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6375A - 扭力結構 - Google Patents

扭力結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6375A
TW202216375A TW109135605A TW109135605A TW202216375A TW 202216375 A TW202216375 A TW 202216375A TW 109135605 A TW109135605 A TW 109135605A TW 109135605 A TW109135605 A TW 109135605A TW 202216375 A TW202216375 A TW 202216375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abutting
seat
jumping
pivot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91356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I739631B (zh
Inventor
郭文進
Original Assignee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郭文進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郭文進 filed Critical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TW1091356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TWI739631B/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7396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739631B/zh
Publication of TW2022163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6375A/zh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扭力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本體係設有一容置空間、一第一樞設部及一第一缺口;一第二本體係設有一驅動部、一第二樞設部及一第一頂抵部;一靠抵座係設有一第一靠抵部;一跳脫座係設有一第一容槽、一第一樞部、一第一靠抵面、一第二靠抵部及一彈抵部;一跳脫塊係設有一第二樞部、一第二頂抵部及一第三靠抵面;一彈性體係具有使該跳脫塊回位之功效;一彈性元件係彈抵於該容置空間與該彈抵部之間,受該彈性元件之彈力,使該第二靠抵部係與該第一靠抵部相靠抵。

Description

扭力結構
本發明係與一扭力結構有關,尤指一種扭力結構中,該扭力結構旋動達扭力值時係具有扭力跳脫之提示聲,而扭力跳脫後,該跳脫塊復位時,該跳脫塊亦具有扭力復位之提示聲,具有二聲之提示聲即更具操作之便利性。
按吾人先前所知,習用之扭力結構,如美國專利案號:3599515,該專利案結構係在於:
一第一本體L,該第一本體L內係設有一容置槽,該容置槽係呈圓槽狀;
一驅動頭H,該驅動頭H係穿設於該第一本體L之該容置槽之開口處,該驅動頭H係凸露於該第一本體L外,該驅動頭H係為一棘輪扳手結構;
一第二本體A,該第二本體A係與該第一本體L及該驅動頭H相組設,該驅動頭H與該第二本體A係為一體狀,該第二本體A係容設於該第一本體1之該容置槽處,該驅動頭H係與該第一本體L相樞設,該第二本體A與該第一本體L之間係具扭力跳脫功效,該驅動頭H旋動達扭力值時,該第一本體L係會相對該第二本體A偏擺一角度,該第二本體A係設有一頂抵部23;
一頂抵件P,該頂抵件P係容設於該第一本體L之該容置槽內,該頂抵件P係與該頂抵部23相對正;
一彈簧S,該彈簧S係容設於該第一本體1之該容置槽內,該彈簧S係一端係彈抵於該頂抵件P上:
一跳脫塊B,該跳脫塊B係容設於該第一本體1之該容置槽內,該跳脫塊B係頂抵於該頂抵部23與該頂抵件P之間,該跳脫塊B係可於該頂抵部23與該頂抵件P間擺動或位移,該扭力扳手旋動達設定值時,該跳脫塊B係於該頂抵部23與該頂抵件P間跳脫,使該第一本體L相對該第二本體A偏擺一角度,該第二本體A與該第一本體L之內壁面係會相敲擊而發出提示聲。
但此習用扭力結構之缺失係在於:
1、請輔以公報之圖4所示,順時針旋動該扭力扳手結構時,當該扭力扳手旋動達扭力設定值時,該跳脫塊B係於該頂抵部23與該頂抵件P之間跳脫,使該第一本體1相對該第二本體3與該驅動頭H偏擺一角度,即由公報之圖5轉變至圖6,該第二本體A與該第一本體L之內壁面係會相敲擊而發出扭力跳脫之提示聲,但當扭力跳脫後,操作者逆時針旋動該第一本體L,使該第一本體L及該跳脫塊B復位時,該扭力扳手係無設有任一結構可供提示操作者該跳脫塊B已復位完成,僅能憑操作者之感覺判斷之,即便利性係較為不足。
2、該提示聲係僅為該第二本體A與該第一本體L之內壁面係相敲擊之一聲,即由公報之圖5轉變至圖6,該第一本體L之偏擺速度係不快,聲音係不響亮。
有鑑於上述習用結構之缺失,本發明人藉多年從事相關行業之製造、生產及設計經驗,終於有一能解決習用弊端之扭力結構之產品問世。
發明所欲解決之問題:習用扭力結構中,該提示聲係僅為該第二本體與該第一本體之內壁面係相敲擊之一聲。本發明之扭力結構旋動達扭力值時係具有扭力跳脫之提示聲,而扭力跳脫後,該跳脫塊復位時,該跳脫塊亦具有扭力復位之提示聲,具有二聲之提示聲即更具操作之便利性。
解決問題之技術手段:一種扭力結構,其係包括:一第一本體係設有一容置空間、一第一樞設部及一第一缺口;一第二本體係設有一驅動部、一第二樞設部及一第一頂抵部;一靠抵座係設有一第一靠抵部;一跳脫座係設有一第一容槽、一第一樞部、一第一靠抵面、一第二靠抵部及一彈抵部;一跳脫塊係設有一第二樞部、一第二頂抵部及一第三靠抵面;一彈性體係具有使該跳脫塊回位之功效;一彈性元件係彈抵於該容置空間與該彈抵部之間,受該彈性元件之彈力,使該第二靠抵部係與該第一靠抵部相靠抵。
對照先前技術之功效:本發明之扭力結構旋動達扭力值時係具有扭力跳脫之提示聲,而扭力跳脫後,該第一本體與該跳脫塊復位時,該跳脫塊亦具有扭力復位之提示聲,具有二聲之提示聲即更具操作之便利性及擴充性。順時針旋動而跳脫時係具有第一聲提示聲,逆時針回轉時亦 具有復位之第二聲之提示聲,跳脫及復位時均具有提示聲,而具有更佳之提示狀態。該跳脫塊與該跳脫座之間係會相敲擊而發出該跳脫塊復位之提示聲,而此第二提示聲係具有該彈性體之彈性恢復力而撞擊,提示聲係更響亮。
為使 鈞局委員及熟習此項技藝人士對本發明之功效完全瞭解,茲配合圖式及圖號就本發明之結構、組成說明於後,惟以下所述者僅為用來解釋本發明之實施例,並非企圖據以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是在本發明之精神下,所作的任何修飾變更皆仍應屬於本發明之保護範圍。
10:第一本體
11:容置空間
12:第一樞設部
13:第一缺口
14:第二缺口
15:第一穿孔
20:第二本體
21:驅動部
22:樞設座
23:第二樞設部
24:第一頂抵部
30:樞設桿
31:扣環
40:靠抵座
41:第三樞設部
42:第一靠抵部
43:第三缺口
44:第四缺口
50:跳脫座
51:第一容槽
52:第一樞部
53:第一靠抵面
54:第二靠抵部
55:彈抵部
56:第一穿槽
60:跳脫塊
61:第二樞部
62:第二容槽
63:第二頂抵部
64:第二靠抵面
65:第三靠抵面
66:第一弧面
70:第一樞件
71:彈性體
711:第一端
712:第二端
72:彈性元件
圖1、係本發明扭力結構之立體分解圖。
圖2、係本發明扭力結構跳脫座之立體圖。
圖3、係本發明扭力結構跳脫塊之立體圖。
圖4、係本發明扭力結構跳脫塊之側視圖。
圖5、係本發明扭力結構之立體組合圖。
圖6、係本發明扭力結構之上視圖。
圖7、係本發明圖6之A-A處之剖視圖。
圖8、係本發明圖7之B處之放大圖。
圖9、係本發明圖6之A-A處第二操作狀態之剖視圖。
圖10、係本發明圖9之B處之放大圖。
圖11、係本發明圖9之B處之第二操作狀態之放大圖。
圖12、係本發明圖9之B處之第三操作狀態之放大圖。
圖13、係本發明圖9之B處之第四操作狀態之放大圖。
圖14、係本發明圖9之B處之第五操作狀態之放大圖。
圖15、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圖16、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立體組合圖。
圖17、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圖18、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剖視圖。
圖19、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
首先請參閱圖1至圖4所示,圖1係本發明扭力結構之立體分解圖,圖2係本發明扭力結構跳脫座50之立體圖,圖3係本發明扭力結構跳脫塊60之立體圖,圖4係本發明扭力結構跳脫塊60之側視圖,本發明係關於一種扭力結構,其係包括:
一第一本體10,該第一本體10係為一圓桿體狀,該第一本體10內係設有一容置空間11,該容置空間11係呈貫穿之圓槽狀,該第一本體10一端係設有一第一樞設部12,該第一樞設部12與該容置空間11係呈相通狀,該第一樞設部12係設於近該容置空間11之一端開口處,該第一樞設部12係呈貫穿之圓孔狀或各式之孔狀,該第一樞設部12之軸心係與該容置空間11之軸心呈相垂直狀,該第一本體10一端係設有一第一缺口13,該第一缺口13與該容置空間11係呈相通狀,該第一缺口13係沿該第一本體10之長 度方向延伸,該第一樞設部12係設於該容置空間11之一端開口與該第一缺口13之間,該第一缺口13與該第一樞設部12係呈間隔90度狀,該第一缺口13係呈長孔槽狀,該第一本體10一端係設有一第二缺口14,該第二缺口14係設於該容置空間11之一端開口處呈開放狀,該第二缺口14與該容置空間11係呈相通狀,該第一樞設部12係設於該第一缺口13與該第二缺口14之間,該第二缺口14係設於該第一缺口13相對側,該第二缺口14係呈凹弧形槽狀;
一第二本體20,該第二本體20係與該第一本體10相樞設,該第二本體20與該第一本體10之間係具有扭力跳脫功效,該第二本體20與該第一本體10之間達扭力值而扭力跳脫時,該第一本體10相對該第二本體20係會偏擺一角度,該第二本體20一端係設有一驅動部21,該驅動部21係凸露於該第一本體10外,該驅動部21係可為棘輪扳手結構、雙向棘輪扳手結構、單向棘輪扳手結構、梅花扳手結構、開口扳手結構或任何可旋動之結構,該第二本體20係設有一樞設座22,該樞設座22係樞設於該容置空間11內,該樞設座22係呈圓球體狀,該第二本體20係設有一第二樞設部23,該第二樞設部23係與該第一樞設部12相樞設,該第二樞設部23係設於該樞設座22之範圍內,該第二樞設部23之形狀係與該第一樞設部12相配合,該第二樞設部23係呈圓穿孔狀,請輔以圖8所示,該第二本體20另端部處係設有一第一頂抵部24,該第一頂抵部24係與該第一缺口13相對正,該第一頂抵部24係與該驅動部21相遠離,該樞設座22係設於該驅動部21與該第一頂抵部24間;
一樞設桿30,該樞設桿30係樞設於該第一樞設部12及該第二 樞設部23處,使該第一本體10與該第二本體20相樞設,該樞設桿30係呈圓體狀;
一扣環31,該扣環31係套設於該樞設桿30上,該扣環31係靠抵於該第一本體10上,使該樞設桿30受限於該扣環31而不與該第一本體10相脫開;
一靠抵座40,該靠抵座40係容設於該容置空間11內,該靠抵座40係與該第一本體10、該第二本體20及該樞設桿30相組設,該靠抵座40一端係設有一第三樞設部41,該第三樞設部41係與該第一樞設部12及該第二樞設部23相對正,該樞設桿30係貫穿樞設於該第一樞設部12、該第二樞設部23及該第三樞設部41處,使該第一本體10、該第二本體20及該靠抵座40相組設,該靠抵座40另端部處係設有一第一靠抵部42,該第一靠抵部42係與該第三樞設部41相遠離,該靠抵座40另端係設有一第三缺口43,該第三缺口43係與該第一缺口13相對正,該第三缺口43係沿該靠抵座40之長度方向延伸至該第一靠抵部42處呈開放狀,該第三缺口43係呈長弧形槽狀,該靠抵座40係設有一第四缺口44,該第四缺口44係與該第二缺口14相對正,該第四缺口44係與該第三缺口43相遠離,該第四缺口44係呈凹弧形槽狀;
一跳脫座50,請輔以圖2所示,該跳脫座50係與該第一本體10及該靠抵座40相組設,該跳脫座50係容設於該容置空間11內,該跳脫座50係可於該容置空間11內位移一距離,使該跳脫座50與該靠抵座40相靠抵或相遠離,該跳脫座50一端係設有一第一容槽51,該第一容槽51係與該第一缺口13及該第三缺口43相對正,該第一容槽51係呈開放之ㄩ形槽狀,該 跳脫座50係設有一第一樞部52,該第一樞部52之軸心係與該第一容槽51之軸心呈相垂直狀,該第一樞部52係貫穿該跳脫座50,該第一樞部52係呈貫穿之圓槽狀,該跳脫座50係設有一第一靠抵面53,該第一靠抵面53係設於該第一容槽51之底部處,該跳脫座50一端部處係設有一第二靠抵部54,該第二靠抵部54係與該第一靠抵部42相靠抵或相遠離,該跳脫座50係受該靠抵座40限制,使該跳脫座50係不會脫出該容置空間11,該跳脫座50另端部處係設有一彈抵部55,該第一靠抵面53係設於該第二靠抵部54與該彈抵部55之間;
一跳脫塊60,請輔以圖3及圖4所示,該跳脫塊60係容設且樞設於該第一容槽51處,該跳脫塊60係可於該第一容槽51處擺動,該跳脫塊60係對正該第一缺口13及該第三缺口43,該跳脫塊60係設有一第二樞部61,該第二樞部61係與該第一樞部52相樞設,該第二樞部61係呈貫穿之圓槽狀,該跳脫塊60係設有一第二容槽62,該第二容槽62係與該第一容槽51相對正,該第二容槽62係與該第二樞部61呈相通狀,該第二容槽62係呈開放狀,該跳脫塊60一端係設有一第二頂抵部63,該第二頂抵部63係與該第一頂抵部24相頂抵,該第二頂抵部63係可相對該第一頂抵部24擺動或位移,使該第二靠抵部54與該第一靠抵部42相脫開,該跳脫塊60係於該第一頂抵部24與該第一容槽51處跳脫,該第二容槽62之底部處係設有一第二靠抵面64,該跳脫塊60係設有一第三靠抵面65,該第三靠抵面65係與該第一靠抵面53相靠抵,即該跳脫塊60係抵於該第一頂抵部24與該第一靠抵面53之間,該第三靠抵面65係與該第二頂抵部63相遠離,該第二容槽62係設於該第二頂抵部63與該第三靠抵面65之間,該第三靠抵面65係呈平面狀,該 跳脫塊60另端係設有一第一弧面66,該第一弧面66係連設於該第三靠抵面65一側,該第一弧面66係呈圓弧面狀,該第一弧面66係與該第二樞部61具有相同軸心;
