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3651A - 一種胜肽組合物及其抗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種胜肽組合物及其抗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3651A
TW202233651A TW110105607A TW110105607A TW202233651A TW 202233651 A TW202233651 A TW 202233651A TW 110105607 A TW110105607 A TW 110105607A TW 110105607 A TW110105607 A TW 110105607A TW 202233651 A TW202233651 A TW 20223365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peptide
antibacterial
food
use according
dru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5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82422B (zh
Inventor
吳柏龍
謝式弘
許明晃
陳錦坤
王焰增
李政怡
Original Assignee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台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05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82422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36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36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824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82422B/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Peptides Or Proteins (AREA)
  • Cosmetics (AREA)
  • Medicines That Contain Protein Lipid Enzymes And Other Medicines (AREA)
  • Food Preservation Except Freezing, Refrigeration, And Drying (AREA)

Abstract

一種用於抑制微生物滋生、減少食品、藥妝品或化妝品變質之抗菌胜肽,該抗菌胜肽可添加於在食品組合物以及藥妝品或化妝品組合物,抗菌胜肽其胺基酸序列為ALWKDILKNAGKAALNEINQLVNGRGLKK(SEQ ID NO: 1)、 LKLKSILGKLGVILSHLNGGALLSAGKSA(SEQ ID NO: 2)、或 ILGPVIKTIGGVIGGLLKNWIKGAAKKLI(SEQ ID NO: 3),以及至少其中之一或組合。

Description

一種胜肽組合物及其抗菌用途。
本發明是有關一種食品組合物及藥妝品或化妝品組合物,特別是一種包含用於抑制病原菌生長、食品、藥妝品或化妝品的保鮮抗菌劑之抗菌胜肽之食品組合物及化妝品組合物。
現代食品、藥妝品或化妝品中,為了讓產品能夠有不同特性及特殊療養功效,產品中往往會添加了特殊成份,例如醣類、蛋白質、及脂質,然而,這些添加物有機會成為微生物生長所需營養來源,造成產品保存及使用上的風險,例如,由於製造過程汙染或是終端使用者的錯誤使用習慣,會使微生物進入食品、藥妝品或化妝品中,當這些微生物遭遇產品中的水分及營養分子,將導致微生物在產品中滋生,為保持妝品或食品中有效成份的穩定及避免微生物滋生影響消費者使用安全,製造商常於藥妝品或化妝品中加入抗菌劑,常用的抗菌劑以苯酚類、甲醛緩釋劑及有機酸為大宗,且多為化學合成為主。
