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3332A - 管子切割機 - Google Patents

管子切割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3332A
TW202233332A TW111101662A TW111101662A TW202233332A TW 202233332 A TW202233332 A TW 202233332A TW 111101662 A TW111101662 A TW 111101662A TW 111101662 A TW111101662 A TW 111101662A TW 202233332 A TW202233332 A TW 20223333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offset
cutting machine
roller
pipe
cut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11016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安德烈亞斯 漢索恩
克里斯蒂安 霍爾茲
Original Assignee
德商C 格斯塔夫 布希 克尼佩克斯工廠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德商C 格斯塔夫 布希 克尼佩克斯工廠 filed Critical 德商C 格斯塔夫 布希 克尼佩克斯工廠
Publication of TW2022333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333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3/00Cutting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cut made; Apparatus therefor
    • B26D3/16Cutting rods or tubes transversel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21/00Machines or devices for shearing or cutting tubes
    • B23D21/06Hand-operated tube-cutters
    • B23D21/10Hand-operated tube-cutters with other cutting blades or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6HAND CUTTING TOOLS; CUTTING; SEVERING
    • B26DCUTTING; DETAILS COMMON TO MACHINES FOR PERFORATING, PUNCHING, CUTTING-OUT, STAMPING-OUT OR SEVERING
    • B26D3/00Cutting 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nature of the cut made; Apparatus therefor
    • B26D3/16Cutting rods or tubes transversely
    • B26D3/169Hand held tube cut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PLANING; SLOTTING; SHEARING; BROACHING; SAWING; FILING; SCRAPING; LIKE OPERATIONS FOR WORKING METAL BY REMOVING MATERIAL,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D35/00Tools for shearing machines or shearing devices; Holders or chucks for shearing tools
    • B23D35/001Tools for shearing machines or shearing devices; Holders or chucks for shearing tools cutting memb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Forests & Forestry (AREA)
  • Scissors And Nippers (AREA)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管子切割機(1),具有:切割元件(27)、頂撐件(8)以及C形的工作頭(6),其中,頂撐件(8)係由工作頭(6)構成,並且,切割元件(27)係適於伸入C形開口(12),其中,進一步地,工作頭(6)係過渡至亦可用作為柄部區域(11)的根部(10),並且,切割元件(27)係容置在移動部(29)中。為了改進所述類型之管子切割機,提出:包含切割元件(27)的移動部(29)係可動地佈置在錯移部(39)中,以及/或者,頂撐件(8)具有滾輪(18),以及,滾輪(18)係兩兩成對地佈置在蹺動部(19)上。本發明亦有關於一種管子切割機(1),具有建構於C形的工作頭(6)上之錯移部(39)以及頂撐件(8),其中,進一步地,工作頭(6)係過渡至亦可用作為柄部區域(11)的根部(10),以及,錯移部(39)係可為了改變工作頭(6)之開啟寬度而相對於根部(10)錯移,此外,錯移部(39)具有切割元件(27)。

Description

管子切割機
本發明係有關於一種管子切割機,具有:切割元件、頂撐件以及C形的工作頭,其中,該頂撐件係由該工作頭構成,並且,該切割元件係適於伸入C形開口,其中,進一步地,該工作頭係過渡至亦可用作為柄部區域的根部,並且,該切割元件係容置在移動部中。
此外,本發明還有關於一種管子切割機,具有:切割元件、頂撐件以及C形的工作頭,其中,該頂撐件係由該工作頭構成,並且,該切割元件係適於伸入C形開口,其中,進一步地,該頂撐件具有滾輪,其具有外部滾動面且係可圍繞滾輪軸旋轉。
本發明亦有關於一種管子切割機,具有建構於C形的工作頭上之錯移部以及頂撐件,其中,進一步地,該工作頭係過渡至亦可用作為柄部區域的根部,以及,該錯移部係可為了改變工作頭之開啟寬度而相對於該根部錯移,以及,該錯移部具有切割元件。
尤其在衛生設施安裝技術以及管道建設領域,管子切割機已為吾人所知。藉由此種管子切割機,能夠有利地以圓形切割,藉由至少一個例如透過管子切割機之旋轉而環繞的切刀,較佳為無屑地將管段例如自低碳鋼、V2A、鑄鐵、黃銅亦或自熱塑性塑膠切下。在此情形下,主動式切割元件可為切割輪,抑或構成固定式切割刀片,其中,進一步地,此切割元件較佳係經過硬化,進一步地例如由高速鋼構成,視情況而定由硬質金屬構成。
DE 10 2018 124 817 A1例如揭露過此種管子切割機。該案所揭露之管子切割機能夠透過錯移部以進行粗調節,以便對介於切割元件與頂撐件之間之開啟寬度進行粗調。此外,US 9 308 660 B2例如揭示過一種管子切割機,其中,切割元件係容置在移動部中,並且係可透過此移動部以移入退回位置,例如用於將待切割的管子插入工作頭。
