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9506A - 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攝取營養量推定方法、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記憶媒體及攝取營養量輸出方法 - Google Patents

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攝取營養量推定方法、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記憶媒體及攝取營養量輸出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9506A
TW202219506A TW110135259A TW110135259A TW202219506A TW 202219506 A TW202219506 A TW 202219506A TW 110135259 A TW110135259 A TW 110135259A TW 110135259 A TW110135259 A TW 110135259A TW 202219506 A TW202219506 A TW 202219506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nutrient intake
intake
nutrient
output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52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鈴木健太
渡辺瑞希
岡山功
佐藤祐輔
中村良次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Toto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Toto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Toto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95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9506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3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local oper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2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 G16H2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ies or health-improving plans, e.g. for handling prescriptions, for steering therapy or for monitoring patient compliance relating to nutrition control, e.g. diet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4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 G16H40/67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administration of healthcare resources or facilities;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the operation of medical equipment or devices for remote oper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HHEALTHCARE INFORMATICS,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R PROCESSING OF MEDICAL OR HEALTHCARE DATA
    • G16H50/0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 G16H50/20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diagnosis, medical simulation or medical data mining;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detecting, monitoring or modelling epidemics or pandemics for computer-aided diagnosis, e.g. based on medical expert syst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15/00Washing or rinsing machines for crockery or tableware
    • A47L15/42Details
    • A47L15/4276Arrangements to detect or remove bad smells or odou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S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S530/00Chemistry: natural resins or derivatives; peptides or proteins; lignins or reaction products thereof
    • Y10S530/859Waste, waste material, refuse or sludge, e.g. effluents, fecal matte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athology (AREA)
  • Medical Treatment And Welfare Office Work (AREA)
  • Bidet-Like Cleaning Device And Other Flush Toilet Accessories (AREA)
  • Measuring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For Diagnosis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實施方式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係具有:感測器,其設置於衛生間空間,對與所述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的排泄相關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及推定手段,其使用推定模型的輸出來推定作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推定攝取營養量,所述推定模型,是依據所述感測器的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而輸出表示推定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資訊;以及輸出手段,其輸出依據所述推定攝取營養量的資訊。

Description

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攝取營養量推定方法、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記憶媒體及攝取營養量輸出方法
本發明所揭示的實施方式,是關於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攝取營養量推定方法、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記憶媒體及攝取營養量輸出方法。
近年來,人們的健康意識提高,透過對健康狀態進行監視(觀察)而確認健康狀態並因應需要來改善生活的必要性也日益提高。從人體排泄出的排泄物可以說是表示人的健康狀態的重要生命體徵,提供了一種使用從排泄物散發的氣味(排便氣體)等資訊來對排泄出該排泄物的人的飲食內容等進行判別的技術(例如,專利文獻1、2)。
此外,目前逐漸究明了從排泄物散發的排便氣體與所攝取的飲食的關係。例如,在進行了均衡良好的飲食的情況下,排便氣體中含有短鏈脂肪酸類(乙酸、丙酸、丁酸)。此外,在進行了碳水化合物(糖類)的過剩攝取的情況下,排便氣體中含有乳酸、琥珀酸、甲酸、以及支鏈脂肪酸(異丁酸、異戊酸)。此外,在進行了蛋白質的過剩攝取的情況下,排便氣體中含有氨氣、酚、以及硫化氫。而且,在進行了脂類的過剩攝取的情況下,排便氣體中含有硫化氫、胺類、膽汁酸、以及來自脂肪便的酸性氣體。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9-74328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平7-274849號公報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
然而,如上所述的系統,未必能夠抑制(減輕)為了觀察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所攝取的營養而對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造成的負擔。
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是必須要有飲食物品的圖像資訊與標籤中所記載的條碼資訊,也就是必須要有與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的排泄相關的資訊以外的資訊,如此會使系統複雜化,並且增加對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造成的負擔。此外,在專利文獻2中也需要人(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進食的進食資訊,同樣地必須要有與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的排泄相關的資訊以外的資訊。因此,在專利文獻1、2中,會給成為營養的觀察對象的人(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造成的負擔較大,故難謂便利性高。因此,理想的是,能觀察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所攝取的營養,而不會對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造成負擔。
有鑒於上述這一點,抑制為了觀察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所攝取的營養而對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造成的負擔將成為技術問題。
本發明所揭示的實施方式,其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夠抑制(減輕)為了觀察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所攝取的營養而對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造成的負擔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攝取營養量推定方法、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記憶媒體以及攝取營養量輸出方法。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
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其特徵在於,具有:感測器,其設置於衛生間空間,對與所述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的排泄相關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及推定手段,其使用推定模型的輸出來推定作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推定攝取營養量,該推定模型,是依據所述感測器的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而輸出表示推定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資訊;以及輸出手段,其輸出依據所述推定攝取營養量的資訊。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是不用使用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的飲食等資訊,而是使用設置於衛生間空間的感測器的輸出值和推定模型來推定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藉此,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是能夠抑制(減輕)為了觀察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攝取的營養而對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造成的負擔。並且,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或是對該使用者的營養進行管理的人員等(以下亦稱為「使用者等」)藉由參照依據所輸出之推定攝取營養量的資訊,而能夠使使用者等掌握使用者的飲食傾向,並能夠有助於攝取營養的改善。
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還具備記憶手段,其記憶作為由所述使用者設為目標之營養攝取量的營養攝取目標量;所述輸出手段,是用以輸出所述營養攝取目標量和所述推定攝取營養量。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是藉由輸出依據目標營養量的資訊和依據現狀之營養量的資訊雙方,能夠使使用者等認知到目標營養與現狀的營養知關係。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藉由顯示目標營養量與現狀的營養量雙方,能夠將目標營養量與現狀的營養量知關係視覺化。藉此,使用者等能針對使用者的攝取營養將目標與現實進行比較,而能掌握現實與目標之差距,有助於攝取營養的改善。
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還具備:記憶手段,其記憶作為由所述使用者設為目標之營養攝取量的營養攝取目標量;所述輸出手段,其輸出所述營養攝取目標量與所述推定攝取營養量的差異。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是藉由輸出由使用者設為目標的營養攝取目標量與推定攝取營養量的差異,能夠使使用者等掌握現實與目標之差距,有助於攝取營養的改善。
在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中,輸出手段,是顯示依據所述營養攝取目標量與所述推定攝取營養量之差異的推薦資訊。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是藉由顯示依據由使用者設為目標的營養攝取目標量與推定攝取營養量之差異的推薦資訊,而能夠使使用者等掌握根據推薦資訊應該要如何改善攝取營養,並能夠有助於攝取營養的改善。
在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中,記憶於所述記憶手段的營養攝取目標量,是依據所述使用者的選擇、或是與所述使用者相關的資訊來設定。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等,是能夠配合使用者的狀況來設定適切的目標值。如此地,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是能夠抑制(減輕)為了觀察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攝取的營養而對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造成的負擔。
在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中,所述推定手段,是將作為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平衡狀態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推定為所述推定攝取營養量;所述輸出手段,是輸出依據所述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資訊。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使用者等,是藉由參照所輸出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而能夠使使用者等掌握使用者的飲食傾向,並能夠有助於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改善。
在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中,所述推定手段,是將作為使用者所攝取之特定營養素之量的推定攝取特定營養量,推定為所述推定攝取營養量;所述輸出手段,是輸出依據所述推定攝取特定營養量的資訊。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使用者等,是藉由參照依據所輸出之特定營養素的量的推定攝取特定營養量的資訊,而能夠使使用者等掌握特定營養素的量的攝取狀況,並能夠有助於與特定營養素的量相關之攝取的改善。
在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中,所述輸出手段,是以圖表顯示從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中選出之至少兩種營養素的平衡狀態。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藉由以圖表顯示營養素的平衡狀態,能夠在視覺上對使用者等提示營養平衡狀態。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是著眼於至少兩種營養素,並且能夠在視覺上顯示營養平衡狀態。藉此,使用者等能直觀地掌握營養平衡狀態。
