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9911A - 具有防脫落功能之外殼 - Google Patents

具有防脫落功能之外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9911A
TW202229911A TW110136943A TW110136943A TW202229911A TW 202229911 A TW202229911 A TW 202229911A TW 110136943 A TW110136943 A TW 110136943A TW 110136943 A TW110136943 A TW 110136943A TW 202229911 A TW202229911 A TW 202229911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housing
contactor assembly
retainer
cas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69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鮑柏 查特朗
大衛 強森
布萊恩 薛波旭
麥可 安德列斯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瓊斯科技國際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瓊斯科技國際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瓊斯科技國際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99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9911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G01R1/0408Test fixtures or contact fields; Connectors or connecting adaptors; Test clips; Test socke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86Features relating to contacting the IC under test, e.g. probe heads; chucks
    • G01R31/2887Features relating to contacting the IC under test, e.g. probe heads; chucks involving moving the probe head or the IC under test; docking st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G01R1/0408Test fixtures or contact fields; Connectors or connecting adaptors; Test clips; Test sockets
    • G01R1/0416Connectors, termina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01R1/04Housings; Supporting membe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 G01R1/0408Test fixtures or contact fields; Connectors or connecting adaptors; Test clips; Test sockets
    • G01R1/0433Sockets for IC's or transistors
    • G01R1/0441Details
    • G01R1/0466Details concerning contact pieces or mechanical details, e.g. hinges or cams; Shield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55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 G01R31/286External aspects, e.g. related to chambers, contacting devices or handlers
    • G01R31/2863Contacting devices, e.g. sockets, burn-in boards or mounting fixtur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28Tes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e.g. by signal tracer
    • G01R31/2851Testing of integrated circuits [IC]
    • G01R31/2855Environmental, reliability or burn-in testing
    • G01R31/286External aspects, e.g. related to chambers, contacting devices or handlers
    • G01R31/2865Holding devices, e.g. chucks; Handlers or transport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sting Of Individual Semiconductor Devices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Pens And Brush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揭示一種用於一測試系統之接觸器總成。該總成包含具有一接觸尾之一接觸件及具有一頂面及一底面之一外殼。一槽自該頂面延伸穿過該外殼而至該底面且界定該外殼之一第一內側壁及一第一內端壁。該接觸件可接收於該槽中。該接觸尾包含一傾斜終端。一保持器安置於該第一內側壁上。當該傾斜終端與該第一內端壁接合時,該保持器之至少一部分與該接觸件重疊以在一橫截面圖中形成一重疊區域,藉此防止自該外殼之該頂側移除該接觸件。

Description

具有防脫落功能之外殼
本發明大體上係關於測試微電路(例如晶片,諸如半導體裝置、積體電路等等)之領域。更具體而言,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包含具有防脱落功能以使接觸件保持於一測試系統中之一外殼之接觸器總成。
微電路之製程無法保證每個微電路功能齊全。個別微電路之尺寸很微小且工序非常複雜,因此一製程中之小或微小故障通常會導致缺陷裝置。在一電路板上安裝一缺陷微電路成本相對較高。安裝通常涉及將微電路焊接至電路板上。一旦安裝於一電路板上,則移除一微電路會有問題,因為再次熔化焊料之非常動作會毀壞電路板。因此,若微電路有缺陷,則電路板本身亦可能被毀,其意謂此時附加至電路板之全部價值被損失。由於所有此等原因,一微電路通常在安裝於一電路板上之前被測試。各微電路必須依識別所有缺陷裝置之一方式測試,但不能不正确地將良好裝置識別為有缺陷。任何一種錯誤若經常發生,則電路板製程之總成本大幅增加。
微電路測試設備本身相當複雜。首先,測試設備必須與緊密間隔之微電路接觸件之各者進行準確且低電阻之暫時非破壞性電接觸。由於微電路接觸件之小尺寸及其等之間的間距,即使進行接觸時誤差很小,但仍會導致不正確連接。微電路測試設備中之另一問題出現於自動化測試中。測試設備可1分鐘測試100個裝置或甚至更多。測試次數過多導致在測試期間電連接至微電路端子之測試器接觸件之磨損。此磨損使導電碎屑自測試器接觸件及待測裝置(DUT)端子兩者脫落,其污染測試設備及DUT本身。碎屑最終導致測試期間之不良電連接及且DUT有缺陷之錯誤指示。黏附至微電路之碎屑可導致故障總成,除非碎屑自微電路移除。移除碎屑增加成本且將另一缺陷源引入至微電路本身中。
亦存在其他考量。表現良好之廉價測試器接觸件係有利的。亦期望最少化替換其所需之時間,因為測試設備很昂貴。若測試設備因長時間正常維護而離線,則測試一個別微電路之成本增加。當前使用之測試設備具有模擬微電路端子陣列之圖案之一測試接觸件陣列。測試接觸件陣列支撐於精確維持接觸件彼此相對對準之一結構中。一對準板或模板使微電路本身與測試接觸件對準。測試接觸件及對準板安裝於具有電連接至測試接觸件之導電墊之一負載板上。負載板墊連接至在測試設備電子器件與測試接觸件之間載送信號及電力之電路路徑。
