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5079A - 玻璃膜的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玻璃膜的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5079A
TW202225079A TW110143951A TW110143951A TW202225079A TW 202225079 A TW202225079 A TW 202225079A TW 110143951 A TW110143951 A TW 110143951A TW 110143951 A TW110143951 A TW 110143951A TW 202225079 A TW202225079 A TW 2022250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glass film
wrinkle
shaped glass
band
roll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439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永田大輔
岩田周三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本電氣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本電氣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本電氣硝子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5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507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2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transversely
    • B65H23/022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transversely by tentering devices
    • B65H23/025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transversely by tentering devices by roll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17/00Forming molten glass by flowing-out, pushing-out, extruding or drawing downwardly or laterally from forming slits or by overflowing over lips
    • C03B17/06Forming glass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35/00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during their manufacture, e.g. hot glass lenses, prisms
    • C03B35/14Transporting hot glass sheets or ribbons, e.g. by heat-resistant conveyor belts or ba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vancing Webs (AREA)
  • Re-Forming, After-Treatment, Cutting And Transporting Of Glass Produc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包括:成形步驟P1,成形帶狀玻璃膜G;縱向搬送步驟P2,將帶狀玻璃膜G沿著縱方向D1搬送;方向轉換步驟P3,使帶狀玻璃膜G通過懸鏈1,將其搬送方向自縱方向D1轉換為橫方向D2;消皺步驟P4,消除進入懸鏈1中的帶狀玻璃膜G的皺褶C;及橫向搬送步驟P5,將帶狀玻璃膜G沿著橫方向D2搬送,且於消皺步驟P4中,於較懸鏈1更靠下游側,對帶狀玻璃膜G賦予相對於帶狀玻璃膜G的搬送方向而朝向寬度方向外側的張力。

Description

玻璃膜的製造方法
