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5439A - 靶向包含非典型hla-i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靶向包含非典型hla-i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5439A
TW202235439A TW110120100A TW110120100A TW202235439A TW 202235439 A TW202235439 A TW 202235439A TW 110120100 A TW110120100 A TW 110120100A TW 110120100 A TW110120100 A TW 110120100A TW 202235439 A TW202235439 A TW 20223543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mino acid
seq
acid sequence
monoclonal antibody
antigen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01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瓊 威丹茲
安吉 凱薩琳 奧雀奇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百靈佳殷格翰製藥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百靈佳殷格翰製藥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百靈佳殷格翰製藥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354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543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3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MHC-molecules, e.g. HLA-molec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8/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peptides
    • A61K38/04Peptides having up to 20 amino acids in a fully defined sequence;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8/08Peptides having 5 to 11 amino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5/00Antineoplastic ag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0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 C07K16/2809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the immunoglobulin superfamily against the T-cell receptor (TcR)-CD3 complex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16/00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 C07K16/1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 C07K16/28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 C07K16/2863Immunoglobulins [IGs], e.g. monoclonal or poly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humans against receptors, cell surface antigens or cell surface determinants against receptors for growth factors, growth regul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 A61K2039/505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ntigens or antibodies comprising antibodies
    • A61K2039/507Comprising a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separate antibod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from primates, e.g. ma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2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 C07K2317/2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taxonomic origin containing regions, domains or residues from different species, e.g. chimeric, humanized or veneer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1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multispecif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2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specific for a neo-epitope on a complex, e.g. antibody-antigen or ligand-recepto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3Crossreactivity, e.g. for species or epitope, or lack of said crossreactiv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3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aspects of specificity or valency
    • C07K2317/34Identification of a linear epitope shorter than 20 amino acid residues or of a conformational epitope defined by amino acid residu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5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56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variable (Fv) region, i.e. VH and/or VL
    • C07K2317/565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6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62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comprising only variable region components
    • C07K2317/622Single chain antibody (scFv)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6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 C07K2317/64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non-natural combinations of immunoglobulin fragments comprising a combination of variable region and constant region compon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3Inducing cell death, e.g. apoptosis, necrosis or inhibition of cell prolifer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KPEPTIDES
    • C07K2317/0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 C07K2317/70Immunoglobulins specific features characterized by effect upon binding to a cell or to an antigen
    • C07K2317/76Antagonist effect on antigen, e.g. neutralization or inhibition of binding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Genetics & Genom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Antibodies Or Antigens For Use As Internal Diagnostic Agents (AREA)
  • Preparation Of Compounds By Using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文提供選擇性結合至包含非典型HLA-I (例如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該等抗體具有如本文所揭示之可變重鏈域(VH)、可變輕鏈域(VL)及互補決定區(CDR),以及其方法及用途。

Description

靶向包含非典型HLA-I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i)單獨的HLA-E;或(ii)單獨的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HLA-E為HLA-E*0101或HLA-E*010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以下之複合物:(a) HLA-E*0101及新生抗原;(b) HLA-E*0103及新生抗原;或(c) HLA-E*0101及新生抗原,以及HLA-E*0103及新生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鼠類抗體、嵌合抗體、駱駝抗體、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TCR樣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可變域(VL),其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可變域(VH),其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功能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與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細胞中之免疫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T細胞為CD8+ 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細胞為癌細胞。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i)單獨的HLA-E;或(ii)單獨的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HLA-E為HLA-E*0101或HLA-E*010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以下之複合物:(a) HLA-E*0101及新生抗原;(b) HLA-E*0103及新生抗原;或(c) HLA-E*0101及新生抗原,以及HLA-E*0103及新生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鼠類抗體、嵌合抗體、駱駝抗體、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TCR樣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可變域(VL),其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可變域(VH),其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功能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與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細胞中之免疫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T細胞為CD8+ 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細胞為癌細胞。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i)單獨的HLA-E;或(ii)單獨的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HLA-E為HLA-E*0101或HLA-E*010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以下之複合物:(a) HLA-E*0101及新生抗原;(b) HLA-E*0103及新生抗原;或(c) HLA-E*0101及新生抗原,以及HLA-E*0103及新生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鼠類抗體、嵌合抗體、駱駝抗體、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TCR樣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可變域(VL),其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可變域(VH),其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功能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與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細胞中之免疫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T細胞為CD8+ 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細胞為癌細胞。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i)單獨的HLA-E;或(ii)單獨的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HLA-E為HLA-E*0101或HLA-E*010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以下之複合物:(a) HLA-E*0101及新生抗原;(b) HLA-E*0103及新生抗原;或(c) HLA-E*0101及新生抗原,以及HLA-E*0103及新生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鼠類抗體、嵌合抗體、駱駝抗體、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TCR樣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可變域(VL),其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可變域(VH),其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功能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與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細胞中之免疫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T細胞為CD8+ 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細胞為癌細胞。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對(i)單獨的HLA-E;或(ii)單獨的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HLA-E為HLA-E*0101或HLA-E*010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以下之複合物:(a) HLA-E*0101及新生抗原;(b) HLA-E*0103及新生抗原;或(c) HLA-E*0101及新生抗原,以及HLA-E*0103及新生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鼠類抗體、嵌合抗體、駱駝抗體、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功能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與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細胞中之免疫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T細胞為CD8+ 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細胞為癌細胞。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醫藥組合物,其包含:(a)如本文所揭示之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如本文所揭示之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b)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i)單獨的HLA-E;或(ii)單獨的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HLA-E為HLA-E*0101或HLA-E*010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以下之複合物:(a) HLA-E*0101及新生抗原;(b) HLA-E*0103及新生抗原;或(c) HLA-E*0101及新生抗原,以及HLA-E*0103及新生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鼠類抗體、嵌合抗體、駱駝抗體、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TCR樣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可變域(VL),其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可變域(VH),其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功能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與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細胞中之免疫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T細胞為CD8+ 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乳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腎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肺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卵巢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結腸直腸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胰臟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絨毛膜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胃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子宮頸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頭頸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骨髓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白血病。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淋巴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急性骨髓白血病(AML)。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多發性骨髓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B細胞惡性病。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套細胞淋巴瘤。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個體投與有效量之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i)單獨的HLA-E;或(ii)單獨的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HLA-E為HLA-E*0101或HLA-E*0103。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以下之複合物:(a) HLA-E*0101及新生抗原;(b) HLA-E*0103及新生抗原;或(c) HLA-E*0101及新生抗原,以及HLA-E*0103及新生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鼠類抗體、嵌合抗體、駱駝抗體、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TCR樣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功能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與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細胞中之免疫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T細胞為CD8+ 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以治療有效量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乳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腎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肺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卵巢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結腸直腸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胰臟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絨毛膜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胃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子宮頸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頭頸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骨髓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白血病。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淋巴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急性骨髓白血病(AML)。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多發性骨髓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B細胞惡性病。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套細胞淋巴瘤。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i)單獨的HLA-E;或(ii)單獨的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HLA-E為HLA-E*0101或HLA-E*010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以下之複合物:(a) HLA-E*0101及新生抗原;(b) HLA-E*0103及新生抗原;或(c) HLA-E*0101及新生抗原,以及HLA-E*0103及新生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鼠類抗體、嵌合抗體、駱駝抗體、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TCR樣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LC),其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HC),其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功能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與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細胞中之免疫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T細胞為CD8+ 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細胞為癌細胞。
