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2210882A - 圖像顯示元件及使用其之圖像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圖像顯示元件及使用其之圖像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202210882A
TW202210882A TW110125625A TW110125625A TW202210882A TW 202210882 A TW202210882 A TW 202210882A TW 110125625 A TW110125625 A TW 110125625A TW 110125625 A TW110125625 A TW 110125625A TW 202210882 A TW202210882 A TW 202210882A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display
light
light guide
guide plate
diffraction grating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101256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冨田大輔
峯邑浩行
安齋由美子
末永秀夫
多田行伸
Original Assignee
日商日立樂金資料儲存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商日立樂金資料儲存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商日立樂金資料儲存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22108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2210882A/zh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2Viewing or reading apparatu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18Diffraction grating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01Head-up displays
    • G02B27/017Head mounted
    • G02B27/0172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 G02B2027/0174Head mounted characterised by optical features holographic

Abstract

[課題] 以提供一種「一面將塑膠使用於導光板,一面考慮了相對於環境變化之耐性的構成」之圖像顯示元件及使用其之圖像顯示裝置為目的。 [解決手段] 構成為一種具有導光板之圖像顯示元件,其特徵係,具備有:入射繞射光柵,使入射的光繞射;及射出繞射光柵,藉由入射繞射光柵所繞射之光在導光板內傳播,且經傳播的光射出,入射繞射光柵與射出繞射光柵,係藉由被形成於導光板之面的凹凸圖案所形成,且藉由保持構件,將保護導光板與凹凸圖案之覆蓋玻璃或2個以上的導光板經由空氣層接合而成者,導光板與覆蓋玻璃,係由塑膠材料所形成,保持構件,係具有空氣層內之空氣與外氣連通的空氣口。

Description

圖像顯示元件及使用其之圖像顯示裝置
本發明,係關於具有導光板之圖像顯示元件及使用其之圖像顯示裝置。
在實現擴增實境之圖像顯示裝置中,使用者,係不僅可看見投影的影像,亦可同時看見周圍,所投影之影像,係與使用者所感覺的現實世界重疊顯示。作為該些圖像顯示裝置之用途,可列舉出視訊遊戲或如眼鏡般的可穿戴裝置等。例如,在頭戴式顯示器(HMD:Head Mounted Display)的情況下,使用者,係配戴半透明之導光板與投射光學系統成為一體的眼鏡或護目鏡狀的HMD,藉此,可目視識別與現實世界重疊而從投射光學系統所供給的圖像。
