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8730A - 用於治療病毒感染的化合物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於治療病毒感染的化合物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8730A
TW202228730A TW110132929A TW110132929A TW202228730A TW 202228730 A TW202228730 A TW 202228730A TW 110132929 A TW110132929 A TW 110132929A TW 110132929 A TW110132929 A TW 110132929A TW 202228730 A TW202228730 A TW 202228730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cetylglucosamine
derivative
vitamin
infection
medicamen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2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米爾 E 哈森
約瑟夫 哈桑 艾瑪德 卡利里
Original Assignee
艾米爾 E 哈森
約瑟夫 哈桑 艾瑪德 卡利里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艾米爾 E 哈森, 約瑟夫 哈桑 艾瑪德 卡利里 filed Critical 艾米爾 E 哈森
Publication of TW202228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8730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70Carbohydrates; Sugars;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31/7008Compounds having an amino group directly attached to a carbon atom of the saccharide radical, e.g. D-galactosamine, ranimust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45/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active ingredi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A61K31/00 - A61K41/00
    • A61K45/06Mixtures of active ingredients without 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e.g. antiphlogistics and cardia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1/00Antiinfectives, i.e. antibiotics, antiseptics, chemotherapeutics
    • A61P31/12Antivirals
    • A61P31/14Antivirals for RNA virus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Virology (AREA)
  • Communicable Diseases (AREA)
  • Onc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Saccharide Compound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治療因病毒感染(包括流感、鼻病毒或β冠狀病毒感染(諸如人類冠狀病毒,諸如SARS冠狀病毒、MERS冠狀病毒及COVID-19))產生之症狀或後遺症之化合物及方法,該症狀或後遺症包括與病毒感染相關聯之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Description

用於治療病毒感染的化合物及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用於治療因病毒感染(包括流感、鼻病毒或β冠狀病毒感染(諸如人類冠狀病毒,諸如SARS冠狀病毒、MERS冠狀病毒及COVID-19))產生之症狀或後遺症之化合物及方法,該症狀或後遺症包括與病毒感染相關聯之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
病毒感染是人類群體中最普遍健康風險中之一者。病毒感染源自各種病毒,包括流感、冠狀病毒、鼻病毒、諾羅病毒(norovirus)、輪狀病毒、發疹病毒、肝病毒及類似者。因病毒感染產生之疾病之嚴重度範圍可自最小或輕微症狀至致死臨床結果。冠狀病毒,尤其β冠狀病毒為一組相關RNA病毒,其可影響人類且可引起範圍自輕微至致死之呼吸道感染。引起人類疾病之β冠狀病毒(人類冠狀病毒,HCoV)包括指定為SARS-CoV-1 (SARS)、MERS-CoV (MERS)、HCoV-HKU1、HCoV-NL63、HCoV-OC43、HCoV-229E及最近SARS-CoV-2 (COVID-19)之七個成員。人類中之輕微疾病包括普通感冒(其由冠狀病毒引起及亦由其他病毒,主要鼻病毒引起)之一些病例,而更致死變種可引起SARS、MERS及COVID-19。
咸認為COVID-19在人與人之間傳播,主要通過當受感染人呼吸、咳嗽或打噴嚏時產生之呼吸飛沫。新興證據表明,COVID-19之嚴重度與患者之肺中之病毒載量相關。於吸入後,SARS-CoV-2感染鼻腔中之上皮細胞及開始複製。經感染細胞釋放病毒粒子,然後其感染相鄰細胞。隨著疾病進展,病毒粒子感染肺中之肺泡II型細胞。此等細胞產生大量病毒粒子及最終死亡,從而引起肺之上皮襯層之損傷。此損傷及對應免疫反應導致一類型之肺炎。截止2020年8月,世界上至少200個國家地區中超過2500萬人已經感染,其中大多數病例於美國、巴西及印度報道,且因該病毒之世界範圍死亡人數正在快速接近850,000。
COVID-19之感染之臨床呈現主要表現為惡性肺炎。由疾病控制中心(Centers of Disease Control / CDC)識別之COVID-19症狀之目前列表包括:發熱、咳嗽、呼吸短促或呼吸困難、發冷、重複顫抖與發冷、肌肉疼痛、頭痛、咽喉痛、喪失味覺或嗅覺、胸部持續疼痛或壓力、意識混亂或不能喚醒、嘴唇或臉發青、腹瀉或嘔吐。一般將COVID-19之嚴重度程度分成3個程度:輕微疾病(一般無症狀);嚴重疾病(包括可量測之呼吸困難);及危急疾病(由呼吸衰竭、休克或多器官衰竭表徵)。雖然COVID-19之總體死亡率係低的(1.4至2.3%),但是患有共病之患者更可能患有嚴重疾病及隨後死亡。大多數可用研究已顯示,糖尿病(DM)與更嚴重疾病、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及增加之死亡率相關聯。
迄今為止,尚未開發或批准SARS-CoV-2或因SARS-CoV-2感染產生之所得疾病之有效治療或預防。因此,存在對病毒感染,諸如流感及β冠狀病毒(包括SARS-CoV-2)之治療,包括對藉由病毒感染創建或加重之疾病及病症之治療之需要。
於一個態樣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罹患病毒感染(諸如流感、鼻病毒或β冠狀病毒感染)之個體之方法,其包括投與治療上有效量之N-乙醯基葡萄胺或其衍生物。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醫藥組合物,其包含N-乙醯基葡萄胺或其衍生物,及視情況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其中該N-乙醯基葡萄胺或其衍生物係以用於治療病毒感染(諸如流感、鼻病毒或β冠狀病毒感染)之治療上有效量。
於另一態樣中,本發明提供N-乙醯基葡萄胺或其衍生物於製備用於治療罹患病毒感染(諸如流感、鼻病毒或β冠狀病毒感染)之個體之藥劑中的用途。
本發明之另外實施例、特徵及優點將自下列實施方式及通過實踐本發明顯然。本發明之化合物、方法及組合物可如下列枚舉條項中之任一者之實施例描述。應瞭解,本文中所述實施例中之任一者可結合本文中所述之任何其他實施例使用,使用程度為使該等實施例彼此不矛盾。
1.一種治療罹患病毒感染(諸如流感、鼻病毒或β冠狀病毒感染)之個體之方法,其包括投與治療上有效量之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
2.如條項1之方法,其中該β冠狀病毒感染為SARS-CoV-2感染。
3.如條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β冠狀病毒感染已於該個體中引起或加重下列中之一或多者: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RS)、中樞神經系統病症、譫妄、認知損傷、心血管疾病、腎病、腸病、肝病、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及升高之血糖含量。
4.如條項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治療上有效量治療該β冠狀病毒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
5.如條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係經靜脈內、經口、經皮下、經頰、經皮或經鼻投與。
6.如條項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係經口投與。
7.如條項1至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之治療上有效量係約200 mg至約2100 mg之範圍。