鑒於上述先前技術,本發明之目的在於進一步改良所述類型之管子切割機。
根據第一發明構思,在管子切割機方面用以達成上述目的之一可行解決方案為:包含切割元件的移動部係可動地佈置在錯移部中。
基於本發明之上述技術方案,能夠以易於操作的方式根據待切割的管段之直徑調整工作頭之C形開口內之切割元件基本位置。較佳係基於其錯移部之相應的錯移來進行此調整,切割元件較佳係以能夠藉由移動部運動的方式佈置在該錯移部中。基於此技術方案,進一步地,切割元件在錯移部之每個錯移位置中皆可透過移動部以例如移入退回位置或自此退回位置移入切割位置。其中,進一步較佳地,特別是可由使用者出於主觀意願引起切割元件之進入退回位置的位移,例如用以將待切割的管子插入工作頭。
根據另一發明構思,頂撐件可具有滾輪,其中,滾輪係兩兩成對地佈置在蹺動部上。
由此實現了滾輪在頂撐件中的有利的定向,特別是以根據插入C形開口的待切割管件之直徑調整的方式。此外,透過滾輪在蹺動部上之較佳的佈局,能夠在切割操作過程中進一步減小工作頭與待切割的管件之間的摩擦。其中,諸滾輪軸較佳係在與容置切割元件的移動部之移動方向橫交的方向上延伸,進一步較佳地,蹺動部之平行於滾輪軸的幾何上的蹺動軸線亦如此。但,在管子切割機之將滾輪兩兩設於蹺動部上的技術方案中,並非一定要搭配地設有移動部,此舉僅為較佳方案。在切割位置中,即,在管件被置入工作頭之C形開口的情況下,頂撐件之一滾輪亦或數個滾輪可支撐式貼靠在待切割的管子之外周面上。
根據另一可行方案,本發明用以達成上述目的之解決方案為:滾輪具有橫向於滾輪軸環繞而將滾動面中斷的溝槽。
透過建構此種溝槽,能夠在待切割的管子上實現快速、可重複並且精確的定位。在此情形下,該溝槽可用作為定位輔助件。
此外,在實施切割操作的過程中,此種溝槽尤其在塑膠管之切割中具有優點。在此種切割操作中,能夠將視情況而定產生之切屑容置在滾輪之溝槽狀凹部中。因此,待切割物在滾動面上之支撐不會受到此種碎屑的負面影響。
根據另一發明構思,本發明用以達成上述目的之另一解決方案為:錯移部係可在彎曲延伸的軌跡上錯移。
較佳地,能夠由使用者出於主觀意願使得錯移部沿例如具有進一步較佳為不變的半徑的圓弧線錯移,從而透過此種錯移以根據待切割的管件之直徑而調整工作頭之C形開口內之切割元件位置。透過其彎曲延伸的軌跡,有利地獨立於該錯移部之錯移位置,進一步較佳地獨立於待切割的管子之直徑,總是將切割元件送入相對於待切割的管子之有利的切割位置。其中較佳地,該彎曲延伸的軌跡可超出切割元件實質上指向與工作頭之開口相對立的頭部區域。
根據另一發明構思,本發明用以達成上述目的之又一解決方案為:在柄部區域內埋置有錯移部之錯移元件。
透過錯移元件,能夠根據待切割的管子之直徑以調整工作頭之C形開口內之切割元件位置。錯移元件之此種錯移較佳地僅能由使用者出於主觀意願實現,而較佳係透過針對性地操縱對應的操縱元件以實現。此種錯移元件例如可為槓桿,其係例如用於進入或取消錯移部之固定位置為了在切割操作過程中防止在進一步操縱管子切割機的情況下意外地將錯移部之固定位置取消,該錯移元件係相對於管子切割機之其餘操縱面或握持面而例如在根部區域或柄部區域內埋置。較佳地,此錯移元件不會在任何位置中,至少不會在實現對管子切割的位置中,伸出將錯移元件包圍的柄部區域面。據此,錯移元件例如可以位於剖面三側閉合的殼體槽中。藉此,亦能有利地實現以下方案:例如為了使管子切割機圍繞待切割的管子旋轉,使用者可環握柄部區域,而與此同時不會發生對錯移元件的操縱。確切言之,為了操縱錯移元件,需要卡入柄部區域。
前述獨立項之特徵自身即發明本質所在,但亦可任意相互組合,其中,一獨立項之特徵係可與另一獨立項之特徵或數個獨立項之特徵組合,此外亦可僅與其他獨立項中之一或多個的個別特徵組合。
據此,例如可提供一種管子切割機,其包含切割元件的移動部係可動地佈置在錯移部中,其中,該錯移部係可在彎曲延伸的軌跡上錯移,其中,進一步地,其頂撐件視情況而定具有滾輪,並且滾輪可兩兩成對地佈置在蹺動部上,此外,在其柄部區域內可視情況埋置有該錯移部之錯移元件。
下文將對本發明之更多特徵進行說明,其中亦在附圖描述中加以闡釋,通常透過與請求項1及/或請求項2之主題或者與其他請求項之特徵的較佳的配合來進行說明。但,此等特徵亦可與請求項1及/或請求項2或其他請求項之個別特徵配合,或者自身即發明本質所在。
根據另一較佳技術方案,包含切割元件的移動部能以可反向於彈力運動的方式佈置在錯移部中。其中,其彈力較佳係朝向切割元件之功能位置、即沿切割元件之大致朝向工作頭之C形開口之中心的伸出方向起作用,使得,將切割元件容置之移動部之對應負荷取消後,切割元件自行地移入此功能位置。就此而言,設有的彈簧例如可為常見的圓柱彈簧,進一步較佳地,該彈簧一端支撐在該錯移部上,且另一端抵向該移動部起作用。
此外,亦可採用以下方案:在頂撐件中設有兩對滾輪。其中,進一步較佳地,每個對偶皆佈置在一蹺動部上。其中,該等滾輪或滾輪對及其蹺動部可在該頂撐件中實質上沿該開口之由C形開口給定的定界壁佈置。諸幾何上的滾輪軸線係同向,諸幾何上的蹺動軸線較佳亦如此。該等幾何上的蹺動軸線係以在周側上錯開的方式佈置在該C形工作頭中。周側位錯角例如可介於60度與150度之間,例如約為90度。
在一將切割元件建構為切割輪的可行技術方案中,進一步較佳地,該等幾何上的滾輪軸線以及該等幾何上的蹺動軸線係平行於該切割元件之輪軸。
錯移元件亦能以可與錯移部一起移行的方式佈置。相應地,在為了根據待切割的管子調整切割元件定位而發生錯移部之錯移後,作動於錯移部的錯移元件亦發生對應的錯移。因此,僅透過錯移部之例如相對於管子切割機之根部的位置,或額外地以此為依據,便能視情況顯示所設置的錯移位置或切割元件位置。
根據一較佳技術方案,可以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錯移位置中,例如在乃至五個或十個錯移位置中,進一步較佳地在例如三個錯移位置中,將錯移元件相對於管子切割機之根部以固定,但,亦相對於管子切割機之工作頭以固定。可針對錯移元件產生對應數目的掣止位置。
其中,進一步較佳地,對錯移元件的調節係獨立於包含切割元件的移動部之移動。
據此,還可設有回縮桿,用於使切割元件自C形開口移出。透過該回縮桿以較佳地間接或直接地作動於移動部,其中,在由使用者出於主觀意願操縱回縮桿的情況下,包含切割元件的移動部較佳地反向於彈力位移。
根據一較佳技術方案,該回縮桿可相對於管子切割機之根部而言以實質上與作動於錯移部之錯移元件相對立的方式佈置。
較佳地,在錯移部發生錯移的情況下,承載切割元件的移動部亦隨之一起錯移。其中,進一步地,作動於移動部的該回縮桿能以可與錯移部一起移行的方式佈置。
根據另一較佳技術方案,在移動部上可建構有一操縱面,其係可由回縮桿施力。基於透過回縮桿對此操縱面進行的相應施力,能夠較佳地以反向於復位彈簧之力的方式,引起移動部與切割元件一起相對於錯移部的位移。該回縮桿與該操縱面係適於在控制方面共同起作用,使得,由使用者出於主觀意願所引起的回縮桿之偏轉位移,例如導致移動部實質上線性地移入切割元件退回位置。
據此,進一步地,該操縱面例如可充當控制凸塊,其係因彈簧之鬆弛而使得包含切割元件的移動部移回起始位置。其中,進一步地,為了與回縮桿共同起作用,控制凸塊之操縱面可在與移動部之位移方向橫交的方向上例如呈弧形延伸。
包含切割元件的移動部之起始位置較佳為在作動於移動部的彈簧之鬆弛方向上的經止擋限定的位置。