本揭示是有關於一種玻璃膜的製造方法。
近年來,迅速普及的智慧型手機或平板型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PC)等行動終端要求薄型、輕量。因此,現狀為對於作為終端的結構組件的玻璃基板,對薄板化的需求提高。為了應對此種需求,作為薄板化(例如厚度為300 μm以下)至膜狀的玻璃基板,而製造玻璃膜。
通常玻璃膜的製造步驟包括獲得作為其基礎的帶狀玻璃膜的步驟。例如,專利文獻1揭示有一種利用以溢流下拉法、再曳引法、流孔下引法等為代表的下拉法獲得帶狀玻璃膜的方法。
於同一方法中,首先藉由下拉法成形帶狀玻璃膜後,將帶狀玻璃膜沿著縱方向搬送。其次,如圖7所示,使帶狀玻璃膜G通過包括圓弧狀的搬送軌道的懸鏈100,藉此使帶狀玻璃膜G的搬送方向自縱方向D1轉換為橫方向D2。再者,於同一圖所示的形態中,懸鏈100包括沿著搬送軌道排列的多根搬送輥100a。其後,省略圖示,將帶狀玻璃膜G沿著橫方向D2搬送,並且將存在於其寬度方向兩端的邊料Ga分斷、去除。最後,將去除邊料Ga的帶狀玻璃膜G捲繞成卷狀製成玻璃輥。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特開2010-132531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然而,於專利文獻1所揭示的方法中產生如以下應解決的問題。
於同一方法中,如圖7所示,於沿著縱方向D1搬送中的帶狀玻璃膜G中,存在不可避免地形成上下延伸的皺褶C(同圖中標註交叉影線而表示)的情況。於該情形時,若伴隨帶狀玻璃膜G的搬送而皺褶C進入懸鏈100,則皺褶C無處可去,成為皺褶C的下端形成喙狀的形狀的狀態。若陷入此種狀態,則存在超過容許範圍的應力作用於帶狀玻璃膜G導致帶狀玻璃膜G破損的情形。
鑒於上述情況而應解決的技術課題在於於於製造玻璃膜時,於其製造步驟包括將帶狀玻璃膜的搬送方向自縱方向轉換為橫方向的步驟的情形時,防止該步驟的執行所伴隨的帶狀玻璃膜的破損。 [解決課題之手段]
用以解決所述課題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包括:成形步驟,藉由下拉法成形帶狀玻璃膜;縱向搬送步驟,將帶狀玻璃膜沿著縱方向搬送;方向轉換步驟,使縱向搬送步驟後的帶狀玻璃膜通過包括圓弧狀的搬送軌道的懸鏈,藉此使帶狀玻璃膜的搬送方向自縱方向轉換為橫方向;及橫向搬送步驟,將方向轉換步驟後的帶狀玻璃膜沿著橫方向搬送,所述方法的特徵在於進而包括:消皺步驟,消除進入懸鏈的帶狀玻璃膜的皺褶,且於消皺步驟中,於帶狀玻璃膜的搬送路徑中的較懸鏈更靠下游側,對帶狀玻璃膜賦予相對於帶狀玻璃膜的搬送方向而朝向帶狀玻璃膜的寬度方向外側的張力。
於本方法中,藉由執行消皺步驟,而將帶狀玻璃膜沿著寬度方向拉伸,因此可消除進入懸鏈的帶狀玻璃膜的皺褶。結果可防止方向轉換步驟的執行所伴隨的帶狀玻璃膜的破損。
於所述方法中,較佳為於消皺步驟中,於帶狀玻璃膜的搬送路徑中的較懸鏈更靠下游側,使消皺輥與帶狀玻璃膜接觸,消皺輥具有相對於帶狀玻璃膜的搬送方向而向帶狀玻璃膜的寬度方向外側傾斜的進給方向。
由此,藉由執行消皺步驟,而可消除進入懸鏈的帶狀玻璃膜的皺褶。詳細而言,於消皺步驟中,使消皺輥與帶狀玻璃膜接觸。該消皺輥具有相對於帶狀玻璃膜的搬送方向而向帶狀玻璃膜的寬度方向外側傾斜的進給方向。因此,伴隨與消皺輥的接觸,必然將帶狀玻璃膜沿著寬度方向拉伸。藉由此時的張力將皺褶消除。結果可防止方向轉換步驟的執行所伴隨的帶狀玻璃膜的破損。此處,於本方法中,於帶狀玻璃膜的搬送路徑中的較懸鏈更靠下游側,使消皺輥與帶狀玻璃膜接觸,因此亦可次要地獲得如下述的效果。即,於假設於進入懸鏈之前(成形步驟或縱向搬送步驟)的時點帶狀玻璃膜破損的情形時,伴隨破損所產生的玻璃碎片或玻璃粉自上方落至懸鏈。然而,由於在較懸鏈更靠下游側、即自懸鏈向橫方向偏離的位置存在消皺輥,故而可確實地排除玻璃碎片或玻璃粉導致消皺輥損傷的擔憂。
於所述方法中,較佳為於消皺步驟中,使用以帶狀玻璃膜的寬度方向中心線為基準而對稱配置的一對消皺輥,使消皺輥分別與帶狀玻璃膜的寬度方向的一側端部及另一側端部接觸。
由此,伴隨與消皺輥的接觸,可平衡性良好地將帶狀玻璃膜向寬度方向的一側與另一側拉伸。因此,於執行消皺步驟時,可排除如帶狀玻璃膜相對於搬送方向而斜行的擔憂。又,一對消皺輥分別接觸帶狀玻璃膜的寬度方向的一側端部及另一側端部,因此可確實地將帶狀玻璃膜沿著寬度方向拉伸。
於所述方法中,較佳為消皺輥可切換接觸帶狀玻璃膜的狀態即接觸狀態、與未接觸的狀態即非接觸狀態,於消皺步驟中,使帶狀玻璃膜間歇地接觸消皺輥。
由此,由於使帶狀玻璃膜間歇地接觸消皺輥,故而作用於帶狀玻璃膜的張力亦間歇地發揮作用。因此,張力間歇地作用於帶狀玻璃膜,藉此可排除對帶狀玻璃膜的成形等造成不良影響的擔憂。
於所述方法中,較佳為於消皺步驟中,使持續接觸狀態的時間長於持續非接觸狀態的時間。