一第一樞件70,該第一樞件70係穿設於該第一樞部52及該第二樞部61處,使該跳脫塊60與該跳脫座50相樞設,該跳脫塊60係以該第一樞件70為軸心於該第一容槽51處跳脫,該跳脫塊60即於該容置空間11或位移,該跳脫座50係會受該跳脫塊60帶動而位移,該第一樞件70係呈一圓桿體狀;
一彈性體71,該跳脫塊60相對該跳脫座50旋轉角度後,該彈性體71係具有使該跳脫塊60回位之功效,該彈性體71係容設於該第一容槽51與該第二容槽62之間,該彈性體71係套設於該第一樞件71上,該彈性體71一端係設有一第一端711,該第一端711係彈抵於該第一靠抵面53上,該彈性體71另端係設有一第二端712,該第二端712係靠抵於該第二靠抵面64上;
一彈性元件72,該彈性元件72係容設於該容置空間11內,該彈性元件72係彈抵於該容置空間11與該彈抵部55間,受該彈性元件72之彈力,使該第二靠抵部54係與該第一靠抵部42相靠抵,該第一本體10處係設有調整結構以調整該彈性元件72之壓縮程度以調整扭力值,該彈性元件係為彈簧結構;
該扭力結構旋動達扭力值時,該第一本體10係以該樞設桿30為軸心相對該第二本體20偏擺一角度,該第一頂抵部24係推抵該第二頂抵部63,該第二頂抵部63係相對該第一頂抵部24移位,該跳脫塊60係於該容 置空間11內位移,該跳脫座50係受該跳脫塊60帶動而於該容置空間11內略位移一距離,使該第二靠抵部54與該第一靠抵部42相脫開,該彈性元件72係受該彈抵部55壓抵而略再壓縮,繼續旋動該第一本體10,該容置空間11之內壁面係與該第二本體20相敲擊而發出提示聲,該第一頂抵部24係略凸露於該第一缺口13處,該第二頂抵部63與該第一頂抵部24相脫開,該彈性元件72係彈性復位彈抵該跳脫座50,使該第二靠抵部54再與該第一靠抵部42相靠抵。
請參閱圖5至圖8所示,圖5係本發明扭力結構之立體組合圖,圖6係本發明扭力結構之上視圖,圖7係本發明圖6之A-A處之剖視圖,圖8係本發明圖7之B處之放大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該第二本體20係與該第一本體10相樞設,該樞設桿30係穿設於該第一樞設部12及該第二樞設部23處,該靠抵座40係容設於該容置空間11內,該跳脫座50係容設於該容置空間11內,該第二靠抵部54係與該第一靠抵部42相靠抵,該跳脫塊60係容設於該第一容槽51處,該第二頂抵部63係與該第一頂抵部24相頂抵,該第三靠抵面65係抵於該第一靠抵面53上,該第一樞件70係穿設於該第一樞部52及該第二樞部61處,使該跳脫座50與該跳脫塊60相樞設,該彈性體71係容設於該第二容槽62處,該彈性元件72係彈抵於該容置空間11及該彈抵部55之間。
請繼續參閱圖9至圖11所示,圖9係本發明圖6之A-A處第二操作狀態之剖視圖,圖10係本發明圖9之B處之放大圖,圖11係本發明圖9之B處之第二操作狀態之放大圖,由圖示可清楚所示,順時針旋動該第一本體10,當該扭力結構旋動達扭力設定值時,該第一頂抵部24係推移該第二頂 抵部63,該跳脫座50係受該跳脫塊60帶動而於該容置空間11內略位移一距離,使該第二靠抵部54與該第一靠抵部42相脫開,該彈性元件72係受該彈抵部55壓抵而略再壓縮,即如圖10所示,再繼續順時針旋動該第一本體10,該容置空間11之內壁面係與該第二本體20係相敲擊而發出扭力跳脫之提示聲,該第一頂抵部24係部份略凸露於該第一缺口13處,該第二頂抵部63與該第一頂抵部24即會相脫開,該跳脫塊60係於該第二本體20與該跳脫座50之間跳脫,該跳脫塊60跳脫後,該彈性元件72係彈性復位彈抵該跳脫座50,該跳脫座50回位,使該第二靠抵部54再與該第一靠抵部42相靠抵,即如圖11所示。
請繼續參閱圖12所示,圖12係本發明圖9之B處之第三操作狀態之放大圖,該第二本體20與該第一本體10間達扭力值而扭力跳脫,逆時針旋動該第一本體10,使該第一本體10相對該第二本體20復位,該第一頂抵部24係頂抵該跳脫塊60,請先輔以圖11及圖12所示,圖12係由圖11之該第二頂抵部63與該第一頂抵部24相跳脫後,該第一本體10與該跳脫塊60略回轉一角度之第一狀態。