作為本發明所屬之技術領域中之先前技術文獻,存在有專利文獻1。在專利文獻1中,導光板,係由被形成於玻璃製基板之複數個凹凸形狀的繞射光柵所構成。從投射光學系統射出的光線,係藉由入射用之繞射光柵與導光板結合,一面全反射一面在導光板內部傳播。光線,係進而一面轉換為經其他繞射光柵所複製而成的複數個光線,一面在導光板內全反射傳播,最終從導光板射出。射出之光線的一部分,係經由使用者之瞳孔而成像於視網膜,作為與現實世界之圖像重疊的擴增實境圖像而被識別。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17-528739號公報
[本發明所欲解決之課題]
在專利文獻1中,係關於導光板之基板材料,揭示有使用玻璃材料的技術。又,關於繞射光柵,係揭示有藉由蝕刻對波導(=玻璃板)表面進行加工而形成的技術。在此,如專利文獻1所揭示般,在將玻璃使用於導光板的情況下,對於加工之成本與使用者配戴時的重量存在著課題。
因此,吾人考慮,藉由將塑膠使用於導光板的方式,解決該課題。然而,與以往的玻璃製之導光板相比,由於塑膠製之導光板,係機械強度(楊氏係數)較小,因此,存在有因環境溫度或氣壓所造成之變形變大這樣的課題。
本發明之目的,係提供一種「一面將塑膠使用於導光板,一面考慮了相對於環境變化之耐性的構成」之圖像顯示元件及使用其之圖像顯示裝置。 [用以解決課題之手段]
若列舉其一例子,本發明,係構成為一種具有導光板之圖像顯示元件,其特徵係,具備有:入射繞射光柵,使入射的光繞射;及射出繞射光柵,藉由入射繞射光柵所繞射之光在導光板內傳播,且經傳播的光射出,入射繞射光柵與射出繞射光柵,係藉由被形成於導光板之面的凹凸圖案所形成,且藉由保持構件,將保護導光板與凹凸圖案之覆蓋玻璃或2個以上的導光板經由空氣層接合而成者,導光板與覆蓋玻璃,係由塑膠材料所形成,保持構件,係具有空氣層內之空氣與外氣連通的空氣口。 [發明之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提供一種「一面將塑膠使用於導光板,一面考慮了相對於環境變化之耐性的構成」之圖像顯示元件及使用其之圖像顯示裝置。
以下,使用圖面,說明關於本發明的實施例。 [實施例]
本實施例,係說明關於在導光板的材料為塑膠材料之圖像顯示元件及使用其之圖像顯示裝置中,難以受到環境的變化之影響的導光板。另外,在本實施例中,「樹脂」與「塑膠」之用語,係作為同義使用。塑膠,係意味著由高分子化合物所構成的材料,且為不含玻璃而包含樹脂、聚碳酸酯、丙烯酸樹脂、光硬化樹脂的概念。
以圖1來說明包含導光板之圖像顯示元件的一例。在圖1中,圖像顯示元件10,係由導光板100、入射繞射光柵101、射出繞射光柵102、覆蓋玻璃200及保持構件500所構成。
入射繞射光柵101,係直線狀之表面凹凸型的繞射元件。作為入射繞射光柵101,係雖例示繞射光效率高的閃耀式繞射光(blazed grating),但並不特別限定種類。又,在圖1中,係如果將投射光學系統300側之導光板100的面設成為第1面並將相反側設成為第2面,則為在第2面形成入射繞射光柵101之反射型的繞射光柵。藉由設成為反射型繞射光柵,利用相對於折射而言偏向作用較大之反射,藉此,雖可達到高度/間距即縱橫比的減低化,但並不限於此,亦可在第一面具備繞射光柵而成為透過型。又,雖未圖示,但在提高繞射效率的方面而言,較理想為「將介電質多層膜等的具有二向色特性之多層膜等的光學薄膜追加至入射繞射光柵101」之構成。另外,關於形成於入射繞射光柵101的膜,係由於藉由各導光板之規格而被最佳化,因此,不一定限定於由介電質多層膜所形成者,因應設計規格,亦可為鋁膜等的金屬膜。
從投射光學系統300所射出之具有圖像資訊的光,係入射至導光板100,並被入射至反射型的入射繞射光柵101。入射繞射光柵,係在Y方向具有波向量成分的繞射光柵,藉由入射繞射光柵101所繞射之光,係一面在導光板內部全反射一面傳播。此時,為了使其在導光板內部全反射,係必需滿足根據斯奈爾定律的全反射條件,且為了使更大範圍之角度成分全反射,係導光板100的折射率與外界的折射率之差越大則越佳,導光板的周圍較理想為空氣。
藉由全反射在導光板內傳播的光,係被引導至射出繞射光柵102。關於射出繞射光柵102之構成的詳細內容,係如後述,其為在X及Y方向具有繞射成分且各個圖案週期成為與入射繞射光柵101相同的繞射元件。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射出繞射光柵102,係雖描繪於與入射繞射光柵101相同平面上,但並不限定於此,亦可配置於與入射繞射光柵101不同的面。
在射出繞射光柵102中繞射之光的一部分,係藉由導光板100射出,並透過覆蓋玻璃200向使用者之瞳孔400的方向射出。在本實施例中,覆蓋玻璃200,係雖稱為覆蓋玻璃,但材料為塑膠材料。