8.如條項1至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之治療上有效量係每天一次(QD)、每天兩次(BID)或每天三次(TID)投與。
9.如條項1至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之治療上有效量係每天兩次(BID)以約300 mg至約900 mg/劑量;或約600 mg至約800 mg;或約700 mg之劑量投與。
10.如條項1至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投與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
11.如條項10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為維生素或必需礦物質。
12.如條項10或11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為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或鋅。
13.如上述條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接受該治療之患者之該臨床結果為較低ICU入住率、減少之住院時間(LOS)、較低死亡率及/或較低安寧療護啟動率。
14.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及視情況可選之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其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係以用於治療病毒感染(諸如β冠狀病毒感染)之治療上有效量。
15.如條項14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於該組合物中係以約200 mg至約2100 mg之量。
16.如條項14或15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於該組合物中係以約300 mg至約900 mg;或約600 mg至約800 mg;或約700 mg之量。
17.如條項14至16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其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
18.如條項17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為維生素或必需礦物質。
19.如條項17或18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為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或鋅。
20.一種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於製備用於治療罹患病毒感染(諸如β冠狀病毒感染)之個體之藥劑中的用途。
21.如條項20之用途,其中該β冠狀病毒感染為SARS-CoV-2感染。
22.如條項20或21之用途,其中該β冠狀病毒感染已於該個體中引起或加重下列中之一或多者: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RS)、中樞神經系統病症、譫妄、認知損傷、心血管疾病、腎病、腸病、肝病、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小血栓形成、導致血栓形成之內皮病變及血凝病症(即,缺血性中風)、及升高之血糖含量。
23.如條項20至22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藥劑包含有效治療該β冠狀病毒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之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之量。
24.如條項20至2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藥劑係經靜脈內、經口、經皮下、經頰、經皮或經鼻投與。
25.如條項20至24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藥劑係經口投與。
26.如條項20至25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藥劑包含約200 mg至約2100 mg之範圍之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之量。
27.如條項20至26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藥劑係每天一次(QD)、每天兩次(BID)或每天三次(TID)投與。
28.如條項20至27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藥劑係每天兩次(BID)投與,且該藥劑包含約300 mg至約900 mg;或約600 mg至約800 mg;或約700 mg之量之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於該藥劑中。
29.如條項20至28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藥劑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
30.如條項29之用途,其中該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為維生素或必需礦物質。
31.如條項29或30之用途,其中該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為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或鋅。
32.如條項20至31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接受該治療之患者之該臨床結果為較低ICU入住率、減少之住院時間(LOS)、較低死亡率及/或較低安寧療護啟動率。
33.一種下式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01
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相關申請案之交互參照
本申請案主張2020年9月4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序列號63/074,602及2021年1月28日申請之美國臨時申請案序列號63/142,669根據35 U.S.C. § 119(e)之優先權,其二者之揭示內容係以引用的方式明確地併入本文中。
在進一步描述本發明之前,應瞭解,本發明不限於所述特定實施例,因而當然可變化。亦應瞭解,本文中所用之術語係僅出於描述特定實施例之目的,且不意欲係限制性,因為本發明之範圍將僅由隨附申請專利範圍限制。
為了簡潔起見,本說明書中引用之出版物(包含專利)之揭示內容係以引用的方式併入本文中。除非另有指定,否則本文中所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從屬之技術之一般技術者通常所理解相同之含義。
如本文及隨附申請專利範圍中所用,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確指定,否則單數形式「一(a/an)」及「該」包含複數個提及物。應進一步注意,可起草申請專利範圍以排除任何可選要素。因而,此表述意欲用作先行基礎用於此專用術語,如結合主張要素之詳述之「單獨」、「僅」及類似者之使用,或「負面」限制之使用。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包含」、「含有」及「包括」係以其開放、非限制性含義使用。
為提供更簡明描述,本文中提供之定量表達中之一些不以術語「約」定量。應瞭解,無論是否明確使用術語「約」,本文中提供之每個數量意欲係指精確給定值,及亦意欲係指將基於一般技術合理推斷之此給定值之近似值,包括由於針對此給定值之實驗及/或量測條件之等效物及近似值。
除非另有指定,否則本文中所用之所有技術及科學術語具有與本發明從屬之技術之一般技術者通常所理解相同之含義。雖然與本文中所述彼等相似或等效之任何方法及材料亦可用於實踐或測試本發明,但是現在描述較佳方法及材料。
應瞭解,為了清楚,於單獨實施例之背景下描述之本發明之某些特徵亦可與單獨實施例組合提供。相反,為了簡潔,於單獨實施例之背景下描述之本發明之各種特徵亦可單獨或以任何適宜子組合提供。 代表性實施例
於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具有β冠狀病毒感染之個體之方法,其包括投與治療上有效量之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於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於製備用於治療具有β冠狀病毒感染之個體之藥劑中的用途。於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醫藥組合物,其包含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及視情況可選之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其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係以用於治療β冠狀病毒感染之治療上有效量。如本文中所用,術語「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 (本文中亦稱作化合物)包括由下式表示之2-(乙醯胺基)-2-脫氧-β-D-哌喃葡萄糖(N-((2R,3R,4R,5S,6R)-2,4,5-三羥基-6-(羥甲基)-四氫-2H-哌喃-3-基)乙醯胺)