由此,於確實地排除上述對帶狀玻璃膜的成形等造成不良影響的擔憂並且防止帶狀玻璃膜的破損的方面有利。
於所述方法中,較佳為於消皺步驟中,使用輸送帶,而以消皺輥與輸送帶沿著厚度方向夾持帶狀玻璃膜。
由此,由於以消皺輥與輸送帶沿著厚度方向夾持帶狀玻璃膜,故而伴隨與消皺輥的接觸,可使張力確實且有效地作用於帶狀玻璃膜。
於所述方法中,較佳為於消皺步驟中,藉由懸鏈使第二消皺輥與帶狀玻璃膜接觸,第二消皺輥具有相對於帶狀玻璃膜的搬送方向而向帶狀玻璃膜的寬度方向外側傾斜的進給方向。
由此,不僅消皺輥,藉由第二消皺輥亦可使張力作用於帶狀玻璃膜。因此,於消除帶狀玻璃膜的皺褶方面更有利。
於所述方法中,較佳為使用自由輥作為第二消皺輥,於消皺步驟中,使第二消皺輥一直與帶狀玻璃膜接觸。
由此,藉由使用自由輥作為第二消皺輥,可儘可能地抑制設備成本。又,藉由第二消皺輥為自由輥,亦可避免過大的張力作用於帶狀玻璃膜。進而,藉由使第二消皺輥一直與帶狀玻璃膜接觸,即便對於動作容易變得不穩定的懸鏈上的帶狀玻璃膜,亦可使張力穩定地發揮作用。
於所述方法中,較佳為於消皺步驟中,藉由懸鏈使輔助消皺輥與帶狀玻璃膜接觸,於輔助消皺輥的周面形成螺旋狀的槽,槽以越向輔助消皺輥的旋轉後方側移行則越自帶狀玻璃膜的寬度方向中心線向寬度方向外側分離的方式形成。
由此,除了消皺輥及第二消皺輥以外,藉由輔助消皺輥亦可使張力作用於帶狀玻璃膜。因此,於消除帶狀玻璃膜的皺褶的方面更有利。
又,用以解決所述課題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包括:成形步驟,藉由下拉法成形帶狀玻璃膜;縱向搬送步驟,將帶狀玻璃膜沿著縱方向搬送;方向轉換步驟,使縱向搬送步驟後的帶狀玻璃膜通過包括圓弧狀的搬送軌道的懸鏈,藉此使帶狀玻璃膜的搬送方向自縱方向轉換為橫方向;及橫向搬送步驟,將方向轉換步驟後的帶狀玻璃膜沿著橫方向搬送,該方法的特徵在於進而包括:消皺步驟,消除進入懸鏈的帶狀玻璃膜的皺褶,且於消皺步驟中,藉由懸鏈對帶狀玻璃膜賦予相對於帶狀玻璃膜的搬送方向而朝向帶狀玻璃膜的寬度方向外側的張力。
基於與已說明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相同的理由,藉由本方法亦可防止方向轉換步驟的執行所伴隨的帶狀玻璃膜的破損。 [發明的效果]
根據本揭示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於製造玻璃膜時,可防止方向轉換步驟的執行所伴隨的帶狀玻璃膜的破損。
以下,參照隨附圖式對實施形態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首先,對第一實施形態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
<第一實施形態> 如圖1所示,第一實施形態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包括:成形步驟P1,藉由溢流下拉法成形帶狀玻璃膜G;縱向搬送步驟P2,將帶狀玻璃膜G沿著縱方向D1搬送;方向轉換步驟P3,使縱向搬送步驟P2後的帶狀玻璃膜G通過包括圓弧狀的搬送軌道的懸鏈1,使其搬送方向自縱方向D1轉換為橫方向D2;消皺步驟P4,消除進入懸鏈1中的帶狀玻璃膜G的皺褶C;橫向搬送步驟P5,將方向轉換步驟P3後的帶狀玻璃膜G沿著橫方向D2搬送;分斷、去除步驟P6,自橫向搬送步驟P5中的帶狀玻璃膜G分斷、去除非有效部G1;及捲繞步驟P7,將去除非有效部G1而僅包括有效部G2的帶狀玻璃膜G繞卷芯2捲繞而製成玻璃輥GR。
[成形步驟] 於成形步驟P1中,主要使用形成楔狀的成形體3與可自表背兩側夾持自成形體3流下的帶狀玻璃SG的多根輥4成形帶狀玻璃膜G。
成形體3包括用以使熔融玻璃MG流入的槽3a、用以使自槽3a向兩側方溢出的熔融玻璃MG分別流下的一對側面部3b、3b、及用以使沿著兩側面部3b、3b流下的熔融玻璃MG融合的下端部3c。成形體3可由在下端部3c處融合一體化的熔融玻璃MG連續生成帶狀玻璃SG。
多根輥4配置為上下多段。多根輥4中自上段側起依序包括邊緣輥4a、退火輥4b、及支持輥4c。多根輥4分別可利用帶狀玻璃SG的寬度方向(圖1中相對於紙面豎直的方向)上的一側與另一側夾持之後成為帶狀玻璃膜G的非有效部G1的部位。
邊緣輥4a具有藉由在成形體3的正下方夾持帶狀玻璃SG,而抑制帶狀玻璃SG的寬度方向上的收縮的功能。退火輥4b具有將於緩冷爐5內緩冷至應變點以下的溫度的帶狀玻璃SG向下方引導的功能。再者,退火輥4b存在夾持帶狀玻璃SG的情形,亦存在不夾持而僅對帶狀玻璃SG的沿著厚度方向的擺動進行限制的情形。支持輥4c具有支持於配置於緩冷爐5的下方的冷卻室(圖示省略)內溫度降低至室溫附近的帶狀玻璃SG的功能、及確定將帶狀玻璃SG向下方拉伸的速度(拉板速度)的功能。