所射出之光,係不一定限於藉由使用者之瞳孔400的位置而入射至使用者之瞳孔400,在圖1的情況下,係由於使用者之瞳孔400的位置不同於射出位置,因此,未被使用者目視識別。將未被該使用者目視識別的光路設成為301。在此,當將使用者之瞳孔400近似於圓形時,則因應像素位置而被使用者目視識別之導光板內的射出位置亦成為圓形。以下,將其稱為射出圓303。在射出繞射光柵中,光路301之光路以外的繞射光及不繞射的成分,係在導光板內再次全反射,並再次入射至射出繞射光柵102,藉此,作為光路302的光透過覆蓋玻璃200向使用者之瞳孔400的方向射出。如此一來,藉由重覆全反射與繞射的方式,由導光板100所射出之位置,係逐漸地平行移動,且位於射出圓303內之射出繞射光柵102的繞射光成為光路302而入射至使用者之瞳孔400,從而被使用者目視識別。
光路301與光路302,係由於光的角度相同,因此,在入射至使用者之瞳孔400內時,係被目視識別為相同的圖像資訊。如此一來,由於在入射繞射光柵101中被引導至導光板內的光,係一面重覆全反射與基於射出繞射光柵102之繞射,一面在Y方向與未圖示的X方向傳播,並從導光板100射出,藉此,可大範圍地生成具有相同圖像資訊的光路301,因此,即便在使用者之瞳孔400的位置有所變化的情況下,與使用者之瞳孔400的位置對應之射出圓303的位置亦有所變化而成為光路302,且可目視識別圖像資訊。
又,一般而言,入射繞射光柵101及射出繞射光柵102,係微細之凹凸構造,在人手的油或水進入的情況下或施加某些應力等的情況下等,係阻礙繞射功能之可能性高,且為了保護該些繞射光柵而需要覆蓋玻璃200。
從防止塵埃侵入至導光板100與覆蓋玻璃200間之空氣層600的觀點來看,圖像顯示元件10,係具有「以接著劑等的保持構件500,將導光板100與覆蓋玻璃200之不重疊於入射繞射光柵101及射出繞射光柵102的位置即周圍密封」之構造。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係為了簡化說明,雖以導光板100與覆蓋玻璃200各1片的構成進行了說明,但並不限於此,藉由導光板的需求規格變更導光板之構成的結果,吾人考慮使用複數片導光板之構成。又,即便在覆蓋玻璃中,亦相同地安裝於兩面也不會有問題。
圖2,係說明射出繞射光柵102於x方向需要繞射作用的圖。在此,係表示「用以形成圖像之光源即投射光學系統300與使用者之瞳孔400相對於導光板100被配置於相反側」的情形。使入射繞射光柵101之波向量趨向y方向,圖2中之箭頭,係表示x-z面內的光線。在此,係入射繞射光柵101不具有x方向的波向量成分。
被使用者目視識別的影像光線中與視野之中央對應的顯示像之中央的光線304,係如圖所示般,於x-z面內直進而到達使用者之瞳孔400。導光板100之作用即朝y方向的繞射,係雖未明確表示,但在入射繞射光柵101與射出繞射光柵102至少被繞射各1次。
另一方面,被使用者目視識別的影像光線中與視野周邊對應的顯示像之周邊的光線305,係在沒有x方向之繞射的情況下,往右側的方向行進。另一方面,為了讓使用者將該光線識別為投影像,在圖中,需要通過表示為所目視識別之光線306的路徑,使相同角度的光線到達使用者之瞳孔400。射出圓303,係位於射出繞射光柵102上,且為在所目視識別之光線的方向上平行移動使用者之瞳孔400而成的虛擬圓。只有從射出繞射光柵102上之射出圓303射出的光線306會被使用者識別為投影像,除此之外的光線未被識別。如此一來,在射出繞射光柵102,係需要x方向的繞射作用。
圖3,係將導光板設成為2片構成之圖像顯示元件的構成示意圖。在此,圖像顯示元件10,係由2片導光板100a、100b及覆蓋玻璃200所構成,在各個導光板100a、100b,係形成有入射繞射光柵101a、101b、射出繞射光柵102a、102b。
入射繞射光柵101a、101b,係雖與圖1中之入射繞射光柵101相同為直線狀之表面凹凸型的繞射光柵,但與圖1中之入射繞射光柵101相同,其種類並不特別限定。
射出繞射光柵102a、102b,係圖案週期分別與入射繞射光柵101a、101b相同。在射出繞射光柵102a、102b之表面,係雖未圖示,但亦可分別形成塗佈層。
導光板100a、100b,係分別具有不同的圖案週期P1、P2,且對應之波長範圍不同。在P1<P2的情況下,導光板100a,係主要發揮顯示彩色圖像的波長範圍中之短波長側的功能,導光板100b,係主要發揮顯示長波長側的功能。P1,係例如360nm,P2,係例如460nm。導光板之數量為任意,因應要處理之光的波長,亦可為1個或3個以上的複數個。各導光板之圖案週期,係較理想為因應要處理的波長而改變。
