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7434A - 遮罩基底、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遮罩基底、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7434A
TW202217434A TW110124785A TW110124785A TW202217434A TW 202217434 A TW202217434 A TW 202217434A TW 110124785 A TW110124785 A TW 110124785A TW 110124785 A TW110124785 A TW 110124785A TW 202217434 A TW202217434 A TW 202217434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hard mask
mask
pattern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47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宍戶博明
野澤順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Hoya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Hoya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Hoya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74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7434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1/00Originals for 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masks, photo-masks, reticles; Mask blanks or pellicles therefor;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26Phase shift masks [PSM]; PSM blanks;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32Attenuating PSM [att-PSM], e.g. halftone PSM or PSM having semi-transparent phase shift portion; Preparation thereof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06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coating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1/00Originals for 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masks, photo-masks, reticles; Mask blanks or pellicles therefor;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26Phase shift masks [PSM]; PSM blanks; Preparation thereof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1/00Originals for 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masks, photo-masks, reticles; Mask blanks or pellicles therefor;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54Absorbers, e.g. of opaque material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1/00Originals for 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masks, photo-masks, reticles; Mask blanks or pellicles therefor;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54Absorbers, e.g. of opaque materials
    • G03F1/58Absorbers, e.g. of opaque materials having two or more different absorber layers, e.g. stacked multilayer absorb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F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FOR PRINTING, FOR PROCESSING OF SEMICONDUCTOR DEVICES; MATERIALS THEREFOR; ORIGINALS THEREF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G03F1/00Originals for photomechanical production of textured or patterned surfaces, e.g., masks, photo-masks, reticles; Mask blanks or pellicles therefor; 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Preparation thereof
    • G03F1/68Preparation process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3F1/20 - G03F1/50
    • G03F1/80Etch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eparing Plates And Mask In Photomechanical Process (AREA)
  •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可精確度良好地製作具有20nm左右微小尺寸的輔助圖案之轉印用遮罩的遮罩基底。
一種遮罩基底,係具備於基板的主表面上依序層積有圖案形成用薄膜、第1硬遮罩膜、第2硬遮罩膜之構造;圖案形成用薄膜係含有過渡金屬;第1硬遮罩膜係含有選自矽與鉭的1種以上元素及氧;第2硬遮罩膜係含有過渡金屬;第2硬遮罩膜之過渡金屬的含量係少於該圖案形成用薄膜之過渡金屬的含量;在主表面上,形成有第1硬遮罩膜之區域係小於形成有圖案形成用薄膜之區域;第2硬遮罩膜與圖案形成用薄膜係以至少一部分而相接。

Description

遮罩基底、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遮罩基底、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一般來說,在半導體元件的製造工序中,係使用光微影法來進行微細圖案的形成。又,該微細圖案的形成通常會使用多片稱作轉印用遮罩之基板。在將半導體元件的圖案加以微細化時,除了形成於轉印用遮罩之遮罩圖案的微細化以外,亦必須讓光微影中所使用之曝光光線源的波長變短。作為半導體裝置製造之際的曝光光線源,近年來從KrF準分子雷射(波長248nm)到ArF準分子雷射(波長193nm),波長演進為愈來愈短。