在較佳技術方案中,移動部係採用在錯移部之調節方向上彎曲延伸的設計。基於此技術方案,移動部能夠與切割元件一起,根據錯移部錯移時所沿著的曲線,在錯移部中移入切割元件之退回位置或移入起始位置。在此情形下,切割元件在起始位置中視情況以移動部之分區段沿曲線之方向在端側伸出錯移部。進一步地,能夠相應地產生切割元件之相對於錯移部而亦沿其曲線的位移。
回縮桿可在操縱過程中藉由兩個相互間隔一定距離的桿側邊以作動於移動部之各一操縱面。較佳地,在可供回縮桿在操縱過程中圍繞著偏轉的幾何上軸線的方向上實現諸桿側邊之相互間隔。其中,該回縮桿可進一步較佳地鉸接在錯移部上。其鉸接軸可透過單獨設有的軸體以實現,而該軸體係支撐在錯移部上。
在本發明之進一步方案中,至少一個桿側邊貫穿錯移部之開縫。較佳地,每個桿側邊皆貫穿在錯移部中單獨建構的開縫。藉此,基於桿側邊與開縫的共同作用,能夠較佳地實現針對回縮桿的有利的(側向的)導引。
根據進一步較佳的技術方案,切割元件係透過一插接軸以保持,該插接軸係僅可透過沿插接軸之軸向施加壓力而被移除。藉此,實現針對切割元件的快速切換系統。
較佳地,僅可在切割元件之前述起始位置中進行此種切割元件切換,在該起始位置中,切割元件在工作頭之C形開口中曝露出來。在將透過插接軸進行的保持取消後,藉由切割元件中之視情況而定呈孔狀的開口,能夠更加方便地將切割元件取出,具體方式例如為:使用於取出的工具穿過此開口。
較佳地,用於將切割元件自容置部取出的工具可以是為了將切割元件取出而預先移除的插接軸,特別是插接軸之一區段。進一步地,該插接軸之一自由端、例如背離操縱端的一端係適於插入或穿過切割元件之開口。進一步地,此端部例如可呈榫頭狀。相應地,在此種技術方案中,切割元件取出工具為管子切割機之一部分。在此情形下還確保:在將充當工具的插接軸附接前,此插接軸已被預先移除,而此亦為將切割元件取出所必需之舉。
切割元件亦較佳地配設有兩個在前述曲線之方向上相對立的切割區域,而該等切割區域可具有相同的構造,但,作為替代方案,該等切割區域亦可具有不同的切割幾何結構,例如用以與待切割的管子之材料匹配。據此,該切割元件能以可錯移例如180度的方式容置在移動部中。
切割元件可進一步地由高品質的球軸承鋼製成。
根據另一較佳技術方案,頂撐件之滾輪可具有在其軸向延伸方向上大致居中的、環繞式的溝槽狀凹部。所有滾輪之溝槽狀凹部皆較佳地在一平面中延伸,進一步較佳地,該等凹部能夠與沒入C形開口的切割元件一起定義出一共同的切割平面。基於此技術方案,亦能透過亦充當作定位輔助件的溝槽狀凹部,實現在待切割的管子上之快速、可重複並且精確的定位。即使切割元件已被置入的管子所覆蓋,管子切割機之使用者亦能以溝槽狀凹部為依據而就切割平面作出判斷。
相對於滾輪軸之延伸方向而言,位於滾動面中的溝槽之溝槽寬度可等於滾輪之橫向延伸度(直徑)的八分之一至六分之一,但至少為十二分之一,較佳係至多為三分之一。
進一步地,溝槽之寬度可等於沿軸向視之的滾輪長度的十六分之一至十二分之一,但至少為二十四分之一。
該寬度亦可等於垂直視之的溝槽深度的1.4倍或以上,乃至為2倍或以上,其中,進一步地,該溝槽深度例如可等於滾輪直徑的二十四分之一乃至五分之一,較佳係等於滾輪直徑的約十二分之一。
溝槽寬度之絕對尺寸例如可為1至2 mm,亦或更大。
在可行技術方案中,溝槽可相對於滾輪之軸向延伸而言為偏心地佈置。但,在此情形下較佳係採用中心定位。
據此,進一步地,該溝槽可較佳地與切割元件之切割尖端一起佈置在一共同的切割平面中。藉此,即使在切割元件已被置入的管子所覆蓋的情形下,管子切割機之使用者亦能以溝槽狀凹部為依據而就切割平面作出判斷。
在另一可行技術方案中,沿軸向視之,滾輪可採用兩分式建構方案,具有第一滾輪部分以及第二滾輪部分。兩個滾輪部分可具有相同的軸向長度。但,在此情形下亦可採用長度不同的滾輪部分。此等滾輪部分之直徑較佳為相同。
在使用狀態下,其二個滾輪部分係組合成滾輪,在此情形下,該等滾輪部分係可鬆動地支承且保持在一滾動軸體上。
視情況而定,諸滾輪部分係相對於滾動軸體而言例如透過彈力以相互加載,使得滾輪部分藉由其相向的端面較佳地貼靠在彼此上。
在面向彼此的端面中之一者或兩者上可建構有斜面,用於形成位於滾動部件之間的溝槽。
透過滾輪之兩分式設計,為了將附於溝槽之區域內的碎屑移除,在相應地設有軸向間隙的情況下,可使得滾輪部分以背離彼此的方式運動數個十分之一毫米,從而將溝槽加寬,藉此方便地將碎屑自溝槽移除。
基於滾輪之此種兩分式設計,亦可視需要將滾輪部分附接至滾輪軸體上,使得,配設有斜面的端面朝向外部,進而不在滾輪部分之間的中心處產生溝槽,而是實現具有不變的直徑的連貫的滾輪側面。
此管子切割機可配設有數個滾輪,其中,僅一個滾輪或數個滾輪,乃至較佳所有滾輪皆配設有溝槽。在數個滾輪配設有溝槽的情況下,諸溝槽進一步較佳地相對於切割平面而言係相互對齊地佈置在同一平面中,其中,該等溝槽亦可平行錯開地佈置在一單獨的溝槽平面中。
以下參照所附圖式闡述本發明,所附圖式僅示出實施例。凡僅聯繫其中一實施例加以闡述之部件,若在其他實施例中因該實施例所揭露之特徵而未被其他部件所代替,則此部件對於該其他實施例而言亦為無論如何皆可能存在之部件。首先結合圖1闡釋及描述用於截取管段2的管子切割機1。
管子切割機1首先並且實質上具有由第一殼層3與第二殼層4構成的殼體5。根據較佳實施方式,殼層3以及4可由硬塑膠材料構成,進一步地例如由玻璃纖維增強聚醯胺(polyamid)構成。
殼體5形成一實質上呈C形的工作頭6,此工作頭之一C形側邊7構成頂撐件8,且另一C形側邊9過渡至一實質上以與工作頭6之C形開口12橫交的方式延伸的根部10。較佳地,根部10可具備可用作為柄部區域11的特性。
參照C形開口12之平面圖,例如圖2所示,將C形側邊7及9連接的C形基邊13係沿著大致以180°範圍延伸之弧線形成。據此,進一步地例如圖2所示,C形側邊9之界定出C形開口12且較佳地實質上沿直線延伸的側邊壁部14,係實質上切向地過渡至C形基邊13之大致以90至100度範圍延伸的基邊壁部區段15,就C形開口12之界定而言,該基邊壁部區段在整個延伸範圍內係大致由不變或近似不變的半徑描述。
構成頂撐件8的C形側邊7具有界定出C形開口12的側邊壁部16,進一步較佳地,該側邊壁部係在直線定向中至少近似平行於相對立的C形側邊9之側邊壁部14。
第一圓弧形的基邊壁部區段15係透過第二弧形的基邊壁部區段17以與前述側邊壁部16連接。例如圖2所示,此第二基邊壁部區段17係相對於基邊壁部區段15之在圖2中以點劃線繪示且大致切向匯入側邊壁部16的假想的延長部15'有所後縮,使得,透過所選擇的第二基邊壁部區段17之技術方案,能夠增大C形開口12之面積。
在基邊壁部區段17之延伸範圍內選取的曲率半徑可以有所不同,其中,緊隨基邊壁部區段15的第一區段之曲率半徑可以小於過渡至側邊壁部16的收尾區段。
其中,在基邊壁部區段17之區域內還可產生較基邊壁部區段15之假想延長部15'有所增大的擴展尺寸a,其例如可等於介於側邊壁部14與16之間的間距尺寸b的約十二分之一至約八分之一,進一步地等於該間距尺寸的約十分之一(參閱圖2)。
在工作頭6中係以與頂撐件8對應的方式設有滾輪18。較佳地,滾輪18係成對佈置,其中,進一步地,諸滾輪18可保持在一蹺動部19中。
在蹺動部19在朝向C形開口12敞開的殼體凹部20中延伸的情況下,蹺動部19係以可透過位於殼層3與4之間的蹺動軸21偏轉的方式保持。蹺動軸21之幾何上的軸線以及滾輪軸22之幾何上的軸線係與管段2在C形開口12中之插入方向r橫交,進一步地,在C形開口12之平面圖中,如圖2所示,此等幾何上軸線係呈點狀。
