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8779A - 可翻轉方形切削刀塊及旋轉切削刀具 - Google Patents

可翻轉方形切削刀塊及旋轉切削刀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8779A
TW202218779A TW110137901A TW110137901A TW202218779A TW 202218779 A TW202218779 A TW 202218779A TW 110137901 A TW110137901 A TW 110137901A TW 110137901 A TW110137901 A TW 110137901A TW 202218779 A TW202218779 A TW 202218779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utting
tool
insert
cutting insert
fac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379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亞歷山大 帕索夫
亞歷山大 布朗許提恩
Original Assignee
以色列商艾斯卡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以色列商艾斯卡公司 filed Critical 以色列商艾斯卡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8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8779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06Face-milling cutters, i.e. having only or primarily a substantially flat cutting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16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 B23C5/20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with removable cutte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23C5/202Plate-like cutting inserts with special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16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 B23C5/20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with removable cutte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16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 B23C5/20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with removable cutte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23C5/22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23C5/2204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with cutting inserts clamped against the walls of the recess in the cutter body by a clamping member acting upon the wall of a hole in the insert
    • B23C5/2208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with cutting inserts clamped against the walls of the recess in the cutter body by a clamping member acting upon the wall of a hole in the insert for plate-like cutting inserts 
    • B23C5/2213Securing arrangements fo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with cutting inserts clamped against the walls of the recess in the cutter body by a clamping member acting upon the wall of a hole in the insert for plate-like cutting inserts  having a special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04Overall shape
    • B23C2200/0455Squa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04Overall shape
    • B23C2200/0455Square
    • B23C2200/0461Square round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08Rake or top surfaces
    • B23C2200/086Rake or top surfaces with one or more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12Side or flank surfaces
    • B23C2200/125Side or flank surfaces discontinuous
    • B23C2200/126Side or flank surfaces discontinuous step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12Side or flank surfaces
    • B23C2200/128Side or flank surfaces with one or more groo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16Fixation of inserts or cutting bits in the tool
    • B23C2210/168Seats for cutting inserts, supports for replacable cutting b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1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ers
    • B23C2210/24Overall form of the milling cutter
    • B23C2210/246Milling cutters comprising a hole or hollow in the end face or between the cutting edges

Abstract

在一種可圍繞一刀具軸線旋轉之切削刀具中,一可翻轉切削刀塊被可移除地固定在一刀具主體中。該切削刀塊具有藉由一周邊刀面互連之對置的頂部端刀面及底部端刀面以及位於該頂部端刀面與該底部端刀面之間的一中央平面。該周邊刀面包含與四個拐角刀面交替之四個側刀面,該等側刀面及該等拐角刀面與該頂部刀面相交以分別形成頂部主切削刃及頂部拐角切削刃。每一側刀面具有一中央刀面及一頂部主後刀面。每一頂部主後刀面與該中央平面形成一內部頂部主後銳角,並且該中央平面與該四個中央刀面相交以界定一假想中央正方形。在該切削刀塊之一俯視端視圖中,該四個頂部主切削刃界定自該假想中央正方形旋轉地偏移之一假想頂部主正方形。

Description

可翻轉方形切削刀塊及旋轉切削刀具
本發明一般而言係關於供在金屬切削程序中使用之切削刀塊及切削刀具,且特定而言係關於具有用於進行銑削操作之可翻轉切削刀塊之可旋轉切削刀具。
在銑削操作中所使用之可旋轉切削刀具之領域內,存在可移除地固定在一切削主體中之可翻轉切削刀塊之諸多實例。在某些例項中,切削刀塊係方形刀塊。
