有偏轉平面161_2。射束分散補償器161可例如包含韋恩濾波器。射束分散補償器161之實例及補償射束分散之例示性方法可發現於美國專利申請公開案第2019/0035595號中,該申請公開案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多射束設備216A可經組態以減小放大率且補償射束分散,以增強成像解析度。可藉由改變轉移透鏡133之電子激發來調節中間影像平面2之位置。改變影像平面2之位置可改變放大率。舉例而言,影像平面2之遠離射束分離器160但更靠近於轉移透鏡133之形成可導致較小放大率。然而,在此類組態中,射束分散可受不利影響。射束分散補償器161可用於減小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整體射束分散之效應。因此,包括與形成為遠離射束分離器之影像平面2組合之射束分散補償器161的多射束設備216A可適用於提高成像解析度。
現參看圖4G,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例示性多射束設備217A。相比於圖4F中所展示之多射束設備216A之實施例,多射束設備217A亦可包含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可包含庫侖孔徑陣列,其設置在可移動聚光透鏡110M上方且靠近於電子源101。在圖4G中,初級電子束102穿過三個預修整孔徑,且修整初級電子束102之剩餘部分中之大部分。亦即,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可修整來自不形成三個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初級電子束102中之大部分電子以減小在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上方之庫侖效應。複數個預修整孔徑之形狀及大小可經調節以最大化庫侖效應之減小。
除藉由導入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來減少庫侖效應之外,多射束設備217A之實施例包括轉移透鏡133,其經組態以在表示轉移透鏡133之焦距的中間影像平面2上形成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現實影像。可藉由變化轉移透鏡133之電子激發來調節中間影像平面2之位置。改變電子激發可產生焦距中之變化,由此改變放大率以提高解析度。此外,多射束設備217A之實施例包括經組態以補償由射束分離器160所引起之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分散的射束分散補償器161。
現參看圖5A,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例示性多射束設備221A。設備221A可以發散模式以及其他(例如彙集或平行模式)操作。在發散模式中,聚光透鏡110可經組態以僅在一定程度上聚焦電子束102以形成作為發散射束之電子束102,而非將初級電子束102準直為平行(或大體上平行)射束。在發散模式中,可產生小於當以平行模式操作時之電流密度之初級電子束102的電流密度。因此,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電流可經減小。
設備221A可具有可包括預彎曲微偏轉器之前細射束彎曲偏轉器陣列123。舉例而言,前細射束彎曲偏轉器陣列123可包含預彎曲微偏轉器123_1、123_2及123_3。可提供前細射束彎曲偏轉器陣列123以偏轉平行於主光軸221_1且正入射至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上之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前細射束彎曲偏轉器陣列123可偏轉細射束以減少可由於細射束以一角度進入射束限制孔徑121_1、121_2及121_3而引起之電子散射。細射束中之電子散射可放大各別探測光點大小或造成背景雜訊,且因此劣化相對應掃描區之影像解析度。
聚光透鏡110可經組態以聚焦電子束102從而使得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在穿過射束限制孔徑121_1、121_2及121_3之後具有所需電流。源轉換單元120可經提供具有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及前細射束彎曲偏轉器陣列123。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可限制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大小或電流至所需位準。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可包含可經組態以形成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虛擬影像之影像形成微偏轉器122_1d、122_2d及122_3d。
轉移透鏡133聚焦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且將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虛擬影像投影至影像平面2上以形成真實影像102_1i、102_2i及102_3i。物鏡131可將影像102_1i、102_2i及102_3i投影至樣本1上以在表面7上形成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
影像形成微偏轉器122_1d、122_2d及122_3d可經組態以偏轉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使得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在樣本表面7上彼此間隔開。
在一些實施例中,影像形成微偏轉器122_1d、122_2d及122_3d可用於調節細射束102_1、102_2、102_3以垂直導降於樣本表面7上或減小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像差。
在設備221A中,源轉換單元120可經組態以使得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前進穿過大體上平行於主光軸221_1之源轉換單元。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可經由前細射束彎曲偏轉器陣列123、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及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之各別元件筆直行進。具有經由源轉換單元120之筆直軌跡的細射束可減小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及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之像差。另外,源轉換單元120之層可經產生為緊湊的。此外,可使得源轉換單元120之製造更高效。
現參看圖5B,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例示性多射束設備222A。相比於圖中5A所展示之設備221A之實施例,設備222A亦包括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及像差補償器陣列122-2。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可包含庫侖孔徑陣列。前細射束形成機構之中心孔徑及像差補償器陣列122-2之中心偏轉器可與設備222A之主光軸222_1對準。此外,設備222A可具有反旋轉聚光透鏡110AR。
可藉由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之細射束形成孔徑自三個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周圍修整來自由電子源101產生之初級電子束102之電子。當改變反旋轉聚光透鏡110AR之聚焦倍率以改變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電流時,源轉換單元120上之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的旋轉角可保持不變,使得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可穿過前細射束彎曲偏轉器陣列123、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及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
反旋轉聚光透鏡110AR可為反旋轉透鏡。反旋轉透鏡可具有可經改變而不影響穿過其之電子束之旋轉角的聚焦倍率。反旋轉透鏡之實例提供於以全文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之國際申請案第PCT/EP2017/084429號中。反旋轉透鏡可由兩個透鏡形成。舉例而言,反旋轉透鏡可由兩個磁透鏡形成,或由一個磁透鏡及一個靜電透鏡形成藉由適當調節反旋轉透鏡內部之透鏡之激發,透鏡之聚焦倍率可變化而不影響穿過該透鏡之電子束之旋轉角。