例如自圖5還可看出,每個蹺動部19皆配設有兩個較佳為構造相同且相互平行的接片23,其具有在兩側背離於蹺動軸21的接片側邊,滾輪軸22係在該等接片側邊之端部上被抓持住。其中,蹺動部19之二個滾輪18較佳係皆在接片23之間延伸,並且係可圍繞其滾輪軸22自由旋轉。
沿滾輪軸22之延伸方向視之,每個滾輪18皆較佳地在中心處配設有相對於其餘的圓柱形滾動面陷入的溝槽24。
在較佳技術方案中,設有兩個蹺動部19,其分別具有兩個滾輪18,其中,一蹺動部19實質上對應於頂撐件8之C形側邊7,且另一蹺動部19實質上對應於C形基邊13。如此便能進一步地使得其中一個蹺動部19之蹺動軸21大致以與第二基邊壁部區段17之進入側邊壁部16的過渡區域相對應的方式佈置,而另一蹺動部19之蹺動軸21則可大致以與第一基邊壁部區段15之進入第二基邊壁部區段17的過渡區域相靠近的方式佈置。
由於設有殼體凹部20,包含滾輪18的蹺動部19能夠因圍繞蹺動軸21的偏轉位移而部分地沒入殼體凹部20,使得,如圖2以平面圖所示,滾輪18能夠完全地或部分地進入C形開口12之對應的壁部區段之後,亦或朝向C形開口12部分地或完全地伸出對應的壁部。
蹺動部19可如圖所示具備能夠圍繞其蹺動軸21自由偏轉而較佳地僅受殼體凹部20之底部所限制的特性。根據可行的實施方式,例如圖2所示,亦可透過彈簧、例如支腿彈簧以對相應的蹺動部19加載,使其處於初始位置中。藉此,能夠進一步簡化待切割的管段2之插入。
此外,如結合在圖1至圖24中示出的實施例所展示的那般,例如在根部側的側邊壁部14之進入緊隨的基邊壁部區段15的過渡區域內,可設有一伸入C形開口12的支座25,其具有朝向C形開口12的支撐面26。
作為替代方案,根據如圖25所示之第二實施方式,C形開口12之界定輪廓亦可僅由側邊壁部14及16連同基邊壁部區段15及17所給定,而不設前述支座25。
為了沿周向切割管段2,管子切割機1係配設有切割元件27,例如圖2所示,其係在起始位置(此起始位置係對應刀刃就緒位置)中自由地伸入C形開口12。
例如圖9所示,切割元件27係實質上建構為切割刀片,進一步較佳係建構為所謂之切換式刀片,具有沿切割元件27之縱向視之相對立的切割尖端28。據此,例如在其中一個切割尖端28磨損的情況下,可透過使整個切割元件27旋轉及/或翻轉較佳180度以切換待使用的切割尖端28。
根據所示實施例,該二個切割尖端28係就其切割輪廓而言採用相同的建構方案,具有指向切割方向s的陡峭側翼61以及與其相鄰的平緩側翼62。切割尖端28之此建構形式尤其適於切割塑膠管,進一步地例如為住宅水務管子,其中,進一步地,所選擇的切割尖端設計有助於清理產生的切割接縫。
作為替代方案,切割元件27亦可配設有以不同方式建構的相對立的刀刃,例如用以將管段2自不同的材料切下。
較佳地,切割元件27可插接式保持在移動部29中。為此,移動部29在面向C形開口12的端部區域內具有容置部30,切割元件27係可透過插接軸31保持在該容置部中。此插接軸31之幾何軸線較佳以與滾輪18之幾何軸線以及蹺動軸21同向的方式延伸。
就縱向延伸而言,切割元件27係在保持開口32之區域內較佳地在中心處被插接軸31所貫穿。在此情形下,切割元件27進一步較佳地沿其縱緣33支撐在所面向的容置部30之壁部上,使得切割元件27較佳為形狀配合地保持在容置部30中。
插接軸31係在一端之區域內配設有徑向凸緣34,在切割元件27之在容置部30中的保持位置中,該徑向凸緣係容置在移動部29之相對應且匹配的凹陷35中。在此情形下,徑向凸緣34例如可建構為多邊形,進一步地例如建構為六邊形,用以視情況抗旋地保持在視情況形狀匹配的凹陷35中。
與特別是貫穿切割元件27的區段相比,插接軸31之背離於徑向凸緣34的自由端之直徑係有所減小,並且該自由端在移動部29之凹口36之區域內伸出,以供操縱。
據此,進一步地,例如僅透過沿插接軸31之軸向施加壓力能夠使此插接軸位移,以將切割元件27釋放。在移動部29之如圖14及圖15所示之出於主觀意願引起的伸出位置中特別是能夠實現上述操作,在該伸出位置中,31在C形開口12中曝露出來,以供操縱。移動部29之此伸出位置係可透過操縱作動於移動部29的回縮桿38以實現。
在插接軸31移入將切割元件27釋放的位置後,或在將插接軸31取出後,可將切割元件27自容置部30移除。為了改善取出,進一步較佳地,切割元件27係在保持開口32與相應的切割尖端28之間配設有孔狀的取出開口37,例如以供穿入簡化取出操作的工具。
根據可行的技術方案,先前取出的插接軸31可用作為此類用於將切割元件27自容置部30取出的工具,而該插接軸可在其背離於徑向凸緣34的端部上具有榫頭構造63,其特別是就所選擇的直徑而言與取出開口37之開口直徑相匹配。因此,其刀刃取出工具較佳為管子切割機1之部件(參閱圖15)。
移動部29在根部10中呈長條弧形延伸,進一步地特別是在所匹配的呈長條弧形的錯移部39內延伸。在此情形下,錯移部39首先並且實質上呈較佳地具有矩形剖面的管狀,用以對移動部29進行導引式容置。後者係可對應地沿移動部29之縱向延伸,以及沿錯移部39及根部10之縱向延伸,相對於錯移部39連同根部10沿彎曲延伸的軌跡c位移。透過錯移部39之空腔49之較佳地具有非圓形剖面的技術方案,連同容置於其中的移動部29之較佳地具有非圓形剖面的技術方案,實現移動部29之在錯移部39內的抗旋的位移。
其中,進一步較佳地,移動部29係在錯移部39內透過壓縮彈簧40支撐在錯移部39之底部區段41上,使得,例如圖6所示,移動部29與容置於容置部30中之切割元件27一起因加載而相對於錯移部39處於起始位置中。在此起始位置中,切割元件27以所提供的切割尖端28自由地伸入C形開口12。
較佳地,移動部29之相對於錯移部39的可相對位移性係在兩個方向上皆被界定。為此,在一個介於容置部30與用於壓縮彈簧40的支撐區域之間的區域內,移動部29承載了較佳地沿滾輪18之軸向延伸且在兩側伸出移動部29的界定銷42,而其係在兩個端側卡入形成於錯移部39之對應的壁部中的長形孔43(例如參閱圖7)。長形孔43係根據軌跡c沿一彎曲的中心線延伸。
前述回縮桿38較佳係貫穿根部10之開縫狀的豁口44,而該豁口44較佳係設於根部10之與C形工作頭6之開口區域相對立的一側上。
自一可從外部觸及的操縱區段45出發,回縮桿38係以兩個較佳地在滾輪18之幾何軸線之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一定距離且平行延伸的桿側邊46貫穿豁口44。此等桿側邊46係透過一軸47以靠近底部區段41的方式接合在錯移部39上,藉此,實現回縮桿38整體地在錯移部39上以及相對於該錯移部的可偏轉的佈局。
桿側邊46以伸出軸47的方式貫穿位於錯移部39之壁部中的開縫48,以卡入錯移部39之導引移動部29的空腔49。藉此,便能在操縱過程中在錯移部39上有利地導引回縮桿38。
此外,移動部29較佳係在兩個壁外側上,進一步較佳地以與背離於容置部30的端部對應的方式,具有成型的控制凸塊50,其分別具有朝向相對立的端部的弧形的操縱面51。此等操縱面51適於與所面向的回縮桿38之桿側邊46之控制面52共同起作用(例如參閱圖7)。
相應地,可透過回縮桿38之出於主觀意願的朝向根部10的偏轉位移,引起移動部29之在錯移部39內朝向錯移部側底部區段41且反向於壓縮彈簧40之復位力的位移,藉以特別是將保持在端側的切割元件27拉回至錯移部39之空腔49。藉此,切割元件27、尤其是用於切割的切割尖端28較佳地不再越過錯移部39之開口邊緣而進入C形開口12。切割元件27之此回移位置較佳為管子切割機1之將管段2插入C形開口12的的位置(參閱圖16、19以及22)。
較佳地,此透過回縮桿38之對應操縱引起而連同切割元件27在內之移動部29的回縮位置係被止擋限定,特別是由於界定銷42抵靠在長形孔43之背離於C形開口12的端部區域上。