這些化學合成的抗菌劑對人體常有不良的副作用,如過敏、腹瀉等等;此外,這些抗菌劑也較難為環境所分解,長期處於抗菌環境之下,微生物容易突變產生抗藥性。在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中,列舉出幾株具有嚴重危害人體的抗藥性菌株,包含克雷伯氏肺炎菌、綠膿桿菌、鮑氏不動桿菌、肺炎鏈球菌、及大腸桿菌等,面對這些抗藥性菌株的威脅,已是迫在眉睫,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人員已在藥妝品或化妝品中,發現這些抗藥性微生物同種的微生物,為了有效抵抗這些抗藥性微生物,許多新型抗菌製劑被納入重點研發項目,其中,抗菌胜肽為目前對抗抗藥性菌株最有效的替代方案之一。
抗菌胜肽有多種機制的能對微生物產生的毒殺性,其一為胜肽能吸附並鑲嵌於微生物細胞膜,使細胞膜產生穿孔,導致微生物死亡,其二為抗菌胜肽能抑制微生物胞外結構物質合成及抑制微生物核酸及蛋白質合成,由於胜肽本身的特性,使胜肽在抗菌的應用上有許多優勢,例如,抗菌胜肽為天然胺基酸所構成,人體也可以將其吸收分解,對生物體的不良影響較小,且在自然環境中殘留時間也較短,不易誘發抗藥性菌株的產生,故抗菌胜肽為優良的天然防腐與抗菌劑。另外,相較於抗生素對抗細菌的單一機轉,抗菌胜肽具有抗菌多重機轉,故較不易產生抗藥性,更易對抗抗藥性微生物。
台灣由於氣候溫暖潮濕,微生物容易滋生,對於食品與藥妝品或化妝品的保存造成極大的威脅,加上因為抗生素的濫用,已有不少的抗藥性菌株生成,不僅讓食品及藥妝品或化妝品保存不易,也造成環境中微生物相混亂及人體健康的危害,因此,開發具有抗菌效果且抑制抗藥性菌株是目前亟需努力的目標。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抗菌胜肽組合物,特點為該抗菌胜肽可添加入食品組合物及藥妝品或化妝品組合物,並可抑制病原菌生長,為一種優良的保鮮抗菌劑。
本發明之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食品組合物及藥妝品或化妝品組合物中的抗菌胜肽,該抗菌胜肽的特點為抑制病原菌生長及保鮮抗菌劑,其包含特殊胺基酸序列之抗菌胜肽以及生理上可接受的賦形劑或稀釋劑,該抗菌胜肽的胺基酸序列為ALWKDILKNAGKAALNEINQLVNGRGLKK(SEQ ID NO: 1)、 LKLKSILGKLGVILSHLNGGALLSAGKSA(SEQ ID NO: 2)、或 ILGPVIKTIGGVIGGLLKNWIKGAAKKLI(SEQ ID NO: 3)以及至少其中之一或組合。
本發明實施例的胜肽組合物包含具有抗細菌與真菌活性效果的抗菌胜肽,此抗菌胜肽的序列為 ALWKDILKNAGKAALNEINQLVNGRGLKK(SEQ ID NO: 1)。
本發明實施例的胜肽組合物包含具有抗細菌與真菌活性效果的抗菌胜肽,此抗菌胜肽的序列為 LKLKSILGKLGVILSHLNGGALLSAGKSA(SEQ ID NO: 2)。
本發明實施例的胜肽組合物包含具有抗細菌與真菌活性效果的抗菌胜肽,此抗菌胜肽的序列為 ILGPVIKTIGGVIGGLLKNWIKGAAKKLI(SEQ ID NO: 3)。
本發明一實施例的含多種胜肽組合物包含具有抗細菌與真菌活性效果的複合抗菌胜肽,這些抗菌胜肽的序列為 ALWKDILKNAGKAALNEINQLVNGRGLKK(SEQ ID NO: 1), LKLKSILGKLGVILSHLNGGALLSAGKSA(SEQ ID NO: 2)和 ILGPVIKTIGGVIGGLLKNWIKGAAKKLI(SEQ ID NO: 3)。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抗菌胜肽可抑制微生物包含埃希氏菌屬、假單胞菌屬、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沙門氏菌屬或念珠菌屬。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抗菌胜肽可抑制微生物包含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沙門氏桿菌或白色念珠菌。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抗菌胜肽可抑制微生物包含醫院常見的抗藥性菌株。
為達上述之目的,本抗菌胜肽可抑制微生物包含抗藥性大腸桿菌、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抗藥性綠膿桿菌、抗藥性克雷博氏肺炎菌或抗藥性產氣腸桿菌。
本發明之胜肽有效添加濃度為2至1,800 μg/ml。
本發明之胜肽優選添加濃度為60至600 μg/ml。
本發明之胜肽最佳添加濃度為10至300 μg/ml。
本發明之胜肽組合物可加入食品,該食品包含飲用水、保健食品、冷凍食品、罐頭、乳製品、發酵製品、果凍、茶、咖啡、口香糖、潔牙糖、或寵物用肉乾。