反旋轉聚光透鏡110AR可為可移動反旋轉透鏡(MARL)。在MARL之情況下,反旋轉聚光透鏡110AR可由三個透鏡形成。可移動反旋轉透鏡之實例亦提供於國際申請案第PCT/EP2017/084429號中。
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可具有可有助於形成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複數個預修整孔徑。反旋轉聚光透鏡110AR可有助於確保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穿過細射束限制機構121之各別開口。
源轉換單元120可具有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1及像差補償器陣列122-2。設備222A之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1可與如圖5A中所展示之設備221A之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相同。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1可包含影像形成微偏轉器122_1d、122_2d及122_3d之陣列,其可經設定以使得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垂直導降於樣本1上或使得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具有小像差。像差補償器陣列122-2可包含可補償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場彎曲像差或散光像差之像差補償器122_1c、122_2c及122_3c之陣列。
現參看圖5C,其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例示性多射束設備223A。相比於圖5B中所展示之設備222A之實施例,設備223A包括可置換例如在設備222A之實施例中之轉移透鏡133的可移動轉移透鏡133M。可移動轉移透鏡133M可與設備223A之主光軸223_1對準。
可移動轉移透鏡133M可在預定位置處具有主平面133M_2,且可沿設備之主光軸223_1移動。舉例而言,主平面110M_2可更靠近於或更遠離源轉換單元120移動。調節可移動轉移透鏡133M之位置可影響形成於影像平面2中之影像102_1i、102_2i及102_3i之位置,且因此改變在樣本1上的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間距。
圖6A及圖6B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在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中之例示性偏轉角調節。圖6A及圖6B之配置可形成本文所論述之例示性實施例之部分。偏轉器可經組態以偏轉由電子源產生之射束。偏轉器可為陣列偏轉器之一部分,諸如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之偏轉器122_1、122_2及122_3。偏轉器122_1、122_2及122_3可經組態以圍繞光軸(Z軸)對稱地偏轉射束。在圖6A之實施例之側視圖中,偏轉器122_1可經組態以使細射束102_1在紙面向外之方向上偏轉。
偏轉器122_2為偏轉器之一實例。如圖6A中所展示,偏轉器122_2徑向朝外且以相對於Z軸之偏轉角偏轉細射束102_2。隨著角度θ增大,細射束間距可增加。因此,影像102_1i、102_2i及102_3i可形成為在影像平面2上具有增大的分離距離。諸如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射束點可形成為具有增大的間距。
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可包含3×3偏轉器陣列。3×3偏轉器陣列之中心偏轉器可與設備之主光軸對準,且可由此經組態以保持中心射束之軌跡筆直。亦可省略中心偏轉器。在一些實施例中,可提供較多或較少偏轉器。舉例而言,可提供11×11偏轉器陣列。所有偏轉器陣列可經組態以產生至穿過其之射束的所需偏轉角。在一些實施例中,一些偏轉器可經組態為以不同偏轉角偏轉穿過其之射束。在提供更多偏轉器之實施例中,例如徑向朝外安置之偏轉器可經組態以在射束上產生較大偏轉角。
如圖6B中所展示,細射束亦可朝內徑向朝向主光軸偏轉。當細射束朝內偏轉時,射束交越可在細射束到達射束分離器160之前形成。此外,使細射束朝內偏轉可使得細射束在到達物鏡131之後具有大很多的射束間距,且因此細射束可在樣本上形成具有較大像差之探測光點。
當使用可移動轉移透鏡時,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之偏轉器可經組態為以偏轉角偏轉細射束,該等偏轉角係基於可移動轉移透鏡之主平面自參考位置之移位量。偏轉器可經組態以在偏轉角之預定範圍內偏轉細射束。由偏轉器所賦予之偏轉量可藉由施加至偏轉器之電壓判定。
在一些實施例中,偏轉器可經組態以產生小偏轉角。舉例而言,多個偏轉器可用於調節單細射束從而以大於個別小偏轉角之角度共同地偏轉細射束。此類小偏轉角之益處可為偏轉器陣列可更易於製備,且可要求較低電子激發。此外,此類組態可為更節能的。
圖7為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的用於形成射束之例示性方法700之流程圖。舉例而言,如圖1中所展示,方法700可由EBI系統10之控制器19執行。控制器19可經程式化以實施方法700之一或多個區塊。舉例而言,控制器19可發指令至帶電粒子束設備之模組以產生帶電粒子束且進行其他功能。
在步驟710中,帶電粒子束可由帶電粒子源產生。舉例而言,電子源101可經控制以發射沿主光軸形成之初級電子束102。步驟710可包含產生複數個細射束。初級電子束102可由槍孔徑板171或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修整。步驟710可包含聚焦初級電子束102。初級電子束102可由聚光透鏡110聚焦。聚焦初級電子束102可包含產生電場或磁場。初級電子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可經引導朝向源轉換單元120。
在步驟720中,帶電粒子束可由偏轉器偏轉。舉例而言,包含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初級電子束102可由前細射束彎曲偏轉器陣列123之偏轉器偏轉。初級射束102可經偏轉從而使得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平行於主光軸且正入射至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上。電壓可供應至偏轉器。
在步驟730中,細射束之大小可受限制。舉例而言,可藉由使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穿過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之各別開口來限制該等細射束之大小。
在步驟740中,細射束可由偏轉器偏轉。舉例而言,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可由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之單個偏轉器偏轉。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之單個偏轉器(諸如偏轉器122_1、122_2及122_3)可受控制以按偏轉角θ偏轉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電壓可供應至偏轉器。步驟740中之偏轉細射束可包含在垂直於主光軸之方向上偏轉細射束。細射束可徑向朝外偏轉。步驟740可包含形成帶電粒子源101之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虛擬影像。偏轉角可經設定使得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垂直導降於樣本1上。偏轉角可係基於轉移透鏡133及物鏡131之特性。
在步驟750中,細射束可聚焦於中間影像平面上。舉例而言,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可由轉移透鏡133聚焦至影像平面2上。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複數個中間真實影像102_1i、102_2i及102_3i可形成於影像平面2上。影像平面2可至少靠近射束分離器160,該射束分離器經組態以分離初級帶電粒子與次級帶電粒子。轉移透鏡133可經控制以產生電場或磁場。步驟750可包含控制可移動透鏡以調節形成於影像平面2中之影像之間距。舉例而言,可移動轉移透鏡133可經移動從而調節中間真實影像102_1i、102_2i及102_3i之間的分離距離且調節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間距。
在步驟760中,細射束可聚焦至目標上。舉例而言,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可由物鏡131聚焦至樣本1上以用於檢測,且可在表面7上形成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在步驟750中調節中間真實影像102_1i、102_2i及102_3i之間的分離距離可改變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間距。在步驟740中設定偏轉角可減小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像差。
