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7006A - 對稱溫差個性化健康管理體系-人體對稱溫差cwpas健康管理體系與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對稱溫差個性化健康管理體系-人體對稱溫差cwpas健康管理體系與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7006A
TW202227006A TW110131747A TW110131747A TW202227006A TW 202227006 A TW202227006 A TW 202227006A TW 110131747 A TW110131747 A TW 110131747A TW 110131747 A TW110131747 A TW 110131747A TW 202227006 A TW202227006 A TW 2022270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health
symmetrical
difference
balan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1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志強 崔
Original Assignee
志強 崔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志強 崔 filed Critical 志強 崔
Publication of TW2022270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700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1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body parts ; Diagnostic temperature sensing, e.g. for malignant or inflamed tissu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1Measuring temperature of body parts ; Diagnostic temperature sensing, e.g. for malignant or inflamed tissue
    • A61B5/015By temperature mapping of body par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05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body conditions, e.g. heart and respiratory condition
    • A61B5/02055Simultaneously evaluating both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and tempera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02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A61B5/0004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hysiological signal transmitted
    • A61B5/0008Temperature signa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002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 A61B5/0015Remot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using telemetry, e.g. transmission of vital signals via a communication network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the telemetry system
    • A61B5/0022Monitoring a patient using a global network, e.g. telephone networks, interne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02Detecting, measuring or record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Combined pulse/heart-rate/blood pressure determination; Evaluating a cardiovascular condi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using combinations of techniques provided for in this group with electrocardiography or electroauscultation; Heart catheters for measuring blood pressure
    • A61B5/021Measuring pressure in heart or blood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32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for measuring glucose, e.g. by tissue impedance measuremen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45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 A61B5/14542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lood in vivo, e.g. gas concentration, pH value; Measuring characteristics of body fluids or tissues, e.g. interstitial fluid, cerebral tissue for measuring blood ga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6Devices for psychotechnics; Testing reaction times ; Devices for evaluating the psychological state
    • A61B5/165Evaluating the state of mind, e.g. depression, anxiet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36Diagnosis combined with treatment in closed-loop systems or metho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48Monitoring or testing the effects of treatment, e.g. of medica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48Other medical applications
    • A61B5/4854Diagnosis based on concepts of traditional oriental medicin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71Specific aspects of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analysi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2Signal process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s or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 A61B5/7271Specific aspects of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analysis
    • A61B5/7275Determining trends in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 data; Predicting development of a medical condition based on physiological measurements, e.g. determining a risk facto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74Details of notification to user or communication with user or patient ; user input means
    • A61B5/7465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tient and care services, e.g. by using a telephone network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operational features of apparatus; Accessories for medical measuring apparatus
    • A61B2560/02Operational features
    • A61B2560/0242Operational features adapted to measure environmental factors, e.g. temperature, pollu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2562/00Details of sensor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sensor housings or probes; Accessories for sensors
    • A61B2562/02Details of sens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vivo measurements
    • A61B2562/0271Thermal or temperature sensor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Patholog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hysiology (AREA)
  • Cardiology (AREA)
  • Psychiatry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AREA)
  •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REA)
  • Hospice & Palliative Care (AREA)
  • Psychology (AREA)
  • Social Psychology (AREA)
  • Child & Adolescent Psych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Nursing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Measuring Pulse, Heart Rate, Blood Pressure Or Blood Flow (AREA)

Abstract

本發明首次提出體溫對稱平衡的理論,公開了一種遠端同步檢測人體對稱點溫差動態的特徵方法。採用高解析度溫度感測器,結合對稱血壓、脈搏、血氧、血糖等生理指標變化的動態資料,同時記錄周邊環境和症狀資訊,通過人工智慧判斷體質和功能平衡值。增添了中西醫臨床動態監測手段。精准了個性化生活習慣CWPAS健康管理體系。用簡單的同一個體左右上下的對稱點溫差,定性疾病和保健的主要矛盾,具有精准、簡易、直觀、經濟、無疼、無負作用的特點,並可以借助於物聯網不斷更新升級,產生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Description

對稱溫差個性化健康管理體系-人體對稱溫差CWPAS健康管理體系與使用方法
本發明是關於一種人體對稱溫差CWPAS健康管理體系(CWPAS即檢查/check、預警/warning、防範/prevention、評估/assessment和整體解決方案/solution的縮寫),首次提出體溫對稱平衡理論。這一理論認為健康的人體應該是功能平衡,形態對稱。患病的人體首先出現功能的失平衡,失平衡的嚴重程度與疾病的嚴重程度具有相關性,此階段疾病尚在功能性病變範圍,如果病情進一步加重,就產生了形態的不對稱即器質性病變。無論是功能性還是器質性病變,反應到人體上都會產生對稱部位體溫的差異,這種差異可以被檢測到並用於診斷。對於人體對稱部位體溫的差異採取相應的對抗平衡性溫度調整可以有助於疾病的治療和康復。這一理論首次提出體溫對稱平衡觀點,創造性地運用人體對稱點的溫差,採用高解析度溫度感測器,判斷人體體質和功能的平衡值。指導臨床和精准個性化生活習慣的健康管理和臨床動態監測系統。在同一個體中,抓住簡單的溫差並計算其與其他對稱性生命資訊以及症狀、環境等外部因素的相關性,量化定性疾病和保健的主要矛盾。運用物聯網工具,與時俱進不斷升級,產生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健康產業至今沒產生權威的標準和規範的發展模式,是因為建立在不同診斷基礎上的各種干預手段在不同的時間、空間對不同人所產生的療效,會產生差別,具有療效不確定性。
目前醫學基於多數病人“統計平均水準”即標準化醫療模式,對健康依據體檢,採用“排除疾病即為健康”的排除法,其時間跨度大,只觀察某器官、成份在某一時間局部狀況,很難監控局部和整體的關係,也很難觀察變化動態,更無法觀察內、外環境的密切聯繫。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善用“類推法”做些微小調整,學習別人做的事情。類推提供了捷徑,不需大量思考,效率高,這在日常生活中沒什麼問題。
但在健康領域,把某人、某地的成功經驗類推,就會出現療效不確定和紊亂。這因為人的健康受時間、空間、個性化體質差別的影響。把某人某地經驗,作為生活方式和健康模式推廣,必定產生差別。這是對生活方式、醫療行為採集資料,統計學分析後,形成各種不同的評判結果的根本原因。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像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時間分秒在流逝,空間時刻在變,這就是生活方式和健康干預必須個性化的客觀依據和理論根據。但推廣又必須標準化,標準化和個性化耦合是個性化的昇華。到處是差別,標準怎能形成?精准醫學以DNA差別為標準,是科學且正在完善,是將來時。也有從血型、9種體質的理論概括、辨證分型為標準。但不是缺乏客觀標準,缺乏數位化表達,就是缺少全方位應對,至今無法落實。
體質是既古老又年輕的醫學命題,是個性化的基礎。維琪百科關於The natural constitution, or physical structure, of a person的定義 (see Anthropometry, Body shape)側重點在結構,反映了西方醫學觀點;《辭海》定義“人在遺傳性和獲得性基礎上表現出來的功能和形態上相對穩定的固有特性。”實際上就是把DNA在不同環境下的基因表達合為一體。應對了DNA表達是個性化的基礎。但基因檢測涉足健康預測還不成熟,價格較高,而人工智慧浪潮正在席捲一切,快速融入醫療。因此十幾年來,我們一直從體表生命資訊入手,把 21 世紀物理學前沿——對稱破缺及精准醫學的核心“把對稱性差別和個性化”融入體質,通過1萬多人次的臨床實踐“建立體質的客觀標準”:1)目前醫院只測單側溫度、血壓、脈搏等進行比較,屬一維測量。對稱平衡同時測量對稱生命資訊,根據資訊差定體質、健康和疾病狀況。對稱資訊、資訊差、時間形成三維思維。2)臨床實驗證實左腋體溫與上半身體溫對應,右腋體溫與下半身體溫對應,把體質分成:左高於右“上熱下涼(手型)”,反之“上涼下熱(腳型)”兩類,相對恒定的體溫對稱破缺趨勢是體質類型反映。體質分為兩種:左腋體溫高於右腋,為“上熱下涼(手型)”,反之亦然。對稱性破缺的趨勢是體質類型和疾病發展和康復方向的反映。3)溫差的方向、數值是“平衡係數”,是體質、康復與生活方式的方向和量值。體質和失衡程度用數字表示,熱則寒之,寒則熱之,根據溫差方向和量值採用相對應的生活方式、運動形式、康復手段及心理平衡。4)對稱、平衡=健康。疾病先在功能層次失平衡,量變—質變造成結構、形態改變。5)對稱平衡在同一時間,基本相同條件下,生命資訊及對稱差偏離正常範圍及反映雙側組織、細胞、基因、蛋白質等分子結構及功能差別,就像醫院CT,MRI及各項化驗、超聲波等檢查來監測疾病一樣,檢查看重的是其正常值區間,只要在這個區間中,結合臨床的穩定,健康就是穩定的。6)近十二年我們對美中二地1000多人測10天體溫,經統計學和數學模型處理,發現其值沒有一個相同,就像DNA序列沒一個人相同一樣。在基礎條件下,健康人溫差±0.2℃以下,兩邊血壓差10mmHg以下,左右脈搏相同(約占人群7-8%);溫差超過±0.2℃,血壓差10mmHg以上,脈搏差1次是亞健康;溫差超過±0.3-0.35℃脈搏差2次血壓差20mmHg以上即疾病階段;脈搏差3次或雙側溫差±0.45℃以上即為生命狀態失衡,疾病加重。疾病越重溫差等對稱生命資訊差越大,病症緩解溫差縮小,其變化反映功能變化和數量關係,在組織形態變化前就可發現失衡的亞健康狀態測定(有1-5%的強體質例外)。7)對稱部位功能隨生理、病理狀況改變,在體內、體表產生不同對稱資訊。採集對稱資訊只是過程,關鍵是提取精准的對稱資訊差(與DNA序列差及臨床檢驗對應)其與上述各項指標的相關性,才是“生命密碼”。
由於差別的客觀存在,採用類推法時,根據不同的時、空和體質,建立分類標準,乃是維持健康的基礎。就像地中海飲食泛指地中海沿岸以蔬菜水果、魚類、五穀雜糧、豆類和橄欖油為主的飲食風格。研究發現可減少患心臟病的風險,還可以保護大腦免受血管損傷,降低發生中風和記憶力減退的風險。在當地統計學分析效果是較好。但在美國做了一些實驗,治療評價指標NNT極低,難以讓人相信:30位心臟病倖存者堅持4年地中海飲食,才防止1人死亡,61人堅持地中海飲食,才有1人避免心臟病突發。我們認為兩者結論都可靠,只是運用在不同的地區和人,產生不同的結果。產生原因,是缺少一種個性化評判的客觀標準。因此無法區別不同的地區(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人種、生活方式應如何採取不同干預手段。從而造成認識的混亂和統計學的差別。對稱平衡醫學是一項改變醫學思維的工作,通過動態採集對稱生命資訊,使人體對稱性形態、稟賦體質、機體狀況、功能、心理狀況、資訊、能量、生活方式、環境條件、干預手段全方位量化:1.“建立體質的客觀標準”:將體質分為左腋溫高於右——“上熱下涼(手型)”,反之“上涼下熱(腳型)”兩型。溫差的方向、數值就是體質、康復與生活方式的方向和量值。2.建立個性化健康狀況數字測定:同一時間,基本相似的條件下,採集人體對稱位置相關資料,提取所蘊含生命資訊。如通過雙手腕測量對稱性脈搏和血壓差;雙腋下測定左右溫差等。同時記錄當時健康狀況和周圍環境情況(氣溫、濕度等)作為該人,該狀況下的資料。3.全方位動態數位化;資料獲取的時間上分基礎對稱性生命資訊、運動、康復前後,心理活動前後等等,不同時段的對稱生命資訊,體現了不同的生命狀況和臨床意義,資訊差增大或縮小的方向、數值是干預健康的客觀標準。4.不同時、空和體質對稱性生命資訊差的變化,是健康變化的客觀指標。5.溫度是分子平均動能的統計學標誌;對稱體溫差反映對稱部位器官、組織、細胞生理功能平均動能的差別,是分子平均動能的標準化基礎。體溫差是量化生命活動的基礎資料。6.身體狀況或病情起較大變化或質變,即由資訊差反映出相關或因果關係。可根據其差別的方向和數值,精准判斷出此生活方式、環境因素、心理活動、干預手段對您是有利還是有害,識別健康隱患和不良生活習慣。7.環境對人的影響最大因素是寒熱效應;環境因素影響可由此反映。8.精准診斷、靶向干預的基礎;一年有春夏秋冬,氣候有寒熱溫涼;溫差有方向,體質有寒熱;運動散熱是向量;食物有寒熱溫涼“四氣”;情緒有“興奮”“冷漠”;幾方面在“寒熱”上統一,健康方向性脫穎而出。形成“體質/生活方式/環境資訊統一表達,同一干預法”。9.量化康復的方向性:將體質和康復前後的資料差別相吻合,可確定治療方向和療效的長期維繫。10.針灸量化有可能解決針灸有效性的證據,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可變且不一致的”這個難題。11.尋找到全世界各種醫學診斷的最大公約數體溫,從而使各種醫學的融合和互補成為可能。12.全方位動態數位化能使循證醫學和人工智慧有機融合。這是全世界唯一可對生活方式、環境、心理活動、干預手段進行客觀量化,並接受實踐檢驗的方法。本發明的健康管理系統從對稱平衡的角度出發,從物理學基本規律定義、監測體質,實行個性化:時空是物理學基本定義,在觀察時空、環境資訊的基礎上,採集形態上失對稱,功能上失平衡的動態變化資訊,作為區分體質、運動規律、生活方式、療效判斷的標準。它既是功能又是動態結構,功能失平衡的量變到結構失對稱的質變造成兩者轉化。這裡既有時間向量又有空間框架,左右體溫差別的數值,克服了“平衡”的抽象和形態醫學的分隔、孤立感。差別的客觀、相關性、時空動態、個性化、數位化、標準化均得到相關反映,從而對人體健康動態、生活方式、康復方向全方位量化。
當前處在物聯網時代,健康管理採集資料越來越大,可穿戴醫療設備和系統不斷興起,發展潛力巨大。但大部分停留在資訊採集、顯示、傳輸及產品銷售階段。採集體溫、脈搏、血壓、血糖、心電等生命資訊,大多不精准、穩定性差、同質性嚴重、缺乏針對性,缺少最終臨床效果資料支撐。資料處理與臨床實用相距甚遠,採集資料相關性與干預的有效性得不到吻合,在減少死亡率和延長壽命方面未看出應有優勢。怎能使新興技術為醫學服務呢?
目前醫學體系建立在形態基礎上,只有疾病導致形態變化才能發現。在健康失衡量變階段,缺乏判斷的客觀標準及干預規範措施。醫療儀器配置也適應形態觀察需要,精准度不需很高,如體溫只要達±0.5℃上,就可作2類醫療儀器,但女性排卵後卵泡破裂,體溫下降0.04℃,破裂後由於分泌黃體酮刺激體溫中樞,體溫上升0.4-0.6℃現有體溫計就測不出這個過程,諸如此類不勝枚舉。
目前標準化醫學模式轉向個性化醫學模式,靜態測試轉化為動態觀察:體質、時間、空間、動態的觀察的手段,但現有醫學局部、孤立、靜止、分割式的觀察方法框架還無法改變為整體、動態、互相聯繫的觀察方法,無法適應這個發展。
對體質、生活方式、健康干預手段缺乏使其能互相耦合的核心技術及量化和觀察的客觀指標。