相關申請案
本申請案主張2021年3月11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17/199,205號(現申請中)及2020年6月1日申請之美國臨時專利申請案第63/032,747號(現申請中)之優先權,其各自出於所有目的以全文引用之方式併入本文中。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包含至少一個包含重鏈可變域(VH)之重鏈及至少一個包含輕鏈可變域(VL)之輕鏈的抗體。各VH及VL包含三個互補決定區(CDR)。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進一步揭示藉由投與選擇性結合至包含非典型HLA-I (例如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來治療癌症之方法。在一些實施例中,選擇性結合至包含非典型HLA-I (例如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調節針對癌細胞之免疫反應,由此治療癌症。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雙特異性抗體。
治療癌症之傳統方法包括手術、放射、化學療法及激素療法。然而,此類療法本身尚未證實有效。開發用於預防及/或治療癌症之替代治療至關重要。最近,利用抗體及T-淋巴細胞之免疫療法及基因療法方法已成為治療癌症之新穎及有前景的方法。
在人體內指定為人類白血球抗原(HLA)之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物(MHC)分子在身體識別疾病及由此產生的對癌症及入侵抗原之免疫反應中起關鍵作用。HLA基因家族分成兩個亞群,亦即HLA I類(HLA-I)及HLA II類(HLA-II),其中HLA-I進一步分成典型HLA-I及非典型HLA-I。各HLA分子與細胞內之一種肽形成複合物。在癌細胞上,獨特地呈現一些肽/HLA複合物,其使得免疫系統能夠識別且殺死此等細胞。經此等獨特肽/HLA複合物裝飾之細胞被細胞毒性T細胞(CTL)識別且殺死。癌細胞顯示典型HLA-I表現之下調但非典型HLAI表現之上調(例如HLA-E)。因此,癌細胞上之上調的獨特呈現之非典型HLA-I-肽複合物為開發用於治療癌症之新穎免疫療法的新穎靶標。 特定術語
除非另有定義,否則本文所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均具有與熟習所主張之主題所屬技術者通常所瞭解相同之含義。應理解,前述一般描述及以下詳細描述僅為例示性及解釋性的且不限制所主張之任何標的物。本文使用之章節標題僅出於組織目的而不應被視為限制所述標的物。
如本文所用,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出,否則單數形式「一(a/an)」及「該」包括複數個指示物。因此,舉例而言,提及「一種抗體」包括複數種抗體且提及「一種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包括多種抗體等。
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確指示,否則如本文所用,所有數值或數值範圍包括此類範圍內之全部整數或涵蓋此類範圍及範圍內之值的分數或整數或涵蓋範圍。因此,舉例而言,提及範圍90-100%包括91%、92%、93%、94%、95%、95%、97%等,以及91.1%、91.2%、91.3%、91.4%、91.5%等,92.1%、92.2%、92.3%、92.4%、92.5%等,諸如此類。在另一實例中,提及範圍1-5,000倍包括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倍等,以及1.1、1.2、1.3、1.4、1.5倍等,2.1、2.2、2.3、2.4、2.5倍等,諸如此類。
如本文所用,「約」數係指範圍,包括該數及低於該數10%至高於該數10%的範圍。「約」範圍係指低於該範圍下限10%,直至高於該範圍上限10%。
如本文所用,術語「MHC」係指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物,其為指定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之一組基因座。如本文所用之術語「HLA」係指人類白血球抗原,其為發現於人體中之組織相容性抗原。如本文所用,「HLA」為「MHC」之人類形式且該等術語可互換使用。
如本文中所使用,「抗體」係指展現與特定抗原之結合特異性的醣蛋白。本文中之抗體亦包括能夠結合至抗原的抗體之「抗原結合部分」或片段。該術語包括但不限於多株、單株、單特異性、多特異性(例如雙特異性抗體)、天然、人類化、人類、嵌合、合成、重組、雜交、突變、移植抗體片段(例如全長抗體之一部分,一般為其抗原結合或可變區,例如Fab、Fab';F(ab')2及Fv片段,及活體外產生之抗體,只要其展現所需生物活性。該術語亦包括單鏈抗體,例如單鏈Fv (sFv或scFv)抗體,其中可變重鏈與可變輕鏈連接在一起(直接或經由肽連接子)而形成連續多肽。
如本文所用,「CDR」係指免疫球蛋白(Ig)高變域。CDR由任何適合之方式定義。在一些實施例中,CDR可根據Chothia編號方案、Kabat編號方案、Kabat及Chothia之組合、AbM定義、接觸定義及/或Kabat、Chothia、AbM及/或接觸定義之組合中之任一者定義;且可產生不同結果。
如本文所用,在任何結合劑(例如抗體)之情形下,術語「選擇性結合」係指特異性結合至抗原或抗原決定基(諸如以高親和力)且不顯著結合其他無關抗原或抗原決定基的結合劑。
如本文所使用,術語「新生抗原」或「新肽」可互換使用且係指與健康細胞相比,由患病或應激細胞(例如癌細胞)差異表現之肽。
術語「接受者」、「個體(individual/subject)」、「宿主」及「患者」在本文中可互換使用,且在一些情況下,係指需要診斷、治療或療法之任何哺乳動物個體,特定言之人類。此等術語中無一者需要醫療人員監督。
如本文所用,術語「治療(treatment/treating)」及其類似術語在一些情況下係指出於獲得效應之目的而投與藥劑或執行程序。該效應就完全或部分預防疾病或其症狀而言可具預防性,及/或就實現疾病及/或疾病症狀之部分或完全治癒而言可具治療性。如本文所用,「治療」可包括治療哺乳動物、尤其人類之疾病或病症(例如癌症),且包括:(a)預防可能易患該疾病但尚未診斷為患有其之個體中出現疾病或疾病症狀(例如包括可能與原發性疾病相關或由原發性疾病引起之疾病);(b)抑制該疾病,亦即遏制其發展;及(c)緩解該疾病,亦即使疾病消退。治療可指在治療或改善或預防癌症中之任何成功標誌,包括任何客觀或主觀參數,諸如消除;緩解;減弱症狀或使疾病病狀對於患者為更可容忍的;減緩變性或衰退之速率;或使變性之最終點較低衰弱。治療或改善症狀係基於一或多個客觀或主觀參數;包括醫師檢查結果。因此,術語「治療」包括投與本發明之化合物或藥劑以預防或延遲、緩解或遏制或抑制與疾病(例如癌症)相關之症狀或病狀的發展。術語「治療效果」係指個體之疾病、疾病症狀或疾病副作用之減輕、消除或預防。
在一些情況下,「治療有效量」意謂當向個體投與以治療疾病時足以實現彼疾病之治療的量。
「一致性百分比(%)」係指兩個序列(核苷酸或胺基酸)在比對時,在相同位置具有相同殘基的程度。舉例而言,「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Y具有X%一致性」係指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Y的一致性%且詳述為胺基酸序列中之X%殘基與SEQ ID NO: Y中所揭示之序列殘基一致。一般而言,使用電腦程式進行此類計算。比較及比對序列對之例示性程序包括ALIGN (Myers及Miller, 1988)、FASTA (Pearson及Lipman, 1988;Pearson, 1990)及間隙BLAST(Altschul等人, 1997)、BLASTP、BLASTN或GCG (Devereux等人, 1984)。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物 (MHC) 或人類白血球抗原 (HLA)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物(MHC),在人類中亦稱為人類白血球抗原(HLA),為在有核細胞表面上表現之醣蛋白,其藉由提供對細胞健康狀態之洞察而充當蛋白質體掃描晶片。其連續自正常宿主細胞蛋白質、癌細胞、發炎細胞及細菌、病毒及寄生蟲感染細胞取樣肽,且在細胞表面上呈遞短肽用於藉由T淋巴細胞識別。呈遞之肽亦可來源於框架外的蛋白質或來源於嵌入內含子中之序列,或來源於轉譯在除習知甲硫胺酸密碼子ATG以外之密碼子處起始的蛋白質。
小鼠及人類中存在兩類MHC,亦即MHC I及MHC II。MHC I包含典型及非典型MHC I亞群。 典型 MHC I HLA-I
典型MHC I分子包括人類HLA-A、HLA-B及HLA-C及小鼠H-2-K、H-2-D、H-2-B及H-2-L。典型MHC I分子具有高度多態性,具有超過2,735個HLA-A對偶基因、3,455個HLA-B對偶基因及2,259個HLA-C對偶基因。典型MHC I表現於所有有核細胞之表面上且將肽呈遞至CD8 T淋巴細胞。細胞機構中30%之蛋白質快速降解且為典型MHC I抗原呈遞之主要受質。
對於待由典型MHC I分子呈遞之肽,首先經由習知加工途徑(泛素蛋白酶體系統)加工蛋白質,該加工途徑以蛋白酶體中的蛋白質降解及轉運體相關蛋白(TAP)依賴性轉運肽至內質網(ER)中開始,且以肽負載至HLA肽結合袋中結束。有助於習知加工途徑之蛋白質統稱為抗原加工機制(APM)且包括蛋白酶體、TAP複合物、TAP相關蛋白(tapasin)、內質網胺基肽酶(ERAAP)、結合免疫球蛋白蛋白(BiP)、鈣連伴護蛋白及鈣網伴護蛋白。缺少蛋白酶體次單位、TAP1/2、ErP57或鈣網伴護蛋白之細胞在其表面上之典型MHC I分子的數目減少。 非典型 MHC I HLA-I
非典型MHC I分子包括HLA-E、HLA-F及HLA-G,且具有有限的多態性。其在調節先天性及適應性免疫反應中起作用。非典型MHC I分子呈遞由健康及疾病狀態下之習知加工途徑及替代加工途徑兩者產生的肽,且表示在疾病狀態下(例如癌症)供靶向之一組新穎標記。 HLA-E
非典型MHC I類分子,HLA-E為非多態性的。在自然界中,已鑑定13個HLA-E對偶基因僅具有兩種功能變異體,亦即HLAE*0101及HLA-E*0103。HLA-E*0101 (HLA-E 107R)與*0103(HLA-E 107G)之間的差異為在肽結合袋外部之位置107處的單一胺基酸差異。類似於典型MHC I分子,HLA-E表現於所有有核細胞中,然而表現量通常較低。細胞及組織中之HLA-E分子表現一般在應激及疾病期間增加。因此,與健康細胞相比,HLA-E差異表現於應激或病變細胞(例如癌細胞)上。
在健康細胞中,假設HLA-E呈現衍生自典型MHC分子之肽,以經由接合受體CD94/NKG2來抑制或刺激NK細胞及CD8 T細胞亞群之活性。視HLA-E所呈遞之特定肽而定,HLA-E複合物分別與CD94/NKG2A或CD94/NKG2C接合以抑制或活化NK細胞及CD8 T細胞亞群。
與由典型HLA-I分子產生之信號肽具有相同特徵的另一信號肽為自非典型HLA-G產生之信號肽。在正常生理條件下嚴格調控HLA-G表現,在體內之相對少數組織及細胞中發現有限表現。HLA-G作為免疫耐受性分子發揮關鍵作用且在癌組織/細胞中觀測到其表現。此外,來自HLA-G之信號肽由習知抗原加工途徑處理且藉由肽轉運體TAP遞送至內質網。在一些實施例中,信號肽為VMAPRTLFL (SEQ ID NO: 18)。
癌細胞中之 HLA-E 表現及肽呈遞
缺乏APM之一或多種組分的細胞經由獨立於APM依賴性習知加工途徑之替代加工途徑將肽負載至MHC I類分子中。缺乏APM之細胞不僅在其表面上具有減少數目之典型MHC I分子,且亦展示HLA-E分子之細胞表面密度的增加以及所呈遞肽之譜系的增加。替代加工途徑組成性開啟且在健康及病變細胞兩者中產生肽。然而,此等肽並不由健康細胞呈現;替代地,其僅呈遞於病變或應激細胞中。因此,由缺乏APM之細胞產生之不同肽譜系,亦稱為「與削弱的肽加工相關之T細胞抗原決定基(TEIPP)」,代表癌細胞特有的新穎靶標,且代表癌症治療中治療性開發的理想靶標。
在應激或病變狀態(例如癌症)下,應激或病變細胞(例如癌細胞)差異表現包含HLA-E及衍生自典型MHC分子或非典型HLA-G分子之肽的複合物。相比於健康細胞,包含HLA-E及衍生自典型MHC分子或非典型HLA-G分子之肽的複合物差異表現於應激或病變細胞上。靶向此複合物阻斷複合物與NK細胞及CD8 T細胞亞群上之受體的抑制相互作用,藉此誘導針對表現複合物之細胞的免疫反應。 MHC II HLA-II
MHC II分子包括人類HLA-DM、HLA-DO、HLA-DP、HLA-DQ及HLA-DR,且包括小鼠H-2 I-A及H-2 I-E。MHC II表現更限於B細胞、樹突狀細胞、巨噬細胞、活化T細胞及胸腺上皮細胞,且MHC II分子將肽呈遞至CD4淋巴細胞。 靶向包含非典型 HLA-I ( 例如 HLA-E) 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
在某些實施例中,本文揭示靶向包含非典型HLA-I (例如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至少一個包含重鏈可變域(VH)之重鏈及至少一個包含輕鏈可變域(VL)之輕鏈。各VH及VL包含三個互補決定區(CDR)。VH及VL以及CDR之胺基酸序列決定抗體之抗原結合特異性及抗原結合強度。VH及VL以及CDR之胺基酸序列概述於表1中。 1. 抗體
結合包含 HLA-E 及典型 HLA 信號肽 (ABX-0020 0021 0022 0023) 之複合物的人類單株抗體序列
序列 SEQ ID NO:
輕鏈 CDR1 QSISSY 1
輕鏈 CDR2 AAS 2
輕鏈 CDR3 QQSATYWDM 3
重鏈 CDR1 GFTFSSYA 4
重鏈 CDR2 IAYGGGAT 5
重鏈 CDR3 AKGLSNFDY 6
輕鏈可變域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SISSYLNWYQQKPGKAPKLLIYAASSLQS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QQSATYWDMFGQGTKVEIKR 7
重鏈可變域 EVQLLESGGGLVQPGGSLRLSCAASGFTFSSYAMSWVRQAPGKGLEWVSTIAYGGGATA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KGLSNFDYWGQGTLVTVSS 8
重鏈 ( 人類 IgG1) EVQLLESGGGLVQPGGSLRLSCAASGFTFSSYAMSWVRQAPGKGLEWVSTIAYGGGATA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KGLSNFDYWGQ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EEM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30
輕鏈 ( 人類 κ )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SISSYLNWYQQKPGKAPKLLIYAASSLQS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QQSATYWDMFGQGTKVEIKRTVAAPSVFIFPPSDEQLKSGTASVVCLLNNFYPREAKVQWKVDNALQSGNSQESVTEQDSKDSTYSLSSTLTLSKADYEKHKVYACEVTHQGLSSPVTKSFNRGEC 31
重鏈 ( 人類 IgG1)消除FcγR與LALA突變(Leu234Ala/Leu235Al)之結合 EVQLLESGGGLVQPGGSLRLSCAASGFTFSSYAMSWVRQAPGKGLEWVSTIAYGGGATA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KGLSNFDYWGQ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AAGGPS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APIEKTISKAKGQPREPQVYTLPPSREEM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32
重鏈 ( 人類 IgG1)增強FcγR與DLE突變(Ser239Asp/Ala330Leu/Ile332Glu)之結合 EVQLLESGGGLVQPGGSLRLSCAASGFTFSSYAMSWVRQAPGKGLEWVSTIAYGGGATA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KGLSNFDYWGQGTLVTVSSASTKGPSVFPLAPSSKSTSGGTAALGCLVKDYFPEPVTVSWNSGALTSGVHTFPAVLQSSGLYSLSSVVTVPSSSLGTQTYICNVNHKPSNTKVDKKVEPKSCDKTHTCPPCPAPELLGGPDVFLFPPKPKDTLMISRTPEVTCVVVDVSHEDPEVKFNWYVDGVEVHNAKTKPREEQYNSTYRVVSVLTVLHQDWLNGKEYKCKVSNKALPLPEEKTISKAKGQPREPQVYTLPPSREEMTKNQVSLTCLVKGFYPSDIAVEWESNGQPENNYKTTPPVLDSDGSFFLYSKLTVDKSRWQQGNVFSCSVMHEALHNHYTQKSLSLSPGK 33
重鏈 ( 小鼠 IgG1) EVQLLESGGGLVQPGGSLRLSCAASGFTFSSYAMSWVRQAPGKGLEWVSTIAYGGGATAYADSVKGRFTISRDNSKNTLYLQMNSLRAEDTAVYYCAKGLSNFDYWGQGTLVTVSSAKTTPPSVYPLAPGSAAQTNSMVTLGCLVKGYFPEPVTVTWNSGSLSSGVHTFPAVLQSDLYTLSSSVTVPSSPRPSETVTCNVAHPASSTKVDKKIVPRDCGCKPCICTVPEVSSVFIFPPKPKDVLTITLTPKVTCVVVDISKDDPEVQFSWFVDDVEVHTAQTQPREEQFNSTFRSVSELPIMHQDWLNGKEFKCRVNSAAFPAPIEKTISKTKGRPKAPQVYTIPPPKEQMAKDKVSLTCMITDFFPEDITVEWQWNGQPAENYKNTQPIMNTNGSYFVYSKLNVQKSNWEAGNTFTCSVLHEGLHNHHTEKSLSHSPGK 34
輕鏈 ( 小鼠 κ ) DIQMTQSPSSLSASVGDRVTITCRASQSISSYLNWYQQKPGKAPKLLIYAASSLQSGVPSRFSGSGSGTDFTLTISSLQPEDFATYYCQQSATYWDMFGQGTKVEIKRADAAPTVSIFPPSSEQLTSGGASVVCFLNNFYPKDINVKWKIDGSERQNGVLNSWTDQDSKDSTYSMSSTLTLTKDEYERHNSYTCEATHKTSTSPIVKSFNRNEC 35
結合 CD3 之小鼠單株抗體序列
輕鏈 CDR1 TGAVTTSNY 9
輕鏈 CDR2 GTN 10
輕鏈 CDR3 ALWYSNLWV 11
重鏈 CDR1 GFTFNTYA 12
重鏈 CDR2 IRSKYNNYAT 13
重鏈 CDR3 VRHGNFGNSYVSWFAY 14
輕鏈可變域 QAVVTQESALTTSPGETVTLTCRSSTGAVTTSNYANWVQEKPDHLFTGLIGGTNKRAPGVPARFSGSLIGDKAALTITGAQTEDEAIYFCALWYSNLWVFGGGTKLTVL 15
重鏈可變域 EVQLVESGGGLVQPKGSLKLSCAASGFTFNTYAMNWVRQAPGKGLEWVARIRSKYNNYATYYADSVKDRFTISRDDSQSILYLQMNNLKTEDTAMYYCVRHGNFGNSYVSWFAYWGQGTLVTVSS 16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非典型HLA-I (例如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對單獨的非典型HLA-I不具有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對單獨的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對包含非典型HLA-I及非相關新生抗原之複合物不具有結合親和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
在一些實施例中,非典型HLA-I為HLA-E、HLA-F、HLA-G或HLA-H。在一些實施例中,非典型HLA-I為HLA-E。在一些實施例中,HLA-E為HLA-E*0101或HLA-E*010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0101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0103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0101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且結合至HLA-E*0103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複合物包含HLA-E及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新生抗原: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及SEQ ID NO: 29 (VT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複合物包含HLA-E及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新生抗原: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及SEQ ID NO: 27 (VMAPRTVLL)。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鼠類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嵌合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駱駝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人類化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人類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TCR樣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單域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域抗體為駱駝單域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係多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ε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多功能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治療部分包括但不限於細胞毒素、化學治療藥物、免疫抑制劑及放射性同位素。細胞毒素或細胞毒性劑包括對細胞有害(例如,殺死細胞)之任何藥劑。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紫杉醇、細胞遲緩素B (cytochalasin B)、短桿菌素D (gramicidin D)、溴化乙錠、吐根素(emetine)、絲裂黴素(mitomycin)、依託泊苷(etoposide)、特諾波賽(tenoposide)、長春新鹼(vincristine)、長春鹼(vinbiastine)、秋水仙鹼(coichicin)、小紅莓(doxorubicin)、道諾黴素(daunorubicin)、二羥基炭疽菌素二酮(dihydroxy anthracin dione)、米托蒽醌(mitoxantrone)、光神黴素(mithramycin)、放線菌素D (actinomycin D)、1-去氫睪固酮、糖皮質激素、普魯卡因(procaine)、四卡因(tetracaine)、利多卡因(lidocaine)、普萘洛爾(propranolol)及嘌呤黴素(puromycin)及其類似物或同系物。適合之化學治療劑包括但不限於抗代謝物(例如甲胺喋呤、6-巰基嘌呤、6-硫鳥嘌呤、阿糖胞苷、氟達拉濱(fludarabin)、5-氟尿嘧啶、達卡巴嗪(decarbazine)、羥基脲、硫唑嘌呤(azathiprin)、吉西他濱(gemcitabin)及克拉屈濱(cladribin))、烷基化劑(例如氮芥、噻替哌、苯丁酸氮芥、美法侖、卡莫司汀(carmustine) (BSNU)及洛莫司汀(lomustine) (CCNU)、環磷醯胺、白消安、二溴甘露醇、鏈佐黴素、絲裂黴素C及順-二氯二胺鉑(II) (DDP)順鉑)、蒽環黴素(例如道諾黴素(原柔紅黴素)及小紅莓)、抗生素(例如更生黴素(原放線菌素)、博萊黴素、光神黴素及安麯黴素(AMC))及抗有絲分裂劑(例如長春新鹼(vincristine)、長春鹼(vinblastine)、多西他賽(docetaxel)、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及長春瑞賓(vinorelbin))。適合之放射性同位素包括但不限於碘-131、釔-90或銦-Ill。治療部分之其他實例為具有所需生物活性之蛋白質或多肽。此類蛋白質可包括例如酶活性毒素或其活性片段,諸如相思子毒素(abrin)、蓖麻毒素A、綠膿桿菌外毒素或白喉毒素;蛋白質,諸如腫瘤壞死因子或干擾素-γ;或生物反應調節劑,諸如淋巴介質、介白素-1 (IL-1)、介白素-2 (IL-2)、介白素-6 (IL-6)、顆粒球巨噬細胞群落刺激因子(GM-CSF)、顆粒球群落刺激因子(G-CSF)或其他生長因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與包含非典型HLA-I (例如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免疫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T細胞為CD8+ 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該細胞為癌細胞。 抗體可變域 (VL VH)