在作動於回縮桿38的力被取消後,移動部29便與切割元件27一起因預先壓縮的壓縮彈簧40之鬆弛而自行地回到前述起始位置,例如圖7所示。
自行地根據壓縮彈簧40之鬆弛,或透過可能的反向於前述操縱方向對回縮桿38的牽拉操縱,移動部29能夠與切割元件27一起進入切割元件27之前述伸出位置,而在該伸出位置中,插接軸31係曝露出來,以供進行刀刃切換(參閱圖14及圖15)。此外,移動部29之此位置連同切割元件27之此位置較佳地可作為經止擋限定的起始位置。
如前所述,移動部29係可沿彎曲延伸的軌跡c在錯移部39內移動。進一步地,為了根據待切割的管段2之不同直徑調整C形開口12,錯移部39係可(與移動部29一起)透過此彎曲延伸的軌跡c以沿調節方向m錯移。就此而言,較佳係對錯移部39進行分階調節。就此而言,在所示實施例中設有三個錯移階部。
較佳地,與豁口44相對立,在根部10中還設有開縫狀的開口53。在此開口之開口壁部之區域內,以相對立且在軌跡c之延伸方向上相互間隔均勻距離的方式,形成有凹槽狀的卡扣容置部54。與較佳地設有的三個錯移階部相對應,在兩側於開口壁部中設有三個卡扣容置部54,其皆朝向容置錯移部39的殼體空腔敞開。
與回縮桿38相對立,進一步在錯移部39上以可偏轉的方式接合有按鍵狀的錯移元件55。此錯移元件係透過軸56以可偏轉的方式同樣保持在錯移部39之底部區段41之區域內,並且在根部10之開縫狀開口53內延伸。
錯移元件55透過壓縮彈簧57以支撐在錯移部39上,係相對應於軸56而言因壓縮彈簧57而被徑向向外加載。
沿軸56之延伸方向視之,錯移元件55之與在軸56之區域內之接合區域相對立的端部,係在兩側配設有自由伸出的卡扣凸塊58,而該等卡扣凸塊58就其延伸長度及/或剖面設計而言,較佳係與卡扣容置部54之開口剖面相匹配。
根據以與壓縮彈簧57之復位力反向的方式針對性施加至錯移元件55的壓力,以及錯移元件55之對應的圍繞軸56的偏轉位移,使得卡扣凸塊58脫離其與殼體側的卡扣容置部54的卡合。卡扣凸塊58係隨錯移元件55之承載卡扣凸塊58的區段一起沒入錯移件39之經對應定位的凹座59。在錯移元件55之此一脫離位置中,錯移部39能夠沿彎曲延伸的軌跡c錯移。在此情形下,錯移元件55以及其相對立的回縮桿38皆與錯移部39一起移行。
透過取消對錯移元件55的壓力施加,能夠實質上自行地引起將連同移動部29以及切割元件27在內的錯移部39之新的錯移位置鎖緊的掣止位置。據此,可在掣止位置被取消並且錯移部39開始位移後,取消對錯移元件55的壓力施加,使得,在到達下一個卡扣容置部54時,卡扣凸塊58能夠因壓縮彈簧57之鬆弛而自行地落入卡扣容置部54。
在錯移部39上於壁部外側例如可以設有標記60,其例如大致與C形開口12之側邊壁部14重疊,其能夠顯示設置的錯移位置,進而進一步較佳地顯示針對待切割的管段2的開口之尺寸。
舉例而言,所述管子切割機1係用於切割具有例如三個不同尺寸或直徑的管段2。
據此,錯移部39近乎完全回縮入根部10的第一錯移位置可用於切割具有50 mm的例示性直徑的管段20。圖16示出了在此第一錯移位置中之在將待切割的管段2插入C形開口12的過程中的中間位置。由於切割元件27回縮,能夠將管段2無損地插入C形開口12,進入如圖17所示之刀刃就緒狀態。管段2以周側支撐在兩個蹺動部19之滾輪18上以及在殼體側的支座25之支撐面26上。在此位置中,回縮桿38較佳地未被加載,使得,透過移動部29,切割元件27因壓縮彈簧40之鬆弛而被導引至待切割的管段2之外表面。
管段2之定位,特別是,管段2之期望的分離平面之定位,亦因設於滾輪18中之溝槽24而有所簡化。較佳地,此等溝槽24係與切割元件27之切割尖端28一起在一共同的、與滾輪18之幾何軸線之定向橫交的切割平面E中延伸。
每個溝槽24皆可如進一步結合圖27至圖29所示出的那般,在滾輪18之縱向剖視圖(在該縱向剖視圖中,滾輪18之幾何上的旋轉軸被作為線示出)中,成為實質上呈V形的槽口,其較佳係相對於滾輪18之沿軸向視之的縱向延伸居中地建構。
在此情形下,能夠在因溝槽24而中斷的滾動面66中產生沿此縱向視之的溝槽寬度u,其大致可等於外部的滾輪直徑w的八分之一至六分之一(參閱圖29)。此外,垂直於溝槽寬度u視之的溝槽深度t可實質上等於外部的滾輪直徑w的二十四分之一乃至五分之一。
此外,在如圖29所示的縱向剖視圖中,溝槽24較佳地可呈V形。據此,進一步地,在實質上與旋轉軸橫交的縱向剖視圖中界定出溝槽24的諸溝槽壁部64可互成較佳地大於45度乃至例如為90或120度、進一步地例如為約75至105度的角度。相應地,自較佳地在縱向剖視圖中經倒圓的溝槽底部65出發,在諸溝槽壁部64之相互距離增大的情況下,此等溝槽壁部64係傾斜地朝向滾輪外側延伸。
基於滾輪18之此種技術方案,結合以與切割尖端28一起在共同的切割平面中定向的溝槽24,能夠在一或數個溝槽24中容置在切割操作過程中視情況在待切割物(例如塑膠管段2)上產生的切屑。切屑近似於在切割操作過程中透過用於導引及支撐的滾輪18之溝槽24沒入。在溝槽24的兩側,對待切割物(在此為管段2)的支撐及導引不受可能產生的切屑影響。
圖30示出根據另一實施方式的沿滾輪軸22之延伸方向分為兩部分的滾輪18,具有第一滾輪部分18'以及第二滾輪部分18''較佳地,兩個滾輪部分18'與18''可採用相同的設計,相應地具有相同的直徑及縱向延伸度。
在端面67之區域內,每個滾輪部分18'或18''皆在徑向外部配設有構成倒角的斜面68。
在常見的佈局中,滾輪部分18'以及18''係佈置在滾輪軸22上,使得,具有斜面68的諸端面67面向彼此,並且,較佳地如圖30示出的那般相互抵靠。可視情況透過在軸向外部作動於滾輪部分18'及/或18''的彈簧元件以支持上述方案。亦可將二個滾輪部分18及18''抓持在蹺動部19之諸接片23之間,使得僅產生滾輪部分在滾輪軸22上之處於百分之一乃至十分之一毫米範圍內的微小的軸向間隙。
透過面向彼此的諸斜面68,構成了在中心環繞的溝槽24,其中,斜面68係形成前述溝槽壁部64。
根部10或柄部區域11在其背離於回縮桿38的一側上被握住。在此柄部區段之沿方向d的較佳的牽拉負荷下,使得管子切割機1圍繞管段2旋轉(參閱圖18)。在此情形下,錯移元件55之埋置佈局會防止在切割操作過程中對錯移元件55的並非出於主觀意願的操縱。
基於所產生的切割元件27沿方向d的牽拉運動,切割尖端28在壓力負荷下係透過壓縮彈簧40以埋入管段2之壁部材料,這最終導致管段2之完全切斷。在整個切割操作過程中,管段2被滾輪18以及(在此錯移位置中)被支撐面26以摩擦有所減小的方式充分支撐。
圖19至圖21示出了在錯移部39之第二(中間)錯移位置中之用於切割具有中等尺寸的管段2、例如具有約40 mm外徑的管段2的前述切割操作。如圖所示,較之於第一錯移位置,錯移部39連同所容置的移動部29及切割元件27在起始位置中更進一步地伸入C形開口12。
在刀刃就緒位置中,連同在如圖21所示之切割操作過程中,此管段2之周側可以僅支撐在兩個蹺動部19之滾輪18上。
圖22至圖24示出管子切割機1之第三錯移位置,在該第三錯移位置中,包含移動部29及切割元件27的錯移部39更進一步地伸入C形開口12。在此錯移位置中,可切割例如具有32 mm的外徑的管段2,其中,在刀刃就緒位置中以及在切割操作期間,此種管段2較佳地可支撐在三個沿周向相繼的滾輪18上。
如圖17、圖20以及圖23所示,在刀刃就緒位置中,彎曲延伸的軌跡c實質上指向管段2之管子軸線x。其中,軌跡c可視情況精確地與管子軸線x相交,亦或以與其間隔微小距離的方式延伸。