US 7,604,441揭示一種可完全轉位的正方形切削刀塊,其具有連接至兩個端刀面之四個側刀面。在每一側刀面與一端刀面之相交處有一初級切削刃,該初級切削刃自一刀塊拐角並沿著一第一側刀面在朝向一中央平面之一向下方向上延伸。一刮刷器自同一刀塊拐角並沿著一毗鄰側刀面在遠離中央平面之一向上方向上延伸,從而上升至一相關聯端刀面之一鄰接刀面上方。切削刀塊以及刀塊安座在其中之刀塊承窩之幾何形狀使得初級切削刃具有一正軸向角(螺旋狀),而刀塊具有用於提供軸向餘隙之一總體負軸向角以及用於提供徑向餘隙之一總體負徑向角。
US 8,491,234揭示一種具有複數個可轉位凸形切削刃之雙面切削刀塊。該切削刀塊具有一頂部面及一底部面,每一面上之至少三個凸形切削刃藉由至少三個凸鼻拐角連接,至少三個周邊側刀面自每一面朝向一虛擬中間平面延伸;並且一共同橫向安座之刀面位於每一周邊側刀面上。每一凸形切削刃具有至少一彎曲切削刃區域,且進一步具有位於彎曲切削刃區域與凸鼻拐角之間的一初級實質上平直之切削刃區域。每一周邊側刀面進一步具有與初級實質上平直之切削刃相關聯的一初級平坦小面,並且每一面在同一方向上係單手式的。另外,在各項實施例中,可形成切削刀塊之頂部面及底部面使得其相對於彼此扭轉或旋轉。
US 8,641,331揭示一種具有一正方形或三角形形狀切削麵之銑削切削刀塊,該切削麵在平面圖中由具有線性切削刃及彎曲切削拐角之一周邊切削刃定界。切削刃中之每一者包括朝向一切削拐角斜向之一傾斜區域,該傾斜區域延伸超出由線性切削刃在其處轉變成一彎曲切削拐角之點判定之切向點,其中在毗鄰於該彎曲切削拐角之處,切削刃在由一切削拐角之角平分線判定之點之前上升,其中該上升區域自切削刃繼續之處再次傾斜並斜向向下延伸至在毗鄰切削刃上之切削拐角之另一側上最大之一切削刃(其在平面圖中係線性的),從而導致具有等同形狀之切削刃的一旋轉對稱形式。
US 9,724,770揭示一種用於進行銑削之雙面切削刀塊,該雙面切削刀塊具有八個主要切削刃及八個刮刷刃。該切削刀塊包含頂部面及底部面以及四個側面。每一側面包含相對於彼此傾斜之第一子面及第二子面。該第一子面具有毗鄰於頂部面之一主要切削刃以及毗鄰於底部面之一刮刷刃。該第二子面具有毗鄰於頂部面之一刮刷刃以及毗鄰於底部面之一主要切削刃。第二子面之刮刷刃關於第一子面之主切削刃相對於切削刀塊向內傾斜。第一子面之刮刷刃關於第二子面之主切削刃相對於切削刀塊向內傾斜。
本發明之一目標係提供一種每端刀面具有四個主切削刃之經改良可翻轉切削刀塊。
本發明之一目標亦係提供一種具有穩健切削刃之經改良可翻轉切削刀塊。
本發明之又一目標係提供一種經改良可旋轉切削刀具,其中該切削刀塊以一高程度之穩定性可移除地固定在一刀具主體中。
本發明之又一目標仍提供一種經改良可旋轉切削刀具,其中一所增加數目之切削刀塊環繞刀具主體周向地隔開。
本發明之又一目標又提供一種能夠執行正方形凸肩銑削操作之經改良可旋轉切削刀具。
根據本發明之一項態樣,提供一種可翻轉切削刀塊,其包括: 藉由一連續周邊刀面互連之對置的頂部端刀面及底部端刀面,其中一中央平面位於該頂部端刀面與該底部端刀面之間並與該周邊刀面相交以形成一刀塊邊界線,並且一刀塊軸線垂直於該中央平面,該切削刀塊可圍繞該中央平面轉位, 該周邊刀面包含與四個拐角刀面周向地交替之四個側刀面, 該等側刀面及該等拐角刀面在頂部側刃及頂部拐角刃處分別與該頂部端刀面相交,其中每一頂部側刃具有一頂部主切削刃,且每一頂部拐角刃具有一頂部拐角切削刃,並且 每一側刀面包含一中央刀面,且一頂部主後刀面毗鄰該各別頂部主切削刃, 其中: 在沿著該等頂部主切削刃中之一者截取之一剖視圖中,該各別頂部主後刀面與該中央平面形成一內部頂部主後銳角,且 該中央平面與該四個中央刀面相交以界定具有一假想中央內切圓之一假想中央正方形,該假想中央內切圓具有一中央直徑及與該刀塊軸線重合之一中心, 且其中,在該切削刀塊之一俯視端視圖中: 該四個頂部主切削刃界定具有一假想頂部主內切之一假想頂部主正方形,該假想頂部主內切具有一頂部主直徑及與該刀塊軸線重合之一中心,且 該假想頂部主正方形圍繞該刀塊軸線自該假想中央正方形旋轉地偏移。
根據本發明之另一態樣,提供一種可圍繞一刀具軸線在一旋轉方向上旋轉之切削刀具,該切削刀具包括: 一刀具主體,其沿著該刀具軸線在一向前至向後方向上延伸;及 上文所闡述之種類之至少一個可翻轉切削刀塊,其可移除地固定在該刀具主體之一刀塊接納承窩中, 其中: 每一切削刀塊之該等頂部拐角切削刃中之一者可操作,且 每一切削刀塊的毗鄰該可操作頂部拐角切削刃之該等頂部主切削刃中之一者係一可操作頂部主切削刃。
本發明之一項態樣係關於如圖1至圖3中所展示的具有藉由一連續周邊刀面 24互連之對置的頂部端刀面 22及底部端刀面 122之一可翻轉切削刀塊 20,周邊刀面 24包含與四個拐角刀面 28周向地交替之四個側刀面 26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切削刀塊 20可較佳地藉由成形壓製(form pressing)並燒結一膠結碳化物(諸如碳化鎢)製造且可經塗佈或不經塗佈。
如圖3中所展示,切削刀塊 20具有一中央平面 M,該中央平面位於頂部端刀面 22與底部端刀面 122之間並與周邊刀面 24相交以形成一刀塊邊界線 LB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中央平面 M可位於頂部端刀面 22與底部端刀面 122中間。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切削刀塊 20可經構形使得在如圖2中所展示之一端視圖中,切削刀塊 20之所有部分皆不延伸出刀塊邊界線 LB之外。
如圖1至圖3中所展示,切削刀塊 20具有垂直於中央平面 M之一刀塊軸線 AI,切削刀塊 20可圍繞該中央平面轉位。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與刀塊軸線 AI同軸之一通孔 30可與頂部端刀面 22及底部端刀面 122相交。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切削刀塊 20可藉由沿著刀塊軸線 AI之方向進行直接壓製而製造。
此外,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切削刀塊 20可被壓製成其最終形狀,且周邊刀面 24可未經研磨。
如圖1至圖3中所展示,側刀面 26及拐角刀面 28在頂部側刃 32及頂部拐角刃 34處分別與頂部端刀面 22相交,其中每一頂部側刃 32具有一頂部主切削刃 36,且每一頂部拐角刃 34具有一頂部拐角切削刃 38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頂部拐角切削刃 38可係彎曲的。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頂部主切削刃 36可切向地聯接頂部拐角切削刃 38中之一者。
如圖3中所展示,四個頂部主切削刃 36可完全含納在垂直於刀塊軸線 AI之一頂部水平平面 PH中。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四個頂部拐角切削刃 38可完全含納在頂部水平平面 PH中。
如圖1至圖4中所展示,頂部端刀面 22可具有一頂部中央刀面4 0,且頂部中央刀面4 0可位於中央平面 M與頂部水平平面 PH之間。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頂部中央刀面4 0可垂直於刀塊軸線 AI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通孔 30可與頂部中央刀面 40相交。
如圖1及圖2中所展示,頂部端刀面 22可包含毗鄰頂部側刃 32及頂部拐角刃 34而延伸之一頂部前刀面 42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頂部前刀面 42可環繞頂部中央刀面4 0
如圖1至圖3中所展示,每一頂部側刃 32可包含一頂部副切削刃 44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四個頂部副切削刃 44可完全含納在頂部水平平面 PH中。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頂部側刃 32及頂部拐角刃 34可完全含納在頂部水平平面 PH中。
如圖1及圖3中所展示,每一側刀面2 6包含一中央刀面4 6,且每一側刀面2 6亦包含毗鄰各別頂部主切削刃 36之一頂部主後刀面 48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中央刀面4 6可垂直於中央平面 M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頂部主後刀面 48可與頂部端刀面 22相交以形成各別頂部主切削刃 36
此外,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頂部主後刀面 48可不藉由中央平面 M相交。
如圖4中所展示,在沿著頂部主切削刃 36中之一者截取之一剖視圖中,各別頂部主後刀面 48與中央平面 M形成一內部頂部主後銳角 β1
同樣,如圖4中所展示,沿著頂部主切削刃 36中之一者截取之該剖視圖可含納刀塊軸線 AI