電連接至微電路信號及電力(S及P)端子之測試接觸件陣列之各者可指稱一接觸器總成,其包含一外殼及由例如一對彈性體偏置之一接觸件(亦可指稱一銷)。在一個特定應用中,當接觸件在操作中時,接觸件之接觸尾之一平坦部分抵靠負載板(一印刷電路板「PCB」),且外殼之一尾止擋(例如一內端壁)可使接觸件適當保持於適當位置中。然而,當自負載板移除接觸器總成以檢修或維護接觸器總成時,接觸件可能逆時針旋轉(在一橫截面圖中)或遠離接觸件之正常操作位置旋轉至其中接觸件易於自外殼掉落或損壞另一裝置/組件之一位置中。解決接觸件之脫落問題之一個解決方案係使用接觸器總成之外殼之一上蓋來適當固持接觸件且防止接觸件進一步逆時針旋轉且因此防止可能自外殼之頂面掉落(預期銷將在外殼自負載板拆卸時自外殼之底部移除)。在此解決方案中,接觸件總成之外殼可將接觸件夾緊於彈性體(例如,由橡膠或其他適合材料製成)上以適當夾緊接觸件。然而,對於一特定接觸器總成,外殼可非常薄(例如,長度約1 mm)、易碎且不堅固。若使用一上蓋(頂部)來壓住接觸件,則外殼可提升/彎曲。換言之,外殼在垂直方向上(例如,在自外殼之一頂面至一底面之一方向上)之強度可能不足以適當固持接觸件。
本文揭示之實施例提供一種解決上述各問題之解決方案。本文揭示之實施例可提供一防脱落機構(例如,藉由在外殼中可適當保持接觸件之一區域中添加材料)以防止接觸件進一步逆時針旋轉,尤其當接觸器總成自安裝板(例如負載板)移除時。應暸解,當接觸器總成安裝至負載板使得接觸件可不在外殼中向上直立(例如,在一橫截面圖或側視圖中)時,由本文揭示之實施例提供之防脱落機構可防止接觸件旋轉且使接觸件保持於適當位置中。
亦揭示一種用於測試積體電路裝置之一測試系統之接觸器總成。該接觸器總成包含具有一接觸頭、一接觸體及一接觸尾之一接觸件。該接觸器總成亦包含具有一第一平坦側面及與該第一表面對置之一第二平坦側面之一外殼。該外殼包含一頂面及與該頂面對置之一底面。一槽自該頂面延伸穿過該外殼而至該底面。該槽界定該外殼之一第一內側壁、與該第一內側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側壁、該外殼之一第一內端壁及與該第一內端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端壁。該接觸件可接收於該槽中。該接觸尾包含一平坦部分及一傾斜終端。一保持器安置於該外殼之該第一內側壁上。當該接觸件之該傾斜終端與該外殼之該第一內端壁接合時,該保持器之至少一部分與該接觸件重疊以在一橫截面圖中形成一重疊區域,且在該重疊區域之至少一部分中該保持器與該接觸件之間不存在空隙。
亦揭示一種用於測試積體電路裝置之測試系統。該測試系統包含具有至少一個端子之一待測裝置及一接觸器總成。該接觸器總成包含具有一接觸頭、一接觸體及一接觸尾之一接觸件。該接觸器總成亦包含具有一第一平坦側面及與該第一表面對置之一第二平坦側面之一外殼。該外殼包含一頂面及與該頂面對置之一底面。一槽自該頂面延伸穿過該外殼而至該底面。該槽界定該外殼之一第一內側壁、與該第一內側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側壁、該外殼之一第一內端壁及與該第一內端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端壁。該接觸件可接收於該槽中。該接觸尾包含一平坦部分及一傾斜終端。一保持器安置於該外殼之該第一內側壁上。當該接觸件之該傾斜終端與該外殼之該第一內端壁接合時,該保持器之至少一部分與該接觸件重疊以在一橫截面圖中形成一重疊區域,且在該重疊區域之至少一部分中該保持器與該接觸件之間不存在空隙。該待測裝置之該至少一個端子經組態以在測試期間與該接觸頭接合。
亦揭示一種在用於測試積體電路裝置之一測試系統中保持一接觸器總成之一接觸件之方法。該方法包含:使該接觸件之一傾斜終端與一外殼之一第一內端壁接合;在一橫截面圖中在一保持器之至少一部分與該接觸件之間形成一重疊區域;及當該接觸器總成自該測試系統移除時適當保持該接觸件。該接觸器總成包含具有一接觸頭、一接觸體及一接觸尾之該接觸件。該接觸器總成亦包含具有一第一平坦側面及與該第一表面對置之一第二平坦側面之一外殼。該外殼包含一頂面及與該頂面對置之一底面。一槽自該頂面延伸穿過該外殼而至該底面。該槽界定該外殼之一第一內側壁、與該第一內側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側壁、該外殼之該第一內端壁及與該第一內端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端壁。該接觸件可接收於該槽中。該接觸尾包含一平坦部分及一傾斜終端。該保持器安置於該外殼之該第一內側壁上。當該接觸件之該傾斜終端與該外殼之該第一內端壁接合時,該保持器之至少一部分與該接觸件重疊以在一橫截面圖中形成一重疊區域,且在該重疊區域之至少一部分中該保持器與該接觸件之間不存在空隙。待測裝置之至少一個端子經組態以在測試期間與該接觸頭接合。
在一實施例中,該外殼與該接觸件之間可存在一精確/緊密/密切配合。該保持器可不總是經完美設定大小以恰好觸碰該接觸件且決不具有任何空隙。可包含製造容限,因此,即使設計在該保持器與該接觸件之間具有一精確/緊密/密切配合,但其可不總是重疊或恰好觸碰。即使該保持器與該接觸件之間存在少量空隙,但若該保持器足夠靠近該接觸件,則該保持器仍可防止該接觸件過度旋轉至可導致該接觸件脫落或客戶裝置損壞之一非期望位置中。
一接觸件總成通常包含一外殼、可接收於外殼之一槽中之一接觸件(或銷)及偏置接觸件之兩個或更多個彈性體。隨著接觸件總成之效能提高,接觸件之橫截面形狀變動可存在更小容差,因為橫截面之變化可引起接觸阻抗變化,其可反映電信號之一部分。在一些實施例中,接觸件可由彈性體及一外殼上止擋保持,其不僅控制無接觸件高度,且亦有助於保持接觸件,尤其當接觸器未安裝至一負載板上時。
對於一特定接觸件總成,一傳統外殼上止擋(使用外殼之一頂壁,諸如Gilk美國專利7,445,465中所展示)將不適合,因為外殼較薄(例如,Z方向上之高度為或約為0.75 mm或小於或約小於1 mm)且外殼可能不夠堅固以致無法用作接觸件之一上止擋。隨著接觸件總成之效能提高,接觸件之大小保持縮小,且隨著此發生,一些特徵可歸因於材料強度及/或可製造性而不實用。應暸解,一最佳電效能可由具有一形狀之一恆定橫截面導體(如一長度之導線)提供。偏離筆直或平坦接觸形狀可引起效能劣化。當接觸件較小且更少偏離一恆定橫截面形狀時保持接觸件會變得更困難。
當接觸器總成緊固至一印刷電路板(例如一負載板)時,接觸件可保持足夠好,但當接觸件總成被處置(例如,自負載板移除)時,使用彈性體偏置之接觸件將自然旋轉離位且外殼之上表面中之開口必需足夠大,使得若銷旋轉離開工作位置,則其易於透過該上開口掉落。本文揭示之實施例提供添加材料至外殼接觸槽以阻止銷透過頂槽掉落,不管銷位置如何。此解決方案亦可解決以下擔憂:所添加之材料可推動接觸件遠離外殼尾止擋且可引起在負載板墊上滑動(即,縮短負載板墊壽命),額外材料可降低接觸件順應性且引起DUT墊之不佳擦拭/清潔(其可引起非期望援助平均間隔時間(MTBA),及額外材料可能必須經非常準確定位以避免可增加製造成本之潛在缺點。
本文揭示之實施例移動外殼之一既有區域(例如空隙)。本文揭示之實施例可提供一可靠及/或可重複功能特徵,其有助於在處置或維護(例如,自負載板移除)接觸器外殼時更好地保持接觸件。本文揭示之實施例可防止接觸件在外殼自負載板移除時逆時針旋轉。
圖1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用於接收用於測試之一DUT 110之一測試系統100之一部分之一透視圖。
測試系統100包含用於一DUT (例如一微電路等等) 110之一測試總成120。測試總成120包含支撐一對準板160之一負載板170,對準板160具有精確界定X及Y以將DUT 110定位於測試總成120中之一開口或口孔130 (見座標指示符X及Y,其中座標X垂直於座標Y,且座標Z垂直於X及Y之平面)。若DUT 110具有定向特徵,則在口孔130中通常包含配合特徵。負載板170在其表面上承載藉由信號及電力(S及P)導體連接至一電纜180之連接墊。電纜180連接至執行DUT 110之電測試之電子器件。若測試電子器件與測試總成120整合,則電纜180可非常短或甚至在測試總成120內部,或若測試電子器件在一單獨機殼上,則電纜180可較長。應暸解,實施例係測試系統之一非限制性實例。在不影響接觸器總成之功能之情況下,負載板及其電連接可不同於所描述之負載板及其電連接。