Figure 02_image004
由下式表示之2-(乙醯胺基)-1,2,3-三脫氧-β-D-哌喃葡萄糖(N-((3R,5S,6R)-5-羥基-6-(羥甲基)四氫-2H-哌喃-3-基)乙醯胺) (亦稱作化合物1或Cpd 1)
Figure 02_image006
由下式表示之2-(乙醯胺基)-2,4,6-三脫氧-β-D-哌喃葡萄糖(N-((2R,3R,4S,6R)-2,4-二羥基-6-甲基四氫-2H-哌喃-3-基)乙醯胺) (亦稱作化合物2或Cpd 2)
Figure 02_image008
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於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下式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10
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於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下式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12
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於一些實施例中,本發明提供組合物,其包含下式化合物
Figure 02_image014
Figure 02_image016
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個體」係指人類,或於獸醫應用之情況下,可為實驗室、農業、家養或野生動物。本文中所述方法可應用於個體,該等個體包括(但不限於)人類、實驗室動物(諸如嚙齒動物(例如,小鼠、大鼠、倉鼠等)、兔、猴、黑猩猩)、家養動物(諸如犬、貓及兔)、農業動物(諸如牛、馬、豬、綿羊、山羊)。
如本文中所用,術語「治療上有效量」係指正在由研究者、獸醫、醫生或其他臨床醫生尋求之引起個體(即,組織系統、動物或人類)之生物或醫學反應之藥物或劑的量,該反應包括(但不限於)減輕正在治療之疾病或病症之症狀。於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上有效量為可以可適用於任何醫學治療之合理效益/風險比治療或減輕疾病或疾病症狀之活性劑的量。於一些實施例中,該治療上有效量為當通過正常代謝過程轉化時,產生正在尋求之能引起個體之生物或醫學反應之活性藥物之量之不活潑前藥的量。
應瞭解,本文中所述之方法、用途、組合物或化合物可應用於自各種病毒感染,包括(但不限於)流感、冠狀病毒及鼻病毒及類似者產生之疾病。於一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述之方法、用途、組合物或化合物可應用於自流感、鼻病毒或冠狀病毒,尤其β冠狀病毒產生之疾病,該等病毒可影響人類且可引起範圍自輕微至致死之呼吸道感染。於一些實施例中,該β冠狀病毒包括(但不限於) SARS-CoV-1 (SARS)、MERS-CoV (MERS)、HCoV-HKU1、HCoV-NL63、HCoV-OC43、HCoV-229E、SARS-CoV-2 (COVID-19)及類似者。
如本文中所用,COVID-19係指由SARS-CoV-2冠狀病毒引起之冠狀病毒疾病2019。應瞭解,引起發炎,例如,作為導致COVID-19之SARS-CoV-2感染之結果之病源細胞群體可導致個體之各種疾病及症狀,諸如肺炎。於一些實施例中,經歷流感、鼻病毒或冠狀病毒,尤其SARS-CoV-2感染之個體之疾病或症狀包括(但不限於)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全身發炎反應症候群(諸如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RS))、中樞神經系統病症、發炎、多系統發炎症候群、血管炎、發熱、發熱伴隨寒顫、疲乏、厭食症、肌痛、關節痛、噁心、嘔吐、頭痛、皮疹、腎病、腸病、肝病、腹瀉、呼吸急促、血氧不足、心動過速、擴大之脈衝壓力、低血壓、增加之賁門輸出、潛在減弱之心輸出、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小血栓形成、導致血栓形成之內皮病變及血凝病症(即,缺血性中風)、升高之血糖含量、升高之D-二聚體、低纖維蛋白原血症、低纖維蛋白原血症伴隨出血、氮血症、轉胺酶升高、高膽紅素血症、精神狀態變化、意識混亂、譫妄、喚詞困難、幻覺、震顫、辨距不良、步態改變及癲癇發作。於一些實施例中,經歷冠狀病毒,尤其SARS-CoV-2感染之個體之疾病或症狀包括(但不限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RS)、中樞神經系統病症、譫妄、認知損傷、心血管疾病、腎病、腸病、肝病、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小血栓形成、導致血栓形成之內皮病變及血凝病症(即,缺血性中風)及升高之血糖含量。
於一些實例中,由個體經歷之作為流感、鼻病毒或冠狀病毒(包括SARS-CoV-2)感染之結果的疾病及/或症狀可導致插管或機械通氣或死亡。不侷限於理論,據信本文中所述之方法、用途、組合物或化合物藉由與葡糖胺受體相互作用來減少病毒RNA複製,其可導致減少之病毒載量,及最終導致插管或機械通氣或死亡之較低發生率。
應瞭解,本文中所述之方法、用途、組合物或化合物可導致或提供接受該治療之患者之限定之臨床結果,諸如較低ICU入住率、減少之住院時間(LOS)、較低死亡率、較低安寧療護啟動率、降低之插管率、降低之死亡率、及類似者。於一些實施例中,接受根據本文中所述方法及組合物治療之患者之臨床結果包括較低ICU入住率、減少之住院時間(LOS)、較低死亡率及較低安寧療護啟動率。
應瞭解,本文中所述之方法、用途、組合物或化合物可以此項技術中已知之投與模式中之任一者投與。如本文中所用,「投與(administering/administered)」包括將本文中所述化合物及組合物引入個體之所有方式,包括(但不限於)經口(po)、靜脈內(iv)、肌肉內(im)、皮下(sc)、透皮、吸入、頰、眼、舌下、鼻、陰道、直腸及類似者。本文中所述之方法、用途、組合物或化合物可以含有習知無毒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佐劑及/或媒劑之單位劑型及/或調配物投與。
於一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述之方法、用途、組合物或化合物可經口投與。適用於經口投與之調配物包括固體調配物,諸如錠劑、含有粒子之膠囊、液體或粉末、口含錠(包括液體填充之口含錠)、咀嚼物、多微粒及奈米微粒、凝膠、固溶體、脂質體、薄膜、胚珠、噴霧及液體調配物。
液體調配物包括懸浮液、溶液、糖漿及酏劑。此等調配物可作為軟或硬膠囊中之填料採用及通常包含載劑(例如,水、乙醇、聚乙二醇、丙二醇、甲基纖維素或適宜油)及一或多種乳化劑及/或懸浮劑。液體調配物亦可藉由將(例如)來自藥囊之固體復水來製備。
一般使用黏合劑以對錠劑調配物賦予內聚品質。適宜黏合劑包括微晶纖維素、明膠、糖、聚乙二醇、天然及合成膠、聚乙烯吡咯啶酮、預膠凝澱粉、羥丙基纖維素及羥丙基甲基纖維素。錠劑亦可含有稀釋劑,諸如乳糖(單水合物、噴霧乾燥之單水合物、無水及類似者)、甘露醇、木糖醇、右旋糖、蔗糖、山梨醇、微晶纖維素、澱粉及磷酸氫鈣二水合物。
錠劑亦可視情況包含表面活性劑,諸如月桂基硫酸鈉及聚山梨醇酯80,及助流劑,諸如二氧化矽及滑石。當存在時,表面活性劑可佔錠劑之0.2重量%至5重量%,及助流劑可佔錠劑之0.2重量%至1重量%。
錠劑一般亦含有潤滑劑,諸如硬脂酸鎂、硬脂酸鈣、硬脂酸鋅、硬脂醯基富馬酸鈉、及硬脂酸鎂與月桂基硫酸鈉之混合物。潤滑劑一般佔錠劑之0.25重量%至10重量%,較佳地0.5重量%至3重量%。
其他可能成分包括抗氧化劑、著色劑、調味劑、防腐劑及味道掩蔽劑。示例性錠劑含有至多佔藥物約80%、約10重量%至25約90重量%黏合劑、約0重量%至約85重量%稀釋劑、約2重量%至約10重量%崩解劑、及約0.25重量%至約10重量%潤滑劑。
錠劑摻合物可直接或藉由輥壓縮以形成錠劑。錠劑摻合物或摻合物之部分或者可在製錠之前經濕法、乾法或熔融造粒、熔融凝結或擠出。最終調配物可包含一或多個層且可經塗覆或未經塗覆;其甚至可經封裝。錠劑之調配論述於由H. Lieberman及L. Lachman之Pharmaceutical Dosage Forms: Tablets,第1卷(Marcel Dekker, New York, 1980)中。
用於經口投與之固體調配物可經調配成立即及/或改良釋放型調配物。改良釋放型調配物包括延遲、持續、脈衝、可控、靶向及程式化釋放型調配物。
於一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述之方法、用途、組合物或化合物可直接投與至血流、至肌肉或至內部器官中。非經腸投與之適宜方式包括靜脈內、動脈內、腹膜內、鞘內、心室內、尿道內、胸骨內、顱內、肌肉內及皮下投與方式。
於一些實施例中,本文中所述之方法、用途、組合物或化合物可與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諸如維生素、必需礦物質、藥物及類似者)共同投與或共同調配。於一些實施例中,該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為維生素A、維生素B (諸如葉酸)、維生素C、維生素D或鋅。
可使用用於投與本文中所述之化合物及組合物之任何有效方案。例如,本文中所述化合物及組合物可呈單劑量投與,或可將該等劑量分開及以每日多劑量方案投與。此外,可使用交錯方案,例如,每週1至5天作為每日治療之替代。於一些實施例中,於本文中所述之方法、用途、化合物或組合物中,個體經投與多個劑量。於一些實施例中,個體係利用如本文中所述之化合物或組合物(例如)以8至72小時間隔或以8至12小時間隔投與多個劑量(較佳地約2個上至約80個劑量)。