自然醫學越來越被重視,但更多的是文化層次,比如中醫強調博大精深,有幾千年歷史,注重環境,但對天人合一、辨證論治核心技術,很少進行臨床症狀數量化,個性化結合的運用,療效必受影響。針推、自我運動、鍛煉、灸法、保健產品均宣傳成老子天下第一,也舉出了一些例證。但治癒率的報導、產生療效的概率、維持時間卻很少能見到,更談不上個性化分類的運用。
目前對健康越來越重視,早期發現疾病的時間也越來越提前,也已懂得生活方式對健康的重要性,但怎樣得到科學的生活方式眾說紛紜,互相矛盾,使人不知所措。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只重視生活方式重要性卻缺乏個性化處理的原則和個性化生活方式的標準。
遠端健康管理存在的問題和沒有迅速發展的原因:1)只運用於資訊和圖像的傳輸。2)只限於對標準化醫學模式生命資訊的採集和局部的分析。3)只著重標準化治療指南的遵循。4)只重視生命資訊採集的大資料,卻沒抓住從醫轉養,從養轉醫等質變數據。5)不考慮臨床效果的切入,所有的資料只能千篇一律照抄照搬。
本發明首次提出體溫對稱平衡的理論,公開了一種遠端同步檢測人體對稱點溫差動態特徵的方法。採用高解析度溫度感測器,結合對稱血壓、脈搏、血氧、血糖等生理指標變化的動態資料,同時記錄周邊環境和症狀資訊,通過人工智慧判斷體質和功能平衡值。增添了中西醫臨床動態監測手段。精准了個性化生活習慣CWPAS健康管理體系(CWPAS即檢查/check、預警/warning、防範/prevention、評估/assessment和整體解決方案/solution的縮寫)。用簡單的同一個體左右上下的對稱點溫差,快速評估受試者的健康狀態,定性疾病和保健的主要矛盾。借物聯網不斷更新升級,產生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體溫穩態調節:細胞內部溫度的變化會改變DNA的工作方式或蛋白質分子的運行機制。維持人體的正常生命活動和必要的工作效率,必須維持相對的熱平衡。我們對全世界26種自然醫學進行了分析,發現其基本診斷項目相差甚遠,但檢測體溫是唯一的共同點。因此體溫是基礎的基礎,也是現代醫學和一切自然醫學的共同基礎。
“陰陽”是中醫八綱辨證的總綱,提綱挈領,通過量化寒熱定性陰陽是中醫藥國際化的精選切入點。常言“不辨陰陽,動口便錯”。換言之,能辨別陰陽,就算進入了中醫門檻。在現代科學平臺上構築中醫智慧化監控、指導不同體質的康復療法個性化的生活習慣指導和不同體質美容的指導。
檢測人體對稱的溫度資訊差,即檢測出人體對稱結構中的功能不對稱的一種早期診斷。對稱、失對稱是生理病理的矛盾統一體,是健康和疾病不斷變化的根源。開發精准測溫和分析的智慧,形成統一標準,增加治未病的一種有效的監控手段。而且,體溫監控無創傷,準確度和解析度高,容易與IT接軌。
對稱平衡理論可以評估各種治療方案或藥物的療效。通過監測治療方案或使用藥物前後左右溫度差的變化判斷治療方案或者藥物的利弊。如治療方案或藥物實施後左右溫度差變小說明該方案有效。實施後左右溫度差加大,說明該方案無效或對此患者不利。
對稱平衡理論可用于康復指導。左側體溫大於右側為正,反之為負。通過正負差可判斷人體是上熱下涼(手型)還是上涼下熱(腳型)體質,溫差的正負反映人體寒熱的方向,而絕對值反映偏離程度。根據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原則,採取相應的物理療法與食物性狀搭配,可有效促進患者康復。
本發明的動態觀察的個性化遠端健康管理系統,包括資料獲取裝置,用以即時測量使用者對稱體溫、脈搏、血壓、血氧、血糖等生理資料,反映了人的生命動態。用可穿戴溫差測量裝置測量以上對稱性的生命資訊。記錄環境、使用者情緒、行為、症狀等資訊,並通過無線傳輸裝置發送採集的資料,用對稱平衡原理人工智慧即時處理,從而預測使用者的體質,制定個性化的健康干預方法,包括在執行不同健康干預方法前後測量對稱性生命資訊,並根據其差別以及和體質的耦合程度,尋找最佳個性化健康干預措施。本發明也提供了使用上述系統進行個性化健康管理和干預的方法。
現代醫學發展到很高的境界,但疾病發生和使之死亡人數並沒降低,反而越來越多。中醫等自然醫學能治病,只是個案,用此治相同病人,不一定都有效,有特殊性而無普遍性。健康領域一系列精句:一天喝五杯水,走一萬步,多吃蔬菜,多吃水果。但實踐發現不同人,不同時空條件有差別;有有效、無效、甚至加重,無法形成標準;大部分保健產品憑概念切入或個體有效為基礎,缺少個性化循證基礎,故療效不穩定,信譽不易建立,這就是個性化對醫學健康帶來的困惑。
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像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像的人,時間分秒在流逝,空間時刻在變這就是生活方式和健康干預必須個性化的客觀依據和理論根據。但推廣又必須標準化,標準化和個性化耦合是個性化的昇華。
本發明涉及以下專業詞彙。對於沒有給出具體定義的其它專業詞彙,其含義應參照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一般情況下理解的含義。如無特殊標明,本文中使用的溫度計量單位為攝氏度(℃),對稱生命資訊排列次序均是左在前,右在後,實行標準化。對稱平衡醫學是一種新的醫學模式,考慮人群對稱生命資訊、環境和生活方式、個體差異來促進健康和治療疾病的新興方法。基於患者對稱生命資訊或生理來定制健康干預方案,即通過對稱生命資訊差的研究,對患者進行細緻而精確的寒熱體質分型,同時根據寒熱體質的生物學機制,給予個性化健康干預。強調對不同患者給予不同的針對性生活方式、治療方式;同時為同體質(同亞型)的人健康管理、治療方式制定一致性的規範,以保證個性化和標準化的耦合,有利於多人群推廣。從人與人對稱平衡的差別、人在不同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差別中創立個性化診斷和治療模式。
精准測試對稱生命資訊,將資訊差作為判斷體質、健康狀況、生活方式、健康干預的療效等診斷判斷的參數,使之有了客觀標準。
亂數天對稱生命資訊測試,也可一定程度反映體質,但精准性不夠。實踐證明,根據10天連續的精准測試基礎對稱生命資訊較精准,可作為判斷體質的標準化參數。
對稱平衡的基石是體溫、體溫差,它是量化生命活動各種資料的尺規,可區分體質判斷健康狀況、生活方式、健康干預的療效等。其個性化的理論基礎:1)(美國化學學會(ACS)第242次全國會議公佈)細胞內部溫度的變化可能會改變DNA的工作方式或蛋白質分子的運行機制。2) 物理學基本定律:溫度是分子平均平動動能統計表現。對稱體溫差反映對稱部位器官、組織、細胞生理功能平均動能的差別,是人體分子平均動能的標準化基礎。3) 人類是恒溫動物。雙側體溫的動態反映了它的基本屬性。4) 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實質上也是寒熱效應,無一不與溫度發生直接關聯。5) 身體狀況或病情較大變化或質變,即由溫差、脈搏差、血壓差等反映出相關或因果關係。6) 溫度是各種醫學在診斷中的最大公約數。7) 對稱體溫由空間和時間兩個參數構成立體資訊。8) 環境對人的影響最大因素是寒熱效應。9) 一年有春夏秋冬,氣候有寒熱溫涼;溫差有方向,體質有寒熱;運動散熱是向量;食物有寒熱溫涼“四氣”;情緒有“興奮”、“冷漠”;幾方面在“寒熱”上統一,健康方向性脫穎而出。10) 一切事物相對穩定在於功能平衡和形態對稱,溫差是個性化的參照物。
採集個體左、右、上、下動態平衡體系的偏移資料,胸腔膈肌以上定義為上,以下定義為下。根據中醫理論和我們的臨床實踐。人體的左側與上相對應;右側與下對應。測量了左右側溫度,就可推斷上下溫差的方向和“量”。人體“左熱右涼”相當於“上熱下涼(手型)”,則採用各種生活方式和治療方法,使上涼下暖,反之亦然。就這樣通過“熱、涼”來調節人體的平衡。在寒熱基礎上,使西醫診治方法與其他自然療法相結合。“上熱下涼(手型)”用各種生活方式和治療手段涼上溫下;反之溫上涼下。結合西醫和其他自然療法的診斷、治療手段。在寒熱基礎上,形成“體質/生活方式/環境資訊統一表達,同一干預法”,給出對應健康干預措施及方案。即時發現用戶健康失衡狀況,通過其對稱資料失衡的資料和使用者的體質資料進行人工智慧大資料計算,解決個性化和標準化耦合,解決採集資料能“幹什麼”,是預防疾病的最好手段,“以療效為支點驅動市場”。
我們利用即時監控,人兩側體溫差別的變化對臥、坐、立、跑、大小便、飲食、飲水、睡覺的方向等生活方式對健康的利弊及其程度進行量化(圖7D、7E)。在以上某方式前後,測量對稱體溫、脈搏、血壓、血氧、血糖等對稱生命資訊和重要的單項的生命指標。如呼吸、心電等,平衡的趨勢就是健康的反眏,失對稱增大就是不利於健康的因素。生命指標向正常值中心靠攏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體現,反之就是不利於健康的體現。這種反映極其明顯。從即時監控角度一分鐘左右就可有所反映。但每一單項遠期效果如何,還需單參數割離法及遠期綜合考察界定,但即時的測量確定了這種方式的方向,例如下表。
骨骼、器官、五官等器官勻稱是人們判斷形體正常與否的習慣性做法;西醫認為交感副交感神經平衡、心理平衡、酸堿平衡、內分泌平衡等是健康判斷的重要標誌。對於中醫而言陰陽平衡均是判斷健康的標誌。平衡在體內無時不有,無處不在,隨生理、病理及環境改變,體內、體表產生相應對稱資訊變化——對稱破缺差(失平衡)。目前醫學體系建立在形態基礎上,組織形態變化,疾病才能發現。在健康失衡的量變階段,缺乏判斷的客觀標準及干預措施的規範。不同時段的對稱生命資訊,體現了不同的生命狀況和臨床意義,資訊差增大或縮小的方向、數值是干預健康的客觀標準。
人體對稱是相對的、動態的,健康人也存在失對稱,只是程度低,方向正確而已。以此數據作為判斷健康的標準。
一、動態化觀察是個性化的意志表達
以基礎生命資訊為標的,從當前及幹預前後、時空變化動態左右對稱體溫、脈搏、血壓等對稱性體表生命資訊的變化動態,來觀察時空和幹預對療效的影響,尋找最佳的幹預手段、時段。對稱性體表資訊差及其與體質的耦合資料,是這種個性化動態的核心技術。由於體溫感測器的釆集時間是1秒-1分鐘,人的每一個動作的變化時間也是1秒鐘到1分鐘,因此可以對各種運動、心理狀態、生活方式、疾病症狀、療效進行即時監測、監控、幹預。這樣就從靜態測試轉化為動態觀察,形成可即時量化療效,選擇飲食、運動、心理平衡處方。用不同生活方式、幹預手段起始及進程中生命資訊變化動態來判斷其對健康的個性化利弊及程度。建立個性化生活方式及標準化健康幹預對機體影響的數字測定。
在手機螢幕設置行為/情緒輸入裝置下圖(見圖7D),以便輸入使用者的行為動作和情緒資訊按“功能框”/“聲控”開關,觀察動態,使即時靜態測試轉化為動態觀察大資料,物聯網平臺對對稱平衡個性化動態表達:1)臥;2)坐;3)走;4)跑;5)上肢運動;6)混合運動;7)聽、看;8)講;9)寫;10)吃飯;11)乏力、疲勞;12)喜悅、興奮;13)大小便前後;14)口苦發生時;15)自己填未列舉的專案。在以上行為/情緒開始或發生時,按一下功能框;結束時再按一下功能框。1)開始入睡時按“臥”醒來的時再按“臥”開關; 2)開始坐時按“坐”站立時再按“坐開關”;3)走;4)開始跑時按“跑”,停止跑(轉為行走或休息)再按“跑”開關; 5)開始上肢運動時按“上肢運動”,停止運動或休息再按開關; 6)上下肢混合運動功能框,各種上下肢等同時運動、跳舞等。(如上下肢某一部分明顯為主的運動,則按主要的功能框)前後;7)聽、看,包括聽音樂、看TV、文藝節目、看各種熱鬧前後;8)講,包括講話唱歌、演說前後;9)寫,包括寫文章,運用電腦等前後;10)吃飯前後;11)乏力、疲勞,包括頭昏、乏力、疲勞等不舒服感覺,發生的時候;12)喜悅;13)大小便前後;14)口苦;15)可以自己填寫或語音輸入等形式輸入當前狀況的項目的“功能框”。(圖7D)通過智慧手機的拍攝功能記錄患者的食物並上傳到伺服器進行人工智慧分析,判斷這些食物對於恢復健康有利或者不利。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動態觀察的個性化遠端健康管理系統,使用對稱平衡物聯網確定體質,並根據個性化健康管理的需要,即時或分時段測量使用者在同一時刻身體對稱體溫、脈搏、血壓、血氧、血糖等生理指標變化的動態資料,並發送採集的生理資料;與上述資訊相同步用對稱平衡原理人工智慧即時處理、即時靶向健康幹預。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動態觀察的個性化遠端健康管理系統中的資料獲取裝置還包括症狀輸入裝置。慢性病急性、亞急性發作時會出現症狀,這些症狀會引起左右體溫、脈搏、血壓、血氧、血糖及其差的動態改變。手機螢幕設置症狀輸入裝置,以便輸入使用者症狀及其強度。按“功能框”/“聲控”開關,動態觀察急性、亞急性發作症狀的預兆和動態,通過症狀,量化疾病狀態和療效。
使用者在以上行為/情緒起始或基本終止時,分別按壓相應功能框,以採集按壓時刻人體對稱位置的生理資料差值、環境資訊。這樣就很容易地記錄了以上標定的運動,情緒狀況與體溫、溫差值,外界環境變化狀況的關係並以數位形式進行表達和運算。從而使體溫值,溫差成為其尺規和參照物。可考慮採集起始和終止時間段的連續監控體溫值,比如每20秒採集一次,一分鐘三次。比如“走”了10分鐘,那麼這10分鐘的時間段內,可監控到30個資料採樣點。這樣比較利於更詳細的資料分析和身體動態監控。軟體系統包括:A在手機或電腦上接收溫度等生命資訊;B分析溫度等生命資訊;C分析以上十大標定的運動,情緒狀況的起始,變動時間,以及“基礎”生命資訊,資訊差;幹預性對稱部位生命資訊,資訊差並使之與對稱性生命資訊,周圍環境溫度資訊,相聯繫,得出分析結果;D作業系統軟體;E時間控制系統軟體等。(見圖3B)下面的圖是我根據APP介面畫的一個示意圖,來同時顯示左右溫度和溫度動態即時監控。APP會把每一個時間段的體溫、環境溫度、濕度對稱生命資訊失衡的資料列出,存儲後臺,以此設計人工智慧AI演算法做自動資料分析。
建立較多監測項目,並非每人、每項都要進行;物聯網平臺可根據臨床需要,對以上行為/情緒起始或基本終止時,對稱生命資訊失衡的資料。根據以上的設計,通過人工智慧和相應的生命資訊資料,要求按壓相應功能框,並及時提出相應的幹預措施。通過手機自動回饋給客戶。比如一個“上熱下涼(手型)”的客戶在跑步時,平臺會要求他按“跑”的功能框按鈕,自動記錄時間2019/8/16 15:22:47左36.17℃右36.05℃溫差+0.12℃,當時外界和貼身的溫度、濕度、氣象情況,當他跑15分鐘後,15:37:47左36.26℃右35.73℃溫差+0.53℃,平臺會根據人工智慧的計算向他發出:“現在的運動對你健康有不利影響,希望你停止”等等。(圖7B)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動態觀察生理資料的健康幹預方法中的平衡係數-指動態對稱生理資料相差的方向與數值,資訊差增大或縮小的方向、數值是幹預健康的客觀標準。用對稱平衡人工智慧即時處理、並比對特定行為前後的平衡係數,判斷其對健康個性化利弊及程度,按其體質建議健康幹預,實現個性化健康管理。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個性化遠端健康管理系統資訊驅動的健康管理及診療系統中的資料獲取裝置還包括“症狀”輸入裝置。慢性病急性、亞急性發作時會出現症狀,這些症狀會引起左右體溫、脈搏、血壓、血氧、血糖及其差的動態改變。手機螢幕設置症狀輸入裝置,以便輸入使用者症狀及其強度。按“功能框”/“聲控”開關,動態觀察急性、亞急性發作症狀的預兆和動態,通過症狀,量化疾病狀態和療效。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動態觀察的個性化遠端健康管理系統中的資料獲取裝置還包括同步環境、貼身環境資訊採集裝置,用以在對稱平衡採集裝置測量生理資料的同時,測量使用者所在地的環境、貼身環境資訊,並將該資訊發送至物聯網平臺,可量化所在地環境/貼身環境間的關係,對健康影響的動態對稱生理資料差值及環境資訊相對應的生理狀態資訊之間的關係的對稱平衡動態表達。(圖3B、3C)從病人自覺症狀及對稱生命資訊測定及其變化作為個性化的觀察指標。將生理學、生化理論作為運動、心理平衡方向性的標準化原則。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動態觀察生理資料的健康幹預方法中的平衡係數還包括慢性病急性、亞急性發作出現的症狀,進行半量化,以1到10為程度參考,無感覺是0,感覺不能忍受是10,中間是5/10,這樣便於觀察生理資料、生理資料差和症狀強度的數量關係。並在APP系統中讓半定量資料和即時測量的對稱平衡係數相對應進行人工智慧計算,實現量化和半量化的結合。
物質和能量的轉化有方向性,是個性化量化的方向,通過體溫差確定能量的消耗和熱量的轉化規律及方向,作為個性化的觀察指標。當對稱體溫曲線左側體溫曲線和右側體溫曲線發生交叉,或兩條體溫曲線差別增大時,代表身體狀況和疾病狀態的顯著或實質性變化。它與該人體質所確定的寒熱物理方向相反的演變,代表健康趨勢。這種測試對健康的反映比醫院單測量體溫、各種生命指標有更大準確性,其相關或因果關係是健康監控有效方法。動態對稱破缺趨勢和方向反映相關健康變化動態,不同體質類型反映物質和能量轉化的不同量化方向;可確定相應動態對健康的利弊。建立個性化健康狀況數字測定:同一時間,基本相似的條件下,採集人體對稱位置相關資料,提取所蘊含生命資訊。如通過雙手腕等其他對稱部位測量對稱性脈搏和血壓差;雙腋下等其他對稱部位測定左右溫差等。通過感測器同時採集健康狀況和周圍環境情況(氣溫、濕度等)作為該人,該狀況下的資料全方位動態數位化(1)時間,(2)氣候,(3)地域,(4)運動前後,(5)飲食習慣,(6)情緒變化前後,(7)化驗、影像、治療前後,(8)飲水、大小便及吸煙、喝酒前後。資料獲取的時間上分基礎對稱性生命資訊、運動、康復前後,心理活動前後等等,觀察上述內容前後對稱資訊差的變化,尋找其相關性;不同時段的對稱生命資訊,體現了不同的生命狀況和臨床意義,資訊差增大或縮小的方向、數值是幹預健康的客觀標準;不斷結合新出現疾病資訊尋找其相關性。不同時、空和體質對稱性生命資訊差的變化,是時、空和體質變化的客觀指標。身體狀況或病情起較大變化或質變,即由資訊差反映出相關或因果關係。可根據其差別的方向和數值,精准判斷出此生活方式、環境因素、心理活動、幹預手段對您是有利還是有害,識別健康隱患和不良生活習慣。資訊差增大或縮小的方向、數值是幹預健康的客觀標準。
需要更好地理解本發明時,下列實施例的細節可以作為參考。對於相關領域有從業經驗的人士,需要注意這些具體的實施例僅具有說明性的作用,而不是對於本發明的限制。本發明的定義見於下文的“權利要求”。
本次專利申請中引用了參考文獻或已發表的文章。披露的參考文獻和已發表的文章共同作為本申請的參考資料,以便更詳實地描述同本發明相關的領域的最新水準。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關聯詞“包含”連同它的同意詞都有“包括一切”的含義,因此不會將其它未被提及的部件、方法或是步驟排除在外。
二、康復前後對稱資訊差確定了康復的方向性
理療和複健旨在增強和恢復身體或身體有障礙的功能能力和生活品質,更重視疾病所導致的功能障礙。從疾病亞健康狀態恢復到健康均屬於康復。功能恢復是有方向性的,我們的臨床實踐證實上熱下涼(手型)體質,功能恢復必定使下半身溫度提高,上半身的溫度降低,使之平衡才能恢復,反之則反;將使用者的體質和康復前後的資料差別相匹配並比較,比較所形成的健康生物標誌、量化參數組的康復曲線,可確定康復方向和療效的長期維繫。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個性化遠端健康管理系統資訊驅動的健康管理及診療系統中的健康幹預方法包括建議寒熱平衡、飲食習慣、鍛煉方法、康復手段,如物理治療、針灸、按摩等。健康幹預前後生理資料差增大或縮小的方向、數值是幹預康復的客觀標準。幹預後平衡係數增大,說明該行為不適合患者,應停止該幹預;反之,平衡係數縮小,說明該幹預對患者有利,可以繼續進行該幹預。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個性化遠端健康管理系統資訊驅動的健康管理及診療系統中在不同健康幹預方法前後測量對稱性生命資訊,並根據其差別和體質的耦合程度,尋找最佳個性化健康幹預措施。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動態觀察個性化遠端健康管理系統中的資料獲取裝置將使用者的體質、動態資料和康復、物理治療靶向治療和監控所需達到的目的相匹配。尋找靶向的方向,運用人工智慧確定靶向幹預處方,形成資訊採集、測試、診斷、幹預一體化。
人體疾病狀態失對稱,隨著康復逐漸對稱;但康復一定程度,又出現失對稱,只是與體質方向相反而已。痊癒將使對稱從一個水準上升到更高水準,從而創造新的對稱。生命資訊對稱是健康的反映。與體質方向相同的失對稱是疾病狀態反映;疾病狀態新對稱是康復反映;一定數量下,與體質方向相反生命資訊失對稱是疾病逐步康復反映。
創立計量康復:每一患者,在物理治療,各種健身房治療及針灸,按摩等康復手段前後均量化測試自覺症狀、體症、肌肉骨骼功能、化驗及影像學指標,及體溫、脈搏、血壓等對稱資訊,然後進行分介式單項運動,並在其前後進行相關性對照,實際上就是把定性,半定量、定量與對稱量化相結合,但其結果可用數位表達,可確定康復方向性,並即時監控。從中尋找最符合體質的治療手段,既有量化資料可進行演算和統計學推斷,又可使療效產生飛躍。生活方式對健康的作用,水到渠成。測量生活方式前後對稱資訊差,是建立科學生活方式的客觀依據。
生命在於運動,這是各種健身房、運動場設立的理論依據,生命是構成細胞的分子所組成,因此生命的運動就是分子運動。物理學把分子永不停息的無規則運動叫做熱運動(thermal motion)。體溫變化實際上就是判斷熱的運動狀態,可作為運動對健康利弊的量化鑒定,應用於各種運動場合和運動健身房。為實現同向、靶向健身運動創造條件。從個性化和體質學說來看,不同人必須做不同的運動,進行不同的健身活動。現在運動器材一大堆,運動方式越來越多,運動是向量,有方向性,經對稱平衡監控,我們可發現哪些運動對你有利,哪些運動對你不利,哪些運動有協同作用?哪一個適合你?簡單的判斷,就是根據對稱平衡測量結果,凡平衡趨勢的資料、和體質逆向反轉的運動資料,就是對你健康有利的反映。反之是對你不利的反映。從而為健身房保證客戶健康,提供了清晰的客觀標準。
三、生活方式量化的方向性及客觀標準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動態觀察的個性化遠端健康管理系統中的資料獲取裝置還包括可作為判斷生活方式/習慣是否正確的客觀標準。WHO關於健康60% 取決於生活方式的觀念己深入人心,但目前對生活方式只有抽象的概念界定,缺乏量化分寸。眾說紛紜、互相矛盾,使人不知所措。什麼生活方式真正適合你?確乏量化手段,缺乏數量化的標準,不要說病人含混,醫生也含糊其詞。這會造成“同質化”及概念紊亂。對稱平衡解決了這個問題。1.用不同生活方式、幹預手段起始及進程中生命資訊“平衡係數”變化動態,來判斷其對健康的個性化利弊及程度,“平衡係數”差同向增大,說明該生活方式不利於健康,反之則有利於健康,實施時,需實現統計與臨床療效的雙重顯著。2.建立生活方式的生物標誌量參數組。3.從神農本草經四氣五味的飲食規則及西醫營養學基礎作為標準化界定。4.運動、情緒、文化藝術等幹預前後對稱資訊變化及體質作為個性化觀察指標。5.對以上各種生活方式運用對稱平衡進行驗證和鑒定資訊的體質效應,可產生靶向生活方式的提高。
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實質上都是寒熱效應,自然與人的體質發生耦合,從而形成健康評估和幹預,康復的一體化。因此耦合的方向性,長期性是個性化健康管理的核心理念。1.實際上正是不正確的生活方式從量變到質變的漫長演變,才形成了當代發病率如此高的各種慢性疾病。只是其對人體健康的情況是滴水穿石的緩進過程。2.當前生物醫學發展前沿——精准醫學,得益于人類基因組差別,精確診斷、靶向治療,我們用對稱體表生命資訊差形成的“非平衡物理標記”輔助DNA序列差,推行個性化醫學,既保持差別是個性化的標誌,又避開基因差別的天文數字,及測序繁鎖,成本昂貴且無法即時監控。3.以神農本草經對食物和藥物寒熱溫涼,四氣五味及歸經的分類原則,及與人寒熱體質耦合,因人制宜地開出個性化食譜。4.以運動生理學,生物化學對寒熱的調節原理開出個性化運動、心理平衡等處方,使生活方式與其體質相耦合、與量化結果相對應、與季節變化相同步,取得和諧的統一性。把原來孤立治療病人變成協同醫療,獲取有價值的資料進行分析決策,最後給出針對個性化幹預建議。5.時空變化、複合參數,個性差異,往往會產生不同情況。兩點之間產生一條直線,對生命信息量化在兩個不同時間點的測量,產生一條直線,這條直線兩端的差別即為其變化區間。因此我們在生活方式幹預前後,測量對稱性生命資訊並根據其差別和體質的耦合程度,尋找最佳幹預措施。同時與西醫體檢指標建立相關性,應用先進臨床統計,推斷定量因果關係和平衡趨勢模型,實現診斷和康復現代化、數量化。6.人體是統一整體,對稱平衡全方位調控生活方式,除主症好轉,高血脂、高血糖、腎功能衰竭等併發症也明顯好轉。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動態觀察生理資料的健康幹預方法中的個性化健康管理包括利用體征、體質、生活方式、環境資料的動態評估,結合人類天性和臨床實踐,量體裁衣,開出飲食、保健品、保健設備、鍛煉方法、居住地等處方,實現個性化精准健康管理。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動態觀察生理資料的健康幹預方法中的行為包括生活方式、環境因素、心理活動、幹預手段等。行為後平衡係數增大,說明該行為不適合患者,應停止該行為;反之,平衡係數縮小,說明該行為對患者有利,可以繼續進行該行為。