在步驟770中,可偏轉待導引朝向次級成像系統之次級電子。舉例而言,回應於在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處由初級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照明,次級電子可自樣本1顯現以形成可導向至次級成像系統150之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射束分離器160可經控制以朝向次級成像系統150偏轉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次級成像系統150可隨後將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聚焦至電子偵測器件140M之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上。
在步驟780中,可建構樣本之影像。舉例而言,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可偵測相對應之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且產生可傳送至信號處理單元以建構樣本1之相對應的經掃描區域之影像的相對應之信號。
圖8為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使用多射束檢測工具觀測樣本之例示性方法800的流程圖。舉例而言,如圖1中所展示,方法800可由EBI系統10之控制器19執行。控制器19可經程式化以實施方法800之一或多個區塊。舉例而言,控制器19可發指令至帶電粒子束設備之模組以產生帶電粒子束且進行其他功能。
在步驟810中,帶電粒子束(例如圖2A之初級電子束102)可由帶電粒子源(例如圖2A之電子源101)產生。舉例而言,電子源101可經控制以發射沿主光軸形成之初級電子束102。初級電子束可由槍孔徑板(例如圖2A之槍孔徑板171)或孔徑陣列(例如圖4B之前細射束形成機構172)或兩者修整。
在步驟820中,複數個細射束(例如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可在穿過前細射束形成機構之後產生。所產生之細射束之數目可係基於前細射束形成機構之預修整孔徑之數目。為達成說明之目的,三個細射束及三個預修整孔徑展示於例如圖4A中。步驟820可包含由聚光透鏡(例如圖4A之聚光透鏡110M)聚焦細射束。在圖4D中所展示之多射束設備214A之實施例中,例如聚光透鏡可聚焦初級電子束。聚焦初級電子束或細射束可包含產生電場或磁場。在一些實施例中,聚光透鏡可經組態以準直細射束或初級電子束。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可經引導朝向源轉換單元120。
在步驟830中,細射束之大小可受限制。舉例而言,可藉由使該等細射束穿過射束限制陣列(例如圖4A之射束限制陣列121)之各別開口來限制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之大小。儘管減少細射束之大小可減小射束電流,但其可有助於產生較小探測光點及在細射束之橫截面內大體上均勻的電子能量分佈。除了其他以外,此可允許提高成像解析度。
在步驟840中,一或多個細射束可在轉移透鏡(例如圖4D之轉移透鏡133)上由射束偏光器(例如圖4A之影像形成元件陣列122)偏轉。舉例而言,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可由影像形成元件陣列之單個偏轉器偏轉。應理解,同軸細射束102_1可不偏轉。影像形成元件陣列之單個偏轉器(諸如偏轉器122_1、122_2及122_3)可經控制以藉由將電壓信號施加至偏轉器來分別偏轉細射束102_1、102_2及102_3。舉例而言,電壓信號可施加至偏轉器122_2及122_3以分別偏轉細射束102_2及102_3,而無電壓信號可施加至偏轉器,從而允許細射束102_1在任何偏轉之情況下穿過,如例如圖4D中示出。
在步驟840中偏轉細射束可包含徑向朝外偏轉待入射於轉移透鏡(例如圖4D之轉移透鏡133)上之一或多個細射束。
在步驟850中,細射束可聚焦於中間影像平面(例如影像平面2)上。舉例而言,細射束可由轉移透鏡聚焦至影像平面上。射束交越(例如初級射束交越101s)之複數個中間真實影像(例如圖4D之中間真實影像102_1i、102_2i及102_3i)可形成於影像平面上。影像平面可形成為遠離射束分離器(例如射束分離器160),該射束分離器經組態以分離初級帶電粒子與次級帶電粒子。轉移透鏡可經控制以產生電場或磁場。步驟850可包含控制可移動透鏡以調節形成於影像平面中之影像之間距。舉例而言,可移動轉移透鏡(例如圖5C之可移動轉移透鏡133M)可在平行於主光軸之方向上移動,從而調節中間真實影像之間的水平分離距離及調節探測光點(例如圖4D之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之間距。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4D中所展示,轉移透鏡為固定的。可藉由改變電子激發來調節轉移透鏡之焦距。改變轉移透鏡之焦距可改變中間影像平面之位置,由此改變細射束之放大率及所形成之探測光點之大小。
在步驟860中,射束分散補償器(例如圖4F之射束分散補償器161)可補償基於穿過射束分離器之初級細射束之經判定分散的一或多個細射束之分散。遠離射束分離器形成中間影像平面可增加射束分散,造成影像解析度之損耗。為減輕此問題,因此射束分散補償器可分散細射束。射束分散補償器可例如包含韋恩濾波器。
在步驟870中,補償細射束可由用於檢測之物鏡(例如圖4D之物鏡131)聚焦至目標(例如樣本1)上,且可在樣本之表面(例如圖4D之表面7)上形成探測光點102_1S、102_2S及102_3S。在步驟850中調節中間真實影像102_1i、102_2i及102_3i之間的水平分離距離可改變探測光點之間距。若探測光點之間距太小,則相鄰細射束之間的串擾可影響細射束大小,從而影響成像解析度。
在步驟880中,次級電子可由射束分離器偏轉以導向次級成像系統(例如圖2A之次級成像系統150)。射束分離器可經控制以朝向次級成像系統偏轉次級電子束(例如圖2A之次級電子束102_1se、102_2se及102_3se)。次級成像系統可隨後將次級電子束聚焦至電子偵測器件(例如圖2A之電子偵測器件140M)之偵測元件(例如圖2A之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上。
在步驟890中,可建構樣本之探測區域之影像。舉例而言,偵測元件140_1、140_2及140_3可偵測相對應之次級電子束,且產生可傳送至信號處理單元以建構樣本之相對應的經掃描區域之影像的相對應之信號。
可使用以下條項來進一步描述實施例: 1.一種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包含: 第一偏轉器陣列,其經組態以偏轉由帶電粒子源產生之初級帶電粒子束之複數個細射束; 第一透鏡,其經組態以聚焦複數個細射束以在影像平面上形成帶電粒子源之複數個影像;以及 物鏡,其經組態以將複數個影像投影至樣本上且於其上形成複數個探測光點。 2.如條項1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 射束分離器,其經組態以分離複數個細射束與由於複數個探測光點之照明而自樣本發射之次級帶電粒子。 3.如條項2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影像平面至少靠近射束分離器。 4.如條項3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由第一偏轉器陣列偏轉之複數個細射束之偏轉角經設定以獲得複數個探測光點的預定間距且減小其像差。 5.如條項1至4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在第一偏轉器陣列上方且經組態以限制複數個探測光點之電流之第一孔徑陣列。 6.如條項5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在帶電粒子源與第一孔徑陣列之間且經組態以聚焦初級帶電粒子束的第二透鏡。 7.如條項6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第二透鏡經組態以將初級帶電粒子束聚焦為平行射束。 8.如條項7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第二透鏡為經組態以改變複數個探測光點之電流之可移動透鏡。 9.如條項7或條項8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補償複數個探測光點之偏差之補償器陣列。 10.如條項7至9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主孔徑,該主孔徑在第二透鏡上方、靠近於帶電粒子源且經組態以切斷不用於複數個細射束中之初級帶電粒子束的周邊部分。 11.如條項10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第二孔徑陣列,該第二孔徑陣列在主孔徑與第一孔徑陣列之間且經組態以切斷不用於複數個細射束中之初級帶電粒子束之部分。 12.如條項11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第二孔徑陣列在第二透鏡上方且靠近於帶電粒子源。 