轉印用遮罩的種類除了於傳統透光性基板上具備鉻系材料所構成的遮光圖案之二元式遮罩以外,已知有一種半調式相移遮罩。該半調式相移遮罩係由能夠讓實質地有助於曝光之強度的光線穿透之部分(透光部),與能夠讓實質地無助於曝光之強度的光線穿透之部分(半透光部)來構成透明基板上所形成的遮罩圖案,並且,讓通過該半透光部之光的相位轉移,來成為穿透半透光部之光的相位會相對於穿透上述透光部之光的相位而實質地反轉之關係,藉此便可以使穿透透光部與半透光部的交界部附近之光會相互抵消之方式來良好地保持交界部的對比。
作為半調式相移遮罩的遮罩基底,過去已知有一種具有以下構造之遮罩基底,該構造係層積有構成半透光部之半調式相移膜、遮光膜、及無機系材料所構成的蝕刻遮罩膜(硬遮罩膜)。
又,二元式遮罩中,過去已知有一種具有以下構造之遮罩基底,該構造係於遮光膜上層積有蝕刻遮罩膜(硬遮罩膜)。
例如,專利文獻1中揭示一種於透明基板上依序形成有遮光膜、含有矽的遮罩層、及鉻氮化系膜之遮罩基底。
又,專利文獻2中揭示一種遮罩基底之製造方法,該遮罩基底係藉由電子線描繪來形成阻劑圖案之電子線描繪用遮罩基底,會於透明基板上依序形成有遮光膜,及相對於此遮光膜的蝕刻而具有耐受性之無機系材料所構成的蝕刻遮罩膜;在成膜出蝕刻遮罩膜之際,會以遮蔽板來加以遮蔽而不會成膜在基板的至少側面。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專利第5348866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專利第5393972號公報
光微影技術中,由於能夠以投影曝光裝置來做轉印之最小尺寸(解析度)係和曝光所使用之光的波長成正比,而和投影光學系統之透鏡的數值孔徑(NA)成反比,故伴隨著對於半導體元件的微細化之要求,曝光光線的短波長化及投影光學系統的高NA化雖已在進步,但僅仰賴短波長化及高NA化來滿足此要求已達到極限。
因此,為了提高解析度,近年來已被提出有一種藉由縮小製程常數k1(k1=解析線寬×投影光學系統的數值孔徑/曝光光線的波長)的值來謀求微細化之超解析技術。作為上述般超解析技術之一,有一種對應於曝光光線學系統的特性來對遮罩圖案施予輔助圖案或線寬偏移以使遮罩圖案最佳化之方法。
使用輔助圖案之方法為一種使用轉印用遮罩之微影方法,該轉印用遮罩係將為投影光學系統的解析極限以下且未被轉印在晶圓上的圖案(以下稱作輔助圖案。)配置在被轉印於晶圓上之圖案(以下稱作主圖案。)的附近,而具有能夠讓主圖案的解析度與焦點深度提高之效果。輔助圖案亦被稱作SRAF(Sub Resolution Assist Feature)(以下,本發明中,亦將輔助圖案稱作SRAF。)。
然而,伴隨著半導體元件圖案的微細化,具有輔助圖案之轉印用遮罩在遮罩製作上便產生了一些困難點。首先,舉例有輔助圖案必須如上述般地不會成像在其本身的晶圓上,且必須為較主圖案的尺寸要更微小之尺寸這一點。其結果,伴隨著主圖案尺寸的微細化,所被要求之輔助圖案的線寬尺寸便從數100nm到40nm左右,甚至20nm左右而成為愈來愈微小的尺寸。
然而,傳統遮罩基底已被證實了會難以製作具有20nm左右微小尺寸的輔助圖案之轉印用遮罩。
本發明係為了解決過往課題而完成的發明,其目的為提供一種可精確度良好地製作轉印用遮罩之遮罩基底,該轉印用遮罩係具有20nm左右微小尺寸的輔助圖案。又,本發明係提供一種可藉由使用該遮罩基底,來於圖案形成用薄膜精確度佳地形成微細圖案之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然後,本發明之目的為提供一種使用上述般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所製造的轉印用遮罩之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為達成上述課題,本發明係具有以下構成。
(構成1)
一種遮罩基底,係具備於基板的主表面上依序層積有圖案形成用薄膜、第1硬遮罩膜、第2硬遮罩膜之構造;
該圖案形成用薄膜係含有過渡金屬;
該第1硬遮罩膜係含有選自矽與鉭的1種以上元素及氧;
該第2硬遮罩膜係含有過渡金屬;
該第2硬遮罩膜之過渡金屬的含量係少於該圖案形成用薄膜之過渡金屬的含量;
在該主表面上,形成有第1硬遮罩膜之區域係小於形成有該圖案形成用薄膜之區域;
該第2硬遮罩膜與該圖案形成用薄膜係以至少一部分而相接。
(構成2)
如構成1之遮罩基底,其中該第2硬遮罩膜之氧及氮的總含量係多於該圖案形成用薄膜之氧及氮的總含量。
(構成3)
如構成1或2之遮罩基底,其中在該主表面上,形成有第2硬遮罩膜之區域係大於形成有該第1硬遮罩膜之區域。
(構成4)
如構成1至3之任一遮罩基底,其中該圖案形成用薄膜之過渡金屬的含量與該第2硬遮罩膜之過渡金屬的含量之間的差為10原子%以上。
(構成5)
如構成1至4之任一遮罩基底,其中該第2硬遮罩膜之氧及氮的總含量為30原子%以上。
(構成6)
如構成1至5之任一遮罩基底,其中該第2硬遮罩膜的膜厚為5nm以下。
(構成7)
如構成1至6之任一遮罩基底,其中該第1硬遮罩膜之氧及氮的總含量為50原子%以上。
(構成8)
如構成1至7之任一遮罩基底,其中該第1硬遮罩膜的氧含量為50原子%以上。
(構成9)
如構成1至8之任一遮罩基底,其中該第1硬遮罩膜的膜厚為7nm以上。
(構成10)
如構成1至9之任一遮罩基底,其中該圖案形成用薄膜的膜厚為60nm以下。
(構成11)
如構成1至10之任一遮罩基底,其中該圖案形成用薄膜為遮光膜,該基板與該遮光膜之間係具有相移膜。
(構成12)
如構成11之遮罩基底,其中該相移膜係含有矽。
(構成13)
如構成11或12之遮罩基底,其中該相移膜係具有會使曝光光線以1%以上的透光率穿透之功能,以及,使得穿透該相移膜之該曝光光線會與在空氣中通過與該相移膜的厚度相同距離之該曝光光線之間產生150度以上210度以下的相位差之功能。
(構成14)
一種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係使用如構成1至10之任一遮罩基底的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以具有形成於該第2硬遮罩膜上的轉印圖案之阻膜作為遮罩,且藉由使用含氧氯系氣體之乾蝕刻,來於該第2硬遮罩膜形成轉印圖案之工序;
以形成有該轉印圖案之第2硬遮罩膜作為遮罩,且藉由使用氟系氣體之乾蝕刻,來於該第1硬遮罩膜形成轉印圖案之工序;以及
以形成有該轉印圖案之第1硬遮罩膜作為遮罩,且藉由使用含氧氯系氣體之乾蝕刻,來於該圖案形成用薄膜形成轉印圖案之工序。
(構成15)
一種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係使用如構成11至13之任一遮罩基底的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以具有形成於該第2硬遮罩膜上的轉印圖案之阻膜作為遮罩,且藉由使用含氧氯系氣體之乾蝕刻,來於該第2硬遮罩膜形成轉印圖案之工序;
以形成有該轉印圖案之第2硬遮罩膜作為遮罩,且藉由使用氟系氣體之乾蝕刻,來於該第1硬遮罩膜形成轉印圖案之工序;
以形成有該轉印圖案之第1硬遮罩膜作為遮罩,且藉由使用含氧氯系氣體之乾蝕刻,來於該遮光膜形成轉印圖案之工序;以及
以形成有該轉印圖案之遮光膜作為遮罩,且藉由使用氟系氣體之乾蝕刻,來於該相移膜形成轉印圖案之工序。
(構成16)
一種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係具有使用藉由如構成14或15之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所製造的轉印用遮罩,來將轉印圖案曝光轉印在半導體基板上的阻膜之工序。
依據本發明之遮罩基底,便可精確度佳地製作出具有20nm左右微小尺寸的輔助圖案之轉印用遮罩。又,本發明係可製造出可藉由使用該遮罩基底來於圖案形成用薄膜精確度佳地形成微細圖案之轉印用遮罩。然後,本發明係可提供一種使用上述般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所製造的轉印用遮罩之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1:基板
2:遮光膜(圖案形成用薄膜)
2b:具有第2圖案之遮光膜(遮光圖案)
3:第1硬遮罩膜
3a:具有第1圖案之第1硬遮罩膜(第1硬遮罩圖案)
4:第2硬遮罩膜
4a:具有第1圖案之第2硬遮罩膜(第2硬遮罩圖案)
4b:具有第2圖案之第2硬遮罩膜(第2硬遮罩圖案)
5:阻膜
5a:具有第1圖案之阻膜(阻劑圖案)