可使用利用本文中所述之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之任何適宜療程。於一個實施例中,選擇個別劑量及劑量方案以提供約200 mg至約2100 mg;或約500 mg至約1500 mg之在給定日期間投與之總劑量。於一些實施例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於本文中所述之方法或用途中以每日一次劑量(QD)、或以每日兩次劑量(BID)、或每日三次劑量(TID)投與。於一些實施例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於本文中所述之方法或用途中以每日兩次劑量(BID)以約300 mg至約900 mg/劑量之劑量投與。於一些實施例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於本文中所述之方法或用途中以每日兩次劑量(BID)以約600 mg至約800 mg之劑量投與。於一些實施例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於本文中所述之方法或用途中以每日兩次劑量(BID)以約700 mg之劑量投與。於一些實施例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於本文中所述之方法或用途中以1週、2週、3週、4週、5週及類似者持續幾天之週期投與。於一些實施例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於本文中所述之方法或用途中每日投與持續10與45天之間,或直至藉由如由治療醫師所觀察之患者狀態指示停止治療。於一些實施例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於本文中所述之方法或用途中每日投與持續10與20天之間,或直至藉由如由治療醫師所觀察之患者狀態指示停止治療。於一些實施例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於本文中所述之方法或用途中每日投與持續25與35天之間,或直至藉由如由治療醫師所觀察之患者狀態指示停止治療。於一些實施例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於本文中所述之方法或用途中每日投與持續約30天,或直至藉由如由治療醫師所觀察之患者狀態指示停止治療。
應瞭解,本文中所述之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之單位每日劑量可取決於患者狀況、正在治療之病毒、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之投與途徑及如本文中所述之另外補充劑之共同投與之可能性而顯著變化。待向患者投與之有效量係基於身體表面積、質量及患者狀況之醫師評估。 化學合成
以下提供之實例及製備進一步說明及例示本發明之實施例之特定態樣。應瞭解,本發明之範圍不以任何方式由下列實例之範圍限制。
實例1:製備2-(乙醯胺基)-1,2,3-三脫氧-β-D-哌喃葡萄糖(N-((3R,5S,6R)-5-羥基-6-(羥甲基)四氫-2H-哌喃-3-基)乙醯胺)
根據反應圖1製備化合物1。 反應圖1
Figure 02_image018
步驟1:製備化合物1-2
Figure 02_image020
將含於AcCl (600 mL)中之化合物1-1 (200 g)之溶液在30℃下攪拌48小時。將反應混合物用DCM (2 L)稀釋及倒入冰水(2 L)中。將混合物用DCM (1 L x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飽和NaHCO 3水溶液(1 L x 2)及鹽水(800 mL x 3)洗滌。將合併之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乾燥,然後過濾及於真空中濃縮。將殘留物藉由管柱層析法在矽膠(PE: EA,1:0至1:1)上純化,以得到呈淺黃色固體之化合物1-2 (162.6 g,49 %)。TLC:PE: EA =1:2,I 2;Rf (化合物1-2) = 0.5。LC-MS: 366.25 [M+1]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6.17 (d, J= 3.7 Hz, 1H), 5.87 (d, J= 8.7 Hz, 1H), 5.31 (dd, J= 10.7, 9.4 Hz, 1H), 5.19 (t, J= 9.7 Hz, 1H), 4.56 - 4.47 (m, 1H), 4.31 - 4.21 (m, 2H), 4.15 - 4.07 (m, 1H), 2.08 (s, 3H), 2.03 (s, 6H), 1.97 (s, 3H)。
步驟2:製備化合物1-3
Figure 02_image022
向含於甲苯(1.6 L)中之化合物1-2 (162.5 g,442.3 mmol,1.0 eq)之懸浮液中添加AIBN (7.3 g,44.2 mmol,0.1 eq)及三正丁基錫氫化物(193.2 g,663.5 mmol,1.5 eq)。將反應混合物在118℃下在N 2下攪拌16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倒入KF水溶液(2N,1.6 L)中及攪拌1小時。將混合物過濾,及將濾液用DCM (1 L x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900 mL x 3)洗滌。將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乾燥,過濾及於真空中濃縮。將殘留物藉由管柱層析法在矽膠(PE: EA,3:1至0:1)上純化,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化合物1-3 (134.0 g,91%)。TLC:PE: EA =0:1,UV;Rf (化合物1-2) = 0.7,Rf (化合物1-3) = 0.4。LC-MS: 332.25 [M+1] +1H NMR (400 MHz, CDCl 3) δ 5.66 (d, J= 7.2 Hz, 1H), 5.07 (t, J= 9.5 Hz, 1H), 4.93 (t, J= 9.7 Hz, 1H), 4.17 (m, 4H), 3.57 - 3.49 (m, 1H), 3.15 (m, 1H), 2.10 - 2.02 (m, 9H), 1.93 (s, 3H)。
步驟3:製備化合物1-4
Figure 02_image024
向含於甲醇(1.4 L)中之化合物1-3 (134.0 g,404.4 mmol,1.0 eq)之溶液中添加NaOCH 3(132 g,2.42 mol,6.0 eq)。將混合物在室溫下在N 2下攪拌16小時。將反應混合物中和。將混合物過濾及將濾液於真空中濃縮,以得到呈淺黃色膠之粗製化合物1-4 (154 g),將其用於下個步驟無需進一步純化。 1H NMR (400 MHz, CD 3OD) δ 3.89 (dd, J= 10.9, 5.2 Hz, 1H), 3.84 - 3.75 (m, 2H), 3.60 (m, 1H), 3.38 - 3.32 (m, 1H), 3.24 (d, J= 8.7 Hz, 1H), 3.14 (m, 1H), 3.09 (t, J= 10.9 Hz, 1H), 1.94 (s, 3H)。
步驟4:製備化合物1-6
Figure 02_image026
向含於苯甲醛(1-5,950 mL)中之化合物1-4 (98.0 g,407.6 mmol,1.0 eq)之懸浮液中添加ZnCl 2(130.0 g,955.1 mmol,2.3 eq)。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在N 2下攪拌16小時。添加水(800 mL)及石油醚(PE,500 mL)。將混合物過濾及將濾餅用PE洗滌,並乾燥,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化合物1-6 (85.0 g,88%針對2個步驟)。LC-MS: 294.20 [M+1] +1H NMR (400 MHz, CD 3OD) δ 7.53 - 7.43 (m, 2H), 7.39 – 7.26 (m, 3H), 5.57 (s, 1H), 4.26 - 4.18 (m, 1H), 3.97 - 3.88 (m, 2H), 3.77 - 3.62 (m, 2H), 3.48 (d, J= 9.1 Hz, 1H), 3.33 (d, J= 5.0 Hz, 1H), 3.21 (s, 1H), 1.95 (s, 3H)。
步驟5:製備化合物1-8
Figure 02_image028
向含於乙腈(1.8 L)中之化合物1-6 (102.0 g,347.7 mmol,1.0 eq)之懸浮液中添加DMAP (127.4 g,1043.1 mmol,5.0 eq)及化合物1-7 (90.0 g,521.6 mmol,1.5 eq)。將反應混合物在室溫下在N 2下攪拌3小時。將混合物過濾。將濾液用HCl水溶液(1M,600 mL x 3)洗滌及將有機相濃縮。將殘留物用PE: EA (5:1)研磨,以得到呈灰白色固體之化合物1-8 (98.0 g,68%)。TLC:PE: EA =1:2,UV;Rf (化合物1-6) = 0.15,Rf (化合物1-8) =0.6。LC-MS: 430.2 [M+1] +,452.2 [M+Na]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δ 7.42 - 7.33 (m, 7H), 7.27 (s, 1H), 7.00 (d, J= 7.9 Hz, 2H), 5.68 (s, 1H), 4.26 - 4.19 (m, 2H), 3.93 (s, 1H), 3.81 (dd, J= 11.3, 5.7 Hz, 1H), 3.74 (s, 1H), 3.48 (d, J= 11.3 Hz, 2H), 1.80 (s, 3H)。
步驟6:製備化合物1-9
Figure 02_image030