本文揭示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該等抗體具有包含輕鏈可變域(VL)之輕鏈。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VL具有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VL具有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VL具有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本文進一步揭示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該等抗體具有包含重鏈可變域(VH)之重鏈。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VH具有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VH具有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VH具有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本文亦揭示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該等抗體包含輕鏈可變域(VL)及重鏈可變域(VH)。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VL具有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具有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VL具有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VH具有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VL具有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VH具有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抗體重鏈及輕鏈
本文揭示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該等抗體具有輕鏈(LC)。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LC),該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本文進一步揭示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該等抗體具有重鏈(HC)。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本文亦揭示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該等抗體包含輕鏈(LC)及重鏈(HC)。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LC,該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本文進一步揭示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該等抗體具有重鏈(HC)。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本文亦揭示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該等抗體包含輕鏈(LC)及重鏈(HC)。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LC,該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本文進一步揭示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該等抗體具有重鏈(HC)。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本文亦揭示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該等抗體包含輕鏈(LC)及重鏈(HC)。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LC,該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本文揭示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該等抗體具有輕鏈(LC)。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LC),該LC具有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本文進一步揭示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該等抗體具有重鏈(HC)。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本文亦揭示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該等抗體包含輕鏈(LC)及重鏈(HC)。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LC,該LC具有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抗體互補決定區 (CDR)
本文揭示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該等抗體具有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之輕鏈。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本文進一步揭示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該等抗體具有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之重鏈。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本文亦揭示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該等抗體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CDR2及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輕鏈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2;及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2,及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CDR3、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2,及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3;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2;及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3、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2及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3。 雙特異性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揭示之抗體為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ε蛋白。
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包含抗CD3抗體或其片段,諸如UCHT1、OKT3、F6A、L2K、莫羅單抗(muromonab)、奧昔珠單抗(otelixizumab)、替利珠單抗(teplizumab)、維西珠單抗(visilizumab)、CD3-12、MEM-57、4D10A6、CD3D或TR66。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治療方法
本文提供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癌症的方法,其包含向個體投與抗體,該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如本文所揭示之包含非典型HLA-I (例如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乳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腎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肺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卵巢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結腸直腸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胰臟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絨毛膜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胃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子宮頸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頭頸癌。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骨髓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白血病。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淋巴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急性骨髓白血病(AML)。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多發性骨髓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B細胞惡性病。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症為套細胞淋巴瘤。
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細胞差異表現新生抗原。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細胞差異表現HLA-E。在一些實施例中,癌細胞差異表現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非典型HLA-I (例如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對單獨的非典型HLA-I不具有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對單獨的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對包含非典型HLA-I及非相關新生抗原之複合物不具有結合親和力。
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
在一些實施例中,非典型HLA-I為HLA-E、HLA-F、HLA-G或HLA-H。在一些實施例中,非典型HLA-I為HLA-E。在一些實施例中,HLA-E為HLA-E*0101。在一些實施例中,HLA-E為HLA-E*010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0101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0103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0101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且結合至HLA-E*0103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複合物包含HLA-E及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新生抗原: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及SEQ ID NO: 29 (VTAPRTVLL)。在一些實施例中,複合物包含HLA-E及選自由以下組成之群的新生抗原: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及SEQ ID NO: 27 (VMAPRTVLL)。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鼠類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嵌合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駱駝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人類化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人類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TCR樣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單域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單域抗體為駱駝單域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係多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ε蛋白。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多功能抗體。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治療部分包括但不限於細胞毒素、化學治療藥物、免疫抑制劑及放射性同位素。細胞毒素或細胞毒性劑包括對細胞有害(例如,殺死細胞)之任何藥劑。實例包括但不限於紫杉醇、細胞遲緩素B (cytochalasin B)、短桿菌素D (gramicidin D)、溴化乙錠、吐根素(emetine)、絲裂黴素(mitomycin)、依託泊苷(etoposide)、特諾波賽(tenoposide)、長春新鹼(vincristine)、長春鹼(vinbiastine)、秋水仙鹼(coichicin)、小紅莓(doxorubicin)、道諾黴素(daunorubicin)、二羥基炭疽菌素二酮(dihydroxy anthracin dione)、米托蒽醌(mitoxantrone)、光神黴素(mithramycin)、放線菌素D (actinomycin D)、1-去氫睪固酮、糖皮質激素、普魯卡因(procaine)、四卡因(tetracaine)、利多卡因(lidocaine)、普萘洛爾(propranolol)及嘌呤黴素(puromycin)及其類似物或同系物。適合之化學治療劑包括但不限於抗代謝物(例如甲胺喋呤、6-巰基嘌呤、6-硫鳥嘌呤、阿糖胞苷、氟達拉濱(fludarabin)、5-氟尿嘧啶、達卡巴嗪(decarbazine)、羥基脲、硫唑嘌呤(azathiprin)、吉西他濱(gemcitabin)及克拉屈濱(cladribin))、烷基化劑(例如氮芥、噻替哌、苯丁酸氮芥、美法侖、卡莫司汀(carmustine) (BSNU)及洛莫司汀(lomustine) (CCNU)、環磷醯胺、白消安、二溴甘露醇、鏈佐黴素、絲裂黴素C及順-二氯二胺鉑(II) (DDP)順鉑)、蒽環黴素(例如道諾黴素(原柔紅黴素)及小紅莓)、抗生素(例如更生黴素(原放線菌素)、博萊黴素、光神黴素及安麯黴素(AMC))及抗有絲分裂劑(例如長春新鹼(vincristine)、長春鹼(vinblastine)、多西他賽(docetaxel)、太平洋紫杉醇(paclitaxel)及長春瑞賓(vinorelbin))。適合之放射性同位素包括但不限於碘-131、釔-90或銦-Ill。治療部分之其他實例為具有所需生物活性之蛋白質或多肽。此類蛋白質可包括例如酶活性毒素或其活性片段,諸如相思子毒素(abrin)、蓖麻毒素A、綠膿桿菌外毒素或白喉毒素;蛋白質,諸如腫瘤壞死因子或干擾素-γ;或生物反應調節劑,諸如淋巴介質、介白素-1 (IL-1)、介白素-2 (IL-2)、介白素-6 (IL-6)、顆粒球巨噬細胞群落刺激因子(GM-CSF)、顆粒球群落刺激因子(G-CSF)或其他生長因子。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與包含非典型HLA-I (例如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免疫反應。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在一些實施例中,T細胞為CD8+ T細胞。在一些實施例中,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LC),該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LC),該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HC),其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LC),該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HC),其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LC),該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HC),其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LC),該LC具有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可變域(VL)。在一些實施例中,VL具有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VL具有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VH具有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VH具有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VH具有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VL具有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具有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可變域(VH)。在一些實施例中,VL具有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VH具有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VL具有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VH具有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具有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1、具有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2及具有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輕鏈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2;及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2,及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CDR3、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2,及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3;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2;及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3、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2及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涵蓋任何適合之投與途徑以與本文所揭示之方法一起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靜脈內投與來投與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藉由皮下投與來投與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係局部投與。在一些實施例中,全身性(例如靜脈內、肌內、皮下、皮內、經口、鼻內、舌下)投與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調配為油膏、洗劑或乳液。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調配為溶液。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經調配用於局部、經口、頰內或經鼻投與。
在一些實施例中,在投與抗體之前監測個體。鑑別症狀且評估其嚴重程度。如本文所述之抗體單獨或與額外治療組合投與,隨時間推移單次或多次投與,如本文所論述或熟習此項技術者所已知。在一些實施例中,監測個體以確定治療方案之功效。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方案回應於初步治療結果而經修改,使得改變治療劑量或頻率或劑量及頻率以便根據症狀緩解、副作用減輕或症狀緩解與副作用減輕之組合來獲得所需水準之個體反應。 醫藥組合物
