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M580494U - 具有跳脫式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工具 - Google Patents
具有跳脫式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工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M580494U TWM580494U TW107213029U TW107213029U TWM580494U TW M580494 U TWM580494 U TW M580494U TW 107213029 U TW107213029 U TW 107213029U TW 107213029 U TW107213029 U TW 107213029U TW M580494 U TWM580494 U TW M580494U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force
- limit
- point
- stage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 B25B23/14—Arrangement of torque limiters or torque indicators in wrenches or screwdrivers
- B25B23/141—Mechanical overload release coupl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B—TOOLS OR BENCH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FASTENING, CONNECTING, DISENGAGING OR HOLDING
- B25B23/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spanners, wrenches, screwdrivers
- B25B23/14—Arrangement of torque limiters or torque indicators in wrenches or screwdriv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Details Of Cutting Devices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Sawing (AREA)
Abstract
本創作為具有跳脫式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工具,可瞬間切斷力量傳遞,並產生跳脫感,施力者可依此感停止施力。一種應用為電子扭力扳手,其內之力量切斷裝置容體延伸出握把,旋轉件支轉於容體,旋轉件延伸出工具頭;一支撐件於容體與旋轉件間傳遞力量,當控制支撐件使其傾倒時,可切斷力量傳遞及產生力量跳脫感;支撐件與容體接觸點切線之夾角為一特徵角度,可使控制支撐件所需之力量極小化;力量切斷裝置有數種形式,與握把工具頭接法也有不同形式,也可多級串接,也可應用於直式電子扭力扳手,電子量測接桿,電子倍力器,力量切斷裝置。
Description
本創作係關於一種電子扭力工具,特別是一種具有跳脫式力量切斷裝置之電子扭力工具。
傳統機械式扭力扳手為典型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扭力工具,可瞬間中斷力量傳遞,起到保護螺栓件目的。
傳統機械式扭力扳手具有一頭部用以套接螺栓件,一管身用以容置相關機構組件;一跳脫機構及一可調彈簧設於管身內;使用時先轉動把壓迫彈簧,使跳脫機構有達一預設扭力;當扳手扭力超過預設扭力,跳脫機構動作迫使管身小幅擺動並瞬間中斷力量傳遞,起到保護鎖栓件目的,另外此時使用者可藉由感知扳手的小幅跳脫擺動而停止施力。
傳統機械式扭力扳手的缺點在於精度易受彈簧彈性疲乏及機構磨耗銹蝕而影響,另外調整預設扭力也不方便,需用較大力量轉動握把數圈後方能調整。
因此本創作之目的之一,即在提供一種具有跳脫式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可如同機械式跳脫扭力扳手般產生明確且直接的力量跳脫;此外這種力量切斷裝置可應用多種於螺栓鎖固工具並不局限於電子扭力扳手,這些螺栓鎖固工具是泛指電子扭力起子,電子量測接桿,電子倍力器及獨立形式之力量切斷裝置等。
本創作之一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第一種力量切斷裝置(下面新型內容描述-1有更詳細說明),其容體延伸出握把;一旋轉件支轉於容體,旋轉件又延伸出工具頭;一支撐件,支轉於旋轉件;一可控式極限(如電磁驅動推桿)支撐住支撐件,此時容體與旋轉件相對旋轉,容體會接觸及壓迫支撐件,進而傳遞力量至旋轉件;施力過程中可取消支撐狀態,此時支撐件不受支撐會立即傾倒,可瞬間切斷力量傳遞,使用者也可感覺一力量跳脫感並停止施力。
上述支撐件與容體接觸點切線之夾角為一特徵之90度至135度,可使可控式極限支撐或控制支撐件所需之力量極小化;該角度也有另一效果,即取消支撐件之支撐時,支撐件可自然為容體與旋轉件壓倒,可加速力量切斷時間。
上述夾角接近90度時,其支撐支撐件之力量可很小(或理論上接近於0),因此可控式極限操作之所需之動力可以很小,另外配合小巧之支撐件,可使整體機構輕巧化。
此外還可使支撐件兩端均可頂撐容體,這樣就可以實現正轉及反轉之雙向跳脫。
第二種力量切斷裝置(下面新型內容描述-3),支撐件結構略有不同,其支撐件支轉於容體,一可控式極限(如電磁驅動推桿)可控制支撐件使其頂撐旋轉件,並藉以傳遞力量,也可取消支撐以切斷力量傳遞並產生一跳脫感;另外支撐件與旋轉件接觸切線夾角為一特徵之90度至135度,可使可控式極限支撐或控制支撐件所需之力量極小化(接近90度時會最佳)。
第三種力量切斷裝置(下面新型內容描述-5),具有二支撐件,其中第一支撐件支轉於旋轉件,第二支撐支轉於容體,第一第二支撐件亙為連結支轉;一可控式極限(如電磁驅動推桿)可支撐住第一或第二支撐件使容體可頂撐住旋轉件,並藉以傳遞力量,也可取消支撐以切斷力量傳遞並產生一跳脫感;另外二支撐件間夾角為一特徵之90度至180度,可使可控式極限支撐或控制支撐件所需之力量極小化(接近180度時會最佳)。
第四種力量切斷裝置(下面新型內容描述-7),可為前三種力量切斷裝置串接而成,級數不限,可逐級減少支撐力道,進一步縮小可控式極限(如電磁驅動推桿)支撐或控制支撐件所需之力量。
第五種力量切斷裝置(下面新型內容描述-9),為第一種力量切斷裝置之變型;同樣其容體延伸出握把;一旋轉件支轉於容體,旋轉件又延伸出工具頭;一支撐件,支轉於旋轉件。
不同處在於,一開始有一彈性回復裝置使支撐件抵靠固定極限,此時容體與旋轉件相對旋轉,容體會接觸及壓迫支撐件抵靠固定極限,進而傳遞力量至旋轉件;施力過程中可用一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如電磁驅動推桿)敲擊支撐件,使支撐件離開固定極限,進而使支撐件為容體壓迫傾倒,可瞬間切斷力量傳遞,使用者也可感覺一力量跳脫感並停止施力。
上述支撐件與容體接觸點切線之夾角為一特徵之45度至90度,可使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敲擊支撐件所需之力量極小化;另外當夾角接近90度時,其支撐支撐件之力量可很小(或理論上接近於0),因此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操作之所需之動力可以很小,另配合小巧之支撐件,可使整體機構輕巧化。
此外還可使支撐件兩端均可頂撐容體,這樣就可以實現正轉及反轉之雙向跳脫。
第六種力量切斷裝置(下面新型內容描述-11),為第二種之變型,也同第五種,改用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如電磁驅動推桿);與第五種相比,其支撐件結構略有不同,其支撐件支轉於容體,一彈性回復裝置使支撐件抵靠固定極限,支撐件此時可頂撐旋轉件,並藉以傳遞力量,也可用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敲擊支撐件,以取消支撐切斷力量傳遞,並產生一跳脫感;另外支撐件與旋轉件接觸切線夾角為一特徵之45度至90度,可使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敲擊支撐件所需之力量極小化(接近90度時會最佳)。
第七種力量切斷裝置(下面新型內容描述-13),為第三種之變型,也同第五種,改用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如電磁驅動推桿);具有二支撐件,其中第一支撐件支轉於旋轉件,第二支撐支轉於容體,第一第二支撐件亙為連結支轉;一彈性回復裝置使
第一或第二支撐件抵靠固定極限,並使容體可頂撐住旋轉件,藉以傳遞力量;也可用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敲擊第一或第二支撐件,以取消支撐切斷力量傳遞,並產生一跳脫感;另外二支撐件間夾角為一特徵之180度至225度,可使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敲擊支撐件所需之力量極小化(接近180度時會最佳)。
此外,第一至第七種力量切斷裝置是可以反接的,即握把與工具頭可亙換位置使旋轉件施力容體受力(下面新型內容描述-2/4/6/8/10/12/14)。
第一至第七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之電子扭力扳手,其旋轉件支轉於容體且為旋轉件旋轉為支撐件控制,若旋轉件旋轉軸直接驅動工具頭,即旋轉件旋轉軸旋轉中心線通過工具頭旋轉中心線,則此七種電子扭力扳手可變形為具有力量切斷裝置之直式電子扭力扳手或起子(下面新型內容描述-15/17/19/21/23/25有更詳細說明)。
上述之直式電子扭力扳手之力量切斷裝置也是可以反接的,即握把與工具頭可亙換位置使旋轉件施力容體受力(下面新型內容描述-16/18/20/22/24/26)。
力量切斷裝置之可控式極限可為一電磁驅動推桿或電磁驅動卡榫(下面新型內容描述-27)。
另外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可為一電磁驅動推桿(下面新型內容描述-28)。
下面新型內容描述-1/3/5/7/9/11/13之電子扳手,其內部之力量切斷裝置之旋轉件,其一端原是接扳手頭,可改成插入連動機構再接扳手頭(下面新型內容描述-29)。
下面新型內容描述-2/4/6/8/10/12/14之電子扳手,其內部之力量切斷裝置之旋轉件,其一端原是接握把,可改成插入連動機構再接握把(下面新型內容描述-30)。
具有力量切斷裝置之直式電子扭力扳手,將其入力處改為方頭母座,出力處改為方頭,則成為具有力量切斷裝置之電子量測接桿(下面新型內容描述-31)。
另外機械式倍力器可在入力處或出力處融合具有力量切斷裝置之電子量測接桿,形成一具有力量切斷裝置之電子倍力器(下面新型內容描述-32)。
電子扭力扳手,直式電子扭力扳手(起子),電子量測接桿,電子倍力器可以不用提供外部人機介面(下面新型內容描述-33)。
電子扭力扳手,直式電子扭力扳手(起子),電子量測接桿,電子倍力器可內置陀螺儀偵測角速率及計算角度,並參考角度值啟動力量切斷裝置(下面新型內容描述-34/35)。
力量切斷裝置也可包裝成一獨立之力量切斷裝置(下面新型內容描述-36/37)。
電子扭力扳手,直式電子扭力扳手(起子),電子量測接桿,電子倍力器其應變訊號,可用類比電路放大比較,並直接啟動力量切斷裝置(下面新型內容描述-38/39)。
以下為新型內容詳細描述:
1.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係包含至少:(a).一扳手頭,其具有一工具頭部;(b).一握把,供人旋力;(c).一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具有一入力處及一出力處;握把接於入力處,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接於出力處;力量切斷裝置可切斷扳手入力處至出力處之間的力量傳遞;(d).一應變感應器,貼於自工具頭部延伸出之一應變段或貼於適當位置偵測扳手形變;微量應變訊號經電壓放大器放大後,再經由類比轉數位轉換器及下述之處理機轉換成扭力值;(e).一處理機,可依據扭力數值到達目標值後,啟動力量切斷裝置,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當力量切斷之瞬間,施力端之人體可感覺一力量跳脫感,並可依此跳脫感停止施力;以及,(f).一適當之人機溝通介面;又前面所述之一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係包含至少:(a).一容體,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b).一旋轉件,支轉於容體;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為,容體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c).一支撐件,支轉於旋轉件,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d).一容體內之平滑壁面,頂撐支撐件之用;也可以選擇性另設一容器內平滑壁面並使支撐件之兩端為平滑支撐點,可實現正逆旋轉方向之力量切斷;(e).一可控式極限(如電磁驅動推桿),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控式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可控式極限是可設定或取消的,當處於設定狀態下,可控式極限可干涉所設置之處旋轉機件之擺動,並限制其擺動;可控式極限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另外定義可控式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可控式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處於設定狀態下之可控式極限是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f).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g).一配置,當支撐件位於--往後走受固定極限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往前走受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此時移動旋轉件,需可使其上之支撐件頂撐到平滑壁面;以及,(h).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可抵靠固定極限(或點);
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另外“可控式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可控式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可控式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可控式極限點,並無可控式極限;此外,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還可包含: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或方式使支撐件位於固定極限(或點)與可控式極限(或點)之間,另外此時可控式極限處於設定狀態;之後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與旋轉件間相對扭轉,此時支撐件會被旋轉件帶動而抵撐於容體內之一平滑壁面,從而限制容體與旋轉件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傳至旋轉件或從旋轉件傳至容體;平滑壁面與固定極限(或點)間存在一幾何關係(描述於下一段),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滑靠至可控式極限(或點),平滑壁面與支撐件間也存在一幾何關係(描述於下一段),使支撐件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也使可控式極限控制支撐件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另外,當可控式極限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會易於傾倒,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因此,力量切斷裝置還可包含:(a).設於容體內之平滑壁面寬度需滿足:當支撐件緊靠固定極限(或點)且支撐件在旋轉件帶動下,平滑壁面寬度要足以抵撐到支撐件;同理,當支撐件緊靠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或點)且支撐件在旋轉件帶動下,平滑壁面寬度也要足以抵撐到支撐件;(b).當支撐件緊靠可控式極限(或點)時,支撐件長度需可抵觸到容體內平滑壁面;此時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傾倒方向,另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之支轉軸,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如此,支撐件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可控式極限在對抗支撐件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大幅降低,而可控式極限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以及,(c).當支撐件緊靠固定極限(或點)且支撐件抵接容體內平滑壁面時;此時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傾倒方向,另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之支轉軸,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滑靠至可控式極限(或點)。
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3.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力量切斷裝置可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該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係包含至少:(a).一容體,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b).一旋轉件,支轉於容體;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為,容體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
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c).一支撐件,支轉於容體,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用以支撐旋轉件;(d).一旋轉件上之平滑壁面,頂撐支撐件之用;(e).一可控式極限(如電磁驅動推桿),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控式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可控式極限是可設定或取消的,當處於設定狀態下,可控式極限可干涉所設置之處旋轉機件之擺動,並限制其擺動;可控式極限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另外定義可控式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可控式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處於設定狀態下之可控式極限是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f).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g).一配置,當支撐件位於--往後走受固定極限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往前走受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此時移動旋轉件,需可使其上之平滑壁面頂撐到支撐件;以及,(h).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可抵靠固定極限(或點);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另外“可控式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可控式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可控式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可控式極限點,並無可控式極限;此外,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還可包含: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或方式使支撐件位於固定極限(或點)與可控式極限(或點)之間,另外此時可控式極限處於設定狀態;之後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與旋轉件間相對扭轉,此時旋轉件之平滑壁面會被支撐件抵撐,從而限制容體與旋轉件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傳至旋轉件或從旋轉件傳至容體;旋轉件平滑壁面與固定極限(或點)間存在一幾何關係(描述於下一段),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滑靠至可控式極限(或點);旋轉件平滑壁面與支撐件也存在一幾何關係(描述於下一段),使支撐件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也使可控式極限控制支撐件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另外,當可控式極限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會易於傾倒,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因此,力量切斷裝置還可包含:(a).旋轉件平滑壁面寬度需滿足:當支撐件緊靠固定極限(或點)時且旋轉件旋轉時,旋轉件平滑壁面寬度要足以抵撐到支撐件;同理,當支撐件緊靠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或點)時且旋轉件旋轉時,旋轉件平滑壁面寬度也要足以抵撐到支撐
件;(b).當支撐件緊靠可控式極限(或點)時,支撐件長度需可抵觸到旋轉件平滑壁面;此時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傾倒方向,另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之支轉軸,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如此,支撐件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可控式極限在對抗支撐件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大幅降低,而可控式極限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以及,(c).當支撐件緊靠固定極限(或點)且支撐件抵接旋轉件平滑壁面時;此時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傾倒方向,另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之支轉軸,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滑靠至可控式極限(或點)。
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5.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力量切斷裝置可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該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係包含至少:(a).一容體,用以容設置力量切斷裝置;(b).一旋轉件,支轉於容體;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為,容體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c).一支撐件組,具有一第一機構件及一第二機構件;其中,第一機構件,一端設有第一支轉軸,支轉於旋轉件;第一機構件另一端與第二機構件支轉連結;第二機構件另一端以第二支轉軸支轉於容體內;(d).一可控式極限(如電磁驅動推桿),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控式極限可以位於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組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組之第一支轉軸或第二支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組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可控式極限是可設定或取消的,當處於設定狀態下,可控式極限可干涉所設置之處旋轉機件之擺動,並限制其擺動;可控式極限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另外定義可控式極限點,位於支撐件組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可控式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處於設定狀態下之可控式極限是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擺動;(e).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位於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組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組之第一支轉軸或第二支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組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組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擺動;(f).一配置,當支撐件組位於--往後走受固定極限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往前走受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此時支撐件組可頂
撐旋轉件;以及,(g).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可抵靠固定極限(或點);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另外“可控式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可控式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可控式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可控式極限點,並無可控式極限;此外,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還可包含: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或方式使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位於固定極限(或點)與可控式極限(或點)之間,另外此時可控式極限處於設定狀態;之後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與旋轉件間相對扭轉,旋轉件此時會連動支撐件組,迫使支撐件組抵接到可控式極限(或點),之後旋轉件就會被支撐件組抵撐,從而限制容體與旋轉件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傳至旋轉件或從旋轉件傳至容體;支撐件組存在一幾何關係(描述於下一段),使受壓迫之支撐件組易於滑靠至可控式極限(或點);支撐件組也存在一幾何關係(描述於下一段),使支撐件組緊靠可控式極限(或點)時,支撐件組可頂撐旋轉件;該幾何關係也使支撐件組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使可控式極限控制支撐件組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另外,當可控式極限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組會易於傾倒,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因此,力量切斷裝置還可包含:(a).當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緊靠可控式極限(或點)時,一夾角α為第一機構件與第二機構件的連結處至第一支轉軸之連線,與連結處至第二支轉軸之連線之間的夾角--該夾角α係指背向支撐件組傾倒方向之夾角,該夾角α需滿足180度至90度間,如此,當支撐件組緊靠可控式極限(或點)時,支撐件組可頂撐旋轉件;另外,支撐件組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可控式極限在對抗支撐件組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大幅降低,而可控式極限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組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以及,(b).當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緊靠固定極限(或點)時,該夾角α也需滿足180度至90度間,使受壓迫之支撐件組易於滑靠至可控式極限(或點)。
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7.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力量切斷裝置可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該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係包含至少:(a).一容體,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b).一旋轉件,支轉於容體;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為,容體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
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c).一可控式極限(如電磁驅動推桿),配置於下述最後一級支撐件結構上;可控式極限是可設定或取消的,當處於設定狀態下,可控式極限可干涉該級支撐件結構擺動,限制其擺動;可控式極限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若最後一級支撐件結構為下述之第一種或第二種支撐件結構,則下列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控式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於該最後一級之支撐件之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最後一級之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最後一級之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若最後一級支撐件結構為下述之第三種支撐件結構,則下列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控式極限可以位於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結構之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結構之第一支轉軸或第二支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結構之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可控式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或支撐件組)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可控式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處於設定狀態下之可控式極限是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支撐件組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支撐件組擺動);以及,(d).一級至多級串接之支撐件結構,本力量切斷裝置在旋轉件之後更可設置一級至多級串接之支撐件結構進行支撐,再於最後一級支撐件結構設置可控式極限,以減緩可控式極限操作所需力道;又其中用於各級之支撐件結構可為三種型式支撐件結構之一,分別為下述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第二種支撐件結構及第三種支撐件結構;首先為了方便說明,定義一名詞:支撐件控制點,是指每一支撐件結構都有一支撐件控制點,在該處可設置一平滑壁面,使下一級之支撐件可在此頂撐,從而干涉限制此級支撐件之擺動;也可設置一機構孔,供下一級之支撐件連接或支轉,使下一級支撐件可以透過此機構孔來干涉限制此級支撐件之擺動;選擇設置機構孔或平滑壁面可由下一級之支撐件結構形式決定;該處也可以是可控式極限之頂撐處,使可控式極限可以干涉限制此級支撐件之擺動;另外定義第一級是指支撐旋轉件之級,支撐第一級的是第二級,餘此類推..,最後一級是指可控式極限安裝之級;三種型式支撐件結構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首先為定義本級是指第一種支撐件結構所在之級,下一級係指本級之下一級;第一種支撐件結構包含至少:(a).一支撐件,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若為第一級則支轉於旋轉件,若為其他級則支轉於前級支撐件控制點所定義之處;(b).一容體內之平滑壁面,頂撐支撐件之用;若為第一級則平滑壁面為容體之延伸;也可以選擇性另設一容器內平滑壁面並使支撐件之兩端為平滑支撐點,可實現該級正逆旋轉方向之力量切斷;(c).一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而該旋轉機構,以連桿或槓桿或減速齒輪等組合與該支撐件旋轉軸連動;抑制該旋轉機構的擺動,可得到抑制支撐件擺動的效果;(d).一支撐件控制點定義在支撐件上,或當存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時,支撐件控制點可定義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上;(e).本級與下一級之結合方式:
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支轉;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平滑壁面,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頂撐;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連接;若為最後一級,則如前面可控式極限描述,於本級設一可控式極限;(f).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一端,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前述之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g).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可抵靠本級固定極限(或點),且此時本級支撐件長度要足以扺接到與本級搭配之平滑壁面;上述動作定義為本級之回位動作;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另外“可控式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可控式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可控式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且本級為最後一級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可控式極限點,並無可控式極限;(h).支撐件長度要求:當本級不是最後一級時:當支撐件回位後抵靠固定極限(或點),且此時下一級支撐件結構處於可支撐狀態,此時支撐件往回走受固定極限(或點)拘束,往前走受下一級支撐件結構直接或間接拘束,支撐件在此拘束區間,其長度要可以頂撐到平滑壁面;其中下一級支撐件處於可支撐狀態是指各級回位後,當最後一級之可控式極限於設定狀態,則此時最後一級支撐件可頂撐前級,前級之後又可頂撐前前一級,以此時類推直至第K級,為第K+1級所頂撐,我們說此時第K級處於可支撐狀態;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當支撐件回位後抵靠固定極限(或點),且此時可控式極限處於設定狀態,此時支撐件往回走受固定極限(或點)拘束,往前走受可控式極限(或點)拘束,支撐件在此拘束區間,其長度要可以頂撐到平滑壁面;以及,(i).本級與下一級之配合要求:當下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需可使其上之下一級結構中之支撐件抵撐到該級搭配之平滑壁面,從而使本級獲得支撐,即下一級使用之平滑壁面需在下一級支撐件平滑支撐點之移動路徑中;當下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
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需可使本級之平滑壁面抵撐到下級之支撐件,從而使本級獲得支撐,即下一級之支撐件平滑支撐點,需在本級平滑壁面之移動路徑中;當下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當其中之機構間隙緊實後,可使本級獲得支撐;若本級為最後一級:本級之可控式極限之配置方式同前述,參考可控式極限說明;此外力量切斷裝置及第一種支撐件結構之動作如下:(a).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首先令工具處於無施力狀態,使各級支撐件結構無外力壓迫,此時各級之彈性回復裝置或適當回復裝置,可使無外力壓迫時之各級支撐件抵靠該級固定極限(或點),完成各級之回位動作;之後當最後一級之可控式極限處於設定狀態後,可使各級支撐件處於可支撐狀態;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與旋轉件間相對扭轉,此時旋轉件會壓迫第一級支撐件,繼而使第一級支撐件壓迫第二級支撐件…直到壓迫到最後一級,此時最後一級會為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頂住,從而使最後一級獲得支撐;最後一級獲得支撐之後,其前一級也獲得支撐…,類推到第一級也獲得支撐,從而使旋轉件獲得支撐,抑制住了容體與旋轉件間之相對扭轉,使此力量得以從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傳遞輸出至出力處;又上述之力量傳遞過程中,當可控式極限釋放時,受壓迫之最後一級支撐件會傾倒,繼而前一級支撐件傾倒…,直至第一級支撐件傾倒,從而使旋轉件失去支撐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b).第一種支撐件結構之動作:在前述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描述中,假設本級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並非最後一級,此時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壓迫力在一級一級間傳遞,當壓迫到本級,此時本級支撐件會被前級帶動而抵撐於容體內之一平滑壁面,繼而滑向及壓迫下一級支撐件;又若本級為最後一級,當一級一級壓迫到本級時,此時本級支撐件會被前級帶動而抵撐於容體內之一平滑壁面,繼而滑向及壓迫可控式極限(或點);因此,平滑壁面與固定極限(或點)間存在一幾何關係(描述於下一段),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滑靠至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參考下面注意),或滑靠至可控式極限(或點),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平滑壁面與支撐件間也存在一幾何關係(描述於下一段),使支撐件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也使下一級承受較小支撐力量,或是使可控式極限控制支撐件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另外,當下一級釋放時,或本級為最後一級時之可控式極限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會易於傾倒,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注意: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在該點,本級支撐件為處於可支撐狀態的下一級所支撐(直接方式);或是在該點,與本級支撐件連動之旋轉機構,為處於可支撐狀態的下一級所支撐(間接方式);對於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之定義,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因此,第一種支撐件結構還可包含:(a).設於容體內之平滑壁面寬度需滿足:當支撐件緊靠固定極限(或點)且支撐件在前級帶動帶動下,平滑壁面寬度要足以抵撐到支撐件;同理,當支撐件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或點),且支撐件在前級帶動下,平滑
