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8814A - 電刺激訓練資訊傳送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接收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方法、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程式 - Google Patents

電刺激訓練資訊傳送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接收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方法、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程式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8814A
TW202228814A TW110137813A TW110137813A TW202228814A TW 202228814 A TW202228814 A TW 202228814A TW 110137813 A TW110137813 A TW 110137813A TW 110137813 A TW110137813 A TW 110137813A TW 202228814 A TW202228814 A TW 20222881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ing
electrical stimulation
user
synchronization signal
data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78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松下剛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Mtg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Mtg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Mtg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88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881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NELECTROTHERAPY; MAGNETOTHERAPY; RADIATION THERAPY; ULTRASOUND THERAPY
    • A61N1/00Electrotherapy; Circuits therefor
    • A61N1/18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 A61N1/32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 A61N1/36Applying electric currents by contact electrodes alternating or intermittent currents for stimul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69/00Training appliances or apparatus for special spor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71/00Games or sports accessories not covered in groups A63B1/00 - A63B69/00
    • A63B71/06Indicating or scoring devices for games or players, or for other sports activiti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60Healthcare; Welfare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電刺激訓練資訊傳送裝置,其特徵係具備:影像數據提供部,係提供於訓練中使用者觀看之影像數據2B、3B;電刺激指示數據提供部,係提供於訓練中由使用者穿戴之電刺激裝置102給予之電刺激之指示數據;同步訊號生成部3012、3021,係生成用於同步影像數據2B、3B與指示數據之同步訊號;及影片傳送部3022,係傳送影像數據2B、3B以及同步訊號。

Description

電刺激訓練資訊傳送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接收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方法、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程式
本發明,係關於與伴隨給予電刺激之訓練相關之情報之通訊。
作為進行身體之訓練之機器,已揭示一種電刺激裝置,其係藉由微弱的電流使肌肉緊張以及放鬆(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7-6644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技術問題]
使用者在家庭等之個人場所使用電刺激裝置訓練時,亦有不清楚電刺激裝置之使用方法、或有效的訓練方法之情形,無法得到充分的訓練效果,無法維持持續訓練的動力等問題產生。此外,前往健身房等店面接受教練的指導亦為可考慮的方式,但對於鄰近沒有店面的使用者可能不太現實。
本發明係有鑑於如此之狀況所成者,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刺激訓練資訊傳送裝置等,其係即使遠端的使用者亦能有效地訓練。 [技術手段]
為了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之一態樣之電刺激訓練資訊傳送裝置,其特徵係具備:影像數據提供部,係提供於訓練中使用者觀看之影像數據;電刺激指示數據提供部,係提供於訓練中由使用者穿戴之電刺激裝置給予之電刺激之指示數據;同步訊號生成部,係生成用於同步影像數據與指示數據之同步訊號;及傳送部,係傳送影像數據以及同步訊號。
藉由此態樣,則使用者可一邊觀看接收的影像一邊有效地進行伴隨給予電刺激之訓練。影像可為任意者,例如若播放示範訓練之教練之影像,使用者可效仿其內容而有效地訓練。此時,一併藉由接收的同步訊號所同步的影像與電刺激之組合,從而提高對訓練之沉浸感,得到優良的訓練效果。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電刺激訓練資訊接收裝置。該裝置,係具備:接收部,係接收於訓練中使用者觀看之影像數據,及用於同步影像數據與於訓練中由使用者穿戴之電刺激裝置給予之電刺激之指示數據之同步訊號;及數據同步部,係基於同步訊號,使影像數據與指示數據同步。
本發明之又另一態樣,係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裝置。此裝置,係具備:影像數據提供部,係提供於訓練中使用者觀看之影像數據;電刺激指示數據提供部,係提供於訓練中由使用者穿戴之電刺激裝置給予之電刺激之指示數據;同步訊號生成部,係生成用於同步影像數據與該指示數據之同步訊號;傳送部,係傳送影像數據以及同步訊號;接收部,係接收影像數據以及同步訊號;及數據同步部,係基於同步訊號,使影像數據與指示數據同步。
本發明之又另一態樣,係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方法。該方法,係具備:影像數據提供步驟,係提供於訓練中使用者觀看之影像數據;電刺激指示數據提供步驟,係提供於訓練中由使用者穿戴之電刺激裝置給予之電刺激之指示數據;同步訊號生成步驟,係生成用於同步影像數據與指示數據之同步訊號;傳送步驟,係傳送影像數據以及同步訊號;接收步驟,係接收影像數據以及同步訊號;及數據同步步驟,係基於同步訊號,使影像數據與指示數據同步。
又,以上之構成要件之任意之組合,將本發明之標的在方法、裝置、系統、紀錄媒體、電腦程式等之間變換者,亦作為本發明之態樣。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即使遠端的使用者亦能有效地進行伴隨給予電刺激之訓練。
以下,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之一例。於相同或同等之構成要件賦予相同之符號,省略重複之說明。各圖式中,為了方便說明,適當省略構成要件之一部分,並適當擴大、縮小其尺寸。於各圖式之上下左右等方向,係以其圖式之符號之方向為基準描述。此外,表示二個構成要件之間之關係之「放置」、「接觸」、「固定」、「安裝」等之用語,只要無特別明示,除了二者直接滿足提及之條件之情形外,亦包含介在其他構成要件並滿足之情形。
圖1,係代表性地表示實現實施型態之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裝置之運動控制系統之構成之圖。運動控制系統100,係在使用指導端裝置12e之指導者之監督下執行規定之訓練程式2,個別使用者端裝置12a、12b、12c之現場或遠端之使用者一邊接受使用教練端裝置12d之教練之示範指導,一邊進行對肌肉給予電刺激之訓練。本圖中簡易地表示,在教練進行示範指導之店面之健身房80進行訓練之二人之使用者、以及在家庭等之個人空間81從遠端進行訓練之一人之使用者,藉此更大數量的使用者可同時訓練。健身房80,可增加使用者至因應其空間之最大可訓練人數;個人空間81,在不超過後述之資訊通訊網路或資訊處理伺服器之處理能力之範圍內可增加使用者。例如,數百人至數千人(依情況為更多)之使用者可同時地參加訓練。如此地大量之使用者,藉由一起且同時地進行影像、聲音、電刺激之組合所成之高品質的訓練程式2,從而可展現與教練或其他使用者之統一感、訓練中之振奮感、對訓練之沉浸感,並實現高的訓練效果。
接著,依序說明圖1之運動控制系統100之各構成要件。使用者端裝置12a、12b、12c(以下,總稱使用者端裝置12。此外,對使用者端裝置12及其他構成要件,適當省略表示個別使用者之a、b、c文字。),係具備顯示畫面13、揚聲器14、及操作部15。
顯示畫面13,係顯示於訓練中使用者觀看之影像。關於影像之詳細內容後述,例如,可適當組合訓練程式2中事先準備之影像、或健身房80之直播影像(示範之教練之影像、訓練中之使用者之影像等)、指導者視需要插入之影像。此外,由身處健身房80之現場之使用者、及身處個人空間81之遠端之使用者,亦可改變顯示之影像。例如,在健身房80由眼前之教練接受示範指導之使用者之顯示畫面13,不需要顯示教練之影像(圖17(A)或圖18(A)之教練之直播影像831),不如藉由簡易顯示而可促使注意力朝向眼前之教練而非顯示畫面13。另一方面,對於個人空間81之遠端使用者,健身房80之直播影像,係彷彿如身處健身房80般具有臨場感在訓練上極為有效。又,在健身房80,亦可取代設置每位使用者個別之顯示畫面13,而在訓練空間設置共通螢幕。
揚聲器14,於訓練中使用者播放聲音。關於聲音之詳細內容後述,例如,可適當組合訓練程式2中事先準備之BGM等之音樂、或從健身房80之直播聲音(示範之教練之指示聲音、訓練中之使用者之聲音等)、指導者視需要插入之聲音。此外,由身處健身房80之現場之使用者、及身處個人空間81之遠端之使用者,亦可改變播放之聲音。例如,由於直接聽健身房80之直播聲音之使用者不需要從揚聲器14播放直播聲音,因此依情況於使用者端裝置12亦可不設置揚聲器14。另一方面,對於個人空間81之遠端使用者,健身房80之直播聲音,係彷彿如身處健身房80般具有臨場感在訓練上極為有效。又,在健身房80,亦可取代設置每位使用者個別之揚聲器14,而在訓練空間設置共通揚聲器。
操作部15,係使用者用於進行各種的操作之構成要件,以觸控面板所構成之顯示畫面13上之GUI實現。又,不僅限GUI,亦可為以使用者端裝置12所設置物理按鈕等所構成。如後述,本實施型態之操作部15,係構成基於訓練中之使用者之操作對教練或指導者顯示想法之想法顯示部。
如以上之構成之使用者端裝置12,可藉由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等之泛用之電子機器構成。健身房80,如後述,亦可將分配給訓練中之各個使用者之訓練專用裝置事先設置於訓練空間,使用者端裝置12之各功能可藉由該訓練專用裝置實現。此外,使用者端裝置12之各功能,亦可為與於訓練中現場或遠端之使用者使用之訓練機器(例如以下描述之腳踏車103)為一體化地構成。
EMS裝置102與腳踏車103,係使用者於訓練中使用之訓練機器。EMS裝置102,係於訓練中使用者穿戴、以微弱電流使肌肉緊張以及放鬆而試圖強化肌力之電刺激裝置(EMS為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的簡寫,意指肌電刺激)。關於其具體例後述,EMS裝置102,係具備接觸於欲試圖強化肌力之身體之部位(例如,腹肌、側腹、手、腳、臀部、手掌)之電極,從該處流出微弱的電流。可為能使複數之部位同時給予電刺激而配置複數之電極之健身服構成EMS裝置102,亦可為將每個部位獨立之EMS裝置102個別穿戴者。
腳踏車103,係具有模仿自行車之形狀及構成,並藉由施加於踏板之腳力,驅動載有負荷之車輪之訓練機器。腳踏車103,亦在訓練機器之中,屬於支援使用者有意識地移動身體(本情形為踩動踏板)之自主運動者。相對於此,EMS裝置102,係藉由微弱地電流強制地支援運動肌肉之不自主運動者。藉由以腳踏車103訓練時著裝EMS裝置102,並從該處一邊接受電刺激一邊進行踩動踏板之運動,從而使用者可進行組合自主運動與不自主運動之混合訓練。詳細如後述,自主運動一般適合鍛鍊慢肌,另一方面自主運動難以鍛鍊的快肌藉由EMS裝置之不自主運動可有效地鍛鍊。據此藉由如上述之混合訓練,平衡良好地鍛鍊慢肌及快肌,飛躍性地提高訓練效果。又,關於腳踏車103之具體例於後述。
機器資訊取得部108,從EMS裝置102以及腳踏車103取得各種的資訊。從EMS裝置102,例如,可取得給予電刺激之部位、電刺激之強度、電刺激之頻率等之資訊。從腳踏車103,例如,可取得旋轉數、速度、行走距離、輸出(亦稱出力、功率)、消費卡路里、車輪之負荷等之資訊。此等之機器資訊,係於教練端裝置12d及指導者端裝置12e隨時共享,且傳送至後述之程式控制部3,所需的資訊嵌入於顯示畫面13所顯示之影像數據、或揚聲器14所播放之聲音數據。
教練端裝置12d,係對現場或遠端之使用者進行訓練之示範指導之教練使用之裝置。基本上,與使用者端裝置12a、12b、12c相同構成即可,較佳為省略或簡略化對應於操作部15之功能使教練可集中於示範指導。如後述,於訓練中需要對使用者之特定操作之情形,並非由教練而主要由指導者從指導者端裝置12e進行操作。如以上之教練端裝置12d,可由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等之泛用之電子機器而構成,亦可為在健身房80分配給教練之訓練專用裝置而構成。此外,教練親自使用腳踏車103等之訓練機器進行示範指導之情形,亦可將教練端裝置12d之功能與該訓練機器一體化地構成。
攝影機109,係攝影健身房80之直播影像之攝影機構。使用複數之攝影機109攝影動態的影像,使健身房80之振奮的情景有臨場感地傳達給從遠端之個人空間81觀看直播影像之使用者,並能夠提高從在健身房80認真地進行訓練之教練及其他地使用者受到刺激之遠端使用者對訓練之沉浸感。訓練中,藉由訓練程式2制定的處理方法、或指導者端裝置12e之隨時操作,切換此等之影像顯示於顯示畫面13。又,教練一邊示範訓練內容一邊說明之場景,為了讓使用者確實理解其內容,較佳為大量播放教練之影像。
麥克風110,係取得健身房80之直播聲音之聲音取得機構。直播聲音中最重要的為教練之指示聲音或鼓舞使用者之聲音。因此,教練於訓練中使用免持且可著裝的領夾式麥克風(pin microphone)為佳。除此之外,可設置取得健身房80之訓練空間全體之聲音之麥克風110,亦可將取得健身房80之使用者之聲音之麥克風110設置於各使用者端裝置12a、12b。與此相同地,亦可於遠端使用者之使用者端裝置12c設置麥克風,取得該使用者聲音。此情形,透過後述之通訊功能,能在身處健身房80之教練或使用者、與身處遠端之個人空間81之使用者之間,進行訓練中之聲音溝通。