在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中,所述感測器,是設置於所述衛生間空間的便座或大便器。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藉由在容易對排便氣體等的排泄氣味進行檢測的場所進行配置,能夠提高感測精度。
在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中,所述推定手段,是經由電通信線路與所述輸出手段可通信地連接;從所述推定手段向所述輸出手段的資訊傳遞,是透過所述電通信線路而進行。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能夠任意配置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等推定手段和使用者終端等輸出手段,能夠實現靈活的系統構成。
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還具備:認證手段,其對所述使用者進行認證。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能夠藉由個人認證來保護個人資訊。此外,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是藉由對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進行認證,而能夠將收集到的排泄氣味與作為產生該排泄氣味之主體的使用者相對應地進行管理。
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還具有:發送手段,其藉由電通信線路將所述推定攝取營養量的資料發送至終端裝置。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能夠將資訊顯示於更容易觀察的場所、或是能夠將資訊傳遞給在健康管理上必須知悉之有卓見專業者的手邊。
在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中,所述排泄氣味,是包括所述使用者所排泄的大便、小便、以及氣體之中的至少一種的氣味。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能夠利用使用者所排泄的大便、小便、以及氣體等之各種氣味,來推定使用者的攝取營養量。
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感測工序,其藉由設置於衛生間空間的感測器,對與所述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的排泄相關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及推定工序,其使用推定模型的輸出來推定作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推定攝取營養量,該推定模型,是依據所述感測器的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而輸出表示推定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資訊;以及輸出工序,其輸出依據所述推定攝取營養量的資訊。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方法,是不用使用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的飲食等資訊,而是使用設置於衛生間空間之感測器的輸出值和推定模型來推定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藉此,攝取營養量推定方法,是能夠抑制(減輕)為了觀察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攝取的營養而對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造成的負擔。並且,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等藉由參照依據所輸出之推定攝取營養量的資訊,能夠使使用者等掌握使用者的飲食傾向,並能夠有助於攝取營養的改善。
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取得部,其取得藉由設置於衛生間空間的感測器對與所述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的排泄相關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所輸出的輸出值;以及推定部,其使用推定模型的輸出來推定作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推定攝取營養量,該推定模型,是依據所述感測器的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而輸出表示推定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資訊。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是不用使用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的飲食等資訊,而是使用設置於衛生間空間之感測器的輸出值和推定模型來推定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藉此,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是能夠抑制(減輕)為了觀察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攝取的營養而對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造成的負擔。並且,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是藉由將依據推定出的推定攝取營養量的資訊提供給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等,而能夠使使用者等掌握使用者的飲食傾向,並能夠有助於攝取營養的改善。
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方法,是由電腦執行的攝取營養量推定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取得工序,其取得藉由設置於衛生間空間的感測器對與所述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的排泄相關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所輸出的輸出值;以及推定工序,其使用推定模型的輸出來推定作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推定攝取營養量,該推定模型,是依據所述感測器的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而輸出表示推定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資訊。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推定方法,是不用使用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的飲食等資訊,而是使用設置於衛生間空間之感測器的輸出值和推定模型來推定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藉此,攝取營養量推定方法,是能夠抑制(減輕)為了觀察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攝取的營養而對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造成的負擔。並且,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等,是藉由參照攝取營養量推定值,而能夠使使用者等掌握使用者的飲食傾向,並能夠有助於攝取營養的改善。
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記憶媒體,是非暫時性地記錄有程式之電腦可讀取的記憶媒體,所述程式,是用於取得:依據使用推定模型的輸出所推定出之使用者的攝取營養量的資訊、以及依據作為由所述使用者設為目標之營養攝取量的營養攝取目標量的資訊,該推定模型,是藉由設置於衛生間空間的感測器對與所述衛生間空間的所述使用者的排泄相關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並依據所述感測器所輸出的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而輸出表示推定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資訊;並將依據所述營養攝取目標量的資訊與依據所述攝取營養量的資訊一同輸出。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記憶媒體,是藉由所記錄的程式(輸出程式),將依據由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設為目標的營養攝取量的資訊與依據推定出之使用者的營養攝取量的資訊一同輸出,藉此可以使使用者能夠簡單地將自身的目標與現狀進行比較。如此地,記憶媒體,能夠抑制(減輕)為了觀察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攝取的營養而對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造成的負擔。
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輸出方法,是由電腦執行的攝取營養量輸出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取得工序,其取得:依據使用推定模型的輸出所推定出之使用者的攝取營養量的資訊、以及依據作為由所述使用者設為目標之營養攝取量的營養攝取目標量的資訊,該推定模型,是藉由設置於衛生間空間的感測器對與所述衛生間空間的所述使用者的排泄相關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並依據所述感測器所輸出的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而輸出表示推定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資訊;以及輸出工序,是將依據所述營養攝取目標量的資訊與依據所述攝取營養量的資訊一同輸出。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的攝取營養量輸出方法,將依據由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設為目標之營養攝取量的資訊與依據推定出之使用者的營養攝取量的資訊一同輸出,藉此可以使使用者能夠簡單地將自身的目標與現狀進行比較。如此地,攝取營養量輸出方法,是能夠抑制(減輕)為了觀察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攝取的營養而對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造成的負擔。 [發明效果]
根據實施方式之一態樣,能夠抑制為了觀察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攝取的營養而對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造成的負擔。
以下,參照附圖對本申請所揭示之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的實施方式進行詳情說明。又,本發明並不受以下所示的實施方式所限定。
<1. 攝取營養量推定處理> 首先,參照圖1,對於在實施方式之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參照圖3)中所執行的資訊處理的概要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之攝取營養量推定處理之一例的圖。在以下,作為進行推定之攝取營養的量(推定攝取營養量)之一例,雖是示出了人所攝取之營養的平衡狀態(也稱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但推定攝取營養量也可以是各營養素的攝取量等。又,在以下,作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之一例,雖是示出了以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之3種營養素的平衡狀態為對象的情況,但在作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對象中,也可以包括維生素、礦物質等其他營養素。
圖1的例子,是將作為家庭(住宅)之衛生間的衛生間空間PS1,作為衛生間空間之一例,顯示出配置有馬桶裝置(以下稱為「衛生間TL」)之衛生間空間PS1的概略俯視圖。在圖1的例子中,是顯示出將作為對包括大便、小便、以及氣體之中之至少一種氣味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的氣味感測器而發揮功能的感測器裝置50設置於衛生間TL的便座TS之情形。
在圖1中,是將使用者U1,作為衛生間空間PS1之使用者的一例,並將使用者U1所利用的使用者終端10,作為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的一例來進行說明。又,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並不限於使用者終端10,關於這一點將於後述之。
首先,在圖1的例子中,在日期和時間t1,使用者U1,使用使用者終端10,來設定由使用者U1設為目標的營養攝取平衡狀態(亦稱為「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步驟S1)。於使用者終端10,安裝有用於監視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應用程式(亦稱為「營養平衡狀態監視應用程式」),使用者U1藉由營養平衡狀態監視應用程式來設定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例如,使用者U1,對使用者終端10進行操作,將「摩登標準(Modern Standard)」(參照圖5)設定為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使用者終端10,將表示所設定之使用者U1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的資訊發送至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其中,使用者U1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並不限於由使用者U1自身所設定的情況,也可以依據使用者U1的屬性資訊等以自動方式設定。
然後,於日期和時間t2,使用者U1在設置有感測器裝置50的衛生間空間PS1進行排泄行為,感測器裝置50,是對使用者U1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步驟S2)。然後,感測器裝置50,是將與使用者U1之排泄氣味的感測對應的輸出值發送至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藉此,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取得與使用者U1的排泄氣味對應之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步驟S3)。又,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雖亦可以使用使用者終端10、或是其他裝置(設備)來進行在日期和時間t2,利用了衛生間空間PS1的人是使用者U1之特定(個人認證),關於這一點將於後述之。例如,在圖1的例子中,是使用設置於衛生間空間PS1之可接受由使用者所進行之與衛生間相關的各種操作的裝置(亦稱為「衛生間操作裝置」)來進行個人認證。例如,衛生間操作裝置可以是用於改變溫水清洗便座的臀部清洗的強度、或位置的遙控器。在此是以使用者U1對衛生間操作裝置進行操作,使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從衛生間操作裝置中接收表示於日期和時間t2,利用了衛生間空間PS1的人為使用者U1的資訊來進行說明。
然後,於日期和時間t3,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係使用與使用者U1的排泄氣味對應之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來推定使用者U1所攝取的營養的平衡狀態(亦稱為「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步驟S4)。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使用模型的的輸出來推定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其中該模型,是依據感測器之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將表示推定為使用者所攝取的營養平衡狀態之資訊予以輸出的模型(亦稱為「推定模型」)。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使用從作為推定模型的模型M1~M9(參照圖6)中所選出的模型來進行處理。以下,雖是對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使用三種模型M1~M3來進行處理的情況進行說明,但所使用的模型並不限於上述三種,所使用的模型不限於模型M1~M3,也可以使用其他模型M4~M9,個數也不限於三個。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使用模型M1~M3的輸出結果來推定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為均衡良好、碳水化合物過剩、脂類過剩、蛋白質過剩之四種中的哪一種。例如,模型M1~M3,是依據對排泄氣味進行了感測之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來輸出與該排泄氣味對應的使用者所攝取的營養為均衡良好、碳水化合物過剩、脂類過剩、蛋白質過剩之四類中的哪一類的分類器。又,均衡良好、碳水化合物過剩、脂類過剩、蛋白質過剩之四分類只不過是用以說明分類器的一個例子,分類器可以是輸出多於四類分類的分類器。例如,可以是藉由使用輸出五分類以上之分類的分類器,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也可以是推定使用者所攝取的營養是五分類以上之分類中的哪一類。例如,分類器也可以是還輸出與各營養素的不足相關之分類的分類器。在此情況下,分類可以是均衡良好、碳水化合物過剩且脂類不足、碳水化合物過剩且蛋白質不足、脂類過剩且碳水化合物不足、脂類過剩且蛋白質不足、蛋白質過剩且碳水化合物不足、蛋白質過剩且脂類不足之七分類。藉由使用此種輸出七類分類的分類器,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與各攝取營養量的過剩同樣地,還能推定不足。如上所述,分類器可以輸出如上述之七分類那樣的過剩和不足。亦即,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能依照分類器的輸出來推定各種分類。