在管子切割機1以一定方式定向以使得容置於工作頭6中的管段2之豎向對稱軸V在其延長部中貫穿根部10、且在自根部10之端側出口處與彎曲延伸的軌跡c交叉的情況下,軌跡c係在管段2之剖面內較佳地在管子軸線x下方與該豎向對稱軸V相交,並且,水平對稱軸H較佳係朝向C形基邊13相對於管子軸線x錯移。其中,在軌跡c之與豎向對稱軸V的交點P與管子軸線x之間,可產生豎向的距離f,其例如可等於管段2之外徑g的五分之一或更小,進一步較佳係等於十分之一或更小,乃至等於二十分之一或更小。同軌跡c之與水平對稱軸H的交點P'之間的水平的距離k,例如可等於距離f的0.2至1倍,進一步地例如為0.5至0.8倍。
即使在採用直徑較大的管段2、例如直徑d為約50 mm的管段2的情況下,亦能實現小於180度的此種支撐角α,例如透過相應地調整支座25之支撐面26以實現。據此,在圖26中示出管子切割機1之一實施方式,較之於如圖2所示的實施方式,該實施方式具有在周向上有所縮短並且視情況如圖26所示沿弧線延伸的支撐面26。藉此,在具有儘可能大的直徑d(在此例如為50 mm)的管段2的佈局中,實現了在支撐面26上以及在工作頭6之蹺動軸21上的支撐。在此情形下,形成於蹺動部19之背離於工作頭6之C形基邊13的蹺動軸21與在支撐面16上之支撐點之間的支撐角α可為例如約150度至例如約179度,進一步地例如為約175度。基於所選擇的小於180度的支撐角α,特別是在切割操作過程中或在切割操作結束時抑制了管段2之非期望的卡入或夾緊。
在待切割的管段2之刀刃就緒位置中,管段2係直接或間接地支撐角α(相對於管子軸線x)支撐在工作頭6上,在如圖20至圖23所示採用較小以及中等的管子直徑d的情況下,其支撐角(亦)可相應地並且較佳地小於180度,例如為約75至150度,進一步地例如為約90或135度。其中,前述支撐角α較佳係基於在工作頭6中的直接支撐點,進一步較佳係基於管段2在工作頭6之支座25上之支撐及/或在一或兩個蹺動軸21上之支撐(參閱圖26)。
即使在支撐角α如在圖2中示出之實施方式那般大於180度(例如,就具有約50 mm的相同直徑的管段2而言為約190度)的情況下,亦不存在管段2夾緊在工作頭6中的危險,因為,管子軸線x以及管子之中心點在刀刃就緒位置中係位於殼狀支撐外部(前)(參閱圖17中管子軸線x之沿垂線V的投影)。
前述實施方案係用於說明本申請案整體所包含之發明,該等發明至少透過以下特徵組合分別獨立構成相對於先前技術之改良方案,其中,此等特徵組合中的兩項、數項或其全部亦可相互組合,即: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包含切割元件27的移動部29係可動地佈置在錯移部39中,以及/或者,頂撐件8具有滾輪18,以及,滾輪18係兩兩成對地佈置在蹺動部19上。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滾輪18具有橫向於滾輪軸22環繞而將滾動面66中斷的溝槽24。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錯移部39係可在彎曲延伸的軌跡c上錯移,以及/或者,在柄部區域11中埋置有錯移部39之錯移元件55。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包含切割元件27的移動部29係以能夠反向於彈力運動的方式佈置在錯移部39中。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設有兩對滾輪18。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錯移元件55係以能夠與錯移部39一起移行的方式佈置。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設有回縮桿38,用於使切割元件27自C形開口12移出,其中,回縮桿38較佳係以能夠與錯移部39一起移行的方式佈置,以及/或者,在移動部29上較佳係建構有操縱面51,其係可透過回縮桿38施力,其中,進一步較佳地,操縱面51用作為控制凸塊50,其係因彈簧40之鬆弛而使得包含切割元件27的移動部29移回起始位置。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移動部29係採用在錯移部39之調節方向m上彎曲延伸的設計。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回縮桿38能夠藉由兩個相互間隔一定距離的桿側邊46以作動於各一操縱面51,其中,回縮桿38較佳係鉸接在錯移部39上,其中,進一步地,桿側邊46較佳係貫穿錯移部39之開縫48。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切割元件27係透過一插接軸31以保持,而該插接軸係僅可透過沿插接軸31之軸向施加壓力而被移除。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切割元件27係以能夠錯移180度的方式容置在移動部29中。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滾動面66中之溝槽24具有沿滾輪軸22之延伸方向視之的溝槽寬度u,其係等於滾輪直徑w的八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垂直於溝槽寬度u視之的溝槽深度t等於滾輪直徑w的二十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溝槽24係相對於滾輪軸22之延伸方向而言建構在滾輪18之中心處。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溝槽24係與切割元件27之切割尖端28共同地佈置在一切割平面E中。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滾輪18係採用包含第一滾輪部分18'與第二滾輪部分18''的兩分式建構方案。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滾輪部分18'與18''係以相向的端面67貼靠在彼此上,以及,在其二端面67中之一者或兩者上,在徑向外部建構有斜面68,用以形成溝槽24。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管子切割機1具有數個滾輪18,以及,諸滾輪18中之一或數個配設有溝槽24。
所有已揭露特徵(作為單項特徵或特徵組合)皆為發明本質所在。故,本申請案之揭露內容亦包含相關/所附優先權檔案(先前申請案副本)所揭露之全部內容,該等檔案所述特徵亦一併納入本申請案之申請專利範圍。附屬項以其特徵對本發明針對先前技術之改良方案的特徵予以說明(即使不含相關請求項之特徵),其目的主要在於可在該等請求項基礎上進行分案申請。每個請求項中所給出的發明可進一步具有前述說明中給出的、特別是以符號標示且/或在符號說明中給出的特徵中之一或數項。本發明亦有關於如下設計形式:前述說明中所述及之個別特徵不實現,特別是對於具體用途而言為非必需的或者可被技術上具有相同功效的其他構件所替代之特徵。