四、心理活動個性化數字表達的創新
人是由生理機制和心理機制兩部分構成的有機整體,心理是內心體驗和外部言行、心理是過程、狀態、是腦的機能、是客觀現實的反映。人與人最大的差別在於心理。很多疾病雖然表現為器官功能障礙和病理變化,但病因在心理,個性化健康管理必須量化心理因素。心理行為定量分析非常重要,但現在心理無法量化,對稱平衡是全世界唯一可量化情緒,改善情緒的方法。
情緒有“興奮”、“冷漠”、“喜,怒,憂,思,悲,恐,驚”與“寒熱”關係對應量化,開出相應情緒處方,提出改善情緒方法。以音樂治療為例,在進行之前測量患者左右的體溫、脈搏、血壓,記錄測量時間及測。量資料,計算平衡係數;音樂治療後再次測量雙側體溫、脈搏、血壓,記錄測量時間及測量資料,並計算平衡係數,比較治療前後的平衡係數,如果平衡係數增大,說明此次所用音樂不適合該患者,棄之不用,反之,平衡係數縮小,說明該音樂對患者有利,可以繼續用該音樂繼續對患者進行治療。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測量,比較哪個時間段的治療效果最好。(圖7E)
以十天為一個治療單位,確定最適合患者的音樂和天時。中醫五臟不僅有形還有功能、神志-五情:“喜,怒,思,悲,恐”與五臟對應關係: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憂,腎主恐,五情過激則傷五臟,五臟病變亦可致情志異常。從而把形態、功能、神志一體化,它是心理學量化和質化研究融為一體的啟蒙。但沒有定量概念,至多只有望聞問切的半量化,故發展緩慢。“五臟”、“五情”、“寒熱”對應量化將使實證心理學產生飛躍。
十幾年1萬多人次的對稱平衡臨床發現,對稱體表資訊差不僅與體質有關,與療效有關,與健康狀況有關,而且與情志直接相關,從而有可能為現代心理學奠定實證基礎。五情與左右的溫差相對應:據初步發現“高興”升左溫;憂鬱升右溫。從而有可能為抑鬱症和自殺傾向的量化提供平臺。我們已在臨床中為這類病人,開出相應情緒處方,提出改善方法,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型抑鬱症除肝氣鬱結外,往往有氣虛症像,定性特徵是疲乏,半量化特徵:舌質胖大有齒痕。這是因為重症人群易產生體內局部或全身氣機不暢,定量測定的脈搏往往右邊的脈搏快於左邊。“氣積而鬱、氣虛而鬱”可能是抑鬱症主要原因,抑鬱症情緒低落、悲觀厭世,嚴重時產生自殺念頭,這時患者雙側體溫差超過0.4-0.6℃,血小板數、SAT1等蛋白質水準明顯升高,心境低落是抑鬱發作的基本情緒症狀,越重兩側溫差越大。
根據樂藥同源,在患者接受音樂療法前後,在患者體質的指導下,量化對稱體表資訊差,音樂療法對其的利弊,達到個性化靶向康復。與憂鬱症的各種量表建立相關性。
對於有抑鬱症患者,當雙側溫差達到0.45℃,可能會有明顯的臨床症狀甚至會產生自殺傾向和暴力傾向的意念,這將為我們防治抑鬱症和自殺傾向提供科學的資料支援,使抑鬱症和自殺傾向的診斷和治療在寒熱體質學說上一體化。
五、為醫療器械的診斷、療法、療效尋找客觀標準。
為醫療器械的診斷、療法、療效尋找客觀的,既以其生理、病理過程及基礎為生命資訊直接相關的參照數值,又以物理、化學、電子等手段從統計學和人工智慧角度尋找正常值的範圍,直接與人體生命資訊相關聯,能使療效更佳,反映的過程更具生命效應,療效更加直觀。
最新開發的多通道無線對稱體溫計:採用多個NTC熱敏電阻作為多通道溫度採集,如左腋下為L1,左體表為L2,右腋下為R1,右體表為R2,貼身溫度為X。溫度解析度為0.01℃,通過藍牙將體溫資料傳輸到手機APP上,形成核心體溫、體表體溫和左右溫差曲線和貼身溫度曲線。並將資料傳輸到工作站,引入人工智慧進行處理,判斷研究曲線特性並結合身體的運動狀態得出該患者的體質狀況給出治療建議。無時不在,無處不有的監測和通過短信,判斷正在進行的運動、工作對健康狀況的利弊,並提醒使用者隨時糾正錯誤的運動和工作和生活方式。(圖1A、圖1H、圖3B、圖3C)
腋下溫度反映核心溫度,但運動和翻身會發生變化,使監控資料的連續性、穩定性受到影響。體表溫度探頭安放在肩鎖關節等受運動、體位改變等影響較小的體表部位,會受外界空氣的傳導對流的影響而降低,造成兩者溫度差別,但體溫差是相對恒定的。(見圖7A)腋下因翻身、運動等發生變化無法反映真正的溫度,這時體表溫度相對恒定,就可通過大資料積累,用人工智慧,推斷出腋下溫度,使監控持續精准進行,保證診斷的正確性和監控的有效性。
輸入使用者的行為動作和情緒資訊,按“功能框”/“聲控”開關,觀察動態,使即時靜態測試轉化為動態觀察大資料。經過半年多的研究,我們發現,關於運動可以用陀螺儀和加速度感測器來判斷他們的開始和終止的時間。而不需要按下按鈕,可以利用人工智慧自動的進行這一過程。這樣就能夠發現溫度差變化的規律以此來判斷左右側睡和翻身方向對健康的利弊。其他習慣性的左右側運行,對健康的影響也可以迎刃而解。
多通道無線對稱體溫計,開創了將核心溫度和體表溫度進行對照的先例,關於探頭的多少和地方部位,可以不同,但均屬於我專利保護範圍。
我們的技術核心是測量溫差,溫差的精准度要求達到0.05-0.01℃。因此開發了溫差感測器,直接測量溫差電勢,然後求算溫差。本專利技術基於熱雜訊誤差極限理論,設計一整套測量方法實現弱信號(溫差)的測量,提出了達到常規測量溫差指標的方法,甚至提出了接近理論溫差測量極限的方法,整套技術包含感溫材料、連接方式、弱信號數位化處理方法和溫差校準方法。如果要進行高解析度測量,本質是進行電壓電流電阻弱信號測量。在感測器的左側,我們安裝了一個普通溫度感測器,加上差別就是右邊的體溫。直接測量溫差精准度可以提高,傳送速率可以加快。成本可以降低。我們已經製造了樣機,還需要進一步的進行研究。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動態觀察的個性化遠端健康管理系統中的資料獲取裝置還包括可作為,將對稱平衡體質、動態資料和現代醫療儀器監控,以及監控運動相結合,尋找靶向治療的方向和最優化的生活方式。(圖5A、5B、5C、5D、5E、5F)
一種定向控制人體外環境的設備-“健康平衡小屋”,通過人為的外環境,調節人體內環境中不同部位的寒熱、水分、電解質、間質壓力等,使紊亂的內環境有序化,達到熱力學和生理學平衡。通過改變人體內,外環境改變癌細胞和其它疾病狀態的微環境,營造有利機體而不利於疾病狀態的內外環境。(表5. 上涼下熱(腳型)“平衡小屋”治療腸癌)
“健康平衡小屋”是一較大的容器設備,人可以坐在裡面,中間圍繞胸部膈肌有分隔設置(圖8 )。
按照治療需要分為A型(圖8A )和B型(圖8B )分別用於不同體質的患者。A型和B型“健康平衡小屋”結構相似,區別在於高溫和低溫的區域相反。A型用於上熱下涼(手型)的患者,B型用於上涼下熱(腳型)的患者。新一代智慧“健康平衡小屋”,上下兩個溫度區域可按照處方獨立調節溫度。
其內部空間可讓患者坐在其中,圍繞胸部膈肌範圍有一個保溫材料製作的溫度分割層,把內部空間分成上下兩部分。可進行人工定向控制,包括a, 溫度:在上(頂),下(底部),左,右,前,後六個方向,均可在0°C-- 50°C 之間,上涼下熱(腳型)的病人可以用上面加熱(1.用頻譜等加熱設備)下面製冷(2.用各種製冷設備)的裝置(見圖8)隨意調節;上熱下涼(手型)的病人與此相反。b,濕度。c,風力,風向。d,氧氣等空氣成分的濃度和比例。e,聲音(包括使人歡樂,悲,怒、憂、思、驚、恐的音樂,故事,Talk show,肥皂劇等)。f,視覺(包括使人歡樂,悲,怒、憂、思、驚、恐的影劇等等)。g,接觸人體的微量元素及天然動植物製品,化學等製品的量。h,以上各項的接觸緊密度,壓力和數量。
以上各項均可由客戶或操作員根據我們的指導和自己的感覺,非常方便地用按扭或遙控器隨意控制。以此來影響和調節人體內的寒,熱,水分,電解質,間質壓力等等內環境和情緒,改變周圍環境,使患者不與不良刺激因素接觸,而專與有利於機體的外環境接觸,對不同專案的控制,通過佩戴多通道感測器,對用戶進行測定,確定他們的體質,按照治療需要分為A型和B型分別用於不同體質的患者.
對稱平衡量化中藥治療的療效
在一個實施例中,病人是一個上熱下涼(手型)的正值病人,疼痛5-7/10,為持續性。按對稱平衡辨證施治,服用中藥20天,整體體溫向有利於健康的方面轉化,整體體溫向負值方面轉化。前7天每次服用中藥後40分鐘,負值反而縮小,進行了調整後13天服用中藥後負值均增大,疼痛明顯好轉,負值增大和體重減輕,雙重證實了用藥的準確性。(見表1) 1.對稱平衡辨證施治中藥治療資料
日期 時間 吃藥前體溫 藥後 40 分鐘
2010      
十腎 3/25 8:10 36.05 36.1 -0.05 36.07 36.07 0
一膽 3/26 9:20 36.16 36.32 -0.16 36.37 36.45 -0.08
二肝 3/27 8:30 36.22 36.4 -0.18 36.3 36.38 -0.08
三小腸 3/28 8:20 36.55 36.66 -0.11 36.56 36.66 -0.1
四心 3/29 8:10 36.85 36.85 0 36.8 36.98 -0.18
五胃 3/30 8:20 35.9 36.1 -0.2 36.35 36.49 -0.14
六脾 3/31 8:10 36.25 36.25 0 36.97 36.81 0.16
七大腸 4/1 8:10 36.42 36.26 0.16 35.64 35.58 0.06
八肺 4/2 8:05 36.22 36.22 0 36.3 36.45 -0.15
九膀胱 4/3 9:00 36.75 36.8 -0.05 36.86 36.89 -0.03
      36.337 36.396 -0.06 36.422 36.476 -0.05
十腎 4/4 8:45 36.37 36.11 0.26 36.15 36.25 -0.1
一膽 4/5 8:50 35.92 36.01 -0.09 36.26 36.33 -0.07
二肝 4/6 9:00 36.21 36.22 -0.01 36.36 36.64 -0.28
三小腸 4/7 9:00 36.3 36.3 0 36.08 36.15 -0.07
四心 4/8 9:05 36.42 36.35 0.07 36.76 36.75 0.01
五胃 4/9 8:10 35.93 35.85 0.08 36.51 36.65 -0.14
六脾 4/10 9:35 36.38 36.45 -0.07 36.35 36.48 -0.13
七大腸 4/11 9:10 36.2 36.1 0.1 36.31 36.28 0.03
八肺 4/12 9:20 35.99 36.25 -0.26 36.3 36.3 0
九膀胱 4/13 9:40 36.28 36.45 -0.17 36.6 36.82 -0.22
      36.2 36.209 -0.01 36.368 36.465 -0.1
對稱平衡可以鑒定西藥的療效
Chemo-化療也能使體質為正的腸癌病人轉負,但維持時間很短。表2記載了以上美國白人腸癌病人在2009.9.2-2009.9.4在新澤西腫瘤醫院做化療期間的測量結果,第1次化療後正差降低0.15℃,第2次化療後正差降低0.6℃,第3次化療後正差降低0.3℃,對稱平衡理論證明腸癌病人的體溫上熱下涼(手型),化療後左側溫度明顯下降(上熱程度明顯下降),化療是有效的,但是維持時間很短,只有一天的時間。 表2. 化療期間的測量結果
日期 時間 左溫 右溫 溫差
2-Sep 6:16a 36.6℃ 36.45℃ 0.15℃ chemo today
2-Sep 11p 36.65 36.65 0 化療後正差降低0.15℃。
3-Sep 6a 36.15 36.1 0.05 nausea, tired,二次化療
3-Sep 10p 36.15 36.7 -0.55 out of control emotions,轉負0.6℃
4-Sep 6a 36.65 36.4 0.25 chemo affecting me 第三次化療
4-Sep 10p 36.75 36.8 -0.05 chemo affecting me ,轉負0.3℃
5-Sep 7a 35.9 36.15 -0.25 sweated all night
5-Sep 10:30p 36.9 36.4 0.5 calmer, more energy
6-Sep 6:44a 36.9 36.4 0.5   
6-Sep 9:40p 37 36.95 0.05   
7-Sep 7:10a 36.4 36.45 -0.05   
7-Apr 9:30 p 36.85 36.9 -0.05   
8-Sep 6:21a 36.45 36.55 -0.1   
9-Sep 10:30p 37 36.95 0.05 sweated heavily thoughout night
9-Sep 6:41a 36.25 36.15 0.1  
對稱體溫和現代醫療儀器相結合,可形成資料相關性,精準確定幹預方向和量,無損傷、無痛苦、無副作用的提高療效。對稱平衡量化針灸治療所產生的療效,功能恢復是有方向性的,我們的臨床實踐證實上熱下涼(手型)體質,功能恢復必定要使下半身溫度提高,上半身的溫度降低,使之平衡才能恢復,反之則反;
將體質和針灸前後的資料差別相吻合,可確定治療方向,從而找到提高療效的方法。
在一個實施例中,直腸癌病例在沒有針灸時的對稱體溫及溫差的動態:生命資訊,十天平均體溫2/15-25,36.31-36.32溫差-0.01℃;2/26-3/9體溫下降,溫差增大-0.01℃變為正的0.01℃。(見表4) 表4. 直腸癌病例沒有針灸時的生命資訊
日期 測量時間 L腋℃ R腋℃  差 左脈 右脈 左壓 右壓
2月15 8:05 36.14 36.22 -0.08 60 60 103/65 107/65
2月16日 9:30 36.36 36.3 0.06 57 60 98/61 98/64
2月17日 9:10 36.41 36.45 -0.04 60 65 103/69 98/65
2月18日 9:10 36.3 36.3 0 60 65 103/71 100/73
2月19日 7:00 36.37 36.38 -0.01 80 83 119/84 120/83
2月20日 12:0 36.22 36.42 -0.2 60 60 106/73 105/69
2月21日 9:10 36.17 36.25 -0.08 66 72 106/70 100/73
2月22日 10:1 36.51 36.41 0.1 65 65 98/65 99/66
2月23日 9:10 36.37 36.17 0.2 66 65 103/63 99/57
2月24日 10:3 36.36 36.55 -0.19 78 65 105/65 102/65
2月25日 9:30 36.25 36.15 0.1 63 68 102/65 100/68
2,15-25   36.315 36.327 -0.01 65 66.2    
2月26日 9:20 36.46 36.3 0.16 61 63 100/72 106/67
2月27日 8:30 36.23 36.15 0.08 60 62 98/65 98/68
2月28日 8:30 36.1 36 0.1 61 58 92/65 94/64
3月1日 9:20 36.4 36.54 -0.14 72 70 99/67 99/66
3月2日 9:30 36.2 36.22 -0.02 61 66 102/71 100/70
3月3日 9:35 36.37 36.4 -0.03 62 60 102/76 107/76
3月4日 9:00 36.3 36.4 -0.1 60 64 97/73 99/71
3月5日                
3月6 9:00 36.08 36.15 -0.07 61 65 99/70 97/70
3月7日 9:00 36.51 36.45 0.06 66 64 108/78 105/74
3月8日 8:00 36.28 36.32 -0.04 62 60 107/75 104/75
3月9日 8:10 36.31 36.21 0.1 63 65 104/78 102/70
2/26-3/9   36.29 36.29 0.01 63 63.5    
3月10日 7:40 36.17 36.19 -0.02 67 71 112/77 111/76
3月11日 7:50 36.41 36.25 0.16 67 71 112/77 111/76
3月12日 7:50 36.42 36.29 0.13 73 75 114/73 107/75
對稱平衡量化治療與著名針灸師的療效對比
在一個實施例中,開始檢測對稱性生命資訊後,病人天天吃藥打針屬慢性病,此外,其愛人和我聯繫給她治療,心情高興,因此體溫平衡係數縮小,溫差相差不大,但左側溫度高於右側是正值。由深圳著名針灸師進行針灸,每次紮十針,1月 16日開始至 1月31日共 16次針灸,十天平均體溫36.09℃溫差-0.109℃,脈差0.5患者針剌後溫差逐漸轉負達-0.21℃患者腹部症狀明顯好轉,浮腫等臨床症狀也見好轉,臉色變紅。用上述理論可判斷針灸有效。針灸師經近一個月治療療效,檢測對稱性生命資訊以對比。當天平均體溫36℃,溫差0.1℃,脈差2,作為基準資料。針灸師每次紮十針,共28次針灸治療,十天平均體溫36.09℃,與基準資料比較,升高0.09℃,溫差-0.109℃,與基準資料比較,升高-0.21℃,脈差0.5較前變小。同樣對稱平衡量化治療取1個月的資料,從 3/25-4/23共31天,平均體溫36.2℃與基準資料比較,升高0.2℃;溫差-0.01℃,與基準資料比較,升高-0.19;脈差0.2,與針灸師比,轉溫差不如她大,但對心血管系統的平衡及體溫的升高,較其穩定。而且有累加效應,在治療了2個月後,轉差達溫差-0.15℃,與基準資料比較,升高-0.25℃,深圳著名針灸師比較,要高高-0.04℃,十天平均體溫36.59℃,與基準資料比較,升高0.59℃;脈差0,左右兩側的脈象平衡的臨床症狀說明心血管系統的平衡。總體情況全面好轉,因此我們認為對稱平衡量化治療的效應是全面及穩妥可靠的。 表3. 對稱平衡量化針灸治療的資料
2010 時間 溫度℃ P-time/min
目期
1月15 8:13 36.16 36.15 0.01 52 54
1月16 8:20 36.1 36.3 -0.2 56 55
1月17 8:30 35.72 36.18 0.46 53 55
1月18 7:50 36.2 36.25 0.05    
1月19 6:15 35.95 35.8 0.15    
1月20 7:55 35.9 36.12 0.22    
1月21 8:30 36.38 36.27 0.11    
1月22 8:50 35.96 36.03 0.07    
1月23 10:00 36.1 36.39 0.29    
1月24 7:00 35.95 35.8 0.15    
1月25 8:30 36.2 36.3 -0.1    
1月26 8:12 36.15 36.2 0.05    
1月27 8:40 36.23 36.33 -0.1    
1月28 8:16 35.59 35.75 0.16    
1月29 8:40 36.25 36.26 0.01    
1月30 7:40 36.04 35.9 0.14    
1月31 8:10 35.92 36 0.08    
2月1日 8:40 36.1 36.33 0.23   今起40針/次/天
    36.04 36.13 0.09    
2月2日 7:50 36.07 36.17 -0.1    
2月3日 8:10 36.05 36.29 0.24    
2月4日 7:20 36.05 36.07 0.02    
2月5日 8:20 36.55 36.6 0.05    
2月6日 8:30 36.22 36.27 0.05    
2月9日 10:30 36.17 36.3 0.13 72 70
2月10日 7:10 36.2 36.25 0.05 64 64
2月11日 7:00 36.01 36.04 0.03 60 65
2月12日 7:00 36.19 36.1 0.09 62 65
    36.09 36.17 0.06    
2月13日 7:40 36.4 36.17 0.23 63 60
對稱資料證實針灸對腫瘤有效
為了提高療效,增加為40針/次/天,十天平均體溫36.09℃溫差-0.109℃,脈差1.5,患者針剌後溫差負值-0.0℃,較上十天平均值少0.049℃,脈差增加1,用上述理論可判斷,療效較上差,患者右臀,腿疼痛,浮腫等臨床症狀也較前加重,說明增加針的數量不能提高療效(見表3. 對稱平衡治療量化針灸治療的資料)。患者右臀、腿疼痛、浮腫,腹脹等臨床症狀隨著針灸療效的消失逐漸較前加重。一般情況也開始變差。相對應的是患者針剌後溫差逐漸向正的方向轉,達+0.23℃,十天平均溫差從針灸結束時的-0.064變成-0.013℃至0.0091℃。針灸的方向性比穴位的數量要重要的多。
“資料獲取裝置”作為body & Environment sensor network(BESN)監控前端,並與生命量化平臺銜接。以此原理為指導製造的全方位自動調控溫、濕、電解質(包括微量元素,各種藥物)、聲音、顏色、影像等環境因素的設置,並運用對稱平衡量化為指導,在室內設計可手動或自動調控的拉滑輪,舉啞鈴、蹬自行車等運動手段的“智能健康平衡小屋”,作為健康幹預和治療手段,不同資料採用不同幹預方式。(見圖8)
“智能健康平衡小屋”(簡稱“平衡小屋”)治療腸癌
在一個實施例中,腸癌病人通過“平衡小屋”對體溫、濕度、空氣流通方向、大小、及聲音、視覺、顏色等外部刺激因素的定向控制,並拉滑輪,舉啞鈴等上肢運動,進行治療和康復的前後觀察及溫差測量記錄。患者共治療51天,患者在治療前疼痛5/10,3月28開始進行上涼下熱(腳型)“平衡小屋”治療,用紅外線頻譜電熱板調控溫度,用桑拿蒸汽發生器調節濕度,用CD播放節奏緊張的音樂,發生器室內顏色用淺黃色,上面溫度為9-21 ℃下面溫度為48-52 ℃;雙手分別拉塑膠吊環,使以左手為參照,一上一下為一次,啞鈴每個重1.5lb,雙手同時上舉再收回算一次。在治療前疼痛為5/10,第一個十天對稱位置生命資訊的平均值為36.22℃及平均資訊差0,疼痛為1-1.5/10;溫差-0.11℃;第二個十天對稱位置生命資訊的平均值為36.21℃及平均資訊差-0.01℃;平均疼痛為1.3;第三個十天對稱位置生命資訊的平均值為36.15℃及平均資訊差-0.09℃;平均疼痛為1.54;第四個十天對稱位置生命資訊的平均值為36.2℃及平均資訊差-0.09℃;平均疼痛為1.4;第五個十天對稱位置生命資訊的平均值為36.26℃及平均資訊差-0.11℃;平均疼痛為1.49;第六個十天對稱位置生命資訊的平均值為36.58℃及平均資訊差-0.15℃;平均疼痛為1.51℃。經過五十多天用“平衡小屋”治療,患者疼痛從5/10降低到1-1.5/10;右腿水腫明顯減輕,睡眠好轉,食欲增進,白血球升高,一般情況與免疫機制均在改善。據上所述“平衡小屋”,對人類治療最感困難的晚期癌症療效尚此明顯,已用此發生器的思路治療多例晚期癌症病人均取得滿意療效,對其它疾病就更不用多述,因為它是從根本機理上解決人類機體的整體平衡,而且它是用自然或仿自然的方法來解決,沒有副作用,又可極大地降低醫療保費同時維護人類的健康。(見表5) 表5. 上涼下熱(腳型)“平衡小屋”治療腸癌(見圖8A)
日期 時間 拉輪 時間 啞鈴 使用時間 溫度 使前體溫 使用後體溫 備註
2010.5 分鐘 / 60 分鐘  
25-mar 8:10                       疼痛加重5/10
26-mar 9:20                       疼痛加重5/10
27-mar 8:30                       疼痛加重5/10
28- mar 8:20   開始 使用 48 18             疼痛3/10
29-Mar 8:10       48 17             疼痛3/10