壁面寬度也要足以抵撐到支撐件;(b).當支撐件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或點)時,支撐件長度需可抵觸到容體內平滑壁面;此時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傾倒方向,另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之支轉軸,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如此,支撐件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下一級承受較小支撐力量或可控式極限在對抗支撐件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大幅降低,而下一級或可控式極限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以及,(c).當支撐件緊靠固定極限(或點)且支撐件抵接容體內平滑壁面時;此時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傾倒方向,另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之支轉軸,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滑靠至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或點);三種型式支撐件結構之第二種支撐件結構,首先為定義本級是指第二種支撐件結構所在之級,下一級係指本級之下一級;第二種支撐件結構包含至少:(a).一支撐件,支轉於容體內,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若為第一級則需支轉於容體;(b).一平滑壁面,頂撐支撐件之用;若為第一級則平滑壁面位於旋轉件上,若為其他級,則平滑壁面設於前級支撐件控制點所定義之處;(c).一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而該旋轉機構,以連桿或槓桿或減速齒輪等組合與該支撐件旋轉軸連動;抑制該旋轉機構的擺動,可得到抑制支撐件擺動的效果;(d).一支撐件控制點定義在支撐件上,或當存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時,支撐件控制點可定義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上;(e).本級與下一級之結合方式: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支轉;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平滑壁面,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頂撐;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連接;若為最後一級,則如前面可控式極限描述,於本級設一可控式極限;(f).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一端,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前述之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g).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可抵靠本級固定極限(或點),且此時本級支撐件長度要足以扺接到與本級搭配之平滑壁面;上述動作定義為本級之回位動作;(h).支撐件長度要求:
當本級不是最後一級時:當支撐件回位後抵靠固定極限(或點),且此時下一級支撐件結構處於可支撐狀態,此時支撐件往回走受固定極限(或點)拘束,往前走受下一級支撐件結構直接或間接拘束,支撐件在此拘束區間,其長度要可以頂撐到平滑壁面;其中下一級支撐件處於可支撐狀態是指各級回位後,當最後一級之可控式極限於設定狀態,則此時最後一級支撐件可頂撐前級,前級之後又可頂撐前前一級,以此時類推直至第K級,為第K+1級所頂撐,我們說此時第K級處於可支撐狀態;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當支撐件回位後抵靠固定極限(或點),且此時可控式極限處於設定狀態,此時支撐件往回走受固定極限(或點)拘束,往前走受可控式極限(或點)拘束,支撐件在此拘束區間,其長度要可以頂撐到平滑壁面;以及,(i).本級與下一級之配合要求:當下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需可使其上之下一級結構中之支撐件抵撐到該級搭配之平滑壁面,從而使本級獲得支撐,即下一級使用之平滑壁面需在下一級支撐件平滑支撐點之移動路徑中;當下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需可使本級之平滑壁面抵撐到下級之支撐件,從而使本級獲得支撐,即下一級之支撐件平滑支撐點,需在本級平滑壁面之移動路徑中;當下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當其中之機構間隙緊實後,可使本級獲得支撐;若本級為最後一級:本級之可控式極限之配置方式同前面可控式極限中描述;此外力量切斷裝置及第二種支撐件結構之動作如下:(a).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同第一種支撐件結構中之說明描述;(b).第二種支撐件結構之動作:在前述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描述中,假設本級之第二種支撐件結構並非最後一級,此時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壓迫力在一級一級間傳遞,當壓迫到本級,此時本級支撐件會被前級平滑壁面壓迫,繼而滑向及壓迫下一級支撐件;又若本級為最後一級,當一級一級壓迫到本級時,此時本級支撐件會被前級平滑壁面壓迫,繼而滑向及壓迫可控式極限(或點);因此,平滑壁面與固定極限(或點)間存在一幾何關係(描述於下一段),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滑靠至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滑靠至可控式極限(或點),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平滑壁面與支撐件間也存在一幾何關係(描述於下一段),使支撐件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也使下一級承受較小支撐力量,或是使可控式極限控制支撐件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另外,當下一級釋放時,或本級為最後一級時之可控式極限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會易於傾倒,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因此,第二種支撐件結構還可包含:
(a).平滑壁面寬度需滿足:當支撐件緊靠固定極限(或點)且平滑壁面在前級帶動帶動下,平滑壁面寬度要足以抵撐到支撐件;同理,當支撐件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或點),且平滑壁面在前級帶動下,平滑壁面寬度也要足以抵撐到支撐件;(b).當支撐件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或點)時,支撐件長度需可抵觸到前級平滑壁面;此時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傾倒方向,另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之支轉軸,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如此,支撐件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下一級承受較小支撐力量或可控式極限在對抗支撐件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大幅降低,而下一級或可控式極限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以及,(c).當支撐件緊靠固定極限(或點)且支撐件抵接前級平滑壁面時;此時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傾倒方向,另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之支轉軸,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滑靠至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或點);三種型式支撐件結構之第三種支撐件結構,首先為定義本級是指第三種支撐件結構所在之級,下一級係指本級之下一級;第三種支撐件結構包含至少:(a).一支撐件組,具有一第一機構件及一第二機構件;其中,第一機構件,一端設有第一支轉軸,支轉於前級支撐件控制點所定義之處,或支轉於旋轉件當本級為第一級時;第一機構件另一端與第二機構件支轉連結;第二機構件另一端以第二支轉軸支轉於容體內,或支轉於容體當為第一級時;(b).一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而該旋轉機構,以連桿或槓桿或減速齒輪等組合與該支撐件組之第一支轉軸或第二支轉軸連動;抑制該旋轉機構的擺動,可得到抑制支撐件組擺動的效果;(c).一支撐件控制點定義在支撐件組的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上,或當存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時,支撐件控制點可定義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上,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組之第一支轉軸或第二支轉軸連動;(d).本級與下一級之結合方式: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支轉;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平滑壁面,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頂撐;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連接;若為最後一級,則如前面可控式極限描述,於本級設一可控式極限;(e).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於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擺動行程一端,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組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前述之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組之第一支轉軸或第二支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組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組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
在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擺動;(f).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可抵靠本級固定極限(或點);上述動作定義為本級之回位動作;以及,(g).本級與下一級之配合要求:當下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需可使其上之下一級結構中之支撐件抵撐到該級搭配之平滑壁面,從而使本級獲得支撐,即下一級使用之平滑壁面需在下一級支撐件平滑支撐點之移動路徑中;其中下一級支撐件處於可支撐狀態是指各級回位後,當最後一級之可控式極限於設定狀態,則此時最後一級支撐件可頂撐前級,前級之後又可頂撐前前一級,以此時類推直至第K級,為第K+1級所頂撐,我們說此時第K級處於可支撐狀態;當下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需可使本級之平滑壁面抵撐到下級之支撐件,從而使本級獲得支撐,即下一級之支撐件平滑支撐點,需在本級平滑壁面之移動路徑中;當下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當其中之機構間隙緊實後,可使本級獲得支撐;若本級為最後一級:本級之可控式極限之配置方式同前述,參考可控式極限說明;此外力量切斷裝置及第三種支撐件結構之動作如下:(a)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同第一種支撐件結構中之說明描述;(b).第三種支撐件結構之動作:在前述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描述中,假設本級之第三種支撐件結構並非最後一級,此時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壓迫力在一級一級間傳遞,當壓迫到本級,此時本級支撐件組會被前級壓迫,繼而滑向及壓迫下一級支撐件;又若本級為最後一級,當一級一級壓迫到本級時,此時本級支撐件組會被前級壓迫,繼而滑向及壓迫可控式極限(或點);因此,支撐件組存在一幾何關係(描述於下一段),使受壓迫之支撐件組易於滑靠至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滑靠至可控式極限(或點),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支撐件組也存在一幾何關係(描述於下一段),使支撐件組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也使下一級承受較小支撐力量,或是使可控式極限控制支撐件組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另外,當下一級釋放時,或本級為最後一級時之可控式極限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組會易於傾倒,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因此,第三種支撐件結構還可包含:(a).當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或點)時,一夾角α為第一機構件與第二機構件的連結處至第一支轉軸之連線,與連結處至第二支轉軸之連線之間的夾角--該夾角α係指背向支撐件組傾倒方向之夾角,該夾角α需滿足180度至90度間,如此,當支撐件組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
極限(或點)時,支撐件組可頂撐前級,或頂撐旋轉件當本級為第一級時;另外,支撐件組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下一級承受較小支撐力量或可控式極限在對抗支撐件組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大幅降低,而下一級或可控式極限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組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以及,(b).當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緊靠固定極限(或點)時,該夾角α也需滿足180度至90度間,使受壓迫之支撐件組易於滑靠至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或點)。
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9.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力量切斷裝置可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該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係包含至少:(a).一容體,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b).一旋轉件,支轉於容體;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為,容體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c).一支撐件,支轉於旋轉件,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d).一容體內之平滑壁面,頂撐支撐件之用;也可以選擇性另設一容器內平滑壁面,並使支撐件之兩端為平滑支撐點,可實現正逆旋轉方向之力量切斷;(e).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f).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可抵靠固定極限(或點);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g).一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用於推動支撐件,迫使支撐件脫離固定極限(或點)之拘束而旋轉;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以及,(h).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的位置,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設於支撐件一側,用於控制與迫使支撐件之轉動(直接推動形式),或為一適當機構以間接方式控制與支撐件同轉連動之旋轉軸之旋轉,進而間接迫使支撐件轉動(間接推動形式);此外,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還可包含: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或方式使支撐件抵靠固定極限(或點);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與旋轉件間相對扭轉,此時支撐件會被旋轉
件帶動而抵撐於容體內之一平滑壁面,從而限制容體與旋轉件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傳至旋轉件或從旋轉件傳至容體;其中,平滑壁面與固定極限(或點)間存在一幾何關係(描述於下一段),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滑靠至固定極限(或點),也使支撐件壓迫在固定極限(或點)方向之壓迫分力較小,從而使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控制支撐件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另外,當力量切斷訊號送達時,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只要擊倒支撐件(直接或間接方式),就可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因此,力量切斷裝置還可包含:(a).當支撐件緊靠固定極限(或點)時,移動旋轉件可使支撐件抵接容體內平滑壁面,此時一射線自支撐件與平滑壁面之接觸點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傾倒方向,另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之支轉軸,此二射線夾角α需滿足45至90度間,且越接近90度越好,如此當工具施力時,支撐件可被緊貼於固定極限(或點)處,且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所需之控制力量也可較小;以及,(b).當力量切斷訊號送達時,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會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壓迫支撐件移動,脫離固定極限(或點)拘束,其力量要足以使該夾角α大於或等於90度,之後便可使受平滑壁面壓迫之支撐件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
1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11.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力量切斷裝置可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該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係包含至少:(a).一容體,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b).一旋轉件,支轉於容體;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為,容體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c).一支撐件,支轉於容體,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d).一旋轉件之平滑壁面,供支撐件頂撐旋轉件之用;(e).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f).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可抵靠固定極限(或點);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g).一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用於推動支撐件,迫使支撐件脫離固定極限(或點)之拘束而旋轉;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
訊號可由處理機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以及,(h).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的位置,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設於支撐件一側,用於控制與迫使支撐件之轉動(直接推動形式),或為一適當機構以間接方式控制與支撐件同轉連動之旋轉軸之旋轉,進而間接迫使支撐件轉動(間接推動形式);此外,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還可包含: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或方式使支撐件抵靠固定極限(或點);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與旋轉件間相對扭轉,此時支撐件會被容體帶動而抵撐於旋轉件之一平滑壁面,從而限制容體與旋轉件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傳至旋轉件或從旋轉件傳至容體;其中,平滑壁面與固定極限(或點)間存在一幾何關係(描述於下一段),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滑靠至固定極限(或點),也使支撐件壓迫在固定極限(或點)方向之壓迫分力較小,從而使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控制支撐件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另外,當力量切斷訊號送達時,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只要擊倒支撐件(直接或間接方式),就可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因此,力量切斷裝置還可包含:(a).當支撐件緊靠固定極限(或點)時,移動旋轉件可使支撐件抵接旋轉件之平滑壁面,此時一射線自支撐件與平滑壁面之接觸點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傾倒方向,另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之支轉軸,此二射線之夾角α需滿足45至90度間,且越接近90度越好,如此當工具施力時,支撐件可被緊貼於固定極限(或點)處,且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所需之控制力量也可較小;以及,(b).當力量切斷訊號送達時,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會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壓迫支撐件移動,脫離固定極限(或點)拘束,其力量要足以使該夾角α大於或等於90度,之後便可使受平滑壁面壓迫之支撐件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
1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13.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力量切斷裝置可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該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係包含至少:(a).一容體,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b).一旋轉件,支轉於容體;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為,容體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c).一支撐件組,具有一第一機構件及一第二機構件;其中,第一機構件,一端設有第一支轉軸,支轉於旋轉件;第一機構件另一端與第二機構件支轉連結;第二機構件另一端以第二支轉軸支轉於容體內;(d).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位於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組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組之第一支轉軸或第二支轉軸連動,從而限制
支撐件組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組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擺動;(e).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組可抵靠固定極限(或點);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組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f).一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用於推動支撐件組,迫使支撐件組脫離固定極限(或點)之拘束而旋轉;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以及,(g).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的位置,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設於第一或第二機構件一側,用於控制與迫使支撐件組之擺動(直接推動形式),或為一適當機構以間接方式控制與第一或第二機構件同轉連動之旋轉軸之旋轉,進而間接迫使支撐件組擺動(間接推動形式);此外,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還可包含: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或方式使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抵靠固定極限(或點);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與旋轉件間相對扭轉,由於旋轉件連動支撐件組,會迫使支撐件組持續抵靠固定極限(或點),之後旋轉件就會被支撐件組抵撐,從而限制容體與旋轉件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傳至旋轉件或從旋轉件傳至容體;支撐件組存在一幾何關係(描述於下一段),使受壓迫之支撐件組易於滑靠至固定極限(或點),也使支撐件組壓迫在固定極限(或點)方向之壓迫分力較小,從而使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控制支撐件組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另外,當力量切斷訊號送達時,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只要擊倒支撐件組(直接或間接方式),就可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因此,力量切斷裝置還可包含:(a).當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緊靠固定極限(或點)時,第一機構件與第二機構件的連結處至第一支轉軸之連線,與連結處至第二支轉軸之連線之間的夾角α--該夾角α係指背向支撐件組傾倒方向之夾角,該夾角α需滿足180度至225度間,且越接近180度效果越好,如此當工具施力時,支撐件組可被持續緊貼於固定極限(或點)處,支撐件組也可頂撐旋轉件;另外,支撐件組在固定極限(或點)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使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控制支撐件組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以及,(b).當力量切斷訊號送達時,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會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壓迫支撐件移動,脫離固定極限(或點)拘束,其力量要足以使該夾角α小於或等於180度,之後便可使受旋轉件壓迫之支撐件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
1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1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容體可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旋轉件旋轉軸延伸上,且使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1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可為入力處--接握把,容體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容體延伸上,且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1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容體可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旋轉件旋轉軸延伸上,且使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1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可為入力處--接握把,容體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容體延伸上,且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1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容體可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旋轉件旋轉軸延伸上,且使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2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可為入力處--接握把,容體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容體延伸上,且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21.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容體可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旋轉件旋轉軸延伸上,且使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
心線。
22.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可為入力處--接握把,容體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容體延伸上,且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2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容體可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旋轉件旋轉軸延伸上,且使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2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可為入力處--接握把,容體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容體延伸上,且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2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容體可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旋轉件旋轉軸延伸上,且使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26.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可為入力處--接握把,容體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容體延伸上,且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27.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任一項或第15~20任一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可控式極限可為一電磁驅動推桿或電磁驅動卡榫;電磁驅動推桿可有動力時限制支撐件擺動,無動力時取消擺動限制;也可無動力時限制支撐件擺動,有動力時取消擺動限制;電磁驅動推桿取消擺動限制時也可同時帶動支撐件加速動作;
電磁驅動卡榫則是無動力時以適當卡榫機構卡住限制支撐件擺動,有動力時解除卡住限制;電磁驅動卡榫解除卡住限制時也可同時帶動支撐件加速動作;上述推桿或卡榫亦可為液壓或氣壓動力或馬達動力。
2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4任一項或第21~26任一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可為一電磁驅動推桿;上述推桿亦可為液壓或氣壓動力或馬達動力。
2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5,7,9,11,13中任一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內之一旋轉件,其中旋轉件一端原來是接扳手頭,可改成旋轉件先連接由連桿,槓桿或齒輪等所構成之組合體轉換方向或力量,再於最後一級連接一旋轉件,而該旋轉件一端再連接扳手頭。
30.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6,8,10,12,14中任一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內之一旋轉件,其中旋轉件一端原來是接握把,可改成旋轉件先連接由連桿,槓桿或齒輪等所構成之組合體轉換方向或力量,再於最後一級連接一旋轉件,而該旋轉件一端再連接握把。
31.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量測接桿,係包含至少:(a).一第一結合口,其具有一結合口及自結合口延伸出之一應變段;該結合口為一方頭或一適當機構,用以配接套筒或其他螺栓緊固工具;(b).一第二結合口,為一方頭母座或一適當機構,用以配接扳手或施力桿,供人旋力;(c).一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為申請專利範圍第15~26任一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具有一入力處及一出力處;第二結合口接於入力處,第一結合口上之應變段接於出力處;力量切斷裝置可切斷電子量測接桿入力處至出力處之間的力量傳遞;(d).一應變感應器,貼於應變段或貼於適當位置偵測電子量測接桿形變;微量應變訊號經電壓放大器放大後,再經由類比轉數位轉換器及下述之處理機轉換成扭力值;(e).一處理機,可依據扭力數值到達目標值後,啟動力量切斷裝置,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當力量切斷之瞬間,施力端之人體可感覺一力量跳脫感,並可依此跳脫感停止施力;以及,(f).一適當之人機溝通介面。
32.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倍力器,係包含至少:(a).一倍力器,設有一容體,容體內有一減速齒輪;一固定桿接於容體,提供外部施力或固定用;(b).一第一結合口,為倍力器之出力口,該結合口為一方頭或一適當機構,用以配接套筒或其他螺栓緊固工具;
(c).一第二結合口,為倍力器之入力口,為一方頭母座或一適當機構,用以配接扳手或施力桿,供人旋力;(d).一力量切斷裝置,可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26任一項所述之直式電子扭力扳手之力量切斷裝置,該力量切斷裝置可設於第二結合口至減速齒輪間,而減速齒輪輸出接至第一結合口,或設於減速齒輪與第一結合口間,而第二結合口接減速齒輪輸入端,用以瞬間切斷自第二結合口至第一結合口間之力量傳遞;力量切斷裝置,也可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4任一項所述之電子扭力扳手之力量切斷裝置,而該力量切斷裝置設於固定桿與容體間,用以瞬間切斷倍力器之固定力量;以及,(e).至少一適當設置物理訊號偵測器,當該物理訊號到達一預設準位時,可啟動力量切斷裝置,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
33.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6任一項或第31~32任一項所述之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電子量測接桿,電子倍力器,其人機溝通介面可以取消。
34.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6任一項或第31~32任一項所述之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電子量測接桿,電子倍力器,還可以設立一陀螺儀偵測電子扭力工具旋轉速率訊號,經適當電路轉換及積分計算後得到旋轉角度;而其上之處理機也可依據角度數值,啟動力量切斷裝置,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
35.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還可以設立一陀螺儀偵測電子扭力工具旋轉速率訊號,經適當電路轉換及積分計算後得到旋轉角度;而其上之處理機也可依據角度數值,啟動力量切斷裝置,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註:同理電子量測接桿及電子倍力器也可加入陀螺儀)
36.一獨立之力量切斷裝置可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4任一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容體為入力處,旋轉件為出力處;或容體為出力處,旋轉件為入力處。此外申請專利範圍第46項為包含此一力量切斷裝置之裝置或總成。
37.一獨立之力量切斷裝置可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26任一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容體為入力處,旋轉件為出力處;或容體為出力處,旋轉件為入力處。此外申請專利範圍第47項為包含此一力量切斷裝置之裝置或總成。
38.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6任一項或第31~32任一項所述之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電子量測接桿,電子倍力器,其應變感應器之微量應變訊號經電壓放大器放大後,可直接輸入一電壓比較器與一類比電壓值比較,其比較結果可用以啟動力量切斷裝置,並瞬間切斷力量傳遞。
39.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應變感應器之微量應變訊號經電壓放大器放大後,可直接輸入一電壓比較器與一類比電壓值比較,其比較結果可用以啟動力量切斷裝置,並瞬間切斷力量傳遞。(註:同理電子量測接桿及電子倍力器也可用直接比較電壓方式)
10‧‧‧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11‧‧‧扳手頭
110‧‧‧工具頭部
111‧‧‧應變段
112‧‧‧方頭
113‧‧‧第一結合口
113‧‧‧出力口
12‧‧‧握把
120‧‧‧第二結合口
120‧‧‧入力口
13‧‧‧力量切斷裝置
130‧‧‧容體
131‧‧‧旋轉件
1310‧‧‧旋轉軸
1311‧‧‧軸承
1312‧‧‧旋轉件
132‧‧‧支撐件
1320‧‧‧平滑支撐點
1321‧‧‧旋轉軸
1322‧‧‧圓輪
1323‧‧‧圓輪
1324‧‧‧圓輪
1325‧‧‧軸狀物
1326‧‧‧旋轉機構
133‧‧‧可控式極限
134‧‧‧固定極限
135‧‧‧平滑壁面
136‧‧‧彈性回復裝置
137‧‧‧適當回復裝置
14‧‧‧力量切斷裝置
140‧‧‧容體
141‧‧‧旋轉件
1410‧‧‧旋轉軸
1411‧‧‧軸承
142‧‧‧支撐件
1420‧‧‧平滑支撐點
1421‧‧‧旋轉軸
1422‧‧‧圓輪
