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20454A - 浮接資料通訊模組 - Google Patents

浮接資料通訊模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20454A
TW202220454A TW110125845A TW110125845A TW202220454A TW 202220454 A TW202220454 A TW 202220454A TW 110125845 A TW110125845 A TW 110125845A TW 110125845 A TW110125845 A TW 110125845A TW 202220454 A TW202220454 A TW 20222045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connector
optical
data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584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克拉倫斯 L 克萊特三世
Original Assignee
美商山姆科技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美商山姆科技公司 filed Critical 美商山姆科技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204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2045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14Mounting supporting structure in casing or on frame or rack
    • H05K7/1485Servers; Data center rooms, e.g. 19-inch computer racks
    • H05K7/1488Cabinets therefor, e.g. chassis or racks or mechanical interfaces between blades and support structures
    • H05K7/1491Cabinets therefor, e.g. chassis or racks or mechanical interfaces between blades and support structures having cable management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00Details of selecting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 H04Q1/02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Q1/09Frames or mounting rack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資料通訊系統,其包括一托架及可沿著一縱向方向插接至該托架中之一個或多個模組。該托架可包括一電連接器、一RF纜線連接器及一光學連接器中之一者或多者。該RF纜線連接器及該光學連接器中之一者或兩者可在垂直於該縱向方向之一個或多個方向上浮接,以在該些模組插接至該托架中時與該托架之各別連接器對準。

Description

浮接資料通訊模組
本案涉及一種浮接資料通訊模組。
相關申請案之交叉參考
本發明主張2020年7月14日申請之美國專利申請案第63/051,860號之優先權,該專利申請案之揭示內容係以引用之方式併入,就如同其全部內容在本文中被闡述一樣。
習知的資料通訊組件包括一個或多個通訊模組,其各自包括經安置之一個或多個電連接器及/或光學連接器。模組可插接至托架中,托架亦包括安裝在背板上之一個或多個互補電連接器及/或光學連接器。當模組插接至托架中時,連接器配對以將連接器置放成彼此通訊,藉此建立電及/或光學資料通訊。通訊模組及托架典型地包括對準部件,其接合以確保通訊模組經正確地定位及定向以與托架配對。
然而,即使當對準部件正確地接合時,容限及其他因素亦可造成通訊模組及托架之連接器稍微未對準。當發生此情況時,在連接器未適當對準時嘗試將通訊模組卡住至機架中可在連接器配對時產生過多法向力,藉此增加了在需要時自托架移除模組之難度。在更極端的實例中,連接器中之一者或多者可變得受損。因此所需要的是一種改良通訊模組之連接器與托架之連接器之間的對準之資料通訊系統。
在一個實例中,一種RF連接器組件可包括一框架,該框架界定一孔隙,其中該孔隙沿著一縱向方向延伸通過該框架。該RF連接器組件可進一步包括一模組殼體,該模組殼體經設定大小以收納在該孔隙中,其中該模組殼體支撐至少一個電纜線連接器。該RF連接器組件可進一步包括一保持部件,該保持部件經組態以附接至該模組殼體,使得該模組殼體相對於該框架浮接。
如本文中所使用,單數形式「一(a/an)」及「該」包括「至少一個」及複數個。另外,如包括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本說明書中所使用的對複數個之參考包括單數「一(a/an)」、「一個」及「該」且進一步包括「至少一個」。另外,除非上下文另有清楚規定,否則包括所附申請專利範圍之本說明書中對特定數值之參考包括至少彼特定值。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複數個」意謂多於一個。當表達值之範圍時,另一實例包括自一個特定值及/或至另一特定值。類似地,當藉由前面使用「約」而將值表達為近似值時,應理解,特定值形成另一實例。所有範圍均係包括性及可組合的。
術語「實質上」、「大致」及其衍生詞以及類似意思之詞在用以描述大小、形狀、空間關係、距離、方向及其他類似參數時包括所陳述參數外加比所陳述參數大至多10%及小至多10%之範圍,包括大至多5%及小至多5%,包括大至多3%及小至多3%,包括大至多1%及小至多1%。
參看圖1至圖3,資料通訊組件18包括托架52及可插接至托架52中之複數個通訊模組64。詳言之,通訊模組64可經組態以插入至托架中,以便將通訊模組64置放成與托架52之互補通訊裝置進行資料通訊。詳言之,如下文將更詳細地所描述,托架52包括托架殼體53及安置於托架殼體53中之背板50(參見圖5C)。托架殼體53界定貯槽19,貯槽19經組態以沿著可沿著縱向方向L而定向之插入或配對方向可滑動地收納通訊模組64。詳言之,托架殼體53可界定經組態以收納各別通訊模組64之複數個通道51。通道51可被配置成沿著垂直於縱向方向L而定向之側向方向A彼此對峙的對。通道51可進一步沿著縱向方向L狹長。通道51之各別對可在貯槽19處敞開,且經組態以收納通訊模組64之各別者。
通訊模組64可包括模組殼體30及由模組殼體30支撐之模組基板62。舉例而言,模組基板62可支撐在模組殼體30中。在一些實例中,模組基板62可經組態為印刷電路板。另外,模組基板62可沿著側向方向A及縱向方向L而定向。模組殼體30可界定殼體本體31,該殼體本體31又至少部分地界定含有模組基板62之圍封體。模組殼體30可進一步界定沿著側向方向A自殼體本體31向外延伸之一對軌道33。軌道33經設定大小,且經組態以可滑動地收納於通道51之對中之各別者中,以便在前向插入方向上將通訊模組64插入至托架52中。當需要自托架52移除通訊模組64時,通訊模組64可沿著與插入方向對峙且亦沿著縱向方向L而定向之移除方向平移。插入方向可被稱作前向方向,且移除方向可被稱作後向方向。模組64可沿著垂直於縱向方向L及側向方向A而定向之橫向方向T彼此堆疊。模組64可按需要沿著縱向方向L、橫向方向T及側向方向A而按需要被設定大小。舉例而言,模組64可按需要實質上相等地或不同地被設定大小。