在圖1的例子中,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將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推定為蛋白質過剩的營養狀態。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將使用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所產生的輸入值輸入至模型M1,在模型M1的輸出結果是表示蛋白質過剩之資訊的情況下,推定為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是蛋白質過剩的營養狀態。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使用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來產生針對模型M1等之推定模型的輸入值。又,使用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所產生的輸入值,可以是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本身,也可以是感測器裝置50之輸出值的一部分、或是由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所計算出的值等。此外,對於使用模型M1~M3之輸出結果的處理等之推定處理的詳情將於後述之。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將推定結果發送至使用者終端10(步驟S5)。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將表示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為蛋白質過剩的推定結果之資訊發送至使用者終端10。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將表示作為由使用者U1所設定之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的「摩登標準」的目標設定之資訊發送至使用者終端10。
然後,於日期和時間t4,使用者終端10將推定結果顯示(步驟S6)。使用者終端10,將表示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為蛋白質過剩的推定結果予以顯示。例如,使用者終端10,是將表示由使用者U1所設定之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的目標設定,與表示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為蛋白質過剩的推定結果一同予以顯示。
如此地,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是依據設置於衛生間空間的感測器裝置50的感測結果和推定模型,來推定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的攝取營養平衡狀態。藉此,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能夠抑制對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等之營養平衡狀態的推定對象者等造成的負擔,並能夠觀察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平衡狀態。如上所述,在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中,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僅藉由進行日常的排泄行為,便能獲得與營養平衡相關的資訊。因此,在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每天持續地使用由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所進行之與營養平衡推定相關的服務的情況下,便利性特別高。亦即,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在用以觀察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平衡上,是能夠抑制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等之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的利用者所進行之作業等的負擔。又,使用者終端10,是可以以文字資訊顯示表示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或是由使用者U1所設定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也可以以圖表(統計圖表)等圖面來顯示表示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或是由使用者U1所設定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
<2. 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顯示例> 使用圖2,對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顯示例進行說明。圖2,是表示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的顯示例的圖。具體而言,圖2,是表示作為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的使用者終端10所顯示之表示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或是由使用者U1所設定之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的雷達圖(radar chart)的情況。又,雷達圖只不過是表示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之圖表的一例,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圖表,關於此點的詳情將於後述之。以下,是以將圖1的使用者U1作為衛生間空間PS1之使用者的情況為例進行說明。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產生內容CT1,該內容CT1是包括:表示作為使用者U1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之「摩登標準」的資訊、以及表示指示蛋白質過剩之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資訊。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產生內容CT1,該內容CT1是包括:將與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對應的推定圖ES1疊加於與使用者U1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對應的目標圖TG1而成的雷達圖RC1。於內容CT1的雷達圖RC1,是包括目標圖TG1及推定圖ES1、以及表示其三個軸(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的資訊。
然後,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將內容CT1發送至使用者終端10,使用者終端10顯示接收到的內容CT1。又,圖2所示的內容CT1,是表示還顯示有各種附加資訊之情況的顯示形態,於內容CT1,也可以不包括雷達圖RC1以外的內容。
在圖2的例子中,表示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的目標圖TG1,是與帶有陰影點的區域對應,並具有從1.2至0.8之間的寬度。例如,目標圖TG1,係顯示其各營養素的1.0的部分是與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的目標值對應,且自此上下20%的範圍為達成目標的範圍內。
在此,「摩登標準」,是碳水化合物「60%」、脂類「25%」、蛋白質「15%」之營養素比率為理想的平衡狀態(參照圖5)。因此,例如,在「摩登標準」中,碳水化合物的目標值為「60%」,因此記載為「碳水化合物」(Carbo)之向左斜下之軸的1.0,是與碳水化合物的比率為「60%」的情況對應。此外,在「摩登標準」中,脂類的目標值為「25%」,因此記載為「脂類」(Fat)之向右斜下之軸的1.0,是與脂類的比率為「25%」的情況對應。此外,在「摩登標準」中,蛋白質的目標值為「15%」,因此記載為「蛋白質」(Protein)之向上的軸的1.0,是與蛋白質的比率為「15%」的情況對應。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將與「摩登標準」的各營養素的目標值對應的位置設為1,並產生雷達圖RC1,其包括具有從1.2至0.8之間的寬度的目標圖TG1。又,上述內容為一例子,雷達圖RC1的軸或其刻度,是可以適當變更。例如,雷達圖RC1之軸的刻度也可以是比率「%」。
在圖2的例子中,表示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推定圖ES1,是通過與各營養素的比率對應之推定值的位置。例如,推定圖ES1是顯示碳水化合物的推定值為0.9、脂類的推定值為1.3、蛋白質的推定值為1.5。推定圖ES1,是表示蛋白質的攝取比率遠大於目標比率。
又,推定圖ES1,是依據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所推定的資訊來產生。例如,在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在僅推定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分類的情況下,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也可以使用與營養平衡狀態之各分類對應的推定圖。在此情況下,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也可以與營養平衡狀態之各分類建立相對應關係並將推定圖或各營養素的值作為圖用資訊來記憶,使用該圖用資訊來產生推定圖ES1。
此外,例如,在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推定使用者所攝取的各營養素的比率的情況下,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亦可以使用所推定的各營養素的比率來產生推定圖。
此外,如圖2所示,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亦可以產生包括將各營養素的推定值作為文字資訊的內容CT1。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亦可以產生包括與營養平衡狀態相關之評分的內容CT1。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亦可以依據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和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來計算評分。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亦可以以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越接近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則評分越高的方式來計算評分。在圖2的例子中,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以內容CT1之產生日的評分計算出36。此外,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亦可以產生包括表示評分之變化的履歷TS1的內容CT1。履歷TS1,是表示昨天的評分為59,例如昨天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是比內容CT1之產生日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更接近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
<3. 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的構成> 接著,參照圖3,對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的構成進行說明。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的構成例的圖。具體而言,圖3,是表示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的構成。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是包括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傳感器裝置50、以及使用者終端10。於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中,也可以包括多個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多個感測器裝置50、多個使用者終端10。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將使用對排泄氣味進行了感測的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而產生的輸入值輸入至推定模型,並使用推定模型的輸出來推定使用者所攝取之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資訊處理裝置。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具有如記憶部120(參照圖4)般的資料庫,並執行攝取營養量推定處理。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經由網際網路等既定的網路N,藉由有線或無線而與感測器裝置50、或者使用者終端10可通信地連接。又,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只要與感測器裝置50、使用者終端10能進行資訊的收發,則可以為任何方式連接,可以藉由有線而能夠通信地連接,也可以藉由無線而能夠通信地連接。
感測器裝置50,是作為對氣味進行感測的氣味感測器而發揮功能。此外,感測器裝置50,是具有藉由通信網路等實現的通信功能,將與所感測到之氣味相關的資訊發送至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感測器裝置50,是設置於衛生間空間PS1,對與衛生間空間PS1之使用者的排泄相關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感測器裝置50,是設置於衛生間空間的便座或大便器。又,感測器裝置50,並不限於便座或大便器,只要配置在能在衛生間空間內對排泄氣味進行感測的位置,則可以配置在任何地方。例如,感測器裝置50,也可以設置於衛生間空間的小便器。
在圖1的例子中,雖顯示出感測器裝置50設置於衛生間TL的便座TS之情況,但只要能對排泄氣味進行感測,則感測器裝置50,是可以設置於衛生間空間PS1內的任何地方。例如,感測器裝置50,可以設置於衛生間TL的大便器CB等、或衛生間TL的其他地方。此外,感測器裝置50,也可以配置為使對氣味進行感測的部分(感測器)與具有通信功能的部分(通信電路等)分離。
感測器裝置50,係具有對排泄氣味進行感測的感測器。感測器裝置50,只要能對排泄氣味進行感測,則可以具有任何種類的感測器。例如,感測器裝置50,是具有將化學現象轉換成電氣信號而輸出的感測器。例如,感測器裝置50,是具有半導體式氣味感測器(也稱為「半導體感測器」)或水晶振盪式氣味感測器。
在圖1的例子中,感測器裝置50,具有半導體感測器。感測器裝置50,是依照由半導體感測器所進行之氣味的感測來輸出輸出值。例如,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為輸出電壓。又,感測器裝置50,也可以是具有靈敏度不同的多個感測器來輸出多個輸出值,關於這一點的詳情將於後述之。
使用者終端10,是由使用者所利用的資訊處理裝置。使用者終端10,例如藉由智慧型手機、行動電話、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個人數位助理)、平板型終端、筆記型PC(Personal Computer:個人電腦)等實現。在圖1中所示出的例子中,使用者終端10,是示出使用者所利用的智慧型手機的情況。
使用者終端10,是將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與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一同輸出的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使用者終端10,是經由網際網路(既定的網路N等)與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可通信地連接,並在與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之間收發資訊。使用者終端10,是從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接收表示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和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內容,並顯示所接收到的內容。