通過該些多根輥4的帶狀玻璃SG成形為帶狀玻璃膜G。此處,帶狀玻璃膜G以成為可賦予可撓性的程度的厚度的方式成形,例如以厚度成為300 μm以下的方式成形。再者,帶狀玻璃膜G包括存在於寬度方向中央的有效部G2(包括之後成為製品的部分的部位)、及相對於有效部G2而存在於寬度方向外側的非有效部G1(之後被分斷、去除的部位)(圖2、圖3、圖5中以二點鎖線表示兩部G1、G2的邊界)。進而,於非有效部G1中,於帶狀玻璃膜G的寬度方向端緣形成有厚度大於其他部位的邊料Ga。
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藉由溢流下拉法成形帶狀玻璃膜G,但作為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亦可藉由流孔下引法或再曳引法等成形帶狀玻璃膜G。
[縱向搬送步驟] 於縱向搬送步驟P2中,將通過支持輥4c的帶狀玻璃膜G沿著縱方向D1(下方向)搬送至懸鏈1的正上方。
[方向轉換步驟] 於方向轉換步驟P3中,使用包括並列排列的多根搬送輥6的懸鏈1,使帶狀玻璃膜G的搬送方向自縱方向D1轉換為橫方向D2。此處,於本實施形態中,使用自由輥作為各多根搬送輥6,但作為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亦可使用驅動輥。
多根搬送輥6分別自背面Gb側支持帶狀玻璃膜G,並且沿著圓弧狀的搬送軌道搬送,藉此以通過搬送軌道後的帶狀玻璃膜G的表面Gc朝向上方的方式轉換搬送方向。此處,表面Gc是最終作為製品所製造的玻璃膜中成為形成透明電極膜等一側的面的保證面。
[消皺步驟] 如圖2所示,於消皺步驟P4中,使用消皺輥7及輔助消皺輥8消除帶狀玻璃膜G的皺褶C。
消皺輥7於帶狀玻璃膜G的搬送路徑中的較懸鏈1更靠下游側,自表面Gc側(上表面側)接觸帶狀玻璃膜G。詳細而言,對於通過懸鏈1後移載至輸送帶9上的帶狀玻璃膜G,自表面Gc側接觸消皺輥7。於使消皺輥7接觸帶狀玻璃膜G時,可利用消皺輥7與輸送帶9沿著厚度方向夾持帶狀玻璃膜G。消皺輥7以帶狀玻璃膜G不產生局部變形的程度的壓力發揮作用的方式接觸帶狀玻璃膜G。
消皺輥7以將帶狀玻璃膜G的寬度方向中心線Gt設為基準而對稱的方式配置有一對。一對消皺輥7、7分別與帶狀玻璃膜G的寬度方向的一側端部及另一側端部接觸。詳細而言,消皺輥7與一側端部及另一側端部的各端部中的非有效部G1中位於較邊料Ga更靠寬度方向內側的位置的部位接觸。由此,避免消皺輥7與帶狀玻璃膜G的有效部G2接觸。再者,作為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亦可使用沿著帶狀玻璃膜G的搬送路徑配置的多對消皺輥7。
消皺輥7具有相對於帶狀玻璃膜G的搬送方向而向帶狀玻璃膜G的寬度方向外側傾斜的進給方向。換言之,消皺輥7的軸線處於相對於帶狀玻璃膜G的寬度方向而傾斜的狀態。藉此,伴隨與消皺輥7的接觸,張力T沿著寬度方向作用於帶狀玻璃膜G。藉由該張力T,將進入懸鏈1中的帶狀玻璃膜G的皺褶C延展消除。結果可防止方向轉換步驟P3的執行所伴隨的帶狀玻璃膜G的破損。作為消皺輥7,使用驅動輥。並且,消皺輥7以不會沿著長度方向拉伸帶狀玻璃膜G的程度的轉矩進行驅動。再者,作為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消皺輥7亦可為自由輥。
此處,作為消皺輥7的材質,例如可採用不鏽鋼或鋁。但並無限制,作為消皺輥7的材質,亦可採用其他金屬,亦可採用金屬以外的材質。又,為了調節張力T的大小,例如亦可於消皺輥7的周面捲繞膠帶等。
如圖3所示,帶狀玻璃膜G的搬送方向與消皺輥7的進給方向所形成的角度θ較佳為設為10°~45°的範圍內,進而較佳為設為15°~40°的範圍內,最佳為設為20°~35°的範圍內。其原因在於:排除因與消皺輥7的接觸而妨礙帶狀玻璃膜G的順利搬送的擔憂。又,為了有效地消除進入懸鏈1中的帶狀玻璃膜G的皺褶C,消皺輥7與多根搬送輥6中配置於最下游側的搬送輥6的相互間距離L較佳為設為1000 mm以下。
如圖4所示,消皺輥7可切換與帶狀玻璃膜G接觸的狀態即接觸狀態(以實線表示的狀態)與未接觸的狀態即非接觸狀態(以二點鎖線表示的狀態)。於本實施形態中,伴隨消皺輥7的上下移動,而切換接觸狀態與非接觸狀態。藉由該些兩狀態的切換,可使消皺輥7間歇地接觸帶狀玻璃膜G。兩狀態的切換可為週期性,亦可為非週期性。於本實施形態中為週期性地切換兩狀態。此時,使持續接觸狀態的時間長於持續非接觸狀態的時間。此處,作為持續接觸狀態的時間t1與持續非接觸狀態的時間t2的一例,分別為t1為1 s~3 s,t2為0.5 s~2 s。
如圖2所示,輔助消皺輥8藉由懸鏈1而自背面Gb側(下表面側)接觸帶狀玻璃膜G。本實施形態中的輔助消皺輥8為構成懸鏈1的多根搬送輥6中的一根。於本實施形態中,多根搬送輥6中位於正中央的搬送輥6成為輔助消皺輥8。當然並不限於此,可將多根搬送輥6中的任意搬送輥6設為輔助消皺輥8。再者,作為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亦可將輔助消皺輥8的根數設為多根。