本發明之胜肽組合物可加入藥妝品或化妝品,該藥妝品或化妝品包含乳霜、多乳液、無水組成物、水性分散液、油、乳劑、香脂、發泡物、洗劑、凝膠、乳膠、含水乙醇溶液、含水甘醇溶液、水凝膠、塗敷劑、漿液、皂類、洗髮精、調理劑、清漿液、軟膏、慕斯、髮膏、粉劑、條劑、筆、噴劑、氣溶膠、膠囊、明膠膠囊、軟膠囊、硬膠囊、錠劑、糖衣錠、顆粒、咀嚼膠、溶液、懸浮液、乳液、糖漿、多醣膜、膠凍、明膠、眼部修飾霜、粉底、卸妝洗劑、卸妝乳、眼影、口紅、唇蜜、護唇膏及蜜粉。
本案結合人工智慧的基因演算法及生物科技技術,先設計出具有抗菌潛力的胜肽序列,再經測試篩選各胜肽的抗菌效力,最終發現3條極具有抗菌效果的胜肽,尤其可應用於抑制食品及藥妝品或化妝品中微生物孳生,其特點為具有抗菌能力,且由於胜肽的特性,不易於環境中產生抗藥性微生物。
以下藉由具體實施例配合所附的圖式詳加說明,當更容易瞭解本發明之目的、技術內容、特點及其所達成之功效。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本案中所提到之抗菌功能,該抗菌功能包含滅菌及抑菌,滅菌係指以化學劑或物理方法消滅微生物,微生物包含細菌的繁殖體、芽胞、及黴菌,而達到無菌之過程,抑菌係指防止或抑制細菌的生長。
圖式中相同或類似之元件將以相同或類似符號來表示,圖1至15中,第一抗菌胜肽(抗菌胜肽1)使用黑色柱狀圖標示,在序列表中為SEQ ID NO: 1,序列為ALWKDILKNAGKAALNEINQLVNGRGLKK, 第二抗菌胜肽(抗菌胜肽2)使用灰色柱狀圖標示,在序列表中為SEQ ID NO: 2,序列為LKLKSILGKLGVILSHLNGGALLSAGKSA, 第三抗菌胜肽(抗菌胜肽3)使用白色柱狀圖標示,在序列表中為SEQ ID NO: 3,序列為ILGPVIKTIGGVIGGLLKNWIKGAAKKLI, 混合胜肽使用斜線柱狀圖標示,藥物亞胺培南(Imipenem)使用點狀柱狀圖標示。
本發明所述利用人工智慧與基因演算法設計胜肽序列,其序列如下表1所示。 表1、抗菌胜肽之胺基酸序列
胜肽名稱 序列編號 胺基酸序列 分子量
抗菌胜肽1 SEQ ID NO: 1 ALWKDILKNAGKAALNEINQLVNGRGLKK 3176.75
抗菌胜肽2 SEQ ID NO: 2 LKLKSILGKLGVILSHLNGGALLSAGKSA 2859.49
抗菌胜肽3 SEQ ID NO: 3 ILGPVIKTIGGVIGGLLKNWIKGAAKKLI 2971.76
如表1所列的三種胜肽皆具有抗微生物之功效,包含抑制一般真菌、細菌、及抗藥性菌株。其能抑制微生物生長進而作為食品及藥妝品或化妝品的抗菌劑,以及做為未來對抗抗藥性菌株的藥物。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抑制病原菌生長、食品保鮮抗菌劑之胜肽之食品組合物,其包含特殊序列的胺基酸胜肽以及生理上可接受的賦形劑或稀釋劑。該胺基酸胜肽選自抗菌胜肽1(SEQ ID NO: 1)、抗菌胜肽2(SEQ ID NO: 2)、及抗菌胜肽3(SEQ ID NO: 3)之至少其中之一的組合。
於食品組合物之實施例中,生理上可接受之賦形劑或稀釋劑可為一食品,舉例而言,食品可包含但不限於乳製飲品、茶、飲用水、咖啡、冷凍食品、口香糖及潔牙糖(例如口含片、咀嚼錠、軟糖等)、寵物用肉乾或以上之組合。此外,本發明之食品組合物中的抗菌胜肽濃度為2 μg/ml以上,較佳地,抗菌胜肽濃度可為60 μg/ml以上。
根據本發明之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抑制病原菌生長、藥妝品或化妝品保鮮抗菌劑之胜肽之藥妝品及化妝品組合物,其包含特殊序列的胺基酸胜肽以及生理上可接受的賦形劑或稀釋劑。該胺基酸胜肽選自抗菌胜肽1(SEQ ID NO: 1)、抗菌胜肽2(SEQ ID NO: 2)、及抗菌胜肽3(SEQ ID NO: 3)中之至少其中之一的組合。
於藥妝品或化妝品組合物之實施例中,生理上可接受之賦形劑或稀釋劑可為一藥品或妝品,舉例而言,藥妝品或化妝品組合物包含口服劑型與針劑,口服劑型可為錠劑、膠囊、溶液劑及粉劑等。食品可包含但不限於乳製飲品、茶、飲用水、咖啡、冷凍食品、口香糖及潔牙糖(例如口含片、咀嚼錠、軟糖等)、寵物用肉乾或以上之組合。此外,本發明之組合物中的抗菌胜肽濃度為2至1,800 μg/ml,優選抗菌胜肽濃度可為60至600 μg/ml,最佳抗菌胜肽濃度可為10至300 μg/ml。
實施例1  抗菌胜肽1、抗菌胜肽2、及抗菌胜肽3對於抑制大腸桿菌的最小抑制濃度分析