基於前述理由,入射繞射光柵101a、101b,係被配置於導光板100a、100b之與影像光的入射面為相反側的面。在本實施例中,射出繞射光柵102a、102b,係雖被形成於與入射繞射光柵101a、101b相同的面,但亦可將入射繞射光柵101a、101與射出繞射光柵102a、102b分別形成於相反側的面。
射出繞射光柵102a、102b形狀,係亦可為與入射繞射光柵101a、101b相同的直線條紋形狀,或亦可為網格形狀。在本實施例中,射出繞射光柵102a、102b,係基本上僅被形成於導光板100a、100b的一個面。亦即,在圖3之例子中,導光板100a、100b之與射出繞射光柵102a、102為相反側的面,係沒有圖案,基本上為平坦。與射出繞射光柵102a、102為相反側的面,係實際上不會引起繞射,理想上,光線為全反射。當將一個射出繞射光柵分散地配置於導光板100a、100b的兩面時,則存在有因導光板之熱膨脹等而產生兩者的繞射光柵之位置偏差的可能性。
藉由像這樣的構成,從投射光學系統300射出之包含圖像資訊的光線,係可藉由使用者之瞳孔400來目視識別。來自投射光學系統300的光,係從與使用者之瞳孔400相反側入射至圖像顯示元件10。但是,投射光學系統300不必非要物理性地被配置於與使用者之瞳孔400相反的側,只要藉由反射鏡等使來自配置於任意位置之投射光學系統300的光線從導光板100a、100b之任意面入射即可。
圖4,係圖3中所說明的導光板之每個導光板的顯示像之範圍的模擬結果,且表示畫面圖像。在此,係如圖3所示般,表示關於由2片導光板100a(短波長用)、100b(長波長用)所構成之導光板的情形。入射出繞射光柵之間距,係導光板100a(短波長用)為360nm,導光板100b(長波長用)為460nm,顯示像的對角視野角為35度,縱橫比為16:9。如圖4所示般,可知各導光板之圖像的顯示範圍(以圖中之白色部分來表示)不同。
在像這樣的構成中,係當一般將顯示像之顏色設成為R(紅)G(綠)B(藍)時,則導光板100a有助於顯示B像(藍色顯示像)與G像(綠色顯示像)的一部分,導光板100b有助於顯示G像(綠色顯示像)的一部分與R像(紅色顯示像)。可知較理想為,圖3中之被設置於導光板100a的入射繞射光柵101a,係使B波長(藍色波長)以較大的繞射效率進行反射繞射,使G波長(綠色波長)以比其更小的繞射效率進行反射繞射,使R波長(紅色波長)幾乎透過。這意味著對繞射效率要求強烈的波長依存性。
一般而言,已知二向色膜作為「將像這樣的短波長之光線反射並使長波長之光線透過」的光學元件,且可由被形成於透明基板上的介電質多層薄膜來實現。
圖5,係相對於圖3中所說明之導光板,在投射光學系統300側配置了導光板100b之入射繞射光柵101b及射出繞射光柵102b的配置時之圖像顯示元件的構成示意圖。其係如下述構成:藉由「在投射光學系統300側配置導光板100b之入射繞射光柵101b及射出繞射光柵102b的配置」之方式,將入射繞射光柵101b及射出繞射光柵102b之凹凸圖案配置於圖像顯示元件10內,藉此,避免來自外部的直接干擾,刪除了凹凸圖案的保護用之覆蓋玻璃。如圖1中所說明般,入射繞射光柵101,係雖設成為反射型繞射光柵者為較理想,但即便為本構成,亦可與圖3相同地發揮作為導光板的功能。
在此,說明關於人眼的分辨率。人眼的分辨率,係一般被定義為視力,視力1.0,係可目視識別1/60的視角。由此可知,由導光板100所射出之光,係必需以1/60度以下之誤差作為保持圖像資訊的標準來射出。由於在導光板內,係重覆全反射並進行傳播,因此,導光板所要求之面的傾斜量,係只要為以1/60度射出者,則面的相對角度必需設成為1/120度以下,與以往的玻璃製相比,在機械強度(楊氏係數)小的塑膠製之導光板中,係因環境變化等而產生之溫度變化所造成之面的變形會成為課題。
接著,詳細地說明關於將塑膠材料使用於導光板100時的課題。與以往的玻璃製相比,機械強度(楊氏係數)小的塑膠製之導光板,係因環境溫度發生變化而容易產生變形。又,由於導光板100與覆蓋玻璃200之間的空氣層600內之空氣,係因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膨脹收縮,因此,在採用了如以往般之密封構成的情況下,存在有產生空氣層與外氣之氣壓差而使導光板100變形這樣的課題。
圖6,係圖示了「在圖1所示之構成的圖像顯示元件中,導光板100與覆蓋玻璃200因導光板100與覆蓋玻璃200之間的空氣層600之空氣膨脹而變形」時的被使用者之瞳孔400目視識別之光路的說明圖。如圖6所示般,光路之角度不同的光因導光板100之變形而變得混雜,使所目視識別的圖像資訊降級。因此,以塑膠材料構成即便在任何環境下亦可使用之導光板,係必需可承受因環境變化所造成的膨脹收縮。