30-Mar 8:20       48 19             疼痛3/10
31-Mar 8:10       48 18             疼痛加重5/10
1-Apr 8:10       48 18             疼痛加重5/10
2-Apr 8:05       48 17             疼痛減輕
3-Apr 9:00 25/1400 300 11:24 48 16 37.2 36.67 0.53 35.98 35.96 0.02 腹股溝痛2右膝蓋輕微痛
4-Apr 8:45 25/1400 500 11:39 52 16 36.15 36.25 -0.1 35.02 35.23 -0.21 比昨疼輕右大腿內側針紮感
5-Apr 8:50 25/1400 600 11:10 50 21 36.62 36.85 -0.23 34.65 35.65 -1 右膝蓋輕微1.5)
6-Apr 9:00 25/1400 500 11:20 50 21 36.36 36.64 -0.28 35.27 35.95 -0.68 右膝蓋輕微1.5)
7-Apr 9:00 25/1400 400 11:10 50 21 36.08 36.15 -0.07 35.1 35.14 -0.04 開始吃藥減半
8-Apr 9:05 25/1400 500 12:00 50 16 36.76 36.75 0.01 35.54 35.62 -0.08 臀、膝蓋輕微疼(1)
9-Apr 8:10 25/1400 1000 11:15 50 16 36.51 36.65 -0.14 36.74 36.89 -0.15 臀、膝蓋有輕微疼(1.5)
10-Apr 9:35 25/1400 500 11:20 52 16 36.35 36.48 -0.13 35.46 35.86 -0.4 臀部和膝蓋疼痛(1)
11-Apr 9:10 25/1400 1000 11:10 52 9 36.31 36.28 0.03 36.12 36.17 -0.05 臀部和膝蓋有輕微的疼痛(1.5)
12-Apr 9:20 20/1200 1000 11:10 52 12 36.3 36.3 0 36.11 36.26 -0.15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
13-Apr 9:40 20/1200 1000 11:15 53 12 36.6 36.82 -0.22 35.7 35.9 -0.2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5)
14-Apr 9:45 20/1000 1000 11:15 53 14 36.71 36.6 0.11 36.04 35.97 0.07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2)
15-Apr 9:40 20/1000 800 11:20 53 12 36.49 36.56 -0.07 36.45 36.32 0.13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2)
16-Apr 9:30 20/1000 1000 11:30 53 12 35.97 36.1 -0.13 36.55 36.6 -0.05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5)
17-Apr 9:00 20/1000 1000 11:25 57 12 36.22 36.37 -0.15 34.85 35.32 -0.47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5)
18-Apr 8:50 20/1000 1200 11.45 57 12 36.52 36.57 -0.05 35.93 35.9 0.03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2)
19-Apr 8:30 15/800 1200 11:25 42 12 36.22 36.42 -0.2 35.61 35.73 -0.12 腹股溝2膝微痛1.5.5a抽筋
20-Apr 8:40 15/800 1200 11:20 42 14 36.23 36.37 -0.14 35.5 35.7 -0.2 腹股溝2膝痛1.5,舌有點麻
21-Apr 9:00 15/800 1200 11:30 42 14 36.36 36.51 -0.15 36.1 36.22 -0.12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2)
22-Apr 8:30 15/800 1200 11:10 42 14 36.11 36.06 0.05 36.05 36.35 -0.3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2)
23-Apr 8:30 15/800 1200 11:25 42 12 36.54 36.67 -0.13 36.24 36.29 -0.05 臀/膝蓋微痛1.5頭痛乏力
24-Apr 8:00 15/800 1200 11:30 42 14 36.26 36.44 -0.18 36.14 36.24 -0.1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5)
25-Apr 8:00 10/500 500 11:30 42 14 36.45 36.2 0.25 35.3 35.4 -0.1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5)
26-Apr 9:00 10/500 500 11:00 42 14 36.47 36.51 -0.04 35.05 35.02 0.03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
27-Apr 8:00 10/500 800 11:35 42 14 36.42 36.26 0.16 36.41 36.37 0.04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
28-Apr 12:3 36.22 36.36 -0.14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
29-Apr 9:40 11:40 42 14 #VALUE!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
30-Apr 10:20 36.34 36.5 -0.16 36.05 36.25 -0.2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
1-May 10:00 10/500 400 11:40 42 15 36.12 36.42 -0.3 36.4 36.6 -0.2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
2-May 8:00 10/500 800 13:30 42 15 35.7 35.9 -0.2 36.3 36.5 -0.2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2)
3-May 8:30 10/500 400 11:10 42 15 35.8 36 -0.2 35.4 35.6 -0.2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2)
4-May 9:00 10/400 600 #VALUE! #VALUE!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5)
5-May 11:0 10/400 600 11:20 42 14 36.55 36.55 0 36.46 36.55 -0.09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2)
6-May 7:00 10/400 600 20:30 42 14 36.6 36.7 -0.1 36.6 36.7 -0.1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2.5)
7-May 11:1 10/401 600 20:30 42 14 36.78 36.78 0 36.44 36.57 -0.13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2)
8-May 10:0 10/400 800         0     0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5)
9-May 9:30 10/500 1000 11:30 42 14 37.05 37.1 -0.05 36.95 37.15 -0.2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5)
10May 9:00 10/500 1000 11:30 42 14 36.68 36.87 -0.19 36.27 36.38 -0.11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1.5)
11May 10:00 10/500 1000 11:00 42 14 35.54 36.82 -1.28 36.34 36.68 -0.34 臀膝蓋輕1.5
12May 9:00     11:10 42 13 36.7 36.77 0.07 36.36 36.5 -0.14 臀膝蓋輕1.5
13May 8:44             0     0 臀.膝蓋輕1.5
14May 7:30             0     0 臀膝蓋輕1.5
15May 9:00 10/500 800 3:20 42 15 36.85 37.1 -0.25 36.25 36.35 -0.1 臀.膝蓋輕1.5
16May 8:30 10/500 800 11:40 42 15 36.5 36.74 -0.24 36.55 36.68 -0.13 臀部.膝蓋輕微疼痛(2.5)
17May 8:50 10/500 1000           0     0 臀.膝蓋痛1.5
18May 9;00 10/500 800 11:40 42 16 36.74 37 0.26 36.54 36.68 -0.14 臀.膝蓋痛1.
19May 9:30 10/500 1000                   臀.膝蓋痛1.5
20May 9:30                       臀.膝蓋痛1
21May 8:40 10/1000 500                   臀.膝蓋痛1.5
22May 9:00 10/ 500 800                   臀.膝蓋輕微疼1.2喝人參茶
23May 8:40 10/500 500                   臀.膝蓋輕微疼1.2喝人參茶
24May 8:56 10/500 500                   臀.膝蓋輕微疼1.2喝人參茶
25May 8:45 10/500 500                   臀.膝蓋輕微疼1.2喝人參茶
六、時空影響個性化的參照物
時空、氣候對健康的影響占7%,目前也缺乏綜合量化手段對天時、地理、氣溫、濕度、颳風下雨、人的位置朝向等自然環境,我們用在它發生前後左右側體溫、脈搏、血壓差來量化其對健康的利弊及程度,逆體質的差增大,為有利於健康,反之則不利於健康。
天地時空是影響個性化的因素。太陽對地球天氣與氣候的影響是其中主要的方面:1) 地球及大氣的熱狀況是天氣變化基本因素,是人體寒熱變化主要原因,地球氣候能源主要是太陽輻射;2) 太陽輻射在經向分佈的不均勻導致的全球大氣環流、氣候的變化;3) 雲在上遮擋陽光,降低上半部體溫使負值加,雲厚(包括雨前)可使負平衡係數增大,正平衡係數降低)。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動態觀察生理資料中的診斷方式包括利用天干資料,十天一天干(農曆初一到初十)代表五臟五腑,根據10天基礎體溫和特定數學模型可精准確認使用者體質,及哪個臟器與相對應的天干日期平衡係數最大、最小及與該用戶的體質反差最大,決定其臟器健康狀況。與體質反差越大越有利於健康,反之則反。
月球對地球及人類生理的影響
古代醫學家認為,人體的氣血盛衰與月相對應,朔望月的盈虧週期對地球上生態萬物的生長發育影響巨大。比如農曆初一,月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間,被照亮的半球背著地球,這就是朔月,月球以橫截面積,遮擋了940萬km²的太陽輻射,使熱輻射效應大量下降,地表溫度偏低,使腳底湧泉溫度下降,下涼加重(相對上熱正值增大),因此食道癌病人均感覺較舒服,死亡率最低,但大腸癌病人病情惡化;農曆初三、四,月球離開地球、太陽間,位於太陽東“娥眉月”。被太陽照亮的半個月面朝西,其中部分朝向地球,使地球除太陽輻射,還承受月面反射,地球熱輻射增加從而使腳底溫度升高,故農曆初三、四負值加大,上熱下涼(手型)得之減輕,大腸癌感到較舒服;但上寒下熱得之加重,負值增大,食道癌病情惡化,死亡率明顯升高。
女性月經來潮也如潮汐,與月亮密切關聯。行經期較多集中於朔月期前後,排卵期較多靠近望月期。月球的引力能使人體出現生物潮,因人體有70%液體,當月球引力作用於松果體,會影響內分泌的“微觀潮汐”,認為月亮週期性圓缺對健康乃至行為都有影響,指出滿月和新月期間,血管比其它時間容易破裂,心臟病的發作頻率增高。我們也把這種理論和其前後寒熱溫差聯繫尋找相關性及數量關係。
寒熱是環境對個性化最大影響因素,天體運動是氣溫變化的最大影響因素。不同人種、種族、族群及同一族群在不同地區的人群對氣溫適應性不同,不同地方因氣溫因數導致健康波動的臨界溫度有很大差異。氣溫對人體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體溫的調節上。雨水濕度等氣候因素均與對稱平衡個性化直接有關:1)降雨後,水從天上掉地下,造成下半部涼,有利降低負值,正值升高;2)濕度大氣溫升高,使人體散熱困難,從而導致體溫升高;3)對負值病人不利病情加重。這些參數相關性也直接用在人工智慧大資料之內。
精准診斷、靶向幹預的基礎-“溫度”:一年有春夏秋冬,氣候有寒熱溫涼;溫差有方向,體質有寒熱,運動散熱是向量;食物有寒熱溫涼“四氣”;情緒有“興奮”“冷漠”;幾方面在“寒熱”上統一,健康方向性脫穎而出。形成“體質、生活方式、環境資訊統一表達,同一干預法”。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個性化遠端健康管理系統資訊驅動的健康管理及診療系統中的資料獲取裝置還包括同步時空環境、貼身時空環境資訊採集裝置,用以在對稱平衡採集裝置測量生理資料的同時,測量使用者所在地的以上資訊並將該資訊發送至物聯網平臺。可量化所在地時空環境/貼身環境間的數量關係,對健康影響的動態對稱生理資料差值及環境資訊相對應的生理狀態資訊之間的關係的對稱平衡動態表達。
七、健康數位化是最複雜的系統工程
健康管理精准化、數位化是最複雜的系統工程。如此多的專業需整合,如此大的差別和參照因素需考慮,如此精准的測試需落實。人本性是懶惰,貪圖方便,以上精准複雜的程式,一般人是不願花時間去使用;此外新習慣的建立,先要克服舊習慣,明知不好的習慣,慣性定律也使之綿延。
只有21世紀IT產業大發展,人工智慧形成產業,以上過程用感測器配合人工智慧,通過手機APP自動採集資訊即時給予回饋,並取得可見的效果,才能實現,為此我們已艱苦奮鬥了12年。
目前健康管理主要從IT產業的先進性出發,提高疾病資訊傳送速率、儲存功能、品質及對危重生命資訊預告報警、即時定位、對健康產品和處方藥物遠端銷售、遠端掛號等提高效益、服務品質、降低醫療時間、方便病人、控制醫療費用、降低成本;資訊傳輸是IT與醫學產業的共同點,是遠端醫療的初級階段。
IT與醫學思維有極大鴻溝,當前雙方至多瞭解對方規範化思路,對個性化表現缺乏感性經驗,缺少對療效判斷和提升的參照物,缺少避免醫療錯誤的參數。基於臨床醫學對生活方式的應對,我花十多年時間瞭解IT設備怎樣反映醫學思維,把病人行為差異、習慣融入硬體、軟體;把醫生語言數位化轉化成IT程式,用AI有機融合IT 與醫學思維。解決採集資料能“幹什麼”,即時健康幹預,反映對稱平衡,提高精准度,即時監控生命活動,使之集成化、規範化。既保證評估健康狀況及治療疾病的準確性,又滿足用戶要求的多元化。建立個性化生活方式及標準化健康幹預對機體影響的數字測定,改變現有醫療結構按多數人“統計平均水準”即標準化醫療模式及“排除疾病即為健康”的機械模式。用大資料表達健康,並參照NIH、FDA統計學要求全面評估與預測,使其安全和有效性在醫學和統計學雙重顯著。
對稱平衡醫學可作為療效標準的保障及時診斷治療,構建生物醫學網路和新的疾病分類體系。為此不僅需要對疾病、體質分類,而且要建立對稱資訊檢測與健康、生活方式結合起來的動態資料平臺。這樣才能解決個性化和標準化耦合,並產生巨大經濟效益。
1. 不限於疾病描述,直接對機制、致病機理、幹預手段的資訊差深入理解、數位描述。
2. 對稱量化消除上述瓶頸,把孤立治療變成協同醫療,獲取有價值資料分析決策,最後給出個性化幹預建議。
3. 提供終生健康檔案,與體檢指標建立相關,為疾病提供量化依據。
4. 療效啟動市場是其他健康企業所沒有,建立客戶服務系統以會員制模式佔據市場的基礎
5. OEM加工各類注冊商標食品、運動器材等作為獲利手段,以上商品已市場化,個性化選擇需定量,其他商界無法取代,長期維持市場基礎。
6. 個性化食品天天用,取薄利多銷原則,營養針對性強,價格相對便宜。
7. 遠端健康管理、近距培訓、服務相結合,全球面授,伴隨旅遊、養生服務、康復保健,既多元性、豐富多彩,又增加收入。
8. 中風急症和健康管理形成一體化通道,以急重症奇效推動康復、健康管理,取得療效啟動市場鑰匙,拓展家庭康復,以治已病奇跡,帶治未病理念。
9. 採用雲端網路,擴大覆蓋率市場原則,以臨床急,重症和高端客戶為點;會員制、網路為面、為宣傳平臺、市場基礎。以點帶面,佔據全球市場。
按上述思想將生活方式的本性與療效作為大資料分類標準,既保證測試客觀性、又有個性化特點。遠端健康監護系統採集的被監護者的生理參數與視頻、音訊及影像等資料通過通信網路即時傳送到監護中心,用於動態跟蹤病態發展,以保障及時診斷、治療。
本發明的對稱平衡量化平臺可使用智慧手機APP操作,測量腋下體溫,並通過藍牙低功耗的方式傳輸測量結果,實現體溫的連續檢測。通過人體兩側溫度、溫度差判定體質、健康狀況。
健康人溫差±0.2℃以下,兩邊血壓差10mmHg以下,脈搏一樣(約占人群7-8%);溫差超過±0.2℃,血壓差10mmHg以上,脈搏差1次是亞健康;溫差超過±0.3-0.35℃脈搏差2次血壓差20mmHg以上即疾病階段;脈搏差3次或雙側溫差±0.45℃以上即為生命狀態失衡,疾病加重。疾病越重溫差越大,病症緩解溫差縮小,其變化反映功能變化和數量關係,在組織形態變化前就可發現失衡的亞健康狀態測定(有1-5%的強體質例外)。
對整體健康、長久健康、抗衰老提供數位化的客觀依據。
與抗衰老的表現直接相關的參照數值:我們對對稱平衡健康管理,最多進行過十年追蹤和管理。發現它可逆正常的衰老規律,是抗衰老的手段。
xxx 男,70多歲。十年前規範地進行對稱平衡健康監控管理。第一個十天基礎體溫,左腋35.73 ℃,右腋35.53 ℃(平均體溫35.68℃)差+0.24 ℃,作為以後衡量的參照物。當時健康情況差,左頸動脈斑塊、室性早搏、左室高電壓。開始進行對稱平衡健康管理。2019.6.29左腋35.897℃右腋35.96 ℃(平均體溫35.93℃)差-0.06 ℃,比十年前體溫升高0.25℃溫差縮小-0.3℃,健康情況明顯好轉,精力充沛,老當益壯,看起來似乎只有五六十歲,體重58kg腰圍82cm,心電圖基本正常,從正常生理情況來說,隨著年齡的增長,體溫會逐漸降低,溫差會逐漸增大,但是通過科學的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打破了正常生理常規,這是抗衰老的表現。但是用戶的肺和膀胱的功能平衡程度還比較差,在健康管理中還應該加強。(見表6) 表6. 抗衰老的表現直接相關的參照數值
   (姓名) 年齡 69   
   時間 體溫℃   
   日期年月日 測溫時間 左腋 右腋   
   Data Time Ltemp Rtemp   
八肺 2019.6.20 6:00 36.4 35.94 0.46
九膀胱 2019.6.21 4:45 36.31 35.93 0.38
十腎 2019.6.22 7:35 36.37 36.45 -0.08
一肝 2019.6.23 7:20 35.71 35.84 -0.13
二膽 2019.6.24 6:30 35.68 35.57 0.11
三小腸 2019.6.25 7:00 36.08 36.21 -0.13
四心 2019.6.26 6:40 35.5 35.74 -0.24
五胃 2019.6.27 8:40 35.09 35.68 -0.59
六脾 2019.6.28 6:53 35.95 36.24 -0.29
七大腸 2019.6.29 8:10 35.88 36 -0.12
         35.897 35.96 -0.063
八、設備精准性,IT、醫學思維統一性是精准醫學的基礎,與環境及感測器關係密切。探頭移動與對稱體溫度影響極大,保證精准性必須從細節開始就做起。為此我們已經設計了不同的方案做了14代產品。開始是從兩通道的體溫計開始做起(圖1C)發現不足,逐漸改進。
在一個實施例中,感測器探頭下移同側的體溫下降,對側體溫上升,中心位置是腋下極泉穴,是腋動脈通過處,體溫最高,為標準點。充分證明固定探頭,保證兩側貼片對稱性、鬆緊度非常重要,是保證資料正確的前提。(圖1E)
序號 時間09-28 左溫度 右溫度 溫差 (增加)
108 19:52:05 36.42 36.63 -0.21   
107 19:51:03 36.42 36.60 -0.18   
106 09-28 19:49:59 36.40 36.57 -0.17   
105 09-28 19:48:56 36.37 36.53 -0.16   
104 09-28 19:47:53 36.33 36.53 -0.20 左貼片回到原來位置(左體溫還原逐漸上升)
103 09-28 19:46:51 36.48 36.52 -0.04   
102 09-28 19:45:47 36.48 36.52 -0.04   
101 09-28 19:44:44 36.47 36.52 -0.05   
100 09-28 19:43:42 36.46 36.53 -0.07   
99 09-28 19:42:39 36.44 36.52 -0.08   
98 09-28 19:41:35 36.42 36.47 -0.05 右貼片下移(相應左體溫上升)
97 09-28 19:40:32 36.41 36.56 -0.15   
96 09-28 19:39:29 36.39 36.54 -0.15   
95 09-28 19:38:26 36.37 36.52 -0.15   
94 09-28 19:37:24 36.33 36.51 -0.18   
93 09-28 19:36:20 36.45 36.48 -0.03 左貼片下移左體溫下降(相應右體溫上升)
92 09-28 19:35:17 36.44 36.44 0.00   
在一個實施例中,被測人的左側有一個電扇,距左上臂一米左右,電扇降低了左邊的溫度,經過反復觀察發現,由於我們的感測器是串聯,左右在同一晶片上,因此當外界吹風,希望降低左邊溫度時,右邊體溫度代償性增高,達37.43℃。關閉電扇左側體溫上升,同時右側體溫也上升,這裡一方面可以看到環境溫度,對測試體溫的影響,另一方面要看到,兩個溫度貼使用同一個感測器會產生的連鎖效應。
在一個實施例中,將電扇移到右側,距右手0.5米,降低了右邊的溫度,當外界吹風,希望降低右邊溫度時,右邊的溫度會下降,左邊的溫度反而會代償性的升高,達37.43℃。
APP螢幕只顯示左溫和溫差(左大於右為正,右大於左為負)以節省空間。在硬體上做處理,使手機螢幕按壓不同功能框時,與該時測溫資料相對應,並在平臺顯示時間和相應的測試設施數值。按功能框前、後的左體溫和溫差,傳輸到平臺顯示。運動後左溫、溫差分別減運動前左溫、溫差,並傳輸到平臺顯示。APP有中英文轉換版本。日期同時顯示陽曆和陰曆(陰曆在手機上隱蔽,平臺上可顯示。陰曆初1-10與人體的五臟、五腑相對應。(圖3A)