本實施例分析抗菌胜肽1至3對於大腸桿菌(ATCC 8739)的最小抑制濃度分析,大腸桿菌是最容易造成食品及藥妝品或化妝品汙染的主要菌種,對於於食品及藥妝品或化妝品的保存造成嚴重危脅。本實驗是利用檢測LB培養液中的菌體濁度(OD600nm)來分析大腸桿菌於不同濃度的抗菌胜肽下的生長狀況,將大腸桿菌(OD600=0.01)與不同濃度的胜肽進行共培養24小時,並於培養前後檢測OD600nm的數值,計算△OD600 = OD600 24h- OD600 0h,藉此推估抗菌胜肽的最小抑制濃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
圖1顯示抗菌胜肽1至3對於大腸桿菌的抑制力分析,結果顯示抗菌胜肽1的大腸桿菌MIC為50 μg/ml,抗菌胜肽2的大腸桿菌MIC為12.5 μg/ml,而抗菌胜肽3的大腸桿菌MIC為100 μg/ml。
由於3種胜肽的抗菌效果有所差異,彼此可能存在交互作用,故混和了3種胜肽(比例=1:1:1)並進行抗菌分析,圖2顯示混合胜肽對於大腸桿菌的抑制力分析,結果顯示混和抗菌胜肽的MIC為9.38 μg/ml。由圖1單一抗菌胜肽1及抗菌胜肽3於25 μg/ml濃度之下並無法抑制大腸桿菌生長,但是將三種混和後可更有效抑制桿菌生長,效果較3種胜肽單獨使用更好,表示胜肽間彼此有協同作用,可增加抗菌效益。藥妝品或化妝品常用的抗菌劑2-phenoxyethanol 對於大腸桿菌的MIC為40,000至50,000 μg/ml (Academia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Research, 7(25) 2013, 3187-3192),食品常用的抗菌劑山梨酸鉀(Potassium Sorbate)、苯甲酸鈉(Sodium benzoate)對於大腸桿菌的MIC分別約是在500至2,000 μg/ml與50,000 μg/ml (Journal of Food Quality and Hazards Control, 1 2014, 52-55)。比起這些常用化學合成抗菌劑,本發明胜肽的抗菌效益更高,僅需要不到100 μg/ml即可以達到抗菌效果,混合後有協同作用,效益更佳。
實施例2  抗菌胜肽1、抗菌胜肽2、及抗菌胜肽3對於抑制綠膿桿菌的最小抑制濃度分析
本實施例分析抗菌胜肽1至3對於綠膿桿菌(ATCC 9027)的最小抑制濃度分析。綠膿桿菌最常在受汙染的水質檢驗中發現,而水常常是食品及藥妝品或化妝品的重要溶劑。本實驗是利用檢測LB培養液中的菌體濁度(OD600nm)來分析綠膿桿菌於不同濃度的抗菌胜肽下的生長狀況,將綠膿桿菌(OD600=0.01)與不同濃度的胜肽進行共培養24小時,並於培養前後檢測OD600nm的數值,計算△OD600 = OD600 24h- OD600 0h,藉此推估抗菌胜肽的最小抑制濃度。
圖3顯示抗菌胜肽1至3對於綠膿桿菌的抑制力分析,結果顯示抗菌胜肽2對於綠膿桿菌的抑制效果最佳,MIC為200 μg/ml。
圖4顯示混合胜肽對於綠膿桿菌的抑制力分析,三種胜肽以1:1:1方式混合後,抗菌效果大幅提升,結果顯示僅需要150 μg/ml,也就是每ml中含有50 μg的抗菌胜肽1,50 μg的抗菌胜肽2,及50 μg的抗菌胜肽3,即可抑制綠膿桿菌生長,效果較3種胜肽單獨使用更好,表示3種胜肽對於抑制綠膿桿菌有協同之作用。一般藥妝品或化妝品常用的抗菌劑2-phenoxyethanol 對於綠膿桿菌的MIC 約為33,000 μg/ml (Academia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Research, 7(25) 2013, 3187-3192),食品常用的抗菌劑山梨酸鉀、苯甲酸鈉對於綠膿桿菌的MIC分別約是在5,000 μg/ml (Bulgar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15(4) 2009, 307-311)。比起這些常用化學合成抗菌劑,本發明胜肽的抗菌效益更高,僅需要200 μg/ml即可以達到抗菌效果,混合後有協同作用,效益更佳。
實施例3  抗菌胜肽1、抗菌胜肽2、及抗菌胜肽3對於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制濃度分析
本實施例分析抗菌胜肽1至3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6538)的最小抑制濃度分析。金黃色葡萄球菌產生腸毒素,是導致食品中毒元凶之一,此外,金黃色葡萄球菌也是人類皮膚化膿感染中最常見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膿,是國內化妝品的管制菌種。本實驗是利用檢測Tryptic soy broth培養液中的菌體濁度(OD600nm)來分析金黃色葡萄球菌於不同濃度的抗菌胜肽下的生長狀況,將金黃色葡萄球菌(OD600=0.01)與不同濃度的胜肽進行共培養24小時,並於培養前後檢測OD600nm的數值,計算△OD600 = OD600 24h- OD600 0h,藉此推估抗菌胜肽的最小抑制濃度。