6b:具有第2圖案之阻膜(阻劑圖案)
10:遮罩基底(二元式遮罩基底)
11:基板
12:相移膜(圖案形成用薄膜)
12a:具有第1圖案之相移膜(相移圖案)
13:遮光膜(圖案形成用薄膜)
13a:具有第1圖案之遮光膜(遮光圖案)
13c:具有第3圖案之遮光膜(遮光圖案)
14:第1硬遮罩膜
14a:具有第1圖案之第1硬遮罩膜(第1硬遮罩圖案)
15:第2硬遮罩膜
15a:具有第1圖案之第2硬遮罩膜(第2硬遮罩圖案)
15b:具有第2圖案之第2硬遮罩膜(第2硬遮罩圖案)
16:阻膜
16a:具有第1圖案之阻膜(阻劑圖案)
17b:具有第2圖案之阻膜(阻劑圖案)
18c:具有第3圖案之阻膜(阻劑圖案)
20:遮罩基底(相移遮罩基底)
100:轉印用遮罩(二元式遮罩)
200:轉印用遮罩(相移遮罩)
圖1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型態中之遮罩基底(二元式遮罩基底)的構成之剖面圖。
圖2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型態中之遮罩基底(相移遮罩基底)的構成之剖面圖。
圖3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型態中之轉印用遮罩(二元式遮罩)的構成之剖面圖。
圖4係顯示本發明第2實施型態中之轉印用遮罩(相移遮罩)的製造工序之剖面示意圖。
以下,在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前,先就完成本發明的經過加以敘述。
於過渡金屬系材料所構成的圖案形成用薄膜(遮光膜等)形成上述般線寬20nm左右的輔助圖案之情況,會難以藉由以有機系材料的阻劑圖案作為遮罩之乾蝕刻來於圖案形成用薄膜形成輔助圖案。這是因為在乾蝕刻時,朝阻劑圖案的膜厚方向之蝕刻量較多而必須增厚阻膜的緣故。又,朝阻劑圖案的側壁方向之蝕刻量(側蝕刻量)亦是較大。一般來說,預想到此側蝕刻的影響,係使線寬較實際地形成之線寬要來得大,而以電子線來將圖案描繪曝光在阻膜。若側蝕刻量很大,便會難以進行此調整。
為了解決該等問題,而考慮將矽系材料所構成的硬遮罩膜設置在圖案形成用薄膜與阻劑圖案之間。此情況下,首先會進行以下製程,係以阻劑圖案作為遮罩來對硬遮罩膜進行乾蝕刻而形成硬遮罩圖案,接著,以該硬遮罩膜作為遮罩來對圖案形成用薄膜進行乾蝕刻而形成薄膜圖案。硬遮罩膜基本上 並無圖案形成用薄膜所被要求般之光學性限制。因此,便可使硬遮罩膜的厚度較圖案形成用薄膜要來得薄。進一步地,阻膜的厚度只要是在將該硬遮罩膜加以圖案化時之乾蝕刻時會具有作為遮罩之功能便足夠。
使得硬遮罩膜的厚度愈薄,則可讓阻膜的厚度變薄。但在圖案形成用薄膜的乾蝕刻時,雖非如圖案形成用薄膜般地明顯,但硬遮罩膜亦會被蝕刻。又,若硬遮罩膜的厚度變得愈薄,便會有藉由乾蝕刻所形成之硬遮罩膜的圖案側壁之垂直性降低之傾向。以硬遮罩圖案作為遮罩來將圖案形成用薄膜予以乾蝕刻時,硬遮罩圖案的圖案邊緣部(硬遮罩圖案的上面與側壁之稜線部)會特別容易被蝕刻。在此乾蝕刻時,若該圖案邊緣部被蝕刻而變圓,便會有形成於圖案形成用薄膜之圖案的形狀精確度(LER(Line Edge Roughness)等)降低之傾向。若使得硬遮罩膜的厚度愈薄,則形成於圖案形成用薄膜之圖案的形狀精確度便會降低。當於圖案形成用薄膜形成線寬20nm左右的輔助圖案之情況,該圖案之形狀精確度降低的影響會很明顯。因此,硬遮罩膜必須為一定以上的厚度。
一般來說,以電子線將圖案描繪曝光在阻膜之際,會使接地針等除電機構接觸於阻膜下的薄膜來進行將阻膜所帶電之電子釋放至外部。然而,由於氧化矽系材料之硬遮罩膜的導電性較差,故僅藉由硬遮罩膜會難以將阻膜的電子釋放至外部。過渡金屬材料之圖案形成用薄膜的導電性較高,可使得阻膜中的電子經由硬遮罩膜來從圖案形成用薄膜釋放至外部。但隨著硬遮罩膜的厚度變厚,阻膜中的電子會難以通過硬遮罩膜而到達圖案形成用薄膜。於是,若使得硬遮罩膜的厚度增厚,則以電子線來描繪曝光時便會發生容易產生蓄電之問題。另一方面,近年來開發出一種以複數電子槍來對阻膜進行描繪之多光束寫入器,當以多光束寫入器來對阻膜進行曝光描繪的情況,此問題會變得顯著。此外,該等問題即便是在將氧化鉭系材料使用於硬遮罩膜的情況亦會發生。
因此,為了解決此導電性的問題,考慮了在氧化矽系材料或氧化鉭系材料的硬遮罩膜(第1硬遮罩膜)上再進一步地設置過渡金屬系材料的硬遮罩膜(第2硬遮罩膜)。一般來說,希望是厚度相對於阻劑圖案的線寬之比,即深寬比為1:2以下。這是為了抑制阻膜的圖案傾倒,當線寬20nm般之微細圖案 的情況,則其必要性會變得更大。亦即,阻劑圖案的膜厚被要求須為40nm以下。為了藉由以上述般薄的膜厚之阻劑圖案作為遮罩之乾蝕刻來於第2硬遮罩膜形成圖案,則必須加快第2硬遮罩膜的蝕刻速率。通常會有第2硬遮罩膜之過渡金屬的含量變得愈多則蝕刻速率會降低之傾向。又,第2硬遮罩膜中,若氧或氮般在常溫下的氣體元素含量變得愈多,則會有蝕刻速率變快之傾向。考慮了藉由添加該等元素來減少第2硬遮罩膜中之過渡金屬的含量以提高蝕刻速率。但發現蝕刻速率雖會因減少第2硬遮罩膜之過渡金屬的含量而提高,然而導電性卻會降低。亦即,發現上述般之第2硬遮罩膜雖非如第1硬遮罩膜般,但相較於圖案形成用薄膜,導電性卻是會大幅降低,而難以將電子線曝光描繪時阻膜所帶電之電子充分地釋放。
本案發明人苦心研究如何解決該等問題,而發明了將圖案形成用薄膜與第2硬遮罩膜加以電連接之方法。
亦即,本發明之遮罩基底係具備於基板的主表面上依序層積有圖案形成用薄膜、第1硬遮罩膜及第2硬遮罩膜的構造之遮罩基底,圖案形成用薄膜係含有過渡金屬,第1硬遮罩膜係含有選自矽與鉭的1種以上元素及氧,第2硬遮罩膜係含有過渡金屬,第2硬遮罩膜之過渡金屬的含量係少於圖案形成用薄膜之過渡金屬的含量,在主表面上,形成有第1硬遮罩膜之區域係小於形成有圖案形成用薄膜之區域,第2硬遮罩膜與圖案形成用薄膜係以至少一部分而相接。
<第1實施型態>
[遮罩基底與其製造]
以下,針對實施型態,一邊參照圖式來進行說明。
圖1係顯示本發明第1實施型態相關之遮罩基底(二元式遮罩基底)10的構成之剖面圖。圖1所示之本發明之遮罩基底10係具有於基板1上依序層積有遮光膜(圖案形成用薄膜)2、第1硬遮罩膜3、第2硬遮罩膜4及阻膜5之構造。
基板1除了合成石英玻璃以外,可由石英玻璃、矽酸鋁玻璃、鹼石灰玻璃、低熱膨脹玻璃(SiO2-TiO2玻璃等)等所形成。該等當中又以合成石英玻璃 由於相對於ArF曝光光線之透光率較高,且亦具有不易發生變形之充分的剛性,故作為形成遮罩基底的基板之材料特佳。
本實施型態中,係於遮光膜2上層積有第1硬遮罩膜3及第2硬遮罩膜4。遮光膜2、第1硬遮罩膜3、第2硬遮罩膜4可應用單層構造及2層以上的積層構造任一者。又,單層構造或積層構造的各層可為在膜或層的厚度方向上是大致相同組成之構成,亦可為在層的厚度方向上是組成呈梯度之構成。
遮光膜2為一種由遮罩基底來製造二元式遮罩時會形成有轉印圖案之圖案形成用薄膜。二元式遮罩被要求遮光膜2的圖案須為高遮光性能。僅對於遮光膜2而要求相對於曝光光線之光學濃度(OD)須為2.8以上,更佳為3.0以上的OD。
遮光膜2係由可藉由使用含有氯系氣體的蝕刻氣體之乾蝕刻來將轉印圖案加以圖案化之材料所形成。具有上述般特性之材料舉例有含有過渡金屬之材料。遮光膜2所含有之過渡金屬舉例有鉬(Mo)、鎢(W)、鈦(Ti)、鉻(Cr)、鎳(Ni)、釩(V)、鋯(Zr)、釕(Ru)、銠(Rh)、鈮(Nb)、鈀(Pd)等任一種金屬或該等金屬的合金。
形成遮光膜2之材料只要是光學濃度不會大幅降低的範圍,亦可使其含有選自氧、氮、碳、硼、氫之1種以上元素。為了降低遮光膜2在與基板1為相反側的表面處之相對於曝光光線的反射率,亦可使得與該基板1為相反側的表層含有較多的氧或氮。遮光膜2之矽含量較佳為5原子%以下,更佳為3原子%以下,再更佳地,以X射線光電子光譜法所分析獲得之Si2p之狹帶頻譜的最大峰值為檢測下限值以下。此外,遮光膜2如後述,係藉由濺射法所形成。因此,亦可使遮光膜2含有氬(Ar)、氪(Kr)、氙(Xe)、氦(He)、氖(Ne)等惰性氣體。
遮光膜2特佳宜由含鉻材料所形成。形成遮光膜2之含鉻材料除了鉻金屬以外,舉例有使鉻(Cr)含有選自氧(O)、氮(N)、碳(C)、硼(B)及氟(F)的1種以上元素之材料。一般來說,鉻系材料雖會被氯系氣體與氧氣的混合氣體蝕刻,但鉻金屬相對於此蝕刻氣體的蝕刻速率並不太高。若考慮提高相對於氯系氣體與氧氣之混合氣體的蝕刻氣體之蝕刻速率這一點,則形成遮光膜2之材料較佳為使鉻含有選自氧、氮、碳、硼及氟的一種以上元素之材料。又, 亦可使得形成遮光膜2之含鉻材料含有鉬、銦及錫中的一種以上元素。藉由使其含有鉬、銦及錫中的一種以上元素,便可更加速相對於氯系氣體與氧氣的混合氣體之蝕刻速率。
