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31174A - 散熱模組與電子裝置 - Google Patents

散熱模組與電子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31174A
TW202231174A TW110102663A TW110102663A TW202231174A TW 202231174 A TW202231174 A TW 202231174A TW 110102663 A TW110102663 A TW 110102663A TW 110102663 A TW110102663 A TW 110102663A TW 202231174 A TW202231174 A TW 20223117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adhesive layer
heat dissipation
dissipation module
heat sin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026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玉鳳
Original Assignee
京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京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京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101026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202231174A/zh
Priority to CN202123333592.3U priority patent/CN218103934U/zh
Publication of TW2022311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31174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種散熱模組,包括熱導管、散熱片以及接著層。散熱片位於熱導管上。接著層配置於熱導管與散熱片之間且用以接合散熱片與熱導管,其中接著層以有機矽膠為本體所構成且為室溫固化型接著層。另提供一種電子裝置。

Description

散熱模組與電子裝置
本發明是有關於一種散熱模組與電子裝置,且特別是有關於一種包括熱導管與散熱片的散熱模組與電子裝置。
隨著科技的發展,針對電子裝置的設計與研發,在要求高性能的情況下,電子裝置不可避免地將產生較以往更多的熱量,因此,散熱已經是電子裝置不可或缺的需求功能。進一步而言,常將散熱片接合至熱導管上組合成散熱模組應用至電子裝置中,以達到電子裝置的散熱需求,進而提升其可靠度。
然而,用來接合散熱片與熱導管的接著層往往無法同時兼具接合與導熱能力,舉例而言,具有較佳接合能力的接著層通常導熱能力較差,或者,具有較佳導熱能力的接著層通常接合能力較差,且常需要使用額外的裝置(如加熱裝置)才能完成接合程序,因此生產效率低且無法達到較佳的產品可靠度。
本發明提供一種散熱模組與電子裝置,其可以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達到較佳的產品可靠度。
本發明的一種散熱模組,包括熱導管、散熱片以及接著層。散熱片位於熱導管上。接著層配置於熱導管與散熱片之間且用以接合散熱片與熱導管,其中接著層以有機矽膠為本體所構成且為室溫固化型接著層。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接著層接合散熱片與熱導管的狀態下不設置加熱接著層的外部熱源。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接著層的黏接強度至少大於等於1.4MPa,導熱係數至少大於1 Wm -1K -1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接著層的厚度小於等於0.5毫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厚度大於等於0.2毫米。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接著層的固化溫度小於130℃。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表面固化時間介於5至15分鐘之間。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熱導管嵌入散熱片內。
本發明的一種電子裝置包括發熱元件以及上述的散熱模組,其中散熱模組配置於發熱元件上。
在本發明的一實施例中,上述的發熱元件包括主機板上的電源。
基於上述,本發明將以有機矽膠為本體所構成且為室溫固化型的接著層應用至散熱模組中,用其接合散熱片與熱導管,如此一來,以有機矽膠為本體所構成的接著層可以同時兼具良好的接合與導熱能力有效地固定散熱片與熱導管並作為一個良好的傳熱介質,而室溫固化型接著層則可以省略加熱裝置,因此本發明應用上述散熱模組的電子裝置可以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達到較佳的產品可靠度。
為讓本發明的上述特徵和優點能更明顯易懂,下文特舉實施例,並配合所附圖式作詳細說明如下。
下文將會附加標號以對本發明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並以圖式說明。在可能的情況下,圖示為清楚表達會省略不必要的構件。
本文所使用之方向用語(例如,上、下、右、左、前、後、頂部、底部)僅作為參看所繪圖式使用且不意欲暗示絕對定向。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組裝示意圖。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散熱模組的組裝示意圖。
請參照圖1至圖3,在本實施例中,電子裝置100包括發熱元件110以及散熱模組120,其中散熱模組120配置於發熱元件110上,因此發熱元件110所發出的熱量可以透過散熱模組120進行熱傳導,以達到電子裝置100的散熱需求。發熱元件110可以是電子裝置100中在運行時會產生熱量的元件,舉例而言,如圖1與圖2所示,發熱元件110為主機板112上的電源114,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其他未繪示的實施例中,發熱元件110可以是電子裝置中的晶片。