向含於甲苯(780 mL)中之化合物1-8 (78.0 g,181.7 mmol,1.0 eq)之懸浮液中添加AIBN (9.0 g,54.5 mmol,0.3 eq)及三正丁基錫氫化物(264.6 g,908.5 mmol,5.0 eq)。將反應混合物在118℃下在N 2下攪拌16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倒入KF水溶液(2N,1.6 L)中及將混合物攪拌1小時。然後將混合物過濾及將濾液用DCM (800 mL x 3)萃取。將合併之有機層用鹽水(900 mL x 3)洗滌,及於真空中濃縮。將殘留物藉由管柱層析法在矽膠(PE: EA,3:1至0:1)上純化,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化合物1-9 (28.8 g,57 %)。TLC:PE: EA =1:2,I 2;Rf (化合物1-8) = 0.5,Rf (化合物1-9) = 0.3。LC-MS: 278.25 [M+1] +1H NMR (400 MHz, CD 3OD) δ 7.43 (m, 2H), 7.32 (m, , 3H), 5.58 (s, 1H), 4.20 (m, 1H), 4.05 (m, 1H), 3.98 - 3.91 (m, 1H), 3.68 (t, J= 10.4 Hz, 1H), 3.63 (d, J= 1.8 Hz, 1H), 3.26 - 3.19 (m, 1H), 3.12 (t, J= 10.8 Hz, 1H), 2.30 - 2.22 (m, 1H), 1.91 (s, 3H), 1.58 (q, J= 11.6 Hz, 1H)。
步驟7:製備化合物1
Figure 02_image032
向含於乙酸(150 mL)中之化合物1-9 (12.0 g,42.3 mmol,1.0 eq)之懸浮液中添加水(300 mL)。將反應混合物在95℃下在N 2下攪拌1小時。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濃縮。將殘留物溶解於甲苯(100 mL)中及將混合物用水(30 mL)洗滌。將有機相濃縮及將殘留物藉由管柱層析法在矽膠(DCM: MeOH,50:1至15:1)上純化,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化合物1 (7.0 g,85 %)。LC-MS: 190.20 [M+1] +1H NMR (400 MHz, CD 3OD) δ 3.94 - 3.79 (m, 3H), 3.61 - 3.52 (m, 1H), 3.48 - 3.41 (m, 1H), 3.05 - 2.95 (m, 2H), 2.25 - 2.18 (m, 1H), 1.90 (s, 3H), 1.37 (q, J= 11.7 Hz, 1H)。
實例2:製備2-(乙醯胺基)-2,4,6-三脫氧-β-D-哌喃葡萄糖(N-((2R,3R,4S,6R)-2,4-二羥基-6-甲基四氫-2H-哌喃-3-基)乙醯胺)
根據反應圖2製備化合物2。 反應圖2
Figure 02_image034
步驟1:製備化合物2-2
Figure 02_image036
在室溫(25至30℃)下,向含於吡啶(413 mL)中之化合物2-1 (59 g,147.7 mmol)之溶液中添加乙酸酐(60 mL)。於添加後,將所得混合物在室溫(25至30℃)下攪拌過夜。藉由TLC監測反應。於化合物2-1完全消耗後,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在50℃下濃縮。將殘留物在減壓下與甲苯(300 mL x 4)共濃縮,以得到呈白色固體之化合物2-2 (64 g,98%)。
步驟2:製備化合物2-3
Figure 02_image038
將含於80% HOAc (1.9 L HOAc含於500 mL水中)中之化合物2-2 (64 g)之溶液加熱及在65至70℃下攪拌3小時。藉由LC-MS監測反應。於化合物2-2完全消耗後,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在50℃下濃縮。將殘留物在減壓下與甲苯(300 mL x 3)共濃縮,以得到呈固體之化合物2-3 (58.8 g)。
步驟3:製備化合物2-4
Figure 02_image040
在低於0℃下,向在N 2氛圍下在-10℃下之含於吡啶(420 mL)中之化合物2-3 (58.8 g,166.4 mmol)之溶液中逐滴添加硫醯氯(56.2 g,416 mmol)。將反應混合物在0℃下攪拌30分鐘,然後升溫上至室溫(25至30℃)及再攪拌3小時。藉由LC-MS監測反應。於化合物2-3完全消耗後,將反應混合物在減壓下在50℃下濃縮,然後將甲苯(300 mL)添加至殘留物中及共濃縮,以移除吡啶。向殘留物中添加氯仿(500 mL)、水(350 mL)及氯仿(300 mL)。於分離後,將有機層用水(300 mL x 3)洗滌,經無水Na 2SO 4乾燥及濃縮。添加甲苯(200 mL)及共濃縮。將殘留物在室溫下用PE/EA (10/1,420 mL)研磨4小時,以得到呈黃色固體之化合物2-4 (39.8 g)。
步驟4:製備化合物2-5
Figure 02_image042
在N 2氛圍下,向含於甲苯(800 mL)中之化合物2-4 (39.8 g,101.98 mmol)之溶液中添加 n-Bu 3SnH (59.2 g,204.1 mmol)及AIBN (8.4 g,51.2 mmol)。將混合物加熱至110℃ (內部溫度)及攪拌8小時。
藉由LCMS監測反應。藉由LCMS單Cl中間體( m/z: 356)保留,然後每5小時添加 n-Bu 3SnH (0.5 eq)及AIBN (0.1 eq)直至藉由LCMS無單Cl中間體保留。LCMS亦顯示少量去乙醯基產物(化合物2-6)。
將反應混合物在50℃下濃縮,然後與石油醚(100 mL x 3)共濃縮。將殘留物在-30℃下用石油醚(200 mL)研磨1小時且形成黏性固體。收集上清液及將黏性固體在-30℃下用石油醚(200 mL)再研磨1小時。重複研磨過程3至4次直至獲得砂質固體。過濾固體,以得到化合物 5(40 g),同時將合併之上清液藉由急驟管柱(PE/EA= 5/1至1/1)純化,以得到另一批次之化合物2-5 (2 g) (100%)。
步驟5:製備化合物2-6
Figure 02_image044
在N 2氛圍下,向2 L三頸瓶中放入無水甲醇(820 mL)及冷卻至0℃,然後添加甲醇鈉(11.1 g,205.6 mmol)及攪拌直至形成透明溶液。在0℃下,將溶解於無水甲醇(100 mL)中之化合物2-5 (32.8 g,102.1 mmol,理論量)逐滴添加至以上溶液中。於添加後,將混合物升溫上至室溫(25至30℃)及攪拌2小時。藉由LC-MS監測反應。於化合物2-5完全消耗後,將混合物在減壓下在50℃下濃縮。添加水(100 mL),用乙酸乙酯(100 mL x 3)萃取。將有機層經無水Na 2SO 4乾燥及濃縮。將粗製物藉由急驟管柱(PE/EA,5/1至2/1至1/3)純化,以得到化合物2-6 (19 g,67%)。
步驟6:製備化合物2
Figure 02_image046
向含於甲醇(800 mL)中之化合物2-6 (8 g,28.64 mmol)之溶液中添加10% Pd/C (40 g,50%含水量)。將反應在室溫(25至30℃)下攪拌過夜。藉由LC-MS監測反應混合物。於化合物2-6完全消耗後,將混合物通過矽藻土墊過濾,並用MeOH/H 2O (1/1,400 mL x 3)洗滌。將濾液濃縮及再溶解於甲醇(100 mL)中,然後通過矽藻土過濾。將濾液濃縮及與甲醇(50 mL x 3)共濃縮,以得到5 g白色固體。將該固體用乙酸乙酯(50 mL)研磨,以得到化合物2 (4.0 g,74%)。LCMS: 190.20 [M+H] +1H NMR (400 MHz, DMSO- d 6 ): δ7.55 (s, 1 H), 6.24 (s, 1 H), 4.89 (s, 1 H), 4.54 (s, 1 H), 3.98-3.95 (m, 1 H), 3.66-3.62 (m, 1 H), 3.45-3.40 (m, 1 H), 1.87-1.83 (m, 1 H), 1.79 (s, 3 H), 1.13-1.07 (m, 1 H) 1.03 (s, 3 H)。 生物學實例
活體外實例
材料及資料分析:
初級人類軟骨細胞之分離及培養:
正常軟骨係獲自由機構審查委員會(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批准之弗吉尼亞大學(University of Virginia)之醫院之屍體剖檢服務。關節軟骨係自股骨髁及脛骨平臺收穫。在手術室收穫軟骨屑及放入組織培養基(DMEM,10% FBS,盤尼西林(penicillin)、鏈黴素(streptomycin))中,及在4℃下船運至實驗室。在37℃下,藉由將軟骨碎片用0.01%膠原酶NB4 (Fisher Scientific,目錄號50-204-1257)培育4小時分離軟骨細胞。將細胞維持於含10% FBS之DMEM中之連續單層培養物中。利用小於3代之細胞進行實驗。當必要時,使用胰蛋白酶用於細胞傳代。
資料分析:
重複各實驗。將各檢定中之所有組一式三份及將所獲得之值表示為平均值± SD及使用單因子ANOVA接著邦弗朗尼(Bonferroni)/鄧尼特氏(Dunnet’s)檢驗進行分析。將兩組之間之統計顯著性之水平設置在P < 0.05。
實例3:細胞毒性檢定
將如材料部分中所製備之細胞接種於96孔板(6 x 10 4個/孔)中及用培養基培育過夜。然後將細胞用各種濃度(0.1、1及10 mM)之化合物1、化合物2或葡糖胺(Gln)的含2% FBS之DMEM處理24小時。按照由製造商提供之說明,使用WST-1試劑(Fisher Scientific,目錄號50-100-3295)用於細胞毒性檢定。結果示於圖1中。
實例4:檢測一氧化氮產生
將如材料部分中所製備之細胞接種於96孔板(6 x 10 4個/孔)中及用培養基培育過夜。然後將細胞用各種濃度(1、3.3及10 mM)之化合物1或化合物2之含2% FBS之DMEM處理24小時,或各種濃度(1或10 mM)之葡糖胺(Gln)之含2% FBS之DMEM處理24小時。收穫上清液以用於藉由使用Griess試劑系統(Fisher Scientific,目錄號G7921)之一氧化氮檢定。於30分鐘內在微量滴定板讀取器上在530 nm下測定光密度(OD)。結果示於圖2中。
實例5:基因表現分析
將如材料部分中所製備之細胞接種於24孔板(3 x 10 5個/孔)中及用培養基培育過夜。然後將細胞用各種濃度(1或10 mM)之化合物2之含2% FBS之DMEM處理24小時。根據由製造商提供之協定,使用RNeasy套組(QIAGEN Sciences, Valencia, CA)自細胞提取及純化總RNA。自總RNA合成cDNA及定量PCR分別係藉由使用iscript™ cDNA合成套組及iQ™ SYBR Green Supermix套組(Bio‐Rad Laboratories, Hercules, CA)進行。標靶基因包含COX-2及IL-6。18s核糖體RNA之基因係用作內部對照。自擴增圖譜計算臨限循環(CT)值。使用2-∆∆CT方法分析數據,其中18s rRNA用作參考。將基因表現與各實驗中之對照組(NT)進行標準化及表示為變化倍數。結果示於圖3及4中。