為了高精度地形成線寬20nm左右的SRAF圖案,遮光膜2的膜厚較佳為60nm以下,更佳為50nm以下。另一方面,遮光膜2的膜厚由確保光學濃度與確保導電性之觀點來看,較佳為30nm以上。
第1硬遮罩膜3係由含有選自矽與鉭的1種以上元素與氧之材料所形成,俾能夠相對於蝕刻遮光膜2時所使用之蝕刻氣體而具有蝕刻選擇性。
作為含有矽與氧之材料,較佳為應用SiO2、SiON等。此情況下,第1硬遮罩膜3之矽及氧的總含量較佳為96原子%以上,更佳為98原子%以上。又,第1硬遮罩膜3之矽、氮及氧的總含量較佳為96原子%以上,更佳為98原子%以上。此外,亦可使得含有矽與氧之材料所形成的第1硬遮罩膜3在遮光膜2及第2硬遮罩膜4之間,而以可獲得充分的蝕刻選擇性之範圍來包含有過渡金屬。
又,作為含有鉭與氧之材料,舉例有除了鉭與氧以外且含有選自氮、硼及碳的一種以上元素之材料等。例如,舉例有TaO、TaON、TaBO、TaBON、TaCO、TaCON、TaBOCN等。此情況下,第1硬遮罩膜3在該等材料當中,較佳宜含有硼。
第1硬遮罩膜3之氧及氮的總含量較佳為50原子%以上,更佳為55原子%以上,再更佳為60原子%以上。又,第1硬遮罩膜3的氧含量較佳為50原子%以上,更佳為55原子%以上,再更佳為60原子%以上。藉由如此般地,便可更加提高將遮光膜2及第2硬遮罩膜4加以圖案化時之相對於蝕刻氣體的蝕刻選擇性。相反地,由於第1硬遮罩膜3的阻抗值變高,故當藉由電子線來描繪曝光時,則照射在阻膜之電子便會變得難以經由第1硬遮罩膜而流出。
第1硬遮罩膜3在俯視觀看(基板1的主表面上)下,較佳宜形成為會較形成有遮光膜2之區域要來得小之區域。藉由成為上述般之構成,便可容易讓遮光膜2與第2硬遮罩膜4會以至少一部分而相接。第1硬遮罩膜3只要是會覆蓋圖案轉印區域之所需的大小即可。例如,第1硬遮罩膜3較佳宜形成 為會覆蓋至少包含有以基板1的中心為基準且一邊為132mm的四角形區域之區域。
為了讓第1硬遮罩膜3具有可於遮光膜2(圖案形成用薄膜)高精度地形成20nm左右的SRAF圖案來作為硬遮罩的功能,其膜厚較佳為7nm以上,更佳為12nm以上。另一方面,為了藉由以後述較薄的膜厚之第2硬遮罩膜的圖案作為遮罩之乾蝕刻來於第1硬遮罩膜3高精度地形成20nm左右的SRAF圖案,則第1硬遮罩膜3的膜厚較佳為20nm以下,更佳為15nm以下。
又,第1硬遮罩膜3的膜密度較佳為1.5g/cm3~9.0g/cm3。只要是第1硬遮罩膜3的膜密度為上述下限值以上,便可提高相對於對遮光膜2進行乾蝕刻時的物理性蝕刻作用之耐受性。尤其當第1硬遮罩膜3是由含有矽與氧之材料所形成的情況,則該膜密度較佳為1.5g/cm3~3.0g/cm3。另一方面,當第1硬遮罩膜3是由含有鉭與氧之材料所形成的情況,則該膜密度較佳為7.5g/cm3~9.0g/cm3
又,第1硬遮罩膜3上係層積有第2硬遮罩膜4。第2硬遮罩膜4必須相對於將第1硬遮罩膜3加以圖案化時之蝕刻氣體而具有高蝕刻選擇性。由此觀點來看,則第2硬遮罩膜4較佳宜含有過渡金屬。作為第2硬遮罩膜4所含有的過渡金屬,舉例有鉬(Mo)、鉭(Ta)、鎢(W)、鈦(Ti)、鉻(Cr)、鉿(Ht)、鎳(Ni)、釩(V)、鋯(Zr)、釕(Ru)、銠(Rh)、鈮(Nb)、鈀(Pd)等任一種金屬或該等金屬的合金。第2硬遮罩膜4較佳宜由可藉由使用含有氯系氣體的蝕刻氣體之乾蝕刻來加以圖案化之材料所形成。又,若使遮光膜2與第2硬遮罩膜4含有相同的過渡金屬,便可更容易地藉由利用相同蝕刻氣體之乾蝕刻來加以蝕刻,故較佳。
若使第2硬遮罩膜4含有氧及氮的至少任一者,則在可提高蝕刻速率這一點上較佳,若使其含有氧更佳。然後,為了較遮光膜2而更加提高蝕刻速率等,則第2硬遮罩膜4之氧及氮的總含量較佳宜多於遮光膜2之氧及氮的總含量。在相同理由下,第2硬遮罩膜4之過渡金屬的含量較佳宜少於遮光膜2之過渡金屬的含量。進一步地,遮光膜2之過渡金屬的含量與第2硬遮罩膜4之過渡金屬的含量之間的差較佳為10原子%以上,更佳為15原子%以 上。進一步地,第2硬遮罩膜4之過渡金屬的含量較佳為60原子%以下,更佳為55原子%以下。
又,為了使第2硬遮罩膜4的蝕刻速率為一定以上的大小,第2硬遮罩膜4之氧及氮的總含量較佳為30原子%以上,更佳為32原子%以上。又,第2硬遮罩膜4的氧含量較佳為20原子%以上。
第2硬遮罩膜4特佳宜由含鉻材料所形成。作為形成第2硬遮罩膜4之含鉻材料,除了鉻金屬以外,舉例有使鉻(Cr)含有選自氧(O)、氮(N)、碳(C)、硼(B)及氟(F)的1種以上元素之材料。一般來說,鉻系材料雖會被氯系氣體與氧氣的混合氣體蝕刻,但鉻金屬相對於此蝕刻氣體的蝕刻速率並不太高。若考慮到提高相對於氯系氣體與氧氣之混合氣體的蝕刻氣體之蝕刻速率這一點,則作為形成第2硬遮罩膜4之材料,較佳為使鉻含有選自氧、氮、碳、硼及氟的一種以上元素之材料。又,亦可使形成第2硬遮罩膜4之含鉻材料含有鉬、銦及錫中的一種以上元素。藉由使其含有鉬、銦及錫中的一種以上元素,便可更加速相對於氯系氣體與氧氣的混合氣體之蝕刻速率。
為了能夠藉由以膜厚40nm以下的阻劑圖案作為遮罩之乾蝕刻來高精度地形成20nm左右的SRAF圖案,則第2硬遮罩膜4的膜厚較佳為5nm以下,更佳為4nm以下。另一方面,為了使第2硬遮罩膜4的圖案在於第1硬遮罩膜形成圖案之乾蝕刻時會作為遮罩而充分地發揮功能,則第2硬遮罩膜4的膜厚較佳為2nm以上。
在基板1的主表面上,形成有第2硬遮罩膜4之區域較佳宜大於形成有第1硬遮罩膜3之區域。藉此,如上所述般地,由於形成有第1硬遮罩膜3之區域係小於形成有遮光膜2之區域,故可以第2硬遮罩膜4與遮光膜2會在第1硬遮罩膜3的外側處相接之方式來成膜出第2硬遮罩膜4與遮光膜2,從而便可在該外周側區域處來確保導電性。第2硬遮罩膜4較佳宜形成至會超過形成有第1硬遮罩膜3之區域的外周緣之區域(亦即,第1硬遮罩膜3的整體係藉由第2硬遮罩膜4而被加以覆蓋。)。另一方面,亦可使第2硬遮罩膜4的一部分形成至會超過形成有第1硬遮罩膜3之區域的外周緣之區域而與遮光膜2相接,並且,該一部分以外則是形成於與形成有第1硬遮罩膜3之區域相同之區域。
又,第2硬遮罩膜4的膜密度較佳為3.5g/cm3~7.0g/cm3
遮罩基底10中,較佳宜相接於第2硬遮罩膜4的表面而以40nm以下的膜厚來形成有機系材料的阻膜5。若是如此,由於即便是在描繪包含有20nm左右的微細輔助圖案之轉印用圖案的情況,仍可使阻劑圖案的剖面深寬比低至1:2以上,故可抑制在阻膜5的顯影時、沖洗時等發生阻劑圖案傾倒或脫離。
遮光膜2、第1硬遮罩膜3、第2硬遮罩膜4可藉由反應性濺射法來成膜而分別形成。濺射法可為使用直流(DC)電源之濺射法(DC濺射),或使用高頻(RF)電源之濺射法(RF濺射)。又,即便是磁控濺射方式,亦可為常規方式。DC濺射在機構單純這一點為佳。又,使用磁控濺射方式的成膜速率較快,由提高生產性這一點來看為佳。此外,成膜裝置為直列型或單片型皆無妨。
又,將基板1配置在成膜裝置內的旋轉台,而在成膜出遮光膜2、第1硬遮罩膜3、第2硬遮罩膜4之際,係將遮罩遮蔽設置在基板1的主表面上且調整該遮罩遮蔽的開口區域,藉此便可將各膜在基板1的主表面上之成膜區域調整為所需區域。
又,阻膜5係藉由旋轉塗佈法所形成。
如此般地,雖已參照圖1來說明本實施型態之遮罩基底10的構成,但並未限定於此構成,例如,可於阻膜5的表層形成帶電防止層(CDL:Charge Dissipation Layer),又,亦可為不具有阻膜5之構成的遮罩基底。
[轉印用遮罩(二元式遮罩)之製造方法]
針對使用該第1實施型態相關的遮罩基底10之轉印用遮罩(二元式遮罩)的製造方法,使用圖3來加以說明。
針對圖1所示之遮罩基底10中藉由旋轉塗佈法所形成之膜厚40nm以下的阻膜5,以電子線來描繪出欲形成於遮光膜2之第1圖案,並進一步地進行顯影處理等特定處理,藉此形成具有第1圖案之阻膜(阻劑圖案)5a(參照圖3(a))。該第1圖案除了被轉印在半導體元件之圖案(主圖案)以外,亦包含線寬20nm左右的輔助圖案。
此時,在較第1硬遮罩膜3更外側處之第2硬遮罩膜4與遮光膜2所接觸的特定區域中,使接地針(圖中未顯示)相接觸以在阻膜5、第2硬遮罩膜4 及遮光膜2之間確保接地。於是,便可抑制將電子線描繪在阻膜5之際發生蓄電,從而可進行位置精確度高的曝光描繪。
接著,以阻劑圖案5a作為遮罩來對第2硬遮罩膜4進行使用氯系氣體與氧系氣體的混合氣體之乾蝕刻,以形成具有第1圖案之第2硬遮罩膜(硬遮罩圖案)4a(參照圖3(b))。之後,去除阻劑圖案5a。