1423‧‧‧圓輪
1424‧‧‧圓輪
1425‧‧‧軸狀物
1426‧‧‧旋轉機構
143‧‧‧可控式極限
144‧‧‧固定極限
145‧‧‧平滑壁面
146‧‧‧彈性回復裝置
147‧‧‧適當回復裝置
15‧‧‧力量切斷裝置
150‧‧‧容體
151‧‧‧旋轉件
1510‧‧‧旋轉軸
1511‧‧‧軸承
152‧‧‧支撐件組
1520‧‧‧第一機構件
1521‧‧‧第二機構件
1522‧‧‧第一支轉軸
1523‧‧‧第二支轉軸
1524‧‧‧第三支轉軸
1525‧‧‧圓輪
1526‧‧‧圓輪
1527‧‧‧圓輪
1528‧‧‧軸狀物
1529‧‧‧旋轉機構
153‧‧‧可控式極限
154‧‧‧固定極限
156‧‧‧彈性回復裝置
157‧‧‧適當回復裝置
16‧‧‧力量切斷裝置
160‧‧‧容體
161‧‧‧旋轉件
1610‧‧‧旋轉軸
162‧‧‧第一種支撐件結構
1620‧‧‧支撐件
16200‧‧‧平滑支撐點
16201‧‧‧旋轉軸
16202‧‧‧支撐件控制點
16203‧‧‧圓輪
16204‧‧‧圓輪
16205‧‧‧圓輪
16206‧‧‧軸狀物
16207‧‧‧旋轉機構
1621‧‧‧平滑壁面
1622‧‧‧彈性回復裝置
1623‧‧‧適當回復裝置
1624‧‧‧固定極限
163‧‧‧第二種支撐件結構
1630‧‧‧支撐件
16300‧‧‧平滑支撐點
16301‧‧‧旋轉軸
16302‧‧‧支撐件控制點
16303‧‧‧圓輪
16304‧‧‧圓輪
16305‧‧‧圓輪
16306‧‧‧軸狀物
16307‧‧‧旋轉機構
1631‧‧‧平滑壁面
1632‧‧‧彈性回復裝置
1633‧‧‧適當回復裝置
1634‧‧‧固定極限
164‧‧‧第三種支撐件結構
1640‧‧‧支撐件組
16400‧‧‧第一機構件
16401‧‧‧第二機構件
164010‧‧‧圓輪
164011‧‧‧圓輪
164012‧‧‧圓輪
164013‧‧‧軸狀物
164014‧‧‧旋轉機構
16402‧‧‧第一支轉軸
16403‧‧‧第二支轉軸
16404‧‧‧第三支轉軸
16405‧‧‧支撐件控制點
1642‧‧‧彈性回復裝置
1643‧‧‧適當回復裝置
1644‧‧‧固定極限
165‧‧‧可控式極限
17‧‧‧力量切斷裝置
170‧‧‧容體
171‧‧‧旋轉件
1710‧‧‧旋轉軸
1711‧‧‧軸承
172‧‧‧支撐件
1720‧‧‧平滑支撐點
1721‧‧‧旋轉軸
173‧‧‧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
174‧‧‧固定極限
175‧‧‧平滑壁面
176‧‧‧彈性回復裝置
177‧‧‧適當回復裝置
18‧‧‧力量切斷裝置
180‧‧‧容體
181‧‧‧旋轉件
1810‧‧‧旋轉軸
1811‧‧‧軸承
182‧‧‧支撐件
1820‧‧‧平滑支撐點
1821‧‧‧旋轉軸
183‧‧‧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
184‧‧‧固定極限
185‧‧‧平滑壁面
186‧‧‧彈性回復裝置
187‧‧‧適當回復裝置
19‧‧‧力量切斷裝置
190‧‧‧容體
191‧‧‧旋轉件
1910‧‧‧旋轉軸
1911‧‧‧軸承
192‧‧‧支撐件組
1920‧‧‧第一機構件
1921‧‧‧第二機構件
1922‧‧‧第一支轉軸
1923‧‧‧第二支轉軸
1924‧‧‧第三支轉軸
193‧‧‧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
194‧‧‧固定極限
196‧‧‧彈性回復裝置
197‧‧‧適當回復裝置
20‧‧‧應變感應器
200‧‧‧電壓放大器
201‧‧‧類比轉數位轉換器
202‧‧‧電壓比較器
203‧‧‧類比電壓值
21‧‧‧陀螺儀
22‧‧‧處理機
23‧‧‧人機溝通介面
230‧‧‧按鍵
231‧‧‧螢幕
24‧‧‧電路板
25‧‧‧電路轉換及積分計算
26~32‧‧‧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33‧‧‧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340‧‧‧行星式減速機
3400‧‧‧中心齒
3401‧‧‧行星齒
3402‧‧‧行星齒軸心
3403‧‧‧內環齒
3404‧‧‧行星支架
341‧‧‧機殼
342‧‧‧機殼上蓋
343‧‧‧機殼下蓋
344‧‧‧固定桿
35~40‧‧‧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41‧‧‧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45~51‧‧‧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52‧‧‧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55‧‧‧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56‧‧‧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57~60‧‧‧保留給--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61‧‧‧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62‧‧‧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63~66‧‧‧保留給--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67‧‧‧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68‧‧‧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69~72‧‧‧保留給--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75~99‧‧‧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529~533‧‧‧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534‧‧‧電子量測接桿實施例
535~537‧‧‧電子倍力器實施例
538~539‧‧‧獨立形式力量切斷裝置實施例
540‧‧‧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
圖1-1-a:第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10)外觀圖
圖1-1-b:圖1-1-a側面
圖1-2:第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10)上視切面圖(自螢幕(231)上方往下看)
圖1-3-a:應變感應器(20)訊號流程示意圖
圖1-3-b:陀螺儀(21)訊號處理示意圖
圖1-4-a/b/c/d:力量切斷裝置(13)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組合圖之一(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29)/(30)/(31)/(32))
圖1-5: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26)
圖1-6-a/b:第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雙邊支撐型/單邊支撐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27)/(28))
圖1-7-a: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3)的電子扭力扳手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未跳脫前)
圖1-7-b/c: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3)的電子扭力扳手之力量跳脫示意(正反二方向)
圖1-7-d: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3)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當支撐件(132)緊靠可控式極限(133)時
圖1-7-e: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3)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當支撐件(132)緊靠固定極限(134)且支撐件(132)抵接容體(130)內平滑壁面(135)時
圖1-8-a: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33)外觀圖
圖1-8-b:圖1-8-a側面圖(下半部顯示切面)
圖1-8-c:圖1-8-b之A處切面
圖1-8-d:圖1-8-b之B處切面
圖1-8-e:圖1-8-b之C處放大說明
圖1-8-f/g: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33)之力量切斷時之圖示(正反方向)
圖1-8-h: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40)外觀及中間部份切面圖
圖2-1:第二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35)上視切面圖(自螢幕(231)上方往下看)
圖2-2-a/b/c/d:力量切斷裝置(14)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組合圖之一(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37)/(38)/(39)/(40))
圖2-3: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36)
圖2-4-a: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4)的電子扭力扳手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未跳脫前)
圖2-4-b: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4)的電子扭力扳手之力量跳脫示意
圖2-4-c: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4)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當支撐件(142)緊靠可控式極限(143)時
圖2-4-d: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4)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當支撐件(142)緊靠固定極限(144)且支撐件(142)抵接旋轉件(141)之平滑壁面(145)時
圖2-5-a: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41)外觀圖
圖2-5-b:圖2-5-a側面圖(下半部顯示切面)
圖2-5-c:圖2-5-b之A處切面
圖2-5-d:圖2-5-b之B處切面
圖2-5-e:圖2-5-b之C處放大說明
圖2-5-f: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41)之力量切斷時之圖示
圖3-1:第三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45)上視切面圖(自螢幕(231)上方往下看)
圖3-2-a/b/c/d:力量切斷裝置(15)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組合圖之一(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48)/(49)/(50)/(51))
圖3-3-a: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46)
圖3-3-b: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47)
圖3-4-a: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5)的電子扭力扳手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未跳脫前)
圖3-4-b: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5)的電子扭力扳手之力量跳脫示意
圖3-4-c: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5)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當第一機構件(1520)或第二機構件(1521)緊靠可控式極限(153)時
圖3-4-d: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5)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當第一機構件(1520)或第二機構件(1521)緊靠固定極限(154)時
圖3-5-a: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2)外觀圖
圖3-5-b:圖3-5-a側面圖(下半部顯示切面)
圖3-5-c:圖3-5-b之A處切面
圖3-5-d:圖3-5-b之B處切面
圖3-5-e:圖3-5-b之C處放大說明
圖3-5-f: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2)之力量切斷時之圖示
圖4-1-a/b:第四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75)之上視切面圖(自螢幕(231)上方往下看),使用三級支撐件串接,其中第一級是第一種支撐件結構,第二級是第二種支撐件結構,第三級是第三種支撐件結構
(圖上之XXX-1 表屬第一級支撐件
XXX-2 表屬第二級支撐件
XXX-3 表屬第三級支撐件)
圖4-2-a: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76),是第一種支撐件結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
圖4-2-b:為圖4-2-a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
圖4-2-c: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77),是第一種支撐件結構+第二種支撐件結構
圖4-2-d:為圖4-2-c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
圖4-2-e: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78),是第一種支撐件結構+第三種支撐件結構
圖4-2-f:為圖4-2-e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
圖4-3-a: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79),是第二種支撐件結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
圖4-3-b:為圖4-3-a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
圖4-3-c: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0),是第二種支撐件結構+第二種支撐件結構
圖4-3-d:為圖4-3-c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
圖4-3-e: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1),是第二種支撐件結構+第三種支撐件結構
圖4-3-f:為圖4-3-e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
圖4-4-a: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2),是第三種支撐件結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
圖4-4-b:為圖4-4-a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
圖4-4-c: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3),是第三種支撐件結構+第二種支撐件結構
圖4-4-d:為圖4-4-c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
圖4-4-e: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4),是第三種支撐件結構+第三種支撐件結構
圖4-4-f:為圖4-4-e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
圖4-5-a:本級與下一級之配合要求(下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
圖4-5-b:本級與下一級之配合要求(下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163))
圖4-5-c:本級與下一級之配合要求(下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164))
圖4-6-a/b: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6)的電子扭力扳手之力量跳脫示意(正反二方向)
圖4-7-a: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6)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
本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且當支撐件(1620)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165)時
圖4-7-b: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6)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
本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且當支撐件(1620)緊靠固定極限(1624)且支撐件(1620)抵接容體(160)內平滑壁面(1621)時
圖4-7-c: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6)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
本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163),且當支撐件(1630)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165)時
圖4-7-d: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6)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
本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163),且當支撐件(1630)緊靠固定極限(1634)且支撐件(1630)抵接前級平滑壁面(1631)時
圖4-7-e: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6)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
本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164),且當第一機構件(16400)或第二機構件(16401)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165)時
圖4-7-f: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6)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
本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164),且當第一機構件(16400)或第二機構件(16401)緊靠固定極限(1644)時
圖4-8-a: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5)-第一種支撐件結構插入圓輪再接下一級
圖4-8-b: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6)-第二種支撐件結構插入圓輪再接下一級
圖4-8-c: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7)-第三種支撐件結構插入圓輪再接下一級
圖4-9-a/b/c/d:力量切斷裝置(16)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組合圖之一
(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串接第一種支撐件結構,有四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8)/(89)/(90)/(91))
圖4-10-a/b/c/d:力量切斷裝置(16)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組合圖之一
(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串接第二種支撐件結構,有四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92)/(93)/(94)/(95))
圖4-11-a/b/c/d:力量切斷裝置(16)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組合圖之一
(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串接第一種支撐件結構,有四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96)/(97)/(98)/(99))
圖5-1-a:第五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5)上視切面圖(自螢幕(231)上方往下看)
圖5-1-b/c: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7)的電子扭力扳手之力量跳脫示意(正反二方向)
圖5-1-d: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7)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當支撐件(172)緊靠固定極限(174)時
圖5-1-e: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7)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當支撐件(172)被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73)推動時
圖5-2-a: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6)外觀圖
圖5-2-b:圖5-2-a側面圖(下半部顯示切面)
圖5-2-c:圖5-2-b之A處切面
圖5-2-d:圖5-2-b之B處切面
圖5-2-e:圖5-2-b之C處放大說明
圖5-2-f/g: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6)之力量切斷時之圖示(正反方向)
圖6-1-a:第六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61)上視切面圖(自螢幕(231)上方往下看)
圖6-1-b: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8)的電子扭力扳手之力量跳脫示意
圖6-1-c: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8)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當支撐件(182)緊靠固定極限(184)時
圖6-1-d: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8)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當支撐件(182)被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83)推動時
圖6-2-a: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62)外觀圖
圖6-2-b:圖6-2-a側面圖(下半部顯示切面)
圖6-2-c:圖6-2-b之A處切面
圖6-2-d:圖6-2-b之B處切面
圖6-2-e:圖6-2-b之C處放大說明
圖6-2-f: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62)之力量切斷時之圖示
圖7-1-a:第七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67)上視切面圖(自螢幕(231)上方往下看)
圖7-1-b: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9)的電子扭力扳手之力量跳脫示意
圖7-1-c: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9)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當第一機構件(1920)或第二機構件(1921)緊靠固定極限(194)時
圖7-1-d: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9)的電子扭力扳手幾何示意圖-當支撐件組(192)被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93)推動時
圖7-2-a: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68)外觀圖
圖7-2-b:圖7-2-a側面圖(下半部顯示切面)
圖7-2-c:圖7-2-b之A處切面
圖7-2-d:圖7-2-b之B處切面
圖7-2-e:圖7-2-b之C處放大說明
圖7-2-f: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68)之力量切斷時之圖示
圖8-1-a: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29),是將圖1-4-a中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29)插入三個串接之槓桿機構
圖8-1-b: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30),是將圖1-4-a中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30)插入三個串接之槓桿機構
圖8-1-c: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31),是將圖1-4-a中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31)插入三個串接之槓桿機構
圖8-1-d: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32),是將圖1-4-a中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32)插入三個串接之槓桿機構
圖9-1:直式之電子扭力起子實施例(533)
圖10-1:電子量測接桿實施例(534)
圖11-1:典型機械式倍力器外觀圖
圖11-2:典型機械式倍力器內部
圖11-3-a:上面為圖11-1之典型機械式倍力器,下面為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量測接桿實施例(534)
圖11-3-b:將圖11-3-a上面與下面結合所得之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倍力器實施例(535)
圖11-4-a:下面為圖11-1之典型機械式倍力器,上面為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量測接桿實施例(534)
圖11-4-b:將圖11-4-a上面與下面結合所得之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倍力器實施例(536)
圖11-5: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倍力器實施例(537)
圖12-1-a:具力量切斷裝置之電子扭力扳手部份切面(第一種支撐件結構)
圖12-1-b:具力量切斷裝置之電子扭力扳手部份切面(第二種支撐件結構)
圖12-1-c:具力量切斷裝置之電子扭力扳手部份切面(第三種支撐件結構)
圖12-1-d:具力量切斷裝置之電子扭力扳手部份切面(為第一/二/三種支撐件結構之串接例)
圖12-1-e:具力量切斷裝置之直式電子扭力扳手,B處橫切面之示意可為圖12-1-f/g/h
圖12-1-f:第一種支撐件結構之變形
圖12-1-g:第二種支撐件結構之變形
圖12-1-h:第三種支撐件結構之變形
(注意:圖12-1-a截自圖1-2/圖12-1-b截自圖2-1/圖12-1-c截自圖3-1/圖12-1-d截自圖4-1-a/圖12-1-e截自圖1-8-b/圖12-1-f截自圖1-8-d/圖12-1-g截自圖2-5-d/圖12-1-h截自圖3-5-d)
圖13-1-a:獨立形式力量切斷裝置實施例(538)外觀圖
圖13-1-b:圖13-1-a側面
圖13-1-c:獨立形式力量切斷裝置實施例(538)切面圖
圖14-1-a:獨立形式力量切斷裝置實施例(539)外觀圖
圖14-1-b:圖14-1-a切面圖
圖15-1:類比方式觸發力量切斷裝置(13)之訊號流程示意圖
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創作做進一步詳細描述,需注意的是,以下之列舉僅是本創作的一些具體實施例,還可以有很多變形;本領域之普通技術人員能從本創作之公開內容直接導出或聯想到之所有變形,均應認為是本創作保護範圍。本創作之實施方式如下:1.請參考圖1-1-a,圖1-1-b,圖1-2,圖12-1-a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10),係包含:(a).一扳手頭(11),其具有一工具頭部(110)及自工具頭部(110)延伸出之一應變段(111);圖1-1-a及圖1-1-b之工具頭部(110)上有一方頭(112)為一常見之工具頭部,用以套接套筒,以便套接螺栓;(b).一握把(12),供人旋力;(c).一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13)(圖1-2之虛線處),具有一入力處及一出力處;握把(12)融接於入力處,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融接於出力處;力量切斷裝置(13)可切斷扳手入力處至出力處之間的力量傳遞;(d).一應變感應器(20),貼於應變段(111)或可貼於適當位置偵測扳手形變;應變感應器(20)之微量應變訊號經電路板(24)上之電壓放大器(200)放大後,再經由類比轉數位轉換器(201)及下述之處理機(22)轉換成扭力值(參考圖1-3-a);(e).可以選擇性設立一陀螺儀(21)偵測扳手旋轉速率訊號,經適當電路轉換及積分計算(25)後得到扳手旋轉角度(參考圖1-3-b);注意圖1-2上之電路板(24)僅示意陀螺儀(21)及處理機(22),其餘電路省略;(f).一處理機(22),可依據扭力數值到達目標值後,啟動力量切斷裝置(13),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若有角度功能時,處理機(22)也可依據角度數值,啟動力量切斷裝置(13),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當力量切斷之瞬間,施力端之人體可感覺一力量跳脫感,並可依此跳脫感停止施力;以及,(g).可選擇性設立按鍵(230)及螢幕(231)作為人機溝通介面(23);又前面所述之一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13)(圖1-2之虛線處),係包含:(a).一容體(130),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13);(b).一旋轉件(131),以旋轉軸(1310)支轉於容體(130);(c).一支撐件(132),以旋轉軸(1321)支轉於旋轉件(131),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1320)或滾輪;支撐件(132)滿足設置條件即可,不必為長條狀;其中力量切斷裝置(13)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可為下列二個描述之一(可參考下面1-3說明及圖1-4),A.容體(130)為入力處--接握把(12),旋轉件(131)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如圖1-2,圖1-4-a,圖1-4-c;圖1-4-c同圖1-4-a,但扳手頭(11)與支撐件(132)都位於旋轉件(131)之旋轉軸(1310)同一側;B.容體(130)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旋轉件(131)為入力處--接握把(12),如圖1-4-b,圖1-4-d;圖1-4-d同圖1-4-b,但握把(12)與支撐件(132)都位於旋轉件(131)之旋轉軸(1310)同一側;(d).一容體(130)內之平滑壁面(135),頂撐支撐件(132)之用;也可以選擇性另設一容器內平滑壁面(135)並使支撐件(132)之兩端為平滑支撐點(1320)或滾輪,可實現
正逆旋轉方向之力量切斷(參考下面1-2說明);(e).一可控式極限(133)如電磁驅動推桿,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控式極限(133)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132)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132)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132)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132)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參考下面1-1說明);可控式極限(133)是可設定或取消的,當處於設定狀態下,可控式極限(133)可干涉所設置之處旋轉機件之擺動,並限制其擺動;可控式極限(133)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22)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另外定義可控式極限點,位於支撐件(132)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可控式極限(133)作用之點,在該點處於設定狀態下之可控式極限(133)是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132)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132)擺動;(f).一固定極限(134),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134)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132)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132)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132)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132)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參考下面1-1說明);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132)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134)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134)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132)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132)擺動;(g).一配置,當支撐件(132)位於--往後走受固定極限(134)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往前走受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133)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此時移動旋轉件(131),需可使其上之支撐件(132)頂撐到平滑壁面(135);注意:因為固定極限(134)可設於容體(130)或旋轉件(131)上直接限制支撐件(132)(或間接方式限制),而可控式極限(133)也可設於容體(130)或旋轉件(131)上直接限制支撐件(132)(或間接方式限制),所以需滿足此一配置要求;以及,(h).一彈性回復裝置(136)或一適當回復裝置(137),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132)可抵靠固定極限(134)(或點);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另外“可控式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可控式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可控式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可控式極限點,並無可控式極限;此外,力量切斷裝置(13)之動作還包含: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136)或一適當回復裝置(137)或方式使支撐件(132)位於固定極限(134)(或點)與可控式極限(133)(或點)之間,另外此時可控式極限(133)處於設定狀態;參考圖1-7-a,之後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130)與旋轉件(131)間相對扭轉,此時支撐件(132)會被旋轉件(131)帶動而抵撐於容體(130)內之一平滑壁面(135),從而限制容體(130)與旋轉件(131)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130)傳至旋轉件(131)或從旋轉件(131)傳至容體(130);平滑壁面(135)與固定極限(134)(或點)間存在一幾何關係,使受壓迫之支撐件(132)易於滑靠至可控式極限(133)(或點);平滑壁面(135)與支撐件(132)間也存在一幾何關係,使支撐件(132)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也使可控式極限(133)控制支撐件(132)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
小,另外,當可控式極限(133)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132)會易於傾倒,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參考圖1-7-b及圖1-7-c二個不同方向);因此,力量切斷裝置(13)還包含:(a).設於容體(130)內之平滑壁面(135)寬度需滿足:當支撐件(132)緊靠固定極限(134)(或點)且支撐件(132)在旋轉件(131)帶動下,平滑壁面(135)寬度要足以抵撐到支撐件(132);同理,當支撐件(132)緊靠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133)(或點)且支撐件(132)在旋轉件(131)帶動下,平滑壁面(135)寬度也要足以抵撐到支撐件(132);(b).參考圖1-7-d,當支撐件(132)緊靠可控式極限(133)(或點)時,支撐件(132)長度需可抵觸到容體(130)內平滑壁面(135);此時一射線TF自接觸點T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135),且該射線TF指向支撐件(132)傾倒方向,另一射線TO自接觸點T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132)之支轉軸(O點),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如此,支撐件(132)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可控式極限(133)在對抗支撐件(132)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f大幅降低,而可控式極限(133)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132)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以及,(c).參考圖1-7-e,當支撐件(132)緊靠固定極限(134)(或點)且支撐件(132)抵接容體(130)內平滑壁面(135)時;此時一射線TF自接觸點T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135),且該射線TF指向支撐件(132)傾倒方向,另一射線TO自接觸點T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132)之支轉軸(O點),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使受壓迫之支撐件(132)易於滑靠至可控式極限(133)(或點)。
1-1.請參考圖1-5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10)之局部變形,即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26),其中可控式極限(133)及固定極限(134)為一旋轉機構(1326)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1326)與支撐件(132)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132)擺動;圖1-5中支撐件(132)軸接圓輪(1322),圓輪(1322)驅動圓輪(1323),圓輪(1323)驅動圓輪(1324),圓輪(1324)又延伸出軸狀物(1325)[註:軸狀物(1325)即上述之旋轉機構(1326)],而可控式極限(133)及固定極限(134)位於該軸狀物(1325)之擺動行程內,從而控制軸狀物(1325)之擺動等同直接控制支撐件(132)擺動;旋轉機構(1326)與支撐件(132)之連動方式很多,不限於圓輪,也可能是齒輪,連桿,鏈條,槓桿等,也可能是它們的組合,總之這裡強調的是連動。