圖7,係設成為本實施例中之將塑膠材料使用於導光板而可承受環境溫度之變化的構成之圖像顯示元件的構成示意圖。在圖7中,相對於圖1中所說明之圖像顯示元件10的構成,在導光板100與覆蓋玻璃200間之保持構件500的一部分設置空氣口501,該空氣口501,係空氣層600內之空氣與外氣連通而可進行空氣的互通。空氣口501,係可藉由連接空氣層600與外氣的方式,降低因環境溫度的變化所造成之空氣層600與外氣的氣壓差,並抑制因溫度變化所造成之導光板100的變形。又,關於空氣口501,係由於必需使塵埃或水分之侵入成為最小限度,因此,空氣口501,係設成1個為較理想。藉由像這樣的方式,空氣之互通,係可僅限定於因氣壓差所造成者。又,對防止被來自外界的水或塵埃侵入來說,關於空氣口501之形成位置,係位於裝置之罩蓋內部會比突出於人容易接觸的圖像顯示裝置外更具有效果,且較理想為形成於入射繞射光柵101周邊的端部。如此一來,藉由構成空氣口501的方式,能構成可相對於環境溫度而減輕變形的塑膠製導光板。
其次,圖8,係追加了圖7中所說明的空氣口之圖像顯示元件的構成示意圖。另外,在圖8中,(a)為分解圖,(b)為(a)之接合後的圖。如(a)、(b)所示般,在導光板100與覆蓋玻璃200之間具有保持構件500,導光板100與覆蓋玻璃200,係藉由保持構件500來固定周圍。此時,保持構件500,係使接著劑成為膜狀者,藉由在空間上空出該接著劑之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空氣口501。藉此,可降低外氣與空氣層的氣壓差。
又,圖8(c)及(d),係圖3中所說明的導光板為2片構成之圖像顯示元件的構成圖,(c)為分解圖,(d)為(c)之接合後的圖。如(c)、(d)所示般,與(a)、(b)相同地,藉由在空間上空出保持構件500之一部分的方式,形成空氣口501,並相對於1個接合部具備有1個空氣口,藉此,可降低外氣與空氣層的氣壓差。
而且,圖9,係變更導光板的形狀而形成空氣口之圖像顯示元件的構成示意圖。在圖9中,(a)為分解圖,(b)為(a)之接合後的圖。如圖(a)所示般,在導光板100之周圍設置階差,在如(b)般地進行貼合時,形成為設置有與追加至導光板100之周圍的階差高度相當之空氣口的構成。如此一來,以塑膠之一體成型來形成導光板與保持構件,並形成在階差部之一部分未呈缺口狀地設置階差的部位,藉此,可在貼附時形成空氣口501,且即便為該構成,亦可降低外氣與空氣層的氣壓差。
又,圖9(c)及(d),係圖3中所說明的導光板為2片構成之圖像顯示元件的構成圖,(c)為分解圖,(d)為(c)之接合後的圖。如(c)、(d)所示般,與(a)、(b)相同地,形成「在導光板100周圍設置階差,且在階差部之一部分未呈缺口狀地設置階差」的部位,並相對於1個接合部具備有1個空氣口,藉此,可降低外氣與空氣層的氣壓差。
圖10,係追加了過濾器700之圖像顯示元件的構成示意圖,以便極微小之塵埃或水分不侵入至圖8或圖9中所示的空氣口501。藉由追加了過濾器700的方式,可防止發生於因與外氣的氣壓差而產生時之空氣的互通所造成之塵埃的侵入。
圖11,係包含有用以說明關於空氣口之設置位置的圖像顯示元件之圖像顯示裝置的部分構成示意圖。在圖11中,(a)為圖像顯示裝置的立體圖,(b)為圖像顯示裝置的側視圖。如圖11所示般,圖像顯示元件10,係與投射光學系統300一起被保持於框架800,且被使用於圖像顯示裝置。由於需要微細之塵埃或水分不會進入的狀況,因此,空氣口501,係位於框架800的內部為較理想。
圖12,係本實施例中之圖像顯示裝置的構成示意圖。在圖12中,圖像顯示裝置,係由圖像顯示元件10、投射光學系統300及控制投射光學系統300的顯示圖像控制部350所構成。圖像顯示元件10,係將導光板與繞射元件組合並設成為小型,且為了輕量化而使用塑膠作為導光板100的材料。反射型之入射繞射光柵101,係由於在導光板100內部反射光,因此,被配置於與影像光線朝導光板100之入射面(第1面)為相反側的面(第2面)。
在使用複數個導光板100的情況下,作為入射繞射光柵101之構成例,係多層介電質膜的波長選擇性優異且有效。又,作為射出繞射光柵102之構成例,係設成為格子狀的繞射光柵,藉此,能以低縱橫比來獲得高繞射效率。
另外,圖像顯示元件10之構成,係不限於上述,入射繞射光柵與射出繞射光柵的構成亦可考慮各種形態。即便在其情況下,亦因應分別在入射繞射光柵與射出繞射光柵所需要的反射繞射效率與透過繞射效率,控制所形成之膜的特性,藉此,可使繞射效率提高,從而提高亮度。
在圖12中,從投射光學系統300射出之具有圖像資訊的光,係藉由導光板100的作用到達使用者之瞳孔400而實現擴增實境。在導光板100中,所形成之繞射光柵的間距與深度,係因應各色而被最佳化。