例如,使用者終端10也可以通過藍牙(Bluetooth)(註冊商標)、無線局域網(Wi-Fi:Wireless Fidelity) (註冊商標)等之既定的無線通訊功能與衛生間操作裝置可通信地連接。
<4. 各裝置的功能構成> 以下,對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以及作為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之一例的使用者終端10的功能構成進行具體說明。
<4-1.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的功能構成> 首先,參照圖4,對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的功能構成進行說明。圖4,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的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
如圖4所示,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係具有通信部110、記憶部120、以及控制部130。又,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亦可以具有接受來自於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之管理者等各種操作的輸入部(例如,鍵盤、滑鼠等)、以及用於顯示各種資訊的顯示部(例如,液晶顯示器等)。
通信部110,例如是藉由通信電路等所實現。通信部110,是利用有線或無線而與既定的網路N(參照圖3)連接,在與外部的資訊處理裝置之間進行資訊的收發。例如,通信部110,是利用有線或無線而與既定的網路N(參照圖3)連接,在與使用者終端10、或者衛生間操作裝置等之間進行資訊的收發。
記憶部120,是例如藉由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快閃記憶體等之半導體記憶體元件或硬碟、光碟等記憶裝置所實現。例如,記憶部120,是非暫時性地記錄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推定程式和由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推定程式所使用的資料等之電腦可讀取記錄媒體。如圖4所示,實施方式的記憶部120,是具有: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資訊記憶部121、模型資訊記憶部122、以及使用者資訊記憶部123。
實施方式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資訊記憶部,是用以記憶與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相關的各種資訊。例如,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資訊記憶部,是用以記憶能由使用者設定作為目標的營養攝取平衡狀態。圖5,是表示實施方式之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資訊記憶部之一例的圖。於圖5所示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資訊記憶部中,包括「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ID」、「名稱」、「營養素比率」這些項目。
「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ID」,是表示用以判別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的判別資訊。「名稱」是表示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的名稱。
「營養素比率」是表示成為評價之對象的營養素比率。於圖5的「營養素比率」中,包括與「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這三種營養素對應的項目。「營養素比率」並不限於「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還可以包括與作為監視對象的營養素對應的項目,例如「維生素」、「礦物質」、「食物纖維」、「糖類」等、再者作為糖類之成分的乳糖、葡萄糖等。
在圖5的例子中,顯示出藉由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ID「TB1」所判別的營養攝取平衡狀態(營養攝取平衡狀態TB1)為「摩登標準」。此外,還顯示出營養攝取平衡狀態TB1中的碳水化合物「60%」、脂類「25%」、蛋白質「15%」的營養素比率為理想的平衡狀態。
此外,並顯示出藉由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ID「TB2」所判別的營養攝取平衡狀態(營養攝取平衡狀態TB2)為「運動員飲食法(Athlete Diet)」。此外,並顯示出營養攝取平衡狀態TB2中的碳水化合物「35%」、脂類「25%」、蛋白質「40%」的營養素比率為理想的平衡狀態。
又,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資訊記憶部121,並不限於上述內容,可以因應目的來記憶各種資訊。此外,於圖5中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資訊記憶部121所顯示的六個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僅為一個例子,也可以包括七種以上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此外,也可以藉由由使用者具體地指定(選擇)營養素比率、或是依據與使用者相關的資訊來決定適於該使用者的營養素比率,而能夠對已決定被個別調整的營養素比率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進行設定。
實施方式的模型資訊記憶部122,是用以記憶與模型相關的資訊。例如,模型資訊記憶部122,是記憶在推定為使用者所攝取的營養的平衡狀態的推定中所使用的模型資訊(模型資料)。圖6,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模型資訊記憶部之一例的圖。例如,模型資訊記憶部122,是記憶與設施相關的資訊。於圖6所示的模型資訊記憶部122中,包括「模型ID」、「類別」、「模型資料」這些項目。
「模型ID」,是表示用於判別模型的判別資訊。「類別」,是表示所對應之模型的類別。「模型資料」,是表示模型的資料。在圖6中,雖顯示於「模型資料」中存放有「MDT1」這一概念性資訊的例子,但實際上是包括模型中所包括之與網路相關的資訊、或是函數等構成該模型的各種資訊。
在圖6所示的例子中,由模型ID「M1」所判別的模型(模型M1),是表示其類別為「神經網路」。此外,模型M1的模型資料,是表示為模型資料MDT1。
例如,作為神經網路的模型M1,是依據感測器裝置50之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而輸出表示與該輸入對應之營養平衡狀態之資訊的推定模型。例如,模型M1,是依據對排泄氣味進行了感測的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將表示與該排泄氣味對應的攝取營養應該被分類成哪種營養平衡狀態之資訊予以輸出的分類器(判別器)。
又,模型M1,亦可以是用以輸出與各營養素對應的值(評分)的模型。例如,模型M1,也可以是依據對排泄氣味進行了感測的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來將表示與該排泄氣味對應之攝取營養的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中之至少兩種營養素的比率的評分予以輸出的模型。
此外,藉由模型ID「M2」所判別的模型(模型M2),是表示其類別為「支援向量機」。此外,模型M2的模型資料是顯示其為模型資料MDT2。
例如,作為支援向量機(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的模型M2,是依據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產生輸入,因應該輸入將表示與該輸入對應之營養平衡狀態的資訊予以輸出的推定模型。例如,模型M2,是依據對排泄氣味進行了感測之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將表示與該排泄氣味對應的攝取營養應該被分類成哪種營養平衡狀態之資訊予以輸出的分類器(判別器)。
此外,藉由模型ID「M3」所判別的模型(模型M3),是表示其類別為「隨機森林(Random forest)」。此外,模型M3的模型資料是顯示其為模型資料MDT3。
例如,作為隨機森林(決策樹:Decision Tree) 的模型M3,是依據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將表示與該輸入對應的營養平衡狀態的資訊予以輸出的推定模型。例如,模型M3,是依據對排泄氣味進行了感測的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將表示與該排泄氣味對應的攝取營養應該被分類成哪種營養平衡狀態之資訊予以輸出的分類器(判別器)。
此外,藉由模型ID「M4」所判別的模型(模型M4),是表示其類別為「邏輯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此外,模型M4的模型資料是顯示其為模型資料MDT4。
例如,作為邏輯迴歸的模型M4,是依據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而將表示與該輸入對應的營養平衡狀態之資訊予以輸出的推定模型。例如,模型M4,是依據對排泄氣味進行了感測的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將表示與該排泄氣味對應的攝取營養該被分類成哪種營養平衡狀態之資訊予以輸出的分類器(判別器)。
此外,藉由模型ID「M5」所判別的模型(模型M5),是表示其類別為「決策叢林(Decision Jungle)」。藉由模型ID「M6」所判別的模型(模型M6),是表示其類別為「感知器(Perceptron)」。藉由模型ID「M7」所判別的模型(模型M7),是表示其類別為「貝氏判別(Bayesian identification)」。藉由模型ID「M8」所判別的模型(模型M8),是表示其類別為「k最近鄰法(k-nearest neighbor method)」。藉由模型ID「M9」所判別的模型(模型M9),是表示其類別為「隱藏式馬可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上述的模型M1~M9,僅為一個例子,只要是用作推定模型的模型,則模型資訊記憶部122中可以記憶其他類別,也可以記憶10個以上的模型。
又,模型資訊記憶部122,並不限於上述內容,可以因應目的來記憶各種資訊。
實施方式的使用者資訊記憶部123,是用以記憶與使用者相關的各種資訊。例如,使用者資訊記憶部123,是記憶利用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之使用者的各種資訊。圖7,是表示實施方式的使用者資訊記憶部之一例的圖。圖7所示的使用者資訊記憶部123,是包括「使用者ID」、「屬性資訊」、「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這些項目。
「使用者ID」是表示用於判別使用者的判別資訊。於「屬性資訊」中,是記憶由使用者ID所判別之與使用者的屬性相關的各種資訊。又,雖是以「ATB1」此一抽象符號來表示屬性資訊,其可包括年齡或者性別之具體性的資訊。又,「屬性資訊」並不限於年齡或者性別,還可記憶其他族群統計屬性資訊、生活型態、興趣及關心事物等之心理特性屬性資訊等使用者的各種屬性資訊。例如,可於「屬性資訊」中記憶體重、身高、國籍或居住地、宗教、活動量、排泄狀態或次數、腹脹、胃消化不良、睡眠狀態、有無偏頭痛、心理狀態、親屬患病史、飲食生活(次數、進食時間、飲食方法、零食、飲食速度、飲酒)等。
「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是表示與使用者對應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例如,「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是表示依據使用者的選擇或與使用者相關的資訊所設定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
例如,在圖7的例子中,表示由使用者ID「U1」所判別之使用者(使用者U1)的屬性資訊為「ATB1」。此外,表示使用者U1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為「TB1」。亦即,表示由使用者U1所設定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是由營養攝取目標平衡ID「TB1」所判別的「摩登標準」的營養平衡狀態。
又,使用者資訊記憶部123,並不限於上述內容,可以因應目的來記憶各種資訊。在使用者資訊記憶部123,中,亦可以將使用者的營養平衡狀態監視應用程式等應用程式的利用履歷或是使用者的位置資訊等表示使用者的各種行動的行動資訊與使用者建立相對應關係地予以記憶。
返回圖3,繼續進行說明。控制部130,例如是藉由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處理單元)、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單元)等,將RAM等作為作業區域來執行記憶於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內部的程式(例如,與本發明相關的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推定程式等)來實現。此外,控制部130為控制器(controller),例如可藉由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等積體電路來實現。
如圖3所示,控制部130,係具有:取得部131、推定部132、產生部133、以及發送部134,來實現或執行以下說明之資訊處理的功能或者作用。又,控制部130的內部構成,並不限於圖3所示之構成,只要可以進行後述的資訊處理之構成,則也可以是其他構成。
取得部131,是作為取得手段而發揮功能。取得部131,是從記憶部120取得各種資訊。取得部131,是從感測器裝置50或是使用者終端10等之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接收各種資訊。取得部131,是從感測器裝置50接收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取得部131,是從使用者終端10接收表示使用者所選擇之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的資訊。
推定部132,是作為推定手段發揮功能。推定部132,是使用已被記憶於模型資訊記憶部122的模型來進行推定處理。推定部132,是使用推定模型的輸出來推定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其中該推定模型,是依據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將表示推定為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平衡狀態的資訊予以輸出。
推定部132,是使用對使用者的排泄氣味進行了感測的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和被記憶於模型資訊記憶部122的模型M1~M3,來進行推定處理。推定部132,是使用被輸入對使用者的排泄氣味進行了感測之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的模型M1~M3的輸出結果,來推定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推定部132,是使用模型M1~M3的輸出結果,來推定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是均衡良好、碳水化合物過剩、脂類過剩、蛋白質過剩這四種中的哪一種。又,由推定部132所進行之推定處理的細節,將在圖12詳述之。
產生部133,是依據由取得部131所取得的資訊來產生各種資訊。產生部133,是使用由推定部132所執行的推定結果來產生資訊。產生部133,是使用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來產生對模型M1等之推定模型的輸入值。例如,產生部133,是藉由抽出感測器裝置50之輸出值中的一部分(例如峰值等)、或是藉由計算出感測器裝置50之輸出值的微分,來產生對推定模型的輸入值。
產生部133,是適切地使用各種技術,來產生對外部的資訊處理裝置提供的畫面(圖像資訊)等之各種的資訊。產生部133,是產生對使用者終端10提供的畫面(圖像資訊)等。例如,產生部133,是依據被記憶於記憶部120的資訊來產生對使用者終端10提供的畫面(圖像資訊)等。
產生部133,是產生包括以下內容:表示使用者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的資訊、和表示由推定部132所推定之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資訊。產生部133,是用以產生:使藉由推定部132所推定之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重疊於使用者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的內容。在圖1的例子中,產生部133,是產生內容CT1。此外,產生部133,是產生如圖14~圖16所示的內容CT2~CT4。
產生部133,是只要能產生對外部的資訊處理裝置提供的畫面(圖像資訊)等,則可以藉由任何處理來產生畫面(圖像資訊)等。例如,產生部133,可適當使用與圖像產生或是影像處理等相關的各種技術,產生對使用者終端10提供的畫面(圖像資訊)。例如,產生部133,可適當使用Java(註冊商標)等之各種技術,產生對使用者終端10提供的畫面(圖像資訊)。又,產生部133,可以依據CSS(Cascading Style Sheets:串接樣式表)、JavaScript(註冊商標)、或是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字標註語言)的形式,產生對使用者終端10提供的畫面(圖像資訊)。此外,例如,產生部133,也可以利用JPEG (Joint Photographic Experts Group:聯合圖像專家群)、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圖形交換格式)、或是PNG(Portable Network Graphics:可攜式網路圖像格式)等之各式各樣的形式來產生畫面(圖像資訊)。