應瞭解,在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通篇中,術語「內角」及「外角」之使用係指如部件內部及外部量測之兩個線性特徵之間的一角,該等線性特徵中之至少一者分別在該部件上形成。
亦應瞭解,每一頂部主後刀面 48(亦稱為一「經反轉」後刀面)自其各別頂部主切削刃 36大體上向外(亦即,在遠離刀塊軸線 AI之一方向上)朝向中央平面 M延伸,使得每一頂部主切削刃 36被有益地支撐且有利地係穩健的。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頂部主後刀面 48可係平坦的。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頂部主後角 β1可具有75度之一最小值及85度之一最大值,亦即,75°≤ β1≤85°。
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與每一頂部主後刀面 48相關聯之頂部主後角 β1具有75度之一最小值及85度之一最大值,應瞭解,每一頂部主切削刃 36被有益地支撐且有利地係穩健的。
如圖4中所展示,在沿著頂部主切削刃 36中之一者截取之剖視圖中,各別頂部主後刀面 48可與頂部前刀面 42形成一內部頂部主前銳角 σ1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頂部主前角 σ1可具有65度之一最小值及75度之一最大值,亦即,65°≤σ1≤75°。
如圖3中所展示,在切削刀塊 20之一側視圖中,頂部主後刀面 48(在此視圖中可見)可具有平行於刀塊軸線 AI之一可變頂部主後寬度 WJ,且頂部主後寬度 WJ可在平行於中央平面 M之一側向方向 SD上增加。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頂部主後寬度 WJ可沿著各別頂部主切削刃 36之整個長度在側向方向 SD上連續增加。
如圖3中所展示,在切削刀塊 20之側視圖中,側向方向 SD可係自頂部主切削刃 36至同一頂部側刃 32之頂部副切削刃 44
同樣,如圖3中所展示,每一側刀面 26可包含毗鄰各別頂部副切削刃 44之一頂部副後刀面 50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頂部副後刀面 50可與頂部端刀面 22相交以形成各別頂部副切削刃 44
如圖5中所展示,在沿著頂部副切削刃 44中之一者截取之一剖視圖中,各別頂部副後刀面 50可垂直於中央平面 M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頂部副後刀面 50可與其相關聯中央刀面 46共面。
如圖2中所展示,中央平面 M與四個中央刀面 46相交以界定具有一假想中央內切圓 CM之一假想中央正方形 SM,該假想中央內切圓具有一中央直徑 DM
同樣,如圖2中所展示,應瞭解,假想中央內切圓 CM具有與刀塊軸線 AI重合之一中心。
此外,如圖2中所展示,假想中央正方形 SM可藉由相互垂直之第一豎直平面 PV1及第二豎直平面 PV2劃分成四個等同象限 Q1Q2Q3Q4,該第一豎直平面及該第二豎直平面含納刀塊軸線 AI並與四個側刀面 26相交。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頂部主切削刃 36可位於四個象限 Q1Q2Q3Q4中之兩者中或跨越該兩者。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頂部主後刀面 48可位於四個象限 Q1Q2Q3Q4中之兩者中或跨越該兩者。
此外,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頂部拐角切削刃 38可位於四個象限 Q1Q2Q3Q4中僅一者中。
又此外,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頂部副切削刃 44可位於四個象限 Q1Q2Q3Q4中僅一者中。
如圖2中所展示,在切削刀塊 20之一俯視端視圖中,四個頂部主切削刃 36界定具有一假想頂部主內切圓 CJ之一假想頂部主正方形 SJ,該假想頂部主內切圓具有一頂部主直徑 DJ
同樣,如圖2中所展示,應瞭解,假想頂部主內切圓 CJ具有與刀塊軸線 AI重合之一中心。
此外,如圖2中所展示,在切削刀塊 20之俯視端視圖中,假想頂部主正方形 SJ圍繞刀塊軸線 AI自假想中央正方形 SM旋轉地偏移。在本申請案中,「旋轉地偏移」意指兩個正方形 SJSM以轉位軸線 AI為中心,但該等正方形中之一者之側不平行於另一正方形之側。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中央直徑 DM可大於頂部主直徑 DJ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頂部主後刀面 48之一最大頂部主後寬度 WJMAX可大於頂部主直徑 DJ之百分之二十,亦即, WJMAX>0.20× DJ
此外,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最大頂部主後寬度 WJMAX可大於中央直徑 DM之百分之二十,亦即, WJMAX>0.20× DM
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每一頂部主後刀面 48之最大頂部主後寬度 WJMAX大於頂部主直徑 DJ之百分之二十,應瞭解,每一頂部主切削刃 36有利地係穩健的。
如圖1、圖2及圖4中所展示,通孔 30具有自頂部端刀面 22至底部端刀面 122之一孔軸向廣度 EA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孔軸向廣度 EA可大於頂部主直徑 DJ之百分之四十,亦即, EA>0.40× DJ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孔軸向廣度 EA可大於中央直徑 DM之百分之四十,亦即, EA>0.40× DM
如圖2中所展示,四個頂部副切削刃 44可界定具有一假想頂部副內切圓 CN之一假想頂部副正方形 SN,該假想頂部副內切圓具有一頂部副直徑 DN
如圖2中所展示,在切削刀塊 20之俯視端視圖中,假想頂部副正方形 SN可與假想中央正方形 SM重合。
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假想頂部副正方形 SN與假想中央正方形 SM重合,應瞭解,中央直徑 DM可等於頂部副直徑 DN
如在圖2之俯視端視圖中最佳看到,假想頂部主正方形 SJ巢套在假想頂部副正方形 SN內。因此,在刀塊 20之端視圖中,一既定頂部側刃 32之頂部主切削刃 36相對於彼同一頂部側刃 32之頂部副切削刃 44而凹入。而且,在某些實施例中,在俯視端視圖中,頂部主切削刃 36比頂部副切削刃 44長。
如圖1至圖3中所展示,每一頂部拐角切削刃 36具有第一拐角端點 NC1及第二拐角端點 NC2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第一拐角端點 NC1可與頂部副切削刃 44中之一者之一第一副端點 NN1重合,且每一第二拐角端點 NC2可與頂部主切削刃 36中之一者之一第一主端點 NJ1重合。
如圖2中所展示,在切削刀塊 20之俯視端視圖中,與每一頂部拐角切削刃 38相關聯之頂部主切削刃 36及頂部副切削刃 44可形成一內部頂部拐角銳角 α1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頂部拐角 α1可具有大於80度之一值,亦即, α1>80°。
如圖1至圖3中所展示,每一側刀面 26可具有關於平行於假想中央正方形 SM之相關聯側之一底切方向 DU而形成之一頂部底切部 52
應瞭解,在本說明及申請專利範圍通篇中,術語「底切部」之使用係指一凹部,其中在一特定底切方向上凹部之自一既定副刀面延伸之一直線與同一凹部之另一副刀面相交。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頂部底切部 52可相對於一相關聯頂部副後刀面 50而凹入。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頂部主後刀面 48可安置在各別側刀面 26之頂部底切部 52中。
如圖1至圖3中所展示,每一頂部底切部 52可包含一頂部連結刀面 54。頂部連結刀面 54可將頂部主後刀面 48連接至頂部副後刀面 50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頂部連結刀面 54可在一頂部連結刃 56處與頂部端刀面 22相交。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頂部連結刃 56可在頂部主切削刃 36與關聯於同一頂部側刃 32之頂部副切削刃 44之間延伸。
此外,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頂部連結刃 56可係一非切削刃。