本文亦揭示醫藥組合物,其包含(a)選擇性結合至如本文所揭示之包含非典型HLA-I (例如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及(b)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LC),該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LC),該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HC),其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LC),該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HC),其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LC),該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LC),其具有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HC),其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HC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LC),該LC具有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HC),該HC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LC具有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HC具有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可變域(VL)。在一些實施例中,VL具有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VL具有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VH具有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VH具有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VH具有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該抗體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VL具有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具有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VL具有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VH具有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VL具有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且VH具有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輕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CDR序列,其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CDR2及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輕鏈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2;及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2,及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輕鏈CDR3、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2,及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0%一致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輕鏈CDR3;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2;及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約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重鏈CDR3。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以下中之至少一者: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2、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輕鏈CDR3、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1、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2及胺基酸序列與SEQ ID NO: 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重鏈CDR3。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為雙特異性抗體。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LC),該LC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HC),該HC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75%、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或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雙特異性抗體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在一些實施例中,與本文揭示之組合物一起使用之賦形劑包括順丁烯二酸、酒石酸、乳酸、檸檬酸、乙酸、碳酸氫鈉、磷酸鈉、組胺酸、甘胺酸、氯化鈉、氯化鉀、氯化鈣、氯化鋅、水、右旋糖、N-甲基吡咯啶酮、二甲亞碸、N,N-二甲基乙醯胺、乙醇、丙二醇、聚乙二醇、二乙二醇單乙醚及界面活性劑聚氧乙烯-脫水山梨糖醇單油酸酯。
在一些實施例中,組合物進一步包含額外治療劑。在一些實施例中,治療劑為化學治療劑。化學治療劑尤其可包括細胞毒性劑、抗代謝物劑(例如葉酸拮抗劑、嘌呤類似物、嘧啶類似物等)、拓樸異構酶抑制劑(例如喜樹鹼衍生物、蒽醌、蒽環黴素、表鬼臼毒素、喹啉生物鹼等)、抗微管劑(例如紫杉烷、長春花生物鹼)、蛋白質合成抑制劑(例如三尖杉鹼、喜樹鹼衍生物、喹啉生物鹼)、烷基化劑(例如烷基磺酸鹽、伸乙亞胺、氮芥、亞硝基脲、鉑衍生物、三氮烯等)、生物鹼、萜類化合物及激酶抑制劑。
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及治療劑在同一調配物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抗體及治療劑在不同調配物中。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體在投與其他治療劑之前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體與投與其他治療劑同時使用。在一些實施例中,本文所述之抗體在投與另一治療劑之後使用。
使醫藥調配物與特定局部、區域或全身性投與或遞送途徑相容。因此,醫藥調配物包括適用於藉由特定途徑投與的載劑、稀釋劑或賦形劑。本文中組合物之投與途徑之特定非限制性實例為非經腸,例如靜脈內、動脈內、皮內、肌肉內、皮下、胸膜內、經皮(局部)、經黏膜、顱內、脊椎內、眼內、經直腸、經口(消化道)、黏膜投與,及適用於治療方法或投與方案之任何其他調配物。
用於非經腸施用之溶液或懸浮液包括:無菌稀釋劑,諸如注射用水、鹽水溶液、不揮發性油、聚乙二醇、甘油、丙二醇或其他合成溶劑;抗菌劑,諸如苯甲醇或對羥基苯甲酸甲酯;抗氧化劑,諸如抗壞血酸或硫酸氫鈉;螯合劑,諸如乙二胺四乙酸;緩衝劑,諸如乙酸鹽、檸檬酸鹽或磷酸鹽;及張力調節劑,諸如氯化鈉或右旋糖。在一些實施例中,用諸如鹽酸或氫氧化鈉之酸或鹼來調節pH。
用於注射之醫藥調配物包括無菌水溶液(當可溶於水時)或分散液及用於臨時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或分散液之無菌粉末。對於靜脈內投與,適合載劑包括生理鹽水、抑菌水、Cremophor EL™ (BASF, Parsippany, N.J.)或磷酸鹽緩衝鹽水(PBS)。在一些實施例中,載劑為溶劑或分散介質,其含有例如水、乙醇、多元醇(例如甘油、丙二醇及液態聚乙二醇及其類似物)或其適合混合物。在一些實施例中,例如藉由使用諸如卵磷脂之包衣、藉由在分散液之情況下維持所需粒度及藉由使用界面活性劑來維持流動性。抗細菌劑及抗真菌劑包括例如對羥苯甲酸酯、氯丁醇、苯酚、抗壞血酸及硫柳汞。等張劑,例如糖;多元醇,諸如甘露糖醇或山梨糖醇;或在一些實施例中,氯化鈉包括於組合物中。在一些情況下,亦包括延遲可注射組合物之吸收的藥劑,例如單硬脂酸鋁或明膠延長可注射組合物之吸收。
無菌可注射調配物係藉由將所需量之活性組合物與一種上述成分或其組合一起併入適當溶劑中來製備。一般而言,分散液係藉由將活性組合物併入至含有鹼性分散介質及任何其他成分之無菌媒劑中來製備。在用於製備無菌可注射溶液之無菌粉末的情況下,製備方法包括例如真空乾燥及冷凍乾燥,其產生活性成分加上來自其先前製備之溶液之任何額外所需成分的粉末。
對於經黏膜或經皮投藥,在調配物中使用適於滲透阻障之滲透劑。此類滲透劑為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且對於經黏膜投與,包括例如清潔劑、膽汁鹽及梭鏈孢酸衍生物。在一些實施例中,經黏膜投藥係經由使用鼻噴霧劑、吸入裝置(例如吸入器)或栓劑實現。對於經皮投藥,將活性化合物調配成軟膏、油膏、凝膠、乳膏或貼片。
在一些實施例中,醫藥調配物係用保護以免自體內快速消除之載劑來製備,諸如控制釋放調配物或時間延遲材料,諸如單硬脂酸甘油酯或硬脂酸甘油酯。在一些實施例中,調配物亦使用諸如植入物及微囊封遞送系統之製品遞送以達成局部、區域或全身性遞送或控制或持續釋放。 實例
以下實例係出於說明本發明之各種實施例之目的給出且不意欲以任何方式限制本發明。本發明實例以及本文所描述之方法係目前較佳實施例之代表,為例示性的且不欲作為對本發明範圍之限制。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想到涵蓋在本發明之精神範圍內、如由申請專利範圍之範疇所限定的其中之變化及其他用途。 實例 1. 產生抗體
R4純系首先自半合成人類抗體噬菌體庫分離。簡言之,如下進行此操作。由Creative Biolabs構築之人類scFv抗體噬菌體展示庫(1.42×10 9個純系) (HuScL-2噬菌體文庫)用於篩選HLA-G信號肽/HLA-E*0103複合物(ABI-V-0025;VMAPRTLFL)。簡言之,五種內部肽/HLA-A2*0201複合物(ABI-AV-007-Biot、ABI-AV-0010-Biot、ABI-AV-0014-Biot、ABI-AV-0019及ABI-AB-0030-Biot)之30 µg混合物用於耗乏及預阻斷,接著用50 µg ABI-V-0025進行富集。噬菌體庫之富集因子為2.73×10 6(噬菌體輸入:5×10 11,噬菌體輸出:1.83×10 5)。用4.03×10 2之富集因子,對第二輪生物淘選重複此過程。第三輪生物淘選重複此過程,但使用20 µg複合物混合物進行耗乏(富集因子2.31×10 2)。對於第四輪生物淘選,50 µg ABI-V-0018用於耗乏及預阻斷,接著用50 µg ABI-V-0025進行富集(富集因子44)。自四第四輪生物淘選之噬菌體輸出,挑選40個純系且定序,展現一個獨特序列。此純系稱為R4 (純系1) ( 1A- 1B)。為測定R4抗體之親和力,將其在0.1% BSA、0.1% Tween20 PBS稀釋/洗滌緩衝液中稀釋且以20 μg/ml在ForteBio Octet蛋白A生物感測器尖端上固定50秒。隨後在稀釋/洗滌緩衝液中洗滌尖端50秒。使用典型0025-E 01:03單體複合物之六種濃度(在稀釋/洗滌緩衝液中以100 μg/ml開始之連續稀釋)量測抗體結合締合,歷經150秒之時程,緊接著解離(稀釋/洗滌緩衝液) 150秒( 1C)。純系R4 (純系1)之平衡解離常數(KD)測定為411 nM ( 1D)。
R4 之親和力成熟 : 週期 2 為了增加純系R4對V-0025之結合親和力,將R4 scFv構築體選殖至酵母載體中以藉由改變CDRH3區域中之兩個胺基酸產生R4突變體庫。簡言之,酵母展示庫產生使用過的EBY100酵母勝任細胞,該等細胞藉由在100 mM乙酸鋰(LiAc,Sigma)加上10 mM二硫蘇糖醇(DTT,Sigma)中培育而製備用於轉化。使用GenePulser (BioRad)以10 mM LiAc中之60 OD製備酵母/2 mm比色管(BioRad)實現電穿孔,其中改變1 scFv純系及100 ng pYES3 (ThermoFisher)以在GAL1啟動子之後包括Aga2及在scFv之後包括Flag (DYKDDDDK)抗原決定基標籤。為確定轉化體之數目,將100 µL 1/10、1/100及1/1000轉化酵母稀釋液展塗在葡萄糖盤上,減去色胺酸和尿嘧啶(D-UT,Teknova)。在30℃下培育2天之後,計算轉化效率。接著挑選隨機純系以藉由PCR分析插入多樣性。使酵母在30℃下在200 rpm振盪下在具有葡萄糖減去色胺酸及尿嘧啶(D-UT,Teknova)之CM培養液中生長。scFv表面誘導係藉由使酵母在CM培養液中生長至少20小時來達成,該培養液具有半乳糖減去色胺酸及尿嘧啶(G-UT,Teknova),補充有0.1%棉子糖(Sigma) (GR-UT)。
在首先用2% BSA/PBS 0.05% tween (阻斷緩衝液)阻斷之後,酵母在室溫下在旋轉下染色30分鐘至1小時。視單體濃度而定,酵母接著與生物素標記肽/HLA複合物單體一起在冰上培育30分鐘至90分鐘。在冰上持續30分鐘用Streptaivdin PE (ThermoFisher)及DYKDDDDK抗原決定基標籤Alexa Fluor 488 (R&D Systems)實現二次標記。使用LSR II流式細胞儀(BD Biosciences)或CytoFLEX S (Beckmen Coulter)獲取樣品。使用Flowjo軟體版本10或FACSDiva (BD Biosciences)製備資料。
藉由磁化活化細胞分選(MACS)或螢光活化細胞分選(FACS),使用庫大小之至少十倍覆蓋率來達成篩選。對於MACS篩選,首先在室溫下在旋轉下用2% BSA/PBS 0.05% tween (阻斷緩衝液)阻斷酵母30分鐘至1小時。接著將生物素標記肽/HLA複合物單體在冰上以1 µM培育30分鐘。使用抗生蛋白鏈菌素微珠(Miltenyi Biotec)達成二次標記。將標記之酵母倒在MACS分離器(Miltenyi Biotec)上之MACS管柱上。收集結合至管柱之酵母且視為富集群體。對於FACS篩選,如流動式細胞測量術部分中所述地製備酵母菌。使用FACS Aria II (BD Bioscience)分選樣品。將分選的酵母視為富集群體。
藉由平板接種鑑定獨特scFv純系。在30℃下兩天之後,挑選個別菌落且藉由PCR分析。在Expi293F (ThermoFisher)細胞中產生所選純系之全長人類IgG1。簡言之,將抗體可變區次選殖至哺乳動物表現載體中,具有匹配的人類κ輕鏈恆定區(pFUSE2ss-CLIg-hK,Invivogen)及人類IgG1恆定區(pFUSEss-CHIg-hG1,Invivogen)序列。載體以2:3輕鏈:重鏈比轉染。抗體用蛋白A樹脂(Genscript)純化且藉由電泳在還原及非還原條件下進行確認。
使用1µM V-0025進行第一輪選擇。閘控係基於親本(R4)結合;親本對V-0025展現0.11%,而週期2庫展現1.66%,指示存在較高親和力結合子( 2A)。第二輪分選使用100nM V-0025。週期2庫展示0.23%結合,而親本展示0%;未觀測到與陰性對照(V-0018)之結合( 2B)。第三輪分選使用10nM V-0025,觀測到1.05%結合( 2C)。最後一輪分選併入Koff;簡言之,V-0025在100nM下培育30分鐘,接著與全長hIgG1型式之R4 (R4-IgG1)一起培育。以各種時間點添加500nM R4-IgG1充當抗體匯。因此,使用Koff壓力進行最後一輪分選以選擇頂部純系( 2D)。為鑑定獨特純系,挑選個別菌落且定序(n=48)。鑑定十個獨特純系( 2)且與親本純系比較結合親和力。在獨特純系中,六個純系顯示具有比親本大至少100倍的V-0025結合( 3A - 3D)。一個純系(純系R2A_1),除具有增加之結合親和力以外,亦展現優良選擇性且選擇用於額外分析( 3E- 3G)。 2. 獨特純系及序列修飾
索引 名稱 CDRH3
1 親本 XXXXXXX
2 R2A_1 X LX NXXX
3 R2A_3 X HX TXXX
4 R2A_8 X HX AXXX
5 R2B_1 X HX NXXX
6 R2B_3 X HX RXXX
7 R2B_8 X HX WXXX
8 oR2A_1 X YX TXXX
9 oR2A_2 X VXXXXX
10 oR2A_3 X LX SXXX
11 R3A2 X HX VXXX
純系 R2A_1 表徵 純系R2A_1自scFv轉化為全長hIgG1以藉由ELISA進行測試及進行細胞染色。基於ELISA資料,量測之親和力約在20nM 處(資料未示出),其表示親和力相比於親本純系R4增加超過10倍。為檢查抗體穩定性,在將抗體儲存於37℃下72小時之後比較結合。如 4中所示,當抗體在37℃下儲存72小時時,R2A_1與A549-B4細胞之結合嚴重受損。
純系 R2A_1 穩定化 為提高R2A_1之穩定性,對VH及VL之構架區中之胺基酸進行若干改變。對於VL,CDRL2經修飾以匹配其生殖系(IGKV1-39)。此亦移除N鍵聯醣基化位點。對於VH,在構架區1中,改變Gln5以匹配生殖系(Leu5)。亦在構架區1中,改變Met18以匹配生殖系(Leu18)。穩定純系稱為R4c1 H1-L1。將scFv序列插入至酵母中進行展示且與親本(R2A_1)相比。儘管損失一些親和力,但特異性無變化(資料未示出)。
為產生具有更大親和力及更廣泛特異性的抗體,基於R4c1-H1-L1生成了酵母展示庫,且在CDRL3區域中引入了四個胺基酸突變,意謂44%之CDRL3序列可潛在地自親本發生改變。如 5A(R0)中所示,儘管有一個選擇組與靶標之結合比與親本更大,但極少純系展現與目標之結合。使用10nM靶標進行分選(R1輸出),其中進行閘控以僅選擇結合親和力大於親本之純系( 6A)。檢查R1庫與靶標之結合,且觀測到相比於親本,以提高的親和力結合之純系的數目實質性增加( 5A,R1)。為選擇親和力增強之純系,使R1庫經受Koff壓力。簡言之,將庫與10 nM靶標一起培育。在洗滌之後,經15至120分鐘添加1µM呈全長IgG1形式之親本純系以充當抗體匯。仍顯示與靶標結合之任何酵母指示與親本純系相比更大的Koff。如 5B中所示,觀測到酵母純系即使在抗體匯中120分鐘之後仍維持與靶標結合。為選擇此等高度改良之純系,使用Koff,用10nM靶標及1µM親本純系-IgG1作為抗體匯進行最終分選(R2輸出) 45分鐘,其中進行分選閘控以僅收集具有最高親和力之純系( 6B)。分選後,個別純系經分離且定序(n=60)。發現21個獨特純系( 3)且檢查在1及0.1 nM處與靶標之結合( 7)。選擇與靶標具有最高結合之三者進行額外測試(純系R2-A01、R2-A12、R2-C09, 7黑色箭頭)。 3. 獨特純系
純系 CDRL3
親本 XXXXXXXXX
R2-B08 GXXXXX WKM
R2-A03 GXXXXX WLM
R2-C03 GXXXXX WRM
R2-A08 X NXXXX HDV
R2-A01 X NXXXX WEX
R2-A04 X NXXXX WVA
R2-C08 X NXXXX WVV
R2-B07 XXXX CX FRP
R2-A05 XXXX CXX SL
R2-A07 XXXX NX WMP
R2-A10 XXXX SX HTP
R2-A11 XXXX SX WEG
R2-B06 XXXX SX YDV
R2-C04 XXXXXX FTP
R2-B03 XXXXXX WFP
R2-A06 XXXXXX WKC
R2-C02 XXXXXX WWP
R2-C05 XXXXXX YKP
R2-A12 XX SXXX WDM
R2-C09 X NXXXX WEA
R2-D05 XX TXXX FTM
實例 2. 藉由 ELISA FACS 及無標記技術表徵頂部純系
自酵母展示鑑定之前三個純系被製成hIgG1且測試特異性及親和力。在測試之三個純系中,R2-A12展現最佳親和力及最廣泛特異性(資料未示出)。R2-A12被指定為ABX0020,且使用1-L瞬時轉染方案在CHO細胞中產生,接著藉由蛋白A親和層析純化。藉由SDS-PAGE還原(表示重鏈及輕鏈之兩個帶)及非還原(約150kD處之單個帶) ( 8A)及藉由經尺寸排阻層析法觀測單峰( 8B)來測定樣品純度。首先針對廣泛的肽/HLA複合物測試ABX0020。如 9A中所示,HLA-E純系3D12結合至所有HLA-E複合物,包括肽空HLA-E。然而,ABX0020對典型HLA信號肽/HLA-E複合物具有特異性( 9B)。其亦識別非典型HLA、HLA-G信號肽/HLA-E複合物。其不識別任何其他肽/HLA-E複合物或任何肽/HLA-A2複合物。未觀測到與HLA-E之小鼠同系物(Qa1b)的交叉反應性。對於ELISA,在室溫下以0.25 μg/ml將高純度HLA-E 01:03及HLA-A2 02:01單體複合物(在0.1% BSA、0.1% Tween20、PBS稀釋/洗滌緩衝液中稀釋)固定於經中性抗生物素蛋白塗佈之微陣列盤上一小時。隨後將盤在稀釋/洗滌緩衝液中洗滌5次。將在稀釋/洗滌緩衝液中稀釋至1 μg/ml之抗體在室溫下培育一小時,且隨後將盤在稀釋/洗滌緩衝液中洗滌5次。抗小鼠及抗人類HRP結合物在稀釋/洗滌緩衝液中1:5000稀釋且在室溫下培育30分鐘,隨後在稀釋/洗滌緩衝液中洗滌5次。將TMB受質添加至盤孔中且以50微升/孔培育15分鐘。以50微升/孔添加1N HCl停止溶液,隨後在450 nm吸光度下讀取盤。
為了確定ABX0020是否識別由HLA-E之兩種不同表型,亦即HLA-E 01:03及HLA-E 01:01呈現的典型HLA I信號肽,在如上文所述之ELISA中使用各單體複合物。在兩個HLA-E對偶基因;HLA-E*0101及*0103中未觀測到與肽之結合的差異( 10A - 10B)。
ABX0020 親和力測定 使用無標記技術(Resonant Sensors, Inc.,ResoSens儀器)測定ABX0020之結合親和力。發現解離平衡常數(KD)為1.87 nM或相比於R4純系改良超過200倍( 9C)。用於測定親和力之方法如下。Thermofisher Capture Select™生物素抗IgG-Fc (Hu) (稀釋之PBS緩衝液)以5 μg/ml固定在經中性抗生物素蛋白塗佈之Bionetic無標記微陣列盤上,直至結合達到平衡。隨後用0.1% BSA、0.1% Tween20、PBS稀釋/洗滌緩衝液洗滌盤3次。藉由抗IgG-Fc捕捉ABX0020 (5 μg/ml於稀釋/洗滌緩衝液中),直至結合達到平衡。隨後將盤在稀釋/洗滌緩衝液中洗滌3次。將V-0025 HLA-E 01:03單體複合物(在稀釋/洗滌緩衝液中以5 μg/ml開始連續稀釋)添加至孔中且使其培育20分鐘以測定結合締合且接著立即解離(稀釋/洗滌緩衝液)大約25分鐘。使用Tracedrawer動力學分析軟體計算結合親和力。
可藉由ELISA觀測ABX0020偵測靈敏度。簡言之,在室溫下將V-0034 HLA-E 01:03單體複合物(在0.1% BSA、0.1% Tween20、PBS緩衝液中以2 μg/ml開始連續稀釋)固定在經中性抗生物素蛋白塗佈之微陣列盤上一小時。隨後將盤在稀釋/洗滌緩衝液中洗滌5次。將抗體在稀釋/洗滌緩衝液中稀釋至1 μg/ml且在室溫下培育一小時,且隨後在稀釋/洗滌緩衝液中洗滌5次。抗小鼠及抗人類HRP結合物在稀釋/洗滌緩衝液中1:5000稀釋且在室溫下培育30分鐘,且隨後在稀釋/洗滌緩衝液中洗滌5次。TMB受質以50微升/孔培育15分鐘。以50微升/孔添加1N HCl停止溶液且在450 nm下讀取盤。在 9D中,ABX0020及HLA-E在1µg/mL處結合,且針對抗原V-0034之滴定進行測試。類似地,在 9E中,V-0034在0.25µg/mL處結合,且使用與對於 9D所描述類似的ELISA方案針對ABX0020及HLA-E之滴定進行測試。為檢查穩定性,將ABX0020保持在37℃下7至14天,接著檢查在4℃下儲存之ABX0020。將ABX0020在37℃下培育7及14天在小鼠血清中稀釋至1 μg/ml (在測試時在血清中製備4℃對照),且添加至具有固定HLA-E 01:03單體複合物之孔,且在如上文所述之ELISA中運行。如 9F中所示,結合不改變,指示ABX0020之良好穩定性。
為了進一步表徵特異性,將轉染以表現HLA-E之K-562細胞(K562.E)用一系列肽進行肽脈衝,接著測試與HLA-E及ABX0020之結合。如 9G中所示,基於與無肽(未脈衝)相比HLA-E表現的增加,所有經肽脈衝均展示負載。ABX0020對負載於HLA-E上之典型HLA及非典型HLA信號肽HLA-G展示特異性,不與測試之三種額外肽結合( 9H)。基於V-0025 (HLA-G信號肽)之肽序列的丙胺酸掃描指示ABX0020與肽/HLAE複合物之結合主要取決於位置8及位置9處之肽( 9I)。總體而言,此等結果指示ABX0020對典型HLA肽信號序列及非典型HLA-G肽信號序列展現廣泛選擇性,具有高親和力及穩定性。 實例 3. ABX0020 選擇性結合至目標陽性癌細胞株
為確認特異性,在多個腫瘤細胞株中測試ABX0020之結合。由於已知HLA-E在正常胎盤滋養層中高度表現,因此絨毛膜癌滋養層細胞株JEG-3用作HLA-E及ABX0020結合的陽性對照( 11A)。為確認ABX0020對HLA-E/肽複合物之限制,在缺乏HLA-E之JEG-3 (JEG-3 Eko)中測試結合。如 11A,中圖中所示,HLA-E及ABX0020無法結合至JEG-3 Eko細胞。為確認ABX0020僅識別需要TAP表現之典型肽/HLA-E複合物,在Tap-1敲除JEG-3細胞(JEG-3 Tap-1ko)中測試結合。如 11A,下圖中所示,在無Tap-1之情況下仍存在一些HLA-E表現,然而,ABX0020不展現結合,表明其僅識別經由習知途徑加工之信號肽,亦即典型及非典型HLA I信號肽。使用K-562細胞類似地展示特異性。野生型(WT)不表現HLA-E,然而,一旦HLA-E被敲入,HLA-E及ABX0020均觀測到結合( 11B,上圖及中圖)。此係因為K562.E細胞表現細胞質水準之內源HLA蛋白,HLA-A*1101及HLA-C*w05。當HLA-E+ K-562細胞經肽V-0025脈衝時,結合進一步增加( 11B,下圖)。藉由在用於細胞染色之前,用2µM肽脈衝K562.E細胞2小時至隔夜來進行肽負載研究。此等資料再次說明ABX0020對HLA-E+細胞之特異性。
已知HLA-E在多種類型之癌症中增加。因此,分析大範圍癌細胞株之HLA-E表現及ABX0020結合。由於HLA-E可在細胞受應激或刺激時上調,因此在未刺激及經IFNγ刺激之細胞中觀測結合。 11C說明在無刺激下表現HLA-E及結合ABX0020之細胞株,然而,刺激通常增加結合。有趣的是,此等細胞均為白血球來源的,包括THP-1 (急性骨髓白血病)、RPMI 8226 (多發性骨髓瘤)及JY-A2 (EBV轉化之B類淋巴母細胞)。需要刺激ABX0020結合之細胞株包括COLO 205 (結腸直腸腺癌)、PANC-1 (胰臟上皮癌)、A549-D5 (肺癌)及JVM-2 (EBV轉化之淋巴母細胞) ( 11D)。此等結果指示ABX0020可用於靶向多種類型之癌症。K-562、THP-1、RPMI-8226、COLO205、PANC-1、JVM-2細胞係獲自ATCC。表現HLA-E之K-562細胞(K562.E)、JY-A2及突變JEG3細胞係獲自(Thorbald van Hall; Leide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A5495-D5為獲自ATCC之A549細胞,其使用Crisper-Cas9技術(Applied Stem Cell, CA)改變以表現HLA-E。在一些情況下,細胞需要用IFNγ (10 ng/ml)刺激隔夜以誘導HLA-E表現。
對於所有細胞結合研究,細胞在室溫下用抗人類CD16 (純系KD1)、抗人類CD32 (純系AT10)及抗人類CD64 (純系10.1) (Bio-Rad)或用人類TruStain FcX (BioLegend)阻斷5-10分鐘,隨後在4℃下在100µL中用1µg/mL之ABX0020或hIgG1 (純系QA16A12,BioLegend)或用AF647標記之ABX0020或hIgG1,且用含HLA-E之PE或PE-Cy7 (純系3D12,BioLegend)進行表面染色30分鐘。細胞接著用染色緩衝液(具有2mM EDTA之PBS)洗滌,接著用包括山羊抗人類(GAH)/APC (Jackson ImmunoResearch)及zombie/aqua活力染料(BioLegend)之混合液二次染色。細胞在4℃下在100 µL中培育30分鐘。細胞用染色緩衝液洗滌兩次且使用fluorofix (BioLegend)固定。使用LSR II流式細胞儀(BD Biosciences)或CytoFLEX S (Beckmen Coulter)獲取樣品。使用Flowjo軟體版本10 (BD Biosciences)製備資料。 實例 4. ABX0020/21/22 經由阻斷 HLA-E:NKG2A 檢查點途徑來改良 NK 細胞之細胞毒性