進一步而言,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散熱模組120包括熱導管122、散熱片124以及接著層126,其中散熱片124位於熱導管122上,且接著層126配置於熱導管122與散熱片124之間且用以接合散熱片124與熱導管122。此外,接著層126可以以有機矽膠為本體所構成,以同時兼具良好的接合與導熱能力有效地固定散熱片與熱導管並作為一個良好的傳熱介質。另一方面,接著層126可以為室溫固化型接著層,以省略加熱裝置,因此將接著層126應用至散熱模組120中,再將上述散熱模組120應用至電子裝置100中可以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達到較佳的產品可靠度。
在一些實施例中,室溫固化型接著層126例如是接著層126接合散熱片124與熱導管122的狀態下不設置加熱接著層126的外部熱源,換句話說,接著層126在整個接合的過程中不會額外配置加熱裝置,以提升生產效率,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相較於需要進行金屬表面處理的接合材料(如焊錫),本實施例的接著層126可以省略金屬表面處理,因此可以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相較於導熱能力較差的接合材料(如環氧樹脂(epoxy)等),本實施例的接著層126的黏接強度至少大於等於1.4MPa,導熱係數至少大於1 Wm -1K -1,因此可以同時兼具良好的接合與導熱能力有效地固定散熱片與熱導管並作為一個良好的傳熱介質,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此,黏接強度是根據GB/T-11211的測試標準所測定,而導熱係數是根據ASTM D5470的測試標準所測定。
進一步而言,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著層126的黏接強度可以為1.4MPa、1.5MPa或1.6MPa,而導熱係數可以為1.5 Wm -1K -1,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接著層126的黏接強度與導熱係數大小可以視實際設計上的需求而定,只要接著層126的黏接強度至少大於等於1.4MPa,導熱係數至少大於1 Wm -1K -1皆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著層126的厚度也會影響其接合與導熱效果,舉例而言,接著層126的厚度在小於等於0.5毫米且大於等於0.2毫米的範圍時可以達到較佳的效果,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接著層126的厚度可以視其實際的組成成分與設計上的需求而調整。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著層126的固化溫度小於130℃,換句話說,接著層126的固化溫度可以小於一般額外配置加熱裝置所達到的固化溫度。進一步而言,接著層126的固化溫度例如是小於60℃,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著層126的表面固化時間介於5至15分鐘之間,因此可以大幅地減少接合過程中等待固化的時間,因此可以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但本發明不限於此。在此,表面固化的定義為僅需表面結皮不沾手,即達到表面固化。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著層126為單組份接著層,換句話說,接著層126不為雙組份接著層,其在使用時不用額外進行混合,即不需配置矽膠與固化劑比例(如AB膠的配置),因此可以具有使用上的便利性,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散熱片124可以包括對應熱導管122的凹槽,以使熱導管122可以嵌入散熱片124中,其中接著層126可以被配置於散熱片124的凹槽熱導管122之間,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著層126可以選擇性地添加其他填充材料,填充材料例如是高分子材料,以提升其接合與導熱性能,但本發明不限於此。
在一些實施例中,熱導管122例如是金屬導管,且熱導管122的材質例如是銅,其中銅可以可選地進行表面處理。此外,散熱片124例如是散熱鰭片,且散熱片124的材質例如是鋁,但本發明不限於此,熱導管122與散熱片124的種類與材質皆可以依照實際設計上的需求進行選擇。
在一些實施例中,散熱模組120可以視實際設計上的需求選擇性地包括另一散熱件128,以提升散熱模組120的散熱能力,其中散熱件128例如是散熱鰭片,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散熱模組120也可以省略散熱件128。
在一些實施例中,如圖1與圖2所示,散熱片124藉由鉚柱(未繪示)、螺絲130以及導熱墊片(未繪示)固定於主機板112上,其中鉚柱以及導熱墊片位於散熱片面對主機板112的表面上。此外,散熱件128可以藉由推針(push pin)140固定於主機板112上,但本發明不限於此,散熱片124與散熱件128可以藉由任何適宜的方式固定於主機板112上。在此,由於散熱件128可選擇性配置,因此省略繪示於圖3中。
應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中所述的各項測試標準為本領域技術人員所熟知,於此不再贅述。此外,本發明不限制接著層的組成成分與比例,只要其以有機矽膠為本體所構成且可以為室溫固化型皆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綜上所述,本發明將以有機矽膠為本體所構成且為室溫固化型的接著層應用至散熱模組中,用其接合散熱片與熱導管,如此一來,以有機矽膠為本體所構成的接著層可以同時兼具良好的接合與導熱能力有效地固定散熱片與熱導管並作為一個良好的傳熱介質,而室溫固化型接著層則可以省略加熱裝置,因此本發明應用上述散熱模組的電子裝置可以在提升生產效率的同時達到較佳的產品可靠度。
雖然本發明已以實施例揭露如上,然其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內,當可作些許的更動與潤飾,故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後附的申請專利範圍所界定者為準。
100:電子裝置 110:發熱元件 112:主機板 114:電源 120:散熱模組 122:熱導管 124:散熱片 126:接著層 128:散熱件 130:螺絲 140:推針
圖1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組裝示意圖。 圖2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電子裝置的立體示意圖。 圖3是依照本發明的一實施例的一種散熱模組的組裝示意圖。
120:散熱模組
122:熱導管
124:散熱片
126:接著層