圖5顯示抗菌胜肽1至3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力分析,結果顯示抗菌胜肽2和抗菌胜肽3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效果較佳,MIC分別為300 μg/ml及25 μg/ml。
同理,圖6顯示混合胜肽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抑制力分析,三種胜肽以1:1:1方式混合後,結果顯示75 μg/ml就可以有效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一般藥妝品或化妝品常用的抗菌劑2-phenoxyethanol 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 約為2,500 μg/ml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18 2017, 175-186),食品常用的抗菌劑山梨酸鉀、苯甲酸鈉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的MIC分別約是在10,000 μg/ml (Bulgar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15(4) 2009, 307-311),比起這些常用化學合成抗菌劑,本發明胜肽的抗菌效益更高,僅需要25 μg/ml即可以達到抗菌效果。
實施例4  抗菌胜肽1、抗菌胜肽2、及抗菌胜肽3對於抑制沙門氏桿菌的最小抑制濃度分析
本實施例分析抗菌胜肽1至3對於沙門氏桿菌(ATCC 19430)的最小抑制濃度分析。沙門氏桿菌容易汙染食品,其所造成的食品中毒事件,在世界各地常居首位或第二位。本實驗是利用檢測LB培養液中的菌體濁度(OD600nm)來分析沙門氏桿菌於不同濃度的抗菌胜肽下的生長狀況,將沙門氏桿菌(OD600=0.01)與不同濃度的胜肽進行共培養24小時,並於培養前後檢測OD600nm的數值,計算△OD600 = OD600 24h- OD600 0h,藉此推估抗菌胜肽的最小抑制濃度。
圖7顯示抗菌胜肽1至3對於沙門氏桿菌的抑制力分析,結果顯示抗菌胜肽1和抗菌胜肽2對於沙門氏桿菌的抗菌效果較佳,MIC分別為200 μg/ml及50 μg/ml。
同理,圖8顯示混合胜肽對於沙門氏桿菌的抑制力分析,三種胜肽以1:1:1方式混合後,結果顯示最效抑制濃度為37.5 μg/ml,由此可知三種胜肽對於沙門氏桿菌的抗菌作用有協同或加成的效益,食品常用的抗菌劑山梨酸鉀、苯甲酸鈉對於沙門氏菌的MIC分別約是在500至8,000 μg/ml之間 (Poultry Science, 93(3)1 2014, 695-701)。比起這些常用化學合成食品抗菌劑,我司的抗菌胜肽抗菌效益更高,僅需要50 μg/ml即可以達到抗菌效果,混合後有協同作用,效益更佳。
實施例5  抗菌胜肽1、抗菌胜肽2、及抗菌胜肽3對於抑制白色念珠菌的最小抑制濃度分析
本實施例分析抗菌胜肽1至3對於白色念珠菌(ATCC 10231)的最小抑制濃度分析,白色念珠菌是人體皮膚黏膜常見的共生菌,大量繁殖會導致皮膚炎及陰道炎。本實驗是利用檢測YPD培養液中的菌體濁度(OD600nm)來分析白色念珠菌於不同濃度的抗菌胜肽下的生長狀況,將白色念珠菌(5×10 4/well)與不同濃度的胜肽進行共培養24小時,並於培養前後檢測OD600nm的數值,計算△OD600 = OD600 24h- OD600 0h,藉此推估抗菌胜肽的最小抑制濃度。
圖9顯示抗菌胜肽1至3對於白色念珠菌的抑制力分析,結果顯示個別的抗菌胜肽對於白色念珠菌的MIC為600 μg/ml。
同理,圖10顯示混合胜肽對於白色念珠菌的抑制力分析,將胜肽混合後,於600 μg/ml濃度下,結果顯示混合胜肽可以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生長且在300 μg/ml濃度之下即有抑制的效果,表示我司抗菌胜肽對於黴菌的亦有抑制效果。藥妝品或化妝品常用的抗菌劑phenoxyethanol 對於白色念珠菌的有效抑制濃度約為5,000 μg/ml (Europea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s, 131 2018, 152-161),食品常用的抗菌劑山梨酸鉀、苯甲酸鈉對於白色念珠菌的MIC分別約是在50,000 μg/ml與2,500 μg/ml (Bulgari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15(4) 2009, 307-311)。比起這些常用化學合成抗菌劑,本發明抗菌胜肽效果更佳。