實例6:檢測IL-6含量
將如材料部分中所製備之細胞接種於96孔板(6 x 10 4個/孔)中及用培養基培育過夜。然後將細胞用各種濃度(0.1或1 mM)之化合物1、化合物2或葡糖胺(Gln)之含2% FBS之DMEM處理24小時。收穫上清液以用於按照由製造商提供之說明,利用Invitrogen™ IL-6人類ELISA套組(Fisher Scientific,目錄號5018008)分析IL-6之產生。在微量滴定板讀取器上在450 nm下讀取所得溶液。結果示於圖5中。
活體內實例
實例7:
為評估N-乙醯基葡糖胺之用途,於成年患者中進行單中心、前瞻性觀察性隊組研究,該等成年患者出現在Valley Baptist醫療中心(Harlingen, TX, USA)之急診室伴COVID-19症狀。立即每12小時向患者連續投與700 mg NAG作為入院後之一線治療。於該研究中知情同意及招募隨後通過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針對COVID-19測試陽性之患者;針對COVID-19測試陰性之彼等不包含於此研究中。除了NAG外,治療組之患者在主治醫師之裁量下接受護理標準,包括抗生素、抗病毒劑、皮質類固醇及恢復期血漿。患者繼續接受NAG及跟蹤直至研究退出,其發生於期滿、出院或30天時。
納入標準(該研究之持續時間保持不變)規定所有患者必須≥18歲;接受NAG作為一線治療;存在呼吸短促,及視情況存在其他COVID-19症狀(包括發熱、咳嗽、咽喉痛、鼻塞、不適、頭痛、肌肉疼痛、喪失味覺及/或嗅覺、腹瀉及嘔吐);藉由RT-PCR臨床診斷為COVID-19;由於COVID-19入院;且住院及本研究招募之並未無插管。若患者在入院時<18歲,對NAG或貝類過敏、目前正在服用華法林(warfarin)或目前懷孕或哺乳,則將其排除。
在入院後,研究團隊記錄患者人口統計學、共病、症狀、疾病嚴重度(如由世界衛生組織[WHO]針對臨床改善之順序量表所評估;表1)、對補充氧之需求、及自症狀發作直至到達醫院之時間。研究團隊亦在入院時收集下列血液檢查:白血球計數(WBC)、紅血球比容(HCT)、血紅蛋白(HBG)、C-反應性蛋白(CRP)、降鈣素原(PCT)、介白素-6 (IL-6)及紅血球沉降速率(ESR)。在研究期期間,每日記錄任意治療及介入直至研究退出。 表1
疾病嚴重度 描述 量表評分
未感染 無感染之症狀或臨床證據 0
輕微疾病 極少量或輕微症狀 1
在家足夠管理之症狀 2
中度疾病 住院,不使用補充氧 3
住院,使用補充氧 4
嚴重疾病 非侵入性呼吸支援(通氣,高流量氧) 5
侵入性呼吸支援(插管,機械通氣) 6
救命通氣及器官支援 7
死亡 死亡 8
所關注之主要結果為於針對COVID-19相關症狀快速投與700 mg NAG後插管率、醫院LOS及死亡率。所關注之次要結果包括加護病房(ICU)入住、ICU LOS、補充氧持續時間、安寧療護啟動率及不良臨床結果(定義為組合之死亡/安寧療護啟動)。
比較組及統計分析
在研究開始日期開始,許可進入Valley Baptist醫療中心之前100名COVID-19陽性連續患者經由圖表審查回顧地識別以用作對照小組。在開始NAG試驗之前,收集此等患者之資料。首先進行針對所有主要及次要結果之單變量分析,接著針對主要結果及選定次要結果之多變量分析,該等結果接近顯著性及具有足夠出現頻率以有意義。由於其作為I期試點研究之狀態及發佈關於COVID-19之資訊之緊迫性,針對此研究不進行先驗樣品大小計算;相反,樣品係基於按照主要研究者之觀點的成本、患者可得性、有限之時間線及最佳實務。
基於交叉驗證使用安德森-達令(Anderson-Darling)、達戈斯蒂諾-皮爾森(D'Agostino-Pearson)多項、夏皮羅-威爾克(Shapiro-Wilk)及科爾莫戈洛夫-斯米諾夫(Kolmogorov-Smirnov)檢驗對連續參數進行正態性評估。使用未配對之司徒登特氏(Student’s) t-檢驗分析組之間之正態分佈數據之比較。來自t-檢驗之效應大小基於正態近似經報告為平均差與95%信賴區間(CI)。使用曼-惠特尼(Mann-Whitney) U檢驗分析組之間之非參數數據之比較。來自非參數檢驗之效應大小經報告為霍奇氏(Hodge’s)-雷曼(Lehman)差(H-L差)及其各自95% CI。使用費希爾氏(Fisher’s)精確二項檢驗分析組之間之二分數據之比較。來自費希爾氏精確檢驗之效應大小經報告為使用Baptista-Pike方法計算之勝率比(OR)與95% Ci。使用斯皮爾曼氏(Spearman’s)秩相關性檢驗經由R中之「corrplot」包產生顯示協變量與結果之間之相關性之強度及方向之相關矩陣。斯皮爾曼氏秩相關性係用於提供面對高槓桿率異常值之相關性之更穩健量測。簡單線性或邏輯回歸係用於評價主要及次要結果之潛在預測。基於模型比較使用經調整之R 2值(線性回歸)或經調整之假R 2值(邏輯回歸)進行使用最佳子集選擇之多變量回歸。亦藉由均方根誤差(RMSE)值評價多重線性回歸之模型預測性能及藉由接受者操作特徵曲線(ROC)下面積評價多重邏輯回歸。亦進行具有包含考慮用於動變量分析之協變量之全集之模型之最佳子集選擇的比較。使用R中之「leap」包進行最佳子集選擇。針對所有分析物認為P-值≤0.05為顯著。於RStudio (版本1.3.959,RStudio,PBC,Boston,MA)中進行所有統計。
於前瞻性隊組研究中招募之50名患者中,48名患者具有可用隨訪資料。治療組具有63歲之平均年齡(範圍:29至88)且50.0% (24/48)為男性,然而,對照小組中之患者具有68歲之平均年齡(範圍:23至95)且62.0% (62/100)為男性。NAG組較對照組顯著更年輕(H-L差:5.0 [95% CI: 0.0; 10.0],p=0.049)。自症狀發作至入院之時間於NAG組中與對照組相比顯著更長(H-L差:-3.0 [95% CI: -6.0; -1.0],p=0.008)。高血壓於NAG組中與對照組相比不太普遍(OR: 0.35 [95% CI: 0.18; 0.71],p=0.004)。抗病毒投與於NAG組中與對照組相比更頻繁(OR: 2.58 [95% CI: 0.88; 7.55],p=0.001)。人口統計學及入院後之臨床特徵之完整清單係於表2中。正態性檢驗之結果示於表3中。 表2
特徵 NAG (n=48) 對照(n=100) 比較 p-值
年齡(歲) 63 (51.50至72.25) [29至88] 68 (57.25至76.75) [23至95] 5.0 (0.0; 10.0) 0.049**
性別(男性) 24 (50%) 62 (62%) 0.61 (0.30; 1.23) 0.213
種族 - - 1.17 (0.38; 3.16) >0.999
西班牙裔 43 (89.6%) 88 (88%) - -
白人 5 (10.4%) 12 (12%) - -
自症狀發作之時間(天) 11.5 (4.75至11) [1.42至32] 7 (4至15.75) [1至59] -3.0 (-6.0; -1.0) 0.0008**
疾病嚴重度 4 (4至5) [3至5] 4 (4至5) [3至7] 0.0 (0.0; 0.0) 0.156
補充氧 46 (91.7%) 86 (86%) 1.79 (0.56; 5.22) 0.425
血液檢查            
WBC 8.65 (6.05至11.73) [1.1至20] 10.25 (6.725至13.50) [3.3至29.3] 1.4 (-0.1; 3.1) 0.070
HCT 39.71±6.02 37.97±7.93 -1.74 (-4.29; 0.82) 0.181
HGB 12.69±1.91 12.10±2.61 -0.59 (-1.45; 0.27) 0.175
共病            
哮喘 0 (0%) 3 (3%) <0.01 (<.01; 2.40) 0.551
心房顫動 2 (2.4%) 7 (7%) 0.58 (0.12; 2.80) 0.719
冠狀動脈疾病 6 (12.5%) 17 (17%) 0.70 (0.26; 1.95) 0.629
慢性心臟衰竭 1 (2.1%) 7 (7%) 0.28 (0.02; 1.63) 0.273
COPD 3 (6.25%) 11 (11%) 0.54 (0.16; 1.92) 0.550
ESRD 7 (14%) 9 (9%) 1.65 (0.65; 4.56) 0.404
高脂血症 13 (27.1%) 36 (36%) 0.66 (0.32; 1.42) 0.352
高血壓 22 (45.8%) 71 (71%) 0.35 (0.18; 0.71) 0.0004**
肥胖症 27 (56.25%) 40 (40%) 1.93 (0.97; 3.96) 0.078
吸煙者 1 (2.1%) 1 (1%) 2.11 (0.11; 40.63) 0.545
陽性胸部x-射線 46 (95.8%) 87 (87%) 3.44 (0.82; 15.760 0.145
飲食治療*            
抗生素 43 (89.6%) 94 (94%) 0.55 (0.15; 1.71) 0.336
抗病毒 13 (27.1%) 6 (6%) 2.58 (0.88; 7.55) 0.001**
皮質類固醇 43 (89.6%) 78 (78%) 2.43 (0.87; 6.20) 0.112
恢復期血漿 2 (4.2%) 4 (4%) 1.04 (0.19; 4.61) >0.999
將數據報告為n (%)、平均值±標準偏差或中值(四分位差) [範圍]。將效應大小報告為平均差(95% CI)、霍奇氏-雷曼差(95% CI)或勝率比(95% CI)。使用未配對之t-檢驗(正態分佈數據)、曼-惠特尼U檢驗(非參數數據)或費希爾氏精確檢驗(二分數據)計算P-值。
*一些患者在第1天不接受治療。於NAG組內,一名患者在第5天接受抗生素,兩名患者在第2天接受抗病毒劑及一名患者在第3天接受抗病毒劑,及三名患者在第2天接受皮質類固醇。對照組中之所有患者在第1天開始接受藥物。
**統計顯著
COPD =慢性阻塞性肺病;ESRD =末期腎病;HCT =紅血球比容;HGB =血紅蛋白;WBC =白血球計數 表3
變量 檢驗 檢驗統計 p-值 通過正態性檢驗?