1-2.請參考圖1-6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10)之局部變形,即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27)/(28),其中圖1-6-a為實施例(27),其支撐件(132)為雙邊支撐型,具有二個平滑支撐點(1320)及二平滑壁面(135);圖1-6-b為實施例(28),其支撐件(132)為單邊支撐型,具有一個平滑支撐點(1320)及一平滑壁面(135)。
1-3.請參考圖1-4所示(示意圖僅繪製部份零件),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10)之變形,即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29)/(30)/(31)/(32),其中在圖1-2之實施例(10)時,握把(12)接力量切斷裝置(13)之容體(130)而扳手頭(11)接力量切斷裝置(13)之旋轉件(131),就如圖1-4-a之實施例(29);上述也可相反,即握把(12)接旋轉件(131),而扳手頭(11)接容體(130),如圖1-4-b之實施例(30);另外圖1-4-c之實施例(31)同圖1-4-a,但扳手頭(11)與支撐件(132)都位於旋轉件(131)之旋轉軸(1310)同一側;圖1-4-d之實施例(32)同圖1-4-b,但握把(12)
與支撐件(132)都位於旋轉件(131)之旋轉軸(1310)同一側。
2.參考實施方式1-3,圖1-4-b及圖1-4-d,可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3.請參考圖1-1外觀圖,圖2-1及圖12-1-b,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二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35),該電子扳手是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3)的電子扭力扳手(圖1-2之實施例(10)),但力量切斷裝置(13)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14)(圖2-1之虛線處),其中該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14),係包含:(a).一容體(140),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14);(b).一旋轉件(141),以旋轉軸(1410)支轉於容體(140);(c).一支撐件(142),以旋轉軸(1421)支轉於容體(140),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1420)或滾輪,用以支撐旋轉件(141);支撐件(142)滿足設置條件即可,不必為長條狀;其中力量切斷裝置(14)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可為下列二個描述之一(可參考下面3-2說明及圖2-2),A.容體(140)為入力處--接握把(12),旋轉件(141)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如圖2-1,圖2-2-a,圖2-2-c;圖2-2-c同圖2-2-a,但扳手頭(11)與支撐件(142)都位於旋轉件(141)之旋轉軸(1410)同一側;B.容體(140)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旋轉件(141)為入力處--接握把(12),如圖2-2-b,圖2-2-d;圖2-2-d同圖2-2-b,但握把(12)與支撐件(142)都位於旋轉件(141)之旋轉軸(1410)同一側;(d).一旋轉件(141)上之平滑壁面(145),頂撐支撐件(142)之用;一可控式極限(143)如電磁驅動推桿,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控式極限(143)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142)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142)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142)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142)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參考下面3-1說明);可控式極限(143)是可設定或取消的,當處於設定狀態下,可控式極限(143)可干涉所設置之處旋轉機件之擺動,並限制其擺動;可控式極限(143)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22)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另外定義可控式極限點,位於支撐件(142)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可控式極限(143)作用之點,在該點處於設定狀態下之可控式極限(143)是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142)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142)擺動;(e).一固定極限(144),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144)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142)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142)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142)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142)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參考下面3-1說明);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142)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144)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144)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142)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142)擺動;
(f).一配置,當支撐件(142)位於--往後走受固定極限(144)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往前走受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143)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此時移動旋轉件(141),需可使其上之平滑壁面(145)頂撐到支撐件(142);注意:因為固定極限(144)可設於容體(140)或旋轉件(141)上直接限制支撐件(142)(或間接方式限制),而可控式極限(143)也可設於容體(140)或旋轉件(141)上直接限制支撐件(142)(或間接方式限制),所以需滿足此一配置要求;以及,(g).一彈性回復裝置(146)或一適當回復裝置(147),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142)可抵靠固定極限(144)(或點);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另外“可控式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可控式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可控式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可控式極限點,並無可控式極限;此外,力量切斷裝置(14)之動作還包含: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146)或一適當回復裝置(147)或方式使支撐件(142)位於固定極限(144)(或點)與可控式極限(143)(或點)之間,另外此時可控式極限(143)處於設定狀態;參考圖2-4-a,之後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140)與旋轉件(141)間相對扭轉,此時旋轉件(141)之平滑壁面(145)會被支撐件(142)抵撐,從而限制容體(140)與旋轉件(141)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140)傳至旋轉件(141)或從旋轉件(141)傳至容體(140);旋轉件(141)之平滑壁面(145)與固定極限(144)(或點)間存在一幾何關係,使受壓迫之支撐件(142)易於滑靠至可控式極限(143)(或點);旋轉件(141)之平滑壁面(145)與支撐件(142)也存在一幾何關係,使支撐件(142)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也使可控式極限(143)控制支撐件(142)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另外,當可控式極限(143)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142)會易於傾倒,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參考圖2-4-b);因此,力量切斷裝置(14)還包含:(a).旋轉件(141)之平滑壁面(145)寬度需滿足:當支撐件(142)緊靠固定極限(144)(或點)時且旋轉件(141)旋轉時,旋轉件(141)之平滑壁面(145)寬度要足以抵撐到支撐件(142);同理,當支撐件(142)緊靠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143)(或點)時且旋轉件(141)旋轉時,旋轉件(141)之平滑壁面(145)寬度也要足以抵撐到支撐件(142);(b).參考圖2-4-c,當支撐件(142)緊靠可控式極限(143)(或點)時,支撐件(142)長度需可抵觸到旋轉件(141)之平滑壁面(145);此時一射線TF自接觸點T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145),且該射線TF指向支撐件(142)傾倒方向,另一射線TO自接觸點T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142)之支轉軸(O點),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如此,支撐件(142)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可控式極限(143)在對抗支撐件(142)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f大幅降低,而可控式極限(143)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142)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以及,(c).參考圖2-4-d,當支撐件(142)緊靠固定極限(144)(或點)且支撐件(142)抵接旋轉件(141)之平滑壁面(145)時;此時一射線TF自接觸點T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145),且該射線TF指向支撐件(142)傾倒方向,另一射線TO自接觸點T出發
並通過至支撐件(142)之支轉軸(O點),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使受壓迫之支撐件(142)易於滑靠至可控式極限(143)(或點)。
3-1.請參考圖2-3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二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35)之局部變形,即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36),其中可控式極限(143)及固定極限(144)為一旋轉機構(1426)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1426)與支撐件(142)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142)擺動;圖2-3中支撐件(142)軸接圓輪(1422),圓輪(1422)驅動圓輪(1423),圓輪(1423)驅動圓輪(1424),圓輪(1424)又延伸出軸狀物(1425)[註:軸狀物(1425)即上述之旋轉機構(1426)],而可控式極限(143)及固定極限(144)位於該軸狀物(1425)之擺動行程內,從而控制軸狀物(1425)之擺動等同直接控制支撐件(142)擺動;旋轉機構(1426)與支撐件(142)之連動方式很多,不限於圓輪,也可能是齒輪,連桿,鏈條,槓桿等,也可能是它們的組合,總之這裡強調的是連動。
3-2.請參考圖2-2所示(示意圖僅繪製部份零件),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二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35)之變形,即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37)/(38)/(39)/(40),其中在圖2-1之實施例(35)時,握把(12)接力量切斷裝置(14)之容體(140)而扳手頭(11)接力量切斷裝置(14)之旋轉件(141),就如圖2-2-a之實施例(37);上述也可相反,即握把(12)接旋轉件(141),而扳手頭(11)接容體(140),如圖2-2-b之實施例(38);另外圖2-2-c之實施例(39)同圖2-2-a,但扳手頭(11)與支撐件(142)都位於旋轉件(141)之旋轉軸(1410)同一側;圖2-2-d之實施例(40)同圖2-2-b,但握把(12)與支撐件(142)都位於旋轉件(141)之旋轉軸(1410)同一側。
4.參考實施方式3-2,圖2-2-b及圖2-2-d,可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5.請參考圖1-1外觀圖,圖3-1及圖12-1-c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三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45),該電子扳手是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3)的電子扭力扳手(圖1-2之實施例(10)),其力量切斷裝置(13)可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15)(圖3-1之虛線處),其中該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15),係包含:(a).一容體(150),用以容設置力量切斷裝置(15);(b).一旋轉件(151),以旋轉軸(1510)支轉於容體(150);(c).一支撐件組(152),具有一第一機構件(1520)及一第二機構件(1521);其中,第一機構件(1520),一端設有第一支轉軸(1522),支轉於旋轉件(151);第一機構件(1520)另一端與第二機構件(1521)支轉連結(以第三支轉軸(1524)連接);第二機構件(1521)另一端以第二支轉軸(1523)支轉於容體(150)內;第一機構件(1520)或第二機構件(1521)滿足設置條件即可,不必為長條狀;其中力量切斷裝置(15)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可為下列二個描述之一(可參考下面5-2說明及圖3-2),A.容體(150)為入力處--接握把(12),旋轉件(151)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如圖3-1,圖3-2-a,圖3-2-c;圖3-2-c同圖3-2-a,但扳手頭(11)與支撐
件組(152)都位於旋轉件(151)之旋轉軸(1510)同一側;B.容體(150)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旋轉件(151)為入力處--接握把(12),如圖3-2-b,圖3-2-d;圖3-2-d同圖3-2-b,但握把(12)與支撐件組(152)都位於旋轉件(151)之旋轉軸(1510)同一側;(d).一可控式極限(153)如電磁驅動推桿,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控式極限(153)可以位於第一機構件(1520)或第二機構件(1521)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組(152)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組(152)之第一支轉軸(1522)或第二支轉軸(1523)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組(152)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參考下面5-1說明);可控式極限(153)是可設定或取消的,當處於設定狀態下,可控式極限(153)可干涉所設置之處旋轉機件之擺動,並限制其擺動;可控式極限(153)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22)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另外定義可控式極限點,位於支撐件組(152)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可控式極限(153)作用之點,在該點處於設定狀態下之可控式極限(153)是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152)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152)擺動;(e).一固定極限(154),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154)可以位於第一機構件(1520)或第二機構件(1521)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組(152)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組(152)之第一支轉軸(1522)或第二支轉軸(1523)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組(152)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參考下面5-1說明);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組(152)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154)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154)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152)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152)擺動;(f).一配置,當支撐件組(152)位於--往後走受固定極限(154)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往前走受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153)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此時支撐件組(152)可頂撐旋轉件(151);注意:因為固定極限(154)可設於容體(150)或旋轉件(151)上直接限制支撐件組(152)(或間接方式限制),而可控式極限(153)也可設於容體(150)或旋轉件(151)上直接限制支撐件組(152)(或間接方式限制),所以需滿足此一配置要求;以及,(g).一彈性回復裝置(156)或一適當回復裝置(157),使無外力壓迫時之第一機構件(1520)或第二機構件(1521)可抵靠固定極限(154)(或點);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另外“可控式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可控式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可控式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可控式極限點,並無可控式極限;此外,力量切斷裝置(15)之動作還包含: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156)或一適當回復裝置(157)或方式使第一機構件(1520)或第二機構件(1521)位於固定極限(154)(或點)與可控式極限(153)(或點)之間,另外此時可控式極限(153)處於設定狀態;參考圖3-4-a,之後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150)與旋轉件(151)間相對扭轉,旋轉件(151)此時會連動支撐件組(152),迫使支撐件組(152)抵接到可控式極限(153)(或點),之後旋轉件(151)就會被支撐件組(152)
抵撐,從而限制容體(150)與旋轉件(151)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150)傳至旋轉件(151)或從旋轉件(151)傳至容體(150);支撐件組(152)存在一幾何關係,使受壓迫之支撐件組(152)易於滑靠至可控式極限(153)(或點);支撐件組(152)也存在一幾何關係,使支撐件組(152)緊靠可控式極限(153)(或點)時,支撐件組(152)可頂撐旋轉件(151);該幾何關係也使支撐件組(152)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使可控式極限(153)控制支撐件組(152)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另外,當可控式極限(153)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組(152)會易於傾倒,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參考圖3-4-b);因此,力量切斷裝置(15)還包含:(a).參考圖3-4-c,當第一機構件(1520)或第二機構件(1521)緊靠可控式極限(153)(或點)時,一夾角α為第一機構件(1520)與第二機構件(1521)的連結處至第一支轉軸(1522)之連線,與連結處至第二支轉軸(1523)之連線之間的夾角--該夾角α係指背向支撐件組(152)傾倒方向之夾角,該夾角α需滿足180度至90度間,如此,當支撐件組(152)緊靠可控式極限(153)(或點)時,支撐件組(152)可頂撐旋轉件(151);另外,支撐件組(152)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可控式極限(153)在對抗支撐件組(152)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f大幅降低,而可控式極限(153)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組(152)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以及,(b).參考圖3-4-d,當第一機構件(1520)或第二機構件(1521)緊靠固定極限(154)(或點)時,該夾角α也需滿足180度至90度間,使受壓迫之支撐件組(152)易於滑靠至可控式極限(153)(或點);
5-1.請參考圖3-3-a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三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45)之局部變形,即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46),其中可控式極限(153)及固定極限(154)為一旋轉機構(1529)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1529)與支撐件組(152)之第一支轉軸(1522)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組(152)擺動;圖3-3-a中第一支轉軸(1522)軸接圓輪(1525),圓輪(1525)驅動圓輪(1526),圓輪(1526)驅動圓輪(1527),圓輪(1527)又延伸出軸狀物(1528)[註:軸狀物(1528)即上述之旋轉機構(1529)],而可控式極限(153)及固定極限(154)位於該軸狀物(1528)之擺動行程內,從而控制軸狀物(1528)之擺動等同直接控制支撐件組(152)擺動;旋轉機構(1529)與支撐件組(152)之連動方式很多,不限於圓輪,也可能是齒輪,連桿,鏈條,槓桿等,也可能是它們的組合,總之這裡強調的是連動;圖3-3-b所示,為另一實施例(47),其旋轉機構(1529)是與第二支轉軸(1523)連動。
5-2.請參考圖3-2所示(示意圖僅繪製部份零件),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三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45)之變形,即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48)/(49)/(50)/(51),其中在圖3-1之實施例(45)時,握把(12)接力量切斷裝置(15)之容體(150)而扳手頭(11)接力量切斷裝置(15)之旋轉件(151),就如圖3-2-a之實施例(48);上述也可相反,即握把(12)接旋轉件(151),而扳手頭(11)接容體(150),如圖3-2-b之實施例(49);另外圖3-2-c之實施例(50)同圖3-2-a,但扳手頭(11)與支撐件組(152)都位於旋轉件(151)之旋轉軸(1510)同一側;圖3-2-d之實施例(51)同圖3-2-b,但握把(12)與支撐件組(152)都位於旋轉件(151)之旋轉軸(1510)同一側。
6.參考實施方式5-2,圖3-2-b及圖3-2-d,可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7.本段揭露所創作之第四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在進行描述創作實施例前,先簡介圖示,其中:A.圖4-1,圖12-1-d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75),使用三級支撐件串接,其中第一級是下述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第二級是下述之第二種支撐件結構,第三級是下述之第三種支撐件結構;B.圖4-6為圖4-1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75)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兩個不同方向);C.圖4-2使用二級支撐件,其中圖4-2-a/圖4-2-b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76),是第一種支撐件結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圖4-2-c/圖4-2-d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77),是第一種+第二種;圖4-2-e/圖4-2-f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78),是第一種+第三種;圖4-2-b為圖4-2-a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圖4-2-d為圖4-2-c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圖4-2-f為圖4-2-e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D.圖4-3使用二級支撐件,其中圖4-3-a/圖4-3-b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79),是第二種支撐件結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圖4-3-c/圖4-3-d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0),是第二種+第二種;圖4-3-e/圖4-3-f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1),是第二種+第三種;圖4-3-b為圖4-3-a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圖4-3-d為圖4-3-c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圖4-3-f為圖4-3-e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E.圖4-4使用二級支撐件,其中圖4-4-a/圖4-4-b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2),是第三種支撐件結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圖4-4-c/圖4-4-d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3),是第三種+第二種;圖4-4-e/圖4-4-f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4),是第三種+第三種;圖4-4-b為圖4-4-a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圖4-4-d為圖4-4-c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圖4-4-f為圖4-4-e之力量切斷裝置切斷狀態;F.注意:以圖4開頭之具有多級支撐件之電子扳手,可能存在不同級之間使用相同型式之支撐件,如第一級是用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而第二級也是用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為區分上述”第一種支撐件結構”,其中第一級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使用(162-1),而第二級使用(162-2);即所有(XXX-K)編號之-K表該圖示之第K級,K從1開始計;下面開始細述創作實施例,請參考圖1-1外觀圖及圖4-1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四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75),該電子扳手是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3)的電子扭力扳手(圖1-2之實施例(10)),
其力量切斷裝置(13)可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16)(圖4-1之虛線處),其中該具多級支撐件之力量切斷裝置(16),係包含:(a).一容體(160),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16);(b).一旋轉件(161),以旋轉軸(1610)支轉於容體(160);其中力量切斷裝置(16)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可為下列二個描述之一(可參考下面7-2說明及圖4-9,圖4-10,圖4-11),A.容體(160)為入力處--接握把(12),旋轉件(161)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如圖4-1,圖4-9-a,圖4-10-a,圖4-11-a;另外如圖4-9-c,圖4-10-c,圖4-11-c,但扳手頭(11)與下述之一至多級支撐件結構都位於旋轉件(161)之旋轉軸(1610)同一側;B.容體(160)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旋轉件(161)為入力處--接握把(12),如圖4-9-b,圖4-10-b,圖4-11-b;另外如圖4-9-d,圖4-10-d,圖4-11-d,但握把(12)與下述之一至多級支撐件結構都位於旋轉件(161)之旋轉軸(1610)同一側;(c).一可控式極限(165)如電磁驅動推桿,配置於下述最後一級支撐件結構上;可控式極限(165)是可設定或取消的,當處於設定狀態下,可控式極限(165)可干涉該級支撐件結構擺動,限制其擺動;可控式極限(165)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22)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若最後一級支撐件結構為下述之第三種支撐件結構(164)(如圖4-1/圖4-2-e/圖4-3-e/圖4-4-e),則下列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控式極限(165)可以位於第一機構件(16400)或第二機構件(16401)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結構之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例如圖4-1中可控式極限(165)位於第二機構件(16401)擺動行程上);可控式極限(165)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結構之第一支轉軸(16402)或第二支轉軸(16403)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結構之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參考下面7-1說明);若最後一級支撐件結構為下述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或第二種支撐件結構(163)(如圖4-2-a/圖4-2-c/圖4-3-a/圖4-3-c/圖4-4-a/圖4-4-c),則下列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控式極限(165)可以為適當機構於該最後一級之支撐件之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最後一級之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最後一級之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參考下面7-1說明);另外定義可控式極限點,位於支撐件(1620)/(1630)之擺動行程上(或支撐件組(1640)之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可控式極限(165)作用之點,在該點處於設定狀態下之可控式極限(165)是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支撐件組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支撐件組擺動);以及,(d).一級至多級串接之支撐件結構,本力量切斷裝置(16)在旋轉件(161)之後更可設置一級至多級串接之支撐件結構進行支撐,再於最後一級支撐件結構設置可控式極限(165),以減緩可控式極限(165)操作所需力道;又其中用於各級之支撐件結構可為三種型式支撐件結構之一(分別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第二種支撐件結構(163)及第三種支撐件結構(164));首先為了方便說明,定義一名詞:支撐件控制點(16202)/(16302)/(16405),是指每一支撐件結構都有一支撐件控制點,在該處可設置一平滑壁面,使下一級之支撐件可在此頂撐,從而干涉限制此級支撐件之擺動;也可設置一機構孔,供下一級之支撐件連接或支轉,使下一級支撐件可以透過此機構孔來干涉限制此級支撐件之擺動;選擇設置機構孔或平滑壁面可
由下一級之支撐件結構形式決定;該處也可以是可控式極限(165)之頂撐處,使可控式極限(165)可以干涉限制此級支撐件之擺動;另外定義第一級是指支撐旋轉件(161)之級,支撐第一級的是第二級,餘此類推..,最後一級是指可控式極限(165)安裝之級;三種型式支撐件結構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參考圖4-1第一級/圖4-2全部/圖4-3-a第二級/圖4-4-a第二級),首先為定義本級是指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所在之級,下一級係指本級之下一級;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包含:(a).一支撐件(1620),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16200)或滾輪,若為第一級則以旋轉軸(16201)支轉於旋轉件(161),若為其他級則以旋轉軸(16201)支轉於前級支撐件控制點所定義之處;支撐件(1620)滿足設置條件即可,不必為長條狀;(b).一容體(160)內之平滑壁面(1621),頂撐支撐件(1620)之用;若為第一級則平滑壁面(1621)為容體(160)之延伸;也可以選擇性另設一容器內平滑壁面(1621)並使支撐件(1620)之兩端為平滑支撐點(16200)或滾輪,可實現該級正逆旋轉方向之力量切斷;(c).一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而該旋轉機構,以連桿或槓桿或減速齒輪等組合與該支撐件(1620)旋轉軸連動;抑制該旋轉機構的擺動,可得到抑制支撐件(1620)擺動的效果(參考下面7-1說明);(d).一支撐件控制點(16202)定義在支撐件(1620)上,或當存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時,支撐件控制點(16202)可定義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上;(e).本級與下一級之結合方式: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則在支撐件控制點(16202)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支轉;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163),則在支撐件控制點(16202)定義處設一平滑壁面,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頂撐;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164),則在支撐件控制點(16202)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連接;若為最後一級,則如前面可控式極限(165)描述,於本級設一可控式極限(165);(f).一固定極限(1624),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1624)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1620)擺動行程一端,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1620)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前述之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1620)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1620)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參考下面7-1說明);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1620)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1624)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1624)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1620)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1620)擺動;(g).一彈性回復裝置(1622)或一適當回復裝置(1623),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1620)可抵靠本級固定極限(1624)(或點),且此時本級支撐件(1620)長度要足以扺接到與本級搭配之平滑壁面(1621);上述動作定義為本級之回位動作;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另外“可控式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可控式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可控式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且本級為最後一級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可控式極限點,並無可控式極限;
(h).支撐件(1620)長度要求:當本級不是最後一級時:當支撐件(1620)回位後抵靠固定極限(1624)(或點),且此時下一級支撐件結構處於可支撐狀態,此時支撐件(1620)往回走受固定極限(1624)(或點)拘束,往前走受下一級支撐件結構直接或間接拘束,支撐件(1620)在此拘束區間,其長度要可以頂撐到平滑壁面(1621);其中下一級支撐件處於可支撐狀態是指各級回位後,當最後一級之可控式極限(165)於設定狀態,則此時最後一級支撐件可頂撐前級,前級之後又可頂撐前前一級,以此時類推直至第K級,為第K+1級所頂撐,我們說此時第K級處於可支撐狀態;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當支撐件(1620)回位後抵靠固定極限(1624)(或點),且此時可控式極限(165)處於設定狀態,此時支撐件(1620)往回走受固定極限(1624)(或點)拘束,往前走受可控式極限(165)直接或間接拘束,支撐件(1620)在此拘束區間,其長度要可以頂撐到平滑壁面(1621);(注意:不管固定極限(1624)的安裝位置是設於容體(160)上或前級支撐件上或容體內某機件上直接限制支撐件(1620)(或間接方式限制),都要滿足上述”支撐件(1620)長度要求,,;同樣下面之其他幾何要求也要滿足)