指導者端裝置12e,係從訓練空間或後台監督訓練之指導者使用之裝置。基本上,與使用者端裝置12a、12b、12c相同構成即可,由於指導者需要進行訓練程式2之開始及結束、訓練中之問題對應及緊急停止等之各種之操作,因此操作部15之功能齊全(詳細參照畫面例於後述)。此外,指導者從後台監督訓練之情形,指導者端裝置12e可使用個人電腦等之相對大的電子機器。
訓練程式2,係EMS指示數據2A、影像數據2B、聲音數據2C為主要的構成要件,組合基於個別的數據之電刺激(EMS)、影像、聲音來提供於訓練中之使用者。一個訓練程式2之長度為任意,例如可設定30分鐘~60分鐘左右。此外,如後述,可將一個訓練程式2,例如分割成10分鐘~20分鐘左右之長度之複數組。此情形,於各組之間例如設置5分鐘左右之間隔,可促使恢復精神及回復疲勞,提高面對下一組之使用者之集中力。又,間隔之間亦可停止電刺激,但影像及聲音較佳為繼續播放適合恢復精神者。
EMS指示數據2A,係於執行訓練程式2中藉由使用者之EMS裝置102指示給予電刺激。具體而言,可指示訓練程式2執行中之任意之時間之電刺激之頻率或強度(等級)。此外,藉由規則性地改變此種頻率或強度,可實現各種的電刺激模式(以短間隔麻痺般的電刺激、緩慢捏起般的電刺激等)。又,如後述,本實施型態中,電刺激之強度係主要基於使用者或指導者之操作所調整,以下之說明中EMS指示數據2A主要為指示頻率者。
EMS指示數據2A可指示任意之頻率,但對於訓練中之不同目的或是階段,較佳為使用如以下之頻率。 4Hz~8Hz:於程式開始時等之熱身階段中,為了順利地進入正式的訓練階段,以4Hz開始、經過6Hz之中間階層、增加至8Hz。程式結束時等之冷卻階段,以相反地8Hz、6Hz、4Hz之順序降低頻率。此外,組間之間隔亦使用該頻率帶為佳。 4Hz:於訓練階段中,促使肌肉單收縮而施予瞬間的負荷 20Hz:於訓練階段中,促使肌肉不完全強直收縮而施予持續的負荷 如此,訓練階段中主要使用4Hz與20Hz之頻率,藉由時間穿插,在單一個訓練或組內,可達到組合單收縮與不完全強直收縮之有效的訓練。又,關於圖6如後述,於EMS裝置102之設定部56,儲存有複數種類之已事先設定如上述之通電頻率、通電時間、通電模式等EMS模式;EMS指示數據2A,係由指定訓練程式2之各組中之EMS模式的數據所構成。
影像數據2B,係於訓練中、組間之間隔中、訓練之開始前或結束後等顯示於顯示畫面13之既定之影像之數據。如後述,訓練中,由於主要顯示藉由攝影機109所攝影之健身房80之直播影像,因此既定之影像以全畫面顯示之機會少,但於藉由健身房80影像之介紹、或藉由訓練內容影像之說明時可適當使用。此外,當發生問題而無法顯示健身房80之直播影像之情形所播放之備份用之影像亦可預先儲存於影像數據2B中。全畫面顯示以外之影像數據2B之用途,當顯示訓練中教練之直播影像時,亦可於其背景顯示能一同表示訓練動作之方向、大小、速度、負荷等之特效影像。例如,可列舉:顯示用於表示手臂等往左移動之動作之向左之箭頭狀之圖形;於應提高腳踏車103之速度之時提高從畫面之後方朝向前方依序靠近之一連串之圖形(例如五角形)之速度;如拳擊重複伸出手臂之動作之時在該時機閃爍煙火狀之圖像;於進行負荷大的肌力訓練時顯示如用力般緩慢變化之波狀之圖形等。又,在健身房80藉由攝影機109攝影教練之時,事先設定於該背景顯示如上述之特效影像之螢幕等之情形,直接使用藉由攝影機109所攝影之直播影像即可。
聲音數據2C,係於訓練程式2之執行中揚聲器14所播放之既定之聲音之數據。配合從訓練之開始前至訓練之結束後之各種的階段,準備適當的曲調的BGM作為聲音數據2C為佳。非訓練時,例如,訓練之開始前、組間之間隔中、訓練之結束後,採用平靜的曲調的BGM為佳。此外,訓練中,如刺激交感神經並誘導至適合激烈的運動之身心狀態之BGM,例如,採用節奏快且旋律豐富之BGM為佳。
訓練中之BGM在提高訓練效果上擔任極重要的角色。首先,教練,係配合BGM之步調、韻律、音量,可有效地配置訓練中之自主運動之各動作之時機。例如,如拳擊重複伸出手臂之動作之訓練、或如腳踏車103重複踩動踏板之動作之訓練之情形,藉由將其各動作之時機同步於BGM之旋律、節拍、強弱之變化,從而使用者可得到配合音樂進行訓練之快感,忘記疲勞感並可集中於訓練。進一步,藉由使EMS指示數據2A之電刺激之模式同步於BGM,不僅上述之自主運動,電刺激之不自主運動亦同步於聲音數據2C,使用者體驗兩種運動同步於音樂所帶來之樂趣,同時可持續有效的訓練。此外,藉由視覺性地確認顯示畫面13所顯示之教練或其他使用者之動作同步於音樂,可得到正與他們一同訓練之強烈的統一感及振奮感。
如同以上,訓練程式2,以高精確度同步EMS指示數據2A之電刺激、影像數據2B之影像、聲音數據2C之聲音、甚至教練之動作指示,在最大化提高使用者之沉浸感之訓練效果上極為重要。健身房80內之使用者在現場接收上述之各數據之情形,由於可忽略傳輸延遲差而可保持數據之同步狀態,但透過網路19在遠端之個人空間81接收上述之各數據之情形,有無法忽略傳輸延遲差而數據之同步狀態中斷之可能性。在此,本實施型態中,如後述,於傳送上述之各數據於遠端使用者時,附加用於同步數據之同步訊號。
又,如以上之訓練程式2,亦可準備將存檔在過去直播播放之訓練者、或記錄成日後之播放用者,作為由EMS指示數據2A、影像數據2B、聲音數據2C所構成之一個包(package)。此等之已記錄之訓練程式2,可指定與直播播放相同的開始時間播放,亦可為隨時可播放的狀態讓使用者能在喜歡的時間訓練。此外,影像數據2A或聲音數據2C,如一般的影像軟體或音樂軟體,只要準備在平板或智慧型手機等之攜帶型電子機器或電視等之固定型電子機器可播放的格式即可,亦可以儲存於DVD或Blu-ray Disc(註冊商標)等之記錄媒體之態樣提供。
程式控制部3,係為了藉由使用端裝置12、機器資訊取得部108、指導者端裝置12e,對執行中之訓練程式2進行各種之調整,而具備訓練控制伺服器301及影片伺服器302。訓練控制伺服器301,係具備訓練控制部3011、同步訊號生成部3012、及訓練資訊傳送部3013。影片伺服器302,係具備影像控制部3B、聲音控制部3C、同步訊號生成部3021、及影片傳送部3022。
訓練控制部3011,係接受從指導者端裝置12e之訓練開始之指示,生成控制數據而在被指定之時機給予基於EMS指示數據2A之電刺激。訓練控制部3011,一般為直接讀取儲存於訓練程式2之EMS指示數據2A作為控制數據,但指導者端裝置12e進行緊急停止等之操作之情形,對全部或被指定之一部分之使用者中止EMS指示數據2A之提供,並對該當使用者安全地停止電刺激之給予。
影像控制部3B,適當組合儲存於訓練程式2之既定之影像數據、以及藉由攝影機109攝影之直播影像數據,構成顯示於顯示畫面13之影像數據。詳細已於前述,非訓練時主要顯示既定之影像數據、訓練時主要顯示直播影像之數據(但是,如前述,於健身房80之使用者之裝置亦可不顯示直播影像)。聲音控制部3C,對儲存於訓練程式2之既定之BGM,重疊藉由麥克風110取得之健身房80之直播聲音,構成揚聲器14所播放之聲音數據(但是,如前述,於健身房80之使用者之裝置亦可不播放直播聲音)。又,緊急時,亦可從指導者端裝置12e播放關於緊急應對之聲音。
基於此種程式控制部3所調整之數據,進行對使用者之電刺激給予、影像提供、聲音提供。亦即,基於訓練控制部3011所調整之EMS指示數據而EMS裝置102對使用者給予電刺激,基於影像控制部3B所調整之影像數據而於顯示畫面13顯示影像,基於聲音控制部3C所調整之聲音數據而於揚聲器14播放聲音。如以上之構成中,EMS指示數據2A以及訓練控制部3011,構成電刺激指示數據提供部,前述電刺激指示數據提供部提供由訓練中使用者穿戴之電刺激裝置(EMS裝置102)給予之電刺激之指示數據;影像數據2B、攝影機109、影像控制部3B,構成影像數據提供部,前述影像數據提供部提供於訓練中使用者觀看之影像數據;聲音數據2C、麥克風110、聲音控制部3C,構成聲音數據提供部,前述聲音數據提供部提供於訓練中使用者收聽之聲音數據。
訓練資訊傳送部3013,係將經過訓練控制部3011之EMS指示數據透過網路19傳送至個人空間81之遠端使用者。此時,同步訊號生成部3012,生成包含時間資訊之同步訊號,而使EMS指示數據所指示之電刺激在合適之時機給予至遠端使用者。影片傳送部3022,將由經過影像控制部3B之影像數據以及經過聲音控制部3C之聲音數據所構成之影片數據,透過網路19傳送至個人空間81之遠端使用者。此時,同步訊號生成部3021,生成包含時間資訊之同步訊號,而使影片數據在合適之時機對遠端使用者播放。詳細在下方描述,但藉由在接收方檢查對EMS指示數據之同步訊號、及對影片數據之同步訊號,對遠端使用者亦可得到EMS指示數據、影像數據、聲音數據之同步。接收部403,係透過網路19從遠端之使用者端裝置12c或機器資訊取得部108c接收各種之數據。
於圖2,表示在同步訊號生成部3012、3021所生成之同步訊號、及在傳送部3013、3022所生成之傳送訊號之例。如圖之左側所示,EMS指示數據、影片數據,各別分割成一定時間長之封包。圖示之例中,EMS指示數據,表示二個封包EMS Mode #1與EMS Mode #2係作為指定各時間點之EMS模式者。如同前述,EMS指示數據僅為指定事先設定之EMS模式者,其數據量極為少量。此外,此等之EMS指示數據,可於訓練開始時整批傳送(不需即時傳送)。影片數據圖示為時間連續之封包V#1,V#2…。此等之影片數據,由於包含健身房80之直播影像以及直播聲音,而需要於訓練中即時傳送。
圖之右側之(A)以及(B),係表示同步訊號之生成例。圖2(A)中,對EMS指示數據及影片數據,在相同之時機生成同步訊號,並插入至傳送訊號。亦即,包含訓練開始時間資訊之同步訊號S,插入至EMS Mode #1之封包及V#1之封包之前,並於其之規定時間後之EMS Mode #2之封包及V#N+1之前再次插入包含其時間資訊之同步訊號S。藉此,於數據量多的影片數據發生傳輸延遲之情形,在接收方亦可依靠同步訊號S取得EMS指示數據與影片數據之同步。
圖2(B)中,對EMS指示數據與影片數據,在各別任意之時機生成同步訊號,並插入至傳送訊號。圖示之例中,包含訓練開始時間資訊之同步訊號S為兩數據共同插入,之後為在各別任意之時機插入同步訊號。對EMS模式,僅插入相當於其切換之時機之同步訊號即可。例如,訓練分割成10分鐘單位之組,各別設定成單一個之EMS模式之情形,將該各組之開始時機之時間資訊作為同步訊號插入即可。如此,可降低EMS指示數據之同步訊號之插入頻率。另一方面,於時時刻刻變化之影片數據以高頻率插入同步訊號為佳。例如,以1秒、3秒、5秒、10秒等之頻率插入。
此種態樣中,雖然EMS指示數據與影片數據之同步訊號之插入頻率及插入時機相異,但由於同步訊號包含其時間資訊,因此可在接收方無問題地同步。例如,訓練開始時間為14:00,而遠端使用者遲於14:05左右參加之情形,首先探索以高頻率插入之影片數據之同步訊號。接著,找到14:05之影片數據之同步訊號之情形,繼續探索14:05以前之EMS指示數據之同步訊號。EMS指示數據之同步訊號為低頻率,因此回溯至訓練開始時間找到14:00之同步訊號為目標。此時,遠端使用者之EMS裝置102,將14:00之同步訊號作為起點,在從其經過5分後之14:05讀取應給予電刺激之數據並對使用者給予電刺激。如此,於14:05應給予之電刺激、與於14:05應播放之影片同步。又,藉由此種同步處理,雖然可能產生與健身房80之教練或其他使用者之時間差,但可抑制在頂多影片數據之同步訊號之插入頻率之數秒程度,因此不是大問題。即使對教練或其他使用者產生延遲,因該使用者接收之封包有取得同步,故使用者不會察覺有延遲。有一點,關於圖17後述之與教練之「呼叫及回應(call & response)」之交流中雖會出現延遲之影響,但此為基於多數之使用者之回應表示訓練之熱烈之程度者,即使有數秒程度之延遲亦不會造成大問題。
又,以上之說明中,訓練控制伺服器301以及影片伺服器302皆為設置於健身房80者,但亦可藉由網路19上之雲端伺服器等實現個別之伺服器之全部或一部分之功能。
通訊部5,係在遠端使用者所處之個人空間81中,透過網路19在健身房80之訓練控制伺服器301、影片伺服器302、接收部403之間通訊。通訊部5,具備數據同步部501、接收部502、及傳送部503。此等之通訊部5之功能,可藉由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等之泛用之通訊機器所構成之使用者端裝置12c實現。接收部502,接收從傳送部3013、3022傳送之附加同步訊號之EMS指示數據、影像數據、聲音數據。數據同步部501,基於接收之同步訊號,使EMS指示數據、影像數據、聲音數據同步。傳送部503,將從使用者端裝置12c或機器資訊取得部108c之各種數據傳送至接收部403。
數據同步部501,基於接收之同步訊號,進行與圖2所示之處理反向之處理。亦即,即使接收圖2(A)、(B)之任一態樣之訊號,識別EMS指示數據以及影片數據之各別之同步訊號S,對其檢查並將EMS指示數據、影片數據之各封包進行配置於合適提供時機之同步處理。如此,對身處於遠端之個人空間81之使用者亦能提供取得同步之電刺激(EMS裝置102c)、影像(顯示畫面13c)、聲音(揚聲器14c)。又,關於圖2如前所述,作為EMS指示數據係指定各時間點之EMS模式之數據透過網路19通訊,接收其之EMS裝置102c生成電刺激之頻率或強度等之具體的指示數據。此時,由訓練中使用者穿戴之電刺激裝置給予之電刺激之指示數據的電刺激指示數據提供部之功能,不僅傳送方之EMS之指示數據2A以及訓練控制部3011,亦實現接收方之EMS裝置102c。
以上,參照圖1概要說明運動控制系統100,接著詳細地說明各構成要件。
圖3,係代表性地表示使用者於訓練中著裝之EMS裝置102之一例之健身服之外觀。健身服102,係由使用者可著裝於上半身之上半身用衣服部120及使用者可著裝於下半身之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之組合所構成。上半身用衣服部120,係前開之半袖上衣,並藉由沿著正中線之位置所設置之正面拉鍊130來開關正面。上半身用衣服部120及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係可著裝於身體之形狀之布料且以電絕緣體之布料之化學纖維布料所形成之衣服,並具有不論著裝者之體型而服貼於身體所需的高伸縮性。上半身用衣服部120及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係無特別穿內衣而直接著裝於皮膚。於上半身用衣服部120及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之內面設有複數之電極。關於各電極之配置於後述。於右袖之外側從袖口延伸至肩膀前設置右臂拉鍊131,亦於左袖之外側從袖口延伸至肩膀前設置左臂拉鍊132。藉由關閉右臂拉鍊131以及左臂拉鍊132可使袖子周圍更緊密地服貼於手臂。於左右袖口之內側,沿著袖口內周安裝有止滑之橡膠材,可抑制運動時之袖口捲起或捲上。於右腋從下擺延伸至腋之下方設置右腋拉鍊133,亦於左腋從下擺延伸至腋之下方設置左腋拉鍊134。藉由關閉右腋拉鍊133以及左腋拉鍊134可使下擺周圍更緊密地向軀幹服貼。亦於下擺周圍之內側,沿著下襬周圍內周安裝有止滑之橡膠材,可抑制運動時之袖口捲起或捲上。於右腳之外側從褲管口朝向右腰設置右腳拉鍊135,亦於左腳之外側從褲管口朝向左腰設置左腳拉鍊136。藉由關閉右腳拉鍊135以及左腳拉鍊136可使褲管口更緊密地服貼於腳。亦於左右褲管口之內側,沿著褲管口內周安裝有止滑之橡膠材,可抑制運動時之袖口捲起或捲上。如此,藉由於上半身用衣服部120以及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之各處設置拉鍊,由拉鍊之固定與布料之伸縮性,可使衣服整體遍佈地服貼於身體,並能良好地維持電極對肌膚之接觸狀態。此外,藉由調整各拉鍊之關閉程度(開啟程度),可配合使用者之喜好或體型調節對身體之服貼程度。