實施例6  抗菌胜肽1、抗菌胜肽2、及抗菌胜肽3對於抑制抗藥性菌株最小抑制濃度分析
本實施例分析抗菌胜肽1至3對於抗藥性大腸桿菌、鮑氏不動桿菌、綠膿桿菌、克雷博氏肺炎菌以及產氣腸桿菌的最小抑制濃度。抗藥性菌株皆源自大林慈濟醫院,具有炭青黴烯類類抗生素之抗藥性菌株。本實驗是利用檢測Müller-Hinton broth培養液中的菌體濁度(OD595nm)來分析抗藥性菌株菌於不同濃度的抗菌胜肽下的生長狀況,將菌株(1×10 5/ml)與不同濃度的胜肽進行共培養16小時,並於培養時檢測OD595nm的數值,參考R J Lambert 和J Pearson發表的論文公式(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 88 2000, 784-790)計算出最小抑制濃度。以藥物亞胺培南(Imipenem)作為實驗對照組,亞胺培南為一種炭青黴烯類類抗生素。
圖11-15分別顯示抗菌胜肽1至3及亞胺培南對於抗藥性大腸桿菌、鮑氏不動桿菌、綠膿桿菌、克雷博氏肺炎菌以及產氣腸桿菌的抑制力分析,結果顯示亞胺培南需要高濃度約17-25 μg/ml,才能抑制抗藥性大腸桿菌、鮑氏不動桿菌以及產氣腸桿菌的生長,但我司的抗菌胜肽1至3僅需要2至8 μg/ml,即可達抑制之效果,而對於抗藥性綠膿桿菌與克雷博氏肺炎菌,抗菌胜肽2的最小抑制濃度約為3至5 μg/ml,也較亞胺培南的最小抑制濃度低,表示我司所研發的抗菌胜肽具有抑制抗藥性菌株的功效。
本案使用人工智慧的基因演算法生物科技技術,篩選出3種具有抗菌能力的抗菌胜肽,且3種胜肽對於抑制細菌及真菌具有協同作用,即使用低濃度的混和胜肽就有抑制細菌及真菌的功效,加上為胜肽本身的特性,所能抑制之微生物不限於實施例所列,且不易產生抗藥性微生物,故本發明之抗菌胜肽為優秀的食品及藥妝品或化妝品抗菌劑。
以上該僅為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非用來限定本發明之實施範圍;如果不脫離本發明之精神和範圍,對本發明進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應涵蓋在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的保護範圍當中。
圖1為抗菌胜肽對於大腸桿菌生長抑制力分析; 圖2為混合胜肽對於大腸桿菌生長抑制分析; 圖3為抗菌胜肽對於綠膿桿菌生長抑制力分析; 圖4為混合胜肽對於綠膿桿菌生長抑制分析; 圖5為抗菌胜肽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抑制力分析; 圖5為混合胜肽對於金黃色葡萄球菌生長抑制分析; 圖7為抗菌胜肽對於沙門氏桿菌生長抑制力分析; 圖8為混合胜肽對於沙門氏桿菌生長抑制分析; 圖9為抗菌胜肽對於白色念珠菌生長抑制力分析; 圖10為混合胜肽對於白色念珠菌生長抑制分析; 圖11為抗菌胜肽對於抗藥性大腸桿菌最小抑制濃度測定; 圖12為抗菌胜肽對於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最小抑制濃度測定; 圖13為抗菌胜肽對於抗藥性綠膿桿菌最小抑制濃度測定; 圖14為抗菌胜肽對於抗藥性克雷博氏肺炎菌最小抑制濃度測定;以及 圖15為抗菌胜肽對於抗藥性產氣腸桿菌最小抑制濃度測定。
Figure 12_A0101_SEQ_0001
Figure 12_A0101_SEQ_0002

Claims (16)

  1. 一種具抗菌效果的胜肽,該胜肽係為第一抗菌胜肽,該第一抗菌胜肽序列如SEQ ID NO: 1所載。
  2. 一種具抗菌效果的胜肽,該胜肽係為第二抗菌胜肽,該第二抗菌胜肽序列如SEQ ID NO: 2所載。
  3. 一種具抗菌效果的胜肽,該胜肽係為第三抗菌胜肽,該第三抗菌胜肽序列如SEQ ID NO: 3所載。
  4. 一種胜肽組合物,該胜肽組合物包含如請求項1至3任一項所述之胜肽或其組合。
  5. 一種含如請求項4所述之胜肽組合物作為製備抗菌組合物之用途,該抗菌係為抑制微生物生長。
  6. 如請求項5所述之用途,其中,抑制之微生物包含埃希氏菌屬、假單胞菌屬、葡萄球菌屬、鏈球菌屬、沙門氏菌屬或念珠菌屬。