(注意:同樣不管下一級支撐件結構(或可控式極限(165))的安裝位置是設於容體(160)上或容體內某機件上直接限制支撐件(1620)(或間接方式限制),都要滿足上述”支撐件(1620)長度要求”;同樣下面之其他幾何要求也要滿足)
以及,(i).本級與下一級之配合要求:當下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1620)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本級受壓迫移動時,不管其上之下一級支撐件(1620)依靠下一級之固定極限(1624)(或點)滑行或依靠其後級支撐機構滑行或位於其間,下一級支撐件(1620)都要可以抵撐到與下一級配合之平滑壁面(1621),從而使本級獲得支撐;即下一級使用之平滑壁面(1621)需在下一級支撐件(1620)上平滑支撐點(16200)之移動路徑中;參考圖4-5-a,其中虛線A為下一級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上平滑支撐點(16200)依靠固定極限(1624)滑行之移動路徑,虛線B為依靠可控式極限(165)(或後級支撐機構)滑行之移動路徑;當下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163):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1630)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本級受壓迫移動時,不管下一級支撐件(1630)依靠下一級之固定極限(1634)(或點)或依靠其後級支撐機構或位於其間,本級上與下一級搭配之平滑壁面(1631)之都要可以抵撐到下一級之支撐件(1630),從而使本級獲得支撐,即下一級之支撐件(1630)上平滑支撐點(16300),需在本級上之平滑壁面(1631)之移動路徑中;參考圖4-5-b,虛線A及虛線B之間代表本級上之平滑壁面(1631)之移動路徑,其中虛線A依靠固定極限(1634),虛線B依靠可控式極限(165)(或靠後級支撐機構);當下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164):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本級受壓迫移動時,當其中之機構間隙緊實後,可使本級獲得支撐;參考圖4-5-c;若本級為最後一級:本級之可控式極限之配置方式同前述,參考可控式極限(165)說明;
此外力量切斷裝置(16)及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之動作如下:(主要參考圖4-1及圖4-6)(也可參考圖4-2/圖4-3-a,圖4-3-b,圖4-4-a及圖4-4-b之第二級)(a).力量切斷裝置(16)之動作:首先令工具處於無施力狀態,使各級支撐件結構無外力壓迫,此時各級之彈性回復裝置(1622)或適當回復裝置(1623),可使無外力壓迫時之各級支撐件抵靠該級固定極限(1624)(或點),完成各級之回位動作;之後當最後一級之可控式極限(165)處於設定狀態後,可使各級支撐件處於可支撐狀態;參考圖4-1-a,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160)與旋轉件(161)間相對扭轉,此時旋轉件(161)會壓迫第一級支撐件,繼而使第一級支撐件壓迫第二級支撐件…直到壓迫到最後一級,此時最後一級會為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165)頂住,從而使最後一級獲得支撐;最後一級獲得支撐之後,其前一級也獲得支撐…,類推到第一級也獲得支撐,從而使旋轉件(161)獲得支撐,抑制住了容體(160)與旋轉件(161)間之相對扭轉,使此力量得以從力量切斷裝置(16)之入力處傳遞輸出至出力處;又上述之力量傳遞過程中,當可控式極限(165)釋放時,受壓迫之最後一級支撐件會傾倒,繼而前一級支撐件傾倒…,直至第一級支撐件傾倒,從而使旋轉件(161)失去支撐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參考圖4-6-a及圖4-6-b二個不同方向)(b).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之動作:在前述力量切斷裝置(16)之動作描述中,假設本級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並非最後一級,此時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壓迫力在一級一級間傳遞,當壓迫到本級,此時本級支撐件(1620)會被前級帶動而抵撐於容體(160)內之一平滑壁面(1621),繼而滑向及壓迫下一級支撐件;又若本級為最後一級,當一級一級壓迫到本級時,此時本級支撐件(1620)會被前級帶動而抵撐於容體(160)內之一平滑壁面(1621),繼而滑向及壓迫可控式極限(165)(或點);因此,平滑壁面(1621)與固定極限(1624)(或點)間存在一幾何關係,使受壓迫之支撐件(1620)易於滑靠至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參考下面注意),或滑靠至可控式極限(165)(或點),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注意: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在該點,本級支撐件為處於可支撐狀態的下一級所支撐(直接方式);或是在該點,與本級支撐件連動之旋轉機構,為處於可支撐狀態的下一級所支撐(間接方式);對於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之定義,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平滑壁面(1621)與支撐件(1620)間也存在一幾何關係,使支撐件(1620)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也使下一級承受較小支撐力量,或是使可控式極限(165)控制支撐件(1620)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另外,當下一級釋放時,或本級為最後一級時之可控式極限(165)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1620)會易於傾倒,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因此,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還包含:(a).設於容體(160)內之平滑壁面(1621)寬度需滿足:當支撐件(1620)緊靠固定極限(1624)(或點)且支撐件(1620)在前級帶動帶動下,平滑壁面(1621)寬度要足以抵撐到支撐件(1620);同理,當支撐件(1620)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處於設定狀態之
可控式極限(165)(或點),且支撐件(1620)在前級帶動下,平滑壁面(1621)寬度也要足以抵撐到支撐件(1620);(b).參考圖4-7-a,當支撐件(1620)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165)(或點)時,支撐件(1620)長度需可抵觸到容體(160)內平滑壁面(1621);此時一射線TF自接觸點T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1621),且該射線TF指向支撐件(1620)傾倒方向,另一射線TO自接觸點T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1620)之支轉軸(O點),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如此,支撐件(1620)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下一級承受較小支撐力量或可控式極限(165)在對抗支撐件(1620)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F大幅降低,而下一級或可控式極限(165)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1620)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以及,(c).參考圖4-7-b,當支撐件(1620)緊靠固定極限(1624)(或點)且支撐件(1620)抵接容體(160)內平滑壁面(1621)時;此時一射線TF自接觸點T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1621),且該射線TF指向支撐件(1620)傾倒方向,另一射線TO自接觸點T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1620)之支轉軸(O點),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使受壓迫之支撐件(1620)易於滑靠至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165)(或點);三種型式支撐件結構之第二種支撐件結構(163)(參考圖4-1第二級/圖4-3全部/圖4-2-c第二級/圖4-4-c第二級),首先為定義本級是指第二種支撐件結構(163)所在之級,下一級係指本級之下一級;第二種支撐件結構(163)包含:(a).一支撐件(1630),以旋轉軸(16301)支轉於容體(160)內,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16300)或滾輪;若為第一級則需支轉於容體(160);支撐件(1630)滿足設置條件即可,不必為長條狀;(b).一平滑壁面(1631),頂撐支撐件(1630)之用;若為第一級則平滑壁面(1631)位於旋轉件(161)上,若為其他級,則平滑壁面(1631)設於前級支撐件控制點所定義之處;(c).一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而該旋轉機構,以連桿或槓桿或減速齒輪等組合與該支撐件(1630)旋轉軸連動;抑制該旋轉機構的擺動,可得到抑制支撐件(1630)擺動的效果(參考下面7-1說明);(d).一支撐件控制點(16302)定義在支撐件(1630)上,或當存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時,支撐件控制點(16302)可定義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上;(e).本級與下一級之結合方式: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則在支撐件控制點(16302)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支轉;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163),則在支撐件控制點(16302)定義處設一平滑壁面,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頂撐;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164),則在支撐件控制點(16302)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連接;若為最後一級,則如前面可控式極限(165)描述,於本級設一可控式極限(165);(f).一固定極限(1634),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1634)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1630)擺動行程一端,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1630)擺動(直接干涉形
式),也可以為前述之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1630)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1630)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參考下面7-1說明);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1630)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1634)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1634)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1630)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1630)擺動;(g).一彈性回復裝置(1632)或一適當回復裝置(1633),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1630)可抵靠本級固定極限(1634)(或點),且此時本級支撐件(1630)長度要足以扺接到與本級搭配之平滑壁面(1631);上述動作定義為本級之回位動作;(h).支撐件(1630)長度要求:當本級不是最後一級時:當支撐件(1630)回位後抵靠固定極限(1634)(或點),且此時下一級支撐件結構處於可支撐狀態,此時支撐件(1630)往回走受固定極限(1634)(或點)拘束,往前走受下一級支撐件結構直接或間接拘束,支撐件(1630)在此拘束區間,其長度要可以頂撐到平滑壁面(1631);其中下一級支撐件處於可支撐狀態是指各級回位後,當最後一級之可控式極限(165)於設定狀態,則此時最後一級支撐件可頂撐前級,前級之後又可頂撐前前一級,以此時類推直至第K級,為第K+1級所頂撐,我們說此時第K級處於可支撐狀態;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當支撐件(1630)回位後抵靠固定極限(1634)(或點),且此時可控式極限(165)處於設定狀態,此時支撐件(1630)往回走受固定極限(1634)(或點)拘束,往前走受可控式極限(165)(或點)拘束,支撐件(1630)在此拘束區間,其長度要可以頂撐到平滑壁面(1631);(注意:不管固定極限(1634)的安裝位置是設於容體(160)上或前級支撐件上或容體內某機件上直接限制支撐件(1630)(或間接方式限制),都要滿足上述”支撐件(1630)長度要求”;同樣下面之其他幾何要求也要滿足)
(注意:同樣不管下一級支撐件結構(或可控式極限(165))的安裝位置是設於容體(160)上或容體內某機件上直接限制支撐件(1630)(或間接方式限制),都要滿足上述”支撐件(1630)長度要求”;同樣下面之其他幾何要求也要滿足)
以及,(i).本級與下一級之配合要求:與”第一種支撐件結構說明”相同,請參考”第一種支撐件結構”中說明;其中若本級為最後一級(無下一級),則本級之可控式極限之配置方式同可控式極限(165)中之說明;此外力量切斷裝置(16)及第二種支撐件結構(163)之動作如下:(主要參考圖4-1及圖4-6)(也可參考圖4-3/圖4-2-c,圖4-2-d,圖4-4-c及圖4-4-d之第二級)(a).力量切斷裝置(16)之動作:同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中之說明描述;(b).第二種支撐件結構(163)之動作:在前述力量切斷裝置(16)之動作描述中,假設本級之第二種支撐件結構(163)並非最後一級,此時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壓迫力在一級一級間傳遞,當壓迫到本級,此時本級支撐件(1630)會被前級平滑壁面(1631)壓迫,繼而滑向及壓迫下一級支撐件;又若本級為最後一級,當一級一級壓迫到本級時,此時本級支撐件會被前級平滑壁面(1631)壓迫,繼而滑向及壓迫可控式極限(165)(或點);因此,
平滑壁面(1631)與固定極限(1634)(或點)間存在一幾何關係,使受壓迫之支撐件(1630)易於滑靠至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滑靠至可控式極限(165)(或點),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平滑壁面(1631)與支撐件(1630)間也存在一幾何關係,使支撐件(1630)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也使下一級承受較小支撐力量,或是使可控式極限(165)控制支撐件(1630)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另外,當下一級釋放時,或本級為最後一級時之可控式極限(165)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1630)會易於傾倒,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因此,第二種支撐件結構(163)還包含:(a).平滑壁面(1631)寬度需滿足:當支撐件(1630)緊靠固定極限(1634)(或點)且平滑壁面(1631)在前級帶動帶動下,平滑壁面(1631)寬度要足以抵撐到支撐件(1630);同理,當支撐件(1630)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165)(或點),且平滑壁面(1631)在前級帶動下,平滑壁面(1631)寬度也要足以抵撐到支撐件(1630);(b).參考圖4-7-c,當支撐件(1630)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165)(或點)時,支撐件(1630)長度需可抵觸到前級平滑壁面(1631);此時一射線TF自接觸點T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1631),且該射線TF指向支撐件(1630)傾倒方向,另一射線TO自接觸點T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1630)之支轉軸(O點),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如此,支撐件(1630)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下一級承受較小支撐力量或可控式極限(165)在對抗支撐件(1630)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F大幅降低,而下一級或可控式極限(165)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1630)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以及,(c).參考圖4-7-d當支撐件(1630)緊靠固定極限(1634)(或點)且支撐件(1630)抵接前級平滑壁面(1631)時;此時一射線TF自接觸點T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1631),且該射線TF指向支撐件(1630)傾倒方向,另一射線TO自接觸點T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1630)之支轉軸(O點),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使受壓迫之支撐件(1630)易於滑靠至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165)(或點);三種型式支撐件結構之第三種支撐件結構(164)(參考圖4-1第三級/圖4-4全部/圖4-2-e第二級/圖4-3-e第二級),首先為定義本級是指第三種支撐件結構(164)所在之級,下一級係指本級之下一級;第三種支撐件結構(164)包含:(a).一支撐件組(1640),具有一第一機構件(16400)及一第二機構件(16401);其中,第一機構件(16400),一端設有第一支轉軸(16402),支轉於前級支撐件控制點所定義之處,或支轉於旋轉件(161)當本級為第一級時;第一機構件(16400)另一端與第二機構件(16401)支轉連結(以第三支轉軸(16404)連接);第二機構件(16401)另一端以第二支轉軸(16403)支轉於容體(160)內,或支轉於容體(160)當為第一級時;第一機構件(16400)或第二機構件(16401)滿足設置條件即可,不必為長條狀;(b).一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而該旋轉機構,以連桿或槓桿或減速齒輪等組合與該支撐件組(1640)之第一支轉軸(16402)或第二支轉軸(16403)連動;抑制該旋轉機構的擺動,可得到抑制支撐件組(1640)擺動的效果(參考下面7-1說明);(c).一支撐件控制點(16405)定義在支撐件組(1640)的第一機構件(16400)或第二
機構件(16401)上,或當存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時,支撐件控制點(16405)可定義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上,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組(1640)之第一支轉軸(16402)或第二支轉軸(16403)連動;(d).本級與下一級之結合方式: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則在支撐件控制點(16405)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支轉;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163),則在支撐件控制點(16405)定義處設一平滑壁面,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頂撐;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164),則在支撐件控制點(16405)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連接;若為最後一級,則如前面可控式極限(165)描述,於本級設一可控式極限(165);(e).一固定極限(1644),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1644)可以為適當機構於第一機構件(16400)或第二機構件(16401)擺動行程一端,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組(1640)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前述之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組(1640)之第一支轉軸(16402)或第二支轉軸(16403)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組(1640)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參考下面7-1說明);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組(1640)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1644)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1644)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1640)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1640)擺動;(f).一彈性回復裝置(1642)或一適當回復裝置(1643),使無外力壓迫時之第一機構件(16400)或第二機構件(16401)可抵靠本級固定極限(1644)(或點);上述動作定義為本級之回位動作;以及,(g).本級與下一級之配合要求:與”第一種支撐件結構說明”相同,請參考”第一種支撐件結構”中說明;其中若本級為最後一級(無下一級):本級之可控式極限之配置方式同前述,參考可控式極限(165)說明;(注意:不管固定極限(1644)的安裝位置是設於容體(160)上或前級支撐件上或容體內某機件上直接限制支撐件組(1640)(或間接方式限制),都要滿足上述”本級與下一級之配合要求””若本級為最後一級(無下一級)”;同樣下面之其他幾何要求也要滿足)
(注意:同樣不管下一級支撐件結構(或可控式極限(165))的安裝位置是設於容體(160)上或容體內某機件上直接限制支撐件組(1640)(或間接方式限制),都要滿足上述”本級與下一級之配合要求””若本級為最後一級(無下一級)”;同樣下面之其他幾何要求也要滿足)
此外力量切斷裝置(16)及第三種支撐件結構(164)之動作如下:(主要參考圖4-1及圖4-6)(也可參考圖4-4/圖4-2-e,圖4-2-f,圖4-3-e及圖4-3-f之第二級)(a).力量切斷裝置(16)之動作:同第一種支撐件結構(162)中之說明描述;(b).第三種支撐件結構(164)之動作:在前述力量切斷裝置(16)之動作描述中,
假設本級之第三種支撐件結構(164)並非最後一級,此時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壓迫力在一級一級間傳遞,當壓迫到本級,此時本級支撐件組(1640)會被前級壓迫,繼而滑向及壓迫下一級支撐件;又若本級為最後一級,當一級一級壓迫到本級時,此時本級支撐件組(1640)會被前級壓迫,繼而滑向及壓迫可控式極限(165)(或點);因此,支撐件組(1640)存在一幾何關係,使受壓迫之支撐件組(1640)易於滑靠至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滑靠至可控式極限(165)(或點),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支撐件組(1640)也存在一幾何關係,使支撐件組(1640)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也使下一級承受較小支撐力量,或是使可控式極限(165)控制支撐件組(1640)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另外,當下一級釋放時,或本級為最後一級時之可控式極限(165)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組(1640)會易於傾倒,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因此,第三種支撐件結構(164)還包含:(a).參考圖4-7-e,當第一機構件(16400)或第二機構件(16401)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165)(或點)時,一夾角α為第一機構件(16400)與第二機構件(16401)的連結處至第一支轉軸(16402)之連線,與連結處至第二支轉軸(16403)之連線之間的夾角--該夾角α係指背向支撐件組(1640)傾倒方向之夾角,該夾角α需滿足180度至90度間,如此,當支撐件組(1640)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165)(或點)時,支撐件組(1640)可頂撐前級,或頂撐旋轉件(161)當本級為第一級時;另外,支撐件組(1640)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下一級承受較小支撐力量或可控式極限(165)在對抗支撐件組(1640)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大幅降低,而下一級或可控式極限(165)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組(1640)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以及,(b).參考圖4-7-f,當第一機構件(16400)或第二機構件(16401)緊靠固定極限(1644)(或點)時,該夾角α也需滿足180度至90度間,使受壓迫之支撐件組(1640)易於滑靠至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165)(或點);
7-1.每級之第一,第二或第三種支撐件結構之支撐件旋轉軸輸出都可插入一旋轉機構,而該旋轉機構,以連桿或槓桿或減速齒輪等組合與該支撐件旋轉軸連動;抑制該旋轉機構的擺動,可得到抑制支撐件擺動的效果;支撐件控制點(16202)/(16302)/(16405)改設於旋轉機構之上,而下一級支撐件在此支轉,頂撐或連接;若為最後一級,則可於其上設置可控式極限來控制旋轉機構擺動,進而控制最後一級支撐件擺動;固定極限也可設於旋轉機構用以干涉擺動方向;下面例舉數例,參考圖4-8-a及圖4-2-a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四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76)之局部變形,即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5),其中第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其上之支撐件控制點(16202)改設於一旋轉機構(16207)之上,而第二級支撐件改支轉於旋轉機構(16207)上之支撐件控制點(16202);又該旋轉機構(16207)與支撐件(1620)旋轉軸連動,從而可以限制支撐件(1620)擺動;圖4-8-a中支撐件(1620)軸接圓輪(16203),圓輪(16203)驅動圓輪(16204),圓輪(16204)驅動圓輪(16205),圓輪(16205)又延伸出軸狀物(16206)[註:軸狀物(16206)即上述之旋轉機構(16207)],而第二級支撐件支轉於該軸狀物(16206)之上,從而控制軸狀物(16206)之擺動等同直接控制支撐件(1620)擺動;旋轉機構(16207)與支撐件(1620)之連動方式很多,不限於圓輪,也可能是齒輪,連桿,鏈條,槓桿等,也可能是它
們的組合,總之這裡強調的是連動;參考圖4-8-b及圖4-3-a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四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79)之局部變形,即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6),其中第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其上之支撐件控制點(16302)改設於一旋轉機構(16307)之上,而第二級支撐件改支轉於旋轉機構(16307)上之支撐件控制點(16302);又該旋轉機構(16307)與支撐件(1630)旋轉軸連動,從而可以限制支撐件(1630)擺動;圖4-8-b中支撐件(1630)軸接圓輪(16303),圓輪(16303)驅動圓輪(16304),圓輪(16304)驅動圓輪(16305),圓輪(16305)又延伸出軸狀物(16306)[註:軸狀物(16306)即上述之旋轉機構(16307)],而第二級支撐件支轉於該軸狀物(16306)之上,從而控制軸狀物(16306)之擺動等同直接控制支撐件(1630)擺動;旋轉機構(16307)與支撐件(1630)之連動方式很多,不限於圓輪,也可能是齒輪,連桿,鏈條,槓桿等,也可能是它們的組合,總之這裡強調的是連動;參考圖4-8-c及圖4-4-a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四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2)之局部變形,即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87),其中第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其上之支撐件控制點(16405)改設於一旋轉機構(164014)之上,而第二級支撐件改支轉於旋轉機構(164014)上之支撐件控制點(16405);又該旋轉機構(164014)與支撐件組(1640)之第二支轉軸(16403)連動,從而可以限制支撐件組(1640)擺動;圖4-8-c中支撐件組(1640)之第二支轉軸(16403)軸接圓輪(164010),圓輪(164010)驅動圓輪(164011),圓輪(164011)驅動圓輪(164012),圓輪(164012)又延伸出軸狀物(164013)[註:軸狀物(164013)即上述之旋轉機構(164014)],而第二級支撐件支轉於該軸狀物(164013)之上,從而控制軸狀物(164013)之擺動等同直接控制支撐件組(1640)擺動;旋轉機構(164014)與支撐件組(1640)之連動方式很多,不限於圓輪,也可能是齒輪,連桿,鏈條,槓桿等,也可能是它們的組合,總之這裡強調的是連動;在最後一級上加入旋轉機構連動後再設置可控式極限之方法,即是將圖4-8-a,圖4-8-b及圖4-8-c之第二級支撐件改為可控式極限;另可參考圖1-5,圖2-3,圖3-3。
7-2.本創作所揭露之第四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握把(12)可接力量切斷裝置(16)之容體(160)而扳手頭(11)接力量切斷裝置(16)之旋轉件(161);上述也可相反,即握把(12)接旋轉件(161),而扳手頭(11)接容體(160);另外旋轉件(161)上之扳手頭(11)或握把(12)可與一至多級之支撐件結構在旋轉軸(1610)之同一側;參考圖4-9,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串接第一種支撐件結構,有四個實施例(88)/(89)/(90)/(91);參考圖4-10,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串接第二種支撐件結構,有四個實施例(92)/(93)/(94)/(95);參考圖4-11,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串接第一種支撐件結構,有四個實施例(96)/(97)/(98)/(99);上面圖中,圖4-9-a/c,圖4-10-a/c,圖4-11-a/c為容體(160)為入力處--接握把(12),旋轉件(161)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其中圖4-9-c,圖4-10-c,圖4-11-c之扳手頭(11)與一至多級支撐件結構都位於旋轉件(161)之旋轉軸(1610)同一側;同樣,圖4-9-b/d,圖4-10-b/d,圖4-11-b/d容體(160)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旋轉件(161)為入力處--接握把(12);其中圖4-9-d,圖4-10-d,圖4-11-d之握把(12)與一至多級支撐件結構都位於旋轉件(161)之旋轉軸(1610)同一側。
8.參考實施方式7-2,圖4-9-b/d,圖4-10-b/d,圖4-11-b/d,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9.請參考圖1-1外觀圖及圖5-1-a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五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5),該電子扳手是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3)的電子扭力扳手(圖1-2之實施例(10)),但力量切斷裝置(13)可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17)(圖5-1-a之虛線處),其中該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17),係包含:(a).一容體(170),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17);(b).一旋轉件(171),以旋轉軸(1710)支轉於容體(170);(c).一支撐件(172),以旋轉軸(1721)支轉於旋轉件(171),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1720)或滾輪;支撐件(172)滿足設置條件即可,不必為長條狀;其中力量切斷裝置(17)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可為下列二個描述之一(可參考下面9-1說明),A.容體(170)為入力處--接握把(12),旋轉件(171)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如圖5-1;注意,旋轉件(171)上之扳手頭(11)與支撐件(172)可位於旋轉件(171)之旋轉軸(1710)兩側或同一側;B.容體(170)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旋轉件(171)為入力處--接握把(12);注意,旋轉件(171)上之握把(12)與支撐件(172)可位於旋轉件(171)之旋轉軸(1710)兩側或同一側;(d).一容體(170)內之平滑壁面(175),頂撐支撐件(172)之用;也可以選擇性另設一容器內平滑壁面(175),並使支撐件(172)之兩端為平滑支撐點(1720)或滾輪,可實現正逆旋轉方向之力量切斷;(e).一固定極限(174),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174)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172)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172)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172)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172)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172)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174)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174)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172)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172)擺動;(f).一彈性回復裝置(176)或一適當回復裝置(177),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172)可抵靠固定極限(174)(或點);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174)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172)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174);(g).一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73),用於推動支撐件(172),迫使支撐件(172)脫離固定極限(174)(或點)之拘束而旋轉;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73)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22)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以及,(h).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的位置,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設於支撐
件(172)一側,用於控制與迫使支撐件(172)之轉動(直接推動形式),或為一適當機構以間接方式控制與支撐件(172)同轉連動之旋轉軸之旋轉,進而間接迫使支撐件(172)轉動(間接推動形式);此外,力量切斷裝置(17)之動作還包含: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176)或一適當回復裝置(177)或方式使支撐件(172)抵靠固定極限(174)(或點);參考圖5-1-a,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170)與旋轉件(171)間相對扭轉,此時支撐件(172)會被旋轉件(171)帶動而抵撐於容體(170)內之一平滑壁面(175),從而限制容體(170)與旋轉件(171)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170)傳至旋轉件(171)或從旋轉件(171)傳至容體(170);其中,平滑壁面(175)與固定極限(174)(或點)間存在一幾何關係,使受壓迫之支撐件(172)易於滑靠至固定極限(174)(或點),也使支撐件(172)壓迫在固定極限(174)(或點)方向之壓迫分力較小,從而使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73)控制支撐件(172)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另外,當力量切斷訊號送達時,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73)只要擊倒支撐件(172)(直接或間接方式),就可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參考圖5-1-b及圖5-1-c二個不同方向);因此,力量切斷裝置(17)還包含(參考圖5-1-d):(a).當支撐件(172)緊靠固定極限(174)(或點)時,移動旋轉件(171)可使支撐件(172)抵接容體(170)內平滑壁面(175),此時一射線TF自支撐件(172)與平滑壁面(175)之接觸點T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175),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172)傾倒方向,另一射線TO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172)之支轉軸(O點),此二射線夾角α需滿足45至90度間,且越接近90度越好,如此當工具施力時,支撐件(172)可被緊貼於固定極限(174)(或點)處,且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73)所需之控制力量f也可較小;以及,(b).當力量切斷訊號送達時,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73)會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壓迫支撐件(172)移動,脫離固定極限(174)(或點)拘束,其力量要足以使該夾角α大於或等於90度,之後便可使受平滑壁面(175)壓迫之支撐件(172)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參考圖5-1-e);(注意:因為固定極限(174)可設於容體(170)或旋轉件(171)上直接限制支撐件(172)(或間接方式限制),而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73)也可設於容體(170)或旋轉件(171)上直接推動支撐件(172)(或間接方式推動),所以需滿足上述幾何要求)
9-1.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五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5)可參考圖1-4之方式,產生另外四種變型(可視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7)/(58)/(59)/(60)-不過沒有圖示),即力量切斷裝置(17)上之握把(12)與扳手頭(11)位置可互換;另外旋轉件(171)上之扳手頭(11)或握把(12)可與支撐件(172)在旋轉軸(1710)之同一側或不同側。