於靠上半身用衣服部120之右腋前面側之位置,安裝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相同地,於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之左腳前面側之位置,安裝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以及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係控制對各電極施加之電壓。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及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分成上半身及下半身之獨立之單元以露出於外部之形式安裝。藉由以上半身及下半身區分控制單元,可以各別之運動強度(設定電壓值)訓練上半身及下半身,另外根據使用者亦可僅選擇購入或使用上半身用之肌電刺激裝置及下半身用之肌電刺激裝置中之一者。或者,亦可於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以及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之啟動時藉由近距離無線通訊配對使其連動。該情形,只要操作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以及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之一者則亦連動另一者,可一起控制上半身用及下半身用之電刺激裝置。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以及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藉由於啟動時以近距離無線通訊與作為使用者端裝置12之資訊裝置(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等)配對,從而亦可受到安裝於資訊裝置之控制應用程式的控制。該情形,可各別操作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及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或者亦可一起操作。此外,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以及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係安裝於夾著正中線而分成左右之位置,而位於身體前面中對角線上。據此,前屈身體或是向上抬起大腿部或膝蓋之情形,亦可防止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及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衝突而互相干涉。
圖4,係代表性地表示健身服中之上半身用衣服部之電極之配置以及配線。圖4(a)係表示上半身用衣服部120之前面側,圖4(b)係表示上半身用衣服部120之背面側。上半身用衣服部120,係於布料之內面配置各電極,且具有布料之至少一部分為布料外面與內面重疊之複層構造,並於布料外面與內面之間配線電線。電線,具有耐水性及伸縮性。電極與電線等之配置及配線,實際上不會呈現於外觀,因此以虛線繪製來說明。
上半身用衣服部120之內面之電極之部位,係對應於應給予電刺激之對象身體部位之複數處,例如對應於使用者之腹肌、側腹、手臂等之各身體部位之處。各電極,係設置於分離之位置而在此等之電極間可使規定之身體部位通電。複數之電極,藉由各自個別之電線36於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電連接。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係設置於對應於圖3之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之位置,於該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安裝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時,電連接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與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於各電極連接之複數之電線36,具有伸縮性,且藉由在各電極之前纏至縫製於上半身用衣服部120之電線固定帶49而位置固定,跟隨於上半身用衣服部120之伸縮即使電線36拉伸之情形亦防止電線36從各電極脫離。
於對應於腹肌之處,設置左右跨過腹直肌之一對之陰陽電極,右為第1電極部30a、左為第2電極部30b,且各自透過第1電線36a、第2電線36b於此等之電極間從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施加電壓從而給予腹直肌電刺激。於第1電極部30a之前係縫製第1電線固定帶49a,並將連接第1電極部30a與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之第1電線36a纏於第1電線固定帶49a而位置固定。於第2電極部30b之前係縫製第2電線固定帶49b,並將從左腹肌之第2電極部30b經過左側腹、背部、右側腹而對前面側之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配線之第2電線36b纏於第2電線固定帶49b而位置固定。
於對應於右側腹之處,設置前後跨過右腹斜肌之一對之陰陽電極,前面側為第3電極部30c、背面側為第4電極部30d,且各自透過第3電線36c、第4電線36d於此等之電極間從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施加電壓從而給予右腹斜肌電刺激。於第3電極部30c之前係縫製第3電線固定帶49c,並將連接第3電極部30c與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之第3電線36c纏於第3電線固定帶49c而位置固定。於第4電極部30d之前係縫製第4電線固定帶49d,並將從背面側之第4電極部30d經過右側腹而對前面側之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配線之第4電線36d纏於第4電線固定帶49d而位置固定。
於對應於左側腹之處,設置前後跨過左腹斜肌之一對之陰陽電極,前面側為第5電極部30e、背面側為第6電極部30f,且各自透過第5電線36e、第6電線36f於此等之電極間從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施加電壓從而給予左腹斜肌電刺激。第5電線36e,係從前面側之左側腹之第5電極部30e經過背部連接於第4電極部30d,從而透過該第4電極部30d電連接於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於第5電極部30e之前係縫製第5電線固定帶49e,並將第5電線36e纏於第5電線固定帶49e而位置固定。此外,第5電線36e,亦纏於第4電極部30d之前所縫製第4電線固定帶49d而位置固定。於第6電極部30f之前係縫製第6電線固定帶49f,並將從背面側左側腹之第6電極部30f經過背部、右側腹而對前面側之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配線之第6電線36f纏於第6電線固定帶49f而位置固定。
於對應於右臂之處,設置從上下夾住右之肱二頭肌以及肱三頭肌之一對之陰陽電極,上側(前面側)為第7電極部30g、下側(背面側)為第8電極部30h,且各自透過第7電線36g、第8電線36h於此等之電極間從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施加電壓從而給予右之肱二頭肌以及肱三頭肌電刺激。又,第7電極部30g以及第8電極部30h,雖是從上下夾住肱二頭肌以及肱三頭肌,但電極尺寸不需過大於需求以上,第7電極部30g配置於靠肱二頭肌之最隆起之部分並偏於前方向(肘方向)之位置,第8電極部30h配置於靠肱三頭肌之最隆起之部分並偏於後方向(肩方向)之位置。藉此,不僅從上下亦可從前後夾住肱二頭肌以及肱三頭肌而增加配置之安定度,並可防止因電刺激之振動而造成兩電極從肌肉之隆起部同時偏向於肩方向。此外,於上下及前後之斜對角線上給予肱二頭肌以及肱三頭肌電刺激,因此各肌肉可藉由相對小的面積之電極及小的電力效率良好地對肌肉給予負荷。進一步,可藉由少數量之電極及配線對肱二頭肌以及肱三頭肌給予電刺激,可抑制對手臂動作之妨礙。於第7電極部30g之前係縫製第7電線固定帶49g,並將從第7電極部30g經過前面側之右腋下而對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配線之第7電線36g纏於第7電線固定帶49g而位置固定。於第8電極部30h之前係縫製第8電線固定帶49h,並將從第8電極部30h經過背面側之右腋下而對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配線之第8電線36h纏於第8電線固定帶49h而位置固定。
於對應於左臂之處,設置從上下夾住左之肱二頭肌以及肱三頭肌之一對之陰陽電極,上側(前面側)為第9電極部30i、下側(背面側)為第10電極部30j,且各自透過第9電線36i、第10電線36j於此等之電極間從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施加電壓從而給予左之肱二頭肌以及肱三頭肌電刺激。又,第9電極部30i以及第10電極部30j,雖是從上下夾住肱二頭肌以及肱三頭肌,但電極尺寸不需過大於需求以上,第9電極部30i配置於靠肱二頭肌之最隆起之部分並偏於前方向(肘方向)之位置,第10電極部30j配置於靠肱三頭肌之最隆起之部分並偏於後方向(肩方向)之位置。藉此,不僅從上下亦可從前後夾住肱二頭肌以及肱三頭肌而增加配置之安定度,並可防止因電刺激之振動而造成兩電極從肌肉之隆起部同時偏向於肩方向。此外,於上下及前後之斜對角線上給予肱二頭肌以及肱三頭肌電刺激,因此各肌肉可藉由相對小的面積之電極及小的電力效率良好地對肌肉給予負荷。進一步,可藉由少數量之電極及配線對肱二頭肌以及肱三頭肌給予電刺激,可抑制對手臂動作之妨礙。於第9電極部30i之前係縫製第9電線固定帶49i,並將從第9電極部30i經過前面側之左腋下並經過左側腹、背部、右側腹而對前面側之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配線之第9電線36i纏於第9電線固定帶49i而位置固定。於第10電極部30j之前係縫製第10電線固定帶49j,並將從第10電極部30j經過背面側之左腋下並經過左側腹、背部、右側腹而對前面側之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配線之第10電線36j纏於第10電線固定帶49j而位置固定。
連接第10電極部30j與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之第10電線36j、連接第9電極部30i與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之第9電線36i、連接第2電極部30b與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之第2電線36b、連接第5電極部30e與第4電極部30d之第4電線36d、連接第6電極部30f與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之第6電線36f之5根之電線36,係經過背部之中央附近及右側腹從背面側對前面側配線。於背部之中央附近,配置用於捆束此等5根之電線36之電線固定帶59a,藉由該電線固定帶59a而5根之電線36捆束在背部之中央附近。電線固定帶59a,亦可為縫製於上半身用衣服部120之背部中央附近而固定。
藉由如以上配置以及配線,可使電線不露出於外部而配線。此外,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以外之構成由於具有耐水性,只要拆除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可不拆除電極部30及電線36而直接洗滌健身服102。又,圖中上半身用衣服部120雖然主要表示於男性用配置電極之例,但於女性用電極之配置及大小等亦可不同。
圖5,係代表性地表示健身服之中之下半身用衣服部之電極之配置以及配線。圖5(a)係表示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之前面側,圖5(b)係表示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之背面側。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係於布料之內面配置各電極,且具有布料之至少一部分為布料外面與內面重疊之複層構造,並於布料外面與內面之間配線電線。電線,具有耐水性及伸縮性。電極與電線等之配置及配線,實際上不會呈現於外觀,因此以虛線繪製來說明。
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之內面之電極之部位,係對應於應給予電刺激之對象身體部位之複數處,例如對應於使用者之腳或臀部等之各身體部位之處。複數之電極,藉由各自個別之電線36於第2控制單元連接部20b電連接。第2控制單元連接部20b,係設置於對應於圖3之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之位置,於該第2控制單元連接部20b安裝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時,電連接第2控制單元連接部20b與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6。於各電極連接之複數之電線36,具有伸縮性,且藉由在各電極之前纏至縫製於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之電線固定帶49而位置固定,跟隨於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之伸縮即使電線36拉伸之情形亦防止電線36從各電極脫離。
於對應於右腿前側之處,設置上下跨過右大腿四頭肌之一對之陰陽電極,上部為第11電極部30k、下部為第12電極部30l,且各自透過第11電線36k、第12電線36l於此等之電極間從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施加電壓從而給予右大腿四頭肌電刺激。第11電線36k,係從右腿前側之第11電極部30k經過胯下連接於左腿前側之第13電極部30m,從而透過該第13電極部30m電連接第2控制單元連接部20b。於第11電極部30k之前係縫製第11電線固定帶49k,並將第11電線36k纏於第11電線固定帶49k而位置固定。第12電線36l,係從右腿前側之第12電極部30l經過胯下連接於左腿前側之第14電極部30n,從而透過該第14電極部30n電連接第2控制單元連接部20b。於第12電極部30l之前係縫製第12電線固定帶49l,並將第12電線36l纏於第12電線固定帶49l而位置固定。
於對應於左腿前側之處,設置上下跨過左大腿四頭肌之一對之陰陽電極,上部為第13電極部30m、下部為第14電極部30n,且各自透過第13電線36m、第14電線36n於此等之電極間從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施加電壓從而給予左大腿四頭肌電刺激。於第13電極部30m之前係縫製第13電線固定帶49m,並將連接第13電極部30m與第2控制單元連接部20b之第13電線36m及第11電線36k纏於第13電線固定帶49m而位置固定。於第14電極部30n之前係縫製第14電線固定帶49n,並將連接第14電極部30n與第2控制單元連接部20b之第14電線36n及第12電線36l纏於第14電線固定帶49n而位置固定。
於對應於右腿後側之處,設置上下跨過右大腿二頭肌等之大腿後肌(hamstring)之一對之陰陽電極,上部為第15電極部30o、下部為第16電極部30p,且各自透過第15電線36o、第16電線36p於此等之電極間從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施加電壓從而給予右大腿二頭肌等之大腿後肌電刺激。第15電線36o,係從右腿後側之第15電極部30o經過胯下連接於左腿後側之第17電極部30q,從而透過該第17電極部30q電連接第2控制單元連接部20b。於第15電極部30o之前係縫製第15電線固定帶49o,並將第15電線36o纏於第15電線固定帶49o而位置固定。第16電線36p,係從右腿後側之第16電極部30p經過胯下連接於左腿後側之第18電極部30r,從而透過該第18電極部30r電連接第2控制單元連接部20b。於第16電極部30p之前係縫製第16電線固定帶49p,並將第16電線36p纏於第16電線固定帶49r而位置固定。
於對應於左腿後側之處,設置上下跨過左大腿二頭肌等之大腿後肌之一對之陰陽電極,上部為第17電極部30q、下部為第18電極部30r,且各自透過第17電線36q、第18電線36r於此等之電極間從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施加電壓從而給予左大腿二頭肌等之大腿後肌電刺激。於第17電極部30q之前係縫製第17電線固定帶49q,並將從左腿後側之第17電極部30q連接左腿前側之第2控制單元連接部20b之第17電線36q及第15電線36o纏於第17電線固定帶49q而位置固定。於第18電極部30r之前係縫製第18電線固定帶49r,並將連接左腿後側之第18電極部30r與左腿前側之第2控制單元連接部20b之第18電線36r及第18電線36p纏於第18電線固定帶49r而位置固定。