受體NKG2A一般在周邊血液中至多60%之NK細胞上表現,且已報導NKG2A+ NK細胞之頻率在腫瘤微環境中為高達90%。此等研究之主要目標為確定ABX0020及衍生物ABX0021及ABX0022藉由與腫瘤細胞上表現之HLA-E/信號肽複合物結合以釋放NK細胞介導之殺死來抑制HLA-E:NKG2A軸的能力。為了測試ABX0020阻斷HLA-E/NKG2A抑制軸之能力,使原代人類NK細胞與各種腫瘤目標細胞在ABX0020存在下共培養。健康志願者血液係獲自Carter BloodCare。PBMC藉由密度-梯度離心使用Ficoll-Paque PLUS (GE Healthcare)或Lymphoprep (StemCell Technologies)分離。使用EasySep人類NK細胞富集套組(StemCell Technologies)純化自然殺手(NK)細胞。
由於IgG1可刺激Fc受體,ABX0020亦測試為a-糖基化(ABX0021),且具有增強之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ADCC)活性(ABX0022)。如 12A中所示,在將NK細胞與經IFNγ刺激且經肽脈衝之JY-A2細胞共培養四小時之後,ABX0020及ABX0022能夠顯著增加JY-A2殺死( 12A)且上調NK CD107a表現( 12B)。當在較長時段內測試時,ABX0021展現增加之殺死。在24小時共培養之後,ABX0021介導之未刺激( 12C)及經IFNγ刺激且經肽脈衝之JY-A2細胞( 12D)的殺死。當使用K562.E細胞時,亦發現類似結果( 12E)。當在與未刺激之RPMI 8226細胞共培養24小時之NK細胞中測試時,ABX0021與ABX0020及ABX0022相比之效能亦為顯而易見的( 12F)。為展示劑量依賴性效應,在與經IFNγ刺激且經肽脈衝之JY-A2細胞共培養之NK細胞中將ABX0020及ABX0022自10 µg/mL滴定至0.1 µg/mL ( 12G)。由於ABX0022經突變以具有增強之ADCC效應,因此即使在0.1 µg/mL下,其亦展現比ABX0020大得多的殺死及活化(藉由CD107a量測)效應( 12H),然而,與NK細胞表面上之靶向NKG2A相比均展示顯著改良。
最後,為測試ABX0020家族之潛在協同效應,ABX0020及ABX0021單獨使用或與西妥昔單抗(抗EGFR)在與COLO 205目標細胞共培養之NK細胞中組合使用。相比於ABX0021,單獨的ABX0020展現更大的殺死增強。ABX0021能夠與西妥昔單抗組合起作用以相比於單獨的西妥昔單抗顯著改良殺死( 12I)。
此等結果指示ABX0020可用於藉由阻斷HLAE:NKG2A軸來促進NK細胞活化及細胞毒性。此外,ABX0020及衍生物可經由額外途徑起作用,包括經由ADCC活性及與額外抗體療法組合。 實例 5. ABX0020 ABX0021 經由阻斷 HLA-E:NKG2A 軸而改良由抗原特異性 CTL 介導之目標殺死
腫瘤浸潤性CD8+ T細胞上調NKG2A抑制性受體之表現且使用針對NKG2A之抗體,經由此途徑介導之T細胞抑制為可逆的。此外,抗腫瘤反應由缺乏Qa-1b之小鼠腫瘤中之CD8+ T細胞介導,但不針對表現Qa-1b之腫瘤細胞。本文所示之結果例示ABX0020藉由結合至HLA-E/肽複合物以釋放T細胞效應功能來破壞HLA-E:NKG2A抑制途徑。
為了將ABX0020確立為具有增強抗原特異性T細胞反應能力的檢查點阻斷抗體,流感特異性CD8+ T細胞與JY-A2目標細胞一起用於共培養分析以量測T細胞裂解活性。簡言之,表現PD-L1、HLA-E及HLA-A2之JY-A2細胞經特異性流感肽M1脈衝,其中細胞溶解活性在鈣黃綠素-AM釋放分析中量測。抗M1/流感特異性T細胞株由Dr. Thorbald van Hall提供,而相同M1/HLA-A2目標之第二CTL株係購自Astarte Biologics (目錄號1039)。在運行細胞毒性分析之前,使用ImmunoCult-XF T細胞擴增培養基(目錄號10981,StemCell Technologies)提供之標準方案在補充有人類重組IL-2 (10 ng/mL)及IL-15 (20 ng/mL)之ImmunoCult-XF-T細胞擴增培養基中經ImmunoCult人類CD3/CD28 T細胞活化劑擴增T細胞超過10天。JY-A2細胞用IFNγ刺激隔夜且接著用M1-流感肽脈衝一小時,接著用鈣黃綠素-AM (1.0 μM/mL)染色,隨後與CD8+ T細胞共培養。共培養物與及不與抗NKG2a、ABX0021、ABX0020或同型對照抗體一起培育。根據式[(測試釋放-自發釋放)/(最大釋放-自發釋放)] × 100計算比溶胞率。自發釋放表示僅在培養基中自目標細胞之鈣黃綠素-AM釋放,且最大釋放為自溶解於培養基2% Triton X-100中之目標細胞的鈣黃綠素-AM釋放,各在至少三個重複孔中量測。展示之資料為JY-A2目標細胞溶解之頻率。p值係藉由使用未配對史都登t檢驗(student t-test)計算;結果為平均值+/-SD。
所有統計分析均使用GraphPad Prism軟體版本8 (GraphPad)進行。使用Wilcoxon匹配對符號秩檢驗來確定統計顯著性。顯著性設定為p<0.05。
13中所示,由於經由與HLA-E/信號肽複合物相互作用而抑制T細胞,CD8+ T細胞在存在同型對照(Mab對照)或不存在抗體(無)之情況下均不顯示顯著殺死。相比之下,在添加αNKG2A、ABX0020或ABX0021之培養孔中觀測到目標細胞溶解顯著增加。兩種不同CD8+ T細胞株之溶胞活性( 13)展現相比於MabCtrl,目標細胞溶解在αNKG2A、ABX0020及ABX0021存在下之大約2倍增加,且展示目標細胞溶解相比於「無」對照之大約4倍增加。在ABX0020、ABX0021 (a-糖基化)或αNKG2A存在下,未觀測到供體之間的目標細胞溶解差異。
此等資料展示HLA-E:NKG2A途徑抑制T細胞溶胞活性且使用ABX0020阻斷此途徑可逆轉該抑制且釋放CD8+ T細胞之目標(腫瘤)細胞殺滅。 實例 6. 產生能夠活化 T 細胞且 阻斷 HLA-E:NKG2A 軸以釋放 NK T 細胞 抑制的雙特異性抗體
ABX0040構築為能夠活化CD3+ T細胞且同時抑制HLA-E:NKG2A檢查點途徑的雙特異性抗體。ABX0040被製成Fab-Fc-scFv構築體,其含有與非醣基化(N297D突變)人類IgG1骨架上之純系SP34 (小鼠抗人類CD3e)之單鏈(scFv)偶聯的ABX0020 (Fab) ( 14A)。20個胺基酸之連接子(GKPGSGKPGSGKPGSGKPGS)用於將ABX0020 Fab與SP34 scFv共價連接。ABX0040在短暫轉染之CHO細胞中產生且在蛋白A親和管柱上純化。ABX0040在還原SDS-PAGE凝膠上運行且展示在預期MW (對於ABX0020輕鏈為25kD,且對於無輕鏈之ABX0040為約55kD)處預期的兩個帶。超過91%之ABX0040在分析型SEC-HPLC管柱上作為單峰遷移( 14B)。
使用無標記分析(ResoSens儀器,Resonant Sensors, Inc)測定ABX0040之結合親和力。簡言之,將V-0025 HLA-E 01:03單體複合物(在0.1% BSA、0.1% Tween20、PBS緩衝液中稀釋)以5 μg/ml固定在經中性抗生物素蛋白塗佈之Bionetic無標記微陣列盤上,直至結合達到平衡。隨後將盤在稀釋/洗滌緩衝液中洗滌3次。評估ABX0040 (在稀釋/洗滌緩衝液中以10 μg/ml開始連續稀釋)結合締合大約20分鐘,且緊接著評估解離(稀釋/洗滌緩衝液)大約15分鐘。使用Tracedrawer動力學分析軟體計算結合親和力。研究結果展現1.57 nM之解離平衡常數( 15)。
ABX0040 結合特性 首先確認ABX0040與目標腫瘤細胞之結合。如 16中所示,ABX0040與親本純系(ABX0023)類似地結合至野生型(WT) JEG3細胞。此結合受HLA-E限制,因為HLA-E敲除JEG3細胞不展現與ABX0040之結合( 16A- 16B)。此使用經IFNγ刺激隔夜之THP-1細胞上調HLA-E表現來確認( 17)。與周邊血液單核球(PBMC)中之T細胞結合用於確認抗CD3臂( 18A- 18E)。JEG3、THP-1、K-562及RPMI 8226細胞株係獲自ATCC。表現HLA-E之K-562細胞及HLA-E敲除JEG3細胞係獲自(Dr. Thorbald van Hall, Leide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Netherlands)。根據供應商之建議培養細胞。對於細胞結合,細胞在室溫下用抗人類CD16 (純系KD1)、抗人類CD32 (純系AT10)及抗人類CD64 (純系10.1) (Bio-Rad)或用人類TruStain FcX (BioLegend)阻斷5-10分鐘,隨後在4℃下在50-100µL中用1µg/mL之未標記抗體或用AF647標記之抗體,且用HLA-E/PE-Cy7 (純系3D12,BioLegend)進行表面染色30分鐘。細胞接著用染色緩衝液(具有2mM EDTA之PBS)洗滌,接著用包括山羊抗人類或山羊抗小鼠/AF647 (若使用未標記抗體,Jackson ImmunoResearch)及zombie/aqua活力染料(BioLegend)的混合液二次染色。細胞在4℃下在50µL中培育30分鐘。細胞用染色緩衝液洗滌兩次且使用fluorofix (BioLegend)固定。使用CytoFLEX S (Beckmen Coulter)獲取樣品。使用FlowJo軟體版本10 (BD Biosciences)製備資料。
ABX0040 增強原代 CTL 的目標特異性細胞毒性 為了評估ABX0040之活性,原代人類CTL與親本K562 (HLA-E陰性)或K562.E (HLA-E陽性)共培養且用ABX0040滴定進行測試。如圖19A中所示,ABX0040以目標特異性方式誘導劑量依賴性細胞毒性;HLA-E陰性細胞(K562親本)不受影響。ABX0040亦在與目標陽性腫瘤細胞一起培養之CD8+ T細胞中誘導CD107a表現(24小時) ( 19B)及IFNγ表現(48小時) ( 19C)。
此等結果使用THP-1細胞得以確認(結合資料示出於 17中)。在48小時共培養之後,ABX040以劑量依賴性方式誘導細胞毒性( 20A)。ABX0040亦能夠誘導CD8+ T細胞活化,如由CD25、CD107a、穿孔素及IFNγ之劑量依賴性誘導所示( 20B- 20E)。此等結果指示ABX0040可以目標特異性方式增強CD8+ T細胞對腫瘤細胞之溶解。
為進行活體外T細胞活化分析,健康志願者血液係獲自Carter BloodCare (Arlington, TX)。PBMC藉由密度-梯度離心使用Ficoll-Paque PLUS (GE Healthcare)或Lymphoprep (StemCell Technologies)分離。使用EasySep人類CD8+ T細胞富集套組(StemCell Technologies)純化CD8+ T細胞。富集之人類CD8+ T細胞(CTL)以1×10 6/mL靜息隔夜。目標細胞經CFSE (ThemoFisher)標記且以10:1 (E:T)之比率添加至靜息CTL。CD3/CD28刺激(ImmunoCult人類CD3/CD28T細胞活化子,StemCell Technologies)用作陽性對照。在培養之最後4小時內,將莫能菌素(monensin)及抗人類CD107a/BV421 (BioLegend)添加至所有孔。在24至48小時後收集細胞。細胞用抗人類CD8/APC (BioLegend)、抗人類CD25/PE-Cy7 (Tonbo)及Zombie/Aqua活力標記(BioLegend)染色。對於細胞內染色,細胞使用BD cytofix/cytoperm溶液(BD)固定及滲透,且用抗人類穿孔素/PerCP-Cy5.5 (BioLEgend)及抗人類IFNγ/PE-Dazzle 594 (BioLegend)染色。使用CytoFLEX S (Beckmen Coulter)獲取樣品。使用FlowJo軟體版本10 (BD Biosciences)製備資料。
由於已顯示親本抗體(ABX0021)充當HLA-E/NKG2A軸中之檢查點阻斷劑,因此評估ABX0040之檢查點阻斷活性。如 21A- 21B中所示,ABX0040及ABX0021均增強與K562.E及RPMI 8226細胞共培養之NK細胞的細胞毒性。使用EasySep人類NK細胞富集套組(StemCell Technologies)純化用於此等分析之NK細胞。使用以1×10 6/mL與IL-2 (R&D systems)一起培育之人類NK細胞進行分析。在隔夜刺激之後,CFSE (Thermo Fisher)標記之目標細胞以3:1 (E:T)之比率添加。抗體以10 µg/mL使用。測試上清液之乳酸脫氫酶(LDH,Roche)。使用BioTek Synergy 2盤讀取器(Agilent)在450 nM處讀取盤。此等結果指示ABX0040除了增強CD8+ T細胞之細胞毒性以外,亦可充當NK細胞上之檢查點阻斷劑。 4. /HLA 複合物之清單
肽家族 肽標識 序列 HLA複合物 基因起源
典型HLA V-0021 VMAPRTLIL HLA-E HLA-C HLA-Cw*01、-Cw*03、-Cw*04、-Cw*05、-Cw*06、-Cw*08、- Cw*12、-Cw*14、-Cw* 16及-Cw* 17:02
V-0034 VMAPRTLVL HLA-E HLA-A*02、-A*23、-A*24、-A*25、-A*26 a-A*34:02、-A*34:06、-A*43、- A*66及-A*69
V-0035 VTAPRTLLL HLA-E HLA-B*13、-B*18、-B*27、-B*37、-B*40、-B*44、-B*47、-B*54、B*55 - B*56、-B*59、-B*82及B*83
V-0037 IMAPRTLVL HLA-E HLA-A*34:01
V-0040 VMAPQALLL HLA-E HLA-Cw* 17:01、Cw*17:03及-Cw* 17:05
V-0041 VMAPRALLL HLA-E HLA-Cw*06:17、-Cw*07及-Cw*18
V-0042 VMAPRTLLL HLA-E HLA-A*01、-A*03、-A*11、-A*29、-A*30、A*31、-A*32、-A*33、-A*36及A*74、HLA-Cw02及Cw*15
V-0043 VMAPRTLTL HLA-E HLA-C w*08:09
V-0044 VMAPRTVLL HLA-E HLA-B*07、-B*08、-B* 14、-B*38、-B*39、-B*42、-B*48、-B*67、- B*73及-B*81
V-0045 VMPPRTLLL HLA-E HLA-A*80
V-0046 VTAPRTVLL HLA-E HLA-B*15、-B35、-B*40、-B*41、-B*44:18、-B*45、-B*46 -B*49、-B*50、-B*51、-B*52、-B*53、-B*57、-B*58及-B*78
非典型HLA V-0025 VMAPRTLFL HLA-A2*02:01及HLA-E HLA-G、HLA-G*01
額外 LL-001 VTVPPGPSL HLA-E PIP5K1A及PSMD4樣(假基因)
LL-002 SLLEKSLGL HLA-E Cham B,真核轉譯延長因子1 ε-1
V-0013 ILSPTVVSI HLA-E KIF11
V-0038 QMRPVSRVL HLA-E Hsp60
P-0550 RAARLPPLL HLA-E PODXL2
0002-A2 SLLQHLIGL HLA-A2*02:01 PRAME
0003-A2 KLQCVDLHV HLA-A2*02:01 KLK3
V-0018 YLLPAIVHI HLA-A2*02:01 DDX17
小鼠類似物 Qdm-Qa1b AMAPRTLLL Qa-1(b) Qdm
實例 7  ABX0023 不與周邊 免疫細胞結合
為了測試ABX0023與免疫細胞之結合,如下所述地純化、培養、染色且藉由流動式細胞測量術評估免疫細胞。 人類原代細胞
健康志願者血液係獲自Carter BloodCare。PBMC藉由密度-梯度離心使用Ficoll-Paque PLUS (GE Healthcare)或Lymphoprep (StemCell Technologies)分離。使用EasySep人類T細胞分離套組(StemCell Technologies)純化總T細胞。使用EasySep人類NK細胞富集套組(StemCell Technologies)純化自然殺手(NK)細胞。使用EasySep直接人類嗜中性球分離套組(StemCell Technologies)純化嗜中性球。使用EasySep直接人類嗜酸性球分離套組(StemCell Technologies)純化嗜酸性球。使用EasySep人類泛DC預富集套組(StemCell Technologies)純化樹突狀細胞(DC)。使用EasySep人類單核球分離套組或EasySep人類單核球富集套組(無CD16耗竭) (均獲自StemCell Technologies)純化單核球(MO)。藉由在密度-梯度分離之後洗滌PBMC之後收集上清液而在PBMC加工期間富集血小板。
在用IFNγ刺激隔夜時,PBMC以1×10 6個細胞/毫升在補充有1%青黴素-鏈黴素、HEPES緩衝液、2 mM L-麩醯胺酸、1%非必需胺基酸、丙酮酸鈉及10%胎牛血清(Millipore Sigma)之RPMI-640培養基(ATCC)中培養。IFNγ以10 μg/mL給與,且與無IFNγ之PBMC比較。 細胞株
HT-1376、SKBR3、SU.86.86、RPMI-8226、THP-1、OVCAR3、LNCaP、NCI-H1355、COLO205、PANC-1、HCT-116、A549及JEG-3細胞係獲自ATCC。NCC-STC-K140及RCC-10RGB細胞係獲自Sekisui XenoTech。SNU-899細胞係獲自韓國細胞株庫。OCI-AML3細胞係獲自DSMZ。JEG-3 HLA-E KO及Tap1 KO細胞及OCI-AML3 HLA-E KO係獲自Professor Throbald van Hall。一些細胞用IFNγ (10 μg/mL)刺激24小時。 巨噬細胞分化
藉由在補充有5 μg/mL MCSF (StemCell Technologies)之Immunocult-SF巨噬細胞培養基中培養單核球來產生巨噬細胞。在第4天額外添加培養基。在第6天使用LPS (10 ng/mL)活化M0巨噬細胞,且使用IFNγ (50 ng/mL)進行M1活化,或使用IL-4 (10 ng/mL)進行M2a活化。活化2天後收集M1及M2a巨噬細胞。對於解離,阿庫酶(accutase)用於M1巨噬細胞且2.5 mM EDTA用於M2a巨噬細胞。 流動式細胞測量術
使用SiteClick抗體疊氮基修飾套組及Click-iT AF647 sDIBO炔烴抗體標記套組(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用AlexaFluor 647 (AF647)標記ABX0023、mIgG1及MEM-E/02。
對於使用未標記抗體之細胞結合,在4℃下在100 µL中用1至5 µg/mL ABX0023、ABX0020、小鼠同型IgG1 (MOPC-21,BioLegend)、人類同型IgG1 (QA16A12,BioLegend)、3D12 (BioLegend)或MEM-E/02 (BioRad)對細胞染色30分鐘。細胞接著用染色緩衝液(具有2mM EDTA之PBS)洗滌,接著用包括山羊抗人類/AF647 (Jackson ImmunoResearch)或山羊抗小鼠/AF647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及zombie/aqua活力染料(BioLegend)的混合液二次染色。細胞在4℃下在100 µL中培育30分鐘。細胞用染色緩衝液洗滌兩次且在100 μL染色緩衝液中獲得。對於使用經標記抗體之細胞結合,細胞與抗體染色混合液一起在4℃下在100 µL中培育30分鐘,接著用染色緩衝液洗滌兩次且在100 μL染色緩衝液中獲取。一些細胞在染色之前需要藉由在室溫下與人類TruStain FcX Fc受體阻斷溶液(BioLegend)一起培育5-10分鐘來阻斷Fc受體。若細胞無法在染色當天獲取,則使用100 μL FluoroFix緩衝液(BioLegend)將其固定。使用CytoFLEX S (Beckmen Coulter)獲取樣品。使用Flowjo軟體版本10 (BD Biosciences)製備資料。
抗HLA-E(3D12)/PE-Cy7、抗CD3(HIT3a)/APC-Cy7、抗CD4(RPA-T4)/PerCP-Cy5.5、抗CD8(RPT-T8)/BV605、抗CD14(M5E2) /FITC、抗CD16(3G8)/PacificBlue、抗CD19(HIB19)/FITC、抗CD20(2H7) /BV421、抗CD56 (5.1H11)/AF700、抗Siglec-8(7C9)/PE及抗HLA-A,B,C (W6/32)/AF488係購自BioLegend。抗CD56(B159)/PE-CF594係購自BD BioScience。抗CD3(HIT3a)/FITC及抗CD4(OKT4)/PE係購自Tonbo Biosciences。
由於已知免疫細胞表現HLA-E型及典型HLA I型,所以測試其與ABX0023之結合。儘管除血小板及DC以外的所有免疫細胞亞群均表現HLA-E,但僅NK細胞、單核球(MO)及MO衍生之巨噬細胞展現ABX0023結合( 22),然而,此可為供體依賴性的。由於HLA-E可在細胞受應激或刺激 9,10時上調,因此在具有及不具有IFNγ刺激之情況下測試PBMC中之ABX0023結合。儘管HLA-E純系3D12確實在刺激下展現結合略微增加,但僅HLA-E純系MEM-E/02上調,該純系在無肽或B2M (重鏈特異性)之情況下識別HLA-E;ABX0023結合無變化( 23)。此資料指示ABX0023應對周邊免疫細胞具有極小(若存在)脫靶活性。 實例 8  ABX0023 結合需要 HLA-E 及典型 HLA I 表現
為鑑定結合至ABX0023之腫瘤細胞株,分析各種細胞株之HLA-E及HLA-A、B、C (典型HLA I型)表現。觀測到兩種類型之細胞株:在無刺激之情況下結合ABX0023之細胞株( 24 及圖 25)及ABX0023結合需要IFNγ刺激之細胞株( 26)。在無刺激之情況下結合至ABX0023之細胞株( 24)在IFNγ刺激之情況下展示ABX0023結合增加( 25)。有趣的是,一些細胞株表現高水準之HLA-E及HLA-A B、C,但在無刺激之情況下不展現任何ABX0023結合( 26)。
藉由測試表現典型HLA I型但不表現HLA-E之腫瘤細胞株來確認HLA-E選擇性( 27)。ABX0020/23對HLA-E複合物之額外選擇性藉由測試等基因細胞株得以確認。如 28A,中圖中所示,HLA-E及ABX0020/23無法結合至JEG-3 E ko細胞。為確認ABX0020/23僅識別需要TAP表現之典型肽/HLA-E複合物,在Tap-1敲除JEG-3細胞(JEG-3 Tap-1 ko)中測試結合。如 28A,右圖中所示,在無Tap-1之情況下仍存在一些HLA-E表現,然而,ABX0020/23不展現結合,表明其僅識別經由典型途徑加工之肽,亦即典型及非典型HLA肽。使用缺乏HLA-E之OCI-AML3觀測到類似結果( 28B)。 實例 9 使用冷凍細胞塊驗證染色方案
為了分析組織樣品之免疫組織化學(IHC)染色,對冷凍細胞塊測試IHC染色。人類冷凍組織(腫瘤及正常相鄰組織(NAT))塊係購自ProteoGenex (Inglewood, CA)且包埋於OCT化合物中。使用薄片切片機-低溫恆溫器對樣品進行切片且安裝在載玻片上。由NovoVita Histopath Laboratory, LLC. (Cambridge, MA)進行免疫組織化學(IHC)染色。簡言之,將冷凍組織載玻片風乾20分鐘,隨後濕式負載至Ventana XT discovery ultra儀器(Ventana Medical Systems, Tucson, AZ)上。接著將載玻片用1× Ventana反應緩衝液(目錄號950-300)沖洗,隨後用過氧化酶抑制劑CM (Ventana)處理12分鐘以阻斷內源性過氧化酶。在用1× Ventana反應緩衝液沖洗之後,將載玻片升溫至37℃且與2.25 μg/ml一級抗體(抗HLA-E (MEM-E/02,AbCam)、小鼠IgG1同型對照或ABX-0023)一起培育60分鐘。載玻片用Ventana反應緩衝液沖洗3次且與FineFix工作溶液(Milestone, Kalamazoo, MI,目錄號70147WG)一起培育4分鐘(固定後步驟),且沖洗3次。將Discovery抗小鼠HQ (Ventana,目錄號760-4814)施加至載玻片後維持24分鐘,使用Ventana反應緩衝液沖洗3次。將一滴DISC抗HQ HRP (Ventana,目錄號760-4820)施加至載玻片,培育24分鐘且用Ventana反應緩衝液沖洗3次。隨後,將一滴Discovery ChromoMap DAB kit (Ventana,目錄號760-159)及一滴CM H2O2 (Ventana)施加至載玻片,培育8分鐘,接著用Ventana反應緩衝液沖洗3次。接著將一滴銅CM (Ventana)施加至載玻片,培育4分鐘,接著用Ventana反應緩衝液沖洗3次,隨後將一滴蘇木精(對比染色)施加至載玻片後維持12分鐘。在用Ventana反應緩衝液沖洗(2次)後,施加一滴Bluing Reagent (對比染色後),且在8分鐘之後用Ventana反應緩衝液沖洗載玻片2次。接著自Ventana XT移出載玻片,用洗碗清潔劑洗滌且用酒精及二甲苯處理以脫水。將蓋玻片添加至載玻片且在Discovery Ultra儀器上讀取載玻片。
以2.25 μg/ml使用ABX0023 (經小鼠IgG1取代之ABX0020)、抗HLA-E (MEM-E/02)抗體及小鼠IgG1同型對照抗體來染色K562細胞或經HLA-E轉染之K562細胞(K562.E)的細胞塊,K562.E經20 μg/ml V-0025 (VMPRTLFL)肽脈衝2小時( 29)。影像展示ABX-0023對K562.E+V-0025肽脈衝細胞強染色(3個中之3+++),且對K562細胞不染色(-)。此等資料表明ABX-0023選擇性結合至呈遞HLA-E/V-0025之細胞且驗證了免疫組織化學(IHC)染色方案。 實例 10 染色陽性對照組織
新鮮冷凍人類胎盤組織用作ABX-0023之陽性對照。熟知滋養層細胞表現HLA-E,及一些典型HLA I,諸如HLA-C及HLA-G。因此,預期在胎盤組織中用ABX-0023染色。在 30中,ABX-0023在胎盤組織中展示滋養層細胞強(2++至3+++)染色,且表明HLA-E+典型前導序列肽存在於滋養層細胞的表面上。 實例 11  ABX-0023 染色頭頸腫瘤組織
為評估頭頸腫瘤組織中之ABX-0023目標結合選擇性,如下所述地染色及分析組織。 31為自頭頸患者收集之ABX-0023染色冷凍腫瘤組織的代表性影像。 31A左圖展示抗HLA-E抗體(純系MEM-E/02)之強腫瘤細胞染色。同一張圖展示用MEM-E/02抗體對基質區域進行染色。右圖展示腫瘤組織之ABX-0023抗體染色。腫瘤基質展示強染色(3+++),而腫瘤細胞展示弱至中等染色。影像指示,來自典型HLA I類或非典型HLA-G之目標HLA-E前導序列存在於頭頸癌患者之腫瘤組織中。 31B展示用MEM-E/02 (左側)及ABX0023 (右側)染色之正常相鄰組織(NAT)的影像。應注意,NAT上皮細胞對HLA-E表現呈陽性(左側),然而,不存在ABX0023染色指示NAT上皮細胞中缺乏HLA-E/肽複合物(右側)。 實例 12 ABX-0023 染色結腸腺癌腫瘤組織
為評估結腸腺癌腫瘤組織中之ABX-0023目標結合選擇性,如下所述地染色及分析組織。代表性影像,其展示用抗HLA-E (左側;10×放大率)或ABX-0023 (右側;10×放大率)染色的新鮮冷凍人類結腸腺癌組織。 32A展示在腫瘤及基質區域中之HLA-E表現(左側)及在腫瘤(2++)及基質(3+++)區域中可偵測到的HLA-E/前導序列複合物。 32B展示ABX-0023不染色正常結腸組織且弱染色(1+)黏膜組織。 實例 13 ABX-0023 染色肺鱗狀癌組織
為評估肺鱗狀癌組織中之ABX-0023目標結合選擇性,如下所述地染色及分析組織。代表性影像展示用抗HLA-E (左側;頂部10×放大率)或ABX-0023 (右側;10×放大率)染色的新鮮冷凍肺鱗狀癌組織。 33A展示用抗HLA-E抗體(2++)或ABX-0023 (1+至2++)染色之腫瘤及基質,指示肺癌中之HLA-E及HLA-E/前導序列肽複合物。 33B展示ABX-0023不染色正常相鄰肺組織,指示負載有來自典型HLA I或非典型HLA之前導序列肽的HLA-E不存在於正常肺組織中。 實例 14 競爭分析表明 ABX-0023 結合對負載有前導序列肽之 HLA-E 具有特異性