13.如條項9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第二孔徑陣列,該第二孔徑陣列在第二透鏡上方、靠近於帶電粒子源且經組態以切斷不用於複數個細射束中之初級帶電粒子束之部分。 14.如條項6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第二偏轉器陣列,該第二偏轉器陣列經組態以偏轉待正入射至第一孔徑陣列上之複數個細射束。 15.如條項14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補償複數個探測光點之像差之補償器陣列。 16.如條項15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主孔徑,該主孔徑在第二透鏡上方、靠近於帶電粒子源且經組態以切斷不用於複數個細射束中之初級帶電粒子束之周邊部分。 17.如條項16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第二孔徑陣列,該第二孔徑陣列在主孔徑與第一孔徑陣列之間且經組態以切斷不用於複數個細射束中之初級帶電粒子束之部分。 18.如條項17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第二孔徑陣列在第二透鏡上方且靠近於帶電粒子源。 19.如條項17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第二孔徑陣列在第二透鏡下方。 20.如條項15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第二孔徑陣列,該第二孔徑陣列在第二透鏡上方、靠近於帶電粒子源且經組態以切斷不用於複數個細射束中的初級帶電粒子束之部分。 21.如條項18或19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第二透鏡為反旋轉透鏡,其經組態以改變在第一孔徑陣列下方之複數個細射束之電流且使第一孔徑陣列上之複數個細射束的旋轉角保持不變。 22.如條項12、13或21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第一透鏡為經組態以改變複數個探測光點之間距的可移動透鏡。 23.如條項1、12、13或21中任一項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由於複數個細射束上之射束分離器之分散,影像平面經組態以確保複數個探測光點之大小相對增加20%以內。 24.如條項23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影像平面在射束分離器之偏轉平面處。 25.一種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包含: 第一偏轉器,其經組態以偏轉由帶電粒子源產生之帶電粒子束之細射束;以及 第一透鏡,其經組態以聚焦細射束以在射束分離器之區域內於影像平面上形成帶電粒子源之影像,該射束分離器經組態以分離細射束與次級帶電粒子,該等次級帶電粒子回應於與樣本交互作用之細射束的帶電粒子而由樣本產生。 26.如條項25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 第一偏轉器經組態以朝向系統之光軸偏轉細射束。 27.如條項25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 第一偏轉器經組態以自系統之光軸朝外偏轉細射束。 28.一種在樣本上形成複數個探測光點之方法,方法包含: 偏轉由帶電粒子源產生之射束之複數個細射束; 經由透鏡聚焦複數個細射束以在影像平面上形成帶電粒子源之複數個影像;以及 將複數個影像投影至樣本上以於其上形成複數個探測光點。 29.如條項28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由射束分離器分離複數個細射束與由於複數個探測光點之照明而由樣本產生之次級帶電粒子。 30.如條項29之方法,其中影像平面處於或靠近於射束分離器之偏轉平面。 31.如條項3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由第一孔徑陣列限制複數個探測光點之電流。 32.如條項31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藉由改變射束之聚焦狀態來改變電流。 33.如條項3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由第一孔徑陣列上方之第二孔徑陣列修整不用於複數個探測光點中之射束之部分。 34.如條項33之方法,其中第二孔徑陣列靠近於帶電粒子源。 35.如條項3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藉由改變複數個細射束之偏轉角來改變複數個探測光點之間距。 36.如條項3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藉由移動透鏡之主平面來改變複數個探測光點之間距。 37.如條項30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 藉由移動影像平面來改變複數個探測光點之間距。 38.如條項4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複數個探測光點之間距彼此不同。 39.如條項22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複數個探測光點之間距彼此不同。 40.如條項4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複數個探測光點之間距彼此相等。 41.如條項22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複數個探測光點之間距彼此相等。 42.如條項35之方法,其中複數個探測光點之間距彼此不同。 43.如條項36或條項37之方法,其中複數個探測光點之間距彼此不同。 44.如條項34之方法,其中複數個探測光點之間距彼此相等。 45.如條項36或條項37之方法,其中複數個探測光點之間距彼此相等。 46.一種多射束設備,其包含: 第一透鏡,其經組態以聚焦複數個細射束以在形成為比帶電粒子分離器更靠近於第一透鏡之影像平面上形成帶電粒子源之複數個影像,該帶電粒子分離器經組態以分離複數個細射束之初級帶電粒子與自樣本發射之次級帶電粒子;以及 物鏡,其經組態以將複數個影像投影至樣本上且於其上形成複數個探測光點。 47.如條項46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第一偏轉器陣列,其經組態以使初級帶電粒子束之複數個細射束中之至少一者自主光軸徑向朝外偏轉且入射於第一透鏡上。 48.如條項47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第一孔徑陣列,該第一孔徑陣列安置於第一偏轉器陣列與帶電粒子源之間且經組態以限制複數個細射束之探測電流。 49.如條項46至48中任一項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補償由帶電粒子分離器所引起之分散之帶電粒子分散補償器。 50.如條項49之設備,其中帶電粒子分散補償器安置於帶電粒子分離器與第一透鏡之間。 51.如條項49及50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影像平面形成於帶電粒子分散補償器與第一透鏡之間。 52.如條項46至51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第一透鏡為可調節透鏡,該可調節透鏡經組態以藉由調節所形成影像平面的位置來調節複數個細射束之放大率。 53.如條項52之設備,其中放大率係基於複數個探測光點中之一者之大小與複數個細射束的相對應細射束之大小的比率。 54.如條項46至53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第一透鏡經組態以在第一透鏡與帶電粒子分離器之間形成影像平面。 55.如條項47至54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影像平面形成為垂直於初級帶電粒子束之主光軸且在第一透鏡與帶電粒子分離器之間。 56.如條項47至55中任一項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第二透鏡,該第二透鏡安置於帶電粒子源與第一透鏡之間且經組態以聚焦初級帶電粒子束。 57.如條項56之設備,其中第二透鏡為可移動透鏡,該可移動透鏡安置於垂直於初級帶電粒子束之主光軸之主平面上。 58.如條項57之設備,其中沿主光軸調節第二透鏡之主平面以調節複數個細射束之探測電流。 59.如條項56至58中任一項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孔徑板,該孔徑板安置於帶電粒子源與第二透鏡之間且經組態以阻斷初級帶電粒子束之周邊部分。 60.如條項56至59中任一項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第二孔徑陣列,該第二孔徑陣列安置於孔徑板與第二透鏡之間且經組態以自初級帶電粒子束產生複數個細射束。 61.如條項56至60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第一透鏡安置於第二透鏡與帶電粒子分離器之間。 62.