如圖5及圖6中所展示,第一假想直線 L1及第二假想直線 L2垂直於中央平面 M而延伸並分別與頂部拐角切削刃之第一拐角端點 NC1及第二拐角端點 NC2中之一者相交。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第一假想直線 L1可與刀塊邊界線 LB相交。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第二假想直線 L2可穿過刀塊邊界線 LB內部之中央平面 M
如圖1至圖3中所展示,每一拐角刀面 28可包含毗鄰各別頂部拐角切削刃 38之一頂部拐角後刀面 58
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第二假想直線 L2穿過刀塊邊界線 LB內部之中央平面 M,應瞭解,每一頂部拐角後刀面 58可係部分錐形的並在遠離中央平面 M之一方向上漸縮,使得每一頂部副切削刃 44被有益地支撐且有利地係穩健的。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垂直於中央平面 M而延伸並在沿著頂部主切削刃 36之長度之任一點處與其一者相交的一第三假想直線 L3可在刀塊邊界線 LB之內穿過中央平面 M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頂部端刀面 22及底部端刀面 122可係等同的。
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頂部端刀面 22及底部端刀面 122係等同的,應瞭解,在各圖、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通篇中,關聯於底部端刀面 122之所有特徵已分配有與關聯於頂部端刀面 22之對應特徵相同的元件符號,惟在該等元件符號之前將有一額外的一個「百」位除外。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切削刀塊 20可展現圍繞一第一軸線 A1之雙重旋轉對稱性,該第一軸線形成於第一豎直平面 PV1與中央平面 M之相交處。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切削刀塊 20可展現圍繞一第二軸線 A2之雙重旋轉對稱性,該第二軸線形成於第二豎直平面 PV2與中央平面 M之相交處。
此外,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切削刀塊 20可展現圍繞刀塊軸線 AI之四重旋轉對稱性。
本發明之另一態樣係關於可在一旋轉方向 RD上圍繞一刀具軸線 AT旋轉之一切削刀具 60,如圖7至圖12中所展示。切削刀具 60具有在一向前至向後方向 DFDR上沿著刀具軸線 AT延伸之一刀具主體 62以及可移除地固定在刀具主體 62之一刀塊接納承窩 64中之至少一個可翻轉切削刀塊 20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切削刀具 60可具有可移除地固定在圍繞刀具主體 62周向地隔開之 N個刀塊接納承窩 64中的 N個切削刀塊 20 ,N係大於1之一正整數。
應瞭解,在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通篇中,由於 N係大於1之一特定整數,因此複數個切削刀塊 20在數量上等於複數個刀塊接納承窩 64
如圖7及圖8中所展示,刀具主體 62可具有軸向對置的前主體端 66及後主體端 68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刀塊接納承窩 64可向外通至前主體端 66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切削刀具 60可展現圍繞刀具軸線 ATN重旋轉對稱性。
如圖13及圖14中所展示,每一刀塊接納承窩 64可具有一底座表面 70,其中軸向支撐壁 72及徑向支撐壁 74橫向於該底座表面。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底座表面 70可面向旋轉方向 RD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底座表面 70可係平坦的。
此外,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軸向支撐壁 72可軸向地向前面向,且徑向支撐壁 74可徑向地向外面向。
在其各別刀塊接納承窩 64中之至少一個可翻轉切削刀塊 20之一固定狀態中
底部端刀面 122可與底座表面 70夾緊接觸,
四個側刀面 26a中之一第一側刀面可與軸向支撐壁 72夾緊接觸,且
四個側刀面 26b中之一第二側刀面可與徑向支撐壁 74夾緊接觸。
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頂部端刀面 22及底部端刀面 122係等同的,底部端刀面 122可具有一底部中央刀面 140,且底部中央刀面 140可與底座表面 70夾緊接觸。
如圖7及圖13中所展示,一夾緊螺釘 76可延伸穿過通孔 30並螺紋地接合在底座表面 70中具有一孔軸線 AB之一螺釘孔 78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刀塊軸線 AI可自孔軸線 AB偏移。
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刀塊軸線 AI自孔軸線 AB偏移,應瞭解,在緊固夾緊螺釘 76之後,確保切削刀塊之第一側刀面 26a及第二側刀面 26b分別與刀塊接納承窩之軸向支撐壁 72及徑向支撐壁 74之間夾緊接觸。
如圖15及圖16中所展示,在垂直於刀具軸線 AT並與至少一個底座表面 70相交之一第一刀具平面 PT1中截取之一剖視圖中,一第二刀具平面 PT2含納刀具軸線 AT以及底座表面 70中之一者之一徑向最外底座點 NO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底座表面 70可與第二刀具平面 PT2形成一內部徑向承窩銳角 τ1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應瞭解,徑向最外底座點 NO可在第一刀具平面 PT1中所截取之剖視圖中不僅係底座表面 70之徑向最外點,而且係底座表面 70相對於刀具軸線 AT之絕對徑向最外點。
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每一底座表面 70面向旋轉方向 RD且徑向承窩角 τ1係與一外角相對之一內角,應瞭解,當成功定向每一夾緊螺釘 76並經由各別切削刀塊之通孔 30將其螺紋地接合至各別刀塊接納承窩之螺釘孔 78中而不會受到刀具主體 62之一毗鄰旋轉前緣部分之阻礙時,毗鄰刀塊接納承窩 64之間的經減小周向間隔可達成。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徑向承窩角 τ1可具有大於3度之一值,亦即, τ1>3°。
如圖15中所展示, N個底座表面 70N個徑向最外底座點 NO界定具有一最大底座直徑 DSMAX之一假想底座圓 CS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應瞭解,假想底座圓 CS可具有與刀具軸線 AT重合之一中心。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在至少一個可翻轉切削刀塊 20之固定狀態中,每一切削刀塊 20之底部端刀面 122可與各別徑向最外底座點 NO接觸。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在至少一個可翻轉切削刀塊 20之固定狀態中,每一切削刀塊 20之底部中央刀面 140可與各別徑向最外底座點 NO接觸。
如圖9及圖16中所展示,第一側刀面 26a之頂部主後刀面 48可與軸向支撐壁 72發生夾緊接觸,且第二側刀面2 6b之中央刀面 46可與徑向支撐壁 74發生夾緊接觸。
如圖14中所展示,軸向支撐壁 72可與底座表面 70形成一外部軸向支撐銳角 ϕ1
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軸向支撐壁 72與底座表面 70形成一外部軸向支撐銳角 ϕ1,應瞭解,軸向支撐壁 72經構形以提供「鳩尾式(dove-tail)」夾緊。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軸向支撐銳角 ϕ1可具有小於或等於85度之一值,亦即, ϕ1≤85°。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軸向支撐銳角 ϕ1可與頂部主後角 β1對應
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外部軸向支撐銳角 ϕ1與頂部主後角 β1對應,應瞭解,鳩尾式夾緊接觸可發生於軸向支撐壁 72與第一側刀面 26a之頂部主後刀面 48之間。