於輔助消皺輥8的周面形成有螺旋狀的槽8a。槽8a以越向輔助消皺輥8的旋轉後方側移行則越自帶狀玻璃膜G的寬度方向中心線Gt向寬度方向外側分離的方式形成。槽8a隔著寬度方向中心線Gt形成於一側及另一側這兩側,一側的槽8a與另一側的槽8a的螺旋捲繞的方向互為反向。藉此,伴隨與輔助消皺輥8的接觸,而增大作用於帶狀玻璃膜G的張力T的大小。輔助消皺輥8中形成槽8a的範圍的長度(沿著軸方向的長度)較帶狀玻璃膜G的全寬更長。但並不限於此,形成槽8a的範圍的長度亦可較帶狀玻璃膜G的全寬更短。
此處,作為輔助消皺輥8的材質,例如可採用矽橡膠、腈橡膠、氯丁二烯橡膠、乙烯丙烯橡膠、丁基橡膠、苯乙烯橡膠、海帕倫(Hypalon)橡膠、氟橡膠、胺基甲酸酯。再者,作為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亦可不於輔助消皺輥8的周面形成槽8a,而是於周面螺旋狀地捲繞寬度較細的膠帶,相鄰的膠帶相互間成為槽8a。
[橫向搬送步驟] 如圖1所示,於橫向搬送步驟P5中,藉由輸送帶9、輸送帶10、及輸送帶11將帶狀玻璃膜G沿著橫方向D2(水平方向)搬送。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於橫向搬送步驟P5中沿著水平方向搬送帶狀玻璃膜G,但作為本實施形態的變形例,亦存在沿著相對於水平方向而傾斜的方向搬送帶狀玻璃膜G的情形。
[分斷、去除步驟] 於分斷、去除步驟P6中,藉由雷射割斷法自帶狀玻璃膜G將非有效部G1分斷、去除。
分斷、去除步驟P6的執行使用設置於輸送帶10的上方的雷射照射器12及冷媒噴射器13。雷射照射器12沿著通過該雷射照射器12的下方的帶狀玻璃膜G的有效部G2與非有效部G1的邊界連續照射雷射12a。冷媒噴射器13對帶狀玻璃膜G中經照射雷射12a的部位連續噴射冷媒13a(例如,霧狀的水)。
藉此,利用經雷射12a加熱的部位與經冷媒13a冷卻的部位之間的溫度差,使帶狀玻璃膜G產生熱應力。然後,藉由熱應力沿著有效部G2與非有效部G1的邊界連續形成割斷部(有效部G2與非有效部G1分離的部位)。由此,將帶狀玻璃膜G沿著長度方向連續切斷。
將經分斷、去除非有效部G1的帶狀玻璃膜G(僅包括有效部G2的帶狀玻璃膜G)自輸送帶10移載至輸送帶11。與此相對,自帶狀玻璃膜G去除的非有效部G1並不移載至輸送帶11,而是自帶狀玻璃膜G的搬送路徑向下方脫離後廢棄。
[捲繞步驟] 於捲繞步驟P7中,主要使用卷芯2與片材輥14捲繞帶狀玻璃膜G。詳細而言,使自輸送帶11搬出的帶狀玻璃膜G與自片材輥14連續解卷的保護片材14a重疊後,以卷狀繞卷芯2捲繞而製成玻璃輥GR。
其後,藉由經過由自玻璃輥GR解卷的帶狀玻璃膜G切下製品尺寸的玻璃膜的步驟、或切下的玻璃膜的清洗、檢查等步驟,而製造最終成為製品的玻璃膜。藉由以上,結束本實施形態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的全部步驟。
<第二實施形態> 以下,對第二實施形態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再者,於第二實施形態的說明中,對於所述第一實施形態中已說明的要素,於第二實施形態的說明所參照的圖式標註相同的符號,藉此省略重複的說明,僅對與第一實施形態的不同點進行說明。
如圖5所示,第二實施形態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與所述第一實施形態不同的方面在於:於消皺步驟P4中,藉由懸鏈1使第二消皺輥15與帶狀玻璃膜G自表面Gc側接觸。第二消皺輥15與搬送輥6協動而維持沿著厚度方向夾持帶狀玻璃膜G的狀態。與消皺輥7相同,第二消皺輥15具有相對於帶狀玻璃膜G的搬送方向而向帶狀玻璃膜G的寬度方向外側傾斜的進給方向。藉此,伴隨與第二消皺輥15的接觸,而增大作用於帶狀玻璃膜G的張力T的大小。
第二消皺輥15配置於懸鏈1中靠下游側的位置。當然,並不限於此,第二消皺輥15亦可配置於懸鏈1中靠上游側的位置,亦可配置於正中央。第二消皺輥15包括與消皺輥7大致相同的結構,但於以下兩方面不同於消皺輥7:(1)為自由輥而非驅動輥;(2)與帶狀玻璃膜G一直接觸而非間歇接觸。但並不限於此,亦可使用驅動輥作為第二消皺輥15,亦可使第二消皺輥15與帶狀玻璃膜G間歇接觸。
<第三實施形態> 以下,對第三實施形態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再者,於第三實施形態的說明中,對於所述第一實施形態中已說明的要素,於第三實施形態的說明所參照的圖式中標註相同的符號,藉此省略重複的說明,僅對與第一實施形態的不同點進行說明。