一種多射束設備,其包含: 第一偏轉器陣列,其經組態以偏轉初級帶電粒子束之複數個細射束; 第一透鏡,其經組態以聚焦複數個細射束以在形成為比帶電粒子分離器更靠近於第一透鏡之影像平面上形成帶電粒子源之複數個影像,該帶電粒子分離器經組態以分離複數個細射束的初級帶電粒子與自樣本發射之次級帶電粒子;以及 物鏡,其經組態以將複數個影像投影至樣本上且於其上形成複數個探測光點。 63.如條項62之設備,其中第一偏轉器陣列經組態以將大體上平行於初級帶電粒子束之主光軸的複數個細射束中之至少一者準直。 64.如條項62及63中任一項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孔徑板,該孔徑板安置於帶電粒子源與第一偏轉器陣列之間且經組態以阻斷初級帶電粒子束之周邊部分。 65.如條項63及64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影像平面形成為垂直於初級帶電粒子束之主光軸且在第一透鏡與帶電粒子分離器之間。 66.如條項63至65中任一項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第二偏轉器陣列,該第二偏轉器陣列安置於第一偏轉器陣列與第一透鏡之間且經組態以使複數個細射束中之至少一者自主光軸徑向朝外偏轉且入射於第一透鏡上。 67.如條項62至66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第一透鏡經組態以在第一透鏡與帶電粒子分離器之間形成影像平面。 68.如條項62至67中任一項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第一孔徑陣列,該第一孔徑陣列安置於第一透鏡與帶電粒子源之間且經組態以限制複數個細射束之探測電流。 69.如條項62至68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第一透鏡為可調節透鏡,該可調節透鏡經組態以藉由調節所形成影像平面的位置來調節複數個細射束之放大率。 70.如條項69之設備,其中放大率係基於複數個探測光點中之一者之大小與複數個細射束的相對應細射束之大小的比率。 71.如條項62至70中任一項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補償由帶電粒子分離器所引起之分散之帶電粒子分散補償器。 72.如條項71之設備,其中帶電粒子分散補償器安置於帶電粒子分離器與第一透鏡之間。 73.如條項71及72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影像平面形成於帶電粒子分散補償器與第一透鏡之間。 74.如條項62至73中任一項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第二透鏡,該第二透鏡安置於帶電粒子源與第一透鏡之間且經組態以聚焦初級帶電粒子束。 75.如條項74之設備,其中第二透鏡為可移動透鏡,該可移動透鏡安置於垂直於初級帶電粒子束之主光軸之主平面上。 76.如條項75之設備,其中沿主光軸調節第二透鏡之主平面以調節複數個細射束之探測電流。 77.如條項74至76中任一項之設備,其中第一透鏡安置於第二透鏡與帶電粒子分離器之間。 78.如條項74至77中任一項之設備,其進一步包含第二孔徑陣列,該第二孔徑陣列安置於孔徑板與第二透鏡之間且經組態以自初級帶電粒子束產生複數個細射束。 79.一種使用多射束設備觀測樣本之方法,方法包含: 使用第一透鏡聚焦複數個細射束以在形成為比帶電粒子分離器更靠近於第一透鏡之影像平面上形成帶電粒子源之複數個影像;以及 使用物鏡將複數個影像投影至樣本上且於其上形成複數個探測光點。 80.如條項79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使用第一偏轉器陣列來使複數個細射束中之至少一者自初級帶電粒子束之主光軸徑向朝外偏轉且入射於第一透鏡上。 81.如條項之80方法,其中影像平面形成為垂直於初級帶電粒子束之主光軸且在第一透鏡與帶電粒子分離器之間。 82.如條項80及8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使用安置於帶電粒子源與第一透鏡之間的第二透鏡聚焦初級帶電粒子束。 83.如條項82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沿主光軸調節第二透鏡之主平面之位置以調節複數個細射束的探測電流。 84.如條項82及8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使用安置於帶電粒子源與第二透鏡之間的孔徑板阻斷初級帶電粒子束之周邊部分。 85.如條項84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使用安置於孔徑板與第二透鏡之間的第二孔徑陣列自初級帶電粒子束形成複數個細射束。 86.如條項79至8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使用帶電粒子分散補償器補償由帶電粒子分離器所引起之分散。 87.如條項79至8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影像平面形成於帶電粒子分散補償器與第一透鏡之間。 88.如條項80至8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使用安置於第一偏轉器陣列與帶電粒子源之間的第一孔徑陣列來限制複數個細射束之探測電流。 89.如條項79至8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含藉由調節第一透鏡來調節複數個細射束之放大率。 90.如條項89之方法,其中調節第一透鏡包含至少調節第一透鏡之電子激發以改變垂直於主光軸之所形成影像平面的位置。 91.如條項89及9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基於複數個探測光點中之一者之大小與複數個細射束之相對應細射束之大小的比率而判定放大率。 92.如條項55之設備,其中影像平面與第一透鏡之間的豎直距離小於影像平面與帶電粒子分離器之間的豎直距離。 93.如條項65之設備,其中影像平面與第一透鏡之間的豎直距離小於影像平面與帶電粒子分離器之間的豎直距離。
在一些實施例中,控制器可控制帶電粒子束系統。控制器可指導帶電粒子束系統之組件執行各種功能,諸如控制帶電粒子源以產生帶電粒子束及控制偏轉器以掃描樣本上之帶電粒子束。控制器亦可執行各種後處理功能、影像擷取、影像細分、影像處理、產生輪廓、疊加指示符於所獲取影像上,及類似者。控制器可包含為儲存媒體之儲存器,該儲存媒體諸如硬碟、雲端儲存器、隨機存取記憶體(RAM)、其他類型之電腦可讀記憶體及類似者。儲存器可用於將經掃描原始影像資料儲存為原始影像,或用於儲存後處理影像。控制器可與雲端儲存器通信。可提供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其儲存用於控制器19之處理器的指令以實施波束成形或與本發明一致之其他功能及方法。常見形式之非暫時性媒體包括例如:軟碟、可撓性磁碟、硬碟、固態磁碟機、磁帶或任何其他磁性資料儲存媒體;CD-ROM;任何其他光學資料儲存媒體;具有孔圖案之任何實體媒體;RAM、PROM及EPROM、FLASH-EPROM或任何其他快閃記憶體;NVRAM;快取記憶體;暫存器;任何其他記憶體晶片或卡匣;及其網路化版本。
圖式中之區塊圖說明根據本發明之各種例示性實施例之系統、方法及電腦硬體或軟體產品之可能實施方式的架構、功能性及操作。就此而言,示意圖中之各區塊可表示可使用硬體(諸如電子電路)實施的某一算術或邏輯運算處理。區塊亦可表示包含用於實施指定邏輯功能之一或多個可執行指令的程式碼之模組、區段或部分。應理解,在一些替代實施方式中,區塊中所指示之功能可不按圖中所提及之次序出現。舉例而言,視所涉及之功能性而定,連續展示之兩個區塊可大體上同時執行或實施,或兩個區塊有時可以相反次序執行。一些區塊亦可省略。舉例而言,當聚光透鏡經組態以形成平行射束時,如在步驟S720中,在進入細射束限制孔徑陣列121之前偏轉射束可為不必要的,且因此步驟S720可省略。此外,可添加諸如補償散光或其他之步驟。亦應理解,區塊圖之各區塊及區塊之組合可由執行指定功能或動作的基於專用硬體之系統或由專用硬體及電腦指令之組合來實施。
儘管已參考一些例示性實施例解釋本發明,但應理解,在不背離下文所主張之本發明之精神及範疇的情況下可進行其他修改及變化。舉例而言,一或多個透鏡或其他光學組件可在不同位置處添加至本文所論述之例示性粒子光學系統之特定結構中。可提供光學組件以用於例如放大、變焦及影像反旋轉等。