同樣,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鳩尾式夾緊接觸發生於軸向支撐壁 72與第一側刀面 26a之頂部主後刀面 48之間,應瞭解,切削刀塊 20可以一高程度之穩定性可移除地固定在其各別刀塊接納承窩 64中。
如圖16中所展示,徑向支撐壁 74可垂直於底座表面 70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徑向支撐壁 74可包含相對於刀具軸線 AT之兩個軸向地間隔開之徑向支撐子壁 74a74b
如圖7至圖12中所展示,每一切削刀塊 20之頂部拐角切削刃 38中之一者可操作,且每一切削刀塊 20的毗鄰可操作頂部拐角切削刃 38之頂部主切削刃 36中之一者可操作。
應瞭解,在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通篇中,切削刀塊 20在頂部端刀面 22上可具有四個轉位位置,且在每一轉位位置中,頂部拐角切削刃 38中之一不同者可操作,且頂部主切削刃 36中之一不同者可操作。
亦應瞭解,切削刀塊 20可翻轉且亦可闡述為係「雙面」或「雙端的」,使得在其各別刀塊接納承窩 64中之固定狀態中,頂部端刀面 22可與底座表面 70接觸,並且對於實施例,其中頂部端刀面 22及底部端刀面 122係等同的,底部端刀面 122可具有四個底部主切削刃 136(其之一者可操作)及四個底部拐角切削刃 138(其之一者可操作)。
如圖9及圖10中所展示,與可操作頂部主切削刃 36相關聯之頂部主後刀面 48之頂部主後寬度 WJ可在遠離可操作頂部拐角切削刃 38之側向方向 SD上增加。
如圖9中所展示,每一切削刀塊 20之可操作頂部主切削刃 36可具有一負軸向前角 λ1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負軸向前角 λ1可具有大於3度之一量值。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切削刀塊 20的毗鄰可操作頂部拐角切削刃 38之頂部副切削刃 44中之一者可操作。
如圖11及圖12中所展示,每一切削刀塊 20之可操作頂部副切削刃 44可具有一負徑向前角 δ1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負徑向前角 δ1可大於徑向承窩角 τ1,並且應瞭解,增加徑向承窩角 τ1會導致一經增加負徑向前角 δ1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負徑向前角 δ1可具有大於10度之一量值。
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徑向前角 δ1係一負值,且尤其對於實施例,其中負徑向前角 δ1具有大於10度之一量值,應瞭解,頂部副切削刃 44上之切削負載最終可沿著該等頂部副切削刃而分佈,因此會減小刃破裂之風險。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切削刀塊 20之可操作頂部主後刀面 48與一工件 80之間的一徑向餘隙角(未展示)可具有介於5度與10度之間的一值。
應自圖15及圖16大體上瞭解,鑒於頂部主後刀面 48構形為「經反轉」後刀面,當增加徑向承窩角 τ1會導致一經增加徑向餘隙角時,徑向承窩角 τ1之較高值可在徑向餘隙角之最佳值(舉例而言,介於5度與10度之間)時達成。
如圖16中所展示,對每一切削刀塊 20之可操作頂部主切削刃 36起作用之一切削力 FC指向一切向力方向 FD,且一徑向傾斜銳角 ε1可形成於切向力方向 FD與底座表面 70之間。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徑向傾斜角 ε1可具有介於70度與80度之間的一值,亦即,70°< ε1<80°。
應自圖15及圖16大體上瞭解,增加徑向承窩角 τ1會導致一經減小徑向傾斜角 ε1,此通常將與經減小夾緊穩定性相關聯。然而,歸因於軸向支撐壁 72與各別切削刀塊 20之第一側刀面 26a之頂部主後刀面 48之間的鳩尾式夾緊接觸,徑向承窩角 τ1之較高值可在維持高程度之夾緊穩定性時達成。
如圖11及圖15中所展示,每一切削刀塊 20之可操作頂部主切削刃 36可界定一刀具切削直徑 DTC
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係,切削刀塊 20之數目 N以及圍繞刀具主體 62周向地隔開之刀塊接納承窩 64之數目 N可與刀具切削直徑 DTC大體上成比例。在構形有徑向承窩角 τ1的本發明之實施例中,該等徑向承窩角係與外角相對之內角,毗鄰刀塊接納承窩 64之間的經減小周向間隔可達成,同時成功地定向每一夾緊螺釘 76並經由各別切削刀塊之通孔 30將其螺紋地接合至各別刀塊接納承窩之螺釘孔 78中而不會受到刀具主體 62之一毗鄰旋轉前緣部分之阻礙,使得對於一既定刀具切削直徑 DTC 刀塊接納承窩 64之數目 N及切削刀塊 20之數目 N可增加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 N乘以一承窩間隔因子 FP可等於刀具切削直徑 DTC,亦即, N× FP =DTC,且承窩間隔因子 FP可等於或小於8.5,亦即, FP<8.5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承窩間隔因子 FP可等於或小於8 亦即, FP<8
應瞭解,在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通篇中,承窩間隔因子 FP之單位係毫米,且 N與刀具切削直徑 DTC之比率在刀具切削直徑 DTC以毫米量測時適用。
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 N乘以一承窩間隔因子 FP等於刀具切削直徑 DTC,亦即, N× FP =DTC,如圖11中所展示,應瞭解,周向毗鄰之刀塊接納承窩 64之間的一成角度的間隔廣度 ES(以度為單位)等於360 °/(DTC/FP),亦即, ES 360 °/(DTC/FP)
如圖15及圖16中所展示,刀具切削直徑 DTC與最大底座直徑 DSMAX之間的差之一半界定一第一徑向廣度 ER1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第一徑向廣度 ER1可小於頂部主直徑 DJ之百分之二十五,亦即, ER1<0.25× DJ
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第一徑向廣度 ER1小於頂部主直徑 DJ之百分之二十五,應瞭解,切削力 FC圍繞各別徑向最外底座點 NO之一徑向傾覆力矩(未展示)被有利地減小。
如圖16中所展示,假想底座圓 CS在一頂部相交點 NI處與每一切削刀塊 20之頂部端刀面 22相交。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頂部相交點 NI以及同一切削刀塊 20之可操作頂部拐角切削刃 38可位於刀塊之四個象限 Q1Q2Q3Q4中之同一者中,且因此可操作頂部拐角切削刃 38可由底座表面 70良好支撐。
如圖8及圖10中所展示,切削刀具 60具有平行於刀具軸線 AT而量測之一切削深度 DC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切削刀具 60沿著刀具軸線 AT在向前方向 DF上之一最大切削深度 DCMAX可大於每一刀塊之頂部主直徑 DJ之一半,亦即, DCMAXDJ/2。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最大切削深度 DCMAX可大於每一刀塊之中央直徑 DM之一半,亦即, DCMAXDM/2。
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與每一頂部拐角切削刃 38相關聯之頂部主切削刃 36及頂部副切削刃 44形成內部頂部拐角銳角 α1及/或每一側刀面2 6包含相對於底切方向 DU之頂部底切部 52,應瞭解,相對於刀具軸線 AT軸向地位於可操作頂部主切削刃 36之後方的切削刀塊 20之一部分可徑向地延伸至刀具切削直徑 DTC外,因此將最大切削深度 DCMAX限制為小於刀塊之頂部主直徑 DJ之一值。
儘管最大切削深度 DCMAX可限制為小於刀塊之頂部主直徑 DJ之一值,如圖8及圖10中所展示,但切削刀具 60可用於銑削操作中,藉此每一切削刀塊 20指向其各別刀塊接納承窩 64以在工件 80中切削出一真正九十度或正方形凸肩。
如圖10至圖12中所展示,每一切削刀塊 20具有一軸向最前刀塊點 NF,且 N個切削刀塊 20N個軸向最前刀塊點 NF界定具有一面切削直徑 DFC之一假想面圓 CF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應瞭解,假想面圓 CF可具有與刀具軸線 AT重合之一中心。
如圖12中所展示,刀具切削直徑 DTC與面切削直徑 DFC之間的差之一半界定一第二徑向廣度 ER2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第二徑向廣度 ER2可小於頂部主直徑 DJ之百分之二十,亦即, ER2<0.20× DJ