為評估腫瘤組織中之ABX-0023目標結合選擇性,用ABX-0023染色來自結腸癌組織之新鮮冷凍切片。 34中之上圖展示ABX-0023染色結腸腺癌組織中之腫瘤及基質兩者。在 34之左下圖中,ABX-0023在與20 μg/ml HLA-E/V-0025 (VMAPRTLFL)肽複合物混合之後自染色腫瘤組織阻斷。相比之下, 34右下圖展示ABX-0023在HLA-E/P-0550對照肽複合物存在下保留腫瘤組織染色。\ 實例 15 - 確定人類 IL-15 轉殖基因 NOG 小鼠中之 NK 存活率及功能
CD94/NK組2成員A (NKG2A)雜二聚受體為最顯著自然殺手(NK)細胞抑制受體之一。配位體,含有來自典型HLA I類或HLA-G之前導序列肽的HLA-E與NKG2A之結合經由2個基於抑制性免疫受體酪胺酸之抑制模體轉導抑制性信號傳導,從而抑制NK及CD8+ T細胞細胞介素分泌及細胞毒性。為評估ABX0020/21/22在活體內之治療效益,使用EasySep TM人類NK細胞富集套組(Stemcell選擇方案)自白血球層或自白血球去除物分離人類NK細胞。關於使用小鼠抗人類NKG2A抗體(純系Z199,Beckman Coulter)之NKG2A受體表現對供體NK細胞染色,且NKG2A受體表現平均在20%至60%範圍內。由於人類NK細胞在不添加IL-2或IL-15細胞介素之情況下無法在小鼠體內長期存活,所以選擇表現人類IL-15之轉殖基因NOG小鼠(Taconic)且經由尾部靜脈注射1×10 6個新分離之人類NK細胞。注射後2週對小鼠抽血且用包括抗NKG2A抗體之一組抗體對細胞染色,且進行分析。來自供體1之79.4% NK細胞為NKG2A+ CD56+ CD16+且在注射後2週自小鼠回收NK細胞,其中NKG2A+ NK細胞之頻率增加至92.3%。來自供體2之NK細胞在向小鼠注射之前為73.7% NKG2A+且在注射後2週增加至88.7% NKG2A+ NK細胞。注射後對小鼠進行追蹤8週,且發現NKG2A+ NK細胞將NKG2A+頻率水準維持在約90%。肝臟及脾臟亦展示NKG2A+ NK細胞之顯著存在。 實例 16 - 使用人類 IL-15 轉殖基因 NOG 小鼠及人類腫瘤細胞株活體內驗證 ABX0020/21/22
24中所示,如由ABX0023染色所表明,許多腫瘤細胞株組成性表現負載有前導序列肽之HLA-E。為評估ABX0020/21/22之阻斷活性,可經由尾部靜脈注射向人類IL-15轉殖基因NOG小鼠注射一百萬個新分離之人類NK細胞。注射後兩週,可將1×10 6個腫瘤細胞(亦即NCC-STC-K140、SKBR3、SU86.86)皮下注射至小鼠側腹中。可腹膜內(ip)給與ABX0020/21/22 (10 mg/kg)治療且可在腫瘤達到100 mm 3之平均體積(第0天)時開始。可每三天經由ip給與額外5劑抗體療法,直至第15天。可對小鼠稱重,且每週使用數位卡尺量測腫瘤2次。讀數可為腫瘤生長抑制。 在另一實例中,急性骨髓性細胞株OCI-AML3-螢光素酶可在接受一百萬個人類NK細胞之後2週經由尾部靜脈向人類IL-15轉殖基因NOG小鼠注射。可腹膜內(ip)給與ABX0020/21/22 (10 mg/kg)治療且在腫瘤達到100 mm 3之平均體積(第0天)時開始。可每三天經由ip給與額外5劑抗體療法,直至第15天。可使用IVIS光學成像系統(Perkin Elmer)進行每週生物發光讀取。可捕獲影像,且資料繪製為光子/秒且分析。另外,可每週對小鼠稱重2次。
雖然本文已展示及描述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但熟習此項技術者將明白,此等實施例僅藉助於實例提供。在不脫離本發明之情況下,熟習此項技術者現將想到諸多變化、改變及取代。應理解,可採用本文所述之實施例的各種替代方案。預期以下申請專利範圍定義本發明之範疇,且由此涵蓋此等申請專利範圍及其等效物之範疇內的方法及結構。
本發明之新穎特徵詳細闡明於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將參考闡述利用本發明原理之說明性實施例及其隨附圖式的以下詳細描述來獲得對本發明之特徵及優勢的更好理解,在隨附圖式中:
1A- 1D例示R4純系1 (R4c1)之CDRH3區相對於V-0025及V-0018(對照)的鑑定及親和力表徵。噬菌體( 1A)及單株可溶性ELISA ( 1B)。抗原為1 μg/ml。結合親和力感測器圖譜( 1C)及動力學資料(圖 1D)。
2A- 2D為親和力成熟R4c1分離之分選示意圖的例示性概述。 2A - 2C例示細胞分選圖,其展示第一輪親和力成熟之各輪分選。『星號』指示分選之群體。對於R4分選( 2D),Koff與10nM之V-0025一起使用,以各種時間點使用1μM之R4c1-IgG1作為抗體匯。
3A- 3G例示自R4c1之親和力成熟鑑定的純系。 3A - 3D例示與100nM之目標抗原(V-0025)的結合概況。 3E- 3G例示純系R2A_1與10nM之靶標(V-0025)及與100nM之額外肽/HLA-E抗原的結合概況。
4例示R2A_1與A549-B4細胞之結合。
5A- 5B例示藉由R2A_1之CDRL3區域的親和力成熟改良純系的分離方法。 5A例示親本純系(R2A_1)及起始親和力成熟庫(R0)及第一輪分選庫(R1)與靶標(V-0025)之結合。 5B例示R1親和力成熟庫之Koff。靶標(V-0025)在10nM處,R2A_1-hIgG1作為抗體匯在1µM處維持15分鐘至90分鐘。
6A- 6B例示分離結合親和力比親本更大的純系之分選示意圖。細胞分選圖展示親和力成熟之第1輪( 6A)及第2輪( 6B)分選。星號指示分選之群體。對於R2分選,Koff與10nM之V-0025一起使用,持續45分鐘使用1μM之R2A_1-IgG1作為抗體匯。
7例示自R2A_1之CDRL3區域的親和力成熟及與1nM及0.1nM之V-0025的結合概況鑑定純系。箭頭指示頂部純系。
8A- 8B例示用於產生ABX0020之QC資料。
9A- 9I例示ABX0020之親和力、特異性及穩定性。HLA-E純系3D12 ( 9A)及ABX0020 ( 9B)對肽/HLA-E複合物之特異性。抗體以1 μg/ml使用,抗原以0.25 μg/ml使用。 9C例示ABX0020與V-0025之單價親和力。圖9D說明V-0034之滴定。ABX0020及HLA-E以1 µg/mL使用,而V-0034自2 µg/mL滴定至122 pg/mL (1.22×10-4 µg/mL)。 9E說明抗體之滴定。V-0034以0.25 µg/mL使用,而ABX0020及HLA-E自2 µg/mL滴定至122 pg/mL (1.22×10-4 µg/mL)。 9F例示ABX0020之熱穩定性。將4℃下之結合親和力與在37℃下使用1 µg/ml抗體及0.25 µg/ml抗原培育7至14天相比。圖9G說明HLA-E與肽脈衝之K562.E細胞的結合。K562.E細胞經2 µM肽脈衝兩小時,接著用1 µg/mL之抗體染色。圖9H說明ABX0020與肽脈衝之K562.E細胞的結合。K562.E細胞經2 µM肽脈衝兩小時,接著用1 µg/mL之抗體染色。圖9I說明ABX0020與肽脈衝之K562.E細胞的結合。K562.E細胞經2 µM肽脈衝兩小時,接著用1 µg/mL之抗體染色。
10A- 10B例示ABX0020與HLA-E*0101及HLA-E*0103類似地結合。 10A說明與1 µg/mL之HLA-E結合。 10B說明與1 µg/mL之ABX0020結合。
11A- 11D例示ABX0020結合至多種腫瘤細胞株。1 µg/mL處之抗體結合。 11A例示與IFNγ刺激之JEG3野生型細胞(WT,上圖)、JEG3 E KO細胞(中圖)及JEG3 Tap-1 KO細胞(下圖)的結合。 11B例示與WT K-562細胞(上圖)、HLA-E+ K-562細胞(中圖)及經2 µM肽脈衝之HLA-E+ K-562細胞的結合。 11A- 11B,淺灰色實線表示同型,而黑色輪廓表示HLA-E或ABX0020。 11C例示未經刺激(黑色虛線)及經IFNγ刺激(黑色實線)之THP-1細胞(上圖)、RPMI-8226細胞(中圖)及JY-A2細胞(下圖)中之結合。 11D例示與經IFNγ刺激(黑色實線)之COLO-205細胞(上圖)、PANC-1細胞(上部第二圖)、A549-D5細胞(下部第二圖)及JVM2細胞(下圖)的結合。 11C- 11D,灰色實線表示同型且虛線表示未刺激之細胞。
12A- 12I例示ABX0020增強針對表現靶標之腫瘤細胞株的NK細胞毒性。( 12A- 12B) 12A例示死目標細胞之頻率。NK細胞與經IFNγ刺激且經肽脈衝之JY-A2細胞與MabCtrl (同型對照)、ABX0020、ABX0021或ABX0022一起共培養四小時。 12B例示CD107a+ NK細胞之頻率。N = 6。NK細胞與經IFNγ刺激且經肽脈衝之JY-A2細胞MabCtrl (同型對照)、ABX0020、ABX0021或ABX0022一起共培養四小時。( 12C- 12D) 12C說明與未經刺激且經肽脈衝之JY-A2細胞與MabCtrl、αNKG2A或ABX002一起共培養24小時的NK細胞。 12D說明與經IFNγ刺激且經肽脈衝之JY-A2細胞與MabCtrl、αNKG2A或ABX0021一起共培養24小時之NK細胞。圖12C及圖12D均展示如藉由LDH釋放所量測之細胞毒性%,其中將僅目標設定為0。N = 6。 12E說明與經肽脈衝之HLA-E+ K-562細胞(K562.E)與hIgG (同型對照) αNKG2A或ABX0021一起共培養四小時的NK細胞。示出死K562.E之百分比。N = 8。 12F說明與未經刺激之RPMI 8226與MabCtrl、ABX0020、ABX0021或ABX0022一起共培養24小時的NK細胞。示出死RPMI 8226之頻率。N = 4。 12G說明與經IFNγ刺激且經肽脈衝之JY-A2細胞與hIgG1、αNKG2A或滴定ABX0020或ABX0022一起共培養四小時的NK細胞。 12G展示死目標細胞之頻率。 12H說明與經IFNγ刺激且經肽脈衝之JY-A2細胞與hIgG1、αNKG2A或滴定ABX0020或ABX0022一起共培養四小時的NK細胞。 12H展示CD107a+ NK細胞之頻率。N = 6。 12I說明與經IFNγ刺激之COLO-205細胞與hIgG1 (對照)、西妥昔單抗、ABX0020、ABX0021或西妥昔單抗與ABX0020或ABX0021之組合一起共培養四小時的NK細胞。示出死COLO-205細胞之頻率。N = 11。除非另外規定,否則以10 µg/mL使用MabCtrl、hIgG1、ABX0020、ABX0021及αNKG2A。除非另外規定,否則以1 µg/mL使用ABX0022。以0.1 µg/mL使用西妥昔單抗。將效應:目標比(E:T)設定為10:1。圖展示為盒鬚,以十字指示平均值。將須向下拉至第25百分位減去1.5倍IQR (四分位數間距;第25百分位數與第75百分位數之間的差異)。個別地繪製離群值。*p<0.05;**p<0.01;***p<0.001。
13例示ABX0020釋放對抗原特異性CD8+ T細胞之抑制且促進目標細胞溶解。兩種不同供體流感抗原(M1)特異性CTL株用於研究。(供體A) CTL株由荷蘭Leiden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的van Hall教授提供,且(供體B) CTL株係購自Astarte Biologics, WA, USA)。
14A- 14B說明ABX0040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之設計及表徵。
15例示對ABX0040之親和力分析。
16A- 16B例示ABX0040對腫瘤細胞株之染色受HLA-E限制。ABX0040染色JEG3野生型細胞,同時不染色缺乏HLA-E之JEG3細胞。ABX0023 (用小鼠IgG衍生之ABX0020)用作對照。
17例示ABX0040染色目標陽性THP-1 AML細胞。THP-1細胞在人類IFN-g (10 ng/ml)存在下培育隔夜,且接著用1 μg/ml ABX0040染色。使用山羊抗人類IgG (GAH)-APC結合物偵測結合之ABX0040。
18A- 18E為說明ABX0040染色人類CD3+細胞且不染色CD3neg細胞之例示性直方圖。 18A說明用GAH-APC結合物及抗CD3 (純系SK7)染色之PBMC。 18B說明用抗CD4及GAH-APC結合物染色之PBMC。 18C說明用ABX0040+GAH-APC結合物(無SK7 Ab)染色之CD3+細胞。 18D說明用抗CD4-PE及ABX0040+GAH-APC結合物進行之雙重染色。應注意此圖中代表CD4+及CD8+ T細胞之兩個CD3+細胞群體。 18E說明使用ABX0040及純系SK7-PE對CD3+細胞之雙重染色。ABX0040以1 µg/mL使用。
19A- 19C例示ABX0040介導目標陽性K562.E細胞之CD8+ T細胞溶解。藉由死目標細胞之頻率來量測細胞毒性%,其中將僅目標設定為0。48小時後,使用5:1之效應:目標比(E:T)收集細胞。( 19A)圖19B-19C展示ABX0040對CD8+ T細胞活化,特定言之CD107a ( 19B)及IFNγ表現( 19C)之劑量依賴性效應。
20A- 20E例示ABX0040介導THP-1 AML細胞之CD8+ T細胞殺死。圖20A展示ABX0040重定向THP-1細胞之CD8+ T細胞細胞毒性的劑量依賴性效應(1000至80 pM)。藉由死THP-1細胞之頻率來量測細胞毒性%,其中將僅目標設定為0。圖20A-20E展示ABX0040對CD8+ T細胞活化,特定言之CD25 ( 20B)、CD107a ( 20C)、穿孔素( 20D)及IFNγ ( 20E)表現的劑量依賴性效應。48小時後,使用5:1之效應:目標比(E:T)收集細胞。
21A- 21B例示ABX0040展示檢查點阻斷活性以活化NK細胞。NK細胞與K562.E細胞( 21A)或RPMI-8226細胞( 21B)共培養24小時。兩個圖均展示如藉由LDH釋放所量測之細胞毒性%,其中將僅目標設定為0。抗體以10 µg/mL使用。
22A- 22B例示ABX0023與免疫細胞之結合。雖然免疫細胞表現HLA-E及典型HLA I型,但僅NK細胞及單核球展現ABX0023結合。測試總PBMC、富集或純化細胞之HLA-E、典型HLA I型(HLA-A、B、C)或ABX0023表現。灰色表示同型染色且黑色線表示抗體染色。血小板染色代表2個供體。B細胞染色代表6個供體。T細胞及NK細胞染色代表10個供體。嗜中性球及嗜酸性球染色代表7個供體。DC染色代表4個供體。單核球染色代表4個供體。巨噬細胞染色代表10個供體。N/T意謂未測試。
23A- 23B例示用IFNγ刺激PBMC不會誘導ABX0023結合。PBMC用( 23B)或不用( 23A) IFNγ刺激隔夜,且測試HLA-E (純系3D12)、變性HLA-E (純系MEM -e/02)或ABX0023之表現。灰色表示同型染色且黑色線表示抗體染色。染色代表2個供體。
24例示HLA-E陽性HLA-A I類陽性細胞株在不刺激之情況下展現ABX0023結合。視細胞株Fc受體表現而定,使用ABX0023 (小鼠Fc)或ABX0020 (人類Fc)進行染色。灰色表示同型染色且黑色線表示抗體染色。N/T意謂未測試。
25例示在不刺激之情況下展現ABX0023結合之細胞株在IFNγ刺激之情況下展示ABX0023結合增加。細胞用IFNγ刺激24小時。視細胞株Fc受體表現而定,使用ABX0023 (小鼠Fc)或ABX0020 (人類Fc)進行染色。灰色表示同型染色且黑色線表示抗體染色。N/T意謂未測試。
26A- 26B例示一些細胞株需要用IFNγ刺激以進行ABX0023結合。在染色前將細胞( 26A)留在培養物中或( 26B)用IFNγ刺激24小時。灰色表示同型染色且黑色線表示抗體染色。N/T意謂未測試。
27例示無HLA-E之細胞株不展現ABX0023結合。使用ABX0023 (小鼠Fc)或ABX0020 (人類Fc)進行染色。灰色表示同型染色且黑色線表示抗體染色。
28A- 28B例示ABX0023結合需要HLA-E及Tap1肽加工。( 28A)在染色前,用IFNγ刺激JEG3細胞24小時。( 28B) OCI-AML3細胞未經刺激。使用ABX0023 (小鼠Fc)或ABX0020 (人類Fc)進行染色。灰色表示同型染色且黑色線表示抗體染色。N/T意謂未測試。
29例示ABX0023染色經特異性肽脈衝之K562.E細胞。K562及K562.HLA-E+V-0025 (VMAPRTLFL)肽脈衝細胞經粒化,用OCI化合物處理且快速冷凍以製備用於免疫組織化學之冷凍細胞塊。ABX0023抗體(2.25 μg/ml)用於染色K562.E+V-0025及K562細胞。左圖展示陽性ABX0023染色,而對照細胞(右圖)未染色。
30例示人類胎盤組織且特定言之滋養層細胞之陽性ABX0023染色。
31A- 31B例示頭頸腫瘤及正常相鄰組織(NAT)之冷凍切片樣品。 31A展示(圖左側)用抗HLA-E抗體(2.25 μg/ml)染色及(圖右側)用ABX0023抗體(2.25 μg/ml)染色。 31B展示(圖左側)用抗HLA-E抗體但不用ABX0023抗體(圖右側)進行NAT染色。
32A- 32B例示結腸腺癌及NAT之冷凍切片樣品。 32A展示(圖左側)用抗HLA-E抗體(2.25 μg/ml)染色及(圖右側)用ABX0023抗體(2.25 μg/ml)染色。 32B幾乎不展示正常相鄰結腸組織之ABX0023染色。
33A- 33B例示肺鱗狀細胞癌及NAT之冷凍切片樣品。 33A展示(圖左側)用抗HLA-E抗體(2.25 μg/ml)染色及(圖右側)用ABX0023抗體(2.25 μg/ml)染色。 33B不展示正常相鄰肺組織之ABX0023染色。
34展現ABX0023對結腸腺癌組織樣品中之靶標的結合選擇性。

Claims (282)

  1.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3.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4.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5.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7.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8.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9.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0.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i)單獨的該HLA-E;或(ii)單獨的該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
  14. 如請求項13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
  15.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
  16. 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HLA-E為HLA-E*0101或HLA-E*0103。
  18. 如請求項17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以下之複合物: (a)該HLA-E*0101及該新生抗原; (b)該HLA-E*0103及該新生抗原;或 (c)該HLA-E*0101及該新生抗原,以及該HLA-E*0103及該新生抗原。
  19. 如請求項1至1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鼠類抗體、嵌合抗體、駱駝抗體、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
  20. 如請求項1至1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TCR樣抗體。
  21. 如請求項1至2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特異性抗體。
  22. 如請求項1至2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抗體。
  23. 如請求項1至22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
  24. 如請求項23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
  25. 如請求項23至2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6. 如請求項23至2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7. 如請求項1至26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功能抗體。
  28. 如請求項1至2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
  29. 如請求項1至2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抗體與包含該HLA-E及該新生抗原之該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細胞中之免疫反應。
  30. 如請求項29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
  31. 如請求項30之單株抗體,其中該T細胞為CD8+ T細胞。
  32. 如請求項30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
  33. 如請求項29之單株抗體,其中該細胞為癌細胞。
  34.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35.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36.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37.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38.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39. 如請求項34至3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40. 如請求項34至3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41. 如請求項34至3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42. 如請求項34至3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43. 如請求項34至3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44. 如請求項34至4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
  45. 如請求項34至4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i)單獨的該HLA-E;或(ii)單獨的該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
  46. 如請求項34至4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
  47. 如請求項46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
  48. 如請求項34至4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
  49. 如請求項34至4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
  50. 如請求項34至4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HLA-E為HLA-E*0101或HLA-E*0103。
  51. 如請求項50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以下之複合物: (a)該HLA-E*0101及該新生抗原; (b)該HLA-E*0103及該新生抗原;或 (c)該HLA-E*0101及該新生抗原,以及該HLA-E*0103及該新生抗原。
  52. 如請求項34至5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鼠類抗體、嵌合抗體、駱駝抗體、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
  53. 如請求項34至52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TCR樣抗體。
  54. 如請求項34至5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特異性抗體。
  55. 如請求項34至5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抗體。
  56. 如請求項34至5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
  57. 如請求項56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
  58. 如請求項56至5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
  59. 如請求項56至5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60. 如請求項34至5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功能抗體。
  61. 如請求項34至6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
  62. 如請求項34至6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抗體與包含該HLA-E及該新生抗原之該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細胞中之免疫反應。
  63. 如請求項62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
  64. 如請求項63之單株抗體,其中該T細胞為CD8+ T細胞。
  65. 如請求項62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
  66. 如請求項62之單株抗體,其中該細胞為癌細胞。