1:樣本 2:中間影像平面 3:虛擬徑向移位 7:樣本表面 10:電子束檢測系統 11:主腔室 19:控制器 20:裝載/鎖定腔室 30:設備前端模組 30a:第一裝載埠 30b:第二裝載埠 100:電子束工具 100A:電子束工具 100_1:主光軸 101:電子源 101s:初級射束交越 102:初級電子束 102S:射束點 102_1:初級細射束 102_2:初級細射束 102_3:初級細射束 102_1i:中間真實影像 102_2i:中間真實影像 102_3i:中間真實影像 102_1S:探測光點 102_2S:探測光點 102_3S:探測光點 102_1se:次級電子束 102_2se:次級電子束 102_3se:次級電子束 110:聚光透鏡 110M:聚光透鏡 110M_2:主平面 110AR:反旋轉聚光透鏡 120:源轉換單元 121:射束限制孔徑陣列 121_1:射束限制孔徑 121_2:射束限制孔徑 121_3:射束限制孔徑 122:影像形成元件陣列 122_1:影像形成偏轉器 122_2:影像形成偏轉器 122_3:影像形成偏轉器 122_1c:像差補償器陣列 122_2c:像差補償器陣列 122_3c:像差補償器陣列 122_1d:影像形成微偏轉器陣列 122_2d:影像形成微偏轉器陣列 122_3d:影像形成微偏轉器陣列 123:前細射束彎曲偏轉器陣列 123_1:預彎曲微偏轉器 123_2:預彎曲微偏轉器 123_3:預彎曲微偏轉器 130:初級投影光學系統 131:物鏡 132:偏轉掃描單元 133:轉移透鏡 133M:可移動轉移透鏡 133M_2:主平面 140M:電子偵測器件 140_1:偵測元件 140_2:偵測元件 140_3:偵測元件 150:次級成像系統 150_1:副光軸 160:射束分離器 160_2:偏轉平面 161:射束分散補償器 161_2:偏轉平面 171:槍孔徑板 172:前細射束形成機構 200A:設備 200_1:主光軸 211A:多射束設備 211_1:主光軸 212A:多射束設備 212_1:主光軸 213A:多射束設備 213_1:主光軸 214A:多射束設備 214_1:主光軸 215A:多射束設備 216A:多射束設備 217A:多射束設備 221A:多射束設備 221_1:主光軸 222A:多射束設備 222_1:主光軸 223A:多射束設備 223_1:主光軸 700:方法 710:步驟 720:步驟 730:步驟 740:步驟 750:步驟 760:步驟 770:步驟 780:步驟 800:方法 810:步驟 820:步驟 830:步驟 840:步驟 850:步驟 860:步驟 870:步驟 880:步驟 890:步驟 B1:磁偶極子場 E1:靜電偶極子場 M1:位置 M2:位置 P1:位置 P2:位置 SE:次級電子 V 0:標稱能量 X:軸 Z:方向 θ:角度 ΔV:能量散佈
圖1為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例示性電子束檢測(EBI)系統的示意圖。
圖2A說明可為圖1之例示性電子束檢測系統之部分之例示性電子束工具。
圖2B說明射束分離器之例示性組態。
圖2C說明射束分離器之例示性組態。
圖3為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例示性電子束檢測工具的圖式。
圖4A、圖4B及圖4C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例示性電子束檢測工具。
圖4D、圖4E、圖4F及圖4G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例示性電子束檢測工具。
圖5A、圖5B及圖5C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例示性電子束檢測工具。
圖6A及圖6B說明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例示性電子束檢測工具之部分。
圖7為表示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之用於形成射束之例示性方法之流程圖。
圖8為表示符合本發明之實施例之使用多射束檢測工具觀測樣本之例示性方法的流程圖。
1:樣本
2:中間影像平面
7:樣本表面
101:電子源
101s:初級射束交越
102:初級電子束
102_1:初級細射束
102_2:初級細射束
102_3:初級細射束
102_1i:中間真實影像
102_2i:中間真實影像
102_3i:中間真實影像
102_1S:探測光點
102_2S:探測光點
102_3S:探測光點
110M:聚光透鏡
110M_2:主平面
120:源轉換單元
121:射束限制孔徑陣列
121_1:射束限制孔徑
121_2:射束限制孔徑
121_3:射束限制孔徑
122:影像形成元件陣列
122_1:影像形成偏轉器
122_2:影像形成偏轉器
122_3:影像形成偏轉器
131:物鏡
133:轉移透鏡
160:射束分離器
160_2:偏轉平面
161:射束分散補償器
161_2:偏轉平面
171:槍孔徑板
172:前細射束形成機構
217A:多射束設備
SE:次級電子
X:軸
Z:方向

Claims (15)

  1. 一種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包含: 一第一偏轉器(deflector)陣列,其經組態以偏轉由一帶電粒子源產生之一初級(primary)帶電粒子束之複數個細射束(beamlets); 一第一透鏡,其經組態以聚焦該複數個細射束以在一影像平面上形成該帶電粒子源之複數個影像;以及 一物鏡,其經組態以將該複數個影像投影至一樣本上且於其上形成複數個探測光點(probe spots)。
  2. 如請求項1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 一射束分離器,其經組態以分離該複數個細射束與由於該複數個探測光點之照明而自該樣本發射之次級帶電粒子。
  3. 如請求項2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該影像平面至少靠近該射束分離器。
  4. 如請求項3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由該第一偏轉器陣列偏轉之該複數個細射束之偏轉角經設定以獲得該複數個探測光點之一預定間距且減小其像差。
  5. 如請求項1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在該第一偏轉器陣列上方且經組態以限制該複數個探測光點之電流之一第一孔徑陣列。
  6. 如請求項5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在該帶電粒子源與該第一孔徑陣列之間且經組態以聚焦該初級帶電粒子束的一第二透鏡。
  7. 如請求項6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該第二透鏡經組態以將該初級帶電粒子束聚焦為一平行射束。
  8. 如請求項7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該第二透鏡為經組態以改變該複數個探測光點之該等電流之一可移動透鏡。
  9. 如請求項7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經組態以補償該複數個探測光點之像差之一補償器陣列。
  10. 如請求項7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主孔徑,該主孔徑在該第二透鏡上方、靠近於該帶電粒子源且經組態以切斷不用於該複數個細射束中之該初級帶電粒子束之一周邊部分。
  11. 如請求項10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孔徑陣列,該第二孔徑陣列在該主孔徑與該第一孔徑陣列之間且經組態以切斷不用於該複數個細射束中之該初級帶電粒子束之部分。
  12. 如請求項11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中該第二孔徑陣列在該第二透鏡上方且靠近於該帶電粒子源。
  13. 如請求項9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孔徑陣列,該第二孔徑陣列在該第二透鏡上方,靠近於該帶電粒子源且經組態以切斷不用於該複數個細射束中之該初級帶電粒子束之部分。
  14. 如請求項6之帶電粒子光學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二偏轉器陣列,該第二偏轉器陣列經組態以偏轉待正入射至該第一孔徑陣列上之該複數個細射束。
  15. 一種在一樣本上形成複數個探測光點之方法,該方法包含: 偏轉由一帶電粒子源產生之一射束之複數個細射束; 經由一透鏡聚焦該複數個細射束以在一影像平面上形成該帶電粒子源之複數個影像;以及 將該複數個影像投影至一樣本上以於其上形成複數個探測光點。
TW111106338A 2018-08-09 2019-08-08 用於多帶電粒子束的設備 TWI79521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862716832P 2018-08-09 2018-08-09
US62/716,832 2018-08-09
US201962827765P 2019-04-01 2019-04-01
US62/827,765 2019-04-0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40626A true TW202240626A (zh) 2022-10-16
TWI795217B TWI795217B (zh) 2023-03-01

Family

ID=6755151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6338A TWI795217B (zh) 2018-08-09 2019-08-08 用於多帶電粒子束的設備
TW108128245A TWI758628B (zh) 2018-08-09 2019-08-08 用於多帶電粒子束的設備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8128245A TWI758628B (zh) 2018-08-09 2019-08-08 用於多帶電粒子束的設備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2) US11302514B2 (zh)
EP (1) EP3834222A1 (zh)
JP (2) JP2021532545A (zh)
KR (2) KR20210028250A (zh)
CN (1) CN112567493A (zh)
IL (1) IL280571A (zh)
TW (2) TWI795217B (zh)