繼續參看圖1至圖3,通訊模組64可包括資料通訊系統20,該資料通訊系統20又包括在通訊模組64之配對介面75處的一個或多個通訊裝置。該一個或多個通訊裝置可安裝至模組基板62或以其他方式由模組基板62支撐。通訊模組64可以上文所描述之方式插入至托架52中,直至通訊模組64與托架52配對。當通訊模組64與托架配對時,資料通訊系統20之一個或多個通訊裝置沿著配對方向與托架之各別一個或多個互補通訊裝置配對。當通訊模組64之通訊裝置與托架52之互補通訊裝置配對時,通訊裝置被置放成在資料傳送方面彼此通訊。因此,資料信號可按需要自通訊模組64流動至托架52、及/或自托架52流動至通訊模組64。自以下描述應瞭解,資料信號可經組態為電信號、光學信號,或電信號與光學信號之組合。
在一個實例中,通訊模組64之資料通訊系統20可包括電連接器68,該電連接器68包括介電或電絕緣連接器殼體70及由連接器殼體70支撐之複數個電接點72。電接點72可界定安裝至模組基板62之各別安裝末端,及安置於配對介面75處之配對末端74。配對末端74經組態以在模組64插入至托架52中時與托架52之互補電連接器69(參見圖5C)之電接點配對。因此,電接點72經組態以將模組基板62置放成與托架52之互補電連接器69進行電連通。電連接器68可為可購自在紐約州的新奧爾巴尼具有主要商業點的Samtec公司之SEARAY電連接器,但應瞭解,電連接器68可按需要經組態為任何合適的電連接器。另外,電連接器68在一些實例中可為直角電連接器,藉此配對末端74相對於配對末端74垂直地定向。
如圖4A至圖6B中所繪示,通訊模組64之資料通訊系統20之一個或多個通訊裝置可包括射頻(RF)連接器組件22之一個或多個RF纜線連接器34。纜線連接器34可直接安裝至模組基板62或以其他方式由中間結構支撐,中間結構又由模組基板62支撐。纜線連接器34可各自界定各別配對末端48,其經組態以與托架52之互補RF連接器組件57之互補纜線連接器55配對,以提供托架52與通訊模組64之間的進一步資料通訊。纜線連接器34之配對末端48可鄰近電連接器68之電接點72之配對末端74而安置。複數個傳輸線可安裝至電纜線連接器34中之各者之各別安裝末端,使得電纜線連接器34之配對末端48在前向方向上與傳輸線隔開。在一個實例中,傳輸線可經組態為電纜線。在一個實例中,電纜線可延伸至另一連接器。替代地,傳輸線可以直角組態終止在基板62處。當傳輸線經組態為電纜線時,電纜線58可按需要經組態為同軸電纜線、雙軸電纜線或任何經替代組態纜線。當傳輸線根據電纜線界定替代組態時,RF纜線連接器34可被稱作RF連接器。
另外,通訊模組64之資料通訊系統20之一個或多個通訊裝置可進一步包括光學組件76,其包括經組態以與托架52之互補一個或多個光學連接器77配對之一個或多個光學連接器78。光學連接器77可在一個實例中安裝至可延伸至另一光學連接器之一個或多個光學傳輸線。替代地,傳輸線可以直角組態終止在基板62處。在某些實例中,傳輸線可經組態為電纜線90。通訊模組64之光學連接器78可與托架52之互補光學連接器77配對,以提供托架52與通訊模組64之間的光學資料通訊(參見圖11A)。光學組件76可直接安裝至模組基板62或以其他方式由中間結構支撐,中間結構又由模組基板62支撐。
電連接器68、RF連接器組件22及光學組件76可按需要沿著通訊模組64之配對介面75而配置。舉例而言,RF連接器組件22可相對於側向方向A安置於電連接器68與光學組件76之間。另外,應瞭解,通訊模組64可包括電連接器68、RF連接器組件22及光學組件76中之任何一者或多者直至全部。在一個實例中,通訊模組64可單獨地、或與RF連接器組件22及光學組件76中之任一者、或兩者組合地包括電連接器68。舉例而言,圖2A至圖3將通訊模組64展示為包括電連接器68而無RF連接器組件22及無光學組件76。圖4A至圖4C將通訊模組64展示為包括電連接器68而無RF連接器組件22及無光學組件76中之每一者。圖5A至圖5B將通訊模組64展示為包括電連接器68及光學組件76而無RF連接器組件22。圖6A展示藉此通訊模組64包括RF連接器組件及光學組件76之實例。雖然光學連接器78在圖6A中未展示,但通訊模組64被展示為具有共同殼體87,其支撐RF連接器78並界定開口41,該開口41收納光學連接器78,如圖4A中所展示。共同殼體87在一些實例中可環繞支撐殼體24(下文關於圖7A所描述)或可界定支撐殼體24。因此,RF連接器34可以下文所描述之方式浮接,而光學連接器78保持位置上固定。替代地,光學連接器78可以下文所描述之方式浮接,而RF連接器78保持位置上固定。
電連接器68、RF連接器組件22及光學組件76可按需要被設定大小及組態。舉例而言,電連接器68可包括可沿著任何數目個列及行而配置之任何數目個電接點68,藉此列沿著側向方向A而定向且行沿著橫向方向T而定向。作為一個實例,圖4B中所繪示之電連接器68具有比圖4C中所繪示之行更多的行。類似地,RF連接器組件22可按需要包括任何數目個RF纜線連接器34。舉例而言,RF連接器組件22可具有可沿著列及行而配置之任何數目個RF纜線連接器34,藉此列沿著側向方向A而定向且行沿著橫向方向T而定向。作為一個實例,圖4C中所繪示之RF連接器組件22具有比圖4B中所繪示之行更多的行。另外,RF纜線連接器34之行可如圖4B中所繪示而彼此對準或如圖4C中所繪示而交錯。又類似地,光學組件76可按需要包括任何數目個光學連接器78。光學連接器78可沿著側向方向A彼此鄰近而安置。作為一個實例,圖5B中所繪示之光學組件76具有比圖4B中所繪示之行更多的行。
繼續參看圖4A至圖5D,且如上文所描述,托架52可包括背板50及安裝至背板50或以其他方式由背板50支撐之複數個互補通訊裝置。背板50可沿著橫向方向T及側向方向A而定向。托架52可包括一個或多個互補電連接器69,其安裝至背板50且經組態以與一個或多個通訊模組64之各別電連接器68配對,藉此將背板50及基板62置放成彼此電連通。托架52可進一步包括互補RF連接器組件57,其包括安裝在背板50上之複數個互補纜線連接器55。互補纜線連接器55及通訊模組64之纜線連接器34安裝至各別電纜線,當纜線連接器34及55彼此配對時,各別電纜線被置放成彼此電連通。另外,托架52可包括安裝至背板50之一個或多個互補光學連接器77。托架52之互補光學連接器77及通訊模組64之光學連接器78安裝至各別光學纜線90,當互補光學連接器77及光學連接器78彼此配對時,各別光學纜線90被置放成彼此電連通。
應瞭解,單一背板50之互補通訊裝置可與所有通訊模組64配對,或通訊模組64中之至少一些可與托架52中之不同背板50之互補通訊裝置配對。另外,通訊模組64可包括可經組態為銷83之對準部件82,銷83經組態以收納於托架52之各別互補對準部件85中,各別互補對準部件85可經組態為插口89,以便隨著通訊模組64插接至托架52中而將通訊模組64之通訊裝置與托架52之互補通訊裝置對準以供配對。銷83可前向延伸電連接器68、RF纜線連接器組件22及光學組件76中之任何一者或多者。因此,對準孔隙可延伸至互補電連接器69、互補RF連接器組件57及互補光學連接器77中之任何一者或多者中。應瞭解,通訊模組64之對準部件82可替代地經組態為插口,且托架52之對準部件85可替代地經組態為收納於插口中之銷。另外,自以下描述應瞭解,通訊模組64之通訊裝置中之一者或多者可在側向方向A及橫向方向T中之任一者或兩者上為順應式,以便促進與互補通訊裝置配對。
應瞭解,托架52之互補通訊裝置可包括安裝至背板50之互補電連接器69、互補RF連接器組件57及互補光學連接器77中之任何一者或多者直至全部。在圖4A中展示之一個實例中,托架52之互補通訊裝置被展示為包括安裝至背板50之互補電連接器69及互補光學連接器77,但不包括互補RF連接器組件57。在其他實例中,托架52之互補通訊裝置可包括安裝至背板之互補電連接器69、互補RF連接器組件57,但不包括互補光學連接器77。
現在參看圖6A至圖9B,RF纜線連接器34可經組態以相對於底層基板62浮接。亦即,纜線連接器34可經組態以在垂直於縱向方向L之任何方向上平移。在一個實例中,纜線連接器可經歷平移而無角度形成。因此,纜線連接器34之定向可在平移之前、期間及之後保持恆定。因為RF纜線連接器34之各別RF纜線連接器殼體39並不沿著縱向方向L進行彈簧偏置,所以其可被稱作相對於沿著垂直於縱向方向之方向之運動自由浮接。光學連接器78可類似地經組態以相對於底層基板62浮接,如本文中關於RF纜線連接器34所描述。