如圖6所示,第三實施形態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與所述第一實施形態不同的方面在於:於懸鏈1與輸送帶9相互間配置有兩根搬送輥16。兩根搬送輥16分別自背面Gb側(下表面側)與帶狀玻璃膜G接觸。各搬送輥16包括沿著帶狀玻璃膜G的寬度方向排列的三根小輥16a、16b、16c。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配置有兩根搬送輥16,但搬送輥16的根數亦可僅為一根,亦可為三根以上。又,搬送輥16可為自由輥,亦可為驅動輥。
三根小輥16a、16b、16c中配置於兩端的兩根小輥16a、16c具有相對於帶狀玻璃膜G的搬送方向而分別向帶狀玻璃膜G的寬度方向外側傾斜的進給方向。藉此,伴隨與兩小輥16a、16c的接觸,而增大作用於帶狀玻璃膜G的張力T的大小。即,兩小輥16a、16c作為消皺輥發揮功能。兩小輥16a、16c以將帶狀玻璃膜G的寬度方向中心線Gt設為基準而對稱的方式配置。另一方面,配置於正中央的小輥16b的進給方向與帶狀玻璃膜G的搬送方向一致。再者,小輥16b並非必需,亦可省略。
此處,兩小輥16a、16c的進給方向相對於帶狀玻璃膜G的搬送方向而傾斜的角度α較佳為設為1°~30°的範圍內,進而較佳為設為5°~20°的範圍內,最佳為設為10°~15°的範圍內。其原因在於:排除因與兩小輥16a、16c的接觸妨礙帶狀玻璃膜G的順利搬送的擔憂。若兩小輥16a、16c的傾斜角度過大,則有小輥16b與懸鏈1之間或輸送帶9與懸鏈1之間的間隔過大之虞。再者,於本實施形態中,兩根搬送輥16之間角度α的大小相同,但作為變形例,角度α的大小亦可不同。
兩根搬送輥16均配置於懸鏈1所形成的圓弧狀的搬送軌道。各搬送輥16的搬送面位於較輸送帶9的搬送面更高的位置。當然,並不限於此,作為一例,兩根中的下游側(最下游側)的搬送輥16的搬送面亦可位於高度與輸送帶9的搬送面相同的位置。
於本實施形態中,兩根搬送輥16均與懸鏈1不同體,為獨立於懸鏈1的構造。藉此,例如於懸鏈1的維護、點檢等時,於使該懸鏈1後退的情形時(於使懸鏈1與圖1所示的D2的箭頭反向地移動的情形時),構成懸鏈1的多根搬送輥6後退,另一方面,兩根搬送輥16殘置於與輸送帶9鄰接的位置。當然,並不限於此,亦可設為兩根搬送輥16與懸鏈1一體地後退的結構。即,亦可為兩根搬送輥16為懸鏈1的一部分的結構。
此處,已說明的實施形態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亦可應用如以下的變形例。例如,於所述實施形態中,使消皺輥7及第二消皺輥15自表面Gc側與帶狀玻璃膜G接觸,使輔助消皺輥8自背面Gb側與帶狀玻璃膜G接觸,但不限於此。亦可使消皺輥7及第二消皺輥15自背面Gb側與帶狀玻璃膜G接觸,使輔助消皺輥8自表面Gc側與帶狀玻璃膜G接觸。
進而,作為所述第二實施形態的變形例,於消皺輥7與第二消皺輥15中,可僅使用第二消皺輥15來消除進入懸鏈1中的帶狀玻璃膜G的皺褶C。又,於所述第一實施形態~第三實施形態中,輔助消皺輥8並非必需,亦可省略。
1、100:懸鏈 2:卷芯 3:成形體 3a、8a:槽 3b:側面部 3c:下端部 4:輥 4a:邊緣輥 4b:退火輥 4c:支持輥 5:緩冷爐 6、16、100a:搬送輥 7:消皺輥 8:輔助消皺輥 9、10、11:輸送帶 12:雷射照射器 12a:雷射 13:冷媒噴射器 13a:冷媒 14:片材輥 14a:保護片材 15:第二消皺輥 16a、16b、16c:小輥 C:皺褶 D1:縱方向 D2:橫方向 G:帶狀玻璃膜 G1:非有效部 G2:有效部 Ga:邊料 Gb:背面 Gc:表面 GR:玻璃輥 Gt:寬度方向中心線 MG:熔融玻璃 P1:成形步驟 P2:縱向搬送步驟 P3:方向轉換步驟 P4:消皺步驟 P5:橫向搬送步驟 P6:分斷、去除步驟 P7:捲繞步驟 SG:帶狀玻璃 T:張力
圖1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的側面圖。 圖2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中的方向轉換步驟及消皺步驟的立體圖。 圖3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中的消皺步驟的平面圖。 圖4是表示第一實施形態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中的消皺步驟的側面圖。 圖5是表示第二實施形態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中的方向轉換步驟及消皺步驟的立體圖。 圖6是表示第三實施形態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中的消皺步驟的平面圖。 圖7是用以對現有的課題進行說明的立體圖。
1:懸鏈
6:搬送輥
7:消皺輥
8:輔助消皺輥
8a:槽
9:輸送帶
C:皺褶
D1:縱方向
D2:橫方向
G:帶狀玻璃膜
G1:非有效部
G2:有效部