接著,以第2硬遮罩圖案4a作為遮罩來對第1硬遮罩膜3進行使用氟系氣體之乾蝕刻,以形成具有第1圖案之第1硬遮罩膜(第1硬遮罩圖案)3a(參照圖3(b))。接著,藉由旋轉塗佈法來形成其他阻膜。之後,針對此阻膜來對形成有第1硬遮罩圖案3a之範圍進行雷射描繪,並進一步地進行顯影處理等特定處理,以形成具有第2圖案之阻膜(阻劑圖案)6b(參照圖3(c))(此外,在此階段中,遮光膜2會如圖3(b)所示般地殘留)。之後,以第1硬遮罩圖案3a及阻劑圖案6b作為遮罩來對遮光膜2進行使用氯系氣體與氧氣的混合氣體之乾蝕刻,以形成具有第1圖案之遮光膜(遮光圖案)2a(參照圖3(c))。此時,第2硬遮罩圖案4a的露出部分會因乾蝕刻而被去除,便成為具有第2圖案之第2硬遮罩膜(第2硬遮罩圖案)4b(參照圖3(c))。
然後,以阻劑圖案6b及第2硬遮罩圖案4b作為遮罩來對第1硬遮罩圖案3a進行使用氟系氣體之乾蝕刻,以去除第1硬遮罩圖案3a。進一步地,去除阻劑圖案6b並進行洗淨工序,便可製造出轉印用遮罩(二元式遮罩)100(參照圖3(d))。
[半導體元件的製造]
第1實施型態之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的特徵為使用第1實施型態之二元式遮罩(轉印用遮罩)100或使用第1實施型態之遮罩基底10所製造之二元式遮罩(轉印用遮罩)100,來將轉印用圖案曝光轉印在半導體基板上的阻膜。因此,若使用第1實施型態之二元式遮罩100來曝光轉印在半導體元件上的阻膜,便可以充分滿足設計式樣之精確度來將圖案形成於半導體元件上的阻膜。
<第2實施型態>
[遮罩基底與其製造]
本發明第2實施型態相關之遮罩基底係於基板與遮光膜之間具備相移膜,且被使用來製造相移遮罩(轉印用遮罩)。圖2係顯示該第2實施型態之遮罩基底的構成。該第2實施型態相關之遮罩基底20係於基板11的主表面上具備相移膜12、遮光膜(圖案形成用薄膜)13、第1硬遮罩膜14、第2硬遮罩膜15及阻膜16。由於基板11與阻膜16係與第1實施型態相同,故省略說明。
相移膜12係由可藉由利用氟系氣體的蝕刻氣體之乾蝕刻而被圖案化之材料所形成,具體而言係由含矽材料所構成。相移膜12較佳宜具有使得曝光光線以1%以上的透光率穿透之功能(透光率),以及,使得穿透相移膜之曝光光線會與在空氣中通過與該相移膜的厚度相同距離之該曝光光線之間產生150度以上210度以下的相位差之功能。又,相移膜12的透光率較佳為2%以上。相移膜12的透光率較佳為30%以下,更佳為20%以下。
相移膜12除了矽以外,較佳宜由含有氮(N)之材料所形成。相移膜12只要是可藉由使用氟系氣體之乾蝕刻來加以圖案化,則亦可另含有選自類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金屬元素的1種以上元素。當中,類金屬元素亦可為除了矽以外之任一類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亦可為除了氮以外之任一非金屬元素,較佳宜使其含有例如選自氧(O)、碳(C)、氟(F)及氫(H)的一種以上元素。金屬元素例示有鉬(Mo)、鎢(W)、鈦(Ti)、鉭(Ta)、鋯(Zr)、鉿(Hf)、鈮(Nb)、釩(V)、鈷(Co)、鉻(Cr)、鎳(Ni)、釕(Ru)、錫(Sn)、硼(B)、鍺(Ge)。
相移膜12的膜厚較佳為80nm以下,更佳為70nm以下。相移膜12的膜厚較佳為50nm以上。這是為了以非晶質材料來形成相移膜12,且使相移膜12的相位差成為150度以上,則必須為50nm以上的緣故。此外,相移膜12可應用單層構造及2層以上的積層構造任一者。又,單層構造或積層構造的各層可為在膜或層的厚度方向上為大致相同的組成之構成,亦可為在層的厚度方向上組成呈梯度之構成。
又,相移膜12較佳宜由在俯視觀看下(基板1的主表面上)會較形成有遮光膜13之區域要來得小之區域所形成。形成有相移膜12之區域被要求大小須至少包含圖案轉印區域。例如,相移膜12較佳宜形成為會覆蓋至少包含有以基板11之主表面的中心為基準且1邊為132mm的四角形區域之區域。
相移膜12中,為了滿足前述光學特性與膜厚相關之諸條件,相移膜相對於曝光光線(ArF曝光光線)之折射率n較佳為1.9以上,更佳為2.0以上。又,相移膜12的折射率n較佳為3.1以下,更佳為2.7以下。相移膜12相對於ArF曝光光線之消光係數k較佳為0.26以上,更佳為0.29以上。又,相移膜12的消光係數k較佳為0.62以下,更佳為0.54以下。
此外,含有相移膜12之薄膜的折射率n與消光係數k並非僅由該薄膜的組成而決定。該薄膜的膜密度或結晶狀態等亦為左右折射率n或消光係數k之要素。因此,係調整以反應性濺射來成膜出薄膜時的諸條件,而以該薄膜會成為所需的折射率n及消光係數k之方式來加以成膜。當以反應性濺射來成膜之際,調整惰性氣體與反應性氣體(氧氣、氮氣等)之混合氣體的比率對於使得相移膜12成為上述折射率n與消光係數k的範圍為有效的,但並非僅限於此。亦有調整以反應性濺射來成膜之際的成膜室內壓力、施加在濺射靶材之電力、靶材與基板11之間的距離等位置關係等多種方法。又,該等成膜條件為成膜裝置所固有的,可適當地調整來讓所形成之相移膜12成為所需折射率n及消光係數k。
遮罩基底20係於相移膜12上具有遮光膜13。在此構成之情況的遮光膜13中,必須應用會相對於當於相移膜12形成圖案之際所使用的蝕刻氣體而具有充分的蝕刻選擇性之材料。
此情況的遮光膜13中亦可應用與上述第1實施型態所說明的遮光膜2相同之材料。此外,如後述,當相移膜12上所設置之遮光膜13的情況,並未被要求二元式遮罩用的遮光膜2般之OD。因此,遮光膜13的膜厚較佳為50nm以下,更佳為45nm以下。另一方面,遮光膜13之膜厚由確保光學濃度與確保導電性之觀點來看,則較佳為20nm以上。
在相移遮罩的完成後,係以遮光膜13與相移膜12之積層構造來形成遮光帶等。因此,遮光膜13與相移膜12之積層構造被要求須確保大於2.0之光學濃度(OD),較佳為2.8以上的OD,更佳為3.0以上的OD。
遮光膜13上係形成有第1硬遮罩膜14。第1硬遮罩膜14係由含有選自矽與鉭的1種以上元素及氧之材料所形成,俾能夠相對於蝕刻遮光膜13時所 使用之蝕刻氣體而具有蝕刻選擇性。具體的材料或膜厚係與第1實施型態中的第1硬遮罩膜3相同。
又,第1硬遮罩膜14較佳宜由在俯視觀看下(基板1的主表面上)會較形成有遮光膜13之區域要來得小之區域所形成。藉由成為上述般之構成,便可容易使得遮光膜13與第2硬遮罩膜15會以至少一部分而相接。第1硬遮罩膜14只要是會覆蓋形成有相移膜12之圖案轉印區域之所需大小即可。例如,第1硬遮罩膜14較佳宜形成為會覆蓋至少包含有以基板11之主表面的中心為基準且1邊為132mm的四角形區域之區域。
又,第1硬遮罩膜14上係層積有第2硬遮罩膜15。第2硬遮罩膜15必須相對於將第1硬遮罩膜14加以圖案化時之蝕刻氣體而具有高蝕刻選擇性。由此觀點來看,第2硬遮罩膜15較佳宜含有過渡金屬。具體的材料或膜厚係與第1實施型態中的第2硬遮罩膜4相同。
又,在基板11的主表面上,形成有第2硬遮罩膜15的區域較佳宜大於形成有第1硬遮罩膜14之區域。藉此,如上所述般地,由於形成有第1硬遮罩膜14之區域係小於形成有遮光膜13之區域,故可以第2硬遮罩膜15與遮光膜13會在第1硬遮罩膜14的外側相接之方式來成膜出第2硬遮罩膜15與遮光膜13,從而便可在該外周側區域處來確保導電性。
較佳宜使第2硬遮罩膜15形成至會超過形成有第1硬遮罩膜14之區域的外周緣之區域(亦即,第1硬遮罩膜14的整體係藉由第2硬遮罩膜15而被覆蓋。)。另一方面,亦可使第2硬遮罩膜15的一部分形成至會超過形成有第1硬遮罩膜14之區域的外周緣之區域而與遮光膜13相接,並且,除此之外則是形成於與形成有第1硬遮罩膜14之區域相同的區域。
相移膜12、遮光膜13、第1硬遮罩膜14、第2硬遮罩膜15可與第1實施型態同樣地藉由反應性濺射法成膜來分別形成。
又,在成膜出相移膜12、遮光膜13、第1硬遮罩膜14、第2硬遮罩膜15之際,可藉由調整遮罩遮蔽的開口區域來將各膜的成膜區域調整為所需區域。
又,阻膜16係藉由旋轉塗佈法所形成。
[轉印用遮罩(相移遮罩)之製造方法]
針對使用此第2實施型態相關的遮罩基底20之轉印用遮罩(相移遮罩)的製造方法,使用圖4來加以說明。
針對圖2所示之遮罩基底20中藉由旋轉塗佈法所形成之膜厚40nm以下的阻膜16,以電子線來描繪出欲形成於相移膜12之第1圖案,並進一步地進行顯影處理等特定處理,而形成具有第1圖案之阻膜(阻劑圖案)16a(參照圖4(a))。此第1圖案除了已被轉印在半導體元件之圖案(主圖案)以外,亦包含線寬20nm左右的輔助圖案。
此時,在較第1硬遮罩膜14更外側處之第2硬遮罩膜15與遮光膜13所相接觸之特定區域中,使得接地針(圖中未顯示)相接觸以在阻膜16、第2硬遮罩膜15及遮光膜13之間確保接地。於是,便可抑制將電子線描繪在阻膜16之際發生蓄電,從而可進行位置精確度高的曝光描繪(此外,在形成後述阻劑圖案17b、18c時,亦同樣地可抑制蓄電,從而可進行位置精確度高的曝光描繪)。