於對應於右臀部之處,設置上下跨過右之臀大肌、臀中肌之一對之陰陽電極,上部外側之臀中肌附近為第19電極部30s、下部內側之臀大肌附近為第20電極部30t,且各自透過第19電線36s、第20電線36t於此等之電極間從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施加電壓從而給予右之臀大肌、臀中肌電刺激。第19電線36s,係從右臀部之第19電極部30s經過上臀部中央連接於左臀部之第21電極部30u,從而透過該第21電極部30u電連接第2控制單元連接部20b。於第19電極部30s之前係縫製第19電線固定帶49s,並將第19電線36s纏於第19電線固定帶49s而位置固定。第20電線36t,係從右臀部之第20電極部30t經過上臀部中央連接於左臀部之第22電極部30v,從而透過該第22電極部30v電連接第2控制單元連接部20b。於第20電極部30t之前係縫製第20電線固定帶49t,並將第20電線36t纏於第20電線固定帶49t而位置固定。
於對應於左臀部之處,設置上下跨過左之臀大肌、臀中肌之一對之陰陽電極,上部外側之臀中肌附近為第21電極部30u、下部內側之臀大肌附近為第22電極部30v,且各自透過第21電線36u、第22電線36v於此等之電極間從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施加電壓從而給予左之臀大肌、臀中肌電刺激。於第21電極部30u之前係縫製第21電線固定帶49u,並將從左臀中肌之第21電極部30u連接左腿前側之第2控制單元連接部20b之第21電線36u及第19電線36s纏於第21電線固定帶49u而位置固定。於第22電極部30v之前係縫製第22電線固定帶49v,並將從左臀大肌之第22電極部30v連接左腿前側之第2控制單元連接部20b之第22電線36v及第20電線36t纏於第22電線固定帶49v而位置固定。
縫製於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之胯下附近之布料之電線固定帶59b,其用於固定連接第11電極部30k與第13電極部30m之第11電線36k、連接第12電極部30l與第14電極部30n之第12電線36l、連接第15電極部30o與第17電極部30q之第15電線36o、及連接第16電極部30p與第18電極部30r之第16電線36p,藉由該電線固定帶59b捆束4根之電線36而固定於跨下附近。縫製於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之上臀部中央附近之布料之電線固定帶59c,其用於固定連接第19電極部30s與第21電極部30u之第19電線36s、及連接第20電極部30t與第22電極部30v之第20電線36t,藉由該電線固定帶59c捆束2根之電線36而固定於上臀部中央附近。
藉由如以上之配置以及配線,可使電線不露出於外部而配線。此外,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以外之構成由於具有耐水性,只要拆除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可不拆除電極部30及電線36而直接洗滌健身服102。又,圖中下半身用衣服部122雖然主要表示於男性用配置電極之例,但於女性用電極之配置及大小等亦可不同。
以上,參照圖3~圖5說明之健身服102,在健身房80之訓練之時,一般,著裝在現場租借者進行訓練,訓練後歸還。另一方面,在個人空間81之訓練時,藉由遵循如以下之順序,使用者自己可進行訓練前之健身房102之準備、訓練後之健身房102之洗滌等之保養。
訓練前之準備:將健身服102內面外翻,藉由噴霧器等以水弄濕所有的電極部30。藉由弄濕電極部30,從而良好地保持與肌膚的接觸性,且確保廣的接觸面積,藉以防止給予局部性地強力電刺激。接著,將健身服102翻回正面,在拉開所有的拉鍊之狀態著裝。著裝後關閉拉鍊,調節各拉鍊之開關程度使電極部30密著於肌膚。此外,同時著裝上半身用衣服部120及下半身用衣服部122時,藉由扣上連結兩衣服部之連結扣,可防止著裝時之位置偏移。於最後,於上半身用衣服部120安裝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於下半身用衣服部122安裝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從而完成訓練前之準備。
接著,開始訓練時,開啟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及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之電源。接著,參照圖13如後述,進行兩控制單元之同步設定、兩控制單元與應用程式之配對設定。接著,參照圖14如後述,進行EMS模式之設定,參照圖15(A)如後述,進行EMS等級之設定。藉此,可開始以想要的EMS模式及EMS等級進行訓練。
訓練後,從上半身用衣服部120拆除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從下半身用衣服部122拆除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接著,拉開所有的拉鍊,脫去健身服102。脫去之健身服102,可直接藉由洗衣機等洗滌。
又,由使用者個人洗滌健身服102時,為了不損及健身服102之功能或性能而留意如以下之各點,可藉由任意之方法洗滌。為了保護健身服120之內面所設置之電極,較佳為不將內面外翻而洗滌。洗滌時為了不使拉鍊之開關部分負荷過大而將所有的拉鍊關閉。為了避免健身服120破損,留意於避免一次放入多件之健身服120至洗衣機。例如,最大至5件。洗滌方法雖為任意,但為了在洗滌中不造成過大的負荷而健身服120放入洗衣網進行精緻洗、或手洗為佳。相同地,洗衣劑較佳為不傷健身衣120者,例如可使用衣類用之中性洗衣劑。相反地,避免使用氯系漂白劑、酸性洗衣劑、柔軟劑等為佳。此外,脫水時,手擰之情形以弱的力道脫水,離心脫水之情形以短時間脫水可減輕對健身服120之負擔。脫水後不直接在濕的狀態放置,較佳為避免日光直射而陰乾,較佳為避免使用滾筒式乾衣機或熨斗。其他,保養時,留意於不用力擦拭電極部,不用稀釋液、石腦油、酒精等擦拭。
圖6,係表示控制單元之功能構成之方塊圖。控制單元128,具備電源部22、控制部28、無線通訊部58。電源部22、控制部28、無線通訊部58,係收納於可安裝於控制單元連接部20之形狀之外殼。控制部28,係包含電源控制部50、通電檢測部52、電刺激控制部54、設定部56。控制單元128,係安裝於上半身用衣服部120之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及安裝於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之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並各別具有相同的構成。但是,變形例,亦可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與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其構成或形狀相異。
控制部28之各區塊,硬體面,可藉由積體電路等元件或機械裝置實現,軟體面可藉由電腦程式等實現,在此,描述藉由其等之協同而實現之功能區塊。據此,此等之功能區塊可藉由硬體、軟體之組合以各種的形式實現者,係本技術領域中具通常知識者可理解者。以後對於其他方塊圖亦相同。
電源部22,係鋰電池等之二次電池,亦可為可更換之一次電池。電源部22,係電連接於無線通訊部58之無線通訊模組、及控制部28之控制電路,並對各別供給電力。又,可於控制單元128設置電源按鈕,亦可因應該電源按鈕之操作開/關電源部22。
電源控制部50,控制電源部22之充電,且透過無線通訊部58向使用者端裝置12傳送表示充電狀態之資訊。通電檢測部52,係用於檢測在電極間可否通電,而在陽極與陰極之電極間檢測電阻值。例如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之通電檢測部52,係檢測對應於腹肌之第1電極部30a與第2電極部30b之間、對應於右側腹之第3電極部30c與第4電極部30d之間、對應於左側腹之第5電極部30e與第6電極部30f之間、對應於右臂之第7電極部30g與第8電極部30h之間、對應於左臂之第9電極部30i與第10電極部30j之間之電阻值。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之通電檢測部52,係檢測對應於右腿前側之第11電極部30k與第12電極部30l之間、對應於左腿前側之第13電極部30m與第14電極部30n之間、對應於右腿後側之第15電極部30o與第16電極部30p之間、對應於左腿後側之第17電極部30q與第18電極部30r之間、對應於右臀部之第19電極部30s與第20電極部30t之間、對應於左臀部之第21電極部30u與第22電極部30v之間之電阻值。通電檢測部52,檢測之電阻值未達閾值之情形檢出為可通電,檢測之電阻值為閾值以上之情形檢出為不可通電。
電刺激控制部54,係若藉由通電檢測部52檢出為可通電,則以訓練程式2等所制定之規定之運作時間、以規定之週期,於陽極與陰極之電極間施加設定電壓。亦即,對配置各電極之處,例如使用者之腹肌、側腹、腕部、腳部、臀部等給予電刺激。設定部56,係依照規定之訓練程式或EMS模式設定藉由電刺激控制部54所控制之電壓值以及其增減。設定電壓值,例如可設定為20階層之強度中任一者的值。於設定部56,除了從中央伺服器等所提供之訓練程式2外,亦內建單獨執行之訓練程式或EMS模式,藉由透過無線通訊操作所連接之遠端控制單元(例如,行動電話等之資訊裝置、及於該裝置所安裝之控制應用程式),亦可開始該訓練程式或EMS模式之執行。
無線通訊部58,係透過近距離無線通訊從使用者裝置12接收設定電壓等之資訊傳送至設定部56。設定部56,係無線通訊部58從使用者端裝置12接收設定電壓值之資訊、或者、指示設定電壓值之增加或減少之資訊之情形,基於接收之情報增減施加之設定電壓值。例如運動開始前之電壓值設定工作中,藉由每次進行設定電壓值之增減時,電刺激控制部54以新設定電壓值於電極間施加電壓,從而讓使用者體驗、確認新設定電壓值,即運動強度。無線通訊部58,係在運動中,即電壓施加中亦從使用者端裝置12接收運動強度之增減指示之情形將增減之設定電壓之資訊傳送至設定部56,設定部56增減設定電壓值。但是,即使從連接中之使用者端裝置12以外接收運度強度之增減指示則忽略,不依循從其他裝置之運動強度之增減指示。係為了防止由使用者以外之他人隨意地增減電壓值。無線通訊部58,亦可對使用者端裝置12傳送電刺激控制部54之電壓施加狀態,即表示運動執行狀態之資訊。又,於控制單元128可設置配對按鈕,於該配對按鈕開啟時無線通訊部58亦可建立無線通訊之連接。作為變形例,無線通訊部58,亦可與其他控制單元所包含之無線通訊部58透過近距離無線通訊進行配對之連接。亦即,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之無線通訊部58及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之無線通訊部58無線連接,亦可藉由其中一者傳送設定電壓值等之資訊至另一者而連動。此情形,例如只要於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之設定部56設定電壓值,則從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之無線通訊部58傳送設定電壓值至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之無線通訊部58。
以上,參照圖3~6對於EMS裝置102進行說明。接著,對於與EMS裝置102同時訓練所用之腳踏車103進行說明。
圖7,係表示腳踏車103之一構成例。於該圖所示之腳踏車103A,係具備:使用者坐的鞍座1031、使用者握的把手1032、使用者用腳踩踏的踏板1033、配合踏板1033旋轉驅動的車輪1034、徑大於車輪1034之略圓形狀且以略內接車輪1034之態樣配置之發光部1035、及包圍發光部1035之形狀且連結支撐上述各部件之框架1036。
藉由腳踏車103A進行訓練之使用者,以著裝EMS裝置102之狀態坐於鞍座1031,握住把手1032,進行踩踏踏板1033之訓練。踏板1033之負荷藉由負荷調整桿1037可調整,使用者設定想要的負荷而可進行訓練。負荷調整桿1037,係因應其位置設定8階層之負荷者,越靠近於鞍座1031之位置越低負荷,越靠近於把手1032之位置越高負荷。又,腳踏車103A係藉由有線或無線可與使用者端裝置12通訊而構成,亦可為通過使用者端裝置12所安裝之應用程式軟體等進行負荷調整之構成。此外,訓練中之踏板1033之旋轉藉由未圖示之感測器隨時測量,用於腳踏車103A本身或可與腳踏車103A通訊的使用者端裝置12計算表示訓練之表現之各種數據(旋轉數、速度、行走距離、輸出、消費卡路里)。此等之表現數據,係與負荷之階層數據一併由機器資訊取得部108所收集。
藉由感測器所測量之踏板1033之旋轉為了正確地表示使用者之運動量,車輪1034採用所謂的飛輪構造者為佳。飛輪構造之車輪1034,當使用者停止踩踏踏板1033,雖然車輪1034以慣性繼續旋轉,但踏板1033之旋轉即時地停止。作為比較例,所謂之負荷直連構造之車輪,使用者即使停止踩踏踏板1033,不僅車輪1034踏板1033本身亦以慣性持續旋轉。如此,藉由採用飛輪構造,從而使踏板1033之旋轉正確地反映使用者之運動量,因此在身處於遠離之處之教練、使用者之間可共享正確的數據。如後述,基於該數據創建使用者之排名,因此亦可保證其公正性。
發光部1035,係由沿著其略圓周連續地配置之多數之LED等之發光元件所構成,並因應踏板1033之旋轉狀態以不同的態樣於略圓形狀發光。例如,可列舉:踏板1033之旋轉速度越大使發光越強、因應旋轉速度改變發光顏色、因應旋轉速度改變發光模式(改變閃爍速度、改變可見於沿著略圓周發光部分移動之速度)等。
具備此種發光部1035之腳踏車103A,特別係適合設置於健身房80。圖8,係表示在健身房80複數之使用者用腳踏車103A訓練之情景。使用者之前方之舞台上進行訓練指導之教練相同地乘坐腳踏車103A。於舞台前之訓練區域,整齊地配置複數之腳踏車103A,各使用者乘坐分配之腳踏車103A進行訓練。訓練中之演出由於照明設定為偏暗,因此容易清楚看見各使用者之腳踏車103A之發光部1035因應旋轉速度而以不同態樣發光的情景。教練,從該發光狀態立即地掌握各使用者之狀況,並適時地進行必要的指導或訓斥鼓勵。此外,從遠端之個人空間81參加訓練之使用者,可在顯示畫面13確認藉由攝影機109攝影之健身房80之影像。此時,與教練之情形相同,遠端使用者,可從各腳踏車103A之發光部1035之發光狀態,視覺性地掌握身處於健身房80之其他使用者之旋轉速度,從其受到刺激而抱持高的動力及競爭意識而可繼續訓練。
圖9,係表示腳踏車103之其他構成例。該圖所示之腳踏車103B,雖與圖7所示之腳踏車103A設計相異,但基本上擁有同等之構成及功能,並省略其說明。但是,腳踏車103A所設置之發光部1035,沒有設置於腳踏車103B。如上述之健身房80中,有設置發光部1035之腳踏車103A為佳,家庭等之個人空間81取向可在設計性優良之腳踏車103A、與更便宜的腳踏車103B之間適當地選擇。
以上,參照圖7~9對腳踏車103進行說明。如上述亦已提及,本實施型態中,藉由一邊從著裝之EMS裝置102接受電刺激,一邊進行腳踏車103等之訓練,從而可進行組合前者之非自主運動、與後者之自主運動之混合訓練。圖10及圖11,係表示此種混合訓練之優良效果。
圖10,係在左側之圖表關於代表個別之身體活動強度之自主運動(Vol)、電刺激之非自主運動(EMS)、組合兩者之混合運動(Vol+EMS),在右側之圖表表示運動前後之血中乳酸值之變化。左側之圖表之身體活動強度之單位之Mets,係將休息時作為1,並以其之倍率表示身體活動之強度,例如普通行走為Mets左右。非自主運動由於身體本身沒動而身體活動強度低(1.0 Mets強度)。此外,本實驗之自主運動係採用低強度之肌肉訓練(3.0 Mets左右)。混合訓練,係於進行與自主運動相同的肌肉訓練時給予電刺激。身體活動強度為稍微上升(3.7 Mets左右),但運動仍維持低強度(作為比較例,緩慢地慢跑為6 Mets左右)。又,於非自主運動以及混合訓練時給予之電刺激之頻率,主要使用適合肌肉訓練之20Hz。若觀察右側之血中乳酸值之圖表,任一者之運動皆觀察到於運動後血中乳酸值之上升,但混合訓練特別突出。若特別比較自主運動與混合訓練,儘管左側之圖表之身體活動強度之差為細微,於右側之圖表之血中乳酸值之上升量出現顯著的差。如此,得知組合自主運動及非自主運動之混合訓練,比起僅進行自主運動具有優良的訓練效果。