發送部134,是作為發送手段發揮功能。發送部134,是對外部的資訊處理裝置發送資訊。例如,發送部134,是對感測器裝置50、或是使用者終端10等之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發送各種資訊。發送部134,是對使用者終端10發送由推定部132所推定的資訊。發送部134,是對使用者終端10發送由產生部133所產生的資訊。在圖1的例子中,發送部134,是對使用者終端10發送內容CT1。
<4-2. 使用者終端的功能構成> 接著,參照圖8,對作為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之一例的使用者終端10的功能構成進行說明。圖8,是表示實施方式之使用者終端的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
如圖8所示,使用者終端10,是具有通信部11、輸入部12、顯示部13、記憶部14、控制部15,以及聲音輸出部16。
通信部11,例如是藉由NIC或是通信電路等而實現。通信部11,是以有線或無線方式與網路N(網際網路等)連接,並經由網路N,在與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等之其他裝置等之間進行資訊的發送接收。
輸入部12,是供使用者輸入各種操作。輸入部12,是經由顯示部13輸入各種資訊。輸入部12,是具有感測聲音的功能。例如,輸入部12,是具有與使用者終端10連接的鍵盤或是滑鼠。此外,輸入部12,也可以包括設置在使用者終端10的按鈕、或是感測聲音的麥克風。
例如,輸入部12,可以具有能夠與鍵盤或是滑鼠實現同等功能的觸控面板。在此情況下,輸入部12,是藉由各種感測器所實現之觸控面板的功能,藉此經由顯示畫面來接受來自使用者的各種操作。亦即,輸入部12,是經由使用者終端10的顯示部13而接受來自使用者的各種操作。例如,輸入部12,是藉由使用者終端10的顯示部13來接受使用者的指定操作等之操作。例如,輸入部12,是藉由觸控面板的功能來作為接受使用者之操作的接受部發揮功能。在此情況下,輸入部12與接受部153可以為一體。又,對於由輸入部12所實現之使用者的操作的感測方式,在平板終端中雖然主要採用電容方式,但只要能夠對使用者的操作進行感測而實現觸控面板的功能,則也可以採用作為其他感測方式的電阻膜方式、表面彈性波方式、紅外線方式、電磁感應方式等之任何方式。
顯示部13,是作為輸出各種資訊的輸出部(輸出手段)而發揮功能。顯示部13,是設置於使用者終端10並顯示各種資訊。顯示部13,是例如藉由液晶顯示器、有機EL(Electro-Luminescence)顯示器等來實現。顯示部13,係只要能顯示由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所提供的資訊,則可以藉由任何的手段來實現。顯示部13,是按照由顯示控制部152所執行的控制來顯示各種資訊。
在圖1的例子中,顯示部13顯示內容CT1。此外,顯示部13,是顯示如圖14~圖16所示的內容CT2~CT4。例如,使用者終端10,是執行用於輸出攝取營養量的程式(輸出程式),將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顯示於顯示部13。又,由使用者終端10所實現的輸出形態並不限於顯示,也可以是由聲音進行輸出等之其他的輸出形態。使用者終端10,係可以使用聲音輸出部16,藉由聲音來輸出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
記憶部14,是例如藉由RAM、快閃記憶體等之半導體記憶元件、或是硬碟、光碟等之記憶裝置所實現。記憶部14,是記憶在資訊的顯示中所使用的各種資訊。記憶部14,是記憶輸出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輸出程式等之各種資訊。例如,記憶部14,是記憶表示營養攝取目標平衡和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輸出程式。例如,輸出程式,也可以是為了顯示營養平衡狀態而安裝於使用者終端10的應用程式(營養平衡狀態監視應用程式等)。
返回圖8繼續進行說明。控制部15,是例如可藉由利用CPU、MPU等,將RAM等作為作業區域來執行記憶於使用者終端10內部的程式(例如,本發明的資訊處理程式等之顯示程式)而實現。此外,控制部15是控制器,例如藉由ASIC、FPGA等之積體電路而實現。
如圖8所示,控制部15,是具有:取得部151、顯示控制部152、接受部153、以及發送部154,實現或執行以下所說明之資訊處理的功能或是作用。又,控制部15的內部構成並不限於圖8所示的構成,只要是進行後述的資訊處理的構成,則也可以是其他的構成。
取得部151取得各種資訊。取得部151,是從記憶部14取得各種資訊。取得部151,是從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等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接收各種資訊。
取得部151,是從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接收表示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或是所述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資訊。取得部151,是從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接收內容。在圖1的例子中,取得部151接收內容CT1。
顯示控制部152,是作為控制各種資訊之輸出的輸出控制部而發揮功能。顯示控制部152,是控制顯示部13的顯示。顯示控制部152,是依據由取得部151接收到的資訊來控制顯示部13的顯示。顯示控制部152,是依據由接受部153所接受的資訊來控制顯示部13的顯示。顯示控制部152,是以在顯示部13顯示內容CT1的方式來控制顯示部13的顯示。
接受部153是接受各種資訊。例如,接受部153,是經由輸入部12而接受由使用者所執行的輸入。接受部153,是接受由使用者所執行的操作。接受部153,是接受使用者針對由顯示部13所顯示之資訊的操作。接受部153,是將由使用者進行的說話作為輸入來接受。接受部153,是接受由使用者所執行之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的指定。
在圖1的例子中,接受部153,是接受由使用者U1所執行的輸入。接受部153,是接受由使用者U1所執行之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的指定。
發送部154,是對外部的資訊處理裝置發送各種資訊。例如,發送部154,是對使用者終端10等之其他的資訊處理裝置發送各種資訊。發送部154,是發送記憶於記憶部14的資訊。
在圖1的例子中,發送部154,是將由接受部153所接受之使用者U1的目標發送至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
聲音輸出部16是輸出各種資訊。聲音輸出部16,是具有輸出聲音的功能。例如,聲音輸出部16,是具有輸出聲音的揚聲器。聲音輸出部16,是對使用者進行由聲音所形成之資訊的輸出。聲音輸出部16,是藉由聲音輸出顯示於顯示部13的資訊。例如,聲音輸出部16,是藉由聲音來輸出內容CT1中所包括的資訊。
又,使用者終端10,可以藉由既定的應用程式(營養平衡狀態監視應用程式等)來實現如上所述之由顯示部13所進行的顯示或是操作之受理等的處理。此外,使用者終端10,可以取得在既定的軟體應用程式上執行的指令碼(script),藉由取得到之指令碼等的控制資訊,執行如上所述之資訊顯示、或是操作受理等的資訊處理。例如,控制資訊是與實現由實施方式之使用者終端10所執行的資訊顯示或是操作受理等之資訊處理的程式對應,例如,藉由CSS、JavaScript(註冊商標)、HTML、或者能記述由上述的使用者終端10所執行的資訊顯示或是操作受理等資訊處理的任意語言來實現。例如,由控制部15所執行之顯示控制處理或是接受處理等之處理,是可以藉由營養平衡狀態監視應用程式所實現。此外,在藉由專用應用程式進行上述的顯示控制處理或是接受處理等的情況下,控制部15,例如亦可以具有對既定的應用程式(例如網頁瀏覽器等)或是專用應用程式進行控制的應用程式控制部。
此外,使用者終端10,亦可以從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接收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和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使用所接收到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和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來產生內容,並顯示所產生的內容。在此情況下,使用者終端10亦可以具有與產生部133(參照圖4)同樣功能的產生部。
<5. 處理的流程> 以下,使用圖9~圖11,對與實施方式相關之處理的流程進行說明。
<5-1. 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的處理> 接著,使用圖9,對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的處理時序進行說明。圖9,是表示實施方式的攝取營養量推定處理之一例的時序圖。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是在使用者的感測(也稱為「第一觸發」)之後進行了排泄的感測(也稱為「第二觸發」)的情況下,開始排泄氣味的感測。例如,第一觸發是使用者對便座就座的感測。此外,例如,第二觸發是硫化氫或是氫氣等特定氣體的感測。又,第一觸發和第二觸發並不限於上述內容。例如,第一觸發也可以是使用者進入衛生間空間的感測。例如,第二觸發也可以是由圖像感測器、紅外線感測器、聲音感測器、以及溫度感測器等所進行之有無排泄物的感測。此外,例如,第二觸發也可以是由設於便座的應變感測器所進行之使用者的姿勢變更的感測。例如,第二觸發也可以是從第一觸發起的經過時間。又,上述內容僅為一例,對於氣體(排泄氣味)之感測處理的觸發,可以採用各種的觸發。
首先,感測器裝置50,是對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步驟S101)。感測器裝置50,是對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發送依據所感測到之排泄氣味的輸出值(步驟S102)。
然後,從感測器裝置50接收到輸出值之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進行推定處理(步驟S103)。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將使用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所產生的輸入值輸入至推定模型,然後依據推定模型的輸出來推定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依據推定結果來產生提供給使用者的內容(步驟S104)。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將所產生的內容發送至使用者所利用的使用者終端10(步驟S105)。接收到內容的使用者終端10顯示內容(步驟S106)。
<5-2.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的處理> 首先,使用圖10,對於攝取營養量推定處理的處理流程進行說明。圖10,是表示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所執行之處理的過程之一例的流程圖。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取得設置於衛生間空間的感測器藉由對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而輸出的輸出值(步驟S201)。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使用感測器的輸出值和推定模型來推定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量(步驟S202)。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將依據感測器之輸出值所產生的輸入值輸入至推定模型,使用推定模型所輸出的資訊來推定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
<5-3. 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的處理> 接著,使用圖11,對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之輸出處理的處理流程進行說明。圖11是表示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所執行之處理的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在圖11中,是將作為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之一例的使用者終端10在進行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之輸出處理的情況作為一個例子來進行說明。又,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之輸出處理的執行主體並不限於使用者終端10,例如也可以是衛生間操作裝置等之其他的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
使用者終端10,取得依據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的攝取營養的資訊和依據使用者之營養攝取目標的資訊(步驟S301)。例如,使用者終端10,是從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接收包括由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所推定之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和使用者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的內容。
使用者終端10,是將依據營養攝取目標的資訊與依據攝取營養的資訊一同輸出(步驟S302)。例如,使用者終端10,是顯示將使用者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和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予以重疊後的內容。
又,使用者終端10,是可以產生將使用者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和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予以重疊後的內容。在此情況下,使用者終端10,在已取得使用者之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資訊和使用者之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的資訊的情況下,產生將使用者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和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予以重疊後的內容。然後,使用者終端10顯示所產生的內容。例如,使用者終端10,產生圖1中的內容CT1,並顯示所產生的內容CT1。
<6. 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推定> 使用圖12,對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推定的處理進行概念性的說明。圖12,是表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推定之一例的圖。又,在以下,是以圖1的情況作為一個例子來對於圖12的各處理進行說明。如上所述,雖是以模型M1~M3的3個模型作為一個例子進行說明,但所使用的模型可以是M4~M9等之其他模型,也可以是4個以上的模型。
首先,設置於衛生間空間PS1的感測器裝置50,對使用者U1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步驟S11)。然後,感測器裝置50輸出與使用者U1的排泄氣味的感測相應的輸出值SV(步驟S12)。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將使用輸出值SV所產生的輸入值輸入至各模型M1~M3,而取得各模型M1~M3的推定結果。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對模型M1輸入使用輸出值SV所產生的輸入值(步驟S21)。模型M1,是依據輸出值SV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來輸出表示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為均衡良好、碳水化合物過剩、脂類過剩、蛋白質過剩此4種中的哪一種的輸出結果RS1(步驟S22)。
此外,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將使用輸出值SV而產生的輸入值輸入至模型M2(步驟S31)。模型M2,是依據輸出值SV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來輸出表示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是均衡良好、碳水化合物過剩、脂類過剩、蛋白質過剩此4種中的哪一種的輸出結果RS2(步驟S32)。
此外,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將使用輸出值SV而產生的輸入值輸入至模型M3(步驟S41)。模型M3,是依據輸出值SV作為輸入,並因應該輸入來輸出表示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是均衡良好、碳水化合物過剩、脂類過剩、蛋白質過剩此4種中的哪一種的輸出結果RS3(步驟S42)。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使用3個模型M1~M3之作為各別輸出結果RS1~RS3的3個輸出結果來推定最終判定結果(步驟S51)。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藉由輸出結果RS1~RS3的多數表,來推定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是均衡良好、碳水化合物過剩、脂類過剩、蛋白質過剩此4種中的哪一種。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在輸出結果RS1~RS3之中作為相同分類的輸出結果有兩個以上的情況下,便將該分類推定為是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在兩個以上的輸出結果為脂類過剩的情況下,將該分類推定為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是脂類過剩。