在操作期間,當托架52及通訊模組64彼此配對時,通訊模組64之對準部件82接合托架52之互補對準孔隙85。應認識到,當對準部件82及85被接合時,存在RF纜線連接器34及光學連接器78未對準以用於分別與互補RF纜線連接器55及互補光學連接器77配對的可能性。RF纜線連接器34及光學連接器78因此可經組態以在垂直於縱向方向L之方向上浮接,以便使通訊模組64之連接器與托架52之互補連接器對準以供配對。
浮接連接器支撐組件81可包括可保持諸如RF纜線連接器34之一個或多個連接器之模組殼體30、支撐模組殼體30之支撐殼體24、經組態以附接至模組殼體30之保持部件36,及經組態以附接至模組殼體30之對準殼體65。模組殼體30、支撐殼體24、保持部件36及對準殼體65可按需要由任何合適的材料製成,諸如金屬。RF連接器組件22可包括浮接連接器支撐組件81及由浮接連接器支撐組件81支撐之一個或多個RF纜線連接器34。對準殼體65經組態以與互補RF連接器55之殼體配對,且提供RF連接器組件22與互補RF連接器組件57之間的對準(參見圖5C)。模組殼體30可在前向方向上鄰近保持部件36而安置。對準殼體65可在前向方向上自模組殼體30延伸。另外,對準殼體65可藉由緊固件107耦接至模組殼體30,使得對準殼體65剛性地固定至模組殼體30。類似地,模組殼體30可藉由緊固件106耦接至保持部件36,使得模組殼體30剛性地固定至保持部件36。因此,模組殼體30及保持部件36可係可分離的。緊固件106及107可按需要經組態為外部螺紋螺栓及螺釘、搭扣部件、閂鎖或任何替代緊固件。結果,保持部件36、模組殼體30及對準殼體65彼此固定,且相對於支撐殼體24彼此移動。因為支撐殼體24可安裝至基板62,所以保持部件36、模組殼體30及對準殼體65彼此固定,且相對於基板62彼此移動。
支撐殼體24界定框架26及沿著縱向方向L延伸通過框架26之孔隙28。因此,支撐殼體24且因此框架26可為整體單片結構。支撐殼體23可使用任何合適的機械緊固件安裝至底層基板62。模組殼體30界定經設定大小以收納於孔隙28中之模組本體32。保持部件36可附接至模組殼體30,以便當支撐殼體24延伸通過孔隙28時在保持部件36與模組殼體30之間俘獲支撐殼體24。在一些實例中,模組殼體30及保持部件36不能自框架26移除,直至緊固件106被釋放、且保持部件36或模組殼體30自框架26被移除。模組殼體30支撐至少一個RF纜線連接器34,諸如複數個RF纜線連接器34。模組本體32可在垂直於縱向方向L而定向之平面中經設定大小為小於孔隙28。舉例而言,模組本體32可在側向方向A及橫向方向T中之至少一者或二者上經設定大小為小於孔隙28。以其他方式陳述,孔隙28可在側向方向A及橫向方向T中之每一者上經設定大小為大於模組本體32之至少一部分直至整體。孔隙28可相對於一平面沿著其通過支撐殼體24之縱向長度之至少一大部分直至整體具有實質上恆定大小,其中該平面垂直於L縱向方向而定向。
因此,當模組殼體30延伸通過孔隙28時,模組殼體30可在孔隙內部相對於支撐殼體24及底層基板62、沿著相對於縱向方向L成角度地偏移之方向移動。舉例而言,模組殼體30可相對於支撐殼體24及基板62沿著側向方向A及橫向方向T中之至少一者移動。因此,對準殼體65亦可相對於支撐殼體24及基板62移動,以便與托架52之互補RF連接器對準。詳言之,對準殼體65可界定護罩66,護罩66在前向方向上突出且經組態以收納支撐托架52之互補電RF纜線連接器35之互補裝置。因為模組殼體30保持至少一個RF纜線連接器34,所以模組殼體30相對於支撐殼體24及基板之移動,對應地移動由模組殼體30支撐之電纜線連接器34。雖然圖6A至圖9B展示RF纜線連接器34 9B,但應瞭解,電纜線58可由諸如任何合適的電導體的如上文所描述之任何合適的替代導電傳輸線替換。
現在尤其參看圖7A至圖7C,模組殼體30界定第一擋止部件40,且保持部件36界定第二擋止部件42。第一擋止部件40及第二擋止部件42可沿著縱向方向L與框架26對準。因此,當保持部件36緊固至模組本體32時,框架26相對於縱向方向L安置於第一擋止部件40與第二擋止部件42之間。第一擋止部件40可在前向方向上鄰近框架26而安置,且第二擋止部件42可在後向方向上鄰近框架26而安置。因此,框架26安置於第一擋止部件40與第二擋止部件42之間。第一擋止部件40與第二擋止部件42之間沿著縱向方向L的距離可稍微大於模組殼體30之縱向距離,充分較大以便允許模組殼體30沿著側向方向A及橫向方向T中之每一者、相對於支撐殼體24及底層基板62平移。模組殼體30可在某些實例中經歷平移而無角度形成。因此,第一及擋止部件40及42可引導模組殼體,以沿著垂直於縱向方向L而定向之平面在所有方向上、相對於支撐殼體24及底層基板62平移,同時維持其定向。替代地,第一擋止部件40與第二擋止部件42之間沿著縱向方向L的距離可充分大於模組殼體30之縱向距離,以便允許模組殼體30相對於支撐殼體24及底層基板62形成角度。
在一個實例中,第一擋止部件40可由沿著垂直於縱向方向L之至少一個方向自模組本體32向外突出的凸緣38界定。因此,包括模組本體32及凸緣38之模組殼體30,沿著至少一個方向經設定大小為大於孔隙28,以便鄰接框架26之第一或前表面108。在一個實例中,凸緣38可自模組本體32之至少兩個側向外突出。兩個側可彼此對峙或彼此鄰近。在另一實例中,凸緣38可自模組本體之所有側向外突出,使得凸緣38相對於垂直於縱向方向L而定向之平面沿著模組本體32之整個周邊延伸。模組本體32之至少一部分直至整體在後向方向上自凸緣38延伸。因此,可防止凸緣38實體地接觸在後向方向上與第一表面隔開的框架26之第二或後表面110。
第二擋止部件42可由保持部件36界定。詳言之,保持部件36可具有保持本體60及自保持本體60向外突出之凸緣112。保持本體60可實質上沿著垂直於縱向方向L而定向之平面定向,且可界定第二擋止部件42。凸緣112可在前向方向上自保持本體60延伸以便環繞框架26。替代地,凸緣112可按需要界定第二擋止部件42。保持部件36可經組態以鄰接支撐殼體24之第二表面110,但被防止實體地接觸第一表面108。當保持部件36固定至模組殼體30時,沿著縱向方向L自第一擋止部件40至第二擋止部件42之第一長度可稍微大於框架26沿著縱向方向L之總長度。支撐殼體24(尤其係框架26,更特別係界定孔隙28的框架26之內表面)與模組本體32之外表面之間的鄰接,可限制模組本體32相對於支撐殼體24及基板62中之任一者或兩者在側向方向A及橫向方向T中之每一者上的移動。支撐殼體可完全不含延伸至內表面中之凹部及凹槽。因此,在一個實例中,模組殼體30及保持部件36皆不安放於框架26之凹部或凹槽中。
現在參看圖7A至圖9B,且如上文所描述,保持部件36、模組殼體30及對準殼體65可全部經組態以支撐RF纜線連接器34。詳言之,模組殼體30界定至少一個模組殼體通道44,諸如沿著縱向方向L延伸通過模組本體32之複數個模組殼體通道44。模組殼體通道44經組態以收納電纜線連接器34。類似地,保持部件36可界定延伸通過保持本體60之複數個保持部件通道46。通道46可沿著縱向方向L與模組殼體30之通道44對準。又類似地,對準殼體65可界定沿著縱向方向L延伸通過其之複數個通道67。通道67可沿著縱向方向L與保持部件36之通道46及模組殼體30之通道44對準。因此,RF纜線連接器34延伸通過保持部件通道46、模組殼體通道44及對準殼體65之通道67中之各別對準者。RF纜線連接器34之配對末端可延伸通過對準殼體65之通道67,並進入由護罩66界定之空隙中。在一個實例中,RF纜線連接器34之配對末端48不在前向方向上延伸經過護罩66。