10.參考實施方式9-1,可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
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11.請參考圖1-1外觀圖及圖6-1-a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六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61),該電子扳手是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3)的電子扭力扳手(圖1-2之實施例(10)),但力量切斷裝置(13)可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18)(圖6-1-a之虛線處),其中該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18),係包含:(a).一容體(180),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18);(b).一旋轉件(181),以旋轉軸(1810)支轉於容體(180);(c).一支撐件(182),以旋轉軸(1821)支轉於容體(180),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1820)或滾輪;支撐件(182)滿足設置條件即可,不必為長條狀;其中力量切斷裝置(18)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可為下列二個描述之一(可參考下面11-1說明),A.容體(180)為入力處--接握把(12),旋轉件(181)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如圖6-1;注意,扳手頭(11)與支撐件(182)可位於旋轉件(181)之旋轉軸(1810)同一側或不同側;B.容體(180)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旋轉件(181)為入力處--接握把(12);注意,握把(12)與支撐件(182)可位於旋轉件(181)之旋轉軸(1810)同一側或不同側;(d).一旋轉件(181)之平滑壁面(185),供支撐件(182)頂撐旋轉件(181)之用;(e).一固定極限(184),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184)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182)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182)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182)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182)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182)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184)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184)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182)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182)擺動;(f).一彈性回復裝置(186)或一適當回復裝置(187),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182)可抵靠固定極限(184)(或點);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184)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182)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184);(g).一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83),用於推動支撐件(182),迫使支撐件(182)脫離固定極限(184)(或點)之拘束而旋轉;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83)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22)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以及,(h).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83)的位置,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設於支撐件(182)一側,用於控制與迫使支撐件(182)之轉動(直接推動形式),或為一適當機構以間接方式控制與支撐件(182)同轉連動之旋轉軸之旋轉,進而間接迫使支撐件(182)轉動(間接推動形式);另外定義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作用點,位於支撐件(182)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可
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83)作用之點,在該點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83)是以直接形式推動支撐件(182)擺動或間接形式推動支撐件(182)擺動;此外,力量切斷裝置(18)之動作還包含: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186)或一適當回復裝置(187)或方式使支撐件(182)抵靠固定極限(184)(或點);參考圖6-1-a,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180)與旋轉件(181)間相對扭轉,此時支撐件(182)會被容體(180)帶動而抵撐於旋轉件(181)之一平滑壁面(185),從而限制容體(180)與旋轉件(181)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180)傳至旋轉件(181)或從旋轉件(181)傳至容體(180);其中,平滑壁面(185)與固定極限(184)(或點)間存在一幾何關係,使受壓迫之支撐件(182)易於滑靠至固定極限(184)(或點),也使支撐件(182)壓迫在固定極限(184)(或點)方向之壓迫分力較小,從而使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83)控制支撐件(182)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另外,當力量切斷訊號送達時,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83)只要擊倒支撐件(182)(直接或間接方式),就可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參考圖6-1-b);因此,力量切斷裝置(18)還包含:(參考圖6-1-c)(a).當支撐件(182)緊靠固定極限(184)(或點)時,移動旋轉件(181)可使支撐件(182)抵接旋轉件(181)之平滑壁面(185),此時一射線TF自支撐件(182)與平滑壁面(185)之接觸點T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185),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182)傾倒方向,另一射線TO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182)之支轉軸(O點),此二射線之夾角α需滿足45至90度間,且越接近90度越好,如此當工具施力時,支撐件(182)可被緊貼於固定極限(184)(或點)處,且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83)所需之控制力量f也可較小;以及,(b).當力量切斷訊號送達時,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83)會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壓迫支撐件(182)移動,脫離固定極限(184)(或點)拘束,其力量要足以使該夾角α大於或等於90度,之後便可使受平滑壁面(185)壓迫之支撐件(182)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參考圖6-1-d);(注意:因為固定極限(184)可設於容體(180)或旋轉件(181)上直接限制支撐件(182)(或間接方式限制),而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83)也可設於容體(180)或旋轉件(181)上直接推動支撐件(182)(或間接方式推動),所以需滿足上述幾何要求)
11-1.本創作所揭露之第六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61)可參考圖1-4之方式,產生另外四種變型(可視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63)/(64)/(65)/(66)-不過沒有圖示),即力量切斷裝置(18)上之握把(12)與扳手頭(11)位置可互換;另外旋轉件(181)上之扳手頭(11)或握把(12)可與支撐件(182)在旋轉軸(1810)之同一側或不同側。
12.參考實施方式11-1,可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13.請參考圖1-1外觀圖及圖7-1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七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67),該電子扳手是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13)的電子扭力扳手(圖1-2之實施例(10)),其力量切斷裝置(13)可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19)(圖7-1-a之虛線處),其中該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19),係包含:(a).一容體(190),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19);(b).一旋轉件(191),以旋轉軸(1910)支轉於容體(190);(c).一支撐件組(192),具有一第一機構件(1920)及一第二機構件(1921);其中,第一機構件(1920),一端設有第一支轉軸(1922),支轉於旋轉件(191);第一機構件(1920)另一端與第二機構件(1921)支轉連結(以第三支轉軸(1924)連接);第二機構件(1921)另一端以第二支轉軸(1923)支轉於容體(190)內;第一機構件(1920)或第二機構件(1921)滿足設置條件即可,不必為長條狀;其中力量切斷裝置(19)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可為下列二個描述之一(可參考下面13-1說明),A.容體(190)為入力處--接握把(12),旋轉件(191)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如圖7-1;注意,扳手頭(11)與支撐件組(192)可位於旋轉件(191)之旋轉軸(1910)兩側或同一側;B.容體(190)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旋轉件(191)為入力處--接握把(12);注意,握把(12)與支撐件組(192)可位於旋轉件(191)之旋轉軸(1910)兩側或同一側;(d).一固定極限(194),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194)可以位於第一機構件(1920)或第二機構件(1921)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組(192)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組(192)之第一支轉軸(1922)或第二支轉軸(1923)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組(192)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組(192)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194)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194)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192)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192)擺動;(e).一彈性回復裝置(196)或一適當回復裝置(197),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組(192)可抵靠固定極限(194)(或點);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194)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組(192)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194);(f).一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93),用於推動支撐件組(192),迫使支撐件組(192)脫離固定極限(194)(或點)之拘束而旋轉;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93)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22)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以及,(g).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93)的位置,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設於第一機構件(1920)或第二機構件(1921)一側,用於控制與迫使支撐件組(192)之擺動(直接推動形式),或為一適當機構以間接方式控制與第一機構件(1920)或第二機構件(1921)同轉連動之旋轉軸之旋轉,進而間接迫使支撐件組(192)擺動(間接推動形式)
另外定義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作用點,位於支撐件組(192)擺動行程上,該點是
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93)作用之點,在該點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93)是以直接形式推動支撐件組(192)擺動或間接形式推動支撐件組(192)擺動;此外,力量切斷裝置(19)之動作還包含: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196)或一適當回復裝置(197)或方式使第一機構件(1920)或第二機構件(1921)抵靠固定極限(194)(或點);參考圖7-1-a,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190)與旋轉件(191)間相對扭轉,由於旋轉件(191)連動支撐件組(192),會迫使支撐件組(192)持續抵靠固定極限(194)(或點),之後旋轉件(191)就會被支撐件組(192)抵撐,從而限制容體(190)與旋轉件(191)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190)傳至旋轉件(191)或從旋轉件(191)傳至容體(190);支撐件組(192)存在一幾何關係,使受壓迫之支撐件組(192)易於滑靠至固定極限(194)(或點),也使支撐件組(192)壓迫在固定極限(194)(或點)方向之壓迫分力較小,從而使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93)控制支撐件組(192)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另外,當力量切斷訊號送達時,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93)只要擊倒支撐件組(192)(直接或間接方式),就可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參考圖7-1-b)因此,力量切斷裝置(19)還包含:(參考圖7-1-c)(a).當第一機構件(1920)或第二機構件(1921)緊靠固定極限(194)(或點)時,第一機構件(1920)與第二機構件(1921)的連結處至第一支轉軸(1922)之連線,與連結處至第二支轉軸(1923)之連線之間的夾角α--該夾角α係指背向支撐件組(192)傾倒方向之夾角,該夾角α需滿足180度至225度間,且越接近180度效果越好,如此當工具施力時,支撐件組(192)可被持續緊貼於固定極限(194)(或點)處,支撐件組(192)也可頂撐旋轉件(191);另外,支撐件組(192)在固定極限(194)(或點)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使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93)控制支撐件組(192)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以及,(b).當力量切斷訊號送達時,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93)會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壓迫支撐件移動,脫離固定極限(194)(或點)拘束,其力量要足以使該夾角α小於或等於180度,之後便可使受旋轉件(191)壓迫之支撐件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參考圖7-1-d);(注意:因為固定極限(194)可設於容體(190)或旋轉件(191)上直接限制支撐件組(192)(或間接方式限制),而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93)也可設於容體(190)或旋轉件(191)上直接推動支撐件組(192)(或間接方式推動),所以需滿足上述幾何要求)
13-1.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七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67)可參考圖1-4之方式,產生另外四種變型(可視為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69)/(70)/(71)/(72)-不過沒有圖示),即力量切斷裝置(19)上之握把(12)與扳手頭(11)位置可互換;另外旋轉件(191)上之扳手頭(11)或握把(12)可與支撐件組(192)在旋轉軸(1910)之同一側或不同側。
14.參考實施方式13-1,可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
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15.請參考圖1-8,圖12-1-f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10)之變形,為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33));(圖9-1將工具頭部(110)換成起子形態之工具頭部(110)即為直式之電子扭力起子實施例(533))
圖示說明:圖1-8-a為實施例(33)之外觀圖,圖1-8-b為實施例(33)之部份側面(且前半部為切面),圖1-8-c為圖1-8-b之A處切面,圖1-8-d為B處切面,圖1-8-e為圖1-8-b之C處放大說明,圖1-8-f及圖1-8-g為力量切斷時之圖示(正反方向);首先在圖1-8-d中,力量切斷裝置(13)之旋轉件(131)與容體(130)之相對旋轉為受控之支撐件(132)所控制,即支撐件(132)為可控式極限(133)所限制時,容體(130)可傳遞力量至旋轉件(131),當可控式極限(133)釋放時,容體(130)至旋轉件(131)之力量被切斷(圖1-8-f,圖1-8-g);圖1-8-b中,旋轉件(131)與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融接且中心線疊合,其中軸承(1311)支撐應變段(111)之旋轉,所以旋轉件(131)連動著扳手頭(11),另外容體(130)連接握把(12),因此可知力量切斷裝置(13)可切斷握把(12)至扳手頭(11)之力量傳遞;因此可知實施例(33)為之實施例(10)之一種變形;所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13),力量切斷裝置(13)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二個描述之一,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二個描述為下:A.如圖1-8所示,容體(130)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旋轉件(131)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旋轉件(131)上之旋轉軸(1310)延伸上,且使旋轉件(131)上之旋轉軸(1310)之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B如圖1-8-h之直式之電子扭力起子實施例(540)所示,旋轉件(131)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容體(130)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容體(130)延伸上,且旋轉件(131)上之旋轉軸(1310)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
16.參考實施方式15之B可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13),力量切斷裝置(13)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131)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容體(130)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容體(130)延伸上,且旋轉件(131)上之旋轉軸(1310)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
17.請參考圖2-5,圖12-1-g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二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35)之變形,為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41));圖示說明:圖2-5-a為實施例(41)之外觀圖,圖2-5-b為實施例(41)之部份側面(且前半部為切面),圖2-5-c為圖2-5-b之A處切面,圖2-5-d為B處切面,圖2-5-e
為圖2-5-b之之C處放大說明,圖2-5-f為力量切斷時之圖示;首先在圖2-5-d中,力量切斷裝置(14)之旋轉件(141)與容體(140)之相對旋轉為受控之支撐件(142)所控制,即支撐件(142)為可控式極限(143)所限制時,容體(140)可傳遞力量至旋轉件(141),當可控式極限(143)釋放時,容體(140)至旋轉件(141)之力量被切斷(圖2-5-f);圖2-5-b中,旋轉件(141)與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融接且中心線疊合,其中軸承(1411)支撐應變段之旋轉,所以旋轉件(141)連動著扳手頭(11),另外容體(140)連接握把(12),因此可知力量切斷裝置(14)可切斷握把(12)至扳手頭(11)之力量傳遞;因此可知實施例(41)為之實施例(35)之一種變形;注意,在圖2-5-d之彈性回復裝置(146)為扭簧,其中心套在支撐件(142)之旋轉軸(1421)之延伸上;所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14),力量切斷裝置(14)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二個描述之一,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二個描述為下:A.如圖2-5所示,容體(140)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旋轉件(141)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旋轉件(141)上之旋轉軸(1410)延伸上,且使旋轉件(141)上之旋轉軸(1410)之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B.旋轉件(141)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容體(140)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容體(140)延伸上,且旋轉件(141)上之旋轉軸(1410)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無圖示,可參考圖1-8-h之作法)
18.參考實施方式17之B可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14),力量切斷裝置(14)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141)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容體(140)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容體(140)延伸上,且旋轉件(141)上之旋轉軸(1410)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
19.請參考圖3-5,圖12-1-h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三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45)之變形,為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2));圖示說明:圖3-5-a為實施例(52)之外觀圖,圖3-5-b為實施例(52)之部份側面(且前半部為切面),圖3-5-c為圖3-5-b之A處切面,圖3-5-d為B處切面,圖3-5-e為力量切斷時之圖示;首先在圖3-5-d中,力量切斷裝置(15)之旋轉件(151)與容體(150)之相對旋轉為受控之支撐件組(152)所控制,即支撐件組(152)為可控式極限(153)所限制時,容體(150)可傳遞力量至旋轉件(151),當可控式極限(153)釋放時,容體(150)至旋轉件(151)之力量被切斷(圖3-5-e);圖3-5-b中,旋轉件(151)與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融接且中心線疊合,其中軸承(1511)支撐應變段之旋轉,所以旋轉件(151)連動著扳手頭(11),另外容體(150)連接握把(12),因此可知力量切斷裝置(15)可切斷握把(12)至扳手頭(11)之力量傳遞;
因此可知實施例(52)為之實施例(45)之一種變形;所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15),力量切斷裝置(15)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二個描述之一,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二個描述為下:A.如圖3-5所示,容體(150)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旋轉件(151)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旋轉件(151)上之旋轉軸(1510)延伸上,且使旋轉件(151)上之旋轉軸(1510)之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B.旋轉件(151)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容體(150)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容體(150)延伸上,且旋轉件(151)上之旋轉軸(1510)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無圖示,可參考圖1-8-h之作法)
20.參考實施方式19之B可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15),力量切斷裝置(15)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151)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容體(150)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容體(150)延伸上,且旋轉件(151)上之旋轉軸(1510)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
21.請參考圖5-2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五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5)之變形,為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6));圖示說明:圖5-2-a為實施例(56)之外觀圖,圖5-2-b為實施例(56)之部份側面(且前半部為切面),圖5-2-c為圖5-2-b之A處切面,圖5-2-d為B處切面,圖5-2-e為圖5-2-b之C處放大說明,圖5-2-f及圖5-2-g為力量切斷時之圖示(正反方向);首先在圖5-2-d中,力量切斷裝置(17)之旋轉件(171)與容體(170)之相對旋轉為受控之支撐件(172)所控制,即支撐件(172)為固定極限(174)所限制時,容體(170)可傳遞力量至旋轉件(171),當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73)動作時,容體(170)至旋轉件(171)之力量被切斷(圖5-2-f,圖5-2-g);圖5-2-b中,旋轉件(171)與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融接且中心線疊合,其中軸承(1711)支撐應變段(111)之旋轉,所以旋轉件(171)連動著扳手頭(11),另外容體(170)連接握把(12),因此可知力量切斷裝置(17)可切斷握把(12)至扳手頭(11)之力量傳遞;因此可知實施例(56)為之實施例(55)之一種變形;所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17),力量切斷裝置(17)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二個描述之一,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二個描述為下:A.如圖5-2所示,容體(170)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旋轉件(171)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旋轉件(171)上之旋轉軸(1710)延伸上,且使旋轉件(171)上之旋轉軸(1710)之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B.旋轉件(171)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容體(170)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容體(170)延伸上,且旋轉件(171)上之旋轉軸
(1710)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無圖示,可參考圖1-8-h之作法)
22.參考實施方式21之B可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17),力量切斷裝置(17)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171)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容體(170)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容體(170)延伸上,且旋轉件(171)上之旋轉軸(1710)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
23.請參考圖6-2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六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61)之變形,為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62));圖示說明:圖6-2-a為實施例(62)之外觀圖,圖6-2-b為實施例(62)之部份側面(且前半部為切面),圖6-2-c為圖6-2-b之A處切面,圖6-2-d為B處切面,圖6-2-e為圖6-2-b之C處放大說明,圖6-2-f為力量切斷時之圖示;首先在圖6-2-d中,力量切斷裝置(18)之旋轉件(181)與容體(180)之相對旋轉為受控之支撐件(182)所控制,即支撐件(182)為固定極限(184)所限制時,容體(180)可傳遞力量至旋轉件(181),當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83)動作時,容體(180)至旋轉件(181)之力量被切斷(圖6-2-f);圖6-2-b中,旋轉件(181)與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融接且中心線疊合,其中軸承(1811)支撐應變段(111)之旋轉,所以旋轉件(181)連動著扳手頭(11),另外容體(180)連接握把(12),因此可知力量切斷裝置(18)可切斷握把(12)至扳手頭(11)之力量傳遞;因此可知實施例(62)為之實施例(61)之一種變形;所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18),力量切斷裝置(18)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二個描述之一,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二個描述為下:A.如圖6-2所示,容體(180)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旋轉件(181)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旋轉件(181)上之旋轉軸(1810)延伸上,且使旋轉件(181)上之旋轉軸(1810)之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B.旋轉件(181)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容體(180)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容體(180)延伸上,且旋轉件(181)上之旋轉軸(1810)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無圖示,可參考圖1-8-h之作法)
24.參考實施方式23之B可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18),力量切斷裝置(18)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181)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容體(180)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容體(180)延伸上,且旋轉件(181)上之旋轉軸(1810)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
25.請參考圖7-2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六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67)之變形,為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68));圖示說明:圖7-2-a為實施例(68)之外觀圖,圖7-2-b為實施例(68)之部份側面(且前半部為切面),圖7-2-c為圖7-2-b之A處切面,圖7-2-d為B處切面,圖7-2-e為圖7-2-b之C處放大說明,圖7-2-f為力量切斷時之圖示;首先在圖7-2-d中,力量切斷裝置(19)之旋轉件(191)與容體(190)之相對旋轉為受控之支撐件(192)所控制,即支撐件(192)為固定極限(194)所限制時,容體(190)可傳遞力量至旋轉件(191),當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93)動作時,容體(190)至旋轉件(191)之力量被切斷(圖7-2-f);圖7-2-b中,旋轉件(191)與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融接且中心線疊合,其中軸承(1911)支撐應變段(111)之旋轉,所以旋轉件(191)連動著扳手頭(11),另外容體(190)連接握把(12),因此可知力量切斷裝置(19)可切斷握把(12)至扳手頭(11)之力量傳遞;因此可知實施例(68)為之實施例(67)之一種變形;所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19),力量切斷裝置(19)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二個描述之一,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二個描述為下:A.如圖7-2所示,容體(190)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旋轉件(191)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旋轉件(191)上之旋轉軸(1910)延伸上,且使旋轉件(191)上之旋轉軸(1910)之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B.旋轉件(191)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容體(190)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容體(190)延伸上,且旋轉件(191)上之旋轉軸(1910)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無圖示,可參考圖1-8-h之作法)
26.參考實施方式25之B可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19),力量切斷裝置(19)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191)可為入力處--接握把(12),容體(190)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11)上之應變段(111),而扳手頭(11)接在容體(190)延伸上,且旋轉件(191)上之旋轉軸(1910)中心線通過扳手頭(11)上工具頭部(110)之旋轉中心線。
27.本創作實施方式1~8,15~20中之圖面,其可控式極限(133)/(143)/(153)/(165)均使用電磁驅動推桿;都是力量切斷裝置動作時拉回推桿,無動作時推桿推出,如圖1-7-a推桿推出,圖1-7-b推桿拉回;圖1-7-a推桿推出時可無動力[推桿有彈簧支撐]而圖1-7-b推桿拉回有動力;也可推桿推出有動力,推桿拉回無動力[靠內部彈簧拉回];事實上,實施方式1~8,15~20中之圖面,對應著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第8項及第15至第20項,其中可控式極限(133)/(143)/(153)/(165)可為一電磁驅動推桿,也可為電磁驅動卡榫;電磁驅動推桿可有動力時限制支撐件擺動,無動力時取消擺動限制;也可無動力時限制支撐件擺動,有動力時取消擺動限制;電磁驅動推桿取消擺動限制時也可
同時帶動支撐件加速動作;電磁驅動卡榫則是無動力時以適當卡榫機構卡住限制支撐件擺動,有動力時解除卡住限制;電磁驅動卡榫解除卡住限制時也可同時帶動支撐件加速動作;上述推桿或卡榫亦可為液壓或氣壓動力或馬達動力。
28.本創作實施方式9~14,21~26中之圖面,其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73)/(183)/(193)均使用電磁驅動推桿,是力量切斷裝置動作時推桿推出-擊發,無動作時拉回推桿,如圖5-1-a推桿推出,圖5-1-b推桿拉回;圖5-1-a推桿推出有動力,圖5-1-b推桿拉回無動力[靠內部彈簧拉回];事實上,實施方式9~14,21~26中之圖面對應著申請專利範圍第9至第14項及第21至第26項,其中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173)/(183)/(193)可為一電磁驅動推桿,也可為液壓或氣壓動力或馬達動力。
29.本創作所申請之專利範圍第1~14任一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13~19中任一)內之一旋轉件,其中旋轉件一端原來是接扳手頭(11)(或握把(12)),可改成旋轉件先連接由連桿,槓桿或齒輪等所構成之組合體轉換方向或力量,再於最後一級連接一旋轉件,而該旋轉件一端再連接扳手頭(11)(或握把(12));下面僅就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13)內之一旋轉件之改裝進行說明,其餘項次之作法可類推;參考圖8-1-a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29),該實施例是將圖1-4-a中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29)加入三個串接之槓桿機構,最後連接一旋轉件(1312),而該旋轉件(1312)一端再連接扳手頭(11);另外圖8-1-b,圖8-1-c及圖8-1-d中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530)/(531)/(532)又分別是從圖1-4之實施例(30)/(31)/(32)修改而來;注意:圖1-4中之電子扭力扳手在經過調換握把(12)與扳手頭(11)位置後或對調旋轉件(131)之旋轉軸(1310)與支撐件順序,可有四種組合,分別是實施例(29)/(30)/(31)/(32)。