1:管子切割機 2:管段 3:(第一)殼層 4:(第二)殼層 5:殼體 6:(C形)工作頭 7:C形側邊 8:頂撐件 9:C形側邊 10:根部 11:柄部區域 12:C形開口 13:C形基邊 14:側邊壁部 15:(第一)基邊壁部區段 15':(假想)延長部 16:側邊壁部 17:(第二)基邊壁部區段 18:(第一)滾輪 18':(第二)滾輪部分 18'':滾輪部分 19:蹺動部 20:殼體凹部 21:蹺動軸 22:滾輪軸 23:接片 24:溝槽 25:支座 26:支撐面 27:切割元件 28:切割尖端 29:移動部 30:容置部 31:插接軸 32:保持開口 33:縱緣 34:徑向凸緣 35:凹陷 36:凹口 37:取出開口 38:回縮桿 39:錯移部 40:壓縮彈簧 41:底部區段 42:界定銷 43:長形孔 44:豁口 45:操縱區段 46:桿側邊 47:軸 48:開縫 49:空腔 50:控制凸塊 51:操縱面 52:控制面 53:開口 54:卡扣容置部 55:錯移元件 56:軸 57:壓縮彈簧 58:卡扣凸塊 59:凹座 60:標記 61:陡峭側翼 62:平緩側翼 63:榫頭構造 64:溝槽壁部 65:溝槽底部 66:(外部)滾動面 67:端面 68:斜面 a:擴展尺寸 b:間距尺寸 c:軌跡 d:方向 f:(豎向)距離 g:(管段)外徑 k:(水平)距離 m:調節方向 r:插入方向 s:切割方向 t:溝槽深度 u:溝槽寬度 w:滾輪直徑 x:管子軸線 E:切割平面 H:水平對稱軸 P:交點 P':交點 V:豎向對稱軸;垂線 α:支撐角 ß:溝槽張角
圖1為第一實施方式之管子切割機之透視立體圖。 圖2為管子切割機之側視圖。 圖3為管子切割機之端視圖。 圖4為管子切割機之背視圖。 圖5為管子切割機之分解透視立體圖。 圖6為圖4中之線VI-VI的剖視圖。 圖7為圖3中之線VII-VII的剖視圖。 圖8為圖6中之線VIII-VIII的剖視圖。 圖9為圖6中之區域IX的放大圖。 圖10為圖7中之線X-X的剖視圖。 圖11為與圖6相對應而係關於管子切割機之切割元件之回縮位置之視圖。 圖12為圖11中之區域XII的放大圖。 圖13為與圖7相對應而係關於如圖11所示之位置之視圖。 圖14為與圖7相對應的關於針對切割元件的取出位置之視圖。 圖15為圖14中之線XV-XV的剖視圖。 圖16為管子切割機之與圖13相對應而係關於在設置了第一管子切割尺寸並且切割元件移入退回位置的情況下的管子附接位置之剖視圖。 圖17為與圖16相對應但示出待切割的管子移入切割位置後並且切割元件抵靠在管子上的情形之視圖。 圖18為與圖17相對應的關於切割元件之切割位置之視圖。 圖19為與圖16相對應而係關於在佈置具有對應尺寸的管子的情況下設置的第二管子切割尺寸之視圖。 圖20為與圖19相對應但示出待切割的管子移入切割位置後並且切割元件抵靠在管子上的情形之視圖。 圖21為與圖20相對應的關於切割元件之切割位置之視圖。 圖22為與圖16相對應而係關於在佈置具有對應尺寸的管子的情況下設置的第三管子切割尺寸之視圖。 圖23為與圖22相對應但示出待切割的管子移入切割位置後並且切割元件抵靠在管子上的情形之視圖。 圖24為與圖23相對應的關於切割元件之切割位置之視圖。 圖25為管子切割機之與圖2相對應的關於第二實施方式之側視圖。 圖26以與圖2相對應的示出管子切割機之第三實施方式之視圖。 圖27為另一實施方式之管子切割機之局部透視立體圖。 圖28為管子切割機之與圖27相對應之端視圖。 圖29為圖28中之區域XXIX之大幅放大後的剖視圖。 圖30為與圖29相對應的另一實施方式之剖視圖。
1:管子切割機
3:(第一)殼層
4:(第二)殼層
5:殼體
6:(C形)工作頭
7:C形側邊
8:頂撐件
9:C形側邊
10:根部
11:柄部區域
12:C形開口
13:C形基邊
18:(第一)滾輪
19:蹺動部
20:殼體凹部
21:蹺動軸
22:滾輪軸
24:溝槽
25:支座
26:支撐面
27:切割元件
29:移動部
38:回縮桿
39:錯移部
45:操縱區段
46:桿側邊
53:開口
55:錯移元件
60:標記

Claims (18)

  1. 一種管子切割機,具有:一切割元件(27)、一頂撐件(8)以及一C形的工作頭(6),其中,該頂撐件(8)係由該工作頭(6)構成,並且,該切割元件(27)係適於伸入一C形開口(12),其中,進一步地,該工作頭(6)係過渡至亦可用作為一柄部區域(11)的一根部(10),並且,該切割元件(27)係容置在一移動部(29)中,其特徵在於: 包含該切割元件(27)的該移動部(29)係可動地佈置在一錯移部(39)中,以及/或者,該頂撐件(8)具有多個滾輪(18),以及,諸滾輪(18)係兩兩成對地佈置在一蹺動部(19)上。
  2. 一種管子切割機,具有:一切割元件(27)、一頂撐件(8)以及一C形的工作頭(6),其中,該頂撐件(8)係由該工作頭(6)構成,並且,該切割元件(27)係適於伸入一C形開口(12),其中,進一步地,該頂撐件(8)具有一滾輪(18),其具有一外部的滾動面(66)且係可圍繞一滾輪軸(22)旋轉,其特徵在於: 該滾輪(18)具有橫向於該滾輪軸(22)環繞而將該滾動面(66)中斷的一溝槽(24)。
  3. 一種管子切割機,具有:建構在一C形的工作頭(6)上的一錯移部(39)以及一頂撐件(8),其中,該工作頭(6)係過渡至亦可用作為一柄部區域(11)的一根部(10),而該錯移部(39)係可相對於該根部(10)錯移,用以改變該工作頭(6)之開啟寬度,以及,該錯移部(39)具有一切割元件(27),其特徵在於: 該錯移部(39)係可在一彎曲延伸的軌跡(c)上錯移,以及/或者,在該柄部區域(11)中埋置有該錯移部(39)之一錯移元件(55)。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管子切割機,其中,包含該切割元件(27)的該移動部(29)係以能夠反向於彈力運動的方式佈置在該錯移部(39)中。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管子切割機,其中,設有兩對滾輪(18)。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管子切割機,其中,該錯移元件(55)係以能夠與該錯移部(39)一起移行的方式佈置。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管子切割機,其中,設有一回縮桿(38),用於使該切割元件(27)自該C形開口(12)移出,而其中,該回縮桿(38)較佳係以能夠與該錯移部(39)一起移行的方式佈置,以及/或者,在該移動部(29)上較佳係建構有一操縱面(51),其係可透過該回縮桿(38)施力,其中,進一步較佳地,該操縱面(51)用作為一控制凸塊(50),其係因彈簧(40)之鬆弛而使得包含其切割元件(27)的該移動部(29)移回起始位置。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管子切割機,其中,該回縮桿(38)能夠藉由兩個相互間隔一定距離的桿側邊(46)以作動於各一操縱面(51),而其中,該回縮桿(38)較佳係鉸接在該錯移部(39)上,其中,進一步地,一桿側邊(46)較佳係貫穿該錯移部(39)之一開縫(48)。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管子切割機,其中,該移動部(29)係採用在該錯移部(39)之調節方向(m)上彎曲延伸的設計。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管子切割機,其中,該切割元件(27)係透過一插接軸(31)以保持,而該插接軸係僅可透過沿該插接軸(31)之軸向施加壓力而被移除,以及/或者,該切割元件(27)較佳以能夠錯移180度的方式容置在該移動部(29)中。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任一項之管子切割機,其中,位於該滾動面(66)中之該溝槽(24)具有沿該滾輪軸(22)之延伸方向視之的溝槽寬度(u),其係等於其滾輪直徑(w)的八分之一至六分之一。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任一項之管子切割機,其中,垂直於其溝槽寬度(u)視之的溝槽深度(t)等於其滾輪直徑(w)的二十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任一項之管子切割機,其中,該溝槽(24)係相對於該滾輪軸(22)之延伸方向而言建構在該滾輪(18)之中心處。