RF纜線連接器34可按需要以任何適合的方式被保持。舉例而言,在一個實例中,模組殼體通道44可為階梯形以便界定肩部45。RF纜線連接器34界定包括一個或多個向外突出彈簧觸片47之RF纜線連接器殼體39。彈簧觸片47可係彈性可撓性的。隨著電纜線連接器34在前向方向上插入至模組殼體通道44中,彈簧觸片47在其沿著界定通道44的模組殼體30之內表面跨置時自初始位置向內撓曲,且因此亦界定肩部45。因為彈簧觸片47係彈性的,所以其經偏置以朝向初始位置向外移動。因此,當彈簧觸片隨著RF纜線連接器34在前向方向上行進通過模組殼體通道44而行進經過肩部45時,彈簧觸片47沿著縱向方向L向外撓曲至與肩部45對準之位置。因此,彈簧觸片47與肩部45之間的鄰接防止RF纜線連接器34沿著後向方向退回。因此可以說RF纜線連接器34可搭扣配合於模組殼體30中。RF纜線連接器殼體39可進一步包括可鄰接保持部件36之後向對向表面的後部鄰接部件43。因此,鄰接部件43與保持部件36之間的鄰接防止RF纜線連接器34在前向方向上之移動。在使用期間,RF纜線連接器34可插入至模組殼體通道44中直至鄰接部件43鄰接保持部件36,此時彈簧觸片47已以上文所描述之方式行進經過肩部45。因此,彈簧觸片47與肩部45之鄰接及鄰接部件43與保持部件36之鄰接防止RF纜線連接器34沿著縱向方向L相對於接觸保持組件79之移動,該接觸保持組件可由模組殼體30及保持部件36界定。在其他實例中,RF纜線連接器34之鄰接部件43可鄰接模組殼體30之後部對向表面,以防止RF纜線連接器34沿著縱向方向L移動。因此應瞭解,模組殼體30之移動引起RF纜線連接器34、對準殼體65及保持部件36之對應移動,RF纜線連接器34、對準殼體65及保持部件36全部相對於在垂直於縱向方向L之所有方向上、相對於彼此之相對移動而固定在一起。
當需要自浮接連接器支撐組件81移除RF纜線連接器34時,對準殼體65可自模組殼體30移除。詳言之,緊固件可被移除,且對準殼體接著可被移除,此曝露彈簧觸片47。因此,移除儀器可後向插入以向內並與肩部45未對準地偏轉彈簧觸片47,藉此移除防止RF纜線連接器34在後向方向上之退回的鄰接。後向力接著可相對於模組殼體30施加至RF纜線連接器34,此引起RF纜線連接器被移除。雖然肩部45可由如上文所描述之模組殼體30界定,但肩部45可替代地按需要由對準殼體65或保持部件36界定。另外,雖然RF纜線接點34經組態以在前向方向上插入並在後向方向上移除,但應瞭解,RF纜線接點34可替代地經組態以在後向方向上插入並在前向方向上移除。
RF纜線連接器34可界定安裝末端49,安裝末端49經組態以緊固至電纜線58或經替代組態傳輸線之電導體,藉此將電纜線58或經替代組態傳輸線置放成與RF纜線連接器34之配對末端48進行電連通。RF纜線連接器可界定銷56,銷56在經組態以與托架52之互補RF纜線連接器55之電接點配對的配對末端48處,藉此將互補RF纜線連接器55及背板50置放成與電纜線或經替代組態傳輸線進行電連通。當經組態為終止在基板62處之傳輸線時,可將基板62置放成與互補RF纜線連接器55及背板50進行電連通。
亦參看圖10A至圖10B,銷56可在初始位置中由套筒59環繞。套筒59可在後向方向上自初始位置移位以便曝露銷56,銷56接著在前向方向上相對於套筒59延伸。在使用期間,隨著RF纜線連接器34與托架52之互補RF纜線連接器55配對,套筒59可在後向方向上移位。RF纜線連接器34可包括將彈簧力施加至銷56之彈簧部件61,該彈簧力在前向方向上使該銷偏置。因此,銷56可抵抗彈簧力在後向方向上移動。
雖然浮接連接器支撐組件81可如上文所描述在各別一個或多個通道44中支撐一個或多個RF纜線連接器34,但應瞭解,通道44中之一者或多者可替代地或另外以上文關於RF纜線連接器34所描述之方式支撐光學連接器78中之各別一者或多者。因此,應瞭解,通道44中之至少一些直至全部保持延伸通過模組殼體30之對應電纜線連接器34。替代地或另外,通道44中之至少一些直至全部保持延伸通過模組殼體30之對應光學連接器78。因此,一個或多個RF纜線連接器34及一個或多個光學連接器78可由共同浮接連接器支撐組件81以上文關於RF纜線連接器34所描述之方式支撐。結果,共同殼體可支撐各自包括介電殼體及由介電殼體支撐之傳輸線的至少一個光學連接器78及至少一個RF纜線連接器34。至少一個光學連接器78及至少一個RF纜線連接器34因此可以關於RF纜線連接器34所描述之方式浮接。詳言之,支撐或以其他方式含有至少一個光學連接器78及至少一個RF纜線連接器34之共同殼體可以上文所描述之方式浮接。就此而言,共同殼體可由模組殼體30界定。因此,RF纜線連接器及光學連接器78可皆相對於共同支撐殼體24及底層基板62浮接。應瞭解,因為RF纜線連接器及光學連接器78可延伸通過模組殼體30,且模組殼體30延伸通過支撐殼體24,所以可以說RF纜線連接器及光學連接器78延伸通過共同支撐殼體24。以其他方式陳述,共同支撐殼體24可含有RF纜線連接器34及光學連接器78中之每一者。通道44可具有經組態以收納實質上相等大小之連接器的實質上相同直徑。替代地,通道44中之一些相較於通道44之至少一個其他者可具有不同的直徑,使得通道44經組態以收納不同大小之連接器。應瞭解,RF纜線連接器34及光學連接器78可在其延伸通過通道44的部位處在垂直於縱向方向L而定向之平面中實質上相同地被設定尺寸,或可以不同方式被設定尺寸。
現在參看圖11A至圖11D,光學纜線組件76且因此資料通訊系統20可由基板支撐,且可包括光學連接器78、支撐部件84、複數個光學纜線90或替代光學傳輸線及偏置部件92。光學連接器78界定經組態以與托架52之互補光學連接器77配對的配對末端80。光學連接器78之配對末端80可鄰近電纜線連接器34中之至少一者的配對末端48而安置,意謂沒有其他連接器安置於配對末端80與配對末端48之間。
光學連接器78支撐在前向方向上自光學連接器78向外延伸之至少一個對準部件82。支撐部件84可具有支撐本體86,及在前向方向上自支撐本體86延伸之至少一個閂鎖部件88。光學纜線90可延伸通過支撐部件84並終止在光學連接器78處,使得光學纜線90與配對末端80進行光學通訊。偏置部件92可自光學連接器78延伸至支撐部件84,以便在前向方向上偏置光學連接器78。偏置部件92可允許光學連接器78相對於支撐部件84沿著自包括前向方向、及與前向方向對峙之後向方向的縱向方向L偏移之方向的彈性移動。光學組件76可包括經組態以收納光學纜線90之光學殼體96。詳言之,光學纜線90可在前向方向上傳遞通過偏置部件92及通過光學殼體96,並進入光學連接器78中。閂鎖部件88可自支撐本體86懸挑。
在一個實例中,光學連接器78可支撐沿著橫向方向T彼此隔開之第一及第二對準部件82。閂鎖部件88可為在包括縱向方向L及側向方向A之平面中之卡鉤或倒鉤91。光學連接器78可進一步包括對準支撐殼體94,使得對準部件82緊固在對準支撐殼體94中。光學連接器78可進一步包括安置於對準支撐殼體94之前向的套筒93。偏置部件92可抵靠對準支撐殼體94及支撐部件84而安放。在一個實例中,偏置部件92可經組態為螺旋彈簧,但可按需要經組態為任何合適的替代偏置部件。光學組件76可進一步包括光學殼體96,光學殼體96經組態以收納支撐部件84,使得支撐部件84相對於光學殼體96之相對移動而固定。支撐部件84可安裝至基板62。因為支撐殼體24亦安裝至基板62,所以基板62可被稱作共同基板。
閂鎖部件88且尤其係卡鉤或倒鉤91接合光學殼體96之互補閂鎖部件98,以抵抗支撐部件84相對於光學殼體96在後向方向上之退回。詳言之,當支撐部件84插入至光學殼體96中時,閂鎖部件88可接合互補閂鎖部件98。光學連接器78可接合通訊模組64之擋止結構99,以便防止光學連接器78在前向方向上之進一步移動。因此,當支撐部件84插入至光學殼體96中時,支撐部件94壓縮偏置部件92,使得偏置部件92提供抵抗光學連接器78之前向偏置力。在一個實例中,閂鎖部件88可經組態為安置於光學殼體96內部之第一或頂部閂鎖部件88a。詳言之,光學殼體96可包括覆蓋頂部閂鎖部件88a之頂壁102。頂部閂鎖部件88a因此可相對於橫向方向T安置於底層基板62與頂壁102之間。光學殼體95可界定在沿著橫向方向T與頂部閂鎖部件88a對準之部位處延伸通過頂壁102的頂部孔隙103a。在一個實例中,頂部互補閂鎖部件98a可部分地界定頂部孔隙103a,或以其他方式安置於頂部孔隙103a中或與頂部孔隙103a對準。因此,當需要自光學殼體96移除支撐部件84時,工具可插入至頂部孔隙103a中以將頂部閂鎖部件88與頂部互補閂鎖部件98a脫離。