  67.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68.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69.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70.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71.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72. 如請求項67至7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73. 如請求項67至7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74. 如請求項67至7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75. 如請求項67至7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76. 如請求項67至7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77. 如請求項67至76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78. 如請求項67至7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79. 如請求項67至7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
  80. 如請求項67至7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i)單獨的該HLA-E;或(ii)單獨的該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
  81. 如請求項67至8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
  82. 如請求項81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
  83. 如請求項67至82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
  84. 如請求項67至8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
  85. 如請求項67至8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HLA-E為HLA-E*0101或HLA-E*0103。
  86. 如請求項85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以下之複合物: (a)該HLA-E*0101及該新生抗原; (b)該HLA-E*0103及該新生抗原;或 (c)該HLA-E*0101及該新生抗原,以及該HLA-E*0103及該新生抗原。
  87. 如請求項67至86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鼠類抗體、嵌合抗體、駱駝抗體、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
  88. 如請求項67至8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TCR樣抗體。
  89. 如請求項67至8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特異性抗體。
  90. 如請求項67至8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抗體。
  91. 如請求項67至9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
  92. 如請求項91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
  93. 如請求項91至92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94. 如請求項91至9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95. 如請求項91至9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
  96. 如請求項91至9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97. 如請求項67至96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功能抗體。
  98. 如請求項67至9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
  99. 如請求項67至9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抗體與包含該HLA-E及該新生抗原之該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細胞中之免疫反應。
  100. 如請求項99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
  101. 如請求項100之單株抗體,其中該T細胞為CD8+ T細胞。
  102. 如請求項99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
  103. 如請求項99之單株抗體,其中該細胞為癌細胞。
  104.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05.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06.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07.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08.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09. 如請求項104至10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10. 如請求項104至10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11. 如請求項104至10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12. 如請求項104至10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13. 如請求項104至10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14. 如請求項104至11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15. 如請求項104至11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16. 如請求項104至11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
  117. 如請求項104至116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i)單獨的該HLA-E;或(ii)單獨的該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
  118. 如請求項104至11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
  119. 如請求項118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
  120. 如請求項104至11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
  121. 如請求項104至12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
  122. 如請求項104至12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HLA-E為HLA-E*0101或HLA-E*0103。
  123. 如請求項122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以下之複合物: (a)該HLA-E*0101及該新生抗原; (b)該HLA-E*0103及該新生抗原;或 (c)該HLA-E*0101及該新生抗原,以及該HLA-E*0103及該新生抗原。
  124. 如請求項104至12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鼠類抗體、嵌合抗體、駱駝抗體、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
  125. 如請求項104至12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TCR樣抗體。
  126. 如請求項104至12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特異性抗體。
  127. 如請求項104至126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抗體。
  128. 如請求項104至12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
  129. 如請求項128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
  130. 如請求項128至12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31. 如請求項128至13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32. 如請求項128至13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
  133. 如請求項128至132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34. 如請求項104至13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功能抗體。
  135. 如請求項104至13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
  136. 如請求項104至13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抗體與包含該HLA-E及該新生抗原之該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細胞中之免疫反應。
  137. 如請求項136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
  138. 如請求項137之單株抗體,其中該T細胞為CD8+ T細胞。
  139. 如請求項136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
  140. 如請求項136之單株抗體,其中該細胞為癌細胞。
  141. 一種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 (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 (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42. 如請求項141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 (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 (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43. 一種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 (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 (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44. 如請求項143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 (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 (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45. 如請求項141至144中任一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
  146. 如請求項141至145中任一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對(i)單獨的該HLA-E;或(ii)單獨的該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
  147. 如請求項141至146中任一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
  148. 如請求項147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
  149. 如請求項141至148中任一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
  150. 如請求項141至149中任一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
  151. 如請求項141至150中任一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HLA-E為HLA-E*0101或HLA-E*0103。
  152. 如請求項151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以下之複合物: (a)該HLA-E*0101及該新生抗原; (b)該HLA-E*0103及該新生抗原;或 (c)該HLA-E*0101及該新生抗原,以及該HLA-E*0103及該新生抗原。
  153. 如請求項141至152中任一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鼠類抗體、嵌合抗體、駱駝抗體、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
  154. 如請求項104至153中任一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
  155. 如請求項154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
  156. 如請求項141至155中任一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功能抗體。
  157. 如請求項141至156中任一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
  158. 如請求項141至157中任一項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抗體與包含該HLA-E及該新生抗原之該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細胞中之免疫反應。
  159. 如請求項158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
  160. 如請求項159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T細胞為CD8+ T細胞。
  161. 如請求項158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
  162. 如請求項158之雙特異性抗體,其中該細胞為癌細胞。
  163.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a)如請求項1至14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或如請求項141至162中任一項之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及(b)醫藥學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
  164.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65.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66. 如請求項164或165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67. 如請求項164至16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68. 如請求項164至16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69. 如請求項164至16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70. 如請求項164至16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b)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71. 如請求項164至17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72. 如請求項164至17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73. 如請求項164至17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
  174. 如請求項164至17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i)單獨的該HLA-E;或(ii)單獨的該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
  175. 如請求項164至17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
  176. 如請求項175之方法,其中該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
  177. 如請求項164至17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
  178. 如請求項164至17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
  179. 如請求項164至17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HLA-E為HLA-E*0101或HLA-E*0103。
  180. 如請求項179之方法,其中該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以下之複合物: (a)該HLA-E*0101及該新生抗原; (b)該HLA-E*0103及該新生抗原;或 (c)該HLA-E*0101及該新生抗原,以及該HLA-E*0103及該新生抗原。
  181. 如請求項164至18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鼠類抗體、嵌合抗體、駱駝抗體、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
  182. 如請求項164至18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TCR樣抗體。
  183. 如請求項164至18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特異性抗體。
  184. 如請求項164至18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抗體。
  185. 如請求項164至18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
  186. 如請求項185之方法,其中該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
  187. 如請求項185至18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88. 如請求項185至18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89. 如請求項185至18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可變域(VL),其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90. 如請求項185至18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可變域(VH),其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191. 如請求項164至19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功能抗體。
  192. 如請求項164至19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
  193. 如請求項164至192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體與包含該HLA-E及該新生抗原之該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細胞中之免疫反應。
  194. 如請求項193之方法,其中該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
  195. 如請求項194之方法,其中該T細胞為CD8+ T細胞。
  196. 如請求項193之方法,其中該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
  197. 如請求項164至19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乳癌、腎癌、肺癌、卵巢癌、結腸直腸癌、胰臟癌、絨毛膜癌、非小細胞肺癌(NSCLC)、胃癌、子宮頸癌或頭頸癌。
  198. 如請求項164至19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白血病、淋巴瘤或骨髓瘤。
  199. 如請求項164至19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多發性骨髓瘤(MM)、急性骨髓白血病(AML)或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
  200. 如請求項164至19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B細胞惡性病。
  201. 如請求項164至19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套細胞淋巴瘤。
  202.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 (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 (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03. 如請求項201之方法,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 (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 (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或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04. 一種治療有需要之個體之癌症的方法,該方法包含向該個體投與有效量之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 (a)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4-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 (b)輕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9-1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互補決定區(CDR),該CDR具有與SEQ ID NO: 12-1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中之至少一者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05. 如請求項204之方法,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包含: (a)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7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8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 (b)輕鏈可變域(VL),該VL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及重鏈可變域(VH),該VH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06. 如請求項201至20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
  207. 如請求項201至20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i)單獨的該HLA-E;或(ii)單獨的該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
  208. 如請求項201至20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
  209. 如請求項208之方法,其中該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