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切削刀具 60具有 N個切削刀塊 20N個刀塊接納承窩 64,應瞭解,複數個軸向最前刀塊點 NF可含納於垂直於刀具軸線 AT之一第三刀具平面 PT3(亦稱為一「面銑削平面 PT3」)中。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軸向最前刀塊點 NF可含納於其相關聯可操作頂部拐角切削刃 38中。
同樣,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每一軸向最前刀塊點 NF可與其相關聯可操作頂部拐角切削刃 38之第一拐角端點 NC1重合,且可操作頂部副切削刃 44可實質上平行於第三刀具平面 PT3
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面切削直徑 DFC係相對大的且第二徑向廣度 ER2小於頂部主直徑 DJ之百分之二十,應瞭解,切削刀具 60可有利地用於面銑削操作中以最大化工件 80水平機加工廣度。
同樣,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切削刀具 60用於銑削操作(舉例而言,面銑削操作)中,應瞭解,對於切削刀具 60之每一旋轉,工件 80中每一切削刀塊 20之切削路徑長度可與刀具切削直徑 DTC成比例,且由每一切削刀塊 20之切削動作產生之熱負荷可隨經增加刀具切削直徑 DTC而增加。
儘管此項技術中已知的係,增加一切削刀塊之大小及質量可有助於耗散由其切削動作產生之熱負荷,且每一切削刀塊 20之中央直徑 DM可與刀具切削直徑 DTC相關,但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切削刀塊2 0穩健地構形有毗鄰頂部主切削刃 36之「經反轉」後刀面,切削刀塊 20相對於刀具切削直徑 DTC之大小可減小
在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中,中央直徑 DM乘以一刀塊大小因子 FI可等於刀具切削直徑 DTC,亦即, DM× FIDTC,且刀塊大小因子 FI可大於12,亦即, FI>12。
對於本發明之實施例,其中刀塊大小因子 FI大於12,應瞭解,減少用以產生較小大小之切削刀塊 20所需之膠結碳化物之量會導致較不昂貴製造成本 同樣,較小大小之切削刀塊 20有助於毗鄰刀塊接納承窩 64之間的經減小圓周間隔
本發明審慎考慮了具有小於100 mm之一刀具切削直徑 DTC及大於12之一刀塊大小因子 FI之旋轉切削刀具 儘管,大於 12之上述刀塊大小因子 FI理論上可應用於具有小於100 mm之一刀具切削直徑 DTC 切削刀具 60,但眾所周知,與使用過小直徑夾緊螺釘 76來將小大小之切削刀塊 20可移除地固定在對應大小之刀塊接納承窩 64中相關聯的實踐因子在此等構形中可存在挑戰。
應瞭解,在本說明書及申請專利範圍通篇中,刀塊大小因子 FI不具有單位,且中央直徑 DM與刀具切削直徑 DTC之比率在中央直徑 DM 刀具切削直徑 DTC兩者以同一單位(舉例而言,毫米)量測時適用。
儘管在一特定特殊性程度上闡述本發明,但應理解,可在不背離如後文中所主張之本發明之精神或範疇之情況下做出各種變更及修改。
20:刀塊/切削刀塊 22:頂部端刀面 24:周邊刀面/連續周邊刀面 26:側刀面 26a:側刀面/第一側刀面 26b:側刀面/第二側刀面 28:拐角刀面 30:通孔/切削刀塊之通 32:頂部側刃/既定頂部側刃 34:頂部拐角刃 36:頂部主切削刃/可操作頂部主切削刃 38:頂部拐角切削刃/可操作頂部拐角切削刃 40:頂部中央刀面 42:頂部前刀面 44:頂部副切削刃/可操作頂部副切削刃 46:中央刀面/相關聯中央刀面 48:頂部主後刀面 50:頂部副後刀面/相關聯頂部副後刀面 52:頂部底切部 54:頂部連結刀面 56:頂部連結刃 58:頂部拐角後刀面 60:切削刀具 62:刀具主體 64:刀塊接納承窩/周向毗鄰之刀塊接納承窩 66:前主體端 68:後主體端 70:底座表面 72:軸向支撐壁 74:徑向支撐壁 74a:徑向支撐壁/徑向支撐子壁 74b:徑向支撐壁/徑向支撐子壁 76:夾緊螺釘/過小直徑夾緊螺釘 78:螺釘孔 80:工件 122:底部端刀面 136:底部主切削刃 138:底部拐角切削刃 140:底部中央刀面 A1:第一軸線 A2:第二軸線 AB:孔軸線 AI:刀塊軸線/轉位軸線 AT:刀具軸線 CF:假想面圓 CM:假想中央內切圓 CN:假想頂部副內切圓 CJ:假想頂部主內切圓 CS:假想底座圓 DC:切削深度 DCMAX:最大切削深度 DF:向前方向 DFC:面切削直徑 DJ:頂部主直徑 DM:中央直徑 DN:頂部副直徑 DR:向後方向 DSMAX:最大底座直徑 DTC:刀具切削直徑/既定刀具切削直徑/經增加刀具切削直徑 DU:底切方向 EA:孔軸向廣度 ER1:第一徑向廣度 ER2:第二徑向廣度 ES:成角度的間隔廣度 FC:切削力 FD:切向力方向 FI:刀塊大小因子 FP:承窩間隔因子 IV:線 L1:第一假想直線 L2:第二假想直線 L3:第三假想直線 LB:刀塊邊界線 M:中央平面 NC1:第一拐角端點 NC2:第二拐角端點 NF:軸向最前刀塊點 NI:頂部相交點 NJ1:第一主端點 NN1:第一副端點 NO:徑向最外點/徑向最外底座點 PH:頂部水平平面 PT1:第一刀具平面 PT2:第二刀具平面 PT3:面銑削平面/第三刀具平面 PV1:第一豎直平面 PV2:第二豎直平面 Q1:象限 Q2:象限 Q3:象限 Q4:象限 RD:旋轉方向 SD:側向方向 SJ:正方形/假想頂部主正方形 SM:正方形/假想中央正方形 SN:假想頂部副正方形 V:線 VI:線 WJ:頂部主後寬度/可變頂部主後寬度 WJMAX:最大頂部主後寬度 XV:線 α1:頂部拐角/內部頂部拐角銳角 β1:頂部主後角/內部頂部主後銳角 λ1:軸向前角/負軸向前角 δ1:徑向前角/負徑向前角/經增加負徑向前角 ε1:徑向傾斜角/徑向傾斜銳角/經減小徑向傾斜角 σ1:頂部主前角/內部頂部主前銳角 τ1:徑向承窩角/內部徑向承窩銳角 ϕ1:軸向支撐角/軸向支撐銳角/外部軸向支撐銳角
為達成一較佳理解,現將僅藉由實例方式參考附圖闡述本發明,在附圖中點連線表示一部件之部分視圖之截止邊界且其中: 1係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的一切削刀塊之一透視圖; 2係圖1中所展示之切削刀塊之一端視圖; 3係圖1中所展示之切削刀塊之一側視圖; 4係沿著線IV-IV截取的圖2中所展示之切削刀塊之一剖視圖; 5係沿著線V-V截取的圖2中所展示之切削刀塊之一部分剖視圖; 6係沿著線VI-VI截取的圖2中所展示之切削刀塊之一部分剖視圖; 7係根據本發明之某些實施例的一切削刀具之一透視圖; 8係圖7中所展示之切削刀具之一側視圖; 9係圖8中所展示之切削刀具之一第一詳細視圖; 10係圖8中所展示之切削刀具之一第二詳細視圖; 11係圖7中所展示之切削刀具之一端視圖; 12係圖11中所展示之切削刀具之一詳細視圖; 13係圖7中所展示之切削刀具之一第一詳細視圖,其中切削刀塊及夾緊螺釘被移除; 14係圖8中所展示之切削刀具之一第三詳細視圖,其中切削刀塊及夾緊螺釘被移除; 15係沿著線XV-XV截取的圖8中所展示之切削刀具之一剖視圖;且 16係圖15中所展示之切削刀具之一詳細視圖。
20:刀塊/切削刀塊
22:頂部端刀面
24:周邊刀面/連續周邊刀面
26:側刀面
28:拐角刀面
30:通孔/切削刀塊之通
32:頂部側刃/既定頂部側刃
34:頂部拐角刃
40:頂部中央刀面
42:頂部前刀面
48:頂部主後刀面
52:頂部底切部
54:頂部連結刀面
122:底部端刀面
A1:第一軸線
A2:第二軸線
AI:刀塊軸線/轉位軸線
LB:刀塊邊界線

Claims (25)

  1. 一種可翻轉切削刀塊(20),其包括: 藉由一連續周邊刀面(24)互連之對置的頂部端刀面(22)及底部端刀面(122),其中一中央平面(M)位於該頂部端刀面(22)與該底部端刀面(122)之間且與該周邊刀面(24)相交以形成一刀塊邊界線(LB),並且一刀塊軸線(AI)垂直於該中央平面(M),該切削刀塊(20)可圍繞該中央平面轉位, 該周邊刀面(24)包含與四個拐角刀面(28)周向地交替之四個側刀面(26), 該等側刀面(26)及該等拐角刀面(28)在頂部側刃(32)及頂部拐角刃(34)處分別與該頂部端刀面(22)相交,其中每一頂部側刃(32)具有一頂部主切削刃(36),且每一頂部拐角刃(34)具有一頂部拐角切削刃(38),並且 每一側刀面(26)包含一中央刀面(46),且一頂部主後刀面(48)毗鄰該各別頂部主切削刃(36), 其中: 在沿著該等頂部主切削刃(36)中之一者截取之一剖視圖中,該各別頂部主後刀面(48)與該中央平面(M)形成一內部頂部主後銳角(β1),且 該中央平面(M)與該四個中央刀面(46)相交以界定具有一假想中央內切圓(CM)之一假想中央正方形(SM),該假想中央內切圓具有一中央直徑(DM)及與該刀塊軸線(AI)重合之一中心, 並且其中,在該切削刀塊(20)之一俯視端視圖中: 該四個頂部主切削刃(36)界定具有一假想頂部主內切圓(CJ)之一假想頂部主正方形(SJ),該假想頂部主內切圓具有一頂部主直徑(DJ)及與該刀塊軸線(AI)重合之一中心,且 該假想頂部主正方形(SJ)圍繞該刀塊軸線(AI)自該假想中央正方形(SM)旋轉地偏移。