基礎體溫:清晨起床體溫持續升高時,其起點體溫為基礎體溫。
將它與當時環境溫度/濕度列出且計算出連續10天平均值在平臺顯示。
用戶雙側溫差達0.35℃以上,某側溫差低於35℃或高於38℃或雙側脈搏差達3次以上蜂鳴、報警使用戶注意當前行為/情緒對健康的危害,停止目前行為/情緒。
空調、暖氣、電扇形成的環境寒熱,可能改變人的寒熱環境,對健康產生相當大影響。與物理升/降溫,對人的療效有類似之處。對於取暖、冷氣和睡姿瞭解,是瞭解生活方式重要方面,按此原理設計的APP將根據資料資訊,提供最有效的健康方法。
九.對稱平衡數位化可指導醫療器械個性化設計
醫療器械、診斷、治療方法、治療效果所依據的資料必須和小氣候環境緊密相連,當地外界氣候的大環境是共性,每個人貼身的小氣候環境是個性。個性化除了考慮每個人個性差別以,還要考慮大環境和每個人貼身小氣候環境的個性化差別,這樣才能精准的獲得氣候環境對人的健康起7%的作用的個性化資料。
在遠端健康管理的穿戴設備中,影響診斷、治療方法、治療效果更直接的是貼身的小氣候環境,現在調控各種環境條件的設備,越來越發達,比如,影響健康的溫度,濕度,更主要的是在房屋內,穿在衣服裡面的溫度、濕度與外界的差別畢竟不同。 表7. 小氣候環境即時監控的資料
日期和時間 左溫 右溫 溫差
觸摸右膠布,發現濕明顯,增加感測器貼片傳導和右體溫(見照片)
8/23/2020 12:07 36.25 37.17 -0.92
8/23/2020 12:07 36.2 37.13 -0.93
8/23/2020 12:07 36.43 37.13 -0.7
8/23/2020 12:06 36.71 37.13 -0.42
8/23/2020 12:06 36.71 37.13 -0.42
8/23/2020 12:05 36.71 37.13 -0.42
8/23/2020 12:05 36.69 37.11 -0.42
8/23/2020 12:05 36.68 37.1 -0.42
8/23/2020 12:04 36.67 37.09 -0.42
8/23/2020 12:04 36.66 37.09 -0.43
8/23/2020 12:04 36.65 37.08 -0.43
8/23/2020 12:03 36.63 37.07 -0.44
8/23/2020 12:03 36.62 37.06 -0.44
8/23/2020 12:03 36.6 37.04 -0.44
8/23/2020 12:02 36.58 37.03 -0.45
8/23/2020 12:02 36.57 37.01 -0.44
8/23/2020 12:02 36.55 37.01 -0.46
8/23/2020 12:01 36.53 37 -0.47
8/23/2020 12:01 36.51 36.98 -0.47
8/23/2020 12:01 36.5 36.96 -0.46
8/23/2020 12:00 36.47 36.95 -0.48
8/23/2020 12:00 36.45 36.94 -0.49
8/23/2020 12:00 36.42 36.92 -0.5
8/23/2020 11:59 36.4 36.91 -0.51
8/23/2020 11:59 36.38 36.89 -0.51
8/23/2020 11:58 36.35 36.87 -0.52
8/23/2020 11:58 36.33 36.85 -0.52
8/23/2020 11:58 36.31 36.83 -0.52
8/23/2020 11:57 36.3 36.8 -0.5
8/23/2020 11:57 36.3 36.79 -0.49
8/23/2020 11:57 36.28 36.76 -0.48
8/23/2020 11:56 36.25 36.74 -0.49
8/23/2020 11:56 36.23 36.72 -0.49
8/23/2020 11:56 36.2 36.69 -0.49
8/23/2020 11:55 36.12 36.67 -0.55
8/23/2020 11:55 36.07 36.64 -0.57
8/23/2020 11:55 36.1 36.6 -0.5
8/23/2020 11:54 36.2 36.58 -0.38
8/23/2020 11:54 36.21 36.53 -0.32
8/23/2020 11:54 36.21 36.52 -0.31
8/23/2020 11:54 36.21 36.52 -0.31
8/23/2020 11:54 36.21 36.51 -0.3
8/23/2020 11:54 36.21 36.5 -0.29
8/23/2020 11:53 36.22 36.5 -0.28
8/23/2020 11:53 36.22 36.49 -0.27
8/23/2020 11:53 36.22 36.48 -0.26
8/23/2020 11:53 36.22 36.48 -0.26
8/23/2020 11:53 36.22 36.47 -0.25
8/23/2020 11:53 36.22 36.46 -0.24
8/23/2020 11:53 36.23 36.45 -0.22
8/23/2020 11:53 36.23 36.45 -0.22
8/23/2020 11:53 36.24 36.44 -0.2
8/23/2020 11:53 36.24 36.43 -0.19
8/23/2020 11:53 36.24 36.42 -0.18
8/23/2020 11:52 36.25 36.41 -0.16
8/23/2020 11:52 36.25 36.4 -0.15
8/23/2020 11:52 36.25 36.4 -0.15
8/23/2020 11:52 36.25 36.38 -0.13
8/23/2020 11:52 36.25 36.37 -0.12
8/23/2020 11:52 36.25 36.35 -0.1
8/23/2020 11:52 36.25 36.34 -0.09
8/23/2020 11:52 36.25 36.32 -0.07
8/23/2020 11:52 36.24 36.3 -0.06
8/23/2020 11:52 36.24 36.28 -0.04
8/23/2020 11:52 36.23 36.24 -0.01
兩分鐘後右溫漸升,從11:52.36.24 升至12:07.37.17觸摸右膠布,發現濕了。
8/23/2020 11:52 36.23 36.22 0.01
8/23/2020 11:51 36.24 36.2 0.04
8/23/2020 11:51 36.3 36.13 0.17
8/23/2020 11:51 36.29 36.15 0.14
8/23/2020 11:51 36.28 36.24 0.04
8/23/2020 11:51 36.27 36.27 0
8/23/2020 11:51 36.26 36.31 -0.05
8/23/2020 11:51 36.25 36.29 -0.04
為了測量體溫,不受氣溫影響,關了電扇和空調
測量貼身環境溫度:在感測器的晶片中裝上貼身的氣溫感測器,由於感測器掛在胸口,因此它的溫度就是穿了衣服的溫度,也是直接影響人健康的環境溫度,根據測試,與腋下體溫差別一般在2~3℃,通過貼身環境溫度和腋下溫度的差別可計算出人睡覺時的翻身狀況,調整即時監控的資料。
我們發現人兩邊體溫不一樣,在出汗的時候兩邊的量也不一樣。上熱下涼(手型)的病人,右腋下出汗量比左腋下比較多,因此右腋下的溫度上升幅度就會較大。7顯示:2020/8/23,11:51,測試者為了測量體溫,不受氣溫影響,關了電扇和空調,當時體溫,36.25-36.29,溫差,-0.04℃,兩分鐘後外界溫度開始上升,右邊溫度持續的上升,15分鐘後右邊起腋下體溫居然上升了0.88℃,12:07:43,36.25-37.17,溫差-0.92℃,雙手觸摸檢查,腋下膠布搞濕了,增加了感測器貼片傳導,所以溫度上升了,12:08:26,36.28-37.08溫差-0.80℃。
12:07:43,用歐姆龍女性體溫計測量:36.16-36.46℃。比它要低,因為歐姆龍體溫計直接貼在皮膚,而感測器貼在膠布下,拔下感測器發現膠布濕了,而且右邊濕的程度比左邊高,濕度就相對大,因此它的體溫就比歐姆龍高,(一般情況都是歐姆龍的體溫比它要高,因體溫計插到腋下當時有汗就可以擦掉,但即時監控的藍牙體溫計一般要佩戴幾小時甚至一天,發生出汗等現象經常發生,這是在設計人工智慧時需考慮的參數。
在相同的溫度下,相對濕度越大,體感溫度的增幅就越明顯,出汗的情況勢必影響資料獲取的精准性,因此我們提出在溫度貼片裡面同時裝上濕度的感測器晶片。通過人工智慧計算,可找到濕度和溫度的關係,採集的溫度更符合實際的生理狀況。可以用這種思路設計所有的遠端健康管理醫療儀器。
十、對稱平衡數位化極大提高療效
正常溫差小於0.2℃;症狀明顯,溫差增大,判斷療效,提高療效的參照;對稱平衡幹預後症狀明顯好轉,溫差縮小或反轉。急、危中風失對稱,幹預前溫差達±0.4℃-2℃。正確治療後±0.4℃-0.8℃下降,形成新對稱,危重狀態脫離,反之則加重,這是評估危險程度及治療措施有效手段。以此為指導,療效數倍提高,半個月可脫離危、急狀態,80%病人從臥床到行走,這是打開市場切入點。醫院、體檢中心、老人院臨床體檢異常慢性病人,通過3至6個月對稱平衡健康幹預,達到客觀檢查指標顯著改善或正常,臨床症狀明顯好轉,且產生新的幸福感。人體是統一的整體,對稱平衡全方位調控生活方式,除主症好轉,糖尿病、腎功能衰竭等併發症也明顯好轉。嚴格按對稱平衡治療200多例中風,沒發現有失敗的案例。用體征、體質、生活方式、環境資料的動態評估,結合人類天性和臨床實踐,量體裁衣,開出飲食、保健品、保健設備、鍛煉方法、居住地等處方,實現個性化精准健康管理。
從臨床案例看對稱平衡醫學
對稱平衡醫學科學設計和挖掘人體對稱位置的生命資訊,資訊差及參數的外延,使之與時,空的採集,處理,有機結合並數位化,通過感測器節點與U-Health系統連接,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進行“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監控”;這種診斷有些與西醫病名呈相關性,可成為西醫疾病的輔助診斷。雖然特異性不如西醫,但其結果同時是靶向幹預方案,可直接用以臨床和保健,使之更符合人體的客觀存在,並提高回饋速度。通過對現有病種寒熱量化,使同種疾病的治療出現兩種完全相反的治療方案,找到了現代西醫在各種慢性病治療中,治癒率無法突破36%的根本原因所在。並為癌症,糖尿病,中風後遺症,減肥等現代醫學的難題找到了出路,找到了天人合一的方法。下面以癌症,糖尿病為例採用下法舉例闡述,並以縱向比較替代橫向比較:
1,儘量選用現代醫學視為不治之症的疾病舉例,這樣現行治療這類疾病的案例在客觀上成為對照組,便於審稿者常理思考。2,採用縱向比較替代橫向比較:a,用對稱平衡醫學進行資訊採集、測定,但沒以此指導治療。b,同一病人用對稱平衡醫學資訊採集、測定並指導治療與a對照;c,一般對稱平衡醫學治療與採用“平衡小屋”治療的差別,以證明控制條件的有效性。3,對兩例腸癌採用對稱平衡醫學治療,隨著生命維持和病情的好轉,逐步轉負,說明對稱平衡醫學診斷和治療的獨創性和有序化。4,對各種病症按“正”“負”(即寒熱屬性)歸類,在治療前、後對病情和對稱生命資訊資料個例對比,尋求共同的轉歸資料規律。5,對不同疾病譜及康復,運動等生活方式,藥物、化療等治療方法尋求共同的有效轉歸資料規律。6,運動、飲食、心理平衡、和藥物,及保健設施,都可使體溫變化,但均有左右變化不同方向,這個方向確定治療和診斷方向,就是對稱平衡醫學的方向性。
在一個實施例中,直腸癌患者,女,39歲,身高156公分,體重43公斤。病史簡介:2007年12月無誘因便血,多次腸鏡及CT顯示直腸距肛門3公分4-5點鐘處有2x2公分腫塊,壓稍硬,表面粗糙,潰爛,滲血,診斷為直腸癌。08/1/4第一次化療,08/1/22經骶做直腸癌局部切除+回腸造瘺,術中見腫塊大3x3cm,潰瘍型,邊界欠清。病理診斷:直腸腺癌,高-中分化,癌細胞浸潤至淺肌層,部分至中、深肌層,免疫組化:cerb(++)CEA(+),VEGF(-),化驗:CEA15,WBC4.81。至今三年半,經常腹痛,共做了6次化療。因與愛人感情糾葛,一年來加重,向淋巴結轉移,四個月來右大腿腫,隱痛(5-6/10),平臥時加重,右小腿抽筋,痙攣,化驗CEA,68,10月30日化驗:wbc2.0(4.0-10.);Rbc 4.12;白蛋白,13.7 (11.0-16.0) GRAN1.2 (2.0-7.8),血紅蛋白含量33.2 (26-32);單核:3(4-13),其餘指標正常。從此後病人雙下肢一直疼痛,以左側為明顯,沿腳底到小腿外側、臀部左骼前上棘前疼痛明顯,約5-7/10;疼痛為持續性,腹部不適或腹脹感經常出現陣發性絞痛及腸梗阻。2010年底,其愛人與我聯繫,讓我去深圳對她愛人進行正規的對稱平衡治療。
動態監測資料:1. 基準資料:沒有進行對稱平衡治療前的狀況和對稱性生命資訊,作為與今後治療的參照。2010年3月25日,我抵達深圳時,病人右臀膝蓋,右大腿,疼5-6/10,夜不能眠,大便稀,右下肢腫脹。測量指標如下: 表8. 測量指示
測溫時間 左溫 右溫 溫差 BP BP 左脈 脈差
3月25日 7:45 36.38 36.28 0.10 95/62 98/63 65 64 1
3月26日 9:20 36.38 36.28 0.10 99/58 99/60 66 61 5
表8中可見開始治療時基準資料,平均體溫36℃,溫差0.10,脈差3平均血壓:左側平均收縮壓97,平均舒張壓60;右側平均收縮壓98,平均舒張壓61.5,左右平均收縮壓差-1;左右平均舒張差-0.15。
天干數據:十天是一個天干(農曆初一到初十)代表五臟五腑,根據10天基礎體溫和特定數學模型可精准確認一個人的體質。資訊差增大或縮小的方向、數值是干預健康的客觀標準;從3月25日至4月3日,再至5月14日至23日對稱平衡治療後,天干溫差從0、-0.01、-0.09、-0.11、-0.15℃;清楚的可見,隨著病情的好轉,逐步轉負;脈搏差從1.5次降到0;完全平衡。睡眠時間出現增加的趨勢,從3/25-4/3,10天睡眠時間平均值5.2-8h診斷獨創性。(圖7F) 表9. 10天平均體溫
Figure 02_image001
從表9可清楚看到十天平均體溫差在逐漸下降,從3月25日的0.1℃到5/14-23的-0.15℃,病情也相應好轉,證實癌症治療恢復過程符合對稱平衡量化原則,到14-25/5左側脈搏70,右側脈搏70完全一樣。十天平均血壓:左側平均收縮壓100,平均舒張壓68;右側平均收縮壓100,平均舒張壓66.6,左右平均收縮壓差0;左右平均舒張差1.4。經過治療左右平均收縮壓已達到完全相同(平衡);左右平均舒張1.4。且食欲尚佳,體重也略有增加,睡眠好轉。血象中白細胞指標升高。
系統基礎資料:剛蘇醒時交感、副交感神經平衡,對對稱生命資訊干擾最小,準確性最高。根據10天基礎體溫對稱生命資訊和特定數學模型可精准確認一個人的體質。資訊差增大或縮小的方向、數值是干預健康的客觀標準。觀察健康動態,身體狀況或病情起較大變化或質變,即由資訊差反映出相關或因果關係。可根據其差別的方向和數值,精准判斷出此生活方式、環境因素、心理活動、干預手段對您是有利還是有害,識別健康隱患和不良生活習慣。表10則說明該患者雙側體溫,脈搏,血壓與病情也呈對應關係。由此可見對稱平衡量化在對癌症的監控和治療是有效的。
生命資訊資料(見表10圖 4 A/4B)。直腸癌例從3月25日的0.1℃,到5月14至23日的-0.15℃,病情相應好轉。 表10. 生命資訊資料
日期 測量時間 左腋 ℃ 右腋 ℃ 溫差 左壓     右壓         左脈搏 右脈搏   睡眠時間 疲勞 情緒
3月25 7:45 36.38 36.28 0.10 95 62 33 98 63 35     65 64 1 6 G  
3月26 9:20 36.38 36.28 0.10 99 58 41 99 60 39     66 61 5 6 G  
3月27 8:20 36.13 36.20 -0.07 97 59 38 98 58 40     59 58 1 6 G  
3月28 8:10 36.16 36.20 -0.04 99 66 33 99 65 34     66 65 1 2 G  
3月29 8:00 35.90 36.00 -0.10 98 65 33 95 63 32     63 65 -2 5 G  
3月30 2:25 35.90 36.10 -0.20 104 66 38 105 70 35     65 64 1 4 G  
3月31 8:00 36.25 36.25 0.00 104 69 35 108 68 40     67 61 6 4    
4月1 8:00 36.42 36.25 0.17 97 67 30 102 63 39     65 61 4 3 G  
4月2 7:55 36.22 36.22 0.00 102 69 33 104 70 34     62 62 0 8 G  
4月3 8:05 36.40 36.38 0.02 109 70 39 106 67 39     61 63 -2 8 G  
    36.21 36.22 -0.00 100 65 35 101 64.7 36.7 -1.7 0.4 63.9 62.4 1.5 5.2    
4月4 8:05 36.37 36.11 0.26 104 68 36 104 74 30     64 63 1 5 G  
4月5 7:40 35.90 36.01 -0.11 109 76 33 109 77 32     69 68 1 0 T  
4月6 8:20 36.21 36.22 -0.01 111 73 38 104 76 28     63 65 -2 2.5    
4月7 8:50 36.30 36.30 0.00 101 71 30 100 71 29     62 61 1 8 G  
4月8 8:20 36.42 36.35 0.07 108 74 34 102 78 24     66 65 1 3    
4月9日 7:40 35.93 35.85 0.08 104 74 30 107 70 37     62 63 -1 8 G  
4月10 8:35 36.38 36.45 -0.07 101 62 39 102 68 34     63 63 0 8 G  
4月11 8:40 36.20 36.10 0.10 102 70 32 104 69 35     66 66 0 8 G  
4月12 8:15 35.99 36.25 -0.26 103 71 32 106 76 30     60 60 0 8 G  
4月13 8:40 36.28 36.45 -0.17 101 74 27 106 76 30     68 69 -1 6 G  
    36.20 36.21 -0.01 104 71 33 104 73.5 30.9 -2.2   64.3 64.3 0 5.7    
4月14 9:30 36.28 36.32 -0.04 102 71 31 105 69 36     60 60 0 8 G  
4月15 9:40 36.20 36.21 -0.01 101 72 29 101 70 31     60 60 0 6 G  
4月16 8:10 36.06 36.18 -0.12 112 79 33 107 73 34     60 60 0 6    
4月17 9:00 36.32 36.36 -0.04 97 68 29 101 70 31     64 64 0 7    
4月18 8:20 36.38 36.43 -0.05 101 67 34 103 69 34     62 62 0 7    
4月19 8:50 35.66 35.94 -0.28 95 68 27 96 64 32     64 64 0 7    
4月20 7:10 35.98 36.1 -0.12 95 66 29 98 66 32     60 60 0 7 T  
4月21 8:30 36.17 36.22 -0.05 97 69 28 99 67 32     66 66 0 5 T  
4月22 8:00 36.04 36.17 -0.13 91 64 27 98 60 38     67 66 1 6 T  
4月23 8:00 36.17 36.24 -0.07 96 66 30 96 68 28     71 70 1 6 T  
    36.13 36.22 -0.09 98.7 69 30 99.8 67.1 32.6     63.4 63.2 0.2 6.5    
4月24 8:00 35.96 36.18 -0.22 92 61 31 92 59 33     73 72 1 7 T  
4月25 8:00 36.05 36.17 -0.12 94 65 29 94 65 29     70 69 1 6 T  
4月26 9:00 36.30 36.30 0.00 95 65 30 96 65 31     69 67 2 8 T  
4月27 8:00 35.8 35.92 -0.12 99 70 29 94 65 29     69 70 -1 4 T  
4月28 8:30 36.12 36.28 -0.16 92 62 30 99 68 31     61 61 0 7 T  
4月29 9:40 36.7 36.65 0.05                       3 T  
4月30 10:20 36.6 36.5 0.10 96 57 39 96 61 35     60 61 -1 4 T  
5月1 10:20 36.54 36.73 -0.19 86 58 28 94 65 29     67 68 -1 6 T  
5月2 8:00 35.1 35.3 -0.20 96 65 31 98 69 29     73 75 -2 5 T  
5月3 8:30 36.29 36.33 -0.04 95 64 31 95 60 35     71 73 -2 5 T  
    36.15 36.24 -0.09 93.9 63 31 95.3 64.4 30.9     68.1 68.4 -0.33 5.5    
5月4 9:00 36.1 36.3 -0.20 103 67 36 104 78 26     71 73 -2 7 T  
5月5 11:00 36.36 36.5 -0.14 97 71 26 94 64 30     68 66 2 10 T  
5月6 7:00 36.74 36.9 -0.16 113 81 32 115 78 37     78 77 1 0 T  
5月7 11:10 36.12 36.23 -0.11 103 72 31 104 78 26     72 72 0 9 T  
5月8 10:00 35.98 36.09 -0.11 103 69 34 105 73 32     75 75 0 7 T  
5月9 9:30 36.2 36.28 -0.08 97 54 43 92 61 31     72 74 -2 6 T  
5月10 10:30 36.27 36.32 -0.05 106 70 36 99 67 32     63 63 0 6 T  
5月11 10:00 36.27 36.27 0.00 90 63 27 93 59 34     72 73 -1 4 T  
5月12 9:00 36.1 36.17 -0.07 97 64 33 97 61 36     71 69 2   T  
5月13 8:44 35.97 36.12 -0.15 93 62 31 99 60 39     67 65 2 8 T  
    36.21 36.32 -0.11 100 67 33 100 67.9 33     70.9 70.7 0.2 6.3    
5月14 7:30 36.83 36.96 -0.13 100 71 29 99 67 32     70 68 2 2 T  
5月15 9:00 36.46 36.59 -0.13 98 65 33 97 58 39     60 60 0 6    
5月16 8:30 36.21 36.48 -0.27 98 65 33 97 58 39     60 60 0 6    
5月17 8:50 36.33 36.44 -0.11 99 62 37 93 64 29     69 70 -1 9    
5月18 9;00 36.04 36.35 -0.31                       8 G  
5月19 9:30 36.48 36.6 -0.12 94 65 29 97 64 33     80 80 0 0    
5月20 9:30 36.68 36.88 -0.20 99 68 31 100 69 31     78 80 -2 4    