Claims (10)

  1. 一種散熱模組,包括: 熱導管; 散熱片,位於所述熱導管上;以及 接著層,配置於所述熱導管與所述散熱片之間且用以接合所述散熱片與所述熱導管,其中所述接著層以有機矽膠為本體所構成且為室溫固化型接著層。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散熱模組,其中所述接著層接合所述散熱片與所述熱導管的狀態下不設置加熱所述接著層的外部熱源。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散熱模組,其中所述接著層的黏接強度至少大於等於1.4MPa,導熱係數至少大於1 Wm -1K -1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散熱模組,其中所述接著層的厚度小於等於0.5毫米。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散熱模組,其中所述厚度大於等於0.2毫米。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散熱模組,其中所述接著層的固化溫度小於130℃。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散熱模組,其中所述接著層的表面固化時間介於5至15分鐘之間。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散熱模組,其中所述熱導管嵌入所述散熱片內。
  9. 一種電子裝置,包括: 發熱元件;以及 如請求項1至請求項8中任一項所述的散熱模組,配置於所述發熱元件上。
  10. 如請求項9所述的電子裝置,其中所述發熱元件包括主機板上的電源。
TW110102663A 2021-01-25 2021-01-25 散熱模組與電子裝置 TW20223117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2663A TW202231174A (zh) 2021-01-25 2021-01-25 散熱模組與電子裝置
CN202123333592.3U CN218103934U (zh) 2021-01-25 2021-12-28 一种具有散热模组的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02663A TW202231174A (zh) 2021-01-25 2021-01-25 散熱模組與電子裝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31174A true TW202231174A (zh) 2022-08-01

Family

ID=83782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02663A TW202231174A (zh) 2021-01-25 2021-01-25 散熱模組與電子裝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03934U (zh)
TW (1) TW202231174A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03934U (zh) 2022-1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089636B2 (ja) 熱伝導性樹脂シート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パワー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TWI461143B (zh) 雙重接合之散熱裝置、系統及方法
US8166645B2 (en) Method for providing near-hermetically coated, thermally protected integrated circuit assemblies
JP2015002351A (ja) 熱継手をヒートスプレッダ又は蓋及び熱源間に形成するための方法
JP2008153430A (ja) 放熱基板並びに熱伝導性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らを用いたパワーモジュール
TW201225225A (en) Compliant heat spreader for flip chip packaging
TWI429848B (zh) 均熱結構與其製法及具有該均熱結構之散熱模組
TW202020106A (zh) 半導體元件的製造方法、導熱薄片、及導熱薄片的製造方法
US9030823B2 (en) Heat dissipation system for power module
TWM452595U (zh) 薄型散熱裝置與使用該薄型散熱裝置之裝置結構
US7679145B2 (en) Transistor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using engineered strains
JP2009252886A (ja) 電子装置
JP2014187233A (ja) 放熱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放熱構造
JP3830860B2 (ja)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069353A1 (ja) 半導体装置
WO2017185960A1 (zh) 一种终端设备以及相关方法
JP5274007B2 (ja) 熱伝導性樹脂シート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パワーモジュール
US20100155021A1 (en) Heat exchange cooling structure
TW202231174A (zh) 散熱模組與電子裝置
TWM612720U (zh) 散熱模組與電子裝置
US20100319897A1 (en) High-performance heat dissipation substrate with monoparticle layer
JP2007189154A (ja) 熱伝導接合材及び実装方法
US20140084449A1 (en) Semiconductor Housing with Rear-Side Structuring
JP2011222862A (ja) 放熱性複合シー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ang et al. The Packaging Design for a SiC MOSFET Power Module with High-Temperature Characterist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