圖11,係表示關於僅進行自主運動(VOL)及混合訓練(VOL+EMS),改變運動強度時之氧消費量之變化及血中乳酸值之變化。在本實驗之自主運動,採用腳踏車103之有氧運動。在氧消費量以及血中乳酸值之兩圖表中,無關運動強度之大小,混合訓練超出自主運動。據此,從該實驗,得知混合訓練比起(僅)進行自主運動具有優良的訓練效果。
此種混合訓練發揮優良的訓練效果,被認為因為同時平衡良好地鍛鍊慢肌及快肌。慢肌,藉由健走或腳踏車訓練等之有氧運動或低強度之肌力訓練等之輕度之自主運動相對容易地鍛鍊,但藉由自主運動鍛鍊快肌,需要進行短距離跑等之無氧運動或高強度之肌力訓練等。如此,對於一般使用者鍛鍊快肌之難度高,有始終僅進行慢肌訓練之傾向。另一方面,EMS裝置102之電刺激,係亦容易鍛鍊藉由低強度之自主運動難以鍛鍊的快肌。例如,電刺激之頻率若使用20Hz,則可促使快肌不完全強直收縮而施予持續的負荷。如以上之認知下,本實施型態中,於使用腳踏車103之有氧運動時鼓勵使用者EMS裝置102之著裝,實現有效的混合訓練。此外,不使用腳踏車103之訓練,例如,於教練指導之肌力訓練及伸展、瑜珈等之輕度之自主運動時亦鼓勵EMS裝置102之著裝,從而得到混合訓練之效果。
以上,詳述關於運動控制系統100之構成,尤其使用者於訓練時使用之訓練機器之EMS裝置102及腳踏車103之構成。此外,亦說明基於此等之構成,使用者可實施混合訓練之優良效果。接著,關於在運動控制系統100執行訓練程式2時之具體的處理,表示使用者端裝置12a、12b、12c(以下,總稱為使用者端裝置12)、教練端裝置12d、指導者端裝置12e之各別之畫面例並說明。
圖12,係表示於訓練開始前,各別對使用者、教練、指導者顯示之訓練說明畫面之例。圖12(A)係使用者端裝置12所顯示之訓練說明畫面,圖12(B)係教練端裝置12d所顯示之訓練說明畫面,圖12(C)係指導者端裝置12e所顯示之訓練說明畫面。畫面內容幾乎為共通,因此對圖12(A)之使用者畫面詳細地說明,圖12(B)之教練畫面及圖12(C)之指導者畫面提及有差異之情形。
從圖12(A)之上部至下部,顯示訓練開始時間(START: 19:00)、訓練種類(腳踏車|競賽)、訓練名稱(100km 腳踏車競賽挑戰 vol.02)、教練之圖標及姓名、訓練詳細、EMS模式、準備開始按鈕等。訓練開始時間,係於訓練之直播播放、指定開始時間之存檔播放之情形顯示。於使用者可於喜好的時間收視的VOD播放之情形為非顯示。訓練種類,係表示使用腳踏車103者、未使用腳踏車103之肌力訓練、伸展、瑜珈等之種類。EMS模式,係顯示訓練之各組之電刺激之模式。圖示之訓練,係分成三組。Set 1中,使用者可選擇20 Hz之頻率為中心之TRAD模式及適度穿插20 Hz與4 Hz之頻率之SPOT模式之其中一者。Set 2及Set 3中,事先指定20 Hz之頻率為中心之TRAD模式。確認以上之資訊後,使用者在畫面上按下準備開始按鈕則轉移到下個畫面。
於圖12(B)之教練畫面之右上角設有登出按鈕。此為由於有複數之教練或指導者共用同一個裝置之情形,因此用於適當切換裝置之使用者。此外,訓練詳細之資訊係與圖12(A)之使用者畫面相同,但想要修改其內容之情形,只要修改分別註冊之主資訊即可。
圖12(C)之指導者畫面中,顯示播放設定之資訊而非圖12(A)以及圖12(B)之訓練細節。因應直播播放之有無而顯示「あり(有)」及「なし(無)」,因應日後播放用之VOD錄影之有無而顯示「あり(有)」及「なし(無)」。該播放設定之資訊,係於訓練程式2之製作時程式製作員、教練、指導者等之負責人輸入,於訓練開始前可視需要變更。每當訓練開始,指導者按下畫面下部之準備開始按鈕,則開始接待健身房80以及個人空間81之使用者。
圖13~圖15,係表示在圖12(A)之使用者畫面按下準備開始按鈕後使用者端裝置12轉移之畫面。此等之畫面,係每當開始訓練,進行使用者著裝之EMS裝置102之設定。
圖13(A),係進行標示Top控制之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及標示Bottom控制之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之協同設定(同步設定)之畫面。如畫面上之指示,藉由同時長按各單元所具有之同步按鈕1241、1261而協同兩單元。
圖13(B),係將在圖13(A)協同之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及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與使用者端裝置12所安裝之應用程式軟體進行配對之畫面。若按下畫面下部之配對開始按鈕,則執行透過Bluetooth(註冊商標)等之近距離無線通訊之配對。若配對完成則顯示如圖13(C)之配對完成畫面。
圖14(A),係指示於上半身用衣服部120及下半身用衣服部122,各自著裝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及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之畫面。藉由將在該圖總稱為控制器之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及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各自著裝於畫面指示位置之第1控制單元連接部20a及第2控制單元連接部20b而電連接,形成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及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可給予電刺激之狀態。
圖14(B)以及圖14(C),係表示以EMS模式、即訓練中之電刺激主要使用之頻率之畫面。圖14(B)之畫面例中,使用者可從準備之複數之選項中選擇訓練之各組之EMS模式。圖14(C)之畫面例中,事先指定訓練中之各組之EMS模式,並顯示其資訊。
圖15(A),係EMS等級、即訓練中之電刺激之強度之設定畫面。EMS等級可從20階層中選擇,對上半身用衣服部120及下半身用衣服部122可個別地設定。又,如後述,EMS等級亦可從訓練中之畫面變更。
以上之EMS裝置102之設定完成,則轉移至圖15(B)之訓練準備完成畫面,簡易顯示從此開始之訓練程式之概要、及EMS裝置102之設定資訊(EMS等級以及EMS模式)。此外,亦顯示著裝於上半身用衣服部120之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及著裝於下半身用衣服部122之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之各自之電池剩餘容量,促使使用者注意不讓電池剩餘容量於訓練中變為零。確認以上之資訊之使用者按下畫面下部之訓練開始按鈕,則轉移至將待機至訓練開始時間之待機畫面。
圖16,係表示在指導者端裝置12e,開始全體訓練、及各組訓練之畫面。圖16(A),係開始全體訓練之畫面。若指導者按下畫面中央之「直播播放・錄影開始」之按鈕,則開始訓練,亦開始其直播播放及錄影。畫面中央之按鈕之顯示,係對應於圖12(C)之播放設定之資訊,圖式之例為對應於直播播放、VOD錄影皆為「あり(有)」之情形。其他例,直播播放「なし(無)」VOD錄影「あり(有)」之情形為顯示「録画開始(錄影開始)」;直播播放「あり(有)」VOD錄影「なし(無)」之情形為顯示「ライブ配信開始(直播播放開始)」;直播播放「なし(無)」VOD錄影「なし(無)」之情形,跳過該畫面並轉移至接著的圖16(B)之畫面。該圖之其他要素於後述。
圖16(B),係開始全體訓練後,指導者開始其訓練中之各組之畫面。於畫面中央對應於顯示圖16(A)之按鈕顯示而顯示「ライブ配信中(直播播放中)」以及「VOD録画中(VOD錄影中)」,於該下方對於開始對象之組之Set 1顯示「SET 1トレーニング準備中・・・(SET 1訓練準備中…)」之狀況,於該更下方設有用於開始該組之「SET 1トレーニング開始(SET 1訓練開始)」之按鈕。若指導者按下該按鈕,則組開始,並開始基於訓練程式2以及程式控制部3來對使用者提供EMS指示數據、影像數據、聲音數據。如此,直播播放時之EMS指示數據、影像數據、聲音數據之提供係基於不同於教練之指導者之操作而開始。另一方面,非直播播放之VOD播放之情形,因應使用者端而非指導者端裝置操作,可在使用者喜好的時機開始全體訓練或各組。又,於畫面右側顯示於訓練參加中之使用者之列表,其詳細於後述。
圖17以及圖18,係表示於訓練中,各自向使用者、教練、指導者顯示之訓練畫面之例。圖17,係不使用腳踏車103僅使用EMS裝置102之以自己之體重為負荷之自重訓練之畫面例,圖18,係使用腳踏車103及EMS裝置102之腳踏車訓練之畫面例。在各自之圖中,(A)為使用者端裝置12所顯示之訓練畫面,(B)為教練端裝置12d所顯示之訓練畫面,(C)為指導者端裝置12e所顯示之訓練畫面。
圖17(A),係自重訓練時之使用者畫面例。於畫面中央顯示示範指導訓練之教練之直播影像831。此外,教練之直播聲音從使用者端裝置12之揚聲器14播放。於畫面右下,設有構成想法顯示部之回應按鈕832。藉由按下該回應按鈕832,使用者可對教練或指導者顯示想法。例如,藉由以回應按鈕832表示響應從訓練中之教練之號召(呼叫)之反應(回應),使用者對訓練之高度的連結性及熱衷度可在直播傳達給教練。作為變形例,亦可為能夠更複雜地顯示想法。例如,可列舉:準備表示喜怒哀樂等之感情之圖標,準備表示對訓練評價之圖標,可選擇既定之固定訊息,可藉由文字或表情符號等輸入訊息等。
於畫面左側,顯示關於使用者著裝中之EMS裝置102之資訊。從上至下,顯示狀態顯示部833、EMS等級調整對象選擇部834、EMS等級調整部835、暫時停止按鈕836。狀態顯示部833,係表示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Top)之電池剩餘量以及EMS等級(LV.8)、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Bottom)之電池剩餘量以及EMS等級(LV.20)。
EMS等級調整對象選擇部834,係選擇調整EMS等級之對象。圖示之例中係選擇「All」即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以及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之兩者。藉由按下「Select」之按鈕,亦可以僅對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僅對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進行選擇。EMS等級調整部835,係進行已選擇之EMS等級調整對象之EMS等級之增減。在選擇「All」之圖示之例,若按下等級增加按鈕之「+」按鈕,則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以及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之EMS等級,各自增加一階層。以圖式為例,Top從LV. 8增加至LV. 9(Bottom為上限之LV. 20,故無法再增加)。此外,若按下等級減少按鈕之「-」按鈕,則上半身用控制單元124以及下半身用控制單元126之EMS等級,各自減少一階層。以圖式為例,Top從LV. 8減少至LV. 7,Bottom從LV. 20減少至LV. 19。EMS等級調整對象為僅對Top、僅對Bottom之情形,可逐一階層地調整各自之EMS等級。
暫時停止按鈕836,係暫時停止EMS裝置102之電刺激之按鈕。使用者於訓練中感受到過強的電刺激、或感覺到某種異常之情形,藉由按下該按鈕可即時安全地停止電刺激。藉由將該暫時停止按鈕836配置於靠近EMS等級減少之「-」按鈕,亦即遠離於EMS等級增加之「+」按鈕而配置,從而提高安全性。也就是,即使想要按下暫時停止按鈕836之使用者因電刺激之影響等而操作錯誤,按下較遠之「+」按鈕之可能性偏低,至多按下相鄰之「-」按鈕。此時,由於按下「-」按鈕而電刺激之等級下降,按錯之可能性降低,而可安全地按下暫時停止按鈕836。
於畫面上部,設有用於從訓練退出之退出按鈕837、現在進行中之組數(SET 1)、經過時間(04:55)以及視覺性地表示其之時間條、表示直播播放中之直播顯示(LIVE)、表示組之總時間(10:00)等之狀況顯示部838。
圖17(B),係自重訓練時之教練畫面例。於畫面右側,連同於其之參加總數(3,122)顯示訓練參加中之使用者列表839。於顯示各使用者之資訊之區域,顯示圖標、姓名或ID、性別、年齡、場所等之基本的資訊。此外,該圖中係於從稱作STUDIO之健身房80參加之使用者顯示為「STUDIO」。相同地,於體驗課程中之使用者顯示為「体験レッスン(體驗課程)」。作為變形例,亦可追加顯示:關於使用者之著裝之EMS裝置102之資訊(例如,如圖17(A)之狀態顯示部833顯示之Top以及Bottom之EMS等級);關於使用者之狀況之資訊(例如,是否按下圖17(A)之暫時停止按鈕836);基於如後述之EMS裝置102或使用者端裝置12之各種測量數據所計算之訓練之表現數據(例如,身體活動強度、消費卡路里、如在圖18後述之獨立之表現分數);透過前述之想法顯示部傳送之來自使用者之感情顯示、評價、訊息等。教練,可從如以上之資訊適時地掌握使用者之屬性或狀態,在對各使用者之指導或溝通可即時地活用。
於畫面左側,設有指定使用者列表839所顯示之使用者條件之條件指定部840。訓練之參加使用者數多的情形,由於使用者列表839變長,而無法於一畫面顯示,因此藉由以各種的條件篩選或排序,提供教練便利。該圖之例中,顯示用於進行使用者之篩選之各種條件,藉由按下教練想要的條件,從而在使用者列表839僅顯示符合其條件之使用者。作為變形例,亦可顯示用於進行使用者之排序之各種條件。例如,可列舉:參加順序、年齡順序、訓練次數順序、表現分數順序等。
於條件指定部840與使用者列表839之間之區域,設有回應顯示部841。此為藉由對應於圖17(A)所說明之回應按鈕832者,若各使用者因應教練之號召等而按下回應按鈕832,則其使用者之圖標以漂浮於回應顯示部841之態樣顯示。教練,係可於回應顯示部841所顯示之各使用者之圖標之數量、或從其顯示之速度,視覺性地認知使用者之高度的連結性及熱衷度。使用者之連結性低的情形,教練,藉由從訓練動作之機械式示範指導,將重點轉移至使用者之鼓舞或訓斥鼓勵等之溝通,從而可試圖提高使用者之連結性並最大化訓練效果。又,此種之回應顯示部,亦可設於圖17(A)之使用者畫面。藉此,使用者可視覺性地認知其他使用者之回應。尤其,訓練熱烈起來之情形,藉由觀看來自回應顯示部所顯示之其他使用者之大量之回應,與其他使用者之統一感增強並共享振奮感且可沉浸於訓練中。
畫面左下部之狀況顯示部842中,進行表示直播播放中之顯示、表示VOD錄影中之顯示、訓練之進行狀況(SET 1訓練中)之顯示等。
圖17(C),係自重訓練時之指導者畫面例。於畫面中央,與圖17(B)之狀況顯示部842相同地進行「ライブ配信中(直播播放中)」「VOD録画中(VOD錄影中)」「SET 1トレーニング中(SET 1訓練中)」等之狀況顯示;於畫面右側,進行與圖17(B)之使用者列表839相同之顯示。於畫面左下部,設有緊急停止按鈕843。基於從使用者端裝置12或機器資訊取得部108取得指導者端裝置12e之資訊,指導者認為訓練有緊急停止之必要性之情形,藉由按下該按鈕,可強制停止由使用者著裝之EMS裝置102之電刺激之給予。如在圖17(A)所說明,雖於使用者畫面設有使用者自己停止電刺激之暫時停止按鈕836,但亦假定使用者自己無法操作該按鈕之情形。在此種情形,藉由使指導者從遠端可停止,從而保障使用者之安全性。又,該緊急停止按鈕843,可一起停止所有使用者之EMS裝置102,亦可指定特定之使用者而選擇停止,亦可選擇兩者。
圖18(A),腳踏車訓練時之使用者畫面例。於畫面中央顯示示範指導訓練之教練之直播影像831。於畫面左側之腳踏車資訊顯示部844,顯示以機器資訊取得部108取得之腳踏車103之前述之各種資訊。畫面右側之使用者列表839,僅有以下幾點與圖17相異。首先,顯示以TG(training gauge、訓練量規之略稱)為單位之表現分數。此為基於腳踏車資訊顯示部844所表示之資訊等以獨特之算式計算者,可基於此將使用者排名。於各使用者區域之左上顯示其名次(第2456-2460名),並以上升順序顯示使用者。於中央顯示之第2458名之使用者,係使用該使用者端裝置12之使用者自己,可容易地確認訓練中之自己之名次。藉此,提高與其他使用者之競爭意識,可達到更高效的訓練。如此,雖預設為以自己為中心之排名形式顯示使用者列表839,但可從其下部之篩選按鈕,以年齡、性別、「朋友」或「互相跟隨中」等之關係性等之各種之條件篩選顯示之使用者。除了篩選,亦可藉由想要的條件排序。其他的顯示資訊基本上與圖17共通。