如此地,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藉由獨立的3種演算法的導出結果的多數決,來推定表示使用者之飲食傾向的最終判定結果。藉此,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藉由經由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或是演算法,無需追究特定的氣體種類或者濃度,便能夠從排泄氣味預測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等之個人的飲食傾向。
又,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在輸出結果RS1~RS3皆為不同的分類之情況下,可以依據既定的基準來推定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狀態。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也可以在輸出結果RS1~RS3皆為不同的分類之情況下,將可靠性最高之模型的輸出結果所表示的分類推定為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也可以在輸出結果RS1~RS3皆為不同的分類之情況下,將可靠性最高之模型M1的輸出結果所表示的分類推定為使用者U1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亦可以使用過去由各模型推定的分類履歷和表示其正確/不正確的資訊來計算各模型的正確率,並將所計算出之各模型的正確率作為各模型的可靠性。
<7. 感測器輸出> 使用圖13,對感測器的輸出進行說明。圖13是表示感測器的輸出值之一例的圖。在圖13的例子中,感測器裝置50,是具有:感測器#1、感測器#2、感測器#3、感測器#4、以及感測器#5(以下,有時也記載為「感測器#1~#5」)如此之5個感測器。
在圖13的例子中,感測器#1,是短鏈脂肪酸的靈敏度較高的感測器;感測器#2,是脂肪酸的靈敏度較高的感測器;感測器#3,是硫化化合物的靈敏度較高的感測器;感測器#4,是酚類的靈敏度較高的感測器;感測器#5,是含氮芳香族的靈敏度較高的感測器。又,上述的感測器#1~#5只是一個例子,只要是靈敏度互不相同的感測器,則可以是任何的感測器。
圖13中的圖表GR1~GR3,是表示藉由感測器#1~#5對排泄氣味進行感測後之情況下的各檢測結果。在感測器#1~#5為半導體感測器的情況下,輸出值為輸出電壓。在圖表GR1~GR3中,感測器#1的輸出值是以實線表示,感測器#2的輸出值是以點線表示,感測器#3的輸出值是以虛線表示,感測器#4的輸出值是以單點鏈線表示,感測器#5的輸出值是以雙點鏈線表示。
圖表GR1,是表示在蛋白質較多之飲食種類的情況下的排泄氣味的感測結果。圖表GR1中的時間t11,是表示氣味產生的時機。此外,圖表GR2,是表示在碳水化合物較多之飲食種類的情況下的排泄氣味的感測結果。圖表GR2中的時間t21,是表示氣味產生的時機。此外,圖表GR3,是表示脂類較多之飲食種類的情況下的排泄氣味的感測結果。圖表GR3中的時間t31,是表示氣味產生的時機。
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從感測器裝置50取得如圖表GR1,所示的感測器#1~#5之各別的輸出值,依據所取得之感測器#1~#5之各別的輸出值產生輸入至模型M1~M3等之推定模型的輸入值。在此,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依據感測器#1~#5之各別的輸出值所產生的輸入值,係只要能夠表示感測器#1~#5之各別的反應特徵,則可以是任何值。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所產生的輸入值,也可以是表示感測器#1~#5之各別的反應程度或是變化等之特徵。
如圖表GR1~GR3所示,感測器#1~#5,是因應飲食的種類、即監視對象者(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平衡狀態的不同,其反應也不同。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是藉由諸如感測器#1~#5的多個感測器在感測到排便氣味時之輸出值的差異,以經過時間之值的復原方法等進行數值化。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藉由數值化來產生輸入至推定模型的輸入值。在此情況下,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依據感測器#1~#5之各別的輸出值而產生進行數值化後的輸入值。在此,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依據感測器#1~#5之各別的輸出值所產生的輸入值,係只要能夠表示感測器#1~#5之各別的反應特徵,則可以是任何值。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所產生的輸入值,亦可以是表示感測器#1~#5之各別的反應程度或是變化等之特徵的值。
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從感測器裝置50取得如圖表GR2所示的感測器#1~#5之各別的輸出值,依據所取得之感測器#1~#5之各別的輸出值來產生表示感測器#1~#5之各別的反應特徵的輸入值。然後,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將所產生的輸入值輸入至模型M1~M3等的推定模型,依據推定模型的輸出結果來推定營養平衡狀態。
如圖表GR1~GR3所示,感測器#1~#5,是由於各飲食群組(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有波形的差異,所以數值的傾向有所不同。如此地,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是藉由使用如感測器#1~#5之靈敏度不同的多種感測器,而可以進一步提高飲食群組(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判別(解析能力)。
又,感測器裝置50,可以是具有:化學電阻器(Chemoresistor)、化學電容器(Chemocapacitor)、化學二極體(Chemodiode)、化學電晶體(Chemotransistor)、熱化學感測器(Thermochemo sensor)、質量感受型化學感測器(Mass sensitive chemosensor)、光纖型化學感測器(Fiber type chemosensor)、電化學型化學感測器(Electrochemical type chemosensor)、共振型化學感測器(Resonant type chemosensor)等之任何類型的感測器。如此,感測器裝置50用於感測氣味的感測對象,也可以是電容、電壓-電流特性、溫度、折射率、螢光強度及光譜、阻抗、共振頻率等之各種的感測對象。
<8. 依據推定結果的顯示例> 使用圖14~圖21,對依據推定結果的顯示例進行說明。
首先,使用圖14,對均衡良好的情況下之推定結果的顯示例進行說明。圖14是表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之顯示例的圖。圖14所示的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可以是使用者終端10,也可以是其他的裝置。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產生包括使與使用者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對應的目標圖TG2,和與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對應的推定圖ES2重疊而成之雷達圖RC2的內容CT2。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將內容CT2發送至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
接收到內容CT2的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便顯示內容CT2。推定圖ES2,顯示出碳水化合物的推定值為0.9、脂類的推定值為1.1、蛋白質的推定值為1.0。推定圖ES2,顯示出所有項目皆落在目標圖TG2內,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為均衡良好。
接著,使用圖15,對脂類過剩的情況下之推定結果的顯示例進行說明。圖15是表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之顯示例的圖。圖15所示的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可以是使用者終端10,也可以是其他的裝置。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產生包括使與使用者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對應的目標圖TG3,和與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對應的推定圖ES3重疊而成之雷達圖RC3的內容CT3。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將內容CT3發送至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
接收到內容CT3的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便顯示內容CT3。推定圖ES2,顯示出碳水化合物的推定值為0.9、脂類的推定值為1.4、蛋白質的推定值為1.0。推定圖ES3,顯示出脂類的攝取比率遠大於目標比率。
接著,使用圖16,對碳水化合物過剩的情況下之推定結果的顯示例進行說明。圖16是表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之顯示例的圖。圖16所示的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可以是使用者終端10,也可以是其他的裝置。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產生包括使與使用者的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對應的目標圖TG4,和與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對應的推定圖ES4重疊而成之雷達圖RC4的內容CT4。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將內容CT4發送至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
接收到內容CT4的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便顯示內容CT3。推定圖ES4,顯示出碳水化合物的推定值為1.6、脂類的推定值為0.9,蛋白質的推定值為0.8。推定圖ES4,是顯示碳水化合物的攝取比率遠大於目標比率。
又,依據推定結果所顯示的資訊並不限於雷達圖,可以是直條圖、折線圖、圓形圖、以及藉由圓形的大小來表示量的氣泡圖等之其他形式的圖表或是文字資訊,也可以是顯示多個上述資訊的顯示形態。對於此點,使用圖17~圖20進行說明。
首先,使用圖17~圖20,對利用除了雷達圖以外之圖表的顯示例進行說明。圖17~圖20,是表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所顯示的變形例的圖。具體而言,圖17是表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以直條圖形式所顯示的一個例子的圖。此外,圖18,是表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以折線圖形式所顯示的一個例子的圖。圖19,是表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以圓形圖形式所顯示的一個例子的圖。圖20,是表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以氣泡圖形式所顯示的一個例子的圖。又,圖17~圖20所示的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可以是使用者終端10,也可以是其他的裝置。此外,圖17~圖20,與圖1所示之雷達圖的顯示例,由於僅是顯示形式不同,而對於推定處理是同樣的處理,因此適當地省略說明。
在圖17的例子中,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產生包括直條圖GR11的內容CT11。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將內容CT11發送至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接收到內容CT11的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是顯示內容CT11。直條圖GR11中,各營養素的後面(左)側是表示目標值,前面(右)側是表示推定值。直條圖GR11,是顯示碳水化合物低於目標,脂類接近於目標、蛋白質高於目標。
在圖18的例子中,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產生包括折線圖GR12的內容CT12。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係藉由對一週中每天的目標值和推定值進行繪圖而產生包括折線圖GR12的內容CT12。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將內容CT12發送至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接收到內容CT12的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是顯示內容CT12。折線圖GR12中,各營養素的點線表示目標值,實線表示推定值。折線圖GR12,是顯示脂類持續地低於目標,蛋白質持續地高於目標。
在圖19的例子中,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產生包括圓形圖GR13的內容CT13。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將內容CT13發送至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接收到內容CT13的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便顯示內容CT13。圓形圖GR13其外圓是表示目標值,內圓是表示推定值。圓形圖GR13,是顯示出碳水化合物低於目標,脂類接近目標,蛋白質高於目標。
在圖20的例子中,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產生包括氣泡圖GR14的內容CT14。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將內容CT14發送至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接收到內容CT14的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DV,便顯示內容CT14。氣泡圖GR14,係於各營養素的圓之中,點線圓(以點線表示的圓)表示目標值,實線圓(以實線表示的圓)表示推定值。氣泡圖GR14,是顯示碳水化合物高於目標,脂類接近目標,蛋白質低於目標。又,圖17~圖20所示的圖表僅為一個例子,可以採用任意形式的圖表。
此外,依據測定結果所顯示的資訊並不僅限於推定結果,也可以是依據推定結果之與使用者的營養攝取相關的推薦資訊。使用圖21對此點進行說明。圖21是表示依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推定所推薦之一例的圖。圖21,與圖16同樣地,是對推定結果為碳水化合物過剩之情況下的顯示例進行說明。
在圖21的例子中,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為碳水化合物過剩,使用者終端10顯示文字資訊ST1~ST3。具體而言,使用者終端10,是顯示文字資訊ST1作為推薦使用者減少碳水化合物之攝取量的推薦資訊。此外,使用者終端10,是顯示文字資訊ST2作為推薦減少米飯(白米)之攝取量的推薦資訊。此外,使用者終端10,是顯示文字資訊ST3作為推薦以參考舊石器時代飲食法(Paleo diet)之食譜的推薦資訊。此外,於文字資訊ST3中,包括標記為「舊石器時代飲食法」的連結,在使用者選擇了連結的情況下,使用者終端10,顯示表示舊石器時代飲食法之食譜的網頁等之內容。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依據使用者之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為碳水化合物過剩此一推定結果,而決定將文字資訊ST1~ST3提供給使用者。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可以使用推薦列表,該推薦列表是作為將文字資訊ST1~ST3等之多個推薦資訊、以及與表示各推薦資訊是與哪種營養平衡狀態對應的標籤建立了對應相關的一覽列表。在此情況下,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可以將推薦清單記憶於記憶部120(參照圖4),並從推薦列表中選擇提供給使用者的推薦資訊。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在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為碳水化合物過剩的情況下,選擇推薦清單中之與碳水化合物過剩建立了對應相關的推薦資訊作為提供給使用者的推薦資訊。