因此,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5,7,9,11,13中任一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內之一旋轉件,其中旋轉件一端原來是接扳手頭,可改成旋轉件先連接由連桿,槓桿或齒輪等所構成之組合體轉換方向或力量,再於最後一級連接一旋轉件,而該旋轉件一端再連接扳手頭。
30.參考實施方式29可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6,8,10,12,14中任一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內之一旋轉件,其中旋轉件一端原來是接握把,可改成旋轉件先連接由連桿,槓桿或齒輪等所構成之組合體轉換方向或力量,再於最後一級連接一旋轉件,而該旋轉件一端再連接握把。
31.請參考圖10-1及圖1-8所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10)之變形,為直式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33)),經由將工具頭部(110)換成下述第一結合口(113),握把(12)換成下述第二結合口(120),其餘部份相同,如此即改成電子量測接桿實施例(534);因此,
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量測接桿,係包含:(a).一第一結合口(113),其具有一結合口及自結合口延伸出之一應變段;該結合口為一方頭或一適當機構,用以配接套筒或其他螺栓緊固工具;(b).一第二結合口(120),為一方頭母座或一適當機構,用以配接扳手或施力桿,供人旋力;(c).一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為申請專利範圍第15~26任一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13~15,17~19中之任一),具有一入力處及一出力處;第二結合口接於入力處,第一結合口上之應變段接於出力處;力量切斷裝置可切斷電子量測接桿入力處至出力處之間的力量傳遞;(d).一應變感應器(20),貼於應變段或貼於適當位置偵測電子量測接桿形變;微量應變訊號經電壓放大器(200)放大後,再經由類比轉數位轉換器(201)及下述之處理機(22)轉換成扭力值;(e).可以選擇性設立一陀螺儀偵測電子量測接桿旋轉速率訊號,經適當電路轉換及積分計算後得到電子量測接桿旋轉角度;(f).一處理機(22),可依據扭力數值到達目標值後,啟動力量切斷裝置,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若有角度功能時,處理機(22)也可依據角度數值,啟動力量切斷裝置,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當力量切斷之瞬間,施力端之人體可感覺一力量跳脫感,並可依此跳脫感停止施力;以及,(g).可選擇性設立按鍵(230)及螢幕(231)作為人機溝通介面(23)。
32.請參考圖11-3,圖11-4,圖11-5為本創作所揭露之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倍力器實施例(535)/(536)/(537);在進行說明前,請先參考圖11-1,圖11-2之典型機械式倍力器,其具有一出力口,即第一結合口(113),一般是方頭用以配接套筒鎖固螺栓,一入力口,為第二結合口(120),一般是方頭母座,可將一扳手之方頭插入此進行施力;入力口至出力口間有一行星式減速機(340),其中入力口(120)接中心齒(3400),中心齒外接四個行星齒(3401),四個行星齒(3401)外接機殼(341)內部之內環齒(3403),四個行星齒軸心(3402)接一行星支架(3404),行星支架中間接出力口(113);另外機殼上蓋(342),機殼下蓋(343);此外機殼(341)有一固定桿(344)提供外部施力或固定用;圖11-3-a上面為圖11-1之典型機械式倍力器,下面為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量測接桿實施例(534),很明顯上面出力口接下面之入力口並融合後,可得圖11-3-b之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倍力器實施例(535);同理圖11-4-a之典型機械式倍力器之出力口與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量測接桿實施例(534)之入力口融合後,可得圖11-4-b之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倍力器實施例(536);參考圖11-5,其上面為本創作所揭露之第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10)(同圖1-1),經由將工具頭部(110)換成圖11-1之典型機械式倍力器後,其餘部份相同,如此即改成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倍力器實施例(537);因此,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倍力器,係包含至少:(a).一倍力器,設有一容體,容體內有一減速齒輪;一固定桿(344)接於容體,提供外部施力或固定用;(b).一第一結合口(113),為倍力器之出力口,該結合口為一方頭或一適當機構,用以配接套筒或其他螺栓緊固工具;
(c).一第二結合口(120),為倍力器之入力口,為一方頭母座或一適當機構,用以配接扳手或施力桿,供人旋力;(d).一力量切斷裝置,可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26任一項所述之直式電子扭力扳手之力量切斷裝置,該力量切斷裝置可設於第二結合口(120)至減速齒輪間,而減速齒輪輸出接至第一結合口(113),或設於減速齒輪與第一結合口(113)間,而第二結合口(120)接減速齒輪輸入端,用以瞬間切斷自第二結合口(120)至第一結合口(113)間之力量傳遞;力量切斷裝置,也可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4任一項所述之電子扭力扳手之力量切斷裝置,而該力量切斷裝置設於固定桿(344)與容體間,用以瞬間切斷倍力器之固定力量;以及,(e).至少一適當設置物理訊號偵測器,當該物理訊號到達一預設準位時,可啟動力量切斷裝置,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
33.參考實施方式1及31說明,可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6任一項或第31~32任一項所述之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電子量測接桿,電子倍力器,其人機溝通介面之設置也是可以取消的,那是因為有很多種方式使電子扭力工具無需人機溝通介面,如使用工廠初始預設值,又如使用通訊方式設定電子扭力工具。
34.參考實施方式1及31說明,可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6任一項或第31~32任一項所述之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電子量測接桿,電子倍力器,還可以設立一陀螺儀偵測電子扭力工具旋轉速率訊號,經適當電路轉換及積分計算後得到旋轉角度;而其上之處理機也可依據角度數值,啟動力量切斷裝置,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
35.參考實施方式1及31說明,可知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還可以設立一陀螺儀偵測電子扭力工具旋轉速率訊號,經適當電路轉換及積分計算後得到旋轉角度;而其上之處理機也可依據角度數值,啟動力量切斷裝置,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註:同理電子量測接桿及電子倍力器也可加入陀螺儀)
36.參考圖1-1-a,圖1-1-b及圖1-2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10),將上面的握把及工具頭移除,可將力量切斷裝置(13)獨立出來,形成一獨立形式力量切斷裝置實施例(538);其中圖13-1-a為外觀圖,圖13-1-b為側面圖,圖13-1-c為切面圖,而組件說明同圖1-1-a,圖1-1-b及圖1-2;因此,一獨立之力量切斷裝置可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4任一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容體為入力處,旋轉件為出力處;或容體為出力處,旋轉件為入力處。另外,此力量切斷裝置也可被應用於其他需要力量瞬間斷開裝置之內部。
37.參考圖1-8-a,及圖1-8-b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33),將上面的握把及工具頭移除,可將直式之力量切斷裝置(13)獨立出來,形成一獨立形式力量切斷裝置實施
例(539);其中圖14-1-a為外觀圖,圖14-1-b為切面圖,而組件說明同圖1-8-a及圖1-8-b;因此,一獨立之力量切斷裝置可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26任一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容體為入力處,旋轉件為出力處;或容體為出力處,旋轉件為入力處。另外,此力量切斷裝置也可被應用於其他需要力量瞬間斷開裝置之內部。
38.以實施方式1之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10)為例,參考圖1-2及圖15-1,電子扭力扳手實施例(10)之應變感應器(20)之微量應變訊號經電壓放大器(200)放大後,可直接輸入至一電壓比較器(202)與一類比電壓值(203)比較,其比較結果可用以啟動力量切斷裝置(13),並瞬間切斷力量傳遞;因此,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6任一項或第31~32任一項所述之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電子量測接桿,電子倍力器,其應變感應器之微量應變訊號經電壓放大器放大後,可直接輸入一電壓比較器與一類比電壓值比較,其比較結果可用以啟動力量切斷裝置,並瞬間切斷力量傳遞。
39.同實施方式38說明,但取消人機溝通介面;因此,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應變感應器之微量應變訊號經電壓放大器放大後,可直接輸入一電壓比較器與一類比電壓值比較,其比較結果可用以啟動力量切斷裝置,並瞬間切斷力量傳遞。(註:同理電子量測接桿及電子倍力器也可用直接比較電壓方式)
Claims (47)
- 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係包含至少:(a).一扳手頭,其具有一工具頭部;(b).一握把,供人旋力;(c).一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具有一入力處及一出力處;握把接於入力處,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接於出力處;力量切斷裝置可切斷扳手入力處至出力處之間的力量傳遞;(d).一應變感應器,貼於自工具頭部延伸出之一應變段或貼於適當位置偵測扳手形變;微量應變訊號經電壓放大器放大後,再經由類比轉數位轉換器及下述之處理機轉換成扭力值;(e).一處理機,可依據扭力數值到達目標值後,啟動力量切斷裝置,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當力量切斷之瞬間,施力端之人體可感覺一力量跳脫感,並可依此跳脫感停止施力;以及,(f).一適當之人機溝通介面;又前面所述之一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係包含至少:(a).一容體,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b).一旋轉件,支轉於容體;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為,容體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c).一支撐件,支轉於旋轉件,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d).一容體內之平滑壁面,頂撐支撐件之用;也可以選擇性另設一容體內平滑壁面並使支撐件之兩端為平滑支撐點,可實現正逆旋轉方向之力量切斷;(e).一可控式極限(如電磁驅動推桿),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控式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可控式極限是可設定或取消的,當處於設定狀態下,可控式極限可干涉所設置之處旋轉機件之擺動,並限制其擺動;可控式極限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另外定義可控式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可控式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處於設定狀態下之可控式極限是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f).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或限制旋轉機制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或限制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或限制旋轉機制,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g).一配置,當支撐件位於--往後走受固定極限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往前走受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此時移動旋轉件,需 可使其上之支撐件頂撐到平滑壁面;以及,(h).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可抵靠固定極限(或點);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另外“可控式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可控式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可控式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可控式極限點,並無可控式極限;此外,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還包含: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或方式使支撐件位於固定極限(或點)與可控式極限(或點)之間,另外此時可控式極限處於設定狀態;之後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與旋轉件間相對扭轉,此時支撐件會被旋轉件帶動而抵撐於容體內之一平滑壁面,從而限制容體與旋轉件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傳至旋轉件或從旋轉件傳至容體;另外,當可控式極限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會傾倒,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此外,力量切斷裝置還包含:當支撐件緊靠可控式極限(或點)時,支撐件長度需可抵觸到容體內平滑壁面;此時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傾倒方向,另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之支轉軸,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如此,支撐件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可控式極限在對抗支撐件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大幅降低,而可控式極限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力量切斷裝置可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該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係包含至少:(a).一容體,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b).一旋轉件,支轉於容體;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為,容體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c).一支撐件,支轉於容體,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用以支撐旋轉件;(d).一旋轉件上之平滑壁面,頂撐支撐件之用;(e).一可控式極限(如電磁驅動推桿),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控式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擺動 (間接干涉形式);可控式極限是可設定或取消的,當處於設定狀態下,可控式極限可干涉所設置之處旋轉機件之擺動,並限制其擺動;可控式極限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另外定義可控式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可控式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處於設定狀態下之可控式極限是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f).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或限制旋轉機制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或限制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或限制旋轉機制,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g).一配置,當支撐件位於--往後走受固定極限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往前走受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此時移動旋轉件,需可使其上之平滑壁面頂撐到支撐件;以及,(h).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可抵靠固定極限(或點);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另外“可控式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可控式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可控式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可控式極限點,並無可控式極限;此外,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還包含: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或方式使支撐件位於固定極限(或點)與可控式極限(或點)之間,另外此時可控式極限處於設定狀態;之後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與旋轉件間相對扭轉,此時旋轉件之平滑壁面會被支撐件抵撐,從而限制容體與旋轉件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傳至旋轉件或從旋轉件傳至容體;另外,當可控式極限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會傾倒,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此外,力量切斷裝置還包含:當支撐件緊靠可控式極限(或點)時,支撐件長度需可抵觸到旋轉件平滑壁面;此時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傾倒方向,另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之支轉軸,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如此,支撐件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可控式極限在對抗支撐件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大幅降低,而可控式極限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力量切斷裝置可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該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係包含至少:(a).一容體,用以容設置力量切斷裝置;(b).一旋轉件,支轉於容體;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為,容體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c).一支撐件組,具有一第一機構件及一第二機構件;其中,第一機構件,一端設有第一支轉軸,支轉於旋轉件;第一機構件另一端與第二機構件支轉連結;第二機構件另一端以第二支轉軸支轉於容體內;(d).一可控式極限(如電磁驅動推桿),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控式極限可以位於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組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組之第一支轉軸或第二支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組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可控式極限是可設定或取消的,當處於設定狀態下,可控式極限可干涉所設置之處旋轉機件之擺動,並限制其擺動;可控式極限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另外定義可控式極限點,位於支撐件組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可控式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處於設定狀態下之可控式極限是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擺動;(e).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或限制旋轉機制位於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或限制支撐件組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或限制旋轉機制,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組之第一支轉軸或第二支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組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固定極限有時也可藉由旋轉件或內部機構直接干涉或間接干涉支撐件組而形成,也是屬於上述二種設置方式中之一;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組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擺動;(f).一配置,當支撐件組位於--往後走受固定極限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往前走受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直接限制(或間接方式限制),此時支撐件組在此區間頂撐旋轉件;以及,(g).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可抵靠固定極限(或點);上述動作定義為本級之回位動作;回位動作有時也可藉由旋轉件之拉回而使本級支撐件組返回固定極限位置之形式,此種方式也是一種適當回復裝置;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另外“可控式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可控式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可控式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可控式極限點,並無可控式極限;此外,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還包含: 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或方式使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位於固定極限(或點)與可控式極限(或點)之間,另外此時可控式極限處於設定狀態;之後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與旋轉件間相對扭轉,旋轉件此時會連動支撐件組,迫使支撐件組抵接到可控式極限(或點),之後旋轉件就會被支撐件組抵撐,從而限制容體與旋轉件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傳至旋轉件或從旋轉件傳至容體;另外,當可控式極限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組會傾倒,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此外,力量切斷裝置還包含:當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緊靠可控式極限(或點)時,一夾角α為第一機構件與第二機構件的連結處至第一支轉軸之連線,與連結處至第二支轉軸之連線之間的夾角--該夾角α係指背向支撐件組傾倒方向之夾角,該夾角α需滿足180度至90度間,如此,當支撐件組緊靠可控式極限(或點)時,支撐件組可頂撐旋轉件;另外,支撐件組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可控式極限在對抗支撐件組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大幅降低,而可控式極限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組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力量切斷裝置可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該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係包含至少:(a).一容體,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b).一旋轉件,支轉於容體;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為,容體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c).一可控式極限(如電磁驅動推桿),配置於下述最後一級支撐件結構上;可控式極限是可設定或取消的,當處於設定狀態下,可控式極限可干涉該級支撐件結構擺動,限制其擺動;可控式極限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若最後一級支撐件結構為下述之第一種或第二種支撐件結構,則下列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控式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於該最後一級之支撐件之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最後一級之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最後一級之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若最後一級支撐件結構為下述之第三種支撐件結構,則下列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控式極限可以位於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結構之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結構之第一支轉軸或第二支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結構之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可控式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或支撐件組)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可控式 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處於設定狀態下之可控式極限是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支撐件組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支撐件組擺動);以及,(d).一級至多級串接之支撐件結構,本力量切斷裝置在旋轉件之後更可設置一級至多級串接之支撐件結構進行支撐,再於最後一級支撐件結構設置可控式極限,以減緩可控式極限操作所需力道;又其中用於各級之支撐件結構可為三種型式支撐件結構之一,分別為下述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第二種支撐件結構及第三種支撐件結構;首先為了方便說明,定義一名詞:支撐件控制點,是指每一支撐件結構都有一支撐件控制點,在該處可設置一平滑壁面,使下一級之支撐件可在此頂撐,從而干涉限制此級支撐件之擺動;也可設置一機構孔,供下一級之支撐件連接或支轉,使下一級支撐件可以透過此機構孔來干涉限制此級支撐件之擺動;選擇設置機構孔或平滑壁面可由下一級之支撐件結構形式決定;該處也可以是可控式極限之頂撐處,使可控式極限可以干涉限制此級支撐件之擺動;另外定義第一級是指支撐旋轉件之級,支撐第一級的是第二級,餘此類推..,最後一級是指可控式極限安裝之級;三種型式支撐件結構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首先為定義本級是指第一種支撐件結構所在之級,下一級係指本級之下一級;第一種支撐件結構包含至少:(a).一支撐件,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若為第一級則支轉於旋轉件,若為其他級則支轉於前級支撐件控制點所定義之處;(b).一容體內之平滑壁面,頂撐支撐件之用;若為第一級則平滑壁面為容體之延伸;也可以選擇性另設一容體內平滑壁面並使支撐件之兩端為平滑支撐點,可實現該級正逆旋轉方向之力量切斷;(c).一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而該旋轉機構,以連桿或槓桿或減速齒輪等組合與該支撐件旋轉軸連動;抑制該旋轉機構的擺動,可得到抑制支撐件擺動的效果;(d).一支撐件控制點定義在支撐件上,或當存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時,支撐件控制點可定義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上;(e).本級與下一級之結合方式: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支轉;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平滑壁面,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頂撐;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連接;若為最後一級,則如前面可控式極限描述,於本級設一可控式極限;(f).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或限制旋轉機制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一端,直接阻擋干涉或限制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前述之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之極限或限制旋轉機制,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固定極限有時也可藉由前後級支撐件或內部機構直接干涉或間接干涉支撐件而形成,也是屬於上述二種設置方式中之一;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在 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g).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可抵靠本級固定極限(或點),且此時本級支撐件長度要足以扺接到與本級搭配之平滑壁面;上述動作定義為本級之回位動作;回位動作有時也可藉由前後級支撐件之回位而使本級支撐件返回固定極限位置之形式,此種方式也是一種適當回復裝置;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另外“可控式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可控式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可控式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且本級為最後一級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可控式極限點,並無可控式極限;(h).支撐件長度要求:當本級不是最後一級時:當支撐件回位後抵靠固定極限(或點),且此時下一級支撐件結構處於可支撐狀態,此時支撐件往回走受固定極限(或點)拘束,往前走受下一級支撐件結構直接或間接拘束,支撐件在此拘束區間,其長度要可以頂撐到平滑壁面;其中下一級支撐件處於可支撐狀態是指各級回位後,當最後一級之可控式極限於設定狀態,則此時最後一級支撐件可頂撐前級,前級之後又可頂撐前前一級,以此時類推直至第K級,為第K+1級所頂撐,我們說此時第K級處於可支撐狀態;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當支撐件回位後抵靠固定極限(或點),且此時可控式極限處於設定狀態,此時支撐件往回走受固定極限(或點)拘束,往前走受可控式極限(或點)拘束,支撐件在此拘束區間,其長度要可以頂撐到平滑壁面;以及,(i).本級與下一級之配合要求:當下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需可使其上之下一級結構中之支撐件抵撐到該級搭配之平滑壁面,從而使本級獲得支撐,即下一級使用之平滑壁面需在下一級支撐件平滑支撐點之移動路徑中;當下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需可使本級之平滑壁面抵撐到下級之支撐件,從而使本級獲得支撐,即下一級之支撐件平滑支撐點,需在本級平滑壁面之移動路徑中;當下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當其中之機構間隙緊實後,可使本級獲得支撐;若本級為最後一級:本級之可控式極限之配置方式同前述,參考可控式極限說明;此外力量切斷裝置及第一種支撐件結構之動作如下:(a).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首先令工具處於無施力狀態,使各級支撐件結構無外力壓迫,此時各級之彈性回復裝置或適當回復裝置,可使無外力壓迫時之各級支撐 件抵靠該級固定極限(或點),完成各級之回位動作;之後當最後一級之可控式極限處於設定狀態後,可使各級支撐件處於可支撐狀態;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與旋轉件間相對扭轉,此時旋轉件會壓迫第一級支撐件,繼而使第一級支撐件壓迫第二級支撐件…直到壓迫到最後一級,此時最後一級會為處於設定狀態之可控式極限頂住,從而使最後一級獲得支撐;最後一級獲得支撐之後,其前一級也獲得支撐…,類推到第一級也獲得支撐,從而使旋轉件獲得支撐,抑制住了容體與旋轉件間之相對扭轉,使此力量得以從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傳遞輸出至出力處;又上述之力量傳遞過程中,當可控式極限釋放時,受壓迫之最後一級支撐件會傾倒,繼而前一級支撐件傾倒…,直至第一級支撐件傾倒,從而使旋轉件失去支撐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b).第一種支撐件結構之動作:在前述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描述中,假設本級之第一種支撐件結構並非最後一級,此時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壓迫力在一級一級間傳遞,當壓迫到本級,此時本級支撐件會被前級帶動而抵撐於容體內之一平滑壁面,繼而滑向及壓迫下一級支撐件;又若本級為最後一級,當一級一級壓迫到本級時,此時本級支撐件會被前級帶動而抵撐於容體內之一平滑壁面,繼而滑向及壓迫可控式極限(或點);另外,當下一級釋放時,或本級為最後一級時之可控式極限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會傾倒,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注意: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在該點,本級支撐件為處於可支撐狀態的下一級所支撐(直接方式);或是在該點,與本級支撐件連動之旋轉機構,為處於可支撐狀態的下一級所支撐(間接方式);對於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之定義,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此外,第一種支撐件結構還包含:當支撐件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或點)時,支撐件長度需可抵觸到容體內平滑壁面;此時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傾倒方向,另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之支轉軸,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如此,支撐件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下一級承受較小支撐力量或可控式極限在對抗支撐件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大幅降低,而下一級或可控式極限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三種型式支撐件結構之第二種支撐件結構,首先為定義本級是指第二種支撐件結構所在之級,下一級係指本級之下一級;第二種支撐件結構包含至少:(a).一支撐件,支轉於容體內,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若為第一級則需支轉於容體;(b).一平滑壁面,頂撐支撐件之用;若為第一級則平滑壁面位於旋轉件上,若為其他級,則平滑壁面設於前級支撐件控制點所定義之處;(c).一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而該旋轉機構,以連桿或槓桿或減速齒輪等組合與該支撐件旋轉軸連動;抑制該旋轉機構的擺動,可得到抑制支撐件擺動的效果;(d).一支撐件控制點定義在支撐件上,或當存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時,支撐件控制點可定義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上; (e).本級與下一級之結合方式: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支轉;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平滑壁面,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頂撐;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連接;若為最後一級,則如前面可控式極限描述,於本級設一可控式極限;(f).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或限制旋轉機制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一端,直接阻擋干涉或限制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前述之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之極限或限制旋轉機制,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固定極限有時也可藉由前後級支撐件或內部機構直接干涉或間接干涉支撐件而形成,也是屬於上述二種設置方式中之一;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g).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可抵靠本級固定極限(或點),且此時本級支撐件長度要足以扺接到與本級搭配之平滑壁面;上述動作定義為本級之回位動作;回位動作有時也可藉由前後級支撐件之回位而使本級支撐件返回固定極限位置之形式,此種方式也是一種適當回復裝置;(h).支撐件長度要求:當本級不是最後一級時:當支撐件回位後抵靠固定極限(或點),且此時下一級支撐件結構處於可支撐狀態,此時支撐件往回走受固定極限(或點)拘束,往前走受下一級支撐件結構直接或間接拘束,支撐件在此拘束區間,其長度要可以頂撐到平滑壁面;其中下一級支撐件處於可支撐狀態是指各級回位後,當最後一級之可控式極限於設定狀態,則此時最後一級支撐件可頂撐前級,前級之後又可頂撐前前一級,以此時類推直至第K級,為第K+1級所頂撐,我們說此時第K級處於可支撐狀態;當本級為最後一級時:當支撐件回位後抵靠固定極限(或點),且此時可控式極限處於設定狀態,此時支撐件往回走受固定極限(或點)拘束,往前走受可控式極限(或點)拘束,支撐件在此拘束區間,其長度要可以頂撐到平滑壁面;以及,(i).