  7. 如請求項5所述之用途,其中,抑制之微生物包含大腸桿菌、綠膿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沙門氏桿菌或白色念珠菌。
  8. 如請求項5所述之用途,其中,抑制之微生物包含抗藥性菌株。
  9. 如請求項5所述之用途,其中,抑制之微生物包含抗藥性大腸桿菌、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抗藥性綠膿桿菌、抗藥性克雷博氏肺炎菌或抗藥性產氣腸桿菌。
  10. 如請求項5所述之用途,其中,胜肽濃度為2至1,800 μg/ml。
  11. 如請求項5所述之用途,其中,胜肽濃度為60至600 μg/ml。
  12. 如請求項5所述之用途,其中,胜肽濃度為10至300 μg/ml。
  13. 一種含如請求項5所述之用途,其中,該抗菌係為抑制食品中微生物生長及維持食品成份之穩定。
  14. 如請求項13所述之用途,其中,該食品包含飲用水、保健食品、冷凍食品、罐頭、乳製品、發酵製品、果凍、茶、咖啡、口香糖、潔牙糖、或寵物用肉乾。
  15. 一種含如請求項5所述之用途,其中,該抗菌係為抑制藥妝品或化妝品中微生物生長及維持食品及藥妝品或化妝品成份之穩定。
  16. 如請求項15所述之用途,其中,該藥妝品或化妝品包含乳霜、多乳液、無水組成物、水性分散液、油、乳劑、香脂、發泡物、洗劑、凝膠、乳膠、含水乙醇溶液、含水甘醇溶液、水凝膠、塗敷劑、漿液、皂類、洗髮精、調理劑、清漿液、軟膏、慕斯、髮膏、粉劑、條劑、筆、噴劑、氣溶膠、膠囊、明膠膠囊、軟膠囊、硬膠囊、錠劑、糖衣錠、顆粒、咀嚼膠、溶液、懸浮液、乳液、糖漿、多醣膜、膠凍、明膠、眼部修飾霜、粉底、卸妝洗劑、卸妝乳、眼影、口紅、唇蜜、護唇膏及蜜粉。
TW110105607A 2021-02-19 2021-02-19 一種胜肽組合物及其抗菌用途 TWI7824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5607A TWI782422B (zh) 2021-02-19 2021-02-19 一種胜肽組合物及其抗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5607A TWI782422B (zh) 2021-02-19 2021-02-19 一種胜肽組合物及其抗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3651A true TW202233651A (zh) 2022-09-01
TWI782422B TWI782422B (zh) 2022-11-01

Family

ID=849572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5607A TWI782422B (zh) 2021-02-19 2021-02-19 一種胜肽組合物及其抗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82422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69542B2 (en) * 1999-08-20 2009-08-0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nti-microbial targeting chimeric pharmaceutical
TWI522110B (zh) * 2014-11-10 2016-02-21 Novel antimicrobial peptides and their us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82422B (zh) 2022-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Negash et al. Current applications of bacteriocin
Marchese et al. The natural plant compound carvacrol as an antimicrobial and anti-biofilm agent: Mechanisms, synergies and bio-inspired anti-infective materials
Buffet-Bataillon et al. Emergence of resistance to antibacterial agents: the role of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a critical review