Ga:邊料
Gb:背面
Gc:表面
Gt:寬度方向中心線
P3:方向轉換步驟
P4:消皺步驟
T:張力

Claims (10)

  1. 一種玻璃膜的製造方法,包括: 成形步驟,藉由下拉法成形帶狀玻璃膜; 縱向搬送步驟,將所述帶狀玻璃膜沿著縱方向搬送; 方向轉換步驟,使所述縱向搬送步驟後的所述帶狀玻璃膜通過包括圓弧狀的搬送軌道的懸鏈,藉此使所述帶狀玻璃膜的搬送方向自縱方向轉換為橫方向;以及 橫向搬送步驟,將所述方向轉換步驟後的所述帶狀玻璃膜沿著橫方向搬送, 所述玻璃膜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進而包括: 消皺步驟,消除進入所述懸鏈中的所述帶狀玻璃膜的皺褶,且 於所述消皺步驟中,於所述帶狀玻璃膜的搬送路徑中的較所述懸鏈更靠下游側,對所述帶狀玻璃膜賦予相對於所述帶狀玻璃膜的搬送方向而朝向所述帶狀玻璃膜的寬度方向外側的張力。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其中於所述消皺步驟中,於所述帶狀玻璃膜的搬送路徑中的較所述懸鏈更靠下游側,使消皺輥與所述帶狀玻璃膜接觸, 所述消皺輥具有相對於所述帶狀玻璃膜的搬送方向而向所述帶狀玻璃膜的寬度方向外側傾斜的進給方向。
  3. 如請求項2所述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其中於所述消皺步驟中,使用以所述帶狀玻璃膜的寬度方向中心線為基準而對稱配置的一對所述消皺輥, 使所述消皺輥分別與所述帶狀玻璃膜的寬度方向的一側端部及另一側端部分別接觸。
  4. 如請求項2或請求項3所述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其中所述消皺輥能夠切換接觸所述帶狀玻璃膜的狀態即接觸狀態、與未接觸的狀態即非接觸狀態, 於所述消皺步驟中,使所述消皺輥間歇與所述帶狀玻璃膜接觸。
  5. 如請求項4所述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其中於所述消皺步驟中,使持續所述接觸狀態的時間長於持續所述非接觸狀態的時間。
  6. 如請求項2至請求項5中任一項所述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其中於所述消皺步驟中,使用輸送帶, 利用所述消皺輥與所述輸送帶沿著厚度方向夾持所述帶狀玻璃膜。
  7. 如請求項2至請求項6中任一項所述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其中於所述消皺步驟中,藉由所述懸鏈使第二消皺輥與所述帶狀玻璃膜接觸, 所述第二消皺輥具有相對於所述帶狀玻璃膜的搬送方向而向所述帶狀玻璃膜的寬度方向外側傾斜的進給方向。
  8. 如請求項7所述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其中使用自由輥作為所述第二消皺輥, 於所述消皺步驟中,使所述第二消皺輥一直與所述帶狀玻璃膜接觸。
  9. 如請求項2至請求項8中任一項所述的玻璃膜的製造方法,其中於所述消皺步驟中,藉由所述懸鏈使輔助消皺輥與所述帶狀玻璃膜接觸, 於所述輔助消皺輥的周面形成螺旋狀的槽, 所述槽以越向所述輔助消皺輥的旋轉後方側移行則越自所述帶狀玻璃膜的寬度方向中心線向寬度方向外側分離的方式形成。
  10. 一種玻璃膜的製造方法,包括: 成形步驟,藉由下拉法成形帶狀玻璃膜; 縱向搬送步驟,將所述帶狀玻璃膜沿著縱方向搬送; 方向轉換步驟,使所述縱向搬送步驟後的所述帶狀玻璃膜通過包括圓弧狀的搬送軌道的懸鏈,藉此使所述帶狀玻璃膜的搬送方向自縱方向轉換為橫方向;以及 橫向搬送步驟,將所述方向轉換步驟後的所述帶狀玻璃膜沿著橫方向搬送, 所述玻璃膜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進而包括: 消皺步驟,消除進入所述懸鏈中的所述帶狀玻璃膜的皺褶,且 於所述消皺步驟中,藉由所述懸鏈對所述帶狀玻璃膜賦予相對於所述帶狀玻璃膜的搬送方向而朝向所述帶狀玻璃膜的寬度方向外側的張力。
TW110143951A 2020-11-27 2021-11-25 玻璃膜的製造方法 TW2022250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97016 2020-11-27
JP2020-197016 2020-11-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5079A true TW202225079A (zh) 2022-07-01

Family