支撐部件84之至少一個閂鎖部件88可進一步包括沿著該橫向方向T與該頂部閂鎖部件88a對峙的第二或底部閂鎖部件88b。底部閂鎖部件88b可與頂部閂鎖部件88a實質上相同地被設定大小及成形。底部閂鎖部件88b可安置於光學殼體96內部。光學殼體96可進一步包括與頂壁102對峙之底壁100,使得底壁100在底部閂鎖部件88b下方延伸。光學殼體96可界定沿著橫向方向T與底部閂鎖部件88對準延伸通過底壁100的底部孔隙103b。底部互補閂鎖部件98b可部分地界定底部孔隙103b,或以其他方式安置於底部孔隙103b中或與底部孔隙103b對準。因此,當需要自光學殼體96移除支撐部件84時,工具可插入至底部孔隙103b中以將底部閂鎖部件88b與底部互補閂鎖部件98b脫離。頂部孔隙103a及底部孔隙103b可在垂直於橫向方向T定向之各別平面中,經設定大小分別小於頂部閂鎖部件88a及底部閂鎖部件88b中之任一者或每一者。應瞭解,通訊模組64可包括複數個光學纜線組件76,其中光學纜線組件中之每一者之支撐部件84由各別光學殼體96支撐。
應瞭解,諸圖中所展示之實例之繪示及描述係僅出於例示性目的,且不應被視為限制本揭示內容。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應瞭解,本揭示內容涵蓋各種具體實例。諸如上方及下方之術語係相對於諸圖中所描述之各種元件之定向且無需描述最終產品中之元件之定向。另外,應理解,上文關於上述具體實例所描述之概念可單獨地或與其他上述具體實例中之任一者組合地使用。應進一步瞭解,上文關於一個所繪示具體實例所描述之各種替代具體實例可應用於如本文中所描述之所有具體實例,除非另有指示。
18:資料通訊組件 20:資料通訊系統 22:RF連接器組件 24:支撐殼體 26:框架 28:孔隙 30:模組殼體 31:殼體本體 32:模組本體 33:軌道 34:RF纜線連接器 36:保持部件 38:凸緣 39:RF纜線連接器殼體 40:第一擋止部件 42:第二擋止部件 43:鄰接部件 44:模組殼體通道 45:肩部 46:保持部件通道 47:向外突出彈簧觸片 48:配對末端 50:背板 51:通道 52:托架 53:托架殼體 55:互補纜線連接器 56:銷 57:互補RF連接器組件 58:電纜線 59:套筒 60:保持本體 62:模組基板 64:通訊模組 65:對準殼體 66:護罩 67:通道 68:電連接器 69:互補電連接器 70:連接器殼體 72:電接點 74:配對末端 75:配對介面 76:光學組件 77:光學連接器 78:光學連接器 79:接觸保持組件 80:配對末端 81:浮接連接器支撐組件 82:對準部件 83:銷 84:支撐部件 85:對準部件 86:支撐本體 88:閂鎖部件 88a:第一或頂部閂鎖部件 88b:第二或底部閂鎖部件 89:插口 90:電纜線/光學纜線 91:卡鉤或倒鉤 92:偏置部件 93:套筒 94:對準支撐殼體 96:光學殼體 98:互補閂鎖部件 98a:頂部互補閂鎖部件 98b:底部互補閂鎖部件 99:擋止結構 100:底壁 102:頂壁 103:孔隙 103a:頂部孔隙 103b:底部孔隙 106:緊固件 107:緊固件 108:第一或前表面 110:第二表面 112:凸緣 A:側向方向 A-A:剖面線 B-B:剖面線 T:橫向方向 L:縱向方向
以下實施方式在結合所附圖式進行研讀時將得到更好地理解,其中在圖式中出於繪示之目的而展示實例具體實例。然而,應理解,本揭示內容並不限於所展示之精確配置及手段。在圖式中:
[圖1]為包括托架及插入至托架中之複數個通訊模組之資料通訊組件的立體圖;
[圖2A]為圖1之通訊模組的前正視圖,其被展示為包括根據一個實例而建構之資料通訊系統;
[圖2B]為圖2A之通訊模組的立體圖;
[圖2C]為圖2A之通訊模組的側正視圖
[圖3]為圖2A之通訊模組之模組基板及被展示為安裝至模組基板之資料通訊系統的立體圖,其中資料通訊系統被展示為包括電連接器;
[圖4A]為圖3之模組之視圖的後立體圖,但將資料通訊系統展示為進一步包括RF連接器組件及光學組件,且被展示為經對準以與托架中之背板配對,其中托架包括全部安裝至背板之互補電連接器、互補RF連接器組件及互補光學連接器;
[圖4B]為圖4A之通訊模組的後正視圖;
[圖4C]為圖4B之通訊模組的後正視圖,但展示以另一實例而建構之RF連接器組件;
[圖5A]為在一個實例中被展示為安裝至基板之通訊模組之資料通訊系統的前正視圖,其中資料通訊系統包括電連接器及包括複數個光學連接器之光學組件;
[圖5B]為被展示為安裝至基板的圖5A之資料通訊系統的立體圖;
[圖5C]為根據一個實例的圖1中所繪示之托架之背板以及複數個互補通訊裝置的立體圖,複數個互補通訊裝置包括被展示為安裝至背板、且經組態以與圖5A之資料通訊系統配對的互補電連接器及互補光學連接器;
[圖5D]為圖5A之通訊模組之資料通訊系統的前正視圖,但展示在另一實例中包括不同數目個光學連接器之光學組件;
[圖6A]為包括RF纜線連接器組件之托架之一部分的後正視圖;
[圖6B]為托架之背板的前正視圖,包括經組態以與圖6A之RF纜線連接器組件配對的互補RF纜線連接器組件;
[圖7A]為RF纜線連接器組件之一部分的分解立體圖;
[圖7B]為圖7A中所繪示之RF纜線連接器組件之部分的截面側正視圖;
[圖7C]為包括安裝至圖7B之RF纜線連接器組件之電RF纜線之資料通訊系統的截面側正視圖;
[圖8A]為圖7A之RF纜線連接器組件之保持部件的前正視圖;
[圖8B]為圖7A之RF纜線連接器組件之支撐殼體的前正視圖;
[圖8C]為圖7A之RF纜線連接器組件之模組殼體的前正視圖;
[圖8D]為沿著剖面線A-A截取的圖8C之模組殼體的截面側正視圖;
[圖8E]為沿著剖面線B-B截取的圖8C之模組殼體的截面側正視圖;
[圖8F]為圖7A之RF纜線連接器組件之對準殼體的前正視圖;
[圖9A]為經組態以由圖8C之模組殼體支撐之纜線連接器的側正視圖;
[圖9B]為RF纜線連接器組件之一部分的側正視圖,其展示圖9A之纜線連接器插入於圖8C之模組殼體中;
[圖10A]為資料通訊系統之一部分的俯視平面圖,包括電纜線連接器及光學纜線連接器;
[圖10B]為圖10A之資料通訊系統之放大部分;
[圖11A]為如圖5B中所展示之托架之光學組件之一部分的立體圖;
[圖11B]為圖11A中展示之光學組件之光學連接器之光學殼體的立體圖;
[圖11C]為圖11B之光學殼體的另一立體圖;且
[圖11D]為圖11A之光學連接器的立體圖。
62:模組基板
64:通訊模組
68:電連接器
70:連接器殼體
72:電接點
74:配對末端
75:配對介面
A:側向方向
T:橫向方向

Claims (84)

  1. 一種資料通訊系統,其包含: 一支撐殼體,其界定一框架及沿著一縱向方向延伸通過該框架之一孔隙; 一模組殼體,其界定經設定大小以收納在該孔隙中之一模組本體,其中該模組殼體支撐至少一個電纜線連接器; 一保持部件,其經組態以附接至該模組殼體,使得在該模組本體安置於該孔隙中時該保持部件與該模組殼體協作以便俘獲該支撐殼體, 其中該模組本體在垂直於該縱向方向而定向之一平面中小於該孔隙,使得該模組殼體可沿著垂直於該縱向方向而定向之一側向方向、及垂直於該縱向方向及該側向方向中之每一者而定向之一橫向方向中的至少一者,在該框架內部相對於該支撐殼體移動,且 其中該模組殼體相對於該支撐殼體之移動,對應地移動由該模組殼體支撐之該電纜線連接器。
  2. 如請求項1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孔隙沿著其通過該支撐殼體之長度之一整體相對於垂直於該縱向方向之一平面具有一實質上恆定大小。
  3.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模組殼體在一前向方向上鄰近該保持部件,且該模組殼體界定沿著該縱向方向與該框架對準之一擋止部件。
  4. 如請求項3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模組殼體包括一凸緣,該凸緣自該模組本體沿著垂直於該縱向方向之至少一個方向向外突出,使得該模組殼體沿著該至少一個方向被設定大小為大於該孔隙,以便鄰接該框架之一前表面。
  5. 如請求項4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模組本體之至少一部分在與該前向方向對峙之一後向方向上自該凸緣延伸。