  210. 如請求項201至20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
  211. 如請求項201至210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
  212. 如請求項201至211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HLA-E為HLA-E*0101或HLA-E*0103。
  213. 如請求項212之方法,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以下之複合物: (a)該HLA-E*0101及該新生抗原; (b)該HLA-E*0103及該新生抗原;或 (c)該HLA-E*0101及該新生抗原,以及該HLA-E*0103及該新生抗原。
  214. 如請求項201至21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鼠類抗體、嵌合抗體、駱駝抗體、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
  215. 如請求項201至21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TCR樣抗體。
  216. 如請求項201至21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
  217. 如請求項216之方法,其中該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
  218. 如請求項201至21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功能抗體。
  219. 如請求項201至21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
  220. 如請求項201至21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抗體與包含該HLA-E及該新生抗原之該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細胞中之免疫反應。
  221. 如請求項220之方法,其中該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
  222. 如請求項221之方法,其中該T細胞為CD8+ T細胞。
  223. 如請求項220之方法,其中該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
  224. 如請求項201至22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雙特異性抗體係以治療有效量投與。
  225. 如請求項201至22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乳癌、腎癌、肺癌、卵巢癌、結腸直腸癌、胰臟癌、絨毛膜癌、非小細胞肺癌(NSCLC)、胃癌、子宮頸癌或頭頸癌。
  226. 如請求項201至22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白血病、淋巴瘤或骨髓瘤。
  227. 如請求項201至22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多發性骨髓瘤(MM)、急性骨髓白血病(AML)或骨髓發育不良症候群。
  228. 如請求項201至22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B細胞惡性病。
  229. 如請求項201至22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癌症為套細胞淋巴瘤。
  230.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31.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32.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33.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34.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1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35. 如請求項230至23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36. 如請求項230至23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37. 如請求項230至23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38. 如請求項230至23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39. 如請求項230至23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0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40. 如請求項230至23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41. 如請求項230至23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42. 如請求項230至23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43. 如請求項230至23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44. 如請求項230至23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2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45. 如請求項230至23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46. 如請求項230至23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47. 如請求項230至23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48. 如請求項230至23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49. 如請求項230至23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3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50.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51.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52.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53.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54. 一種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其包含輕鏈(LC),該輕鏈包含與SEQ ID NO: 3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55. 如請求項250至25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56. 如請求項250至25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57. 如請求項250至25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5%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58. 如請求項250至25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99%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59. 如請求項250至25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包含重鏈(HC),該重鏈包含與SEQ ID NO: 34所示之胺基酸序列10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60. 如請求項230至25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選擇性結合至包含HLA-E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
  261. 如請求項230至26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對(i)單獨的該HLA-E;或(ii)單獨的該新生抗原不具有結合親和力。
  262. 如請求項230至26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由精通抗原加工機制(APM)之細胞表現。
  263. 如請求項262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由精通TAP1/2之細胞表現。
  264. 如請求項230至26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0 (VTAPRTLLL)、SEQ ID NO: 21 (IMAPRTLVL)、SEQ ID NO: 23 (VMAPQALLL)、SEQ ID NO: 24 (VMAPRALLL)、SEQ ID NO: 25 (VMAPRTLLL)、SEQ ID NO: 26 (VMAPRTLTL)、SEQ ID NO: 27 (VMAPRTVLL)、SEQ ID NO: 28 (VMPPRTLLL)或SEQ ID NO: 29 (VTAPRTVLL)。
  265. 如請求項230至264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新生抗原包含根據以下各者之序列、基本上由其組成或由其組成:SEQ ID NO: 17 (VMAPRTLIL)、SEQ ID NO: 18 (VMAPRTLFL)、SEQ ID NO: 19 (VMAPRTLVL)、SEQ ID NO: 26 (VMAPRTLTL)或SEQ ID NO: 27 (VMAPRTVLL)。
  266. 如請求項230至26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HLA-E為HLA-E*0101或HLA-E*0103。
  267. 如請求項266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抗體選擇性結合至包含以下之複合物: (a)該HLA-E*0101及該新生抗原; (b)該HLA-E*0103及該新生抗原;或 (c)該HLA-E*0101及該新生抗原,以及該HLA-E*0103及該新生抗原。
  268. 如請求項230至26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鼠類抗體、嵌合抗體、駱駝抗體、人類化抗體或人類抗體。
  269. 如請求項230至268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TCR樣抗體。
  270. 如請求項230至269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特異性抗體。
  271. 如請求項230至270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抗體。
  272. 如請求項230至271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雙特異性T細胞接合子(BiTE)。
  273. 如請求項272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結合至與T細胞受體(TCR)締合之CD3蛋白。
  274. 如請求項272至27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輕鏈可變域(VL),該輕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15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之胺基酸序列。
  275. 如請求項272至273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BiTE進一步包含重鏈可變域(VH),該重鏈可變域包含與SEQ ID NO: 16所示之胺基酸序列至少80%一致的胺基酸序列。
  276. 如請求項230至275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為多功能抗體。
  277. 如請求項230至276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單株抗體或其抗原結合片段進一步包含結合治療部分。
  278. 如請求項230至277中任一項之單株抗體,其中該抗體與包含該HLA-E及該新生抗原之該複合物的選擇性結合誘導細胞中之免疫反應。
  279. 如請求項278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免疫反應包含T細胞之活化。
  280. 如請求項279之單株抗體,其中該T細胞為CD8+ T細胞。
  281. 如請求項280之單株抗體,其中該免疫反應包含細胞毒性T細胞(CTL)之活化。
  282. 如請求項281之單株抗體,其中該細胞為癌細胞。
TW110120100A 2020-06-01 2021-06-02 靶向包含非典型hla-i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TW20223543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32747P 2020-06-01 2020-06-01
US17/199,205 2021-03-11
US17/199,205 US11359023B2 (en) 2020-06-01 2021-03-11 Antibodies targeting a complex comprising non-classical HLA-I and neoantigen and their methods of us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5439A true TW202235439A (zh) 2022-09-16

Family

ID=754951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0100A TW202235439A (zh) 2020-06-01 2021-06-02 靶向包含非典型hla-i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9)

Country Link
US (4) US10981996B1 (zh)
EP (1) EP4157882A1 (zh)
JP (1) JP2023530036A (zh)
KR (1) KR20230019468A (zh)
CN (1) CN116367865A (zh)
AR (1) AR122501A1 (zh)
AU (1) AU2021284275A1 (zh)
BR (1) BR112022024275A2 (zh)
CA (1) CA3174090A1 (zh)
CL (1) CL2022003336A1 (zh)
CO (1) CO2022018426A2 (zh)
CR (1) CR20220652A (zh)
DO (1) DOP2022000268A (zh)
EC (1) ECSP22097197A (zh)
IL (1) IL298020A (zh)
MX (1) MX2022015114A (zh)
PE (1) PE20230306A1 (zh)
TW (1) TW202235439A (zh)
WO (1) WO202124760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253713A1 (en) * 2018-07-23 2021-08-19 Abexxa Biologics, Inc. Antibodies targeting a complex comprising non-classical hla-i and neoantigen and their methods of use
US11976120B2 (en) * 2020-06-01 2024-05-07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Antibodies targeting a complex comprising non-classical HLA-I and neoantigen and their methods of use
US10981996B1 (en) * 2020-06-01 2021-04-20 Abexxa Biologics, Inc. Antibodies targeting a complex comprising non-classical HLA-I and neoantigen and their methods of use
WO2023196541A1 (en) * 2022-04-08 2023-10-12 Tizona Therapeutics, Inc. Combination therapy involving anti-hla-g antibodies and anti-egfr antibodies, anti-pd1 or anti-pd-l1 antibodies, and/or anti-cd47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790664A1 (en) 2005-11-24 2007-05-30 Ganymed Pharmaceuticals AG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claudin-18 for treatment of cancer
WO2012145469A1 (en) 2011-04-19 2012-10-26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glypican-3 and use thereof
US10656156B2 (en) 2012-07-05 2020-05-19 Mepur Ravindranath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HLA-E monospecific monoclonal IgG antibodies directed against tumor cell surface and soluble HLA-E
CN103773775B (zh) 2014-01-26 2015-11-18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一种人源抗虫基因及其编码的抗Cry1B毒素独特型单链抗体与应用
JP2017528418A (ja) 2014-06-20 2017-09-28 バイオアライアンス コマンディテール フェンノートシャップ 抗葉酸受容体アルファ(fra)抗体−薬物コンジュゲート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WO2016062851A1 (en) 2014-10-23 2016-04-28 Innate Pharma Treatment of cancers using anti-nkg2a agents
EP3242682A1 (en) 2015-01-08 2017-11-15 Genmab A/S Bispecific antibodies against cd3 and cd20
MA45491A (fr) 2016-06-27 2019-05-01 Juno Therapeutics Inc Épitopes à restriction cmh-e, molécules de liaison et procédés et utilisations associés
WO2018140525A1 (en) 2017-01-24 2018-08-02 Abexxa Biologics, Inc. Methods and compositions for targeting a complex comprising non-classical hla-i and neoantigen in cancer
EP3755371A4 (en) 2018-02-23 2021-11-24 Abexxa Biologics, Inc. ANTI-CANCER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ANTI-CANCER AGENTS AND ANTIBODIES TARGETING A COMPLEX INCLUDING A NON-CLASSIC HLA-I AND A NEO-ANTIGEN
US20210253713A1 (en) 2018-07-23 2021-08-19 Abexxa Biologics, Inc. Antibodies targeting a complex comprising non-classical hla-i and neoantigen and their methods of use
US20200291128A1 (en) 2020-05-18 2020-09-17 Abexxa Biologics, Inc. Antibodies and methods of use thereof
US10981997B1 (en) * 2020-06-01 2021-04-20 Abexxa Biologics, Inc. Antibodies targeting a complex comprising non-classical HLA-I and neoantigen and their methods of use
US10981996B1 (en) * 2020-06-01 2021-04-20 Abexxa Biologics, Inc. Antibodies targeting a complex comprising non-classical HLA-I and neoantigen and their methods of use
US11976120B2 (en) * 2020-06-01 2024-05-07 Boehringer Ingelheim International Gmbh Antibodies targeting a complex comprising non-classical HLA-I and neoantigen and their methods of u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R20220652A (es) 2023-07-03
US10981996B1 (en) 2021-04-20
JP2023530036A (ja) 2023-07-12
WO2021247607A1 (en) 2021-12-09
AU2021284275A1 (en) 2023-01-19
AR122501A1 (es) 2022-09-14
PE20230306A1 (es) 2023-02-13
ECSP22097197A (es) 2023-02-28
BR112022024275A2 (pt) 2023-05-02
EP4157882A1 (en) 2023-04-05
US11359023B2 (en) 2022-06-14
US20240026007A1 (en) 2024-01-25
CA3174090A1 (en) 2021-12-09
KR20230019468A (ko) 2023-02-08
CL2022003336A1 (es) 2023-06-23
DOP2022000268A (es) 2023-01-15
MX2022015114A (es) 2023-03-24
US20220332831A1 (en) 2022-10-20
CN116367865A (zh) 2023-06-30
CO2022018426A2 (es) 2022-12-30
IL298020A (en) 2023-01-01
US20210371532A1 (en) 2021-12-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118332B2 (ja) Vista抗原結合性分子
US9828432B2 (en) Cancer treatment and monitoring methods using OX40 agonists
US11873346B2 (en) VISTA antigen-binding molecules
US20240026007A1 (en) Antibodies targeting a complex comprising non-classical hla-i and neoantigen and their methods of use
US11976120B2 (en) Antibodies targeting a complex comprising non-classical HLA-I and neoantigen and their methods of use
KR102661066B1 (ko) 면역반응의 조절을 위한 방법 및 항체
WO2018200562A1 (en) Anti-cd33 antibody agents
US10981997B1 (en) Antibodies targeting a complex comprising non-classical HLA-I and neoantigen and their methods of use
KR20200121783A (ko) Il-1rap를 표적화하는 car-t 세포 및 그의 용도
TW202235440A (zh) 靶向包含非典型hla-i及新生抗原之複合物的抗體及其使用方法
TWI790193B (zh) 調控免疫反應之方法及抗體
WO2024035341A1 (en) Cd30 antigen-binding molecules
WO2023250122A1 (en) Molecules that bind to enpp1 polypeptid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