ID=81756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43951A TW202225079A (zh) 2020-11-27 2021-11-25 玻璃膜的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114021A1 (zh)
TW (1) TW202225079A (zh)
WO (1) WO202211402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3478A1 (en) * 2022-09-29 2024-04-04 Corning Incorporated Roll-to-sheet glass assembly apparatuses and related methods
CN116119433B (zh) * 2022-11-18 2023-08-11 浙江金纬片板膜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超强拉伸膜挤出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58664A1 (en) * 2009-06-04 2010-12-08 Corning Incorporated Vertical roll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 textured glass sheet
US9388066B2 (en) * 2013-05-31 2016-07-12 Corning Incorporated Glass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s of forming glass ribbons
KR20170031165A (ko) * 2014-07-10 2017-03-20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유리 리본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CN107635931B (zh) * 2015-05-18 2021-05-28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玻璃制造设备中的张力控制
JP7033269B2 (ja) * 2017-12-11 2022-03-10 日本電気硝子株式会社 帯状ガラスの製造方法、及び帯状ガラスの製造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14021A1 (ja) 2022-06-02
JPWO2022114021A1 (zh) 2022-06-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202225079A (zh) 玻璃膜的製造方法
CN107382048B (zh) 玻璃膜带制造方法以及玻璃膜带制造装置
EP2917157A2 (en) Methods of processing a glass ribbon
CN109311736B (zh) 玻璃膜的制造方法
WO2017208677A1 (ja) ガラス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111433162B (zh) 带状玻璃的制造方法及带状玻璃的制造装置
CN110291030B (zh) 玻璃卷的制造方法
WO2017208676A1 (ja) ガラスロールの製造方法
KR20150060843A (ko) 연속적인 유리 리본의 가공 방법
CN109311721B (zh) 带状玻璃膜的制造方法以及制造装置
CN111417600B (zh) 玻璃卷筒、玻璃卷筒的制造方法及品质评价方法
JP6136070B2 (ja) ガラスフィルムリボン製造方法及びガラスフィルムリボン製造装置
TW202200513A (zh) 帶狀玻璃膜的製造方法
JP6056710B2 (ja) 薄板ガラスの搬送方法および搬送装置
CN114450239A (zh) 玻璃卷的制造方法以及玻璃膜的搬运方法
WO2018147111A1 (ja) ガラス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TWI842974B (zh) 玻璃膜的製造方法
TW202239721A (zh) 卷體的製造方法
WO2022044798A1 (ja) ガラス物品の製造方法
TW202128543A (zh) 玻璃膜的製造方法
KR102221540B1 (ko) 유리 필름 리본 제조 방법 및 유리 필름 리본 제조 장치
TW202120417A (zh) 玻璃卷的製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