請繼續參閱圖13所示,圖13係本發明圖9之B處之第四操作狀態之放大圖,圖13係為該第一本體10及該跳脫塊60回轉至第二角度之第二狀態,再繼續逆時針旋動該第一本體10,該第一頂抵部24繼續頂推該跳脫塊60,該跳脫塊60係以該第一樞件70為軸心轉動,該第三靠抵面65係與該第一靠抵面53相脫開,該第一弧面66係漸漸抵於該第一靠抵面53上,該第二端712係抵於該第二靠抵面64上,該彈性體71受該跳脫塊60旋轉而壓縮。
請繼續參閱圖14所示,圖14係本發明圖9之B處之第五操作狀態之放大圖,圖14係為該第一本體10及該跳脫塊60回轉至第三角度之第三狀態,該第一頂抵部24繼續頂推該跳脫塊60,該第三靠抵面65係完全與該第一靠抵面53相脫開,該第一弧面66係全部抵於該第一靠抵面53上,該第二端712受該第二靠抵面64壓抵而更呈壓縮狀,繼續逆時針旋動該第一本體10,請再輔以圖8所示,該第一本體10與該跳脫塊60轉動至完全復位後即如圖8所示,該彈性體71係彈性復位,該跳脫塊60受該彈性體71彈性復位之推抵,使該第三靠抵面65撞擊至該第一靠抵面53上時係會發出該跳脫塊60復位聲。
請繼續參閱圖15及圖16所示,圖15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圖16係本發明第二實施例之立體組合圖,該第一本體10係無設有該第一樞設部12及該第二缺口14,該第一缺口13係沿該第一本體10之長度方向延伸至該容置空間11一端開口呈開放狀,該第一缺口13係呈長弧形槽狀,該靠抵座40係固設於該第一本體10一端,該靠抵座40係部份凸露於該第一本體10外,該樞設桿30係穿設於該第二樞設部23及該第三樞設部41處。
請參閱圖17及圖18所示,圖17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圖18係本發明第三實施例之剖視圖,請輔以圖1及圖7比較之,圖17及圖18之該第一缺口13、該第二本體20、該靠抵座40及該第三缺口43之長度係較圖1及圖7之實施例為長。
請繼續參閱圖19所示,圖19係本發明第四實施例之立體分解圖,該第一本體10係設有一第一穿孔15,該第一穿孔15係貫穿該第一本體 10,該第一穿孔15與該容置空間11係呈相通狀,該第一穿孔15之軸心與該容置空間11之軸心係呈相垂直狀,該第一穿孔15之軸心與該第一樞設部12之軸心係呈相平行狀,該第一缺口13係設於該第一樞設部12與該第一穿孔15之間,該第一穿孔15係呈圓穿孔狀,該靠抵座40係為一圓桿體狀,該第一靠抵部42即設於該靠抵座40外周面處,該跳脫座50係設有一第一穿槽56,該第一穿槽56係與該第一穿孔15相對正,該第二靠抵部54即設於該第一穿槽56處,該第一穿槽56係呈長孔槽狀,該靠抵座40係貫穿穿設於該第一穿孔15及該第一穿槽56處,該跳脫座50係受該靠抵座40之限制,該跳脫座50係僅能於該第一穿槽56之範圍內一小距離移位且不脫出該容置空間11外。
本發明扭力結構之優點係在於:
1、該扭力結構旋動達扭力值時,該跳脫塊60係於該第二本體20與該跳脫座50間跳脫,使該第二頂抵部63與該第一頂抵部24相脫開,該第一本體10係以該樞設桿30為軸心相對該第二本體20偏擺一角度,該容置空間11之內壁面係與該第二本體20相敲擊而發出扭力跳脫之提示聲即為第一聲提示聲。
2、該第二本體20與該第一本體10之間達扭力值而扭力跳脫後,逆時針旋動該第一本體10,使該第一頂抵部24係頂推該第二頂抵部63,該跳脫塊60係會轉動,使該第一本體10及該跳脫塊60復位,至完全復位之狀態時,該彈性體71係彈性復位,該跳脫塊60係受該彈性體71彈性復位之力量推抵,使該第三靠抵面65靠抵於該第一靠抵面53上時,該跳脫塊60與該跳脫座50之間係會相敲擊而發出該跳脫塊60復位之提示聲,此係為第二聲提示 聲。
3、承第1、2點所述,本發明之扭力結構旋動達扭力值時係具有扭力跳脫之提示聲,而扭力跳脫後,該第一本體10與該跳脫塊60復位時,該跳脫塊60亦具有扭力復位之提示聲,具有二聲之提示聲即更具操作之便利性及擴充性。
4、順時針旋動而跳脫時係具有第一聲提示聲,逆時針回轉時亦具有復位之第二聲之提示聲,跳脫及復位時均具有提示聲,而具有更佳之提示狀態。
5、該跳脫塊60與該跳脫座50之間係會相敲擊而發出該跳脫塊60復位之提示聲,此提示聲係具有該彈性體71之彈性恢復力而撞擊,提示聲係更響亮。
因此本發明之扭力結構具有產業利用性、新穎性及進步性,誠能符合發明專利之申請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請。
10:第一本體
11:容置空間
12:第一樞設部
13:第一缺口
14:第二缺口
20:第二本體
21:驅動部
22:樞設座
23:第二樞設部
30:樞設桿
31:扣環
40:靠抵座
41:第三樞設部
42:第一靠抵部
43:第三缺口
44:第四缺口
50:跳脫座
60:跳脫塊
70:第一樞件
71:彈性體
711:第一端
712:第二端
72:彈性元件

Claims (16)

  1. 一種扭力結構,其係包括:
    一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內係設有一容置空間,該第一本體一端係設有一第一樞設部,該第一樞設部與該容置空間係呈相通狀,該第一本體一端係設有一第一缺口,該第一缺口與該容置空間係呈相通狀;
    一第二本體,該第二本體係與該第一本體相樞設,該第二本體與該第一本體之間係具有扭力跳脫功效,該第二本體與該第一本體之間達扭力值而扭力跳脫時,該第一本體相對該第二本體係會偏擺一角度,該第二本體一端係設有一驅動部,該第二本體係設有一第二樞設部,該第二樞設部係與該第一樞設部相樞設,該第二本體另端部處係設有一第一頂抵部,該第一頂抵部係與該第一缺口相對正;
    一樞設桿,該樞設桿係樞設於該第一樞設部及該第二樞設部處,使該第一本體與該第二本體相樞設;
    一靠抵座,該靠抵座係容設於該容置空間內,該靠抵座係設有一第一靠抵部;
    一跳脫座,該跳脫座係與該第一本體及該靠抵座相組設,該跳脫座係容設於該容置空間內,該跳脫座係可於該容置空間內位移一距離,使該跳脫座與該靠抵座相靠抵或相遠離,該跳脫座一端係設有一第一容槽,該第一容槽係與該第一缺口相對正,該跳脫座係設有一第一樞部,該跳脫座係設有一第一靠抵面,該第一靠抵面係設於該第一容槽之底部處,該跳脫座一端部處係設有一第二靠抵部,該第二靠抵部係與該第一靠抵部相靠抵或相遠離,該跳脫座係受該靠抵座限制,使該跳脫座係不 會脫出該容置空間外,該跳脫座另端部處係設有一彈抵部,該第一靠抵面係設於該第二靠抵部與該彈抵部之間;
    一跳脫塊,該跳脫塊係容設且樞設於該第一容槽處,該跳脫塊係可於該第一容槽處擺動,該跳脫塊係對正該第一缺口,該跳脫塊係設有一第二樞部,該第二樞部係與該第一樞部相樞設,該跳脫塊一端係設有一第二頂抵部,該第二頂抵部係與該第一頂抵部相頂抵,該第二頂抵部係可相對該第一頂抵部擺動或位移,使該第二靠抵部與該第一靠抵部相脫開,該跳脫塊係於該第一頂抵部與該第一容槽處跳脫,該跳脫塊係設有一第三靠抵面,該第三靠抵面係與該第一靠抵面相靠抵,即該跳脫塊係抵於該第一頂抵部與該第一靠抵面之間;
    一第一樞件,該第一樞件係穿設於該第一樞部及該第二樞部處,使該跳脫塊與該跳脫座相樞設;
    一彈性體,該跳脫塊相對該跳脫座旋轉角度後,該彈性體係具有使該跳脫塊回位之功效;
    一彈性元件,該彈性元件係容設於該容置空間內,該彈性元件係彈抵於該容置空間與該彈抵部間,受該彈性元件之彈力,使該第二靠抵部係與該第一靠抵部相靠抵。
  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扭力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係為一圓桿體狀,該容置空間係呈貫穿之圓槽狀,該第一樞設部係設於近該容置空間之一端開口處,該第一樞設部係呈貫穿之圓孔狀,該第一樞設部之軸心係與該容置空間之軸心呈相垂直狀,該第一缺口係沿該第一本體之長度方向延伸,該第一樞設部係設於該容置空間之一端開口與該第 一缺口之間,該第一缺口與該第一樞設部係呈間隔90度狀,該第一缺口係呈長孔槽狀。
  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扭力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一端係設有一第二缺口,該第二缺口係設於該容置空間之一端開口處呈開放狀,該第二缺口與該容置空間係呈相通狀,該第一樞設部係設於該第一缺口與該第二缺口之間,該第二缺口係設於該第一缺口相對側,該第二缺口係呈凹弧形槽狀;該靠抵座係設有一第四缺口,該第四缺口係與該第二缺口相對正,該第四缺口係呈凹弧形槽狀。
  4.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扭力結構,其中,該驅動部係凸露於該第一本體外,該驅動部係可為棘輪扳手結構、雙向棘輪扳手結構、單向棘輪扳手結構、梅花扳手結構或開口扳手結構,該第二本體係設有一樞設座,該樞設座係樞設於該容置空間內,該樞設座係呈圓球體狀,該第二樞設部係設於該樞設座之範圍內,該第二樞設部係呈圓穿孔狀,該第一頂抵部係與該驅動部相遠離,該樞設座係設於該驅動部與該第一頂抵部之間。
  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扭力結構,其中,該樞設桿係呈圓體狀;設有一扣環,該扣環係套設於該樞設桿上,該扣環係靠抵於該第一本體上,使該樞設桿受限於該扣環而不與該第一本體相脫開。