具有數個個別測試接觸件元件(接觸器總成,稍後詳細描述)之一測試接觸件陣列140精確鏡像承載於DUT 110之表面上之端子。當DUT 110插入口孔130中時,DUT 110之端子與測試接觸件陣列140精確對準。測試總成120經設計用於與併入裝置之一測試接觸件陣列140相容。測試接觸件陣列140承載於一接觸膜或片或插座150上。插座150通常包含一絕緣主體(或外殼),其可由塑膠或導電金屬或任何其他適合材料製成。陣列140中之個別測試接觸件較佳地使用熟知光微影及雷射加工程序或任何其他適合程序形成於插座150上及插座150中。插座150具有位於對準板160與負載板170之間的區域中之諸如孔或邊緣圖案之對準特徵,其提供插座150與對準板160上之對應突出特徵之精確對準。所有測試接觸件140與插座150對準特徵精確對準。依此方式,使陣列140之測試接觸件與口孔130精確對準。
圖2A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用於接收用於電測試之DUT 110之測試系統100之一部分之一側視圖。圖2B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2A之測試系統100之一側視圖,其中DUT 110經電接合。
如圖2A中所展示,將DUT 110放置至測試總成120上,執行電測試,且接著自測試總成120移除DUT 110。任何電連接藉由將組件壓成與其他組件電接觸來形成;在DUT 110之測試中,任何點處不存在焊接或脫焊。整個電測試程序可僅持續1秒之約一分率,使得DUT 110之快速、準確放置對於確保測試系統100高效使用而言變得很重要。測試總成120之高產量通常需要DUT 110之機器人處置。在大多數情況中,一自動化機械系統在測試之前將DUT 110放置至測試總成120上,且在測試完成之後移除DUT 110。處置及放置機構可使用機械及光學感測器來監測DUT 110之位置,且使用平移及旋轉致動器之一組合來將DUT 110對準及放置於測試總成120上或測試總成120中。替代地,DUT 110可手動放置或藉由手置式及自動化設備之一組合放置。
DUT 110通常包含連接至插座150或其他PCB之信號及電力端子112 (亦見圖1B之端子112)。端子可在DUT 110之一側上,或可在DUT 110之兩側上。為在測試總成120中使用,所有端子112應可自DUT 110之一側接取,但應暸解,DUT 110之對置側上可存在一或多個元件,或可在對置側上存在可不藉由接取端子112來測試之其他元件及/或端子。各端子112形成為DUT 110之底側上之一小墊或可能為自DUT 110之本體伸出之一引線。在測試之前,將墊或引線112附接至內部連接至其他引線、其他電組件及/或DUT中之一或多個晶片之一電引線。墊或引線之體積及大小可被十分精確控制,且由墊間或引線間大小變動或放置變動引起之困難通常不會太多。在測試期間,端子112保持固態且不存在任何焊料熔化或回焊。
端子112可在DUT 110之表面上依任何適合圖案佈置。在一些情況中,端子112可呈一大體正方形網格,其係描述用於引線部件之DUT 110、QFN、DFN、MLF或QFP之一表述之起源。亦可偏離一矩形網格,其包含不規則間距及幾何形狀。應暸解,端子之具體位置可根據需要變動,其中負載板170上之墊及插座150或外殼上之接觸件之對應位置經選擇以匹配端子112之位置。一般而言,相鄰端子112之間的間距在0.25 mm至1.5 mm之範圍內,其中間距通常指稱一「節距」。當自側面觀看時,如同圖2A,DUT 110顯示一行端子112,其可視情況包含間隙及不整齊間距。此等端子112大體上平坦或使用典型製程來儘可能平坦。在諸多情況中,若DUT 110上存在晶片或其他元件,則晶片之突出通常小於遠離DUT 110之端子112之突出。
圖2A之測試總成120包含一負載板170。負載板170包含一負載板基板174及用於電測試DUT 110之電路系統。此電路系統可包含可產生具有一或多個特定頻率之一或多個AC電壓之驅動電子器件及可感測DUT 110對此等驅動電壓之回應之偵測電子器件。感測可包含依一或多個頻率偵測一電流及/或電壓。一般而言,高度期望負載板170上之特徵在安裝時與DUT 110上之對應特徵對準。通常,DUT 110及負載板170兩者與測試總成120上之一或多個定位特徵機械對準。負載板170可包含確保負載板170可精確位於測試總成120上之一或多個機械定位特徵,諸如基準點或精確定位孔及/或邊緣。此等定位特徵通常亦確保負載板170之一橫向對準(X、Y,見圖1)及/或一縱向對準(Z,見圖1)。
一般而言,負載板170可為一相對複雜且昂貴之組件。外殼/測試總成120執行諸多功能,其包含保護負載板170之接觸墊172免受磨損及損壞。此一額外元件可為一中介膜(或插座) 150。插座150亦使用適合定位特徵(未展示)與負載板170機械對準,且駐留於測試總成120中之負載板170上方以面向DUT 110。插座150包含在插座150之兩側上縱向向外延伸之一系列導電接觸件(接觸器總成,各包含一接觸頭152及一接觸尾153,稍後詳細描述,亦見圖1之140)。各接觸器總成(152、153)可包含一彈性元件(諸如一彈簧或一彈性體材料),且能夠以足夠低電阻或阻抗將一電流自DUT 110傳導至負載板170/自負載板170傳導至DUT 110。各接觸器總成(152、153)可為一單一導電單元,或可替代地形成為導電元件之一組合。一般而言,各接觸器總成(152、153)將負載板170上之一個接觸墊172連接至DUT 110上之一個端子112,但可存在其中多個接觸墊172連接至一單一端子112或多個端子112連接至一單一接觸墊172之測試方案。為簡單起見,吾人在本文及圖式中假定一單一接觸器總成(152、153)將一單一墊172連接至一單一端子112,但應暸解,本文揭示之任何測試器元件可用於將多個接觸墊172連接至一單一端子112或將多個端子112連接至一單一接觸墊172。
通常,插座150電連接負載板墊172及DUT 110之底部接觸面。儘管與負載板170之移除及替換相比,插座150可相對容易移除及替換,但對本發明而言,吾人認為插座150係測試總成120之部分。在操作期間,測試總成120包含負載板170、插座150及安裝其等且將其等適當固持之機械構造(未展示)。各DUT 110抵靠測試總成120放置,進行電測試,且自測試總成120移除。一單一插座150可在其磨損之前測試諸多DUT 110,且在需要替換之前通常可持續數千次測試或更多。一般而言,期望插座150之替換相對快速且簡單,使得測試總成120僅經歷少量停機時間用於插座替換。在一些情況中,插座150之替換速度甚至可比各插座150之實際成本更重要,其中測試器正常運行時間之一增加導致在操作期間適當節約成本。
圖2A展示測試總成120與DUT 110之間的關係。當測試各DUT 110時,使其依足夠精確放置特性放置至一適合機械手中,使得DUT 110上之一特定端子112可相對於插座150上之對應接觸器總成(152、153)及負載板170上之對應接觸墊172準確且可靠地放置(在X、Y及Z上,見圖1)。機械手(未展示)迫使各DUT 110與測試總成120接觸。力之量級取決於測試之確切組態,其包含被測試端子112之數目、用於各端子之力、典型製造及對準容限等等。一般而言,力由測試器之機械手(未展示)施加以對DUT 110施加作用。一般而言,力大體上為縱向的且大體上平行於負載板170之一表面法線。
圖2B展示測試總成120與DUT 110接觸,其中足夠力施加至DUT 110以接合接觸器總成(152、153)且在各端子112與負載板170上之其對應接觸墊172之間形成一電連接154。如上所述,可替代地存在其中多個端子112連接至一單一接觸墊172或多個接觸墊172連接至一單一端子112之測試方案,但為簡單起見,在圖式中吾人假定一單一端子112唯一地連接至一單一接觸墊172。
圖3A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一測試總成120之一透視圖。測試總成120包含一接觸件總成150及一對準板160等等。測試總成120之圓圈部分A包含一圍封體。
圖3B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3A之測試總成120之一部分(圓圈部分「A」)之一放大俯視圖。圖3C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3A之測試總成120之一部分(圓圈部分「A」)之一放大仰視圖。
圖3D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一測試總成120之一俯視圖。圖3E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測試總成120沿圖3D之線F-F之一橫截面圖。一連接510 (或銷,稍後詳細描述,見圖5A至圖5M)由一第一彈性體240及一第二彈性體230偏置。一保持器451(稍後詳細描述,見圖5E至圖5M)在橫截面圖中與連接器重疊。連接510之頭部與DUT 110之一端子接合,且連接510之一平坦部分與負載板170之一端子接合。