接著,以阻劑圖案16a作為遮罩且使用氯系氣體與氧系氣體的混合氣體來對第2硬遮罩膜15進行乾蝕刻,而形成具有第1圖案之第2硬遮罩膜(硬遮罩圖案)15a(參照圖4(b))。之後,去除阻劑圖案16a。
接著,以第2硬遮罩圖案15a作為遮罩且使用氟系氣體來對第1硬遮罩膜14進行乾蝕刻,而形成具有第1圖案之第1硬遮罩膜(第1硬遮罩圖案)14a(參照圖4(b))。接著,藉由旋轉塗佈法來形成其他阻膜。之後,針對此阻膜,對形成有第1硬遮罩圖案14a之範圍進行雷射描繪,並進一步地進行顯影處理等特定處理,而形成具有第2圖案之阻膜(阻劑圖案)17b(參照圖4(c))(此外,在此階段中,遮光膜13與第2硬遮罩圖案15a會如圖4(b)所示般地殘留)。之後,以第1硬遮罩圖案14a及阻劑圖案17b作為遮罩且使用氯系氣體與氧氣的混合氣體來對遮光膜13進行乾蝕刻,而形成具有第1圖案之遮光膜(遮光圖案)13a(參照圖4(c))。此時,第2硬遮罩圖案15a的露出部分係藉由乾蝕刻來被去除,而成為具有第2圖案之第2硬遮罩膜(第2硬遮罩圖案)15b(參照圖4(c))。
然後,以遮光圖案13a作為遮罩,且使用氟系氣體來對相移膜12進行乾蝕刻,而形成具有第1圖案之相移膜(相移圖案)12a(參照圖4(d))。此時,第1硬遮罩圖案14a會被去除(參照圖4(d))。
然後,去除阻劑圖案17b並進行洗淨工序而藉由旋轉塗佈法來形成其他阻膜。之後,針對此阻膜,以電子線來描繪出欲形成於遮光膜13之第3圖案,並進一步地進行顯影處理等特定處理來形成具有第3圖案之阻膜(阻劑圖案)18c(參照圖4(e))。之後,以阻劑圖案18c作為遮罩且使用氯系氣體與氧氣的混合氣體來對遮光膜13進行乾蝕刻,而形成具有第3圖案之遮光膜(遮光圖案)13c。然後,去除阻劑圖案18c並進行洗淨工序,便可製造出轉印用遮罩(相移遮罩)200(參照圖4(f))。
[半導體元件的製造]
第2實施型態之半導體元件的製造方法之特徵為使用第2實施型態之相移遮罩200或使用第1實施型態之遮罩基底20所製造之相移遮罩200來將轉印用圖案曝光轉印在半導體基板上的阻膜。因此,若使用第2實施型態之相移遮罩200來曝光轉印在半導體元件上的阻膜,便能夠以充分滿足設計式樣之精確度來將圖案形成於半導體元件上的阻膜。
此外,本發明之遮罩基底亦可為製造EUV微影(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用的反射型遮罩時所使用之反射型遮罩基底。此情況下,較佳宜以上述圖案形成用薄膜來構成吸收體膜。
該反射型遮罩基底的情況,基板較佳宜使用低熱膨脹玻璃(SiO2-TiO2玻璃等)。又,較佳為於該基板上依序層積有多層反射膜、保護膜、吸收體膜(圖案形成用薄膜)、第1硬遮罩膜及第2硬遮罩膜之構成。關於吸收體膜、第1硬遮罩膜、第2硬遮罩膜的構成,較佳為與上述各實施型態所示之構成相同。吸收體膜較佳宜由上述含鉻材料所形成。另一方面,吸收體膜亦可使用含釕材料。作為此情況的含釕材料,除了釕金屬單體以外,舉例有於釕含有氮、氧中的至少任一者之材料。
多層反射膜在反射型遮罩中係提供會反射EUV光之功能。多層反射膜為一種週期性地層積有以折射率不同之元素作為主成分的各層之多層膜。一般來說係使用交互地層積有40至60週期(成對)左右為高折射率材料之輕元素或 其化合物的薄膜(高折射率層),與為低折射率材料之重元素或其化合物的薄膜(低折射率層)之多層膜來作為多層反射膜。
作為高折射率層,可使用例如含矽(Si)材料。作為含矽材料,除了矽單體以外,可使用於矽含有選自硼(B)、碳(C)、鋯(Zr)、氮(N)及氧(O)的至少1種元素之矽化合物。作為低折射率層,可使用例如選自鉬(Mo)、釕(Ru)、銠(Rh)及鉑(Pt)之至少1種金屬單體,或是該等的合金。作為用以反射例如波長13nm至14nm的EUV光之多層反射膜,較佳宜使用交互地層積有40至60週期左右含有Mo的層與含有Si的層之Mo/Si週期積層膜。
保護膜可使用例如矽(Si)、含有矽(Si)與氧(O)之材料、含有矽(Si)與氮(N)之材料、或是含有矽(Si)、氧(O)及氮(N)之材料等矽系材料。又,當吸收體膜是由含釕材料所形成之情況,則保護膜可使用鉻(Cr),或是含有鉻(Cr)與選自氧(O)、氮(N)及碳(C)中至少1種以上的元素之鉻系材料之材料。另一方面,依構成吸收體膜之材料,保護膜可使用含釕材料。含釕材料的範例舉例有Ru金屬單體;於Ru含有選自鈦(Ti)、鈮(Nb)、鉬(Mo)、鋯(Zr)、釔(Y)、硼(B)、鑭(La)、鈷(Co)、錸(Re)及銠(Rh)的至少1種金屬之Ru合金;以及於該等含有氮之材料。
<實施例>
以下,藉由實施例來更加具體地說明本發明之實施型態。
(實施例1)
[遮罩基底之製造]
參照圖2,準備主表面的尺寸為約152mm×約152mm且厚度為約6.35mm之合成石英玻璃所構成的基板11。該基板11係將主表面研磨成特定表面粗糙度(Rq為0.2nm以下),之後再施予特定洗淨處理及乾燥處理。
接著,將基板11設置在單片式DC濺射裝置內,且使用鉬(Mo)與矽(Si)的混合燒結靶材(Mo:Si=11原子%:89原子%),藉由以氬(Ar)、氮(N2)及氦(He)的混合氣體作為濺射氣體之反應性濺射(DC濺射),而以69nm的厚度來於基板11上形成鉬、矽及氮所構成的相移膜12。形成此相移膜12之濺射時會使用遮蔽板。所使用之遮蔽板係具有以基板的中心為基準且一邊為146mm的正方形開口(亦即,設計區域乃一邊為146mm之正方形區域。)。
接著,針對形成有此相移膜12之基板11,為了降低相移膜12的膜應力以及為了於表層形成氧化層,而進行加熱處理。具體而言,係使用加熱爐(電爐)而在大氣中使加熱溫度為450℃,加熱時間為1小時來進行加熱處理。使用相移量測量裝置(Lasertec公司製MPM193)來測量加熱處理後的相移膜12相對於波長193nm的光之透光率與相位差後,透光率為6.0%,相位差為177.0度(deg)。
接著,將形成有相移膜12之基板11設置在單片式DC濺射裝置內,且使用鉻(Cr)靶材而在氬(Ar)、二氧化碳(CO2)及氦(He)的混合氣體氛圍下來進行反應性濺射(DC濺射)。藉此,相接於相移膜12,而以36nm的膜厚來形成鉻、氧及碳所構成的遮光膜(CrOC膜Cr:O:C=70.4原子%:15.4原子%:14.2原子%)13。形成此遮光膜13之濺射時亦會使用遮蔽板。此外,此處所使用之遮蔽板係具有以基板的中心為基準且一邊為150mm的正方形開口(亦即,設計區域乃一邊為150mm之正方形區域。)。基板11之主表面之一邊的大小為151.2mm,與設計區域之間的餘裕非常小。
接著,對形成有上述遮光膜(CrOC膜)13之基板11施予加熱處理。具體而言,係使用加熱板而在大氣中使加熱溫度為280℃,加熱時間為5分鐘來進行加熱處理。在加熱處理後,使用光譜儀(Agilent Technologies公司製Cary4000)來對層積有相移膜12及遮光膜13之基板11測量相移膜12與遮光膜13的積層構造在ArF準分子雷射光的波長(約193nm)中之光學濃度後,可確認到為3.0以上。
接著,以12nm的厚度來於遮光膜13上形成第1硬遮罩膜14(SiO2膜Si:O=33.8原子%,66.2原子%)。具體而言,係將層積有相移膜12及遮光膜13之基板11設置在單片式DC濺射裝置內,且使用矽(Si)靶材並以氬(Ar)氣、氧(O2)氣作為濺射氣體,而藉由DC濺射來形成第1硬遮罩膜14。形成此第1硬遮罩膜14之濺射時會使用遮蔽板。所使用之遮蔽板係具有以基板的中心為基準且一邊為146mm的正方形開口(亦即,設計區域乃一邊為146mm之正方形區域。)。
以12nm的厚度來於其他基板上成膜出第1硬遮罩膜14,測量膜密度後為1.8g/cm3。又,測量片電阻值後為40KΩ。
接著,以3nm的厚度來於第1硬遮罩膜14上形成第2硬遮罩膜15(CrOCN膜Cr:54.7原子%,O:22.2原子%,C:11.9原子%,N:11.2原子%)。具體而言,係將層積有相移膜12、遮光膜13及第1硬遮罩膜14之基板11設置在單片式DC濺射裝置內,且使用鉻(Cr)靶材而在氬(Ar)、二氧化碳(CO2)、氮(N2)及氦(He)的混合氣體氛圍下來進行反應性濺射(DC濺射)。形成此第2硬遮罩膜15之濺射時會使用遮蔽板。所使用之遮蔽板係具有以基板的中心為基準且一邊為148mm的正方形開口(亦即,設計區域乃一邊為148mm之正方形區域。)。
以3nm的厚度來於其他基板上成膜出第2硬遮罩膜,測量膜密度後為4.9g/cm3。又,測量片電阻值後為200kΩ。
然後,在施予特定洗淨處理後,藉由旋轉塗佈法而以40nm的膜厚來形成阻膜16,以製造出實施例1之遮罩基底20。
[轉印用遮罩(相移遮罩)的製造]
接著,使用該實施例1之遮罩基底20,並使用圖4而以上述步驟順序來製造出實施例1之半調式相移遮罩200。