  6. 如請求項4至5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凸緣沿著該模組本體之一整個周邊相對於垂直於該縱向方向而定向之一平面延伸。
  7. 如請求項3至6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保持部件界定一第二擋止部件,該第二擋止部件沿著該縱向方向與該框架對準,使得該框架安置於該第一擋止部件與第二擋止部件之間。
  8. 如請求項7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自該第一擋止部件至該第二擋止部件之一第一長度大於安置於該第一擋止部件與該第二擋止部件之間的該框架之一框架長度,其中該第一長度及該框架長度係沿著該縱向方向而量測。
  9.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孔隙經設定大小為在該側向方向及該橫向方向中之每一者上是大於收納在該孔隙中的該模組本體之至少一部分,使得該模組本體可在該側向方向及該橫向方向中之每一者上相對於該支撐殼體移動。
  10. 如請求項9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框架與該模組本體之間的鄰接限制該模組本體相對於該支撐殼體在該側向方向及該橫向方向中之每一者上的移動。
  11. 如請求項9至10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孔隙經設定大小為在該側向方向及該橫向方向中之每一者上大於該模組本體之一整體。
  12.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模組殼體界定沿著該縱向方向延伸通過其之至少一個模組殼體通道,該至少一個模組殼體通道經組態以收納該電纜線連接器。
  13.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電纜線連接器界定經組態以與安裝於經安置在一托架中之一背板中之一互補電纜線連接器配對的一配對末端,且該模組殼體之移動引起該配對末端之對應移動。
  14.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進一步包含該至少一個電纜線連接器。
  15.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模組殼體支撐複數個電纜線連接器,使得該模組殼體在該側向方向上及在該橫向方向上之移動,對應地移動該些電纜線連接器。
  16. 如請求項15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模組殼體界定延伸通過該模組本體之複數個通道,其中該些通道中之至少一些保持延伸通過該模組殼體之對應電纜線連接器。
  17. 如請求項16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些電纜線連接器搭扣配合於該模組殼體中。
  18. 如請求項15至17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些電纜線連接器中之每一者界定安裝至一對應電纜線之一安裝末端,及包含一銷及環繞該銷之一套筒的一配對末端,其中該銷可抵抗一彈簧力在與一前向方向對峙之一後向方向上移動,其中該模組殼體在該前向方向上鄰近該保持部件。
  19. 如請求項15至18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些電纜線連接器相對於在垂直於該縱向方向之所有方向上該模組殼體之相對移動實質上固定。
  20.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進一步包含複數個電纜線,該複數個電纜線安裝至該些電纜線連接器中之各別者,使得該些電纜線連接器之配對末端在一前向方向上與該些電纜線隔開,其中該模組殼體在該前向方向上鄰近該保持部件。
  21. 如請求項16至20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保持部件界定一保持本體及複數個保持部件通道,該複數個保持部件通道沿著該縱向方向與該模組殼體之該些通道對準地延伸通過該保持本體,使得該些電纜線連接器延伸通過該些保持部件通道中之一者及該保持部件之該些通道中之一對準者。
  22. 如請求項15至21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進一步包含安裝至該些電纜線連接器之各別者的複數個電纜線。
  23. 如請求項22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些纜線連接器為同軸RF纜線。
  24.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支撐殼體安裝至可插接至一托架中之一模組中之一模組基板。
  25. 如請求項24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模組基板包含一印刷電路板。
  26.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進一步包含耦接至該模組殼體之一對準殼體,其中該對準殼體經組態以提供與待與由該模組殼體支撐之該電纜線連接器配對之一互補電纜線連接器之對準。
  27. 如請求項26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對準殼體包含一護罩,該護罩經組態以收納支撐該互補電纜線連接器之一互補裝置。
  28.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包含一電絕緣連接器殼體及由該連接器殼體支撐之複數個電接點,其中該些電接點界定安裝末端,及鄰近該電纜線連接器之一配對末端而安置的配對末端, 其中該電連接器經組態以與安裝至一托架之一背板的一互補電連接器配對。
  29. 如請求項28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支撐殼體安裝至該模組中之該基板。
  30.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模組殼體自由浮接。
  31. 如前述請求項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進一步包含由一基板支撐之一光學纜線組件,該光學纜線組件包含: 一光學連接器,其界定一配對末端,其中該光學連接器支撐在一前向方向上自該光學連接器向外延伸之至少一個對準部件; 一支撐部件,其具有一支撐本體及在該前向方向上自該支撐本體懸挑之至少一個閂鎖部件; 複數個光纖,其延伸通過該支撐部件並終止在該光學連接器處,使得該些光纖與該配對末端進行光學通訊; 一偏置部件,其自該光學連接器延伸至該支撐部件,以便在該前向方向上偏置該光學連接器,其中該偏置部件允許該光學連接器相對於該支撐部件沿著自一縱向方向偏移之一方向的彈性移動,該方向包括該前向方向及與該前向方向對峙之一後向方向。
  32. 如請求項31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光學連接器支撐沿著一橫向方向彼此隔開之第一對準部件及第二對準部件,且該閂鎖部件在包括該縱向方向及垂直於該縱向方向及該橫向方向中之每一者之一側向方向的一平面中界定一卡鉤。
  33. 如請求項31至32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光學連接器之該配對末端鄰近該電纜線連接器之一配對末端而安置。
  34. 如請求項31至33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光學連接器包含一套筒及一對準殼體,其中該套筒安置於該對準殼體前向,且該些對準部件緊固於該對準殼體中。