又,從未圖示之智慧型手機或個人電腦等的資訊處理裝置提供圖像資訊。圖像顯示裝置,係例如亦可為HMD。
作為投射光學系統300之圖像形成的方法,係例如可使用:由反射型或透過型之空間光調變器、光源及透鏡所構成的圖像形成裝置;由有機及無機EL(Electro Luminescence)元件陣列與透鏡所構成的圖像形成裝置;由發光二極體陣列與透鏡所構成的圖像形成裝置;組合光源與半導體MEMS鏡陣列與透鏡而成的圖像形成裝置等廣泛習知的投影機。又,亦可使用藉由MEMS技術或PZT等來使LED或雷射光源與光纖的前端進行共振運動者。
在該些中,最常見者,係由反射型或透過型之空間光調變器、光源及透鏡所構成的圖像形成裝置。在此,作為空間光調變裝置,可列舉出LCOS(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等的透過型或反射型的液晶顯示裝置、數位微鏡裝置(DMD),作為光源,係可將白色光源進行RGB分離而使用,亦可使用各色對應的LED或雷射。
而且,反射型之空間光調變裝置,係可設成為由液晶顯示裝置及偏振分光器所形成的構成,該偏振分光器,係將來自光源之光的一部分反射而引導至液晶顯示裝置,且使由液晶顯示裝置所反射之光的一部分通過而引導至使用了透鏡的準直光學系統。作為構成光源之發光元件,可列舉出紅色發光元件、綠色發光元件、藍色發光元件、白色發光元件。像素之數量,係只要基於圖像顯示裝置所要求的規格來進行決定即可,作為像素之數量的具體值,除了上述所示的1280×720以外,可例示320×240、432×240、640×480、1024×768、1920×1080。
在本實施例之圖像顯示裝置中,係以使從投射光學系統300射出之包含圖像資訊的光照射至導光板100之各入射繞射光柵的方式進行定位,且與圖像顯示元件10一體化地形成。
在以上所說明之實施例中,係在具有表面凹凸型之繞射光柵的圖像顯示元件中,例如使用網格型之繞射光柵作為射出繞射光柵,藉由射出成型法等,以與波導相同之折射率的材料來進行一體成型,藉此,可實現導光板之塑膠化,並實現達到了加工之低成本化與輕量化的導光板。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係雖表示了關於對使用者提供圖像資訊作為圖像顯示裝置的情形,但圖像顯示裝置,係除此之外,亦可具備用以取得使用者或外界之資訊的觸控感應器、溫度感測器、加速度感測器等的各種感測器或用以計測使用者眼睛之活動的眼睛追蹤機構。
如以上般,根據本實施例,可在組合導光板與繞射元件而成之圖像顯示元件中,一面將塑膠使用於導光板,一面降低因環境變化所造成的位於導光板間之空氣層內的氣壓之變化,並可將良好的圖像資訊導光至使用者之瞳孔,從而可實現加工的低成本化與輕量化。
雖說明了關於以上實施例,但本發明,係不限定於上述之實施形態,亦包含各種的變形例。例如,上述之各實施例,係為了使本發明易於了解而詳細地進行了說明者,本發明並不限定於具備先前說明的全部構成要素者。
10:圖像顯示元件 100,100a,100b:導光板 101,101a,101b:入射繞射光柵 102,102a,102b:射出繞射光柵 200:覆蓋玻璃 300:投射光學系統 301:未被目視識別之光路 302:被目視識別之光路 303:射出圓 304,305,306:光線 350:顯示圖像控制部 400:使用者之瞳孔 500:保持構件 501:空氣口 600:空氣層 700:過濾器 800:框架
[圖1]包含有使用了實施例中之繞射光柵的導光板之圖像顯示元件的構成示意圖。 [圖2]在實施例之射出繞射光柵中,於x方向需要繞射作用的說明圖。 [圖3]實施例中之由2片導光板與1片覆蓋玻璃所構成之圖像顯示元件的構成示意圖。 [圖4]圖3中所說明之圖像顯示元件的顯示像之範圍的模擬結果。 [圖5]實施例中之由2片導光板所構成之圖像顯示元件的構成示意圖。 [圖6]表示實施例中之環境溫度發生了變化時的導光板之變形所造成的光路之狀態的說明圖。 [圖7]本實施例中之具備有空氣口之圖像顯示元件的構成示意圖。 [圖8]本實施例中之利用接著劑而形成空氣口之圖像顯示元件的構成示意圖。 [圖9]本實施例中之「設成為在導光板之周圍設置階差並在一部分設置缺口的構成,且形成空氣口」之圖像顯示元件的構成示意圖。 [圖10]本實施例中之以過濾器保護空氣口的構成之圖像顯示元件的構成示意圖。 [圖11]本實施例中之包含有構成為在框架內存在空氣口的圖像顯示元件之圖像顯示裝置的部分構成示意圖。 [圖12]本實施例中之包含有圖像顯示元件之圖像顯示裝置的構成示意圖。
10:圖像顯示元件
100:導光板