又,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也可以依據推定結果來產生推薦資訊。在圖21的例子中,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也可以依據使用者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為碳水化合物過剩此一推定結果,來產生文字資訊ST1~ST3。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將文字資訊ST1~ST3發送至使用者終端10。接收到文字資訊ST1~ST3的使用者終端10,便顯示文字資訊ST1~ST3。如此地,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是顯示依據營養攝取目標量與推定攝取營養量之差異的推薦資訊。又,圖21所示的文字資訊ST1~ST3,只不過是推薦資訊的一個例子,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也可以在使用者的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多於目標攝取量的情況下,便通知使用者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過剩。在此情況下,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可以通知使用者「碳水化合物量相對於目標值過剩」等之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變多而建議抑制碳水化合物之攝取的推薦資訊。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可產生記載為「碳水化合物量相對於目標值過剩」的文字資訊ST4,並將文字資訊ST4發送至使用者終端10。接收到文字資訊ST4的使用者終端10,便顯示文字資訊ST4。
<9. 推定模型> 以下,對上述的模型M1~M9等之推定模型進行說明。
<9-1. 推定模型的產生> 模型M1~M9等之推定模型是使用學習資料而產生,該學習資料,是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與表示對應於該輸出值的排泄氣味是均衡良好、碳水化合物過剩、脂類過剩、蛋白質過剩之4種中的任一種的正確資訊(標記)的組合。例如,學習資料,是包括:對進行了均衡良好飲食之使用者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後之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與表示該輸出值對應於均衡良好飲食之正確資訊(標記)的組合(亦稱為「第一組合」)。例如,學習資料,是包括:對進行了碳水化合物過剩飲食之使用者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後之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與表示該輸出值對應於碳水化合物過剩飲食之正確資訊(標記)的組合(亦稱為「第二組合」)。例如,學習資料,是包括:對進行了脂類過剩飲食之使用者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後之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與表示該輸出值對應於脂類過剩飲食之正確資訊(標記)的組合(亦稱為「第三組合」)。例如,學習資料,是包括:對進行了蛋白質過剩飲食之使用者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後之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與表示該輸出值對應於蛋白質過剩飲食之正確資訊(標記)的組合(亦稱為「第四組合」)。
在此,是以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產生模型M1~M9等之推定模型的情況為一個例子來進行說明。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係使用包括第一組合~第四組合的學習資料來產生模型M1~M9。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係在輸入了各組合的輸出值的情況下,一邊將模型M1~M9的推定模型本身所輸出的分類資訊和表示對應於該輸出值對應之分類的正確資訊進行比較來檢測錯誤,一邊以能夠輸出正確資訊的方式反復對分類資訊進行適當的改良,藉此產生模型M1~M9。
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係在輸入了使用第一組合的輸出值而產生的輸入值的情況下,以使模型M1進行表示均衡良好的輸出的方式進行學習處理來產生模型M1。此外,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係在輸入了使用第二組合的輸出值而產生的輸入值的情況下,以使模型M1進行表示碳水化合物過剩的輸出的方式進行學習處理來產生模型M1。此外,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係在輸入了使用第三組合的輸出值而產生的輸入值的情況下,以使模型M1進行表示脂類過剩的輸出的方式進行學習處理來產生模型M1。此外,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係在輸入了使用第四組合的輸出值而產生的輸入值的情況下,以使模型M1進行表示蛋白質過剩的輸出的方式進行學習處理來產生模型M1。此外,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對於模型M2~M9也可藉由相同的學習處理來產生。又,上述內容僅為一例,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也可以適當使用各種學習方法來產生模型M1~M9。
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的產生部133,是藉由上述的處理而產生模型M1~M9等之推定模型。又,模型M1~M9等之推定模型,也可以是由除了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以外的裝置(模型產生裝置)所產生,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也可以從模型產生裝置來取得(接收)模型M1~M9等之推定模型。
<9-2. 推定模型的輸出例> 在上述的例子中,雖顯示模型M1~M9等之推定模型是輸出表示均衡良好、碳水化合物過剩、脂類過剩、蛋白質過剩之4種中的任一種的資訊情況,不過推定模型並不限於分類成均衡良好、碳水化合物過剩、脂類過剩、蛋白質過剩這4種的模型(分類器)。對於此點,以下顯示其例示。
<9-2-1. 5種以上的分類> 例如,推定模型亦可以是進行5種以上之分類的分類器。例如,推定模型,也可以是進行均衡良好、碳水化合物過剩、脂類過剩、蛋白質過剩、碳水化合物不足、脂類不足、蛋白質不足之7種分類的分類器。
此外,例如,推定模型也可以是能將過剩程度分類成多個階段的分類器。例如,推定模型,可以是將各營養素的過剩分類成一般過剩和作為比一般過剩之程度還大之過剩的嚴重過剩此兩個階段的分類器。例如,推定模型,亦可以是進行均衡良好、碳水化合物過剩、碳水化合物嚴重過剩、脂類過剩、脂類嚴重過剩、蛋白質過剩、蛋白質嚴重過剩之7種分類的分類器。
又,關於模型的產生此點,由於是與使用了上述之學習資料的學習處理相同,因此省略說明。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係可以使用進行上述之5種以上的分類的推定模型來進行推定處理,並進行使用者的營養平衡狀態的監視。
<9-2-2. 比率的推定> 例如,推定模型亦可以是輸出表示成為推定對象之營養素的比率的值(評分)的模型(比率輸出模型)。例如,推定模型,可以是依據對排泄氣味進行了感測之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而輸出表示與該排泄氣味對應之攝取營養的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中之至少兩種營養素之比率的評分的比率輸出模型。例如,作為神經網路的模型M1,可以是輸出表示各營養素之比率的值(評分)的比率輸出模型。
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使用表示各飲食之營養素的比率的正確資訊(標記)與感測到攝取了該飲食之使用者的排泄氣味的感測器裝置50之輸出值的組合學習資料,來產生作為比率輸出模型的模型M1。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係在輸入了使用各組合的輸出值所產生之輸入值的情況下,以輸出與該輸出值對應之飲食的營養素的比率之方式,來產生作為比率輸出模型的模型M1。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也可以使用作為比率輸出模型的模型M1,來計算出圖2的內容CT1中所示的各營養素的推定值,並產生包括推定圖ES1的雷達圖RC1。
<9-2-3. 量的推定> 例如,推定模型,亦可以是輸出表示成為推定對象之營養素的攝取量的值(評分)的模型(量輸出模型)。例如,推定模型,可以是依據對排泄氣味進行了感測之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來輸出表示與該排泄氣味對應的攝取營養的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中之至少兩種營養素的攝取量的評分的量輸出模型。
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使用表示各飲食的營養素的量的正確資訊(標記)與對攝取了該飲食之使用者的排泄氣味進行了感測之感測器裝置50的輸出值的組合學習資料,來產生量輸出模型。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係在輸入了使用各組合的輸出值而產生的輸入值的情況下,以輸出與該輸出值對應之飲食的營養素的攝取量之方式,產生量輸出模型。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藉由使用量輸出模型來推定使用者的各營養素的攝取量,不僅是各營養素之間的關係,還可以加入營養素各別之量的概念來對使用者的營養平衡狀態進行監視。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係將作為由使用者設為目標之營養攝取量的營養攝取目標量記憶於記憶部120。而且,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對使用者終端10,發送表示推定為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素的量(推定攝取營養量)和營養攝取目標量的資訊。使用者終端10,顯示接收到之表示推定攝取營養量和營養攝取目標量的資訊。例如,使用者終端10,可以計算出所接收到之推定攝取營養量與營養攝取目標量的差分,並顯示差分。又,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可以以特定的營養素(特定營養素)為對象來推定攝取量,並輸出表示所推定的推定攝取營養量和該特定營養素之營養攝取目標量的資訊。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1,可以將使用者所指定的營養素作為特定營養素來進行上述的輸出處理。
此外,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可以使用量輸出模型來推定各營養素的攝取量,並使用所推定的各營養素的攝取量來計算出各營養素的比率。並且,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亦可以使用從各營養素的攝取量所計算出之各營養素的比率,來進行使用上述之比率的處理。
<10. 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 在上述的例子中,將使用者所利用的使用者終端10作為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的一個例子進行了說明,但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並不限於使用者終端10,只要能夠進行期望的輸出,則可以是任何設備(裝置)。例如,如圖2的例子,在顯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情況下,只要具有顯示功能,則可以是任何裝置,例如,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可以是衛生間操作裝置或是設置於衛生間空間PS1的鏡子等之配置於衛生間空間PS1的終端裝置。此外,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可以是醫療從業者所利用的智慧型手機、平板終端等之終端裝置。
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係能夠以有線或無線方式來連接衛生間操作裝置、配置於衛生間空間PS1的終端裝置、或是醫療從業者所利用的終端裝置和既定的網路N(參照圖3),進行資訊的收發。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係將所推定之使用者的營養平衡狀態發送至衛生間操作裝置、配置於衛生間空間PS1的終端裝置、或是醫療從業者所利用的終端裝置。
<11. 認證> 在圖1的例子中,使用設置於衛生間空間PS1的衛生間操作裝置來進行個人認證。在此情況下,設置於衛生間空間PS1的衛生間操作裝置作為認證手段發揮功能。例如,衛生間操作裝置,是能夠指定使用者,藉由對衛生間操作裝置進行操作並指定使用者而使使用者可作為進行個人認證的認證裝置而發揮功能。在圖1的例子中,使用者U1,係藉由對衛生間操作裝置進行操作並指定使用者U1,藉此供使用者進行個人認證。
在衛生間操作裝置為具有顯示畫面的平板終端等之終端裝置的情況下,藉由從顯示於衛生間操作裝置的使用者群組中指定使用者,以供使用者進行個人認證。
此外,亦可以在使用者將使用者終端10帶進衛生間空間的情況下,藉由使使用者終端10與衛生間操作裝置進行通信,衛生間操作裝置可將利用使用者終端10的使用者確定為利用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在圖1的例子中,使用者U1的使用者終端10與衛生間操作裝置之間,藉由例如藍牙(Bluetooth)等進行配對,而可以特定使用者U1是利用衛生間空間PS1的使用者。
此外,亦可以藉由設置於衛生間空間PS1的各種感測器的感測結果進行個人認證。在此情況下,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具有認證部的認證裝置,該認證部是依據感測器裝置50之各種感測器的感測結果進行使用者的確定。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的認證部作為認證手段而發揮功能。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依據感測器裝置50等之感測器的感測結果來進行使用者的特定。又,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係只要能夠進行使用者的個人認證(特定),則可以使用任何感測器的感測結果。
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是與感測器裝置50等之感測器裝置進行通信,並從感測器裝置接收由感測器裝置所感測到的資訊,依據該資訊來進行使用者的特定。例如,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亦可以使用具有對衛生間空間PS1的入口進行拍攝的圖像感測器之感測器裝置的感測資訊(圖像等)來進行使用者的特定。在此情況下,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100,亦可以藉由比較:由圖像感測器所感測到的圖像與記憶於記憶部120之各使用者的圖像,來進行利用衛生間空間PS1之使用者的確定。
又,上述內容為一個例子,只要能夠進行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的特定(個人認證),則可以藉由任何處理來進行個人認證。
<12. 衛生間空間> 又,設置感測器裝置50的衛生間空間並不限於如圖1所示之住宅的衛生間空間PS1,也可以是住宅以外之設施的衛生間空間。如上所述,在能夠進行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的特定(個人認證)的情況下,設置感測器裝置50的衛生間空間也可以是設在任何場所的衛生間空間。例如,設置感測器裝置50的衛生間空間也可以是像百貨公司(百貨商場)般的店鋪、遊樂園、競技場、辦公大樓、公園、停車場等之衛生間空間。
更進一步的效果或者變形例,是可以由本業業者容易地引導出。因此,本發明之更廣泛的樣態,並不限定於如上所述表示和記述之特定的詳情和代表性的實施方式。因此,在不脫離由併呈之申請專利範圍及由其均等物所定義之概括性的發明概念的精神或範圍下,能夠進行各式各樣的變更。
1: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 10:使用者終端(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 11:通信部 12:輸入部 13:顯示部(輸出部) 14:記憶部 15:控制部 16:聲音輸出部 50:感測器裝置 100: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 110:通信部 120:記憶部 121: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資訊記憶部 122:模型資訊記憶部 123:使用者資訊記憶部 130:控制部 131:取得部 132:推定部 133:產生部 134:發送部 151:取得部 152:顯示控制部 153:接受部 154:發送部 N:網路 U1:使用者 CB:大便器 DV: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 PS1:衛生間空間 TL:衛生間 TS:便座 CT1~CT4:內容 ES1~ES4:推定圖 RC1~RC4:雷達圖 TG1~TG4:目標圖 TS1:履歷
[圖1],是表示實施方式之攝取營養量推定處理之一例的圖。 [圖2],是表示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之顯示例的圖。 [圖3],是表示實施方式之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之構成例的圖。 [圖4],是表示實施方式之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其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 [圖5],是表示實施方式之營養攝取目標平衡狀態資訊記憶部之一例的圖。 [圖6],是表示實施方式之模型資訊記憶部之一例的圖。 [圖7],是表示實施方式之使用者資訊記憶部之一例的圖。 [圖8],是表示實施方式之使用者終端的構成之一例的方塊圖。 [圖9],是表示實施方式之攝取營養量推定處理之一例的時序圖。 [圖10],是表示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所執行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1],是表示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所執行的處理程序之一例的流程圖。 [圖12],是表示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之一例的圖。 [圖13],是表示感測器的輸出值之一例的圖。 [圖14],是表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之顯示例的圖。 [圖15],是表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之顯示例的圖。 [圖16],是表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之顯示例的圖。 [圖17],是表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所顯示之變形例的圖。 [圖18],是表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所顯示之變形例的圖。 [圖19],是表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所顯示之變形例的圖。 [圖20],是表示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所顯示之變形例的圖。 [圖21],是表示依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推定所推薦之一例的圖。