  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扭力結構,其中,該靠抵座係與該第一本體、該第二本體及該樞設桿相組設,該靠抵座一端係設有一第三樞設部,該第三樞設部係與該第一樞設部及該第二樞設部相對正,該樞設桿係貫穿樞設於該第一樞設部、該第二樞設部及該第三樞設部處,使該第 一本體、該第二本體及該靠抵座相組設,該第一靠抵部係與該第三樞設部相遠離,該靠抵座另端係設有一第三缺口,該第三缺口係與該第一缺口相對正,該第三缺口係沿該靠抵座之長度方向延伸至該第一靠抵部處呈開放狀,該第三缺口係呈長弧形槽狀。
  7. 如請求項6所述之扭力結構,其中,該第一容槽係與該第一缺口及該第三缺口相對正;該跳脫塊係對正該第一缺口及該第三缺口。
  8.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扭力結構,其中,該第一容槽係呈開放之ㄩ形槽狀,該第一樞部之軸心係與該第一容槽之軸心呈相垂直狀,該第一樞部係貫穿該跳脫座,該第一樞部係呈貫穿之圓槽狀。
  9.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扭力結構,其中,該第二樞部係呈貫穿之圓槽狀,該跳脫塊係設有一第二容槽,該第二容槽係與該第一容槽相對正,該第二容槽係與該第二樞部呈相通狀,該第二容槽係呈開放狀,該第二容槽之底部處係設有一第二靠抵面;該彈性體係容設於該第一容槽與該第二容槽之間,該彈性體係套設於該第一樞件上,該彈性體一端係設有一第一端,該第一端係彈抵於該第一靠抵面上,該彈性體另端係設有一第二端,該第二端係靠抵於該第二靠抵面上。
  10.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扭力結構,其中,該第三靠抵面係與該第二頂抵部相遠離,該第二容槽係設於該第二頂抵部與該第三靠抵面之間,該第三靠抵面係呈平面狀,該跳脫塊另端係設有一第一弧面,該第一弧面係連設於該第三靠抵面一側,該第一弧面係呈圓弧面狀,該第一弧面係與該第二樞部具有相同軸心。
  11.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扭力結構,其中,該跳脫塊係以該第一樞件 為軸心於該第一容槽處跳脫,該跳脫塊即於該容置空間或位移,該跳脫座係會受該跳脫塊帶動而位移,該第一樞件係呈一圓桿體狀。
  12.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扭力結構,其中,該彈性元件係為彈簧結構。
  13.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扭力結構,其中,該扭力結構旋動達扭力值時,該第一本體係以該樞設桿為軸心相對該第二本體偏擺一角度,該第一頂抵部係推抵該第二頂抵部,該第二頂抵部係相對該第一頂抵部移位,該跳脫塊係於該容置空間內位移,該跳脫座係受該跳脫塊帶動而於該容置空間內略位移一距離,使該第二靠抵部與該第一靠抵部相脫開,該彈性元件係受該彈抵部壓抵而略再壓縮,繼續旋動該第一本體,該容置空間之內壁面係與該第二本體相敲擊而發出提示聲,該第一頂抵部係略凸露於該第一缺口處,該第二頂抵部與該第一頂抵部相脫開,該彈性元件係彈性復位彈抵該跳脫座,使該第二靠抵部再與該第一靠抵部相靠抵。
  14. 如請求項8所述之扭力結構,其中,逆時針旋動該第一本體,使該第一本體相對該第二本體復位,該第一頂抵部係頂抵該跳脫塊,該第一本體與該跳脫塊略回轉一角度之第一狀態,再繼續逆時針旋動該第一本體,該第一頂抵部繼續頂推該跳脫塊,該跳脫塊係以該第一樞件為軸心轉動,該第三靠抵面係與該第一靠抵面相脫開,該第一弧面係漸漸抵於該第一靠抵面上,該第二端係抵於該第二靠抵面上,該彈性體受該跳脫塊旋轉而壓縮,該第一頂抵部繼續頂推該跳脫塊,該第三靠抵面係完全與該第一靠抵面相脫開,該第一弧面係全部抵於該第一靠抵面上,該第二端受該第二靠抵面壓抵而更呈壓縮狀,繼續逆 時針旋動該第一本體,該第一本體與該跳脫塊轉動至完全復位後,該彈性體係彈性復位,該跳脫塊受該彈性體彈性復位之推抵,使該第三靠抵面撞擊至該第一靠抵面上時係會發出該跳脫塊復位聲。
  15.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扭力結構,其中,該第一缺口係沿該第一本體之長度方向延伸至該容置空間一端開口呈開放狀,該第一缺口係呈長弧形槽狀,該靠抵座係固設於該第一本體一端,該靠抵座係部份凸露於該第一本體外,該樞設桿係穿設於該第二樞設部及該第三樞設部處。
  16. 如請求項1所述之扭力結構,其中,該第一本體係設有一第一穿孔,該第一穿孔係貫穿該第一本體,該第一穿孔與該容置空間係呈相通狀,該第一穿孔之軸心與該容置空間之軸心係呈相垂直狀,該第一穿孔之軸心與該第一樞設部之軸心係呈相平行狀,該第一缺口係設於該第一樞設部與該第一穿孔之間,該第一穿孔係呈圓穿孔狀,該靠抵座係為一圓桿體狀,該第一靠抵部即設於該靠抵座外周面處,該跳脫座係設有一第一穿槽,該第一穿槽係與該第一穿孔相對正,該第二靠抵部即設於該第一穿槽處,該第一穿槽係呈長孔槽狀,該靠抵座係貫穿穿設於該第一穿孔及該第一穿槽處,該跳脫座係受該靠抵座之限制,該跳脫座係僅能於該第一穿槽之範圍內一小距離移位。