測試總成包含一圍封體220。複數個S及P端子(接觸件總成,稍後詳細描述) 210安置於圍封體220上。圍封體在(例如)圍封體之一中心部分中具有一開口以容納(例如)一接地塊。應暸解,在一個實施例中,容納接地塊之開口之大小匹配DUT 110之接地墊之大小。S及P端子210與DUT 110之S及P端子對準。
圖4A係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一接觸器總成之外殼之一單一槽350的一外殼300之一透視圖。圖4B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接觸器總成之外殼300在一不同角度之一透視圖。圖4C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接觸器總成之外殼300之一側視圖。圖4D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接觸器總成之外殼300之一俯視圖。圖4E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接觸器總成之外殼300沿圖4D之線B-B之一橫截面圖。
接觸器總成包含一外殼300、一接觸件(510,見圖5A至圖5F)及兩個或更多個彈性體。應暸解,接觸器總成之不同實施例在美國專利6,854,981、美國專利7,445,465及美國專利9,274,141中描述,該等專利之全文亦以引用方式併入本文中。亦應暸解,為簡化視圖且清楚地展示特徵(為了說明),在本文揭示之一些實施例中,未展示彈性體。彈性體之結構及功能可相同或類似於上述專利中揭示之彈性體。
外殼300具有一第一端面310及一第二端面320。自第一端面310至第二端面320之方向可指稱外殼之一長度(例如X方向,見圖1)。第一端面310及第二端面320可為平坦的,具有一實質上矩形或正方形形狀,且可彼此平行。
外殼300具有一第一側面370及一第二側面360。自第一側面370至第二側面360之方向可指稱外殼之一厚度(例如Y方向,見圖1)。
外殼300具有一頂面330及一底面340。自頂面330至底面340之方向可指稱外殼之一高度(例如Z方向,見圖1)。頂面330及底面340可為平坦的,具有一實質上矩形或正方形形狀,且可彼此平行。
外殼300包含一第一開口(或孔) 380及一第二開口(或孔) 390。第一開口380及第二開口390在厚度方向上自第一側面370延伸至第二側面360。移除靠近第一開口380及第二開口390之外殼300之底部部分以形成口孔384及392。在一個實施例中,當在厚度Y方向上(即,在一側視圖中)觀看時,第一開口380之一直徑(或大小)小於第二開口390之一直徑(或大小)。
外殼300包含一槽350。槽350係一開放/中空空間且經組態以收容接觸件(510,見圖5A至圖5F)之至少一部分及彈性體之至少一部分。槽350自頂面330延伸至底面340。在頂面330處,槽具有一實質上體育場形狀。應暸解,一體育場形狀可指稱由在一對對置側處具有半圓之一矩形構成之二維幾何形狀。體育場形狀亦可稱為一圓角矩形、長圓形或香腸體等等。
在一俯視圖(圖4D)中,槽350包含一第一端352及在長度方向與第一端352對置之一第二端354。槽350包含一實質上半圓部分356a、一實質上矩形部分358及一實質上半圓部分356b。在部分356a,槽350之厚度可自0 (在端352處)增大至一最大厚度(在到達部分358之區域處),最大厚度由自外殼300之第一內側壁304至外殼300之第二內側壁302之一距離界定。在部分358處,槽350之厚度可為最大厚度。應暸解,外殼300中之槽350之厚度略大於接觸件(510,見圖5A至圖5F)之厚度,其容許容限加上空間用於接觸件移動而不卡在槽350中。
槽350界定外殼300之第一內側壁304及在厚度方向上與第一內側壁304對置之外殼300之第二內側壁302及外殼300之一第一端壁306及在長度方向上與第一端壁306對置之外殼300之一第二端壁308。
在外殼300之底部附近,第一內端壁306之一部分界定一尾止擋382。外殼300之尾止擋382經組態以與接觸件(510,見圖5A至圖5F)之一接觸尾接合以使接觸件保持適當定位。例如,當接觸器總成放置於負載板上時,負載板可將接觸尾推向尾止擋382,使得接觸尾之一平坦部分與負載板接合,且外殼300之尾止擋382可防止(停止)接觸件被進一步推動。
第一開口380、第二開口390、口孔384及392及槽全部經連接。口孔384及392自第一側面370延伸至第二側面360。在底面340處,槽350在厚度方向上由口孔384及392切穿。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開口380及第二開口390基本上呈圓柱形。
圖4E繪示外殼300之一第一半,其展示槽350之一內部結構。應暸解,外殼300之一第二半可相同(鏡像),或可不同於第一半(例如,無保持器特徵)。在區域410及460處,槽之厚度係0 (即,無空間或空隙)。在區域440處,槽350具有最大厚度。在區域450處,提供一保持器(防脱落機構) 451。在一個實施例中,保持器451之一高度(Z方向)為或約為0.125 mm (為或約為0.005英寸)且外殼300之一高度為或約為0.75 mm。在一個實施例中,保持器451之厚度(其界定為自外殼300之內側面至外殼300之一對應側面之一距離)在槽350之最大厚度之一半(在到達460之區域處,其中槽350之厚度係0)至0之間(在到達440之區域處,其中槽350之厚度最大,但保持器451之厚度可為0)。在一個實施例中,保持器451具有一彎曲形狀(見圖4D中之部分356a)且其厚度自第一端352朝向區域440減小。在一個實施例中,保持器451之厚度可為一預定常數。在一個實施例中,保持器451安置於第一內側壁304、第二內側壁302或第一內側壁304及第二內側壁302兩者上。在一個實施例中,保持器451係外殼300之一經加工整體部分。在另一實施例中,保持器451可為附接至外殼300之一內側壁(或兩個內側壁)以(例如)替換一磨損保持器之一嵌件。
在圖4E中,在區域470處,槽350之厚度在0 (在到達460之區域處)至槽350之最大厚度之一半(在到達440之區域處)之間。在一個實施例中,區域470具有一彎曲形狀(類似於圖4D中之部分356a)且槽350之厚度自到達460之區域朝向區域440增大。在區域430處,槽350之厚度在0 (在到達410之區域處)至槽350之最大厚度之一半(在到達440之區域處)之間。在一個實施例中,區域430具有一彎曲形狀(見圖4D中之部分356b)且槽350之厚度自到達410之區域朝向區域440增大。在區域420處,槽350之厚度在0 (在到達410之區域處)至槽350之最大厚度之一半(在到達440之區域處)之間。在一個實施例中,區域420具有一彎曲形狀(類似於圖4D中之部分356b)且槽350之厚度自到達410之區域朝向區域440增大。
圖5A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一接觸器總成500之一透視圖。圖5B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接觸器總成500之一側視圖。圖5C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接觸器總成500之一俯視圖。圖5D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接觸器總成500之一部分M之一放大圖。圖5E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接觸器總成500沿圖5C之線K-K之一橫截面圖。圖5F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接觸器總成500之一部分L之一放大圖。圖5G係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外殼300沿圖5C之線K-K之一半及一全接觸件510的接觸器總成500之一俯視圖。圖5H係展現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外殼300沿圖5C之線K-K之一半及一全接觸件510的接觸器總成500之一透視橫截面圖。圖5I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依一不同角度觀看之圖5H。圖5J係展現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外殼300沿圖5C之線K-K之一半及一全接觸件510的接觸器總成500之另一透視橫截面圖。圖5K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依一不同角度觀看之圖5J。圖5L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5J之接觸器總成500之一部分E之一放大圖。圖5M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5K之接觸器總成500之一部分E之一放大圖。