5月21 8:40 36.36 36.4 -0.04 106 74 32 110 67 43     67 67 0 8 T  
5月22 9:00 37.12 37.27 -0.15 100 71 29 100 74 26     67 68 -1 3    
5月23 8:40 36.69 36.69 0.00 106 75 31 110 78 32     80 78 2 3    
    36.52 36.66    -0.15 100 68 32 100 66.6 33.4     70.1 70.1 0 5.9    
5月24 8:56 36.52 36.84 -0.32 98 64 34 97 66 31     66 66 0 8    
5月25 8:45 36.55 36.62 -0.07 100 71 29 99 63 36     62 64 -2 8 G   
同樣將對稱平衡採集裝置測量取1個月數椐,從3.25-4.23(見下圖);十天平均體溫36.2℃與基準數椐比較,升高0.2℃;溫差-0.01℃,與基準數椐比較,升高-0.19;脈差0.2,與著名針灸師比,轉溫差的速度不如她大,但對心血管系統的平衡及體溫的升高,較其穩定。而且有累加效應,在治療了2個月後,轉差達溫差-0.15℃,與基準數椐比較負值升-0.25℃,與著名針灸師比高-0.04℃,十天平均體溫36.59℃,與基準數椐比較,升0.59℃;脈差0,說明心血管系統的平衡,總體情況好轉。因此我們認為對稱平衡治療效應是全面/穩/可靠。
系列1為左側體溫,系列2為右側體溫,右側溫度漸升,左側溫度漸降。
患者前十天最大溫差和農曆天干對應的臟器關係可用於輔助診斷和監控。患者前十天最大值4月1日0.17℃為農曆二月初七,七庚對應大腸,和大腸癌診斷相符;隨著治療每月初七、十七、二十七的正值漸小/轉負,說明大腸功能在恢復。5/20/2010(農曆四月七)溫差達-0.2℃大腸功能在明顯恢復。(見表11)。 表11. 生命資訊資料
日期 測量 時間 L腋℃ R腋℃ 差℃ 左壓 右壓 左脈 右脈
4月1日 8:00 36.42 36.25 0.17 97 67 30 102 63 39 65 61 4
4月11日 8:40 36.20 36.10 0.10 102 70 32 104 69 35 66 66 0
4月20日 7:10 35.98 36.1 -0.12 95 66 29 98 66 32 60 60 0
4月30日 10:20 36.6 36.5 0.10 96 57 39 96 61 35 60 61 -1
5月10日 10:30 36.27 36.32 -0.05 106 70 36 99 67 32 63 63 0
5月20日 9:30 36.68 36.88 -0.20 99 68 31 100 69 31 78 80 -2
抵達深圳後採取如下措施:
1,在診斷和病情監控方面,按量化醫學理論每天1-3次測雙側體溫,脈搏和室內溫/濕℃,並進行登記,計算。(見附表)
2,根據計算調整治療和健康干預方案A,喝低於20℃的涼水、冰水,B,拉滑輪、舉啞鈴等上熱下涼(手型)體質相關鍛練,C,吃量化醫學轉負食譜,D,衣服不穿棉衣材,穿絲綢,毛,麻衣材,E,睡覺頭朝東南方向,F,每天11.30a-12.30p在健康發生器接受寒熱平衡1小時,G,辯證論治、針炙20多次、服用中藥30多副。
3. 我們在以上健康干預行為的前後都測雙側體溫/脈搏/血壓,左右體溫/脈搏/血壓的差別數值,克服了“平衡”的抽象和形態醫學的分隔、孤立感。差別的客觀、相關性、時空動態、個性化、數位化、標準化均得到相關反映,從而對人體健康動態、生活方式、康復方向全方位量化。
4. 治療後療效:A. 治療後兩天患者痛疼開始好轉。B. 溫差朝負的方向(即有利於轉歸的方向發展為-0.07℃和-0.04℃)。C. 兩側脈差趨平衡。D. 3月28開始進行上涼下熱(腳型)的健康發生器治療,上方溫度9-21℃下方溫度48-57℃。E. 4月2起疼痛為3/10,4月5起疼痛為1-1.5/10。F. 溫差-0.11℃。G. 3/24起服活血化瘀的中藥,MCV、RDW-cv、MPV及PDW四項觀察血瘀指標有下降趨勢,舌質瘀斑也有好轉。至5月底,(已2個月)疼痛基本控制在1-1.5/10之間,溫差也基本維持存-0.1至0.15℃之間,大便已基本正常。
在一個實施例中,美國白人是晚期腸癌,男,1956年9月6日出生,身高1.8米,體重80公斤。主訴乙狀結腸癌5年半,加重二年。2005年診為乙狀結腸癌、2009年 7月因腹痛與腹部脹大住院,發現再發的乙狀結腸腫塊,毗鄰骨盆,約9x6釐米,並向肺、肝、轉移,同時發現大腸梗阻和,左側腫瘤壓迫左尿道形成梗阻性腎病,因此安裝了支架,來防止左側腫瘤對左腎的壓迫。做了大腸腹部造瘺術,大便改道從右下腹排出,術後兩下肢浮腫,劇痛,雙腿痙攣,行走不便且左右搖晃,曾嘗試了化療無效。只能使用麻醉藥物控制疼痛,也上了癮。平時出汗、怕冷,化驗CEA,36。西醫拍片發現癌細胞向脊髓轉移以至造成雙小腿麻,有時失去知覺與平衡感,右中趾麻木感,從四月下旬起,左腿痛,麻,腫小腿肌肉發硬,是淋巴水腫。診斷:1. 乙狀結腸癌第四階段乙狀結腸癌。2. 輸尿管水腫,左腎腎盂積水膨出。美國某腫瘤醫院已確定只有三個月生存期,囑安排臨終遺囑。經過生命量化治療6個半月後的情況精神明顯好轉,體重增加5磅,食欲正常,二便正常,但左下肢仍有嚴重疼痛,腸癌瘤體增大30%,肝、腎轉移灶、腫瘤縮小30%,脊髓仍有小量轉移灶,CEA16。
09年8月29日起在我診所就診,一周1-2次。第1次急於緩解病人痛苦,就診時馬上治療,沒測體溫,對稱平衡治療後發現左側體溫為-0.21℃說明治療有效。第2天早上基礎體溫為-0.15℃說明治療後18h療效開始下降,第3-4天基礎體溫0.15、0.3℃轉正, 9月1日第2次治療,溫差又開始下降。病人睡眠逐漸好轉,由剛開始4~6小時到8小時。左右溫差由開始就診時左側大於右側的正值型轉化為右側大於正側的負值型,及其相互關係,疾病的好轉程度朝與符合於生命量化的資料規律變化,半年多來總共治療三百多天,監控體溫、脈搏、血壓的共二百四十多對,經過對稱平衡治療6個半月後的精神情況明顯好轉,體重增加5磅,食欲正常,二便正常,但左下肢仍有嚴重疼痛,腸癌瘤體增大30%,肝、腎轉移灶、腫瘤縮小30%,脊髓仍有小量轉移灶,CEA16。左右溫差由開始就診時左側大於右側的正值型轉化為右側大於正側的負值型,下面(圖4)146天體溫曲線開始左邊的溫度高,隨著治療,右側溫度逐漸上升。反映了體溫變化與疾病的好轉朝符合對稱平衡理論的規律。
其資料根據下清單12可見,隨著治療,對稱位置的生命資訊,十天平均體溫從開始36.55、到36.72℃;十天平均體溫差從開始的 0.095到-0.14℃。左側脈搏86.86,右側脈搏86.71已基本接近。十天平均體溫升高,十天平均體溫差轉負0.235,且食納尚佳,體重也略有增加。(見表12) 表12. 晚期腸癌前十天治療
日期 時間 溫度 P-time /min 血壓 (mmHg) 睡眠 情緒 體重 / 飲水 運動
上肢 下肢
29-Aug 10:00 a 36.87 37.08 -0.21                      
30-Aug 6:00 a 36.8 36.95 -0.15         6hr     1L 500  
31-Aug 6:45 a 36.85 36.7 0.15         4 傷心       700  
1-Sep 7:12 a 36.4 36.1 0.3            治療2          
1-Sep 11:30 P 36.6 36.4 0.2           hopeful        
2-Sep 6:16 a 36.6 36.45 0.15         5 hopeful     1L 1000  
3-Sep 6:00 a 36.15 36.1 0.05 68   98/80     tired sad 165     550  
4-Sep 10:00 P 36.75 36.8 -0.05 85   94/78     very tired 164     100  
5-Sep 7:00 a 35.9 36.15 -0.25 75   126/85   8 feel better 157        
17-Sep 10:30 P 36.9 36.4 0.5 87   150/93      治療3 162     2060  
6-Sep 6:44 a 36.9 36.4 0.5 80                    
7-Sep 7:10 a 36.4 36.45 -0.05 91   135/82       157     3100  
    36.59 36.5 0.095                      
患者的體溫變化演變趨勢見(圖4),橫坐標是天數。縱坐標是體溫。系列1是左側體溫,系列2是右側體溫。
在一個實施例中,腸癌均為正值,且採用對稱平衡量化治療進行治療後,隨著生命的維持和病情的好轉,逐步轉為負值,來說明對稱平衡量化診斷和治療的獨創性。
在一個實施例中,腸癌病人確定體質的前十天數據進行計算後,發現最大正值對應的日期,女病人是農曆二月十七,大腸0.17℃,男病人是農曆七月十七,二者在中醫天干中對應的臟器,恰巧都是大腸,表示大腸有病。(圖4A)
測量某一症狀對稱體溫,脈搏、血壓治療前後變化,形成療效測量數位化。在一個實施例中,某女,體質為上寒下熱的熱性體質。對氣候過敏,鼻塞、鼻癢一周。在我診所的區別,用不同的針灸手法予以治療。對稱部位生命資訊的測定可以監測針灸對過敏的治療。雙側生命資訊差的縮小與療效呈相關性。在一個實施例中,某男,體質為上熱下寒的寒性體質,2個月前,因搬運損傷造成腰痛,疼痛程度5-8/10,時好時壞,運動及彎腰時加重。診斷為L4-5and L5-S1 雙側神經孔狹窄。兩個水準的韌帶下椎間盤突出。這兩個椎間盤水準存在環狀撕裂。對稱部位生命資訊的測定可以監測針灸對痛症的治療。雙側生命資訊差朝與其體質相反的方向增大(如此病人是正值體質),經治療後出現負差,其負差增大與療效呈正相關性。在一個實施例中,某男,體質為上熱下寒的寒性體質,2個月來頸,右肩、上臂活動受限,運動不暢。雙側生命資訊差朝與其體質相反的方向增大(如此病人是正值寒性體質),體溫差經過治療後出現負差,其增大與療效呈正相關性。脈搏差從初始的6次/分,變為1次/分。症狀也隨之消失。(見表13) 表13. 頸、右肩、上臂治療
Date Time T-Left℃ T-Right℃ L-P R-p Difference effect
2010
6-22 10:15a 36.81 36.6 0.21 96 90 6 針灸前受限程度達5/10
  11:30a 36.57 36.42 0.15 92 89 3 針灸後受限程度2/10
6-23 7:30a 36.2 35.97 0.23 95 91 4 二次針前受限程度2/10
  8:23a 37.31 37.4 0.1 86 82 4 針灸後受限程度1-2/10
  9:00a 36.61 36.69 0.08 81 78 3 肩巳全緩解,頸1-2/10
6-24 6:14p 36.67 36.45 0.05 76 73 3 肩巳全緩解,頸1-2/10
  7:00p 36.61 36.67 0.06 75 74 1 全緩解
在一個實施例中,某男,體質為上熱下寒的寒性體質,2個月前突然右肩痛不能活動,頭也不能轉動,在醫院治療三次無效,前來就醫。(見表14) 表14. 右肩痛治療
Date Time T-Left℃ T-Right℃   L-P R-p effect
2009
30Sep 2.26p 36.8 36.78 0.02       就診時痛疼8/10
  2.52p 36.67 36.66 0.01       針灸後,痛疼緩解
  3.38p 36.45 36.69 -0.24       畄針半小時痛3/10
療效測定:用於對生活環境,藥物對人體健康產生的的影響進行評估量化。在一個實施例中,某男,體質為上熱下寒,在戶外空曠地,氣溫37 ℃,地面溫49 ℃,暴曬一個多小時後,自感右上後智齒處牙齦腫痛,舌舔右上後牙齦痛約5/10,測雙腋下體溫及雙腕脈搏(見表15),溫差達0.5 ℃,10分鐘後,雙側脈搏差達4,屬平衡嚴重失調。牙痛持續且逐漸嚴重,四小時後舌舔右上後牙齦痛8/10牙齦腫,顯示下熱從下往上,這時發燒,體溫平均值為37.36,但溫差降為-0.09,脈差降為2次,症狀雖在加重,但對稱性生命資訊差卻在好轉,提示機體免疫力在加強,因此判斷愈後會好,服Cefadroxil Capsules0.25gx3,(頭孢氨苄)即休息。20日醒後牙齦腫痛明顯減輕,沒明顯疼,舌舔右上後牙齦腫痛約2/10,服Cefadroxil Capsules0.25gx2.Tid溫差達-0.18,脈差2。21日醒後牙齦腫痛基本消除,僅舔右上後牙齦痛約0-1/10,服Cefadroxil Capsules0.25gx2.Tid溫差達-0.04,脈差3說明該藥有效。(見表15) 表15. 療效測定
日期 2010/7 時間 左溫 右溫 溫差 左脈 右脈 脈差
19 3:43p 36.71 36.79 -0.08 92 89 3 在炎日下暴曬一小時
  4:52p 36.9 36.4 0.5 102 100 2 右上後牙齦痛5/10
  5:04p 37.17 36.77 0.4 100 104 -4 Cefadroxil Capsules服0.25gx3
  8:53p 37.31 37.4 -0.09 102 100 2 Cefadroxil Capsules服0.25gx2
20 7:43a 36.3 36.27 0.03 86 86 0  
    36.02 36.24 -0.22 89 86 3  
  2:26p 36.03 36.28 -0.25 98 95 3  
  2:31p       95 89 6  
  2:26p 36.08 36.48 -0.4 92 94 -2  
20-Ju 3:43p 36.71 36.79 -0.08 92 89 3 在炎日下暴曬一小時
  4:52p 36.9 36.4 0.5 102 100 2 右上後牙齦痛5/10
  5:04p 37.17 36.77 0.4 100 104 -4 Cefadroxil Capsules0.25gx3
  6:53p 37.31 37.4 -0.09 102 100 2  
  7:53p 36.64 36.4 0.24 78 88 10  
  8:53p 37.31 37.4 -0.09 102 100 2 服Cefadroxil Capsules0.25gx2
21-Ju 5:39a 36.08 36.26 -0.18 82 80 2  
   7.23a 36 36.04 -0.04 82 79 3  
  10:25a 36.14 36.09 0.05 95 94 1  
  3:13p 36.4 36.5 -0.1 81 84 -3  
十一、找到了西醫治療冶愈率無法 提高 的根本原因
對稱平衡對西醫病種進行寒熱分類
對稱平衡對西醫病種進行寒熱分類,找到了西醫在各種疾病治療中,冶愈率無法無法提高的根本原因。下文以糖尿病為例來闡述。現在西醫對糖尿病的定義為:糖尿病(DM,DiabetesMellitus)一詞是描述一種多病因的代謝疾病,特點是慢性高血糖,伴隨因胰島素(Insulin)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質代謝紊亂。因此對任何糖尿病病人在治療上都是以血糖低和Insulin分泌不足為綱,就糖論糖,亊實上Insulin只是一種生物活性物質,必須在人身上才能產生效應,然而由於人的體質不同所發生的生理效應就會不一樣,甚至完全相反。對稱平衡量化通過測定把糖尿病人分成熱性和寒性兩種體質,對同一個糖尿病,由於體質不同採取了截然相反的治理手段。寒性體質的糖尿病:異常熱量代謝的結果形成了上寒下熱的熱量分佈,因此在治療大法上就採用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地降下半身的熱量,增上半身的熱量的指導方針,並用各種物化手段,促進這一過程。a,只喝熱水不喝涼水,通過飲熱水有利增加上半身的熱量,促進這一熱力學的平衡;b,上半身多穿,下半身少穿;c,只做或多做下半身的運動和工作,以便於散發下半身的熱量;少做或不做上半身的運動和工作以便於減少散發上半身的熱量;d,在下半身採用各種外部的降溫方法,如冰袋,冷凍機等各種降溫裝置,冷氣,涼水等,以便於散發下半身的熱量;而在上半身採用各種外部的升溫方法,如各種電熱裝置,熱水,暖氣等以便於增加上半身的熱量;e,在外部環境(包括地域和住房的選擇和設計)也儘量通過設計和干預以便於散發下半身的熱量,增加上半身的熱量;f,在飲食方面儘量食用有助於增加上半身的熱量,散發下半身熱的肉類,水果,蔬菜,飲料,油脂;g,在中,西藥物的篩選上,儘量食用有助於增加上半身的熱量,散發下半身熱的中,西藥物。熱性體質的糖尿病則與它完全相反。
在一個實施例中,上寒下熱的1型糖尿病:男,1969年生,高1.72m,重60.5k(低於標準體重11.5k)25歲時因多飲、多尿、多食,且明顯消瘦,化驗血糖高,醫院診斷為糖尿病。服用降糖藥2年無效,改用胰島素10ux2。8年前上述症狀加重,醫院認為她是1型糖尿病,加大了胰島素量為20ux2。患者有糖尿病家屬史。2009年5月17日找我就診,當時化驗:gloucose197,AIC9.8%,T-ch4.04mmol,TG0.56 mmol,用Insulin 10u Bid in,METFORMIN HYDROCHLORIDE TABLETS 0.5g Bid, 2009.5.17-26十天平均對稱性生命資訊差,溫差為-0.18℃,確定其為上寒下熱的熱性體質,因此就以上法給病人進行治療,調整了病人睡覺的方位,頭部朝向陽光照射較好的東南方向,腳朝通風較好的西北,經測量兩側牆溫差達1℃,從5月28日起每天讓病人行走2-3小時,同時運用下面讓腳踩在冰桶裡降溫,上面喝50-60 ℃的熱水,使之達到熱力學的平衡,至6.11共14天,每天早晚餐前各用Insulin 10.u,未再用其它藥物,從第12天起改為僅早餐前注射10u,晚餐前停用,但患者血糖反而下降,從5.17的197降為6.10的121;6.11的81;從表16可見在每次1-3小時,外加的上熱下涼(手型)的逆向溫度調節,或每天1-3小時的下蹲或行走後,溫度均向正差方向增大,兩者明顯有相關性。(見表16) 表16. 熱性體質的糖尿病(上寒下熱的)
DATE TIME 左腋 右腋 p p BP 左下 BP BP 右下 BP 下肢 運動 加熱 加冰 餐前 血糖 早餐前 -u 晚餐前 -u
5月17 8:30p 36.2 36.5 -0.3                     197 10 10
5月18   36 36.3 -0.3                       10 10
5月19   36.2 36.4 -0.2                       10 10
5月20   36.2 36.4 -0.2                       10 10
5月21   35.9 35.9 0                       10 10
5月22   36.2 36.4 -0.2                       10 10
5月23   36.2 36.3 -0.1                       10 10
5月24   36.1 36.3 -0.2                       10 10
5月25   36.7 36.8 -0.1                       10 10
5月26   36.8 37 -0.2                       10 10
   均值 36.25 36.43 -0.2                          
5月27 8:17P 36.37 36.64 -0.3                       10 10
5月28 6:50a 36.03 35.96 0.07 56 60 -4 100 65 110 60 3600       10 10
  7:42a 35.96 36.89 -0.9     0 120 70 115 65            
  12:30a 36.56 36.65 -0.1     0                    
  19:50p 36.24 36.22 0.02     0                    
   均值 36.05 36.1 -0.1     0                    
5月29 7:00a 36.75 36.77 -0     0 100 75 95 70       179 10  
  4:00p 36.32 36.38 -0.1 37 60 -23 102 72 106 68           10
5月30 7:00a 36.16 36.24 -0.1 52 55 -3 100 60 100 55         10 10
  9:00a 36.42 36.59 -0.2     0         蹲80          
  9:20a 36.56 36.55 0.01     0         蹲後          
     36.47 36.52 -0.1     0         蹲後2h          
  15:17p 36.12 36.26 -0.1     0         蹲90          
    36.29 36.34 -0.1     0         蹲後          
  16:34p 36.32 36.34 -0     0         蹲後1h          
  18:00p 36.72 36.6 0.12     0         蹲後2.5h          
  17:16p 36.29 36.1 0.19     0                    
5月31 8:21a 36.45 36.27 0.18 68 67 1 100 70 100 70 蹲102       10 10
  9:00a 36.46 36.29 0.17 70 67 3 100 74 104 72 蹲後          
  9:40a 36.13 36.37 -0.2 71 72 -1 100 72 102 70 蹲後.5h          
  10:42a 36.45 36.43 0.02 65 77 -12 98 76 98 68 蹲後  1h        
  15:00p 36.48 36.76 -0.3     0                    
  16:00p 36.57 36.6 -0 64 70 -6 100 70 97 68            
5月31   35.8 35.96 -0.2     0                    
6月1 7:00a 35.78 35.81 -0 58 62 -4 100 60 90 60         10 10
  11:20a 36.74 36,72 0.02 67 58 9 120 80 105 70            
  15:05p 36.49 36.59 -0.1     0                    
  4:00p 35.78 35.81 -0 60 64 -4 110 68 110 60            
          61 65 -4                    
        0     0               167    
6月2 6:00p 35.72 35.49 0.23 73 64 9 105 80 110 75         10 10
  11:30a 36.31 36.43 -0.1     0         開始步行          
  12:10p 36.56 36.37 0.19     0         行後          
  17:30p 36.37 36.18 0.19     0         2h後          
  18:10p 36.57 36.6 -0     0                    
6月3 6:30a 35.89 35.94 -0.1     0                    
  4:00p 36.26 36.46 -0.2 60 63 -3 110 80 105 70         10 10
6月4 6:00a 35.65 35.82 -0.2 64 62 2 100 70 104 70       109 10 10
  7:00a 35.64 35.99 -0.4 79 78 1 115 70 105 65       146    
  3:05p 36.47 36.26 0.21 72 64 8 110 78 100 70            