  2. 如請求項1之切削刀塊(20),其中該頂部主後角(β1)具有75度之一最小值及85度之一最大值。
  3. 如請求項1之切削刀塊(20),其中該四個頂部主切削刃(36)完全含納於垂直於該刀塊軸線(AI)之一頂部水平平面(PH)中。
  4. 如請求項3之切削刀塊(20),其中該四個頂部拐角切削刃(38)完全含納於該頂部水平平面(PH)中。
  5. 如請求項1之切削刀塊(20),其中每一中央刀面(46)垂直於該中央平面(M)。
  6. 如請求項1之切削刀塊(20),其中: 該假想中央正方形(SM)藉由相互垂直之第一豎直平面(PV1)及第二豎直平面(PV2)劃分成四個等同象限(Q1、Q2、Q3、Q4),該等相互垂直之第一豎直平面及第二豎直平面含納該刀塊軸線(AI)並與該四個側刀面(26)相交,且 每一頂部主切削刃(36)位於該四個象限(Q1、Q2、Q3、Q4)中之兩者中。
  7. 如請求項1之切削刀塊(20),其中,在該切削刀塊(20)之一端視圖中,該切削刀塊(20)之任一部分皆不延伸出該刀塊邊界線(LB)之外。
  8. 如請求項1之切削刀塊(20),其中該中央直徑(DM)大於該頂部主直徑(DJ)。
  9. 如請求項1之切削刀塊(20),其中,在該切削刀塊(20)之一側視圖中: 該頂部主後刀面(48)具有平行於該刀塊軸線(AI)之可變頂部主後寬度(WJ),且 該頂部主後寬度(WJ)在平行於該中央平面(M)之一側向方向(SD)上增加。
  10. 如請求項9之切削刀塊(20),其中: 每一頂部側刃(32)亦包含一頂部副切削刃(44),且 在該切削刀塊(20)之該側視圖中,該側向方向(SD)係自該頂部主切削刃(36)至該同一頂部側刃(32)之該頂部副切削刃(44)。
  11. 如請求項10之切削刀塊(20),其中: 該四個頂部副切削刃(44)界定具有一假想頂部副內切圓(CN)之一假想頂部副正方形(SN),該假想頂部副內切圓具有一頂部副直徑(DN),且 在該切削刀塊(20)之該俯視端視圖中,該假想頂部副正方形(SN)係與該假想中央正方形(SM)重合。
  12. 如請求項10之切削刀塊(20),其中,在該切削刀塊(20)之該俯視端視圖中: 與每一頂部拐角切削刃(38)相關聯的該頂部主切削刃(36)及該頂部副切削刃(44)形成一內部頂部拐角銳角(α1)。
  13. 如請求項1之切削刀塊(20),其中垂直於該中央平面(M)而延伸並在沿著該等頂部主切削刃(36)中之一者之長度之任一點處與該一者相交之一第三假想直線(L3)在該刀塊邊界線(LB)之內穿過該中央平面(M)。
  14. 如請求項1之切削刀塊(20),其中,在該切削刀塊(20)之該俯視端視圖中: 該四個頂部副切削刃(44)界定一假想頂部副正方形(SN); 該假想頂部主正方形(SJ)巢套在該假想頂部副正方形(SN)內;且 在每一頂部側刃(32)中,該頂部主切削刃(36)相對於該頂部副切削刃(44)而凹入,且該頂部主切削刃(36)比該頂部副切削刃(44)長。
  15. 一種可圍繞一刀具軸線(AT)在一旋轉方向(RD)上旋轉之切削刀具(60),該切削刀具包括: 一刀具主體(62),其沿著該刀具軸線(AT)在一向前至向後方向(DF、DR)上延伸;及 至少一個如請求項1之可翻轉切削刀塊(20),其被可移除地固定在該刀具主體(62)之一刀塊接納承窩(64)中, 其中: 每一切削刀塊(20)之該等頂部拐角切削刃(38)中之一者可操作,且 每一切削刀塊(20)的毗鄰該可操作頂部拐角切削刃(38)之該等頂部主切削刃(36)中之一者係一可操作頂部主切削刃(36)。
  16. 如請求項15之切削刀具(60),其中每一切削刀塊(20)之該可操作頂部主切削刃(36)界定一刀具切削直徑(DTC)。
  17. 如請求項16之切削刀具(60),其中: N個切削刀塊(20)被可移除地固定在圍繞刀具主體(62)周向地隔開之N個刀塊接納承窩(64)中,N係大於1之一正整數,且 該切削刀具(60)展現關於該刀具軸線(AT)之N重旋轉對稱性。
  18. 如請求項17之切削刀具(60),其中: 以毫米為單位量測之該刀具切削直徑(DTC)除以N小於8.5。
  19. 如請求項16之切削刀具(60),其中: 每一切削刀塊(20)之一軸向最前刀塊點(NF)界定一面切削直徑(DFC), 該刀具切削直徑(DTC)與該面切削直徑(DFC)之間的差之一半界定一第二徑向廣度(ER2),且 該第二徑向廣度(ER2)小於該頂部主直徑(DJ)之百分之二十。
  20. 如請求項15之切削刀具(60),其中: 每一刀塊接納承窩(64)具有一底座表面(70),該底座表面具有橫向於其之軸向支撐壁(72)及徑向支撐壁(74),該軸向支撐壁(72)軸向地向前面向,且該徑向支撐壁(74)徑向地向外面向, 每一切削刀塊(20)之底部端刀面(122)與其各別底座表面(70)夾緊接觸, 每一切削刀塊(20)之該四個側刀面(26a)中之一第一側刀面與該軸向支撐壁(72)夾緊接觸,且 每一切削刀塊(20)之該四個側刀面(26b)中之一第二側刀面與該徑向支撐壁(74)夾緊接觸。
  21. 如請求項20之切削刀具(60),其中: 該第一側刀面(26a)之該頂部主後刀面(48)與該軸向支撐壁(72)發生夾緊接觸,且 該第二側刀面(26b)之該中央刀面(46)與該徑向支撐壁(74)發生夾緊接觸。
  22. 如請求項21之切削刀具(60),其中該軸向支撐壁(72)與該底座表面(70)形成一外部軸向支撐銳角(ϕ1)。
  23. 如請求項20之切削刀具(60),其中,在於一第一刀具平面(PT1)中截取之一剖視圖中,該第一刀具平面垂直於該刀具軸線(AT)且與該至少一個底座表面(70)相交: 含納該刀具軸線(AT)及該等底座表面(70)中之一者之一徑向最外點(NO)之一第二刀具平面(PT2)與彼底座表面(70)形成一內部徑向承窩銳角(τ1)。
  24. 如請求項15之切削刀具(60),其中: 該切削刀具(60)沿著該刀具軸線(AT)在該向前方向(DF)上之一最大切削深度(DCMAX)大於每一刀塊之頂部主直徑(DJ)之一半。
  25. 如請求項15之切削刀具(60),其中: 每一切削刀塊(20)在其各別刀塊接納承窩(64)中被定向成使得在一銑削操作期間,該每一切削刀塊(20)在一工件(80)中切削出一真正九十度凸肩。
TW110137901A 2020-10-19 2021-10-13 可翻轉方形切削刀塊及旋轉切削刀具 TW20221877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2063093464P 2020-10-19 2020-10-19
US63/093,464 2020-10-1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8779A true TW202218779A (zh) 2022-05-16

Family

ID=783720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37901A TW202218779A (zh) 2020-10-19 2021-10-13 可翻轉方形切削刀塊及旋轉切削刀具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1) US11583942B2 (zh)
EP (1) EP4228839A1 (zh)
JP (1) JP2023545250A (zh)
KR (1) KR20230088889A (zh)
CN (1) CN116367945A (zh)
CA (1) CA3195866A1 (zh)
IL (1) IL301356A (zh)
TW (1) TW202218779A (zh)
WO (1) WO202208498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897043B2 (en) * 2021-12-31 2024-02-13 Kennametal Inc. Cutting inserts for use in milling tools
CN117696998A (zh) * 2024-02-06 2024-03-15 赣州澳克泰工具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刀片及切削刀具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234485B (de) * 1957-04-09 1967-02-16 Karl Hertel Schneidkoerper aus Hartmetall oder keramischem Schneidstoff
US4074949A (en) * 1975-09-19 1978-02-21 Robert Zapp, Werkzeug-Und Maschinenfabrik Gmbh Cutting tool
US4294565A (en) * 1980-03-06 1981-10-13 General Electric Company Indexable finishing insert for a milling cutter
JPS5851011A (ja) * 1981-09-18 1983-03-25 Hitachi Ltd ステツプ式スロ−アウエイカツタ−