WO (1) WO20200304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408829B1 (en) * 2016-01-27 2023-10-25 ASML Netherlands B.V. Apparatus of plural charged-particle beams
CN111527582B (zh) 2017-10-02 2023-12-29 Asml荷兰有限公司 使用带电粒子束的装置
JP2021532545A (ja) * 2018-08-09 2021-11-25 エーエスエムエル ネザーランズ ビー.ブイ. 複数の荷電粒子ビームのための装置
EP3882951A1 (en) * 2020-03-19 2021-09-22 FEI Company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for inspection of a specimen with a plurality of charged particle beamlets
JP7409946B2 (ja) * 2020-04-13 2024-01-09 株式会社ニューフレアテクノロジー マルチ荷電粒子ビーム照射装置及びマルチ荷電粒子ビーム検査装置
TWI787794B (zh) * 2020-05-28 2022-12-21 德商卡爾蔡司多重掃描電子顯微鏡有限公司 多重射束帶電粒子顯微鏡或系統與其操作方法
EP3937205A1 (en) * 2020-07-06 2022-01-12 ASML Netherlands B.V. Charged-particle multi-beam column, charged-particle multi-beam column array, inspection method
EP3982390A1 (en) * 2020-10-08 2022-04-13 ASML Netherlands B.V. Charged particle system, aperture array, charged particle tool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charged particle system
TWI812991B (zh) * 2020-09-03 2023-08-21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帶電粒子系統及操作帶電粒子系統之方法
US11651934B2 (en) * 2021-09-30 2023-05-16 Kla Corpor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of creating multiple electron beams
WO2023247067A1 (en) * 2022-06-23 2023-12-28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Multi-beam system and multi-beam forming unit with reduced sensitivity to secondary radi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5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432008B1 (en) * 2002-12-17 2010-05-05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Multi-axis compound lens, beam system making use of the compound lens, and method using the compound lens
EP1830384B1 (en) * 2003-05-28 2011-09-14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Charged particle beamlet exposure system
EP2579271B8 (en) * 2003-09-05 2019-05-22 Carl Zeiss Microscopy GmbH Particle-optical systems and arrangements and particle-optical components for such systems and arrangements
US7235799B2 (en) * 2003-11-28 2007-06-26 Ebara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evaluation using electron beam and manufacture of devices
DE602006020899D1 (de) * 2005-09-06 2011-05-05 Applied Materials Israel Ltd Teilchenoptische Anordnung mit teilchenoptischer Komponente
JP4878501B2 (ja) * 2006-05-25 2012-02-15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荷電粒子線応用装置
US8134135B2 (en) * 2006-07-25 2012-03-13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Multiple beam charged particle optical system
JP5227512B2 (ja) * 2006-12-27 2013-07-03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電子線応用装置
US20110163229A1 (en) * 2007-02-22 2011-07-07 Applied Materials Israel, Ltd. High throughput sem tool
EP2132763B1 (en) * 2007-02-22 2014-05-07 Applied Materials Israel Ltd. High throughput sem tool
US8445869B2 (en) * 2008-04-15 2013-05-21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Projection lens arrangement
US8890094B2 (en) * 2008-02-26 2014-11-18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Projection lens arrangement
EP2301059A1 (en) * 2008-05-23 2011-03-30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Imaging system
JP5250350B2 (ja) * 2008-09-12 2013-07-3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荷電粒子線応用装置
DE102008062450B4 (de) * 2008-12-13 2012-05-03 Vistec Electron Beam Gmbh Anordnung zur Beleuchtung eines Substrats mit mehreren individuell geformten Partikelstrahlen zur hochauflösenden Lithographie von Strukturmustern
JP5634052B2 (ja) * 2009-01-09 2014-12-0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荷電粒子線描画装置およびデバイス製造方法
US8350214B2 (en) * 2009-01-15 2013-01-08 Hitachi High-Technologies Corporation Charged particle beam applied apparatus
JP5498488B2 (ja) * 2009-05-27 2014-05-21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荷電粒子線応用装置及び試料観察方法
TWI593961B (zh) * 2010-12-15 2017-08-01 日立全球先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Charged particle line application device, and irradiation method
US8274046B1 (en) 2011-05-19 2012-09-25 Hermes Microvision Inc. Monochromator for charged particle beam apparatus
JP5886663B2 (ja) 2012-03-21 2016-03-16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電子線応用装置およびレンズアレイ
US8618480B2 (en) * 2012-03-23 2013-12-31 Hermes Microvision Inc. Charged particle beam apparatus
NL2010760C2 (en) * 2013-05-03 2014-11-04 Mapper Lithography Ip Bv Beam grid layout.