  35. 如請求項34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偏置部件抵靠該對準殼體及該支撐部件而安放。
  36. 如請求項31至35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偏置部件包含一螺旋彈簧。
  37. 如請求項31至36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進一步包含一光學殼體,該光學殼體經組態以收納該支撐部件,使得該支撐部件相對於該光學殼體之相對移動而固定。
  38. 如請求項37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閂鎖部件接合該光學殼體之一互補閂鎖部件,以抵抗該支撐部件相對於該光學殼體在該後向方向上之退回。
  39. 如請求項38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閂鎖部件安置於該光學殼體內部。
  40. 如請求項39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光學殼體包含覆蓋該閂鎖部件之一頂壁。
  41. 如請求項40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光學殼體界定沿著該橫向方向與該閂鎖部件對準地通過該頂壁之一頂部孔隙。
  42. 如請求項39至41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閂鎖為一頂部閂鎖,且該支撐部件進一步包含沿著該橫向方向與該頂部閂鎖對峙之一底部閂鎖,其中該底部閂鎖與該頂部閂鎖實質上相同地被設定大小及成形。
  43. 如請求項42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底部閂鎖安置於該光學殼體內部。
  44. 如請求項43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光學殼體進一步包含與該頂壁對峙之一底壁,使得該底壁在該底部閂鎖下方延伸。
  45. 如請求項44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光學殼體界定沿著該橫向方向與該底部閂鎖部件對準地通過該底壁之一底部孔隙。
  46. 如請求項45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頂部孔隙及該底部孔隙在垂直於該橫向方向而定向之各別平面中分別經設定大小為小於該頂部閂鎖部件及該底部閂鎖部件。
  47. 如請求項31至46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支撐殼體及該支撐部件安裝至經組態以插接至一模組中之一托架之一共同基板。
  48. 如請求項31至46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進一步包含複數個光學纜線組件,其中該些光學纜線組件中之每一者之該支撐部件由一共同對準殼體支撐。
  49. 一種資料通訊組件,其包含: 如請求項31至48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及 安置於一托架中之一背板,及安裝至該背板之一托架光學連接器,其中該資料通訊系統安置於可插接至該托架中之一模組中,使得該資料通訊系統之該光學連接器沿著該縱向方向與該托架光學連接器配對。
  50. 如請求項49之資料通訊組件,其中該資料通訊系統之該電纜線連接器在相對於該縱向方向偏移之一方向上浮接。
  51. 如請求項49至50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組件,其進一步包含如請求項1至25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其中該模組可插接至該托架中,使得該資料通訊系統之該電纜線連接器沿著該縱向方向與該托架電纜線連接器配對。
  52. 如請求項51之資料通訊組件,其中該資料通訊系統之該電纜線連接器在相對於該縱向方向偏移之一方向上浮接。
  53. 一種資料通訊組件,其包含: 如請求項1至30中任一項之資料通訊系統;及 安置於一托架中之一背板,及安裝至該背板之一互補電纜線連接器,其中該資料通訊系統安置於可插接至該托架中之一模組中,使得該資料通訊系統之該電纜線連接器沿著該縱向方向與該互補電纜線連接器配對。
  54. 如請求項53之資料通訊組件,其中該資料通訊系統之該電纜線連接器在相對於該縱向方向偏移之一方向上浮接。
  55. 一種光學纜線組件,其包含: 一光學連接器,其界定一配對末端,其中該光學連接器支撐在一前向方向上自該光學連接器向外延伸之至少一個對準部件; 一支撐部件,其具有一支撐本體及在該前向方向上自該支撐本體懸挑之至少一個閂鎖部件; 複數個光纖,其延伸通過該支撐部件並終止在該光學連接器處,使得該些光纖與該配對末端進行光學通訊; 一偏置部件,其自該光學連接器延伸至該支撐部件,以便在該前向方向上偏置該光學連接器,其中該偏置部件允許該光學連接器相對於該支撐部件沿著自一縱向方向偏移之一方向的彈性移動,該方向包括該前向方向及與該前向方向對峙之一後向方向。
  56. 如請求項55之光學纜線組件,其中該光學連接器支撐沿著一橫向方向彼此隔開之第一對準部件及第二對準部件,且該閂鎖部件在包括該縱向方向及垂直於該縱向方向及該橫向方向中之每一者之一側向方向的一平面中界定一卡鉤。
  57. 如請求項55至56中任一項之光學纜線組件,其中該光學連接器之該配對末端鄰近該電纜線連接器之一配對末端而安置。
  58. 如請求項55至57中任一項之光學纜線組件,其中該光學連接器包含一套筒及一對準殼體,其中該套筒安置於該對準殼體前向,且該些對準部件緊固於該對準殼體中。
  59. 如請求項58之光學纜線組件,其中該偏置部件抵靠該對準殼體及該支撐部件而安放。
  60. 如請求項55至59中任一項之光學纜線組件,其中該偏置部件包含一螺旋彈簧。
  61. 如請求項55至60中任一項之光學纜線組件,其進一步包含一光學殼體,該光學殼體經組態以收納該支撐部件,使得該支撐部件相對於該光學殼體之相對移動而固定。
  62. 如請求項61之光學纜線組件,其中該閂鎖部件接合該光學殼體之一互補閂鎖部件,以抵抗該支撐部件相對於該光學殼體在該後向方向上之退回。
  63. 如請求項62之光學纜線組件,其中該閂鎖部件安置於該光學殼體內部。
  64. 如請求項63之光學纜線組件,其中該光學殼體包含覆蓋該閂鎖部件之一頂壁。
  65. 如請求項64之光學纜線組件,其中該光學殼體界定沿著該橫向方向與該閂鎖部件對準地通過該頂壁之一頂部孔隙。
  66. 如請求項63至65中任一項之光學纜線組件,其中該閂鎖為一頂部閂鎖,且該支撐部件進一步包含沿著該橫向方向與該頂部閂鎖對峙之一底部閂鎖,其中該底部閂鎖與該頂部閂鎖實質上相同地被設定大小及成形。
  67. 如請求項66之光學纜線組件,其中該底部閂鎖安置於該光學殼體內部。
  68. 如請求項67之光學纜線組件,其中該光學殼體進一步包含與該頂壁對峙之一底壁,使得該底壁在該底部閂鎖下方延伸。
  69. 如請求項68之光學纜線組件,其中該光學殼體界定沿著該橫向方向與該底部閂鎖部件對準地通過該底壁之一底部孔隙。
  70. 如請求項69之光學纜線組件,其中該頂部孔隙及該底部孔隙在垂直於該橫向方向而定向之各別平面中,分別經設定大小為小於該頂部閂鎖部件及該底部閂鎖部件。
  71. 如請求項55至70中任一項之光學纜線組件,其中該支撐殼體及該支撐部件安裝至經組態以插接至一模組中之一托架之一共同基板。
  72. 如請求項55至71中任一項之光學纜線組件,其進一步包含複數個光學纜線組件,其中該些光學纜線組件中之每一者之該支撐部件由一共同對準殼體支撐。
  73. 一種RF連接器組件,其包含: 一支撐殼體,其界定一框架及沿著一縱向方向完全延伸通過該框架之一孔隙; 一模組殼體,其經設定大小以收納在該孔隙中,其中該模組殼體支撐至少一個電纜線連接器;及 一保持部件,其經組態以附接至該模組殼體, 其中該模組殼體相對於該框架浮接。