本級與下一級之配合要求:當下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需可使其上之下一級結構中之支撐件抵撐到該級搭配之平滑壁面,從而使本級獲得支撐,即下一級使用之平滑壁面需在下一級支撐件平滑支撐點之移動路徑中;當下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需可使本級之平滑壁面抵撐到下級之支撐件,從而使本級獲得支撐,即下一級之支撐件平滑支撐點,需在本級平滑壁面之移動路徑中; 當下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當其中之機構間隙緊實後,可使本級獲得支撐;若本級為最後一級:本級之可控式極限之配置方式同前面可控式極限中描述;此外力量切斷裝置及第二種支撐件結構之動作如下:(a).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同第一種支撐件結構中之說明描述;(b).第二種支撐件結構之動作:在前述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描述中,假設本級之第二種支撐件結構並非最後一級,此時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壓迫力在一級一級間傳遞,當壓迫到本級,此時本級支撐件會被前級平滑壁面壓迫,繼而滑向及壓迫下一級支撐件;又若本級為最後一級,當一級一級壓迫到本級時,此時本級支撐件會被前級平滑壁面壓迫,繼而滑向及壓迫可控式極限(或點);另外,當下一級釋放時,或本級為最後一級時之可控式極限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會傾倒,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此外,第二種支撐件結構還包含:當支撐件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或點)時,支撐件長度需可抵觸到前級平滑壁面;此時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傾倒方向,另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之支轉軸,此二射線夾角需滿足90至135度間,如此,支撐件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下一級承受較小支撐力量或可控式極限在對抗支撐件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大幅降低,而下一級或可控式極限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三種型式支撐件結構之第三種支撐件結構,首先為定義本級是指第三種支撐件結構所在之級,下一級係指本級之下一級;第三種支撐件結構包含至少:(a).一支撐件組,具有一第一機構件及一第二機構件;其中,第一機構件,一端設有第一支轉軸,支轉於前級支撐件控制點所定義之處,或支轉於旋轉件當本級為第一級時;第一機構件另一端與第二機構件支轉連結;第二機構件另一端以第二支轉軸支轉於容體內,或支轉於容體當為第一級時;(b).一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而該旋轉機構,以連桿或槓桿或減速齒輪等組合與該支撐件組之第一支轉軸或第二支轉軸連動;抑制該旋轉機構的擺動,可得到抑制支撐件組擺動的效果;(c).一支撐件控制點定義在支撐件組的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上,或當存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時,支撐件控制點可定義在選擇性設立之旋轉機構上,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組之第一支轉軸或第二支轉軸連動;(d).本級與下一級之結合方式: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支轉;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平 滑壁面,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頂撐;若非最後一級且下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則在支撐件控制點定義處設一機構孔,供下一級支撐件結構連接;若為最後一級,則如前面可控式極限描述,於本級設一可控式極限;(e).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或限制旋轉機制於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擺動行程一端,直接阻擋干涉或限制支撐件組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前述之選擇性設立旋轉機構之極限或限制旋轉機制,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組之第一支轉軸或第二支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組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固定極限有時也可藉由前後級支撐件或內部機構直接干涉或間接干涉支撐件組而形成,也是屬於上述二種設置方式中之一;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組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擺動;(f).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可抵靠本級固定極限(或點);上述動作定義為本級之回位動作;回位動作有時也可藉由前後級支撐件之回位而使本級支撐件組返回固定極限位置之形式,此種方式也是一種適當回復裝置;以及,(g).本級與下一級之配合要求:當下一級為第一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需可使其上之下一級結構中之支撐件抵撐到該級搭配之平滑壁面,從而使本級獲得支撐,即下一級使用之平滑壁面需在下一級支撐件平滑支撐點之移動路徑中;其中下一級支撐件處於可支撐狀態是指各級回位後,當最後一級之可控式極限於設定狀態,則此時最後一級支撐件可頂撐前級,前級之後又可頂撐前前一級,以此時類推直至第K級,為第K+1級所頂撐,我們說此時第K級處於可支撐狀態;當下一級為第二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需可使本級之平滑壁面抵撐到下級之支撐件,從而使本級獲得支撐,即下一級之支撐件平滑支撐點,需在本級平滑壁面之移動路徑中;當下一級為第三種支撐件結構:當本級及下一級支撐件回位後,此時又若下一級為可支撐狀態,此時移動本級支撐控制點所在之處,當其中之機構間隙緊實後,可使本級獲得支撐;若本級為最後一級:本級之可控式極限之配置方式同前述,參考可控式極限說明;此外力量切斷裝置及第三種支撐件結構之動作如下:(a).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同第一種支撐件結構中之說明描述;(b).第三種支撐件結構之動作:在前述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描述中,假設本級之第三種支撐件結構並非最後一級,此時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壓迫力在一級一級間傳遞,當壓迫到本級, 此時本級支撐件組會被前級壓迫,繼而滑向及壓迫下一級支撐件;又若本級為最後一級,當一級一級壓迫到本級時,此時本級支撐件組會被前級壓迫,繼而滑向及壓迫可控式極限(或點);另外,當下一級釋放時,或本級為最後一級時之可控式極限釋放時,受壓迫之支撐件組會傾例,切斷力量之傳遞,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此外,第三種支撐件結構還包含:當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或點)時,一夾角α為第一機構件與第二機構件的連結處至第一支轉軸之連線,與連結處至第二支轉軸之連線之間的夾角--該夾角α係指背向支撐件組傾倒方向之夾角,該夾角α需滿足180度至90度間,如此,當支撐件組緊靠下一級之支撐對應點或可控式極限(或點)時,支撐件組可頂撐前級,或頂撐旋轉件當本級為第一級時;另外,支撐件組在傾倒方向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可使下一級承受較小支撐力量或可控式極限在對抗支撐件組傾倒所需之控制力道大幅降低,而下一級或可控式極限解除干涉時,也可使受壓迫之支撐件組易於瞬間傾倒,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力量切斷裝置可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該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係包含至少:(a).一容體,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b).一旋轉件,支轉於容體;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為,容體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c).一支撐件,支轉於旋轉件,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d).一容體內之平滑壁面,頂撐支撐件之用;也可以選擇性另設一容體內平滑壁面,並使支撐件之兩端為平滑支撐點,可實現正逆旋轉方向之力量切斷;(e).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f).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可抵靠固定極限(或點);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g).一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用於推動支撐件,迫使支撐件脫離固定極限(或點)之拘束而旋轉;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 訊號可由處理機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以及,(h).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的位置,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設於支撐件一側,用於控制與迫使支撐件之轉動(直接推動形式),或為一適當機構以間接方式控制與支撐件同轉連動之旋轉軸之旋轉,進而間接迫使支撐件轉動(間接推動形式);此外,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還包含: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或方式使支撐件抵靠固定極限(或點);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與旋轉件間相對扭轉,此時支撐件會被旋轉件帶動而抵撐於容體內之一平滑壁面,從而限制容體與旋轉件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傳至旋轉件或從旋轉件傳至容體;另外,當力量切斷訊號送達時,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只要擊倒支撐件(直接或間接方式),就可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此外,力量切斷裝置還包含:當支撐件緊靠固定極限(或點)時,移動旋轉件可使支撐件抵接容體內平滑壁面,此時一射線自支撐件與平滑壁面之接觸點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傾倒方向,另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之支轉軸,此二射線夾角α需滿足45至90度間,且越接近90度越好,如此當工具施力時,支撐件可被緊貼於固定極限(或點)處,且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所需之控制力量也可較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力量切斷裝置可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該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係包含至少:(a).一容體,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b).一旋轉件,支轉於容體;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為,容體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c).一支撐件,支轉於容體,其一端為平滑支撐點;(d).一旋轉件之平滑壁面,供支撐件頂撐旋轉件之用;(e).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為適當機構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旋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在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擺動;(f).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可抵靠固定極限(或點);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 (g).一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用於推動支撐件,迫使支撐件脫離固定極限(或點)之拘束而旋轉;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以及,(h).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的位置,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設於支撐件一側,用於控制與迫使支撐件之轉動(直接推動形式),或為一適當機構以間接方式控制與支撐件同轉連動之旋轉軸之旋轉,進而間接迫使支撐件轉動(間接推動形式);此外,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還包含: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或方式使支撐件抵靠固定極限(或點);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與旋轉件間相對扭轉,此時支撐件會被容體帶動而抵撐於旋轉件之一平滑壁面,從而限制容體與旋轉件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傳至旋轉件或從旋轉件傳至容體;另外,當力量切斷訊號送達時,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只要擊倒支撐件(直接或間接方式),就可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此外,力量切斷裝置還包含:當支撐件緊靠固定極限(或點)時,移動旋轉件可使支撐件抵接旋轉件之平滑壁面,此時一射線自支撐件與平滑壁面之接觸點出發,相切於平滑壁面,且該射線指向支撐件傾倒方向,另一射線自接觸點出發並通過至支撐件之支轉軸,此二射線之夾角α需滿足45至90度間,且越接近90度越好,如此當工具施力時,支撐件可被緊貼於固定極限(或點)處,且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所需之控制力量也可較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 如專利申請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力量切斷裝置可改為下述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該具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係包含至少:(a).一容體,用以容設力量切斷裝置;(b).一旋轉件,支轉於容體;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為,容體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c).一支撐件組,具有一第一機構件及一第二機構件;其中,第一機構件,一端設有第一支轉軸,支轉於旋轉件;第一機構件另一端與第二機構件支轉連結;第二機構件另一端以第二支轉軸支轉於容體內;(d).一固定極限,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固定極限可以位於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擺動行程上,直接阻擋干涉支撐件組擺動(直接干涉形式),也可以為某旋轉機構之極限,而該旋轉機構與支撐件組之第一支轉軸或第二支轉軸連動,從而限制支撐件組擺動(間接干涉形式);另外定義固定極限點,位於支撐件組擺動行程上,該點是固定極限作用之點, 在該點固定極限以直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擺動或間接形式限制支撐件組擺動;(e).一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使無外力壓迫時之支撐件組可抵靠固定極限(或點);注意,“固定極限(或點)”中之“點“係指固定極限點,本項目中以下皆是此意;註:當固定極限為間接干涉形式時,支撐件組擺動行程中只有固定極限點,並無固定極限;(f).一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用於推動支撐件組,迫使支撐件組脫離固定極限(或點)之拘束而旋轉;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可為電磁驅動或氣壓驅動或液壓驅動,其控制訊號可由處理機依所設定之條件而決定;以及,(g).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的位置,二種設置方式中取其一,即可設於第一或第二機構件一側,用於控制與迫使支撐件組之擺動(直接推動形式),或為一適當機構以間接方式控制與第一或第二機構件同轉連動之旋轉軸之旋轉,進而間接迫使支撐件組擺動(間接推動形式);此外,力量切斷裝置之動作還包含:先經由彈性回復裝置或一適當回復裝置或方式使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抵靠固定極限(或點);當工具開始對外部工件施力,會使容體與旋轉件間相對扭轉,由於旋轉件連動支撐件組,會迫使支撐件組持續抵靠固定極限(或點),之後旋轉件就會被支撐件組抵撐,從而限制容體與旋轉件之相對扭轉,使力量可以從容體傳至旋轉件或從旋轉件傳至容體;另外,當力量切斷訊號送達時,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只要擊倒支撐件組(直接或間接方式),就可達到力量瞬間中斷的效果;此外,力量切斷裝置還包含:當第一機構件或第二機構件緊靠固定極限(或點)時,第一機構件與第二機構件的連結處至第一支轉軸之連線,與連結處至第二支轉軸之連線之間的夾角α--該夾角α係指背向支撐件組傾倒方向之夾角,該夾角α需滿足180度至225度間,且越接近180度效果越好,如此當工具施力時,支撐件組可被持續緊貼於固定極限(或點)處,支撐件組也可頂撐旋轉件;另外,支撐件組在固定極限(或點)所受之壓迫分力較小,使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控制支撐件組時,所需之控制力道較小。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容體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旋轉件為入力處--接握把。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容體可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旋轉件旋轉軸延伸上,且使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可為入力處--接握把,容體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容體延伸上,且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容體可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旋轉件旋轉軸延伸上,且使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可為入力處--接握把,容體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容體延伸上,且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容體可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旋轉件旋轉軸延伸上,且使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5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可為入力處--接握把,容體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容體延伸上,且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 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容體可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旋轉件旋轉軸延伸上,且使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可為入力處--接握把,容體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容體延伸上,且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容體可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旋轉件旋轉軸延伸上,且使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可為入力處--接握把,容體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容體延伸上,且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容體可為入力處--接握把,旋轉件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旋轉件旋轉軸延伸上,且使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入力處出力處之配置也可為下列描述,使電子扭力扳手可為一直式的電子扭力扳手,該描述如下:旋轉件可為入力處--接握把,容體可為出力處--接扳手頭上之應變段,而扳手頭接在容體延伸上,且旋轉件旋轉軸中心線通過扳手頭上工具頭之旋轉中心線。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任一項或第15~20任一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可控式極限可為一電磁驅動推桿或電磁驅動卡榫;電磁驅動推桿可有動力時限制支撐件擺動,無動力時取消擺動限制;也可無動力時限制支撐件擺動,有動力時取消擺動限制;電磁驅動推桿取消擺動限制時也可同時帶動支撐件加速動作;電磁驅動卡榫則是無動力時以適當卡榫機構卡住限制支撐件擺動,有動力時解除卡住限制;電磁驅動卡榫解除卡住限制時也可同時帶動支撐件加速動作;上述推桿或卡榫亦可為液壓或氣壓動力或馬達動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9~14任一項或第21~26任一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之可控式支撐件擊發器可為一電磁驅動推桿;上述推桿亦可為液壓或氣壓動力或馬達動力。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5,7,9,11,13中任一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內之一旋轉件,其旋轉件一端原來是接扳手頭,可改成旋轉件先連接由連桿,槓桿或齒輪等所構成之組合體轉換方向或力量,再於最後一級連接一旋轉件,而該旋轉件一端再連接扳手頭。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6,8,10,12,14中任一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中力量切斷裝置內之一旋轉件,其旋轉件一端原來是接握把,可改成旋轉件先連接由連桿,槓桿或齒輪等所構成之組合體轉換方向或力量,再於最後一級連接一旋轉件,而該旋轉件一端再連接握把。
- 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量測接桿,係包含至少:(a).一第一結合口,其具有一結合口及自結合口延伸出之一應變段;該結合口為一方頭或一適當機構,用以配接套筒或其他螺栓緊固工具;(b).一第二結合口,為一方頭母座或一適當機構,用以配接扳手或施力桿,供人旋力;(c).一特徵之力量切斷裝置,為申請專利範圍第15~26任一項所述之力量切斷裝置,具有一入力處及一出力處;第二結合口接於入力處,第一結合口上之應變段接於出力處;力量切斷裝置可切斷電子量測接桿入力處至出力處之間的力量傳遞;(d).一應變感應器,貼於應變段或貼於適當位置偵測電子量測接桿形變;微量應變訊號經電壓放大器放大後,再經由類比轉數位轉換器及下述之處理機轉換成扭力值;(e).一處理機,可依據扭力數值到達目標值後,啟動力量切斷裝置,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當力量切斷之瞬間,施力端之人體可感覺一力量跳脫感,並可依此跳脫感停止施力;以及,(f).一適當之人機溝通介面。
- 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倍力器,係包含至少:(a).一倍力器,設有一容體,容體內有一減速齒輪;一固定桿接於容體,提供外部施力或固定用;(b).一第一結合口,為倍力器之出力口,該結合口為一方頭或一適當機構,用以配接套筒或其他螺栓緊固工具;(c).一第二結合口,為倍力器之入力口,為一方頭母座或一適當機構,用以配接扳手或施力桿,供人旋力;(d).一力量切斷裝置,可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26任一項所述之直式電子扭力扳手之力量切斷裝置,該力量切斷裝置可設於第二結合口至減速齒輪間,而減速齒輪輸出接至第一結合口,或設於減速齒輪與第一結合口間,而第二結合口接減速齒輪輸入端,用以瞬間切斷自第二結合口至第一結合口間之力量傳遞;力量切斷裝置,也可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4任一項所述之電子扭力扳手之力量切斷裝置,而該力量切斷裝置設於固定桿與容體間,用以瞬間切斷倍力器之固定力量;以及,(e).至少一適當設置物理訊號偵測器,當該物理訊號到達一預設準位時,可啟動力量切斷裝置,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6任一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人機溝通介面可以取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6任一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還可以設立一陀螺儀偵測電子扭力工具旋轉速率訊號,經適當電路轉換及積分計算後得到旋轉角度;而其上之處理機也可依據角度數值,啟動力量切斷裝置,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還可以設立一陀螺儀偵測電子扭力工具旋轉速率訊號,經適當電路轉換及積分計算後得到旋轉角度;而其上之處理機也可依據角度數值,啟動力量切斷裝置,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
- 一獨立之力量切斷裝置可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14任一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容體為入力處,旋轉件為出力處;或容體為出力處,旋轉件為入力處。
- 一獨立之力量切斷裝置可為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26任一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之力量切斷裝置;其中容體為入力處,旋轉件為出力處;或容體為出力處,旋轉件為入力處。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26任一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應變感應器之微量應變訊號經電壓放大器放大後,可直接輸入一電壓比較器與一類比電壓值比較,其比較結果可用以啟動力量切斷裝置,並瞬間切斷力量傳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3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扳手,其應變感應器之微量應變訊號經電壓放大器放大後,可直接輸入一電壓比較器與一類比電壓值比較,其比較結果可用以啟動力量切斷裝置,並瞬間切斷力量傳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量測接桿,其人機溝通介面可以取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或第40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量測接桿,還可以設立一陀螺儀偵測電子扭力工具旋轉速率訊號,經適當電路轉換及積分計算後得到旋轉角度;而其上之處理機也可依據角度數值,啟動力量切斷裝置,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倍力器,其人機溝通介面可以取消。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或第42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倍力器,還可以設立一陀螺儀偵測電子扭力工具旋轉速率訊號,經適當電路轉換及積分計算後得到旋轉角度;而其上之處理機也可依據角度數值,啟動力量切斷裝置,用以瞬間切斷力量傳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或第40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量測接桿,其應變感應器之微量應變訊號經電壓放大器放大後,可直接輸入一電壓比較器與一類比電壓值比較,其比較結果可用以啟動力量切斷裝置,並瞬間切斷力量傳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2或第42項所述之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倍力器,其應變感應器之微量應變訊號經電壓放大器放大後,可直接輸入一電壓比較器與一類比電壓值比較,其比較結果可用以啟動力量切斷裝置,並瞬間切斷力量傳遞。
- 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之裝置或總成,其中該力量切斷裝置為申請專利範圍第36項所述之一獨立之力量切斷裝置。
- 一種具有力量切斷裝置之裝置或總成,其中該力量切斷裝置為申請專利範圍第37項所述之一獨立之力量切斷裝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213029U TWM580494U (zh) | 2018-09-25 | 2018-09-25 | 具有跳脫式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工具 |
CN201910906616.8A CN110936316B (zh) | 2018-09-25 | 2019-09-24 | 具有跳脱式力量切断装置的电子扭力工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7213029U TWM580494U (zh) | 2018-09-25 | 2018-09-25 | 具有跳脫式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工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80494U true TWM580494U (zh) | 2019-07-11 |
Family
ID=68050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213029U TWM580494U (zh) | 2018-09-25 | 2018-09-25 | 具有跳脫式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工具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936316B (zh) |
TW (1) | TWM580494U (zh) |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14473B (zh) * | 2020-03-13 | 2020-12-21 |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 扭力結構 |
TWI718933B (zh) * | 2020-04-15 | 2021-02-11 |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 扭力結構 |
TWI734632B (zh) * | 2020-10-16 | 2021-07-21 | 胡厚飛 | 易於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
TWI736398B (zh) * | 2020-08-21 | 2021-08-11 |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 扭力結構 |
TWI739631B (zh) * | 2020-10-15 | 2021-09-11 |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 扭力結構 |
TWI747662B (zh) * | 2020-12-15 | 2021-11-21 | 寶達精業股份有限公司 | 扭力扳手 |
TWI748826B (zh) * | 2020-12-28 | 2021-12-01 | 胡厚飛 | 數位顯示預設扭力的扭矩扳手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079639A (en) * | 1975-10-08 | 1978-03-21 | Repco Limited | Torque wrench |
CN2445865Y (zh) * | 2000-08-02 | 2001-09-05 | 陕西汉中品鼎扭矩工具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预置式扭矩扳手 |
WO2003041914A2 (en) * | 2001-11-14 | 2003-05-22 | Snap-On Technologies, Inc. | Electronic torque wrench |
DE102006013148A1 (de) * | 2006-03-20 | 2007-09-27 | Eduard Wille Gmbh & Co. Kg | Drehmomentwerkzeug mit Leistungsverstärker |
TW200911471A (en) * | 2007-09-03 | 2009-03-16 | Stand Tools Entpr Co Ltd | Electric torsion wrench with release feeling |
TW200918250A (en) * | 2007-10-29 | 2009-05-01 | Eclatorq Technology Co Ltd | Digital torque wrench |
TW200924910A (en) * | 2007-12-12 | 2009-06-16 | Stanley Chiro Int Ltd | Torque wrench with control unit |
CN201573158U (zh) * | 2009-10-22 | 2010-09-08 | 特典工具有限公司 | 扭力扳手 |
CN201979433U (zh) * | 2010-12-09 | 2011-09-21 | 林丽英 | 具扭力跳脱的扭力扳手 |
US20140069242A1 (en) * | 2012-09-10 | 2014-03-13 | Torque-Tech Precision Co., Ltd. | Adjusting structure of a torque wrench |
KR20150058701A (ko) * | 2013-11-20 | 2015-05-29 | 볼보 컨스트럭션 이큅먼트 에이비 | 표시기능을 가지는 토크 렌치 |
TWI555610B (zh) * | 2014-05-16 | 2016-11-01 | 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 數位扭力扳手 |
CN105522523A (zh) * | 2014-10-22 | 2016-04-27 | 陕西杰创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数显扭矩扳手 |
-
2018
- 2018-09-25 TW TW107213029U patent/TWM580494U/zh unknown
-
2019
- 2019-09-24 CN CN201910906616.8A patent/CN110936316B/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714473B (zh) * | 2020-03-13 | 2020-12-21 |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 扭力結構 |
TWI718933B (zh) * | 2020-04-15 | 2021-02-11 |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 扭力結構 |
TWI736398B (zh) * | 2020-08-21 | 2021-08-11 |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 扭力結構 |
TWI739631B (zh) * | 2020-10-15 | 2021-09-11 | 和嘉興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 扭力結構 |
TWI734632B (zh) * | 2020-10-16 | 2021-07-21 | 胡厚飛 | 易於調整扭力的數位顯示扭力扳手 |
TWI747662B (zh) * | 2020-12-15 | 2021-11-21 | 寶達精業股份有限公司 | 扭力扳手 |
TWI748826B (zh) * | 2020-12-28 | 2021-12-01 | 胡厚飛 | 數位顯示預設扭力的扭矩扳手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936316A (zh) | 2020-03-31 |
CN110936316B (zh) | 2021-07-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M580494U (zh) | 具有跳脫式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工具 | |
US8226110B2 (en) | Foldable joint for baby stroller | |
EP1563960A3 (en) | Impact driver having a percussion application mechanism which operation mode can be selectively switched between percussion and non-percussion mode | |
US8944041B2 (en) | Firearm firing system | |
SE503293C2 (sv) | Handverktyg med en stomme, ett därpå svängbart monterat handtagsorgan och ett arbetsorgan som är förflyttbart relativt stommen mellan ett utgångsläge och ett vändläge | |
CN113272219A (zh) | 折叠车辆 | |
MY122796A (en) | Folding stroller | |
AU2681584A (en) | Rasp handle | |
GB2363832B (en) | Stoller having a break device | |
JPH0534092A (ja) | 銃砲用撃発装置 | |
US20180009501A1 (en) | Dynamic force-distributing device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single-handed braking device of front and rear wheels | |
TWI687282B (zh) | 具有跳脫式力量切斷裝置的電子扭力工具 | |
CN106545599B (zh) | 一种用于自动换档的离心机构 | |
CN103358259B (zh) | 宝剑型大扭矩手动扭矩扳手 | |
CN105946952B (zh) | 婴儿车收车结构以及婴儿车 | |
US4706401A (en) | Trigger mechanism for a weapon | |
CN108367421A (zh) | 具有切换单元的手持式工具机 | |
CN201580497U (zh) | 一种自行车折叠接头安全装置 | |
US4911457A (en) | Scooter | |
JPH033827B2 (zh) | ||
US2968811A (en) | Fastener device | |
EP1108921A3 (en) | Locking apparatus for change lever of vehicle | |
CN208364770U (zh) | 一种用于电动车后桥牙包上防脱档及变档的拨叉锁定装置 | |
CN208968360U (zh) | 一种枪支用多功能枪托 | |
JPS61180049A (ja) | 手動変速操作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