接觸器總成500包含外殼300 (見圖4A至圖4E)、一接觸件(或銷) 510、延伸穿過第一開口380之一第一彈性體(未展示)及延伸穿過第二開口390之一第二彈性體(未展示)。應暸解,為簡化視圖且清楚地展示特徵(為了說明),在本文揭示之一些實施例中,未展示彈性體,但在接觸器總成500之操作期間可能需要彈性體。例如,在圖5B中,第一彈性體(未展示)在元件符號380指向之位置處延伸穿過第一開口380及/或第二彈性體(未展示)在元件符號390指向之位置處延伸穿過第二開口390以在接觸器總成500之操作期間偏置接觸件510。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彈性體及第二彈性體基本上呈圓柱形且不導電。接觸件510係導電的。
接觸件510包含一接觸頭520、一接觸體530及一接觸尾540。在一個實施例中,接觸體530具有經組態以接合及承載第二彈性體之一凹面內邊緣532。接觸尾540具有經組態以接合及承載第一彈性體之一凹面內邊緣546,第一彈性體具有小於第二彈性體之直徑之一直徑。接觸尾540具有一平坦部分542及一傾斜終端544。接觸件510可接收於槽350中且具有略小於350之厚度之一厚度,使得空隙可在厚度方向上形成於外殼之(若干)內側壁與接觸件之(若干)側面之間。
在操作中,當接觸件之傾斜終端544與外殼300之第一內端壁306之尾止擋382接合時,保持器451之至少一部分與接觸件510重疊以在一橫截面圖(見圖5E及圖5F)中形成一重疊區域452 (見虛線),且在重疊區域452之至少一部分中保持器451與接觸件510之間不存在空隙。在一實施例中,保持器451與接觸件510之間可存在一微小空隙而非重疊。在此實施例中,空隙可非常小,其基於可製造保持器451之精度。保持器451之重疊區域452在接觸件510後面且在接觸件510與外殼300之內側壁302之間的一空隙中。在重疊區域452處,保持器451具有填充此空隙且在厚度Y方向上推動接觸件以在厚度方向上(例如,進出紙面)而非在高度/垂直Z方向上適當保持接觸件510之一厚度。平坦部分542經組態以與(例如)負載板之一墊接合且靠在該墊上。接觸頭520經組態以與DUT之一端子(墊、銷等等)接合。彈性體經組態以偏置接觸件510。
應暸解,對於一薄外殼300,外殼300之強度(尤其是高度Z方向上之垂直強度)可能不足以適當固持接觸件510,尤其當接觸件總成500自負載板移除時。利用保持器451之幾何形狀、結構及配置,來自保持器451之力可在一水平方向(例如長度X方向)上而非在一垂直方向上施加至接觸件510,利用外殼300在水平方向上之一堅固部分(即,外殼300在垂直方向上可不堅固,但在水平方向上可足夠堅固以適當保持接觸件510 (充當接觸件510之一止擋),例如,當接觸件總成500自負載板移除時)。
應暸解,圖5H至圖5K中之區域410、420、430、440、450、460及470相同或類似於圖4E中之區域410、420、430、440、450、460及470。區域450中之保持器451 (而非諸如420、430、470之一空隙特徵)觸碰接觸件510且防止接觸件510在接觸件510之傾斜終端544與外殼300之第一內端壁382接合時旋轉離位。亦應暸解,保持器451可(自諸如420、430、470之一空隙特徵)非常小地改變(諸如420、430、470之一空隙特徵之)幾何形狀,使得保持器可不干擾或改變接觸件總成500之其他部件之功能,但保持器可有助於防止接觸件510自外殼300掉落。
亦應暸解,區域470係在第一彈性體(240,見圖3E)區域上方延伸之接觸槽350之一部分。區域470經組態以容許彈性體240流入至區域470中以控制彈性體240施加至接觸件510之力量。區域430係接觸槽350之一端處之一半徑區域。區域420亦係接觸槽350之一端處之一半徑區域。應暸解,接觸槽350在區域420處或區域420附近比在區域430處或區域430附近切割更長以為第二彈性體(230,見圖3E)流動提供空間/空隙且保持接觸件510力不變得過高。區域460包含防止接觸件510在負載板170墊上滑動之外殼300之尾止擋382區域。區域460係接觸槽350之一第一端處之實心外殼300。區域410係接觸槽350之一第二端處之實心外殼300。應進一步暸解,在一實施例中,外殼300係沿K-K線橫截穿過接觸槽350之中間,且外殼300沿K-K線之兩個部分係彼此之鏡像複製。在一實施例中,保持器451具有為或約為0.125 mm (為或約0.005英寸)之一高度(Z方向)。在一實施例中,自區域470至區域450 (其中定位保持器451)之一距離為或約為0.36 mm。在一實施例中,保持器451具有為或約為0.006 mm (或為或約為0.0002英寸)之一厚度(在Y方向上,例如,自外殼之一內側壁至重疊區域452)以觸碰接觸件510。應暸解,重疊區域452a可為非常小且基於製造容限,接觸件510與保持器451之間可存在少量空隙或過盈。保持器451之一個功能係防止圖7B及圖7C中所展示之接觸件510之一大旋轉,因此在不影響其功能之情況下,可存在關於保持器451之定位(或尺寸)之一些容限。在一實施例中,保持器451可在最佳位置(見圖5F、圖5L或圖5M)之0.1 mm或約0.1 mm內,或可具有自其最佳位置/尺寸之0.1 mm或約0.1 mm之一偏移。在另一實施例中,保持器451可在最佳位置(見圖5F、圖5L或圖5M)之0.05 mm或約0.05 mm內,或可具有自其最佳位置/尺寸之0.05 mm或約0.05 mm之一偏移。
圖6A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接觸器總成600之一俯視圖。圖6B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接觸器總成600之一部分D之一放大圖。圖6C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接觸器總成600沿圖6A之線C-C之一橫截面圖。
接觸器總成600相同於圖5A至圖5E之接觸器總成500,只是為了說明,在接觸器總成600中,移除彈性體且將接觸件510放置於一不同位置中(即,接觸件之傾斜終端544未處於與外殼300之一第一內端壁306之尾止擋382接合之一位置中,因此,在橫截面圖中,保持器451可不與接觸件510重疊)。在圖6B中,可展示在厚度方向上外殼300之(若干)內側壁與接觸件510之(若干)側面之間存在空隙610、620。
返回參考圖5A至圖5F,為使保持器451防止接觸件510 (逆時針)移動離位,保持器451可必須經設計以在保持器451可干擾接觸件510之前吸收槽350 (或外殼之(若干)內壁)與接觸件510之間的間隙/空隙。即,保持器451可在橫截面圖中與接觸件重疊。
圖7A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一接觸器總成700之一橫截面圖。圖7B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接觸器總成700之一側視圖。圖7C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接觸器總成700之一橫截面圖。
接觸器總成700包含一外殼301、一接觸件510及彈性體(未展示)。外殼301相同於圖5A至圖6C之外殼300,只是在外殼301中之區域454 (類似於區域450)中,不存在保持器451。因而,如圖7A中所展示,當接觸件之傾斜終端544與外殼301之第一內端壁306之尾止擋382接合時,區域454不與接觸件510重疊,且外殼301之(若干)內側壁與接觸件510之間可存在空隙。因此,在圖7B及圖7C中,彈性體(未展示)經安置以偏置接觸件510,但接觸件510可逆時針旋轉,尤其當接觸器總成700自負載板移除時。
本文揭示之實施例可提高接觸保持能力,可自外殼之底部/頂部加工,且可為低成本。就本文揭示之實施例而言,接觸件可靠在外殼之尾止擋上,接觸件可在其致動時適當滾動,且可控制接觸件之接觸尾且可很好地控制接觸件之旋轉。應暸解,在一個實施例中,保持器及接觸件可經組態使得保持器可用作接觸件之一上止擋,尤其當接觸件總成未安裝(或自負載板移除)時。
本文所闡述之本發明及其應用之描述係說明性的且不意欲限制本發明之範疇。本文揭示之實施例之變動及修改係可能的,且一般技術者將在研究本專利文件之後理解實施例之各種元件之實際替代及等效物。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及精神之情況下對本文揭示之實施例進行此等及其他變動及修改。