101:入射繞射光柵
102:射出繞射光柵
200:覆蓋玻璃
300:投射光學系統
400:使用者之瞳孔
500:保持構件
501:空氣口
600:空氣層

Claims (7)

  1. 一種圖像顯示元件,係具有導光板,該圖像顯示元件,其特徵係,具備有: 入射繞射光柵,使入射的光繞射;及 射出繞射光柵,藉由前述入射繞射光柵所繞射之光在前述導光板內傳播,且經傳播的光射出, 前述入射繞射光柵與前述射出繞射光柵,係藉由被形成於前述導光板之面的凹凸圖案所形成,且藉由保持構件,將保護前述導光板與前述凹凸圖案之覆蓋玻璃或2個以上的前述導光板經由空氣層接合而成者, 前述導光板與前述覆蓋玻璃,係由塑膠材料所形成, 前述保持構件,係具有前述空氣層內之空氣與外氣連通的空氣口。
  2. 如請求項1之圖像顯示元件,其中, 前述保持構件由接著劑所形成。
  3. 如請求項1之圖像顯示元件,其中, 前述導光板與前述保持構件,係以塑膠之一體成型而形成。
  4.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圖像顯示元件,其中, 在前述保持構件之空氣口具備有過濾器。
  5.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圖像顯示元件,其中, 前述保持構件之空氣口,係相對於1個接合部具備有1個空氣口。
  6.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圖像顯示元件,其中, 該圖像顯示元件,係被保持於框架且被使用於圖像顯示裝置, 在前述框架之內部具備有前述保持構件的空氣口。
  7. 一種圖像顯示裝置,係具備有: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之圖像顯示元件;及投射光學系統,將包含圖像資訊的光照射至前述圖像顯示元件,該圖像顯示裝置,其特徵係, 包含前述圖像資訊的光被入射至前述入射繞射光柵。
TW110125625A 2020-09-09 2021-07-13 圖像顯示元件及使用其之圖像顯示裝置 TW20221088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1505 2020-09-09
JP2020151505A JP7353252B2 (ja) 2020-09-09 2020-09-09 画像表示素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210882A true TW202210882A (zh) 2022-03-16

Family

ID=80631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10125625A TW202210882A (zh) 2020-09-09 2021-07-13 圖像顯示元件及使用其之圖像顯示裝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67121A1 (zh)
JP (1) JP7353252B2 (zh)
CN (1) CN115280220B (zh)
TW (1) TW202210882A (zh)
WO (1) WO202205436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MY139800A (en) * 1991-06-04 2009-10-30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ultiple data surface data storage system and method
JPH0968792A (ja) * 1995-08-31 1997-03-11 Shin Etsu Chem Co Ltd フィルター付ペリクル
JP3481904B2 (ja) * 2000-06-30 2003-12-22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8016693A (ja) * 2006-07-07 2008-01-24 Fujifilm Corp 固体撮像素子の封止方法
JP2016085430A (ja) * 2014-10-29 2016-05-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虚像表示装置