更具體而言,第2硬遮罩膜15的蝕刻係使用氯氣(Cl2)與氧氣(O2)的混合氣體(氣體流量比Cl2:O2=15:1)來製作出第2硬遮罩圖案15a(參照圖4(b))。
又,第1硬遮罩膜14的蝕刻係使用CF4氣體作為氟系氣體來製作出第1硬遮罩圖案14a(參照圖4(b))。
又,遮光膜13的蝕刻係使用氯氣(Cl2)與氧氣(O2)的混合氣體(氣體流量比Cl2:O2=15:1)來製作出遮光圖案13a、13c(參照圖4(c)、圖4(d))。
又,相移膜12的蝕刻係使用SF4氣體作為氟系氣體來製作出相移圖案12a(參照圖4(b))。
又,該等一連串的工序中,在電子線描繪之際係使用具備2支電子槍之多光束寫入器,且在較第1硬遮罩膜14更外側處之第2硬遮罩膜15與遮光膜13所相接觸之特定區域中,使接地針(圖中未顯示)相接觸。藉此,各阻膜便會在所需位置而被描繪有電子線,可形成所需的阻劑圖案16a、17b、18c。該阻劑圖案16a除了轉印用的主圖案以外,亦包含線寬20nm的微細SRAF圖案。
針對實施例1之相移遮罩200,以形成有線寬20nm的SRAF圖案之區域為中心並以測長SEM(CD-SEM:Critical Dimens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來進行圖案的測長。其結果可確認到轉印用的主圖案為理所當然的,關於線寬20nm的微細SRAF圖案,亦能以良好的LER而形成有相移圖案。
針對經過以上的步驟順序所製作之相移遮罩200,使用AIMS193(Carl Zeiss公司製)來進行以波長193nm的曝光光線來曝光轉印在半導體元件上的阻膜時之轉印像的模擬。驗證此模擬的曝光轉印像後,發現已充分滿足設計式樣。由此結果可謂言即便是將該實施例1之相移遮罩200安裝在曝光裝置的遮罩台來曝光轉印在半導體元件上的阻膜,最終地仍能夠以高精度來形成在半導體元件上所形成之電路圖案。
(比較例1)
[遮罩基底的製造]
該比較例1之遮罩基底除了硬遮罩膜以外,係以和實施例1相同的步驟順序所製造。該比較例1之硬遮罩膜並未形成實施例1之第2硬遮罩膜15,而是以12nm的膜厚來形成和第1硬遮罩膜14相同材料(SiO2膜Si:O=34原子%,66原子%)之膜。然後,對該硬遮罩膜的表面進行HMDS(Hexamethyl disilazane)處理後,藉由旋轉塗佈法來形成40nm的阻膜。
[轉印用遮罩(相移遮罩)的製造]
接著,使用該比較例1之遮罩基底來試著製造半調式相移遮罩。
針對比較例1之遮罩基底所形成的阻膜,以和實施例1相同的步驟順序來進行電子線描繪。此時,係在比較例1之硬遮罩膜與遮光膜所接觸之特定區域中使得接地針相接觸。然而,在形成阻劑圖案之過程中會發生蓄電而無法描繪出所需圖案。
(比較例2)
[遮罩基底的製造]
該比較例2之遮罩基底除了硬遮罩膜以外,係以和實施例1相同的步驟順序所製造。該比較例2之硬遮罩膜係自實施例1之硬遮罩膜而僅改變第2硬遮罩膜15的構成。具體而言,係以和遮光膜相同的成膜條件,且以鉻、氧 及碳所構成的材料(CrOC膜Cr:O:C=70.4原子%:15.4原子%:14.2原子%)而以3nm的膜厚來形成第2硬遮罩膜。然後,藉由旋轉塗佈法來於該硬遮罩膜上形成40nm的阻膜。
[轉印用遮罩(相移遮罩)的製造]
接著,使用此比較例2之遮罩基底來進行半調式相移遮罩的製造。相移遮罩的製造過程係與實施例1中所說明者相同。
以電子線來對比較例2之遮罩基底所形成的阻膜進行描繪之際,係在比較例2之第2硬遮罩膜與遮光膜所接觸之特定區域中使得接地針相接觸。
如此般地,與實施例1同樣地製造出比較例2之相移遮罩。
針對比較例2之相移遮罩,以形成有線寬20nm的SRAF圖案之區域為中心並以測長SEM(CD-SEM:Critical Dimension-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來進行圖案的測長。其結果為轉印用的主圖案及線寬20nm的微細SRAF圖案皆見到好幾個未能形成有圖案本身之部位。推測這是因為當藉由以膜厚40nm的阻劑圖案作為遮罩之乾蝕刻來將第2硬遮罩膜加以圖案化時,由於第2硬遮罩膜的蝕刻速率較慢,而造成阻劑圖案在圖案形成於第2硬遮罩膜結束前便已消失的緣故。
1:基板
2:遮光膜(圖案形成用薄膜)
3:第1硬遮罩膜
4:第2硬遮罩膜
5:阻膜
10:遮罩基底(二元式遮罩基底)

Claims (16)

  1. 一種遮罩基底,係具備於基板的主表面上依序層積有圖案形成用薄膜、第1硬遮罩膜、第2硬遮罩膜之構造;
    該圖案形成用薄膜係含有過渡金屬;
    該第1硬遮罩膜係含有選自矽與鉭的1種以上元素及氧;
    該第2硬遮罩膜係含有過渡金屬;
    該第2硬遮罩膜之過渡金屬的含量係少於該圖案形成用薄膜之過渡金屬的含量;
    在該主表面上,形成有第1硬遮罩膜之區域係小於形成有該圖案形成用薄膜之區域;
    該第2硬遮罩膜與該圖案形成用薄膜係以至少一部分而相接。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之遮罩基底,其中該第2硬遮罩膜之氧及氮的總含量係多於該圖案形成用薄膜之氧及氮的總含量。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遮罩基底,其中在該主表面上,形成有第2硬遮罩膜之區域係大於形成有該第1硬遮罩膜之區域。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遮罩基底,其中該圖案形成用薄膜之過渡金屬的含量與該第2硬遮罩膜之過渡金屬的含量之間的差為10原子%以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遮罩基底,其中該第2硬遮罩膜之氧及氮的總含量為30原子%以上。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遮罩基底,其中該第2硬遮罩膜的膜厚為5nm以下。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遮罩基底,其中該第1硬遮罩膜之氧及氮的總含量為50原子%以上。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遮罩基底,其中該第1硬遮罩膜的氧含量為50原子%以上。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遮罩基底,其中該第1硬遮罩膜的膜厚為7nm以上。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遮罩基底,其中該圖案形成用薄膜的膜厚為60nm以下。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之遮罩基底,其中該圖案形成用薄膜為遮光膜,該基板與該遮光膜之間係具有相移膜。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之遮罩基底,其中該相移膜係含有矽。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或12項之遮罩基底,其中該相移膜係具有會使曝光光線以1%以上的透光率穿透之功能,以及,使得穿透該相移膜之該曝光光線會與在空氣中通過與該相移膜的厚度相同距離之該曝光光線之間產生150度以上210度以下的相位差之功能。
  14. 一種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10項中任一項之遮罩基底的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以具有形成於該第2硬遮罩膜上的轉印圖案之阻膜作為遮罩,且藉由使用含氧氯系氣體之乾蝕刻,來於該第2硬遮罩膜形成轉印圖案之工序;
    以形成有該轉印圖案之第2硬遮罩膜作為遮罩,且藉由使用氟系氣體之乾蝕刻,來於該第1硬遮罩膜形成轉印圖案之工序;以及
    以形成有該轉印圖案之第1硬遮罩膜作為遮罩,且藉由使用含氧氯系氣體之乾蝕刻,來於該圖案形成用薄膜形成轉印圖案之工序。
  15. 一種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係使用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至13項中任一項之遮罩基底的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以具有形成於該第2硬遮罩膜上的轉印圖案之阻膜作為遮罩,且藉由使用含氧氯系氣體之乾蝕刻,來於該第2硬遮罩膜形成轉印圖案之工序;