EP2879155B1 (en) * 2013-12-02 2018-04-25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Multi-beam system for high throughput EBI
US9691588B2 (en) * 2015-03-10 2017-06-27 Hermes Microvision, Inc. Apparatus of plural charged-particle beams
US10236156B2 (en) * 2015-03-25 2019-03-19 Hermes Microvision Inc. Apparatus of plural charged-particle beams
US9607805B2 (en) * 2015-05-12 2017-03-28 Hermes Microvision Inc. Apparatus of plural charged-particle beams
US9922799B2 (en) * 2015-07-21 2018-03-20 Hermes Microvision, Inc. Apparatus of plural charged-particle beams
KR20190091577A (ko) 2015-07-22 2019-08-06 에이에스엠엘 네델란즈 비.브이. 복수의 하전 입자 빔을 이용하는 장치
CN108738343B (zh) * 2015-11-30 2022-02-01 Asml荷兰有限公司 多个带电粒子束的设备
EP3408829B1 (en) * 2016-01-27 2023-10-25 ASML Netherlands B.V. Apparatus of plural charged-particle beams
EP3268979A4 (en) * 2016-04-13 2019-05-08 Hermes Microvision Inc. DEVICE WITH MULTIPLE LOADED PARTICLE RAYS
JP6781582B2 (ja) * 2016-07-25 2020-11-04 株式会社ニューフレアテクノロジー 電子ビーム検査装置及び電子ビーム検査方法
US9922796B1 (en) * 2016-12-01 2018-03-20 Applied Materials Israel Ltd. Method for inspecting a specimen and charged particle multi-beam device
US11062874B2 (en) * 2016-12-30 2021-07-13 Asml Netherlands B.V. Apparatus using multiple charged particle beams
US10347460B2 (en) * 2017-03-01 2019-07-09 Dongfang Jingyuan Electron Limited Patterned substrate imaging using multiple electron beams
KR20240042162A (ko) 2017-07-28 2024-04-01 에이에스엠엘 네델란즈 비.브이. 단일-빔 또는 멀티-빔 장치에서의 빔 분리기의 분산을 보상하기 위한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US20190066972A1 (en) * 2017-08-29 2019-02-28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aperture arrangement for a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CN111527582B (zh) 2017-10-02 2023-12-29 Asml荷兰有限公司 使用带电粒子束的装置
IL277172B1 (en) * 2018-03-09 2024-03-01 Asml Netherlands Bv Multi-beam inspection devices with improved detection of electronic signals
IL277822B1 (en) * 2018-05-01 2024-04-01 Asml Netherlands Bv Multi-beam test rig
JP2019200920A (ja) * 2018-05-16 2019-11-21 株式会社ニューフレアテクノロジー マルチ電子ビーム画像取得装置およびマルチ電子ビーム画像取得方法
JP7198092B2 (ja) * 2018-05-18 2022-12-28 株式会社ニューフレアテクノロジー マルチ電子ビーム照射装置、マルチ電子ビーム検査装置及びマルチ電子ビーム照射方法
US10811215B2 (en) * 2018-05-21 2020-10-20 Carl Zeiss Multisem Gmbh Charged particle beam system
JP7094782B2 (ja) * 2018-06-01 2022-07-04 株式会社ニューフレアテクノロジー 電子ビーム検査装置及び電子ビーム検査方法
JP7093242B2 (ja) * 2018-06-27 2022-06-29 株式会社ニューフレアテクノロジー 荷電粒子ビーム画像取得装置
US10483080B1 (en) * 2018-07-17 2019-11-19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multi-beam blanker for a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JP2021532545A (ja) * 2018-08-09 2021-11-25 エーエスエムエル ネザーランズ ビー.ブイ. 複数の荷電粒子ビームのための装置
US10784070B2 (en) * 2018-10-19 2020-09-22 ICT Integrated Circuit Testing Gesellschaft für Halbleiterprüftechnik mbH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field curvature corrector,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a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CN111477530B (zh) * 2019-01-24 2023-05-05 卡尔蔡司MultiSEM有限责任公司 利用多束粒子显微镜对3d样本成像的方法
TWI821618B (zh) * 2019-12-19 2023-11-11 荷蘭商Asml荷蘭公司 藉由多光束裝置執行以形成樣本之影像的方法及相關的多光束裝置
US20230395349A1 (en) * 2022-06-01 2023-12-07 Kla Corporation Creating Multiple Electron Beams with a Photocathode Film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532545A (ja) 2021-11-25
JP2023076573A (ja) 2023-06-01
KR20210028250A (ko) 2021-03-11
KR20230170145A (ko) 2023-12-18
EP3834222A1 (en) 2021-06-16
IL280571A (en) 2021-03-25
US20200051779A1 (en) 2020-02-13
CN112567493A (zh) 2021-03-26
JP7505078B2 (ja) 2024-06-24
TWI758628B (zh) 2022-03-21
WO2020030483A1 (en) 2020-02-13
TW202020918A (zh) 2020-06-01
US20220246395A1 (en) 2022-08-04
US11302514B2 (en) 2022-04-12
TWI795217B (zh) 2023-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95217B (zh) 用於多帶電粒子束的設備
JP7427740B2 (ja) 複数の荷電粒子ビームを使用する装置
TWI751556B (zh) 用於以初級帶電粒子小束陣列檢查樣本的帶電粒子束裝置
JP7135009B2 (ja) マルチビーム装置におけるビームセパレータの分散を補償するための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TWI759664B (zh) 多光束檢測裝置
US10249472B2 (en)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charged particle beam influenc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charged particle beam device
US11469074B2 (en) Multiple charged-particle beam apparatus with low crosstalk
TWI767443B (zh) 用於形成影像之非暫時性電腦可讀媒體
US20200381212A1 (en) Multiple charged-particle beam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US20230223233A1 (en) Charged particle system, aperture array, charged particle tool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 charged particle system
KR20220103765A (ko) 낮은 누화를 갖는 다중 하전 입자 빔 장치
WO2023078620A2 (en) Multiple charged-particle beam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operating the same
KR20240093536A (ko) 다중 하전 입자 빔 장치 및 이의 작동 방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