態樣 應注意,以下態樣之任何者可彼此組合。 態樣1. 一種用於測試積體電路裝置之一測試系統之接觸器總成,其包括: 一接觸件,其具有一接觸頭、一接觸體及一接觸尾;及 一外殼,其具有一第一平坦側面及與該第一表面對置之一第二平坦側面, 其中該外殼包含一頂面及與該頂面對置之一底面,一槽自該頂面延伸穿過該外殼而至該底面,該槽界定該外殼之一第一內側壁、與該第一內側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側壁、該外殼之一第一內端壁及與該第一內端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端壁; 該接觸件可接收於該槽中,該接觸尾包含一平坦部分及一傾斜終端; 一保持器安置於該外殼之該第一內側壁上; 當該接觸件之該傾斜終端與該外殼之該第一內端壁接合時,該保持器之至少一部分與該接觸件重疊以在一橫截面圖中形成一重疊區域,且在該重疊區域之至少一部分中該保持器與該接觸件之間不存在空隙。 態樣2. 如態樣1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外殼包含一第一孔及一第二孔, 該第一孔及該第二孔自該第一平坦側面延伸至該第二平坦側面。 態樣3. 如態樣2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第一孔及該第二孔基本上呈圓柱形。 態樣4. 如態樣2或態樣3之接觸器總成,其進一步包括: 一第一彈性體,其延伸穿過該第一孔;且 一第二彈性體,其延伸穿過該第二孔。 態樣5. 如態樣4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第一彈性體及該第二彈性體基本上呈圓柱形, 該第一彈性體及該第二彈性體不導電。 態樣6. 如態樣4或態樣5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第一彈性體及該第二彈性體之至少一者經組態以偏置該接觸件。 態樣7. 如態樣2至6中任一項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第一孔之一大小小於該第二孔之一大小。 態樣8. 如態樣1至7中任一項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槽之一厚度大於該接觸件之一厚度。 態樣9. 如態樣1至8中任一項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接觸件導電。 態樣10. 如態樣1至9中任一項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保持器係該外殼之一經加工整體部分。 態樣11. 如態樣1至10中任一項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保持器係附接至該外殼之該第一內側壁之一嵌件。 態樣12. 如態樣1至11中任一項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槽在一俯視圖中具有一體育場形狀。 態樣13. 如態樣1至12中任一項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保持器在自該槽之一第一端朝向該槽之一第二端之一方向上延伸。 態樣14. 如態樣1至13中任一項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保持器在該槽之一第一端朝向該外殼之該第一內側壁之一方向上彎曲。 態樣15. 一種用於測試積體電路裝置之測試系統,其包括: 一待測裝置,其具有至少一個端子;及 一接觸器總成,其包含: 一接觸件,其具有一接觸頭、一接觸體及一接觸尾;及 一外殼,其具有一第一平坦側面及與該第一表面對置之一第二平坦側面, 其中該外殼包含一頂面及與該頂面對置之一底面,一槽自該頂面延伸穿過該外殼而至該底面,該槽界定該外殼之一第一內側壁、與該第一內側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側壁、該外殼之一第一內端壁及與該第一內端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端壁; 該接觸件可接收於該槽中,該接觸尾包含一平坦部分及一傾斜終端; 一保持器安置於該外殼之該第一內側壁上; 當該接觸件之該傾斜終端與該外殼之該第一內端壁接合時,該保持器之至少一部分與該接觸件重疊以在一橫截面圖中形成一重疊區域,且在該重疊區域之至少一部分中該保持器與該接觸件之間不存在空隙。 其中該待測裝置之該至少一個端子經組態以在測試期間與該接觸頭接合。 態樣16. 如態樣15之測試系統,其中該待測裝置之該至少一個端子係一墊。 態樣17. 如態樣15之測試系統,其中該待測裝置之該至少一個端子係一銷。 態樣18. 如態樣15至17中任一項之測試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負載板, 該負載板之一端子經組態以在測試期間與該接觸尾之該平坦部分接合。 態樣19. 如態樣18之測試系統,其中該負載板之該端子係一墊。 態樣20. 一種在用於測試積體電路裝置之一測試系統中保持一接觸器總成之一接觸件之方法,在該接觸器總成之一接觸件外殼中,其中該接觸器總成包含:該接觸件,其具有一接觸頭、一接觸體及一接觸尾;及該外殼,其具有一第一平坦側面及與該第一表面對置之一第二平坦側面;其中該外殼包含一頂面及與該頂面對置之一底面,一槽自該頂面延伸穿過該外殼而至該底面,該槽界定該外殼之一第一內側壁、與該第一內側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側壁、該外殼之一第一內端壁及與該第一內端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端壁,該方法包括: 組態該接觸件接收於該槽中,該接觸尾包含一平坦部分及一傾斜終端; 將一保持器定位於該外殼之該第一內側壁上; 使該接觸件之該傾斜終端與該外殼之該第一內端壁接合; 在一橫截面圖中,在該保持器之至少一部分與該接觸件之間形成一重疊區域;及 當該接觸器總成自一負載板移除時,適當保持該接觸件。
本說明書中使用之術語意在描述特定實施例而非意在限制。術語「一(a/an)」及「該」亦包含複數形式,除非另有明確指示。本說明書中使用之術語「包括(comprises/comprising)」特指存在所述特徵、整體、步驟、操作、元件及/或組件,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或多個其他特徵、整體、步驟、操作、元件及/或組件。
關於以上描述,應暸解,可在不背離本發明之範疇之情況下進行詳細改變,尤其是所採用之建構材料物質及部件之形狀、大小及配置。本說明書及所描述之實施例僅供例示,且本發明之真實範疇及精神由以下申請專利範圍指示。
100:測試系統 110:待測裝置(DUT) 112:端子 120:測試總成 130:口孔 140:測試接觸件陣列 150:插座 152:接觸頭 153:接觸尾 154:電連接 160:對準板 170:負載板 172:接觸墊/負載板墊 174:負載板基板 180:電纜 210:信號及電力(S及P)端子 220:圍封體 230:第二彈性體 240:第一彈性體 300:外殼 301:外殼 302:第二內側壁 304:第一內側壁 306:第一端壁 308:第二端壁 310:第一端面 320:第二端面 330:頂面 340:底面 350:槽 352:第一端 354:第二端 356a:半圓部分 356b:半圓部分 358:矩形部分 360:第二側面 370:第一側面 380:第一開口 382:尾止擋 384:口孔 390:第二開口 392:口孔 410:區域 420:區域 430:區域 440:區域 450:區域 451:保持器 452:重疊區域 454:區域 460:區域 470:區域 500:接觸器總成 510:接觸件 520:接觸頭 530:接觸體 532:凹面內邊緣 540:接觸尾 542:平坦部分 544:傾斜終端 546:凹面內邊緣 600:接觸器總成 610:空隙 620:空隙 700:接觸器總成 A:圓圈部分 D:接觸器總成之一部分 E:接觸器總成之一部分 L:接觸器總成之一部分 M:接觸器總成之一部分
參考附圖,其構成本發明之一部分且繪示其中可實踐本說明書中描述之系統及方法之實施例。
圖1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用於接收用於測試之一DUT之一測試系統之一部分之一透視圖。
圖2A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用於接收用於電測試之一DUT之測試系統之一部分之一側視圖。
圖2B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2A之測試系統之一側視圖,其中DUT經電接合。
圖3A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一測試總成之一透視圖。