TW109135605A 2020-10-15 2020-10-15 扭力結構 TWI7396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5605A TWI739631B (zh) 2020-10-15 2020-10-15 扭力結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9135605A TWI739631B (zh) 2020-10-15 2020-10-15 扭力結構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9631B TWI739631B (zh) 2021-09-11
TW202216375A true TW202216375A (zh) 2022-05-01

Family

ID=787781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9135605A TWI739631B (zh) 2020-10-15 2020-10-15 扭力結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TW (1) TWI7396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90923B (zh) * 2022-02-18 2023-01-21 賴士豪 具有穩定跳脫機構的扭力扳手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604925B (zh) * 2017-03-15 2017-11-11 Torque wrench to improve torque error
US11351660B2 (en) * 2018-07-12 2022-06-07 Mark Bingham Reversible ratchet wrench
TWM580494U (zh) * 2018-09-25 2019-07-11 江修 具有跳脫式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工具
TWI706833B (zh) * 2019-11-08 2020-10-11 寶達精業股份有限公司 彎折式扭力扳手
TWI702119B (zh) * 2019-11-18 2020-08-21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扭力結構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739631B (zh) 2021-09-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66529B1 (en) Toy top
US6746300B1 (en) Toy top
TWI701110B (zh) 扭力結構
WO2016157544A1 (ja) コマ玩具
US7575496B2 (en) Toy with spring-loaded, pop-off appendage assemblies
US20040139823A1 (en) Biasing arrangement for a pawl of a reversible ratchet-type wrench
CA2862620C (en) Top
TWI702119B (zh) 扭力結構
TW202216375A (zh) 扭力結構
TWI704036B (zh) 扭力結構
TWI718956B (zh) 扭力結構
JP4591045B2 (ja) ベル装置の打撃機構
TW202134015A (zh) 扭力結構
TW202027925A (zh) 扭力扳手結構
TW202135993A (zh) 棘輪扳手結構
US9242183B2 (en) Toy
TWI739638B (zh) 扭力結構
US20090235858A1 (en) Bell having one-way clapper
TWI722904B (zh) 扭力結構
TWI718933B (zh) 扭力結構
JP4429024B2 (ja) 飛出しゲーム玩具
US20240131664A1 (en) Torque Wrench with Stable Trip Mechanism
KR101780148B1 (ko) 변신완구
TWI827417B (zh) 扭力結構
CN219212964U (zh) 棘轮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