年齡 安德森-達令 1.364 0.002 否   
達戈斯蒂諾-皮爾森多項 5.758 0.056
夏皮羅-威爾克 0.974 0.007
科爾莫戈洛夫-斯米諾夫 0.117 <0.001
自症狀發作至入院之時間 安德森-達令 6.048 <0.001 否   
達戈斯蒂諾-皮爾森多項 57.560 <0.001
夏皮羅-威爾克 0.850 <0.001
科爾莫戈洛夫-斯米諾夫 0.151 <0.001
入院時之WBC 安德森-達令 1.321 0.002 否   
達戈斯蒂諾-皮爾森多項 25.310 <0.001
夏皮羅-威爾克 0.947 <0.001
科爾莫戈洛夫-斯米諾夫 0.080 0.0210
入院時之HGB 安德森-達令 0.704 0.065 是   
達戈斯蒂諾-皮爾森多項 3.511 0.173
夏皮羅-威爾克 0.984 0.094
科爾莫戈洛夫-斯米諾夫 0.093 0.003
入院時之HCT 安德森-達令 0.766 0.045 是   
達戈斯蒂諾-皮爾森多項 3.743 0.154
夏皮羅-威爾克 0.986 0.144
科爾莫戈洛夫-斯米諾夫 0.0734 0.050
自第1天之氧使用之持續時間 安德森-達令 8.065 <0.001 否   
達戈斯蒂諾-皮爾森多項 50.980 <0.001
夏皮羅-威爾克 0.814 <0.001
科爾莫戈洛夫-斯米諾夫 0.208 <0.001
ICU LOS 安德森-達令 1.951 <0.001
達戈斯蒂諾-皮爾森多項 13.69 0.001
夏皮羅-威爾克 0.864 <0.001
科爾莫戈洛夫-斯米諾夫 0.1802 <0.001
醫院LOS 安德森-達令 8.098 <0.001
達戈斯蒂諾-皮爾森多項 62.750 <0.001
夏皮羅-威爾克 0.821 <0.001
科爾莫戈洛夫-斯米諾夫 0.202 <0.001
結果之單變量分析
表4中呈現所有主要及次要結果之初步分析。NAG組與對照組相比顯著更少可能具有死亡率(各自12.5%相對於28.0%;OR:0.37 [95% CI 0.15; 0.91],p=0.039)及不良臨床結果(OR:0.30 [95% CI 0.12; 0.80],p=0.015)。基於單變量分析在對照組與NAG組之間不存在插管率、醫院LOS、ICU入住、ICU LOS、氧使用持續時間或安寧療護啟動之顯著差異(表4)。 表4
   結果 NAG (n=48) 對照(n=100) 比較 p-值
主要 插管 8 (16.7%) 25 (25%) 0.60 (0.26; 1.48) 0.297
醫院LOS 7 (5-117.5) [2-31] 7.5 (4-17) [0-59] 0.0 (-1.0; 3.0) 0.643
死亡率 6 (12.5%) 28 (28%) 0.37 (0.15; 0.91) 0.039**
次要 ICU入住 11 (22.9%) 36 (36%) 0.53 (0.25; 1.19) 0.133
ICU LOS† 2.5 (0.75至14.75) 9.0 (2.25至21.5) 4.0 (-1.0; 12.0) 0.092
氧之持續時間(天)* 7.0 (5至12) [2至31] 7.0 (3至15) [1至53] 0.0 (-2.0; 2.0) 0.834
安寧療護啟動‡ 0 (0%) 4 (4%) 0.00 (0.00; 1.52) 0.149
不良臨床結果 6 (12.5%) 32 (32%) 0.30 (0.12; 0.80) 0.015**
將數據報告為n (%)或中值(IQR) [範圍]。將效應大小報告為霍奇氏-雷曼差(95% CI)或勝率比(95% CI)。使用曼-惠特尼U檢驗或費希爾氏精確檢驗計算P-值。
*氧使用之持續時間之比較僅包含記錄之來自需要氧支援之患者之觀察結果;NAG:n=46,對照:n=86。
**統計顯著
† ICU停留時間之比較僅包含記錄之來自入住ICU之患者之觀察結果;NAG:n=10,對照:n=36。
安寧療護啟動群體排除死亡患者;NAG:n=42,對照:n=72。
ICU =加護病房;LOS =停留時間
主要結果之多變量分析
準備所有協變量對之間之所有相關係數對之相關矩陣。於用於多變量分析之最佳子集選擇以最大化經調整之R 2值後,顯示NAG為減少之醫院LOS (β: -4.27 [95% CI: -5.67; -2.85],p= <0.001)之顯著獨立性預測因子(表5;多變量線性回歸,回歸背景特徵及針對醫院停留時間之共病)。 表5
變量 β-係數 95% CI p-值
(截距) 0.27 -4.85; 5.39 0.918
NAG (參考=對照) -4.27 -5.67; -2.87 <0.001
自症狀發作之時間 0.92 0.85; 0.98 <0.001
HCT -0.08 -0.17; 0.02 0.108
COPD -1.44 -3.47; 0.58 0.161
HLD -0.86 -2.18; 0.46 0.198
肥胖症 0.87 -0.47; 2.21 0.203
ESRD 2.54 0.51; 4.57 0.015
嚴重度 0.70 -0.24; 1.64 0.145
抗生素 2.44 -0.10; 4.98 0.059
抗病毒 2.34 0.47; 4.21 0.015
類固醇 -1.91 -3.68; -0.14 0.034
匯總 RSME 經調整之R 2   
0.903 0.870 <0.001
CI =信賴區間;COPD =慢性阻塞性肺病;ESRD =末期腎病;HCT =紅血球比容;HLD =高脂血;RMSE =均方根誤差;WBC =白血球計數
不顯示NAG為降低之插管率(OR:0.68 [95% CI: 0.19; 2.30],p=0.541)之顯著獨立性預測因子。NAG非降低之死亡率(OR:0.34 [95% CI: 0.09; 1.07],p=0.081)之顯著獨立性預測因子。
選定次要結果之多變量分析
對所關注之兩個次要結果:不良臨床結果及ICU入住進行多變量分析。在多個邏輯回歸後,顯示NAG為降低之不良臨床結果率(OR:0.30 [95% CI: 0.09; 0.86],p=0.034;參見表6)及減少之ICU入住(OR:0.32 [95% CI: 0.10; 0.96],p=0.049;參見表7)之顯著獨立性預測因子。 表6
變量 OR 95% CI p-值
(截距) <0.01 <0.01; 0.004 <0.001
NAG (參考=對照) 0.30 0.09; 0.86 0.034
年齡 1.06 1.02; 1.10 0.003
白人(參考=西班牙裔) 2.80 0.05; 1.10 0.091
自症狀發作之時間 1.05 1.01; 1.11 0.033
Afib 4.01 0.64; 23.80 0.124
CAD 1.79 0.55; 5.79 0.324
CHF 3.21 0.46; 20.97 0.219
COPD 2.36 0.49; 10.80 0.268
ESRD 5.67 1.43; 23.81 0.014
嚴重度 2.51 1.23; 5.55 0.016
匯總 ROC 經調整之假R 2 p-值
0.856 0.415 <0.001
Afib =心房顫動;CAD =冠狀動脈疾病;CHF =充血性心臟衰竭;CI =信賴區間;COPD =慢性阻塞性肺病;ESRD =末期腎病;OR =勝率比;ROC =接受者操作特徵曲線下面積。 表7
變量 OR 95% CI p-值
(截距) <0.01 <0.01; 0.001 <0.001
NAG (參考=對照) 0.32 0.10; 0.96 0.049
年齡 1.02 0.98; 1.06 0.294
自症狀發作之時間 1.10 1.05; 1.17 <0.001
WBC 1.06 0.97; 1.17 0.190
HLD 2.46 0.93; 6.68 0.070
CXR 6.11 0.87; 64.28 0.095
ESRD 6.83 1.71; 30.01 0.008
嚴重度 3.44 1.59; 8.22 0.003
抗病毒 3.20 0.75; 13.96 0.113
匯總 ROC 假R 2 p-值
0.887 0.510 <0.001
CI =信賴區間;CXR =胸部x-射線陽性;ESRD =末期腎病;HLD =高脂血;OR =勝率比;ROC =接受者操作特徵曲線下面積;WBC =白血球計數
實例8
為評估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單獨或與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諸如維生素或必需礦物質)組合之用途,治療醫師將於指示流感感染之臨床環境下檢查個體(或患者),包括使用標準臨床評估或可用診斷測試。
個體(或患者)群體將為一般群體,不管年齡、性別、種族或種族起源,且可包含患有先已存在之病狀(諸如肥胖症、糖尿病、心臟病、自體免疫性病症)或原本可經免疫功能不全之個體。
在識別為利用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治療之個體(或患者)後,該個體(或患者)將以劑量(諸如500 mg、600 mg、700 mg、800 mg、900 mg或1000 mg)每日兩次(BID給藥)經口投與包含至少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之組合物持續10與30天之間。可藉由標準臨床評估或可用診斷測試在過渡時期評估個體(或患者)之臨床狀態,如由治療醫師在治療週期結束之前所測定。在治療醫師之決定下,個體(或患者)可以標準劑量及以由治療醫師確定之間隔共同投與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包括維生素C、葉酸及/或鋅)。將收集治療結果及與護理標準比較。該等結果將藉由度量(包括但不限於恢復率、死亡率及/或平均恢復時間)針對護理標準為基準。
圖1為顯示在IL-1β之存在及不存在下Cpd 1、Cpd 2及Gln針對人類軟骨細胞在各種濃度下之細胞增殖(細胞毒性)檢定之結果的圖。*P<0.05相對於對照(Con)。針對各化合物及濃度,左條為不存在IL-1β,及右條為存在IL-1β。
圖2為顯示藉由各種濃度(1、3.3及10 mM)之Cpd 1及Cpd 2以及1及10 mM之Gln不產生抑制之檢定結果的圖。*P<0.05相對於IL-1β。
圖3為顯示藉由利用各種濃度之Cpd 2處理之促發炎性基因IL-6之表現之劑量依賴性抑制之檢定結果的圖。*P<0.05相對於IL-1β。
圖4為顯示藉由利用各種濃度之Cpd 2處理之促發炎性基因COX-2之表現之劑量依賴性抑制之檢定結果的圖。*P<0.05相對於IL-1β。
圖5為顯示各種濃度之Cpd 1、Cpd 2及Gln之投與對IL-6於經IL-1β刺激之人類軟骨細胞中之產生之結果的圖。*P<0.05相對於IL-1β。
Figure 01_image001

Claims (33)

  1. 一種治療罹患病毒感染(諸如流感、鼻病毒或β冠狀病毒感染)之個體之方法,其包括投與治療上有效量之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
  2. 如請求項1之方法,其中該β冠狀病毒感染為SARS-CoV-2感染。
  3. 如請求項1或2之方法,其中該β冠狀病毒感染已於該個體中引起或加重下列中之一或多者: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CRS)、中樞神經系統病症、譫妄、認知損傷、心血管疾病、腎病、腸病、肝病、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及升高之血糖含量。
  4. 如請求項1至3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治療上有效量治療該β冠狀病毒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
  5. 如請求項1至4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係經靜脈內、經口、經皮下、經頰、經皮或經鼻投與。
  6. 如請求項1至5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係經口投與。
  7. 如請求項1至6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之治療上有效量係約200 mg至約2100 mg之範圍。
  8. 如請求項1至7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之治療上有效量係每天一次(QD)、每天兩次(BID)或每天三次(TID)投與。
  9. 如請求項1至8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之治療上有效量係以以下劑量投與:每天兩次(BID)以約300 mg至約900 mg/劑量;或約600 mg至約800 mg;或約700 mg。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任一項之方法,其進一步包括投與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