圖18(B),係腳踏車訓練時之教練畫面例。畫面右側之使用列表839與圖18(A)相同,但以畫面左側所設之條件指定部840藉由可指定的篩選條件及排序條件,可更精細地變更顯示。此外,對更新以TG測量之個人最佳成績之使用者進行「自己ベスト突破(個人最佳成績突破)」之顯示,教練可個別對該使用者喊話等。條件指定部840之篩選條件,係幾乎與圖17(B)共通,但追加關於個人最佳成績更新使用者之條件。此外,基於圖式之排序條件,可更新顯示使基於TG規定之名次(第1名、第100名、第500名)之使用者來到使用者列表839之前排。又,使用者列表839,藉由教練之畫面上之滾動操作可上下滾動。其他的顯示資訊基本上與圖17共通。
圖18(C),係腳踏車訓練時之指導者畫面例。基本上與圖17(C)共通,但畫面右側之使用者列表為與圖18(B)相同者。
圖19以及圖20,係表示於訓練結束後在使用者端裝置12之顯示畫面13所顯示之各種之畫面例。圖19(A),係顯示訓練結果。如圖所示,概括顯示本次之訓練之所有使用者中之排名(名次)、消費卡路里、行走距離、訓練量規(表現分數)等之訓練結果數據。訓練量規,一併顯示本次獲得者、及累計者。為了刺激使用者之上進心,並維持對今後之訓練之動力,因應累計訓練量規設定關卡,且亦一併顯示為了晉升至下個關卡所需要的訓練量規。圖19(B),係於關卡晉升時顯示之畫面。晉升關卡,則作為其證明授予因應各關卡之徽章。如圖19(A)所示之訓練結果(亦包含於該概括畫面未顯示之詳細數據),如圖19(B)所示之到達關卡及徽章,於各使用者之帳號作為紀錄保存,使用者自己、或進行其指導之教練可瀏覽或管理。
圖20(A),係於使用者完成規定之任務之情形顯示之畫面。任務,係運動控制系統100之管理者可適當製作者,若使用者達成如圖示之「トレーニング30日達成(訓練30日達成)」之規定之條件則完成任務。可任意地設定任務之達成條件,例如可設定「行走距離XXX km以上」「消費卡路里XXX cal以上」等之有關於訓練結果之數值者,或「訓練參加XXX次以上」「1個月內訓練X次以上」等之有關於訓練參加次數及頻率者,或「朋友XX人以上」「關注的教練XX人以上」等之有關於其他使用者或教練者。此外,任務完成之報酬(reward),給予使用者可用於購買運動控制系統100之管理者提供之服務或產品之點數、或徽章,可提高使用者之連結性。
圖20(B),係於訓練結束後,使用者評價教練之畫面。如圖所示,以5階層評價教練之「ホスピタリティ(款待)」「指導力」「トーク(談話)」「パフォーマンス(表現)」「知識」等之規定之評價項目。在此之評價結果,反映於教練之排名及簡介資訊,作為使用者用於下次訓練選擇教練之參考資訊。教練,可從此等之評價資訊認知自己之需改善項目,試圖使排名提高而提高訓練之品質,因此使用者可從關注的教練接受品質高的訓練。
以上,基於實施型態說明本發明,實施型態為例示,對其等之各構成要件或各處理程序之組合可為各種的變形例,又本技術領域之通常知識者應理解如此之變形例亦為本發明之範圍。
實施型態中,雖以一人之教練指導多數之使用者之一對多之訓練態樣為中心進行說明,但一人之教練指導一人之使用者之一對一之訓練態樣亦適用於本發明。尤其,教練與使用者不在相同場所之情形,藉由在實施型態說明之同步訊號生成部401及數據同步部501之作用,可取得EMS指示數據、影像數據、聲音數據之同步,使用者可彷彿身處於與教練相同場所般進行訓練。此外,不限於教練指導使用者之態樣,亦可為教練與使用者以相同的訓練互相競爭之態樣。進一步,同時間進行腳踏車等之特定種類之訓練之教練及使用者有複數組之情形,亦可為以該組別之間競爭之態樣進行訓練。
此外,實施型態中,使用者端裝置12雖以一人之使用者使用之物進行說明,亦可複數之使用者共享一個使用者端裝置12並進行訓練。尤其,該使用者端裝置12,具備電視等之大型顯示器之機器之情形,於設置其之個人空間81聚集複數之使用者,面對顯示於該顯示器之教練,進行彷彿身處於健身房80般具有臨場感之訓練。相反地,亦可在一個訓練程式2之中複數之教練輪流或同時登場,指導一或複數之使用者。
圖21,係表示藉由變形例之運動控制系統之健身房80以及個人空間81之訓練之一態樣。健身房80中,係表示使用者端裝置12a提供訓練程式給使用者82a,使用者端裝置12b提供訓練程式給使用者82b之例。使用者端裝置12a、12b,係透過無線通訊與使用者各自著裝之健身服102a、102b所安裝之肌電刺激裝置連接,並控制肌電刺激裝置。此外,使用者端裝置12a、12b,係各自連接於兼具實施型態(圖1)之顯示畫面13a、13b之功能之鏡顯示器105a、105b,並控制鏡顯示器105a、105b之顯示內容,顯示示範動作之影像。使用者端裝置12a、12b,係藉由教練83a、83b操作。教練83a、83b,在使用者端裝置12a、12b附近對使用者82a、82b以口頭傳達指示或建議,且展示示範動作。又,如在圖8等已說明,一人之教練對現場以及遠端之多數之使用者同時地進行相同內容之訓練指導之情形,亦可對每位使用者分配教練。使用者端裝置12a、12b,藉由連動於鏡顯示器105a、105b顯示之示範動作之影像、及對健身服102a、102b之肌電刺激裝置之電壓施加,實現混合訓練之自主運動與不自主運動之同步。在此,於鏡顯示器105a、105b顯示之示範動作之影像,可為以攝影機109攝影之教練之直播或存檔之示範影像,亦可為藉由CG等製作之具有人體形狀之動作模型之影像。
使用者端裝置12a、12b,可各自為獨立,亦可透過網路互相連動,亦可透過網際網路等之網路連接於運動控制管理伺服器,並基於從運動控制管理伺服器接收之指示提供給各使用者如前述之訓練程式2。使用者端裝置12a、12b,為了對複數人個別提供訓練程式在各鏡顯示器105a、105b以個別之時機顯示個別之內容,上述之「一教練」對「多使用者」之訓練中,使用者端裝置12a、12b,除了使用者後述之各個使用者之姿勢資訊以外,較佳為透過訓練程式2以及程式控制部3於鏡顯示器105a、105b顯示相同資訊。
另一方面,家庭等之個人空間81中,使用者端裝置12c,提供訓練程式給在個人空間81進行訓練之使用者82c。在個人空間81使用之使用者端裝置12c,透過無線通訊與健身服102c所安裝之肌電刺激裝置連接,並控制肌電刺激裝置。使用者端裝置12c,係兼具顯示器之平板裝置等之電子機器。
圖22,係表示鏡顯示器105之構成。鏡顯示器105,具備鏡子1051、顯示控制裝置1052、顯示裝置1053、及姿勢感測器1054。顯示控制裝置1052,係遵循使用者端裝置12所執行之訓練程式,於鏡顯示器105顯示運動之影像之電腦。姿勢感測器1054,係朝向站於鏡顯示器105前之使用者82投射紅外線的同時,藉由檢測反射對象物之紅外線之紅外線感測器以及圖像感測器檢測為對象物之使用者之深度並得到距離圖像。基於該檢測結果推測使用者之姿勢,並於鏡顯示器105之顯示裝置1053顯示基於推測結果之骨骼模型等之影像。
鏡子1051,在正面側中可反射使用者82之全身之像之全身鏡之大小,且可抑制從背面側穿透紅外線及電波之情形之穿透損失為低之鏡子。顯示裝置1053係具有稍小於鏡子1051之面積程度之畫面並可大畫面地顯示相當於使用者82之全身之身體模型。例如具有相當70英吋顯示器之縱型畫面之顯示裝置。將顯示裝置1053設置於鏡子1051之背面側,則使用者82可從鏡子1051之正面側視覺辨識穿透鏡子1051之顯示裝置1053之畫面上之圖像。鏡子1051及顯示裝置1053,設置為至少畫面之上端位於使用者82之視線以上,例如設置為位於高於平均的使用者82之身高。顯示裝置1053,可使用液晶顯示裝置、有機EL顯示裝置或投影機以及螢幕之一般的影像輸出裝置。
姿勢感測器1054,係包含投射紅外線之紅外線投射器、檢測於對象物反射之紅外線之紅外線感測器、捕捉從對象物之反射光而取得圖像之CMOS感測器等之圖像感測器、指向性麥克風等所構成。姿勢感測器1054,藉由於對象物投射紅外線並紅外線感測器檢測其反射之紅外線從而測量對象物之距離(深度、向內距離),並藉由影像感測器捕捉從該對象物之反射光從而取得距離圖像。作為變形例,亦可採用將姿勢感測器1054與顯示控制裝置1052一體化之背面照射型ToF距離圖像感測器。姿勢感測器1054,例如水平地設置於從地板之高度約55cm之位置,藉由水平方向約70度以及垂直方向約60度之視角檢測使用者82之姿勢。此外,於地板描繪推薦用於使使用者納入於姿勢感測器1054之可檢測範圍之訓練區域之範圍。訓練空間,由於係設置為從鏡子1051約2.5m附近為中心之圓形狀,使其只辨識身處於該訓練空間內之使用者82,因此排除從鏡子1051約2.5m前後之距離範圍以外之檢測,僅將2.5m前後之使用者82做為檢測對象進行處理。例如,使用者82超出規定之訓練空間靠近鏡子1051,則從姿勢感測器1054之檢測對象脫離並中斷畫面,另一方面,即使使用者82之背後(訓練空間之外側)別的人經過亦不被檢測。此外,為了防止錯誤檢測,於使用者82之背後設置捲簾等之屏幕,並且,藉由沿著房間之牆壁側以相對之形式設置鏡子1051,從而為鏡子1051彼此之間為最遠離之位置關係。藉由以上,可維持高的姿勢感測器1054之檢測精確度。作為另一變形例,可取代姿勢感測器1054而於使用者82著裝所謂之陀螺感測器及電位器之機械裝置,亦可使用用於磁感測器之磁場之變動等之動作捕捉之一般檢測技術。
圖22所示之設置例中,姿勢感測器1054,係於鏡子1051之背面側中水平地設置於顯示裝置1053下方,其高度為離地約55cm。姿勢感測器1054之姿勢檢測範圍206,例如為以水平方向70度以及垂直方向60度之視角,構成使其可檢測站於離姿勢感測器1054約2.5m之位置之使用者82之全身。在此,假設於顯示裝置1053之上方設置姿勢感測器1054之情形,變成能夠以從上方俯視使用者82之角度進行檢測,此情形,由於對鏡子1051之入射角變大,因此透過鏡子1051之玻璃之姿勢檢測有受到玻璃之折射影響之疑慮。相對於此,於顯示裝置1053之下方設置姿勢感測器1054之情形,由於可水平地設置,因此可使其難以受到鏡子1051之玻璃之折射影響。此外,藉由將姿勢感測器1054設置於鏡子1051之背面側且於顯示裝置1053之下方,不僅可使姿勢感測器1054不顯眼,亦可使其不易堆積灰塵。又,於顯示控制裝置1052內設置之姿勢推測部,即使使用者82以外之人、例如對使用者82的動作給予建議之教練83侵入檢測範圍之情形,亦將檢測對象僅限定於使用者82,並進行將教練83從檢測對象排除之處理。此外,於地板上亦可描繪將教練83之站立位置限制於規定區域之標記。作為變形例,亦可為地板之位置可上下移動地調整高度之構成。使用者82運動之地板,藉由具有彈力性或緩衝性之緩衝部件構成,從而振動難以傳至旁邊區塊之使用者。相反地,設置鏡子1051之地板,係設成比使用者82運動之地板堅硬之材質,從而使用者82之運動之振動難以傳至鏡子1051,而抑制對感測器之測量之影響。
圖23,係使用姿勢感測器1054,藉由物件將使用者82之動作狀態顯示於鏡顯示器105之畫面例之圖。顯示裝置1053之畫面中,於右下角顯示動作模型212,並藉由動作模型212之動作表示使用者82應進行之動作。又,動作模型212,亦可為藉由攝影機109攝影之教練之直播或存檔之示範影像。該圖式係對應於稱作「EXPANDER」(擴胸)之擴縮雙臂之動作之畫面例。用於表示對應於藉由姿勢檢測器1054檢測之使用者82之雙手之位置之雙圓形物件之第1位置狀態圖像220a及第2位置狀態圖像220b以黃色表示,若使用者82張開雙臂,則第1位置狀態圖像220a、第2位置狀態圖像220b以追隨於使用者82之雙手之形式往橫方向張開而移動,且變化成橘色。此時,表示動作狀態之二重菱形物件之動作狀態圖像222,亦追隨於使用者82之雙臂之動作往橫方向拉伸而變形。當雙臂到達張開最大之位置則第1位置狀態圖像220a及第2位置狀態圖像220b變回黃色,且早於下個動作從動作狀態圖像222分離只有框形狀之菱形物件向橫方向收縮而變形從而引導下個收縮之動作。
若使用者82收縮雙臂,則第1位置狀態圖像220a及第2位置狀態圖像220b以追隨於使用者82之雙手之形式收縮而朝向中央移動,且變化成橘色。此時,表示動作狀態之動作狀態圖像222,亦追隨於使用者82之雙臂之動作收縮而變形。當雙臂到達收縮到底之位置則第1位置狀態圖像220a及第2位置狀態圖像220b變回黃色,且在下個動作之前,第1位置狀態圖像220a及第2位置狀態圖像220b往雙手之移動目標位置移動從而引導下個動作且動作狀態圖像222亦追隨於第1位置狀態圖像220a及第2位置狀態圖像220b而移動。此外,只有框形狀之菱形物件從動作狀態圖像222分離而以往橫方向伸展之方式變形從而引導下個動作為伸展雙臂之動作。
如此,於使用者82應張開雙臂之時機在使用者82之動作之前展示從動作狀態圖像222分離框形狀於橫方向張開之動作,於使用者82應收縮雙臂之時機在使用者82之動作之前展示從動作狀態圖像222分離框形狀於橫方向收縮之動作。此外,第1位置狀態圖像220a、第2位置狀態圖像220b,亦在使用者82之動作之前往目標位置移動。如此,使用者82可視覺性地以直覺掌握下個應進行之方向而引導,同時藉由亦追隨實際之使用者82之動作將動作狀態視覺化,使用者82可容易視覺性地掌握自己的動作。其他的動作亦藉由相同的畫面,使用者82之動作目標及動作狀態藉由動作模型212或位置狀態圖像220、動作狀態圖像222等表示。在此,以圖1之影像數據2B之例進行說明,將表示訓練動作之特效影像於圖23之物件之背景一併顯示,則使用者82亦可從其特效影像認知下個應進行之動作。
於畫面右上,藉由圓形量規(gauge)表示到達規定動作之規定次數為止之剩餘次數,且亦藉由其圓形量規之中所顯示之數字表示剩餘次數。藉由使用如該圖之物件之顯示,顯示各訓練項目以及熱身、調節、冷卻等之各選單。
圖24,係表示第1~第4之畫面例。該圖(a)之第1畫面例為「SQUAT&FLY」(深蹲&飛姿)之畫面,上半身為手肘彎曲90度之狀態下舉起手臂,雙臂閉起並張開,下半身為配合閉起手臂之動作蹲下,配合張開動作站起之動作。亦即,在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4秒間一邊閉起雙臂一邊進行蹲下之動作,2秒間暫時停止之後,再次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4秒間一邊張開雙臂一邊進行站起之動作,接著2秒之暫時停止。此時,使用者特別意識大腿部、大胸肌、背闊肌。此外,上半身係因應於手臂(肩)之水平方向打開時之移動範圍之角度而變化位置狀態圖像220之位置以及顏色、或動作狀態圖像222之顏色以及形狀。此外,下半身係因應從膝蓋至腰部之大腿部與水平面之角度而變化位置狀態圖像220之位置以及顏色、或動作狀態圖像222之顏色以及形狀。以上之動作為1組,重複8組後,為15秒之暫時停止期間、與施加頻率2Hz之電刺激15秒之期間之合計30秒之休息。
該圖(b)之第2畫面例為「SQUAT&LAT-PULLDOWN」(深蹲&背闊肌下拉)之畫面。在此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4秒間一邊放下雙臂一邊進行蹲下之動作,2秒之暫時停止之後,再次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4秒間一邊伸展兩肘並向上方張開雙臂一邊進行站起動作,接著2秒之暫時停止。此時,使用者特別意識大腿部、大胸肌、背闊肌。此外,上半身係因應手臂之上升下降動作之上臂之移動範圍之角度而變化位置狀態圖像220之位置以及顏色、或動作狀態圖像222之顏色以及形狀。此外,下半身係因應從膝蓋至腰部之大腿部與水平面之角度而變化位置狀態圖像220之位置以及顏色、或動作狀態圖像222之顏色以及形狀。以上之動作為1組,重複8組後,為15秒之暫時停止期間、與施加頻率2Hz之電刺激15秒之期間之合計30秒之休息。
該圖(c)之第3畫面例為「SQUAT&ARM CURL」(深蹲&彎舉)之畫面。在此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4秒間一邊舉起雙前臂一邊進行蹲下之動作,2秒之暫時停止之後,再次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4秒間一邊放下雙前臂一邊進行站起動作,接著2秒之暫時停止。此時,使用者特別意識大腿部、肱二頭肌、肱三頭肌。此外,上半身係因應前臂之上升下降動作之移動範圍之角度而變化位置狀態圖像220之位置以及顏色、或動作狀態圖像222之顏色以及形狀。此外,下半身係因應從膝蓋至腰部之大腿部與水平面之角度而變化位置狀態圖像220之位置以及顏色、或動作狀態圖像222之顏色以及形狀。以上之動作為1組,重複8組後,為15秒之暫時停止期間、與施加頻率2Hz之電刺激15秒之期間之合計30秒之休息。