10:使用者終端(攝取營養量輸出裝置)
50:感測器裝置
100: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
U1:使用者
CB:大便器
PS1:衛生間空間
TL:衛生間
TS:便座

Claims (18)

  1. 一種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其特徵在於,具有: 感測器,其設置於衛生間空間,對與所述衛生間空間之使用者的排泄相關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及 推定手段,其使用推定模型的輸出來推定作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推定攝取營養量,該推定模型,是依據所述感測器的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而輸出表示推定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資訊;以及 輸出手段,其輸出依據所述推定攝取營養量的資訊。
  2. 如請求項1所述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其中, 還具備記憶手段,其記憶作為由所述使用者設為目標之營養攝取量的營養攝取目標量; 所述輸出手段,是用以輸出所述營養攝取目標量和所述推定攝取營養量。
  3. 如請求項1或2所述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其中, 還具備:記憶手段,其記憶作為由所述使用者設為目標之營養攝取量的營養攝取目標量; 所述輸出手段,其輸出所述營養攝取目標量與所述推定攝取營養量的差異。
  4. 如請求項3所述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其中, 所述輸出手段,是顯示依據所述營養攝取目標量與所述推定攝取營養量的差異的推薦資訊。
  5. 如請求項2至4中之任一項所述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其中, 記憶於所述記憶手段的營養攝取目標量,是依據所述使用者的選擇、或是與所述使用者相關的資訊來設定。
  6. 如請求項1至5中之任一項所述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其中, 所述推定手段,是將作為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平衡狀態的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推定為所述推定攝取營養量; 所述輸出手段,是輸出依據所述推定攝取營養平衡狀態的資訊。
  7. 如請求項1至6中之任一項所述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其中, 所述推定手段,是將作為使用者所攝取之特定營養素之量的推定攝取特定營養量,推定為所述推定攝取營養量; 所述輸出手段,是輸出依據所述推定攝取特定營養量的資訊。
  8. 如請求項6所述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其中, 所述輸出手段,是用圖表顯示從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中選出之至少兩種營養素的平衡狀態。
  9. 如請求項1至8中之任一項所述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其中, 所述感測器,是設置於所述衛生間空間的便座或大便器。
  10. 如請求項1至9中之任一項所述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其中, 所述推定手段,是經由電通信線路與所述輸出手段可通信地連接; 從所述推定手段向所述輸出手段的資訊傳遞,是透過所述電通信線路而進行。
  11. 如請求項1至10中之任一項所述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其中,還具備: 認證手段,其對所述使用者進行認證。
  12. 如請求項1至11中之任一項所述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其中,還具有: 發送手段,其藉由電通信線路將所述推定攝取營養量的資料發送至終端裝置。
  13. 如請求項1至12中之任一項所述的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其中, 所述排泄氣味,是包括所述使用者所排泄的大便、小便、以及氣體之中的至少一種的氣味。
  14. 一種攝取營養量推定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感測工序,其藉由設置於衛生間空間的感測器,對與所述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的排泄相關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及 推定工序,其使用推定模型的輸出來推定作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推定攝取營養量,該推定模型,是依據所述感測器的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而輸出表示推定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資訊;以及 輸出工序,其輸出依據所述推定攝取營養量的資訊。
  15. 一種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 取得部,其取得藉由設置於衛生間空間的感測器對與所述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的排泄相關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所輸出的輸出值;以及 推定部,其使用推定模型的輸出來推定作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推定攝取營養量,該推定模型,是依據所述感測器的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而輸出表示推定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資訊。
  16. 一種攝取營養量推定方法,是由電腦執行的攝取營養量推定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取得工序,其取得藉由設置於衛生間空間的感測器對與所述衛生間空間的使用者的排泄相關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所輸出的輸出值;以及 推定工序,其使用推定模型的輸出來推定作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推定攝取營養量,該推定模型,是依據所述感測器的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而輸出表示推定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資訊。
  17. 一種電腦可讀取的記憶媒體,是非暫時性地記錄有程式之電腦可讀取的記憶媒體,其特徵在於: 所述程式,是用於取得: 依據使用推定模型的輸出所推定出之使用者的攝取營養量的資訊、以及依據作為由所述使用者設為目標之營養攝取量的營養攝取目標量的資訊,其中該推定模型,是藉由設置於衛生間空間的感測器對與所述衛生間空間的所述使用者的排泄相關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並依據所述感測器的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而輸出表示推定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資訊; 並將依據所述營養攝取目標量的資訊與依據所述攝取營養量的資訊一同輸出。
  18. 一種攝取營養量輸出方法,是由電腦執行的攝取營養量輸出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 取得工序,其取得:依據使用推定模型的輸出所推定出之使用者的攝取營養量的資訊、以及依據作為由所述使用者設為目標之營養攝取量的營養攝取目標量的資訊,該推定模型,是藉由設置於衛生間空間的感測器對與所述衛生間空間的所述使用者的排泄相關的排泄氣味進行感測,並依據所述感測器的輸出值產生輸入,並因應該輸入而輸出表示推定為所述使用者所攝取之營養的量的資訊;以及 輸出工序,是將依據所述營養攝取目標量的資訊與依據所述攝取營養量的資訊一同輸出。
TW110135259A 2020-09-24 2021-09-23 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攝取營養量推定方法、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記憶媒體及攝取營養量輸出方法 TW20221950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WOPCT/JP2020/036136 2020-09-24
PCT/JP2020/036136 WO2022064616A1 (ja) 2020-09-24 2020-09-24 摂取栄養量推定システム、摂取栄養量推定方法、摂取栄養量推定装置、記憶媒体及び摂取栄養量出力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9506A true TW202219506A (zh) 2022-05-16

Family

ID=807406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5259A TW202219506A (zh) 2020-09-24 2021-09-23 攝取營養量推定系統、攝取營養量推定方法、攝取營養量推定裝置、記憶媒體及攝取營養量輸出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93233A1 (zh)
JP (2) JP7193011B2 (zh)
CN (1) CN114556487A (zh)
TW (1) TW202219506A (zh)
WO (1) WO202206461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407395B2 (ja) * 1994-04-15 2003-05-19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調理支援装置
EP1092151B2 (en) * 1998-06-29 2012-09-26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Device having fecal component sensor
GB0216650D0 (en) * 2002-07-18 2002-08-28 Univ Bristol Detection of disease by analysis of emissions
US20140315162A1 (en) * 2011-12-09 2014-10-23 Joel Ehrenkranz System and methods for monitoring food consumption
JP2017067538A (ja) * 2015-09-29 2017-04-06 Toto株式会社 生体情報測定システム
JP2019074328A (ja) * 2017-10-12 2019-05-1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便座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193011B2 (ja) 2022-12-20
WO2022064616A1 (ja) 2022-03-31
US20220093233A1 (en) 2022-03-24
JPWO2022064616A1 (zh) 2022-03-31
CN114556487A (zh) 2022-05-27
JP2022095915A (ja) 2022-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apierre et al. The state of knowledge on technologies and their use for fall detection: A scoping review
Ty et al. Insecure attachment and disordered eating in women: The mediating processes of social comparison and emotion dysregulation
Ahmadi et al. Non-wear or sleep? Evaluation of five non-wear detection algorithms for raw accelerometer data
Coyl et al. Predicting preschoolers’ attachment security from parenting behaviours, parents’ attachment relationships and their use of social support
Warren et al. Advancing food allergy through epidemiology: understanding and addressing disparities in food allergy management and outcomes
JP6662535B2 (ja) 生活習慣管理支援装置および生活習慣管理支援方法
Janssen et al. Issues related to measuring and interpreting objectively measured sedentary behavior data
Gietzelt et al. A prospective field study for sensor-based identification of fall risk in older people with dementia
JP5860681B2 (ja) Snsを利用した健康管理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JP2018124702A (ja) 病因分析装置および疾病予測装置
Netten Overview of outcome measurement for adults using social care services and support
Felton et al. The mediating role of soci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attachment styles and basic needs satisfaction
JP6999403B2 (ja) 健診結果出力装置とその作動方法および作動プログラム
JP5472922B2 (ja) 生活習慣改善支援システム、及び、生活習慣改善支援方法
US20180032674A1 (en) Diagnostic system, diagnostic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1140731A1 (ja) 情報伝達装置および情報伝達方法
KR20210052122A (ko) 사용자 맞춤형 식품 정보 서비스 제공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Caroux et al. Towards context-aware assistive applications for aging in place via real-life-proof activity detection
Özkeskin et al.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30-second chair stand test and modified four square step test in persons with multiple sclerosis
Asbury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communi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eight stigma
JP2014533401A (ja) ダイエット管理システム及び方法
Liu et al. Mealtime caregiving knowledge,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for persons living with dementi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instruments
Chan et al. Should different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be used to promote healthy eating among male and female adolescents?
Altenburg et al. Cross-validation of cut-points in preschool children using different accelerometer placements and data axes
Longhurst et 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onceptualizing intuitive eating in autistic peo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