    以形成有該轉印圖案之第2硬遮罩膜作為遮罩,且藉由使用氟系氣體之乾蝕刻,來於該第1硬遮罩膜形成轉印圖案之工序;
    以形成有該轉印圖案之第1硬遮罩膜作為遮罩,且藉由使用含氧氯系氣體之乾蝕刻,來於該遮光膜形成轉印圖案之工序;以及
    以形成有該轉印圖案之遮光膜作為遮罩,且藉由使用氟系氣體之乾蝕刻,來於該相移膜形成轉印圖案之工序。
  16. 一種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係具有使用藉由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或15項之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所製造的轉印用遮罩,來將轉印圖案曝光轉印在半導體基板上的阻膜之工序。
TW110124785A 2020-07-15 2021-07-06 遮罩基底、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TW20221743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21204 2020-07-15
JP2020121204A JP7370943B2 (ja) 2020-07-15 2020-07-15 マスクブランク、転写用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7434A true TW202217434A (zh) 2022-05-01

Family

ID=79555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4785A TW202217434A (zh) 2020-07-15 2021-07-06 遮罩基底、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59015A1 (zh)
JP (1) JP7370943B2 (zh)
KR (1) KR20230038459A (zh)
CN (1) CN115917428A (zh)
TW (1) TW202217434A (zh)
WO (1) WO202201424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87396B1 (ko) * 2022-08-18 2023-10-10 에스케이엔펄스 주식회사 블랭크 마스크 및 이를 이용한 포토마스크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40640B1 (ko) 2005-04-19 2006-10-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미세 피치의 하드마스크를 이용한 반도체 소자의 미세 패턴형성 방법
JP5348866B2 (ja) 2007-09-14 2013-11-20 Hoya株式会社 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JP5393972B2 (ja) 2007-11-05 2014-01-22 Hoya株式会社 マスクブランク及び転写用マスクの製造方法
WO2017127233A1 (en) 2016-01-20 2017-07-27 Applied Materials, Inc. Hybrid carbon hardmask for lateral hardmask recess reduction
JP6642493B2 (ja) 2017-03-10 2020-02-05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ハーフトーン位相シフト型フォトマスクブランク
JP6780550B2 (ja) 2017-03-10 2020-11-04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フォトマスクブラン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24295A (ja) 2022-02-09
JP7370943B2 (ja) 2023-10-30
KR20230038459A (ko) 2023-03-20
US20230259015A1 (en) 2023-08-17
WO2022014248A1 (ja) 2022-01-20
CN115917428A (zh) 2023-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920775B2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転写用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KR20180026766A (ko) 마스크 블랭크, 위상 시프트 마스크, 위상 시프트 마스크의 제조 방법 및 반도체 디바이스의 제조 방법
JP7061715B2 (ja) 多層反射膜付き基板、反射型マスクブランク、反射型マスク、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WO2018230233A1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WO2021187189A1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転写用マスク、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N111742259B (zh) 掩模坯料、相移掩模及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JP6768987B2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20230069092A1 (en) Mask blan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photomask
TW202217434A (zh) 遮罩基底、轉印用遮罩之製造方法及半導體元件之製造方法
WO2019230313A1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およ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WO2019230312A1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およ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TWI827878B (zh) 光罩基底、相偏移光罩及半導體裝置之製造方法
JP6896694B2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JP2022098729A (ja) 反射型マスクブランク、反射型マスク、反射型マスク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WO2023037731A1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20230314929A1 (en) Mask blank, phase shift mask,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device
WO2022124192A1 (ja) マスクブランク、位相シフトマスク及び半導体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CN117769682A (zh) 掩模坯料、相移掩模的制造方法及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14521245A (zh) 掩模坯料、相移掩模及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