該圖(d)之第4畫面例為「CHEST PRESS」(推胸)之畫面。在此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4秒間進行使雙前臂維持水平狀態往前推出之動作,2秒之暫時停止之後,再次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4秒間進行使兩前臂維持水平狀態往後方拉回之動作,接著2秒之暫時停止。此時,使用者特別意識大腿部、背闊肌、腹直肌。此外,因應使雙前臂維持水平狀態前後移動之移動量(例如,前臂之中點從對齊肩膀之位置至手臂可伸展之位置之範圍之移動量)而變化位置狀態圖像220之位置以及顏色、或動作狀態圖像222之顏色以及形狀。以上之動作為1組,重複8組後,為15秒之暫時停止期間、與施加頻率2Hz之電刺激15秒之期間之合計30秒之休息。
圖25,係表示第5~第8之畫面例。該圖(a)之第5畫面例為圖23亦表示之「EXPANDER」(擴胸)之畫面。在此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4秒間進行從閉起雙臂之狀態向左右張開之動作,2秒之暫時停止之後,再次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4秒間進行閉起雙臂之動作,接著2秒之暫時停止。此為1組,重複5組後,接著重複5組使右臂為斜上左臂為斜下而傾斜地開合雙臂之動作,最後重複5組使左臂為斜上右臂為斜下而傾斜地開合雙臂之動作。此時,使用者特別意識大腿部、背闊肌、腹直肌。此外,因應手臂之水平方向之移動角度而變化位置狀態圖像220之位置以及顏色、或動作狀態圖像222之顏色以及形狀。之後,為15秒之暫時停止期間、與施加頻率2Hz之電刺激15秒之期間之合計30秒之休息。
該圖(b)之第6畫面例為「LUNGE TWIST」(旋轉弓箭步)之畫面。在此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4秒間進行一邊扭腰一邊蹲下之動作,2秒之暫時停止之後,再次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4秒間進行一邊返回腰的扭轉一邊站起之動作,接著2秒之暫時停止。此為1組,重複8組後,接著6秒之間左右腳交換於相反方向重複8組扭腰之動作。此時,使用者特別意識大腿部、腹直肌、腹斜肌。此外,因應以身體之中心之垂直線為軸肩膀於水平方向旋轉之移動角度來變化位置狀態圖像220之位置以及顏色、或動作狀態圖像222之顏色以及形狀。之後,為15秒之暫時停止期間、與施加頻率2Hz之電刺激15秒之期間之合計30秒之休息。
該圖(c)之第7畫面例為「LUNGE SIDE VENT」(弓箭步側彎)之畫面。在此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4秒間進行一邊將上半身往單側傾倒一邊蹲下之動作,2秒之暫時停止之後,再次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4秒間進行一邊返回上半身一邊站起之動作,接著2秒之暫時停止。此為1組,重複8組後,接著6秒之間左右腳交換重複8組一邊將上半身往相反方向傾倒一邊蹲下之動作。此時,使用者特別意識大腿部、腹直肌、腹斜肌。此外,因應兩肩連結之線往側向傾斜移動之相對於水平面之傾斜角度而變化位置狀態圖像220之位置以及顏色、或動作狀態圖像222之顏色以及形狀。之後,為15秒之暫時停止期間、與施加頻率2Hz之電刺激15秒之期間之合計30秒之休息。
該圖(d)之第8畫面例為「KICKBACK」(後方伸展)之畫面。在此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4秒間進行以手肘為中心將兩前臂由下往前方舉起而旋轉之動作,2秒之暫時停止之後,再次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4秒間進行放下兩前臂於下方之動作,接著2秒之暫時停止。此時,使用者特別意識大腿部、肱二頭肌、肱三頭肌。此外,因應以手肘為中心之前臂之前後方向之旋轉角度而變化位置狀態圖像220之位置以及顏色、或動作狀態圖像222之顏色以及形狀。以上動作為1組,重複8組後,為15秒之暫時停止期間、與施加頻率2Hz之電刺激15秒之期間之合計30秒之休息。
圖26,係表示第9~第11之畫面例。該圖(a)之第9畫面例為「PUNCH」(拳擊)之畫面。在此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5秒間固定姿勢,在施加頻率4Hz之電刺激10秒間於指定之方向進行出拳之動作,接著3秒之暫時停止。此時,因應手是否伸至規定之複數之空中位置之中所指定之位置而變化位置狀態圖像220之位置以及顏色。以上動作為1組,重複5組後,從上半身至下半身施予每次20秒頻率2Hz之電刺激,合計60秒之冷卻後,結束運動程式。
該圖(b)之第10畫面例為「KNEE&ELBOW」(肘碰膝)之畫面。在此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5秒間固定姿勢,在施加頻率4Hz之電刺激10秒間重複將肘與膝靠近之動作,接著3秒之暫時停止。此時,因應肘與膝之間之距離是否為規定值以內而變化位置狀態圖像220之顏色。以上動作為1組,重複5組後,從上半身至下半身施予每次20秒頻率2Hz之電刺激,合計60秒之冷卻後,結束運動程式。
該圖(c)之第11畫面例為「HIGH KNEE」(抬膝)之畫面。在此施加頻率20Hz之電刺激5秒間固定姿勢,在施加頻率4Hz之電刺激10秒間進行提腿衝刺之動作,接著3秒之暫時停止。此時,因應膝蓋之位置是否提高至規定之高度而變化位置狀態圖像220之顏色。以上動作為1組,重複5組後,從上半身至下半身施予每次20秒頻率2Hz之電刺激,合計60秒之冷卻後,結束運動程式。
如上,藉由位置狀態圖像220或動作狀態圖像222等之狀態物件218之形狀或顏色、配置之變化,表示次數、時間、位置、距離、角度、範圍等,可對使用者視覺地表示動作狀況以及動作是否適切。使用者藉由視覺辨識圖形之變化,不僅身體亦可從視覺直覺地掌握運動之負荷。
以上之例中,在健身房80中,藉由內建於鏡顯示器105之姿勢感測器1054,於鏡顯示器105之顯示裝置1053顯示生成之狀態物件218;在沒有鏡顯示器105之個人空間81亦可進行相同的訓練。亦即,使用者端裝置12c可利用內建於其他之電子機器之各種感測器而檢測使用者之姿勢,並可基於其將生成之狀態物件218,如圖23之例,顯示於使用者端裝置12c之顯示畫面13c、個人空間81所具有之電視等之大型顯示器。藉此,身處於個人空間81之使用者,參照動作模型212或教練之示範影像之示範動作的同時,以狀態物件218確認自己的姿勢與相關之下個動作之方向,可有效地訓練。
此外,以上之例中,對檢測使用者之姿勢之感測器進行詳述,藉由利用其以外之各種感測器,可活用於收集訓練中之使用者之資訊、教練之即時之指導、對訓練後之使用者提供建議、訓練程式之改善等。例如,若活用測量心跳、體溫、血壓、血糖值等之生物數據之生物感測器,可精緻地掌握訓練中之使用者之身體之狀況,因應其進行指導等。此外,於特定之使用者之生物數據發生異常之情形,自動地、或者、接收其警報通知之指導者以手動,可緊急停止該使用者之EMS裝置102。本實施型態之訓練中,由於使用者於上半身以及下半身著裝EMS裝置102,因此適合於EMS裝置102設置此種生物感測器。尤其,本實施型態之EMS裝置102係構成為與肌膚接觸面積大的健身服,因此可在適於各生物數據測量之身體各處設置各生物感測器,可高精準度地取得各種種類之生物數據。相同地,藉由將檢測加速度感測器或角加速度感測器等之使用者之動作之感測器,設於上半身以及下半身之EMS裝置102之各部位,從而可精緻地掌握使用者之各部位之動作。基於此等之感測器,檢測使用者跌倒之情形,與上述之生物數據異常之情形相同,可緊急停止EMS裝置102。EMS裝置102外之感測器,藉由平板或智慧型手機等之圖像感測器攝影訓練中之使用者之動作,從而可活用於透過基於如上述之例所說明之即時之姿勢檢測或跌倒檢測、影像之運動解析演算法的建議資訊之生成等。此外,亦可活用使用者進行訓練時之溫度、濕度、日照量等之測量數據。
此外,如圖27所示,加入於收集訓練中之使用者之各種之資訊之感測器,或者亦可取代其而設置收集訓練中之教練之各種資訊之感測器111。感測器111,檢測教練之動作或手勢,主要目的為透過身處健身房80之現場之使用者及/或身處於個人空間81之遠端之使用者著裝之機械刺激裝置104a、104b、104c(以下,總稱為機械刺激裝置104),給予力、振動、動作等之機械刺激。
感測器111之方式、種類、設置場所、設置態樣為任意。例如,檢測教練之拍胸動作之情形,感測器111係可藉由可檢測教練著裝之健身服之胸之部位所安裝之壓電感測器或按壓按鈕等之力之裝置而構成。此外,教練拍打自己之胸之動作、教練(透過畫面)拍打使用者之肩之動作、其他之教練之手勢,係攝影機109為可兼用的圖像感測器作為感測器111利用,藉由取得之圖像適用習知的圖像辨識技術而可檢測。進一步,教練之動作或手勢,亦可將教練之手臂或臉等所著裝之加速度感測器或慣性感測器作為感測器111利用而檢測。亦可將關於圖22所示之使用者之姿勢檢測用之姿勢感測器1054,作為教練之姿勢檢測用之感測器111利用,從教練之姿勢檢測手勢等。又,加入於以上之感測器111,或者亦可取代其而藉由教練端裝置12d及/或指導者端裝置12e上之操作,於全部或一部分之使用者之機械刺激裝置104之全體或指定部位指示給予之機械刺激。
感測器111測量之教練之各種之資訊,係連同訓練程式2所含之EMS指示數據2A輸入至訓練控制伺服器301之訓練控制部3011。訓練控制部3011,係基於從感測器111輸入之各種之測量數據,生成控制數據從而於身處於健身房80之現場使用者及/或身處於個人空間81之遠端使用者之全部或一部分之機械刺激裝置104之全體或指定部位給予機械刺激。
又,加入機械刺激,或者亦可取代其而訓練控制部3011,係基於從感測器111輸入之各種之測量數據,生成控制數據從而於身處於健身房80之現場使用者及/或身處於個人空間81之遠端使用者之全部或一部分之EMS裝置102之全體或指定部位給予電刺激。此外,感測器111測量之教練之各種之資訊,亦可輸入至影片伺服器302之影像控制部3B及/或聲音控制部3C。例如,感測器111檢測到如上述之教練拍打胸之動作之情形,影像控制部3B在使用者端裝置12之顯示畫面13上使教練之胸之部分發光,進行從胸之部分飛散汗水等之影像上之演出,聲音控制部3C從使用者端裝置12之揚聲器14進行發出拍胸音及其他音效等之聲音上之演出。
使用者著裝機械刺激裝置104之方式、種類、設置部位、設置態樣為任意。例如,如上述之教練拍胸之情形,為了對使用者之胸亦給予相同的感觸,藉由可給予使用者著裝之健身服之EMS裝置102之胸之部位所安裝之壓電元件、振動裝置、觸覺裝置(haptics device)等之物理力、振動、移動等之機械刺激之任意之裝置,可構成機械刺激裝置104。
根據以上之構成,同步於感測器111檢測之教練之動作或手勢等之各種之資訊(或者,基於教練端裝置12d及/或指導者端裝置12e上之操作),可即時對使用者給予機械刺激(或者,可給予電刺激,進行影像上之演出、進行聲音上之演出),因此可演出與教練之統一感、訓練中之振奮感、對訓練之沉浸感,可實現高的訓練效果。
圖28,係代表性地表示變形例之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裝置所實現之運動控制系統之構成。以下,對與圖1共通之構成省略說明。
程式控制部3,係藉由使用者端裝置12、機器資訊取得部108、指導者端裝置12e,具備對執行中之訓練程式2進行各種之調整之EMS控制部3A、影像控制部3B、聲音控制部3C。EMS控制部3A,係平時直接輸出儲存於訓練程式2之EMS指示數據2A,指導者端裝置12e進行緊急停止等之操作之情形,中止對全部或指定之一部分之使用者提供EMS指示數據2A,安全地停止給予該使用者之電刺激。
通訊部4,為了透過網路19與遠端之使用者通訊,具備同步訊號生成部401、傳送部402、及接收部403。同步訊號生成部401,係生成用於同步經過程式控制部3之EMS指示數據、影像數據、聲音數據之同步訊號。傳送部402,係藉由同步訊號生成部401附加生成之同步訊號,傳送EMS指示數據、影像數據、聲音數據。接收部403,係透過網路19從遠端之使用者端裝置12c或機器資訊取得部108c接收各種數據。
於圖29,表示以同步訊號生成部104生成之同步訊號、及以傳送部402生成之傳送訊號之例。首先,從程式控制部3輸入至通訊部4之EMS指示數據、影像數據、聲音數據,係各別分割成一定時間長之封包。圖示之例中,EMS指示數據分割成三個時間連續之封包E#1、E#2、E#3,影像數據分割成三個時間連續之封包V#1、V#2、V#3,聲音數據分割成三個時間連續之封包A#1、A#2、A#3。在此,後標「#1」「#2」「#3」,意指將各數據應提供至遠端之使用者之時機。亦即,標有後標「#1」之三個封包E#1、V#1、A#1,標有後標「#2」之三個封包E#2、V#2、A#2,標有後標「#3」之三個封包E#3、V#3、A#3,係應各別以相同的時機提供至遠端之使用者。以下,將此等之時機各別以T1、T2、T3表示。如上所述,此等之數據間之同步以高精準度實現之情形,遠端之使用者彷彿如在健身房80訓練般沉浸於訓練。
圖29(A),係傳送部402,並列(平行)地傳送EMS指示數據、影像數據、聲音數據之情形,同步訊號生成部401,於各數據之各封包之前排插入表示提供時機之同步訊號之例。於提供時機為T1之各封包E#1、V#1、A#1之前排,插入表示其時機之相同之同步訊號S1;於提供時機為T2之各封包E#2、V#2、A#2之前排,插入表示其時機之相同之同步訊號S2;於提供時機為T3之各封包E#3、V#3、A#3之前排,插入表示其時機之相同之同步訊號S3。據此,此例中,同步訊號生成部401以1封包之頻率生成同步訊號。又,同步訊號S1~S3,只要在接收側可配合三個數據之時機即可,不需三個數據必定為相同的訊號。例如,於EMS指示數據之同步訊號S1,寫入從程式開始時間之經過時間等之詳細的提供時機,另一方面,於影像數據、聲音數據之同步訊號S1’,藉由僅寫入關連於同步訊號S1之資訊,從而在接收側取得同步訊號S1與S1’之同步,且從同步訊號S1可取得詳細的提供時機。
圖29(B),係取代如圖29(A)於每1個封包插入同步訊號,將大於1之任意整數作為N,每N封包插入同步訊號之例。於提供時機T1之封包之前插入同步訊號S1後,暫時不插入同步訊號並連續傳送到「#N」(提供時機TN)之封包為止,於「#N+1」(提供時機TN+1)之封包之前插入同步訊號S2。據此,此例中,同步訊號生成部401以N封包之頻率生成同步訊號。根據此例,每N封包可取得各數據之同步。雖然取決於網路19之環境,但於1封包中數據間鮮少發生顯著的傳輸延遲差,如此例中每複數封包取得同步則充足的情形較常見。
圖29(C),係於傳送部402串聯(序列)地傳送EMS指示數據、影像數據、聲音數據之情形,同步訊號生成部401,於由三個數據中之相同時機之三個封包所構成之基本封包群之前排插入同步訊號之例。亦即,同步訊號S1,係插入於由提供時機為T1之三個封包E#1、V#1、A#1所構成之基本封包群之前排;同步訊號S2,係插入於由提供時機為T2之三個封包E#2、V#2、A#2所構成之基本封包群之前排;同步訊號S3,係插入於由提供時機為T3之三個封包E#3、V#3、A#3所構成之基本封包群之前排。據此,此例中,同步訊號生成部401以3封包(1基本封包群)之頻率生成同步訊號。
圖29(D),係取代如圖29(C)於每1基本封包群插入同步訊號,於每N基本封包群插入同步訊號之例。於提供時機T1之基本封包群之前插入同步訊號S1後,暫時不插入同步訊號並連續傳送到「#N」(提供時機TN)之基本封包群為止,於「#N+1」(提供時機TN+1)之基本封包群之前插入同步訊號S2。據此,此例中,同步訊號生成部401以3N封包(N基本封包群)之頻率生成同步訊號。根據此例,與圖29(B)相同,每N封包可取得各數據之同步。
以上,圖29中表示單純的平行傳輸與序列傳輸之例,但更複雜的傳輸方法,例如,在傳送側以及接收側使用任意之複數之天線之MIMO傳輸亦可適用上述之技術思想。無論何種傳輸方法,只要將用於同步不同種類之數據(EMS指示數據、影像數據、聲音數據)之同步訊號嵌入至傳送訊號,並在接收側基於同步訊號可依規定之時間順序整理排列各數據即可。
通訊部5,係在遠端使用者之個人空間81中,透過網路19與健身房80之通訊部4之間通訊。與通訊部4之構成要件對應,通訊部5,係具備數據同步部501、接收部502、及傳送部503。此等之通訊部5之功能,可藉由平板電腦或智慧型手機等之泛用之通訊機器所構成之使用者端裝置12c實現。接收部502,係接收從傳送部402所傳送之附加同步訊號之EMS指示數據、影像數據、聲音數據。數據同步部501,係基於接收之同步訊號,使EMS指示數據、影像數據、聲音數據同步。傳送部503,係將從使用者端裝置12c或機器資訊取得部108c之各種數據傳送至接收部403。
數據同步部501,基於接收之同步訊號,進行與圖29所示之處理相反之處理。亦即,即使接收圖29(A)~(D)之任何態樣之訊號,先識別同步訊號S1等,以其為基準將EMS指示數據、影片數據、聲音數據之各封包進行配置於合適提供時機T1、T2、T3之處理。藉此,封包E#1、V#1、A#1同步於提供時機T1,封包E#2、V#2、A#2同步於提供時機T2,封包E#3、V#3、A#3同步於提供時機T3。如此,亦可對身處於遠端之個人空間81之使用者提供取得同步之電刺激(EMS裝置102c)、影像(顯示畫面13c)、聲音(揚聲器14c)。