  4:00p     0 73 65 8 110 80 105 70            
  6:40p 36.56 36.52 0.04     0                    
6月5  6 36.03 36.12 -0.1 65 60 5 110 70 100 65         10 10
  7 36.33 36.28 0.05     0                    
6月6 7:30a 36.12 36.17 -0.1     0 110 80 100 80         10 10
  10     0     0 106 78 116 88            
6月7 6:30a 35.87 36.09 -0.2     0               183 10 10
  20:00p 36.44 36.61 -0.2     0                    
6月8 6:50a 35.81 35.91 -0.1     0                 10 10
  10:10a 36.51 36.71 -0.2     0                    
  11:10a 36.56 36.86 -0.3     0                    
  15:20p 36.75 36.87 -0.1     0           上55 ℃ 下踩冰      
  17:16p 36.49 36.59 -0.1     0           治療後 治療後      
6月9日 7:00a 35.66 35.87 -0.2     0 100 60 100 55   上55 ℃ 下踩冰   10  
  10:10a 36.31 36.14 0.17     0           治療後 治療後      
  14:50p 36.66 36.85 -0.2     0 114 72 102 60            
6月10 6:30a 35.69 35.89 -0.2     0 120 80 115 80       121 10  
  14:00a 36.59 36.69 -0.1 70 68 2 110 75 108 70            
  17:00p 36.14 36.16 -0 61 65 -4 110 78 90 78            
6月11 7:00a 36.09 36.01 0.08 70 65 5 110 70 100 70       81 10  
  2:00p 36.82 36.82 0 74 64 10 110 60 110 65            
          69 65 4 109 74 104 71            
熱性體質的糖尿病,上熱下寒,其治療原則正如上述病人相反。在一個實施例中,某老年女性,1942年生,身高1.60 m,體重71 kg,(高於標準體重16 kg)有糖尿病家屬史,血糖升高16年,2009年5月17日找我就診,當時化驗:gloucose157,AIC7.5%,T-ch6.01mmol,TG2.5 mmol,經2009.5.17-26十天平均對稱性生命資訊差-溫差為0.01,確定其為上熱下寒的寒性體質,因此就以上法給病人進行治療,調整了病人睡覺的方位,腳朝向陽光照射較好的東南方向,頭部朝向通風較好的西北,經測量南北兩側牆溫差達1 ℃,從5月28日起每天讓病人拉滑輪,上舉雙手,甩手2小時,同時運用讓腳在泡腳桶裡42 ℃水溫的中藥熱水中升溫,上面喝0℃冰水,使之達到熱力學的平衡,至6/5共10天,每天停用內服藥及Insulin,從第12天起改為僅早餐前注射,但患者血糖反而下降,從開始的157降為6/2的127;從表17可見在每次1-3小時上涼下熱(腳型)的逆向溫度調節,每天1-3小時的拉滑輪,上舉雙手,甩手後,溫差均向負差方向增大。(見表17) 表17. 熱性體質的糖尿病:上熱下寒的治療
日期 時間 體溫℃   溫差  脈搏 (次/分) 血壓 血壓
     左腋 右腋     左臂 右臂 差    右臂
                            
5月17   36.1 36.3 -0.2             110 70  
5月18   36.3 36.5 -0.2                  
5月19   36.1 36 0.1                  
5月20   36.1 36 0.1                  
5月21   36.1 36.2 -0.1                  
5月22   36 36 0                  
5月23   36.2 36.1 0.1                  
5月24   36.1 36 0.1                  
5月25   36.1 36 0.1                  
5月26   36.3 36.2 0.1                  
 均值       0.01                  
5月27   36.1 36.2 -0.1                  
5月28 19:5p 34.98 35.59 -0.61     0     0     0
5月29 7:00a 35.33 35.75 -0.42 68 65 3 150 85 65 155 85 70
5月30 19:14p 35.16 36.44 -1.28     0     0     0
5月31   35.04 35.48 -0.44     0     0     0
6月1 7:00a 36.14 36.15 -0.01 67 70 -3 140 70 70 140 80 60
6月2 6:00a 35.85 36.61 -0.76 63 68 -5 160 85 75 150 80 70
6月3 6:00a 36.19 36.05 0.14 68 72 -4 155 80 75 140 75 65
6月4 4:00p 36.45 36.29 0.16 78 80 -2 141 80 61 130 80 50
6月5 6:00p 36.44 36.05 0.39 69 76 -7 150 85 65 140 70 70
 均值   35.768 36.06 -0.13 69 72   149.3 80.833 45.7 143 78.33 42.8
對稱體溫和現代醫療儀器相結合,可形成資料相關性,精準確定干預方向和量,無損傷、無痛苦、無副作用的提高療效
一個實例:8/10/2020在紐約TIEN CARDIOLOGY ASSOCIATE PC做負荷超聲心動圖(stress echocardiography,圖5A)患者體重:130bs,BP145 /89毫米汞柱, BMI23.05,08-10,18:02:21.253開始做ECG(圖5C)(BP:L 145/90.70.R.161/108.94, 36.04-35.77℃)溫差+0.27℃醫生首先在胸部放置10個電極連接到心電圖儀(EKG)。進行負荷超聲心動圖(圖5A)檢查在跑步機上運動,右邊體溫逐漸下降,溫差逐步增大。階段時間:00:25速度:等級:METS:11階段3 3.4 MPH 14.0%HR:142 Bp BP:ST級(  J + 60)ST斜率QRS幅度-1.1 mm 0.1 mv / sec 0.7 mv 2.4 mv / s 1.9 mv(圖5D )恢復階段時間:鍛煉至25分鐘,體溫35.02-33.79℃溫差+1.23℃右邊體溫下降1.98℃左體溫下降1.02℃,轉正0. 96℃,證據充分說明下肢運動右側體溫下降,運動量越大,下降幅度越快。圖5C EKG 18:25p P 3TO7:階段時間:07:17.速度:METS:HR:0. MPH 92 Bp BP( 圖5E)(鍛煉42分鐘), 36.24-34.90溫差+1.34右邊體溫上升1.01℃左體溫上升1.22℃,因呼吸困難疲勞而終止。
診斷摘要:(圖5B)杜克跑步機分數(DTS)-11.6表示高風險,良好的運動能力在Bruce III期6:30分鐘鍛煉,並因呼吸困難而無胸痛而終止基線HR 70 Bp,最大HR 153 Bp達到102%THR(Target Heart Rate預定心率)和METS 10(跑步時消耗的能量值,表示身體活動時的強度相當於靜止時的多少倍的單位,) 缺血性ST-T節段壓低,無VTNF印象:工作負荷良好時ETT(ETT 運動耐量測試(心臟) Exercise Tolerance Test cardiology研究呈陽性-傳統 ETT 的陽性指標為 ST 段壓低)這些資料充分證明了溫差增大超過0.6℃以上,ST段壓低。
發現呼吸困難疲勞時,一小時左、右體溫上升達1℃以上,溫度差1℃以上,左體溫高就是上熱下涼(手型),可在上半身降溫,在下半身加溫;反之則反,明確了治療方向。
Mets是一個表示身體活動時的強度相當於靜止時的多少倍的單位,在安靜地坐著的時候為1mets。進行壓力超聲心動圖檢查在跑步機上運動,右邊體溫逐漸下降,溫差、Mets逐步增大,鍛煉至22分鐘,體溫35.02-33.79℃溫差+1.23℃右邊體溫下降1.98℃左體溫下降1.02℃,METS:11,可以清楚的看出Mets與右、左體溫下降、溫差增大的相關性。在遠端監控身體活動的強度時,對健康的影響,有利於監控健康活動量度。
即時監控對稱體溫(見表18),可作為基線HR 、最大HR 、THR和血壓,ST-T節段的參照物,並用熱則寒之,寒則熱之的方法,調控心率、血壓,ST-T節段的變化。本例基線HR 70 Bp,最大HR 153 Bp達到102%THR;血壓,ST-T節段在跑步機上運動前、後的變化可見附件,可以清楚的看出Mets與右、左體溫下降、溫差增大的相關性。在遠端監控身體活動的強度時,對健康的影響,有利於監控健康活動量。 表18. 使用對稱平衡量化負荷超聲心動圖與對稱體溫對照的數據可見兩者的相關性
日期/時間 左側溫 右側溫 溫差
08-10 19:52:29 36.21 36.08 +0.13
08-10 19:51:27 36.19 36.03 +0.16
08-10 19:50:23 36.16 35.96 +0.20
08-10 19:49:20 36.14 35.99 +0.15
08-10 19:48:18 36.11 35.96 +0.15
08-10 19:47:15 36.10 35.90 +0.20
08-10 19:46:11 36.07 35.81 +0.26
08-10 19:45:07 36.04 35.78 +0.26
08-10 19:44:05 36.03 35.70 +0.33
08-10 19:43:03 36.06 35.71 +0.35
08-10 19:41:59 36.08 35.67 +0.41
08-10 19:40:56 36.14 35.58 +0.56
08-10 19:39:53 36.32 35.53 +0.79
08-10 19:38:50 36.27 35.28 +0.99
08-10 19:37:48 36.22 35.26 +0.96
08-10 19:36:44 36.17 35.19 +0.98
08-10 19:35:41 36.11 35.07 +1.04
08-10 19:34:39 36.04 34.90 +1.14
08-10 19:33:36 35.97 34.77 +1.20
08-10 19:32:32 35.90 34.58 +1.32
08-10 19:31:30 35.87 34.48 +1.39
08-10 19:30:27 35.94 34.74 +1.20
08-10 19:29:24 36.00 34.89 +1.11
08-10 19:28:21 36.01 34.81 +1.20
08-10 19:27:18 36.04 34.84 +1.20
08-10 19:26:15 36.16 34.73 +1.43
08-10 19:25:13 36.15 34.74 +1.41
08-10 19:24:09 36.15 34.84 +1.31
08-10 19:23:06 36.20 35.06 +1.14
08-10 19:22:04 36.17 34.93 +1.24
08-10 19:21:02 36.21 35.13 +1.08
08-10 19:19:57 36.21 35.02 +1.19
08-10 19:18:55 36.22 34.99 +1.23
08-10 19:17:52 36.24 34.90 +1.34
07:17階段:階段時間:07:17速度:等級:METS:HR:0. MPH 92 Bp BP (42分鐘)
08-10 19:16:50 36.21 35.04 +1.17
08-10 19:15:46 36.18 35.00 +1.18
08-10 19:14:43 36.14 34.97 +1.17
08-10 19:13:40 36.10 34.99 +1.11
08-10 19:12:38 36.06 34.92 +1.14
08-10 19:11:34 36.04 35.19 +0.85
08-10 19:10:31 36.01 35.06 +0.95
08-10 19:09:29 35.97 34.96 +1.01
08-10 19:08:26 35.94 34.70 +1.24
08-10 19:07:22 35.94 34.92 +1.02
08-10 19:06:20 35.93 34.79 +1.14
08-10 19:05:17 35.91 34.72 +1.19
08-10 19:04:15 35.90 34.71 +1.19
08-10 19:03:11 35.87 34.61 +1.26
08-10 19:02:08 35.83 34.50 +1.33
08-10 19:01:06 35.77 34.36 +1.41
08-10 19:00:03 35.76 34.27 +1.49
08-10 18:58:59 35.78 34.43 +1.35
08-10 18:57:56 35.79 34.22 +1.57
08-10 18:56:53 35.78 34.14 +1.64
08-10 18:55:50 35.83 34.31 +1.52
08-10 18:54:47 35.84 34.21 +1.63
08-10 18:53:44 35.81 34.17 +1.64
08-10 18:52:41 35.81 34.05 +1.76
08-10 18:51:39 35.77 34.34 +1.43
08-10 18:50:35 35.75 34.06 +1.69
08-10 18:49:32 35.70 33.91 +1.79
08-10 18:48:30 35.67 33.97 +1.70
08-10 18:47:27 35.64 33.78 +1.86
08-10 18:46:23 35.64 33.97 +1.67
08-10 18:45:20 35.71 33.92 +1.79
08-10 18:44:17 35.75 33.88 +1.87
08-10 18:43:14 35.78 33.93 +1.85
08-10 18:42:10 35.79 33.88 +1.91
08-10 18:41:08 35.79 34.20 +1.59
08-10 18:40:05 35.74 34.33 +1.41
08-10 18:39:03 35.74 34.32 +1.42
08-10 18:37:59 35.81 34.39 +1.42
08-10 18:36:56 35.85 34.66 +1.19
08-10 18:35:54 35.78 34.78 +1.00
08-10 18:34:51 35.69 34.66 +1.03
08-10 18:33:47 35.60 34.45 +1.15
08-10 18:32:45 35.51 34.35 +1.16
08-10 18:31:42 35.42 34.25 +1.17
08-10 18:30:40 35.34 34.18 +1.16
08-10 18:29:36 35.27 34.24 +1.03
08-10 18:28:33 35.17 33.91 +1.26
08-10 18:27:31 35.15 34.21 +0.94
08-10 18:26:28 35.00 34.02 +0.98
08-10 18:25:24 35.02 33.79 +1.23
06:25階段:階段時間:00:25速度:等級:METS:11階段3 3.4 MPH 14.0%HR:142Bp BP:ST級(  J + 60)ST斜率
08-10 18:24:22 34.91 33.77 +1.14
QRS幅度-1.1 mm 0.1 mv / sec 0.7 mv 2.4 mv / s 1.9 mv 恢復階段時間:
08-10 18:23:19 34.80 33.77 +1.03
08-10 18:22:16 34.68 33.60 +1.08
08-10 18:21:13 34.50 33.92 +0.58
08-10 18:20:10 34.35 34.09 +0.26
08-10 18:19:07 34.36 33.79 +0.57
08-10 18:18:04 34.50 33.52 +0.98
08-10 18:17:01 34.36 33.00 +1.36
08-10 18:15:59 34.33 33.12 +1.21
08-10 18:14:56 34.50 33.46 +1.04
08-10 18:13:52 34.74 33.91 +0.83
08-10 18:12:50 34.99 33.67 +1.32
08-10 18:11:47 35.17 33.85 +1.32
08-10 18:10:44 35.57 35.03 +0.54
08-10 18:09:41 35.85 35.74 +0.11
08-10 18:08:38 36.02 35.68 +0.34
08-10 18:07:35 36.08 35.58 +0.50
08-10 18:06:33 36.08 35.45 +0.63
08-10 18:05:29 36.06 35.39 +0.67
08-10 18:04:26 36.05 35.44 +0.61
08-10 18:03:24 36.05 35.60 +0.45
08-10 18:02:21 36.04 35.77 +0.27
08-10. 08-10. 18:02:2118:02:21 253開始做EKG.  BP.145/90.70.161/108.94
與運動有關的生理儀器和設備,如COSMED Quark PFT ergo心肺功能測試儀、COSMED K5遙測新陳代謝測試儀、智慧肌氧監測儀等運動生理儀器設備,右、左體溫、脈搏、血壓、血氧、血糖等對稱生理資料及,其差別增大、下降的相關性在運動前、後的變化。在遠端監控身體活動的強度時,對健康的影響,有利於監控健康活動量和方向。
醫用紅外熱像儀等測試儀器能提供病變部位的熱場分佈情況,以此推斷其迴圈、代謝狀態,判斷病變性質、程度及累及的區域,人體是一個生物發熱體,由於解剖結構、組織代謝、血液迴圈及神經狀態的不同,機體各部位溫度不同,形成不同的熱場。對生理功能恢復、血液迴圈恢復進行評估,它能定位到某一個具體臟器進行評估,但是非接觸性測溫,目前精准度都在±0.2度以下,因為用於功能性測定就比較困難,我們在做紅外熱像儀檢測的同時,即時檢測使用者對稱體溫、脈搏、血壓、血氧、血糖等對稱生理數據,與紅外熱像儀,在資料上建立相關性,可以提高紅外熱像儀的診斷精准度。(圖6)
十二、對 COVID-19 篩選、檢查、出院、制定更科學標準:
在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動態觀察的個性化遠端健康管理系統中的對稱平衡物聯網對COVID-19多人群篩選、檢查、出院標準、制定更科學的標準,對後遺症進行遠端健康管理,降低復發率,提高整體素質,提高生產效率。
對稱測溫是 早發現 的有效方法
COVID-19是波及全球的傳染病,重視疫情,應重視傳染源,“早發現、早隔離比什麼都重要”,尤其是沒有發燒症狀的人,也就是(無症狀攜帶病毒者)(Asymptomatic Carriers)。
我們研究對稱性體溫十二年發現:健康人兩側對稱體溫差在0.2℃以下,但疾病狀態會相差0.3-1.8℃,如測溫時測體溫低的一側沒有發燒,但測另一側就可能發燒;兩側體溫差超過0.3℃以上則表示機體失衡,是顯示進入隱性疾病狀態的陽性指標。也是漏診的重要原因。2020/3湖北疫情期間經過試驗發現這個測量結果是存在的,我們的臨床病人也發現了這個結果。
我們設計了“對稱紅外體溫快速篩查儀”同時測定兩測太陽穴或耳窩、手腕等對稱體溫,通過對稱體溫和溫差來判定身體發熱情況。比傳統單側測量,減少發燒漏診,降低傳染源擴散。人工持非接觸紅外線額溫計:先測左耳窩或太陽穴(這兩個標誌是對稱)再測右側,一側超過37.3 ℃以上、兩側溫差超過0.3 ℃以上,要考慮陽性可能。(圖2A、2B)
2020/4我們在從COVID-19多發地區傳來的資料發現臨時醫院的COVID-19患者已不發燒,核酸檢查轉陰,轉到地區醫院隔離的10個病人,用紅外成像進行監測,共做過20人次,每次做左/右太陽,左/右太淵、檢測前額兩側、兩側橈動脈搏動處時雙側體溫差100%最少有一側在±0.35-1.5℃之間。這也是隔離的客觀依據,說明溫差比體溫更準確。額頭/手腕之所以有時在不同部位產生0.35~1.5℃的溫差與患者的體質及其他內科疾病有關。它是比單側體溫更敏感的指示生理和病理狀況的生物標誌物。這個資料說明病人出院後機體尚未完全恢復平衡,能及早發現輕症和部分無症狀患者,如沒發燒、但有溫差,病人還需要繼續的注意觀察,以此來減少傳染源。在一個實施例中,計算結果見表19。 表19. 測溫和計算結果
受檢 者號 出生 日期 采圖 時間 a/ p 性別 左太陽 右太陽 印堂 左太淵 右太淵 備註
1 19900104 2020031810 34.22 34.12 -0.1 33.82 33.22 34.22 -1  
1 19900104 2020031611 32.92 31.4 -1.52 33.22 31.4 32.11 -0.71  
2 19810511 2020032009 33.32 33.42 0.1 33.62 28.83 29.14 -0.31  
2 19810511 2020031611 33.42 34.41 0.99 33.92 30.89 31.1 -0.21   
3 19730728 2020032009 32.21 32.01 -0.2 32.11 31.2 31.3 -0.1  
3 19730728 2020031709 31.1 31.3 0.2 30.89 31.3 30.79 0.51  
4 19691107 2020031809 33.12 32.82 -0.3 33.12 31.91 32.01 -0.1  
4 19691107 2020031609 31.5 31.81 0.31 32.21 30.99 29.66 1.33  
5 19710916 2020031910 29.86 28.93 -0.93 29.55 29.45 29.04 0.41  
5 19710916 2020031710 31.61 31.5 -0.11 32.52 31.81 32.42 -0.61  
5 19710916 2020031516 32.31 30.79 -1.52 31.91 29.04 29.14 -0.1   
6 19690706 2020031711 31.61 33.42 1.81 33.32 32.82 33.12 -0.3   
7 19650205 2020032010 33.92 34.22 0.3 33.32 33.32 33.82 -0.5  
7 19650205 2020031615 29.45 29.55 0.1 29.55 30.69 31.5 -0.81   
8 19600129 2020032010 31.1 32.62 1.52 31.1 31.81 31.1 0.71  
8 19600129 2020031610 31.91 32.31 0.4 32.92 31.2 29.86 1.34   
9 19550623 2020032010 上午 34.61 34.22 -0.39 33.32 34.12 34.12 0  
9 19550623 2020031709 30.89 30.38 -0.51 32.82 30.99 32.01 -1.02  
10 19370201 2020032111 29.66 31.1 1.44 30.17 29.55 29.35 0.2  
10 19370201 2020031809 27.99 29.97 1.98 30.07 28.2 26.83 1.37  
10 19370201 2020031511 34.41 34.02 -0.39 31.2 27.89 28.31 -0.42  