SE502196C2 (sv) * 1990-12-03 1995-09-11 Sandvik Ab Vändskär med positiv spånvinkel, samt fräsverktyg, företrädesvis för hörnfräsning
US5807031A (en) 1995-03-10 1998-09-15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Throw-away tip and throw-away type cutter
JPH09207007A (ja) 1996-01-31 1997-08-12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ホーニング付き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
IL160223A (en) * 2004-02-04 2008-11-26 Carol Smilovici Double-sided cutting insert and milling cutter
IL169491A (en) 2005-06-30 2009-06-15 Carol Smilovici Cutting insert
US20080226403A1 (en) * 2006-06-20 2008-09-18 Kennametal Inc. Indexable cutting insert with positive axial rake angle and multiple cutting edges
JP2008018515A (ja) * 2006-07-14 2008-01-31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切削工具
SE0602512L (sv) * 2006-10-13 2008-04-22 Seco Tools Ab Negativt svarvskär med en fas mellan skäregg och släppningssida
IL182100A (en) 2007-03-21 2010-11-30 Taegutec India Ltd Cutting insert for a milling cutter
CN102056694B (zh) * 2008-06-13 2015-08-05 特固克有限会社 切割刀片
US8454277B2 (en) * 2008-12-18 2013-06-04 Kennametal Inc. Toolholder and toolholder assembly with elongated seating pads
US8491234B2 (en) 2009-02-12 2013-07-23 TDY Industries, LLC Double-sided cutting inserts for high feed milling
DE102009020373A1 (de) 2009-05-08 2010-11-11 Kennametal Inc. Fräser-Schneideinsatz
EP2596889B1 (en) * 2011-11-23 2017-04-26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AB A cutting insert and a milling tool
KR101431891B1 (ko) 2012-02-08 2014-08-26 대구텍 유한회사 8개의 주절삭날과 와이퍼날을 가진 절삭 인서트 및 절삭 인서트를 포함하는 절삭 공구
DE102012017024B4 (de) * 2012-08-28 2018-03-15 Kennametal Inc. Tangential-Wendeschneidplatte
JP2014083632A (ja) 2012-10-23 2014-05-12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切削インサート及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EP2893995B1 (en) * 2014-01-08 2019-03-27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AB A metal cutting insert and a milling tool
US20170120351A1 (en) * 2015-11-03 2017-05-04 Kennametal Inc. Double-sided cutting inserts with positive clearance face geometry
JP6967595B2 (ja) * 2017-07-12 2021-11-17 北京沃爾徳金剛石工具股▲フン▼有限公司Beijing Worldia Diamond Tools Co., Ltd. インデックス可能な正面フライスインサート及び該インサートを用いた正面フライスカッティングヘッ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30088889A (ko) 2023-06-20
JP2023545250A (ja) 2023-10-27
US11583942B2 (en) 2023-02-21
CA3195866A1 (en) 2022-04-28
WO2022084983A1 (en) 2022-04-28
EP4228839A1 (en) 2023-08-23
CN116367945A (zh) 2023-06-30
IL301356A (en) 2023-05-01
US20220118533A1 (en) 2022-04-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20699B2 (en) Cutting tool and cutting insert
RU2470744C2 (ru) Тангенциальная режущая пластина
US9475134B2 (en) Cutting insert and cutting tool
US6929429B2 (en) Milling tool and cutting insert therefor
JP6587828B2 (ja) 切削工具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インサートホルダー
US7309193B2 (en) Indexable insert with corners with different radii
JP4104661B2 (ja) 切削用差込み工具
KR20110099013A (ko) 절삭 공구 및 절삭 공구용 절삭 인서트
JP2016507393A (ja) 片面の正方形の割出し可能な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工具
KR20100016472A (ko) 8날 절삭 인서트 및 이를 위한 공구 홀더
TW202218779A (zh) 可翻轉方形切削刀塊及旋轉切削刀具
KR20100016473A (ko) 8날 절삭 인서트 및 이를 위한 공구 홀더
IL193284A (en) Milling tools and cutting tool for it
EP3117941B1 (en) Cutting insert and cutting tool
TWI776939B (zh) 具有彎曲副切削刃及角切削刃的方形切削刀塊、及旋轉切削刀具
JP7197576B2 (ja) 高送りミーリングおよび穿孔用のテーパ状ウエストを有する両面割出し可能なインサート、高送りまたは穿孔工具
TW201722587A (zh) 三角形切線銑削嵌件及銑削刀具
JP2019508274A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工具ホルダおよび工具
EP3969214B1 (en) Indexable cutting insert having two cutting portions located in diagonally opposite quadrants and two lower abutment elements, and cutting tool
TW201801829A (zh) 用於一前及後倒角旋轉銑刀之星形切削嵌件
CN113710395A (zh) 用于金属切削的车削刀具
CN111315517B (zh) 具有盘形的切削主体的旋转切削工具及用于其的可转位的切削刀片
TW202344324A (zh) 旋轉不對稱雙端切槽切削嵌件、嵌件座及切削刀具
JP6318558B2 (ja)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穴加工工具
KR20200090196A (ko) 단일면 4 방향 인덱서블 포지티브 커팅 인서트 및 인서트 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