此外,遠端之使用者從訓練程式2之途中參加之情形,亦藉由數據同步部501之作用,可與其他使用者同步進行訓練。亦即,於訓練程式2執行中以規定之頻率生成之同步訊號依序為S1、S2、S3…之情形,在第n個之同步訊號Sn傳送之時機從途中參加之使用者,只要基於其同步訊號Sn從同步之第n個封包E#n、V#n、A#n開始執行訓練程式2即可。此時,由於同步訊號Sn之識別及第n個封包之識別之處理,雖然可能發生最多數秒左右之延遲,而不造成大的問題。即使對教練或其他使用者造成延遲,因該使用者接收之封包有取得同步,故使用者不會察覺有延遲。有一點,關於圖17前述之與教練之「呼叫及回應(call & response)」之交流中雖會出現延遲之影響,但此為基於多數之使用者之回應表示訓練之熱烈之程度者,即使有數秒程度之延遲亦不會造成大問題。
又,在實施型態說明之各裝置之功能構成藉由硬體資源或軟體資源,或者藉由硬體資源與軟體資源之協作可實現。硬體資源可利用處理器、ROM、RAM、其他LSI。軟體資源可利用操作系統、應用程式等之程式。 [產業利用性]
本發明,係關於伴隨給予電刺激之訓練相關之情報之通訊。
2:訓練程式 2A:EMS指示數據 2B:影像數據 2C:聲音數據 3:程式控制部 3A:EMS控制部 3B:影像控制部 3C:聲音控制部 4:通訊部 5:通訊部 12a~12c:使用者端裝置 12d:教練端裝置 12e:指導者端裝置 13a~13c:顯示畫面 14a~14c:揚聲器 15a~15c:操作部 19:網路 80:健身房 81:個人空間 100:運動控制系統 102a~102c:EMS裝置 103a~103c:腳踏車 104:機械刺激裝置 105:鏡顯示器 108a~108c:機器資訊取得部 109:攝影機 110:麥克風 111:感測器 301:訓練控制伺服器 302:影片伺服器 401:同步訊號生成部 402:傳送部 403:接收部 501:數據同步部 502:接收部 503:傳送部 832:回應按鈕 841:回應顯示部 843:緊急停止按鈕 1035:發光部 1054:姿勢感測器 3011:訓練控制部 3012:同步訊號生成部 3013:訓練資訊傳送部 3021:同步訊號生成部 3022:影片傳送部
[圖1]係代表性地表示實現實施型態之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裝置之運動控制系統之構成之圖。 [圖2]係表示在同步訊號生成部生成之同步訊號與在傳送部生成之傳送訊號之例之圖。 [圖3]係代表性地表示使用者於訓練中著裝之健身服之外觀之圖。 [圖4]係代表性地表示健身服中之上半身用衣服部之電極之配置以及配線之圖。 [圖5]係代表性地表示健身服中之下半身用衣服部之電極之配置以及配線之圖。 [圖6]係表示健身服之控制單元之功能構成之方塊圖。 [圖7]係表示腳踏車之一構成例之圖。 [圖8]係表示在健身房複數之使用者以腳踏車訓練之情景之圖。 [圖9]係表示腳踏車之另一構成例之圖。 [圖10]係表示混合訓練之優良效果之圖。 [圖11]係表示混合訓練之優良效果之圖。 [圖12]係表示訓練開始前之訓練說明畫面之例之圖。 [圖13]係表示訓練之準備畫面之圖。 [圖14]係表示訓練之準備畫面之圖。 [圖15]係表示訓練之準備畫面之圖。 [圖16]係表示指導者開始全體訓練與各組訓練之畫面之圖。 [圖17]係表示訓練畫面之例之圖。 [圖18]係表示訓練畫面之例之圖。 [圖19]係表示於訓練結束後在使用者端裝置所顯示之各種畫面例之圖。 [圖20]係表示於訓練結束後在使用者端裝置所顯示之各種畫面例之圖。 [圖21]係表示藉由變形例之運動控制系統之訓練之一態樣之圖。 [圖22]係表示鏡顯示器之構成之圖。 [圖23]係將使用者之動作狀態藉由物件顯示之畫面例之圖。 [圖24]係表示運動畫面例之圖。 [圖25]係表示運動畫面例之圖。 [圖26]係表示運動畫面例之圖。 [圖27]係代表性地表示設有收集教練之各種之資訊之感測器的運動控制系統之構成之圖。 [圖28]係代表性地表示實現變形例之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裝置之運動控制系統之構成。 [圖29]係表示在變形例之同步訊號生成部生成之同步訊號、與在傳送部生成之傳送訊號之例之圖。
2:訓練程式
2A:EMS指示數據
2B:影像數據
2C:聲音數據
3:程式控制部
3B:影像控制部
3C:聲音控制部
4:通訊部
5:通訊部
12a~12c:使用者端裝置
12d:教練端裝置
12e:指導者端裝置
13a~13c:顯示畫面
14a~14c:揚聲器
15a~15c:操作部
19:網路
80:健身房
81:個人空間
100:運動控制系統
102a~102c:EMS裝置
103a~103c:腳踏車
108a~108c:機器資訊取得部
109:攝影機
110:麥克風
301:訓練控制伺服器
302:影片伺服器
403:接收部
501:數據同步部
502:接收部
503:傳送部
3011:訓練控制部
3012:同步訊號生成部
3013:訓練資訊傳送部
3021:同步訊號生成部
3022:影片傳送部

Claims (10)

  1. 一種電刺激訓練資訊傳送裝置,其特徵係具備: 影像數據提供部,係提供於訓練中使用者觀看之影像數據; 電刺激指示數據提供部,係提供於訓練中由使用者穿戴之電刺激裝置給予之電刺激之指示數據; 同步訊號生成部,係生成用於同步該影像數據與該指示數據之同步訊號;及 傳送部,係傳送該影像數據以及該同步訊號。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電刺激訓練資訊傳送裝置,其中,該傳送部,係於該影像數據與該指示數據之雙方插入該同步訊號並傳送。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電刺激訓練資訊傳送裝置,其中,該同步訊號生成部,係以規定的頻率生成該同期訊號。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所述之電刺激訓練資訊傳送裝置,其中,該影像數據,係包含指導使用者應進行的訓練之教練影像; 該影像數據以及該指示數據之提供,係基於與該教練相異之指導者之操作而開始。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所述之電刺激訓練資訊傳送裝置,其中,具備聲音數據提供部,係於訓練中提供使用者收聽之聲音數據; 該同步訊號生成部,係生成用於同步該影像數據、該聲音數據以及該指示數據之同步訊號; 該傳送部,係傳送該影像數據、該聲音數據以及該同步訊號。
  6. 一種電刺激訓練資訊接收裝置,其特徵係具備: 接收部,係接收於訓練中使用者觀看之影像數據,及用於同步該影像數據與於訓練中由使用者穿戴之電刺激裝置給予之電刺激之指示數據之同步訊號;及 數據同步部,係基於該同步訊號,使該影像數據與該指示數據同步。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電刺激訓練資訊接收裝置,其中,該影像數據,係包含指導使用者應進行的訓練之教練影像;並 具備想法顯示部,係基於訓練中之使用者之操作對該教練顯示想法。
  8. 一種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裝置,其特徵係具備: 影像數據提供部,係提供於訓練中使用者觀看之影像數據; 電刺激指示數據提供部,係提供於訓練中由使用者穿戴之電刺激裝置給予之電刺激之指示數據; 同步訊號生成部,係生成用於同步該影像數據與該指示數據之同步訊號; 傳送部,係傳送該影像數據以及該同步訊號; 接收部,係接收該影像數據以及該同步訊號;及 數據同步部,係基於該同步訊號,使該影像數據與該指示數據同步。
  9. 一種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方法,其特徵係具備: 影像數據提供步驟,係提供於訓練中使用者觀看之影像數據; 電刺激指示數據提供步驟,係提供於訓練中由使用者穿戴之電刺激裝置給予之電刺激之指示數據; 同步訊號生成步驟,係生成用於同步該影像數據與該指示數據之同步訊號; 傳送步驟,係傳送該影像數據以及該同步訊號; 接收步驟,係接收該影像數據以及該同步訊號;及 數據同步步驟,係基於該同步訊號,使該影像數據與該指示數據同步。
  10. 一種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程式,經由電腦載入該程式執行: 影像數據提供步驟,係提供於訓練中使用者觀看之影像數據; 電刺激指示數據提供步驟,係提供於訓練中由使用者穿戴之電刺激裝置給予之電刺激之指示數據; 同步訊號生成步驟,係生成用於同步該影像數據與該指示數據之同步訊號; 傳送步驟,係傳送該影像數據以及該同步訊號; 接收步驟,係接收該影像數據以及該同步訊號;及 數據同步步驟,係基於該同步訊號,使該影像數據與該指示數據同步。
TW110137813A 2020-10-19 2021-10-12 電刺激訓練資訊傳送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接收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方法、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程式 TW20222881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75555 2020-10-19
JP2020175555 2020-10-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8814A true TW202228814A (zh) 2022-08-01

Family

ID=812904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7813A TW202228814A (zh) 2020-10-19 2021-10-12 電刺激訓練資訊傳送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接收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方法、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程式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085491A1 (zh)
TW (1) TW202228814A (zh)
WO (1) WO202208549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3328A (zh) * 2023-12-26 2024-01-30 南京麦豆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阴道松弛评估训练系统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12724B (zh) * 2024-01-23 2024-04-12 南京麦豆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女性阴道松弛状态的私密评估方法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40926B2 (ja) * 2004-08-27 2011-12-21 学校法人 久留米大学 バーチャル映像を利用した筋肉電気刺激システム
JP2014079329A (ja) * 2012-10-15 2014-05-08 Nikon Corp 着用型筋力検出具、制御装置および筋力検出システム
JP6544142B2 (ja) * 2014-08-26 2019-07-17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理化学研究所 脳波信号処理装置、脳波信号処理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CN104939815B (zh) * 2015-07-15 2017-09-15 张鸣生 综合反馈式肺康复评估治疗仪
WO2019172297A1 (ja) * 2018-03-06 2019-09-12 株式会社Mtg 電気刺激装置用フィットネスウェア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73328A (zh) * 2023-12-26 2024-01-30 南京麦豆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阴道松弛评估训练系统及方法
CN117473328B (zh) * 2023-12-26 2024-03-15 南京麦豆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阴道松弛评估训练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85491A1 (ja) 2022-04-28
JPWO2022085491A1 (zh) 2022-04-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36213B2 (en)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garments
US11246213B2 (en) Physiological monitoring garments
US10258092B2 (en) Garments having stretchable and conductive ink
US10045439B2 (en) Garments having stretchable and conductive ink
EP2895050B1 (en) Wearable communication platform
US8948839B1 (en) Compression garments having stretchable and conductive ink
TW202228814A (zh) 電刺激訓練資訊傳送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接收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裝置、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方法、電刺激訓練資訊通訊程式
WO2015108700A1 (en) Sensor-based evaluation and feedback of exercise performance
JP2018510040A (ja) スマートな機能を有する衣料品
CN106021913A (zh) 交互式运动设备系统
CN109646876B (zh) 一种基于虚拟场景共享的跑步机及其健身方法
TW201939353A (zh) 運動室的設置構造以及運動室的設置方法
KR20110124324A (ko) 운동 시스템 및 통신을 위한 방법
WO2016009277A1 (en) Garments having stretchable and conductive ink
US20220203086A1 (e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itness wear
CN105706095A (zh) 运动活动会话和群组
WO2022061250A2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managed training and rehabilitation via electrical stimulation
JP7178786B2 (ja) 運動制御システム
CN208259696U (zh) 智能服装及具有该智能服装的智能交互系统
WO2019120275A1 (zh) 基于物联网的便携式智能健身设备、运动系统及其应用方法
WO2019172298A1 (ja) 運動ブースの設置構造および方法
CN109621310A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主动康复训练系统
CN214597000U (zh) 一种自主锻炼型户外健身器材
CN116271698A (zh) 一种交互式运动健康系统
CN117379069A (zh) 人工智能辅助个人训练系统、个人训练装置和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