圖3B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3A之測試總成之一部分之一放大俯視圖。
圖3C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3A之測試總成之一部分之一放大仰視圖。
圖3D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一測試總成之一俯視圖。
圖3E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測試總成沿圖3D之線F-F之一橫截面圖。
圖4A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一接觸器總成之一外殼之一透視圖。
圖4B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4A之外殼在一不同角度之一透視圖。
圖4C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4A之外殼之一側視圖。
圖4D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4A之外殼之一俯視圖。
圖4E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外殼沿圖4D之線B-B之一橫截面圖。
圖5A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一接觸器總成之一透視圖。
圖5B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5A之接觸器總成之一側視圖。
圖5C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5A之接觸器總成之一俯視圖。
圖5D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5C之接觸器總成之一部分M之一放大圖。
圖5E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接觸器總成沿圖5C之線K-K之一橫截面圖。
圖5F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5E之接觸器總成之一部分L之一放大圖。
圖5G係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外殼沿圖5C之線K-K之一半及一全接觸件的接觸器總成之一俯視圖。
圖5H係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外殼沿圖5C之線K-K之一半及一全接觸件的接觸器總成之一透視橫截面圖。
圖5I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依一不同角度觀看之圖5H。
圖5J係展示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外殼沿圖5C之線K-K之一半及一全接觸件的接觸器總成之另一透視橫截面圖。
圖5K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依一不同角度觀看之圖5J。
圖5L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5J之接觸器總成之一部分E之一放大圖。
圖5M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5K之接觸器總成之一部分E之一放大圖。
圖6A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接觸器總成之一俯視圖。
圖6B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6A之接觸器總成之一部分D之一放大圖。
圖6C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接觸器總成沿圖6A之線C-C之一橫截面圖。
圖7A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一接觸器總成之一橫截面圖。
圖7B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7A之接觸器總成之一側視圖。
圖7C係根據一個實施例之圖7A之接觸器總成之一橫截面圖。
相同元件符號表示所有相同部件。
100:測試系統
110:待測裝置(DUT)
120:測試總成
130:口孔
140:測試接觸件陣列
150:插座
160:對準板
170:負載板
180:電纜

Claims (20)

  1. 一種用於測試積體電路裝置之一測試系統之接觸器總成,其包括: 一接觸件,其具有一接觸頭、一接觸體及一接觸尾;及 一外殼,其具有一第一平坦側面及與該第一表面對置之一第二平坦側面, 其中該外殼包含一頂面及與該頂面對置之一底面,一槽自該頂面延伸穿過該外殼而至該底面,該槽界定該外殼之一第一內側壁、與該第一內側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側壁、該外殼之一第一內端壁及與該第一內端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端壁; 該接觸件可接收於該槽中,該接觸尾包含一平坦部分及一傾斜終端; 一保持器安置於該外殼之該第一內側壁上; 當該接觸件之該傾斜終端與該外殼之該第一內端壁接合時,該保持器之至少一部分與該接觸件重疊以在一橫截面圖中形成一重疊區域。
  2. 如請求項1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外殼包含一第一孔及一第二孔, 該第一孔及該第二孔自該第一平坦側面延伸至該第二平坦側面。
  3. 如請求項2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第一孔及該第二孔基本上呈圓柱形。
  4. 如請求項2之接觸器總成,其進一步包括: 一第一彈性體,其延伸穿過該第一孔;及 一第二彈性體,其延伸穿過該第二孔。
  5. 如請求項4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第一彈性體及該第二彈性體基本上呈圓柱形, 該第一彈性體及該第二彈性體不導電。
  6. 如請求項4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第一彈性體及該第二彈性體之至少一者經組態以偏置該接觸件。
  7. 如請求項2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第一孔之一大小小於該第二孔之一大小。
  8. 如請求項1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槽之一厚度大於該接觸件之一厚度。
  9. 如請求項1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接觸件導電。
  10. 如請求項1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保持器係該外殼之一經加工整體部分。
  11. 如請求項1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保持器係附接至該外殼之該第一內側壁之一嵌件。
  12. 如請求項1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槽在一俯視圖中具有一體育場形狀。
  13. 如請求項1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保持器在自該槽之一第一端朝向該槽之一第二端之一方向上延伸。
  14. 如請求項1之接觸器總成,其中該保持器在該槽之一第一端朝向該外殼之該第一內側壁之一方向上彎曲。
  15. 一種用於測試積體電路裝置之測試系統,其包括: 一待測裝置,其具有至少一個端子;及 一接觸器總成,其包含: 一接觸件,其具有一接觸頭、一接觸體及一接觸尾;及 一外殼,其具有一第一平坦側面及與該第一表面對置之一第二平坦側面, 其中該外殼包含一頂面及與該頂面對置之一底面,一槽自該頂面延伸穿過該外殼而至該底面,該槽界定該外殼之一第一內側壁、與該第一內側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側壁、該外殼之一第一內端壁及與該第一內端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端壁; 該接觸件可接收於該槽中,該接觸尾包含一平坦部分及一傾斜終端; 一保持器安置於該外殼之該第一內側壁上; 當該接觸件之該傾斜終端與該外殼之該第一內端壁接合時,該保持器之至少一部分與該接觸件重疊以在一橫截面圖中形成一重疊區域, 其中該待測裝置之該至少一個端子經組態以在測試期間與該接觸頭接合。