  14. 如請求項1至13中任一項之管子切割機,其中,該溝槽(24)係與該切割元件(27)之一切割尖端(28)共同地佈置在一切割平面(E)中。
  15. 如請求項1至14中任一項之管子切割機,其中,該滾輪(18)係採用包含一第一滾輪部分(18')與一第二滾輪部分(18'')的兩分式建構方案。
  16. 如請求項1至15中任一項之管子切割機,其中,諸滾輪部分(18'與18'')係以相向的端面(67)貼靠在彼此上,以及,在其二端面(67)中之一者或兩者上,在徑向外部建構有一斜面(68),用以形成該溝槽(24)。
  17. 如請求項1至16中任一項之管子切割機,其中,此管子切割機(1)具有數個滾輪(18),以及,該等滾輪(18)中之一或數個配設有一溝槽(24)。
  18. 一種管子切割機,其特徵在於:具有請求項1至17中任一項之一或數項之區別特徵。
TW111101662A 2021-01-15 2022-01-14 管子切割機 TW20223333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21100767 2021-01-15
DE102021100767.4 2021-01-1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3332A true TW202233332A (zh) 2022-09-01

Family

ID=800013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1101662A TW202233332A (zh) 2021-01-15 2022-01-14 管子切割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75643A1 (zh)
EP (1) EP4277771A1 (zh)
CN (1) CN116710244A (zh)
DE (1) DE102022100784A1 (zh)
TW (1) TW202233332A (zh)
WO (1) WO20221528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71587B (zh) * 2023-09-06 2023-11-14 江苏兴海特钢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管道切割工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22575A (en) * 1959-07-24 1962-02-27 Ridge Tool Co Tubing cutter
US3237301A (en) * 1963-11-06 1966-03-01 Parker Hannifin Corp Tube cutting tool having adjustable cutter and adjustable tube supporting base
KR20000055279A (ko) * 1999-02-04 2000-09-05 안홍준 파이프 커터
US6226823B1 (en) * 1999-12-17 2001-05-08 Robert D. Ma Gee Tube cutting device
US7934317B2 (en) * 2008-12-20 2011-05-03 Ching-Su Chiu Pipe cutter
US9308660B2 (en) 2009-10-06 2016-04-12 Emerson Electric Co. Plastic pipe cutter
DE102018124817A1 (de) 2018-10-09 2020-04-09 Knipex-Werk C. Gustav Putsch Kg Rohrschneidegerä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710244A (zh) 2023-09-05
US20240075643A1 (en) 2024-03-07
WO2022152845A1 (de) 2022-07-21
DE102022100784A1 (de) 2022-07-21
EP4277771A1 (de) 2023-11-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69389B2 (en) Pliers
US4581960A (en) Water-pump pliers
TW202233332A (zh) 管子切割機
JP5959657B2 (ja) 掴線器
KR20160023757A (ko) 곡관
US6256889B1 (en) Auto glass replacement tool
KR20120089641A (ko) 절단장치
JPH09505003A (ja) 切削加工の工具・チップのためのホルダー
CA3079739A1 (en) Pipe cutter
EP0992311B1 (en) Pipe cutter
TWI810225B (zh) 剝線鉗
TWI733856B (zh) 擠壓工具定位器和擠壓工具
TW201929360A (zh) 剝線鉗
KR19990077452A (ko) 보오링공구
EP3513909B1 (en) Pipe pliers
AU2013206185B2 (en) Tool for stripping electric cables
JP3759697B2 (ja) 機械加工工具インサートの保持装置
EP3047947B1 (en) Adapter device for a ceramic cutting machine
TWI801453B (zh) 用於剝線鉗的夾緊鉗口及鉗刃,以及剝線鉗
KR101650671B1 (ko) 절단 공구
CN1328021C (zh) 锁定装置及应用该装置的折叠工具和刀
US20190224817A1 (en) Pipe pliers
WO1999011410A1 (en) Wrench for insert holders of the blade type
US20040117994A1 (en) Single-handle can opener
US20210122009A1 (en) Pipe pli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