Colagiorgi et al. Rapid biofilm eradication of the antimicrobial peptide 1018-K6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 A new potential tool to fight bacterial biofilms
CN104958248A (zh) 生物抑菌组合物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EP3795169B1 (en) Bacteriophage-derived recombinant protein having antimicrobial activity against pathogenic gram-negative bacteria
KR102415725B1 (ko) 신규한 항균 펩타이드 h123 및 이의 용도
US20230053472A1 (en) Antimicrobial peptides
Chen et al.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its mechanisms of a recombinant Funme peptide against Cronobacter sakazakii in powdered infant formula
Lai et al. Combat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in foodborne microorganisms
Koo et al. Antimicrobial potential of Leuconostoc species against E. coli O157: H7 in ground meat
CN105358125B (zh) 协同防腐剂混合物
Zani et al. Evaluation of preservative effectiveness in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the use of a wild strain of Pseudomonas cepacia
TWI782422B (zh) 一種胜肽組合物及其抗菌用途
CN111320678A (zh) 抗菌肽突变体及其应用
US20220175894A1 (en) Use of recombinant antibacterial enzyme lyssap26 effectively killing pathogenic bacteria
JP7461140B2 (ja) 抗菌性向上剤および抗菌性向上方法
KR20190061122A (ko) 락토바실러스 브레비스가 생산하는 천연항균물질 및 유전자의 염기서열
Mondal Effect of Biofilm on Production of Poultry
Mfon PRODUCTION OF BACTERIOCIN USING LACTIC ACID BATERIAL ISOLATED FROM FERMENTED FUFU.
Rosa et al. Association study between ceftriaxone and a synthetic amide against strains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KR102032056B1 (ko) 신규한 테트라펩타이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항적조 또는 항균용 조성물
US20230381249A1 (en) Probiotic strain for countering caries pathogens
KR102141462B1 (ko) 석창포 추출물 및 후박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포함하는 항균용 조성물
Ben Braïek et al. Bio-guided Purification and Mass Spectrometry Characterisation Exploring the Lysozyme-like Protein from Enterococcus lactis Q1, an Unusual Marine Bacterial St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