  74. 如請求項73之RF連接器組件,其中該框架之一內表面僅界定該孔隙。
  75. 如請求項73之RF連接器組件,其中該框架之一內表面不含一凹部或凹槽。
  76. 如請求項73至75中任一項之RF連接器組件,其中該框架為一整體單片結構。
  77. 如請求項73至76中任一項之RF連接器組件,其中該模組及該保持部件係可分離的。
  78. 如請求項73至77中任一項之RF連接器組件,其中該模組殼體及該保持部件藉由緊固件實體地連接。
  79. 如請求項73至78中任一項之RF連接器組件,其中該模組殼體及該保持部件不能自該框架移除,直至諸如外部螺紋螺栓及螺釘、搭扣部件及閂鎖之緊固件被釋放,且該保持部件或該模組殼體自該框架被移除。
  80. 如請求項73至79中任一項之RF連接器組件,其中該框架界定一第一表面、與該第一表面隔開並背對該第一表面之一第二表面,且模組殼體界定鄰接該第一表面但不能實體地接觸該第二表面之一模組殼體凸緣。
  81. 如請求項80之RF連接器組件,其中該保持部件鄰接該第二表面,但被防止實體地鄰接該第一表面。
  82. 一種通訊模組,其包含一共同殼體,該共同殼體含有一RF連接器及一光學連接器,該RF連接器及該光學連接器各自包括一各別介電連接器殼體及由該連接器殼體支撐之一傳輸線,其中該RF連接器及該光學連接器各自相對於該共同殼體共同地浮接。
  83. 如請求項82之通訊模組,其中該共同殼體安裝至一底層基板,且該RF連接器及該光學連接器各自相對於該底層基板共同地浮接。
  84. 如請求項82至83中任一項之通訊模組,其中該RF連接器及該光學連接器由一模組殼體支撐,該模組殼體又相對於該共同殼體浮接。
TW110125845A 2020-07-14 2021-07-14 浮接資料通訊模組 TW20222045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51860P 2020-07-14 2020-07-14
US63/051,860 2020-07-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20454A true TW202220454A (zh) 2022-05-16

Family

ID=79554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5845A TW202220454A (zh) 2020-07-14 2021-07-14 浮接資料通訊模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2921A1 (zh)
CN (1) CN116134832A (zh)
TW (1) TW202220454A (zh)
WO (1) WO2022015828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44390B2 (en) * 2005-07-28 2010-06-29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connection assist
JP5776029B2 (ja) * 2011-10-11 2015-09-09 スリオ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WO2013115791A1 (en) * 2012-01-31 2013-08-08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Connector detection
CN109104836A (zh) * 2018-08-15 2018-12-28 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服务器
CN209133790U (zh) * 2018-11-26 2019-07-19 安费诺汽车连接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15828A1 (en) 2022-01-20
CN116134832A (zh) 2023-05-16
US20230262921A1 (en) 2023-08-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79558B2 (en) Interposer assembly
EP0658953B1 (en) Multi-port modular jack assembly
US4998892A (en) Guide pin apparatus for module connector
US7794241B2 (en) Straddle mount connector for pluggable transceiver module
US879499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guidance and latch assembly
KR100666696B1 (ko) 고속 신호 및 데이터 전송용 전자 접속 장치
CN101826674B (zh) 收发机组件的插座连接器
US8556658B2 (en) Receptacle assembly for a pluggable module
US8926339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positioning assembly
US9225087B2 (en) Computer component connector
US10873161B2 (en) Receptacle assembly having cabled receptacle connector
US20080242127A1 (en) Transceiver receptacle assembly
US7785140B2 (en) Modular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opposing contact support members
JP2005196213A (ja) 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組立体
EP1495659A1 (en) Adapter module with retention latch
JPH08265180A (ja) トランシーバモジュール及びレセプタクルアセンブリ
CN111527650B (zh) 印刷电路板(pcb)直接连接器
US11437760B2 (en) Floating coaxial connector with a stabilizing ring at the mating end
US11906801B2 (en) Optical receptacle connector for an optical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1326918A (zh) 竖直通信系统
US20220085548A1 (en) Robust and reliable high spee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EP1120864B1 (en) Connector engaging/disengaging device having carrier plates carrying cable connectors moved by the use of sliders
TW202131770A (zh) 可拆卸之連纜用前面板連接器
TW202220454A (zh) 浮接資料通訊模組
WO2015050948A1 (en) Connector assemb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