對稱熱成像儀監控設計
對稱熱成像儀監控設計:1.測溫智慧演算法設計:篩查體溫需要確定一個有指標意義的身體部位。該部位能在人的對稱部位提供可靠的資料才能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從熱成像側面圖中自動準確找到兩側對稱的太陽穴和耳朵等對稱部位的采溫區域,來計算每側溫度。2.紅外測溫儀和電腦監控系統連接,在電腦顯示幕上顯示左右兩側溫度,並計算對稱溫差。當雙側溫差達0.3℃以上,或某側溫度高於37.3℃,系統顯示預警。3.以預防為主,防病于未然:運用預防對稱測溫APP,幫大家對稱測溫,尤其是測基礎體溫。隔離者體溫正常,需要連續10天測基礎體溫,一次體溫超過37.3 ℃溫差超過0.3℃也考慮陽性,進行專項檢查。每天及治療前後監控對稱性體表生命資訊的差別,可確定治療方向。對稱體表生命資訊平衡係數縮小或逆向轉換為有效或好轉。把定性,半定量、定量與上述監控結合,其結果用數字表達。以此制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大資料庫,應用統計學、(AI)監控體質、確定療效和康復方向性,健康狀況及生活方式對其影響的程度。(圖6)
圖 1A為2020年8月臨時專利的24h對稱無線體溫計外形示意圖; 圖1B為一個實施例中本發明的對稱平衡量化平臺使用智慧手機APP操作的用戶介面示意圖; 圖1C為一個24h對稱無線體溫計探頭示意圖; 圖1D為用與對稱無線體溫計配套的整體示意圖; 圖1E為2020年8月用於臨時專利的24h對稱無線體溫計使用說明示意圖; 圖1F為2020年8月用於臨時專利對稱平衡量化平臺使用智慧手機APP24h所記錄的數據; 圖1G為2020年8月用於臨時專利的24小時雙通道對稱無線體溫計臨床樣機、在團隊成員中測試5人示意圖; 圖1H為四通道藍牙傳輸體溫計示意圖; 圖2A為2020年8月準備用於COVID-19的簡易性對稱藍牙體溫計、可以用於雙耳朵及左右腋下示意圖; 圖2B為2020年8月準備用於COVID-19的簡易性對稱藍牙體溫計信息傳遞示意圖; 圖3A為對稱性腋下、體表體溫與貼身溫度三位一體的“多通道無線對稱體溫計”設置示意圖; 圖3B為對稱性腋下、體表體溫與貼身溫度三位一體的“多通道無線對稱體溫計”體溫監測示意圖; 圖3C為對稱性腋下、體表體溫與貼身溫度三位一體的“多通道無線對稱體溫計”歷史數據示意圖; 圖3D為對稱多通道傳感器“腋下”和“體表”探頭間精準度已達±0.02~0.03℃ The 4-channel temperature accuracy can reach ±0.036F (±0.02℃)示意圖; 圖4為一個腸癌患者的體溫演變趨勢圖; 圖4A為一個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的受試者的溫差-時間折線圖; 圖4B為雙側體溫對比圖; 圖4C為一個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的受試者的溫差-時間折線圖; 圖4D為一個實施例中使用本發明的受試者的溫差-脈搏-血壓-時間折線圖; 圖5A為一個受試者在使用本發明的對稱平衡量化平臺時的負荷式心臟超音波(stress echocardiogram)與對稱體溫對照的報告之1; 圖5B為受試者在使用本發明的對稱平衡量化平臺時的負荷式心臟超音波與對稱體溫對照的報告之2; 圖5C為受試者在使用本發明的對稱平衡量化平臺時的心電圖之1; 圖5D為受試者在使用本發明的對稱平衡量化平臺時的心電圖之2; 圖5E為受試者在使用本發明的對稱平衡量化平臺時的心電圖之3; 圖5F為受試者在使用本發明的對稱平衡量化平臺時的心電圖之4; 圖5G為受試者在使用本發明的對稱平衡量化平臺時的心電圖之5; 圖6為雙側非接觸式紅外快速溫差檢測儀; 圖7A為雙側多通道體溫記錄儀系統; 圖7B為雙側多通道體溫記錄儀框圖; 圖7C為雙側多通道體溫記錄儀APP實時監控介面; 圖7D為雙側多通道體溫記錄儀APP狀態標記介面; 圖7E為雙側多通道體溫記錄儀記錄報告; 圖8為健康平衡小屋(智慧型); 圖8A為健康平衡小屋(A)上熱下涼(手型)專用; 圖8B為健康平衡小屋(B)上涼下熱(腳型)專用。

Claims (20)

  1. 一種動態觀察的個性化遠端健康管理系統,其特徵在於,利用資料獲取裝置在健康干預前採集10天對稱基礎體溫,經對稱平衡溫差原理,人工智慧即時計算、處理,以此確定體質,根據個性化健康管理的需要,即時或分時段測量使用者在每天同一時刻連續觀察身體對稱體溫、脈搏、血壓、血氧、血糖的生理指標變化的動態資料並計算它們的差別“平衡係數”(生命密碼),用對稱平衡原理人工智慧即時處理、即時靶向健康干預。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資料獲取裝置根據需要可以採用左右對稱接觸人體的機械式或電子讀取資料的溫度感測器,用於穩定條件下精確觀察記錄人體溫度;也可以採用非接觸式左右對稱紅外測溫儀快速篩選體溫不平衡的患者,用於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快速篩選COVID-19患者。
  3. 如請求項1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資料獲取裝置通過穿戴式左、右體溫、脈搏、血壓、血氧、血糖計設備將其資訊通過藍牙或無線傳輸APP傳到手機;在手機螢幕設置“行為/情緒”及“症狀及其強度”“功能框”/“聲控”開關,以便輸入使用者的“行為動作和情緒資訊及症狀及其強度的15個行為動作”;觀察急性、亞急性症狀發作前後、行為動作和情緒變化前後對稱生命資訊的變化,量化健康狀態和療效;使即時靜態測試轉化為動態觀察,動態觀察是個性化的意志表達,物聯網平臺對對稱平衡動態表達,可個性化量化療效,量化選擇飲食、運動、心理平衡並形成靶向干預處方。
  4. 如請求項1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建立了利用人體體表對稱生命資訊,確立人體健康狀況的標準;健康人:溫差0.2℃以下,血壓相近,脈搏完全一樣;亞健康:溫差超過0.2℃,脈搏差1次;疾病階段:溫差超過0.3-0.35℃,脈搏差2次;重症病人:雙側溫差達0.45℃或脈搏差3次以上;當雙側溫差達到0.45℃以上,可能會有明顯的臨床症狀甚至會產生自殺傾向和暴力傾向的意念,重症和昏迷休克階段,溫差都在1-2℃;疾病越重溫差越大,為預警和健康監控提供了標準。
  5. 如請求項1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資料獲取裝置通過加速度感測器自動記錄使用者的運動狀態、身體姿勢、睡眠狀態並通過人工智慧分析於左右溫差的關係,判斷有利於健康的個性化運動方式、康復的方向性、和睡眠的方向。
  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資料獲取裝置通過加速度感測器及當時的溫差是否超過±0.4℃為標準,自動判斷使用者是否跌倒,如判斷發生跌倒則自動報警。
  7. 如請求項1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資料獲取裝置配合智慧手機的APP可以拍攝食物照片上傳到伺服器人工智慧計算熱量分析食物的種類,並根據這些食物的四氣五味、升降沉浮與使用者的體質是否耦合,並給出建議是否適合於使用者。
  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資料獲取裝置還包括同步環境、貼身環境資訊採集裝置,用以在對稱平衡採集裝置測量生理資料的同時,測量使用者所在地的環境、貼身環境資訊並將該資訊發送至物聯網平臺;可量化所在地環境/貼身環境間的關係,對健康影響的動態對稱生理資料差值及環境資訊相對應的生理狀態資訊之間的關係的對稱平衡動態表達。
  9. 如請求項1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資料獲取裝置還包括可將對稱平衡體質、動態資料和現代醫療儀器監控以及監控運動相結合,尋找靶向健康干預的方向。
  10. 如請求項1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資料獲取裝置將對稱平衡體質、動態資料和康復、物理治療靶向治療和監控中體溫的變化,根據溫差尋找靶向康復的方向,人工智慧確定靶向干預處方,形成資訊採集、測試、診斷、干預一體化。
  11. 如請求項2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通過紅外測溫儀對COVID-19多人群篩選、檢查、出院標準、制定更科學的標準,對後遺症進行遠端健康管理,降低復發率,緩解後遺症,提高整體素質,提高生產效率。
  1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計算平衡係數,比對特定行為前後的平衡係數,來判斷其對健康的個性化利弊及程度,實現個性化健康管理,形成一種動態觀察生理資料的健康干預方法。
  13.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平衡係數指動態對稱生理資料相差的方向與數值,資訊差增大或縮小的方向、數值是干預健康的客觀標準;包括慢性病急性、亞急性發作出現的症狀,以1到10為程度參考,無感覺是0,感覺不能忍受是10,中間是5/10,這樣便於觀察生理資料、生理資料差和症狀強度的數量關係,以便人工智慧運作將定半定量和定量相耦合。
  14.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診斷方式包括利用天干資料,十天是一個天干(農曆初一到初十)代表五臟五腑,根據10天基礎體溫和特定數學模型可精准確認一個人的體質,這是人工智慧運算的重要步驟。
  15. 如請求項12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行為包括生活方式、環境因素、心理活動、干預手段;行為後平衡係數增大,說明該行為不適合患者,應停止該行為;反之,平衡係數縮小,說明該行為對患者有利,可以繼續進行該行為;結合人類天性和臨床實踐,開出飲食、保健品、保健設備、鍛煉方法、居住地處方,尋找最佳個性化健康干預措施,實現個性化精准健康管理。
  16. 如請求項1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基於對稱平衡理論的評估與診斷結果的輸出與回饋,可以通過國際互聯網、區域內網、本地電腦、電信線路、某種電子設備或其它的任何媒體,輸出顯示給被測試者,從而實現全球性的遠端健康管理。
  17.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開發對稱性腋下、體表體溫與貼身溫度三位一體的“無線對稱體溫計”,通過人工智慧計算,可以克服腋下對稱體溫因為活動、翻身所造成的體溫改變,再加上穿戴設備固定和保溫功能,保證採集對稱體溫的精准性;並用陀螺儀和加速度感測器判斷有關生活方式開始和終止的時間、運動的方向和狀態,保證個性化測試的精准性,這是完成本專利的基本工具。
  18. 如請求項1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開發的溫差感測器,直接測量溫差電勢,然後求算溫差,在感測器的左側,我們安裝了一個普通溫度感測器,加上差別就是右邊的體溫;直接測量溫差精准度可以提高,傳送速率可以加快,成本可以降低。
  19.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開發“智慧健康平衡小屋”,按照治療需要分為A型用於上熱下涼(手型)患者,B型用於上涼下熱(腳型)患者;功能:a為上下兩個溫度區域可按照處方獨立調節溫度,b為濕度,c為風力、風向(空調),d為空氣成分濃度和比例,e為聲音,f為視覺,g為接觸人體的微量元素及天然動植物製品、化學製品的量,h為以上各項的接觸緊密度、壓力和數量,以此影響和調節人體寒、熱、水、電解質、間質壓力的內環境和情緒,改變周圍環境,使患者不與不良刺激因素接觸,而專與有利於機體的外環境接觸,對不同專案進行控制。
  20. 如請求項10所述的系統,其特徵在於,開發的對稱性腋下以外的體表和中心的溫度溫差檢測裝置。
TW110131747A 2020-08-26 2021-08-26 對稱溫差個性化健康管理體系-人體對稱溫差cwpas健康管理體系與使用方法 TW2022270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70599P 2020-08-26 2020-08-26
US63/070,599 2020-08-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7006A true TW202227006A (zh) 2022-07-16

Family

ID=80355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1747A TW202227006A (zh) 2020-08-26 2021-08-26 對稱溫差個性化健康管理體系-人體對稱溫差cwpas健康管理體系與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9561A1 (zh)
CN (1) CN114098669A (zh)
TW (1) TW202227006A (zh)
WO (1) WO2022047041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77024A (zh) * 2023-02-20 2023-05-09 北京鹰之眼智能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头部红外图像的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TWI824806B (zh) * 2022-11-01 2023-12-01 南開科技大學 基於福祉院所的被照顧者資訊分析提供供餐選擇系統及其方法
TWI841459B (zh) 2023-07-26 2024-05-01 國立臺灣大學 基於人工智能的心電圖演算法系統及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676691S (zh) * 2020-04-01 2021-01-18
JP2023178853A (ja) * 2022-06-06 2023-12-18 浩士 中村 風邪症候群陽性者のス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CN116269222A (zh) * 2023-02-21 2023-06-23 广东壹健康健康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女性经期气血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7153316B (zh) * 2023-09-05 2024-04-19 中普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用户的医疗信息采集终端的管理系统
CN117314287A (zh) * 2023-10-07 2023-12-29 张家港凝卓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冷藏药品低温运输监测预警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50059896A1 (en) * 2003-09-17 2005-03-17 Budimir Drakulic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determining the condition of a patient's heart
EP1734858B1 (en) * 2004-03-22 2014-07-09 BodyMedia, Inc. Non-invasive temperature monitoring device
WO2009034238A1 (fr) * 2007-09-11 2009-03-19 Franck Baudino Cabine de sante
US20110319774A1 (en) * 2009-12-22 2011-12-29 Ben Jun Wu Kind of Blood Pressure Monitor Taking the Blood Pressure of Both Arms Simultaneously
US8684928B2 (en) * 2010-09-26 2014-04-01 Zhiqiang Cui Vitalimetrics-based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health/lifestyle maintenance and improvement
US9696897B2 (en) * 2011-10-19 2017-07-04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mage-based measurement tools
US9579457B2 (en) * 2013-03-15 2017-02-28 Flint Hills Scientific, L.L.C.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 treatment of pain
WO2015191562A1 (en) * 2014-06-09 2015-12-17 Revon Systems, Ll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ealth tracking and management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824806B (zh) * 2022-11-01 2023-12-01 南開科技大學 基於福祉院所的被照顧者資訊分析提供供餐選擇系統及其方法
CN116077024A (zh) * 2023-02-20 2023-05-09 北京鹰之眼智能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头部红外图像的数据处理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TWI841459B (zh) 2023-07-26 2024-05-01 國立臺灣大學 基於人工智能的心電圖演算法系統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329561A1 (en) 2023-10-19
WO2022047041A1 (en) 2022-03-03
CN114098669A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3032956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sonalized Telehealth Management with Dynamic Monitoring
Matura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symptoms in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US20170086698A1 (en) Life maintenance mode, a brain inhibition therapy and a pers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US20160317341A1 (en) Multi-functional wearable-implemented method to provide fetus's life advancement and enhancements for pregnant mothers
US20060183980A1 (en)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status monitoring, analyze and automatic follow up methods and its application on clothing
CN108836285A (zh) 人体疾病自主诊断模型和人工智能体检方法及系统和健康评估直观演示方法
Zheng et al. Emerging wearable medical devices towards personalized healthcare
Fan et al. Vital sign measurement in telemedicine rehabilitation based on intelligent wearable medical devices
US20190182357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enhanced personal care employing a computational unit within armrests and the like
CN109065162A (zh) 一种综合性智能化诊断系统
Bivins et al. Weighting for health: Management, measurement and self-surveillance in the modern household
KR101674150B1 (ko) 원스톱 u-헬스 케어 시스템
Cormac et al. Improving the physical health of long-stay psychiatric in-patients
CN116153508A (zh) 基于主动健康指数的健康干预系统
US20120083672A1 (en) Vitalimetrics-based methods, devices and systems for health/lifestyle maintenance and improvement
Vargas et al. Thermal behavior augments heat loss following low intensity exercise
WO2022220129A1 (ja)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aplan Implications of quality of life assessment in public policy for adolescent health
Xiao-Yong et al. Intelligent health management based on analysis of big data collected by wearable smart watch
CA3105652A1 (en) System for remote noninvasive contactless assessment and prediction of body organ health
Chang et al. An e-caring chair for physiological signal measurement and recording
CN204883829U (zh) 一种多囊卵巢综合征健康指导装置
Melchart et al. Preliminary outcome data of a Sino-European-Prevention-Program (SEPP) in individuals with perceived stress
Chen Health care–an everlasting challenge in temporal and spatial domains
Vyas et al. DiaM-Integrated Mobile-Based Diabetes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