  16. 如請求項15之測試系統,其中該待測裝置之該至少一個端子係一墊。
  17. 如請求項15之測試系統,其中該待測裝置之該至少一個端子係一銷。
  18. 如請求項15之測試系統,其進一步包括一負載板, 該負載板之一端子經組態以在測試期間與該接觸尾之該平坦部分接合。
  19. 如請求項18之測試系統,其中該負載板之該端子係一墊。
  20. 一種在用於測試積體電路裝置之一測試系統中保持一接觸器總成之一接觸件之方法,在該接觸器總成之一接觸件外殼中,其中該接觸器總成包含:該接觸件,其具有一接觸頭、一接觸體及一接觸尾;及該外殼,其具有一第一平坦側面及與該第一表面對置之一第二平坦側面;其中該外殼包含一頂面及與該頂面對置之一底面,一槽自該頂面延伸穿過該外殼而至該底面,該槽界定該外殼之一第一內側壁、與該第一內側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側壁、該外殼之一第一內端壁及與該第一內端壁對置之該外殼之一第二內端壁,該方法包括: 組態該接觸件接收於該槽中,該接觸尾包含一平坦部分及一傾斜終端; 將一保持器定位於該外殼之該第一內側壁上; 使該接觸件之該傾斜終端與該外殼之該第一內端壁接合; 在一橫截面圖中,在該保持器之至少一部分與該接觸件之間形成一重疊區域;及 當該接觸器總成自一負載板移除時,適當保持該接觸件。
TW110136943A 2020-10-02 2021-10-04 具有防脫落功能之外殼 TW20222991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86683P 2020-10-02 2020-10-02
US63/086,683 2020-10-0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9911A true TW202229911A (zh) 2022-08-01

Family

ID=809312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6943A TW202229911A (zh) 2020-10-02 2021-10-04 具有防脫落功能之外殼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US (1) US11674998B2 (zh)
EP (1) EP4222509A1 (zh)
JP (1) JP2023544159A (zh)
KR (1) KR20230079185A (zh)
CN (1) CN116457668A (zh)
CA (1) CA3194156A1 (zh)
IL (1) IL301693A (zh)
MX (1) MX2023003686A (zh)
TW (1) TW202229911A (zh)
WO (1) WO202207285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922139B2 (ja) 1995-09-19 1999-07-19 ユニテクノ株式会社 Icソケット
US6854981B2 (en) 2002-06-03 2005-02-15 Johnstech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Small pin connecters
US7445465B2 (en) * 2005-07-08 2008-11-04 Johnstech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Test socket
WO2008083404A1 (en) 2007-01-02 2008-07-10 Johnstech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Microcircuit testing interface having kelvin and signal contacts within a single slot
US9274141B1 (en) * 2013-01-22 2016-03-01 Johnstech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Low resistance low wear test pin for test contactor
CN111164434B (zh) * 2017-09-25 2022-10-28 约翰国际有限公司 用于集成电路测试的具有测试引脚和壳体的高隔离接触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MX2023003686A (es) 2023-05-03
US11674998B2 (en) 2023-06-13
JP2023544159A (ja) 2023-10-20
EP4222509A1 (en) 2023-08-09
IL301693A (en) 2023-05-01
KR20230079185A (ko) 2023-06-05
CA3194156A1 (en) 2022-04-07
CN116457668A (zh) 2023-07-18
WO2022072858A1 (en) 2022-04-07
US20220107357A1 (en) 2022-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12811B2 (en) Test contact system for testing integrated circuits with packages having an array of signal and power contacts
US9500673B2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kelvin contacts for microcircuit tester
US10247755B2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kelvin contacts for microcircuit tester
US8988090B2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kelvin contacts for microcircuit tester
JP2012524905A5 (zh)
US11821943B2 (en) Compliant ground block and testing system having compliant ground block
US11209458B2 (en) Integrated circuit contactor for testing ICs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US9606143B1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pins for load boards lacking Kelvin capability for microcircuit testing
US20070202714A1 (en) Test contact system for testing integrated circuits with packages having an array of signal and power contacts
US20230258688A1 (en) Spring probe assembly for a kelvin testing system
JP5015024B2 (ja) 超小型回路の試験ソケット用接点インサート
TW201317582A (zh) 用於微電路測試器的導電開爾文接觸件
US11802909B2 (en) Compliant ground block and testing system having compliant ground block
US20190302145A1 (en)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Kelvin Contacts For Microcircuit Tester
TW202229911A (zh) 具有防脫落功能之外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