WO2016104279A1 (ja) * 2014-12-26 2016-06-3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表示装置およびウェアラブルデバイス
JP6597197B2 (ja) * 2015-11-05 2019-10-3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束径拡大素子および表示装置
JP6988803B2 (ja) 2016-07-12 2022-01-05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調光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WO2020066193A1 (ja) 2018-09-27 2020-04-02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11726317B2 (en) 2019-06-24 2023-08-15 Magic Leap, Inc. Waveguides having integral spacer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280220B (zh) 2024-02-02
JP2022045747A (ja) 2022-03-22
JP7353252B2 (ja) 2023-09-29
US20230367121A1 (en) 2023-11-16
CN115280220A (zh) 2022-11-01
WO2022054362A1 (ja) 2022-03-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0574B2 (en) Image display apparatus
US11143872B2 (en) Waveguide and video image display device
JP4450058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US7944616B2 (en) Head-mounted display
US8335040B2 (en) Head-mounted display apparatus
JP4395802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US8743464B1 (en) Waveguide with embedded mirrors
US7936519B2 (en) Head mounted display
CN110221428B (zh) 近眼显示系统
WO2018198587A1 (ja) 光学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US10613335B2 (en) Light guide plate made of lead-free glass having a high refractive index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a light guide plate
JP7268674B2 (ja) 光学装置、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2012163657A (ja) 虚像表示装置
US11815691B2 (en) Light guide plate made of lead-free glass having a high refractive index and image display device using a light guide plate
TW202210882A (zh) 圖像顯示元件及使用其之圖像顯示裝置
US20230028757A1 (en) Image display element, image display device, and image display method
CN114846386B (zh) 图像显示元件以及图像显示装置
JP5018870B2 (ja) 画像表示装置
WO2022124024A1 (ja) 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画像表示方法
JP6020624B2 (ja) 虚像表示装置
JP2024064475A (ja) 虚像表示装置及び光学ユニット