  11. 如請求項10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為維生素或必需礦物質。
  12. 如請求項10或11之方法,其中該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為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或鋅。
  13. 如上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方法,其中接受該治療之該患者之臨床結果為較低ICU入住率、減少住院時間(length of stay;LOS)、較低死亡率及/或較低安寧療護啟動率。
  14. 一種醫藥組合物,其包含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及視情況可選之醫藥上可接受之載劑或賦形劑,其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為用於治療病毒感染(諸如β冠狀病毒感染)之治療上有效量。
  15. 如請求項14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以該組合物計係約200 mg至約2100 mg之量。
  16. 如請求項14或15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N-乙醯基葡糖胺以該組合物計係約300 mg至約900 mg;或約600 mg至約800 mg;或約700 mg之量。
  17. 如請求項14至16中任一項之醫藥組合物,其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
  18. 如請求項17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為維生素或必需礦物質。
  19. 如請求項17或18之醫藥組合物,其中該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為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或鋅。
  20. 一種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之用途,其係用於製備供治療罹患病毒感染(諸如β冠狀病毒感染)之個體之藥劑。
  21. 如請求項20之用途,其中該β冠狀病毒感染為SARS-CoV-2感染。
  22. 如請求項20或21之用途,其中該β冠狀病毒感染已於該個體中引起或加重下列中之一或多者: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細胞激素釋放症候群(CRS)、中樞神經系統病症、譫妄、認知損傷、心血管疾病、腎病、腸病、肝病、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小血栓形成、導致血栓形成之內皮病變及血凝病症(即,缺血性中風)、及升高之血糖含量。
  23. 如請求項20至22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藥劑包含有效治療該β冠狀病毒感染之一或多種症狀之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之量。
  24. 如請求項20至23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藥劑係經靜脈內、經口、經皮下、經頰、經皮或經鼻投與。
  25. 如請求項20至24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藥劑係經口投與。
  26. 如請求項20至25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藥劑包含約200 mg至約2100 mg之範圍之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之量。
  27. 如請求項20至26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藥劑係每天一次(QD)、每天兩次(BID)或每天三次(TID)投與。
  28. 如請求項20至27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藥劑係每天兩次(BID)投與,且該藥劑包含約300 mg至約900 mg;或約600 mg至約800 mg;或約700 mg之量之N-乙醯基葡糖胺或其衍生物於該藥劑中。
  29. 如請求項20至28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該藥劑進一步包含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
  30. 如請求項29之用途,其中該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為維生素或必需礦物質。
  31. 如請求項29或30之用途,其中該一或多種另外補充劑為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D或鋅。
  32. 如請求項20至31中任一項之用途,其中接受該治療之該患者之臨床結果為較低ICU入住率、減少之住院時間(LOS)、較低死亡率及/或較低安寧療護啟動率。
  33. 一種下式化合物:
    Figure 03_image001
    , 或其醫藥上可接受之鹽。
TW110132929A 2020-09-04 2021-09-03 用於治療病毒感染的化合物及方法 TW20222873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74602P 2020-09-04 2020-09-04
US63/074,602 2020-09-04
US202163142669P 2021-01-28 2021-01-28
US63/142,669 2021-01-28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8730A true TW202228730A (zh) 2022-08-01

Family

ID=80491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2929A TW202228730A (zh) 2020-09-04 2021-09-03 用於治療病毒感染的化合物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46816A1 (zh)
EP (1) EP4208137A2 (zh)
JP (1) JP2023541007A (zh)
CA (1) CA3194024A1 (zh)
MX (1) MX2023002667A (zh)
TW (1) TW202228730A (zh)
WO (1) WO2022051575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5718A2 (en) * 2022-04-21 2023-10-26 Hassan Ameer E Methods of treating inflamma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33776A (zh) * 2003-03-27 2004-10-06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N-乙酰氨基葡萄糖在制备用于治疗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的局部损伤和全身症状的药物中的应用
JP5807895B2 (ja) * 2011-02-17 2015-11-10 学校法人慶應義塾 Hcvrna複製抑制剤
NZ715595A (en) * 2011-04-15 2017-06-30 Marine Polymer Tech Inc Treatment of disease with poly-n-acetyglucosamine nanofib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51575A2 (en) 2022-03-10
US20230346816A1 (en) 2023-11-02
WO2022051575A3 (en) 2022-04-07
JP2023541007A (ja) 2023-09-27
EP4208137A2 (en) 2023-07-12
CA3194024A1 (en) 2022-03-10
MX2023002667A (es)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novel influenza A (H1N1) virus infection--California, April-May, 2009.
JP6508785B2 (ja) ブルトンチロシンキナーゼ阻害剤および免疫療法を使用する処置
JP2021116295A (ja) SARS−CoV−2感染の治療における置換アミノプロピオン酸化合物の使用
US20230364055A1 (en) Methods of improving renal function
US20230131929A1 (en) Quinoline compounds for treating respiratory disorders and viral infections
JP6313414B2 (ja) 外傷性傷害の処置におけるレボセチリジン及びモンテルカストの使用
US20230094776A1 (en) Methods and compounds for the treatment or prevention of hypercytokinemia and severe influenza
TW202228730A (zh) 用於治療病毒感染的化合物及方法
JP2022519819A (ja) Il18r1を標的とする炎症性疾患を処置するための方法、システム、およびキット
EP4378462A1 (en) Therapeutic agent for covid-19
CA3124970A1 (en) Methods of treating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that target ripk2
Matsumoto et al. A pediatric patient with interstitial pneumonia due to enterovirus D68
JP2024511141A (ja) オリスミラストによる化膿性汗腺炎の治療
EP3316892B1 (en) Novel dosage regimen of tiacumicin compound
US11998526B2 (en) Methods of improving renal function
EP2952206B1 (en) Prophylactic or therapeutic drug for constipation
TW202239417A (zh) 預防病毒感染之方法
US20220304979A1 (en) Methods of reducing disease flares
US20230127703A1 (en) Therapeutic agent for coronavirus infection
Li et al. Genetic association of COVID-19 severe versus non-severe cases by RNA sequencing in patients hospitalised in Hong Kong
JPH02503557A (ja) 治療用ヌクレオシド
WO2023034718A1 (en) Treatment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ith tradipitant
WO2022192103A1 (en) Method of reducing aberrant immune response or risk of progression in covid-19
RU2242222C1 (ru) Способ лечения очагового и инфильтративного туберкулеза легких
WO2006090927A1 (ja) スルホンアミド化合物の摂食亢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